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鼠原文及翻译注音

2023-05-23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千字文》原文及注音翻译

千字文

南朝梁武帝时期(502 —549 年),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奉皇命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1000个字,编纂成文,是为《千字文》。文中1000字本来不得有所重复,但周兴嗣在编纂文章时,却重复了一个“洁”字(洁、絜为同义异体字)。因此,《千字文》实际只运用了999字。除周兴嗣版《千字文》之外,另有《续千字文》(侍其玮著)、《叙古千字文》(胡寅著)、《新千字文》(高占祥、赵缺著)等不同版本的《千字文》。其中,“高、赵版《新千字文》”被认为是超越“周版《千字文》”的真正经典之作。

《千字文》以儒学理论为纲、穿插诸多常识,用四字韵语写出,很适于儿童诵读,后来就成了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最成功的启蒙教材。宋明以后直至清末,《千字文》与《三字经》、《百家姓》一起,构成了我国人民最基础的“

三、百、千”启蒙读物。旧有打油诗云:“学童三五并排坐,天地玄黄喊一年”,此之谓也!不仅汉民族用作儿童启蒙教材,一些兄弟民族也使用,甚至传到了日本。

同时,《千字文》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有独特地位,是历代各流派书法家进行书法创作的重要载体。隋唐以后,凡著名书法家均有不同书体的《千字文》作品传 公元六世纪初,南朝梁武帝时期在建业(今南京)刻印问世的《千字文》被公认为世界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儿童启蒙识字课本,比唐代出现的《百家姓》和宋代编写的《三字经》还早。《千字文》可以说是千余年来最畅销、读者最广泛的读物之一。明清以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几乎家诵人习的所谓“三百千”。过去有打油诗讲私塾:“学童三五并排坐,‘天地玄黄’喊一年”,正是真实写照。

《千字文》乃四言长诗,首尾连贯,音韵谐美。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谓语助者,焉哉乎也”结尾。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有条不紊的介绍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

《千字文》问世1400 多年来的流传表明,它既是一部流传广泛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使得众多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

中文名:

《千字文》

出品时间: 梁朝

作者: 周兴嗣

体裁: 四言韵文

相关作品: 《三字经》、《百家姓》

同类作品: 《续千字文》、《新千字文》

《千字文》原文及注音

天地玄黄 (tiān dì xuán huáng),

宇宙洪荒 (yǔ zhîu hïng huāng)。

日月盈昃 (rì yuâ yíng zâ),

辰宿列张 (chãn xiù liâ zhāng)。

寒来暑往 (hán lái shǔ wǎng),

秋收冬藏 (qiū shōu dōng cáng)。

闰余成岁 (rùn yú chãng suì),

律吕调阳 (lǜ lǚ tiáo yáng)。

云腾致雨 (yún tãng zhì yǔ),

露结为霜 (lù jiã wãi shuāng)。

金生丽水 (jīn shēng lí shuǐ),

玉出昆冈 (yù chū kūn gāng)。

剑号巨阙 (jiàn hào jù quē),

珠称夜光 (zhū chēng yâ guāng)。

果珍李柰 (guǒ zhēn lǐ nài),

菜重芥姜 (cài zhîng jiâ jiāng)。

海咸河淡 (hǎi xián hã dàn),

鳞潜羽翔 (lín qián yǔ xiáng)。

龙师火帝 (lïng shī huǒ dì),

鸟官人皇 (niǎo guān rãn huáng)。

1 始制文字 (shǐ zhì wãn zì),

乃服衣裳 (nǎi fú yī cháng)。

推位让国 (tuī wâi ràng guï),

有虞陶唐 (yǒu yú táo táng)。

吊民伐罪 (diào mín fá zuì),

周发殷汤 (zhōu fā yīn tāng)。

坐朝问道 (zuî cháo wân dào),

垂拱平章 (chuí gǒng píng zhāng)。

爱育黎首 (ài yù lí shǒu),

臣伏戎羌 (chãn fú rïng qiāng)。

遐迩一体 (xiá ěr yī tǐ),

率宾归王 (shuài bīn guī wáng)。

鸣凤在竹 (míng fâng zài zhú),

白驹食场 (bái jū shí cháng)。

化被草木 (huà bâi cǎo mù),

赖及万方 (lài jí wàn fāng)。

盖此身发 (gài cǐ shēn fà),

四大五常 (sì dà wǔ cháng)。

恭惟鞠养 (gōng wãi jū yǎng),

岂敢毁伤 (qǐ gǎn huǐ shāng)。

女慕贞洁 (nǚ mù zhēn jiã),

男效才良 (nán xiào cái liáng)。

知过必改 (zhī guî bì gǎi),

得能莫忘 (dã nãng mî wàng)。

罔谈彼短 (wǎng tán bǐ duǎn),

靡恃己长 (mǐ shì jǐ cháng)。

信使可覆 (xìn shǐ kě fù),

器欲难量 (qì yù nán liáng)。

墨悲丝染 (mî bēi sī rǎn),

诗赞羔羊 (shī zàn gāo yáng)。

景行维贤 (jǐng xíng wãi xián),

克念作圣 (kâ niàn zuî shâng)。

德建名立 (dã jiàn míng lì),

形端表正 (xíng duān biǎo zhâng)。

空谷传声 (kōng gǔ chuán shēng), 虚堂习听 (xū táng xí tīng)。

祸因恶积 (huî yīn â jī),

福缘善庆 (fú yuán shàn qìng)。

尺璧非宝 (chǐ bì fēi bǎo),

寸阴是竞 (cùn yīn shì jìng)。

资父事君 (zī fù shì jūn),

曰严与敬 (yuē yán yǔ jìng)。

孝当竭力 (xiào dāng jiã lì),

忠则尽命 (zhōng zã jìn mìng)。

临深履薄 (lín shēn lǚ bï),

夙兴温凊 (sù xīng wēn qìng)。

似兰斯馨 (sì lán sī xīn),

如松之盛 (rú sōng zhī shâng)。

川流不息 (chuān liú bù xī),

渊澄取映 (yuān chãng qǔ yìng)。

容止若思 (rïng zhǐ ruî sī),

言辞安定 (yán cí ān dìng)。

笃初诚美 (dǔ chū chãng měi),

慎终宜令 (shân zhōng yí lìng)。

荣业所基 (rïng yâ suǒ jī),

籍甚无竟 (jí shân wú jìng)。

学优登仕 (xuã yōu dēng shì),

摄职从政 (shâ zhí cïng zhâng)。

存以甘棠 (cún yǐ gān táng),

去而益咏 (qù ãr yì yǒng)。

乐殊贵贱 (yuâ shū guì jiàn),

礼别尊卑 (lǐ biã zūn bēi)。

上和下睦 (shàng hã xià mù),

夫唱妇随 (fū chàng fù suí)。

外受傅训 (wài shîu fù xùn),

入奉母仪 (rù fâng mǔ yí)。

诸姑伯叔 (zhū gū bï shū),

犹子比儿 (yïu zǐ bǐ ãr)。

孔怀兄弟 (kǒng huái xiōng dì),

同气连枝 (tïng qì lián zhī)。

交友投分 (jiāo yǒu tïu fân),

切磨箴规 (qiē mï zhēn guī)。

仁慈隐恻 (rãn cí yǐn câ),

造次弗离 (zào cì fú lí)。

节义廉退 (jiã yì lián tuì),

颠沛匪亏 (diān pâi fěi kuī)。

性静情逸 (xìng jìng qíng yì),

心动神疲 (xīn dîng shãn pí)。

守真志满 (shǒu zhēn zhì mǎn),

逐物意移 (zhú wù yì yí)。

坚持雅操 (jiān chí yǎ cāo),

好爵自縻 (hǎo juã zì mí)。

都邑华夏 (dū yì huá xià),

东西二京 (dōng xī âr jīng)。

背邙面洛 (bâi máng miàn luî),

浮渭据泾 (fú wâi jù jīng)。

宫殿盘郁 (gōng diàn pán yù),

楼观飞惊 (lïu guàn fēi jīng)。

图写禽兽 (tú xiě qín shîu),

画彩仙灵 (huà cǎi xiān líng)。

丙舍旁启 (bǐng shâ páng qǐ),

甲帐对楹 (jiǎ zhàng duì yíng)。

2 肆筵设席 (sì yán shâ xí),

鼓瑟吹笙 (gǔ sâ chuī shēng)。

升阶纳陛 (shēng jiē nà bì),

弁转疑星 (biàn zhuàn yí xīng)。

右通广内 (yîu tōng guǎng nâi),

左达承明 (zuǒ dá chãng míng)。

既集坟典 (jì jí fãn diǎn),

亦聚群英 (yì jù qún yīng)。

杜稿钟隶 (dù gǎo zhōng lì),

漆书壁经 (qī shū bì jīng)。

府罗将相 (fǔ luï jiàng xiàng),

路侠槐卿 (lù jiā huái qīng)。

户封八县 (hù fēng bā xiàn),

家给千兵 (jiā jǐ qiān bīng)。

高冠陪辇 (gāo guān pãi niǎn),

驱毂振缨 (qū gǔ zhân yīng)。

世禄侈富 (shì lù chǐ fù),

车驾肥轻 (chē jià fãi qīng)。

策功茂实 (câ gōng mào shí),

勒碑刻铭 (lâ bēi kâ míng)。

磻溪伊尹 (pán xī yī yǐn),

佐时阿衡 (zuǒ shí ā hãng)。

奄宅曲阜 (yǎn zhái qū fù),

微旦孰营 (wēi dàn shú yíng)。

桓公匡合 (huán gōng kuāng hã),

济弱扶倾 (jì ruî fú qīng)。

绮回汉惠 (qǐ huí hàn huì),

说感武丁 (yuâ gǎn wǔ dīng)。

俊乂密勿 (jùn yì mì wù),

多士寔宁 (duō shì shí níng)。

晋楚更霸 (jìn chǔ gēng bà),

赵魏困横 (zhào wâi kùn hãng)。

假途灭虢 (jiǎ tú miâ guï),

践土会盟 (jiàn tǔ huì mãng)。

何遵约法 (hã zūn yuē fǎ),

韩弊烦刑 (hán bì fán xíng)。

起翦颇牧 (qǐ jiǎn pō mù),

用军最精 (yîng jūn zuì jīng)。

宣威沙漠 (xuān wēi shā mî),

驰誉丹青 (chí yù dān qīng)。

九州禹迹 (jiǔ zhōu yǔ jì),

百郡秦并 (bǎi jùn qín bìng)。

岳宗泰岱 (yuâ zōng tài dài),

禅主云亭 (shàn zhǔ yún tíng)。

雁门紫塞 (yàn mãn zǐ sài),

鸡田赤诚 (jī tián chì chãng)。

昆池碣石 (kūn chí jiã shí),

钜野洞庭 (jù yě dîng tíng)。

旷远绵邈 (kuàng yuǎn mián miǎo),岩岫杳冥 (yán xiù yǎo míng)。

治本于农 (zhì běn yú nïng),

务兹稼穑 (wù zī jià sâ)。

俶载南亩 (chù zǎi nán mǔ),

我艺黍稷 (wǒ yì shǔ jì)。

税熟贡新 (shuì shú gîng xīn),

劝赏黜陟 (quàn shǎng chù zhì)。

孟轲敦素 (mâng kē dūn sù),

史鱼秉直 (shǐ yú bǐng zhí)。

庶几中庸 (shù jī zhōng yōng),

劳谦谨敕 (láo qiān jǐn chì)。

聆音察理 (líng yīn chá lǐ),

鉴貌辨色 (jiàn mào biàn sâ)。

贻厥嘉猷 (yí juã jiā yïu),

勉其祗植 (miǎn qí zhī zhí)。

省躬讥诫 (xǐng gōng jī jiâ),

宠增抗极 (chǒng zēng kàng jí)。

殆辱近耻 (dài rǔ jìn chǐ),

林皋幸即 (lín gāo xìng jí)。

两疏见机 (liǎng shū jiàn jī),

解组谁逼 (jiě zǔ shuí bī)。

索居闲处 (suǒ jū xián chù),

沉默寂寥 (chãn mî jì liáo)。

求古寻论 (qiú gǔ xún lùn),

散虑逍遥 (sàn lǜ xiāo yáo)。

欣奏累遣 (xīn zîu lâi qiǎn),

戚谢欢招 (qī xiâ huān zhāo)。

渠荷的历 (qú hã de lì),

园莽抽条 (yuán mǎng chōu tiáo)。

枇杷晚翠 (pí pá wǎn cuì),

梧桐蚤凋 (wú tïng zǎo diāo)。

陈根委翳 (chãn gēn wěi yì),

落叶飘摇 (luî yâ piāo yáo)。

游鹍独运 (yïu kūn dú yùn),

凌摩绛霄 (líng mï jiàng xiāo)。

耽读玩市 (dān dú wán shì),

寓目囊箱 (yù mù náng xiāng)。

易輶攸畏 (yì yïu yōu wâi),

属耳垣墙 (shǔ ěr yuán qiáng)。

具膳餐饭 (jù shàn cān fàn),

适口充肠 (shì kǒu chōng cháng)。

饱饫烹宰 (bǎo yù pēng zǎi),

饥厌糟糠 (jī yàn zāo kāng)。

3 亲戚故旧 (qīn qī gù jiù),

老少异粮 (lǎo shào yì liáng)。

妾御绩纺 (qiâ yù jì fǎng),

侍巾帷房 (shì jīn wãi fáng)。

纨扇圆洁 (wán shàn yuán jiã),

银烛炜煌 (yín zhú wěi huáng)。

昼眠夕寐 (zhîu mián xī mâi),

蓝笋象床 (lán sǔn xiàng chuáng)。

弦歌酒宴 (xián gē jiǔ yàn),

接杯举觞 (jiē bēi jǔ shāng)。

矫手顿足 (jiǎo shǒu dùn zú),

悦豫且康 (yuâ yù qiě kāng)。

嫡后嗣续 (dí hîu sì xù),

祭祀烝尝 (jì sì zhēng cháng)。

稽颡再拜 (qǐ sǎng zài bài),

悚惧恐惶 (sǒng jù kǒng huáng)。

笺牒简要 (jiān diã jiǎn yào),

顾答审详 (gù dá shěn xiáng)。

骸垢想浴 (hái gîu xiǎng yù),

执热愿凉 (zhí râ yuàn liáng)。

驴骡犊特 (lǘ luï dú tâ),

诛斩贼盗 (zhū zhǎn zãi dào),

布射僚丸 (bù shâ liáo wán),

恬笔伦纸 (tián bǐ lún zhǐ),

释纷利俗 (shì fēn lì sú),

毛施淑姿 (máo shī shū zī),

年矢每催 (nián shǐ měi cuī),

璿玑悬斡 (xuán jī xuán wî),

指薪修祜 (zhǐ xīn xiū hù),

矩步引领 (jǔ bù yǐn lǐng),

束带矜庄 (shù dài jīn zhuāng), 孤陋寡闻 (gū lîu guǎ wãn),

谓语助者 (wâi yǔ zhù zhě),

骇跃超骧 (hài yuâ chāo xiāng)。

捕获叛亡 (bǔ huî pàn wáng)。

嵇琴阮啸 (jī qín ruǎn xiào)。

钧巧任钓 (jūn qiǎo rãn diào)。

并皆佳妙 (bìng jiē jiā miào)。

工颦妍笑 (gōng pín yán xiào)。

曦晖朗曜 (xī huī lǎng yào)。

晦魄环照 (huì pî huán zhào)。

永绥吉劭 (yǒng suí jí shào)。

俯仰廊庙 (fǔ yǎng láng miào)。

徘徊瞻眺 (pái huái zhān tiào)。

愚蒙等诮 (yú mãng děng qiào)。

焉哉乎也 (yān zāi hū yě)。 4

千字文 注解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①昃②,辰宿③列张。

【注释】①盈:月光圆满。

②昃(zâ):太阳西斜。

③宿(xiù)〈古〉我国天文学家将天空中某些星的集合体叫做“宿”。

【译文】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太阳正了又斜,月亮圆了又缺,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①调阳。

【注释】①律吕:中国古代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从低到高依次排列,每个半音称为一律,其中奇数各律叫做“律”,偶数各律叫做“吕”,总称“六律”、“六吕”,简称“律吕”。相传黄帝时伶伦制乐,用律吕以调阴阳。

【译文】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天收割庄稼,冬天储藏粮食。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①,玉出昆冈②。

【注释】①丽水:即丽江,又名金沙江,出产黄金。

②昆冈:昆仑山。

【译文】云气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里露水遇冷就凝结成霜。黄金产在金沙江,玉石出在昆仑山岗。

剑号巨阙①,珠称夜光②。果珍李奈③,菜重芥姜。

【注释】①巨阙:越王允常命欧冶子铸造了五把宝剑,第一为巨阙,其余依次名为纯钩、湛卢(zhàn lú)、莫邪、鱼肠,全都锋利无比,而以巨阙为最。

②夜光:《搜神记》中说,隋侯救好了一条受伤的大蛇,后来大蛇衔了一颗珍珠来报答他的恩情,那珍珠夜间放射出的光辉能照亮整个殿堂,因此人称“夜光珠”。

③柰(nài):果木名,落叶小乔木,花白色,果小。

【译文】最锋利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水果里最珍贵的是李子和奈子,蔬菜中最重要的是芥菜和生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①火帝②,鸟官③人皇④。

【注释】

①龙师:相传伏羲氏用龙给百官命名,因此叫他“龙师”。

②火帝:神农氏用火给百官命名,因此叫他“火帝”。

③鸟官:少昊(hào)氏用鸟给百官命名,叫他“鸟官”。

④人皇:传说中的三皇之一。《史记•补三皇本纪》中说:“人皇有九个头,乘着云车,驾着六只大鸟,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共传了150代,合计45600年。

【译文】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空中飞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皇官员 。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①陶唐②。

【注释】①有虞:有虞氏,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舜是它的首领。这里指舜,又称虞舜。

②陶唐:陶唐氏,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尧是它的首领。这里指尧,又称唐尧。尧当了七十年君主

,他死时把君位让给了舜;舜当了五十年君主,又把君位传给了禹;史称“禅(shàn)让”。

【译文】苍颉(jiã)创制了文字,嫘(lãi)祖制作了衣裳。唐尧、虞舜英明无私,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译文】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是周武王姬发和商王成汤。贤明的君主坐在朝廷上向大臣们询问治国之道,垂衣拱手,毫不费力就能使天下太平,功绩彰著。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①一体,率宾②归王。

【注释】①遐迩(xiá ěr):指远近。

②率宾:出自《诗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译文】 他们爱抚、体恤老百姓,使四方各族人俯首称臣。普天之下都统一成了一个整体,所有的老百姓都服服贴贴地归顺于他的统治。

鸣凤在竹,白驹①食场。化被②草木,赖及万方。

【注释】①驹(jū):小马。②被:覆盖,恩泽。

【译文】凤凰在竹林中欢乐的鸣叫,小白马在草场上自由自在地吃着草食。圣君贤王的仁德之治使草木都沾受了恩惠,恩泽遍及天下百姓。

盖①此身发,四大②五常③。恭惟鞠养④,岂敢毁伤。

【注释】① 盖:发语词,无实义。 ② 四大:指地、水、风、火。

③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④ 鞠(jū)养:抚养,养育。

【译文】人的身体发肤分属于“四大”,一言一动都要符合“五常”。诚敬的想着父母养育之恩,哪里还敢毁坏损伤它。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译文】女子要仰慕那些持身严谨的贞妇洁女,男子要仿效那些有才能有道德的人。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适合自己干的事,不要放弃。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译文】不要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长处就不思进取。诚实的话要经得起考验,器度要大,让人难以估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译文】墨子悲叹白丝被染上了杂色,《诗经》赞颂羔羊能始终保持洁白如一。 要仰慕圣贤的德行,要克制私欲,努力仿效圣人。

德建名齐,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①听。

【注释】①习:长期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

【译文】养成了好的道德,就会有好的名声;就如同形体端庄了,仪表就正直了一样。空旷的山谷中呼喊声传得很远,宽敞的厅堂里说话声非常清晰。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①。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注释】①祸、福二句:语出《易?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译文】灾祸是作恶多端的结果,福禄是乐善好施的回报。一尺长的美玉不能算是真正的宝贝,而即使是片刻时光也值得珍惜。

资父事①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注释】①事:侍奉。

【译文】奉养父亲,侍奉君主,要严肃而恭敬。孝顺父母应当竭尽全力,忠于君主要不惜献出生命。

临深履薄,夙兴①温凊②。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注释】①夙兴:“夙兴夜寐”之略。夙,早。②温凊(qìng):“冬温夏凊”之略。凊,凉。

【译文】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样小心谨慎;要早起晚睡,侍候父母让他们感到冬暖夏凉。让自己的德行像兰草那样的清香,像松柏那样的茂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译文】还能延及子孙,像大河川流不息;影响世人,像碧潭清澄照人。仪容举止要沉静安详,言语措辞要稳重,显得从容沉静。

笃①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藉甚②无竟。

【注释】①笃(dǔ):忠实,诚信。

②籍甚:盛大。

【译文】无论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认真去做,有好的结果更为重要。这是一生荣誉的事业的基础,有此根基,发展就没有止境

学优①登仕,摄②职从政。存以甘棠③,去而益咏。

【注释】①学优:《论语》有“学而优则仕”之语。

②摄(shâ):代理。

③甘棠:木名。即棠梨。《史记•燕召公世家》:“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遂以“甘棠”称颂循吏的美政和遗爱。

【译文】书读好了就能做官,可以行使职权参加国政。周人怀念召伯的德政,召公活着时曾在甘棠树下理政,他过世后老百姓对他更加怀念歌咏。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译文】音乐要根据人们身分的贵贱而有所不同,礼节要根据人们地位的高低而有所区别。上下要和睦相处,夫妇要一唱一随,协调和谐。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译文】在外接受师傅的训诲,在家遵从父母的教导。对待姑姑、伯伯、叔叔等长辈,要像是他们的亲生子女一样。

孔怀兄弟,同气连根。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译文】兄弟之间要相互关心,因为同受父母血气,如同树枝相连。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要能学习上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译文】仁义、慈爱,对人的恻隐之心,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能抛离。气节、正义、廉洁、谦让这些品德,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可亏缺。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译文】保持内心清静平定,情绪就会安逸舒适,心为外物所动,精神就会疲惫困倦。保持自己天生的善性,愿望就可以得到满足,追求物欲享受,善性就会转移改变。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①。都邑②华夏,东西二京。

【注释】①縻(mí):牵系,拴住,系住。

②邑(yì): 国都,京城 。

【译文】坚定地保持着高雅情操,好的职位自然就会属于你。中国古代的都城华美壮观,有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

背邙①面洛,浮渭据泾。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注释】①邙(mánɡ):山名, 北邙山,在河南省。

【译文】洛阳北靠邙山,面临洛水;长安北横渭水,远据泾河。宫殿回环曲折,楼台宫阙凌空欲飞,使人心惊。

图写禽兽,画彩仙灵。丙舍①傍启,甲帐②对楹。

【注释】①丙舍:宫中别室。

②甲帐:汉武帝时所造的帐幕。

【译文】宫殿里画着飞禽走兽,还有彩绘的天仙神灵。正殿两边的配殿从侧面开启,豪华的帐幕对着高高的楹柱。

肆筵设席,鼓瑟吹笙。升阶纳陛,弁转疑星。

【译文】宫殿里摆着酒席,弹琴吹笙一片欢腾。官员们上下台阶互相祝酒,珠帽转动,像满天的星斗。

右通广内,左达承明。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译文】右面通向用以藏书的广内殿,左面到达朝臣休息的承明殿。这里收藏了很多的典籍名著,也集着成群的文武英才。

杜稿钟隶,漆书壁经。府罗将相,路侠⑤槐卿。

【译文】里边有杜度草书的手稿和钟繇隶书的真迹,有从汲(jí)县魏安厘王冢中发现掘出来的漆写古书,以及汉代鲁恭王在曲阜(fù)孔庙墙壁内发现的古文经书。宫延内将相依次排成两列,宫廷外大夫公卿夹道站立。

户封八县,家给千兵。高冠陪辇①,驱毂②振缨。

【注释】①辇(niǎn):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②毂(ɡǔ):泛指车。

【译文】他们每家都有八县以上的封地,还有上千名的侍卫武装。戴着高大帽子的官员们陪着皇帝出游,驾着车马,帽带飘舞着,好不威风。

8

世禄侈富,车驾肥轻。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译文】他们的子孙世代领受俸禄,奢侈豪富,出门时轻车肥马,春风得意。 朝廷还详尽确实地记载他们的功德,刻在碑石上流传后世。

磻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

【译文】周武王磻溪遇吕尚,尊他为“太公望”;伊尹辅佐时政,商汤王封他为“阿衡”。周成王占领了古奄国曲阜一带地面,要不是周公旦辅政哪里能成?

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

【译文】齐桓公匡正天下诸侯,都打着“帮助弱小”、“拯救危亡”的旗号。汉惠帝做太子时靠绮里季才幸免废黜,商君武丁感梦而得贤相传说。

俊乂①密勿,多士寔宁。晋楚更霸,赵魏困横②。

【注释】①乂(yì):治理,安定。

②横:连横。战国时,苏秦说(shuì)六国联合拒秦,史称“合纵”。张仪主和拆散合纵,使六国一个个服从秦国,称为“连横”。由于连横,秦国采取远交近攻政策,首先打击赵、魏,所以说“赵魏困横”。

【译文】贤才的勤奋谨慎,换来了百官的各安其位。晋文公、楚庄王先后称霸,赵国、魏国受困于连横。

假途灭虢,践土会盟。何遵约法,韩弊烦刑。

【译文】晋国向虞国借路去消灭虢国,晋文公在践土召集诸侯歃血会盟。萧何遵奉汉高祖简约的法律,韩非惨死在他自己所主张的苛刑之下。

起翦颇牧①,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注释】①起翦(jiǎn)颇牧: 起:白起;翦:王翦;颇:廉颇;牧:李牧。

【译文】秦将白起、王翦,赵将廉颇、李牧,用兵作战最为精通。他们的声威远扬到北方的沙漠,美名和肖像永远流传在千古史册之中。

九州禹迹,百郡秦并。岳宗恒岱①,禅主云亭。

【注释】①岱(dài):泰山的别称。也叫“岱宗”、“岱岳”。

【译文】九州之内都留下了大禹治水的足迹,全国各郡在秦并六国后归于统一。五岳以泰山为尊,历代帝王都在云山和亭山主持禅礼。

雁门紫塞,鸡田赤城。昆池碣石,巨野⑥洞庭。

【译文】名关有北疆雁门,要塞有万里长城,驿站有边地鸡田,奇山有天台赤城。赏池赴昆明滇池,观海临河北碣石,看泽去山东巨野,望湖上湖南洞庭。

旷远绵邈,岩岫杳冥。治本于农,务兹稼穑。

【译文】中国的土地辽阔遥远,没有穷极,名山奇谷幽深秀丽,气象万千。把农业作为治国的根本,一定要做好播种与收获。

俶载南亩,我艺黍稷。税熟贡新,劝赏黜陟。

【译文】 一年的农活该开始干起来了,种植着小米和黄米。收获季节,用刚熟的新谷交纳税粮,庄稼种得好的受到表彰和赏赐,种得不好的就要受到处罚。

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敕。

【译文】孟子崇尚朴素,史官子鱼秉性刚直。 做人要尽可能合乎中庸的标准,必须勤劳谦逊,谨慎检点,懂得规劝告诫自己。

聆音察理,鉴貌辨色。贻厥嘉猷,勉其祗植。

【译文】听人说话要审察其中的道理,看人容貌要看出他的心情。 要给人家留下正确高明的忠告或建议,勉励别人谨慎小心地处世立身。

省躬讥诫,宠增抗极。殆辱近耻,林皋①幸即。

【注释】①皋(gāo):水边的高地。

【译文】听到别人的讥讽告诫,要反省自身;备受恩宠不要得意忘形,对抗权尊。如果知道有危险耻辱的事快要发生就退隐山林,还可以幸免于祸。

两疏见机,解组谁逼。索居闲处,沉默寂寥。

【译文】汉代疏广、疏受叔侄见机归隐,有谁逼迫他们辞去官职呢?离君独居,悠闲度日,整天不用多费唇舌,清静无为岂不是好事。

求古寻论,散虑逍遥。欣奏累遣,戚谢欢招。

【译文】探求古人古事,读点至理名言,就可以排除杂念,自在逍遥。轻松的事凑到一起,费力的事丢在一边,消除不尽的烦恼,得来无限的快乐。

渠荷的历①,园莽抽条。枇杷晚翠,梧桐蚤②凋。

【注释】①的历:光彩烂灼的样子。

②蚤(zǎo):通“早”,指月初或早晨。

【译文】池塘中的荷花开得多么鲜艳,园林内的青草抽出嫩芽。到了冬天枇杷叶子还是绿的,梧桐一到秋天叶子就凋了。

陈根委翳,落叶飘摇。游鹍独运,凌摩绛霄。

【译文】老树根蜿蜒曲折,落叶在秋风里四处飘荡。只有远游的鲲鹏独立翱翔,直冲布满彩霞的云霄。

耽读玩市,寓目囊①箱。易輶②攸③畏,属耳垣④墙。

【注释】①囊:口袋。 ②輶(yïu):一种轻便的车子。

③攸(yōu):所。 ④垣(yuán):矮墙,也泛指墙。

【译文】汉代王充在街市上沉迷留恋于读书,眼睛注视的全是书袋和书籍。换了轻便的车子要注意危险,说话要防止隔墙有耳。

具膳餐饭,适口充肠。饱饫烹宰,饥厌糟糠。

【译文】平时的饭菜,要适合口味,让人吃得饱。饱的时候自然满足于大鱼大肉,饿的时候应当满足于粗菜淡饭。

亲戚故旧,老少异粮。妾御绩纺①,待巾帷房②。

【注释】①绩纺:泛指纺纱,绩麻诸事。即纺绩。②帷房:内房。

【译文】亲属、朋友会面要盛情款待,老人、小孩的食物应和自己不同。小妾婢女要管理好家务,尽心恭敬地服待好主人。

纨①扇圆絜②,银烛炜煌。昼眠夕寐,蓝笋象床。

【注释】①纨(wán):很细的丝织品。②絜(jiã):“洁”之书面语。

【译文】圆圆的绢扇洁白素雅,白白的蜡烛明亮辉煌。白日小憩,晚上就寝,有青篾编成的竹席和象牙雕屏的床榻。

弦歌酒宴,接杯举觞①。矫手顿足,悦豫且康。

【注释】①觞(shāng): 酒杯。

【译文】奏着乐,唱着歌,摆酒开宴;接过酒杯,开怀畅饮。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真是又快乐又安康。

嫡后嗣续,祭祀烝尝。稽颡再拜,悚惧恐惶。

【译文】子孙一代一代传续,四时祭祀不能懈怠。跪着磕头,拜了又拜;礼仪要周全恭敬,心情要悲痛虔诚。

笺①牒简要,顾答审详。骸②后想浴,执热愿凉。

【注释】①笺(jiān):文书、书信。 ②骸(hái):身体。

【译文】给人的书信要简明扼要,回答别人的问题时要审慎周详。身上脏了就想洗个澡,捧着热东西就希望它有风把它吹凉。

驴骡犊特,骇跃超骧。诛斩贼盗,捕获叛亡。

【译文】家里有了灾祸,连驴子、骡子,大小牲口都会受惊,狂蹦乱跳,东奔西跑。官府诛杀

10 盗贼,捕获叛乱分子和亡命之徒。

布射僚丸,嵇琴阮啸。恬笔伦纸,钧巧任钓。

【译文】吕布善于射箭,宜僚善玩弹丸,嵇康善于弹琴,阮籍善于撮口长啸。蒙恬制造了毛笔,蔡伦发明了造纸,马钧发明了水车,任公子善于钓鱼。

释纷利俗,竝①皆佳妙。毛施②淑姿,工③颦④妍⑤笑。

【注释】①竝(bìng):“并”异体字之一。

②毛:毛嫱(qiáng)。西:西施。《庄子•齐物论》:“毛嫱、西施,人之所美也。”

③工:善。 ④颦(pín):皱眉。 ⑤妍(yán):美丽。

【译文】他们或者善于为人解决纠纷,或者善于发明创造有利于社会,这些都非常巧妙。毛嫱、西施,姿容姣美,哪怕皱着眉头,也像美美的笑。

年矢①每催,曦晖朗曜②。璿玑③悬斡④,晦魄⑤环照。

【注释】①矢(shǐ):箭。 ②曜(yào):日光、照耀。

③璿玑(xuán jī):古代称北斗星的第一星至第四星。

④斡(wî):旋转。 ⑤晦魄:月亮。

【译文】青春易逝,岁月匆匆催人渐老,只有太阳的光辉永远朗照。 高悬的北斗随着四季变换转动,明晦的月光洒遍人间每个角落。

指薪修祜,永绥吉劭。矩步引领,俯仰廊庙。

【译文】顺应自然,修德积福,永远平安,多么美好。如此心地坦然,方可以昂头迈步,一举一动都象在神圣的庙宇中一样仪表庄重。

束带矜①庄,徘徊瞻眺。孤陋寡闻,愚蒙等诮②。

【注释】①矜(jīn):自夸、自恃。《礼记•表礼》“不矜而庄。”

②诮(qiào):讥讽、嘲讽。

【译文】衣带穿着整齐端庄,举止从容,高瞻远瞩。这些道理孤陋寡闻就不会明白,只能和愚昧无知的人一样空活一世,让人耻笑。

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译文】说到古书中的语助词,那就是“焉”、“哉”、“乎”、“也”了。

《千字文》解读

《千字文》有句无篇,章法比较松散,现依据清人汪啸尹、孙谦益的说法,对《千字文》的内容作一大致介绍。

由汪啸尹纂辑、孙谦益参注的《千字文释义》将《千字文》分为四个部分,他们称之为四章。

从第一句“天地玄黄”开始,至第三十六句“赖及万方”为第一部分;

从第三十七句“盖此身发”开始,至第一百零二句“好爵自靡”为第二部分;

自第一百零三句“都邑华夏”起,至第一百六十二句“岩岫杳冥”为第三部分;

自第一百六十三句“治本于农”起,至第二百四十八句“愚蒙等诮”为第四部分。

最后还有两句“谓语助者,焉哉乎也”,没有特别含义,将其单列出来。

《千字文》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云雨、霜雾和四时寒暑的变化;也就有了孕生于大地的金玉、铁器(剑)、珍宝、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飞鸟游鱼;天地之间也就出现了人和时代的变迁。在此,《千字文》讲述了人类的早期历史和商汤、周武王时盛世的表现,即文中所说的“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千字文》的第二部分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也就是修身工夫。指出人要孝亲,珍惜父母传给的身体,“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做人要“知过必改”,讲信用,保持纯真本色,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及以下四句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接着文中对忠、孝和人的言谈举止、交友、保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千字文》的第三部分讲述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此章首言京城形胜,极力描绘都邑的壮丽,“宫殿盘郁,楼观飞惊”。京城之中汇集了丰富的典籍和大批的英才,“既集坟典,亦聚群英”,这是第三部分的第二层意思,重在叙述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和他们的文治武功。这部分最后描述了国家疆域的广阔和风景的秀美:“九州禹迹,百郡秦并„„旷远绵邈,岩岫杳。”

《千字文》第四部分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对民间温馨的人情向往之至。汪啸尹、孙谦益的《千字文释义》认为这部分是讲“君子治家处身之道”,其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显得牵强,所以不加采用。

《千字文》与“

三、百”相比,基本不存在被后人反复修改增补等问题, 因而版本清楚,面貌原始,这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了许多方便。

《千字文》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相传为南朝人周兴嗣所作。它是四言长文,句句押韵,文笔优美,辞藻华丽,朗朗上口,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不仅是启蒙和教育儿童的最佳读物,更是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科。

《千字文》点评

《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是其他任何一部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的。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用于启蒙的识字课本,秦代出现的有《苍颉篇》、《爰历篇》,汉代则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贾鲂的《滂喜篇》、蔡邕的《劝学篇》,史游的《急就章》,三国时代有《埤苍》、《广苍》、《始学篇》等等,这些被称为“字书”的作品多数影响不大,只有《急就章》对后世产生了影响。《急就章》虽然是《苍颉篇》之后较突出的小学之书,但由于流传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其权威性到南北朝时已大不如前,而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启蒙读物如《庭诰》、《诂幼》之类,可读性有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千字文》问世了。一则《千字文》内容精、文辞美,二则《千字文》是皇室用书,知名度高,所以,《千字文》渐渐地成为《苍颉篇》之后,又一突出的童蒙读物。顾炎武说:“读者苦《三苍》之难,便《千文》之易,于是至今为小学家恒用之书。”《千字文》在内容上熔各种知识于一炉,并通篇贯穿以统一的思想,脉络清晰,语言洗炼,这些长处是此前读物所缺少的。它的长处后来为《三字经》所吸取,为这部优秀童蒙读物的出现提供了借鉴经验,这只要对二者稍加比较就可明白。

《千字文》之后,尤其是宋以后,童蒙读物层出不穷,数目众多,这些作品在通俗性和知识性方面,都做了很多努力,各有长处,但它们的一个共同缺点就是文采稍逊,即使像《三字经》这样的作品也存在这一问题,它们都无法与《千字文》的文采相比。章太炎曾说《三字经》与《千字文》比较,有两个不足,即“字有重复、辞无藻采”。《千字文》在文采上独领蒙学读物风骚,堪称训蒙长诗。

在《千字文》的流传过程中,隋唐之际的智永和尚功不可没。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他用30 年的时间,摹写了800 本真草《千字文》分赠浙东各寺庙。智永的这一举动,既保存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又使《千字文》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智永之后,历代书法大师写《千字文》者比比皆是,著名的有怀素、宋徽宗、赵孟頫、文征明等。他们的作品流传很广,书体与风格各异,可谓千字千姿,影响也很大,无疑大大促进了《千字文》在民间的传播,大大提高了《千字文》的知名度,而且也为世人留下了这些伟大的艺术瑰宝。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现被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许多人不但把它当作一部启蒙教材来读,而且作为学习书法的绝好范本,直到今天,此风依然长盛不衰。

唐朝以后,《千字文》这种形式被人们广泛地加以采用和学习,出现了一大批以《千字文》为名的作品,如唐朝僧人义净编纂了《梵语千字文》,宋人胡寅著有《叙古千字文》,元人夏太和有《性理千字文》;明人卓人月有《千字大人颂》,吕裁之有《吕氏千字文》,清人吴省兰有《恭庆皇上七旬万寿千字文》,太平天国有《御制千字诏》等等。这些所谓的《千字文》内容各异,但都以《千

12 字文》为名,足见《千字文》影响之大。

《千字文》在古代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宋代真宗时,编成了一部4359卷的《道藏》,分装在400 多函中,每一函都按《千字文》的顺序编号,起于“天地玄黄”的“天”字,终于“宫”字,所以人称这部《道藏》为《大宋天宫道藏》。明清时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每一间用于考试的号房都用《千字文》来编号。《儒林外史》第二回描写了一个屡试不中的周进到省城参观贡院时的情景:“到了龙门下,行主人指道:‘周客人,这是相公们进的门了。’进去两边号房门,行主人指道:‘这是天字号了,你自进去看看。’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的齐齐整整,不觉眼里一阵酸酸的。”

古代一些需要用较大数字编号的项目,多采用《千字文》,这是周兴嗣始料所不及的。

《千字文》作为一部有影响的作品,在很早就涉洋渡海,传播于世界各地。日本不仅有多种版本的《千字文》,而且出现了很多内容各异但都以《千字文》为名的作品。1583 年朝鲜出版了以朝语释义注音的《石峰千字文》。

1831 年《千字文》被译成英文。此后数十年中,相继出现了《千字文》的法文本、拉丁文本、意大利文本。《千字文》的影响达到了海外。

推荐第2篇:鹿鸣注音原文及翻译

鹿鸣是《诗经·小雅》的首篇,是一首宴饮诗。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鹿鸣注音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作者:佚名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注释

①呦呦you):鹿的叫声。②苹:草名,即皤蒿。③簧: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这里指乐器。④承:捧着。将:献上。 ⑤好:关爱。(6)周行:大路。(7)德音:美德。孔:很,十分。昭:鲜 明。(8)视:示,昭示。恌(tiao):轻怫。(9)则:榜样。效:模仿。 (10)旨酒:美酒。(11)式;语气助词,无实义。燕:同“宴”。敖:同 “遨”,意思是游玩。(12)芩(qin):草名,属蒿类植物。(13)湛(dan): 快活得长久。

译文

野鹿呦呦不停叫,

在那野外吃青苹。

我有高贵的宾客,

相邀弹瑟又吹笙。

吹笙鼓簧悦宾客,

礼品成筐送上来。

众位宾客关爱我,

为我指路多广阔。

野鹿呦呦不停叫,

在那野外吃青蒿。

我有高贵的宾客,

品德高尚声名好。

教人忠厚不轻伙,

君子循规要仿效。

我备美酒和佳肴,

宾客宴饮乐陶陶。

野鹿呦呦不停叫,

在那野外吃芩草。

我有高贵的宾客,

弹瑟奏琴勤相邀。

弹瑟奏琴勤相邀,

融洽欢欣乐尽兴。

我备美酒和佳肴,

宴乐宾客心愉悦。

赏析

宴饮是一种仪式。无论是交往、酬谢、庆贺,还是狂欢、丧事,纯粹满足生理需求的吃喝已不十分重要,而十分突出的是吃喝这种特定形式所表达的意义。换句话说,在宴饮之中,精神性的内客压倒了生理性的内容。

也许,宴欢这种仪式最能典型地说明我们生存中两种生存层面的结合:生物性层面和精神性层面的结合。

饥饿是生命的自然现象和欲求。饥肠镇键的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饱餐一顿,是为了满足生理上的需求。人同饮食对象之间是一种实际的功利关系,没有多少精神性的内容可以言说。当一个人不是为了单纯满足生理欲求而宴饮时,他同饮食对象之间便主要是一种非功利的关系,这时,精神性的内容乃至审美因素(比如饮食样式、色泽、香味等)便突现了出来。在杯跳交错、大快朵颐、笠歌乐舞之中,人们制造出为了某一目的的特殊气氛,以满足特殊的精神上的需求。

在咱们中国,宴饮从来都同文化有密切的联系,人们赋予它特定的内涵,用它表达某种意义。尽管宴饮作为一种仪式,其地位似乎不如祭把那么正式和庄重,却是祭礼无法替代的。如果说祭托是以庄重方式进行的仪式,那么宴饮则是以轻松方式进行的仪式。

宴饮的最高形式是狂欢。人们借了饮酒吃肉这一机会,突破平时的社会规范的约束,暂时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放松平日里紧张的情绪,让受到压抑的精神和肉体得到解放。

人的饮食与动物的饮食之所以有不同,就在于它已不单是为了延续肉体生命的必需。

推荐第3篇: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音翻译

《论(lún)语》十二章原文,注音,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â)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â)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地复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zēng)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身:为(wâi)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翻译::“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反省: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huò),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jǔ)。

翻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做事情,又不会超过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wãi)师矣(yǐ)。

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翻译: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子曰:“贤哉(zāi)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piáo)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hào)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qū)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的)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pǐ)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以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有坚定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推荐第4篇:出师表 原文及翻译(带注音)背诵学习很方便!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dé),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用不恰当的譬喻为自己掩饰),以塞(sè)忠谏之路也。[2]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委屈)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îu)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ù)泸,深入不毛(不毛之地)。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3]

前表译文

先帝创办基业还不到一半,就中途去世了。此刻,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汉贫困衰弱,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所以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的作战,有大志向的文臣,竭尽全力的劳作。这是因为追念先帝对大家的特殊恩遇,想要报答在陛下身上啊。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不恰当的话,以至于堵塞了忠臣上谏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里,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如有做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不应该私心偏袒,使宫廷内外施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都是些品德良善诚实、志向思虑忠贞纯正的人,因此先帝才选拔来给予陛下。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应当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成效。

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平和公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说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和睦,好的坏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的做法,没有不痛心和遗憾的。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以死报国的忠臣,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地处偏远,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激,从而答应为先帝驱遣效力。后来正遇危亡关头,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接受遗命以来,日夜担忧兴叹,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的没有成效,从而损害先帝的明察。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入荒芜之境。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库装备充足,应当勉励三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忠心于陛下的职责的事。至于考虑事情是否可行采取适当措施,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的任务交给我,如果不能成功,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告慰先帝的神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用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识别采纳正确的言论,追念先帝遗愿,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如今正当离朝远征,面对着奏章眼泪滴落,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

推荐第5篇:人琴俱亡原文及翻译

人琴俱亡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rén qín jù wáng。它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所以常用来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琴俱亡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注释】

王子猷:王徽之。子敬:王献之。俱:都。

病:生病。

笃:(病)重。

而:表承接,不译。

左右:手下的人。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都(dū);总;竟。

此:此时。

语:说话。

了:完全。

便:于是,就。

索:要。

舆:轿子。

奔丧:看望丧事。

都:竟。

素:向来。

琴:弹琴。

径:直往;径直。

入:进入。

既:已经。

调:协调。

掷:扔。

因:于是。

恸:痛哭,极度悲伤。

绝:气息中止。

良.:很。

卒:死亡。

译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推荐第6篇:郑人买履原文及翻译

导语:郑人买履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注重实际,不要墨守成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郑人买履原文及翻译,欢迎借鉴!

郑人买履

作者: 淮南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的人。(定语后置)

4.先:首先。

5.度(duó):测量。

6.而:连词,表示承接。

7.置:放置,搁在。

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

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等到,直到。

12.之:到……去,往

13.操:携带。

14.已:已经。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

17.乃:于是,这才。

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码。

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罢:集市散了。

23.遂:于是。

24.曰:说。

25.宁(nìng):宁可。

26.无:不。

27.自信:相信自己。

28.以:用。

注意字词 【读音】履:lǚ 边音,第三声

【读音】度:duó 多音字,第二声

【读音】宁:nìng 鼻音, 第四声

【读音】遂:suì 非常用生字,第四声

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推荐第7篇:大同原文及翻译

导语:《礼运大同篇》是论述礼之源头和礼之实的专论,它同后一篇《礼品》是姊妹篇。以《礼运》为篇名, 正表明它的中心内容是在记录帝王时代的礼乐之因革。以下是小编整理大同原文及翻译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翻译

以前孔子曾参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仪式结束后,出游到阙上,长叹的样子。孔子之叹,大概是叹鲁国吧!子游在旁边问:“您为何感叹呢?”孔子说:“(说到)原始社会至善至美的那些准则的实行,跟夏商周三代杰出人物(禹汤文武相比),我赶不上他们,却也有志于此啊!”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都有供养他们的措施。男人有职份,女人有夫家。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即厌恶随便抛弃财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力气,人们恨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即都想出力气),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因此奸诈之心都闭塞而不产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出现,因此不必从外面把门关上。是高度太平、团结的局面。”

“如今大道已经消失不见,天下成为私家的。人们只敬爱自己的父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对待财务和出力都是为了自己:天子诸侯把父子相传、兄弟相传作为礼制。城外护城河作为防守设施。礼义作为准则:用礼义摆正君臣的关系,使父子关系纯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用礼义来建立制度,来建立户籍,按照礼义把有勇有谋的人当作贤者(因为当时盗贼并起),按照礼义把自己看作有功。因此奸诈之心由此产生,战乱也由此兴起。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因此成为三代诸王中的杰出人物,(是按照礼义)从中选拔出来的。这六位杰出人物,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的。以礼义表彰他们(民众)做对了事,以礼义成全他们讲信用的事,揭露他们有过错的事,把仁爱定为法式,提倡礼让。以礼义指示人们要遵循固定的规范。如果有不遵循礼义的人,在位的就会被罢免,老百姓把这(不按“礼”行事)当作祸害。这可以称为小小的安定。”

推荐第8篇:《山石》原文及翻译

《山石》由韩愈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此诗颇显韩愈“以文为诗”特色。全诗气势遒劲,风格壮美,数为后人所称道。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石》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山石》原文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山石》翻译/译文

山石峥嵘险峭,山路狭窄象羊肠,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

登上庙堂坐台阶,刚下透雨一场,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

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

为我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

夜深清静好睡觉,百虫停止吵嚷,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

天明我独自离去,无法辨清路向,出入雾霭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跄。

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又苍苍。

遇到涧流当道,光着脚板踏石淌,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我的衣裳。

人生在世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

唉呀,我那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怎么能到年老,还不再返回故乡?

《山石》注释

(1)山石:这是取诗的首句开头三字为题,乃旧诗标题的常见用法,它与诗的内容无关。

(2)荦确(luòquè洛却):指山石险峻不平的样子。行径:行下次的路径。微:狭窄。

(3)蝙蝠:哺乳动物,夜间在空中飞翔,捕食蚊、蛾等。这是写山寺黄昏的景象并点明到寺的时间。

(4)升堂:进入寺中厅堂。阶:厅堂前的台阶。新雨:刚下过的雨。

(5)栀子:常绿灌水,夏季开白花,香气浓郁。这两句说,进入厅堂后坐在台阶上,这刚下过的一场雨水该有多么充足;那吸饱了雨水的芭蕉叶子更加硕大,而挺立枝头的栀子花苞也显得特别肥壮。诗人热情地赞美了这山野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6)佛画:画的佛画像。

(7)稀:依稀,模糊,看不清楚。一作“稀少”解。所见稀:即少见的好画。这两句说,和尚告诉我说,古壁上面的佛像很好,并拿来灯火观看,尚能依稀可见。

(8)置:供。羹(gēng耕):菜汤。这里是泛指菜蔬。

(9)疏粝(lì历):糙米饭。这里是指简单的饭食。饱我饥:给我充饥。

(10)百虫绝:一切虫鸣声都没有了。

(11)清月:清朗的月光。出岭:指清月从山岭那边升上来。夜深月出,说明这是下弦月。扉(fei非):门。光入扉:指月光穿过门户,照时室内。

(12)无道路:指因晨雾迷茫,不辨道路,随意步行的意思。

(13)出入高下:指进进出出于高高低低的山谷径路意思。霏:氛雾。穷烟霏:空尽云雾,即走遍了云遮雾绕的山径。

(14)山红涧碧:即山花红艳、涧水清碧。纷:繁盛。烂漫:光彩四射的样子。

(15)枥(lì历):同“栎”,落叶乔木。木围:形容树干非常粗大。两手合抱一周称一围。

(16)当流:对着流水。赤足踏涧石:是说对着流水就打起赤脚,踏着涧中石头淌水而过。

(17)人生如此;指上面所说的山中赏心乐事。

(18)局束:拘束,不自由的意思。靰(jī基):马的缰绳。这里作动词用,即牢笼、控制的意思。

(19)吾党二三子:指和自己志趣相合的几个朋友。

(20)安得:怎能。不更归:不再回去了,表示对官场的厌弃。

推荐第9篇:中庸原文及翻译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庸》原文及译文【上】

【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衍了。

【原文】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译文】

仲尼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原文】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译文】

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原文】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译文】

孔子说:“我知道了,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我知道了,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滋味。”

【原文】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译文】

孔子说:“中庸的道理恐怕很难在世上实行啊!”

【原文】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译文】

孔子说:“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近话语里的含义。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

【原文】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译文】

孔子说:“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被驱赶到罗网陷阱中去却不知躲避。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选择了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时间也不能坚持。”

【原文】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译文】

孔子说:“颜回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选择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处,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让它失去。”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俸禄可以放弃,雪白的刀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

【原文】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译文】

子路问什么是强。孔子说:“南方的强呢?北方的强呢?还是你认为的强呢?用宽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人家对我蛮横无礼也不报复,这是南方的强,品德高尚的人具有这种强。用兵器甲盾当枕席,死而后已,这是北方的强,勇武好斗的人就具有这种强。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强啊!”

【原文】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译文】

孔子说:“专找歪理,做些怪诞的事情来欺世盗名,后世也许会有人来记述他,为他立传,但我是绝不会这样做的。有些品德不错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废,不能坚持下去,而我是绝不会停止的。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隐遁山林、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

【原文】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译文】

君子的道广大而又精微。普通男女虽然愚昧,也可以知道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弄不清楚的地方。普通男女虽然不贤明,也可以实行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天地如此之大,但人们仍有不满足的地方。所以,君子说到“大”,就大得连整个天下都装不下;君子说到“小”,就小得连一点儿也分不开。《诗经》说:“鸢鸟飞向天空,鱼儿跳跃深水。”这是说上下分明。君子的道,开始于普通男女,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却昭著于整个天地。

【原文】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译文】

孔子说:“道离人不远的。如果有人实行道却故作高深,使道远离人们,那就不可以实行道了。”“《诗经》说:\'砍削斧柄,砍削斧柄,斧柄的式样就在眼前。’握着斧柄砍削木材制的斧柄,应该说不会有什么差异,但如果你斜眼一看,还是会发现差异很大。所以,君子总是根据不同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治理,只要他能改正错误实行道就行。”“一个人做到忠恕,离道也就不远了。什么叫忠恕呢?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君子的道有四项,我孔丘连其中的一项也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儿子应该对父亲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臣民应该对君王做到的,我没能做到;作为一个弟弟应该对哥哥做到的,我没能做到;作为一个朋友应该做到的,我没能做到。平常的德行努力实践,平常的言谈尽量谨慎。德行的实践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励自己努力;言谈却不敢放肆而无所顾忌。说话顾到能否做到,行为也要顾到所说的话,这样的君子怎么会不忠厚诚实呢?”

【原文】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译文】

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xx应做的事;处于边远地区,就做在边远地区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安然自得的。处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所以,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孔子说:“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

【原文】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译文】

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从低处起步。《诗经》说:“妻子儿女感情和睦,就像弹琴鼓瑟一样。兄弟关系融洽,和顺又快乐。使你的家庭美满,妻儿幸福。”孔子赞叹说:“这样,父母也就称心如意了啊!”

【原文】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译文】

孔子说:“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啊!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但它却体现在万物之中使人无法离开它。天下的人都斋戒净心,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去祭祀它,无所不在啊!好像就在你的头上,又像在你左右。《诗经》说:\'神的降临,不可揣测,怎么能够怠慢不敬呢?’从隐微到显著,真实的东西就是这样不可掩盖!”

【原文】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译文】

孔子说:“舜该是个最孝顺的人了吧?德行方面是圣人,地位上是尊贵的天子,财富上拥有整个天下,宗庙里祭祀他,子子孙孙都保持他的功业。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地位,必定得到他应得的财富,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名声,必定得到他应得的长寿。所以,上天生养万物,必定根据它们的资质而厚待它们。能成材的得到培育,不能成材的就遭到淘汰。《诗经》说:\'高尚优雅的君子,有光明美好的德行,让人民安居乐业,享受上天赐予的福禄。上天保佑他,任用他,给他以重大的使命。’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会承受天命。”

【原文】

子曰:“无忧者,其唯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一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译文】

孔子说:古代帝王中无忧无虑的,大概只有周文王吧!因为他有贤明的王季做父亲,有英勇的武王做儿子,父亲王季为他开创了基业,儿子周武王继承了他的遗志,完成了他所没有完成的事业。武王继续着太王、王季、文王未完成的功业,灭掉了大殷,取得了天下。周武王这种以下伐上的正义行动,不仅没有使他自身失掉显赫天下的美名,反而被天下人尊为天子,掌握普天下的财富,世代在宗庙中享受祭祀,子孙永保祭祀不断。

【原文】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译文】

周武王直到晚年才承受上天之命而为天子,因此他还有许多没来得及完成的事情。武王死后,周公辅助成王才成就了文王和武王的德业,追尊太王、王季为王,用天子的礼制来追祀祖先,并且把这种礼制一直实行到诸侯、大夫、士和老百姓中间。周公制定的礼节规定:如果父亲是大夫,儿子是士,父死就要按大夫的礼制安葬、按士的礼制祭祀;如果父亲是士,儿子是大夫,父死就要按士的礼制安葬,按大夫的礼制祭祀。守丧一周年,通行到大夫,守丧三整年,就只有天子才能使用。至于给父母守丧本身没有贵贱的区别,天子、庶人都是一样的。

【原文】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译文】

孔子说:“周武王和周公真是最守孝道的人吧!所说的孝道,就是善于继承先人的遗志,善于继续先人未完成的功业。在春秋两季祭祀的时节,整修祖宗庙宇,陈列祭祀器具,摆设先王遗留下来的衣裳,进献祭祀应时的鲜美食品。

按照宗庙祭祀的礼制,是要把父子、长幼、亲疏的次序排列出来;把官职爵位的次序排列出来,就能将贵贱分辨清楚;在众人劝酒时把执事职位的次序排列出来,就能将才能的高低分辨清楚,晚辈必须先向长辈举杯,这样祖先的恩惠就会延及到晚辈,宴饮时按年龄大小来决定宴席座次,这样就能使老小长幼秩序井然。”

“站在合适的位置上,行先王传下的祭礼,演奏先王时代的音乐,尊敬先王所尊敬的,亲爱先王所亲爱的。侍奉死去的人就像侍奉活着的人一样;侍奉亡故的人就像侍奉活着的人一样,这才是孝的最高境界。

制定了祀天祭地的礼节,是用来侍奉皇天后土的;制定了宗庙的礼节,是用来祭祀祖先的。明白了郊社的礼节,大祭小祭的意义,那么治理天下国家的道理,也就像看着自己手掌上的东西那样容易明白啊!”

【原文】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译文】

鲁哀公询问政事。孔子说:“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事都记载在典籍上。他们在世,这些政事就实施;他们去世,这些政事也就废弛了。治理人的途径是勤于政事;治理荒地的途径是使树木迅速生长。说起来,贤人施政最容易取得成效,就象地上的芦苇快速滋长一样。要得到适用的人在于修养自己,修养自己在于遵循大道,遵循大道要从仁义做起。仁就是爱人,亲爱亲族是最大的仁。义就是事事做得适宜,尊重贤人是最大的义。至于说亲爱亲族要分亲疏,尊重贤人要有等级,这都是礼的要求。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所以,君子不能不修养自己。要修养自己,不能不侍奉亲族;要侍奉亲族,不能不了解他人;要了解他人,不能不知道天理。”

【原文】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译文】

天下人共有的伦常关系有五项,用来处理这五项伦常关系的德行有三种。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交往,这五项是天下人共有的伦常关系;智、仁、勇,这三种是用来处理这五项伦常关系的德行。至于这三种德行的实施,就是一个“诚”字,这些道理,有的人生来就知道它们,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它们,有的人要遇到困难后才知道它们,但只要他们最终都知道了,也就是一样的了。又比如说,有的人自觉自愿地去实行它们,有的人为了某种好处才去实行它们,有的人勉勉强强地去实行,但只要他们最终都实行起来了,也就是一样的了。

孔子说:“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智,努力实行就接近了仁,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知道这三点,就知道怎样修养自己,知道怎样修养自己,就知道怎样管理他人,知道怎样管理他人,就知道怎样治理天下和国家了。”

《中庸》原文及译文【下】

【原文】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XX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译文】

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那就是:修养自身,尊崇贤人,亲爱亲族,敬重大臣,体恤群臣,爱民如子,招纳工匠,优待远客,安抚诸侯。修养自身就能确立正道;尊崇贤人就不会思想困惑;亲爱亲族就不会惹得叔伯兄弟怨恨;敬重大臣就不会遇事无措;体恤群臣,士人们就会竭力报效;爱民如子,老百姓就会忠心耿耿;招纳工匠,财物就会充足;优待远客,四方百姓就会归顺;安抚诸侯,天下的人都会敬畏了。像斋戒那样净心虔诚,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不符合礼仪的事坚决不做,这是为了修养自身;不听谄言,疏远女色,看轻财物而重视德行,这是为了尊崇贤人;提高亲族的地位,给他们以丰厚的俸禄,与他们爱憎相一致,这是为了亲爱亲族;所属众多而便于差使,这是为了敬重大臣;真心诚意地任用他们,并给他们以较多的俸禄,这是为了体恤群臣;使用民役不误农时,少收赋税,这是为了爱民如子;经常视察考核,按劳付酬,这是为了劝勉工匠;来

时欢迎,去时欢送,嘉奖有才能的人,救济有困难的人,这是为了优待远客;延续绝后的家族,复兴灭亡的国家,治理祸乱,扶持危难,按时接受朝见,赠送丰厚,纳贡菲薄,这是为了安抚诸侯。总而言之,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但实行这些原则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关键在于一个“诚”字。

【原文】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译文】

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语塞中断;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受挫;行动先有准备,就不会后悔;道路预先选定,就不会陷入绝境。

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要得到在上位的人信任是有办法的,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要得到朋友的信任是有办法的,不孝顺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顺父母是有办法的:自己不真诚就不能孝顺父母;要使自己真诚是有办法的: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够使自己真诚。

【原文】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译文】

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拥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是圣人。努力做到真诚,就要选择美好的目标执著追求: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得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切实做到就绝不罢休。别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如果真能够做到这样,虽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聪明起来,虽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刚强起来。

【原文】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

由真诚而自然明白道理,这叫做天性;由明白道理后做到真诚,这叫做人为的教育。真诚也就会自然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后也就会做到真诚。

【原文】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译文】

只有天下极端真诚的人能充分发挥他的天赋本性;能充分发挥他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赞助天地养育万物;能赞助天地养育万物,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了。

【原文】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译文】

比圣人次一等的贤人从细微处入手推究道理,也能达到真诚的境界。做到了真诚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就会逐渐显著,显著了就会发扬光大,发扬光大就会感动他人,感动他人就会引起转变,引起转变就能化育万物。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能化育万物。

【原文】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译文】

真诚到极点,可以预知未来。国家将要兴旺,必然有吉祥的征兆;国家将要衰亡,必然有不祥的反常现象。或者呈现在占卜的蓍草龟甲上,或者表现在人的动作状态上。祸福将要来临时,是福可以预先知道,是祸也可以预先知道。所以极端真诚就像神灵一样微妙。

【原文】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译文】

真诚是自我的完善,道是自我的引导。真诚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没有真诚就没有了事物。因此君子以真诚为贵。不过,真诚并不是自我完善就够了,而是还要完善事物。自我完善是仁,完善事物是智。仁和智是出于本性的德行,是融合自身与外物的准则,所以任何时候施行都是适宜的。

【原文】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鲛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诗》云:“惟天之命,於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译文】

所以,极端真诚是永不停止的。永不停止就会保持长久,保持长久就会有效验,有效验就会悠远,悠远就会广博深厚,广博深厚就会高大光明。广博深厚才能承载万物;高大光明才能覆盖万物;悠远长久的作用是生成万物。广博深厚可以与地相比,高大光明可以与天相比,悠远长久则是永无止境。达到这样的境界,不自我显示也会自然彰明显著,不活动也会感人化物,无所作为也会自然有所成就。

天地的法则,简直可以用一个“诚”字来囊括:诚本身专一不二,所以生育万物有难测之妙。大地的法则,就是广博、深厚、高大、光明、悠远、长久。今天我们所说的天,原本不过是由一点一点的光明聚积起来的,可等到它无边无际时,日月星辰都靠它维系,世界万物都靠它覆盖。今天我们所说的地,原本不过是由一撮土一撮土聚积起来的,可等到它广博深厚时,承载像华山那样的崇山峻岭也不觉得重,容纳那众多的江河湖海也不会泄漏,世间万物都由它承载了。今天我们所说的山,原本不过是由拳头大的石块聚积起来的,可等到它高大无比时,草木在上面生长,禽兽在上面居住,宝藏也是从里面开发出来。今天我们所说的水,原本不过是一勺一勺聚积起来的,可等到它浩瀚无涯时,蛟龙鱼鳖等都在里面生长,各种货物财富都在里面繁殖生长出来。

《诗经》说,“天命多么深远啊,永远无穷无尽!”这大概就是说的天之所以为天的原因吧。“多么显赫光明啊,文王的品德纯正无二!”这大概就是说的文王之所以被称为“文”王的原因吧。纯正也是没有止息的。

【原文】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译文】

伟大啊,圣人的道!浩瀚无边,生养万物,与天一样崇高;充足有余,礼仪三百条,威仪三千条。这些都有待圣人来实行。所以说,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就不能成就极高的道。因此,君子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达到广博境界而又钻研精微之处;极端高明而又奉行中庸之道;温习已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朴实厚道,崇奉礼节。所以身居高位不骄傲,身居低位不会犯上作乱,国家政治清明时,他的言论足以振兴国家;国家政治黑暗时,他的沉默足以保全自己。《诗经》说:“既明智又通达事理,可以保全自身。”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原文】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做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译文】

孔子说:“愚昧却喜欢自以为是,卑贱却喜欢独断专行。生于现在的时代却一心想回复到古代去。这样做,灾祸一定会降临到自己的身上。”不是天子就不要议订礼仪,不要制订法度,不要考订文字规范。现在天下车子的轮距一致,文字的规范统一,伦理道德相同。虽有天子的地位,如果没有圣人的德行,是不敢制作礼乐制度的;虽然有圣人的德行,如果没有天子的地位,也是不敢制作礼乐制度的。

孔子说:“我谈论夏朝的礼制,夏的后裔杞国以不足以验证它;我学习殷朝的礼制,殷的后裔宋国还残存着它;我学习周朝的礼制,现在还实行着它,所以我遵从周礼。”

【原文】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译文】

治理天下能够做好议订礼仪,制订法度,考订文字规范这三件重要的事,也就没有什么大的过失了吧!在上位的人,虽然行为很好,但如果没有验证的活,就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就不会听从。在下位的人,虽然行为很好,但由于没有尊贵的地位,也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就不会听从。

所以君子治理天下应该以自身的德行为根本,并从老百姓那里得到验证。考查夏、商、周三代先王的做法而没有背谬,立于天地之间而没有悖乱,质询于鬼神而没有疑问,百世以后待到圣人出现也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质询于鬼神而没有疑问,这是知道天理;百世以后待到圣人出现也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这是知道人意。所以君子的举止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先导,行为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法度,语言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准则。在远处有威望,在近处也不使人厌恶。

《诗经》说,“在那里没有人憎恶,在这里没有人厌烦,日日夜夜操劳啊,为了保持美好的名望。”君子没有不这样做而能够早早在天下获得名望的。

【原文】

仲尼祖述尧舜,xx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译文】

孔子继承尧舜的传统,以文王、武王为典范,上遵循天时,下符合地理。就像天地那样没有什么不承载,没有什么不覆盖。又好像四季的交错运行,日月的交替光明。万物一起生长而互不妨害,道路同时并行而互不冲突。小的德行如河水一样川流不息,大的德行敦厚纯朴、化育万物。这就是天地的伟大之处啊!

【原文】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唯天下至诚,,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译文】

只有天下崇高的圣人,才能做到聪明智慧,能够居上位而临下民;宽宏大量,温和柔顺,能够包容天下;奋发勇健,刚强坚毅,能够决断天下大事;威严庄重,忠诚正直,能够博得人们的尊敬;条理清晰,详辨明察,能够辨别是非邪正。

崇高的圣人,美德广博而又深厚,并且时常会展现出来。德性广博如天,德性深厚如渊。美德表现在仪容上,百姓没有谁不敬佩,表现在言谈中,百姓没有谁不信服。表现在行动上,百姓没有谁不喜悦。

这样,美好的名声广泛流传在中国,并且传播到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凡是车船行驶的地方,人力通行的地方,苍天覆盖的地方,大地承载的地方,日月照耀的地方,霜露降落的地方;凡有血气的生物,没有不尊重和不亲近他们的,所以说圣人的美德能与天相匹配。

只有天下地道的真诚,才能成为治理天下的崇高典范,才能树立天下的根本法则,掌握天地化育万物的深刻道理,这需要什么依靠呢!他的仁心那样诚挚,他的思虑像潭水那样幽深,他的美德像苍天那样广阔。如果不真是聪明智慧,通达天赋美德的人,还有谁, , , 能知道天下地地道道的真诚呢?

【原文】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铁钺。

《诗》曰:“丕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诗》曰:“德燊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译文】

《诗经》说:“身穿锦绣衣服,外面罩件套衫。”这是为了避免锦衣花纹太显露,所以,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个人的道显露无遗而日益消亡。君子的道,平淡而有意味,简略而有文采,温和而有条理,由近因知远事,由风知源,由微知显,这样,就可以进入道德的境界了。

《诗经》说:“潜藏虽然很深,但也会很明显的。”所以君子自我反省没有愧疚,没有恶念存于心志之中。君子的德行之所以高于一般人,大概就是在这些不被人看见的地方吧?

《诗经》说:“看你独自在室内的时候,是不是能无愧于神明。”所以,君子就是在没做什么事的时候也是恭敬的,就是在没有对人说什么的时候也是能表现出他的诚信。

《诗经》说:“进奉诚心,感通神灵。肃穆无言,没有争执。”所以,君子不用赏赐,老百姓也会互相劝勉;不用发怒,老百姓也会很畏惧。

《诗经》说:“弘扬那德行啊,诸侯们都来效法。”所以,君子笃实恭敬就能使天下太平。

《诗经》说:“我怀有光明的品德,不用厉声厉色。”孔子说:“用厉声厉色去教育老百姓,是最拙劣的行为。”

《诗经》说:“德行轻如毫毛。”轻如毫毛还是有物可比拟。“上天所承载的,既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啊!

推荐第10篇:(鸿门宴)原文及翻译

《鸿门宴》

沛公 军 霸上,未 得 与 项羽 相见。沛公 左司马 曹无伤 使 人 言 于 项羽 曰:

沛公驻军于霸上,没能和项羽见面。 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

“沛公 欲 王 关中,使 子婴 为 相,珍宝 尽 有 之。”项羽 大怒 曰:“旦日 飨士 卒, ‚沛公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宰相,珍宝全都据为己有。‛项羽大怒说:‚明天犒劳士兵们,

为 击破 沛公 军!”当 是时,项羽 兵 四十 万,在 新丰 鸿门;沛公 兵 十万,在霸上。 替我攻破沛公的军队!‛正当这个时候,项羽有四十万士兵,驻扎在新丰鸿门;沛公有十万士兵,驻扎在霸上。

范增 说 项羽 曰:“沛公 居 山东 时,贪 于 财货,好 美姬。今 入关,财物 无所取, 范增劝说项羽说:‚沛公居住在函谷关以东的时候,贪于财物,喜欢美女。现在进入函谷关,在财物方面没有索取,

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 望 其气,皆 为 龙虎,成 五彩,此 天子气 也。急击 勿 失!”

在妇女方面没有宠幸,这说明他的志向很不小。我让人望他的云气,都呈现出龙虎的样子,呈现出五种色彩,这是天子的云气。赶紧攻击他不要失去时机!‛

楚 左尹 项伯 者, 项羽 季父 也,素 善 留侯 张良。 张良 是时 从 沛公, 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与留侯张良交好。张良在这时候跟从沛公,

项伯 乃 夜驰 之 沛公 军,私 见 张良,具 告 以 事,欲 呼 张良 与 俱 去, 项伯于是在夜里骑马到沛公的军营,私下里会见张良,把事情全部告诉张良,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开,

曰:“毋 从 俱 死 也。”张良 曰:“臣 为 韩王 送 沛公,沛公 今事 有急,亡 去 说:‚不要跟着他一起死啊。‛张良说:‚我替韩王送沛公,沛公现在有急事,独自逃跑离开他是

不 义,不 可 不 语。”良 乃 入,具 告 沛公。沛公 大 惊,曰:“为 之 奈 何?” 不仁义的,不能够不告诉他。‛张良于是进去,把全部情况都告诉了沛公。沛公大吃一惊,说:‚怎么办?‛

张良 曰:“谁 为 大王 为 此 计 者?”曰:“鲰生 说 我 曰:‘距 关,毋 内 诸 侯, 张良说:‚谁替大王出的这条计策?‛沛公说:‚有个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说‘把守函谷关,不让诸侯进来,

秦 地 可 尽 王 也。’ 故 听 之。” 良 曰:“料 大王 士 卒 足 以 当 项王 乎?” 就可以占领秦国的全境称王了。’所以听从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部队能跟项王抗衡吗?‛

沛公 默然,曰:“固 不 如 也。且 为 之 奈何?”张良 曰:“请 往 谓 项伯,言 沛公沉默不语的样子,说:‚本来就比不上他啊。将要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 )去告诉项伯,说

沛公 不 敢 背 项王 也。”沛公 曰:“君 安 与 项伯 有 故?”张良 曰:“秦 时 与 臣 游, 您不敢背叛项王。‛沛公说:‚您怎么会跟项伯有交情呢?‛张良说:‚秦朝的时候,他跟我交往,

项伯 杀 人,臣 活 之;今 事 有 急,故 幸 来 告 良。”沛公 曰:“孰 与 君少长?” 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如今有紧急的事情,所以特地来告诉我。‛沛公说:‚(项伯)和您谁大谁小?‛ 良曰:“长 于 臣。”沛公 曰:“君 为 我 呼 入, 吾 得 兄 事 之。”张良 出,

张良说:‚(他)比我大。‛沛公说:‚您替我把他叫进来,我得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张良出去,

要 项伯。项伯 即 入 见 沛公。沛公 奉 卮 酒 为 寿,约 为 婚姻,曰:“吾 入 关,

1 邀请项伯。项伯于是进来会见沛公。沛公奉上一杯酒,祝(项伯)健康,约定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函谷关,

秋 毫 不 敢 有 所近, 籍 吏 民, 封 府 库, 而 待 将军。 所以 遣 将 守关者, 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登记官吏和平民,查封官府和财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

备 他 盗 之 出入 与 非常 也。日 夜 望 将军 至,岂 敢 反 乎!愿 伯 具 言 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日日夜夜盼望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详细地说明

臣 之 不 敢 倍 德 也。” 项伯 许 诺,谓 沛公 曰:“旦 日 不 可 不 蚤 自 我不敢忘恩负义。‛ 项伯答应了, 告诉沛公说:‚明天不能不早些

来 谢 项王。” 沛公 曰:“诺。” 于是 项伯 复 夜 去,至 军 中,具 以 沛公 言 来向项王道歉。‛沛公说:‚好的。‛ 于是项伯又在夜里离开了,到达军营里, 把沛公的话全部

报 项王, 因 言 曰:“ 沛公 不 先 破 关中, 公 岂 敢 入 乎? 今 人 有 大 报告给项王。趁机说:‚沛公如果不先攻破关中地区的话,您怎么敢进来呢?如今别人有很大的

功 而 击 之,不义 也。不 如 因 善 遇 之。”项 王 许 诺。

功劳却攻击他,这是不仁义的啊。不如趁机好好地对待他。‛ 项王答应了。

沛公 旦 日 从 百 余 骑 来 见 项王, 至 鸿门, 谢 曰: “臣 与 将军

沛公第二天使一百多人马跟从他来见项王,到达鸿门,道歉说:‚我与将军您

戮 力 而 攻 秦, 将 军 战 河 北,臣 战 河 南 ,然 不 自 意 能 先 入关 合力攻打秦, 将军您在黄河以北作战, 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没有料到自己能先进入关中

破 秦, 得 复 见 将军 于 此。 今 者 有 小人 之 言, 令 将军 与 臣 有 郤。” 攻破秦军,能在这里再次见到将军您。现在由于小人的谗言, 让将军跟我之间产生了隔阂。‛

项王 曰: “此 沛公 左 司马 曹无伤 言 之;不 然, 籍 何 以 至 此?” 项 王 项王说:‚这是沛公您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 不这样的话,我怎么能到达这种地步呢?‛项王

即 日 因 留 沛公 与 饮。项王、项伯 东 向 坐,亚父 南向 坐----亚父 者,范增也。 当天就留下沛公和他一起喝酒。 项王、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是范增;

沛公 北向 坐,张良 西向 侍。范增 数 目 项王, 举 所佩 玉玦 以示 之 者 三, 沛公面向北坐, 张良面向西陪坐。范曾多次给项王使眼色,又接连三次举起佩戴的玉玦示意项王,

项王 默 然 不 应。范增 起,出,召 项庄, 谓 曰:“君 王 为 人 不 忍。若 入 项王却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来,出来。召唤项庄, 对他说:‚君王为人心慈手软。你进去,

前 为 寿,寿 毕,请 以 剑 舞, 因 击 沛公 于 坐,杀 之。不 者,若 属 皆 上前给他们祝酒,祝过酒后,请求舞剑,趁机在座位上攻击沛公, 杀死他。不这样的话,你们这些人都 且 为 所 虏。”庄则 入 为 寿。寿 毕,曰:“君 王 与 沛公 饮,军 中 无 以 为 要被他俘虏!‛ 项庄就进去祝酒。祝完酒之后,说:‚君王和沛公一起饮酒, 军营之中没有用来 乐,请 以 剑 舞。” 项王 曰:“诺。”项庄 拔 剑 起 舞,项伯 亦 拔 剑 起 舞,

娱乐的东西,请让我来舞剑吧。‛项王说:‚好的。‛项庄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

2

常 以 身 翼 蔽 沛公,庄 不 得 击。

时时用自己的身子像翅膀一样掩护沛公,项庄不能够攻击沛公。

于 是 张良 至 军 门 见 樊哙。 樊哙 曰:“今 日 之 事 何 如?”良曰:“甚急! 于是张良到军营的门口去见樊哙。 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非常危急!

今 者 项庄 拔 剑 舞,其 意 常 在 沛公 也。”哙 曰:“此 迫 矣!臣 请 入, 如今项庄拔剑起舞, 他的意图一直在沛公身上。‛樊哙说:‚这太紧迫了!我请求进去,

与 之 同 命。” 哙 即 带 剑 拥 盾 入 军 门。交 戟 之 卫 士 欲 止 不 内, 跟沛公同生共死。‛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了军营大门。 交叉举戟的卫兵想拦住不让他进去。

樊哙 侧 其 盾 以 撞, 卫 士 仆 地,哙 遂 入,披 帷 西 向 立, 瞋 目 视 樊哙侧着他的盾牌一撞,卫兵们倒在地上。樊哙于是进去,揭开帷幕面向西站定, 瞪着眼睛看

项王, 头 发 上 指,目 眦 尽 裂。项王 按 剑 而 跽 曰:“客 何 为 者?” 项王, 头发向上指着, 眼眶都裂开了。 项王手握剑柄,直起身子,说:‚客人是干什么的?‛

张 良 曰: “沛公 之 参 乘 樊哙 者 也。” 项 王 曰:“壮 士, 赐 之 卮 酒。” 张良说:‚这是沛公的警卫樊哙。‛ 项王说:‚壮士!——赐给他一杯酒。‛

则 与 斗 卮 酒。哙 拜 谢,起,立 而 饮 之。项王 曰:“赐 之 彘 肩。”则 与 一 生 彘 肩。 于是给了他一大杯酒。樊哙下拜称谢,起身,站着喝完了。项王说:‚赐给他猪腿。‛于是给了他一根生猪腿。

樊哙 覆 其 盾 于 地,加 彘 肩 上,拔 剑 切 而 啖 之。项 王 曰:“壮 士! 樊哙把盾牌扣在地上, 把猪腿放在上面,拔出剑来切着吃。 项王说:‚壮士!

能 复 饮 乎?”樊哙 曰:“臣 死 且 不 避,卮 酒 安 足 辞!夫 秦 王 有 虎 还能再喝酒吗?‛樊哙说:‚我连死都不畏避,一杯酒怎么值得推辞呢!秦王有虎

狼 之 心,杀 人 如 不 能 举,刑 人 如 恐 不 胜,天 下 皆 叛 之。怀王 与 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就像害怕不能杀尽一样,对人用刑就像害怕不能用尽酷刑,天下的人们都背叛了他。怀王和

诸 将 约 曰:‘先 破 秦 入 咸阳 者 王 之。’今 沛公 先 破 秦 入 咸阳,毫 毛 各路将领约定说:‘首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的做关中王。’ 现在沛公首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像毫毛一样细小的

不 敢 有 所近,封 闭 宫 室,还 军 霸上,以 待 大王 来。故 遣 将 守关者, 东西都不敢靠近, 查封关闭皇宫, 回来驻军于霸上,而等待大王的到来。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

备 他 盗 出入 与 非 常 也。劳 苦 而 功 高 如 此,未 有 封 侯 之 赏, 是为了防止其他的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这么辛苦,功劳这么大, 没有给他封侯的奖赏, 而听 细 说,欲 诛 有 功 之 人。 此 亡 秦 之 续 耳, 窃 为 大王 不 取也!”

却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是已经灭亡的秦国的后继者啊。私下里认为大王不应该这样做!‛

项王 未 有 以 应,曰:“坐。”樊哙 从 良 坐。坐 须臾,沛公 起 如厕,因招樊哙出。

项王没有用来回答的话,说:‚坐下。‛樊哙跟从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沛公起来去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

3 沛公 已 出,项王 使 都 尉 陈平召 沛公。沛公 曰:“今 者 出,未 辞 也, 沛公出去以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召回沛公。沛公说:‚现在出来,没有告辞,

为 之 奈 何?”樊哙 曰:“大 行 不 顾 细 谨, 大 礼 不 辞 小 让。如 今 怎么办呢?‛ 樊哙说:‚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小的谦让。现在

人 方 为 刀 俎,我 为 鱼 肉,何 辞 为?”于 是 遂 去。乃 令 张良 留 谢。 别人正是刀和菜板, 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告辞呢?‛于是就离开了。 就让张良留下来辞谢。

良 问 曰:“大 王 来 何 操?”曰:“我 持 白 璧 一 双,欲 献 项王, 玉 斗 张良问道:‚大王带着什么来的?‛ 说:‚我拿着一双白璧, 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

一 双,欲 与 亚 父。会 其 怒,不 敢 献。公 为 我 献 之。”张 良 曰:“谨 诺。” 想献给亚父。 恰好他们生气,不敢献礼。 您替我献给他们吧。‛张良说:‚遵命。‛

当 是 时,项王 军 在 鸿 门 下 ,沛公 军 在 霸上,相 去 四十 里。沛公 则 置 正当这时候,项王的部队驻扎在鸿门下,沛公的部队驻扎在霸上,相距四十里。沛公就丢下

车 骑,脱 身 独 骑,与 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 等 四 人 持 剑 盾 步 走, 车马、随从,独自骑马, 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个人拿着剑和盾牌跑,

从郦 山 下,道 芷 阳 间 行。沛公 谓 张良 曰:“从 此 道 至 吾 军,不 过 二 从骊山下,取道芷阳从小路走。 沛公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军的军营,不超过二

十 里 耳。度 我 至 军 中,公 乃 入。” 十里。 估计我到了军营中以后,你才进去。‛

沛公 已 去,间 至 军 中。张良 入 谢,曰:“沛公 不 胜 杯杓,不 能 辞。谨 使 臣 沛公已经离开,从小路到达军营之中。张良进去辞谢,说:‚沛公经不起多喝酒,不能亲自来告辞。特地派 良 奉 白 璧 一双,再 拜 献 大王 足下,玉斗 一双,再 拜 奉 大 将军 足下。” 我捧着一双白璧,拜两次献给大王,一双玉斗,拜两次献给大将军。‛

项王 曰:“沛公 安在?”良 曰:“闻 大 王 有 意 督 过 之,脱身 独去,已 至 军矣。” 项王说:‚沛公在哪儿?‛ 张良说:‚听说大王您有责备他的意思,已抽身离开,(现在)已

项王 则 受 璧,置 之 坐 上。亚父 受 玉斗,置 之 地,拔 剑 撞 而 破 之,曰:“唉! 经到达军营中了。‛项王就收下了白璧,放在座位上。亚父接受了玉斗,放在了地上,拔出剑把它撞碎,说:‚唉!

竖子 不 足 与 谋。夺 项王 天下 者 必 沛公 也。吾 属 今 为 之 虏 矣!” 这小子不值得跟他 谋划大事!将来夺走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马上就会成为他的俘虏!‛

沛公 至 军,立 诛 杀 曹无伤。 沛公回到军营,立即杀死曹无伤。

第11篇:干将莫邪原文及翻译

干将莫邪最早的文献记载在汉代刘向《列士传》和《孝子传》中。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干将莫邪原文及翻译,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干将莫邪原文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其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

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杀之。去时嘱我:‘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子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

干将莫邪翻译

楚国的能工巧匠干将和莫邪夫妻二人给楚王铸造宝剑,用了好几年的工夫才制成。楚王因时间久了而发怒,想要杀死铸剑人。宝剑铸了两把并分有雌与雄。干将的妻子当时怀孕就要生孩子了,丈夫便对妻子诉说道:“我替楚王铸造宝剑,好多年才获得成功,楚王为此发怒,我要前去送剑给他的话,他必杀死我。你如果生下的孩子是男孩的话,等他长大成人,告诉他说:‘走出家门看到南山,一棵松树生长在一块巨石上,我留下的另一把剑就藏在巨石的背后面。’”随后就拿着一把雌剑前去进见楚王。楚王非常忿怒,命令人来察看宝剑,发现剑原有两把,一把雄的,一把雌的,雌剑被送呈上来,而雄剑却没有送来。楚王暴怒,立即把铸剑的干将杀死了。

莫邪的儿子名叫赤,等到他后来长大成人了,就向自己的母亲询问道:“我的父亲究竟在哪里呀?”母亲说:“你的父亲给楚王制作宝剑,用了好几年才铸成,可是楚王却发怒,杀死了他。他离开时曾嘱咐我:‘告诉你的儿子:出家门后看到南山,一棵松树生长在一块巨石上,宝剑就在石头的背后面。’”于是,儿子走出家门向南望去,不曾看见有什么山,只是看到屋堂前面松木柱子下边的石块,就用斧子击破它的背后面,终于得到了雄剑。从此以后,儿子便日思夜想地要向楚王报仇。

一天,楚王在梦中恍惚看到一个男儿,双眉之间有一尺宽的距离,相貌出奇不凡,并说道定要报仇。楚王立刻以千金悬赏捉拿他。男儿听到这种情况,逃亡而去,躲入深山唱歌。路过的客旅中有一个遇到他悲歌的,对他说:“你年纪轻轻的,为什么痛哭得如此悲伤呢?”男儿说:“我是干将、莫邪的儿子,楚王杀死了我的父亲,我定要报这杀父之仇。”客人说:“听说楚王悬赏千金购买你的头,拿你的头和剑来,我为你报这冤仇。”男儿说:“太好了!”说罢立即割颈自刎,两手捧着自己的头和雄剑奉献给客人,自己的尸体僵直地站立着,死而不倒。客人说:“我不会辜负你的。”这样,尸体才倒下。

客人拿着男儿的头前去进见楚王,楚王非常欣喜。客人说:“这就是勇士的头,应当在热水锅中烧煮它。”楚王依照客人的话,烧煮头颅,三天三夜竟煮不烂。头忽然跳出热水锅中,瞪大眼睛非常愤怒的样子。客人说:“这男儿的头煮不烂,希望楚王亲自前去靠近察看它,这样头必然会烂的。”楚王随即靠近那头。客人用雄剑砍楚王,楚王的头随着落在热水锅中;客人也自己砍掉自己的头,头也落入热水锅中。三个头颅全都烂在一起,不能分开识别,众人于是分开它们的汤与骨肉,而埋葬了它们。

第12篇:田忌赛马原文及翻译

《田忌赛马》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换一种思维,也许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田忌赛马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田忌赛马

孙膑①尝与庞涓②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③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④梁⑤,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⑥。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第⑦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⑧,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注释]

①孙膑:战国时著名军事家。 ②庞涓:战国时将领。 ③黥(qíng):在脸上刺字并涂墨,用作刑罚或防止逃跑。 ④如:往,到……去。 ⑤梁:魏国的都城。

⑥驰逐重射:赛马赌博。重射,赌注很大。 ⑦第:只管。 ⑧临质:临场比赛。

参考译文

孙膑曾经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已经为魏国效力,(又)得以被惠王封为将军,但是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就暗中叫人把孙膑叫来。孙膑来了后,庞涓担心他的贤能高于自己,嫉妒孙膑,就用刑法将孙膑的膝盖割掉,并在脸上刻字,想把他藏起来不让别人看见。

齐国使者到大梁来,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劝说齐国使者。齐国使者觉得此人是个奇人,就偷偷地把他载回齐国。齐国将军田忌非常赏识他,并且待如上宾。

田忌经常与齐国众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马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诸公子用千金来赌注。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拿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已经比了三场比赛,田忌一场败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

阅读训练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②庞涓既事魏,

③田忌信然之 ④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6.庞涓为什么要加害孙膑,又是怎样加害孙膑的?(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②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8.请从文中任选一个字仿照事例,运用批注的方式,作简要赏析。

批注示例:“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的“阴”是偷偷的、暗地里的意思。一个“阴”字可以看出庞涓的卑鄙无耻和心狠手辣。

参考答案

5.① 曾经; ② 已经;③ 对的; ④ 两次。

6.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7.①齐国的使者认为他是个奇才,偷偷用车载着他到了齐国。②于是田忌向齐威王举荐孙膑。

8.示例:“田忌信然之”中一个“信”字反映齐将田忌对孙膑的信任和器重。还有“疾”“善”“黥”“卒”等。

9.示例:做事要扬长避短,才能成功。不管从什么角度,紧扣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第13篇:陈情表原文及翻译

原文:

【陈情表】(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 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 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 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於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 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 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 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於陛下 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 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馀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 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原想守节的志向。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而祖母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离开过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臣下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秀才。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服待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十万火急,刻不容缓。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狼狈。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但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臣下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闻达。

第14篇:丑女原文及翻译

《丑女》一文由南宋文学家刘义庆所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丑女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阅读!

原文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翻译

许允的妻子是卫尉卿阮共的女儿,阮德如的妹妹,长相特别丑。新婚行完交拜礼,许允不可能再进新房去,家里人都十分担忧。正好有位客人来看望许允,新娘便叫婢女去打听是谁,婢女回报说:“是桓郎。”桓郎就是桓范。新娘说:“不用担心,桓氏一定会劝他进来的。”桓范果然劝许允说:“阮家既然嫁个丑女给你,想必是有一定想法的,你应该体察明白。”许允便转身进入新房,见了新娘,即刻就想退出。新娘料定他这一走再也不可能进来了,就拉住他的衣襟让他留下。许允便问她说;“妇女应该有四种美德,你有其中的那几种?”新娘说:“新妇所缺少的只是容貌罢了。可是读书人应该有各种好品行,您有几种?”许允说:“样样都有。”新娘说:“各种好品行里头首要的是德,可是您爱色不爱德,怎么能说样样都有!”许允听了,脸有愧色,从此夫妇俩便互相敬重。

作者介绍

刘义庆(403年--444年)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第15篇:《江南》原文及翻译

《江南》是一首汉代乐府诗。这是一首歌唱江南劳动人民采莲时愉快情景的民歌。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南》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江南》原文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

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鱼在莲叶的东边游戏,鱼在莲叶的西边游戏,鱼在莲叶的的南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北边游戏。

注释:

何:多么

田田:莲叶长的茂盛相连的样子。

《江南》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采莲歌,全诗没有一字一句直接描写采莲人采莲时的愉快心情,而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将它们的欢乐之情充分透露了出来,仿佛亲耳听到和亲眼看见许多采莲男女的歌声和笑语声融成一片,许多小伙子和采莲姑娘们还在调情求爱。

首先,此歌起句“江南可采莲”,其中的“可”字已透露出消息。莲花本来是大江南北湖泽沟塘中常见的人工栽培植物,可这位歌者(亦即诗中未露的男主人公)却偏要说“江南可采莲”,这是因为莲花栽培的地区虽然很广,但却以江南最盛;而江南采莲人大都是青年男女,尤以青年妇女为主;同时江南民风柔靡,青年男女在采莲时调情求爱之事极为常见,故盛行于南朝时期的民间情歌,在汉代的江南实际上就很流行。在这类民间情歌中常用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由此可见,此歌用的显然也是比兴、双关手法。起句中的“采莲”,也含有寻欢求爱的意思。由此可推知这位歌者乃是一个风流小生,他可能不是江南人,而是从外乡来到江南的。他来江南名为采莲,实际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否则何处不可采莲,而独留恋于江南,可见“可”字之中的寓意。

其次,紧承上句而来的第二句“莲叶何田田”,显然也是明写莲叶茂美,暗喻采莲姑娘们人数众多,姿态丰美的。而第三句“鱼戏莲叶间”和后四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则是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间暗喻采莲男女调情求爱的欢乐情景。这也是民间情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由此可见,这首采莲歌实际上乃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

这首歌辞只有七句,明白如话,而后四句又基本上是第三句的重复,它的妙处究主要在于运用民歌中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把男女之间调情求爱的欢乐之情写得极其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而无轻佻、庸俗之弊。全诗一气呵成,但在结构上又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三句揭示题旨;后四句进一步展示采莲时的欢乐情景和广阔场面。而诗中第三句又在全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上下相连,不着痕迹。诗的意境清新、开朗,寓情于景,景中寓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到美景如画,心旷神怡,呈现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这首诗在乐府分类中属《相和歌辞》,“相和歌”本是两人唱和,或一个唱、众人和的歌曲,故“鱼戏莲叶东”四句,可能为和声。故此诗的前两句可能为男歌者领唱;第三句为众男女合唱;后四句当是男女的分组和唱。如此,则采莲时的情景,更加活泼有趣,因而也更能领会到此歌表现手法的高妙。

诗中“东”、“西”、“南”、“北”并列,极易流于呆板,但此歌如此铺排,却显得文情恣肆,极为生动,从而充分体现了歌曲反复咏唱,余味无穷之妙。

第16篇:《饮酒》原文及翻译

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诗酒关系有如血肉关系密不可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饮酒》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饮酒》原文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译文

早晨起来深感缺少乐趣,离座而起打开清酒一樽。

先举杯祭酹造酒的祖师,是他留下美酒给我驱逐忧愁和烦闷。

一会儿感觉便大不一样,顿觉得天地之间热闹非凡。

连绵的高山改变了原来的幽晦,碧绿的流水把温暖的气息包含。

南门城外的一片郁郁葱葱,高大的树木叶茂枝繁。

清凉的树荫可以庇护自己,整天都可以在树下乘凉谈天。

即使喝醉也不要推辞,美好的芳草可以供我们躺卧。

即使是那些富比晋楚的人,恐怕也未必知道饮酒的快乐?

注释

(1)酹(lèi):以酒洒地,表示祭奠或立誓。先酒:指第一个发明酿酒的人。相传杜康是我国酿酒的创始人。

(2)须臾(yú):一会儿。殊:不一样。

(3)喧:热闹。

(4)幽晦:昏暗不明。

(5)函:包含。晏温:晴天的暖气。

(6)蔼蔼:茂盛的样子。陶渊明《和主簿》有“蔼蔼堂前林”诗句。南郭门:指永州外城的南门。郭,外城。

(7)何:多么。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

(8)清阴:指草木。

(9)竟夕:整夜。

(10)偃卧:仰卧。芳荪:指草地。

(11)晋楚富:《孟子·公孙丑下》说“晋楚之富,不可及也。”这里指财雄一方的富豪。

(12)此道:指饮酒之乐。

第17篇:游刃有余原文及翻译

导语: 翻译第一步主要是对原文的准确理解,在于准确把握每个词的含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游刃有余原文及翻译,欢迎借鉴!

上智·游刃有余

作者:冯梦龙

【原文】

危峦前阨①,洪波后沸,人皆棘手,我独掉臂②。动于万全,出于不意;游刃有余,庖丁之技。集“迎刃”。

【注释】

①阨:阻塞。

②掉臂:挥动手臂,谓有所作为。

【译文】

前面有险峰阻路,后面又有洪水逼来之时,人人都会感到棘手惶遽,我却要奋起振作。掌握全局而后动,一动就要出其不意;游刃有余,犹如庖丁解牛之技一样。集此为“迎刃”一卷。

子产

【原文】

郑良霄①既诛,国人相惊,或梦伯有介②而行,曰:“壬子余将杀带,明年壬寅余又将杀段!”驷带及公孙段果如期卒,国人益大惧。子产立公孙泄(泄,子孔子,孔前见诛)及良止(良霄子)以抚之,乃止。子太叔问其故,子产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吾为之归也。”太叔曰:“公孙何为?”子产曰:“说也。”以厉故立后,非正,故并立泄,比于继绝之义,以解说于民。

〔评〕不但通于人鬼之故,尤妙在立泄一着。鬼道而人行之,真能务民义而不惑于鬼神者矣!

【注释】

①郑良霄:字伯有,春秋时郑国大夫,专政自用,为诸大夫讨伐而死。

②介:带甲。

【译文】

春秋郑简公二十三年(前543)时,大夫良霄因专权,被驷带、公孙段等诸大夫群起而诛杀。然七年之后,郑国又有人因此事受到惊扰。有人在梦中见伯有(良霄字伯有)全身胄甲,披挂而来,对其说道:“壬子日我要把驷带杀掉,明年的壬寅日我还要杀死公孙段!”而驷带与公孙段果然在这两天相继死去,于是,与诛杀良霄有关联的人们更加震惊恐惧起来。子产是良霄被诛后立为郑国执政的。这些事情发生后,他把良霄的儿子良止和以前也被诛杀的大夫子孔的儿子公孙泄重新立为大夫,以安抚他们,这些事情才不再发生。子产的儿子太叔问其缘故,子产回答:“死人的鬼魂没有归宿,就成为无主游魂,并成为厉鬼而搅扰人。把他们的儿子重新立为大夫,就是为了能够有人祭祀他们,使他们有归宿。”大叔又问:“那么立公孙泄为大夫是为什么?”子产说:“是为了以继绝的名义向国人解说。”

〔评译〕子产不但通达人鬼之事,更妙的是立公孙泄这一招。鬼道由人来实行,真是能够一心为民而又不迷惑于鬼神。

主父偃

【原文】

汉患诸侯强,主父偃①谋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其封号;汉有厚恩而诸侯渐自分析弱小云。

【注释】

①主父偃:汉武帝时人,为中大夫,上“推恩法”于武帝,即本条所言之谋。

【译文】

西汉时武帝忧患诸侯势力强盛,主父偃出谋令各诸侯王可以推施皇帝的恩泽,将自己的封地划开,再分给自己的子弟,只要由汉王为其确定封号就行。自此,汉室有了广厚的恩泽而各诸侯逐渐分崩离析势力弱小了。

裴光庭

【原文】

张说以大驾①东巡,恐突厥乘间入寇,议加兵备边,召兵部郎中裴光庭谋之。光庭曰:“封禅,告成功也,今将升中于天而戎狄是惧,非所以昭盛德也。”说曰:“如之何?”光庭曰:“四夷之中,突厥为大。比屡求和亲,而朝廷羁縻未决许也。今遣一使,征其大臣从封泰山,彼必欣然承命。突厥来,则戎狄君长无不皆来,可以偃旗卧鼓,高枕有余矣。”说曰:“善!吾所不及。”即奏行之。遣使谕突厥,突厥乃遣大臣阿史德颉利发入贡,因扈从②东巡。

【注释】

①大驾:皇帝出行的队伍。

②扈从:随侍帝王出巡。

【译文】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宰相张说考虑到天子大驾东去泰山封禅,恐怕突厥乘机侵犯边境,主张加派军队守备边防,他找来兵部郎中裴光庭一同商量这件事。裴光庭说:“天子封禅,是向天下表明治国的成功。现在将要宣告成功的时候却害怕突厥的入侵,这就显示不出大唐的强盛和功德了。”张说问道:“那怎么办呢?”裴光庭答道:“四方的夷国之中,突厥是个大国,他们屡次要求与朝廷和亲,可是朝廷一直犹豫不决没答应。现在派遣一名使者,征求突厥国派一名大臣,随从天子封禅泰山,他们必定欣然从命。只要突厥来人,那么其他外族的君长就没有不来的了。这样,边境上可以偃旗息鼓,高枕无忧了!”张说道:“对!你的见解是我所不及的。”张说立即向天子奏明,按裴光庭的建议执行,派遣使者知会突厥。突厥于是派遣大臣阿史德颉利发入朝进贡,接着随从天子去泰山封禅。

陈平

【原文】

燕王卢绾反,高帝使樊哙以相国将兵击之。既行,人有短恶哙者,高帝怒,曰:“哙见吾病,乃几①吾死也!”用陈平计,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平乘驰传②,载勃代哙将。平到军中,即斩哙头!”二人既受诏行,私计曰:“樊哙,帝之故人,功多。又吕后女弟女媭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即恐后悔,(边批:精细。)宁囚而致上,令上自诛之。”平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哙受诏节,即反接载槛车诣长安,而令周勃代,将兵定燕。平行,闻高帝崩,平恐吕后及吕媭怒,乃驰传先去。逢使者,诏平与灌婴屯于荥阳。平受诏,立复驰至宫,哭殊悲,因奏事丧前。吕太后哀之,曰:“君出休矣。”平因固请,得宿卫中,太后乃以为郎中令,曰:“傅教帝。”是后吕媭谗乃不得行。

〔评〕谗祸一也,度近之足以杜其谋,则为陈平;度远之足以消其忌,则又为刘琦。宜近而远,宜远而近,皆速祸之道也。

刘表爱少子琮,琦惧祸,谋于诸葛亮,亮不应。一日相与登楼,去梯,琦曰:“今日出君之口,入吾之耳,尚未可以教琦耶?”亮曰:“子不闻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悟。自请出守江夏。

【注释】

①几:盼望。

②驰传:四匹良马所拉的驿车,紧急时方动用。

【译文】

西汉初,燕王卢绾发动叛乱,高帝(高祖)刘邦正在生病,就命令樊哙以相国的身份领兵进击。即将出发的时候,有人散布流言飞语,诬告樊哙,刘邦发怒了,说:“樊哙见我生病,竟然盼望我死!”便用陈平的计谋,召绛侯周勃二人受诏于床前,命令道:“陈平驾驭急命驿车,速载周勃到樊哙军中去代替他的职务。陈平到樊哙军之后,要立即将樊哙斩首。”陈周二人受过诏后,私下商议说:“樊哙是皇帝的故亲,平生功绩颇多,又是吕后妹妹吕媭的丈夫,既亲且贵,皇帝在激愤的情绪之中想处斩樊哙,就恐怕他以后后悔。我们不如把樊哙拘禁起来而送交皇帝,使皇帝自己把樊哙诛杀。”

陈平到了樊哙军中后,令人做坛,以节杖召来樊哙。樊哙拜受诏节后,就反缚其臂乘坐囚禁犯人的槛车到长安去,于是周勃代替樊哙领兵定燕。陈平囚樊哙行之路上,听说皇帝驾崩,恐怕吕后和吕媭迁怒于他,就让囚车先去长安。后来,陈平遇到朝廷使者,命令陈平与灌婴驻守荣阳。陈平接受诏书后,立刻急驰进宫,大声痛哭,趁着出丧之前向太后禀奏前事。吕太后对陈平表示了同情,说:“你出去的这件事就算了吧!”陈平趁此坚持请求太后让他任住宿宫中的护卫一职,于是太后任命他为郎中令,负责掌管宫殿护卫,太后并且说:“你还要教导、辅佐皇帝。”但此后因受到吕媭的谗言而未能这样执行。

〔评译〕同样是遭到谗言的祸患,考虑到应在近处以杜绝他人的阴谋,这是陈平的做法;认为应躲到远处以平息他人的猜忌,这是刘琦的做法。该近而远,该远而近,这些都会加速祸害的降临。

刘表喜爱小儿子刘琮,长子刘琦怕有祸临身,便找诸葛亮问计,诸葛亮却一直没有回答他。有一天,两人一起登楼,上楼之后,刘琦让人把梯子拿掉,对诸葛亮说:“现在从您口中说出的话,只会进入我的耳朵,绝对不会有第三者听到,您还不能教我吗?”诸葛亮说:“你没听说过同为晋献公的儿子,申生留在国内是危险的,重耳逃到国外反而安全了吗?”刘琦恍然大悟,遂自请外放镇守江夏。

于谦

【原文】

永乐间,降虏多安置河间、东昌等处,生养蕃息,骄悍不驯。方也先入寇时,皆将乘机骚动,几至变乱。至是发兵征湖、贵及广东、西诸处寇盗。于肃愍①奏遣其有名号者②,厚与赏犒,随军征进。事平,遂奏留于彼。于是数十年积患,一旦潜消。

〔评〕用郭钦徙戎之策而使戎不知,真大作用。

【注释】

①于肃愍:于谦,明景帝时为兵部尚书,加少保,总督军务。明英宗复辟后为人构陷被杀,追赠太傅,谥肃愍,后改谥忠肃。

②有名号者:指大小首领。

【译文】

明永乐年间,成祖把多次征北战争中的降虏大都安置在了河间、东昌一带,经过生养蕃息,他们形成了一个骄悍不驯的群体。到正统年间,正当北方瓦刺部落的也先进犯京师的时候,他们将要乘机骚动,几乎酿成变乱。直到景泰年间,朝廷发兵镇压湖、贵及广东、广西等处的民众造反时,于肃愍(于谦的谥号)奏请皇上,派遣他们中的大小首领,厚以赏犒,让他们随军征进。事情结束后,经过奏请,他们就留到了这些地方。于是,数十年的积患,悄悄地消除了。

〔评译〕于谦用晋朝郭钦迁徙戎狄的计策却能使戎狄毫无所知,真是高明得很啊。

刘大夏 张居正

【原文】

庄浪土帅鲁麟①为甘肃副将,求大将②不得,恃其部落强,径归庄浪,以子幼请告。有欲予之大将印者,有欲召还京,予之散地者。刘尚书大夏独曰:“彼虐,不善用其众,无能为也。然未有罪。今予之印,非法;召之不至,损威。”乃为疏,奖其先世之功③,而听其就闲。麟卒怏怏病死。

黔国公沐朝弼,犯法当逮。朝议皆难之,谓朝弼纲纪之卒且万人,不易逮,逮恐激诸夷变。居正④擢用其子,而驰单使缚之,卒不敢动;既至,请贷其死,而锢之南京,人以为快。

〔评〕奖其先则内愧,而怨望之词塞;擢其子则心安,而巢穴之虑重。所以罢之锢之,唯吾所制。

【注释】

①土帅:由当地土司担任的军职。鲁麟是庄浪卫世袭指挥。

②大将:即总兵。

③先世之功:鲁麟的父亲曾领兵平叛,官至甘肃总兵。

④居正:张居正,明万历间首辅,大政治家。

【译文】

明代,庄浪土帅鲁麟是甘肃副将,他因争甘肃大将的官职没有成功,便依仗自己部落的势力强大,直接回到庄浪,以儿女年幼为由请假告休。对此,朝中议论纷纷,有主张把大将印玺授与他的,有主张召他进京,给他个闲散职务的。尚书刘大夏排斥众议,说道:“鲁麟性情残暴,不善于使用民众,是没有作为的。然而他没有犯罪,现在,给他将印,不合法制;召之不来,有损威信。”于是给皇帝奏议,奖励鲁麟先世的忠勇功绩,对鲁麟却听其就闲。后鲁麟最终怏怏病死。

明黔国公沐朝弼犯法应当逮捕。朝臣们议论时,都感到这件事很难办,说沐朝弼府中士卒近万人,不易逮捕,逮捕时恐怕激成兵变。首辅张居正就提拔了沐朝弼儿子的官职,并专派使者驰往沐府将沐朝弼擒获,府中士卒不敢动手。捉来沐朝弼后,张居正请求赦免他的死刑,而把他禁锢在南京,人们都感到很痛快。

〔评译〕褒奖鲁麟的祖先,这样就使他内心愧疚而无从发出抱怨的言辞;提拔沐朝弼的儿子,使他心安而内部出现猜疑之心。因而不论是罢黜,还是禁锢,全都在我的掌握之中。

贾耽

【原文】

贾耽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使行军司马①樊泽奏事行在②。泽既反命,方大宴,有急牒③至,以泽代耽。耽内牒怀中,颜色不改,宴罢,即命将吏谒泽,牙将张献甫怒曰:“行军自图节钺,事人不忠,请杀之!”耽曰:“天子所命,即为节度使矣。”即日离镇,以献甫自随,军府遂安。

【注释】

①行军司马:相当于节度使的副帅。

②行在:皇帝行宫。

③牒:公文。

【译文】

唐朝的贾耽做山南东道节度使时,唐德宗巡幸梁州。贾耽派行军司马樊泽到梁州向德宗奏事。樊泽事毕返回后,贾耽正设酒宴,忽然有朝廷的紧急文书送到,命令:樊泽代替贾耽的节度使职务。贾耽看后,把文书藏到怀中,面上不动声色。酒宴结束后,贾耽便命令堂吏去见樊泽,贾耽的牙将张献甫气愤地说:“樊行军在皇上面前自谋节度使职务,侍奉主帅不忠,请允许我把他杀掉!”贾耽说:“这是皇上的命令,樊泽现在就是节度使了。”当天贾耽就离开了驻地,并让张献甫跟随自己,军府因此平安无事。

吕夷简

【原文】

西鄙用兵,大将刘平战死。议者以朝廷委宦者监军,主帅节制有不得专者,故平失利。诏诛监军黄德和,或请罢诸帅监军。仁宗以问吕夷简,夷简对曰:“不必罢。但择谨厚者为之。”仁宗委夷简择之。对曰:“臣待罪宰相,不当与中贵私交,何由知其贤否?愿诏都知、押班①,但举有不称者,与同罪。”仁宗从之。翼日,都知叩头乞罢诸监军宦官。士大夫嘉夷简有谋。

李迪与夷简同相,迪尝有所规画,吕觉其胜,或告曰:“李子柬②之虑事,过于其父。”夷简因语迪曰:“公子柬之才可大用。”(边批:奸!)即奏除两浙提刑,迪父子皆喜。迪既失柬,事多遗忘,因免去。方知为吕所卖。

〔评〕杀一监军,他监军故在也;自我罢之,异日有失事,彼借为口实,不若使自请罢之为便。文穆③称其有宰相才,良然。惜其有才而无度,如忌富弼,忌李迪,皆中之以小人之智,方之古大臣,邈矣!

【注释】

①都知、押班:俱为宋代宦官官职。

②李子柬:李迪之子李柬,仁宗时官至龙图阁直学士。

③文穆:吕蒙正,谥文穆,吕夷简之叔。

【译文】

北宋仁宗时,西部边疆发生战争,大将刘平阵亡。朝中舆论认为,朝廷委派宦官做监军,致使主帅不能全部发挥自己的指挥作用,所以刘平失利。仁宗下诏诛杀监军黄德和,有人上奏请求把各军元帅的监军全部罢免掉。仁宗为此征求吕夷简的意见,吕夷简回答说:“不必罢免,只要选择为人谨慎忠厚的宦官去担任监军就可以了。”仁宗委派吕夷简去选择合适的人选,吕夷简又回答说:“我是一名待罪宰相,不应当和宦官交往,怎么知道他们是否贤良呢?希望皇上命令都知、押班,只要是他们所荐举的监军,如有不胜任其职务的,与监军共同治罪。”仁宗采纳了吕夷简的意见。第二天,都知、押班在仁宗面前叩头,请求罢免各监军的宦官。朝中士大夫都称赞吕夷简有谋略。

李迪与吕夷简同任宰相。李迪曾经规划事情,而吕夷简觉得自己不如他。有人说:\"李柬考虑事情更胜过他的父亲。\"吕夷简就告诉李迪说:\"令郎柬的才智可以好好借重。\"于是禀奏天子命李柬为两浙提刑(掌管诉讼、刑狱的官吏)。李迪父子都很高兴。李柬赴任以后,不能再凡事提醒。李迪年老健忘,因而被免除宰相之职。李迪才发现这正是吕夷简的阴谋。

〔评译〕杀掉一个监军,还会有其他的监军存在;由我罢除,将来一旦有过失,他们就会拿我来当借口,还不如让他们自己主动请求罢除,这样对公对私都有好处。吕蒙正称吕夷简有宰相之才,实在没错。可惜他有才干而无度量,例如他忌妒富弼、李迪,都用小人的才智陷害他们。比起古代名臣的风范气度,还是相差得太远了。

第18篇:坎井之蛙原文及翻译

坎井之蛙比喻见识不多的人,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坎井之蛙原文及翻译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原文

子独不闻乎坎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欤!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掖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趺。还虷蟹与蝌蚪,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乐,此亦至也!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涝,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于是,坎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翻译

你难道不知道在一口浅井里有一只青蛙吗?它对从东海中来的大鳖说:“我多么快乐啊!出去玩玩,就在井口的栏杆上蹦蹦跳跳,回来休息就蹲在残破的井壁的砖窟窿里休息休息;跳进水里,水刚好托着我的胳肢窝和面颊;踩泥巴时,泥深只能淹没我的两脚,漫到我的脚背上。回头看一看那些赤虫、螃蟹与蝌蚪一类的小虫吧,哪个能同我相比呀!并且,我独占一坑水,在井上想跳就跳,想停就停,真是快乐极了!您为什么不常来我这里参观参观呢?”

海鳖左脚还没踏进井里,右腿已被井壁卡住了。于是,它在井边偷偷地徘徊了一阵就退回来了,把大海的景像告诉青蛙,说道:“千里之遥你是不是觉得很远,可是它不能够形容海的辽阔;千仞的确很高,可是它不能够形容海的深度。夏禹的时候,10年有9年闹水灾,可是海水并不显得增多;商汤时,8年有7年干旱,可是海水也不显得减少。永恒的大海啊,不随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涨落。这才是住在东海里最大快乐啊?”

坎井的青蛙听了这一番话,惶恐不安,两眼圆睁睁地好像失了神。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

第19篇:齐人攫金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齐人攫金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齐人攫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博而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翻译:

从前齐国有一个想得到许多金子的人,他清晨就起床,打扮得整整齐齐,来到集市上四处游荡,心里就想着如何能得到一些金子。他发现有一家金店,就一步跨进门去,二话不说揣起金器,回头便走。店主见他抢了金子,大叫捉贼。这时,正好路过几个巡吏,就把他抓住了。巡吏审问他:“当着这么多人,你怎么敢去偷别人金子?”那人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没有看到有什么人,只看见满眼的金子。”

启示:

寓意:追求物质财富,希望生活宽裕,是人之常情,但利欲熏心,见钱眼开,进而做出有悖人性、愚蠢野蛮的行动,就显得可笑而可恨了。所以不要因一时的鬼迷心窍而做出胆大妄为、自欺欺人的事情。

文中的“齐人”是一个只顾眼前利益,利欲熏心,做事胆大妄为的人。

用一个成语来代替就是:利令智昏丶自欺欺人或利欲熏心。

【近义词】 利欲熏心、利令智昏。

【成语寓意】只知道利益,盲目去做,见钱眼开。

第20篇:揠苗助长原文及翻译

《揠苗助长》成语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古代宋人为了使自己田地里的禾苗长得快,便将禾苗往上拔,结果禾苗反而快速地枯萎了。客观表现出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道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揠苗助长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阅。

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2)而揠(3)之者,芒芒然(4)归,谓(5)其人(6)曰:“今日病(7)矣!予(8)助苗长矣!”其子趋(9)而往(10)视之,苗则槁(11)矣。

天下之(12)不助苗长者寡(13)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14)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15)无益(16),而又害之。

注释

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2、长(zhǎng)——生长,成长。

3、揠(yà)——拔。

4、芒芒然——露出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

5、谓:对…说

6、其人——他家里的人。

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8、予——我,第一人称代词.9、趋——快步走。

10、往——去,到..去。

11、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12、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13、寡:少

14、耘苗:给苗锄草

15、非徒——非但。徒,只是。

16、益:好处。

译文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启示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硕鼠原文及翻译注音.doc》
硕鼠原文及翻译注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