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评论范文800字

2022-11-30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时政评论

如何看待兴起的公选热?

时事评论背景: 公推公选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受到各方面肯定。在有的地方,组织部 门精心谋划,各级干部踊跃参加,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然而,也出现一些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有人形象地说,有这么一些“空中飞人”,似乎只要“赶到一个地儿,做上一道题儿,讲上一段词儿”, 就可以“考而优则仕”。与此同时,各种“考试包过,不过退款”的“公选培训班”日渐火爆,似乎只要 成为一名“考试达人”,职位就唾手可得。在日益升温的“公选热”面前,如何选出“会考更会干”的优 秀干部,恐怕还需要理性的思考、科学的操作。

时事评论观点:

看成绩,更要看实绩。“金石有声,不考不鸣”,面对试题,交出条分缕析、言之有物的答卷, 看成绩,更要看实绩 的确能够反映应试者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这是胜任工作岗位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但是一纸答 卷,写得下“古今政绩如悬鉴”的认知,却难以毕现“时为苍生咨惠鲜”的实干,即使满分的卷面成绩 恐怕也不能完全和实际工作能力画等号。古有赵括“纸上谈兵”的教训,今天的公选,不可只选“秀 才”,不选贤才;只选演说家,不选实干家。考分固然是重要参考,但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成绩 只能来源于一心为民的实绩,来源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扎实工作。一考不能定终生, 还需在工作中不断检验干部。

重考试,更要重考察。一场考试,一个分数,高下立现,上位者喜形于色,出局者拂卷长叹。 在操作层面上,用一张考卷评价一个干部,常常是成本较低,也是各方较能接受的选择,但要全面 客观地评价干部,就不能把考场表现当作唯一的镜子,需要进行全方位考察。“纤微皆审谓之察”, 如果说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考试体现了五湖四海选拔干部的宽广视野,那么细密审慎、兼听则明 的考察规则则是实现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制度设计。从这个角度说,在实践中考察干部,到群众 中了解干部,是一种最能掂量出干部分量的“路考”。 评口才,但更要评口碑。

评口才,但更要评口碑。不可否认,口才不仅本身就是一种素质,也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对政 策熟悉,对情况了解,对工作有思路,言谈间自然理直气壮、娓娓道来。但也不能走入唯口才是举 的误区,在综合评价一个人的表现时,切不可为口若悬河者所误导,更不能被滔滔不绝者所迷惑,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先贤早就如此提醒。观其言,更要察其行,尤其要注意给那些在艰苦地区、在基层一线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老实人以公平的机会。他们也许不那么善于或乐于表达,但是群 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群众最可信,口碑最难得。 如何看待郭明义微博粉丝突破百万?

如何看待郭明义微博粉丝突破百万?

时事评论背景: 今年3月25日, 郭明义发出了第一条微博。 6月12日, 郭明义的微博粉丝数超过100万, 甚至将一些当红明星的微博远远甩在后面。开通微博80天,郭明义在工作、生活之余写下个人留 言2000多条,这其中有他碰到的新鲜事,有他的感悟,也有他的烦恼和心愿。随着微博受更多 人追捧,老郭有意识地在网上带领大家做好事、献爱心。今年5月,四川某高校一名大四女生在郭 明义微博中求助,因她家庭困难,尚欠学校6000元学费没有缴,影响到正常毕业。郭明义经核 实后, 同一名在微博上认识的爱心志愿者——北京市贵友大厦的董敬一起为这名女生寄去6000 元钱,帮助孩子解决了燃眉之急……郭明义的微博受人热捧说明了什么?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郭明义微博粉丝突破百万?

郭明义微博的“火爆 表达了大众对这个社会的一种深切愿望。尽管时代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期待我们的时代涌现更多的先进人物,希望我们的社会文化中出现更多凝聚先进价值的内容,始终 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呼唤和激情.郭明义微博的“火爆 ,体现了主流价值观的明星效应。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互联网上,主流价 火爆 值的表达容易被多元化的舆论消解,正面的声音经常被众多杂音、噪音淹没。但实际上,只要是过 得硬的人物和事迹、只要是符合人民群众心愿的精神,无论在哪里,总会受到欢迎,同样会成为热 点和时尚。

郭明义微博的“火爆 说明了运用新兴媒体的重要性。先进人物永远被时代、群众所需要。说明了运用新兴媒体的重要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只有积极利用、善于运用,才能拥有话语影响力。今天,我们必须正视的是,如何借助现代信息传媒手段,让先进人物的传播更生动、更喜闻乐见、更 能够融入日新月异的社会文化和时尚生活。

如何看待国货为何热衷取“洋名”?

时事评论背景:

近期,达芬奇家居涉嫌原产地造假**引起人们对洋品牌的关注。此前“洋奶粉”施恩、澳优,服装 品牌卡尔丹顿等也被一一曝光,发现均是国内生产。如此众多的品牌乱象让人深思,为什么国内企 业喜欢给自己取“洋名”?企业喜欢起洋名源于消费者对某些产品不信任,企业自己也觉得国外产品 比自己的好。自主品牌在国际上的地位与我国“世界第二大”的地位极不相称,亟须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品牌。

时事评论观点:

现状:取洋名商品不胜枚举,部分名称具有迷惑性——近些年,本土企业起个洋名字或者贴 现状 洋品牌的现象,在消费品领域十分盛行,许多商标品牌“洋气十足”。不少食品、服装等消费品品牌, 均是国内品牌,却起了个“洋名字”,比如美特斯邦威、森马等品牌。一些国产品牌的名称极具迷惑性。

原因:洋名盛行源于消费者对某些国产商品不信任——起洋名字的风气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开 始盛行。本土企业之所以爱起洋名字,主要跟国人的消费习惯和观念有关。“同样的产品,起了洋 名字接受度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这就促使了很多企业通过起洋名字来提升品牌认知度和企业利润。”

观点:国货取“洋名”一方面反应国货国际化的特定需求——对中国产品起洋名字的现象,大体 观点 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部分是已经比较知名的品牌,通过起洋名字来加快国际化的过程,比如海 尔、联想。海尔、联想本来是本土品牌,但迫切地需要国际化。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使用了 Haier、Lenovo 这样的名称,这样的名称在国际上很受认同。现在在国内宣传的时候,它们也更多地使用 洋名字,通过这样统一的品牌名称来加强推广效果。“不可否认,英语是世界主导语言,目前出现 了汉语拼音化的趋势,因此采取中英文相结合的 Logo,推广时甚至以英文名称为主,有其合理性 和必要性。”

观点: 国货取 洋名 另一方面要防止造假蒙混名字,这样就有些矫枉过正了。起洋名、“穿西装”的现象,公众没有必要在心理上一概排斥,应当 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但部分品牌存在系统性造假的问题,比如原产地造假、产品质量造假的问题, 这就是很大的问题了。对这一部分品牌和产品,政府理应加强监管,坚决杜绝。

破解:“世界第二大”呼唤更多自信大气的自主品牌——就像家长给孩子取的名字,企业的品牌 商标也寄托着企业的良好心愿,留存着时代的烙印。比如“张裕”、“宝大祥”、“狗不理”等老字号, 充满了那个年代企业经营者的审美和经营理念。国内企业热衷于取洋名,是国门打开后的经营环境 和大众消费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产物,“请进来”、“拿过来”,成为许多国内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的共同心愿。取洋名,成为他们追赶世界潮流的一种标签。但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 实力不断增强,迅速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土”、“洋”的差别逐渐 模糊,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取得很大提升,甚至一些跨国企业纷纷本土化,入乡随俗强化中国味。“目前我国 GDP 已经居于世界第二,在世界经济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强,但我国的 自主品牌在国际上的地位,与我国在世界经济的地位极不相称,我国亟须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 民族品牌。”

破解:消费者心态的合理引导和改变——消费者盲目崇洋媚外的心态必须引导和改变。“消费 者的心态和企业行为实际上是紧密相连的,国内消费者必须明白,我们消费品的制造能力已经完全 可以和国外媲美,因为即使是真正的国外品牌,很多也是在中国加工的。

如何看待微博问政,舆情汹涌中的政府应对?

时事评论背景:

网络舆情背后关联深层问题:第二季度的舆情事件中,固然有“锋芝分手”“李娜夺冠”等娱乐、网络舆情背后关联深层问题 体育事件,但绝大部分还是与民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法律、教育、政治等议题,这些议题的背后,无不与深层次的宏大问题相关联。故宫经历文物失窃、锦旗错字、私人会所一连串**,文物 保护安全性以及“特权机构”监管问题备受质疑。统计局称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月支出 111 元”, 与民众真实感受相脱节的统计数据,立即引起舆论哗然。而以“微博开房局长”、“最牛工商局长”以 及“郭美美事件”为代表的网络反腐风暴,更成为一部分官员和机构的“噩梦”。李庄案、夏俊峰案、药家鑫案、徐武案这类法律事件的网络传播中,网友的态度凸显出情绪化的特点,并以同情弱者为 主要标志。这种对弱者的同情心态的深层原因是对公权力的强烈不信任。食品安全与价格是拷问民 生的两座大山。短时间内同类问题不断叠加,已然消磨了民众对于解决问题的信心。但如果人们真 的失去信心,政府将如何自处?这或许是隐藏在所有问题背后,对政府最为严峻的拷问。

政府舆情应对胜少败多:对于舆情应对,政府不可谓不重视,但“信息不透明,手段不科学, 态度不诚恳”却是沈阳总结出的政府应对舆情危机的三大弊病。例如,面对民生问题中的种种质疑, 有关部门的回应却常常让人觉得“雾里看花”。在塑化剂排查中称“抽检的 140 多份方便面样品,未 发现人为添加塑化剂的情况”给人留下无限猜想空间。另外,政府对诸多民生问题的回应“避重就 轻”。 菜价上涨, 强调“市场规律”“天气原因”, 而对利益集团在流通环节中抽取的巨额利润避而不谈; 塑化剂被曝光,调查结论语焉不详,却详细列出“媒体黑名单”称其报道在制造紧张情绪。在信息高 度流通的网络环境下, 政府的说辞简直一戳即破, 对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感毫无裨益, 倒添反感。 富士康爆炸、中石化百万酒单等商业事件中,政府不但未能作为公正的第三方角色介入调查,反而 成为企业及个人信誉危机“买单人”。

时事评论观点:

首先,政府应明晰角色定位, 群众路线 进微博。政府和政府人员都应意识到,微博汇聚了 群众路线”进微博 首先,政府应明晰角色定位,以“群众路线 进微博 中国最广泛的民意,产生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民间意见领袖,并时刻酝酿着中国明天的趋向,这不 是一片“是非之地”,而是政府坚持群众路线的新天地。而要在微博上赢得草根们的青睐,“打官腔” 肯定行不通,进入网络世界,官员必须学会个性化、人性化的表达。而无论什么形式和载体的问政, 官民关系仍然是一个老问题,互信是双方互动的基础。 其次,注重微博规划,网络问政“专业化 专业化”。 其次,注重微博规划,网络问政 专业化 。对官员使用微博进行培训,除了避免“错把微博当 QQ”的笑话,更要对微博维护人员进行网络语言、搜索能力、部门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培训。沈阳 的建议是, 政府微博应拟定一份包括所辖领域意见领袖和活跃草根用户在内的关注名单, 面对重大、突发舆情事件时,一方面应考虑公众情绪不执着于辩白,另一方面则可通过取得意见领袖的支持来 建立舆论“防火墙”。 最后,微博问政要“问 更要 更要“行 ,让微博执政常规化,而非“僵尸化 僵尸化”。值得学习的是,近日南京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微博建设的意见》 ,明确规定对于灾害性、突发性事件要在事发一小 时内或获取信息的一小时内进行微博发布。

如何看待规范预付卡管理?

时事评论背景:

国务院办公厅于 5 月 23 日转发了《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意见》提出,一次性购买 1 。 万元以上不记名商业预付卡需实名登记; 严禁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公务活动中收受商业 预付卡;不记名商业预付卡有效期不得少于 3 年。不可否认,预付卡在刺激消费、活跃经济等方面 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就预付卡的属性和特征来看,容易成为权力寻租的工具和行受贿的载体,从而 造成公款消费和收卡受贿等问题突出,扰乱国家金融管理秩序。

时事评论观点:

要规范预付卡的管理,必须将规范预付卡管理与预防权力腐败结合起来。治理收卡受贿等违纪 必须将规范预付卡管理与预防权力腐败结合起来 违法行为,是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迫切要求和重要环节,要采取有效措施监督和防范国家工作人员 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公务活动中收受任何形式的商业预付卡, 凡收受商业预付卡又不按规定及时上交 的,应该以收受同等数额的现金论处。

要规范预付卡的管理,必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商业预付卡管理涉及部门众多,情况 要规范预付卡的管理,必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 复杂,规范整顿的任务十分艰巨。各部门只有各负其责,建立对商业预付卡的联合监督检查机制, 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商业预付卡市场规范发展。

要规范预付卡的管理,必须做好预付资金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预付资金管理,维护持 要规范预付卡的管理,必须做好预付资金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卡人合法权益,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预付卡的预付资金,不属于发卡人的自有财产,要采 取有效监督手段防止发卡人挪用和挤占。

如何看待房价上涨过快原因?

时事评论背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 20 多年来, 城镇家庭的居住条件显著改善,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 6.7平方米 增加到目前的超过 30平方米,以住房为主的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然而,近年来住房市场的矛盾逐步显现,其中最突出的是房价上涨过快。

时事评论观点:

如何看待房价上涨过快原因?居民收入增加是房价上涨的首要原因。 居民收入增加是房价上涨的首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消费结构不 断升级,投资能力越来越强,在缺乏“储蓄—投资”转化渠道的情况下,购置房产是较富裕居民的理 性选择,住房投资需求逐渐启动,房价被进一步拉高,房价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投机需求的共 同推动下不断攀升,早买房、买大房的住房消费行为成为居民应对房价快速上涨的选择。

宽松的信贷政策是房价上涨的重要支撑。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自有资本比例低,对银行信贷高

度依赖;而银行体系也很看重房地产开发贷款对调整资产结构的作用,并因手持土地抵押物而对房 地产开发给予高杠杆支持。同时,我国住房消费信贷政策非常宽松,银行大都按照央行规定的最大 贷款比例和远低于其他类型贷款的利率水平发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可以说,宽松的住房开发贷款 和住房消费贷款是促成住房市场产销两旺、房价节节攀升的重要推手。

“土地财政 是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在很多城市,土地出让金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在土地 土地财政”是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土地财政 是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财政的激励下,地方政府积极在城市开展“三旧”改造,并最大限度地挖掘农村土地资源。如果说早 期阶段是房价拉高地价,那么,现阶段已是地价推高房价了。

如何看待我国最大规模车展?

时事评论背景: 2011 年 4 月 21 日至 28 日举行的第十四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 展出规模创历届之最, 也是今 年全球规模、影响力最大的汽车展之一。豪车家族,保时捷、法拉利、玛莎拉蒂、阿斯顿马丁、兰 博基尼、宾利、劳斯莱斯、世爵、劳伦士、捷豹、路虎等品牌全部参展。此外,沃尔沃、雪铁龙、标致、雷诺、菲亚特、现代、起亚、马自达、三菱、铃木等世界主要汽车品牌无一缺席。国内六大 汽车集团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广汽、北汽均以集团阵容高调亮相,并再次刷新参展规模。作为蝉联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桂冠两年的中国, 上海车展无疑成为各大汽车厂商争夺的市场, 主办方还首次将中外汽车公司安排在同一个展厅,自主品牌与国际巨头同堂亮相。

时事评论观点:

上海车展规模大,但缺乏支撑。 上海车展规模大,但缺乏支撑。规模超越并不代表水平超越。相比巴黎车展、法兰克福车展、日内瓦车展、东京车展、北美车展等各具特色并且主题鲜明的展会,上海车展除“大而全”外,缺乏 一些独特内涵;而且,国际有影响力的车展都依赖本国、本地区强大的汽车工业而共同发展,上海 车展则仅依赖本国的巨大市场,而非本国汽车工业、汽车技术。 上海车展折射出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有待提高。国内最具实力车企、最具说服力的产品几 上海车展折射出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有待提高 乎都是合资品牌,在同级别、同价位竞争中,中国自主品牌、自主技术并能够与国外品牌相媲美的 产品凤毛麟角。在一些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方面,国内车企收到国外企业制约的情况依然存在。 新能源汽车讲成为中国汽车业自主创新的突破口。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汽车业起步并不算 新能源汽车讲成为中国汽车业自主创新的突破口 晚,与国际汽车巨头的差距也不大,在某些领域可以说势均力敌,甚至走在前面。上海车展上,新 能源技术展示已成为最大热点之一, 几乎所有汽车品牌都有相关技术和产品展示, 一场汽车业的“绿 色”大战即将打响,而在这场全球性竞赛中占得先机,对中国汽车业来说是重中之重。

如何看待成都统筹城乡改革经验?

时事评论背景:三年多前,四川省成都市被确定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自此,一场统筹城乡差 别、平衡城乡利益、重建社会结构的变革开始了破冰之旅。当前,我国总体已进入“以城带乡、以 工促农”的阶段,但不少城市城镇化推进中存在两类突出问题:一是城乡脱节、忽视农村的片面城 镇化;二是遍地开花、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的无序城镇化。作为试验区,成都如何突出难题, 克服传统城镇化的弊端,带领农村一起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子?

时事评论观点:

推动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将全市 116 个开发区整合为 21 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在优化空间 发展格局、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同时, 为城市的追赶跨越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引导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一面努力推动中心城区和县城加快发展;一面大力实施 重点镇优先发展战略,提高其人口吸纳能力;同时,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 服务配套。 推进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通过在依法自愿有偿前提下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成都 1/3 的 耕地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带动 67%的农户实现农业产业化,形成了优质粮油等十大特色农业,现代 农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推荐第2篇:时政评论例文

奥巴马的亚洲政策与中日美关系

日本新华侨报网11月24日发表题为《奥巴马的亚洲政策与中日美关系》的文章,作者王少普,内容如下:

奥巴马以访日为起点,开始了其就任总统后的亚洲之行。此行既是向亚洲与世界说明其亚洲政策,也是其亚洲政策调整的开始。以奥巴马亚洲政策的调整为背景,其对华、对日政策也开始了重要调整。

综观奥巴马的亚洲政策,可见以下特点。其一,奥巴马的亚洲政策在美国的世界战略中占据了冷战后前所未有的地位。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以及中国等亚洲新兴国家的迅速发展,使亚洲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奥巴马与他的前任相比,目光更加集中地投射到了亚洲,明确表示美国是太平洋国家,主张太平洋不是美国与亚洲间的障碍,而是将双方联系起来的纽带。

其二,进一步发展在亚洲的伙伴关系。亚洲在美国世界战略中地位的上升、面临挑战的增加,以及与亚洲国家共同利益的发展,使美国必须也能够在亚洲建立更加广泛的合作关系。奥巴马希望, 在强化与美国传统盟国关系的同时,在亚洲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因此,他此行特别强调与中国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中国的快速发展将会有助全球发展,美国不谋求遏制中国,并欢迎中国在世界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显示了在亚洲以美日同盟为基础,以对华合作为重点的外交方向。

其三,积极开辟亚洲市场,重视亚太区域合作。美国为了摆脱金融及经济危机,确定了经济发展的新战略,其基本内容是,增加储蓄,减少支出,改革金融体系,削减长期的财政赤字与负债,重视制造业,增加出口。为此,要求积极开辟亚洲市场,奥巴马主张亚洲国家减少对外贸的依赖,扩大内需,并希望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合作中发挥领导作用。

其四,在显示出更为宽容的文化姿态的同时,继续高举美国价值观的旗帜。在美国相对优势减弱,美国模式受到挑战的当今,坚持美国价值观具有了新的现实意义。因此,奥巴马在承认亚太地区是具有多种文化的地区的同时,强调反对以固有文化与经济发展为理由损害人权。

从上述亚洲政策出发,奥巴马提出了其对华政策,基本内容有二,其一,建立与深化双边战略互信;其二,致力于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并将采取实际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从上述亚洲政策出发,奥巴马提出了其对日政策,基本内容也有二,其一,坚持与深化美日同盟。奥巴马表示,美日同盟仍然是美国亚洲政策的基轴,同时,要求美日同盟的发展适应未来的状况。其二,扩大美日合作内容。如果说,过去美日合作主要体现在安全上,随着共同挑战的增加,美国正在要求日本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

奥巴马亚洲政策与对华、对日政策的调整,反映了人类在面临共同挑战增加、经济全球化及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国际关系中合作的潮流更为宽阔。这种情况,有利于中日美关系向着相对平衡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合作的、开放的中日美“三边关系”,这对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将产生积极影响。

给予公民必要的“说错话”空间

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公布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当天两高还就《解释》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网络谣言危害公民利益和社会秩序,需要依法打击。为此,在法律上完善打击网络谣言的相关规定,至为重要。

针对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解释》做出了若干规定,比如,诽谤罪从自诉案件升格为公诉案件的法定条件——诽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这次《解释》将之细化为诽谤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等7种情况。

对刑法的司法解释,应体现刑法的谦抑精神。特别在目前打击网络谣言的大背景下,刑法谦抑、实事求是的精神尤为重要。在一批兴风作浪的“网络大谣”落马的同时,另一种倾向也值得关注——个别基层司法机关执法不当,将网友的可以理解的失误,也当成恶意造谣进行了严厉打击。

为避免误伤,厘定公民正当言论权的边界,这次《解释》仅将“编造虚假信息”和“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等行为列为犯罪,而如果行为人“不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虚假事实而在信息网络上发布、转发的,即使对被害人的名誉造成了一定的损害,按照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也不构成诽谤罪。同理,通过信息网络向他人有偿提供发布信息等服务,构成非法经营罪的,也必须以行为人明知所发布的信息是虚假信息为前提。从“无罪推定”的原则看,这一项规定意味着:司法机关必须举证行为人是“明知”是谣言而传谣,并且相关证据必须达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排除一切合法怀疑”的程度。

这样才能将刑事打击谣言的范围,严格限制在恶意造谣、传谣者,同时给予公民必要的“说错话”的宽容空间。

此外,打击谣言的同时,也要保障公民的网络监督权,这两者是并行不悖的。最高法新闻发言人孙军工强调:网民进行网络检举,“即使检举、揭发的部分内容失实,只要不是故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不属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而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就不应以诽谤罪追究刑事责任。”

动辄得咎,让互联网失去活力,舆论丧失监督能力,绝不是依法打击网络谣言的目的;相反,“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让守法者畅所欲言,让违法者寸步难行,这才是互联网法治昌明的标志。

所以,贯彻打击网络谣言的司法解释应体现宽严相济、不枉不纵、刑罚得中的法治精神,严格区别恶意造谣和错误表达,依法打击犯罪的同时,也要保障公民的言论空间。

“加州庄园”会演绎怎样的中美故事

2013年05月22日 09:00 来源:新京报 作者:新京报

中美两国“庄园会晤”安排,最大的新意莫过于把严肃的政府外交,“通盘”寓于“活泼”的公共外交之中。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21日宣布,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5月31日至6月6日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并于6月7日至8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奥巴马总统举行会晤。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与奥巴马的首次会晤,安排在加州的一个庄园,引发强烈关注。 据报道,此次会晤地点在加州安纳伯格庄园“阳光之乡”。这里曾接待过许多重要人物,包括7位美国总统、英国女王等。“庄园会晤”,既带有官方色彩,也带有一定程度的私人性质。两国元首如能进行充分深入的交流,对两国建立更稳定的关系,显然多有好处。

以往的中美首脑会晤,要么选择彼此的首都或重要城市,要么借道重要的国际会议或其他多边场合,严肃和正式的考虑居首。近年来,也曾出现过领导人“私交”和公共外交安排,让人耳目一新。例如,小布什总统曾以“农场外交”欢迎江泽民的到访。

看起来只是外交形式的变化,往往体现了两国关系的现状,以及双方政治家为改善双边关系所做出的努力。正如曾作为基辛格访华团队成员的美国前助理国务卿理查德·所罗门所言:新的外交形式,不但能塑造良好的理解的氛围,还可能开拓新的理解的渠道。

对于中美两国而言,此次“庄园会晤”安排,最大的新意莫过于把严肃的政府外交,“通盘”寓于“活泼”的公共外交之中。一则能够更快速地培育领导人之间的私人友谊和相互信任;二则能以长时间、更直接和更充分的沟通来实现最佳的谈判效果;三则能最大程度上提升两国公众对发展双边关系的关注和关心。以非正式的形式谋求正式的外交目标,以政治精英间的互动带动社会间的互动,只有“朋友”间才能这样做。

近年来,从意识形态到经贸矛盾再到利益差异,一系列的结构性矛盾困扰着中美两国。但双方沟通的诚意一直都在。奥巴马第一任期中,中美两国国家元首曾会晤十几次之多,机制化的会面已成常态。而此次因习近平主席新任和奥巴马总统开启第二任期,两人的会晤堪称“战略之旅”。“庄园会晤”这样新颖的形式,似乎也寓意着中美会续写新型大国关系的新篇章。

“加州庄园”中将会上演怎样的中美故事,现在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这样的创新安排,或将成为调整大国关系、稳定局部失调的国际秩序的又一次尝试。

史泽华:联邦政府“关门”更像一场政治秀

2013年10月02日 09:29 来源:新京报 作者:史泽华

据媒体报道,由于未能在9月30日午夜的最后期限前就向美国政府提供拨款达成一致,美国国会议员们只能坐视政府关闭,为17年来首见。为阻挠奥巴马医改法案的通过,国会共和党人使尽了各种手段。不愿服输的奥巴马因此以拒绝批准财政预算案的方式让联邦政府“关门”,在医保问题上暂时取得了胜利。 美国联邦政府“关门”的发生一般有两个条件:一是“府院”分别由两党控制,国会多数党有足够的实力“对抗”行政当局。二是虽然总统因为本党在国会居于少数地位而成为“跛鸭”,但行政当局和相关法案有较强的民意基础,总统有可能因此在与国会多数党的竞争中“得分”。

在美国,总统操纵下的联邦政府“关门”行为更像是一场政治秀,是行政当局为操纵公众舆论、捞出政治资本而抛出的“锦囊”,而不是真让政治时钟停摆,美军不会停止在海外的部署和行动,国际空间站也会按照常规在轨运行,受影响最大的只是些“边缘”群体或部门。如果“关门”未达到旷日持久的地步,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也会处于可控范围。

17年前,同样是围绕医保问题而发生在克林顿总统与共和党国会之间的争斗中,克林顿便曾以“关门”策略成功地败坏了国会共和党激进保守派的形象,使后者丧失了党内领导权。之后,国会共和党人在立法问题上变得越来越“乖巧”。此次奥巴马政府的举动,很有效仿克林顿政府之嫌。

无论如何,联邦政府因为激烈的“府院之争”而“关门”都不是件光彩的事情。此次争斗的背后,是美国社会在医保问题上深深的裂痕。

在“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社会的选择上,富人更喜欢前者,穷人更喜欢后者。法案的通过,将意味着3000万美国无医保公民可以享受到国家医疗体系的保障。同时,共和党“富人”代表克鲁兹却将之称作“就业市场的头号杀手”。激烈的争执,让想以“为穷人说话”而扬名的奥巴马当局十分无奈,行政效率荡然无存。 不过,从制度层面看,两党就立法问题而产生的激烈争执,恰恰体现了美国宪政中的“共和原则”。在这样一种体制之下,很多激进主义的政策或行为都会因为复杂繁琐的立法程序和两党的激烈斗争而扼杀在摇篮里。

可以肯定,在经过艰苦较量与妥协之后,医保法案最终会在“两党协商一致”的旗帜下再次面世,但其中的“劫富济贫”民主党色彩会淡去很多。

推荐第3篇:时政评论2

一、昆明暴恐案

事情经过:2014年3月1日晚上9时20分,昆明一伙歹徒持械冲进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见人就砍,现场有人伤亡;歹徒手持刀具、统一着装;10多辆警车赶赴现场抓捕嫌[1][2]疑人。随后车站派出所的民警出警处置。随后特警赶到,当场击毙4名暴徒、抓获1人。[经公安部组织云南、新疆、铁路等公安机关和其他政法力量40余小时的调查,已于3月3日下午告破。现已查明,该案是以阿不都热依木·库尔班为首的暴力恐怖团伙所为。该团伙共有8人(6男2女),现场被公安机关击毙4名、击伤抓获1名(女),其余3名已落网。 截至2014年3月2日18时,已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4]截至2014年3月3日,有12名伤员仍然处于危重状态,其余伤员病情平稳。

据有关消息称这八个人原先是想出境参加“圣战”,从云南走不出去后反过来跑到其他地方,到了广东也出不去,重新回到云南,到了红河,他们在红河做的计划就是,跑不出去的话就在红河和昆明火车站或汽车站发动“圣战”。。。。。。诶,我们就想啦,是不是还有更多的热依木·库尔班就潜伏在我们周围呢,这个就不用我们担心啦

这样的恐怖事件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猝不及防,但是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我们看到了“要砍就来砍我”的警察张立元、救下200人的饭店老板陈芳、和警察共抗暴徒的陈宇贵„„当时他们没来得及想勇敢,但他们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爱心

事件发生后,有个信息被昆明市民广泛转载“通过3.01事件彻底改变了对昆明的看法\"昆明人不自私,他们两天把全市的血库注满;昆明人不淡薄,他们一天就为遇难者摆满鲜花;昆明人不冷漠,他们争相提供免费午餐;昆明人是好样的,警察、医生和公交司机他们为伤病员争分夺秒\"”。这是褒奖,也是对昆明人的再次发现,昆明人有爱,有大爱。

由于这个事件关乎到政治敏感,所以还有很多关于案件的细节还没有披露,但是希望不要让这个事件又变成一个烂尾新闻

3·8马来西亚航班失踪事件

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称与一架载有239人的波音777 - 200飞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的,该飞机航班号为MH370,原定由吉隆坡飞往北京。该飞机本应于北京时间2014年3月8日6:30抵达北京,马来西亚当地时间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马航已经启动救援和联络机制寻找该飞机。[1]

失去联络的客机上载有227名乘客(包括两名婴儿)和12名机组人员。[2]其中有154名中国人(其中中国大陆153人,中国台湾1人)。[2]截至2014.3.11 12:20 时已失联达83小时,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这个事件牵动着整个世界的神经,各种导致航班失踪的猜测也层出不穷,

1、遇到恐怖袭击

2、被某国的导弹击中

3、飞机用旧了,导致金属疲劳,在空中解体了。。。。。各种各样的猜测层出不穷,但是原因还没调查清楚之前,我们暂不点蜡烛,让我们为失联者祈祷平安。

经过那么多天事件依然没有进展,就有人说【报人评说:失踪飞机还是别找到了】@环球时报总编 胡锡进: 冒出一个挺傻的想法,既然这么久了,失踪的客机还是别找到了。这样家人们就会一直有机上亲人还活着的希望。我知道我这是瞎想,找到飞机查清原因才能让以后的乘客更安全。但从感情上,我更愿意他们就是失踪了,哪怕是被外星人带走了。

弃婴岛

婴儿安全岛是一座收容被遗弃婴儿的保护设施,2011年6月由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设立。截至2012年1月,岛内共发现弃婴26名。2012年2月,不少人对“婴儿安全岛”产生了质疑,认为它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遗弃婴儿的行为。

2013年11月,深圳社会福利中心宣布,广东省首个“婴儿安全岛”有望于2014年在深圳诞生,深圳也力争成为广东首个此项内容的试点城市。[1]

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院长韩金红说,建立“婴儿安全岛”的想法是福利院结合多年的工作实际而萌发的。韩院长介绍,每年丢弃在福利院门口的婴儿约有10多个,“婴儿安全岛”内的婴儿保温箱可以为孩子提供适宜的温度、氧气,福利院工作人员会及时救治。

2014年1月7日,哈尔滨市儿童福利院的弃婴安全岛在8日正式启用,是哈尔滨首个接收弃婴的安全岛,将人性化地解决弃婴的接收问题。[3]截至2月18日,中国已有28个省区市“试水”建立“弃婴安全岛”,以及时发现和救助弃婴这一社会上最弱势的

群体,保障弃婴最基本的生命权。

推荐第4篇:时政评论文章

秸秆“不烧咋整”还要问多久

老问题,老不改,不是没思路,就是没决心。与其大费周章地对农民烧秸秆围追堵截,不如多在提高秸秆利用率上想想办法。

今冬多地雾霾频现,“秸秆焚烧”再次出现在环保、气象部门对雾霾成因的分析结论中。而11月份黑龙江地区的秸秆点火数量创下新高,也让黑龙江饱受舆论炙烤。面对记者采访,有当地村民坦言“不烧咋整啊,只能是烧。”其实除了黑龙江,在全国许多地方,禁烧秸秆的宣传年年在做,烧秸秆的危害年年在说,甚至对烧秸秆的人采取罚款、拘留等措施,可秸秆的火光依旧闪亮。

为啥?根源是清晰的。过去,农作物秸秆用于取暖、做饭和喂牛,是舍不得扔的宝贝。如今,随着农业生产方式及农村能源结构的变化,秸秆失去用武之地变得“没用”了,甚至成为农民的负担——“不烧,种不了田;运走,费不少钱”。付之一炬,可谓最便捷、利益最大化的处理方式。

咋办?出路是明确的。连垃圾都是“被错放位置的资源”,更何况是秸秆——粉碎还田,可提升地力;压成颗粒,可制生物燃料;混合应用,还能发电、做工业原料、食用菌基料等。笔者曾在安徽蚌埠沫河口村看到,村头开阔地,一块块打捆后的秸秆堆积如山,秸秆收购经纪人从这里把秸秆拉走,送往发电厂、养牛场等地。整个蚌埠的秸秆还田利用率59.8%,离田利用率达31.4%。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当地政府的重视,迅速推进粉碎机、打捆机下乡入村,促进循环产业链的形成,给出农民“不烧咋整”的最好回答。

老问题,老不改,不是没思路,就是没决心。当前,有地方只满足于下发禁止文件,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有地方只禁不疏,派干部职工驻村蹲点,白天巡逻,晚上蹲守;还有的地方就虚不就实,设立禁烧秸秆指挥部,还投入1000万元经费大力宣传秸秆禁烧。然而,即使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这些地方也依然没能禁止秸秆的燃烧。实际上,与其大费周章地对农民烧秸秆围追堵截,不如多在提高秸秆利用率上想想办法。

经验表明,遏制秸秆焚烧,变废为宝是根本途径。这离不开政府与市场的两只手协同发力,特别是发挥专业化组织和企业的作用。毋庸讳言,在秸秆的综合利用方面,我国市场这只手还很孱弱,充分挖掘秸秆的资源潜力,让秸秆大踏步从田头走向市场,现阶段政府的支持引导必不可少。因此,秸秆焚烧降幅有多大,取决于秸秆变现能力有多强,取决于政府扶持力度有多大,最终取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在政府掌舵人心中的价值排序。

小秸秆,背后牵动大民生。不烧,农民伤神;烧了,市民伤身。今天,随着社会利益主体日渐多元,许多做法都面临两难。但只要政府把责任扛在肩上,加快培育市场,让企业唱主角,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届时,农民只会说“烧了咋整啊,不能烧”。 文章来源http://www.daodoc.com

推荐第5篇:当代中国新闻评论 (800字)

当代中国新闻评论主要面临的三个方面的挑战和机遇:1.中国新闻传播事业正在从独家报道的时代向独家报道与独家评论并重的时代转变,这意味着时代对新闻评论提出新的要求;2,中国新闻传播媒介的功能转变,给新闻评论观念转变带来影响;3.新传播技术手段的出现,为新闻评论变革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的未来趋势:1,评论的范围将越来越广泛2评论主体的多元化以及随之而来的评论观点的多样化3.评论个性化色彩越来越浓厚4.评论语言将越来越朴实生动5.传统媒体评论(尤其是党报评论)与以网络为核心的新媒体评论互补将是未来新闻评论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代新闻评论的特性:

1、新闻性2.时效性。3思想性4,大众性 评论受众的社会特征:1,文化传统2.社会政治经济条件3.群体影响 评论受众的心理特征;1认知心理2.好奇心理3.从众心理4.逆反心理 评论中使用的主要说服策略;1.比较2.恐惧诉求3.两面论证4.利用情感诉求5.过分概括6.认同

新闻评论工作者的基本素养;1.理论功底2.敏锐的发现和判断能力3.社会责任心4.丰富的知识

西方新闻评论的主要原则:读者中心论,1,保持独立性2,为公众利益服务3,争取在社会舆论中的领袖地位

比较视野中的中西方新闻评论:1。传媒性质观:西方:建立在盈利性与社会责任基础之上,强调独立、公正。中国;喉舌论,强调政治性,倾向性。

2.新闻评论的功能观:西方;为受众服务。中国;并不排斥评论的舆论监督功能

3.新闻评论的受众观:西方:上帝,评论在选题,写作风格乃至编排等诸多方面,都围绕着赢得读者及帮助读者进行。中国:强调对大众的指导性,密切联系群众,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呼声方面

选题从哪里来:1.从上级的精神指示中选题2.从新闻报道和有关信息中选题3.从受众来信来电中选题4.从现实日常生活中选题 选题的原则和标准:1.新颖性2.深刻性3.现实针对性

新闻评论三个基本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1.真实性论据2.理论性论据

新闻评论写作的三大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新闻论据的故事性

新闻评论的语言:1.准确第一2.幽默是金3永不满足

专栏评论作家:郎咸平,风青杨,沈宏非,李承鹏,白岩松

评论专栏:零点锋云,第十放映室,孟非读报,人民论坛,新闻1加1

专栏作家特色:李承鹏:1.敢于大胆放言,2痞子文风3.别具一格的引经据典

新闻工作者的伦理规范:1.新闻评论者是否应该用真实姓名发表言论

2.评论工作者是否可以一稿多投3.评论工作者,其中主要是电视评论工作者,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舆论监督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是否可以采用偷拍暗访等手段

新闻评论工作者必须具备自我保护意识:1.在撰写舆论监督性质的新闻评论文章中,要注意保持理性,尽量避免使用感情色彩较浓的带有侮辱性的尖锐激烈言辞。2.在撰写舆论监督性质的新闻评论文章时,要慎用容易产生恶意的有,幽默搞笑言辞3.当你感到对自己所评论的对象把握不定或是对自己的观点不那么自信时,一定要多和周围的人讨论,尤其是你的编辑

方韩大战评论:

公民教育导致民众语言意情绪化

缺乏底线坚守

公众理性交流比骂战的胜负更重要

知识分子需警惕公共语言环境恶化

人物标签化将导致真相无法披露

言论自由有双重困境,有上限无下限

推荐第6篇:时政评论(基层党建工作)

群众在我心,工作更上心

——倪志兰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句话是对基层工作的千头万绪的最好形容,的确,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层工作的实际。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和矛盾的凸显期,我们的基层干部如果不积极认清现状,很难应对这方面的复杂工作。

基层工作纷繁复杂,有对上的,有对下的;有对内的,也有对外的,面对千头万绪的基层工作,我们要善于运用分析和归纳的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的党员干部要积极践行“文建明式工作方法”。真正的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基层工作推进,也更能凝聚人心。

到目前为止,服务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不再是一句口号,更需要我们拿出实际行动,尤其是我们的基层干部要敢于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深入村组、社区、田间地头了解群众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弄清他们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读懂民心,才能更好的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文建明曾说过:作为基层干部,只要你是真心为群众做事,你在群众心中的位置就很高、很重。

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努力学习“文建明式工作方法”,深入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转变政府职能,也只有这样才能转变干部作风,树立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推荐第7篇:时政评论大赛材料1

(1) 卡扎菲时代终结?

8月22日,利比亚反对派武装宣布控制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大部分地区,卡扎菲在利比亚长达42年的统治画上了句号。网民普遍认为,利比亚局势由此出现关键性转折。有评论说,卡扎菲时代终结并不等于利比亚动荡局势的终结,政权倒台造成的权力真空往往会引发派别冲突,使社会持续动荡。网民希望,利比亚不要成为第二个索马里。

自1991年西亚德政权倒台后,索马里一直处于军阀武装割据、国家四分五裂的无政府状态,近几年更是陷入“当今世界最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人们注意到,反对派阵营内部,人员构成复杂,内部纷争已现端倪,同时,在利冲突中投入了军力、财力和物力的西方不希望利比亚再出现一个对西方不友好的政权,已频频与反对派沟通,介入“后卡扎菲时代”利比亚的政治安排。虽然人心思和、人心思治是大势所趋,但如何消弭内部各派别以及国内各力量之间的矛盾,实现和解,是反对派在“后卡扎菲时代”实现稳定、发展的关键。

路透伦敦10月20日电---卡扎菲之死将被视为利比亚人民、北约及民主政治的胜利。

然而,分析师指出,对于一代独裁者命归黄泉的欢欣,无法掩盖利比亚新政府将面临的诸多问题:维护国内和平、战後重建以及实施良性统治。

而且,卡扎菲生命终结的方式,可能会使新政府的反对派将独裁者视作烈士,从而师出有名。

卡扎菲周四死于他的家乡苏尔特,这里是他的最後据点。北约此前以保护平民为名对效忠卡扎菲的军对实施空袭,加速了卡扎菲政权的覆灭。

“这是北约的决定性胜利,北约支持了反对派,现在任务结束了。”法国国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波尼亚托夫斯基(Axel Poniatowski)表示,“利比亚当前的紧急要务是,裁撤各方武装力量,推进民主进程。”

国际战略研究所主席海斯伯格(Francois Heisbourg)称,北约在利比亚冲突中的影响力将短暂提升其自信心。

海斯伯格说:“利比亚冲突这段时间是北约乐见的,这让所有人在这几个月里将阿富汗战场置于脑後。现在,北约又得重新面对阿富汗的麻烦,这里的情况看似不妙。”

分析人士强调,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NTC)带领利比亚人推翻了卡扎菲政权,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它必须利用当前和平期,采取迅速且果决的行动。

部落差异、民兵组织领导人间的纷争以及流亡组织的袭扰,会使“过渡委”的任务复杂化。 艾克赛特大学(Exeter University)北非政治专家萨迪奇(Larbi Sadiki)说:“真正的战斗现在刚开始,是要整顿所谓的„thuwwar‟(反对派)之战,要把他们纳入该国众多官僚机构、军队和警察体系中,置于法制国家的组织里面。”最大的挑战是:重建,树立良好统治以及公平可持续发展。”

国际战略研究所的巴里(Brigadier Ben Barry)称,“过渡委”必须要考虑,“对于在推翻卡扎菲政权中贡献了力量的各种武装组织,如何解除他们武装、遣散并整合进新的国家安全体系。”“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但是争夺统治权的战争已经开始。”

(2) 网民热议婚姻法新解释

8月12日,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公布,其中关于夫妻双方房产归属的规定以及随后的房产加名收税等新闻,引发网民热烈讨论。支持者认为“把财产的事说清楚,婚姻更纯粹 ”,反对的人则认为法律“撕碎了家庭温情脉脉的面纱,破坏了夫妻感情”。有法律专家发表博文解释,婚姻法新解释旨在保护夫妻双方个人财产,更有利于保护婚姻关系和合法权益。

从公众普遍关注的内容看,此次司法解释中受关注最大的就是关于房屋权属的新规定,即:婚后若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买房,若离婚,则谁父母出资房子归谁。最高法院认为,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出资为子女结婚购房往往倾注全部积蓄,一般也不会与子女签署书面协议。如果离婚时一概将房屋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势必违背了父母为子女购房的初衷和意愿,实际上也侵害了出资购房父母的利益。

不容否认,在许多地方,传统的观念仍然是结婚时男方承担买房责任,女方一般出装修的钱或其他生活用品。近年来,随着房价的快速上涨,住房已成为生活中最为重要的财产,因此一旦离婚,涉及房产分割的问题和纷争日渐凸显。

在微博上,这个消息引起广泛转载和议论。“新婚姻法简直给所有想嫁富二代的女孩们当头一棒!”“房产商乐了,丈母娘愁了。”“新婚姻法鼓励彻底AA制。有这样的婚姻法,您要嫁人您就傻了。”“全国丈母娘联合会表示对新的婚姻家庭法的司法解释相当不满!以后买房坚决要求男方把自个女儿名字写上。”与此同时,微博上开始纷纷转发新版《失落的丈母娘》,出现了不少为丈母娘支招的内容。仅在新浪微博上,涉及丈母娘买房的内容,就高达近40万条。

有网友从人性情感的角度,表达了对这一司法解释的不赞同。“此次出台的法规性质明显是偏向于个人财产保护,是典型的谁投资谁受益的理念,而不是从家庭感情角度去考虑的。女性不但要赚钱,还要生育、养育,很大程度上对于家的付出无法用资本去衡量,除非出台‘女性养育,家产分一半’的法律规定,否则如果男方出轨离婚,女方就很难有保障。”一位网友说。

同时网上有观点认为,新的司法解释对婚姻中的弱势群体如家庭主妇,可能会产生不公。但给被房子挤压得变形的婚恋观,留下了一个喘息的机会。“从今天起,不再为了房子而结婚,让‘丈母娘推高房价’不再成为中国特色。”

从多种迹象看,此次司法解释实施后,有可能在几方面带来微妙的影响。一是许多配偶在结婚时,有可能要求在房产证上共署双方的名字。另一方面,有网友认为,这一规定带来最大的一个可能就是会改变择偶观,年轻人不再为房子而结婚。现在很多年轻人对同居、结婚等感情问题看得很淡,反而是房子等看得很重。现实中不少人是因为房子压力问题而结婚,今后这一情况或将有所改变。此外,父母们或许会在心态上有所改变。此前,有观点戏称,是“丈母娘”们推高了中国的房价。今后,女方的父母很可能愿意拿出更多的资金为女儿置办一所名下的房子,或在女儿结婚前就把房子过户到女儿名下。

(新华)

一个不容否认的现象是,近年来我国婚姻感情问题正经历显著的变迁。近五年来全国离婚人数逐年上升 。生女孩是“招商银行”,生男孩是“建设银行” 。

(3)中国慈善业再受关注

继郭美美引发舆论热潮后,8月16日出现的“卢美美”事件再次引发网民对慈善的关注。有网评指出,舆论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质疑慈善组织,其实源于这些组织深层的制度缺陷。许多网民在跟帖中呼吁:“中国慈善业,伤不起了!”基于以上材料,您有何看法?

明星诈捐,捐款分配信息不透明,善款贪污等诸多慈善环境弊病在中国社会中乱序播放,现如今红十字总会也因为郭美美事件推上风口浪尖,猝不及防之际,审计署又发布报告曝光其一系列涉及多笔资金问题。

尽管后来红十字总会对郭美美事件报了警,划清了界线,无论到底两者有无瓜葛,但事件引发对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绝不是子虚乌有。后来对涉及资金问题也回应迅速,但其回应马上被人们所看破:只不过是对出现问题的借口和推诿。近年来曝出的的慈善行业弊病还有很多,就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笔者做了一个大概总结:政府慈善机构多,民间慈善组织少;政府慈善机构公信力低,民间慈善组织路难行;明星效应热度高,全民参与度低;贪污乱用善款多,捐款分配透明少。面对如此消极的慈善环境和接憧而来的负面信息,我们不禁要问,是谁动摇了中国人的慈善心?

政府所操控的慈善机构弊病百出,与此同时民间慈善组织举步维艰,全民参与度低等等因素都成为慈善业发展的瓶颈,把慈善事业的发展推向尴尬处境,也才使国人开始质疑,而今的中国,当我们想献一份爱心的时候该找谁?我们捐的钱到底用在了哪里?

当慈善业受到质疑的时候,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才能推动慈善行业的发展成为必须面临的问题,显然如此多的慈善事件和负面消息都成为破坏慈善环境的重要因素。我国慈善事业处于艰难的初始阶段,要长期平稳的发展必然要有一个好的环境来烘焙,如果这个环境得不到维护,下一步恐怕就很难走了。

慈善行业出现的一切问题都是爆发口,但一切问题的处理都是建设口,对问题的不容忍不包庇,彻底查清公开,善款使用透明化,监督规范化,重新建立社会公信力,另外加强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和规范,才能逐步创造良好的慈善坏境。中国慈善行业的信心重建,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我国的慈善还处于脆弱的初级阶段,屡屡出现的恶性事件只能让人们失去对慈善事业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热情,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说:中国的慈善业,我们再也伤不起了啊!

4)道德与人性的讨论

继江苏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之后,江苏南通又出现“好心人扶起受伤老太太反被诬”的类似事件,以及最近的小悦悦事件,这些都引发又一轮对思考人性和道德的思考。凤凰网一项近5万网民参与的调查显示,55.2%的网民对社会道德底线屡屡被突破的现象表示深恶痛绝。不少网民呼吁,每个人都是他人的社会环境,大家应切实行动起来,共同呵护社会中的善意与爱心。基于以上材料,您有怎样的思考?

近来频频发生,马路上老太太摔倒,过路司机上前搀扶反被老人污蔑是其将老人撞倒,老人将其告上法庭,就算不做牢也得赔偿巨款,这是最新的骗局吗,可是法院为何站在骗子一边呢

首先老人有伤在先,一身的“证据”加上年龄过大,使的大家不易怀疑! 要是每个人都装死,唯一的办法就是别管他,可是这样又不文明,尊老爱幼,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现在却成了一些动机不纯的人的敛财的手段!

两岁的王悦遭遇了车祸,肇事司机逃逸,接着又遭到超过一打路人的忽略,如果说这个悲伤的故事还有哪怕那么一抹色彩的话,那便是57岁的拾荒者陈贤妹,这位唯一停下脚步来救助重伤幼童的路人。陈贤妹告诉南方都市报,“我只是做了一件平常的事情”。

这次事故在网络上引爆了巨大的民愤,同时也引得人们扪心自问,面对一个遭遇了如此不幸的孩童,如何会有这么多人麻木不仁。 但是事实证明,陈贤妹的所为并不平常,其提出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近来,中国出现了许多围观者拒绝向受伤者施救的案例。据官方媒体中国日报报道,上个月在武汉,一位老人在市场内摔倒,最后因流鼻血而窒息身亡。当时有大量人群聚集围观,但却没有人伸手相助,这位老人在事发一个多小时之后才由其家人救起送往医院。 对此种现象的解释,其一是因为许多中国人害怕可能招致的麻烦,乐善好施者有时可能还会被受帮助者反咬一口。

此外,还存在一种所谓“围观效应”的解释——聚众围观可导致人们更少地去帮助伤者。诚然,有一些人在讨论,中国巨大的经济成功之上,笼罩着道德感减少的阴影。

中国人类学家费孝通在他1939年出版的《江村经济》一书中就曾指出过,社会责任感是由关系的亲疏来决定的。费孝通“将这称为社会关系的同心状模式,其位置由一人与另一人关系的紧密程度来计量,”1998年出版的《边缘化与中国的社会福利》一书的作者黄黎若莲说道,“位置距中心越远,责任越弱,所以最终一个人可以对另外一个陌生人完全没有社会责任。”

在陈贤妹对事件的描述中,就有着以上论述直接的回声。陈贤妹告诉南方都市报记者说,在那些她寻求过帮助的人中,许多人还劝她说如果这不是她的孩子,陈贤妹不应该去管她。但是谢天谢地,陈贤妹有着足够的正直去无视这些建议。

编人性的张扬要受社会规则的约束,人性的社会规则不仅仅有道德规范,还有法规。若要道德规范在社会上畅行,还必须有法规保障。法规的作用一是警醒世人不要突破道德底线,二是规定和实施对违规者的处罚(民事的或刑事的)。

(5) 限娱令出台

七、八月份就已经传得沸沸扬扬的“限娱令”终于出台了,人民日报10月28日报道“从2012年1月1日起,每个电视上综合频道每日6:00至24:00新闻类节目不得少于2小时;18:00至23:30必须有两档以上自办新闻类节目,每档新闻节目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对广电局的这一做法,有何看法? 北京晨报10月28日报道 广电总局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下面简称《意见》),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此《意见》一出,不但引发了娱乐节目泛滥的卫视内部震荡,更是引起广大观众的一片热议,在网上,绝大多数的网友对《意见》出台表示赞同。

娱乐可以但不能太放纵

《意见》提出,对节目形态雷同、过多过滥的婚恋交友类、才艺竞秀类、情感故事类、游戏竞技类、综艺娱乐类、访谈脱口秀、真人秀等类型节目实行播出总量控制。还将对类型相近的节目进行结构调控,防止节目类型过度同质化。

网友张崇瑞说道,凡事都要有个操守。俗语讲,磨刀不误砍柴工。适当的娱乐是必要的。中国向来有寓教于乐的传统,娱乐的目的是忙里偷闲,不是任意放纵。若电视节目单纯搞娱乐,而忘记生计发展的正事,这就荒废了。当下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泛滥,有必要适当调整。

《意见》出台前,选秀、相亲、情感类节目在各大卫视已经泛滥,而观众们也感觉到难以接受,北京的王福成说,现在打开电视,几乎全是娱乐节目,不是相亲就是速配,各种情感问题节目也层出不穷,在这种节目的引导下,我们的道德文化素质又怎能提高?道德又如何回归?

不能变成人民币电视台

而娱乐节目的火热、收视率高、吸金量大是各电视台争相触及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网友sz1961sy就认为,人民电视台不能变成人民币电视台!电视台作为公民教育最重要的平台,要承担社会责任。

而网友周晓舟也说,在娱乐恶俗垄断文化资源的背后,可怕的不是媒体对娱乐炒作的过度追捧,而是媚俗成风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亚健康的体征。如果仅依赖取悦受众、娱乐独大的专制作风去打压其他文化作品,不仅是刺激和愚弄公众,而且是毫无顾忌地触犯了道德底线。文化的繁荣发展需要做到全面化、秩序化。

《意见》重申,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是以新闻宣传为主的综合频道,要扩大新闻、经济、文化、科教、少儿、纪录片等多种类型节目播出比例,并且还要求上星综合频道建立节目综合评价体系,明确提出“三不”,即不得搞节目收视率排名,不得单纯以收视率搞末位淘汰制,不得单纯以收视率排名衡量播出机构和电视节目的优劣。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还要开办一个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道德建设栏目。

作为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儿童的家长们,对此次《意见》的出台更是非常赞同,一位名叫晴天妈妈的网友说道,“现在晚上吃完饭,打开电视,不是相亲,就是调解家庭纠纷,孩子刚上初中,天天看叛逆的孩子怎么跟家长作对,真的很担心。现在限制娱乐节目真是太应该了。”

竞争 加剧

推荐第8篇:时政评论类作文素材

时政评论类作文素材

【相关事件】大学生小张在西安市雁翔路附近一家银行看到一幕让他动容:一农民工在进入银行前,脱掉鞋子,然后跪着去AT M机前进行操作。农民工说,他的鞋太脏了,会弄脏地面,不想给保安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小张说,“其实保安也很好,他对农民工说,‘ 没事没事,你进去,一会儿我再拖一次’ ,可农民工说,“我鞋上全是泥,没事,我一下就出来了!”然后就脱下了鞋。(10月27日《华商报》)

脱鞋跪地取款 尊重无关身份

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不会因贫富而有所不同,关键在于是否将尊重给予他人。 昨天,一张民工在银行脱鞋跪地取款的照片刷屏网络。据拍摄者介绍,农民工看到银行的地面特别干净,自己的鞋子太脏了怕弄脏地面,不想给拖地的保安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才有了跪地取款的一幕。而实际上保安也并不在意,他对农民工说,“没事没事,你进去,一会儿我再拖一次。”

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却感动了无数网友。人们在感动之余,也不无心酸:为了保持银行地面的干净整洁,这名农民工竟如此卑微,真真切切地低到了尘埃里。而看过新闻之后人们也为保安的同理心点赞。这件事所体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在我们见惯了公共空间的各种撕扯之后,让人感慨。

不论是农民工,还是负责拖地的保安,按照世俗标准,他们都是最底层的人。他们文化程度低,可能从事着这个城市最脏最累的活计;他们拿着不高的工资,没有鲜衣怒马的生活,更没有声光动人的地位,甚至,只是这个城市的边缘人。但就是这样的两个人,在公共空间尊重与信 任稀缺的当下,给我们奉献了一出暖心大戏。

农民工的跪地取款与保安的“没关系”表明,公共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不会因贫富而有所不同。尊重是一个人人都不缺、人人也都应该有的东西,问题是你愿不愿意将它分享予别人。

我们在公共空间中见到的戾气实在不少,因排队起争执,路怒族一言不合就超车,夫妻反目大爆对方隐私。这些一地鸡毛的事件,到处都是是非与利益,善意全无,“仓廪实而知礼节”遇到现实困境。反而是底层的民工与保安向我们展示了人性中温情脉脉的一面。

其实,只要每个人对他人、对社会都保持一份敬意,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公共空间就不缺尊重。农民工体谅保安,保安也想为农民工行便利 ,尊重就这样产生了。它发乎心现于形,有一点同理心,做到相互尊重就不难。

【相关事件】广西南宁的谢先生看到“天天吃旺旺,运气会旺旺”的广告语。因而购买了旺旺雪饼,此后他认为自己的运气并没有因为食用它而变好。一气之下向工商部门和食品监督部门实名投诉。几天后,他的举报信在QQ群和朋友圈被疯传。让谢先生有些气愤的是:“姓名、电话都是个人隐私,怎么能随便传到网上?”(《中国青年报》10月28日) 不必嘲笑举报者 应当追究泄密人

从旁观者角度出发,嘲笑、调侃谢先生的举动,可能是很多人的反应。习惯于隔岸观火的人,在社会中并不占少数,反倒是“较真”容易被嘲笑。然而,此事不仅显示了举报人保护制度的缺陷,还暴露了信息泄露所造成的恶果。信息泄露不仅在众多网络社交平台体现,教育、医疗、就业领域等也成了敏感信息的“泄露重灾区”。

在此次举报信被公开的事件中,虚假广告的噱头被舆论放大,有人认为“谢先生太傻”,这样的关注点恐怕让人寒心。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你我都有可能像谢先生那样举报一些我们眼中不公正、不合理的事情。举报受理机关如何回应举报、作出裁定,要依据法律和规则,但不管如何,关键的是举报在程序上应得到公正、合理的回应。从谢先生的遭遇来看,受理举报的程序恐怕称不上公正、合理。 与其说此事是个案的偶然 曝光,还不如说是信息泄露的必然。这起信息泄露事件,可以上升到群体权益得不到保护。举报信都被公开,让人“细思极恐”。此事所引起的负面影响远比普通信息泄露大得多,公众对举报制度和举报受理机关的信任也会因此有所削弱。

对举报信的保护,是对举报人权利的尊重。举报人的权利,包括我们通常所指的举报权,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一种具体形式,因而属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范畴。每个接受公民举报的国家机关都有义务就保护举报权制定规则。比如,《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保护公民举报权利的规定》就有着这样的规定:对举报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有关情况及举报的内容必须严格保密,举报材料不准私自摘抄和复制。显而易见,这项规定不只是为了保护举报人,也是为了防止举报信内容泄露,从而破坏证据,不利于调 查核实和打击违法犯罪。

举报本身就体现了公民的权利意识,以及对国家机关的信任。当这种信任被打破时,就不能再发挥举报权的应有运用。正因如此,对于举报信的保护制度,就必须给公众绝对的安全感。不管举报的内容是否合理,哪怕是再荒唐的举报,也要尽到最基本的保护义务。

对谢先生这封举报信被公开的处理,问题不在广告语是否夸大,而在于举报人的信息随便被公示。首先就该彻查是谁将举报信公开的。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法律、条例,加大泄密惩戒机制的力度,让举报有法可依,为举报人免除后顾之忧。 【相关事件】近日,一段视频在网上流传,成了击穿大凉山地区伪慈善志愿者群体的一枚“穿甲弹” 。视频中,两名男子在快手直播平台上直播做慈善,安排凉山州某村村民站成两排,随后直播给村民发钱,而在直播结束后,这些人又从村民手中把钱拿回来。(11月6日《成都商报》) 【时评语丝】

●毋庸置疑,“假公益直播” 是对困难家庭的欺骗愚弄,他们亟须外界帮扶救助,等来的却是“假公益”,自己还成为活道具。

●“直播+公益”原本意在打造新型的公益传播方式,让公益活动获得更多关注,依靠互联网的力量聚集更多善款。可“假公益直播”却在以骗网民上钩的方式消解“公益”的善意,这已不只是沽名钓誉那么简单。

●网络直播伪慈善固然千夫所指,可直播真慈善也未必就值得“万人景仰”、争相观看。媒体文化大师尼尔•波兹曼曾在《娱乐至死》里提出,“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在泛娱乐时代,网络直播这一媒介的呈现形式归根到底是娱乐的,它的语境为娱乐而生。

●2016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这支互联网的新生力量势如破竹,迅速成为互联网的“风口”产业。从游戏直播到公益直播,有低俗的“眼球经济”,也有创新的“直播扶贫”,网络直播平台踩下油门全速前进的同时,也不能忘了掌控好方向盘,把握住尺度,否则就如同极速飚车,随时有侧翻的危险。 ●网络直播打着慈善名义前往山区, 做着先发钱再收回去的“伪慈善”网络直播,并凭此增加粉丝量和观看量,以达到“多刷礼物”、搞微商、做广告等营利目的。这样造假、造贫的方式,自然危害重重,损害凉山形象、欺骗百姓善良„„ ●观众花费闲暇时间,无聊地点击鼠标,只是期待看些新鲜事,满足好奇心乃至窥私欲。慈善名义的直播激起他们“过剩”的道德感,蓬头垢面的老人孩子唤起了自身微不足道的优越感,真金白银的派送刺激了视觉神经,刷个大礼物以为就为慈善事业贡献了绵薄之力。

●当贫穷成了商品,当悲悯被拿来消费,离直播越近,只会离慈善越远。 【相关事件】一条奇葩帖子在网上引起热议。帖子是由四川眉山一位女士发的,她于10月15日在商场被小偷“光顾”,现场一男子告诉她,包包在进商场门口时被小偷打开了。女子追赶小偷无果后回家,将此事发上网并指责提醒她的人说:“我很想对告诉我的人说声,你是不是男的,小偷都惹不起吗?在旁边看见为什么不告诉我一声,有这样做人的吗?”此帖一出,引来众多网友炮轰,认为她不谴责小偷却埋怨提醒者,是狗咬吕洞宾。即使当事男子回复当时自己离得很远,且顾忌小偷有几个同伙一道,也没获得女士的理解,她坚持拒绝向提醒她的男子表达谢意。

被偷后抱怨提醒者 道德绑架何时休

这条帖子之所以成为新闻,被众多媒体关注,原因就在它具有很大的争议性。 从发帖人的角度看,眼见小偷偷钱却不提醒,等小偷走了再来告知,确实没起到什么作用,反倒让当事人有被幸灾乐祸的感觉。这可能是该女子没有谴责小偷而谴责提醒者的重要原因。而从提醒者的角度来看,在小偷人数占优,且家人有可能被危及的情况下,选择 用一种相对安全的方法提醒被盗者,也无可厚非。这种打了折的善意,相比于小偷的恶意 ,以及其他可能看见但选择漠然的看客,显然要好得多——至少,让人感到了该男子对善意的向往。

古人所谓对善意应该“观心不观迹”,就是指一个人心存善意,哪怕最终没达到最佳效果,但至少应该肯定他的出发点和动机。这也许就是“吃瓜群众”们一边倒地指责被盗女士的原因——人家在并没有义务提醒你的情况下提醒你,不仅没得到感谢反而被骂,实在是本末倒置,是非不分。

进一步看,围观者不仅不满意发帖者是非不分的态度,更对发帖者道德绑架式的话语表达了充分反感。从引来骂声的权重看,“不识好人心”引来的批评和骂声,只占到三成左右,而认为对方天然该帮助自己所引来的指责,应该占七成左右。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对只知道站在自己立场上对别人指手画脚的做法并不认同,大家越来越清晰的共识是:不顾及对方的处境而片面地让对方承担道德高标的行为,越来越不被人们接受。人成熟的标志,就是能理解别人的“不 得已”,而只从自己角度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当下社会的语境里,显得十分不合时宜。 从维护社会良俗的角度来看,几方的做法都有可优化之处。比如,在提醒者一方,是否可在盗窃实施的时候,用一种相对安全和隐蔽的方式,提前打岔盗窃的实施,毕竟,光天化日之下小偷再人多势众,终究多不过正义的民众。至于被盗者,完全可以用一种并不情绪化的方式,把自己经历的事情表达得更冷静客观,而不是咄咄逼人,出言不逊。这样,便不至于使自己既丢了钱财,还不被同情。而跟帖的网友们,也完全没必要以“骂”的形式来表达观点,让被盗者雪上加霜。大家应该同仇敌忾的,本是小偷,但在大家的混战中,小偷居然神奇地被遗忘了。 【相关事件】谭超是烟台大学一家快递网点的老板,同时还是吉林延边大学历史系博二研究生。从事快递工作初期,部分大学同学表示了不理解。有人说:真是世风日下。高学历去送快递,有什么前途?一些同学自此 疏远我,直至不再联系。(11月6日 央广网) 博士送快递 为何争议多

“快递这个行业有前途。”从2010年到现在,“博士快递哥”谭超经手快递60多万件。“我用两手挣钱吃饭,管别人怎么看呢?”近日,2015年就读吉林延边大学世界史专业博士研究生的谭超向媒体讲述了他的创业经 历。“博士快递哥”表示,干快递之后,有人说“世风日下”,还有一些同学疏远了他。 严格说来,谭超现在不仅是一名快递员,更是一家快递营业网点的老板。事实上,谭超本科毕业后,就一边复习,一边兼职,做过房产中介,当过高校保安,也收过废品,现在快递生意越做越大,未尝不是一次成功的创业。就其个人而言,兼职也好,创业也罢,都是为了更好地继续学业,同时减轻家庭负担的务实选择。 舆论对于“谭超现象”所呈现的态度分化,耐人寻味。一方面,当前各行各业都在呼吁打破“唯学历”的用人观,但另一方面,以学历来评价就业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两者无形中构成了一种矛盾。后者的观念,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人们的择业观,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等流俗的就业现象不能说与此无关。而谭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完成了对这种社会偏见的突破。

需要承认的是,站在社会角度,人力资源的理想分配状况当是人尽其才,即人们通常意义上所认为的,高学历者应匹配相应的岗位。但对于超越这种既定标准的个人选择,我们同样要给予尊重与肯定。事实上,觉得学历越高,就业选择越单一的刻板认识恰恰是功利的,也与读书求知的真正目的多有出入。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一个人学习掌握更多的学问与知识,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多主动选择的权利,而非被动地限于一隅。[来源:学§科§网] 假设谭超做的不是看起来“低端”的快递工作,而是互联网创业,抑或是考公务员,恐怕就没有那么多的争议了。这种社会评判的反差反映出的某种就业观上的价值取舍,同样值得正视。若说互联网创业代表的是一种潮流,那么考公务员代表的则是一种传统的就业选择。如此单一化、同质化的择业认同,更说明社会人力资源分配存在问题,让像谭超这样的“传统创业者”背负了不必要的社会成见与现实阻力。这样的社会弊端,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须克服的。 仰望星空的博士固然值得肯定,谭超这样面对生活压力作出务实选择的博士,同样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一如大学保安考上名校研究生可被视为励志典范,博士生成功创业同样有其价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需要实实在在的创业创新鼓励,也有赖于打破更多就业观念上的束缚。

【相关事件】最近,常州民政部门在江苏省率先实现救助对象金融资产信息查询全覆盖,一举清退近3000户低保家庭。一位84岁老人因名下有5万元存款而遭到清退,在网络上引发争议。常州民政部门回应称:根据省市文件规定,60周岁以上的老人人均存款超过4.2万元退出低保;这名老人的女儿、孙子,也有赡养义务。(11月3日《扬子晚报》) “存款5万取消低保” 守卫公平正义

作为一种“弱势补偿”的举措,低保将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有机地结合起来,让那些贫弱者悲苦的人生多了一些光亮和温暖。然而,规则意识和公共精神的缺失,让一些人打起了低保的“歪主意”;信息不对称和缺乏强有力的实施操作系统,让低保上演了“变形记”,在有些时候沦为“人情保”、“关系保”,甚至出现了“开着宝马吃低保”、“戴着金表吃低保”的滑稽与荒诞。

在人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的风险社会,低保作为一种公共资源,难免会遭遇“公地的悲剧”。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当下,一些人将低保当成了“唐僧肉”;这些善于“钻空子”的人,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骗取了低保;而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弱者,却难以得到制度体恤。更让人痛心的是,价值追求的迷失与文化认同的错位,让“鸠占鹊巢”的人们心安理得地挤占他人的低保资源。 为了对“假低保”实行有效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民政部门也在与时俱进地改革创新。不论是提升低保骗保的违规成本,还是将消费能力与低保资格进行关联,抑或通过金融资产查询对低保家庭“摸底”,只有实现多部门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提升低保资格甄别的技术含量,低保的去伪存真才会更有“准头”。 有限的低保资源要实现优化配置,也必须维护边界、进退有度。一方面,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并非一成不变的,低保资源实现动态流动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另一方面,制度的篱笆越扎越紧,低保必然会在专业化、规范化的道路上前行。那些曾经拥有低保资格的家庭,因为自身经济状况的变化或者低保政策的调整,低保出现变动在所难免。

只有既遵循“好钢用在刀刃上”的规则,也恪守进退有度的边界,低保才能惠及更多真正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存款5万取消低保”看似不近人情,实际上却在守卫公平正义。

【相关事件】近日,网帖“因穿耐克鞋被取消助学金”引起热议。作者称,大学时有个同学,打球总穿着开裂发黄的鞋子,家里省吃俭用几个月,给他买了双打四折的耐克鞋。他视如珍宝,每次打完球都要刷一遍才行。后来他的助学金资格被取消了,只因“贫困生就该有贫困生的样子”,他为此哭了很久,我买一双耐克鞋,就要被取消助学金资格吗?(11月8日《中国青年报》) 贫困生就得一副“穷酸样”? 公平而言,“穿耐克鞋被取消助学金”还算不上是一则新闻。因为,这毕竟是一则网帖,并非正规媒体报道。但是,这丝毫不影响讨论的空间。因为类似的现象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贫困生就该有贫困生的样子”这样的话语我们也听说过。其实,这句话才是最伤人的。贫困生究竟该有一个怎样的样子?难道这个样子还必须是固定的?按照这句话的意思来理解的话,贫困生就应该是破衣烂衫的,就应该是面黄肌瘦的,就应该是蓬头垢面的,就应该是无精打采的,就应该是萎靡不振的,就应该是胆怯懦弱的。

的确,这些形象,在60年代是我们对于贫困人口的印象。可是,要知道的是环境不同了,时代不同了,观念不同了,场景不同了,昔日的“贫困形象”也已经不同了。所谓的贫困,已经不再 是往昔的形象了,贫困是指家庭经济不宽裕,经济来源不稳定,薪酬收入相当低的群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一眼就能看出他是个贫困的人。

贫困人群有让你看不出他贫困的权力。每个人都有脆弱的一面,对于贫困人群来说,他们最脆弱的一面就是“生怕别人看出自己是贫困的人”。他们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也会有一种想法,那就是掩藏自己的贫困,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贫困。这个时候,就会特意在衣食住行上,想办法让自己“看着不想贫困的人”。无疑,用衣着鞋帽打扮自己就是最好的办法。从这个角度老说,我完全理解“贫困生穿耐克鞋”的做法,其实人家也有找点心理安慰的意思。 最近这几年,涉及贫困生的奇葩规定很多。有的地方规定,贫困生的饭菜不能超过3元钱。有的地方规定贫困生不能使用某某牌子的手机。有的地方规定贫困生不能用手提电脑。有的地方规定,贫困生不能穿名牌服装。

延伸了来说,不仅是贫困生,就是对于社会上的困难群众也有这方面的规定。这确实是教条的。一方面来说,即使使用了名牌手机、名牌服装,也可能是二手货,是从亲戚淘汰的物品里淘来的宝贝。另一方面来说,还要看常态,比如确实穿了名牌服装,但是也只是偶尔。就像我们这些小百姓,虽然也不富裕,偶尔也能吃顿大餐,谁还没有一件“喝茶的衣服”?这要看常态,不能只是看人家有一双耐克鞋就说人家不属于照顾范围。

扶贫还应该多些调查了解,多些实事求是,岂能如此教条?难道贫困生就得一副“穷酸样”? 【相关事件】“喝止偷窃遭报复,男子被砍断肌腱”——25岁小伙陈琦自述的“见义勇为”事迹被辽 宁某提报道后,引来全国多家媒体转载。在一些媒体和警方仍在寻找目击者之际,这起“英雄事件”已引起网友广泛关注。然而,相关部门调查却发现,陈琦在说谎,他的伤口,其实是前女友砍的。这事儿,也不是见义勇为,而只是感情纠纷引起的普通案件。 小伙见义勇为被砍断肌腱 经调查发现男子说谎

11月7日,拒绝接受记者采访的当事小伙陈琦在短信中称,警方已经对他作出处理,他也表示了道歉。

沈阳市公安局宣传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事件仍在调查中”,有结果会对外发布,其拒绝回应“陈琦是否假英雄”的问题。 “很有些感动”

“制止小偷”的小伙名叫陈琦,吉林长春人,今年25岁,自称父母双亡,独自到沈阳打工一年多。10月22日,两家辽宁媒体报道了陈琦自述的“英雄”事件。 报道称,10月19日中午12点14分,在沈阳铁西区乐工一街,陈琦看见有男子将手伸向一名女孩的包,就大喊“小心你的包”,男子闻声转身低头离开。女孩冲他点点头,快步跑开了。后来,陈琦遭两名男子尾随、砍伤。

“靠近我就开始打!”“骂骂咧咧称让你多管闲事!”“他们各自从衣服里掏出一把砍刀,对着我就是一顿乱砍。”陈琦对媒体说,感觉左手臂一阵剧痛,鲜血浸透了衣袖;持刀男子又是一刀,他感觉头部一凉,鲜血从头顶流满了脸颊。 当地媒体发布的图片显示,陈琦头缠绷带躺在病床上,向镜头展示自己打着石膏的左臂。医生在接受这家媒体采访时说,陈琦左臂软组织韧带被砍断,头部缝了4针,恢复期要3~4个月,可能留下后遗症。 陈琦的朋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申请见义勇为基金,帮陈琦渡过难关,避免落下残疾。

报道所配记者手记《让英雄流血不流泪》,呼吁当事女孩勇敢站出来,“为英雄证明”,还呼吁目击者挺身而出,大声喊出“他是英雄”! 两家媒体的记者均到陈琦所称的案发现场做了调查,但都没有找到目击者。两家媒体的报道也提到,民警正寻找目击者、调取监控录像,进一步调查。 10月22日,陈琦“见义勇为”的报道,被全国众多媒体网站、官方微博转载,澎湃新闻统计,陈琦一事大致获千万网友关注,网友纷纷点赞“好样的”。 在上述报道中,陈琦称,当时自己“没想那么多,就是不想让小偷得逞”“不后悔,以后还会这样”。曾电话连线陈琦的吉林某媒体记者告诉澎湃新闻,陈琦说话“很正常”。

“已经在派出所向群众道歉”

10月27日,微博认证网友@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 开始揭露陈琦“见义勇为”事件。其披露,警方成立专案组,费很大力气,最终查明,陈琦的伤其实是被(前)女友扎的;骗来的捐款和慰问,正陆续往回退;陈琦差点被政府表彰。但是这一说法,暂未获警方证实。

最早报道陈琦所自述的“见义勇为”事件的一名记者则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该记者仅表示,最初是陈琦自己发微博@许多媒体主动爆料“见义勇为”事件的。据相关人士透露,该记者已被单位批评,也很内疚。

据报道,陈琦的同事称其“热心肠、工作十分认真努力、跟同事相处得也很融洽”。同事们还轮流照顾他,为其筹借8000多元治疗费。

陈琦所在公司是销售日化用品的。11月7日,听到记者询问陈琦的事,该公司老板很生气,称已将陈琦开除,“你问陈琦吧,我不想再说这个事了”。 据 @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 所发微博,其从陈琦所在公司老板处了解到,陈琦被揭穿后,自述当天是临时脱岗跑到前女友家取东西,两人吵架动了菜刀,撕扯中陈琦被割伤;自述是想吹个牛显得光荣,没想到事情闹这么大;陈琦的医药费都是公司老板和很多员工捐的,被揭 穿后老板非常伤心。

记者多次致电陈琦,电话均被挂断。在短信中,陈琦说,自己在派出所已经向群众道歉,警方也处理了 他。但他未透露警方的处理情况。“我都道歉完事了。”陈琦在短信中说。

一位记者和@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 向记者证实,《别让假英雄凉了慈悲心》评论的确是陈琦“见义勇为”事件。澎湃新闻注意到,因为评论隐去了事件发生地“辽宁沈阳”,并将陈琦的名字简称为“陈某”,未引起广泛关注。 评论称,如果没有反转,这是一个多么充满正能量、感人至深的故事!“可惜,谎言再美也经不起核实。笔者从权威渠道获悉,有关部门调取视频,走访了多位路人,询问了陈姓小伙,小伙被砍了手臂不假,砍人者却不是抢劫的,而是前女友;这事儿,也不是见义勇为,而是由感情纠纷引发的普通案件。”

11月7日,沈阳市公安局宣传处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称,“事件仍在调查中”,有结果会对外发布,其未回应陈琦是否“假英雄”。

记者注意到,上述《人民日报》评论结尾说:“要加大惩处力度,让这些骗取爱心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一方面,公安、法院等有关部门要加大办案力度,对涉嫌诈骗的及时予以依法打击处理;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对发现的不属实情况,不能捂着盖着、藏着掖着,要第一时间披露,防止事件进一步发酵。” 别让假英雄凉了慈善心

这些编造的故事,透支了媒体公信力,也给爱心之河注入了油污

光天化日之下,俩歹徒欲抢劫一个背包的女孩,外来打工的陈姓小伙路见不平,大声呵斥。俩小子恼羞成怒,挥刀砍断了小伙手臂,女孩却逃过了一劫。 如果没有反转,这是一个多么充满正能量、感人至深的故事!

一时间,媒体报道、网络转载,呼吁寻求目击证人和背包女孩,“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领导批示,社会捐款,家乡媒体称之为英雄,各界探望,有关部门准备按“见义勇为”救助„„

可惜,谎言再美也经不起核实。笔者从权威渠道了解 到,有关部门调取视频,走访了多位路人,询问了陈姓小伙,小伙被砍了手臂不假,砍人者却不是抢劫的,而是前女友;这事儿,也不是见义勇为,而是由感情纠纷引发的普通案件。 就这样,一个人的谎言让大家的爱心变成了尴尬。

爱心不可被恶意消费。人人都希望社会充满爱,需要在困难时被关爱,也希望大量陌生的、无助的人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这些都基于一个前提,那就是信任:相信眼前展现的苦难是真实的。如果好心好意拿出的钱落进骗子的口袋,这叫什么事?下次再面临求助者,说不定就要犯嘀咕!近几年,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兴起,陌生人之间的微慈善、微爱心也蓬勃生长。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类似这个小伙一样,用谎言来骗取社会爱心的极端案例,给爱心泼了一盆又一盆的冷水。反转的新闻犹如“狼来了”的故事,既透支了媒体公信力,也给社会的爱心之河注入了油污,虽是个案,伤害却不可小觑。

要加大惩处力度,让这些骗取爱心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一方面,公安、法院等有关部门要加大办案力度,对涉嫌诈骗的及时予以依法打击处理;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对发现的不属实情况,不能捂着盖着、藏着掖着,要第一时间披露,防止事件进一步发酵。 最近,民政部等联合出台公开募捐管理办法:各媒体平台在刊登个人求助信息时,应当在显著位置向公众进行风险防范提示和告知,这体现了事先防范意识;新闻媒体在报道此类事件时,也要有警惕,提高职业素养,不能因为“正能量”“好事儿”而放松对报道的要求,听信单方面的讲述,应与舆论监督一把尺子、一个标准。

只有这样,多管齐下,才能让那些恶意骗取爱心的人,既不能得逞,也得不偿失。

推荐第9篇:—高三级时政评论课学案

2016—2017年高三级时政评论课学案

弘扬女排精神 增添中国力量

【背景材料】

2016年8月21日,里约奥运会倒数 “我”与“我们”的关系提供了生动的事例。这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5.重视量的积累。上个世纪80年代,百废待兴,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一种精神支撑,女排的崛起,刚好填补了这一空缺。在经历了五连冠的同时,“女排精神”慢慢被确定、推广,被全民接受,这个过程和民众生活的改善同步同轨,并非一蹴而就。

6.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世界上从来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每一条成功的道路上都布满了荆棘坎坷。女排心中既装有对胜利的无限渴望,又保持对困难的理性正视,遇到失败不气馁,得到胜绩更沉着,一步一步向前走,不断战胜对手,超越自己。

7.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女排姑娘顽强拼搏、苦战沙场、为国争光的背后,是平时百折不挠、百炼成钢的真实写照,是竞技场上永不衰退的斗志,是多年科学训练的结果。体现了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

8.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作为国家未来和希望的有志青年,在当前亟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女排精神”,对重塑青年人的价值观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价值。

9.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我们应该向女排姑娘学习,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自立自强精神,在磨砺意志中自强不息,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10.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要进一步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把竞技体育搞得更好、更快、更高、更强,提高在重大国际赛事中为国争光能力,带动我国群众体育的不断发展。

11.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发扬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敢于怀疑权威,立足实践,不断创新。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要通过充分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排球的有益经验和先进理念,通过科学和刻苦的训练,促进我国排球水平不断提高。

12.反对个人主义,坚持无私奉献。当今社会,市场经济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横行,一些人为追逐利益不择手段。弘扬女排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份子,我们都应勇敢的奉献,真诚的付出,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进行现代化建设。

1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加快推进体育改革创新步伐,更新体育理念,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更好发挥举国体制在攀登顶峰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发挥群众性体育在厚植体育基础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14.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几十年来,中国女排走过风雨征程,有怀抱大满贯的狂欢,也有败走亚运会的懊丧。此间,升腾和陨落轮回,山峰和峡谷共存,荣耀和屈辱同在,赞美和吐槽并行,鲜花和荆棘互映,风光和冷落相伴。 【跟踪试题】

1.中国女排是唯一以自身运动命名为精神的队伍,正是因为这样的历史传承支撑她们执着坚持,正是因为这样深厚的历史沉淀支撑她们逆势前行。在这个过程中,女排精神默默地的沉淀和完善,

静静地等待、爆发,最后使女排重归巅峰。由此可见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③精神文化离不开特定的物质载体

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弘扬女排精神有利于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此可见

A.优秀文化能够培养健全的人格

B.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C.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优秀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3.“女排精神”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要通过继续看女排比赛、讲女排故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习女排精神适时贯穿到生活与工作中,让这种精神融汇到社会各行各业中,并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这说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不同的价值观念,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利用大众传媒向人民宣传女排精神,对中国人民激昂士气,万众一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这启示我们

①网络文化必将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 ②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传递文化正能量的重要手段 ③青年应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④应大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女排姑娘拼命苦战为国争光的背后,是多年来凝聚成的“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发挥这种精神的激励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

①凝心聚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②引领思潮,培育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和公民品格 ③强基固本,提升我国文化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 ④弘扬主旋律,抵御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渗透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我们应该向女排姑娘学习,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自立自强精神,在磨砺意志中自强不息,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女排的感人事迹告诉我们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得到社会的承认

②要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劳动是人存在的方式

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推荐第10篇: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评论要靠谱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评论要靠谱

有一则药品广告说:“不看广告看疗效。”意思不错,但问题是不服上一剂,怎么知道疗效?即便自己不吃,恐怕也要问问吃过的人效果如何。但如果吃了药才发现不对劲,可就没地儿买后悔药去了。

如今文艺领域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许多观众在看了网络上的评论之后,走进影院却发现评论里写的“各种好”根本没影儿;根据报刊上的书评买了本书,结果大失所望。更奇怪的是,有的作品在网络上的打分一会儿是接近满分的高分,一会儿却又变成了不及格的一两分,让人无所适从。据报道,这是“网络水军”在作怪。电影《王的盛宴》、新译图书《小王子》等先后爆出涉嫌使用“网络水军”,影响受众选择。

西谚有云:“骗我一次是你的错,骗我两次是我的错。”“水军”的泛滥只会使读者警惕网络评论,不再轻易上当。因此,与“网络水军”相比,大众传媒上的文艺评论的问题更应引起重视。

近十年,我国媒体的一大变化是普遍重视评论,网络评论更是活跃,就连《新闻联播》也增设了评论栏目。但这些评论绝大部分是时政评论和社会评论,与之相比,文艺评论就显得颇不景气了。这一点从许多报刊的文化版、副刊纷纷变成文娱版这一名称的变化上就不难看出。文艺批评更偏向于娱乐性,真正从艺术创作角度检讨得失、评析优劣的评论文章反倒不多见。有些文艺评论难逃“红包评论”、“人情评论”、“圈子评论”的嫌疑。

同时,传统的文艺评论杂志和报纸的发行量日渐下降,对普通大众的影响力已经微乎其微。网络作为信息渠道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受商业利益的影响,网络评论的可信度和可靠性一直颇受质疑。这一切都严重影响了文艺评论在群众中的声誉,影响了评论提升创作的作用。

现在每年新出图书20多万种、影片700多部、电视剧3000多部,各类音乐会、演唱会不计其数„„文化产品的极大丰富,使如何选择成为令广大观众和读者颇感头疼的问题。文艺评论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沙里淘金,把值得关注和欣赏的作品及时推介给受众。但文艺评论阵地的缩减和质量的下降,使读者不时发出“靠谱的评论在哪里”的疑问。

因此,大众传媒应该把文艺评论建设作为媒体公信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给文艺评论保留一定的版面和时段。在网络时代,获取信息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理解信息。近年来,解释性报道和时评的红火正是传统媒体应对网络挑战、更好满足读者需求的努力。显然,生动活泼、富有真知灼见的文艺评论也是在为读者解读信息,一定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同时,应该提倡大家名家特别是创作者自己动手写评论。因为对创作甘苦有切身体会,创作者的夫子自道往往能深入到艺术规律的深处。美国作家斯蒂芬·金曾写了一本《论写作》,其生动真实、诙谐潇洒的文笔令人赏心悦目,不比读小说差。反观国内,已经成名的文艺家罕有在大众媒体上开设评论专栏的,缺乏权威性的文艺评论已经成了国内媒体的通病。版面缩减、网评注水、名家缺席„„难怪读者难觅“靠谱的评论”。

第11篇:最新备考时政评论类作文素材

最新备考时政评论类作文素材

【相关事件】大学生小张在西安市雁翔路附近一家银行看到一幕让他动容:一农民工在进入银行前,脱掉鞋子,然后跪着去AT M机前进行操作。农民工说,他的鞋太脏了,会弄脏地面,不想给保安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小张说,“其实保安也很好,他对农民工说,‘ 没事没事,你进去,一会儿我再拖一次’ ,可农民工说,“我鞋上全是泥,没事,我一下就出来了!”然后就脱下了鞋。(10月27日《华商报》)

脱鞋跪地取款 尊重无关身份

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不会因贫富而有所不同,关键在于是否将尊重给予他人。

昨天,一张民工在银行脱鞋跪地取款的照片刷屏网络。据拍摄者介绍,农民工看到银行的地面特别干净,自己的鞋子太脏了怕弄脏地面,不想给拖地的保安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才有了跪地取款的一幕。而实际上保安也并不在意,他对农民工说,“没事没事,你进去,一会儿我再拖一次。”

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却感动了无数网友。人们在感动之余,也不无心酸:为了保持银行地面的干净整洁,这名农民工竟如此卑微,真真切切地低到了尘埃里。而看过新闻之后人们也为保安的同理心点赞。这件事所体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在我们见惯了公共空间的各种撕扯之后,让人感慨。

不论是农民工,还是负责拖地的保安,按照世俗标准,他们都是最底层的人。他们文化程度低,可能从事着这个城市最脏最累的活计;他们拿着不高的工资,没有鲜衣怒马的生活,更没有声光动人的地位,甚至,只是这个城市的边缘人。但就是这样的两个人,在公共空间尊重与信 任稀缺的当下,给我们奉献了一出暖心大戏。

农民工的跪地取款与保安的“没关系”表明,公共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不会因贫富而有所不同。尊重是一个人人都不缺、人人也都应该有的东西,问题是你愿不愿意将它分享予别人。

我们在公共空间中见到的戾气实在不少,因排队起争执,路怒族一言不合就超车,夫妻反目大爆对方隐私。这些一地鸡毛的事件,到处都是是非与利益,善意全无,“仓廪实而知礼节”遇到现实困境。反而是底层的民工与保安向我们展示了人性中温情脉脉的一面。 其实,只要每个人对他人、对社会都保持一份敬意,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公共空间就不缺尊重。农民工体谅保安,保安也想为农民工行便利 ,尊重就这样产生了。它发乎心现于形,有一点同理心,做到相互尊重就不难。

【相关事件】广西南宁的谢先生看到“天天吃旺旺,运气会旺旺”的广告语。因而购买了旺旺雪饼,此后他认为自己的运气并没有因为食用它而变好。一气之下向工商部门和食品监督部门实名投诉。几天后,他的举报信在QQ群和朋友圈被疯传。让谢先生有些气愤的是:“姓名、电话都是个人隐私,怎么能随便传到网上?”(《中国青年报》10月28日)

不必嘲笑举报者 应当追究泄密人

从旁观者角度出发,嘲笑、调侃谢先生的举动,可能是很多人的反应。习惯于隔岸观火的人,在社会中并不占少数,反倒是“较真”容易被嘲笑。然而,此事不仅显示了举报人保护制度的缺陷,还暴露了信息泄露所造成的恶果。信息泄露不仅在众多网络社交平台体现,教育、医疗、就业领域等也成了敏感信息的“泄露重灾区”。

在此次举报信被公开的事件中,虚假广告的噱头被舆论放大,有人认为“谢先生太傻”,这样的关注点恐怕让人寒心。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你我都有可能像谢先生那样举报一些我们眼中不公正、不合理的事情。举报受理机关如何回应举报、作出裁定,要依据法律和规则,但不管如何,关键的是举报在程序上应得到公正、合理的回应。从谢先生的遭遇来看,受理举报的程序恐怕称不上公正、合理。

与其说此事是个案的偶然 曝光,还不如说是信息泄露的必然。这起信息泄露事件,可以上升到群体权益得不到保护。举报信都被公开,让人“细思极恐”。此事所引起的负面影响远比普通信息泄露大得多,公众对举报制度和举报受理机关的信任也会因此有所削弱。 对举报信的保护,是对举报人权利的尊重。举报人的权利,包括我们通常所指的举报权,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一种具体形式,因而属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范畴。每个接受公民举报的国家机关都有义务就保护举报权制定规则。比如,《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保护公民举报权利的规定》就有着这样的规定:对举报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有关情况及举报的内容必须严格保密,举报材料不准私自摘抄和复制。显而易见,这项规定不只是为了保护举报人,也是为了防止举报信内容泄露,从而破坏证据,不利于调 查核实和打击违法犯罪。 举报本身就体现了公民的权利意识,以及对国家机关的信任。当这种信任被打破时,就不能再发挥举报权的应有运用。正因如此,对于举报信的保护制度,就必须给公众绝对的安全感。不管举报的内容是否合理,哪怕是再荒唐的举报,也要尽到最基本的保护义务。 对谢先生这封举报信被公开的处理,问题不在广告语是否夸大,而在于举报人的信息随便被公示。首先就该彻查是谁将举报信公开的。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法律、条例,加大泄密惩戒机制的力度,让举报有法可依,为举报人免除后顾之忧。

【相关事件】近日,一段视频在网上流传,成了击穿大凉山地区伪慈善志愿者群体的一枚“穿甲弹” 。视频中,两名男子在快手直播平台上直播做慈善,安排凉山州某村村民站成两排,随后直播给村民发钱,而在直播结束后,这些人又从村民手中把钱拿回来。(11月6日《成都商报》)

【时评语丝】

●毋庸置疑,“假公益直播” 是对困难家庭的欺骗愚弄,他们亟须外界帮扶救助,等来的却是“假公益”,自己还成为活道具。

●“直播+公益”原本意在打造新型的公益传播方式,让公益活动获得更多关注,依靠互联网的力量聚集更多善款。可“假公益直播”却在以骗网民上钩的方式消解“公益”的善意,这已不只是沽名钓誉那么简单。

●网络直播伪慈善固然千夫所指,可直播真慈善也未必就值得“万人景仰”、争相观看。媒体文化大师尼尔•波兹曼曾在《娱乐至死》里提出,“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在泛娱乐时代,网络直播这一媒介的呈现形式归根到底是娱乐的,它的语境为娱乐而生。

●2016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这支互联网的新生力量势如破竹,迅速成为互联网的“风口”产业。从游戏直播到公益直播,有低俗的“眼球经济”,也有创新的“直播扶贫”,网络直播平台踩下油门全速前进的同时,也不能忘了掌控好方向盘,把握住尺度,否则就如同极速飚车,随时有侧翻的危险。

●网络直播打着慈善名义前往山区, 做着先发钱再收回去的“伪慈善”网络直播,并凭此增加粉丝量和观看量,以达到“多刷礼物”、搞微商、做广告等营利目的。这样造假、造贫的方式,自然危害重重,损害凉山形象、欺骗百姓善良……

●观众花费闲暇时间,无聊地点击鼠标,只是期待看些新鲜事,满足好奇心乃至窥私欲。慈善名义的直播激起他们“过剩”的道德感,蓬头垢面的老人孩子唤起了自身微不足道的优越感,真金白银的派送刺激了视觉神经,刷个大礼物以为就为慈善事业贡献了绵薄之力。 ●当贫穷成了商品,当悲悯被拿来消费,离直播越近,只会离慈善越远。

【相关事件】一条奇葩帖子在网上引起热议。帖子是由四川眉山一位女士发的,她于10月15日在商场被小偷“光顾”,现场一男子告诉她,包包在进商场门口时被小偷打开了。女子追赶小偷无果后回家,将此事发上网并指责提醒她的人说:“我很想对告诉我的人说声,你是不是男的,小偷都惹不起吗?在旁边看见为什么不告诉我一声,有这样做人的吗?”此帖一出,引来众多网友炮轰,认为她不谴责小偷却埋怨提醒者,是狗咬吕洞宾。即使当事男子回复当时自己离得很远,且顾忌小偷有几个同伙一道,也没获得女士的理解,她坚持拒绝向提醒她的男子表达谢意。

被偷后抱怨提醒者 道德绑架何时休

这条帖子之所以成为新闻,被众多媒体关注,原因就在它具有很大的争议性。

从发帖人的角度看,眼见小偷偷钱却不提醒,等小偷走了再来告知,确实没起到什么作用,反倒让当事人有被幸灾乐祸的感觉。这可能是该女子没有谴责小偷而谴责提醒者的重要原因。而从提醒者的角度来看,在小偷人数占优,且家人有可能被危及的情况下,选择 用一种相对安全的方法提醒被盗者,也无可厚非。这种打了折的善意,相比于小偷的恶意 ,以及其他可能看见但选择漠然的看客,显然要好得多——至少,让人感到了该男子对善意的向往。

古人所谓对善意应该“观心不观迹”,就是指一个人心存善意,哪怕最终没达到最佳效果,但至少应该肯定他的出发点和动机。这也许就是“吃瓜群众”们一边倒地指责被盗女士的原因——人家在并没有义务提醒你的情况下提醒你,不仅没得到感谢反而被骂,实在是本末倒置,是非不分。

进一步看,围观者不仅不满意发帖者是非不分的态度,更对发帖者道德绑架式的话语表达了充分反感。从引来骂声的权重看,“不识好人心”引来的批评和骂声,只占到三成左右,而认为对方天然该帮助自己所引来的指责,应该占七成左右。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对只知道站在自己立场上对别人指手画脚的做法并不认同,大家越来越清晰的共识是:不顾及对方的处境而片面地让对方承担道德高标的行为,越来越不被人们接受。人成熟的标志,就是能理解别人的“不 得已”,而只从自己角度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当下社会的语境里,显得十分不合时宜。

从维护社会良俗的角度来看,几方的做法都有可优化之处。比如,在提醒者一方,是否可在盗窃实施的时候,用一种相对安全和隐蔽的方式,提前打岔盗窃的实施,毕竟,光天化日之下小偷再人多势众,终究多不过正义的民众。至于被盗者,完全可以用一种并不情绪化的方式,把自己经历的事情表达得更冷静客观,而不是咄咄逼人,出言不逊。这样,便不至于使自己既丢了钱财,还不被同情。而跟帖的网友们,也完全没必要以“骂”的形式来表达观点,让被盗者雪上加霜。大家应该同仇敌忾的,本是小偷,但在大家的混战中,小偷居然神奇地被遗忘了。

【相关事件】谭超是烟台大学一家快递网点的老板,同时还是吉林延边大学历史系博二研究生。从事快递工作初期,部分大学同学表示了不理解。有人说:真是世风日下。高学历去送快递,有什么前途?一些同学自此 疏远我,直至不再联系。(11月6日 央广网)

博士送快递 为何争议多

“快递这个行业有前途。”从2010年到现在,“博士快递哥”谭超经手快递60多万件。“我用两手挣钱吃饭,管别人怎么看呢?”近日,2015年就读吉林延边大学世界史专业博士研究生的谭超向媒体讲述了他的创业经 历。“博士快递哥”表示,干快递之后,有人说“世风日下”,还有一些同学疏远了他。

严格说来,谭超现在不仅是一名快递员,更是一家快递营业网点的老板。事实上,谭超本科毕业后,就一边复习,一边兼职,做过房产中介,当过高校保安,也收过废品,现在快递生意越做越大,未尝不是一次成功的创业。就其个人而言,兼职也好,创业也罢,都是为了更好地继续学业,同时减轻家庭负担的务实选择。

舆论对于“谭超现象”所呈现的态度分化,耐人寻味。一方面,当前各行各业都在呼吁打破“唯学历”的用人观,但另一方面,以学历来评价就业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两者无形中构成了一种矛盾。后者的观念,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人们的择业观,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等流俗的就业现象不能说与此无关。而谭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完成了对这种社会偏见的突破。

需要承认的是,站在社会角度,人力资源的理想分配状况当是人尽其才,即人们通常意义上所认为的,高学历者应匹配相应的岗位。但对于超越这种既定标准的个人选择,我们同样要给予尊重与肯定。事实上,觉得学历越高,就业选择越单一的刻板认识恰恰是功利的,也与读书求知的真正目的多有出入。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一个人学习掌握更多的学问与知识,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多主动选择的权利,而非被动地限于一隅。[来源:学§科§网] 假设谭超做的不是看起来“低端”的快递工作,而是互联网创业,抑或是考公务员,恐怕就没有那么多的争议了。这种社会评判的反差反映出的某种就业观上的价值取舍,同样值得正视。若说互联网创业代表的是一种潮流,那么考公务员代表的则是一种传统的就业选择。如此单一化、同质化的择业认同,更说明社会人力资源分配存在问题,让像谭超这样的“传统创业者”背负了不必要的社会成见与现实阻力。这样的社会弊端,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须克服的。 仰望星空的博士固然值得肯定,谭超这样面对生活压力作出务实选择的博士,同样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一如大学保安考上名校研究生可被视为励志典范,博士生成功创业同样有其价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需要实实在在的创业创新鼓励,也有赖于打破更多就业观念上的束缚。

【相关事件】最近,常州民政部门在江苏省率先实现救助对象金融资产信息查询全覆盖,一举清退近3000户低保家庭。一位84岁老人因名下有5万元存款而遭到清退,在网络上引发争议。常州民政部门回应称:根据省市文件规定,60周岁以上的老人人均存款超过4.2万元退出低保;这名老人的女儿、孙子,也有赡养义务。(11月3日《扬子晚报》)

“存款5万取消低保” 守卫公平正义

作为一种“弱势补偿”的举措,低保将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有机地结合起来,让那些贫弱者悲苦的人生多了一些光亮和温暖。然而,规则意识和公共精神的缺失,让一些人打起了低保的“歪主意”;信息不对称和缺乏强有力的实施操作系统,让低保上演了“变形记”,在有些时候沦为“人情保”、“关系保”,甚至出现了“开着宝马吃低保”、“戴着金表吃低保”的滑稽与荒诞。

在人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的风险社会,低保作为一种公共资源,难免会遭遇“公地的悲剧”。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当下,一些人将低保当成了“唐僧肉”;这些善于“钻空子”的人,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骗取了低保;而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弱者,却难以得到制度体恤。更让人痛心的是,价值追求的迷失与文化认同的错位,让“鸠占鹊巢”的人们心安理得地挤占他人的低保资源。 为了对“假低保”实行有效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民政部门也在与时俱进地改革创新。不论是提升低保骗保的违规成本,还是将消费能力与低保资格进行关联,抑或通过金融资产查询对低保家庭“摸底”,只有实现多部门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提升低保资格甄别的技术含量,低保的去伪存真才会更有“准头”。

有限的低保资源要实现优化配置,也必须维护边界、进退有度。一方面,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并非一成不变的,低保资源实现动态流动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另一方面,制度的篱笆越扎越紧,低保必然会在专业化、规范化的道路上前行。那些曾经拥有低保资格的家庭,因为自身经济状况的变化或者低保政策的调整,低保出现变动在所难免。

只有既遵循“好钢用在刀刃上”的规则,也恪守进退有度的边界,低保才能惠及更多真正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存款5万取消低保”看似不近人情,实际上却在守卫公平正义。 【相关事件】近日,网帖“因穿耐克鞋被取消助学金”引起热议。作者称,大学时有个同学,打球总穿着开裂发黄的鞋子,家里省吃俭用几个月,给他买了双打四折的耐克鞋。他视如珍宝,每次打完球都要刷一遍才行。后来他的助学金资格被取消了,只因“贫困生就该有贫困生的样子”,他为此哭了很久,我买一双耐克鞋,就要被取消助学金资格吗?(11月8日《中国青年报》)

贫困生就得一副“穷酸样”? 公平而言,“穿耐克鞋被取消助学金”还算不上是一则新闻。因为,这毕竟是一则网帖,并非正规媒体报道。但是,这丝毫不影响讨论的空间。因为类似的现象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贫困生就该有贫困生的样子”这样的话语我们也听说过。其实,这句话才是最伤人的。贫困生究竟该有一个怎样的样子?难道这个样子还必须是固定的?按照这句话的意思来理解的话,贫困生就应该是破衣烂衫的,就应该是面黄肌瘦的,就应该是蓬头垢面的,就应该是无精打采的,就应该是萎靡不振的,就应该是胆怯懦弱的。

的确,这些形象,在60年代是我们对于贫困人口的印象。可是,要知道的是环境不同了,时代不同了,观念不同了,场景不同了,昔日的“贫困形象”也已经不同了。所谓的贫困,已经不再 是往昔的形象了,贫困是指家庭经济不宽裕,经济来源不稳定,薪酬收入相当低的群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一眼就能看出他是个贫困的人。

贫困人群有让你看不出他贫困的权力。每个人都有脆弱的一面,对于贫困人群来说,他们最脆弱的一面就是“生怕别人看出自己是贫困的人”。他们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也会有一种想法,那就是掩藏自己的贫困,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贫困。这个时候,就会特意在衣食住行上,想办法让自己“看着不想贫困的人”。无疑,用衣着鞋帽打扮自己就是最好的办法。从这个角度老说,我完全理解“贫困生穿耐克鞋”的做法,其实人家也有找点心理安慰的意思。

最近这几年,涉及贫困生的奇葩规定很多。有的地方规定,贫困生的饭菜不能超过3元钱。有的地方规定贫困生不能使用某某牌子的手机。有的地方规定贫困生不能用手提电脑。有的地方规定,贫困生不能穿名牌服装。

延伸了来说,不仅是贫困生,就是对于社会上的困难群众也有这方面的规定。这确实是教条的。一方面来说,即使使用了名牌手机、名牌服装,也可能是二手货,是从亲戚淘汰的物品里淘来的宝贝。另一方面来说,还要看常态,比如确实穿了名牌服装,但是也只是偶尔。就像我们这些小百姓,虽然也不富裕,偶尔也能吃顿大餐,谁还没有一件“喝茶的衣服”?这要看常态,不能只是看人家有一双耐克鞋就说人家不属于照顾范围。

扶贫还应该多些调查了解,多些实事求是,岂能如此教条?难道贫困生就得一副“穷酸样”?

第12篇:最新时政热点评论:简政放权,打造善治

汕头中公教育

最新时政热点评论:简政放权,打造善治

范正伟 周人杰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语境中,经济领域向市场、社会的放权,本质上是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的回归

一项自我削权的改革,能成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其意义自是非比寻常。简政放权,正是从这样的高度和视野,诠释着现代治理的基本逻辑,蕴含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明晰思路。

过去一年,全国新注册企业增长27.6%,民间投资比重上升到63%,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一张张稳中有进的答卷上,写满了简政放权的红利。“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动力从何而来?中央政府去年共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416项,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348项,减轻企业负担1500多亿元„„事实证明,简政放权的力度有多大,职能转变的速度有多快,市场和企业的活力就有多强。

在这场大刀阔斧的改革中,一个词日益为公众所熟知。“负面清单”,成为简政放权的一个醒目标志。这一行政审批的管理模式,不仅从根本上为市场松绑、为企业减负,更体现了政府的法治思维:对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自由”;而对政府,“法无授权即禁止”。这种对法治的尊崇与遵守,这种“宽待市场,约束权力”的理念,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行政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掷地有声的论断,不正说明,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承担着多重使命么?

除了打造法治政府的目标,简政放权同样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抗战时期,《解放日报》刊发“精兵简政”社论指出,简政不是“简陋”,也不是粗枝大叶的“简略”,而是“建立正规制度和提高工作效率”。今天的简政放权,同样如此。简政放权,不仅要取消和下放权力,还要创新和改善政府管理。“放和管是两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都做圆了,车才能跑起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限以后,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责任和权力同步下放、放活和监管同步到位,体现的正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要求: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当然,作为一项攻坚改革,作为一场自我革命,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简政放权不会毕其功于一役。九三学社中央一份提案指出,近年来,与行政审批相伴而生的中介评估,存在项目不断增设、费用日趋增加的态势,如施工图审图费就比5年前增长近4倍,这在另一个方向上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一位省人大代表制作“行政审批长征图”,显示一个投资项目在当地从获得土地到办完手续,历经30多个环节、要盖上百个公章,最少需要272个审批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语境中,经济领域向市场、社会

汕头中公教育 的放权,本质上是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的回归。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运行与政治文明的自我完善,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两只手命题”,是中国改革进程中的核心命题。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从“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再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两只手”的关系不断优化、作用更加明确。在未来改革征程上,让“看不见的手”更有效,让“看得见的手”更有为,我们必能更好地改善公共治理、打造现代政府,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现代中国。

第13篇:《罗小黑战记》影评_精彩评论800字[材料]

《罗小黑战记》讲述的是隐匿于人类世界中的妖精,本来与人类和谐相处,但是因为家园遭到破坏,很妖精开始了反击,而小黑就是一只流浪的猫妖,在旅途中遇到好的妖精,而遇到好的人类,小黑最终会选择站在哪一边呢?希望以下观后感对您有所帮助!

《罗小黑战记》观后感一

有生之年系列。看完电影之后又重新看了一遍动画,然后又因为看动画版又去二刷了电影,实在太喜欢罗小黑系列。故事一直试图用最简单的方式讲述对自然对生命的理解,有欢笑也有思考,不追番的人可能没有办法第一时间清晰的了解它的世界观,耐心看,慢慢的就会明朗。笑点一如既往的总是出现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影院的氛围非常的棒,很久没有这样被密集的逗笑过,特别是在受够了一些屎尿屁的搞笑之后。虽然电影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对于一个追番多年的人来说,只有一句多谢款待,真的非常开心能在大荧幕上看见小黑,同时也想对刚刚认识小黑的人说,这是我珍藏多年的国漫了,介绍给你,你不会失望的,我保证。最后吐槽一句,宣发请不要这么悄无声息的!!(话说虽然哪吒出现什么都没干但是依然觉得好帅为什么,以及在哪吒意外走红的今天二郎真君什么时候出来刷存在感呢ᐕ)⁾⁾

《罗小黑战记》观后感二

继《哪吒》的第二次国产动漫的崛起,再看后面的《姜子牙》等巨作,觉得中国动画的制作在以后的行业路上会有一席之位,连动画系老师也是这么认为的。

看完了整部电影,原谅我没有哭出眼泪,心里觉得这是个好作品。虽然开头有点快和过于贫乏,但是无厘头的笑点还是有的,起码坐我后面带孩子来看的大妈都能看这部电影觉得乐呵呵的

打斗的特效是高潮,场景和特效,都是这部动画的最佳看点,宽屏的场景足够让我们看电影的身临其中,(似像千与千寻),也成大家口中所说的“每一帧都能当壁纸”的佳话,

还有一点,这电影不没有说明好人和坏人之分,没有特意去强调和表明态度,而在影片的故事中,并没有明确的好人和坏人之分。这在一般的商业电影里是比较少见的,这也使得该部影片非常适合小朋友观看。编剧在整个故事线的创造当中,也可谓别有用心。整部影片中并没有出现让人饥渴如仇的人物 ,而在整个剧情里告诉你,每个人都在经历你不知道的战争。

谁能想到这是个二维动画做出了来的动画,却打破了国产动画的天花板,是个值得去电影院看的好电影。

《罗小黑战记》观后感三

与某位吵架了,心情极其糟糕,幸运目前在家备考,所以在狂风暴雨中来了一场自以为潇洒的出走。出去到万达影城(大雨天实在不知道往什么地去了),随便买了一场最近放映的,便就是 《罗小黑战记》了。

不了解二次元,也是刚刚才知道有Tv版珠玉在前,自己仿佛就像误闯入这个二次元世界般,电影的前三十分钟比较平,平到我不知道这个动漫到底是演的啥,原谅今天低落的心情,在大概二十多分钟的时候还睡着了。大概是无限带着小黑在海上漂流的时候(一点点剧透),让我睡意没了,心情平复了。后半段应该就是高能了,吸住了我的眼睛。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暖,特别是恰巧今天的我渴望这份暖。当电影与当时心情契合,仿佛让快死掉的树木枯木逢春般重生。我很感谢这部电影,二次元的世界很温情。无限与小黑的师徒情,让人动容。

电影的意义是什么,千人千面,今天的这场‘误入’于我而言,就是治愈我的好药。

《罗小黑战记》观后感四

标题这句话不是针对电影,是对观众们。

这部电影的确有缺点,例如情节有漏洞,有些设定没说清楚又展现出来会让路人迷惑,而且可以在里面看到很多前辈们的影子,例如画面是《菊次郎的夏天》,《天空之城》,《龙猫》等,一些梗和设定是《黑衣人》,《x战警》。

以上举例的电影就没有借鉴别人的地方吗?

世间万物,万变不离其宗,在这天底下,再也没有新鲜事。

套路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事情的角度。

这部电影真的有差到可以让你打一星的品质?

打其他星数我都可以理解,个人品味,个人期待,看电影的感受本来就是非常私人化的,但是打一星是什么呢?愤怒?难过?失望到极点?

这部电影画面可圈可点,情节明了,人物成长曲线清晰,除了一些设定对路人不太友好,画风看个人的接受程度外,观影门槛并不高,而且我们谁都知道罗小黑的票房到不了哪吒那个高度,哪吒是我国传统大ip,小黑只是个小众圈子的ip,这到底阻挡了谁的路?

我国坚持做二维动画的已经不多了,难得出来一部品质不错的,各方面都比较平均没有偏科的,三观正直老少咸宜缺陷不大还宣扬了主流价值观,你们说差,说乱,说烂,拿出证据来,好好说道说道。

我带着从未看过原动画的朋友去看,她观感体验很好,不会看不懂,剧情也不膈应人。就不说什么大道理,娱乐放松不就是为了让自己开心嘛,看得开心不就好了嘛。

还有你们真的不喜欢,就别骂,别出声,一出声一骂就为电影带来热度,知道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一样是帮这部电影做宣传,真不喜欢就应该闭嘴沉默。你们的行为就是表明: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嘛。

《罗小黑战记》观后感五

制作精良,尤其是打斗的画面依旧是木头独特的风格。但在故事和人物塑造方面做的不够好,故事还是略显老套没有新意,人物形象(尤其是反派风息)不够丰满,故事及人物性格、情绪的转折略显僵硬。同时笑点、萌点不充足(相比于剧集动画)。总的来说,电影与剧集动画十分不同,各种彩蛋、萌点、槽点、日常等元素可以撑起一部剧集动漫,但无法撑起一部电影。如何在2小时左右的时间内把一个故事讲好、把各个人物形象塑造成功同时抓住观众的兴趣是MTJJ及其团队以及很多试图进军电影业的动画创作者需要学习的地方。

第14篇:评论

下半年钢材价格走势预测

港口机械制造行业是用钢量较大的行业之一,钢材的价格波动会极大的影响港口机械设备的成本和产品的定价,所以钢材价格走势总是会牵动港口机械制造厂商管理者的神经。因港机产品属订单式生产,交货周期较长,对未来钢价走势的正确判断显得尤为重要。

宝钢近日在市场关注中出台了七月期货定价调整通知,各类品种都有一定程度的降幅,尤以前期的热门产品汽车板下跌幅度最大,其最大降幅有1000元/吨(不含税),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钢材市场价格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在宏观大环境的剧烈震荡下,目前的钢价究竟是止跌企稳还是大幅反弹,市场众说纷纭 ,综合各方观点,这里为大家做些简要的分析,期望能抛砖引玉. 宝钢大幅降价的背后

宝钢作为国内的一线钢厂,仔细分析其出厂价格的变化将有助于把握目前具有钢材市场定价权的钢厂对后期钢材市场形势的判断,由此可以预测下半年钢材价格走势,进而预防贸易风险,规避市场系统风险的影响. 有市场分析人士这样说:进入5月后,各品种钢材的订单量都明显下跌,尤以汽车板为甚。但各大钢厂减产意愿低,导致库存居高不下。这样说法其实还是有些片面的,拿宝钢为例,由于六月份坚持不降价,维持五月价格不变,其七月份的钢材订单必然向其他先降价的二线钢厂转移,据笔者了解,宝钢目前的库存其实并不多,之所以会在七月大幅降价,一方面是为了稳定市场份额,保持生产设备的必要开工率,另一方面,也是配合目前正在进行的铁矿石三季度谈判,降低国外矿山对铁矿石的涨价预期,间接的调控原料市场价格走势. 其实对钢厂而言,钢价的高低对钢厂的盈利水平的影响只是表象,钢厂真正关心的是钢材的加工利润,即钢材出厂价和其生产成本之间的差价,就目前情况看,钢厂方面通过主动降价压迫上游铁矿石,焦炭等原料产品降价,利用两者之间的不同降幅来弥补降价造成的亏损,而且从目前情况看,钢厂从1-5月份的财务收支状况非常好,对于六月份开始的市场转变其实早有准备,或者说是主动应对,在财务状况上很健康,资金链条根本没有问题. 根据最新的海关数据统计,今年前4个月我国出口钢材1302.0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8.83%;价值99.95亿美元,增长33.42%;出口均价为每吨767.69美元,下降32.9%。同期,我国进口钢材560.78万吨,增长15.69%;价值64.56亿美元,增长7.92%;进口均价为每吨1151.3美元,下降6.72%。2010年4月当月,我国钢材出口量为431.0万吨,而09年同期我国钢材出口量仅为141.2万吨,同比增长205.3%,环比增长29.4%;进口量为149.6万吨,同比环比均下降,同比下降了7.4%,环比下降了7.9%。4月当月我国钢材净出口量为281.4万吨,比3月份增加111万吨,延续了3月钢材净出口上升之势。而最近市场风传的出口退税将减少,预计反而会刺激国内钢材抢关出口的热情,五月六月钢材出口增长的潜力不可小视,这也是目前钢厂临危不乱的底气所在. 从宝钢主动降价来看,目前其他钢厂必将继续跟进降价,掀起新一轮的钢厂降价潮,短期内钢材市场形势不容乐观,但随着价格继续下跌,成本支撑将开始力度增加,而且再次出现前期跳水的走势可能性也不大,所以钢价走势将由前期的急跌转为低位震荡. 下游行业需求减弱消费强度下降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日发布,5月份,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9%,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该指数已持续15个月保持在50%以上,虽有所回落,但依然保持较高水平,反映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趋于平稳,影响钢材消费强度减弱。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8%,增速比3月份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1-4月份累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

最新一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CPI指数同比增长3.1%,PPI指数同比增长7.1%。CPI的上涨略微超出市场预期,主要是由食品和居住类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另外国外大宗商品价格前期走高也对CPI上行提供了明显推动作用。在政府对粮食价格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控后,粮食价格已经出现理性回调,对下一期CPI压力将有所减弱。而欧盟债务危机的不断恶化也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普遍回落,特别是原油、金属等商品价格分别出现回调情况,对CPI和PPI压力有所放缓,6月份CPI和PPI指数或将出现回落情况。目前由于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已经攀至2%以上,表明国内流动性存在紧缺情况,而资金不足对实体经济将起到严重制约,不排除央行短期回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况发生,而说担心的加息问题近期则很难出现。

根据目前宏观形势判断,下游行业由于资金面受控,加之外围环境出现反复,整个市场的担忧情绪上升,对原材料采购比较慎重,整个市场的中间消费和下游消费共同减少,市场库存出现缓慢上升,在这样的情况下,下游行业对钢材的需求也在减弱,所以钢材需求在短期内还将处于强度减弱的过程中,对钢材价格的支撑力度减小.近期钢价走势预测

观察近期的钢材期货主力合约走势,已经明显出现底部放量的走势,但是持仓量还是结合走势保持相对稳定,意味着有试探性的多单建仓进入,但是不断的各个利空作用持续打击下,最终盘面选择继续下探底部。 在前期钢材价格受国内房地产调控加力影响而暴跌后,整个市场心态目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市场心态一下子从前期的高涨亢奋到目前的悲观看跌,加之钢厂出厂价格出现拐点,进入下降通道.直接作用在钢材现货市场价格走势上,导致钢材现货价格也出现雪崩式下跌.近期随着钢材市场价格临近生产成本价,钢材现货价格在六月底将出现止跌企稳的态势.综合各个方面的信息,短期内,由于国内房地产调控各项政策还处于观察期,而房产税的迟迟不出又加深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国内政策大环境下,加之国际经济环境受希腊危机影响,二次探底的可能不断加大,短期内市场心态飘忽不定,贸易商一般加速降价出售库存,转头寻求钢厂月底的追补,而钢厂迫于产能释放压力,必须在月底满足贸易商的补贴要求,不然的话,下个月的合同量就很难饱满,所以钢厂就通过月底追补的措施来稳定自身的基本客户,确保能有相对饱满的合同数量来完成产能释放,在这样的情况,钢厂短期内也不会有减产保价的想法和措施。所以近期的钢材市场价格走势短期内还将有小幅的震荡下跌,但是空间不会很大,临近月底钢材市场将开始逐渐企稳反弹,后市视需求释放强度而定。

本刊评论员 杨海

第15篇:评论

新华社于3月16日全文播发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批准了这个报告。

报告共分六个部分:

一、2014年工作回顾;

二、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

三、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

四、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五、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

六、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报告指出,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增长6%左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能耗强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

作为中央政府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的施政纲领,其中蕴含的十大数字引人注目。

数字1:7% 左右

【原文】

经济增长预期7%左右,考虑了需要和可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与经济总量扩大和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符合发展规律,符合客观实际。以这样的速度保持较长时期发展,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就会更加雄厚。

【点评】

2015年的目标是在7%左右,这样的中高速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实际上还是处在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一个是投资,一个是消费。对于中国来讲的话,即使是外部环境不好,但是靠内部需求的启动,包括投资需求跟消费需求的启动,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此外,中国大量产品是中低端产品,产业亟待升级就等于有投资机会;中国的基础设施还不足,环境问题需要解决,城镇化正在进行中,这些领域都面临大量投资机会,而且也有较好的投资回报;中国的政府债务占GDP不到50%,居民储蓄率很高又有大量外汇储备等等,都表明中国设立7%的增长目标是合理的。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

数字2:3% 左右

【原文】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鼓励大众消费,控制“三公”消费。促进养老家政健康消费,壮大信息消费,提升旅游休闲消费,推动绿色消费,稳定住房消费,扩大教育文化体育消费。

【点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CPI增长3%左右,比去年提出的3.5%左右有所调低,主要考虑是:一方面,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产品供给相对充裕;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国际大宗商品如石油、铁矿石等价格大幅回落等,这些都会抑制CPI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还存在CPI结构性上涨的因素。同时,提出今年CPI涨幅3%左右,也是为加快价格改革预留空间。

——国务院研究室信息司司长刘应杰

数字3:1000 万人以上

【原文】

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今年高校毕业生749万人,为历史最高。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鼓励到基层就业。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支持到新兴产业创业。做好结构调整、过剩产能化解中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统筹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落实和完善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政策。

【点评】

过去两年,国家就业政策充分,整体就业面稳中向好,并已经成为就业新常态。尽管经济增速有所下降,但经济总量规模更大了,不会因为GDP调低了一点,就影响到就业基本面。更关键的是,通过近两年的结构优化,第三产业占比越来越大,而第三产业正是容纳就业的最大空间。此外今年政府采取的政策值得期待,比如继续减轻小微企业的负担,减免税费、行政费用,涉及很多人的饭碗。政府倡导大众创业,也能带动更多人就业。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

数字4:1.62 万亿元

【原文】

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12万亿元,增加1700亿元;地方财政赤字5000亿元,增加1000亿元。处理好债务管理与稳增长的关系,创新和完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点评】

虽然2015年赤字率将提高到2.3%,但从财政赤字的国际经验、国债负担率以及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手段、实施效果来看,我国的财政风险是可控的。尽管如此,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特别是考虑到当前和未来一段较长时期内我国的主要战略任务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财政政策应保持适度的扩张性,决不能忽视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郭庆旺

数字5:12% 左右

【原文】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2%左右,在实际执行中,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

当前物价总水平较低的经济环境下,我国今年的货币政策还是宜松不宜紧。总体来说,今年的M2同比增速或与去年实际增速相当。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

【点评】

政府工作报告将M2设定在12%左右这一水平,是为了向市场传递一种“不放水”的信号,但是,在

数字6: 1.1 万亿斤

【原文】

今年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土地整治,增加深松土地2亿亩。

【点评】

提高国内农产品的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必须认真应对的一大战略性挑战。面向经济发展新常态,正确应对当前农业所面临的内外压力和挑战,必须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主要追求产量增长和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

数字7:6%

【原文】

进出口增长6%左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要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完善出口退税负担机制,增量部分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让地方和企业吃上“定心丸”。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建立并公开收费项目清单。实施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政策措施,促进加工贸易转型。

【点评】

6%的进出口增速是一个合理目标,既展示了我们对融入国际市场的积极姿态,也符合目前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势头。今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但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外贸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外贸发展新形势下,既要看速度,稳住“量”的份额;又要看质量,提高“价值”份额。实现这个目标,要为外贸企业营造更加便利的经营环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小济

数字8:1000 万人以上

【原文】

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势头。持续打好扶贫攻坚战,深入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度再大,今年也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点评】

我们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今年不减贫1000万人以上,全面小康的扶贫任务就完不成。要明确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强对贫困县的考核;建立贫困县的约束机制和退出机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贫困县应该退出,贫困村也应该退出一部分,绝对贫困也应该消除。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

数字9:3.1% 以上

【原文】

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减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

【点评】

有很多例子表明,中国一些大城市的污染主要是自身以及周边工业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带来的。应该形成一个重工业绿化的战略。此外,环保部应该建立环境治理基金,环保部应该独立、公开地对各种投资项目进行评估。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中国就会出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整个工业的布局将会改变,整个能耗,整个环境质量将会改善。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稻葵

数字10:740 万套

【原文】

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万套,其中棚户区改造580万套,增加110万套,把城市危房改造纳入棚改政策范围。农村危房改造366万户,增加100万户,统筹推进农房抗震改造。

【点评】

对房地产业应区分对待,“高档房”价格由市场调节,政府可以收税;廉租房要继续盖,哪怕面积小一点,让低收入者有个家;要有平价房,让一般的工薪阶层能够买得起。房地产对于中国经济的拉动是不可低估的,当前应该把老百姓最为关心的房子问题解决好,继续放宽购房政策、加大廉租房与平价房建设。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应出席委员2227人,实到2153人,符合规定人数。下午3时,大会开幕,首先审议通过了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议程。

俞正声代表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向大会报告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以来的提案工作情况。一年来,共提交提案6101件,其中,大会提案5875件,平时提案226件。经审查,立案5052件,其中,委员提案4663件,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政协各专门委员会等提出集体提案389件。截至2月20日,已办复提案5046件,办复率为99.8%。

报告亮点

一、坚持履职为民

就义务教育减负提质、加快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进行调研座谈。针对医疗、社会保障等重大民生问题,围绕完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和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构建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等出谋划策。就促进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等提出对策建议,积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旗帜鲜明反对暴力恐怖主义,支持党和政府依法处置重大案件,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等。

二、切实强化民主监督职能

围绕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提升政府公信力、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加强科研经费使用有效管理、腾格里沙漠污染治理、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环卫工人合法权益保障、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中共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等问题,开展具有监督性的履职活动,如实反映情况,坦率提出批评和建设性意见。

三、围绕依法治国献计出力

召开“推进人民法院改革”专题协商会。就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规范城管执法行为等进行调查研究。

针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情况、执法不公和执法不严现象等开展民主监督,推动落实依法治国重要举措。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使广大委员自觉在宪法法律和政协章程范围内履行职责,争做社会主义法治模范践行者。

四、推进协商民主发挥优势

通过组织委员集体学习、视察调研、讨论交流等途径,寻求最大公约数、汇聚改革正能量。

第16篇:《深夜食堂》观后感影评_精彩评论800字吐槽

《深夜食堂》讲述的是上海不起眼的小弄堂里,有一家只在深夜营业的小餐馆,而这位50岁左右的老板,会为每个到来的客人,制作一份专属美食,在满足食客们的味蕾的同时,也见证了各式各样的人生故事。以下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深夜食堂》观后感一

2017年,黄磊主演的剧版《深夜食堂》遭到了网友的一致炮轰,10万人在豆瓣打出了2.8分的惨烈评分。

甚至有网友呼吁“豆瓣开通负分机制”。可以说剧版的《深夜食堂》是黄磊演员生涯最大的挫折。

时隔两年,梁家辉自导自演的电影版《深夜食堂》也上映了。

《深夜食堂》

这是梁家辉的首次导演作品,为此梁家辉也颇为用心。找来了邓超、彭于晏这样有票房号召力的一线大牌帮忙。还有冯淬帆、蒋雯丽、金燕玲这样的老戏骨加盟。

可惜这部梁家辉首次导演的《深夜食堂》并没有激起什么水花。首日票房不足1千万,预计总票房仅仅3000万左右。

口碑也相当的的平庸,豆瓣评分仅仅5.6分。还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先说结论

梁家辉版《深夜食堂》是一部十分无趣的电影。就好像吃方便面没放调料包一样,一点味道没有。如果不是梁家辉的观众缘好,评价也到不了5分以上,跟黄磊剧版《深夜食堂》水平差不多,难兄难弟吧。

《深夜食堂》是一个多段式的结构,整部电影由四个故事组成。我觉得这种小品式的电影真的不能发挥电影的优势。

整部电影90分钟,分到每个故事的时间也就二十多分钟。这就导致了每个故事都不能深入,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还不如以一个故事为主,好好的把一个故事讲好。

四个故事之间也没有必要的联系把它们串起来,除了都有大叔做菜这个点,四个故事各自为战,散落一地。

而且梁家辉作为导演,在角色选择上真的很“迷”,很古怪。

第一道菜:拳击手的故事

杨祐宁饰演的开源,是一个拳击陪练,她的妈妈莲婶由金燕玲饰演,儿子是拳击陪练,妈妈在市场上卖海鲜,母子俩相依为命。

这两个角色都挺好,彼此搭配也没有违和感。

王虎是一个职业拳手,是和开源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这个角色的扮演者是金世佳。

这个角色实在是太失败了。金世佳跟职业拳手这个形象相差甚远,而且跟“男主角”杨祐宁一点化学反应都没有。实实在在的尬演。不是说金世佳为了磨练自己去日本深造,一帮子人吹他的演技多好多好。

演技呢?体现在哪了?我实在是看不出来。

王虎这个角色如果换成彭于晏,那绝对比现在这个版本强十倍。

首先彭于晏曾经在《激战》中演过职业拳手。观众有带入感,而且彭于晏那身肌肉也像职业运动员。

就算跟杨祐宁产生不了什么火花,至少不会像金世佳演的这么尴尬吧。

而且这一段拍摄的也不好,我真不知道《深夜食堂》的剧组这么穷,连个武术指导都请不起。杨祐宁和吴廷烨的那场拳击赛,连一点动作设计都没有。就是脑袋挨拳头的特写,一点动作戏的美感都没有。

本来是一个励志的故事,结果一点励志的感觉都没有,索然无味。第一道菜不合格。

第二道菜:胖妹的故事

说实话,我都不明白这个故事放在这部电影中的意义。

胖妹小美,在学生时代就暗恋泰哥,但是泰哥又高又帅,身边美女如云。小美一直不敢表白。多年后,小美和泰哥因为工作关系再次相遇,小美发现原来泰哥在学生时代也一直喜欢自己。不过泰哥现在已经成家,两人遗憾的错过了彼此。

这个故事是啥意思?告诉我们要自信,不要自卑?包子有馅不在褶上?

这个故事的主演是郑欣宜和陈建州,这俩演员没毛病。但这俩人知名度太低,更别提什么票房号召力了。

这要是换成贾玲和沈腾,我倒觉得别有一番风味。

第二道菜,差评。

第三道菜:邓超的故事

这第三道菜是我最满意的。可能是因为有邓超的缘故吧。

故事也是一个烂俗的韩式“得绝症”的故事。主角邓超和焦俊艳演员自身的魅力还是不错的。这对cp也挺让人“上头”的。

如果展开了讲,没准是个烂俗偶像剧故事,还是篇幅太短,俩人一相遇,就死了一个。这剧情也发展的太快了点吧。这要是韩剧,怎么也得60集才发现得病的。《深夜食堂》里倒好,6分钟就领便当了。

这道菜不应该是馄炖,应该换成石锅拌饭。

第四道菜:蛋饼的故事

我想先问一个问题,蛋饼是湖南的小吃?两个湖南人把蛋饼吃出了家乡的味道。希望有湖南人能帮我解答一下。 第四个故事,又是一个浅显且索然无味的故事。是讲爱情?奋斗?

唐宋和思思一同来到上海打拼。一个想赚够了钱回老家过平凡的日子,一个不想碌碌无为的过一生。最终俩人分道扬镳。

主演魏晨和张艺上,又是两个毫无演员自身魅力和票房号召力的演员。我真是服了梁家辉的迷之选角。魏晨的口音实在是让我出戏,这哪是湖南人啊,这是北京人儿啊。

还不如换成何炅和谢娜。让观众吐槽个痛快。

为什么日版《深夜食堂》无论是漫画还是剧集都能获得观众的普遍认可。而国内翻拍版本,无论是剧集还是电影,都无法让观众满意呢?

其实真的不能全怪片方,他们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翻拍《深夜食堂》就是带着镣铐跳舞。

1.文化内核不一样

《深夜食堂》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居酒屋文化”。

由于大城市的日本职员,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下了班就结伴去居酒屋喝一杯放松。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深夜的居酒屋也变成了人们放松、交流的场所。

但是居酒屋文化,是日本的特色。咱们国内可不这样,基本下班都是回家,即使吃宵夜放松,也大多是大排档,烤串、啤酒、小龙虾之类的。

在大排档发生“暖心”的故事,好像这个画面也不是很美好。

2.没法本地化

老板造型过于日式,不够本地化。也是观众吐槽最多的一个点。这个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是片方不想,而是不能。

版权规定,要想改编《深夜食堂》必须要按照原版的人物形象,连脸上的疤痕都不能换地方。所以你看无论是剧版的黄磊,还是电影版的梁家辉,造型都是那个样子。

《深夜食堂》从根上就不能“本地化”,观众吐槽也没办法。

这就是国内拍不好《深夜食堂》背后的原因。

总之,梁家辉版《深夜食堂》是一部没有味道的电影。梁家辉作为“食材”是顶级的。但是作为“厨师”不合格。

《深夜食堂》观后感二

这个IP真是过度消费,已经让人厌烦了。连原版在内地上映都有点波澜不惊。梁家辉翻拍的选择真是错误,虽然他看着比内地电视剧版的黄磊有说服力,但原版珠玉在前,加上内地电视剧版引起的反感,已经冲淡了大家对这部翻拍片子的兴趣。尤其是17年就拍完,到现在才上映,真是凉凉了。

故事背景放在上海还是可以的。梁家辉还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这个设定可以有,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那些为战火牺牲的年轻人。梁家辉也是演过独臂将军,乡村教师等主旋律人物的。

梁家辉过肩摔城管这个可以出现,倒是一种进步。居然没有城管出来反对?这其实说明中国的观众对各类角色、社会现象的表现是很OPEN的,《战狼2》军人一脚踢强拆者多符合老百姓心理,电影其实就应该表现真实的生活,而不是美化。本片同样过度美化生活了,就显得虚假矫情。

有些说教真是太生硬了,让人直起鸡皮疙瘩。

选取的几组人物,刘涛这个没有深挖,那个抛弃“妻女”的港商渣男只是提了一句。邓超这个,很容易让人想到《摆渡人》和《从你的世界路过》。明道那个更是没意思。反而是冯淬凡与金燕玲这个有点味道。郑欣宜的故事是被用来取笑的。张艺上那个更是一点涟漪也没有。

这种心灵鸡汤电影(美其名曰治愈系),要真正打动人心,还得在人物和细节上用心,否则就是脸谱化的展示,还不如人家在火车站派出所架一台摄像机拍一天记录下来的片子精彩(周浩《差馆》)。

日本有很多治愈系电影,但中国目前为止治愈系还不成气候。

《深夜食堂》观后感三

看过了这么多版本的《深夜食堂》,说实在的,可能没有一部比日剧版的要有可看性,包括日本电影版的也不算成功,可能这本来就是一个慢题材,本身就不适合缩短到那么短的时间内去表现。黄磊版的和梁家辉版的硬伤其实是本土化的问题,但是确实也挺为难他们的,翻拍本身可能因为版权问题,不能改造太多,但是日式的食堂做着中餐多少有点奇怪。而且没有围坐式的氛围,确实也比较难让一这些无关的人就这样闲聊起来,还产生了微妙的人物关系。也许有些剧是适合翻拍的,有些剧的设定有太多的局限性。但不能否认这是一个好的题材,如果能出一个中国原创的,能给人们一种治愈温暖的“深夜”系列,我觉得会更好! 当然,本剧虽有硬伤,但也是有些亮点的,比如梁家辉的老板就比黄磊版的要合适的多,黄磊脸上即使有一道疤,也无法让人感觉沧桑,神秘,有故事,但梁家辉的扮起来,真的有日剧版大叔的神韵呢。再有就是虽然彭于晏,杨佑宁那么帅,但最感动我的是魏晨,张艺上演的最后一个故事,没想到魏晨演技这么有感染力,好期待他能演一些现实题材的,或者硬汉类的影视剧。还有可能这个故事也比较触动我吧,那个街区那么熟悉,应该是我刚来上海生活过的地方,影片里思思对唐宋说,“我们都觉得这里很美,但你看到的是月亮,而我看到的是城市”,每次站到外滩,我都有和思思一样的感叹,这里好美啊!片尾的采访那些现实生活中的都市夜归人,也是同样的扎心,希望大家都能身体健康,实现自己的梦想吧!

《深夜食堂》观后感四

今天才注册了豆瓣,只因为昨天刚刚看完了影版《深夜食堂》。之前也是先看了日剧原版粉上的,后来看黄磊版看了《明天》和《马克的女儿》两个单元之后弃了。总觉得黄磊老师演的很不自然,看着很奇怪很尴尬;而且故事不能很打动我。虽然我没有去过日本,但是日剧里的情节简单朴素,很能触动人——即使是一个并未生活在他们社会里的外人。我觉得这是日版成功所在:有文化差异,温暖却没有国界。

当时影版出来的时候觉得梁家辉大叔给我的气场就稳重成熟很多,更贴近“老板”的那种气质。(不过先入为主,脑子里还是觉得小林薰才是真正的老板)以前没有了解过梁家辉大叔,了解他的演艺历程之后觉得他很靠谱,所以对这部作品也非常期待。

影片的开头的老板的独白相比黄磊版要让人听起来和谐很多,不是直板板的翻译,而是带有我们自己的语言习惯。食堂被设置在小巷深处,这也比黄磊版直面大街的设置要贴近原著和合理许多。如果是那种开在霓虹灯下的饭店,里面不大可能会是安静的,而是我们总提起的大排档、烧烤摊,各种喧哗、热闹、斗酒……而老板的蓝工装虽然不算是很接地气,但比黄磊版澡堂般的既视感真的和谐太多,很干净麻利的感觉。食堂比日剧原版明亮宽敞许多;黄磊版的我觉得太过华丽;日剧原版的说不上来的恰到好处,朴素的小木屋,略微昏暗的环境,有些拥挤——不过我觉得影版已经修改的很好了,毕竟人家版权在那里,完全本土化似乎有点难。

罗嗦了一大堆,还是应该讲讲对于故事的感受。

【第一个故事】应该是改编自日版的拳王的故事。不过我有点无法理解这个故事中的一些逻辑。首先是为什么王虎突然之间就要开源去打拳击、成为职业拳手?我有点没有明白。而且也许是展博的形象太深刻,我看着王虎总有点出戏。然后开源也不知道咋地就那么答应了,这里发展的有点太快。我觉得应该在前面铺垫一下开源也是很想成为一个职业拳击手的,但是因为经济原因或者其他什么不敢迈出这一步;然后王虎是看在眼里的,之后找机会鼓励他成为一个拳击手,开源推托之后最终答应——我觉得这样剧情会顺畅许多——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也可能是看电影的时候自己没认真看。

然后后来开源与他母亲之间的那盘炒蚬子我也觉得有点莫名其妙。我不知道“炒蚬子救了我们母子俩一命”体现在哪里。在我的理解下,顶多是在母亲疑似要自杀的那晚,开源因为饿了这才避免了母亲的轻生,而那天吃的食物是炒蚬子。这样看来,那只是一盘有事件意义的食物,我并没有理解“救了一命”是体现在哪里。而且如果是我,我将永远不再吃炒蚬子,因为看到炒蚬子我就会想到自己的母亲因为父亲而要跳海轻生——这是一件多么难过的事。我不会想要回忆起这样的事。所以这里,我真的有点没法理解~

不过我倒是很喜欢开源,觉得这个演员演得很自然很真实,特别有一种邻家大哥哥的感觉。我对这个角色演绎的很有好感。莲婶的形象也很亲民。尤其是在菜场,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家乡水产市场上的卖菜阿姨。

之后开源打比赛,在比赛的时候被打的感觉都快要死过去了,可王虎却叫他再坚持一下——WHAT?我当时看电影时觉得无法理解。关键是对手一点事看起来没有,然后突然就被KO了?这个比赛看的我也是莫名其妙,有点强行“暗箱操作”的感觉——日版最后拳王是输了,但是收获了爱情。

爱情哦——日版那个小女孩是一个牵红线“小月老”,因为她喜欢拳击。电影版的小女孩似乎只是明月会留在食堂的原因,糖藕的故事也只是一带而过,跟开源没有什么关系。所以他们两个的情感发展也有点突兀,最后在一起了也觉得哪里怪怪的。日剧原版的铺垫就描写得很到位,让人看来顺理成章。

【第二个故事】我不知道是不是改编,日版没有全部看完。但我很喜欢小美这个角色,很单纯很可爱。看到她为了自己喜欢的人而减肥,我似乎看到了自己——原本是多么爱吃,可是不得不克制呀。这一点让我有点理解和共鸣。她与泰哥的故事大体上是可以理解的——一场错过的爱情。只是泰哥在会面的言行有点太直接,剧情发展都有点快。最后告别时撑伞、送车让我看得有点尴尬。回到食堂“突如其来”的包子我也没有理解和这个故事有什么关系。只是因为泰哥说她是一个可爱的小包子?食物联系故事的结点太浅了些,让我觉得有些画蛇添足。似乎没有这个包子,故事也可以很完整。

【第三个故事】阿信和小雪的知音之遇,有点像是《猫饭》那个单元的美幸。我可喜欢《猫饭》这个故事了,简单温暖又有些伤感。美幸因为猫饭与食堂结缘,小雪因为馄饨与食堂结缘——可是美幸是因为只有深夜食堂有猫饭所以才会一直来食堂,而馄饨是到处都有的,小雪为什么只留恋深夜食堂的馄饨呢?一句“和妈妈做的味道一样”感觉说明不了什么,或许隔壁家的馄饨店味道更正宗?所以觉得这个细节没有处理好。而后突然来了个“胶质瘤”,然后就挂了——额,这让我说什么好?一切来得太突然。

不过那个馄饨做得真的好诱人呀,又肥又大。比我家隔壁那个阿姨用筷子沾点肉末在面皮上实在多了。果然老板是个实在人哈哈。

影版让我有点惊喜的是,他第一次给出了老板脸上刀疤的来历。阿龙这个角色也很像某些城管的作风,看得不尴尬。只是这里的强行插入的“包子”也让我觉得是个配角。食物和故事没有很好的交融在一起。

【第四个故事】唐宋和张思思的这个故事我觉得还是挺好的。出租车司机、网红主播都很亲民。我不记得电影里是不是有说过只有深夜食堂能做蛋饼,所以小两口才会与深夜食堂结缘——这里似乎有了一点关系,可还是不够深。之前看到另外一个影评说,如果可以把两人的相识也放在深夜食堂和蛋饼上,食物与故事就会联系的更丰满。我觉得很有道理。这两个人演的都很好,我看着魏晨也没有很出戏。唐宋在最后面对思思的离去,喊出那句“张思思,”——我本以为他会说出一些赌气的话,可没想到他居然说的是“——你一定要成功啊!”——我承认,我哭了。而且我觉得这句话对后来他们两的重逢是一个很好的铺垫。虽然思思决定离开,但唐宋还是选择支持着她,所以在两年后思思回来,发了一个信息后,唐宋立马就出现了——因为他真的很爱她。我觉得这个故事是电影里比较能打动我的一个。

——————————

在这些叙述中看到了电影版的一个很大的不足,就是食物和故事的联系太浅,感觉只是拼凑故事,跟“深夜食堂”似乎没有多大的关系。这些故事,即使没有“深夜食堂”,也可以很完整——换句话说,他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时间和地点,不一定要在深夜食堂才能有。而日剧原版的很多故事,都是有着它“在深夜食堂”发生的原因,食物和故事的联系很深,让人看着非常自然。电影版有点强行联系食物和剧情,让我觉得有点像是《舌尖上的中国》和《感动中国》的片段混剪。

怎么说呢,还是失望大一点吧,毕竟期待了这么久。但是还是觉得挺不错了,比黄磊版的好太多。

——————————

我自己本身也是一个喜欢吃好吃的人。现在读大学在外地,也常常会想念家乡的食物。我有时候也会在半夜出去吃东西,的确,中国的深夜食堂真的就是大排档、夜市烧烤、麻辣烫,常常可以看到露天的圆桌,一群人在深夜里斗酒吃串。现在菜丰富了,还有点烤鱼之类的。安静些的就比如小店里的麻辣烫,我家那里会有吃点清汤面、炖罐之类的,也有吃稀饭配点小菜当夜宵的。反正就是热闹的是无辣不欢,安静的是粗茶淡饭。我自己比较喜欢在路边支起的露天小棚下吃点稀饭,然后打点皮蛋拌豆腐、红腐乳、小煎鱼配着吃。看着周围漆黑的夜色,还有同在昏黄的小灯泡下吃稀饭的人们,心里是很安宁的。夜里路灯昏黄,路上行人和车很少,很安静。周围的一些人小声谈论却也可以听的很清楚。那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当然自己还是个大学的毛孩子,还没有真正走上社会,还没有真正体验那种打拼的辛酸,所以只能是知道,周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但不一定会说出来。以后自己走进社会了,或许能有更多的感悟。现在只能是看着貌似热闹欢腾的大排档、烧烤摊,却无法深知背后那些受伤的心灵。

我觉得想要拍出完全本土化的深夜食堂很难。因为我们很少甚至几乎不会跟老板有过多的谈心,甚至跟朋友也说的很少。中国的深夜大排档是大家逃避现实、欢乐一时的地方,我想不会有人会在这里讲那些伤心难过的事,只会在欢聚之后自己黯然神伤,回到现实。所以说同样是人和食物的故事,为什么《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就很能打动人,很能引起共鸣,而《深夜食堂》就不行。或许可以借用泰哥的一句话凑个数:“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人……”

————————

第一次写剧评,哪里评价不当,还请大家多多包涵,会学会改正的,成为一个更好的观剧人。

《深夜食堂》观后感五

两星半,不能再多了。

《深夜食堂》堪称最一言难尽的IP了吧?原版评分高达9.2,黄磊翻拍的剧版2.8,梁家辉影版纵使比剧版好一倍、正好5.6,也依旧没及格。

梁家辉执导筒,可以选的作品空间有多窄、才要给自己挖这么大一个坑?

《深夜食堂》的本土化太难,多人片段式剧目的电影化改编也太难,在每个小片段的犄角旮旯里拍出完整的起承转合更难。

这种模式唯一的好处大概就在于“方便收割人头”,主演的戏份比客串多不了几分钟;这样在一部戏里凑齐彭于晏、邓超、蒋雯丽、张孝全、刘涛等等十几位艺人比常规模式容易很多。

然而这样的品相,哪怕凑齐了100+明星阵容又如何?

隔壁剧版《深夜食堂》,尚且可以甩锅某艺人的年度最辣眼演技、归咎金主吃相难看的植入。

但影版中菜做对了,在剧版瞪眼式奇葩表演的反衬下、影版所有人的表演也都正常了,于是没有背锅侠可以用,这就完全是导演、编剧团队的问题了。

梁家辉在戏里亮相的部分其实很无可挑剔,短暂的正面镜头瞬间让人怀疑当时的黄磊是否适合这个角色,黄磊身上家长里短的幸福味太重、太“主流”,而这个角色有着几分边缘人气质,有孤独又治愈的质感。

黄磊缺了这份边缘和孤独感、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会做饭的嘴碎的胖纸。

但梁家辉先生亮眼二三镜头里正确质感,很快也就被带着跑偏了。

刚刚一身日式打扮出现在店里,转眼又穿着几十年代的中山装、推着二八杠自行车、好像八十年代上城办事的村干部、这是什么蜜汁服化道?

这不是什么仅仅关乎装修风格的小问题,整部电影里所有故事和细节都洋溢着一种“法式鹅肝炖东北粉条子”的不伦不类质感。

每一个故事都匆匆忙忙无头无尾、有形无神。

电影中杨祐宁母子的部分,大概是相对来说完成度较高的片段;至少他演一个拳手看状态能让人相信,而魏晨演出租车司机怎么看是偶像录综艺打卡任务“体验出租车师傅的一天”既视感。

然而纵使有“完成度稍高一些”的小片段,也无法改变电影满是bug的状况。

一,诸多人物的存在毫无意义、特别碎片化,纯粹是“为了有这个演员而拍这几幕”。

比如蒋雯丽客串的艺人总监太太,角色的存在极为尴尬,唯一的使命大概就是考观众眼力:你能坚持不看手机、并且成功认出所有演员吗?

客串角色活得“加分项”,先决条件是要有好的故事肌理、然后才能通过“明星-客串”戏里戏外的互动话题来获得附加分,但这部电影里显然本末倒置:仿佛为了让人看有这么多客串明星,而让原本就糟糕的故事产生更多补丁。

二,琐碎的割裂的叙事线过多,没有成功黏合在主体部分中、最终都成了病变的“癌变细胞”。

金世佳饰演的拳击运动员,和杨祐宁的角色是“双生AB线”模式,但金世佳这条线鸡零狗碎非常尴尬。

莫名其妙上线表演输了比赛泄愤暴打杨祐宁,以杨祐宁视角来看他作为“功能性人物”镜头有点多,但若是作为双生线来看他的内容又太少、太断裂,如此不尴不尬、戏份冗余又浪费演员。

三,细节失控感明显,表达功力不足。

多人并行的故事结构,转场切换是必备的高频因素,显然这部电影完成得很糟糕。一个最扎眼的例子,从杨祐宁母子二人戏份转场至“小时候哥俩”的故事,剪辑生硬又突兀,角色介入的方式非常扣分。

比起转场,所谓“高潮情节”的呈现,可能更拖后腿。

杨祐宁饰演的拳击手最终反杀,本应该是热血沸腾的励志瞬间,看看隔壁《摔跤吧爸爸》有多燃,彭于晏张家辉《激战》有多热血,但《深夜食堂》里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细节掉链子非常严重。

动作逻辑严重失调,前一半是杨祐宁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后一半突然就变成了他狂打、对方几乎一动不动挨打。这个拳击赛的规则,是其中一方不准还手吗?

“反转戏份”好看的前提,是从“弱对强”模式到“弱反杀强”中间有充足的合理、有动态的变化过程,这个反转要有动作设计上的、镜头表达上的、演员心理上的合理呈现,一环都不能少。

但《深夜食堂》是怎么做的呢?

动作设计,杨祐宁赢的部分,打出十拳,对方大概只象征性动了两下,严重的“全程捆手、只为放水”既视感。

镜头表达,在有限篇幅内浓墨重彩大特写两次铃铛,这是一整部电影只拍打拳这一件事、最后核心关键一秒才需要反复给“时间紧迫”的具象化代表铃铛特写;这么一段浑水摸鱼的“假燃”片段,总拍这个铃铛,重点失焦。

演员表现,这大概是唯一的加分元素,杨祐宁母子的生活质感都很落地。

四,故事有向网红段子方向发展的油腻迹象。

从事香水行业的胖姑娘,拼命健身只为见高中时期打篮球的学长一面,电影里对两个人感情莫名其妙的呈现甚至无法被称为“电影”,大约就是彭于晏健身广告+陈建州西装造型+莫名其妙的感情段子合集,质感非常糟糕。

讲道理,我宁愿从头到尾看彭于晏健身。

那些想“投机取巧”的故事,最后往往非常拙劣,“巧即是拙”。

五,人物设定诡异,强行鸡汤。

如果说杨祐宁的部分是故事里夹杂着槽点,那么魏晨、张艺上的部分则是不折不扣的“槽点里插播情节”。

两个人莫名其妙的所谓“治愈”结尾,也太浑水摸鱼、无病呻吟、强行“治愈”了吧?

姑娘好端端做直播,被男方大骂“传回老家,你爹妈都会替你丢人”,这是什么十八世纪晚期直男癌?女方反击“你没钱才丢人”也同样糟糕透顶。

这届编剧已经到了写不出矛盾、把控不好尺度,要让男主一言不合就侮辱人然后一言不合又和好的地步了?

张艺上的角色被看起来不怀好意的“艺人总监”带走,对方却没什么潜规则念头,只是提供了一份有淘汰率的正经工作。类似于“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男主不跟着一起高兴,反而大骂对方的进取心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不知羞耻?

编剧你以为你在写很虐的青梅竹马吗?这是应该报警的渣男吧。

这是所谓“梦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这恐怕是价值观版”有病就要去治“吧。

更要命的是,张艺上的角色去深夜食堂吃了一口苦瓜饼,人生就忽然茅塞顿开、福至心灵、即将被“治愈”,走在路上魏晨开着出租车跟上,二人对望、背景音乐MV响起,强行“治愈”。

这也是剧作最可怕的槽点,给出的心“病”又夸张又矫情,既不合情理也不通病理,让人无法共情,如何能够让人感觉到“治愈”?

舒心结语

《深夜食堂》如何本土化,剧版就已经验证过很困难。影版中梁家辉更放大了这种不伦不类,画风比谢大脚、谢广坤坐在咖啡厅里聊case还违和。

“食材”本土化只是“表”,将人际关系和相处模式本土化才是最重要的“里”,然而电影显然只是把菜名换成了中式,莫名其妙拼凑着荒腔走板的剧情。

所谓“治愈”主题,不是拍一拍笑和泪表情、念一念空间语录、放一放煽情MV背景音乐就能做到。

故事不像故事,而像故事大纲展播+“猜猜我是谁”明星秀。

本土化的“混搭”更不像“混搭”,全然是“混不搭”。

第17篇:《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_精彩评论800字(材料)

《我和我的祖国》是由七位导演分别取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小人物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的关联,唤醒全球华人共同回忆。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一

前夜很正规,一切都很对,有很少的导演个人色彩,但是也有,能感觉到在极力压制,是非常端正的起承转合的主旋律故事,

相遇张译的演技太牛逼太加分,任素汐不出彩,长镜头很到位,几个镜头很好,在人群中的戏码表现太到位了,最重要的是不矫情不粘腻,场景单一但情绪复杂,张一白把自己很擅长的领域发挥的淋漓尽致。

夺冠我觉得并不好拍,女排的角度要么是队员要么是观众,怎么拍都容易流俗,前两个都是国家大事亲历者,只有一条主线,但是这个故事有两条线,并且相互之间衔接丝毫不差,且徐峥选的切入点相当好,太妙了,孩子的视角和仰拍镜头完美,情节线上一点不抢风头,但再少一点就俗套了,就是刚刚好,分寸把握极到位,还有很多的小细节,变身超人、小孩非常单纯的内心的纠葛、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的排列整齐;

回归是很敏感的政治问题,又是亲历者,战战兢兢,和第一个一样,一切都很对,但是感觉剧本故事上太小心翼翼了,非常端正的高考作文;

北京你好特别好,从这儿开始导演风格化了,胡同追逐戏很宁浩,少了很多拘谨,发挥自由度高,因为并不是像124写亲历者的故事,时代背景宽松,允许人物犯错和优缺点,故事不要求严肃和完美,切入点也很正确,人物身份放那儿就是戏。它的剧作故事是七个里面最强的。葛大爷对表演的把握相当游刃有余了,行走的教科书;

白昼流星,最最最难拍的,陈凯歌太牛逼了,这个也只能陈凯歌拍,他的艺术思想很超前,你看的是一个短片其实是一个宗教故事。意味深长的内容非常多,是七个里面最有意义深度的,看几遍都不够想。但可能和大众观影习惯不符合,因为格局太大。从他开始时代背景抵达现阶段,一切都是政策上的变化,航天不难拍,难的是要把“扶贫攻坚”的政策性文件不着痕迹的变成有画面感的东西,前几个都是事件,这个是政策和事件同样重要,并且还要体现建国七十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历史目标,这个一般导演拍不出来,必须要格局很大,而且深刻懂得中国这几十年国情的变化,把航天、扶贫、民族团结和百年目标都结合起来,时代很大,格局也很大,同时人物和故事表现力很强,太难了。

小羊要自己站起来才能活,扶贫不是一直扶着,而是要自己站起来;田壮壮饰演的主任是内地知青上山下乡,所以来到这里,驯化民族当中有反骨的年轻人,达到民族团结;最后,之前很野的年轻人,接受了新的观念和思想,留在本地开始建设家乡,不再做出过激和对抗的事情,没猜错的话应该是在表达新疆的扶贫政策,当时新疆的激进*分子,通过国家的精准扶贫和产业化发展脱贫,现在思想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并且改过自新,为家乡建设,所以现在新疆愈发稳定和平;还有关于双胞胎的设置,“哥哥带着弟弟学坏”,其实弟弟什么都不懂,是被洗脑带着做出一些过激事情的,孩子是最容易被利用的。这些都是不能直接在电影里说出来,但是却不能不说、只能很隐晦去表达的内容;最后的白昼流星,对于未开化的人来说,是神迹,所以我们留下来。

这个片子是鸿篇巨制。陈凯歌是散文诗的导演,剧本故事有硬伤,但是我喜欢这个味道。

护航太A了,同样个人风格明显,但总觉得文牧野野心很大,他想表达的很多。导演在很窄的框架中把个性发挥到极致。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二

这是第一次,用电影的方式,以小人物的角度复原新中国70年的成长历程!

看电影的时候,泪目了好几回,前夜、相遇、夺冠、回归、白昼流星、北京你好、护航,我经历过的最有感受的是回归,前阵子看到有人说为什么不直接放历史片段,看完电影我懂了!薛晓路导演希望传达给观众的,是我们所有人对香港回归这个事情的重视,三军仪仗队的升旗手和护旗手更是直到交接仪式的最后十二秒,都是他们全身心战斗的时刻。隔着荧幕,跨越历史,我感受到了当时的三军仪仗队的紧张和激动,所以当音乐响起,我真的哭了!东方之珠,从此,永远是我们中国的东方之珠!

白昼流星是点映之后截止现在,被差评最多的部分,但我依然要夸赞昊然弟弟的演技,叛逆少年的眼神表情都很到位,飞宇弟弟的演技也有进步,这个部分其实要表达的意义,并不仅仅是我们以为的航天科技,这部分的意义层次要更深一些,不言传不剧透,希望还没看的小伙伴用心去看。

最后,致敬护航的航天员们,致敬守护我们的安定和平的军人们!你们是全中国最帅最帅的人❤

祝祖**亲生日快乐!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三

不同于大事件的执行者,用侧面人物去旁敲侧击这一点真的是一种莫大的进步,说真的,从建国到现在,爱国吗?一直爱着;感动吗,一直感动着。但你要说我们是否还和几十年前那样爱着与感动,那恐怕是要打问号的。就像我妈妈一直记得毛主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她的那种感动应该不是我一下子就理解的。 如果说之前总要搞些“东方巨响”的大场面,那么今天“我和我的祖国”则是从相对小的方面着手,对比“辛德勒名单”,“血战太平洋”,中国所奉为圭臬的“人民”主义转成了“英雄”主义,“集体”主义转成了“个人”主义,批判性吸收么,我希望能越来越多看到这方面的作品。。 《前夜》,科学角度,其中体现的理工精神真是感同身受,什么叫“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至于最后打出的真人真事,更是让个人体会到了“真实的才是最美的”。当号召大家捐金属的时候,我还在想这东西也能熔炼?但我是忘了当时的中国真的是一穷二白,土高炉一架就直接上了,焊接登高用的还是天桥的手艺。。整个电影,或许要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去看,林林总总,用各种的细节把我们领回到那个并不熟悉的年代,这是导演高明之处,他是让我最有时代代入感的一部,是卫兵把守审查最严的一部(相比“白昼流星”)。时至今日,科技昌明,国之重器,让我们以新的角度来审视“前夜”,我们不必因为阻断器的质量不过关而担忧,但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实验精神不应磨灭。

《相遇》,爱情角度,高远让我想起邓稼先,邓稼先捧出原子弹,因此罹患癌症,中国失去了一位赤子,科学失去了一位巨匠。但“相遇”看着写科学,确是实打实的爱情剧,能说高远不爱吗,是真的太爱了,但是真的接受的话,他又有多少时日可活呢。。永远摆在案头的《青春之歌》,从待到一个小时,到后来的二次见面,到探病,真是独特的表达方式呢。。但真的,他不适合出现在这里,一个已然变革的年代,他或许让我们看到成功背后的牺牲,但今天,我们更看重的是人文方面的关怀,我们希望的是,随时准备奉献牺牲,但国家也保障个人的生活(如“回归”中的“发媳妇”),如果从传承角度考量,他是历史,是过去,而不是我们的现在与将来。。

《夺冠》,思念角度,反反复复的错过与相遇,擦肩而过,虽然最后抉择一段我觉得处理有失妥当,但或许这种思念大于陪伴才是刚刚好的距离。与“初恋那件小事”类似,这里也有类似多年重逢的桥段,等到我们足够成熟,这里的默契,恐怕不为外人所晓吧。纵远隔千里,我们的心,却一直在一起。

《回归》,职业角度,群像剧,时间所限,不少部分感觉有更大的发挥余地,20min反倒有点显得杂乱。。任达华扮演的那个表匠叫什么来着,那估计是国家近年来一直在提的“工匠精神”吧,我栖居于会被每个路人忽视的陋铺,我甚至身有残疾,但是我的技艺独一无二,我在最平凡的行业做着最不平凡的事业,我为普通人所爱也为精英所敬。

《北京你好》,父亲角度,葛大爷实力担当,但我真看不出来,这部分主题是从哪个角度切入哪个角度切出的,或许对我个人来讲,父亲这个角度看起来还算恰当。是啊,我爱你孩子,但我做不好你的父亲;我爱你胜过一切,但我却把爱给了另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或许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吧,等你成为父亲的时候,曾发誓不要成为我这样的父亲。

《白昼流星》,救赎角度,看过了《悲惨世界》中卞福汝主教对冉阿让的救赎,看“白昼流星”总有种既视感,大抵“幸福的故事都有幸福的缘由”或是“普世价值观”作祟。或者说,猜测陈导有意在这个时间,致敬名著,来体现兼收并蓄也未尝不可,因为好的作品往往相互借鉴,既体现出独创,也要体现其源来深远而漫长。但说真的,个人觉得在中国这个儒家思想熏陶渐染已久的社会,比起救赎,教育或许更加适合。哪来那么多的黄石公去点醒你张良的,还不都是孔门子弟,“会不?不会。好,我们从头开始,还不会我们再来一遍”。

《护航》,出去了,一半时间都没在看。不过我记得2010年有个小品《我心飞翔》,就是在讲备飞女飞行员的故事,最开始以为是讲那个故事,不过想想也是,“白昼流星”都赶到2016年了。。

望批评,指教,交流,谢谢!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四

《回归》里有两个画面很戳我。一是回归的一刻,烟花绚丽,任达华含泪站在阳台的情景。还有一个是那个护旗手头仰望着国旗,风吹动他的衣服,有一种虔诚的感觉。

说说不好的。《前夜》,一开始不知道他们在干嘛,没太看明白,感觉对这个自动升旗存在的问题,交代不是很清楚。而且熟悉的面孔太多,全程出戏。黄渤演市井小人物是出彩,但这次演这个技师,感觉形象不贴合,太胖了,少了那种精明的感觉。我印象中这种有手艺的人应该是很精瘦的。最后原型出来的时候我就觉得果然。《夺冠》没感觉到有明显不好的地方。《相遇》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就是任素汐在公交车上遇到张译,那一段处理得比较突兀,突然一下子就开始絮絮叨叨,感觉少了点情绪铺垫,口音也比较出戏。后面还可以。特别是多年以后知道张译是无名英雄的时候,这一段加的不错,呼应了。回归,任达华和惠英红那条线处理得不错,可以感受到香港普通人的生活气息,回但交接仪式这头处理有点简单了,交代也不是很清楚,跟前夜里一样,观众有点看不明白,剪辑有点乱,当然最后升旗那里还是挺有紧张感的,不过据说是因为时长剪掉了一些,总之这一段处理得不够好,本来可以更好的,有点拖后腿了。《白昼流星》整个画面都很美,很大气,该有的元素也都有,但剧情衔接比较生硬,故事发展也比较牵强。属于形式大于内容的那种感觉,不太能打动人。《北京你好》感觉总体比较平,笑点还是很多的,还是靠葛优加持。《护航》是感觉最一般的,没有抓住最重要的东西,飞行员可不是耍帅,那些所谓的帅根本不值一提,离地三尺人命关天,根本重点就不对。故事讲的也不够连贯,剧情衔接也不够顺畅,面上的东西太多,内核的东西太少。唯一可圈可点就是比较帅,有笑点,雷佳音那里。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五

201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了庆祝这一重要时刻,陈凯歌等导演携手众多演员,拍摄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前段时间,网上播放了这部献礼片的预告片。

这次的预告片是由七位导演带来的7个故事,这些故事都是通过小人物的视角着手,但是给我们带来的都是70年来非常重大的历史瞬间,让我们跟着“我和我的祖国”这首乐曲去感受那一个个的激动时刻。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前夜》

为了保证国旗在1949年10月1日万无一失地升起,《前夜》这个故事是通过一位升旗调试人员的视角来推进这个故事的。这位调试人员很普通,但是他负责、认真,对于问题也直言不讳,他和同事们的“万无一失”不仅仅是对国旗顺利升起的保证,也是为了对28年的革命,2000万人的牺牲做出的保证。

1964年10月16日 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与我们的《相遇》

在我国的国防科技战场上有太多的无名英雄,《相遇》就是通过一位没有姓名的科研工作者与三年未见面的妻子偶然相遇来展现的。这位科研工作者为了国家的强大和科技的成功,隐姓埋名,即使和亲人相遇也不能相认,他的无私付出是对祖国和信仰的最好诠释。

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3:0在奥运会上《夺冠》

这是中国女排姑娘们战胜东道主美国女排,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在这段预告片中,不仅有弄堂里观看排球比赛的街坊邻居热闹的片段,更有导演和亲历两次夺冠经历的郎平现身的花絮,还闪现了2016年,女排时隔12年后再次夺冠的好消息。那一刻,时间仿佛延续了,其实那不是时间延续,是女排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的延续。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这是祖**亲重要的历史时刻,是离开了祖**亲154年的孩子——香港回归的重要时刻,这个预告片通过三条线索来展现这一历史瞬间。这三条线索分别是中方外交官的谈判经历,香港钟表师傅和香港女警对钟表要求分秒不差,还有就是中国三军仪仗队的三位护旗手的护旗升旗经历来展示的。这些普通人亲历的回归是如此的令人激动。

2008年8月8日《北京你好》

奥运会首次在中国北京举办,而预告片则是从北京一位出租车司机的视角出发,让我们观众跟着这位小人物一同去感受中国人在迎接奥运会时禁不住的欣喜和雀跃,去感受中国北京奥运会的盛况。

2016年11月18日的《白昼流星》

预告片中神州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返回舱仿若白昼的流星滑过草原的天空。导演让小人物流浪兄弟、退休的老扶贫办主任和返回舱的宇航员在那一刻相逢了,白昼的流星不仅滑过中华大地的天空,更是在平凡人的心灵上滑出点燃希望的星火。

2015年9月3日天安门阅兵和2017年7月30日朱日和阅兵时女飞行员的《护航》

这是一位备选的女飞行员为我们带来的故事,当我们在阅兵时把目光都投向在天空翱翔的飞行员时,导演却把镜头给了这位最优秀女飞行员渴望参与阅兵但是最终却服从安排的备选女飞行员。

我很喜欢《我和我的祖国》的这些预告片,7个重大的历史瞬间让我感受重温了祖国70年来的日新月异,但是导演们却把这些大事件背后的小人物呈现在我们观众面前,它让我感受到每位小人物所带来的正能量,小人物的星星之光汇成了祖国70年来的辉煌和璀璨。其实我们也是这样的小人物啊,所以让我们共同为未来奋斗,期待2019.9.28《我和我的祖国》点映,期待2019.9.30的这部影片的正式上映,期待祖国更好的明天。

第18篇:《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评论_精彩影评800字

《我和我的祖国》是由七位导演分别取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小人物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的关联,唤醒全球华人共同回忆。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一

两个半小时讲述七个故事,七个故事质量参差不齐,没有特别出彩。

先说最好的《北京你好》,兼具笑点和泪点。以奥运门票为线索,让故事有更多的发挥空间,故事同时也显得更具有张力,这就是为什么当四川孩子说出看奥运的原因是泪点来的自然,不需要任何的华丽的形式去渲染。葛大爷的表演和四川话的天然属性让为影片提供了不少的笑料。

《前夜》从始至终时间的提醒,增加了其紧迫感。但故事过于平淡却少冲突性,最大的逻辑错误莫过于黄渤既然能很快的对问题作出判断却没提前就考虑到,让营造到顶峰的紧迫感变得不堪一击。

《相遇》占篇幅最多的就是公交车里的长镜头,技法不强,但可圈可点的是导演通过公交车玻璃后的场景推动出,所有人上街高呼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振奋人心场景,影片也进入高潮。

七个故事唯一有衔接的就是《夺冠》,衔接的很自然。最后吴京和徐峥的电视节目略显尴尬。

《白昼流星》老爷子原谅两青年原因不明,两青年改邪归正原因不明。

《回归》抓住了时间这个要点和表这个载体。

《护航》穿插了女孩的儿时、少时让人物更加生动。

总的来说质量一般,除《北京你好》外故事都较为平淡,冲突性不强。比起电影还不如看作七件大事的纪录片!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二

没看预告只听片名还以为是纪录片,没想到是一部特别让人惊喜的好电影。

昊然弟弟的地方口音真是让人欲罢不能,八个故事各自出彩,感觉非常好,是想要二刷的片!

宋佳小姐姐的演技一如既往令人惊叹,太帅了,疯狂为女飞行员打call!即使是带着帽子只露出眼睛也能让人感受到她眼里的触动和决心,赞赞!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三

第一次到电影院看这种主旋律电影,其实主要是来看妹妹的~然后言归正传,几个故事看下来还挺累人的。

点名表扬的:徐峥的《夺冠》——镜头运用的很好,一些小构思很亮眼,好笑的同时又被打动着。宁浩的《北京你好》——依旧逗趣的葛优,还有胡一统。北京人看这部尤其觉得亲切,追人那段想起了小时候住胡同的时候,也是一家儿有点什么事街坊四邻全帮着。然后是张一白的《相遇》——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但是很打动我,音乐不错,演员演的也好。

其次表现平平的:《前夜》——黄渤这回有点用力过度的感觉,演得痕迹有点重,不过结尾还是挺感动的。《回归》——就中规中矩。

点名批评的:陈凯歌的《白昼流星》。真感觉他在这几个中间完全是浑水摸鱼的,结果他还是总导演?这个真的演员演的也不行,剧本还有导的也不行。

剩下的就是前面没提的《护航》,因为说它平平吧,它还是有很多有意思亮眼的地方演员演的也可以,但说它优秀吧,它故事确实一般或者说不够饱满,不过我还是很喜欢吕潇然的,她真的好酷啊!

最后的最后,感觉这种联合执导的电影还是能看出各自的水平的,同样是单元短篇,有的人就能用不多的篇幅把它诠释的很精彩,有的人就到了也不知道他到底在说个什么。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四

今晚随青马班去观看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讲述了新中国七十年来普通百姓与共和国息息相关的七个故事。林治远争分夺秒克服困难,确保开国大典上国旗顺利升起;高远献身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奉献了自己的爱情;升旗手为确保五星红旗分秒不误在香港升起而刻苦训练……一个个普通人的背后,勾连了难以磨灭的记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前辈们用心血换来的,我们有职责、有义务去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五

不是想象中那种强行主旋律的样子,反而拍得非常细腻,22点的场次满的连第一排都有人,坐在身边的女生从第一个故事抽泣到结尾。看着几个大导同台竞技也是很神奇的体验,不能笼统的说是几分

管虎《前夜》:整个故事非常完整,人物线也够丰富,黄渤王千源等的完成度都很高,4.5分

张一白《相遇》:前半部分一直到下公家车完成度和叙述水平都很不错,但后半段庆祝部分转折生硬,连背景音乐都很生硬,不知道是不是剪辑问题,4分

徐峥《夺冠》:我觉得导得最好的故事,两位小演员全程温暖得让我姨母笑,徐氏幽默非常水平一如既往的高,挑不出任何毛病,5分

薛晓路《回归》:是我觉得故事线最丰富观感最饱满的一部分,杜江非常适合演军人,无论是惠英红任达华还是王洛勇都把人物形象立得非常生动,除了几处看起来非常传统老旧甚至累赘的地方比如钟表内构等,4.5分

宁浩《北京你好》:啥都不说了葛大爷依旧是你葛大爷,以小见大完成的最漂亮的人物形象,全篇最喜欢的表演,4分

陈凯歌《白昼流星》:全片最令人迷惑的部分,人物形象不饱满,剧情发展很牵强,从头到尾让我发出这是什么鬼的质疑,可能这位导演只适合拍2小时史诗不适合拍小短片,3分

文牧野《护航》:宋佳佟丽娅和韩东君都非常飒,但因为刚看完小欢喜,季区长和宋倩在一起生出了张子枫瞬间让我出戏了,其他的剧情和演员其实没有问题,可能是看到这我看累了(对不起……),3.8分

第19篇:浙江公务员考试时政评论:“中国式盘问”如何不再纠结

http:/zj.offcn.com/

2014浙江公务员考试时政评论:“中国式盘问”如何不再纠结

2014浙江公务员考试时政评论:“中国式盘问”如何不再纠结

“中国式盘问”如何不再纠结 ——城镇化进程的中国思考之三

让凋敝的乡村文化丰盈起来,让含混的城市精神明朗起来,让上演着文化变形记的人们,不再是永恒的漂泊者、异乡人

春节期间,网友编了两副诙谐的对联。一副描述回乡时亲朋长辈的盘问,上联“考了几分什么工作能挣多少呢”,下联“有对象没买房了吧准备结婚吗”,横批“呵呵呵呵”。另一副则是对这些盘问的“神回复”,上联“这个嘛呵呵呵呵”,下联“那什么哈哈哈哈”,横批“阿姨吃菜”。

虽是寥寥数语,但返乡年轻一代遭遇“中国式盘问”的窘迫,跃然纸上。年前恐归中的纠结,年后压力下的逃离,故乡在很多人心中成了“想回去、回不去”的痛楚,这让人想起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看似矛盾的名句:返乡者到家了,却尚未抵达。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些提问不也是亲友们对外面世界、不同生活的一种想象和好奇吗?正是在这个层面上,单刀直入的盘问和虚与委蛇的回答,折射出价值观念的碰撞、认知方式的不同。而这背后,则是城镇化过程中文化转型的大课题。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故乡,绝不仅是舌尖的眷恋,更是精神的栖居、心灵的归宿。不过,城镇化的过程,也是以农耕文化为主导的乡村文明,向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城市文明演进的过程。变动不居中,文化难免会逝者如斯。作家托马斯·哈代曾感叹英国的城镇化毁掉了乡镇的静谧和乡民的单纯,强硬的现代化支持者印度著名导演雷伊也在后期电影中反思乡村文化的衰败。当前,走向城市的亿万国人,也正处身这样一个文化的十字路口。

http:/zj.offcn.com/

有人汇集了近60位网友的春节回乡见闻,一个共同点是,物质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却仍显单调。有10多位各地网友都提到,打牌、打麻将甚至赌博,是当地过年时最主要的消遣。在微博上,也有网友感叹:回家后与亲友甚至父母都无话可说,只能“举头看电视,低头玩手机”。而“中国式盘问”也正显示出,大城市与小城镇间、城市与乡村间的文化鸿沟,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就是文化情趣的偏差、文化价值的溃散,让哪怕最亲近的人也难以彼此心灵拢聚。

文化落差让很多人的乡愁无处安放,这是城镇化不能承载之重。谁能想到,文化资源向城市的集中,让很多农村连文化站都只剩空空房舍,更遑论有受人尊重的“文化人”了。另一方面,则是强势的消费主义对乡土的侵蚀。有记者返乡发现,低俗甚至虚假的药品广告,已经占据了许多小城镇建筑的外墙;干涸的河道里,满是塑料袋、包装盒等城市垃圾,恰如鲁迅还乡时的感慨: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

那些要用放大镜才能在地图上找到名字的众多城镇、广袤乡村,正是我们的精神原乡。如若失去了这样的文化根基,我们的城镇化必将徒留空虚的躯壳。故乡不可能总是老模样,那只是一种原教旨的乡愁。不过,“中国式盘问”也让人审思,如何让我们的城镇化包含文化记忆、跳动历史脉搏?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要求,“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这些不正是新型城镇化的文化蓝图吗?新一轮城镇化浪潮中,中小城市需要抓住超越自我的发展契机,但更要思考的是,在这样的历程中,如何让凋敝的乡村文化丰盈起来,如何让含混的城市精神明朗起来,从而承续历史、滋养心灵、形塑认同,让上演着文化变形记的人们,不再是永恒的漂泊者、异乡人。

“大地在窗外睡眠!窗内的人心,遥领着世界深秘的回音。”我们的城镇化,或许正该是这样的图景:城市在广袤的乡土生长,人们脚踏着深厚的大地。但愿明天,我们可以舍弃烦躁、放下纠结,回到亲人身旁,围着火炉轻声地谈话,寻回心灵最温暖的那一盏灯光。

本文来源:浙江中公教育

第20篇:最新时政热点评论:“严”字当头,“实”其人生

3月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并对“三严”“三实”的内涵和要求逐一做了具体阐发。

总书记讲“三严”“三实”,用的都是大白话,讲的都是大道理。大白话人人能懂,大道理人人可听。除了“严以用权”,即使是“无官一身轻”的一般人,若能因此经常严格修身律己,实在做事做人,又何尝不能从中受益?不过,总书记这番话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说的,针对性很强也很明确。

“三严”的要求,概括起来可说是“严”字当头。“严”的对立面是“宽”、是“松”。人们常用严是爱、宽是害,以提醒为人尊长者要有恰当的教育方式,才不至于收获爱之适足以害之的苦果。对于自身而言,严是爱、宽是害的道理不但同样适用,而且尤其深刻。一个领导干部如果能做到“三严”,那么可以说他是爱己;如果做不到,那么他就可能不但害己,并且害人。

从历史上看,从新近的事例看,很多栽跟头的领导干部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没有做到“三严”。那些堕落的腐败分子,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固然谈不上,离古人所说的修齐治平的理想人格也相距甚远,公德不顾,帷薄不修,头脑中似乎只装满了各种私欲,而每天的存在价值就是为着实现这各种私欲。心中没有律令,宽纵放任,私欲一定泛滥,行为一定没有底线,手中的公权力一定会异化为实现私欲的工具,直至灵魂掉进黑暗的深渊,直至躯壳被膨胀的私欲炸裂。至于实现私欲的权力刀锋所向之处,是无辜者的伤、含冤者的泪,以及被非法剥夺者的痛。对于在位的各级领导干部而言,能不以“三严”自警、自省、自励乎?

人生在世,无非是做人、做事,领导干部自然是在做人、做事中做官,做官也就是做事、做人。做人不实,无法做人;做事不实,难以成功;做官不实,祸己害民。“实”的对立面是“虚”、是“空”。“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写文章、做学问尚且要求如此;领导干部的“学问”不是在书斋里做出来的,领导干部的“道德文章”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写在大地上、写在人心中,如何能不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老老实实?好大喜功、好高骛远、花拳绣腿、涂脂抹粉、官样文章、八面玲珑„„练多了“虚”功,做多了“虚”事,则可能无往而不“虚”,不留下骂名已是万幸,至多也只能收获一个空洞的人生。

自奉甚俭、自律甚严者鲜不“实”,追求生命有重量、有质感的人鲜不自“严”。领导干部努力做到“严”字当头,方可能“实”其人生,如此,不求功而功在其中,不求名而名在其中,不祈福而福自来,不避祸而祸避之。

《时政评论范文800字.doc》
时政评论范文800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