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风险化解规划范文

2022-12-15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六招”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六招”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href=\"#\">

我国现有的地方政府负债余额大,有资料估计约为4.1万亿元,其中地级市与区、县两级占61%,约2.4万亿元。这是不是个准确数据,还说不清,因此,要准确地反映,还需要进行一次普查。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是在30年的经济体制转轨中逐渐积累形成的,既有地方政府举借和担保产生的直接债务,又有经济、社会中公共风险可能向政府转嫁而形成的债务。二是政府债务统计主要包括直接债务,未涵盖全部债务。三是由于政府任期制,有些债务当期难以反映出来。

债务的缘起

那么,导致一些省市财政收支难以平衡的原因是什么?按照1994年3月22日通过的《预算法》第28条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列,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因此,严格意义上说地方政府是不存在收支失衡的,也就是说从财政账面上看是没有财政赤字的。那么,为什么又形成地方政府债务呢?主要是地方政府靠借债搞建设,债权落空或者超过还款能力形成的地方政府债务,是对后续财力的透支,这种透支积累到一定程度将引发财政风险。

中部某省某地级市,市直政府目前债务总额达30.62亿元,相当于2007年市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7倍之多,即便市直可用财力即使全部用来还债,也需要7年才能还清。如果按城区人口70万人计算,平摊到每人的政府债务约4400元;如果按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在职人员2.6万人(即行政在编人数)计算,人均债务近11.8万元,若按人均年工资2万元计算,需要6年不发工资才能还清政府债务。由于政府债务拖欠,上级财政通过国库扣款和加收罚金的方式对所欠债务予以清收。到2006年底,该市世界银行贷款中等城市项目已累计扣款23698万元,水资源项目扣款551万元,教育项目扣款518万元。2006年,下达罚款、加收滞纳金1432万元;先后8次罚款2800万元。归还政府债务一靠收贷还款,二靠财政资金垫还。由于收贷艰难,财政垫还资金占了应还款额67%,其结果直接危及财政保工资、保运转。债务利息作为政府债务的衍生物,更使沉重的债务负担雪上加霜。每年市直政府仅世界银行贷款债务利息就达2833万元。2007年,该市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4.1亿元,而当年到期的各项政府债务达2亿元,占市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政府债务的还款压力已严重影响国库资金调度,严重影响财政预算支付,严重影响财政正常运转,严重影响市政府形象,降低了政府信誉,对该市的长远发展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债务的两大构成

地方政府债务按表现状态可分为直接债务(显性债务)、间接债务(隐性债务)。政府显性债务是以政府名义签定合同、可以直接用货币度量的政府债务,主要包括外国政府与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国债转贷资金、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等。政府隐性债务包括地方政府担保债务,如担保的外债、以人大立法的形式为建设项目提供的担保,地方金融机构的呆坏账、社会保障资金缺口以及政策性增支缺口等等。

以中部地区某市为例:目前市直政府债务总额达30.62亿元,其中:政府直接债务9.76亿元,政府担保债务20.86亿元,主要包括6个方面:

一是外国政府贷款6.35亿元。

二是世界银行贷款4.1亿元。市直世界银行贷款项目8个,包括中等城市项目某市分项目、长江水资源项目、地方病防治项目、长江上中游农业开发项目、农村改水项目、森林资源与保护项目、教育发展项目、长江水灾紧急恢复项目。项目涵盖了农业、水利、教育、卫生等方面。目前大部分已进入还款高峰期。

三是国债转贷5.19亿元。

四是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城投公司项目14.51亿元。

五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190万元。

六是企业改制贷款4500万元。

在其他地方,政府债务还包括大量的粮食经营亏损挂账、拖欠的应发工资、企业基本养老金、社会保障资金缺口等等。

六大化解路径

如何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笔者认为有以下路径可供选择。

对政府债务进行归口管理,克服目前政府债务多头管理、债务规模与债务资金使用及偿债能力不清的现状,由专门的部门统一管理政府债务。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清理、界定财政支出范围,对不应由财政承担的支出项目应彻底“断奶”,腾出部分资金用于偿债。

推行债务信用评级制度。运用负债率、偿债率等监控指标对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进行早期预警,并规定合理的债务安全线。

对借款单位拖欠行为进行制约。对有钱不还的单位,实施跟踪监督。并严格限制其支出行为。对有欠款的单位包括企事业单位不准更新车辆,不准出国考察,不准新上项目,不准再贷款(贷款还债除外)等。

不断完善政府债务管理的法律框架,规范政府举债行为,防止产生新的债务。要以政府名义发文,对政府债务的借、用、还全过程进行管理,明确举债目的,规范举债决策程序。

修订《预算法》,赋予地方政府债务发行的一定权限。地方政府应当成为独立的财政主体,有明确的财政支出范围和收入来源。为了防范风险,应当制定《财政收支划分法》和《财政转移支付法》和《公债法》。在《公债法》中分设“地方政府债务”专章,规定发行地方债券的条件、资金用途、信息公开等事项。

上级政府要建立地方政府债务政策激励机制,完善财政体制和财政转移支付激励措施,鼓励地方政府帮扶减债,采取措施减少债务负担,对国债转贷资金,属公益性建设的,建议中央财政给予豁免。对愈期债务和不良债务给予减免。

我国政府债务的演变

〉〉

我国政府债务的发展在20世纪经历了“50年代的发展,60年代的低落,70年代的复苏,80-90年代的兴起”这样一个历史发展阶段。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政府先后发行了总价值约为302亿元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和大约3546亿元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这一时期我国政府还通过向国外借款筹措资金,外债金额大约为51.62亿元。到了1958年,在“左”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不仅完全否定了利用外资的意义,拒绝接受外援,而且也全盘否定了内债。从1959年到1980长达22年中,我国没有发行过任何内债,并以罕见的速度在1964年提前还清全部外债,1968年全部还清内债,使我国成为一个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

进入20世纪80年代,国民经济的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些变化使得中央政府财政收入无法满足财政支出的要求,财政开始出现赤字。政府为改变财政困难局面,决定重新向国内外发行政府债券。1993年以前,我国政府发行债券的规模并不大,主要原因在于中央政府在发债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向中央银行透支和借款来弥补财政赤字。1994年国家为理顺财政与银行关系,根除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的直接联系,正式规定了财政部不得向中央银行透支借款,政府入不敷出的差额只能通过发行公债弥补。从此,发行公债就成为政府弥补财政赤字和还本付息的唯一手段,由此导致公债发行规模的迅速扩大,1994年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发行额为1028.57亿元,2001年公债发行规模已达4483.53亿元。

按照我国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赤字和债务统计口径的测算,2008年我国赤字率约为0.6%。债务依存度和债务负担率均在国际约束线内。从总体上看,2009年中国国债余额占GDP的比例约为20%,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预计在3%以内,我国的综合国力能够承受。

推荐第2篇:企业债务风险防范及化解

债务纠纷如何处理

来源: 作者: 日期:10-05-15

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经济纠纷。其中,债务纠纷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体现在应收帐款收不回来,造成其他客户的款项也不能及时兑现,形成难以清理的三角债,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们林业企业也不能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因此,笔者想结合林区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谈一下林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如何处理债务纠纷。.

1 防患于未然是维护企业自身权益的前提基础

防患于未然,是维护企业自身权益的前提基础,因为债务纠纷在许多情况下是可以避免的。现代交易,实际上就是合同交易,是口头或书面合同的具体履行.,但是合同在订立履行时会遇到很多风险。像我们林区企业以前在销售产品时,签订合同的方式一般采用口头合同,这样造成的结果往往是一旦对方不认帐,就会引起债务纠纷。即使签订了书面协议, 有些合同上仅仅有对方经手人的签字,而没有加盖单位的合同专用章,一旦对方否认经手人的代理资格时,就会使我们陷入不利境地。所以, 交易条件不能由双方口头约定,必须使用书面形式,并加盖客户单位的合同专用章。合同法上规定的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信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栽内容的形式,而不是单纯的指书面协议。而且,我们的许多企业并不注重合同上的细节规定,如在代销合同上写着“售完后付款”,只要对方还有一件货物没有卖出,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不付货款;还有的合同写着“某某月份以后付款”,并没有明确付款的具体日期,这样的规定今后也容易引起纠纷。所以在合同订立时不要使用含糊不确定的词语,要知道,合同中的每一个条款,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是十分重要的.千万不要忽视合同细节.。为了预防日后债务纠纷的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对方在签订合同时进行担保。担保的方式很多,如可以用人的担保——保证,物的担保——抵押,质押,留置,以及金钱的担保,如定金。这些都是为了确保债权得到清偿而设立的法律措施。

有时货款无归的风险是由推销人员造成的。有些推销人员惟恐产品卖不出去(特别是在市场上处于弱势的产品),因此在对客户信用状况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就采用代销或赊销方式,结果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为避免发生这种情况,建议在企业与销售人员之间实行“买卖制”,即企业按照100%的回款标准向销售人员收取货款,客户的货款由销售人员负责收取。这种办法把货款无归的风险责任落实到销售人员身上,销售人员在向有一定风险的客户供货时就会三思而后行。一旦发生货款不能回收的情况,也会千方百计、竭尽全力去追讨,否则将直接损害其自身经济利益。这是最能调动销售人员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的办法,比上级主管人员的催促督导要有效、简单得多,这也是防患于未然的好办法。 2 积极催要货款是企业避免陷入债务纠纷的重要手段

中国人向来讲人情,重友谊,看发展,认为催款太紧会使对方不愉快,影响以后的交易,一般不到最后日期,不愿意行使自己作为债权人的 权利。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观念.,如果总是担心对方不高兴, 那么永远都会收不到货款,而且未必保证以后的交易能顺利进行。客户所欠货款越多,支付越困难,越容易转向第三方购买,我们就越不能稳住这一客户,所以还是加紧催收才是上策,否则超出了诉讼时效就会无法挽回损失。只有钱货两清,才能继续洽谈新的生意。催收货款若不理直气壮,就会被对方牵着鼻子走,本来能够收回的货款也有可能收不回来。所以,催要货款时最好直截了当的表明自己的来意,不要让对方认为延期还款是理所应当的。到了合同规定的收款日,上门的时间一定要提早,否则客户就会以你迟到为借口推诿还款。登门催款时,不要看到客户处有另外的客人就走开,一定要说明来意,专门在旁边等候,这本身就是一种很有效的催款方式。因为客户不希望他的客人看到债主登门,这样做会影响另外的生意.

有时客户在市场上因竞争不利经营不善,导致产品积压,资金周转困难,他要求以商品或货物来抵债,这时不要碍于情面拒绝,因为对于的确无力还款的客户,往往稍一迟疑就连货品也没有了。

3 灵活运用法律规则是企业维护自身权益的最后保障

在数次催要而对方仍不还款时,就要考虑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了。诉讼是最有效的维权手段,其中蕴涵着众多的因素,象如何顺延诉讼时效,怎样选择最佳的诉讼时期,诉讼之前要做好那些准备工作等等,都会影响诉讼的结果。而且,再成功的诉讼如果没有进行财产保全导致胜诉却无法执行,也不能算是完美的诉讼。所以,企业用诉讼手段来维权时,一定要及时准确。另外,在目前通过法律诉讼来维权时,还存在以下风险和隐患:

(1)时间长: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案件在立案时先进行立案审查,在符合立案条件时人民法院立案庭再受理,在交纳诉讼费用后,才正式立案。从立案到开庭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而一审可以在立案后6个月内审结,即使运用简易程序也可以3个月内审结;如果当事人要提起上诉,进入上诉后二审在3个月内审结。另外当事人对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调解书还可以在两年内申请再审。就执行而言,在法律文书确定的最后给付期限到来后双方都是法人的申请执行的时效是6个月,一方或者双方是自然人的是一年。可见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债务纠纷,一般都面临久拖不决、旷日持久的局面,劳财费力,得不偿失。

(2) 成本高:虽然国家对诉讼费用又进行了减免,但在实际操作中各个地方法院标准不一,收取比例一般畸高。特别是象我们这样地域偏远、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和标的较大的时候,支付高额的诉讼费用更是增加了成本,并且面临的是一个不可确定的结果,在委托律师进行代理的时候,还得支付一定的代理费用。两相综合,在债权利益久久不能得到实现时,无异火上浇油、雪上加霜。

(3)阻力大:对管辖地不在本地而在异地诉讼的时候,由于对方当事人具有“主场优势”,特别是来自各种有形无形的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使得本来一些普通的民事争议,被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诉讼过程的异常艰难,诉讼结果的难以执行,都会使债权人劳神费力,成本陡增。

(4)举证难:象我们林区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的经济合同纠纷一般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加之当初合同签定的不规范、管理的不完善、原始资料保存的不齐全导致证据的遗失或灭失,或者证据的证明力不强、证据的取得的形式存在瑕疵等等,诸如此类,导致了诉讼败诉风险的加大,也造成了诉讼成本的增加。在民事诉讼“谁主张谁举证”这一规则的支配下,如果证据意识不强,存在上述疏漏或问题,更会导致举证难度的增加、败诉风险的提高。

由此可以看出,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债务纠纷虽然具有效力强、权威高的优点,但确也存在成本高、时间长等问题。在集团公司及下属公司遇到债务纠纷时,如果灵活选取和运用其它的法律规则,可一定程度避免上述问题,从而控制成本、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具体来讲可以采用以下规则:

(1)灵活约定仲裁:在合同签定时,如果面临标的大、对方履约诚信差、以及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情形时,一般可以采用仲裁的方式,仲裁具有的专业性、灵活性、保密性、快捷性、经济性、独立性的特点以及一裁终局的规定,就可以使我们减少成本,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减少诉讼带来的麻烦。

(2)适当采纳公证:在合同签定的时侯,也可以通过当地公证处进行公证,公证书具有比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的证明文件更高的证据能力,司法机关和仲裁机关一般无须审查就可以直接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对于经过公证的合同,在一方违约时,由于公证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对于不履约的经过公证的合同,可以提交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巧妙选取代理:在异地诉讼的时候,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对方当事人具有“主场优势”,因此为了保证诉讼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必要的时候选取一定的代理机构,对于债务的解决也具有润滑和加持的作用。但是代理的方式对于当事人来说可以灵活选取,如可以打包一并代理,也可以分拆部分代理,通过这种灵活处理,可以有效的节约费用、降低成本。

(4)适时申请支付令:当双方是金钱债务纠纷,并且在债权债务关系清晰的时候,债权人通过向法院申请支付令,由法院向对方当事人发送支付令,在规定时期不履行时,可通过法院强制执行。缺点是一旦对方提出异议,就要进入普通诉讼程序,所以具有不确定的因素。

债务纠纷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随着企业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间的债务纠纷也不断增多。因此,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有必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强解决本企业债务纠纷的能力。据笔者了解,这几年我们森工集团及下属公司的债务纠纷数量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产生这些纠纷的原因既有特定的历史情况,也包含着自身体制方面的存在的不足,更不能排除我们个别的办事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漠,合同签署粗糙导致等主观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规范经济合同的签订,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通过降低风险,减少诉讼,从而达到控制诉讼成本,提高企业效率的目的。

在企业处理债务纠纷时,还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继续完善解决方法,更好地维护企业权益。

推荐第3篇:债务化解2.

债务化解

一是清理核实债务,化解历史债务。出台了《襄垣县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的规定》,对已形成的政府性债务,逐笔清理核实,特别是对乡镇和部门隐性债务进行全面摸底、彻底清理并锁定,由举债部门、单位负责说明,彻底弄清举债原因,按照“制止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逐步化解”和“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严控新增债务,积极化解历史债务。

二是制定偿还计划,分步逐项化解。将债务纳入预算管理,保障还款来源,同时,采取调整支出结构、盘活存量资产的方式,并根据地方财力状况,合理制定还款计划,化解债务风险,加强与金融机构沟通协调,开展存量债务置换以及债务延期工作,错开债务还款高峰,缓解债务压力,并根据项目性质、金额大小、轻重缓急等,分步进行偿还。杜绝部门预算单位举借或新增债务,严控债务风险。

三是加强预警管理,进行动态监控。摸清政府性债务风险的真实状况,对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精细梳理,特别是对财政债务率等监测指标的变动趋势进行动态监控分析,加强对各乡镇及县直债务单位的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对存在问题的提出整改意见,对问题严重的及时提出组织调整建议,或由监察部门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是申请债务置换,化解存量债务。采取区别对待、分类化解的原则,通过向上级财政部门申请置换存量债务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化解存量债务,坚持“谁使用、谁偿还、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确定偿债责任主体,督促债务单位制订切实可行的偿债计划,开展存量债务置换,运用PPP模式与社会资本开展合作。

推荐第4篇:债务化解1.

债务化解

今年来,我市进一步强化举措,加强和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

用好债券政策,化解偿债压力。积极申报债券额度需求,合理匹配债务期限结构。将债券资金用于置换存量债务本金,减轻偿债压力。加大对改善民生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确保新增政府债券资金全部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

依法规范债务管理,从严控制新增债务。政府债务严格控制在上级下达限额以内,将一般债务与专项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准确编制政府性债务预算和财政中长期偿债滚动预算。强化财政部门责任,全程参与举债过程。

强化项目支出管理,合理控制支出规模。对需要财政资金保障建设的公益类政府投资项目实施项目库管理,科学安排新增债券和本级预算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合理控制项目支出规模,实行全周期管理。

加快土地出让进度,控债务促发展良性融合。加快地块清理出让和土地挂牌进度,严厉追缴土地出让欠款,提高土地收入缴款入库进度。将城市建设规划与土地出让计划融合,以挂牌地出让配合城市建设开展计划实施。

依法厘清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边界。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严禁各种形式的政府违规担保及承诺,严查违法违规举债行为,严厉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

推荐第5篇:化解县乡财政债务风险的三项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化解县乡财政债务风险的三项措施 作者:刘 洋

来源:《财会通讯》2003年第02期

推荐第6篇: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推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2011-10-02 17:13:03本文来源于:作者: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 黄瑞峰编辑:

地方债、金融风险

在西方国家纷纷陷入债务危机难以自拔的形式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已成为国内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那么,地方政府和银行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呢? 0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欧元地区一些国家的债务问题浮出水面,风险骤然增大,美国公债风险警报也频频拉响。在西方国家债务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引发了业内人士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普遍关注,也引起了地方政府债务是否会造成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警觉和担忧。在重新审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同时,如何未雨绸缪,前瞻性地寻求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有效措施,已显得刻不容缓。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数额巨大。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数额究竟有多少?不久前,国家审计署公布了由总署、省、市、县四级审计机关4万多名审计人员按照“见账、见人、见物、逐笔、逐项”审核的原则,对所有涉及我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的373805个项目和1873683笔债务审核的权威结果,数据显示,至2010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量达到10.72万亿元,其中80%的资金由商业银行提供,占当期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16%。按照欧盟《马约》的规定,一个国家的债务率不得超过该国国内生产总值60%的警戒线,我国10万多亿元的债务目前虽然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但是数额的绝对值仍然十分巨大,一旦这些巨量债务产生违约风险,对我国宏观经济和银行体系带来的负面影响及造成的巨大冲击不言而喻。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风险隐患。根据审计结果,至2010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率(包括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转化为偿债责任计算)为70.45%。审计发现,一些地区和行业存在着举债缺乏规范、债务规模较大、债务负担较重、违规取得和使用债务资金等问题。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增速超过了固定资产中国内贷款的增速。地方政府债务50%以上的部分将于2011年至2013年逐步进入还本高峰期, 还债压力明显。一些贷款存在着借新还旧问题,部分债务违约已经显现,贷款坏账将不可避免。例如,有媒体报道,某省高速公路开发公司总资产为1314亿元,

1 负债1015亿元,成立5年来仅实现8亿元利润,根据测算,即使到“十二五”末也仅能实现利润10亿元,而该公司的负债大多为银行贷款,这一事例也许仅暴露了债务风险的冰山一角。中银国际的研究显示,假定在较坏的情况下,3年后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不良贷款率上升到30%,则我国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将由目前的1.16%上升到3.9%,同时,银行的净利润较2010年将下降55%,银行首当其冲会受到较大损失。因此,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风险隐患不容轻视。

如何防范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清理排查地方政府融资贷款,进行详细分类和科学的风险评估。近一年来,我国政府和银行业监管部门对地方政府贷款给予了高度关注,频频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指导。2011年6月,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公布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对债务进行全面清理规范,有效化解债务风险。银监会也多次提示风险状况。商业银行应按照“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的十六字方针,对贷款进行摸底排查,按照“分解数据、四方对账、分析定性、汇总报表、统一会谈、补正检查”的六个步骤,按照现金流覆盖情况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进行分类处置,查清债务总量、贷款期限和结构,明确偿债主体,增加信息的透明度,使隐性风险显性化,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一些没有现金流的项目或者预期利润极低的项目,应增加抵押担保等风险缓释手段,密切关注贷款的还款能力以及还款收入来源,堵塞漏洞,认真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的后继融资问题。

压缩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鉴于我国商业银行发放的地方政府贷款数额较大、且存在风险隐患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应及时启动调控措施,除了保障房建设等一些特殊用途的贷款外,暂停发放新的地方政府贷款。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协调,取得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对新发放的贷款以及之前项目的后继贷款,应实行贷款权限上收、严格落实借款人准入条件、建立名单制、由商业银行总行进行集中审批等制度,使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得到有效控制。

加强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管理。商业银行对发放的贷款要强化贷后检查和监督,关注贷款的还款能力及项目收入来源,建立并完善风险评估和资金使用控制管理制度。地方政府融资项目多属于中长期贷款,还款周期长,存在着还款期集中、还款压力大、贷款到期与长期投资回报不相匹配等问题,商业银行应积极采取措施,对债务进行重组,合理安排债务偿还期限,强化贷后资金流向的监控,要按照银监会发布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加强流动性管理,对超过一定数额的贷款资金,采用受托支付方式,严密监控资金流向。

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实行有效金融监管。银行业监管部门加强监管是保障地方政府贷款持续健康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监管要从监管范围、监管手段、监管内容、监管模式、监管体系等方面适应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建立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现场和非现场监管紧密结合的综合监管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经济金融安全运行动态监测体系,加强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政府债务绩效的执行监测、分析和信息反馈,增强对经济金融运行状态的预见性和把握能力。监管机

2 构要高度关注政府债务风险问题,深入分析研究,认真总结监管经验,提高监管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是落实辖区及行业监管责任制,严格查处金融机构违规操作行为,对违规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实行双线问责制,严格责任追究。三是完善金融调控手段,制定和运用更加灵活和有针对性的金融调控政策,及时协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四是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监测分析体系、最后贷款人救助机制等,为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危机扩散和风险蔓延的有效防控手段。一些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往往在多家银行开户,给商业银行加强资金监管增加了难度,要发挥人民银行征信数据平台的作用,紧密跟踪监测,及时更新数据,实现信息共享,为防范风险提供决策依据。

政府和银行积极采取措施,处置风险贷款。坚持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应由地方政府自身解决的原则,即:“谁举债,谁负责偿还”的原则。审计署建议,地方政府应对已形成的债务进行清查,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管理和清理,纠正债务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竞争性项目和有经营收益项目形成的债务,应剥离政府偿债责任,对无经营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形成的债务,地方政府应统筹制定还款计划,主要通过安排预算,以财政方式解决。为化解债务危机,政府应紧缩开支,开源节流,树立预算硬约束,严肃财政纪律,预防道德风险。立足于地方政府解决自身债务问题,有利于养成地方政府发展经济量力而为、更加理性务实的意识,能够避免一些地方政府不顾自身实际,滥用信用、过度借债,大干快上的急功近利做法。

在融资平台贷款出现风险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应采取多种方法化解风险,例如,可通过变卖部分资产、减持部分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股权、使用土地出让金等偿还银行债务,有条件的地区还可向中央政府申请发行地方特别债券,通过适度举债以偿还银行贷款。举债要经过国务院批准,纳入地方预算管理,报同级人大审批同意。要制定相关制度和办法,对发债募集的资金使用加强引导和监督,保证资金专款专用。商业银行处置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具体做法有:一是进行核销,利用拨备对一些坏账进行核销,坏账核销应进行严格审查,并经有权部门批准后实施。二是实行资产证券化。银行可将一些贷款打包作为证券向市场销售,从社会上获取部分资金,有助于部分解决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问题,但证券资产在市场上可能存在打折销售情况,不仅会给银行带来损失,而且难以从根本上消除信用风险。三是实行债转股。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不允许银行向企业投资,对此,可采取变通的方法,例如以商业银行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将银行债权转为股权,基金公司通过阶段性持股,成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或项目的股东并依法行使股东权利。实施债转股的目的和作用就是把地方政府从巨额债务中解脱出来,实施债转股后,原来的地方政府与银行的债权债务关系就变成了基金管理公司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持股与被持股或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由原来的平台公司还本付息转变为按股分红,这一重大转变将使得基金管理公司能够名正言顺地参与平台公司的经营决策,增强对债务公司的约束力。一旦项目出现生机,经营状况好转后,基金公司可将所持股份按规定向国内外投资者(例如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外资和个人投资者)转让出售、推荐公司上市、或由地方政府依法回购,最终收回资金。 3 四是对债务进行重新组合,调整延长贷款还款期限,以“时间换取空间”,逐步、分期消化债务风险。

建立中央政府救助机制。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且保持了较高的增速,政府财政税收收入稳定,且拥有巨额外汇资产,国家具有负债比率可控的优势。建立中央政府救助机制,有利于发挥中央政府强大的国家信誉作用帮助地方政府解决其债务问题,有利于避免债务问题对实体经济产生重大冲击及使商业银行陷入危机,有利于提振社会信心,维护社会稳定。当然,中央政府实行救助并非是“免费的午餐”,具体做法上,中央政府可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或由财政拨付专款筹集资金,向一些地方政府提供阶段性援助。必须事先研究制定一整套中央救助机制的制度办法,实行严格的审查、借款、还款制度。对于地方政府融资中产生的流动性困难,可为其提供部分借款,并订立借款协议,要求其在一定期限内偿还本息。对于地方政府债务中产生的实质性损失,中央提供的借款必须与地方政府今后年度的转移支付进行挂钩,在以后年度转移支付中分期抵扣。

推荐第7篇: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研究

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而且透明度低、操作不规范、各预算层级和区域分布不平衡,极易引发债务风险。债务风险不但会在地方层面积聚,还会沿着财政链条纵向传导至中央政府,沿着金融链条横向传导至金融体系,威胁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因此,有必要遵循调节总量――控制增量――削减存量的路径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有效防控。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债务风险;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1)01―0074―04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生后,提醒各国应对政府债务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和警惕。据统计,2008年末,我国宣布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地方政府随之提出的投资计划总额超过24万亿。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因此,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特征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透明度低、操作不规范、各预算层级失衡、区域分布不平衡等特征需要引起关注。

(一)地方政府债务透明度低

由于我国对地方政府财权严格管控,地方政府一般采取两种变通方法融资:一是由财政部代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如2009年中央政府曾代发2000亿地方公债;二是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向银行借款或发行“城投债”。前者属于纳入地方政府预算的显性负债,后者则是以地方政府担保或承诺方式存在的隐性负债。由于第一种做法的主动权在中央政府,相对规模较小,难以满足地方政府的资金需求,因此,地方融资平台成为现阶段地方政府举债的主要渠道。地方融资平台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尤其在应对外部经济冲击时,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可以为大规模投资提供财力支持,不仅能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供给,同时也扩大了内需,拉动了当地经济增长。但以地方融资平台形式发行的地方债并没有纳入地方预算,形成的政府债务具有隐蔽性,举债资金使用的预算约束不到位,透明度和规范性都存在明显不足。地方融资平台的表现形式多样,既有各种类型的城投公司,也有针对交通、电力、农业、文化产业等的行业性融资平台。究其实质,都是按照地方政府意图设立的以融资为主要经营目的的公司,地方政府通过提供隐性担保、以土地等不动产作抵押向社会融资,取得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银行贷款。也有一部分来自资本市场,以发行公司债、股票上市等方式进行。由于融资平台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目前普遍存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责任主体不清晰、操作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多个融资平台从多家银行获得信贷资金,形成多头举债。而银行对地方政府的总体负债和担保承诺情况不清楚,甚至地方政府对融资平台的全面负债情况也不是很清楚。这样,就很容易由不规范的“隐性债务”产生隐性公共风险的积累。一旦投融资平台的项目投资收益不能覆盖成本,资金链就会吃紧甚至发生断裂,这些“隐性债务”就必然显性化,直接冲击当地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基层地方政府债务压力集中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包括省(以及省级政府)、地(或地级市)、县(或县级市)、乡(镇)四级政府负债,各级政府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债务压力,尤其是近年来县乡级基层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加大,债务压力相对集中。据统计,在全国8221家地方融资平台中,县级平台多达4907家。虽然这些基层投融资平台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从我国政府财力的纵向分布看,越到基层,财力的回旋余地越小,财政的承压能力越弱。而且在公共财政体制下,基层政府融资平台所借贷的资金大多用于公共领域,项目投资普遍回收周期长、回报率低,由此导致多数融资平台偿债能力很差,大多数债务需要地区财政偿还,积累了大量债务风险。此外,县乡级融资平台运作的规范程度也相对较低,在许多县级平台的融资来源中,银行贷款占90%以上。在一些平台贷款中,有土地抵押的仅占三成左右,六成是违规违法的担保,甚至存在资本金不到位、贷款被挪用的问题。就其债务存量看,大多数县政府债务余额占其当年财政收入规模的比重约在100%~500%之间,如此高的债务水平对当地政府的财政运行造成巨大压力,影响基层财政的稳定性。

(三)地方政府债务区域分布不均衡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由此带来地方政府债务水平和风险的区域差异。2009年,审计署公布的全国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地方政府债务的审计报告显示,西部地区债务风险比较集中,有些区域地方负债与其还本付息能力严重错位。西部地区地方负债率较高有多种原因。首先,西部地区自有财力明显不足。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经济增长速度虽然逐步加快,但与东部发达地区比仍较低,导致财政收入总量增长但占比下降。2000年,西部地区十二个省区的财政收入总和为1127.17亿元,占当年全国财政收入6406.1亿元的17.5%;而2008年,西部地区的地方财政收入总量上升到4480.21亿元,但仅占全国财政收入61316.9亿元的7.3%。其次,西部地区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比例不协调,加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近年来,西部地区投资比重明显增加,一批大型国家项目的陆续上马在短时期内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这种投资是以政府推动为主,民间资本和外商投资并没有相应地大规模跟进,这种单纯依靠地方政府有限的财政资金拉动的发展方式大大加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再次,西部地区融资平台运作不规范,对地方经济的拉动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贡献有限。地方融资平台大多是空壳公司,自身没有盈利性的主营业务,主要工作是进行贷款对接,不能发挥其再融资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平台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债务不断积累的过程。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传导路径

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规模过大、结构不合理、资金运用效率低下等情况极易导致违约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并非一个独立的系统,它的不断积累不但会导致金融系统风险的形成,还会导致中央政府的财政风险,进而威胁国家的经济安全。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财政链条纵向传导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明显的自下而上纵向传导特征,即通过财政体制链条将债务风险由地方政府传至中央政府。当地方政府由于资不抵债而处于困境时,上级政府将承担救助责任。从理论上说,地方政府债务会沿着从低到高的行政链条依次传导、逐级转化,最终全部成为中央财政的债务负担。地方政府的举债本身并非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条件,只有当地方偿债能力不足时,才会向上级财政转嫁风险。地方政府债务的纵向传导路径为: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期限到来时,如果地方政府财力不足或投资失败难以按时归还借

款,就会产生大量债务违约和逾期;面对逐年累积的逾期债务,地方政府将会采取隐匿手段寻求预算外财源继续举债,即借新债还旧债,这不但使财政负担继续加重,而且会使负债结构更为复杂和隐匿;当逾期债务积累到一定程度,地方政府信用下降无法继续募集资金而又不得不履行清偿义务时,中央政府就会出手救助,造成地方财政风险“倒逼”中央政府,由此引发全国性债务危机。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纵向传导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地方政府自身的风险积聚,通过借新债还旧债形成了债务内循环,这一现象在我国地方政府运转过程中普遍存在,但由于此时尚能筹到资金维持流动性,所以往往不能引起重视。第二阶段为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的风险传递,当隐匿在地方的债务风险无法自我化解时,中央政府就会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如果把地方财政风险看作中央政府的“或有隐性负债”,而中央对地方的无限救助责任成为对地方政府负债的一种“隐性担保”,就激励地方政府逆向选择扩大举债规模。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金融链条横向传导

地方债务风险除沿财政体系链条纵向传导外,还可以横向外延至金融体系,导致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地方政府债务很多是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向银行贷款形成的,银行是主要的债权人。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9.59万亿元的新增贷款中有40%流入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银行在与这些融资平台合作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过度信任融资平台的偿债能力等现象,导致一些地方出现重复抵押、虚拟抵押等问题,使银行资金面临较大的风险。此外,由于政府融资平台获得的银行贷款,80%以上是项目贷款,而绝大多数项目都是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工程项目、公共设施等,没有任何的收益,其结果是贷款基本要由地方财政偿还,其中,主要的方式是通过土地运作偿还。但由于土地管理越来越严格,土地供应越来越紧张,根本不能满足偿债的需要,很多融资平台都出现了难以偿还到期银行债务的问题,而一旦地方融资平台出现利息支付问题,银行的不良贷款就会出现,银行体系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必将受到威胁。当然,银行出现不良资产,不等于一定有金融危机,中央银行可通过发行货币的形式维持金融系统,但这就必然导致通货膨胀的出现。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收紧信贷政策、上调利率,但如果贷款利率提高,地方融资平台的清偿能力又会恶化。可见,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控制和货币稳定目标之间存在冲突。也就是说,一旦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横向传导至金融体系,调控政策的选择就会非常艰难。

三、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控制

(一)严控地方政府原始举债规模

原始举债是一切债务问题形成的根源。很多地区不顾自身财力举债投资于生产建设项目,不但投资的直接经济回报率很低,而且导致信贷资源过度向政府集中,政府资源配置的比重过大,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即所谓的“国进民退”,进而引发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因此,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的首要环节是控制原始举债的规模。

1.地方固定资产投资要遵循量力而行、优化结构、保持适度规模的要求,通过综合分析地方的财力状况、承受能力来加以规范和控制。对债务风险比较集中的西部地区,更需要建立完善的国家投融资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积极引导作用,并采取投资补贴、贴息贷款、减免税收、加速折旧、再投资返还等措施,广泛吸引国内外民间资本参与西部大开发,最终使民间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以此减缓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2.对目前融资平台的融资状况进一步清理、核实,区分不同情况,分别加以处理。要特别关注两类融资平台:一类是以土地为抵押的借款。因为土地的价值相对比较复杂,在土地价值的上升阶段,有可能会出现高估,而土地的价值下降,就可能对贷款的判断出现差别,也会影响贷款的偿还能力。另一类是由城市政府进行的综合还款。也就是项目本身不具备充分的还款能力,主要依靠综合效益来还款,这里蕴涵着地方政府及财政性的风险。对于保留下来的融资平台要提高其市场化程度,利用市场机制提高融资平台的管理效率,地方政府不能为之提供担保。同时,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一方面充实平台的资本实力,另一方面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人才。此外,必须强化融资平台的风险内控机制,如建立筹资、投资等财务活动的科学决策程序,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跟踪监督机制和预警体系等,以此保证平台自身正常运转,起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缓冲带的作用。

3.加强金融机构对平台发放贷款的管理。加强资本约束,控制集中度,对贷款对象要严格进行审核,做到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从而提高贷款的质量,切实防范风险。

(二)降低地方债务违约率

真正的债务风险来源于债务违约,债务违约是债务风险累积、传导、转嫁的起点。如果各级地方政府有能力自行消化各种原始举债,那么债务风险就不会累积和扩散。所以,在调节原始举债规模的基础上,有效规避各种途径的新增债务违约、强化地方政府对本级负债的偿债责任,是控制风险的核心步骤。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首先,要消除地方政府的“依赖”心理,必须明确上级财政部门对下级部门的有限救助责任,使基层政府形成一种良性预期,在最初的举债环节便开始考虑债务能否及时清偿,尽自身最大努力预防违约。其次,提高地方政府所筹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诸多表现形式中,地方政府债务的效率风险是其中的重要一项,该风险主要指由于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可能使偿债资金不能从债务资金的投资项目中有效获得的风险。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越高,违约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益普遍不佳,由于“产权模糊”和“预算软约束”等制度缺陷,地方政府一旦发现来钱快、易进入的项目,便纷纷上马,以至于很多政府投资项目产业结构趋同、产能效率低下、重复建设严重。鉴于此,中央政府必须加强对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监管,包括强化预算执行管理,重点加强财政收入管理、建立预算支出执行责任制度、提高预算支出执行的均衡性并推行预算支出绩效评价,选择恰当的绩效评价方法,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此外,还要自觉接受人大、审计监督,增强预算透明度,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三)加大逾期债务清偿力度

清偿逾期债务不能仅靠中央财政的救助,关键是要增强地方政府自身的清偿能力。从财政收入渠道看,地方政府除用税收手段筹资外,还可向公众发放债券。在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下,税收增加的可能性显然不大。因此,现实的选择是考虑逐步放开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限制,这不但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对逾期债务进行清偿,而且可以将原有的“隐性债务”显性化,摆脱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当然,地方债并非“免费的午餐”,控制不好就会造成地方政府新的债务负担。所以,在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同时还必须辅之以相应的制衡措施。首先,要完善法律监督机制,修改《预算法》和《担保法》,授予地方政府发债权;颁布《地方债券法》,对地方举债的主体资格、基本标准、报批程序、资金用途、发行规模等做出详细的法律规定;考虑出台《地方政府破产法》,从法律上明确地方政府拖欠债务时所应采取的措施、手段和步骤,割断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风险联系。其次,要引入市场监管机制,对地方政权实行严格的资信评级,建立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并适时引入私人债券保险制度,由地方政府为其按时还本付息向私人保险公司申请保险,降低地方政府债券投资人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贾康,应如何看待天文数字的地方债[J],时代周报,2010,(24)

[2]安春明,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生成机理的探讨[J],社会科学战线,2009,(2)

[3][5]郭玉清,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目标设计与制度选择[J],天津社会科学,2009,(6)

[4]钱凯,防范地方政府融资风险问题的观点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0,(30)

[6]张海星,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模式与风险控制机制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09,(5)

(责任编辑:张佳睿)

推荐第8篇:化解村级债务责任状

化解村级债务责任状

篇1:化解村级债务的思考

化解村级债务的思考

[摘 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村级债务的历史由来,其次提出化解村级债务的前提条件,最后从内部资源的整合和可持续内涵式多元化投资角度提出化解村级债务的途径。

[关键词]村级债务 化解途径 多元化投资

村级债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累积,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经过多次清偿,留下的“老大难”在农村税费改革后风险突现,已成为引发农村社会问题的主要矛盾。

一、村级债务的历史由来

村级债务的形成主要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逐年累积增加的,1992年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开始出现快速增长,投资需求膨胀,通货膨胀加速,在1995~1998年的“双基”达标时期,很多地方为了达标而举债建学校,2002年后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推开,基层收入来源减少。此时配套改革并没有相应展开,公共事业投资全靠县乡自己解决,村成为直接责任者,在没有财源的情况下举债成为重要选择。

二、化解村级债务的前提条件

1.资产清查,摸清家底。开展资产清查,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维护村集体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有利于促进存量资产的整合、调剂与共享共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有利于控制资产的配置,防止超编、超标。另一方面,开展资产清查有利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2.债务核实。债务核实有利于村集体优化资产结构,减轻村集体组织以现金归还借款等债务的压力。由于各类债务的形成原因不同,化解债务的资金来源渠道也不同,因此,要从公益性债务,园区建设债务和其他债务等方面入手,逐笔核实。

篇2:化解村级债务的措施及建议

化解村级债务的措施及建议

发布时间: 2009-12-9 16:16:44 来源: 襄樊市农村经营管理局

文字 〖 大 中 小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村级债务是当前农村工作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也是影响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稳定、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隐患。因此化解村级债务刻不容缓。现就我市近几年村级债务化解情况作一简要分析。

一、债务现状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襄樊市现辖三县、三市、三个城区、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95个涉农乡镇(办事处)、2457个村,全市总人口58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0万人。根据省政府组织的对村级债务的专项审计,截止2008年底,全市村级债务总额为232898万元,村平95.61万元,农业人口平均负债647元。

村级债务的形成有较长的历史过程和较为复杂的社会原因。其主要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前些年搞不切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二是前些年盲目兴办村组企业;三是村级举债完成上级下达的税费上交任务;四是举债兴办集体公益事业;五是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入不敷出,举债保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二.债务化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襄樊市从2003年开始进行化解村级债务工作至2009年底,全市累计化解村级债务64540.56万元。其中2003年—2005年,化解村级债务57388.56万元,2006年化解3376万元,2007年化解205 2万元,2008年仅有775个村化解1724万元。从化解数据看,化解的进度越来越慢。经过前几年的债务化解,有效的化解方法已基本用尽,现在化债渠道越来越窄,基本处于停止状态。债务难以化解的主要原因是:

(一)债权清收难。从2003年—2008年各地共清收、互抵债权32263万元,占2003年债权锁定数184788万元的17.5%,这说明近6年容易收的债权都已清收,而剩余的15.2亿元债权将越来越难清收。而另一方面,中央、省里一再强调要锁定债务,为了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各地不能随意开展清收往欠,更没有出台清收欠款的硬性政策,基层亦不敢违背政策和引起农村的不稳定进行清收债权,因此,村级组织清收债权基本上处于停止状态,这就导致以清欠还债、债权债务互抵的化债主要措施难以奏效。

(二)政策性化债措施落实难。主要是公益性项目形成的债务主体难落实,如农民集资兴修水利、电力设施债务应化转相应部门难落实,也不利于基层操作。还有“普九”债务,经省审计部门认定我市普九债务额为3.8亿元,已列入全国试点省份范围,但这些只是教育部门和学校发生的债务,另外全市还有2亿多元村集体举债建校形成的债务未纳入“普九”债务。当年靠贷款、农民集资形成的“普九”债务仍然由村集体背着。

(三)村级收入来源减少。现在大部分村,干部工资、五保户供养、村级办公费主要依靠财政转移支付,有的还收不抵支,靠借债运转。不可能有多余的钱来化解村级债务。这些村债务在一定程

度上,只能增加不可能减少。据统计,2008年,全市2457个村,无债村只有131个。其中当年无收益的村就有1275个,占51.9%,而资不抵债的村有892个。在有收益的1182个村中,其中有集体经营收益的村920个村,而集体收益在5万元以下的村633个,5万元以上的村只有287个,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保证村组织自身运转就困难,更谈不上化债。同时,近几年国家和省里对农村公益事业投入增大。但很多项目都有缺口,基层干部一方面要争投入搞项目,另一方面要解决缺口。缺口的解决靠增加村组债务,或靠集资增加农民负担。因此造成村级债务不减反增。如通村公路建设缺口就较大,往往是公路通了,村级债务也增加了。以南漳县武镇某村为例,2006年该村修通村公路7.65公里,除国家补贴外,每公里缺口7.18万元,通村公路共计缺口资金55万元,这部分缺口就只有通过村民集资补齐。该村共有1100人,人平集资500元。

(四)化债奖惩机制落实难。虽然中央和省委文件中都明确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安排一定奖励资金,鼓励地方主动化解乡村债务,但是都没有兑现。在新增债务问题上,国办发[2006]86号文件《关于做好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意见》中虽有“谁举债,谁负责”, “对顶风违纪的,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等条款,但基层干部三年一换届,乡村干部也被频繁调整,所以锁定债务,严禁新增债务的禁令便成了“纸老虎”。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措施及建议

针对化解村级债务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

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我们建议:

(一)完善落实化解村级债务的奖补政策。

按照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和地方都要拿出一定资金,对那些化债成绩突出的乡镇、村进行奖励补助,实行以奖代补机制,调动各方面化解村级债务的积极性,使基层不再“望梅止渴”。同时,要树立不借新债,减少旧债也是政绩的观念,把化解旧债、制止新债工作情况列入县乡政府和村级的政绩考核内容、明确要求、落实责任。建议对当年新增债务的地方,凭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一律取消表彰资格,并根据“谁举债、谁负责”的原则,其主要领导一律不准提拔调动,一直到新增债务化解完了为止。

(二)出台化解村级债务的硬措施。

对于前几年因修水利、电力设施、村级公路等公益事业所形成的债务,建议出台政策进行清理核实,实行划转到政府及有关部门,对集体承担的一部分“普九”债务也应纳入国家化解的范围,不能让村里总是背着沉重的包袱。

(三)松动债权清收政策。

以襄樊市为例,目前尚有债权15亿多,其中个人欠集体的税费尾欠达8.3亿元,占债权总额一半以上。因此,建议尽快解冻“暂停清收”的政策,中央、省委出台政策形成气候,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清收工作。对税改前的税费尾欠,可采取适当的办法予以化解;对税改后的农业税尾欠,符合减免条件的应按规定予以核销,不符合减免条件的,一律依法清收,或用惠农补

贴资金互抵,用于化解村级债务。同时对单位欠款也要积极依法清收。

(四)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一是推进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委托乡镇代理服务制。就是在原有乡镇财会服务中心代管村级资金的基础上,增加资产、资源代管业务,同时建立农村综合招投标中心合署办公,这样做,不仅规范了农村三资管理,而且可以促进旧债的化解和对新债的监控。从2008年5月开始试点,到2009年6月底,我市10个县(市)区的95个乡镇全面铺开了这项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中纪委的肯定。二是组织好村级债务的专项审计工作。实际发生的债务要核查落实,对虚假债务要挤出水分。未履行正常程序和村干部私自借入的新债,不得纳入账内核算。

(五)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但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而且能够提供更多地资金用于化债,各地要采取多种经营形式,探索发展村级经济长效机制。

1、深化农村集体资立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提高村民参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2、盘活集体存量资产。对集体现有固定资产要采取承包、租赁、入股等方式予以盘活,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充分开发“四荒”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篇3:村级债务化解浅析

村级债务化解浅析

作者:赵其艳

来源:《财会通讯》2009年第04期

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债务已成为影响农村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十分紧迫而现实的问题,笔者认为:

第一,村级债务难点。虽然化解村级债务工作已开展多年,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目前化债资金来源更加反馈,在充分利用相应手段和办法的基础上,如果要在村级债务化解上有突破陸进展已是举步为艰。其主要难点为:一是村级资金来源相对狭窄,村集体经济薄弱,大部村仅靠财政每年拨给转移支付来维持村级政权的运转,且无其他收入来源渠道。二是农村税费改革后,中央、省委严禁清收农民历年欠款,村级债权不能清收,导致部分债务难以偿还。三是市、乡两级财政只能保工资,保吃饭,不能保证化解村级债务。四是地区“普九”债务大,难化解,村级用于“普九”建校形成的负债额大,占总债务比重也较大。五是税费改革前由村干部借款垫交税费等原因,由于村干部向个人借款数额大,占总债务额比重较大,部分乡镇原村干部借款完成上交,多次向村要债,村里无力偿还,导致多次到市上访未解决。六是部分乡镇旧债未化,又添新债,近年来公益事业、乡村道路、村部建设发展较快,由于国家给专项工程的资金存在缺口,村级不得不举债填补。

第二,化解村级债务的对策与建议。村级债务问题,是许多专家学者“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最令农村基层干部头痛的“老大难”问题,更是各级领导不得不面对和寻求有效解决方法的“难题”。因此化解村级债务是一项事关农村稳定和科学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上下联动、多管齐下、多轮驱动、硬化措施、各部’门合力配合合力,才可能有效地化解村级债务。主要包括:一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坚决制止新增债务,实行六个严禁:严禁举债兴办公益事业;严禁举债垫付各种税费;严禁举债用于村级支出;严禁超出规定订阅报刊;严禁超村级定额补贴标准发放报酬、补贴;严禁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以任何名义从金融机构贷款或为企业提供担保。二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各乡镇办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文件要求认真进行检查,合理确定债务警戒线。对村级产生新的债务额度较少、情节轻微的,要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对产生新债超过警戒线,额度较大、情节严重的,要追求相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严格考核。要把制止新债、化解旧债作为考核村干部任期目标和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及村民主理财小组须依据债务审计情况及民主理财意见,对村干部工作实绩情况提出考核建议。三要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拨村级专项工程资金时按足额预(决)算,不留缺口,避免新债的发生。四要启动清收机制,对农户税费改革前历年税费尾欠,要分门别类,区别对待,对确有偿还能力的农户欠款,建议中央省在适当的时候稳妥启动清收“农户历年税费尾欠”机制。四要多法并举化债,关键在于发展。各村要按照《麻城市化解村级债务试行办法》多法并举,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主线增收化债,因村制宜,科学发展化债。建议中央和省出台用转移支付支持村级化解债务的政策。例如,对村级用于普九建校、基础设施建设,村干部税费改革前借款上交税费实行转移支付支持,每年按一定比例安排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化债。五要象对待国有企业一样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原银行、信用社贷款实行挂账停

息或政策减免。六要积极做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严格把握政策,切实防止加重农民负担,坚决制止新增债务。

推荐第9篇:化解不良债务2

彬政办发[2011]98号

彬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彬县化解村级不良债务试点工作方案》的

通知

各有关镇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

《彬县化解村级不良债务试点工作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O一一年八月四日

彬县化解村级不良债务试点工作方案

村级不良债务问题是当前困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妥善化解村级不良债务对于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保持农村和谐稳定,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稳步推进村级不良债务化解工作,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制止新债、摸清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年化解,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法办事、规范运作的原则,将化解村级不良债务与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健全民主理财监督机制相结合,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化解村级不良债务,防止新债发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化债范围

对2005年12月31日以前因垫交农业税费、累欠村干部工资、建设村级公益事业等形成的村级不良债务进行全额化解。以上债务以实际账面挂账数为准,银行贷款及私人借款不计利息。

三、工作程序

(一)先行试点,探索经验。选取账务规范,底子明晰的龙高、北极、太峪3个镇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待条件成熟时全面实施。

(二)摸清底子,锁定债务。由监察、审计、财政、农业等部门抽调专人逐镇逐村对村级不良债务按年度、分类别进行核实,挤干水分,摸清底子,依照实际情况提出化解办法。

(三)全额化解,直接兑付。根据核定的债务额,由县财政安排300万元资金,由县综改办将资金直接兑付给债权人,并给相关镇出具凭证。

四、实施步骤

村级债务化解试点工作从2011年8月开始,至2011年9月10日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8月10日至8月20日)宣传准备阶段。各试点镇、各有关部门广泛宣传动员,积极做好准备工作。各试点镇制定本镇化解村级债务工作实施办法,上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

第二阶段:( 8月21日至8月31日)核定债务阶段。抽调专人对村级不良债务按类别、分年度进行核定,锁定债务并予以公示,经干部群众认可后汇总上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三阶段:( 9月1日至9月5日)组织实施阶段。根据锁定后的债权、债务数据,分别在试点镇召开兑付会,按照批准的方案进行化解。

第四阶段:(9月6日至9月10日)整理汇总阶段。对债务清理化解资料进行整理归类、汇总存档。总结经验,准备全面实施。

五、组织机构

彬县清理化解村级不良债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刘 旭(副县长)

副组长:杨小平(县财政局局长)

徐小平(县监察局局长)

魏全群(县审计局局长)

成 员:卢彬中(县农牧局副局长)

车建文(县财政局副局长)

李忠存(龙高镇镇长)

杨民安(北极镇镇长)

徐亚莉(太峪镇镇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车建文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六、几点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试点镇、各有关部门要成立组织机构,由主要领导亲自负责,促进工作开展。建立领导责任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制,及时研究化债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宣传化解政策,赢得群众理解、支持。

(二)接受监督。各有关镇必须将债务化解程序和计划、债权债务信息及时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增强化债工作透明度。同时,要及时向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工作进展、成效及突发事件,确保工作稳妥推进。

(三)严肃纪律。各有关镇要加强监督检查,严禁虚报冒领、截留挪用、违法套取化债资金。对违反工作经律的,一经查实,除追回化解资金外,严肃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对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主题词: 财政 不良债务 试点 方案 通知

抄 送: 县委办 纪委办 农工部

彬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1年8月5日印发共印40份

推荐第10篇:“普九”债务化解,势在必行

化解“普九”债务,势在必行

2007年9月15日,泸县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工作会在泸县教育局六楼会议室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县上级领导有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付小平同志,县财政局局长高峰同志,县审计局局长陈先贵同志,县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李定君同志,县教育局副局长吕超同志,各镇镇长、分管教育的各镇领导、镇财政所所长、镇教育助理、镇中小学校校长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杨怀清同志主持。

会议首先由县财政局局长高峰同志就泸县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工作作动员讲话和安排布署,即一是抓紧清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县上争取在两年内偿清债务;二是认真对“普九”债务进行核实,制定化债规划;三是积极筹措资金,建立化债资金来源;四是完善管理制度,落实偿债责任。县教育局副局长吕超同志接着就教育系统怎样化解“普九”债务工作讲了五点意见,即一是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化解“普九”债务工作;二是弄清情况,摸清家底,及时彻底的进一步清理“普九”债务;三是取得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做好教育部门的消债减债工作,今后不得新增债务;四是做好“普九”债务相关债权人的工作,偿还债务务必按照轻重缓急原则进行;五是严肃纪律,

坚决查处违规违纪行为。随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付小平就此次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化债工作作了五点强调和指示,即一是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此次化债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时间性都很强的工作;二是要求上必须清楚明白,指在具体化解债务的操作和内容上;三是责任上必须明确落实,即以县人民政府作为责任主体,以县财政局签头,以县教育局、县审计局、县纪委监察局协调配合;四是数据上报必须准确锁定,找准依据,要求此次清债应做到全面、彻底、真实、有据;五是时间上按时保证,质量上经得起审核;六是偿债必须坚持原则。最后,县财政局副局长王玉兰同志在会上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具体的业务指导和操作培训。

泸县教育局:巫德凯

二00七年十一月十五日

第11篇:关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和防范风险的提案

关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和防范风险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0174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和防范风险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财政部办理 提 案 人:九三学社中央 主 题 词:财政,管理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 容:

从近几年的全国审计结果看,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2万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1万亿元,占62.59%;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2.34万亿元,占21.83%;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1.70万亿元,占15.86%。总体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尚未超出其偿债能力;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审计中我们发现,部分地区的债务偿还存在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较大、偿债能力不足、逾期债务等问题。因此,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势在必行。

一、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缺乏规范。由于地方政府无举债权,其举债融资行为缺乏规范,各地举债融资渠道和方式不一,且多头举债、举债程序不透明。如某县2007年以企业名义向社会集资8.63亿元。

2.地方政府债务收支未纳入预算管理,债务监管不到位。除地方政府债券和各种财政转贷外,大部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未纳入预算管理和监督,相关管理制度也不健全。

3.部分地区和行业偿债能力弱,存在风险隐患。个别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担较重,部分地方的债务偿还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较大,部分地区高速公路、普通高校和医院债务规模大、偿债压力较大。据报道:到2009年5月末,全国共有8221家投融资平台公司,其中县级平台高达4907家。而从地方平台公司贷款债务与地方政府财力对比看,债务率为97.8%,部分融资平台公司贷款债务率超过200%、资产负债率超过80%。

4.部分政府债务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部分单位违规取得和使用政府债务资金。乡镇一级政府债务还没有反映出来。

5.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数量多,管理不规范。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规模大,部分融资平台公司管理不规范、盈利能力较弱。根据审计署审计结果,有7个省级、40个市级和107个县级政府及所属部门,违规为融资平台公司等单位举借债务提供担保464.75亿元。地方融资平台所负债务占到了市、县二级地方政府债务的70%以上。

二、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分析

1.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量资金需求与地方政府有限财力之间的矛盾是债务问题形成的直接原因。近几年来,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战略要求和战略举措,进行了扩内需等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各地为实现战略目标,抢抓战略机遇,普遍加大了基础设施投入,而地方财力有限,特别在日常运转支出因素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如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医保体系进一步健全等),可用于基础公益性项目的财力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

2.现行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中的某些欠缺是形成债务问题的根本原因。我国财政体制在分税制改革之后,财政的集中度大幅提高,大量事权下沉,地方财政刚性支出项目不断增多,形成事权与财权不匹配的状态,便产生了举债行为的内在压力。而地方政府不允许发行公债,缺乏必要的正规融资渠道,只得成立融资平台进行举债,如2009年某市本级城建资金来源中,财政拨款11.29亿元,而通过融资平台融资就达63.28亿元,是财政拨款的5.6倍。

3.现行干部考核机制是推动债务问题形成的内在因素。过浓的政绩意识助长了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现行政府领导班子业绩考核中通常仅有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未将债务数额及风险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在政府债务与领导者的业绩及升迁联系不紧密、且政府债务期限远远超过领导人任期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往往具有很强的投融资冲动,较多关注经济增长而轻视债务规模与风险防范。

4.地区竞争日益紧张和银行放贷政策宽松是债务问题产生的外部因素。在地区竞争日益紧张的今天,通过金融杠杆来加大投入,提升竞争力,成了政府加快发展的“智慧”。这也派生出“能借到钱就是本事”的债务价值观。导致过分依赖上级财政或金融机构,有的甚至存在逃废债务的心理。

5.政府主导发展模式是债务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目前地方经济发展模式中许多应由市场进行投入的领域还是由政府来挑大梁。过多的职能需要相应的资金来支撑,就现今的地方财力根本就无法满足,举债是“全能政府”必然要走的道路。

三、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和防范风险的建议及对策

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双重效应,在看到正面效应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地方政府过渡举债的危害。对于在债务举借、管理和使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存量债务,严格控制新增债务,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改革完善分税制,合理确定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

要彻底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必须从财政体制方面入手,在现有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核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地方上级和下级政府之间的财权与事权,科学划分上下级财政之间的收支,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情况,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地方财政的可用财力,减少地方政府的举债规模。

2.按照谁举债谁负责的原则,区别不同情况积极稳妥地处理存量债务

对竞争性项目和有经营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形成的,或者是已成为竞争性企业的债务,应剥离政府偿债责任,主要用项目自身收益来偿还,必要时地方政府可给予适当财政补贴;对无经营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形成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地方政府应制定偿还计划,通过预算安排落实偿债资金;对还本付息压力较大、偿债出现困难、债务风险较大的地区、行业和单位,各级政府应进行动态监控,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3.继续推进融资平台公司的清理规范,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行为 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整合规范融资平台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关闭改制、充实公司资本金、引进民间投资等方式,促进融资平台公司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法人治理结构完善。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不得再通过融资平台公司变相举借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坚决制止为融资平台公司等单位举借债务违规提供担保和承诺。切实处理好融资平台公司新建项目和在建项目的融资问题,严控新开工项目,防止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对在建项目,地方政府应积极通过财政预算安排或市场化方式解决后续资金的来源,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

4.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

打通地方政府阳光融资渠道,可研究赋予省级政府适度举债权,逐步探索向具备条件的市级政府推开,举债计划需经国务院审批,编制地方债务预算,纳入地方预算管理,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全口径监管。实际上从2008年起,我国开始试行中央代理地方发债制度,但显然中央代地方发债仍然是计划经济的思维,只能使问题更加扭曲。只有从制度层面考虑才能堵住各种隐形的、违规的借债融资渠道。可引入民间资本,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制度和机制,化解地方政府债务。

5.对地方政府债务实施动态监控,并将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

改变官员政绩考核办法,防止出现“政绩债务”。探索出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偿债机制办法,修改和完善《预算法》,规范地方政府举债,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建立借债举债信息披露和监督机制以及举债建设的资源效益评估机制。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之外的其他相关债务,各级主管部门要严格审批和控制规模,建立备案制度。健全债务监管体系,将债务“借、管、用、还”等情况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绩效和任期经济责任的重要内容,明确和落实责任,防止违规、过度举债。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12篇: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与化解方案探析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与化解方案探析

摘 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着力防控债务风险是2014年的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8月份,《预算法》修正案审查通过,9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文件,以下简称《意见》),随着二者的出台,中央政府对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部署。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存在的地方性债务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析,并结合当前的风险、政策给出具体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地方性债务;风险分析;政策建议

一、当前我国地方性政府债务的风险分析

(一)规模增长过快造成地方性债务偿债压力增大。根据国家审计署2013年12月30日发布的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年底,地方政府负有直接偿还责任的债务为10.8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3.09%;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为2.6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22%;政府可能承担救助责任的债务为4.3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5.12%。以上数据表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增长速度过快、土地出让收入增幅下降等原因导致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加大以及地方政府通过信托、融资租赁等方式变相融资等现象突出。

(二)债务公开不透明,难以掌握政府债务真实情况。据数据显示,在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公开上,只有14个城市公开了相关数据,占城市总数的4.2%,政府债务普遍存在债务透明度偏低、监管口径不统

一、专业性差、统计信息缺失和管理不集中等问题,因而无法对政府的债务作出常规的测评和监管,更难以全面掌握政府债务的真实情况。

(三)期限配置不合理,增加贷款违约风险。2014~2015年是地方偿债的高峰期。根据统计表明,4.2万亿元地方债即将到期,地方政府面临着大批量债务集中到期的巨大再融资压力。政府贷款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投资数额大,但是这些项目修建期限长,建成后收益率低,债务偿还往往只能通过再融资来解决,长期下来,负债逐渐增多。当前地方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债务的防范预警机制、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削减财政预算等,但成效不显著。

(四)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来源,政府债务风险加大。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地方债务总额为17.89万亿元,其中主要包括地方政府、事业单位和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从构成地方债务的主体来看,其中有6.96万亿元来自于地方融资平台,而地方政府对这其中的58.47%的债务负有直接偿还的责任,总量约合4.08万亿元。从地方融资平台的运营结构方面来看,地方融资平台存在政企不分、公司治理落后、资本金虚增、资产负债率高且偿还能力弱等问题可能加大政府债务的风险。

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政策建议

(一)调整债务结构,保证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合理增长。防止地方性债务的持续走高和风险积累,关键是要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的结构。当前我国城镇化、基础设施改善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需求较大,因此我国在地方政府性债务融资过程中需要有效甄别,建立合理的债务模式,避免不必要的地方债务,有效控制债务总量的同时,保证地方经济的均衡发展。

(二)落实政府性债务监督体系,防范债务风险。严格按照《意见》要求,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行为,划清企业和政府的债务界限,设立一套控制有度、管理有方、监督有力的监管体系,公开债务发行和偿还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把隐性债务显性化,接受社会监督。

(三)加强对存量债务的管理,解决资金期限错配风险。一是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各部门要对高成本的存量债务进行有效的分类处理,优化债务的期限结构,有效化解地方的债务风险;银行业等金融机构要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贷后管理工作;财务部门、发展改革部门、金融机构等要加强对融资平台募集资金引流、监管,建立政府地方债务融资平台的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二是建立期限债务的清理偿还机制。综合考虑政府的财政、项目收益、债务主体、债务用途等各方面因素,依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原则,分门别类处理政府的债务。三是建立政府债务的总体规划,做到科学借债与有序还债。根据债务风险预警的情况,一方面政府要作出债务总规模和债务结构的中长期规划,根据大环境经济形势、政府建设项目的收益状况及政府财政承受能力,建立起政府债务的总体筹资规划。政府债务的总体筹资规划要做到高瞻远瞩,要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安全性、可行性。确保政府债务借得恰当、用得正确、还得舒心。另一方面政府要制定债务的偿还计划,安排好偿还来源,让债务处于一个合理的负担水平。

(四)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为了有效防止风险聚集,地方政府应积极寻找多种融资模式,一是积极推广使用PPP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更多进入公共服务领域,激发市场活力;二是鼓励企业通过银行贷款、企业债、中期票据等市场化融资方式参与公益性项目建设;三是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改革,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推动中国金融机构格局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王娜.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成因及其法律规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2(05)

[2] 赵?B.关于加强我国地方债管理的政策研究[J].金融纵横.2013(02)

第13篇:高速公路债务风险

摘 要:通过对当前我国高速公路负债的现状及债务风险类型的研究,分析高速公路债务风险形成的机理,探寻防范与化解高速公路债务风险的途径,提出应对措施。这对于新形势下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加强债务风险管理,合防范与化解高速公路债务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理安排高速公路建设计划,

关键词:高速公路;债务风险;债务平衡基金

1 背景及意义

当前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资金来源中,中央财政投入只占大约1地方自筹和国内贷款占85%,0%以上,单一的融资渠道、过高的负债使我国的高速公路陷入“高收费”与“高负债”并存的双高的尴尬境地。随着国家经济环境的变化,信贷政策趋紧,部分银行在监管压力下改变了原有放贷计划,实行“只收,结果导致高速公路行业现金流短期出现紧不贷”

张。同时我国高速公路债务规模目前也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巨额的高速公路债务一方面损害了高速公路部门的信誉和政府形象;另一方面,巨额的债务增加了高速公路行业的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也对确保其高速公路行业进一步保持并

扩大举债能力,持续发展形成制约。因此,新形势下对高速公路债务风险问题进行研究就成为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过程中的一项紧迫而现实的课题。

2 我国高速公路债务的现状()债务规模庞大,总体资产负债率较高。1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2012年3月22日透露,全国的收费公路债务总余额是2.32万亿元,累计投资的总额是3总体资产的负.65万亿元,低于国内银行业控制放贷的警戒线债率为64%,(。另据审计署公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80%)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地方政0.7万亿元,府性债务余额中用于高速公路建设的债务余额为部分地区的高速公路处于建设期和运1.1万亿元;

营初期,其收费收入不足以偿还债务本息,主要依靠举借新债偿还,全国高速公路的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其他相关债务借新还旧率已达54.64%。另外,一些省级交通建设投资集团和高速公路集团在发展时,为了追求规模的扩大往往将收益好的高速公路项目资金投入到新的公路项目,形成以旧建新、以旧养新的资金滚动模式,并大举借贷,有

着很大部分的融资模式是以政府为背高的资产负债率,

景的融资平台。目前,多家省级交通建设投资集团和高速公路集团,负债率大都超过70%。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的2该公司010年年报显示,负债率高达7陕西高速、湖南高速、重庆高速7.9%,其中陕西资产负债率也已超过或接近75%的上限,高速和湖南高速资产负债率已高达88%和

黑龙江、湖南、79.92%。从银监会调查的情况来看,湖北、河北、吉林、山西、云南、重庆、青海、贵州等省市2难011年通行费收入扣除必要养护管理费用后,以有效偿还贷款利息。

()偿债能力不均。2

目前不同地区、不同路段高速公路存在偿债能力不均衡的现象。经过2东部发达省0多年的建设,份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这些路段交通量较大,收益但也有一些新建的山区高速公路造价高,交通较好,

流量小,偿债困难。而西部及部分中部地区由于交通量不足,

建设成本较高,总体上还需要借新还旧、以贷还贷。今后,高速公路的建设重点将是经济效益不高的“断头路”和中西部地区国家高速公路网,这些路段建成后,车流量短期内难以达到一定规模,很可能收益低于还息水平。

()银行信贷到期时间集中,偿债高峰临近。3

高速公路行业早已普遍面临债台高筑的窘境,云南高速违约,陕西高速被“停贷”更是引发了社会对高速公路行业的普遍担忧。高速公路行业大部分的融资模式是以政府为背景的融资平台,地方融资出现一定的贷款平台随着贷款偿还高峰期的来临,

违约是意料中的事,但可怕的是银行一拥而上对公。而未来两年,路“断贷”地方政府债务将进入偿债高峰。预计2011年和2012年两年债务到期将占总第二个还款高峰期在2债务规模的43%左右,016年到2其他年份到期债务约占1018年,4%~17%。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绝大部分为中长期贷款,其中从贷款期限来看,54%的贷款期限在5年以上,2011年~2013年将是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集中到期的时间,政府的还本付息压力巨大。

()资金需求压力巨大,高速公路债务风险升级。4

“十二五”期,我国将建成高速公路4万余km,需投资近2万亿,资本金投入至少5资金000亿元, “十二五”期将建设的高速公路需求巨大。同时,

公路建设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65%在中西部地区,

越来越突出,对资本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表明,预计未来1公路年均建设0年,需求资金是2养护需求资金是2500亿元,000亿。

按现状发展,到2只有5020年,0%的资金需求能够部分银行在监管压力被满足。由于信贷政策趋紧,

,实行“只收不贷”结果导致下改变了原有放贷计划,

高速公路集团公司现金流短期出现紧张。高速公路集团公司可能会存在只能偿还利息,不能按期偿还到期的短期贷款本金的潜在风险。高速公路建设已建设—无止境收费—永远还不清债务”的怪圈陷入“

中,如果未来随着信贷收紧、高速公路收益减少,高再这样

下速公路行业发展的资金链条可能会断裂,去,将有可能演变成银行的烂账,影响金融安全,引发金融危机,甚至引发政府的债务危机。

3 高速公路债务风险类型分析

从高速公路融资主体的角度出发,综合外界环境的影响将高速公路债务风险分为债务规模风险、债务结构风险、债务管理风险以及债务环境风险。

()债务规模风险。1

债务规模风险是指高速公路债务资金占投资总额

的比例过大致使高速公路负债主体可能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所产生的风险。出现债务规模风险的根本原因是债务规模过大导致其债务利息较多,融资成本较大,一旦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降低就可能出现无力偿债的状况。合理地债务规模应该是新增债务所获得的边际收益大于或等于其所负担的边际成本。当社会资金处于闲置状态时,如果高速公路债务规模过小就不能充分即社会资源没有实现最优配置,发挥经济的增长潜力,

社会福利也不会达到最大化的标准;而如果高速公路债务规模超出了高速公路本身对债务的吸收能力和承受能力,出现较多的拖欠、呆滞债务就会影响高速公路建设的持续发展能力甚至引发债务危机。

衡量债务规模风险的指标主要有债务负担率、偿债比率、债务覆盖率及负债比率,其中能够真实反映高速公路债务风险的指标是偿债比率和债务覆盖率,因为就高速公路债务风险而言,主要是由于短期内偿债能力受限而引发的支付危机。

()债务结构风险。2

债务结构风险是指由于高速公路债务利率结构、类型结构、偿还期限结构及外债币种结构方面的不合理所带来的风险。债务结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第一类,债务利率结构风险:债务利率有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两种类型。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回收期较长,期间利率波动大,浮动利率债务过多易遭受利率上浮而多付利息所带来的损失;而过多的固定利率债务将使负债主体承担由于利率下降而不能少付利息的风险,但固定利率债务容易计算债务负

担,便规划债务偿还计划和方于从整体上确定债务规模,

固定利率贷款和浮动利率贷款的合理比式。因此,

例可以有效降低高速公路债务风险。

第二类,债务类型结构风险:高速公路债务有内债银行贷款与利用金融工具从资本市场直接融与外债、

资之分。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利率较低,宽限期、偿还期较长,适于高速公路建设,但是利用外债可能面临汇率风险。由于近期货币政策收紧导致银行信贷规模缩减、融资成本上升,而通过金融租赁、发行地方政府债、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信托、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等方式从资本市场融资,不仅期限、利率灵活,而且还可降低融资成本。

第三类,债务偿还期限结构风险:债务按偿还期分为短期、中期及长期债务。高速公路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从项目开工到运营产生效益需要时间较长,从安全性角度考虑,应该增大中、长期债务尤其是长期债务的比重,避免一次性借入大量年限相同的债务,谨防偿债过分集中和还债高峰,同

时避免短期债务增长速度大于中长期债务增长速度而造成债引发短期支付风险。务短期化,

另外,对于高速公路外债,由于汇率的波动,外债币种的不同比例会直接影响还贷金额的涨跌。因此,外债币种的多样化及币种结构的合理化有利于降低债务风险。防范和减小汇率风险,

()债务管理风险。3

高速公路债务管理风险是指高速公路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或管理者判断失误等因素导致债务资金使用及安排不当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由于高速公路管理系统庞大,人员庞杂,而且经受外界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领导者决策能力的高低、债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债务管理制度的完备性都是影响债务管理风险的重要因素。高速公路项目债务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债务管理人员的估计失误或工作疏忽、债务管理制度存都有可能造成应该在缺陷或者其实际执行不够彻底,

按期偿还的债务延期,延期还款不仅会增加还贷利而且增加

还贷压力,带来一定的风险;第二,由于息,

而其对资金的安排是否合理领导者的决策能力有限,

却对债务负担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当期到账债务资金超出了高速公路建设所需要的数额,那么就会增加多余部分债务的利息支付,势必增大还贷压力。高速公路债务管理风险主要是通过债务是否按期偿还、债债务资金安排务资金是否得到有效使用来衡量的,

的合理性是衡量债务管理风险大小的重要标准。

()债务环境风险。4

高速公路债务环境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和自然环境风险。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实际交通流量和收费总量达不到预期值而产生的风险。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的固有特征,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逐步提高,经济周期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经济的周期变化会对高速公路交通量和收费总量产生影响。通行费是高速

公路还贷的基本来源,而交通量则是收费的基础。高速公路在做项目评估的时候是根据现有交通量情况、路网分布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等因素估算的,而与其平行的新建公路或铁路都会对高速公路的车流量产生影响。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者选择高速公路重点考虑的是运价和速度两个因素,因此一旦其他相关路段与其相

比较存在运价优势和速度优势时,高速公路的通行费收入必然降低,进而影响其债务的偿还。

政策风险:高速公路收费是由国家授权特许经因此国家新政策的出台或政策改变都将影响营的,

到高速公路收益及债务偿还能力。影响高速公路收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是收费标准,收费标准是由政府根据特许经营期年限等因素统一制订的,一般是只有其收不允许改变的。对于高速公路项目来讲,费标准达到了同类型高速公路的平均值或平均值以上才能保证其合理地收入以供偿还债务,而如果政府制订的该项目的收费标准与同类型高速公路的收则说明该项目的收费标准是较低费标准偏差越大,

的,其通行费收入是没有保证的。除了收费标准方“面的政

策之外,费改税”政策、与高速公路相关的比如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的变化同样会影响高速公路的运营收益。

自然环境风险,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高速公路债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建设期,由于天气变化或自然灾害造成的工期延误可能会导致运营推迟,初期债务偿还失去通行费收入保障,还贷第二,在运营期,恶劣天气影响高的压力必然增大;

同样会减少通行费收入速公路通行会减少车流量,

而增大还贷压力。因此,高速公路在建设前,应做好充分的环境调查,以做好准备应对各种天气变化及自然灾害对高速公路债务偿还的不利影响。4 高速公路债务风险形成机理

()高速公路建设的阶段性特点。1

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在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交通基础设施都是集中在20~30年内集中建设完成的。集中一段时间大规模建设高速公路是我国也不例外。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部普遍规律,

分省市在2大部分省市预计010年前即可完成;西北地区2015年可基本完成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预计为2020年。而这必然引发阶段性巨额资金需求。我国通过“中央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投融资政策来实现外资”

大规模建设的目标。一般高速公路项目资本金占其余6而银行贷款这部35%,5%主要为银行贷款,分通常占到债务总量的90%以上。这种倚重于债务融资的资金结构,在大幅改善道路交通条件、有效缓解交通对国民经济瓶颈制约的同时,也必然会形成一定的债务累积。

()高速公路建设决策非理性化,项目过度超前。2

部分地方政府不顾自身的财力状况、偿债能力,一味制定规模宏大的发展规划,大建设大发展形成规模的巨大资金需求与政府资金投入相对不足的矛导致债务规模快速增长,债务风险不断盾长期积累,

积累。另外,在高速公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时普遍高估车流量,有时甚至为了项目通过审查的需要而随造成项目运营后的实际收入跟预期意修改车流量,

收入差异较大,影响贷款偿还能力。

)(高速公路融资结构不合理导致财务成本增加。3

高速公路融资结构比例失衡,表现为股票、国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规模小、比重过低;间接融债、

资占有绝对比重,并以银行固定资产中长期贷款为主,这就导致金融风险过度集中在银行。另外,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对内源融资重视不够,以外源融资为主,外源融资膨胀过快,其在高速公路融资结构中的比例高达7形成了系统内潜在的隐性风0%~80%,险。发达国家高速公路建设基本上是以国家信用为进行低成本的债券类融资,而我国高速公路建基础,

设资金以中长期固定资产银行贷款为主,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方式相券、

增加了3比,0%以上的财务成本。

()高速公路建设财政资金投入不足。4

高速公路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高速公路发展需要政府财政资金的大力投入。虽然近年高速公路建设财政投资总量在增加,但国家财政投资占高速致使银行贷公路建设总投资的比例却在逐年下降,

十二五”期款成为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

而且十分突出。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

“据测算,十二五”期我国高速公路(含一级路)建设投资大约需要2能投入的财政性资金4.5万亿,500 亿左右,资金缺口2万亿,缺口率8需要向市场2%,融资2万亿;按最低资本金比例2需投入5%计算,资本金缺口1即“十二资本金6200亿,700亿元,

五”期我国高速公路(含一级路)建设投资中,需要向市场融资1高速公路建设财政700亿作为资本金, 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依然严峻。

()高速公路管理粗放、建设、运营成本大幅上升。5

据测算,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成本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成本的不断攀升成为导致高速公路债务风险累积的一个重要

因素。由于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等不够严谨,导致项目建设后期设计变更、概算调整而加大高速公路建设成本。

另外,原材料价格与劳动成本的上涨、国家土地政策的紧缩与拆迁补偿政策的完善也会推升高速公路建设成本。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西部地区建设高速公复杂的地质条件更是导致成本高企。路,

在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管理中,由于资金的筹集与使用分属不同部门,各部门出于各自工作的“便,利”往往忽视资金使用成本。另外,高速公路管理收费管理由大量的“人工”手段来完成,增技术落后,

加了管理成本,同时也造成大量通行费的漏征;养护管理粗放,导致管养成本长期居高不下,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管养支出占通行费收入的3大大降0%以上,低了高速公路债务的偿还能力。

5 防范与化解高速公路债务风险的措施

()健全高速公路债务风险管理制度,强化债务1管理基础。

按照“谁承贷、谁还款”的原则,理清关系、明确责任,严格债务主体管理;加强通行费管理,按照收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高速公路通行费公路“

费除安排用于高速公路维修养护和必需的管理支出保证全部用于债务偿还。通过建立高速公路债外,

分析高速公路建务管理信息系统和风险预警机制,

设和经营状况等内部因素,针对具体情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债务风险预警系统,合理估算高速公路建设所需费用,建立滚动的资金需求和供给系统,动态掌握债务运行状况,强化债务管理基础,提高高速公路债务风险防范能力。

()建立高速公路发展投资长效机制,加大国家2

对高速公路资本金的投入。

按照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定位,遵循高速公路公益性、网络型的基本特征,建立以公共财政为各级政府责任清晰、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投融基础,

资长效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在高速公路中的事权关明确投资主体、落实筹资责任,并逐步建立与事系,

权匹配的稳定资金来源渠道。各级政府应确保稳定的财政性资金来源,规范融资渠道和资金使用,加强对资金使用及债务的监管。

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巨大,单纯依靠收取车辆通行费这一条渠道还贷,以实现在合法的收费年限内偿还全部债务的可能性较小。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控的原则,对高速公路建设给予较为宽松的财政政策,通过加大交通部投资补助和中央国债资金投入力度,增加高速公路资本金投入以降低债务性资 金的比率,从根本上降低债务风险。

()控制高速公路债务规模。3

高速公路债务风险中最重要的是债务规模风债务风险的大小与债务规模的大小呈正相关关险,

因此要将重点放在控制债务规模上,同时充分考系,

虑其他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各级政府部门应将高速公路建设投资纳入财政预算,并制定优惠政策,加给予财政贴息大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的投入比例,

补助;同时交通部门政府性债务年度收支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监管,年度所需政府性贷款须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同意,报同级政府批准实施,从而达到控制债务规模以降低债务风险的目的。

)(建立公路债务平衡基金。4

建立以财政补贴、经营性公路公司上缴的利税、车购税和地方交通规费投资经营性公路公司股权收益以及高速公路部分通行费收入等资金为基础的公路债务平衡基金,在高速公路发生偿债困难时,偿本付息,化解债务风险。

考虑到偿债的长期性,公路债务平衡基金一旦建立,就应保持其稳定性,年度预算安排要作为固定每年都应有所增长。对经济效益好、有偿支出项目,

地方财政部门应对其经营还能力的高速公路项目,

效益情况进行监控,督促项目单位制定并落实偿债计划,按月将偿债资金汇入财政部门专设的偿债基金专户,统一由财政部门负责还本付息,确保高速公路债务偿还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利用金融工具,拓宽融资渠道。5

新时期应进一步拓宽筹融资渠道,吸引多种资

金参与高速公路建设,避免对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我国政府对应用金融工具扩大和发展直接融资问题一直高度重视。2国务院下发了《关于004年年初,,强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十七调“

大”报告再次强调“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2直接融资比重”国务院办公厅关008年出台的《(国办发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2008126号文)

系,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针对当前信贷困难的形势,高速公路融资除继续运用原有的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发行

股票、利用外资等资金筹集渠道外,在现阶段可以充分利用金融租赁、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信托、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等金融工具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对社会效益突出的高速公路建设,可通过财政补贴、土地补偿等措施,推进P引导社会PP、BT、BOT等模式,资金直接投资。参考文献:

[]]杜荣春.公路债务风险的测度与评价[交1J. 郗恩崇,

()通财会,2001,11.

[]]陈超玺.论收费公路的负债风险[交通财2J. 陈爱早,

()会,2004,2.

[收费还贷高速公路债务负担评价指标研究3] 孙世荣.

[]()经济师,J.2006,9.

[]高速公路项目债务风险预警及防范研究[4D]. 侯

云飞.

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第14篇:县化解村级债务工作汇报

县化解村级债务工作汇报

**县共有12个乡镇,1个风景名胜管理区,185个村,8.05万农户,农业人口33.78万人,耕地面积20.58万亩。2005年底,我县村级债务总额2740.8万元,村平14.82万元,人平81.14元;村级债权总额1568.74万元,村平8.48万元,人平46.44元;债权、债务相抵,村级净负债总额1172.06万元,村平6.34万元,人平34.70元。沉重的村级债务成为当前困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不畏难、不等待、不观望,坚持把化解村级债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铺开村级债务化解工作,始终将化债工作纳入乡镇、村年度工作实绩考核范畴,化债工作取得一定成绩。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化解村级债务483.45万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daodoc.com 找范文,到xiexiebang.com]

一、严格“五道程序”,清理锁定村级债务。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以下“五道程序”进行村级债务的清理锁定。一是清理摸底。对村集体所有债权债务进行彻底清查,逐笔登记。二是公示核对。以小组为单位公示债权债务摸底结果,同时入户核对。三是审查核定。对公示核对无误的债权债务,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确属村集体所有的债权和应承担的债务,由债权人、债务人、签证单位(经管站)三方当场签订《村级债务核定书》和《村级债权核定书》,作为确认村级债权债务的依据和锁定村级债权债务的标志,同时进行第二轮公示。四是登记入帐。根据核定书,及时登记或调整账务。五是汇总上报。经过核定入帐后的债权债务,进行逐级汇总上报,并进行第三轮公示,作为考核化解村级债务工作的基准数字。

二、采用“八种方法”,切实化解村级旧债。我们结合各地实际,依靠群众,大胆尝试,不断探索切实可行的化债途径与办法,积极稳妥地化解了部分村级债务。一是削减高息减债30.2万元。对村集体所欠的民间高息借款,通过政策宣传,双方协商,比照金融部门规定的同期同档贷款利息进行结算换据。二是清理债权化债130.66万元。对清理核定后的村级债权,根据不同对象和性质,区别对待,分别采取经济、行政或法律手段进行清收。对农户税费尾欠,根据其偿还能力,通过宣传教育和民主评议促其主动还款,不搞强行清收;对国家干部、村组干部、企事业单位的欠款,先宣传后强制,限期逐笔逐人清收。三是结对抵冲销债32.2万元。对村集体与往来单位或个人形成的三角债,在做好工作,协商自愿的前提下,动员债权债务人自愿结对,协商互抵,从而冲销集体债务。四是划转债务50.6万元。对不应由集体承担的债务及经清查不实的债务,落实责任人,从村集体债务中剥离或剔除。五是核销减免债务34.4万元。对债权人已撤消、死亡或自动放弃追债要求的,按规定程序予以核销;对符合减免规定的税费尾欠以及确无还款能力的特困户、军烈属以及死亡绝户,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予以减免。六是盘活资产化债38.8万元。对村组集体拥有的企业、土地、矿场、固定资产以及“四荒”资源,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形式,综合开发利用,盘活存量资产,筹集资金用于还债。七是协议还债42.34万元。对村组集体所欠财政、金融等部门的债务,暂无还债能力的,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制定还债计划,签订还债协议。八是其他措施化债124.25万元。各地通过规范制度堵塞财务漏洞、清理审计账务严惩违规违纪行为、发展集体经济壮大村级经济实力等措施,节省和筹集资金用于还债。

三、健全“四项制度”,坚决杜绝新债发生。一是推行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象集体举债、公益事业建设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全部实行民主决策,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由村干部或少数人说了算。同时对村级事务实行全过程公开,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二是出台了《**县农村财务“双代管”制度》。在完善和规范“村账站审”制度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村级资金、账务委托乡镇经管站代管”制度。三是制订了《**县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统一规范了村级财务的预决算、资产管理、开支审批、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全面实行了村级招待费“零管理”、报刊订阅“限额制”等制度。四是建立村干部离任审计、责任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村主职干部离任,必须接受审计。凡是违反规定,擅自借款发生的债务,按照“谁借款,谁负责偿还”的原则处理。对给村集体经济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通过建立和落实以上制度,从源头上防止新的债务发生。

我县化解村级债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面临一些实际情况和困难。一是负债面广。基本上村村负债,全县仅有5个村不负债;二是负债额大。村平负债14.82万元,负债20万元以上的村有40个,负债最高的达55万元;三是债权清收难。村级绝大部分债权属外出户和困难户所欠,不仅清收工作量大,而且清收成本也大,同时目前政策规定暂缓清收;四是“普九”债务沉重。全县村级“普九”债务总额为1317.76万元,占总债务的48.1%;五是集体经济脆弱。我县大部分村级集体经济属“空壳村”,靠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维持正常运转,根本无力还债,化债的困难相当大。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完善制度,探索和创新办法,积极稳妥地推进村级债务化解工作。

第15篇:政法基建债务化解情况

****政法基建债务化解情况

****年省厅下达我县政法基建债务****万元,其中:公安局**派出所和***派出所办公楼工程及附属工程欠款****万元,法院审判庭和办公楼基础建设工程欠款****万元。截止到2013年3月未化解债务***万元。

2012年10月化债资金下达后,我单位与政法、审计、发改等部门沟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债务化解流程:材料上报-----审核-----公示-----拨款。我单位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化债具体措施,筹集、兑付资金;发改部门负责提供相关债务数据集项目投资概算、决算等基础资料工作;审计部门负责政法机关基建债务的审核,并对化债资金进行监督。现在我县处于材料审核阶段,正在逐步审核,审核结束后进行公示,公示期完即可拨款。

预计2013年6月底完成债务化解30%,9月底完成70%,2014年6月底基本完成全部债务化解任务。

第16篇:浅谈如何化解乡村债务

浅谈如何化解乡村债务

宋昕 付文志 程仙娟

[内容摘要] 乡村债务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对我市乡村债务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化解的建议。

[关 键 词]农村经济 债务 对策

[作者介绍]六盘水市财政局

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乡村债务成了乡村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制约着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严重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阻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进步伐。研究和探讨化解乡村债务的措施、办法,对促进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建康发展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一、我市乡村债务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98个乡(镇、办),1715个行政村,11979个村民组;农业人口有222万元人,52万农户。经核实,截止2005年 ,全市乡村债务总额31592.09万元,其中:乡级28011.49万元,村级3580.6万元;乡级债务占88.67%,村级债务占11.33%;平均每个乡(镇、办)负债322.37万元,每个行政村负债18.42万元,每个村民组负债2.64万元,每户农户负债607.54元,每个农民负债142.31元。这些债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乡镇、村级集体企业贷(借)款债务3295.30万元,占债务总额的10.43%,其中:乡级3287.41万元,村级7.89万元。

(二)乡村公益事业建设贷(借)款债务21365.17万元,占债务总额的67.63%;其中:乡级17952.57万元,村级3412.6万元。在公益事业建设贷(借)款债务中,兴建乡村学校的债务18688.13万元,占债务总额的59.15%(其中: \"两基\" 攻坚贷款负债17510.66万元,占公益性事业建设负债总额的81.96%。);修建乡村道路的债务2189.46万元,占债务总额的6.93%,乡村计生优抚等债务92.27万元,占债务总额的0.29%;其他债务395.31万元,占债务总额的1.25%。

(三)乡村发展种植养殖业贷(借)款债务5047.76万元,占债务总额的15.98%,其中:乡级4937.05万元,村级110.71万元。

(四)其它债务1883.86万元,占债务总额的5.96%,其中:乡级1834.46万元,村级49.40万元。其它债务主要有各种项目配套资金贷款债务、村村通电网建设、乡镇办公楼建设、维修、乡镇招待费、修理费、烤烟生产贷款等债务。如水城县滥坝镇、保华乡、米萝乡办公楼建设和维修贷款352.8万元。

二、我市乡村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盲目兴办企业,无序转型改制,增加了乡村债务。前些年,一些地方不顾客观条件,乡村经济发展规划急于求成,盲目立项,兴办企业,在缺少资金、技术、人才的情况下,举债实施,致使一些企业先天发育不良,后天管理混乱,造成亏损或倒闭。在近几年的企业改制中,对乡村企业的资产没有部门管理,更没有认真地进行产权界定、价值评估,没有经乡村领导班子成员讨论通过,把不应由乡村承担的债务转嫁给了乡村。如盘县刘官镇磨芋加工厂1993年在银行贷款57.67万元,刘官增压砖厂1992年贷款40.68万元,响水镇煤矿贷款249.86万元,洒基镇煤矿贷款100万元等等,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企业倒闭,

债务无法清偿。据清理资料汇总反映,全市这类性质的乡村企业债务达3293.30万元,占乡村债务总额的10.43%。

(二)超越实际能力,举债兴办公益事业,增大了乡村债务。近年来农村扶贫“攻坚”工作,各级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乡村也增大了投入,农村的修路、拉电、人畜饮水、修建学校、村活动室、村卫生室等公益事业,在缺乏资金,靠农村信用社贷款或者是靠欠施工单位垫付的前提下进行的,增大了乡村两级债务。仅盘县滑石乡在农村电网村村通工程改造工程中货款就达169.4万元。据清理统计,乡村两级这类债务高达1177.47万元,占乡村债务总额的3.73%。

2004至2005年,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政策,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农村义务教育“两基贷款”猛增,贷款总额达到17510.66万元,超过历年各项 债务总额,占债务总额的55.43%,其中:六枝特区3474万元,盘县6741.26万元,水城县6595.4万元,钟山区700万元。并且,承担偿还 贷款的主要是县、乡两级政府,加大了化解乡村债务的难度。

(三)举债实施种养业,因管理不善项目失败,乡村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乡镇发展种养殖业,开发经果林、科技养猪、养牛等,本属无可非议,但是,由于对项目的考察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在管理、技术、人才等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不“量力而行”,盲目地上项目、搞建设,结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造成大多数项目失败,由此形成的债务高达5047.76万元,占乡村债务总额的15.98%。

(四)各种项目的配套,加重加大了乡村的债务。为促进地方事业的发展,乡镇都在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项目,但各种项目都要求乡镇有一定的配套资金,在乡镇无财力保障的情况下,只有向金融部门或个人借债实施,造成大量负债,如其他负债1883.86万元,占乡村债务总额的5.96%。

(五)以收取“三提五统”为抵押贷款形成的债务。税改前,乡村贷款主要是以收取“三提五统”费作抵押贷款或还款保证;税改后,取消了“三提五统”,乡村没有了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由此贷款形成的债务,乡村缺乏偿款能力。

(六)政企不分,缺乏民主监督,使乡村经济秩序紊乱。政企不分问题在乡镇级并没有解决,大量乡镇集体企业产权不明晰、债权债务问题不清仍然存在,债务主体是乡镇政府还是乡镇集体经济组织无法分清。同时,由于农村民主监督机制不完善,乡村干部不经群众讨论同意就擅自代表乡村借款,造成债权债务关系紊乱,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三、化解乡村债务的建议

乡村债务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不采取积极的、有效措施和办法化解老债务,遏制新债务的发生,将严重影响我市基层政权组织的正常运转、农村社会的稳定,引发农民负担反弹,增加财政风险,干扰农村正常的社会秩序,影响政府形象和执政能力。化解乡村债务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的紧迫任务。但是,由于乡村债务形成的因素很多,除了客观因素外,还有主观因素、历史因素、政策因素,加之乡村债务数额巨大、涉及面广、时间长、情况复杂,处理的难度很大。目前,各地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措施和办法,都在摸索和探讨当中,因此,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理清乡村债务

进一步理清乡村债务的规模、种类、分布是化解乡村债务的基础条件。这必须解决四个问题:一是明确乡村债务的统一统计口径;二是确定统一的乡村债务分类方法;三是编制统一的乡村债务表;四是对乡村债务进行系统的经济分析和统计分析。

(二)建立化解乡村债务的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和减债办公室,减债办公室由市减负办牵头,负责全市乡村债务工作组织、协调及具体事项的处理工作。二是建立减债目标考核制度。把消减债务作为乡镇工作目标考核任务,列入年终考核,完不成减债任务的乡镇,追究党、政\"一把手\"的责任,并且不得提拔重用。三是建立奖惩制度。市财政设立减债奖励基金,按实际减债总额的一定比例奖励积极主动化解乡村债务的县(区)。此项资金仅用于偿还乡村债务,专款专用。

四是建立新债责任追究制度和乡村干部离任债务审计制度。审计、财政、农业等部门要定期组织对乡村债务的专项审计工作,对违反规定造成新的债务的责任人,视情节轻重和数额大小,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并依法追究其经济责任。五是规范乡镇经济管理行为,加强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5]39号)精神,规范乡村经济管理行为,从源头上防止新的乡村级债务发生。

(三)多方筹资,分级负担,逐步化解

一是按照政企分开和“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在进一步摸清、核实乡村债务底数的前提下,明确债权债务主体。属乡镇政府行为的,由乡镇财政逐年化解;属企业或个人行为的,由债务人负责偿还,必要时通过法律手段以达到化解乡村债务的目的。二是制定减债时间表,分年度按计划完成减债任务。即村级债务在2至3年内完成化解任务,乡级在3至5年内完成化解任务。三是县(区)建立偿债准备金,实行\"县(区)管乡用,专户管理\"。 对乡级债务,县级财政预算安排一部分,乡级财政筹措一部分。由乡镇拟定年度偿债计划,经县财政审定后,乡镇按规定时间将偿债资金存入偿债准备金专户;县财政安排的偿债准备金与乡镇的一并存入专户,合并用于偿还各乡镇所欠债务,偿还债务时,由债权人提供有效借款依据,经县(区)、乡财政确认并报县(区)政府同意后,列入偿债准备金使用范围。四是对村级债务,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偿还,资金来源主要有农村税费改革中上级明文规定给村级组织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提成留存以及其他收入,偿还确有困难的,乡镇财政可视其情况给予一定的支持。

(四)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办法偿债还债

乡村债务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解决债务的办法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办法。一是收回欠款还债。加大对个人借欠公款的清收力度;对个体、联合体承包的集体企业、林场、荒山等所欠承包金采取强制办法收回欠款;对集体、私营企业借、欠财政的资金,能用行政手段强制收回积极收回,收不回的,通过法律诉讼程序处理,倘若一时还不清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二是资产抵债。对沉淀或闲置的资产、已关闭停产的乡镇企业资产,采取招商、合股、拍卖等方式进行盘活;对荒山、林地等集体资产,公开招标,过渡经营权;城镇建设出让土地资产,收益部分用于偿还债务;三是划转消减债务。对乡镇、村级为企业担保的借款,划转企业承担;四是核消减债。对乡村两级历史上形成的呆账、死账,经本级代表大会讨论同意,报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予以核减;对历史遗留的银行贷款,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予以核减。六是发挥职能部门优势,对口对项目化解乡村债务。如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债务,市、县(区)教育部门可从每年收取的“教育费附加”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还债;对乡村道路建设债务、农村计划生育、优抚等债务,市、县(区)公路、计生、民政等部门可以发挥其部门优势,积极乡化解乡村债务。

(五)采取措施防止新债

一是不得以任何名义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弥补收支缺口;二是不得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或抵押;三是不得采取由施工企业垫支等手段上项目;四是不得举债兴建工程;五是不得滞留、挪用对村级组织的补助资金;六是不得举债发放职工工资、津贴、补贴及解决办公经费不足;七是不得铺张浪费或随意增加非经常性支出;八是兴办公益事业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办事,不得超出“一事一议”控制标准,不得借债兴办公益事业。凡违反上述规定形成新债的,一经查实,按照“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资料来源:

1、贵州省农村税费改革资料汇编(2002-2003)

2、六盘水市税改方案

第17篇: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责任书

汶上县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

债 务 责 任 书

为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顺利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任务,按照《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关于做好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08]3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清理核实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2008]18号)、《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关于进一步做好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工作的意见》(国农改[2009]20号)和《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鲁财农改[2010]5号)等文件精神,现与你乡(镇)人民政府签订本责任书。

一、认真落实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任务

经清理核实和审计锁定,你乡(镇)截止2005年12月31日前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总额为万元。根据有关要求,你乡(镇)要在2010年底前化解全部农村义务教育债务,逾期化解部分不予补助。

二、切实强化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奖金的筹集和管理

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分级管理”的原则,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责任主体为地方政府。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试点补助办法〉的通知》(财预[2008]26

号),上级财政对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给予适当补助,你乡(镇)要认真抓好责任落实。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库[2008]28号)和《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鲁财库[2010]13号)规定,偿债奖金要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专款专用,分账核算。中央和省财政化债奖补资金将根据各地化债总体规划和年度偿债计划按比例直接支付到县级财政中央专项奖金特设专户,市县承担的化债资金要及时拨入特设专户。要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强对偿债奖金分配使用的监督检查,准确全面掌握债务化解情况,确保偿债资金的安全、规范和有效。

三、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偿还销号制度

你乡(镇)偿债主管部门要与县财政(国库)部门及时沟通偿债奖金支付信息,逐笔登记债务偿还信息,做到偿还一笔、登记一笔、销号一笔,并定期向省财政厅报告有关情况。对已销号的债务要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和学校,做好相应的会计账务处理。

四、坚决制止发生新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

在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同时,你乡(镇)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5]39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清理核实农

2村义务教育债务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2008]18号)、《山东省财政厅关于转发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关于进一步做好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鲁财农改[2010]2号)等文件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制止发生新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长效机制,严禁发生新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要严格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不留经费缺口。要合理制定义务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源头控制,学校基本建设要与政府财力水平相适应。要进一步规范各地和有关部门的行为,严格控制出台各种新的教育达标、升级、评优和超规模建设的文件。要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学校年度基本建设项目要按规定程序申报,经有关部门审核并报县级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未经批准、资金未落实的项目一律不得实施,经批准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得随意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要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新债责任追究制度,将农村义务教育举借新债情况作为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

五、严格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考核验收制度

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任务完成后,县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对你乡(镇)化债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如提前完成化债任务,可主动向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考核验收申请。若考核验收不合格,

县财政局将按一定比例扣回补助奖金。

六、严肃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纪律

你乡(镇)要切实加强对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化债工作顺利进行。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乡镇化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化债工作中失职、渎职、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和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套取偿债资金,造成资金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以及产生新债的,将在全县进行通报,追回相应补助资金,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分存汶上县人民政府(县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你乡(镇)人民政府各一份。

汶上县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

签字:签字:

2010年月日2010年月日

第18篇:化解村级债务调研报告

化解村级债务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国家把化解农村的村级债务列为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各项改革配套政策还不到位,在村级收入明显减少的情况下,支出范围、数额虽说有所缩减,但由于历史形成的债务包袱巨大,使村集体经济发展举步维艰,制约了一个地区的发展。

一、村级债务形成

原因及构成情况

据调查,截止2008年末,##办事处村级债务累计达1091.6万元,村平均债务109.16万元。调查发现,村级债务由来已久,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债务。一是村集体盲目经营,对项目缺乏科学论证,导致经营亏损或失败而产生的经营性支出102万元,村平均10.2万元;二是管理性支出91.7万元,其中包括无法兑现的村干部工资报酬;三是投入负债及债务产生的利息支出102.4万元,占比9.38%;四是教育投入的负债61.4万元;五是卫生防疫等支出2万元;六是五保户供养、困难户救济等支出6.7万元;七是计划生育管理支出24.7万元占比2.26%;八是基础设施建设支出92.9万元,占比8.51%;九是农村税费收缴尾欠垫支负债379.3万元,占比为34.75%。另外还有当年收不抵支负债,村级道路维修费用等等。有些经济薄弱、负债较高的村,年终多路人马上门讨债,村干部工作不安心,精力不集中,撂挑子的时有发生。

二、化解村级债务的措施建议

农村的村级债务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必须积极应对,通过多种途径,逐步化解。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认清化解村级债务的重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

清理化解村级债务,是一项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事关税费改革成果巩固的大事。沉重的债务负担,已扰乱经济秩序,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破坏农村干群关系,严重影响到农村稳定和基层政权的巩固。应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化解村级债务的必要性、紧迫性。从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角度出发,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确保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维护农村社会主义稳定,从而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深化农村改革,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重点是深化以农村综合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方法,减轻村级负担。建议上级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五保户供养、村干部报酬、养老保险、计划生育、民兵训练和征兵等费用应由上级统筹管理和发放。在安排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开发项目时,上级部门须足额安排资金,不能留有缺口,原则上不应要求村级组织安排项目配套资金,不再给村级增加经济负担,应逐步建立保障有力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积极稳妥化解村级债务,加大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力度,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三)多策并举,积极稳妥地化解债务

村级债务情况复杂,应认真清查核实,逐笔登记,根据债务形成的原因,合情、合理、合法地界定责任,该清偿的清偿,该剥离的剥离,能核销的核销,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化解债务。

1、各级财政适当减免村欠债务。建议通过一定的批准程序,予以减、缓、免。

2、积极争取减免村欠信贷债务。一方面要认真清理村欠信贷部门的债务,努力创造条件偿还;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信贷部门的支持,利用国家对信用社在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和金融系统内部呆坏帐处理政策,对逾期时间较长的债务予以减、缓、免,对其他债务争取停息还本,减轻村级债务负担。

3、村欠单位和个人的债务先偿付本金。对欠村干部的工资和各类人员的劳动报酬,应只还本金,不计付利息;对村欠单位和个人的债务先偿还本金,将利息暂时挂起来,待本金偿还结束后再偿还利息;对村级借入的利率不规范的“高利贷”,应严格执行国家的金融政策,将高于金融机构同档利率水平部分降下来,同时停止将利息转为本金收取复利;已经支付的高额利息和已转入本金计息的部分,应从本金中扣除。

4、积极清收村级债权。依法清理回收单位和个人所欠村级集体的款项,对乡村干部、教师、企业职工的欠款,要根据党纪、政纪、法律规定,加大清欠力度;对农民欠缴的农业税尾欠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可依法清收,但确实没有偿还能力的困难户也可暂不清收。

5、规范农村集体资产处置行为。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是化解村级债务的重要手段,对撤并闲置的校舍,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的方式对外出售、租赁、承包,资产处置收益优先偿还集体债务。资产处置前应进行认真评估,确定合理底价,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6、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化解债务。坚持因地制宜,广泛调研,量力而行的原则,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契机,引导农民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个私经济和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和村级集体收入,从根本上化解债务。

(四)认真执行政策,严格控制支出,杜绝新的村级债务发生

全面推行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合理安排村级支出,做到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严格控制村级非生产性支出,应明令禁止向村集体摊派和强行征订各种报刊书籍,取消各类由村级集

体出钱、出物、出工的达标升级活动,要求村干部参加的培训班和各种会议,其学习、培训、会议费用应由举办单位承担。进一步理顺村级功能和财政关系,将不应由村级负担的教育、计生、征兵、五保户供养等项费用剥离出来,由旗县以上各级财政承担。村级干部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将不举债搞建设,不举债弥补收支缺口,不举新债还旧债,不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借款提供担保,作为村级财务纪律,防止发生新的村级债务。

(五)切实加强领导,建立控债化债的有效机制

各级政府应把清理化解村级债务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领导责任制和部门分工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把化解村级债务与加强农村基层民主、以及实行村级财务公开结合起来;发挥乡镇经营管理站作用,在村帐镇代管的基础上,要建立债务监测体系和债务警戒线,协助村级管好财务,尤其是把好村集体资金收支关。同时应建立化解村级债务目标考核制度,把化解村级债务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村,纳入对村干部的考核内容。总之,上下各有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作,顾全大局,从支持农业,服务农村的高度,为化解村级债务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19篇:医疗单位债务化解工作措施

一、目的义务

各区县依照“避免新债、锁定宿债、明白责任、分类处置、逐渐化解”的总体要求,在省审计部分核实锁定我市各区县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的根底上,用2年工夫具体完成底层医疗卫活力构长时间债权的清算化解任务,还树立避免发作新债的有用机制。

二、化解局限

三、化解准则

(一)以当局为主

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化解任务由各区县当局一致组织施行。债权化解所需资金,由各区县当局依据中心和省专项鼓励性财力津贴统筹布置。市财务予以恰当奖励。

(二)严厉了债

各区县财务局、卫生局及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在化解债权任务中必需做到偿债对象明白、偿债金额精确、偿债手续齐备,实在维护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化解任务的严厉性。

(三)直接付出

偿付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准则上悉数执行国库集中付出,偿债资金由县财务从“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专户”直接付出到债务人的银行账户中,不得经由任何中心环节。

(四)严禁新债

树立避免发作新债有用机制,将卫生经费悉数归入公共财务保证局限,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建立开展所需资金由当局统筹布置。底层医疗卫活力构新上项目必需起首落实资金起原,经同级项目审批部分审批后,报市财务及卫生部分立案。

四、化解政策

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执行省、市、县财务三级筹集的方法。依据中心和省对我市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的津贴和我市财力情况,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的办法如下:

(一)2009年12月31日以前省当局确认锁定的债权,省财务按均匀不低于50%的化债额比例赐与鼓励性财力津贴支撑,残剩局部由各区县筹集资金进行化债。在规则工夫完成化债义务的,市财务赐与恰当奖励。

(三)资金筹集起原。各区县要积极调整支出构造,多方筹集化债资金确保资金落实。资金渠道首要包罗:

1.统筹布置当地普通预算收入、上级财力转移付出资金。

2.上级财务布置的底层医疗卫活力构施行根本药物准则“以奖代补”资金和用于支撑化解债权的专项津贴资金。

3.底层医疗卫活力构施行根本药物准则前的进出节余资金。

4.从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在“审定义务、审定进出”后超收的资金中布置必然的比例用于偿债。

5.经过统筹有关非税收入路子筹集资金。

6.社会捐资资助的偿债资金。

7.闲置资产措置收入。

8.其他资金起原。

各区县用于化债资金必需在预算或方案中做出布置,不得借新债还宿债,不得向群众分摊,不得挤占调用其他专项资金,不得影响根本药物准则在底层的具体施行。

五、化解步调

(一)制订施行方案

制订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任务方案是审核化解任务的主要内容。各区县要仔细体会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任务政策精力,抓紧制订出本辖区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任务方案。方案要明白以下内容:化解局限、化解义务、资金筹集、化解办法(包罗责任人及部分)、详细任务方案等,并上报市医改办、市财务局、市卫生局立案。

(二)展开债权再核实

做好债权再核实任务是化解债权的有用伎俩,也是确保债权顺畅归还的有用办法。各区县当局要一致组织开展变革、审计、财务、卫生、监察等部分,成立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核实组,集中工夫,以省审计厅审计确认的债权为根据,深化各单元对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逐笔逐项进行一次再核实,剔除不实债权,锁定实践债权。经再核实削减的债权数额,要征得债务人的承认签字,并签署和谈书。经由再核实后的债权明细,要在债权单元进行公示。对公示后果有贰言的,要实时妥帖处理。在展开债权再核实的进程中,要将再核实确认债权的项目称号、发作工夫、资金起原、资金用处、金额、记录账簿称号、单子凭证称号及其号码以及对应债务人称号、身份证号码、联络德律风、开户银行及账号等根底信息状况进行注销,并将债权的债权记录账簿、单子凭证(债权发票)、合同书、工程验收单、和谈书等原始凭证搜集复印,作为树立债权台账和销账的根据。

(三)剥离债权,树立债权台账

树立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台账是确保债权精确、平安归还的要害环节。各区县财务部分要会同卫生部分树立债权台账和债务债权数据库,并依据审核认定后果修正完美当地性当局债权治理信息系统相关数据。要对峙顺序公开、进程公开和后果公开,在必然局限内公示各项债权状况,承受监视。依照举借主体、债权起原、债权用处对债权进行分类,严厉划分县乡当局、卫生行政部分和底层医疗卫活力构等的责任,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已划转到上级当局或卫生部分的债权,不得再转给底层医疗卫活力构承当。要将确认的债权在2011年11月30日前,从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剥离出来,交给区县人民当局,归入当地当局性债权治理信息系统予以锁定,作为化解债权的根据。

(四)资金筹集治理

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资金经过在预算中特设专户,独自列支用于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的支出,相关资金不作为预算布置正常卫生支出的基数。财务布置用于化债的津贴资金列入“化解乡镇其他公益性债权支出”预算科目。特设专户要执行专款专用、专项治理,任何单元和小我不得挪作他用。偿债资金直接归还到债务人,实在做到分账核算,专项用于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

(五)偿债资金付出顺序

偿债资金准则上悉数执行国库集中付出,对银行借款、单元告贷、小我告贷和工程欠款等债权,由财务部分从特设专户直接付出到债务人的银行账户中,果断根绝用现金付出的做法。在化解进程中,区县财务、卫生部分和各底层医疗卫活力构要将“债务人欠条、发票、收条、合同书、工程验收单、和谈书、付款凭证、债务人身份证”等原始凭证搜集完全,作为销账的根据。区县财务、卫生部分按月向市医改办、市财务局、市卫生局上报偿债进度,包罗还款子目、资金数额、还款对象等。

(六)施行债权销账

财务、卫生部分要树立归还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销号准则。归还每一笔债权,经核实无误后要实时从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明细台帐中销失落对应的负债项目和金额。还,还要将“债权发票、合同书、工程验收单、和谈书、付款凭证、债务人身份证”等原始凭证搜集复印完全,作为每一笔债权的销账凭证,还作为审核化债的根据。已销号的债权要实时告诉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做好响应的账务处置。完成化债义务后,各区县应实时在债权系统内进行债权销号,债权系统不得再有2009年12月31日以前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余额。

(七)总结及验收

各区县完成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义务后,要实时组织对整个化解任务进行一次“回头看”运动,反省化解台账能否健全、每一笔债权的归还手续能否完好、真实、合规等,发现问题,实时改正。在此根底上对当地化解债权任务状况进行具体总结,并将化解债权所要求的各类手续复印完全,分单元编号装订成册,承受省、市医改办和相关部分的审核验收。市医改办要组织市级相关部分对各区县化债任务进行催促反省、审核验收,并将审核后果同鼓励性财力津贴资金挂钩,未在规则刻日内完成债权化解义务的,扣回省、市级财务响应鼓励性财力津贴资金。

六、任务要求

(一)增强指导

各级人民当局和市县相关部分必需高度注重,站在深化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维护党和当局的威信、促进社会调和不变和经济平稳较快开展的高度,充沛看法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的主要性和紧迫性,实在把化债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的清算化解任务首要由区县人民当局担任,执行当地行政首长担任制,市当局担任催促反省。市医改办和卫生行政部分要研讨制定化债施行方案,参加区县债权的抽查复核任务,指点催促各区县展开化债任务,组织审核验收等;财务部分担任订定化债鼓励性财力津贴资金的运用治理方法,化债鼓励性财力津贴资金的筹集、分派和拨付,参加化债施行方案的制定、化债任务的指点催促和审核验收等任务;审计部分担任牵头组织对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进行清算核实和审核认定任务,对债权的真实性、正当性进行抽查确认,并参加化债任务的审核验收和指点催促等;监察部分担任查处化债进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各区县人民当局要明白化债目的责任和义务,精心组织施行,深化实践,当场、实时处理任务中呈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化债任务扎实推进、圆满顺畅完成。

(二)严厉规律

为进步化债任务的严厉性,确保偿债资金的标准、平安和有用,开展变革、财务、卫生、审计、监察等部分要亲密共同,树立起事前、事中、过后相连系,反省和抽查相连系的全方位监视系统和制约机制。严厉规律,严禁举借新债、故弄玄虚、虚报冒领、截留调用、套取财务津贴资金及形成资金损掉的行为,一经发现,除追回津贴资金外,还要依照有关规则追查直接责任人和有关指导的责任;冒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置。

(三)亲密共同

各区县各部分要严密共同,增强任务协作与沟通,上下联动,构成合力,务求严谨仔细,不出过失,确保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化解任务发展顺畅。还,市级相关部分要增强任务指点,实时调查债权化解状况,妥帖处置化解进程中呈现的问题和矛盾,确保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化解任务顺畅进行,起劲把这件关系群众好处的功德做好办妥,进一步树立当局在人民群众中的优越形象。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20篇:县化解村级债务工作汇报

县化解村级债务工作汇报

县化解村级债务工作汇报

县化解村级债务工作汇报 县共有12个乡镇,1个风景名胜管理区,185个村,万农户,农业人口万人,耕地面积万亩。底,我县村级债务总额万元,村平万元,人平元;村级债权总额万元,村平万元,人平元;债权、债务相抵,村级净负债总额万元,村平万元,人平元。沉重的村级债务成为当前困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不畏难、不等待、不观望,坚持把化解村级债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铺开村级债务化解工作,始终将化债工作纳入乡镇、村年度工作实绩考核范畴,化债工作取得一定成绩。截

止目前,全县累计化解村级债务万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严格“五道程序”,清理锁定村级债务。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以下“五道程序”进行村级债务的清理锁定。一是清理摸底。对村集体所有债权债务进行彻底清查,逐笔登记。二是公示核对。以小组为单位公示债权债务摸底结果,同时入户核对。三是审查核定。对公示核对无误的债权债务,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确属村集体所有的债权和应承担的债务,由债权人、债务人、签证单位三方当场签订《村级债务核定书》和《村级债权核定书》,作为确认村级债权债务的依据和锁定村级债权债务的标志,同时进行第二轮公示。四是登记入帐。根据核定书,及时登记或调整账务。五是汇总上报。经过核定入帐后的债权债务,进行逐级汇总上报,并进行第三轮公示,作为考核化解村级债务工作的基准数字。

二、采用“八种方法”,切实化解村

级旧债。我们结合各地实际,依靠群众,大胆尝试,不断探索切实可行的化债途径与办法,积极稳妥地化解了部分村级债务。一是削减高息减债万元。对村集体所欠的民间高息借款,通过政策宣传,双方协商,比照金融部门规定的同期同档贷款利息进行结算换据。二是清理债权化债万元。对清理核定后的村级债权,根据不同对象和性质,区别对待,分别采取经济、行政或法律手段进行清收。对农户税费尾欠,根据其偿还能力,通过宣传教育和民主评议促其主动还款,不搞强行清收;对国家干部、村组干部、企事业单位的欠款,先宣传后强制,限期逐笔逐人清收。三是结对抵冲销债万元。对村集体与往来单位或个人形成的三角债,在做好工作,协商自愿的前提下,动员债权债务人自愿结对,协商互抵,从而冲销集体债务。四是划转债务万元。对不应由集体承担的债务及经清查不实的债务,落实责任人,从村集体债务中剥离或剔除。五是核销减免债务

万元。对债权人已撤消、死亡或自动放弃追债要求的,按规定程序予以核销;对符合减免规定的税费尾欠以及确无还款能力的特困户、军烈属以及死亡绝户,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予以减免。六是盘活资产化债万元。对村组集体拥有的企业、土地、矿场、固定资产以及“四荒”资源,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形式,综合开发利用,盘活存量资产,筹集资金用于还债。七是协议还债万元。对村组集体所欠财政、金融等部门的债务,暂无还债能力的,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制定还债计划,签订还债协议。八是其他措施化债万元。各地通过规范制度堵塞财务漏洞、清理审计账务严惩违规违纪行为、发展集体经济壮大村级经济实力等措施,节省和筹集资金用于还债。

三、健全“四项制度”,坚决杜绝新债发生。一是推行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象集体举债、公益事业建设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全部实行民主

决策,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由村干部或少数人说了算。同时对村级事务实行全过程公开,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二是出台了《县农村财务“双代管”制度》。在完善和规范“村账站审”制度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村级资金、账务委托乡镇经管站代管”制度。三是制订了《县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统一规范了村级财务的预决算、资产管理、开支审批、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全面实行了村级招待费“零管理”、报刊订阅“限额制”等制度。四是建立村干部离任审计、责任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村主职干部离任,必须接受审计。凡是违反规定,擅自借款发生的债务,按照“谁借款,谁负责偿还”的原则处理。对给村集体经济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通过建立和落实以上制度,从源头上防止新的债务发生。

我县化解村级债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面临一些实际情况和困难。一是负债

面广。基本上村村负债,全县仅有5个村不负债;二是负债额大。村平负债万元,负债20万元以上的村有40个,负债最高的达55万元;三是债权清收难。村级绝大部分债权属外出户和困难户所欠,不仅清收工作量大,而且清收成本也大,同时目前政策规定暂缓清收;四是“普九”债务沉重。全县村级“普九”债务总额为万元,占总债务的%;五是集体经济脆弱。我县大部分村级集体经济属“空壳村”,靠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维持正常运转,根本无力还债,化债的困难相当大。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完善制度,探索和创新办法,积极稳妥地推进村级债务化解工作。

《债务风险化解规划范文.doc》
债务风险化解规划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