英语语言学论文范文

2022-11-21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

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

13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言交际技巧

33成人世界的童话——从文体学角度解析现今童话再度流行的现象 49论文化差异与英汉商标互译

55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59诗意的美和喜剧性幽默

62试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65统觉团对英语初学者词汇学习的影响

67外语学习中应该重视中介语的作用

69新闻报道中的转述动词研究

73英汉禁忌语、委婉语的对比研究

74英汉数字习语的对比研究

76英译汉中词序的变动

78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

80英语双关语汉译的可译性限度

101词义演变的原因与方式

137从汉语中英语借词的翻译看文化交流

138从价值观转换看斯佳丽的角色特征

142从礼貌准则看中英文化的异同

146从习语看英汉民族的文化差异

149从英语人名中看性别歧视

157动词过程类型的选择和话语隐性态度的表达

161对母语在英语写作中词汇负迁移现象的思考

162对严复译作中“信”的质疑

167法律英语用词特征分析

168法律语言翻译与法律文体

177副词EVER的句法环境和语义特征

180功能语法视角下的英语报纸新闻标题的功能

183广告口号语的语言特点

189国际商务文化之对比研究

204汉语中双关语的翻译

213基于概念隐喻的诗歌解读

228论广告英语中的幽 默

265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268论汉英谚语的语言特征

280论清教理念与美国西进运动

282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时间

300论英语广告中几种常用修辞格及其汉译

310论尤金?奥尼尔的表现主义手法

324名词化的语篇功能

330诺曼时期法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339浅谈英语虚拟语气的语用功能

340浅谈英语虚拟语气及其语用功能

345浅析二十世纪计算机英语词汇的构成特点

346浅析汉英动物谚语中的文化

348浅析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根源 349浅析英语禁忌语及其发展

352浅析英语无标志被动句

356浅议译者能力

359认知语言学角度下“within” 的空间隐喻意义 365商标英语汉译的原则和方法

384体育新闻英语文体研究

375社会语言学视野中的网络语言

418新闻英语中的语法特点研究

423颜色词在英汉互译中的不对应性

425移就的审美价值和生成基础

426以认知为基础的颜色隐喻研究

428隐喻认知功能研究的新视角

429隐喻与一词多义的关系

438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

439英汉宾语类型差异的认知原因

440英汉动词非谓语用法之比较研究

442英汉否定问句的答句对比研究

443英汉汉英双关语及其翻译研究

444英汉合成词构词对比研究

446英汉名词短语修饰模式比较

447英汉拟声词异同探讨

448英汉人称代词运用对比研究

449英汉人名的比较研究

450英汉时间的空间隐喻对比研究

451英汉习语的文化共性和个性的研究

453英汉颜色词的引申义的文化差别

454英汉颜色词跨域对比分析?—以RED和红为例 458英汉隐喻性词汇对比研究

462英汉语中红绿色文化比较

468英语道歉方式研究

469英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与汉译

470英语复合词的语义分析及其类型

471英语惯用句型的意义及汉译

480英语情态助动词的主客观区别

485英语委婉语的使用原则与策略

487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研究

488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491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508源语中的“异”与译语中的“达”

522中美拒绝言语行为研究

523中美礼貌用语跨文化对比分析

524中美企业文化比较的启示

533中西人名文化对比

534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536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

543中英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及对比 544中英恭维语对比研究

545中英广告中语言使用对比研究

546中英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及其象征意义 547中英亲属词的文化内涵分析

548中英请求言语行为策略选择之比较 552宗教对中美节假日的影响

553介词IN的语义向度:认知视角 554近代英美关系及其文化基础

559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及其文化基础 561快餐食品对中西方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力 570语境对词义的制约作用

推荐第2篇:语言学论文

xxxxxxx本科毕业论文

学科专业:xxxxxxxx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xxxxxx 学生学号:xxxxxxxxxx

中国

﹒xxxxx﹒xxxxxx

摘要

广告语言通过修辞等手段,可以提高表达效果,并最终提升经济效益,有效地实现宣传、促销等广告目的。广告语言不仅应锤炼其形式、语音,广告宣传内容上也必须符合法制和道德的规范,遵守语言交际的机制,力求树立好品牌的形象,使产品能为广大消费者接受,如此方能达到利用广告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使广告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关键词:广告语言;修辞;创新

关于“广告”的定义,《辞海》的解释是:“通过各种媒体向用户和消费者传递商品和劳务等信息的宣传方式。”由此可见,广告主要侧重于商业目的,必须具备打动人心的力量,而广告语言则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搭建起了桥梁。一般而言,这种独特的魅力是借助语言的修辞手段来完成的。“修辞总是着力探讨下列三个问题,即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采用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本文将从修辞的角度来探讨广告语言的艺术性。

一、广告语言的音乐美

广告语言为能更好地感染人、打动人,宣传产品,往往大量采用语音手段以提高表达效果,诸如押韵、谐音双关、平仄等,给受众留下耳目一新的感觉和独特的音乐美感。

1.广告语言中押韵的运用,例如:①君临天下,衣锦中华。(雅戈尔西服)②中国电视报,生活真需要。(中国电视报)

例①中的“下”“华”两字汉语拼音为“xia”“hua”,押“a”韵;

例②的“报”“要”两字押“ao”韵。通过押韵,使广告语言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有韵味、有气势。例①虽只有八个字,但是大气十足、古色典雅,通过此广告为雅戈尔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提升了品牌的品位和档次,适应了消费者渴求气派十足、追求品牌效应的心理。例②通过押韵使广告音韵和谐,富有乐感,既使人备感亲切,又易于记忆。

2.广告语言中双关的运用,例如:③大行德广,伴你成长。(中国农

业银行)

例③句式言简意赅,内涵深厚。“大行德广”中“行”字为多音字,既可读“xing”,又可读“hang”,恰与“银行”的“行”字同形异音。该广告巧妙地运用了语音手段,不仅押韵而且双关,既

指农业银行的大举益举,又兼指农行本身实力雄厚,听起来悦耳动人,便于记忆。

3.广告语言中平仄的运用

古代汉语四声中,讲求平仄相对,平即平声,大致包括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仄即上声、去声、入声,大致等同于现代汉语的上声和去声。现代广告多讲求典雅,注重音韵的和谐,为此,多力求平仄相对,以在潜移默化中吸引消费者。例如:④好空调,格力造。(格力空调)格力空调这则广告,上句为仄平平,下句为平仄仄,平仄相对,使广告语言的音节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明白晓畅,给人以音乐般的美感享受。

4.广告语言中语音手段的作用

广告语言中大量使用押韵、谐音、平仄等语音手段,之所以这样做,一是能从听觉上吸引人。通过使用语音手段,使广告能够音韵和谐,富于律动美,增强广告语言的可读性,给人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美感。二是能便于记忆,促成购买。广告的目的在于推销自己,衡量一个广告的好坏,最直接的莫过于广告宣传是否对企业的经营效益产生了有利的的影响。运用语音手段,可以使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记忆广告内容,以促成这些受众购买自己的产品。

二、广告语言的形式美

广告语言大量使用整散句、长短句、不同语体之间的变换等形式上的创新,以求达到强化宣传的目的。

1.广告语言中整散句的运用,例如:①知己的味道,亲人的味道,男人的味道,衡水老白干,喝出男人味。(衡水老白干)

例①用一系列整句作为衡水老白干的广告词,看上去有一种整齐划一的美感,这样也突现了音节的整齐、和谐,给人以典雅的氛围,同时也提升了衡水老白干的文化品位。

②世界上最高远的是天空,最宽广的是大海,最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怀,洋河蓝色经典,男人的情怀。(洋河酒)这则广告采用了结构相同的整句,给人气势贯

通的美感享受,并形成排比。通过“天空”“大海”“男人的情怀”等引出洋河蓝色经典,达到宣传洋河酒的目的。

③妈妈:20 年前,你的一声啼哭,今天妈妈还记忆犹新,你的到来,为我们这个清贫的家带来了无尽的欢笑。看着你一点点长大,成为一个有出息的棒小伙,我和你爸爸打心里为你高兴,有时候做梦都会笑醒。

可是,万万没想到,我们的梦被无情地打碎了,毒品,毁了你,也毁了我们这个家,你爸爸弥留之际还一直叫着你的名字。

孩子,为了你,为了妈,回来吧。

男:毒海无边,回头是岸。(禁毒公益广告———亲情篇)

该广告采用散句形式,较为完美地表现母亲对儿子浓浓的亲情。这种散句,自由活泼,似母亲随口而出,但无不饱含母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情深意切,感人肺腑。通过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教诲,为青少年受众敲响了警钟,提醒他们远离毒品,感化他们幡然悔过,重新做人。

2.广告语言中短句的运用,例如:④五粮液为您报时„„(五粮液)⑤联想笔记本电脑提醒您距奥运会开幕还有×××天。(联想笔记本电脑)

例④、例⑤两则广告用的都是短句,虽仅仅一句话,但清楚明白地表达出了宣传内容,让人们一听就明白,平淡中见真谛。因为只有一句话,在央视这样的国家级电视台播出也为企业节省了资金,提高了经济效益,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同时,例④出现在黄金时间段的《新闻联播》之前,而例⑤则因与国人最为关注的奥运相连,抓住了时机,符合了人们的关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

⑥相知多年,值得托付,中国人寿。(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这则广告采用短句的形式,看上去整齐一致,听起来便于记忆。给人以严谨、庄重的感觉,三个短句句句动人,字字关情,以深情来感动人、说服人,很是符合保险公司为他人提供人身财产等安全保障的初衷,显得非常贴切。

⑦怕上火,喝王老吉。(王老吉)

该广告简洁凝炼,但又晓畅明白,通俗易懂,虽仅有两个短句组成,但短小精干,直截了当地点明了“王老吉”,并直接说明其功用是“去火”。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时间很宝贵,广告语短小简洁则更容易为人们所记住,更好地达到宣传促销的目的。

3.广告语言中的语体交融

黎运汉先生在其《现代汉语修辞学》中将语体定义为:“所谓语体就是适应不同的交际领域、目的、对象、方式的需要,运用全民语言而形成的言语特点的综合体。”语体修辞学在当今社会方兴未艾,在未来的信息社会里也将发挥巨大作用。广告语体与文艺语体的交融,使广告更凸显新的特点。袁晖、李熙宗主编的《汉语语体概论》将文艺语体定义为:“文艺语体是适应文艺创作需要而形成的带有艺术特征的语言体式。”通过两者的交融,将使广告语体提高表达效果,增强交际能力。例如:⑧“招兵买马”篇招或许,上苍赐予白马人的忠厚;或许,白马闯入了幸福星座的轨迹。爬摸打滚了数载,居然将白马大旗竖立了起来。

忆往昔,每每搏击中,常嗟叹涉世不深,才疏学浅;三省吾身时,又怜势单力薄,孤行只影。无时无刻不期望更多伙伴与同作,不避惊弦之雁,共驾不畏海浪之船。

时至今日,陡觉白马竟能备齐鞍甲,屯足粮草以募集一彪精兵强将。惊喜中,更幡然醒悟,创业数载,不正是为辟得一方净土,让各位精英在此自由挥洒,尽展雄才伟略。此时,顿觉有幸会合各位精英,领略其风采奇才,方是白马人最能藉以自慰的成功。

然白马人过往自顾疾驰,与各位英雄失之交臂,欲凭这几行拙文,数句雅语,敞心扉于天下,愿诸位英才不弃,屈尊与白马人为伍,不求蓬荜生辉,但求携手兴旺你我共有之白马。坦荡荡,共对苍穹,互捧一片真诚:挽雕弓,形如满月,同显雄才韬伟略将这一片净土扩展开来,岂不壮哉!壮哉!不亦乐乎!(招聘广告)

这则广告是广告语体与文艺语体的交融,用极抒情的语言叙述白马的求贤之意,讲得绘声绘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煽动性,避免因枯燥的表白而降低表达力。这则广告套用“招兵买马”这一成语,并取谐音,又一语双关。这则广告分四节叙述,第一节用“招”作标题,概述了白马人艰苦奋斗的探索精神;第二节用“兵”作标题,叙述了白马过去拼搏的经历,运用了许多熟语,如“涉世不深”“才疏学浅”“三

省吾身”“势单力薄”“孤单只影”“无时无刻”“惊弦之雁”等,丰富了广告的文学色彩;第三节以“买”为题,为大家讲述了白马招募人员、奋发图强之意,吐露出白马重视人才、为人才提供发展之意;第四节则将白马拟人化,用号召式的语言表露出求贤之意,但又避免了粗俗。全文多用成语,且多用古语词,如“方是”“屈尊”“拙文”“壮哉”“不亦乐乎”等,增添了艺术魅力,写得古色古香,体现出很高的文学涵养,让读者高看一筹,也展现了企业文化,从而吸引有意者应聘。这则广告情感真切,文采飞扬,全文构思别出心裁,用语得当,堪称佳作。

⑨力波啤酒———“喜欢”上海的理由

上海是我长大成人的所在/ 带着我所有的情怀/ 第一次干杯/头一回恋爱/在永远的纯真年代/追过港台同胞,迷上过老外/自己当明星,感觉也不坏/ 成功的滋味,自己最明白/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城市的高度,他越变越快/ 有的人出去,有的人回来/身边的朋友越穿越新派/ 上海让我越看越爱/ 好日子,好时代/我在上海,力波也在。(力波啤酒)

例⑨是广告语体与韵文体的交融。全文押“ai”韵,将力波拟人化,通过一系列的叙述,将力波追逐“港台”“老外”来与爱上海来做对比,将力波对上海的热爱表达了出来,感情真挚,动人心弦,拉近了力波与消费者的关系,使上海人易于接受。

⑩刘翔:“我是最好的吗?我不想让家人失望。”

刘翔父母:“你是最好的。”

旁白:为爱珍选,唯有金典,伊利金典牛奶。(伊利金典牛奶)

例⑩前两句采用口语形式,而“为爱珍选,唯有金典”又采用书面语的形式,对话运用口语充满温馨、关切,旁白运用书面语典雅、庄重,用书面语和口语的交替来做宣传,并通过刘翔这样的奥运冠军的名人效应来暗指金典牛奶的出类拨萃,透过名人之口道出金典牛奶的优点。

为了更好地提高其促销的功能,广告语多与其他语体交融,使广告语体呈现出新的修辞现象,也使广告语体形式更加多样,文采更加动人,提高了表达效果,达到了宣传目的,增强了传播功能,很值得继续对其做更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4.广告语言形式创新的作用

广告语言通过形式上的创新求异,给人耳目一新的审美享受和视觉震

撼。“文似看山不喜平”,广告语言亦如此。广告语言在形式上的创新求异,可以从视觉上吸引受众的目光,引起注意。通过形式的变化,以达到不同的表达效果。长句能产生周密严谨的表达效果,短句能产生简洁明快的表达效果,而整句则显得有气势,散句则灵活生动。广告可以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调整不同的形式,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表达效果,宣传自己的产品。

三、广告语言的内涵美

好的广告作品,通常也是好的语言作品,是一份能打动顾客的宣传册,是一件凝聚企业精神、商品内涵的标示。广告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伴随在我们的左右,为我们的选择提供了许多机会。同时,广告也为商家作了宣传,提高了知名度,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也有的广告冗长低俗,甚至虚假宣传,误导了消费者。因而,无论从广告写作还是广告宣传的角度讲,广告都应外树形象,内秀品质,使广告不仅能真正为商家服务,为顾客分忧,同时还要有音乐美、形式美,更要有内涵美。

1.广告语言在内容上的锤炼,例如:①八十年代,我们喝的是味道;九十年代,我们喝的是品 位;今天,我们还要喝健康。健康饮酒,保健酒。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噢。(“劲”酒)

该广告用层递手法,一步步深入、递升,讲出了今天品酒的审美取向在于健康饮酒,同时又嘱咐大家不要贪杯,一方面拉近了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一方面也透视和折射出商家对自己产品的自信。语言优美,用词恰如其分,字里行间充满真情,以情理感人,易于促成消费者的购买。

②感受黄山,天下无山。(黄山旅游景区)

例②看似简单,但内涵深厚,主要因为这则广告引用典故,化用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赞黄山的“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名句,通过用典增加了黄山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内涵,并借古代名人对黄山的赞美,来向今人宣传,提高了黄山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③女:今年过节不收礼

男:今年过节不收礼

男:收礼只收脑白金

画外音:脑白金健康品年轻态(脑白金)

该广告是传媒中的经典,其经典之处在于其运用广告的营销策略,使

脑白金这一品牌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从语言来分析,这则广告的语言极为平民化,极为口语化,简单平易,特别是通过反复、映衬道出了脑白金这一品牌,突出了“收礼只收脑白金”,更为直接地被人们所记住。同时这则广告还抓住了当前中国老百姓的心理,特别是中国人喜欢礼尚往来的文化习俗,使其品牌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获得了不凡的经济业绩。

④天天喝一点,健康多一点。(宁夏红)

这则“宁夏红”酒业的广告词,非常简单,但简单之处有深意。这则广告上下句相对,上句既讲“天天喝”,又道出喝“一点”,只有适度的“喝一点”,才能“健康多一点”。作为以追求利润为核心的企业,能在广告里道出只喝“一点”是难能可贵的,这是站在了消费者的立场来考虑的,必然容易拉近消费者的心理,达到宣传目的。

2.广告语言的音形义的结合,例如:⑤茶有益,茶有大益,大益普洱茶。(“大益”普洱茶)

例⑤这则广告在语音上巧妙运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格,“大益”一词既指大大有益,又指茶名“大益”,一语双关之处又意在说明“大益”普洱茶大大有益处,且反映了广大消费者追求美好的愿望,拉近了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体现了我们民族渴求美好吉祥,向往万事如意的文化内涵。该广告在形式上由三个短句组成,产生了简洁明快的表达效果,不仅强调了茶之益,而且引出了品牌名。同时后两个分句运用顶真的修辞格,使“大益”一词得以复现,加深了消费者对这一品牌的记忆。这区区十二个字,将谐音双关、顶真等多种修辞格运用于一体,将音、形、义融为一炉,可谓巧夺天工。企业通过该广告,提升了大益普洱茶的品牌内涵,提高了知名度,达到了宣传目的。

3.广告语言内容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条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然而,在市场上仍充斥着许多虚假内容的广告宣传,被媒体曝光的虚假广告案例屡见不鲜。有的广告语言低俗,张贴于街头巷尾,影响恶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广告冗长、繁杂、流于粗俗,背离了语言的合作机制。事实证明,要想达到广告目的,广告语言不仅应锤炼其形式、语音,广告宣传内容上也必须符合法制和道德的规范,遵守语言交际的机制,力求树立好品牌的形象,使产品能为广大消费者接受,

如此方能达到利用广告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使广告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彭嘉强.商品广告词的文化效应[J].修辞学习,1998,(2).[2]何佳讯.广告案例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袁晖,李熙宗.汉语语体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5]王军元,钟旭东,许俊义.广告通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推荐第3篇:语言学概论论文

信阳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比较

摘要

信阳位于河南省南部,处在大别山北麓与淮河上游之间,信阳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中原官话的信蚌片的一个方言点,从信阳方言词汇体系来看其词汇不但明显有别于河南境内的其它方言词汇,而且与周边省市的方言词汇有密切的联系,有其独立的语言类型价值。本文主要从词形、构词、词义、造词理据等几个方面将信阳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进行比较。

关键词:信阳方言、词汇、普通话

从本质上来看,普通话也是方言,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不是父子关系,而是平等的兄弟姐妹关系,由于各自形成年代不同,影响因素和环境也不一样,所以普通话和各方言也有着不少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各个方面,本节从词形、词法、词义、造词理据等方面对信阳方言和普通话词汇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的重点是二者的差异。

一、信阳方言词与普通话的词形比较 1.有音无字

到目前为止,汉语各方言中还有许多单音词有音无字,找不到恰当的字来记录。造成有音无字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字少词多,没有为对应的单音词造字;另一种情况也会造成有音无字现象,即:方言中某个词可能有本字,但由于历史音变关系而湮灭了,造成本字无从考证。有音无字在汉语各方言中是异常突出的现象,那些有音无字的方言词,往往是各地方言中最具特色的最常用的口语词,各方言中都有一些其他方言没有的有音无字词。信阳方言中有相当一部分词存在有音无字现象,而这些词是信阳方言词汇中口头常用语(下列例子[ ]中字母代表拼音,数字代表声调),例如:

[ceng 3] 伸到外面

如:这个竹竿太长了,都~到门外头去了 [pia 3]

淡而无味

如:这个菜炒得~~的,就像没放盐

[liao 2]

缝补

如:她的衣服破了,每次都是她自己~地 [jiang 3] 生产

如:他家的老母猪昨晚~了一窝猪娃儿 2.构词语素

信阳方言的某些词与普通话意义相同,但构词语素有差异。有的构词语素一 部分相同,而另一部分不同;有的构词语素完全不相同;有的构词语素完全不同,但意义却相同;有的构词语素相同,但排列顺序却不同(如没有做其它说明,下面所有的例子,前面是信阳方言词语,后面是相对应的普通话词语)。 2.1构词语素一部分相同,另一部分不同,如:

天河一银河

扯闪一闪电

车身一转身

袖笼子一袖套儿

耳隆一耳朵 今个一今天

惯势一娇惯

蛛蛛一蜘蛛

手巾一毛巾

洋火一火柴 2.2构词语素完全不同,如:

鱼鹰一鸿鹤

老丈人一岳父

屋里的一妻子

斗嘴一接吻

有喜一怀孕 毛娃儿一婴儿

茶吊子一水壶

2.3构词语素完全不同,但意义相同,如:

麻雾子一毛毛雨

檐老鼠一蝙蝠

冷子一冰雹

手杆子一胳膊

1 片子一尿布

眼欠一羡慕

打圆壶一调解

金贵一稀罕

腿包一膝盖 2.4构词语素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如:

齐整一整齐

实诚一诚实

紧要一要紧

弟兄一兄弟

宵夜一夜宵

信阳方言中有一些词构词语素与普通话完全相同,但是排列顺序恰好相反,周一民在研究北京话的词汇时,将这种“把普通话里的某个双音节词倒过个儿”的方言词叫作“逆序词”。信阳方言中的逆序词虽然不多,但也应该引起重视。

二、信阳方言词汇的构词特点

本文主要是从信阳词汇的重叠构词和特殊的词头、词尾两个方面来分析信阳 词汇的特点。

1.信阳方言词汇重叠构词有7种格式:

AA式

有动词重叠,如:瞧瞧、想想、找找;有形容词重叠,如:好好,慢慢,高高;有名词(或量词)重叠,如:人人,天天,个个,亲属称谓的重叠例外。

AAB式

有5种形式:(1)形形+形,如:当当响,稀稀软,梆梆硬;(2)形形+动,如:好好干、慢慢走、细细看;(3)形形+名,如:暖暖手、热热饭、烤烤火;(4)名名十动,如:天天想、人人爱、年年盼;(5)量量+形,如:个个壮、头头肥、袋袋满。

A.A式

多由单音节的动词或形容词构成,如:闻一闻、听了听、冷一冷 ABB式

多由形容词构成,含程度加深的意思,如:圆溜溜,美滋滋,暖烘烘、毛绒绒、胖墩墩、哭浙浙、红彤彤。

ABAB式

以双音节的动词为主,形容词不多,如:教育教育、商议商议、享受享受、表扬表扬、打听打听、清理清理、打扫打扫、高兴高兴。

A里AB式

由双音节的形容词构成,如:流里流气、洋里洋气、土里土气、妖里妖怪、糊里糊涂、风里风光。

AABB式

由双音节的动词和形容词构成,如:来来回回、勾勾搭搭、排排场场、端端正正、摇摇晃晃、搂搂抱抱。 2.特殊的词头、词尾

词头“老”除有老张、老

五、老弟这类全国通行的用法以外,还常用于长一 辈、平辈和晚辈中表示最小的意思,如:老姑、老叔、老妹、老弟、老闺女,此外,形容词或一些短语的前面常冠以各种词头,用以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得很”,常用来作词头的字很多,如:死、生、焦等。

死——

~慢

~磨

~笨

~重

~好吃

~不讲理 生——

~疼

~不愿意

~撑

~闲

~不去 焦——

~干

~黄

~崩崩

三、信阳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词义比较

1.有时候,信阳方言里有些词,在普通话里缺少与之相对应的词,往往只能用短语或句子进行描述,如下:

(1)麻纷亮:天微微亮,例如:天刚~,我妈就起床给我们做早饭了

(2)卧泥:猪或牛在有水又有泥的地方长时间卧着不起,有也可指有些人,尤其是小孩坐在或躺在地上不起来,例如:这小孩可倔,你稍微说她几句,她就又是摔东西又是~~的。

(3)回门:姑娘出嫁三天后,带着礼物和丈夫一起回娘家,如:新娘子~~时往往要穿一身新衣裳。 2.色彩意义的差异

2 一些在普通话中表示褒义的词语,在信阳方言中却表示贬义,如:

(1)精:在普通话里表示精明能干!精华,是一个褒义词,而在信阳方言里则有狡猾!奸诈意义,是一个贬义词"如:他这个人~得很,跟他合作可得注意点儿。

(2)能:在普通话里做动词时多含有褒义,如能够、能动,而在信阳方言里往往表示逞能,如:看他~的,那么小一点点的人拿那么重的东西,一会儿非绊倒不可。

三、信阳方言词语和普通话词语造词理据的差异 (1)黑老啩/乌鸦

信阳方言的“黑老啩”强调的是颜色和叫声,而“乌鸦”则强调了颜色和属 类。

(2)天河/银河

把满天繁星比作河流,这是信阳方言和普通话词语共性的一面,但信阳方言 的“天河”强调“河”在天上,而普通话的“银河”强调“河”是银白色的。 (3)滚头儿/轮子

信阳方言的“滚头儿”出发点是“滚动”,如:汽车有四个滚头儿,而普通话的“轮子”出发点是“圆形”。 (4)栽秧/插秧

信阳方言的“栽秧”是把水稻秧苗栽在田中,凡是有完整植株,有根须的东 西,信阳方言都用“栽”而不用“插”,如“栽树”反之,没有完整植株和根须 的东西,信阳方言才用“插”,如“插红薯藤”、“插葡萄藤”,是把红薯、葡萄的藤剪成段插到土里,普通话的“插秧”强调动作的直接作用对象是“秧”,而且 是“插”进去的。 (5)赚头/舌头

信阳方言把舌头叫做赚头,有避讳的作用,尤其是做生意的,或卖肉的,因 为“赚”意味着做生意赚钱了或工作赚钱了,而“舌”与“折本”的“折”同音,人们认为不吉利。

从上面的分析,感觉信阳方言挺特殊的,是多种方言互相交融的产物,是一种混合型方言,信阳方言中揉合了周边多个省市的方言,它与这些比邻城市的方言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想彻底了解信阳方言有赖于对方言语音、语汇和语法特征的全面把握。所以,我们现在所作的结论只能是阶段性的,待将来信阳方言各方面的特征都摸清了,再来对结论作修正,那时就可以下一个终结性的结论了。

参考书目:

[1] 董绍克,《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研究》 [2]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 [3] 郝建丽,《信阳方言词汇研究》

推荐第4篇:文化语言学论文

俄、汉语言世界图景中对柏树、菩提树的差异

摘要:语言世界图景是认知的主体与客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认知过程,在此认知过程中语言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所表达的领域却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从俄,汉文化领域当中的差异来对比两国文化的异同,以及两国人民的世界图景差异。进而探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语言世界图景、柏树、菩提树

推荐第5篇:英语语言学总结

1.The fact that there is no logcial or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a sound and a meaning is called what design feature of language?(Arbitrarine

)

2.The actual use of language knowledge is called what by Chomsky?Performance

3.Any syllable can not be exempted from a what?

vowel

4.Free morphemes have two types, what are they?

Lexical morphemes and functional morphemes

5.Which two consonants are liquids?

[l][r]

6.Which vowel is rounded and open?

[o]

7.What is formalism in linguistics?

Formalism or formal linguisi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abstract forms of languige and the internal relations.

8.What is a minimal pair?

Pairs of words which differ from each other only by one sound.

9.What is a bound morpheme?

Some morphemes cannot normally stand alone, but function only as parts of words.

10.What is langue?

Langue refers to the abstract linguistic system shared by all the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

11.Describe the sound features:

[g]:stop, velar

[m]:bilabial, nasal

[w]:bilabial,glide

[^]:central, unrounded, semi-open

[f]:labiodental, liquid, fricative

1.The study about the meanings is which branch of linguistics? Smantics

2.Suprasemental features include four, name two.

Stre and intonation

3.Sounds that are produced with no obstruction of airstream are called what?

Voicele sounds

4.Language is used to build or maintain social contact reflects which function?

Phatic function/communion

5.Name the two affricates.

6.Which vowel is close, front and long?

[i:]

7.What is phonetics?

Phonetics i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speech sounds.

8.What is allomorph?

An allomorph is a member of a set of morphs which represent the same morpheme.

9.What is competence?

10.What is a derivation morpheme?

Derivation morphemes are used to make new words in the language and are often used to make words of a different grammatical category from the stem.

11.Describe the sound features:

[b]:bilabial, stop

[k]:velar,stop

[f]:labiodental, fricative

[∫]:palatal, fricative

[a:]unrounded, back, long, open

1.The fact that man does not have a total physical involvement in the act of communication reflects what design feature of language?

Specialization

2.The particular realization of langue is what?

3.Describe the syllable structure.V CV VC CVC CCVC VCC CCCVC CVCC CVCCC

4.Words formed from the first letters of a series of words and

pronounced as single words, what are they called?

Acronym

5.Voiced palatal fricative is which sound?

6.Which vowel is unrounded and back?[a:]

7.What is language?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8.What is syntagmatic relation?

Syntagmatic relation refers to the horizontal relationship between linguisitc elements, which form linear squences.

9.What is a morpheme?

A morpheme is a minimal unit of meaning or grammatical function.

10.What is derivation?0

Dereivation is a way of word formation, which is done by adding affixes to other words or morphemes.

11.Describe the sound features:

[i:]:long, closed, front

[t]:alveolar, stop

[v]:labiodental, fricative

[l]:liquid,fricative

[h]:liquid, frictive, glottal

1.Who distinguishes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Noam Chosmsky

2.The vertical relation between linguistic elements is called what relation?

Paradigmatic relations.

3.The two levels of language--sound and meaning make which design feature of language?

Duality

4.The phenomenon that one sound is influenced by neighboring sounds is called what?

Aimilation

5.The two semi-vowels are what?

[j] [w]

6.Which vowel is long, central?

7.What is a phoneme?

Phonemes are the phonological units of language.

8.What is an inflectional morpheme?

9.What is synchronic linguistics?

Synchronic linguistics is the study of language at one particular time.

10.What is a compound?

Building new words by putting two words together is called compound.

11.Describe the sound features:

[p]:bilabial, stop, liquid

[v]:labioldental, fricative

[l]:alveolar, liquid

[n]:nasal, alveolar

[e]:semi-opened, front, short, unrounded

卡号10385211密码5635

推荐第6篇:语言学概论的论文

.

浅谈汉语的预设机制

我们在闲暇时候或者在疲劳的时候会聆听美妙的歌曲,也会看些休闲的电影,玩些动感的游戏,我们为那些唯美的画面所折服,为那些动听的音喉所感动,为那些炫幻的游戏所激动,无疑,我们是很幸福的。然而,这些休闲娱乐的背后是语言在支撑着它们。没有词人,哪来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美妙画面,也不会有“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感人场景和声音,更不会有现在美好的一切。

在高中的时候,我在学习生物时,了解了“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当时我还很不屑,动物也有语言啊,鸡鸣、狗吠、狼嚎、虎啸、猿啼等等,它们也用语言啊,学习了语言学概论这门课后,我了解了人类语言是多么的复杂和高深莫测,它和动物的语言有着本质的区别。

语言有很多机制,“牧笛横吹、夕阳余晖”是羡余机制的体现,“蛋白质(笨蛋、白痴和神经质)”是经济机制的体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对称机制的体现,语言还有预设机制、隐含机制、排除机制、补偿机制等,而在这里,我班门弄斧来浅谈一下语言的预设机制。

弗雷格是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他于1892年提出预设的概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斯特劳森从真值条件出发,将预设看作是句子或命题之间的关系。 所谓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生物学和医学通过类比借用此词,指生物机体结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其间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相互关系。现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指其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 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机制都起着基础性的、根本的作用。

而语言机制也就是语言内部的可循的规律,那么预设机制就是语言本身内部可以寻找到的具有“预设”的机制。

美国科学家弗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直立。”

同样,语言只有有了依托才能焕发光彩,才能真正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而预设就是支撑语言的基础。

预设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很重要。人在使用自然语言时,有很多不言自明的预设,否则交际就会比较困难。 “吃核桃”、“吃花生”其实是吃核桃仁儿;“吃排骨”、“吃鸡蛋”其实是吃排骨肉、蛋清和蛋黄。 人们只是在“吃葡萄不吐葡萄皮”这类绕口令中才分出葡萄皮和葡萄肉这类精确的涵义。

在语言学概论的学习中,我了解了预设即预先设定,是说话人在说一句话时主观认定的他和听话人都接受的背景信息,是假定的交际双方所共知的内容或共有的认识;预设在话语中总是附带表达的(在断言范围之外),是潜在的,也是不言自明的,无论对话语本身进行肯定还是否定都不影响预设的存在。

预设在语言里随处可见,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古代,比如在《西厢记》里: [夫人云]小姐近前拜了哥哥者。 [末背云]呀,声息不好也! [旦云]啊,俺娘变了卦也! [红云]这相思又索害也。

夫人话中有一个预设:小姐和张生是兄妹关系。由此而生出另一层意思:既是兄妹关系,那就不能结婚;夫人赖婚的意图非常明显,故而,张生、莺莺、红娘他们才会有如此强烈的反映。

在我看来,“预设”可以看成是语言发生的环境,它预先设置了语言发生的环境,不同的“预设”对于相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含义,比如,对于一个成功人士的妻子说:“你先生真有本事啊!”这就是一个赞美。而对一个不求上进失败的人的妻子说:“你先生真有本事啊!”这就是一个讽刺。不同的环境就有不同的表达的目的,于是有了讽刺这一修辞,也造就了鲁迅这一个文学大师,但是在现代鲁迅的文章很难读懂,就是因为时代不同,语言的环境不同,我们没法真正全面的了解它的真正含义。

语言的预设机制具有很多特性,它体现了预设的内在特点。

语言的预设机制具有合适性、共知性、单向性、主观性、隐蔽性、可撤销性

1、合适性

最早对预设的合适性进行研究的是菲尔莫(Charles Fillmore)。他从言语行为的合适条件出发,认为语用预设就是指“通过一句话来有效地实施某一个言外行为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2、共知性

共知性指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对共知信息的假设或交际双方所共同接受的信息,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所共有的背景知识、交际场合的情景和交际双方的相互关系等。

它在我们的生活随处可见,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辽大食堂一楼,如果你想买鸡蛋饼,你可以说:“要一份三块五的!\",老板就知道你要的是加肠的,但是,如果你在卖米饭的那说同样的话,老板肯定没法给你打饭,因为最低的是四块的。这就是预设机制共知性的体现。

3、单向性

单向性指预设是由说话人单方面做出的,在被听话人理解之前只有说话人自己知道预设的含义。

例如:

A:你这人真够阿Q的! B:阿Q? 听到A说阿Q,B不理解,是因为他不知道A所说的阿Q是什么意思,或者他不知道A指的是自己的哪一点,所以才要求A明示。

4、主观性

主观性指带有断言性质的语境假设,预设本身并不具有必然的真实性或正确性。 有些广告也运用了预言该特性而让消费者在潜意识里相信了该产品。例如:“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杀菌治脚气,请用达克宁”

脑白金广告的预设是“脑白金是最有价值的,其他礼品都不如脑白金”;或“如果送礼,脑白金最合适,最讨对方的喜欢”。

西安杨森制药厂推出的治疗脚气病的“达克宁”抗真菌药膏,它的预设是“治疗脚气,达克宁疗效最好”。

这两个广告的预设都带有的强烈的主观性特点。

5、隐蔽性

隐蔽性指说话人没有将预设信息明白地表达出来,而是将其隐含在话语之中,这种隐含的信息是交际双方所共知的。

例如:

A:你说谎的时候会不会紧张? B:不会。不,我从来不说谎! A的问话含有一个预设:B说过谎。而B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答“不会”,其实等于认可了A的预设。

6、可撤销性

在一定语境下,语用预设可以撤销,这种可撤销性“依赖于说话者的态度和信念”。 例如:

A: 您儿子好可爱啊!

B: 我还没结婚呢! 从以上对话的预设触发语“儿子”中我们得知A预设了“B有儿子”,然后这一预设随着交际的进行而被B撤销了,B的话语中蕴含着“这不是我儿子,我还没结婚”这样一个意思。

说来说去,预设就是预先设定一个语言环境,这个环境使别人可以知道,也可以不让别人知道,也可以大家潜意识里都知道。

那么,语言的预设机制对于我们有什么作用呢?它难道只是局限于发现而不能使用它吗?

预设的作用有很多:

1、表达不适合直接表达的言外之意

2、利用预设诱使对方中圈套

3、使语言更为准确、得体

比如, 商家打广告的目的是什么呢?除了宣传自己的产品外,更重要的是打击对手,使自己的产品能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好钙,蓝瓶的”,预设:不是蓝瓶的就不是好钙。 这就含蓄的表达了该公司的意念,那就是只有他们公司生产的蓝瓶钙才是质量好的钙,这运用了预设的第一个作用。

还比如,在法庭辩论中,律师常常会这样问:“你是案发前还是案发后出的门?” 样预设的目的,就是诱使谈话对象进入自己事先设计的“陷阱”,以便 控制谈话对象,实现自己谈话的目的。这也是一种谈话的技巧,既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又不让别人发现自己在问他问题。

再比如, 一位年轻人患病住院,他的好友来探望,一见面就说:“怎么,你的脸色还是这么难看。”年轻人顿时沮丧起来。在医院这样的场合,本应安慰病人,而不是打击。所以,为了避免出现尴尬局面,我们说话也应分清场合,看清对象,所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要真心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不要说出伤害病人的话,俗话说“良言一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之所以说出不合身份、不合场合的话,主要是说话人忽视了话语中的预设。反过来说如果能够注意言语中的预设那么就可以使语言准确、得体。 因此,利用预设,遵循预设理论,可以使语言更为准确、得体。

可见语言的预设机制是多么的重要,任何言语行为都有预设,在实际言语行为交际中,如能巧妙利用言语行为的预设,能有效地达到自己的言语行为交际目的,有时,还能产生奇效。

怎样才能把预设运用到生活中去呢?怎样才能更好的与别人沟通呢?只有了解和学会语言的预设机制,才能在生活中得体的表达那些隐晦的话,或者听得通别人的“言外之意”,这样才能更好的生活。

这里有一个幽默的例子: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与共和党人交恶,曾在《纽约时报》上撰文说:有些共和党人是婊子养的。他的言论在议会引起轩然大波,共和党人纷纷抗议,要求马克吐温公开道歉。马克吐温便在《纽约时报》上公开发表声明:我道歉,我收回我的话,应改为“有些共和党人不是婊子养的!”。

马克吐温除了运用“逻辑学”中的“判断”技巧外,还运用了“言语行为的预设”,他的“有些共和党人不是婊子养的”否定句中早有预设:有些共和党人就是婊子养的。

另外,在现代生活中,广告的预设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了消费者的心理,使消费者接受其产品和服务。

作为消费者,在接受广告语时也应提高认识,辨别信息的可信度,洞察广告宣传背后的诱导机制,不要盲日从众。 认识到语言预设机制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听别人说话时要注意语境和说话人的真正意图,真正做到合理的沟通、有效的沟通、真诚的沟通、,这样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就减小了,语言所起的真正的作用就达到了。

我在小学的时候做过一个阅读理解,现在看来就是和语言的预设机制有关,该文章内容如下:

有个人过生日,邀请四个好友到家中吃饭。

三个准时到达了,只有一人迟迟未来。主人有些着急,不禁脱口而出:“急死人了,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呢?”其中一人听后,很不高兴的对主人说:“我先告辞了,再见。”说完就走了。

一个人未到,另一个人又走了,主人急得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却走了。”剩下的两人中的一个也生气地说:“那好,我也走了。”说完掉头就走。

又一个人走了,主人更加着急起来。最后剩下的这位就劝主人:“朋友都被你气走了,以后说话要好好想想。”主人很无奈地说:“他们全都误会我了,我说的根本不是他们。”这位朋友听后再也坐不住了,最后也铁青着脸走了。

这不仅是一个悲剧,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在说话时要注意自己的语境会不会给别人带来“预设”,因而会引起误会,这在生活中屡见不鲜,那些说话爱得罪人的朋友们,绝大多数并不是有意而为,而是由于不注意语言的前提预设导致人际关系淡薄,所以语言的预设机制对于我们非常重要。

在这里浅谈了一下语言的预设机制,希望老师多多指教!感谢老师这一学期的教导!

语言学概论论文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统计学2班

学号:110704222

姓名: 董朋朋

推荐第7篇:《英语语言学概论》试题

《英语语言学概论》精选试题

1.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language is NOT true? C A.Language is a system B.Language is symbolic C.Animals also have language D.Language is arbitrary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features is NOT one of the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A A.Symbolic B.Dual C.Productive D.Arbitrary

3.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 of language? C A.Interpersonal B.Phatic C.Informative D.Metalingual

4.Who put forwar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Langue and Parole?A

A.Sauure B.Chomsky C.Halliday D.Anonymous

5.According to Chomsky, which is the ideal user\'s internalized knowledge of his language? A A.competence B.parole C.performance D.langue

6.The function of the sentence \"A nice day, isn\'t it?\" is

B

. A.informative B.phatic C.directive D.performative

7.Articulatory phonetics mainly studies

D

.

A.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unds produced in speech B.the perception of sounds C.the combination of sounds D.the production of sounds

8.The distinction between vowels and consonants lies in

B

.

A.the place of articulation B.the obstruction of airstream C.the position of the tongue D.the shape of the lips

9.Which is the branch of linguistics which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ech sounds and provides methods for their description, claification and transcription? A A.Phonetics B.Phonology C.Semantics D.Pragmatics 10.Which studies the sound systems in a certain language? B A.Phonetics B.Phonology C.Semantics D.Pragmatics 11.Minimal pairs are used to

B

. A.find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a language B.find the phonemes of a language C.compare two words

D.find the allophones of language

12.Usually,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include

D

,length and pitch. A.phoneme B.speech sounds C.syllables D.stre 13.Which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a syllable? D A.Coda B.Onset C.Stem D.Peak

14.Which is the smallest unit of language in term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reion and content? B A.Word B.Morpheme C.Allomorph D.Root

15.Which studies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words, and the rules by which words are formed? A A.Morphology B.Syntax C.Phonology D.Semantics

16.Lexeme is

B

A.a physically definable unit B.the common factor underlying a set of forms C.a grammatical unit D.an indefinable unit

17.Which of the following sounds does not belong to the allomorphs of the English plural morpheme ? C A.[s] B.[iz] C.[ai] D.[is]

18.All words contain a

A

A.root morpheme B.bound morpheme C.prefix D.suffix

19.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uit\" and \"apple\" is

B A.homonymy B.hyponymy C.polysemy D.synonymy

20.The part of the grammar that represents a speaker\'s knowledge of the structure of phrases and sentences is called

C

A.

lexicon B.morphology C.syntax D.semantics

21.Which of the following items is not one of the grammatical categories of English pronouns? D A.gender B.number C.case D.voice

22.The pair of words \"lend\" and \"borrow\" are

B

.

A.gradable opposites B.converse opposites C.co-hyponyms D.synonyms 23.\"Big\" and \"Small\" are a pair of

B

opposites. A.complementary B.gradable C.complete D.converse

24.According to C.Morris and R.Carnap, which is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mbols and their interpreters? C A.syntax B.semantics C.pragmatics D.sociolinguistics

25.There are

B

diesis in the sentence she has sold it here yesterday.A.3 B.4 C.5 D.6 26.In the following conversation: - Beirut is in Peru, isn\'t it?

- And Rome is in Romania, I suppose.

The second person violates the

C

A.Quantity Maxim B.Quality Maxim C.Relation Maxim D.Manner Maxim 27.The maxim of requires that a participant\'s contribution be relevant to the conversation.D A.quantity B.quality C.manner D.relation

三、判断:Mistake is unintentionally deriant from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not self-corrigible by the learner, which suggests failure in competence.答案是:F

四、简答题共30分,3题,要求字数不得超过100。1 画出树形图:The president thinks that he will win. 这个题型年年考,07年的句子和06年的几乎是换汤不换药: 3 分析reference, sense 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判断

1.Simplification of grammar occurs, so does elaboration or complication.2.Five general types of speech acts share the same illocutionary point, but differ in strength.3.Speakers of all languages are capable of producing and comprehending an infinite set of sentences.4.Phonology is concerned with the abstract set if sounds in a language which allows us to distinguish meaning in the actual physical sounds we say and hear.5.The analyst collects samples of the language as it is used, not according to some views of how it should be used.This is called the prescriptive approach.6.The term “learning”, when used of language, refers to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ability in a language by using it naturally in communicative situation.The term “acquisition”, however, applied to a conscious proce of accumulating knowledge of voca 7.Broad transcription is normally used by the phoneticians in their study of speech sounds.8.Sense means what a linguistic form refers to in the real physical world.9.The notion of context is eential to the semantic study of language.10.Language is both arbitrary and non-arbitrary.

四、1.Specify the cognitive factors in child language development.2.Draw the tree diagram for the following sentence to show its syntactic structure.

The boy who was sleeping was dreaming.3.Specify the five types of synonyms.4.What are the poible causes of language change?

五、评论

Language is not an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the learned, pr of the dictionary-makers, but is something arising out of the work, needs, ties, joys, affections, tastes, of long generations of humanity, and has its bases broad and low, close to the ground.

Walt Whiteman Do you share your opinions with Walt Whiteman or not? What’s your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推荐第8篇:英语语言学概论大纲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英语语言学的基本知识,掌握语言系统内部语言学各分支之间的关系和各分支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语言学在其它学科领域的应用,熟悉现代语言学重要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语言(的性质),了解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为日后进一步学习语言学、从事语言教学实践和语言学研究打下扎实基础。本课程的特点是:专业术语多,概念多,内容抽象,所以,考生最好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先学习提高语言读写能力的课程,如高级英语、泛读

(三)、写作等,这样可以减少语言障碍,有利于学好语言学的理论知识。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分为本书共分四编,计十三章。第一编(一至二章)介绍了语言和语言学;第二编(三至八章)介绍了语言学的主要分支 — 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第三编(九至十二章)为跨学科领域与应用 — 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第四编(十三章)介绍了现代语言学流派。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英语语言学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语言的性质、功能,以及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语言学的分支和重要的语言学概念;

2、掌握语言系统内部语言学各分支之间的关系和各分支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

3、了解语言学在其它学科领域的应用;

4、熟悉现代语言学重要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英语语言学概论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其含盖范围很广,既涉及语言系统内部的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又涉及许多交叉学科,如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用学(包括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以及本教程未涉及的神经认知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等。语言学的进一步研究甚至会涉及到哲学、逻辑学等领域。

在自考课程中,词汇学与语言学关系最为密切,词汇学的许多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都来源于语言学。高级英语、泛读

(三)、写作、翻译等课程则是学好语言学的基础。文学与语言学并非对立的关系,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方法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日后无论从事语言学还是文学研究,这两个领域都必须同时涉猎。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语言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介绍了语言的定义、性质和功能。

(二)学习要求

了解语言的定义、性质和功能。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语言的功能;

2、掌握:语言的定义和性质。

第二章

语言学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语言学研究的科学程序、语言学的分支和几组重要的区别性概念。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和语言学研究的科学程序,深刻理解并掌握语言学的分支(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研究对象,掌握语言与言语、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共时与历时、言语与书面语、语言行为潜势与实际语言行为、横组合与纵聚合、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传统语法与现代语言学等区别性概念。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掌握: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语言学研究的科学程序,语言学的分支(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研究对象。

2、熟练掌握:语言与言语、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共时与历时、言语与书面语、语言行为潜势与实际语言行为、横组合与纵聚合、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传统语法与现代语言学等区别性概念。

第三章

语音学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语音学及其分支的定义、发音器官的名称和位置、英语辅音和元音的描述与分类、协同发音与国际语音表以及语音特征。

(二)学习要求

理解并掌握语音学及其分支的定义、发音器官的名称和位置、英语辅音和元音的描述与分类、协同发音与国际语音表以及语音特征。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发音器官的名称和位置、协同发音与国际语音表。

2、掌握:语音学及其分支的定义。

3、熟练掌握:英语辅音和元音的描述与分类以及语音特征。

第四章

音位学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语音学和音位学的区别、音位学的重要概念(音位、音子、音位变体、最小对立体、分布类型等)、鉴别音位的原则、区别性特征、音位规则、超切分特征、严式音标和宽式音标等。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并掌握语音学和音位学的区别、音位学的重要概念(音位、音子、音位变体、最小对立体、分布类型等)、鉴别音位的原则、区别性特征、音位规则、超切分特征、严式音标和宽式音标等。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语音学和音位学的区别。

2、掌握:鉴别音位的原则、区别性特征、音位规则、超切分特征、严式音标和宽式音标等。

3、熟练掌握:音位学的重要概念(音位、音子、音位变体、最小对立体、分布类型等)。

第五章

形态学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形态学的研究范围、语素的定义、几组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或区别(包括词根、词缀、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之间,前缀、后缀和中缀之间,屈折词缀和派生词缀之间,词根、词干和词基之间,语素、语子和语素变体之间,空语子和零语子之间)、直接成分分析、以及构词法。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并掌握形态学的研究范围、语素的定义、几组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或区别(包括词根、词缀、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之间,前缀、后缀和中缀之间,屈折词缀和派生词缀之间,词根、词干和词基之间,语素、语子和语素变体之间,空语子和零语子之间)、直接成分分析、以及构词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形态学的研究范围。

2、掌握:语素的定义以及几组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或区别(包括词根、词缀、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之间,前缀、后缀和中缀之间,屈折词缀和派生词缀之间,词根、词干和词基之间,语素、语子和语素变体之间,空语子和零语子之间)。

3、熟练掌握:直接成分分析方法以及构词法。

第六章

句法学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句法学的定义、语法与词法和句法之间的联系、三种句法关系(横组合关系、纵聚合关系、等级关系)、分析句法关系的几种方法(直接成分分析、标记法直接成分分析、短语标记法、方括标记法)、成分关系与依存关系的区别、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区别、生成句子深层结构的短语结构规则、将深层结构转化为表层结构的转化规则、以及结构歧义现象。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并掌握句法学的定义、语法与词法和句法之间的联系、三种句法关系(横组合关系、纵聚合关系、等级关系)、分析句法关系的几种方法(直接成分分析、标记法直接成分分析、短语标记法、方括标记法)、成分关系与依存关系的区别、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区别、生成句子深层结构的短语结构规则、将深层结构转化为表层结构的转化规则、以及结构歧义现象。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句法学的定义、成分关系与依存关系的区别、以及结构歧义现象。

2、熟练掌握:语法与词法和句法之间的联系、三种句法关系(横组合关系、纵聚合关系、等级关系)、分析句法关系的几种方法(直接成分分析、标记法直接成分分析、短语标记法、方括标记法)、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区别、生成句子深层结构的短语结构规则、以及将深层结构转化为表层结构的转化规则。

第七章

语义学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语义学的定义、语义学的分支、有关意义的理论、语义学的一些重要概念(reference, denotation, referent, sense, extension, intension, concept)、意义的类型、意义的要素、成分分析理论、语义场理论、词汇关系、决定句子意义的基本因素、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以及述位结构理论。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并掌握语义学的定义、语义学的分支、有关意义的理论、语义学的一些重要概念(reference, denotation, referent, sense, extension, intension, concept)、意义的类型、意义的要素、成分分析理论、语义场理论、词汇关系、决定句子意义的基本因素、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以及述位结构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语义学的定义、语义学的分支、有关意义的理论、语义学的一些重要概念(reference, denotation, referent, sense, extension, intension, concept)以及述位结构理论。

2、掌握:意义的类型、意义的要素、成分分析理论、语义场理论、词汇关系、决定句子意义的基本因素。

(第八章 —— 第十二章内容不做考核要求)

第十三章

现代语言学流派

(一)课程内容

本章重点介绍了索绪尔与现代语言学的关系、欧洲结构主义(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结构主义、乔姆斯基与转换生成语法、伦敦学派、韩礼德与系统功能语法等。

(二)学习要求 了解并掌握现代语言学影响较大的重要流派:索绪尔与现代语言学的关系、欧洲结构主义(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结构主义、乔姆斯基与转换生成语法、伦敦学派、韩礼德与系统功能语法等。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各个语言学流派的特点。

2、掌握:每个流派的代表人物。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的有关说明

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领会”、“掌握”、“熟练掌握”等三个能力层次的要求,它们的含义是:

1、领会:要求应考者能够记忆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林归和理解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作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阐述。

2、掌握:要求应考者掌握有关的知识点,正确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的原理、方法步骤等。

3、重点掌握:要求应考者必须掌握的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知识点。

(二)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英语语言学概论》,王永祥、支永碧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课程作为一门的专业理论课程,综合性强、专业术语和概念多、内容丰富而抽象、理解难度大,应考者在自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悉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

3、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

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节内容后,应认真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和思考题,这一过程可有效地帮助自学者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增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考试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领会”20%,“掌握”40%,“熟练掌握”为4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各份试卷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3:3:2。

4、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填空题、单项选择题、问答题、应用题等类型(见附录题型示例)。

5、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附录

题型举例

I.Fill in the following blanks with appropriate words and expreions.For example: Deep structures are generated by ______ rules, and surface structures are derived from their deep structures by ______ rules.

答案:phrase structure … transformational

II.Choose the right answer that fits each blank in the sentences from the four choices given. Write the letter marking the answer in the brackets. For example: The sound [h] is ________.

( ) A.a voicele glottal fricative B.a voicele dental plosive C.a voiced alveolar plosive

D.a voiced velar fricative 答案:A

III.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For example: How does a surface structure differ from a deep structure? 答案:A surface structure corresponds most closely to the linear arrangement of words as they are pronounced; a deep structure corresponds most closely to the meaningful grouping of words.

A surface structure is relatively concrete, but a deep structure is abstract. A surface structure gives the form of a sentence as it is used in communication, but a deep structure gives 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A surface structure is pronounceable, but a deep structure is not pronounceable.

IV.Practical work.For example: Draw the deep structure phrase marker for the following sentence and then apply neceary transformational rules to transform the deep structure into the surface structure:

Has the car been repaired?

参考网页:http://www.daodoc.com/

推荐第9篇:英语语言学笔记第八章

第八章 语言的使用

在语义那一章里,我们谈到"意义"一词可以有不同的意义,并对其中的几种作了讨论。但是还有一种重要的意义我们没有涉及到。假定有人对你说"You're a fool(你是个傻子)",你一般都会反问:"What do you mean?(你什么意思)"。这并不是因为你不知道句子中各词的意思,也不是因为句子的结构太复杂,让你难以理解。 你清楚地知道you指谁,fool是什么涵义,也知道句子的结构。你不知道的是说话人说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意图。或者,你知道说话人的意图,却想用"What do you mean(你什么意思)?"来反驳对方的说法。你这里用的并不是句子的概念意义。这种意义有时称为"说话者意义"、"语句意义"或者"语境意义"。这种意义与我们在语义学中研究的意义不同,对它的解释更多地依赖于说话人是谁,听话人是谁,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说这句话。总之就是取决于语境。研究这种意义的学科叫语用学。因为这种意义部分来自语言的使用环境,语用学也可以被定义为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现在如果我们把意义分成两大类:一类与所用的词密切相关,较稳定,是固有意义(语义学研究的意义);另一类与语境密切相关,不太确定,是附加意义(语用学研究的意义),那么我们就可以说pragmatics=meaning语义学意义)。

8.1 言语行为理论

这个理论是牛津哲学家奥斯汀(J.L.Austin)提出的,是研究语言使用的第一个重要理论。奥斯汀从1952年开始讲授他的理论。1955年,他去美国哈佛大学做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讲座时,修订了自己的讲稿,把题目从《言与行》(Words and Deeds)改成了《怎样用词做事》(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该讲稿在他去世后,于1962年出版。

8.1.1 施为句(performatives)和表述句(constatives)

奥斯汀理论的第一步是认为句子有两类:施为句和表述句。在《怎样用词做事》(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中,奥斯汀认为下面的句子并不是用来描述事物的,没有真假。说出这些句子是(或者部分是)实施某种行为。所以这些句子称为施为句。其中的动词叫施为性动词。

例8-1

a.I name this ship the Queen Elizabeth.(我把这只船命名为伊丽莎白皇后号)

b.I bequeath my watch to my brother.(我把手表遗赠给我弟弟)

c.I bet you six pences it will rain tomorrow.(我用六便士跟你打赌明天会下雨)

d.I promise to finish it in time.(我答应按时完成)

e.I apologize.(我道歉)

f.I declare the meeting open.(我宣布会议开始)

g.I warn you that the bull will charge.(我警告你这头公牛会撞人)

相反,化学老师在演示实验时说的例8-2,却不是施为句。它只是描述了说话人说话的同时在做什么。说话人不能通过说这句话把液体倒入试管,他必须同时做倒液体的动作。否则,我们可以说他作了虚假陈述。这样的句子叫表述句。

例8-2

I pour some liquid into the tube.(我把一些液体倒入试管)

虽然施为句没有真假,但必须满足一些条件才是合适的。我们把奥斯汀提出的合适条件简化如下:

A.(ⅰ)必须有一个相应的规约程序。并且

(ⅱ)相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是合适的。

B.该程序必须正确全面地得到执行。

C.通常,(ⅰ)有关人员必须有相关的思想、感情和意图。而且(ⅱ)能付诸实际行动。

所以,在新船下水仪式上,只有被指定的那个人才有权给船命名,并且这个人必须说出符合命名程序的话;遗赠手表的人必须有一块手表;如果第二天是晴天,那么,打赌会有雨的人必须给另一个参与者六便士。

但是,奥斯汀很快认识到,这些条件只适用于部分情况。有些情况,并不需要规约程序来完成。例如发誓,可以说"I promise",也可以说"I give my word for it",没有严格的程序。另一方面,所谓的表述句也可能必须满足其中的某些条件。例如,说"The present King of France is bald(法国现在的国王是个秃子)"是不合适的,就像一个没有手表的人说"I bequeath my watch to my brother(我把我的手表遗赠给我弟弟)"一样。他们都假定某种实际并不存在的东西存在。而且表述句中,说话人也必须要有相关的思想、感情和意图。例如,我们不能说"The cat is on the mat, but I don't believe it.(猫在垫子上,但是我不相信)"

后来,奥斯汀尝试从语法和词汇上找到区分施为句和表述句的标准。他注意到,典型的施为句一般是第一人称单数作主语;用一般现在时;用直陈语气;用主动语态;动词是施为性动词。不过也有反例。用被动语态的如"Pedestrians are warned to keep off the gra(行人禁止践踏草坪)"还是很常见的。在非正式场合,其他语气和时态也是可能的。我们可以不说"I order you turn right(我命令你向右转)",而只是简单地说"Turn right(向右转)"。陪审团可以不说"I find you guilty(我裁决你有罪)",而说"You did it(你犯了罪)"。最明显的例子可能是"Thank you"。因为没有主语,表面上看起来像个祈使句,但实际上这是个施为句。通过说这句话,说话人表达了对听话人的谢意,没有必要再做别的事,虽然对方有时会开玩笑说:"你不能只是口头上谢我"。另一方面,state一般被用来表述事情,是最典型的表述动词,却也可以被用来做事。说"I state that I'm alone responsible(我声明我承担全部责任)"的时候,说话人就发表了声明,承担了责任。换句话说,看来施为句和表述句的区分很难维持,所有的句子都能用来做事。

8.1.2 行事行为(illocutionary act)理论

在《怎样用词做事》(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后面的部分,奥斯汀尝试从一种新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讨论在什么意义上说话就是做事。

根据他的观点,说话可以在三种意义上被看成做事。第一种是普通意义。那就是,我们说话的时候,要移动发音器官,发出按照一定方式组织起来,并被赋予了一定意义的声音。在这个意义上,当有人说"Morning!"时,我们可以问:"他做了什么?",而不问"他说了什么?"。答案可以是他发出了一个声音,单词或者句子--"Morning"。这种意义上的行为叫作发话行为(locutionary act)。然而,奥斯汀认为在发话行为中还有一种行为,"在实施发话行为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在实施另一种行为,例如:提出或回答问题,提供信息、保证或警告,宣告裁定或意图,公布判决或任命,提出申诉或批评,作出辩认或描述,等等"。(1962:98-99)例如,当有人说"Morning!"时,另一个人问"他做了什么?"我们完全可以回答:"他表示了问候。"

换句话说,我们说话时,不只是说出一些具有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而且说明我们的说话目的,我们希望怎样被理解,也就是奥斯汀说的具有一定的语力(force)。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说"Morning!"有问候的语力,或者说,它应该被理解成问候。这是说话可

以是做事的第二种意义,这种行为叫行事行为。奥斯汀承认语力(force)可以被看成意义(meaning)的一部分,这时的意义是广义的。就我们刚才讨论的例子,我们也可以说"他的意思是问候"。在本章开头的那个反问句"What do you mean?(你什么意思)"中,mean也是广义的。但是奥斯汀主张还是把语力(force)与意义(meaning)区分开,后者只用作狭义;只指较稳定的固有的意义。语力(force),或者叫行事语力(illocutionary force),相当于说话者意义、语境意义或附加意义,可以译成汉语的"言外之意"。不过illocutionary act不能翻译成"言外行为",因为前缀-il的意思是"在……里面",而不是否定。

说话可以看成做事的第三种意义,涉及话语对听话人产生的效果。通过告诉听话人某事,说话人可以改变听话人对某件事的观点,或者误导他,让他惊奇,诱导他做某事,等等。不管这些效果是否符合说话人的本意,它们都可以看作说话人行为的一部分。这种行为,叫做取效行为(perlocutionary act)。

例如,说"Morning!"的时候,说话人表示他想和听话人保持友好的关系。这种友好的表示无疑会对听话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对话双方的关系很正常,效果可能不太明显。但如果两人的关系有些紧张,一方说出一个简单的"Morning!",就可能使他们的关系发生很大的变化。听话人可能会接受他这种友好的表示,和他重归于好。如果是这样,回答"他做什么?"时,我们就可以说:"他和朋友重修旧好了。"也可能,听话人对说话人有偏见,把他的友好表示看成是虚伪,一句问候语反而使两人的关系更加恶化了。虽然这并非说话人所愿,但这的确是他的取效行为(perlocutionary act)。取效行为和行事行为(illocutionary act)不同,前者与说话人的意图有关,而后者与此无关。

如果这样定义,那么语言学家历来研究的就是发话行为(locutionary act)。他们关心怎么发音,怎么组词,怎么造句,它们又有什么固有的意义。取效行为(perlocutionary act)涉及许多现在仍然没有搞清楚的心理和社会因素。所以奥斯汀真正关注的是行事行为(illocutionary act)。在这个意义上,言语行为理论实际上就是行事行为理论。

这个概括性更强的理论适用于所有的句子。前面所讲的施为句只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它的行事语力(illocutionary force)已由施为性动词清楚地表明。(www.daodoc.com )

8.2 会话含义理论

语用学中第二个重要的理论就是会话含义理论,由牛津大学的另一位哲学家格莱斯(H.P.Grice)提出。有证据表明,格莱斯是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构建这一理论的,但是直到1967年,他在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讲座作演讲时,这一理论才公布于世。1975年,部分演讲稿发表,题为《逻辑与会话》,我们介绍的内容主要以这篇文章为基础。

8.2.1 合作原则

格莱斯注意到,在日常会话中人们并不总是直白地告诉对方某事,而是暗示对方。例如,C在银行工作,是A和B共同的朋友,当A问B关于C的近况时,B可能会回答说"哦,我想应该不错。他喜欢他的同事,也还没有坐过牢。"这里,B肯定暗示了什么,虽然他没有直说。格莱斯认为我们能区分出B说了什么,暗示了什么。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一点,我们来看一个从电影里找到的汉语的例子。男孩对女孩说"你不戴眼镜的时候很漂亮",女孩立即回了一句"我戴眼镜的时候一定很丑了"。男孩有理由否认他这样说了,但是他不能否认自己多少暗示了这一点。在逻辑语义那部分我们讲到了"蕴涵"(implication),为了避免混淆,格莱斯新造了一个术语--"含义"(implicature)。他试图弄明白,人们是怎样传达没有明确说出来的含义的。

他的答案是,在会话中有某种规则存在。"我们的交谈通常不是由一串无不相关的话语组成的,否则就会不合情理。它们常常是合作举动,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参与者都在某种程度上承认其中有一个或一组共同目标,至少有一个彼此都接受的方向。"(1975:45)换句话说,我们好像遵循了这样的原则:"使你所说的话,在其所发生的阶段,符合你所参与的交谈的公认目标或方向"(同上)。这个原则叫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写为 CP。

为了进一步具体说明CP,格莱斯引入了下面四条准则:

数量(quantity)

1.使所说的话正好满足当前交谈所需要的信息。

2.所说的话不要多于需要的信息。

质量(quality)

所说的话要力求真实。

1.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关系(relation)

要有关联。

方式(manner)

要清晰。

1.避免晦涩。

2.避免歧义。

3.要简练。

4 要有序。(同上,45-46)

有关合作原则及其四条准则的表述用的都是祈使句,这使很多读者误认为它们是规范性的:告诉说话人应该怎样做。而事实上,CP意图描写会话中实际发生的事。也就是说,我们说话的时候,一般会有CP和四条准则这样的东西在指导着我们,虽然这可能是潜意识或无意识的。我们会努力用清楚的方式提供充足的、真实的、相关的信息。听话人也会努力这样去理解他们听到的话。在前面关于有人在银行工作的例子里,A假定B提供的信息都是相关的,B关于C喜欢他的同事,还没坐过牢这些话一定有所指,这样,A就会努力找出B的隐含意义,或者说是含义。有时说话人会意识到自己的话可能会有某种含义,如果他不想让听话人这样想,他就会说明他没有这个意思。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1999年4月14日朱镕基总理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发言。朱总理的发言首先提及麻省理工学院,他说,当他在清华大学(被称为中国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时候,他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在麻省理工学院读书并且拿到学位。然而,他接着说"但是,校长先生请不要误会,我绝对不是要个荣誉学位"。

在某种意义上,CP可以看作不成文法,就像"如果发生沉船事件要先救妇女和儿童";"在学术会议上不得进行人身攻击";"礼尚往来";"两军对阵,不斩来使"。

8.2.2 准则的违背

使用原则(principle)和准则(maxim)这两个术语,并不是说每个人一直遵守CP及其四条准则。人们确实会有所违背,会撒谎。所以格莱斯的《逻辑与会话》(Logic and Conversation)的后半部分就是讨论违背准则的问题。

格莱斯首先把说谎与别的违背准则的类型区分开了。他的观点是,会话含义只有依赖合作原则才能推导出来。虽然,只有听话人认为说话人遵循了CP,说谎才能成功,但如果说话人故意对听话人隐瞒事实,那么准确理解他的话的前提就不存在了。换言之,谎言没有

严格意义上的含义。格莱斯讨论的都是其他一些显而易见的违背准则的事例。说话人清楚地显示出他违背了某些准则,但是在更深的层次上,他仍然可以被认为遵守了CP。

关于违背数量准则第一条次则的例子,格莱斯用的是,假定A给他过去的一个学生X写推荐信,去应聘哲学讲师职位。信是这样写的:"亲爱的先生,X先生精通英语,经常出席导师主持的讨论会。某某签名。"格莱斯评论说"A不可能是要退出,如果他不想合作,为什么要写信呢?那人是他的学生,他不可能不了解情况;而且他也清楚他需要提供更多的信息。因此,他一定是想传递他不愿写下来的信息。如果是这样,那唯一的可能就是他认为X先生哲学学得并不好。所以,这就是他想暗示的。"(同上:52)

有时候,数量准则第一条次则可能会与质量准则发生冲突。假定A向B打听C住在哪儿,B回答说"法国南部的某个地方"。显然,B没有提供充足的信息量,但可能是他自己也不很清楚。为了遵守质量准则,他只好违背数量准则第一条次则。

同义反复句是违背数量准则第一条次则的极端例子,如:Boys are boys(男孩就是男孩); War is war(战争就是战争)。从表面上看,也就是从字面义上看,这两个句子完全没有提供信息。但是从深层看,也就是从含义看,它们都提供了信息。它们传递的是这样的含义"男孩的天性就是淘气、顽皮","为战争的悲剧哀悼是没用的,只要发生战争就会有灾难。这就是战争的本质。"

下例是违背数量准则第二条次则的例子:

例8-3

A:X在哪儿?

B:他去了图书馆。他走的时候是这样说的。

实际上,B第一句话已经回答了A的问题。之所以补充了第二句,说话人可能要暗示他不太确定X是不是真的去了图书馆。

格莱斯用作违反质量准则第一条次则的例子。都是例8-4,8-5这样的传统辞格:

例 8-4 He is made of iron.(他是铁打的)

例 8-5 Every nice girl loves a sailor.(每个好姑娘都喜欢水手)

从字面义上看,上面两句都是错误的。除了机器人,没有人是铁打的。所以例8-4不能从字面上理解。我们都把它解释成隐喻,意思是说那个人有铁一样的坚强性格。例8-5的含义是很多女孩喜欢水手。

如果我们没有足够证据,我们一般会加以限制,说"可能是这样……"或者"我不太确信,不过……"。

至于关系准则,格莱斯认为"能表达含义,而又真的,不是表面上违背关系准则的例子可能非常罕见,不过下面这个例子大概可以算一个。在一个文雅的茶会上,A说'X夫人是个老丑八怪',引起一片尴尬的寂静,这时B说'今年夏天天气不错,是不是?'B公然使自己的话与前面A的话毫无瓜葛。他因而隐含,A的话不宜在茶会上说;更具体地说,他可能隐含,A失态了。"

下面的例子中,B是要故意用隐晦的方式,免得孩子们明白他们在说什么。

例8-6

A: Let's get the kids something.(让我们给孩子们弄点吃的。)

B: Okey, but I veto I-C-E C-R-E-A-M-S.(好,不过我否决I-C-E C-R-E-A-M-S(冰激凌)。)

在说明对避免歧义准则的违背时,格莱斯引用了布莱克(William Blake)的诗句"Never seek to tell thy love,Love that never told can be."在这个例子里,love可以指一种感情,也可以指被爱的人。"Love that never told can be"的意思可能是"无法诉说的爱",也可能是"不可

告人的爱(一旦告诉人,爱就会消失)"。

如果评论家说的是8-7b而不是8-7a,那么他的冗长隐含X小姐的演唱非常糟糕,都不能算"唱"了。

例8-7

a.Mi X sang "Home sweet home".(X小姐唱了"家,甜蜜的家")

b.Mi X produced a series of sounds that corresponded closely with the score of"Home sweet home".(X小姐发出了一些声音,接近"家,甜蜜的家"的旋律)

格莱斯没有给出"缺乏条理"的例子,这是可以理解的。一般说来,缺乏条理的话不能传达任何信息,只能说明说话人的脑子有问题。They had a baby and got married(他们有了孩子,结了婚)并不是They got married and had a baby(她们结了婚,有了孩子)的错误表达。这两句都是有条理的,只是意思不一样。但是,汉语的例子"屡败屡战"可以看作是违背条理准则的一个例子。

8.2.3 含义的特征

在《逻辑与会话》的结尾部分,格莱斯简单地提到了会话含义的一些特征。下面,我们将结合别的语言学家的研究来总结一下格莱斯的观点。

(ⅰ)可推导性

说话人试图传达他的会话含义,而听话人也能理解这些会话含义,这一事实说明,会话含义是可推导的。它们可以根据已知信息被推导出来。在文章中,格莱斯罗列了下面这些必需的信息:

(1)所用的词的规约意义和可能涉及的指称对象;(2)CP及其各条准则;(3)语言或非语言语境;(4)其他相关的知识背景;(5)下列事实或假定的事实;会话双方都能得到前面几条提到的信息,而且双方都知道或假定那是事实。(同上:50)

推导会话含义的一般模式如下:

说话人说了P;没有理由认为他没有遵守各项会话准则,至少他遵守了合作原则;除非他认为q,否则他就不能遵守合作原则;他知道(而且知道我知道他知道)我能看出来有必要假定他认为q;他没有做任何事来阻止我认为q;他意欲让我认为q,至少他愿意允许我认为q;因此,他隐含q。(同上)

也就是说,当某人说什么的时候,可能从表面(字面义)上看没有任何意义,这时候你不会草率地认为他在胡说八道,不再去细想,而会从更深一层去挖掘隐含意义。如果根据你掌握的所有信息,有一种解释正好支持你前面的假设,那么,你会认为这种解释正是说话人想要说明的。例如,在前面那个推荐信的例子里,读信的人不会认为它毫无用处,读了一遍就弃之不理。他会假定写信人确实遵守了CP之类惯例,试图说出一些相关的、真实的东西。既然最重要的是X先生是否适合这项工作,而对于这一点,信中没有明确说明,那么,读信人不得不假定写信人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

(ⅱ)可取消性(cancellability)

可取消性也被称为可废除性。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会话含义的存在依赖于一些因素:所用词的规约意义,CP,语言和情景语境,等等。所以,如果其中一个因素变了,含义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例如,例 8-8a的含义一般是(b)。但如果在(a)句里加上"if not more",变成(C)句,那么前面的含义(b)就被取消了,(c)的意思是(d).

例8-8

a.John has three cows.(约翰有三头奶牛)

b.John has only three cows.(约翰只有三头奶牛)

c.John has three cows,if not more.(约翰有三头奶牛,如果不是更多)

d.John has at least three cows.(约翰至少有三头奶牛)

在推荐信那个例子里,如果写信人加上一句"但我并不是说他的哲学不好",那么原来的含义就不存在了。朱镕基总理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演讲也说明,通过增加句子可以取消原来的含义。

会话含义也可以只通过情景语境来消除。如果有三头牛是从政府获得补助金的条件,那么当检查员问约翰的邻居(e)的时候,他完全可以回答(f),同时不隐含(b)。

e.Has John really got the requisite number of cows?(约翰真有足够数量的奶牛吗?)

f.Oh sure, he's got three cows all right.(哦,当然,他确实有三头奶牛。)

还是推荐信那个例子,如果那个学生是要申请英语讲师的职位,那么这封推荐信就有正面作用了。

(ⅲ)不可分离性(non-detachability)

不可分离性是说,会话含义是依附于话语的语义内容,而不是语言形式。因此,我们能用同义成分来替换话语的某一部分,而不改变原来的含义。换句话说就是,即使改变话语的具体词语,会话含义也不会因此从整个话语中分离出来。例如,例8-9a-e用讽刺口吻说出来,表达的含义都是例8-10。

例8-9

a.John's a genius.(约翰是个天才)

b.John's a mental podigy.(约翰是个智力奇才)

c.John's an exceptionally clever human being.(约翰是个特别聪明的人)

d.John's an enormous intellect.(约翰是个大有才智的人)

e.John's a big brain.(约翰是个智囊)

例 8-10 John's an idiot.(约翰是个白痴)

格莱斯用来说明违背关系准则的例子"X夫人是个老丑八怪",回应这句话的话,只要字面上与这句话没有关系,都会产生这样的含义"你现在不应该谈论这个",而不一定要说"今年夏天天气不错,是不是?"诸如"多漂亮的衣服!"、"你儿子真聪明!"、"音乐棒极了!"这样的话都行。

不过,与方式准则相联系的会话含义不具有这个特征,因为它依赖于话语的形式而非内容。如果用"But don't give them ice creams"来替换"but I veto I-C-E C-R-E-A-M-S",就会泄露天机。

(ⅳ)非规约性(non-conventionality)

会话含义与词语的规约意义显然不同。为了更好地说明二者的区别,我们来看一些衍推的例子。在语义那一章,我们说衍推反映的是两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一个句子是真,第二个句子就一定是真;第二个句子是假,第一个句子就一定是假。我们当时用了例 8-11这样的句子。而例8-8a除了有8-8b这样的含义,也有像例8-12a-g之间的衍推。

例8-11

a.I saw a boy.(我看到一个男孩)

b.I saw a child.(我看到一个孩子)

例 8-12

a.John has some cows.(约翰有一些母牛)

b.John has some animals.(约翰有一些动物)

c.John has something.(约翰有某物)

d.Somebody has three cows.(某人有三头母牛)

e.Somebody has some cows.(某人有一些母牛)

f.Somebody has some animals.(某人有一些动物)

g.Somebody has something.(某人有某物)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衍推是规约意义的一部分。cow(母牛)的部分意思是指一种动物。要理解John的意思就必须知道这是个人名,所以他可以用somebody来代替。如果我们不知道一个词的衍推,就必须查词典。我们是没有办法通过CP和上下文来推导出衍推义的。

由于衍推的规约性,它在所有的语境中都是固定不变的。例8-8a永远都有例8-12的衍推义。不可能存在某个语境,使得例8-8a是真,而例8-12a-g有的是假。因此,衍推义是确定的。相反,会话含义是不确定的,它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这种不确定性有时也被认为是会话含义的另一个特征。

最后,我们可以这样总结会话含义:它是一种隐含意义,可以在CP及其准则的指导下,在词语的规约意义基础上,联系语境推导出来。在这种意义上,会话含义相当于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行事语力。它们都与意义的语境方面有关,或者说与汉语的"言外之意"有关。这两种理论的不同仅在于对语境义产生的机制解释不同。 8.3 后格莱斯时期的发展

会话含义理论为解释语言的使用开辟了一条新思路,立即引起了语言学家的关注。不过,在CP及其准则中还有一些矛盾和重复多余的部分。因此,到后格莱斯时期,语言学家尝试着把这些准则简化成一套原则,这套原则是不可缺少的,同时又不会有重叠。在这一节里,我们将介绍三种这样的理论。

8.3.1 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

1986年,D.斯波伯(Dan Sperber)和 D.威尔逊(Deirdre Wilson)在他们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正式提出了这一理论。他们认为,格莱斯的那些准则,包括CP本身,都可以简化成一条关联原则。关联原则的定义是这样的:

"每一个明示交际行动,都传递一种假定:该行动本身具备最佳关联性。"(p.158)

为了理解这个定义,我们需要搞清楚其中的关键概念:"明示交际行动"和"最佳关联假定"。他们同意格莱斯的观点:交际不只是简单的编码和解码的过程,而且涉及推理。但是他们认为推理只与听话人有关。从说话人方面讲,交际应该被看成一种表明自身说话意图的行为。他们称这种行动为"明示行动"。换句话说,交际的完整概括是"明示-推理(ostensive-inferential)","明示交际(ostensive communication)"或"推理交际(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只是简称。

要解释"最佳关联假定",我们首先看一下关联性在本书中的三种定义。第一种定义与语境相联系。

"当且仅当一个设想在一种语境中具有语境效应时,这个设想在这个语境中才具有关联性。"(p.122)

但是关联性也是个相对概念。有些设想可能比别的设想关联性强。而且,"估算关联性就跟估算生产率一样,要考虑产出和投入之比。"(p.125)它不仅取决于产生的效应,还取决于处理它需要付出的努力。因此,斯波伯和威尔逊又从"程度条件"角度对关联性作了如下定义:

程度条件1:如果一个设想在一个语境中的语境效应大,那么这个设想在这个语境中就具有关联性。

程度条件2:如果一个设想在一个语境中所需的处理努力小,那么这个设想在这个语

境中就具有关联性。(同上)

然后,他们详细讨论了"语境"究竟是什么意思。结果发现,有时候语境必须包括所有的背景信息,否则有些设想就很难处理。而有时候有些信息又必须排除在外,否则付出的努力就会增大,而效应并没有增强。换句话说,语境的大小取决于所要处理的设想。语境不是给定的,而是择定的。不是先有语境,再根据语境决定设想的关联性。给定的是关联性。人们一般假定他们要处理的设想具有关联性(否则他们不会费劲去处理它),然后才会设法寻找一个语境,使得其关联性最大。

关联性的第二个定义与交际个体相联系。

"当且仅当一个设想在某一时刻,在某人可及的一种或多种语境中具有关联性时,这个设想才在当时与那个个体相关联。"(p.144)

斯波伯和威尔逊认为,关联性"不只是脑中设想的特性,而且是外界现象(刺激信号,例如话语)的特性,这些现象能建构设想。"(p.150-151)他们的最后一个关联性定义跟这点有关。发话者不能直接给受话者提供设想。说话人或书写人所能做的只是以声音或书写符号的形式提供某种刺激信号。这种刺激信号的出现改变了听话人的认知环境,使某些事实显映(manifest)出来,或者显映得更明显。这样,听话人就能把这些事实再现为很强或更强的设想,甚至能用这些设想推导出进一步的设想。经过这种扩展的关联性概念定义为:

"当且仅当某个现象显映的一个或多个设想与某个体相关时,这个现象才与该个体有关联。"(p.152)

因此,最佳关联假定是:

(a)发话者意欲向听话者显映的设想集﹛I﹜,具有足够的关联性,使听话人值得花时间去处理该明示性刺激信号(ostensive stimulus)。

(b)这一明示刺激信号,是发话者传递设想集﹛I﹜时所能运用的关联性最大的信号。(同上)

也就是说,每个话语都假定努力和效应能取得最佳平衡。一方面,所要达到的效应永远不会小得不值得处理;另一方面,需要付出的努力永远不会大得超过取得效应的需要。相对于所要达到的效应而言,需要的努力总是最小的。这等于说,"在所有符合最佳关联假定的对某信号的解释中,听话者第一个想到的解释,就是发话者意欲传递的解释。(pp.168-169)例如,对听话人而言,例8-13a的第一解释通常是乔治有一只大的家猫。

例 8-13

(a)George has a big cat.

因为cat这个词是有歧义的,它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指猫科的其它动物。也就是说(a)也可能被用来表达(b)的意思。

(b)George has a tiger, a lion, a jaguar, etc.(乔治有只老虎、狮子、美洲豹,等等。)

但是斯波伯和威尔逊认为,即使(b)的解释是正确的,它也只能满足最佳关联假定的第一条,即(b)有足够的关联性;却不能满足第二条,即(b)不是关联性最大的,因为为之付出的处理努力会增加。换句话说,如果(b)就是说话人要表达的,那么他应该用(c)这样的句子;或者,如果他缺乏必要的信息,可以选择(d)或(e)这样的句子:

(c)George has a tiger.(乔治有只老虎)

(d)George has a tiger or a lion, I'm not sure which.(乔治有只老虎或者狮子,究竟是什么我也不太确定)

(e)George has a felid.(乔治有只猫科动物)

这些话语都会使听话人少付出努力,免得还要比较第一解释和(b),从中选择。因此,他们认为听话人不必担心。符合关联原则的第一解释总是最好的假设,其它所有的解释都不符合最佳关联假定的第二条。

8.3.2 数量原则(Q-Principle)和关系原则(R-Principle)

这是个简化较少的二元模式。1984年由L.荷恩(Laurence Horn)在他的《语用推理的新分类初探--基于Q原则和R原则的含义》中第一次提出。1988年,他在《语用学理论》中又进一步完善了这两条原则。Q原则源于格莱斯的数量准则第一条次则,R原则源于关系准则。但二者比格莱斯的准则内容更宽泛。

在1984年的论文中,荷恩首先介绍了 George Kingsley Zipf的省力原则。Zipf发现,在语言的使用中存在两种竞争力量:单一化力量或者叫说话人经济原则;多样化力量或者叫听话人经济原则。第一种力量朝着简化方向推动,如果不加阻止,会导致用一个词来表达所有的意思。而第二种力量,是反歧义原则,会导致每种意思都只用一个特定的词来表达。

荷恩认为,格莱斯的会话准则,以及由此推导出来的含义主要是来自这两种竞争力量。例如,数量准则第一条次则要求说话人要充分传达他的信息,从本质上说,这符合Zipf的听话人经济原则。方式准则中的"避免晦涩"和"避免歧义"也符合听话人经济原则。别的准则,即使不是全部,也是大部分与说话人经济原则一致,如数量准则的第二条次则,关系准则和简练准则。他的观点和斯波伯、威尔逊的观点相同,认为数量准则第二条次则特别接近关系准则。他说"除了与当时的事毫无关系的话,还有什么话包含多于需要的信息?"(1984:12)所以,荷恩建议把格莱斯的准则简化成下面两条原则:

Q原则(Q-Principle)(基于听话人):

要使你的话语充分(比较数量准则第一条)

能说多少就说多少(以R原则为条件)

R原则(R-Principle)(基于说话人):

要使你的话语只是必需的(比较关系准则、数量准则第二条次则和方式准则)

不说多于所要求说的话(以Q原则为条件)(同上:13)

基于听话人的Q原则是充分条件,它意味着说话人提供的信息是他所能提供的最大信息。例如,例8-14a隐含(b)。

例 8-14

a.Some of my friends are linguists.(我的一些朋友是语言学家)

b.Not all of my friends are linguists.(不是我所有的朋友都是语言学家)

相反,R原则则鼓励听话人推导出更多的意思。像例8-15这样的言语行为就是典型的例子:

例 8-15

Can you pa the salt?(你能把盐递给我吗)

荷恩说"如果我问你能不能把盐递给我,而我又知道,毫无疑问你是有能力做到的,在这种情况下,我是想让你推导出我并不是在问你能不能把盐递给我,而是在要求你这样做。(如果我实际上知道你能把盐递给我,那么这个是否问句就毫无意义了;如果你假定我遵循了关系准则,你就会推导出我要说的不是字面意思。)"(同上:14)

在1988年的论文中,荷恩认为Q原则是"基于听话人的经济原则,要求信息内容的最大化,类似于格莱斯的数量准则第一条次则",而R原则是"基于说话人的经济原则,要求形式的最小化,类似于Zipf(1949)的'省力原则'"(p.132)也就是说,Q原则与内容有关。遵循这条原则的说话人会提供最充分的信息。而R原则与形式有关。遵守这条原则的说话人会用最少的形式,因此,听话人有权推论说话人意思比他明说的要多。

为了证明这两条原则的有效性,荷恩考查了大量的语言学现象,包括历时的和共时的,词汇的和语法的,基于言语的和基于语言的。这里,我们只介绍他关于否定可以取消含义和

避免使用同义词的论述。

荷恩发现,基于Q原则的含义可以通过元语言否定来取消,因为它不影响明说的内容;基于R原则的含义则不能。例如,否定通常的意思是"少于",所以,例8-16(a)的一般意思是(b):

例8-16

a.He didn't eat three carrots.(他没有吃掉三个胡萝卜)

b.He ate le than three carrots(他吃了不到三个胡萝卜)

如果我们像(c)那样重读"three",也就是元语言否定(意思是"他吃了三个胡萝卜不是事实",而不是"事实是他没有吃掉三个胡萝卜"),那么(b)的意思就被取消了,我们可以接下去说(d)。

c.He didn't eat THREE carrots.

d.He ate FOUR of them.(他吃了四个)

类似的,我们也可以说(e)和(f):

e.You didn't eat SOME of the cookies-you ate ALL of them.(你不是吃了一些饼干,而是全吃了)

f.It isn't POSSIBLE she'll win-it's CERTAIN she will.

(不是她不可能会赢,而是她一定会赢)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例8-17a与(b)的意思不同,尽管(c)与(d)的意思相同。

例 8-17

a.I didn't break a finger yesterday.(我昨天没有折断一根手指)

b.I broke a finger, but it wasn't one of mine.(我折断了一根手指,但不是我的)

c.I broke a finger yesterday.(我昨天折断了一根手指)

d.I broke a finger of mine yesterday.(我昨天折断了自己的一根手指)

原因在于,这里的(d)是基于R原则的含义,而例8-16b是基于Q原则的含义。不过好像也有例外。如例8-18,(a)和(b)分别有基于R原则的含义(c)和(d),而(c)可以用元语言否定取消成(e),虽然(f)像预料的那样是不可接受的。

例8-18

a.John had a drink.(约翰喝了)

b.The secretary smiled.(秘书笑了)

c.John had an alcoholic drink.(约翰喝了酒)

d.The female secretary smiled.(女秘书笑了)

e.John didn't have a drink-that was Shirley Temple.(约翰没喝酒,喝的是软饮料)

f.* My secretary didn't smile-I have a male secretary.

(* 我的秘书没笑--我有一个男秘书。)

荷恩认为,这个例外只是表面的。说话人直觉和词典编纂者的做法都告诉我们,drink的含义,即 alcoholic drink已经成了规约意义的一部分;而 secretary的含义,female secretary还没有成为规约意义的一部分。换句话说,alcoholic drink已经成了drink的一个义项,不再是含义。

荷恩用来支持他的两条原则的另一个现象这里称之为避免使用同义词。J.McCawley(1978)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由于词汇化的存在,相对多产的构词过程受到限制。他的第一个例子最初是Householder(1971:75)注意到的。形容词pale和颜色词能组合成很多短语,如 pale green, pale blue, pale yellow,但 pale red听起来就有点古怪,这是因为存在pink(粉红色)这个词。只有在指比红色浅,又比粉红深的颜色时才用pale red。也就

是说,因为有pink, pale red的使用就受到限制,而 pale blue和 pale green则没有这样的限制。

在另一个例子中,荷恩引用了J.McCawley有关使役动词的例子。

例 8-19

a.Black Bart killed the sheriff.(布莱克·巴特杀了警长)

b.Black Bart caused the sheriff to die.(布莱克·巴特把警长弄死了)

例8-19a中的使役动词往往被用在常规的使役情况中来指直接原因;而(b)这样的表达方式倾向于指间接原因。例8-20a的情况类似,也用了无标记的使役动词,这就隐含李是用常规的办法停了车,比如踩车闸踏板;而(b)用的是词形复杂的形式,这就隐含李用了某种非常规办法使车停下来,比如拉动紧急刹车闸。

例 8-20

a.Lee stopped the car.(李停了车)

b.Lee got the car to stop.(李使车停了下来)

荷恩认为,虽然McCawley等人的观点有待于发展完善,但其背后的看法是正确的,"它本质上是这一个看法:无标记形式用于常规的、无标记情况(通过基于R原则的含义);而相应的有标记形式则用于非常规情况(通过基于Q原则的含义)。"(1984:29)

实际上,这种看法就是他前文所说的语用劳动分工。荷恩观察到,Q原则和R原则常常直接冲突。"如果说话人只遵守Q原则,她就会说出自己知道的一切,有些可能并不是所需的信息;而如果说话人只遵守R原则,为了保险起见,她很可能什么都不说。事实上,格莱斯等人已经讨论过的许多准则冲突都涉及数量准则第一条次则和关系准则的冲突。("同上:15)但是"可能在解决彼此之间的冲突中这两条原则起到主要的作用。"(同上:22)他认为解决的方法就来自下面的语用劳动分工:

"在可以使用相应的无标记形式(相对简单,少费劲)时,使用有标记的表达形式(相对复杂而且/或者冗长),往往传达有标记的信息(这是无标记形式不会或不能传达的)。"(同上) 8.3.3 数量原则(Q-principle)、信息原则(I-principle)和 方式原则(M-principle 这个三分模式是S.列文森(Stephen Levinson)在他 1987年的论文《照应的语用和语法--约束和控制现象的部分语用学简化》中提出的。列文森说,实质上,数量原则、信息量原则和方式原则是对格莱斯的数量准则的两条次则和方式准则的重新解释。质量准则就像在荷恩的理论中一样,未作改动。

列文森不同意斯波伯、威尔逊和荷恩的作法,把数量准则第二条次则归属干关联原则或关系原则。他的观点是,数量准则是与信息数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关联只是话语是否有助于及时达到交际目标的一种衡量手段"(1989:401),"反映的主要是交际目标达到的程度,对话中话题和先后顺序的约束程度,就像问题之后应该有答案那样。"(1989:467)关联与信息没有关系,或者至少没有很大关系。于是他把数量准则第二条次则重新命名为"信息量原则",简写为I-原则;数量准则第一条次则命名为"数量原则",简写为Q-原则。这些原则的具体内容如下:

数量原则

说话人准则:不要让你的陈述在信息上弱于你所知道的程度,除非较强的陈述与信息量原则相抵触。

听话人推论:相信说话人的陈述已经是就他所知而作出的最强的陈述,因此:

(a)如果说话人说出A(W),而<S, W>构成荷恩等级,以致A(S)衍推A(W),那么就可以推导出K~(A(S)),即说话人知道较强的陈述不成立。

(b)如果说话人说A(W),A(W)不衍推内嵌句Q,而较强的陈述A(S)则衍推此内嵌句Q,且﹛S, W﹜形成一个对比集,那么就可以推导出~K(Q),即说话人不知道

Q是否成立。(1987:401)

信息量原则:

说话人准则:最小化准则(maxim of minimization)

"说得尽量少",即只提供实现交际目的所需的最小的语言信息(注意到数量原则)

听话人推论:扩展规则(enrichment rule)

扩充说话人所说话语的信息内容,找出最具体的理解,直到认定这就是说话人的发话意图。

具体地说:

(a)设定所谈对象或事件之间具有常规关系,除非(ⅰ)与已经确认的情况不符(ⅱ)说话人违反了最小化准则,选用了一个冗长的表达式。

(b)如果与已经确认的情况相符,就设定句子所论述的对象确实存在。

(c)避免会增加所涉及实体数量的解释,即假定指称经济性;具体地说,对弱化名词词组(代词或零形式)作同指解读(同上:402)

列文森搜集了下面这些例子来说明信息量原则的有效性,这些成对的句子,(a)都隐含(b)。

连接词强化型:

(a) John turned the key and the engine started.(约翰转动钥匙,发动机启动了)

(b) John turned the key, and then the engine started.(约翰转动钥匙,然后发动机启动了)

John turned the key, therefore the engine started.(约翰转动钥匙,于是发动机启动了)

John turned the key in order to start the engine.(约翰转动钥匙,想启动发动机)

条件句完善型:

(a) If you mow the lawn, I'll give you$5.(如果你修剪草坪,我会给你5美元)

(b) If and only if you mow the lawn, I'll give you$5.(你只有修剪草坪,我才会给你5美元)

联系型:

(a) John unpacked the picnics.The beer was warm.(约翰打开野餐,啤酒还是温的)

(b)The beer was part of the picnics.(啤酒是野餐的一部分)

常规型:

(a)John said"hello" to the secretary and then he smiled.(约翰向秘书问好,然后他微微一笑)

(b)John said "hello" to the female secretary and then John smiled.(约翰向女秘书问好,然后约翰微微一笑)

联袂型:

(a)Harry and Sue bought a piano.(哈里和苏买了一架钢琴)

(b)They bought it together,not one each.(他们一起买了一架钢琴,不是每人各买一架)

偏好同指型:

(a)John came in and he sat down.(约翰进来,他坐下)

(b)John(1) came in and he(1) sat down.(约翰进来,约翰坐下)

为了避免数量原则和信息量原则发生可能的冲突,列文森建议限制数量原则的使用范围,规定它只对荷恩等级有效。并对荷恩等级加了如下的限制: 要使<S,W>构成荷恩等级,则:

(ⅰ)对任意一个句子框架A,A(S)必须衍推A(W);

(ⅱ)S和W必须同等词汇化(因此,没有< iff, if>这样的荷恩等级,以免妨碍"条件句完善化"

(ⅲ)S和W必须"关涉"同样的语义关系,或同属相同的语义场(因此没有<since,and>这样的荷恩等级关系,以免妨碍"连接词强化"(同上:407)

另一方面,如果含义与假设矛盾,含义就会被取消。"If the door is locked I have a key in my pocket.(如果门锁着,我口袋里有钥匙)"不能推导出相应的"条件句完善型""If and only if...",因为这与我们的假设矛盾--门锁着的时候,钥匙是不会自动到口袋里的。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方式原则(M-Principle)。对此,在1987年的论文里,列文森还没有给出具体的表述。他把对荷恩原则的批评和表达自己的观点结合在一起。他指出荷恩没有区分两种"最小化(minimization)":语义最小化和表达式最小化。语义最小化,或内容最小化等于语义概括化。也就是说,越是一般的词语,语义量越小,内涵越小(相反,其外延会越大);概括性越差、越具体的词语,语义量越大。例如,ship和ferry,flower和rose,animal和tiger,前者都比后者概括性强。选择前者而不选择后者是个最小化过程。而表达式最小化或者说形式最小化是就表面的长度和复杂性而言的。它与一个词语的语音形式和词汇形态有关,所以,正常重音的词语要比相应的非正常重音的词语形式小。意义相当的词语,即同义词语,组成成分越少的,词语越短,形式越小;反之,组成成分越多的,词语越长,形式越大。例如,frequent(频繁)和hot infrequent(不是稀少),to stop a car(停车)和 to cause a car to stop(让车停下来)。

列文森的观点是,只有语义最小化与信息量原则有关系。相反,表达式最小化与语言单位的形式相关,即与表达的方式有关,而与表达的内容或表达的程度无关,所以表达式最小化属于方式原则的范围。他也批评了荷恩的语用劳动分工。他说"荷恩语用劳动分工中涉及的对立是有标记和无标记的对立,更准确地说是常用性和非常用性的对立,或者说是简洁表达形式和复杂表达形式的对立。这两种表达形式是同义的,二者之间的区别与信息数量无关,而与表面形式有关,所以准确地说,这种含义来自方式准则。"(同上:409)

根据黄衍的说法(1991:306),方式原则(M-原则)的内容如下:

说话人准则:不要无故使用冗长、隐晦或有标记的表达形式。

听话人推论:如果说话人使用了冗长或有标记的表达形式M,他的意思就与他本来可以用无标记的表达形式U所表达的意义不一样,--具体地说,说话人是在设法避免U带来的常规性的联想和信息量含义。

为了说明三原则的实际作用,列文森较详细地讨论了照应指称问题。1981年,乔姆斯基(Chomsky)在他的《管辖与约束理论》中用语法规则给出了一种解释,列文森不赞成他的观点。他认为照应首先是个语义学和语用学上的概念,用语用学原则来解释这种表达形式的优先解读更好。他具体地提出了下列关于照应的语用学机制:

(a)当句法允许直接同指编码时,例如可以用反身代词时,如果用了信息较弱的表达形式,如非反身代词,就会数量隐含非同指解读。

(b)在其它情况下,语义概括性强、信息量较弱的表达形式(代词和空形式)根据信息量原则偏向同指解读,除非:

(c)用了有标记的形式,比如可以用代词的地方用了词汇性名词短语;或者可以用零形式的地方用了代词,将方式隐含非同指解读。(同上:410)

换句话说,既然反身代词和相应的普通代词(如 himself和 him)同等词汇化,而且语义关系相同,它们就可以构成荷恩等级。因为反身代词要求要有先行词,所以它比普通代词在语义上更具体,信息量更强,它将排在前面,如<himself, him>。因而,在句法允许使用反身代词的时候,使用普通代词就数量隐含,自反代词编码的同指解读不成立。例如,例8-12b中的him从句法上说,可以换成himself,就像(a)一样,所以,根据数量原则,(b)

隐含himself用在这儿语义上不合适,也就是说John(约翰)和him(他)指的不是同一个人。

例 8-21

a.John(1) likes himself(1).(约翰喜欢自己)

b.John(1) likes him(2).(约翰喜欢他)

相比之下,因为例8-22a中的φ和(b)中的he处在himself不能出现的位置,如(c)所表明的,所以,根据信息量原则,二者都能产生常规的同指解读。

例 8-22

a.John(1) came in and φ(1) sat down in the front row immediately.(约翰进来,马上在最前排坐了下来)

b.John(1) came in and he(1) sat down in the front row immediately.(约翰进来,他马上在最前排坐了下来)

C.* John(1) came in and himself(1) sat down in the front row immediately.(*约翰进来,他自己马上在最前排坐了下来)

(d)句用了词汇性名词短语the man(那个男人),而没有用代词,根据方式原则,这里有有标记意义,也就是说John和the man不是指同一个人。(e)句的HE是重音成分,也就是说在语音形式上是有标记的,所以也要根据方式原则解读。

d.John(1) came in and the man(2) sat own in the front row immediately.(约翰进来,那个人马上在前排坐了下来)

e.John(l) came in and HE(2) sat own in the front row immediately.

(约翰进来,他(2)马上在前排坐了下来)

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个就是,根据列文森的语用机制(c),可以用零形式的地方用了普通代词,应该方式隐含非同指解读,那么(b)句中的John和he应该被解读为不同指,而这与我们的直觉是相反的。因此,需要进行新的探索,改进列文森的原则,以及斯波伯、威尔逊和荷恩的原则。 问题和练习

1.解释下列术语:

performative (施为句)

constative (表述句)

locutionary act (发话行为)

illocutionary act (行事行为)

perlocutionary act (取效行为)

cooperative principle (合作原则)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会话含义)

entailment (衍推)

ostensive communication (明示交际)

communicative principle of relevance (交际关联原则)

relevance(as a comparative notion) (关联性)

(Horn's) Q-principle (荷恩的Q原则)

R-principle (R原则)

division of pragmatic labour (语用劳动分工)

constraints on Horn scales (荷恩等级的约束)

2.下面是父亲和女儿的对话,分析说明每句话中的行事语力。

[女儿走进厨房,拿着些爆米花]

Father: I thought you were practicing your violin.(我原以为你在练小提琴)

Daughter: I need to get the[violin]stand.(我要去拿琴谱架)

Father: Is it under the popcorn? (它在爆米花下面吗?)

3.如果你问某人"Can you open the door (你能开开门吗?)",他回答说"能",却不去做,你会有什么反应?为什么?请用言语行为理论来解释一下。

4.谣传美国当选总统比尔·克林顿要背弃他在总统选举中许下的一些诺言,1993年1月14日,克林顿就此答记者问。当被一些记者穷追不舍,陷入窘境的时候,他说了下面这段话:

I think it would be foolish for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for any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not to respond to changing circumstances.Every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as far as I know, and particularly those who have done a good job, have known how to respond to changing circumstances.It would clearly be foolish for a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do otherwise.

(我认为对美国总统而言,对每一个美国总统而言,不针对环境的改变而作出反应是愚蠢的。就我所知,每个美国总统,尤其是那些干得很好的,知道怎样对环境的变化采取措施。作为一个美国总统不这样做显然是很愚蠢的。)

有些语言学家认为,竞选演讲,就像所有的政治演讲,都是CP原则及其准则被中止的典型场合,你同意吗?能否列举出其它类似的场合?

5."The Club(车棍)"是一种阻塞汽车方向盘的装置能使其免遭偷窃。下面是它的一个广告:

THE CLUB!(车棍)

Anti-theft device for cars(反盗车贼的装置)

POLICE SAY:(警察说:)

"USE IT"("用它")

OR LOSE IT(否则失去它)

根据格莱斯的理论,这里利用了什么准则?请举出两个同样的汉语广告。

6.A正在看报, B问他"What's on television tonight?(今天有什么电视节目?)"他回答说:"Nothing(没有)。"在一般情况下,A是什么意思?找出两种情况,使得"Nothing"的这种含义被取消。

答案

2.I thought you were practicing your violin.(我原以为你在练小提琴)这句话的行事语力是批评女儿没有在练小提琴。女儿的回答是在为自己辩护--我正要练小提琴。而父亲的反问揭穿了女儿的托词。

3.我会很生气"Can you open the door(你能开开门吗?)"通常是请求听话人做某事,而不

是询问他的能力。他回答说"yes(能)"却不去做,实际上就是拒绝了我的请求。 4.是的,这是CP原则及其准则被中止的场合。格莱斯在表述他的CP原则时,用了"normally(通常)""characteristically(典型情况下)"ceteris paribus(其余情况相同时)"等限制字眼。换句话说,CP原则及其准则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会得到遵循的。或者说,"说话人相信他自己说的话"这样的假设只是会话含义。在有迹象显示相反情况时,这些含义会被取消。类似的情况有:葬礼上的悼词、诗歌创作、开玩笑。

5.这里主要是利用了方式准则中的"避免歧义"一条。两个it的意思不同。汉语广告的例子如:买一送一;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

6.这里的 Nothing意思是"Nothing interesting(没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如果A接着说"今天工人在罢工"或"今天晚上要停电",那么"Nothing interesting(没什么有意思的东西)"这个解读就会被取消。

推荐第10篇:英语语言学概论整理

1.Design feature (识别特征) refers to the defining properties of human language that distinguish it from any animal system of communication.2.Productivity (能产性) refers to the ability that people have in making and comprehending indefinitely large quantities of sentences in their native language.3.arbitrarine (任意性) Arbitrarine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that there is no motiv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a linguistic form and its meaning.4.symbol (符号) Symbol refers to something such as an object, word, or sound that represents something else by aociation or convention.5.discretene (离散性) Discretene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sounds in a language are meaningfully distinct.6.displacement (不受时空限制的特性) Displacement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human language can be used to talk about things that are not in the immediate situations of its users.7.duality of structure (结构二重性) The organization of language into two levels, one of sounds, the other of meaning, is known as duality of structure.8.culture transmiion (文化传播) Culture transmiion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language is paed on from one generation to the next through teaching and learning, rather than by inheritance.9.interchangeability (互换性) Interchangeability means that any human being can be both a producer and a receiver of meages.

1.★What is language?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This definition has captured the main features of language.First, language is a system.Second, language is arbitrary in the sense.The third feature of language is symbolic nature.

2.★What are the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Language has seven design features as following: 1) Productivity. 2) Discretene.3) Displacement 4) Arbitrarine.5) Cultural transmiion 6) Duality of structure.7) Interchangeability.

3.Why do we say language is a system? Because elements of language are combined according to rules, and every language contains a set of rules.By system, the recurring patterns or arrangements or the particular ways or designs in which a language operates.And the sounds, the words and the sentences are used in fixed patterns that speaker of a language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

4.★ (Function of language.) According to Halliday, what are the initial functions of children’s language? And what are the three functional components of adult language? I.Halliday uses the following terms to refer to the initial functions of children’s language: 1) Instrumental function.工具功能 2) Regulatory function.调节功能

3) Representational function.表现功能 4) Interactional function.互动功能 5) Personal function.自指性功能

6) Heuristic function.启发功能 [osbQtq`kf`h] 7) Imaginative function.想象功能 II.Adult language has three functional components as following: 1) Interpersonal components.人际 2) Ideational components.概念 3) Textual components.语篇

Chapter 1 Language语言

1

1.general linguistics and descriptive linguistics (普通语言学与描写语言学) The former deals with language in general whereas the latter is concerned with one particular language.2.synchronic linguistics and diachronic linguistics (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 Diachronic linguistics trac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language and records the changes that have taken place in it between succeive points in time.And synchronic linguistics presents an account of language as it is at some particular point in time.

3.theoretical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The former copes with languages with a view to establishing a theory of their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whereas the latt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cepts and findings of linguistics to all sorts of practical tasks.4.microlinguistics and macrolinguistics (微观语言学与宏观语言学) The former studies only the structure of language system whereas the latter deals with everything that is related to languages.5.langue and parole (语言与言语) The former refers to the abstract linguistics system shared by all the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 whereas the latter refers to the concrete act of speaking in actual situation by an individual speaker.6.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 The former is one’s knowledge of all the linguistic regulation systems whereas the latter is the use of language in concrete situation.7.speech and writing (口头语与书面语) Speech is the spoken form of language whereas writing is written codes, gives language new scope.8.linguistics behavior potential and actual linguistic behavior (语言行为潜势与实际语言行为) People actually says on a certain occasion to a certain person is actual linguistics behavior.And each of poible linguistic items that he could have said is linguistic behavior potential.9.syntagmatic relation and paradigmatic relation (横组合关系与纵聚合关系) The former describes the horizontal dimension of a language while the latter describes the vertical dimension of a language.10.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 Usual use of language as a means of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is called verbal communication.The ways we convey meaning without using language is calle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1.★How does John Lyons claify linguistics? According to John Lyons, the field of linguistics as a whole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ral subfields as following: 1) General linguistics and descriptive linguistics.2) Synchronic linguistics and diachronic linguistics.3) Theoretical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4) Microlinguistics and macrolinguistics.

2.Explain the three principles by which the linguist is guided: consistency, adequacy and simplicity.1) Consistency means that there should be no contradi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theory and the description.2) Adequacy means that the theory must be broad enough in scope to offer significant generalizations.3) Simplicity requires us to be as brief and economic as poible.

3.★What are the sub-branches of linguistics within the language system? Within the language system there are six sub-branches as following: 1) Phonetics.语音学 is a study of speech sounds of all human languages.2) Phonology.音位学 studies about the sounds and sound patterns of a speaker’s native language.3) Morphology.形态学 studies about how a word is formed.4) Syntax.句法学 studies about whether a sentence is grammatical or not.

5) Semantics.语义学 studies about the meaning of language, including meaning of words and meaning of sentences.6) Pragmatics.语用学

★The scope of language: Linguistics is referred to as a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The scientific proce of linguistic study: It involves four stages: collecting data, forming a hypothesis, testing the hypothesis and drawing conclusions.

Chapter 2 Linguistics语言学

3

1.articulatory phonetics(发音语音学) The study of how speech organs produce the sounds is called articulatory phonetics.2.acoustic phonetics (声学语音学) The study of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of the transmiion of speech sounds is called acoustic phonetics.3.auditory phonetics (听觉语音学) The study of the way hearers perceive speech sounds is called auditory phonetics.4.consonant (辅音) Consonant is a speech sound where the air form the language is either completely blocked, or partially blocked, or where the opening between the speech organs is so narrow that the air escapes with audible friction.5.vowel (元音) is defined as a speech sound in which the air from the lungs is not blocked in any way and is pronounced with vocal-cord vibration.6.bilabials (双唇音) Bilabials means that consonants for which the flow of air is stopped or restricted by the two lips.[p] [b] [m] [w] 7.affricates (塞擦音) The sound produced by stopping the airstream and then immediately releasing it slowly is called affricates.[tX] [dY] [tr] [dr] 8.glottis (声门) Glottis is the space between the vocal cords.9.rounded vowel (圆唇元音) Rounded vowel is defined as the vowel sound pronounced by the lips forming a circular opening.[u:] [u] [OB] [O] 10.diphthongs (双元音) Diphthongs are produced by moving from one vowel position to another through intervening positions.[ei][ai][Oi] [Qu][au] 11.triphthongs (三合元音) Triphthongs are those which are produced by moving from one vowel position to another and then rapidly and continuously to a third one.[eiQ][aiQ][OiQ] [QuQ][auQ] 12.lax vowels (松元音) According to distinction of long and short vowels, vowels are claified tense vowels and lax vowels.All the long vowels are tense vowels but of the short vowels,[e] is a tense vowel as well, and the rest short vowels are lax vowels.

1.

★How are consonants claified in terms of different criteria? The consonants in English can be described in terms of four dimensions.1) The position of the soft palate.2) The presence or the absence of vocal-cord vibration.3) The place of articulation.4) The manner of articulation.

2.★How are vowels claified in terms of different criteria? Vowel sounds are differentiated by a number of factors.1) The state of the velum 2) The position of the tongue.3) The openne of the mouth.4) The shape of the lips.5) The length of the vowels.6) The tension of the muscles at pharynx.

3.★What are the three sub-branches of phonetics? How do they differ from each other? Phonetics has three sub-branches as following: 1) Articulatory phonetics is the study of how speech organs produce the sounds is called articulatory phonetics.2) Acoustic phone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of the transmiion of speech sounds is called acoustic phonetics.3) Auditory phone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way hearers perceive speech sounds is called auditory phonetics.

4.★What are the commonly used phonetic features for consonants and vowels respectively? I.The frequently used phonetic features for consonants include the following: 1) Voiced.2) Nasal.3) Consonantal.4) Vocalic.5) Continuant.6) Anterior.

Chapter 3 Phonetics语音学 7) Coronal.8) Aspirated.II.The most common phonetic features for vowels include the following: 1) High.2) Low.3) Front.4) Back.5) Rounded.6) Tense.

5 1.2.3.4.5.

Chapter 4 Phonology 音位学

phonemes (音位) Phonemes are minimal distinctive units in the sound system of a language.allophones (音位变体) Allophones are the phonetic variants and realizations of a particular phoneme.phones (单音) The smallest identifiable phonetic unit found in a stream of speech is called a phone.minimal pair (最小对立体) Minimal pair means words which differ from each other only by one sound.contrastive distribution (对比分布) If two or more sounds can occur in the same environment and the substitution of one sound for another brings about a change of meaning, they are said to be in contrastive distribution.6.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互补分布) If two or more sounds never appear in the same environment ,then they are said to be in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7.free variation (自由变异) When two sounds can appear in the same environment and the substitution of one for the other does not cause any change in meaning, then they are said to be in free variation.8.distinctive features (区别性特征) A distinctive feature is a feature which distinguishes one phoneme from another.9.suprasegmental features (超切分特征) The distinctive (phonological) features which apply to groups larger than the single segment are known as suprasegmental features.10.tone languages (声调语言) Tone languages are those which use pitch to contrast meaning at word level.11.intonation languages (语调语言) Intonation languages are those which use pitch to distinguish meaning at phrase level or sentence level.12.juncture (连音) Juncture refers to the phonetic boundary features which may demarcate grammatical units.

1.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phonetics and English phonology? 1) Phone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production, perception,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peech sounds, while phonology attempts to account for how they are combined, organized, and convey meaning in particular languages.2) Phone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actual sounds while phonology is concerned with a more abstract description of speech sounds and tries to describe the regularities of sound patterns.2.Give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onemes, phones and allophones.When we hear [pit],[tip],[spit],etc, the similar phones we have heard are /p/.And /p/ and /b/ are separate phonemes in English, while [ph] and [p] are allophones. 3.How can we decide a minimal pair or a minimal set? A minimal pair should meet three conditions: 1) The two forms are different in meaning.2) The two forms are different in one sound segment.3) The different sounds occur in the same position of the two strings.4.★Use examples to explain the three types of distribution.1) Contrastive distribution.Sounds [m] in met and [n] in net are in contrastive distribution because substituting [m] for [n] will result in a change of meaning.2)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The aspirated plosive [ph] and the unaspirated plosive [p] are in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because the former occurs either initially in a word or initially in a streed syllable while the latter never occurs in such environments.3) Free variation.In English, the word “direct” may be pronounce in two ways: /di’rekt/ and /dia’rekt/, and the two different sounds /i/ and /ai/ can be said to be in free variation.

5.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egmental features and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What are the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in English? I.1) Distinctive features, which are used to distinguish one phoneme from another and thus have effect on one sound segment, are referred to as segmental features.

2) The distinctive (phonological) features which apply to groups larger than the single segment are known as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3)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may have effect on more than one sound segment.They may apply to a string of several sounds.II.The main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include stre, tone, intonation and juncture.

6.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one languages and intonation language?

Tone languages are those which use pitch to contrast meaning at word level while intonation languages are those which use pitch to distinguish meaning at phrase level or sentence level

7.★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honetic transcriptions and phonemic transcriptions?

The former was meant to symbolize all poible speech sounds, including even the most minute shades of pronunciation, while the latter was intended to indicate only those sounds capable of distinguishing one word

6 from another in a given language.

7

1.morphemes (语素) Morphemes are the minimal meaningful units in the grammatical system of a language.allomorphs (语素变体) Allomorphs are the realizations of a particular morpheme.morphs (形素) Morphs are the realizations of morphemes in general and are the actual forms used to realize morphemes.2.roots (词根) Roots is defin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a word that carries the principal meaning.affixes (词缀) Affixes are morphemes that lexically depend on roots and do not convey the fundamental meaning of words.free morphemes (自由语素) Free morphemes are those which can exist as individual words.bound morphemes (粘着语素) Bound morphemes are those which cannot occur on their own as separate words.3.inflectional affixes (屈折词缀) refer to affixes that serve to indicate grammatical relations, but do not change its part of speech.derivational affixes (派生词缀) refer to affixes that are added to words in order to change its grammatical category or its meaning.4.empty morph (空语子) Empty morph means a morph which has form but no meaning.zero morph (零语子) Zero morph refers to a morph which has meaning but no form.5.IC Analysis (直接成分分析) IC analysis is the analysis to analyze a linguistic expreion (both a word and a sentence) into a hierarchically defined series of constituents.

6.immediate constituents (直接成分) A immediate constituent is any one of the largest grammatical units that constitute a construction.Immediate constituents are often further reducible.

ultimate constituents (最后成分) Ultimate constituents are those grammatically irreducible units that constitute constructions.7.morphological rules (形态学规则) The principles that determine how morphemes are combined into new words are said to be morphological rules.8.word-formation proce (构词法) Word-formation proce mean the rule-governed procees of forming new words on the basis of already existing linguistic resources.

1.

★What is IC Analysis?

IC analysis is the analysis to analyze a linguistic expreion (both a word and a sentence) into a hierarchically defined series of constituents.2.How are morphemes claified? 1) Semantically speaking, morphemes are grouped into two categories: root morphemes and affixational morphemes.2) Structurally speaking, they ar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free morphemes and bound morphemes.3.★Explain th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semantic and structural claifications of morphemes.a) All free morphemes are roots but not all roots are free morphemes.b) All affixes are bound morphemes, but not all bound morphemes are affixes.4.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 empty morph and a zero morph? a) Empty morph means a morph that has form but no meaning.b) Zero morph refers to a morph that has meaning but no form.5.Expla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nflectional and derivational affixes in term of both function and position.a) Functionally: i.Inflectional affixes sever to mark grammatical relations and never create new words while derivational affixes can create new words.ii.Inflectional affixes do not cause a change in grammatical cla while derivational affixes very often but not always cause a change in grammatical cla. b) In term of position: i.Inflectional affixes are suffixes while derivational affixes can be suffixes or prefixes.

ii.Inflectional affixes are always after derivational affixes if both are present.And derivational affixes are always before inflectional suffixes if both are present.6.What are morphological rules? Give at least four rules with examples.The principles that determine how morphemes are combined into new words are said to be morphological rules.For example: a) un- + adj.->adj.b) Adj./n.+ -ify ->v.c) V.+ -able ->adj.d) Adj.+ -ly ->adv.

Chapter 5 Morphology 形态学

9

Chapter 6 Syntax 句法学

1.syntagmatic relations (横组关系) refer to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nstituents in a construction.

paradigmatic relations (纵聚合关系) refer to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linguistic elements within a sentence and those outside the sentence.hierarchical relations (等级关系) refer to relationships between any claification of linguistic units which recognizes a series of succeively subordinate levels.2.IC Analysis (直接成分分析) is a kind of grammatical analysis, which make major divisions at any level within a syntactic construction.labeled IC Analysis (标记法直接成分分析) is a kind of grammatical analysis, which make major divisions at any level within a syntactic construction and label each constituent.

phrase markers (短语标记法) is a kind of grammatical analysis, which make major divisions at any level within a syntactic construction, and label each constituent while remove all the linguistic forms.

labeled bracketing (方括号标记法) is a kind of grammatical analysis, which is applied in representing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sentences by using brackets.3.constituency (成分关系)

dependency (依存关系)

4.surface structures (表层结构) refers to the mental representation of a linguistic expreion, derived from deep structure by transformational rules.deep structures (深层结构) deep structure of a linguistic expreion is a theoretical construct that seeks to unify several related structures.5.phrase structure rules (短语结构规则) are a way to describe a given language\'s syntax.They are used to break a natural language sentence down into its constituent parts.6.transformational rules (转换规则) 7.structural ambiguity (结构歧义)

1.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urface structure and deep structure? They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in four aspects: 1) Surface structures correspond directly to the linear arrangements of sentences while deep structures correspond to the meaningful grouping of sentences.2) Surface structures are more concrete while deep structures are more abstract.3) Surface structures give the forms of sentences whereas deep structures give the meanings of sentences.4) Surface structures are pronounceable but deep structures are not.

2.Illustr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S rules and T-rules.1) PS rules frequently applied in generating deep structures.2) T-rules are used to transform deep structure into surface structures.

3.What’s the order of generating sentences? Do we start with surface structures or with deep structures? How differently are they generated? To generate a sentence, we always start with its deep structure, and then transform it into its corresponding surface structure.

Deep structures are generated by phrase structure rules (PS rules) while surface structures are derived from their deep structures by transformational rules (T-rules).

4.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compulsory constituent and an optional one?

Optional constituents may be present or absent while compulsory constituents must be present.

5.What are the three syntactic relations? Illustrate them with examples.1) Syntagmatic relations 2) Paradigmatic relations.3) Hierarchical relations.

10 1.2.3.4.5.

Chapter 7 Semantics 语义学

Lexical semantics (词汇语义学) is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word meaning in language.Sense (意义) refers to the inherent meaning of the linguistic form.Reference (所指) means what a linguistic form refers to in the real world.Concept (概念) is the result of human cognition, reflecting the objective world in the human mind.Denotation (外延) is defined as the constant ,abstract, and basic meaning of a linguistic expreion independent of context and situation.6.Connotation (内涵) refers to the emotional aociations which are suggested by, or are part of the meaning of, a linguistic unit.7.Componential analysis (成分分析法) is the way to decompose the meaning of a word into its components.8.Semantic field (语义场) The vocabulary of a language is not simply a listing of independent items, but is organized into areas, within which words interrelate and define each other in various ways.The areas are semantic fields.9.Hyponymy (上下义关系) refers to the sense relation between a more general, more inclusive word and a more specific word.10.Synonymy (同义关系) refers to the samene or close similarity of meaning.11.Antonymy (反义关系) refers to the oppositene of meaning.12.Lexical ambiguity (词汇歧义)

13.Polysemy (多义性)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the same one word may have more than one meaning.14.Homonymy (同音(同形)异义关系)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that words having different meanings have the same form.15.Sentence semantics (句子语义学) refers to the study of sentence meaning in language.

1.What’s the criterion of John Lyons in claifying semantics into its sub-branches? And how does he claify semantics? In terms of whether it falls within the scope of linguistics, John Lyons distinguishes between linguistic semantics and non-linguistic semantics.According John Lyons, semantics is one of the sub-branches of linguistics; it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meaning.

2.What are the eential factors for determining sentence meaning? 1) Object, 2) concept, 3) symbol, 4) user, 5) context.

3.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eory of componential analysis and the theory of semantic theory in defining meaning of words?

第11篇:英语语言学试题(8)

英语语言学试题(8)

语言学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The famous quotation from Shakespeare\'s play “Romeo and Juliet”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well illustrates _______.()

A.the conventional nature of language

B.the creative nature of language

C.the universality of language

D.the big difference between human language and animal communication

2.Of the following sound combinations, only _______ is permiible according to the sequential rules in English.()

A.kiblB.bkilC.ilkbD.ilbk

3.The sentence that has a NP and a VP can be shown in a _______ formula \"S→NP VP\".()

A.hierarchicalB.linearC.tree diagramD.vertical

4.It is the _______ on Case aignment that states that a Case aignor and a Case recipient should stay adjacent to each other.()

A.Case ConditionB.parameter

C.Adjacent ConditionD.Adjacent Parameter

5.Predication analysis is a way to analyze _______ meaning.

A.phonemeB.wordC.phraseD.sentence

6.According to Searle,those illocutionary acts whose point is to commit the speaker to some future course of action are called _______.()

A.commisivesB.directivesC.expreivesD.declaratives

7.The term _______ linguistics may be defined as a way of referring to the approach which studies language change over various periods of time and at various historical stages.

A.synchronicB.diachronicC.comparativeD.historical comparative

8.The way in which people addre each other depends on their age, sex, social group,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The English system of addre forms frequently used includes first name, last name, title+last name, _______,and kin term.

A.title+first nameB.title+title

C.title aloneD.first name+last name+title

9.Language and thought may be viewed as two independent circles

overlappingin some parts.When language and thought are identical or closely parallel to each other, we may regard thought as \"subvocal speech,\" and speech as \"_______\".()

A.vocal thoughtB.subvocal thought

C.covert thoughtD.overt thought

10.Whcih of the following best states the behaviorist view of child language acquisition?_______.()

A.Language acquisition is a proce of habit formation

B.Language acquisition is the species-specific property of human beings

C.Children are born with an innate ability to acquire language

D.Humans are equipped with the neural prerequisites for language and language use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In the course of time,the study of language has come to establish close links with other branches of s________ studies, such as sociology and psychology.

12.Clear [1] and dark[ ]are allophones of the same one phoneme /1/.They never take the same position in sound combinations, thus they are said to be inc________ distribution.

13.A r________ is often seen as part of a word, but it can never stand by itself although it bears clear, definite meaning.

14.A c________ sentence contains two or more clauses, one of which is incorporated in the other.

15.That the denial of one member of two words implies the aertion of the other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c________ antonyms.

16.While 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is abstract and decontextualized, that of an u________ is concrete and context-dependent.

17.Phonological rules may move phonemes from one place in the string to another.For example, Modern English verb ask was Old English askian,with the /k/preceding the/s/.Sound change as a result of sound movement is known as m________.

18.In many societies of the world, we find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who speak more than one language.As a characteristic of societies, b________ inevitably results from the coming into contact of people with different cultures and different languages.

19.The brain\'s neurological specialization for language is called linguistic I ________, which is specific to human beings.20.In order to acquire a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will subconsciously use their first language knowledge in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This is know as language t________.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者在括号内写“T”,误者在括号内写“F”,并说明理由。

()21.In the history of any language the writing system always came into being before the spoken form.

()22.In English, long vowels are also tense vowels because when we pronounce a long vowel such as/i:/,the larynx is in a state of tension.

()23.A compound is the combination of only two words.

()24.“The student” in the sentence “The student liked the linguistic lecture.”,and “The linguistic lecture” in the sentence “The linguistic lecture liked the student.”belong to the same syntactic category.

()25.Linguistic forms having the same sense may have different references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while linguistic forms with the same reference always have the same sense.

()26.An important difference between presupposition and entailment is that presupposition, unlike entailment, is not vulnerable to negation.That is to say, if a sentence is negated, the original presupposition is still true.

()27.The division of Englishinto Old English, Middle English, and Modern English is nonconventional and not arbitrary.

()28.Language reflects sexism in society.Language itself is not sexist, just as it is not obscene; but it can connote sexist attitudes as well as attitudes about social taboos or racism.

()29.If a child is deprived of linguistic environment, he or she is unlikely to learn a language succefully later on.

()30.When children learn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sounds of their language and the sounds that are not part of the language, they can acquire any sounds in their native language once their parents teach them.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31.cultural transmiion (as a defining feature of human language)

32.phonic medium of language

33.voicing

34.inflectional morphemes

35.reference

36.locutionary act

37.protolanguage

38.ethnic dialect

39.registers

40.acculturation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Why do we say tree diagrams are more advantageous and informative than linear structurein analyzing the constituent relationship among linguistic elements? Support your statement with examples.

42.Describe the proce of language perception,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语言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2.A3.B4.C5.D

6.A7.B8.C9.D10.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social12.complementary

13.root14.complex

15.complementary16.utterance

17.metathesis18.bilingualism

19.lateralization20.transfer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F

The contrary is true.The writing system is always a later invention.

22.T

23.F

Some compounds contain more than two words.

24.T

25.F

It is false because linguistic forms with the same reference might differ in sense.A case in point is the two expreions \"morning star\" and \" evening star.\" They refer to the same star but differ in sense.

26.T

27.F

The division of English into Old English, Middle English, and Modern English is conventional and somewhat arbitrary.

28.T

29.T

30.F

Children first acquire the sounds found in all languages of the world, no matter what language they are exposed to ,and in later stages acquire the \" more difficult\" sounds.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31.One of the major defining features of human language.Humans are born with the ability to acquire a language, but different from animals, the actual use of human language is not genetically transmitted, rather it is culturally transmitted, i.e.it has to be taught and learnt.

32.The limited range of sounds that are used in huma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i.e.the speech sounds.

33.Voicing is a phonetic feature of some sounds.It is caused by the vibration of the vocal cords.

34.Inflectional morphemes are morphemes that are used to indicate the grammatrcal relations and categories,such as-ed,-(e)s,-est in English.

35.Reference is what a linguistic form refers to in the real world; it is a matte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 and the reality.For example ,if we say, \"The dog is barking,\" we must be talking about a certain dog known to both the speaker and the hearer in the situation.The actual dog the word \"dog\" refers to in this particular situation is the reference of the word \"dog\".

36.Locutionary act refers to the act of uttering words, phrases, and clauses.It is the act of conveying literal meaning by means of syntax, lexicon and phonology.For example, by saying \"You have left the door wide open\",the locutionary act performed by the speaker is that he has uttered all the words and expreed what the words literally mean.

37.A protolanguage is the original form of a language family that has ceased to exist.The proto form can be reconstructed by identifying and comparing similar linguistic forms with similar meanings acro related languages.

38.An ethnic dialect is a social dialect of a language,often cutting acro regional differences.It is spoken mainly by a le privileged population that has experienced some form of social isolation, such as racial discrimination or segregation.

39.Registers are language varieties appropriate for use in particular speech situations,in contrast to language varieties that are aociated with the social or regional grouping of their customary users.For this reason, registers are also known as situational dialects.

40.Acculturation refers to a proce of adapting to the culture and value system of the second language community.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In addition to revealing a linear order, a constituent structure treehas a hierarchical structure that groups words into structural constituents and shows the syntactic category of each structural constituent, and consequently is believed to most truthfully illustrate the constituent relationship among linguistic elements.

For example, the phrase \" the old men and women\" may have two interpretations, i.e.the adjective \"old”may modify the noun \"men\", or the following two nouns \"men and women\".Linear order analysis cannot tell this difference, so it is ambiguous.Whereas,the constituent or tree diagrams analysis can make this difference clear.So,we say tree diagrams are more advantageous and informative than linear structure analysis.

NPNP

NPNPNPNP

The old menandthe womenthe old menandthe old women

42.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inguistic analysis,language use in terms of perception,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 follows a certain pattern which involves the coordination of various language centers.

When we speak,words are drawn from Wernicke\'s area and transferred to Broca\'s area, which determines the details of their form and pronunciation.The appropriate instructions are then sent to the motor area which controls the vocal tract to physically articulate the words.

When we hear something and try to comprehend it,t he stimulus from the auditory cortex is transmitted to Wernicke\'s area,where it is then interpreted.

When we perceive a visual image,a meage is sent to the angular gyrus,where it is converted into a visual pattern.

第12篇:语言学概论感悟 英语

语言学概论感悟

Why do we study linguistics? When we study a particular language, we just study it and actually we are limited by this language.While linguistics can help us study languages in general.In other words, linguistics is a systematic subject for students who want to learn any kind of language better.

Just as my teacher said, linguistics is not only useful but also helpful.After I learned the second language- French, I found between English and French, there had something in common.However, language learning is still more difficult than we get our mother tongue.It must because speech is earlier than writing, for example little children hear sound or human voice first, then they learn written language because words are just symbols.There are things, and then there are the names of things.Just as Shakespeare said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ell as sweet.If we want to have a good command of other language, we should not only focus on one or two point such as grammar or vocabulary.We should keep in mind learn a language is to learn the whole thoughts.That’s why we should study linguistics.

Students always have rare interests in language learning for they don’t find a effective way to study it.When we recite words and try to understand the complicated grammar, we may be bored and tired, that’s because we do not know language’s similarities and generalizations.If we study linguistics, we can have a systematic recognition.During a period of time of learning, I find that linguistics has a widely use in language learning.Just like we read a sentence, we should consider the logical meaning of it because we shall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 or we will make mistakes.If we learn linguistic, we can benefit a lot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find the beauty of the language.

第13篇:高校声乐语言学的论文

摘要:针对于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声乐教师对于声乐教学中语言学的重要性认识存在明显不足的基本现象,首先对声乐教学中的语言学特点以及声乐教学中语言学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教师本身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素养、因材施教以及通过语言加强互动三个方面论述了声乐教学中的语言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语言学;重要性

一、引言

声乐教学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演唱技能与音乐表现力,因此,在声乐教学当中语言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声乐教学的基础。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充分发挥语言学的魅力,通过正确、科学、有趣地讲解,有效引导学生提升声乐技能。但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当中,更多的是从学生的声乐技能出发进行教学,教师对语言学的重视程度不足,这就必然会影响到学生,无法有效提升自己的声乐水平。因此,在本文当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声乐教学中的语言学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二、声乐教学中的语言学特点

语言学是声乐教学的基础,但是在声乐教学中语言学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特征,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规范性:在声乐教学当中,虽然部分学生在嗓音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训练往往也会导致学生无法达到一个完美的状态。在声乐训练中教师需要通过系统性训练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而语言则是教师提供训练的基础,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语言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才能提升声乐教学的有效性,最终促进学生实际能力的发展;2.艺术性:从本质上说声乐是艺术的一种基本形式,因此,在声乐教学当中语言往往也具有较为明显的艺术性;3.形象化:在声乐教学当中,教师必须要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学生所需要接受到的内容有效的传递给学生,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初学阶段无法有效理解较为深奥的声乐内容,因此,教师必须要不断提升语言的形象性,从而引导学生对歌唱的认识;(4)审美性:审美是声乐教学的重点之一,只有不断强化语言审美才能让学生在接受声乐训练的过程当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声乐教学中语言学的重要性

任何教学活动当中,语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直接制约着教学的最终效果,对于声乐来说语言具有更加鲜明的重要性。声乐属于一门较为特殊的学科,它不仅包含了知识、技能,同时还囊括了艺术与实践性的特征,这就必然导致语言在声乐教学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声乐教学语言拥有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述习惯、语言内涵和使用规范,是一种既区别于专门用作演唱表现的歌唱语言,又区别于专门用作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的声乐理论语言的特殊声乐语言表达形式,而对其语言规律的研究,无论是对声乐教学实践还是对声乐理论学术研究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声乐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声乐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在声乐教学当中尽管教学活动的丰富性对于声乐教学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不管教学活动的丰富性如何,其内在的艺术性依然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只有不断提升通过语言学的应用才能充分提升教学活动中的艺术感染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一般说来,声乐教学中的教与学包含的语言活动主要有讲授、解释、讨论、提问、回答、复述、概述、修正或纠正等。此外,还有一些为吸引或保持对方注意、控制讲话音量,以及表现彼此关系的表达,它们都是课堂语言的组成部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这样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的不可替代的工具。”同时在教学当中,语言也是教学的媒介,在任何教学活动当中学生基本只能通过语言去了解可能存在的知识,在任何学科的教学当中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将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高校声乐教学当中,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感染力,才能让声乐教学的内容有效的传递给学生。

四、声乐教学中的语言学实践策略

从上文的论述中可以发现在高校声乐教学当中语言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种情况,当前阶段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要积极主动的提升语言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本身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素养。作为声乐专业教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素养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首先,教师必须要对声乐专业本身的教学语言具有充分的了解。其次,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语言素养,即通过合适的语言将声乐教学的具体内容传递给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说在声乐教学中的语言可以分为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两种不同的类型,所谓的有声语言是指普通语言,而无声语言则包含了肢体动作、手势、表情等符号语言。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必须要巧妙地运用不同语言的具体功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

(二)因材施教。在声乐演唱当中,器官以及肌肉的运动并不是完全可见的,但是通过学生的歌唱,教师可以有效的对学生的器官以及肌肉运动的实际状况进行判断,并通过对应的语言引导学生改善自身所存在的缺陷,并找到正确的演唱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具体来说主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对学生的声乐语言知识教育,例如,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语言分类、定义、特点以及表现力等内容的教学;

2.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在性格方面的具体特征,采用具有针对性的语言来解决问题:

3.在实际教学中,当有声语言无法有效表达教学的本质内容。

教师还必须进一步加强无声语言的应用,例如,通过肢体语言、表情、状态等等示范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三)通过语言加强互动。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观念,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能力的提升。在声乐教学当中,只有不断加强语言的互动性才能促进学生知识接受的效率。因此,师生间必须增多感受方面的交流。然而,在声乐教学中,声乐语言在表达方面也具有明显的自我特征,教师与学生之间对一个技术点进行处理时,完全不同的身心感受会让互动产生阻碍,最终导致学生无法正确、快速理解歌唱技术的方法。所以,专业教师对于声乐技术语言、音乐审美语言进行科学、规范地处理与加工便显得尤为重要。

五、结语

在声乐教学中语言是实现教学内容传播的基本载体,因此语言学在声乐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在现阶段的高校声乐教学当中,大部分教师可能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学语言使用的重要性。基于此种情况,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在枯燥、抽象的声乐教学中,通过正确、科学、优质的语言使用,大大提升教学成效!

第14篇:梦溪笔谈语言学价值分析论文

一、训释语词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所用语言不局限于古训,勇于提出独到的见解。比如:“海物有车渠,蛤属也,大者如箕,背有渠垄,如蜡壳,攻以为器,致如白玉。”郑康成乃解之曰:“渠,车周也。”盖康成不识车渠,谬解之耳。”这一句是释联绵词比较擅长的《辞通》。其中引用了“车渠”这一词汇,且该词语引用于《魏文帝车渠杭赋序》这一著作,正所谓“车渠,玉属也,多纤理玉文,生于西国”,这里所写的“车渠”,因为是一个双音节的单纯词,所以不需要单独进行解释。沈括对于郑康成所著的注释所给的批评则是正确的,这也体现了沈括宽广的阅历。但是沈括在一些诗文韵脚、用字等方面所作的批评,也存在一些不当之处。比如晚唐诗人主要以小诗出名,但是在读书方面却不太擅长。如白乐天所著《题座隅诗》,在该诗中有一句“俱化为俄拜”,该诗以“孚”字为韵。沈括引用了白居易的诗句,即《白居易集》卷七,在该诗句中“俘”和上句的“徒”韵脚相同,沈括以为白居易压错了韵,但实际并非如此,“俘”的读音有多种,在《广韵》一书中便有两种读音,即piǎo和fú,字意均为“饿死”之意。所以一般诗句中都以“浮”和“徒”作韵脚。

二、音韵与格律

关注切字的源头,这为后世人们了解反切的源头与原理贡献了非常好的文献资料。正所谓“切韵之学,本出于西域。汉人训字,止曰‘读如某字’,未用反切。然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者,如‘不可’为‘巨”,‘何不’为‘盒’,‘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之类,以西域二合之音,盖切字之原也。”在这条文献中,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有价值的方面,需要我们重视:其一,简述了我国切韵文学的最初起源,沈括提出的意见是正确的,这也证明了最初在宋代时“切韵之学,本出于西域”这一说法的正确性;其二,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出了很多实例,用以证明反切之法,尽管在表述上可能不是非常详细,但是这也证明了反切术语与部分方法,在为人们提供启发的同时,也为当代人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其三,沈括所提实例是专门用以证明反切之法,加之所用时代已经过去了多年,因此这也是非常难得的研究文献;其四,关于切韵之学,沈括在逐渐发展与渐趋缜密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体系纷争的论点,这也带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正确性。

三、句式解析与表达规律

关于虚词用法的分析以及字书错误的纠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其进行了这样的论述:“人语言中有‘不’字可否世间事,未尝离口也,而字书中须读作‘否’音也。若谓古今音不同,如云‘不可’,岂可谓之“否可”;‘不然’岂可谓之“否然”;古人云‘否,不然也’,岂可曰‘否,否然也。’古人言音,决非如此,止是字书谬误耳。若读《庄子》‘不可乎不可’须云:‘否可’;读《诗》须云‘局否肃雍’、‘胡否饮焉’,如此全不近人情。”在这一段文字中,沈括非常敏感地觉察到了“否”和“不”这两个字在用法上的差别,更难得的是,沈括在词语的组合和搭配上对“否”和“不”这两个字的用法进行了区分,不单是从词语本身的含义出发证明用法的差别。尽管对这两个字的认识没有上升到比较高的理论层面,然而作者在作品中提出的“全不近人情”这一论点,其实主要含义就是与人们平时所自觉遵守的语言搭配习惯、规律不符之意。此外,在《梦溪笔谈》笔记中,也有一处对语序问题进行了分析:“瞎毡有子木征,木征者,华言‘龙头’。羌人语倒,谓之‘头龙’。”这一句是沈括进行事件的记录时所提,其中“语倒”即语序颠倒之意,可以看出沈括对于两种不同的语言在语序方面存在的区别其实有一定的认识和见解。

综上所述,通过对《梦溪笔谈》语言学价值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沈括对我国语言的了解与认知其实有一定的见地,并且在书籍中予以体现。在通读《梦溪笔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汉语言的博大精深。笔者主要从训释语词的创新性、音韵与格律极为细微、句式解析与表达规律这三个方面对语言学价值进行了分析,希望给当代《梦溪笔谈》的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第15篇:公关语言学结课论文

学院:学院 专业:11级自动化姓名:张11 学号:11111111 公关语言学论文

公关语言学论文

本学期我在老师的讲解下,从对公关语言学的一无所知,变成了有所了解。知道了公关语言是一种文化力,它与品牌力,营销力并列为21世纪的柔性生产力。

公关语言学是在我国公关事业兴盛的形势下诞生的,它是公共关系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产物。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贯穿于这门新兴的学科,但它又不同于公共关系学,它着重研究公关人员在公关活动中的语言运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对考察、分析公关语言运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公关语言学还吸取人际交际学、社会学、传播学、管理学、心理学、写作学等学科的营养,具有知识的广泛性和学科的综合性。这种多学科理论知识的交叉融合、相互渗透,使得公关语言学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很强的实用价值。公关语言艺术,既表现为说的艺术,又体现出听的艺术,同时蕴涵着写作的艺术。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实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没有公关意识的企业不是一个好企业,不掌握一定公关知识和技巧的人不是一个好的企业经营者。开设公共关系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熟悉公共关系的主要技巧,成为社会 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综合性应用人才。下面我对我所了解的公共语言 学的主要特点、内容及学习方法做一点介绍: 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交叉学科。其特征为外延大、内含少。所谓“外延大”是指:公共关系学广泛借助管理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语言学、政治学、法律学、历史学、民俗学、礼仪学和哲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所以专业基础理论范围广泛。例如: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对组织的结构和性质的分析需要社会学的知识。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众,调查公众心理时就要用心理学的常识。公共关系过程本质上是一种传播活动,为了提高传播质量,必须研究传播学的理论。公共关系的本质是一种管理职能,因此公关操作需要运用许多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公共关系写作需要较高的语言和逻辑能力;公关活动必须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公关交际过程中要熟悉各个国家、民族、地区人民的风俗礼仪习惯等等。相比较而言,公共关系自身的专业理论则并不很多,主要包括公共关系定义、历史、职责与功能、组织与人员、工作程序等几个部分,内容不多,而且也不很复杂。基于这样一些特点,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与自己在其他相关学科学到的知识进行比较,思考它们与公共关系学的关系。同时博览群书,尽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便适应公共关系学涉猎广泛的特点,在各门学科的综合中获取新知。

第二,公关语言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其应用技术部分则显得丰富发达,而且还在继续发展,因此我们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教学。上课的课件上已经包括了一些案例,,教师又补充一部分案例。但是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要想把公共关系变成自己的知识,还需要随时随地注意我们身边的新案例。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强调创新性,照搬照抄前人使用过的经验,传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必须以不断创新的经验来丰富公共关系。新的经验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我们作为一名学生,都是已经成年人了,在我们的身边就会有许多组织与公众进行沟通的生动经验。要善于将我们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论证这些经验,使它们变成公共关系的新方法。即使一些活动由于种种方面的原因效果不佳,或者由于我们学校的领导不重视,造成组织与公众关系不良,我们也可以从反面总结经验,看看是在什么地方违反了公关原则,我们应当吸收什么教训。其二,注意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上出现的一些新鲜案例。每个组织进行公关活动,都会在媒体上广泛传播,他们的构思、设计、实施都有一些巧妙之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列宁说:“生活之树常青,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中的丰富经验将会推动理论不断发展。

第三,公共关系学是一门新兴的,而且还在不断发展的学科。公共关系从产生之日算起,到今天不过百年的时间,从课程的内容中就可以感受到,连公共关系定义这样的基本点,理论界还存在着争议。

公关语言学包括演讲。演讲是现代人生存和交往的一大能力。有 人类就会有语言,从而就有演讲。生活中充满了演讲,大到代表国家到联合国大会的演讲,小到朋友聚会、喜庆迎送的演讲。一个人的生活事业优劣成败决定了你无法拒绝演讲。

其实,演讲的目的不在乎有三种:告知对方,说服对方,鼓励对方。 而从演讲的内容到语言,演讲又可分为五类:公关演讲,营销演讲, 自我演讲,礼仪演讲和学术演讲。奥巴马的演讲我们都有一些了解。他凭借着此次极为出色的演讲胜利获得了美国下一任总统的职位,他的演讲就是这种自我演讲中的竞选演讲。

竞选演讲一般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单纯演讲性”,就是事先拟纲或演讲稿,做好充分准备,然后按照指定顺序或抽签决定的顺序依次演讲,或者赴选民较集中的地方演讲。奥巴马就属于这种演讲。第二种是“提问解答型”。先由竞选者介绍自己的精选宗旨和精选条件,然后以“答记者问”的形式,随时回答听众的问题。第三种是“辩论演讲型”,举世瞩目的1988年美国第41届总统竞选中的“象驴之战”就是这种类型。他要求竞选者必须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语言表达水平,事先将有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充分的准备,避免太多的随意性。竞选演说,实际上是演讲者的一种“自我推销”,用据理力争的方式艺术的说明“他不行,我行”,或者“他行,我更行”。用展望未来的理想构图,“诱导选民”投我一票吧,我将会使你们得到彻底的满足!当然,“推销”的方式要注意艺术性,切忌为了贬低对手而不择手段。竞选演讲要遵循“惟真惟实,感人肺腑,具体可信,动情入心”的原则。

其实演讲最后五分钟,就是演讲的结束语,使整个演讲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是演讲中给听众留下的一个“最后印象”。拿破仑说“兵家成败决定于最后五分钟”。研究表明,演讲的结束语比起其征文来说,可能被听众更注意。因此,讲究演讲结束语的艺术,是保证演讲成功的重要关节。所以,要有良好的演讲结束语。 在我们生活中,讲电话也成为一种技巧,对于我们日常成活和人际交往方面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电话形象是人们在使用电话时的种种外在表现,是个人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说的就是声音在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话时的表现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反应,电话交流同样可以给对方和其他在场的人留下完整深刻的印象。

一般认为,一个人的电话形象如何,主要由他使用电话时的语言,内容,态度,表情,举止等多种因素构成。

电话语言要准确,简介,得体,音调要始终,说话的态度要自然,语气要诚恳,亲切,口音清晰,语速平缓。

当然,语调的魅力也相当重要。用清晰而愉快的语调接电话能显示出说话人的职业风度和可亲的性格。虽然对方无法看到你的面孔,但,你的喜悦或者烦躁仍会通过语调流露出来。

由于话筒的传声与面谈有差异,因此,将话筒贴得太紧或离得太远都是不好的习惯。一般来说,音量以听清对方声音为标准,语速相对平时说话慢些,必要时,可用升调向对方投去友好的“微笑”,让对方感到亲切,但不可以装腔作势,拿腔拿调。

职场面试的应对策略

学会四种能力,是21世纪新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这四种能力是求知能力,做事能力,发展能力,共处能力。

我们大学生毕业后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就是找工作。我们要合理的 选择行业,我们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主要是性格,兴趣和能力这 三方面。还有的就是对职业世界不了解。在对于这几个反面的不了解,往往我们会选错行业,这样会阻碍我们未来的发展。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对我们的职业世界有所了解。简而言之,大型企业轩文化,中型企业选行业,小型企业选老板。还有,当今职场新宠是了两类人:复合型人才和能力型人才。其次就是求职面试的两大功课:自荐材料的设计和面试中的经典问题的应对。自荐材料包括简历,附信,材料证明等,简历设计要求突出重点,避免亢长。附信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应聘单位而度身定制的,因此可以为相似的职位准备同一份简历,而附信则不能。在呼和应对面试问题中,最主要的就是要表达清晰,实事求是,让别人觉得你是很有诚意的。

总之,公关语言艺术这门课让我懂了生活中更多的技巧,让我在面对大众说话时懂得如何缓解紧张情绪,让自己表现的更自信。在我讲电话时,我知道了如何讲的有礼貌又得体。将来我去面试的时候,让我知道如何应对好我的面试,还有正确的择业。

公关语言艺术这门课程真的有很多使用的地方,因为它教会我们 如何为人处世,什么时候该说什么,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对于我们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公众场合的语言形象,商务洽谈的沟通技巧,职场面试的应对谋略,演讲语言的表达风格,组织形象传播的语言艺术等,同时也有关于公关语言与公众心理与文化价值观,与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联系。

公共语言是以和谐的人文意识来交流的一种沟通艺术,值得我们 去好好研究!

第16篇:语言学论文题目336个[材料]

精选语言学论文题目336个

学术堂为了给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本站为大家特意收集整理了语言学相关的论文题目,总计336个,供大家参考,其中包含普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汉语言学等类别的论文题目,如有不完善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共同完善。

原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

1、普通语言学论文题目

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建构

作为普通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

John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评判与借鉴

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方法论

析索绪尔、乔姆斯基和韩礼德的意义观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哲学探索之一

国内语言模因论研究述评

系统功能普通语言学发展五十年回顾

评20世纪的索绪尔研究

索绪尔的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中几个核心概念的比较与诠释

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及其影响

论索绪尔的语用哲学思想

探析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

简述现代语言学流派代表人物

洪堡特的语言理论浅析

博杜恩·德·库尔特内与三个语言学派

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

洪堡特语言哲学中的辩证精神

语法分析的系统描写与比较的几个方面

韩语语法教材中“时制”概念的研究

回到索绪尔--“语言与言语”之再辨析

系统功能类型学--类型学之功能视角

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

中国学者从事外国语言学研究的正道

国外语言学在中国的译介及其影响

浅析符号的能指与所指

词的时间和空间因素

索绪尔结构语言学中主体离场的系统论研

从英语拟声词出发反思语言符号任意性理论

索绪尔语言符号观评述

论语言学研究的论域构成与价值流变

重新认识索绪尔的共时和历时语言学的价值与意义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言类型学

威廉·冯·洪堡特语言学思想论析

浅谈俄罗斯人对音素的偏好

维吾尔语语素问题新探

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及相关启示

简评哥本哈根学派与索绪尔语言学的关联

从转喻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

谈语法研究中的本位观

浅谈结构主义与生成语言学

论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评介

汉字速记符号的符号学分析

中国传统语言学国际地位的思考

领属小句的系统功能语法阐释

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理据性辩证关系研究

普通语言学视野之下的“的”字

代县方言中的不经济现象

对莫斯科语义学派的认识

赵元任与索绪尔之普通语言学和符号学对比研究

中国手语的音系学研究

自然语言处理用藏语格助词的语法信息研究

从加的夫语法看“语法”与“语言学”的关系

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语言观的对比分析

社会发展是词义演变的根本原因吗

2、社会语言学论文题目

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新发展

视觉语言学视阈下的聋人手语研究

粤语提示词“呢嗱”的语用特点

关于词类多功能性的思考

跨语种交际中话语的解码--无共同使用语言前提下以俄汉语为例

论现代流行语中体现的语言美学特质

系统功能语言学发展的维度与向度

马丁内的功能语言学体系

网络语言中的方言因素

中西民族语言对话篇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

从《正名》篇管窥荀子的社会语言学思想

符号与跨文化交际

网络时代的新“语言”--网络语言现象分析

网络流行语研究

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

美国俚语与美国文化

话语分析的新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

从礼貌角度对跨文化交际中禁忌语的动态研究

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综述

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

公益广告用语的社会语言学探析

委婉语--社会文化域的语言映射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论网络语言

试论语篇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语篇研究的批评视角:从批评语言学到批评话语分析

话语风格上的性别差异研究

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观和方法论

语言变异的部分原因及变异种类

权势关系与话轮转换: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雾都孤儿》中的会话

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

冲突性话语的语用学研究概述

“同志”一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渊源

英汉谚语中的性别歧视

面子:中西文化差异探讨

语码转换和社会语言学因素

北京话话语标记“这个”、“那个”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模糊限制语与言语交际

香港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

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微博语言研究

中国网络语言研究现状分析

“门”后的思考:“××门”的社会语言学解读

社会语言学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

“美女”面称的争议及其社会语言学调查

网络词语的性质及特点

中西文化中的礼貌探究

言语幽默的语言学研究综述

近三十年话语分析研究述评

恭维语的性别差异研究

性别歧视在谚语中的表现

3、应用语言学论文题目

关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思考

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

论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法的关系

语言的机制与第二语言教学

应用语言学中几组二分概念的评价与反思

认知语境视角下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研究

从语言的同一性与特殊性看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韩礼德的机器翻译思想初探

翻译中的语言刍议

探究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及发展

普通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探究

英语语言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探究

试析翻译的语言学研究

翻译的社会语言学观

20年来中国“应用语言学”内涵研究述评

结构主义在翻译中的运用

语言的应用与应用语言学

语境顺应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现代汉语欧化与翻译策略之综合研究

中英思维方式差异及英汉翻译

英语委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看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

功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中、西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

20世纪应用语言学评述

应用语言学还是教育语言学?--对二语习得研究学科属性的思考

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

作为应用语言学分支的对外汉语教学

应用语言学热点及前沿问题探究

从《语言文字应用》看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

谈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中的定量型研究方法

外语教育语言学理论建构的设想

从网络语言研究看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

应用语言学的范围和性质

中英文应用语言学论文引言部分的体裁分析与对比

关于复杂系统与应用语言学--拉尔森·弗里曼访谈

国内法律语言学研究状况分析综述

从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看我国英语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

中国应用语言学专业英语博士论文文献综述的体裁分析

“应用语言学”与“语用学”术语辨析

20年来中国“应用语言学”内涵研究述评

应用语言学中的术语翻译问题

应用语言学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英语阅读能力及其测试:理论与实践

隐喻在应用语言学中的特点及运用

应用语言学论文各部分中的高频词块分析

基于英语学习策略的多维研究

应用语言学领域学术论文中四词词串的研究

4、比较语言学

英汉主语和话题使用方式的对比

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

论英汉对比研究的理论意义

英汉书写系统比较与普通语言学再思考

我国英汉对比研究的发展趋势透析

英汉对比、汉语危机和语言理论话语权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与比较语言学

新时期中国汉英语言对比研究回顾

历史比较语言学新语法学派在语言学史中的地位

英汉语语法的临摹性和意象性对比

英汉对比语言学在我国的最新发展

十九世纪中外语言学比较

中日同形词词义差异原因浅析

汉英网络语言比较

汉韩礼貌语对比研究

日汉同形异义词研究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论

类型学及其理论框架下的语言比较

萨丕尔-沃尔夫语言相对论对语言文化对比研究的启示

重建西方对比语言学史--洪堡特和沃尔夫对开创对比语言学的贡献

汉韩语言对比研究状况考察与分析

英汉文化动物词语的内涵差异对比分析

试论对比语言学及其研究方法

关于中日数字的对比研究--以“一”到“十”为中心

汉英颜色词文化学探析

外来语在汉语中的发展趋势

蒙汉语色彩词“白”的象征意义及其文化的对比分析

试论中西文化中颜色词语不同的象征意义

谈英汉谚语中动物形象的异同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中日文语序对比分析

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漫话

俄汉成语语义及结构的对比分析

当代比较语言学与原则-参数理论

中日趋向动词的比较研究

关于英汉对比词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汉维颜色词对比研究

濒危语言--满语、赫哲语演变比较研究

伦敦会传教士艾约瑟的中西语言比较研究及其影响

英汉对比研究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评《汉英语对比纲要》

历史比较语言学方法在汉语语音史研究中的运用

从成语看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

跨文化的对比语言学浅论

满蒙谚语与文化的关系及特点

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汉语语言的任意性

汉日反义词的对比研究

汉藏语系诸语言关于动物量词“头”的来源

从英汉比较语言学角度分析英语习语特征

英汉语味觉词“酸”的语义特征之比较

英汉语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研析

汉泰语音对比研究与语音偏误标记分析

日语年轻人用语研究--兼从产生背景,出处,构词法,修辞法与汉语比较

德语状语从句、英语状语从句与汉语偏正复句的对比研究

5、心理语言学论文题目

语言态度对语言行为的影响

《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分析

人类语言的精神导航:汉语视角--论洪堡特语言思想的时间轴和空间轴

转换生成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对比

汉英语言差异的蕴含

英汉颜色词隐喻对比研究

汉英禁忌语的文化对比分析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语言输出过程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的理论争议

年龄与二语习得

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出研究--任务型方法

国外二语预制语块习得研究的方法进展与启示

二语语法教学理论综述

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批评语篇分析的社会和认知取向

流行语与社会文化心理嬗变研究

词汇联想与心理词库:词汇深度知识研究现状

语言迁移现象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论性格倾向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从联想测试看二语心理词汇之间的联系

致使词汇与结构的认知研究

形容词、动词重叠对语义认知的影响

乔姆斯基对心理语言学的贡献

二语习得年龄与高熟练度中英文双语者心理词典表征

输出假设的心理语言学基础

汉语主语省略的认知语用研究

从双语心理词汇结构论述词汇学习策略

英语会话中沉默的研究

试论句子理解中几个主要的心理语言学模型

乔姆斯基心理语言学理论概述

英语复合词在英汉心理词典中存储单位的实验研究

心理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互补性研究

近二十年国内外心理语言学研究综述

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分析中式英语成因

汉英人名姓氏的文化心态、来源与命名习俗探微

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与语用学的相互解释初探

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网络语言变异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与应用

影响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因素的心理语言学分析

认知心理视角下的听力教学策略

英语听力及其心理语言学依据

当代心理语言学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

心理语言学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关于心理语言学:由来、现状与展望

第二语言心理词汇表征

学习主体的认知差异与第二语言习得

6、汉语言论文题目

汉字是汉语之魂--语言与文字关系的再思考

现代汉语数量表达问题研究

结构主义视阈下的汉语语法研究

现代汉语象声词的语言性质和运用特征

语言科技新思维与汉语史研究的现代化

基于语言经济原则阐释下的汉语新词语的产生和传播途径

从普通语言学和语言类型角度看汉语补语问题

从洪堡特论汉语语法看汉民族文化精神

“字本位”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转向

汉字是汉语之魂--语言与文字关系的再思考

中文危机拷问语言学理论

关于古代汉字所体现的语言与意义的关系问题的一点思考

洪堡特对汉语及汉民族精神的错误论述

民族精神决定汉语的价值取向--洪堡特语言学评介

浅谈汉语的句子类型

日本学习者习得普通话舌尖后音的语音变异研究

汉语方言语法的参数理论

从东方学到汉学--艾约瑟的比较语言学与汉语研究

现代汉语“才”与“就”的母语习得

我看汉语的词类

汉语体貌系统研究

拼音文字背景的外国学生汉字书写错误研究

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

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

论汉字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汉语方言形容词重叠研究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研究综述

韩国学生学习汉语“了”的常见偏误分析

论汉语亲属称谓的特征及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汉语构词法研究述评

近代翻译对汉语的影响

我国近十年来汉语阅读障碍研究回顾与展望

泰国汉语快速传播模式研究

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研究

关注汉语口语词汇与书面语词汇的研究

关于汉语字母词的问题

越南学生汉语声调偏误溯因

汉语的时态和时态成分

汉语学习策略与个体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汉语言隐喻特质

现代汉语歧义研究

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

汉字背景与汉语认知

汉语篇章分析的兴起与发展

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几点思考

汉语词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

汉语方言与普通话关系浅析

汉语称谓的文化透视

汉语“通用”社交称谓语的语义研究

7、其他语言学论文题目

从学理演变视域看20世纪俄罗斯语言学的发展阶段

英语语言学课程动态评价探究

苏联语言学汉译历史分期

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问题

小论林语堂西方语言学理论的传播

谈公文写作中的“死线抽象”现象

模糊限制语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关于语言学研究的认识论与方法论问题

试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荀子对语言的约定性与强制性的认识

商务英语文体风格和语言特点浅析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语分析

从暧昧表达看日本人的“和”意识

英语词汇中汉语借词的来源

从敬语表达看日本人的敬语意识

称谓语的多角度研究

中国式英语现象的多角度观察和思考

论量词的合并与简化

广告语言的间接表达

近十年大学英语阅读策略研究综述

论英语的时间性特质与汉语的空间性特质

实验语音学、生成音系学与汉语轻声音高的研究

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

代词的语篇语法属性、范围及其语义功能分类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语言接触中的文化潜移与认同

法语保护政策对我国语言政策的启示

第17篇:《英语语言学导论》课程总结

外国语系《英语语言学导论》课程建设总结

一、课程介绍

《语言学导论》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英语专业知识必修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言的性质、特征和功能;语言构造;语义研究;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语用原则。语言学理论与语言教学的关系以及现代语言学流派作为选讲内容。开设在第6学期,3学时/周,总学时为54学时。

二、课程负责人 余泽标 副教授

三、教学队伍 余泽标 副教授 张安律 副教授 徐飞 讲师

四、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2、戴伟栋,何兆熊,《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

3、王德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4、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5、杨信彰,《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版。

五、教学大纲

已制订有《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六、教案 (附后)

七、教学改革及效果

1、改革教学内容和手段,采用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突出与实际语言运用相关的内容,以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2、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把系统的语言理论与语言分析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变语言学教学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有利地促使学生认识到了对语言学理论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学习形式多样化,重在激发学生兴趣、扩展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空间、培养有效语言思维习惯。课堂学习既有准备充分的讲解又有启发思维的讨论,使学生既受到系统的专业训练又获得实际操作的技能。

八、建设规划

规划在2008年将该课程建设成为校级重点课程,同时加强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制作更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提高教学效果。

第18篇:英语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

第一章 绪论

1.1 什么是语言

1.2语言的性质

(1)语言具有系统性(systematic) (2)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是一种象征符号。

(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arbitrarine)与理据性(motivation) (4)口头性

(5)语言是人类特有的 (6)语言是用于交际的

寒暄交谈(phatic communion)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认为语言除了用于表达思想、交流感情外,还可以用语言营造一种气氛或保持社会接触。这种不用于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语言使用,叫寒暄交谈。

1.3语言的起源

1.4语言的分类

1.4.1系属分类(Genetic Claification)

历史比较语言学通过比较各种语言在不同时期语音、词性、曲折变化、语法结构上的相同特点来建立语言族系。

将语言分为语系(family)——语族(group)——语支(branch)——语言

英语、德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法语属印欧语系罗曼语族中罗曼语支。

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

1.4.2 类型分类(Typological Claifacation) 根据词的结构类型,可分为

(1)孤立语(isolating language)又叫词根语,一个词代表一个意思,缺少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

(2)粘着语(agglutinative language)简单词组成复合词,而词性和意义不变。在词根前、中、后粘贴不同的词缀实现语法功能。日语、韩语、土耳其语是典型的黏着语。

(3)屈折语(inflectional language)词形变化表语法关系的语言。英语是不太典型的屈折语。

(4)多式综合语(polysynthesis language)把主、宾和其它语法项结合到动词词干上以构成一个单独的词,但表达一个句子的意思。因纽特语是典型的多式综合语。 根据句子的语序类型,可分为SVO、SOV、OSV、OVS等

1.5语言的功能 1.5.1 一般功能

1.5.2元功能(metafunction)

1.6什么是语言学(linguistics) 1.7语言学中的重要区分

(1) 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langage)

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作出了区分。认为,语言是一个言语集团的所有成员共享的抽象的语言系统。言语是语言在世纪使用中的实现。语言是习惯、规则,而言语是对习惯、规则的具体运用。语言是抽象的、稳定的,而言语是具体的、变化的。索绪尔认为言语是纷繁多变的,容易引起混乱,无法穷尽的语言事实对于系统的语言研究是很困难的,语言学家应该从纷繁的言语中抽象出规则,并将其作为语言学研究的主题。即作为科学的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语言,而不是言语。

(2) 规定(prescriptive)和描写(descriptive)

如果一种语言研究是描写和分析人们实际使用的语言,那就是描写性研究。如果一种语言研究的目的是为人们如何正确使用语言制定规则,告诉人们应该怎么说,不应该怎么说,那就是规定性研究。在语言学史上的传统语法时期,语言研究的规定性的。现代语言学多为描写性研究。语言研究是描写还是规定是区别现代语言学和传统语法的重要标准。

(3) 共时(synchronic)和历时(diachronic)

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对语言进行描写时共时研究;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对语言的描写则是历时研究。共时是历时的基础,历时是共时的延伸。只有在对一种语言的各种共时状况都成功研究之后,才能对其历史发展中的变化进行研究。即索绪尔认为共时研究应限于历时研究。

(3) 组合(syntagmatic)和聚合(aociative)

索绪尔认为,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时任意性的,所以很难单独解释每一个符号的意义,而必须从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来了解符号的价值。组合关系结构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水平关系(链条关系)。聚合关系时一个结构中某个特定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垂直关系(选择关系)。组合是个语言要素之间的排列,聚合是各语言要素之间的选择。

(4) 语言能力(competence)和语言运用(performance)

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是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在《句法理论要略》中提出的一对概念。语言能力指一个理想的语言使用者关于语言规则系统的潜在语言知识。语言运用则指在语言交际中这种语言知识的实际使用。一个语言使用者具有一套内化的语言规则,这套规则使他能够说出和理解无限多的句子并能够辨别句子是否合乎语法,是否具有歧义。每一个理想的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都是完美的、稳定的,具有普遍性。而语言运用则是不完美的、易变的,具有偶然性。

索绪尔的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与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之间的区别在于。索绪尔的语言是一个社会的观点,认为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适用于一个言语集团的一套约定俗称的习惯和规则。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是个人大脑的特征,是一个心理学的观点。

1.8语言学的运用

第二章 语音和音系

2.1 语音及语音学 2.1.1什么是语音 2.1.2语音学及其研究对象 2.1.3语音学的分支学科

2.2 发音

(1)发音器官

(2)音素(phone)

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素分为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

2.3 国际音标(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IPA)

国际音标是1888年由国际语音学会创制的,用来记录一种未知语言语音的符号系统。国际音标的原则是“一个音素,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一个音素”。

国际音标标音有宽式标音(broad transcription)和严式标音(narrow transcription)两种。宽式标音是音位标音,严式标音是音素标音。

2.4英语的元音和辅音 2.4.1元音 2.4.2 辅音

2.5音位

2.5.1什么是音位

2.5.2归纳音位的方法和原则

2.6 最小对立对(minimal pairs)

2.7区别性特征(distinctive features)

2.8 序列限制规则(sequential constraints) 2.8.1什么是序列限制规则 2.8.2英语中的序列限制规则

若词的开头是l或r,则其后必为一个元音。 除部分叹词外,每一个词至少要有一个元音。 三辅音序列通常为:S+清塞音+流音

2.9 音节(syllable) 2.9.1英语的基本音节结构

节首(onset)+节峰(peak/nucleus)+节尾(coda) 2.9.2英语的音节结构特点

(1)一个音节必须要有一个节峰。

(2)节峰通常由元音充当。最小的音节是单个元音。

(3)节首辅音和节尾辅音都可省略。首辅音可出现1-3个,节尾辅音可出现1-4个。 (4)一个音节有节尾辅音,叫闭音节(closed syllable)。 (5)一个音节没有节尾辅音,叫开音节(open syllable)

(6)英语中有闭音节词,也有开音节词,但充当开音节节峰的只能是长元音和双元音。 2.10 重音(stre)

2.11 声调(tone)

2.12 语调(intonation)

第三章 形态学和词汇

形态学(morphology)是语法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词的内部结构和构词规则。

3.1词和词类 3.1.1什么是词

词是“最小的自由单位”(Bloomfield),即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3.1.2词类(word claes)

(1)开放词类(open cla)和封闭词类(closed cla) 封闭词类:介词(preposition)、限定词(determiners)、代词(pronouns)、连词(conjunctions)、情态动词(modal verbs)、基本动词(primary verbs) 开放词类:名词(nouns)、实动词(lexical verbs)、形容词(adjectives)、副词(adverbs)

(2)变化词(variable words)和非变化词(invariable words)

根据词形是否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把词分为变化词和非变化词。 变化词:名(数)、代(性、数、格)、动(时体)、形(级)、副(级) 非变化词:连、介、叹词等

(3)词汇词(lexical words)和语法词(grammatical words)

根据词的功能,把词分为表达词汇意义的词汇词和无词汇意义,只有语法功能的语法词。

词汇词:名、动、代、形、副、数 语法词:连词、介词

(4)实词(cotent words)和虚词(empty/function words)

根据词所表达的意义,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指那些具有词汇意义的词,虚词只表语法关系。实词表达语言的主要内容,虚词则从语法角度把它们连接起来。实词即词汇词,虚词即语法词。

3.2 形态(morpheme)

3.2.1词素/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不能再拆分)。一个语素可能是一个完整的词,也可能使一个词缀(affix)。

3.2.2 语素变体(allomorphs)

同一语素在不同的构词环境中会有不同的形式,这些不同的形式就是语素变体。语素变体可分为:

(1)语音条件变体:变体的选择由基础词的语音形式决定。如:英语中的复数的语素变体有[s] (pests)、[z] (dogs)、[iz] (houses),动词过去式的变体有[t](stopped)、[d] (played)、[id] (wanted)

(2)语素条件变体:变体的选择由基础词的词汇形式决定。如:英语中的不规则复数、不规则的动词

3.2.2 语素类型

(1)自由语素(free morpheme)和粘着语素(bound morpheme) 根据语素是否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分为自由语素和黏着语素。 ·自由语素是可以独立成词的语素。如:teach ·粘着语素即词缀(affix),通常要附着在其他语素上。有前缀(prefix),如:un-、in-、dis-;中缀(inffixes),如men、mice、feet;后缀(suffixes) ,如:-er、-ed等。

(2)屈折语素(inflectional morpheme)和派生语素(derivative morpheme)

粘着语素可根据是否构成新词分为屈折语素和派生语素。

屈折语素:对一个已有的词汇项提供更多的语法信息。英语中多为后缀,如-s、-ed 派生语素:指完全创造一个新词的语素。英语中的前缀和部分后缀,如-er、dis-

3.3 屈折与构词

3.3.1屈折(inflection)

指区别统一词汇单位不同语法形式的任何形式或形式改变。屈折是语法关系的标志,这个关系是通过添加词缀实现的。添加对象往往是名、动、代、形等实词。词缀只表示数量、人称、体、格、语气、时态等语法关系。不改变被添加成分的语法范畴。

3.3.2 构词法(word-formation)

3.4 词位(lexeme)

3.5习语(idioms)和谚语(proverbs)

第四章 句法

句法是一个由一套数量有限的抽象规则组成的系统。这些抽象规则成为句法规则,根据句法规则,不同的单词组合在一起产生符合语法的句子。

句法学是研究语言中词组合成句子的规则。它研究句子结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组成句子序列的规则。

句子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

4.1句子结构

4.1.1句子的线性排列:传统语言学认为,当说出、听到或读出、写下一个句子时,句中的词单位是按照线性排列在一起的。

4.1.2等级结构(hierarchical structure):布龙菲尔德(Bloomfield)认为,句子的结构不仅仅是线性(linear)的,而且是等级结构,有些词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其他词之间的关系更密切。 4.1.3直接成分分析法

(1)成分(constituents):整个句子和名词词组、动词词组都叫做结构。单词叫做成分。直接成分(immediate constituents)是直接谓语结构体层面之下的成分,最后一层的成分即语素,叫最终成分(ultimate constituents)。 (2)直接成分分析法(immediate constituents)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句子分析方法,是对句子句法结构组合形式层次性的分析,把句子的各个部分不断一分为二知道不能再切分为止。也叫层次分析法或二分法。直接成分分析法的缺点:不是所有结构都能被分为两部分 (3)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歧义句

4.2内向结构和外向结构

4.2.1内向结构(endocentric constructions)

又叫向心结构。是一个其分布功能可以等于其中一个充当助词或中心词的成分的结构,也叫主词结构(headed construction)。一般说来,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和副词短语都是内向结构。

根据内向结构中主词的数量,又分为从属内向结构和并列内向结构 ·从属内向结构(subordinate endocentric constructions):凡是结构中只有一个支配性主词,其他成分为该主词的修饰成分,这样的结构成为从属内向结构。 ·并列内向结构(coordinate endocentric constructions):凡是结构中有一个以上句法地位相等的主词,互不依靠,这样的内向结构成为并列内向结构。

4.2.2外向结构(exocentic constructions)

指一个其分布功能不等于它的任何一个成分,没有明显主词或中心词的结构。如:介词短语、条件从句、简单句等。

4.3 句子结构类型

4.3.1简单句(simple sentence)包含一个主谓结构,能够独立作为句子的单句。

4.3.2并列句(coordinate/compound sentence)又叫复合句。是由and、but、or之类的连词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单句组成的句子。两个单句的地位相同,都可以作为独立单句存在,一个不从属于另一个,它们的关系是并列的。

4.3.3复杂句(complex sentence)包含两个以上的单句,其中一个可以包含在另一个句子中的句子。复杂句的两个单句语法地位不平等,一个从属于另一个,被包含或从属于另一个单句的句子通常叫做子句/从句(the incorporated/subordinate clause/embedded clause),包含或主导子句的句子叫做主句(matrix clause)。

子句在主句中相当于一个语法单位,可以充当主、宾、同位语和状语。主句和子句之间往往有一个从属性的连接词(subordinate),它不仅标志着子句的开始,还显示子句在主句中的功能。

4.4语法范畴

通过语法形式表达出来的语法意义的类别叫语法范畴。语法范畴是同类的语法意义的进一步概括。

(1)数(number)

是表示客观对象数量的范畴,指把所指从一个和多于一个中区别开来的曲折范畴。 英语中有数量范畴的有名词、动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2)性(gender)

指依照性别把名词分成不同类别的语法范畴。语法性(grammatical gender)不等同于自然性(natural gender)。

英语中具有性范畴的是名词、人称代词。 (3)格(case)

即用词性变化表达名词、代词在短语和句子中跟其他词发生的种种关系。 原始印欧语有8个格,现代英语中只有主格、宾格和属格。 (4) 时(tense)和体(aspect)

时态:表明相对于说话时刻,事件所发生的时间的曲折范畴。是以说话时为基准的句子所表事件、命题所在的时间位置。(客观)

体:相对于具体时间段而言,是区分时间地位的动词范畴的总称。“观察时间进程中事件构成的方式。”(主观)

4.5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generative grammar)

1957年,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generative grammar),简称TG。

4.5.1转换和生成

TG提供一个描写人类语言的模型。TG试图找到一个规则系统,这个规则系统能够反映某种个语言的母语人形成合语法的句子的语言能力。

“生成”:提供可以被用于生成合语法的句子的规则。 “转换”:基本的句子可以被转换为同义的短语或更复杂的句子。

4.5.2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根据TG的理论,每个句子都由两个层次的结构组成:

·表层结构(deep structure)是语言的形式结构,转换后的阶段(a post-transformational stage),是在交际中直接可见的句子的真实形式。——语音 ·深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是思维形态结构,转换前的阶段(a pre-transformational stage),是相对抽象的句子结构。——语义

语言的生成,是心理上的认知(深)经过一个投射、衍生的变化过程(转换)演化成具体的语言形式(表)的过程。

4.5.3短语结构规则

乔姆斯基的TG追求用一种高度抽象的形式化原则来揭示人脑模糊的语言生成机制,这就要求对句子的各种组成成分进行形式表达。

句子的结构表达式(改写规则):S——NP+VP(句子S改写为名词短语NP和动词短语VP)

在成分结构树形图中,一个成分包含所有的在其下的小成分,每个分支点叫节点(node),节点与每个成分的句法范畴相对应,成为短语标记(phrase marker)

4.5.4移位

NP移位(NP-movement)被动句是主动句经过NP移位产生的。

WH移位(WH-movement)主要发生在wh-问句中,陈述句变疑问句经历了wh-移位。

第五章 语义学 语义学(Semantics)是研究语言意义(词的意义和句子意义)的科学。 5.1意义理论

5.2 Leech 的七大类意义

5.3 歧义(ambiguity)

5.4 研究语义的三种方法

5.4.1语义三角形理论(semantic triangle)

该理论是由Ogden和Richards提出的。指一个词的符号代表的事物,通过利用“概念” 在语言使用者的大脑中和这个词的形式相联系,即词语所指事物间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以概念为中介的。

5.4.2刺激——反应论(stimulus and response theory)

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行为主义语言学家认为:一个语言形式的意义是说话者在一个特定语境中说出这个语言形式,这个语言形式在听话者身上引起了反应,这个反应就是这个语言形式的意义。

S——r„„s——R 刺激反应论的优点在于用动态的视角研究语义产生的过程,重视语言行为和语言效果之间的联系。缺点在于:并不是所有的词语都能引起反映;对于同一个语言符号,来自不同文化圈,甚至同一文化圈的人也可能有不同的反应。

5.4.3 Fries对意义的区分

5.5 语义场和语义关系

5.5.1语义场(semantic field)

语义场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发展起来的。语义场理论认为,语言的词汇不是简单的独立词项的列表,而是组织成一些区域,即“场”。场内的词以各种方式互相联系互相定义。

单个词的意义依赖于相同词汇、概念场中的其它词的意义。同一个语义场的词语是在同一个语义要素支配下组成的。同一个语义场的词语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一个词词义范围的扩大或缩小会影响周围的词语。

5.5.2语义关系

(1)同义关系(synonymy)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之间是同义关系。具有同义关系的词叫同义词(synonyms)。 绝对同义词(absolute/true synonyms)意义完全相等,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替换的词。严格说来,语言中并不存在绝对同义词。

相对同义词(relative synonyms)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的某一个方面(来源、搭配意义、情感意义、语体意义、语义程度等)有细微差别的词。

(1) 反义关系(antonymys)

意义相反或相对才词之间是反义关系。具有反义关系的词叫反义词(antonyms)。 ·互补反义词(complementary antonyms):意义上绝对矛盾,对一个的否定意味着对另一个的肯定,非此即彼,非彼即此。如:alive——die ·等级反义词(gradable antonyms)具有可插入中间状态特性的反义词,等级是程度问题。等级反义词的语义两极相比较而存在,具有语义的相对性。如:hot——cold ·关系反义词(relational opposites):指语义关系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一项词义的存在以另一项词义的存在为前提的反义词。 行为活动的反向对立:come——go 社会关系的反向对立:husband——wife 空间或时间的反向对立:above——below

(4)上下义关系(hyponymy)

词的含义间有特殊——一般的语义关系。即“x是y的一个种类”。 意义上抽象的词叫上义词(superordinate),意义上具体的词叫下义词(hyponyms)。同一组下义词地位相同,相互之间成为并列下义词(co-hyponyms)。

(5)整体部分义关系(meronymy)

词的涵义有整体——部分关系。即“x是y的一部分。”

5.6一词多义与同音/同形异义 5.6.1一词多义(polysemy)

5.6.2同音/同形异义(homonymy)

5.7语义分析(semantic analysis)

5.7.1成分分析(componential analysis)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提出的一种分析词汇意义的方法,依据这种方法,所有实词的意义都可以分解成比词更小的“语义特征”(semantic features)和“语义成分”(semantic components)。语义成分分析就是从一组意义相关的词语中抽取其共同特征的方法。这些共同成分就是语义成分,或称义素(semes)。语义成分分析法借鉴音位学中区分音素和语音区别性特征的方法,对词的意义构成也进行切分。语义成分分析法用大写词表示语义成分,用+表存在,-表相反。

语义成分分析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揭示词的语义关系(同义、反义、上下义)。能够判断词语搭配是否合理,判断句子意义能否被接受。局限在于语义特征的数量限制、语义特征的提取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并且二元分析对语义的复杂性来说有很大局限,还可能有循环定义之嫌。

5.7.2述谓分析(predication analysis)

述谓分析是又Leech提出的一种分析句子语义的手段。

述谓分析结构中,述谓结构(predication)是基本单位,它是对一个句子的抽象概括。一个述谓结构包含论元(argument)和谓词(predicate)。论元是与谓语有直接语义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是述谓结构逻辑上的参与者,一般是一个句子中的名词性成分。谓词是对论元的述说,或者陈述一种与轮原件的逻辑关系。句子的语法形式不影响述谓。

根据论元的数量,将述谓结构分为

单位述谓结构(one-place predication) 双位述谓结构(two-place predication) 三位述谓结构(three-place predication) 缺位述谓结构(no-place predication)。

第六章 语用学和语篇分析

语用学是从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使用。它关注语篇中意义如何从说者/作者传递到听者/读者的规则。是研究特定语境中的话语生成与话语理解的。语用学所关心的是说话人(或写作者)所传递的和听话人(读者)所理解的意义。

6.1语用学和语义学的区别

语义学关注的是语言本身的意义,即抽象的、内在的、语言本身的特性——句子意义。语用学关注的是不能直接仅从语言本身得出的意义,而是交际过程中语言意义的表达和理解——话语意义。

6.2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最早由20世纪50年代后期英国哲学家Austin提出的。传统上,哲学家们认为句子要么是陈述一个事实,要么是描述一个事实。哲学家们所关心的是如何验证某一陈述是真实的还是谬误的。

Austin认为,语言除了表述作用外,还有多种多样的非表述作用。语言的用途不应该仅仅是陈述事情,语言常用来“做事情”,语言交流的基本单位不是语句,而是通过这一语句引起的言语行为,每一语句都可以引起一定的言语行为。

表述句(constative)断言或陈述事实,描述状态、报到事态,是可验证的。(言有所叙) 施为句(performative)不是报道、描述和表述功能,而具有实施某些行为的功能,是不可验证的。(言有所为)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说话人在说话同时实施了三种行为:

·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指说话这一行为本身。说出词、短语和句子的行为,它是通过句法、词汇和音位等来表达字面意义的行为。(以言指事)

·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是表达说话者的意图的行为,即说话本身也可能正在做出允诺,提出警告,是在说某些话时所实施的行为。(以言行事)

·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是通过某些话所实施的行为,或将某些话所导致的行为,它是华语产生的后果或引起的变化。(以言成事)

言内行为是通过说话表达字面意义,言外行为是通过字面意义表达的说话人的意图,说话人的意图一旦被听话人领会,便可能带来后果或变化,这便是言后行为。

实现言语行为的条件:根本条件、命题内容条件、预备条件、真诚条件。

6.3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 speech act)

6.3.1直接言语行为(direct speech act)和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 speech act)

1975年,塞尔(Searle)以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提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的区分。直接言语行为通过话语直接表达话语意图的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通过话语间接表达话语意图的言语行为。即通过实施某一种语言行为来间接地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

6.3.2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 ·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conventional indirect speech act):指对“字面意义”作一般性退单而得出的间接言语行为。即根据句子的句法形式,按习惯可以立即推到出间接的“言外行动”。这类行为就是那些已经被约定俗成地表达了的间接言语行为,而且已经形成一种习惯用法或语言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它的间接言外行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固定在语言形式之中,并未人们普遍接受。如:疑问表请求。

·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non-conventional indirect speech act)要依靠预警和说话双方共知的语言信息来推到,因此较复杂和不确定。它更多地取决于互知的背景信息和所处的语境,在这种言语行为中,人们所使用的间接言语行为句并不是间接言语行为的习惯表达方式,因而说话者的用意与其所使用的语句的字面意义之间关系较复杂,较不固定,而且因不同的语境而异。非规约性的间接言语行为比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间接程度更大,听话人必须做出正确的推理才能理解说话人的意旨。

6.4合作原则

Grice提出的一个关于指导会话行为的原则,这个原则的内容包括一个合作原则和四个合作准则。

合作原则指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谈话双方应当有一个共同的谈话目的,在这个共同的谈话目的的基础上进行合作。 合作准则

·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交谈中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的信息,并且不超出所需信息。 ·质量准则(Quanlity Maxim)说话要真实,不说自知不真实的话或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关联准则(Relevant Maxim)说话要贴切,要与谈话目的有关联,不能答非所问 ·方式准则(Manner Maxim)说话要清楚明白,避免晦涩和歧义。

会话含义即隐涵意义是说话人在遵守合作原则的前提下,故意违反某些合作准则而产生的言外之意。

常规的会话含义具有四个特征:可推理性、可取消性、开放性、不可分离性。

6.5礼貌原则

6.5.1面子理论(Facing theory )

也叫面子保全论(Facing saving theory)。20世纪50年代,英国社会心理学家Ivring Goffman从社会学角度提出面子(face)这个概念。他把“面子”界定为“一个人在某一具体交际场合中,通过采取言语动作而为自己获得的正面社会价值,是按照社会所赞许的属性而创造的自我形象。”

面子理论设定社会集团中具有正常交际能力的人都是具有面子需求的理性人。“面子”即使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赢得的那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the public self-image)。

面子分为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积极面子是指需要得到对方的承认和喜爱,与对方达成共识。消极面子是指希望有自主的权利,不希望别人强加与自己,干涉自己的行为。 6.5.2礼貌准则 (1)礼貌策略

在言语交际中,为了减少对面子的威胁,交际者应采取一些礼貌策略。这些礼貌策略分为积极礼貌策略和消极礼貌策略。前者是针对听话者的积极面子,表现为表扬对方的职业、地位,成就、相貌等。后者是针对听话者的消极面子,表现为自我克制,尽量不去侵犯对方的人身、财产、自由等。

(2)礼貌准则: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

6.6 预设(presupposition)

预设指暗含在语句中的一种预先设定的信息。 6.6.1 语义预设(semantic presupposition)

语义预设是指一个命题以另一个命题为先决条件。语义预设是从语句的意义或命题的真假值来考察和定义的。语义预设是建立在句子或命题的真值之上的,句子或命题仅仅是根据逻辑和语法来考察。按照语义预设的真假值来分析,预设得不到满足,句子无意义。但事实上,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有些话语不是真假值可以衡量的,但是话语是有意义的。

6.6.2 语用预设(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1)语用预设关注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关系。它可以被定义为说话人和语境中句子的适当性(得体性)之间的关系。指那些对语境敏感,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条件。语用预设具有共知性、恰当性和可取消性。

(2)预设触发语(presupposition triggers):在命题中,产生预设的特定词语。也叫前提触发语。

专有名词和定指、叙事动词、选择限制性动词、状态变化动词、重复类副词、强调结构

6.7交换结构和相邻语对 6.7.1语篇(text)

语篇是语言使用的单位,定义语篇的主要标准是看是否是一个完整的语义单位。

6.7.2交换结构(exchange)

交换结构是对话语篇的最小单位。一个交换结构可能是双方的问答,也可能是互致问候,或典型的三段式交谈。

6.7.3相邻语对(adjacency pair)

(1)相邻语对是会话结构的基本单位。指两个会话参与者之间单个“刺激——反应”序列。这种成双成对出现的语句就是相邻语对。 (2)优选(preference):由于文化、环境、政治等原因,在特定的语境中,会存在一种答复优于或更先于另外一种答复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优选。优选是说话人在进行答复时进行的选择。选择通常分为合意与不合意两种。合意的应答通常更直接,没有较长的延时或明显的停顿。不合意的应答则是标记性的,常出现停顿、延时等语言特征。

(3)前置语列(pre-sequence)日常会话中,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某些尴尬局面,在实施某一言语行为之前,先要对实施这一行为的条件进行试探,这种为试探条件而进行的预备性对话,叫前置语列。

6.8衔接(cohesion)

语篇衔接指的是将句子或话语等较大单位的不同部分联系起来的话段或篇章的表层结构特征。

衔接手段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语法衔接包括指称(照应)、替代、省略等。词汇衔接包括同现、复现等。 6.8.1 指称(reference)

指称也叫照应,是语篇中的指代成分(reference item)与所指对象(referent)之间的相互解释关系。是语篇实现其语法上(结构上)的衔接和语义上的连贯的一种主要手段。

在语篇中,如果对于一个词语的解释关系不能从本身获得,而必须从该词语所指的对象中寻求答案,这就产生了照应关系。

(1)根据指称对象是在语篇语境中还是语篇语境外,可分为:

外指(外照应)exphora:所指对象无法在语篇中找到参照点。听话人需要从情景语境、文化语境以及人们的共识中识别所值对象,所以指示成分和所指对象之间没有涉及语篇衔接问题。

内指(内照应)endophora::所指对象可以在语篇中找到参照点。 内指分为回指和下指。

回指(anaphoric reference)指照应上文出现过的成分,指示成分的所指对象在语篇的上文。 下指(cataphoric reference)指照应下文将要出现的成分,指示成分的所指对象在语篇的下文。

(2)根据实现照应的手段,分为 ·人称照应(personal reference)

照应中最常见的一种,指通过人称范畴(包括人称代词、物主代词、领属代词)进行照应。人称照应也分为内指和外指。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分别指称说话人和其他听话人的,所指对象是不言而喻的,所以通常是外指。第三人称除了说话人和听话人之外的人,是内指,且主要是回指。人称照应中只有第三人称具有内指的语篇衔接功能。 ·指示照应(demonstrative reference)

指说话人通过之名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远近来确定所指对象。在英语中,主要通过this、that、these、those、here、there等来实现的。 ·比较照应(comparative reference)

通过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形式和其他一些具有比较意义的词语实现的照应。比较照应分为一般比较(general comparison)和特殊比较(particular comparison)。一般比较比较的是事物间的相似性和相异性。如:same、equal、identical、different、else。特殊比较是对某一数量或质量进行比较。如:better、more、le等。

6.9替代和省略

根据语言的经济原则(Economy Principle),人们在会话中或语篇中,会尽可能低避免重复,使表达简洁、紧凑,但又不失清晰,不致歧义,并且使上下文衔接连贯。 6.9.1替代(substitution)

指的是用替代词(pro-word)来代替上文中出现过的词、词组、分句或其他语法结构。 (1)名词性替代(Nominal substitution):指用一个名词来替代另一个名词。在英语中,常见的名词性替代词有one/ones、the former/the latter、the same (2)动词性替代(verbal substitution):用动词do来替代前述动词或动词词组的语言现象。 (3)分句性替代(clausal substitution):英语中某些分句,特别是宾语从句,有时可用替代词so/not 来代替。So代替肯定式,not替代否定式。

6.9.2省略(ellipsis)

(1)名词性省略(Nominal ellipsis):指在名词短语内的省略,包括名词、名词的修饰成分及整个名词短语。

(2)动词性省略(verbal ellipsis):指在动词词组中的省略,包括动词、助动词及整个谓语。 (3)分句性省略(clausal ellipsis):省略整个分句或分句的一部分。

6.9.2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词汇衔接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 (1)同现/搭配(collocation)

词汇同现指个别词项共同出现的倾向性。 (2)复现/重复(reiteration)

包括五种形式: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整体-部分义。

第七章

语言和社会文化

7.1 语言变体(language varieties)

指具备相同社会特征的人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普遍使用的某种语言表现形式。

“语言变体”是一个内涵很宽泛的概念,大至一种语言的各种方言,小至一种方言中某一项语音、词汇或句法特征,只要有一定的社会分布的范围,就是一种语言变体。

7.1.1在语言接触中产生的语言变体 (1)通用语(Lingua franca)

通用语是一种语言变体,是使用不同的语言的人之间进行交际的媒介,它是由于各种原因不同语言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所接受的一种共同语。共同语可以不同民族间的共通语(如英语),也可以是一个民族的本族语(如普通话),也可以是没有母语人,只有简单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混合语。 (2)皮钦语(Pidgin)

指不同种语言混和而成的混合语。特点是词汇量很小,没有固定的语法、句法。从语言学的观点看,皮钦语只是语言发展的一个早期阶段,指在没有共同语言而又急于进行交流的人群中间产生的一种混合语言,属于不同语言人群的联系沟通用的语言。使用皮钦语的人在本族群内或家庭内仍然使用本族群的固有语言。皮钦语在外来者的经济文化不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只是一种短暂的语言现象。 (3)克里奥耳语(creole)

克里奥尔语是由皮钦语发展而来的。把皮钦语就作为母语传递给后代,随之就发展成克里奥耳语。克里奥尔语词汇量扩大,且形成了严密固定的语法。

通用语、皮钦语和克里奥尔语这三个概念容易混淆。从语言学角度来看,通用语是一种多语接触区各语种社区通用的语言,它有可能是一种自然语言,也可能是一个混杂语,皮钦语是混合语,它不够完善、功能有限,不是任何一个语言社区的母语。克里奥尔语是皮钦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较完备的语言,它能覆盖一切生活中需要表达的现象,是皮钦语使用者后代的母语。

(4)世界语(Esperanto)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人工语言。1887年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Łazarz Ludwik Zamenhof)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创制的。其定位是国际辅助语言,不是用来代替世界上已经存在的语言。今天,以世界语为母语的人士约1000人。能流利使用的人估计十万到两百万人。

7.1.2同一语言的变体

(1)地域方言(regional dialect)

地域方言是语言的地域性变体。一般说来,同一种地域方言分布在同一个地区或同一个地点。也有在地域上不相连属的,从而形成方言岛(speech island)或方言飞地(outlier)。地域方言之间最显著的区别一般在语音方面,但语法和词汇也可有不少区别。地域方言的差别是很大的,许多语言都存在着无法相互通话的地域方言。事实上,地域方言与独立语言之间是没有明确的界限的,有许多地域变体(例如汉语的地域变体),究竟是方言还是独立语言都存在争议。

(2)社会方言(social dialect)

社会方言是语言的社会性变体。使用同一种地点方言的人,因职业、阶层、年龄、性别、语用环境、个人风格等不同,语言特点也有不同。社会方言最常见的显著差异在词汇方面,有时也有发音、音位的差异。一般来说,社会方言的差别较小,可以自由通话。 (3)标准方言(standard dialect)

标准方言不是某个社会群体或社会阶层的语言变体,而是在若干方言之上经规范之后的变体,它已超越了地区的限制,成为全社会通用的交际手段,是一种超方言变体。它也是官方、教育和大众传媒的工具,是有威望的语言变体,是全社会成员学习和仿效的对象。 (4)族裔变体(ethnic varieties)

7.2 语言和文化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

一种语言的结构会影响使用者的习惯性思维。语言范畴一旦组成连贯的系统,就有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世界观。

强势:语言决定论——语言形式决定思维,对现实的感知不能独立于语言。

弱势:语言相对论——语言影响思维,语言创造某些认知上的偏向,引导我们注意现实的某些方面,语言差别反映思维差别。

第19篇:英语语言学概论第九章笔记

Chapter 9 Psycholinguistics 心理语言学

1.The 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语言的生理基础

a) The case of Phineas Gage 盖奇案例

One afternoon in September 1848, a tragedy happed to Gage.A huge metal rod had gone through the front part of Gage’s brain, but his language abilities were unaffected.

The point of this amazing case is that, if our language ability is located in the brain, it is clear that it is not situated right at the front.1848年9月的一个下午,有一名叫菲尼亚斯.盖奇的美国人身上发生了一场悲剧。一根大铁杆穿过了盖奇的大脑的前部,但他的语言能力却未受影响。

这一令人惊异的案例的意义在于,如果我们的语言能力位于大脑中,很显然不在其头部。

b) The human brain 人的大脑

The human brain is the most complicated organ of the body.Lying under the skull, the human brain contains an average of ten billion nerve cells called neurons. 人的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它位于头盖骨下,平均包含有一百亿个神经细胞,即神经元。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brain is the outside surface of the brain, called the cerebral cortex.The cortex is the decision-making organ of the body, receiving meages from all the sensory organs and initiating all voluntary action.Many of the cognitive abilities that distinguish humans from other mammals, such as sophisticated reasoning, linguistic skills, and musical ability, are believed to reside in the cortex.大脑最主要的部分是它的外表面,这一外表面称为大脑皮层。这一皮层是人体中做出各种决定的器官,它从各感受器官接受信息,并启动所有有意的动作。使人区别于其它哺乳动物的是人有很多认知能力,如复杂的推理、语言技巧和音乐才能,据认为都归因于这一皮层。

The brain is divided into two roughly symmetrical halves, called hemispheres, one on the right and one on the left.These hemispheres are connected like twins right down the middle by a number of interconnecting nerve pathways.

大脑可分为大致对称的两半,称为半球,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这两个半球由一些起连接作用的神经路径从正中间像双胞胎一样连接在一起。

In general, the right hemisphere controls voluntary movement of, and responds to signals from, the left side of the body, whereas the left hemisphere controls voluntary movement of, and responds to signals from, the right side of the body.总的来说,右半球控制左侧身体的有意动作,并对左侧身体发出的信号做出反应。而左半球反过来。

c) Brain lateralization 大脑的侧化

The left hemisphere has primary responsibility for language, while the right hemisphere controls and spatial skills as well as the perception of nonlinguistic sounds and musical melodies.The localization of the cognitive and perceptual functions in a particular hemisphere of the brain is called lateralization.人的大脑左半球主要负责语言,而右半球不仅支配着对非语言声音及音乐旋律的感知,而且支配着视觉和空间技能。认知功能和感知功能位于大脑的某一半球上被称为侧化。

Because each cerebral hemisphere has unique functional superiority, it is more accurate to conceive of the hemispheres as complementarily specialized.由于大脑的每个半球都有独特的功能优势,因而更准确地说,两个半球的专长是互利的。 The proce of lateralization is believed to be maturational.That is, brain lateralization is genetically programmed, but takes time to develop.侧化的过程被认为是一种发育成长的过程。也就是说,大脑侧化在基因中已安排好,但需要时间逐渐实现侧化。

2.Linguistic lateralization 语言侧化

a) Left hemispheric dominance for language 左半球的语言优势

Linguistic lateralization in terms of left hemispheric dominance for language is found to exist in an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human beings.大脑侧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左半球语言侧化,即大脑左半球有着语言上的优势。大部分人的大脑左半球具有语言信息处理功能。

Although both right and left hemispheres are lateralized complementarily in many aspects of human cognitive and perceptual activities, language functions are believed to be lateralized primarily in the left hemisphere of the brain.Research has shown that different aspects of language proceing appear to be more characteristic of the left hemisphere than the other.虽然在人类认知和感知活动的很多方面,左右半球的侧化互相补充,人们还是认为,语言功能主要侧化于大脑的左半球。研究表明,语言信息处理的多个方面似乎更多的是左半球的特性,而不是右半球的特性。

b) Dichotic listening research 两耳分听实验

Evidence in supporting of lateralization for language in the left hemisphere comes from researches in dichotic listening tasks.Dichotic listening research makes use of the generally established fact that anything experienced on the right-hand side of the body is proceed in the left hemisphere of the brain, and vice versa.A basic aumption, thus, would be that a signal coming in the right ear will go to the left hemisphere and a signal coming in the left ear will go to the right hemisphere.By means of dichotic listening task, we can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coming stimuli proceed by the individual hemisphere.证明左半球的语言侧化的证据来自于两耳分听研究。两耳分听研究利用了已得到公认的事实:人体右半身所体验到的任何东西都是由左半球处理的,反之亦然。这样就有了下面的基本假设:进入右耳的信号将进入左半球,而进入左耳的信号将进入右半球。通过两耳分听研究,我们可以分析各个半球所处理的外部刺激的特点。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left hemisphere is not superior for proceing all sounds, but only for those that are linguistic in nature, thus providing evidence in support of the view that the left side of the brain is specialized for language and that it is where language centers reside.研究表明,左脑并不是在处理所有进入的声音上都有优势,而只是在处理本质上是语言的声音时具有优势,这也为以下观点提供了证据:大脑左侧专司语言,语言中枢就位于这一部分。

3.The language centers 语言中枢

a) Broca’s area 布罗卡区

In 1861, a Frenchman named Paul Broca found the damage to a specific area of the brain results in speech production deficit.This area was now known as Broca’s area.Language disorder resulting from a damage to Broca’s area in the brain reveals word-finding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with syntax.1861年,一个叫布罗卡的法国人发现大脑内某一区域受伤会导致语言表达机能的丧失。现在该区域就叫做布罗卡区。大脑中布罗卡区受伤引起语言混乱表明病人找寻词语困难及出现了句法方面的问题。布罗卡区是大脑皮层的一个重要语言区域,有着控制语言表达的机能。 b) Wernicke’s area 韦尼克区

In 1874, a young German Carl Wernicke found another different area of the left hemisphere now known as Wernicke’s area.The damage to Wernick’s area will result in speech comprehension deficit.1874年,一个叫韦尼克的年轻德国人发现了左半球还有另一个重要的语言区域,有着控制语言理解的技能。现在该区域就叫做韦尼克区。大脑中韦尼克区受伤会产生严重的理解力缺失。

c) The angular gyrus 角形脑回

Angular gyrus lies behind Wernicke’s area.It is the language center responsible for converting a visual stimulus into an auditory form and vice versa.This area is crucial for the matching of a spoken form with a perceived object, for the naming of objects, and for the comprehension of written language, all of which require connections between visual and speech regions.角形脑回位于韦尼克区的后面,负责把视觉刺激转换成听觉形式,或把听觉形式转换成视觉刺激的语言中枢。这一区域对于把口头语形式和看到的物体相连,对于说出物体的名字,对于理解书面语言这些需要联系视觉区和言语区的实践都是很重要的。

d) Language perception,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 语言的感知、理解与表达

The brain activity involved in hearing, understanding and then saying a word would follow a definite pattern.When we listen, the word is heard and comprehended via Wernicke’s area.This signal then transferred to Broca’s area where preparations are made to produce it.A signal is then sent to the motor area controlling the vocal tract to physically articulate the word.When we speak, words are drawn from Wernicke’s area and sent to Broca’s area, which determines the details of their form and pronunciation.The appropriate instructions are then sent to the motor area.听、理解和说一个词的大脑活动是遵从一定的模式的。听的时候,我们是通过韦尼克区听到并理解这个词,然后这个信号又被传到布罗卡区,在那儿做好了说这个词的准备,之后信号又传到控制发音系统的肌动区来发出这个单词音。说的时候,提取韦尼克区的词被传到布罗卡区,那儿决定这些词的具体形式和发音,然后适当的指令被传到肌动区。

4.The critical period for language acquisition 语言习得关键期

a)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关键期假设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refers to a period in one’s life extending from about age two to puberty, during which the human brain is most ready to acquire a particular 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 can proceed easily, swiftly, and without explicit instruction.关键期假设指的是人一生中大约从两岁到青春期这一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大脑处于准备学习某一语言的最佳状态,学习语言既容易又快,且不需要刻意的教导。

It is generally though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lateralization in the brain may be connected to the language learning abilities of children in that critical age fro the acquisition of the first language coincides with the period of brain lateralization.一般认为,大脑的侧化过程可能与儿童的语言学习能力有关,因为第一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与大脑的侧化区一致。

It is believed that language acquisition begins at about the same time as lateralization does and is normally complete, as far as the eentials are connected, by the time that the proce of lateralization comes to an end.It becomes progreively more difficult to acquire language after the age at which lateralization is complete.一般认为,语言习得和侧化过程大致同时开始,而且就语言要点而言,到侧化过程终结的时候,语言习得通常也完成了。在侧化完成的年龄之后,习得语言变得越来越难。

b) The case of Genie and the degeneration of language faculty with age 吉妮案例与语言机制的退化

The case of Genie confirms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A safe conclusion that we can draw from Genie’s case for the moment is that the language faculty of an average human degenerates after the critical period and consequently, most linguistic skills cannot develop.吉尼案例为人类是否有一个语言习得关键期提供了积极的作证。一名叫作吉尼的美国儿童出生后第20个月起被父亲单独囚禁起来,与世人隔绝。吉尼在13岁半被人解救出来之前失去了习得语言的机会。吉尼在过了习得临界期后开始学习母语,至今尚未完全习得英语。吉尼案例表明,人类的语言习得机制具有生理属性,即有一个生理的成熟期,也有一个生理的退化期。普通人的语言机制在关键期后退化,因而他们无法掌握大部分语言技能。

5.Language and thought 语言与思维

a) Early views on language and thought 有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一些早期观点

Early views on language and thought include two contrasting views: mentalist and empiricist.Mentalist stated that language and thought were the same thing.Thinking involved the same motor activities used in speaking.That is, when we “think aloud”, it is called speech; when we “speak covertly”, it is called thinking.

Empiricist argued that mankind could not have the same languages and that languages were but signs of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有关语言与思维的早期观点主要为相互对立的两种理论,即心灵论与经验论。

心灵论者认为语言与思维是统一体,思维和说话涉及相同的运动神经的活动。也就是说,言语是我们的“有声思维”,思维是我们的“无声言语”。

经验论者认为,语言与思维非统一体,语言只是心理上的经验,人类有着不同的语言,人类语言的不同是因为人类心理经验的不同。

b) 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 萨丕尔-沃尔夫假设

The American anthropologist-linguist Edward Sapir and his student Benjamin Lee Whorf proposed a sweeping, two-pronged hypothesis concerning language and thought.美国人萨丕尔及其弟子沃尔夫提出的有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假设是这个领域里至今为止最具争议的理论。

Whorf proposed first that all higher levels of thinking are dependent on language.Or put it more bluntly, language determines thought, hence the strong notion of linguistic determinism.Because languages differ in many ways, Whorf also believed that speakers of different languages perceive and experience the world differently, that is, relative to their linguistic background, hence the notion of linguistic relativism.沃尔夫首先提出,所有高层次的思维都倚赖于语言。说得更明白一些,就是语言决定思维,这就是语言决定论这一强假设。由于语言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沃尔夫还认为,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对世界的感受和体验也不同,也就是说与他们的语言背景有关,这就是语言相对论。

If follows from this strong version of the hypothesis that there is no real translation and that it is impoible to learn the language of a different culture unle the learner abandons his or here own mode of thinking and acquires the thought patterns of the native speakers of the target language.由萨丕尔-沃尔夫假设的这种强假设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根本没有真正的翻译,学习者也不可能学会另一种文化区的语言,除非他抛弃了他自己的思维模式,并习得说目的语的本族语者的思维模式。

c) Arguments against 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 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设的批判

 Words and meaning.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the vocabulary of a language consists of nothing more than meaningle labels which are manipulated by language users to elicit emotional reactions or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impart information or to direct the listener’s attention.The meaning of a word or phrase depends largely on the communicative context.As the context of a word or sentence changes, its effect and meaning also change.词和意义。人们普遍接受了这一点:语言中的词汇只是一些无意义的标签,语言使用者用它们来引起情绪上的或行为上的反应,传递信息或引导听者的注意力。词和短语的意义在很多程度上倚赖于语境。词句的语境变了,它们的要旨和意义也随之而变。

 Grammatical structure.The syntactic system of a language and the perceptual system of the speakers of that language do not have the kind of interdependent relationship that 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 claimed to have.Many grammatical features of a language are purely superficial aspects of linguistic structure.语法结构。语言的句法系统和使用该语言的人的感知系统之间并没有萨丕尔-沃尔夫假设所声称的那种相互倚赖的关系。语言的许多语法特征都纯粹是语言结构的表层现象。

 Translation.Another major argument against the hypothesis comes from the fact that succeful translation between languages can be made.The translation argument is supported by the very fact that conceptual uniquene of a language such as Hopi can nonethele be explained in English.翻译。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设的另一批判来自于语言间可以有成功的翻译这一事实。我们可以用英语来解释如霍皮语这样的语言的概念上的独特性,这一事实可以证明翻译批判的观点。

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f languages have different conceptual systems, then someone who speaks one language will be unable to learn the other language because he lacks the right conceptual system.However, since people can learn radically different languages, those languages couldn’t have different conceptual systems.第二语言习得。如果不同语言有不同的概念体系,那么说某种语言的人就会因为没有所需要的概念体系而无法学会另一种语言。然而,由于人们可以学会完全不同的语言,因而这些语言不应该有不同的概念体系。

 Language and world views.The language system does not necearily provide specifics of one’s world views.On the one hand, people speaking the same language may have different world views, including political, social, religious, scientific and philosophical views.On the other hand, people speaking different languages may share similar political, social, religious, scientific or philosophical views.Moreover, one language can describe many different world views, as is evident in the case of succeful translation.语言与世界观。语言体系并不一定能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一方面,说同一语言的人对世界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包括政治观点、社会观点、宗教观点、科学观点和哲学观点都可能有所不同。另一方面,说不同语言的人也有可能有相似的政治观点、社会观点、宗教观点、科学观点和哲学观点。另外,一种语言也可以描述对世界的多种不同的看法,这一点在成功的翻译作品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d)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 of language and thought 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再认识

 Major functions of language 语言的主要功能

Language provides a means for the expreion or communication of thought and in particular, as serving two major functions, namely,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语言提供了一种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它尤其具有两个主要功能,那就是,人际交流和自我交流。

 The development and blending of language and thought 语言与思维的发展和融合

Although language and thought are two different systems that develop along two different routes, part of the language system is actually part of the thought system.The thought and language systems are joined through meaning and ideas.虽然语言和思维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并沿两条不同的路线发展,但实际上,语言体系中的某些部分也是思维体系的一部分。思维体系和语言体系通过意义和观念结合起来。

 Thinking without language 脱离语言的思维

There are occasions when one can think without language, just as one may speak without thinking.People may communicate their feelings or thoughts via nonverbal signals such as facial expreions, gestures.在有些情况下,人们可以脱离言语进行思维,正像人们不思考就可以说话一样。人们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或手势等非语言手段进行交流。

 Language as a conventional coding system to expre thought 语言-表达思维的约定俗成的编码系统

Recall that in Chapter 1, we defined language as a system of arbitrary code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What that means i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ding system of language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conceptualizing system of thought on the other is conventional rather than genetic.回想一下,在第一章中我们认为语言是用于人类交际的任意符号体系。其意思是,语言的符号体系和思维的概念体系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而不是固定的。

For some historical reasons that are not completely understood, natural languages have developed into different coding systems,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all humans share a general conceptualizing capacity.However, a particular coding system comprises a particular set of arbitrary verbal symbols which do not arise from, nor do they give birth to, a particular conceptual system.虽然人类都有一种用概念进行思维的能力,但由于一些我们还无法完全理解的历史原因,自然语言发展成了不同的符号体系。然而,一种独特的符号体系是由一套独特的任意语言符号构成的,这一套独特的符号既不是来自于,也不会产生一种独特的概念体系。

 The ways in which language affects thought 语言影响思维的方式

Although language is not always a neceary condition for thought, the use of it is indispensable to the content, direction, and elaboration of particular thoughts.虽然语言并不一定是决定思维的必要条件,但语言的使用对于某些具体思想的内容、方向和精细性来说却是不可少的。

While we reject the strong version of 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 its weaker version is generally accepted by most scholars.We recognize that language does not so much determine the way we think as it influences the way we perceive the world and recall things, and affects the ease with which we perform mental tasks.尽管我们反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设的强假设,而大部分学者却普遍接受了其弱假设。我们认为,语言的确影响我们感知世界和回忆事情的方式,也使我们的思考变得容易,但语言并不决定我们的思维方式。

第20篇:国内外英语语言学核心期刊

国内核心期刊: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界》 4.《现代外语》 5.《中国翻译》 6.《中国外语》 7.《外语学刊》 8.《外语教学》 9.《外语与外语大学》 10.《外语电化教学》

11.《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原:12.《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3.《上海翻译》 14.《外语研究》 15.《中国科技翻译》

)《国外外语教学》 国际核心期刊: 1.Language

2.Brain and Language 3.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4.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5.Cognition 6.Journal of Pragmatics 7.Speech Communication 8.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9.Linguistics 10.TESOL Quarterly 11.Linguistics Inquiry 12.Lingua(Amsterdam,Netherlands) 13.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14.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5.Applied Linguistics

16.Language in Society 17.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18.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 19.Discourse Proce 20.Journal of Phonetics

《英语语言学论文范文.doc》
英语语言学论文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