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困境为话题的范文

2022-12-28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走出困境

走出困境——做个勇者

生活需要经得起磨难的人,世界更需要经得起磨难的人。所以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逃避、退缩,要做个勇者。

俄国大作家屠格涅夫曾经说过:“只有经过地狱般磨炼的人,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绝唱。”所以当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能畏缩,心中时刻牢记“阳光总在风雨后”,做个强者。

当然走出困境不光需要我们的勇气,还需要我们的智慧。就像那两个生意人,在陷入经济上的困境时,他们不只是有勇气,而且还有智慧。他们用一元的成本起家变成了百万富翁,实质是他们勇气加智慧的结果。

走出困境还需要我们有一颗不平凡的心。记得,勃朗特当初学写作时,发表的文章常受到大文学家们的批判,她曾几度想放弃写作。但后来她并未放弃,她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大文学家们的批判,把他们的批判当做自己前进的动力,于是就有了极具轰动效应的书——《简·爱》。而相反,丹麦著名小说家安徒生就不是这样了,他在遭到批判时,精神崩溃,情绪低落,以致后半生再无好的作品问世。这就是因为他在困境中,不调整自己的心态,以致以别人批判自己的话为伴,始终不能释放自己,释放心灵。当然也就不能走出困境。 走出困境还需要我们不怕失败。英国大将军威灵顿因为七败而七战,所以才有了流芳百世的英勇;我们的老祖宗归有光因为有了八次落第,所以才有了《项脊轩志》这么优秀的文章;越王勾践正因为不被失败打倒,卧薪尝胆,所以才有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豪迈。

困境是懦弱者无底的深渊;是勇者登上顶峰的阶梯;是教徒洗礼之水!朋友们,勇敢地面对困境吧,做个勇者! 【扩展阅读篇】

作文是决定语文考试成绩的“半壁江山”,因此作文的成败往往决定了整个语文考试的成败。那么怎样让考试作文得高分呢?我觉得以下几点必须注意。

1、题和立意凡考试作文必须审题,原因是考生要在同一环境下,作公平的竞争。审题,就是要对试题展现的所有内容作全面、准确的审读和理解,把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把题目的各种限制审清楚,明确要我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真正做到全面领会,深刻把握,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写作文。高考作文评判明确规定,凡审题有问题的试卷最后得分一般都不超过二类卷最低分。由此可见,审题的准确与否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因素。立意,就是要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观察、认识生活,提炼主题,使主题体现时代的精神,既反映时代,也作用于时代,跳动时代的脉搏,推动着时代的前进。文章的“意”, 其实就是作者在体验生活中逐步孕育而成的一种思想,是作者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撞击”的产物,它反映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近两年的作文教改提倡学生写真实生活、真实自我,有些同学忽视了对文章思想倾向的把握,看问题不全面,观点偏激,更有甚者由腐败现象而怀疑党的领导和党的政策。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政治清明,言论自由,话说错了不会追查什么政治问题,但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正确的是非观还是应该有的。这一点必须注意。

2、标题和段落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老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别是自拟题目写作,阅卷老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有些考生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写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分。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5分以上。这是因为阅卷老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至于如何拟题,我觉得应做到这样几条:①确切。指符合文章内容,也指遣词造句符合规范)。②精练。指标题字数恰当。③生动。指题目能体现出一种活力,具有可读性,饶有情趣。④新颖。指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能够给人一种新鲜感。⑤有意蕴。指有内在的含义。拟题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修辞拟题,可以引用俗语拟题,可以化用古语拟题,可以借用成语拟题,可以套用流行语拟题,也可以巧用其他学科公式或符号拟题等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段落:考试作文最忌首、腹、尾三段式的结构。把文章分为几段更好?千字以内的作文,我觉得分为5-8个自然段就可以了。因为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显得你成熟老练。另外,要把每一段的首句写好。每一段的首句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着精神。

3、文体和内容高考作文试题对文体的要求有两类:一类是规定必须写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议论文”;另一类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如“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文体去写。近几年高考作文题中“文体不限”,让考生自由选择文体,这里要特别注意,文体不限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要你在选择了一种文体后,一定要按这种文体特点写作,要写什么象什么。不可随心所欲,写成不伦不类的“四不像”文章。文章内容方面:不假思索就能想到的东西,绝对不要写;稍加思索想到的也不要写;花上几分钟,想别人想不到的内容来写。记叙文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用第一人称入文,让“我”的激情在文章中闪光,情真意切,引起共鸣。议论文切忌大话、套话、废话,要避免空发议论,无病呻吟,滥提口号,乱发号召,空表决心等等。作文可以虚构,“允许”编写故事,但不等于提倡“编写故事”,编写故事要做到“大胆想象,自圆其说”。滥编、胡编,绝对不会得高分。

4、开头和结尾应试作文的开头结尾,就是文章的刀刃。平时在课内外所学的各种开头结尾的方法完全可以用在应试作文上。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开头和结尾,必须做到开头起笔入题,结尾点明主旨。为了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印象,开头结尾千万不要涂抹。有道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有些考生犯“入题慢”的毛病:有的把大段的原材料全部照搬;有的把本来简洁的原材料进行扩展;有的开篇摆材料,古今中外,慢慢道来。开篇松散,占去了大量的篇幅,后面的真正应该说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有的只是一笔带过,草草收兵,比例严重失调,使老师难以衡量其实际写作水平。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有些考生作文来不及刹尾,或用一句话硬断,或点上一串省略号,这样即使你雕出了“凤头”,壮大了“猪肚”,也会因为没有“豹尾”而不成其好文章,得不到高分。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是看其整体。所以,考生交给老师的无论如何也应是一篇完整的作文。

5、语言和字数考试作文语言要规范准确,具有个性和活力。不要文白夹杂;不要使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和词汇;少用长句多用短句;可引进部分时代新词汇,引用名言警句,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引用百姓口头民谣,但取向一定要积极向上,真正让语言亮起来。照理说,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似乎不应有字数的限制。但考试作文,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作文,为了达到一定的考查目的,并考虑到考试时间等因素,一般对字数都作了规定。我们必须按照规定去做。限最低字数的,一定要写够数量或稍微超过50—100字才好。如果字数不足,虽然评分标准规定,不足字数的,每少50字扣1分,但实际情况是,字数不足往往被认为文章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限最高字数的,不要超过。否则,给人一种臃肿的感觉,再说,作文写得长,花的时间多,解答前面的题用的时间少,必定会受到影响。如果没有限最高字数,一般就是以作文纸为限,即要在作文纸格子内行文。千万不要自作多情,超出作文格子,以免出力不讨好。

6、书写和卷面近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书写都占相当的比分。一般不要求写得好看,但要求书写整齐易辨认,一笔一画清清楚楚,不写草字。标点符号书写也要规范,特别是格式要正确,句号、逗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不要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括号、书名号前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可以在这些符号后面挤着写一个字;引号、括号、书名号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可以把这些符号挤在上一行之末。省略号、破折号占两个格,不能断开,写不下时挤在一行之末。至于作文的卷面,正如人的容貌一样,给人的印象是重要的,尤其是高考作文,卷面整洁与否直接影响着阅卷老师的心理和情绪,书写工整,卷面清洁,让人一看心中先喜三分,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7、检查与修改考试作文试题和其他试题一样,做完后也需要认真检查,看有没有笔误的错别字,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内容。审查发现了错别字、错用了词语一定要修改过来,对于句段该删的要删掉,该增的要增补,只是要改得清楚、整洁,使人一目了然。不能因为修改而影响了卷面的整洁。

推荐第2篇:走出困境作文

走出困境作文

走出困境作文

(一)

漫步于繁华的街市,残阳攀上了无延的天际,把世界渲染得不可一世。抬头望,却只觉得内心一片迷茫。十字路口,四条分岔路,我应该选择哪一条。

生活就像一盘美味佳肴,色泽鲜艳,味道鲜美。可是当酸甜苦辣咸在你嘴中混合搅拌,你的味蕾还会觉得这盘 佳肴 美味吗?

突如其来的的悲伤冲破了我这时所有的理智,在附近找到了小亭子,不得不泪流满面。行人来来往往,并未注意到不远处的亭中有个渺小的身影。少有路过的孩童拉着大人的手指向我,也被匆匆拉走。看吧,如今社会的冷漠。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束车灯照在我脸上,稍纵即逝。我抬起头,泪眼模糊。在一片朦胧之中,我想看清这个世界。

代替残阳血红的是深蓝色,随后又转为无尽的黑。这个世界本应该和天空一个颜色,却因为街灯的点缀而变得与众不同。

百年老树古怪的身影挂上了星星点点的小灯泡,发出了让人心静的白光。有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那树上的精灵也随风舞动。沿街的草丛中装上了绿色的霓虹灯,乍一看使人心惊。若能继续欣赏,便会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使它们变得神秘。其实他们本身就是纯粹的绿色,只不过因为丛林与他们相呼应转而变得美好。

清一色的房屋早早就装上了灯管,如今才发出绚丽的光彩。渐变的颜色使得死气沉沉的建筑物有了生机,他们像古老的宫殿,却又像摩登的别野,周围笼罩着迷人的光环。灯红酒绿,繁管急弦。在任何一个上流的社会都通用的词语。可曾想过,普普通通的红绿灯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它们永远在人们的上方,抬眼就能看见。在种种亮丽灯光的衬托中,它们显得卑微,渺小。可是他与所有点缀的灯不同,它们为人们指明了方向,在黑暗中清晰不已。

我无法描绘他们在夜色中是如何的光明伟大,但这时却让我的心豁然开朗。

形形色色的灯赋予着自己特有的光芒,照进了我被蒙蔽的心中。那些乌云掩盖的尘垢被一洗而尽。

漫步最大的好处不是能见到许多美好的风景,而是走着走着,在一个际遇下,忽然重新认识了自己 。这一次,我终于明白这句话的含义。生活从不会因为我们的放弃而简单一丝一毫。我们不能因为一次挫败就忘记了原来想要到达的远方,生活不一定是一直美好的,但一些事能让我们变得坚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我们却被一个水杯约束了生命。

身后的灯光依然闪烁着,而我早已因为它们而豁然开朗。

走出困境作文

(二)

风迎着我走来,雨随着风的怒吼,点点水珠滴落在我的身上,任凭风与雨的交织,我知道,不能停下,哪怕一点一点,一步一步„„走上前去,尽管你不知何时会摔倒,但风会停止,雨会停止,你终会站起。

不要等待,风雨道路总是泥泞、人生之路总是坎坷,困境总是需要爱的呵护,一点感动、一些安慰、一声呼唤。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让我用风雨作舟,手脚为航,划过彼岸。

挫折是我成长必备的良药,虽苦,但沁人心脾:没有挫折,也许我还沉浸如花的梦中,还一味的自我为是,放浪不羁。挫折,你教会了我;路错了,从走一条:失败了,再次站起;花谢了,等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没有你,我将不会知道成功为何物,胜利需要付出多少代价,终点需要洒下多少汗与泪。感谢你——挫折,是你,让我不住任性,不在徘徊。有你,我将不在孤独。

历练让我不在放肆与张扬,不懂得辛苦,就不知道来之不易,不下河,就知水之深浅。放肆是我曾经许下的诺言,张扬是因为我无所畏惧所放下的错。历练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百折不挠的爬起,从不为放弃找任何说辞,也从不为失败找任何借口。总是会有一些不如意,但是,有一天当你站在最高处时,你还会觉得他们是理所当然的吗?

时光是那样的无情,他夺去了你我青春,夺去了你我还未寻回的梦,夺去了我们曾经许下的誓言。我无法挽留,就让他消失在历史的河流中吧,任凭海浪的吹打与狂风的怒吼。我总是一往无前。

我再次站立,只因有你的存在。我要向你宣战,害怕只会让我更加退缩,只有前行,才是我唯一的夙愿。

走出困境作文

(三)

不管你怕不怕困境,现实中的困境却无法避免。

一、根源何在

困境中的人们总爱呼天叫地、埋怨世道不公,结果不但走不出困境,而且陷入了更痛苦的深渊,丝毫不见“柳暗花明”的转机。

办法,我们总会得到!我们不愿囿于困境之中,我们渴求解脱!

“根源何在?”一个声音响彻脑际。对呀,“唯物主义论”主张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猛然间,一个例子涌入脑中:有两个人做生意折了本,仅剩一文钱,其中一人准备扔掉时,另一个灵机一动,说:“有办法了。”于是他们用一文钱买了几张彩色纸,再捡起些树枝,做成了一些玩具小风车,拿到集市去卖,很快便销售一空。而后他俩用所得的钱做本钱,继续做这不起眼的生意。几年过后,他俩成了富翁。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来“困境”的“困”,在于人的“不能”。我恍然大悟!

二、最重要的

要走出困境,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有实干精神。自古以来,所有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无一不是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人。古语有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就告诉我们:唉声叹气不是办法,幻想憧憬不是办法--只有信心十足地去干,才能走出困境。正所谓“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如果不去干,建国初期,我们也不会建大庆、胜利等大油田,使我国摆脱了靠进口钢铁、洋油过日子的困境;如果只是干等干靠,比尔·盖茨也不会当上微软公司的总裁,一跃成为世界首富。这样的事例太多了!爱迪生花了整整十个年头,经过五万次左右的实验,发明了蓄电池;狄更斯不管刮风下雨,每天到街头去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只言片语,写出许多文学巨著;著名科学家竺可桢70多岁还到野外考察,获得第一手资料,直到1974月2月6日临终的一天还不忘做科研记录。不靠自己,能行吗?有飞来的山、落镜的湖,有背来背去的王屋太行,名山大川自可以用传说来解释,惟有长城不能。因为只有“干”才是筑起万里长城的一块块扎扎实实的“青砖”。因此,我们应该说:困难算什么?我们能干!

三、百折不挠

古今中外,能成功的人从来都是敢于承受挫折的人。如果一个的内心脆弱,不能承受哪怕是轻微的震颤,那他必会成为困难的俘虏,永远一事无成。周文王受拘禁而演《周易》;司马迁忍受遭宫刑之痛完成《史记》;贝多芬克服耳聋的巨大障碍,写成了世代不朽的《命运交响曲》,如此事例,不胜枚举。敢于直面人生挫折,勇于接受困难的挑战,即使眼看山穷水尽,仍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如上之言而为,还怕什么困境?

推荐第3篇:《走出困境》读后感

《走出困境》读后感

摘要:

这本集子里的六十篇心灵小品,分为六章,

一、在事业路上跌倒了,别气馁!站起来,没有什么不可能克服„„

二、残疾厄运缠身,不灰心!有信念,奇迹自会出现„„

三、另一半不爱自己了,随缘吧!凭着爱,终会找到最珍惜自己的人„„

四、遇上了竞争对手,不畏惧!感恩吧,跨过难关就有进步„„

五、遭遇天灾人祸,请振作!抹干泪,这是上天对万物的考验„„

六、积极走出困境,不太难!要知道,我们有信念就可以„„

围绕着人生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困境,包括事业失败、疾病缠身、感情破裂、与人结怨、天灾人祸等。启迪我们如何走出事业困境、健康困境、感情困境、人我纷争及恶性竞争带来的困境,以及天灾劫难带来的困境。

愿集子中的小故事,能为我们增添一点智慧,一点克服困难、走出困境的自信和能量。

正文:

困境,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永恒话题,但困境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跌入困境后没有勇气走出来。

如果说人生是大海,那么困境只是其中一朵骤然起伏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一首音乐,那么困境只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我们希望天空纯美无瑕,却常常有狂风和暴雨;希望大海风平浪静,却常常有狂风和恶浪;希望人生一帆风顺,却常常有困境和忧愁。

困境是成长的养料。只有经历考验、磨炼,训练才能成为生命的教练。面对困境,不是等待暴风雨过去,而是学习如何在风雨中翩然起舞。

困境,困难的处境。当我们在一定的环境中无论是维持生存还是成就事业,总感到困难重重时,我们说,这样的环境是困境。人生的道路坎坷不平,一帆风顺是无稽之谈。不必为被解雇或者事业上的一时挫折而沮丧失落。过去的灾难只是一种人生经历,只是让我们换了另一种方式去重新生活。如果我们笑对困境,就可以把消极的心态变为奋斗的动力,勇往直前,永不退缩。

笑对困境,就可以使山穷水尽的失意者斗志昂扬。

张海迪我们应该不陌生,她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笑对困境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愤学习,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让我们不应该陌生的应该是我们身边忙忙碌碌的人们,他们也有着自己的烦恼,但是他们仍用笑脸迎接太阳升起落下的每一天。

回顾我们自己走过的人生历程,就不难发现:点亮自己灵魂之光的,往往是一些磨难或困苦的境遇。 一个障碍,就是一个新的已知条件,只要愿意,任何一个障碍,都会成为一个超越自我的契机。在人生的路上,无论我们走得多么顺利,但只要稍微遇上一些不顺的事,就会习惯性地抱怨老天亏待我们,进而祈求老天赐给我们更多的力量,帮助我们度过难关。但实际上,老天是最公平的,每个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面价值。

就像一颗瘦小的小草在怒吼的狂风中依旧碧绿,即使今年它枯黄了,明年的它照样会生机勃勃地生长。“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个没有经历过困境的人,他的生命不会有内涵;一个没有经历失败的人,他的人生就不会丰富,他将永远是一个不成熟的人。也正是因为生活中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境,才有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叹。如果你跌倒之后能够再次爬起来,那么你的心中就会涌起一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挤沧海”的豪情壮志。

其实我们是上帝很偏爱的那一个,上帝给予了我们财富,一个叫做困境的东西。对于困境我们有着不同的理解,如果一件事你没有办法改变,就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生活给的磨难。痛苦的过一天和笑着过一天,我们当然要笑着过一天!困境让我学会了什么?它让我学会了坚强、向上、勇敢„„当你、我、他身处困境时,请看看蓝天,那是你乐观的心胸;看看大海,那是你坚强的意志;看看绿地,那是你向上的精神。

它激励着我们要在今后的道路上更加勇敢的前行。其实,困境中很锻炼一个人,它会在你以后的成长道路上迈向成功。一个不轻言放弃的人永远是最出色的,让我们朝着自己的目标更加奋斗,更加努力拼搏吧。

如果人们总在平坦的大道上前行,肯定不会跌倒。但如果在崎岖的弯路上,

你摔倒了,这很平常。假如你靠着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来了,那才是值得称赞的。这虽是一个小小的事情,但却告诉我们要在困境中成长。

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类是在磨难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由于有了烦恼和磨难,才激励我们更努力,活得更有智慧;令我们更有能力去面对苦难,克服困难,走出困境。

推荐第4篇:抓住机遇,走出困境

抓住机遇,走出困境

许文娟

22200730101120507级思政4班

去年对我家人来说有一件值得高兴的事:长年在外打工每年只能回家住一个月的爸爸提前回家两个月,全家终于能够好好的聚一聚了。可是后来发生的事情使我对我的家充满了忧虑。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引发,一场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政府和中共执政能力的巨大考验,也影响了无数的中国家庭。特别是对我们家,我们家是靠爸爸在外干苦力活所挣得微薄工资养活我们,并且我们一直都是捉襟见肘、苦苦支撑着。对于快要大学毕业的我,当然是希望能尽快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来补贴家里的支出,可是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似乎又让我的心头蒙上一层阴影。

鉴于这次经济危机的巨大影响,我觉得处在我和我家庭的特殊情况中,我更应该了解一下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并同时调整自己家庭和自己的行动,以便在将来能更好的生活。

先从总体上来看一下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可以从GDP入手。 世行25日在北京发布《中国经济季报》预计,2009年中国GDP增长率将降至1990年以来最低水平的7.5%。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透露,中国2009年经济增长率将达不到双位数,仅可能有8%至9%。有一种说法是,中国经济增长每下降1%,就会有1000万人失业。如果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未达到8%,中国就会面临巨大的失业问题。我的爸爸和我就陷在这个就业形势严峻的飓风之下,岌岌可危。

从具体上来说,经济危机对中国的进出口、金融投资、房产、失业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就进出口来说,首先很多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对国外的进口就更加少了。另外中国经济五年以来对外贸易依存度一直维持在60%以上,2008年全年出口额为1万2180亿美元(约1万8360亿新元),出口额接近GDP(国内生产总值)的40%。而现在欧美等中国主要出口市场在金融风暴后需求下滑,对中国经济的打击不言而喻。广东等许多企业收到的订单就急剧减少,甚至出口下降到70% 1

以下,许多老板在一夜之间一名不文。这对中国这种依靠出口拉动国内投资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目前中国的出口已经比较困难。东莞四分之一的出口企业已经垮台。

金融投资方面的情况真的有点惨不忍睹了。外汇储备大量缩水,已经很明显的影响国内部分金融机构的业绩。并且国内一部分银行和公司还持有美国许多公司的债券。如果国外投行的倒闭清算时,毕竟会将其全球投资组合中的资产头寸进行结算,如果我国的金融资产是其投资组合的一部分,那么这部分金融资产的抛售势必又加剧了国内资本市场的紧张局势,最近港股市场的大跌就应该于此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发展一直有赖于吸引大量的外国资本来发展自己,特别是许多私人资本。自从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国外许多资本大量撤出,对于依靠国外投资的大量中小企业无异于釜底抽薪。

在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趋势中,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真正“冬天”和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已在2008年末与2009上半年开始显现。如果未来房产业的成交量持续下滑、购房者信心减弱和持币观望、空房率持续增加与毛利率下降,将导致开发商遭遇现金流的困扰,银行业中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将大为提高。从去年10月楼市调整以来,开发商现金流不足现象,就已逐渐暴露出来;但开发商仍以较高的利率,从国内外的私人投资者吸引了资金。为了筹集现金,国内大牌明星房地产开发商万科、恒大等都在竞相降价销售,明显看出珠三角城市的房价已陷入下降趋势,尤其是同比下降较多的三个城市是深圳、广州与惠州。在国家用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的4万亿元已有一部分经过不法渠道进入房产市场,但国内房产市场依然不景气。中国政府机构表示追踪了70城市的房价指数较月下滑,上海地区下跌了0.2%。现在中国各地房价下跌现象越来越普遍,房地产投资进一步萎缩。

进出口、金融投资、房产等方面影响已综合反映到失业上来了。国际金融危机引爆的传统生产过剩危机,问题主要是集中在实体经济的层面,特别是那些低端的、面向出口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这就意味着,同样程度的经济问题,在中国引起的失业问题会更为严重。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达2400万人。其中包括1300万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和800万下岗

失业人员,此外还有300多万其他人员需要等待就业安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报告表明,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9.4%,是官方数字的两倍。有学者甚至认为,实际的失业率可能比上述数字更高。经济危机中受害最大的两个群体就是农民工和大学生。比如我们家,而且这种家庭在中国有千千万万。2008年6月以来,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许多工厂倒闭,大量农民工待业或返乡。实际上,沿海地区大量出口企业倒闭、农民工失业早在全球金融危机大规模爆发前就开始了,我爸爸的提前回家就已经向我们家庭说明了经济危机的影响。据估计,在2008年底,返乡农民工的数量有可能超过1000万人。虽然我爸爸今年春节后很早就继续到山西打工了(我对他是否能找到甚为担忧),果然不出所料他们已在山西逗留到4月底才找到工作。并且我不知道,他是否能像以前顺利拿到劳动报酬。此外,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2009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0万,加上历年没有就业人员,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作为公费师范生的我,早已体会到了这个严峻的形势。白领阶层呀面临“削边式裁员”的问题,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他们的失业会更加加重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

尽管经济危机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师中国市场作为当今世界最有活力、最有韧性的市场,我国有足够的基础和能力走出困境。

在张军的《中国经济问什么可能率先复苏》中写道:虽然第一季度的中国GDP增长延续了去年第四季度的下降趋势,但在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数据中,虽然东部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分别为28%和3.8%,但是中西部地区的同一数据却分别增长了50%和8%以上。说明了我国的的经济具有明显的梯度层次和区位差异特征。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在阶段、方式以及对外依赖的程度上大有不同 。这就为我们能度过经济危机提供了巨大的信心。此外,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显示了国家应对经济危机所提供的一些支持性政策已使不少地区获益。

因此也很好的树立了政府的形象,给政府的解决经济危机的能力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政府应在充分调查各方资料的情况下,继续进行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降息救股市等措施。利用强大的国家实力,在内推进经济的复苏,在外积极趁手中握有的大量外汇贮备,购买石油等重要战略资源,加快建立国家石油贮备体系,同时可以将国外重要的名牌购买,倡导国家的经济结构的升级,逐渐建立知识型经济。

对于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虽然经济危机使它们遭受重创。但这也不失为一次机遇。中国国内广大的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如果中小型企业能够开发国内市场,就能促进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它们主要缺乏的是资金,政府对中小型企业的财政支持,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有了资金,可以趁现在海外市场投资萎缩的情况,积极买进先进技术和引进高技术人才,改善自身竞争实力,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提高我国的经济竞争力。

对于投资金融,由于我国在金融方面相对于保守,只要能着眼于增加国内的经济发展,在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和国内市场的支持下,我国金融业能很快度过危关的。并大力进行海外投资,提供各种优厚待遇,吸引海外人才来华,为中国经济建设服务。

鉴于房地产业,基于美国这次房地产市场危机的深刻教训,我国未来会应在政府的政治权利的强有力的参与下,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会控制房地产虚假需求的扩大和价格的暴涨暴跌,以避免房地产市场的剧烈波动引发金融业系统性风险。

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大量引进海外人才,会使家具我国人才竞争的态势,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人才竞争对我国金融、证券、保险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而且这种态势有利于我国工人阶层文化素质的提高,能为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创造巨大的优势。以后的工人会逐渐有至少是大学毕业的高等教育人才所代替。政府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本身就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而且这

将使社会保障事业的质的飞跃。政府一方面可以继续进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和科教文卫的发展,为我国未来社会培养大量的人才,另一方面着手进行社会保障体系的彻底建构。

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应在此次经济危机中认清自身的位置,及时调整,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抓住机遇,走出困境。

推荐第5篇:明确己任 走出困境

明确己任

走出困境

我校09届毕业班的情况不容乐观。今天,借此机会,就我校毕业班的现状及学校管理方略向各位领导及同行们作一个汇报,恳请各位赐教。

一、毕业班现状

我校本届毕业班共有两个班,现有学生124人,担任毕业班主要学科的教师现有5人。

本届毕业班从总体上来说不尽如人意,与兄弟学校的同年级相比,在学生成绩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其形势非常严竣,可以说,本届毕业班的总体成绩已迈入了我校历届毕业班的最低谷。其主要表现在优生少,尖子不尖,尾巴大,且又细又长。

本届毕业班之所以成为今天这种格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历史的原因,二是管理与制度的原因,三是教师的责任心原因,四是优生大量流动的原因,有些因素,我们也无能为力。

二、我们已做的工作

鉴于我们毕业班的现状,本期以来,我们学校已着力抓了以下工作。

1、加强了毕业班的教学管理

(1)加强了对教师上课的导、评工作。自本期开校以来,学校已多次对毕业班教师的上课进行了课堂调研,主要采取听随堂课的办法,以此了解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后认真评析、共同探讨,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

1 的。

(2)加大了对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的检查力度。本期,我校专为每位教师建立了备课、作业批改等教学“六认真”的登记簿,每次检查,都由学校行政领导与年级组长共同参与,特别是对毕业班教师的备课、批改等,作了翔实的记录。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与教师逐个交流,提出整改意见,做到大家心中有数.

2、加强了考评结合,认真总结

对于毕业班,我们坚持了月考制,从考试中寻找不足,寻找差距,并要求教师针对每次的考试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及时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尤其是这次全乡半期统考之后,我们及时地召开了一个毕业班的总结会,并邀请老领导、抓毕业班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为我们献计献策,从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了分析、总结,为改变我校毕业班的现状而寻求一条可行之道。

3、认真召开了“三会”,加大了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之间相互沟通的力度。

本期以来,我们多次召开了毕业班教师会、学生会,掌握了教师与学生思想状况的第一手材料,从教师面临的教学困境和学生的学习困惑等方面作了认真的剖析,进一步树立了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本周四我们又召开了一次家长会,给了老师与家长零距离接触的一个机会,为我们与家长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从学校的管理到教师的育人方法、从学生的现状到家庭的管教方式,我们与家长都做到了非常愉快的沟通,我们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家长的首肯。

三、工作思路

我们教学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我们学校自己的名望与生存,还与中学的发展唇齿相依,也是对我们教师责任心与良心的拷问!尽管我们已经作了不少的工作,但是收效欠佳,为了让我们能够摆脱这尴尬的境地,我们还需要在落实与力度上下功夫。

1、加大管理力度,落实教学目标。我们将进一步细化责任制,对各班将制定保优生、砍“尾巴”的目标,实行分类辅导、个别帮扶的教育模式,做到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约束人。

2、对毕业班的“六认真”检查工作要经常化。特别是对教师的上课与作业批改的督促工作还要加强,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地与教师进行意见反馈,并要求限期改正。

3、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学校将定期召开毕业班学生的座谈会,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师要随时对“问题学生”进行个别交谈,找出“症结”,做到有的放矢。

4、加强教师责任心的疏导工作,从源头解决我们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少谈客观因素,多找主观原因,做到真正的教“良心书”!

回龙乡中心小学

2008年11月29日

推荐第6篇:走出职教招生困境

走出职教招生困境

甚至一般教师也没能很好解答招收职高生的意图是什么,缺乏科学有效的宣传;家长不到万不得己,通常不会把子女送到职高,把子女送到职高的原因,是因为成绩实在太差,没有办法念普高,还有一部分家长是看重国家对职高生的资助费,职高生三年中国家共资助每生三千元;教师总觉得职高不如普高,难以出成绩,亦有自卑感,总觉低人一等,因此有人戏称,职业高中是教师的“养老院”;社会上也存有职高就是成绩差生去的地方的偏见思想,错误认为职业高中是混的地方,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有用人才;职高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许多学生和家长宁可花几万块钱去读普高,也不愿意读职高。许多家长认为读职校很差,很丢脸,有些学生虽成绩很差也还是喜欢读普高。有个女同学已在我们的工作下,交了钱决定读职高了,没想到第二天同学聚在一起,都说她“你成绩又不差,怎么会去读职高呢?”她心里很不高兴,父母听了也为孩子的前途感到担心了。我们到初中去招生,学生看见我们就像避瘟神一样,他们好像和我们说话都低了几个等级似的,我们学校在那边的印象不是一般的差,而是很差很差……。有些时候真的想都想不到,开始我以为一个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应该是讲得响的,没想到他们会有这样的认识。

首先,“重身份、轻技术”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着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中国古代的传统观念一直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生产技艺被依靠剥削他人劳动生活的贵族阶级视为“奇技淫巧”而不屑。到了现代,教育在社会中起的是“筛选器”的作用,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决定将来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尽管初、中等专业技术工人是任何社会生产力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在一个科层制的社会里,由于他们的劳动性质、收入水平以及职业声望低下,导致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学校的地位也必然低下,这种传统观念在现代社会表现为“重学历、轻技术”。因此,招生教师在招生中体会到职业学校明显受到家长和学生的轻视和不屑。

一方面,职校间的反宣传在损害各自的声誉;另一方面,职校不断降低生源要求,彻底放弃分数线,对学生来者不拒,造成的结果是,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层次迅速下降,管理难度加大,一些极差生进入社会后成为职校的反面教材,使学校声誉雪上加霜。

管理是任何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朱老师所认识的管理还仅仅停留在把学生管好、不出事、保证安全、迎合家长等最肤浅的管理层面上,至于更深层次的管理他认为那是校长应去思考、去探究的问题。

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管理。下去宣传他们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学校管理好不好,是怎么管的。学生在学校读书,不会出事、不会打架、不会跑出去交坏朋友,人安全最重要。职校的管理应该讲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跟上,现在把招生变成第一要素,管理成第二要素了。其实招生和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管理不好,招生就不好,管理得好,招生也容易。我觉得管理应该搞点特色,像S中的管理就比较厉害,他们抓了学生的礼貌行为,你读书读不起没关系,要你讲礼貌。学校里有学生站岗,看到人就鞠躬问好,你有事给你带路。这么一点就不得了,家长都很满意。“我的孩子我管不牢,你帮我管起来,变得这么有礼貌啦”。我们学校也应该搞点特色,让学生学点什么东西,并且要让家长感觉到我的孩子在你的学校的确学到东西了,这一点很重要。

推荐第7篇:创新教学走出困境

文章题目:《创新教学走出困境》

作者姓名:张永红

单位:凤庆县马街中学

职称:中学一级教师

通信地址:云南省凤庆县小湾镇马街中学

邮政编码:675909

联系电话:15887999748

个人简历:本人于1993年7月毕业于临沧师范学校,同年8月被分配到马街学区任教,于1997年9月被云南师范大学数学系录取,脱产进修两年后,到马街中学任教,曾担任过班主任、年级组长,教导主任,现任马街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在此期间积累了一些中小学教育教学经验,撰写并发表论文多篇,曾多次获得市、县、镇级表彰和奖励。

创新教学走出困境

-----晨听

摘 要:面对我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低落、不知所措的现状,我们意识到学生听不懂,读不会,讲不出,学不好英语的原因是单词记不住、词汇量太少,因此,如何让学生快速掌握大量单词,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实践,我们把“十六字教学法”与“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适合山村中学英语教学之路。

关键词:晨听整合集中反复循环因材施教

每天早晨6:30,校园里就响起了一首首熟悉的英文歌曲,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当学生站好早操队形之后,取代英文歌曲的是我校教师自己录制的英语听力内容,有单词、短语、句子以及作文。此时,同学们开始全神贯注的英语集中识词,这就是我校这一年多来进行的英语晨听。

我校进行晨听的背景

近几年来,我校的英语教学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它是我县薄弱学校的薄弱学科。部分学生因为学不好英语而自暴自弃,发展到躲学、逃学,继而沦为双差生;有的干脆辍学,过早地进入了社会。每到考试,都会见到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英语考试刚开始,许多考生就已无所事事,不用说,他们的ABCD填得比谁都快,甚至部分学生还出现听力还没开始播放,答卷的听力部分就填得满满的,弄得教师哭笑不得,考试成绩可想而知。面对这种现象,学校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与英语教师商讨对策,寻找英语教学的出路。

为摘去薄弱学科的帽子,2008学年初,在凤庆县教育局指导组的帮扶下,通过与教师交谈,深入分析原因,切中问题要害,给我校

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全体师生深受鼓舞。面对我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低落、不知所措的现状,我们意识到学生听不懂,读不会,讲不出,学不好英语的原因是单词记不住、词汇量太少,因此,如何让学生快速掌握大量单词,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

引入新教法寻找新出路

如何改变以往的观念和教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个难题。首先我们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水平,让英语教师集中起来学习张思中老师的“心理优势教学论”和对其“十六”字教学法的理解,认识到“适当集中是关键,反复循环是保证,阅读原著是目的,因材施...............教是核心”。然后以张思中老师的“十六字教学法”为指导,提出突.

破英语教学的三个步骤:

一是营造气氛,树立信心。为了营造学生学习英语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校通过校会、班会等形式做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组织了英语歌曲比赛,英语作文竞赛等活动,以赛促学,对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给予充分的肯定。

二是整合集中,反复循环。这一步骤主要是对教材要求识记的单词、词组和句子的整合和录制。教研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将下一周的任务布置到年级备课组,由备课组长带领着本组的英语教师对下一周的集中识词内容进行分类、删减、增补和录制。对词、句的处理,我们使用了几种做法:第一种是归类识记,第二种是将单词、词组、句子串连起来识记, 第三种是词连句,句成篇地进行识记。

三是因材施教,分层落实。各科任教师及时进行检查,每班抽查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各3-5人。

我们的具体做法

1、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在前一天将晨听的内容录制好,并把重点内容出示在英语学习专栏中。

2、晨听内容采取先单词,后句子,再作文,先易后难,滚雪球

式地层层递进。在录制时,通常要求男女教师搭配,读2-3遍,做到音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3、在早操前的5-10分钟,先向学生播放1-2首英文歌曲之后、再播放5分钟听力材料,学生边听边记。

4、每天“晨听”结束,由科任教师检查、批改落实。对共性的易错点进行收集整理,把它加到下次的晨听中。真正做到整合集中,反复循环。

5、科任教师把抽查的结果公布在校园的英语学习专栏里。进行及时反馈,这样既训练了的听力,也积累了词汇。

我们的收获

1.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晨听”已成为我校集中识词的主阵地。先学词汇,后教教材,这种自主学习模式,消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畏惧心理。使学生感到英语学起来有意思,从而愿学、乐学,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观念的转变,树立了学好英语的心理优势,学起来就有了劲头,学生成绩得到了大面积的提高。

2、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校三个年级的英语成绩从原来全县20多名上升到前10名,为我校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给我校的英语教学作出了一个肯定的回答。2008学年,我校英语教研组被凤庆县教育局评为“十佳”教研组。

3、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把“十六字教学法”与“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适合山村中学英语教学之路。

总之,晨听使我校迈出了英语教学改革的第一步,营造了教师学习教法的氛围,兴起了学生学习英语的高潮,树立了教师教好英语和学生学会英语的信心。在晨听过程中,我们仍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完善。

推荐第8篇:走出高中语文教学的困境

走出高中语文教学的困境

摘要语文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工具,已经实现了它的社会职能,但作为高考必考的科目之一的语文学科,它现在的处境十分尴尬,而要走出这种尴尬局面,必须实现教考的有机结合,否则,只是空谈。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新课改

一、高中语文教学举步维艰

1、学校对语文学科的重视不够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来不得半点马虎,也没有捷径可走。而理科学习就不一样,只要用心在短时间内突击一下,就能见效果,会让人很有成就感。而且社会上各种各样理科方面的比赛层出不穷,刺激学生参加各级比赛,得了奖不仅为自己赢得了荣誉,也为学校添了光彩。相反,语文方面的比赛偶尔也有,但大多是民间组织,不参加成果比拼。因此,语文教学在学校各科的教学中所占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

2学生普遍不重视语文学习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和系统的工程,特别是语文考试,存在一定的变数,跟着老师用心学习的不一定就能够考好;上课不用心的,也不一定就考不好。不像理科那样公平,用心学的学生,就一定能考好;不用心学的学生,就一定考不好。就学生个体而言,学习语文缺少的是一种成功的优越感,缺少的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年代,语文学习恐怕很难得到学生的垂爱。

3、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过高

语文教师一般都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和较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深入研究教材,感悟生活,把悟出的生命的真谛,做人的道理,情感的陶冶,知识的传承等这些自认为是精华的东西满怀信心和希望的教给自己的学生,希望他们受到启发,情感上得到感化,人格上得到升华。然而学生却是反应一般,或没有反应。教师们真是伤心啊。

二、高考语文离“本”太远

1、高考过分注重能力而忽视了基础

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已经十几年了,而实际上,我们现阶段的教育大多走的还是应试教育的老路,因为高考的方式大体上没变,教育还是应试教育。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高考唯有在能力下功夫,翻开高考大纲,放眼望去,全是能力考试,很难找到基础性的东西,中学生若在中学阶段没有练就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如何继续学习语文,进了大学又怎能进一步发展。在有些省的高考中就去掉了对汉语语音和汉字字形的考察,这些东西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什么时候也不能丢,否则语文学习就会根基不稳。

2、高考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

有些专家认为我国现阶段大学和中学的教育体制正好颠倒了,中学阶段注重培养学上的能力,而到了大学则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培养。这很明显违背了教育的规律。过程学习形同虚设,对教材的学习很难给学生指明一条光明的高考之路。对学生和教师而言,学习课本还不如直接研究高考试题来的有价值。新课改虽然也有过程评价,但不合高考挂钩,那又有什么用呢。

3、语文试题只求科学而违背了学科特点

语文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就高考试题来看,有些出题者好像不知道高考语文要考察的能力,故意出一些偏题,怪题来为难学生,好像学生不会做了或者很多人做作了,才是好题。还有一些病句,故意把它弄得艰涩让人费解,那才叫好,这都是一些不好的显现像,应及时防止,语文考试应围绕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出题,让学生在愉悦的考试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推荐第9篇:坚守希望,才能走出困境

情场失意,事业受挫,心情忧伤

心底的彩虹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总是觉得生活好难

总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总是会在一个个平凡的日子里

或多或少的,生出一些烦恼

于是,我们开始了寻找,为伊人那仿佛在前世,

就深存与我们记忆中的深情,寻在俯仰之处,寻在辗转之间。

然而,结果却常常,是那么的不如人意.

我们总也寻不到,那份踏实的真情,总也寻不到,梦一般的情深

人生没有如果,命运不相信假设。“因为有了因为,所以有了所以,既然已成既然,何必再说何必?”忘记你所失去的,珍惜你所拥有的,未来的命运会怎样,全在于今天的努力。谁都不能苛责一个努力的生命。不管是怎样的人生,只要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就该无怨无悔,就无需“假如”。

人生没有如果,命运不相信假设污泥可以长出莲花,寒门可以培养孝子,洪炉可以炼成钢铁。困境可以成就伟人。苦涩可以酝酿甘甜,烦恼可以转为菩提。生活如波浪,有波谷,也有波峰。在高峰的时候,且慢高歌。在波谷的时候,不必落泪。一浪翻一浪,一波过一波,便是人生的彼岸。

每个人都要记住,我们都要服从一个规律,没有人例外,叫做自作自受。每一个人,都要替自己的行为负全部的责任,你推给别人没有用,你也推不掉,谁也不会替你扛。没有人害得了你,没有人救得了你,赏识你也没有用,打击你也无济于事,一切就是自作自受。这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人生规律。

做人的八字方针:信仰、因果、良心、道德。做事的八字方针: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在人生的大舞台中,无论是谁,都不可能永远是鲜花坦途,总会有荆棘坎坷,身处顺境时,我们居安思危,路才长久。身处逆境时,我们坚守希望,才能走出困境。无论怎样,我们都是自己生命电影中的主角。命运的安排,成为我们修炼的助缘。心怀善念,坚持信仰,发扬正能量,感恩身边人,收获清净和喜悦。

如果爱里没有责任,爱就变得自私。如果爱里没有节制,爱就容易放纵。如果爱里没有平等,爱就变成一种施舍。如果爱里没有尊重,爱就变成一种专制。如果爱里没有喜乐,爱就不能成为真爱。如果爱不能光明正大,爱就是罪恶的化身。

推荐第10篇: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

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

反思我们的写作教学,可以这样说:有多少未被关注的问题,也就会有更多的尚未尝试的办法。在这方面,许多一线教师做过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也在不同层面上取得了成功,只是没有受到业内的充分关注。本文试图从寻找对策的实践层面,略谈一些体会,和同行交流。

让写作成为心灵的歌唱

写作是自我生命的活动。认识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在教学中贯彻就更难了。从教学角度出发,教师总是得想,这次写作要达到什么目的,体现什么样的能力要求,期待学生会有什么样的文章,等等。而学生未必会这样去想,对他来说,每一次作文都是独特的生命体验,他要利用这次机会,反映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展现自己的想象与创造,他要借这个题目,表达自己的追求和寄托。看起来这是一对矛盾,但在作文教学中,教学目标与学生的活动完全可以统一起来,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活动。

作文要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自我,在这里,特别重要的是“关注自我”。学生最重要的写作资源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他的个人生活,是他所熟悉的事物。

作文是精神的活动。学生不是机器,机械地按标准复制产品;学生也不是政治家,总是要倾诉经世济民的宏论。没有必要让学生反复地在上下五千

年中寻找民族自豪感,没有必要让他们把“08奥运”说成生命中的头等大事。事实上,真正会写的学生,尝一脔而知味,他们能从柴米油盐一类的日常生活中有所发现,从里巷俚语中观察世相人情。写作者是享受生活百味的智者,不懂生活之美,一味地论证人生目标,远离自己的世界,必然笔下无物,面目可憎。为什么不把他们的目光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呢?一个善于思考、发现的人,在写作上能“一触即发”,他的笔下,永远会有新奇的体现人的智慧的事物。在起始年级的写作课中,就应当启发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

这种关注首先在于发现并丰富自己的生活。应试教学造成学生的生活单调乏味,确是事实,但某种程度上,一些学生缺乏想象力,不善于观察和联想,也会使他们感受不到生活中蕴藏着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善于发现其中有价值的事物。多年前我曾在作文课上要学生写出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的价格,大部分学生回答不出来。有学生认为这个问题没多大意思,回答不出来也没关系。我只说了一句:“回答不出来也没什么,只是这关系到你们的父母每天劳动的价值”,学生很受震动。1986年我教高二,有一次在作文课上给学生每人发一张白纸,要他们“把爸爸妈妈的生日写出来”。全班近一半学生写不出来。那一次我的作文题是两题选一:“我是怎样记住父母生日的”,“我为什么忘记了父母的生日”。所有的学生都有话可说,那次作文写得特别好。看似单调乏味的生活其实有许多有待我们去开掘的富矿。囚徒的生活更是真正的单调乏味,可是十九世纪以来,许多作家在监狱中都能写出不朽的作品。这从另一面证明:只要你能想,就不愁找不到值得思想的事物。

我常对学生说“你的生活很重要”,但我们不是为了写好作文才去关注生活的,实在是因为生活在显示我们的生命价值,生活太值得我们热爱。我在10多年前的一次作文课中,让学生写过“没有意义的一天”。之所以那样命题,是想到学生学写作以来,总是有教师和他大谈人生的意义,总是要他写“有意义的事”;而他的平凡的生活令他自卑,于是他不得不说假话;他认为社会的一切都重要,而自己不重要,他的生活没有价值,他的生命也没有什么价值。好吧,既然他已经说“我的生活没什么意义”,那就写一写这种“没有意义的一天”如何?然而结果很有意思——有些学生把每天那种“没有意义”的日常琐事描绘一番堆砌成文,发现这就是通常说的“日子”和“岁月”;不会写的学生说,连“没有意义的一天”都写不好,那的确是我的写作能力差了。有学生后来看到陈村的《一天》,感慨地说,过去太重视“意义”了,而生命中有许多事物是不能用简单的“意义”去认识的。

写作应该是个人情感活动的一种表达方式。可在什么情境下,学生写作的激情会“一触即发”?一些教师的体会是:一定要让他的思维活跃起来,有想写的欲望,那才是最好的教学。我虽未必愿意接受“情商”一说,但坦率地说,由于各种原因,作为写作者生命中不能没有的“感动”,在青少年身上日渐淡漠。我在不同的教学班试过,每次板书巴尔蒙特的诗句“为了看看太阳,我来到世上”,写完回头,总能看到两三位同学激动得热泪盈眶。——你可以相信,能被这样一句诗感动的学生,他的作文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写作应当成为心灵的歌唱,教师为什么不注意创设激发学生想象、触动他心灵的情境呢?

要熟悉学生的写作状态

何谓写作状态?对一个写作的学习者来说,它包括:是否有写作的准备;在写作过程中,他的思想情感有什么样的变化;他有什么样的表达习惯,他的表达技巧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提高;他对哪一种文体更加感兴趣,他的写作积累有什么特点;他是否愿意写,他喜欢写些什么题材,他写作的主要困难在哪里,等等。一个语文教师,如果对学生的写作状态没有足够的了解,其作文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是难以想象的。

在一个教学群体中,学生会有不同的写作状态。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文、随笔和其他交往途径,了解学生的写作状态。

有经验的教师接手一个新班,只要写过两次作文,他对全班的写作就会有数;一个学期下来,看了每个学生的10多篇文章,对每个人写作的长短,

也就基本了解了。谁长于议论,谁长于记叙,谁说话简明扼要,谁常能有诗一般的语言„„

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能帮助教师较好地了解学生的写作状态。例如,面对一道作文题,学生可能想起什么?他思考的范围有多大?他会如何选择?他会不会扬长避短?他有没有进一步调动写作资源的意识?如果选择某类题材,会出现什么障碍?行文中,他有可能在什么地方被“卡”住?„„如此,教师才有可能把握作文教学的规律,才可能不断地有“新点子”和新思路。

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助于正确判断他们的写作状态,帮助他寻找发展的机会。我曾注意到有几位学生几乎永远不会描写。这些学生性格沉静、内向,他们似乎不关注形象与细节;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发议论时颇有精神高度,善于分析事理。反过来,也有些学生,什么记叙文题目也难不倒他,有着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和安排结构的能力,但是如果让他说明一

件事,往往颠三倒四,语焉不详。不了解这些,往往也就不知道该如何去教。这些,都应当是写作教学要关注的问题。

学生不愿意写,未必是没有可写的东西,也未必是不会写。他或许是在等待,或许是“不在状态”,或许仅仅是不喜欢这个题目。但教师无论如何

不要低估了学生的判断能力,不要把学生想得太幼稚,同时不能自以为是,高估自己。有一年江苏省作文竞赛,题目是“猜一猜,我有多爱你”,有评委担心学生去写早恋。这是很典型的一种教学自扰。结果选写本题的37名学生,没有一个去写男女恋情,而且立意新颖,境界高。学生未必那么俗,他们有自己的追求——他们最怕的是遇上一位自寻烦扰的教师,如果不幸让他遇上了,则有可能自我压抑,长期没有脱颖而出的机会。教师应当想方设法让学生享受写作的愉快,让他能自觉自愿地写,高兴地写。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个好的作文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师经常地命出让学生“眼睛一亮”的新题,必定能有效地调动大部分学生积极思维。请看下面这道题:

韩愈字退之,岳飞字鹏举,来自清字佩弦,钱锺书字默存„„人们选取与名的含义相关的字以表德行、特性,体现精神追求或自我期待,这是中国独特的语言文化现象。你想给自己取一个宇吗?翻检词典选几个你喜欢的词,推敲含义,选定最能表现个性和精神追求的一个,叙述选择的过程和原因。

学生见到这样的题目,不可能没有反应。他在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中接触到许多这方面的知识,可是他自己竟没有想到过可以为自己取一个字(或号),姓氏依宗族沿袭,名为父母所赐,现在,他有了一次选择的权利与自由,他当然会有自己的思考。这次作文,很多学生绞尽脑汁,因为他知道,字号有可能流传,他必须郑重其事。我的班做完这篇作文后,在讲评中介绍了一些学生的字号,此后有些学生便以字相称。这道题来自一线教师的创造,现在已经编进了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一模块。

了解了学生,“点拨”才是有效的。

20多年前,有位高一的学生在随笔本上写了篇短文《信》,叙述的是在传达室接到一封信的经过。作者性格温和,写文章一向平实,习惯于平铺直叙。我问这位学生能不能改得有些吸引力,她没有信心。我建议她把这五六段文字调整一下位置,用独立的短语插入过渡,结尾不要有结果,留点空间让读者去想,可能会很有趣。这位同学用了一小时改了一遍,

自己看了也吃了一惊,说:“怎么像小说了?”后来《语文学习》等多家刊物转载了这篇作文,于漪老师还专门写了评论。这位学生从此对“一波三折”、“尺水掀波”、“文似看山不喜平”有了深切的感受,不用我再教她了。

经常有同行谈到高中生的记叙能力往往不如初中生。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比较复杂,应当注意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很多高中生追求理性思考,忽略了形象思维,他们的作文缺乏想象力,特别是无法对习以为常的事物展开联想。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展开这样的思维练习。以下是几年前的一个课例。

师:现在我们来看窗外,那儿有一棵松树。你第一次注意到它是什么时候?快,快说!

生8:到这间教室以后,上课分神,看过它。

生9:记得是我站在树下等同学时,那是一年多前的事,站在它下面有20分钟。

师:想过什么没有?

生8:想过,觉得为什么只有这一棵树,孤零零的。

师:还有谁想说?

生9:我前些天想到这棵树,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人侵犯了自然要遭报应,我觉得应当说“教学楼离这棵树太近了”,而不是像有人说的“这棵树离教学楼太近了”。当时我想这句话应当这样改一改。

师:很好,善于推敲,这是语文学得好啊。还有吗?

生10:我忽然有些害怕,——我刚刚注意到这棵树。

师:是吗?那你想了些什么?

生10:我在想,树就在我身边,我竟然麻木到这种地步,一年半了,还没发现它,我因此在想:我有没有这样对待过别人?

师:比如班上的同学,和他们都说过话了吗?全问过好吗?和每个人交流过吗?

生10:想想是有点问题,我自己的问题。

生11:我看到这棵树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它有没有100岁;如果有,那它就比我大爷活得还长。

师:看,南面那一棵,100多年了,鸦片战争之前就站在那里了。

生11:我想,如果它有思维和情感,那我们今天从课本中学的历史,都在它眼中。

师:想一想,在这棵树下,发生过什么事?

生11:可以有很多。也可以编出很多。

师:“编出很多”?你所谓的“编”,也有许多事是可能发生的,这就是所谓“文学的真实”。

生11:很多小说和电影作品都是这样。

师:比如,又到了桂花飘香的时候了,喜欢吗?

生:(众)喜欢。

师:很多年了,我从来没听说有哪位同学不喜欢桂花香的。可是你有没有想过:那几棵树是谁种下的?栽树人是位什么样的人?他种下了这些桂花后 到哪里去了?他种下这些树的时候凝望过它,并有过遐想吗?

生12:也许是学校的一位老工人,头发花白,很和蔼的一位。

生13:也可能是青年人,比如,当年的学生。

生14:也许是个小女孩,像奥达尔卡(阿斯塔菲耶夫小说《禁忌》中的小姑娘),现在是位老奶奶,我能想象当年她提着小水壶看着这棵树的样子。

师:我想象,那是位老花匠,他栽下这棵树后,擦了一下汗,

坐在这里吸了一袋烟,在第一次长出小小的花骨朵时,他就深深地吸一口气;也许那是个孩子,把爷爷无意中丢下的树苗随意地栽在了这里,从此就再也没有来过这里;也许,那是位穷苦人,靠栽树养家糊口,他种下这棵树,想到自己的生命根本不可能有树长久,叹息了一声离开了„„总之,飘起的桂花香,会引发我们想象好多可能的生命故事。(引自王栋生:《培养想象力:敢想会想》,《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年第7期。)

能不能把文章写好,首先在于思维的品质,其次才是表达能力。教师了解学生的写作状态,制订有效的教学计划,在教学细节上多下工夫,帮助学生提高思维的“灵敏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使之能有效地和生活契合,虽然未必能达到联想心骛八极、议论切中肯綮的境界,但是从此不怕作文,则未必是很难的事。

在“聊”中打开思路

在中学教学阶段,写作还是受到重视的,除了高考因素,更在于它毕竟是一种基本的生存能力。重要的是“怎么教”。目前,教师“不会教,教不好,不想教”成了普遍现象。有些同行认为没有单编的写作教科书,致使教学效果不好。此论恐难以成立。苏教版选修教科书《写作》使用两年来,很多学校安排学生自学,没有专门安排课时。为什么会这样?是不重视吗?未必,乃是有了教科书也不会教。很多教师认为只有“多写”,在“练”中提高,不能纸上谈兵。但是,“练”也要看效果,如果学生享受不到“练”的愉快,无休止地“练”只会消磨他的写作热情。

在“写——改——讲评”的基本程式上,能不能提高效率呢?应当注意到,教学中许多学生并没有做好写作的准备,他甚至对写作还没有认识(或者

说“没有感觉”),已经被动地一篇篇地写起来了;在写了一段时间后,有的学生特别想与老师沟通,了解自己在写作方面的缺点,却没有机会;有的则丧失了写作的信心。

不少教师尝试过在作文之前对学生作启发式的讲话,但那样做也会产生他预料不到的结果:他的讲话有可能干扰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构思很容易“入套”。我们经常会看到,几十名学生的作文构思雷同,只有表达上的差异。

启发式地“谈作文”是有必要的,特别是经过一个阶段的写作之后,学生需要整合写作资源,需要提高构思表达的技巧。如果能有一种活跃灵动的 对话,启示他在构思立意和表达上不断地“再朝前跨一步”,他便有可能获得新的“路数”。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喜欢这种有效的作文对话。以下是一次“谈作文”中的一个环节。

师:还有点时间,我们再来讲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是台湾出版的一本书中的。

上课时,教师在桌上放了个瓶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鹅卵石,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鹅卵石全放进去了,他问学生:“这瓶子是不是满了?”„„

学生:这个故事我听过。但说的不是教师和学生,说的是禅师和小和尚。

学生:我也听过的。

师:既然不少同学听过,我只需简单说了。

„„然后同学们说:“满了。”教师再从桌底下拿出一小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瓶口倒进去,摇一摇,还可以加一些,问学生:“现在是不是满了?”这时学生受到启发,纷纷说“还可以放”,放什么呢?

学生:沙子。

师:对。放过沙子之后呢?

学生:(许多同学插话)还可以倒水。

师:„„我就不详细介绍。那么请大家说说:这位教师做这个实验是想告诉学生什么?

学生:是想说“艺无止境”。

学生:我记得禅师和小和尚的对话,好像是要说“修炼是没有止境的”。

师:都对。还有没有?

学生:好像可以用来说“任何事物永远有发展的可能”。

学生:我看过原文,好像是说从利用空间得到启发,去利用时间。

学生:我觉得,虽然是同等的空间,有的可以放置最有价值的、最重要的东西,有的却不一定。

师:很好,还有没有?

学生:我想到一点,不大确定,我觉得:放东西的先后是有讲究的„„

师:很好,你好像有点犹豫,大胆说,机会不多了,快下课了。

学生:如果先放的是水、沙子,最大的鹅卵石就有可能放不进去了。

师:说得真好,你的思考不同一般。但是这“先放”与“后放”给了你什么启迪呢?

学生:生活中,或者人生中有些重要的东西、大的东西先要解决好。

师:这“重要的东西”、“大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要先放在“瓶子”里?——我们可以把这个“瓶子”当作我们的生活,也可以当作我们的心灵。课后我们都来想一想这个问题,好吗?(引自王栋生:《思考问题的“路数”》,《语文学习》2007年第2期。)

通过这样的对话,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知道他们写作上的“长”与“短”,更有价值的是让他们积极地去想。我在教学中,每学期都会组织四五次作文对话,用整节课的时间和学生“聊”,而且并不一定是为了配合一次具体的写作。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打开思路,启发他积极思考,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实践证明,“作文对话”有明显的效果。有一部分学生原本不过是听听,但后来发现他们开始主动地做笔记

他记下来的是些什么呢?一—分析问题独特的视角,他的“思维盲区”,别人的精彩表达,历史事件的启示,一个有趣的故事,某个人物的睿语,等等。学生喜欢听“说作文”。写什么,怎么写,他很愿意有个借鉴,或者想从其他人的构思与表达中获得“灵机一动”。学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造成视野狭窄,而一次有趣的谈话,可以给学生打开几扇窗户,感受八面来风。这样的对话,有可能触发他的灵感,开拓他的视野,启发他的想象,进而激发他的写作欲望。

教师要善于发现,从现实生活中抓住机会展开有效的对话。学生对生活实例往往比对教科书有兴趣。下面是去年一节课的实录,那天的话题刚好是“准确而简练地表达自我”。

师:先问一件事:今天晨会上大家为什么不断地笑?

生:因为那位演讲的同学说话很搞笑,比上星期高一的那位还要厉害,一个腔调。

师:什么叫“搞笑”?

生:他说话太“花”。明明可以质朴一些的,他偏要追求华丽的词藻,和他平时说话习惯截然不同。

师:你们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利“花”的表达?

生:现在好像流行这种形式,电视新闻和广告经常有这样的语言。

生:他肯定以为这样“很文学”。

生:“花里胡哨”会出岔子,大浮华就有些肉麻了。XXX就说他“被麻翻了”。(笑声)

师:我们今天要谈的就是这个问题。没想到课前又看到这种活生生的例子。

表达要简练,倒不一定因为“言多必失”。我们讲简练,不是论文章的篇幅,而要看作者的表达是否简洁明了,是否有作用。

比如今天晨会上那位同学的演讲,意思是好的,演讲者很有激情,想打动听众,可是那个套路和浮华的语言害了他,让他失去了听众。回顾一下听报告听讲座的经历,对报告人的语言表达,你们有些什么样的体会?

生:我喜欢听生动的,风趣的,有结结实实内容的。上次XXX教授来,讲了两个多小时,不知不觉,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

生:XXX先生的报告也不错,但是他一讲到理论术语我就傻了,慢慢地也就走神了。

生:我印象最深的是XXX老师。有一次座谈会他的发言只有五分钟,说得很干净,全在点子上。

师:同学们听报告时,经常不耐烦,做小动作,讲话,有时是个人修养问题,有时也可能是报告人的表达不够简练。

生:有时未必是内容不重要,而是报告人不会讲。10分钟可以说完的话,他偏要凑满一小时甚至拖成两节课,还埋怨“会风不好”,这就很容易让我们心烦。其实我们真的是很能忍的„„

师:这样看来,你们也知道表达应当简练、准确。听别人说废话,你们不耐烦,可是为什么你们的作文起笔就喜欢说废话呢?下面读几篇作文的开头,大家也评一评„„

这是一次随机谈话,给学生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至少以后轮到他们在会议上演讲或发言,他们会想到要追求“准确”、“简练”。

当然,怎样说,说什么,教师要有目的和计划,要依靠自己的积累,要有课堂智慧。一些教师自己不具备观察意识,让他和学生谈“观察”,除了教科书上的老生常谈,他举不出一个鲜活的例子,他自己不善于剖析身边的事,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自己的发现,同时没有智慧传达自己的写作灵感,学生也就很难受到启发,进而也就无法体验“观察”和“感悟”的乐趣了。

在自由状态下写作

写作是个体生命的活动,写作教学能否为学生创造自由写作的环境,并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获得发展,可能是现今必须考虑的问题。

学生在自由状态下写作,更能从中发现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有几年教学经历的教师都会发现,学生的自由作文往往比按教学程序安排的作文更有生气。特别是“课外练笔”或“每周随笔”,因为和课堂作文相比,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写作空间,他能尽情地发挥。有些学生的课堂作文淡而无味,而他在随笔中却能展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自我。因为有那个“随”,他的束缚就少得多,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没有内容和形式上的限制。可以说,大多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来自广泛的阅读和自由写作。1999年至2001年,应多家出版社的请求,南京师大附中共出了五套14本学生 作文选集,入选的文章百分之八十选自学生提供的自由作文。

学生的个性与趣味有所不同,而课堂作文题目统一,有具体要求,这样他未必能扬其所长。如果能有一个自由写作的阶段,再给他一块自由写作的空地,题材放开,形式放开,字数也放开,他必定能感受到自由写作的愉快,并在这一过程中对写作有自己的期待与渴望。在不同学习阶段(指初、高中)的第一年,可以做这样的尝试:先培养学生写作的热情,让他愿意写、想写,教师再适当地教他一些文章“规矩”,效果可能会好一些。一些教科书的编写也注意适当地给学生一些自由写作空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每个专题的写作部分都有一句“从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作文,也可以根据话题范 围和写作提示自拟题目写作”。这种松动,既照应了专题教学目标,也给学生一定的写作空间,以满足不同个性的发展需求。

当然,我们不可能以自由写作取代写作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有对写作能力目标的描述,教科书有统一要求,学校教学有统一要求,教师不能放手不管,什么都不教。让学生有自由写作的空间,目的是让学生在自由写作中寻找并摸索写作的技巧,不是让他藐视写作的章法。

作文有“规矩”吗?其实没有。留传下来的前人佳作,有几篇是“课堂作文”?有几篇是“讲规矩”做出来的?作文教学要讲基本章法,让学生习得技巧,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但如果把技巧当作规则,不敢越雷池一步,那就给自己的思想套上了锁链。教师过多地指导学生按“规矩”写,学生写起 来也许会比较“熟”,比较“顺”,只是那样做非但培养不出学生的创造意识,学生感受不到写作的乐趣,千篇1律的格式作文也令人生厌。又如,面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是不是一定要按“文体程序”、“阶梯训练”教学?学生有兴趣选择不同文体做写作尝试,不必要等教学计划的安排。他的自由作文可以是散文和诗,可以是杂感、笔记,可以是喜剧小品、短剧,可以是自拟的广告词,也可以是小说,等等,只要他愿意,就可以选择任何文体去写作。教师要有信心、有耐心,鼓励学生放胆尝试,并允许他们失败。曾有位学生尝试写中篇小说,一个学期“连载”七八次,后来发现收不了场了,便在本子上写了个“无限期待续”。——你以为他失败了?没有。在这七八次写作中,他有了创作小说的体验,他的叙述和描写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有了文学语言的表现意识。此时如让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他会喊难吗?

作文教学有“规矩”吗?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写作是创造,写作教学也得有创新。浙江一所名校有位教师让学生自由写作,规定每学期交8篇作文,可以一次交清,也可以分批交;时间不限,可以在学期初交,也可以在期末交。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她的学生写作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我们没有必要夸大作文教学的困难,我们更应当看到教师的教学勇气和智慧,看到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方面的探索,如果应试教育的压力能有所减轻,社会对语文教育的关注能趋于理性,老师们的改革思路会更加开阔,方法还能更多一些。

第11篇:走出备课管理的困境

走出备课管理的困境

------精细化备课管理与教学质量三乐学校 陈惠昌

教育要不断地改革,改革的关键环节是教学过程的改革。而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其中一个要点便是备课管理问题。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如何设计好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课堂教学目的,教师备课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即如何备好每一堂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案,如何在设计中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是每一个教师值得深思和研究的。也是作为学校管理者需要去思考、实践与解决的问题。

案例:关于备课管理

1、学校基本现状

(1)学校充分发挥县级的引领作用,由骨干教师德备课展示与示范来促进教师备课工作的深入研究,同时学校推出备课工作要点,为教师提出基本要求。

(2)本校半数教师德备课本可达优秀行列,他们对于备课的态度就像上课一样神圣,优秀者可以说是一丝不苟,足见教师在对待备课方面所叠现的敬业精神。

(3)然而欠缺处十分恼人,总觉管理上很难应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以“我”为主,缺乏协作。教师备课时往往是单兵作战,缺乏交流与协作。学科之间更是缺乏整合。以“课本、教参”为本的传统教学观念,视教科书、教参为权威,单纯的依赖,把备课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离开了,使课堂教学缺少活力。教师工作缺乏创新性,很难适应课改的要求。二是照抄照搬。有些教师,特别是老教师,相应学段的教学,已有几个轮回。对所教学段的教材相对熟悉,也积累了一些上课经验,备课本也有几套。教案复印,根本不去思考这种备课内容是否适应本班的学生实际。三是删繁就简。部分教师往往十多年一直重视该学段的教学,往往产生这种思想,教材的每一页教什么内容,每教一个内容,用什么方法教,注意什么,学生容易出现哪些错误都心里有数,无需备课。这类教师熟悉了教材,却忽略了学生主体,备课不仅重视教材,而且更重视学生。四是拿来主义。少数教师更是“便捷”,借别人的教案直接拿来,为已所用。连“写”、“备”教案都省略了,直接照本宣读,或者把其他教师的教案拿过来换个封面,这种备课纯属应付检查。五是强调“量”化,缺乏实效。教学管理对教师的备课检查过分强调“量”化考核,检查方法只是停留在教案的“量”这一模式,忽视了教案内在的元素,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方案的确立,吸纳新信息的综合利用,教学反思等等。致使许多教师出现了应付检查式的备课或抄教案,这种无效的劳动浪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管理中的做法

(1)尊重备课教师的劳动成果。认真阅读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和主讲教师的发言材料,了解教师在备课时需要什么?有什么问题,备课争议的焦点何在,课程理念存在什么碰撞和分歧,为课题研究在宏观上整体调控。指导各年级组的集体备课,提供第一手资料。 (2)教师备课是否体现现代信息。一看教师的课程思想是否体现创新精神,是否在资源引进、学科整合、策略选择等方面体现现代信息;二看教师是否积极开发了课程资源中潜在创新因素,是否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创新精神的培养。

(3)教师备课实行档案化管理。定期召开各种备课例会,收集、整理、分类保管活动记录、听课、评课、反思以及检查材料、进行整理归档,成为教师个人的业务档案。

(4)提升小学教师备课质量的评价

学校旨在改进教学管理方式,特别是改进对教师备课的检查评估方式,从实效出发,评估教师的教学工作。教案虽然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每一节课都要有教案,鼓励教师坚持写教学随笔和教学案例。加大对课堂教学的检查评估力度,采用“推门听课”、“课后说课”、“写课后反思”等形式检查课堂教学效果,以体现备课的实效性。

3、反思与分析

从实施取得的成效看:一是备课管理有效提高备课质量,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旨在提升课程品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速教师成长“合作教研,资源共享,同步推进”要求。采取新老互帮互学活动,充分发挥县、校级骨干教师的作用,每次教研活动,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负责主讲,从一个点,一个环节讲深讲精,能成为教师的蓝本,促进了教师备课质量的提高。二是强化备课意识,实现备课创新,基本改变了传统的备课偏重于把握教材,章节划分,评价方式等,为更关注学生现在基础,发展需要以及发展的可能性,即重视学生学习实际,充分吸收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与课程的有机结合,创造性地站在高起点的位置备好每一堂课,使每一堂课发挥更优效果。三是改变了只教不研的局面。有效性的集体备课,学校教研活动大为改观。每一次的集体备课,由于各个备课小组的教师相互比较熟悉,教学进度基本一致,大家的讨论话题比较集中,有共同语言,教师能针对教材,学生中出现的情况、问题进行争论,达到共识,最后形成教案,这一做法彻底改变了原本处于孤立封闭状态的教师备课、教学和研究。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的“合作链”,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每位教师都能在教研备课的过程中,较快地提高了教研备课的水平。加强备课研究、互通有无,博采众长,通过对教材中的疑难问题开展讨论,达到低时高效,建立完善管理机构,教务处在宏观上整体调控,指导各年级组的集体备课提供第一手资料。

从教师日常对备课的实际投入来看:本校教师对待教学设计的态度与化时间研究的投入较以前已明显重视,学习优秀教案的氛围初步形成,同时也很好的影响到作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际投入,教师也从高质量的备课中尝到了甜头,感觉到了它对课堂质量与补差所产生的影响。教学质量较高的教师在日常的备课投入明显成正比。

从学校对备课的精细化管理来看:学校能根据年级组的集体备课、个体备课、备课竞赛等做出系统地的安排,经常了解备课情况、备课研究讨论情况,了解教师通过增、删、改、补形成教案的做法,了解小班化教学的研究的进展与遇到的问题,了解备课的“李淑萍教案式”研究学习与运用情况,并做好记录分析,进一步规范备课的要求,追求备课的质量。使教案更符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师备课中得到充分体现。逐步消除因相对落后的学科管理的不到位,导致被管理者的松懈与打折。

成效背后面临的主要问题:

1、学校要求十分明确,教师中重视程度为何差距很大。

2、教师对备课质量的理解很清晰,但不能主动参与学习与研究。

3、如何进一步充分发挥县级骨干的辐射作用。形成整体性地提高。

解决问题的一些设想:

提升小学教师备课质量的想法:

(1)完善管理机构。校本教研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推进素质教制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重要抓手,而有效性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教师集思广益,低时高效,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的能力。为此,成立的课题组负责人为组长的备课小组,以年级段位单位的主体备课小组,具体工作由组长统一分工安排。

(2)建立管理制度。抓好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加强集体备课管理显得十分重要,明确开展集体备课的重要性,完善各部门职责。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集体备课的管理工作,教研组长负责指导教师备好课。备课组长负责备课内容分工、时间安排,做好活动记录。

(3)研究活动管理。备课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集中活动中备课组长对上一次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给予分析讲评。分散活动可以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复备教案。加强研究活动管理,就是了解教师备课时是否吃透教材、整体设计是否科学、课程开发是否充分,并给予必要的帮助与指导。

(4)集体备课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备课组长主持、讨论、记录,并负责做好考勤。各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补充教学内容,完善各阶段的备课质量体系。用老备课本的,要利用教学随笔——教后感,作教学反思,要记录成功的经验,如好的教学方法,典型案例等,集成备课金点子集。结合学校或学科落实课题研究内容,建立校本教研计划,有效的备课研究是校本教研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有效备课,能渗透教育科研内容,完成教育科研课题。

(5)倡导合作教研,加速教师成长。为了有效提高备课质量,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旨在提升课程品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速教师成长“合作教研,资源共享,同步推进”要求。采取新老互帮互学活动,充分发挥县、校级骨干教师的作用,每次教研活动,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负责主讲,从一个点,一个环节讲深讲精,能成为教师的蓝本,促进了教师备课质量的提高。

(6)强化备课意识,实现备课创新。课程实施的第一要务就是备课,因为备课就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好,才会有好课产生,设计不好,必然导致课堂低效。改变传统的备课偏重于把握教材,章节划分,评价方式等,为更关注学生现在基础,发展需要以及发展的可能性,即重视学生学习实际,充分吸收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与课程的有机结合,创造性地站在高起点的位置备好每一堂课,使每一堂课发挥更优效果。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要做到“实效、创新、合作”改变划一的备课要求,减少教师无效劳动,给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研究、改革、创新,从根本上做到有效备课,从而推动课程改革的进程。

第12篇:初中英语定语从句走出困境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常见错误解析

一 .误用关系词

1.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when we spent together on the farm.

2.This is the factory where he was invited to visit last month.

分析:定语从句的先行词是表示时间或地点的名词或代词时,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词不一定都是 when 或 where 。关系词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定语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如果从句的谓语动词是及物动词而且其后没有宾语,就用关系代词 that 或 which 作宾语。如果从句的谓语动词是不及物动词或者是后面已经有了宾语的及物动词,就用关系副词。在句 1 和句 2 中,从句谓语动词 spent 和 visit 都是及物动词,而且后面又没有宾语,所以应分别将 when 和 where 改为 that 或 which 。

二 .宾语重复

1.As we all know it, the earth is round.

2.The manager discued the plan that they would like to see it carried out the next month.

分析:如果关系代词在从句中作宾语,则谓语动词后面就不能再有宾语。在句 1 中,关系代词 as 作从句谓语动词 know 的宾语,因此, it 就是多余的,应去掉。在句 2 中,关系代词 that 在从句中作动词 see 的宾语,因此 it 也是多余的,应去掉。

三 .缺少先行词或关系词

1.Is this park where his father works?

2.I went to the village they grew up.

分析:定语从句前面必须有先行词和关系词。在句 1 中,关系副词 where 前缺少先行词,所以应在 where 前面加上先行词 the one (代表 this park )。在句 2 中,先行词 the village 和定语从句之间缺少关系词,谓语动词 grew up 为不及物动词,所以应在先行词 the village 后面加上关系副词 where 。

四 .whose 的误用

1.I live in a house whose the window faces south.

2.This is the student whose\'s parents died in the fire.

分析: whose 在定语从句中作定语时,应将其放到被修饰的名词前面,该名词前不能再有其他限定词。因此句 1 中应去掉 window 前面的定冠词 the 。句 2 中的 whose\'s 是错误的,因此应去掉“ s ”。

五 .忽略标点符号的作用

1.The old man has three sons, all of them are workers.

2.Don\'t carry the pan out of the kitchen, in that case you might have the house on fire.

分析:在使用定语从句时,如果主句和从句之间用了逗号,就意味着逗号后面是一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如果关系词出现在介词的后面,则应为关系代词 whom, whose (指人)或 which (指物),不应该为 that 或 them 。因此句 1 中的 them 应改为 whom ,句 2 中的 that 应改为 which 。

六 .错认先行词

1.I was the only one in the office that was invited to the party.

2.Do you remember one afternoon in America where a terrible earthquake took place?

分析:一般来说,先行词后面紧跟着关系词,其次再跟定语从句。但有时出于意思上的需要而在先行词和关系词之间插入了其他成分。在这种情况下确定哪一个是先行词,便是正确理解句子的关键。在句 1 中,先行词是 the only one 而不是 the office 。因此应将 that 改为 who ,以免引起误解。在句 2 中,先行词是 one afternoon 而不是 America ,故应将 where 改为 when 。

七 .不注重固定搭配

1.Such person like him can\'t be depended on.

2.He went to the same university which his brother did.

分析:当先行词被 such 或 the same 修饰时,其后的定语从句常由 as 引导,因此, such … as 和 the same … as 是固定搭配。所以,应将句中 1 中的 like 改为 as ;将句 2 中的 which 改为 as 。

八 .主谓不一致

1.I, who is your brother, have the right to prevent you from doing that.

2.She is one of the students who has paed the exam this time.

分析:定语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和先行词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句 1 中的先行词是 I ,因此定语从句中的谓语动词 is 应改为 am 。但当先行词是 one of 后面的 the students 时,定语从句的谓语动词常为复数形式;如果 one 前面有 the only , the very , the last 修饰,则说明先行词是 one ,定语从句谓语动词常为单数形式。因此,句 2 中的 has 应改为 have 或在 one 前面加修饰语 the only 或 the very 。

九 .与其它从句混淆

1.This is the house in which he lives.

2.This is the house where he lives.

3.This is where he lives.

4.This is in which he lives.

分析:这四个句子中,前三个句子是对的。第四个句子是错的,因为 in which 不能在此句中引导表语从句。由于 in which 前面缺少先行词,因此也不能认为 in which he lives 是定语从句。

十 .误用 as 和 which

1.Bamboo is hollow, as makes it very light.

2.Which we all know, the earth is round.

分析: as 和 which 用来引导定语从句时,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引导定语从句的 as 可以放到主句前面也可以放到主句后面,而引导定语从句的 which 只能放到主句后面。 as 引导的定语从句表示“正像……那样,正如……”。例如: as is often the case (这是常有的事), as we all can see (我们可以看得见), as is known to all (大家都知道), as has been pointed out (正如所指出的那样), as is announced (正如所宣布的那样)。因此句 1 中的 as 应改为 which , which 在意思上指前面整个主句的内容,如果用 as ,无论从意思上看还是搭配上看都不对;句 2 中的 which 应改为 as

第13篇:薄弱学校如何走出困境

中关中心校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

学校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中关中心校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今天如期开幕了。首先我代表学校领导向各位代表及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下面,我向大会作几年来学校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中关镇所辖10个行政村,人口1.1万人。中心校现有一所初级中学,5所村级完全小学,中学有9个教学班,在校生396人,小学有31个教学班,在校生747人,在编教师91人,借调出3人,(无在编不在岗教师),其中2000年以后毕业合同制教师19人,民师转工28人,学历情况:本科7人,专科54人(其中全日制专科13人)、中专29人,高中1人,学历合格率94.3%,小学100%;职称情况:高职1人,中职36人,初职38人,无职称16人。教师平均年龄35岁。

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不断端正办学思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特别是借助今年“普九”迎复检的契机,完善一批现代化设施,图书仪器设备齐全,所有学校焕然一新,校园内绿化、美化、净化、花卉掩映、绿树成荫。

二、工作重点:

最近三年,可以说是中关中心校发展史上不平凡的黄金时期,全体教职工同心同德,迎难而上,脚踏实地、负重拼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办学规模、办学效益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获得了各级领导贺社会的一致好评,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重视管理,学校各项工作步入可持续性发展的轨道。

管理出效率,出成绩。中关镇由于过去交通不便造成教育基础差,教师的能力贺素质较低,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教学质量较低,中考无高分,百姓意见很大。2001年新的领导班子到任后,看到眼里,急在心上,多次召开校务会议,冷静思考,对学校困难进行客观的分析,查原因找对策,集思广益,最后大家形成共识: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同时净化校园环境,加强学生管理。首先,在教师管理上,我们是在制度严格要求的同时加以情感激励,既:扬师之长——即为教师安排适合他们发展的工作,使其有用武之地、有成就感,容师之短——即用发展性观念评价教师,谅解失误、既往不咎,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扶持,用师不疑——即对虽缺乏经验,但工作热情高的年轻教师推到前台鼓励放手工作,使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另外,为教职工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作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信任、生活上体贴,组织教师开展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适当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参观、考察等使教师精神愉快地工

作,这种爱满校园、情感激励的策略,使全体教职工有了从为有过的凝聚力,在教师中真正形成了“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良好氛围,三年来,领导与教师关系融洽,教师队伍思想稳定,从未有教师违纪和上访、告状的事件。与此同时,我们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学校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充分利用教研活动,通过“专题讲座”、“示范课教学”、“观摩研讨”、“教学比武”、“一帮一互助”等形式,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管理基本功和新课程等内容入手,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的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有利地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也使大部分教师自愿走到科研队伍中来,现在中学的《分层教学研究》和中心小学的《作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研究》两个重点科研课题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教师在全国各级报刊杂志中发表论文50余篇,有40余篇论文分别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有一人参与主编了三本教学参考资料。第二,在学生管理方面,学校加大了德育工作的力度,各校利用班会、校会等各种机会,加强学生思想品德道德教育,从班级物品、自行车管理等细小环节入手,实行目标责任制,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改变了过去中关学生懒散打架斗殴的不良恶习。并且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全体教师以“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责任心和信心,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兴趣,激励学生学习。三年来,学校在经费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拿出近一万元奖励学习优秀生、进步生。过三年的努力,中考、小考成绩明显上升,高分率增加,有30余人分别被存中、承德二中和一中录取。得到了中关镇全体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第三,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的教学秩序一直困扰着学校的工作,社会上不三不四的小混混经常到学校捣乱,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几年来学校领导身先士卒,不惧威胁与困难,在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有利支持下坚决处理了多起扰乱学校秩序的行为,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净化了校园环境,使全体师生能愉快地工作和学习。

2.重视学校特色,学生特长得到发挥

丰富多彩的二课活动市中关中、小学的一大特色,学校分别成立阅读、微机、绘画、演讲、体育、美术、舞蹈等十余个兴趣小组,通过各种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在动与玩、看与做、写与说中扩大视野,增长才干,活跃思维,开发智力,培养技能,发展个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心小学在2002年和2004年参加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得五金、五银的优异成绩,在今年的我县艺术节中,中关中心校选送的8个文艺节目一个获得一等奖,六个获得二等奖;选送的8幅美术作品,一个获得一等奖,七个获得二等奖。特别在今年“普九”迎检工作中,省督学马长庚同志到于家店小学当场让学生作画,谈读书体会后,非常兴奋,临走时激动地说:“没想到中关镇的教育能达到这种程度,我不是来督察的,简直是来学习的,你们为隆化县增了光。”

3.重视依法治教,办学行为规范有效

几年来,学校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施教,从未出现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现象。学校收费严格按国家收费政策实行“一证一卡三统一”的要求,开支合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同时,加大依法回收学生的力度。认真把握好河北省《关于依法治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的规定》的八个关键环节和程序。协助镇教育执法办公室规范治理学生辍学的执法行为。

4.加大布局调整力度,优化教育资源

中关中心校的布局调整工作走在全县的最前列,2000年以前有10所村级小学,通过三年的努力,克服困难,撤并了5所村级小学,新建了三所完全小学,形成良好教育格局,中学和中心小学充分利用在一个院的优势,实行九年一贯制,实现教育资源整合,新建了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两个微机教室连通了宽带网络,所有专用教室齐全,设备一流,达到农村一类水平,所有教室、各室黑板为墨绿磁化保视黑板,属全县最先进的。学校绿化、美化、净化、硬化合校园文化建设达到高标准、超一流。同时加强学区一体化管理,完善巡回教师授课的六个制度。今年又在龙凤小学、东升小学的

四、

五、六年级之间所有学科实行了教师巡回,学生坐班的交叉上课方式,实现了教师授课单课化。加强了学前教育管理,实现了学前班与一年级分离,确保学前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5.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三年来,学校争取县内资金

59、5万元,新建了三所小学,争取镇内资金3万元修缮了中学教学楼的防水和路面硬化。自筹资金21万元装备了中小学微机室,并在全县率先连通了宽带网络。同时,学校还建设了三万元的语音室和二万元的多媒体教室。所有学校重新装备了近15万元的图书。学校从县体校和市体校争取了体育器材,原水泉部队为学校捐赠了图书、体育器材和风景树。今年的普九迎复检时,各校重新新购实验桌椅,装配各专用教室,粉刷校园,建自行车棚。为学生购置新桌凳,有利的改善了办学条件,真正使各校环境优雅,绿树成荫。中学和中心小学被评为承德市“绿色校园”。

6.加大勤俭办学力度,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借助国家“危房改造”的东风,中关中心校新建了三所完全小学,但有限的资金只能盖起空旷的房子,剩下的校园整理、绿化美化、桌椅修理等一大比开支都需要学校自己解决,可学校有限的经费投入到教学一线都难以维持,根本没钱搞校园建设,没有办法,我们利用节假日,亲自动手修理桌椅,喷漆粉刷,刻字美化校园,焊水管、水箱、安装实验室,自制教具补充教学所需。特别是今年的上半年由于“推普工作”和普九迎复检,全体教师“五一”长假和星期

六、日几乎没有休息过,一直在学校加班加点,为学校节约资金数万元。正是这

教师们全身心的投入,才打造了中关所有学校繁华似锦、焕然一新。今年6月,宽城教育局领导参观后,给予高度评价,7月承德县岗子中心校、两家中心校先后上百人来学校,参观学习学校管理和校园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思路

中关中心校是办学规模较小的学校,由于普九的攻坚和复检,造成中小学一共57万元的欠债,与许多学校一样,校长的一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应讨债的工作上,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教育基础薄弱,教育环境差,教师素质过低也是制约中关教育发展的又一因素,加上中学缺少学生宿舍,使距离学校较远的北铺子、于家店等村的学生大量流动,使中关学校的教学质量一直不能走在全县的前列。而最近两年,中关镇的经济突飞猛进,更显示了中关教育相对滞后。教育与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的现状已被我们全体教职工深深意识到了,我们深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教职工们都暗下决心,“我们一定要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周围承德县的几个乡镇的学生争先恐后到我校来读书”。为此,学期初我们根据学校实际,确定了新学年的工作思路,那就是聚精会神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紧紧围绕以教学为中心,以常规管理为重点,以科研为导向,以大练教学基本功为契机,以校本培训为依托,以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面向新课程开展大量的工作,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稳定,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手抓学生养成性行为习惯的培养,努力创建隆化教育强镇。

各位代表,几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已初步摘掉了薄弱学校的帽子,在学校管理、育人环境、教育教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与县内几所重点学校相比,我们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相信有各级领导的帮助和关心,有我们全体教职工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不负众望,努力进取,再创中关教育事业的新辉煌!

2004.11.6

第14篇:作困境走出初中英语写作困境

3,.s

,,,

走出初中英语写作困境

随着义务教育英语教材试用的不断深入,听说技能的训练在英语各阶段的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当然,这也是英语教材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对我们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一种挑战。重视听说技能的提高固然重要,可问题是,许多地方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忽视了语言学习中的另一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根据笔者的经历和调查,目前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总体来说还比较薄弱,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写作练习的时间少;二是不少教师抱有依赖和侥幸心理,误以为写作训练到初三时突击一下就可以了;三是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写作知识的指导(比如,如何用词、造句、组段等)。这些原因造成了学生从最初不会写、盲目写到不愿写、惧怕写,直至最后拒绝写的恶性循环。写作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训练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只要教师平时对学生的写作训练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写作策略,学生的写作能力定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一、高度重视,树立信心,培养写作兴趣

写是口头交际的书面再现。在很多情况下,写的功能是非口头所能替代的,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说提高听说能力是为了克服“聋哑英语”,那么,提高读写能力则是为了克服“文盲英语”。写作是目的性很强的社会行为,如果学生将来连e-mail都不会写,或连个人简历都不会填,又怎能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与挑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使学生高度重视英语写作,引导学生树立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信心。初一经常进行简易而有趣的看图写话,让学生感到学英语的乐趣;初二开始可根据教学进程及相关单元课文内容,以不同形式编写短文,让学生写他们感兴趣、有意义的人和事。并逐渐养成每周一篇的写作习惯。如教学了JEFC Book2 Unit15 What do people eat? 可布置学生写关于中国食品的内容(Chinese Food),可提供短文的开头或一些重要词。学生定会在平时的锻炼中不断提高写作技巧,不断提高写作兴趣。

二、开展综合型教学,全方位提高写作能力。

英语写作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多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诸如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组织能力等。针对目前我国学生英语写作中普遍存在的惧怕写作、汉语式作文现象、语法错误多等问题,笔者认为,在平时应当开展综合型教学,将写作与语言基本技能(听、说、读)的训 练相结合,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来解决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诸多问题,全方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听与写相结合

如果教师将听力理解与写作技能结合起来,即把写作限制在特定的情景中,可使写作练习成为综合型的交际性语言练习。听与写相结合的练习形式有:在听的基础上设计听写填空、正误判断并纠错、选择、听后笔述句子、根据所听内容概要写作、模仿写作等。听与写相结合的好处是:(1)、能在听写填空中暴露出学生拼写及语法问题。(2)、既可培养学生听音会意的能力,又可培养其谴词造句的能力。(3)、概要写作和模仿写作不仅能评估学生的写作能

力,检查其对输入信息的理解,还能检验其能否写出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特定情景和文体要求的短文。

2.说与写相结合

布里顿(Britton,1970)指出:“学生口语句型结构和表达方式往往是他们学习写作的基础。”教师应当在教授写作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和丰富其口头表达的技能,因为口头形式往往包含了大量近似书面语的结构和措辞。说与写相结合的策略和具体做法是:

(1)通过师生间的交谈、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确定写作框架,并丰富写作内容。例如,在教学了JEFC Book3 Unit15 A doctor for animals 要求学生写What do my parents do?这一与课文话题有关的作文题。写作前教师可采取以下步骤帮助学生挖掘题材:

1)、师生间的交谈

教师可提出诸如what.how.why.when 等形式的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帮助其打开头脑中的材料库。如:

①What do your parents do?

②What do they think of their jobs?

③Why do they think so?

④How do they like their jobs?

2)、小组讨论

学生针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3)、师生间的交谈

各小组口头表述讨论结果。教师以读者的身份同学生交谈,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读者需要得到的信息。

4)、然后确定写作框架,学生根据提纲和框架,进行合乎逻辑的扩展写作。

(2)运用各种口语实践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教师可准备一些与课文内容或与学生生活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口头表达,或根据情景进行句型或词组操练,以提高其语言输出能力。例如教学了JEFC Book3 Unit4 Travel后,可提出以下问题 What do you think of travelling? Is it good or bad? What are the good points? What are the bad points? 学生们先小组讨论,然后以辩论、演讲等方式阐述观点。

3.读与写相结和

写的过程实际上是模拟读者阅读的过程;阅读也是模拟写作的行为。由于文化的差异,很多同学在写作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出现一些“Chinglish”(中式英语),而且有些东西也把握不准。所以,老师可以精选各种文体的范文若干,让学生们背诵模仿,并分析他们的篇章布局和谴词造句,考试如遇类似的作文,便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三、讲究方法,加强指导。

英语中有句话“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平时不惜挤出时间上写作课,只有不断的强化练习,并且教师对作文训练及批改要讲究方法,加强指导,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以下是本人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平时注重错题库的积累。

每次批改学生作文时要详细做好记录,并对其进行归类,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及时进行讲评。对个别错误较多的同学,最好能做到面批。另外,学生作文的错题库一定要保存好,过一阶段可以从中抽出一部分,以短文或单句改错的形式体现出来,让学生去做做。这样就可以一举两得,一方面解决了短文改错选题难的问题,而且这些错误均切中学生要害,都是他们平时易犯的错误,而这又与中考命题的思路相吻合;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加深印象,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2.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将错误较多的学生作文直接放到实物投影仪上或打印到幻灯片上,让学生集体批阅,当场发现并当场解决问题。这既直观有节省时间。另外,教师平时准备一些书面材料备在电脑中,同时附上参考答案以及相应的较详细的评分标准,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将他们调出并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进行即时作文,当场做,当场讲评,如时间允许也可以进行口头作文。

3.平时注重单词、词组及固定短语的积累。

单词、词组及固定短语是写作的基石,有些学生对单词的拼写不重视,结果写作文时就往往 会有一种提笔忘字的感觉。写出的单词有很多不正确,也就谈不上选好短语,拿高分了。当然,平时在教学中对于一些固定短语和典型句型,一定要多操练,特别是一些重要且学生易错的。可以通过翻译句子、句子改错等多种形式反复训练。

4.防止非智力因素失分

中考卷面的好坏对书面表达的得分有直接的影响,因为书面表达属主观试题,是人工阅卷。有些考生书写时不注意卷面整洁,乱涂乱改,字迹潦草,难于辨认;有些则书写基本功太差,行距过小,字母过大或过小;还有些则乱用标点符号,英文字母的书写很不规范,“r”与“v”,“o”与“u”和“t”,“l”与“e”等分不清。这些直接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得分自然要低于所写材料本身应得的分数。所以,平时老师应加以严格的训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激励为主,走出困境

教师应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充分运用激励机制,例如:书法规范及漂亮者优:标点符号正确者优:典型句使用恰当者优等。教师只有把评价学生的写作自始自终放在发现学生字、词、段、文方面的优秀之处和可取之处,学生才能从遭遇失败到尝试成功,从惧怕写到乐于并善于写,真正走出英语写作困境,进而全面提高自身的英语写作能力。

总之,在新中考形势下,我们应当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听、说、读等方面多种技能的强化和训练,而且要注重笔头的表达。它对推动初中英语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素质,更好地完成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高度重视对学生写作方面的训练,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的学生。

第15篇:如何走出建组困境

小组合作学习系列问题之一:如何走出建组困境 本期对话嘉宾

李平、赵刚:山东省兖州一中教师

朱浩、王海亚:江苏省灌南县新知双语学校教师 严茂华:江西省武宁私立宁达中学教师 段翼鹏:河北省武安六中教师 邱洪超:广东省东莞市康湖新乐学校教师

方洋:河南省南阳南召现代中学教师

吴俊华:山东省德州跃华学校教师

高效课堂模式对小组学习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因而小组学习就成了关键。

本期“问道”,从一线教师中广泛征集有关小组组建和建设两方面的问题和困惑(问题来自一些课改学校、本报读者QQ群、现代课堂周刊读者QQ群等不同渠道),并邀请了几所课改学校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现身说法,就如何科学分组、如何发挥学习小组长的作用、如何增加小组的凝聚力等实际操作问题进行解答,希望能帮助广大教师走出分组困境,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教师得力的教学帮手。 分组讲求策略

问:在实践中,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划分才能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方洋:小组组建应在班主任对全体学生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学校首先组织一项面向全体新生的学习能力测试,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考试成绩、日常学习态度、行为表现、发展潜力等多方面因素,以学习成绩为主),将全班学生分成均等的A、B、C三层,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在小组组建的过程中,除了保证每组内有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外,还考虑分配一名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性格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活泼型学生与内敛型学生相结合,以增强小组的活力。

吴俊华:我认为,分组时要考虑三个因素。成绩分配因素:要使各小组学生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小组间不至出现较大的差异;性别搭配因素:遵守异性效应,实行男女搭配,如此一来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比相同性别的小组合作效果更为显著;家庭背景因素等。尽量不允许学生之间进行自由选择。因为学生通常喜欢选择与自己性格相似或成绩相当的学生,这样会出现小组间的较大差异,不利于各小组开展学习活动。

段翼鹏:一般情况下还是按学生成绩来分,具体操作如下:把前1至12名的同学分为A组,倒数1至12名的同学分为C组,中间的同学为B组,然后让A组的12名同学能够自由地两两结合组成6个组(注:最好是限时3分钟),B、C组的同学以同样方式分成6小组。然后,班主任老师就要对A组中的6个小组讲:“若让你在C组中选一个小组组成搭档,你最不喜欢哪一个小组?为什么?说明原因或理由。”同样,也让C组中的6个小组在A组中限时选择自己最不喜欢的小组。针对他们的选择,分析提出的理由,班主任要作细致的思想工作。然后再自由选择中间B组的6个小组最终形成AA、BB、CC的小组分配原则,小组内AA、BB、CC两两之间为互帮对子,并在小组内,AA负责BB内疑难问题的解答,BB负责CC内疑难问题的解答。

问:多少人一组比较合适?为什么?如果班额较大怎么办?

吴俊华:进行合作学习的小组大小与构成要因班级学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即:因班而异。当然,最常见的是4至6人小组。

方洋:根据我们的调查和研究,6人一组最为科学。小组的规模大些,组内可能汇集起来的知识、经验和其他信息的量也相对大些;但人数并非越多越好,人数过多,受课堂时间限制,有些学生就可能丧失在组内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假设每组8名或更多学生,组内的交流就容易受到限制。

此外,小组的人数尽量是偶数。我们认为,小组学习的基础是合作,合作学习的最好体现是“一帮一”,结成“学习对子”。当然也可以是“一帮二”,但是效果不如“一帮一”理想。

邱洪超:如果教室里人数比较多,8人一组也可以。当然,大组还可以分为“组内组”,即A组和B组;还有一种分法就是按照成绩将学生编号,从高分到低分。根据班级人数一分为二,让学困生把名字写到黑板上,让另外一半的同学自主选择自己希望帮扶的同学,结成“对子”。

问:小组分配可遵循的原则有哪些?各有什么利弊?

方洋:我校在小组分配上遵循三个原则:

第一、均衡原则。指在学习成绩、能力水平和课外活动能力等方面,各个小组的力量保持均等,大体相当。各组应有大体同等数量的A层生、B层生和C层生。各个学习小组中男女同学的人数也应尽量做到均衡分布。

均衡配置有利于每个小组都能进行充分讨论,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和深入交流,并据此获得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同时也有利于各小组在同等条件下展开竞赛。

第二、尽量尊重学生意愿原则。在保证基本均衡的前提下,教师在分组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同时注意不把彼此暂时排斥的学生编在同一小组,以免激发其逆反心理,影响小组学习及开展其他活动;C层生宜编入对他们持中间态度或欢迎态度的小组,以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第三、适时调整原则。一个学习小组确定后,不是一成不变的,必要的时候可视情况而调整。这种变化包括组员之间的调整、学习组长和常务组长的调整,也包括小组组名、组规、组训及小组发展目标等的变化。只有适时调整,才能保证小组学习有序、持续地开展。段翼鹏:“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指定组长,双向选择”原则,在教师指定好各组的组长之后,让组长和组员之间进行双向选择,缩短学习小组内学生间的“磨合期”,便于小组管理。 小组长须有领袖气质

问:小组长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段翼鹏:小组长最好能分为学科小组长和行政小组长。学科小组长由本组内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是老师的助理,是组内的“学习领袖”,组长未必是终身制,成绩未必是第一

名,但要求其必须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小组形式一般是固定的,但各学科的小组长应依据学科而定。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不同学科既能体验到成员的角色,又能体验到组长的角色,从而达到“团队学习”的效能。

行政小组长的设立是由组织能力强,协调能力较强的小组成员担任,是组内的“行政领袖”。其成绩未必是小组第一,但要有大局观,具有领袖气质和才能。

朱浩:有较强的自制力,不会因自己的行为影响小组的合作;有较好的协调能力,能独立处理好组员之间的关系问题;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时时、事事想到小组的整体形象;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清楚知道组员的学习状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邱洪超:我认为小组长必须满足四个条件:一是人缘好,二是组织管理能力强,三是责任心强,四是成绩中上。组长可根据情况适时调整。

问:小组长如何产生,才能更有利于小组学习的顺利展开?

方洋:分组后,组内要选出学习组长和常务组长。常务组长要带领全组成员制定组名、组规、组训及小组发展目标,还要负责检查各项目标的落实情况;学习组长则负责督促全组同学的学习。学习组长和常务组长由学生自荐后小组同学选举产生。小组长要定期述职和接受组员评议,工作不出色的,应及时更换。

选择学习小组长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采用自荐和民主选举的方式,尽量避免教师指定。在选举前,教师可公布组长候选人的标准。只有充分考虑学生意愿产生的小组长,才容易成为实际活动的核心。

段洪超:小组长可以采取竞选的原则,让有意向做组长的同学担任。每组还可以设正副组长各1人。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学习,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也可正副组长分别负责A、B组的工作。小组成员间形成紧密的学习利益共同体。

问:小组长是小组学习的关键,如何培训小组长,有效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段翼鹏:首先应让小组长们明白,自己当上小组长之后,学生角色就变成了一个“小老师”,完全发挥着一个老师的职能和作用。

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可以针对各小组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小组长学习、讨论并加以解决,这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学科班长,可作好培训记录和实施的效果记录。

方洋:我认为对小组长的培训可分三个方面:一是任课教师进行课前培训,其目的是更好地实现课堂学习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二是班主任进行定期培训,每周在固定时间,班主任与学习组长、常务组长进行交流,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进一步了解班级学生的动态、思想状况、学习状况及各小组存在的问题等,与大家商讨解决办法,帮助每一名同学进步,推动班集体共同提高;三是任课教师进行不定期培训,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随时召集学科组长及学习班长开会,了解本学科教学中的问题,探讨解决办法。

在完成小组长的培训工作后,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他们自主开展小组学习和管理工作。 理想的管理是全体参与

问:怎样协调组长与组员的关系?组员不服组长怎么办?组长想把个别组员“踢”出本

组怎么办?

赵刚:组长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先期进行时可由班主任指定临时性的代组长,通过一定时间的了解磨合后,让学生通过推举产生各自的组长。这样产生的组长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与组员之间有较融洽的关系,有利于他们开展小组内的工作。

组员不服从组长管理,老师要及时了解情况,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如果确定是组员的问题,那么老师一定要给组长撑腰,正确及时地处理问题,化解组长与组员之间的矛盾。如果是组长想把个别组员“踢”出本组,更要认真了解原因,弄清真相。区分是组长的原因还是组员的问题,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一定让组长杜绝“自己可以把个别组员‘踢’出本组”的念头。但如果确实出现一个组员与同组大多数成员关系均不太好时,应及时作出调整,并针对该同学做一些工作,以免他调到其它组时再发生类似现象。

邱洪超:组长与组员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小组的建设。组长要了解各组员的基本情况,深入了解每个组员的性格、兴趣等,同时小组长在管理过程中又要有自己的做法,制定相应的组规,对违反组规的同学做相应的处罚。

如果出现组员不服组长或者组长想把个别组员“踢”出本组时,我们将先了解具体的情况,采取互相沟通的方式查找出原因,同时分别对组员和组长进行沟通,对组员进行教导,让他们充分认识小组团结和小组荣誉的重要性。同时对小组长的工作进行分析,让组长真正树立为小组服务的意识以及了解小组长在小组集体荣誉中的重要性。如果经过协调仍然不能解决,将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由组员选择组长,选择自己愿意加入的小组;同样,组长也有选择、接受组员的权利。这样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更加和谐。

王海亚:在小组的管理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摩擦,其原因有很多种。但作为老师应该为班级管理的长远着想,在班级会议上,要坚决做好组长的后盾;私下里要对小组管理者进行集中培训,以提高他们对小组的管理水平;同时,老师也要积极主动地做好个别组员的思想工作。

首先利用班级舆论进行监督,即:要多召开班级的主题班会,或者定期对学生进行无记名调查。这样也能在班中形成一定的舆论引导作用,让表现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让表现欠佳的学生更有信心。当然,最理想的结果是让全体同学都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

另外,前面提到的,在小组调整的时候,组长由全班同学选举产生,然后,再让组长来选择组员。这种方式可能更易于被全体同学所接受,组员也更容易服从组长的管理。 凝聚力来自学生“入群”信心

问:如何加强小组的凝聚力?优生不愿意帮助后进生怎么办?个别学生没有集体荣誉感,“拖后腿”怎么办?

朱浩:一个班级的向心力强,这个班级的班风就正,学风就浓,同样,一个小组的凝聚力强,这个小组的组风就好。因此,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在的小组就是“小家”,所有组内成员都应该为这个“家”不断努力,互帮互助,携手共进;其次,在安排座位时,尽可能让两人自愿结成“对子”,这样利于合作。对待个别学生不思进取要采用评价机制,比如用个人积分制等。在评价过程中,为了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让昨天的他和今天的他作比较,小到每次词语默写、学案完成情况,大到每次测试等。只要有进步,就给他鼓励,让其看到学习的希望,从而充满信心地投入到小组评比中。

王海亚:我相信,这些现象之所以出现,其根源还在于评价机制。优生之所以不愿帮助后进生,是因为优生觉得帮助别人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却不知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后进生之所以没有荣誉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给他表现的机会,或者机会太少、太难,他们不认为自己的存在对小组和班级有多少意义。

严茂华: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小组长去想办法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其次是对各小组的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捆绑考评”。在课堂上,对那些能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上台展示的小组给予加分鼓励,不管开始时他们的展示是否到位,是否精彩,都给予表扬。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也能促使小组中成绩好的同学主动去帮助基础差的同学,基础差的同学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李平:人有社会化属性,任何正常人都天然地希望被社会所接受,之所以有些人表现出离群索居,一般都是有过入群的“创伤”,让他失去了信心。

凝聚力、向心力才是真正的战斗力。班会课上,“我们小组**最棒”或“我向**学**”活动的设计,个性化班组文化的设计,联欢会上的小游戏,体育文娱类对抗赛,学期末的团队盘点等,我们“间歇性”地添柴加火,全方位地激发学生潜能,增强团队合力。邱洪超:小组长多组织小组会议,多开展一些小组活动,对组员多鼓励,多表扬,让组员体会到成就感;此外小组长还可以经常组织一些组与组之间的知识竞赛或其它活动赛,增强组员之间的凝聚力。

问:怎样加强小组的文化建设?

段翼鹏:建组之初,小组的文化建设就已经开始,包括:

创设组名——各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的特点,创设富有个性、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组名,使本学习小组相互鼓励、奋发向上、团结协作。如:飞天火箭、畅游太空、终极一组,等等。形成组训——学习小组成员通过讨论选择名言、警句或者格言,形成自己的组训,以便激发学习小组的进取心、凝聚力。

制作组标——制作学习小组标志牌,放置本组桌面,时刻警醒、激励团队永远向前。确定目标——小组讨论后,制定本学习小组阶段和长期奋斗目标。在遵规守纪、行为习惯、预习效果、课堂展示、学业成绩等方面要达到什么目标,在班级的所有团队中要达到什么样水平,目标清晰,人人明确。

当然,小组文化的建设过程也伴随着班级文化的建设,他们相互促进,互相支撑。

第16篇:苗木经营困境如何走出

苗木经营困境如何走出

2015年是苗木行业的寒冬之年,秋冬销售季节旺季不旺,曾经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在全部苗木产地消失。从业人员恐慌心理急剧蔓延,致使很多苗木品种的价格一落千丈。面对当前的问题,在持续发展经营上探讨下经营的思路。

苗木生产自2012年以来的跟风炒作,以至形成当前的生产过剩,从业人员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精品还难销售之时,粗放管理的苗木根本没有市场。苗木在重品种,轻管理中获利无望。在没有明显的需求拉动下很难实现销售,更不要期待所谓的销售机遇。

苗木经营首先应深信行业的美好前景,清楚精品化培育的生产方式。快速的纠正自己的错误,对市场上依然还有需求的苗木,低于市场价格,快速的销售,清出土地重新规划布局,进行设施化、标准化生产培育。积压质量较好的苗木在春季如果不能实现销售,及时全部起出,丢弃次品苗木,重新分级规范种植,经过断根的苗木使根系更健壮发达,又达到规范一致的优质苗木标准。针对质量较差、小规格、参差不齐、价格及低的苗木,要舍得抛弃,重新定位进行生产,清楚淘汰也是一种节约的经营理念。

目前行业交流探讨最多的话题就是,面对大量积压参差不齐的苗木如何销售?怎样进行产业提升?如何生存发展?众说纷纭,意见不一,从事苗木生产的业界同仁共同遇到生产的瓶颈,其实所谓的困惑都是三个心理因素的困扰;一是舍不得;二是不想继续投资;三是机遇心理。问题快速解决,首先抛弃惯性的思维方式,不要用过去的眼光看待当前的问题。

瓶颈突破首先要学会舍,苗木销售不是市场全部没有了,生态治理的工程不断推进,如遇到对接合适的客户需求,一定要低价抛售,或信息发布诚意的低于市场价销售,以便腾出土地重新改造迅速提升生产方式。对错过销售期依然没有销售的苗木,要及时清除弯曲的弱苗直接丢掉,给健壮苗留足生长的空间,要明白有时淘汰也是一种节约,在夏季生长季节对树冠过大的苗木适当修剪,提高整齐度,只有迅速提高精品率才能达到效益最大化。

苗木生产必须注重持续的投入,对不能销售的品种,在最佳起苗时间全部刨出二次定植,

起苗后基地快速的重新规划,认真的选苗分级重新标准化定植,规格分类要精确到每毫米一个规格,提升视觉效果,方便成片售卖,之后的销售就不会出现大田选苗的被动局面。对可以嫁接改换品种的苗木,比如榆树、国槐、复叶槭、刺槐、梓树、丝棉木、五角枫、柳树、大叶女贞、白蜡等树种,更可集中清苗,装容器或大田严格分类标准化定植,采用插皮、劈接或切接的嫁接方式,更换彩叶或附加值更高的品种,经过认真的整理,规范一致的精品苗木也会呈献给客户,只有让苗木迅速变为精品,才能实现顺利销售。

培育方式还要学会点石成金,对次品苗木或当地的优势资源要整合利用,深度挖掘其自身的潜力,我们七彩园林在2010年,收购当地砍伐木材的大规格榆树,用低廉的价格集中货源,二次定植嫁接培育造型金叶榆,现在壮观的效果有目共睹,既开发保护了苗木资源,又给企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园林绿化有待提升,造型苗木是未来的趋势,对可以嫁接改造的弯曲苗木要深度开发利用,比如次品的丝棉木可以几棵组合装无纺袋定植,在不同的部位嫁接胶东卫矛、大叶黄杨、北海道黄杨、金叶卫矛等卫矛科的品种,开发北方常绿的阔叶造型树。白蜡可以嫁接金叶白蜡或对接白蜡造型培育,国槐分层嫁接金枝垂槐或金叶垂槐造型培养等。苗木生产一定要冷静的思考,全力的经营,万不可急躁处理,一定要深信办法一定比问题多的观念。

苗木生产管理注意不要就地统一截杆育冠,密度较大,大小不一的苗木,统一截杆后会出现依然树冠不一,没有增加精品率反而减缓其生长。密度较大参差不齐的苗木,直接嫁接改造更不可取,销售时满地选苗的工时浪费以及之后次品苗的销售压力,会步入恶性循环,苦不堪言。

面对现状更不能减少投入,粗放管理,期待好行情的到来,精品化是市场的主流需求,一定要抛弃以前对行业的机遇心理,只有让产品迅速的精品化,缩短培育周期,才是盈利的最佳方式,新的时代机遇同样存在,当前的发展机遇就是拼命的学习进步完善自身,快速的付出行动,不断的创新,顺应时代的趋势,整合各方面的优势资源,既要搞好苗木设施化、标准化、机械化、精品化的“四化建设”,又要感悟掌握整、借、学、变的核心法则,才能健康持续的发展!

所有的困难都在机遇的外面,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苗木行业

也存在空前的发展机遇,之后再也不会遇上现在的发展和创业机会。只是需要我们面对现实,放弃沉重的包袱,清醒自己错误,明确发展的方向,顺应时代的趋势。深层解读政策的引导,不要片面的认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就是更多的绿化工程,千军万马奔工程的培育现状,造就现在的过剩,而显而易见的缩小贫富差距,新农村建设将引导的农村发展政策,将拉动的需求关注极少。农村的固定财产登记已经开始,盘活后的农村经济,将全面实现小康,农村使城市羡慕的美景将是庭院绿化,处处皆是桃花源的中国才是美丽中国的实现。

移动互联网+创新+容器精品苗木+快递物流+庭院需求=行业的春天!互联网思维最追求的是快,先知先觉成功者,后知后觉跟随者,不知不觉就是淘汰者!

七彩园林笔记

第17篇:上海彩电业如何走出困境

上海彩电业如何走出困境

学生:林连斌 指导老师:

摘 要

彩电业是上海市场经济的先行者,属于最早放开、最早引进技术、最早进行国产化的行业之一,曾经对上海电子工业和经济增长做出过巨大贡献,同时也是上海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行业之一。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彩电业变幻莫测的一年,普通彩电利润率的下降,国内普通彩电市场的饱和,加入WTO的巨大压力,技术与产品创新压力的增大,这一切,都让每一家彩电业日子不再轻松。面对激烈的海内外市场竞争和行业利润大幅下滑的残酷现实,上海彩电业如何能逆势而上,带动整个中国彩电业复苏?

关键词:彩电业 利润率 下降 困境 复苏

近年来,彩电市场运行不容乐观,据最新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上海彩电生产量为156万台,同比减少5.1%;销售量为128万台,同比减少3.6%。虽然减缓了前年产量和销售量双下滑的趋势,但是利润仍然大幅度下降。彩电业遇到的困境引起了人们深深的思考:是谁?造成了这样的困境,它的突破口又在哪里呢?

一、彩电业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1、价格战导致彩电业利润率普遍下降

从1996年起,一次次的彩电降价已经把“价格战”演练成了全民烂熟的词汇;及至2008年,彩电价格同盟限价不成“集体跳水”又招致诸多争议。其实,早在价格战最为惨烈的2005年8月,TCL总裁李东生在接受采访时就曾经表示,这一次,我真的是很痛心!明年你会看到,中国的彩电品牌会剩下不到一半。实际上,彩电业前前后后10多次价格战,每次都会有一批名不见经传的弱势企业规模缩减。中国彩电企业的数量逐年减少,彩电产量的80%已经集中在不到20家企业中。

但通过回溯价格战我们也可以发现,彩电巨头们当初对价格战的态度是热衷而不是痛心。1996年,长虹首次发动降价时,TCL是第一个全方位跟进。经过首次价格战,国产品牌一举动摇了洋品牌在中国彩电市场的地位,占领了彩电市场超过2/3的份额,彩电价格也不再高不可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这次精彩的价格战一举确定了彩电在民族产业中的领跑地位,截止到1999年底,彩电行业累计回笼资金达4500多亿元,向社会提供了20多万个就业岗位。与此同时,通过降价扩大企业规模成了这个行业的不二法则。刚开始时,洋品牌由于份额微小,不是中国企业的主要对手,发生在国产彩电之间的“圈地竞赛”充分体现了寸土必争的味道。每发动一次降价,就会扩大一块自己的市场,成本摊销随之降低,以利于今后再次降价扩大市场。彩电企业似乎已经把挣钱放到了第二位,最急切的目的就是“争当老大”。

1 无限度扩张的结果是,目前彩电年生产量远远超过有效需求,彩电企业掉进了一个自己挖下的陷阱。多出的全部为库存产品,库存货,就是赔钱也得赶紧出手。巨大的库存已经使有的企业承受不住压力。

据估算,几年来10多次大幅度降价使全行业减少利润500亿元。彩电企业的利润毫无疑问已被拖至冰点以下,全行业亏损的窘境尽显。但是价格战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的存在证明经济体的内部有进一步进行结构调整的自然要求,结构不合理才是真正的症结。

2、市场空间局限

由于90年代和20世纪初快速增长的消费,使得我国城镇提前完成了彩电等家用电器的普及,城镇市场逐渐饱和。这时,有人在问,彩电真的没有市场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其实,农村市场有待开发。我国广大农村市场上彩电的普及率只有38.5%,大批量的黑白电视机有待淘汰,大批量的彩电有待进入农村家庭。现在,大多数农民把购买彩电排在计划购买的家电产品的首位。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用电条件的改善,农村彩电市场必然将逐渐扩大。

彩电这种家电,在市场空间的判断上与微波炉、冰箱、洗衣机并不相同,后者每家拥有一个后,基本上只能靠换代;而前者,却并非如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影视业的发展,一个家庭完全可能拥有第

二、第三台彩电。目前,国内各类电视台已过千家,电视频道数千个;未来几年,随着有线联网的启动,国内观众尤其是城市观众,将至少可以收看数百个频道的节目(现在已基本能收看到30个台以上)。因此,对一个家庭来说,为解决彼此间的争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完全可能去购买第二台、甚至第三台彩电。此外,我国私人存款80%以上集中在城市居民手中,巨额的储蓄,完全能够证明城市家庭的购买实力。 据最新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城市居民中要购买彩电的家庭占6.7%,5年内准备更新换代的占26%以上,仅此一项,便是一个庞大的市场空间。此外,在西方发达国家每户小轿车拥有量已达1至2辆的情况下,正在掀起私家车热的中国城市,每户拥有2至3台彩电,不足为奇。如果这一市场被激活,城市彩电市场应净增近一亿台的容量。假定此过程需5年时间来完成,每年应增千万台左右,这个数目加上城市换代每年的七八百万台,农村市场年5%普及速度的1100多万台,加上正处于上升期的海外市场,国内一年的彩电市场空间一下子被打开。

3、市场竞争激烈

国内各生产企业之间相互激烈竞争的是同一个比较低层次的市场,在新品种、新型号产品市场方面,国外企业的产品销量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占有率,而且近期还有扩大之势。

虽然近年来我国彩电在不断升级换代,外形从球面变化到平面直角、超平面、平面,屏幕规格从中小屏幕向大屏幕、宽屏幕变化等,但是一些真正的核心技术仍然没有掌握。特别是目前数字化、网络化的迅速发展,以模拟彩电为主的产品结构正在向数字化方向发展,一些核心数字技术成为了世界彩电业竞争的焦点。

彩电特别是模拟彩电是一个相当成熟的产品,技术不是决定市场的力量,价格、品牌才是决胜的关键。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有明显的价格优势,而且随着长虹、康佳、TCL等名牌产品不断发展,在国际市场上有相当的竞争实力。

然而,上海彩电企业长期瞄准的是国内市场,特别是在国内一些大城市进行白热化的竞争,而国际市场开拓不足。近年来,随着价格战和城镇市场的饱和,一些彩电企业才开始眼睛向外。去年上海彩电出口增长较快,出口方式也开始由“三来一补”向一般贸易、到境外办厂等转化。今后,还需要大步向外,进行国际化的生产,大胆把产品放到国际市场上去实现其价值。

2 存在市场而没有占领市场,从中可以看出在产量和利润大幅度下降的今天,上海彩电业在长期盯住国内城镇市场下形成相对单一产品结构的矛盾已经暴露出来,到了必须加快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的时候了。

4、营销模式不灵活

在原来的彩电营销中,各家企业把价格战当成最重要的竞争手段,彩电业也大致根据各家企业在生产成本上的优势,表现为价格优势而形成各自的竞争优势。谁有降价的实力,谁就能占领市场,领先于同行。这里反映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旧的营销模式是生产导向的,谁能用最低的成本建立最大规模的生产能力,谁就能用最具优势的价格参与竞争,取得领先的地位。国外品牌就是被国内品牌的价格优势逐渐挤出国内市场的。但降价是把双刃剑,企业在占领市场的同时,一味地降价又使利润大降,而无法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科技创新和产品开发,最终将是整个行业产业升级的停滞,并逐渐丧失竞争力。

压力迫使各彩电厂家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在营销手段上下功夫。据了解,目前国内彩电厂家普遍采用的营销模式一种是集权制,整个市场营销网络由厂家自上而下建立,自己掌握,另一种则由代理商大包大揽。在过分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这两种营销模式往往弊端很大,前一种厂家负担沉重,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后一种市场容易为他人左右。

二、脱离困境,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1、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把经济结构问题解决好,才能扩大国内需求,增加有效供给,也才能切实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要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彩电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性,不能再求局部而失全局、顾眼前而失长远。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更加开放之后,彩电业的比较优势就有可能转变为比较劣势。彩电业的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不调整就不能继续前进,不调整就不能健康发展。

由于彩电生产门槛低,长期的重复建设形成了不顾市场的大批量生产,彩电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虽然近几年的形势有所好转,但还存在大量的库存积压产品。另外,虽然近年来彩电生产集中度在提高,但是目前全国的彩电企业还有70余家,生产能力还在逐年提高。

在严重的产销失衡和产品技术、质量水平相差不多的情况下,生产方必然面临着一种整合,价格战是这种整合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是不可否认,价格战对彩电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一方面使得彩电消费过快增长,目前上海城镇每百户彩电拥有量达到了215.7台,彩电在城市的需求在明显减缓;另一方使得彩电企业普遍利润率下降,发展缺乏后劲。

在价格战代表的产业结构调整期内全行业微利甚至微亏都是正常的、合理的,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供大于求——价格战——平均利润下降——行业进行整合——形成集中度更高的格局——供求基本平衡——价格战结束——平均利润回升”。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价格战本应导致的产业集中度迅速提高在我国彩电业却迟迟没有出现,价格战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持续着。近年来一些人在不断要求停止价格战,甚至搞了变相的价格联盟,但是市场经济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它的力量,降价之风吹了一轮又一轮。要结束价格战只有一条路:必须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实行优胜劣汰、有进有退的调整,做到进而有为,退而有序,抓大要强,放小要

3 活。发展一批主业突出、管理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让优势企业更强,让劣势企业更早退出市场。

各个彩电企业必须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加快推进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推动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认识到,包含彩电在内的电子信息产品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企业完全可以在其中发展自己擅长的技术和产品,积极主动调整自己的战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不必在低水平产品上进行恶性竞争。因此,要抓紧一批重点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提升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防止盲目上项目,搞低水平重复建设。

彩电行业出现生产负增长的运行态势是一个响亮的警钟,也是吹响结构调整的一声号角。我国彩电业又一次的嬗变必须通过结构调整才能完成,也只有通过结构调整,彩电业——这朵经过了严冬考验的市场经济之花才能开得更鲜艳。

2、拓宽产品及市场定位

由于国内彩电企业产品品种单一,且市场定位单一,大部分只瞄准着国内城镇市场,而这样的产品早已供过于求了。彩电业要走出困境首先是要找准自己的产品定位,据统计,夏普、索尼等公司在中国的彩电销售和赢利远大于同期所有国产彩电销售,可见技术含量对家电产业的影响。在价格战中真正失血最多的产品总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低档产品,而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总是占据着较大的利润空间。可见,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即使在激烈的价格战中也能独善其身,稳获巨利。中国的彩电业的确已经到该反省的时候了,彩电业出路在于调整结构,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含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唯有踏踏实实依靠科技进步,才能真正带来一个行业深远的发展!彩电业在未来两大市场上仍存在很大机遇,第一个市场是随着数字电视广播的逐步开播,将开拓一个包括卫星电视在内的全新的数字电视市场;第二个市场是随着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彩电将不仅是广播电视意义上的概念,将会逐步向多媒体数字终端方向发展,彩电和电脑的融合将产生一个巨大的市场。国外彩电的发展方向是小型化、网络化,可以随身携带,也可以成为网络浏览器和小型电脑,我国企业应该提高科技含量,搞好售后服务,这样才能稳定自己的市场份额,增加自己产品的附加值。

其次是要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目前,国内农村市场和国外市场还有开拓的空间,关键是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建立相应的销售网络,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这样才能走出别人走不出的路。

3、改变营销模式

市场的魔力就在于此,传统营销模式在市场面前束手无策时,新的营销模式就会应运而生。据了解,由创维公司率先进行的“第三种营销模式”改革为创维创造了销售佳绩,引起业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第三种营销模式就是整合现有的集权制和分权制两种营销模式的资源,放弃一度不做大户的办法,在自建网络的同时与国内外大型家电连锁商业巨头合作。通过第三营销模式,建立一种运营成本更低,运作更灵活,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更具优势,更符合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员工自身价值实现的营销模式。

第三营销模式,要寻求走出价格战困境之路,把面向市场的产品创新当作突破价格战的战略措施之一。旧营销模式下的产品创新,更多的是从成本控制的角度,把用最低的成本生产出质量最高的产品当作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筹码,第三营销模式则赋于产品创新更多的内涵。例如,推出健康电视,有效保护人的视力,预防近视,满足了当今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新时尚,必将成为市场主流,而且还能引发国内家电产品的“健康风暴”。还可以让销售商和保险公司联合推出的购健康电视,送保险的活动,一定会引起消费者的强烈兴趣。

4 “第三营销模式”的核心是“服务”观念,在采购、研发、生产、销售各部门与客户、消费者、采购这个循环中,前一项与后一项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市场是这个大服务圈的终极对象,一切都要以市场需求和实际情况为核心。为此,上海彩电业可以成立了大客户部,可以在生产企业和专业的经销巨头之间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厂商之间分工互补,从整个全国大市场出发,和那些有实力的大型家电经销商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拓市场。

中国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正如国歌中所唱到的“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上海彩电业在目前主要成本由上游日韩企业控制的非常被动的困境中,惟有整个行业万众一心,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尽快与具备上游资源的企业进行全面的资源整合,用最短的时间形成自身的产品和技术有时,练好了内功,又适时采取了进攻性的市场策略,完全有可能在其他企业不景气的同时逆市而上,缩短与日韩企业的差距才是当下上海彩电业尽快走出价值链末端定位的当务之急!

2009年8月12日

参考文献:[1]解读长虹第二春 技术创新与拓展海外市场引领彩电业走出困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11月19日 07:00 中华工商时报 [2]全行业亏损尽显窘境 中国彩电业何时走出困境

2009年3月31日16:55 羊城晚报 [3]开始自救之路的中国彩电业 中国营销传播网

第18篇:薄弱学校如何走出困境

薄弱学校如何走出困境

孙治杭

薄弱学校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与大多数学校相比,办学条件和生源质量较差、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不高、教师素质和管理水平较低的学校。今年我们计划改造的碗山小宁就是典型的薄弱学校,作为薄弱学校如何使薄弱校走向优质、走出困境? 结合我校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一、优质资源配置、重视办学硬件改善

两校舍破旧、设施短缺,环境差已经成为我镇村校的一种标志。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政府投入不到位,尤其是在一些边远的小学,由于资金缺使该改造的教学设施得不到改造,该添置的设施得不到添置,该治理的校园环境得不到治理,必然影响学校的发展。二是政府投入不均衡,表现在资金分配上,重视中心校和大校,忽略一般学校,在评价政策上,倾斜城区、乡镇所在地学校,难顾及边远学校,在教育现代化推进上,先优质学校后薄弱学校,久而久之,就造成今天城乡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办学硬件悬殊越来越大,同时也使办学的信誉度降低,优生吸引力减弱。因此,在办学条件的改善上,一定要强调政府为主的投入机制,让每所学校都能达到最低办学标准,让每所学校都能享受到政府的恩惠,真正达到教育的公平,实现社会的公平。

二、借助强校,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促进资源良性流动

两校共有正式教师4名,平均年龄50岁,教师均是民办代教转正,可见,师资力量何等薄弱。如今现代远教进入课堂,教师难以应用,加之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没有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蕴,更谈不上育人特色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1 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学校所处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社会文化底蕴薄浅。优秀青年教师留不住,稍有一点能耐的都去了较优质的学校,学校缺编严重,新老不能相接,师资队伍日趋老化,教学水平难以提高;二是由于学校薄弱,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就学,学生流动与日俱增,学校轨制压缩,同科教师少,教学教研氛围不浓,师资素质得不到大的提高;三是长期以来管理层人员不注重学习,仍采取老一套教学管理模式,没有使教师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提高。所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我校走出困境是当前首要任务。

具体有这样一种设想,以学校的联片教研为契机,尝试“学、联、扶、训”方法走出眼前困境,“学”就是学习优质校的成功办学经验,根据办学实际,把外部经验转化成我校的成功做法;“联”就是利用联片教研活动,与优质校做到真正的“联”,做到“教研活动同步、教学监测同时,分析讨论同评,优质课堂共享”,这样逐步地通过点滴渗透来改变我校的教学生态环境;“扶”就是与优质校结兄弟,建立长效的帮扶机制,从自身的某一方面开始,使弱项变强项,使短项变长项,促进学校的整体优化;“训”抓好每培训工作,增加经费投入,让更多的教师参加县局组织的每次培训,搞好校本研训工作,以每位教师的发展为最终目标。

三、重视内涵建设,用特色强校

每个学校都有其特殊的校情,优质校之所以优质,并不在于外显的教育形式,而在于对外显教育形式背后的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突显出来自身的特色。所以,弱校要由弱变强,必须在内涵发展上做文章,在特色上寻突破。恩格斯说过“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实际上,弱校只要思路清晰、方向明确、办法对头,走出困境的路会

2 更宽、空间会更大。江苏的洋思中学和山东的杜郎口中学成为全国的农村学校的名校,都是在课堂教学上练真功、出真经,无论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还是“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都在打造着关注生命的学校,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所有薄弱校应该学、能够学的标杆校。

对于薄弱校来说,要弄清楚三个问题:第

一、我在哪里?第

二、我到哪里去?第

三、我怎么去?“我在哪里”是指弱在哪里,前面已经提过我校所处的地理、经济、文化状况,知道了弱在哪里?“我到哪里去”就是要明确学校的奋斗目标、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形成共识,使每一位教职工感到努力的方向,最终达到目标。“我怎么样去”就是要实现目标的路径,形成策略。

以上是我校如何走出困境的一点肤浅的想法。薄弱学校走出困境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应该成为学校管理者的事业追求。我期待着我们这些村校能通过努力成为优质学校,也期待着所有的学校能教育设施一样好,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师素质一样高,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生活乐园。

二00八年三月十六日

第19篇:职业教育帮你走出就业困境

学真技术找好工作就到临沂南翔技校

职业教育帮你走出就业困境

对于每一个青年来说,无论你曾高考失意,还是获得过高等文凭,最终总是要服务于这个社会;想要就业,就必须要掌握一项职业技能。有学历的人,一抓一大把,可是要找一个能直接上手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却很困难,这就是为什么大学生难找工作,而企业又叫喊着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的原因。

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总结过:四大发明都是中国的,但是近200年来世界上一项发明也没有中国的,为什么?

因为中国人对于技术没有偏好,只喜欢“四书五经”。真的是没技术偏好吗,还是国人总是习惯把技术偏好的人看低一等呢?我们很多父母在培养孩子时,一味的让孩子读“高”书、上“大”学,却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归结原因在于我们对职业教育还没有足够的重视。

职业教育培养出很多成功的人,不提出来,我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像一些演员,开神六飞船的,或者是刘翔这些人,他们接受的都是职业教育,他们不要求博士还是硕士,只有一项专业的技能一样会成功。过去我们国家的职业发展机会很少,只有当官,所以读书的最终目的就是“学而优则仕”。现在整个国家有2000多种职业,只要你能够学到一技之长,行行可以出状元。

同样,企业最需要的也是技能型人才,像联想、方正这些企业,他们现在急缺两种人才,第一种就是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一线技能型人才,65%以上是需要这种人才。第二种是我们的学历教育按照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工程硕士,或者是专业技能很强的研究生,这两个层次一个是硕士层次,一个是中等层次,企业就缺少这样的人,怎么办?要么去读个工程硕士,要么就去学一项职业技能吧!

职业教育最大的价值就是它的培养目标明确,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企业紧缺的、大学里学不到的实用技能,这一点弥补了传统教育的短缺。有这样的例子,南翔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的学生就业率能达到95%以上,而学历教育的本科生就业率不过70%,研究生也只有80%左右。真正就业率高的还是职业教育。 作为山东地区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的临沂南翔职业技术学校,为让更多有志进入技能行业的年轻人成就自己的梦想,现正式面向社会招收计算机、中高级电焊工、中高级电工以及数控车床学员,希望能帮助到正在迷茫中的你。 电话:0539-83521888379506QQ:915629897471400691 网址: 地址:临沂市启阳路与临西九路交汇处。

好技术一生难求要学习南翔一流

第20篇:话题作文:走出冬天

话题作文:走出冬天

话题作文:走出冬天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头驴了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他哀怜地叫喊求救,期待主人把它救出去。驴子的主人召集了数位亲邻出谋划策,确实想不出办法搭救驴子。大家倒是认定,反正驴子已经老了,不救也罢,况且这口枯井迟早总要填上的。于是,人们拿起铲子开始填井。当第一铲泥土落到枯井里时,驴子叫得更恐怖了——它显然明白了主人的意图。又一铲泥土落到枯井里,驴子出乎意料地安静下了。人们发现,此后,每一铲泥土打在他背上的时候,驴子都在做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他努力地抖落掉在背上的泥土,踩在脚下,把自己垫高一点。人们不断把泥土往枯井里铲,驴子也就不停地抖落那些打在背上的泥土,使自己一再升高。就这样驴子慢慢地升到枯井口,在人们惊奇的目光中,潇潇洒洒地走出枯井。

要求:①请以“走出绝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走出冬天

冬天,狂风呼啸,折断了树枝的小树在寒风中颤抖,它的生命力似乎已经停止了。约翰和父亲商量要把那棵小树砍了,父亲看了看他,想说什么,但又没说。春回大地,那半截裸露在地面的小树桩上冒出了青青的嫩芽。父亲意味深长地对约翰说:”孩子,不能在冬天砍倒一棵树。”

是呀,不能在冬天砍倒一棵树。尽管它在寒风中显得那样孱弱,然而只要它的根还在,就一定会等到生机勃勃的春天。任何事物都有起有落,正如小树,有枝繁叶茂的春天,也有寒风萧瑟的冬天,然而我们不该因为它的萧瑟而限制其发展,而应该看到它发展的前途,努力促使它走进春天,试想,如果小约翰并未将那棵小树砍倒,而是细心照料,加以扶持,那么谁又敢说这世上不是多添了一棵参天大树呢?

人生也是如此,总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高潮也有低谷。一位伟人说过:“一个人在困难的时候最需要别人的帮助。”确实如此,当人处于低谷时,最需要的就是他人的帮助,通过他人的帮助,逐渐走出低谷。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一生贫苦,在工作、家庭中无时无刻不受到恩格斯的帮助,两人结成了深厚又伟大的友谊。就是在恩格斯精神、物质等多方面的帮助下,马克思最终完成了人类的巨著——《资本论》,试问,如果不是恩格斯的无私帮助,马克思能如此顺利地完成他的著作吗?

放眼当今社会,许多工人下岗,没有工作,日子怎么过?当大多数工人痛苦惆怅的时候,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伸出了援助之手,各地纷纷成立了“下岗工人救业基金会”;更有许多合资企业打出了只招收下岗工人的旗帜。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帮助下,广大的下岗工人的生活得到了妥善安排,绝大多数人获得了再就业机会,许多人还在新的岗位上成了劳动模范。下岗工人走出了低谷,不正是有了国家的帮助、社会的帮助吗?一棵本不该砍下的小树如果被砍倒了,会给人留下深深的遗憾。本该灿烂的人生,不该因为暂时的逆境而委顿。别让悲剧重演,正如别让小树倒下,在冬天里要给它以扶持,给它以呵护,相信来年的春天,那绿会特别的醉人!

【点评】

作为一篇学生习作,本文的优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紧扣话题。开篇以约翰和父亲的对话,揭示一个道理:枯木可以逢春,不可以因为它的“萧瑟而限制其发展”。中段,由此类比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起有落”,人生也有“冬天”,我们“应该看到它发展的前途,努力促使它走进春天”,进而说明困境中的人生需要扶持和帮助。末段,联系社会,说明下岗工人们怎样走出逆境,切合时代旋律,立意高远。②结构严谨,论述层层深入。本文以故事开头,说明了“不能在冬天砍倒一棵树”的道理,然后用恩格斯对马克思的帮助说明即使是伟人也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最后以下岗工人在国家和社会的帮助下战胜逆境的事例说明面对逆境,我们应该采取的人生态度,转变观念,把握机遇,走出绝境。

《走出困境为话题的范文.doc》
走出困境为话题的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