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好支书先进事迹

2020-05-06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好支书讨论发言稿

“好支书”大讨论发言稿

为扎实开展“维护核心、铸就忠诚、担当作为、抓实支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基层落地生根,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增强全体党员的参与意识、争先意识和党性意识,按照全区要求,中心近期开展了第三阶段“好支书”大讨论活动,学习体会如下:

党支部书记是一个单位、集体的“第一责任人”,好的支部书记应该是一只头雁,应该具备“政治强、作风硬、有本领、靠得住”的素质,在平时能够抓党建主责主业意识,紧扣责任链条,强化创新引领,从基本制度、纪律规矩、薄弱环节抓起严起,切实管好党员、建强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活动开展以来,中心党支部坚持以“学”为基础,以“做”为抓手,以改为关键,以“促”为目标。切实将党建工作融入平时实际工作中去,发挥党建工作的龙头引领作用,一是以学为基础,明底线知敬畏坚持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两手抓、两促进,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利用集中学习、讨论交流、媒体载体等党员干部易于接受的方式,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调动积极性上下功夫,使学习教育的各项工作更接地气。同时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通过研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等书,补足精神之钙,加强信仰之修,熔铸信念之魂。二是以做为抓手,改

1 作风,树形象,在深刻领会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基础上,全面准确掌握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自觉用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转变作风,不断提高分析形势、把握趋势、谋划大势的能力,为做合格党员打下良好基础。三是以改为关键,抓问题,严整改。深入征求意见,查摆问题,坚持面对面和背靠背结合,走进群众听和组织群众评介和,广泛听取意见。在深入征求意见地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原因、找出根源,根据查摆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四是以“促”为目标,调状态,展作为。引导党员干部适应新形势、锻造新能力、激发新状态,全力推进工作上水平。

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在书记的号召下中心党支部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先后利用三会一课等时间,组织全体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实质。同时着重结合城建系统工作实际,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有效联系起来,对照十九大所提出的奋斗目标来检视自身工作,主动找差距、知不足、明方向,以十九大精神引领好北辰土地整理事业,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主线,把报告中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新部署贯彻到日常工作中,认真研究谋划,持续狠抓落实,真正做到忠诚、尽责、务实、担当。

2 今后我要以此次市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活动和区委“维护核心、铸就忠诚、担当作为、抓实支部”主体教育活动的契机,不断增强政治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思想改造力度,树立牢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自觉践行好“四个意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迎接新挑战,开启新征程。

3

推荐第2篇:千名好邻居事迹材料

梁儒杰同志典型材料

梁儒杰同志1975年参加税收工作,历任专管员、会计、副所长、征管科长、税务稽查大队队长。1994年10月任肥城市国家税务局副局长,2001年11月任局长,2002年当选肥城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作为税务部门的一名基层领导,他把完成税收任务,为国聚财,作为自己的第一职责;把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造福于民,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最大职责。把人大代表工作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搞好税收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来体现人大代表的价值。

一是依法治税,聚财为国。带领全局同志深化征管改革和机构改革,建立了科学有序的机构体系、岗责体系、税收稽查体系和征管质量考核体系。高度重视先进科技对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意义,依托税收信息化技术,推广应用了金税工程、CTAIS软件和个体定税信息系统以及纳税评估信息系统,实现了对纳税全过程的科技化管理。深刻认识经济和税收的辨证关系,从战略的高度研究和把握税收对经济的支持和服务作用,他同时兼任肥城市\"经济研究小组\"和\"经济审计小组\"成员,工作中主动找党政领导研究问题,反映情况,预测经济运转形势,为政府决策提供政策和信息咨询。近年来,带领同志们为企业提供经济信息750余条,帮助回收货款15000余万元,贷款18000余万元,为企业提出改善产品结构、改善经营管理意见40余条。

二是情系桑梓,执政为民。作为税务战线的人大代表,梁儒杰同志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纳税人及人民群众所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他,满怀对税收事业的挚爱和对人民的感情,把做好人的工作与人大代表的职责紧密结合起来。首先做好单位内部人的工作。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活跃干部的业余文化生活。全系统每年组织一次理论研讨会、春季运动会、诗歌书法比赛、文艺汇演和公休活动。每次活动他都能亲自参加,他同时还是全局的象棋、台球双项冠军。在为同志们构建一个好的工作学习环境的同时,坚持为民分忧。尽最大努力改善同志们工作生活条件。他还十分关心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带头并动员全局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手拉手\"活动进行救弱扶贫,开展了\"税法进课堂\"、\"文明下乡村\"、\"服务到企业\"等各类社会活动。春节期间,他利用少有的空闲,深入民间走访座谈,了解社情民意,此后写了题为《春节访贫的几点体会》的文章,历数当今三农存在的问题。该文章同时被《泰安论坛》、《泰安国税》和肥城市政府主办的《肥城通讯》登载,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在梁儒杰同志的带领下,全局与全市32所学校、10个乡镇的敬老院和20户贫困户建立了帮扶关系,常年捐献物资款项,仅2010年全局就捐献款物22000余元。

三是清正廉洁立党为公。梁儒杰同志常说:\"正人先正己,服人先立德。\"无论是在税收减免、干部任免,还是在平时的社会交往中,他都十分注重强化自律意识,发挥人民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在班子中,他主张制定并执行了《一把手监督办法》、《党组成员工作规范》等规章制度,讲民主求团结,凡是涉及基建财务、干部任免、人员安置等重大问题,都坚持民主决策,不搞一人说了算。而且所有重大问题都事先征求干部意见,事前张榜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对队伍,他以强化\"两权\"监督为切入点,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八小时以外监督办法》,开展了家属助廉活动,进行全方位管理监督。由于措施到位,公平透明,做到了秩序不乱,干劲倍增,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不少同志深有感触地说:\"像这样的竞争,凭的是真本事。我们心服口服。\" 梁儒杰同志就是以这种求实、创新的精神,以对党的税收事业的无比忠诚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在平凡的基层岗位上,谱写了一篇无私奉献、创业聚财的乐章。在他的带领下,肥城市国税局连年被评为山东省国税系统\"文明建设先进县局\"和\"省级文明单位\"。基层分局全部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和\"文明示范点\"。该局被授予\"全国税务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国税务系统文明单位\"。该局党组连续三年被泰安市国税局评为\"先进领导班子\",其本人连续五年被上级局荣记\"三等功\"。

推荐第3篇:支书事迹好标题集锦

努力发挥党支部先进性 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

科学发展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新农村 享受新生活 创品牌 快致富

科技种水果 水果富村民

勇于创新 当好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 开拓思路促致富,科学规划谋发展 践行科学发展观 做好致富先锋 小女人 大智慧 开新路 带致富

科学发展第一要义 生态平衡构建和谐

殚精竭虑带领村民走向幸福生活

推动社区经济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走科学发展之路 创富裕和谐陆村 “经济能人”带领全村走向致富

深扎稳打肯劳肯干 发动群众努力致富 村民心中的好支书 踏实做事好支书

传承“古”文化 促进新扬美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 创建西瓜品牌之乡 民主党建助发展 科学致富促和谐

完善基层队伍建设 做共同致富的引路人 做村民进取致富的舵手 助白山村腾飞 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敢精神”树典型 “四个战略”谋发展 为民着想办实事 廖锡标“造城”

发展的领头羊 建设的先行者 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新面貌 那宁村建设中的一朵奇葩 结合当地实际 带领群众致富

发展特色农业 带领村民致富 为地方创品牌 为群众办实事 只有党群联动 才能共同富裕

不为民众办实事 不配为一名村干部 不待扬鞭自奋蹄

坚守基层 脚踏实地 引领发展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

今日支书昔日致富能手 风雨无阻十五载为群众

立足本土资源优势 倾心铸就致富路 努力打造村民致富之路 建设富裕人民新生活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巾帼支书胜须眉 带领群众共致富 农民的好干部 瑶族人的骄傲 党员领头齐开路 领民带村共致富 咬定青山不放松 敢叫旧貌换新颜 踏实肯干 一心只为村民谋福谋利 情系群众 造福一方

找准路子 切合实际 发展才能有希望 带领干部群众建文明社区 解决发展根本 为村民谋实事

发展新思路 打造富裕文明新农村 再困难也要把基层工作做好

全村致富有“恒心” 精神文明有“信心” 心系群众 扎实为村民办好事

用事实向人们阐释一个农村党员的价值 基层党员好干部 科学发展领路人 结合科学发展观 建设富裕和谐新团阳 干群齐协力 构建新农村

走科学发展之路 行党员带头之风

勤勤恳恳为民办实事 认认真真为民理好财

15年村党支部书记 15年风雨兼程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农村领头雁 致富新能手 致富领头人 老百姓的好书记 科学发展 服务民众平等村致富“牛人”

继往开来求发展 锐意进取创繁荣 科学发展 把实体经济作为致富的引擎 心系村民的致富领路人 灵马致富领头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贫困村要敢于做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

按党的方针路线宣传 切切实实为群众办事 甘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 养猪养出来的致富路 大山深处的一束阳光

坚持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文明小康村屯 15年如一日勤政为民 民利大于天

因地制宜才能求发展

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好书记 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全心全意为村民 一心一意搞党建 充分发挥党群力量 积极推进定军发展 做村民的脊梁 搭建致富的桥梁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争当改革致富的领头羊

敢吃螃蟹的榜样支书

发展集体经济 带领群众致富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引领发展致富 人民的福星 学习的榜样

一个自治区级贫困村的涅磐重生 打造辣椒品牌 带领全村共同致富 农村致富路上的领跑者

做农村科学发展的领路人 带领群众走向共同富裕

注重地方优势资源 发展地方特色经济 勤恳踏实为民生 和谐民主促发展

柳州市

在第一战线燃烧的科学发展观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指引群众走向致富路

立足本村优势 带领群众和谐致富

充分利用本村优势资源 探索研究致富路 村民心目中的“菜篮子支书” 一心勤政为民 做致富领路人

“村民的富裕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因地制宜谋发展 贴心为民好干部

打造知青旅游品牌 多渠道带领群众增收 尽力办实事 尽心为村民 尽职搞建设

山清水秀出英才 挖掘潜力促增收 凝心聚力 突出重点 打造新隆水 让肯洛村沐浴在新农村的阳光下 殷殷乡情 “香”飘万里 抓机遇 促发展 构建新黄宜

下尧为民“一把手” 群众放心跟着走

做活“土地流转”文章 破解城中村发展难题

抓好党建工作 带领群众走致富路 “有一份光发一份热”

从植树先行者到北隆村发展的领路人

走在发展大道上的“玉藕之乡” 强班子活路子 带民齐致富

结合实际 知难而进 加快经济发展 “葡萄村”的致富先锋 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

用“韧劲 闯劲 灵劲”构建新广实 孺子牛耕耘白沙山水 富民强村好书记

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 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 立足实际 齐心协力 全力打造生态石碑坪

身先士卒 做发展特色经济的领路人 奏响新农村建设的和谐乐章

找准路子 踩对步子 积极构建新坭桥 闯“四关”走致富路 探索研究为村民 走在致富前列 引领全村发展 全心全意为一方谋发展的带头人

化帮扶为力量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招商引资谋致富新路

做群众信任 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立足科学发展观 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只求群众信任 勤劳朴实的领头人 因地制宜 带领村民发展“甜蜜事业” 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营造和谐干群关系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构建和谐富强三界 苗山里的指路人

发展特色经济 开创农村新局面

科学引导 技术服务 思想连线 建设新农村 繁荣集体经济 加快新村建设 基层好公仆 捍卫沃土保绿土 洞乡美名 蓄势待发

能为村民办实事的好支书

优化产业结构 建设和谐新农村 推动经济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 十年的宽度与广度

党建工作先行者 脱贫致富领路人 满腔热血建家乡

农村建设基石 忘我工作的好支书 心系群众 因地制宜谋发展

示范带动 科学发展 公开公正办事实 敢于担当、苦干实干、奋勇而上的领头人

章德雄:德雄兼备的实干家 发展基层经济 党员带头是关键 带头致富 创建和谐新农村 敢于创新 为民办事的好书记

当好致富“领头雁” 带领村民创增收 苗山绿色关不住 颗颗红椒惹人来 村民好公仆 科学领发展 山沟沟里飞出侗家金凤凰

创新致富领路人 甘做群众孺子牛 党员带头 领衔保和新的发展

齐头并进 力创美丽新农村

全心为民做实事 力做人民好公仆 战斗在最基层的“战士”

用以科教兴村 领农民走致富路 加强队伍建设 当致富领路人 七个“得” 带领群众奔小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累累硕果满侗村 农村基层的“半边天” 村官中的巾帼英雄三江县良口乡和里村的“风雨桥” 山清水秀绕苗寨 为苗寨人民谋幸福

科学致富 可爱寨大显生机 引领科学发展 一心为民办实事 发展产业 带领农民富起来 党员受教育 群众得实惠 科技进村入户 农民共同致富

桂林市

农民要致富 首先在干部

结合实际做工作 全心全意促发展 勇做致富带头人

魅力湘水畔 科学新农村

打造田园化特色 做到民主为民 人民的公仆 做该做的事

邓吉党建“六个好” 经济建设出新招 走进平山村 探其科学发展之路 勇于创新 自主创业 带领百姓共同致富 村民为他竖起大拇指

群众称他是一面旗帜 瑶山青青党旗红

科学发展带动西岭新飞跃 喜民之所喜 忧民之所忧 引致富之新风 换龙窝之新貌

甘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奠基石 “萝卜书记”的致富经 发展特色 敢于领先

为百姓做事 为党组织尽力

践行科学发展观 物质精神双丰收

湘江河畔飞凤凰

用“黑珍珠”带领人民致富的孺子牛 善于学习敢于决策 与民阔步三农新路 新模式 新路子 新农村 心为民所系平凡不平庸

新形势提新要求 新干部创新天地 走创新发展之路 做发家致富之人 发挥党的先进性 带领群众巧致富 新时代敢为新女性 致富路勇验科学观 老百姓的引路人

践行科学发展观 造福两江山口人 谋事实干 一片赤诚为乡亲

大力推行山林改革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重视技术发展经济 完善党建为民服务 引党政新风 入平乐之源 落实干部责任 切实抓好民生 勤恳朴诚 谱写和谐发展新篇章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科学理念 落实具体工作 一个为民谋福祉的实干者

旧貌换新颜 群干协力建家园

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 携手实现共同富裕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群干携手共建新农村民主治村 带头创富

一步一个脚印做好群众带头人 发展生态旅游 构建和谐新农村 科学模式促发展 勤恳实干出成绩 勇于探索 新村发展焕发生机

“四个要一个抓” 大步迈向新农村 一心为民谋发展 艰苦创业聚民心

围绕经济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 激流勇进 实实在在为民谋利益 低下头做人 抬起头做事

以党建带动经济发展 干群共创和谐新农村 努力探索 科学发展新农村

推进农村发展建设 为实现小康而奋斗 踏踏实实办实事 兢兢业业党支部 带头创业谋发展 呕心沥血为民富 一切为了老百姓

三十六载坚持不懈 谱写劳动致富歌

十年坚持 尽心尽责

“轮滚支书”叶成林 “滚”出的新生活 大瑶村里的巾帼英雄 共同致富 和谐先行

党的好干部 群众的好书记 群众主心骨 致富带头人

创建先进党支部 打造魅力新堡里 低调为民办实事 带领村民共富裕 打造广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统筹规划 展望茶城乡美好明天

官民齐努力 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桂姜桔"三足鼎立 打造富裕和谐新农村 让百姓得实惠才是好“村官” “得民心者得天下”

默默耕耘 是无闻还是伟大 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用心为民办实事

十年磨一剑 “罗汉果之父”造福百姓 身上一杆担 心中一份爱

加强党内村务管理 诚心为民办实事

心系群众 肩担责 鞠躬尽瘁 一心为民 协兴村的好干部

实践科学发展观 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立足实际 发挥优势 推动科学致富路 科学发展 打造粉山新特色

农业科学的头雁 农民致富的创先 走进基层 服务百姓 荒地里种出了“金子”的“葛根王” 牢记党员干部之责 书写为民效力之绩

励精图治 谋八坊新发展 科学发展 共同富裕

上下求索 科学发展的领路人

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 发挥党战斗堡垒作用平凡岗位育出不凡成就

切实履行党的使命 成功脱贫共同致富 美丽银杏之乡的人民公仆 权为民用的好书记

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新村 二十八年风雨路 带头致富有建树

科学发展 实现社水的腾飞

求真务实谋发展 明白踏实搞民生 发挥党员带头作用 建设和谐新溶江 踏实工作 服务瓜里乡民

实实在在为民服务 模范村支书 团结奋进 共创三皇新农村建设佳绩 恪尽职守 兢兢业业 勇当“带头人” 实施科学规划 坚持科学发展 大寨人的骄傲

“瑶王”手舞指挥棒 全民合唱“新农村”

党的好儿子 群众的贴心人 小支书立大志 为群众做实事 云雾缭绕出深山 支书领军得致富 努力开创致富路 柑橘映红乐江村 开石致富 建和谐新农村 任劳任怨 实实在在为群众 巾帼不让须眉 创造一片新天地 为了群众 就要肯于吃亏

人大代表黎科仁是个“多面手” 引领科学发展 巾帼不让须眉

东岸村的当家人 大家的好公仆 情系南乡村 为民办实事 新农村 这不只是传说

改善干群关系 倾听民众心声 深潭跃蛟龙 山窝出凤凰 聚三江之灵气 借党政之新风 致富能人 一品支书

因地制宜谋发展 积极构建新农村 一心为民 终身奉献

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构建和谐新农村

勤恳为民 带领群众奔共富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做好科学发展的领路人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带领群众走共富 五抓五促 促灵源新发展 服务村民 十年如一 云雾东山 “雷公”惠民 什么奖励都不如让村民满意 为民谋出路 打造经济强村

时代尖兵平凡岗位创造不平凡人生

打造和谐新农村 为民致富普新篇

梧州市

创新党建路 发展走共富 发展特色农业 打造旅游品牌

努力拓宽致富渠道 始终不渝关注民生

因势利导 因地制宜 全面建设富裕和谐新农村

开拓创新 做好群众致富领路人 “既然大家信任我,我就要干出点样子来!” 思民之所思 忧民之所忧

创新思路谋发展 与民同心建新村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做好农村党建工作 深化科学发展观 做好农村党建

全心全意为民众 鞠躬尽瘁谋发展

不断前行的实干者 带领群众奔向致富路 发展地方特色经济 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青春无悔扎农村 十年支书放光辉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一个人 一颗心 一条路

理论联系实际 发展农村经济 科学发展主心骨 群众致富带头人

促进发展 构建和谐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一个党支部就是一面旗帜

真诚为群众办实事 闪耀在基层的智慧

扎实工作 凝心聚力 争做致富带头人 爱岗敬业 真情奉献 群众致富的领路人 “三个一”——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

鞠躬尽瘁 一心一意为为民谋发展 孜孜不倦谋求发展 默默无闻甘心奉献 结合本村实情 广开致富门路 勤劳致富领跑人 耕耘大地果飘香 党和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先锋带新路 村民共致富 茶香情更浓

旗帜飘扬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新农村 我有新点子” 群众冷暖时刻系心间 科学发展 勇拓未来

淳朴善良的新廉人 打造幸福和谐新廉村 真情为百姓 构建新农村

抓住机遇 建设富裕和谐新农村 新农村的领路人 村民的知心人

弯曲的山路 耿直的人心 真情为百姓 构建新农村

砂桔育民一相逢 便引人民致富 谋福利是我的责任 心系群众 服务群众

创建“五个好”村支部 建设和谐新双贤 科技致富奔小康 筑巢引凤促发展 创新党建路 和谐共致富

走向富裕不是梦 非凡腾跃看水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谱写新农村华丽篇章

党在基层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模范 集中精力抓经济 一心一谋发展 群众走上致富路 杨垌旧貌换新颜 依山傍水 建设和谐新农村 勤能服众 廉能生威

抓党风 树村风 切实际 谋发展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都梅村的致富领路人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乡村企业家 山旮旯里的撑旗人

永不止步跟党走 安民致富陇上行 致富解忧带头人 全面建设新农村

北海市

扎根农村三十载 勇当致富领航人

深化落实科学发展观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民主 廉政 富民的好支书

创业带动就业 领路非公有制经济科学发展 当代新农村领导楷模 强村富民的领路人 努力打造新型农村品牌 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

主动出击争机遇 紧跟党走奔小康

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 创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科学致富的带头人

发展地方特色产业 做好党建工作

为民甘为孺子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展地方特色经济 树立科学发展新理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扎根农村三十载 勇当致富领航人

“海陆空”全面发展 开创农村建设新面貌 践行“科学发展” 集民之力量谋村之发展 推进党组织建设 带领群众共同富裕 构建和谐新农村 带领群众奔致富路 树立科学发展新理念 带领群众共同富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带领群众奔致富路

紧跟党的方针走 带领乡亲齐致富 推进新农村建设 带领村民走致富路 建设和谐新农村 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展地方特色经济 建设和谐新农村

防城港市

先富带后富 和谐促发展 贴近基层 全心为民 心中一片尚义

坚守岗位13载 村民心中的好支书 坚定发展 毫不动摇 小村官 大作为 巾帼不让须眉

搞好基层党组织建设 带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基层的实干者

抓住良好发展期 坚持科学发展

保持先进信仰 巩固先进成果 低调做人 高调做事

在逆境中觅求希望 带领群众走向共同富裕 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带领群众走向富裕 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头军

依托旅游资源优势 打造广西最美乡村

搞好基层党组织建设 带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抓住良好发展期 坚持科学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 托起新的明天 农事村办 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建设新农村 鲤鱼江当先

从贫困村到生态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

苍苍茫茫十万山 奔波忙碌为人民

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致富领路人 贴心为群众

落实科学发展观 创建和谐伟华村

钦州市

八东人民的好书记 富民找方 强国寻路 以身作则 全心为民

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农村 度量大 思路广的村书记

善沟通 重管理 努力建设新农村 立足本职岗位 大力发展经济

奉献青春二十五载 喜望镇安生态致富 铿锵玫瑰 坚强绽放

新风吹进搭简村 旧貌如今换新颜

当一任好大哥 造福一方百姓 先富带后富 市场开发一起富 三十年如一日 为村民甘为孺子牛 以身作则 与村民共致富 勇当领头雁 科学发展共致富 打造北部湾“第一村”

船有道 人有路 村容整洁是心路 引进资金谋发展 加强党建促和谐

因地制宜 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促进全面发展 说实在话 办实在事

蕉香浓郁促发展 科学实践谱新篇 齐心协力谋发展 摆脱贫困促和谐 践行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新农村

情系百姓志谋发展 齐心协力绘老区蓝图 老支书运筹帷幄 奇陵村秀甲一方

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 扎实推进各项民生惠民工程

让矛盾在基层化解 让困难在基层解决 人民好公仆 科学领路人 现代“武则天” 睿智不平凡 致富靠群众 勤字最关键

浓妆实惠 淡抹政绩

为人民服务 构建和谐富裕新农村

艰苦创业 无私奉献 永葆共产党员本色 人民的好干部 致富的带头人 善沟通 重管理 努力建设新农村

为民办实事 争做当代“富民强村”领军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女旗手 立足本职岗位 大力发展经济 呕心沥血不畏艰难

奉献青春二十五载 喜望镇安生态致富

老骥伏枥,心系秋香 铿锵玫瑰 坚强绽放

求真务实,做群众的贴心人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 走出独特致富路 铁肩担重任 壮志酬家乡 养虾致富带头人

看钦州康熙岭镇高沙村新农村建设 凝心聚力 共谋发展 构筑北部湾之新村 德高望重村支书 引领全村奔小康 发展农业科学 打造致富新村

带领村民致富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发展经济为重点 反常规蔬菜惠村民 一心为民办实事

践行科学发展观念 打造大平经济强村 勤勤恳恳以民为本 扎扎实实共同致富 促进农村经济好发展 全心全意惠人民 吹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角 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动全村经济发展 发展创新 屯南村致富带头人 走科学发展之路 构建和谐新农村

发展农村经济 建立农村模范

防城港市

先富带后富 和谐促发展 贴近基层 全心为民 心中一片尚义

坚守岗位13载 村民心中的好支书 坚定发展 毫不动摇 小村官 大作为 巾帼不让须眉

搞好基层党组织建设 带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基层的实干者

抓住良好发展期 坚持科学发展

保持先进信仰 巩固先进成果 低调做人 高调做事

在逆境中觅求希望 带领群众走向共同富裕 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带领群众走向富裕 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头军

依托旅游资源优势 打造广西最美乡村

搞好基层党组织建设 带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抓住良好发展期 坚持科学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 托起新的明天 农事村办 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建设新农村 鲤鱼江当先

从贫困村到生态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

苍苍茫茫十万山 奔波忙碌为人民

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致富领路人 贴心为群众 落实科学发展观 创建和谐伟华村

贵港市

“我的责任” 构建富强和谐新农村 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新寺阳 科学发展 带头致富第一人

扎根农村做贡献 辛勤为民谋发展 一心为民办实事 做好致富领路人 万里铸情

解放思想 追求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实事求是求发展 一心一意创新高 科学发展 争做“蔬菜瓜果第一人” 走进山村雅石 带去希望关怀

科学发展 共同致富

我们不单讲理论 更注重实践 搞好党建工作 为群众办实事

做科学发展的领路人 带领群众共同富裕 人杰地灵造思界 与时俱进谋发展 蒙都发展在今朝

只要我还在一天 就要对整个村负责 扎根基层 做好领头人 照亮瑶村的“灯塔”

肩负一方重任 解决百姓难题

心怀感恩 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 深入群众办实事 完善基建谋发展 “率先”的领导 率先的发展 贵港的蓬莱仙境

7年连任 7年的光辉历程 敢于创新探索 为村发展铺路 朴实村官 为民谋福

先村民之忧而忧 后村民之乐而乐

甘为新农村建设的孺子牛 全心全意服务于村民

和蔼务实支书 带领寻旺腾飞

实事求是求发展 一心一意创新高 一切为了村民 为了村民的一切 村穷志不穷 修路致富坚定走

科学发展 争做“蔬菜瓜果第一人” 走进山村雅石 带去希望关怀

立足实际展望未来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心系群众 共谋发展 踏实做事 认真做人 科学发展 共同致富

我们不单讲理论 更注重实践

心系群众 切实为人民办实事 辉煌已成过去 发展还看今朝

执政为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为群众,办实事” 创社会主义新农村 致富不忘家乡人 撑起半边天的好支书 荒瘠上的拓荒牛

情系南乡村 为民办实事

致富不忘家乡情 农民儿子真英雄 与村民同努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心为民 构建和谐新农村 圆梦 在这方热土

注重自身建设 努力谋求发展 “四个承诺”书记 一心助民奔小康

和谐发展可持续 全面建设新农村 求发展改造大中 谋出路致富一方 建和谐新农村 做人民好公仆 “乡村“女村官” 情系为人民 根据地形优势 寻求科学发展

奏响科学发展新乐曲 构建和谐农村新篇章 科学发展 建设和谐新武林 做群众的贴心领路人

想群众之所想 急群众之所急 魅力新农村之平南西村

贯彻科学发展观 促进经济发展 开拓思维 实现科学发展

在科学发展的大道上不断前行 团结两委领头雁 巾帼铸就新官东 夯实基础 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

优秀村委领导 村民生活美满 12年的致富之路 党员带头 发展致富

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引领团员青年建设新农村

用文艺让党性发光 想民之所想 急民之所急

得民心顺民意 奉献农村 谱写无悔人生 致富不忘家乡人

十年努力 十年后的成绩

玉林市

一心为民 致富不忘本 全国劳模 服务群众

推动旧门村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经济能人上任 道根村换新颜 凌清村的致富先锋黄建巨

广开门路来致富 科学发展建新村 驰骋在科学发展的高速路上 以科学谋发展 以学习促致富 为了承诺的“80后”支书 一片丹心 一心为民

为民办实事 建设新农村 建设新农村 巾帼不让须眉

敢做敢为身先行 勇做群众带头人 爱在香山 心系百姓

科学理论促发展 党群一家共和谐 构建和谐新莲塘 促进莲塘科学发展 青山绿水间的“家长村官” 俯首为民,践行先锋

汇聚强大动力 服务中龙发展 有困难找村干部

肩负一方重任 解决百姓难题 团结人民 兢兢业业 一心谋发展 敢想敢做 带领群众勇闯致富路 十载辛苦不寻常 丹心一片求发展 构建和谐新莲塘 促进莲塘科学发展 农民的领头雁,村官的标兵

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推动科学发展 先做好农民才能做好村支书

践行科学发展观 带领村民同致富 新农村建设路上的带头人

抓住机遇 快速发展

新农村建设 巾帼不让须眉 俯首为民 践行先锋

汇聚强大动力 服务中龙发展 有困难找村干部 偏远乡村的能干支书

致富领头 发展农村经济 先锋模范 创建优秀支部

春华秋实六十四载 人民公仆三十八年 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和谐新大垌 为人民服务

新农村的女铁人 年近花甲工作热情仍不减 扬帆起航正当时 巾帼支书展风采 年到花甲仍努力 一生工作只为民 希望的田野充满了希望

建设生态文明农村 实现农业科学发展 欣欣向荣奏新曲 采茶歌中话小康 广开门路来致富 科学发展建新村

因为有那份责任在 所以回来 所以留下 “金三角”龙潭虎跃 庞声津那薄鹊起 心系橫水村,为民办实事

求真务实 科学发展 好书记带来新气象 汉风村的守护者 摆脱贫困 走向富裕

默默工作十八载 一心只想让民富 “进可攻 退可守” 高瞻远瞩指路人 开拓进取+创新求实=巾帼示范村 谋科学发展 建和谐南胜

平凡之中见伟大 细微之处现精神 做百姓的贴心人

始终坚持把村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发财树”让铁炉村发了财 因地制宜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做好农村党建与致富工作 加快建设和谐新农村

立足地方实际 谋南盛科学发展 为村办实事 为民谋幸福 心系群众 无怨无悔 心系群众 为民办事

落实科学发展观 党群齐肩构新村 认真严谨抓党建 一片赤诚为民众 肩负发展使命 带领群众致富

沙田柚种出富裕新村 村民生活越发甜 努力创新 服务群众 科学发展 和谐文仰 村民致富的领头人

树立科学发展观 带领群众致富 建设家乡 服务群众 为了“民富村美” 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锐意进取 面向未来

解民忧 化民难 共奔富裕路

领导班子带头致富 共促大连村经济发展 赢民心树新风 推动全村和谐发展 “党员要起带头作用”

在实践中探索 在发展中创新

构筑佳塘“五个好”堡垒的领路人 为民谋利暖人心 服务百姓促发展 务服务之实 从点滴做起

走跨越式发展道路 鱼产村迈上新台阶 “梅江河畔孺子牛”

军人作风 党员职责 改变旧村貌 和谐促发展 加强党政建设 促进经济发展 创特色产业发展 树时代文明新风 把握时代脉搏 勇立时代桥头 无怨无悔的选择

不断学习为民办实事 “香蒜村” 展风采

服务新农村建设 促进城乡一体化 立足实际 真心为民

携手共创致富路 合力共建新陈村 致富有门路 科学领发展 一心系党州 全力谋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新农村 党员模范带队 建设特色新农村 致富道路上永远的第一人

立足本村实际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促发展保和谐 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 不断学习知识 带领群众致富

百色市 二十五年风和雨 服务基层终不悔 发挥党员先进性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依靠科学发展观 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在希望的田野上 “不知足”的老支书

奉献构建和谐 慧开创财富

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 建设富裕文明生态村 办实事 讲奉献 做农村科学发展的领路人 扎根基层 全心全意为村民办实事 移民群众的知心人

勤政为民的好书记

大山深处有真情 苗村山寨有希望 一腔奉献的热血

为群众服务 创新达村美好明天 巾帼怎让须眉

注重品牌特色,加快经济发展 人民群众贴心人 致富路上指明灯 任劳任怨为公仆 全心全意为人民平凡的书记 不平凡的业绩 一位女村支书的“二重奏”

求真务实 积极探索

二十五载不停探索 带领群众齐奔致富 有一种感动 叫实在 科学发展 以茶致富

坚持用心全意为群众做实事

小康路上举旗人 和谐乡村总舵手 头雁领翔 身先士卒 心系村民 与民同富

人民公仆赤子之心 科学发展领路人 依靠科学发展 推动新农村建设

艰苦创业 心系群众 勇承责任 先富带后富 心系群众 为村民办实事 扎根基层 俯首甘为孺子牛

因地制宜 谱写革命老区发展新篇章 落实科学发展观 打造和谐新永乐 党的好干部 村民的孺子牛

风生水起石山区 兔业发展带致富 与时俱进 引领全村新发展 年轻退伍干部的村官之路 心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招

朴实奉献十七年 科学发展显成效 勤政为民 致富一方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动陇桃村的和谐发展

立足科学发展大视野 弘扬巴麻精神建新村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建设和谐美好新农村 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农村 执着拼搏共赴希望前程

在致富上求实效 在发展上做文章 走进前列不是梦 非凡腾跃看华村

短期作物支撑长效项目 以点带面振兴两琶经济

创业领头羊 致富共分享 把心交给父老乡亲

绿水青山因地制宜 科学发展和谐乡村平凡基层出巾帼 村落百姓享实惠 幸福生活领路人 为民办事 致富有望 巾帼何须让须眉

“只要在这个位置上就一定要克服困难” 乐于奉献 勤政为民

科学发展 建设特色农村 领头雁 致富路 新小康

树立模范作用 加快经济发展 一心为民 当好“领头雁”

勇做全街“当家人” 谁说女子不如男 同心同德 共建新东球 干群合力 构建新农村

勤勤恳恳办实事 一片赤忱为乡亲 恪尽职守 一心为民 科学发展 利民兴村

因地制宜谋求发展 全面推进青年创业 大力发展烤烟业 建设美丽新壬庄 群众致富领路人

干群齐协力 共建边陲美丽新农村 发家路上奔先锋 当好群众贴心人 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 一心为民 做好领路人 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 立足本职岗位 做群众领路人 “拿大锤” 的大石山开路人

务实工作 开拓创新

付出就有收获,坚持永不放弃 昔日越战英雄 今朝富民模范 抢抓机遇谋发展 开拓思路创和谐 奔跑在发展的路上 成就新的梦想 不忘乡情 热心奉献报党恩

全心全意为群众 带领大家齐致富 率先垂范 当好领头雁 不甘落后 敢闯敢干争上游

自己致富不算富 群众富了才是好干部

因地制宜谋发展 干群齐力促和谐 引进先进养殖技术 发展农村特色经济 科学引领 看今日乡村新颜

勤勤恳恳办实事 一心一意谋发展 和谐奋进中山村 家乡建设引领者

农民致富路上的领头羊 抗旱保耕的女英雄把部队的拼劲带到村里来

脚踏实地搞建设 开拓创新勤致富 带一方致富 保一方平安 科学建村 用心为民

用金色烟叶带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明年花胜今年红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立党为公爱人民 脚踏实地促发展 干群齐心协力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心系群众 共谋发展

扎根基层十几年 一心为民好支书 带领群众致富的党员创业标兵

完善自我 立足优势 铺开上林新画面 英竹节节高 生活日日好 明天会更好

发展农村经济 为群众办好事平凡岗位育出不凡成就 美丽银杏之乡的人民公仆 权为民用的好书记 身体力行为村民办实事

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心系群众 为群众办实事

为民谋利十余载 赤子心尽显人格魅力

甘为群众孺子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党员为人民谋福祉

春季烟种出富裕新村 真汉子带来和谐家园 结合实际 为民谋利 科学务实 勇于开拓

全心为民 做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 特色农业促科学发展

治标治本 克服万难求发展 依靠科学发展 促进社区和谐 把部队的拼劲带到村里来 在尝试和坚持中一路走来

脱贫致富领头人 德高望重老支书

依靠科学发展 共建和谐农村

学习实践相结合 努力为群众办实事 小康路上的丰碑

库区领头雁 用科学“舞山弄水” 用富裕安定人心

脚踏实地搞建设 开拓创新勤致富 用知识开辟致富之路

以烤烟为龙头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 团结奋进 共创金钟山乡美好未来

贺州市

不畏艰难迎挑战 全心为民“女瑶王” 十五年磨一砺 带领群众发家致富 用朴实的双手成就华丽的果实 为百姓做实事 办好事

抓特色办实事 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为党为民 永葆先进

依托山水林业优势 实现经济文化共飞跃 致富路上领头人 二十余载勤耕耘 吃山住山 打好山上仗

依托地域资源优势 打造生态旅游村

福塔有个好支书 带领福塔走福路 一颗平常心 满腔爱民情 学知识、办实事、稳发展 黄宝村的致富领头雁

因地制宜求发展 齐心协力创佳绩 走科学致富之路 打造石枧新明天 与时俱进 一心一意为群众

以科学的眼光谋发展 继往开来筑和谐 一名移民村 “小”支书的“大”生活 致富模范带领下的新农村建设

一心为民奔小康 坚守秀林创伟迹 为“福利”谋“福利”的好支书 二十载辛劳终有报 种养长廊硕果结 分析优势 创造财富

践行科学发展观 用心为民办实事的优秀女支书

心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乡土人才 致富能人 我是群众的一份子 心系村民的好支书

以自身优势为桥梁,创就新未来

满腔热情为家乡 一心一意求发展 以新思想带领村民致富的好支书 科学发展强基础 勇于探索拓出路 奉献的楷模 致富的标兵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建设小康示范新村 与古那村同舟共济

立足山区 科学发展 打造经济强村 兢兢业业 尽忠职守的好干部 勤恳为民办实事 任劳任怨谋发展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春蚕吐丝为桑梓

和谐富裕在招手 “金鹅”阔步向前走 解放思想 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心为民情 十年村官路 服务农村 惠及一方百姓 生态企业引领地方经济发展 十年耕耘 带领群众奔小康 开拓进取 致富奔小康 发挥特色 敢为人先

身先士卒搞发展 科学发展立新功 一心为民 造福百姓

大山的儿子 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 科学发展促崛起 和谐塘贝谱新篇 身在坊间 志在为民 行走在乡野的领路人

百舸争帆竟上游 先进典型光万丈 心如磐石只为民

河池市

忠实代表人民利益 携手共创生态新村 兢兢业业为民生 踏踏实实求发展 发展经济干实事 发扬民主促和谐 创造条件搞建设 步步为营谋发展 自治之下求发展 科学发展谱新章 务民实干 为古卜插上腾飞的翅膀 蚕桑糖蔗两手抓 为民为党尽所能 抓党员队伍 探致富之路

发挥党组织先进作用 带动特色经济发展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引领大山 走向世界

以身作则 做好基层带头人

山清水秀生态美,人杰地灵气象新 心系农村发展 振兴农村经济 因地制宜抓机遇 发展优势搞特色 以身示范当先锋 为才明天更美好 基层磨练树先锋 青春建功新燕来 抓党建促发展 急民需谋民利 山上板栗山下鱼 带领全村齐致富 用真心为民办事 用事实为己说话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以实际行动为群众谋利益

党员好干部 群众贴心人 奋斗不息的开路“先锋” 希望在板林的天空升腾 俯首甘为拓荒牛

身体力行做农村经济发展领路人

“四措并举”构建和谐安居“新英西“ 践行共产党员宗旨 在困难面前撑起一片天 坐落在长寿之乡的向阳康庄

立足实际 抓住机遇 乱石缝里出奇迹

心系群众忧乐 倾情百家民生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带领群众走致富路 党员干部当先锋 探索发展保民生 和谐促党建 科学求发展 保障矿区民生促和谐

尽心尽力当好农村致富带头人 狠抓落实 力创先进

我是一名党员,就要为群众服务 舍小家为大家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勇挑重担不怕难 心系群众谋发展 抢抓时代好机遇 打造老街新天地 基层线上的领跑员

以朴实打造乡村名片 在基层开出一枝芬芳 心存志向任村官 智慧致富带头人 问“教”于民的党支部书记 心系怀远 全心全意为民办事 努力学好新技术 带领全村共致富 基层党建凝聚动力 推动农村科学发展 做好科学发展带头人 建设富裕和谐新古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科学发展观的践行者 经济发展的领路人 引领大山 走向世界

以身作则 做好基层带头人

以身作则 做好农村发展“领头羊” 风雨三十七载 唱响瑶乡壮歌

坚持科学发展观 创建富裕文明和谐新九伶 实践科学发展 改善山区民生 山清水秀生态美 人杰地灵气象新 立足实际 打造和谐新乙圩

心系农村发展 振兴农村经济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稳步推进农村基层建设

致富路上的先锋 人民眼中的公仆 科学发展输新知 经济文化并开花 农村科学发展的领路人

走在革命老区前列 走在工作的前面 一心一意谋发展 踏踏实实为人民 老当益壮担重任

扎实为民办实事 发展就是硬道理 呕心沥血为明天

发挥核心领导作用 推动科学和谐发展 事业无穷年 丹心荐轩辕

理论实践相结合 一心一意解民忧 踏踏实实工作 彰显朴实本色 转变思想走新路 建设和谐新农村 科学创新 为发家致富谋新路

一心为民 做带领群众致富的“火车头” 美丽的拉岩走在发展的大道上 实践重于一切 行动创造财富 以身作则 为建设新农村献力量

大山脚下 红水河畔 他一路探索 为构建和谐新岥峨孜孜不倦 大山人民的好女儿

坡月村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领头羊”

用心筑建和谐稳定新农村 尽力做好父老乡亲贴心人

战斗在大山里的“铺路”英雄 石山里的好支书 村民们的贴心人 千难万险皆不怕 团结一气兴发展 带领群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风雨十载谋发展 党群一家塑康宁

发展地方特色产业 服务阳春百姓

因地制宜 开拓进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恪尽职守 一心为民

为群众干实事 做科学发展的领路人

以服务群众为价值标杆 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人民的好支书 唱响农村和谐曲

尽职尽责 真抓实干 推动平雅和谐发展 敢为人先 以身作则 建设社会主义新平旺 贫瘠地上幸福花开

基层中的铿锵玫瑰 社区里的人民公仆

春风送暖 情满山村

十二年如一日的无悔坚持

怀拳拳爱民之心 走科学发展之路

走出去 引进来 科学发展打造和谐波川 开拓进取 尽职尽责 做群众的知心人 因地制宜抓机遇 发展优势搞特色 落实科学发展观 走小康致富之路 以身示范当先锋 为才明天更美好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新板买 落实科学发展观 打造生态小康文明示范村

践行科学发展观 建设和谐新上梅 难忘那遥远的山村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物质精神两手抓 创建富裕和谐新永安 苟利群众 鞠躬尽瘁

学习实践双管齐下 引领全村共谋发展 心系百姓 勤恳为民 大山里的好支书 以人为本谋发展 勇为先锋做示范

为人民谋福祉的领头雁 为村里办实事的好支书

推进党组织建设 做好科学发展带头人

拓宽科学发展新思路 发挥优势打造生态村 勇为先锋 书写新农村建设传奇 大山深处的尖兵 弄立村人的脊梁 把思想引领做深 把服务群众做实 永做先锋 服务人民

因地制宜建项目 脱贫致富得民心 突出特色闯市场 依靠科技增效益 遵科学发展之道 走共同富裕之路 大爱无私 为民谋福利

殚精竭虑谋致富 二十春秋如一日

多举措建设新农村 助梅洞村全面发展 走近群众 做好群众的贴心人 二十三年支书路 领着凤梧奔致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勇挑重担 心系群众 在坚守中实现追求 干群一股绳 山乡大变样

开创特色农业经济 保留民族特色文化 百事牵肠为村民 几度辛劳求发展 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带领群众奔富裕 一路高歌 与四堡同行

创稳定环境 促经济发展

做共同致富排头兵 带全村百姓谋发展 情牵大山 心系百姓

勤勤恳恳十六载 心系百姓多奉献

来宾市 勤勤恳恳做事 全心全意为村民 访宾市兴宾区迁江镇古欧村支书 为民办实事 不负民所托

访南泗乡平田村委党支书韦修邓 请把这个支书记住

稳抓实干 为人民办实事 能手老支书 引民引富裕

履行宗旨谋发展 凝心聚力干实事 践行科学发展观 创建龙头新农村 找准发展路子 促进村风文明

勤政为民的好支书

用“发展”的眼光看敖塘村 山一样的村支书

抓好党建保稳定 构建和谐促发展 清扫穷角落 同走富裕路 能手老支书 引民引富裕

办事 “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为民致富 开拓新路 名人故乡的好支书

倾情为民履职能 同心共筑致富路

村中的主心骨 百姓的贴心人 心系群众 情系石牙

一心为民 构建和谐新农村

履行宗旨谋发展 凝心聚力干实事 做群众贴心人 构建和谐韦里村 丹心照村民 赞语送支书

以“三求”工程为载体 唱响文化惠农大戏 心底无私天地宽

为民所想 公平公正的“老党” 给村民葵花般灿烂的生活

为民办实事的“领头雁” 为民办事 不负民托

加强自身领导班子建设 构建富裕和谐新马良

用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 新时代女书记不让须眉 默默奉献 一心为民

全心全意服务人民 无怨无悔奉献家乡 实实在在办事 建设美好新农村 头雁领翔 农村面貌换新颜 发扬党员作风 争做巾帼模范

引领西江昂首阔步向前走

与时俱进 创建富裕和谐新欧洞 大棚种植 高产高效农业致富经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同心协力 共创经济新面貌 用青春与热血撑起致富的蓝天 科学发展树新风 实事求是办民事 二十年风雨 带领全村谋致富之路 发展特色农业 建设平安新农村 群山环绕 绿中突显山间一点红

大爱无疆 巾帼村支书

光荣在于平淡 艰巨在于漫长 科学发展民为本 解放思想富民生 以身作则带领群众致富

基层无小事 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利 旧貌换新颜 白崖添新彩

努力发展党支部的先进性 齐心构造和谐新农村

践行科学发展观 带领群众奔小康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提高群众科技文化水平稳抓实干 为人民办实事

树立党支部模范旗帜 引领群众共同富裕 勤为群众服务 率当模范先锋 群众的贴心人 致富的领头雁 21年女领导引领瑶寨向前迈 发展特色农业 共建和谐新农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引领群众致富 带头致富好榜样 共创和谐新农村 建设新农村 唱和谐文明歌 凭公心赢民心 凭责任心赢民富 急民众之所需之基层好干部

勤勤恳恳做实事 全心全意为村民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带动群众共致富 干群共致富 建设和谐新农村

做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 共同努力奔小康 抓好党支部建设 全心全意服务群众 干群齐协力 倾力建新农村

坚持基层党组织建设 共创文明富裕新农村 立足实际抓特色 科学发展求实效 求变的领导才是好领导

崇左市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 边境线上民族团结致富的“领头雁” 敢为人先 乐于奉献 真抓实干 科学富民

克难攻坚调结构,一心一意求发展 五月走进伏德村 村民信赖的当家人 十载敬业 一心为民

凝心聚力齐奋进 璀璨明珠散光芒 恪尽职守 忠心为民

发扬龙凤村精神,推动新农村建设 转变干部作风,推动科学发展 引领群众走向新时代 为民谋出路 勇做第一人 俸村三章

悬壶济世人 丹心谱华章

壮蔗兴果强瓜菜 创农村发展新思路 民主决策得民心 做致富的带头人 一个党员 一面旗帜

土地整合流转 农村发展新思路

十四年修十里山路 把村民领上致富路 村干部的榜样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心系群众本领强的致富带头人 科学发展的新农村

朝社会主义新农村阔步前行 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设和谐文明新农干

人民的好支书

科学发展 兴边富民 首指目千里 致富先锋者

将作息时间表交给人民

群众的好支书 党员的好榜样 华丽转身尝甜头 转型升级富农家 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心系村民 无私奉献

带领村民致富 巾帼不让须眉 坚持科学发展观 走脱贫致富道路 携手走上致富路 “明仕”品牌领航人

走在建设新农村的时代前沿

全民一心谋发展

扎实为民办实事 一心一意谋发展 一切为民着想

执政为民办实事 全心全意解民忧 科学发展指导下的致富带头人 扎根红色故土 创建和谐南疆 新时代 新思想 我为群众办实事 边境村庄的小康生活 做党和群众的代言人

年近花甲心系民 老当益壮志高远

全力打造南疆国门第一村

致富能手带头 跨越发展路好走 科技先锋巧致富 政通人和迈大步 带头致富 带领群众致富

当群众的贴心人 让村民过好日子 树村民的致富榜样 做群众的贴心干部创新村 享成果 女人能顶半边天 无悔八年艰辛路

践行科学发展观 创建龙头新农村

壮蔗兴果强瓜菜 创农村发展新思路 民主决策得民心 做致富的带头人 心底无私为社区 一心为民谋发展 一个党员 一面旗帜

一片赤诚为乡亲 二话不说担职责 农村致富的带头人

土地整合流转 农村发展新思路 探索机制激活力 带领群众奔小康 发展经济 共享成果 抓经济 解民忧 促和谐

锰矿山中的领头雁

发挥领导核心 努力创建新派时 峙北村甜蜜的事业

为民办实事 做群众的贴心人 头雁不能展翅 哪得群雁纷飞 渠座村的生意经

以身作则 做好领头羊

服务群众 创建南疆国门第一社区

深得民心的“好老总” 带民致富 共享和谐

为民谋出路 打造经济强村 实干兴村

站稳群众立场 心如磐石为民

情洒大山深处 砥砺为民之志

推荐第4篇:村民心中好支书改

村民心中好支书

正泰煤化厂厂长张虎生是县政协委员,近些年来,他所办的企业经济效益不断上升。身为北庄村民的张虎生的经营才能也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去年村换届选举时,张虎生担任了夏门镇北庄村党支部书记。

北庄是一个120多户,440多口人的村庄,在新一届村委干部的决策和带领下,自力更生,自筹资金,团结奋斗,短短一年时间就解决了村民吃水难、学校教学条件差、退耕还林、路基改造等问题。

(同期声:北庄村村长牛计龙)

今年张虎生当了北庄村党支部书记以后,我们这个村里以前想干的事情,今年就能干了。

北庄村民多年来吃水十分困难,一直饮用煤矿抽出的水。

(同期声:北庄村民)

原来吃的就是煤里抽出的水,要说那水就不能吃,今年张虎生当了书记,人们这就有希望了。

张虎生上任后,首先和支部村委一班人解决影响村里生产和村民生活的饮水问题。他一方面找水源,一方面筹集资金,不到一年的时间共投资170多万元,修建了可供2000多人吃水的供水站,并使水进村人户,村民多年来吃水难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同期声:北庄村支部书记张虎生)

我们新的一届支部村委,根据北庄的实际情况,由洗煤厂先给垫款,投资170万元,打了一口深井。

(同期声:北庄村民)

现在吃上好水了,家家户户都通了管子,都安上自来水了。

全县进行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北庄小学被定为夏门镇北山中心校。为了适应调整,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张虎生和一班人决定对中心小学进行改造。在整个改造过程中,需要投资50多万元,为了不耽误学生课时,张虎生利用短短两个月的学生假期,全力以赴,多方筹资,就学校教室、宿舍、食堂等进行了改造。9月1日,7个村委的121名学生坐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里。

(同期声:北庄村民)

学校里重改修了,村里越看越兴旺。

去年县上退耕还林任务实施后,张虎生自己出资完成了退耕还林任务1300亩,成为县里的榜样工程。

(同期声:北庄村民)

栽的金银花、栽的刺槐、栽的核桃树,都是为人们谋了利益了。

张虎生还带领村民投资120万元进行4公里路基改造。

(同期声:北庄村村长牛计龙)

没有他的支持,村里的事无法想象,工作也不能铺开。

村委多年来没有办公点,张虎生就把自己的晋泰煤化厂办公区挂上了村委的牌匾,把企业的办公室当成了村委办公室。张虎生为村里做的件件事,村民们都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同期声:北庄村民】

可以说在张虎生的领导下,带领北庄村奔小康是有希望的。

(同期声:北庄村支部书记张虎生)

下一步村委打算给村里把红自理事会成立起来,过事就有地方了。

推荐第5篇:新农村里的好支书

新农村里的\"好支书\"--记山东省滕州市滨湖镇七所楼

今年38岁的黄海港,现任滕州市滨湖镇七所楼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是滕州市人大代表。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个有才能、讲义气、重感情的人,在家他排行老三,更多的时候见面不叫他\"黄书记\",而亲切称他为\"三哥\"。在干部眼里他是个好党员,在群众眼里他是个好代表、好干部,在老人眼里他又是个大孝子。1996年,黄海港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积极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利用村沿路靠矿的优势,盘活集体资产,建停车场、组建村级运输专业队、建筑安装队,带领村民致富。2005年底,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5800元以上,成为远近闻明的小康村。该村连续4年被评为枣庄、滕州市经济强村和四星级文明村;他本人也连续多年荣获滕州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他还担任滕州市慈善总会理事,他扶老助残、尊老、敬老、爱老的先进事迹得到了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殚精竭虑谋发展

七所楼原来是全镇并不起眼的小村,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庄规划脏乱差,行路难、吃水难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就连走村串巷的小商贩都不愿来。\"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群众选我当干部,我当干部为大伙。\"这是黄海港常挂在嘴边的话。论贫富,在家他和3个兄弟既跑客运又搞建筑,20世纪90年代家里的年收入在20余万元以上,哥4个的企业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越做越红火。近两年来,他每年承揽完成2000多万元的建筑工程,可他是致富不忘众乡亲,每次回家看到村里父老乡亲辛辛苦苦、年复一年,他就揪心地痛。自他担任村支部书记后,首先是村内街道的规划整修,接着是打深眼井、建水塔,让村民吃上自来水。近年来他又抓住新修的济微路从村西经过,北徐楼煤矿投产达效等发展的新机遇,他把沿路靠矿发展村级运输、服务和建筑业的想法,通过召开村两委成员会议和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议,得到了一致同意,一位老党员激动地说,\"书记啊,你只管按你的想法干,我们这些老人都支持你\"。近两年来,投资300余万元,占地30余亩的村建筑公司

和投资200余万元的村级加油站,投资80余万元的高标准的微机教学楼相继完工,完成了多年的村小学危房改造工作。全村1060亩土地全部完成了节水灌溉工程,连续多年村里集体负担农业税和统耕统耙,包括一家一户的吃水费用,不向农户要一分钱。村里种植、养殖、加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400余农户就有20余部家庭小轿车。七所楼村一年一个小变化,十年有了大变样。随着村集体收入的增加,村里又把目光投向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文明生态村上,投资200余万元,先后对村内主要道路进行了高标准的水泥混凝土硬化,安装了路灯,规划设计了村级文化娱乐场、10套小康屋建设、老年公寓、水上公园等工程。目前,村级道路硬化已接近尾声,4套小康房已经完成主题工程,文化娱乐广场正在紧张施工之中,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

无微不至尽孝心

黄海港曾说,\"只养不孝,不是真孝子\"。在尊老敬老上,黄海港率先垂范。他对待瘫痪的老父亲,是无微不至,细致入微的精心照料。父亲60岁时突发脑血栓住院一年多,治疗后遗留下生活不能自理和严重的语言障碍。俗话说,\"百日床前无孝子\"。而今在父亲患病的六年间,他始终坚持每天抽时间到父亲床前仔细询问每天的情况,为父亲专门请了料理人员,细心照顾。在父亲病情严重的时候,他就守在床前,端屎端尿,一日三餐,搽澡洗脸,理发剃须。由于病人吃东西不能运动,造成大便不畅,甚至他就用手去抠。就这样一晃七八年过去了,父亲的病情有了好转。他关心家人,更心系群众的冷暖,关心困难群众。连续3年来,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78人,除每人每月20元的健康补贴外,每逢\"七一\"、\"老人节\"等节日,他都组织老人或举行茶话会,或到外地旅游。尤其是对困难家庭,从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安慰、鼓励。村里有黄道沛、杨志娥两个盲人家庭,生活困难,无经济来源,完全靠社会救济,他就坚持每个月为他们送50元现金和一袋面粉,供养他们过上安稳的生活。他对村里每个一位老人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仔细地把村里的每一位老年人的生日记在日记

本上,记在心里,每逢生日,在生日的前一天用自己的钱给老人送去祝福和礼品。1992年市慈善总会发出倡议,\"尊老、敬老、爱老\"为社会福利慈善事业捐款,他第一个带头捐款捐物。去年他被评为滕州市\"十大孝星\"。为了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让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在村文化大院建起了老年人活动中心,配备了象棋、桥牌、麻将、健身器械等。近期,他还积极筹划投资80万元,建一处高标准的老年公寓,让老年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推荐第6篇:好支书——朱智碎

好支书——朱智碎

朱智碎同志,1931年4月出生于龙潭镇南炉村委会山背自然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0年在本村读私塾,1943年至1947年在上港中心小学读书,1948年至1949年在县立瑞光中学初中毕业,1950年回家务农,1951年与杨菊红同志结婚,生有三子三女。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任上港大队文书,1952年任石脑区七区财政干事,后调高安县人民委员会工作,1957年回家任山背高级社会计,1963年任南炉(山背)大队支部书记、龙潭(公社)党委委员。自1963年至1996年担任村支部书记达34年之久,期间,他多次受到省、地、市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多次被地市授予“优秀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市优秀人大代表”等光荣称号。

朱智碎同志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他对党无限忠诚,对南炉人民无限热爱,他用实际行动治理了南炉的穷山恶水,美化了南炉的山水田路,使南炉成为全省有名的生态环境示范村。2008年全省平原绿化现场会在南炉村召开,与会的99位县(市)长对南炉村山水田路绿化无不交口称赞! 朱智碎同志一生给人的印象:一是生活俭朴。他经常身穿蓝布衣衫,脚穿黑色布鞋,平步当车,对生活没有过多奢求,只有到乡镇开会时才骑上他那部骑了一生的自行车;二是待人真诚。他对谁都是满脸笑容,对上级领导无限尊敬,对一般干部和群众以礼相待,他的语调粗犷而缓慢,与人谈话娓娓道来,处理问题不温不火;三是工作踏实。他几乎每年360天天天都在村委会工作,不是走村入户,就是深入田头地角。三十四年中,在原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彭崑生同志的关心关怀下,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带领南炉人民绿化荒山一万余亩,改造园田化700余亩,改造水塘20余亩、廖家公路3公里,建设了全省一流的南炉小学,兴建了南炉加工厂、养猪场和果园场等等,真正使南炉的山变绿了,水变清了,路变平了,人变富了;四是廉洁奉公。来过南炉的人都知道,碎书记从不上桌陪客吃饭,也从不沾酒。他对子女要求很严,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利为他们拉关系走后门,为他们安排工作,保送他们上大学,而是教育他们自食其力,至今,三子三女个个在农村在基层,没有一个端上铁饭碗,但个个活得有滋有味;五是家庭和睦。他不但与邻里相处得很好,而且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并多次被地市妇联授予“五好家庭”光荣称号。

朱智碎同志不愧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个优秀的支部书记,他是南炉人民永生难忘的好支书。

获得过的荣誉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十一日荣获江西省绿化委员会绿化证书; 一九九一年七月一日荣获高安县委“优秀支部书记”称号; ****年二月荣获高安县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县委、县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一九八七年七月一日“优秀共产党员”(县委); 一九九六年三月“优秀市人大代表”(县人大);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优秀市人大代表”(县人大); 一九九0年度“优秀共产党员”(九一年二月); 一九九三年六月宜春地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一九九三年二月高安县委、县政府“劳动模范”称号;

****年十一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山江湖开发治理领导小组“先进工作者”称号;

一九八五年三月江西省妇联宜春办事处授予“五好家庭”光荣称号;

一九九一年县委县政府“老龄工作先进个人”; 还有十余本荣誉证书丢失了获奖原件(内芯)。

推荐第7篇:百姓心中的好支书

百姓心中的好支书

——记上石桥镇坑坡湖村支部书记程建

在上石桥镇坑坡湖村的田间地头,村民院内,随时随地都能看到一个耿直,谦和,热情的青年,提起他,村民们都会翘起大拇指,交口称赞。他就是坑坡湖村进村不满四年的现任村党支部书记程建同志。在全体村民的心目中,程支书是一位原则性强,忠肯正直,雷利风行,敢于吃苦,勇于进取,乐于奉献的年轻有为的好干部。

独挑重担,带活班子。

坑坡湖村工12个村民组,2000多人,地处偏远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各项基础几乎为零,是全镇有名的老大难村。2011年9月,他回乡探亲,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坑坡湖村委缺少人手,工作处于瘫痪状态,他不顾亲朋好友及家人的好言相劝,放弃高薪聘请,不计报酬,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担任村委委员,成了一名普通的村官。时任坑坡湖村的老支书。由于年岁已高、体弱多病,已离职在家。程建同志名为村委,实为支书。村里的大小事务,他都身先士卒,件件亲自过问。在他上任的期间。他诚恳地登门拜访全村老干部、老党员、向他们促膝谈心,认真听取他们对村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赢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积极组织党员、组长、座谈、讨论、筹建两委班子,确立村务工作思路、方案的保证村务工作顺利开展。记得2013年,村两委班子处于较乱的状态,所有事务均由他一人承担,老天又久旱无雨,眼望农民的秧苗即将枯死,无水可保。他二话没说,拿起铁锹带领村民,经过四天五夜的看守,脸上蚊子咬起保,手上磨起了泡,终于将渠水由上石桥镇高棚村途径的王老营村、白塔集村、旭光村引至我村的田间,池塘。确保了秧田用水,沿线村民鞭炮齐鸣、共同庆祝。

党难攻坚、夯实基础。

发展是硬道理。保证发展是关键,发展什么?怎样发展?他走组串户,上访下问、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夯实基础。

万事开头难。在我村没有家底,一盘散沙;他本人没有关系,没有帮手的情况下,开展工作举步维艰,但倔强的他没有退缩,没有放弃,勇敢地面对,积极想办法,跑项目,自筹资金,形成合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的拼搏,终于初见成效。他本人也于2014年6月正式被镇政府任命为村支部书记。

(一)狠抓交通,改善出行。2012年3月,他带领群众自筹资金10万余元,沙石硬化龙庙岗、楼西两组公路1500米,改变了两组历史上无路可走的局面。2012年2月他亲自带队,实地查看,反复斟酌,定位放线,历时20天打通天梓树、杈子树,河沿、余寨四组沙石硬化路1800米。始建于1974年的坑坡湖排涝河大桥,因年久失修,河水冲涮,于2013年5月整体垮塌,他一边积极组织群众设立出险标志,开通便道,方面村民出行;一边及时上报险情,争取项目,经多方努力大桥于2013年10月开工,2014年3月全面竣工,共投资80万元,施工顺利,无安全事故发生,沿线村民欢呼雀舞。2014年4月他又争取项目,顺利贯通杈子树、大梓树、河沿、余寨四组水泥硬化路1400米。2014年5月、2014年10月分别水泥硬化前地、后地、楼西、龙庙岗四组公路2400米。至此解决了我村所有居民组村民的出行问题,全体出门拍手称快。

(二)强化水利,节能增收。我村地形复杂,农灌用水异常艰难,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3年9月他又积极联系上级部门耗资252.37万元。建大型提灌站一座。2014年5月建U型渠11公里,大塘一口。2014年4月分别解决楼西组、龙庙岗组提水灌溉问题,他自掏腰包,出资1万余元,更新了提灌设备,大大地改善了全村的农业用水问题。为农民的稳产增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改善电力,服务百姓。电压低、线路老化。一直是围扰全村百姓的头痛事,且不说空调带不动、就连做饭也煮不熟。为了解决电力问题他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终于在2013年6月顺利完成河沿、大梓树、余寨三组改四线工作。2014年4月为前地、后地增加座变电器一台,2014年9月斗店组座变器一台,为村民送去了光明,带来了温暖。

(四)关爱群众,共建和谐。工作之余,他总能走组串户,嘘寒问暖。哪家老人没吃的,哪家孩子上大学,哪户村民有困难,他都了如指掌。探视看望、亲力亲为、无一遗漏,老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管得宽的小支书”。相信在这位“管得宽的小支书”的带领下,经过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坑坡湖村的天更蓝、水更清、人更美。为共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上石桥镇坑坡湖村村民

推荐第8篇:心系国策的好支书

心系国策的好支书

—记煎茶岭村党支部书记黎树森

何家岩镇:马翠花

略阳县何家岩镇煎茶岭村党支部书记黎树森,他重视支持人口计生事业,心系国策,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和无私奉献将煎茶岭村建设成一个文明和谐的美丽村落,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黎树森在1996年任村主任的时候,村上各方面的工作都处在起步阶段,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人口计生工作。为了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的婚育观,他逢会便讲计生工作的重要性,在村两委会上讲,在各类培训会上讲,在群众会上讲,每年利用“三八”妇女节,召集全村妇女召开座谈会,以少生快富,生男生女都一样,少生优生幸福一生为主题,用正反两方面典型举例引导广大妇女摒弃封建思想,树立科学文明的婚育观,对本村涌现出的10户婚育文明示范户,其中包括勤劳致富的好女婿、尊老爱幼的好媳妇等文明户表彰奖励。这些举措激发了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通过黎树森的努力和示范户的带动作用,煎茶岭村的计生工作正稳步健康的发展。1998年全县计生工作现场会就在煎茶岭村召开,黎树森因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现在婚育新风已在煎茶岭村开花结果。

黎树森2002年任煎茶岭村支部书记,更是一如既往的关心关心支持计生工作,尤其把困难的计生家庭的冷暖放在心头。村里的独女户李坤章,女儿李瑞考上大学,在去学校领取录取通知书的路上发生车祸,住进了医院,黎支书得知消息后,立即带上礼品去医院看望,嘱咐李瑞安心养伤,祝她早日康复,还奖励了2000元助学金,使其顺利进入大学学习,解决了李家的困难,现如今李坤章本人患重病返贫,黎支书又上下协调,将他家纳入低保。双女户王德勇的媳妇常年有病,不能做接扎手术,在一次带器妊娠后,需做人流手术,却因家庭困难无钱入院。黎支书知道后当即表态,对贫困的计生家庭,我们理应关心支持,费用由村上承担,王德勇夫妇高兴的去医院做了补救措施。为了给计生困难家庭增加经济收入,在他的森达采石场还吸收了很多困难的计生户前去务工。这一件件,一桩桩看似平凡的小事,却蕴藏着黎树森对计生家庭的关爱和对计生事业的热爱。在他的带动下,煎茶岭村传承着“帮扶、救助、感恩、奉献”的精神。一分辛劳,一分收获。在村支书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黎树森在带领全村群众发展经济的同时,对人口计生工作更是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热情。他的所作所为全都是为了全村父老乡亲的安康、幸福、和谐,他得到了全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被群众推选为县人大代表。先后多次被省,市,县,镇评为“计生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012年8月25日

推荐第9篇:村民眼中的好支书

村民眼中的好支书

——记东海县张湾乡七里桥村党支部书记唐兆芹

在东海县张湾乡,提起七里桥村的唐兆芹,当地的干部群众都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称赞,在村民眼里,他是一个懂经营、会管理的创业能人,他是一个致富不忘众乡邻的领路人,他更是一个时刻将群众冷暖放心上、对弱势群体给予无私关爱倾情关照的好支书。他就是张湾乡七里桥村党支部书记,近年,先后荣获县、乡两级优秀党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

举债创业先致富

创业致富一直是许多人梦想和追求。早年,唐兆芹由于生活艰辛而特别渴望能够通过自己勤劳的创业实现致富的梦想。为此,他和妻子马秀平一起,多方收集信息,寻找致富门路。通过实地考察,他了解到七里桥村靠近市区,村里很早就有人在市区做起了吊车生意——就是给人当司机,自己并没有吊车。那时,唐兆芹就产生了这样一个信念:拥有自己的吊车,自己给自己开车。

怀揣这样的梦想,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唐兆芹搭同村的顺风车去苏南游玩,不经意间,他看到南方有许多地方吊车在工地上进进出出,非常忙碌。交谈中,他得知当地人从事吊车业务经营的收入十分可观。基于南方发展吊车行业拥有着巨大潜力,他回来后马上动员邻居、亲友搞贷款,上吊车。为了证实自己的正确决策,他还不顾亲朋好友的善意劝阻,自己贷款47万元,并从亲戚朋友那里又借了8万多元,付清了银行首付购买了一台16吨吊车,只身前往昆山市场打拼闯荡。由于懂经营,善管理,关系广,朋友多,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还清了所有贷款。小试身手,让唐兆芹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经过多年的打拼,唐兆芹一家也由当地一个并富足的家庭变成了富裕户。目前,唐兆芹手头上已经有8吨、25吨、50吨各类吊车6台套,固定资产达50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

致富不忘众乡邻

唐兆芹致富后不忘众乡邻。2010年担任昆山流动党支部书记后,他常对人说:“当干部不是自己的愿望,能带领群众走上共同富裕路,让大伙过上好日子,才是自己的梦想”。在他的带领与鼓励下,村里有一大批中青年勇敢地投身到经营吊车的行业中来,在市场中摸爬滚打,既积聚了财富,又锻炼的能力,开拓了视野。

为了带领民村实现共同致富,他主动外出联系客户,到处承揽生意,义务给大家服务,从不计较报酬和个人得失。 王家宝是村里较早从事吊车经营而发家致富的人,2013年3月,他因为购买130吨吊车而遇到了资金周转不畅的难题,贷款银行需要他找人作担保,他找了许多人,都因为数额巨大而被拒绝,在他几乎到了绝望的时候,唐兆芹二话没说,立即答应了下来,以自己的吊车多担保,从信用社贷款70万元,使王家宝度过了难关。好心人关心地问:“你怎么那么大胆,就一点也不怕、不担心?”唐兆芹坦然地说:“都是一个村子里走出来的人,大家知根知底,谁没有个困难,作为村干部,这点忙我还是能帮的”。老唐算了算,这几经经他担保贷款的吊车户不下20户,贷款总额达500万元。村民顾德义也购买一台吊车,因为业务不精、关系不熟,在昆山市场上很少揽到活做,唐兆芹得知后,立即把自己手头的几笔业务匀给他做,同时,介绍了几个固定的客户给他。在唐兆芹的指点与帮助下,顾德义的业务越做越多,生意逐步走向了正常发展的轨道。

在唐兆芹带领与推动下,如今七里桥村村民从事吊车业务的热情空前高涨,真正实现了从心动到行动。目前,该村拥有各类型吊车有500多台,并带动全乡发展吊车专业户1000多台,年均收益达10亿元。唐兆芹已成为该乡带民致富的一面旗帜。

倾心服务暖民心

唐兆芹心系群众,将群众利益始终放在第一位,时刻关注群众安危冷暖,对困难群众给予兄弟般的关心照顾。七里桥村有许多村民在南方从事吊车经营业务,为了有效化解不受外地人欺负的状况,2010年,在唐兆芹大力推动下,张湾乡昆山吊装行业协会成立。协会成立后,唐兆芹更加忙碌了,为在外村民化解烦恼,解决难题,对每一件事他都做得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无怨无悔。

2012年,该村村民徐树,因为吊车生意,一家4口都在昆山,眼看孩子到了入学的年龄,投亲靠友托关系,一点办法都没有,一家人愁得生意都做不下去了。唐兆芹得知后,主动找到徐树,详细了解情况后,立即把这个事情揽了过来:“你们放心地干活,孩子的事交给我办。”接下来,他丢掉手头的生意,自己开着车子,跑学校、联系当地组织部门,2012年9月,新生入学那天,徐树家的孩子顺利地进入到昆山正仪小学。

像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唐兆芹身上数不胜数。2010年中秋前夕,远在昆山打工的他,得知乡党委、政府在投资改建乡中心敬老院时,筹资遇到困难,立即发动张湾乡昆山流动党支部的党员和其他外出务工人员,积极回乡参与慈善公益募捐,他本人毅然捐出1.5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外出务工人员共向敬老院捐款近10万元,为张湾乡五保老人的集中供养乃至全乡的敬老、爱老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2012年的一天,该村在昆山打工的村民顾青找到唐兆芹,让他无论如何要帮个忙。原来顾青的姐夫在昆山一工地开吊车时,出了事故——触电身亡。他们多次找施工方处理,施工方就是不愿赔偿,一点办法都没有,无奈的顾青打算和施工方拼命。唐兆芹一听,火冒三丈:“那有这样做事的,打官司要走法律程序,不能胡来。”他立即带着顾青,到当地派出所寻求法律帮助,通过他的协调与努力,施工方终于答应赔偿32万元,最终化解了一起民转刑案件。

面对村里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唐兆芹更是倾注了无私和关爱。2011年,该村村民宁万英,得乙肝病已有3年时间,家庭困难,看不起病,一直拖着,眼睁睁看着病情一天天恶化。唐兆芹得知情况后,立即发动全体村干部为其捐款,并自己拿出4000多元,使宁万英的病情得到及时治疗。宁万英逢人便说,“是唐书记给了俺第二次生命”。

张湾乡党委 尹冬冬 宣传部宣传科 李贵仁 彭献根

供稿

推荐第10篇:好支书——朱智碎

好支书——朱智碎

朱智碎同志,1931年4月出生于龙潭镇南炉村委会山背自然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0年在本村读私塾,1943年至1947年在上港中心小学读书,1948年至1949年在县立瑞光中学初中毕业,1950年回家务农,1951年与杨菊红同志结婚,生有三子三女。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任上港大队文书,1952年任石脑区七区财政干事,后调高安县人民委员会工作,1957年回家任山背高级社会计,1963年任南炉(山背)大队支部书记、龙潭(公社)党委委员。自1963年至1996年担任村支部书记达34年之久,期间,他多次受到省、地、市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多次被地市授予“优秀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市优秀人大代表”等光荣称号。

朱智碎同志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他对党无限忠诚,对南炉人民无限热爱,他用实际行动治理了南炉的穷山恶水,美化了南炉的山水田路,使南炉成为全省有名的生态环境示范村。2008年全省平原绿化现场会在南炉村召开,与会的99位县(市)长对南炉村山水田路绿化无不交口称赞! 朱智碎同志一生给人的印象:一是生活俭朴。他经常身穿蓝布衣衫,脚穿黑色布鞋,平步当车,对生活没有过多奢求,只有到乡镇开会时才骑上他那部骑了一生的自行车;二是待人真诚。他对谁都是满脸笑容,对上级领导无限尊敬,对一般干部和群众以礼相待,他的语调粗犷而缓慢,与人谈话娓娓道来,处理问题不温不火;三是工作踏实。他几乎每年360天天天都在村委会工作,不是走村入户,就是深入田头地角。三十四年中,在原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彭崑生同志的关心关怀下,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带领南炉人民绿化荒山一万余亩,改造园田化700余亩,改造水塘20余亩、廖家公路3公里,建设了全省一流的南炉小学,兴建了南炉加工厂、养猪场和果园场等等,真正使南炉的山变绿了,水变清了,路变平了,人变富了;四是廉洁奉公。来过南炉的人都知道,碎书记从不上桌陪客吃饭,也从不沾酒。他对子女要求很严,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利为他们拉关系走后门,为他们安排工作,保送他们上大学,而是教育他们自食其力,至今,三子三女个个在农村在基层,没有一个端上铁饭碗,但个个活得有滋有味;五是家庭和睦。他不但与邻里相处得很好,而且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并多次被地市妇联授予“五好家庭”光荣称号。

朱智碎同志不愧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个优秀的支部书记,他是南炉人民永生难忘的好支书。

获得过的荣誉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十一日荣获江西省绿化委员会绿化证书; 一九九一年七月一日荣获高安县委“优秀支部书记”称号; ****年二月荣获高安县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县委、县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一九八七年七月一日“优秀共产党员”(县委); 一九九六年三月“优秀市人大代表”(县人大);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优秀市人大代表”(县人大); 一九九0年度“优秀共产党员”(九一年二月); 一九九三年六月宜春地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一九九三年二月高安县委、县政府“劳动模范”称号;

****年十一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山江湖开发治理领导小组“先进工作者”称号;

一九八五年三月江西省妇联宜春办事处授予“五好家庭”光荣称号;

一九九一年县委县政府“老龄工作先进个人”; 还有十余本荣誉证书丢失了获奖原件(内芯)。

第11篇:荒山开辟致富路——先进事迹(某支书)

开辟荒山致富路

——南雄市澜河镇葛坪村支书刘明贵观看远程教育开辟致富路的先进事例

南雄市澜河镇有一片秃了顶的山地,这片荒山上草木稀少,大风一刮,石子就能滚动起来。乡亲们每每看到这些荒地,都会摇着头说,“这块地,长不出什么好玩意啦!”但葛坪村党支部书记刘明贵可不这么认为,他咬着牙指着荒山下决心:“我一定要在这里种出点希望!”

开垦荒山,贫土地里孕育致富希望

葛坪村是个典型的山区,村民主要收入来自于养猪,种植毛竹、杉木以及外出打工。农副产品利润低,打工日子也不好过,村民们一年到头日子过得紧巴巴。

村里没有支柱产业,农民增收致富无门,可把村支书急得团团转,这怎么办?他一天到晚就蹙着个眉头想法子。

2008年,远程教育平台走进了葛坪村,最高兴的莫过于支书刘明贵了。每次播放前,他总是第一个守在电视前等待,看完节目后,他又总要坚持将今天的内容从头到尾地回顾个几遍。他一直坚持着,相信从别人的致富经验中一定能找出一些点适用于自己村的东西。皇天不负有心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明贵在收看远程教育的节目时了解到了“造纸专用竹”——撑绿竹的相关信息。这种竹子适应性强,生长快,产量高,非常适合规模种植。他脑筋一转,想到村里那几百亩荒废了多年的山地,能不能在那里做点文章呢?种植撑绿竹致富的想法顿时闪现在他脑中。一有想法就马上行动,他当即带领村委会干部到荒地做了详细的实地考察。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后,一个“垦荒,种竹,致富”的计划就这样在村委的研讨中逐渐成形了。

工农联盟,村民不愁销路专心种竹

种竹子是农民们的强项,易产难销的问题才是最大的“拦路虎”。刘明贵认为,若能找到一个固定的厂商,统一收购乡亲们种的竹子,那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为了让村民摆脱顾虑,一心一意开发荒山,种好竹子,不熟悉电脑的他,听说远程教育网上的资料多,就专门去 1

请懂电脑的年轻人帮他在网站上查找详细的资料。综合各方面的考虑,通过层层的筛选,南雄造纸厂最终成为他们邀请加盟的首选对象。

通过几年在远程教育平台上的知识积累,刘明贵很清楚,要厂商加入农民的队伍,首先必须让厂商看到希望。除了多次的电话沟通,他还几次三番带着种植撑绿竹的调研报告去造纸厂找经理洽谈葛坪村种植撑绿竹的产销合作项目,在他的执着追求下,造纸厂终于同意派来专家进行实地考察,考察过程相当顺利,考察组离开的时候带走了葛坪村的那份报告,并握着刘明贵的双手说,“请放心,你们致富的愿望一定能实现的!”隔日,造纸厂就派出代表与葛坪村委会签订了撑绿竹长期收购的合同,并承诺向葛坪村提供种植一百亩撑绿竹所需的全部竹苗。

精心管护,邀技术师手把手授“锦囊”

签订完合同后不久,刘明贵又开始担心起了竹子的管护问题:这一百亩的希望,可不能随随便便搞砸了啊!为了让竹子按期投产农民获得收益,他向市、镇林业部门请教,落实了“责任代管”的撑绿竹长效管护机制,由“监护人”负责除草、施肥、杀虫、管理等工作。

为了保证小竹苗可以健康成长,葛坪村委会还特意请来了一位专业的撑绿竹种植技术师,手把手给农户传授撑绿竹种植技术,只要农户有问题,随时给出详细的解答。

现在,葛坪村正热火朝天的在劈山打穴,准备种竹苗。2月16日,笔者去实地参观的时候,刘支书正挥舞银锄带领大家开垦荒山,见有人来了,他停下来喜滋滋的介绍到:“„„等这一百亩种好了,我还要再种个几百亩呢。”

第12篇:亲民爱民富民—支书先进事迹

亲民、富民、爱民

——记富顺县******党支部书记***

***有16个社,613户,2232人,耕地面积1976亩,原是一个自然条件差且交通不便的村。现如今,全村社社通公路,户户通电、通电话,电视收看率达99%,砖混结构一楼一底“小洋房”占30%以上。近年来,全村无一例治安案件发生,全村呈现出社会安定,干群和谐,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的局面。走进***,提起这些变化,群众无一不夸赞:党支部书记***是亲民、富民、爱民的好书记。

***以党性为后盾,以群众信任为动力,以“党性最强、作风最正、工作最出色”为具体要求,从思想上、作风上加强自身建设,以对事业的无比热爱,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近几年连续被县、镇评为先进单位,2008年又获镇党政综合目标考核第一名。

一、他是亲民的带头人

***从小生活在农村,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兄弟有着深厚的感情,带领父老乡亲摆脱土地的羁绊脱贫致富是他最大的愿望。2005年上任后提出了“三句口令”作为村党支部的思路:立正——风气正、作风正、行为正,树立党支部的良好形象;向中看齐——强化“一班人”的团结意识、为民意识,形成坚强有

力的领导核心;向前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带领群众尽快致富奔小康。“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看支部。我们天天同村民打交道,如果不注意自身形象,老百姓就会戳我们的脊梁骨。”***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心中十分明白,全村交通不便,农民买肥料、卖粮、卖猪等困难;电视电话不通、信息闭塞、党的政策、科技到家难,如果不改变这一现状,提发展是一句空话,必须抓基础,搭建发展平台。2005年9月,在***的带领下,发动群众对原有的6.85公里村道毛路改造为泥结碎石路,这是他上任后的第一个重要决策。在改造过程中,群众都说好,可当村上一班人还在兴致勃勃拧起锄头理边沟、端起箢篼撒花泥时,有好多群众出来阻拦,说修路是可以,但不能用了他地里的土,还对他辱骂,年轻的他为难了,回家思前想后,是干还是不干。最后,是党性做了后盾,他要干,要克服一切困难上,群众不理解是正常的,他带领村上一班人以个个击破的办法,实行包干制,每人负责2-3个人的思想工作。最后不到3个月就完成了改造。至2008年上半年,又对这条路进行了硬化,在此期间还实现了社社通公路,改变了***人民到场镇难的问题,群众无不拍手叫好。路修好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几年间,新修的楼房增加了25%;2006年又组织群众安装数字电视接收设备400余台,从而解决了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此方面也缩小了城乡差别。***现年81岁的老党员张兴洪

逢人就说:“***娃好,是为农老坎干事的好官!”

二、他是富民的引路人

“种粮吃饭,养鸡称盐,喂猪过年”是该村群众历史的真实写照。如何改变观念,走出小农意识的怪圈,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最边远的村,没有地理优势,要发展企业很难,只有从种养殖业上下功夫,产业结构调整是关键。他到很多先进的村参观考察,分析***的特点,决定在全村大力发展白鹅养殖。2008年,为了让群众有直接的了解,他组织了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83人到马耳桥白鹅养殖示范村进行了实地参观,听了当地群众的介绍,回来后,群众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截止目前,全村规模养殖大户已达20户,家家都有白鹅养殖,年出栏可达15万只以上,产值达480万元,人均增收300余元;针对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土地撂荒严重的问题,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积极组织全村的社长对撂荒的土地进行了转包,现已转包130多亩。为做到畜水保水,使粮食不减产,每年在集体资金中拿出一部分安排屯水田埂的维修整理。有人问他:“你这么年轻不在外面找大钱,工资没几个,你为什么还干得这么起劲?”他笑着说:“群众对我的信任就是我无穷的动力。”

三、他是爱民的好支书

2008年,***小学因属危房,若得不到维修加固,将予以撤并,当得知这个消息后,***一想到全村的孩子的读书问题就急了。因为***离镇中心校有好几公里路,若撤并村小将给孩子们

上学带来极大的不便。于是他马上找到县、镇相关领导汇报此项工作,经过多方努力,争取到了30多万元新建校舍资金,为让孩子们早日坐进安全、牢固、宽敞的教室学习,他组织一班人加班加点召开会议,统一干部、群众思想,排除一切困难和阻碍,保证了工程如期开工和快速建设,现已投入了使用。***就是这样,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无时无刻不想着自已的村民,走村串户,除了工作,还把群众的困难都一一记录在册,并积极的帮忙解决。一次发放退耕还林补助,了解到2组肖建富一家家徒四壁,住房年久失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妻子又是残疾人,且丧失了劳动能力,肖建富又没有一技之长,全家的生活维持都是一大问题。***立即与镇民政办联系,争取了2万多元资金,并组织动员全村群众捐资助困,为肖建富新修了4间青瓦房;还为他的妻子争取了一辆残疾车,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2008年全村大力发展白鹅产业,他鼓励肖建富养鹅。经过帮扶,现在肖建富一家已脱贫。肖建富感动的说:“周书记,你真是一个爱民的好书记呀,你是我们一家的恩人。”

在******的大小院落、困难户家中、田间地头„„,村民们经常会看到一位朴素、热情、干练的年青人。提起他,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说:“我们的“三民书记”***是一位清正廉洁,有理想、有责任、能力强、形象佳的优秀共产党员,延庆百姓的主心骨。”理想、责任、能力、形象相辅相成,凝成巨大的动力,推动了基层党的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以发展经济、富

裕百姓为己任,带领群众真抓实干,艰苦创业,使***正阔步前进在小康建设之路。

第13篇:一心为民好支书袁延安

一心为民好支书---袁延安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王集村党支部书记袁延安始终不忘一个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致富不忘乡邻,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奔小康,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

自主创业奔富路 致富不忘众乡邻

1986年,一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子踏上了当兵的路程,5年后袁延安回到了胜利油田河口区集输公司上班,一转眼8年合同到了期,按照当时的规定,回乡过几天就可以再到单位上班,这份工作在当时看来很多人都求之不得。但是回到家后,他毅然决定留下来,开始他的自主创业之路。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后,他决定在村东头交通相对便利的位置建造一所加油站。2002年,投资150万元的华益商贸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主要从事成品油的运输和出售。通过他的苦心经营,又在义和镇驻地新开了加油分站,经济效益年年高升,成为了远近小有名气的致富能手。

自己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起来,可他却从来没有忘记乡亲们。“光自己富裕了不算是一名合格、称职的党员,更重要的是能够带领全村群众走上富裕的道路,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程”。袁延安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的心声。他对内动员鼓励村民积极自主创业,对外积极联系企业项目,从此开始了一段艰辛的创业富民之路。在他的带动作用下,村民们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也日益高涨,目前该村已发展起王集村劳务工程有限公司、虹宇机械厂以及华益商贸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拥有大中型拖车、挖掘机10余辆,小型货车、运输车近百辆,有效解决就业380人。为解决好村内剩余劳动力,他费尽心思与本村附近的黄河口家俱实业有限公司取得联系,使本村200多名村民走出农门,成

1 了“上班族”。2006年春节,在袁延安的带动下,王集村劳务工程有限公司还积极拿出2万余元为每家每户购买了花生油、水饺粉等年礼,并集中发放到农户手中,得到了村民的广泛好评。

群众冷暖记心间 一心为民办实事

袁延安担任村支部书记后,为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冷暖的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广大党员开展了“村民大调查、百户大走访”活动,广大党员深入群众,深入各级部门,广泛听取群众的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研究落实整改措施。同时,还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置征求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全村党员共走访群众200多户,发放征求表160多份,征求到关于村班子及村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11条、关于党员的意见和建议60余条。针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该村实行了以“访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为主题的“民心工程”,确定实施户户通有线电视工程、户户通公路工程、关注夕阳工程、优秀大学生救助工程、村庄绿化工程等8件实事,这8件实事既有群众切实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包括改善群众交通、环境治理、教育、文化等事关长远发展的问题,总投资380万元。为把8件实事落到实处,袁延安组织专门召开会议,明确了具体承办责任人和办理时限要求,所有工程项目都制定了实施方案,列出了工作进度表。目前,投资150多万元的户户通有线电视工程和户户通公路工程已全部竣工,全村家家户户出门走上了柏油路,进门看上了闭路;救助优秀大学生2名,为70岁以上老人发放救助金1.5万元,为老年人办理老年优待证260多个。

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该村先后开展了以“弘扬先进性、服务众百姓、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为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服务广大群众搭建了良好载体。在学习动员阶段,主要开展了“永保党员先进性,我为贫困户和五保老人献爱心”、“六争先六争做”、

2 “双争双带”等系列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为贫困户、五保老人捐款1350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0多件,给贫困户送去面粉75公斤、食用油15公斤,救助贫困生8人,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情赞扬。在分析评议阶段,也就是2006年春节前后,主要开展了“春风送暖”、“致富思源”、“新春送春联”等系列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共为贫困户、贫困生发放救济款1.2万元、为贫困户发放救济面粉2500公斤,为贫困户送春联80余副,组织本村致富能人为群众发放春节慰问面粉3500公斤、食用油1600公斤。

抢抓机遇促发展 建设小康文明村

去年以来,王集村紧紧抓住创建东营市小康文明示范村的良好机遇,在全村迅速掀起了创建小康文明村活动的热潮。在实际工作中,村党支部首先从抓村容村貌治理入手,努力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对农村环境“脏乱差”进行集中整治,大力实施农村改水、改厕工程,教育引导农民树立科学、健康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在上级部门的帮扶下,将村中心街建成了“文明诚信一条街”,在两侧墙壁上悬挂了60多块文明诚信宣传牌,街道两侧修建了排水设施设施,安装了路灯,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文化。同时,利用农闲时间集中清理了沿街“三堆”、垃圾,全村共清理街道18条,清除垃圾15吨、清理“三堆”12吨、新建沼气池30个。持续开展农民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环境。按照区镇统一安排和部署,在全村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女评选表彰活动,倡树文明新风,建设幸福家庭,树立良好村风、民风。去年以来,全村共涌现出好媳妇58名、“五好家庭”160个、“十星级文明户”220户、“文明信用户”220户。

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该村还大力发展村级公益事业,使群众的

3 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小康文明村创建活动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先后投资50多万元新建了村文化大院,建起了“小康书屋”和活动广场,配备图书3500册、购置健身器材10件。建立了远程教育网络和科技联络点,定期开展科技培训,聘请专家来村里授课,并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去年,全村举办科技培训班35期,受训群众3500多人次。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加强医疗服务站建设,提高村级医疗水平,群众就医方便,小病不出村,保健、就医、防疫、灭病方便及时。成立了业余文体活动队和村民秧歌队,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利用农闲季节,我们举办了象棋赛、乒乓球赛、歌咏赛等活动,村民自得其乐。目前,村民秧歌队已发展到90多人,在2006年春节期间到全镇30多个村庄与河口街道、新户乡的10多个村庄进行了巡回演出,大大丰富了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的精神文明思想境界,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东营电视台还对此事进行了专题报道。

第14篇:好支书彭云 李玲

《好支书彭云》观后感 山阴一中教师:李玲

彭云的名字,彭云的事迹在山阴乃至朔州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已经成为了山阴的一张名片,值得我们永远歌颂。3月24日晚上七点,我和同事们怀着无比敬畏的心情观看了话剧《好支书彭云》。这部话剧排练历时三个多月,创作阵容强大,制作队伍精良,真正做到了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话剧真实刻画了大山深处一名优秀村支书22年的坚守与担当,把彭云书记那种执着追求、无私奉献、忠于职守。鞠躬尽瘁,全心全意服务群众的真挚情感表现得恰到好处、淋漓尽致,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话剧以五年为一幕,六幕情节起伏跌宕,引人入胜,话剧演员的出色表演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把山村当自家,把乡亲为亲人”的具有平民意识的党的好干部。特别是他在自然环境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守山村,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敢于担当,仍坚持不懈为群众送水排忧解难,赢得了乡亲们的尊敬和爱戴,全方位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光辉形象。在演出当晚,台下不时传来雷鸣般的掌声,因为对于台下的我们来说,这次话剧的观看更是一次心灵的震撼和洗涤。尤其是看到他在自己的生命即将画上句号时还不忘为乡亲拉水的情节时更是忍不住潸然泪下,这就是人民的好公仆、百姓的孺子牛,一个赢得千人尊敬、万人爱戴的普普通通的好支书。自己不仅不拿公家一分钱,还贴钱帮助乡亲们,他是把乡村当成自家,把乡亲当作亲人的好支书。他是一条真正的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与乡亲的硬汉。

彭云虽然走了,但彭云的精神却永远地留给了后人。看完《好支书彭云》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这个人情淡漠、金钱至上的社会中,彭云精神无疑像一支强心剂一样拯救了我们的灵魂,对比彭云,我为自己感到惭愧,平常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总是绕着走,碰到不顺心的事总是抱怨,觉得教师行业辛苦不说还赚钱少„„直到这次观看彭云的感人的事迹后,我的心中升腾起一种莫名的感动和冲动——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李克强总理也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要把彭云的精神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努力耕耘、默默奉献,让自己的生命释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第15篇:三句半:夸夸咱村好支书

三句半:夸夸咱村好支书

作者:王ZZ

锣鼓声声响震天

我们四人走上前

说说红升新变化

看得见

远威书记不平凡

乡村建设挑重担

要项目,搞规划

不着闲

要说变化不一般

百姓人人记心上

村部建起新大楼

敞亮

文化广场来修建

休闲器材安四边

天天能跳健身舞

锻炼

烂泥道,走多年

百姓出行犯了难

如今修了水泥板

平坦

条条道路都拓宽

家家安上铁栅栏

太阳能路灯光闪闪

喜欢

走一走,看一看

红升村变化说不完

下次见面再详谈

再见

第16篇:好支书贾福学.1

【现场:永清县瓦屋辛庄村

党支部换届选举大会会场

在这次换届选举中,贾福学再一次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今年他出任村党支部书记已经是第26个年头了,26年来他荣获过“河北省劳动模范”、廊坊市“人民好公仆”、“优秀共产党员”、“农业十佳带头人”和“科技先进工作者”等数不清的荣誉。这诸多的荣誉背后饱含着贾福学辛勤的汗水。

推出片名:好支书---贾福学

1990年,瓦屋辛庄还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村民们土里刨食,徘徊在温饱线上,作为村里的当家人,贾福学受社会上“无工不富”思想的影响,跟风办起了一个村办塑料厂,但由于管理不善,最终倒闭。

【河北省永清县瓦屋辛庄村党支部贾福学同期声:这个厂子建起来以后,由于我们交通闭塞、信息不灵,很快就“下马”了 。我非常着急,究竟怎么才能把大伙带上致富路呢?正在这个时候县里组织我们去山东寿光考察,到那一看,他们靠种温室、靠种菜发家致富了!我很高兴,这符合我们村情。回来以后,我就组织党员群众讨论,定起来靠发展温室,把大家引上致富路!

如今大棚里种菜不是新鲜事了,而当初对于年均收入仅几百块钱的瓦屋辛庄村的村民来讲,贷款一万多块钱建大棚,无疑要冒很大的风险。

【河北省永清县瓦屋辛庄村村民郭凤杰同期声:当时我们

1听说冬天能吃上西红柿、南瓜根上结黄瓜,那怎么可能?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再说了建一个棚又投资那么大,哪来的那么多钱?

面对群众怀疑的目光,贾福学知道在风险面前,党员和干部必须首先冲上去,把自己和群众栓在“一条绳”上。由他带头,支部班子主要干部每人建一个棚,一般干部和党员能建一个的建一个,没能力建一个的两家搭伙也要建一个。就这样,党员、干部带头,又发动20余户群众,共72户率先吃起了“螃蟹”。

王岱是当时村里45名党员之一,说起投资建大棚,当时他也很犹豫。

【河北省永清县瓦屋辛庄村村民王岱同期声:如果不成功的话,就完了,后来我们看到贾书记豁出去了,所以我们也就跟着豁出去了。

1993年春节过后,黄瓜、西红柿陆续出棚上市,价钱喜人,每棚收入1.5万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8万元。所有建棚户不仅当年收回了投资,还清了贷款,而且还有

五、六千元的收入!第二年,不用动员,大伙就纷纷要求建棚,就连一些在外经商、打工的人也回来种菜了。

菜的产量上去了,如何把这么多菜卖出去又成了贾福学要解决的问题。瓦屋辛庄村地处“永固霸”三县交界,位置偏僻,原先没有外通公路,是个“憋死猫”,制约了全村可持续发展。随着村集体积累的增加,贾福学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出乎人意料的决定,在向东修筑6500米柏油路连通廊霸路的基础上,

再向西修筑3500米公路接通106国道。就是这3500米路,遭到了全村大部分人的反对,也包括贾福学的妻子。

【贾福学妻子王玉英同期声:那年他修公路、通国道,给固安县霍辛庄修了4里地长,给人家钱、给人家地。人家大伙说你怎么那么傻呀你!我也说他,你非得给人家修不行呀!他说公家的事你跟着掺和什么呀!

就是这样,也没阻挡住贾福学修路的决心。

【河北省永清县瓦屋辛庄村党支部贾福学同期声:我当时这么想的路通财就通,一个地方路不通说什么都是假的,干大事一定要把眼光放长远,看眼前我们好像是“赔了”,长远来看我们用一个很小的代价换来了一个巨大市场,你说划算不划算?

果不其然,两条“动脉”打通之后,瓦屋辛庄更火了!村里的批发市场每天车流量达七八百辆,日最高成交量450吨,还与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签订了场地挂钩协议,“憋死猫”变成了个“金三角”!

菜不愁卖了,与时俱进的贾福学又开始考虑把农产品再上一个台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村干部要带头、农村党员要先进、村街发展要强大,不能没有科技作支撑。贾福学对这体会最深。

【河北省永清县瓦屋辛庄村党支部贾福学同期声:这个棚种的是德国甜椒,1998年我们种了11个棚的德国甜椒。这个苗长到1尺多的时候上病了!我们按照病毒病这么治,结果越治越厉害。要拉秧,怎

么办呢?我就拿着这个病秧子,到保定找到樊葆珍教授。通过他诊断,这甜椒上的是茶花螨,他给我们开了处方。按照樊教授的这个处方,回来以后我们打了三遍药,这11个棚的甜椒都起死回生,取得了这个单棚1万6的好效益。从而使我认识到了科技室第一生产力,没有科技什么也搞不成!

于是贾福学率先在全县成立了村级蔬菜协会,与国内29家科研部门和许多著名的农业专家甚至包括日本、德国、以色列、荷兰等一些国外农业专家建立了稳固的联系,部分科研院所在瓦屋辛庄村建立了实验基地。在借“外脑”的同时,贾福学不忘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定期请县、乡技术人员到村里讲课培训,每年还从村里选送两三名优秀青年到科研院校学习深造,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农技土专家。村民琢磨种菜成了“瘾”,开始自己动手搞起了技术发明,他们自己发明设计的自动卷帘机、棚内掘地机等辅助机械获得了国家专利。1998年,在贾福学的带领下,瓦屋辛庄村研究设计出了“廊坊40”新型棚体,提高了采光和保温能力,促进了蔬菜生长,延长了种植周期,单棚经济效益提高了50-80%。目前,“40型”大棚已在廊坊普及,在全省得到推广。

如今,瓦屋辛庄的名气真的大了。全村生产的特、新、优菜已达到30多个品种,各类棚室1300个,占地3100余亩,户均达到2.8个棚,年生产优质无公害蔬菜近万吨,纯效益2000万元,人均纯收入8430元,被誉为“京南棚菜第一村”,是全省“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村”,全市首批文明生态样板村、唯一一家“进京蔬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试点村”。村党支部先后被省、

市、县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年8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村”,2009年1月在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中被表彰为“先进村镇”。

【河北省永清县瓦屋辛庄村党支部贾福学同期声:今后,我将带领全村人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产与三产嫁接,搞绿色农业、旅游农业,增加村民收入;实现好三个转变:一是把无公害蔬菜向绿色和有机蔬菜转变,二是把高效农业向品牌农业转变,三是农业蔬菜向工业蔬菜转变。总之,我有决心有信心带领全村村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领好头当好标兵!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贾福学的带领下,不久的将来,一个生态更加发展、生活更加宽裕、乡风更加文明、村容更加整洁、管理更加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定会展示在世人面前。

监制:李澎段振中

策划:李志杰刘永桐

编导:陈晓琪

撰稿:李文皓付东坡

摄像:付东坡杨铮寇晓晨

制作:张泽栋张旭

中共廊坊市委组织部

中共永清县委组织部

第17篇:带领群众致富的好支书

带领群众致富的好支书——万祥国

王家桥镇中水桥村党总支书记,以他坚定的信念、正派的作风、求实的态度、出色的业绩,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公认,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去年7月,他被王家桥镇优秀党务工作者,中水桥村被评为松滋市文明单位。

抓组织基础,强化堡垒作用。在1998年村“两委”换届工作中,他被选任为中水桥村党总支书记。上任伊始,他就把夯实组织基础、强化堡垒作用摆在工作的重要位置,以加强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为重点,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重要保障,为提供政治组织保障助推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尽职尽责,无私奉献。一是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积极配合镇党委关于大力开展“三培养”活动等决策部署,在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充分发挥村民的选举权和参与权,让7名有政治修养、有管理能力、有奉献精神、有带头致富本领、有群众公信度的党员干部选进村“两委”班子,而他自己也被选为村党总支书记,成为带领中水桥村群众致富的“领头羊”。在新的岗位上,他认真分析每名成员的特长,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按照班子的总体安排和部署,明确工作职责,进行合理分工,使每名班子成员各司其职,权利下放,形成人人都管事,人人都办事,人人都干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工作格局,使每一位党员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发挥了应有作用。在他的团结带领下,中水桥村“两委”班子的整体功能有效发挥,成为了带领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作为一名村党总支书记,他总是把提升党员素质和农村实用技术作为工作重点,紧密结合“两校进村”培养新型农民工程,整合教学资源和活动场所,制定详培训计划,对党员和群众重点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政策法规、文化科技知识、农村工作方法、农民致富等方面的学习教育和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党员群众农村实用技术和致富本领。一年以来,共组织教育培训12次,培训党员干部620人次。同时,他积极加强党员发展工作,把致富能手、返乡青年和小组干部纳入入党积极分子教育队伍,在时机成熟时把他们发展成为党员,为党组织吸收了“新鲜血液”。三是加强党组织阵地建设。他充分利用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有利契机,通过多种渠道引资,按照“五务合一”的标准投资35余万元新建村部,对全村的“党员活动中心(户)”统一设计,制作标准化版面,规范组织生活等各项制度,并购置多套桌椅、各类图书和电教设备,为党员教育培训的经常化和组织活动的正常化提供了阵地保障,得到了松滋市赵部长的好评。四是大力发展集体紧急,偿还村级债务,中水桥村于2001年由原中水桥村与杨桃嘴村合并,合并时两村债务300多万,万祥国同志通过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创收还债,一是盘活集体经济存量,发包土地50余亩,二是带领群众建立村级合作社,三是积极向上级各部门争取资金,按照分

布偿还,不增加新的债务为原则,到目前为止,已经偿还村级债务80余万元,特别是原截留四川移民的19余万元已经全部还清。

抓制度保障,强化规范管理。他积极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抓好抓实各项制度的规范化建设,使各项工作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一是建立健全《两委会议事制度》、《两委会联席会议制度》、《两委会值班制度》、《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议事制度》等规章制度,并进行公开,由村民监督落实。二是积极推行“两汇报、一公开、三落实”工作,建立健全《村党总支、村委会汇报工作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村民议事制度》和《村干部任期承诺制度》等制度。三是组织成立村民理财小组,规定审批权限,严格财务审批制度,严禁无审批报帐。四是积极推行党委、政府下发的《绩效津贴考核办法》,有效调动了村“两委”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了过去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局面。

抓产业业调整,促进农民增收。针对中水桥村人多、地少、种植单一的实际,他大胆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传统种植模式

一是充分利用土壤、气候优势,协调有关部门,从福建官溪引进优良蜜柚进行试种,在蜜柚成熟后,他带上样品,到广东、武汉、昆明等地寻找市场,经过不懈努力,试种蜜柚被客商订购一空,初尝经济“甜头”。这成功的一步,树立了他带领村民大面积推广蜜柚种植的坚定信心,并于去年成功注册洈水牌商标。抓工作创新,实现共同致富。他总是把“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这句话作为他做好工作的前进动力。在大面积种植蜜柚获得成功的同时他借鉴外地经验,还成立麻水蜜柚合作社,走“支部+协会(公司)”发展模式,促进村民经济增收。他认为,成立协会好处多多:产前服务、产中管理、产后销售。产前服务由协会提供优良种苗,产中管理由协会提供技术指导,产后服务由协会提出保底价,协会帮助营销,会员们可享受到苗种优先、技术指导、价格优惠、销售不愁等好处。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一致认可和大力支持,一个以他为会长的蜜柚合作社在中水桥村顺利成立了。为寻求蜜柚销售之路,他积极汇报市场需求调查情况,争取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由他和外地客商、种植大户入股准备投资200万元新建厂房仓库,形成了“支部+公司+协会”的运作模式,党总支、协会主要负责搞发动建基地,公司负责提供优良籽种、技术服务和市场营销。有了党总支、协会的引导,有了公司的市场营销,中水桥村的蜜柚种植迅速发展,当年500多户村民就种植蜜柚2000多亩,产品远销到了成都、重庆、长沙等地市场,亩产到经济效益可达到1万余元,仅此一项全村年总产值就达到了1000多万元。为扩大种植规模,带动周边村发展,他以中水桥村为中心,协调帮助周边村种植蜜柚3000亩,使周边村民有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二是在蜜柚植的基础上,他又带头探索水稻制种产业新模式,进一步加快了

大井镇村民发展致富的前进步伐。制种是中水桥村的老传统,但过去种植模式落后,农户分散,加上交通不便等客观因素,产品很能销出去,十多年制种产业一直没能做大做强,万祥国同志上任之后,集思广益,多次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通过到外地观摩与参观学习,采取了与大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走上了订单式农业的道路,公司四供三包,即公司供应xx供应xx供应xx供应xx,包xxx包xxx包xxx,这种模式不仅的减少了种植成本与种植风险,而且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大大的提高了群众制种的积极性,据该村村民介绍,这种模式可以亩产增收1500余元,目前中水桥村制种种植规模达到了2000余亩。

三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副产品,麻水荞麦豆皮“麻水牌”荞麦豆皮。荞麦豆皮子在我国民间已有悠久的历史,是由甜荞经筛选、滑洗、退壳、磨成浆。经科学配方精制而成,食用方便,软滑可口,风味独特,是现代社会人们理想的绿色保健食品。荞麦豆皮于2004年注册为“麻水牌”,2008年被定为邮政专供产品,又获松滋市十大地方特色菜肴,深受消费者的亲睐。目前,朝阳荞麦制品公司和麻水荞麦豆皮专业合作社两地生产和经营豆皮,年销售豆皮40万斤,产品远销北京、广东、武汉、荆门等地。这种传统工艺的手工农副产品可把当地群众的农闲时间利用起来,在农闲时间,当地农户通过这项产业可以增收一万多元。

第18篇:我们的好支书董联用

我们的好支书---董联用

董联用作为濯龙村支部书记,时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积极与贫困党员群众、贫困党组织开展手拉手、结对子、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献爱心援助行动,帮扶困难党员群众实现再就业,千方百计帮助下岗职工和困难职工解决生产生活问题,逐步脱贫解困,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了帮扶工作的不断深入,为共创稳定和谐局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董书记常说:“帮扶工作任务重、难度大,要干好,就得多想办法”。《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大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力度,濯龙村上张组、大门前、岭一和伊家屋4个相连的小组涉及56户约315人,贫困户较多,危旧土坯房较多,愿意改造的也很多,但苦于4个小组均未修通通组公路,极大的限制了4个小组的生产、生活的发展与改善,影响到了危旧土坯改造的进程。董书记不敢懈怠,为确实改善群众的住房条件,积极奔走,“上串下跳”,终于争取到了2013年濯龙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上张示范点的改造项目。日前,一条贯穿4个小组的致富路、未来路已进入施工阶段,村民张生发拉着董联用的手激动的说:“盼星星,盼月亮,终于要把路修通了,真是感谢你们啊!”董书记说:“只要我在这个位置上,我就要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不然就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第19篇: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好支书

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好支书

——记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西金庄村村支书 孙建

一片丹心创事业

在阴平镇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中有一句顺口溜,“孙建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这正是孙建对党的忠心、为党的事业和群众的利益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举目眺望西金庄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居民楼,生意兴隆的网点房,绿意盎然的绿化带,村文化广场悠然信步的耄耋老人和活泼嬉耍的顽童,到处都显露着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谁能想到十年前西金庄村是全镇有名“脏、乱、穷”村,村里的臭水坑到处可见,污水横流,简陋的瓦房,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村无办公场所,村里的各种事情都没人管,宅基地、耕地乱占现象普遍。2002年,镇党委任命他为西金庄村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孙建面对这个一穷二白的村,作为自己事业来抓,开始了人生的艰苦奋斗。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面对村党组织威信低、凝聚力不强的实际情况,做出了两项决定:一是改善村环境,提高百姓生活质量,让老百姓看到发展的成果。他身先士卒,带领村两委成员和村民开始了村容环境的治理。他多方筹措资金10多万元,新建村大队部,对坑洼不平道路进行硬化,铺设了2200米的水泥路,治理污水沟3600米,铺设了700多米地下管道和800多米自来水管道。投资3万元,安装了40余盏路灯,方便了群众出行。为了达到真正改善村容村貌的目的,村里还成立了一支6人的专业清扫队,对村内道路定时清扫维护,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该村成了全区生态文明示范村。二是解决群众困难,关注弱势群体,让老百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树立党组织的形象。村里的环境变美了,老百姓心也变得亮堂了。在改善村里环境的同时,孙建真心实意的为百姓“断家务事,解百家忧”。每当村民有困难时,他总是第一个出现在他们的身边,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2010年,他筹集3万多元为村里的低保户和贫困户重建和维修了房屋。在外人眼里也许这些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值一提,但是作为一个党员,特别是在作为一个村带头人的孙建的眼里却是天大的事,他多次在村委班子会上讲:“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必须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事,通过每一件小事的解决,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2011年,西金庄村共调处矛盾纠纷20余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7%。孙建实实在在的为民之举,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了科学发展的成果,赢得了全村百姓的赞誉。全村百姓更自觉地支持、配合村里开展的各项工作,在全村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

一心为民谋福利

带着责任和感情与群众打交道,热心为群众办实事。修大桥、垫地、硬化道路、修建和改造下水道和自来水、安装路灯,建设文化广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便民商店、村卫生所、农家书屋„„孙建想方设法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发展农村经济,增加群众收入,为群众排忧解难。他积极协调区里有关部门联系,建成了两个储水1000立方米的池塘,架设了有线电视光缆,使家家吃上了自来水,看上了清晰的有线电视节目,村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其精神需求也越来越大。在孙建的带领下,村里设立了农家书屋,在村民聚集地建造了乒乓球台,成立了老年人协会,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儿媳、好妯娌”、“卫生模范户”等创建活动,通过典型引导,榜样带动,全体村民的精神文明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现在村里社会治安安定,邻里和睦,村里一心一意发展经济的新风尚正在形成。

一身正气葆本色

“当好一名村支书,必须要为民、务实、清廉。”这就是西金庄村支书记孙建的座右铭,也是他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真实体现。他时刻把“三个代表”的要求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团结带领班子成员,加强自身廉政建设,教育广大党员保持党员的本色,保持先进性。

他在抓好党员教育和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的是班子的廉政建设。2002年,孙建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五不准”。随着形势的发展,到了2010年,他又在“五不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制定了“八不准”,即:脑不混,不准搞封建迷信;眼不红,不准贪占集体财产;嘴不馋,不准搞大吃大喝;耳不软,不准偏听偏信;手不痒,不准参赌搓麻;脚不飘,不准涉足舞厅等色情场所;心不偏,不准利用职权为亲友办事;身不懒,不准当甩手干部。他率先垂范,带头严格遵守“八不准”,并代表村干部公开向全体党员和村民承诺,请党员和村民给予监督。孙建倡导的“八不准”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带领班子成员自觉遵守和执

行。针对群众关注的村财务收支情况,他就加强了财务管理,实行财务公开,将财务收支情况明细到每位村两委成员,接受群众监督,使每笔收支都让群众清楚。无论是哪个单位的赞助,无论钱用在何处,每一分都在全村公示,群众看得明明白白,村干部也清清白白。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参加工作10多年,始终坚持做到“廉洁执政、务实高效”,始终把“廉洁”放在第一位。

一个好的班子不仅要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重要的在于他们能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和严格的自律。对党员干部光靠严格要求和自觉还不够,应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民主约束监督机制。为此,孙建制定了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制度,把全村的集体收入、财务开支、干部工资报酬和其他重大事宜,定期向群众和党员公开;尤其是财务制度,他带头严格落实坚持民主理财制度,对于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事情,必须通过集体研究方能落实解决,并张榜公布。为赢得民心,树立基层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孙建在该村积极实施了“党员联户工程”,每个党员联系5至10户群众,并定期走访,将群众关心和遇到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都记在民情日记本上,尽力为村民排忧解难。

他就是这样凭着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凭着为群众的利益鞠躬尽瘁,凭着为树立党的形象廉洁奉公,赢得了全体村民的信任和拥戴,称他是“为民办实事的好书记”。他所工作的村多次被区委、区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他本人也多次受到上级党组织的表彰,被授予峄城区优秀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

在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西金庄村,有一位基层党员干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了10多年,用真情谱写着人生最美丽的华章。他就是该村现任党支书记孙建。作为一名党员,他一直把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放在心上;作为一名书记,他始终把以身作则、强村富民作为目标。他以对群众的爱、对村子的情、对事业的执着,用自己的实际言行充分诠释着“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在他的带领下,西金庄村先后评为峄城区五好党支部、峄城区妇女工作先进村居、峄城区计划生育先进集体、峄城区文明生态村、峄城区平安建设先进村、枣庄市沼气建设示范村。

第20篇:党支书创业引领发展潮先进事迹

党支书创业引领发展潮先进事迹

陈庆林,男,**省**市**区支河乡人,1972年生人,1990年参军入伍,199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共**市**区驻杭州市流动党员支部委员会书记。

近年来,**区驻杭州市流动党支部在书记陈庆林的带领下,积极探索并建立“双重管理”、“双向联系”、“双向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着力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新格局,尤其是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为流动党员和家乡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培训和权益保障等方面服务,收到较好效果,杭州电视台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服务流动党员就业”为题,进行了专门报道。XX年,该党支部被杭州市拱墅区委授予“先进基层党支部”。

一、积极融入流入地党组织体系,通过“双重管理”模式,为流动党员和家乡务工人员就业创业争取“主动权”。XX年11月,**市**区驻杭州市拱墅区流动党支部正式揭牌。自此,陈庆林针对家乡外出人员增多、流动党员管理难度加大的实际,统一党支部一班人思想,以“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提供就业创业服务”为己任,主动融入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之中,经常与拱墅区委组织部保持联系,自觉在所在地祥符镇党委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坚持党员“周学习”、支委“周例会”和党员“传、帮、带”制度,建立并落实党支部“双向联系”、党建工作“双向汇报”制度,定期向当地和家乡党组织汇报党支部自身建设、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所属党员思想状况和现实表现以及服务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创业等情况。主动邀请驻地镇、企党组织领导为党员上党课,积极参与当地治安联防联治、党员群众结对帮扶等活动,特别是在拱墅区组织党员向汶川地震灾区义捐活动中,党支部积极响应并发动支部全体党员为灾区捐献13000元“特殊党费”,陈庆林本人还四到家乡,通过党组织捐款5000元,充分体现爱心。陈庆林担任支部书记一年多来,通过自身和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党支部从各项工作的有效参与到组织体系的有机融入,赢得了当地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为服务流动党员和家乡务工人员就业创业争取了主动权。同时,党支部还积极贯彻流出地党组织的文件政策,注重在优秀务工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吸纳外出务工党员,党员已由当初的7名发展到13名,壮大了党员队伍,提高了党支部的向心力和引领力,进而成为带动和服务就业创业的坚强堡垒。

二、主动承接流出地党组织重托,建立“双向联系”机制,为流动党员和家乡务工人员就业创业当好“代理人”。为帮助家乡实现有序劳务输出,做大做强“劳务经济”,陈庆林采取“双向联系”的方式,为流动党员和家乡务工人员提供务工信息和就业门路,并郑重承诺:“不让一名流动党员离散,不让一名务工人员失业”。一方面,与外埠企业建立稳固的联谊关系。通过发放名片、走访企业、用工推介等形式,先后与浙江省杭州、宁波、绍兴、湖州、台州等地400多家企业建立经常性联谊关系,建立用工单位名录,广泛搜集就业创业信息和项目资讯,并将搜集到的信息及时提供给家乡劳动部门和乡(镇)、村。另一方面,与家乡党组织保持定期联系。为流动党员和家乡务工人员设立个人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两个“咨询服务热线”,并安排专人值班,接受务工咨询,提供就业服务。及时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劳动力就业状况,并结合当地的用工需求和项目资源,有针对性地为家乡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和招商引资“牵线搭桥”。XX年11月,他得知“浙江商会”在江苏镇江投资8亿元,创办镇江市亚太五金城的信息后,专程赶往镇江,与商家联系,寻求就业岗位,妥善安置了10多名家乡务工人员就业。同时,还成功洽谈了一项广告宣传业务,争取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切实提升流动党支部引领力,定位“双向服务”功能,为流动党员和家乡务工人员就业创业畅达“直通车”。一是鼓励党支部成员带头创业。陈庆林本人领办的杭州市东杰运输有限公司,坚持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共吸纳家乡务工人员24人,月工资4000元左右,XX年公司上缴税金达110多万元。通过他的示范带动,一年多来,先后有3名支部委员在杭州市创建娃哈哈纯净水配送中心、小商品运输等经营实体,为家乡赴杭务工人员提供70个就业岗位。其中,支部委员刘军因表现突出,还被杭州市政府授予“十佳外来务工者”称号。二是提高服务就业能力。根据流动党员和家乡务工人员的不同特点,因人而异提供就业创业服务。陈庆林依托杭州市东杰运输有限公司成立了“流动党员之家”,先后开展了“党旗在心中”、“维护**形象从我做起”、“我为企业发展献一策”等主题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党员和员工自觉维护好党员和家乡“两个形象”,提高了党支部在当地人心目中的地位和信誉度,在杭州市成为推介农民工就业的“名片”。三是加强就业指导培训。定期邀请当地组织、公安、劳动等部门为所属党员和家乡务工人员宣讲党的十七大及三中全会精神、党和国家惠农惠民政策以及职业道德、劳动法规、安全防护、农民工维权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教育和引导流动党员和家乡赴杭务工人员依法务工、依法经营、依法维权,树立新时代农民工的崭新形象,从而实现多途径就业、多领域创业。一年多来,他先后帮助**区及周边县560多名流动党员和家乡务工人员解决就业问题,遍布杭州、宁波、湖州、台州等大中城市的运输、纺织、餐饮、服装加工等行业,人均月工资1800元,最高月收入4000元以上;带动21名家乡务工人员自主创业,其中有13人在家乡购置或自建楼房;帮助200多名家乡务工人员依法追讨拖欠工资70多万元。XX年底,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区一度出现农民工“返乡潮”和“就业荒”,陈庆林充分发挥党支部人缘地缘优势,主动为家乡党委、政府分忧,及时与宁波北仑港、湖州“小鬼当家”服饰有限公司等企业单位联系,为160多名返乡农民工重新找到就业门路。

《千名好支书先进事迹.doc》
千名好支书先进事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