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经济生活知识范文

2022-12-30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届高中经济生活主干知识复习提纲

2011届高中政治主干知识复习提纲——经济生活部分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判断标准:用于交换、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产品质量就是使用价值) ★

2、货币的含义、本质、职能

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3、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便宜的进口商品,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②能减轻我国偿还外债的压力。③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弊①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②使外商在中国市场的购买力受到损失,外资投资成本增加③本国外汇储备贬值。

4、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2)供求影响价格(也要考虑国家宏控等因素)

5、价格变动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的影响:①消费受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要量的影响比较大。②消费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A、替代品: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B、互补品: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值规律的作用)

①调节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要结合关系图理解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和价值量的关系)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7、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有哪些?

(1)客观因素:①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②收入;③物价水平;④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等其他因素。(注: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主观因素:①从众心理;②求异心理引发;③攀比心理;④求实心理。

8、做理智的消费者应该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表现为“5R”。)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9、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具体表现在: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具体体现: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③消费调节着生产。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10、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原因: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意义: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基础;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重视人才;(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4)必须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1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原因:①它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12、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1)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

一、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第

二、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13、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至关重要,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14、企业的兼并与企业破产的意义

①企业兼并的意义:①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②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②企业破产的意义:实行企止破产制度,①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②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15、就业的重要意义和对策

(1)就业是民生之本,①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②劳动者通过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③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

(2)对策:①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②劳动者个人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即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等综合素质。

16、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哪些?劳动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权利: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⑥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2)维权:(为什么)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公平、社会和谐)。(3)维权:(如何))①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③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还可从国家、企业角度思考)

17、投资理财的途径和原则:

途径:(1)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2)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股票(3)稳健的投资—债券(4)规避风险的投资—保险。

原则:(1)注意投资的回报率和风险性(2)注意投资的多元化和流动性(3)投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实力,量力而行(4)既要考虑个人利益又要考虑国家、集体利益,同时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

18、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①这是与我国现阶段不平衡,多层次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②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这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19、效率与公平关系

(1)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首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其次,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知识重点】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为什么?怎么样?

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的发展,社会和谐。 怎么样:(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加强税收调节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20、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要知道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21、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为什么)⑴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⑵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 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以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为例理解税收的作用)

(怎么样)(1)公民要增强自己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源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2)公民要依法诚信纳税(3)国家要加强税收的征管,加大打击违反税法的行为。

22、市场调节的优点:

(1)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2)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优点归纳一句话: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2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枪支弹药等也不能让市场调节。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危害1: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危害2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扩大,甚至导致两级分化。

24、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1)必要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2)措施:①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以及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交易原则;②建立健全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③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教育,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可从国家、企业、消费者角度分析)

2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6、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1)原因:一是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国家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二是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三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2)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3)手段:①经济手段:主要是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进行引导。是一种间接调控;②法律手段:国家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进行间接调控;③行政手段: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调控。④三种手段各有所长,要综合运用,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27、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必要性

(科学内涵)(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要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8、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措施)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要与前面结合加上:完善 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补充:三个转变是:(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2)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

一、第

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3)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三农”指:农业、农民、农村。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9、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表现是什么?它的载体是什么?(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沦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它表现为:①生产全球化;②贸易全球化;③资本全球化。它的载体是跨国公司

★30、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利弊),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

(1)影响①利: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②弊:它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它会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2)发展中国家应的正确态度:抓住机遇、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31、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

①战略内容: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②引进来的对策: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③“走出去”的对策: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④“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引进来”是“走出去”的基础,“走出去”是长期“引进来”的必然要求

3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对外开放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推荐第2篇:经济生活 知识要点

争分夺秒15天 1经济生活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一)货币

1.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纸币: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信用工具:信用卡(功能)、支票

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人民币升值,影响有:①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②外资投资成本增加;③导致国内生产能力下降、失业增加;④本国外汇储备贬值。

(二)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影响价格的因素:供求关系(其他间接因素)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2)提高劳动生产率。(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三)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

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其他因素: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以及消费心理等。

消费类型

(1)按对象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3)按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2)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2.正确的消费观

影响消费行为的主要心理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理智消费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 1 -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联系当前的热门话题“低碳经济”)倡导绿色消费的意义:(对消费者)有利于个人的生命健康;(对生产者)有利于促进商品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环保意识;(对经济)有利于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社会)也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四)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1)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2)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1)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2)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4)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2)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利用分散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原因: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意义: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五)企业与劳动者

1.企业

现代企业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制

公司的优点: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

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

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1)企业兼并的意义:①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②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2)企业破产的意义:①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②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

(1)劳动的意义:劳动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劳动最光荣。

(2)就业的意义:是民生之本,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业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就业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就业对策: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坚持“市场调节就业,国家促进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方针,完善劳动力市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有哪些权利: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⑥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2)原因: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②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3)做法:①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③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正当途径加以维护。④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

(六)银行与投资

1.商业银行

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也存在通货膨胀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存款利息及其计算

利息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1)存款业务:这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2)贷款业务:它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3)结算业务:银行要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2.投资

股票

股票投资的收入:一部分是股息和红利收入,它来源

于企业的利润;另一部分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股票价格受到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使股票投资者有可能遭受损失。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

债券

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商业保险

是规避风险的投资,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七)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2)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受益分配。(生产要素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此为新增知识点)

(1)制度保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重要举措:①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②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加强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指经济活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2)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3)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4)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八)财政与税收

1.国家财政

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

财政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是通过国家预算实现的。

(2)财政的作用

①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的建设

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的建设,能促进资源合理配。如“舟山跨海大桥建设”“上海世博会场馆建设”等。

②促使经济平稳运行

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或紧缩性财政政策,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对财政收支方向、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优化;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支持高科技研究开发,发展科教事业。

④保障人民生活

财政巩固国家政权; 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公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

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的渠道

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财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是主要因素。

(3)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

①经济建设支出;②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③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④社会保障支出;⑤债务支出。

(4)财政收入和支出关系的三种情况:

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财政盈余。

2.征税和纳税

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2)税收的种类

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

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①增值税的作用:增值税可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偷漏税行为。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②个人所得税的作用: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违反税法的行为:

①偷税;②欠税;③骗税;④抗税。

(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配置资源

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①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市场秩序

必要性: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措施:第

一、遵守市场规则。

二、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当前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第

三、公民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①经济手段:主要是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进行引导。是一种间接调控;②法律手段:国家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进行间接调控;③行政手段: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调控。④三种手段各有所长,要综合运用,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十)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①综合国力显著增强,②基本实现工业化,③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城乡、区域协调发展,⑤社会保障体系健全,⑥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⑦生态环境更加良好。

2.科学发展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十一)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1)生产全球化(2)贸易全球化(3)资本全球化。其他还有市场、技术等全球化。

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①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②跨国公司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有利影响:(1)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3)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不利影响(挑战):(1)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2)经济全球化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补充: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或者浙江省要:A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条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B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市场经济法律法规;C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D坚持独立自主,加强防范工作,维护我国经济安全;E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等等)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经贸领域发挥的作用:(1)积极组织多边贸易谈判(2)为国际贸易制定基本原则和协定(3)为成员国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冲突的场所。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最重要的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

(1)有利影响:①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②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③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④推动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⑤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⑦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

(2)不利影响: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地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目的:在更大范围、广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基本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走出去”的对策: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是对外开放的基础)

推荐第3篇:《经济生活》知识要点总结

《经济生活》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包括三课: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以及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知识要点:

.商品的定义及基本属性;

2.货币产生的原因及其本质;

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4.纸币产生的原因、纸币的定义、纸币的优点;

5.纸币的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的知识要点:

.信用卡的含义及在使用上的特点和优点;

2.支票的含义、类型及在使用上的特点

3.什么是外汇、汇率;

4.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包括两框: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的知识要点:

.影响价格变动与差异的因素:直接与间接因素;

2.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包括:需求扩大对价格的影响;需求缩小对价格的影响;供给扩大对价格的影响;供给缩小对价格的影响;

3.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4.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5.企业为什么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及社会劳动生产率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

6.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的知识要点:

.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商品价格变动与商品购买量之间的一般规律;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替代商品与互补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的知识要点有:

.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当前收入水平,未来收入水平及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

2.物价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3.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的含义、区别及各自的适用范围

4.消费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

5.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及恩格尔系数大小变化的含义。

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知识要点: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及求实心理所引发的消费现象的表现及对它们的评价;

2.若干值得倡导的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包括: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五课

企业和劳动者;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以及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包括两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知识要点有:

.生产对消费的决定性作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对生产的导向作用;消费对劳动力再生产的作用;

3.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及意义;

4.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科技、培养人才;改革落后的生产关系。

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要点有:

.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2.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作用;

3.混合所有制经济;

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及准确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5.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含义、作用;

6.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7.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包括两框:公司的经营;新时代的劳动者

第一框“公司的经营”的知识要点有:

.公司的特点;

2.有限责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的异同

3.公司的组织机构;

4.国有企业为什么要以公司制为方向;

5.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

6.企业兼并与破产。

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的知识要点有:

.劳动的意义;

2.就业的作用;

3.我国的就业问题;

4.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国家该怎么做;劳动者自己该怎么做;

5.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自主择业、竞争就业、职业平等、多种方式就业;

6.劳动者享有的主要权利;

7.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包括国家如何维护劳动者权益;劳动者本人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包括两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股票、债券和保险。

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知识要点有:

.储蓄存款的含义;

2.我国主要的储蓄机构;

3.利息的含义及计算;

4.活期储蓄、定期储蓄的区别;

5.商业银行的含义及其主要业务。

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的知识要点有:

.股票的含义、特点及股东的主要权利;

2.股票投资收入的及特点;

3.国债、金融债券及企业债券的特点;

4.保险的含义及保险业务的种类。

5.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包括: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第九课:征税和纳税;以及综合探究——讲求效率,维护公平。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包括两个框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及“兼顾效率与公平”。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知识要点有:

.按劳分配的内容、必然性;

2.按劳分配的作用、意义;

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4.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第二框“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知识要点有:

.效率的含义、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2.公平的含义及社会主义为什么要重视收入公平分配;

3.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4.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及为什么要效率优先;

5.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包括两个框“财政收入和支出”及“财政的巨大作用”。

第一框“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知识要点有:

.财政收入的种类

2.影响财政收入高低的因素;

3.财政支出的种类;

4.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对比关系

第二框“财政的巨大作用”的知识要点有: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表现: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发展;

2.人民生活有保障的表现:财政是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财政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财政具有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再分配作用;

3、财政政策如何正确运用:经济不景气时如何运用;经济过热时又如何运用。

第九课“征税和纳税”,包括两框:“税收及其种类”及“依法纳税”。

第一框“税收及其种类”的知识要点有:

.税收的含义及特征;

2.增值税的内容、优点;

3.个人所得税的含义、特点、作用。

第二框“依法纳税”的知识要点有:

.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

2.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表现及其处罚。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包括: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以及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两个框“市场配置资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的知识要点有:

.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

2.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

3.市场调节的两大优点;

4.如何规范市场秩序:市场规则、社会信用制度。

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要点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包括两个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第一框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知识要点有:

.总体小康的微观和宏观表现;

2.总体小康水平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

3.为什么要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第二框题“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要点有:

.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科学发展观的主旨;

4.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

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包括两个框题:“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要点有: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2.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

4.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

5.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6.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知识要点有:

.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2.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4.对外开放是长期基本国策;

5.对外开放在当前的基本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6.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必要性及战略措施;

7.“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的内容;

8.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推荐第4篇:经济生活的知识[全文]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经济生活的知识

2、注: 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根据目

头,到2010前的发展势年,中国汽车生产量和消费量有可能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材料: 目前,几乎在所有的中国大中城市,私人轿车拥有量不断攀升,私人轿车已经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财富、地位的象征,而是成为相当一批普通百姓的代步工具,使更多的人体会到了“汽车文明”带来的方便、舒适、快捷。但随着轿车数量的快速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燃油紧缺等负面效应也逐步呈现并有加速恶化的趋势。

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的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请回答:

(1)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6分)

(2)分析说明汽车生产企业和政府怎样才能既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又尽量减少其负效应? (6分)

1、(1) 图表反映近年来我国汽车销售量不断增加,出现汽车消费热。(1分) 这是因为:

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人们对家庭轿车的强烈向往。(2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②消费主要受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影响。私人轿车已经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财富、地位的象征,表明我国城市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推动了汽车消费;

同时,汽车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了产量的增加,成本和价格的下降,从而促进了汽车消费。(3分)

(2)①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汽车生产成本,从而降低汽车销售价格,来扩大汽车的国内消费,包括农村市场。同时开拓国际市场,使中国制造的汽车走向世界,从而扩大消费。(2分)企业要开发适销对路的环保、节能、性能好、价格廉的汽车产品。(1分)

②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通过减少汽车消费的有关税收、收费等措施,来扩大汽车消费。通过对低排量、低能耗车的鼓励政策,引导消费流向,从而有利于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展城市公交交通事业。(3分)

2、材料一:2008年9月16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公布。08年长三角经济虽然增速趋缓,但在经济发展的“成绩单”中,出现了一些令人兴奋的亮点:①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一直都是长三角经济发展的短腿。2008年,长三角消费增幅首次超过投资增幅和出口增幅。②长三角16个城市中,15个城市的第三产业增速均快于第二产业。③长三角16个城市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幅达到12.3%,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幅达到12.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均值首次超过城市居民收入增速。

(1)概括材料一反映了2008年长三角经济运行的哪些信息?(6分)

2、(1)2008长三角经济增速趋缓,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减弱,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第三产业比重提升,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城乡差异有缩小的趋势,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打下基础。(6分,每点2分)

材料二:在“长三角”经济中,江苏扮演着重要角色。江苏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以百姓需要为依据,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江苏的小康应是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放手让苏南先导拉动,苏中快速崛起,苏北跨越发展,长江南北联动开发,构建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新格局。”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什么要“以百姓需要为依据,以人民满意为标准”(6分)

(2)江苏坚持“以百姓需要为依据,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是因为: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③江苏坚持“富民优先”的方针,实现率先发展的需要。(6分,每点2分)

材料三:中国经济正遭遇周期性回落及经济转型的叠加压力。长三角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等以外向型企业为主的东部沿海地区首当其冲。专家认为,经济转型这根主线必须牢牢把握,这是发展到特定阶段必然要跨越的。如果不想顺势调整,不愿痛苦转型,只想“忍一忍、挺一挺”,就会延误时机,愿望落空。

(3)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就长三角地区怎样加快实现经济转型提出建议。(6分)

(3)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协调性;②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实现经济增长由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③优化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稳定外贸出口;④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⑤统筹城乡发展,以人为本 富民优先,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6分,每点2分,最高分不超过6分)

3.我国居民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6.89%,而发达国家为70%以上。近年来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消费市场低迷,而储蓄总体却持续增长,我国居民的消费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为此中央采取了多种措施刺激国内的消费需要,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方针,如“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享受国家13%的财政补贴。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要提出和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答:(1)背景:近年来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居民储蓄热情不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减,我国消费市场低迷,居民的节节俭消费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2)基本理论:我国政府提出和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充分体现了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才算最终完成;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生产是消费的最终目的和动力。1

(3)意义: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才能有效调动国内消费需求,为我国经济在逆境中保持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才能促进经济?。

4注: 2010年上半年国产汽车销量为718.53万辆,已稳居全球第一。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汽车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汽车的生产成本和价格不断下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私人轿车已经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财富、地位的象征,而是成为很多普通百姓的代步工具。

材料二:随着轿车数量的快速增加,不少城市逐步呈现出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燃油紧缺等“城市病”,并有加速恶化的趋势。 结合上述材料,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表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 图表1与材料一之间有何内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在联系? (4分)

4、(1) 图表1反映近年来我国汽车销售量不断增加,出现汽车消费热。(2分)

内在联系(因果)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促进了人们对家庭轿车的消费。(2分)②消费主要受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影响。我国城市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推动了汽车消费;同时,汽车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成本和价格的下降,促进了汽车消费。(2分)

(2)面对“城市病”,汽车生产企业应如何调整发展思路?(6分) (2)①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调整生产规模,开发适销对路的环保、节能、质优价廉的汽车产品。(3分)

②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同时,要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和国际市场。(3分)

5.材料一:物联网将使我们的世界更加智能化。通过物联网,主人在路上能够遥控家中的电器做家务;顾客在超市能够了解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的主要信息,假冒伪劣商品将无处遁形;企业信息监控中心能够自动调控生产过程;农作物会“主动”发出该浇水、施肥的各种信息。物联网还将促进新技术的研发,加快相关产业的成长,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材料二: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其产业规模预计将超过互联网经济3倍。因此,包括我国在内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把加强国际交流和核心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作为发展物联网产业的重要途径。自2009年开始,我国就将物联网纳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并有计划在财政、信贷等多方面对其进行大力扶持。

结合上述材料,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分析物联网对企业经营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6分)

(1)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使生产管理更加科学,降低生产成本;促进诚信经营,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3分)②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有助于提高国家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分)

(2)结合材料二,谈谈政府该如何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6分)

(2)①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信贷等经济手段,来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

②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③坚持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相结合。(6分,每点2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推荐第5篇:经济生活备考必读知识

2014年经济生活备考必读知识

1、货币放行量公式

2、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降低)对产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量、价值总量、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3、影响价格的因素

4、价格变动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各是什么?

5、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

6、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7、正确看待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和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8、如何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9、企业如何经营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10、财政的作用是如何实现的(通过收入和支出分别阐述)

1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怎样实现的

12、怎样才能让市场发挥好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如何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13、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手段是什么?结合财政的作用说明怎样实现调控的?

14、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什么?

15、科学发展观的地位、内涵是怎样的?

16、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的主题和主线各是什么?

17、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怎样做?

18、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

19、如何提高我国的开放型经济水平?

推荐第6篇: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总结

2018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总结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A、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

B、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需求曲线和弹性、互补品、替代品)

①价格影响消费需求。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购买、消费)会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购买、消费)会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需求弹性小);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需求弹性大);

③商品的需求量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

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会增加,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减少,互补品需求量会增加。

☆☆3.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③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④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消费

☆☆☆

1、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最根本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就必须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其后顾之忧。

收入差距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降低。要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采取财政、税收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关注社会公平。

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购买力)。要大力发展生产,保证市场有效供给;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6.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到消费观和消费心理的制约,应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7..政府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提高消费水平,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

2、消费原则(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消费既不超前,也不滞后)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

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A、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和最终目的。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A、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B、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C、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2、为什么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什么发展民营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

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公司、企业成功的经营和发展的措施

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创立企业自主品牌,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与企业形象。-企业自身

④企业要面向市场,掌握市场信息,优化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遵循价值规律,提高市场占有率。—市场

⑤通过企业兼并、企业联合和重组,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发展规模经济,向规模向效益。—规模

⑥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科技

⑦要遵守市场规则,公平竞争,依法经营,增强社会责任感,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责任

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方式

⑨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节能环保

⑩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增强国际竞争力。—国际竞争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就业问题

☆☆

1、就业原因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国家与社会: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建成全面

小康社会;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

☆☆☆

2、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经济措施) (怎样做?)

国家(党和政府):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就业的方针;

(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3)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非公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改善就业环境;

(5)发挥财政的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6)最根本的措施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企业:要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环境,建立劳动者培训机制和发展机制。

劳动者: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2)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积极参与竞争,实现自主创业。

推荐第7篇:经济生活考前回扣教材知识

考前回扣经济生活教材知识

经济生活

基础知识必备

一、货币财富所有者

1、本质:一般等价物

2、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3、纸币发行量:纸币发行量必须已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甚至带来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4、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二、理智消费者

1、影响消费的因素

(1)根本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居民收入水平(正相关)和物价水平(负相关)

(3)主观因素: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求异心理、求实心理);消费观念(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消费类型

按照消费对象不同分为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按照消费目的不同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劳务资料消费;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3、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是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

变化原因:①根本原因: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②直接原因: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表明: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会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产生重大影响:(1)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要量的影响比较大。

②消费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三)、新型劳动者

1、劳动就业

(1)就业意义:A、就业是民生之本,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价值,提高收入,改善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B、有利于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 C、有利于扩大内需,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D、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解决就业的措施:A、根本途径——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B、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C、从党和政府看,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创业环境,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D、从劳动者看: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立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要有创业精神。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劳动者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2)劳动者权益的维护:A、从劳动者看,要履行劳动者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要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合法途径维权。

B、从国家看,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创业环境,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打击违法用人行为;要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四)、理性投资者(收益与投资风险,认清各种投资方式的利弊,理性投资)

1、(1)、储蓄存款是一种便捷的投资方式,能定期收取利息,在所有投资方式中收益较低、安全性较高(2)、储蓄机构—商业银行(以利润为目的,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3)、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结算业务

2、债券是一种稳健的投资方式,能定期收取利息,其利率均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安全性低于储蓄{国债 金融债券 企业债券}

3.股票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方式,能获得股息或红利以及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但收益不稳定且安全性在所有投资方式中最低。

4、商业保险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五)、诚信纳税人

1、意义: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反对偷税、欠税、骗税、抗税行为。

3、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六)、市场主体

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要做市场规则的践行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依法参加经济活动,依法维护权益;要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二、从企业角度掌握

(一)商品生产者

1、商品生产者应自觉遵循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2)提高劳动生产率(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

【要注意联系: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二)、生产经营者

1、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1)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2)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企业兼并和破产。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

2、企业应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承担社会责任。

(三)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要遵守市场规则,公平竞争;要诚实经营,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四)、涉外生产经营者

1、必须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2、我国企业要注重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管理和自主创新、开展国际化经营,培育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诚信经营、以质取胜、提升国际竞争力。

3、在对外贸易中,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要知晓国际相关法律、规则,有经济安全防范意识,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从国家角度掌握

(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1)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2)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就全国而言)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2)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坚持原因:①现行的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④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注意: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

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主导作用--国有经济,主体地位--公有制地位)

2、怎么增强:①深化国有制公司制股份制改革②健全现代企业制度③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

(二)、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多种分配制度并存主要包括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3、收入分配公平

(1)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他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实现途径: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请背课本61页的具体措施)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控制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4 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 效率和公平具有一致性(2)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3)、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既要落实分配政策

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福帮后富

(三)、发挥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热点:农产品价格、楼市、通胀)

1、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1)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改进技术和管理,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单纯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浪费、配置效率低下、社会经济不稳定、分配不公、差距扩大。因此,政府需要规范市场秩序:(热点:食品安全、产品质量问题)市场秩序需要市场规则来维护,要遵循法律法规、行业规范、道德规范,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秩序的治本之策,企业及个人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2、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热点:政府调控政策)

(1)必要性: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来弥补缺陷。 B、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有利于巩固公有制,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3、财政和税收(当前我国实行的是积极财政政策,财政和税收其实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1)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最主要原因)和分配政策注意:请认真读背教材66页最后一行到67页第二段,这部分知识与热点“藏富于民”“民富国强”有关

(2)财政的作用①国家财政是促进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②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措施: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拉动经济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

注意:与财政支出相结合思考以上作用分别在什么情况用。

(3)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其中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较大的两个税种。

(4)税收是组织国家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事实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四)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生活的“万金油”)

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B、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注意这一知识点经常细化考以下内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由主要依靠第

一、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大产业协同带动转变。)C、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

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D、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E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五)、坚持对外开放政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国际经济)

1、为什么 (1)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2)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性与开放性)的必然要求;(3)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1、怎么样

(1)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策略;

(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1)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出口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的战略;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推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提升企业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维护我国企业的正当权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协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防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推荐第8篇:高考复习《经济生活 》核心知识

2010高考复习《经济生活 》核心知识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 待售商品量*价格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4、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 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货币流通次数 货币流通次数

5、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压力;

(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6、供求对价格的影响?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 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7、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8、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9、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还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还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和社会变化规律等。

12、贷款消费的含义?条件?

贷款消费是指在购买住房、轿车等商品时,一次性付款可能会超出一些买主的支付能力,这些买主k恶意考虑预支未来收入进行消费。条件:对于哪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贷款消费是可行的。

13、消费结构的含义?影响因素?变化趋势?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影响因素是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变化,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4、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5、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哪些?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http://www.daodoc.com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16、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7、绿色消费的含义?特征?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特征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18、为什么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这种精神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物质生活上的困难,获取新的成就。实践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19、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20、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发展?

为什么:

(1)原因: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由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社会的本质要求

(2) 意义: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怎么样: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3)加快科技发展,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4)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21、公有制企业搞股份制改造有什么意义?

(1)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 (2)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行效率;

(3)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4)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2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

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2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4、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

最大的区别是能否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募股筹资。

25、如何使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26、什么是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为什么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怎么样树立?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

原因:(1)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所特有的,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

(1) 它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并随企业的发展不断延续和更新,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

(2) 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

如何:开展正当竞争,主要依靠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等取得竞争的胜利;反对和抵制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27、诚信在经济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1)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线”。倡导诚实、信用原则,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2)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准则,诚实守信,就会得到银行的支持,就会得到实惠、受到尊重。相反,失去信用,就会损害自己的形象,给自己带来诸多的不便。

28、为什么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

(1)必然性:①劳动重要。②形势严峻: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2)重要性:①对社会生产:是民生之本,生产出社会所需的财富

②对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9、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1)党和政府的就业政策:党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

(2)劳动者:每个劳动者都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破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旧思想、旧习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的生活,展现平凡而伟大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风采。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 ②树立竞争就业观 ③树立职业平等观 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30、投资方式有哪几种?怎样投资才是科学的?

投资方式有:

(1)存款储蓄:特点是灵活方便,比较安全,收益低。(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结算业务。)

(2)购买股票:高风险、高收益

(3)购买债券:稳健的投资

(4)购买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

(5)直接投资等。

注意:(1)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2)要注意投资的多样化,不应只局限在银行储蓄上,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给我们带来了跟多的投资机会。

(3)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4)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31、我国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种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多种分配方式是指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32、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怎样实现二者的统一(如何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两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

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第二,两者又是一对矛盾。提高效率必然牺牲一些公平或保证公平必须放弃一些效率。

如何:①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③要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国家要对收入差距进行调节,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33、财政收入的来源?影响因素有哪些?

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34、财政的巨大作用有哪些?

(1)集中力量办大事:①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 ②调控经济平稳进行。

③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

(2)人民生活有保障:①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②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③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质保障。

35、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特点是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个人所得税是

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36、为什么要依法纳税?怎样做到?

(1)原因:①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国家: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

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而国家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税收为物质基础。

③个人:根据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理,公民在享有国家提供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

觉诚信纳税。因此,在我国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要求:①个人:增强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意识,自觉依法诚信纳税,积极行使纳税人权利。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②国家:完善税收和财政制度;加大稽查处罚力度,严惩违反税法的行为;规范税收征收管理,堵塞漏洞;加强税收宣传,教育人们要自觉依法纳税。

37、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哪些?(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38、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怎么样建立?

(1)原因:重要性: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必要性: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2)要求:①国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

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②经济活动者:对生产者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自觉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对消费者的要求,增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遵守社会公德。

③社会: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④公民:规范行为规则。

39、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有哪些?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3)后果:如果仅有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4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41、为什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1)市场调节的不足,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3)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

(4)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持经济发展活力。

42、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家运用经

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43、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包括以人为本(本质与核心)、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原因:(1)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科学的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能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44、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经济。(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

(2)具体的措施是:①优化产业结构;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③统筹城乡发展;④统筹区域发展。

45、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

(1)主要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2)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国家为主导的。

46、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双刃剑”

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47、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

积极影响: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消极影响:给国内的许多企业带来生存危机;对我国产品实行某些限制性措施;反倾销诉讼案会有所增加。

48、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坚持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

49、“引进来”战略和“走出去”战略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是以“引进来”为主。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层次。

50、我国自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主动防范风险,自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推荐第9篇:经济生活

《经济生活》主观题“意义”类

1、答题思路:

(1)从“国家/社会”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国家/社会”即整个社会、国家。

①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③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④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⑤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外汇储备、增强经济实力

⑥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⑦有利于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繁荣经济、增加经济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从“集体”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集体”泛指企业、经营者、产业、农村、城镇、某地区等。①企业、经营者:有利于加强快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②产业:有利于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业或工业的现代化

③农村、城镇: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

④某地区: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发挥其辐射与拉动作用,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3)从“个体”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个体”泛指居民、家庭、公民、农民、劳动者、消费者等。

①居民、家庭、农民:有利于方便、丰富人民生活,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调动积极性

②公民、劳动者、消费者:有利于维护公民、劳动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调动积极性。

2、答题的角度和术语

(1)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势转化为„„优势);促进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③(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

国内区域合作交流意义补充:(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区域竞争力。

国内农业方面意义补充:(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城乡一体化。

(2)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我国:

A.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改善我国外贸环境/稳定环境/周边环境,为现代化/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

B.有利于我国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维护国家可持续发展

C.扩大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有利于丰富国内市场,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的经济地位和形象

②有利于外方:

有利于外方的外汇收入、外方的产业发展、外方的经济增长等、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③有利于双方及世界:

A.有利于互通有余、节约社会劳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加强贸易区内部各国的贸易与合作交流,提高贸易区的整体经济实力

C.优势互补,增强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3、举例:热点问题的经济意义

(1)发展绿色食品的经济意义:①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②满足消费者需要;③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④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⑤推动我国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

(2)建设低碳经济对经济发展的经济意义:①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②促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③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④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意义:①有利于节约资源,缓减资源紧张的矛盾,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②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

型向集约型转变;③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4)房产税的意义:①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房产税的调整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②房产税的调整有利于调节消费行为,培养公民的科学消费观。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③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房产税的调整有利于调节生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④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促进社会稳定或缓解社会成员之间分配不均的作用。总之,征收房产税,可以合理地调节消费行为,抑制超前消费,间接引导投资流向,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时还具有避免因过度消费而损害人们健康、危害社会秩序和破坏生态环境的作用

(5)“三农”的意义:①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②有利于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农业基础地位。③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④能够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6)农村改革的意义:①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②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健康发展;④逐步消除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共同富裕;⑤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7)解决好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有何经济意义:①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劳动者权益。②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革深化。③有利于扩大内需,从而拉动经济增长。④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⑤有利于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8)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意义:①有利于促进金融业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金融业的活力,提高经济效益;②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货币、银行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③有利于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9)自主创新的经济意义:①自主创新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②自主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③自主创新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建设节约型社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④自主创新使我国经济的发展立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础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

(10)发展新型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经济意义:①文化产业是当代世界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效益;②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全面发展;③有利于增加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1)对外经济关系的经济意义:①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②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提高我国科技水平,③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合作,发展对外贸易,④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2)重大经济社会事件(奥运会、世博会) “经济意义”: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②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③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优化配置。④加强国际的交流合作,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⑤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⑥城市形象,展现改革开放的成果。

(13)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的意义:①有利于减轻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负担;②有利于实现市场经营主体公平竞争;③有利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④也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增加就业机会。

(14)直接“三通”对两岸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①有利于两岸经贸往来,降低运营成本,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②大陆与台湾在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三通”有利于扩大市场,互通有无,调节余缺,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③有利于两岸企业加强技术等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经济共同繁荣发展;④有利于两岸企业充分的竞争,提高产品的国际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共同抵御经济风险。

(14)我国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①有利于土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②有利于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增强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并增加农业的收入。③有利于促进农业规模经营,走农业产业化道路。④有利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把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等。⑤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推荐第10篇:经济生活

《经济生活》主干知识点

1、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外汇和汇率

⊙ 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上升;反之,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②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③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升值的弊: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②人民币升值使外商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③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3、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4、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3)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4)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社会劳动生产率无论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5、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的规模。②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6、影响消费的因素(如何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

(1)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之一是居民的收入。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②居民消费水平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如果预期收入高,消费水平可能就高。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3)主要因素之二是物价水平。

(4)主观因素: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

⊙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求异心理、求实心理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7、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

(1)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

(2)恩格尔系数的经济意义: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8、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9、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1)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4)要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5)企业兼并和联合

10、就业问题

(1)意义

①从国家角度看:就业是民生之本,有效的就业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②从社会角度看: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

③从个人角度看: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劳动者就业、创业的后顾之忧。要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流通。

③劳动者:A.发扬创业精神,自主创业B、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即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C、要提高自身技能和

11、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劳动者权利内容: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等

(2)劳动者权利的维护:①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是劳动者维权的基础。②依法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维权的依据。③ 劳动者要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④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12、分配方式与适用经济

(1)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

(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3)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外资经济

13、从收入分配方面实现社会公平

(1)必要性(意义、原因)

①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即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决定的 ②公平与效率是统一的,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③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的发展,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2)措施(如何从收入分配方面实现社会公平)

①根本上: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增加人们收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③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⑤充分发挥财政和税收的作用,

14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实现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矛盾性: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矛盾

15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注重公平。

(2)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16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如何增加财政收入)

(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2)财政收入还受分配政策的制约。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17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18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二者往往相互配合起作用。但二者在政策的制定者、具体内容与措施等方面则有不同。财政政策由国家制定,境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方可实施;货币政策有中央银行直接制定和实施。凡有关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率的调整、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债等都属于财政政策;与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汇率的调整等则属于货币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 “逆风向调节”

★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提高税率和减少财政支出

19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弊端。

20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2)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3)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21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1)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就业。

(2)手段:①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贸易政策等等。)

②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应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③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2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

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条道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个方针: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三大转变: 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

一、第

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④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⑤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2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 措施: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努力实现境外投资主体多元化;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出口结构;企业要坚持以质取胜,培育我国的名牌产品,树立“中国制造”的良好国际形象;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第11篇:经济生活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1.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①储蓄存款是我国城乡居民目前最主要的投资方式,储蓄存款都能获取利息。

②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③我国的储蓄主要有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两大类。

(2)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三类: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

2.股票、债券和保险

(1)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

①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票凭证。股票代表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②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和红利收入。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2)稳健的投资——债券

①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②种类: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在三者中,国债信誉最高,流通性最强,风险最小,收益最小;企业债券信誉最低,流通性最差,风险最大,收益最高;金融债券居中。

(3)规避风险的投资——保险

①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近几年还出现分红保险等新险种。 ②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

3.存款、股票、债券和保险四种投资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一般说来,收益高的投资方式,则安全性较小。认清各种投资方式的利弊,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使自己的资金保值增值。

(2012高考上海卷15)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是3.5%。银行有自动转存业务,存款到期不取,会自动将利息并入本金再转存一定年份。叶先生将10000元现金存入银行,他选择“定存一年自动转存一年”方式所取得的利息是( )

A.700元B.712.25元C.350元D.356.13元

第12篇:高考复习《经济生活》知识体系+重点知识

2017高考复习《经济生活》知识体系+重点知识

(特别提醒:在做问答题时,要根据材料的实际情况适当取舍、修改,不能机械照搬答案。)

1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1.影响价格的因素 (P11—P13)

①需求影响价格。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②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增加,价格上升;商品的价值量减少,价格下降

(注意:成本属于价值,成本增加,价值量会增加;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价值量会降低。)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P16 按新教材观点)

①调节产量。价格下降,减少产量;价格上涨,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要素价格下降,增加其使用量;价格上升,减少其使用量。 3.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措施 (P17—P18)

(1)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有:①经济发展水平;②居民收入;③物价;④消费观念。

(2)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措施:

①生产决定消费,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因此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居民收入。

③消费水平与未来收入预期成正比,因此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居民的后顾之忧,从而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

④收入差距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是负相关的。因此要完善分配制度,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高社会的总体消费水平。

⑤物价过高会降低人们的购买力,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因此,要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这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⑥消费心理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理性消费、适度消费。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P29)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③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④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⑤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制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作用: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及国家对待公有、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 (P35)

(1)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发展非公经济,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2014版观点)

(3)国家对待公有、非公经济的政策:①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②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③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2014版观点) 4.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P39—P40)

①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2 ③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④企业要强化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

此外,企业还应: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培育自主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

5.就业的意义和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P42—P43) (1)就业的意义:

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劳动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③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就业,能增加收入,有利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发展。 ⑤就业,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 (2)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三角度:国家、企业、劳动者个人): ▲ 国家(党和政府):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

②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③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④政府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 企业:

①要承担社会责任,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待遇。 ②要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个人:

①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②要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③要勇于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1.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P6

1、P62)

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收入公平分配,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③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 ④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P61—P62.按2014版新教材观点)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社会公平分配奠定物质基础。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③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④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这段话可用“保合法”、“增低”、“扩中”、“调高”、“清隐”、“取非”来助记) ⑤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加大对农村区和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缩小收入差距。 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救助,实现共同富裕。

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P62)

3 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对公平的追求会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4.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P62—P63 按新教材观点)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②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5.财政的巨大作用 (P65)

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6.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P66—P67)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启示:要增加财政收入,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财政收入过多、过少的影响: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财政收入过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启示: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P79)

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市场能通过竞争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2.规范市场秩序

(1)为什么要规范市场秩序

①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②有利于弥补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①建立健全市场准入规则、竞争规则、交易规则,规范市场秩序。

②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③国家要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加强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调节的弊端。 ④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3.诚信的重要性 (P40、P80)

①诚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企业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②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经济衰退。

③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新教材P88)

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4 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5.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新教材P89—P90)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这段话可用:“一转到”、“二依靠”、“四化道路”、“四区域战略”来助记)

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014版教材观点)

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6.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P94)

(1)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消极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因此,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7.为什么要参与经济全球化、实行对外开放?(P9

1、P9

6、P101)

①当今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日益加深。

②参与经济全球化,能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③参与经济全球化,能更好地与各国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④实践证明,参与经济全球化、实行对外开放,能极大地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8.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014新教材 P97)

①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②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③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④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

⑤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⑥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9.应对反倾销的措施 (P101)

①熟悉世贸规则,勇于应诉,积极利用世贸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②加强行业自律,制止低价竞争。

③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立品牌,实施以质取胜战略。

④重视创新,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竞争力。

⑤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拓展市场空间。

⑥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到境外投资办厂。

5

第13篇: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知识系统整理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和作用:(1)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2)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12、宏观调控

(1)必要性:A、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③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B、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定义:宏观调控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

(3)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A.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国家还可以通过实施经济计划,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可分为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两大类型。

B.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包括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活动。

C.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行政手段具有直接迅速的特点)

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应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6、市场秩序

(1)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意义: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①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原则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为此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经济活动参与者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还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

一起的,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的鲜明的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

② 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 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重要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内涵:

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③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具体“一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一方针”: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三个转变”:A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B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

一、第

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C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5、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促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和各国生产力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由于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一国的经济波动不可避免的秧及他国,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有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经济发展的国际风险进一步拉大了世界经济的两极分化差距。这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有直接关系。

(3)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因此,它们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这种状况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发达国家财富不断增长,发展中国家贫困不断加剧。

(4)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我们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是: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6、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成立于 1995年1月1日 。

(1)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2)世贸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9、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2)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定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3)“引进来”——新形势下,我们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4)加快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①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② “走出去”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含义:“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主要内容: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家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③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

A、要坚持以质取胜战略,培育我国自己的名牌产品,树立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形象。

B、要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以拓展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空间,减少国际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

10、中国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中国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11、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我国政府应该如何应对?(怎样反倾销)

①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施以质取胜的战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出口竞争力。

②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和服务、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提高加工贸易的产业层次并增强国内配套能力。

③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对外投资的法律法规和服务体系,赋予企业更大的境外经营管理自主权,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④加强宏观调控,对外,出口企业支持,各种手段。要加强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创造良好法制环境,整顿和规范我国出口秩序,健全市场信用体系。

⑤要完善对外贸易运行监控体系和国际收支预警机制,培育一支懂国际法律和世贸规则的队伍,切实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

⑦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12、.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面对贸易保护主义,企业应该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 ①要制定符合自身的国际经营战略。必须有世界眼光,为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作出积极贡献。

②企业要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出口产品核心竞争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要自主创新、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国际竞争优势。

③转变观念,从以量取胜转为以质取胜,要诚信经营、培育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必须加快采用先进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推进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扩大安全优质无公害产品的生产和供应。

④要研究遵循利用WTO及国际经济“游戏规则”,不断提高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的能力与水平,维护自身正当利益。

⑤要加强与国内同类企业的合作,防止无序竞争。

⑥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使自己在经济全球化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⑦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

第14篇:《经济生活》第四单元主干知识整理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主干知识整理

1、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市场经济的含义: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__________作用的经济。

3、市场是通过________、价格、竞争三个要素配置资源的。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

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 _____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________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进步,促进__________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市场调节的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_____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_______,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_________。②市场调节存在三个弊端:____性、_____性和_____性。

4、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具备_____、_____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_____

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如何规范市场秩序: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________来维护。②形成以_____为支撑、______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5、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①诚信经营是企业的______。②市场交易必须遵循______、平等、

公平、__________原则。③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④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扩大______________,危害社会。⑤形成以________为支撑、__________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________________的治本之策。

6、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的措施:①建立以产权为基础、__________为支撑、________为保障的社会信

用制度,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制度。②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________、________,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__________。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________,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______________、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①坚持________的主体地位。②以________为根本目标。③能够实行

强有力的_________。

8、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________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____________决

定的。社会主义_________及___________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_____________,增加就业,稳定_________,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的手段:应该以________手段和_______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_______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9、全面小康的目标:①_________ 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②

人民_____________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③人民享有更加充分_______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④各方面___________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⑤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___________、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1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①增强发展__________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

展。②全面改善____________。③建设______________,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1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①第一要义是_________。②核心是____________。③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

______________。④根本方法是___________。

12、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具体要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①提高_________能力,建

设创新型国家;②加快转变经济_____方式,推动__________优化升级;③统筹_____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④加强_________节约和________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⑤推动_____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13、提高_________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__________的关键。要求:经济建设要紧紧依靠_________和________。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1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①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______、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

一、第

二、第三产业____________转变,③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__________、劳动者素质提高、____________转变。

15、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坚持以_______________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_______________、经济效益好、_______________、环境染污少、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

16、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_____全球化、_____全球化和_____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通过_____________实现的。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_____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_____的。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________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________水平的提高以及________的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________, _________更加严重;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_________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发展中国家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________”,我们应当抓住机遇,__________,趋利避害,_____________,勇敢地迎接挑战。

17、对外开放成为我国一项长期的________。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__________、宽领域、______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极大地促进了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8、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积极组织______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___________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________________、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___________,促进了社会主义___________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_______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___________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___________,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

19、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原因: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加快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措施:①拓宽对外开放的______和______,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②坚持“________”和“________”相结合的战略。③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20、如何更好的 “引进来”:要创新利用外资________,优化利用外资________,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____________、产业升级、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如何更好的“走出去”:要创新对外投资和________,支持企业在________、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__________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__________和国际____________。

第15篇:高考复习《经济生活》重点必背知识

2014高考复习《经济生活》重点必背知识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影响价格的因素 (P11—P13)

①需求影响价格。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②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增加,价格上升;商品的价值量减少,价格下降。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P16 按新教材观点)

①调节产量。价格下降,减少产量;价格上涨,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要素价格下降,增加其使用量;价格上升,减少其使用量。

3.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P17—P18)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居民的收入。 ②消费水平与未来收入预期成正比,因此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居民的后顾之忧,从而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

③收入差距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成反比。因此要完善分配制度,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高社会的总体消费水平。

④物价过高会降低人们的购买力,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因此,要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这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⑤消费心理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理性消费、适度消费。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1.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及国家对待公有、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 (P35)

(1)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非公经济能促进生产发展,扩大就业,方便人民生活,活跃市场,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对外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发展非公经济,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3)国家对待公有、非公经济的政策:①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②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2.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P39—P40)

①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3.我国的就业形势和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P42—P43)

(1)就业形势:

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

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出现结构失衡。

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2)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三角度:国家、企业、劳动者个人):

▲ 国家(党和政府):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②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③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④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 企业:

①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②改善劳动安全和卫生条件,提高劳动待遇。

▲劳动者个人:

①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②发挥创业精神,实现自主创业。

③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素质。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1.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P61—P62 按新教材观点)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政府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④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社会公平分配奠定物质基础。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P62)

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对公平的追求会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效率与公平又存在矛盾。

3.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P62—P63 按新教材观点)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②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4.财政的巨大作用 (P65)

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5.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P66—P67)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启示:要增加财政收入,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财政收入过多、过少的影响: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财政收入过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启示: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P79)

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市场能通过竞争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2.诚信的重要性 (P40、P80)

①诚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企业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②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经济衰退。

③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手段 (P83—P84)

(1)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单纯的市场调节会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会导致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和收入分配不公,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因此要进行宏观调控。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宏观调控的手段

宏观调控的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宏观调控要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

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新教材P88)

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5.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新教材P89—P90)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

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这段话可用:“一转到”、“二依靠”、“四个化”、“四区域”进行助记)

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6.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P94)

(1)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消极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因此,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7.为什么要参与经济全球化、实行对外开放?(P9

1、P9

6、P101)

①当今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日益加深。

②参与经济全球化,能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③参与经济全球化,能更好地与各国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④实践证明,参与经济全球化、实行对外开放,能极大地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8.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新教材P97)

①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

③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④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⑤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9.应对反倾销的措施 (P101)

①熟悉世贸规则,勇于应诉,积极利用世贸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②加强行业自律,制止低价竞争。

③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立品牌,实施以质取胜战略。

④重视创新,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竞争力。

⑤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拓展市场空间。

⑥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到境外投资办厂。

(吴川二中政治组编印)

第16篇:新人教版《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知识小结

贺州第二高级中学高一《经济生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知识小结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什么是商品?P4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及其关系是什么?P5 2.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哪几个阶段?P4-5 3.货币的含义及其本质是什么?P5 4.货币具有什么基本职能?P5货币有哪些派生职能?P7 5.什么是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P6 6.什么是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什么是商品流通?P6 7.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和支付手段职能有什么区别?P6-7 8.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需要什么条件?P7 9.货币流通规律是什么?(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如何计算?)P7 10.纸币的含义及其本质是什么?P8 11.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含义,表现,实质,措施?P8 12.电子货币的含义及其特点是什么?P8

第二框 信用工具和外汇

1.人们常用的结算方式有哪两种?P8 2.信用卡和支票是两种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工具的含义及其作用(优点)是什么?P9 3.支票的含义是什么?P9

- 1

贺州第二高级中学高一《经济生活》复习资料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有什么意义?P13(【对商品生产者的启示:】与后面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结合起来:生产者必须依靠科技,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使其在价格竞争中更具优势。) (5)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之间是什么关系?P13(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和技术的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的价值量发生怎样的变化?)

3.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是什么?P14

第二框 价格变动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有何影响?(需求的角度)P15 (1)一般来说,价格变动对人们的需求量有何影响?P15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如何?P15(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该当耐用的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既定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如何?P15(什么是替代品,什么是互补品?在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有何影响?在具有互补关系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有何影响?)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有何影响?(供给的角度)P16

- 34 -

第17篇: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重点知识

重要资源 祝你成功

2014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重点知识

一、经济生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一般主要考查“经济意义”、“经济措施”)

1、价格(物价、CPI、PPI、房价)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根本原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P13

②直接原因——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P14③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也会引起价格变化

④间接原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也会影响价格P11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P15

①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需求、消费、消费者):A、一般地,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需求;价格下跌,会增加对它的需求。 B、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 C、价格的变动会影响相关商品的消费需求。某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会增加,其互补商品的需求会减少。

②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生产者/企业):P16

A、调节生产,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

B、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竞争优势。

C、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树立品牌意识,重视新产品开发。

【联系: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3)如何稳定物价?(建议:对症下药)  消费P17

(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①根本原因——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即生产决定消费②主要因素——受居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影响 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B、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也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 C、收入差距也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D、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联系: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③消费心理也会影响消费行为:主要有求实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④商品质量等也会影响消费

(2)如何提高消费水平?(建议:对症下药)

 生产与消费(热点:金融危机、扩内需调结构、低碳经济)P29(1)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会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

能带动新兴产业的出现和成长;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3)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得到什么启发?(建议:从不同侧重点提出相应的要求与措施)

 企业(以营利为目的)——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P39\\P89\\P98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树立品牌意识。④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⑤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竞争力。

 劳动者(热点:农民工返乡、大学生毕业、生产安全事故)(1)劳动与就业:P42①就业的意义:

A、就业是民生之本,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价值,提高收入,改善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B、有利于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 C、有利于扩大内需,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D、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②就业的措施:P42A、根本途径——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

第18篇:经济生活答题

2018高考政治:经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

一、有关“价格变动与物价稳定”的命题

1.价格变化的原因

设问模式:某商品价格不断上涨(下降)的原因?

答题模板:价值+供求+纸币发行量+市场的缺陷+国家经济政策 答题要素: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③纸币发行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下降。 ④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

⑤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 2.稳定物价的措施

设问模式:谈谈政府如何稳定物价。

答题模板:科技+发展生产+纸币发行量+市场监管+宏观调控 答题要素:

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③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使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④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 ⑤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二、有关“提高消费水平”的命题

1.影响消费的因素

设问模式: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答题模板:根本原因(生产力)+收入(当前、未来和差距)+物价+其他因素 答题要素:

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未来收入预期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 ③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⑤广告和国家经济政策等。 2.怎样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设问模式:请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考虑,我国应怎样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答题模板:国家(发展经济、稳定物价、收入公平、社会保障、开发市场、市场监管)+企业+个人 答题要素: (1)国家

①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发展经济) ②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持供给平衡,保持物价稳定。(稳定物价) ③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公平) 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社会保障)

1 ⑤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开发利用国内、国际市场,尤其是开拓农村市场,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开发市场) ⑥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制裁各种违法行为,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市场监管) (2)企业:诚信经营、生产适销对路、优质的商品、提供就业岗位,承担社会责任,自觉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收入 (3)个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诚实劳动,积极就业创业,提高收入水平。

[特别提示](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2)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3)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有关“生产与基本经济制度”的命题

1.重视消费的依据

设问模式:运用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知识,说明国家实行促进消费,特别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政策的依据。 答题模板:消费反作用+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 答题要素:

①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②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们消费需要。 ③转变发展方式: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 2.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原因

设问模式:运用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答题模板:基本经济制度+生产力状况+地位+作用 答题要素:

①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生产力状况的要求: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符合现阶段生产力状况。 ③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拓展归纳]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制度与体制保障

(1)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预计2018年高考将以继续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两会”精神等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解。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1)从二者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上看: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决定我国的经济性质,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最大;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次要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从二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来看:二者是平等的市场主体,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全面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1)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四、有关“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命题

1.设问模式

(1)企业经营和发展提升的经济生活依据。 (2)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3)企业经营与发展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答题模板: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措施

要素:价值规律+自主创新+市场准则+联合兼并+对外开放

①尊重价值规律,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 ③遵守市场规则,诚信经营,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④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优胜劣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 ⑤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

【特别提示】要全面把握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除所学的三个方面,还要考虑到从国家的角度要为公司的发展制定宏观上的政策和提供良好的环境;从企业自身的角度要承担社会责任、遵守法律法规、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提高公司员工的素质等。

五、有关“就业问题”的命题

1.设问模式

(1)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国家高度重视就业问题的原因。

(2)党和政府应该怎样解决好促进就业这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

(3)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就业难”与“招工难”问题的解决,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如何和谐共“舞”。 2.答题模板 (1)原因

要素:社会+个人+科学发展+形势

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②在我国,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③扩大就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只有解决就业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我国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问题比较突出。 (2)措施

要素:政府(政策+发展+市场+保障)+劳动者(素质+观念)+企业 从政府角度:

①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②从根本上来说,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③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等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就业能力,引导转变就业观念。④国家要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的管理,实行劳动合同制,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从劳动者个人角度:

①加强文化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②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

从企业角度: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劳动者培训机制和发展机制,促进劳动力合理再生。

【特别提示】(1)从就业的重要性和就业的现状把握为什么要重视就业的问题;从国家、企业、个人角度全面把握解决就业的措施,特别是从个人角度,除了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还要从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加以考虑。 (2)注意多关注当前关于“用工荒”以及国家新出台有关就业的政策措施,同时注意当前经济活动中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违法现象。

3

六、有关“收入分配公平”的命题

1.设问模式

(1)描述所给材料(图表)反映了什么问题; (2)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问题的原因; (3)如何解决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4)结合材料,请你为解决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拉大提几点建议。 2.答题模板 (1)主要表现

要素:城乡+群体+区域+行业 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②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 ③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④行业差距继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2)为什么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理论依据) 要素:本质+市场缺陷

①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需要国家宏观调控。 (3)怎样缩小收入差距?

要素:经济发展+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再分配+科学发展+社会保障 ①根本途径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制度保证。

③初次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⑤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并贯彻落实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

七、有关“财政与税收”的命题

1.发挥财政作用

设问模式:如何让财政增长为民众带来更多实惠?

答题模板:财政支出方向调整+财政收入结构调整+根据现实情况减免税收 答题要素:

①合理调整财政支出方向。加大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支出,让民众从中获得实惠。 ②合理调整财政收入结构。制定合理的财政收入分配政策,促进国家、企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从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看,可适当减免税收,让利于民,实现国富民强。 2.发挥税收作用

设问模式:我国实施结构性减税有何意义?

答题模板: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资源税+消费税 答题要素:

①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公平。

②企业所得税促进企业发展,引导企业投资。合理的企业所得税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引导企业作出合理的投资行为。

4 ③增值税防止偷漏税行为。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偷漏税行为,促进生产专业化和公平竞争。 ④资源税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资源税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科技水平,节约资源,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⑤消费税引导消费行为。消费税可以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坚持正确消费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八、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命题

1.发挥市场作用

设问模式: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怎样更好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答题模板:市场机制+市场体系+市场秩序+市场主体+宏观调控 答题要素:

①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充分发挥价格、供求、竞争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②完善市场体系: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③规范市场秩序: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④培育、规范市场主体:发挥企业作用,培育合格市场主体;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⑤改善宏观调控:尊重市场规律,放宽市场准入,创新管理。 2.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原因

设问模式: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阐释某某变化的原因。

答题模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市场决定性作用+宏观调控 答题要素:

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调动各种经济成分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调动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积极性,正确处理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④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⑤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调整和改善宏观调控,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激发了市场活力。

九、有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命题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谈谈应如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答题模板:市场调节(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创新+经济结构调整+城乡发展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 答题要素:

①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同时加强宏观调控,通过相应措施做好引导。 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④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推动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⑤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⑥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⑦深化对外开放。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十、有关“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命题

1.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

设问模式:我国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答题模板:开放战略+转变发展方式+形成竞争性优势+“引进来”与“走出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答题要素:

5 ①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②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养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③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

④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⑤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 2.正确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设问模式:我国外向型企业如何应对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

答题模板:世贸组织应诉+“走出去”+市场多元化+产品结构+科技创新 答题要素:

①提高经济安全防范意识,建立健全反倾销预警机制,利用世贸规则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利益。 ①积极向世贸组织应诉。要具有规则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利用世贸规则的本领,积极维护合法权益。 ②积极“走出去”。通过对外投资办厂等“走出去”措施,合理规避贸易风险。 ③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开拓国际市场,降低一国贸易保护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④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对外发展方式。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

⑤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核心竞争力)。 推进科技创新的措施(创新驱动发展)

(1)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2)劳动者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及能力。

(3)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推进科技创新离不开财政的支持。

(4)推进科技创新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要以市场为导向实现科技创新过程中人财物的配置,推进科技创新。 (6)国家要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培养创新性人才,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经济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驱动。

(7)推进科技创新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经济生活回答意义类的高频词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资源配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消费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兼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宏观调控,激发市场活力,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第19篇:经济生活解题技巧

一、经济生活的行为主体

主要有国家、生产经营者(企业)、公民。

公民的身份有:消费者、储蓄者、纳税人、劳动者、投资者。

二、经济生活一般经常性的答案要点

(一)有关“为什么”、“依据”、“原因”的答案一般有

1.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在全社会范围内配置资源;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优胜劣汰。

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有较好的使用价值(质量)才能实现价值,使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获得更多利润。

3.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市场经济要求开展公平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5.市场经济自身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需要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利用税收、财政、价格、利率等政策)、法律手段(制定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国家的某些决定、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做到等)进行宏观调控,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6.各种市场主体要遵循市场交易原则(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安全权、平等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民族尊严受尊重权)。使市场经济正常有序进行。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以公有制为基础、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能实行更强有力的宏观调控。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生活需要。 10.社会主义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科学的发展观。13.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二)有关“如何做”、“启示”的答案一般有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遵循价值规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有形手”)。

3.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无形手”)。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利用税收、财政、价格、利率等政策)、法律手段(制定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国家的某些决定、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做到等)进行宏观调控,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5.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6.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7.依靠科技、自主创新。 8.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9.走共同富裕的道路。10.构建和谐社会。 11.对外开放,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等。

(三)有关“经济意义”的答案一般有(有利于)

1.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3.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4.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5.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6.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

7.构建和谐社会等。

☆经济意义方面答题思路:

第一,遵循“大”到“小”的原则,即从“国家与社会”到“集体”再到“个体”的原则,进行全面地答点组织,否则可能造成要点缺漏。

第二,掌握常用的关键词,根据材料有选择地套用。具体来看,

▲从“国家/社会”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国家/社会”即整个社会、国家。答案的关键词有:

A.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B.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C.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D.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E.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外汇储备、增强经济实力;

F.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G.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繁荣经济;

H.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等。

▲从集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集体”泛指企业、经营者、产业、农村、城镇、某地区等。答案的关键词有:

A.企业、经营者——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并提高经济效益等。

B.产业——有利于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推进农业或工业的现代化等。

C.农村、城镇——(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等。

D.某地区——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发挥其辐射与拉动作用,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等等。

E.国内区域合作意义:(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区域竞争力。

▲从个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个体”泛指居民、家庭、农民、公民、劳动者、消费者等。答案的关键词有:①有利于方便、丰富人民生活,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②增加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③有利于维护公民、劳动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调动积极性等等。

☆涉外类的经济意义题——(注:这里的“外”包括其它国家、地区、经济体,如欧盟、东盟、港澳台地区等)

解题思路与方法:

(1)角度要全面。分析此类现象的积极意义时,思路上既要考虑对我国有利,也要考虑对外方有利,还要考虑对双方甚至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

(2)掌握常用的关键词,根据材料有选择地套用。具体来看,

▲对我国的意义:

1.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改善我国外贸环境/稳定环境/周边环境,为现代化/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我国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维护国家可持续发展。

3.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有利于丰富国内市场,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展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4.发挥我国在国际事务当中的积极作用,昭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有利于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改善贸易条件;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等等。

▲对外方的意义:

有利于外方的外汇收入、外方的产业发展、外方的经济增长等。

▲对双方和地区、世界的意义:

①有利于互通有余、节约社会劳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有利于加强双方国家/贸易区内(世界)各国的贸易与合作交流,求同存异,提高贸易区的整体经济实力。

③优势互补,增强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④(有利于)维护两国共同利益,世界人民利益;(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四)有关解决“三农”“新农村建设”问题答案一般要点有

1.党的政策——前提

2.增加投入——基础

3.依靠科技——关键

4.发展产业化经营——重要措施

5.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6.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各项社会事业

7.工业反脯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8.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9.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转移农村劳动力

10.增加农民收入

11.保护生态环境等

(五)有关“国家应该如何做”的一般答案要点

1.制定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整顿市场经济秩序。

2.加强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自身的缺陷,并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使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3.国家政策:(联系社会热点的答案要点):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缩小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鼓励企业发展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6)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7)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农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消费结构、贸易结构等),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8)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

(9)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10)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1)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战略。

(12)国家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等。

(六)有关“企业应该如何做”的一般答案要点

1.面向市场进行生产,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

2.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企业要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提高产品质量,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获得更多利润。

3.采用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5.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6.开展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创立名牌产品。

7.遵守市场交易原则,自觉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市场经济正常有序运行。

8.企业经营者要提高自身素质,遵守职业道德,依法经营。

9.加强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职业技能。

10.企业要实行兼并、规范破产、实行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

11.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等。

(七)有关“公民(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纳税人、储蓄者等)应该如何做”的一般答案要点

1.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树立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 )

2.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具体地说:

▲劳动者活动及依据:

①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制意识,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体权利)。②参加劳动培训,提高职业技能,提高自身素质。

③遵守职业道德,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④转变就业观念,鼓励自主创业等。

▲消费者活动及依据:

①增强权利意识,自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体权利)。

②增强法制观念,学法、懂法、用法,依法维权(维权途径)。

③提高自身素质,履行义务,遵守社会公德。

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适度、科学、文明消费,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等。

第20篇:经济生活模拟

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经济生活》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关于货币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B.纸币是货币符号

C.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D.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2.市场上流通的纸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这是因为

A.纸币过多或过少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B.纸币过多或过少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下跌

C.纸币是货币符号,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D.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

3.下列各项中,属于在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是

①信用卡②支票③汇票④股票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09年1月1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

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8399元;2008年11月24日的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

6.8304元,这表明

①美元升值②人民币升值③外汇汇率跌落④外汇汇率升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能源问题已成为影响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保证石油安全,减轻国际石

油价格频繁、剧烈的波动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我国启动了战略石油储备计划,拟建

立四个大型石油储备基地。增加石油储备可以稳定国内石油价格。这体现了的经济学道理是:

A.价值决定价格B.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C.供求影响价格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6.生产某种商品,如果某个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那么这个企业的

A.单位商品价值量变小,价值总量不变B.单位商品价值量变小,价值总量变小

C.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大,价值总量增加D.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价值总量增加

7.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表现在

①价格上升,购买减少 ②价格下降,购买增加③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互补商品需求减少

④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替代商品需求增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小到一部电脑、一件礼服,大到一辆汽车、一套居室,只要你想租就有得租。这种消费

从交易方式看是属于

A.享受资料消费B.租赁消费C.贷款消费D.劳务消费

9.人们在电视广告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影视明星作为某种产品的代言人,商家之所以利

用名人来推销自己的产品,主要是利用了消费者的

A.求异心理B.从众心理C.求实心理D.攀比心理

10.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知识的作用日益显著,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在家庭消费中要

A.提倡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B.增加享受资料的消费

C.增加高科技产品的消费D.增加发展资料的消费

11.我国法定公司形式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征是

A. 是企业法人B. 股份可以转让

C .股东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D. 向社会公开筹股集资

12.利润是公司经营的目的。一个公司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主要是

①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②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③加强企业

的兼并与破产,实现企业重组④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

13.2008年 9月8日,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发生特别重大溃坝事

故,共造成277人遇难,33人受伤,4人下落不明。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溃坝事故真相大

白后,全国掀起了一次以尾矿库为重点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工作。这说明国家非

常重视劳动者的

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B .获得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险权利

C.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D.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14.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方式是

A.投资债债B.商业保险C.投资股票D.保值储蓄

15.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国家强调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

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党和政府之所以高度重视就业与再就业工作,

是因为

A.在社会主义国家就业靠政府安排

B.就业是民生之本,直接关系着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

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是消灭失业,维护社会稳定

16.从2008年9月11日起,全国已统一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个

体工商户是我国个体经济的主要部分,发展个体经济,有利于①合理利用资源②促进商品流通③拓宽就业渠道④扩大商品出口

A. 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股票投资的回报最稳定,最具吸引力②专家经营、专业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

担的基金对居民有很大的吸引力③保险的无风险性决定了其排名最低④居民投资理

财具有多种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8.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人通过向企业或个人提供技术和信息资料取得一定的收入,这种

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B.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D.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收入

1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

重公平。下列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③公平否认收入分配中

差距的存在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又存在矛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08年12月5日,我国政府公布了燃油税费改革和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有关方

案并公开征求意见。据此回答20——21题

20.我国税法规定,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规定执行。

这一规定说明了税收具有

A.强制性B.无偿性C.固定性D.公平性

21.在我国,公民依法自觉诚信纳税才能

A.体现公民的主人翁态度和社会责任感B.树立纳税意识,做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C.体现税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高于财政支出的增长

在农村改革30周年之际,作为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土地流转让世人关注。据此回

答22——23题

22.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下列措施有利于实现这一重大任务的是①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②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③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④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3.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 “十一五”时期,要解决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优先解决人口较少民族、水库移民、血吸虫病区和农村学校的安全饮水,争取到2015年基

本实现农村人口安全饮水目标,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步伐。 这主要体现了

A.全面发展的思想B.协调发展的思想

C.可持续发展的思想D.以人为本的思想

24.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让全世界都在瑟瑟发抖。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而我国政府及时采取应对策略,确保了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这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转得更好。这主要是由于

A.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受国家计划控制的

B.我国的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C.我国的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D.我国的市场经济没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据此回答25-26题。

25.目前,许多商品(如汽车、计算机),虽然品牌是某国的,其实是由许多国家共同协作完成的。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

A.贸易全球化B.生产全球化C.资本全球化D.科技现代化

26.现阶段,经济全球化从实质上看是

A.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B.跨国公司的发展壮大

C.各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配置D.一把“双刃剑”

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要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

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在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据此完成27-28题。

27.实施“走出去”战略,意味着

①我国对外贸易要减少进口,扩大出口 ②让我国有比较优势的企业进行对外投资 ③支持

有竞争力的企业跨国经营 ④我国的所有企业都要对外开放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

28.实施“走出去”战略是

A.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B.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需

C.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D.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据此回答第29-30题

29.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在我国,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①这是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②这是拓展我国发展空间的客观要求 ③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④有利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

30.在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基点是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B.平等互利原则

C.利益最大化原则D.贸易平衡原则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31.几年前,为满足人们对彩电、冰箱的需求,彩电业、冰箱业迅猛发展;近几年,由于人们对健康和休闲的需要,美容、健体、娱乐、旅游业随之兴旺发达起来;目前,住房和汽车已成为人们新的需求热点,房地产业、汽车制造业及相关产业正迅速发展。

请说明消费对生产有什么影响?

3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价格下跌获利减少 生产扩大

②价格上涨供应不求(1)根据上图,在①②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2)上述示意图所揭示的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什么?该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4分)

33.去年年底,我国重启积极财政政策,出台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4万亿”投资规模和力度历史罕见,彰显中央力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信心和决心。而4万亿如何用好,成为焦点话题。人们欣喜地看到,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积极财政政策中居突出位置。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我国的财政支出按具体用途可以分为哪些方面?

(2)我国财政在保障人民生活方面有哪些重要作用?

三.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共两小题,共12分)

34.目前,我国传统行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某市率先改造纺织行业,投资建起了纺织制版中心,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电脑模拟用于新产品开发,新产品上市从过去需要20多天缩短为3天,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在高污染的造纸、钢铁、化工等行业引进了先进的治污设备,治理污染的能力扩大和提高。同时,对传统行业的改造促进了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1)该市的发展体现了什么特点?是怎样体现的?

(2)说明上述做法的重要意义?

四、综合探究题(10分)

35.材料一:去年,甘肃等地陆续报告多起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经查得知,患儿患病的原因是食用了含有三聚氰胺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引爆的奶制品行业质量问题再次敲响食品安全的警钟。

材料二: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以后,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决定撤销一些企业液态奶产品的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根据国家处理婴幼儿奶粉事件领导小组的通报,共有22家生产企业的69批次婴幼儿配方奶粉含有三聚氰胺。

(1)假定以食品安全问题为题材,要选取几个角度进行课题研究,请完整写出你的选题:“从食品安全看、、”。(至少写出三个,符合题意,有道理即可)(3分)

(2)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部分企业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9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60分)

1.C2.D3.B4.B5.C6.D7.A8.B9.B10.D

11.D12.A13.D14.C15.B16.A17.D18.C19.B20.A

21.A22.D23.D24.B25.B26.A27.D28.B29.A30.A

二、简答题(18分)

31、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消费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32、(1)①供过于求②获利增加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33、(1)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2)①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②财政是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③财政为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质保障。

三、分析说明题(12分)

34、(1)该市走上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该市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先进技术改进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形成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相结合的模式;该市引进先进设备,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了经济效益;该市引进先进的治污设备,加强治污减少污染,坚持了科学发展观。

(2)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有利于实现经济、资源、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35、(1)从食品安全看市场调节的缺陷;从食品安全看公民道德建设;从食品安全看消费者权益保护;从食品安全看宏观调控;从食品安全看政府的责任。

(2)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企业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体现了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②企业的这种行为表明企业没有诚信经营,必将损害企业的信誉和形象,违法者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破坏了市场秩序,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③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部分企业没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高中经济生活知识范文.doc》
高中经济生活知识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