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摩擦力的论文范文

2022-12-23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摩擦力

传送带的动力学问题

传送带问题为高中动力学问题中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传送带问题往往存在多种可能结论的判定,即需要分析确定到底哪一种可能情况会发生;其二,决定因素多,包括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斜面倾角、传送带速度、传送方向、滑块初速度的大小及方向等.这就需要考生对传送带问题能做出准确的动力学过程分析.下面是最常见的两种传送带问题模型。

1.水平传送带动力学问题

例1: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传送带以速度V=2m/s向右运行,现将一小物体轻轻地放在带的A端,物体与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若A端与B端相距4m,则物体由A端到B端的时间是多少?物体到B端的速度是多少?

例2:如图所示,有一水平方向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传送带有一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某物体以恒定的速率V2沿直线向左滑上传送带后,经过一段时间又返回光滑水平面上,运行速率为V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V1V2,则V3=V2 C不管V2多大,总有V3=V2 D只有V1=V2时,才有V3=V1 例3.一水平的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u,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例4.(选做)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水平段长L=6m,两皮带轮半径均为r=0.1,距地面高H=5m。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台上有一小物体以Vo=5m/s的初速度滑上传送带,物体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u=0.2,取g=10m/s2,设皮带轮匀速转动时皮带的速度为V,物体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为S,以不同的速度V值重复上述过程,得到一组对应的V,S值,由于皮带轮转动的方向不同,皮带上部运行的方向也不相同,取皮带上部向右运动时间V>0,向左运动时间V

2.倾斜传送带动力学问题

例5.如图所示,用皮带输送机将质量为M的物块向上传送,两者间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关于物块所受摩擦力f的说法正确的是

A.皮带传送的速度越大,f越大 B.皮带加速运动的加速度越大,f越大 C.若皮带速度恒定,则物块质量越大,f越大 D.f的方向一定与皮带速度方向相同

例6.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以加速度a加速转动时,小物体A与传送带相对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有a>gsinθ,A才受沿传送带向上

的静摩擦力作用

B.只有a

的静摩擦力作用

C.只有a=gsinθ,A才受沿传送带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 D.无论a为多大,A都受沿传送带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 例7.某飞机场利用如图所示的传送带将地面上的货物运送到飞机上,传送带与地面的夹角θ=30°,传送带两端A、B的长度L=10 m,传送带以v=5 m/s的恒定速度匀速向上运动.在传送带底端A轻轻放一质量m=5 kg的货物,货物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3,求货物从A端运送到B端所需的时间.(g取10 m/s2) 2

例8.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倾角为37度,从A到B长度为16m,传送带以10m/s的速率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无初速度地放一个质量为0.5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求物体从A运动到B所需时间。(Sin37=0.6,Cos37=0.8)

例9.如图,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370,并以V=10m/s速度运行,在传送带的A端轻放一小物体,若已知传送带与物体间之间的动摩擦因数u=0.5,传送带A到B端的距离S=16m,则小物体从A端运动到B端所需的时间可能是(g=10m/s2)

A C 1.8s 2.1s B 2.0s D 4.0s

推荐第2篇:物理论文生活中的摩擦力论文

物理科技小论文

——生活中的摩擦力

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运动的力叫摩擦力。列如:日常生活中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是靠汽车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向前行进的,滑擦面常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几种。

我们知道踢出去的足球会慢慢停下来,是由于摩擦力的作用。木匠在把木板磨光滑的工作中,是用砂纸在木板上靠砂纸和木板产生摩擦力将木板打磨平滑的;汽车发动机发电;人们洗手时双手摩擦把手上的灰尘洗掉;洗衣机洗衣时转动使衣服和水产生摩擦;用板擦擦黑板都会产生摩擦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只要物体互相接触且有相对运动都会产生摩擦力。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粗糙程度一样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常识,当自行车车胎气不足时候,骑起来更费力一些。

2、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压力大小有关,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如何增大摩擦力和减少摩擦力?

1、物体的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比如鞋底和轮胎的花纹。汽车在路面行驶,轮胎与粗糙的地面接

1 触,这样摩擦力就能增大。汽车行驶在雪水的路面,摩擦力就会减小。所以雨、雪天就要注意安全。

2、减小接触面间的粗糙程度:风扇转轴要做得很光滑。钟表加油可以减小摩擦力,使走时更准确。滑冰场上,工作人员经常打扫冰面使它平整,可减小摩擦,加快滑冰的速度

通过以上的学习观察总结出,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两物体和表面的粗糙程度。

推荐第3篇:《摩擦力》说课稿

本节课我从下面三个方面谈一谈教学的构思。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3、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二、教法和学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作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三、教学程序的设计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

(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

今天上课之前,我带了几个小玻璃球准备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科学研究。但在来学校的路上,小玻璃球变脏了。老师给他们洗干净了。现在,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请出来。(请两个同学上台20秒夹球)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学生讨论回答

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二)新课学习

1、认识什么叫摩擦力

先请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来做几个动手实验。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进而引入摩擦力的定义及种类。并进一步指出,在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中,滑动摩擦是初中学习的重点,自动导入到本节第二个环节\"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学习。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1)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是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对于这部分同学注意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作为老师,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有关?是否于表面积的大小有关?并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2)探究活动的第二步是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怎样证明学生自己的猜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有针对性地请了一位同学来说说他们组讨论的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学生,问他们“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我们这组的同学是要研究压力的变化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那我们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变化是由这个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都会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

(3)探究活动的第三步是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提醒学生如果想让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该让木块在长木板上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二力平衡知识)。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巡视各实验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后,四个实验小组的代表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在得到实验结论后,继续引导学生们总结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如果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控制其它与该物理量有关的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变量控制法”。接着再讲述:“变量控制法”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它适用于多因素问题的研究。它不仅仅适用于研究物理问题,也适用于其他科学领域问题的研究,在今后的学习和探究中,我们还要经常使用这个方法。

3、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

有很多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事例都是学生们所熟悉的,而且学生们已经通过实验获得了滑动摩擦的有关知识,所以对于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自己进行讨论,还鼓励他们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减小摩擦的事例,让他们自己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些有关摩擦的现象,并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常用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只适当地进行引导和点拨。

4、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从上面的讨论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接下来我让同学们继续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并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迷你小实验”,并将讨论的内容以“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接着顺带提问:我们观察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火车都装有轮子,这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减小摩擦?而现在有一种新型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它是没有轮子的,但它的时速可达到500公里以上,是当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它又是利用什么途径来减小摩擦的呢?

5.以分组抢答形式完成一些课堂反馈题:

6.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面小文章,加深对摩擦力的认识。

7.课后作业:

(1)以\"假如没有摩擦\"为题,写一篇科幻小文章。

(2)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

推荐第4篇: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教案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2)了解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3)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4)知道摩擦力的利与弊。

(5)联系生活实际,知道哪些是益摩擦?哪些是有害摩擦力?并能解释常见的现象。

(6)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静摩擦和滑动摩擦的存在。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具体问题.

(2)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探究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

设计思路

摩擦力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教学难点。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观察来主动探究归纳,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所以在本课的设计中,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主动设计实验,通过归纳和总结得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从而知道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并且能用它来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器材

教师:一杯米、筷子

学生:长方体木块以及细线每两人一套、弹簧测力计每两人一只、毛巾、棉布、砝码、圆珠笔心要能够满足一个组同学的使用量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点评

一、引入课题

认识摩擦力

1.

演示“筷子提米”引入摩擦力

2.

指导学生探究书图 8-22实验。 要求:拉物体的力要由零开始缓慢增加,直至将物体拉动为止。 3.

摩擦力的分类: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例1:判断下列摩擦分别属于何种摩擦 a、铅笔芯与纸之间的摩擦 b、走路时,鞋与地面之间 c、圆珠笔写字时笔与纸面间 d、黑板擦与黑板间

1、观察、思考:为什么竹筷能将杯子提起来?

2、按图8-22所示的方法,动手实验,归纳出感受: 拉 力大到一定程度物体才滑动,滑动后还要一定大小的拉力作用来维持物体的运动

3、思考并回答 a、滑动摩擦 b、静摩擦力 c、滚动摩擦力 d、滑动摩擦

引起学生探究兴趣。

通过实验感知桌面对运动物体有阻碍作用

建立静摩擦和滑动摩擦的概念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活动:

8.5 探究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1、

你能改变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吗?

2、

引导学生对如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进行研究

3、

将学生分为四大组。引导学生分别对课本上的思考内容进行研究

4、

点评,鼓励学生

总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

1、

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

2、

阅读“信息快递”并实验几次

3、

设计实验进行研究,收集证据,交流研究结果

4、

完成课文中的填空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为学生的交流合作,语言表达提供了机遇

三、生活中的摩擦

1、提问: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中存在摩擦?

2、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

总结: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a、增大压力

b、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a、减小压力

b、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c、变滑动为滚动摩擦

d、使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

例:下列情况是通过什么方法改变摩擦力大小的

a、自行车把手上刻有花纹

b、体操运动员上杠前涂镁粉

c、刹车时用力捏闸

d、轴承

e、加润滑油或在摩擦面之间形成一层气垫。

1、观察图8-23四幅图,讨论、回答问题

2、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有害摩擦,哪些有益摩擦

3、思考并回答

a、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b、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c、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d、变滑动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

e、使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来减小摩擦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研究自行车

活动8.6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问:自行车上哪些部位存在摩擦?哪些摩擦是有害的?分别采用了哪些方法增大或减小了摩擦? 学生上讲台对照自行车图片回答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学到了什么?

学生小结 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 以《没有摩擦力的世界》为题,写一篇科幻作文。 学生作文 科幻小作文,使本节知识得到升华

板书设计

1、摩擦力

产生条件:物体将要运动或已经运动时,

种类:

静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a、压力大小

b、接触面粗糙程度

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a、增大压力

b、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4、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a、减小压力

b、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c、变滑动为滚动摩擦

d、使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

高一物理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滑动摩擦的规律.知道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3.认识静摩擦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4.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5.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4.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3.在研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的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教 学 方 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 学 手 段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长方体木块(每组3块)、弹簧秤、毛巾;玻璃板、毛刷(两个学生一组).身

边的物体(例如水杯、黑板擦、钢笔、橡皮、讲桌等物体)

教 学 活 动

[新课导入]

师:(举生活中的例子,也可以用多媒体演示)

(演示实验]用手握住水杯.

师:水杯为什么没有运动?

生:因为水杯受力平衡.

师:水杯受几个力呢?

生:两个,重力和手对它的摩擦力.重力和摩擦力应该是平衡力.

师:那么摩擦力的方向又是如何呢?

生: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在这个问题中摩擦力的方向应该竖直向上.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摩擦力.

[进行新课]

一、静摩擦力

师:首先看一下什么是摩擦力,大家回忆一下初中所学的内容,叙述一下摩擦力的概念.

生: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个力叫做摩擦力.

师:(举身边的例子,用水平推力推课桌时,课桌没有运动)当我用力推课桌时,课桌为什么没有运动?

生:因为课桌与地面之间有摩擦力的作用.

师:这种摩擦力发生在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之间,我们把这种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同学们思考一下静摩擦力存在的条件.

生1:首先两个物体间的接触面不光滑.

生2:两个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生3:两个物体应该接触并且相互挤压.

师:(鼓励)刚才几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好,根据上节课的知识,弹力产生的条件是接触并且有形变,那么把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概括成一句话,这句话应该怎样表达?

生:两个接触面不光滑的物体间有弹力并且有相对运动趋势.

师: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一下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实验探究](参考实验)

(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逐渐增大拉力,直到木块运动为止。观察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2)在木块上增加砝码,重复上述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师:实验数据记录的表格应该怎样设计?

生:我设计的表格是这样的.

多媒体投影学生的表格设计(参考表格)

实验次数 木块的运动情况 木块(或含砝码)的重力G/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l

3

师:根据实验结果,尝试讨论以下问题: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不用外力去拉,它有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生:没有

师:用弹簧测力计轻轻拉木块,但它不动,木块有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生:有.

师:其大小和方向如何?依据是什么?

生:大小与拉力大小相同,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即与拉力的方向相反;依据二力平衡.

师:静摩擦力的大小是一个固定的值吗?它与压力有关系吗?如何确定其大小?

生:静摩擦力的大小不是一个固定值,它与压力没有关系,可以用二力平衡条件来确定它的大小,在物体静止时,物体受到的拉力和物体受到的地面对它的静摩擦力相等.

师:当物块才刚开始相对于桌面滑动,这时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叫什么?它的大小和方向呢?

生:最大静止摩擦力;大小等于物块刚开始运动时的最小拉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师:大家讨论归纳一下静摩擦力的特点.

生:一般静摩擦力的大小没有一个确定的值,类似上述情况,当物块不动处于平衡状态时,静摩擦力的大小随拉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总是等于拉力的大小.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接触面切线方向,跟物体间相对滑动趋势方向相反.静摩擦力增大到某数值后就不再增大了,这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叫做最大静摩擦力,用fM表示.最大静摩擦力的方向,也总是沿接触面切线方向,跟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师:(微笑鼓励)刚才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两个相接触的物体之间存在着静摩擦力的作用,则并不一定处于最大静摩擦状态,最大静摩擦力等于使物体将要开始运动所需的最小推力.

师:对于静摩擦力,我们还要讨论几个问题,首先考虑第一个问题:静摩擦力能不能发生在运动的物体之间?

生1:我看不可以,因为这种摩擦力是静摩擦力.

生2:我不同意刚才这位同学的看法,静摩擦力中的“静”应该是指的相互接触并且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它应该是指的相对静止.

师:对,静摩擦力中的“静”是指的相对静止.第二个问题是静摩擦力的大小如何确定?

生:可以根据平衡条件来做.

师: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个例子.

[课堂训练]

用手握住一个油瓶(瓶始终处于竖直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中油越多,手必须握得越紧

B.手握得越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C.不管手握得有多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总是一定的

D.以上说法都正确

答案:AC

解析:手握住油瓶,油瓶不掉落下来,表明手对油瓶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跟油瓶受到的重力平衡——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瓶的重力(大小)决定;油瓶变重,它受到的静摩擦力必须随之增大,手握得紧一点,相应的最大静摩擦力值也就大一些,才能保障油瓶不会掉落下来;如果手握得不够紧,正压力不够大,最大静摩擦力小于油瓶的重力,油瓶就会掉下来.所以选项A正确.手握得越紧,手与瓶之间的正压力越大,最大静摩擦力值也越大;但这时油瓶受到的是静摩擦力,是与油瓶重力平衡的静摩擦力,是一个定值——等于油瓶的重力.可见,选项B错误,C正确;显然D也不正确.

师:继续刚才的分组实验,当拉力大于物体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的运动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继续做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生:物体由静止变为了运动.

师:这时候物体与地面之间还有没有摩擦力?如果有,是什么性质的摩擦力?

生:物体与地面之间仍然有摩擦力,不过摩擦力的性质由静摩擦力变为滑动摩擦力.

师:好,我们下面就来研究一下滑动摩擦力.

二、滑动摩擦力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结合上面的实验,然后说出什么叫做滑动摩擦,什么叫做滑动摩擦力.

生:从上面的实验可得出,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间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师:根据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我们探究一下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怎样的.

生:接触面粗糙的两个物体之间有弹力并且有相对运动.

动手实验,“感受摩擦力”

学生做身边的实验,感受与滑动摩擦力有关的因素,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考实验)在桌面上垫一张纸,把手压在纸上,然后手掌向前推,保持接触面的材料不变,在大小不同的压力下朝前推手掌(材料可以是纸、塑料、毛巾、木板、橡胶等);然后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材料.

师:通过比较,感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生:与正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师:下面我们自己设计一个实验,看一下滑动摩擦力到底与正压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首先大家考虑一下实验器材的选择,然后探究如何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也就是实验原理是什么,最后我们进行实验.

学生探究如何进行实验,包括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过程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等等.

师:第一个问题,实验前你选择的器材是什么?

生:我们可以继续刚才那个实验,只不过是让木块运动起来.

师:对木块的运动情况有没有限制?

生:木块要匀速运动或缓慢地移动,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保持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师:是的,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实验过程中是如何改变木块对地面的压力的呢?

生:可以在木块上添加砝码.

师:实验数据是怎样进行处理的?

生:我们可以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在不同压力下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拉力大小,而在水平面上运动时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所以我们要测量木块及砝码的重力从而得到木块对地面的压力.为记录数据设计的表格如下:

多媒体投影学生设计的表格

实验次数 1 2 3 4

压力FN/N

拉力F/N

摩擦力f/N

师:记录了数据以后是如何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呢?

生1:可以用每组得到的摩擦力和对应的重力相比.

生2:可以作摩擦力f随压力Fn变化的图象,如果图象是一条直线,说明二者成正比.

师:刚才两个同学的做法都很好,但是我还是建议用第二种做法,这样作出来的图象一目了然,很容易进行判断.如果你在测量中出现了错误的点,这个点可以在作图中舍去.以后大家要多采用图象的方法处理实验所得到的数据.

师:实验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生: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与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成正比.

师:大家猜想一下滑动摩擦力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生1:可能与接触面的面积有关.

生2:可能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生3:可能与物体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师:下面大家就通过实验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通过实验,我们能够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生: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跟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师:(总结)更为精确的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两个物体间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如果用F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FN表示压力的大小,则有F=μFN,其中μ是比例常数(它是两个力的比值,没有单位),叫做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材料不同,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也不同.动摩擦因数还跟接触的情况(如粗糙程度)有关.

师: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生:滑动摩擦力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师:(强调)需要注意的是,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虽然是跟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但是要把相对运动方向跟运动方向这两个概念区分开,不能混为一谈.

师:为了加强对滑动摩擦力的理解,我们看下面一个例题.

多媒体展示课本例题

注意:在例题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分析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不能越俎代庖,而应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分析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特别是受力分析的能力,为以后复杂的受力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滚动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滚动摩擦.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间滚动的作用力,叫做滚动摩擦力.在压力相同时,滚动摩擦力要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小结]

摩擦力是物理教学中的难点,这节课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利用我们身边随手可见的例子和简单的学生实验来进行的,一定要注意避免的是把知识点强加给学生,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会.滑动摩擦力这个概念的难点在于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而不是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计算等等.静摩擦力则更是一个难点集中的知识点,包括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静摩擦力大小的判断等等,这些问题不可能在我们这一节课就能完全解释清楚,让学生全部了解,应该让学生先熟悉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因为静摩擦力不止一次地将会出现在将来的学习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能在简单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

3)掌握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掌握判定滑动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熟悉实验探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注重实验探究方案设计的思考与改善。

3)通过参与实验探究能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探究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能与同学互相协作、友好相处。

教学重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关系f=μN。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方案,对实验数据的数据处理;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定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波珠子、塑料筷子,木筷子、烧杯、啤酒瓶、洗衣粉、带有定滑轮的平板一块、带线绳的大木块、小木块、测力计、毛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学生实验1:把波珠子放在烧杯里,请学生先用塑料筷子尝试把波珠子夹起,再用木筷子夹波珠子。

学生实验2:在手上沾些洗衣粉水,握住瓶颈部分(图中覆盖部分)向上提,提不起来;再将瓶子擦干净,用毛巾覆盖在瓶颈部分,拿着毛巾向上提瓶,瓶很容易提起。通过两次实验对比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动摩擦力

从学生实验中引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作用点和方向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且跟物体的相对滑动方向相反 学生实验3:手压着桌面向前移动,感觉摩擦力,然后增大手对桌面的压力, 学生实验4:在玻璃板上铺上毛巾测力计拉木块使它也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读数。然后把木块放在玻璃板上,用测力计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在木块上加上钩码,用测力计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读数,试分析数据,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跟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讲解: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两物体间的正压力N成正比,有公式:F=μN。μ是动摩擦因数,由摩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 2.静摩擦力

演示实验1:推讲台而讲台不动,引导学生得出静摩擦力的概念

从实验1引导学生得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不光滑,有压力,有相对运动趋势。 演示实验2:

当定滑轮的绳子下端悬挂50g砝码时,物块保持静止状态。 提出问题:物块静止,它受板的静摩擦力多大?方向如何?你是根据什么原理判断的?

当悬挂的砝码增加到100g时,物块仍保持静止状

《课课程标准》对摩擦力一课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其中,对静摩擦力规律的认识包括最大静摩擦力。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断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而摩擦力又是高中力学三类常见的力之一,是受力分析的基础。本节课是力学的基础,对摩擦力知识掌握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以及摩擦力做功、摩擦生热知识的应用。所以本节课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学生在初中定性地学习过摩擦,包括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等内容,通过实验的方法定性地研究了滑动摩擦力与表面状况有关,所以对于本节课重点是通过实验事实让 学生在理论层面对摩擦力建立比较深入全面得认识。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实验探索、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加强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究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规律的全过程,归纳出物理结论。从而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总结归纳物理结论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能力和通过实验获取知识方面获得成功的体验。

推荐第5篇:摩擦力教案

3.3《摩擦力》教案

物理组:韩红梅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滑动摩擦的规律.知道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3.认识静摩擦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教学重点 1.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的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三.教学重点

1.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的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四.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4.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研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 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桌子上给文具盒一个初速度,文具盒最终会停下来,这说明什么问题? 引入:那这个力是谁给的,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这个力呢?它的大小和方向如何确定呢?本节课学习关于摩擦力的知识。

一、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相对滑动时受到的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

演示实验: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桌面上缓慢运动,保证弹簧秤的示数不变。就可以维持木块匀速前进,这时物块和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再在木块上加一铁块,同样维持物块匀速前进。这时滑动摩擦力变了吗?说明什么道理?

滑动摩擦力变大,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两物体之间的正压力有关,(为什么不讲与重力有关?——木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木块,而正压力的施力物是木块,受力物体是桌面)且正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更换实验条件,把木块放在毛巾上拉动,同样维持其匀速运动,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发现比在桌面上的要大,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老师归纳:经实验证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相互之间的压力FN成正比, 关系式表达为

f=μN

注意:μ是f与N的比值,μ是动摩擦因数,由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是没有单位的。

老师归纳: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73页讨论与思考)

二、静摩擦:

提问:滑动摩擦力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滑动的时候发生的。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处于相对静止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发生摩擦呢? (1)教师演示:用力推讲桌。

①开始用很小的推力,推不动,分析讲桌受力情况。

②再用稍大的力推,还静止不动,分析受力情况

③继续增大推力,讲桌开始运动,分析受力情况。 分析:我们用不大的水平力在水平地板上推箱子,虽然箱子有相对地板运动的趋势,但箱子并没有动,就是因为箱子跟地板之间发生了摩擦。这个摩擦力和推力都作用在箱子上,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平衡,因此箱子保持不动。 这时发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 老师归纳: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继续分析:逐渐增大推力,如果推力还不够大,箱子仍旧保持静止不动,所受静摩擦力跟推力仍旧平衡。可见静摩擦力随推力的增大而增大。但是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max叫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就是物体刚开始运动时所需的最小推力)

老师归纳: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

0≤F≤Fmax

说明: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性质和正压力有关,在实际中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2)静摩擦力的作用(学生举例)

拿在手中的东西不会滑落

把线织成布,用布缝衣服,也是靠纱线之间的静摩擦力的作用。 三.案例(略) 四.板书设计

一、滑动摩擦力

1.定义: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相对滑动时受到的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

2.产生条件:(1)接触 (2)挤压 (3)材料不光滑 (4)相对滑动 3.关系式表达为

f=μN

注意:μ是f与N的比值,μ是动摩擦因数,由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是没有单位的。 二.静摩擦

1.定义:物体间有相对滑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

2.条件:(1)接触 (2)挤压 (3)材料不光滑 (4)相对滑动趋势

3. 大小:0≤F≤Fmax

五,课堂小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两种摩擦力,学习中应注意1.有无摩擦力2.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3.方向如何4.注意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中“相对”二字学生不易理解

6

4.静摩擦力的方向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曲面则与接触面相切的方向)

☆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此处相对运动趋势是指该物体相对于与它接触的物体(另一 物体)而言的。)

【例题分析】 如图所示是皮带传动的示意图,O是主动轮,O′是从动轮,两轮水平放置,则当主动轮按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时,皮带上P、Q两点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分别是(

D )

A.向上、向上

B.向下、向上 C.向上、向下

D.向下、向下 解析:在皮带转动时,P点和Q点相对主动轮和从动轮都是静止的,它们受到的是静摩擦力。假设主动轮与皮带之间 的接触面是光滑的,当主动轮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皮带上的P点相对主动轮向上运动,故P点相对主动轮有一个向上的运动趋势,所以P点的摩擦力方向向下;同理,假设皮带与从动轮之间的 接触面光滑,当皮带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皮带上的Q点相对从动轮向上运动,故Q点相对从动轮有一个向上的运动趋势,所以Q点的摩擦力方向向 下。

5.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

7.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的理解,有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物体有向右运动的趋势

7

5.静摩擦力的应用 阅读书本P62 [说一说],了解静摩擦力的应用。 6.物理知识与应用有机结合在一起,达到活学活用。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应用静摩擦力的。(比如我们去超市购物时乘的电梯会给我们有静摩擦力等等)

8.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 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前面我们研究了静摩擦力,现在我们继续做前面的实验,用力去拉木块,当力F>Fmax时,我们会发现木块在木板上 开始滑动,拉力却明显减小,表明摩擦力明显减小,此时所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1.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另一物体滑动时,会受到另一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学生总结)

☆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 (1)物体与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 (2)物体与物体之间接触并且相互挤压(有形变);

(3)两个接触面不光滑,应有粗糙程度。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相反”是指相对接触的物体,而不能相对别的物体。)

注意:所谓“相对运动”,指的是两个物体分别以对方为参照物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而不是相对地面或其他物体的运 动。(教师点拨)

1.教师引导学生按探究静摩擦力的方 法类比探究滑动摩 擦力。

2.学生进行类比学习,得出滑动摩擦力 的特点。

1.培养学生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胆量。

2.学会用类比的方法学习,学会举一反三。

3.教师进行点拨教学可以给学生正确的指导。

8

滑动摩擦力的特点

观察A在B上滑动时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理解相对运动含义。

3.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要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首先我们要猜测它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同学们猜测之前,提醒同学们可能有些同学在初中已经学过,但我们不要盲目地相信权威,我们今天有机会来验证我们的猜想,下面同学们先讨论一下。 【提问】: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 些因素有关?

【提问】这些因素都需要一个一个地研究吗?

【教师分析】:在研究之前要做出分析,有些其实是没有关系的,有些是类似的,有些暂时只能作定性研究,有些可以定量分析。

根据以上几条猜测,设计实验去进行验证探索。(利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探究)

压力FN

摩擦力Ff

作出FN——Ff图象,寻找其中规律。 对实验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估和交流。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其比例系数由接触面的材料决定,称之为动摩擦因数(μ)即:

Ff=μFN “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 关,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没有单位。

[阅读P62表

1、3了解几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

3.进行猜想和假设,学生通过讨论回答: 可能因素:重力、接触面积、压力、运动速度、湿度、粗糙程度、材料等。

4.学生和教师一起对列出的因素作出筛选,确定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设计出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

5.学生通过自己的比较探究过程,并分享其他同学的成果,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学生对成果进行分析论证。

6.分析论证后形成结论: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②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

4.这样引入主要想培养学生不盲目迷信权威,一切依事实为依据的科学探究精神。

5.学习拟定 简单的科学 研究的计划和实验方案。完成对知识 的初步探究和理解过程。

6.鼓励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并能书面或 口头表达自 己的观点,使 学生认识到 实验、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 要性。

7.培养合作 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 不同的见解, 勇于放弃或 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既坚持原则,又 尊重他人。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

2、3

【例题分析】 例题:

在东北的冬季伐木工作中,许多伐下的木料被装在雪橇上,用马拉着雪橇在冰道滑行,将木料运送出去.一个有钢制滑板的雪橇,上面装着木料,总重量4.9×104N。在水平的冰道上,马要在水平方向用多大的力,才能够拉着雪橇匀速前进? 分析与解:分析雪橇的受力情况,雪橇(包括木料)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马对雪橇的力F1,冰道对雪橇的滑动摩擦力F2。明确雪橇的运动情况,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雪橇匀速前进。从初中学过的二力平衡的知识知道,F1和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F1=F2。 滑动摩擦力F2的大小可以由F2=μFN求出。其中FN的大小等于雪橇的总重量G,即FN=G=4.9×104N,钢和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数值可在课文的表中查出:μ=0.02。 可求出马的拉力F。 解:雪橇匀速运动所以

F= Ff=μFN=0.02×4.9×104 =980N

7.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

8.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的理解,有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滚 动

摩 擦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滚动摩擦。

2、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做一做】体验滚动摩擦的大小。 【阅读】“科学漫步”――液体的阻力

1.学生之间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懂的问题协商解决,不同的看法进行辩论。

2.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物理学问题。 提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同时指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小结 1.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如何判别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1. 学生自己总结 2.了解一些判别方法。 及时复习巩固,让知识系 统化。

10 【板书设计】

第3节

摩擦力

一、静摩擦力

1.静摩擦力的定义 2.产生条件

3.大小:

4.方向:

二.滑动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的定义 2.产生条件 3.方向

4.大小:Ff=μFN 三.滚动摩擦力 【教学设计反思】

摩擦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无形中存在的力,是非常抽象的,这就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所以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身边器材来探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这样的设计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和他人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我设计在猜想摩擦力影响因素时,让学生说出猜想后,还得说出能支持自己猜想的事例,这样就可以避免盲目的猜想和不切实际的瞎想。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的各个环节,并在实验中及时进行修正。这样的设计可以加强学生对探究环节的进一步掌握。但在实际操作中也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为了防止实际在课堂上学生没有思路,我在备课时也注意了一些实际教学环节,多想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做到及早预见,给学生一些点拨。

推荐第6篇:摩擦力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

第三节《摩擦力》说课稿

武沟九年制学校

惠文星

我要讲的这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本节课我从下面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教学构思。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标准中对摩擦力的表述是“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和弹簧测力计的具体应用,验证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是本节的重点,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摩擦力。 (2)知道摩擦力的方向、作用点。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体验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2)经历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

(3)经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2)通过对摩擦力的分析,激发学生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3.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主的实验探究

二、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通过拔河比赛和体验感悟引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

1.什么叫摩擦力及摩擦力的三要素

课本中是把滑动摩擦、静摩擦合在一起的,没有具体的区分,我在这里简单地向学生解释了二种摩擦的区别。而对于静摩擦可以作一点补充:当两个物体之间相对静止且又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是静摩擦。这对学生的理解并没有什么难度,况且在“科学世界”里面也提到了“走路时要利用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如不讲一下静摩擦,学生在这里当联系课本中的摩擦的定义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没有发生“相对运动”还会有摩擦?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指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们的猜想后,还要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可以对有的猜想进行归类,比如有的同学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重力大小有关,而有的同学说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可以指导他们将这二个猜想归为压力这一类。还有的同学说可能跟接触面的粗燥程度、接触面的面积,物体的运动速度等有关系。今天,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是否与接触面面积的大小有关?并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2)指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先让同学们思考:用什么工具来测滑动摩擦力?(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摩擦力是同一个力吗?(不是);那如何才能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中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那么实验中应该让木块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这时的弹簧测力计应该怎样调零?(放在水平方向然后调零)。通过这样的引导既起到了复习的效果,又为他们下面的探究做了一定的铺垫。

再让每组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那我们在设计实验时应该注意运用怎样的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因为在八年级的学习中,已多次用到过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所以,这里对学生不算一个难点。 然后请每组派两位同学到讲台前说说他们组制定出的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引导全班同学对他们方案的理解,对不太科学的地方引导本组或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完善。

(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与数据记录,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并适时进行指导。实验结束后,八个实验小组的代表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实验结束后,还可以鼓励学生思考:能不能固定弹簧测力计不动而只拉动木板呢?为什么?并且让学生们再简单操作一次,让他们自己发现这样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比较稳定,容易读出正确数值,实验效果更好。而且这也更能帮助他们理解“相对运动”的含义。 4.当堂反馈

本节课上的累,学生无动于衷,没有反应,死气沉沉,另外,我在备课的过程中将学生备的不充分。应该从认识摩擦力,理解摩擦力,应用摩擦力这个思维来上课,可能效果会更好。

推荐第7篇: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 教案

讲课内容:《摩擦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能在简单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 3)掌握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掌握判定滑动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注重实验探究方案设计的思考与改善。

2)通过参与实验探究能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探究中获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能与同学互相协作。

教学重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关系f=μN。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方案,对实验数据的数据处理;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定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波珠子、塑料筷子,木筷子、烧杯、啤酒瓶、洗衣粉、带有定滑轮的平板一块、测力计、毛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学生实验1:把波珠子放在烧杯里,请学生先用塑料筷子尝试把波珠子夹起,再用木筷子夹波珠子。

学生实验2:在手上沾些洗衣粉水,握住瓶颈部分(图中覆盖部分)向上提,提不起来;再将瓶子擦干净,用毛巾覆盖在瓶颈部分,拿着毛巾向上提瓶,瓶很容易提起。通过两次实验对比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动摩擦力

从学生实验中引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作用点和方向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且跟物体的相对滑动方向相反

学生实验:在玻璃板上铺上毛巾测力计拉木块使它也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读数。然后把木块放在玻璃板上,用测力计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在木块上加上钩码,用测力计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读数,试分析数据,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跟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讲解: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两物体间的正压力N成正比,有公式:F=μN。μ是动摩擦因数,由摩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

2.静摩擦力

演示实验1:推讲台而讲台不动,引导学生得出静摩擦力的概念

从实验1引导学生得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不光滑,有压力,有相对运动趋势。 演示实验2:

当定滑轮的绳子下端悬挂50g砝码时,物块保持静止状态。

提出问题:物块静止,它受板的静摩擦力多大?方向如何?你是根据什么原理判断的? 当悬挂的砝码增加到100g时,物块仍保持静止状态。

提出问题:物块此时所受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如何变化?设想一下,如果将砝码B摘去,静摩擦力又将如何变化?

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一般静摩擦力的大小没有一个确定的值,类似上述情况,当物块不动处于平衡状态时,静摩擦力的大小随拉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总是等于拉力的大小。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接触面切线方向;跟拉力的方向相反,或者说跟物体间相对滑动趋势方向相反。

明确: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两个相接触的物体之间存在着静摩擦力的作用,则并不一定处于最大静摩擦状态,最大静摩擦力等于使物体将要开始运动所需的推力。

练习小结: 作业:

板书设计

1.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表面粗糙,有弹力,发生相对运动时。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跟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N 2.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表面粗糙,有弹力,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静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跟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的大小:0~fm

推荐第8篇: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教学设计

富宁县一小

黄永雄

教学目标:

1、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

通过亲身参与,设计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倾听他人意见的科学精神。

2、能力

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习设计对比实验,证明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实验现象归纳概括出实验结论)

3、知识、技能

通过观察、实验,指导学生认识摩擦力;在设计实验活动中帮助学生体会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时间、准备:

1课时,相关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有谁踢过足球? 生:

师:那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足球,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足球运动画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运动中的足球,会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有阻力。

师: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学的摩擦力。(课件出示课题:14.摩擦力,学生齐读三遍)。

2、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师: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双手,跟着老师一起做。(双手互搓、在衣服上搓,在桌子上面搓)。 师:有什么感觉? 生:有一种阻力。 师:对,当我们的手在桌面上移动时,在我们的手与桌子的接触面之间,有一种阻碍我们手运动的力,这种力就是我们所说的摩擦力。(课件出示摩擦力的定义,然后学生齐读三遍)。 (课件出示小木块在桌面上移动)

师:当小木块在桌面上移动时,小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小木块运动的力,我们把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师:那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哪些摩擦力呢?请同学们举例说说。 生讨论。

(师出示两小孩子做游戏课件)

3、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师: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摩擦力的概念,现在让我们来设想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讨论: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实验一。(课件出示实验一)

师:两个相同的篮球,在同样的高度,第一个球沿着比较粗糙的表面往下滚动,第二个球沿着比较光滑的表面往下滚动,我们会发现,第一个球滚动的距离比较近,第二个球滚动的距离比较远。这球的滚动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粗糙的表面摩擦力大,光滑的表面摩擦力小。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实验。(课件出示实验二) 师:同一块木块,分别用测力计在两个不同的桌面上拉动,结果显示,在光滑的桌面上用的拉力为0.2N,在粗糙的桌面上用的拉力为0.9N,这说明,在光滑的桌面上摩擦力小,用的拉力就小,在粗糙的桌面上摩擦力大,所用的拉力也就大。(课件出示结论,学生齐读三遍) 师:摩擦力的大小除了跟两物体的接触面的因素有关以外,还有没有其它的因素呢? 生:有。

师:请三位同学上来做游戏。(三位同学名字分别为甲、乙、丙的学生上来做游戏,乙同学很胖,身体很重,丙同学个子小,身体重量很轻,让甲同学分别拖着乙同学和丙同学移动,师问甲同学有什么感受) 甲:拖着乙同学的时候感觉很费力,拖着丙同学的时候感觉很轻松。 师:我们再来看看一个实验。(课件出示实验三) 师: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很容易看出,重量重的摩擦力大,所用的拉力就大,重量轻的摩擦力小,所用的拉力就小,所以刚刚甲同学拉乙同学的时候很费力,拉丙同学的时候感觉很轻松。(课件出示结论,学生齐读三遍)

(课件出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师总结) 师:现在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的44页的练习。 生做练习。

(做完后选择几位同学的课件进行投影)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很好,让我们继续发扬。

4、联系实际,提高知识的应用

师:在实际生活中,摩擦力有时很有用,必须设法增大,有时又很讨厌,应该设法减小。你们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实例吗? (学生举例说明)

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一个小动画带给大家.(课件出示唐僧两徒弟经过西瓜地的动画)。

师:为什么猪八戒踩到了西瓜皮就会跌倒了呢? 生回答

师:请同学再看看下图,哪些做法是为了增大摩擦力,哪些做法又是减小摩擦力的呢?(课件出示说一说)

5、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课件出示收获小结)

6、课堂作业(课件出示课堂作业)

7、研究性作业:

讨论:假如没有摩擦,将会……

假如没有摩擦,停在车站的汽车将无法启动……在路上行驶的汽车将永远停不下来……我们无法在路面上行走……一切高处的物体最终都要滑向低处,直到铺成一个平面为止……我们滑到地上将很难再起来……我们坐在椅子上也会提心吊胆……钉子会从墙上滑出来……我们的手也不能拿东西……任何建筑物都不可能造起来…… 总结:摩擦有时是有益的,有时是有害的,我们应该增大有益的摩擦,减小有害的摩擦。

推荐第9篇:摩擦力教案

第三节摩擦力 教学设计

对于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教材先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再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进而理解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然后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滑动摩擦力的定义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中应使学生能直观看到由于物体运动,在物体的表面上产生了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猜想,设计实验并独立完成实验,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注意学习方法的引领,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

滑动摩擦力的定义。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法:通过直观地了解厚海绵在桌面上的运动,感觉摩擦力的存在,分析摩擦力的方向及作用点。

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理解增加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具准备

下部间隔镂空的厚海绵、木板、投影仪、毛巾、棉布、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班力气最小的女生将要和班里力气最大的男生大力士利用一根不锈钢棒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请二位运动员上场。

比赛结果:女生获胜。

[师]知道男同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吗?请大力士自己说说。 [生]钢棒这端特别滑,握也握不住。

[师]表面上是老师帮助了女同学,在男同学握的棒的一端事先涂上了润滑油.实际上是谁帮助了女同学呢?是摩擦力!可见摩擦力就在我们身边。

二、新课教学 1.摩擦力

[师]请同学们把手掌贴在桌面上,使手掌沿桌面滑动,体验手掌的感觉。 [生]手掌与桌面间产生了摩擦。

[师]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讨论某一个力的时候,一般讨论力的什么内容呢? [生]讨论一个力的时候,我们一般要了解力的三要素。 [师]我们首先来了解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演示] 一长方体海绵,下端间隔镂空,在桌面上推,(分别演示向左推和向右推)底边显示出因受到摩擦阻力而倾斜。

[师]请同学们说说从演示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摩擦力阻碍海绵相对于桌面的运动,与海绵相对于桌面的运动方向相反。 [生]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海绵和桌面接触的接触面上。 [师]大家都同意这两位同学的结论吗? [生]同意。

[师]我们把两位同学所讲的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合在一起,就得到了摩擦力的定义。 [板书]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friction force) 。

[师]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与摩擦力有关的例子。 [生]人走路的时候要用到摩擦力。

[生]自行车或汽车在刹车的时候要用到摩擦力。 [生]扫地、擦黑板的时候都要用到摩擦力。 [生]滑雪的时候有摩擦力.

[生]用手抓起东西的时候也有摩擦力。

[师]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与摩擦力有关的例子,太棒了!现在老师有这么几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助解决,请同学们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来。

[投影]

问题l:小明让妈妈他买了一瓶水果罐头,可小明怎么也打不开盖子,你能帮助他吗? 问题2:小华’星期天要去参加学校的攀岩比赛,你认为小华怎样做才不易滑下来而尽快到达终点? 问题3:小红的妈妈去市场买回了几条泥鳅,可小红怎么也抓不住,怎么办呢? (同学们讨论后交流) 问题l:

[生]拧盖子时垫上一块毛巾或棉布。 [生]找一个力气大的人去拧。 [生]用螺丝刀撬一下盖子再拧。 [生]用一个工具夹住盖子使劲拧。 问题2:

[生]让小华穿上一双有花纹的鞋。 [生]向上攀的时候用力抓紧绳子。

[生]戴上有花纹的粗布手套或在手上抹上防滑粉。 [生]在绳子上打上一个一个的结。 问题3:

[生]抓泥鳅时戴上防滑手套。

[生]抓以前在手上沾上沙子,然后用力抓。 [生]把泥鳅打死后再抓。

[生]给泥鳅前裹上一层布,再用力抓。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主意,大致归纳一下,比如垫毛巾和戴防滑手套基本上是—类,可以归纳成几类呢?同学们讨论。

[生]我们认为垫上毛巾、棉布或在手上沾沙子、抹防滑粉等是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生]力气大的人或用力抓等是增大了力的作用。

[师]这种力是我们以前了解的哪一种力?增大力和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目的是什么? [生]这种力是压力.增大压力和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师]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要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可以采取什么办法呢? [生]增大摩擦时可以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减小摩擦时可以减小压力或使接触面更光滑,因此,我认为摩擦力的大小应该和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生]我认为摩擦力的大小还和接触面的大小有关系。

[生]我觉得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拉动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系。

[师]对于摩擦力的大小,同学们大致作出了四种猜想,你的猜想到底对不对?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师]我们把同学们的四种猜想分成四个研究课题,各小组自由选取其中之一,探索之后每个课题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研究结果的交流和答辩。

[师]实验前请同学们注意下面的问题。 [投影] (1)怎样测量摩擦力? (2)你计划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自己选择的课题? [生]摩擦力不能直接测量出采.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此时在水平方向上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等于摩擦力,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可知摩擦力的大小。

[师]哪位同学可以演示操作,并说明操作技巧? [生](演示并解释)拉动木块时,木块必须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弹簧秤的指针不动,这时拉力等于摩擦力。

[师]第二个问题,大家讨论。

[生]我们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多个,因此,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某一个因素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即用“控制变量法”。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设计实验及实验数据表格,完成实验后,写出探究报告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同学们的活动) 课题一: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投影](展示)探究报告

演示并讲解:首先,在光滑的长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记下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分别将棉布和毛巾铺在木板上,再在棉布和毛巾上分别匀速拉动木块,记下两次测力计的示数,填人数据,表格中,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越粗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师]其他课题组的同学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 [生]问:实验过程中,你们如何控制其他变量不变呢? [生]答: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始终使用同一个木块的同一个面作接触面,用相同的速度拉动木块,保证了压力、接触面积等因素不变。

课题二: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投影]探究报告

演示并讲解:在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当压力是3 N时,测出的摩擦力是0,8 N,然后在木块上加一个砝码,压力是4N时,测出的摩擦力是1.1 N,再在木块上加2个砝码,压力是5 N时,测出的摩擦力是1.4N.分析这组数据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师]其他课题组同学提问题.

[生]问:为什么在木块上加砝码可以改变压力?压力的大小是如何知道的? [生]答:因为木块是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所以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就等于物体的重力,因此改变物体的重力就改变了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木块、木块和一

个砝码、木块和两个砝码的重力,也就测出了压力。

课题三:研究接触面的大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投影]探究报告

演示并解释:我们将同一个长方体木块分别平放、侧放、立放在同一块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测出的摩擦力的大小基本相同.我们的结论是:在接触面和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注意:“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是在“正压力一定”的情况下说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物体相接触挤压时,实际接触部分的面积越大,其摩擦力也越大,而两者的实际接触面积只跟正压力的大小有关,跟它们的表面接触面积无关.在物体的材料性质和表面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正压力越大,实际接触面积也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正压力相同时,改变物体间表面的接触面积,如将一块砖从竖放改为平放,由于正压力没有改变,并没有改变实际接触面积,故摩擦力保持不变,如一块砖变成了半块砖,则正压力改变了,实际接触面也变了,那么滑动摩擦力也变了。

说明:对于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由于要求物体匀速运动,又要用不同的速度拉动,实验难度大,实验效果很难观察,不易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教学中可模糊化处理或放在课外探究。

[师]我们将各个课题小组的结论归纳一下,能得到什么结论?同学们讨论。

[生]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师]归纳得很好,同学们再一起回忆一下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研究问题的方法。

[生]“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师]“控制变量法”同学们已经很熟悉了,哪位同学能进一步说明哪些地方用了“转换法”? [生]实验中有两个地方用到了“转换法”.通过测拉力来测摩擦力,还有通过测物体的重力采测压力。

[师]通过探究实验,同学们不仅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还学会了研究问题的方法.现在同学们一起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3.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

[师]还是老师的这块海绵,想要减小它在运动过程中的摩擦,你有什么办法吗? [生]可以在桌面上铺上一块玻璃板,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生]在海绵和桌面间放几枝圆铅笔,让海绵在铅笔上滚动。

[师]这位同学说的是让滚动来代替滑动.能减小摩擦吗?同学们试试。

[生]同一个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的摩擦力是1.2N,滚动时的摩擦力是0.3N,说明用滚动代替滑动能减小摩擦。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的可以减小摩擦的方法吗? [生]还可以用使接触面分离的方法来减小摩擦,比如磁悬浮列车。 [生]还有气垫船,也可以加润滑油。

[师]同学们列举出了这么多减小摩擦的方法,也一定知道更多的增大摩擦的方法.请同学们课后阅读“科学世界”,了解更多的摩擦的利用和防止的办法。现在请同学们回顾这节课哪些知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小结

1.摩擦力的概念。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4,“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四、板书设计

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原理:二力平衡原理测量方法:转换法(fF)压力的大小大小影响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增大有益摩擦使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增大压力增大有益摩擦使接触面粗糙使接触面光滑减少有害摩擦用滚动代替滑动磁悬浮使接触面分离气垫润滑油

推荐第10篇:摩擦力说课稿

摩擦力”说课教案

一、教材的特点

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其中还编入磁悬浮列车、气垫船等与现代科技联系很密切的内容。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

按照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与老教材的课程目标相比,它更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四、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体现课改精神,这节课我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将全班分为三个大组,分别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其中一个因素。

五、教具

对于每个实验小组,准备了相同的器材: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块木板、一块玻璃板、一条毛巾、两个钩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实验器材。

六、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在生活中,初二学生对摩擦有感性认识,只是还没有从物理学角度对它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了贴近学生,一上课我就开门见山地问学生:“同学们知道摩擦吗?”待学生回答后,我又继续问:“既然大家都知道摩擦力的存在,那你们能不能举一些生活中摩擦力存在的例子呢?”然后让学生思考回答。

2、进行新课

(1)介绍摩擦的分类及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由于教材中不仅研究了滑动摩擦,也提到了滚动摩擦,所以我在学生举例后,向学生简单介绍了摩擦的分类:摩擦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并将他们所举的例子进行了简单

归类,同时列举了几个他们熟悉的例子。同时告诉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只重点研究滑动摩擦。接下来我向学生介绍了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在解释这个概念时,主要强调滑动摩擦是在两个物体表面间产生的,这个力的作用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而对于“相对运动”没作过多的解释。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是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对于这部分同学注意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作为老师,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三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有关?并将全班分为三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探究活动的第二步是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怎样证明学生自己的猜想?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我有针对性地请了一位同学来说说他们组讨论的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学生,问他们“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我们这组的同学是要研究压力的变化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那我们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变化是由这个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都会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

探究活动的第三步是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时要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至于有同学问到为什么在匀速状态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将在第六章讨论这个问题,并对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进行表扬。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我巡视各实验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后,在每个大组我抽取了三个实验小组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在得到实验结论后,我继续引导学生们总结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如果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控制其它与该物理量有关的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变量控制法”。接着我再讲述:“变量控制法”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它适用于多因素问题的研究。它不仅仅适用于研究物理问题,也适用于其他科学领域问题的研究,在今后的学习和探究中,我们还要经常使用这个方法。 (3)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

有很多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事例都是学生们所熟悉的,而且学生们已经通过实验获得了滑动摩擦的有关知识,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组织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我还鼓励他们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减小摩擦的事例,让他们自己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些有关摩擦的现象,并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常用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适当地进行引导和点拨。

在减小摩擦的事例中,我上网下载了有关磁悬浮列车的资料和图片,并简单介绍了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的原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从上面的讨论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接下来我让同学们继续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并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迷你小实验”,并将讨论的内容以“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3、课堂小结

我先让学生以“学到了什么”为线索进行小结,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我再做适当的补充。因为学生大都只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小结,但对学习过程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不能做一个很好的总结,所以我在学生小节后做了适当的补充,让学生知道探索知识的过程比单纯的学习知识更重要。

七、教学反思

接下来,我想谈一谈我上了这节课的几点体会:

第一点,学生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猜想时,要注意鼓励和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大胆地进行其它猜想。

第二点,要转变教学理念,不能走形式上的科学探究,要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以达到教学目的。而这个教学环节对能否真正达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学生探究时的组织教学。

第三点,由于这是一堂科学探究课,所以教师在引导和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目的性和语言的技巧性;对于学生的看法和观点,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第四点,由于这一节教材的容量较大,本节内容对好班可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但对平行班,最好是分为两节课来完成。第一节课完成科学探究,总结实验的方法叫“变量控制法”;第二节课再讨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以及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第11篇:《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的概念。理解摩擦力的方向、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少有害摩擦的实际意义。

2、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摩擦力教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建立摩擦概念,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教设计

本课通过教师演示建立静摩擦概念;通过学生做实验建立滑动摩擦概念;通过录像和投影建立滚动摩擦概念,并了解摩擦力的方向。通过投影和学生做实验得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通过演示得出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在进行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教学时,采用播放摩擦现象的录像和学生做实验,创设情境,然后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分析讨论。为巩固本节课的知识,通过播放录像和投影,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录象)一行人被香蕉皮滑倒跌伤,送医院疗。(学生产生悬念:是太滑的缘故,还是什么原因?教师引导入课题。)

(演示)在一杯米中插入一根筷子,然后将米压紧,手拿筷子,将一杯米提了起来。 分析引入:

一、摩擦力(投影板书) 1.静摩擦(投影板书)

(学生实验)手掌压在桌面上滑动。(学生谈感觉)由此引入: 2.滑动摩擦(投影板书)

(学生实验)手掌先后放在光滑和粗糙的桌面上滑动。(学生谈感觉:在粗糙的桌面上滑动感到阻力大。)

(投影)粗糙桌面上凹凸不平。(师生共同分析原因) 结论:表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投影板书)

(学生实验)手掌放在同一桌面上,先后用大小不同的压力在桌面上滑动。 结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投影板书) (播放录像)机器运转。 (投影)轴承的构造。

引入:

3、滚动摩擦(投影板书)

(演示)比较:木箱在桌面上滑动;木箱放在小车上,在桌上滚动。 结论:滚动磨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投影板书)

师生分析摩擦力方向。结论:摩擦力方向总是沿着阻碍物体运动的方向。(投影板书) 导入:

二、摩擦的应用(投影板书) 增大有益摩擦(投影板书)

(播放录像)陷进烂泥地的汽车开不出来。

师生分析讨论解决办法:铺稻草;……接着再放录像,检验所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否正确。 (播放录像)冰雪封路,在路面上撒砂子;卡车轮上装防滑链。 师生分析讨论归纳:这与解决汽车陷进泥地问题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增加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加磨擦力。 (播放录像)张紧皮带,防止打滑。

(学生实验)用力握紧瓶子(或其他物体),使瓶子不至于掉下。 师生分析得出:这是利用增大物体间的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引入:2.减小有害摩擦(投影板书)

(播放录像)转动的机器发热,加快机件磨损。 师生讨论减小摩擦的方法: 方法一:用滚动代替滑动。(投影板书) 方法二:减小压力或添加润滑剂。(投影板书)

(二)巩固练习

1.下列现象中的摩擦属于哪种性质的摩擦? (1)(学生动手)用钢笔写字。(生答:滑动摩擦。) (2)(学生动手)用圆珠笔写字。(生答:滚动摩擦。)(播放录像)滑雪板在雪地上滑行。(生答:滑动摩擦。)

2.试运用摩擦知识分析下列现象中摩擦力应用。(1)(播放录像拔河比赛。(师生分析:为能在拔河比赛中取胜,除了团结一心,向同一方向施力外,一方面要增大滑动摩擦;另一方面要防止滚动摩擦。) (2)(投影)自行车。试分析哪些部分需要减小摩擦,哪些部分需增大摩擦。(师生分析:转动部分应减小摩擦,轮胎、刹车皮应增大摩擦。)

(三)归纳总结(略)

(四)布置作业

1.复习并整理本课内容。2.完成课文作业第1-3题。

3.观察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摩擦现象,并应用摩擦知识进行解释。

第12篇: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教案

武小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摩擦现象中的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2.知道产生摩擦的原因。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4.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2)、能力目标:

通过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学科研究方法的教育.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以及运用二力平衡和受力分析解决力学问题。

3.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1、研究决定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

2、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问题

三、教学工具: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毛巾、、木板、砂纸、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方法1:游戏引入,提高学生兴趣。

我们来做游戏:上课之前,同学们做个小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

1 的:全班分成两个组,每组选择一名同学,两名同学分别把两种数量相同的玻璃球和外面裹着芝麻的巧克力豆,用同样的筷子,从一个盒子夹到另一个盒子中,用时最短的为胜者,并给他们奖励。

提问:为什么夹玻璃球的同学夹的慢?

学生回答(学生利用生活中掌握的知识会解释原因),引入新课。 方法2:从生活现象引入,学生感觉自然.

动手实验,用心体验:让学生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体会手的感觉。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比如老师使用板擦擦黑板,笔在纸上写字,学生用橡皮擦去铅笔字,这些都是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滑动时,感到受到阻碍。

(二)新课教学

1、摩擦力

由同学们的讨论可以看出摩擦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要发生相对运动,指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但是还没有发生,这种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阻碍”重点解释。

摩擦力产生的三个条件,(1):两物体之间直接接触且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2):两物体之间接触面必须粗糙。(3):两物体之间要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摩擦力的种类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以及静摩擦,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要小得多,滑动摩擦是初中学习的重点,静摩擦力将在高中重点探究学习。接下来向学生介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决定因素。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1)、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2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对于这部分同学注意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作为老师,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是否与运动速度有关?并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2)、探究活动的第二步是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怎样证明学生自己的猜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有针对性地请了一位同学来说说他们组讨论的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学生,问他们“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我们这组的同学是要研究压力的变化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那我们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变化是由这个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继续引导学生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如果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控制其它与该物理量有关的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变量控制法”。接着再讲述:“变量控制法”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它适用于多因素问题的研究。它不仅仅适用于研究物理问题,也适用于其他科学领域问题的研究,在今后的学习和探究中,我们还要经常使用这个方法,学生都会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

(3)、探究活动的第三步是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3 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引导学生理解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的原理是二力平衡,和学生一起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时要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巡视各实验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帮助学生完成实验并记录数据。

实验结束后,在每个大组抽取了四个实验小组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总结归纳:

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大小无关。

摩擦力的大小跟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结论: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增大有益的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由学生讨论并举出相应的事例,准备适当的录像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最后由学生总结出结论。

结论: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1)通过增大压力

(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通过减小压力

(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变滑动为滚动

(4)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来(加润滑剂) 4.讨论:我们生活中处处几乎都有摩擦,那么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摩擦会怎么样呢?

(三)知识小结:

1、摩擦可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2、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增大有益的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四)检测练习

1、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下面哪个措施的目的是减小摩擦 ( )

A、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润滑油 B、自行车紧急刹车时用力捏闸 C、汽车轮胎上有很多花纹 D、北方下雪时,常在道路上洒些灰渣

2、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它们之间一定有摩擦力 B、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

C、物体质量越大,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D、摩擦力都是有害的

3、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涂些镁粉,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而在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这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来判断:

A、摩擦力总是阻碍相对运动,故摩擦力就是“阻力”。( ) B、在汽车的轮与轴之间安装了轴承,是想变滑动为滚动。( ) C、减小摩擦阻力是磁悬浮列车提高时速的一个重要方面。( ) D、如果摩擦力太小,我们走路就会很困难。( ) E、给相对运动的部件之间加润滑油是为了消除摩擦。( )

(五)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课后63页 习题1.2.3.2.以“没有摩擦的世界”为题,写一篇科学小论文或者观察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并记录下来,写一篇观察报告。

五、板书设计:

第十三章 第三节 摩擦力

一、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摩擦力产生的三个条件:

(1)两物体之间直接接触且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 (2)两物体之间接触面必须粗糙。

(3)两物体之间要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变量法)

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积的大小和运动速度无关。

三、增大有益的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通过增大压力。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通过减小压力、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变滑动为滚动,

(4)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来(加润滑剂)。

六、教学后记:

第13篇: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的利与弊(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6节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摩擦力的概念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教案。摩擦力是初中科学力学部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摩擦现象,学生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了,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对摩擦现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材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摩擦力,通过一个探究实验让学生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重点:

1、判断摩擦力的存在

2、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的概念

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一、

教法和学法 教法分析

1、对于什么是摩擦力及摩擦力的概念本节课采用游戏导入法,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于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先让学生定性的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提出猜想。然后让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教师指导学生设计探究模式采用与物理研究方法相同的模式,猜想——设计——验证——分析归纳——评估。 学法的指导

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

1、学生的活动空间。全体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探究过程,得到发展。

2、学生的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思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学生从以往地被动接受知识型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从而获取知识。

3、学生的表现空间。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悦。

二、教具

钢管 甘油 毛巾 弹簧测力计 砝码 毛刷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钢管拔河比赛:教师事先在钢管一端涂上甘油,请一位力气大的男生和一位力气小的女生上讲台来表演钢管拔河比赛,让男生握住涂有甘油的一端。 结果:男生输了

教师先让其他学生猜猜男生为什么会输,然后让男生自己说说自己为什么会输。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和探究的问题——摩擦力。(写下课题板书)

设计意图:课堂一开始,教师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营造了活跃的教学气氛,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初步感知了摩擦力是一种怎样的力.

2、新课学习摩擦力的定义

活动一:教师让学生手按桌面向前滑动、向后滑动,然后说说自己的感觉。 活动二:教师让学生用毛刷在桌子上向前滑动,观察刷毛倾斜的方向?

当学生说出摩擦力的一些特点时,老师进行补充,并在课件上打出摩擦力的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一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摩擦力的存在,自己去体会摩擦力有阻碍物体运动的性质,通过活动二让学生很直观的看到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提问(1)教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会产生摩擦力,并在大屏幕打出显微镜下的木桌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表面,教案《摩擦力教案》。得出产生摩擦力的条件之一是接触物体表面粗糙。

提问(2)教师提问如果只是把手放在桌面上,不滑动会感到费力吗?通过提问让学生理解两个物体相互挤压且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的两个物体之间才有摩擦力。

师生共同归纳出摩擦力产生的三个条件:

1、两物体接触面粗糙

2、两物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3、两物体相互接粗且有挤压作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看上去比较光滑的物体在微观世界里是粗糙的,绝对光滑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并让学生自己体会没有挤压,没有相对运动就没有摩擦力。 摩擦力的分类

教师:像同学们刚才做的这个小实验,手受到的摩擦力只是摩擦力大家庭中的一种,叫滑动摩擦力,即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板书滑动摩擦力)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

活动三:让学生拿出一支笔在桌子上滑动,然后再让笔在桌子上滚动,并让学生说明,笔是否受到摩擦力,两次的摩擦力是一样的吗?

引出滚动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物体之间有相对滚动而产生摩擦力。并让学生体会到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的妙处。

教师演示实验2:筷子提米。

说明不但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有摩擦作用,而且两个保持静止的物体之间也可以产生摩擦力。引出静摩擦的概念:两个保持静止的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

教师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摩擦力,并说明是那种摩擦力。加深学生对各种摩擦力的理解,及时巩固学过的知识。同时也体现了,从科学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 气体液体的摩擦力

教师在幻灯片上播放流星划过大气层的情景,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设计意图:(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要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并知道不但固体与固体之间有摩擦力,液体和气体之间也会有摩擦力)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教师让学生回顾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并让每个学习小组提出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教师不要反驳学生的不合理意见只是适当引导) 学生提出的猜想可能有:(1)压力(2)接触面粗糙程度(3)接触面积的大小(4)物体运动的速度

(2)教师先与学生一起解决几个问题:怎样测量摩擦力?弹簧测力计在什么位置调零?怎样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3)教师给学生提供弹簧测力计、毛巾、带有挂钩的木块、砝码,让每个小组写下自己的实验方案,并动手做实验验证自己提出的猜想。

(4)实验结束后教师请每个课题组将选派一名小组代表演示实验并和其它组同学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并适当指导。

(5)最后由各代表总结一下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老师进行适当补充。教师在总结实验时强调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得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的面积的大小、速度的大小无关.在接触面不变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做出合理的猜想,这是科学探究中最具有创造性的一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让学生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小组团结协作的精神,领悟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让学生自己陈述实验结果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哪些知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讨论小结:知道了什么是摩擦力以及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知道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摩擦力。

知道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解释。

设计意图:作为教师,不仅仅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收获”不仅是指学到了什么知识,而且在指在学习过程获得的研究方法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4、巩固练习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想一想”、“试一试”、“辩一辩”、“看一看”等形式的问题。特别是“想一想”的问题可以起到“点题”的效果。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新课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本节研究问题的方法及思维程序提炼出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初步学会这些方法并体会到它们在解决问题中的巨大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的科学定位。

5、板书设计

2.6摩擦力的利与弊

一、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产生条件:相对运动、粗糙、压力

二、摩擦力的分类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两个物体之间有相对滚动而产生摩擦力 静摩擦力:两个保持静止的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

三、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

2、于压力的大小有关

6、作业布置 寻找自行车上的摩擦,并说明是那种类型的摩擦。

设计意图: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再次运用“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第14篇:摩擦力教案

8.3《摩擦力》教学设计

下曹中学:杨靖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摩擦力及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2)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3)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实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约1分钟) 以“筷子提米”小实验引入

【设计意图】课始,通过展示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

1.认识摩擦力(约5分钟)

活动一: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摩擦力的分类,认识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的知识。

活动二:重点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含义、符号、单位、产生条件 活动三:感受各种摩擦力

活动四:根据感受说说”怎样增大和减小滑动摩擦力”,猜想和假设“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约15分钟) 根据学案逐步完成探究过程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完成后评估交流:

教师:实验时,为了能准确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使物体如何运动? 学生:应尽量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实验过程中,如果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在不停地变化,说明什么?如何才能更方便读数?

学生:木块没有匀速直线运动,这时没法读数;如果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停在某个位置基本不变,就可以读数了。

教师:本实验中,对该装置有没有要改进的地方?分析下图两种设计方案的优劣?

学生:第二幅图更好,因为弹簧测力计是静止的,方便读数。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猜想、设计实验、评估交流的能力。从而真正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摩擦的利用和防止(约5分钟)

教师:在我们生活中,摩擦现象是很常见的,哪些摩擦是对我们有益的,哪些摩擦是对我们有害的?

学生:有益的摩擦:人走路时与地面间的摩擦;自行车的刹车时的摩擦;手拿物体时的摩擦;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

学生:有害的摩擦:机器轴之间的摩擦;切菜时菜刀与食物间的摩擦„„

教师:对我们有益的摩擦我们要想法增大,而对我们有害的摩擦我们要想法减小。如何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引导学生阅读归纳: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同时增大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压力,或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同时减小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另外,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也是减小摩擦力的重要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验探究结论的应用,联系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注重物理知识的应用。从而更深的理解摩擦力。

三、课堂小结(约2分钟) 通过板书归纳这节课学到的知识。

四、课堂练习(约3分钟)

1.一个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着桌面向右运动,则物体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是________摩擦力(填“滑动”、“静”或“滚动”),它的方向向_______(“左”或“右”)。

2.爬杆是一项有益的体育运动,王明同学在爬杆的过程中,手紧紧地握住杆向上爬,则他的手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摩擦力(填“滑动”或“静”),方向向_____;当他抱住杆滑下时,他的身体受到的是_______摩擦力,方向向______。

3.摩擦无处不在,在生活中或生产中有时需要增大有益摩擦,有时需要减小有害摩擦,下列叙述中,属于增大有益摩擦的是(

A.螺丝刀的手柄上刻有一些凹槽 B.旱冰场冰场的地面做得很光滑 C.自行车的转动部位要经常加一些润滑油 D.行礼包的包底上装有四个小轮

五、当堂检验

1.矿泉水瓶盖都制成有凹凸不平的条纹,这是为了_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方便打开。

2.滚木头比拖木头省力,这是因为用_______________来代替_______________,以减小摩擦,自行车刹车时,手握刹车把越紧,车轮受到的摩擦力越大,这是利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

3.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B.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C.在任何情况下摩擦力总是有害的

D.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4.下列各种摩擦力中,其中属于有益摩擦的是(

) ①走路时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②骑车时车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力

③皮带传动中,皮带与轮之间的摩擦力 ④汽车行驶时,空气与汽车之间的摩擦力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5.在水平地板上推木块滑动,推质量为30kg的木块所用推力为F1,推质量为60kg的木块的推力为F2,设两木块与地板间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则F1与F2的关系是(

A.F1=F2

B.F1>F

2 C.F1

D.无法判断

六、布置作业(约1分钟) 1.教材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2.《导学方案》“课标导练”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课堂练习,当堂检验、课后作业等方式,是运用不同的手段来考核评价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情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注重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产生疑问,引起思维,激发兴趣,从而顺利完成教学内容。为了化解本节课的难点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学生实验,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估”这一个性化的过程,落实三维目标。

第15篇:《摩擦力》教案设计

对于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教材先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再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进而理解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然后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滑动摩擦力的定义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中应使学生能直观看到由于物体运动,在物体的表面上产生了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猜想,设计实验并独立完成实验.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注意学习方法的引领,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

滑动摩擦力的定义.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法:通过直观地了解厚海绵在桌面上的运动,感觉摩擦力的存在,分析摩擦力的方向及作用点.

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理解增加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具准备

下部间隔镂空的厚海绵、木板、投影仪、毛巾、棉布、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班力气最小的女生将要和班里力气最大的男生大力士利用一根不锈钢棒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请二位运动员上场.

比赛结果:女生获胜.

[师]知道男同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吗?请大力士自己说说.

[生]钢棒这端特别滑,握也握不住.

[师]表面上是老师帮助了女同学,在男同学握的棒的一端事先涂上了润滑油.实际上是谁帮助了女同学呢?是摩擦力!可见摩擦力就在我们身边.

二、新课教学

1.摩擦力

[师]请同学们把手掌贴在桌面上,使手掌沿桌面滑动,体验手掌的感觉.

[生]手掌与桌面间产生了摩擦.

[师]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讨论某一个力的时候,一般讨论力的什么内容呢?

[生]讨论一个力的时候,我们一般要了解力的三要素.

[师]我们首先来了解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演示]

一长方体海绵,下端间隔镂空,在桌面上推,(分别演示向左推和向右推)底边显示出因受到摩擦阻力而倾斜.

[师]请同学们说说从演示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摩擦力阻碍海绵相对于桌面的运动,与海绵相对于桌面的运动方向相反.

[生]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海绵和桌面接触的接触面上.

[师]大家都同意这两位同学的结论吗?

[生]同意.

[师]我们把两位同学所讲的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合在一起,就得到了摩擦力的定义.

[板书]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frictin frce)

[师]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与摩擦力有关的例子.

[生]人走路的时候要用到摩擦力.

[生]自行车或汽车在刹车的时候要用到摩擦力,

[生]扫地、擦黑板的时候都要用到摩擦力.

[生]滑雪的时候有摩擦力.

[生]用手抓起东西的时候也有摩擦力.

[师]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与摩擦力有关的例子,太棒了!现在老师有这么几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助解决,请同学们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来.

[投影]

问题1:小明让妈妈他买了一瓶水果罐头,可小明怎么也打不开盖子,你能帮助他吗?

问题2:小华星期天要去参加学校的攀岩比赛,你认为小华怎样做才不易滑下来而尽快到

达终点?

问题3:小红的妈妈去市场买回了几条泥鳅,可小红怎么也抓不住,怎么办呢?

(同学们讨论后交流)

问题1:

[生]拧盖子时垫上一块毛巾或棉布.

[生]找一个力气大的人去拧.

[生]用螺丝刀撬一下盖子再拧.

[生]用一个工具夹住盖子使劲拧.

问题2:

[生]让小华穿上一双有花纹的鞋.

[生]向上攀的时候用力抓紧绳子.

[生]戴上有花纹的粗布手套或在手上抹上防滑粉。

[生]在绳子上打上一个一个的结.

问题3:

[生]抓泥鳅时戴上防滑手套.

[生]抓以前在手上沾上沙子,然后用力抓.

[生]把泥鳅打死后再抓.

[生]给泥鳅前裹上一层布,再用力抓.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主意,大致归纳一下,比如垫毛巾和戴防滑手套基本上是一类,可以归纳成几类呢?同学们讨论.

[生]我们认为垫上毛巾、棉布或在手上沾沙子、抹防滑粉等是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生]力气大的人或用力抓等是增大了力的作用.

[师]这种力是我们以前了解的哪一种力?增大力和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目的是什么?

[生]这种力是压力.增大压力和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师]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要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可以采取什么办法呢?

[生]增大摩擦时可以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减小摩擦时可以减小压力或使接触面更光滑,因此,我认为摩擦力的大小应该和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生]我认为摩擦力的大小还和接触面的大小有关系.

[生]我觉得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拉动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系.

[师]对于摩擦力的大小,同学们大致作出了四种猜想,你的猜想到底对不对?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师]我们把同学们的四种猜想分成四个研究课题,各小组自由选取其中之

一,探索之后每个课题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研究结果的交流和答辩.

[师]实验前请同学们注意下面的问题.

[投影]

(1)怎样测量摩擦力?

(2)你计划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自己选择的课题?

[生]摩擦力不能直接测量出来.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此时在水平方向上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等于摩擦力,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可知摩擦力的大小.

[师]哪位同学可以演示操作,并说明操作技巧?

[生](演示并解释)拉动木块时,木块必须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弹簧秤的指针不动,这时拉力等于摩擦力.[师]第二个问题,大家讨论.

[生]我们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多个,因此,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某一个因素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即用“控制变量法”.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设计实验及实验数据表格,完成实验后,写出探究报告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同学们的活动)

课题一: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投影](展示)探究报告

演示并讲解:首先,在光滑的长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记下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分别将棉布和毛巾铺在木板上,再在棉布和毛巾上分别匀速拉动木块,记下两次测力计的示数,填入数据表格中.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越粗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师]其他课题组的同学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

[生]问:实验过程中,你们如何控制其他变量不变呢?

[生]答: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始终使用同一个木块的同一个面作接触面,用相同的速度拉动木块,保证了压力、接触面积等因素不变.

课题二: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投影]探究报告

演示并讲解:在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当压力是3 N时,测出的摩擦力是0.8 N,然后在木块上加一个砝码,压力是4 N时,测出的摩擦力是1.1 N.再在木块上加2个砝码,压力是5 N时,测出的摩擦力是1.4 N.分析这组数据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师]其他课题组同学提问题.

[生]问:为什么在木块上加砝码可以改变压力?压力的大小是如何知道的?

[生]答:因为木块是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所以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就等于物体的重力,因此改变物体的重力就改变了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木块、木块和一个砝码、木块和两个砝码的重力,也就测出了压力.

课题三:研究接触面的大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投影]探究报告

演示并解释:我们将同一个长方体木块分别平放、侧放、立放在同一块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测出的摩擦力的大小基本相同.我们的结论是:在接触面和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注意:“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是在“正压力一定”的情况下说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物体相接触挤压时,实际接触部分的面积越大,其摩擦力也越大.而两者的实际接触面积只跟正压力的大小有关,跟它们的表面接触面积无关.在物体的材料性质和表面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正压力越大,实际接触面积也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正压力相同时,改变物体间表面的接触面积,如将一块砖从竖放改为平放,由于正压力没有改变,并没有改变实际接触面积,故摩擦力保持不变.如一块砖变成了半块砖,则正压力改变了,实际接触面也变了,那么滑动摩擦力也变了.

说明:对于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由于要求物体匀速运动.又要用不同的速度拉动,实验难度大.实验效果很难观察,不易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教学中可模糊化处理或放在课外探究.

[师]我们将各个课题小组的结论归纳一下,能得到什么结论?同学们讨论.

[生]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师]归纳得很好,同学们再一起回忆一下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研究问题的方法.

[生]“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师]“控制变量法”同学们已经很熟悉了,哪位同学能进一步说明哪些地方用了“转换法”?

[生]实验中有两个地方用到了“转换法”.通过测拉力来测摩擦力,还有通过测物体的重力来测压力.

[师]通过探究实验,同学们不仅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还学会了研究问题的方法.现在同学们一起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3.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

[师]还是老师的这块海绵,想要减小它在运动过程中的摩擦,你有什么办法吗?

[生]可以在桌面上铺上一块玻璃板,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生]在海绵和桌面间放几枝圆铅笔,让海绵在铅笔上滚动.

[师]这位同学说的是让滚动来代替滑动.能减小摩擦吗?同学们试试.

[生]同一个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的摩擦力是1.2N,滚动时的摩擦力是0.3N,说明用滚动代替滑动能减小摩擦.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的可以减小摩擦的方法吗?

[生]还可以用使接触面分离的方法来减小摩擦,比如磁悬浮列车.

[生]还有气垫船,也可以加润滑油.

[师]同学们列举出了这么多减小摩擦的方法,也一定知道更多的增大摩擦的方法.请同学们课后阅读“科学世界”,了解更多的摩擦的利用和防止的办法.现在请同学们回顾这节课哪些知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小结

1.摩擦力的概念.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4.“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请同学们尽可能多地列举生活中应用摩擦的例子,说明哪些做法是为了增大摩擦,哪些做法是为了减小摩擦,分别运用了增大摩擦或减小摩擦的哪种做法.

五、板书设计

5

第16篇:大班摩擦力科学教案

活动的构思:

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如:孩子穿得运动鞋,鞋底就应用了摩擦力的原理;下雨天,教室内铺一些地垫就能防滑。这些现象都是摩擦力的原理,这些现象幼儿经常看见的,但幼儿还是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孩子不懂摩擦力的原理,因此想在活动中通过小游戏来引出摩擦力,并让幼儿亲手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了解摩擦力的原理。最后将科学原理回归生活,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一些摩擦力的现象,并尝试用摩擦力的原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目标:

⒈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⒉结合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摩擦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尝试用摩擦力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活动准备:

⒈光滑桌面与铺上地垫的桌面各一张,积木若干,毛巾、手帕,玩具汽车。

⒉象棋的棋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知物品的粗糙与光滑,初步理解摩擦力的存在。

今天老师和你们玩一个射门的游戏,请你来看看。

⒈射门游戏:

玩法:分别在光滑桌面与铺上地毯的桌面的一端,各设置一个“球门”。将象棋的棋子放在桌子的另一端,用力推动象棋子,使其滑向球门。(第一次在光滑的桌面上实验,第二次在有地毯的桌面上实验)

⒉讨论:

⑴刚才在射门游戏时,你发现了什么?象棋在两次的射门游戏中的滚动有什么不一样?

⑵为什么棋子在滚动的过程中会渐渐的停下来?

为什么用同样的力,在不同的桌面上推动同一棋子,棋子滑动的速度不同?

⑶小结:原来棋子滚动时和桌面有一个力,叫摩擦力。在桌面光滑滚动的棋子摩擦力小,棋子滑得远。在桌面粗糙上滚过摩擦力大,棋子滑得近。

(二)进一步感知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⒈看,有些小汽车在马路上不知道哪条路走得比较快,所以请小朋友帮忙去试试看。在每张桌子上老师准备了三条用积木搭成的斜坡的马路(一条路是光滑的表面、一条路上面铺着毛巾、一条路上面铺着手帕),三辆小汽车,请你们小组合作观察、实验,车在哪一条路上走得快?车在哪条路上走得慢?哪辆汽车开得远?哪辆汽车开得近?

⒉幼儿分组操作、实验。

⒊交流实验结果:

说说刚才实验中你的发现?为什么会这样?

教师小结:原来光滑表面的路,摩擦力小,所以汽车走得很快,粗糙表面的路摩擦力大,所以走得慢。

(三)结合生活,感受摩擦力与生活的关系。

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摩擦力,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⒉看看PPT幻灯。

第一页幻灯运动鞋,引导幼儿观看鞋底,为什么鞋底会很粗燥呢?(增大摩擦力啊,让我走起来更加的稳)

第二页幻灯轮胎,引导幼儿观察轮胎的环纹,为什么轮胎上有花纹?(增大摩擦力,起到防滑的作用)

第三也幻灯汽车里的防滑垫。引导幼儿观察小垫子上放了饰品,车开动时,小物品不会滑下来。为什么会这样呢?(防滑垫上有突起的地方,物品放在上面有摩擦力,所以不会掉下来。)

(四)利用摩擦力的原理,引导幼儿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老师这里有一些小的困难,请你用摩擦力的原理,帮我解决一下,好吗?

问题一:下雨天,底板很滑,小朋友走过容易摔跤,想一想利用摩擦力的原理,可以怎么办?

问题二:衣服的拉链拉不开时,可以怎么办?

小结:现在我们小朋友能将学会到的科学原理用到生活中,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太棒了。

延伸活动:一会儿回到教室,小朋友还可以继续去发现一下,我们的教室里,还有哪里也有摩擦力的存在,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

第17篇:《摩擦力》试讲稿

《摩擦力》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我是物理组3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摩擦力。我将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主要思路,具体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6个方面,分享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设计。

首先是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3章相互作用第3节,主要介绍了静摩擦力的定义以及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本节课是在重力弹力之后,既是对所学知识的补充,又是对其进一步的理解与运用,是在力的合成与分解之前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根据教材分析,我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静摩擦力的概念,理解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能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与静摩擦力有关的现象。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合作探究的过程,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更好的认识解释生活中静摩擦力的现象,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意识。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点确立为:掌握静摩擦力的概念,理解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难点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更好的认识生活中静摩擦力现象。

陶行知老先生曾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所以接下来我将对学生进行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学应切实做好学情分析,理解学生,高一学生思维方式,为抽象逻辑思维,且趋于成熟,具有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高一学生的性格也趋于稳定,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接下来是教法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结合本节课内容我准备采教法是用讨论法与实验法相结合,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得出静摩擦力的定义,在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静摩擦力的大小,在学法上采用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

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首先是课堂导入,良好的导入,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这样进行本节课的导入。同学们,请你们伸出双手放在桌面上,用力的推,让手相对于桌面进行滑动,此时我们的手感受到什么了吗?对,感受到了阻碍的作用,根据我们初中所学的知识,这个阻碍作用是什么力提供的呢?摩擦力。很好,现在我们将再一次将双手放在桌面上,用力推,但让手相对于桌面静止,这时的阻碍作用还在吗?嗯,存在。也就是说此时也有摩擦力,我们就把它称为静摩擦力,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3章第3节的静摩擦力。这样的导入,可以使同学动手进行参与,体验静摩擦力的存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物理的科学性与趣味性。

接着是新授环节,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在导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讨论,此时学生很容易初步得出静摩擦力的定义是物体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没有相对运动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在学生对静摩擦力有了简单认识后,进一步探究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并且将提出问题,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这时我请同桌互相讨论,并且让他们进行猜想,学生进行猜想后大致的猜想如下: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以及是否存在相互挤压等。学生进行学习后,改变相应的条件,利用控制变量法得出结论,同时我将提问不同的学生,对其结果做出多元化的评价,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补充完善结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为,两物体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进一步进行总结,将引导学生得出静摩擦力,更全面的定义。两个相互接触并且相对静止的物体,由于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静摩擦力,学生相互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掌握静摩擦力定义以及其产生条件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学习,对受到静摩擦力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出静摩擦力的方向。两分钟后请学生在黑板上分析,得出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学生受力分析得出结论,不仅是对之前所学的知识的进一步巩固运用,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

当学生理解静摩擦力方向后,我将进一步进行追问,静摩擦力的大小是怎么样呢?此时我会将学生分为10组每组4名同学。并将给每组同学提供实验的器材,让学生组内合作讨论,并得出实验的步骤,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我会走下讲台,走进学生,参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答案,5分钟后请每组分享自己的步骤,我会在对其步骤进行补充归纳,呈现完整的实验步骤。接着学生动手实验记录,数据归纳总结,8分钟后请每组学生分别分享本组的结论,由同学们组内间相互补充完善得出结论,即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在0和最大摩擦力之间,通过合作探究,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

在巩固练习中,我会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现象,请同学判断是否存在静摩擦力,例如把布缝成衣服,传送带传送货物的,用生活中的例子联系理论实际,增加物理学的趣味性。在即将下课时带领学生小结归纳,学生分组讨论,由学生代表进行总结,老师加以补充,强调静摩擦力的定义,方向及其大小,由学生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接下来是作业部分,我将给同学们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应用静摩擦力的例子,体会静摩擦力的存在及意义,布置开放性的作业,可以使学生将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最后是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教学内容的提炼,是重难点的呈现,所以我将这样设计我的板书,上方中央部分是我的标题,下方分左右两个部分,左侧罗列知识的框架,比如定义方向大小,右侧供学生分析和解题,右侧的下方写上本节课的小结和作业。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18篇:高中物理 摩擦力教案

高一物理组自助餐

主题:第三章

第三节

摩擦力

【要点导学】

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当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时,在它们接触面上出现的阻碍相对滑动的静摩擦力。 (1) 产生条件:两物体必须接触且接触面粗糙;有正压力;有相对滑动趋势

(2) 静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且与 相反。

静摩擦力大小: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一般与迫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外力(或沿着接触面的分量)大小相等。

(3) 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值,它是物体即将开始相对滑动时的静摩擦力,即最大静摩擦力。

2.两个互相接触且有相对滑动的物体,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1)产生条件: ; ; 。 (2) 滑动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且与 相反。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即Ff=μFN,其中μ为动摩擦因数,无单位,它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与物体间的相对速度的大小、接触面的大小、压力的大小无关。 【范例精析】

例1.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接触的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

B.受静摩擦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滑动摩擦力方向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1 高一物理组自助餐

D.物体间正压力一定时,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变化,但有一个限度

解析: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不一定有静摩擦力,还要看它们间是否有相对滑动趋势。例如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它们之间就没有静摩擦力。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例如与倾斜的匀速运动的输送带相对静止的物体,物体与输送带之间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所以有静摩擦力存在,但物体并不是静止的。产生静摩擦力时只要与接触面相对静止就行了。上述的输送带如突然加速,物体就可能受到与运动方向一致的滑动摩擦力。所以A、B、C三个选项都是错的。在正压力一定时,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因外力的变化而变化,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这就是一个限度。本题目正确的选项是D。

拓展:(1)不管静摩擦还是滑动摩擦力的方向,都要注意与接触面的“相对性”

(2)值得注意的是,正压力变化时静摩擦力不一定变化,但最大静摩擦力肯定变化。

例2要使木块在水平木桌上滑动受到的摩擦力小些,下列措施中有效的是

( )

A.将木块和木桌的接触面刨光滑些

B.在木桌表面上垫一张平整的铁皮 C.使木块的滑动速度增大

D.减小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积 答案:本题目正确选项为AB

第19篇:摩擦力教学反思

摩擦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这一节主要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演示实验为辅,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讨论交流、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友好合作精神,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从中体验科学探究与发现的成就感。

学生在初中已初步掌握了实验探究的基本程序(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方案设计→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解释现象);初步具备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基本了解了所教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发展潜能,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使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具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

本堂课的学习目标的确定具体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堂教学设计理念。

1、本节课成功之处:成功地展示出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性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必要的选择与改组,精心设计好适用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动态方案,以便凸现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给学生一个充裕的思考问题的时空。并在本案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学生置于研究者、探索者的位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合作学习来获取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与方法、学会交流与合作。 ②重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从实际生活中物理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再由学生在实验中利用控制变量法归纳出结论和规律,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在本节教学过程中,能灵活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 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灵活设问和适当的分析归纳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首先,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其次,对实验数据由学生根据自己研究问题的方法处理。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有发散性思维又有集中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的力量。

2、本节的不足之处及建议:

①由于学生探究过程需要留出较多的时间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因而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的讨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于物体速度无关的讨论时间较为少。

②这些内容不可能在我们这一节课就能完全解释清楚。应该让学生先熟悉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因为静摩擦力不止一次地将会出现在将来的学习中。

2011.11.21

第20篇:物理《摩擦力》说课稿

课题: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九章第四节《摩擦力》

本节课我从下面三个方面谈一谈教学的构思。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3、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二、教法和学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作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三、教学程序的设计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

(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

今天上课之前,我带了几个小玻璃球准备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科学研究。但在来学校的路上,小玻璃球变脏了。老师给他们洗干净了。现在,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请出来。(请两个同学上台20秒夹球)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学生讨论回答

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二)新课学习

1、认识什么叫摩擦力

先请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来做几个动手实验。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进而引入摩擦力的定义及种类。并进一步指出,在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中,滑动摩擦是初中学习的重点,自动导入到本节第二个环节\"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学习。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1)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是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对于这部分同学注意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作为老师,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有关?是否于表面积的大小有关?并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2)探究活动的第二步是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怎样证明学生自己的猜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有针对性地请了一位同学来说说他们组讨论的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学生,问他们“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我们这组的同学是要研究压力的变化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那我们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变化是由这个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都会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

(3)探究活动的第三步是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提醒学生如果想让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该让木块在长木板上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二力平衡知识)。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巡视各实验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后,四个实验小组的代表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在得到实验结论后,继续引导学生们总结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如果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控制其它与该物理量有关的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变量控制法”。接着再讲述:“变量控制法”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它适用于多因素问题的研究。它不仅仅适用于研究物理问题,也适用于其他科学领域问题的研究,在今后的学习和探究中,我们还要经常使用这个方法。

3、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

有很多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事例都是学生们所熟悉的,而且学生们已经通过实验获得了滑动摩擦的有关知识,所以对于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自己进行讨论,还鼓励他们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减小摩擦的事例,让他们自己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些有关摩擦的现象,并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常用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只适当地进行引导和点拨。

4、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从上面的讨论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接下来我让同学们继续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并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迷你小实验”,并将讨论的内容以“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接着顺带提问:我们观察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火车都装有轮子,这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减小摩擦?而现在有一种新型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它是没有轮子的,但它的时速可达到500公里以上,是当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它又是利用什么途径来减小摩擦的呢?

5.以分组抢答形式完成一些课堂反馈题:

6.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面小文章,加深对摩擦力的认识。

7.课后作业:

(1)以\"假如没有摩擦\"为题,写一篇科幻小文章。

(2)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

《有关摩擦力的论文范文.doc》
有关摩擦力的论文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