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观摩点评范文

2022-12-23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全市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观摩点评会议主持词

全市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观摩点评会议

主持词

(2011年2月26日)

同志们:

现在开会。在大规模、高规格的全省重点项目观摩点评活动刚一结束,xx书记、xx市长便于前天率团赴漯河、许昌、郑州三市,实地考察学习他们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的经验做法;昨天,我们又逐一对各县(市)区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现场观摩;今天我们利用周六时间,召开全市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观摩点评会议,足见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的重大部署,总结、点评我市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情况,安排部署今年的重点工作,全面加快推进我市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在家的市四大家领导同志,各县(市)区负责同志,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发改委、商务局负责人,以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

- 1 -

今天的会议共五项议程。

会议进行第一项:请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副市长xxx同志宣读市委、市政府表彰决定;

……………………………………

会议进行第二项:请各县(市)区委书记发言,发言时间控制在6分钟以内;

首先,请xxx发言,xxx做准备;

请xxx发言,xxx做准备;

请xxx发言,xxx做准备;

………

请xxx发言。

……………………………………

会议进行第三项:请市人大常委会xxx主任对观摩情况进行点评;

……………………………………

会议进行第四项:请xxx市长讲话;

……………………………………

会议进行第五项:请xxx书记作重要讲话。……………………………………

- 2 -

同志们,刚才,xxx市长宣读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决定,各县(市)区委书记汇报了今年产业集聚区发

xxx主任对观摩情况进行了点评,展建设的意见和措施,

xx书记、xx市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对我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所面临的形势进行客观剖析,并对2011年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结合实际,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提两点要求:

一是要迅速传达学习好会议精神。产业集聚区建设是我市四项重点工作之一,是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对拉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后,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立即传达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按照xx书记和xx市长的讲话要求,对照今年的工作目标任务,认真分析形势,针对薄弱环节,研究贯彻意见,全力以赴抓好今年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努力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产业集群培育、管理体制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全面推进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是要迅速掀起新一轮建设高潮。市委、市政府将

- 3 -

2011年定为全市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年。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切实增强事业心、责任心和紧迫感,按照“四集一专”的原则,做到紧跟中心抓关键点、围绕大局抓兴奋点、迎难而上抓难点、创新工作抓亮点,学习先进经验,查找工作差距,进一步转变作风、务实重干,拉高标杆、自我加压,集中精力、抓好落实,快速掀起新一轮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高潮,努力实现产业集聚区晋位升级,为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打下坚实的基础。会议到此结束,散会。

- 4 -

推荐第2篇:林果产业观摩汇报

王寮镇位于县城东北8公里处,西禹线、富龙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环境优越。

全镇9个村,2.3万人,耕地面积4.3万亩,其中小麦面积3.2万亩,果业面积2447亩,红薯种植面积3500亩,蔬菜种植面积2200亩。全镇以“奶山羊繁育、大棚菜种植、粉条加工、林果业”等为四大支柱产业。全镇共发展奶山羊示范专业村7个,新建奶山羊小区1个,蛋鸡养殖小区3个,奶山羊存栏4.2万只,其中30只以上的350户;鸡11万只,万只养鸡厂6个;生猪8600头,发展百头以上养殖户6户。大棚种植以兴户村为轴心,辐射带动全镇50亩大棚25个。粉条加工以入驻30户、占地150亩的太平粉条加工产业园为依托,现已注册商标,办理QS认证,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林果业以仵新村“中华玉梨”为引领逐渐扩大至卤川南塬杂果林建设,同时带动孙村、南董、军寨等村果业的发展。在县上下达我镇秋冬季建园任务后,我镇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落实面积,以调整我镇农业产业结构为目的,截止目前,苹果建园850亩、核桃建园1200亩、完成任务的600%。

推荐第3篇:副市长项目观摩点评稿

全市产业集聚区项目观摩点评讲话

市政府副市长

** (2018年3月26日)

同志们:

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由陈书记、朱市长带队,利用两天时间,对全市10个产业集聚区的40个重点项目进行了现场观摩。通过两天的观摩,起到了对照先进查不足、相互学习促发展的作用,达到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激发了各县(区)发展动力。下面,我仅将所观摩的项目点评如下。

一、主要特点

通过观摩我们看到,各县区立足自身实际,发挥比较优势,积极上项目、谋发展,稳增长、增后劲,产 1 业发展、项目建设等各个方面,呈现出发展势头好、推进速度快、带动作用强的良好态势。主要表现在:

一是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去年以来,全市上下狠抓项目建设不放松,切实完善项目推进和考核机制,对省市重点项目继续实行领导分包责任制,认真落实模拟审批、联审联批等工作机制,采取观摩点评、现场办公、早餐会等形式,下大力气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征地拆迁难、融资难、落地难等问题,有力推进项目顺利实施。33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3.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6%;296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89.9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121%,其中199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619.9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22%,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这次观摩的20个在建项目整体推进快;20个建成项目,已竣工投产,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 二是主导产业日益清晰。各县区都能突出2-3个主导产业加以培育,取得了比较明显效果,正逐步形成全产业链的发展态势。**装备制造业延链补链,不断采用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以中集华骏、大力天骏为代表的装备制造生机勃勃。鹏辉电池年年扩建,对接国际先进技术,在我市独树一帜。**县坚持“做好农产品加工文章,打造中国第一等农产品加工基地”,以今麦郎、克明面业为龙头的食品工业发展势头强劲。纸箱包装等配套产业发展前景光明。**县以智尚工业园、畜牧机械产业园等“区中园”为重点,加大投入,合理布局,完善设施,优化功能,形成了“一区多园”的集聚发展新优势。**县坚持同类企业集中布局,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已形成农副产品加工和制鞋产业集群。**县大力发展新能源电动车和建材两大产业集群,其中入驻新能源电动车企业61家,形成超百亿的产业

3 集群,成为全省重要的电动车生产基地。**县大力发展皮革皮具、现代休闲家居、防水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止2017年已入驻企业254家,其中限上企业162家,全年完成增加值83.5亿元,防水材料实现了主导产业的换代更新。**县按照“上争、下促、外引、内培”的工作思路,围绕食品和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积极引进了君乐宝、鲁花集团两大“国家品牌计划”企业落户正阳。**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项目优势、发展优势,着力做大做强现代建筑和门产业。目前新型建材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门产业链条也逐步拉长。**县以电子电器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积极推动夏南牛肉制品、食用菌深加工和光电产业发展。**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等大型企业带动作用,煤化工、医药、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逐步壮大。

三是项目聚集性得到加强。建项目需要载体,

4 抓好园区建设是加快项目建设的基础和条件。近年来,各县区都抓出了一批精品园区,为孵化项目、招商引资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成功聚集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有效提升了产业发展层次。

四是“创新驱动”项目有新亮点。**县、正阳**县产业发展以院士为领军人物,筑巢引智,创新壮大了主导产业,**项目以“提升产品品质”和“提升制造效率”为目标导向,对现有的专用车制造技术进行全面升级和创新。**县伊克斯达橡胶循环利用项目根据国家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按照双星集团“工业4.0”智能化工厂标准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国际领先、国内首家智能裂解装备循环利用示范基地。**产业集聚区若德橡胶新材料生产项目与青岛科技大学橡胶谷、中国科学院合作,积极研究新技术,新产品,是国防科工委定点军供企业。骏马化工、天方药业注

5 重院士工作站和研发投入,用前沿新产品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县畜牧设备强强联合,与西欧国际品牌广泛合作,国内市场份额日益增大。

五是招商引资成效显现。各县区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县纸箱包装企业注重与产业配套引进西欧4.0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投资、市场、效益一次到位。**县依托资源创立装备式建筑产业园,迅速形成了新的主导产业。**县拉长牛产业加工产业加工链条,形成了完备的上下游加工体系。**县抢抓招商机遇,承接雄安鞋业转移,创新了招商模式。

二、存在问题

通过观摩活动,大家都清醒地看到,我们的项目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认真加以解决。

6 一是项目投资规模小。这次观摩的40个项目中,投资25亿元的项目仅有**县汇融电子电器产业园项目1个, 15-20亿元以上的仅有**县金鼎远大装配式建筑项目、**县机械产业园、**县雄安制鞋产业园3个,10-14亿元的6个,仅占项目总数的25%。5亿元以下的项目22个,占55%。二是产业层次低。大部分产业集聚区还处于有企业、无效益,有主导产业、无集群的发展状态,这次观摩的40个项目中,新兴产业项目仅有6个,占观摩项目的15%,且大部分主导产业还处于低端水平,初级加工较多,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高。三是项目布局散。这次观摩的40个项目中,有7个项目不属于该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占观摩项目的18%,缺乏上下游配套街接,集群效应不明显。四是产业转型升级慢。大部分企业仍然还是以原材料

7 生产加工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受市场波动影响大。五是项目建设进展不均衡。个别县区存在签约项目多、落地项目少,开工项目多、达产达标的项目少,县市区之间在项目建设实效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三、几点建议

通过这次观摩,大家看到,抓开放招商、抓产业集聚、抓重点项目建设,切合我市实际,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全力以赴地推进。

一是全力开放招商,在招大引强上动真劲。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新项目储备不足,尤其是代表产业发展方向、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工业项目较为匮乏。各县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升站位,提升谋划水平,

8 转变招商引资方式,加大产业定向招商力度,主攻一批投资在百亿元以上的标志性、引领性、决定和影响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以精准有效投资催生引领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二是紧盯主导产业,在延链补链上做文章。产业层次的高低,决定企业的前途和生命,决定我市经济发展质量。各县区要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积极谋划招引项目,有选择地承接产业转移。要把目标放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重点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优势产业项目,形成孵化带动效应,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三是创新方式方法,在破解难题上下功夫。各县区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 “上一张网、办所有事”的理念,依靠全市网上政务服务平台,

9 全面实行新版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全面推进行政权力事项在线办理,推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各部门、各县区行政审批系统融合,提高重点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效率。要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完善产业集聚区管理套合体制,形成长效运作机制,着力解决制约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产业集聚区发展提供持续的活力和动力。

四是强化组织领导,在精兵强将上聚合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是招引项目落地、加快项目建设的关键。各级各部门要以务实求发展,靠实干创业绩,以持之以恒的毅力、抓铁有痕的狠劲,全力抓好项目建设。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严格兑现奖惩,引导干部群众把主要精力放在抓项目、谋发展上,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推动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10 最后,根据两次观摩和项目考核三项打分情况,将最终结果公布如下: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

推荐第4篇:在全区加快发展现场观摩点评会上的发言

在全区加快发展现场观摩会议上的

发言

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南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热烈欢迎王书记、侯区长和各位领导前来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南苑街办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和区直各部门的热情帮助下,我们南苑街道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把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凝神聚力,全力以赴来抓。一方面,下大力气抓了园区配套建设。今年在交通、建设、财政、农林、规划国土、计划、水利、电力等区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共投入600多万元,在水、电、路、通讯、绿化等方面加强了园区的配套建设,提高了园区的档次和整体功能,为招商引资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另一方面,拚命抓招商引资。通过加强领导,充实队伍,多措并举,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截止目前,全街道共引进项目20个,其 1

中今年新引进项目9个,在建及增资扩产项目11个;共引进资金5.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已达1.9亿元,建设标准厂房6.5万平方米。在这些项目中有过亿元的项目3个。

一是立足之处的华光机械厂与北汽福田公司合作项目。今年华光机械厂与北汽福田公司合作,新征土地160亩,投资1.7亿元,为北汽福田公司新产品配套模具,为欧曼大货车、中巴和农用三轮车生产车厢、车架。目前企业投资已近1亿元,共建设标准厂房7栋40000平方米,部分设备已安装完毕正在调试,12月上旬即可投入试运营。明年投资达效后,可新增销售收入2亿元、利税2000万元。

二是刚才参观过的潍坊鑫汇进出口有限公司与日本合资项目。今年,企业新征土地220亩,与日本清利、新荣株式会社共同投资7000万元,新进两条漂染生产线和150台日本针织圆机。下半年又建设标准车间3栋2万平方米,目前,标准车间建设已经完成,正从德国、台湾购进机器设备,明年2月份可投入运营。明年,企业将投资1.5•亿元建设山东半岛最大的纺织品物流中心。今年1-10月份该企业出口创汇1100万美元,上缴税金300万元,预计全年可完成出口创汇1250万美元,实现利税1000万元。

2三是10月份刚刚引进的潍坊龙泵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项目。该项目由龙口市油泵油嘴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占地90亩,总投资1亿元。主要生产汽车发动机等内燃机的主要配件。前段时间,由于建材市场原材料涨价,建筑商与企业出现了矛盾,目前已达成和解,近日将恢复建设。预定明年4月份竣工投产。投产达效后,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1300万元。

各位领导,通过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南苑街道的经济有了明显发展。从税收看,去年我们街道上缴国地二税310万元,今年1-10月份就完成600万元,预计全年可完成750万元左右。明年完成1300万应该没有问题。从地方财政收入看,去年街道地方财政收入141万元,今年1-10月份完成184万元,预计全年可完成250万元左右,力争明年地方财政收入超过400万元。

各位领导,今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离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与兄弟街办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通过今天上午的参观学习,我们感到压力更大,但是,我们街道党工委有信心、有决心把明年的工作干好。希望领导们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各位领导,我们现在看到的项目是潍坊天福食品有限公司,这是一家日本独资企业,总投资2500万元,占地30亩,主要生产加工面食、保鲜蔬菜和油炸食品,设计年生产能力8000吨,产品全部出口日本。目前,企业投入近1000万元,已建成2900平方米的生产加工车间和贮量500吨、面积1000平方米的冷藏库。目前,企业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达效后,年可实现出口创汇700万美元,实现利税600万元。在这个项目建设中,王书记、侯区长和有关部门及领导都帮助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希望各位领导多来南苑检查指导工作,多提意见。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世如意!

推荐第5篇:党建工作点评观摩点材料

和夏瓦提乡党建工作观摩点基本情况简介

观摩点一:

巴依托喀依村(4村)【原

8、

9、37村】全村共有村民小组11个,630户,2678人。耕地面积7165.7亩,人均占有耕地2.67亩,清真寺9座(居买寺4座,晨礼寺5座),宗教人士9名;

该村现有村干部5名,书记、村委会主任 1 名、副书记 2 名、副主任 2 名(女干部 1 名)、小组组长11人、综治员5名;党员78名(男67名,女11名),团员92名(男89名,女3名),后备干部5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四老”人员25名,重点管控户2名 主要特点:

班子的整体发展思路清晰,支部班子团结得力,带动作用较强,村党支部从遵纪守法、执行政策、发展生产、维护稳定、服务承诺等方面进行要求,村党支部还结合党员服务承诺内容等,把各项工作予以公示,示范带动作用较强。阵地建设较为突出,村级配套设备使用管理情况较好。村干部、综治员包组,村民小队长、党员、“四老人员”包户制度、轮流坐班接待群众制度以及村民外出请销假制度坚持较好,对发展党员和后备干部准备充足。四清楚四掌握落实较好。

推村党支部平时注重党员的学习教育,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党建工作和农村工作有机结合,通过教育学习、党员责任区、党员奉献日、党员承诺服务等活动的开展,全村党员的精神面貌、工作热情有了较大转变,能力素质、发展本领有了较大提高。结合学习和平时的表现,支部对每个党员实行月考核、半年考评、全年总评的管理机制落实的较好。

观摩点二:

英买里村(5)村【原

10、

11、

12、13村】全村共有村民小组17个,956户,4289人。耕地面积8885.7亩,人均占有耕地2.07亩,小学1所,师生 520 名;清真寺11座(居买寺5座,晨礼寺6座),宗教人士11名;

该村现有村干部7名,书记、村委会主任1名、副书记 2 名、副主任 4 名(女干部 1 名)、小组组长17人、综治员5名;党员112名(男103名,女9名),团员150名(男120名,女30名),后备干部6名,入党积极分子4名,“四老”人员58名,重点管控户2名 主要特点:

该村工作思路清晰,支部班子建设坚强有力。村党支部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始终坚持从“思想、制度、作风、阵地”四个建设入手,不断完善落实各项机制措施,全村党员干部作风更加扎实,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进一步增强。

村党支部在阵地设施上坚持突出效能、规范建设的原则,着力实施阵地规范化建设,按照“四室(“村“两委“办公室、活动室、会议室、卫生室)、“四有”(有规范的村级组织牌子、有健全的组织制度、有必备的办公设施、有合格的宣传栏和村务公开栏)的标准,按照“上级帮一点、乡村两级自筹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30余万元,建设了总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的村级阵地,配套完善了村级办公场所、活动室、会议室以及卫生室,规范完善了“两栏三图一目标”,添置了办公桌椅、文件柜等设施。

村党支部在规范利用好村级阵地的同时,一是认真落实 “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今年以来,全村共组织上党课10次,开展党员电化教育活动10余期,受教育党员干部310人(次)。二是落实坐班代办制,认真做好服务群众工作。自村干部坐班代办制

推行以来,村“两委”班子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来访群众的热难点问

题,得到了及时有效解决,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全村社会治安,消除了各种不安定因素,为全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观摩点三:

夏合亚迪村(6)村[原14村] 全村共有村民小组6个,325户,1497人。耕地面积4862.4亩,人均占有耕地3.24亩,小学1所,师生470名;清真寺5座(居买寺2座,晨礼寺3座),宗教人士5名; 该村现有村干部5名,书记、村委会主任1名、副书记 2名、副主任2名(女干部1名)、小组组长6人、综治员5名;党员27名(男25名,女2名),团员36名(男31名,女5名),后备干部5名,入党积极分子4名,“四老”人员9名,重点管控户1名。

主要特点:

深入贯彻落实“四清楚四掌握”工作机制,发挥党员干部和村级办公活动场所服务群众、为民办事,和谐新风暖人心。 “四清楚四掌握”机制,实行村干部、综治员包组,村民小组长、党员、“三老人员”包户制度以及村民外出请销假制度落实的较好。

一是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党支部制定发展规划,明确责任目标,大力开展农村党员科技示范工程,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作用,提高全村党员的“双带”能力,村党支部一班人,廉洁自律,模范表率,在干部与群众中树立了威信。二是充分发挥村级办公活动场所服务群众的功能。强化日常管理,完善服务功能,并种植了花草进行绿化、硬化。三是坚持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开展工作的立足点,结合党员承诺服务制、村干部坐班接待制、群众事务全程服务制、党员奉献日活动的落实,共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15件。四是今年以来,该村两委班子注重村

级办公场所的绿化工作,种植柳树和万寿菊,美化了办公环境。

观摩点四:

夏勒克村(7)村[原15村] 全村共有村民小组5个,300户,1470人。耕地面积3600.1亩,人均占有耕地2.44亩,清真寺5座(居买寺1座,晨礼寺4座),宗教人士5名;

该村现有村干部5名,书记、村委会主任1名、副书记2名、副主任2名(女干部1名)、小组组长5人、综治员5名;党员32名(男30名,女2名),团员60名(男57名,女3名),后备干部5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四老”人员13名。重点管控户1名

主要特点:

完善“三个体系”,确保“四清楚四掌握”工作机制与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一是完善为民服务体系。村级办公活动场所坚持村干部值班、三老人员坐班制度,全天候为村民服务。二是完善群防群治体系。坚持由派出所责任区警官兼任村领导职务制度,认真做好干部联系宗教人士制度。加强了村级综治员、民兵、联防队等维稳队伍建设。三是进一步完善民主监督体系。重大村务决策前广泛征求村民、党员意见,集思广益,集中民智,充分体现村民意愿。今年以来,重点对财务开支、村阵地整修,办公设施购买,公益事业建设、筹劳等进行了“一事一议”。四是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为本村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坚持走发展林果业、设施农业、畜牧业、劳务输出为主的经济发展路子,提高设施农业科技含量,加强林果业的管理,扩大种植规模,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按照抗震安居建设标准建成的54户连片抗震安居房,统一规划,统一结构模式,统一建筑材料;达到村容整洁、方便生活、抗震性能好的要求。五是三

是认真落实党员承诺服务、村干部坐班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制度,先

后协调解决了5个村民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畅通了民情反映机制。 今年以来,该村两委班子注重村级办公场所的绿化工作,种植柳树和万寿菊,美化了办公环境。

中共伽师县和夏瓦提乡委员会

伽师县和夏瓦提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日

推荐第6篇:产业聚集区观摩汇报

产业聚集区观摩汇报

尊敬的**书记、**市长,各位领导:

欢迎莅临****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将西部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西部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现已入驻企业116家,其中规上企业27家,上市企业4家,项目178个,总投资405亿元,从业人员8000人。2012年,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1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实际利用外资59亿元,同比增长39%。全年实施重点项目81个,其中,工业项目42个,基础设施项目15个,5亿元以上项目6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亿元,税收5.5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已开工项目2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7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亿元,增加值完成8.2亿元。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总体要求,抢抓****市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机遇,着力抓好六项工作:

(一)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全年安排重点项目82个,计划开工项目56个,已开工项目28个,近期拟开工项目22个。重点抓好7大支撑性项目:投资30亿元的三木工业园、投资28亿元的氟硅高效综合利用、投资22亿元的氯化法钛白粉、投资10亿元的年产30万吨富钛料、投资10亿元的含氟精细化学品、投资8亿元的年产100万吨甲醇汽油、投资5亿元的年产30万吨碳素制品等项目。

(二)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围绕园区、企业、产业链,全力以赴大招商、招大商,重点抓好投资42亿元的温州电气工业园、投资22亿元的贵重金属表面处理材料、投资10亿元的化学管材管件等在谈项目。全年力争引进超亿元以上项目25个,超5亿元以上项目5个,超10亿元以上项目2个。

(三)扎实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建成经二路、经四路、纬二路等3条道路,全面完成电网改造,推进雨污水管网建设,提升污水处理厂运营能力。建成投用和美小区(二期)106栋安置楼,安置群众3500户1.2万人,开工建设投资6亿元、建筑面积达50万平方米的和祥安置小区,力争三年内全部完成集聚区内村庄搬迁。

(四)积极谋划产业发展。按照“壮大规模、培育龙头、发展集群”的思路,全力帮助风神轮胎、佰利联、多氟多等企业谋划建设项目,拉长产业链条,着力打造国内外和行业龙头企业,促进氟化学产业园、佰利联产业园等六大产业园区规模发展、集聚发展、循环发展,努力形成一批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实力雄厚、年产值均超100亿元的的产业集群。

(五)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树立“既抓结果,又抓过程”的企业上市理念,用过程促企业发展,用过程促产业转型,在多氟多、佰利联成功上市的基础上,重点推进鑫诚、淼雨、东方海纳三家省定上市后备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发展。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完善相关政策,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建设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创新载体,全年力争创建4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巩固提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地位。

(六)稳步推进要素平台建设,按照资源集约、要素集中、服务高效的思路,探索建立集聚区公共基础设施、企业生产要素共建共享平台,推动企业横向联合、产品纵向耦合、平台共用共建、要素节能循环,全力创建省级循环经济产业集聚示范区。

各位领导,我们将以此次观摩活动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学习兄弟县区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取长补短,扎实工作,为****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做出更大贡献。

下面,请****董事长介绍项目建设情况。

推荐第7篇:新能源产业发展

(1)新能源产业

【产业发展前景】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历史阶段,能源需求有着很大的增长空间。为抑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同时也为了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能源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政府正研究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根据中国政府制定的“十二五”能源规划,到2015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将控制在41亿吨标煤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在这一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在2008年被提升到战略新兴产业的地位;“十二五”期间,中国把新能源产业列入了国家重点支持的七大领域之一;国务院2013年初发布《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将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列为九项重点任务之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得到了国家政策支持,各地方也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在内的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湘潭高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基础】湘潭高新区新能源装备基地是第三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已经基本形成了以风电装备、生物质能装备、太阳能装备、机电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到2013年,园区集聚相关企业27家,实现工业产值111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20.1%,成为长株潭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产业。高新区在新能源产业的科技研发方面,有着深厚的实力。科技部确立的“兆瓦级风电产业化基地”、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风力发电机研发(实验)中心”、科技部“海上风力发电技术与检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中心,近几年来先后落户湘潭高新区。以湘电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成为湖南发展速度快、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支柱产业。

湘潭高新区新能源产业的主导产品是风电装备,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拥有湘电风能为代表的风电整机企业和以湘潭电机、铁姆肯、世通电气等为代表的风电装备关键零部件企业。风电装备制造在国内竞争力处于领先地位,湘电风能在行业里排名第四,2014年有望上升为行业第三。

技术发展方面。2013年湘潭高新区风能产业重点发展了直驱风力发电机、变流器、复合材料、轴承、变桨偏航系统等5大领域的新技术。兆瓦级直驱型永磁风力发电机组整机、直驱型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异步双馈风力发电机等初具规模,特别是2兆瓦以上风机产能及配套能力全国第一,整机设备国产化已达到85%。

【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完善风电装备产业链。风电装备制造虽然初步形成了以湘电风能为龙头的产业链,但与国内外龙头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人才流失率高、融资难、本地配套率低、物流成本较高、政企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等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要加大力度解决。同时要通过协同创新,实现风电装备产业的更大技术突破,在风电装备技术前沿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支持发展光热、光伏、生物质能以及核电配套产业。太阳能方面,支持建设太阳能多晶硅光伏产品生产线;生物质能产业方面,推进秸秆、稻壳、玉米棒、木屑等转化成生物质燃气后本土利用;核电配套产业方面,支持核电配套产业实现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研发的突破,支持研发核电站主泵轴承与推广应用。做强优化湘潭高新区新能源产业集群,并促进新能源产业间融合发展。

推荐第8篇:产业发展承诺书

禅城区“三旧”改造项目产业发展承诺书

(格式范本)

根据禅城区人民政府《禅城区通过“三旧”改造进一步促进产

业提升发展的意见》(佛禅府„2012‟9号)、《关于印发佛山市禅城区通过“三旧”改造进一步促进产业提升发展的实施细则的通知》(佛禅府„2012‟39号)文件精神。本单位拟对位于禅城区镇(街道)村(居委会)(用地位置),总面积平方米(亩),土地现用途为的地块进行改造建设并申请纳入禅城区“三旧”改造项目范围。我单位承诺,该宗土地纳入“三旧”改造后,将严格遵照禅城区人民政府关于通过“三旧”改造促进产业提升发展的有关文件要求以及相关规定,用于发展(产业发展方向和具体用途,见备注),并接受区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和考核。

承诺单位:(公章)年月日

备注:

1.《禅城区“三旧”改造项目产业发展承诺书》适用于禅城区内“三旧”改造促进产业提升发展项目的认定,由项目开发单位向所属镇(街道)提出纳入“三旧”改造项目范围申请时出具。

2.产业发展方向认定范围(具体可参考《广东省现代产业鼓励发展指导目录》)

(1)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传统产业等符合我区产业发展政策的制造业,以及科技研发、工业设计、孵化器、科技信息服务、动漫制作、工业服务外包、软件、创意产业以及都市型产业(配套的住宅不纳入范围)等工业项目。

(2)总部经济、生产性服务业、文化产业等都市型产业载体和专业市场、大型特色商业(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或净用地面积20亩以上)等产业项目。

名词释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LED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

先进制造业:主要包括装备、汽车、石化、钢铁和船舶五大产业及其关联产业等。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三大领域。 优势传统产业:以生产传统产品为主的产业规模较大、集中度较高、存续时间长的支柱产业。主要包括家用电器工业、纺织服装工业、食品工业、建材工业、造纸工业和有色工业等。

都市型产业: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加工制造、营销管理和技术服务为主体,以工业园区、工业小区、商用楼宇为活动载体,适宜在都市繁华地段和中心区域内生存和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

总部经济:利用区域特有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区域内集群布局,将生产加工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形成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活动。

生产性服务业: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性产业,包括仓储、物流、中介、广告和市场研究、信息咨询、法律、会展、税务、审计、房地产业、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劳动力培训、工程和产品维修及售后服务等。

文化创意产业: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范围为书籍、报纸的出版、制作、发行等,广播电视服务、电影服务、文艺表演服务等,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服务、文化社会团体活动等,印刷设备、文具等生产经营活动,工艺美术、设计等活动。

大型特色商业:指大型商业综合体等。

推荐第9篇:发展煤化工产业

发展煤化工产业,有利于推动石油替代战略的实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煤化工产业发展重点是按照规模化、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发展模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打造煤化工产业基地。

一是规范发展电石、焦炭等高耗能产品。坚持控制产能总量,淘汰落后工艺,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联合重组的原则,加快焦炭和电石行业结构调整。彻底淘汰土焦、改良焦,限期淘汰炭化室高度小于4.3米焦炉。重点在炼焦煤、盐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建设焦炭、电石生产基地,新建焦炭不得低于200万吨/年(焦炉炭化室高度须4.3米以上),电石不低于30万吨/年(单台炉容量≥25000KVA)。

二是鼓励发展煤制化肥等产品。鼓励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改造以间歇气化技术为主的化肥行业,减少环境污染,推动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在煤炭资源丰富的粮棉主产区建设百万吨级尿素生产基地。新建煤制合成氨装置,加压气化不得低于30万吨/年,常压或低压气化不低于20万吨/年。

三是稳步发展煤制油品、甲醇、二甲醚、烯烃等石油替代产品。其中,煤炭液化尚处于示范阶段,应在取得成功后再推广。以民用燃料和油品市场为导向,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和二步法二甲醚合成技术,建设大型甲醇和二甲醚生产基地,认真做好新型民用燃料和车用燃料使用试验和示范工作。稳步推进工业化试验和示范工程的建设,加快煤制油品和烯烃产业化步伐,适时启动大型煤制油品和烯烃工程的建设。新建煤制油品不得低于300万吨/年,煤制烯烃不低于60万吨/年,煤制甲醇和二甲醚不低于100万吨/年。

目前我国煤化工发展仍以传统产业为主,现代煤化工产业刚刚起步。近年来,焦炭、电石行业的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较严重的产能过剩,尚需继续加大清理整顿力度,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和集中度。

但煤化工项目投资大,技术复杂,对资源、环境等要求较高,建设周期长,实际开工建设的大型煤化工项目并不多,大部分项目尚在规划研究阶段。

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

针对近一时期煤化工产业电石和焦炭等产品严重过剩,煤制甲醇、二甲醚等石油替代产品盲目发展,一些地方不顾资源承受能力片面追求产业发展速度等问题,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了上述问题对资源供给平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负面影响;从产业布局、资源使用、环境保护、安全运行等方面,提出了产业发展应把握的原则;要求各地区高度重视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深刻认识盲目发展的危害性,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产业发展全局,综合平衡各方面因素,正确处理产业发展速度、规模与资源、生态环境承受能力的关系,从规划入手,加强煤化工项目管理,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当前,我国煤化工产业正逐步从焦炭、电石、煤制化肥为主的传统煤化工产业向石油替代产品为主的现代煤化工产业转变。石油替代产品是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尽管我国石油资源短缺,发展煤化工产业是必要的,但煤化工产业是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涉及面广,工程建设复杂,实施难度大。近期工作重点是: 抓紧制定、出台煤化工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电石、焦炭等行业结构调整,认真做好煤制甲醇、二甲醚、油品、烯烃等试点和示范项目建设,切实加强新型民用和车用燃料使用示范及标准制定工作。

从各方面进展情况看,“十一五”期间,焦炭、电石等行业结构调整仍是煤化工产业工作重点。煤制石油替代产品的发展要待试点、示范项目取得成功后,才能逐步展开。目前大规模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各地区要严格按照《通知》精神,切实做好煤化工产业发展和项目审核工作,对拟建和在建项目认真清理;科学制定区域产业发展规划,认真做好相关产业的衔接,为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煤化工产业要充分处理好与原料的衔接关系,实现原料供应的多元化,尽量利用劣质煤、高硫煤进行煤化工产业;充分处理好与水资源的关系,我国产煤地区水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大型煤化工年耗水量大,大规模的煤化工可能会打破局部地区水平衡,水资源成为煤化工高产高效的瓶颈,企业要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情况。

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的基本精神是:稳步推进产业发展,不断发展煤化工产业,以缓解石油供应的紧张局面;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促进煤炭区域产销平衡,鼓励煤炭资源接续区煤化工产业发展,适度安排供煤区煤化工项目的建设,限制调入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统筹煤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煤化工业要坚持循环经济的原则,走大型化、基地化的路子,发展开放式的产业链条;安全发展,认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加强自主创新,坚持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设备国产化。

目前世界化学工业重心东移、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对我国化学工业挑战与机遇并存。国内化学工业发展迅速,但资源短缺将成为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推动化工产业内在运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国内化工产品市场持续增长,市场将进一步向专业化、精细化和高附加值化方向发展,化学工业集聚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进入煤化工领域门槛相当高。首先是资源保证问题,煤化工产业项目对煤炭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技术、资金和社会配套条件要求很高,且消耗大。以水为例,煤化工项目需要大量的水,大型煤化工项目年用水量通常高达几千万立方米,吨产品耗水在十吨以上。此外,还将面临环保容量的限制发展和倒逼机制问题。

“煤化工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还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做后盾,两者缺一不可。如何计算和衡量因石油紧缺及油价变化所带来的经济风险?实际上油价走势谁也预测不准。”李晨表示,“煤化工是一个巨大型项目,进入这一行业,必须有强大的煤炭资源做背景,同时要有煤气化等核心关键技术。”

为避免煤化工项目的盲目跟风,去年7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发出《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称《通知》)。

《通知》要求,严格控制缺水地区煤气化和煤液化项目的建设。煤化工项目各项消耗指标必须达到国家(行业)标准或强制性规范要求。一般不应批准年产规模在300万吨以下的煤制油项目,100万吨以下的甲醇和二甲醚项目,60万吨以下的煤制烯烃项目。产业面临升级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李勇武表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作为价值链条长、增值空间大、发展潜力大的煤化工产业,面临的主要形势是技术与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业内人士认为,煤化工领域应坚持控制产能总量,淘汰落后工艺,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联合重组的原则,积极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改造以间歇气化技术为主的化肥

行业,减少环境污染,推动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

对如何促进我国化肥技术装备的整体水平,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费维扬建议,国家要出台优惠和激励政策,大力扶持大化肥国产化装备的研发制造。

费维扬说,现在煤炭的大化肥国产化示范装置有了,要促进其推广。还可以选择一套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年产30万吨合成氨装置,集成国内创新技术,对国外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争取以比引进国外技术低50%的成本,建成处理能力提高50%和能耗降低20%的年产50万吨合成氨示范装置。在二三年内实现此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示范工程后,在“十一五”后期组织推广此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

我国煤化工领域起步比较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化学工业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煤化工的产量占化学工业(不包括石油和石化)大约50%,合成氨、甲醇两大基础化工产品,主要以煤为原料。煤炭焦化、煤气化--合成氨———化肥已成为我国占主要地位的煤化工业,并在近年来得到持续、快速发展。

基于国内石油消费的增长和供需矛盾的突出,煤制油、甲醇制取烯烃等技术引进、开发和产业化建设加快速度,能源化工项目已经启动。

有专家表示,我国煤化工业能发挥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补充国内油、气资源不足和满足对化工产品的需求,推动煤化工洁净电力联产的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但专家同时提醒,煤制油、甲醇制取烯烃正值工业化的前夜,还远不到大型工业化的程度。因此,“从保障能源安全的角度来讲,煤化工需要适度发展,稳步推进。”而对于企业来说,因为较高的进入门槛和行业处于启动期,因而要慎重进入煤化工领域。(记者赵惠 见习记者卢青/证券时报)

在“十一五”规划已经明确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化工行业要追求资源效益最大化是煤化工的发展企契机,而国家经济战略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煤化工必然是在今后的长期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从能源结构稳定性来看,我国煤炭、石油与天然气人均储量与欧美、OECD发达国家等有相当大差距。而在储采比上,我国能源的可持续性也很差,如果在未来10 至20 年中仍没有大的油田被发现,石油资源瓶颈将危及国内能源安全。而煤炭资源情况与世界平均水平最为接近,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这决定了我国长期依赖煤炭的能源格局,在“十一五”期间,2006年至2020年,我国将斥资1万亿发展煤化工,其中装备费用占50%,技术费用占10%。煤制甲醇、二甲醚、煤烯烃和煤制油在今后15年将是投资的重点。方向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

4、环境污染

2006年,轰轰烈烈的“环保风暴”唤醒了企业对环保、安全的社会责任感。从环境保护来看,使用清洁煤气化技术后,煤化工能源一体化产业模式能有效解决常规发电厂的二氧化硫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生态平衡和环境容量是煤化工未来发展比较关键的考虑点,煤制油从根本上说是将一种资源转化成另外一种资源。生产一吨油品需消耗约4吨煤、十吨水,对地区水资源压力很大,而水资源超标消耗可能导致生态失平衡,这与新的国家战略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相悖,也是目前发展煤化工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项目的节水技术应用是产业研发和项目投资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中国煤炭资源和水资源总体为逆向分布,在煤化工规划时必须要考虑水资源平衡和项目的节水技术应用。从水资源分布来看项目投资,山西和宁夏不适合大规模发展煤化工,而贵州、内蒙古和陕西等区域则应该是政策倾斜的地区。因此目前煤制油只能作为国家的战略性技术储备,而不能作为大规模推广的产业化方向。而发改委极有可能会以水

资源限制来作为煤化工的硬性指标设置门槛。

5、可持续发展

发展煤化工产业拥有几项优势:首先政府从战略上考虑,会提高准入门槛,以避免盲目投资,但为鼓励在能源替代技术和装备等方面有所创新,会对行业内企业有所优惠,先行企业有望受益并长期保持。其次煤化工成本远低于石化产品,具有经济可行性。再次,煤化工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若能降低水消耗,完全有替代石化产品的可能。再次国内企业积累和储备了相关技术,在引进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建立核心竞争力,改变在高端石化产品的劣势局面。再次由于煤化工建设费用高,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可以吸引大量民间和国外资本投资,降低资金流动性,改善国内经济环境。

6、宏观调控

日前有关官员表示,经过半年多努力,《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已经制定完成,并已上报在审。据透漏,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的基本精神是:稳步推进产业发展,不断发展煤化工产业,以缓解石油供应的紧张局面;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促进煤炭区域产销平衡,鼓励煤炭资源接续区煤化工产业发展,适度安排供煤区煤化工项目的建设,限制调入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统筹煤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煤化工业要坚持循环经济的原则,走大型化、基地化的路子,发展开放式的产业链条;加强自主创新,坚持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设备国产化。从以上信息看,传统煤化工行业,如焦炭和化肥,投资增幅将很少,以技术改建为主,而电石产业甚至面临缩减淘汰的可能。

山西煤炭经济综合高效发展的另一个广阔空间和战略重点是煤化工产业。当前,全球石油价格屡创新高且居高不下,使煤化工具有成本优势和发展潜力;高新技术发展及其在煤化工领域的应用,可以大大减轻煤化工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要抓住机遇全力发展化肥、甲醇及衍生品、乙炔电石、乙烯、丙烯、粗苯加工、煤焦油深精加工、煤基醇醚燃料和煤基合成油以及煤层气和焦炉煤气多联产利用项目,力争使煤化工行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把山西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积极发展与煤炭相关的产业,形成煤—电—铝、煤—铁—钢(铸)、煤—焦—化等多种产业链条,打造多元支柱产业群,真正把山西的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实现煤炭经济综合高效发展,应把握好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实施科技兴煤战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努力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环保技术、洁净煤技术等广泛运用于煤矿开采、安全监控、环境保护和煤炭资源深加工等领域,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扶持煤炭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和煤矿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在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适用技术方面实现研发突破并推广应用。二是大力发展支撑煤炭、焦炭生产和销售的现代物流业和生产服务业。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尤其是运煤的铁路和公路专用通道;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建设完善煤炭、焦炭等市场体系,建立煤炭交易市场,发展网上定货、交易的现代电子商务;等等。

推荐第10篇:乡镇产业发展

长丰片区人大代表小组联组活动发言材料

(胡茂开) 2012年8月8日

尊敬的简主席、各位代表:

你们在百忙之中莅临长丰片区人大代表小组联组活动,是对长丰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长丰乡人大代表,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近年来全乡产业发展情况向你们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一)乡情概况

长丰乡位于德江县城西北部,距离县城32公里,全乡共有14个行政村、1个社区,119个村民小组,共5676户,20262人。有耕地25150亩,人均占有耕地1.2亩。

全乡经济总量小,经济结构不合理,财源结构单一,人民生产生活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乡村公路通行能力弱,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设施落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大,群众增收困难,部分群众尚未脱贫,扶贫开发任务艰巨;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消费水平低,发展、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招商引资难度大,投资环境有待改善。

(二)发展状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党建领乡,基础稳乡,科教兴乡,产业强乡”的发展思路,全乡各族人民真抓实干,扎实工作,全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1年末,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5631万元,比上年增10.2%;财政预算收入132万元,完成预算数的106.3%,比上年增长7.5%;农村信用合作社各项存款余额2720万元,同比增长30.3%,各项贷款余额2302万元,同比增长27.2%;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比上年增9%。

二、产业发展状况

长丰乡境内属于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5.5,降水量1230毫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由于全乡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化发育程度较低,群众观念落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结构单一,群众增收十分困难。近年来,为有效破解群众增收困难这一难题,乡党委、政府立足自身优势,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在适宜区大力发展烤烟、核桃、畜牧产业,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千方百计加快农业经济和非公经济发展。

(一)烤烟产业

始终按照“提质量、保面积、增效益”的要求,逐步壮大“烤烟”种植基地,强化各项科技,增加投入,精心培育,使烤烟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兴乡的支柱产业。实行连片轮作,切实加强烤烟大棚育苗管理,严把预整地、移栽质量关。今年,全乡共栽种烤烟3340亩,指令性产量60万斤,预计实现收购总产值825万元。

(二)泡核桃产业

根据县委政府的有关要求,积极宣传泡核桃产业化发展政策和先进典型,强化全民参与意识,始终把泡核桃产业作为富民兴乡的又一支柱来培植。按照“合理化布局、规模化推进、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的方针,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在田边地角、荒山荒地种植向适宜耕地种植转变;把泡核桃发展作为家庭副业向培植支柱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转变;注重面积的数量型向高产优质的效益型转变。2012年,全乡累计种植泡核桃603亩,其中,连片种植有500亩。

(三)畜牧产业

1、畜牧总量增长幅度大。2011年,全乡生猪饲养量达1.9万头,出栏1.2万头,实现畜禽总产值1245万元。目前,生猪市场行情较好。

2、动物防疫扎实有力。今年春季防,免疫密度达98.4%,挂标率和建标率分别达95%和100%。一是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春季动物防疫工作的通知》,层层签订了动物防疫目标责任书。二是加大了防疫资金投入为防疫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3、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以米阳山养殖基地为依托,今年发展了养殖大户 23户。今年投放基础母羊4046只,种公羊162只。

(四)非公经济 按照“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效益”的方针,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发展条件,千方百计吸引外商投资。鉴于全乡境内水利资源丰富的实际,近年来,重点突破,成功引进了投资300万元,建成了冷水岩小型水电站。目前,全乡个体工商户已达108户,从业人员115人,私营企业4户,从业人员18人。

三、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了由乡人民政府乡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形成了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依靠科技增效益”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合理规划产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

(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同时,加强科技培训,不断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提升产业化水平。

(四)与各项工作有机结合

把产业发展与加强党的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全乡产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受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制约,产业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旱灾、洪灾、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着产业化发展。

(二)群众观念落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

群众科技意识和文化素质不高,商品意识淡薄,存在着“种粮为糊口、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买盐”的观念,“等、靠、要”思想严重;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缺乏参与热情,疏于管理,产业发展不平衡。

(三)缺乏必要的投入

由于乡财政困难,上级扶持资金有限,群众经济收入不高,导致产业发展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优质产业化发展水平,使产业的效益与质量大打折扣,缺乏市场竞争力。

五、下步工作打算

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积极调整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千方百计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一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依靠科技,加快产业化进程。

二是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培育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提高产业化水平。

三是注重示范引导,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逐步组建产业协会,切实搞好信息、技术、销售等服务,为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四是搞活农产品流通,积极建设产品交易市场,减少流通环节,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各位领导,在上级党委、人大、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和信心抓好产业发展,当然在工作中肯定存在许多差距,敬请各位领导和代表多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在今后进一步把工作做好做实,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谢谢大家!

第11篇:发展五金模具产业

发展五金模具产业

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医疗器械、建材等行业也将为模具带来庞大的市场。例如医疗器械,目前我国只占全球2%的份额,药品与医疗器械消费比只有2.5∶1,而发达国家是1∶1;美国在医用塑料方面的人均年消耗费用为300美元,而中国只有30元人民币,可见发展潜力之大.在国际市场方面,由于工业发达国家人工成本的持续提高,迫使他们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不断把模具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像我国这样有较好技术基础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跨国公司到我国来采购模具的趋势尚在发展之中,国际新兴市场的开拓也大有可为。但市场在发展中对模具的要求日益提高。比如汽车轻量化、智能成形、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航空航天、生物医学、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等都是“十二五”期间国家的发展重点,围绕这些重点所需的模具自然也是模具行业的发展重点,其中有许多是需要新开发的,许多技术有待突破。要以此为突破口带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据台创液压工具了解,我国模具使用寿命低精冲模寿命一般只有国外先进水平的1/3左右,生产周期长,质量可靠性与稳定性较差等长期困扰行业发展的问题下一步亟待解决。与此同时,我国在研发能力、人员素质、对模具设计制造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造成在模具新领域的开拓和新产品的开发上较慢,高技术含量模具的比例比国外也要低得多国外约为60%左右,国内不足40%。

模具出口突破1亿美元我们用了10多年时间,从1亿美元发展到10亿美元用了7年时间,现在出口已接近20亿美元了,可以说我国模具行业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但底数大了,要实现“十二五”五年出口翻番的目标,必须积极培育出口基地和重点出口企业。当然扩大外贸,发展出口,不单是为了达到40亿美元的出口目标,而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一任务的完成来实现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来促进我国的模具技术及行业综合水平的提高。

据悉,这是目前我国模具产业发展的现状,纵观世界形势,发达国家的模具生产由于受经济萎缩的影响,模具需求市场一蹶不振,外加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得这些发达国家的模具产业发展日益困难,美、德、日三大世界模具市场也萎靡不振,模具生产状况不佳。所以,我国模具产业如果不断努力获得长远的发展,未来中国将有望成为全球第一位模具生产强国。

中国现阶段还处于人口红利期,有大量劳动力,劳动力成本相对于发达国家更低;市场方面,模具行业在传统市场稳步前进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甚至是过去被忽略的边缘市场也得到了开发,这些都为国内模具业开拓了广阔市场空间。

近几年,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国内五金压铸、铸造产业的发展,也为模具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这些都是中国模具生产的强大助推力;我国模具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发展可以用唇齿相依来形容,因而模具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与相关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首先,国内模具生产厂家工艺条件的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生产模具的精度和质量。其次,国内模具人才求远大于供的窘境急需改观。

第三,国内模具产业的标准化水平有待提升。我国模具标准化工作起步晚,标准件的生产、销售、推广和应用工作相对落后,目前模具标准件的使用覆盖率约40%~45%,而国际上一般高于79%,中小模具则更在80%以上。

第四,国内模具产业还需再接再厉,加快模具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

第五,海外市场开拓有待深化。

第六,仍需促进国内模具企业间联合重组应成为大势所趋。第七,要不断加大投入,以强化创新能力。

第12篇:产业发展模式

产业发展模式

立足标准化示范养殖园区建设标准要求,按照示范先行、规模高效的原则,“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管理”的工业化理念,探索运用多种发展模式,做强做大羊产业。

(一) 公司+基地模式

利用国企的运营资本和管理理念,打造一批产业带动性强的集团公司(龙头企业)。强化基地、带动农户、延深产业链,走“产、供、销”一条龙、捆绑式服务的合同管理模式:集团公司+养殖基地+农户。实行从饲料、种羊供应,养殖技术承保,到产品合同回收的订单发展模式。

(二) 专业合作社模式

通过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合作化发展的优势抵御市场风险,进而实现逐步壮大的发展模式:专业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园区—养殖合作社。

(三) 专业化发展模式

由家庭承包牧场、草坡、耕地种草,辅以作物秸秆及自产饲料,采取舍、放结合,农、牧结合的发展方式。专业户发展具有规模相对较小,机制灵活,适应市场变动能力较强的特点。

第13篇:休闲产业发展

休闲产业发展

1.

2.

3.

4.休闲产业的概念界定 休闲产业体系 休闲产业分类 相关理论:休闲理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制度

经济学、空间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共生理论、演化经济学、创新经济学、自组织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管理学、波特竞争战略

5.研究方法:社会调查研究、跨学科、计量经济学、经济学研究方法

6.发展趋势:休闲城市、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休闲产业链、休

闲产业集群、休闲产业组织

7.发展政策

8.研究前沿

第14篇:产业发展考核办法

盘龙镇产业发展考核实施办法

一、总则

为了巩固我镇产业发展成果,进一步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实现农村“四化”目标。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考核实施办法。

二、考核内容

1、第一季度工作目标:(1)制订全镇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下达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各村支部、各居委会向镇党委、政府作出书面承诺;(2)镇党委、政府与各村支部、村委会签订修建产业路目标责任书;(3)下达育苗面积,落实育苗地块,与业主签订育苗协议,镇政府派专人指导育苗技术,2013年速生林计划育苗368亩,其中杨树208亩,竹柳160亩,育桑苗1公斤。

2、第二季度工作目标:(1)加强原有速生林、桑树管护力度,加大宣传力度,严禁利用大春生产,小春收割之机人为损毁,各村要制订切实可行的速生林管护公约和护桑公约,做到家喻户晓。并对新栽植的速生林进行一次普遍施肥;(2)对新栽植的速胜论、桑树实施验收,验收各村栽植总量和成活率,并将验收结果作为评定等次和排位的考核依据;(3)指导并督促各育苗业主加强苗期的管护,做到定期除草、定量施肥,不定期田间监测病虫害的发生,确保多出合格苗。

3、第三季度工作目标:(1)对所有栽植成活的速生林进行

一次普遍病虫防治,以村为单位组建专门防治队伍,以群众筹资筹劳为主体,镇上以奖代补相结合的方式。强化防治措施,确保防治效果;(2)检查未连通产业路的村计划修路准备工作,筹资筹劳进度,施工队伍的组建和施工组织方案,在本季度未完成施工任务。

4、第四季度工作目标:(1)各村完成速生林、桑树栽植地块的规划;(2)载前打窝到达80%以上;(3)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全年速生林、桑树栽植任务。

三、奖惩办法

1、产业发展以各村年初书面承诺分季度验收,年终累计总评按全年所有工作的60%权重实行考核,在年度农村工作会上奖惩。

2、各村栽植总量和成活率实行单项奖惩,将验收结果进行等次评定和排位通报,并作为半年工作总结(七一表彰大会)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一等奖奖现金1200元,二等奖奖现金1000元,三等奖奖现金800元,排位后三名的实行问责,向党委、政府立出限期整改军令状。

3、村三职干部浮动工作实行按季度发放,发放标准以产业发展季度验收结果的比例发放。

4、修建产业路1—2公里奖现金1000元,修建产业路2—3公里奖现金2000元,修建3公里以上奖现金5000元。

第15篇:产业发展汇报

拉萨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及邛崃旅游产业发展建议

拉萨旅游业经过30年的发展,从一个新兴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外汇收入提高就业比例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在拉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旅游系统按照“环境立市、文化兴市、产业强市、民生安市、法制稳市”的发展战略,以实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扎实工作、在应对挑战中创先争优,在推进创新中破解难题,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拉萨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拉萨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已初步形成了六要素相配套的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旅游接待连续保持20%以上的增幅:2006年、2007年接待游客量分别达到170、274万人次, 2008年受“3.14”事件、汶川大地震和世界金融海啸的严重影响,游客接待量下降至136万人次。为了尽快恢复旅游产业的复苏,拉萨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旅游业逐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2009年实现游客接待量达320万人次,到2011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14.43万

1

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4.43%,实现旅游总收入51.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36%,旅游收入占全市GDP比重24.41%,2012年拉萨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50.8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6.53%,实现旅游收入65.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12%,超额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2013年截至目前,2013年,截止目前,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3.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7亿元。全年预计将实现旅游接待量780万人次,旅游收入82亿元,分别较2012年增长20%和25%。

(一)宏观环境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拉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带领全市各县(区)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精神,先后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拉萨旅游业发展的决定》等系列文件,把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并高规格成立了拉萨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委员会,督导各县(区)、各部门全力推动旅游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也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也从2009年的400万增加到了2012年设立800万元,充分说明了市委、市政府对旅游工作的重视和关心。江苏、北京两省旅游局也多措并举助推拉萨旅游业发展,形成了以项目援助为重点、资金援助为保障、智力援助为根本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援藏工作格局。

(二)旅游基础设施稳步提升

以“吃、住、行、游、购、娱”为核心的旅游基础接待设施在拉萨已经具备一定规模。旅游服务中心项目基本完

2

工,娘热、夺底等5个乡村旅游规划完成终审,11个旅游信息查询终端交付使用,累计完成建设投资2.2939亿元,铁路、公路和旅游景区(点)沿线可视范围内的景观改造工程全部完成,香格里拉大酒店、圣地天堂洲际大饭店、飞天国际大酒店等项目加快推进,积极配合中国西藏文化产业创意园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工作,“十二五”期间,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投资8400万元,将有效推动全市旅游硬件服务设施的整体上档升级。目前,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11家。AAAAA级1家(布达拉宫),AAAA级4家(大昭寺、罗布林卡、博物馆、娘热民俗风情园),AAA级1家(堆龙旭日牧区生态民俗园),AA级3家(仓姑寺、德仲温泉、思金拉措湖),A级2家(卓玛拉康、夺底乡维巴村)。共有星级宾馆、饭店及社会旅馆690家,民营企业占60%以上。星级宾馆、饭店共132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5家、三星级 48家、二星级26家、一星级 8家。星级家庭旅馆33家,其中金星22家、银星6家、铜星5家。社会旅馆558家。星级宾馆、饭店共客房24427间、床位45853张。

(三)旅游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

根据拉萨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和完善旅游工作协调机制的工作要求,在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上先行先试,从深化旅游景区管理机制建设着手,推行“三权分离”管理机制,起草了《拉萨旅游景区开发经营管理办法》和纳木措景区管理委员会、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管理委员会组建方案,为逐步实现景区开发经营管理工作规范

3

化奠定了基础。深化旅游诚信服务机制建设,建立旅游常态化联合执法工作机制,设立旅游团队“绿色通道”备案制度,在全市135个便民警务站和大昭寺设立272名旅游服务督导员,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深化行业管理机制建设,成立旅馆业协会、旅行社协会和旅游购物协会,实现行业监管自律化。

(四) 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以诚信旅游建设工作为抓手,推动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守法经营,引导游客理性消费,建立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2011年,首次召开了全市旅游质监工作会议,强化了市县两级旅游执法职能,采用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基层旅游质监人员开展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基本构建了市县两级联动的旅游执法机制。建立诚信旅游服务监督机制,在拉萨135个便民警务站和大昭寺设立旅游服务督导员开展旅游指南和咨询服务工作,组织旅游、公安、卫生、工商、税务等部门开展旅游联合执法活动,截至目前,共查处违规导游46个,发现违规旅行社21家,发现非法拉客人员38名,与公安部门共同抓获倒卖布达拉宫门票人员22名,有效地规范了旅游市场秩序,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据市场抽样调查显示,98.2%的游客对拉萨旅游环境和服务质量表示满意,73%的游客有意重游西藏。

(五)旅游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积极参加由国家旅游局牵头举办的系列国际国内旅游展览会(交易会),并联合七地区在“珠三角”和“长三角”重要客源地开展冬游西藏巡回促销。第七届纳木措徒步大会

4

反应强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台等主流媒体聚焦拉萨、宣传拉萨、推介拉萨,纳木措徒步大会的品牌竞争力、影响力、吸引力持续增强。为全面提升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拉萨投资近400万元拍摄的“美丽家园〃幸福拉萨”宣传片继续开展冬季补拍工作,藏历新年、越冬候鸟和魅力冰湖等自然人文景观顺利完成拍摄。拉萨旅游局制定的《2013年拉萨旅游宣传促销计划》,明确了推动旅游与体育等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任务,将举办纳木措徒步大会、户外高峰论坛、名人登山活动、摄影大赛四项活动。

(六)民生项目进一步实施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和“民族团结月”活动,党员干部带头深入基层解决群众存在困难和问题,2012年,全年累计筹到扶贫款达80000元。按照“四业”办公室的安排部署,举办农牧民技能培训班,培训农牧民1140人。以全国旅游援藏工作座谈会在拉萨召开为契机,深化与北京、江苏的技能培训合作,组织维巴村“两委”班子成员和致富带头人共7人,前往北京市考察乡村旅游项目,邀请江苏省旅游学院教师赴拉萨开展技能培训,共培训乡村旅游管理人员40人。2012年,全市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带动就业达到12324人,创收1亿余元。

(七)乡村旅游建设项目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项目建设,2013年截至目前,热振唐古风甲玛标段已经开工。墨竹工卡县德仲温泉项目、堆龙德庆县邱桑温泉项目已完成初审,等待环评施工。思金拉措、直贡替寺景区项目已完成评审,等待资金开工。达普天文台

5

项目、次角林沟集散广场建设项目等上级部门审批。2013年财政资金项目主要包括堆龙德庆县游客接待中心、当雄赛马场建设项目、曲水才纳乡民俗旅游村建设项目,目前正在等待自治区旅游局审批。以上13个项目的建设,将有效开发拉萨乡村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带动景区所在地的餐饮、娱乐休闲等服务业协调发展。

在拉萨旅游业不断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分析拉萨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六大矛盾依然存在:“市场高速增长与可进入性受限的矛盾”、“旺季一票难求与淡季门可罗雀的矛盾”、“核心景区超载与市郊旅游滞后的矛盾”、“高国际认知度与低国际化水平的矛盾”、“转型升级需求与资金人才制约的矛盾”、“圣洁城市形象与混乱市场环境的矛盾”。如何解决好上述矛盾成为我市旅游工作的主要任务。

二、邛崃旅游业发展建议

(一)以旅游项目国际化为载体,推进硬件建设国际化

1、加强旅游规划工作。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掌握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找准邛崃文化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和唯一性,准确定位。科学编制旅游开发专项规划,注重同相关规划的衔接,着力将旅游项目纳入国家、省、成都市重点项目中。加强对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的动态管理,建立定期公布项目进度和退出制度。重视旅游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为投资者和项目搭建交流平台。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切实落实好以南丝路文化、文君文化、红色文化、邛酒文化、邛窑文化、以及邛羌文化为主的旅游项目策划、包装、打造,重点推进天台山、平乐、大同等景区

6

开发建设,建设我市西部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功能区,抢抓机遇,化危为机,助推我市“丝路首城”建设步伐。

2、创新产品开发,在产业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以及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切实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相互促进。重点做好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继续做好南丝路文化节、文君文化节,创新开展邛酒文化节、邛茶文化节等特色活动,促进一三产业的融合,提升整体形象,树立先进典型。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政府主导发展乡村旅游的力度,重点打造旅游示范乡(镇)村(居)的建设,以发展旅游带动相关产业。

3、创新发展模式,在要素均衡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推动旅游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完善集散、咨询、引导、救援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好邛崃市游客集散中心和天台山、平乐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鼓励扶持特色旅游乡村建设,重点完善旅游景区点和旅游基础设施,着力提高城市旅游服务功能。以“文化+产品+盈利点”为开发思路,丰富旅游产品建设,积极打造“南丝路水上走廊”、世界名酒文化走廊、“天府新区水源工程输水干渠景观走廊”,推进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建设,积极打造夺底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销售基地。要继续以培育五星(A)级、提升四星(A)级、壮大三星(A)级为抓手,特别是在星级乡村农家乐(酒店)的评定上要实现质的飞跃,不断增强邛崃旅游的吸引力。

(二)以旅游营销国际化为窗口,推进整体旅游形象国际化

加强形象宣传和产品推介。加强与央视等主流媒体的深

7

度合作,积极利用网络媒体、分众传媒、大型旅行社门店等平台,加大邛崃旅游形象品牌宣传,积极争取在《中国旅游报》、《国家地理杂志》开办旅游专版,扩大宣传,提升知名度,进一步树立邛崃旅游整体形象。以节庆活动为载体,整合资源,营造氛围,举办特色鲜明、轰动效应强的节庆活动,推出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创新旅游营销机制,努力做活淡季市场,着力拉动旅游消费需求。积极宣传、策划、营销能代表邛崃特色的大型实景剧(如创作、拍摄以茶马古道,司马相如、卓文君为题材的舞台剧),使之成为国内旅游演艺的精品工程和邛崃旅游的新亮点。

(三)以旅游管理国际化作为保障,推进旅游服务国际化

以我国第一部《旅游法》颁布为契机,以提升服务质量和企业素质为重点,强化诚信建设工作,规划出台《邛崃旅游服务标准化实施细则》、《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基本标准实施细则》,加大旅游技能和管理型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全面提升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标准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规范旅行社经营和旅饭店管理,开展联合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黑社”、“黑店”等不法行为,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诚信旅游管理平台和诚信企业信息库,推动诚信旅游建设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及时发布季度、半年和年度满意度调查报告,督促企业加强管理,改进服务,提升质量。

1、创新培训机制,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加强旅游培训工作。加大“乡土旅游人才”的引导和培

8

训工作,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人才培训机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培养和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建议建立邛崃旅游专家顾问团,借助“外脑”为邛崃游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重点转变服务理念,强化对旅游一线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服务人员整体素质。

2、创新工作机制,在自身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大力整合土地、林地、景区景点、文化等资源要素,促进资源的转让和交易,进一步完善政府主管、企业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旅游产业开发模式,建立适应旅游功能区建设的管理模式,建立统

一、协调的长效工作机制,把各项工作的执行落实到位。加强行风建设,落实行风建设工作责任制,完善旅游行政管理和行政监察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开展旅游行风明察暗访和旅游市场检查,充分发挥行风监督员职能和作用,切实解决好损害游客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第16篇: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岳麓区住建局2011年度服务

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2011年来,区住建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

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强化房地产业和建筑行业管理,充分发挥协调和服务职能,为岳麓区产业发展项目顺利推进做了大量工作,现将2011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动协调服务,推进房地产项目建设

今年,岳麓区委、区政府为确保全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进一步突出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各街道、乡(镇)和房地产企业调度,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征地拆迁、规划报建、路网配套等问题,使建设环境进一步优化。我局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区政府安排,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搞好协调,推进房地产项目建设

一是定期调查摸底。我局行业管理科具体负责房地产项目的

协调服务,年初召开了各街道乡镇分管房地产项目副职的会议,要求各街道乡镇及时掌握辖区范围内房地产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按季度上报区住建局。今年全区计划启动房地产项目91个,实际启动67个,已完工项目4个,尚有24个项目因各种原因未启动。

二是定期调度。根据各街乡镇上报的情况,我局集中组织,

由区政府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参加,专题调度房地产重点项目,研究解决问题,推进项目建设。

三是协调解决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我局安排专人

负责清欠工作,逢节假日及特殊时期,积极开展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拖欠摸底调查,及时引导企业将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尽量避免爆发上访事件。

二、积极引导,推动建筑行业新发展

我区现有总承包企业32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13 家,二级企业14家,三级企业5家),专业承包企业26家,劳务分包企业

26家。总承包企业以房屋建筑为主项的达31家,占总承包企业的97%;资质覆盖面达25个,占60个专业的42%,上半年坪塘建设集团填补了我区铁路专业资质空白。建筑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产值持续攀升,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不断增强。预计全年完成建安总产值140亿元,同比增长25%;上缴税收4.5亿元,同比增长25%,建筑企业发展态势良好。

1、开拓创新,展示建筑行业新特色

一是着力推进行业协会成立。为顺应当今形势发展需要,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行业科积极筹备,着力推动岳麓区建筑行业协会成立。岳麓区建筑行业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时代帝景多功能厅顺利召开。协会的成立,对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沟通与合作,提高建筑行业整体素质,加快我区建筑行业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是积极组织成立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在区总工会的悉心指导下,行业科积极准备行业工会成立前期各项工作,长沙市岳麓区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正式成立,这也是全省首家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为维护建筑工人合法权益搭建平台,标志着岳麓区万名建筑工人从此有了一个共同的家。11月29日省总民管部领导专程来调研,充分肯定了我区建筑行业工会工作,对岳麓区建筑行业率先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准备在全省各行业推广我区建筑行业工会先进做法。

2、深化服务,塑造建筑行业新形象

一是做好行业诚信建设服务。积极组织、深入指导企业参加

全市信用等级评定及评优评先工作,湘华、西城、桐木、坪塘、岳麓山、金湘、清水、咸嘉8家企业被评为“AAA”企业;猎鹰、新望被评为“AA”企业;西城被授予“2009-2010年度长沙市建筑企业施工总承包十强”称号;西城、湘华、金湘、坪塘、桐木、岳麓山6家企业被评为“施工总承包先进企业”;坪塘、西城被授予“质量优胜企业”;坪塘、东方红、西城被评为“安全生产好企业”。企业诚信意识明显增强,行为更加规范。

二是全力支持企业打造精品工程。为提升建筑单位创优意识和积极性,年初确定创鲁班奖计划,并在局长的带领下对创优工程企业进行了专程走访,制定重点扶持措施,加强跟踪指导。在各

级部门和施工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由我区湖南省长沙湘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湖南省西城建设有限公司参建的湖南省肿瘤医院门诊、医技、住院大楼工程项目喜获2010—2011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捧回了我区第一个建筑工程质量最高荣誉。

岳麓区住建局

2011年11月19日

第17篇:枣产业发展

枣产业发展

即将过去的2006年,是中国枣业历史上很不平凡的一年。今年的枣业形势可以用20个字来简单概括:“冬枣大降价,干枣大减产,新区放异彩,产后大发展”。今年冬枣售价猛降到了1—2元,究其原因主要是单一品种产量增速过大、品质下降和国际市场开拓不力;北方主要干枣产区大幅度减产,则主要是由于降雨多导致裂果、缩果病严重成灾;而新疆干枣和南方鲜枣即丰产又丰收,则得益于其独特的气候地理优势和市场补差作用;河北沧州恩际国家级亿元枣功能食品生产线的开工、河北沧州崔尔庄年交易额过20亿元红枣大市场的建成开业,河南好想你集团、山东鼎立集团、山东裕华集团等一批产值过亿的枣龙头企业蓬勃发展,以及河北沧州恩际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枣功能食品加工高新技术企业的兴起,标志着我国枣产业化的水平正在迅速提高。时代在变,形势在变,枣产业何去何从、如何应对,很值得思考。

一、枣产业发展现状

从国内外的整体情况来看,枣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重新洗牌的春秋战国时代。

从全球角度来看,中国枣产业的超强地位正在进一步得到巩固。近年来,我国枣树面积和和产量每年都在10%以上的速度增长。据中国农业年鉴统计资料,2003年我国枣产量为171万吨,估计2005年总产量可达到200多万吨,面积约100万公顷,占全世界的99%左右。而作为枣树第二生产大国同时也是除我国外唯一有规模化枣树栽培的韩国,近年来枣树面积持续缓慢下降,产量维持在2万吨左右,仅相当于我国的百分之一,尚不能实现完全自给。但是,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进军我国枣产业特别是枣加工业的势头正在显现。

从国内看,冀、鲁、晋、豫、陕五大传统产枣大省仍占据全国90%的面积和产量,而且普遍增势强劲,尤其是山西省发展最快;新疆更是异军突起,正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打造中国和世界上最大的优质干枣生产基地,仅阿克苏地区就要在3—5年内发展10万公顷枣树;另外,北方的贮藏加工和营销产业及南方的鲜食枣产业正在崛起。

从品种结构看,干制品种一统天下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鲜食品种迅速成为枣业发展的生力军。据估算,目前我国制干、鲜食、兼用和蜜枣品种的品种数和产量分别为35:35:20:10和60:10:20:10左右。另外,有很少量的观赏品种。当前在我国起土导作用的10大主栽品种分别为:河北和山东环渤海盐碱区的中国第一大制干品种金丝小枣、河北太行山旱薄山区的制干品种婆枣(阜平大枣)、主产河北太行山区赞皇县并大规模引种西北和东北的兼用品种赞皇大枣、山西和陕西黄河两岸黄土高原上的制干品种木枣、河南豫中平原黄河故道区(新郑和内黄及其周围地区)的兼用品种灰枣(大量引入新疆)和制干品种扁核酸、山东和河北西南部的制干品种圆铃枣和长红枣、以及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两大鲜食品种一一主产河北黄骅、山东沾化并引种全国的冬枣和主产山西临猗引种全国的梨枣临猗。该10个品种分别集中于数至十数个县市,单品种产量都在数千万至上亿公斤,其产量之和可占到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

在栽培方面,一是枣粮间作稳步发展,突破传统观念的枣棉间作在新疆的特殊气候条件和棉花种植模式下得到迅猛发展;河北、山东等传统的枣粮间作区正在向纯枣园、密植枣园转变;而许多新兴产区,从稳健发展和减少与粮食争地的角度出发,发展了大量新的枣粮间作园。二是密植园(1-2X 2-4)逐渐成为常规模式,不少地方在探索每公顷5000株以上的超高密度枣园;三是无公害栽培迅速发展,设施栽培尚未定型。在采后处理方面,虽然总体发展缓慢,水平仍然较低,但从贮藏、分级包装到加工普遍有所进步,各地也普遍高度重视,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前夜。

在枣产品贸易方面,在国内,枣仍然主产华北、西北,主要销往南方和东北;在国外,中国枣产品远销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95%以上仍在华人圈。韩国的枣基本上全部供应国内,且自给不足。

二、枣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外向度低。目前,我国的原枣及枣加工品出口量还不到总产量的1%,且长期局限在东南亚和华人市场。

二是新技术普及率低。改革开放以来,各地虽然研发寸一大批实用新技术,创造了一批优质高产(亩产

1500-3000公斤)的典型,但新技术大多局限在试点和示范区里,全国平均亩产还只有200公斤左右。特别是,近年来不少地区片面追求产量,盲目的超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激素,导致枣果质量大幅度下降,安全性令人堪忧。

三是品种结构不合理且新品种更新速度缓慢。目前,我国枣品种结构严重不合理,制干品种产量偏大、专用加工品种严重缺乏,鲜食品种中晚熟品种一统天下,严重缺乏优质中、早熟品种。在新品种推广上则普遍存在着老产区保守、不图更新品种,而新产区又由于发展太快和贪图便宜、新品种比例也不高的问题,造成我国枣品种老化严重,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和高级化的要求。

四是鲜枣周年供应的技术还不过关。目前,绝大多数枣品种一般只能侏鲜2-3个月。货架期保鲜技术还很少有人研究,提前成熟的设施栽培技术还不健全,延迟成熟的设施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

五是毁灭性病虫害日趋猖獗。近年来,枣疯病、缩果病、裂果和绿盲椿象等难以防治的重大病虫害的危害地区越来越广、危害程度愈来愈大,严重影响着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是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落后。能突出枣果特色营养的高新技术产品很少,产品附加值偏低。

三、枣产业发展前景

在看的见的未来,整个枣产业还将持续、稳步的发展,其中鲜食枣产业将会得到快速、大踏步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枣树面积和枣产量翻了3番,但枣产品市场一直保持良好态势。随着21世纪的到来,在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这样一种大调整、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我国枣业正在迎来其新的大发展时期。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显枣业重要地位。我国目前进行大规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强果莱业,稳定粮食生产,而在果品中则强调要大力发展特色果品和小杂果。枣树作为一种适应性强、栽培管理容易、用途广泛、比较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特色果树,其发展不仅符合国家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而且深受群众欢迎。

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给枣业发展带来历史机遇.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然而,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现状,又决定了西部大开发必须走经济和生态效益兼顾的道路。枣树抗旱性极强,耐粗放管理,是“一种多收”的铁杆庄稼,非常适合西北地区发展。如西北黄土高原,曾连续5年以上严重干旱,导致粮食绝收,苹果、核桃等严重减产甚至死树,而枣树却一直保持了较好收成。西部地区宜枣荒地资源非常丰富,农民发展枣树可享受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兼收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国家战略和农民目标的协调统一。可见,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退耕还林政策的深入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枣树的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将进一步拓宽枣产品市场空间。到21世纪50年代,我国将整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今后的50年间,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对营养型果品及其加工品的需求必然会大幅度增加。在我国,枣果作为传统的滋补保健佳品,早巳深入人心。因而可以预测,枣果及其加工品在国内亦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开发空间。

全球化、中国加入WTO将促进枣产品大规模出口。我国加入了WTO,意味着包括枣产品在内的大多数商品的出口门槛将大为降低,国际贸易更为自由,出口效益将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枣树生产国和唯一的枣产品出口国。枣作为我国特产,加之营养丰富,食疗价值高,在外贸出口方面可望迎来其黄金时期。

此外,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和国家地位的不断上升,中国的饮食文化和中国产品必将走向国际。枣作为我国特产,出口创汇前景十分广阔。

四、枣产业发展趋势

一是鲜枣产业将实现跨越式大发展。由于鲜枣较之干枣具有更好的口感、更高的营养(特别是维生素C)、更强的国内外市场亲和性(适口性广),加之鲜枣的贮藏保鲜和冷链供应技术发展迅速,鲜枣产业必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持续快速地发展,并在不远的将来实现供应周年化、经营国际化,成为枣产业中最活跃、最具竞争力和扩张性的部分,必将擎起枣产业的半壁江山。

二是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加快。近年来,枣树品种的多样化和高级化趋向已很明显,品种更新步伐日益加快。一方面,地方品种选优和远距离的大规模引进优良品种蔚然成风;另一方面,枣品种结构正在发生深

刻变革,制干、鲜食、兼用、蜜枣和观赏品种协调发展和早中晚熟有机搭配必将成为历史的必然。

国的枣产品要大规模走向国际市场要求枣树生产必须走向绿色化。此外,近年来我国枣树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发展很快,技术上日臻成熟。因此,枣树的无公害和绿色生产将很快走向普及。

四是枣产品向优质化和品牌化迅速迈进。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对产品的内在和外在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会更加追求品牌。虽然枣是我国的特色和优势,即使在加入WTO后近期内也不会受到国外同行的有力竞争,但国产枣产品却会面临跨国公司和其他果品的激烈竞争。鉴于此,我国的枣产品必须突出自身特色,迅速向优质化和品牌化迈进。一是中抵挡的大宗产品应强调优质和适口性好;二是高档产品将向突出枣果特点的高营养、功能食品性发展。

五是枣树生产将实现区域化分工、国际化经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枣树生产必将向其优生区集中,其中鲜食品种将北上冷凉地区,制干品种将向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西部移动,加工、经营和研发将向经济、技术和信息发达的东部集中。在种植方面可能出现两大趋势,一是中亚、非洲、大洋州等的干旱地区可能会规模化引种和商品化生产我国的枣树;二是一些跨国公司可能会涉足我国的枣产业,特别是枣产品的加工和贸易。

五、枣产业发展对策

要实现枣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抢抓机遇,扬长补短,在政府、科技、农民、企业、市场的相互结合上下大工夫。通过科技创新为枣产业提供动力和保障,通过政府制定配套优惠政策为枣产业发展提供优良环境,通过贮藏、加工、流通等龙头企业的发展拓宽市场深层增值,通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提高新技术应用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针对枣产业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今后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因地制宜的适当控制发展速度和规模,加快品种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面向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加强加工专用枣品种研发、传统枣产品改造升级和功能性食品开发,实现产业深层增值;加大实用新技术尤为矮密速丰、绿色生产和产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推广力度,提高枣树业整体科技水平;积极探索熟期调控和鲜枣保鲜技术,大力推动鲜食枣产业;培植区域性和国际性龙头企业,开发特色名牌产品;组织联合科技攻关,集中力量解决枣疯病、裂果、铁皮病(缩果病)防治等重大生产技术难题;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因地制宜健全公司加农户和枣树协会等形式的产供销全程服务体系。

枣树原产我国,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国外栽植量很少,也未形成商品和规模。其它水果,如苹果、梨、柑桔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入世后不但没有竞争优势,而且还要受进口果品的冲击。枣树为我国独有树种,我国枣树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的90%以上,国际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与我国竞争,各国用枣90%由我国供应。

目前,我国每年出口原枣及加工品9000吨左右,仅占总产量的2%,其中原枣出口约占出口总量的一半,原枣的出口主要为制干枣果,鲜食枣果的出口量极少。而其中有80%销往东南亚国家,只有20%销往美、英、荷 兰等国。现在红枣出口价每吨为1600美元,折合人民币每公斤13元,然而部分优良品种鲜枣在欧、美的售价竟高达每公斤36美元,远远超过了其它干鲜果价值。在国际市场上,金丝小枣的售价相当于核桃的10倍或苹果的30倍。随着中国的入世,大枣及其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流通将更快,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

据报道:目前全国枣树面积在1000万亩以上,总产量80万吨左右,人均仅有0.6公斤,从市场需求看,远远不能满足形势的发展。据各大枣基地及市场的销售情况看,优质鲜枣批发价元旦每公斤4元以上,贮藏保鲜枣每公斤8元左右,干制品每公斤8至10元,而且供不应求。

第18篇: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

一、集中一集聚一集群

(一) 集中

在集群发展的起始阶段——集中过程中,产业园区的政策环境要素和设施配套要素是吸引园外企业入驻的最大原因。

在此阶段,园内企业因为地理上的集中而形成了有别于分散的单个企业的生产效率优势和成本优势,即基于资源共享的效率优势和基于议价能力提升的成本优势。但是,由于集中仅仅是整个集群过程的最初状态,初步地表现出集群的地理集中性特点,产业关联及其薄弱,不能形成相互配套的产业协作和产业链关系,产业层面的集群优势几乎为零。同时园区企业对地域的嵌入性和依附性不强。

因此,处于集中阶段的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利用空间上集中的已基本形成了园区经济总量上的规模,赋予了集群企业一定的竞争优势,但难以较好发挥集群的外部规模效应。

(二)集聚

产业园区由集中而集聚的提升,是产业园区向集群方向发展的中间阶段,在此提升过程中,园区企业依托的主要是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市场规范和服务配套要素,四者构成了园区企业向某一产业集聚的基本条件。由此,在具备了上述四大要素的企业集中的园区中,产业具备了明显的行业特征,产业园区的发展指向了特定的产业,从而形成集聚。

此时,产业园区的竞争优势逐步扩大;生产效率优势一方面表现为基于资源共享的效率提高,另一方面表现为专业分工引起的效率提升;产业园区内的产业协作增强,企业间的合作规模扩大,使得成本优势覆盖了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两大部分。

(三)集群

集群是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而集群形成的基本要件除了上述两阶段的要素外,还必须具备人文环境、集群特色、产业配套及创新企业家群体四大要素。

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中,例如中关村、硅谷、新竹等,都具备了地理集中性、根植性、柔性精专、合作网络性、创新性、自组织性等特征,创新体系逐步形成,产业园区的发展进入新的层次。同时,产业园区也不再是集中于集聚状态下的“松脚型”的产业园区,而是嵌入本地社会文化中的园区集群。

二、辐射接受中心一向内辐射中心一向外辐射中心

(一)辐射接受中心

在辐射接受中心的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层次上,园区进入集群发展阶段,相对集聚,辐射接受中心的产业形成了明显的优势产业,显示出较好的产业链效应和较强的产业竞争力。但是,辐射接受中心往往只实现了产业园区的生产加工功能,园区功能相对简单,其竞争力的提升相对而言是被动的,有赖于外部技术的流入。

因此,此类园区具备一定的集群优势与产业竞争力,但产业升级与竞争力提升主要依靠接受外部产业辐射。

(二)向内辐射中心

辐射接受中心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将超越生产加工的简单功能,而跃升到向内辐射中心的层次。在此阶段,产业园区的优势产业形成了面向集群内部辐射作用,即优势产业中的具备了较高的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等各方面实力的龙头企业,首先产生了寻找新技术、开拓新市场的意识,并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扩张,从而对园区集群内部相对弱小的企业发挥辐射作用和示范效应,带动整个集群共同提升竞争力。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充分扩大到整个地域范围,区域品牌逐步形成,区域创新功能得到发挥,集群在当地的根植性也有所增强。

(三)向外辐射中心

向外辐射中心具有强大的品牌效应和技术输出效应,是所属行业的品牌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它不仅对园内企业有辐射力,使集群整体呈上升式发展,同时对于同行业的园外企业都有极强的示范效应和辐射力,使大批的外部企业成为其代工生产企业,甚至使外部企业形成专门的集群为其提供配套支持。

分散的企业由集中而集聚而集群,产业园区的集群由辐射接受中心而向内辐射中心而向外辐射中心,这就是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逻辑轨迹。

第19篇:产业发展报告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报告

一、2007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007年,高技术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发展速度保持稳定增长。全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40.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全市规模以上的高技术产业总产值119.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09%。经济效益稳定增长,发展后劲继续增强。高技术产业实现利润总额9.0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5.03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12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7.51 %,12.83 %,15.09%。

(一)高技术产业稳步发展,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2007年,全市医药制造业总产值为66.36亿元,比上年增长8 .04%;航空航天制器造业总产值为22.52亿元,比上年增长26.41%;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总产值为6.17元,比上年增长45.58%;信息化学品制造业总产值为0.27亿元,比上年增长7.94%;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产值为2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4%。其中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产值等高技术产业稳步发展,新材料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呈现较好的势头,成为新的增长点。

现代中药产业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医药生产企业有74家,药品经营企业476家。2007年3月6日,贵州同济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同济堂制药股份公司此次在美国公开发行986.5万股美国存托凭证,幕集资金1.1亿美金,是国内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成药生产企业;“神奇”、“益佰”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万顺堂、威门、新天等15家药业荣获“十一五”期间“全国民族药定点生产企业”; 2007年9月在贵阳市成功举办“2007年中国(贵阳)第三届医药博览会”;10月贵州民族制药厂“大果木姜子栽培及制剂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宏宇药业有限公司“保妇康泡沫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等项目,在全国深圳高交会上,得到国家发改委授牌奖励。这些为我市现代中药产业快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与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从创新能力、发展规模到市场竞争力都有了明显提高,在局部领域形成了比较优势。高新金阳园区在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方面,已聚集了龙翔六英寸晶圆、台湾国巨电子元器件、华翔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金达片式电感、鑫科集成电路设计、飞舸电子等一批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企业。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特色园区初步构建。

全市信息化建设工作步伐加快。顺利建成贵阳市政务服务中心暨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中心;农村信息化推进取得实质性进展;数字金阳和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进展顺利;企业信息化“1261工程”全面启动, 2007年支持137户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专项资金1580万元,企业信息化工作在全市得到广泛深入的开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传统农业逐步向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现代农业方向转化。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被批准成为科技部首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之一。我市投入300多万元实施了蔬菜产业现代农业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水果产业化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实施了永乐乡果蔬产业现代农业示范点建设等一批现代农业重大科技项目,推进了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全市实施了科技攻关项目118项。已实施国营林泉电机厂的企业产品全数字化设计科技攻关项目、太阳能级多晶硅中试项目、20-30吨液压挖掘机关键部件即液压及电子控制系统技术攻关、西南工具有限公司研制的双链可弯曲刮板输送机系列项目、贵州首朗高亮LED照明设备产业化攻关、年产100吨的纳米改性SPUA道路标线涂料产品项目等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有力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及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

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成效明显。2007年继续建设和认定了“贵州高科铜合金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等18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目前为止已建设和认定了35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007年新建的18家工程技术中心共投入3000多万元科研经费,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40项。这些工程技术中心的建立,在全市科技创新活动中起 1

到了良好的带动示范作用。

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我市“高性能聚烯烃复合材料研发及应用”获2007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为我市第一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立项建设奠定了基础。

2007年,贵阳生产力促进中心协助贵州科邦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获国家科技部科技型技术创新基金引导基金100万元,贵阳成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获国家科技部科技型技术创新基金引导基金100万元。科技风险投资公司新增投资贵阳柏丝特有限公司“拟除虫菊脂中间体产业化”等3个项目,新增投资金额1072万元。新增担保贵州成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集成模块化的粉碎预磨工作站”等15个项目,新增担保金额6830万元。

(三)加大支持力度,高技术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

围绕国家发改委实施的23个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组织申报了贵州泛特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国家一类新药—人神经生长因子注射剂产业化”、贵阳济仁堂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饮片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贵阳新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消瘀降脂胶囊产业化”、贵州威顿晶磷电子材料有限公司“3200t/a(P2O5) 电子级磷系列产品产业化项目”,并参加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其中,贵阳新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消瘀降脂胶囊产业化”项目得到国家800万元的支持。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盐酸罗格列酮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贵州源城科贸有限公司“税务信息采集分析管理系统产业化示范工程”等15项列入2007年省级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并得到省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608万元的支持。这些项目主要涉及到生物制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研究中心等方面,对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开发区建设发展迅速,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由于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空间严重不足, 2007年12月已由市委、市政府批复,选择麦架沙文扎佐作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基地,建设发展麦架—沙文---扎佐高技术产业带,规划总用地规模为92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为67平方公里。2007年高新开发区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科技孵化成果不断涌现。积极搭建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强化安商、富商、强商工作。共30余家企业47个项目被推荐申报国家、省、市资金支持,总额达1570万元。新增在孵企业42家,孵化企业毕业3户。汇通华城楼宇公司BKS系列产品国际专利申请通过审查,取得了“全球标准”认证,并挤进北美市场。贵阳华翔半导体公司被国家信息产业部认定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成为我省首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填补了我省此前无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空白。申报科技部并获批“创新基金初创期小企业创新项目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并通过此平台申报初创期小企业创业项目5项,共获资助200万元。

小河经济开发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3.62亿元,同比增长20.0%,增幅创建区以来新高。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及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及电力器材、医药等主导产业快速发展,质量和效益有较大提高。

白云经济开发区2007年,全区实现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内资33.97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1.89%;外资实际到位123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上升9.8%。先后引进了深圳中汽南方投资集团拟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新建国际汽车物流产业园项目、新加坡(中国)管业控股公司投资1000万美元新建高分子材料塑胶管道生产项目,广东正大康科技公司投资1.8亿元人民币新建工业物流园等各类新投资项目58个。

2007年,我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保持稳定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技术产业的规模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6.52%。二是企业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技术的局面亟待改变。三是投入严重不足,缺乏风险投资的资金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四是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没有根本性解决,政策体系需要完善,体制改革仍需深化。

二、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展望

2008年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推进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同时,也是贯彻落实《贵州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条例》的第一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工作要创新发展思路,大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工作的任务,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一)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提高创新能力

《贵州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条例》2008年1月1日正式施行,积极做好《贵州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条例》的学习和贯彻落实的工作。认真抓好《贵阳市“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工作。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开

发区为核心,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健全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机制,积极探索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新体制、新机制。积极支持配合《贵州省磷化工高技术产业链专项规划》、《贵州省生物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实施工作。根据贵阳市政府有关批示,为充分展示贵阳市生物产业的发展特色和发展中的成就,加强与全国各地先进省市交流与合作,发展壮大我市的生物产业。组织相关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市级相关部门参加好第二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为下一步贵阳市申报国家发改委建设国家生物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打下良好的基础。力争国家发改委认定贵阳市生物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

(二)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大战略部署,切实抓好“麦架-沙文-扎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走廊”有关涉及高新区的各项工作,力争在新拓区域规划、环评、土地报批、启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围绕核心产业,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切实抓好产业培育,在产业链构建方面取得新突破。以招商引资为龙头,拉长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实现产业的共生和集聚。着力打造具有国际投资、国际水准和国际市场特点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等专业高科技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方面取得新突破。实施“孵化带动”工程,在培植和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强化服务,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拓宽投融资渠道。进一步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打造投融资平台,构建投融资支撑体系。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健全科技创业孵化器。力争新增孵化企业38家,毕业孵化企业4家。

(三)积极争取国家及省的支持,发展高技术产业

2008年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将实施23个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专项的申报按照《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执行。这23个专项涉及生物医药专项、生物育种专项,生物医药工程专项,生物基材料专项,区域特色高技术产业链,新型平板显示器件专项,新型电子元器件专项;重大专项方案研究:即根据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研究高性能服合材料专项、循环经济专项、新能源专项方案等。按照相关专项抓好贵阳晶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等离子显示器关健材料---障壁、背板反光玻璃粉产业化项目、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国家二类新药盐酸格列酮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贵州道地药材饮片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贵州泛特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国家一类新药—人神经生长因子注射剂产业化”、贵州威顿晶磷电子材料有限公司“3200t/a(P2O5) 电子级磷系列产品产业化项目”等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做好前期工作,组织申报国家发改委。以此同时,2008年省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处将继续实施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实施的项目范围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磷化工、现代农业、优势生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等领域,以及特色优势产业的工程研究中心。我市将积极组织申报,争取省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扶持我市中小高技术企业发展。

抓紧抓好续建和新建的国家及省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实施,确保完成在建项目的建设计划。抓好贵阳新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消瘀降脂胶囊产业化”、贵州开阳化工有限公司“年处理33万吨粉煤加压气化示范装置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等国家高技术项目,落实建设条件,早日开工建设。积极支持省发改委做好贵州汇通华城楼宇有限公司“BKS中央空调能源管理系统”、贵州汉方制药有限公司“新型抗肿瘤药物--注射用盐酸拓扑替康冻干粉针剂生产线及原料药种植与加工基地建设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贵州同济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淫羊藿中药材保护抚育种植及提取物加工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等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验收工作。加强高技术产业调研工作,做好项目库的建设。

第20篇:产业发展总结

在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上,“林场增效、职工增收”是建设的核心问题,要实现这一核心,必须在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经济,提高经济活力上下功夫,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林业对现代化建设的经济贡献率。

为此,我们将立足于林场产业分布格局与经济现状,整体谋划,稳步发展,充分利用地缘与资源优势,在巩固与完善现有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替代产业与特色产业,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林业产业的特色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力求在更大空间聚集生产要素,辐射产品。

一、加大旅游业投入,成立旅行社,把旅游产业做强做大。

伴随国际国内旅游产业的发展脚步,宾西实验林场旅游产业在设计院、省厅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已初步形成了由旅游交通、宾馆、饭店以及景区、景点组成的产业体系,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品质的迅速提升,游客数量逐年攀升,种种迹象表明:长寿国家森林公园浓厚的乡土气息,意味深远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地质现象和纯自然景观,使国内外旅游者产生了强烈的探寻愿望,这个市场将随着宾西实验林场产业的不断升级而更加火爆。

面对如火如荼的旅游发展新形势,我们深切地感到,要想使旅游产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把产品做精、把产业做大、把文化做深、把宣传做响、把服务做优、把交通做畅。

2007年度我们对森林公园重新制定了修建性祥规,2008年度我们将依托森林公园成立旅行社,同时,举全场之力,集全场之智,加大对森林公园的投入,全面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建设上,本着“整体规划、局部祥规”的原则,针对森林公园内丰富的地质现象、自然景观以及别具一格的文化遗迹,积极打造长寿品牌,全力打造出一批景观独有、特色鲜明、经典入目、细节传神,即可观其景,又可养其心,赋有浓郁特色的旅游精品,使森林公园成为宾西实验林场又一个不可替代的支柱产业。

三、依托种苗示范基地成立绿化公司

种苗示范基地现有育苗用地1200亩,现代化自控温室5184㎡,组培车间400㎡,现有造林、绿化苗木40余个品种,可年产成常规苗木1000余万株,生产容器苗200余万株,完全具备成立绿化公司的条件,2009年度我们将通过详细的市场调查与前景预测,努力打造黑龙江省规模最大、信誉最好、知名度最高的绿化公司,为林场开放新的对外窗口,增加新的经济增长

宾西实验林场虽然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与便利的交通条件,但经营区面积小,森林资源总量低,因此,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继续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与管护力度,为实现长远发展提供坚强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发展观,在加强对现有产业科学化、合理化经营的基础上,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尽快实现由资源依赖型、管理粗放型向资源节约型、管理集约型的循环经济转变,加快进行战略性调整,拉动林区经济发展。一是要实施绿色生物工程发展战略。重点建设绿色生物工程的种植业、养殖业、采摘业等,实行产业化经营,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管理,有效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二是要实施森林药材产业化发展战略。依托资源优势,打造森林特色药业,加快推进林业产业的特色化;三是要实施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战略。坚持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效益经营原则,积极打造林区文化,实现不以消耗森林资源为代价的可持续经营与利用;四是要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以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确立自己的竞争新优势,形成区域互动合作机制,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立足于林场经济现状,充分利用地缘与资源优势,以“巩固、改革、发展”原则为主线,针对现有产业的各自特点,调整经营方式,改变经营理念,提高产业自身利用价值。第一,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结构体系以及股份制制度,进一步巩固卧龙岗陵园的支柱性产业作用,为宾西林场实现产业更替争取资金与时间;第二,加强改革,无论是从机制上、体制上,还是从人事管理与经营策略上,对种苗基地与救护中心实行全面放开,通过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使种苗基地与救护中心走出经营误区,扭亏为盈;第三,集中精力发展前景产业——森林公园,森林公园的建立与发展,直接推动了林场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使宾西实验林场走出了不以消耗森林资源为代价,促进林场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2006年度,我们进一步完善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其服务性能,在经济效益上显见成效,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坚持自然保护与适度开发相结合,坚持林区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努力建设体现林区文化,集体育度假、健身疗养、历史文化、科技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公园。

我局是1987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农村林业改革试验区,1998年被黑龙江省政府确定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示范示区。享有企业主管部门和省、市的特惠政策。 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这些年苇河林业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建职工住宅楼拔地而起 宽阔的水泥马路主街道两侧鲜花锦簇、绿树成荫。林业局主要以木材的采伐为主业,但近年来由于森林的大

面积减少,现以多种经营为主。主要是以国有经济为主体,集体经济为辅助,个体、私营经济、中外合资经济、港澳台经济及其它经济为补充。它即有生产经营单位,又有社会服务,同时兼容文教、卫生、公检法等事业单位。是一家以木材采运、木材加工、营林生产为主营,基本建设、农副业为附营的多种经营形式的国家二级工业企业。现就我局产业规划建设做以下汇报:

一、林区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介绍

(一)基本情况

1、木材生产

木材生产是苇河林业局主导产业,伴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而逐渐退位,木材采伐量逐年减少,由1997年的16.7万立方米减产到现在8.8万立方米,减产幅度47.3%。苇河林业局下设10家林场,现合理定产为8.8万立方米,从业人员1,185人。实现销售收入7346万元,平均售价861.63元。苇河林业局林相属复层异令林,树种以阔叶为主,主要有色木、水曲柳、柞木、桦木等。产生的主要产品有直接使用的原木、特级原木、加工原木、胶合板用原木等优质木材。苇河林业局是森工总局木材主要生产地之一,建局以来为国家提供1254.2万立方米的木材,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营林生产

苇河林业局施业区总面积191,417公顷,有林地面积162,604公顷,疏林地面积6,026公顷,灌木林地面积30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3,666公顷,苗圃98公顷,无林地677公顷,非林业用地18,316公顷。森林覆被率为85.0%。

自1958年开始人工更新造林,年均实际造林面积3.2万亩,年均保存面积2.1万亩。森林抚育3.9万亩,育苗面积400亩,产苗量约3,000万株。其中:可供上山成苗600万株。森林抚育总面积192万亩次;总产苗量达3.01亿株,森林病虫害防治总面积达到1,686,236亩次。现有国家级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一处,经营总面积2,458亩,母树经营面积7,479亩。2006年从业人员1,233人,实现产值1,188万元,更新造林6,023亩,森林抚育1.3万亩,育苗生产250亩,森林病虫害防治8.1万亩。现有部级标准化苗圃一处,省级二处,换床苗圃六处,其中:国家级无检疫对象苗圃二处。三站(病防站、气象站、种子站)基础建设完善。

3、多种经营

我局多种经营单位29个,有“三资、个体私营”等不同形势为主体的,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林副业、加工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等多种经营产业。从业人员11,801人,固定资产投入4,000万元,现有耕地面积是106,608亩,主要产品:有大豆、水稻、玉米、药材、食用菌、养牛、养禽、石材、山副产品等。2006年全局多种经营产值完成26,300万元,实现利润3,084万元,从事多种经营人员年平均收入10,312元,在全局十个林场中,有5个林场产值超2千万元,有4个林场产值超1千万元。产值占居了苇河林业局经济的半壁江山。

4、林产工业

苇河林业局林产工业现有人造板厂、木材加工厂、电工层压木、龙森木业四个厂家,固定资产投资9,626万元,共有职工873人。主要产品:有胶合板、纤维板、画板、锯材、电工层压木等。龙森木业公司已实行承包经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林业工业企业发展滞后。2006年全局实现林产工业总产值5,015(含集体产值)万元,利润亏损95.7万元。完成纤维板6,500吨,胶合板800立米,画板300立米,木材加工完成2,646立米,电工层压木完成700吨。

5、旅游产业

苇河林业局具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几年来建成了八里湾国家森林公园、龙凤源旅游区、种子园漂流等景区。累计投资982万元,从业人员85人,占地面积为4.1万公顷。到目前为止已接待客人数累计为11.6万人次,旅游收入累计为556.4万元,2006年接待游客2.87万人次,旅游收入187.3万元,发展前景良好。

(二)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1、取得的成就

苇河林业局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的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强领导、深化改革、强化措施、“五大”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森林资源保护卓有成效

“十五 期初苇河林业局有计划的调减了木材产量,比“九五”期少采24.6万立方米,少消耗森林资源37.7万立方米,活立木总蓄积1,160万立方米,期末增加到1,249万立方米,五年间净增长89万立方米,有林地公顷蓄积也由期初的67.6立方米上升到期末的72.7立方米,用材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蓄积由期初的占总蓄积的14.4%上升到期末

的20.7%。森林覆被率由84.95%提高到85%,提高0.05个百分点。实现了森林资源年生产量大于年消耗量。森林资源稳步增长。

(2)营林事业发展效果显著

继续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林业建设方针,加大森林资源培育和管护力度,有林地面积持续增加,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开展了公益林建设,实行了森林分类经营,停止了对禁伐区森林资源的采伐,严格实行了“三总量”控制,杜绝了超限额采伐的现象。大力加强了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工作,严厉打击了乱砍滥伐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积极进行了清理被占林地工作,实行退耕还林。到2006年更新造林保存面积1,040,598亩,比2000年958,040亩,增加了82,558亩。

(3)林产工业稳步发展

面对市场疲软,机制不活、资金短缺、设备老化、工艺落后、人才匮乏、管理不善的困境,我局及时调整了产业发展思路,进行了体制改革,进行一步深化了股份、租赁、委托、承包等多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盘活了闲置的厂房、设备等优良资产,努力生产适销对路的林工产品,使林产工业绝处逢生,我局林产工业的厂家基本上扭亏为盈,取得了明显效果,

(4)多种经营发展迅猛

在巩固好农业产业同时,依托林区多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接续产业,初步建成了六大基地。

----地栽木耳基地形成规模。2006年全局地栽木耳达到5,777万袋,产量达到1,938吨,创产值7,590万元,纯收入3,947万元。

----平贝基地稳步发展。全局平贝基地达到3,933亩,产量达到800吨,产值实现1,239万元,纯收入完成495万元,

----建成朝阳奶牛养殖公司。现存栏澳大利亚奶牛229头,母犊37头,和尚志蒙牛乳业集团签订了供货合同,发展前景较好。

----建立五味仔基地。到2006年建成五味基地共560亩,三年后预计可生产五味仔60吨,可实现产值321万元。

---建立野生药材,山野菜保护生产基地。总面积58,335公顷,其中野生药材335公顷,山野菜58,000公顷。

----建立粮豆种植基地,全局粮豆达到71,317亩,产量18,128吨。

(5)生态旅游初具规模

建成了以八里湾国家森林公园为主,及龙凤源漂流,种子园生态观光有等一批旅游项目,到目前为止累计已接待游客11.6万人次,旅游收入累计为556.4万元年,森林旅游已经成为我局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

2、成功经验及做法

(1)始终把资源培育、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确保森林资源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林区产业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3)始终坚持政策引导,利益驱动,吸引和调动林区职工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增加产业发展的活力。

(4)依靠各级党政领导才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林业建设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5)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产业再造和结构调整,实现生态效益和企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6)我局不仅存在较多的历史遗留问题,而且还面临体制转换和快速发展的双重任务,因而,在部署工作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发展这个题,把维护林区职工稳定摆在重要的位置,千方百计做好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工作,化解矛盾,平息事端,保证林区产业顺利发展。

(三)存在问题

1、可采森林资源枯竭问题。目前我局有30%以上的林场已无林可采,可采资源蓄积已不足64万立米,可采资源枯竭、木材采伐断档已成定局。现木材生产产量8.8万立米,其中人工林2万立米,由于天然林可采资源枯竭,划定的商品林区内已没有过熟和成熟天然林,现在采伐的几乎都是采自中龄林、幼龄林,严重的削弱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能力。一方面我局森林资源不足,别一方面,森林资源利用率低,两方面方因素制约了我局基础产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制约以资源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基础产业成为我局发展的瓶颈。

2、企业的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品缺乏竟争力。目前的林产工业厂家传统的初级产品较多,只是简单的粗加工形成了林产工业产品,科技含量较低,而切林产工产厂家规模较小,精深加工产品少,没形成集团优势和规模效益。多种经营虽然有所发展,但缺少拳头产品,缺少龙头企业,缺乏产业化、规模化。当今我们面对着国内国外两大市场,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导致林产工业产业素质低下。

3、非林非木及替代产业发展滞后。由于木材生产、营林生产等传统产业经营观念的影响,非林非木及替代产业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林区的多种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在产业调整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至造成以旅游、林区综合服务等产业发展体系严重滞后。

4、科技进步水平低,企业创新能力弱。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我局从事林业各尖专门人才仅占职工总数的12.3%,远低于其他行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对新技术、新设备和利用程度差,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产业科技投入小,尚未形成长期有效的科技投入机制。

5、管理体制落后,产业发展的机制不健全。林业产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不适合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现在的企业,政企不分,企业经营自主权不足,尚未建立起具有完全意义的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投入小,企业包袱沉重,技术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够。财政、信贷倾斜力度普遍不够,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已成为产业发展中非常突出的问题。

二、产业发展的意义及有利条件。

(一)产业发展的意义

1、加快林区产业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林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是为林区长远发展奠基,为子孙后代造福的明智之举。林区产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我们的产业的产品科技含量还比较低,经济效益仍然赖于原木资源,资源利用率还不高,加快林区产业发展,对科学建设现代化林业体系具有更大的意义。

2、加快林区产业发展,是增强林区经济,实现林区全面振兴的心然选择。我局木材产量大幅度下调,计划到2010年将调减到8万立米,如果调减到位,我局木材生产这一产业的地位就会动摇,主财源将会大大减少,如果我们不加快林区的产业发展,不尽快把各类加工产业壮大起来,把各种基地建设起来,我局的经济实力只能是严重萎缩,路子越走越窄。面对产量调减和森林资源减少的不利因素,必须是未雨绸缪,抓紧利用现有的资源和财力优势,尽快把替代产业发展起来,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培育和充分的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3、加快林区产业发展,是构建和诣林区,实现富民强企的必然途径。建设新林区,构建和诣社会,实现富民强企,产业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和诣社会就难以构建。只有林区产业的快速发展,才能有条件、有能力搞好林区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才能不断提高林区职工的生活水平。目前,职工收入还比较低,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途径,就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产业快速发展,把林地和土地资源的潜力挖掘出来,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林木、林副产品基地建设和精深加工以及森林旅游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壮大,不断扩大职工就业,提高职工收入,以产业发展促进富民强企。

(二)有利条件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中国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最近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以加快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为主题,出台了《关于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决定》。全国林业产业大会对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国家7部委联合出台制定了《林业产业政策要点》。党中央、国务院曾经出台了《关于林业发展决定》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规划》的战略部署。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林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尽快取得林区产业发展的新成效。

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林产品的社会需求日益增长,刺激产品与服务的价格上升,从而为生产者提供更大的利润空间,促进林业产业必须快速健康的发展,为市场提供更多的、优质的林产品和综合服务,满足社会对林业产业的要求,给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上半年,我局围绕着“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全面进步”的要求,按照区委、区政府和市林业局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立足Y林业发展的形势和特点,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林业经济运行、招商引资、种苗生产管理和安全生产方面都迈出了新的步伐,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五、存在的问题

1、Y区林业产业发展薄弱,小规模竹木加工企业数量多,产品附加值低,精深加工企业少,规模以上企业偏少。

2、招商引资办法不多,投资环境有待于优化。

3、资金不足,贷款难。许多木竹加工企业因信贷额问题,贷不到款,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影响企业发展。

4、资源紧缺,规模企业由于木材消耗量大,原料供给不足。

六、下半年工作重点

1、积极做好签约项目的落地服务工作,协助企业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积极做好经济运行的调查和分析,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

3、继续做好项目的续建工作和种植基地的建设工作。

4、认真做好林业安全生产工作,全面检查各单位安全隐患情况,切实加以整改,确保林业社会治安稳定。

《产业发展观摩点评范文.doc》
产业发展观摩点评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