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题目论文范文

2022-12-16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数学建模题目

数学建模题目 两项题

1992年 (A) 施肥效果分析问题(北京理工大学:叶其孝)

(B) 实验数据分解问题(华东理工大学:俞文此; 复旦大学:谭永基) 1993年 (A) 非线性交调的频率设计问题(北京大学:谢衷洁) (B) 足球排名次问题(清华大学:蔡大用)

1994年 (A) 逢山开路问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何大可)

(B) 锁具装箱问题(复旦大学:谭永基,华东理工大学:俞文此) 1995年 (A) 飞行管理问题(复旦大学:谭永基,华东理工大学:俞文此)

(B) 天车与冶炼炉的作业调度问题(浙江大学:刘祥官,李吉鸾)

1996年 (A) 最优捕鱼策略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刘来福)

(B) 节水洗衣机问题(重庆大学:付鹂)

1997年 (A) 零件参数设计问题(清华大学:姜启源)

(B) 截断切割问题(复旦大学:谭永基,华东理工大学:俞文此)

1998年 (A) 投资的收益和风险问题(浙江大学:陈淑平)

(B) 灾情巡视路线问题(上海海运学院:丁颂康) 四项题

1999年 (A) 自动化车床管理问题(北京大学:孙山泽) (B) 钻井布局问题(郑州大学:林诒勋)

(C) 煤矸石堆积问题(太原理工大学:贾晓峰) (D) 钻井布局问题(郑州大学:林诒勋)

2000年 (A) DNA序列分类问题(北京工业大学:孟大志) (B) 钢管订购和运输问题(武汉大学:费甫生) (C) 飞越北极问题(复旦大学:谭永基) (D) 空洞探测问题(东北电力学院:关信)

2001年 (A) 血管的三维重建问题(浙江大学:汪国昭)

(B) 公交车调度问题(清华大学:谭泽光)

(C) 基金使用计划问题(东南大学:陈恩水)

(D) 公交车调度问题(清华大学:谭泽光)

2002年 (A) 车灯线光源的优化设计问题(复旦大学:谭永基,华东理工大学:俞文此)

(B) 彩票中的数学问题(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韩中庚)

(C) 车灯线光源的优化设计问题(复旦大学:谭永基,华东理工大学:俞文此)

(D) 赛程安排问题(清华大学:姜启源)

2003年 (A) SARS的传播问题(组委会)

(B) 露天矿生产的车辆安排问题(吉林大学:方沛辰)

(C) SARS的传播问题(组委会)

(D) 抢渡长江问题(华中农业大学:殷建肃)

2004年 (A) 奥运会临时超市网点设计问题(北京工业大学:孟大志)

(B) 电力市场的输电阻塞管理问题(浙江大学:刘康生)

(C) 酒后开车问题(清华大学:姜启源)

(D) 招聘公务员问题(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韩中庚)

2005年 (A) 长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问题(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韩中庚)

(B) DVD在线租赁问题(清华大学:谢金星等)

(C) 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问题(复旦大学:谭永基)

(D) DVD在线租赁问题(清华大学:谢金星等)

2006年 (A) 出版社的资源配置问题(北京工业大学:孟大志)

(B) 艾滋病疗法的评价及疗效的预测问题(天津大学:边馥萍)

(C) 易拉罐的优化设计问题(北京理工大学:叶其孝)

(D) 煤矿瓦斯和煤尘的监测与控制问题(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韩中庚)

2007年 (A)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

(B) 乘公交,看奥运

(C) 手机“套餐”优惠几何 (D) 体能测试时间安排 2008年

(A)数码相机定位,

(B)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 (C)地面搜索,

(D)NBA赛程的分析与评价 2009年

(A)制动器试验台的控制方法分析 (B)眼科病床的合理安排 (C)卫星和飞船的跟踪测控 (D)会议筹备 2010年

(A)储油罐的变位识别与罐容表标定

(B)2010年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 (C)输油管的布置

(D)对学生宿舍设计方案的评价

2011年

(A)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B)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与调度 (C)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制度的改革 (D)天然肠衣搭配问题

推荐第2篇:数学建模论文

一:对偶问题:

一、问题重述

有一工厂用设备A、B及原料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请通过已知生产各种产品的消耗、设备及原材料的可用数量及单位产品的利润求解以下问题: (1)使利润最大的生产计划?

(2)若甲产品的单位利润下降为20元,此时的利润有无变化?变化如何?

(3)若生产单位丙产品的原料消耗由2.5千克下降到2.2千克,最优生产计划有无变化?该厂的利润有无变化?

(4)若设备A的可用数量降至1200台时,则最优生产计划及利润有什么变化?

二、符号说明

X 表示甲产品的生产数量; Y 表示乙产品的生产数量; Z 表示丙产品的生产数量。

三、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1)Max N=23X+35Y+30Z  0.5x0.8y0.6z1400S.T. 0.3x0.6y0.4z800

 2x3y2.5z5100

(1)代入LINGO求解如下:

MAX=23*x+35*y+30*z; 0.5*x+0.8*y+0.6*z

Global optimal solution found at iteration: 3 Objective value: 60400.00

Variable Value Reduced Cost X 800.0000 0.000000 Y 0.000000 7.000000 Z 1400.000 0.000000

Row Slack or Surplus Dual Price 1 60400.00 1.000000 2 160.0000 0.000000 3 0.000000 50.00000 4 0.000000 4.000000

由上可知:要使利润最大应生产A 800件,C 1400件,此时的利润为60400元。

(2)Max N=20X+35Y+30Z  0.5x0.8y0.6z1400S.T. 0.3x0.6y0.4z800

 2x3y2.5z5100

(2)代入LINGO求解如下:

MAX=20*x+35*y+30*z; 0.5*x+0.8*y+0.6*z

Global optimal solution found at iteration: 2 Objective value: 60000.00

Variable Value Reduced Cost X 0.000000 2.500000 Y 0.000000 10.00000 Z 2000.000 0.000000

Row Slack or Surplus Dual Price 1 60000.00 1.000000 2 200.0000 0.000000 3 0.000000 75.00000 4 100.0000 0.000000

若甲产品的单位利润下降为20元,则该厂的利润下降为60000元。 (3)Max N=23X+35Y+30Z  0.5x0.8y0.6z1400S.T. 0.3x0.6y0.4z800

 2x3y2.2z5100

(3)代入LINGO求解如下:

MAX=23*x+35*y+30*z; 0.5*x+0.8*y+0.6*z

Global optimal solution found at iteration: 3 Objective value: 61000.00

Variable Value Reduced Cost X 2000.000 0.000000 Y 0.000000 9.571429 Z 500.0000 0.000000

Row Slack or Surplus Dual Price 1 61000.00 1.000000 2 100.0000 0.000000 3 0.000000 67.14286 4 0.000000 1.428571

若生产单位丙产品的原料消耗由2.5千克下降到2.2千克,最优生产计划变为:生产A 2000件,C 500件,利润为61000元。

(4)Max N=23X+35Y+30Z

 0.5x0.8y0.6z1200S.T. 0.3x0.6y0.4z800

 2x3y2.5z5100

(4)代入LINGO求解如下:

MAX=23*x+35*y+30*z; 0.5*x+0.8*y+0.6*z

Global optimal solution found at iteration: 3 Objective value: 60000.00

Variable Value Reduced Cost X 0.000000 0.000000 Y 0.000000 9.000000 Z 2000.000 0.000000

Row Slack or Surplus Dual Price 1 60000.00 1.000000 2 0.000000 10.00000 3 0.000000 60.00000 4 700.0000 0.000000

若设备A的可用数量降至1200台时,最优生产计划变为:只生产C 2000件,利润下降为60000元。

二:运输问题:

一、问题重述

一公司有四个原料基地(A,B,C,D),供应三个工厂(甲,乙,丙),每个原料基地的月供应能力已知,三个加工厂的月需求量已知,每个原料基地至每个城市的单位运价已知,为了使该公司的总运费最小,应如何合理安排运输。

二、符号说明

x表示从i原料基地(A,B,C,D),运到j加工厂(甲,乙,丙)的原料数量; c表示从i原料基地到j加工厂的运价; ai为i原料基地的月供应能力; b为j工厂的月需求量。 ijijj

三、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因为ai=20、bj=20,所以该问题是一个产销平衡问题。由题意可建立i143j1如下模型:

Min Z=cxi1j1ij43ij

43i1,2,3,4xaj1iji1iS.T.

4 3xbj1,2,3ijjj1i1代入LINGO求解如下:

min=3*x11+5*x12+9*x13+4*x21+x22+5*x23+7*x31+3*x32+2*x33+12*x41+5*x42+8*x43; x11+x12+x13=5; x21+x22+x23=4; x31+x32+x33=9; x41+x42+x43=2; x11+x21+x31+x41=8; x12+x22+x32+x42=7; x13+x23+x33+x43=5; 运行结果如下:

Global optimal solution found at iteration: 4 Objective value: 60.00000

Variable Value Reduced Cost X11 5.000000 0.000000 X12 0.000000 5.000000 X13 0.000000 10.00000 X21 3.000000 0.000000 X22 1.000000 0.000000 X23 0.000000 5.000000 X31 0.000000 1.000000 X32 4.000000 0.000000 X33 5.000000 0.000000 X41 0.000000 4.000000 X42 2.000000 0.000000 X43 0.000000 4.000000

Row Slack or Surplus Dual Price 1 60.00000 -1.000000 2 0.000000 1.000000 3 0.000000 0.000000 4 0.000000 -2.000000 5 0.000000 -4.000000 6 0.000000 -4.000000 7 0.000000 -1.000000 8 0.000000 0.000000

由上可知最优方案为:从原料基地A运到甲加工厂5千吨,从原料基地B运到甲加工厂3千吨,从原料基地B运到乙加工厂1千吨,从原料基地C运到乙加工厂4千吨,从原料基地C运到丙加工厂5千吨,从原料基地D运到乙加工厂2千吨;总运费为60万元。

三:整数规划问题:

一、问题重述

一跨国公司计划在一地区建若干个加工厂,现有七个城市A,B,C,D,E,F,G可以选择,每个城市建厂投资和年生产能力已知,且每个城市的选择有一定的限制。在总投资一定的情况下应选择那几个城市建厂能使总生产能力最大。

二、符号说明

选择i城市1Xi;

不选择i城市0Ci表示i城市的年生产能力;

Bi表示i城市建厂需要的投资资金。

三、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由题意可知模型如下: Max Z=cixi

i177BiXi2500i1x1x2x32(x4x5)*(x2x6x7)0 S.T.x2x4x5x6x71x2x4x5x6x73X0或1,i1,,7i代入LINGO求解如下:

max=10*x1+13*x2+14*x3+12.5*x4+12*x5+13.5*x6+12.8*x7; 500*x1+700*x2+800*x3+650*x4+580*x5+720*x6+680*x7=1; x2+x4+x5+x6+x7

运行结果如下: Linearization components added: Constraints: 24 Variables: 6 Integers: 6

Global optimal solution found at iteration: 22 Objective value: 40.50000

Variable Value Reduced Cost X1 0.000000 -10.00000 X2 1.000000 -13.00000 X3 1.000000 -14.00000 X4 0.000000 -12.50000 X5 0.000000 -12.00000 X6 1.000000 -13.50000 X7 0.000000 -12.80000

Row Slack or Surplus Dual Price 1 40.50000 1.000000 2 280.0000 0.000000 3 0.000000 0.000000 4 0.000000 0.000000 5 1.000000 0.000000 6 1.000000 0.000000

由上可知最优方案为:在B,C,E城市建厂使总生产能力最大。

四:存贮论问题:

求解过程如下:

此存贮模型是一个不允许缺货的模型。且p=50000件/年,d=30000件/年,a=1000元/次,h=130*21%元/件年=27.3元/件年。由公式得:

2ad21000300002344件 Q=

30000d2731h1p50000d30000 13次;2344Q250234412天

每批生产时间

50000 每次生产所需时间 12+5=17天

25017132天 两次生产间隔时间

13Q2344 T=25012天

p50000Q250234420天 t=d30000最大存贮水平pdT=2000012/250=960件

1113628元

生产和存贮的全年总成本 27396020132250 生产次数为 五:论文

数学建模感想

做为一个非数学专业的人,怀着对数学的兴趣,我向我大一时的徐老师报名,想参加数学建模的学习。但幸运的是我被允许参加暑假的数学建模培训,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培养了我的综合素质,比如英语阅读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检索文献能力,学习新知识的意识与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等等。这些经历,使我更加想进入2007年的全国大学生高教社杯数学建模大赛,因此我不断的努力在图书馆和网上寻找许多新的知识,不断的学习,为我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007年9月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开始了,我和队友怀着重在参与的目的,我们做的是预测中国的人口增长情况。三天紧张的比赛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累,在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这许多事,有许多困难是我们预先没有想到过的。三天中,我们有过激烈争吵,有过忘记吃饭的时候,有过加夜班的时候,也有为了大局而妥协的时候,有在某一篇参考文献上发现新方法的快乐,也有数据算错的苦恼。我最大的体会是:没有合作是做不好这样的事情的。现代社会需要的就是合作,合作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有宽阔的胸怀来容纳,为了一致的目标共同努力,以达到目的。

参加数模竞赛,也给了我们一次简单的体验。做一件团队的事所需要的严谨,大胆。这所有的一切都在这样的比赛中有着完整的体现。完成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对论文作了很多次的修改,原因第一次参赛经验的不足,论文格式、论文表述不清,或者证明过程的不妥。而在整个比赛的过程中,我们更是经常否定自己好不容易构想出来的方法是不是妥当?有很多新的方法,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误的判断,但是我们尝试后,一旦发现它是不完善的,就马上尽量完善它,或者寻找新的方法,这个过程耗费了我们很多心血。为的就是能做出一篇尽量科学合理的论文,在这个过程中,是我们体会到了建模的艰辛。一个好主意或“好主意”被扼杀的痛苦以及有所发现时的快乐,这些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与工作过程产生积极的作用。不久成绩出来了,我们组没有获奖,但我们收获了信心。

当然,这一点努力肯定是不够的,我要走的路很长,我将会用自己的勤奋来弥补自己不是非数学专业的不足。2008年,我定会等待你的到来,相信08的彩虹定出现在自己的头顶。 以上便是我这次参加这次数学建模竞赛的一点心得体会,只当贻笑大方,不 过就数学建模本身而言,它是魅力无穷的,它能够锻炼和考查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也希望广大同学能够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当中来。

推荐第3篇:数学建模论文

论文题目三号黑体字

摘要

摘要

标题: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主要内容的逻辑组合。 要求:反映内容准确得体,外延内涵恰如其分,用语凝练醒目。

题目是给评委的第一印象,建议将论文所有模型或者算法加入题目中,例如《用遗传算法解决XXXX问题》。

2.摘要:全文主要内容的简短陈述。

要求:

1)摘要必须指明研究的主要内容,使用的主要方法,得到的主要结论和成果;

2)摘要用语必须十分简练,内容亦须充分概括。文字不能太长,一般不超过300字;

3)不要举例,不要讲过程,不用图表,不做自我评价。

3.关键词:文章中心内容所涉及的重要的单词,以便于信息检索。

要求:数量不要多,以3-5各为宜,不要过于生僻。

关键字:

1

一级标题用四号黑体字

正文

数据表格

如果你编写了一个能够正常运行的计算机程序,不要浪费它! 运行它几百次,每次输入不同的参数值。然后以图表(如果你能)或者表格的形式组织数据。对于它们,即使评委不加以细读,也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们可以证明你有大量的数据来支持你的结论,你已经对问题中出现的参数进行了彻底的探讨。

图表和图形

图表可以胜过千言万语。图表在建模部分非常有用,可以展示你是如何处理问题的,图形永远是显示数据的最好方式。

二级、三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

论文中其他汉字一律采用小四号宋体字,行距用单倍行距

论文格式:符合规范,内容齐全,排版美观

问题重述(引言)

不是把赛题拷贝粘贴,而是有所理解下,对问题的重述,也就是说按照你自己的理解重述问题。

符号说明

必要的,在文章中出现的符号的列表说明

基本假设

必要的,合理的假设

2

问题分析

这是论文中的第一个大的段落。 每一个问题,都可细分为三个部分:模型,解决方案和验证方法。模型可以用来生成数据,基于这些数据你可以测试你的解决方案。

模型建立

一般来说,模型将出现在电脑中,所以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将程序代码翻译成文字,使得每一步都能自圆其说。

队员应该在周五下午选择构建这些模型,所以这一部分的草稿应该星期六完成。

模型分析与求解

model: min=x1+x2+x3+x4+x5+y1+y2+y3+y4+y5+m1+m2+m3+m4+m5+n1+n2+n3+n4+n5; x1+y1

论文的第二个大段落。在这个部分,我们描述数据处理方法,用于处理由第一部分产生的数据。这一部分实际上说明了我们是如何解决问题。

你必须有一个以上的解决方案。再提醒一遍:一个以上的解决方案。 为了证明你有一个漂亮算法,你需要有一个底线,一些可以与你的解决方案相比较。你可以先从最简单,最常见的算法入手,然后逐步提炼,完善它,直到得到你的最好的解决方案。

一般情况下,对于离散的问题,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可能就是随机选择。在这一部分中,你需要证明你已经对问题进行了彻底的探讨,并且你已经尝试了许多不同的解决方案。 即使你一开始就使用了最佳解决方案,然后尝试了一些其它的方案,在论文的书

3 写中,你仍然应该表示从最根本的解决方案入手,然后逐步细化,最终达到你的最佳解决方案。

如果你尝试了更先进的算法,但它的效率并不理想? 也要把它放在论文中! 用来表示你已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尝试,即使你最好的解决方案并不是最复杂、最有趣的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情况往往就是这样!

模型结果分析

(稳定性分析,误差分析等,根据模型需要)

在这里,你需要表述测试结果。这一部分应该被特别关注,因为你已经将论文的其它部分表述完成了。如果可能的话,你可以提供大量的数据来支持你的结论。你的模型是不是将不同类型的数据集进行了整合?你的算法是如何做的? 一般来说,这一部分将会以一些用到的参数结尾,这些参数出现在模型、算法和测试方法中。 你应该尝试尽可能大的参数空间。在这一部分你要证明你已经采用了一个成熟的算法来处理问题,并且你已经尽可能地考查了问题的所有方面。

具体数据的展示是比较困难的。提供一些图表是最好的手段。 但最终如果你彻底探讨了模型,算法和测试方法中出现的每一个参数,你将会有大量的数据需要罗列。

你应该以表格的形式来罗列数据,但不要指望评委会看这些表格。你需要在表格下面写一段解释性的文本,指出数据的总的发展趋势,异常情况和整体结果。

模型检验(与改进)

(根据模型需要)

有的时候,问题中会清楚地描述目标要求,以便于你构建算法的验证方法。 对于很多问题来说,会有很多方法来

比较不同的算法,最好用多种方法来评价它们。评价方法应该由大家一起自由讨论,可以持续整个星期天。

模型的推广(应用)

结论——模型评价——改进方案

首先,提出你的基本结论,即使你已经在上一个部分中提出过。 如:“从整体上看,

4 算法A的执行效率优于算法B 34%,优于算法C 67%”。

你需要用一些数字来概括所有的事情,可以平均化数据和用几个提炼出的数字来对算法进行排名。如果在结果部分里,你已经提到“算法A整体上看优于算法B,而算法B也有自己的一些优点。”在结论部分中,你要摒弃前面的说法, 直接说“a是最好的”,这也需要放在摘要当中,表明你已经得到了具体、全面的结论。 )

模型评价这一部分是解释算法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的一个比较好的途径。推荐用一个公告式的列表。除了概括性的文字以外,不用过多的解释优缺点,结果部分中的主要观点也要在这里提及,同时提到缺点,以及任何限制性的假设。

为了证明你处理问题的方法是成熟的,提出改进方案的工作是必需的。是不是还有一些你想到的算法,由于比较巨大,还没有来得及在计算机上实现?竞赛是有时间限制,所以这个地方可以显示你对问题的一个整体的把握。

结论

将上述的工作做一个总结性的论述。

参考文献

[编号] 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期刊杂志论文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论文名,杂志名,卷期号:起止页码,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网上资源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资源标题,网址,访问时间(年月日)。

5

附录

附录一

程序

附录二

公式推导

定理证明等

推荐第4篇:数学建模论文

题目

孙敏 余意 吕少波 指导老师:詹棠森

摘要:

一、问题重述

二、问题分析

三、模型假设及符号说明

(一)模型假设

1.各数据在采集时无外界影响,且数据真实有效;

2.青花瓷鉴定只鉴定其朝代与大致类别(如洪武~永乐、宣德~成化等),不考虑其窑炉类别及产地等因素;

(二)符号说明

四、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一)模型的建立

(三)模型求解

五、模型检验与评价

六、模型的改进与推广

七、参考文献

[1] 叶其孝,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辅导教材

(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2] 姜启源,谢金星,数学模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刘卫国,Matlab程序设计教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4]; [5];

附录:

推荐第5篇: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书写基本框架,仅供参考)

题目(黑体不加粗三号居中)

摘要(黑体不加粗四号居中)

(摘要正文小4号,写法如下)

(第1段)首先简要叙述所给问题的意义和要求,并分别分析每个小问题的特点(以下以三个问题为例)。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对问题1用。。。。。。。。的方法解决;对问题2用。。。。。。。。的方法解决;对问题3用。。。。。。。。的方法解决。

(第2段)对于问题1我们用。。。。。。。。数学中的。。。。。。。。首先建立了。。。。。。。。模型I。在对。。。。。。。。模型改进的基础上建立了。。。。。。。。。模型II。对模型进行了合理的理论证明和推导,所给出的理论证明结果大约为。。。。。。。。。,然后借助于。。。。。。。数学算法和。。。。。。软件,对附件中所提供的数据进行了筛选,去除异常数据,对残缺数据进行适当补充,并从中随机抽取了3组数据(每组8个采样)对理论结果进行了数据模拟,结果显示,理论结果与数据模拟结果吻合。(方法、软件、结果都必须清晰描述,可以独立成段,不建议使用表格)

(第3段)对于问题2我们用。。。。。。。。 (第4段)对于问题3我们用。。。。。。。。

如果题目单问题,则至少要给出2种模型,分别给出模型的名称、思想、软件、结果、亮点详细说明。并且一定要在摘要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型进行比较,优势较大的放后面,这两个(模型)一定要有具体结果。

(第5段) 如果在„„条件下,模型可以进行适当修改,这种条件的改变可能来自你的一种猜想或建议。要注意合理性。此推广模型可以不深入研究,也可以没有具体结果。

关键词:本文使用到的模型名称、方法名称、特别是亮点一定要在关键字里出现,5~7个较合适。

摘要要求:

1)摘要必须指明研究的主要内容,使用的主要方法,得到的主要结论和成果;

2)摘要用语必须十分简练,内容亦须充分概括。文字不能太长,字数700~1000之间;

3)不要举例,不要讲过程,不用图表,不做自我评价。

摘要是重中之重,必须严格执行!。

页码:1(底居中) 目录可选:

目 录(4号黑体)

(以下小4号) 第一部分 问题重述„„„„„„„„„„„„„ „„„„„„„„„() 第二部分 问题分析„„„„„„„„„„„„„„„„ „„„„„„() 第三部分 模型的假设„„„„„„„„„„„„„„„„„„„„„„() 第四部分 定义与符号说明„„„„„„„„„„„„ „„„„„„„() 第五部分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1.问题1的模型„„„„„„„„„„„„„„„„„„„„„„„„() 模型I(„(随机规划)模型)„„„„„„„„„„„„„„„ „„() 模型II(„„„(数学)的模型)„„„„„„„„„„„„„„„„.() „„„„„„„„„„„„„„„„„„„„„„„„„„„„„„„.2.问题2的模型„„„„„„„„„„„„„„„„„„„„„„„„„() 模型I(„„„数学的模型)„„„„„„„„„„„„„„„„„„() 模型II(„„„数学的模型)„„„„„„„„„„„„„„„„„.() „„„„„„„„„„„„„„„„„„„„„„„„„„„„„„.第六部分 对模型的评价„„„„„„„„„„„„„„„„„„„„„() 第七部分 参考文献„„„„„„„„„„„„„„„„„„„„„„„() 第八部分 附录„„„„„„„„„„„„„„„„„„„„„ „„„„„„„()

一、问题重述(第二页起黑四号)

在保持原题主体思想不变下,可以自己组织词句对问题进行描述,主要数据可以直接复制,对所提出的问题部分基本原样复制。篇幅建议不要超过一页。大部分文字提炼自原题。

二、问题分析

主要是表达对题目的理解,特别是对附件的数据进行必要分析、描述(一般都有数据附件),这是需要提到分析数据的方法、理由。如果有多个小问题,可以对每个小问题进行分别分析。 (假设有3个问题)

(一) 问题1的分析

对问题1研究的意义的分析。 问题1属于。。。。。数学问题,对于解决此类问题一般数学方法的分析。 对附件中所给数据特点的分析。 对问题1所要求的结果进行分析。

由于以上原因,我们可以将首先建立一个。。。。。。的数学模型I,然后将建立一个。。。。。。。的模型II,。。。。。。。。。。对结果分别进行预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

(二) 问题2的分析

对问题2研究的意义的分析。 问题2属于。。。。。数学问题,对于解决此类问题一般数学方法的分析。 对附件中所给数据特点的分析。 对问题2所要求的结果进行分析。

由于以上原因,我们可以将首先建立一个。。。。。。的数学模型I,然后将建立一个。。。。。。。的模型II,。。。。。。。。。。对结果分别进行预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

。。。。。。。。。。。。。。。。。。。。。。。。。。。。。。。。。。。。。。。。。。

三、模型假设(4号黑体) (以下小4号)

1.假设题目所给的数据真实可靠;2. 3. 4. 5. 6. 。。。。。。。。。。。。。。。。。。。。。。。。。。。。。。。。。。。。。。。。。。。。。。。。。。。

注意:假设对整篇文章具有指导性,有时决定问题的难易。一定要注意假设的某种角度上的合理性,不能乱编,完全偏离事实或与题目要求相抵触。注意罗列要工整。

四、定义与符号说明(4号黑体) (对文章中所用到的主要数学符号进行解释小4号) 。。。。。。。。。。。。。。。。。。。。。。。。。。。。。。。。。。。。。。。。。。。 尽可能借鉴参考书上通常采用的符号,不宜自己乱定义符号,对于改进的一些模型,符号可以适当自己修正(下标、上标、参数等可以变,主符号最好与经典模型符号靠近)。对文章自己创新的名词需要特别解释。其他符号要进行说明,注意罗列要工整。如“xij~第i种疗法的第j项指标值”等,注意格式统一,不要出现零乱或前后不一致现象,关键是容易看懂。

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4号黑体) 第一部分:准备工作(4号宋体)

(一)数据的处理

1、。。。。。。数据全部缺失,不予考虑。

2、对数据测试的特点,如,周期等进行分析。

3、。。。。。。数据残缺,根据数据挖掘等理论根据。。。。。变化趋势进行补充。

4、对数据特点(后面将会用到的特征)进行提取。

(二)聚类分析(进行采样) 用。。。。。。。软件聚类分析和各个不同问题的需要,采得。。。组采样,每组5-8个采样值。将采样所对应的特征值进行列表或图示。

(二)预测的准备工作

根据数据特点,对总体和个体的特点进行比较,以表格或图示方式显示。

第二部分:问题1的。。。模型(4号宋体)

(一)模型I(。。。。。。的模型) 1.该种模型的一般数学表达式,意义,和式中各种参数的意义。注明参考文献。 2.。。。。。。模型I的建立和求解

(1) 说明问题1适用用此模型来解决,并将模型进行改进以适应问题1。

(2) 借助准备工作中的采样,(用拟合等方法)确定出模型中的参数。

(3) 给出问题1的数学模型I表达式和图形表示式。 (4) 给出误差分析的理论估计。 3.模型I的数值模拟

将模型I进行数值计算,并与附件中的真实采样值(进行列表或图示)比较。对误差进行数据分析。

(二)模型II(。。。。。。的模型) 1.该种模型的一般数学表达式,意义,和式中各种参数的意义。注明参考文献。 2.。。。。。。模型II的建立和求解

(1) 说明问题1适用用此模型来解决,并将模型进行改进以适应问题1。

(2) 借助准备工作中的采样,通过确定出模型中的参数。 (3) 给出问题1的数学模型I表达式和图形表示式。 (4) 给出误差分析的理论估计。 3.模型II的数值模拟

将模型II进行数值计算,并与附件中的真实采样值(进行列表或图示)比较。对误差进行数据分析

(三)模型III(。。。。。。的模型) 。。。。。。。。。。。。。。。。。。。。。。。。。。。。。

(四)问题1的三种数学模型的比较。

对三种模型的优点和缺点结合原始数据和模拟预测数据进行比较。给出各自得优点和缺点。

第三部分:问题2的。。。个模型(4号宋体)

。。。。。。。。。。。。。。。。。。。。。。。。。。。。。。。。。 第四部分:问题3的。。。个模型(4号宋体)

。。。。。。。。。。。。。。。。。。。。。。。。。。。。。。。。。

六、模型评价与推广 对本文中的模型给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必须实事求是,有根据,以便评卷人参考。

推广和优化,需要挖空心思,想出合理的、甚至可以合理改变题目给出的条件的、不一定可行但是具有一定想象空间的准理想的方法、模型。(大胆、合理、心细。反复推敲,这段500字半页左右的文字,可能决定生死存亡。)

七、参考文献(4号黑体) (书写格式如下)

[1] 作者名1,作者名2.文章名字.杂志名字,年,卷(期):起始页码-结束页码 [2] 作者名1,作者名2.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年,起始页码-结束页码 [3] 作者名1,作者名2.文章名字.年,卷(期):起始页码-结束页码,网页地址。

[4] 李传鹏,什么是中国标准书号, http://www.daodoc.com/mypage/page2.asp?pgid=51440&pid=46275,2006-9-18。

[5] 徐玖平、胡知能、李军,运筹学(II类),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 Ishizuka Y, AiyoshiE.Double penalty method for bilevel optimization problems.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24: 73- 88,1992。 注意:5篇以上!

八、附件(4号黑体) (正文中不许出现程序,如果要附程序只能以附件形式给出)

2009年数学建模评分参考标准:

摘要(很重要) 5分 数据筛选 35分 数学模型 35分 数据模拟 15分 总体感觉 10分

特别注意:

1、问题的结果要让评卷人好找到;显要位置---独立成段;

2、摘要中要将方法、结果讲清楚;

3、可以有目录也可以不要目录;

4、建模的整个过程要清楚,自圆其说,有结果、有创新;

5、采样要足够多,每组不少于7个;

6、模型要与数据结合,用数据验证过;

7、如果数学方法选错,肯定失败;

8、规范、整洁;总页数在25~35之间为宜;

9、必须有数学模型,同一问题的不同模型要比较;

10、数据必须有分析和筛选;

11、模型不能太复杂,若用多项式回归分析,次数以3次为好。

推荐第6篇: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对电气专业的意义

班级:电气11-7

姓名:

学号: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一直是和人们生活的实际需要密切相关的。作为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步,数学建模自然有着与数学同样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以前创立的欧几里德几何, 17世纪发现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都是科学发展史上数学建模的成功范例。数学探究和数学建模是贯穿于整个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不单独设置,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

数学探究是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我们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的关系,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我们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 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 系,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建模的意义

首先,数学建模在一般的工程技术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代写毕业论文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在机械、电机、土木和水利等工程技术领域中,数学建模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

发展,CAD技术大量的替代传统工程设计中的现场实验,更方便和扩展了数学建模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第二,“高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技术”,数学建模作为一种有用的工具,大量的应用在通讯、航天、微电子和自动化等高新技术领域。第三,数学建模大量应用到计量经济学、数学生态学和数学地质学等新兴的学科中。第四,数学建模具体地应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分析与设计、预报与决策、控制与优化、规划与管理等方面。

数学建模的步骤

数学建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模型准备,模型假设,模型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分析,代写硕士论文模型检验和模型应用。具体来说就是先了解实际问题,并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问题;再根据问题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进行必要的简化,提出恰当的假设;在假设的基础上,用数学工具来刻划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获取的数据资料,对模型的所有参数做出计算(估计);并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数学上的分析;最后将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形进行比较,以此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如果模型与实际较吻合,则要对计算结果给出其实际含义,并进行解释;如果模型与实际吻合较差,则应该修改假设,再次重复建模过程。

数学建模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数学建模竞赛中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如“公交车调度”、“SAILS的传播”、“奥运会临时超市网点设计”、“长江水质

的评价和预测”、“出版社的资源配置”、“艾滋病疗法的评价及疗效的预测”等。从这些题目可以看出,有些问题是学生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要解决它们,就需要他们在很短时间内获取与赛题有关的知识,他们通过从互联网和图书馆查阅文献、收集资料、选取信息及大量的数据处理,锻炼了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数学建模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建模中,我们面对新的问题,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加以解决,首先必须准确快速地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建立模型,代写医学论文解决问题。因此,数学建模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建模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队精神

根据数学建模竞赛的要求,要对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写成论文,因此通过数学建模可以很好提高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文字表达水平;竞赛要求三个同学在短短的三天内共同完成建模任务,他们在竞赛中就必须分工合作、取长补短、求同存异,从而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的能力。

建模是数学走向应用的必经之路

从古到今,在分析当代数学建模的特征以及开展数学建模竞赛的意义时,今天,应用数学正处于迅速地从传统的应用数学进入现代应用数学的阶段。一个突出的标志是数学的应用范围空前扩展,从传统的力学、物理等领域拓展到化学、生 物、经济、金融、信息、材料、环境、能源等各个学科及种种高科技甚至社会领域。数学建模不仅进

一步凸现了它的重要性,而且已成为现代应用数学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在大学开设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课程,努力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类主干课程,顺应了这个历史潮流,值得大力提倡。

推荐第7篇:数学建模校内选拔赛题目

2013年数学建模校内选拔赛题目

要求:

选择以下两个题目之一进行解答,要求按照“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提交的论文格式写出论文,即论文包括队员所在学院、学号、姓名(一组最多3名队员共同完成一份答卷)、标题,摘要、关键词、问题重述、问题分析、符号说明与假设、模型建立和求解、主要结论、模型评价与推广、参考文献。 A题 美国大学的留学申请问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去海外留学,尤其是美国。校园中随处可见考托、考G者的身影。申请的程序很繁杂,录取的时候影响因素也很多。为了这些同学都能取得好的申请结果,多拿“offer”。现在请你们建立一个模型,来帮助他们做结果的定性和定量评估。本次模型主要考虑的对象是申请美国研究生的同学,包括硕士研究生(master)和博士研究生(Ph.D.)。不考虑申请其它国家和申请本科、博后的情况。

问题一:一个申请人是否能够被录取,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申请的专业、他/她的平均成绩(GPA)、托福分数、GRE分数、班级/专业排名等等。现在,我们假设一个申请人只能申请一个学校。请根据以上列举的影响因素建立模型,来计算一个申请者录取的可能性。如果一个申请人曾经发表过相关专业的论文,或是参加了一些竞赛并获奖(例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这样他/她就会比其他人更有优势,从而拿到“offer”。请考虑以上两个因素,进而改善你们的模型。

问题二:大多数情况下,一个申请人会同时申请多个学校。申请的学校越多,获得录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但是,每一次申请都需要缴纳不菲的申请费和材料寄送费。如果一个申请人认为只要能拿到一个录取就算是成功的,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他/她应该申请几个学校呢?建立模型,帮助你的同学做分析。

问题三:几乎所有的申请人都想拿到美国顶尖学校的录取通知,比如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可是,学校的排名越高,获得录取的可能性就越小。根据你的模型,写一份分析报告,帮助申请人合理的选择学校。

B题 烤箱烤盘的设计问题

用一个矩形烤盘烘焙时,热量会集中在四个角落里,这四个角落里的食物会被烘焙过度(边缘上的食物烘焙的程度会轻一些)。用一个圆形烤盘烘焙时,热量会均匀地分配到整个外边缘,这样,角落里的食物就不会被过度烘焙,但因为烤箱一般是矩形的,所以用矩形的烤盘能更有效地利用空间。建立一个模型研究各个不同形状烤盘上热的传播问题,考虑矩形,圆形,或者介于二者之间的形状。假设:①烤箱的长宽比(W/L)是确定的;②每个烤盘面积确定为A;③假设烤箱里有两个等间隔的烤架条件;④烤箱能容纳烤盘的最大数量N;⑤烤盘上均匀传播的最大热量是H;⑥确定条件1和2的权重p和1-p来论证当长宽比或者p变化时结果的变化情况为一个新的布朗尼杂志上制作一个一到两页的广告,并在其中强调你的研究结果。

竞赛参考书

l、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李大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辅导教材,

(一)

(二)

(三),叶其孝主编,湖南教育 出版社(1993,1997,1998).

3、数学建模教育与国际数学建模竞赛 《工科数学》专辑,叶其孝主编, 《工科数学》杂志社,1994).

国内教材、丛书

1.数学模型,姜启源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1993年第二版;第一版在 1992年国家教委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优秀教材评选中获\"全国优秀教材奖\").

2.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江裕钊、辛培情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

3.数学模型选谈(走向数学从书),华罗庚,王元著,王克译,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4.数学建模--方法与范例,寿纪麟等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

5.数学模型,濮定国、田蔚文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

6..数学模型,朱思铭、李尚廉编,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

7.数学模型,陈义华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

8.数学模型建模分析,蔡常丰编著,科学出版社,(1995).

9.数学建模竞赛教程,李尚志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10.数学建模入门,徐全智、杨晋浩编,成都电子科大出版社,(1996).

11.数学建模,沈继红、施久玉、高振滨、张晓威编,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6).

12.数学模型基础,王树禾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

13.数学模型方法,齐欢编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14.数学建模与实验,南京地区工科院校数学建模与工业数学讨论班编,河海大学 出版社,(1996).

15、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刘来福、曾文艺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杜(1997).

16.数学建模,袁震东、洪渊、林武忠、蒋鲁敏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7.数学模型,谭永基,俞文吡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18.数学模型实用教程,费培之、程中瑗层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19.数学建模优秀案例选编(工科数学基地建设丛书),汪国强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20、经济数学模型(第二版)(工科数学基地建设丛书),洪毅、贺德化、昌志华 编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21.数学模型讲义,雷功炎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2.数学建模精品案例,朱道元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3.问题解决的数学模型方法,刘来福,曾文艺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4.数学建模的理论与实践,吴翔,吴孟达,成礼智编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9).

25.数学建模案例分析,白其岭主编,海洋出版社,(2000年,北京).

26.数学实验(高等院校选用教材系列),谢云荪、张志让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

27.数学实验,傅鹏、龚肋、刘琼荪,何中市编,科学出版社,(2000).

推荐第8篇:数学建模选拔题目(B)

B题

新时期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与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33条明确提出:“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做好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改进社会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

据此,结合省内外高校先进经验,对新时期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才评价机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

1.对我校本科教学计划各专业,在公共基础课、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各环节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提出你的教学计划改革方案;结合你的改革方案,给出你的人才评价模型;

2.研究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要求,提出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符合规划纲要精神的科学、合理、易操作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型。

最后,请你向我校教学主管部门写一封教学质量与人才评价的建议书。

推荐第9篇:数学建模国赛题目

201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请先阅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A题 葡萄酒的评价

确定葡萄酒质量时一般是通过聘请一批有资质的评酒员进行品评。每个评酒员在对葡萄酒进行品尝后对其分类指标打分,然后求和得到其总分,从而确定葡萄酒的质量。酿酒葡萄的好坏与所酿葡萄酒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葡萄酒和酿酒葡萄检测的理化指标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葡萄酒和葡萄的质量。附件1给出了某一年份一些葡萄酒的评价结果,附件2和附件3分别给出了该年份这些葡萄酒的和酿酒葡萄的成分数据。请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讨论下列问题:

1.分析附件1中两组评酒员的评价结果有无显著性差异,哪一组结果更可信? 2.根据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和葡萄酒的质量对这些酿酒葡萄进行分级。 3.分析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之间的联系。

4.分析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并论证能否用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来评价葡萄酒的质量?

附件1:葡萄酒品尝评分表(含4个表格) 附件2: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含2个表格) 附件3:葡萄和葡萄酒的芳香物质(含4个表格)

201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请先阅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B题

太阳能小屋的设计

在设计太阳能小屋时,需在建筑物外表面(屋顶及外墙)铺设光伏电池,光伏电池组件所产生的直流电需要经过逆变器转换成220V交流电才能供家庭使用,并将剩余电量输入电网。不同种类的光伏电池每峰瓦的价格差别很大,且每峰瓦的实际发电效率或发电量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太阳辐射强度、光线入射角、环境、建筑物所处的地理纬度、地区的气候与气象条件、安装部位及方式(贴附或架空)等。因此,在太阳能小屋的设计中,研究光伏电池在小屋外表面的优化铺设是很重要的问题。

附件1-7提供了相关信息。请参考附件提供的数据,对下列三个问题,分别给出小屋外表面光伏电池的铺设方案,使小屋的全年太阳能光伏发电总量尽可能大,而单位发电量的费用尽可能小,并计算出小屋光伏电池35年寿命期内的发电总量、经济效益(当前民用电价按0.5元/kWh计算)及投资的回收年限。

在求解每个问题时,都要求配有图示,给出小屋各外表面电池组件铺设分组阵列图形及组件连接方式(串、并联)示意图,也要给出电池组件分组阵列容量及选配逆变器规格列表。

在同一表面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光伏电池组件时,同一型号的电池板可串联,而不同型号的电池板不可串联。在不同表面上,即使是相同型号的电池也不能进行串、并联连接。应注意分组连接方式及逆变器的选配。

问题1:请根据山西省大同市的气象数据,仅考虑贴附安装方式,选定光伏电池组件,对小屋(见附件2)的部分外表面进行铺设,并根据电池组件分组数量和容量,选配相应的逆变器的容量和数量。

问题2:电池板的朝向与倾角均会影响到光伏电池的工作效率,请选择架空方式安装光伏电池,重新考虑问题1。

问题3:根据附件7给出的小屋建筑要求,请为大同市重新设计一个小屋,要求画出小屋的外形图,并对所设计小屋的外表面优化铺设光伏电池,给出铺设及分组连接方式,选配逆变器,计算相应结果。

附件1:光伏电池组件的分组及逆变器选择的要求 附件2:给定小屋的外观尺寸图

附件3:三种类型的光伏电池(A单晶硅、B多晶硅、C非晶硅薄膜)组件设计参数和市场价格

附件4:大同典型气象年气象数据。特别注意:数据库中标注的时间为实际时间减1小时,即数据库中的11:00即为实际时间的12:00 附件5:逆变器的参数及价格 附件6:可参考的相关概念 附件7:小屋的建筑要求

2013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请先阅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A题

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

车道被占用是指因交通事故、路边停车、占道施工等因素,导致车道或道路横断面通行能力在单位时间内降低的现象。由于城市道路具有交通流密度大、连续性强等特点,一条车道被占用,也可能降低路段所有车道的通行能力,即使时间短,也可能引起车辆排队,出现交通阻塞。如处理不当,甚至出现区域性拥堵。

车道被占用的情况种类繁多、复杂,正确估算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程度,将为交通管理部门正确引导车辆行驶、审批占道施工、设计道路渠化方案、设置路边停车位和设置非港湾式公交车站等提供理论依据。

视频1(附件1)和视频2(附件2)中的两个交通事故处于同一路段的同一横断面,且完全占用两条车道。请研究以下问题:

1.根据视频1(附件1),描述视频中交通事故发生至撤离期间,事故所处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过程。

2.根据问题1所得结论,结合视频2(附件2),分析说明同一横断面交通事故所占车道不同对该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影响的差异。

3.构建数学模型,分析视频1(附件1)中交通事故所影响的路段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路段上游车流量间的关系。

4.假如视频1(附件1)中的交通事故所处横断面距离上游路口变为140米,路段下游方向需求不变,路段上游车流量为1500pcu/h,事故发生时车辆初始排队长度为零,且事故持续不撤离。请估算,从事故发生开始,经过多长时间,车辆排队长度将到达上游路口。 附件1:视频1 附件2:视频2 附件3:视频1中交通事故位置示意图 附件4:上游路口交通组织方案图 附件5:上游路口信号配时方案图

注:只考虑四轮及以上机动车、电瓶车的交通流量,且换算成标准车当量数。

附件3

视频1中交通事故位置示意图

附件4

附件5

上游路口信号配时方案

2013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请先阅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B题

碎纸片的拼接复原

破碎文件的拼接在司法物证复原、历史文献修复以及军事情报获取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传统上,拼接复原工作需由人工完成,准确率较高,但效率很低。特别是当碎片数量巨大,人工拼接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试图开发碎纸片的自动拼接技术,以提高拼接复原效率。请讨论以下问题:

1.对于给定的来自同一页印刷文字文件的碎纸机破碎纸片(仅纵切),建立碎纸片拼接复原模型和算法,并针对附件

1、附件2给出的中、英文各一页文件的碎片数据进行拼接复原。如果复原过程需要人工干预,请写出干预方式及干预的时间节点。复原结果以图片形式及表格形式表达(见【结果表达格式说明】)。

2.对于碎纸机既纵切又横切的情形,请设计碎纸片拼接复原模型和算法,并针对附件

3、附件4给出的中、英文各一页文件的碎片数据进行拼接复原。如果复原过程需要人工干预,请写出干预方式及干预的时间节点。复原结果表达要求同上。

3.上述所给碎片数据均为单面打印文件,从现实情形出发,还可能有双面打印文件的碎纸片拼接复原问题需要解决。附件5给出的是一页英文印刷文字双面打印文件的碎片数据。请尝试设计相应的碎纸片拼接复原模型与算法,并就附件5的碎片数据给出拼接复原结果,结果表达要求同上。 【数据文件说明】

(1) 每一附件为同一页纸的碎片数据。

(2) 附件

1、附件2为纵切碎片数据,每页纸被切为19条碎片。(3) 附件

3、附件4为纵横切碎片数据,每页纸被切为11×19个碎片。

(4) 附件5为纵横切碎片数据,每页纸被切为11×19个碎片,每个碎片有正反两面。该附件中每一碎片对应两个文件,共有2×11×19个文件,例如,第一个碎片的两面分别对应文件000a、000b。 【结果表达格式说明】

复原图片放入附录中,表格表达格式如下:

(1) 附件

1、附件2的结果:将碎片序号按复原后顺序填入1×19的表格;(2) 附件

3、附件4的结果:将碎片序号按复原后顺序填入11×19的表格;(3) 附件5的结果:将碎片序号按复原后顺序填入两个11×19的表格; (4) 不能确定复原位置的碎片,可不填入上述表格,单独列表。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请先阅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A题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

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成功发射,12月6日抵达月球轨道。嫦娥三号在着陆准备轨道上的运行质量为2.4t,其安装在下部的主减速发动机能够产生1500N到7500N的可调节推力,其比冲(即单位质量的推进剂产生的推力)为2940m/s,可以满足调整速度的控制要求。在四周安装有姿态调整发动机,在给定主减速发动机的推力方向后,能够自动通过多个发动机的脉冲组合实现各种姿态的调整控制。嫦娥三号的预定着陆点为19.51W,44.12N,海拔为-2641m(见附件1)。

嫦娥三号在高速飞行的情况下,要保证准确地在月球预定区域内实现软着陆,关键问题是着陆轨道与控制策略的设计。其着陆轨道设计的基本要求:着陆准备轨道为近月点15km,远月点100km的椭圆形轨道;着陆轨道为从近月点至着陆点,其软着陆过程共分为6个阶 段(见附件2),要求满足每个阶段在关键点所处的状态;尽量减少软着陆过程的燃料消耗。根据上述的基本要求,请你们建立数学模型解决下面的问题:

(1)确定着陆准备轨道近月点和远月点的位置,以及嫦娥三号相应速度的大小与方向。(2)确定嫦娥三号的着陆轨道和在6个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

(3)对于你们设计的着陆轨道和控制策略做相应的误差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请先阅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B题

创意平板折叠桌

某公司生产一种可折叠的桌子,桌面呈圆形,桌腿随着铰链的活动可以平摊成一张平板(如图1-2所示)。桌腿由若干根木条组成,分成两组,每组各用一根钢筋将木条连接,钢筋两端分别固定在桌腿各组最外侧的两根木条上,并且沿木条有空槽以保证滑动的自由度(见图3)。桌子外形由直纹曲面构成,造型美观。附件视频展示了折叠桌的动态变化过程。 试建立数学模型讨论下列问题:

1.给定长方形平板尺寸为120 cm × 50 cm× 3 cm,每根木条宽2.5 cm,连接桌腿木条的钢筋固定在桌腿最外侧木条的中心位置,折叠后桌子的高度为53 cm。试建立模型描述此折叠桌的动态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给出此折叠桌的设计加工参数(例如,桌腿木条开槽的长度等)和桌脚边缘线(图4中红色曲线)的数学描述。

2.折叠桌的设计应做到产品稳固性好、加工方便、用材最少。对于任意给定的折叠桌高度和圆形桌面直径的设计要求,讨论长方形平板材料和折叠桌的最优设计加工参数,例如,平板尺寸、钢筋位置、开槽长度等。对于桌高70 cm,桌面直径80 cm的情形,确定最优设计加工参数。

3.公司计划开发一种折叠桌设计软件,根据客户任意设定的折叠桌高度、桌面边缘线的形状大小和桌脚边缘线的大致形状,给出所需平板材料的形状尺寸和切实可行的最优设计加工参数,使得生产的折叠桌尽可能接近客户所期望的形状。你们团队的任务是帮助给出这一软件设计的数学模型,并根据所建立的模型给出几个你们自己设计的创意平板折叠桌。要求给出相应的设计加工参数,画出至少8张动态变化过程的示意图。

2015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请先阅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A题

太阳影子定位

如何确定视频的拍摄地点和拍摄日期是视频数据分析的重要方面,太阳影子定位技术就是通过分析视频中物体的太阳影子变化,确定视频拍摄的地点和日期的一种方法。

1.建立影子长度变化的数学模型,分析影子长度关于各个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应用你们建立的模型画出2015年10月22日北京时间9:00-15:00之间**广场(北纬39度54分26秒,东经116度23分29秒)3米高的直杆的太阳影子长度的变化曲线。

2.根据某固定直杆在水平地面上的太阳影子顶点坐标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确定直杆所处的地点。将你们的模型应用于附件1的影子顶点坐标数据,给出若干个可能的地点。

3.根据某固定直杆在水平地面上的太阳影子顶点坐标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确定直杆所处的地点和日期。将你们的模型分别应用于附件2和附件3的影子顶点坐标数据,给出若干个可能的地点与日期。

4.附件4为一根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变化的视频,并且已通过某种方式估计出直杆的高度为2米。请建立确定视频拍摄地点的数学模型,并应用你们的模型给出若干个可能的拍摄地点。

如果拍摄日期未知,你能否根据视频确定出拍摄地点与日期?

2015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请先阅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B题

“打车难”问题

此题首先要做的是在网上找相关数据,数据建议限定一个城市,方便建模。

建模过程中要对 “打车难”进行适当的描述(最好能用模型或者变量来描述), 查找依托互联网建立的软件服务平台是如何运作的,再者租车的补贴方案是如何设计的。

这三问是一个递进的过程,篇幅应放在解决第一问上。

(1) 根据自己找到的数据,建立合理的指标,来分析不同时空(时间段,地理位置)出租车资源的“供求匹配”程度。

(2) 根据前面准备好的“打车难”模型及找到的各公司的出租车补贴方案,来解决第二问。

综合一,二问解决第三问,并对方案合理性进行评价

推荐第10篇:初中数学建模论文

初中数学建模论文范文

数学建模随着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数字化,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人们身边的数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强调数学应用及培养应用数学意识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意义十分巨大。数学建模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被提到了新的高度,通过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结合数学应用题的特点,把怎样利用数学建模解好数学应用问题进行剖析,希望得到同仁的帮助和指正。

一、数学应用题的特点

我们常把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要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表示,从而获得解决的一类数学问题叫做数学应用题。数学应用题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数学应用题的本身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这里的实际是指生产实际、社会实际、生活实际等现实世界的各个方面的实际。如与课本知识密切联系的源于实际生活的应用题;与模向学科知识网络交汇点有联系的应用题;与现代科技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保护、实事政治等有关的应用题等。

第二、数学应用题的求解需要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使所求问题数学化,即将问题转化成数学形式来表示后再求解。

第三、数学应用题涉及的知识点多。是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涉及的知识点一般在三个以上,如果某一知识点掌握的不过关,很难将问题正确解答。

二、数学应用题如何建模 第一层次:直接建模。

根据题设条件,套用现成的数学公式、定理等数学模型,注解图为: 第二层次:直接建模。可利用现成的数学模型,但必须概括这个数学模型,对应用题进行分析,然后确定解题所需要的具体数学模型或数学模型中所需数学量需进一步求出,然后才能使用现有数学模型。

第三层次:多重建模。对复杂的关系进行提炼加工,忽略次要因素,建立若干个数学模型方能解决问题。

第四层次:假设建模。要进行分析、加工和作出假设,然后才能建立数学模型。如研究十字路口车流量问题,假设车流平稳,没有突发事件等才能建模。

三、建立数学模型应具备的能力 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数学全过程的教学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建模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质量,同时也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

1提高分析、理解、阅读能力。

2强化将文字语言叙述转译成数学符号语言的能力。 3增强选择数学模型的能力。 4加强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应用题一般运算量较大、较复杂,且有近似计算。有的尽管思路正确、建模合理,但计算能力欠缺,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加强数学运算推理能力是使数学建模正确求解的关键所在,忽视运算能力,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只重视推理过程,不重视计算过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第11篇:初中数学建模论文

初中数学建模论文 “压岁钱” 在正月里,长辈们每年都会给我们压岁钱 而大多数同学都把压岁钱 。为了能帮助失学 , 办一个“ 小银行”,要求同学们有多少钱存多少钱,存入学校里“ 小银行”,学校统一将同学们的压岁钱存入银行。毕业时本金还给同学们,利息捐给经济有困难的同学。

假如平均每年按照200元 存入银行,初中三年每个学生总共存入600元计算, 初

一、初

二、初三各 个班,每班按60人计算,初三的存一年,初二的存两年,初一的存三年,年利率分别按2.25%、2.40%、2.60%计算,则:

初一学生存三年的利息:

(200×2.60%×3)×(60×)= 14976(元);

初二学生存二年的利息:

(200×2.40%×2)×(60×)= 9216(元);

初 学生存 年的利息:

(200×2.25%×1)×(60×)= 4320(元);

一年全校利息合计:

+ 9216 + 4320 = 28512(元)。

假设学校 招生班级以及人数都不变,则学校每年都有 元利息, 市有那么多所中学,假如每所中学都建立“ 小银行”,假如小学也建立“ 小银行”,那么,每个学生六年下来,每年全校利息将比中学利息要高上好几倍。所以成立“ 小银行” 有意义与必要。为了灾区儿童有良好的读书环境,为了国家更繁荣,昌盛,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拿出你们的压岁钱,奉献我们的一片爱心。

摘要:数学建模小论文。

第12篇:数学建模小论文

第1页

标题:合理安排,赚更多的money 山东省淄博市昆仑中学九年级二班 张志光 (指导教师:董玉华)

摘要:数学建模小论文。

某商店如果将进价为每8元的商品按10元出售,每天可销售200件。现在采用提高售价、减少进货量的方法增加利润。已知这种商品的售价每提高0.5元,其销售量就减少10件,那么将这种商品的售价定位多少元时,才能使每天所获利润最大?最大日利润是多少元? 关键词:建模、二次函数模型。

建模是解决数学问题最常见的方法,一般的,我们要根据题目中所提到的关键词,确定应该运用哪一种方法,是方程、不等式或者函数等等。

问题重述:某商店如果将进价为每8元的商品按10元出售,每天可销售200件。现在采用提高售价、减少进货量的方法增加利润。已知这种商品的售价每提高0.5元,其销售量就减少10件,那么将这种商品的售价定位多少元时,才能使每天所获利润最大?最大日利润是多少元? 分析:首先,要解决这道题我们必须先找到有关这道题的关键词,再确定建立何种数学模型。

由题意得,该题中有两个变量:售价和利润,并且利润随着售价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函数的基本特征,所以这道题应用函数解决;同时,题目中还有“最大”两个字,则表明该函数有最大值,那么回想一下我们初中所学的函数类型有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因为只有二次函数有最大值或最小值,所以这道题应该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即建立二次函数模型。那么这道题便很容易解决了! 首先我们知道总利润等于每一件的利润乘以件数,那么每一件的利润等于每一件的售价减去进价,而总件数则根据题目中的变化关系

共3页

第2页

求的.解答:解:设这种商品的售价应定为x元,每天所获利润为y元。

根据题意得, 每一件商品的利润为:(x-8)元; 则比定价多:(x-10)元;

那么增加的0.5元的个数为:(x-10)÷0.5个; 则减少的件数为:10(x-10)÷0.5件;

那么每天销售的总件数为:[200-10(x-10)÷0.5]件; 则每天所获得的利润为:(x-8)[200-10(x-10)÷0.5]元; 即:y=(x-8)[200-10(x-10)÷0.5] 即:y=-20(x-14)2+2320 因为:a=-20

结论:因此,当这种商品的售价定为14元时,才能使每天所获利润最大。最大日利润是2320元。

应用:在众多的商家和做买卖的人中,合理的掌握市场上的变化规律,制定恰当的方案,运用二次函数加以解决,合理安排,方能赚更多的钱。

总结:所以说建模是解决数学问题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一些数学问题时,我们应该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共3页

第3页

因此,无论什么实际问题,只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9年级下《数学》课本。山东教育出版社。

共3页

第13篇:初中数学建模论文

“压岁钱”与“美化环境小银行”

山东省泰安市第六中学初二七班 杨煜晖 指导老师: 摘要与关键词 压岁钱 沙尘暴 美化环境 植树

一、调查目的

沙尘暴天气是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当肆虐的沙尘风暴代替了我们印象中明媚的春光和温柔的春风,我们能为治理环境做些什么?通过对往年植树情况的调查,我提出,为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建立初中生“美化环境小银行”,利用存款利息每年春天购置树苗,或学校组织植树活动,或向需要的省市捐助种子、树苗的方式贡献我们绵薄之力。

一、调查方法

1、实际考察

2、其他搜集数据调查(网络)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小到现在,我们收了十来年的压岁钱大概有2000元,假如平均每年按照200元存入银行,初中三年每个学生总共存入600元计算,我们六中,初中21个班级,初

一、初

二、初三各7个班,每班按70人计算,初三的存一年,初二的存两年,初一的存三年,年利率分别按2.25%、2.40%、2.60%(人民银行利率)计算,则:

初一段学生存三年的利息和:

(200×2.60%×3)×(70×7)=7644(元);

初二段学生存二年的利息和:

(200×2.40%×2)×(70×7)=4704(元);

初二段学生存二年的利息和:

(200×2.25%×1)×(70×7)=2205(元);

一年全校利息合计:

7644+4704+2205=14553(元)。

按每棵垂柳50元计算,每年可购置 14553÷5=291(棵)树苗,

如果我们利用节假日用心维护,成立“志愿者护林小分队”提高树木成活率,按百分之八十的成活率来算,我们四年的初中生活能种活的树是:

291*4*80%=931.2((棵)

也就是说,我们能用自己的能力建造一片小森林,当我们漫步在这片森林中的时候,该是多么幸福啊!

如果这个计划能在所有学校实行,那么,我们的森林将会多么大?会不会锁住无情的风沙?让所有人重享蓝天碧水和风的美好生活?

三、调查体会

通过这次调查,我了解到树与我们的生活,健康是息息相关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树木、森林的宝贵,保护环境,爱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第14篇:数学建模小论文

牛皮圈地问题与等周定理

理学院知行1601班

16271156 陈芃江

问题:

素材一:一百多年前,英国传教士柏格理深入乌蒙山腹地传教。相传他为建造教堂而找当地彝族土目安荣之买“一块牛皮大的地”,安氏以为微不足道,索性答应相赠;结果,柏格理杀牛款待安氏和在场苗人后,用牛皮围出60亩土地。安荣之大为惊诧,但也无话可说,只能遵守诺言赠地。柏格理于是在这块地上建造了后来著名的石门坎教堂。 素材二:《明史》吕宋传中亦有记载:时佛郎机强与吕宋互市,久之见其国弱可取,乃奉厚贿遗王,乞地如牛皮大,建屋以居。王不虞其诈,而许之。其人乃裂牛皮,联属至数千丈,围吕宋地,乞如约。王大骇,然业已许诺,无可柰何,遂听之。

那么,如何运用一块有限大小的牛皮圈出尽可能大的一块地呢?

一:问题分析与模型假设

由题意可知,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种模型,解决牛皮的使用方式,从而尽可能的获得更大的利益(最大面积的土地)。首先,在这个问题中,顺理成章的就会想到将牛皮尽可能的分为细条。然后根据题中的要求,细条以何种方式连接时所得的面积最大。最后,根据网上提供的知识,再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写出这种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模型假设:

在该问题中,假设分割者的手艺足够精湛,在当时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将牛皮 分成最细的细条且没有余料,牛皮条的衔接为边缘之间的完美衔接,没有重叠部分。假设所围的地为一块无起伏的平地,所围成的图形为一平面图形。那么问题转化为求同等周长下的最大面积图形。

二:模型建立:

首先,设C是周长为L且所围面积最大的平面封闭曲线。

1:先证:C上任两点所连线段一定在C内部或边界上,即C为凸曲线。

否则,若C上两点A、B连成的线段在C的外部,记C为曲线APBQ。作出曲线APB关于直线AB的对称曲线AP’B,可得到周长为L、面积比C大的曲线AP’BQ,这与C的面积最大性矛盾。

而C上任两点连线把C分为两部分。设D、E等分C的周长,记C为曲线DMEN。 下证:DE等分C的面积。

否则,不妨设曲线DME面积比DNE大。作出DME关于DE的对称曲线DM’E,可得到周长为L的曲线DMEM’,它面积比C大,矛盾。

从而,曲线DME是长为L/2且与直线DE围成图形面积最大的曲线。

下证:DME是半圆,且DE是直径。

否则,若曲线DME上有一点R使∠DRE≠90°,则在原直线上移动D、E,保持图形Ⅰ、Ⅱ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使∠DRE=90°,得曲线DM’E。这时,△DRE面积变大了,因此曲线DM’E面积比DME大,矛盾。 因此,可以看出圆所围的面积最大。

三:模型求解:

以下取53公斤,宽2米,长2米6,厚度1.5厘米,50英尺以上的标准一级牛皮进行计算。

在当时的条件下,牛皮约能分至0.005米的宽度 由此可以计算出牛皮条的总长度约为:1040米 由C=1040米,可知R=165.52米.从而S=86070.993平方米.=129.106亩

因此,在周长一定的情况下,圆的方式能尽可能圈出足够大的地.四:模型应用

纪塔娜是神话中的人物,传说古代非洲北部沿海地区某部落酋长曾答应给纪塔娜一块“用灰鼠皮能包住”的土地。一块灰鼠皮能围多大的土地呢?聪明而美丽的纪塔娜想出一个巧妙地办法。她把灰鼠皮很细很细的线,再把这些线结成一条长带,用这条长带在海岸边划出了一块意想不到的、非常大的土地这块土地是一个半圆,海岸线(近似地看成直线)的一段是它的直径。试证:纪塔娜所围成的半圆形土地面积最大设带长为L以海岸线为轴作半圆的对称图形,得周长为2L的圆。再用海岸线与带长围成任一图形(不是半圆),同样沿海岸线作轴对称图形,得周长为2L的封闭图形。由该模型可知,纪塔娜所围成的半圆形土地的面积最大。

将纪塔娜问题稍作推广,改为“在一个半岛”(假定半岛由一个角构成,即所谓“海 角”),那么问题变为:给定一个角,求已知长度的一条线和角的两边所围出的最大面积,即已知角(海角)为YMX,线长为L,要求曲边三角形XMY面积达到最大时,X,Y的位置和曲线XY的形状应是怎样的?先来看几个特殊情形。若M=180,则回到纪塔娜的原问题。又如M=90,仍可用镜面反射来求解:首先关于一边,然后再关于另一边作镜面反射,这时,曲线连同它的镜像一起,构成了长为4L的封闭曲线。要想求出它围出的最大面积,按等周定理,要求的图形自然是圆。这个圆有两条给定的对称轴XY/和Y Y/,中心在两轴的交点M处,两轴把圆面积和圆周同时分成四等分。因此,原问题解就是象限角形:中心在已知角顶点的圆的1/4。我们的解法是把4个直角拼成一个周角,相应的曲线接成了封闭曲线。容易想到,探索等周定理的推广及其应用有无穷多种宜于采用此种解法求面积的特殊情形。比如,对M=360/2n=180/n ( n 为大于或等于3的自然数 ) 的“海角”,就可以用反复映射的方法,把给定长为L的曲线XY变成周长为2nL的封闭曲线,从而“海角问题”变为了等周问题。等周问题的解是圆,因此,海角问题的解就是一段弧。

这样,我们自然希望,对于任意的角M(

五:点评与讨论

在模型的构建过程中,上述论证显然是不够严谨的,但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尚不能给出更严谨的构建方法,以下方法源于网络:

这种构建方式显然精确的多,当然等周问题在1838年就已经有了完美的证明,由于水平限制在此就不做讨论了。

第15篇:初中数学建模论文

初中数学建模论文

有意义地利用“压岁钱”

在正月里,长辈们每年都会给我们压岁钱,而大多数同学都把压岁钱当做了零花钱,没有意义。为了能帮助失学儿童,学校办一个“压岁钱小银行”,要求同学们有多少钱存多少钱,存入学校里“压岁钱小银行”,学校统一将同学们的压岁钱存入银行。毕业时本金还给同学们,利息捐给经济有困难的同学。

假如平均每年按照2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初中三年每个学生总共存入600元计算,若初

一、初

二、初三各16个班,每班按60人计算,初三的存一年,初二的存两年,初一的存三年,年利率分别按2.25%、2.40%、2.60%计算,则:

初一学生存三年的利息:

(200×2.60%×3)×(60×16)=14976(元);

初二学生存二年的利息:

(200×2.40%×2)×(60×16)=9216(元);

初三学生存一年的利息:

(200×2.25%×1)×(60×16)=4320(元);

一年全校利息合计:

14976+9216+4320=28512(元)。

假设学校每年招生班级以及人数都不变,则学校每年都有28512元利息,日照市有那么多所中学,假如每所中学都建立“压岁钱小银行”,假如小学也建立“压岁钱小银行”,那么,每个学生六年下来,每年全校利息将比中学利息要高上好几倍。所以成立“压岁钱小银行”很有意义与必要。为了灾区儿童有良好的读书环境,为了国家更繁荣,昌盛,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拿出你们的压岁钱,奉献我们的一片爱心。

第16篇:《数学建模》论文word

《数学建模》论文

题 目:

(宋体、小

三、居中)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2015 年 月 日

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

本文针对交通事故占用车道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采集附件

1、附件2中的数据,对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上游车流量与时间的函数关系运用拟合,通过判断车辆排队长度与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上游车流量的关系,并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微分方程模型.运用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分析和求解.对于问题一,为得出事故发生到撤离期间,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对事故发生即刻起每10秒统计通过横断面汽车的标准当量数,再转化 为单位为pcu/h来表示实际通行能力,通过对附件1所给视频中车辆数据的统计与筛选,用Matlab软件将统计筛选数据进行多项式拟合,得到该函数关系为f1(t)0.3056t222.2294t1392.0532.对于问题二,运用问题一的方法对处理附件2,同理得出函数关系为f0(t)0.0106t22.3466t1365.7067,根据两图曲线走势得出两图趋势大体相当,但图4.2较图4.1曲线平缓,说明图4.2的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受事故影响较小.产生差异的原因是根据附件3上左转流量比例35%、直行流量比例44% 和右转流量比例21%,即三车道比一车道车流量大,导致二三车道占用后需要换道的较多于一二车道占用,从而二三车道被占用时对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影响大,符合曲线走势.对于问题三,根据路段上游车流量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对路段车辆排队长度变化率的关系为基础,利用问题一求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的时间变化函数的方法得出路段上游车流量与时间的函数,建立车辆排队长度与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上游车流量间的微分方程模型,假设车辆排队单位长度与横断面实际同行能力、路段上游车流量均称正比例关系,与事故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忽略不计,即得该微分方程模型为f\'(t)k2f2(t)k1f1(t),再利用Maple及初始值解出所设参量k1,k2.对于问题四,由于题设条件符合上述模型,故将所给数据带入问题三所建模型当中求出时间即可.事故所处位置距离上游路口变为140米,根据视频中的实地情况,该路段中的支路位置将处在事故发生的下游,会相对减弱道路拥堵程度即提高实际通行能力,则运用原始模型求出时间相对应该偏小,但误差不会太大.

关键词:实际通行能力;微分方程模型;拟合;Maple软件

1

目 录

(由域生成的目录,交稿前此页可以保留或删掉)

要 ..........................................................................................................................1

1、问题重述与问题分析 ............................................................................................3

1.1 问题重述(大家一定要注意样式的使用) .............................................3 1.2 问题分析 .....................................................................................................3

2、模型假设 ................................................................................................................4

3、符号说明 ................................................................................................................4

4、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 4.1 问题一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5 4.2 问题二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5 4.3 问题三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6 4.4 问题四的求解 .............................................................................................7

5、模型的评价与改进 ................................................................................................8

5.1 对现有模型进行评价 .................................................................................8 5.2 对现有模型的改进 .....................................................................................8 参考文献 ......................................................................................................................8 附录A ..........................................................................................................................9 附录B ........................................................................................................................10

2

1、问题重述与问题分析

1.1 问题重述(大家一定要注意样式的使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车辆数量剧增,交通事故日显突出,交通事故车道被占用导致车道或道路横断面通行能力在单位时间内降低.由于城市道路具有交通流密度大、连续性强等特点,一条车道被占用,也可能降低路段所有车道的通行能力,即使时间短,也可能引起车辆排队,出现交通阻塞.如处理不当,甚至出现区域性拥堵.就针对交通事故降低车道通行能力方面解决如下问题:

(1) 描述视频中交通事故发生至撤离期间,事故所处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过程.(2) 分析说明同一横断面交通事故所占车道不同对该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影响的差异.(3) 构建数学模型,分析交通事故所影响的路段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路段上游车流量间的关系.(4) 假如视频1(附件1)中的交通事故所处横断面距离上游路口变为140米,路段下游方向需求不变,路段上游车流量为1500pcu/h,事故发生时车辆初始排队长度为零,且事故持续不撤离.则求从事故发生开始到车辆排队长度将到达上游路口的时间.1.2 问题分析

本题给出了两个交通事故发生时道路通行情况的视频及其示意图,通过视频采集数据来建立数学模型.针对问题一:根据实际通行能力的概念,在交通事故出现之前,道路保持基本通行能力,不必考虑实际通行能力,在事故出现即刻到撤离时间段内,通过视频1每10秒逐一统计标准车当量数(统计表见附件6),再转化为pcu/h为单位表示实际通行能力,利用Matlab软件将所统计筛选的数据拟合出一条曲线,筛选的目的是将视频中出现跳跃产生模糊的剪去,该曲线的走势及拟合出的函数反应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过程.

针对问题二:就视频2采用问题一相同的方法统计,拟合出一条曲线及函数,将曲线一二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所占车道不同对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影响的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是根据附件3上左转流量比例35%、直行流量比例44% 和右转流量比例21%,说明三车道比一车道车流量大,则所占二三车道比一二车道对降低实际通行能力影响大.

3

针对问题三:构建路段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路段上游车流量间的模型,利用问题一所求出的实际通行能力的函数,用同样的方法求出上游车流量的函数关系及车辆排队长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统计表见附录).根据车流量排队长度的变化率与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路段上游车流量间的关系为基础,建立一个微分方程模型,再利用Maple软件及初始值解微分方程中的参量.针对问题四:问题四条件基本吻合问题三所建的模型,则直接将数据带进模型求出即可.事故所处位置距离上游路口变为140米,该路段中的支路位置将处在事故发生的下游,会相对减弱道路拥堵程度即提高实际通行能力,则运用原始模型求出时间相对应该偏小,但误差不会太大,则直接代入模型求解.

2、模型假设

(1)假设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均以匀速的车速跟踪行驶; (2) 都是从静止状态匀加速启动;

(3)假设车辆排队单位长度与横断面实际同行能力、路段上游车流量均称正比例关系,与事故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忽略不计;

3、符号说明

t : 表示事故持续时间

m: 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的标准车当量 q: 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pcu/h) n: 路段上游进入该横断面的标准车当量 p: 路段上游进入该横断面的车流量(pcu/h) r: 交通事故所影响的路段车辆排队长度

f2(t): 二三车道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函数 f1(t): 路段上游车流量的变化函数

f(t) : 路段车辆排队长度与时间关系的函数 f0(t):一二车道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函数 k1: 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拟合时的参量 k2: 路段上游车流量拟合时的参量

4

4、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4.1 问题一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经分析,问题一是通过拟合曲线和函数来定量描述事故发生到撤离期间,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其实际通行能力是用每10秒统计通过横断面汽车的标准当量数,再转化为单位为pcu/h来表示实际通行能力.图4.1实际通行能力的时间变化图(占用二三车道)是通过Matlab拟合得到,从而得到实际通行能力与时间的关系

f1(t)0.3056t222.2294t1392.0

532根据曲线及函数说明,当事故发生即刻实际通行能力达到最大,之后随时间持续实际通行能力降低一段时间后又恢复上升,待事故撤离瞬间实际通行能力变大,之后恢复道路基本通行能力.可得出实际通行能力与事故持续时间之间并非单调关系,近似拟合方程有个最低点.

图4.1 实际通行能力的时间变化图(占用二三车道)

4.2 问题二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经分析问题二是将问题一的事故发生车道变为一二,其本质做法相同,根据问

5

题一所得结论,即实际通行能力并不是随事故持续时间单调降低的,又根据问题二拟合曲线走势,易看出两条曲线的走势相似,只是问题二对应曲线较一平缓,说明事故占用二三车道对道路横截面实际通行能力影响较大,更容易使道路堵塞,而在一二车道相对三车道上的疏通能力较强,与附件3所提供的右转、直行、左转流量比例存在联系,如图4.2实际通行能力的时间变化图(占用一二车道)

图4.2 实际通行能力的时间变化图(占用一二车道)

4.3 问题三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根据交通事故所影响的路段车辆排队长度与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和路段上游车流量间的关系得出,把持续时间当作自变量,运用微分方程,如方程显示不全就用单位行距即可(Mathtype的插入Right-numbered).

6

bb24ac .2a(8.1)

由问题一及(1.1)式可知,已知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关于时间的函数关系f0(t),因视频中可提取的数据很多,所以路段上游车流量与持续时间可通过拟合得出同上的函数和曲线如图4.3上游车流量的时间变化图

n! .

r!nr!

a2b2 再用相同的方式得出路段车辆排队长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及曲线.由假设条件知假设车辆排队单位长度与横断面实际同行能力、路段上游车流量均称正比例关系,与事故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忽略不计.根据f\'(t)k2f2(t)k1f1(t)利用Maple软件及初始值计算得出k1 k2(如表1.1所示)则模型求得函数为k1= —1.6903, k2=1.8 ,即f(t)1.6903f1(t)1.8f2(t).

表1.1 示例表格五号黑体(尽可能用三线表)

五号 宋体

五号 宋体

五号

4.4 问题四的求解

由题意可知,此时最大车辆排队长度为140,而f(t)是排队长度与持续时间的函数关系,因此,欲求达到最大车辆排队长度所需的时间,只需用maple软件直接把140代入即可,解得t98s,其中位于事故下游的支路不加考虑.

7

5、模型的评价与改进

5.1 对现有模型进行评价

优点:

(1)通过数据的拟合,弱化了数据的随机性,强化了其规律性;

(2)模型的参数是通过回归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法得到的,精确度较高;

(3)采用微分方程模型建立起问题三中的各个关系,同时得到函数与问题四条件吻合.

(4)在采用微分方程的同时考虑周期性相结合更切合实际.缺点:

(1)对数据的拟合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并且丧失一些特征点,使得函数与实际相差大

(2) 采用微分方程需针对连续函数,而此模型中以10秒为间隔相当于连续.会存在一定偏差.5.2 对现有模型的改进

未考虑红绿灯对路段上游车流量的影响,即对模型所建立的函数没有周期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姜启源,数学模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王松桂,陈兰红,陈立萍,论线性统计模型的应用,中国科学,28(2):1228-1239,1999年.[3]王高雄,论文的模板,http://www.daodoc.com/,2014年5月21日.

8

附录A 表:

16:49:02 16:49:12 16:49:22 16:49:32 16:49:38 16:50:04 16:50:14 16:51:54 16:52:04 16:52:14 16:52:24 16:52:34 16:52:44 16:52:54 16:53:04

3 1 3 7 4 8 2 4

3 7 3 1 3 1 4 9 2 9 4 0 3 0 3 1 4

0

35 30 60 50 35 30 60 120 120 90 70 60 120 90 90 9

1080 360 1080 2520 1440 2880 720 1440

1080 2520 1080 360 1080 360 1440 3240 720 3240 1440 0 1080 0 1080 360 1440 0

附录B Matlab程序:

1.第一个视频数据代码

t=0:84; q=[1440 1080 1800 1440 1080 1080 2160 1080 1440 1440 720 720 1440 1080 720 720 1080 720 1080 1080 360 1080 1440 1080 1440 1080 1080 720 1080 360 1080 1080 1440 1440 1080 1080 1440 1080 1080 1080 1440 720 1080 1080 720 1080 1080 1440 1440 1080 720 1080 1080 1080 1440 720 1440 1080 1080 1440 1080 720 1080 1080 1800 720 1080 1800 1440 720 720 720 1440 1440 1080 1080 1440 1800 720 1080 1080 1800 1440 1080 4680]; A=polyfit(t,q,2) z=polyval(A,t); plot(t,q,\'+\',t,z,\'.\')

2.第二个视频数据代码 t=0:174; q=[720 360 1800 1440 1800 1800 720 1800 2160 1440 1080 1080 1080 720 720 1800 1800 1080 1440 1440 2160 1800 720 1080 1440 1440 1080 2160 1440 720 1080 1080 1800 1800 1080 360 720 1800 2160 1440 1080 720 1080 1440 1440 1080 1440 1440 1440 1440 1800 1800 2160 1440 1080 1440 1080 1440 720 720 360 1080 1440 1800 1080 720 720 1800 1080 1440 1080 1080 1440 1080 1800 720 720 360 360 1440 1440 1800 1080 1800 1440 1080 1080 1800 1080 1080 720 1440 1440 1800 1440 1440 1440 1440 1080 1080 1080 1440 1440 1080 1080 1440 1080 1080 1080 1440 1440 1080 1080 720 1080 1440 1080 1440 1440 1080 1800 1080 1440 1440 1440 1080 1080 1440 1440 1080 1080 1440 1440 1800 1080 1440 1440 1080 1440 1080 1440 1080 1440 1080 1080 1440 1080 1080 360 720 1080 1080 1440 1440 1080 1440 1440 1080 1440 1080 1440 1080 720 1080 1080 1080 1440 1800 1440 1440 1080 1440 1440 1440 1440];12 10 11 10 14 13 24 13]; A=polyfit(t,q,2) z=polyval(A,t); plot(t,q,\'+\',t,z,\'.\')

10

3.路段上游车流量与时间的函数源程序: t=0:92; y=[360 360 360 2880 1440 0 360 360 0 1800 2520 0 0 360 360 2520 2880 0 0 0 360 1800 1800 0 0 360 360 2520 3240 2160 0 0 0 2520 1800 1080 360 0 360 2520 2880 1440 0 0 2520 3240 1440 0 0 0 3600 2880 1440 360 360 360 3240 3240 0 0 360 0 3960 2520 1440 0 2520 2880 3600 1440 0 0 0 0 2160 1800 720 0 0 0 0 0 0 2880 0 0 3600 2520 0 0 720 0 1800]; A=polyfit(t,,p,3) z=polyval(A,t); plot(t,p,\'+\',t,z,\'.\')

4.路段车辆排队长度与时间的函数源程序: t=0:87; r=[90 90 60 40 60 80 50 30 10 0 0 0 0 0 0 0 0 0 30 50 40 30 0 30 30 30 10 0 0 0 60 40 40 30 30 45 30 60 50 35 30 60 50 35 30 60 30 30 40 120 60 60 45 35 45 120 120 90 70 60 120 90 90 60 60 60 100 120 120 80 90 120 120 120 90 90 90 90 100 90 60 90 90 90 120 120 120 0]; A=polyfit(t,r,3) z=polyval(A,t); plot(t,r,\'+\',t,z,\'.\')

11

第17篇: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数学建模题目

奖学金评定

奖学金是对在校大学生学习、工作等方面情况的综合奖励,其目的是鼓励学生学习期间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社会造就更多的人才。在奖学金评定中,奖学金覆盖面大小,奖学金等级的划分以及每级金额的多少都会影响奖学金的激励效应。

现在只考虑一个班的奖学金评定问题,假设学校分给该班的奖学金总额为a元,以年度的学习成绩为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附件一给出了该班50名学生某学年的学习成绩。

(1) 假设该班级30%的同学能够获得奖学金,试设计一个合理的分

配方案,使得该方案能够对该班学生起到最大的激励效应。

(2) 试从奖学金的覆盖面,奖学金等级的划分以及每级奖学金多少

金额等方面进行考虑,设计一种奖学金分配方案,使该方案能够对该班学生起到最大的激励效应。

第18篇:校数学建模题目B题

B 题

二胎政策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对控制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和有效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功不可没。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人口面临新的问题:一方面,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等,要求我们需要放开计划生育的约束;另一方面,过快增长的人口对于住房、教育、环境资源等又来来更多的压力。20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终于出台了。《决定》中关于逐步放开二胎的政策引起了人们的热议。目前,根据《决定》中的政策,许多省份已经逐渐放开了计划生育的约束,开始实行“单独二胎”政策,即夫妻双方有一方为独生子女,就允许生第二胎。

试请建立数学模型,解决以下问题:

1、查阅相关数据(可在国家统计局网站 查询相关数据),建立数学模型,预测2060年我国人口数及人口结构、以及老龄化程度。

2、江苏省单独二胎政策于2014年3月28日起正式施行。查阅相关数据,根据江苏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阐明“单独二胎”对江苏(人口、经济、住宅、教育等)的影响。

3、评估我国有没有必要完全放开二胎政策的必要?如果有必要完全放开二胎政策,请预测何时放开二胎政策比较合适。

第19篇:长春师范大学数学建模大赛题目

A题

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形式,是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准确的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树立良好教风、学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近期, 为使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增强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我校针对教师,拟制定一个教学评估表, 主要采取学生听课评价,同行听课评价, 领导听课评价的方式来对教师教学质量做出综合评价, 其评价指标主要有: 教学态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 教学语言和教学效果等, 试建立数学模型, 通过模型, 给教师的教学质量提供一个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方式。

B题

近十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从单一供给管理转向供给与需求综合管理,从防止房地产市场投资过热转向重点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房地产调控目标逐渐清晰,政策体系逐渐建立。然而,虽然调控取得一定成绩,但调控多为定性的行政手段,量化调控方案很少,并且调控政策一般只是短暂实用某一特定时期。

国务院2013年初出台的“国五条”要求,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除拉萨外)要制定并公布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建立健全稳定房价工作的考核问责制度。多地城市为此提出,当地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涨幅不高于本年度城市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幅度。请根据长春市近年经济数据解决以下问题:

1.收集整理长春市近十年各片区商品住宅价格变化数据、工资收入和GDP2.根据搜集到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预测2014年6月至12月间长春市商品

3.结合长春市市民工资收入的具体情况,预测调控政策“商品住宅价格的增长速度不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在多长时间内有效,并尝试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商品住宅价格、GDP增速、市民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

数据等。 住宅价格变化趋势。

第20篇:美国数学建模题目至翻译

美国数学建模题目2017至2017翻译

篇1:2017年建模美赛C题带翻译

Problem C: “Cooperate and navigate”

Traffic capacity is limited in many reg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due to the number of lanes of roads.For example, in the Greater Seattle area drivers experience long delays during peak traffic hoursbecause the volume of traffic exceeds the designed capacity of the road networks.This is particularlypronounced on Interstates 5, 90, and 405, as well as State Route 520, the roads of particular interestfor this problem.

Self-driving, cooperating cars have been proposed as a solution to increase capacity of highwayswithout increasing number of lanes or roads.The behavior of these cars interacting with the existingtraffic flow and each other is not well understood at this point.

The Governor of the state of Washington has asked for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allowing self-driving,cooperating cars on the roads listed above in Thurston, Pierce, King, and Snohomish counties.(Seethe provided map and Excel spreadsheet).In particular, how do the effects change as thepercentage of self-driving cars increases from 10% to 50% to 90%? Do equilibria exist? Is there atipping point where performance changes markedly? Under what conditions, if any, should lanes bededicated to these cars? Does your analysis of your model suggest any other policy changes?

Your answer should include a model of the effects on traffic flow of the number of lanes, peak and/oraverage traffic volume, and percentage of vehicles using self-driving, cooperating systems.Yourmodel should addre cooperation between self-driving cars as well a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elf-driving and non-self-driving vehicles.Your model should then be applied to the data for the roads ofinterest, provided in the attached Excel spreadsheet.

Your MCM submiion should consist of a 1 page Summary Sheet, a 1-2 page letter to theGovernor’s office, and your solution (not to exceed 20 pages) for a maximum of 23 pages.Note: Theappendix and references do not count toward the 23 page limit.Some useful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n average, 8% of the daily traffic volume occurs during peak travel hours.? The nominal speed limit for all these roads is 60 miles per hour.

? Mileposts are numbered from south to north, and west to east.

? Lane widths are the standard 12 feet.

? Highway 90 is claified as a state route until it intersects Interstate 5.

? In case of any conflict between the data provided in this problem and any other source, use thedata provided in this problem.

Definitions:

milepost: A marker on the road that measures distance in miles from either the start of the route or astate boundary.

average daily traffic: The average number of cars per day driving on the road.interstate: A limited acce highway, part of a national system.

state route: A state highway that may or may not be limited acce.

route ID: The number of the highway.

increasing direction: Northbound for N-S roads, Eastbound for E-W roads.

decreasing direction: Southbound for N-S roads, Westbound for E-W roads.

问题C:“合作和导航”

由于道路的数量,美国许多地区的交通容量有限。例如,在大西雅图地区,由于交通量超过道路网络的设计容量,司机在交通高峰时段经历长时间的延误。这在5号,90号和405号州际公路以及520号国道,特别关注这个问题的道路上尤其明显。

自动驾驶,合作车已被提出作为增加公路的能力而不增加车道或道路的数量的解决方案。在这一点上,这些汽车与现有交通流和彼此交互的行为尚未被很好地理解。

华盛顿州州长要求分析允许在Thurston,Pierce,King和Snohomish县的上述道路上自行驾驶合作汽车的影响。(见提供的地图和Excel电子表格)。特别是,自动驾驶汽车的百分比从10%增加到50%到90%,效果如何变化?平衡是否存在?是否有性能变化明显的临界点?在什么条件下,如果有的话,应该有车道专用于这些车?您对模型的分析是否表明有任何其他政策变化?

您的答案应包括对车道数量,峰值和/或平均交通量的交通流量的影响的模型,以及使用自动驾驶,合作系统的车辆的百分比。你的模型应该解决自驾车之间的合作以及自驾车和非自驾车之间的相互作用。然后,您的模型应用于附带的Excel电子表格中提供的感兴趣道路的数据。

您的MCM提交应包括1页摘要表,1至2页总督办公室信,以及您的解决方案(不超过20页),最多23页。注意:附录和参考文献不计入23页的限制。 一些有用的背景信息:

平均而言,每天交通量的8%发生在高峰旅行时间。

?所有这些道路的名义速度限制为每小时60英里。

?里程数从南到北,从西到东。

?车道宽度为标准12英尺。

?高速公路90被分类为状态路线,直到它与州际5相交。

?如果此问题中提供的数据与任何其他源出现冲突,请使用此问题中提供的数据。 定义:

milepost:道路上的标记,用于测量距离路线或天体边界的距离(以英里为单位)。平均每日交通量:在road.interstate上行驶的平均每天的汽车数量:有限访问高速公路,国家系统的一部分。

国家路线:可能受限或不受限制的国家公路。

路由ID:高速公路的编号。

增加方向:N-S道路北行,E-W道路东行。

下降方向:N-S道南行,E-W道西行。

篇2:2017美赛D题中文翻译

D题中文翻译:

问题D:在机场安全检查站优化乘客吞吐量

继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后,全世界的机场安全状况得到显着改善。机场有安全检查站,在那里,乘客及其行李被检查爆炸物和其他危险物品。这些安全措施的目的是防止乘客劫持或摧毁飞机,并在旅行期间保持所有乘客的安全。然而,航空公司有既得利益,通过最小化他们在安全检查站排队等候并等待他们的航班的时间,为乘客保持积极的飞行体验。因此,在希望之间存在最大化安全性同时最小化对乘客的不便的张力。

在2016年,美国运输安全局(TSA)受到了对极长线路,特别是在芝加哥的奥黑尔国际机场的尖锐批评。在此公众关注之后,TSA投资对其检查点设备和程序进行了若干修改,并增加了在高度拥堵的机场中的人员配置。虽然这些修改在减少等待时间方面有一定的成功,但TSA在实施新措施和增加人员配置方面花费了多少成本尚不清楚。除了在O'Hare的问题,还有在其他机场,包括通常有短的等待时间的机场不明原因和不可预测的长线的事件。检查点线路的这种高差异对于乘客来说可能是极其昂贵的,因为他们决定在不必要地早到达或可能丢失他们的预定航班之间。许多新闻文章,包括[1,2,3,4,5],描述了与机场安全检查站相关的一些问题。

您的内部控制管理(ICM)团队已经与TSA签订合同,审查机场安全检查站和人员配置,以确定可能干扰乘客吞吐量的瓶颈。他们特别感兴趣的创意解决方案,既增加检查点吞吐量,减少等待时间的方差,同时保持相同的安全和安全标准。

美国机场安全检查点的当前流程如图1所示。

?区域A:

o乘客随机到达检查站,并等待队列,直到安全人员可以检查他们的身份证明和登机文件。

?区域B:

o然后乘客移动到打开的筛选线的后续队列;根据机场的预期活动水平,或多或少的线路可能开放。

o一旦乘客到达这个队列的前面,他们准备所有的物品用于X射线检查。乘客必须用液体去除鞋子,皮带,夹克,金属物体,电子产品和容器,将它们放置在单独的X射线箱中;笔记本电脑和一些医疗设备也需要从其袋中取出并放置在单独的容器中。

o他们的所有物品,包括包含上述物品的箱子,由传送带通过X光机移动,其中一些物品被标记,供安全人员(D区)进行额外的搜索或筛选。

o同时乘客通过毫米波扫描仪或金属探测器进行处理。

o未能通过此步骤的乘客接受安全官员(D区)的轻击检查。

?C区:

o乘客然后前进到X射线扫描仪另一侧的传送带,收集他们的物品并离开检查站区域。

图1:TSA安全筛选过程的图示。

大约45%的乘客报名参加一个称为预检查信任旅行者的计划。这些乘客支付85美元,接受背景调查,并享受五年的独立筛选程序。尽管事实上更多的乘客使用预检查过程,但是每三条常规车道通常有一个预检查车道打开。预检查乘客和他们的行李经过相同的筛选过程,经过一些修改,以加快筛选。预检查乘客还必须移除扫描用的金属和电子物品以及任何液体,但不需要去除鞋子,皮带或灯罩;他们也不需要从他们的包里删除他们的电脑。

收集了关于乘客如何进行安全检查过程的每个步骤的数据。

您的特定任务是:

一个。开发一个或多个模型,允许您通过安全检查点探索乘客流,并识别瓶颈。清楚地确定当前流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区域。

b。对当前流程开发两个或多个潜在修改,以提高旅客吞吐量并减少等待时间的差异。对这些更改进行建模,以演示修改如何影响流程。

C。众所周知,世界上不同的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规范,塑造了地方社会互动的规则。考虑这些文化规范如何影响你的模型。例如,美国人以深为尊重和优先考虑别人的个人空间而闻名,并且在他人面前有一个社会歧视“切割”。同时,瑞士人以集体效率为重点,中国人以优先个人效率而闻名。考虑文化差异如何影响乘客的过程通过检查点作为敏感性分析的方式。您应用于敏感性分析的文化差异可以基于真实的文化差异,或者您可以模拟与任何特定文化(例如,较慢的旅行者)无关的不同旅行者风格。安全系统如何以加快乘客吞吐量并减少差异的方式来适应这些差异?

d。根据您的模型为安全管理器提出政策和程序建议。这些策略可以是全球适用的,或者可以针对特定文化和/或旅行者类型来定制。

除了开发和实施您的模型来解决这个问题,您的团队还应该验证您的模型,评估优势和弱点,并提出改进建议(未来工作)。

您的ICM提交应包含1页的摘要表,您的解决方案不能超过20页,最多21页。注意:附录和参考文献不计入20页的限制。

篇3:2017年建模美赛B题带翻译

Problem B: Merge After Toll

Multi-lane divided limited-acce toll highways use “ramp tolls” and “barrier tolls” to collect tolls from motorists.A ramp toll is a collection mechanism at an

entrance or exit ramp to the highway and these do not concern us here.A barrier toll is a row of tollbooths placed acro the highway,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traffic flow.There are usually (always) more tollbooths than there are incoming lanes of traffic (see former 2005 MCM Problem B).So when exiting the tollbooths in a barrier toll, vehicles must “fan in” from the larger number of tollbooth egre lanes to the smaller number of regular travel lanes.A toll plaza is the area of the highway needed to facilitate the barrier toll, consisting of the fan-out area before the barrier toll, the toll barrier itself, and the fan-in area after the toll barrier.For example, a three-lane highway (one direction) may use 8

tollbooths in a barrier toll.After paying toll, the vehicles continue on their journey on a highway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lanes as had entered the toll plaza (three, in this example).

Consider a toll highway having L lanes of travel in each direction and a barrier toll containing B tollbooths (B >L) in each direction.Determine the shape, size, and merging pattern of the area following the toll barrier in which vehicles fan in from

B tollbooth egre lanes down to L lanes of traffic.Important considerations to incorporate in your model include accident prevention, throughput (number of vehicles per hour paing the point where the end of the plaza joins theL outgoing traffic lanes), and cost (land and road construction are expensive).In particular, this problem does not ask for merely a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ny particular toll plaza design that may already be implemented.The point is to determine if there are better solutions (shape, size, and merging pattern) than any in common use.

Determine the performance of your solution in light and heavy traffic.How does your solution change as more autonomous (self-driving) vehicles are added to the traffic mix? How is your solution affected by the proportions of conventional (human-staffed) tollbooths, exact-change (automated) tollbooths, and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booths (such as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via a transponder in the vehicle)?

Your MCM submiion should consist of a 1 page Summary Sheet, a 1-2 page letter to the New Jersey Turnpike Authority, and your solution (not to exceed 20 pages) for a maximum of 23 pages.Note: The appendix and references do not count toward the 23 page limit.

多车道有限接入收费公路使用“坡道收费”和“障碍收费”

收取驾驶人士的收费。斜坡收费是一个收集机制

入口或出口匝道到高速公路,这些不关心我们在这里。障碍

收费是一排收费站横跨高速公路,垂直于

交通方向。通常(总是)更多的收费站比

(见2005年前MCM问题B)。所以退出时

收费站在通行费,车辆必须“扇入”从大量

收费站出口车道到较少数量的常规旅行车道。收费广场 是高速公路所需的便利通行费的区域,包括

障碍物前的扇出区域,收费口障本身以及后面的扇入区域 收费屏障。例如,三车道公路(一个方向)可以使用8 收费站。在支付费用后,车辆继续他们的旅程

在具有与进入收费广场相同数量的车道的高速公路上

(在本示例中为三个)。

考虑在每个方向上具有L个行驶车道的收费高速公路和障碍收费 (B>L)。确定形状,大小和

合并模式的区域跟随收费障碍车辆扇入

B收费站出口线下至L车道的交通。重要注意事项

包括在您的模型包括事故预防,吞吐量(

车辆每小时通过广场的末端加入L的点

出行车道)和成本(土地和道路建设昂贵)。在

特别的,这个问题不要求任何的性能分析

特定的收费广场设计可能已经实施。关键是要

确定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形状,大小和合并模式) 任何常见的使用。

确定您的解决方案在轻和重的流量的性能。如何

您的解决方案随着更多自主(自驾)车辆添加而改变

交通混合?你的解决方案如何影响常规的比例

(人员)收费站,精确更换(自动)收费站和电子

收费亭(例如通过转发器在电子收费站收集

车辆)?

您的MCM提交应包含1页的摘要表,1-2页

给新泽西州收费公路局的信,以及您的解决方案(不超过20 页面),最多23页。注意:附录和参考文献没有

计数到23页的限制。

《数学建模题目论文范文.doc》
数学建模题目论文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