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钳工技师论文范文

2022-12-11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模具钳工论文

冲压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的控制和灵活运用

摘要 在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贯穿始终。各种冲压工艺的实现都有其基本运动机理,这种运动是与模具密切相关的,各种模具的结构设计和力学设计最终都是为了满足其能够实现特定运动的要求。设计的模具能否严格完成实现冲压工艺所需的运动,直接影响到冲压件的品质,所以在模具设计中应对机械运动进行控制。同时为了达到产品形状尺寸的要求,不能够拘泥或局限于各种工艺基本运动模式中,而应不断发展和创新,在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灵活运用。

关键词 冲压模具设计 机械运动 控制 灵活运用

1.引言

本论文是以冲压工艺学基本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各种冲压工艺基本运动的分析,提出了对冲压模具设计的要求。首先阐述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然后逐项分析了冲裁、弯曲、拉深工艺的基本运动机理,指出模具设计中应着重控制到的内容,并介绍了在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灵活运用的方法和一些实例。最后总结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产品工艺运动分析的方法,并强调在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的控制和灵活运用对提高设计水平和保证冲压件品质的重要意义。

2.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的概述

冷冲压就是将各种不同规格的板料或坯料,利用模具和冲压设备(压力机,又名冲床)对其施加压力,使之产生变形或分离,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一般生产都是采用立式冲床,因而决定了冲压过程的主运动是上下运动,另外,还有模具与板料和模具中各结构件之间的各种相互运动。

机械运动可分为滑动、转动和滚动等三种基本运动形式,在冲压过程中都存在,但是各种运动形式的特点不同,对冲压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六剑客职教园(最大的免费职教教学资源网站) 既然冲压过程存在如此多样的运动,在冲压模具设计中就应该对各种运动进行严格控制,以达到模具设计的要求;同时,在设计中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机械运动,以达到产品的要求。

冲压过程的主运动是上下运动,但是在模具中设计斜楔结构、转销结构、滚轴结构和旋切结构等,可以相应把主运动转化为水平运动、模具中的转动和模具中的滚动。在模具设计中这些特殊结构是比较复杂和困难,成本也较高,但是为了达到产品的形状、尺寸要求,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3.冲裁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

冲裁工艺的基本运动是卸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牢,凸模下降至与板料接触并继续下降进入凹模,凸、凹模及板料产生相对运动导致板料分离,然后凸、凹模分开,卸料板把工件或废料从凸模上推落,完成冲裁运动。卸料板的运动是非常关键的,为了保证冲裁的质量,必须控制卸料板的运动,一定要让它先于凸模与板料接触,并且压料力要足够,否则冲裁件切断面质量差,尺寸精度低,平面度不良,甚至模具寿命减少。

按通常的方法设计落料冲孔模具,往往冲压后工件与废料边难以分开。在不影响工件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在凸凹模卸料板上增加一些凸出的限位块,以使落料冲孔运动完成后,凹模卸料板先把工件从凹模中推出,然后凸凹模卸料板再把废料也从凸凹模上推落,这样一来,工件与废料也就自然分开了。

对于一些有局部凸起的较大的冲压件,可以在落料冲孔模的凹模卸料板上增加压型凸模,同时施加足够的弹簧力,以保证卸料板上压型凸模与板料接触时先使材料变形达到压型目的,再继续落料冲孔运动,往往可以减少一个工步的模具,降低成本。

有些冲孔模具的冲孔数量很多,需要很大冲压力,对冲压生产不利,甚至无足够吨位的冲床,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是采用不同长度的2~4批冲头,在冲压时让冲孔运动分时进行,可以有效地减小冲裁力。

对那些在弯曲面上有位置精度要求高的孔(例如对侧弯曲上两孔的同心度等)的冲压件,如果先冲孔再弯曲是很难达到孔位要求的,必须设计斜楔结构,在弯曲后再冲孔,利用水平方向的冲孔运动可以达到目的。对那些翻边、拉深高度要求较严需要做修边工序的,也可以采用类似的结构设计。

4.弯曲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

弯曲工艺的基本运动是卸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死,凸模下降至与板料接触,并继续下降进入凹模,凸、凹模及板料产生相对运动,导致板料变形折弯,然后凸、凹模分开,弯曲凹模上的顶杆(或滑块)把弯曲边推出,完成弯曲运动。卸料板及顶杆的运动是非常关键的,为了保证弯曲的质量或生产效率,必须首先控制卸料板的运动,让它先于凸模与板料接触,并且压料力一定要足够,否则弯曲件尺寸精度差,平面度不良;其次,应确保顶杆力足够,以使它顺利地把弯曲件推出,否则弯曲件变形,生产效率低。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弯曲件,应特别注意一点,最好在弯曲运动中,要有一个运动死点,即所有相关结构件能够碰死。

有些工件弯曲形状较奇特,或弯曲后不能按正常方式从凹模上脱落,这时,往往需要用到斜楔结构或转销结构,例如,采用斜楔结构,可以完成小于90度或回钩式弯曲,采用转销结构可以实现圆筒件一次成型。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有些外壳件,如电脑软驱外壳,因其弯曲边较长,弯头与板料间的滑动,在弯曲时,很容易擦出毛屑,材料镀锌层脱落,频繁抛光弯曲冲头效果也不理想。通常的做法是把弯曲冲头镀钛,提高其光洁度和耐磨性;或者在弯曲冲头R角处嵌入滚轴,把弯头与板料的弯曲滑动转化为滚动,由于滚动比滑动的摩擦力小得多,所以不容易擦伤工件。

5.拉深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

拉深工艺的基本运动是,卸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牢,凸模下降至与板料接触,并继续下降,进入凹模,凸、凹模及板料产生相对运动,导致板料体积成形,然后凸、凹模分开,凹模滑块把工件推出,完成拉深运动。

卸料板和滑块的运动非常关键,为了保证拉深件的质量,必须控制卸料板的运动,让它先于凸模与板料接触,并且压料力要足够,否则拉深件容易起皱,甚至裂开;其次应确保凹模滑块压力足够,以保证拉深件底面的平面度。

拉深复合模设计合理,可以很好地控制结构件的运动过程,达到多工序组合的目的。例如典型的落料拉深切边冲孔复合模具的设计。

另外,有些装饰品和曰用品的拉深件需要有卷边(或滚边)工序,模具设计中也用到了滚轴结构,所以在卷边过程中滚动的摩擦力非常小,不容易擦伤工件表面。

对那些需要在马达中旋转的拉深结构件,切边的高度、跳动度等要求相当高,需要在模具中设计特别的旋切结构,利用旋转(切)运动修边,不仅能保证切边的尺寸精度高,甚至切边的毛刺及冲切纹路亦相当美观。值得一提的是,此旋切结构在实际设计改良后,已经非常易于模具加工制作,并且已运用于连续拉深模具当中。

6.连续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

连续模具中常常同时包括了冲裁、弯曲和拉深等冲压工艺,因而其冲压过程中的机械运动也包括了这三种工艺的基本运动模式,对连续模具中运动的控制,应分成各基本工艺分别进行控制。

通常连续模具要求不断加快冲压速度,提高生产效率,有些形状较复杂、较特别的冲压件,其冲压运动较费时,在连续模具设计中可以分解成效率较高的冲压运动。例如,工程膨胀螺钉圆筒件在连续模具设计中即可将其圆筒成型运动分解为两侧90度圆弧弯曲~中间60度圆弧弯曲~整体抱圆~圆度校正四个工序,不仅提高效率,亦能保证冲压件圆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连续模具因为在实际生产中还牵涉到送料机、吹风装置等,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让冲床、模具、送料机和吹风装置的运动在时间上配合好,连续模具才能真正顺利生产。

7.结束语

尽管各种工艺的基本运动原理是不同的,但是也有共同点,就是卸料板(或滑块)的运动是重要的控制因素。实际上,在模具设计当中,产品的冲压工艺不可能都象各种工艺的基本运动那样简单,应当要根据具体情况对产品工艺作好运动分析,再据此作进一步的设计。

在对产品工艺运动作分析时,应主要考虑其必要性、时间性、可行性,还应具有创造性。必要性是指运用基本运动原理判断需要那些运动来实现产品工艺;时间性是指所需各项运动的先后顺序;可行性是指能否通过结构设计和力学设计来实现所需运动;创造性是指在前述运动无法被实现或运动无法完全实现产品工艺的情况下,要善于大胆采用新方法去努力实现产品工艺,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对机械运动的灵活运用。

冲压过程存在多种多样的机械运动,而各种机械运动对冲压工艺实现与冲压件品质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因而在冲压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的控制和灵活运用对提高设计水平和保证冲压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第2篇:钳工技师论文

钳工技师论文

机械故障诊断中的误诊断与信息处理方法

摘要:对机械状态的误诊断是对机械状态的一种歪曲反映,误诊断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诊断数据的不

准确性、诊断依据的不可靠性、诊断推理的不合理性等。机械状态的信息特性对机械故障诊断起重要作用,研

究信息特性对提高故障确诊率和故障诊断的可靠性具有实际意义针对获取的故障信息具有不确定性,文章提

出用粗集理沦处理诊断中的不确性的数学方法理论。

关键词:故障诊断;误诊断;信息不可靠;研究

机械故障诊断的发展历程中,故障确诊率的提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故障的误诊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为了系统地阐述机械故障诊断中的误诊问题,给出了误诊的含义及分类;按照机械故障诊断推理过程的环节,详细分析了误诊产生的机理和具体的原因,针对这些误诊的潜在原因,提出了减少误诊的方法和措施。

提高机械故障诊断的可靠性,降低误诊率,在保证诊断数据准确无误的同时,必须使诊断系统合理,同时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充性,使诊断知识不断得到丰富和充实。

1机械误诊断的原因

从诊断的结果与诊断对象客观存在的差异来看,故障诊断的结论可分为确诊、误诊和漏诊,确诊即为对诊断对象的故障判断是准确无误的。漏诊则是对故障的遗漏。而误诊,顾名思义,就是错误的诊断,也可称之为误判。漏诊实质上也可归为对设备的误诊。

1.1故障的复杂性

在故障诊断过程中,诊断对象的故障过程是复杂多变的,在故障发展过程中,由于引起故障的因素在性质、特点及作用方式上是不同的,机械功能状况和所受损害的具体情况也不同,使得故障征兆和演变具有不同形式,诊断中往往难以迅速准确地认识故障的性质,导致误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故障的发展过程中,一种故障可能表现出多种不同故障征兆。如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中,电磁换向阀故障可能导致系统压力、流量不满足要求,脉动可能加剧,还可能导致系统工作温度升高等。而对不同诊断对象,即使是同一种机械,对同一种故障的反应也是有差异的。一个对象的反应可能快,另一个对象反应可能慢,一个对象的某征兆对某故障反应可能剧烈,而另一个对象反应可能较平稳等。

(2)不同故障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相似的征兆,同种征兆可能对应多种故障形式。如回转机械中,各种故障的发生,往往都伴随着振动的加剧,而且在频域分析时,在相同倍频上,不同故障可能会有相似的表现形式。这种故障征兆的相似性,使我们在故障诊断中容易产生混淆。

(3)在很多情况下,随着故障的发展,还可能引起继发性故障,这种继发性故障可能会掩盖原来的故障,或原来的故障掩盖继发性故障,这都将造成故障诊断的困难。如液压系统中,由于某种原因引起油液污染程度增加,这可能引起液

压泵运动副的严重磨损,磨损的颗粒混人油液中,进一步加剧油液污染,液压泵磨损将引起液压系统失效,泵的失效是油液污染这种原发性故障所引起的,而原发性故障和泵磨损这种继发性故障混在一起,相互促进,造成恶性循环,这增加了查找原发性故障的难度。

为克服故障征兆的复杂性给故障诊断带来的困难,必须开阔思路,不拘泥于典型故障一征兆的狭窄思路,从系统角度出发,进行由环境到机械,由局部到整体,由阶段到过程的具体分析,将征兆、原因、故障机理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减少误诊率。

1.2诊断知识的不确定性

各种机械设备,由于复杂程度不同,工作环境各异,使我们获得的有关故障的知识往往有不确定和不完善的一面。一般来说,我们不能等待某种故障完全发生后再得出结论,而必须实施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故障的进一步发展,这样,我们必须依据故障的部分征兆或无任何征兆情况下作出诊断,这不可避免地带来误诊。

由于故障诊断资料不足,对故障的认识受到较大限制,给明确诊断带来困难,有时不能将其有类似征兆的故障完全排除,有时所怀疑的故障的一般规律与故障征兆不完全相符,另外排除了一种故障的可能,又缺乏对某种故障作出识别的足够依据,因此故障诊断的推理过程往往也是模糊的,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针对这种情况,充分研究故障诊断对象,建立合理的模糊知识体和模糊推理机,利用现代人工智能原理实施诊断更符合故障诊断的性质,将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1.3理论的相对性

任何理论与实际的故障过程相比,总有局限性,机械设备作为一个与环境和人共同组成的有机体,是有差异的,理论只能大体概括故障诊断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同时,理论又受到一定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还存在尚待认知的领域。理论与具体故障相比,总是有一定距离的。以故障诊断的标准来说,它是以典型征兆为基础而总结制定的,不太典型的故障,就未必都与诊断标准相符合,若将诊断标准当作教条而一成不变,难免造成误诊。

总之,我们所研制的诊断系统,应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充性,使系统具有不断完善的能力,这是降低误诊率的重要途径。

1.4诊断实践的局限性

故障诊断的实践是机械故障诊断学形成发展的基础,对故障现象进行试验研究,虽然也是获取相关知识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试验与机械系统实际运行情况、工作环境是有差异的,所得出的结论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为实施故障诊断的主体—人,对机械系统的了解程度及故障诊断的实践经验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差异,如观察1幅机械图象,1个经验丰富的人,头脑中积累了大量故障知识,往往能较准确地从中把握机械运行状况,作出合理诊断结论,尤其是对早期故障和不典型故障的诊断更是如此。因此,必须加强诊断的实践环节,从实践中抽取有用的知识去扩充和丰富我们的诊断系统。

1.5获取数据的不准确性

在实施故障诊断过程中,首先应获取机械系统运行的有关数据。机械运行过程中,往往受外界环境及各种随机因素影响,使获取的数据具有某种程度的不准确性,容易造成误诊。因此须采取必要数据预处理手段,减少随机因素的影响,剔除其中的趋势项、奇异项等,提高数据准确性,这也是降低误诊率的必要条件。

1.6诊断人员不专业

诊断人员的素质也决定了诊断结论的正确程度。诊断人员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方法知识以及执行故障诊断时的态度都可能导致误诊。同时,诊断人员在综合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也会影响诊断结论。

2机械故障诊断中信息提取

2.1信息提取不可靠

机械故障诊断分为直接诊断和间接诊断,但由于受到设备结构和工作条件的限制,直接诊断往往难以进行。因而,多采用间接诊断,即通过二次诊断信息来间接判断设备中关键零部件的状态变化。而诊断测试便是获取二次诊断信息必备的关键环节。最常见的是振动测试(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声音测试。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获取的数据可能发生偏差。体现在3个方面:(1)数据没有正确反映客观存在;(2)数据的信噪比低;(3)数据的不完备性。如果把这些不准确的数据当成有效数据来分析,就很可能发生误诊。

2.2信息处理不准确

能够快速、有效地提取反映机器故障信息的特征是机械故障诊断的关键。诊断特征主要通过对设备采集来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获取。这些特征可能是一些简单的时域特征,如峰峰值、均方根值、峭度等,或者工艺参数特征,如油温、油压等,还有一些复杂的频域特征及基于全息谱的特征,如转频椭圆及轴心轨迹等。

目前,各种特征提取方法层出不穷,如统计模拟、小波分析、独立分量分析、频域分析、全息谱分析等,为诊断对象的特征提取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应用中,许多方法都有其应用的前提条件。而且,在不同的应用场合,各种方法还可能存在其局限性以及数学上的精确性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些,就可能引起误诊。

2.3信息不完美

对于一个诊断对象,如果其运行状态较复杂,由于客观条件和手段的限制等原因,可能使获得的信息难以确切地给出诊断结论,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信息不完备。在诊断实践中,故障与诊断信息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1个信息对应多个不同的故障,而1个故障也表征为多个不同的信息。这就需要掌握充分的有用信息来区分不同的故障。否则,就可能出现误诊。

(2)信息不一致。诊断信息不一致在诊断实践中也是较常见的现象。这些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冲突。也就是说,某些信息很大程度上支持故障F1,否定故障F2;相反,另一些信息则支持故障F2,而否定故障F1。此时,误诊也容易发生。

(3)信息不确定。来自于诊断对象的诊断信息经历了许多传输途径,其不确定性可能较小,也可能很大,如传感器、传输线等均影响其确定性。此外,还有定性与定量信息之间转换导致的不确定性。

3提高信息可靠度、减少误诊断的措施

3.1提高诊断测试的准确性

提高诊断测试的准确性是保证诊断数据可靠性的重要前提。可以从以下4方面着手:(1)对传感器进行定期检验;(2)可考虑用多个传感器测量;(3)采用可靠的传输线;(4)正确设置采样参数。

3.2提高诊断系统的可靠性

随着设备运行与维护的需要,各种在线、离线、远程等诊断分析系统以及人工神经网络、贝叶斯网络、专家系统等智能诊断系统逐渐用于机械故障诊断,为确诊故障带来了许多便利之余,也增加了机械故障误诊的可能性。开发合理完善有效的诊断系统,提高它们在特征提取或诊断推理方面的可靠性,有利于减小误诊率。

3.3加强诊断信息描述的客观性

诊断信息在机械故障诊断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表达与描述是否合理、准确关系到诊断推理结果的正确与否。然而,在诊断实践中,诊断信息既有定性信息,也有定量信息;既包含简单信息,又包含复杂信息;既存在确定信息,又存在不确定信息。在诊断推理过程中,定量信息经常会转换为定性信息,例如,\" 70 },m的振动”描述成“振动大”等。

概率论和模糊数学是描述这种信息的强有力的工具。因而,可以考虑用适当的方式把概率论和模糊数学理论融人到故障诊断的信息表达和描述中来,加强其描述的客观性。

4粗集理论对信息不确定性的处理

具有随机信息、未确定信息、模糊信息、灰信息中的一种的信息为单式信息;至少存在2种以上的信息为盲信息,而将概率论、模糊理论、灰色数学、未确知数学的理论与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即不确定性数学的理论与方法,提出或运用某种理论和方法,对具有相似或不同特征模式的信息进行处理,以获得融合信息,从而改善信息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矛盾性。

粗集理论是一种处理模糊和不确定知识的有效数学工具,其在知识分类和知识获取中已得到成功应用。粗集理论方法与神经网络方法、遗传算法、模糊集理论方法、混沌理论等“软科学”方法的不同在于它仅利用数据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需要任何附加信息或先验知识,如证据理论中的基本概率赋值、模糊集理论中的隶属度函数、统计学中的概率分布等,粗集方法以观察和测量数据进行分类为基础,直接处理对象的可测输出,剔除冗余信息和矛盾信息,从而找到问题的内在规律,因此粗集理论比其他“软计算”方法更具实用性。粗集理论进行诊断的一般步骤:

(1)知识库建立利用搜集到的历史或仿真数据生成联合诊断系统故障信息表,进而表示为知识库的形式S=(U, A, D, V, f)知识库可分为非空的对象空间U = 3x>>xz,…,xm(,属性集合空间R=AV D,子集A=}dl }a2 }…,do}和子集D=}df分别称为条件属性和结果属性,并且在对象空间与后两者之间存在对象属

性关系f8和九,即对于。eA, f8:„升砚称为信息函数,儿:U}Vd称为决策函数,Va和yd分别是A和D的有限值域。

(2)数据离散化数据离散化方法包括等距离划分算法、等频率划分算法、NaiveScaler算法、基于属性重要性算法和基于断点重要性算法,以及布尔逻辑和粗集理论相结合的算法等,使条件属性和决策属性的取值为连续的不确定性空间,数据离散化是运用粗集理论的数据预处理。

(3)特征提取从原N个数据特征中找到M个数据特征,简化后M个数据特征对对象空间U的分类能力和原N个数据特征的分类能力相同(N,M),此过程称为特征提取。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有基于属性重要性的最小约简、基于差别矩阵和差别函数的逻辑化简、基于包含度理论方法的最大分布约简、基于下近似质量不变进行属性约简和对存在噪声污染时用基于上近似质量的任一约简。特征提取使条件属性得到约简,进而剔除冗余的条件属性。

(4)规则应用提取的规则集可用来对新对象进行分类,该规则集称为“分类器”,用RUL来表示。当分类器遇到一个新对象x时,则在规则集RUL中寻找与x的条件属性相匹配的规则,应用规则集可判断新对象x决策属性。

参考文献

1 屈梁生,何正嘉.机械故障诊断学.上海:上海科技出 版社,1986

2 刘振华,陈晓红.误诊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屈梁生,吴松涛.统计模拟在工程诊断中的一些应用.振动、测试与诊断,2001,21 (3):157-167

参考资料:《起重运输机械》2008

推荐第3篇:钳工技师论文

斜 孔 钻 模

姓名:

身份证号:

工种:装配钳工

等级:

培训单 准考证号码:

鉴定单位:北京市第四十七职业技能鉴定所

201

2年5月17日

目 录

前言…………………………………………………………………………2

一、零件分析…………………………………………………………………2 1零件图………………………………………………………………3 2技术要求……………………………………………………………3 3定位分析……………………………………………………………3 4定位元件选择………………………………………………………3

二、计算………………………………………………………………………3

1基准位移误差计算…………………………………………………

4 2夹紧力计算…………………………………………………………4

三、夹具体设计………………………………………………………………5

四、零件加工工艺……………………………………………………………5 1底座…………………………………………………………………5 2钻模底板……………………………………………………………6 3双头螺栓……………………………………………………………7 4销轴…………………………………………………………………7 5压板…………………………………………………………………7 6短圆柱销……………………………………………………………8 7导向圆弧板…………………………………………………………9 8滚花螺钉……………………………………………………………9 9垫块…………………………………………………………………10 10钻模架……………………………………………………………10

五、夹具工作分析…………………………………………………………12

六、部件装配………………………………………………………………12

七、论文总结………………………………………………………………12

八、参考文献…………………………………………………………………13

前言

制造业中广泛应用的夹具,是产品制造各工艺阶段中十分重要的工艺装备之一,生产中所使用夹具的质量,工作效率,及夹具使用的可靠性都对产品的加工质量及生产效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套优秀的夹具结构设计,往往可以得到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并且是产品的加工质量得到极大的稳定。尤其是那些外形轮廓结构较复杂的,不规则的拔叉类,杆类工件,几乎各道工序都离不开专门设计的高效率夹具。目前,中等生产规模的机械加工生产企业,其夹具的设计制造工作量占新产品工艺准备工作量的(50%~80%) 。生产设计阶段对夹具的选择和设计工作量的重视程度丝毫也不亚于对机床设备及各类工艺参数的选择慎重程度。夹具的设计制造和生产过程中对夹具的正确使用,维护和调整,对产品生产的优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电子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现代夹具的自动化和高适应性已经是夹具与机床融为一体。是中小批量生产的逐步趋近于专业化大批量生产的水平。夹具发展的主要特点是高精度,高适应性,可以预见,在夹具下一个阶段的发展趋势是将逐步提高智能化水平。

此次夹具设计与制作是我校校企合作平台上提供的实习课题,是北人印刷机床厂,我的实习任务就是设计与制作一套专用夹具。

一、零件分析

1、零件图

2、技术要求

各锐边倒角0.5×45º

未注尺寸公差精度等级为IT14 法蓝

该零件材质为45#钢 热处理 人工调质 HRC 28~32 孔加工完成后 本道工序为钻M10螺纹底孔Φ8.5 此工件为批量生产,需在斜边圆中心方向钻一个Φ8.5的孔,为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利用零件的相似原理和成组技术,可以分析出此三种工件之间的形状、结构、加工工艺方面存在大量相似特征。这样可以把原先的多品种转化为少品种,小批量转化为大批量。从而克服了传统小批量生产方式的缺点,使小批量生产接近大批量生产的经济效果。所以设计一套可调专用夹具来进行加工本道工序。

3、定位分析

零件分析

如图所示。以左端面A为定位基准,以限制工件绕X轴转动、绕Z轴转动、沿Y轴移动。由于此工件钻孔位置对圆周方向没有要求,所以只需要再加一个定位销来限制沿X轴Z轴的移动。因为本道加工工序对圆周方向没有要求所以Y轴转动可以不用限制,以免产生过定位。

4、定位元件选择:

平面:限制三个自由度。分别限制工、X轴转动、Z轴转动、Y轴移动。

短圆柱销:限制两个自由度。分别限制沿X轴Z轴的移动。

二、计算

1、基准位移误差计算 工件一:

(1)工件定位孔尺寸偏差为Φ16正0.043 负0 。

(2)定位销尺寸偏差为Φ16上偏差-0.050 下偏差-0.077。

以上为间隙配合,最大间隙为0.12mm,最小间隙为0.05mm。当工件是上偏差Φ16正0.043,定位元件是下偏差时Φ16-0.077。加工孔的基准位移误差为0.051mm。 图纸技术要求最大基准位移误差为0.1mm,此定位满足图纸加工要求。错误!未指定书签。

工件二:

(1)工件定位孔尺寸偏差为Φ20上偏差0.052下偏差0。

(2)定位销尺寸偏差为Φ20上偏差-0.065 下偏差-0.098。

以上为间隙配合,最大间隙为0.15mm ,最小间隙为0.065mm,当工件是上偏差Φ20正0.052,定位元件是下偏差Φ20负0.98,时加工孔的基准位移误差为0.063mm 。图纸技术要求最大基准位移误差为0.1mm ,此定位满足图纸加工要求。错误!未指定书签。

工件三

(1)工件定位孔尺寸偏差为Φ20上偏差0.052下偏差0。

(2)定位销尺寸偏差为Φ20上偏差-0.065 下偏差-0.098。

以上为间隙配合,最大间隙为0.15mm ,最小间隙为0.065mm, 当工件是上偏差Φ20正0.052 , 定位元件是下偏差Φ20负0.098时加工孔的基准位移误差为0.075mm 。图纸要求最大基准位移误差为0.1mm ,此定位满足图纸加工要求。错误!未指定书签。

2、夹紧力的计算

选择台式钻床的型号为Z512B-1

7根据经验公式算出向下的钻削力:F切削61.2Ds0。356.8KN

经过分解计算得出

垂直于定位孔轴线方向分力为F1=306.8N平行于定位孔轴线方向分力为F2=182.9N

4 为了安全起见夹紧系数取1.5所以通过计算得出需要的夹紧力为274.35N 通过查阅手册可知道夹紧螺钉用M16完全满足夹紧要求

三、夹具体设计

由于有三种结构相似尺寸不同的零件,在设计时,为了都能满足钻孔要求,因此,夹具设计成钻模底板可绕底座销轴中心旋转,从而改变定位销角度来保证工件加工面孔轴线铅锤。

四、零件加工工艺

1、底座:

底座零件示意图

该零件形状较为简单,采用采用铸件毛坯通过机械加工的方式进行,尺寸公差未标注处取IT14 材料选用HT200 因为该材料铸造性能好,可切削性能好,吸收振动性能好,抗摩擦磨损性能好 适合本套夹具使用需要 具体加工工艺如下:

1 铸造。

2 热处理:人工时效。

3 铣:各尺寸铣到图纸要求公差,保证A面于B面垂直度为0.05mm。

5 划线:划孔位置线。

6 钳:钻各螺纹孔,并攻丝,钻销钉孔并锥孔使锥销空达到IT7级精度。 7各锐边倒角,去毛刺。

2、钻模底板:

钻模底板零件示意图

该零件形状均采用机加工的方式进行 尺寸公差未标注处取IT14 材料选用45#钢 因其材料经人工调制后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且便于加工 适合本套夹具需要具体加工工艺如下

1划线:划出轮廓尺寸界线。

2铣:各尺寸铣到图纸要求精度,两大面留出单边0.05mm平磨的加工余量。

平磨:两大面磨削至图纸尺寸公差之内保证表面粗糙度为Ra0.8 3划线:划出各孔位置线。

4钳:钻孔 各孔倒角 按图纸进行攻丝绞孔达到图纸要求,

6 5各锐边倒角,去毛刺。

3、双头螺栓

双头螺栓零件示意图

材料为45#钢, 车削外形保证直径跟长度,并车两头螺纹M16,铣中间平面。 锐边倒角 法蓝。

4、销轴

销轴零件示意图

材料为45#钢。如图所示外形由车削进行粗加工,钻顶尖孔,单边留0.15mm余量卡簧槽直接加工至公差之内,

热处理:淬火,通过淬火处理,使其硬度达到HRC40~45提高工件耐磨性。 磨削:依照图纸要求磨削至尺寸公差之内,保证表面粗糙度为0.8。

5、压板:

压板零件示意图 该零件采用数铣加工方式加工,具体加工工艺为

材料为45#钢,圆弧部分采用局部淬火,使其硬度达到HRC 40~45。 法蓝。

6、短圆柱销:(可换)

短圆柱销零件示意图

短圆柱销材料采用T8碳素工具钢,因为该材料热处理性能好,能达到较高的硬度。

具体加工工艺如下:

1车削:车削外形,单边留0.15余量锐边倒角。 2钻削:钻Φ14中心孔。

3热处理:淬火使其达到硬度 HRC 50~55。

0.0074磨削:安装芯轴并夹紧,磨两外圆柱面,使其达到25精度,表面粗度0.8。0.0205法蓝

7、导向圆弧板:

导向圆弧板零件示意图

材料为45#钢,形状与导向槽右数控铣加工得来。

划线,画出孔位置,与底座配钻锥销孔绞削。使其达到IT7级精度。去毛刺。

8、滚花螺钉

材料为45#钢,外形尺寸由车削而来公差为IT14。

法蓝。

9、垫块

垫块零件示意图

材料为45#钢 加工精度为精度为IT14级, 铣床加工,

划线 钻M4底孔并攻丝,从而达到放气和方便取出的作用,锐边倒角 淬火使其硬度达到HRC40~45 法蓝

10、钻模架 (可换)

首先先将两块15*75两块条形板料固定在导向圆弧板对称位置。 (如图所示)将152*52的板料搭在固定在导向圆弧板上的条形板料上,用压板板固定。用电焊的方式将三块板料点焊到一起,将钻模架卸下,把三块板牢牢焊住。然后用磨床把钻模架外侧磨至见光即可,卸下,进行锐边倒角。

10

钻模架零件示意图

将事先准备好的以加工至合格样件夹到夹具上(样件可用加工中心加工)。用百分表把样件需要加工的表面调至水平。先不要装钻模架,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直径为Φ8.5的圆柱销夹紧到钻床钻夹头上,用圆柱销来找孔的位置。待圆柱销找准孔位置后将夹具用压板固定在钻床底座上。在用圆柱销确认位置没变。然后后将钻模架固定在夹具上,将圆柱销从钻夹头卸下,换上中心钻,用中心钻在钻模架打出定位孔。在换上Φ5钻头将用中心钻打出的定位孔钻透。再将Φ5钻头卸下换上Φ10钻头进行扩孔,最后再换上Φ11.7,钻头继续进行扩孔

最后用Φ12的铰刀进行绞孔,将事先制作好的钻套压入孔中。确认是否牢固,如果不牢固可在钻套边缘的钻模架上以钻套对称位置适当打几个样冲眼用来保证牢固。然后把样件卸下换上未加工的工件,试钻,检测,然后进行标号。依次方法类推。三种工件非别对应三个钻模架。

夹具装配示意图

11

六、夹具工作分析

此套夹具为固定式钻模是用来加工手柄座上M10的斜孔,工件是以钻模底板和圆柱销定位,通过转动双头螺栓上的六角螺钉使压板沿双头螺栓轴线方向移动即可对工件进行固定。

准备工作:根据夹具装配总图上的的零件明细表清点夹具所有零件,准备装配过程中所需要的工具、夹具、量具、辅助材料及设备。对夹具零件进行清洗。清洗零件上的油污、积尘、并对各零件进行去毛刺,倒钝锐边等处理。

将零件按主次进行分类。对主要零件(定位原件、导向元件、夹具体等)主要工作面的几何形状及表面质量。按期零件图上的技术条件,精度进行效验,修整。

七、部件装配

首先将双头螺栓一头拧上六角扁螺母,在于钻模底板固定(如装配示意图图所示)。依次装入压力弹簧、垫圈、压板、垫圈、六角螺栓,但不要拧死。将垫铁放入垫铁槽中,将定位销钉放入钻模底板定位销孔里。

夹具体装配:将导向圆弧板用螺钉固定在底座上,先不要拧死。用锥销插入锥销孔里定位后在将螺母拧死。

将钻模底板用销轴固定到底座上用卡簧固定。另一端用滚花螺钉固定到导向圆弧板上。

将微调螺钉拧进微调方轴中,将微调方轴装入导向圆弧板合适得的位置中(如装配示意图所示)两头用螺栓固定,最后将钻模架固定到导向圆弧板上。

八、论文总结

本套钻夹具能较容易保证加工精度,提高产品质量,产品一致性,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保证安全,提高生产效率,能以优质高效,低耗能的工艺去完成。生产质量和效率是本次设计成功之所在.。通过此次设计,我能够独立完成夹具装配图。也熟练运用CAXA等画图软件,同时也锻炼了我的自主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并培养我的吃苦精神,合作精神,为我即将走入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致谢:在这里首先感谢我的母校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在我们即将走向工作岗位之际,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机会,并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毕业设计场所。在此也十分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何全林老师,电大主讲老师—勾明老师,以及曾从事多年模具夹具制造行业的老师—郑文忠老师,在此期间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工作上都给与我悉心的指导和帮助。

12

九、参考文献

1.《机械制造工艺学》汤习成主编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年

2.《机械制造工艺学》华中学院编 机械出版社, 1961 年

3.《机床夹具》第 2 版 胡建新编著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年 1 月

4.《形状与位置公差原理与应用》刘撰尔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年 6 月第一版

5.《公差与配合手册》方昆凡,宫治平同编 北京出版社,1984 年

6.《机床夹具设计手册》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编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0 年

7.《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王绍俊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85 年 11 月第一版

8.《机械加工工艺及装备》 上海市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委员会组编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年 9 月,

9.《机械基础与现代制造技术》-勾明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2月

13

推荐第4篇:钳工技师论文

技师(二级)论文

姓 名 曹永亮 准考证号

考评职业(工种)

机修钳工 申报级别 技师

工 作 单 位 四川优普超纯科技有限公司 撰写时间 2017年4月17 日

鉴定所(站) 四川锅炉高级技工学校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答辩时间

指 导 老 师

薛 兵 汤安治

论文题目 纯化柱熔接机夹具改进

内容摘要 为了防止纯化柱在溶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使得加热源接触手,导致灼伤;也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溶接出美观的产品。对熔接机的夹具进行的工艺改进和重新设计加工,制作出了此方便拿取成品,且不会产生拉丝现象的智能化熔焊机。生产出的产品结构紧凑、保证了筒体与端盖结合更加牢固、纯化柱产品耐压程度大于20公斤。

主题词

熔接机,纯化柱,特氟龙,筒体,端盖

(论文附后)

纯化柱熔接机夹具改进

曹永亮

四川优普超纯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为了防止纯化柱在溶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使得加热源接触手,导致灼伤;也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溶接出美观的产品。对熔接机的夹具进行的工艺改进和重新设计加工,制作出了此方便拿取成品,且不会产生拉丝现象的智能化熔焊机。生产出的产品结构紧凑、保证了筒体与端盖结合更加牢固、纯化柱产品耐压程度大于20公斤。

主题词 熔接机,纯化柱,特氟龙,筒体,端盖

前言 纯化柱是用于填装树脂净化水的装置,纯化柱由上端盖、下端盖以及两根相互平行的筒体组成,两根筒体均设置在上端盖与下端盖之间,上端盖与筒体顶部的连接、下端盖与筒体底部的连接均通过卧式热板机溶接而成。然而,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溶接设备只能在端盖上完成一个筒体的溶接,无法对两个筒体同时进行溶接,导致生产效率极低,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率。此外,加热头在抬起时容易将端盖一同粘起,非常不方便拿取成品端盖,且加热头与定位柱分离时,容易产生拉丝现象。

目前,大多数企业生产纯化柱的方法是:先将两根筒体的顶端部和上端盖内的环形凹槽加热,再将两根筒体的顶端部同时溶接在上端盖的两个环形凹槽内,待固化结束后,然后将两根筒体的底端部和下端盖内的环形凹槽加热,随后将两根筒体的底端部同时溶接在下端盖的两个环形凹槽内,从而实现了纯化柱的加工。然而,上端盖和下端盖的夹持均由手把持,在溶接过程中很容易导致由于操作不当加热源接触手,导致手灼伤,存在较大的安全可靠,此外,人工把持很容易产生端盖脱落的现象。

此外,筒体端部和端盖内的环形凹槽的加热主要依靠热模实现,热模通过两个加热模具分别对筒体的端面、端盖内的环形凹槽进行加热,待加热结束后,将筒体的端部嵌入到环形凹槽内,待固化后,即实现了筒体与端盖的溶接,然而,现有的加热模具的端部平整,因此,只能加热筒体的端面和环形凹槽的底面,在连接时是面与面的结合,导致筒体与端盖的连接强度并不高。此外,筒体和端盖与加热模具分离后会产生拉丝的现象,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 技术改进方案:

本技术改进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优化为一种结构紧凑、提高生产效率、能够快速实现筒体和端盖溶接,改进后的溶接筒体与端盖的溶接设备,工装调试时间短,能有效避免出现拉丝现象,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能够加热任意长度筒体的新型用于溶接筒体与端盖的卧式热板溶接设备。

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用于溶接筒体与端盖的卧式热板溶接设备,它包括工作台、加热模、筒体工装夹具、端盖工装夹具、筒体水平位置调整装置,工作台上设置有方槽,方槽左右端分别设置有滑轨I和滑轨II(下图为溶解设备示意图

1、2);

图1

图2

图3 图3为左滑板与右滑板之间的加热模,主要工艺改进在于此加热模夹具的修改,加热模由垂向气缸、左凸模、右凸模、加热线圈I、加热线圈II以及设置在垂向气缸活塞杆上的支撑座组成,支撑座的顶部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分别有加热线圈I和加热线圈II,加热线圈I的左端面上有两个凸模(左),加热线圈II的右端面上有两个凸模(右),两个右凸模和左凸模的表面上通过使用新型工艺——电镀特氟龙,来解决溶接时出现的拉丝现象; 附图说明

图1 为溶接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图1的俯视图; 图3 为加热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 图5 图4 为筒体工装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 为图4的右视图;

图6 图7 图6 为端盖工装夹具的左视图; 图7 为端盖工装夹具的右视图;

图8 图9 图8 为加热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9 为图8的左视图;

图10 图10 为加热筒体和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全图注释:图中,1-工作台,2-加热模,3-筒体工装夹具,4-端盖工装夹具,5-筒体水平位置调整装置,6-方槽,7-滑轨I,8-滑轨II,9-左滑板,10-上凹模,11-下凹模,12-支撑板,13-垂向气缸C,14-平板,15-凹槽A,16-凹槽B,17-右滑板,18-夹具本体,19-垂向气缸A,20-垂向气缸B,21-型腔,22-上部U形槽,23-下部U形槽,24-压板,25-通槽I,26-通槽II,27-垂向气缸D,28-左凸模,29-右凸模,30-加热线圈I,31-加热线圈II,32-支撑座,33-安装板,34-圆柱台,35-圆形腔,36-长条板,37-螺杆,38- L板,39-立板,40-限位圆盘,41-螺钉,42-螺母,43-导向孔,44-导向杆,45-圆柱,46-限位挡板,47-水平气缸I,48-水平气缸II,49-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以上附图对改良后的设备进行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改良后的筒体与端盖溶接设备,它包括工作台

1、加热模

2、筒体工装夹具

3、端盖工装夹具

4、筒体水平位置调整装置5,工作台1上有方槽6,方槽6左右端分别有滑轨I7和滑轨II8。

如图所示,滑轨I7上有筒体工装夹具3,筒体工装夹具3由左滑板

9、上凹模10和下凹模11组成,左滑板9安装在滑轨I7上,左滑板9可沿着滑轨I7做直线运动,凹槽A15和凹槽B16均呈半圆形状,当工装筒体时,只需将凹槽A与凹槽B扣合,从而将放置于凹槽B内的筒体固定,实现了筒体的快速工装。

如图所示,滑轨II8上设置有端盖工装夹具4,筒体工装夹具3由右滑板17顶部的夹具本体

18、垂向气缸A19和垂向气缸B20组成,右滑板17安装在滑轨II8上,夹具本体18的左端部有型腔21,型腔21的形状与端盖的外轮廓相同,且型腔21内还设置有两个凹坑。夹具本体18的右端部设置有上部U形槽22和

下部U形槽23,上部U形槽22位于下部U形槽23的上方,垂向气缸A19和垂向气缸B20的活塞杆上均固定有压板24,夹具本体18的顶部设置有连通上部U形槽22与型腔21的通槽I25,夹具本体18的底部还设置有连通下部U形槽23与型腔21的通槽II26,通槽I25在通槽II26的正上方,垂向气缸B20上的压板24于通槽II26内。当需要工装端盖时,控制垂向气缸A19和垂向气缸B20的活塞杆缩回,垂向气缸A19上的压板24抵压在端盖的顶部,垂向气缸B20上的压板24抵压在端盖的底部,从而将端盖夹持在型腔21内,实现了端盖的快速工装。

如图所示,左滑板9与右滑板17之间且位于方槽6的下方有加热模2,加热模2由垂向气缸D

27、左凸模

28、右凸模

29、加热线圈I30、加热线圈II31以及在垂向气缸D27活塞杆上的支撑座32组成,支撑座32与安装板33之间有多个加强筋49,安装板33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分别有加热线圈I30和加热线圈II31,加热线圈I30的左端面上有两个左凸模28,两个左凸模28的左端部均有圆柱台34,加热线圈II31的右端面上有两个右凸模29,两个右凸模29的右端部均有圆形腔35,两个右凸模29和左凸模28的表面上电镀有特氟龙,特氟龙能够阻止筒体与圆柱台34分离后、端盖与圆形腔35分离后出现拉丝的现象。两个左凸模28距支撑座32的距离相等,两个右凸模29距支撑座32的距离相等。圆柱台34与左凸模28之间形成的台肩能够对筒体的端部进行加热,同时圆柱台34的外表面能够对筒体的内表面进行加热,而圆形腔35能够对端盖内的环形凹槽的底表面及环形凹槽的内表面加热,当将加热部分的筒体的端部嵌入端盖内的环形凹槽后,保证了筒体与端盖的结合的更加牢固,且生产出的筒体耐压强度大于20公斤,延长了使用寿命。

图11 图11 为焊接完成的纯化柱产品示意图。 本溶接筒体与端盖的工艺步骤如下:

S

1、如图所示,筒体的定位及工装,先控制水平气缸I47和垂向气缸D27的活塞杆处于完全伸出状态,再取出两根筒体,将其中一根筒体平放在下凹模11上的一个凹槽B16内,然后将另一根筒体平放在下凹模11中的另一个凹槽B16内,并使两根筒体的右端部分别套在两个左凸模28的圆柱台34上,旋转螺杆37使限位挡板46抵靠在筒体的左端部,实现了筒体的定位,最后控制垂向气缸C13的活塞杆伸出,上凹模与下凹模11扣合,实现了筒体的工装;

S

2、端盖工装,将端盖嵌入型腔21内,并控制垂向气缸A19和垂向气缸B20的活塞杆同时缩回,垂向气缸A19上的压板24抵压在端盖的顶部,垂向气缸B20上的压板24抵压在端盖的底部,从而将端盖夹持在型腔21内,实现了端盖的快速工装;

S

4、筒体与端盖的固合,先控制水平气缸I47和水平气缸II48的活塞杆缩回,再控制垂向气缸D27的活塞杆缩回,当气缸垂向气缸D27处于缩回状态时,再次控制水平气缸I47和水平气缸II48的活塞杆伸出,筒体的右端部嵌入端盖的环形凹槽内,筒体与端盖结合,从而实现了筒体与端盖的溶接,从而实现了筒体与端盖溶接的快速溶接,且工装筒体和端盖时间非常短,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此

外在筒体与左凸模28分离及端盖与右凸模29分离时,不会出现拉丝的现象,整个操作自动化程度、安全可靠。

结论:

通过对原有传统溶接机夹具进行改造,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能够快速实现筒体和端盖溶接、工装调试时间短,同时焊接模表面采用电镀特氟龙等工艺避免出现拉丝的现象,采用的PLC智能控制程序使其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而且给设备增加了灵活定位功能,能够加热任意长度筒体。

参考文献:

【1】上海郝龙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卧式热板机HL-WSRBJ01 使用说明书 【2】发明专利 ZL201510747983.X 一种全自动生产反渗透柱的热板焊接机

凌彤强 曹永亮 方君

【3】四川优普超纯科技有限公司 纯化柱熔接机操作规范 UPJS32-2014

推荐第5篇:钳工技师论文

铜板带铣面清洗装置设计、制作、安装

(广州铜材厂--李惠洪)

针对铣面机铣面后给铜板带表面留下的铜屑和杂质,设计一个清洗装置,清洗掉铜板带上的铜屑和杂质,提高铜板带表面质量。 关键词

铣面

清洗装置

铜板带

一、前言

铣面机是去除热轧或熔铸铜坯表层凹凸不平铜层的一种机器。它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开卷装置,矫直装置,铣面装置和收卷装置。当铜板带经过铣面装置时,铜板带表层的铜会被去除,但在铜板带表面留下了不少的铜屑和其他的杂质。铜屑和杂质在下一轧制工序中又被轧回到铜板带的表面上,影响铜板带的表面质量。为提高铜板带的质量,之前铣面机一直是人工刷洗铜板带表面。人工刷洗效率非常低,且刷洗不完全干净,在铣面装置和收卷装置间的空余空间刷洗,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很多同行厂家为了保证铜带表面质量,也是采用人工刷洗方式,没有现成的可供参考设计机样。因此研究刷洗干净度高、且刷洗效率高的铣面机清洗装置就十分有必要。

本人设计的清洗装置安装在铣面装置和收卷装置间的剩余空间,清洗装置代替人工刷洗,不但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也能保证铜板带表面清洗质量的可靠性,且安全性好,不存在操作上的安全隐患。

二、清洗工序的设计

清洗装置清洗铜板带表面是如何能达到要求的呢?本人设计出四道清洗工序,分别是清水喷淋,毛刷刷洗,气刀吹净、吹干和羊毛毡进一步抹净、抹干。铜屑和杂质基本是沾在铜板带表面上的,在第一道工序——清水喷淋

- 123

过链传动带动上毛刷转动。方案一传动机构主要为链传动,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少。方案二排刷在铜板带表面做往复直线运动,本人设计的传动机构如(图5)所示。这是一个曲

图5 轴滑块机构,曲轴、连杆的长度与滑块的行程有关,行程越大,曲柄、连杆的长度与越长。排刷就是这个机构里的滑块,排刷的行程为500mm,整个机构占用的空间就大。与方案一的传动机构相比,链传动占用的空间更少,所以选择方案一。刷洗装置就选择滚筒毛刷刷洗,传动机构为链传动。

(三)气刀装置

气刀是具有除尘,除水,吹气干燥,吹气冷却功能的设备。气刀的工作原理如(图6)所示,气刀的出口是由间隙很少的两个平面叠在一起而成,当压缩空气进入气刀后,从两个平面间的间隙排出,形成薄长的气流,且气流的冲击力很大,实现各种工业吹气除尘、去液干燥、降温冷却应用,也能有效地吹净表面浮水性杂质。

图6

- 56

右移动,能保证铜板带始终处于箱体的清洗范围内。箱体移动之后,会在弹簧装置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

(六)总方案的确定

经过对铣面机清洗装置的各个清洗工序进行分析,本人对每一工序相应的执行机构都进行设计、分析、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好的总方案。总方案如图11所示。

图11

四、铣面机清洗装置应用效果

铣面机清洗装置应用效果在铜板带生产中起到三方面的作用:

(一)铜板带的表面质量提高,使整个车间铜板带的成品率得到提高。铜板带清洗后,不再有铜屑和其他杂质,在下一轧制工序中,轧出的铜板带表面,不会有线、点、划痕、渣皮等现象,表面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不再需要人为的擦洗铜板带。

(三)增加安全性。人为的擦洗铜板带是存在一定的操作危险性的,因为铜板带受到的张力很大,尾部可能会甩尾。有了清洗装置,就不用再担心

- 89 -

推荐第6篇:钳工技师论文

浅谈单梁门式起重机的改造

关键词:单梁门式起重机(龙门吊)刹车改造、稳定性改造

简述起重机发展史:起重机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又称行车,属于物料搬运机械。起重机的工作特点是做间歇性运动,即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取料、运移、卸载等动作的相应机构是交替工作的。 中国古代灌溉农田用的桔槔是臂架型起重机的雏形,14世纪,西欧出现了人力和畜力驱动的转动臂架型起重机,19世纪前期,出现了桥式起重机;起重机的重要磨损件如轴、齿轮和吊具等开始采用金属材料制造,并开始采用水力驱动。19世纪后期,蒸汽驱动的起重机逐渐取代了水力驱动的起重机。20世纪20年代开始,由于电气工业和内燃机工业迅速发展,以电动机或内燃机为动力装置的各种起重机基本形成。 起重机主要包括起升机构、运行机构和金属结构等。起升机构是起重机的基本工作机构,它们大多是由吊挂系统和绞车组成,也有通过液压系统升降重物的。运行机构用以纵向水平运移重物或调整起重机的工作位置,一般是由电动机、减速器、制动器和车轮组成。金属结构是起重机的骨架,主要承载件如桥架、臂架和门架可为箱形结构或桁架结构,也可为腹板结构,有的可用型钢作为支承梁。

起重机根据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

1.桥架型起重机。可在长方形场地及其上空作业,多用于车间、仓库、露 天堆场等处的物品装卸,有梁式起重机、桥式起重机、龙门起重机、缆索起重机、运载桥架

2.臂架型起重机。可在圆形场地及其上空作业,多用于露天装卸及安装等工作,有门座起重机、浮游起重机、桅杆起重机、壁行起重机和甲板起重机等。

另外,起重机也可以根据驱动方式、工作类型、机动性和用途等进行分类。

单梁门式起重机属桥架型的一种,适用于露天仓库。

由于设计场地有限,根据以往设计方案分析,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总之单梁门式起重机(龙门吊)可分为一下几部分组成:小车,主梁,支腿,大车以及其传动装置部分(如皮带、联轴器、减速机),电机,电路控制部分,抱闸,钢轨以及预埋件等组成,若从正视和侧视的外观轮廓看是单梁门式起重机,其限起重量为10T,我们称之为10T龙门吊起重机。

分析以前的设计,发现存在很多缺陷,未采用国家标准的刹车要求,没有使用抱闸而采用反方向制动停车,不能保证其稳定性,也不能保证其安全性。而且行进速度迟缓且不同步,经常出现脱轨现象,而且劳神费力。现在我就根据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改造:

一:论述单梁门式起重机的刹车问题

在我们实际生产中,刹车问题一直是我们大机修头疼的问题,一直未能够解决。根据调查相关资料,现在完全可以采用带抱闸伺服电机YDT80-2,使其具有断电立即抱死装置,并在电气控制系统中设置停止按钮,这样更能使用于露天地作业,及时刹车停止运行。

带抱闸伺服电机YDT80-2是起重、治金、矿山、港口、建筑、化工等机械行业中不可缺少的驱动动力设备,广泛适用于各型系列制动器。

该电机从制造精度到绝缘等级均达到或接近国际IEC标准,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运行可靠、维修方便、力能指标高等特点。使用于380伏、50赫兹三 相交流电源;海拔高原不超过1000米;使用冷却介质温度不超过+40℃ 使用前的注意事项;

(1)检查零部件是否齐全,紧固零件是否有松动现象。

(2)用手拔动转子细听内部是否有磨擦等杂音,轴承是否旋转自如.

(3)用500兆欧表,测量电动机相间及对地绝缘电阻,其值不得低于0.5兆

欧。否则,必须进行干燥,直至到达要求后,方可使用。

(4)检查电源电压是否与铭牌电压相符。

电动机的保养

该电动机只须半年换一次润滑油即可,一般不需要修理。润滑脂可选用锂基润滑脂(Q/SY1002-65) 总之,改造后既方便了大家操作,又避免了反向制停的危险做法,使一些违章事故不再发生,可以为公司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简述单梁门式起重机行走不稳定的原因以及改造方案

龙门吊起重机之所以能正常运动,是由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减速机,减速机转动才能保证龙门吊沿导轨左右移动。然而以往设计的龙门吊行走不是很稳定,容易出现猛闪纠猛闪现象、甚至脱轨现象。

同时,在电机和联轴器之间建议使用尼龙棒连接,尼龙棒属于软连接,具有减小冲击和振动的作用,可以提供更好的稳定性。

通过观察分析,我认为统一使用YZR160M2-6三相异步电动机就可以达到同步稳定的速度,其额定功率为7.5kw,同步转速为1000r/min,满载转速为943r/min。电动机的额定频率为50赫,额定电压为380伏。

YZR系列电动机具有过载能力大和机械强度高的特点,特别适用于驱动各种类型的冶金及起重机械或其他类似设备。YZR160M2-6电机为绕线转子电动机。 此电动机能在下列环境条件下正常运行:

(1)冷却介质温度不超过60℃(冶金用电动机)或40℃(起重用电动机)

(2)海拔不超过1000米

(3)经常的、显著的机械振动和冲击。

归根结底,这次改进很实用,使其单梁门式起重机有了更好的稳定性,行走时候不再为闪人而烦忧,设计结构方案,既具有足够性和强度,稳定性又好,安

全可靠。

注意事项

1、龙门吊应有专人开车,司机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本机的结构特点和操作方法,并经考试合格后发给合格证书,才允许开车

2.使用时,严禁歪拉斜吊,严禁超负荷起吊。

3.起重机吊运物品时,应鸣铃让人躲开或绕开,禁止从人头顶通过,开车前必须发出开车警告信号。

4.不允许长时间吊重于空中停留,吊装重物时,司机和地面指挥人员不得离开。

5.每日每次开车前,必须检查所有机械和电器设备是否良好,操作系统是否灵活,并按规定对设备进行保养和润滑。

6.龙门吊工作完毕后,开到指定地点,将吊钩升至限位处,并切断电源。

参 考 文 献

《常用五金手册》 张营运等编著 江西科技出版社 《应用力学》 范阮珊等编著 中央电大出版社 《机械设计基础》 葛巾民等编著 中央电大出版社 《起重工工艺学》 刘 杰等编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推荐第7篇:钳工技师论文

积碳对发动机的危害与预防

邹 刚 牡丹江机械(厂)有限责任公司 157005 王永彩 牡丹江热电有限公司 15700

5一、积碳的形成

积碳的生成比较复杂,它与发动机结构以及使用燃料和润滑油料的种类、发动机所处工作条件及工况等密切相关。首先是燃油, 汽油在存储、运输过程中, 容易和空气发生氧化反应, 生成胶壮物质, 或者汽油本身胶质的含量就很高, 这些胶质随汽油通过车辆的燃油供给系统进入燃烧室内部, 然后和汽油一同燃烧后,就会使燃油供给系统中的喷油器、发动机的燃烧室、活塞环槽、火花塞、进气门背部、进气道等部位产生很多积碳。其次是拥堵的城市路况, 使车辆始终处于走走停停的状态, 发动机不能高转速运转, 燃油或窜入燃烧室的润滑油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燃烧, 燃烧的部分燃料在高温和氧的作用下形成胶质, 粘附在发动机内部的零件表面上, 再经过高温作用形成积碳.。积碳的组成成分有润滑油、羟基酸、沥清质、油焦质、碳青质、硫酸盐、硅化合物(来自空气中的灰沙)和微量金属屑 及其化合物等。汽油机使用含铅汽油时,还会含有铅化合物。发动机温度越高,形成的积碳也越硬越紧密,与金属粘接越牢固。

二、积碳对发动机的危害

1、积碳造成冷车故障

在发动机内部的每一处, 积碳都会对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带来不好的影响。积碳过多时, 冷启动喷油头喷出的汽油会被积碳大量吸收, 导致冷启动的混合气过稀,使得启动困难, 直到积碳吸收的汽油饱和, 才容易着车, 着车后吸附在积碳上的汽油又会被发动机的真空吸力吸入汽缸内燃烧, 又使混合气变浓, 发动机的可燃混合气是稀是浓, 造成冷启动后怠速抖动。由于气温越低, 冷启动所需要的油量越大, 积碳的存在就越会影响冷启动的顺利与否。

2、燃烧室积碳的危害

燃烧室内的积碳过多时, 会使燃烧室的容积变小, 使发动机的压缩比增加形成许多高温热面或热点, 极易点燃混合气,引起早燃和爆燃.。

(1) 早燃,由于要消耗一定的功来压缩燃烧工质,使发动机的功率下降(损失

约2 %~15 %),同时高温工质与壁面接触时间延长,壁面吸收热量明显增加,又引起下一工作循环早燃,早燃的自强化作用使早燃发生越来越早,其结果可能导致活塞烧蚀。更为严重的是,早燃故障在发动机高负荷工作时难以判别,这时发动机潜在着被报废的危险。

(2) 爆燃会增加曲轴及活塞连杆组的机械负荷,使发动机磨损加剧;使活塞环断裂,引起拉缸事故;产生冲击波破坏缸壁表面的油膜,恶化活塞—气缸摩擦副的润滑;冲击波加剧了从燃烧产物向壁面的传热作用,使发动机过热,导致燃烧室某些零件如活塞头部边缘、缸盖衬垫、气门头及火花塞绝缘体等被损坏。发动机长时间处于强爆燃工作状态,不仅功率下降,热效率低,油耗增加,甚至会导致活塞脱顶事故。 3、气门积碳的危害

(1) 气门及其座圈工作面上有积碳, 会引起气门关闭不严而漏气, 在气门头部形成积碳,减少了进气通道断面,影响发动机充气量。进气门背部及进气管内 积炭过多,导致喷入的汽油被积炭吸附而不能进入燃烧室。出现发动机难启动、工作无力以及气门易烧蚀等不良现象; 排气门上的积碳可使气门关闭不严,出现漏气,发动机功率下降,排气管放炮。高温颗粒积碳附着在排气门上也会使气门及气门座烧蚀,加剧气门漏气。气门漏气,又使高温燃气冲刷气门及气门座, 这又进一步使气门及气门座烧蚀。

(2) 气门导管和气门杆部积碳积胶, 将加速气门杆与气门导管的磨损, 甚至会引起气门杆在气门导管内运动发涩而卡死, 产生粘气门的故障。

4、活塞环槽内积碳的危害

活塞环槽内积碳, 会使活塞环边隙、背隙变小, 甚至无间隙,造成活塞环失去弹性而卡死, 这一方面使活塞环密封性下降, 引起烧机油现象,进而加剧了积碳的生成;另一方面也使活塞环的散热作用减弱,使活塞可能会因高温而烧熔。

5、火花塞、喷油嘴积碳的危害

积碳沉积在火花塞电极间,会使火花塞火花减弱或电极短路而出现失火现象,引起发动机功率下降,燃料消耗增大,且发动机HC化合物排放剧增,发动机动力不足; 节气门处的积碳过多时也会造成启动困难及怠速抖动的故障。 对于柴油机,在喷油嘴处形成积碳极易堵塞喷孔,使燃油雾化不良,燃烧恶化;还会造

成各缸喷油嘴喷油量的不同, 使发动机抖动或唑车; 喷油器内部胶质积炭过多造成喷油器关闭不严或堵塞。

三、预防积碳形成的措施

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积碳不可避免地要生成, 应根据其生成原因及日常使用经验,采取措施,将积碳控制在合理水平。下面介绍几个减少和预防积碳产生的方法。

1、加注高质量的汽油

汽油中的蜡和胶质等杂物是形成积碳的主要成分,所以清洁度高的汽油形成积碳的趋势就弱一些。大家要注意高标号并不等于高质量,也就是说97号的油并不一定比93号的杂质就少,标号只代表油的辛烷值,并不能代表品质和清洁程度。

采用在汽油里添加汽油清洁剂的做法。可有效地防止在金属表面形成积碳结层,并能逐渐活化原有的积碳颗粒慢慢去除,从而保护发动机免受伤害。不过汽油清洁剂的添加一定要慎重,如果加入了伪劣的产品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2、不要长时间怠速行驶

在冷车热车时,怠速时间过长,发动机达到正常温度的时间也就变长,汽油被喷到气门背面后蒸发的速度就慢,积碳也由此而生。一般冷车起步预热2分钟左右就可以了。同时经常怠速行驶,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流量较小,这样对积碳的冲刷作用变得也很弱,会促进积碳的沉积。所以不要长时间怠速行驶。

3、多跑高速,尽量提高手动挡车的换挡转速

多跑高速的目的就是要利用气流对进气道的冲刷作用来预防产生积碳。另外,提高换挡的转速也与多跑高速有同样效果,把原来在转速2000转时换挡变成2500转换,不但可以有效预防积碳生成,还可以提高汽车的动力性,也避免了换挡转速过低带来的爆振,保护发动机。

4、注意灭车时机

对于装有涡轮增压器的汽车,在高速行驶或是爬坡后不要马上灭车,在怠速运转10分钟后再灭车,因为装有涡轮增压器的汽车其形成积碳的速度比一般自然吸气式的汽车要快数倍。

推荐第8篇:钳工技师论文

钳工技师论文2篇

钻床·钻头·丝攻的改进方法

【内容摘要】钻床在夹持钻头、丝攻工作中会出现钻头或丝攻尾部打滑现象,把钻头或丝攻尾部磨成正六棱柱形;在打沉孔时,可以把大钻头磨成组合钻,以便一次性解决;用台钻攻丝时,可以做一个钻头润滑、冷却可调节供油系统装置。 【关键词】正六棱柱形、组合钻、自动供液装置

【前言】以前我专门从事过钻床操作,主要是在小胶印机底板上打孔、攻丝。一块底板上有九种规格的孔,有近一半的孔都要攻丝,还有八个沉孔;一天下来要不停地换钻头、丝攻。而且在用直径大的钻头打数量多的孔时,尾部会出现打滑的现象,一旦出现打滑现象时,都要用钥匙把钻夹紧一下,来防止其松动。攻丝时情况也一样。在打沉孔时,上部的大空有时会出现中心偏移的现象,且深度也不均匀;在攻丝时:用毛刷往底板孔内加润滑液,效率极低且浪费还容易遗漏,再则,没有加到润滑液的孔,在攻丝时也容易断丝攻。

【正文】经过长期的摸索、研究和实践,最终总结出一些经验。如下:

一、从事过钻床工作的师傅应该都知道:在加工大批工件上的大孔(直径在6mm以上)时,钻头尾部夹持部分经常会出现打滑的现象。一旦出现打滑现象,一般钻夹都会把钻头尾部的标记磨掉,甚至出现几圈拉伤的痕迹。这样的话,如果下次使用钻头时,在没有卡尺去测量其直径,就不能确切知道大小,从而降低效率;而最重要的是:在下次夹持钻头时,在工作中会造成钻心不稳、打出的孔不圆,直径偏大、中心位置偏移等不良现象。经过长期思考、研究发现:风动工具(风枪)的内六角枪头在工作时,即使打不动也不会出现打滑现象。在此基础上我联想到钻头,如果把钻头尾部也加工成对角线和尾部直径一样的正六棱柱行,也肯定不会产生打滑的现象。于是我就找了一个φ12的钻头尾部加工成正六棱柱形(见附件图一)。放入钻夹中随便紧一下就好了,连续打了20多个孔没有一次打滑现象。后来想了想φ小于6 的钻头,工作是与工件的接触面小(切销面)少,产生的摩擦力也小,容易用钥匙夹紧,所以6个以下的钻头不必磨成六棱柱形。尾部φ14以上的钻头尾部一般都做成扁的,大都在铣床上用,所以也不用磨。对于钻头尾部磨成正六棱柱的长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不磨去钻头尾部的标记且又能夹紧为宜。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磨出三个面就够了,因为钻夹都是三个脚的。在攻丝时丝攻不停的正反转,对于M6以上的丝攻,尾部更应该加工成正六棱柱行。当然把钻头尾部加工成正六棱柱行,难度很大,不易加工,要绝对加工成正六棱柱形,不能有丝毫之差,控制在零丝以内。要不然钻头在工作中会产生摇摆,造成定心不稳,打出的孔也不圆。

二、我们通常在厚一点的钢板上打沉孔时,按一般思路都要用两种钻头,分两次加工而成型。这样的话上下两个孔的中心容易出现偏差。对上下中心要求不高的孔分两次加工,问题不大。但如果对于某些图纸要求很高的工件就很难达到精度(同心度)。经过反复思考实验,把大钻头顶部磨成(见附件图2)形状,长度根据

实际需要来定,能磨短一点,尽量不要磨长。做成这样的组合钻对于大批量一样的沉孔来说效率很高,可以一次搞定,又能保证同心度,还能节约近一半的时间,可为一举三得。磨成这样的组合钻,要有足够的经验和耐心,如果磨出的二级切削部分左右不对称,下部小直径钻头中心不对称,那么在工作时,钻头极易折断。磨制这样的组合钻,应该做一个专门的工装,才能保证中心对称。否则在工作中不敢下钻下的太快,这样效率反而不会提高。

三、我们通常在攻丝时,一般都要加润滑液,使其顺利工作。如果用手来加润滑液时,慢且不说还容易遗漏。一旦遗漏,对于工有些材料还容易断丝攻。搞不好,工件因断丝攻而报废,可谓是‘得不偿失’。我经常想怎样才能提高加润滑剂的效率?一次自己在挂吊针时忽然想起:可以给丝攻挂吊针吗?第二天就照着自己的思路做成现在这个样子(见附件图3)经改进后既提高了效率,又节省了成本,因为我可以保证丝攻表面不会断润滑液,所以丝攻不容易断,且均匀不浪费(可用开关控制)。润滑液可循环利用。

另外在长期工作中,我又总结出以下几点:

A、不论钻孔还是攻丝,在工作时都要从大到小来。充分利用电机工作一段后疲劳的规律来提高效率,这样大钻头,丝攻,电机能带得动,小丝攻在电机疲劳后又不易折断。

B、钻头和丝攻绝不能和磁性物体放在一起,一旦被磁化排屑就不畅,极易折断。 C、在实际工作中,工件经过处理后,(喷塑后)孔内的喷塑层很难清理干净。我的做法是:用手枪钻把与底孔一样大的钻头倒着进去,到底部时在正传,就很容易把孔里的杂物清理干净。

D、在钻夹夹不住它所规定的最小直径时(比如0·5的钻头),可以在钻头尾部适当缠一点薄纸之类,以增大外径,就可以夹住了。

E、对于套着钻模的工件(钻模又不能拿下的情况下)后刀面决不能加工断屑槽,要不然铁屑跑不出来,钻头也易断。

F、对于磨小钻头,如果砂轮机不好用,可以用金刚锉,锉出来。 【参考文献】

《机械设计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钳 工》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机修钳工技师论文

一、钳工的基本操作

钳工是主要手持工具对夹紧在钳工工作台虎钳上的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它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种之一。钳工的基本操作可分为:

1.辅助性操作 即划线,它是根据图样在毛坯或半成品工件上划出加工界线的操作。

2.切削性操作 有錾削、锯削、锉削、攻螺纹、套螺纹。钻孔(扩孔、铰孔)、刮削和研磨等多种操作。

3.装配性操作 即装配,将零件或部件按图样技术要求组装成机器的工艺过程。 4.维修性操作 即维修,对在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检查、修理的操作。 以下内容跟帖回复才能看到

==============================

二、钳工工作的范围及在机械制造与维修中的作用 www.daodoc.com 1.普通钳工工作范围

(1)加工前的准备工作,如清理毛坯,毛坯或半成品工件上的划线等; (2)单件零件的修配性加工; (3)零件装配时的钻孔、铰孔、攻螺纹和套螺纹等; (4)加工精密零件,如刮削或研磨机器、量具和工具的配合面、夹具与模具的精加工等。

(5)零件装配时的配合修整; (6)机器的组装、试车、调整和维修等。 2.钳工在机械制造和维修中的作用

钳工是一种比较复杂、细微、工艺要求较高的工作。目前虽然有各种先进的加工方法,但钳工所用工具简单,加工多样灵活、操作方便,适应面广等特点,故有很多工作仍需要由钳工来完成。如前面所讲的钳工应用范围的工作。因此钳工在机械制造及机械维修中有着特殊的、不可取代的作用。但钳工操作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三、钳工工作台和虎钳

1.钳工工作台

简称钳台,常用硬质木板或钢材制成,要求坚实、平稳、台面高度约800~900mm,台面上装虎钳和防护网。 2.虎钳

虎钳是用来夹持工件,其规格以钳口的宽度来表示,常用的有100、1

25、150mm三种,使用虎钳时应注意:

(1)工件尽量夹在钳口中部,以使钳口受力均匀; (2)夹紧后的工件应稳定可靠,便于加工,并不产生变形; (3)夹紧工件时,一般只允许依靠手的力量来扳动手柄,不能用手锤敲击手柄或随意套上长管子来扳手柄,以免丝杠、螺母或钳身损坏。 (4)不要在活动钳身的光滑表面进行敲击作业,以免降低配合性能; (5)加工时用力方向最好是朝向固定钳身

推荐第9篇:钳工技师论文

对螺纹加工实践分析

一、加工螺纹底孔应注意的事项

(一)严格按照《机械工人切削手册》进行查表和计算,选择所需加工螺纹底孔的钻头或扩孔钻头。钻头的切削刃要锋利,刃带要光滑,不得有毛刺和磨损等,避免底孔刮伤或产生锥度等缺陷。

(二)钻孔时要选择适当的转速和进刀量,根据材料不同,选择合理的冷却润滑液,以防止产生过高的切削热能,而加厚冷硬层,给以后攻丝造成困难。

(三)底径大于10mm时,最好先钻孔再扩孔,使底径达到所要的直径和粗糙度,底孔粗糙度应不小于3.2√。可以避免造成弯曲和倾斜,而致使螺纹牙型不完整和歪斜。

二、螺纹攻丝实例

(一)对m8以下的小直径螺纹进行攻丝,一般都在排钻上加工,用一般的弹性夹头夹持住机用丝攻,在排床下面装置脚踏开关,攻削时手扶工件,钻床转速一般采用480—860转/分,适当地加些菜油。在攻丝过程中,钻床主轴保持不动,丝攻进刀和退刀完全靠手控制,靠手感感觉,如果丝攻负荷增加,可立即踏下反转开关,就可以方便而迅速 。

(二)地将丝攻退出。这样就避免丝攻折断,如此往返加工,提高工作效能,适用于批量生产。

(三)对不锈钢材料的加工。在实践中,遇不锈钢材料的攻丝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呢?这就要将丝攻进行修磨,使

切削锥度延长,一般为4°,使校准部分留4t ,这样可以减小切削厚度和切削变形;同时,切切屑也容易卷曲和排除。加大前角和后角,使γ=15°,α=25°,以提高切削能力,减少摩擦。这样,虽然刀齿的强度有所降低,但因切削锥角较小,切削部分加长了,使每个刀齿的切削负荷减轻了,所以对刀齿的强度影响不大。用这种头锥攻完后,再用二锥和末锥加工,可以提高螺纹的质量和粗糙度。

三、丝攻的修磨。

丝攻发生磨损和崩刃以后,可以通过修磨恢复它的锋利性,一般情况下,主要是修磨刀齿前后角。

切削刃前面的修磨。当丝攻的切削刃经钝化或粘屑,因而降低其锋利性时,可以用柱形油石研磨切削刃的前面。研磨时,在油石上涂一些机油,油石掌握平稳,注意不要将刀齿的小园角。研磨后将丝锥清洗干净。当丝攻的刀齿磨损到极限成崩刀齿时,可在刀磨上用片状砂轮修磨刀齿的前面。修磨好后,用柱形油石进行研磨,提高刀齿前面和容屑槽的粗糙度。

切削刃的后角的修磨。当丝攻的切削刃损坏时,可在一般砂轮上修切削刃后角。修磨时要注意切削锥的一致性。转动丝攻时,下一条刃齿的刃尖不要接触砂轮,以免将刀齿的刃尖磨掉。

四、丝锥本身的质量状况对加工的螺纹孔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在选用丝攻时,要注意几点:

(一)丝攻的螺纹表面和容屑槽要光滑。如切屑瘤、粘屑或锈蚀时,要消除干净,以完全阻碍切削的排除。丝锥的牙形和切削部分的

刀齿要锋利,不得有崩刃、毛刺、碳伤等,否则在攻削时,就会粘屑和破坏螺孔表面粗糙度。

(二)机用丝攻的装夹部分要光整,对磨损严重的要进行修磨;手用丝攻的方头棱角磨损后,应修磨小一号,防止攻丝时夹持不牢,产生打滑。

(三)要达到工件螺纹孔的精度,要选用相应精度的丝攻进行加工。

推荐第10篇:钳工技师论文

改进锉、锯握法,提高技能技巧

[内容摘要] 根据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解决学生生产实习存在的实际问题,探索锉刀柄在手心准确定位方法;利用推力点,促使锯削技巧形成。因材施教,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成为社会四化有用之才。

[关键词] 锉刀柄握法 推力点 锯削技巧形成

锉削、锯削是技工学校钳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锉削、锯削技能的学习是受握法、站立部位、身体动作、作用力点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的,出现握锉柄后顶住部位稍偏离手心,锉削时一用力,锉柄逐渐后移,“握”变成“抓”,造成锉刀推出力度不足;满握锯柄的推力点高于锯条安装孔中心约30mm,偏高的推力点很容易造成锯弓向两侧摆动,造成锯条折断及锯缝歪斜。

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改进锉、锯的握法方法进行了探索。

一、合理引用,改进锉柄握法

锉削是每位钳工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在锯、锉、錾等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很多人都认为锉削技能容易掌握。其实不然,锉削的平面、平行面、垂直面精度要求均较高,要达到锉削的加工精度,必须掌握扎实的基本技能,而在锉削的基本技能形成中锉刀的握法是关键。

1、大板锉刀传统握柄方法及存在问题

大板锉握法:右手紧握锉刀柄,柄端抵在拇指根部的手掌上,大拇批放在锉刀柄上部,其余手指由下而上地握着锉刀柄 [见《钳工生

产实习》p35,(图4.2)]。此说无可非议。但多数学生认为锉削操作技能容易掌握,没什么危险性,因此当实习指导老师在讲解、演示时,学生漫不经心,操作时掌握不了握柄的要领,造成2/3的学生出现锉柄握住部位稍偏离手心,锉削时一用力,锉柄逐渐后移,“握”变成“抓”(如图1)。由于锉柄没有顶在掌心,锉刀推出力度不足,两手无法控制用力平衡,动作不协调,锉削加工面就不平整。

2、改进锉刀握柄方法

为解决学生锉刀握柄容易顶偏问题,经常将锉刀柄放在手掌上反复摆放、握压,使锉刀柄能准确对准掌心进行多种形式的尝试,寻求准确的定位。在尝试中发现用右中指作钩状后将锉柄放在上方,握紧锉柄后顶住部位比较靠近在掌心上。在此基础上再调整各手指的握紧顺序,使锉柄能较准确地顶住掌心。右手中指作钩状的过程,发现如将无名指及小指收拢,与儿童玩耍时的手作枪状形一致,此法在教学中应用,锉柄在手心上都能准确定位,具体方法如下:

a)右手先作状如图2(a),右手在此方位如举枪,容易引起学生注意。

b)右手再作状如图2(b),右手在此方位为的是使锉刀握后与锉削方向一致。

c)将锉刀柄放在中指弯形上并顶住掌心位[如图3(a)]。d)拇指按住锉柄。中指微松上移压住锉柄,食指呈钩状与拇指相对压住锉柄,锉柄顶住掌心位置[如图3(b)]。注意锉刀水平放置。

e)当处于锉削状态时,还应调整人体的相对位置,保证Ⅰ、Ⅱ、Ⅲ三点成一直线[如图4(a)(b)]。如果三点成一直线,锉刀推进方向性好,由于锉刀推进过程能保证直线运动,从而可使锉削工件表面达到平整的要求,提高了加工表面的质量。

通过形象手法“游戏”,启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使技能上手快,锉削加工表面质量随之提高,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锉削技能技巧的形成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巧妙利用推力点,促成锯削技巧形成

锯削看起来与锉削一样容易入门,但多数学生在学习锯削过程容易出现速度过快(80次/分钟)、锯缝歪斜的现象。如果不刻苦学习,不潜心去研究锯弓的握法及力作用点的位置,很难使技能化为技巧。大部分实习指导老师讲授“手锯握法和锯削姿势,压力及速度的握法”时,都根据《钳工生产实习》p58图5.1握法及课本内容进行教学。本来右手满握锯柄,左手轻扶锯弓前端,这种握法对学生掌握锯削技能的入门是起到关键的作用的,但学生如果简单沿用传统的锯削方法持续练习,不潜心去研究握法及推力点,则技能的提高缓慢;又因为两手握、扶及力作用点受到制约,技巧难以形成,锯削断面质量及平面度较难达到精度要求。

原右手满握锯柄位置,当用力推出时,作用于锯柄的推力点高于锯条安装孔中心位置30mm左右[图5(a)],由于作用力点与锯条不在同一直线上,偏高的作用力点很容易造成锯弓向两侧摆动,锯条容易折断及锯缝歪斜,致使锯条用量增加和锯削断面平面度不能保证,

加工质量受到影响。除了右手推力点(握位)外,左手拇指按压位置对锯弓下压力度影响很大,如果前端按压力度不足,在刚推出的瞬间,因后面力臂长容易造成前后不平衡,导致锯削过程上下摆动幅度大,影响锯条的运动路线和断面锯痕的清晰度。

假设安装孔中心作为一定点,推力点1在其上方30mm的位置使锯弓向一侧的偏移量为B(图6),如果将该点向下移动20mm,推力点2高于定点10mm[图5(b)]时使锯弓向一侧的偏移量为B/3,推力点接近锯条安装孔中心,即推力点较直接的作用于锯条运动方向,锯弓就不易摆动。(说明:推力点2是满握锯柄的局限位置)。加上使拇指呈钩状用关节内侧扣住锯弓,这样可以增加下压力约1倍,由于前端的下压力增加,可解决刚推出瞬间造成前后不平衡的毛病,当然身体要配合整个锯削动作的完成,注意右手推出力要大于前端下压力,才能使锯条前进,而且不使锯条压断。即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又要勤学苦练,才能使动作协调自然,动作协调自然才能获得最佳的锯削效率。

由于前端下压力增加,动作配合协调,锯削速度自然就能慢下来,人操作起来也就不容易疲劳,对锯削的“论提久战”非常有利。改进后,由于往复速度一般可少于40次/分钟,因此有较多时间去注意锯缝与所划加工界线位置,使锯削断面平面质量提高。由于锯削断面质量的提高,使学生感受到技能进步的喜悦,提高学习兴趣的,使技能转化为技巧的学习时间缩短了约1/3。

综上所述,在锉柄的握法上,由于寓教于乐,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调

动学习主动性,解决锉柄顶住掌心位置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加工表面的质量,促进锉削技能技巧的形成;在锯削方法上,由于改变两手力的作用力点,使右手推力点方向与锯条前进方向接近一致,减少锯弓推进摆动,又使左手下压力提高,保证推出瞬间前后平衡,提高锯削效率和锯削断面质量,缩短技能转化为技巧时间。两种技法的改进对生产实习教学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11篇:钳工技师论文

钳工技师论文

漯河市泰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张水生

张水生,男,现年33岁,中专文化程度,1996年进入我公司工作,现为我公司尿素事业部设备技术员,该同志自进入我公司以来,在不断做实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坚持自学,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积极参与我公司的多项技术改造,并多次参加省、市级举行的各项技能比武活动,取得多项荣誉称号和资格证书。

一、进行的几项技术改造

(一)、4M16-56/22型CO2压缩机的改造

1、现状

我公司新上4M16-56/22型CO2压缩机四五级活塞杆为一体式,并且五级活塞体为固定式活塞体,这种现状容易造成五级环磨损,且磨损较快,五级活塞体拉毛造成活塞体报废、五级缸体缸径拉大,造成运行周期短,并且环的价位高,环的使用寿命短,平均在3-4个月,检修频繁;活塞体环槽磨损后不易修复;注油量大,油耗高,并易造成合成塔内带油;维修麻烦,不容易检修,每次检修时间较长;压缩机处于满负荷生产又无备机,影响台时较严重等等,造成维修工的劳动强度大,维修费用高等现象。

2、改造措施

张水生同志将五级活塞体增加一套凸凹型大小球面垫,凸凹球面垫间隙3mm左右,利用球面垫间隙能够在缸体内自由找正的原理;并且将五级环由原来的三瓣铜环改造为CPRF+铜沫材质,并且耐磨,后经过实践又将CPRF+铜沫材质环改为无油润滑铜环,减少了注油滴数,又一次提高它的耐磨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3、结果

经过改造后的五级活塞体的连接方式和五级环,大幅度降低了维修费用,减少了检修次数,在使用无油润滑环时还可以降低注油滴数,保证合成塔内的带油量控制在指标范围内,并可确保工艺稳定,减少倒机次数,延长设备运行周期,降低维修工劳动强度;新式活塞体环

槽磨损后可以更换隔片;以上所述效果真正起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该项目已推广为其他公司使用。

4、经济效益:

改造完成后,按每年少检修三次计算,可直接为我公司节约维修费用: [老环(Φ92宽支撑环一只205.13元)+(Φ92窄支撑环一只111.10元)+(活塞环13只×21.37元)=594.04元]- [新环(Φ92宽支撑环一只329元)+(Φ92窄支撑环一只244元)+(活塞环13只×46元) =1171元]=-576.96元- [影响台时,每次检修需2小时,按班产190吨算15台时:×每台时折1吨尿素利润为300元=4500元]=3923.04元×3=11769.12元。

(二)、氨泵、一甲泵组合阀O型圈垫子的改造

1、现状

我公司氨泵、一甲泵以前所使用的“O”型圈易老化,使用周期短,且易造成突发性泄漏,倒车频繁,造成费用高和环保事故,设备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没有保证。

2、改造措施

由于原组合阀使用O型圈密封,在运行一段周期后易老化,造成底垫漏或外压盖泄露(特别氨泵如停车不及时还易造成氨泄漏事故)。张水生同志决定采用尼绒垫进行改造,原装O型圈改装为尼绒垫,主要是把Ф90 O型圈2支、Ф110 O型圈1支在原有内外径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厚度加厚0.3-0.5mm后加工成型的尼绒垫进行密封;后压盖密封处采用在原基础上上车加工内锥为10°的锥度尼绒垫、外压金属铁环,依靠锥度外涨力进行密封。

3、结果

(1)经过近1年多来的运行,没有出现过原有的突发性泄露事故,效果较佳,可确保工艺稳定,减少倒机次数,延长设备运行周期,降低维修费用和维修工劳动强度。

(2)经济效益:同种尺寸的尼绒垫比O型圈便宜10多元,并且可多次重复使用,检修一次可直接节约费用为:{35元(O型圈)×

3-12(尼龙垫)×3}×3组=207元,按每年少检修4次直接可节约维修费用828元。

(3)社会效益:未改造前,极易发生突发性泄漏,造成环保事故,经改造后,杜绝了因氨泵和一甲泵泄漏造成的氨污染事件,为我公司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该项技术改造也被河南商都化工公司、河南大江化工公司,湖北枣阳化工公司推广使用。

(三)、一甲泵组合阀的改造

1、现状

我公司共有一甲泵三台,其中3JA12/21-TB两台3JA16/21-TB一台,由于原先排液阀头滑道为下滑道,且阀头滑板为圆柱型,运行一段周期后易造成阀头滑道磨损或腐蚀,磨损后密封面偏移,阀头易卡,排液阀头泄露,造成一甲泵不打量,设备运行周期短、检修频繁,直接严重影响公司尿素产量。

2、改造措施

经过与氨泵组合阀比较和试验摸索,把排液阀头由下滑道改为上滑道,滑板由圆柱型改为四爪形,且阀头滑板和组合阀滑道之间的间隙控制在0.25-0.60mm之间,致使排液阀头永远与近排液阀座密封面结合,不易偏心,避免了因组合阀密封面密封不严或阀头卡,使一甲泵不打量影响生产的事故发生,同时设备运行周期也大为延长。

3、结果

改造前平均每半个月倒泵更换组合阀一次,改造后已运行一个半月,组合阀运行良好,改用效果较好,保证生产安全稳定运行,也避免倒泵频繁,置换的氨水污染环境的现象发生。

(四)、输送带的改造

根据链条传动的特点,能在低速、重载、高温条件下及粉尘飞扬的不良环境下工作;能保证准确的平均传动比,传送功率较大,且作用在轴和轴承上的力较小;传动效率高,一般可达0.95-0.97;链传动一般控制在传动比i12=2-3.5,低速时可达10,两周中心距a<5-6m,

最大中心距可达15m,传动的功率p<100Kw等优越性能,根据这些特点,特对输送带进行了改造。

1、现状

目前我公司使用链条传动主要是能源事业部,造气炉、炉盘链条机,采用了双排链传动方式,起到提高设备长周期运行的目的。尿素部输送带由原先的滚筒电机改为链条传动,因为滚筒电机具有不易检修,检修时间长,成本较高,并且严重影响生产等缺点。

2、改造措施

将原有的滚筒电机拆除,更换加长轴滚筒,两端同时装上链轮,一端使用一端备用,而且也便于检修和维护保养。

3、结果

(1)经过改造后的链传动方式,大幅度降低了维修费用,减少了检修次数,起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2)经济效益:原电机功率为18Kw的滚筒电机,改为现在经减速机带动的5.5Kw电机,每年仅电耗一项就可直接节约(18-7.5)×24h×0.3元×365天=27594元

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张水生同志能够主动的适应这种变化,不断的自寻压力,不断的学习新的技术和新的工艺,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技术水平,利用新型材料,对公司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小改小革,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环保等社会效益。

漯河泰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四日

第12篇:安装钳工技师论文

钻床·钻头·丝攻的改进方法

钻床在夹持钻头、丝攻工作中会出现钻头或丝攻尾部打滑现象,把钻头或丝攻尾部磨成正六棱柱形;在打沉孔时,可以把大钻头磨成组合钻,以便一次性解决;用台钻攻丝时,可以做一个钻头润滑、冷却可调节供油系统装置。本文主要介绍了钻床、钻头、丝攻的改进方法。

以前我从事过钻床操作,主要是在小胶印机底板上打孔、攻丝。一块底板上有九种规格的孔,有近一半的孔都要攻丝,还有八个沉孔;一天下来要不停地换钻头、丝攻。而且在用直径大的钻头打数量多的孔时,尾部会出现打滑的现象,一旦出现打滑现象时,都要用钥匙把钻夹紧一下,来防止其松动。攻丝时情况也一样。在打沉孔时,上部的大空有时会出现中心偏移的现象,且深度也不均匀;在攻丝时:用毛刷往底板孔内加润滑液,效率极低且浪费还容易遗漏,再则,没有加到润滑液的孔,在攻丝时也容易断丝攻。

经过长期的摸索、研究和实践,最终总结出一些经验。如下:

一、从事过钻床工作的师傅应该都知道:在加工大批工件上的大孔(直径在6mm以上)时,钻头尾部夹持部分经常会出现打滑的现象。一旦出现打滑现象,一般钻夹都会把钻头尾部的标记磨掉,甚至出现

几圈拉伤的痕迹。这样的话,如果下次使用钻头时,在没有卡尺去测量其直径,就不能确切知道大小,从而降低效率;而最重要的是:在下次夹持钻头时,在工作中会造成钻心不稳、打出的孔不圆,直径偏大、中心位置偏移等不良现象。经过长期思考研究发现:风动工具(风枪)的内六角枪头在工作时,即使打不动也不会出现打滑现象。在此基础上我联想到钻头,如果把钻头尾部也加工成对角线和尾部直径一样的正六棱柱行,也肯定不会产生打滑的现象。于是我就找了一个Φ12的钻头尾部加工成正六棱柱形。放入钻夹中随便紧一下就好了,连续打了20多个孔没有一次打滑现象。后来想了想Φ小于6 的钻头,工作是与工件的接触面小(切销面)少,产生的摩擦力也小,容易用钥匙夹紧,所以6个以下的钻头不必磨成六棱柱形。尾部Φ14以上的钻头尾部一般都做成扁的,大都在铣床上用,所以也不用磨。对于钻头尾部磨成正六棱柱的长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不磨去钻头尾部的标记且又能夹紧为宜。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磨出三个面就够了,因为钻夹都是三个脚的。在攻丝时丝攻不停的正反转,对于M6以上的丝攻,尾部更应该加工成正六棱柱行。当然把钻头尾部加工成正六棱柱行,难度很大,不易加工,要绝对加工成正六棱柱形,不能有丝毫之差,控

制在零丝以内。要不然钻头在工作中会产生摇摆,造成定心不稳,打出的孔也不圆。

二、我们通常在厚一点的钢板上打沉孔时,按一般思路都要用两种钻头,分两次加工而成型。这样的话上下两个孔的中心容易出现偏差。对上下中心要求不高的孔分两次加工,问题不大。但如果对于某些图纸要求很高的工件就很难达到精度(同心度)。经过反复思考实验,把大钻头顶部磨成正六棱柱形状,长度根据实际需要来定,能磨短一点,尽量不要磨长。做成这样的组合钻对于大批量一样的沉孔来说效率很高,可以一次搞定,又能保证同心度,还能节约近一半的时间,可为一举三得。磨成这样的组合钻,要有足够的经验和耐心,如果磨出的二级切削部分左右不对称,下部小直径钻头中心不对称,那么在工作时,钻头极易折断。磨制这样的组合钻,应该做一个专门的工装,才能保证中心对称。否则在工作中不敢下钻下的太快,这样效率反而不会提高。

三、我们通常在攻丝时,一般都要加润滑液,使其顺利工作。如果用手来加润滑液时,慢且不说还容易遗漏。一旦遗漏,对于工有些材料还容易断丝攻。搞不好,工件因断丝攻而报废,可谓是“得不偿

失”。我经常想怎样才能提高加润滑剂的效率?一次自己在挂吊针时忽然想起:可以给丝攻挂吊针吗?第二天就照着自己的思路做成现在这个样子做,经改进后既提高了效率,又节省了成本,因为我可以保证丝攻表面不会断润滑液,所以丝攻不容易断,且均匀不浪费(可用开关控制)。润滑液可循环利用。

另外在长期工作中,我又总结出以下几点:

A、不论钻孔还是攻丝,在工作时都要从大到小来。充分利用电机工作一段后疲劳的规律来提高效率,这样大钻头,丝攻,电机能带得动,小丝攻在电机疲劳后又不易折断。

B、钻头和丝攻绝不能和磁性物体放在一起,一旦被磁化排屑就不畅,极易折断。

C、在实际工作中,工件经过处理后,(喷塑后)孔内的喷塑层很难清理干净。我的做法是:用手枪钻把与底孔一样大的钻头倒着进去,到底部时在正传,就很容易把孔里的杂物清理干净。

D、在钻夹夹不住它所规定的最小直径时(比如0·5的钻头),可以在钻头尾部适当缠一点薄纸之类,以增大外径,就可以夹住了。

E、对于套着钻模的工件(钻模又不能拿下的情况下)后刀面决不能

加工断屑槽,要不然铁屑跑不出来,钻头也易断。

F、对于磨小钻头,如果砂轮机不好用,可以用金刚锉,锉出来。 钳工是主要手持工具对夹紧在钳工工作台虎钳上的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它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种之一。钳工是一种比较复杂、细微、工艺要求较高的工作。目前虽然有各种先进的加工方法,但钳工所用工具简单,加工多样灵活、操作方便,适应面广等特点,故有很多工作仍需要由钳工来完成。因此钳工在机械制造及机械维修中有着特殊的、不可取代的作用。

第13篇:机修钳工技师论文

机修钳工技师论文:浅谈机修钳工在设备

保养中的工作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生产制造产业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生产制造产业中的机修钳工也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工设备的维护以及保养是机修钳工的重要工作,对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工作有着保障作用,基于此,文章主要就设备维护保养的重要性和主要的操作加以阐述,然后就对设备保养维护的主要方法进行详细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正常实施有着促进作用。

关键词:设备维护保养;机修钳工;维修保养

引言

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对设备的运行加强监控,以及对设备的运行安全稳定充分重视,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有效提升。在机修钳工的工作方面,这些也是比较基础的工作,加强机修钳工的设备保养工作的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 设备维护保养及其重要性分析

1.1 设备维护保养的内涵分析

加工制造产业中的设备维修养护主要是机修钳工人员对运用设备进行的维护和检查,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有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以设备性能的检测和校正等。对设备维护保养主要是对设备中存在的故障问题及时的发现并解决,从而减少设备的磨损度,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让设备能够得到正常的运用[1]。对设备的维护保养从产品的质量优劣以及工作效率高低方面进行加强优化,在设备的管理层面进行完善,从而提升整体设备的运行效率。

1.2 设备维护保养的重要性分析

设备的良好运行能够对生产制造企业带来最大化的效益。由于设备的使用期限是有限的,也会受到诸多层面的因素影响,从而造成设备的使用年限缩短。由于人为的原因影响,就会对设备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从而发生设备故障。所以要能对这些设备故障及时的发现并排除,避免事故的发生。只有充分的重视设备的维护保养,才能对加工企业的利益最大化的实现。而机修钳工在设备的维护保养方面就有着积极的作用发挥。

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的实施,对加工企业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这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得以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机修钳工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的优化,是设备产品质量的保障,故此企业不仅对产品的推销充分重视,还要能够在产品质量方面能有保证,而设备的完善性以及高性能的提升,就比较有助于促进生产企业的发展[2]。加工企业的设备加工效率高,就必然会带动效益的提升。

2 机修钳工的设备维护保养的主要实施方法

2.1 设备维护保养的操作任务

机修钳工的工作过程中,在设备的操作过程中主要有几个重要的操作方面。其中在装配性的操作方面,主要是对生产加工设备的装配,将一些零部件结合图样技术实施组装,将这一工艺得到完善的实施。在钳工的辅助性操作层面,主要的操作任务就是实施划线,也是按照图样在半成品以及毛坯上划出加工界线的操作,这是钳工操作任务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操作内容。还有是进行实施切削工作的操作,具体的切削的方法就比较多样,有套螺纹以及攻螺纹和錾削等多样化的操作内容。比较重要的操作任务还有维修性的操作,也就是对在役的设备进行检修的操作任务[3]。这些方面的操作任务对设备的正常运用都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2.2 机修钳工的设备维护保养的主要实施方法

机修钳工的设备维护保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设备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由于润滑效果不佳,从而导致了磨损的问题出现,轴类的磨损问题比较容易出现,但这类磨损往往都相对比较小,但是长时间就比较容易出现设备的大幅度损坏,就会造成事故的发生。对这类故障问题的修理可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解决,例如两侧零件对换的方法应用。设备运行之后,零件的磨损是比较常见的,磨损的情况通常是单边的磨损。对这一问题主要将两端零件进行对换就能解决,通过一端没有出现磨损情况的连续工作,能够在成本上得到有效节约,并且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4]。

还可通过热扣合法加以应用,也就是通过金属的热胀冷缩的原理,通过扣合件的有效应用以及进行加热,将其放入和扣合件能够相契合的损坏凹槽当中。这样在扣合件的冷却过程中就会收缩,在零件的密合度方面就能有效达到。还可通过调整法的应用,通过增减垫片的方式,对零件的磨损情况加以弥补,这一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广泛。还可通过尺寸修理的方法加以应用,对损坏的零件维修,在尺寸上进行相应的变化,这样就能有效保证零件的匹配。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机修钳工的设备维护保养的方法是多样化的,要能找到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应用,这样才能真正的保证设备的维修保养的效果最佳的呈现。通过此次对设备的维修保养的方法实施,希望能够对实际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对具体的维护方法的探究,为实际的问题解决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翱,张志悦.关于设备保养工作规范化的思考[J].四川水利,2010(4).

[2]徐卫东.浅谈设备保养的重要性[J].现代商贸工业,2007(4).

[3]蒋征海.无轨设备保养和故障诊断[J].矿山机械,2001(2).

[4]李鹏.机修钳工在设备保养中的工作[J].科技创业家,2014(6).

作者简介:王悦(1988-),女,黑龙江省大庆市人,工作单位: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力神泵业有限公司,职务:技术员,研究方向:机械制造。

第14篇:机修钳工技师论文

机修钳工技师论文

钳工是一种比较复杂、细微、工艺要求较高的工作。目前虽然有各种先进的加工方法,但钳工所用工具简单,加工多样灵活、操作方便,适应面广等特点,故有很多工作需要钳工来完成。因此钳工在机械制造及机械维修中有着特殊的、不可取代的作用。但钳工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螺纹丝攻的改进

一、加工螺纹底孔应注意的事项

( 1 )严格按照《机械工人切削手册》进行查表和计算,选择所需加工螺纹底孔的钻头或扩孔钻头。钻头的切削刃要锋利,刃带要光滑,不得有毛刺和磨损等,避免底孔刮伤或产生锥度等缺陷。

( 2 ) 钻孔时要选择适当的转速和进刀量,根据材料不同,选择合理的冷却润滑液,以防止产生过高的切削热能,而加厚冷硬层,给以后攻丝造成困难。

( 3 )底径大于10mm时,最好先钻孔再扩孔,使底径达到所要的直径和粗糙度,底孔粗糙度应不小于3.2√。可以避免造成弯曲和倾斜,而致使螺纹牙型不完整和歪斜。

二、螺纹攻丝实例

( 1 )对8mm以下的小直径螺纹进行攻丝,一般都在排钻上加工,用一般的弹性夹头夹持住机用丝攻,在排床下面装置脚踏开关,攻削时手扶工件,钻床转速一般采用480—860转/分,适当地加些菜油。

在攻丝过程中,钻床主轴保持不动,丝攻进刀和退刀完全靠手控制,靠手感感觉,如果丝攻负荷增加,可立即踏下反转开关,就可以方便而迅速 。

( 2 )慢慢地将丝攻退出。这样就避免丝攻折断,如此往返加工,提高工作效能,适用于批量生产。

( 3 )对不锈钢材料的加工。在实践中,遇不锈钢材料的攻丝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呢?这就要将丝攻进行修磨,使切削锥度延长,一般为4°,使校准部分留4t ,这样可以减小切削厚度和切削变形;同时,切切屑也容易卷曲和排除。加大前角和后角,使γ=15°,α=25°,以提高切削能力,减少摩擦。这样,虽然刀齿的强度有所降低,但因切削锥角较小,切削部分加长了,使每个刀齿的切削负荷减轻了,所以对刀齿的强度影响不大。用这种头锥攻完后,再用二锥和末锥加工,可以提高螺纹的质量和粗糙度。

三、丝攻的修磨。

丝攻发生磨损和崩刃以后,可以通过修磨恢复它的锋利性,一般情况下,主要是修磨刀齿前后角。

( 1 )切削刃前面的修磨。当丝攻的切削刃经钝化或粘屑,因而降低其锋利性时,可以用柱形油石研磨切削刃的前面。研磨时,在油石上涂一些机油,油石掌握平稳,注意不要将刀齿的小园角。研磨后将丝锥清洗干净。当丝攻的刀齿磨损到极限成崩刀齿时,可在刀磨上用片状砂轮修磨刀齿的前面。修磨好后,用柱形油石进行研磨,提高刀齿前面和容屑槽的粗糙度。

( 2 )切削刃的后角的修磨。当丝攻的切削刃损坏时,可在一般砂轮上修切削刃后角。修磨时要注意切削锥的一致性。转动丝攻时,下一条刃齿的刃尖不要接触砂轮,以免将刀齿的刃尖磨掉。

四、丝锥本身的质量状况对加工的螺纹孔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在选用丝攻时,要注意

几点:

( 1 )丝攻的螺纹表面和容屑槽要光滑。如切屑瘤、粘屑或锈蚀时,要消除干净,以完全阻碍切削的排除。丝锥的牙形和切削部分的刀齿要锋利,不得有崩刃、毛刺、碳伤等,否则在攻削时,就会粘屑和破坏螺孔表面粗糙度。

( 2 )机用丝攻的装夹部分要光整,对磨损严重的要进行修磨;手用丝攻的方头棱角磨损后,应修磨小一号,防止攻丝时夹持不牢,产生打滑。

( 3 )要达到工件螺纹孔的精度,要选用相应精度的丝攻进行加工。

改进锉、锯握法,提高技能技巧

根据锉刀柄握法,探索锉刀柄在手心准确定位方法;利用推力点,促使锯削技巧形成。

锉削、锯削是技工学校钳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锉削、锯削技能的学习是受握法、站立部位、身体动作、作用力点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的,传统的握法出现握锉柄后顶住部位稍偏离手心,锉削时一用力,锉柄逐渐后移,“ 握”变成“抓”,造成锉刀推出力度不足;满握锯柄的推力点高于锯条安装孔中心约30mm,偏高的推

力点很容易造成锯弓向两侧摆动,造成锯条折断及锯缝歪斜。

一、合理引用,改进锉柄握法

锉削是每位钳工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在锯、锉、錾等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很多人都认为锉削技能容易掌握。其实不然,锉削的平面、平行面、垂直面精度要求均较高,要达到锉削的加工精度,必须掌握扎实的基本技能,而在锉削的基本技能形成中锉刀的握法是关键。

1、大板锉刀传统握柄方法及存在问题

大板锉握法:右手紧握锉刀柄,柄端抵在拇指根部的手掌上,大拇批放在锉刀柄上部,其余手指由下而上地握着锉刀柄 。但多数人认为锉削操作技能容易掌握,没什么危险性,因此操作时掌握不了握柄的要领,造成2/3的人出现锉柄握住部位稍偏离手心,锉削时一用力,锉柄逐渐后移,“握”变成“抓”,由于锉柄没有顶在掌心,锉刀推出力度不足,两手无法控制用力平衡,动作不协调,锉削加工面就不平整。

2、改进锉刀握柄方法

为解决锉刀握柄容易顶偏问题,经常将锉刀柄放在手掌上反复摆放、握压,使锉刀柄能准确对准掌心进行多种形式的尝试,寻求准确的定位。在尝试中发现用右中指作钩状后将锉柄放在上方,握紧锉柄后顶住部位比较靠近在掌心上。在此基础上再调整各手指的握紧顺序,使锉柄能较准确地顶住掌心。右手中指作钩状的过程,发现如将无名指及小指收拢,与儿童玩耍时的手作枪状形一致,锉柄在手心上都能准确定位,具体方法如下:

右手先将锉刀柄放在中指弯形上并顶住掌心位,拇指按住锉柄。中指微松上移压住锉柄,食指呈钩状与拇指相对压住锉柄,注意锉刀水平放置。

当处于锉削状态时,还应调整人体的相对位置,保证锉刀、手、手肘三点成一直线,如果三点成一直线,锉刀推进方向性好,由于锉刀推进过程能保证直线运动,从而可使锉削工件表面达到平整的要求,提高了加工表面的质量。

二、巧妙利用推力点,促成锯削技巧形成

锯削看起来与锉削一样容易入门,但多数人在学习锯削过程容易出现速度过快(80次/分钟)、锯缝歪斜的现象。如果不刻苦学习,不潜心去研究锯弓的握法及力作用点的位置,很难使技能化为技巧。

原右手满握锯柄位置,当用力推出时,作用于锯柄的推力点高于锯条安装孔中心位置30mm左右,由于作用力点与锯条不在同一直线上,偏高的作用力点很容易造成锯弓向两侧摆动,锯条容易折断及锯缝歪斜,致使锯条用量增加和锯削断面平面度不能保证,加工质量受到影响。除了右手推力点(握位)外,左手拇指按压位置对锯弓下压力度影响很大,如果前端按压力度不足,在刚推出的瞬间,因后面力臂长容易造成前后不平衡,导致锯削过程上下摆动幅度大,影响锯条的运动路线和断面锯痕的清晰度。可解决刚推出瞬间造成前后不平衡的毛病,当然身体要配合整个锯削动作的完成,注意右手推出力要大于前端下压力,才能使锯条前进,而且不使锯条压断。由于前端下压力增加,动作配合协调,锯削速度自然就能慢下来,人操作起来也就

不容易疲劳,对锯削的“论提久战”非常有利。改进后,由于往复速度一般可少于40次/分钟,因此有较多时间去注意锯缝与所划加工界线位置,使锯削断面平面质量提高。由于锯削断面质量的提高,才能使动作协调自然,动作协调自然才能获得最佳的锯削效率。

综上所述,在锉柄的握法上,解决锉柄顶住掌心位置的问题,提高加工表面的质量,促进锉削技能技巧的形成;在锯削方法上,由于改变两手力的作用力点,使右手推力点方向与锯条前进方向接近一致,减少锯弓推进摆动,又使左手下压力提高,保证推出瞬间前后平衡,提高锯削效率和锯削断面质量,缩短技能转化为技巧时间。

王寿明 2012年3月28日

第15篇:维修钳工技师论文

技师专业论文

名:身份证号:等

级:技师培训单位:日

期: 工种:化工机械维修工 题目:6M50空气-氮氢气压缩机连杆瓦及主轴瓦故障分析与处理

6M50空气-氮氢气压缩机 连杆瓦及主轴瓦故障分析与处理

作者:李强(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时间:2009年9月

摘要:本文是在对6M50压缩机的维修工作中总结的一些维修经验和维修方法。论文主要对压缩机的曲轴、连杆及大瓦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出了细致的描述。

关键词:压缩机 连杆瓦 主轴瓦 曲轴 连杆 修复

一.前言

四川美丰化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丰公司)的6M50空气-氮氢气压缩机是公司日产600吨合成氨装置的主要设备,该设备共安装4台,自2006年7月带负荷投用以来故障频繁,其中3#机陆续出现气阀寿命短、活塞杆发热量大、主机润滑油油压偏低、油温偏高、连杆瓦及主轴瓦频繁被烧,2007年7月公司决定成立行技术攻关小组对1#机进行故障分析,并制定修复改造计划。

该机为电动、六级、六列、双作用对称平衡往复式压缩机,一至四段压缩介质为空气,

0五至六级压缩介质为氮氢气,

一、二列与

三、四列及

五、六列曲轴曲背互成120,主机采用稀油站集中供油润滑。主要技术参数

空气流量(吸入状态):193m³/min 氮氢气流量(吸入状态):16m³/min 压缩机活塞行程:400㎜ 压缩机转速:300r/ min 活塞杆直径:130㎜ 压缩机轴功率:3200kw 曲轴:Φ360㎜ 电动机型号:TK3500-20/2600 额定功率:3500kw 额定电压:10000V 额定电流:234.1A 压缩机组总重量:114T 运动机构装置用油:N150机械油(GB443-84) 气缸润滑装置用油:HS19压缩机油(GB11120-89)

二.原因分析

针对连杆瓦及主轴瓦频繁损坏的问题对机组主要零部件进行检查分析认为,导致各连杆瓦及主轴瓦频繁损坏的主要原因有

1曲轴主轴中心线不同,导致机器运转时振动值大(但未超过设计最大允许值) 2各主轴颈和曲拐颈椭圆度、表面光洁度超差

3第一级和第五级曲拐不圆度、不圆柱度和锥度严重超标且拉坏形成的沟槽 4连杆大头孔椭圆度超差

5各主轴瓦和连杆大瓦装配间隙偏大

6主机润滑油供量不足、油压偏低、油温偏高 ㈠、其具体原因有曲轴 该曲轴材质为45#刚,加工过程中未按规定进行热处理,机械性能较差,轴颈表面硬度低,耐磨性差,表面粗糙未达到标准要求的光洁度,由于上述原因,制造厂轴与瓦的装配间隙留得过大;制造、装配等几方面原因造成轴瓦运行寿命低、轴颈、轴瓦形成严重非均匀磨损,往复撞击使轴瓦局部运行载荷严重超过设计指标。

㈡ 连杆

通过测量,由于加工原因造成连杆大瓦孔剖分面在不锁紧螺栓的自由状态下,接触面 2 积不到1/3,0.15㎜的塞尺能轻松穿过接触面的2/3以上的质量问题(见图1所示),当锁紧螺栓锁紧后连杆大头瓦孔就会出现失圆现象,形成连杆瓦与曲拐轴颈的接触面积不到50%,且部分瓦背不能与连杆瓦孔内圆面接触而悬空,轴瓦局部载荷严重超过允许载荷,大大降低了轴瓦的使用周期。

图一:连杆剖分面不平

㈢润滑系统存在严重缺陷 ①循环油温度偏高;

现状:润滑油温度44-49℃、油冷却器换热20㎡ ② 循环油量小;

现状:油泵打量250L/min ③ 供油总管至主轴颈、曲拐颈、连杆等部件供油管道系统管径偏小,主轴瓦、连杆大小瓦供油量小,润滑条件恶劣;

现状:各润滑油管道Φ14×

2、各接头内孔Φ10 ④ 油过滤器压差大,过滤效果差;

⑤ 曲轴箱盖上所设置呼吸器能力偏小,曲轴箱内热量易于富集,使曲轴箱内温度偏高,使油温偏高。

现状:呼吸器DN150 ⑥ 设计选择润滑油标准偏低;

现状:小厂生产的150#润滑油

三.修复改进措施

1.曲轴修复

曲轴主轴颈、曲拐颈全部拉损,其中有两道主轴颈和三道

曲拐颈严重拉坏,形成大片毛面和沟槽,公司决定将曲轴送往华西机器制造公司修磨,因轴长度为6.88米,重9.8吨,主轴中心与曲拐中心距为200㎜,轴径360㎜,华西机器制造公司现有的国内最大曲轴磨床经多次改进还是无法加工该曲轴。为保证系统的长周期运行、完成生产任务,公司决定抽调全公司的技术骨干用人工方法进行修复。

采用仪器测量,利用人工锉、磨及抛光等办法;第一步,先用外径千分尺对六道主轴颈和六道曲拐颈进行了评分度式的测量,每道轴颈轴向测6点,径向测12点,一道轴颈共测量72点,并对72个点的测量数据分析比对,根据测量轴的径向数据反映出轴的失差状况,确定锉削范围和锉削量,对偏差在0.03㎜以上的轴径进行人工锉削修复到轴颈标准规定技术要 3 求。锉削时选用进口的油光锉对确定范围分次锉削,每锉一次后用外径千分尺测量一次,根据在对称位置的不同差值锉削不同量,保证其每道轴颈同心度、圆度和圆柱度,当尺寸接近确定的修复尺寸时,用弧度测量块(该量块内径与曲轴轴颈同直径)合曲轴颈表面突出点,并锉磨突出点,就这样反复研刮,直到曲轴轴颈表面与量块面均匀接触,依次确定的修复最终尺寸。对于休整差值较小的部位,直接用油石研磨,步骤与锉削相同。第二步,采用180目的砂带在曲轴颈上做周向拉磨,对所有轴颈进一步研磨后,再使用400目的砂带继续精细研磨,结束研磨全面平分角度测量,分析结果是否达到修复尺寸,凡未达到要求部位,继续重复上述两个步骤。第三步,采用氧化铬抛光,在白布带上涂抹氧化铬,反复在曲轴径上作若干次周向拉动,最后用白布在曲轴颈上作周向抛光,尽可能使轴颈表面光洁度达到“镜面”标准,测量记录轴径直径尺寸形状位置公差,使其达到方案标准要求,(外径公差0―0.036㎜、表面光洁度达0.8微米)

2.连杆修复

采用手工修刮削剖分面和重新精镗大瓦孔修复连杆。

①.根据测量的超差值,对连杆剖分面用手工铲刮,用标准平板分

别对上、下两剖分平面用红丹着色找点,反复铲刮高点,反复测量,保证瓦孔圆柱母线与瓦孔轴心向线平行,直到剖分面接触达到标准为止。

②为了修复失圆差值(连杆孔失圆度最大达0.195㎜),方案确定进行精镗加工;装配好连杆剖分瓦盖,将连杆螺栓打压预紧到连杆的设计工作预紧压力(连杆螺栓是使用的液压拉申螺栓),并对连杆螺栓做上记号,使连杆螺栓与螺栓孔做到一一对应,以减少装配偏差,把连杆送到专业机械加工厂用高精度数控镗床修镗,消除其失圆度;为保证大、小头孔的平行度和垂直度,以大瓦内孔剖分直径为基准找正,用小瓦内母线孔作参考如(图 2)所示,同时找正,保证大小瓦头孔的轴心线的平行度,用大小孔同侧基准面找正大小头孔轴线的垂直度。修镗六道连杆大瓦孔到Φ380(﹢0.10―0.02),达到标准规定要求,保证了连杆瓦与连杆瓦孔的正常贴合和瓦与轴配合间隙符合标准要求。

3.配瓦

根据主轴颈、曲轴颈和连杆大瓦孔修复尺寸,配制不同公称内径的轴瓦。

由于各道轴颈原来超差值不同,损坏的程度不同,轴颈修复量必然不同,因而修复后的各轴颈不是一定值,因此轴颈修复后的每道轴瓦必须根据每道轴颈尺寸,重新考虑公称Φ360㎜轴径的配合公差尺寸,标准值应为0.35―0.40㎜,决定每一付瓦的具体有效内径与轴颈配合尺寸必须分别配制,即保证每付瓦在未研合瓦前,间隙应为0.30―0.35㎜,以此尺寸订制主轴瓦和连杆轴瓦。以此确保每道轴、瓦的正常间隙,使之运转过程中瓦与轴之间润滑油膜易于形成,提高润滑效果,同时避免因间隙过大而产生对瓦面的过大撞击力,延长轴瓦的使用寿命。

①配合主轴瓦;将下主轴瓦装入主轴承孔内着色涂上红丹,装上曲轴,并联接盘车器,然

图二:连杆大头孔加工找正

4 后装上轴承盖,启动盘车器使曲轴正、反盘车旋转,然后然后撤出上瓦盖,吊出曲轴,刮去下瓦上的高点,按前程序,反复数十次,刮去下上的高点,逐渐增加轴与瓦的接触面和接触 角,直到六道瓦与轴均匀接触所对的圆心角达到如(图3 )所示要求角度和接触点要求的均布为止;再修刮上瓦,直到上瓦上方间隙在0.35―0.40㎜间。

图三:瓦的接触角

②将连杆瓦装配到连杆大头孔内,用专制假轴修刮大瓦间隙到0.30―0.35㎜,用假轴配刮连杆上、下瓦的接触面,然后用装好上瓦盖的为研磨工装,与对应曲柄销上去配合瓦,反复刮去高点,直至瓦与轴均匀接触面达到规定的70%―75%,且使接触点的均布度达到规定要求。

③在所有瓦的间隙、接触面都达到规定要求后,在瓦与轴配合巴氏合金的表面上,均匀刮出5―7条/英寸鳞状凹痕,作为瓦面储油槽保证瓦与轴颈能形成良好的油膜。 4.改进润滑油路

增大循环油泵的供油量,由250L∕min提升到350L∕min;增加板式油冷却器换热面积,由原来20㎡增加到30㎡,控制冷却后油温在35℃以下;增大至主轴瓦、连杆大小瓦的供油管及管件的有效内径,由内径Φ10㎜的输油管径改大到Φ15㎜向主轴瓦、连杆大、小瓦供油,增大供油量;将原来DN150的呼吸器改为DN350,改善了曲轴箱散热效果;将原来150#的循环油改为高品质的进口无灰润滑油,保证润滑效果的良好。

四.效果检查

通过修复、装配,带负荷运行30天,该机各部件运行正常,各轴瓦温度均在44-45℃范围内,主机振动大大减小,润滑油温度也降到30℃左右。停机对本机的12道连杆大瓦、主轴瓦和曲轴进行检查,各瓦磨损均匀,无损坏现象,各曲轴颈表面光滑,无拉毛现象。

五.结论

1.改造方案理论充分,技术可行,用人工方式进行修复即锻炼了本厂的维修人员的技术又节约了维修费用。

2.各主轴瓦温度正常,曲轴、连杆组件及润滑系统等运行平稳,状态良好,运行指标优于其它三台,达到公司要求的维修目标,满足了系统的长周期运行。

3.接下来将对其它三台机器作同样的检查和修复,以形成更好的生产力。

参考文献

1 机械设计手册 成大先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李强 男 32岁 高级钳工 工作单位: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化工检修

第16篇:钳工技师论文[推荐]

装配钳工技师论文

钻床·钻头·丝攻的改进方法

【内容摘要】钻床在夹持钻头、丝攻工作中会出现钻头或丝攻尾部打滑现象,把钻头或丝攻尾部磨成正六棱柱形;在打沉孔时,可以把大钻头磨成组合钻,以便一次性解决;用台钻攻丝时,可以做一个钻头润滑、冷却可调节供油系统装置。 【关键词】正六棱柱形、组合钻、自动供液装置

【前言】以前我专门从事过钻床操作,主要是在小胶印机底板上打孔、攻丝。一块底板上有九种规格的孔,有近一半的孔都要攻丝,还有八个沉孔;一天下来要不停地换钻头、丝攻。而且在用直径大的钻头打数量多的孔时,尾部会出现打滑的现象,一旦出现打滑现象时,都要用钥匙把钻夹紧一下,来防止其松动。攻丝时情况也一样。在打沉孔时,上部的大空有时会出现中心偏移的现象,且深度也不均匀;在攻丝时:用毛刷往底板孔内加润滑液,效率极低且浪费还容易遗漏,再则,没有加到润滑液的孔,在攻丝时也容易断丝攻。

【正文】经过长期的摸索、研究和实践,最终总结出一些经验。如下:

一、从事过钻床工作的师傅应该都知道:在加工大批工件上的大孔(直径在6mm以上)时,钻头尾部夹持部分经常会出现打滑的现象。一旦出现打滑现象,一般钻夹都会把钻头尾部的标记磨掉,甚至出现几圈拉伤的痕迹。这样的话,如果下次使用钻头时,在没有卡尺去测量其直径,就不能确切知道大小,从而降低效率;而最重要的是:在下次夹持钻头时,在工作中会造成钻心不稳、打出的孔不圆,直径偏大、中心位置偏移等不良现象。经过长期思考、研究发现:风动工具(风枪)的内六角枪头在工作时,即使打不动也不会出现打滑现象。在此基础上我联想到钻头,如果把钻头尾部也加工成对角线和尾部直径一样的正六棱柱行,也肯定不会产生打滑的现象。于是我就找了一个φ12的钻头尾部加工成正六棱柱形(见附件图一)。放入钻夹中随便紧一下就好了,连续打了20多个孔没有一次打滑现象。后来想了想φ小于6 的钻头,工作是与工件的接触面小(切销面)少,产生的摩擦力也小,容易用钥匙夹紧,所以6个以下的钻头不必磨成六棱柱形。尾部φ14以上的钻头尾部一般都做成扁的,大都在铣床上用,所以也不用磨。对于钻头尾部磨成正六棱柱的长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不磨去钻头尾部的标记且又能夹紧为宜。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磨出三个面就够了,因为钻夹都是三个脚的。在攻丝时丝攻不停的正反转,对于M6以上的丝攻,尾部更应该加工成正六棱柱行。当然把钻头尾部加工成正六棱柱行,难度很大,不易加工,要绝对加工成正六棱柱形,不能有丝毫之差,控制在零丝以内。要不然钻头在工作中会产生摇摆,造成定心不稳,打出的孔也不圆。

二、我们通常在厚一点的钢板上打沉孔时,按一般思路都要用两种钻头,分两次加工而成型。这样的话上下两个孔的中心容易出现偏差。对上下中心要求不高的孔分两次加工,问题不大。但如果对于某些图纸要求很高的工件就很难达到精度(同心度)。经过反复思考实验,把大钻头顶部磨成(见附件图2)形状,长度根据实际需要来定,能磨短一点,尽量不要磨长。做成这样的组合钻对于大批量一样的沉孔来说效率很高,可以一次搞定,又能保证同心度,还能节约近一半的时间,可为一举三得。磨成这样的组合钻,要有足够的经验和耐心,如果磨出的二级切削部分左右不对称,下部小直径钻头中心不对称,那么在工作时,钻头极易折断。磨制这样的组合钻,应该做一个专门的工装,才能保证中心对称。否则在工作中不敢下钻下的太快,这样效率反而不会提高。

三、我们通常在攻丝时,一般都要加润滑液,使其顺利工作。如果用手来加润滑液时,慢且不说还容易遗漏。一旦遗漏,对于工有些材料还容易断丝攻。搞不好,工件因断丝攻而报废,可谓是‘得不偿失’。我经常想怎样才能提高加润滑剂的效率?一次自己在挂吊针时忽然想起:可以给丝攻挂吊针吗?第二天就照着自己的思路做成现在这个样子(见附件图3)经改进后既提高了效率,又节省了成本,因为我可以保证丝攻表面不会断润滑液,所以丝攻不容易断,且均匀不浪费(可用开关控制)。润滑液可循环利用。

另外在长期工作中,我又总结出以下几点:

A、不论钻孔还是攻丝,在工作时都要从大到小来。充分利用电机工作一段后疲劳的规律来提高效率,这样大钻头,丝攻,电机能带得动,小丝攻在电机疲劳后又不易折断。

B、钻头和丝攻绝不能和磁性物体放在一起,一旦被磁化排屑就不畅,极易折断。 C、在实际工作中,工件经过处理后,(喷塑后)孔内的喷塑层很难清理干净。我的做法是:用手枪钻把与底孔一样大的钻头倒着进去,到底部时在正传,就很容易把孔里的杂物清理干净。

D、在钻夹夹不住它所规定的最小直径时(比如0·5的钻头),可以在钻头尾部适当缠一点薄纸之类,以增大外径,就可以夹住了。

E、对于套着钻模的工件(钻模又不能拿下的情况下)后刀面决不能加工断屑槽,要不然铁屑跑不出来,钻头也易断。

F、对于磨小钻头,如果砂轮机不好用,可以用金刚锉,锉出来。 【参考文献】

《机械设计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钳 工》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装配钳工技师论文

一、钳工的基本操作

钳工是主要手持工具对夹紧在钳工工作台虎钳上的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它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种之一。钳工的基本操作可分为:

1.辅助性操作 即划线,它是根据图样在毛坯或半成品工件上划出加工界线的操作。

2.切削性操作 有錾削、锯削、锉削、攻螺纹、套螺纹。钻孔(扩孔、铰孔)、刮削和研磨等多种操作。

3.装配性操作 即装配,将零件或部件按图样技术要求组装成机器的工艺过程。 4.维修性操作 即维修,对在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检查、修理的操作。

二、

二、钳工工作的范围及在机械制造与维修中的作用 1.普通钳工工作范围

(1)加工前的准备工作,如清理毛坯,毛坯或半成品工件上的划线等; (2)单件零件的修配性加工; (3)零件装配时的钻孔、铰孔、攻螺纹和套螺纹等; (4)加工精密零件,如刮削或研磨机器、量具和工具的配合面、夹具与模具的精加工等。

(5)零件装配时的配合修整; (6)机器的组装、试车、调整和维修等。 2.钳工在机械制造和维修中的作用

钳工是一种比较复杂、细微、工艺要求较高的工作。目前虽然有各种先进的加工方法,但钳工所用工具简单,加工多样灵活、操作方便,适应面广等特点,故有很多工作仍需要由钳工来完成。如前面所讲的钳工应用范围的工作。因此钳工在机械制造及机械维修中有着特殊的、不可取代的作用。但钳工操作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三、钳工工作台和虎钳 1.钳工工作台

简称钳台,常用硬质木板或钢材制成,要求坚实、平稳、台面高度约800~900mm,台面上装虎钳和防护网。 2.虎钳

虎钳是用来夹持工件,其规格以钳口的宽度来表示,常用的有100、1

25、150mm三种,使用虎钳时应注意:

(1)工件尽量夹在钳口中部,以使钳口受力均匀; (2)夹紧后的工件应稳定可靠,便于加工,并不产生变形; (3)夹紧工件时,一般只允许依靠手的力量来扳动手柄,不能用手锤敲击手柄或随意套上长管子来扳手柄,以免丝杠、螺母或钳身损坏。 (4)不要在活动钳身的光滑表面进行敲击作业,以免降低配合性能; (5)加工时用力方向最好是朝向固定钳身 【参考文献】

《机械设计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钳 工》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装配钳工技师论文

摘要:钳工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技术,其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年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钳工工作已经被机械化生产所取代,但是装配钳工作为机械化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依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机械产品的装配、维修、检验都需要装配钳工工人们的工作去完成,而装配钳工也是所有机械设备最终完成的必须工种,可见装配钳工在机械制造中的地位,所以我们作为装配钳工对掌握装配钳工的技术要点必须十分清楚,运用自如,在机械制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装配 锉削 钻削 锯削 装配图

引言: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通过使用各种工具来完成零件的加工。与机械制造加工相比,装配钳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制造精度不高,但也是机械加工中所缺少的工序,也是不变和难以完成的工种,特别是装配钳工,它关系到产品的尺寸精度,位置精度,形位公差,也就是说装配钳工关系着产品的质量问题,合格与不合格。然而我们只有懂得装配工艺规程,才能提高劳动生产力,保证产品质量,只有严格按照工艺规程生产,才能保证装配工作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增加工厂收益,所以只要我们懂得了装配的注意要点,才能在生产中更大的发挥我们自己的力量,这也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一.装配钳工的基本技能

装配钳工的基本技能主要有划线,钻削,锉削,锯削,铰孔,功螺纹,套螺纹以及对部件机械零件进行装配,调试,检验,试车等。要做好一名合格的装配钳工,不仅要加工出合格的产品,更要有熟悉安全文明生产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适应“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生产口号。下面就是装配钳工的基本技能及其注意要点。

(一) 划线

划线是根据图样和技术要求在毛坯或半成品上用划线工具划出加工界限或划出作为基准的点、线、面的操作过程。划线要求线条清晰均匀。定形、定位尺寸准确,划线精度一般要求在025mm~05mm。划线可以确定工件的加工余量;使加工有明显的尺寸界限;也可以发现和处理不合格的毛坯。

划线工具有划针、划规、划线盘、钢直尺、样冲等。划线工具应与毛坯分开,以免毛坯毛刺划伤划悬工具,影响工具的精度,同时也应及时保养,以免工具生锈。划线前首先要看懂图样和工艺要求明确划线任务;检验毛坯和工件是否合格;然后对划线部位进行清理,涂色;确定划线基准;选择划线工具进行划线。 划线的步骤一般为:

1 看清看懂图样,详细了解工件上需要划线的部位,明确工件及划线有关部分的作用和要求,了解有关的加工工艺 2 选定划线基准

3 初步检查毛坯的误差情况,给毛坯涂色 4 正确安装工件和选用划线工具 5 划线

6 详细对照洋图检查划线的准确性,看是否有遗漏的地方 7 在线条上冲眼

(二) 锉削

锉削应用十分广泛,可以锉削平面,曲面,内外表面,沟槽等各种形状复杂的表面。 精度可以达到0,01mm表面精度可以达到R0,8UM。 锉刀的正确握法与否,对锉削质量,锉削力量的发挥和人体疲劳程度都有一定影响。正确的握法是用右手握紧手柄,柄端顶住掌心,大拇指放在柄的上步,其余四指满握手柄左手中指,无名指捏住锉刀的前端,大拇指根部压在锉刀头上,食指,小指 自然收拢。锉削是的站立位置与錾削相似,站立要自然,便于用力,以便适应不同的锉削要求,身体重心要落在左脚上,右膝伸直,左膝随着锉削的往复运动而屈伸。锉平面时,必须使锉刀保持水平直线的锉削运动,锉削前时,左手所加的压力由大减小,而右手压力由小增大,锉削一般一分钟40次左右

锉削的注意要点:

1 锉刀柄要牢靠,不要使用锉刀柄有裂纹的锉刀 2 不准用嘴吹铁削,也不准用手清理铁削 3 锉刀放置不得露出钳台

4 夹持以加工面时应使用保护片,较大工件要加木垫

(三) 锯削

锯削是用锯对材料或工件进行切断或锯削的加工方法。其使用技能方法右手满握锯弓手柄,大拇指压在食指上,左手控制锯弓方向,大拇指在弓背上,食指中指,无名指扶在锯弓前端,姿势与锉削基本一致。锯削方法即推进时左手上翘,右手下压,回程时右手上抬,左手自然跟回,一分钟40次左右。 锯削时注意事项:

1 工件将要锯断时应减小压力,防止工件断裂时伤脚。 2 锯削时要控制好用力,防止锯条突然折断失控,失人受伤 3 锯削过程中眼睛与锯条竖直线重合,一面锯歪

4 锯跳安装过紧或运动过快,压力太大,易使锯条折断

(四)

钻孔

钻床上进行钻孔时, 钻头的旋转是主运动, 钻头沿轴向移动是进给运动.钻孔时先在钻的位置划出孔位的十字中心线,并打上中心样冲眼,要求冲眼要小,样冲眼中心与十字交差点重合.起钻时先在冲眼冲一小坑,观察孔位置是否正确,并不断借正,使浅坑与划线圆同轴.钻小直径孔或深孔时,进给量要小,并经常退钻排削,一面削阻塞而扭断钻头.钻孔将穿透时,进给用力必须减小,以防止进给量突然过大,增大切削抗力,造成钻头折断.或使工件随着钻头一起转动造成事故.为了使钻头散热冷却,减少钻头与孔之间的的摩擦和提高小钻头的寿命和改善空的表面质量, 钻孔时要加住足够的切削液.注意事项: 1 严格遵守钻床的操作规程,严禁戴手套

2 钻孔过程中需要检测时,必须先停车,然后才检测

3 钻孔时平口钳的手柄端应放位置在钻床工作台的左向,以防转距过大造成平口钳落地伤人

4 钻大孔时,先用小钻头钻孔,再用大钻扩 (五) 功螺纹

功螺纹的注意要点: 1 功螺纹前要对底孔孔口倒角

2 工件的装夹位置应放平,使螺孔中心线置于垂直或水平位置 3 当丝锥切入1~2圈后及时检查并矫正丝锥的垂直位置

4 功不通孔时,需经常退出丝锥,排出孔内的铁削,否则会因铁削阻塞使丝锥折断或达不到螺纹深度要求 二 装配常用量具及其装配图

(一)量具:常用量具主要有游标量具和百分表.而游标量具主要有游标卡尺.装配中没有游标卡尺是不行的,它在产品尺寸和公差上十分重要.游标卡尺可以测量长度,厚度,外径内径,孔深,中心距等.游标卡尺分为0`05 mm和0`02mm游标卡尺,其刻线原理基本一样,如0。02mm游标卡尺的刻线原理为例:尺身每格长度为1MM总长度49mm,等分50格,侧游标每格长度为49/50=0。98mm,尺身1格和游标1格长度差为1—0。98=0。02mm,侧它的精度为0。02mm。游标卡尺读数方法:首先读出游标尺零课线邹边身上的整数,再看看游标尺从零刻线开始第几条课线与尺身某一刻线对齐,其游标刻线数与精度的乘机就是1mm的小数部分,最后将整毫米数与小数相加就是测得的实际尺寸。 游标卡尺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必须注意其精度,测量时候要去掉工件的毛刺以免划伤卡尺,用完要放在指定的位置,轻拿轻放,不可与工件一起摆放,长时间不用时还需擦油,以免用时候不光滑。

(二) 装配图

装配图是机械设计中设计者意图的反映,是机械设计,制造的重要的技术依据。装配图是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和零件的主要结构形状,以及装配,检验和安装时所需的尺寸和技术要求。所以我们在装配时,必须看懂图样中的性能尺寸,装配尺寸。安装尺寸,外形尺寸。 但装配图的方法步骤:

1 先看标题栏,初略了解零件

看标题栏,了解零件的名称,材料,数量比例等,从而大体了解零件的功能。对不熟悉的比较复杂的装配图,通常要参考有关的技术质料。如该零件所在部件的装配图,相关的其他零件图及其技术说明书等,以便从中了解该零件在机器或部件中的功能,结构特点,设计要求和鬼要求。为看图创造条件。 2 分析研究视图,明确表达目的。

看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局部视图,剖视图等,从而弄清个视图的关系及其表达目的。

3 深入分析视图,想象结构形状 4 分析所有尺寸,弄清尺寸要求

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设计和制造工艺要求,找出尺寸基准,分析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明确尺寸种类标主形式。分析影响性能的功能尺寸标住是否合理,标住结构要求的尺寸标住是否符合要求,其余尺寸是否满足工艺要求。 5 分析技术要求,综合看懂全图。

主要分析零件的表面粗槽度,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要求。要先弄清配合面或主要加工面的加工精度要求,了解其代号含义,再分析其余加工面和非加工面的相应要求,了解零件加工工艺特点和功能要求,然后了解分析零件的材料热处理,表面处理或修饰,检验等其他技术要求。

综上所述,装配钳工不仅要注意加工中的划线,锉削。钻孔,锯削等,还要看懂装配图,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和注意安全生产,掌握上面所有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在实际的实践和生产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精练,不断的自我提高,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工出有利于工厂的效益的机械产品,才能不会被社会所淘汰掉 【参考文献】 《机械设计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钳 工》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第17篇:钳工技师专业论文

技师专业论文

题目:如何把握胶印机安装过程中

机器水平问题

姓名:

职业:装配钳工 身份证号码: 鉴定等级:二级 单位:

年 月 日

目 录

摘要 ..................................................2 前言 ..................................................2

一、胶印机安装简介 ....................................2

二、胶印机安装的一般过程 ..............................3

三、胶印机安装的场地定位及地基水平校验 ................3

四、胶印机水平问题技术分析 ............................4

五、胶印机水平校验的具体操作 ..........................5 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7 1 如何把握胶印机安装过程中机器水平问题

摘要

近来年,我国印刷机工业的发展速度很快,随着照相排字和电子分色技术的迅速推广与应用,胶印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不仅彩色画报、艺术图册、产品商标和书籍封面等采用了胶印,而且大量的书籍和报刊等也实现了由铅印向胶印的过渡,胶印机在我国各类印刷厂中被大量广泛应用。本文根据胶印机制安装工程施工,重点讨论了胶印机在安装调试过程中的机器水平问题。

关键词:胶印机、安装调试、机器水平。

前言

机器水平是机器调试的一个关键步骤,机器的所有回转滚筒必须处于水平状态,才能保证机器的平衡运转。假如机器不水平的话,轴承、齿轮的工作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印品的质量也随之被破坏。只有在安装过程中,正确地对机器的水平进行严格的调试校正,才能保证胶印机的正常工作运行。

一、胶印机安装简介

胶印机的安装是胶印机由生产厂家运输到安装施工地点,借助一些工具和仪器,经过必要的施工,将胶印机正确地安装在预定的位置上,并通过调试运转达到使用要求。

二、胶印机安装的一般过程

胶印机安装的工序一般必须经过:吊装运输、设备开箱检验、放线就位、设备固定、清洗、零部件装配调整、试运转及机器验收等。

三、胶印机安装的场地定位及地基水平校验

机器安装前首先划定中心线,中心线确定一般有两种:一是以车间中心线为基准;二是以墙壁为基准。中心线的确定要根据各种型号的胶印机占地面积及辅助设备等因素综合考虑。例如海德堡速霸CD102型胶印机,机器的中心线与墙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3.9米,否则就会影响辅助设备的安装和维修空间。

一旦中心线确定后,在机器的总长度范围内,用激光水平仪测量每一米之间的地基水平高低(如图)。首先调准激光发射器的水平位置,再测a~b之间的距离,即可知道地基误差情况。

在测量地基水平高度时,接受激光的一方人员需注意,不要让激光直接照射到眼睛,以免损伤视网膜。测量地基水平的目的是在安装机器前充分了解地基的平整度,以便正确确定第一机组落地的高度,避免后续机组因地基水平误差而无法落地。

在确认机器安装的中心线后,在第一机组落位的末端需划一根与中心线垂直的直线,以确定第一机组正确位置。第一机组的正确

3 定位很关键,如第一机组定位稍有误差,整机安装就会偏离机器的中心线,最后将第一机组的油盘根据机器的中心线和垂直线安放落地,并将第一机组落于油盘之中,后续机组依据第一机组依次落位。

四、胶印机水平问题技术分析

1、输纸部分和收纸部分都是为印刷单元服务的,所以印刷单元是整个机器调试的绝对基准。在找水平时,应先把印刷单元的水平找好,再找输纸部分和收纸部分的水平。找印刷单元的水平首先应找底托水平,底托的水平不好,上面的水平也就无法保证。如何找底托的水平呢?底托一般有两个测量平面:一个是传动面,一个是操作面。由于机器的传动系统大都是传动齿轮,绝大多数装在传动面。如果此面的水平保证不了,机器也就无法平稳运转。所以相对来说,传动面的水平比操作面的水平更重要。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传动面的水平(线水平)是整个机器水平的绝对基准,两底托的水平是整机水平的绝对基准。根据基准的关系,在找水平时,应先找传动面底托的水平,再找两底托的水平,然后再找高度方向的水平。一般机器只要底托水平保证,高度方向的水平就不应有任何问题,因为高度方向的水平与机器的加工和安装的精度有直接关系,否则某些部件就得重新安装,严重时就必须更换设备。所以高度方向的水平是用来检查机器底托水平用的,用户安装时,要调的也是机器底托的水平。

2、在找传动面底托的水平时,根据两点一线的原理,应首先确定其中一点的高低位置,然后再调另一点。当两点基本上在一个水平线上时,可通过五校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机器的水平精度。传动面底

4 托的水平找好后,再找操作面上一点与传动面的横向水平,注意在找操作面的水平时不能再动传动面的水平位置。此后再找操作面整体与传动面之间的水平。用基准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底托的水平则可知,传动面底托的水平是底面水平的绝对基准,操作面与传动面之间的横向水平是底面水平的相对基准,因此调节时必须按基准的顺序进行,不可反调。

3、底托水平找好后,可把水平仪放到压印滚筒上检查滚筒是否水平。有时还要把水平仪放到墨斗辊和水斗辊上,检查墨路和水路是否与压印滚筒的轴线平行。

印刷单元的水平基准,不同机器不一样所以对具体的机器应根据安装说明书来定水平基准。水平基准确定后,其它印刷单元则为相对基准。基准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基准的水平调节的不合适,则给后续机组的水平调节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基准的水平一定要反复校正,精度越高越好。

五、胶印机水平校验的具体操作

1、水平校验使用的仪器、仪表

检正水平时,一般选用专用的水平仪。水平仪必须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否则无法检测机器的水平度,因此水平仪应定期送到计量中心校准。

2、水平仪的精度检查

水平仪的底座及用来检查水平度的部位都应严格保持清洁,否则会引起测量误差,这些部位最好用汽油或温水反复擦洗。精度检查时,

5 先将水平仪置某一平面上,记录下其读数(如果气泡在水平仪一端,则应调节该平面的水平度,使气泡移到水平仪上面有量程的地方,不一定非要调到中间部位),然后将水平仪转180°,在原地方再测量一次,如果两次测量结果一样或误差极小,则可认为水平仪的精度符合要求,否则应仔细查找原因。

如果接触面不合适,则换其它平面重新测试;如果是接触面的清洁度不够,则应清洗后再测量;另外,还要注意正反测量的位置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这些原因都不存在,则应更换水平仪。

3、胶印机水平调节操作过程

先将机器下面的支承螺钉调到中间部位(略偏下),然后测量机器的水平度(在底上有专用的测量平面)。由于各个测量面都是平行的,因而只要操作正确,在任一测量平面内测量,其结果应是一样的。在一个平面内应进行两个垂直方向测量,如果气池都向该测量部位移动,则表明该部位处于最高位置,可旋转支座螺丝使机器向下移动;如果气泡一个向测量部位移动,一个不向测量部位移则表明该部位不是最高位置,应再对其它测量平面进行测量,直到找到都向测量部位移动的测量平面为止,按上述进行调整。如果能找到气泡都向测量部位相反方向移动的测量平面也可,则表明该部位是机器的最低位置,可将其下面的支座螺丝升高,但一般都应找最高位置。如果两个测量平面内的测量结果完全一样(在两个方向上),则表明机器有一边是同时高或同时低,假如操作面高,则应同时同步旋转该部位的支承螺丝。对机器底座进行的水平测量只是找水平的第一步,随后还应该对

6 压印滚筒的水平度进行测量,如不符合要求,则应重校底座的水平度,同时还可用墨辊来检测机器的水平度,最后再以机器盘车的轻重来判断机器的水平调节是否合适。

主机水平校验结束后,再作辅助设备的安装。整机安装完毕后,检查机器所有的动作。检查完毕,进行试运转,逐步由低速向高速运转。运转一小时后,检查三滚筒轴头是否有发烫现象,如无异常,安装完毕,进入机器的试机验收阶段。

结束语

一台胶印机能否顺利投产,能否充分发挥它的使用性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提高产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器水平问题的校验。仔细认真、科学严谨地校正好机器水平是关键。机器安调初期,考虑地基是否有变形下沉,磨合期机器振动等因素影响,胶印机机器水平在安调后应定期进行复查,确保机器平稳、可靠的工作运行。

参考文献

[1] 任志涛〃胶印机技术 印刷工业出版社 2010 [2] 秦付良〃实用机电工程安装技术手册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第18篇:钳工工艺技师论文

摘要 ..................................................................................2 关键词:手工操作,装配,调试,维护,修理前言 .....................2 前言 ..................................................................................3 第一章 工件的结构分析 ........................................................4

1.1 工件的结构示意图及技术要求 .....................................4 1.2零件示意图 .............................................................5 1.3工艺分析 ................................................................6 第二章工件的制作过程 ..........................................................9

2.1备料 ......................................................................9 2.2划线 .....................................................................10 2.3凸件的制作 ............................................................10 2.4 凹件的制作 ............................................................11 2.6 相配孔的制作 .........................................................14 总

结 .....................................................................16

1 摘要

钳工是一种手工操作比较多,工作范围广的工种,要求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扎实的技术功底,并且要会灵活的使用多种的加工工具与设备。其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直接的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钳工基本的手工操作有很多种:划线,錾削,锯割,锉削,钻孔,锪孔,扩孔,弯曲,铲刮,研磨,矫正,钳工还要熟练的操作加工设备如:车床,铣床,磨床,刨床,数控车床等等。光会使用还不行还要会对其部件进行装配,调试,维护,修理。这才是一名钳工应当具有的技能。

关键词:手工操作,装配,调试,维护,修理 2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工业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及款式都有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满足人类的需求,世界上各国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模具技术的开发,大力发展模具工业,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模具制造水平,并取得了显著效益。我国对模具工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国务院于1989年3月颁布的《关于当前国家产业政策要点的决策》中,就把模具技术发展作为机械行业的首要任务

而模具就要用到钳工,我们学习的钳工很多时候都是使用的手工工具,并且是经常在台虎钳上进行手工操作的一个工种。钳工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加工零件及装配,安装,调式和修机器及设备。钳工是一门非常深的学问,可以手工加工出我们可以设计出的小形工艺品,在机械制造零件上他还能完成一些机械加工方法不太合适或不能解决的工作,都需要钳工来完成。本次论文是零件间的相互配合,它的配合间隙比一般的零件更加的难以掌控。不但如此,凸件还要翻转180°。这是对操作人员的考验。

3 第一章 工件的结构分析

1.1 工件的结构示意图及技术要求

图1—1 相配图

技术要求:

(1)各加工面平面度误差小于0.015。

(2)配合间隙(凸件做180°翻转)均不大于0.05mm (3)凸件与凹件配合后与插销配合间隙≤0.04 (4)工件的表面不准有伤痕和人为的缺陷

4

1.2零件示意图

凹件

凸件

1.3工艺分析

1.3.1工件的分析

其中对件凸件进行分析。凸件是一个对称的图形所以要多加的测量和仔细。在凸件中两边的平行的很重要保证在,如果出错会对达不到其配合间隙,在这工件中各个的边都有为120°和150°角。配合时是已凸件为基件它的尺寸精度要保证在正负0.02mm。

件2为凹件。凹件也是一个对称的图形。在图形中标有孔,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直径为10工艺孔应用9.8的钻头钻孔,孔的位置精度要保证。凹件基本没有精确的尺寸要求,它最主要就是做凸件的配合所用,保证两者配后的配合间隙。不过前提是必须要仔细的测量其的值和把握好凸模的各个工艺的尺寸要求。

本配合件由3个部分组成:件1凸模,件2凹件,件3插销。根据图纸分析,该配合件的基准件为件1凸件。所以先制作件1凸件,然后根据制作好的凸件配和做出凹件配合起来。

1.3.2配合的分析

(1) 本配合件的目的:能很好的了解配合件的工艺流程

(2) 本配合件的难点在于: ① 在制作凸件的时,要注意个锉削平面的平面度为

0.015MM。同时在制作凸件上部时要特别注意其两对边的对称度(0.02mm)。在制作是要用丝表多次测量以保证工件的精度。

凸件

②如图所示,件1与件2配合平行度与平面度都比较高,制作时要多次测量以保证工件质量。凸件与凹件插销配合间隙≤0.04MM,并且凸件翻转180度与凹件配合时的间隙不大于0.05mm

配合图

(3)本配件的重点在于:在配合时必须要保证其孔的相互间的位置精度在翻转时能够很好地配合并插进插销。工件的角度的确定。

第二章工件的制作过程

2.1备料

根据其工艺要求备料在备料时由于其凸件和凹件要配合所以必须留有余量以便精修时的尺寸正确。图中板料的厚度为7mm。凸凹件是以一块大板料锯割而成。如图所示备凹件为长度为70±0.02乘110±0.02要保证其边的平行的。备凸件为60±0.02乘110±0.02由于此图形要配合凹件内所以留有余量,在精加工时保证对称度和平行度。

备料图

9 2.2划线

根据图纸分析,绘制本工件。划线的工件准备包括工件的清理、检查和表面涂色;

工具是准备按工件图样的要求,选择所需工具,并检查和校验工具。

划线是一项复杂、细致的重要工作,如果将划线划错,就会造成加工工件的报废。所以划线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

对划线的要求是:尺寸准确、位置正确、线条清晰、打孔的冲眼正确然后按照所画的线进行加工,借助测量工具多次的测量已达到标准的要求。在图中划线会用其规定的底面为基准线按其要求的尺寸画线。

2.3凸件的制作

根据下图的分析此凸件是一个对称的图形。在这之前我们要利用到φ3钻头来进行清角废料做好配合时的准备。在凸件备料上沿线锯割前出工件再用锉刀锉其平面再用千分尺量必须保证在它的尺寸精度±0.02。以此面为基面用锉刀锉对边。锉好后用千分尺量出尺寸40±0.02mm,当然同时还要保证这两面的平行度。接下来由于在此工件的中间的部分为v形凹进去的v形图案可以用锯割在钜割此外

v形的顶点距离可以用公式算出。,用钢锯沿线锯割再用锉刀锉平。用万能角度尺保证其两边内角度为150°此零件的角度关系到配合时的精度和工件的对称度所以必须仔细测量。一次按照前步骤的方法作此工件至此凸件完成。

凸件和备料

2.4 凹件的制作

凹件

排孔图

凹件的各部分的零件长度如图所示。跟据其图形的原理是一个嵌入形的凹模它的内部不好锯割所以我们会用到排孔的方式去除中间的废料。排孔时应该用直径为3的钻头钻孔和清角。清角是为了能更好的跟凸模配合。在排孔时需注意的是孔位置不要越过尺寸线。之后根据已知的尺寸用锉刀锉平,保证其平面度侧面的垂直度工件的内边不能倾斜。此凹模由于是和凸模相配所以内部的角度必须要保证不会再配合是因为角度的不对配不进去。凹模的下方有两直径为10H7的孔我们可以从已知的尺寸求出圆心到各边的距离。孔的尺寸精度,位置精度要求都较高,有评分在内,所以一定细心,再用¢9.8进行扩孔最后用¢10的铰孔顺序进行。圆心处可以用样冲打眼保证其偏差值。要注

12 意的是在凹件里也有斜边所以必须用到正弦规进行测量万能角度尺以保证其配合时的间隙达到工件所要求的间隙,角度和精度。至此凹模的工件完成了。

2.5正弦规测量如图所示

正弦定义测量角度和锥度等的量规,也称正弦尺。它主要由一钢制长方体和固定在其两端的两个相同直径的钢圆柱体组成。两圆柱的轴心线距离L一般为100毫米或 200毫米。图为利用正弦规测量圆锥量规的情况。在直角三角形中,sinα=H/L,式中H为量块组尺寸按被测角度的公称角度算得L为正弦规中心距α

被测零件的锥度。根据测微仪在两端的示值之差可求得被测角度的误差。正弦规一般用于测量小于

45°的角度,在测量小于30°的角度时,精确度可达3″~5″。

正弦规

13 2.6 相配孔的制作

该工件的凸件和凹件已制作完成将这两个工件配合在一起。在这两件配合里有4个¢8H7的孔,此孔的位置精度要求高。钻孔前用样冲在圆的中心处打上样冲眼。在钻孔时应用对开夹板分别夹住此配合件的两端,用

7.8mm的钻头钻孔。钻好后应用游标卡尺检测其孔的中心距。把配合件的孔用¢8H7绞好。做好后用插销翻转检测其配合的精度。上交前,清理工件,去除毛刺,锐角倒顿。在次全面检查测量,并记录。

15 总

16 虽然这次写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实习课题,但是他也充分的反映了一个钳工的能力水平,在这个课题中遇到的问题都十分的具有代表性有很多的问题需要独立思考。 在用常规的方法解决不了问题时,还要从反向去思考。从而使我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设计中所涉及到一定的创新,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提高应变能力的训练机会。扎实的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每一个钳工都应该做到的。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客观不足的问题,不能根据实际的情况来作合适、客观地修改,加上我自己的实践经验又不多,这样做出来的设计,难免有不足之处,希望老师能够本谅。当然钳工的技能并不只是手工操作一项,还有对加工设备的装配,调试,维护,修理等。我学习的技能还不是很多,在钳工这方面我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但是我并不退缩,只要抱着这股精神,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也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人员, 17 为我国的钳工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第19篇:机修钳工技师论文

钳工技师论文

一、钳工的基本操作

钳工是主要手持工具对夹紧在钳工工作台虎钳上的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它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种之一。钳工的基本操作可分为:

1.辅助性操作 即划线,它是根据图样在毛坯或半成品工件上划出加工界线的操作。

2.切削性操作 有錾削、锯削、锉削、攻螺纹、套螺纹。钻孔(扩孔、铰孔)、刮削和研磨等多种操作。

3.装配性操作 即装配,将零件或部件按图样技术要求组装成机器的工艺过程。

4.维修性操作 即维修,对在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检查、修理的操作。 以下内容跟帖回复才能看到

二、钳工工作的范围及在机械制造与维修中的作用 www.daodoc.com 1.普通钳工工作范围

(1)加工前的准备工作,如清理毛坯,毛坯或半成品工件上的划线等;

(2)单件零件的修配性加工;

(3)零件装配时的钻孔、铰孔、攻螺纹和套螺纹等; (4)加工精密零件,如刮削或研磨机器、量具和工具的配合

面、夹具与模具的精加工等。 (5)零件装配时的配合修整;

(6)机器的组装、试车、调整和维修等。 2.钳工在机械制造和维修中的作用

钳工是一种比较复杂、细微、工艺要求较高的工作。目前虽然有各种先进的加工方法,但钳工所用工具简单,加工多样灵活、操作方便,适应面广等特点,故有很多工作仍需要由钳工来完成。如前面所讲的钳工应用范围的工作。因此钳工在机械制造及机械维修中有着特殊的、不可取代的作用。但钳工操作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三、钳工工作台和虎钳 1.钳工工作台

简称钳台,常用硬质木板或钢材制成,要求坚实、平稳、台面高度约800~900mm,台面上装虎钳和防护网。 2.虎钳

虎钳是用来夹持工件,其规格以钳口的宽度来表示,常用的有100、1

25、150mm三种,使用虎钳时应注意: (1)工件尽量夹在钳口中部,以使钳口受力均匀;

(2)夹紧后的工件应稳定可靠,便于加工,并不产生变形; (3)夹紧工件时,一般只允许依靠手的力量来扳动手柄,不能用手锤敲击手柄或随意套上长管子来扳手柄,以免丝杠、螺母或钳身损坏。

(4)不要在活动钳身的光滑表面进行敲击作业,以免降低配合性能;

(5)加工时用力方向最好是朝向固定钳身

第20篇:装配钳工技师论文

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的调试问题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基础建设的飞速发展,机电类工程建设也在快速发展,机械设备安装的调试问题也备受重视。本文根据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重点探讨了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的调试。

关键词:机械设备;安装;调试

前言:机械设备在安装过程中,通常要进行单机调试和联动调试,其目的是验证设备正常工作的可靠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要面对很多意想不到的异常现象。只有对在实际工作中对这些“异常现象”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处理,才能使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正常运行。

一、机械设备安装简介

机械设备安装是设备由生产厂运输到施工地点,借助一些工具和仪器,经过必要的施工,将设备正确地安装到预定的位置上,并通过调试运转达到使用条件。一台机械设备能否顺利投入生产,能否充分发挥它的性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提高生产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机械设备安装的质量。

1.机械设备安装的一般过程

各种机械设备的安装工序一般必须经过:吊装运输、设备开箱检验、放线就位、设备固定、清洗、零件装配和部件组装调整、试运转及工程验收等。所不同的是,在这些工序中,对不同的机械设备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安装过程中,对大型设备采取分体安装法,而对小型设备则采用整体安装法。

2.机械设备安装的施工内容

主要包括设备的起重和运输、机械设备整体与零部件组装、管配件的安装、切割和焊接、各种容器内部零件的装配、电动机的安装、仪器仪表和自动控制装置的安装调试、试压以及试运等工作。

3.机械设备安装施工要求

首先要严格保证设备安装的质量,要按设计图纸、设备结构图、安装说明书和施工验收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进行正确的施工,其次还要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加快工程进度,保证按期投入生产。

二、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的调试

1.轴承温度过高

风机轴承温度异常升高的原因有三类:润滑不良、冷却不够、轴承异常。离心式风机轴承置于风机外,若是由于轴承疲劳磨损出现脱皮、麻坑、间隙增大引起的温度升高。一般可以通过听轴承声音和测量振动等方法来判断,如是润滑不良、冷却不够的原因则可通过目测、手模等直观方法判断。而轴流风机的轴承集中于轴承箱内,置于进气室的下方,当发生轴承温度高时,由于风机在运行,很难判断是轴承有问题还是润滑、冷却的问题。实际调试运行中应先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问题。

第一,加油是否恰当应当按照生产厂家说明书规定要求给轴承箱加油。轴承加油后有时也会出现温度高的情况,主要是加油过多。这时现象为温度持续不断上升,到达某点后(一般在比正常运行温度高l0—l5℃)就会维持不变,然后会逐渐下降。

第二,冷却风机小冷却风量不足。引风机处的烟温在120—140℃,轴承箱如 果没有有效的冷却。轴承温度会升高。比较简单同时又节约用电的解决方法是在轮毂侧轴承设置压缩空气冷却。当温度低时可以不开启压缩空气冷却,温度高时开启压缩空气冷却。确认不存在上述问题后再检查轴承箱。

2.轴承振动

风机轴承振动是运行中常见的故障。风机的振动会引起轴承和叶片损坏、螺栓松动、机壳和风道损坏等故障,严重危及风机的安全运行。

风机本身引起振动风机振动,一般来说其振动源来自本身。如转动部件材料的不均匀性;制造加工误差产生的转子质量不平衡;安装、检修质量不良;负荷变化时风机运行调整不良;转子磨损或损坏,前、后导叶磨损、变形:进出口挡板开度调节不到位;轴承及轴承座故障等等。都可使风机在很小的干扰力作用下产生振动。对此,在风机运行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系列相应的处理措施减小或消除震动,如风机叶轮和后导叶进行了防磨处理,轴承使用进口优质产品,轴承箱与芯筒端板的连接高强螺栓采取了防松措施,对芯筒的支撑固定进行了改进,增加拉筋;严格检修工艺质量,增加风机运行振动监测装置等等。

风道系统振动导致风机的振动烟道、风道的振动通常会引起风机的受迫振动。这是生产中容易出现而又容易忽视的情况。风机出口扩散筒随负荷的增大。进、出风量增大。振动也会随之改变,而一般扩散筒的下部只有4个支点,另一边的接头石棉帆布是软接头。这样就使整个扩散筒的60%重量是悬吊受力。针对这种状况,在扩散筒出口端下面增加一个活支点,可升可降可移动。当机组负荷变化时,只需微调该支点,即可消除振动。 3.喘振

在风机运转过程中,当流量不断减少到Qmin值时,进入叶栅的气流发生分离,在分离区沿着叶轮旋转方向并以比叶轮旋转角速度小的速度移动,这就是旋转脱离。当旋转脱离扩散到整个通道,会使风机出口压力突然大幅度下降,而管网中压力并不马上降低,于是管网中的气体压力就大于风机出口处的压力,管网中的气体倒流向风机,直到管网中的压力下降至低于风机出口压力才停止。接着,鼓风机又开始向管网供气,将倒流的气体压出去,这又使机内流量减少,压力再次突然下降,管网中的气体重新倒流至风机内,如此周而复始,在整个系统中产生周期性的低频高振幅的压力脉动及气流振荡现象,并发出很大的声响,机器产生剧烈振动,以至无法工作,这就是喘振。是否进入喘振工况,可根据风机运转的不同情况判断。

第一,听测风机出气管道的气流噪音。在接近喘振工况时,出气管道中气流发出的噪音时高时低,产生周期性变化。当进入喘振工况时,噪音立即剧增,甚至有爆音出现;

第二,观测风机出口压力和进口流量变化。正常工作时其出口压力和进口流量变化不大,当进入喘振区时,二者的变化都很大;

第三,观测机体的振动情况。进入喘振区时,机体和轴承都会发生强烈的振动。防止喘振主要方法是采用出风管放气。在出风管上设旁通管,一旦风量降低至Qmin值,旁通管上的阀门自动打开放气,此时进口的流量增加,工作点可由喘振区移至稳定工作区,从而消除了进气流量小、冲角过大引起失速和发生喘振的可能性。在采用进口导叶片调节风量时,随着工况变化,导叶旋转改变通道面积适应新工况的要求,从而避免气流失速,可有效防止风机喘振。

4.动叶卡涩

轴流风机动叶调节是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滑阀改变液压缸两侧油压差实现的。 在轴流风机的运行中,有时会出现动叶调节困难或完全不能调节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通常会认为是风机调节油系统故障和轮毂内部调节机构损坏等。但实际中通常是另外一种原因,在风机动叶片和轮毂之间有一定的空隙以实现动叶角度的调节,但不完全燃烧造成碳垢或灰尘堵塞空隙形成动叶调节困难。动叶卡涩的现象在燃油锅炉和采用水膜除尘的锅炉比较普遍,解决的措施主要为:

第一,调试运行中尽量使燃油或煤燃烧充分,减少炭黑,适当提高排烟温度和进风温度,避免烟气中的硫在空预器中的结露。

第二,在叶轮进口设置蒸汽吹扫管道,当风机停机时对叶轮进行清扫,保持叶轮清洁,蒸汽压力≤0.2mpa,温度≤200℃。

第三,适时调整动叶开度,防止叶片长时间在一个开度造成结垢,风机停运后动叶应间断地在0~55°活动。

第四,经常检查动叶传动机构,适当加润滑油。

总之,随着我国机械制造水平的提高,各类机械设备的性能、效率和可靠性正在赶超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但在实际调试运行中发生故障的情况仍较多,完善系统设计、做好调试运行前的各项工作,密切注意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加强维护工作等都是提高机械设备可靠性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秦付良.实用机电工程安装技术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2]王丽娜.机械设备安装试运行故障情况分析.民营科技.2009,02

技师专业论文

题目:

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的调试问题

姓名:

职业:装配钳工

单位:

《模具钳工技师论文范文.doc》
模具钳工技师论文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