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的定价策略范文

2022-12-31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定价策略

旅游景区要通过门票价格策略来吸引旅行社;旅游景区以紧密伙伴关系来巩固旅行社的合作;旅游景区要以创新合作模式来发展与旅行社的关系

第一、产品决定产出

旅游景区产出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销,一种是分销。

直销,是指景区不通过中介机构,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销售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景区直销的方式,主要有上门推销、邮寄促销、电话销售、网上销售、会议推广以及设立驻外办事处等等。

分销,是指景区通过某种契约形式,将销售任务委托给旅游经销商、代理商以及其他专业机构去完成。分销这种营销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分销渠道网络化、专业化等特性,面向大众旅游市场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1.三种产品决定三种关系

由于 景区产品的性质和市场环境的不同,形成景区与旅行社的三种关系:

权威型产品:如故宫,对旅行社从不买帐,甚至导游也得买门票。皇帝老倌开的店,难免店大欺客。

成功型产品:如玉龙雪山,共有八个景区,有的与旅行社合作很积极,有的比较积极,门票都有不同程度的优惠;

创业型产品:如各种主题公园和新建景区,态度都很积极,对旅行社的优惠幅度很大;

故宫只此一家,又是顶级产品,不愁市场,愁的是节假日人太多放不下.游客要求去故宫,旅行社的线路里不得不带故宫,否则游客就不找你.旅行社对故宫的市场开发作用不大.

玉龙雪山虽然也是顶级旅游产品,但玉龙雪山很大,分为八个景区,景区之间有竞争,景区对旅行社依赖程度就越高。

各种创业型景区,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品牌还没有竖起来,旅行社推销能起很大作用,所以旅行社到这里最吃香,可以拿到较低折扣的门票. 2.旅行社是经销商

景区产品以何种方式销,取决于景区产品的品质,知名度,取决于景区的区位交通条件,取决于生产商的思路和市场操作能力等.景区产品要卖出去,可以经过经销商,也可以不经过经销商,有的可以依赖经销商,有的可以不依赖经销商.

旅行社是旅游产品的经销商,旅行社的店里买的商品有:(1)景区,(2)包括景区在内的“旅游目的地”,(3)到达景区/旅游目的地过程中的一系列的吃住行游等要素的组合,(4)或将组合内容拆成“零部件”卖的单项产品,如机票\\宾馆\\导游服务等.

经销商经销的产品,有的产品需要预付款,有的是售后结算,有的即使售后结算经销商也不卖,因为货物占用货架子也是有成本的.卖什么,以何种形式卖,取决于产品好卖不好卖,挣钱不挣钱.

知道了旅行社是干什么的,知道了人们在什么情况下找旅行社,就知道如何和旅行社打交道了.

什么样的景区要依靠旅行社?

如下几种景区,可以依靠旅行社开发客源市场:

(1)创业型景区,尚未形成市场号召力

(2) 没有市场操作能力的,没有资金开发市场的;

(3)在同一区域内有若干家同类型景区;

(4)处于长线旅游线上的\"借势型\"景区(著名景区附近的小景点.不具备独自吸引客源能力).通门票让利给旅行社,让旅行社带来客源.

距客源城市近,以散客为主的旅游景区,旅行社发挥不了太大作用.但也要给旅行社适当的优惠,并维护好相互的关系,它毕竟是你的客户.广告宣传,最好还是自己做.(4)景区与旅行社的关系与时俱进

在景区的不同发展阶段,对旅行社的依存度也会有所变化.

以熊大寻策划机构策划的中国福地姚安的光禄古镇为例,前几年,客源主要来自是周边的昆明楚雄,客源市场的半径大概200多公里, 随着家庭轿车的普及散客占的比例较大,景区对旅行社的依存度只有20%上下.但是,在周边客源市场团队比例下降的同时,随着姚安光禄古镇逐渐变成\"知名景区\",客源市场范围不断扩大,半径达到700公里以上,远距离旅游的主要形式是参团旅游,光禄古镇的团队比例也就不断上升,达到了30%以上下.

2002年4月,武侯祠发出通知,若旅行社组织的旅行团不请馆方的专业讲解员,就不能享受团体票的优惠价格。此举一出,给成都旅游业带来了非同小可的震撼。此后数月,近2/3的赴成都旅游团取消了武侯祠的行程。

按常理,如果一个景区被当地多数旅行社封杀,其经营必定大受影响,但武侯祠认为:武侯祠的客源结构以散客为主,团队游客仅占总数的1/4,即使团队不来,不少游客也会慕名前往。在该事件中,媒体对旅行社引导旅游消费的作用夸大其词,而忽视了旅游主体——游客的主导性。只要景区有足够的权威性和强大的品牌, “酒香不怕巷子深”,即使没有旅行社的组织,游客一样会来。

但是客观来看,旅行社的抵制正让一笔可观的收入从武侯祠眼边溜走。有专家估计,前往成都的海外旅游者中约50%和国内旅游者中约20%,都需要通过旅行社才能来到武侯祠参观游览,因此要算出这笔潜在收入是多少,并不难。

何况旅行社对于景区的意义,决不仅止于团队对门票的贡献,旅行社将景区景点列入行程并在营销过程中通过广告等手段大力推广,景区景点因此得到的宣传效应、品牌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景区景点在旅游行程中的位置是与其在同业中的地位密切相关的。旅行社日复一日在媒体上投放的包含景区景点的线路广告,不仅为参团旅游者提供了选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散客旅游出行的动向。

熊大寻策划机构认为:旅游景区自己做品牌和直销相当于推力,旅行社的作用是拉力,最好的方式是推拉结合,过分依赖景区自身或旅行社都不可取,随着家用轿车的普及,中国旅游市场上自驾游和团队游的比例已各占50%,并且这种趋势还在扩大。随着自驾游的趋势和旅游业竞争的加剧,旅游景区更要加大自身品牌宣传和直销力度。

第二、门票决定门槛

1、旅游景区的三种价格策略

旅游景区刚进入市场,产品形式较为单一,价格策略的重要性,常被经营者所忽视。许多景区的投资人大多是初入旅游行业,从其他行业转战而来,对于旅游行业的市场规律缺乏深刻认知,结果,往往因为价格策略运用不当,导致项目失败。

旅游景区的价格体系分为三种:挂牌价、社会团体价和旅游团队价。挂牌价,主要针对旅游散客。挂牌价不宜轻易变更,应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有些新建景区,喜欢在广告中频频推出大幅度票价优惠,这样很容易导致整个价格体系的紊乱,对于景区市场营销十分不利。此外,还有部分景区错误地认为门票反正是可以随意印制的,因而到处滥发赠券。事实上,赠券发得过多过滥,会使景区的品牌价值迅速贬值。

社会团体价,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旅游散客相伴出行的人数较多,到了景区票房购票时,临时希望获得一定的折扣价格;二是景区营销人员针对大型企业进行促销,由于企业旅游团体的总量较大,因而提出折扣要求。对于这两种情况,处理方法应既坚持原则,又保持弹性。所谓坚持原则,就是社会团体的优惠价格,在通常情况下不得低于景区给予旅行社的折扣上限。保持弹性,就是经营者应在既定框架内给予营销人员和票房人员一定的价格自主权,以便快速处理团体消费者的折扣要求,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游客不满和客源流失。

旅游团队价,主要针对旅行社和旅游经销商。在景区的价格策略中,这是最重要也最难把握的环节。也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旅行社数量众多且渠道扁平,旅行社的规模有大有小,市场影响力有强有弱。有的旅行社彼此之间还存在强烈的相互竞争关系。这样,景区在跟旅游经销商合作时,对于价格折扣的处理,常会感到无所适从。二是景区的旅游经销商不仅包括旅行社,一些旅游定点餐厅、旅游购物店以及本地的宾馆饭店,手里也掌握着大量客源,会向景区提出价格折扣要求。

针对这种情况,景区对于团队价的处理,应该把握好两个原则:

第一,价格优惠应以旅游经销商对景区的实际贡献大小为标准。旅行社规模大,并不意味着它为景区输送的游客就一定多。旅行社规模小,也不等于它实际掌握的客源就一定少。事实上,许多不起眼的中小旅行社和宾馆饭店,为景区实际输送的客源,远远超过知名的大型旅行社。而且,他们一般不会提出不合情理的苛刻要求,是景区值得与之长期合作的良好伙伴。

第二,对旅游经销商的回报方式应该多元化。当旅游经销商对景区的贡献很大,比如客源数量每年大幅度递增,景区如果不给予更多的价格优惠,可能导致经销商的不满;如果每年给予新的价格优惠,又会使景区价格持续向下波动,最终导致价格体系失去平衡。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是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对旅游经销商主动进行“多元回报”。比如,在价格优惠之外,再给旅游经销商一定数额的广告费用;在年终对旅游经销商给以特别奖励;支持旅游经销商的企业公关活动等等。而无论旅游经销商的客流量多么大,景区的价格底线都不应轻易突破。这样,才能维持景区价格体系的稳定。

2、旅游景区的价格组合

大型景区发展到一定阶段,有可能形成多个产品序列,价格也会呈现复合型的组合特征。随之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景区的系列产品如果具有同质化的倾向,消费者会认为没有必要游览所有景区。同时,景点过多还会导致游览时间太长,不利于旅行社的线路行程安排;而景区的系列产品如果差异较大,分别指向不同的细分市场和目标人群,又会加大营销资源的分配难度,造成景区内部的协调问题。这就需要采取价格组合策略:

1、价格竞比的合理性。

景区的系列产品,进入市场有早有晚,产品质量有高有低,每个景区的价格也不尽相同。这样,景区之间就会形成价格竞比。价格竞比对潜在市场具有较强的心理暗示作用,会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当消费者面对一组产品时,常会通过价格来区分产品品质。比如,某景区价格特别高,消费者会认为该景区的品质也较好。于是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决定购买;二是选择放弃。但是,无论消费者如何选择,都不会影响他对景区产品的质量认知。相反,如果景区系列产品的价格“一刀切”,消费者就会难以识别景区之间的质量差异。这样,消费者的购买决定就会带有较大的随机性。如果刚好选择了其中质量最差的景区产品,就会严重影响消费者对于景区的品牌印象。因此,景区应遵循合理性原则,按照景区内在价值的差异,妥善处理景区之间的价格竞比。

景区系列产品的价格竞比,对团队市场的导向作用更加明显。比如,某景区品质很好,价格也高,但是旅游经销商不能获得满意的折扣,那么,团队仍有可能流向品质较差而折扣较大的其他景区,从而既影响景区的品牌形象,又影响景区的预期收入。

2、相对差价的持续性

景区给予经销商何种价格折扣,对团队市场会产生重要影响。而价格折扣的关键要素是“差价”。一是“绝对差价”,就是指旅游经销商实际获得的差价额。二是“相对差价”,就是指经销商对于差价额的心理感受。“相对差价”主要来源于比较。比如,旅游经销商对同一景区的不同产品和产品组合的差价比较、对不同景区之间的差价比较、对同行所获得折扣的差价比较,等等。

“相对差价”是价格策略的核心。其作用于市场的过程及其作用机理,十分微妙。没有两分钱改变不了的忠诚度!有时候,小小一块钱的“相对差价”,就足以颠覆市场。但是,“相对差价”如果运用不当,甚至被景区经营者完全漠视,也会导致旅游经销商的强烈不满,使景区的团队市场蒙受重大损失。周庄景区几年前在涨价过程中的主要失误,其实并不在于涨价本身,而是没有处理好“相对差价”这一核心问题。假如当时采用“只涨散客、不涨团队”的价格策略,那么,旅游经销商获得的“相对差价”就能大幅提高,非但不可能出现集体封杀的局面,而且旅游经销商还会加大市场推广力度,使周庄景区最终取得散客和团队同步增长的市场成功。

“相对差价”的市场运用技巧,关键是要把握好“持续性原则”。景区的价格可能有涨有跌,景区给旅游经销商的折扣也会有高有低。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无论什么情况,“相对差价”都应保持连续稳定。景区在价格方面的任何调整,不能让旅游经销商产生不良的心理感受。有时候,折扣差价的细微变化,意味着景区对旅游经销商的行业地位的某种态度。

很容易引起对方猜疑,从而影响彼此合作的诚意和信心。这一点,在景区内部出现重大人事变动时,尤其需要注意。

3、浮动价格的灵活性

景区营销人员会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不同节庆和不同团队,推出各种临时性的价格优惠。这样,景区无论挂牌价、社会团体价还是团队价,在既有基准价的基础上,难免会有一定的浮动幅度,出现各种季节差价、地区差价和批零差价。对于这些临时性的价格浮动,景区应灵活处理。

主要是因为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应对竞争的需要。当竞争对手面向市场推出各种价格优惠措施时,如果景区不能及时做出反应,有可能导致客源的流失;二是维系客户关系的需要。景区营销工作是跟人打交道,应该富有人情味,不能机械刻板。有时候,运用临时性的价格优惠措施,给景区的合作伙伴一些意外之喜,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三是增加收入的需要。旅游市场的消费行为特征,具有某种随机性和偶然性。比如,商务散客的旅游行程,可能跟公务处理情况以及心情和天气这些偶然因素有关。而团队行程也可能根据客人要求而临时增加景点。要抓住这些看似偶然的市场机会,价格政策就必须保持灵活性。

需要注意的,短期的价格优惠措施,不能变成长期的价格政策。短期优惠是景区对市场的一种主动回报,可收可放,进退自如;而价格政策则是景区对市场做出的郑重承诺,不能随意变更。一些营销人员看到短期价格优惠带来了较大的团队量,于是心为所动,轻易地向旅游经销商做出长期价格承诺。结果,当旅游经销商全年的团队量远远不足以达到预期数量时,营销人员便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从维护价格体系平衡的角度,已经承诺的长期优惠政策必须收回。但是真的这样做,又会导致景区和旅游经销商的关系破裂。 第

三、互助决定互利

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可以完全不经任何中间商直接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或企业,已经寥寥无几。

绝大多数产品和服务在到达最终顾客手中前,都必须经过一至数道中间商之手。他们一手进货,一手卖货,买了卖,再买再卖,是产品生产厂商与最终顾客沟通的重要渠道。可以说,中间商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必然产物。旅游业当然也不例外。我们无法想象,没有旅行社的旅游业会是怎样?没有旅行社输入客源的景区景点又将蒙受多大的损失?更难想象,有哪个成功景区可以漠视旅行社的存在? 三崎公司的“三赢”经典案例

生产商与经销商关系处理上有一个生动的实例。日本川崎摩托车公司在美国拥有由1500家经销商组成的营销网络。除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外,这些经销商同时出售相关产品,如头盔、茄克衫等。耐人寻味的是,大部分经销商对相关产品是既爱又恨,爱是因为这些产品利润高,恨则因为它们给商店带来仓储管理的问题。试想,由于顾客身材、爱好各不相同,

在仔细分析了市场状况后,川崎公司想经销商之所想,专门开发了头盔、茄克衫等相关产品的网上订购系统,供顾客直接向公司订购。公司在收到订单后,直接处理,通过邮寄方式为顾客送货。有人会认为,川崎的机会来了,可以绕开经销商直接赚取利润。但川崎表现出高人一筹的谋略———他们要求顾客在订购时必须说出一家经销商的名字,并向这家经销商支付批发与零售差价的60%,作为对经销商向顾客推销产品的回报。

川崎公司没有把中间商甩开,而是以慷慨的回报激励他们向顾客推销相关产品;川崎公司也没有借此渠道向顾客直接出售摩托车,如果这样做,势必引起中间商的强烈不满,顾客也会因为缺少中间商的帮助,而不能获取相关信息,不知道哪款摩托车最适合自己。结局是“三败俱伤”:川崎公司的产品卖不出去,中间商做不成生意,顾客也买不到自己中意的摩托车及其相关产品。

很聪明,川崎公司创造了“三赢”的经典案例:顾客不需要为寻找一件自己中意的茄克衫而奔波于各家销售店;中间商轻而易举地赚取了一笔可观的利润,不再为仓储发愁;川崎公司既赢得了顾客和中间商的忠诚,又售出了利润可观的商品,可谓一箭双雕。

多少游客魂牵梦绕的丽江、大理、九寨沟,对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但即便如此,他们也积极与旅行社合作,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开拓市场。近些年,自助游日渐流行,由于散客消费水平高,不少景区都十分看好这块新兴市场。有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可喜可贺,但也要强调的是,景区方面也不能顾此失彼,越是在旅游经济繁荣的时候,景区与旅行社越应该表现出唇齿相依的关系。双方应精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拧成合力,挖掘资源,提高产品品位,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游客需求,以求最大限度地扩大市场份额。

也有一些融资能力强、颇有远见的旅行社不甘心永远做中间商的角色,开始介入景区景点的经营,逐步实现由“经销商”到“生产商”的角色转变。2002年初,天津方舟旅行社买断了屯溪老街、新安江30年的经营权,开创了旅行社控股景区之先河。此举突破了传统的旅游框架,旅行社不再只打“服务品牌”,也开始打出“资源品牌”,意欲控制最根本的旅游产品。 总而言之,景区景点和旅行社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产业支柱,缺一不可,双方应建立唇齿相依的合作关系。

景区营销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妥善处理好景区和旅行社之间的相互关系。二者关系平时表现更多的是景区和旅行社之间的相互抱怨。

景区管理者抱怨旅行社杀价太狠,只管自己赚钱,不顾景区死活。但是,又不敢得罪旅行社,因为旅行社手里握着团队。所以,熊大寻策划机构认为景区营销管理的关键是要和旅

力求在思想上跟旅行社达成一种高度一致,形成一种利益趋同。这样的合作,才会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才会比较长久。 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感情联络,常来常往

熊大寻策划机构建议景区经理,应该对所辖片区的每一个签约旅行社,一年当中必须至少登门拜访一次。对于那些联系密切的旅行社,要多次的、反复的上门拜访。许多景区的签约旅行社超过成百上千家。而且分布在几十个城市。对于这么多的签约旅行社逐一登门拜访,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但是,这个工作必须做,非做不可。旅行社作为景区的旅游产品分销商,每天为景区输送成千上万的游客,你却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别人在干什么,别人到底有什么困难和要求,甚至连别人长什么模样,别人家的大门朝哪边开都不知道,怎么还谈得上服务呢?

我们的营销工作应该从被动地依赖旅行社分销我们的旅游产品,变成主动地帮助旅游社解决问题。

二是战略合作,互帮互助

作为景区的营销管理者,我们就必须认真研究旅游经销商的运营模式、盈利模式。必须真心实意地帮助旅行社赚钱,不断地赚更多的钱。只有如此,景区才能获得旅行社的长久支持。景区要长期搞定旅行社,就应该为所有的签约旅游社,千方百计地、尽其所能地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

旅行社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旅行社是依靠什么赚钱?就是“线路”。 “线路”并不是一个虚的东西,而是旅行社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一个有形产品。一个旅行社有独一无二的“独家线路”,说明这家旅行社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非常强,市场感觉敏锐,眼光独到。大家不妨看一下,在旅游行业里面凡是有重大市场影响力的旅行社,在线路开发方面,都是很厉害的。而且,他们总是有办法把线路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

因此,我觉得旅行社的身份应该是双重的。对于上游的景区来说,旅行社是渠道,是分销商;对于下游的终端消费者来说,旅行社又是产品制造商。这个产品,就是“线路”。

战略层面的合作,对于旅行社有什么好处呢?最现实的好处,就是旅行社可以借力于景区的综合资源,巩固自己的行业地位。你有好的“线路”在手,在资源整合方面也比较强势,但是,旅行社在旅游环节中所处的客观位置,决定了你始终面对着一个多头挤压的局面。你的上家是资源占优的景区,你的下家是精明挑剔的游客,你的左右是虎视眈眈的同行,竞争态势并不是十分有利的。所以,做旅行社这一行的朋友,几乎人人喊累。

所以,景区要充分体谅旅行社,要保持这样的服务观念:旅行社的事,就是我们的事。你跟我们景区签订了一纸门票合作协议,就意味着我们多了一份责任。你只要来到我这个城市,你就进入了我们的服务范围。无论你走不走我们景区,只要你有任何困难跟我们提出,

只有站在战略的高度开展对旅行社的伙伴式服务,才能争取到景区的长治久安。 第

四、创新决定创益

近些年,在旅游景区与旅行社的共同探索下,出现了八种具有互动合作营销新模式。

1、合资式。2002年由峨眉山与广之旅合资成立的旅行社。峨眉山此举,主要是看中了广之旅的品牌优势、强大的旅游网络和可观的经济实力,以资本为纽带,目的是实现旅游目的地与旅游,客源地的有效对接。

2、专卖式。峨眉山提出“峨眉山旅游全国专卖”的思路。峨眉山旅游专卖店,作为一个“1+N”的广度命题,以互惠互利为前提,在峨眉山的营销战略中急速展开。旅游专卖店模式可以实现风景区与旅行社互相借力,相得益彰。

3、专营式。湖北神龙架和广东国旅假期合作开创了线路专营新模式。 广东国旅假期以1200万元巨资买断神农架未来两年在广东的线路专营权,抢得全国第一条旅游线路专营权,业内很多人士将其称为“买断”行动。

根据协议,这笔资金中有200万元用于对神农架进行包装、宣传、推广;另1000万元用于买下广州至湖北宜昌双程航空机位。作为投桃报李之举,湖北神农架林区政府将通过对酒店、地接社和景区的有力协调,使国旅假期在神农架旅游线路的经营上独家享有景区、酒店、餐厅、车队和机票的最优惠价格,保障国旅假期巨额投入的商业利益。“线路专营”也意味着,如果广东省内其他旅行社组团游览神农架,要由国旅假期统一批发,否则不享有以上优惠条件。

协议签订后,由他们独家推出的5条神农架 旅游线路,在沿线相关企业的紧密配合下,价格分别比专营前降了600至1000元左右。无疑,这对钱,而享受到更高水平的服务。

广东国旅在合作中占有比较主动的地位,他们承担着神龙架景区在广东的品牌宣传、市场推广等工作,而在特许经营中,品牌持有者负责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并管理和监督加盟店的经营。特许经营一般都具有排他性,即在某个区域内只有一家加盟店,以此维护加盟店的市场收益,比如特定区域内只会有一家柯达彩扩店和麦当劳。

因而,专营决不是垄断。合作之初,广东国旅假期就强调,国旅假期其实并不是最大的受益者,最大的赢家是景区。他们获得了旅行社承诺的稳定客源,有效的宣传促销得到保障。同时此番媒体炒作的热浪还会产生绵长而广泛的影响——不仅仅是协议约定的两年,也不仅仅在协议发生作用的广东。

神农架方面也坦承,对客源市场把握不准,没有采取有效手段进行市场化运作,是他们的不足之处,而广东国旅假期承担起了他们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任务。

此模式有三大优点:第

一、有利保护了旅游线路开发人的权益;第

二、有助于景区迅速打开市场;第

三、有利于建立旅行社垂直分工体系,增强旅行社的整体竞争能力。

4、招徕地接式。广东南湖国旅西部假期在2003年1月成为四川世界遗产联盟总代理九寨沟网络国际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四姑娘山、西岭雪山授权的“广东地区唯一一级授权经销商”,

建立广州游客招徕网络。西部假期同时在四川、云南建立了强大的接待基地。

不过,九寨沟网络国旅公司表示同样欢迎与广东其他旅行社合作,只是西部假期会获得更优厚的待遇,也就是说,西部假期在四川旅游旺季的经营将更有保障。

“招徕+地接”的方式是否可行?“西部假期”当时表示,对这个销售网络充满信心,“西部假期”的下一步将在广东范围内网络一定数量的渠道商,并推出更多的四J1i旅游个性化产品,加强商务旅游、休闲旅游的投入,实现以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占据一方市场。

最新的反馈信息表明,双方合作进展颇有成就,西部假期在四川旅游市场已据此取得极大成功,并把这种模式复制到了西部其他省区。

5、团体采购式。2004年初,无锡康辉牵头、无锡中旅、国旅等参加的“快乐假期”联合体,对无锡周边短线游景区进行了集体采购;长三角旅游联合体又对九华山、乌镇等景区进行了集体采购。景区由此得到客源保证,旅行社得到价格优惠,得以降低成本、保证利润、扩大招徕规模。

6、特种合作式。2003年08月,重庆商通旅游公司与西岭雪山旅游开发公司共同举办了“自驾之旅”活动,在自驾游市场开创了旅行社与景区合作的先河。据介绍,在普通的自驾游中,景区只负责门票销售,与接待普通旅游者并无不同。但参与组织自驾游后,景区就成了整个活动的一员,在场地使用和活动组织上提供方便。联手景区并没拉开与普通自驾游的价格差距,但主办方称每次活动都将在活动安排及奖品方面给自驾族带来实惠。比如,此次“自驾之旅”活动,主办双方特别组织了篝火晚会等互动性较强的节目,而且提供了全额返还现金、美容金卡、景区门票等奖品。旅行社负责人称,与短期的利润相比,公司看中的是自驾游巨大的增长潜力。

7、一站式。这是深圳一家旅游策划公司创立的模式。该公司策划组建了深圳及周边地区“一站式”营销组团推广联盟,可以为某一个旅游目的地提供一整套从产品设计、批零组合、大交通整合、强势媒体推广等服务,以此启动目的地景区在深圳这个最活跃客源地市场的营销。

8、搭台式。2003年11月,福建三明盛世桃源三日游首发团拉开了旅行社联合体与景区联合体共同推出三明盛世桃源旅游精品线路的帷幕。在这场联合中,最引入关注的就是政府积极牵头,协调配合,主动参与并协助企业运作。三明市政府和旅游局,对双方合作过程中产生的意见分歧和存在的问题做了许多实质性的工作:一是组织召开旅行社与景区负责人协调会,引导双方就市场宣传促销、旅行社对游客报价、景区门票价格优惠、线路景点选择、广告投入总量及费用分摊比例等问题进行磋商,力求互惠互利;二是邀请6家旅行社、4家景区负责人和中国旅游报、省电视台等7家新闻媒体记者对推出的线路进行联合考察,对发现的问题集思广益协力解决;三是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亲自主持召开沙县、永安、三元区政府分管领导和市公安、交通、铁路、卫生、旅游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就整条线路中每个具体环节精心部署,确保优质服务,让旅行社、景区、游客放心。 这8种营销模式中,景区专卖、线路专营、“招徕+地接”,三者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之处在于,合作旅

行社将享有景区赋予的优先权和优惠价格,游客也能享受到更高水平的服务,而且促进了旅行社行业垂直分工体系的建立。

不同之处在于:景区专卖模式中,景区会直接参与专卖店的建设,负责品牌推广,但并不排斥其他旅行社经营同类产品;线路专营模式中,旅行社承担的责任与风险更大,不仅要负责景区在当地市场的宣传还要投人巨资购买航线,但具有特许经营似的排他性;“招徕+地接”是景区产品批发商与代理商之间的合作,我们可将其称之为同行间的战略伙伴关系。

这些模式无论成与败,可贵之处在于他们敢于去尝试,并从中积累经验和教训,胜不骄败不馁。变革之路不可能平坦顺畅,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我们要坚定信心,并时刻关注市场动态,不断创新营销模式,广开营销渠道,敢于领跑市场,为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们倡导合作必须务实,双方要建立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品牌共创、互动双赢。

推荐第2篇:房地产定价策略

房地产定价策略

所谓定价策略,就是指企业为了在目标市场上实现自己的既定销售目标所规定 的定价指导思想和技巧。有效的定价策略和技巧既能使有效需求得以释放,又可以

给开发商带来较高的投资回报。房地产品在不同发售阶段、不同地点可采用不同的

定价策略。

一、新开楼盘定价策略

根据房地产企业的主要定价目标,新开楼盘的定价策略一般可分为低价策略、高 价策略、中价策略三种。每种定价策略各有其不同的定价依据。

(一)低价开盘策略

所谓低价开盘是指新开楼盘以低于市场行情的价格销售。 低价开盘策略的优点是:

便于市场渗透,促进良性循环。开发商运用价格优

势,能吸引相当一部分客户在确认楼盘优质的事实后,产生购买行为,这不但意味着

企业创利的开始,而且还能积聚人气,营造出售楼现场热烈的气氛。 便于日后的价

格控制。低价开盘,价格的主动权在开发商手里。当市场反应热烈时,可以逐步提高

销售价格,形成热销的良好局面;若市场反应平淡,则可以维持低价优势,在保持一定

成交量的情况下应付竞争。 便于周转,加快资金回笼。有成交便有资金流人,才能

满足公司的周转需要。

低价开盘策略的缺点是:

利润相对较低、投资回收周期长。 楼盘形象难以提

升。高价位不一定代表高品质,但高品质是需要高价位来支撑的。低价开盘的初期

定位即制造了一种低档次的市场印象,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消费者群的层次和购买能

力,后期不易提升和转变。

一般来讲,对于较低档次的新开楼盘,由于企业的开发成本较低,产品特色不明 显,无法实现特色经营,而且竞争相对激烈,适宜采用低价策略。

(二)高价开盘策略

所谓高价开盘是指楼盘开盘时以高于市场行情的价格销售。

高价开盘策略的主要优点: 便于开发商获取最大的利润,树立楼盘的品牌形 !象,创造企业的无形资产; 高价开盘后,后期逐步调低价格,消费者也会感到一定的

实惠。其缺点是: 若价位偏离当地主流价位过多,则难聚人气,有时会形成有价无

市; 楼盘销售速度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导致资金周转缓慢; 日后的价格调控余地很小。

一般来说,具有下列特点的新开楼盘可以采用高价策略。

()具有竞争楼盘所没有的明显特点。如有更为先进、合理、经济的户型设计;有新采用的付款方式、产品配套等。这样的楼盘突破了市场原有的思维定势,能带给客

户全新的购买感受,即使定价较高,也会受到客户的追捧。

()产品的综合性能较佳。高单价大多对应高品质。当楼盘地点、规划、户型、服务等产品的综合性能为客户所接受和钟爱,它所提供的产品品质与客户所能接受的心理价位相符,甚至略高,也利于使用高价开盘策略。

( )开发量适合、开发商信誉好。如果一个楼盘的价格在当地的主流价格范围之内,产品的开发量适合,并且公司的品牌响亮,市场需求大,则高价开盘完全有市场基础,基本上在一年内就能销售一空。

()在一定时期内,这一类型的楼盘供应相对缺乏,企业可以期望通过高价策略 获得较多的利润时,也可以采用高价开盘。

(三)中价开盘策略

所谓中价开盘是指楼盘开盘时以市场行情的价格来销售。

中价开盘策略一般适用于房地产市场状况较为成熟稳定、竞争偏弱、成交量较大 的区域内的楼盘,开发企业希望现有的市场状况下保持其市场占有率,谋求中等的利润。当然也适合于新进入的房地产企业。

总之,无论是低价开盘策略、中价开盘策略还是高价开盘策略,它们都有各自的 实施条件和优缺点,究竟采取那种策略,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二、整体销售过程定价策略

房地产产品的整体销售过程是指楼盘或小区从预售开始到售完为止的全过程。 由于该过程相对比较漫长,市场营销环境又是复杂多变的,所以开发商往往需要在确

定总体定价策略后,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价格策略和手段,争取每一个策略运用都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果。房地产产品的整体销售过程定价策略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低开高走定价策略 低开高走定价策略的涵义

所谓低开高走定价策略,就是根据项目的施工进度和销售进展情况,每到一个调 价时点,就按预先确定的幅度有计划的调高一次售价的策略。

这种策略是房地产品发售时较常见的定价策略,多用于中低档项目的期房销售, 尤其适用于宏观经济转好阶段或人气较旺的待售楼盘。 调价技巧\" 低价开盘后,如果价格调控不力,譬如单价升幅过大,或者升幅节奏过快,都可能

对后续到来的客户造成一种阻挡(放弃或观望等待),从而造成销售呆滞的局面,不但

让原先设定的期望利润落空,而且会抵消已经取得的销售业绩。因此,运用这种策略 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

()掌握好调价的频率和幅度。调价频率的关键是吸引需求,一般是以一周为一 个周期;谓价幅度的关键是“小幅递增”,一般每次涨幅在3%-5%之间。

()调价初期可配以适当的折扣或优惠政策作为过渡,有新生客源时再撤销折 扣。

()提价要精心策划、高度保密,才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 )提价时要勾勒出新的卖点,刺激消费信心,提价后要加大对已经购买的业主的宣传,让其知晓所购物业已经升值,向亲戚朋友宣传,起到口头传播的作用。 ()最差的单元一定要在开盘初期推出来,并应尽最大的努力将其卖掉,这是保 证后期顺利发售的先决条件。 低开高走定价策略的运用模式

( )开盘起价低、均价也低 即开盘时整体售价低。随着项目工程进度的推进, 项目起价、均价随之微调。一般中低档项目多采取这种策略。

采取开盘时整体售价低的策略,其主要优点是: 出于宣传目的,想让更多的人 知道这个项目,让市场传播速度加快。事实上,这种让利行为相当于地产商为自己做了一个广告。

在尚未开工时购房的客户,比工程进度已到后期的客户承担的风险

更大些,因此,先购者理应享受更多的优惠。 调价幅度不大,致使均价也不高,符合

楼盘本身的质量和所圈定的消费群的整体购买力,销售全程均能起到积聚人气、树立

形象的目的。其缺点是开发商的利润空间相对有限。

( )开盘起价低、均价高 即开盘时整体售价相对较高。这种策略一般是仅有几 套房子开出低价,随着工程进度的推进,开发商不断推出好单元,并快速提升售价。这种定价策略必须伴随较高水平的宣传。

采取开盘时整体售价相对较高的策略,其主要优点是:以低价格吸引目标顾客的 注意力,快速升值创造“好货抢手”的假象,刺激购买欲望,对均好性较强的中高档楼

盘较为适用,利于应付市场竞争。其缺点是:这种模式带有较强的宣传目的,并没有

真正让利给购房者,会使真正到现场实地咨询房价的购房者有一种很强的失落感,觉

得这个项目的定价没有遵循诚信原则。

(二)高开低走定价策略 高开低走定价策略的涵义

所谓高开低走定价策略类似“撇脂定价法”,其目的是开发商在楼盘上市初期,以高价开盘销售,迅速从市场上获取丰厚的利润,然后逐步降价,力求尽快回笼资金。 调价技巧

由于房地产品的保值、增值性,消费者买涨不卖跌的心态较强,一旦高价开盘后 市场反应冷漠,则降价可能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在价格下调时一定要把握一定的技 巧。

()一次调价幅度不可太大,否则易引发市场恐慌,丧失消费信心。

( )可以采用“隐蔽式”方法。这种方法下调收到的效果相对较好,如通过公关活动采取优惠赠送、推出付款期、付款方式、成交数量折扣等。 ()可以强调“尾盘”发售,也能起到刺激购买的良好效果。

适用范围

高开低走定价策略一般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 )适用于一些高档商品房。开发商在以高价开盘取得成功后,基本完成了预期的营销目标后市场竞争趋于平缓,希望通过降价将剩余部分迅速售出,以回笼资金。

( )适用于楼盘或小区销售处于宏观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或者由于竞争过度, 高价开盘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开发商不得不调低售价,以推动市场吸纳物业,尽早收回投资。

事实上,无论是高开低走,还是低开高走,都不是绝对的。因为销售过程中的价 格变化较为微妙。一般开发商都采取“低———高———低”的价格变化节奏。作为开发商,关键的问题是要在楼盘定价的前期,考虑消费机会点,这样才能真正地聚集人气。

756

开发商在考虑楼价的高低差方面,也要根据市场的变化适当把握,只有不断进行价格曲线的维护,才能达到整合营销的效果。

(三)稳定价格策略

这种价格策略是指在整个发售期间,楼盘的售价始终保持相对稳定,既不大幅度 提价,也不大幅度降价。对于开发规模较小,以及房地产市场状况稳定的区域,宜采取稳定价格策略。

三、时点定价策略

除上述所讲的较为系统的定价策略外,在整个价格操纵过程中,开发商往往还要 用到一些辅助的时点定价策略,即根据不同的销售状况,适当在不同的销售时点上采用不同的销售技巧,以促成价格策略的顺利推行和价格的最终实现。

(一)折扣和折让策略

这种策略是在定价过程中,根据商品房的基本销售价格,在某些特殊时期(如开 盘期、庆典、调价初期、尾盘发售等)以各种折扣和折让来刺激中间商或客户,以促进销售。常用的折扣或折让主要有三种。 付款期折扣

在交纳一定比例的定金之后,卖方为了鼓励买方尽快付款,按原价给予一定的折 扣。如“ 2/10,net30 ”表示付款期为30天,但如果客户能在10天内付款,则给予2%的折扣。付款期折扣政策能加强卖方的收现能力,降低信用成本并阻止呆账的发生。 现金折扣

现金折扣是指因客户以付现的方式缴款而给予的折扣。

现金折扣又可分为一次性付款折扣和分期付款折扣。显然,一次性付款折扣率 要高于分期付款折扣率。对于开发商来说,合算的现金折扣金额,应小于按允许最长的付款期限(如楼宇的按揭期)提前付款的时间计算的利息与购房者中途购房毁约的风险损失之和。 数量折扣

数量折扣是指视购房者购买数量不同而给予不同价格优惠的策略,称为数量折 扣策略,或称批量销售折扣策略。数量折扣的目的是刺激客户大量购买。因此,购买量越大,给予的折扣率越高。

数量折扣可以按每次购买量计算,也可按一定时间内的累计购买量计算。对于开发商来说,合算的数量折扣金额,应小于零售费用与按零售延迟的平均出售时间计算的利息之和。

(二)心理定价策略

用户心理定价策略,是根据用户求廉、求吉等购房心理,微调销售价格,以加速销售或取得更大效益的定价策略,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尾数定价策略

尾数定价策略是根据消费者求廉的购房心理,尽可能取低一位数,如 4980元 5388元 等。消费者之所以会接受这样的价格,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会给人 便宜很多的感觉。如定价为4980元 ,消费者会产生每平方米还不到5000元的感觉;二是有些消费者认为整数定价是概略性的,不够准确;而非整数定价则让消费者在心理上产生定价认真、一丝不苟的感觉,增强消费者信任感。 整数定价策略

对于同种类型的商品房,特别是对于一些高档别墅,其消费对象多是高收入者和 上流社会人士,他们往往更关注楼盘的档次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在不能充分了解房地产特质的情况下,消费者往往以价格作为辨别质量的“指示器”。对于这类商品房,采取整数单价反而会比尾数定价更合适,如直接定价为12000元 。而对于一些装修豪华、外观别致、气派不凡的高档别墅开价可以是一套 100万元或50万美元等。

因为这类消费者购买高档商品房的目的除了自我享用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就是显示自己的财富或地位,整数定价法可以更好的满足他们的愿望。 口彩定价策略

口彩定价策略就是根据某些消费者的消费心态制定商品房的价格。如时下房地 产开价比较流行使用吉利数字

5888元、8666元 等,这可能会满足客户求吉利

的心理,而类似18号、88栋、616室之类口采较好的门牌号码,可以制定相对稍高的价格;对于4、

7、13 等不吉利的数字则可以尽量避免或变相削价冲淡人们的感受;又如某些消费者在购买房产时特别讲究地域的“风水”,开发商在选址时也应作相应的考虑。

(三)差别定价策略

差别定价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房时,根据其不同用途、不同交易对象等施行不同 的价格策略。常用的差别定价策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根据同一楼盘中不同单元的差异制定不同的价格

在同一栋商品房中,虽然设计方案、施工质量,配套设备等都一样,但各单元之间存在着层次、朝向、房型、采光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开发商可根据上述情况来综合评定各单元的优劣次序,从而确定从高到低的价格序列。

如多层商品房在确定基价后,可根据层次对售价进行修正。在一幢7层的房屋 中,一般可以将2层楼的售价定为基价,3-5层由于层次居中,采光条件较好,通行也较为方便,其售价一般可达到基价的104%-106%;底层虽然采光条件略差,但往往由于有附送条件,其售价也可达到基价的102%;6层虽然采光条件不错,但由于位而顶层除了通行不便外,还有因置较高,通行不便,售价往往只能达到基价的95%楼顶直接与外界接触,容易因日照、降水等自然侵袭使房屋受损的缺点,因此,其售价一般可定为基价的85%左右。

高层商品房一般是层数越高价格越高,另外朝向的影响往往较多层要复杂,因为 朝向不仅关系到房间的采光、通风问题,一定程度上还与风水有关,因此,受到买家的

特别关注。在定价时可以以底层朝向的优劣为参考因素。在同一楼盘的同一层次 中,如果将朝东单元的售价定为基价,那么朝南和东南的单元售价可以定得高于基

价,而朝西、朝北的单元的定价一般应低于基价。

对于不同房型的商品房也可以制定不同的售价,以促进销售。如在某一楼盘所 面对的消费对象中,三室二厅或二室二厅比较受欢迎,或者说有“明厅”的单元较受青

睐,那么开发商可以将这种类型的单元售价定得略高一些,而将二室一厅和一室一厅

或那些属于“过道厅”房型的单元售价定得略低一些。

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定不同的价格

某些楼盘所面对的消费群体的范围可能比较大,开发商可以针对消费群体的不 同而制定不同的售价,对有些消费者给予优惠。如对于普通消费者实现照价收款,而

对于教师购房则给予九折优惠等。实行这种策略,可以体现开发商重视教育、重视知

识分子的良好风尚,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 力。

对不同的交易对象定不同的价格

在商品流通中,各流通环节都各有其职能作用。因此,在价格上必须区别对待。 在房地产销售过程中可以区分不同环节的交易对象制订成本价、福利价、国家定价、

国家指导价、市场调节价等。

(四)产品组合定价策略

楼盘也可以像一般商品那样,运用产品组合的观念来定价,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楼盘的各部分产品之间关系并不明显,也非既定,因此在定价之前,须先辨别各

种产品之间的组合关系,再制定组合价格,不求个体利润均好,力求楼盘整体的利润

最大化。

如果是同类产品(如全是规划相似的住宅,这些住宅之间属于替代关系),这时价

格的制定就可采用一般的垂直价差和水平价差的定价方法(见第四节内容)。因此,

应区分产品条件的差异程度,以决定彼此间的价格组合。

如果是非同类的产品,如某一楼盘,其规划为地上

14层,地下 1层的建筑。其中1-3层为商场, 4-14层为住宅,地下1 层为车库,那么就住宅和商场而言,两者价值、功能、规划均不相同,即属于非同类产品,他们各自的目标客户也很少会做两者之间的价格比较,这时就需把商场和住宅作为两个独立无关的产品,针对各自的市场制定价格。

如果住宅、商场和车位之间存在组合关系,前面的例子中如果楼盘位于黄金地 段,楼上住宅规划为豪宅,车位对于豪宅的客户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此时车

位与住宅即可形成“互补关系”,车位的定价即可和住宅的定价合并考虑,用总价定出

两者合并所能提供的整体价值。如果楼盘位于车位供给充足的地区,或者楼上住宅

的总价已接近目标客户所能接受的总价范围的上限,此时住宅和车位即可形成明确

的“主从关系”,即住宅是客户主要购买的产品,车位是附属性的,则车位可采取低价

位策略,与住宅组合出售,拉大主产品(住宅)与附属产品(车位)之间的价差,使消费

者觉得划算而连带购买车位。如果楼上住宅无法和车位形成主从关系,尤其是总价

低的小户型产品,此时就只能从“空间关联性”或“功能独立性”的角度来定价。前者

是独立制定车位和住宅的价格,再组合销售,但并不刻意拉大两者的价格差距;后者

则独立制定车位的价格进行个别销售,甚至不以住宅的目标客户为购买对象。 拉大主从产品之间的差价,提升产品组合价格的例子,也常见于商铺或住宅附带 地下室、顶层附带阁楼、露台等例子。这种组合定价法用于主从产品的定价策略,其

价格差异越大,成功的概率也越大,所以,黄金地段的商铺附带地下室仍很热销,而僻

静地段的商铺附带地下室却乏人问津。 760

推荐第3篇:定价策略基本

Pricing strategies, marketing mix in a very critical component.Price is usually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succe of transactions, while the marketing mix is the most difficult to determine the factors.Enterprise pricing goal is to boost sales, profits.This requires that enterprises should consider the costs of compensation, but also consider the prices of consumer acceptance, so that pricing decisions with a two-way characteristics of buyers and sellers.In addition, the price is the most flexible marketing mix elements, it can make a sensitive reflection of the market.定价策略,市场营销组合中一个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价格通常是影响交易成败的重要因素,同时又是市场营销组合中最难以确定的因素。企业定价的目标是促进销售,获取利润。这要求企业既要考虑成本的补偿,又要考虑消费者对价格的接受能力,从而使定价策略具有买卖双方双向决策的特征。此外,价格还是市场营销组合中最灵活的因素,它可以对市场作出灵敏的反映。

First,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pricing

一、影响企业定价的因素

A: internal factors (1) busine marketing goals (2) corporate marketing mix (3) The cost of the product B: external factors (1) market structure (2) the market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3) competition (4) national policy (5) other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A:内部因素

(1)企业的营销目标

(2)企业的营销组合

(3)产品成本

B:外部因素

(1)市场结构

(2)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

(3)市场竞争

(4)国家政策

(5)其他外部环境因素

Second, cost-oriented pricing method 1, the total cost pricing: cost-plus, target profit of 2, the marginal cost pricing

二、成本导向定价法

1、总成本定价法:成本加成,目标利润

2、边际成本定价法

Third, demand-oriented pricing 1 2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supply and demand 3, accurately grasp customer psychology

三、需求导向定价法

1、需求价格弹性

2、供求关系

3、准确把握顾客心理

Fourth, competition-oriented pricing one, follow the market pricing 2 pricing 3 sealed bids, competitive pricing initiative

四、竞争导向定价法

1、随行就市定价法

2、密封投标定价法

3、主动竞争定价法

5, value-oriented pricing of products based on customer perceived value to the company set prices.

五、价值导向定价法

根据客户对公司产品的价值认知确定价格。

6, new product pricing strategies (1) skimming pricing strategy for the so-called skimming pricing refers to the initial stages of product life cycle, the product prices very high, in order to maximize profit.Skimming pricing conditions: (1) market has enough buyers, the demand for their lack of flexibility, even if the prices are very high, the market demand will not significantly reduced.(2) enable high prices reduced demand, but will not offset the benefits of high prices.(3) high prices, still exclusive, no other competitors.Gives rise to the product at high prices is the impreion of high-end products.(B) penetration pricing strategy is the so-called penetration pricing refers to its innovative products, set at a relatively low price to attract a large number of customers, increase market share.Penetration pricing conditions: (1) market demand is extremely price sensitive, low-cost rapid growth will stimulate demand.(2) production costs and operating costs will be with th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increases.(3) low price does not rise to actual and potential competition.(C) satisfaction with satisfaction pricing strategy pricing strategy is a cro between skimming pricing strategy and pricing policies between penetration pricing strategy.They set the price lower than the price skimming, but the price is higher than the penetration, is a middle price.This pricing strategy can make producers and customers are as pleased with its name.Sometimes it is called \"gentlemen\'s price\" or \"moderate prices.\"

六、新产品定价策略

(一)撇脂定价策略

所谓撇脂定价是指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初阶段,把产品的价格定得很高,以攫取最大利润。

撇脂定价的条件:

(1)市场有足够的购买者,他们的需求缺乏弹性,即使把价格定得很高,市场需求也不会大量减少。

(2)高价使需求减少,但不致抵消高价所带来的利益。

(3)在高价情况下,仍然独家经营,别无竞争者。高价使人们产生这种产品是高档产品的印象。

(二)渗透定价策略

所谓渗透定价是指企业把其创新产品的价格定得相对较低,以吸引大量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

渗透定价的条件:

(1)市场需求对价格极为敏感,低价会刺激市场需求迅速增长。

(2)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会随着生产经营经验的增加而下降。

(3)低价不会引起实际和潜在的竞争。

(三)满意定价策略

满意定价策略是一种介于撇脂定价策略和渗透定价策略之间的价格策略。其所定的价格比撇脂价格低,而比渗透价格要高,是一种中间价格。这种定价策略由于能使生产者和顾客都比较满意而得名。有时它又被称为“君子价格”或“温和价格”。 7, product mix pricing strategies 1 and 2 production pricing categories, optional product pricing three, must-pricing 4, 5 additional product pricing, product bundling pricing

七、产品组合定价策略

1、生产大类的定价

2、可选产品定价

3、必选产品定价

4、附加产品定价

5、产品捆绑定价

8, the price adjustment strategy 1, price discounts and subsidies 2, tiered pricing

3 psychological pricing 4, promotional pricing 5, regional pricing 6, International Pricing

八、价格调整策略

1、折扣和补贴定价

2、分层定价

3、心理定价

4、促销定价

5、地区定价

6、国际定价

9, irritating pricing strategies 1, 2, auction pricing and bulk purchase pricing 4, 5 rush pricing, and products linked to the continued growth in future profits return pricing 6, member pricing points

九、刺激性定价策略

1、拍卖式定价

2、团购式定价

4、抢购式定价

5、与产品未来利润增长挂钩的持续回报式定价

6、会员积分式定价

推荐第4篇:企业定价策略心得体会

学习《企业定价策略》的启示

【摘 要】对于企业而言,定价是整个经营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随着跨国集团的进入,使国内零售企业面临巨大的冲击和压力,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吸引顾客、保持客源,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这场争夺中,价格始终作为战胜对手的有力武器。其实,在当今平价店、折扣店盛行的商业环境里,企业也可以生存得很好。关键是如何把握和实施定价策略与技巧。本文分析了常见的企业定价战略,以及零售企业如何运用定价艺术,采用高超的价格策略和技巧,从而在竞争中取胜。

【关键词】定价策略 产品生命周期 新产品定价 组合定价 折扣定价

首先,企业定价策略是指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企业定价的内外部因素的基础上,为了达到企业预定的定价目标而采取的价格策略。制定科学合理的定价策略,不但要求企业对成本进行核算、分析、控制和预测,而且要求企业根据市场结构、市场供求、消费者心理及竞争状况等因素作出判断与选择,价格策略选择的是否恰当,是影响企业定价目标的重要因素。企业定价方法是根据不同的情形制定出相应的策略,以下是企业通常采用的企业产品定价方法,其中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来制定价格策略是比较合理的一种定价方法。 一:选择定价策略的前提准备

企业在选择定价策略时,应该具备必要的前提基础,企业采用撇脂定价策略和略有提高的定价策略时,必须具备较高的技术能力和先进的技术水平。产品的质量应该达到国内较高的水平,并得到目标顾客的认同。该类企业大多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或者是知名企业。属于知名品牌的产品,其服务的顾客属于中、高收入阶层,主要是满足消费者高品质生活及追逐名牌的心理需要。

采用竞争价格策略的企业,特别是发动价格战的企业,要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一般认为,生产能力达到整个市场容量的10%是一个临界点,达到这一顶点后,企业的大幅降价行为就会对整个市场产生震撼性的影响,这一点也是企业形成规模经济的起点。

企业运用竞争价格策略时,把握最佳的价格时机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行业内价格战在所难免,一般应该率先下手,首发者较少的降价所取得的效果,跟进者需花较多降价才能取得,但降价的幅度应该与商品的需求弹性相适应,需求弹性大的商品,降价的幅度可大些,降价的损失可通过增加销量弥补。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降价的幅度要小些,避免企业产品的总利润减少过多。对于规模小,市场份额少,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在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下,通常采取跟进价格策略,主要通过挖掘自身潜力,降低成本,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 二:常见的企业定价策略

(一)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制定企业定价策略

产品市场生命周期可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1.导入期。新产品刚进入市场,在技术性能上比老产品有明显优势,但是消费者不了解新产品,购买者少,经销商不愿意多进货。企业在投入上却是存在批量小、成本大、宣传费用高等劣势。该类企业定价决策时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和新产品科技含量。若新产品具有高品质且不易被模仿的特点,则可选择撇

脂定价策略,即高价策略,产品打入市场,迅速收回投资成本;若新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大,低价可大大增加销售量,则可选择低价薄利多销的价格策略,产品打入市场,迅速占领市场份额,以扩大销售量达到增加利润总额的目的。

2.成长期。产品销量增加,市场竞争加剧,产品的性价比仍然保持优势,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规模和市场的知名程度选择定价策略,规模大的知名企业可选择略有提高的价格策略,继续获取高额利润,而规模较小的企业则要考虑由于市场进入带来的价格竞争风险,应该以实现预期利润为目标,选择目标价格策略,适当降价以吸引对价格敏感的购买者。

3.成熟期。市场需求趋于饱和,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状态,企业面临的是价格战的威胁,该阶段应选择竞争价格策略,即采用降价的方法达到抑制竞争、保持销量的目的。企业也可以扩展产品线,或者将相关的组合产品和服务拆开出售。

4.衰退期。产品面临被更优品质、性能的新型产品取代的危险,因而企业选择定价策略的指导思想是尽快销售,避免积压,可选择小幅逐渐降价,平稳过渡的价格策略,同时辅之以非价格手段,如馈赠、奖励等促销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利润不受损失。

(二)新产品的定价策略

新产品与其它产品相比,可能具有竞争程度低,技术领先的优点,但同时也会有不被消费者认同和产品成本高的缺点,因此在为新产品定价时,既要考虑能尽快收回投资,获得利润,又要考虑消费者可以快速接受新产品。常见的定价策略有以下三种:

1.撇脂定价策略

这种策略也称高价策略,指企业以高于成本的价格将新产品投入市场,以便在短期内获取高额利润,尽快收回投资,然后再逐渐降低价格的策略。索尼公司的电器产品在投入市场之初,大多是采用了该策略,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电子产品,高科技产品也都曾采取过此做法。一般地,撇脂定价策略适合于市场需求量大且需求价格弹性小,顾客愿意为获得产品价值而支付高价的细分市场,或者企业是某一新产品的唯一供应者时,采用撇脂定价可使企业利润最大化,但高价会吸引竞争者纷纷加入,一旦有竞争者加入时,企业就应该迅速降价。

2.渗透定价策略

渗透定价策略与撇脂定价策略恰好相反,是一种低价格策略。即在新产品投入市场时,价格定得较低,使消费者很容易接受,很快就打开市场,以吸引大量消费者,提高市场占有率。采取渗透定价策略不仅有利于迅速打开产品的销路,抢先占领市场,提高企业和品牌的声誉,而且由于价低利薄,从而有利于阻止竞争对手的加入,保持企业一定的市场优势。通常渗透定价适合于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市场,低价格可以使销售量迅速增加。其次要求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经济效益明显,成本能随着产量和销量的扩大而明显降低,从而通过薄利多销获取利润。

3.满意定价策略

这是一种介于撇脂定价策略和渗透定价策略之间的价格策略,所定的价格也比撇脂价格低,而比渗透价格高,是一种中间价格。

(三)产品组合的定价策略

推荐第5篇:八大酒水定价策略

八大酒水定价策略

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白酒定价战略战策,对企业、商家至关重要。白酒企业生产的产品、商家的商品销售定价必须考虑诸多因素,方使产品价格于社会、于消费者、于企业、都合情合理。因此,定价就显的非常重要。这里介绍九种:

一、市场差异定价策略。它是指不同等级市场厂家同一种产品给定经销商的不同价格,主要区别地级市场与县级市场,并考虑不同市场的距离的差异定价策略。某一白酒企业一般只在县级市场选择一家经销商,但在地级市场选择经销商,则同种产品给定经销商的价格不同。县级市场的价格(如箱价)略低于地级市场的价格0.1元左右,对经销商统一政策,年终实行模糊返昨。这样,制止地级市场经销商以量倒货,经销商互相杀价、倾销等不良行为,便于市场管理,维护厂商的利益。因此,这种差价定价策略也是我们白酒企业营销的一种尝试。

二、收入差异定价策略。根据消费者收入多少、消费水平高低来确定的差异定价策略。

1、低价策略。满足低收入消费者的需要,白酒价格一般确定在2-10元之间,为了点领市场的需要,企业的个别产品往往以低于成本价而定价。湖北白云边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白云系列酒,其某一个低档酒就是以低于成本价格而定价的,其原因:一是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对于同质同档次产品以低于对手的价格战领市场;把竞争对手挤出或让出一部分市场;二是品牌的效应,让消费者了解、知晓白云边品牌;三是为白云边品牌其他产品进入市场打下坚实的消费理念基础。

2、中价策略。满足中等收入的消费者,大众消费,白酒价格在10-15元之间,当然产品的质量、包装更上一层楼。中位价格的白酒产品一般适合婚庆、寿庆、节日庆祝、好友相聚等消费,让消费者自我随大众,既不浪费,也不失身份。

3、高价策略。满足高层社会消费、高收入消费者,白酒价格在50元以上,产品以更加优质,外包装更加精美,展现在消费者面前,是消费者体现自我价格、自我满足的需要。

三、消费心理差异定价策略。消费者心理促销定价是针对消费者的不同消费心理,制订相应的价格,以满足不同的类型消费者的需求的策略。

1、尾数定价策略。企业生产的产品或者零售商制订一个与整数有一定差额的价格,使顾客产生心理错觉从而促时购买的一种价格策略。零售同一种白酒商品的标价29.99元或标价30.17元,比标价30元销售要好。在大多数消费者看来,给人以货真价实的感觉。当然,尾数定价一般适用价值比较低的商品。

2、整数定价策略。与尾数定价正相反,以显示商品的高档,带有尾数,反而有失身份,这是针对求名或自尊心理强的顾客所采的定价策略。

3、声望定价策略。消费者一般都有求名心理,根据这种心理行为,企业将有声望的产品,制订比市场中同类商品价高的价格,即声望定价策略。它能有效地消除购买心理障碍,使顾客对商品或零售商形成信任感和安全感、声誉感。这条定价策略一般适合那些有较高声望的茅台酒、五粮液的声望定价策略。

4、习惯性定价策略。对某些白酒商品,其价值不高,但消费者必须经常重复地购买,因此这类商品的价格也就习惯成自然地为消费者接受。比如:曾有商家出售白酒一瓶为 2.80元,消费者早已成习惯,但因厂家涨价,零售商标价为 3.00,消费者就受不了了,极其愤怒,扭头就走。降低0.2元,消费者认为质量变差犹豫不决。可想而知,经营中其商品降价后,反而吃力不讨好,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商品只能采取习惯性定价策略。

5、最小单位定价策略。它是指企业同种产品按不同的数量包装,以最小包装单位量制基数定价,通常包装愈小,实际单位数量产品价格愈高,包装越大,实际单位数量产品价格

低。例如:湖北白云边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冰酒,根据消费者的饮酒量以125ML、250ML、500ML的体积数量包装定 ,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四、促销差异价格策略。一是某一个产品在一定范围内,降价让利,促进产品的销售,或者是这个产品生命周期进入衰退期,以后不再生产而低价售完为止。在销售淡季中,通过降低价格让利,促进销售火爆。二是抬价销售,让消费者感觉到产品供不应求,先通知商家,消费者规定在某一时间之后,产品价格将略有上升的方法,来促进销售,但这种方法必须慎重,考虑调查市场清楚、周全,方能使用这种方法。另外,由于市场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其它原因而被迫抬价销售。

五、成本加成定价策略:

主要用单位总成本定价。即以平均总成本加预期利润。其公式:p=c(1+R)。我们从产品的性质、营销的费用、竞争程度以及市场需求等情况分析,其加成30%。成本的不确定性一般比需求少。将价格盯住单位成本,可以大大简化企业定价程序,而不必根据需求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

六、新产品定价策略:

采用渗透定价策略,在新产品上市之初将价格定得与预期较低,可以在价格减少不多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销量。以吸引大量的购买者,扩大市场占有率,以达到定价目标。

采用渗透价格无疑只能获取微利,这是渗透定价的薄弱之处。但是,低价可以使产品尽快为市场所接受,并借助大批量销售来降低成本,获得长期稳定的市场地位;其次,微利阻止了竞争者的进入,增强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七、折扣定价策略:

(1)数量折扣

当购买者购买的数量不同时,将分别给予不同的折扣,购买的数量愈多,折扣就愈大。一次性数量折扣和累计数量折扣都会采用。一次性数量折扣则主要针对超市,大型商场以及白酒酒庄为主,市内各大酒店、饭店等所采用的,规定一次购买产品达到一定数量或一定金额,则给予折扣优惠;累计数量折扣则是对普通消费者,只要顾客在规定的一定时间内,购买产品达到一定数量或金额时,将按其总量给予一定折扣。

鼓励顾客购买,促进产品多销、快销,公司因单位产品利润减少而产生的损失完全可以从销量的增加中得到补偿了。此外,销售速度的加快,使资金周转次数增加,流通费用下降,产品成本降低,从而导致公司总盈利水平上升。

(2)现金折扣

超市、大型商场以及白酒酒庄、市内各大酒店、饭店等都会大批量购买,有的时候并不是都会一次性付清货款,对此,采取现金折扣的措施。当顾客在规定的时间内提请或用现金付款的,公司将给予折扣。这样可以加速公司的资金周转,降低销售费用和减少财务风险。当然,对此,有规定的折扣比例、给予折扣的时间限制、付清全部货款的期限。

八、关系定价策略:

沸点白酒网认为由于它的获利潜力对顾客的吸引力相当大,这越来越被企业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营销策略。

(1)公司可通过打开政府和军队的团购市场,因为个政府,军队对好的品牌都有很强的忠诚度。

(2)对各大集团或宴会,婚宴实行多购优惠,增加公司与对象之间联系点的数目,将与顾客发展长期的关系。

(3)与各大超市,酒店维持长期合同,可稳定公司收入使公司可以集中更多资源来拉开同竞争对手的差距。

推荐第6篇:1 新产品定价策略

1 新产品定价策略

(一)撇脂定价策略所谓撇脂定价是指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初阶段,把产品的价格定得很高,以攫取最大利润。撇脂定价的条件:定价策略

(1)市场有足够的购买者,他们的需求缺乏弹性,即使把价格定得很高,市场需求也不会大量减少。(2)高价使需求减少,但不致抵消高价所带来的利益。(3)在高价情况下,仍然独家经营,别无竞争者。高价使人们产生这种产品是高档产品的印象。

(二)渗透定价策略所谓渗透定价是指企业把其创新产品的价格定得相对较低,以吸引大量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渗透定价的条件:(1)市场需求对价格极为敏感,低价会刺激市场需求迅速增长。(2)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会随着生产经营经验的增加而下降。(3)低价不会引起实际和潜在的竞争。

(三)满意定价策略满意定价策略是一种介于撇脂定价策略和渗透定价策略之间的价格策略。其所定的价格比撇脂价格低,而比渗透价格要高,是一种中间价格。这种定价策略由于能使生产者和顾客都比较满意而得名。有时它又被称为“君子价格”或“温和价格”。

2 产品组合定价策略

1、生产大类的定价

2、可选产品定价

3、必选产品定价

4、附加产品定价

5、产品捆绑定价

3 价格调整策略

1、折扣和补贴定价

2、分层定价

3、心理定价

4、促销定价

5、地区定价

6、国际定价

4 刺激性定价策略

1、拍卖式定价

2、团购式定价

4、抢购式定价

5、与产品未来利润增长挂钩的持续回报式定价

6、会员积分式定价

推荐第7篇:电子商务定价策略(材料)

电子商务定价策略

一.SKU规划

1.假象敌策略

a.给自己的每个单品找一个竞争假想敌去对应操作;

b.每个单品的假想敌不是固定和唯一的,根据单品营销地位的变化而变化;

2.流量款

A. 淘宝类目款

B. 淘宝搜索流量款

C. 广告投放款

3.活动款

A. 促销活动款

B. 老顾客活动款

C. SNS活动款

4.利润款

A. 分销款

B. 渠道款

C. 直销款

二.影响定价的因素

1.定价目标:

A. 维持生存(低价)——活动款的成交价格

B. 当期利润最大化(高价)——利润款的应季销售价格

C. 市场占有率最大化(高性价比)——流量款的应季销售价格

D. 产品质量最优化(高质高价)——高端客户需求的销售价格

2.营销成本:

A. 固定成本

a.办公室及仓库租金

b.员工工资及年底奖金

c.产品拍摄费用

d.水电等费用

e.固定资产投入

f.退货物流成本、税金

B. 变动成本

a.员工绩效奖金

b.商品辅料及包装

c.营销推广费用

d.退货成本

e.交易费用

f.物流费用

g.不定期促销费用

C. 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是指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追单成本)

D.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活动成本)

E. 单位成本

——单位成本是指生产单位产品而平均耗费的成本

F. 总成本

——总成本,是指企业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劳务而发生的总耗费

3.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对定价的影响

(需求富有弹性适宜于适当降价,以扩大销售量;需求缺乏弹性适宜稳定价格或适当提价)

4.竞争状况:

——竞争者的产品和价格的分析

——市场上平均价格参考

5.产品价格与影响因素的变化:

a.最低价格(成本限制)

b.产品价格(市场竞争制约)

c.最高价格(需求限制、物价政策)

三.定价的程序和方法

1.定价的程序

a.选择定价目标

b.预测需求的价格弹性

c.估算成本

d.分析竞争对手

e.选择定价方法

f.确定最终的价格

2.定价的基本方法

1) 成本导向定价法

a.成本加成定价法——产品价格=单位平均成本*(1+成本加成率)

b.目标定价法——根据估计的销售额和销售量来制定价格

c.边际成本定价法——价格战

2) 需求导向定价法

a.认知价值定价法——市场定位去制定价格

b.反响定价法(渠道款)——1.顾客需求价格-2中间上价格-3企业定价 c.需求差异定价法——差异定价

3) 竞争导向定价法

a.随行就市定价法

b.投标定价法

四.定价的基本策略

1.折扣定价策略

1) 现金折扣

2) 数量折扣

3) 功能折扣

4) 季节折扣

5) 价格折让

2.地区定价策略

——指定区域营销折扣定价

3.心里定价策略

——声望定价

——尾数定价

4.差别定价策略

1) 顾客差别定价

2) 产品形式差别定价

3) 产品部位差别定价

4) 销售时间差别定价

5.新产品定价策略

6.产品组合定价策略

a.产品大类定价

b.选择品定价

c.补充平定价

d.产品系列定价

五.营销过程中的变价运用

1.企业降价与提价

1) 市场竞争的两种基本形式

a.价格竞争

i.价格竞争,持续性强,杀伤力大;

ii.价格变动-降价-提价(绝大部分是降价竞争)

iii.降价原因:扩大销售量、市场占有率下降、形成低价壁垒(成本优势) iv.提价原因:成本上升(通胀)、供不应求,顾客认知价格提高

b.非价格竞争

2) 降价与提价的主要手法

 主动调低价格:

a.价格不变,增加额外服务

b.价格不变,改进产品性能

c.增加折扣比例

d.价格不变,赠送礼品

e.直接降低价格

 主动提高价格:

a.通过公开真实成本提价

b.通过提高质量提价

c.通过增加分量提价

d.通过附赠品提价

e.直接提价

2.顾客对企业变价的反应

 顾客眼中的降价

a.企业促销或清仓

b.样式陈旧,有缺点

c.财务困难

 顾客眼中的提价

a.数量有限,需求紧张

b.企业赚取更高的利润

c.质量有所提升,价值增加

3.竞争者对企业变价的反应

 了解竞争者反应的主要途径

 预测竞争者反应的主要假设

4.企业对竞争者变价的反应

 不同市场环境下的企业反应

a.在同质产品市场上,如果竞争者降价,企业必须随之降价

b.在异质产品市场上,企业对竞争者变价的反应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 市场主导者的反应

 企业应变需考虑的因素

a.产品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及其在企业产品投资组合中的重要过程

b.竞争者的意图和资源

c.市场对价格和价值的敏感性

d.成本费用随着产品销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推荐第8篇:白酒销售定价策略

二)价格策略

(一)定价的策略

由于本产品是系列产品,是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故制定价格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各个消费层面的人群的多寡,以及价格与消费心理之间的关系,还有推广成本的因素,尽量做到各个层面之间的准确介定。1)福源王的定价策略:

◆避免和五粮液、水井坊、国窖1573等已经在消费者心中根深蒂固的品牌发生正面冲突;

◆二名酒一般最高价位产品终的端价位一般在300元左右,

◆故我们的最高价位的产品酒店终端价不能超过300元;主要在省会和直辖市市场的A类酒店,团购,礼品主打。

2)福源祥的定价策略:

“剑南春”、“泸州特曲”涨价后渠道上的价格都在130以上,在酒店终端的价格一般在200元左右;当地各强势产品的中档主流价格为68元到88元,故我们的精福源祥产品可以定价在两者价位之间。

3)福源红的定价策略:

◆终端价在40-60元之间价位的白酒市场,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也是必须要做好的市场,因为做好这个价位的产品,对高端产品和对低端产品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二)价位影响的因素分析

(1)地域差异性的影响有的地方普遍餐饮行业酒水加价率很高,达到100%加价率;而有的地方餐饮行业加价率只有60%左右。

(2)终端业态的不同,销售价格也有不同。一般来说,高档酒店的价格比一般酒楼的价格要高;大型连锁超市、大卖场的价格要比福源红的超市、商场的价格要低。

(3)产品各个时期的走势也决定了价格的高低新产品进入市场初期,销售还不是很顺畅,各个环节对新产品的加价率都较高,随着产品畅销,逐渐下调。

(4)恶性竞争的影响产品畅销后,竞争加剧,出现的恶性降价行为。跨区域窜货行为等。

(三)折扣的分类和限定

各区域市场必须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价格折扣范围执行。

1)、按照折扣的对象分类

A 批发折扣: 付与经销商的折扣,称之为“批发折扣”,各市场分部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可以实行批发折扣,但每次活动折扣率不能超过10%。

b 直销折扣:目前暂不考虑直销,没有直销折扣。

C 促销折扣

付与消费者的特价和促销折让,称之为“促销折扣”。根据促销目的不同,灵活执行。

2)、按折扣的形式分类

A 数量折扣

◆累计数量折扣:对经销商的累计折扣将在公司《经销商奖励方案》或经销协议中体现;

◆非累计数量折扣:对经销商不作一级和二级之分,不执行非累计折扣。

(四)结算方式:现款现货的结算方式。

(五)价格调整

根据生产成本的变动和实际供需变化情况,可适当的进行调整

(六)价格管理

1、管理规定

(1)各区域市场经销商对外批发价不得低于公司规定的指导批发价范围;

(2)终端正常零售标价不得低于公司建议零售价的95折;

(3)各区域市场经销商不的在公众媒体上发布未经公司批准的非正常价格信息;

(4)各区域市场经销商不得跨地区销售; (5)各区域市场和经销商要记录发出商品的批号和收货单位;

(6)各区域市场和经销商要及时反映其他地区以低价冲击本地区市场的情况并提供确凿证据。

(七)违反市场价格管理规定的处罚

(1)对各行销分支机构违反市场价格管理规定的处罚

A、各区域市场不遵守价格政策,须限时调整或书面向公司说明原因;

b、如发生窜货,责令其全部收回窜货商品,视情节轻重对办事处(城市办)经理处以调离工作岗位直至开除的处罚。

(2)对经销商违反市场价格管理要求的处罚A、经销商不遵守价格政策,则要求限时调整或书面向公司说明原因;b、经协商不成,取缔奖励返利;C、如发现窜货,责令其全部收回窜货商品,并视情节轻重按所签“市场管理协议”处以罚款直至取消经销资格。

三)市场策略

(一)通路策略

通路渠道体系构建

根据目前市场状况,建立长渠道发展战略,既公司-----分公司-----一级批-----

二、三级批-----零售终端-----消费者,优点是市场覆盖面广,可以将经销商优势变成自己的优势,快速完成网络建设,缺点是对渠道的控制较差,需加大对经销商的协调工作量。

对通路的分销模式主要有总经销、特约经销、直营、直销(数据库无店铺会员直销)几种形式,2007年度,公司主要采取特约经销制

(一)通路分销策略

根据各行销分支机构对所辖区域市场的等级划分,2007年度公司拟对各等级市场采取不同的分销策略。 一级市场:采取“选择分销之下”的“密度分销”。亦即根据市场容量和商超、餐饮、特殊通路的划分,慎选一批商作为特约经销商,区域分部、城市办帮助其分销至终端(餐饮有选择性分销)。

二级市场:采用“独家分销”或“选择分销”,亦即根据市场容量和经销商业态予以抉择。或分线“独家分销”,区域分部(城市办)助其分销到二批商和A类终端;

三级市场:采用“随机分销”,区域办事处在三级市场每设立总经销,给予必要的通路、价格和费用政策支持,完全由总经销进行分层分销。

(二)通路的目标

1、提高渗透率:各区域办事处在市场等级划分的前提下,根据客户等级的划分标准设立区域等级市场的各类客户开发数。

2、开辟特殊通路:各区域办事处针对特殊通路拟定具体的开发计划,安排专人专项实施。

3、设定通路的配货比率:各分部、办事处依据各种通路的产品获利状况和竞争态势设定销货比率组合目标。如:大卖场:****%,超级市场:****%,餐饮:****%,特供:****%,大流通:****%。

4、提高售点的周转率:及时配送,有效进行常态促销,促进售点竞争,合理掌握铺销量,其前期的关键在于开发有效客户数和终端数,不在于压库。

5、设定分销商的存货目标:根据安全库存的概念调节铺销量和实销量的比例(****%),需要经销商

扩大分销商和铺市终端数量,确定各级通路的出样标准及陈列量,通过计算并根据销售变化预测设定经销商库存存量。

6、设定等级分销商的等级酬报:根据客户等级划分,各区域市场在公司通路策略的范围内分别制定不同的活化、激化、扩化政策。

7、设定流通情报化目标:定期召开分销商座谈会和动态反馈表,要求分销商予以配合。

(三)通路的扩化策略 对重点经销商,各区域办事处要配备专职销售代表帮助其进行分销,扩大其网络规模。公司将采取如下策略扩化通路:

1、定期帮助经销商召开分销座谈会和展示订货会,费用由我公司承担,订货会期间给予一定的优惠折扣;

2、产品进入我公司核准的终端,进场费和促销费经我公司核准后可由我公司支付合理的部分,以合同中约定内容为依据,在征得我公司同意的前提下,以促销协议或和终端的促销确认书内容为准;

3、我公司已开发的终端可交由经销商配送产品。

4、我公司将视具体情况派驻业务员协助经销商进行分销和终端维护工作;

5、我公司将协助经销商进行轮动促销,促销期内给予一定的优惠和补贴;

6、视产品淡旺季给予季节性的优惠政策;

7、根据初次订货量的不同给予一定限额数量范围内的首批折扣;

8、面对终端店员举行产品分析会,加强终端推广力度。

上一页 [ 1 2 3 4 ] 下一页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熊俊:现任济南实效共赢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创意总监。TEL:13645415609QQ:38375361Email:xiongjun791@163.comhttp://blog.sina.com.cn/pipixionghttp://www.daodoc.com进入熊俊文章列表

(四)通路的激化策略

公司制订规范的通路奖励政策激化通路,促使通路规范、规模经营。返利政策必须按约定的指标进行考核,及时全额返还,建立相互信任度。

1、奖励资格

(1)与本公司签定《经销协议》,明确供需关系之一级城市的特约经销商和

二、三级城市的总经销商; (2)按照《经销协议》中约定的销售区域展开业务活动,无跨区域销售记录;

(3)按照《经销协议》中规定的价格范围和折扣范围出货,无违章记录;

(4)无销售“福源祥”酒系列假、冒、伪、劣产品和侵权产品记录;

(5)先结后出,无延票和空票记录;

(6)无违背《经销协议》中其它内容协商无效记录。

2、奖励期限

2007年1月1日始,至2008年12月31日止。

3、奖励标准和形式(调整)

序号

奖项

标准与形式

备注

销售

返利

月返利1%,年返利2%

以销售回款计,达到约定最低订货量。

销售

增长 15%≤增长率〈25%,奖励0.5%;

25%≤增长率〈30%,奖励1.0%;

30%≤增长率,奖励1.5%

以月销售回款计,在达到最低订货量的基础上,至结算日较上月同期比。

终端

维护

实际出样/出样基数×出样奖金基数;

陈列排面/排面基数×排面奖金基数;

陈列量/陈列量基数×陈列奖金基数;

以巡场理货记录为依据,以公司规定的基数为标准。

价格

维系

无违章记录,由总经理特别嘉奖,奖励额度为2%。

以市场稽核记录为依据。

合作

诚意

以市场信息反馈、促销配合度、合理化建议、退货率为考评标准,奖励额度为2%。 以巡场记录、客户访谈录、退货记录为依据。

(五)通路的评估与改进策略

各区域办事处对通路要经常进行绩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修正。

1、通路评估要点:

(1)对销售额的贡献:

A、在一定时期内(月、季、年)根据各销售单位的销售量的大小,市场领域竞争的地位怎样(与竞品比较)及其增长率;

b、跟竞品相比较,市场的渗透度怎样;

C、跟本地区的其它具有竞争领域的经销商,在相同领域获得利益怎样。

(2)对利润的贡献:

A、经销商从厂家所争取的销售成本的高低,多少是否与其销售总量一致;

b、经销商的要求条件是否已使厂家的利润水平下降及下降幅度怎样;

C、为使分销商的销售量提高,厂家的协助分销所花的人力、时间、精力、物力是否使分销商的利润下降及下降幅度。

(3)经销商的能力:

A、经销商的经营思路与具有竞争的经销商怎样;

b、经销商对公司产品的特性及服务的充分了解和理解怎样;

C、经销商及下属对其他竞争的产品和服务知识是否了解及反应怎样。

(4)适应能力

A、经销商对其市场领域内的长期趋势是否有充分的认识并是否及时调整销售策略;

b、对厂家的新产品及服务的适应能力怎样及是否有好的建议。 (5)顾客满意度:

A、是否及时处理顾客的投诉;

b、是否及时努力协助终端的销售及解决其困难;

C、是否及时与公司处理解决顾客的投诉;

D、是否时常巡查、了解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不满。

2、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有:销售量、货物周转次数、收帐周期、投入产出比、费用率、回款率、信息处理及反馈等。

根据上述的量化指标进行考核,评比等级,进行最终的改进,公司将依据其等级采取相应策略进行修正,以便通路保持良性的发展。

通路考核评估指标

等级

销售量

货物周转次/月

收款帐期

投入产出比

费用率

信息处理及反馈A 占区域销量30%以上

每月不少于1—2次(结合每次进货量)

短 小

及时

b

占区域销量10%以上

每月不少于1次

(结合每次进货量)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C 小于10% 每月少于1次

较长

迟缓

四)传播推广策略

(一)年度策略:

按照年度整体投入预算***万;软文、电视、店招为主;

发展期(第3—5月)投入以车体、促销活动、路牌广告为主并加强终端表现,投入***万;

巩固期(第6—8月)投入以促销活动、公关活动结合消费者促销为主,投入***万元;

(二)推广手段

目的:迅速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新品试用机会。

方式:广告宣传、产品上市发布会、买赠促销、公关活动;

导入期策略:

集中资源主推省会市场,全力塑造样板城市;除报纸软性广告外,其它广告投入以平面终端广告、大型路牌为主,电视广告为辅注重终端售卖点的形象表现;

启动期组织大型产品上市会,进行媒体造势,带动分销商的积极性,开展通路促销,加快分销网络铺货率,其它地区以终端试饮、买赠(瓶盖兑换)等常规促销活动为主。

发展期策略

媒体集中投放,选择报纸做促销平面广告、路牌继续增加、电视广告集中在黄金时段、重点城市主要路线车身广告、重点终端做店招广告的组合媒体方式;

在终端建立上加强样板终端的品牌形象包装;

举办大型消费者促销系列活动; 巩固期策略

适当举行系列公关活动,如文艺演出、社会关注的其它活动相结合等;

(三)媒体投放建议:(2007年底前)

推荐第9篇:沃尔玛定价策略分析

沃尔玛定价策略分析

一、沃尔玛基本情况简介

美国的沃尔玛自从进入中国以来,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多年的零售经营经验,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发展迅速,销售额逐年上升,市场占有份额逐步扩大。根据商务部数据,2005年30强外资企业中,沃尔玛以78家门店,销售额174.358亿元人民币,位居第六位。 沃尔玛在中国的销售业绩如此辉煌,与其出售商品的价格有关。价格是消费者选择购物场所最敏感的因素。低价位是沃尔玛超市在中国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沃尔玛的商品价格的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发现沃尔玛的成功后面隐藏着高超定价策略。本文系统地分析沃尔玛超市定价策略与其他零售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高超定价策略的幕后因素,希望能给中国的零售企业提供一点参考。

二、沃尔玛定价策略与其他零售商相同点分析

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多数超市在定价的时候都着眼于顾客的心理感受,将心理定价策略发挥得淋漓尽致。沃尔玛娴熟运用的心理定价策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低价渗透,努力营造价格低廉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所形成的初步印象,它对于人们认识事物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沃尔玛深知这一道理,他们在开业之初实行低价渗透的战略,即超市的商品实行普遍低价,给消费者传达超市商品普遍低价的信号,使消费者形成沃尔玛商品价格低廉的第一印象,吸引大量的顾客前来光顾,并通过这些顾客口碑相传,使其知名度迅速上升。

2.尾数定价策略

尾数定价策略是指在确定零售价格时保留价格尾数,这可以对消费者产生如下的心理效果:首先,可以使消费者产生便宜的心理错觉,例如9.9元的拼图,就是比10元的拼图好销;其次,可使消费者相信企业是在科学、认真的定价,制定的价格是合理、精确、有根据的;再次,给消费者一种数字寓意吉祥的感觉。如8代表发,9代表最高,最好。

3.错觉定价策略

错觉定价就是让消费者对价格产生心理错觉,沃尔玛主要将这一策略应用于促销之中。消费者一方面希望商品低价出售,另一方面又有“便宜没好货”的心理。这一心理在特价促销中表现尤为明显。面对这一情况,沃尔玛采取 “货币错觉策略”。在两家超市经常会看到100元购买110元商品的促销活动。表面看来,这种方案和打9折没有区别,都是让利10%,但仔细分析,会发现100元购买110元商品的促销方案的绝妙之处。打九折,给消费者的直观感觉是在降价,这时“便宜没好货”的心理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定,而“100元购买110元商品”却使消费者觉得自己的货币价值在提高。

4.整数定价策略

对于一些质量较好的高档商品,耐用消费品以及贵重的礼品和刚上市的新产品多数超市采用整数定价策略。对于这类商品,要准确的判断其质量极不容易。因此,人们在购买时,见到价格较高且为整数就会认为质量很好。顾客都有“一分钱一分货”,“价高货才好”的心理,所以如果对于这类商品采取尾数定价策略,消费者就会认为“商品的档次不够高,质量不够好”,反而影响商品的销售。

5.招徕定价策略

招徕定价策略是指沃尔玛利用部分顾客求廉价的心理,特意将某几种商品的 1

价格定的非常低,有时甚至低于成本价以吸引顾客。这些商品为卖场招揽了大批顾客,顾客光临,除了购买降价品外,通常还会顺便购买一些其他商品。所以,虽然作为诱饵的降价商品会给沃尔玛带来一定的利益损失,但门店中的商品总体销售额会上升,因此卖场减价损失的利润早已从增加的销售额中得到了补偿。

三、沃尔玛定价策略分析

独特的“天天平价”策略

沃尔玛的天天平价策略与一般的削价让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沃尔玛的“天天平价”是把减价作为一种长期的营销战略手段,减价不再是一种短期的促销行为,而是作为整个企业市场定价策略的核心,是整个企业存在的根本,是企业发展的依托。具体说来沃尔玛的天天平价不是一种或若干种商品的平价,而是所有商品均以低价销售;不是一时或一段时间的平价,而是一年四季均以低价销售;不是一地或一些地区的平价,而是全球各连锁店均以低价销售。这样就能通过降低商品价格吸引顾客拉动销售,进而获得比高价销售更多的利润回报。 沃尔玛的天天平价,不仅仅是指商品的价格低廉,更关键的是为顾客提供所谓超值的服务。沃尔玛认为,在降低价格的同时,为顾客提供超值的服务,才是平价的精髓所在。

商品属性定价策略 根据消费者属性和消费者熟悉程度的不同,沃尔玛对其定价的方法也不同。

1、敏感商品的定价 敏感商品主要指购买频率高的大众日常消费品以及厂家在媒体上上大肆宣传的促销商品,一般来说消费者对这些产品的价格记忆深刻,并非常容易对价格进行比较。对这类价格敏感的商品,沃尔玛通常采用超低价位策略。通过敏感商品的低价格,使沃尔玛的低价口碑迅速传播开来,从而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2、一般商品的定价 一般商品主要指消费者不太敏感、同类商品众多、短期内很难做出价格比较的商品。对此类商品,沃尔玛一般采用正常经营成本加适当毛利的定价,但以不高于市价为原则。

3、冲动商品的定价 冲动商品的定价主要反映在保健品、护肤品、礼品、休闲娱乐品等上面,由于这类商品市场定位有别,客观上存在价格弹性大、敏感度低,消费者难以比较,也很难通过商品本身来判断价格究竟应该是多少。而且冲动商品的消费文化色彩浓,以追求新潮、时尚的青年认为主要消费对象,他们购买这类商品大多不是事先计划好的,而是一时冲动,随机性比较大。针对此类消费者求新、求异、求特,以及冲动消费的心理,沃尔玛的定价依照不同时间、不同地理位置而有所不同呢。一般来说这类商品价格高一些也不会影响零售店的地位。

量贩式定价法 这是沃尔玛的山姆会员店为加大顾客购买批量,用加大商品包装所采取的定价方法。根据包装大小将一种商品以不同的包装、不同的价格出售,并可以将单个小包装和多个商品甚至是整箱整捆包装的商品放在一起,这样明显可以看出大包装中的商品单价肯定低,从而使顾客购买大包装商品。采用该方法注意两点:一是商品包装要大小适当。过小,批量销售的作用不大;过大,购买者一时消费不了,反而会限制顾客的购买。一般来说,价格不贵重、消费频繁、保质期较长的商品可采用较大的包装。二是大包装商品的单价要比小包装的明显低,否则无法起到刺激顾客购买的作用。

促销商品定价法

沃尔玛未达成某种促销目的,有时会对顾客非常熟悉的一些商品采取暂时性

大幅度降价活动,甚至不惜把价格降至成本价之下,这种被称为促销商品定价法。其目的是追求商店的整体利益,虽然作为诱饵的降价商品会给商店带来经济损失,但这些商品吸引了许多顾客光临,顾客除了购买降价品外,还会顺便购买一些其他商品。由此带来沃尔玛连锁店总体销售额的上升,商场渐渐损失的利润也可以从增加的销售额中得到补偿。

因此,再实施促销商品定价法时必须精选促销商品的种类,一般要选择男女老少皆宜的各个家庭通用的商品,在降价幅度上应比平时或者竞争价格低20%—40%。促销商品定价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滚动定价法

所谓滚动定价法就是从众多的商品中挑出一定数量的商品作为促销商品,这些商品分为几批滚动促销,在促销期购买者可享受价格优惠其余时间则按正常价格销售的一种促销商品定价法。这是促销商品定价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采用滚动商品定价法可以使顾客对促销商品较长时间保持新鲜感,又可以减少促销商品的数量,降低地价销售造成的理论损失。沃尔玛每周都要推出一批特价促销商品。

2.特殊事件定价法

所谓特殊事件定价法是指在公共性的节目或其他特殊性的日子里进行商品促销的定价方法。采用特殊事件定价法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选择适当的促销产品。促销品的选择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特殊事件定价法的效果。沃尔玛一般选择与节日密切相关的商品,如儿童节选择儿童用品,情人节选择情侣用品等。二是适当的特价时间。沃尔玛一般选在节日前夕及节日期间,持续时间不宜太长,这样才给顾客造成一种时间有限、过期不候的紧迫感,有利于顾客迅速做出购买决策。

3.数量折扣定价策略。数量折扣是指对购买量大的顾客给予一定的价格折扣。它分为一次性数量折扣和累计数量折扣。一次性数量折扣是指对一次购买金额达到规定金额标准的顾客给予一定的价格优惠,其目的是鼓励顾客增加每次来卖场的购物量,以便于卖场组织大批量销售;累计数量折扣是指对一定时期内购买金额累积超过规定金额的顾客给予一定的价格优惠,其目的是为了与顾客保持长期稳定的联系。

采用数量折扣法,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合理确定数量折扣的起点。起点过高,买者望尘莫及,起不到鼓励购买的作用。二是科学划分数量折扣的档次。档次太高,会限制大量购买,档次太低,有不利于买卖之间的交易。三是认真确定各个档次的折扣率。每个档次的折扣率,应根据档次之间的数量和收益来确定,从而体现各个档次之间的差别。对于价格折扣,一般可以通过减少付款金额、赠送购物券、转入会员卡等方式兑现给消费者。

“平价服务”策略。为顾客提供“平价服务”是沃尔玛的最大特色。沃尔玛认为,为顾客提供超值的服务,才是平价的精髓所在。在顾客花费一定的条件下,如能享受到超值服务,实际上就是获得了平价服务。沃尔玛的超值服务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日落原则、向顾客提供比满意更满意的服务、十步原则。 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在给第一家店挂上沃尔玛招牌时,就在招牌的左边写上了“天天平价”,右边写上了“满意服务”。这两句话涵盖了沃尔玛的全部经营哲学。所谓“天天平价”,是指沃尔玛在经营中,坚持“每一种商品都要比其他店铺商品便宜的”的原则,提倡低成本,低费用结构,低价格,让利给顾客的经营思想,而“满意服务”是始终坚持在低价格的同时为顾客提供超值服务的经营理念。山姆.沃尔顿

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一经营哲学,以薄利多销和超值服务来赢得利润,并最终创建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零售帝国。

四、沃尔玛定价的幕后策略

调查表明,零售企业的采购成本要占到企业运作成本的60%,对采购进行管理是零售企业管理中最有价值的部分。采购中每节省的一元钱都会转化为利润。 沃尔玛深知这一点,将精力集中在控制采购成本上,通过降低采购成本来增加企业的利润,实现各自的低价策略。沃尔玛实施“零进场费”政策,供销直通,优化供应链。具体来说,就是在采购的环节上全面压价,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即直接向生产厂家进货,不通过中间商,节省付给批发商的15%货款的佣金。沃尔玛采取不同方法节约采购成本,为其实施各自高超的价格策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对沃尔玛定价策略的感想

超市经营的好坏,能否生存下去,其中的一个关键是商品的定价。超市商品的定价是有技巧的,而且定价的优劣可决定超市的命运,沃尔玛自从进入中国以来,市场占有份额节节攀升,就是深谙定价之道,并巧妙的将其运用在日常的营销之中。 通过对两家超市的定价策略的对比研究,本文得到如下启示:首先定价要结合本企业的市场营销目标:沃尔玛的市场营销目标是增加销售额,扩大市场占有率,紧紧围绕营销目标,超市采取了低价渗透的策略;其次,定价要以顾客需求为中心:顾客来超市购物,都有其独特的诉求,因此定价的形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以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最后定价要符合企业所在地的文化:不同地区有其独特的文化,当地顾客对于价格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定价时要充分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当地人们的收入情况、消费习惯等各方面因素,以便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 相比之下,我国的零售企业的定价显得有些落后和死板。首先,我国的零售企业制定价格策略往往和自身的营销目标脱节,盲目使用一些所谓流行的定价策略,而没有结合自身的市场目标;其次,定价形式单一,往往只是采用简单的折扣策略;再次,定价时忽视顾客的需求,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就武断地制定一些与顾客需求脱节的价格,因此在发展中问题丛生。国内零售企业在认清自身“短板”的同时,更要深入剖析像沃尔玛等顶尖企业的经营精髓,找出差距,完善自身。以上关于两家超市定价策略的分析,希望能对国内零售企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推荐第10篇:产品定价及定价策略分析

产品定价及定价策略分析

组员:胡盛分、何平、李静阳、李伟

此次产品定价我组只对心理定价策略中的尾数定价及招徠定价这两种方法

进行了调查。

尾数定价法

尾数定价法是心理定价的一种。虽然现在的人们都不怎么在乎那

个尾数,但是在购物时经常性的会由于这种求廉的心态而买下该产品。此定价法

经常性的被使用。

招徠定价法

招徠定价法是心理定价策略之一。它同样是根据消费者在消费时的求廉心理所用

的方法。在单独的产品方面,它是为了占取多的市场。而在商场是为了促进更多

产品的交易成功量。

心理定价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容易接触的应该是心理定价策略。在7中定价方法中,

尾数定价、招徠定价就由为突出。分级定价在一些大公司里也比较常见但不易察

觉,因为他们的分级定价被多品牌策略所淡化了。

尾数定价法与招徠定价法由于他们都是心理定价策略所以我组大胆对比。

尾数定价法适用于高档消费。一般是电子科技方面。

招徠定价法适用于低档消费。一般是日常生活方面。

定价策略分析

由于LED电视是属于高档消费,所以使用的定价策略一般为尾数定价。而

日常生活用品一般为招徠定价。当然,也不会一味的追求这些定价法。采取不同

的定价法,首先要符合定价因素。

第11篇:安利公司产品定价策略分析

论文题目 安利公司产品定价策略分析

目录

摘要 .........................................3 前言 .........................................3 1.1公司概况 ................................................3 1.2营销模式 ................................................4 1.3公司实力 ................................................4 1.4先进技术 ................................................4 1.5产品价格 ................................................5

2.企业各阶段经营目标分析 .....................6 2.1近景目标 ................................................6 2.2远景目标:力争成为全球最优秀的直销日化企业。 ............6

3.企业所在行业市场和竞争状况分析 .............6 3.1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抗衡 ..................................6 3.2潜在竞争者的威胁 ........................................6 3.3替代品的威胁 ............................................7 3.4供方议价能力 ............................................7 3.5买方议价能力 ............................................7 3.6竞争对手举例—完美 ......................................7

4.企业定价的主要策略 .........................8 4.1绿色产品定价策略 ........................................8 4.2高品质产品高定价策略 ....................................8 4.3不同产品区别定价策略 ....................................9

4.3.1美容化妆品定价策略 ................................9 4.3.2营养保健品定价策略 ................................9

5.企业在各阶段的定价策略分析 ................10 5.1第一阶段:(探索期) ....................................10 5.2第二阶段:(成长期) ....................................10 5.3第三阶段:(成熟期) ....................................11 6.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1

摘要

产品定价策略是企业营销策略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产品的定价是市场营销中较为敏感的因素,它既影响产品本身的需求与供给,又是企业的一种竞争手段。本文在深入研究安利公司产品定价策略的基础上,探索安利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以期给我国同类企业的发展带来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关键词:市场营销;定价策略;安利

前言

产品定价问题对企业的效益是至关重要的,价格是营销组合策略的基本因素之一,价格决策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营销活动的成败。企业的定价策略是市场营销组合中最活跃的因素,带有强烈的竞争性和多因素的综合性,它直接关系到市场需求量的多少和企业利润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目前,营养保健食品美容化妆品个人及家用护理产品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竞争日益激烈然而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涉足这三大产品领域的安利公司却已经在我国建立了200多家专卖店2008年,安利在中国全年销售额达到178亿元,较上年增长了28%[1]。安利公司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保持着在世界直销行业的领头羊地位,它不仅在美国本土保持了令人惊叹的光辉业绩,而且在数十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上独占鳌头,写下了世界直销史上最光彩夺目的一页。那么,安利公司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本文从安利公司产品定价的角度,研究了其产品定价策略在营销活动中的应用以及对我国同类企业的借鉴作用。 1.安利公司企业基本状况分析

1.1公司概况

安利公司是杰温安洛和理查狄维士于1959年在美国创建的公司,最初只有多用途软性浓缩洗洁剂(L.O.C)一种产品经过40多年的努力和发展,安利公司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知名的大型家庭日用消费品生产商与销售商,被美国富布斯杂志列入全美500家私人企业排行榜目前,以Amway(安利)为商标的400多种产品畅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产品主要包括纽崔莱保健食品系列雅姿美容化妆品系列安利个人护理产品系列安利家居护理系列等产品。

美国安利亚太区公司从1971年在澳大利亚设立第一个分公司以来,中国香港、中国澳门、马来西亚、新西兰、中国台湾、泰国、文莱以及中国大陆的独家代理权,总部设在中国香港。1972年,由世界维生素工业之父卡尔〃宏邦于1934

年创立的纽崔莱被收购于安利旗下。安利中国于1992年成立并开始投资建厂,1995年4月10日正式开业。结合中国国情,从1998年7月起,安利中国以大型生产性企业定位,以“店铺销售加雇佣推销员”方式经营。销售纽崔莱营养保健食品、雅姿美容化妆品、个人护理用品、家居护理用品四大系列。在广州建有先进的大型生产基地,占地面积达14.1万平方米,同时拥有占地4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物流中心。

1.2营销模式

安利的采用直销的经营模式,产品从工厂生产出来,经过经销商、直销员或者专卖店,直接到客户手中,减少中间的流通环节,并保证其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让客户可以得到更好的服务。安利的销售模式被认为是最好的营销模式,美国哈佛大学将安利的奖金制度作为一个MBA案例,让学生学习;中国人民大学MBA市场营销卷也将安利的营销模式收录进去,以及日本的早稻田大学也将其收录,可见其制度较高的市场价值及学术认可度。

现代直销是采用直销倍增学原理结合电子商务先进管理手段的复合型营销模式。

安利公司一直是直销行业的领跑者。 安利公司一直是直销行业的领跑者。

1.3公司实力

安利公司在美国所处的地位,如果和电脑业盟主IBM、汽车生产龙头通用(GM)相比,规模的确有较大的差距。因为安利生产的产品都是日用消费品,廉价的家庭及个人护理日用品,并非电脑、汽车之类的高档昂贵的商品。在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Forbes)》2008年全美最大100家私人企业排名中,安利名列第44位。值得骄傲的是,四十年来,安利公司也经历了美国两次严重的经济衰退,但经营效益从未减少。在不景气时期,包括IBM与OMgod公司都曾大量裁员,但安利公司从未裁减过员工,其生产及经营规模一直维持稳定发展。

成功人士度假、会议之用。

1.4先进技术

安利产品之所以在世界各地均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有赖于安利研发中心对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2000年安达高公司成立后,捷通(Acce Busine Group)开始全面负责公司产品研发、科学研究、包装设计和质量管理等工作,研发机构主要位于美国亚达城和加利福尼亚,并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人才和实验设备。为

提高产品品质,安利在公司总部耗资数千万美元,兴建了现代化的研究发展中心。

安利在全球设有65个实验室,聘有57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这些实验室每天都进行约500个研究项目,主要包括产品配方、产品评估、检测和生产流程制定与完善等内容。

1.5产品价格

安利产品从质量上讲是优质的,但是就整个市场而言,其产品价格要高出同类产品很多。即使有个别产品在个别时期超越所在产品大类的利润区间,但也不能长期改变该产品大类在整个市场中的获利表现。表1和表2给出了安利部分产品与同类产品价格的对比。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安利产品价格偏高,但高价格的产品却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造出骄人的成绩。从家居清洁洗涤护肤用品到厨房器具以及营养滋补食品,以Amway为商标的系表列产品在许多家庭中随处可见,当人们享受安利产品带来的惬意和温馨的时候,安利也在享受着一种喜悦,那就是商业上的成功。

2.企业各阶段经营目标分析

2.1近景目标

短期阶段目标:①打造发展主业突出、特色鲜明、规模大和竞争力强的创新型日化企业,员工素质、综合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提高,构建和谐企业关系取得新进步。

②在优化结构、增强活力、提高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未来2~3年,公司计划形成年销售产值350亿元左右,取得良好的效益和投资回报,不断发展壮大。

③在核心业务方面,争取全球市场主导产品领先地位,部分目标产品力争取得全球数一数二的水平;打造一家日化世界级企业,努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日化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基地。成为一家充满活力、最具有价值的企业,一家为社会创造更美好产品的企业。

2.2远景目标:力争成为全球最优秀的直销日化企业。

3.企业所在行业市场和竞争状况分析

3.1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抗衡

安利在中国的产品有纽崔莱的保健品,家庭护理用品,个人的护理用品,美容化妆品系列。在中国安利的销售模式是店铺经营+直销员销售的模式。总体来讲还是直销商的销售形式。目前,直销行业在中国还不是很成熟,但是,安利在中国就做的比较好,而且它经常为一种发展趋势,日益成熟发展壮大。

3.2潜在竞争者的威胁

除了直销行业中的一些潜在的竞争者之外,还有其他行业中的竞争者。以安利产品中洗涤灵为例。由于安利的洗涤灵和其他品牌的洗涤灵相比,在价格上要高出十几倍,这无疑成了安利的巨大竞争者。其他的产品亦是如此,由于安利产品的高价格,使得不少人只能望而却步。去选择其他的产品。进而使得安利的客户开始流失。

3.3替代品的威胁

安利的直销销售的是一些日常用品。但是由于安利的价格比其他同等商品的价格要高很多,并且中国居民对直销有着不少的误解。所以,安利在中国的路还是很长的。企业来自替代品的竞争压力主要有三点:

1、产品的价格

2、质量、性能或是其他方面的满意度

3、消费者的忠诚度

对于安利来讲,安利引以为豪的就是安利产品的质量。安利公司有自己的产品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安利的产品是没有什么可也怀疑的。但是在产品的价格和消费者的忠实度上,安利公司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安利的产品在价格上要远远高于其他的产品数倍之上,这样安利公司的产品面向的客户就会很窄。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市场上,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性非常的高。只要是有低价的产品,并且在产品本身的性能上没有什么显著的差别,那么消费者一般会选择低价的产品。

3.4供方议价能力

安利在广州建立了安利的生产基地,做到安利产品在中国的本土化生产。安利的公司的生产一条龙,在节约成本的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3.5买方议价能力

安利的购买者主要是中高层的消费者或是一些宾馆、酒店中能大量购买安利产品的地方。由于安利的公关做得很好。使得安利的产品销路很广。

3.6竞争对手举例—完美

优点:

2002年完美公司顺利通过四项权威认证,保健食品GMP认证,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认证,IS09001:2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0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各项体系的认证在完美公司从上到下严格贯彻实施,为其产品质量提供了全方面的保障,同时,也是完美成为了安利纽崔莱最大的竞争对手。

完美的产品主要定位为低端消费者,以价格便宜主城商业界。且近年来,完美的品牌知名度,信誉度,忠诚度越来越高,多次受到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及行业协会的赞誉及肯定,也越来越为广大消费者所熟知和喜爱,曾多次荣获“中国消费者放心产品信誉品牌”等称号。

缺点:

但近几年已完美保健品中毒事件严重影响了其信誉。公司成立得时间晚,没有专门的技术研发中心和天然的有机植物种植产地。没有绿色食品的保障。

4.企业定价的主要策略

产品价格是市场营销组合因素中十分敏感而又难以控制的因素,它直接关系着市场对产品的接受程度,影响着市场需求和企业利润的多少,涉及到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等各方面的利益安利产品高定价策略源于安利公司一直以来实施的绿色产品定价策略高品质产品定价策略以及不同产品区别定价策略。

4.1绿色产品定价策略

安利所倡导的绿色产品是其产品定价策略的重要影响因素安利公司凭借其在全球成功的经验并结合中国市场环境的实际,意识到在中国市场上与中外同行的竞争,必将受到更加严峻的挑战,只有在某些方面略胜一筹,方能保持竞争优势。于是,安利公司将市场定位在绿色营销和知识营销的策略上,唤醒人们保护生存环境爱护健康生活的意识。在人类生存环境日益受到污染和危害的今天,人们对自身安全意识的增强,对绿色产品的渴望和需求,无疑是市场定位的最佳切入点 安利公司的绿色产品因此抢占了先机,它的高价格也就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绿色产品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有益健康保护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在制定价格时,企业将环保方面的支出计入成本,形成绿色成本,使之构成绿色价格的一部分。绿色产品一方面具有使用安全有益健康的优点,另一方面又能够改善消费者的生产生活环境,其品质高于非绿色产品,使消费者获得了更大的福利。消费者应该为此承担一定的成本,这也成为绿色价格的一个组成部分。安利的绿色环保理念,集中体现在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方面,这是多年来安利投入最大也是获得赞誉最多的部分。安利对于环保的重视是颇为有名的,它所有的清洁用品均有生物降解性能,不污染土壤和水源安利于 年美国发出禁止氯氟碳化物作为气雾产品的推进剂的禁令前,就已在全球开始全面停止使用破坏臭氧层的氯氟碳化物,改以碳氢化合物作喷雾产品的推进剂除此之外,安利产品因均为浓缩型,采用纯天然原料制成,并且享有绿色环保产品的美誉,因而倍受各国政府的推崇。

4.2高品质产品高定价策略

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赢得顾客信赖的根本。安利坚守追求完美品质的承诺,赋予质量以道德尺度,即把质量当作一种美德,一种因为它本身的缘由

应该追求的东西,而不只是一种盈利的策略。质量是实际的,质量也是道义的 美学的,并且是感性的和主观的安利洗涤产品系列中的洗洁精与同类产品相比在使用方面具有需求量少且不损伤皮肤的护肤功能,安利产品对顾客入微的体贴和关怀令人由衷叹服进而萌发亲近感,这也是消费者能够接受其高价格的原因安利对产品品质的追求一直走在同行业的前列。

4.3不同产品区别定价策略

4.3.1美容化妆品定价策略

美容化妆品定价策略主要考虑成本市场重复消费同行业竞争对手以及持续发展等因素安利公司进入中国时,我国国内企业尚没有一家规模化品牌化的日化企业,这就为外资企业占领中国市场创造了条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日化产业一直是宝洁和联合利华的天下。当时的中国经济处于一个由计划逐渐向市场转型的时期,消费者的需求日渐升温,是一个供小于求的经济形态。而此时的安利公司面对的是两个极端的市场,一方面是价格低廉很容易打开市场的联合利华、宝洁以及刚刚发展壮大的国内企业品牌;另一方面是随着国门开放不断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知名品牌。这就给安利产品的定价出了一道选择题:定价过高相对会失掉一部分的低收入消费者,定价过低又无疑是在作茧自缚。产品定价既要考虑到终端消费,又要考虑到长期的发展。当以价格和战略取胜的一些国内外企业相竞打广告战价格战的时候,安利从一开始走的就是直销的模式。当这些企业在竞争快消品的同时,安利做的是高浓缩当产品的使用周期和价格都不相上下的时候,产品质量就会日益凸显出优势。安利产品就是利用产品自身的高浓缩优势,计算出产品的使用周期而后制定出合理的价格。当消费者走出价格低是决定购买与否的关键这一误区时,消费者更加注重的是实惠,更加看重的是品质和效果。当各大商家竞相把大量资金投入到广告以带动终端的时候,安利缩小了广告成本,使之转化为经销商乐于分享的动力。当大多数消费者的价值观仅仅停留在产品贵不贵的时候,安利经销商则引导消费者不再考虑产品贵不贵,而是考虑值不值;当消费者将产品的使用周期和产品的价格进行比较的时候就会发现,安利的产品并不比别的产品贵。综上所述,安利的定价策略就是在同类产品的竞争中,在保证利益和长期发展的前提下,将价格持平于市场的同时大打质量战,并在激励和把握好终端销售的同时逐步占领市场。

4.3.2营养保健品定价策略

安利的直销模式非常适合保健食品推广,这一推广模式也恰恰符合保健食品

的一贯定价策略。直销作为一种销售方式并非适用于一切产品,其应用范围是很有限的,最多的直销产品当属保健食品和化妆品。安利转型后,取得巨大成功,整个公司成长最快和份额最大的业务就是纽崔莱营养食品,销售额超过10亿元,占安利(中国)当年总销售额的45%。购买直销的商品,往往是一通电话,服务就到,甚至是直销人员与客户主动联络。在当今繁忙的工商社会,这种服务是极受消费者欢迎的,因为直销的商品是借助人与人之间的推销来最终完成销售的,因而可以将所卖商品的特点用途用法用量解释得更加清楚,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些方法要比单纯的广告或平面广告来得更有效基于以上因素,在产品价格定位时,一般皆以较高价位或较高利润的姿态出现,这是符合保健食品一贯的定价策略的个人及家居护理产品定价策略,安利在进入中国之初,由于工厂刚刚开始运转,面对营运费用高销售批量尚未打开市场的局面,为确保总体利润,安利先期在产品定价上采用了高品质高定价策略,即产品价格大大高于当时同类日化产品的价格,为了在市场上确立高品质高价格的形象,安利在强化产品品质的巨大优越性的同时,又推出其他同类厂家无法提供的换一瓶退一瓶的100% 满意保证机制,向消费者展示了对自己产品品质的信心,让广大消费者能够利用其退货政策的漏洞,实际尝试使用安利产品,极大地扩充产品实际使用人群,有效积蓄了市场的品质口碑效应,占领了品牌战略的品质美誉度至高点。5.企业在各阶段的定价策略分析

5.企业在各阶段的定价策略分析

5.1第一阶段:(探索期)

满意定价:(第一阶段)安利滋生是一个以中医学的新产品,由于工厂刚刚开始运转,营运费用极高,市场批量尚未打开,1997年,安利将退货政策“换一瓶退一瓶”的满意保证机制调整为“用一半退一半”,让利用其退货政策尝试使用安利产品的人群,因价格高的原因暂时离开安利,塑造市场的价格蓄水池与悬念效应进而市场被批量打开,随着原材料的进口关税及产品消费税率的降低,加上扩建后工厂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安利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迅速地培育了产品实际使用人群,有效积蓄市场的品质口碑效应,使得滋生顺利占领市场 。

5.2第二阶段:(成长期)

绿色定价:安利滋生是凭借安利公司雄厚的资和先进的技术,来制造的消费者渴望和需求的“绿色产品”。我利用“绿色”以及保护环境来制定价格的高低。

尾数定价:我们还将产品以“8”、“9”来进行尾数定价。“8”“9”是发和长长久久的谐音,正好符合消费者的心理。

5.3第三阶段:(成熟期)

组合定价:推出儿童套餐、老人套餐、漂亮女人套餐等一系列套餐进行组合定价,这样的套餐可为消费者节省20%,也提高了公司的销售额。1999年,安利推出10项振兴计划,开始了低价占有市场的策略,把包括个人家居护理产品在内的半数以上的产品价格大幅调低30%-40%,使得价格产生极大的落差调整后的价格极具竞争力,大量吸引原先因价格高而暂时离开安利的中间市场以及口碑效应所带来的顾客,安利产品一时成了物美价廉的代名词降价后,安利公司的销售额急剧上升,这是安利公司采取的先扬后抑的价格策略。

6.结束语

在整个美容化妆品营养保健食品以及日用化工产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中,安利公司直销产品的高价格之所以能够畅销,除了产品因素以外,其主要基础还是直销模式和其产品定价策略。本文通过对安利公司所涉足的美容化妆品营养保健品和个人及家居护理产品的定价策略逐一进行分析,探索了安利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和策略,希望能给我国的同类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启迪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欧志葵,《跨国公司在华战略大转变》[2007]南方日报,

[2]秦 勇,宁德煌安利在中国的市场营销策略[2002]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3]王黎庆,《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2002]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4]郑星季,《全球最成功直销公司的成长之路——安利传奇》,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5]郎泰晨,《直销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以安利为例》,商业研究 [6]孙海燕,《如何进行产品定价》[200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7]覃成菊,《绿色产品的价格营销策略探讨》[2003]消费经济

第12篇:房地产市场调研推广与定价策略

内容简介

《房地产市场调研推广与定价策略》主要内容:上篇:房地产市场调研。本篇讲述了房地产市场调研的现状、方法、误区、调研的要素以及策略,还有调研报告的写作和实例。中篇:房地产市场推广。具体包括房地产市场推广前的准备、推广的策略和方法、成功推广的案例以及推广过程中用到的图表工具等。

下篇:房地产市场定价。具体包括房地产市场定价方法、定价策略,并且列举了一些实例以及定价过程中用到的图表工具等。

编辑推荐

《房地产市场调研推广与定价策略》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从“如何做”到“如何有效地做”再到“如何成功地做”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最有价值的房地产调研推广和定价策略房地产相关从业人员职业素养提升的必备宝典和短训读本。

目录

上篇 房地产市场调研

第1章 调研从这里开始——必备理论知识 1.1 房地产行业市场调研现状透视 1.1.1 目标模糊 1.1.2 缺乏计划 1.1.3 调研项目

1.2 市场调研如何在房地产行业中应用 1.2.1 市场调研前期 1.2.2 市场调研中期 1.2.3

1.3 房地产市场调研的项目 1.3.1 经济环境 软环境调查 硬环境调查 1.3.2 周边环境

土地性质调查 用地周边调查 地块交通调查 配套设施调查 1.3.3 市场供给与需求调研 市场供给调研 市场需求调研 1.3.4 市场调查质量控制

客观性 全程性 全员性 综合平衡性

1.4 市场调查的实施要点 1.4.1 市场调研的具体内容

市场环境 市场需求和消费行为 产品调查 价格调查 促销调查 营销渠道调查 竞争调查 1.4.2 市场调研的关键点 调研方向 调研阶段

1.5 房地产市场调研的方法 1.5.1 按调研对象划分 全面普查 重点调查 随机抽样 非随机抽样法 1.5.2 按调研方法划分 访问法 观察法 实验法

1.6 房地产市场调查的程序 1.6.1 初步调查

情况分析 预备调查 决定研究范围

1.6.2 决定收集资料的方法 次级资料 原始资料 1.6.3 设计调查表

决定调查方式 决定采用哪种类型的问题 设计调查表时应注意的事项 1.6.4 选样

随机抽样 计划抽样 分层抽样 1.6.5 资料整理与分析 编辑 编号 制表 分析与解释 1.6.6 报告的准备与提出

1.7 走出房地产市砀调研的误区 1.7.1 没有完美的市场调研 1.7.2 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

1.8 房地产开右不同阶段的市场调研 1.8.1 购地前的宏观调查 1.8.2 购地后项目产品定位分析 1.8.3 配合产品设计进行的调查 1.8 4 配合市场营销进行的调查 1.8.5 其他方面的调查工作

第2章 深度分析阶段——调研的要素及分析 2.1 如何避行房地产市场的分析 2.1.1 分析精要

掌握基本的数据和事实 重视价格和空置指标 重视宏观经济 重视分析的模式化 2.1.2 分析的作用

开发商 投资者和金融机构 设计人员 营销经理 地方政府 租户和购房者 2.1.3 市场区域的确定

营销市场区域和大小的因素 物业类型和市场分析 2.1.4 市场分析因素

宏观因素分析 市场供求分析 相关因素分析

2.2 如何进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市场调查 2.2.1 调查内容

对经济与发展形势的了解 对房地产市场发展态势的了解 对房地产政策法规和政府有关措施的了解 对项目周边居民的调查了解 对周边同类楼盘的调查了解 2.2.2 调查方法

直接调查间接调查 直接征询现场“踩点”调查

2.3 如何确定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市场定位

2.3.1 市场定位的基本程序和内容 市场调研后期 2.3.2 市场定位的基本原则 2.3.3 市场定位中存在的问题 2.3.4 市场定位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2.4 客户细分与市场定位 2.4.1 客户细分 2.4.2 市场定位

2.5 对竞争者进行分析

2.5.1 识别房地产企业的竞争者 2.5.2 确定竞争者的目标 2.5.3 确定竞争者的战略 2.5.4 判断竞争者的反应模式 2.5.5 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2.6 房地产竞争情报的收集方法和分析技术 2.6.1 竞争情报源

正式出版物 非正式出版物 互联网 人际网络 房展会或研讨会 2.6.2 竞争情报的收集方法

文献检索 搜索引擎和网络数据库 专项调查 2.6.3 房地产竞争情报的分析技术

SWOT矩阵分析法 竞争对手跟踪 反求工程 市场信号分析 事件分析

2.7 市场购买行为分析

2.7.1 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与消费者购买 个人因素与消费者购买 心理因素与消费者购买 2.7.2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类型

消费者卷入购买的程度所购商品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别程度 2.7.3 购买决策过程

确认需要收集信息 评估供选择的品牌 决定购买 购买后行为

2.8 对目标物业的分析 2.8.1 目标物业的特征分析

法律特征 地块和地上物的物理特征 经济/财务/区位特征 2.8.2 竞争性区域的定义和交通便捷度的概念 典型市郊家庭应考虑的因素 零售空间使用者考虑的因素

第3章 让调研生动起来——具体的市场研究策略 3.1 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 3.1.1 市场研究 3.1.2 建筑方案的拟订 3.1.3 项目开发的SWOT评价 3.1.4 项目经济分析 3.1.5 项目开发环境分析

3.2 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步骤与内容 3.2.1 可行性研究的步骤

组织准备 场调查与资料收集 开发方案的设计、评价和选择 详细研究 编写研究报告书 3.2.2 房地产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项目概况 市场分析和需求预测 规划方案的优选开发进度安排 项目投资估算 资金的筹集方案和筹资成本估算 财务评价 风险分析 国民经济评价 结论

3.3 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与收入估算 3.3.1 投资估算

土地费用 估算前期工程费用 房屋开发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开发期税费 其他费用 不可预见费

3.3.2 成本费用估算结果的汇总 3.3.3 资金使用计划 3.3.4 收入估算与资金筹措 收入估算 资金筹措

3.4 可行性报告的撰写及写作格式 3.4.1 可行性报告的撰写 3.4.2 可行性报告的写作格式

第4章 经典战例回顾——调研实例及报告 4.1 长沙市场房地产消费走势调查分析报告 4.2 太原市经济适用住房需求调研报告 4.3 沈阳别墅市场调研报告 4.4 “西山美墅”别墅市场定位报告 4.5 成都别墅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4.6 国际企业中心开发计划书 4.7 国际风情街项目调研规划书

4.8 重庆臭林匹克花园项目(市场调研分析) 4.9 风陵渡商业街市场调研报告

第5章 调研实战工具箱——项目规划与市场调研实用图表 5.1 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合同 5.2 消费者购房意向调查问卷 5.3 居民住房与需求市场调查问卷 5.4 竞争楼盘与竞争对手情况调查表 5.5 工程项目市场调研表 5.6 市场调查程序图

中篇 房地产市场推广

第6章 做好你想到的每一步——市场推广前的准备工作 6.1 市场研究与售房前的准备 6.1.1 市场研究

购房者研究 产品研究 市场分析 竞争产品分析 6.1.2 售房前的准备

了解本房屋的优缺点 做好“答客问”

6.2 购房者心理与行为曲具体分析 6.2.1 购房者心理的具体分析 需要与动机 感知觉 学习信念和态度 6.2.2 购房者行为的具体分析

消费者和消费者行为 影响购房者行为的主要因素

6.3 走出房地产推广的误区 6.3.1 策划创意 6.3.2 综合推广 6.3.3 网络推广 6.3.4 转嫁风险的包销 6.3.5 强势推广 6.3.6 偏废本地市场 6.3.7 外销诱惑与夸张配套 6.3.8 非零销售

第7章 随机应变各种情景——售楼时具体的推广策略与技巧 7.1 楼盘的销售推广 7.1.1 商品房的销售推广 7.1.2 写字楼的销售推广 7.1.3 酒店式公寓的销售推广

7.2 尾楼与滞销楼盘的销售推广 7.2.1 为什么尾楼和滞销楼卖不出去 7.2.2 怎样把尾楼和滞销楼卖出去

第8章 推广不仅仅是售楼——房地产营销推广 8.1 房地产营销推广的促销策略 8.1.1 房地产营销的客户细分 8.1.2 竞争性营销策略 8.1.3 cs战略与房地产营销 8.1.4 房地产网络促销策略

8.2 房地产营销推广的价格策略 8.2.1 高开低走 8.2.2 低开高走 8.2.3平稳推进 8.2.4 波浪螺旋

8.3 房地产营销推广的品牌策略 8.3.1 房地产营销中的品牌战略 8.3.2 房地产品牌的创建 8.3.3 房地产营销借势“人脉传播” 8.3.4 房地产品牌异地传播和推广三部曲 8.3.5 打造房地产品牌的三个问题

8.4 房地产广告语欣赏

香格里拉 水莲山庄 摩天引 阅读欧洲 建筑年鉴 御松园 太平洋时代 霞关 丽宝经典 信义计划 盛宴元利星河 天空之城 新闻线上 丽致文林 逸仙雅林 中悦仁爱广场 海神 世纪都会 晴轩 新都城 浅月湾其他

第9章 中国式推广的成功方案——推广案例列举 9.1 博雅美景房地产推广策划

9.2 小户型白领公寓网络行稍推广方案 9.3 太原房地产项目媒体整合推广策划案 9.4 北京中环世贸中心推广策划方案 9.5 莱恩田园区广告策划书 9.6 世纪银座广告推广方案 9.7 天健花园新品牌广告策划

9.8 哈密市大十字商业街营销推广方案

9.9 房地产不等于钢筋加水泥——碧桂园策划思路 9.10 广州芳草园——打动人心的三次推广运动

9.11 吉林万达•江畔人家——“新城市主义”闪现创新睿智

第10章 推广实战工具箱——推广策略过程实用图表 10.1 单纯销售队伍组织结构图 10.2 功能营销队伍组织结构图 10.3 营销推广计划制定步骤 10.4 营销推广计划表 10.5 销售代理评估表

10.6 营销推广管理工作流程图 10.7 营销工作执行流程基本要求 10.8 营销策划主体内容执行计划表 10.9 营销推广控制流程图 10.10 营销推广控制程序图 10.11 市场营销审计程序图 10.12 销售推广计划表 10.13 媒体推广计划表 10.14 现场包装计划表 10.15 宣传业务事项报告书 10.16 品牌延伸效果测试表 10.17 广告管理流程图 10.18 广告企划流程图

下篇 房地产市场定价

第11章 理论引导实战——定价方法综述 11.1 房地产价格的构成 11.2 商品房价格的构成 11.3 房地产定价的目标 11.4 成本导向定价法 11.5 需求导向定价法 11.6 竞争导向定价法

11.7 房地产垂直价差的确定方法 11.8 房地产水平价差的确定方法 11.9 房地产价格调整

第12章 实战全攻略——各阶段定价策略 12.1 房地产定价基本策略

12.2 房地产各阶段定价策略的分析 12.3 开发商新开楼盘定价策略

12.4 商品房销售过程中的价格调整策略 12.5 多层住宅定价标准 12.6 商铺定价的策略 12.7 商铺租金及售价定位 12.8 项目价格定位

12.9 九种类别房产的定价规律

第13章 定价实战工具箱——定价涉及的图表 13.1 房地产开发项目资金使用计划表 13.2 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贷款的指标 13.3 房地产开发项目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13.4 贷款还本付息估算表

13.5 北京市办理在建工程按揭贷款须提交的资料及程序 13.6 内部银行贷款程序图 13.7 借款偿还计划表 13.8 广告预算书 13.9 广告费用预算表 13.10 广告费用分析表 13.11 品牌推广成本控制表 参考书目

文摘 上篇 房地产市场调研

开发楼盘之前要进行市场调研,这和买房之前要看房一样的天经地义,但有些房地产开发商往往错误的以为市场调研就是不厌其烦地让老百姓或者潜在客户填市场反馈单,到最后发现得到的结果毫无用处,那么如何才能让最珍贵的“数据收集和市场分析”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呢? 第一章调研从这里开始——必备理论知识 1.1 房地产行业市场调研现状透视

市场研究作为现代营销决策的基本手段之一,已经在快速消费品行业中广泛应用,国际性的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品牌每年在市场研究上都会投入较大的资金,有些公司甚至在制度上明确规定,将每年营业额的一定比例投入到市场研究当中。

那么国内房地产行业对于市场研究的应用状况到底怎么样呢?巾.场研究到底在房地产行业当中扮演什么角色呢?市场研究能够帮助开发商解决什么问题呢?开发商究竟应该如何应用市场调研呢?

1.1.1 目标模糊

1.寻求市场调研服务提供商时的原则

开发商对“市场调研”的应用比较普遍,对调研机构的选择比较盲目。90%以上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进行项目开发的时候,都进行过“市场研究”,而且,开发商自己认为的“市场调研”和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研究存在较大的差异。

绝大多数开发商由企业内部完成市场调研工作,仅有15%的开发商曾经聘请专业的市场研究公司进行过市场研究,另外有80%左右的开发商表示市场研究主要由企业内部人员完成,其他由销售代理公司、策划公司完成;开发商在寻求市场调研服务提供商时,至少需要把握以下两个原则:

第一,中立性/客观性原则,承担市场研究的机构必须和开发商保持中立原则,换而言之,凡是与开发商存在利益关联的(包括开发商内部或者外部)都不适合承担市场研究的角色。 第二,专业性原则,承担市场研究的必须拥有市场研究的专业知识,同时必须拥有房地产研究的专业经验,实践表明,研究机构的房地产研究专业研究经验往往决定了调研项目的成功与否。 2.需要分析的几个方面

下面我们简要分析一下目前承担市场研究的各方是否符合以上两个原则: (1)企业内部。

企业内部研究部门(不论是“前期部”,还是“策划部”,或者“市场部”)和开发商之间存在隶属或者关联关系,不符合“中立性”原则,而且企业内部部门通常处在“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位置,同时对于有些问题容易“先人为主”;另外,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专业市场研究人员(尤其是接受过市场研究系统训练,同时具备房地产研究丰富操作经验的研究人员)匮乏,所以目前绝大多数企业不具备自行研究的能力和条件。 (2)销售代理公司。

策划公司,目前也不适宜承担市场研究的任务,这是由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运营模式决定的。目前的销售代理公司,策划公司,广告公司在房地产营销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夸大,同时销售代理公司,策划公司,广告公司由于和开发商之间存在很深的利害关系,基本上不可能独立。销售代理公司的目的是为了拿到项目代理权,他们往往向开发商承诺提供免费调研服务,而最终的结果和目的往往只有一个“拿到项目代理权”,这违背了“中立性/客观性原则”,同时目前绝大多数销售代理公司,策划公司,广告公司不具备专业的调研能力。 (3)一般的调研公司。

调研公司完全满足市场研究所必须的“中立性/客观性原则”,但必须强调的是,目前绝大多数调研公司不具备房地产市场研究所具备的要求,普通消费品的研究模式和研究思路完全不能适应地产调研的要求,这也是部分知名调研公司(不乏国际知名调研公司和国内知名调研公司)调研案例失败的原因。

从目前房地产开发商对市场调研的应用以及对研究机构的选择,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开发商已经开始认识到了“市场研究”在房地产开发中的作用,但目前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开发商在寻求市场研究机构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1.1.2缺乏计划

从房地产开发商进行房地产市场研究的时机来看,主要还是集中在前期(占70%以上),另有将近20%的开发商表示“在任何需要的时候”都会进行研究;有17%的开发商表示在项目中期会进行市场研究;而定期或者长期进行市场研究的开发商所占的比例不足10%。众所周知,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如果盘子比较大,相应的开发时间会更长,通常会分若干期进行开发。而区域的地产市场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如果以不变应万变,很可能会遭市场淘汰。所以市场调研应该是有计划地开展。从目前开发商关注的研究课题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研究

2/3的开发商表示曾经进行过“区域/区位研究”。区域/区位研究在房地产市场研究中比较常见。由于房地产产品在其生命周期范围内,具有不可移动性,同时属于差异化程度较高的产品,任何地产项目都不可能脱离其所在的区域而独立存在,区域的属性、成熟程度、交通状况、目前的供给和需求状况等因素对于项目成功与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区域研究通常应该在开发商受让土地之前完成,如果区域特性和开发商要开发的项目不吻合,最好放弃,但由于目前土地属于稀缺资源,开发商通过各种途径想办法拿地,所以区域研究在前期并没有引起开发商的足够重视,许多开发商在真正进行开发时(通常是进行二级开发时),发现几经周折拿到的地块成了“烫手山芋”,这完全是决策程序倒置造成的。 2.项目定位研究

58.3%的开发商表示进行过“项目定位研究”。项目定位研究通常在二级开发启动前进行,定位研究包括“目标用户定位”、“价格定位”、“户型/开间及其配比”等。项目定位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为潜在用户画像,明确谁是我们的目标用户?他们的偏好是什么?他们的生活模式是什么样的?第二,目标用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户型、价格、装修、外立面、设计风格、内部格局、园林、会所、配套、物业等等);完该部分研究需要通过消费者研究、竞争项目调研、房地产消费需求及趋势等各方面综合考察。 3.竞争项目研究

41.7%的开发商表示进行过“竞争项目研究”。竞争项目研究是开发商自行调研时经常采用的方式。“竞争项目调研”在整个房地产调研中占有1/3的比重,区域研究、定位研究、消费者研究中都会涉及相关的研究内容。房地产产品严格意义上将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产品,这一点和普通消费品(甚至是大规模流水线生产的耐用消费品,如汽车)的完全同质化存在着根本的区别,但由于消费者在选择房地产产品时经常会存在若干个备选方案,具体表现为一定的区域范围、一定的价格区间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凡是满足消费者备选的产品(项目)集合的元素都可以界定为竞争产品。 1.1.3 调研项目

房地产调研到底应该调研什么?完整的地产调研项目一般包括如下3个板块的内容: 1.区域环境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政策法规分析、区域发展规划、区域供需状况分析、商业配套分析、公交线路分析、自然环境分析等。 2.竞争项目分析

项目所在具体地理位置、交通分析、社区周围环境分析、户型及配比、小区整体设计风格、园林景观设计、绿化率分析、楼宇配套设施、销售价格及付款方式、其他营销策略分析。 3.购房者需求调查

包括:购房者购房的目的及原因、购房者购房心理及动机分析、购房者选择楼盘时的关注因素、购房者追求的生活方式、购房时主要的信息获知渠道等。

除了以上完整调研项目的调研内容以外,房地产调研经常会开展专项的市场研究,如“商业配套需求调研”、“会所需求调研”、“户型调研”、”价格调研”等。 1.2 市场调研如何在房地产行业中应用 1.2.1 市场调研前期

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公司的投资方向决策。此阶段涉及的研究方向相对比较宏观,主要有:

1.宏观经济信息

包括政策法规、房地产经济指数、城市规划、区域人口特征、基础设施等基本状况等。通过对宏观市场信息的分析了解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及动态。相关市场信息——包括金融市场、业界动态等与房地产有直接与潜在关系的信息,以推论房地产市场发展前景。 2.房地产品研究

售楼盘资料统计分析包括本地所有的房地产项目数据库资料,可进行市场供应量、价格、户型特点、装修情况、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情况等各方面的统计分析。

区域市场分析是根据数据库资料对特定区域市场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典型个案,对区域市场特点进行分析。

楼盘汇总分析是阶段性对楼盘进行统计分析,追踪市场发展方向。 3.消费需求趋势研究

主要针对消费者对某类房地产的总需求量以及房地产需求的发展趋势研究。主要包括需求动机、购买行为以及需求影响因素的研究,这些研究将作为开发商把握需求动态的依据,并以此开发出新的产品,并不针对于某一个特定楼盘项目。 4.品牌研究

在房地产行业发展还不是很正规,以及消费者对开发商认知程度比较肤浅的情况下,品牌形象的塑造会为产品销售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房地产开发商正逐步重视品牌的建设,而品牌研究将成为品牌建设的基础。 1.2.2 市场调研中期

开发商在购置土地之后,需要进行相应的项目开发。次阶段开发商的主要工作环节包括:具体的项目定位、项目规划与设计、项目的建设、项目的推广与销售。 1.项目定位研究

考虑具体楼盘项目所处的区域,通过对消费者置业消费需求的研究,结合周边竞争项目的研究和区位特征研究,对特定区域内的将建楼盘进行准确的定位。 2.消费需求研究

了解消费者对特定区域楼盘的需求细节、消费动机、消费行为与习惯、决策过程、媒体消费习惯,结合其家庭背景资料、置业阶段与用途、家庭的生活形态以及事业发展形态进行市场细分,并确定各细分市场的规模。 3.竞争楼盘研究

了解特定区域内竞争楼盘,尤其是明星楼盘的销售状况、主要卖点、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因素,为特定将建楼盘的定位提供参考依据。 4.产品测试研究

在项目定位之后,目标消费人群趋于明朗,该阶段的市场研究应当侧重于项目细节方面的研究,针对特定将建楼盘,依据设计结果对楼盘的各指标分别进行测试。具体的测试内容主要包括: (1)社区配套设施与功能需求测试。 (2)建筑类型与容积率之间的匹配关系。 (3)房屋格局/面积与各功能区的使用习惯。 (4)对装修的意见与个性化实施。 (5)朝向/采光与居室功能之间的关系。 (6)特定需求的价格定位研究。 1.2.3 市场调研后期 1.楼盘媒体宣传分析

对本地在售项目进行主要媒体的广告投放量统计,可进行楼盘卖点、营销策划活动等市场营销方面的资料收集,可根据资料进行媒体投放及营销方式分析,同时作为竞争研究的有力补充。 2.销售现场研究

这是主要实现市场推广手段效果的评价研究。在楼盘的预售与公开发售阶段,将会有数量众多的、不同性质的消费者到销售现场关注开发商的产品。通过对现场的了解、意向购房人群的调查、对销售阶段的媒体策略、销售策略调整提供参考依据。其中涉及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1)特定楼盘信息的来源以及最主要的影响渠道。 (2)看房者所处购房的阶段,以及看房行为与习惯。 (3)楼盘评价以及与竞争产品对比。 (4)对销售中心以及人员的评价。 (5)看房满意度研究。 3.销售监测

随时对销售现场的潜在消费者,以及来电咨询的消费者收集相关的信息,并定期进行必要的回访,同时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开发商将能准确地掌握客户的反馈信息,销售成功状况、销售周期等重要数据,通过纠正不理想的工作内容,减少客户的流失。 4.业主满意度研究

现实业主的居住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到具体楼盘以及开发商的声誉,因此,提高现实业主的居住满意程度,将会为开发商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美誉度与忠诚度,并带来有效的销售业绩。该项目方向主要是了解消费者对开发商、特定楼盘以及物业等方面的满意程度。 就目前的房地产领域,作为客户方,房地产开发商对市场研究意识不强,并且缺乏对市场研究公司运作方式和研究技术的理解;作为服务提供商,诸如部分专业的房地产代理公司已经在该研究领域方面捷足先登了一步,并在房地产领域担当着全程顾问公司的职责,同时该类性质的公司具有良好的关系背景,在利用资源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作为传统的、专业的市场研究公司在进入房地产研究领域方面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困难。

市场研究公司应当在不断积累具体项目运作经验的同时,增加对房地产行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行业知识和经验。就目前而言,市场研究公司进入房地产研究领域的切人点是项目定位研究中的消费需求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向品牌研究、媒体效果研究等领域渗透。这些领域可以发挥市场研究在消费者研究技术与方法方面的专长,而这正是房地产营销代理公司所欠缺的。市场研究公司一方面可以直接与开发商进行接触;另一方面可以与房地产行业营销代理公司进行合作开展具体的研究业务,以期在房地产行业有更大的发展。 1.3 房地产市场调研的项目 1.3.1 经济环境

从项目实施的可能性出发,了解项目外部的约束条件,即对项目所在地区调查了解构成对投资效益产生综合影响的条件。其主要考察两个方面:一是软环境,即社会经济环境,它对投资效益起决定作用;二是硬环境,即城市设施环境,它对投资效益起保证作用。 软环境调查

(1)宏观经济规划。 (2)地区经济效益、经济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水平。

(3)产业结构和发展,工业、农业、商业、建筑业的结构比重,地区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技术是否先进、组织是否高效。

(4)融资状况,主要了解社会资金周转流动速度和利息情况以合理利用。 (5)政府各有关部门对房地产市场的管理情况、规划要求及税收政策等。 硬环境调查

(1)区域建设规划。 (2)区域土地供给量。

(3)市政交通设施、通讯设施、能源设施情况,包括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供暖等。 (4)生活配套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商场、超市、书店、车站、银行、邮政、电信等。 (5)所在地建材资源及其价格。

(6)当地的施工力量状况,包括技术装备、骨干队伍、人力资源、工程实绩等。 1.3.2周边环境 土地性质调查 (1)地理位置。 (2)地质地貌状况。 (3)土地面积及其红线图。 (4)七通一平现状。 用地周边调查

(1)地块周边的建筑物。 (2)绿化景观。 (3)自然景观。 (4)历史人文景观。 (5)环境污染状况。 地块交通调查

(1)地块周边的市政路网及其公共交通现状、远景规划。 (2)项目对外水、陆、空交通状况。

(3)地块周边市政道路进入项目地块的直入交通网现状。 配套设施调查 (1)购物场所。 (2)文化教育。 (3)医疗卫生。 (4)金融服务。 (5)邮政服务。

(6)娱乐、餐饮、运动。 (7)生活服务。 (8)游乐休憩设施。

(9)周边可能存在的对项目不利的干扰因素。 (10)历史人文区位影响。 1.3.3 市场供给与需求调研 市场供给调研

(1)地区房地产市场价格及变化趋势、价格组成、波动因素。 (2)各类房产在不同地点的价格水平。 (3)社会上可供房屋的规格、数量和质量。 (4)公开销售楼盘总数、面积及区域分布。 (5)高层、多层、单体、小区、别墅比例。 (6)住宅、写字楼、商用房比例。

(7)物业的规划设计、配套设施、环境及物业管理。 (8)物业规模、容积率、绿化率、主力户型。

(9)物业的销售价格及付款方式、交房时间、交房状况。 (10)物业的宣传、推广方式、销售进度。 (11)物业供应的潜力、供应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2)开发商和代理商的实力资质、品牌效应、经营思路、发展规划。 市场需求调研

(1)区域人口数量及构成、发展趋势、流动情况。 (2)企业经济效益情况。 (3)居民收入水平情况。

(4)居民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欲求。 (5)目标消费群总量。 (6)购房目的。

(7)欲购房区域、交通、周边环境。

(8)欲购房类型、面积、户型、风格、总体规划、配套环境。 (9)购房投入资金及所需付款方式。 (10)物业管理、服务项目、物管费用。 (11)理想交房状态。

(12)市场潜在需求量的调查(这类调查不仅为了预测商品房的需求量,而且也为了掌握具体的购买力及购买者,即有多少单位或个人在近期、中期、远期可能拿出多少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交易。包括消费者期望的价格和可接受的价格)。

(13)消费群体调查(消费对象是谁,群体大小,有多少购买力,消费者理想的需求是什么,从而了解可能的需求量、地点及房屋品种的倾向)。 1.3.4 市场调查质量控制

高质量的房地产市场调查有三个显著标志:系统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对市场调查来说要求互为必要条件,缺少任何一方面,都将导致市场信息“失真”,使市场调查失去意义。因此,房地产市场调查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其主要把握的原则如下: 客观性

房地产市场调查是一种集体合作的过程,受参加人员主观因素影响很大。但是,对调查质量的评价应是客观的,应以真实反映市场运行状况的指标来衡量其整体质量,应当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和规范的检验方法,不能因人而异,人为降低标准。 全程性

房地产市场调查质量的控制,不仅表现为事后的检查验收,而且表现为对调查前的预防和调查实施中的抽样,做到调查质量在事前、事中、事后都得到有效控制,并构成一个完整的控制体系。 全员性

全体调查人员都要有质量意识,并使各个主要环节有专人负责质量检查。 综合平衡性

实施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提高市场调查资料的系统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使这三者达到最佳的组合效果。这就需要认清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把握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方案和控制标准,正确处理好调查经费、调查精度、调查时限、调查项目等因素的关系。 1.4 市场调查的实施要点 房地产市场调查,就是以房地产为特定的商品对象,对相关的市场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记录和分析,进而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研究与预测验。由于土地和房屋位置的固定性(不动产),房地产市场调查也烙有很深的地域特征。我们对房地产市场的切入,也习惯依据地域形态,由单个楼盘到区域市场。再由区域市场到宏观环境,然后再从宏观环境回到单个楼盘、区域市场。不断的循环往复,融会贯通,才可真正把握市场的脉搏。

市场调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的市场调查不仅是单纯研究购买者的心理或行为,而是对营销活动中所有阶段加以研究。

第13篇:酒店业定价策略与技巧论文

酒店业定价策略与技巧的报告

目录

摘要.................................................................................................................................2

一、酒店业背景分析 .................................................................................................3

二、酒店业定价策略与技巧分析 ...............................................................................3 我国酒店行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3 酒店业价格竞争成因分析 ........................................................................4

(一)

(二)

(三)酒店定价的基本策略 ......................................................................................4

(四) 消费者导向的酒店定价策略 .....................................................................5

1、价格歧视是指对同样的商品或服务向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行为 ..................5

2、两步定价是指酒店向消费者为取得购买一种产品服务的权利收取一个固定费用,再加上他们所购买的每单位产品收费..................................................................7

三、

酒店业定价策略虚注意的问题 ............................................................................7

1

酒店业定价策略与技巧的报告

摘要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竞争最直接的手段是价格的竞争。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伴随着很多的“价格战”,中国酒店行业一直是“价格战”最激烈的战场之一。奥运年到来后,全国各地、不同星级的酒店如雨后春笋般地新建起来,酒店业的“价格战”不但没有减弱的迹象,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采取何种定价策略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已成为酒店管理者必须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

关键词:酒店业;价格战;定价策略

2

酒店业定价策略与技巧的报告

一、酒店业背景分析

定价是一种市场营销策略。在现今高度竞争、且日趋全球化的市场中,定价的高明与否经常是使公司获利和赔钱的关键。由于定价的复杂性,很多企业干脆就不考虑这一问题,要么自己决定成本,并按行业的传统方式获取利润,要么认为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而自己不想办法对付他们。另有一些人则持不同的态度,他们主动将定价作为其实现业务目标和财务目标的关键手段。这些高明定价者已经认识到价格具有极高的杠杆效应,并且已经能够按有助于改善公司盈亏状况的方式来实施定价。因为价格理论认为,每个企业必有一个“最适价格”,该“最适价格”包含以下含义,即必有一个可以创造最大利润的价格;偏离“最适价格”愈远,任一错误的价格调整都会带来不利的后果;定价过高和过低同样会带来不利的后果。

由于酒店存在着地理位置不同、目标市场不

一、客房标准差异、提供服务的季节不一以及顾客需求、酒店成本和同业竞争等因素,酒店客房定价的复杂性可能较传统工业产品和一般服务更为复杂,很多酒店对房价的确定存在临时性、被动跟随市场价格,无法主动根据市场需求、供应以及竞争,参考酒店的业务目标和财务目标提前决定一个最适房价。

二、酒店业定价策略与技巧分析

(一) 我国酒店行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选择正确的定价策略的前提是:对所处行业的市场结构做出正确的判断。根据对饭店行业相关经济统计数据的分析,有以下基本判断:1.我国酒店业属于垄断竞争行业,市场上有很多的酒店和消费者,市场集中度接近于零;每家酒店提供的产品与其他酒店的产品略有差异。2.从市场壁垒角度考虑,中国酒店业表现为“易进难出”的特点,资金门槛、技术与产品差异、品牌与销售网络等结构性进入壁垒都很低,而资产专用性形成的沉淀成本、劳动力安置成本造成酒店的高退出壁垒。3.在酒店业的垄断竞争市场上,每家酒店对于产品的定价有一定的控制力。虽然产品的价格提高了,但由于一些消费者对于该酒店产品的特别之处有偏好,他们仍会选择这家酒店的产品。

3

酒店业定价策略与技巧的报告

(二) 酒店业价格竞争成因分析

中国酒店业产生“价格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过度投资造成酒店供过于求;二是各酒店的产品基本上无差异;三是酒店产品不可储存。作为酒店管理者,对于

一、三两项可以说是无能为力的,而对于第二项则是可以有所作为的。避免不惜血本的“价格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产品的差异化。而最有效的竞争恰恰是差异化经营,包括生产的差异化、营销的差异化、市场价格的差异化等。

从我国酒店业的定价策略来看,大多存在单向思维、追求短期利益、缺乏战略思维的问题。在供过于求时,片面追求市场占有率,过分压低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出售产品;在供不应求时,过度抬高价格,不惜伤害酒店的长远利益。要避免这些问题,酒店管理者就必须站在经营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定价策略问题。利润最大化是确定酒店业定价策略的基本原则。但定价本身并不是利润的来源,酒店的品牌、差异化经营、创新等,才是利润的根本来源。定价只是一种手段,定价要服从和服务于酒店长远的发展战略。即使在需求量极大时,酒店管理者也不应拒绝提供给一个老主顾一贯享受的折扣。下文研究的主要是在满足酒店总体经营战略的前提下,可供选择最优的定价策略。

(三)酒店定价的基本策略

利润最大化是定价的基本法则。对处于垄断竞争市场的酒店业来讲,最基本的定价策略仍要围绕这一法则,即对所有的消费者制订单一价格,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然而,酒店管理者并不能准确预测出其产品的需求函数和成本函数,因此并不能直接计算出利润最大化的价格。由于准确预测做起来非常困难,因此中国大部分酒店、尤其是国有酒店往往习惯于僵化的定价机制,有的是制订价格后,一年甚至几年都很少进行调整,一线预订销售人员没有相机处理权;有的是制订价格后,也进行调整,但往往是整上整下,急功近利,忽视对细分市场和消费需求的研究。

理论经济学与经济现实间总是存在不小的差距,而管理经济学的分析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差距。根据管理经济学知识进行推导,处于垄断竞争市场的酒店,要使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利润最大化时的价格P是边际成本MC的K倍,K可以看做是利润最大化时的加价因子[K=E /(1+E),其中E是酒店产品

4

酒店业定价策略与技巧的报告

的需求自价格弹性]。利用酒店产品的需求自价格弹性,就可以确定最大化厂商利润的加价因子,从而合理确定相应的价格。管理经济学垄断竞争条件下的简单定价法则完全适用于中国酒店业的定价行为。这种基本的定价策略的核心是对同一酒店产品对所有消费者简单地制定单一的每单位价格,从而获得利润,其隐含的思维定势是以产品提供者为导向进行定价。从理论上讲,这种基本定价策略可以为酒店创造最大利润,但实际上,如果酒店管理者转变思维方式,完全可以采取另外的定价策略,创造出比理论最大利润更大的利润。

(四) 消费者导向的酒店定价策略

消费者导向的定价策略的关注点在于不同细分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差异,策略的着力点在于减少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导向的酒店定价策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价格歧视;另一种是两步定价。

1、价格歧视是指对同样的商品或服务向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行为

实施价格歧视策略要求管理者对消费者的差异进行分析,了解消费者不同种类的信息。价格歧视有三种基本形式:一级、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是指酒店向每一个顾客索要其愿意为所买的每单位产品付的最高价格。这种策略追求的是一种理想状态,它能使酒店将消费者剩余减少到零,从而获得最高的可能利润。在酒店经营实践中,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程度越高,特殊要求越多,一级价格歧视策略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一级价格歧视策略成功的前提条件还在于酒店管理者要能够完全掌握特定的消费者为每一个增加单位产出所愿意和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酒店业本身是一个追求满足消费者所有可能需求的行业,也是非常人性化、个性化的一个行业。在酒店产品的营销中,经常会遇到顾客提出的特殊需求,好的酒店销售经理在设法满足客人特殊需要的同时,能够在掌握客人的基本信息和支付能力、体察客人潜在心理与生理需求的基础上,采取高超的营销技巧,以顾客愿意且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成交,从而为酒店争取最高的可能利润。

二级价格歧视是指酒店根据顾客所购买产品的不同数量范围来制订价格逐步下降的具体方案。这种策略着眼于设计数量标准,使消费者按照对所选择数量产品的支付意愿自行分类。采取这种策略,酒店不需掌握每一个消费者的具体特

5

酒店业定价策略与技巧的报告

征,操作起来非常简便。酒店采取二级价格歧视只是减少了部分消费者剩余,与一级价格歧视比较, 获得的利润要少一些;但是比起对销售的产品都制订相同价格的简单定价策略,获得的利润又要高一些。消费较多数量的顾客享受较低的价格,是二级价格歧视的基本做法。实施二级价格歧视的重点在于数量标准与价格标准的匹配,而不在于销售经理对特定客人需求的准确判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进行消费需求的分析,恰恰相反,二级价格歧视策略成功的关键在于事先按照数量标准对消费市场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应的价格标准。

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对于同样的产品,酒店通过向不同的顾客群收取不同的价格来获得利润。这种策略实施的要点在于识别在不同的顾客群之间对产品需求的系统区别。由于同一种酒店产品的边际成本MC是相同的,要取得最大利润,不同顾客群必须满足MR相等;而不同顾客群对同一种酒店产品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按照边际收益的计算公式MR=P(1+E / E)(其中MR是边际收益、P是价格、E是需求自价格弹性)进行推演,不同顾客群的定价必然是不同的,这样酒店所取得的利润才是最大的,比采取在不同顾客群中对同一产品制订单一价格的简单定价策略实现的利润还要大。采取三级价格歧视的基本做法是,对需求弹性越大的顾客收取越低的价格。对于酒店的客房或餐饮服务,经常会采用“老年人折扣” 等销售办法,就是基于已经退休的老年顾客群体大多只有固定收入,比起现在工作的青壮年顾客群,他们对酒店产品的需求弹性更大,对价格更为敏感。当然,要使三级价格歧视有效,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酒店要有识别不同顾客群需求弹性的必要手段;以较低价格购买产品的消费者无法将他们所购买的酒店产品倒卖给那些面临较高价格的消费者。酒店管理者在采取三级价格歧视时必须对这些必要条件给予高度关注。

6

酒店业定价策略与技巧的报告

2、两步定价是指酒店向消费者为取得购买一种产品服务的权利收取一个固定费用,再加上他们所购买的每单位产品收费

通过向顾客收取一个固定费用,酒店可以使消费者剩余减少,与对单位产品收取单一价格的简单定价策略比起来,获得了更高的利润。两步定价策略的关键点在于固定费用的确定,通过合理的测算,酒店甚至可以将消费者剩余减少为零。与价格歧视策略不同,两步定价策略不要求消费者对酒店产品有不同的需求弹性。在酒店所提供的服务产品中,常有采取会员制或俱乐部制的情形,比如健身俱乐部等等,这时往往就可以采取两步定价的策略,以使酒店获取更大的利润。

三、酒店业定价策略虚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关注主要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定价策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酒店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胜出。互动性是定价策略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在运用酒店定价策略时,必须要密切关注市场上主要竞争对手的定价行为和定价策略。首先,酒店管理者采取定价策略时要注意抢占先机。要在竞争中胜出,必须要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遇,先竞争对手一步。其次,酒店管理者的定价策略应建立在对消费者需求充分了解和引导开发的基础上,应建立在认真的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要通过创造性思维细分市场,善于发现竞争对手没有发现的市场需求,避免不计成本的“价格战”。最后,酒店管理者必须随时关注经济形势和市场行情的变化,关注主要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调整,适时适度调整自己的定价策略。

其次要使定价与产品服务质量相匹配:酒店定价策略成功的物质基础是产品服务的质量。如果在实施定价策略时,使价格背离产品服务质量,那么即使会取得一时的较高利润,也会使顾客满意度、忠诚度大大降低,从而损害酒店的长远经济利益。中国个别酒店依然存在着“宰客”的定价行为,这种定价策略是既损害消费者利益、又损害酒店长远利益的短视行为。笔者以上介绍的定价策略,主要围绕减少消费者剩余,这是在充分了解、开发消费者现有和潜在需求,并设法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措施,是定价与酒店产品服务质量相匹配前提下的做法,与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

综上所述,管理经济学对中国酒店业定价策略的主要启示是:坚持消费者导

7

酒店业定价策略与技巧的报告

向的定价策略,在充分了解、开发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经营,减少消费者剩余,提高酒店利润,追求酒店与消费者、酒店与酒店间的“多赢”,真正使中国酒店业的价格竞争向良性方向发展。

8

第14篇:现金流影响因素及定价策略

5、影响基础资产现金流主要因素说明,侧重说明公司物业管理定价策略及其和同类型物业的竞争力;

一、影响基础资产现金流主要因素

1、主营业务(物业管理业务) ① 物业服务费标准定价

公司在参与新项目投标及同项目业主(业主委员会)合同谈判时,充分考虑客户普遍性需求及项目管理整体模式定位,通过详细测算,在尽可能提供周全的高品质服务并长期获得合理利润回报的前提下确定物业服务费标准。公司在接管新项目确定物业服务费标准时,也参照同行业同类型物业服务费标准,保持同档次同水平,以实现公司现金流入最大化。随着时间推移,对部分接管时间长、物业服务费标准较低、并无合理利润的项目,公司正着力适时启动物业服务费标准调价工作。 ② 项目入住率

因受重庆本地区物业管理相关政策法规的影响,业主未入住交纳50%的物业服务费(新的物业收费法规未出台)。即项目入住率水平直接影响物业服务收费额度。该因素主要体现在新接管项目。 ③ 当期收费率

项目竣工交付后的工程质量整改、房屋销售承诺、项目物业服务质量带来的客户满意度以及客户缴费习惯等因素影响着客户是否按期缴纳物业服务费。目前公司年度综合收费率维持在95%左右(不含地产集团内部物业服务费结算),年度收费率核算周期内主要受客户缴费惯性影响呈现由低到高的趋势。公司现已形成完善的内部流程和法务合作体系致力于客户历史欠费的收取和保持当期较高的收费率水平。 ④ 往来账款收付

管理项目因前期规划设计或交付前期能耗使用计量及立户原因,部分客户(主要为商业铺面客户)使用水电能耗所产生的费用由物业公司先行垫付并在当月(或次月)向对应客户核算收取。公司在新项目客户办理装修及项目业务合作时,按政策法规或合同约定向客户或合作单位收取一定额度的保证金,退款周期一般为6个月-12个月。 ⑤ 集团内部相关费用结算 公司向地产集团多个开发项目提供专项物业服务(如展示区卖场服务),并依据相关法规规定及集团内结算制度向地产集团各开发项目保留产权、空置物业等的物业服务费。因受行业因素影响,如出现未按期结算支付将影响公司现金流。 ⑥ 成本控制

公司实行严格的计划预算管理,确保年度目标(特别是经济指标)的达成。通过预算控制、开源节流、减员增效、设备设施节能改造等措施实行全面成本控制,历年成本控制目标在5%以上。促进公司利润目标的持续增长。

2、经营创收

① 有效的经营项目拓展

公司成立专业经营团队,结合服务项目客户需求定位,持续推出如房屋经纪、隆鑫家生活服务体系、团购展销、物业租赁、广告布展等系列经营项目,既丰富和完善了社区增值服务,又为公司创造可观的现金流入和利润回报。 ② 经营利润目标

公司在开展社区经营和增值服务时,首要考虑为客户提供物优价廉的产品或服务,确定10%-20%的利润净利润目标。目前公司经营类营业收入及利润额占公司主营业务的比例(约30%)趋于同行业标杆企业水平。 ③ 公共收益佣金提取比例

各管理项目利用项目全体业主所有的设施、场地经营活动(如电梯广告、公共场地租赁等)。公司在签订项目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时即约定该类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后同业主的分成比例(一般为物业服务企业40%)。 ④ 资源类合作经营模式

整合跟项目业主生活居家相关的庞大资源体系合作开展经营服务是目前公司拓展经营的主要模式,公司目前与多家优质资源单位深度合作,在贡献现金流方面的合作模式为统一结算,款项收支归口管理。

二、物业管理定价策略

1、前瞻性策略

项目物业服务费标准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公司在新项目接管之初,通过全面掌握项目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详细测算物业费收支水平,并考虑未来物价上涨因素,确定3-5年内仍可支撑项目正常运营和合理利润的价格标准,规避后期涨价难的问题。

2、质价相符策略

作为知名一级企业,公司以向客户提供满意的高品质服务为宗旨,公司在签订项目物业服务合同时明确周全的服务内容和高品质的服务标准。因此公司坚持市场化原则,执行与高品质相匹配的物业服务费用标准定价,同时让业主享受到服务增值。

3、差异化策略

物业服务行业发展至今,同质化趋势明显。隆鑫物业始终坚持以打造具有企业特色、项目特色的差异化服务,在项目接管方案策划之初,深度研究项目特点、客户差异化需求,创新性提出特色服务项目,保持物业服务标准优势。

4、参照性策略

物业服务费标准是客户选择置业居家的因素之一,公司定价除考虑服务高标准高成本以及追求管理服务的特色创新外,通过对拟管理项目同区域同类型物业项目的全面调查了解,确定不低于同档次水平的物业服务标准。

5、合理利润策略

公司在新项目定价时通过详细测算,根据不同类型物业制定合理利润目标(如住宅项目不低于5%,商业项目不低于8%);成熟在管项目在年度预算编制前确定合理的管理分摊比例和差异化的利润指标。

三、价格竞争力说明

1、在管成熟项目

公司目前在管成熟项目15个(交付3年以上),受物价持续上涨因素影响,项目管理利润呈下滑趋势(主营业务),公司在同行业中率先启动物业服务费调价工作,截止2015年底成功调价项目5个,物业服务费标准从1.1元-1.3元调整为1.5-1.6元(/平米·月)。目前保持所有在管老项目均有盈利,与同行业同类型一管老旧项目物业相比,普遍处于中偏上价格维度。

2、新项目定价

自近几年起,公司全面实行新项目协商定价的市场化原则,新项目物业服务费价格水平分别为普通高层住宅1.8元-2.0元;多层高级住宅2.3元-3.0元;商业4.5元-10.0元;写字楼4.0元-24.0元(/平米·月)。新接管(或拟接管)项目物业服务价格水平与同行业同类型物业服务价格持平或略有超越。

第15篇:第六章金融产品定价策略教案

第六章

金融产品定价策略

第一节

金融产品价格概述 一 金融产品价格的种类 1利率 2 汇率

3 证劵投资收益率 4保险费 5手续费或佣金 二 金融产品的定价目标 1 维持生存 2 利润最大化 3 扩大市场份额 4 适应市场竞争 5 稳定产品价格 6 树立良好形象 三 金融产品定价的特点

(一)自主性和强制性相结合

(二)规范性与扭曲性并存

(三)公开性与隐蔽性共存

第二节 金融产品定价的方法

一 金融产品定价需考虑的因素

(一)成本 1 固定成本 2 变动成本 3 准变动成本

(二)客户需求

1 需求的价格弹性 E=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E>1 富有弹性 需求量的变动幅度超过价格变动程度 E<1 缺乏弹性 客户对价格变化反应不强烈 E= 1 标准弹性 2 需求的交叉弹性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关联产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三)金融产品与服务的特征 1 无形性 2 不可分割性 3 金融服务的叠加性 4 金融产品需求的不稳定性 5 易模仿性

(四)市场竞争

如何避免竞争的伤害,以较小代价达到经营目的?

如果公司已有或可通过低价策略创造绝对的成本优势,竞争者没有能

2 力抗衡它的减价。

如果公司的产品仅在相对较小的细分市场有吸引力,企业可以推断竞争者无法对自己的威胁做出反应。

如果公司对价格战的承受能力比竞争者更强,可以主动地以亏损价格销售某一产品。

(五)营销组合情况

(六)法律法规

我国目前仍然实行比较严格的金融管制

我国对商业银行的产品价格——利率、汇率、服务收费尚未完全放开。 利率改革的顺序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浮动后自由、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先农村后城市。

目前贷款利率基本上实现自由化。约束主要在存款利率上限、贷款利率下限、汇率、服务收费等。

利率是宏观调空变量,基准利率调整权利由中央银行决定,其他金融机构无权调整。 二 金融产品定价的步骤

(一)数据收集 1 估算成本 2 确认的需求

3 收集竞争对手定价策略的相关资料 4 其他信息

(二)战略分析

3 1 选择定价目标 2 测定需求的价格弹性 3 确定盈亏平衡点

(三)选择定价的方法与策略

(四)确定产品的最终价格

(五)灵活调整产品的价格 三 金融产品定价的基本方法 1 成本导向定价法 1)成本加成定价法

成本加成法是最基本的定价方法。金融企业在完全成本(直接成本加间接成本)的基础上加一定比例利润制定价格。此种方法关注的是成本的回收和利润的获取。 2)目标收益定价法

价格=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目标利润)/销售量 3)收支平衡定价法

盈亏平衡定价法也叫保本定价法、均衡分析定价法或收支平衡定价法,是指金融企业在销量既定的条件下,金融产品的价格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做到盈亏平衡、收支相抵。既定销量称为盈亏平衡点,如果价格低于这一界限,就会亏损;如果价格高于这一界限,就会盈利。

(二)需求导向定价法 1 感受价值定价法 2 需求区别定价法 3 竞争导向定价法 1)竞争性定价法

2)随行就市定价法

随行就市定价法又被称做通行价格法。

采用这种方法的企业主要根据同类产品在市场中的价格来定价。

第三节 金融产品价格制定策略

一 金融产品定价策略的含义 二 金融产品定价策略的种类

(一)撇脂定价策略

(二)渗透定价策略

(三)适中定价策略

(四)差别定价策略 1 顾客差别定价 2 产品形式差别定价 3 销售地区差别定价 4 销售时间差别定价

(五)产品组合定价策略

(六)折扣定价策略 1 现金折扣策略 2 数量折扣 3 季节折扣 4 价格折让

(七)心理定价策略 1 尾数定价策略 2 整数定价策略 3习惯性定价策略 4 声望定价策略

6 5 招徕定价策略

第16篇:定价策略LV58 竞争参照定价法

知识共分享!我是吕慧祥!

竞争参照定价法是根据不同的竞争环境,参照竞争对手的价格,并以此为基准价来确定本企业产品价格的定价方法。

竞争参照定价法的形式

竞争参照定价法的具体形式,如下:

1、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定价。无论竞争者的价格是多少,本企业产品的价格始终比对方低。采用低价策略,意在维持或提高本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产品的销售量。

2、以高于竞争对手的价格定价。这种定价是在竞争对手的基准价的基础上,提高本企业产品的价格水平,以高价谋取高利润。采用高价策略,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

 企业产品相对于竞争者的产品,有着显著的优势;购买者在意识到这种相对优势的同时,愿付出高于竞争对手产

品的价格;

 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较高。

3、与竞争对手的价格一致。这是将本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同步定价,并随竞争对的产品价格上下浮动。企业使用这种定价形式,无论是产品的质量、成本,还是在知名度、信誉度等方面,都要与竞争对手不相上下才行,否则便难以奏效

第17篇:我国跨国企业如何运用转移定价策略.

我国跨国企业如何运用转移定价策略

内容摘要:本文从企业角度,阐述了中国跨国企业如何选择转移定价的目标和它们的实现形式,以及转移定价时需考虑的影响因素,并对中国跨国企业完善转移定价策略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国跨国企业 转移定价

转移定价是跨国公司的一种经营策略,又称转移价格、转让定价、内部划拨价等,它是指集团内关联企业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的内部交易价格,这种定价服从于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目标和谋求最大限度利润的需要,不受市场正常供求关系的约束。

与西方跨国公司相比,我国跨国企业起步较晚,转移定价策略还不成熟,急需提高其运用水平。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对我国跨国企业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条件下,如何运用好转移定价提出了建议。

确定和选择转移定价的目标及其实现形式

减少税负

我国跨国企业不能逃税漏税,但可运用转移价格达到合法避税,主要是所得税和关税。虽然一些国家经济集团内趋于采取统一税率,但与现实还差很远。各国国际税收政策和税制仍然有很大不同。

集团内部交易主要包括五种:有形商品转移(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有形资产租赁,无形资产的使用与转让(如专利、商标、专有技术、广告),提供服务(如市场营销、法律、税务、保险、培训、担保等),金融交易。跨国公司在进行这五种内部交易时,采用“高进低出”或“低进高出”的方法,把收益尽可能地转移到低税国中的关联企业,而把支出尽可能地转移到高税国中的关联企业,从而达到避税等目的。

利用“避税地”。我国跨国企业应远离被OECD列入黑名单的避税地。有一种“避税天堂”,税率比较低,税收征管透明度高,比如我国的香港、澳门地区和瑞士等国家,这些应是我国跨国企业重点考虑的对象。

不同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计入当期所得税费用的金额是不同的,直接影响当期净利润的数额。因此,我国跨国企业财务人员应该通过对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合理筹划和安排来节省所得税费用,以求利润最大化。

在关税方面,如果运用转移价格,卖方公司(跨国企业母子公司中的任何一家)对出售给买方公司(跨国企业内部,所在国关税较高)实行低价,则可以减轻关税的影响。进口商在使海关相信进口的转移价格符合公平独立核算原则的同时,还要避免支付额外的关税。

处理所得税和关税的矛盾:我国跨国企业内部交易时,要考虑进口方的关税和进出口双方的所得税,对进口方来说,较高的关税必然导致较低的所得税计税基础,较低的关税必将导致较高的所得税计税基础。这就需要在向进口国交纳较低(或较高)的所得税和较高(或较低)的关税之间作出权衡,同时也要考虑出口国的公司可能要支付的所得税额,最终使得关税与所得税之和为最少。

调节利润

我国跨国企业为了实现全球战略和一定时期的具体目标,往往利用转移价格对集团内部各单位的利润进行统一调整与分配。可通过转移价格,使子公司显出较高利润率,以便在当地销售证券或取得贷款。如果某子公司在当地具有高利润,易引起东道国政府的关注,而要求重新谈判;或者引起工会、商会等组织的不满,要求提高工资;或在与当地合资情形下,跨国企业投资比例过高,导致分红和缴纳所得税过多,此时跨国企业可通过转移价格使子公司财务帐显出较低利润。当海外子公司由于非经营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利润率偏低时,为了保护和鼓励它们的积极性,可利用转移价格提高其帐面利润,使其经营绩效能够得到合理体现。盈利公司可以收买有累计亏损的注册公司,利用其累计亏损抵消本身公司的利润。高利润会引来竞争对手,引起对市场的重新划分。运用转移定价可降低本子公司利润。

资金的合理有效配置

保持投资的灵活性和根据经营条件及时抽调资金是跨国企业经营中的一项重要方针。跨国企业关联企业间的资金转移,包括投资及利润汇出、贷款及还本付息、股利支付等项内容。各个东道国在国内资金和外汇相对短缺的情况下,都对资金转移有不同程度的限制,而利用转移价格就可以绕过这些限制。

我国跨国企业利用转移定价,还可达到避免政治和外汇风险及价格控制,减轻配额,加强子公司竞争力等目标。

考虑和评估我国跨国企业转移定价的影响因素

公司的战略与转移定价的所有权

跨国公司的四种基本战略(国际战略、多国战略、全球战略和跨国战略)集权程度是有区别的。不同的战略下的转移定价策略会有所不同。高度分权经营的公司在确定转让价格时有极大的自主权,一般由子公司经理人员,按照所在地经济特点,选择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转移价格。或由各子公司的经理共同协商内部转移产品和劳务的价格。而以母公司为中心,实行高度集中的本国中心定价方式,以成本为主要订价基础无疑是更为合适的。有专家研究证明,子公司协商转移价格效果相对较好。因为这种方法能很好地度量子公司业绩,减少成本定价时的代理成本(因信息不对称),虽可能导致集团短期利润不能达到最优,但能使得集团长期利润最大化。我国实行分权经营的跨国企业可大胆尝试子公司协商转移价格的方法。

转移定价可能带来的管理后果

因为转移定价会影响各子公司的业绩,预期转移定价不利的子公司会抵制其制定;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对自己不利时也会改变行为,从而偏离原定目标或与内部其他有关方面发生冲突,使集团企业整体的协调性下降,或直接要求母公司改变转移定价制度。受到长期转移利润扶持的海外子公司会削弱其有效管理,被转移利润子公司的长期“帐面”亏损同样有碍于有效管理。股东对企业的期望、管理者的热情、工人们的干劲,都会被长期的虚假经营损害耗尽。

二、公司治理机制的比较和评价

在过去十年中,不同国民经济体系的相对效率这个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在当今发达的经济体系中,存在这两种基本的公司财务和治理机制。一种是“基于市场的”英美模式,其特征是:股权高度分散,并且存在相当活跃的公司控制(或接管)市场。另一种是以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的“基于关系的”体制,其特征是:存在主银行,并且公司间相互持股。那么,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这两种体制的哪一种最终将盛行于世呢?或者,两种体制能否通过彼此吸纳对方的某些特征而继续共存呢?

1.公司治理机制的国家间差异。在美国和英国,证券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在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和亚洲的日本,银行业控制了企业部门的资源配置。我们分别称之为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系统。相应地,在英国和美国,由于广泛的分散持股,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依赖于法律对投资者的保护和公司控制权市场。银行被禁止进入股市。这种市场基础型的治理模式要求公司完全公平、及时和全面地披露公司的经营、财务、投资等重大管理资料,制定严密的审计和会计准则,实施严格的市场监管(例如内部交易法,禁止凭借内部相关信息从事股票交易以牟利)。Manne(1965)论证了公司控制权市场对资本市场有效运作的必要性。通过代理权竞争、善意的兼并和敌意的接管,这一市场允许有能力的管理团体在较短时间了取代那些无效的管理者,因而提供了一种隐性的管理激励。Prowse(1995)指出,在美国,位于1980年财富500强几乎10%的公司曾在敌意或属于敌意的交易中被收购。Franks-Mayer(1992)也发现,在英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两年时间里发生了35起成功的敌意接管。相比之下,德国在1945~1994年间只发生了3起,这在法国和日本的大公司间则几乎从没发生过。在德国、法国和日本等代表性国家和地区,公司的股权主要由机构股东包括银行和非银行的金融中介机构集中持有,这些机构投资者之间又进行复杂的交叉持股;同时,主银行既拥有公司的大量股权,还持有公司的大量债权。因此,这种银行基础型治理模式更强调大股东和大债权人的监管作用。

二、公司治理机制的比较和评价

在过去十年中,不同国民经济体系的相对效率这个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在当今发达的经济体系中,存在这两种基本的公司财务和治理机制。一种是“基于市场的”英美模式,其特征是:股权高度分散,并且存在相当活跃的公司控制(或接管)市场。另一种是以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的“基于关系的”体制,其特征是:存在主银行,并且公司间相互持股。那么,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这两种体制的哪一种最终将盛行于世呢?或者,两种体制能否通过彼此吸纳对方的某些特征而继续共存呢?

1.公司治理机制的国家间差异。在美国和英国,证券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在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和亚洲的日本,银行业控制了企业部门的资源配置。我们分别称之为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系统。相应地,在英国和美国,由于广泛的分散持股,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依赖于法律对投资者的保护和公司控制权市场。银行被禁止进入股市。这种市场基础型的治理模式要求公司完全公平、及时和全面地披露公司的经营、财务、投资等重大管理资料,制定严密的审计和会计准则,实施严格的市场监管(例如内部交易法,禁止凭借内部相关信息从事股票交易以牟利)。Manne(1965)论证了公司控制权市场对资本市场有效运作的必要性。通过代理权竞争、善意的兼并和敌意的接管,这一市场允许有能力的管理团体在较短时间了取代那些无效的管理者,因而提供了一种隐性的管理激励。Prowse(1995)指出,在美国,位于1980年财富500强几乎10%的公司曾在敌意或属于敌意的交易中被收购。Franks-Mayer(1992)也发现,在英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两年时间里发生了35起成功的敌意接管。相比之下,德国在1945~1994年间只发生了3起,这在法国和日本的大公司间则几乎从没发生过。在德国、法国和日本等代表性国家和地区,公司的股权主要由机构股东包括银行和非银行的金融中介机构集中持有,这些机构投资者之间又进行复杂的交叉持股;同时,主银行既拥有公司的大量股权,还持有公司的大量债权。因此,这种银行基础型治理模式更强调大股东和大债权人的监管作用。

二、公司治理机制的比较和评价

在过去十年中,不同国民经济体系的相对效率这个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在当今发达的经济体系中,存在这两种基本的公司财务和治理机制。一种是“基于市场的”英美模式,其特征是:股权高度分散,并且存在相当活跃的公司控制(或接管)市场。另一种是以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的“基于关系的”体制,其特征是:存在主银行,并且公司间相互持股。那么,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这两种体制的哪一种最终将盛行于世呢?或者,两种体制能否通过彼此吸纳对方的某些特征而继续共存呢?

1.公司治理机制的国家间差异。在美国和英国,证券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在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和亚洲的日本,银行业控制了企业部门的资源配置。我们分别称之为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系统。相应地,在英国和美国,由于广泛的分散持股,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依赖于法律对投资者的保护和公司控制权市场。银行被禁止进入股市。这种市场基础型的治理模式要求公司完全公平、及时和全面地披露公司的经营、财务、投资等重大管理资料,制定严密的审计和会计准则,实施严格的市场监管(例如内部交易法,禁止凭借内部相关信息从事股票交易以牟利)。Manne(1965)论证了公司控制权市场对资本市场有效运作的必要性。通过代理权竞争、善意的兼并和敌意的接管,这一市场允许有能力的管理团体在较短时间了取代那些无效的管理者,因而提供了一种隐性的管理激励。Prowse(1995)指出,在美国,位于1980年财富500强几乎10%的公司曾在敌意或属于敌意的交易中被收购。Franks-Mayer(1992)也发现,在英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两年时间里发生了35起成功的敌意接管。相比之下,德国在1945~1994年间只发生了3起,这在法国和日本的大公司间则几乎从没发生过。在德国、法国和日本等代表性国家和地区,公司的股权主要由机构股东包括银行和非银行的金融中介机构集中持有,这些机构投资者之间又进行复杂的交叉持股;同时,主银行既拥有公司的大量股权,还持有公司的大量债权。因此,这种银行基础型治理模式更强调大股东和大债权人的监管作用。

第18篇:最全的定价策略及方法总结

定价策略及方法总结

说明:这是我根据几份资料整理的,分为定价策略、定价方法、考虑因素三个部分。整体来说,偏于详细,个人可根据需要选取对自己有用的内容,目的就是想让大家对产品定价有个初步的认识。——孙向坤

一、撇脂定价策略

当生产厂家把新产品推向市场时,利用一部分消费者的求新心理,定一个高价,像撇取牛奶中的脂肪层那样,先从他们那里取得一部分高额利润,然后再把价格降下来,以适应大众的需求水平,这就是所谓的撇脂定价策略,是一种聪明的定价策略。

因为各种消费者由于收入不同,消费心理不同,因而对产品有不同的需求,特别是对新产品,有求新心理的消费者总是愿意先试一试新产品,而其他消费者则宁愿等一等,看一看,充分利用了消费者的心理若特点。

英特尔公司是市场撇脂定价法的最初使用者。当英特尔公司开发出一种电脑芯片时,如果该芯片明显优于竞争芯片,那么英特尔就会设定它能够设定的最高价格。当销售量下降时,或者当受到竞争对手开发出类似芯片的威胁时,英特尔就会降低芯片价格,以便吸引对价格敏感的新顾客层。

优点:高价小批量地逐步推进战略能使企业随时了解市场反映,采取对策,避免新产品大批量生产带来的风险。

缺点:它没有指出价格究竟定多高为好,而要定出一个合适的价格,还必须要使用某种定价方法(如感知价值定价法)。

优点:1,迅速回笼资金,方便扩大在生产。 2,容易形成高价,优质的品牌形象。 3,拥有较大的调价空间。 缺点:1,高价产品的需求规模有限。

2,容易引起竞争,纺质品,替代品会大量出现。 3,在某种程度上损害消费者权益。

条件:1,市场有足够的购买者,其需求缺乏弹性。 2,高价所照成的产销量减少。 3,独家经营,无竞争者。 4,高价给人高档产品的印象。

总的来说,撇脂定价策略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即价格先高后低的思路,如果应用得当,可以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但它应用的前提是产品必须能吸引消费者,也就是产品要有新意。举个例子,相信大家都知道:电话初装费,中国电信就是采用了撇脂定价策略取得了成功!

适用条件:第一,产品的质量和形象必须能够支持产品的高价格,并且有足够的购买者想要这个价格的产品。第二,生产较小数量产品的成本不能够高到抵消设定高价格所取得的好处。最后,竞争对手不能够轻易进入该产品市场和压下高价。

二、渗透定价法

此种策略表现为企业将它的新产品的价格订得相对较低,以吸引大量购买者,提高市场占有率。或者将新产品价格订得低于竞争者的价格,积极竞销,以促进销售、控制市场。

市场渗透定价法一些企业并不采用设定最初高价的办法来撇取较小但利润丰厚的细分市场,而是采用市场渗透定价法。它们设定最初低价,以便迅速和深入地进入市场,从而快速吸引来大量的购买者,赢得较大的市场份赖。较高的销售额能够降低成本,从而使企业能够进一步减价。

例如,戴尔和盖特惠公司采用市场渗透定价法,通过低成本的邮购渠道销售高质量的电脑产品。它们的销售量直线上升,而此时通过零售店销售的IBM、康柏、苹果和其他竞争对手根本无法和它们的价格相此。沃马特、家庭仓库和其他折扣零售商也采用了市场渗透定价法。它们以低价格来换取高销售量。高销售量导致更低的成本,而这又反过来使折扣商能够保持低价。

如果企业具备下述市场条件之一,就可以采用此种策略。

(1) 市场需求显得对价格极为敏感,即降低价格,市场需求会增加。低价会刺激市场的需求迅速增加。

(2)企业的生产和分配单位成本会随生产经验的增加而下降。 (3)低价不会引起实际或潜在竞争。 渗透定价法。它主要是采用低价策略。 优点:1,新产品能迅速占领市场。 2,微利阻止了竞争者进入,可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缺点:1,利润微薄。

2,降低企业优质产品的形象。 条件:1,市场对价格敏感。

2,生产经营费用随经验的增加而降低。 3,低价不会引起竞争。

以下几个条件有利于设定低价格。第一,市场必须对价格高度敏感,以便使低价格能促进市场的增长。第二,生产和销售成本必须随销售量的增加而减少。最后,低价能帮助排除竞争,否则价格优势只能是暂时的。例如,当IBM和康柏公司建立起自己的直接销售渠道时,戴尔和盖特惠公司便面临困难时期了。

通过研究不同价格水平下的需求和成本状况,可以为新产品选择一个最佳价格。撇脂定价和渗透定价是新产品定价的两个策略。定价目标在定价决策中占有支配地位,它既可以是市场导向的,也可以是成本导向的。

在为新产品定价时,很少有不考虑成本的企业。定价常常必须考虑顾客和竞争对手对价格的反应,以及新产品的更新与增加。

在制定新产品的基础价格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相关的细分市场。

(2)顾客或最终用户需求的多样化。

(3)竞争者对新产品的定价可能采取的行动或反应。

(4)成本因素。

(5)市场营销渠道策略。

此外,还必须考虑其它产品的单位成本或销售额。如果这些因素都已考虑在内,并已考虑价格对每个单一成分以及对其整体的影响,那么为了制定基础价格,还需要有一种系统的定价程序。

1.系统化定价程序

假定企业已知道新产品的成本状况,那么是否应采取成本加成方式定价?新产品的认知价值与竞争者产品相比较孰优孰劣?是否需要调查了解顾客或最终用户所愿支付的价格水平。 借助下面的系统化定价程序,上述问题很容易得出答案。这个定价程序包括如下步骤:

(1)识别目标消费者在潜在用户及其需要。 ①设计一个应用于各个细分市场的系统; ②确定每个市场部分的边际成本和特殊成本。

(2)分析细分市场的环境,并决定如何进入这些细分市场。 ①确认顾客或用户的需求内容; ②确定产品的价格水平;

③决定在不同产品之间的价格和功能的差异程度。

(3)估计可能的竞争对手。 ①了解竞争对手的价格水平; ②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势与劣势。

(4)确认可行的定价方案。

①估计期望价格水平和推出时机的销售额; ②估计产品的直接成本;

③识别产品改变时成本的差异程度。

(5)估计不同销量水平下生产和市场营销的直接和间接成本。

(6)计算不同销量水平下每个细分市场的期望利润。 ①说明竞争产品中客观和主观的质量差别; ②中止无法赚取利润的项目。

(7)对产品采取差别定价。确认该产品销售能够直接或通过刺激其它产品的销售,来补偿全部产品的成本。

(8)探讨价格变化的影响,并决定不同市场条件下最有利的价格。

2.成本加成定价

定价问题不是总有明确答案的。成本加成定价法是一种常用的定价方法。 优点:是它不仅能补偿产品的成本,而且还能获取一定的利润。

缺点:它不表明市场的认识价格,而且对市场缺乏弹性和敏感性,即一旦产品销售不畅,它无法进行必要的调整。这就需要企业必须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调整成本加成的比率。

3.市场导向定价

这种定价方法既可以是需求导向,也可以是竞争导向。

顾客或用户常根据价格来推断质量,如果价格比竞争对手的高,也许消费者或用户会认为企业的产品更好,因而决定在这里购买。

另一方面,消费者或用户也可能会认为企业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价值相同或更低,因而认定产品或服务要价太高

。还有可能购买者会把企业的产品价格与其它产品价格相比并决定购买,因为他们认为企业的产品是独一无二的,而接受较高的价格。

其中,在“同类产品市场基准零售价格”上加上或减去“产品质量或规定差价”,是指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要将本企业商品的质量、品种、规格、包装等与同类竞争商品进行充分比较,确定应加价还是减价。

零批差价:指同一商品在同一市场、同一时间内零售价格与批发价格之间的差额。 零批差率:零批差价与零售价格之比。 批进差价:指同一商品在同一市场、同一时间内批发价格与出厂价格之间的差额。 批进差率: 批进差价与批发价格之比。

优点:这种定价法着眼于市场,考虑了市场的供求和竞争因素的影响,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有利于企业参与竞争。

缺点:这种定价方法与企业成本费用脱节,不一定能保证企业要求的利润。

3、目标利润定价法

目标利润定价法是指运用量本利分析原理,在保证目标利润的条件下确定产品出厂价格法。计算公式为:

目标利润定价法与前面介绍的“成本加成定价法”是有区别的。差别在于“成本加成定价法”公式中的成本只是制造成本,不包括期间费用;而“目标利润定价法”公式中的成本包括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相应地,两个公式中的“成本利润率”也有所不同。

4、特殊追加订货的定价方法

特殊追加订货就是指在企业正常的产销计划之外,临时接到客户出价低于正常销售价格,甚至低于单位产品成本的订货。

对于这种特殊追加订货,若企业的产品正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且又是市场上的名牌产品,非常畅销,自信追加订货者还会很多,为维护产品声誉,则不能接受这种特殊追加订货。

适用情况:若企业尚有剩余生产能力,为了开拓新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产品知名度,则在充分利用剩余生产能力的范围内,且客户出价高于单位变动成本时,可以接受,这有利于增加企业利润或减少企业亏损。

因为企业产品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在一定产销量的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是不变的。当生产能力有剩余时,产销量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分摊额就高;反之,当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时,产销量增大,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分摊额就低。只要特殊追加订货的收人减去其变动成本总额后还有一定数量的边际贡献,就能相应提高企业利润或减少企业亏损。

具体来说,对于这种特殊追加订货有以下三种定价方法: (1)充分利用剩余生产能力,而不减少正常销售时,定价要求:

特殊追加订货产品价格>产品单位变动成本

(2)超越剩余生产能力,需减少部分正常产销量,以接受特殊追加订货时,定价要求:

(3)利用剩余生产能力,但需增添部分设备、工具等专项费用时,定价要求:

5、合同定价法

合同定价法是指由购销双方以产品成本为基础进行协商定价,并签订合同的定价方法。

适用对象:无市价可参考的非标准产品或新产品 根据合同协商的不同条件,合同定价方法有以下几种:

(1)固定价格合同定价。即购销双方在合同中确定一个一致同意的固定价格作为今后结算的依据,而不考虑实际成本为多少。

(2)成本加成合同定价。即购销双方在合同中规定,产品价格以完工后的实际成本为基础,再按合同规定的成本利润率进行加成,作为单位售价。

(3)成本加固定费用合同定价法。即购销双方在合同中规定,产品价格由实际成本和固定费用两部分构成,固定费用在合同中事先确定。

(4)奖励合同定价法。即购销双方在合同中规定产品的预期成本和固定费用,实际成本超过预期成本时,按实际成本定价;实际成本低于预期成本时,其节约额按合同规定的比例由双方分享。

6、弹性定价法

弹性定价法,即需求弹性定价法,是指根据产品需求弹性系数(产品销售价格变化所引起销售量变化的程度)来确定产品价格的一种方法。

一般情况下,当产品的需求弹性小或需求无弹性时,提高价格会增加总销售收人,降低价格会减少总销售收人。当产品需求弹性大时,提高价格会减少销售量,进而减少销售收入;降低价格会增加销售量,进而增加销售收人。 产品需求弹性、需求量(或销售量)与价格的关系如下:

需求弹性系数E的计算公式为:

三、满意定价策略

是一种介于撇脂定价和渗透定价之间的折衷定价策略,其新产品的价格水平适中,同时兼顾生产企业,购买者和中间商的利益,能较好地得到各方面的接受.优点:满意价格对企业和顾客都是较为合理公平的,由于价格比较稳定,在正常情况下盈利目标可按期实现.缺点:价格比较保守,不适于竞争激烈或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适用对象:适用于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商品,包括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

四、产品定价应考虑的因素

(1)产品的定性问题

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是,该产品在企业的产品群中承担什么样的角色问题:是走量产品还是利润产品、是形象产品还是补短产品。

如果是走量产品,因为要承担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则就不宜价格过高可录取成本定价法或随行就市定价的方法,如果是利润产品,则要承担企业利润的来源,价高相应要高,可采取撇脂定价法,利润成本定价法,如果是形象产品承担企业品牌形象的提升价格也会高,也可采取撇脂定价法,如果只是一个补短产品承担企业丰富品项的使命,则可考虑市场窨大小,采取不同定价方法,如果几者结合则要综合考虑熟轻熟重,哪个主哪个次来定价。

(2)目标消费群的定位

你的新产品是哪一个人群使用,是儿童、老人、男士、女性,还是用于家庭消费,团体消费,还是华型消费,普通消费,一般来讲用于儿童、女性、团体消费或华型消费的产品价格都相应高,企业采用多是高价位,反之亦然。

(3)渠道的选择问题

每一个产品的销售都要经过销售这个环节渠道,走到消费者手中实现销售,因而企业对一个新产品的渠道选择也决定其价格高低,如果选择传统零售渠道,网格渠道,根据渠道特性价格高低均不一样。

(4)产品的策略问题

一个企业的产品策略是战术型还是战略性,也直接影响产品的价格制定,如果该新产品只是一个战术性产品,企业追求一时利润或销量产品,价格就会“先高后低或高开低走”而作为战略性产品,企业在产品价格上就会进行充分设计,充分考虑多种综合因素来定价。

(5)产品的特性问题

做为一个新产品其特性是独创性,跟风型还是替代型,定价方式也会有不同,如果是独创性可表现在产品包装、产品功能,产品概念上的独创则可采取高价位,如撇脂定价策略或成本定价法,而如果产品是替代型或跟风型则就需要根据企业目标来灵活订价。

(6)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问题

不同行业的不同产品,其价格需求弹性差异不同,产品?价方向也不同,一般对于价格需求弹性大的产品定价时会走低,而价弹需求弹性小的产品则会走高价,毕竟价格对销售影响不大,多赚一分是一分。

(7)行业发展阶段问题

一个新产品其产生在行业生命周期的的不同,企业对产品定价也会有不同对处于成熟期的行业来说价格透明度高,随行就市定价是主要选择,而对于处于行业成长期、发展期的冰品来说采取高价位来定价也是必然,对处于行业衰退期来讲各种可能都会存在。

(8)市场环境状况

此点与行业发展阶段有很大关系,同属一类型问题,但新产品定价企业需考虑。竞争者状况;整体消费水平;消费习性;市场规模和容量;市场发展趋势五个因素来对新产品进行综合评价制定价格。

(9)企业自身状况

每个企业规模有大小、财务状况不同、经销指标不同,企业价值取向有不同,对于追求利润型企业,高价格是企业选择定价方向,而对于追市场份额的企业来讲,中、低价格定位是企业定价方向,同时根据企业自身状况需考虑,品牌;市场地位;推广费用;渠道建设情况;产品的包装;产品规格这几个综合因素来制订价格。以上是企业新产品的定价牵涉到各方面,在这里罗列出九个考虑问题,也是任何一个企业给予新产品定价的考虑点,并大致提出定价的方向,在具体的实践中,考虑方面会有取涉,但给企业新产品一个合适的价格是每个企业追求的目标,做到合适很难,但着眼与细节因素的综合分析,至少少了许多遗憾。

第19篇:广州app开发公司分享企业app营销策略

一、手机APP开发接入二维码推行这种战略,也能够称之为“线下推行”是将公司企业APP使用程序与二维码相结合的一种推行方法,用户扫描后即可链接到公司企业APP使用界与公司所进行的活动等其它进行互动,也可所以用户扫描后直接装置公司企业APP使用程序,让每个用户都把公司装上自个的兜里。只需用户按装了公司企业APP使用程序,公司即可向用户不时发布资讯提示,最新资讯 第一时间抵达用户,增强用户体会度。

二、对于公司品牌定制APP推行程序渠道咱们可认为美容院开宣布关联的app开发程序,而这种程序可所以体会式的、互动式的、管理式的等等。由于如今的年青女性对生活及其它一些物质的推重,在生活中各各方面的需要都比较高,正由于这种需要是消费者所需要的,也是咱们所应该为消费者的需要所有必要做到了。就如一款“秀丽说”APP使用来讲,真实契合广阔年青女性消费者的需要,如今的年青女性又有那个没有去过“秀丽说”。一些成功的事例都是经过重复的琢磨试行而演化而来的,当在开发某一项APP程序时不行盲目的去做决议,一定要做好前期的市场调研与剖析,经过实效性的数据及其它种种数据归纳的去进行某项APP开发程序,躲避一些不行遇见的危险。

第20篇:电子商务市场中数字产品定价策略研究

微软的数字产品定价策略

11433118罗文思

摘要 数字产品是一种以比特流的方式通过网络传播和销售的特殊产品,是电子商务市场的主力。本文介绍了数字产品独有的物理特点和经济学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适合电子商务市场中数字产品的定价策略。

关键词:电子商务;数字产品;定价策略

背景 目前电子商务市场中销售的商品主要包括两类,即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据零售业统计,无形商品占有网上销售市场的大部分,如计算机软件、音像产品、付款、订票服务、信息服务等,这些产品被称为数字产品 。数字产品是网络经济时代的特殊产物,它脱离了物理空间 ,销售方式是将产品或服务数字化,以比特流的形式通过网络直接传输给顾客,不再需要物质承载和特定形式的包装。产品定价是企业最重要的营销决策之一 ,价格对产品销售量、市场占有率和获利性都有很大影响。与其他营销手段相比,价格是唯一能够产生收入的因素,同时也是最灵活易变的因素。只有根据产品特点以及市场状况和变化趋势制定合适的产品价格,才能最终获得利润,形成持久稳定的获利性。

一 数字产品的物理特点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市场环境与传统实物市场不同,数字产品是只能存在于电子商务市场中的一种特殊商品,在传播和销售的过程中,表现出独有的物理特性。

(一)不可破坏性。数字产品一旦生产出来 ,就可以永远保留下来,而不会随

着使用时间和频率的增加逐渐磨损 ,也就是说数字产品是永远不会变质的。这种特性使得消费者只需购买一次 ,就可以无限次地使用下去,而且可以无限次转让,因此,销售商必须不断地提高产品性能或扩充产品信息量 ,来吸引顾客购买新产品。

(二)可变性。可变性指的是数字产品的内容很容易被定制或更改。一方面,这

一特征使得生产商无法控制其产品的完整性,虽然生产商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来保护数字产品的内容不被篡改,但这些只能应用于产品传输过程,数字产品一旦被消费者下载下来,就可以对其任意数字产品一旦被消费者下载下来,就可以对其任意修改、组合等。另一方面,数字产品的可变性也使得生产商可以进行定制化和个性化生产,比如一些操作管理系统生产商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增加部分特殊功能以适应客户不同的业务需要。同样,生产商可以利用数字产品的可变性升级现有用户的低版本软件,来克服由不可破坏性带来的问题。

(三)可复制性。可复制性是数字产品最重要的特点,对于生产商而言,当第一

份数字产品被生产出来以后,继续生产的成本将会很低,接近于零,对于顾客而言,当下载到数字产品之后,可以无限次地复制。

二 数字产品的经济学特性

大多数数字产品都是由信息产品数字化而来,从消费者的角度,与数字产品具有以下几个与定价有关的经济学特性。

(一)效用评价的主观性。任何商品的需求都随着消费者的喜好而发生改变,数

字产品没有实物形式,所以更易发生变化,因此销售者应该根据消费者类型和偏好进行产品定制和差别性定价。

(二)特殊的成本结构。数字产品能够被轻易的复制、储存和传输,因此形成了

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本大多属于沉没成本,如果停止生产,固定成本则无法收回。这一特殊的成本结构使得数字产品能够以巨大的规模获取经济效益,生产规模越大,生产的产品越多,平均成本就越低。显然,传统的边际成本定价策略对于数字产品是不适用的。

(三)网络外部性。所谓网络外部性 ,是指当一种产品被更多的人使用时,它

的价值就会增长。梅特卡夫法则就是描述了 网络外部性这种经济现象:“网络价值以用户数量的平方的速度增长”。这一特性使得顾客在购买前就 已经受到了约束,比如在选择办公软件时,考虑到兼容性问题,大多数顾客都会购买 Microsoft 提供的 Office 软件,而不选择其他商家的产品,即使为此付出较高的价格 。此外,比如Email、电脑游戏等数字产品都具有外部性。

(四)数字产品的经验性。数字产品是一种最典型的知识含量极高的经验产品,

它为消费者提供的是无形的知识和信息,消费者在消费前无法对其价值进行判断,必须亲自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才能了解产品的性能,合理地评定产品价值 。由于消费者在消费前无法判断其价值,因此会谨慎消费。对于数字产品的销售商来说 ,只有通过各种手段尽量消除或减少产品质量信息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非对称性,帮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效用,消费者才能确定自己的购买喜好。

三 数字产品的定价策略

由于数字产品具有独特的物理特点和经济学特性,不能简单地应用传统产品的定价方法对数字产品进行定价。下面将重点探讨数字产品的定价策略。

(一)差别定价策略。差别定价策略指的是商家以不同的价格来销售同一种产品

或服务。差别定价策源于价格歧视理论,其实质是在价格差别化形式下销售量的最大化导致利润的最大化 ,即以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为基础,运用有差别的价格扩大销售量,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尽管传统产品也实行差别定价 ,但差别定价成为数字产品市场中最基本的定价策略 ,是有其原因的。数字产品差别定价最重要之处在于价格是建立在用户评价而非产品成本之上的,数字产品的零边际成本这一特性客观上要求数字产品应该采取差别定价策略。不同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喜好和价格敏感度,相同的产品在不 同的消费者眼中具有不同的价值,而且大多数数字产品都是定制的,包括不同的组成成分,因此,数字产品必须实现差别定价。数字产品的差别定价策略可以通过消费者差别和产品自身的差别来实现 。从消费者差别来看 ,数字产品市场中通常存在两类消费者,即性能理性型消费者和价格理性型消费者,性能理性型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性能高、价格高的产品,价格理性型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性能低、价格低的产品。因此,可以实现差别定价,比如,基于不同消费者获取股票报价信息的愿望不同,滞后的股票信息都是免费的,而实时股票报价就必须缴纳费用。从产品自身的差别来看,厂商可以通过版本区分来实现差别化的价格,以某个软件为例,生产商可以针对两个不同的销售群体发行两种不同版本的产品,对软件要求不高的消费者就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购买较低版本的软件。

(二)免费定价策略。免费定价策略指的是在不收取顾客任何费用的情况下,向

顾客提供全部或部分产品或服务。这里的免费不是完全免费,而是在使用时间、次数或功能上所有限制。比如,WinRAR 解压缩软件,使用期限往往只有一个月,之后会提醒消费者购买。厂商通过提供这些免费产品,可以占领市场,提高知名度,锁定用户,当用户对该产品产生依赖感之后,用户转移到其他类似产品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就会给厂商带来高额的垄断利润。但是,并不是每个公司都能获得成功,实行免费策略的企业承担着很大的风险。对于那些市场认可度不太高的免费产品,实行收费时可能会激发消费者的反感心理,从而转移到其他可替代产品上。

(三)捆绑定价策略。捆绑销售是指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按固定的比例包装在一

起销售。一般情况下,厂商所提供的产品不止一种,所以厂商可以有选择的单独销售每件产品或者捆绑销售。数字产品比实物商品更适合实行捆绑销售的定价策略,因为这可以充分地发挥数字产品零边际成本的优势以及各组件间的互补性特点,进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销售的损失。此外,数字产品属于“经验性商品”,如果厂商把新产品和已经被市场接受的产品捆绑销售,可以减少消费者的购买风险,提高新产品的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在网络经济中,对数字产品实行捆绑销售的定价策略是非常普遍的。例如,微软公司将IE 浏览器嵌在 Windows 操作系统中进行捆绑销售,迅速占领了市场,微软把 Word、Excel、Acce和PowerPoint 等捆绑在 Microsoft Office中,取得了全球办公软件市场 90 %的份额。

(四)使用定价策略。使用定价策略,指的是顾客通过互联网注册后可 以直接

使用某公司的产品,顾客只需要根据使用次数付费,而不需要完全购买该产品,这是一种简单的定价方法,很容易操作。

四结语

数字产品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类新型产品,其特殊的物理特点和经济学特性使其具有传统产品无法比拟的优势。数字产品的定价策略直接影响着厂家的销售量和销售收入,本文介绍的几种定价策略是目前常常使用的、比较有效的数字产品定价策略,数字产品企业需要综合考虑产品、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等各种因素,选择恰当的定价策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1] David VanHouse,刘悦欣,孙洪墨等译.电子商务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 王仁干.论电子商务产品定价的方 法与策略[J].当代经理人,2006,

(21).

[3] 曹萍, 张剑.数字产品定价中传统经济学方法失

《app的定价策略范文.doc》
app的定价策略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