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客运发展规划范文

2022-12-22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农村客运发展规划

2012年农村客运发展规划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2012年自治区交通工作会议和自治区道路运输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地区农村客运发展步伐,塔城地区运管局对2012年农村客运的发展做出具体规划。

一、发展的原因及目的

随着塔城地区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及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贸易日益繁荣,城乡交通联系日益密切,尤其是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的提出,对进一步改善农牧民的生活条件提出了具体要求。全面落实“三个服务”,不断改善地区农村交通运输环境,提高地区农村旅客运输的服务质量意义重大。

二、塔城地区农村客运现状

塔城地区位于新疆西北部,辖五县两市39个乡、27个镇、21个农场、25个团部和773个行政村。总人口45.79万人,目前,全地区共有农村客运班线229条,有农村客运车辆1003辆,客座为13552个。乡镇及团场通车率达到100%。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93.06%,基本解决了农牧民的出行问题。全地区新建农村客运站45个,一个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连接城镇、辐射乡村、方便快捷、多种选择的农村客运网络已初步形成。

三、农村客运发展规划

1、塔城地区按照农村客运规划,实现农村通达率100%,行政村和三级网络达95%以上,基本满足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要求。

2、农村客运车辆投放既要符合国家有关倡导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要求,又要因地制宜,根据环境状况、道路条件及人口数量等因素,充分考虑方便农牧民群众生活出行的需要选择适当的中、小型客车。

3、建立科学的农村客运市场准入关和市场退出机制。严把市场准入关、车辆技术状况关、从业资格证关,对现有从事农村客运车辆技术等级达不到要求的,要逐步清理。

4、农村客运站点在选址和布局上应结合乡村实际,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合理规划布局。同时向各地政府积极汇报此项工作,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对农村客运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5、引导企业向农村客运班线投资,改善农村客运散、小、组织管理差、抗风险能力低等现象。

6、对经济较发达、人口较多、乡村镇较集中的实行统筹布局,合理规划,推进农村客运城乡公交一体化。

四、具体实施方案

1、对农村客运线路经营权到期后,重新进行行政许可,达不到经营条件的或安全生产不合格的企业退出客运市场或调整到农村三级客运网络经营。

2、农村线路收益低、经营散、不便管理,引导企业对农村客运进行投资,农村客运线路进行冷热线搭配,实行一片一公司,一线一公司的模式,一条线路只许可一家运输企业经营,许可后签订班线经营权合同,违反合同规定,情节严重的退出客运市场,各公司现经营的线路可实行置换,做到一家公司经营管理。还可把农村班线经营权纳入经营权服务质量招投标范围,同时,实行动态管理,对服务质量好、乘客满意率高、安全水平高的经营者,经营期满后,可优先考虑班线经营权,对那些服务态度差的取消其优惠,不断完善市场准入阶段的竞争机制,逐步提高农村客运的服务质量。

3、简化农村客运的行政许可程序,对每条农村客运线路只许可客座数,对车型不做具体要求,许可生效后,由运输企业申报拟购车型,审查合格后办理营运手续,现有的车辆经检测合格后可继续营运的,延长经营时间,达不到条件的退出市场,鼓励报废更新,力争做到车型统一。

4、重点发展农村三级网络客运,由于三级网络客运存在着点散、客流少,交通不便利,允许三级网络车辆为客座数少,投资成本低的微型面包车经营,达到票价低、方便、快捷。

5、“按照“公车公营”要求,运输企业新增车辆只能自购或者入股,不得新增挂靠车辆,原有挂靠车辆务必转为股

份,实行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清理挂靠车辆,实行公车公营。

6、农村客运班线的发展必须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管理方式采取适当的经营模式,才能保证班线开得起、开得稳、开得久。采取形式多样的发车方式。既降低客运经营者运营成本,双满足群众的出行要求。

7、开展县域内2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客运线路进行公交化改造,推进城乡道路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道路客运协调发展。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九日

推荐第2篇:某县农村客运发展规划

**县农村客运发展规划2006--2010年

第一章概述

为进一步改善我县农村运输薄弱环节,加快公路运输基础实施的建设步伐,提高公路运输总体效益,促进农村公路运输市场健康、有序、稳定地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关心“三农”问题,加快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切实解决农民乘车难、出行难问题,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根据省、市交通管理部门关于加强建设和发展乡村道路、客运站场、运力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县乡村客运市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县农村2006-2010年客运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编制依据

1、《关于编制农村客运发展规划的通知》(皖交计[205]33号);

2、《**县统计年鉴》(2004年);

3、交通部标准jt/t200-2004《公路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

4、(2006~2010年)**县乡村道路发展规划纲要。

二、规划的年限:规划的目标年为2010年。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包括农村客运班线的开发,运力的投放,乡镇及农村客运站点的新建、扩建。

四、规划的目的、指导思想和规划指导原则

在充分调查研究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宗旨,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以方便群众出行,服务农村经济为目的,结合城镇总体规划,围绕农村路网上档升级,科学合理设置和大力发展农村客运站场,全面实现“把路修到农民家门口,把车开到农民家门口”的目标,进一步提高综合运输效益,促进本县经济持续、稳定、协条发展。

本规划的原则为:

1、结合本县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城镇发展的布局,与相邻县、市建设相衔接,坚持统一规划,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

2、适应国家投资体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坚持多渠道,多元化建设,多种形式经营的原则。

五、至2010年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分年度目标

1、2010年规划的总体目标

2010年前,所有通公路的乡镇和行政村开通客运班车,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96%以上。

至2010年,农村客运运力全面更新为符合国家标准的车辆,其中中级客车达40%,农用运输车等非法营运车辆全部淘汰。至2010年通公路的行政村居民步行500米能坐上车,班车客运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明显提高。

2010年,全县所有乡镇均要建成五级以上客运站,60%以上的行政村要建成招呼站式候车亭。

2005-2010年农村客运站点规划明细表

年度客运站停车场停靠点备注

2005四级站1个

19已完工

2006三级站1个217

四级站1个

2007四级站1个13

32008四级站2个240

2009五级站5个540

2010五级站4个440

合计:三级站1个、四级5个(已完工1个)、五级站9个、停靠点179个。

2005年至2010年度开发农村线路及运力投放的分年度目标见下表:

农村班线及运力投放一览表

年度农村班线营运客车

新增总数新增更新保有量中级车率

2004/231480%

2005225261500%

200612374201540%

200774420301745%

20081054303020410%

2009559403024420%

2010/59563430040%

第二章农村经济及农村公路客运发展状况

一、基本县情

全县总面积1481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1个国营农场、1个场代队、275个行政村、2967个村民组、9。9万户、人口49万。其中农业人口40万,全县通车总里程1008公里,其中国道25公里、省道52公里、县道266.06公里、乡道145.4公里、村道520.3公里,公路网密度0.7公里/平方公里。

二、主要社会经济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村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县人民克服种种困难,自强不息、勇于创新、讲究实效,社会经济获得了全面发展。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35.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851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31%和21%。

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明显提高,二十多年来发展取得的成就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急而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和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表2-

1、表2-2分别列出了**县国内生产总值、农村居民纯收入及消费水平和恩格尔系数。

近年**县国内生产总值情况表2-1

年份(年)生产总值(万元)第一产业(万元)第二产业(万

推荐第3篇:**县农村客运产业发展规划

**县农村客运有限公司简介

**县农村客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系四川广运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是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专业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公司主要从事县内班车客运、县内包车(旅游)客运、农村客运服务。公司现有资产总额3000余万元,年总营收1300余万元,年缴纳税收50余万元,现有从业人员200余人,其中管理人员10人,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7人,均持有《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合格证》。

公司建有专业的信息指挥和调度平台,具备完善的监控、指挥、调度、服务等功能,公司自成立以后,始终秉承“情融万里,广运天下”的服务宗旨和“把握安全、行稳致远”的安全理念,积极为县域旅客出行提供专业、优质、高效、安全的运输服务,先后取得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级达标资质、安全生产状况评估AAAA级达标资质,多次荣获**县道路运输先进集体、道路春运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县农村客运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

总则

一、规划背景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促进农村短途客运市场的协调统一和有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助力交通脱贫,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客运发展的意见》(广府发〔2019〕5号)文件精神,为切实推动推动农村客运产业发展,不断提高农村客运通达率和服务水平,更好的满足农村群众的出行需求,现结合我县农村客运发展现状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2018年6月15日)。

2.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11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4.交通运输部《关于积极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交运发〔2011〕490号)

5.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客运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交办运〔2015〕61号)。

6.交通运输部《农村道路旅客运输班线通行条件审核规则》

7.《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

8.《乡村公路营运客车结构和性能通用要求》(JT/T

616)

9.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四川省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的意见》(川府发〔2015〕5号)。

10.《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网信办令2016年第60号)。

11.**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客运发展的意见》(广府发〔2019〕5号)。

12.**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2月16日市七届四次人代会)。

13.**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客运发展的实施方案(待制定)。

14.国家、省、市及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法令、规章、制度等相关文件。

三、总体目标

(一)落实政府惠民工程总体规划

1.总体思路: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2.总体要求:政府主导、落实责任、健全机制、分级保障。

3.总体目标:力争在2020年前,全县所有乡镇100%有等级客运站,全县所有建制村100%有招呼站,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车,基本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安全便捷”的农村客运网络。

4.责任主体。**县农村客运有限公司为农村客运产业发展的责任主体,广运集团**公司客运科、安全科、车辆维修技术科协同配合。

5.规划原则。在线路开发上全面统筹安排,成熟一片区,开通一片区,对现有线路按照“适当延伸、合理绕行”的原则进行改造,对拟新开线路按照“积极发展、避免重复”的原则进行发展,最大限度的在保持高速发展的基础上避免与现有线路的运营矛盾,促进农村客运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农村客运“开的通、留得住、有效益”,实现政府关于农村客运发展全覆盖的总体目标。

第二章

基本情况

一、地域概况

**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上游,兰海高速(G75)公路穿越县境44.5公里,兰渝铁路穿越县境42.2公里,嘉陵江黄金水道103公里,宋江189.5公里横贯县境。东与巴中市巴州区、南江县接壤,西与剑阁县相邻,北与**市昭化区、旺苍县交界,南与阆中市相连。幅员面积2330.19平方公里,辖区内常住人口近80万人,共辖39个乡镇、718村、87个居委会。

二、农村客运产业现状

**县农村客运有限公司现有车辆169台,总座位3222个,开行班线85条,其中开行县城至乡镇班线49条,投放车辆119台,总座位数2397个;开行县城至建制村(社区)班线27条,投放车辆32台,总座位数598个;开行毗邻县区乡镇班线2条,投放车辆3台,总座位数68个,已建成并投入运营龙山、陵江、龙王三大片区经营点,其中陵江片区投放车辆5台,开行班线4条,总座位95个;龙山片区投放车辆4台,开行班线1条,总座位36个;龙王片区投放车辆2台,开行班线2条,总座位28个;已覆盖和辐射全县全部39个乡镇和500余个建制村(社区),占全县建制村(社区)总数的65%左右。

三、客运量预测

我县常住人口近7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近60万人,占全县人口的85%;2016年农客班线共发班7.2万班次,运送旅客69.06万人次,2017年农客班线共发班7.5万班次,运送旅客70万人次,2018年农客班线共发班7.9万班次,运送旅客71万人次,预计2019年—2020年,我司农客班线农村客运客流量仍将保持平稳并以1.5%左右的速度递增。

第三章

规划实施方案

一、规划范围和期限

1.规划范围为**县县辖范围及毗邻县、区之间乡镇或建制村(社区)。

2.规划对象为农村客运线路。

3.规划基准年为2019年。

4.规划期限为2年,即2019年—2020年。

二、规划客运线路

(一)总规划目标。力争在2020年前使**县辖区内符合客车通行条件的建制村(社区)客运通达率达到100%。我司拟在2020年前改造(延伸)县内农村客运线路26条;新开行县内农村客运线路87条,投放运力143辆、座位1212座(详见附件)。

(二)2019年规划目标。2019年主要任务是构建“通村畅乡”总体骨架。

一是对现已开行的县城至乡镇班线中符合改造(延伸)条件的线路进行改造,适当延伸,拟延伸龙王至雍河线路至石牛村、**至浙水线路至红旗村等26条农村客运班线,投放车辆36辆,座位430个;延伸覆盖或穿越建制村(社区)76个;

片区

线

龙王片区

龙王场-石牛村

五龙片区

浙水场-杨柳村、浙水场-玄都村、伏公场-陶坪村、鸳溪场-炎灯村、永宁场—璧山村、浙水场—水文村

陵江片区

王渡场-桂花村、茶店—大洋村

元坝片区

元坝场-将军村、金壁—秀峰村

东溪片区

东溪场-金牛村

歧坪片区

漓江场—五一村、土鲤场—琴溪村、月山场—青菜村、月山场—射弓村

龙山片区

白岩场-三垭村、文昌场-红瓦村、龙山场—鞍子、白山场—寨垭村、双河场—塔山村、石马场—桥梁村

东青片区

禅林场-鹤鸣村、亭子场—双峰村、八庙场—举台村、白桥场—宝珠村

二是开通乡镇之间和个别人口基数较多,旅客出行需求比较旺盛,道路状况符合通行客车条件的乡镇至建制村(社区)之间的短途客运班线,拟开行三川场至九龙山、五龙场至伏公场、六槐场至云峰场、东溪场至石灶场等35条农村客运班线,投放车辆68台,座位496个,覆盖或穿越建制村(社区)140个。

片区

线

龙王片区

三川场--九龙山、三川场--天观社区、新观场--龙王场、石门场--三川场

东青片区

八庙场—举台村、东青场—东台村

五龙片区

五龙场—鸳溪场、五龙场—双树村、五龙场—伏公场、永宁场—笔山村

陵江片区

六槐场—云峰场、云峰场-中土场、六槐场—元坝场、云峰场-五里场

元坝片区

元坝场-中土场-净化厂环线、元坝场-石门场、中土场-大坪村

东溪片区

东溪场—高坡场、东溪场—石灶场、东溪场—双田村、高坡场-龙洞场、高坡场-黄猫场

歧坪片区

歧坪场一唤马镇、歧坪场一漓江场、白驿场一白山场、烟峰场一月山场、烟峰场一河地场

龙山片区

龙山场-金斗社区、龙山场-双河场、龙山场-彭店场、龙山场-运山场、龙山场-石马场、文昌场-石马场、彭店场-文昌场、双河乡-河地乡

(三)2020年规划目标。2020年主要任务,一是开通乡镇至建制村(社区)之间的客运班线。二是对部分道路不易整改的建制村投放5座小型车,采用预约响应式方式运行。三是拟在中心乡镇推广客货兼用型车辆,推动农村客运和农村物流、快递、电商、邮政一体化融合发展。基本形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安全便捷”的农村客运网络,实现县辖区内符合客车通行条件的建制村(社区)客运通达率达到100%的总体目标,拟开行东溪场至英明村、黄猫场至呈元村、五龙场至灯照村、龙山场至双山村等52条农村客运班线,投放车辆57台,座位406个,覆盖或穿越建制村(社区)160个。

片区

线

东溪片区

东溪场—英明村、东溪场—石驹村、东溪场—三官村、东溪场—光山村、东溪场—大龙村、高坡场—云岩村、黄猫场—呈元村、龙洞场—柳溪村、石灶场—石人寨村、桥溪场—三溪村、岳东场—三塘村

陵江片区

云峰-鼓锣村、**—云台村、

龙王片区

雍河场--桃园村、石门场--中良村、雍河场--新观场

元坝片区

唤马场-石顶村、元坝场-白溪村、唤马场一云龙村

五龙片区

鸳溪场—七宝村、鸳溪场—垭口村、五龙场—灯照村、五龙场—龙隐村、五龙场—青丰村、白鹤场—柏荫村、伏公场—东风村

东青片区

白桥场—帽合村、东青场—东华村

歧坪片区

漓江场一大草坪、漓江场一金峰村、土鲤社区一溪口村、南阳场一盐井村、歧坪场一宋安村、白驿社区一六股树村、歧坪场一曙光村、白驿场一梁凤村、烟峰场一白山村、月山场一檬垭村、月山场一双河乡

龙山片区

文昌场-双庙村、龙山场-长梁村、柏杨场-金虎村、龙山场-灵钟村、龙山场-双山村、石马场-岳王村、石马场-中华村、彭店场-清泉村、文昌场-白岩村、文昌场-红瓦村、河地场-天主村、运山场-龙井村、双河场-玉涧村

以上规划线路以道路通达情况和通行条件而定,凡道路符合通行客车即开通一条。在本规划期内,可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开行线路和增加投放运力。

(四)

长期规划目标

在城镇化水平和居民出行密度较高的地区持续推进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根据全县的地域特点和客源分布情况,拟开行的环线公交线路有:

序号

线

1

**-云峰-王渡-中土-元坝-**

2

**-白鹤-石门-元坝-**

3

**-电站-马桑-东青-**

4

**-电站-浙水-五龙-**

5

歧坪-登高-漓江-元龙园区-歧坪

6

东溪-高坡-白山-文昌-青龙-东溪

三、运营管理模式

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中发[2018]3号)文件精神,在政府及主管部门的主导下严厉打击“非法客运”的同时,疏堵结合,规范农村客运市场,实行公司化运作,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确保道路运输安全。

(一)乡镇至建制村(社区)班线采用片区化运营管理模式。由于农村短途客运车辆多,驾驶员多,点多面广,我司采用片区经营方式实行公司化管理,成立职能机构对农村短途客运进行监督管理,采取划定一个运行区域,不定起止点、不定班次的经营模式。以村民的出行习惯,因地制宜分别开行赶集车、早晚车、周末车、学生车等灵活多样的短途农村客运车辆,充分满足当地群众出行需要。我司拟将农村短途客运分为八大片区。

1.陵江片区:下辖陵江镇、云峰镇。

2.东溪片区:

下辖东溪镇、石灶乡、桥溪乡、高坡镇、龙洞乡、黄猫乡、岳东镇。

3.龙山片区:下辖石马镇、白山乡、彭店乡、文昌镇、运山镇、龙山镇、河地乡、双河乡。

4.歧坪片区:下辖歧坪镇、漓江镇、白驿乡、月山乡。

5.龙王片区:下辖龙王镇、雍河乡、新观镇、三川镇、石门乡。

6.五龙片区:下辖五龙镇、鸳溪镇、永宁镇、白鹤乡、浙水乡。

7.东青片区:下辖亭子乡、白桥镇、八庙镇、东青镇、禅林乡。

8.元坝片区:下辖元坝镇、中土乡、唤马镇。

(二)县城至建制村(社区)班线采用“定点、定班、定线”运营管理模式。按照班线车辆定点定线模式运营。在县城至乡镇、建制村(社区)之间,开行定班、定点的农村客运班线。

(三)推广“预约响应式”运营管理模式。以集团“神马出行”APP为支撑,通过平台预约、微信预约、电话预约等手段,在个别道路条件较好但未到达班线客运车辆通车条件的乡镇、建制村之间开行“网络预约、合乘出行”的网约车。

(四)热点乡镇及出行密度较大地区采用公交化运营管理模式。按照加密主干线、保障连接线、发展旅游线、增开环环线、鼓励通村线的思路,通过线路的合理布局,分流运力、平衡运量、提高通达、形成网络的形式,在城镇化水平和居民出行密度较高的地区持续推进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

(三)经营方式。

1.单车经营方式。实行单车目标经营,由公司选定车辆经营责任人,缴纳相应的目标经营利润,经营责任人在经营期间费用自理,自负盈亏,超收自留,欠收自补。

2.公司按照“五统一”的要求实行公司化管理。即:公司统一选型购车、统一车辆户籍、统一车身颜色(按各片区分别设置相应的车身颜色以示区分)、统一公司标志、统一保险,实行公司化目标经营。

3.农村客运车辆的经营期限。按照《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班车和包车客运车辆营运使用年限规定〉的通知》(川交函〔2015〕241号)文件规定,根据车辆类型等级执行,自取得经营权之日起开始计算,到期自行作废,经营权终止。

4.车型。原则上采用7座或7座以上营运客车,对确有困难的地区可采用5座车(采用预约响应式经营)。推广客货兼用型车辆,推动农村客运和农村物流、快递、电商、邮政一体化融合发展。

5.考核模式。依托服务质量信誉考核体系,建立《单车考核记分表》,以一个自然年为周期对单车进行考核,考核等级分为:5A、4A、3A、2A、A五个等级,公司根据考核等级分别向经营责任人发放政府运营补贴资金,分别为100%、80%、60%、40%、20%(油差补贴、保险补贴全额发放)。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整治。

以“扫黑除恶治乱”为政策依据,积极协调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乡镇政府等加强对非法营运车辆的打击力度采取高压手段对非法营车辆进行常态化打击,为农村客运产业发展工作顺利推进夯实基础。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积极与公安、交通及属地政府对接,通过会议、广播、宣传标语、公告等方式对农村客运产业发展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宣传造势,助推产业发展工作顺利开展。

三、宽进严管,强化培训。

1.降低农村客运的准入条件和管理规费。

2.加强对新进经营责任人、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操作技能的培训,切实提高经营责任人、驾驶员的素质。

3.加强对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及甩客、串线经营等经营违规行为的稽查力度,确保安全与经营协调发展。

四、加强协作,确保安全。

根据交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道路客运安全工作的通知》(交运发[2010]210号)文件精神,严格落实农村客运“县管、乡包、村落实”安全工作机制,积极主动与乡、镇及沿线村对接,签订联合监管协议,明确公司主体责任及乡、镇、村监管责任和各方的安全管理职责,强化对农村客运车辆的安全监管。

五、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推进互联网+客运。

1.以广运集团“神马出行”APP为依托,以微信、预约电话为支撑,积极推进农村客运由传统的定时、定点、定线模式向预约响应式互联网+客运新模式转变,确保农村客运班线“留得住、有效益”。

2.充分发挥公司信息中心职能,将农村客运车辆接入公司信息平台,运用卫星定位和3G视频监控手段,加强对农村客运车辆的日常动态监控,及时纠正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道路运输安全。

附件一、**县农村客运有限公司简介

附件二、农村客运班线明细表

附件三、农村客运车辆明细表

推荐第4篇:农村客运现状

农村客运现状

一、××市截至2011年底,农村客运班线141条,782辆车、15634座。

二、根据《四川省物价局关于改革道路旅客运输价格的通知》(川价发„2005‟209号)精神,2005年末,全省农村客运实行政府指导价,运价下浮不超过50%,非春运期间运价不得上浮(自2007年起,春运期间也不得上浮),农村客运基础运价:中型普通级客车一般道路0.12元/人.千米,非等级公路0.13元/人.千米(不含客运附加费0.02人.千米)。根据209号文件“燃油价格以2005年8月31日为基数,燃油价格上下浮动幅度每超过10%(含10%),运价相应上下浮动0.005元/人.千米”的规定,在2006年6月,我市农村客运价格向上浮动了0.005元/人.千米。2007年6月,因四川省政府、交通厅相继出台农村客运优惠政策,对农村客运实行养路费和客运附加费包缴优惠,因而降低了实际的农村客运价格。同时由于近几年国家对农村客运实行了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的政策,我市农村客运价格自2007年6月起未再调整。目前我市农村客运价格实际执行为:县至乡镇之间,中型普通级客车一般道路0.131元/人.千米(含客附费,下同),中型普通级客车非等级道路0.141元/人.千米;乡镇与乡镇、乡镇与村和村与村之间,中型普通级客车一般道路0.127元/人.千米,中型普通级客车非等级道路0.137元/人.千米。

三、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情况。

1.2006年度,每标台2050.61元(中型车为1标台,大型车为1.33标台,小型车为0.85标台)。

2.2007年度,两批合计每标台4233元。

3.2008年度,每标台12292元。

4.2009年度,三批合计每标台10953.16元。

5.2010年度,两批合计每标台21530.76元。

6.2011年度,预付每标台14074.68元。

上述各年度兑付资金时间不一,按照省上规定,从2010年度起,下年度兑付上年度资金。2011年度已于2011年12月预付部分资金,余下清算资金正待省上下达。

推荐第5篇:农村发展规划

农村发展规划考试重点

一、重点概念

1、农村

指以农业生产为主,由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组成,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实体,是社会的基层部分。主要是县以下的乡(镇)、村两个层次。

2、城镇

指人口比较集中、工商业比较发达、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区域,包括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设镇建制的镇。

3、中心村

是村民委员会的所在地,是农村中从事农业、家庭副业的工业生产活动的较大居民点。

4、农村发展战略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农业发展的总体构想、道路选择和目标设定,即一个较长历史时期内农村的经济、社会、科技、生态发展的总目标和总任务。

5、农村经济结构

指农村各个经济部门、各个地区、各种经济成分、各种经济组织之间以及农村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构成及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6、区域

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7、村镇总体规划

是在一定的行政区域(乡镇政府的管辖范围)内,以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依据,以乡(镇)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状况为条件,对区域内的集镇、村庄和主要建设项目进行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安排。

8、村镇建设规划

是指在村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一个村庄或集镇内部的 各项建设及其用地进行合理布局的具体安排。也可以称为村镇居民点内部规划。

9、区域环境规划

人们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

10、农村发展规划

1

指各地区根据其当前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状况和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而制定的具有综合性、长期性的一种计划形式。

11、旅游规划

是针对一定区域的实际而制定的未来旅游发展优化方案和实施要求。

12、旅游地域系统

指一定地域空间的旅游要素综合体——目的地、客源地、中间环节各要素及围绕着旅游者行为所发生的各种现象与关系。

13、农村产业结构

指一定时期的区域内农村各项产业之间及其内部各生产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构成状况和相互关系,是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形态影响的产物。

14、环境容量

指环境容纳污染物的能力阈限,通常以区域环境目标值为衡量标准。该值是国家按环境功能区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15、村镇性质

指村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在组织生产、生活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16、农村发展规划指标

是指反映农村社会现象(现在或将来)的数量、质量、类别、状态、等级、程度等特性的项目。

17、村镇经济联系半径

是村镇在组织社会生产与居民生活方面所产生的经济影响的地区范围。

18、区域规划

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通过安排各项建设事业的综合布局,进行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使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趋于和谐统一 。

19、污染源

是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2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指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21、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控制之下,针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某一专门问题或某一产业部门的土地利用问题而进行的规划。包括土地开发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土地保

2

护规划、单项土地资源利用规划。

22、、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是在总体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下,详细规定各类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或直接对某一地段、某一土地使用单位的土地利用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可分为城市(镇)土地利用规划,乡村土地利用规划。

23、村镇体系

指乡(镇)域范围内,以集镇为中心,由集镇、中心村、基层村等居民点按一定的层次、功能、空间结构组成的有机整体。

24、风玫瑰

也叫风向频率玫瑰图,它是根据某一地区多年平均统计的各个方风向和风速的百分数值,并按一定比例绘制,一般多用八个或十六个罗盘方位表示,由于该图的形状形似玫瑰花朵 ,故名“风玫瑰”。

25、村镇建设规划区

指村庄、集镇建成区和因村庄、集镇建设及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一般应是一条封闭曲线所包围的区域。

26、楔形绿地

指自然的绿色空间楔入城区,便于居民接近自然,同时有利于城市与自然环境融合,提高生态质量。

27、联排式

指多户住宅以山墙横向连接(最少四户以上)即为联排式。每户住宅前、后二面开敞。

28、道路红线宽度

通常是指道路横断面中各组成部分用地宽度的总和。包括车行道宽度,行道树宽度,道路边沟宽度,人行道宽度。

二、重要知识要点

1、农村的含义与主要特征 答:含义:

(1)农村是一个区域概念。包括城市以外的一切地域; (2)有一定的行政归属关系;

3

(3)有特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农为主,以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以农户家庭为基础。 主要特征:

(1)以一定的社会组织关系为基础;

(2)以农为主,以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 (3)以农民为主,以农户家庭为基础。

2、什么是农村发展战略重点?如何选择农村发展战略重点?

答:战略重点指在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对于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意义,或目前发展还比较薄弱而需要加强的部门、行业、环节。

选择依据:(1)根据地区优势 :包括自然、经济、技术、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条件,地区优势可划分为主要优势和次要优势;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区位优势和非区位优势;组合优势和非组合优势。(2)根据不利条件;(3)综合评价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3、简述农村发展规划中综合平衡工作涉及的内容及综合平衡法的工作步骤。

答:综合平衡工作涉及的内容:(1)正确安排农村经济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2)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做好资源与需要之间的平衡,保证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发展。

工作步骤:(1)确定综合平衡的内容和指标体系;(2)预测发展需求;(3)综合平衡.

4、简述区域规划的概念与内容?

答: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通过安排各项建设事业的综合布局,进行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使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趋于和谐统一。

区域规划的内容包括:(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2)工农业生产的布局规划;(3)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4)基础设施规划;(5)土地利用规划;(6)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7)区域发展政策。

5、简述公共建筑的基本项目?

 行政管理类  教育机构类  文体科技类  医疗保健类  商业金融类  集贸设施类

6、简述村庄建设类型的划分?

4

答: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环境、现有建设基础、村民的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在村庄布点规划中按照村庄建设方式,划分为改造扩建型、新建型和保护型三类。

(1)改造扩建型村庄

主要是指已有一定的建设规模,便于组织现代农业生产,具有较好的(或便于形成的)对外交通条件,拥有值得保护、利用的自然资源或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配套,并可以实施更新改造,村庄周边用地能够满足改建扩建需求的村庄。

(2)保护型村庄

是指对规划确定的重点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名人故里等需要特殊保护的村庄。 (3)新建型村庄

主要是指把农民从行蓄洪区,易淹、易涝、易灾地区,易受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侵袭地区,水、路不通的深山区迁移出来;或者为了优化产业结构,集约用地,调整合并现状村庄,择址新建村庄,为农民提供新的集中居住地。新建村庄从选址上要立足于提高避灾能力,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7、简述村镇总体规划与村镇建设规划的研究对象?

答:(1)村镇总体规划研究对象,不仅仅是一个个具体的村庄或城镇,而是把一个更大行政区域范围内所有的村庄和集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通盘考虑到他们今后的建设与发展。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村镇规划,是基于乡镇行政管辖范围而言的(乡域或镇域)。

(2)村镇建设规划是以具体的集镇与村庄为研究对象,也可以称为村镇居民点内部的规划。

8、简述战略、规划、计划三者的关系。

答:战略、规划、计划是一种内在密切相关的延伸关系,是一种总体与局部的关系,战略是制定规划和计划的指导方针,规划和计划是为了实现战略中规定的目标所采取的行动安排,是战略的延伸。

从战略、规划和计划研究的思维过程的分析来看:战略的研究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规划、计划都是在发展战略约束下进行的,不论规划和计划如何概略,其抽象程度必然低于战略,其研究的思维过程是在战略指导下,从抽象向具体返回。

从决策层面来说:战略的制定是在一定条件和一定范围内最高层次的决策,规划和计划则是遵从这一决策的低一层次的决策;若将三者构成一个等级层次,则战略处于最高层次,规划处于亚级层次,计划则在最低层次。 9.农村发展规划的实施有哪些手段?

5

答:(1)经济手段。采用有差别的财政、金融、价格、工资等政策,借以改变某些农村地域所处的环境条件,影响生产要素的流动,扶植或限制某些产业或企业集团的发展来带动农业的发展,贯彻农村发展规划,从而影响未来农村的发展;(2)法律手段。通过一定的法律法规干预和确保农村发展规划的贯彻和实施;(3)行政干预。通过直接投资、强制性管制等,直接影响各农村地区及农业部门内企业的发展,推动原有布局的分化与新规划布局的形成等。

10、简述农村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农村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确定适宜的农业生产结构;②增加和保护区域内物种; ③促进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发展生态农业;④做好乡镇工业与管理,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与化肥,减少化学物质对土地农作物的污染;⑤合理规划农村居住生活环境,健全基础设施,美化农村环境。

11、简述旅游开发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答:第一,旅游开发是将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并为消费提供条件的过程;第二,旅游发展是指旅游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活动所引起的系统内外的变化与演进,包含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旅游消费的扩大及旅游活动引起的各种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变化,良性、恶性,可持续、不可持续。第三,开发的目的是为了销售,为了推动旅游发展,因此开发必须重视消费;旅游产品开发必须有相应的条件支持,因此开发必须重视旅游发展背景和发展条件。

12、简述中国农村发展的内涵。

答:一是农村产业发展与资源持续利用问题,处理好当代人与世世代代人的关系;

二是劳动就业问题,消除贫困,促进平等发展;

三是建立合理的、有效的经济运行系统、社会结构系统和思想文化系统,推动农村社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村人的全面发展。

13、简述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1)确定一个发展目标 • • 包括经济目标、社会目标与生态目标

包括总体目标和分目标 (2)进行两个基本分析 • • • 1)旅游市场分析

外层内容:对客源市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进行分析与预测。

内层内容:确定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进行有效的市场营销,使潜在的客源市场变成真实的客源市场。

6

• • • 2)旅游资源分析

外层内容:各类旅游资源现状的调查、评价。

内层内容: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进行综合功能配套,构建空间网络,布局重点开发地段。 • • • (3)做好三个发展板块的规划设计

1)前位板块:指旅游吸引物,即狭义的旅游产品和开发项目。

2)中间板块:指为旅游者提供的各种旅游服务,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与旅游活动相关的行业、设施和服务。 • • • 3)后位板块:指旅游区内外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4)构建一个支撑体系

上述三个板块的规划方案能否有效的实施,有赖于规划的管理和支持保障措施的落实,需要提供相应政策保障的支持系统。主要内容包括:政府管理与政策、法规;人力资源;投资金融;社区支持;科技保障等。

14、简述村镇绿化系统的网状布局形式?

答:指沿村镇中的河、溪,不同功能分区的隔离带,道路绿化带,组成线型带状绿地,在村镇中均匀分布呈网状,构成连续的网状绿化系统,使村镇中形成较完整的步行系统。

15、如何对农村产业不同层次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

答:(1)在农村产业结构层次上,要在农业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努力发展农村第

二、三产业,并注意解决其内部结构问题;(2)在大农业内部结构层次上,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3)在种植业结构层次上,要按照市场需要,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关系;(4) 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时,应与乡镇建设同步进行;(5)加强行业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进一步把农村经济搞活。

16、如何确定村镇的规模?

答:村镇规模包括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

首先:人口规模的确定,包括人口现状分析、人口发展规模的预测和人口规模分级。 其次:用地规模的确定,包括村镇用地的分类;根据影响村镇用地的影响因素来确定;村镇建设用地指标的确定;村镇用地规模的估算和用地平衡分析。

17、简述村镇用地分类?

答:村镇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为: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生产建筑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

7

9大类,28小类。

18、简述区域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1)、社会、经济、环境状况与评价; (2)、环境规划的目标、指标及指标体系; (3)、环境功能区划; (4)、污染控制规划; (5)、生态规划;

(6)、环境规划对策与措施。

19、简述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内容:

(1)规定用地界限,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宜建设、不适宜建设、有条件建设的建筑类型; (2)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要求; (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形、色彩要求; (4)支路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5)工程管线走向、管径、用地界限;

20、简述土地利用地域分区与土地用途分区的区别与联系。

答:(1)土地利用地域分区是保持县、乡、村的行政界限的完整性,将土地进行的分区;是高层次的土地规划,其作用是指导下一层次规划的用地布局和结构调整,从宏观上控制区域的土地利用。(2)土地用途分区是依据土地的基本(主导)用途和土地保护、利用、开发与整治措施的不同所作的分区。在一个用地区内,一般以土地的主导用途为主,允许有少量零星的其他非主导用途的用地类型出现。

21、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

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土地供给量预测;  土地需求量预测;  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

 土地供需平衡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 土地利用分区与重点用地项目布局;  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8

22、简述如何利用人口递推法预测总人口?

答:递推法的核心是将农村区域发展分成若干阶段,根据农村区域发展不同阶段,影响人口因素的变化,分别确定有关的参数,逐段向前递推预测。

其公式为:

规划总人口数=现状人口数×(1+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

23、简述旅游与游憩的概念差异?

答:旅游与游憩的概念有交差,但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1)游憩在闲暇时间,旅游不一定在闲暇时间;

(2)游憩可以有消费,也可以不消费,但旅游是消费活动; (3)游憩可以不离开居住地,但旅游一定是在异地。

24、简述旅游的“三体说”与“六要素说”?

答:(1)三体说: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产品或旅游吸引物;媒体--旅游中介要素 。 (2)六要素说:吃、住、行、游、娱、购。

25、简述村镇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1)进一步定位村镇的性质;

(2)具体分析和确立村镇的人口规模与用地范围;

(3)村镇各项建设用地的布局和功能组织。确定村镇中居民点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生产建筑用地、道路及绿化用地等项技术经济指标;

(4)对村镇内部道路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并和村镇对外交通系统有机结合起来; (5)规划各项管线工程设施,并对村镇用地进行竖向规划设计; (6)安排建设顺序及其规模等的建设计划,做出年度投资概算; (7)制定村镇建设规划的实施步骤和建设措施;

26、简述村镇用地布局的核心问题?

答:(1)村镇用地布局的核心是村镇用地的功能组织,即按村镇内部各项用地使用功能的要求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把村镇内部各项用地有机组合在一起,使村镇成为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

(2)村镇用地布局考虑居民的生活、居住、游憩与交通等四方面活动要求,并考虑其相互关系而加以组织村镇用地布局。

27、村镇用地布局方案比较?

 地理位置及工程地质条件的比较;

9

规划年限

 用地布局结构的比较;  占地、迁民情况的比较; 近期造价和总投资。

28、请结合某一具体农业园区,谈谈如何进行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设计。

答:建设农业园区,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抓好关键环节,编制配套的规划方案。关键环节包括:规划设计、技术实施和经营管理。

规划方案包括:控制性规划方案与图件、详细规划方案与图件、工程施工方案与图件 (1)控制性规划是对园区的功能设置、项目构成与布局、主次干道分布、管线布置、绿化体系的总体设计。(2)现代农业园区的详细规划是对控制性规划的详细表达,也是一个再创意和局部调整、优化的过程。同时还包括竖向规划、景观分析和绘制效果图,并相应地进行经济分析和规划说明。

(3)现代农业园区的分区规划。包括提供现代农业科技景观、提供体验农业生态环境的场所、提供农产品生产,交易的场所。

29、以一个村镇为例,试述村镇体系总体布局的内容、形式和步骤。答:(1)村镇体系总体布局的内容

① 根据乡(镇)经济水平、村镇分布现状和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确定合理的村镇体系层次结构。

② 确定乡(镇)域村镇居民点的空间结构形式。 ③ 确定主要居民点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 ④ 村镇各类用地条件分析适宜性评价及选择。 (2)采用合适的村镇体系布局形式。

村镇体系的布局形式包括:

① 卫星式:以一个比较大型的中心居民点为居住中心,周围带几个卫星小居民点 。是一种分级布置的形式,可按集镇、中心村、基层村三级布置。

② 带状式:将村镇沿主要交通干线、较大河流布置,其特点是村镇交通方便,村镇间联系密切,有利于组织生产和生活。

③ 集中式:是在自然条件允许,建设符合环境保护的情况下,将村镇的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连片布置,以节约用地。该形式适用于平原地区的综合型村镇布局。

④ 自由式:由于自然地形复杂,或因河流,公路分布等因素,常使集镇与居民点布局呈不规则的“满天星”状。该形式的居民点规模一般较小,用地布局分散和杂乱无章。

10

(3)村镇体系总体布局的一般步骤① 原始资料的调查与分析; ② 分析主要居民点的经济联系半径及村庄的耕作半径;

③ 对村镇居民点布局的现状进行相应的调整,确定村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形式和居民点的空间位置;

④ 选择适合村镇建设的规划用地,确定村镇用地的发展方向; ⑤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的总体布局方案;

⑥ 对各方案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和比较,选择相对经济合理的初步方案。

30、假如你是某规划设计公司的一名规划设计人员,现有一私人老板请你对他的一块面积为50亩位于城郊的土地进行生态农庄规划,请结合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规划等相关知识回答如何进行该规划?

答:(1)在当地建立生态农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通过市场调查、资源分析、气候土壤环境条件的满足与否分析;

(2)生态农庄的具体方案设计:通过不同的目的确定农庄的性质,从农庄是以生产农产品为目的还是生态观光旅游相结合来说明,进一步提出农庄的发展规划、农庄各项子规划的具体指标。

(3)农庄内农田的综合设施配套:结合农田地形进行道路、沟渠、防护林、耕作田块等进行配套设计。

(4)实现生态农庄规划方案的保障措施。

三、综合分析

1、假如某县畜牧业特别发达,牧草资源十分丰富,请你用产业规划的基本方法来分析该县的产业结构合理性,并回答如何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答:首先,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分析该县产业结构现状,具体可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动态协调分析等方法来分析该县的畜牧业是否对农业总产值起作用,以及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协调性,并结合该县具体的牧草资源分析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

其次,根据该县农业的发展趋势结合综合平衡法调整农林牧渔结构比例,尤其是用地比例,达到各业产需的基本平衡。

最后,利用线性规划等方法进一步对该县的畜牧业进行优化,达到畜牧业内部的优化发展及整体平衡,实现产业结构的整体调整。

2、案例分析某个城镇建设规划用地布局方案与外部交通的关系。

11

3、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某个城镇规划方案的优缺点。

4、案例分析居住区规划在环境、交通及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5、案例分析城镇路网结构规划方案及某个公共建筑的选址方案。

12

推荐第6篇:灵丘县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规划

灵丘县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规划城乡客运一体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开拓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县村村通水泥(油)路的大规模建设,为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道路条件,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编制完成了灵丘县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规划。

一、灵丘县客运市场现状

灵丘县地处山西省东北部,大同市东南角,东南部与河北省蔚县、涞源、阜平相连,西北与我省浑源、繁峙、广灵相接,面积2732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254个建制村,总人口23万,其中农村面积占95%,农业人口20余万人,境内主要有国道108线、大涞线及天走线,有217个建制村通了公路。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大力加强客运场站建设,加快推进村村通客车步伐,目前,县城二级汽车站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预计10月初可交付使用;两个四级乡镇客运站基本完工,年内均可交付使用;安装候车亭32个,候车牌88个;农村客运车辆31辆,客运线路15条,直达140个建制村,此外,还有21个建制村可以在2公里内坐上客车,有27个建制村通了微型客车,有31个建制村能够电话预约叫车。城市客运方面,共有公交车11辆,出

租车(包括三轮客车)200余辆,其中仅有64辆有客运手续,其他140辆左右的出租车属非法营运。

二、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思路

客运场站建设。今年计划建设乡镇四级客运站两个,安装候车亭80个,候车牌30个,其中30个候车亭安装在县城主要街道、路口,用于县城内公交线路,方便乘车。

客运网络建设。打造县城内公交网,县城与乡镇间客运网,乡镇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村间客运网,以及可延伸至任何一个建制村的出租车客运网络,即合理规划县城内公交线路走向和站点,根据县城发展规划延伸、拓展到城区边缘,便于换乘;对衔接县城至各乡镇的客运网络分片合理设臵;合理构建乡镇之间、乡镇与村之间、村与村之间的客运网络;规范出租车营运,打击非法车辆,引导符合条件的车辆办理营运手续,为群众提供安全、舒适的门到门运输服务。

营运主体确定。按照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行业化监管的原则,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道路旅客运输市场,同时鼓励社会车辆以带车入股等形式实行公司化经营,投保承运人责任险,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便利的乘车条件。

运价水平调整。通过与价格主管部门联合进行市场调查,合理确定运价水平,最终达到“经营户有钱赚、群众坐得起

车”的“双赢目标。初期,先执行县城内公交车1元、城乡客运车每10公里1元的标准。

加强行业监管。严格落实“三关一监督”,把好市场准入关、从业人员资格关和车辆技术状况关,加强客运站监督,严查“三品”上车、拉客宰客、超速超载等违章经营行为,同时建立和完善96566监督投诉功能,规范客运行业经营行为。

强化行业服务。建立客货维修调度服务中心,负责客运站点的规划设计,便于长途客运、农村客运、公交车、出租车等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进行旅客流量流向调查,合理控制全县客运车辆规模,防止运力无限制增长,导致恶性竞争;指导各种营运客车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提高车辆运行安全系数;提供电话预约叫车服务,做到“客运车进村、出租车到门”;建立汽车维修救援网络,为养车户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打造物流信息平台,为我县特色产品走出大山、农民增收致富建立绿色通道。

争取优惠政策。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农村客运的机遇,积极争取上级优惠政策,减免经营户的部分费用,力争使农村公交车享受到与城市公交车一样的待遇,降低经营成本,促进农村客运健康、快速发展。

展现窗口形象。全县道路客运车辆全部统一标识,鼓励司乘人员统一着装,使用文明服务用语,积极推进老人乘车

优待等便民政策,真正体现灵丘客运“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特点,为打造红色绿色旅游特色县提供良好的运输支撑。

推荐第7篇:农村客运线路申请

关于开通五里巷村委会至大仓农村客运

线路的申请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繁荣五里巷和大仓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进一步方便五里巷和大仓两地人员的往来,加强两地物质、信息交流, 促进两地经济发展,保证客运市场的有序发展,我于近期对五里巷至大仓客运班线进行了认真的客流调查和细致的分析,计划申请开通五里巷村委会至大仓的客运经营路线。具体报告如下:

五里巷村委会位于大仓南部,两地单程相距35KM左右,周围行政村人口2100人。五里巷村委会到大仓起点在五里巷村,途径五里巷村委会、五里巷小学、旧村、茶雷村、帕村、三鹤石场、三鹤洞、三鹤村委会、麦作路口、三合街、母咕噜村路口、独家村路口、漾林街、马鞍山中学、分水岭、麻栎园路口、林场新村路口、小字家路口、水泥厂。

到大仓联系业务及周围群众、单位的职工、家属外出、上学的人员很多,人员流动性非常大,但目前该地没有客运车辆运营,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给单位职工、家属和周边群众外出带来了诸多不便,“村村通”公路客运方便、快捷、灵活、高效的运输优势没有得到广大乘客的认可,广大乘客对线路的合法经营极为赞同。本人通过认真的分析测算,线路经营后的平均实载率不会低于80%,具有良好的效益。

综上所述,五里巷村委会至大仓客运班线经营目前存在着较大的、相对稳定的客源基础,该班线经营做法是可行的。恳请巍山县客运公司领导给予批准!

申请人:茶万良 2016年7月20

推荐第8篇:运管处农村客运工作总结

××××年底以来,我处以交通部加快发展农村客运和开展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为契机,在省交通厅、省运管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培育发展农村道路客运市场、推进农村客运市场结构调整、加强规范管理等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村客运事业的发展。目前,全市拥有农村客运线路条,运行班车辆个座位,平均日发班次班;全市个乡镇,乡镇班车通车率,个行政村中有个已通达班车,行政村班车通车率为,一个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连接城镇,辐射乡村,方便快捷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正在形成。

一、发展农村客运的主要做法

(一)、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密切协调配合。农村客运网络建设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单靠交通部门很难取得实效。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努力依靠当地政府,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取得政府的理解与支持,同时积极协调公路稽征、交警、安监、物价、教育等部门,调动乡镇及行政村的工作极积性,将交通部门行为转化为政府行为,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今年内拟再新增农村客运班车辆,解决个行政村通班车问题,使行政村通班车率提高到。该县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交通规费年度包干的经验对全市农村客运发展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确保了农村客运班车“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我处拟将试点取得的一些有益做法在各县(市、区)全面推开,以点带面,进一步推进农村客运事业的发展。

农村客运市场早期发展时,由于经营主体过多,弱小分散,服务质量低,抗风险能力差,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为此,我处积极推动农村客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更新车辆,提高农村客车整体档次。一是在市场准入上要求必须以法人公司为经营主体,强调客运安全,并在发展中引导经营者采取报废更新、更换车型、延伸现有线路等办法进行运力结构调整。两年来报废更新客运车辆辆,占车辆总数的,并将原有厢农客车平稳地清退出了农村客运市场,以乘坐舒适、运行安全的中型客车代替了厢农客车,促使农村客运市场运力结构上档升级。二是严把车辆技术等级和从业人员素质关。通过加强对营运客车的技术性能检测,禁止技术状况不合格的车辆进入农村客运市场,通过强制维护,提高农村客车的技术性能,确保车辆安全运行。同时,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取得从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四)、解放思想、推进管理方式创新。调整和改造现有客运班线,通过加强运输组织,提高通达深度,提高客运班车覆盖范围;对条件成熟的市区与郊区、郊县间的客运线路进行公交化改造,推行农村客运公司化经营,积极推动片区集约化经营,实行一线路一公司,统一发车站点、统一车型、统一结算、统一服务标准,规范内部管理。光泽县打破客运班线“定班、定点、定线”的“三定”规定,扩大经营者自主权,允许一车拥有两面客运线路牌,共有辆客车实行跨县与县境内线路或县境内多线路搭配运行,同一日内运行一班县际线路后再运行县内线路,或运行县境内相对“热线”后再安排运行“冷线”,提高了客运车辆的使用率,引导经营者“车头向下”,带动农村偏冷线路的运营与发展,方便农民出行,切实提高班车通车范围。该县个行政村中已有个通达客运班车,行政村班车通车率达,今年年底可达,有望率先实现村村通班车。建瓯市推行“一线路一公司”模式,一条或相邻几条农村班线注册一家公司,由这家公司对一条班线或几个乡镇的区域进行片区经营,全市共有家客运公司经营农村班线,既保持市场合理竞争,增强市场活力,又确保市场稳定、有序和安全运行;松溪县落实学生周未班车优惠政策,新增农村学校学生周末运输专用班车辆,初步解决学生周末乘车难的问题,确保运输安全。

(五)、以人为本、强化农村客运安全监管。我市地处闽北山区,地广人稀且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村公路里程长、等级低、坡陡弯急,道路危险路段多。为此,我处在发展农村客运网络化过程中,始终把运输安全管理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⒈严格落实“三把关一监督”工作职责,即严把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加强对道路客运站的安全管理。严格农村客运企业资质和班线的审批管理,要求以客运公司为经营主体,同时对非等级公路上的班线和途经三级以下(含三级)山区公路达不到夜间安全通行条件路段的夜间客运班线不予审批。

⒉要求客运站重点建立健全危险品查堵制度、从业人员和车辆技术状况、车辆日趟检执行情况把关制度及出站门检制度,把好“站门关”与“车门关”,严禁超载车辆和不符合安全运营条件的车辆出站。

⒊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强化农村客运安全监管,完善农村客运车辆技术状况和从业人员的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在确保运输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村客运网络的发展。

⒋强化农村客运市场秩序监管,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客运行为,确保农村旅客运输安全有序。

推荐第9篇:渝府发 农村客运

重庆市人民政府文件

《重庆市人民镇府关于加快农村客运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08)112号文件

渝府发〔2008〕112号

关于加快农村客运发展的意见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精神,从根本上改变我市农村客运发展滞后的状况,建立完善农村客运网络,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安全、经济、便捷的出行需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客运服务统筹发展,现就加快我市农村客运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快发展农村客运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交通建设投入加大,我市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农村客运市场得到一定发展,农村群众出行难问题正在逐步缓解。但是,由于我市农村客运基础条件差、运行成本高、经营效益差,导致经营者投资农村客运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客运市场发展受到较大制约,有路不通车、通车常中断、运营不正常、农村群众出行难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与我市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和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出行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加快发展农村客运,让广大农村群众享受安全、经济、便捷的农村客运,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不仅对解决农村群众出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有利于畅通城乡物流、资金和信息,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和乡风文明,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要深刻认识加快农村客运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加快农村客运发展、改善农村群众出行条件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

二、农村客运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我市农村客运是指区县(自治县)境内或者毗邻区县(自治县)间运营线路属于城区至乡镇、城区至行政村、乡镇至乡镇、乡镇至行政村及行政村至行政村的公路或水路客运。以上乡镇不含城关镇及街道。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安全、经济、便捷出行需求为出发点,以实现行政村通客车为重点,以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为主导,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逐步建立起城乡一体、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农村客运网络,实现城乡客运统筹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2年,全市农村公路乡镇通畅率和乡镇客运通达率达到100%,全市已列入农村公路建设计划的行政村公路通达率、通畅率分别提高到100%和55%,符合客车通行条件的行政村客运通达率达到100%;全市各中心乡镇基本建成五级以上(含五级)客运站,其他乡镇建有五级客运站或简易车站,通客运车辆的行政村建有候车亭或招呼站;运输装备水平明显提高,适合农村路况和适应农民出行需要的农村客运车辆普遍推广使用;加大农村水运渡口改造力度,完善三峡库

区渡口客运网络,加快“渡改桥”改造步伐,继续推进并完成客渡船和短途客船的标准化改造,改善渡运条件,保障运输安全,方便群众出行。

三、农村客运发展的政策与保障措施

(一)制订农村客运发展规划

市交委要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尽快研究确定全市农村客运规划编制的指导意见。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根据乡村布局、人口分布、道路状况、经济条件等情况,依照全市农村客运规划编制的指导意见编制本行政区域农村客运发展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各区县(自治县)农村客运发展规划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紧密结合,突出农村客运站点(含客运渡口,以下同)规划、农村客运线网规划和运力投放规划等重点。要统筹城乡客运网络和站点,引导客运车辆及船舶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二)加快农村客运网络建设

农村公路和农村客运站点是农村地区重要的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是农村客运发展的载体,应坚持政府性投入占主导地位。除国家和市级专项补助资金外,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多方筹资,加大本级财政配套力度,确保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并负责对各级财政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进行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不减少农村客运站点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各区县(自治县)可以将本级和市级专项资金的节余部分打捆统筹使用,以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和使用的管理,农村客运站点要与农村公路同步规划建设,原则上应以调剂或划拨方式保证农村客运站点建设用地。通行农村客运的农村公路应满足客运车辆的通行条件,原则上路基宽度应在

4.5米及以上,路面宽度应在3.5米及以上。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加大农村公路管养力度,确保管养经费正常投入,确保路况良好,并根据农村公路通达、通畅情况,及时开通农村客运班线,科学调整、改造和延伸现有客运线路,合理调整班次密度,努力提高农村客运网络覆盖面。

(三)改进农村客运经营管理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优化农村客运资源配置,积极稳妥推进运用市场手段配置客运资源,放开农村客运市场,鼓励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进入农村客运市场经营。下放农村客运管理权限,对市内毗邻区县(自治县)间的农村客运线路(不含线路起讫地均在主城建成区的),经两地区县(自治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或港航管理机构协商一致后,由线路起始地区县(自治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或港航管理机构审批。市交委要加大农村客运业务指导和培训,提高区县(自治县)有关部门的业务工作水平。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可结合本地实际,合理布局农村客运线路,开展农村客运经营权质量信誉招投标,采取区域经营、循环运行、冷热线搭配,以及开行赶场车船、学生车船等经营模式,提高农村客运车辆和船舶的运行效率和经营效益。对于城区周边乡镇、村庄比较集中的地区,可按照城乡客运一体化、农村客运公交化的要求,试行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营模式,增加停靠站点,滚动发车,定线循环,促进农村客运网络和城市公交网络的合理衔接和有效融合。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根据本地城市发展进程和城乡客运发展规划,妥善处理好因城区范围扩展造成的农村客运退出和改造等问题,避免因城市发展带来的客运纠纷。

(四)落实农村客运扶持政策

国家对农村客运的燃油补贴必须全额用于农村客运和发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或挪作他用。市政府每年分别从市级财政税收预算和市级交通规费中安排部分资金,设立全市农村客运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市政府统一招投标购买所有农村客运车辆的承运人责任险、乡镇至行政村以及行政村至行政村农村客运车辆的交强险和部分第三者责任险、农村客渡船的乘坐险。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每年也要分别从本级财政预算和农村客运税收的地方留成部分中安排资金,设立本级农村客运发展专项资金,配合市级专项资金使用,根据乡镇至行政村以及行政村至行政村农村客运车辆和农村渡运船舶的实际运行和发展情况给予适当补贴。全市农村客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由市交委会同市财政局另行制定,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参照市农村客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制定本级农村客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便于监管,各地应对享受补贴的农村客运线路向村民公示,若有违规行为,经查实后取消相关补贴。

农村客运实行低票价政策。市物价局要会同市交委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客运运价及定价规则,使各项优惠政策真正惠及农村群众。坚决清理取消针对农村客运的不合理收费,严禁各种摊派行为。

(五)因地制宜选择农村客运车型和船型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按照安全、经济、便捷的原则,根据地形条件、道路状况、线路走向、客流特点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因地制宜确定开行客运车辆的车型及车辆座位数,并确保通客线路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符合客车安全通行标准。对区县(自治县)城区至乡镇以及乡镇至乡镇的农村道路客运线路,可开行中型以上客车;对区县(自治县)城区至行政村、乡镇至行政村以及行政村至行政村的农村道路客运线路,可开行中、小型客车。农村水路客运要选择有船舶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客渡船型,2012年前为三峡库区区县(自治县)建造80艘20客位标准钢质机动客渡船,满足当地农村群众安全出行。

(六)规范农村客运市场秩序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农村客运市场监管机制,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加大农村客运市场综合整治力度,严厉打击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农村客运、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等各类违法经营行为,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正当权益,维护农村客运市场秩序;组织交通部门加强农村客运服务质量考评,不断提高农村客运服务水平。

(七)强化农村客运安全监管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把农村客运安全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要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基层公安派出所在农村客运安全、秩序、规费、站场和市场监管以及农村公路管理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建立和完善交通、公安、安监等部门的监管委托执法机制,强化农村客运市场有效管理;区县(自治县)公安部门要指导乡镇人民政府搞好农村客运安全执法,坚决查处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等各类违法违章行为;区县(自治县)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督促农村客运经营者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教育培训,完善管理制度,加大安全投入,防止不符合安全条件的经营者和车辆进入农村客运市场;通行客车的农村公路要在危险路段安装防护栏,并完善交通标志和警示标牌等安全防护设施,提高农村公路及渡口的安全通行水平。

(八)加强农村客运发展的领导

为加快推进全市农村客运发展,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交通、公安、安监、财政、国土、规划、物价、税务、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客运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市交委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本职工作制定配套措施。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把大力发展农村客运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提上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市农村客运持续健康发展。

二○○八年十一月四日

推荐第10篇:运管处农村客运工作总结

2003年底以来,我处以交通部加快发展农村客运和开展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为契机,在省交通厅、省运管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培育发展农村道路客运市场、推进农村客运市场结构调整、加强规范管理等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村客运事业的发展。目前, 全市拥有农村客运线路289条,运行班车765辆10668个座位,平均日发班次1799班;全市126个乡镇,乡镇班车通车率100%,1633个行政村中有1081个已通达班车,行政村班车通车率为66%,一个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连接城镇,辐射乡村,方便快捷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正在形成。

一、发展农村客运的主要做法

(一)、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密切协调配合。农村客运网络建设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单靠交通部门很难取得实效。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努力依靠当地政府,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取得政府的理解与支持,同时积极协调公路稽征、交警、安监、物价、教育等部门,调动乡镇及行政村的工作极积性,将交通部门行为转化为政府行为,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2004年5月,南平市政府印(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发了《关于在顺昌县开展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制定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并要求非试点县参照执行各项优惠政策;2004年12月,市政府经过广泛调研,出台了《关于推行农村周末学生班车加强学生交通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由市政府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精心组织,落实农村学生周末运输运力和运输组织工作。只有依靠政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农村客运网络建设才能取得实质性发展,农民朋友的出行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二)、深入调研、制订科学发展规划。农村客运与城市间干线客运不同,客流相对较少,公益性明显,且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情况错综复杂。农村客运网络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客运网络规划关系到网络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为此,南平市政府办公室责成(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各县(市、区)交通、运管、交警、安监等四个部门联合进行农村客运基本情况摸底,对全市所有未通班车的行政村公路通达能力及开通客运班车的可行性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他们深入到各行政村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到村到户走访农民,勘察路况,召开农民、村干部、乡镇干部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摸清了区域各行政村的公路与班车通达情况,客源、客流流向以及农民的出行要求等第一手资料,为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各县(市、区)确立了农村客运网络发展目标,以县(市、区)政府所在地为中心,以城乡客运站为依托,以县乡公路为纽带,连接城乡,车型配套,中、低档结合,满足不同层次旅客的乘车需要。同时,对农村客运市场主体、客车保有量发展目标、运力投放、农村道路客运覆盖面等也提出了要求,使农村客运网络建设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三)、试点引路、推动运力结构调整。2003年,我市顺昌县被定为全省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县,市政府下发专门通知,具体指导顺昌县全面开展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顺昌县共新增农村客运线路5条,新增农村客运班车18辆,全县行政村通班车率达62%,提高了十个百分点。今年内拟再新增农村客运班车20辆,解决29个行政村通班车问题,使行政村通班车率提高到85%。该县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交通规费年度包干的经验对全市农村客运发展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确保了农村客运班车“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我处拟将试点取得的一些有益做法在各县(市、区)全面推开,以点带面,进一步推进农村客运事业的发展。 农村客运市场早期发展时,由于经营主体过多,弱小分散,服务质量低,抗风险能力差,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为此,我处积极推动农村客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更新车辆,提高农村客车整体档次。一是在市场准入上要求必须以法人公司为经营主体,强调客运安全,并在发展中引导经营者采取报废更新、更换车型、延伸现有线路等办法进行运力结构调整。两年来报废更新客运车辆140辆,占车辆总数的17%,并将原有厢农客车平稳地清退出了农村客运市场,以乘坐舒适、运行安全的中型客车代替了厢农客车,促使农村客运市场运力结构上档升级。二是严把车辆技术等级和从业人员素质关。通过加强对营运客车的技术性能检测,禁止技术状况不合格的车辆进入农村客运市场,通过强制维护,提高农村客车的技术性能,确保车辆安全运行。同时,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取得从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四)、解放思想、推进管理方式创新。调整和改造现有客运班线,通过加强运输组织,提高通达深度,提高客运班车覆盖范围;对条件成熟的市区与郊区、郊县间的客运线路进行公交化改造,推行农村客运公司化经营,积极推动片区集约化经营,实行一线路一公司,统一发车站点、统一车型、统一结算、统一服务标准,规范内部管理。光泽县打破客运班线“定班、定点、定线”的“三定”规定,扩大经营者自主权,允许一车拥有两面客运线路牌,共有16辆客车实行跨县与县境内线路或县境内多线路搭配运行,同一日内运行一班县际线路后再运行县内线路,或运行县境内相对“热线”后再安排运行“冷线”,提高了客运车辆的使用率,引导经营者“车头向下”,带动农村偏冷线路的运营与发展,方便农民出行,切实提高班车通车范围。该县85个行政村中已有78个通达客运班车,行(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政村班车通车率达92%,今年年底可达96.5%,有望率先实现村村通班车。建瓯市推行“一线路一公司”模式,一条或相邻几条农村班线注册一家公司,由这家公司对一条班线或几个乡镇的区域进行片区经营,全市共有5家客运公司经营农村班线,既保持市场合理竞争,增强市场活力,又确保市场稳定、有序和安全运行;松溪县落实学生周未班车优惠政策,新增农村学校学生周末运输专用班车6辆,初步解决学生周末乘车难的问题,确保运输安全。

(五)、以人为本、强化农村客运安全监管。我市地处闽北山区,地广人稀且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村公路里程长、等级低、坡陡弯急,道路危险路段多。为此,我处在发展农村客运网络化过程中,始终把运输安全管理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1、严格落实“三把关一监督”工作职责,即严把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加强对道路客运站的安全管理。严格农村客运企业资质和班线的审批管理,要求以客运公司为经营主体,同时对非等级公路上的班线和途经三级以下(含三级)山区公路达不到夜间安全通行条件路段的夜间客运班线不予审批。

2、要求客运站重点建立健全危险品查堵制度、从业人员和车辆技术状况、车辆日趟检执行情况把关制度及出站门检制度,把好“站门关”与“车门关”,严禁超载车辆和不符合安全运营条件的车辆出站。

3、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强化农村客运安全监管,完善农村客运车辆技术状况和从业人员的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在确保运输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村客运网络的发展。

4、强化农村客运市场秩序监管,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客运行为,确保农村旅客运输安全有序。

二、发展农村客运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市处在闽北山区,山高、坡陡、弯急,农村公路等级较低,道路状况差,人口密度小,要开通农村班车,解决农民兄弟出行难的问题,经济效益和安全工作均无法保障。

1、经济效益差。闽北山区人口密度小,农村客流量极不稳定,客运收入低。交通规费占成本比重过大,造成农村客(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运成本居高不下。目前的规费征收政策中,承担着农村短途客运的客运班车无论与城市公交汽车或长途客运班车相比,其经营的外部条件都更差,路况差、客流不稳定、旅客数量少、运营成本高,反而不能享受到城市公交的交通规费缴纳优惠政策,显失公平。省交通厅规定的新开通的乡镇、村享受优惠政策的规定可操作性差。所谓客运热线与冷线搭配经营的规定更是严重脱离实际,无法执行。

2、农村公路等级低。近年路面硬化采取就地铺设的方法,虽然改善了路面,但是坡陡、弯急、路窄,防护工程少给发展农村客运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起点和终点都在农村的客运车辆,维护检验、防超载等安全监管工作难以落实。农村运输场站建设严重滞后,源头管理无所依托。

3、非法客运行为整治难度大。目前许多农村客运市场非法车辆载客占有很大份额,这些车辆费用低,经营灵活,与农村客运班车争夺市场。整治这些车辆难度大,必须政府决心大,各部门齐心协力才能见效。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与思路

1、在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支持力度,加快农村公路网络的形成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农村客运站、候车亭及招呼站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客运站场条件,坚持路、站、运同步发展,为农村客运网络化的实现打好基础。

2、准确定位农村客运,强化农村客运的公益性质。农村客运建设同农村公路建设一样,带有明显的公益行为性质。因此,政府应当在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客运的扶持力度,请求省交通厅对具体扶持政策实行分类、分地区指导,减免山区市农村客运车辆的客运附加费、养路费,切实降低经营成本。

3、打击非法营运,维护农村客运市场秩序和运输安全,保护合法经营。坚持多部门联合执法,堵疏结合,坚决维护旅客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第11篇:运管所农村客运工作总结

2008年以来,我所以开展农村客运公交化试点工作为契机,在省局和市处的正确领导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全县拥有农村客车40辆795个座位,全县14个乡镇,乡镇班车通车率100%,254个行政村中有246个已通达班车,行政村班车通车率为97%。

一、继续推进村村通客车进程

我所把村村通客车工

程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工作来抓,投入资金1万余元,维修候车亭8个,招呼牌5个;加快农村客运车辆更新步伐,农村客运车辆更新96%以上,改善了农民乘车环境,100%的乡镇,97%的行政村顺利通车。

二、及时将燃油补贴款发放到经营户手中

2008年8月15日,我所举行了“农村客运燃油补贴”发放仪式,及时把省政府给予农村客运的438400元补贴款发放到40辆农村客运车辆经营户手中。接到燃油补贴款的经营户一再的感谢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和行管部门,并郑重向我们承诺:以后,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政策,主动配合行管部门工作,努力做好农村客运工作。

三、加强农村客运安全管理

(一)落实安全保障

为确保我县农村客运车辆的安全运行,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结合我县农村客运工作实际,狠抓安全保障工作:

1、严厉打击客车超载行为,要求客运站严格按照车辆载客定额发售客票和检票,对出站客车严格执行载客人数的检查登记,实行“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确保超员客车不出站、不进站。

2、督促客运站严格实行“一牌、四证、四带”及例检报班制度,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车辆不“带病”上路。

3、对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和“甩客、卖客、倒客、宰客”等违法违章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4、在售票口设立“三品”检查柜,切实做好“三品”的查堵工作。

(二)狠抓责任落实

在2008年的客运工作中,责任机制得到进一步强化。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网络覆盖到边。2008年,我们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农村客运管理网络。各级都建立了工作领导组,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客运工作监督管理网络。二是责任明确到人。我们层层落实工作职责,明确赋予各有关人员相应的工作职责。三是考核落实到位。2008年,我们按照考核细则,实行“一票否决”。凡安全工作不到位的企业,在质量信誉考核中将视为不合格。

(三)专项整治有力

以广泛开展安全大检查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工作。由县局领导亲自带队,认真开展客运专项整治。据统计,7-9月份共组织安全生产检查12次。具体抓了三个重点:一是重点企业。我们在开展客运专项整治的同时,抓住客运企业、客运站进行重点整治,督促企业健全资料台帐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二是重点环节。具体从消防安全、车辆例检等方面开展了专项治理。三是重点时段。为保证重要时期的安全保障工作,我们在奥运会期间,反复组织不间断的安全督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保证了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四)防范关键时期

抓关键时期防范。在奥运会到来前,我们与各基层站、客运站、客运企业签订安全责任书,进行全面检查,强制对农村客运车辆进行综合性能检测,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强化对客运站点管理,要求客运管理人员必须二十四小时值班,对每辆车都要检查登记,严禁车辆超员和携带危险品进出站。

四、推进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

按照“立足需求、合理布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集约经营、规范管理,安全经济、协调发展”的指导原则,以建立全县农村客运公交化为目标,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在县城—柏子—县城循环线,投放车辆16辆,沿途经过3镇1乡,39个行政村,实行公交化运营管理。构筑了县城至乡镇(含乡镇之间)、乡镇至行政村(含村与村之间)的两级公交客运网络,与出县客车形成资源共享、相互衔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公交客运网络运行新机制,实现乡村通公交车。农村客运车辆公交化运营,极大的方便了农村农民出行,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今后,我们要把客运管理工作做得更细、更好,努力营造和谐的道路旅客运输环境氛围。

第12篇:肥乡县农村客运调研

肥乡县农村客运现状及发展对策

农村客运是传统意义上的县内班线客运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城区至乡镇村、乡镇村至乡镇村的班线客运。它是目前我县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农民出行的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

一、农客现状。改革开放以前,确切地说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县农村客运基本处于国营专业运输企业独家经营的局面;八十年代中期,在“有路大家行车”的政策引导下,农村客运因其开放成本较低、经济效益相对稳定而吸引了众多的个体经营者,他们在与专业运输企业的竞争中逐渐取得了优势,并占领了整个农村客运市场,进入90年代,随着我县农村公路路况的改善和通行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实现乡乡通油路后,班车客运进入市场并占据了通乡客运的大量份额,客运车辆开始调转“车头向下”, 96年客运附加费调整后,农村客运市场运力过剩的矛盾凸现,为此,交通部门加大了管理力度,市场准入受到了严控,农村班车客运进入了相对平稳期。目前,我县农村客运市场拥有运力225辆,经营线路32条,乡镇通车率达100%行政村客运覆盖率98%。以城区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连接城乡、关联乡村的农村客运网络基本形成。但是,我县农村客运市场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四多四少”:即经营主体多,规模经营少;通乡线路多,通村运力少;面的车辆多,中巴车辆少;停靠地点多,客运站点少。 当前,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农村客运市场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是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通畅程度的不

1 / 6

断提高,将为农村客运提供坚实的发展平台; 二是《道路运输条例》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施行,为农村客运市场运力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三是交通运输部村村通客车工程的推行,为发展农村客运指明了方向; 四是交通运输部的路运一体化发展战略,将为发展农村客运带来诸多优惠政策。 对此,我们要抓住难得机遇,把握有利时机,加快农村客运市场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立足需求、合理布局,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集约经营、规范管理,路运协调、安全经济”的原则,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提高市场的集中度、班车的通达度、乡村的关联度、站点的覆盖度,确保我县农村客运市场在稳定中发展。

三、发展目标 。以人民群众安全、经济、便捷的运输服务为前提,以满足人民的基本出行需要为出发点,推行农村客运公司化经营,提高农村客运抗风险能力,最终实现村村通班车。近期目标: 针对四多四少,着力提高四度,全面落实四化:客运车辆标准化、客运线路网络化、经营主体公司化、乡镇站点有形化。

1、客运车辆标准化:推广适合农村客运实际的新车型,尽量实行“一线一型”。

2、客运线路网络化:形成以县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辐射到村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

3、经营主体公司化:推行农村客运公司化经营,要求经营农村客运必须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4、乡镇站点有形化: 努力实现乡镇有站、大路有亭、村头路口有牌。

四、发展对策。根据肥乡县域农村客运现状和农民对乘车的消

费需求,应从如下方面着手发展农客市场:

1、优化运力结构,实行客运车辆标准化:结合运力置换(面的更换中巴等环保经济型客车),推广适合农村客运实际的新车型,尽量实行“一线一型”。

2、合理布局线路,实行客运线路网络化:运力置换后,客运班车势必增加,通乡线路竞争加剧,新、旧的运力难以完全融合,统一排班、滚动发班难度加大。因此,要充分本县域农村客源的流量、流向、流时的规律性变化,通过合理布局线路,分流运力、均衡运量;采取定区域经营模式,鼓励热班通村,捆绑经营;注重通乡班线和连乡通村班线在班次、时间、站点上的协调衔接,减少乘客的中转环节和换乘费用;对村村间、村乡镇间运营的客车,可不执行定班、定线、定点的“三定”原则,实行“双日班”、“赶集班”、“探亲班”“春运班”等形式,既保证了偏僻乡村农民的出行需求,又提高了车辆实载率。 布局原则:加密干线、辐射支线,开通环城公交线、增辟连乡通村线,构建“XO”型农村客运网络。

1、加密主干线。主干线是指县城区至乡镇的客运班。(1)、线路加密:增开肥乡---大西韩、天台山、毛演堡等线路运力,实现真正意义上村村通班车。 (2)、班次加密:是指加密单位时间内的发车班次。 两个指标:一是实载率控制在60%以上,发车10-20分钟。

2、保障连接线。连接线是指乡镇至乡镇的班线。形成以小城镇(如天台山等)为中心,与主干线相匹配,上下衔接,干支结合、四通八达、完善优化的公路交通网络。

3、发展旅游线。旅游线是指县城区至旅游景点的班线(如县城区至平原君墓、井堂寺线路等)。

4、增开环城线与覆盖乡镇村各线路的对接密度,借以增加完善肥乡

城区公交功能。

5、鼓励通村线。逐步开辟乡镇至村的线路。

3、整合运力资源,推行经营主体公司化:推行农村客运公司化经营,要求经营农村客运必须具有企业法人资格;而原经营者则可以由中标企业进行整体收购,收购价格主要由车辆残值和经营补偿两部分组成,也可以对经营者车辆残值及经营收益进行评估,作为股份,进入公司参股经营,原经营者可作为股东,与企业参股方实行利益共享。

4、完善市场功能,推进乡镇站点有形化: 努力实现乡镇有站、集镇有亭、大、小路有牌。 原则:依托现有设施、实行前场后站式;结合通达建设,推行站点公用型,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公建公营、公建民营、租赁经营等方式,鼓励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合作、入股(土地)站点建设。

(一)、推行公司化经营。整合运力资源,推行公司化经营,提高农村客运经营者的抗风险能力和经济效益,提高服务水平。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经营方式对待:一则整合运力资源,对农村客运经营主体进行公司化改造,实行统一站点、统一车型、统一结算、统一服务标准,提高农村客运经营者的抗风险能力和经济效益;二则引导骨干运输企业坚持“车头向下”,鼓励客运企业兼并收购,组建区域性或线路股份公司,实现片区集约化经营和冷热线协调运行;三则统一站点、统一排班、公司化管理的三种模式:

1、依托公司。客运公司。

2、组建公司。客运服务公司。

3、车主自治。一线一司,车主自治。(松散型)

(二)、优化运力结构, 运力置换。农村客运运力置换适应客源集散需求,适合我县道路和地理条件的、列入国家客车生产名录的客运车辆; 原则:统一指导车型、调控置换比例、

确保人畅其流。

1、以县城区为起讫点的。

2、连接乡镇和行政村的。

(三)、线路布局。形成较为严密的农村客运班线网络,大力提高班线辐射范围和通达深度,最终实现“村村通班车”; 在运力布局上,充分调研我县农村客源的流量、流向、流时的规律性变化; 原则:加密干线、辐射支线,开通环城公交线、增辟连乡通村线,构建“XO”型农村客运网络。

1、加密主干线。主干线是指县城区至乡镇的客运班。 (1)、线路加密:增开县城区---大西韩、天台山、毛演堡线路运力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村村通班车通车。 (2)、班次加密:一是实载率控制在60%以上,发车20分钟。

2、保障连接线。形成以小城镇(天台山)为中心,与主干线相匹配,上下衔接,干支结合、四通八达、完善优化的公路交通网络。

3、发展旅游线。如县城区至平原君墓等。

4、增开环城线。

5、鼓励通村线。乡镇至村的线路,尤其是偏僻村线。

(四)、乡镇客运站点建设。客运站点是“路网的接口、市场的门口、形象的窗口。”乡镇客运站点建设是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路运一体化的重要环节, 在客运站点选择与建设上,与当地农村集市相结合,形成以站带市、以市养站、干支相接、长短配套、辐射城乡的农村客运服务网络。 三是加快农村客运站点建设。通过加大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投入,完善农村客运基础设施,为农村客运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牢固树立“路、站、运一体化”思想,将农村客运站点设施与农村公路建设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实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八、重视乡镇客运站点建设,推动路运一体化。在制定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规划时,统一考虑农村客

运站点的布局,抓好农村公路与乡镇客运站点的同步建设,为实现“路运一体化”创造条件。 在已建设7座天台山、北高等农村客运站的基础上,再建设一批方便群众、有利管理的客运场站点。 原则:依托现有站点设施、实行前场后站式;结合通达建设,推行站场公用型。努力实现乡镇有站、主干线有亭、村头路口有牌。

1、农村站点: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建民营等方式,鼓励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合作、入股站点建设。

2、城区站点。发展农村道路客运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初步形成以县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辐射到村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在已建成我县城区中心客运站的前提下,整合资源,合理排班,车进站、人归点。按照进退有序、有效衔接、调整结构、整体推进,平稳过渡的方法和相应措施,因此,发展农村客运事关农民出行需要、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同时,要树立“公路建设是基础、发展运输是目的”的思想,统筹发展农村公路与农村道路运输。对具有符合技术标准的公路、具备通车条件的地方,要及时投放运力,保证只要路修到家门口,班车就能通到家门口,农民建设新农村、致富奔小康的步子就能走,彰显我们交通运输人的为民新理念。

肥乡县交通局运输管理站郝家雍

2010年1月13日

第13篇:印江农村客运规定

印江自治县农村客运发展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安全、经济、便捷出行和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加快推进农村客运网络的建立和完善,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贵州省道路运输条例》,以及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客运的意见》(黔府发〔2008〕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县区域内发展农村客运,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本暂行规定所称的农村客运是指县域范围内所有客运班车,主要为农村居民出行服务,具有公益性质的道路客运方式。

农村客运班线是指在符合安全通行的条件下村通客运,开行乡镇或县至所属村委会(行政村)的客运班线。

第四条 农村客运发展,要坚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同步并适当超前;坚持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并重,路、站、运协调发展;坚持立足农村群众出行需求,合理布局客运网络;坚持政府政策引导,经营者市场化、集约化、规范化经营;坚持以人为本,履行普遍服务义务、社会效益优先,兼顾农村群众承受能力;坚持自律和监管并重,确保安全,科学发展。

第五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成立农村客运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农村客运发展规划并监督实施,统筹协调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做好农村客运发展工作。

第六条 自治县交通运输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全县农村客运管理工作;安监部门负责对农村客运涉及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监督管理;交警部门负责对农村客运的客运车辆实行动态监管;公路部门负责对农村客运公路实施安全保畅工作;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农村道路旅客运输管理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对辖区内农村客运的日常监管。

第二章 农村客运的线网规划

第七条 县级农村客运线网的规划由自治县人民政府组织制定和实施。

第八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辖区内农村客运工作的领导,根据县级农村客运线网规划,结合本地乡村布局、人口分布、道路情况、经济条件等实际,制订本乡镇农村客运发展规划,提出工作方案,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在农村公路、乡镇客运站、候车亭建设和线路规划上给予支持和配合。

第九条 农村客运场站、候车亭等附属设施按权属关系进行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破坏、损毁。

第十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开展农村客运线网的规划:

(一)要根据全县现有的农村公路和农村公路养护、农村客运站、候车亭的实际情况,结合今后农村公路与农村客运站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农村客运线路,尽可能扩大农村客运线路的覆盖人口数。

(二)要以乡镇客运站为依托,积极构建县到乡镇、乡镇到行政村、行政村到行政村之间的客运线路网络,实现通村班车和县通乡镇班车的有效衔接,引导客运车辆向农村延伸发展,形成县、乡镇、村一体化发展客运网络。

第三章 农村客运的经营许可

第十一条 农村公路建成后,交通部门应及时组织验收,凡验收合格的,原则上可以开通客车。

对未组织验收,但路况较好的农村公路,由自治县人民政府组织交通、交警、安监等有关部门共同对其是否可以通行客车进行评估,经评估可以通行客车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即可批准开通农村客运班车。

第十二条 申请从事农村客运经营活动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参加营运的客车应符合商务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规定的车型,其技术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的要求。

(二)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应当达到《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198)规定的三级以上,并经综合性能检测合格。

(三)从事客运经营的驾驶员必须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并年审有效;年龄不超过60周岁;三年内无重大交通责任事故记录;经考试合格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

(四)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驾驶人员和车辆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

现有农村客运经营者符合上述规定的,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申请新开行的农村客运线路或优先原线路延伸经营。

第十三条 申请从事农村客运经营的,应向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申请资料包括申请经营的具体线路方案,以及交通运输部《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第十四条要求提供的相关资料。

第十四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收到申请后,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应当出具《道路客运经营行政许可决定书》和《道路客运班线经营行政许可决定书》,明确经营范围、经营主体、经营期限、车辆数量及要求、客运班线类型、起讫地及起讫站点、途经线路及停靠站点、日发班次等许可事项,并在10日内向被许可人发放《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道路客运班线经营许可证明》。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批准,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四章 农村客运的经营管理

第十五条 农村客运推行公司化经营模式,积极推行片区集约化经营。对原有的个体经营户和各种非法营运的车辆,要引导其积极进行公司化改造,实行农村客运班线资源重组,对现有运力根据需要进行整合,并视其车辆技术状况等择优选用。

第十六条 农村客运可采取以下经营方式:

(一)在农村客运刚起步的区域,可采取区域专营模式,将一个区域的农村客运班线交给1至2家客运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特许经营。专营企业可通过招标方式确定。

(二)在客源较多的区域,应逐步对客运班线实行公交化模式运营,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三)在客运量较少的区域,可允许企业实行长短结合,冷热结合或开行日班、隔日班、赶场班等方式运行农村客运班车。

通村班车可根据客源情况,实行班车预约、包车等多种形式的运输服务,包车运输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第十七条 客运经营者应当按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决定的许可事项从事客运经营活动,不得转让、出租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

第十八条 客运班车应当按照许可的线路、站点运行,在规定的途经站点行驶,无正当理由不得改变行驶线路。

第十九条 根据农村的实际,旅客乘车时,可携带少量农副产品或少量无毒、无刺激气味的生产资料,但不得影响车内行人通道。严禁客运车辆超载超速运行。

第二十条 客运经营者应当遵守有关运价规定,使用规定的票证,不得乱涨价、恶意压价、乱收费。

第二十一条 客运经营者应当为旅客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确保车辆设备、设施齐全有效,保持车辆清洁、卫生。

第五章 农村客运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二十二条 从事客运车辆驾驶人员应当遵守道路运输法规和道路运输驾驶员操作规程,安全驾驶、文明服务。

第二十三条 旅客应当持有效票乘车,遵守乘车秩序,文明礼貌,不得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乘车。

第二十四条 严禁使用报废的、擅自改装的、拼装的、检测不合格的客车以及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车辆从事农村客运经营。

第二十五条 农村客运经营者为客运车辆投保承运人责任险,要按规定对车辆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测,确保车辆技术等级达到三级以上。

第二十六条 农村客运经营者要建立农村客运车辆技术档案,档案包括车辆出厂数据、主要部件更换情况、维护、维修、检测记录、移动变更记录、行驶里程记录、交通事故记录等。

第二十七条 农村客运经营者要严格遵守有关经营服务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安全生产有关制度和操作规程,提供优质、安全服务。

第六章 农村客运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交通、安监和交警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客运的安全监管。客运线路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道路交通安全联组和村委会,对经营者经营活动实行监督,督促企业(经营者)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第二十九条 严禁农用车、面包车、拖拉机、二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和各种报废车非法载客。

第三十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道路交通安全联组应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责任,对不符合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贵州省道路运输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依法予以处罚。第三十一条 各基层交管站要加强对辖区内农村客运站、农村客运服务质量、农村客运班线的监管,建立农村客运企业的质量信誉考评机制,提高农村客运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第三十二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实施道路运输监督检查过程中,对未出示有关《道路运输证》,又无法当场提供其它有效证明的客运车辆,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六十三条的规定予以暂扣,并按有关规定程序实施处理。

第三十三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客运经营者,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交通运输部《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以及我省相关法规、规章,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由自治县交通局负责解释。

第14篇:农村客运安全调研

农村客运安全调研

一、存在问题

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农村交通建设基础差、特别是山区、边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客运发展滞后,供给能力不足、服务水平不高、行业运营粗放、安全管理薄弱等问题突出,农村群众“出行难、出行贵、出行不安全”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严重阻碍和制约了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责任不明,机制不全。一是各县、乡政府对农村客运发展的主体责任不明确;二是农村客运发展机制体制存在问题,运管部门与交通部门管理权限、职责不明确;三是农村客运不仅仅是业务部门的工作,仅靠交通、运管部门无法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四是政府、企业、车主在农村客运发展中的责任、作用、关系没有理顺,行业难管企业、企业难管车队、车队难管车主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农村公路存在的问题。农村公路等级低、路面狭窄、坡度较大、通行条件差,达不到开通农村客运班车的安全条件。

(三)农村客运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是经营者超载、超范围运营存在;二是非法运营现象存在,导致农村客运经营者效益不高,这是影响农村客运市场秩序;三是驾驶员的教

育管理不到位,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只注重经济效益,服务意识差,对乘客态度不好,存在乱收费的现象;四是经营者为了经济效益,不愿空驶,沿路揽客,容易与班线车发生冲突,而引发矛盾。

二、完善市场机制,强化农村客运市场监管

(一)完善农村客运管理体制。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按照“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自律发展”方针,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村客运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市场准入管理。要强化市场后续监管,落实质量信誉考核制度,实施违章记分和经营年限制,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二)规范农村客运经营行为。各县人民政府应指导督促乡镇人民政府落实工作责任,配合职能部门加强对农村客运企业及司乘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知识教育培训,使其熟知运输法规知识,自觉遵守运输管理和安全营运的有关规定,督促农村客运经营者按国家有关规定足额缴纳承运人责任险等各种保险(或交通安全统筹),增强对各种交通安全事故的处置、赔付和抗风险能力,树立为广大农民服务的意识,做到规范经营。要突出抓好运价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引导客运经营者规范执行各项服务标准和客运安全制度,履行普遍服务义务,为农村群众提供优质、规范的运输服务。建议各县(区)农村客运车辆应统一车身标识,颜色,在车身

喷印“农村班车”字样和监督投诉电话,并在道路运输证“备注”栏内注明“农村客运”事项,司乘人员统一挂牌上岗。

(三)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监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加强以对农村客运安全的源头管理,严把经营者的农村客运市场准入关,严把农村客运车辆的技术状况关,严把营运驾驶员的从业资格关。严厉打击载货汽车违法载人、客货混装以及无牌、无证、无照非法营运和超限超载、欺行霸市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依法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运输市场的良好秩序。

(四)加强道路客运班线经营权管理。严禁道路运输经营者非法倒卖、转让、出租道路客运经营权及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对擅自转让、倒卖倒买道路客运经营权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坚决严肃查处,取消其道路运输经营资格。

二、落实安全措施,保障群众安全出行

(一)建立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监管机制。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建立健全由政府牵头,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公安、安监、交通等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乡镇交通安全协管、乡镇派出所、村委会干部职工的作用,强化对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监督管理。维护农村客运交通安全。

(二)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度。从维护农村稳定和保证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出发,深入贯彻国家、省道路交通安全各项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切实加强农村客运安全管理。把日常监管、安全教育和指标考核等结合起来,层层签订责任制,确保各项安全责任措施落实到乡镇、落实到基层。

(三)强化驾乘人员的安全意识。完善管理措施,严把农村客运经营者市场准入关、客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和客运车辆技术状况关。杜绝非法运营,严防病险车辆上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驾乘人员对交通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安全经营意识,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有关规定。

(四)逐步改善农村公路安全状况。改善农村公路安全状况,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路事故多发地段和危险路段的整治工作力度,增设必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的安全技术状况和防护条件,维护农村客运交通安全。

三、开展公安、交通部门要开展专项治理。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和超员超载行为,减少农村客运安全隐患,并监督农村客运经营者依法办理承运人责任险,农村客运车辆第三者责任险,提高农村客运的抗风险能力,同时相互配合,加大对微型客车、货车、农用运输车等车辆非法客运的打击力度,为农村客运创造和谐平安的环境。

第15篇:农村客运管理制度范本

农村客运管理制度范本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制度对人们来说越来越重要,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客运管理制度范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客运管理制度1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客运站管理,促进我省农村道路旅客运输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江苏省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农村客运站的经营与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农村客运站,是指在乡(镇)和行政村建设的、为客运班车停靠及旅客乘车等提供服务的设施和场所,包括乡(镇)等级客运站和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候车亭。

第四条全省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农村客运站管理工作。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农村客运站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地方政府投资和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安排补助资金建设的乡(镇)等级客运站,应明确国有资产出资方,由国有资产出资方与经营者签订使用合同,约定使用期限,明确责、权、利后,可无偿交给经营者使用。

第六条从事乡(镇)等级客运站经营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条件,并向所在地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

第七条申请从事农村客运站经营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道路旅客运输站场经营申请表》;

(二)客运站竣工验收证明和站级验收证明;

(三)拟招聘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的身份证明、专业证书及其复印件;

(四)负责人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经办人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

(五)业务操作规范、安全管理制度文本及相应的设施、设备证明;

(六)其他依法需要提交的材料。

第八条乡(镇)等级客运站经营者应当按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许可的内容和范围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转让、出租客运站及其经营许可证件。

第九条乡(镇)等级客运站经营者终止经营活动的,应当按照交通运输部《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执行。

第十条乡(镇)等级客运站经营收费项目和标准应当按照《江苏省汽车客运站收费实施细则》(苏价服309号)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乡(镇)等级客运站经营者应当同客运经营者签订进站经营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二条乡(镇)等级客运站经营者应当及时公布进站客车的车辆类别、运营方式、运输线路、起讫停靠站点、班次、发车时间、票价等信息,安排好车辆停放和进出站,疏导旅客,维持秩序。

第十三条乡(镇)等级客运站经营者应当按规定设置旅客购票、候车等服务设施,保持站场环境整洁卫生,为旅客候车出行提供优质服务。

第十四条乡(镇)等级客运站经营者可根据客流量,采取流水或定时发班的方式运营。

第十五条乡(镇)等级客运站经营者应当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合理安排发车时间,公平售票,有条件的客运站应实施联网售票。

第十六条乡(镇)等级客运站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站务管理,配备与站务经营相应的人员。

第十七条乡(镇)等级客运站经营者应当禁止无证车辆进站从事经营活动,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合法营运车辆进站经营。

第十八条乡(镇)等级客运站经营者应当强化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责任,按照车辆核定载客人数售票,防止旅客携带危险品进站上车。加强对出站客车安全检查,严禁超载车辆出站,杜绝人货混装。

第十九条乡(镇)等级客运站经营者应当制定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报告程序、应急指挥、应急设备的储备和处置措施等内容。

第二十条乡(镇)等级客运站经营者应当建立和完善各类台帐档案,按要求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如实报送有关信息。

第二十一条客运站内可以从事为旅客候车、饮食提供便利的相关经营活动,以及商品批发零售、农村物流等多种经营活动。从事经营活动时,不得减少客运站的站务功能,降低服务水平。

第二十二条乡(镇)等级客运站经营者应当维护好客运站设施、设备,保证其正常使用,不得擅自改变客运站用途和服务功能,违者收回国家投资的建站资金。

第二十三条城乡客运一体化候车亭的维护可通过合同方式委托广告商承担。

第二十四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农村客运站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维护农村客运市场秩序,对违反道路运输管理规定的经营行为,依法进行处罚。

第二十五条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要求,制定农村客运优惠政策,减免征收农村客运站经营者的规费。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农村客运管理制度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安全、经济、便捷出行,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县政府领导下,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维护农村客运市场秩序,保障经营者和旅客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县农村客运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关于规范农村客运安全通行条件和车辆运行管理的通知》《湖北省村村通客车实施细则》,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农村客运,是指全县范围内镇与村之间、村与村之间运行,起讫点至少有一端在乡镇的客运班线。本县区域内从事农村客运业务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县、镇负责组织领导行政区域内农村客运管理工作;

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行政区域内农村客运管理工作;

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具体实施行政区域内农村客运管理工作。县公安、自然资源和规划、发改、应急管理、税务等部门应按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农村客运管理工作。

第二章经营管理

第四条农村客运逐步实行实质性规范化、集约化、公司化经营管理,为农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的运输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第五条农村客运线路和营运车辆,要按交通运输部城乡客运的发展要求,统筹考虑,以服务优先、环保节能为原则,有序规范提升,对边远偏僻或客流量少的地区可采用约租、包车、隔日车等方式落实。

第六条县交通运输、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制定农村客运车辆结构和功能通用标准。公路路基宽5.5米,路面宽4.5米的,可允许通行车身长度小于6米,座位少于19座的客运班车;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面宽度3.5米的,可允许通行车身长度小于6米,座位少于10座的客运班车。

第七条新进入农村客运市场车辆要统一颜色、统一标识、统一车型,原有的农村客运车辆应当逐步达到县“三统一”标准。

第八条农村客运经营线路的审批应根据农村客运线路规划和车辆数量的配备,由乡镇汇总并提出申请,报县交通运输、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联合审批。

第九条申请从事农村客运经营单位,必须提供以下文件:

(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二)与所申请客运班线类型相适应的企业自有营运客车的《机动车行驶证》《道路运输证》复印件。

(三)拟投入车辆承诺书,包括客车数量、类型及技术等级、座位数以及客车外廓长宽高等。如果拟投入客车属于已购置或现有的,应当提供《机动车行驶证》,车辆技术等级评定结论、客车类型等级评定证明及其复印件;

(四)拟聘用驾驶人员的《机动车驾驶证》和从业资格证及其复印件,公安部门出具的3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的证明;

(五)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所在单位的工作证明或者委托书。

第十条申请从事农村客运经营的驾驶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

(二)年龄不超过60周岁,身体健康;

(三)3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记录;

(四)取得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核发的与经营类别相适应的旅客运输从业资格证。

第十一条客运经营者应当按照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决定许可事项从事客运经营活动,不得擅自转让、出租道路经营许可证件。

第十二条客运经营者应当按照许可的线路、站点运行,不得擅自改变行驶线路。

第十三条客运经营者应当遵守有关运价规定,使用规定的票证,不得乱涨价、恶意压价、乱收费。

第十四条客运经营者应当为旅客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确保车辆设备、设施齐全有效,保持车辆整洁卫生;

同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侵害旅客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

第十五条经营农村客运的车辆,应当按规定缴纳相关保险及各种税费,定期审验相关证照。并按时进行车辆技术等级评定,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第三章经营许可

第十六条开通乡镇至村客运线路的,必须由所在地乡镇提出申请,由县交通部门牵头公安交警、应急管理等部门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进行道路勘验,经勘验合格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才能准予客运经营许可。

第十七条农村客运线路布局,以满足农村群众出行需要为原则,客运班线起讫点,必须是一头在乡镇,一头在村(社区)或村民小组,成为连接乡村的纽带。

第十八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做好农村客运运力投入规划,建立客运运力发展信息制度,搞好调查分析,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和道路旅客运输供需平衡,科学实施客运行政许可。在作出行政许可前,应当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第十九条从事农村客运经营的,应当向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收到申请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按本办法第九条规定作出回复。

第二十条农村班线客运经营者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后,应当向公众连续提供运输服务,未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批准,不得擅自暂停、终止或转让班线运输。

第二十一条已取得相应道路运输班车客运经营许可的经营者申请新增客运班车或延伸经营线路,应当按照规定提供相关材料。

第四章客运站场

第二十二条乡镇要加大农村客运站场建设力度。农村客运站场建设土地按照公益性用地划拨;各级财政或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拨付的补贴资金要保证足额到位,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三条农村客运站场必须符合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制定的`布局规划和行业标准,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四条农村客运站点建设以政府性投入为主,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鼓励乡镇、村集体或个人依法筹资兴建、维护和经营,但不得改变其服务功能。

第二十五条农村客运站场应当按照“车归站、人归点”要求,接纳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农村客运班车进站发班。进站服务费必须取得县发改部门许可,禁止乱收费。

第二十六条农村客运站场应设施齐全,保持站容站貌整洁卫生。为候车旅客和进站客车提供良好服务,并接受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行业监督检查。

第五章安全管理

第二十七条从事农村客运的驾驶员应当遵守道路运输法律、法规和道路运输驾驶员操作规程安全驾驶、文明服务、诚信经营。

第二十八条农村客运经营者应当建立农村客车技术档案,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第二十九条从事农村客运的车辆必须依法投保承运人责任险、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第三人责任险,增强抗风险能力。

第三十条所有从事农村客运的车辆必须进站发班,接受安检、门检,严格落实“三不进站、六不出站”制度。客运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禁运输易燃、易爆、危险品和禁限运输品;

(二)服从交通运输、公安部门的管理,严格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和客运站场规定,接受交通运输、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的监督。

第三十一条新增农村客运车辆必须统一安装动态视频监控,纳入全县农村客运监控系统。

第三十二条严禁客运车辆超载超速运行,严禁货车摩托车载客,严禁使用报废的、擅自改装、拼装的、检测不合格的客车以及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车辆从事农村客运经营。

第六章政策保障

第三十三条在行政区域内从事农村客运并依法取得客运许可的农村客运车辆享受燃油税补贴;对农村客运经营者的增值税、车船使用税等其他税费的征缴依照政策给予优惠。

第三十四条农村客运车辆保险费可实行“打包购买”方式,力争保费最低,保额最高。

第三十五条实行补助政策,保障“村村通客车”良性发展。补助方式制订“村村通客车”运营补贴考核细则,按考核要求予以补贴。农村客运站按照相关政策给予适度营运补贴。

第三十六条建立阳新县“村村通”客车发展专项资金保障机制,每年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县政府审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由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专项资金补贴和奖励的考评工作,县交通运输、财政部门负责审核后支付。

第三十七条税务部门对农村客运新购车辆和营运过程中涉及的税收,以及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的税收,依法实行政策优惠。

第三十八条县财政、交通运输部门积极争取上级燃油补贴、电价补贴政策,同时建立农村客运燃油补贴、电价补贴与日常运营、服务质量考核挂钩机制,由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实施。

第七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监督检查农村客运市场经营秩序、经营行为,依法履行行业监管职责,保护合法经营,取缔非法经营。

第四十条切实加强对农村客运交通安全工作监管,建立“县监管、镇包保、村落实”工作机制,督促乡镇履行农村客运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公安部门要建立农村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体系和安全防控体系,及时查处超速、超载、酒驾、疲劳驾驶等交通违章违法行为;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企业和车辆资质审核,依法查处农村客运违法违规行为。

第四十一条凡从事农村客运经营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服从各职能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对违法经营者,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等,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第四十二条对不服从管理,故意阻挠妨碍监管部门依法执行公务的,视其情节轻重依法给予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三条已托管给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的镇(区)、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管委会代管的镇(区),不在本管理暂行办法范围考核补助之列。

第四十四条本办法由县交通运输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16篇:农村客运车辆管理

农村客运车辆管理

客运车辆历来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点,更是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关键。渝水大队始终把加强客运车辆管理工作放在重中之重来抓。为进一步抓好奥运期间客运车辆安全,结合全市开展的集中整治道路客运超员违规经营专项行动,从7月5日起,我带领大队相关人员历时月余深入辖区各个乡镇,实地走访辖区15家客运企业和客运场站、详细调研各客运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摸清了各客运企业车辆情况、营运路线、驾驶人员底数,挖掘了客运企业在交通安全教育管理中的一些好作法好点子,掌握了各客运企业的“第一手”资料。

一、农村从事公路营运企业的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农村共有15家客运企业,拥有正常营运车辆客车166台,其中68台为近期更新车辆。现拥有司乘人员368余人,驾驶人共计168余人,均符合5年以上驾驶经验和3年无事故行车记录标准。各客运企业都建立完善了安全管理机制,配备了安全意识强、经验丰富的安全部门经理和责任意识强的安全员,为车辆安全运营奠定了基础。

二、当前农村从事公路营运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驾驶人员缺乏科学的教育管理。客运车辆驾驶人驾驶车辆取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客观原因和不可抗拒力外,主要因素还取决于驾驶人的驾驶技能、素质、心理以及驾驶时所持的精神、身体状况等。因此,加强客运驾驶人员的系统科学的教育尤为重要,能有效防止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这次调查中发现,绝对多数客运企业也仅仅是限于开个简单会议强调一下或传达学习一下,缺乏系统的交通安全教育。

二是客运车辆安全状况和道路安全设施参差不齐。调查各客运公司发现,各客运公司从事客运的客车,从车辆的性能来说,可以说是良莠不齐,有些客运车辆性能好,有些则比较破旧甚至会存在一些不符合机动车辆安全运行技术标准,如制动失效、方向机失灵、灯光不全等,这些都随时可能成为诱发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其次是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下,道路交通设施、安全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有关设施有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道路上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完善、有的甚至可能诱发交通事故的交通安全隐患。在上半年排查中,大队排查出的15起隐患路段主要集中在县道甚至是村村通的村道上,客运线路界水西村盘山路段一直治理力度不够。

三是缺乏科学有效管理,存在管理措施不到位甚至失控的现象。现在绝对多数客运企业都是由参营业主私人出资购买客车运营,对抓安全抓教育抓管理各股东之间思想有时很难统一,客运公司对客运车辆的管理就容易出现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没有形成一些有效管理,自行性大,片面地过多地追求生产效益,导致客运车辆的安检、驾驶员的教育等工作也流于形式;有的甚至出现管理失控的现象,以至于一些客运车辆超载、超速、驾驶员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也没有得到有效的管控,长期以往,听之任之,愈演愈烈。

四是少数客运企业纵容客运车辆交通违法行为的存在。对客运车辆存在违法超载、超速、占道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一些客运企业睁一眼,闭一眼,在节假日,这种情况尤为明显。而作为乘客或者群众,极少愿意或敢于对这些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制止。作为客运驾驶人员遇到客运车辆超载的情况,许多情况下,也不会表示拒载,不会表示反对,更不会将这些违法行为向交警部门举报。而对于客运车辆的违法进超载超速行为,明知违法超载超速是一种危害性十分严重的违法行为,许多客运企业老总佯装不知道,甚至还乐此不疲。正由于对客运车辆的这些交通违法行为的容忍或者纵容,导致了一些交通违法行为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客观上已经纵容了客运车辆实施危害交通安全的交通违法行为。

五是部门之间配合还不够,没有形成统一合力。客运车辆管理牵涉到多部门,需要政府部门主导,各部门之间共同协作完成。如公路部门,是否从民生的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对道路交通设施(含安全设施)进行了调研,并积极主动地进行整改,消除道路交通存在的安全隐患;交通部门对于客运车辆的运营情况监管是否到位,是否存在违规的行为;安监部门是否经常进行过督促检查。当然作为公安交通管理职能部门,对客运车辆的管理是否到位,在路检路查时是否发现和查处了客运车辆的有关交通违法行为。通过这次全市开展的集中整治道路客运超员违规经营专项统一行动,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协作,效果比较明显。

三、完善农村客运车辆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指导督促客运公司依据其经营模式建立车辆准入、安检、更新管理机制。一是严格新车准入制度。在调研营运线路里程、客源、路况前提下,派出专人找客车经销商了解车辆性能,有选择的进行购买,确保客运车辆运行的安全性。二是严格客运车辆安全检查制度。除定期参加车辆安全性能检测外,各客运企业要建立车辆检测报告制度和强制维护保养制度,并做好台帐记录,坚持做到检车不合格不发车。这方面水北客运公司通过设置“检车台”来严把车辆安全关,取得了一定成效。三是严格执行营运客车报废制度。督促客运企业及时对达到年限、里程的车辆进行更新、报废。

(二)指导督促客运公司建立严格的驾驶人聘用、安全教育、休假制度和奖惩机制。一是严把驾驶人准入关。驾驶人必须具备连续5年以上驾驶经验和3年无事故安全行车记录,并通过公司负责人实地路考合格并报交警部门备案后,参加上岗前交通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后予以聘用。二是坚持驾驶人安全教育。开展不同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开展班前安全行车提示会、周五例会、月安全例会,做到每会必讲法律、必讲安全,对客运驾驶员进行重点教育,讲述超员、疲劳驾车的危害,通报全国、全省、及本辖区的重大事故案例,介绍安全驾驶经验,分析严重违章行为危害,时刻绷紧驾驶有谨慎行车安全驾驶之弦。落实“事故无小事、安全第一”的安全运营理念。三是严格奖惩制度。各客运企业要把驾驶人的工资待遇与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结合超来,进一步强化安全行车。要制定了驾驶人年度无事故工资递进增长的制度,鼓励驾驶人安全驾驶。四是开展多种形式的驾驶员情绪控制工作,防止因驾驶人情绪异常引发交通事故。除通过当班调度员观察驾驶人情绪方式外,水北客运公司还每年召开两次“家属共筑安全行车防线”座谈会,了解驾驶人家庭情况,建立家属沟通桥梁,确保驾驶人情绪稳定。大队对重点驾驶人实行点对点的帮助教育,对节假日和重点天气实行短信息进行温馨提示。

(三)建立长效的安全机制。大队推行了违法告知机制。将辖区内客车驾驶人违法情况通告给所属客运企业,使客运企业能够随时掌握企业所属驾驶人的遵法行车情况,以便双方共同对驾驶人开展法规和安全驾驶教育,保障客车运输安全。大队还抽调责任心强的民警驻站工作并明确出车前,收车后的例检制度,并建立每日例检台帐,发现未按要求落实月检行车登记的,发现未按要求落实月检行车登记的,第一次口头警告,第二次停运一天并召集客运企业负责人及驾驶人员到大队统一参加安全驾驶学习,保证制度落到实处。同时大队要求各中队对客运企业建立安全驾驶记录,制定驾驶人每月二次的安全驾驶例会计划并整理例会驾驶辅导材料,实行签到制,切实解决好安全驾驶课学习效率低的问题。对无故不参加例会驾驶的要求车主取消当月奖金,取消年度优秀驾驶员评选资格。

第17篇:农村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农村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巨大、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均衡, 农村教育总体上薄弱, 农村社会保障长期滞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发展。农村人力资源发展是将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是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选择农村人力资源发展道路并由此带动自然资源、物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 发现国内学者大都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从宏观上论述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对策, 理论研究比较贫乏, 描述性研究居多, 定量和实证研究少, 对农村人力资源的配置、管理、社会保障、人力资本等专题研究也很少。也有文章谈及了农村人力资源的可匙续发展内涵,简要提出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提及了农村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 但均未展开论述。为此, 本文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引入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新概念, 着重探讨农村人力资源在传统开发的基础上如何可持续发展, 并对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进行探讨。

一、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概念

农村人力资源发展, 或称农村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 是指以农村的人口与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为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医疗保障措施, 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 适度控制农村人口数量, 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合理、公平、永续地开发利用和持续发展。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的发展, 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教育和培训, 发展的内容包括农村人口的医疗与保健、教育与培训、劳动力的流动与配置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等方面。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目的不仅要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而且更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公平、公正和永续利用。因此, 农村人力资源发展是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主要内容, 重视农村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它丰富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 并拓展了其外延, 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系统化、合理化和成熟化。

二、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坚持以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农村人力资源发展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把提高农村人口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重心, 优先发展和保证有利于农村人口素质提高和福利改善的发展内容, 努力克服农村发展以自然资源开发和物质资本投资为中心, 重视“硬件投资”,忽视“软件投资”的思想倾向, 并通过追求农村综合发展而非单纯经济增长优先的发展手段, 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持续发展。

2.协调发展与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PRED 协调, 即人口( P)、资源( R)、环境( E ) 与发展( D) 的协调。当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配置与流动等符合PRED 协调的要求时, 人力资源对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反之则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阻碍作用。如一个地区的农村人力资源数量恰好达到地区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需求, 人力资源的质量刚好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人力资源的流动和配置正好与社会经济发展布局相吻合, 那么, 农村人力资源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就会具有促进作用。反之亦然。实施农村人力资源发展, 就是要促进农村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将其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状况逐渐向适应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化。

3.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平和公正是可持续发展永恒的追求。农村人力资源发展客观要求缩小农村不同人群之间的人力差距, 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福利公平, 人人公平地享受教育权利和社会福利待遇。农村居民应与城市居民一样, 不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也应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一样, 人人均等化地享受基础教育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权利是不应取决于其支付能力的。

三、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必要性

1.农村人力资源发展是将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我国每年都有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劳动年龄, 这是20 世纪60 年代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所造成的必然后果。然而, 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 特别是大量素质偏低的劳动适龄农村人口, 已经给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造成了巨大压力。只有通过控制农村人口增长、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优化农村人力资源配置、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农村人力资源发展途径来提高农村人口的质量, 将众多的劳动适龄人口由沉重的包袱变成宝贵的财富, 才能将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2.农村人力资源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基础; 反之, 人的发展又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动力是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和存量的增加,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和存量的增加是农村经济增长的源泉。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人力资本之父舒尔茨在研究中发现, 国民收入增长大于投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源质量提高, 即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他指出, 美国从20 世纪初到50 年代农业生产的迅速增长和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原因不是土地、人口数量和资本存量的增加, 而是人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 他认为改造传统农业是投资问题, 其主要是人力资本的投资。舒尔茨还采用收益率法具体测算出人力资本投资中最重要的教育投资对美国1929年~1957 年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3% 舒尔茨对1900 年~1957 年间美国资本收益和人力资本收益情况进行的对比研究表明, 1957 年, 美国物质资本投资增加了4.5 倍, 物质资本收益增加了3.5 倍; 同期, 人力资本投资额增加了3.5 倍, 但是收益却惊人地增加了17.5 倍。由此,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决定性因素。除了教育投资和劳动力再培训投资对农村经济增长有强大的推动力以外, 保健性投资也是农民素质不断提高的物质基础, 是一国经济发展与增长有无后劲的关键性因素。

3.农村人力资源发展是协调人口与自然资源关系的重要措施。由于农村人口增长过快, 人均自然资源的拥有量在不断下降, 自然资源危机日益加重, 这已成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之一。而合理有效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则是解决自然资源危机, 协调农村人口与自然资源关系的重要措施。这是因为, 高质量的农村人力资源可以减少消耗自然资源, 缓解自然资源的短缺, 可以增强农村劳动力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 开发出更好的新资源以弥补原有资源的不足。此外, 农村人力资源发展可改变旧的资源观, 树立新的资源观。原因在于,农民素质的提高能使自身正确和深入认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树立自然资源有限、有价的新的自然资源观, 从而为有效利用和节约资源打下思想基础。

四、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1.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概念和类型。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是指根据一定时期某个农村区域可持续发展趋势, 制定指导和调节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计划, 使农村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配置等都能与该区域的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一致。它包括农村区域人力资源的预测、教育培训、合理配置、社会保障、使用调控、人地协调等农村人力资源发展诸环节的内容。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从规划所涉及的范围大小看, 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可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乡( 镇) 级农村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从规划所涉及的时间长短看, 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可分为近期、中期、长期规划。一般来说,近期规划实际上就是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的年度规划, 中期规划一般是五年规划, 长期规划是十年及其以上的规划。从规划所涉及的内容可分为农村区域人力资源教育培养规划、农村区域人力资源配置使用规划、农村区域人力资源结构调整规划、农村区域人力资源的社会保障发展规划等。从规划所涉及的目的和性质看, 可分为农村区域人力资源总体发展规划和专门性规划, 前者是为地区农村人力资源持续发展总体要求服务的, 后者主要是总体发展规划的进一步细化。

2.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意义。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意义可概括为3 方面: 一是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是落实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二是制定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是实现农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三是制定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是实现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整体效益的需要。

3.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方法和程序。( 1) 确定规划的指导思想。

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除了要明确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服务的基本指导思想外, 还应结合规划所具体服务的农村区域以及具体服务的对象特点、要求, 有针对性地确立具体的指导思想, 以保证规划工作有明确的方向性和针对性, 使制定出来的规划能够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 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发展。在确定指导思想时, 一定要分清主次, 掌握好轻重缓急。要提出十分明确而又简洁明了的总的指导思想, 并以此作为自始至终贯穿整个规划的思想路线。规划中每个章节可确定相对具体的指导思想, 但必须与总的指导思想保持一致。( 2) 确定规划的目标。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目标体系, 由总目标和子目标构成。子目标包括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的规模性目标、层次性目标、结构性目标、配置布局性目标等。各目标的提出均建立在前期科学的农村区域人力资源预测结果基础之上, 并结合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可能达到的程度, 分别确定出相应的近期、中期或长期目标。在确定目标时, 要留出一定的弹性空间, 以使日后进行必要的调整; 要对于社会的常规速度发展和可能出现的加速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的、前瞻性的考虑和衡量, 并在目标中考虑必要的超前量, 以使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的规划目标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3) 分析基本现状。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农村区域人力资源目前的实际情。况和特点( 包括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分布、配置、社会保障等) 进行分类统计、描述; 二是通过对农村区域人力资源现状作定性和定量分析, 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上述两方面在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中要做到工作深入扎实, “把脉”准确。这是提出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目标及其对策措施的基础。( 4) 提出人力资源发展的对策措施。由于规划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有效指导今后的工作, 因此, 在确定规划的总体框架时, 这一部分是农村区域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 是实现规划目标的行动措施。要把规划的重点放在加强对今后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可操作性措施方面: 一方面要针对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实现近期目标的对策措施; 另一方面是要就规划的中远期目标提出有利于农村人力资源未来发展的超前的战略和措施。规划的对策措施应包括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的政策法规、运行机制、组织体制、经费投资等, 这些均应全面体现在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全过程的诸环节中。

4.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编制的步骤。编制规划的主要步骤可分为: 第一, 深入调查本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及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第二, 以本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及发展的现状为基础, 借助各种分析支持手段, 对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未来状态作出估计、推测和判断, 即农村人力资源预测; 第三, 在农村人力资源预测的基础之上, 确定规划的目标; 第四, 在做好前三项工作的基础之上, 拟定出规划方案, 并要求评估规划方案; 第五, 在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实施后及时检查反馈与修订调整。

第18篇:农村旅游发展规划

农村旅游发展规划

二○○六年四月

目 录

前言…………………………………………………………………………………………………1 第一部分 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3

一、突出的区位与交通优势 ...................................................................................................3

二、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3 第二部分 规划总则 .........................................................................................................................5

一、规划的范围和时限 ...........................................................................................................5

二、规划依据 ...........................................................................................................................5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6 第三部分 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7

一、规划思路 ...........................................................................................................................7

二、发展目标 ...........................................................................................................................7

三、总体布局 ...........................................................................................................................7

四、景观特色塑造 ...................................................................................................................8 第四部分 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8

一.旅游产品存在问题 ...........................................................................................................8

二、旅游产品战略 ...................................................................................................................9

三、特色旅游产品策划 .......................................................................................................10 第五部分 农民农村建设规划 .......................................................................................................11

一、农民农村建设与旅游效能发挥 .....................................................................................11

二、农民农村建设要求 .........................................................................................................12

三、农民农村旅游开发要点 .................................................................................................12 第六部分 乡村旅游发展实施建议 ...............................................................................................13

前 言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经营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资源,为城市居民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和购物的一种新型的旅游经营活动。早在19世纪30年代欧洲就开始了乡村旅游,现已形成规模,并走上了规范发展的轨道。而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较晚,自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融合自然的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便应运而生,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逐步成为游客最多、人气最旺、条件最方便的旅游目的地。“乡村旅游”成为一个品牌,这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历史的必然。乡村旅游现已成为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新载体、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特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转移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途径,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式,其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相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有益尝试和实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命题,并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提到全党面前,既为我国农村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活力。尽管近年来 农村旅游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 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总的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尚需进一步规划、整合、建设和发展。为了促进 农村旅游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努力探索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的新路子,特编制《 农村旅游发展规划》。

2 第一部分 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一、突出的区位与交通优势

黄河三角洲是渤海湾与莱州湾、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交会点,也是连接中原经济区与东北经济区、京津唐经济区与胶东半岛经济区的重要枢纽。从黄河三角洲2.65万平方公里的陆域空间及900公里的黄金海岸线来看,东营市处在黄河三角洲的中心位置。两“翼”的左侧为潍坊市的寿光市、昌邑市和滨海开发区,烟台市的莱州市;右侧为滨州市,德州市的乐陵市和庆云县,淄博市的高青县。

二、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一)优良的生态环境

区内基本由陆上三角洲平原和水下三角洲平原构成,潮间浅滩地貌类型主要有:潮上带、高潮滩、中潮滩、低潮滩。陆上地面高程在1.5-2.5m之间,自然坡降为1/8000到1/12000之间,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沿岸水浅、滩宽、地势平坦,沉积物以粉砂和淤泥质粉砂为主,加上水体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是比较理想的海洋农牧化基地; 地处中纬度,背陆面海,受亚欧大陆和西太平洋共同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多年平均气温12.80℃,台风袭击的能量较弱,雾天极少,无霜期长达206天,年平均降水量555.9毫米,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光能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平均日照时数1717.24h。

(二)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1.黄河口湿地:黄河口湿地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世界最大的湿地。渔业办事处境内湿地面积广阔,景观独特,是休闲、度假、旅

3 游的绝佳场所。近年来,随着河口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旅游业发展迅速,年平均接待游客30万人次,呈现良好势头。项目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在保持生态的基础上,精心开辟旅游线路,打造旅游胜地,提升旅游业水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预计年收入可达1亿元。

2.温泉疗养度假区:主要依托 办事处温泉资源开发建设温泉度假村、绿色农业生态观光园以及多处自然游览项目,建成集疗养、休闲、度假及特色观光游览为一体的疗养度假区。项目规划面积为150亩,包括温泉洗浴场、温泉康体中心、温泉度假中心别墅群、游乐设施、绿色生态观光园等。同时配套建设区内道路支线及步行观光路,配套供水、供电、通讯、污水垃圾处理及购物、娱乐、餐饮、休憩等设施。建设“滨海湿地温泉康复疗养中心”能使更多的人受益奇妙的自然医学,在远离城市喧哗、自然环境幽静的生态地区建立康复疗养院,让大病初愈和身心疲惫的亚健康人群在大自然中享受诸如空气浴、森林浴、温泉浴、水疗、泥疗、沙疗等各种自然疗法,享用音乐、幽默、果蔬等治疗方法后,得到调整和恢复,焕然一新地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

3.蟹园农家乐:蟹园农家乐占地30亩,院中树木葱茏,“红瓦青砖”掩映在绿色丛中,十分的美丽。在蟹园农家乐吃黄河口大闸蟹,原汁原味,野趣盎然。“一腹金相玉质,两螯明月秋红”。黄河口大闸蟹味之独特,无人不晓。

4.赶海拾贝渔家乐:广大游客从 渔港乘上游船一路东行,游海域、观海景、吃海鲜、捡蛤拾贝感受别样滨海风情,忘记红尘的羁绊,抛却世俗的烦恼;摒弃生活的负荷,远离城市的喧嚣;一起观赏河海交汇的壮景,体验赶海拾贝的乐趣,感受浓郁的渔家风情!游客们在海滩上赤踝拎篓,带领家人和同伴逐波踏浪,踩蛤挖贝,尽情享受回归大自然的乐趣。随后,吹着海风、观着海景、伴着渔家人的朴实,在小渔船上吃一顿地道的渔家饭,让你吃得开心、舒心。这一兜兜蛤 4 蜊和地道的渔家饭让很多游客不虚此行,无论是湿地红毯的绚烂、河海交汇的神奇还是新生土地的无限生机都令人乐而忘返,大家表示有机会还会再来。为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办事处积极开发“渔家乐”项目。“渔家乐”渔船由最初的2艘,发展到现在的60艘。接待游客由最初的100人次发展到现在每年接待2万余人次。“渔家乐”旅游的开展,为 渔民人均增收300多元,为当地渔民转产增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5.其他旅游特色:在这里还可以体验到独特的河海交汇、芦花飞雪、红色地毯等独特的传统地域文化和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蛤、黄河刀鱼、虾酱等当地的民族饮食文化。

第二部分 规划总则

一、规划的范围和时限

(一)规划范围

农村涉及的乡村旅游景点,规划面积约30000亩。

(二)规划的时限 2006年─2015年。

二、规划依据

1、《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2、《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3、《城市规划法》、《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水法》

4、《东营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5、《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深刻领会和执行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根据胡锦涛同志总结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议》还指出,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二)贯彻执行东营市委、市政府制定的“黄蓝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的战略思想

近年来,随着国务院相继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为东营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前沿城市,东营是山东省唯一全部纳入两大国家战略的城市,黄蓝两大战略在东营交汇叠加,赋予了我们重要战略地位。东营市委、市政府清醒地看到,目前东营的经济综合实力、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等与东营所处的战略地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东营市委、市政府提出坚定的工作思路,即“黄蓝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的战略思想,在黄三角地区率先发展,在山东半岛地区率先发展、在环渤海地区率先发展。

(三)优化产业结构,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整合旅游资源,用活各种旅游资本,发挥巨大的旅游效能,获得最佳的经济产出,并且让农民成为旅游开发的主要受益者。

(四)在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中,实施农业安民、旅游富民策略。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东营社会、经济大发展的同时,渔业生态环境也不断得到改善。

第三部分 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一、规划思路

抓住 “2006乡村旅游主题年”的有利契机,坚持“以乡村为依托,市场为导向,绿色为主体”,结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旅游”品牌效应,同时,要注重三个结合,即: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紧密结合——搞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扩大农民受益面、与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

二、发展目标

 实现农业经济结构转型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实现城乡建设和人文生态的共容互动;  实现农业产业化和乡村城镇化、城市化。

三、总体布局

根据 农村地形地貌趋势、乡村旅游资源特征及分布,结合规划

7 主体构想,将 农村旅游发展定位为“一中心、一养殖、一湿地、一温泉”的形体结构。

“一中心”— 渔业办事处

“一养殖”—全国规模最大的单片滩涂养殖区 “一湿地”—黄河口湿地

“一温泉”—黄河口温泉疗养度假区

四、景观特色塑造

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和景观特征,将 农村旅游景观特色划分为4个类型:

一、人文特色景观:主要包括服务接待区特色建筑群、乡土民俗文化景观和体验农家生活的人文景观等。

二、湿地特色景观:以黄河口湿地为主体,形成芦花飞雪、红地毯等国内罕见的景观。

三、河海交汇景观:以黄河和渤海相交汇的特有区位优势,形成独特的河海交汇景观。

四、万亩养殖景观:以10万亩淡水养殖区和20万亩海水养殖区构成的全国规模最大的单片滩涂养殖区景观,成为 农村的独特标志。

第四部分 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一.旅游产品存在问题

农村旅游产品的开发规划处于起步阶段,距全市旅游业总体发展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

8 了旅游商品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了全市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其主要表现在:

 品种单一,关联性差,新产品系列开发能力弱。

 未形成规模效应,企业规模小,对旅游商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包装等力度不够。

 销售手段落后、分散且未形成大市场;销售网络建设力度不够,缺乏销售风格体系及形成大市场的载体。

 资本投入缺乏,政策扶持不配套,缺乏相应的奖励优惠政策及融资投资机制。

二、旅游产品战略

(一)特色产品战略

1、体现地域环境特色。

2、开发农业观光产品。

3、以乡土民俗文化取胜。

4、基本旅游产品与专项旅游产品相结合。

(二)品牌战略

1、后发优势,高起点,高标准开发。

2、精品意识,符合潮流。

3、区域协调,优势互补。

4、开发新、奇、异、趣产品。

(三)建立多层次营销网络

旅游营销具有多种渠道和不同的形式,应注重多渠道的开通。根据遂宁市的区位、经济条件、产品特色、市场需求状况,渠道策略以 9 直接销售为主,间接销售为辅。同时,着力于多层次营销网络的建立和形成,全面形成直接营销渠道和间接营销渠道的结合。

三、特色旅游产品策划

(一)旅游产品开发方向

根据本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的禀赋条件,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富有地方和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建立和完善旅游商品开发和销售体系,引导旅游产品向系列化、参与化和精品化发展。  水产类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

 加大对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及包装力度。  建立相应的旅游产品体系。  建立健全旅游产品销售体系。

 建立合理的产品开发机制,提供政策咨询。

(二)特色策划旅游产品

1、四季形象特征

春天——旷——红色地毯,芦花飞雪 夏天——爽——清凉世界,河海交汇 秋天——收——万亩养殖,蟹参丰收 冬天——暖——温泉沐浴,篝火晚会

2、专项旅游产品系列开发

对 农村专项旅游产品进行系列化、参与性与特色化开发,深度挖掘,丰富内容强化感受。

 水产蟹参产品系列开发  民俗风情产品系列开发  特色旅游商品开发

3、旅游产品开发的注意事项  利用节庆活动加强旅游宣传促销。

 加强对导游的培训,特别是对 农村人文历史的讲授。  组建旅游公司进行土地的统征统建,保证规划意图实现,防止各自为政,乱征乱建。

 开展各具特色的专项主题旅游,如采卤制盐等。  引入文化团体和科研单位,提升文化品味和科技含量。  重视民俗文化旅游项目的挖掘和创新。

 编制旅游区的详细规划,指导开发建设,防止破坏性建设。

第五部分 农民农村建设规划

一、农民农村建设与旅游效能发挥

以建设新农村、新民居为切入点,对 农村现有村落和农民住房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改造,将其建成基础设施完善、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功能较为齐全、以旅游接待为主的服务型农村。以农村新民居为平台,大力发展乡村观光休闲旅游业,使之成为城市居民休闲、体验、观光、度假的胜地,做到:一个村落一种景、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旅游服务多功能,形成“城市沿线皆景观,村村风貌有特点,家家户户有亮点,特色农业成景点”的现代城乡生产生活新模式,实现新农村建设中旅游富民的发展目标。

二、农民农村建设要求

1、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避免城乡一样化。新农村,依然是农村,首先在功能上要具备农民生产与生活的特质,其次,在建筑风格和布局上要保持自然村落的格局,形成与城市、城镇较大的反差,在环境上对城市居民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一定要避免农民农村建设布局的城镇化。

2、农民农村(或中心村)要建设成为生态农村、文明农村、旅游农村。

3、新农村的公共设施,既满足农民文化生活的需要,也能够利用其发挥旅游服务效能。

4、通过“五改”,把过去的卫生死角、视觉死角彻底清理,营造卫生、整洁的农民新居环境。

三、农民农村旅游开发要点

第一,选好试点是关键。

本着“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市场运作、资源整合”的原则,优先选择开发条件好、特色突出、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的片区作为试点,试点成功后,再陆续进行第二期、第三期建设,不断扩大接待服务规模。

第二,强调特色,规划先行。

新民居建设,一要有体现乡村风格,符合地域文化特点和现代时尚,与周围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一村一品;二要满足农村生产生活需要;三要充分考虑发挥旅游效能,满足游客的各方面需求,保证他们来得方便、吃得可口、住得舒适、玩得尽兴。在建设上要保证水、电、12 气、路、有线电视、网络和电信村村通,村村户户达到高质量的接待标准。

新民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竹林、果林、绿树掩映,其建筑格局为两层以内的别墅式独立院落,每户面积120-200平方米,具有浓郁的乡村特点,能够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又适合旅游接待。

为确保各个村的规划设计达到上述要求,其规划设计必须统一经过 农村管理机构组织专家严格评审,通过后付再诸实施。

第三,政府扶持,多元融资。

由于多数农民投资能力有限,在资金的解决上,主要采取政府扶持和农民出资相结合的方式。政府负责试点村的各项规划设计费、基础设施建设费和各项服务管理费。农户房屋建设费,由农户承担,包括农户直接出资和贷款解决。贷款由农户逐年以经营收益还本付息。

第四,严格用地,集约利用。

新农村建设原则上在原村址进行,以保持村落的自然格局和风貌,需要占用新址的,要经过规划、土地等部门的严格把关和审批,使用新宅基地的,原来的旧宅基地收归村集体所有。农村占地总量一般不得超过原村庄的占地总量。

第五,规范标准,统一建设。

各个农民农村的建设标准依靠规划来统一,严格按照执行。同时,为了保证民居建设的风格和质量,同时也降低投资成本,可以将建设施工项目向社会公开招投标,确定施工企业,使房屋建设费用更趋公平合理。

第六部分 乡村旅游发展实施建议

一、制定农家乐、乡村旅游国家标准,使乡村旅游规范发展。

二、加大人力资源的培训力度,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第19篇:农村五年发展规划

农村五年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新桥村辖11个村民小组,农户299户,人口1265人,耕地面积3904亩,主要以水田为主,林地面积6000亩,村年集体经济收入6.5万元(主要是转移支付),人均纯收入9850元。现有党员40人。

(一)发展优势

1、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部分农田进行了改造,组组都通了公路,奠定了农业规模发展和机械化作业基层。

2、田多地广水面宽,资源丰富。

3、区位优势明显,距集镇不到2公里、交通更利,两栖农民居多。

(二)存在劣势

1、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有些山塘、水闸、桥梁存在安全隐患,亟待改造。

2、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全村主要以种植水稻、花生、大豆为主,大多数分散经营,加上生产工具落后,未能形成规模性生产、经营,农业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制约村经济发展。

3、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没有工业企业,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村集体经济基础差,为民办事经济实力不足。

二、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明村创建为切入点,以村组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基层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载体,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环境、提高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奋斗目标

通过5年的年努力,使新桥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缩小农民收入差距,建设和谐农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建设具体目标及措施 (一)村组建设

1、村组建设的工作目标。

建立科学合理的村组规划管理体制,把村组规划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所有组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电话拥有率均要达到90%,基本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组组公路硬化率达100%。基本清除农村脏、乱、差现象。村组改造面实现85%以上,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的基本标准。

2、“三改”工作

改水: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多方筹措资金,积极求得各方面技术援助,向政府及上级部门争取一部分。通过水源改造和供水工程设施建设,使居民全部用上安全饮用水。改路:改路要坚持标准,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主干道后支道,逐步推进,确保公路建成后完好畅通。 (二)农业生产

力争引进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农业,实现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三)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1、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手段,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的。五年内,使100%的农村劳动力接受培训,通过培训使务农农民基本掌握一门农业实用技术,外出务工农民基本掌握一门实用职业技能。建立农民教育培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制定符合实际的教育培训计划和教学内容,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

2、主要工作措施:

提高农民素质,要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以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农民、产业工人和三产服务者为基本目标,对农民进行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坚持突出重点、分类培训。在培训内容上,重点抓住农业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和有特色、有市场、能形成规模的职业技能专业进行培训;在培训对象上,重点抓好农村科技示范户和农业产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抓好农村未升学的应届高、初中毕业生的实用技术培训,使他们都能掌握1门实用技术;在培训方法上,要分类施教,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要以实用技术为主,充分利用远教平台,结合生产周期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阶段性培训与系统学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系统培训。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劳动力由无序转移向有序转移,临时性转移向长期性转移的转变,真正使劳务经济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一、基本情况

新桥村辖11个村民小组,农户299户,人口1265人,耕地面积3904亩,主要以水田为主,林地面积6000亩,村年集体经济收入6.5万元(主要是转移支付),人均纯收入9850元。现有党员40人。

(一)发展优势

1、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部分农田进行了改造,组组都通了公路,奠定了农业规模发展和机械化作业基层。

2、田多地广水面宽,资源丰富。

3、区位优势明显,距集镇不到2公里、交通更利,两栖农民居多。

(二)存在劣势

1、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有些山塘、水闸、桥梁存在安全隐患,亟待改造。

2、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全村主要以种植水稻、花生、大豆为主,大多数分散经营,加上生产工具落后,未能形成规模性生产、经营,农业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制约村经济发展。

3、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没有工业企业,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村集体经济基础差,为民办事经济实力不足。

二、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明村创建为切入点,以村组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基层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载体,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环境、提高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奋斗目标 通过5年的年努力,使新桥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缩小农民收入差距,建设和谐农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建设具体目标及措施 (一)村组建设

1、村组建设的工作目标。

建立科学合理的村组规划管理体制,把村组规划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所有组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电话拥有率均要达到90%,基本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组组公路硬化率达100%。基本清除农村脏、乱、差现象。村组改造面实现85%以上,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的基本标准。

2、“三改”工作

改水: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多方筹措资金,积极求得各方面技术援助,向政府及上级部门争取一部分。通过水源改造和供水工程设施建设,使居民全部用上安全饮用水。改路:改路要坚持标准,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主干道后支道,逐步推进,确保公路建成后完好畅通。 (二)农业生产

力争引进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农业,实现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三)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1、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手段,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的。五年内,使100%的农村劳动力接受培训,通过培训使务农农民基本掌握一门农业实用技术,外出务工农民基本掌握一门实用职业技能。建立农民教育培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制定符合实际的教育培训计划和教学内容,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

2、主要工作措施:

提高农民素质,要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以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农民、产业工人和三产服务者为基本目标,对农民进行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坚持突出重点、分类培训。在培训内容上,重点抓住农业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和有特色、有市场、能形成规模的职业技能专业进行培训;在培训对象上,重点抓好农村科技示范户和农业产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抓好农村未升学的应届高、初中毕业生的实用技术培训,使他们都能掌握1门实用技术;在培训方法上,要分类施教,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要以实用技术为主,充分利用远教平台,结合生产周期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阶段性培训与系统学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系统培训。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劳动力由无序转移向有序转移,临时性转移向长期性转移的转变,真正使劳务经济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四)塑造新风貌

1、加强农村新风貌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塑造农村新风貌,我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重在建设、注重实际、多办实事,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向现代化转变。

2、塑造新风貌的工作目标: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体系,打造诚信农村,整治农村各种陈规陋习,形成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风尚;全面整治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建成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优美、管理规范有序的生态型新农村。加强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建设。促进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农村的教育水平、卫生保障水平和文化事业建设水平有新的提高。建立健全农村村民自治组织,完善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3、塑造新风貌的工作重点

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广泛开展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进农家”活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反对铺张浪费,革除赌博等陋习;坚决反对和有效抵制邪恶势力和各种邪教迷信等丑恶现象,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创新活动载体,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农民致富竞赛活动,成立农村禁赌协会,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构建和谐平安新农村。

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要抓好村务和政务公开,村委会设立政务、村务公开栏,对村里的各项重大决策、财务开支、征用土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村干部工作目标等重大村务问题,做到定期公布。加强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议事制度、年终总结报告制度、评议党员干部制度、财务管理公开监督制度等,完善村民监督机制,促进民主管理。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治安联防队伍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制订和完善村民公约,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快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

大力开展平安主题教育。要围绕主题,紧密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开展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开展各种宣讲和实践活动,大力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以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核心,积极发展群众文化,建设村服务中心、活动室。要充分发挥农村精神文明活动中心主阵地的作用,利用各种节庆、民族传统节日、农闲时间和农村集市,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广泛吸引群众参与,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确保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五)加强村两委班子自身建设

1、村村两委班子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障。村村两委班子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亲民、为民、富民”活动和党支部“双带致富”活动,结合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以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和塑造新风貌为实践平台,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组织、作风、能力和水平建设,使其党的宗旨意识明显增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理念和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有效地树立和落实,着力培育和打造亲民、为民、富民的好班子。

2、村两委创建主要目标:

达到“五个好”的基本要求,党员先锋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

3、村两委班子建设主要举措:

实施以村党组织建设为主题的“堡垒工程”。全面推行“两推一选”,进一步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优化班子能力、年龄、文化结构;严格按照村级星级化管理工作要求严格考核,建立村两委干部监督管理机制。 实施农村党员“先锋工程”。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双带”致富能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定期开展群众评议、党员评议的评议党员活动,进一步拓宽发展党员渠道,继续实行“双推”,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建立农村发展党员长效机制;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抓好农村流动党员管理,积极探索农村党员管理新途径。建立健全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村民自治是农村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织载体。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大群众参与村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在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

第20篇:农村小学发展规划

小学发展规划

(2011年—2015年)

一、指导思想

我校坚持“质量立校、德育立校、文化立校”的发展思路,并根据国发二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栗战书在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和安市教通〔2012〕118号《关于认真学习贯彻的通知》等文件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用“科学发展观”作为思想和行为的指导、努力做到科学发展,用适应新形势的教育发展观和新时代的新思想来凝聚人心、形成合力;用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新机制解决学校在发展中的新课题,用好的成果回报社会,用好的教育培养学生,用好的服务提升品牌。学校秉承“整合资源、全面发展、主创特色”的工作思路,把教育发展作为主题,把教学改革作为动力,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与时俱进谋求发展,努力做好每一位学生及学生家长满意的教育,为补郎乡格江小学的明天努力奋斗。

二、学校基本现状分析:

1、我校系普定县补郎乡一所农村完全小学,拥有7个教学班(其 - 1 -

中含1个学前班),有172名学生(其中有32名学前班学生)。教职工9名,其中男教师6名,女教师3名,特岗教师3名。是一所社会较满意、家长较信赖的公办学校。由于学校服务的区域为补郎苗族乡干河村,方圆2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709人,适龄儿童(6—11岁)162人,在外就读 42人,在本校就读120人(其中留守儿童 47人)。我校相当偏远、贫穷,学生现在不是上学难,而是上好学难。这种格局也就造成了,辖区内的学生流向外地,也有在没办法情况下选择高额开支在县城租房供孩子上学,所以我校辖区内的孩子,生源面临着严重的压力,所以必须要改革中求发展,改善目前的办学条件才能办好当前老百姓满意的教育。

2、我校是迁建学校,于2011 年10 月 19日迁入新校址,学校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现唯有教学楼一栋,厕所一间,操场一块。门卫值班室一间。

教学楼为三层楼框架建筑,有8个标准教室,每个教室35平方米,三间小办公室,每间21平方米,共计使用面积314平方米。其中有7个教学班级使用7间教室。教师办公室、会议室、少先队活动室共用一间,占用一间教室。远程接收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仪器保管室共用一间,占用一间教室。特设特岗教师寝室一间,两位特岗女教师合用,另一名特岗男教师租房在外。

厕所一间,一层楼平房建筑。共计 56平方米, 9个蹲位。 操场一块,共计1337平方米,硬化1037平方米,未使用300平方米。

门卫值班室一间,为高3.5米的一层钢筋混凝土房,使用面积有15平方米,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

3、学校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促进了学校健康发展。但是还不够完善,还应在不断地实践中进行完善,同时学校缺乏执行力度和监督反馈管理机制,没有形成教职工工作文化和细致的激励机制。

4、广大农村教师缺乏研究意识、科研氛围不浓厚。校风、教风、学风,团队管理和家校互动的管理理念与时下的一些优秀的学校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一点完全可以在管理上加以引导、制度上加以落实,团队管理的的内容和形式,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在其他方面,我们也缺乏深刻的研究与探讨。这样导致了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意识不强,信心不足,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没有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在思想和精神上,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学校以往也没有进行相应的培训与引导,没有形成一种快乐工作的浓郁氛围。

5、我校附设学前班,但无专职幼儿教师,兼职幼儿教师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幼儿师范教育,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总体规划目标

1、多方筹措改善办学条件,完善硬件设施。

拟建综合办公楼一栋三层框架建筑,其中含教师办公室,会议室,少先队活动室,远程接收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仪器保管室,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陈列室共11间专用教室。

拟建教师周转房一栋两层楼框架建筑,10个标准间,供特岗教

师和走教教师周转用。

拟建学校小食堂一间一层楼建筑,150平方米,可容纳 130名学生同时就餐。

拟建门卫值班室一间一层楼建筑,20平方米。供门卫日夜值班保卫师生安全用。

拟建篮球场一个,需硬化466平方米,供师生健身用。

拟建室外乒乓球台两张,占地 30平方米,供师生健身用。 拟建师生饮水贮水池一个,占地 10平方米,供师生饮水用 拟建录化带、花池共计300平方米(围墙内外),营造良好的育人和学习坏境。

2、在学校管理、办学水平、三个文明建设诸方面工作,争创乡内先进,使办学规模达到学生280人,教学班级 8个,教职工12人。达到教育思想领先,教育手段超前,教育环境优化,体现学校乡级完小实验性、示范性特点。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在学生培养方面改变观念,拓宽渠道,创造性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通过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个性突出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民主管理、科学管理、人文管理、现代管理,形成竞争机制。落实改革创新的教育理念,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5、加强教育科研。扩大学校课堂教学及学生管理改革成果,形

成经验,创建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

6、真抓实干“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使教师队伍在师德水平、学历层次、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

7、增加学校教育的投资力度。多方面、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学校基础性建设,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和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方面,发挥学校可持续发展优势,实现超前发展,创建信息化特色学校。

四、具体目标

(一)、办学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民主决策、校务公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办学思路,在3-5年内创建村乡内村级义务教育示范学校,到2015年前后,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校风优良、环境优美、设备齐全、手段先进、管理科学、质量较高的学校。

核心目标:创建义务教育示范学校

具体目标:

一流的管理:学校管理要进一步向民主化、法制化、规范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一流的设施:按现代化一流学校的标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在全乡教育系统领先。

一流的师资:以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精良为目标,着力打造我校师资队伍。

一流的学生:努力培养在学习上的一流和形象上的一流。学习上一流,包括在学科竞赛和小学升初中上有一流的成绩和具有学会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形象上一流,包括外在举止行为文明和内在境界品位优秀。

(二)、学生培养目标

培养人格健全、学习能力(基础性学习+发展性学习)良好、有社会责任感、有生存能力、有创新意识,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人。

(三)、教师培养目标

根据“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要求,从学校实际出发,按照合格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五个不同层次,分别确定相应培养目标,以实现下列要求:

新教师要在短期内迅速成为合格教师,青年教师都要具有班级管理能力;骨干教师至少要在本学科内成为有一定教学与研究水平的特色教师,能独立开设一门相关实践活动课。

(四)、教育科研目标

努力营造人人参与教科研的氛围,建立一支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相长的骨干队伍,完成一系列能够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实验课题。充分发挥教科研工作在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先行、先导、后劲作用。

(五)、综合治理目标

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责任制,确

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稳定。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乱纪现象,不断增强师生员工法制意识和遵纪守法自觉性。深入持久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创造优良、安定的育人环境。完善共建工作机制,进一步探索家庭、社会教育新路子,形成社会,家庭、学校共同教育的崭新局面。

1、依法治校,加强管理。严防邪教侵入校园,危害师生,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建立健全治安防范制度,确保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力争成为安全工作先进学校。

2、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部署,定时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和师德行风建设责任书。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进行监督检查和年度考核,促进党风、政风、行风建设的根本好转。

《农村客运发展规划范文.doc》
农村客运发展规划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