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

2020-04-19 来源:实施方案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2018年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一、各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种桑养蚕产业:

2018年加大桑蚕产业设施扶持力度,计划投入x万元扶持农户新建蚕房x间,其中太平村委会x间x㎡,大美村委会15间830㎡,长田村委会3间x㎡,太平居居委会5间x㎡。实现了全乡新老桑园x亩(丢荒不计算入内),其中新桑x亩。2018年,饲养小蚕1-9批养蚕农户x户,蚕种量x张,总产量x万斤,总产值x万元。

(二)畜牧产业:

2018年我乡采取资金直接入股到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的方式继续扶持扶贫产业发展,今年计划投入x万元,已投入x万。覆盖全乡的贫困户x户x人。其中

1、小黄牛养殖产业

入股琼中xx菊花养禽农民专业合作社x万元;入股琼中xx太发种养殖合作社x万元。

2、黑山羊养殖产业

入股琼中xx合金黑山羊农民专业合作社x万元;入股琼中xx奔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x万元;入股黑山羊种羊x万元胡慧玉。

3、养蜂产业

入股xx乡明发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x万元;入股琼中xx绿化种养殖合作社x万元;入股琼中xx什南龙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x万元。

4、肉猪养殖产业 入股琼中xx盈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x万元;入股种养大户胡小茜x万元发展。

5、竹狸养殖产业

入股琼中大田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x万。

(三)其他产业

1、旅游农庄

入股琼中xx绿森林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x万;民政产业扶持资金x万元入股至琼中xx绿森林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群众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存在“等、靠、要”思想,在蚕房建设方面,习惯等待政府帮建蚕房。

二是在产业发展发面,过分依赖政府发放物资,将扶贫物资改变形式投入合作社后,使得部分贫困户满意度不高,一般农户也心里不平衡满意度低。

三是合作社成员大多是农民出身,对于合作社管理和营运方面不是很了解,即使县、乡指导了也很难做到十分规范的运营。管理上很难达到县里的要求。

四是扶贫压力过重导致产业发展做不到良性可持续性,大型的畜牧养殖多需要3-5年的发展。小型的禽畜也需要1-2年的发展,连短期效益比较高的养蜂也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减产和销售问题,有的合作社刚分红完成就倒闭结束。 三是在养蜂方面,由于群众技术落后,养殖科技不多,产业化水平低,导致养蜂产业推动慢推动难,群众没有相关养蜂知识和技术,不愿养蜂。

四是在种桑养蚕方面,群众对技术学习不重视,导致部分区域的产量低。

五是大规模发展畜牧,农产品销售信息闭塞,地域偏远,交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合作社的发展信心。

推荐第2篇:农业产业扶贫座谈会材料

2018年农业产业扶贫座谈会材料

一、关于光伏产业方面 主要问题:

1、项目投入资金较大,村级扶贫资金难以承受,运行成本较大。

2、收益成效因建设质量达不到预期目标。

3、配套电价补贴到位慢。建议:

1、加大政策性扶持力度,提高村级积极性。

2、规范光伏项目的招投标及建设,建议分散项目也由区扶贫办组织力量考察,推荐具有成功案例的建设方,同时规范指导村级合同的签订。

3、尽快争取拔付电价贴款。

二、关于温氏养殖方面 主要问题:

1、种苗质量较低,一般平均为5公斤左右,增长了饲养周期,造成了饲养成本的增加。

2、饲料较同类高0.4元/斤,每头猪约增加饲养成本200元。

3、环保发酵床质量不够高,造成运转成本增加。建议:与温氏养猪集团进行商调。

三、其它产业扶贫方面

主要问题:对于一些确有成效的产业缺乏资金支持。 建议:对全区产业发展项目进行实质评估,视情况给予一定奖补。

推荐第3篇:河南农业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

河南省农业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为有效履行农业部门行业职责,推进农业产业精准扶贫深入开展,巩固帮扶成效,根据《河南省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精神,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相衔接,严格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围绕落实三个专项责任、推动四大产业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特别是深贫地区的农业产业支持力度,完善农业产业帮扶机制,提高农业产业帮扶实效,促进贫困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二、工作目标

在保持农业产业扶贫现有良好态势基础上,推动主体培育、农业技术和信息服务等专项责任落实取得新成效,以4个深度贫困县和1235个深度贫困村为重点的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取得新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能力取得新提高,利益联结机制更加完善,农业技术和信息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有力助推全省脱贫攻坚目标实现。

三、主要工作

(一)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以贯彻落实河南省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为抓手,支持贫困地区因地置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完善链条,提高效益。

水果:重点支持洛宁县、虞城县开展苹果老果园改造,建设现代化高标准苹果基地;支持卢氏县、嵩县适度发展苹果生产;支持淅川县适度发展猕猴桃生产。2018年-2020年,53个贫困县水果种植面积稳定在230万亩左右。

茶叶:重点在固始、新县、商城、光山、罗山、潢川、桐柏等7个贫困县进行茶叶结构调整,在稳定名优茶比例的同时,实现多元化生产,增加红、黑、白等茶类品种;适当增加夏、秋茶产量,提高茶资源利用率;开展低产茶园改造;扩大清洁化连续化生产线改造升级。2018-2020年,贫困地区茶园面积稳定在160万亩以上。

食用菌: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食用菌生产规模,重点支持泌阳县、卢氏县、鲁山县等22个贫困县发展菌种菌棒工厂化生产;开展食用菌标准化园区建设,支持卢氏县建设香菇、黑木耳菌种菌棒工厂和香菇黑木耳标准化园区。到2020年,贫困地区食用菌产量达到185万吨左右。

蔬菜:重点在内黄县、扶沟县、虞城县、社旗县4个贫困县加大蔬菜集约化育苗;在设施蔬菜10万亩以上的贫困县开展蔬菜集约化育苗、水肥药一体化改造,促进产业升级。

花生:开展高油酸花生规模化生产示范,重点支持正阳、

2 方城、汝南、桐柏、沈丘、太康、兰考、内黄等贫困县开展产品专种、专管、专储、专用产业化经营,辐射带动贫困县高油酸花生大面积推广。开展优质花生绿色高效标准化生产示范,重点支持方城、桐柏、汝南等10个贫困县建设优质花生绿色高效标准化生产示范10万亩,集成示范推广一批新技术,提高花生产量品质。建设国家正阳花生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正阳发展花生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贫困户脱贫。

中药材:发挥贫困地区中药材资源优势,分批推进中药材基地规范化建设,支持卢氏连翘、嵩县柴胡/皂刺、淅川金银花、台前芍药、渑池丹参、光山苍术、封丘金银花、桐柏桔梗、确山夏枯草、南召白芨、商城桔梗、虞城玫瑰、息县半夏、柘城首乌、濮阳红花、淮滨猫爪草、宜阳艾草、洛宁连翘、社旗菊花/艾草、南召山茱萸/杜仲发展;支持温县“四大怀药”,禹州“禹十味”、桐柏“宛八味”等传统知名度高、历史文化影响力大的中药材产区入选国家或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产业化发展程度进一步提升。

(二)发展优质粮食产业。按照《河南省推进优质小麦发展工作方案》,在己划定为粮食生产功能区的35个贫困县,发展优质强筋、弱筋小麦,依靠基层政府和组织发动广大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采取统一供种、定单销售等措施,推行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整村、整乡甚至整县发展优质专用

3 小麦,力争2020年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500万亩。

(三)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支持贫困地区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以农业产业为主导的融合发展模式,完善全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价值链增值,提升贫困地区优质特色农产品产业链竞争力。支持卢氏、兰考等贫困县创建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做大做强支柱产业,融合发展各类经营主体,形成多元化融合发展新模式。

(四)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将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合作社项目资金、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资金等集中用于扶持贫困县,重点支持一批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带贫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将龙头企业、合作社示范社评定等政策资源,重点向带贫作用大的经营主体倾斜。在贫困县培育认定50个左右示范性产业化联合体;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跨区域、跨行业开展联合合作,打造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五)支持农产品品牌创建。支持推动贫困县村创建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帮助贫困村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选择一批贫困地区优势特色资源招商项目,利用各种展会推介,在2018年举办的驻马店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设立贫困县特色产品专场推介会,扩大贫困地区名优农产品销售渠道。开展农业品牌扶贫整县推进行动,减免申报企业环境和产品检测费用,加强申报主体和

4 企业内检员培训,巩固提升品牌质量。到2020年,贫困地区“三品一标”认定登记达到1000个以上,“三品一标”省级示范基地数量持续增加到20个以上。

(六)深化农业技术服务。以“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和“百站包万家”成员单位为主要形式,组织动员全省约3万名农业专家教授和技术服务人员,按照“省级分市包县、市级分县包乡、县乡包村联户”的原则,组建省市县乡四级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服务专家队伍,逐级落实责任,实现全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农业技术服务全覆盖。在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基础上,编制《河南省特色产业扶贫实用技术指南》,帮助贫困户提升生产经营技能,解决“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以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宣讲等活动为载体,调动各级农业专家、技术服务人员,巡回开展农业先进技术培训和推广服务,实现技术服务常态化。拓展12316“三农”服务热线专家技术服务内容,即时解答贫困户提出的困难和问题。鼓励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和农技推广示范基地优先在贫困县布局,把符合条件且愿意接受培训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七)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加强推进贫困地区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以宜建则建为原则,对尚未建设益农信息社的325个贫困村继续扩大覆盖面,到2020年基本实现益农信息社在全省贫困村全覆盖;加强基层农业信息员培训,建立完善基层农业信息服务运行管理制度,推行“政府+运营商+服务商”模式,

5 开展好公益、便民、电子商务、培训体验“四类”服务,助力公益服务下行和农产品“触网”上行,实现农民进“一家门”办“百家事”;完善省级信息进村入户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

(八)完善联贫带贫机制。加强对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形成规律的研究,指导各地不断创新完善联结形式,探索形成稳定持续的帮扶模式。利用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探索以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增加贫困户经营性收益。引导建设一批贫困乡村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点),鼓励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或务工方式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加强对特色产业扶贫典型案例的宣传,2018年在全省遴选1000个特色产业扶贫典型,以点带面推广成熟经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业技术、农业信息化、农业品牌等角度,筹备召开5个助力产业扶贫现场会,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促进各地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有序开展。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及时准确了解各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行状况及带贫扶贫情况,完善相关奖惩措施,督促各类主体有效履行社会责任。

(九)支持深贫地区加快发展。结合深贫地区、特别是4个深贫县的实际需求,加强农业产业政策对接,按照优先支持原则落实项目安排和帮扶措施,推动深贫地区主导特色产业发展,完善产业体系。发挥专业优势,组织省农职院、农广校、

6 农技推广总站等单位,在每个深贫县建立省级农业专家组定点帮扶机制,加强主导特色产业技术指导。建立1235个深贫村农业产业发展台账,协调市县农业部门指派技术专家进行定点帮扶,指导、协调做好深贫村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和政策对接。按照“股权到户、收益到户”的原则,鼓励深贫县、深贫村将项目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人口,以“政府监管、统一入股”方式投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困难群众从中分享股权收益。

(十)加强扶贫定点县村对口帮扶。重点做好卢氏县、正阳县和滑县北李庄村、上蔡县刘岳村定点帮扶。因地制宜指导正阳县建设好正阳花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指导卢氏县发展好“果、牧、菌、药、菜”等主导产业,按照实际需求,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分别与正阳县、卢氏县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加强对接交流,分析产业扶贫发展情况,共同研究和协同推进重点工作。组织每季度到扶贫定点县进行专题调研,加强工作指导。选派优秀干部到北李庄村、刘岳村任驻村第一书记,持续开展厅直属有关单位与2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帮扶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着力强化组织领导、整合政策、落实规划、实施项目、完善联贫带贫机制,发展区域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有效带动困难群众增收。

(二)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开展农业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持不懈地解决好农业扶贫领域存在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等突出问题。

(三)开展帮扶指导。厅行业扶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落实行业扶贫工作职责,加强对各地特色产业扶贫工作指导。农业厅扶贫帮扶队18个工作组要及时了解有关市县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帮助发现解决问题,督促指导基层农业部门抓好工作落实。市县农业部门要发挥地方优势,确保农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落实。

推荐第4篇:刘家村农业产业扶贫规划

刘家村农业产业扶贫规划

刘家村驻村农技员 向丘平

一、刘家村基本情况

刘家村位于古蔺县石屏镇东部,系古蔺县重点贫困村,平均海拔1050米,幅员面积7平方公里, 546户2650人,辖区有彝、苗、藏、布依、白族六个少数民族。耕地5675亩,人均耕地 2.1亩,退耕还林420亩,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马铃薯、红薯为主,养殖猪、牛、羊、鸡等牲畜,辖7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低保156人,五保16人,孤儿6人,教学点1个,劳动力约900人,党员31人。其中贫困户127户,贫困人口520人,2014年已脱贫30户245人,2017年计划脱贫24户96人,2018年计划脱贫73户313人。村“两委”7人,普遍初中文化程度,中共党员5人。

二、农业产业发展目标

以扶贫攻坚工作为抓手,按照刘家村各村民小组实际情况和目前农林牧发展布局,通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在全村逐步形成优势明显的特色经济。到2017年,全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到位,确保所有村有1—2个特色主导产业,产业项目覆盖全部贫困农户,并实现脱贫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建成以山羊和650亩猕猴桃、洋姜、向日葵以及高海拔大棚蔬菜 (“1+4”)为主的核心农产品村。

三、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1、畜牧业养殖 在2017-2018年间,拟在刘家村建立香猪、土鸡、肉牛、山羊养殖基地6处,利用刘家村发展畜牧养殖的基础,深挖猪、牛、羊、鸡的养殖发展潜力,进一步规划,分步实施、加大技术培训,扩大规模,并结合市场需求和行情,试点发展新型农副产品养殖业。

2、猕猴桃种植 在2017-2018年期间,拟在刘家村一组、二组、五组通过“支部+农户+合作社”方式发展猕猴桃种植,建设100吨气调式冻库一座,引进年消化猕猴桃原料500吨的加工企业一家,配套生产便道2000米。

3、洋姜和向日葵种植 在2018年期间,发动困难群众和党员发展洋姜种植20亩,向日葵种植15亩,通过全程技术指导跟进服务。

4、大棚蔬菜种植 充分利用刘家村气候冷凉,空气、水、土壤污染小等优势,以刘家村二组为中心,积极发展错季绿色有机蔬菜,满足泸州城区高端市场需求。通过蔬菜标准园、合作社、加工储藏项目支持,推动统一物资供应、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品牌销售等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拟于2017年由刘家村二组致富带头人杨于禄带头种植苦瓜、辣椒、豇豆等错季蔬菜,并逐步状态发展规模。

推荐第5篇:农业产业扶贫的现状及对策

**县**乡**村农业产业扶贫的现状及对策

去年以来,我受组织的安排对**乡**村贫困群众开展农业技术对口扶贫工作。通过近一年时间深入农村、群众调查走访和研究工作,我充分认识到对**村的农业技术扶贫工作首先应通过农业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来实现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这是提高扶贫效益,壮大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不管是从长远还是短期来看,其意义都非常重大。

一、**村农业产业扶贫的现状

**村隶属**县**乡,地处**交界地带,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距离**县县城**余公里,是个典型的偏远贫困山区农业村。该村有**个村民小组,共**户**人(其中贫困户**户、贫困人口**人)。该村有耕地**亩(其中水田**亩,旱地**亩),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当地群众主要靠种植水稻、玉米、花生、豆类、蔬菜等农产品和养殖鸡、鸭、猪、牛、羊等家禽(畜)为主要经济来源。2015年度全村人均收入**元。目前,该村农业发展处于农户零散种植(养殖)阶段,基本上没有形成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制约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多数群众存在小农意识。长时间的独家经营和封闭式生产,造成很多群众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缺乏改革和创新意识。二是基础设施较为薄弱。该村仅通水泥路**公里,土路**公里(其中有**公里断头路);经费紧张,投入较少,水利等基础设施大多年久失修,发挥不了应有作用;辖区内山地、林地、坡地和耕地相互交错,没有规模成片;外出青壮年人员较多,在家群众基本上属于老、弱、病、小人员。这些情况严重制约着农业产业的发展。三是缺乏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很多群众还是迷恋于传统农业的老一套,搞点小打小闹的种植(养殖)业很有一套,但一旦经营上了规模,在技术上就脱节掉链,缺乏规模种植(养殖)的经验和技术。

二、**村农业产业扶贫取得的成效

去年来,我按照“十三五脱贫规划”的要求,坚持把扶贫、脱贫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深入农村,逐社逐户走访调查、技术指导,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一年来的艰苦攻坚,花石村群众纯收入增加**余元,贫困户已经降至**户,降低了个**百分点,贫困人口降至**人,降低了个**百分点,具体表现为: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通过努力,**村逐步形成了核桃,水稻、玉米、油菜、生猪养殖等主导产业,群众的栽种、养殖热情空前高涨,优质水稻、油菜等呈片区规模化发展趋势。今年来,该村共栽种杂交水稻**亩,良种油菜**亩,均获得了好的收成。

二是产品种类不断增多。在狠抓主导产业的同时,该村也非常注重农产品特别是经济作物的多样性发展。对柑桔、蔬菜、花生等经济作物也加大力气培育发展。 三是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我们也加大力了对开发农产品的企业的重点培育。一年来,我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促进产业发展,通过个人集投资、集体融资等方式斥资**多万元,栽种核桃**亩,建立了**核桃产业园区;斥资**多万元,建立发展了**生猪养殖基地,目前均丰收在望。

三、**村农业产业扶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一年的扶持发展,**村的水稻、油菜、核桃和生猪养殖等产业虽初具规模,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缺劳力。从目前来看,该村贫困家庭收入主要还是靠外出打工的劳务收入,中青年劳力基本都已外出打工,“留守老人”一无现代生产技术,二无体力,要实现产业的扩规和提质都很难。

二是缺技术。我乡没有真正的高水平的农技专家人才,目前仅有**名“半路出家”的农业技术人员,在水稻、油菜、核桃和生猪养殖等产业方面的技术没有进行过系统培训,本身业务知识不很娴熟,加之联系的贫困农户和贫困人员基数较大,人少事多,分身乏术,疲于应付,无法对农户进行系统全面的技术培训指导。

三是缺资金。农民要致富,农村要脱贫,其关键就是要增收。搞业务培训也好,搞技术指导也罢,一切产业的兴起和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没有对农村的经济投入,一切都是空谈。而目前的**村农业产业建设最大的“瓶颈”就是资金的投入,说直白点就是缺钱。没有钱,何谈产业发展,更谈不上技术支持和指导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也就是这个道理。

四、做好**村产业扶贫的对策

目前制约**村农业产业建设主要是人力、资金、技术三个方面的因素,要打破这些制约因素,我个人认为要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人力的方面

1、领导要转变观念。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次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不是一项短期内的面子工程或形象工程,而是一项长时间的惠民工程、民生工程。它不是某个人或某个部门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工作,它需要在党委领导下,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群众参与,全民动员,群策群力,共同攻坚,才能完成。

2、群众要积极参与。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特别是农业产业化建设,其最终落脚点在农村,农民是最终的受益者。农民是否走出认识误区、农民传统农业观念是否改变以及农民是否真正参与其中,直接关系到这项工作的成败。扶贫先要扶志!我个人认为这项工作首先要消除部分群众“等”、“要”、“靠”等思想上的顽瘤,让广大群众摈弃“拿来主义”,积极参与进来,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见打赢这次扶贫攻坚战的希望。

3、技术力量要进一步增强。**村农业产业化技术支撑方面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不是我个人单独能够解决得了的问题(不是我推卸责任)。我一个人联系了该村三百余户四百余人的贫困家庭,按照上面“户户走访、人人见面”的要求,我每天不吃不喝,天天下村到社地工作,一个循环下来也要花费一个多月时间,这当中还不包括走访时群众不在家等情况。

二、资金的方面

一是政府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投入,特别是水利设施、道路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用资金杠杆正确引导农民生产。二是群众要积极增加农业投入。要采取集一点、筹一点的办法,鼓励农民、特别是外地务工农民将闲散资金积极投资于农业产业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规模种植开发建设。三是要积极引导社会投入。政府要积极出台惠农措施,用活税收等经济杠杆,鼓励、吸引和引导农业组织到当地发展农业产业建设,适当探索旅游农业新路子。

三、技术的方面

作为一名农业技术人员,我认为对辖区内的广大农民朋友进行农业技术学习培训,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支援,达到最终脱贫致富是我的天职。首先,我自己要认真学习,掌握现代农业新技术和为农民朋友服好务的硬本领。其次,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主动作为,搞好业务培训,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有机会的话,我们将请邀请上级委派专业技术人常驻我乡,对我乡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调查研究,指导我地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第三,在**村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力争引导建成一批核桃加工和猪肉加工企业,解决老百姓“难卖”和“贱卖”的问题。

推荐第6篇:四川农业产业扶贫技术大培训

四川省农业产业扶贫技术大培训 农业科技服务团队专家省级示范班

交 流 材 料

2017 年 6 月

目 录

科技助力凉山州农业产业精准扶贫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1

深入田间地头,助力脱贫攻坚

绵阳市农科院 ......................................6

整合力量 创新方法 助推脱贫攻坚

阿坝州农业畜牧局 .................................11

依托“专家服务团队” 强化脱贫“造血”功能

阆中市农牧业局 ...................................17

发展产业真扶贫 技术帮扶促脱贫

屏山县农业和林业局 ...............................24

科技助力凉山州农业产业精准扶贫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17年6月14日)

为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及2015年10月8日省委王东明书记对我院实施“农业科技进贫困地区行动计划”的批示精神,遵照省脱贫领导小组关于培训好技术帮扶队伍的部署,为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凉山农业产业技术扶贫中的支撑和引擎作用,2016年8月1日,我院组织召开了“关于赴大小凉山开展农业产业技术扶贫动员与工作推进会”,决定向大小凉山17个县市各安排一个科技扶贫专家组,全面开启了我院对凉山州农业科技的全域深度合作,让我院产业扶贫经验模式和基本做法应用到凉山特色农业产业中去生根发芽。

一、主要成效

从2016年起至今,共有院领导10余人次、处所领导40余人次、专家团队200余人次到凉山州,深入乡村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慰问、座谈,指导产业发展;协同凉山州农牧局集中组织17个县的基层农技人员开展了8批次的农业知识更新农

业实用技术培训,派出了33名专家开展了蔬菜、中药材、食用菌、蚕桑、果桑、樱桃、草莓、柑橘、苹果、石榴、葡萄等11个产业共33个专题的培训,共培训3600人次,同时采取实地指导、开办夜校等多种形式培训村级干部、农技人员、农牧民30余期2000余人次;引进农业新品种40余个,集成创新技术体系5项,建设各类科技示范基地1000余亩;培育食用菌、果蔬等特色农业产业,实现由无到有,有弱向强的转变。

二、主要做法

(一)走出去,改变传统思维

凉山州地处偏僻,且农牧民知识较闭塞、思想观念较落后,面对这一现状,扶贫专家意识到扶贫必先扶智,只有让农户走出去,亲眼所见、亲身体会到科技对农业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才会摒弃传统观念,从心底里接受新品种、新技术等科技成果,才能使农业产业在科技支撑下持续发展下去。在盐源,苹果专家谢红江组织种植大户到山东等地实地考察,农户在了解学习苹果栽培新技术、新模式后,接受专家提出果园改建建议,主动积极参与改建,并示范带动周边农户改变传统种植模式,接受新的种植理念,这样以点带片扩面的调整,促使整个苹果产业实现了提档升级。

(二)摸准需求,组织农技培训

根据进村入户调研获得的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我

院学科优势,针对性开展了培训提高基层技术服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如8月9日,我院生核所所长带队的德昌扶贫组与县农牧局一起,举办了一场针对驻村农技员和基层乡镇农技人员共80余人的产业技术扶贫培训会,根据地方实际需求,集中培训了“现代标准化果园建设及栽培技术”、“山羊及林下养殖技术”、“配方施肥技术”、“航天优质稻配套管理技术”。会后,大家一致认为培训会很接地气,通俗易懂,且操作性强。

(三)亲身垂范,带好人才队伍

从长远考虑,扶贫要依靠产业带动,产业发展依靠科技支撑,科技发展需要人才支撑,才能真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我院专家以特别能吃苦、特别熟悉生产、特别理解贫困农户的精神,和当地驻村农技员及农户打成一片,主动作为。并与各地主动协调,由我院派出专家为首席,在每个县市组建一个以“省、州、县”技术骨干为主体的产业技术服务团,不仅“走进去”指导驻村农技员和基层农技工作人员开展技术服务,而且计划安排让驻村农技员和基层人员“走出来”学习,开阔视野,提高技能,培养一支扎根于此、永不离开的本土技术人才队伍。

(四)注重巡查,优化产业科技扶贫措施

在产业帮扶过程中,由院组织专家每半年开展一次巡查,提出优化产业结构的措施。2016年9月,由我院任光俊副院

长带队,率领了水稻、蔬菜、果树、食用菌、马铃薯等创新团队专家到凉山巡查,每到一个地方,与地方政府和产业大户进行深度沟通交流,帮助地方政府把好产业发展方向的关口,并提出相应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科技扶贫措施,使产业得以有序地发展。

三、经验模式

通过在凉山州木里县多年对口帮扶,以及近年的全方位科技扶贫,我院摸索出了“四步工作法”破解科技扶贫的“五大难题”。即:第一步,深入调查研究,编制科学规划,破解产业发展“方向”问题;第二步,深入田间地头,依托农民夜校,破解农民主体“观念”问题;第三步,建设示范基地,全程技术监控,破解产业所需“技术”问题与技术“推广”问题;第四步,创新产业模式,联结企业农户,破解产品销售“市场”问题。

同时,总结出三个方面的经验模式,供农业产业扶贫借鉴。

(一)建立科技合作培训机制模式。充分发挥科研单位的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基地作用,通过跟班学习导师制、现场培训会、专题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对贫困地区驻村干部、基层农技人员和产业发展带头人进行能力提升培训,为产业扶贫提供人才支撑。

(二)建立产业示范基地。由科研单位和贫困县共建主导

产业科技示范基地、优新品种种子种苗繁育保障基地,为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做出样板、提供关键支撑。

(三)注重激励机制创新。院地合作制定科技人员赴贫困地区成果转化的奖励激励办法,既要有精神奖励、政策帮扶,更要有体现科技人员价值的物质奖励。

四、下一步安排

下一步,我院将继续围绕产业技术需求,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科技扶贫。

(一)继续开展进村入户产业技术扶贫。让农业科技最新成果直接到贫困县、贫困村,进入千家万户,落到田间地头,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新支撑。

(二)继续开展面向驻村农技员的“提能增技行动”。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对省、市、县下派的扶贫人员和当地基层技术人员及种养大户进行技能培训,让大家成为产业发展的行家里手,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三)共建精品示范基地。选择积极性高、代表性强、有一定基础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建设精品小农场及示范基地,科技的增粮增收效果让广大贫困农户看得见、摸得着、能学会。

深入田间地头,助力脱贫攻坚

绵阳市农科院 (2017年6月14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四川省委扶贫攻坚工作部署和全省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绵阳市农科院根据《四川省农业厅关于组建农业产业综合技术指导专家服务团的通知》(川农业函〔2016〕46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自身人才、科研技术和成果的特点,结合绵阳市农业现状和脱贫攻坚实际,及时组建了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认真开展农业科技扶贫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是绵阳市唯一从事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新技术研究与推广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始建于1962年,前身为1938年建成的四川省稻麦改良场绵阳分场,至今已有79年历史。现有在职职工102人,专业技术人员86人,其中具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优专家、市级拔尖人才、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等17人,研究员10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农艺师49人,中级职称27人,博士研究生10人,硕

士研究生43人。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励213项。同时,我院连续二十年被评为全国农业科研单位综合科研能力“百强研究所”,现为“全国文明单位”。

我院按照省农业厅要求,将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成立了由书记、院长任团长,各研究所(中心)农业技术专家任成员的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下设蔬菜、小麦、畜牧、中药材等10个技术专家服务小组,共有研究员10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农艺师49人,农艺师27人,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43人。先后深入绵阳的9个县市区、阿坝州的红原和壤塘县、秦巴山片区的广元市和巴中市以及中江县等绵阳周边区县,开展技术培训指导、新品种带动示范、结对共建帮扶和产业规划等脱贫帮扶工作。

二、工作成效

绵阳市农科院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和探索,在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工作上有了一定的效果。

一是积极探索了不同区域的农业增收模式。针对绵阳藏羌山区特点,在北川和平武县开展了春播马铃薯、特色马铃薯、优质天麻等示范种植和生态土鸡(平武红鸡)、地方山羊(北川白山羊)养殖技术的指导示范工作;在高原藏区的红原和壤塘县开展了高原错季蔬菜(食用菌)高产栽培与深加工技术集

成示范及培训工作;在龙门山区的江油市、安县等地开展了乌药、附子、天麻等中药材的种植技术指导和示范;在丘陵旱山区的盐亭和梓潼县开展了水稻制种和玉米、薯类、蜜柚、猕猴桃等栽培种植技术的指导培训;针对平坝区的三台县开展了麦冬、小麦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指导培训。以地域特点为基础,以创新模式为手段,助力农民增收。

二是助推了特色产业优化发展。我院专家服务团积极参与三台县麦冬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建设,根据麦冬的种植现状、采收情况、产量以及市场行情等方面为三台县种植户出谋划策,通过联系企业加强合作,优化麦冬安全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依托我院中药材专家技术优势,成立江油附子专家大院,开展品种种质创新、栽培技术研发、成果示范推广、人才提升培训等工作,通过建立科技成果服务三农的融合机制,实现优化附子特色产业、助力江油经济发展的建设理念。针对绵阳藏羌山区的地域特点,我院畜牧专家积极开展“平武大山红鸡”和“北川白山羊”的提纯复壮、选育及示范推广工作,以科技手段优化养殖模式,塑造山区养殖品牌,并联合养殖企业抱团发展,建立品牌发展战略,打开销路,创造效益,真正实现产业化。蔬菜服务专家小组在红原和壤塘县开展以紫色莴笋为代表的特色蔬菜产业化技术帮扶工作,助力高原藏区脱贫攻坚。

三是增强了地方脱贫攻坚信心。通过调研发现,贫困地区

因缺产业、缺技术、缺资金、缺市场、缺信息导致对脱贫攻坚缺乏信心。我院专家服务团借助自身科研优势,通过深入一线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为贫困地区带去了种养技术和农业信息。并通过联系华润三九(雅安)药业有限公司、江油中坝附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绵阳市翔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绵阳蜀弘食品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将农业产业与企业业务进行对接,解决了贫困地区缺乏资金和市场等问题。通过多方协调,共同努力,最终让地方产业得到发展,群众收入得到增加,地方脱贫攻坚实力得到增强。

三、主要做法 1.组织到位是基础

绵阳市农科院高度重视农业专家科技服务团帮扶工作,将专家服务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划分,由书记、院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责任分工落实到各专家服务小组及个人,工作中坚持有组织领导、有目标任务、有具体措施、有检查督导,确保此项工作有序推进。

2.保障到位是关键

始终坚持人员到位、资金到位、物资到位、时间到位,有效保障农业专家科技服务团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帮扶工作。我院要求全体在职技术科研人员全部加入专家服务团,各施专业所长开展技术帮扶,并在资金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每年保障了

100万元以上的相关经费,用于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3.服务到位是核心

我院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对各个帮扶对象分别进行了产业调研与规划,针对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业产业因地制宜地开展专家服务团技术培训指导、新品种示范带动、结对共建等服务帮扶工作,并按地区和专业分别创建种植和养殖QQ群,各服务小组专家通过网络和电话对种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不同阶段的主要工作等进行技术指导。

在接下来的扶贫工作中,我院将认真按照省厅的要求继续发挥农业科技人员专业技术优势,以技术培训指导和示范引领为重点,以“深入田间地头,倾情三农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为己任,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入百姓家,为三农发展和脱贫攻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整合力量 创新方法 助推脱贫攻坚

阿坝州农业畜牧局 (2017年6月14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农牧产业扶贫工作,根据四川省农业厅的要求,我局在全州农牧系统组织实施“农牧科技人员进贫困村开展技术扶贫行动”,实现贫困村农牧技术扶贫全覆盖,提升农牧产业扶贫的技术支撑能力。我们的作法是: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

一是2015年8月在省农业厅启动“万名农业科技人员进万村开展技术扶贫行动”后,我局成立了阿坝州农业畜牧局扶贫领导小组,并由局长任组长、局班子成员分9个片区包县开展扶贫帮扶工作,全局成立了13个技术扶贫小组,工作任务层层落实,从而确保扶贫工作顺利开展;二是选派606名农牧技术人员,深入到全州606个贫困村结对开展“一对一”技术扶贫行动;三是在实际工作中,针对我州地域广、气候类型复杂、产业分布零散、交通不便的实际情况,为了让农牧技术人员下得去、住得下来,切实解决贫困村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

难题,克服单个农技人员的专业知识局限性,在每个贫困村派驻一名农牧科技人员的基础上,整合全州农牧技术力量,成立农牧专家服务团、技术服务小组等多种形式来开展技术帮扶工作。截止2017年5月底,州、县两级专家服务团上半年共开展需求调研97次,制定服务计划20项,巡回服务471次,解决技术瓶颈问题257个。

二、分级实施,形式多样

(一)整合全州技术力量,成立州级百名农牧专家巡回服务团

在全州范围内抽调专业理论知识过硬、实际操作经验丰富、技术推广能力强、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100名(州级27人、县级73人)组成专家巡回服务团,在全州范围内,持续开展技术指导培训等巡回服务。该做法在2016年得到省农业厅的肯定。

(二)组建县级专家服务团

州农业畜牧局要求各县成立县一级农牧技术综合服务团,同时根据我州农牧业生产特色,分种植业、畜牧业两大块来开展县一级的专家巡回服务。在关键生产农时,专家服务团深入贫困村大力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成立片区技术服务小组

各县根据当地特色产业布局和自然、交通实际情况,分片

区成立技术服务指导小组,如九寨沟县按乡镇成立技术指导服务队,茂县等按产业发展特色区域来成立片区技术服务小组。通过技术指导服务队和片区技术小组的及时指导和巡回服务,全州特色农牧产业发展技术短板得到较好弥补。

(四)邀请国内知名专家 助推农业产业发展

针对我州农牧产业存在的较大问题,积极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助推产业发展。2016年以来,我州先后邀请全国苹果产业体系岗位首席专家及团队、全国梨首席专家及团队、全国蔬菜首席专家及团队、郑州果树所甜樱桃专家、全国牦牛专家等国家级专家20余人,邀请省农科院、省畜科院、西南民大、川农大、草科院、绵阳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和院校的高级专家40余人次,深入我州13县进行调研考察和技术指导培训。在与基地的农户互动和交流中,对生产中的问题,专家们都给予了认真的解答。

(五)加强服务团建设,提升扶贫能力

一是针对省、州派驻技术人员帮扶联系的贫困村,各县再配备一名年轻技术人员配合开展工作,实施“双农技员制度”,从而使省、州两级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更好开展技术帮扶工作的同时,帮助培养年轻技术骨干;二是通过“老带新”、“高带低(职称)”等方式,在全州范围内选拔一批年青优秀的农技员,作为专家服务团的后备力量,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及业务锻炼,

从而加强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三是发挥农牧业专家服务团队的专业优势,给驻村农技员提供技术帮助,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帮助。截止2017年5月底专家服务团对驻村农技员培训率达100%。

三、深入实地,效果明显

(一)以科技培训为抓手,指导农民种植养殖管理技术 服务团结合“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等宣传活动,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工作。州、县两级专家服务团因地制宜、因村而异,到田间一边实际操作,一边传授技术,并编写出实用技术资料到基层培训时发给当地,培训内容采取通俗易懂,学以致用,让广大农民学后能及时地用于生产实践,转化为生产力。今年已有15000多名农民接受了专家服务团田间技术培训,这种培训深受农牧民欢迎。

(二)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服务团依托雄厚的专家智力资源,根据各地产业发展及农民的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指导。在培训过程中,不断调整培训专业,通过开展专家服务团活动,团内的各位专家结合自已的特长,开设针对性强的课程,来适应各地农牧业产业发展。我州各地重点培训金川雪梨、甜樱桃、花椒、酿酒葡萄、脆红李修剪技术以及常病虫害防治技术;重楼、白芨等道地药材种植技术;雪梨提质增效、梨新品种嫁接技术;中蜂

春繁养殖技术及常见棉虫病、死蜂防治技术;藏香猪养殖技术及猪、牛、鸡常见疱虫病、口蹄疫等防治技术等。

(三)零距离培训,增强培训效果

组织专家服务团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采用集中讲授、田间现场操作培训,使专家与农民面对面交流,现场手把手指导村民用科学种植方法来增收。例如:汶川龙溪乡龙溪村,专家服务团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发展高半山甜樱桃水果种植。种植业专家就甜樱桃果蝇防控、病虫害防治、树枝的修剪等方面进行了培训。通过专家与农户零距离的培训,现场答疑,从而大大提高了服务团的科技培训效果。

(四)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全程参与农业生产

我州组建专家服务团以来,采取“专家+农户”的方式,一对一地进行科技帮扶。除深入贫困村外,各专家与当地农户通过网络、电话、微信、QQ等方式,就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随时咨询。各专家就帮扶对象出现的农牧业生产问题,做到了全程跟踪参与。同时根据不同的农时季节,及时传授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新成果,并配合各县农业部门努力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五)开办“农民夜校”,提升科技种养水平

各专家服务团在开展巡回服务时,积极配合组织部在贫困村大力开展“农民夜校”工作,农牧专家的现场授课,深受当

地农户的欢迎。各参训农户纷纷表示:开办农民夜校的方式既不耽误生产农时,又能学到知识,这种方式非常实用。

(六)狠抓新品种试验示范

在大力开展专家巡回服务的同时,针对我州农牧业产业特色,全州农牧系统采取农牧业专家牵头,加强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如:果树和蔬菜新品种试验、甜樱桃和苹果矮化栽培示范、羊肚菌种植、高原草莓的试种、犏牦牛的良改、牦牛标准化养殖等试验示范。截止5月底,建立新品种示范257个,其中新品种种植示范188个,面积5712亩,种子132376公斤,种苗80406株;建立精品养殖新品种示范69个,种畜919头,禽兔12536只。试验示范项目进展顺利,效果良好。

各位领导,我们将以此次会议召开为契机,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不断完善工作方法,加大技术宣传推广力度,更好地服务农牧业发展,做好技术扶贫和产业扶贫,提升群众满意度。

依托“专家服务团队” 强化脱贫“造

血”功能

阆中市农牧业局 (2017年6月1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同志们:

大家好!

近年来,阆中市为全面落实省、南充市脱贫攻坚战略部署,提升产业扶贫的精准性,坚持围绕目标、聚焦问题,着力解决好驻村帮扶农技员专业不对口、指导乏力等难题,分区域、分产业、分类别组建农业综合技术专家服务团队,增强精准脱贫的“造血”功能,助推我市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在2016年全省脱贫攻坚省级综合考核评中,阆中市在全省88个县市区综合排名位列第一。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立足整体技术优势,组建“专家服务团队” 一是实现产业发展需求技术力量全覆盖部署。按照“产业交叉、技术齐全、分布合理、便捷服务”的总体要求,我们从农牧系统抽调63名具备中、高级以上职称的农牧技术专家,组建了10个阆中市农业综合技术专家服务团,其中县级1个,

区乡级9个,同时分产业设立粮油、畜牧、果树、蔬菜、经作、水产等6个专家服务组,实现了专家指导与产业发展需求菜单式对接服务。二是农业科技巡回指导服务全方位无死角落实。按照精准扶贫需求,我们选派、吸纳农牧业技术人员、产业发展大户、“田秀才”、“土专家”等52人,同时在建档立卡贫困户超过20户的非贫困村分片区设立了10个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围绕贫困村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常态性深入贫困村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结合农时阶段特点开展针对性特色产业发展指导,解决贫困户种养殖遇到难题,确保技术指导不落下一村一户。目前,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完成了对118个非贫困村的全覆盖走访,在大春生产等农时季节派出技术员300人次,指导贫困户6000余人次,解决种养殖难题40余个。三是实现农业科技指导点对点无间隙推动。2016年以来,专家服务团主动深入贫困村、贫困户,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服务、手把手帮教,积极引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村、贫困户有效对接,积极推广实施“五新”示范和“六良”配套,服务全市省定贫困村142个,参与或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200余期次,推广爱媛

38、先椒1号等新品种30余个,推广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新技术20多项,推广耕地机、收割机等新机具300余台,发放产业技术扶贫资料汇编1.3万余册、科技资料4万多份,接待咨询服务群众6000余人次,现场解决技术难题

148个。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农业综合技术专家服务团在贫困村开展技术指导,带动贫困农民户均增收1000余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建立信息绿色通道,完善“321”工作机制 一是抓住三个节点(驻村农技员、科教站、专家服务团)。由驻村农技员结合贫困村实际,通过网络向局科教站提出农业技术难题清单,局科教站梳理难题清单,通过网络向专家服务团提出解决清单,专家服务团按照清单需求,选派相关专家到农技员所驻贫困村指导解决技术难题。二是务求两个主动。阆中市级专家服务团队和非贫困村技术巡回小组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通过网络主动向南充市级专家服务团或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提出技术求助,由市级农业综合技术服务团队指派专家到点位指导或开展联合“会诊”,共同攻克技术难题。组织定期不定期深入贫困村一线开展技术“问诊”,做到全天候开展技术服务。三是建立一个信息管理综合平台(阆中市农业产业技术官方QQ、微信平台)。将阆中市级专家服务团成员、驻村农技员、村“两委”负责人、部分贫困户和农户代表共同纳入管理平台,农户(贫困户)随时上网咨询,专家及时会诊解决。今年5月,驻村农技员杜华在贫困村开展技术帮扶时,看到贫困户栽植的杂柑在开花的时候施了药,未施药前挂果多,后期挂果减少,一时找不到解决办法,农技员迅速将杂柑照片

上传到产业技术服务平台,果树产业服务组专家赵兴波发现是因为在结实前过早施了超量防止蚜虫的药导致挂果减少,及时利用平台向驻村农技员讲解了解决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贫困户减少了损失。

三、推行多元服务方式,助力科技帮扶落地落实 一是推行“三包”服务。采取阆中市级专家服务团包乡(镇)、片区专家巡回小组包村、村农技员包户;按照“关键农时季节常驻村,农民需求常到村,产业发展常联村”的具体要求,阆中市级农业综合技术专家服务团每周至少到联系片区乡(镇)巡回指导一次,片区专家分队和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根据贫困村需求全天候、全覆盖实行“菜单式”对接指导服务。二是创新专家服务团“讲广播”制度。片区专家团成员分村将主导产业技术需求和种养殖技术通过录音制成音频,利用村广播向贫困户宣讲农业生产实用技术,既减少了贫困户因参加培训造成的误工损失,又降低了交通安全风险,节省了组织成本,老百姓在田间地头边听边想,边听边干,老百姓想听什么,专家就讲什么,真正做到了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声影。被老百姓称为“赵喇叭”的技术帮扶专家赵秀玲,就是通过“讲广播”服务,让她所帮扶的鹤峰乡大树垭村贫困户熟练掌握了川明参、辣椒二荆条生产技术,为贫困户雷明巡传授了养鱼技术,使他的养鱼项目起死回生。技术服务极大地促进了该村产业发

展。三是倡导公开承诺服务。通过制定专家服务团成员名片,将成员姓名、专业结构、服务电话、承诺服务事项等信息在乡(镇)、村委会、产业基地、脱贫奔康产业园区广泛公开,分别设立专家解疑热线和服务监督热线,及时受理贫困群众的政策咨询、技术求助并接受社会监督。四是严格限时办结及时回访。贫困群众咨询的一般性技术问题由巡回服务小组或片区(乡、镇)专家服务团现场解决并在3个工作日内进行回访,综合性技术难题由片区(乡、镇)专家服务团联合阆中市级专家服务团在1周内解决,产业规划等复合性技术问题由阆中市级专家服务团组织聘请相关专家实地会诊,在2周内形成完整技术解决方案并限时回访。

实践证明,农业综合技术专家服务团不可或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程中,凸显了四大作用:

一是破解了制约贫困村主导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增强了“造血”功能,推动贫困村脱贫致富。彭城镇刘家庙村是我市省级贫困村之一,今年该村建设脱贫奔康香芋产业园400余亩,前期香芋长势良好,但由于技术缺乏,后期管护不到位,香芋叶面从发黄到变焦,根茎从干枯到腐烂,园区香芋大面积感染了香芋芋病且愈演愈烈,当时镇政府、村两委、业主、贫困户非常着急,施药后不见任何效果。驻村农技员及时找到了阆中市级专家服务团,蔬菜产业专家团成员李思瑜利用自己平

常积累,组织相关专家深入现场剖析会诊,专家服务团开处方、免费调运药品,协助施药、管护,及时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帮助该村及产业园度过了难关。

二是构建了新型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专家服务团成员在对贫困村、贫困户开展技术服务的同时,选择有条件的农户培养成科技示范户或致富能手,指导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驻村农技员推广技术培养成科技帮手,把农业专家、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农技员、科技示范户结合起来,形成服务范围更广、技术更全面的农技服务组织,进一步健全了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三是创新了农技服务推广方式。着力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农药、新肥料等“五新”示范和“六良”配套推广,按需制定服务计划,探索了新形势下服务农业、服务农民的手段和方式,适应了新的形势要求。

四是激励了专家服务团工作热情。制定了专家服务团培训学习计划,定期组织专家服务团成员参加学习考察活动,明确了专家服务团专项工作经费,推荐专家服务团成员参与省、市脱贫攻坚专项表彰,定期督查检查服务情况,强化了工作保障和组织领导,建立了有序的“进退”机制,及时充实完善了专家服务团组成人员。2016年——2017年,我市有31名专家服务团成员分别受到省、南充市和阆中市脱贫攻坚表彰(李思瑜

等4人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南充市委市政府表彰12人,阆中市委市政府表彰15人),进一步激发了专家服务团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提升了专家服务团整体服务水平。

尊敬的领导,同志们,我们在推动农业综合技术专家服务团工作进程中,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初步成效,但离上级领导的要求还相距甚远,与兄弟县(市、区)专家服务团工作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恳请各位领导和同仁多提出宝贵意见。

发展产业真扶贫 技术帮扶促脱贫

屏山县农业和林业局 (2017年6月14日)

屏山县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深度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着重发展茶叶、果树、蔬菜、畜牧养殖和食用竹等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助推农业产业扶贫。同时,充分发挥驻村农技员作用,推广实用技术,开展科技扶贫,有力促进全县扶贫工作推进。一是遴选配齐78个村一村一名农技人员开展驻村帮扶;二是组建屏东、屏中、屏西3个片区专家服务团,下设15个小分队;三是成立非贫困村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指导新发展茶叶2.1万亩、果树1.6万亩、蔬菜0.47万亩、食用竹1.01万亩,产业扶贫发展良好。为全县2016年12个贫困村摘帽、7401人脱贫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产业扶贫、驻村帮扶情况

(一)一村一个主导产业,农业扶贫见成效。

在新一轮扶贫工作中,针对屏山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状况,认真分析查找致贫原因,主要在于多数地区和多数贫困户

没有骨干产业项目,根据扶贫“五个一”要求,自2015年以来,按照一村一品规划,在贫困村着重抓骨干产业发展,不到两年时间全县新发展茶叶2.1万亩、果树1.6万亩、食用竹1.01万亩。在78个贫困村培育主导产业73382亩,其中:粮油10788亩、蔬菜4646亩、水果37662亩、茶叶20286亩;贫困村全年出栏生猪27505头、肉牛1593头、羊13726头、鸡228992只,水产养殖587亩。目前,全县茶叶发展到20.97万亩,茶叶综合产值达到13.8亿元;水果13万亩,产值1.86亿元;蔬菜8.45万亩,产值1.2亿元;食用竹6万亩,产值0.9亿元。

全县已建成现代特色效益农业标准化基地6个,总计面积达到1.8万亩。如锦屏镇万涡村,全村1268人发展茵红李3000余亩,形成远近闻名的茵红李专业村;大乘镇双峰村,发展茶叶近4000亩,成为优质绿茶专业村。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已经成为全县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撑。

(二)一村一名农技员,驻村帮扶显身手。

遴选78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农业技人员担任驻村农技员,精选农、林、牧系统60余名专家组成3个片区专家服务团队,对全县78个贫困村(其中:2016年脱贫12个村)、3987户贫困户、15492个贫困人口进行全覆盖技术帮扶。编制完成78个贫困村产业发展规划,新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4家,新

培育种养大户463户,农民合作社119个,家庭农场27家,带动贫困户2839户9623人(贫困村7401人)实现脱贫。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科学规划,坚持一村一品发展骨干产业。针对屏山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认真分析查找贫困村贫困户贫困原因基础上,将贫困村产业发展在“十三五”农业规划中重点规划。同时,对78个重点贫困村进行产业发展专题规划,按照一村一品进行规划,如:大乘镇双峰村以茶叶为主导、锦屏镇万窝村以茵红李为主导、屏山镇柑坳村以肉牛养殖为主导,形成《屏山县78个村农业产业发展脱贫规划》,全县制定了《屏山县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和《农业产业扶贫技术培训实施方案》,按照规划和实施方案扎实抓产业发展。

(二)强化科技引领,发挥农民专合组织作用。依托省农科院联系帮扶屏山的优势,在屏山县政府于2016年4月与省农科院签订院县战略合作协议基础上,从茶叶、果树、食用菌、白魔芋及农产品检测等方面合作,为屏山产业发展、科技推广技术支撑提供保障,促进屏山扶贫产业发展。农科院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为屏山制定了《绿色食品茵红李生产技术标准》,在锦屏镇万涡村建立农科院茵红李示范基地,现场开展茵红李技术培训,提高了屏山茵红李栽培水平。目前,正在制定绿色食品屏山椪柑生产技术标准。同时,开展了富硒

水稻、富硒茶叶、羊肚菌等系列技术示范,提升屏山农业的种植水平。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发展农民合作社,2016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19个、种养大户463户,家庭农场27家。通过专业合作社对农户生产需要的肥料、农药进行统一供应,产品实行统一标准生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节省了生产投资,促进了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锦屏镇贫困村万涡村通过专合社组建公司,对全村茵红李实行统一标准生产,品牌营销,增强了全村发展茵红李致富信心,收到较好的效果,发挥了专业合作社在产业扶贫中的带头促进作用。

(三)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产业园区条件。在发展骨干产业的同时,狠抓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施以囤水田、生产路、提灌站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仅2016年全县实施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0.42万亩,配套建设生产耕作道87.4千米、入户路87.75千米,修建水利设施水池、水窖11303立方米,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产业发展。

(四)选好驻村农技员,组建好脱贫攻坚专家团队,技术扶贫服务到位。

在认真研究78个贫困村的基本情况上,根据产业现状和发展规划,依照各村技术需求确定驻村农技人员条件,通过设

置驻村农技人员基本条件,确保驻村定损员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原则上要具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工作作风实、善做群众工作,通过自荐和组织推荐的形式确定驻村农技员78名(省市4名、县级20名、乡镇54名),驻村开展帮扶。从农业、林业、畜牧、水产部门遴选技术专家成立屏东片区、屏中片区、屏西片区3个脱贫攻坚专家服务团队,下设15个小分队,以及20户以上非贫困村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3个,为各乡镇提供技术支持,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

制定了《屏山县78个村农业产业发展脱贫规划》,将农业发展规划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同时,制定了《屏山县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农业产业扶贫技术培训实施方案》和《驻村农技人员考核办法》,将选派的农技员落实到78个贫困村。认真落实驻村农技员双报告制度,保障到村开展工作时间。要求驻村农技员到村开展技术指导主动向单位主要领导和村党支部报告,并签字确认,确保全年到村开展技术指导不低于60天。建立驻村农技员工作日志和工作台账制度,驻村农技员到村指导后,统一填写《宜宾市农业产业技术扶贫工作日志》和《宜宾市农业产业技术扶贫工作台帐》,并落实村干部在工作日志上签字确认,确保“一村一名农技人员”人员落实到位,坚持专家服务团队到村开展培训每年不得低于6次以上,并自觉接受当地政府领导,主动向联系县领导、第一书记、村两委

汇报工作,与驻村工作组、联系村干部密切配合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五)强化技术培训指导,提升服务能力。

通过组织驻村农技员培训,提升驻村农技员能力,2016年组织驻村农技员培训2次98人次,全县组织村级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培训会,邀请市农业局原局长林世全主讲,培训县、乡、村干部384人。将驻村农技员优先选送到省、市参加农技人员岗位知识更新培训。2015年10月以来对贫困村共计培训7622人次,其中省级培训7人,市级培训71人。完成贫困村负责人省级调训7人,市级调训71人;驻村农技人员市级调训8人;贫困村负责人、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参加县级培训212人;贫困户县级培训140人。2016年农广校牵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01人,其中:贫困村101人。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各项培训180余次,培训12000人次。扎实抓好科技人员联系帮扶贫困户示范,积极为贫困户争取项目和资金,解决发展所需的茶苗、果树苗、化肥、种子、鸡苗等困难。凡是县级部门帮扶村开展技术培训需要,县农业林业局均派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培训4700人次。

(六)联建党支部,先进村帮带贫困村产业发展。通过支部联建抓党建方式,将产业发展好、党支部党建工作好的村党支部与贫困村党支部联建党总支,开展党员结对帮

扶,党员帮扶指导贫困户产业的生产技术,依据产业管理农事季节需要,现场指导贫困户生产管理,并开展现场技术培训,指导农户管理产业。如锦屏镇贫困村万涡村党支部就与茵红李发展好的小康示范村锦屏村、集翠村开展党支部联建,组建党总支,锦屏、集翠两村党员集体帮扶万涡村发展、管理茵红李,大大提高了万涡村茵红李管理水平,茵红李产量、质量大大提高,收益增加,促进了万涡村茵红李产业发展。

(七)整合涉农资金,为扶贫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屏山县作为全国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县,集中将扶贫资金、国土金土地项目、农业发展项目、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小农水项目资金、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等整合用于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所有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扶贫工作,基本解决了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对驻村农技员工作、技术培训开展、科技示范等工作所需经费县财政给予了保证。

(八)加强督查目标考核,确保工作实效。

县委、政府将扶贫产业发展列为对乡镇、县级部门扶贫工作重点考核内容进行考核,实施督查,好的通报表扬考核加分,没有完成任务的通报批评减分。县农业和林业局落实专人定期收集驻村农技员工作开展情况和信息简报,按时上报省、市农业主管部门,不定期电话抽查驻村农技员进村指导情况,不定期对驻村农技员的《工作日志》和《工作台帐》进行检查,将

日常考勤和技术服务情况作为驻村农技员考核的主要依据,考核结果与驻村农技人员职称评聘、评先评优、补助发放挂钩。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打算

屏山在农业产业扶贫、驻村帮扶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贫困村条件太差,山高坡陡,耕地少,农业项目难选,开展产业扶贫难;二是农业产业发展投入不足,只解决了苗木投入、部分产业路等低水平发展,在土壤改良、灌溉设施配套,以及农产品冷藏运输等方面投资远远不足;三是贫困村贫困户对技术的重视不够,多停留在口头上,技术到位差,产业发展不能按期实现目标;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工作难,多数名存实亡,没有真正的开展工作,导致推行标准化生产难,农产品质量差异大,开展品牌营销难。

在下步工作中,将针对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产业技术的推广,发挥好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加强培训技术示范,抓好标准化生产管理,争取更大投入,做好产业扶贫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驻村农技员和专家团队的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为屏山如期实现脱贫奔康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推荐第7篇:农业产业扶贫现状问题与对策

农业产业扶贫现状问题与对策

本文以陕西略阳县乐素河镇小湾村为例以“解剖麻雀”的手法,对当前的产业扶贫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产业扶贫存在着“长、短期项目结构不合理,支柱产业无法凸显优势,新型农业主体数量少、带动作用小,农业项目技术支撑不够,一二三产融合链条断缺”等问题,指出“合理布局产业结构,突出特色品牌建设,发挥新型主体带动作用,夯实产业技术措施,重视乡土人才发掘、兴办龙头企业”是做好农业产业扶贫的基本对策。

农业产业扶贫是陕西扶贫攻坚“八个一批”中首当其冲的第一场攻坚战,也是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基础。当前,抓好产业扶贫要以一产为载体、技术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抓手,实施集约化农业战略、走“

一、

二、三”产融合、特色农产品品牌引路、农村互联网拓展营销,进一步把“生产服务、产品加工、市场消费”三位一体有机结合起来,立足县、镇、村情,扬长避短、瞄准优势,切实走一条促进农业健康有序发展、农村生态美丽富饶、农民依托产业增收的小康之路。因此,农业产业扶贫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这三个问题。本文就以陕西略阳县乐素河镇小湾村为例,对其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做了详细调查与分析,旨在摸索产业扶贫的根本途径。

略阳县地处陕西省西南端,秦岭南麓,汉中市西缘,嘉陵江上游,南朝四川广元,西接甘肃陇南康县,地理位置属于陕甘川三省交汇地带,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秦巴片区县域经济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全县辖15个镇2个街道办145个行政村20个社区,全县总面积2831k?O,总人口20.1万,总农户34779户,农村人口13.97万,贫困村95个,贫困人口13255户,42997人,分别占总农户与农民的38.1%、30.8%,贫困户和贫困农民超过两个1/3。全县农业产业扶持8452户,30634人,分别占全县总农户和农民的24.3%和21.9%,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占总农户的1/4,贫困人口超过1/5。

乐素河镇小湾村是略阳县95个贫困村之一,辖小湾、大湾、蔡家山、冯家坪、杨家坎5个村民小组,共计162户612人;其中,贫困户102户367人,发展产业的87户339人,分别占全村总农户和农民人数的53.7%、55.4%。全村65岁以上老人116人,占19.0%;劳动力323人,占52.8%;劳务输出215人,占35.1%,全村劳动力资源充足。全村耕地面积89.7h?O,人均0.15h?O;林地面积1125.3h?O,退耕还林106.0h?O。

贫困户及产业现状

种植业:全村常年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等作物面积23.3h?O。2017年102户贫困户种植天麻1940窝,猪苓33035窝,种植柴胡7.5h?O,银杏0.37h?O,白芨、梭罗果、黄精等0.33h?O。

养殖业:贫困户养猪28头,牛19头,羊12只,蜜蜂179箱,乌鸡200只。(非贫困户,养蜜蜂15箱)

新型农业主体:全村有博兴中药材合作社、建辉猪苓合作社、云林中药材合作社、云天外农业开发公司等4家新型农业主体,主要发展中药材和略阳乌鸡。累计带动周边20户贫困户发展猪苓栽培15000窝,供应群众略阳乌鸡苗4500只。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短、平、快与长效项目结构不合理

项目范围小,技术不规范。例如:短期项目魔芋,略阳县农业局投资9.75万元,免费发放7.5t种芋,全村102户贫困户中仅有46户种植,面积2.67h?O,据调查魔芋栽培技术粗放、栽前种芋消毒的有15户,仅占1/3,魔芋软腐病和白绢病潜在流行的风险较大。

随意性种植、市场观念不强。在长效项目猪苓宅配上,102户仅有61户栽植,共栽猪苓15990窝。“猪苓”这种“懒药材”,种植后一般3年可见效,每一窝栽种0.5kg,可收获2.5-3.0kg,虽然市场价格近年有所波动;据调查千品也达70元/kg,鲜品30元/kg,是省事、省力的地方特色药材,致富潜力较大。柴胡种植上,农户几乎是放任管理。

思想守旧、特色种植极少。例如:黄精、白芨、银杏等中药材,仅有6户贫困户栽植,面积0.25h?O。油用牡丹,仅云天外农业开发公司种植5.3h?O。

没有凸显地方支柱产业,忽视了传统养殖

对“略阳乌鸡”支柱产业的认识不到位。略阳乌鸡是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县农业局对小湾村出台优惠政策:对于10元/只的乌鸡苗,补贴8元/只,贫困户只掏2元/只;百味网以不低于30元/kg的价格回收成品鸡。全村乌鸡饲养总量4500只,贫困户养殖200只,不到2只/户。

对“菜篮子”不重视,不能保障日常所需。例如养猪:102户贫困户仅有28户养猪28头,肉食供应,不能自给;牛、羊?B殖更是少之又少,多数农户吃菜靠购买。

养蜂技术落后、产量小效益低。据调查102户贫困户中,有7户养蜂179箱;年产蜂蜜1.5-5.0kg/箱,平均2.5kg/箱,产量小、产值低、效益差。

新型农业主体少而单

一、辐射带动效果不明显

专业单一,技术不规范。目前全村运行的只有3个专业合作社(建辉猪苓合作社,于2016年4月注销),带动5户/社,主打品种都是猪苓。据笔者4月中旬至5月初入户调查,猪苓种植技术无标准、无规范,有大行种植的,也有挖窝种植的,对于椴木和蜜环菌每窝用量是多少,农户众说纷纭。

龙头企业起步晚,示范带动作用小。全村仅有云天外农业开发公司一家企业,目前为村民孵化略阳乌鸡苗4500只,公司后续设施正在完善之中,期望进一步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养殖,形成“公司+农户”模式。

无专业化协会组织。镇域土专家和本村能人的技术与经验不能切磋、交流、总结和推广,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技术支撑不够,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不足

养殖业的疫病恐惧问题。以养鸡为例:据入户走访,农户反映过去养鸡成活率不到80%,因此对于略阳乌鸡养殖项目是瞻前顾后、心存顾忌。

种植业的技术不懂不精。以魔芋种植为例:生产关键技术之一就是“种芋消毒”,虽然县农业局派精兵强将搞技术培训,但是2/3的群众培训后并没有在地里实施这项技术。

特色栽培上犹如盲人摸象。群众对于油用牡丹、白芨、黄精等名贵油料、药材的种植技术是一筹莫展。

技术储备、更新跟不上需要。各级技术部门对于专业细分的产业发展新形势估计不足,许多新领域、新技术干部也是“不懂、不会、不清楚”难以解决当前农业产业扶贫的问题。

产业链条断缺,农产品加工增值无望

村上没有形成“

一、

二、三”产融合的格局,农产品粗加工、深加工、精加工企业俱无,“互联网+”农业更是无从谈起,农产品缺乏深度开发,产值无法进一步提升。

农业产业扶贫对策的探讨

科学产业布局,发展特色种植。一是分户施策。因户谋划一年与多年发展项目;二是后续服务。集中技术力量指导管护,对46户贫困户种植的2.67h?O魔芋及早联络产品销路;三是横向合作。借助中药材部门对43户种植的7.5h?O柴胡实施技术指导,以管促收;四是实施“精细化”指导,排除群众在黄精、白芨、银杏、油用牡丹种植中的技术难题。“以干部下乡入户分类指导为基础,以各项管理技术措施落实为手段,以促进全面丰产增收促发展,以增加群众货币收入为目的”,切实从“产业布局、跟踪服务、产品销路”上下功夫,做好农业产业发展“一条龙”服务,确保产业扶贫见成效。

巩固供给基础,狠抓支柱品牌。一是狠抓品牌建设。倡导贫困户养鸡,力促地方名片“略阳乌鸡”这个支柱产业,适度控制户养规模,确保养多少、成多少;二是巩固菜篮子工程。倡导每个贫困户至少养殖1头猪,保证肉食供给;三是狠抓山地养蜂。利用山地蜜源植物种类繁多的优势,倡导每个贫困户至少养5箱蜜蜂,村上成立养蜂专业合作社统一指导。通过“保供给、重支柱、巧发展”加快小湾村脱贫致富的步伐。

培育新型农业主体,示范引领群众脱贫。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对云天外科技公司?o予政策优惠扶持,尽快完善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为贫困户养殖略阳乌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携手走“公司+农户+市场”的发展之路;二是倡导专业细分。培育特色专业合作社,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生产模式,提供市场信息、促进产业扶贫向“名、优、特”方向发展,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号召。三是成立专业协会。在村上现有3个猪苓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猪苓种植协会,协同攻关技术、产品和市场的问题,探索猪苓丰产栽培模式,带动长效项目的实施。

提供技术支撑,确保产业入户。一是实施病虫防控。干部下乡切实指导好动、植物疫病的防控,解除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的后顾之忧;二是实施跨学科指导。干部要与时俱进,开展特色种养殖技术指导,解决魔芋、油用牡丹、柴胡、黄精、乌鸡等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三是实施技术培训。切实注重县级师资、镇村干部及贫困户的“三方”技术培训工作,解决技术断链的问题,全程跟进服务贫困户。

挖掘乡土人才,兴办龙头企业。大力发掘农村人才资源、发掘农村能人,带头兴办龙头企业,切实做到企业“规模适度、技术精湛、效益明显”;利用现有龙头企业,把

一、

二、三产融合起来,开发、提升农产品价值,带动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

推荐第8篇:扶贫实施方案

城关镇陈升学校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扶贫先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总体思路,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以提升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水平、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为首要工作任务,以加强贫困生资助力度、确保适龄学生全部入学为主要工作措施,通过教育提升我镇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二、具体工作

1.切实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

对就读我校的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保证上级的贫困寄宿生补助全额准确的落实到位,让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能够安心读书、读得起书;同时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按照每生每天4元的标准,为贫困学生提供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落实好教科书“一科一辅”的免费发放政策,坚决杜绝乱收费和推荐教辅资料的行为。

2.切实做好贫困救助工作。学校政教处要积极争取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帮扶贫困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要认真遴选贫困户贫困学生受助对象,积极和公益部门联系落实救助政策。

3.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学习教导处要积极落实政策。狠抓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控辍保学工作,要把控辍保学工作上升到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关系到教育强县的建设,提高人口素质、推动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大计上面来,要通过定期家访及召开家校联谊会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学生0辍学。

4.切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要抢抓国家、省上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扶持资金,该善我校基础设施条件。为每个教学班配齐多媒体教学设施,力争实现“班班通”。总务处要开源节流,制定购物计划,定期修缮办公及教学设施,逐年更换学生课座椅,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5.切实保证惠农资金落实到位。对于县财政拨付贫困学生资助金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及时精准发放到学生手里。总务处要定期检查学生营养餐落实情况,政教处要教育学生不要购买“三无食品”,要把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用着购买健康放心食品上,财务室要对各班“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情况定期教学督查审核。

6.切实建立健全精准扶贫档案台账。教导处及政教处要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贫困生的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使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生都要有相应的信息资料,确保不漏一户贫困户、不漏一个贫困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

三、组织保障

教育扶贫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全体教职工要与广大学生家长加强沟通协调,促进教育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因此我校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实施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此项工作:

精准扶贫工作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祝建生

副组长:夏泽元 张新权 蔡兴文

成员:李述均 马俊 孟铭 及各班主任

四、工作要求

1.明确分工,全员参与。按照上级要求,我校实行了全体职工划片包抓负责制,校长为总负责,召开教职工会议,具体分配任务,全体教职工分片进村入户调查问询,摸清我校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所有贫困户学生,并登记造册,清理建档。

2.强化宣传,加强引导。学校政教处安排班主任充分利用手机短信、校讯通、板报等各种载体,宣传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关爱贫困学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重教兴学、扶贫助学的传统美德,让重视教育、捐资助学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3.相互协助,靠实责任。为了确保我校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实效,分配给各个处室的工作任务要不折不扣的认真完成,做到责任到人。同时要积极配合县局及城关镇人民政府落实各项精准扶贫惠农工作。

推荐第9篇:学校教育扶贫实施方案

XX县XX学校 教育扶贫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XX县委关于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全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定》精神,根据平教科体教育扶贫专项方案工作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坚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基本原则,不断完善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提升我校基础教育水平,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解决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问题,确保我校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困失学。

二、具体工作

(一)完善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1、目前,教师周转房项目已立,选址已确定,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之中,力争在2016年底投入使用。中心幼儿园的项目也已确立,但建设地点还在酝酿之中。

2、2017年拟建学校运动场及通往校园的道路。学校运动场的建设项目,在力争之中,地点已确定,但投资近千万,各方在积极争取中,同时,通往校园的道路也就自然畅通,这是我校目前最大的民生工程。

1

3、根据生源情况及合理使用师资力量,预计2019年全镇实行高级集中中心学校,整合师资力量,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4、校舍条件逐渐改善,2018年拟建学校综合功能用房1000平方米,校舍用房逐渐够用,配齐全各类功能用房,配齐全各类音、体、美、卫器材,从而使学校硬件建设日趋完善。

(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1、加快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我校已基本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中心校专任教师人均拥有一台专用的笔记本电脑,各办公室配备电脑,宽带连接率100%。预计到2017年,学校新建计算机网络教室2间,新配学生用计算机200台,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

2、加强村级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我校共有5所村级小学,按照村级学校所开设班级配齐教师,为村级小学配备英语教师,音、体、美教师(中心校老师下村任课)。

3、进一步改善教师待遇。我校教师宿舍用房紧张,一部分教师在校外租房住,我校正在积极争取项目,计划建教师周转房50套,并确保2016年底教师投入使用。

(三)构建教育扶贫长效机制,着力争强发展基础。

1、健全教育资助全覆盖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享受学前教育阶段减免每学期500元的保教费。对就读

2 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保证贫困寄宿生补助全额准确的落实到位;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为贫困学生提供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

2、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导处严格按照“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一个不能少,在校生巩固一个不能少,小学毕业升初中一个不能少”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学校“四包”工作措施,狠抓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控辍保学工作,确保我校适龄儿童少年依法受完九年义务教育。

3、全面关爱留守学生。按照“五个一”的标准,建好留守学生之家,做好留守学生关爱工作。积极争取引导社会力量的志愿帮扶,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帮扶留守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要认真遴选贫困户贫困学生受助对象,积极和公益部门联系,部门联动帮扶,落实救助政策。

三、组织保障

教育扶贫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全体教职工要与广大学生家长加强沟通协调,促进教育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因此我校成立了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此项工作: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XXX

3 成 员:XXX XXX XXX 各班主任

四、工作要求

1.明确分工,全员参与。我校实行了全体职工划片包抓负责制,校长为总负责,召开教职工会议,具体分配任务,全体教职工分片进村入户调查问询,摸清我校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所有贫困户学生,并登记造册。

2.强化宣传,加强引导。各班班主任充分利用手机短信、板报等各种载体,宣传教育扶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关爱贫困学生。

3.相互协助,靠实责任。为了确保我校的教育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实效,分配的工作任务要不折不扣的认真完成,做到责任到人。

XX县XX学校 XXX年XX月XX日

4

推荐第10篇:教育扶贫实施方案

教育扶贫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扶贫先扶智”的总体思路,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以提升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水平、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为首要工作任务,以加强贫困生资助力度、确保适龄学生全部入学为主要工作措施,通过教育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二、政策措施

1、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对就读我校的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保证上级的贫困寄宿生补助全额准确的落实到位,让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能够安心读书、读得起书。落实好教科书“一科一辅”的免费发放政策,坚决杜绝乱收费和推荐教辅资料的行为。

2、做好防流控辍工作。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做好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工作,关系到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关系到建设教育强县、实现教育现代化,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提高人口素质、推动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才能更好的推动精准扶贫工作。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育扶贫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全体教职工与广大学生家长加强沟通协调,促进教育扶贫工作有效开展。

(二)保证资金落实到位。对于县级财政拨付贫困贫困学生资助金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要及时精准发放到学生手里

(三)建立信息台账。学校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贫困生的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使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生都要有相应的信息资料,确保不漏一户贫困户、不漏一个贫困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

(四)加强舆论引导。我校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信、板报等各种载体,宣传好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让每个贫困户、贫困生了解帮扶政策,掌握帮扶措施。进一步统一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激发教育扶贫攻坚信心,形成工作合力。

苗安乡李圩小学

2016.1

第11篇: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上王镇初级中学

“教育圆梦,你我同行” 精准扶贫活动实施方案

二〇一六年十月二十四日

上王镇初级中学

“教育圆梦,你我同行” 精准扶贫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蒲城县教育系统2016年全国扶贫日活动方案》精神,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部署,深入宣传教育扶贫的范围对象、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典型经验,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关爱贫困群众、关心贫困学生,动员广大教育工作者支持教育扶贫工作,提高我校教育水平。

二、组织机构: 组长:刘兴海 副组长:黄晓东

成员:全体领导

全体党员

全体教师

三、活动主题和目标

(一)活动主题:“教育圆梦,你我同行”

(二)主要目标:通过开展多形式的扶贫活动,引导广大师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贫困群众解决一些急需解决的困难、办一批有意义的实事好事,弘扬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营造“人人皆愿为”的社会氛围,弘扬“人人皆可为”的公众理念,完善“人人皆能为”的参与机制。

四、活动内容

(一)开展“扶贫日”集中宣传活动

以“教育圆梦,你我同行”为行动口号,利用家长微信群、校园广播站、宣传栏、升旗仪式等载体,积极宣传教育工作成就、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营造浓郁的舆论宣传氛围,做好 扶贫活动的宣传动员工作。

(二)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10月17日前后,围绕“教育圆梦,你我同行”主题,利用团少队活动、主题班会等组织贫困生、留守儿童开展励志、感恩、诚信等教育活动,培养贫困学生的优秀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组织师生学习身边榜样,宣传凡人善举,引导广大师生“学会感恩,传递爱心”,自觉发扬关爱互助精神,主动关心和帮助别人。

(三)构建“1941”脱贫工作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活动

1.教师家访活动。组织教师代表走访贫困家庭,探望关心贫困学生、留守儿童,向家长反馈贫困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情况,了解贫困家庭子女上学的困难和需求,积极宣传国家关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优先享受的相关扶贫政策,并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增强教师的帮扶意识。

2.党员带头,力促帮扶。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积极组织党员教师带头入村走户,了解困难群众生活情况,做好包联帮扶工作。

3、多方联系,精准资助。联系社会力量,为每个贫困学生进行物质资助,学校为特困学生35人左右资助每人30元用于购买学习用品。

4、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围绕“教育圆梦,你我同行”这一主题,组织学生代表到贫困家庭进行社会实践,探访贫困家庭,体验困难群众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乐于助人和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

五、工作要求

(一)认真学习、加强领导。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县委办、政府办印发的《蒲城县2016年全国扶贫日活动方案》(蒲办字〔2016〕52号)、《蒲城县教育系统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领会文件精神,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学校实际制定 “扶贫日”活动实施方案。

(二)结合实际,确保实效。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着力帮助困难学生解难题、度难关。

(三)树立典型,及时报道。学校要做好“扶贫日”活动的宣传和材料归档工作,及时将学校在活动中的先进事迹以及好经验、好做法报教育局宣教办。

二〇一六年十月二十四日

第12篇: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2012—2015年扶贫攻坚

实 施 方 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扶贫攻坚战略部署,全力做好我县新一轮扶贫攻坚,依据《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扶贫攻坚的意义

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我县地处阴山北麓风蚀沙化地带,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干旱水资源严重匮乏区,也是全市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最大、面临困难最多的旗县之一。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就是要把扶贫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和头号民生工程,通过集中攻坚,着力解决好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

二、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发展纲要(2011—2020年)实施意见》,把改善人居环境、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作为首要任务,按照“,坚持以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发展农业、以城乡统筹发展农村、以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全面实施“三增三减”战略, 按照“532”扶贫人口分流规划(即:全县50%的农村人口转移进城、30%从事农牧业产业化开发和高效种养业生产、20%就地集中养老),夯实“三农”基础,强化惠农措施,增强科技支撑,推进产业化进程,努力实现生产经营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保持农牧业和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目标任务

1、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5年,人均纯收入翻一番,达到5200元以上;

2、建设38个中心村,撤并整合空心村、老龄村144个;

3、建设扶贫移民楼6800套,转移贫困人口2万人;

4、建设村级养老互助幸福院55所,集中养老6648户、1.1万人;

5、培育种养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建设高效种植基地28.6万亩、高效养殖企业20-50个,全面提升农牧业产业体系建设,产业吸附1万人;

6、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22%以上,草场植被覆盖率保持在53%以上。

四、扶贫现状及分区规划原则和重点区域规划 依据自治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600元的新扶贫标准,全县现有贫困人口5.6万人,占农村人口的46.6%。为统筹做好扶贫攻坚工作,按照分区规划的原则,将全县农村分为“限制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两大重点区域。

(一)分区规划原则

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围绕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全面发展,综合考虑发展现状(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农牧业产业化基地和体系建设、新农村建设等),结合自然、气候因素(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生产力分布状况、人文发展现状及生态屏障功能体现),编制重点区域规划。

1、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三化”互动的原则。

3、坚持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

5、坚持“收缩转移,流转集中,集约发展”的原则。

6、坚持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

(二)重点区域规划

1、限制开发区:即西起长顺镇向阳村,沿省际大通道,东至七号安业村一线以北风蚀沙化地区和西起***村,沿****、****、****,东至七号****一线以南荒漠化丘陵地区。该限制区域内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差,不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主要包括****乡、***乡、***镇大部分风蚀沙化地区,区域面积15.8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5.2万公顷,三荒草场面积7.4万公顷。包括51个行政村、274个自然村,涉及10665户、2.9万人。

2、优化开发区:即为限制开发区两条线之间立地条件优越的地区,主要以*****间宽谷区、****盆地、****河谷一带以及省际大通道路边村庄为主。区域面积9.6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3万公顷,三荒草场面积5.9万公顷。包括34个行政村、84个自然村,涉及9723户、2.7万人。

五、扶贫攻坚的主要方式

(一)转移式扶贫。在限制开发区,通过实施易地移民搬迁扶贫,将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农民转移进城,依托重化工、服装产业以及城镇服务业,变为产业工人。“十二五”期间,全县计划在长顺镇规划建设占地20万平方米的移民小区,分四期建设移民楼6800套,有组织地就地转移贫困人口2万人。2012年,计划新建扶贫移民楼22栋,转移贫困人口1300户、4290人。通过限制区人口收缩转移,有计划地实施撤点并村,及时对撤并村落进行生态恢复,发展草原旅游业和限量性高效畜牧业,达到“迁出区绿起来、迁入区富起来”的目标。2012-2015年全县撤并自然村144个,其中2012年撤并“空心村”、老龄村40个。

(二)开发式扶贫。在优化开发区,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原则,整合扶贫、农牧业等项目资金,培育主导产业,完善基础建设,全力打造中心村,推动人口和产业向生产条件较好的中心村集中。一是抓好中心村产业支撑。重点抓好以***盆地、***河谷、***丘间宽谷区为主的高效种养产业基地建设,涉及***、***等24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围绕发展马铃薯、冷凉蔬菜和高效畜牧业几大主导产业,吸附周边劳动技能和种养积极性高的人员,到农牧业生产条件好的区域,从事高效农牧业生产。大力发展以省际大通道为平台的路域经济,涉及长***、****等15个自然村。二是加强中心村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突出抓好林、水、电、路、气、文化、教育、卫生、通讯等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依据集中连片扶贫规划,在优化开发区坚持以现代的物质条件装备农牧业,以现代的科学技术改造农牧业,以现代的产业体系提升农牧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农牧业,以现代的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以培养创新型农民发展农牧业的理念,按照“扶贫开发带动产业发展,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工商企业领军农牧业发展,”整合项目,捆绑资金,集中投入,连片实施,组装配套,整体推进。2012-2015年全县扶贫开发涉及整村推进项目的中心村有33个,其中2012年重点建设****等中心村9个。

(三)保障式养老。继续把幸福互助院建设与调整优化村镇布局、建设新农村、盘活闲臵集体资产相结合,整合项目资金,按照“四三三”发展思路,争取利用三年时间让全县60周岁以上、伤病残及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全部入住幸福院,并纳入低保、新农保、扶贫直补等社会保障体系范围。2012年重点在*****、朝阳****、****等村建设幸福院22所,保障贫困人口1584户、3600人就地集中养老。

六、政策支撑

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引导、群众主动、乡村主抓、部门配合、社会帮扶的“大扶贫”格局。

(一)严格兑现各项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把农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无论是转移进城,还是进入中心村,就地保障养老,原先在农村享受的各类权益和各项惠农政策保留不变。

(二)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明确所有权、流转经营权,确保收益权,流转形成规模化经营,提升产业化水平,促使农村土地、林草地资源成为固定资产,增加农民的资本性“租金”收益。

(三)加快林草确权到户,夯实流转基础工作。积极推进林草权制度改革,确立林权、草权,落实草牧场奖补资金,建立政策引导、补偿治约机制,激发农民主体的积极性。鼓励草牧场、土地经营权流转,为实施高效产业化经营,奠定清晰的产权基础。

(四)加大扶贫直补力度。将60岁以上、未享受低保和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一次性纳入直补范围,从2012年开始每人给予定额生活补助,以后逐年增加,到2015年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000元。

(五)继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2012年,要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使农村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每年人均领取养老金900元。对已享受农村低保的贫困人口,加大提标幅度,保持逐年递增。同时,对五保、优抚、“三民”等其他保障对象,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和经济发展状况,每年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县委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政府县长为第一副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乡镇、各部门也要把扶贫攻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成立相应组织机构,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几大班子领导全力抓,各部门承担任务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总责,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扶贫工作格局。

(二)整合资金、确保投入。建立完善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扶贫攻坚投入体制,大幅增加财政资金投入。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联系,及时捕捉信息,千方百计争资金、跑项目。2012年,全县争取上级相关资金不低于1亿元。二是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力度。今后县财政将逐年增加扶贫和各项惠农资金投入。同时,将涉及扶贫工作的全部项目进行组装配套,坚持扶贫项目集中,项目资金集中,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组装配套、整村推进、各司其责、各计其功”的做法,合理整合农牧业、交通、水利、民政、建设、文广、卫生等各类专项资金,并将资金捆绑起来,集中投向重点贫困乡村,努力实现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三是扩大社会筹资渠道。建立健全“企业带、群众投、社会筹、单位帮、银行贷”的多元投资机制,多方式、多渠道聚集资金。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继续完善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制度,适当放宽扶贫贴息贷款条件,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为扶贫对象发展生产提供资金需求,确保扶贫攻坚资金足额投入。要加强扶贫资金监管使用,确保资金规范运作,使用透明,坚决杜绝违规违纪行为。

(三)强化协作,形成合力。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齐抓共管、协作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一是各部门各负其责,形成立体大扶贫格局。农牧业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的各项惠农惠牧政策,涉农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水利、电业、交通、通讯等部门尽最大努力帮助贫困村解决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滞后问题。二是动员引导企业、团体组织、爱心人士、机关干部等社会各界,开展献爱心活动,建立扶贫资助专帐、专户,帮助贫困地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要建立健全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结对子帮扶机制。整村推进的中心村要实现“四有三带动”(即:每个中心村有一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有一个党政机关、单位定点帮扶,有一名驻村干部包扶,有一名大学生村官,通过企业带动、能人带动、党员带动的方式), 扶持贫困村整体脱贫,确保整村推进工程取得实效。

(四)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各乡镇、各部门要从讲政治和关注民生的高度来认识新时期扶贫攻坚的重要性,把思想高度统一到县委、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增强做好扶贫攻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利用《***报》和电视台等媒体,大力宣传扶贫攻坚政策方针,充分展示扶贫攻坚成就和经验,及时报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攻坚的情况,全面反映我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创新发展的精神面貌,加强对扶贫先进典型的宣传,增强全县广大干部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创业热情,为我县的扶贫攻坚建功立业。

第13篇:教育扶贫实施方案

伞陂镇陈集学校教育扶贫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各级扶贫和砀山县教育扶贫精神,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保障家庭贫困学生正常接收各级各类教育,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扶贫先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总体思路,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以提升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水平、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为首要工作任务,以加强贫困生资助力度、确保适龄学生全部入学为主要工作措施,通过教育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二、政策措施

1.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四免一补政策,对就读我校的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保证上级的贫困寄宿生与非寄宿补助全额准确的落实到位,让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能够安心读书、读得起书。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好教科书一科一辅的免费发放政策,坚决杜绝乱收费和推荐教辅资料的行为。

2.认真做好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工作,落实本校对建档立卡学生的包保责任制,实施奖惩制度。3.做好防流控辍工作。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做好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工作,关系到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关系到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提

高人口素质、推动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才能更好的推动精准扶贫工作。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育扶贫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全体教职工与广大学生家长加强沟通协调,促进教育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同时,成立朱楼小学精准扶贫工作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卢光成

副组长:杨爱军(分管小学)

邓具贤(园长,分管幼儿园)

成 员:吴雯雯 匡莉 杨继红 刘露萍 魏丽 杨保刚

秦瑞 徐冬冬 程德玲 李超 李玉武

(二)保证资金落实到位。对于拨付贫困学生资助金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要及时精准发放到学生手里。 (三)建立信息台账。学校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贫困生的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使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生都要有相应的信息资料,确保不漏一户贫困户、不漏一个贫困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

(四)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信、QQ、板报等各种载体,宣传好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让每个贫困户、贫困生了解帮扶政策,掌握帮扶措施。进一步统一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激发教育扶贫攻坚信心,形成工作合力。

潢川县伞陂镇陈集学校

二0一七年九月

伞陂镇陈集学校 教育扶贫领导小组

副 组

邓具贤(园长,分管幼儿园) 吴雯雯

匡 莉 杨继红 刘露萍 魏 丽 杨保刚 秦 瑞 徐冬冬 程德玲 李 超 李玉武

长:卢光成(校长,主管全校)

长:杨爱军(主任,分管小学)

员:伞陂镇陈集学校教育扶贫包保制度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扶贫工作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教育扶贫包保工作职责和任务,确保教育扶贫包保工作组织有力,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包保制度。

一、总体要求

根据砀山县教体局教育扶贫相关文件精神,以“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为宗旨,建立精准扶贫包保工作机制,对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并及时足额通过“一卡通”发放到户,确保不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贫失学,做到教育扶贫工作群众满意度 100%。

二、联系对象

以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为扶贫攻坚的主要对象。

三、工作任务

1.负责所包保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资助过程的档案资料归档整理,确保资助档案完整有序;

2.做好包保贫困学生的信息反馈工作,及时向行政帮扶人员通报贫困学生的资助信息,督促帮扶手册的填写;3.做好包保贫困户的政策宣传工作,做到宣传到位,及时帮助符合条件的学生家庭申请资助项目; 4.对包保辖区的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学情况进行全面排

查、核实,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子女资助金发放全覆盖。

5、制定帮扶计划。包保教师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活动载体,认真倾听建档立卡户的意见、建议,找准其存在问题的结症和根源,为其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和措施,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提供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6、严格纪律要求。包保教师每月入户不少于1次,每季度小结一次个人包保工作,每半年至少撰写1篇心得体会或包保感言,,并及时主动向学校分管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真正做到带着感情、怀着爱心常下去、真下去、办实事、破难题、求实效,坚持做到全年联系不断线、不脱贫不脱钩,达到精准扶贫脱贫的目的。学校将采取调查走访、随机暗访、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多种形式,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实绩进行考核,提出评鉴意见。对工作成效明显的领导和教师进行表彰,对工作不力、群众满意度不高的包村领导和教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确保取得实效。

潢川县伞陂镇陈集学校

20

17、9

第14篇:扶贫资金实施方案

南豆芦村扶贫补助资金实施方案

根据县委、县政府、镇政府脱贫攻坚补助资金使用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现就我村产业到户补助资金使用办法进行安排,具体实施如下:

一、资金项目安排使用原则

(一)精确到户,夯实责任。依据建档立卡锁定入库的贫困人口、根据各户发展的产业规模,按照2018年产业脱贫项目资金补助标准,由各村负责贫困户对扶贫资金的使用监督和项目落实及上报,并对项目实施、资金使用负有监督责任。

(二)核准对象,精准发放。瞄准建档立卡锁定入库的贫困户,优化扶贫项目设计,确保产业到户专项扶贫资金精确用于有种植、养殖、小型加工、小型服务业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

(三)贯彻政策,严格标准。各村到户产业补助要严格执行《陕西省产业扶贫项目管理办法》:贫困户生产发展的补助标准为发展传统种养殖业每户最高补助2000--4000元,不擅自提高和修改标准。

(四)公开公正,阳光操作。各村产业到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指标安排使用和项目申报信息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按照贫困户申请、帮扶工作队和镇村干部实际调查、张榜公示并上报、镇审核程序申办,项目实施的户要在村内公示七天以上,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二、切实加强补助资金管理

(一)坚持“一卡一户”精准发放。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负责产业到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政策指导,由各村具体负责落实精准扶贫到户产业项目的调查核实、一卡一户,补助资金精准发放到户。

(二)严格使用规范。各村产业到户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要围绕扶贫对象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使用农业优良品种、采用先进实用农业生产技术等。

(三)完善监督制度。发挥好村监委会、群众代表等监督作用,发动他们全程参与监督。决不允许出现向贫困户集资、摊派等问题,确保扶贫资金使用程序合法、安全、公开、公平、公正。凡在资金使用中出现的各类违纪行为,镇纪委将严肃查处。

(四)加强监督检查。镇上将定期组织检查,随机开展抽查,对下达的产业到户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和扶贫项目全覆盖督查,并对各村贫困户产业扶持项目和资金使用安排情况进行公告公示,接受贫困群众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昭陵镇南豆芦村 2018年5月28日

南豆芦村扶贫补助资金实施方案

昭陵镇南豆芦村 2018年5月28日

第15篇: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长临河镇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合肥市扶贫开发三年攻坚行动计划》以及《肥东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为确保到2016年底现行标准下的全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特制定我镇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部署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战略任务来抓,依据“两不愁、三保障”、以同步小康统揽扶贫开发总体目标,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精准到户、扶贫到人”的思路,坚持“开发式”扶贫与“兜底式”帮扶并举,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联动,因地制宜、改革创新,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有效的行动、更加过硬的办法,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式”、“粗放式”、“被动式”、“分散式”扶贫向“造血式”、“精准式”、“参与式”、“整体式”扶贫转变,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举全镇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对象识别到村到户。建立贫困村、贫困户信息档案,做到户有卡(册),村有册,镇级建立精准扶贫电子信息系统。

(二)坚持规划落实到村到户。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略,制定贫困户脱贫规划和计划,做到户有致富项目。

(三)坚持项目资金到村到户。扶贫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到户项目的扶持,各部门涉农项目资金要向贫困户捆绑投入,各类社会保障项目要对贫困户实现倾斜。

(四)坚持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实施“六个一”帮扶到村到户,即一村派驻一个工作队、一村制定一套帮扶方案、一村确定一批扶持项目、一户制定一个帮扶措施、一户确定一个增收项目、一户涫狄幻锓鋈嗽薄H繁F独Щ2016年实现稳定脱贫。

(五)坚持跟踪管理到村到户。强化扶贫项目实施效果监测,镇、村建立扶贫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台账,对扶贫对象实施跟踪动态监测管理。

三、目标任务

按照到2016年底现行标准下的全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行“一年脱贫攻坚,四年巩固提升”。即全镇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的贫困户592户,贫困人口702人全部脱贫,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完成2017年-2020年,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对已经脱贫的农户,在一定时期内继续享受扶贫相关政策,避免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现象。

四、重点措施

突出精细管理,坚持把建档立卡、精准识别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工作,镇村要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定期进行全面核查,及时更新数据,准确掌握贫困户的脱贫致富需求,因户施法。制定详细脱贫计划,建立工作台帐,明确进度、倒排时间,保证项目、资金、帮扶力量和“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一)实施“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扶贫工程。认真落实县委组织部、县扶贫领导小组《关于建立“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制度的实施方案》,镇干部结对帮扶非贫困村中的贫困户,做到一个贫困户有一个责任人,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干部包户帮扶全覆盖。

(二)实施特色种养业脱贫工程。制定特色种养业发展规划,统筹使用涉农资金,重点支持非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光伏农业、休闲农业、特色产业,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能从事1项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带动贫困户脱贫。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贫困户增收脱贫。

(三)实施光伏脱贫工程。通过财政扶贫资金,在18户“三无”特困户安装家庭光伏电站,为贫困户年增收3000元;同时鼓励和引导光伏企业,为贫困户安装家庭光伏电站,贫困户可年增收600元。

(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加强村级道路建设,到2016年底实现村级至少有一条出村水泥路,一定规模的自然村通硬化道路,解决群众行路难、运输难问题。加强村级水利建设,“八小水利”工程建设投入向贫困户集中的村倾斜,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到2016年底实现自来水“村村通”。加快村级电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和质量,保障光伏下乡工程顺利实施。加强村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加快推进宽带网络覆盖全镇,开展互联网为农便民服务,扩大信息进村入户覆盖面。加强村级人居环境整治,加大村级生活垃圾处理和田、林、路、村、园综合治理,切实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

(五)实施危房改造、安全饮用水脱贫工程。为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更好的解决贫困户的后顾之忧,对贫困户中危房户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同时对2户饮用水不安全户实施安全饮用水工程。

(六)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对建档立卡中因学致贫的,实施贫困户子女入学救助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生、高中生,实行免除学费并给予每生每年2000元的生活补助费;对贫困家庭中高职在校生,除享受国家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外,通过实施“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每生每年给予3000元扶贫助学补助;对贫困家庭在校大学生,通过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项目、发放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帮助其完成学业。

(七)实施健康脱贫工程。对建档立卡中因病致贫的和因残致贫的制定特惠政策,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贫困人口参合率,对农村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救助制度覆盖面,减轻贫困家庭经济负担。

(八)实施技能培训就业脱贫工程。对建档立卡中有劳动能力但缺少职业技术技能的贫困户,通过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普及培训,提高贫困户劳动力致富“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九)实施社保兜底脱贫工程。对建档立卡中的五保户、低保户以及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户,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从2016年起全县农村低保指导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补助标准和国家扶贫标准“三线合一”,逐步实现低保和五保保障水平城乡标准并轨。

(十)实施社会扶贫工程。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

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充分发挥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在人才智力扶贫上的优势和作用,鼓励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和从事扶贫开发乱怠7⒒雍“10·17”全国扶贫日社会动员作用,畅通互帮互助渠道,鼓励社会各界到贫困村捐资捐助、参与扶贫开发,形成全社会关注扶贫、参与扶贫、支持扶贫。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扶贫领导责任。按照“部门联动、镇村执行”的领导体制和精准到村到户到人的工作机制,建立镇村两级书记一起抓扶贫的治理格局,推进责任链闭环管理、无缝对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对象核准、路径选择、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镇村两级是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负责做好发动群众,政府专题报告扶贫脱贫进展情况。镇直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按照职责落实扶贫开发责任,一把手是直接责任人,充分运用行业资源做好扶贫开发。

(二)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突出抓好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硬、能力强、愿意脱贫。脱贫后,帮扶责任人不脱钩。对在基层一线干出成绩、群众欢迎的驻村干部,要重点培养使用。

(三)强化扶贫资金投入和管理。建立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实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较大幅度增长。发挥财政政策统筹、资金聚合作用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治理。“群众参与、村级申报、镇审查、县级审批、省市备案”,坚持谁审批、谁负责,镇对项目的立项、实施和管理负主体责任。强化扶贫项目资

金监管,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监察以及稽查等工作。

(四)强化扶贫队伍建设。根据中央和省、市、县要求及脱贫攻坚需要,调整充实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强化领导小组决策部署、统筹协调、督促落实、检查考核的职能。镇设立扶贫工作站。保障扶贫机构和人员工作经费,确保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加大扶贫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努力提升扶贫干部队伍能力水平

(五)强化扶贫考核监督。对未完成年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村(社区),实行“一票否决”,对其村两委负责同志进行诫勉谈话。建立脱贫攻坚工作督查制度和脱贫攻坚工作责任清单,加强对各村(社区)脱贫攻坚工作的督促检查,开展督查,对落实不力,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六)强化舆论导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准确解读党和政府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和政策举措,着力营造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舆论氛围。

长临河镇人民政府 2016年4月25日

第16篇:扶贫建档立卡实施方案

方案一: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实施方案

根据中央和省里有关文件要求,今年要在全省2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为切实做好我县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建立完善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的有关精神,建立健全符合我县实际扶贫对象立卡工作管理运行机制,确保该项工作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转有序,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实现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全县贫困人口温饱,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应扶尽扶、应退则退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一,认真了解不同贫困群体收入情况,制定符合本县实际扶贫对象人均收入标准,划出客观的、便于操作的扶贫对象识别标准,努力做到应扶尽扶,并强化动态管理,做到应退则退。

(二)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强化各乡镇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健全政府引导、扶贫和民政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乡村落实的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机制。

(三)坚持衔接配套、统筹兼顾的原则。坚持与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措施相配套;坚持与临时救助、促进就业以及其他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相衔接。

(四)坚持规范操作、阳光作业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做到对象明确、程序规范、措施得当、效果明显。

三、总体目标

建立科学、规范、公开、公平、公正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健全完善农村贫困户档案,建立制度健全完善、政策衔接配套、标准科学合理、补助水平适度、资金筹集落实、管理规范有序、服务优质高效的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农村扶贫开发水平,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扶尽扶,从根本上稳定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四、实施步骤

(一)开展试点调研、摸清贫困底子。各乡镇抽取一个村进行试点,以准确识别扶贫对象为核心,按照农村扶贫开发对象2300元的识别标准,摸清贫困人口底子,了解不同贫困群体收入情况,剖析贫困原因,提出对象识别指标和识别程序,为以后测算各乡镇、村的不同政策对象比例提供参考依据。

(二)测算扶贫比例,完善实施方案。省扶贫对象总体规模确定后,县里根据各乡镇调研结果,将扶贫对象比例测算到各乡镇、村。各乡镇在审核时要根据扶贫标准和测算比例,严格控制规模。同时,根据调研结果进一步完善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在识别对象时要进行五比、五看,即比家庭收入,看经济来源;比家庭资产,看消费水平;比家庭劳力,看致贫原因。在评定贫困人口时要做到,三优先三不评,即残疾子女的劳人优先,独生子女的老人优先,纯女户劳人优先;不进行土地流转造成土地荒芜的原因不评,2000年以来危房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则不评,经常进行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原则不评,五保户、低保户不在本次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的范围之内。

(三)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宣传活动。县里召开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动员大会,部署全县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各乡镇召开村干部和村民会议,并利用电视、报刊、村务公开栏等,广泛宣传相关政策,做到农村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严格操作规程,搞好对象识别。严格坚持个人申请、村小组评议、村级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的工作程序,做好三级复审,三榜公示。先由识别对象提出申请,村小组初评后,村委会按照量化的识别指标进行调查核实,集中进行民主评议,经公示7天后由驻村干部签字报乡镇审核;公示7天后由乡(镇)长签字并加盖公章后报县审批;县级由扶贫和移民办审批,并对审批情况进行15天公示,公示后件个结果再返回各村张榜公示。为确保对象识别工作公平、公正,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在对象识别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两个公认原则,即群众公认和社会公认。

(五)根据不同对象,落实帮扶措施。对扶贫对象,分类分档实施扶助,区别不同情况分类实施扶贫。对贫困人口有劳动能力而咩有致富产业的,着力支持贫困人口发展生产;对贫困人口素质较低、外出务工收入低的,加大劳动转移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外出就业的技能和适应性;对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其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或者根据农户自愿实施搬迁扶贫。

(六)完善档案资料,实行动态管理。在扶贫部门原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将登记的扶贫对象信息录入到电脑,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对象资料,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里有电子档案,一户一档,资料齐全。各乡镇也要建立电子档案,对全县扶贫开发对象档案进行网络化管理,实现县、乡镇联网,资源共享。同时,按照应扶尽扶、应退则退的动态管理要求,对扶贫对象半年审核调整一次。通过不定期抽查、明察暗访等形式,了解扶贫对象家庭状况,做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既保证扶贫对象应扶尽扶,又防止养懒汉的现象。

(七)认真进行回顾,做好总结汇报。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完成后,对工作情况认真进行回顾总结,及时撰写总结材料。

五、工作进度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从4月底到5月底)。做好试点调研、测算扶贫比例,完善实施方案和宣传发动工作。

(二)识别对象阶段(从6月1日到6月15日)。按照实施方案和对象识别操作规程进行对象识别。

(三)建立完善资料和落实帮扶措施阶段(6月15日到6月30日)。搞好信息录入,完善档案资料,同时根据不同对象,落实帮扶措施。

(四)回顾总结阶段(7月1日到7月15日)。做好回顾总结和汇报工作,全面完成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县里成立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办、县政府办、县纪检、县财政局、县扶贫和移民办、县民政局、县残联、县统计局有关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成员单位抽调骨干人员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工作调研和工作实施组织工作,指导各乡镇按照要求搞好对象识别,并负责督促落实帮扶措施,搞好信息收入,完善档案资料。各乡镇也要成立组织机构,由乡镇长任组长,乡镇分管扶贫和移民的副乡镇长和扶贫移民专干为成员,具体负责辖区内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的宣传、识别对象的调查和审核,实施扶贫项目等。

(二)成立扶贫志愿者服务队。从机关在职干部、企事业人员、大学生村官、农业技术人员、工商企业老板和热心扶贫人士中挑选人员组建扶贫志愿者服务队,进村联户开展一帮

一、二帮一结对帮扶行动,帮助和指导贫困农户选择发展项目,落实帮扶资金、辅导生产技术,做到扶贫帮扶三到户三到人即脱贫计划到户、项目规划到户、资金落实到户、帮扶责任到人、项目落实到人、工作联系到人。

(三)实施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各乡镇和先关部门要将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各村由村民大会推选成立9-15人的扶贫对象评议小组,具体负责受理识别对象的申请、核查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对扶贫对象进行评议和排序,并张榜公示,确保对象识别公开、公平、公正。

(四)进行专项督查,促进衔接试点工作开展。哦那工作中,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定期对各乡镇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并作为目标管理考核和评比的主要依据。建档立卡工作完成后,将进行全面总结评比。对工作开展较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进展缓慢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五)安排专项经费,确保时代呢工作顺利开展。实行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经费是关键。各乡镇要克服各种困难,安排一定工作经费用于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方案二:店前镇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xx]25号,以下简称《意见》)、省扶贫办《关于印发安徽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扶办〔20xx〕27号)精神和县扶贫办《关于印发〈岳西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岳扶办〔20xx〕16号)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我镇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按照省、县扶贫办关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今年8月底以前全面完成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

建档立卡对象包括贫困户、贫困村。通过建档立卡,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主体,落实帮扶措施,开展考核问效,实施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决策和考核提供依据。建立贫困户、贫困村电子信息档案,并向贫困户发放《扶贫手册》,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

二、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方法和步骤

(一)工作方法

1、标准与范围。以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以下(相当于20xx年2300元不变价),在全镇11个村开展贫困人口识别。

2、建档立卡规模。根据要求,以现有数据为基础开展建档立卡。县确定我镇20xx年底农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规模为7043人。

3、识别方法。采取规模控制,逐级分解。县将贫困人口识别规模分解到乡镇,乡镇将贫困人口分解到行政村。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通过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整户识别。贫困户识别要坚持五比五看三优先:比家庭收入、看经济来源;比家庭资产、看消费水平;比家庭劳力、看劳动观念;比生活环境、看居住条件;比贫困程度、看致贫原因;有残疾人的家庭优先,独生子女家庭优先,纯女户家庭优先。

4、逐户调查登记。《扶贫手册》包括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和帮扶成效等六个方面内容。登记的标准时点为20xx年12月31日,标准时期为20xx年1月1日20xx年12月31日。根据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组织镇、村有关人员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入户调查填写。

(二)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第一步:规模分解。按照县分解到镇的建档规模,在20xx年贫困监测的基础上,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将建档立卡规模分解到村。此项工作在20xx年5月12日前完成。

第二步:初选对象。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镇人民政府的组织下,各行政村按照分解到村的贫困人口建档规模,在20xx年贫困人口调查统计的基础上,依据农户申请情况,各行政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形成初选名单,由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核实后进行第一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镇人民政府审核。

第三步:公示公告。镇人民政府对各村上报的初选名单进行审核,确定全镇贫困户名单,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办复审,复审结束后在各行政村公告。以上工作在20xx年5月25日前完成。

第四步:结对帮扶。各级政府应统筹安排有关帮扶资源,按照统一识别、突出重点、先难后易的原则,研究提出对贫困户结对帮扶方案,明确结对帮扶关系、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措施。

第五步:制定计划。在镇人民政府指导下,由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结合贫困户的发展需求与实际,制定对贫困户的帮扶计划。此项工作在20xx年7月20日前完成。

第六步:填写手册。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对已确定的贫困户填写《扶贫手册》。《扶贫手册》由国务院扶贫办统一监制,各县负责制发,贫困户、村委会各执一册。此项工作在20xx年7月底前完成。

第七步:数据录入。在县扶贫办指导下,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等将《扶贫手册》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此项工作在20xx年8月20日前完成。

第八步:联网运行。省扶贫办负责将录入数据在本省内试运行,并在20xx年10月底前完成。

第九步:数据更新。贫困户信息要及时更新,并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贫困户动态调整。此工作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在次年1月底前完成。

三、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方法和步骤

(一)工作方法

1、标准。贫困村识别原则上按照一高一低一无的标准进行。即行政村贫困发生率高于全县贫困发生率,行政村20xx年度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行政村无固定性集体经济收入(或者固定性收入低)。同时兼顾考虑以下因素:(1)20xx-20xx年美好乡村示范村不列为贫困村。(2)列入十二五整村推进计划,但未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村优先考虑。(3)贫困村评定向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的偏远地区倾斜。

2、规模。县确定我镇贫困村规模为4个。镇根据各村近三年的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贫困发生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扶贫资金投入数等因素,综合考虑并经会议研究确定,并报县扶贫领导小组审定。

3、做法。根据县分解的贫困村规模,按照贫困村识别标准,符合条件的行政村采取村委会自愿申请、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的流程进行。

4、登记内容。《贫困村登记表》包括基本情况、发展水平、成效等七个方面内容。登记的标准时点为20xx年12月31日,标准时期为20xx年1月1日20xx年12月31日。

(二)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第一步:规模分解。县5月10日前将贫困村规模分解到乡镇。

第二步:初选对象。镇人民政府向各村宣传贫困村申请条件和工作流程。各村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村级组织充分讨论基础上,自愿提出申请,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形成贫困村初选名单。

第三步:公示公告。镇人民政府对贫困村初选名单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办,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进行公告。以上工作在20xx年6月15日前完成。

第四步:结对帮扶。贫困村由省直定点帮扶单位和市、县以及乡镇的单位及企业结对帮扶。

第五步:制定计划。在镇人民政府指导下,由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结合贫困村需求和实际,制定帮扶计划。以上工作在20xx年7月15日前完成。

第六步:填写登记表。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对已确定的贫困村填写《贫困村登记表》。

第七步:数据录入。在县扶贫办指导下,镇人民政府组织有关人员将《贫困村登记表》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以上工作在20xx年8月15日前完成。

第八步:网络运行。全省网络运行在20xx年10月底前完成,全国网络运行在20xx年年底前完成。

第九步:数据更新。贫困村信息要及时更新,并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贫困村信息动态管理。此工作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镇人民政府组织帮扶单位、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在次年1月底前完成。

四、工作要求

坚持扶贫开发到村到户与区域发展相结合,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资金分配与扶贫瞄准及成效相挂钩,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并建档立卡,并将其作为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店前镇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精心组织部署,加强指导协调。各村要迅速落实责任分工,保证工作投入,确保建档立卡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各包村点长负责组织指导、审核确认所包点村的建档立卡工作,各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要积极参与并提供支持,各相关单位要为建档立卡工作提供必要的协助,镇扶贫办负责全镇建档立卡工作的业务指导。

(二)强化宣传培训。按照县统一部署,召开全镇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培训会议,各村也要及时召开培训等相关会议,把建档立卡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识别标准、识别程序、结对帮扶等相关政策宣传到每个村民组和每个农户,做到家喻户晓,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要认真组织各类业务培训,确保建档立卡工作规范有序、数据真实。

(三)规范操作程序。贫困户和贫困村的识别工作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贫困户识别要做到两公示一公告,贫困村识别要做到一公示一公告,要有相关记录和档案资料,要全程公开,接受监督,确保结果公正。严禁优亲厚友,严禁提供虚假信息,严禁拆户、分户和空挂户,杜绝平均分配。

(四)严格督查考核。按照省抽查、市监督、县核查的方法,县扶贫办将会同相关部门进行重点核查,并作为扶贫开发考核工作的重要依据。镇设立工作执行力专项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工作奖励资金分配挂钩。各村要严格按程序规范操作,及时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确保程序公正透明、信息真实可靠、群众认可满意。要及时解决因宣传不到位、程序不规范、操作不透明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对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方案三:关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通知》(中办发[20xx]25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川办发[20xx]25号)、青川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青川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青开发[20xx]1号)等文件要求及省市县相关会议精神,为做好我乡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市委六届八次全会、县委相关会议精神为指导,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开办发[20xx]24号)要求,按茶坝乡党委政府的要求,实事求是的确定我乡农村扶贫对象规模,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步骤,开展精准识别,实施精准扶持,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为确保农村扶贫对象到2020年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打牢基础,创造条件。

二、工作目标

建档立卡对象包括贫困户、贫困村。通过在全乡范围内开展建档立卡工作,找准农村扶贫对象,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实现农村扶贫对象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建设好班子的目标。20xx年底前,在全乡范围内建立贫困户、贫困村电子信息档案,构建统一的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做到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

三、基本原则

(一)村为主体,分级负责

各村要成立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以村为主体,分社进行,有序开展建档立卡各项工作。

(二)公开、公平、公正、公认

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参与,通过村民自治,引入第三方监督,实行公示公告,公示时间要足够,公示知晓度要广,确保政策公开、规则公平、结果公正、群众公认。

(三)程序统一,精准识别

严格按照规定的公正流程,认真开展农村扶贫对象识别认定,做到结果精准,群众满意。

(四)尊重群众意愿,精准扶持

摸清农村扶贫对象帮扶需求,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制定到村到户方案,落实帮扶措施,实施精准扶持。

(五)建同一本账,扶同一批人

精准识别农村扶贫对象,将户建卡、村造册、乡立簿、县归档的扶贫对象全部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确保建档立卡对象和扶持对象上下统一。

(六)进出有据,动态管理

建立农村扶贫对象动态调整机制,脱贫则出,返贫再进,实现有出有进,进出有据。及时更新农村扶贫对象信息,实行动态管理。

四、贫困户和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方法和步骤

(一)工作方法

1.识别标准。以20xx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20xx年2300元不变价)的省农村扶贫标准为识别标准,开展贫困户识别工作;贫困村是严格按照一高一低一无的标准识别,即行政村贫困发生率比全省贫困发生率高一倍以上,行政村20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0%,行政村无集体经济收入。

2.识别规模。各村以县统一发布的贫困村、贫困人口为准,各村贫困人口规模为:炉场村95人,兴龙村123人,青新村75人,双河村130人,月明村112人,寺坝村81人,青岭村69人,新坪村57人,石古村72人,太平村47人,三溪村46人。其中月明村、新坪村及太平村被确定为贫困村。

3.贫困户识别流程。以户为单位,整户识别,实行规模控制。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健康、教育、住房等情况,通过村民自治、群众参与、民主初选、逐级审核和公示公告的等方式,按照农户申请、民主初选、群众评议、社会监督、集体审核、县级审定和村社公示、乡公示的工作流程进行识别。

4.登记内容。按照国务院扶贫办统一监制的《扶贫手册》和《贫困村登记表》进行登记。《扶贫手册》包括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和帮扶成效等六个方面内容,贫困户和村委会各执一册;《贫困村登记表》包括基本情况、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状况、生产生活条件、公共服务情况、帮扶情况和帮扶成效等七个方面内容。登记的标准时点为20xx年12月31日,标准时期为20xx年1月1日20xx年12月31日。

(二)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第一步:初选对象(20xx年6月中旬前完成)。根据县统一发布的各村贫困人口规模,在县级扶贫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指导下,村委会将贫困户申请条件和工作流程宣传到户,经农户自愿申请后,召开村委、支部大会进行初选,为确保初选结果的公平公正,参会人员应具有广泛性,包括村两委班子成员、廉勤委成员、乡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党员及退休老干部等人员的参加,要坚决做到不优亲厚友、不漏掉一户贫困户。

第二步:公示公告(20xx年7月中旬前完成)。以社评议的名单要以村公示七天后汇总上报乡人民政府,乡人民政府对各行政村上报的初选名单进行审核,确定全乡贫困户名单,在相关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县人民政府审定;县人民政府将审定结果逐级上报市扶贫移民局、省扶贫移民局备案后,再相关行政村进行公告。

第三步:结对帮扶(20xx年7月底前完成)。乡人民政府按照突出重点、先难后易、分批扶持的原则,提出对贫困户的结对帮扶方案,明确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和贫困村帮扶单位,并在乡人民政府指导下,由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结合贫困户需求和实际,制定帮扶计划。

第四步:填写手册和登记表(20xx年7月底前完成)。在县扶贫部门指导下,由乡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对以确定的贫困户和贫困村填写《扶贫手册》和《贫困村登记表》。

第五步:数据录入(20xx年8月底前完成)。在县扶贫部门指导下,由乡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等将《扶贫手册》和《贫困村登记表》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

第六步:联网运行(20xx年10月底前完成).将录入数据在本级联网并试运行。

第七步:数据更新(次年1月底前完成)。贫困户和贫困村信息要及时更新,并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行动态管理。此工作在县扶贫部门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帮扶单位、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完成。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协调

成立由茶坝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农经、统计、财政、党政办相关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经办公室。各村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小组。

(二)强化宣传,注重培训

各村积极动员部署,制定方案,准确掌握相关政策及工作方法,把建档立卡工作的目的和要求、识别标准、识别程序等相关政策逐级宣传到社、到户,做到家喻户晓。

(三)严格程序,规范操作

贫困户和贫困村的识别工作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做到两公示一公告,要有相关会议记录和档案资料,要全程公开,接受监督,确保结果公正。严禁优亲厚友,严禁提供虚假信息,严禁拆户、分户和空挂户,严禁将五保户、三无户等纳入贫困户,杜绝平均分配;对于户籍在本乡但在乡外居住的,原则上在居住地进行登记;户籍不在本村,但在本村居住,确实贫困的经与户籍地接洽后要给与登记,灾后县外安置户,一律在安置地进行贫困登记。

方案四: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实施方案

根据中央和省里有关文件要求,今年要在全省2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为切实做好我县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建立完善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的有关精神,建立健全符合我县实际扶贫对象立卡工作管理运行机制,确保该项工作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转有序,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实现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全县贫困人口温饱,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应扶尽扶、应退则退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一,认真了解不同贫困群体收入情况,制定符合本县实际扶贫对象人均收入标准,划出客观的、便于操作的扶贫对象识别标准,努力做到应扶尽扶,并强化动态管理,做到应退则退。

(二)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强化各乡镇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健全政府引导、扶贫和民政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乡村落实的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机制。

(三)坚持衔接配套、统筹兼顾的原则。坚持与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措施相配套;坚持与临时救助、促进就业以及其他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相衔接。

(四)坚持规范操作、阳光作业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做到对象明确、程序规范、措施得当、效果明显。

三、总体目标

建立科学、规范、公开、公平、公正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健全完善农村贫困户档案,建立制度健全完善、政策衔接配套、标准科学合理、补助水平适度、资金筹集落实、管理规范有序、服务优质高效的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农村扶贫开发水平,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扶尽扶,从根本上稳定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四、实施步骤

(一)开展试点调研、摸清贫困底子。各乡镇抽取一个村进行试点,以准确识别扶贫对象为核心,按照农村扶贫开发对象2300元的识别标准,摸清贫困人口底子,了解不同贫困群体收入情况,剖析贫困原因,提出对象识别指标和识别程序,为以后测算各乡镇、村的不同政策对象比例提供参考依据。

(二)测算扶贫比例,完善实施方案。省扶贫对象总体规模确定后,县里根据各乡镇调研结果,将扶贫对象比例测算到各乡镇、村。各乡镇在审核时要根据扶贫标准和测算比例,严格控制规模。同时,根据调研结果进一步完善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在识别对象时要进行五比、五看,即比家庭收入,看经济来源;比家庭资产,看消费水平;比家庭劳力,看致贫原因。在评定贫困人口时要做到,三优先三不评,即残疾子女的劳人优先,独生子女的老人优先,纯女户劳人优先;不进行土地流转造成土地荒芜的原因不评,2000年以来危房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则不评,经常进行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原则不评,五保户、低保户不在本次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的范围之内。

(三)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宣传活动。县里召开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动员大会,部署全县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各乡镇召开村干部和村民会议,并利用电视、报刊、村务公开栏等,广泛宣传相关政策,做到农村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严格操作规程,搞好对象识别。严格坚持个人申请、村小组评议、村级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的工作程序,做好三级复审,三榜公示。先由识别对象提出申请,村小组初评后,村委会按照量化的识别指标进行调查核实,集中进行民主评议,经公示7天后由驻村干部签字报乡镇审核;公示7天后由乡(镇)长签字并加盖公章后报县审批;县级由扶贫和移民办审批,并对审批情况进行15天公示,公示后件个结果再返回各村张榜公示。为确保对象识别工作公平、公正,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在对象识别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两个公认原则,即群众公认和社会公认。

(五)根据不同对象,落实帮扶措施。对扶贫对象,分类分档实施扶助,区别不同情况分类实施扶贫。对贫困人口有劳动能力而咩有致富产业的,着力支持贫困人口发展生产;对贫困人口素质较低、外出务工收入低的,加大劳动转移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外出就业的技能和适应性;对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其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或者根据农户自愿实施搬迁扶贫。

(六)完善档案资料,实行动态管理。在扶贫部门原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将登记的扶贫对象信息录入到电脑,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对象资料,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里有电子档案,一户一档,资料齐全。各乡镇也要建立电子档案,对全县扶贫开发对象档案进行网络化管理,实现县、乡镇联网,资源共享。同时,按照应扶尽扶、应退则退的动态管理要求,对扶贫对象半年审核调整一次。通过不定期抽查、明察暗访等形式,了解扶贫对象家庭状况,做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既保证扶贫对象应扶尽扶,又防止养懒汉的现象。

(七)认真进行回顾,做好总结汇报。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完成后,对工作情况认真进行回顾总结,及时撰写总结材料。

五、工作进度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从4月底到5月底)。做好试点调研、测算扶贫比例,完善实施方案和宣传发动工作。

(二)识别对象阶段(从6月1日到6月15日)。按照实施方案和对象识别操作规程进行对象识别。

(三)建立完善资料和落实帮扶措施阶段(6月15日到6月30日)。搞好信息录入,完善档案资料,同时根据不同对象,落实帮扶措施。

(四)回顾总结阶段(7月1日到7月15日)。做好回顾总结和汇报工作,全面完成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县里成立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办、县政府办、县纪检、县财政局、县扶贫和移民办、县民政局、县残联、县统计局有关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成员单位抽调骨干人员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工作调研和工作实施组织工作,指导各乡镇按照要求搞好对象识别,并负责督促落实帮扶措施,搞好信息收入,完善档案资料。各乡镇也要成立组织机构,由乡镇长任组长,乡镇分管扶贫和移民的副乡镇长和扶贫移民专干为成员,具体负责辖区内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的宣传、识别对象的调查和审核,实施扶贫项目等。

(二)成立扶贫志愿者服务队。从机关在职干部、企事业人员、大学生村官、农业技术人员、工商企业老板和热心扶贫人士中挑选人员组建扶贫志愿者服务队,进村联户开展一帮

一、二帮一结对帮扶行动,帮助和指导贫困农户选择发展项目,落实帮扶资金、辅导生产技术,做到扶贫帮扶三到户三到人即脱贫计划到户、项目规划到户、资金落实到户、帮扶责任到人、项目落实到人、工作联系到人。

(三)实施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各乡镇和先关部门要将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各村由村民大会推选成立9-15人的扶贫对象评议小组,具体负责受理识别对象的申请、核查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对扶贫对象进行评议和排序,并张榜公示,确保对象识别公开、公平、公正。

(四)进行专项督查,促进衔接试点工作开展。哦那工作中,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定期对各乡镇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并作为目标管理考核和评比的主要依据。建档立卡工作完成后,将进行全面总结评比。对工作开展较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进展缓慢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五)安排专项经费,确保时代呢工作顺利开展。实行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经费是关键。各乡镇要克服各种困难,安排一定工作经费用于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第17篇:扶贫培训实施方案

扶贫培训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贫困户素质,增强务工技能,促进贫困户就业。大力发展市域经济,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全县贫困户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现制定万荣县贫困户培训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为提高贫困户整体素质,支持贫困户电商培训,提高贫困户电商创业技能,增强贫困户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整合县域各种教育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为指导,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面向工业化、现代化、城乡化的发展方向,综合运用财政扶持政策和市场手段,以贫困户创业转型培训为重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品牌培训),提高贫困户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促进贫困户成功转型,促进贫困户增收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开展贫困户创业转型培训,要坚持按需培训的原则,按照不同区域、不同学历要求,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要坚持政府支持引导与按市场经济规律开展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多方筹集培训资金;要坚持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要坚持引导性培训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扩大培训覆盖面,全面提高参训者的综合素质;要坚持培训与配套服务、转移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坚持按需施教,注重实效。

二、实施要求

(一)培训对象

主要是文化程度高,思想素质较高,身体健康,有创业转型意愿的贫困村贫困户。

(二)培训内容

贫困户培训主要是理论性培训和实操技能培训。

1、理论性培训。以村为主体开展贫困户理论性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理论性培训是贫困户创业转型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广大贫困户开展电商基础知识、互联网思维、创业平台选择、基本权益保护等方面基本知识的培训,增强其电商意识和遵守网络安全的意识,树立新的创业、就业观念。

2、实操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和贫困户的接受程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实操技能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提高贫困户电商创业转型能力和择业竞争能力。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开展电商销售实用技能的实操培训。依托电商龙头企业为载体开展店铺定位、运营管理、活动推广、物流配送及售后服务等一体化的实操培训,培养一批实操能力强的电商转型贫困户。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确保培训工作的正常进行

加快贫困户电商创业转型是当前扶贫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促进贫困户增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强转型培训是加快脱贫致富的重要环节,全县各乡村要高度重视贫困户电商创业转型培训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转型培训。

(二)强化管理,保证培训工作的真正落实

1、加强监督检查

要加强对乡镇贫困户转型培训工作的指导,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对转型培训工作的督促与检查,确保培训工作的圆满完成。

2、加强档案管理

要将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学员登记卡,实行动态管理,同时要建立培训工作的专项档案,备考核时查阅。

第18篇: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绿德农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

一、前言

为扎实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大力攻克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等制约瓶颈,着力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社会事业 发展滞后等突出矛盾,把稳定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以全镇已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为主要对象,结合我公司实际,同时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特制定本方案:

二、方案简述

到2017年底使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对有劳动能力且有贷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贫困户每户落实5万元以内贷款。实施“带资入企、就业分红”的新型模式,公司力争3年内让20-3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让贫困户带资入企,贫困户将扶贫贷款资金放入公司,资金将由公司财务统一管理,财务会实行账务透明的管理办法,贫困户贷款将用于农产品种植、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果树采摘园、农耕文化体验园、农产品研发及质量检测等项目,让贫困户清楚知道自己资金的流动和使用情况。

三、实施内容

1.我公司将吸纳满足“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条件的农户,本着自主自愿的原则,以“带资入企+就业分红”为核心模式,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在贫困户自愿的原则下,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进公司进行上岗培训,并会安排贫困户进入其合适的岗位进行工作,除每月发放就业分红外,还有日常的绩效工资同时享受公司的全年福利。(即使公司亏损也不影响贫困户的分红奖励)

2.对于有耕地的贫困户,并且与我单位签订合同,在他们自愿的原则下,我公司将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其土地进行检测和改善,改良土壤耕地使其符合我公司标准后将纳入我公司种植基地,进行统一管理和种植,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的模式统一收购加工,统一贴牌销售。这样不仅实现了土地的有效托管,产业的效益化,充分发挥资源互补。而且又为贫困户增加了额外一部分收入,使贫困户收入大幅增加,实现脱贫的目标。

3.对于没有技术没有耕地而且有特殊需求的贫困户,在他们的同意下,我公司将邀请省内职业技能学校相关专业人士,为广大贫困户公开普及就业专业技术,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知识技能扶贫。同时对有外出就业愿望的贫困户,我公司与诸多省内外用人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在贫困户自愿的情况下,我们会为其提供更好的就业岗位。(保留在本公司的月度分红)

在国家政策扶贫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我公司的努力下,力争让进入我公司的贫困户在1年内达到基本工资标准,2年内有一定的工作技能和就业生存方向,3年内全部脱贫,达到小康水平。

山西绿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4月7日

第19篇:产业扶贫实施方案

**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精准扶贫

产业基地简介

**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属**村委下属单位,于2015年成立,位于**乡行政中心东面0.5公里处,东与**镇接界,北临仙女湖(江口水库)上游,东西相连大广高速武吉段和白万公路线,交通便利,社驻地**集镇,在2015年12月经新余市土管局对**港1000余亩耕地进行土地平整,总投资120余万元,在2016年3月份合作社引进了两家公司对**港进行开发农业特色产业项目,一家是江西开昂绿色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项目种植无公害优质水稻360亩,年产值280万元。第二家是江西禾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项目种植绿色蔬菜60亩,莲藕套养鱼虾250亩,年产值240万元,是一项生态立体养殖综合性田园。

**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优质水稻、莲藕套养殖产业扶贫计划

根据上级对产业扶贫要求,结合我村2017年至2020年扶贫工作开发规划,以培植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户增收致富脱贫,为切实抓好产业扶贫,特制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优质水稻及莲藕套养殖项目实施方案。

一、

基本情况。

**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属**村下属单位,现有土地1000余亩,农民土地入社245户,735人有村干部2人,中共党员26人,其中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33人(已脱贫3户,8人,未脱贫10户,25人)。

二、

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1、

优质水稻、莲藕套养产业项目简介,合作社于2016年3月份引进了两家公司和合作社签订了10年有效土地流转租赁合同。第一家是新余市开昂绿色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项目种植无公害优质水稻360亩,年产值280万元。第二家是江西禾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项目是种植绿色蔬菜60亩、莲藕套养鱼虾250亩,年产值240万元,是一项生态立体种养综合性田园。

2、

运行模式:以合作社+基地+农户(包括贫困户)的方式运行,以合作社为主导,发展种养殖基地,动员**村委7个村小组农户(包括贫困户)以土地流转或资金入股加入合作社,并签订10年有效合同,每亩500市斤稻谷按市场国家保护价折合人民币给农户(包括贫困户),另外精准扶贫贫困户以12%资金入股,每户2500元,已脱贫户每户1670元收益,每年10月至11月份结算,由合作社支付给贫困户。

3、

贫困户入股资金来源及收益方案:上级帮扶单位仙女湖区纪委扶贫专项拨款3万元用于贫困户的产业项目入股金,10户未脱贫户入股金为2500元,3户已脱贫入股金为1670元。合作社确保贫困户2017年至2020年期间每年固定投资收益不少于入股金的12%,3户已脱贫贫困户入股金分红每年不少于200元,10户未脱贫贫困户入股分红每年不少于300元。

三、

保障措施。

1、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由驻村工作队,乡驻村工作组,村委合作社成员组成种植扶贫产业领导小组,严格落实产业项目发展规划,把责任落实到人,措施到位,确保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

2、

做好服务,强化管理,根据农村船业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由区纪委驻村工作队,乡驻村工作组,村委合作社积极组织协调做好服务工作,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产业项目的管理,用好扶贫资金,确保扶贫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

**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7年9月7日

第20篇:扶贫助学实施方案

余坪镇中心小学校扶贫助学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是级扶贫攻坚及助学的精神,根据洪雅县教育体育局教育扶贫专项方案工作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坚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基本原则,不断完善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提升我校基础教育水平,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解决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问题,确保我校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困失学。

二、具体措施

1、在县教育体育局成立学生扶贫助学领导小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关于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方针、政策。

2、加强学习、切实掌握各项学生扶贫助学政策的目标任务、对象界定、救助标准、工作程序、申请办法、工作责任等。

3、做好学生扶贫助学政策宣传和咨询等工作。收集、掌握、核定学校扶贫助学对象有关信息,建立好文件档案、贫困生档案、受助学生档案。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帮扶工作落实到人,做到每个贫困生都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到社会学校的温暖。加强贫困生自立、自强、自尊、自爱,感恩他人、回报社会的教育工作。

4、建立扶贫助学公示制度。对申报助学对象及时审核并进行公示,确保扶贫助学公平、公正、公开。对资助项目和受助学生情况登记汇总,并建立相关原始档案和电子档案。

5、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导处严格按照“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一个不能少,在校生巩固一个不能少,小学毕业升初中一个不能少”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学校“四包”工作措施,狠抓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控辍保学工作,确保我校适龄儿童少年依法受完九年义务教育。

6、全面关爱留守学生。按照“五个一”的标准,建好留守学生之家,做好留守学生关爱工作。积极争取引导社会力量的志愿帮扶,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帮扶留守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要认真遴选贫困户贫困学生受助对象,积极和公益部门联系,部门联动帮扶,落实救助政策。

三、组织保障

扶贫助学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全体教职工要与广大学生家长加强沟通协调,促进教育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因此成立了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此项工作:

组 长:徐志强(书记、校长)

副组长:杨继元(教导主任)

黄永忠(工会主席)

成 员:余帮洪(安办主任)

杨会君(教导副主任) 李长荣(总务主任) 刘洪琼(会计)

郑 丽(办公室主任) 唐浩平(少先队辅导员)

各班班主任

四、工作要求

1、明确分工,全员参与。校长全面负责,教导处具体处理和落实扶贫助学的具体实施和资助对象的跟踪管理;班主任负责困难家庭的信息及认定,相关人员负责扶贫助学审核工作。

2、强化宣传,加强引导。各班班主任充分利用手机短信、板报等各种载体,宣传教育扶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关爱贫困学生。

3、相互协助,靠实责任。为了确保我校的教育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实效,分配的工作任务要不折不扣的认真完成,做到责任到人。

余坪镇中心小学校

2016年11月30日

《农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doc》
农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