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先进事迹

2020-05-08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农民个人先进事迹

农民个人先进事迹

马添吉,男,1962年生人。他是大通县斜沟乡河滩村的一名农民,是县农技推广中心评选科技示范户,是大通县添吉马铃薯营销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他十几年如一日,为了农业普通品种、新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和普及,为了农民增产增收,不辞辛苦地奔波着,操劳着……

马添吉常说是科学种田,使我尝到了增产增收的甜头。河滩村是一个以马铃薯种植为主的村。家家户户都种植马铃薯。早几年蔬菜市场疲软,农户种粮积极性普遍不高,开始出现土地抛荒现象,但马添吉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出台。他敏锐地感觉到农业生产的春天即将到来,蔬菜市场疲软只是暂时的。他没有向村内其他人一样,放弃种田外出务工,而是选择了坚持。正在这时,县农技部门伸出了援助之手,向他推荐了高产优质的马铃薯品种。他细心琢磨,每年农技推广中心的干部下乡指导生产,马添吉都热情地将他们迎到家里,问这问那。并帮助农技干部挨家挨户作宣传发动,推广先进适用栽培技术。因为他心里想到的是不仅要自己科学种田,更希望周围的农民朋友也能搞好科学种田。县农技干部召集村民开马铃薯技术培训会,他总是第一个到场,坐在第一排位置,聚精会神地聆听,并与农技干部。在生产过程中,他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土、肥、水管理,不偷懒、不懈怠,坚持良种良法,优质品种覆盖率达100%。由于他的勤劳和智慧,他的马铃薯单产一直高于全镇的平均水平亩收入3500元左右,极大的带动了本地区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也起到了科技示范户的带头作用。2011年他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平均亩产超过7000斤。在马铃薯种植方面,马添吉抓住了以下几个要点:①品种选择力求优良化、优质化;②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③使用生物综合防治技术进行病虫防治;④重点抓好马铃薯田间管理。今年,马添吉干劲更足了。他说,种地是农民的老本行,我要把它种好,不仅能给我带来财富,更重要的是它使我感到有一种骄傲。正是在像马添吉这样的种粮大户的示范带动下,河滩村的马铃薯生产正朝着现代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推荐第2篇:农民个人先进事迹

农民个人先进事迹

XXX,男,1953年生人。他是XX镇XX村的一名农民技术员,村水稻协会理事。他十几年如一日,为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和普及,为了农民增产增收,不辞辛苦地奔波着,操劳着……

XXX常说是科学种田,使我尝到了增产增收的甜头。XX村是一个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村。家家户户都种植水稻。早几年粮食市场疲软,农户种粮积极性普遍不高,开始出现土地抛荒现象,但XXX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出台。他敏锐地感觉到农业生产的春天即将到来,粮食市场疲软只是暂时的。他没有向村内其他人一样,放弃种田外出务工,而是选择了坚持。正在这时,镇农技部门伸出了援助之手,向他推荐了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他细心琢磨,每年农技推广中心的干部下乡指导生产,XXX都热情地将他们迎到家里,问这问那。并帮助农技干部挨家挨户作宣传发动,推广先进适用栽培技术。因为他心里想到的是不仅要自己科学种田,更希望周围的农民朋友也能搞好科学种田。县农技干部召集村民开水稻技术培训会,他总是第一个到场,坐在第一排位置,聚精会神地聆听,并与农技干部。在生产过程中,他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土、肥、水管理,不偷懒、不懈怠,坚持良种良法,优质品种覆

盖率达100%。由于他的勤劳和智慧,他的粮食单产一直高于全镇的平均水平。2011年他种植的高档优质稻平均亩产超过1000斤。在水稻种植方面,XXX抓住了以下几个要点:①品种选择力求优良化、优质化;②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③使用生物综合防治技术进行病虫防治;④重点抓好水稻田间管理。今年,XXX干劲更足了。他说,种地是农民的老本行,我要把它种好,不仅能给我带来财富,更重要的是它使我感到有一种骄傲。正是在像XXX这样的种粮大户的示范带动下,XX村的水稻生产正朝着现代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推荐第3篇:农民个人先进事迹

农民个人先进事迹

王学强,男,1969年生人。农民技术员,村玉米协会理事。他十几年如一日,为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和普及,为了农民增产增收,不辞辛苦地奔波着,操劳着……

科学种田,使我尝到了增产增收的甜头。家家户户都种植玉米。早几年粮食市场疲软,农户种粮积极性普遍不高,开始出现土地抛荒现象,但XXX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出台。他敏锐地感觉到农业生产的春天即将到来,粮食市场疲软只是暂时的。他没有向村内其他人一样,放弃种田外出务工,而是选择了坚持。正在这时,镇农技部门伸出了援助之手,向他推荐了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他细心琢磨,每年农技推广中心的干部下乡指导生产,都热情地将他们迎到家里,问这问那。并帮助农技干部挨家挨户作宣传发动,推广先进适用栽培技术。因为他心里想到的是不仅要自己科学种田,更希望周围的农民朋友也能搞好科学种田。县农技干部召集村民开玉米技术培训会,他总是第一个到场,坐在第一排位置,聚精会神地聆听,并与农技干部。在生产过程中,他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土、肥、水管理,不偷懒、不懈怠,坚持良种良法,优质品种覆盖率达100%。由于他的勤劳和智慧,他的粮食单产

一直高于全镇的平均水平。2011年他种植的高档优质稻平均亩产超过1000斤。在玉米种植方面,抓住了以下几个要点:①品种选择力求优良化、优质化;②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③使用生物综合防治技术进行病虫防治;④重点抓好玉米田间管理。今年,他说,种地是农民的老本行,我要把它种好,不仅能给我带来财富,更重要的是它使我感到有一种骄傲。正是在像XXX这样的种粮大户的示范带动下,玉米生产正朝着现代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推荐第4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先进事迹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先进事迹

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先进事迹

大洼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位于大洼镇政府的西部,学校建于2000年9月,占地面积33372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多年来,学校在上级的关心重视下,坚持转变理念,紧跟时代步伐,紧扣职教办学特点,明确办学目标,办出了自己的特色,树立了品牌,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办学规模、办学设施、学校管理、就业质量、社会效益均上了一个新台阶。校内拥有标准远程教育网和多媒体微机教室,有现代化的电教室、语音室、实验室、图书室,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是一支以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为主体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几年来。学校深入贯彻魏书生教育思想,秉承“立足镇郊哦,办出特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办学原则,坚持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办学宗旨。体现相信学生人人成才,培养学生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外树形象,内强管理,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传播知识的圣殿,塑造人才的摇篮。

一、办学理念清晰,办学思路明确

大洼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坚持“面向本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业,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培养实用技术人才;面向沿海城市,为推进大洼镇农民工就业培养中等技术人才。”走外向型、开放式办学之路,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与盘锦市农广校联合办学,大洼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于2005年8月与盘锦市农广校联合办学,至今先后开设有五个教学班。班级专业的选择由学员意向和社会需求而定。目前05级计算机专业已毕业21人,06级计算机专业38人,07级高效蔬菜专业90人,08届二个教学班,一个脱产和一个函授班,09级高效蔬菜专业两个教学班,一个脱产和一个函授班的高效蔬菜生产专业。

二、科学设置专业

办学规模日益壮大大洼镇是三所中学所在地,每年新增待业青年和劳动力100—200人,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面临这种情况,我校在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与多家职业技能学校联合办学,开办了“9+1”职业技能教育。 2005年至今先后由李敏、鞠玉洁。姚丽娟、晏强、荣丽娟等一批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组成大洼镇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全体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执着的事业心和对学生父母般的爱心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完善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对学生实行学分制考核,“半封闭”、“准军事化”管理,早、中、晚和节假日由政教处、班主任和值周教师全程跟踪管理,以“要学做事,先学做人”为立足点,积极抓好学生的组织纪律、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三大教育,努力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沉得下、蹲得住、能吃苦、讲奉献、专业技能过硬的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现代合格人才。对教师实行全员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我们的目标是:以一流管理、育一流人才、树一流校风创一流职校。

五、狠抓技能训练

学校始终把的动手能力培养放在首位,抓训练。严要求,切实提高职中生操作技能。学校坚持积极开展技能活动,不断规范学生实习、实践课程和考核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四证”考核制度。促进了职校生市场适应能力的提高。

六、畅通就业渠道,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

就业安置工作是职教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大洼镇地域经济特点,安排学生到蔬菜大棚、园区、电脑公司等单位就业,学生及家长对职校安置路子普通较满意。至今为止,我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3

推荐第5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先进事迹

大洼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位于大洼镇政府的西部,学校建于2000年9月,占地面积33372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多年来,学校在上级的关心重视下,坚持转变理念,紧跟时代步伐,紧扣职教办学特点,明确办学目标,办出了自己的特色,树立了品牌,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办学规模、办学设施、学校管理、就业质量、社会效益均上了一个新台阶。校内拥有标准远程教育网和多媒体微机教室,有现代化的电教室、语音室、实验室、图书室,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是一支以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为主体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几年来。学校深入贯彻魏书生教育思想,秉承“立足镇郊哦,办出特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办学原则,坚持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办学宗旨。体现相信学生人人成才,培养学生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外树形象,内强管理,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传播知识的圣殿,塑造人才的摇篮。

一、办学理念清晰,办学思路明确

二、科学设置专业

办学规模日益壮大大洼镇是三所中学所在地,每年新增待业青年和劳动力100—200人,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面临这种情况,我校在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与多家职业技能学校联合办学,开办了“9+1”职业技能教育。

2005年至今先后由李敏、鞠玉洁。姚丽娟、晏强、荣丽娟等一批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组成大洼镇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全体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执着的事业心和对学生父母般的爱心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完善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对学生实行学分制考核,“半封闭”、“准军事化”管理,早、中、晚和节假日由政教处、班主任和值周教师全程跟踪管理,以“要学做事,先学做人”为立足点,积极抓好学生的组织纪律、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三大教育,努力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沉得下、蹲得住、能吃苦、讲奉献、专业技能过硬的现代合格人才。对教师实行全员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我们的目标是:以一流管理、育一流人才、树一流校风创一流职校。

五、狠抓技能训练

学校始终把的动手能力培养放在首位,抓训练。严要求,切实提高职中生操作技能。学校坚持积极开展技能活动,不断规范学生实习、实践课程和考核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四证”考核制度。促进了职校生市场适应能力的提高。

六、畅通就业渠道,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

就业安置工作是职教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大洼镇地域经济特点,安排学生到蔬菜大棚、园区、电脑公司等单位就业,学生及家长对职校安置路子普通较满意。至今为止,我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推荐第6篇:优秀农民党员先进事迹

优秀农民党员先进事迹

优秀农民党员先进事迹

用生命谢党恩

**是陡坡乡习美村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在他的记忆中,父亲就是一名好党员,他的一生就是为党和人民服务的一生。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从懂事就向往“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为此,他不断努力,终于在一九九五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那一刻起他把入党《誓词》默默的记在了心底,并立志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从此《誓词》就成了他的灵魂,伴随他走过了十八个春夏秋冬。

危难之时显身手

一九九六年深秋的一天上午,他开着三轮车和几位村民去黄土镇办事。途中发现一对青年男女出了摩托车事故,只见男青年头破血流,昏迷不醒,女青年正挣扎着往起爬,右腿上鲜血直流,他急忙停车,让车上的人帮忙救人,有人却说“不能救,让人家讹住怎么办”,他坚决的说:救人要紧,赶快帮忙,他及时将伤者送往黄土医院,经过医生的紧急救治,伤者终于脱险了,他也松了一口气。当青年男女问他名字的时候,他摆了摆手说:好好养伤吧,后来那个人提着一大包礼品来谢他,却被他婉言谢绝了,那个人眼含热泪慢慢的离开了他家,望着远去的背影,他很欣慰,同时也给了他更多的鼓励,曾经多次救人于危难,先后救过四条生命,让他养成了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为患病老人献爱心

二零零二年,本村八十三岁的王芒汝老人,身患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她没儿子,三个女儿轮流侍候。在二女儿侍候老人期间,儿女们家里有事,打电话让回去,看着二女儿着急的样子,他毫不犹豫的说:我们替你照老人,你就安心的回去吧,当时就把老人接到他们家。从此一日三餐、喂饭、喂汤、送屎、送尿,妻子和儿女们都很关心老人,四十多天后老人去逝了,但从老人临终前的眼神中他们看到了她的一点点满足和感激。用他的行动彰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博爱和高尚情怀。

为党旗添光彩

多年来,为了党的文艺宣传和文化发展,他努力学习,刻苦训练,曾多次在文艺活动中获奖,然而这些背后也有不少艰辛。就拿准备**市>演讲大赛来说吧,仅一篇>演讲稿他就朗读一百二十多遍,每天休息不过四小时,哪怕是大街上行走时他也不放过低声背诵,有一次他在小西天树林中背诵时,听到旁边有人议论说他是“疯子”,但他并没当回事,因为他知道成功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获得。2007年6月,他有幸参加了**市建党86周年《我的承诺>演讲大赛》,他带着县委县政府的嘱托,带着县十万人民的重托,激情>演讲,震撼了所有的观众和评委,掌声此起彼伏,一浪胜过一浪,在八次热烈的掌声中他赢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他把一千元奖金捐给了病人和军人,鼓励他们积极向上,他为我县人民争了光,为党旗添了彩。

心系农民搞发明

和土疙瘩打了半辈子交道的他,深知农民手工盖地膜的辛苦,为了改变落后状况,发明地膜机的想法在他脑子里油然而生。凭着对理想的执着,并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潜心研发,通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新型地膜履盖机终于诞生了,他喜出望外,那一年,有好几户农民就是用这台地膜机完成了地膜覆盖,省工省力,一天就完成十五至二十亩;第二年,乡亲们争先借用,这时,他看到了这一发明的前景,便筹集资金,申请了专利。2010年10月8日,他的发明成果载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的史册,他手捧专利证书,忘记了往日付出的艰辛,对未来充满了更多的希望。紧接着他又着手研发果树施肥机,通过整整一年的构思,图纸成形了。后来通过两个多月制作、试验等努力,果园施肥机也成功了。看着施肥机,他几多感慨,几多喜悦,感慨人生的价值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喜悦为乡亲们带来了永久的方便。

为党尽忠谱新歌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十几年前就一个梦想,把入党誓词谱写成一首激励党员奋进的歌曲,然而,自己连歌都唱不好,怎么谈的上歌曲创作呢?于是,听录音机学唱歌,多方找来音乐书籍学歌谱,在十几年的历练中,他先后参加了《百歌送中华》、《学党章知识竟赛》、《**市>演讲大赛》放歌十七大等多项活动,并取得了

一、

二、三等奖的好成绩,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洗礼,使他感到《誓词》对一个党员的重要性,从而使他更加坚定了《誓词》创作成歌的决心。去年春节,他开始了对誓词的创作,经过谨慎考虑,他把原词选为第一段,又创编了第二段,作为补充和发展,用庄严雄壮、积极向上的旋律,对每个音符做了充分的酝酿。为了充分展示《誓词》特有的内在精神,他多次请教音乐老师指导,文学人士研究歌词,经过几个月的百倍努力,从词到曲,初稿成型,他万分激动。

天有不测风云

正当创作进入高峰时,一场毁灭性的冰雹横扫了整个田野,一年的收入全成了泡影。就在这时,他腹痛难忍,被医院确诊为肝硬化晚期,那一刻,他绝望了,彻夜难眠,泪在心里肆意的流,他真的想一走了之。但又觉得如果真的走了,年近八旬的母亲谁来照顾?如果真的走了,那失踪了二十四年的儿子就永远无法见到!天呢!如果有一天真的走了,将带走一生最大的遗憾——那没有完成的新发明和《誓词》创作。那段日子,家里打多少个电话他没敢接,更不敢把这个事实告诉一家老小,勉强在太原住院十来天,八千元花光了,而对贫困的威胁、病痛的折磨,他无奈的回了家,强打精神,应付妻儿老小,说实话,他知道剩余的时间不会长。

用生命谢党恩

而对眼前的现实,他想做两件事,一是申请第二个专利和完成《誓词》创作;二是和死神较量,与生命赛跑,为家人、为社会留下最后的精彩。时隔不久,妻子说小女儿打工挣了三千元汇回来了,让他去运城肝病医院看病,他答应了,然而他却瞒着家人去了太原申请了专利,因为他知道,三千元对肝硬化来说无济于事。

大半年过去了,他与病魔做着顽强的斗争,努力研发,忘我创作,除完成《誓词》谱曲外,还创作了《小西天》、《爸爸妈妈好想你》、《苹果园》等歌曲。发明成功了,专利申请了,创作梦想实现了,县委王书记多方支持他鼓励他,县政府给他支助了几万元,李县长再三叮嘱他好好看病,组织部、宣传部、武装部、电视台等部门也给了他很多鼓励。按说,喜从天降,他应该住院治疗,然而他不是这样想的,当时正是全县上上下下都在筹备梨花节,有多少干部和工作者在梨花节的主战场日夜奋战,他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在这关键时刻怎能置身事外,这一点他丝毫没有动摇,并积极投入了《梨花花白》的创作和果树施肥的试制。总之,只要党和人民需要他,哪怕就活那么一瞬间、一刹那,也要焕发光芒这才是回报。

回想刚刚经历的这段日子,面对死亡,一个男人没有屈服,面对困境,一个共产党员的意志没有摧垮。他将用有限的生命,顽强的意志与命运抗争,与生命赛跑,为党的纯洁性教育树立光辉形象,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他要让党旗永远鲜艳,永远飘扬!

推荐第7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先进事迹

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先进事迹

大洼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位于大洼镇政府的西部,学校建于2000年9月,占地面积33372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多年来,学校在上级的关心重视下,坚持转变理念,紧跟时代步伐,紧扣职教办学特点,明确办学目标,办出了自己的特色,树立了品牌,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办学规模、办学设施、学校管理、就业质量、社会效益均上了一个新台阶。校内拥有标准远程教育网和多媒体微机教室,有现代化的电教室、语音室、实验室、图书室,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是一支以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为主体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几年来。学校深入贯彻魏书生教育思想,秉承“立足镇郊哦,办出特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办学原则,坚持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办学宗旨。体现相信学生人人成才,培养学生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外树形象,内强管理,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传播知识的圣殿,塑造人才的摇篮。

一、办学理念清晰,办学思路明确

大洼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坚持“面向本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培养实用技术人才;面向沿海城市,为推进大洼镇农民工就业培养中等技术人才。”走外向型、开放式办学之路,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与盘锦市农广校联合办学,大洼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于2005年8月与盘锦市农广校联合办学,至今先后开设有五个教学班。班级专业的选择由学员意向和社会需求而定。目前05级计算机专业已毕业21人,06级计算机专业38人,07级高效蔬菜专业90人,08届二个教学班,一个脱产和一个函授班,09级高效蔬菜专业两个教学班,一个脱产和一个函授班的高效蔬菜生产专业。

二、科学设置专业

办学规模日益壮大大洼镇是三所中学所在地,每年新增待业青年和劳动力100—200人,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面临这种情况,我校在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与多家职业技能学校联合办学,开办了“9+1”职业技能教育。

2005年至今先后由李敏、鞠玉洁。姚丽娟、晏强、荣丽娟等一批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组成大洼镇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全体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执着的事业心和对学生父母般的爱心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完善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对学生实行学分制考核,“半封闭”、“准军事化”管理,早、中、晚和节假日由政教处、班主任和值周教师全程跟踪管理,以“要学做事,先学做人”为立足点,积极抓好学生的组织纪律、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三大教育,努力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沉得下、蹲得住、能吃苦、讲奉献、专业技能过硬的现代合格人才。对教师实行全员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我们的目标是:以一流管理、育一流人才、树一流校风创一流职校。

五、狠抓技能训练

学校始终把的动手能力培养放在首位,抓训练。严要求,切实提高职中生操作技能。学校坚持积极开展技能活动,不断规范学生实习、实践课程和考核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四证”考核制度。促进了职校生市场适应能力的提高。

六、畅通就业渠道,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

就业安置工作是职教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大洼镇地域经济特点,安排学生到蔬菜大棚、园区、电脑公司等单位就业,学生及家长对职校安置路子普通较满意。至今为止,我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推荐第8篇:农民致富的领头人先进事迹

**,女,45岁,现任**镇**村党支部书记,**市鑫龙食品有限公司经理,**市新儒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会成员。

2003年,她多方筹措资金成立**市鑫龙食品有限公司,经过多年打拼,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10人小厂发展成为现有职工260人(其中女职工126人)的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公司占地面积86亩,固定资产3600万

元,现有3个厂区、6个加工车间、2个速冻间、2个速冻储藏间、14个恒温库 (总库容5万吨),年生产加工能力3.5万吨,今年1-9月实现销售收入1530万元,利税217万元,产品全部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保鲜胡萝卜年加工出口量全国第一。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征地32亩,开发建设新厂区一处,拟分两期建设恒温库20座,目前一期10个恒温库已完成主框架建设。

近年来,她抓住全市实施出口农产品区域化管理的有利时机,参与成立新儒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担任理事会成员,积极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基地发展模式,引导周边群众积极入社,提高他们参与区域化建设的组织化程度,现已发展社员1000多户。针对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和精细化要求高的特点,组织对社员进行定期培训指导,先后举办培训班10多次,其中培训妇女1000多人次,保证了区域化基地的标准化生产,提升了农产品档次,增强了社员入社积极性,目前已发展基地5040亩,带动本镇和周边地区1200多农户年增收3万余元,受益妇女达到1400余人。

为了改变班子瘫痪、人心混乱的**村,**临危受命,于2007年10月被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为了带领大家增收致富,她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大姜、大葱、果树等600多亩种植基地,建立蔬菜加工厂1座,小规模家庭养殖户5家,使该村成为无粮村。2008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3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近6千元,村里的各项事业发展都走在了全镇的前列,先后被评为**市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

推荐第9篇:安化县优秀农民养殖户先进事迹

2011年安化县优秀农民养殖户先进事迹

安化县乐安镇香马村龚慧先进事迹

养猪一直被认为是技术含量低、工作环境差的行业,在农村中养猪人的地位很低。37多岁的安化县乐安镇养殖专业户龚慧立志改变这种传统观念,他认为,随着经济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传统的养殖方式必将淘汰,必须走科学化、规模化的道路。

龚慧1974年出生在梅城镇的田心管区,他的妻子以前是思游粮站的一名普通职工,为了迁就妻子的工作,于是他就在附近办起了养殖场,开始了他养殖生涯,他还有2个小孩.由于经济体制改革他妻子下岗了,一家四口的经济收入都寄托在了养猪场里,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的养猪场现在占地1500多平方米,现存栏300多头,年出栏800多头,利润40余万元,是村里首屈一指的养猪大户和致富能手。通过10多年的养猪实践,他摸索出一套绿色科学养猪的方法和实用技术。

披荆斩棘,创业奔致富。龚慧自从立志做一个“养猪大王”起就坚信,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一定能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名普通农民,缺少对养猪方面的经验和技术,真正做起来,其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了。要资金、靠亲戚朋友筹借,初期由于不懂养殖技术,猪仔的防疫没有把好关,赔了好几万元,可他不气馁,硬是把空空的猪栏重新填满;要经验,靠在实践中一点一点的积累,缺少经验的龚慧时常和猪睡在一起,细心观察猪的生长发育规律,正是靠着一股钻劲,凭着一股韧劲,带着一颗热心,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把养猪事业越做越好,经过几年的创业,积累了不少资金并对猪场进行了扩建与改造。

土专家开拓养猪新概念。龚慧独创性地提出了“人猪合一”理念,认为猪场里所有要素应是和谐统一的,猪舍、饲料、环境、营养、疾病控制要达到和谐统一,符合猪的生长、生

理、生物学要求。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养猪人的饲养水平、文化内涵和社会地位。通过他的解释,养猪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科技含量、文明程度都很高的行业。

“干事业要有恒心、决心,更要有信心。”这是龚慧口头上经常说的一句话,十多年的养猪收获使他走过了一条坎坷不平的人生之路,他是一名成功者,靠自己的汗水、更靠自己的智慧证明了自己,更重要的是他带动了当地养猪业的发展,他的成功也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

扩大规模,做大做强。他不满足现在的规模,明年打算在香马村一组,投入100万再建几栋栏舍,存栏500多头,年出栏达到1000多头。

富了,不忘周围的群众。他把自己所掌握养猪本领手把手地教给许多养猪户,帮助他们选购育种,制定饲料配方,规范疫病防治技术,准确把握市场行情。由于他的“传、帮、带”,乐安镇群众养猪热情高涨,使得乐安镇生猪产业得以迅速做大做强,使乐安镇养猪专业户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龚慧不仅使自己富了还带动了全村的集体经济效益。他是一名成功者,不仅自己养猪致富,而更重要的是带动周边的乡亲共同致富.龚慧的养猪之路证明:坚定的毅力、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干一行爱一行是成就事业的根本保证,我们相信:龚慧的养猪事业明天会更好,明天会有更多的养猪户跟着他发家致富。

推荐第10篇:乡镇农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

,男,33岁,中共预备党员,市镇村农民。他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在创新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从开始,带头建造沼气池,发展养殖业,开办酿酒坊,发展无公害蔬菜。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他政治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的优秀新型农民,他先后获得“市科技致富带头人”、“镇农民致富带头人”等光荣称号。

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成长在交通、信息闭塞的大山里。高中毕业后,回到了家乡,他满怀信心想利用自己学到的文化知识来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经过自己的努力事实证明,自己的理想在大山里是难得实现的,他不甘心同其他村民一样过着那种面朝黑土背朝天,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与家人商量后举家移居到村。

村在镇政府所在地,这里交通便利、信息畅通,为了早日还上搬家时所欠下的外债,使家庭生活能宽裕一些,又借资8000余元买了一台农用三轮车,跟着其他人一起跑运输,几年下来不仅还上了外债,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按理说,家里没有了饥荒,生活也说得过去,妻子有事做,自己有车开,应该安安稳稳地过平静日子了,可他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寻求机遇,把握时机,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的富民政策深入到祖国的广大农村,给亿万农民带来了致富机遇。春,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大力倡导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建造沼气池。当时,“沼气池”这个词汇对农民来说是第一次听到,非常陌生,大多数有条件的农民对此事都不感兴趣,无论政府怎么动员和举办培训班,结果群众还是不认可,提出了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难点,唯有他的想法与众不同,他认为,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扶持下,作为一个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青年农民就应该大胆地探索,勇敢地创新,他认为建沼气池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既利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林业,又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也可以说利己利民又利国。于是,在多数人的观望下,他敢为人先,是镇第一个申报建设沼气池的人,从此踏上了有现实和深远意义的创业之路,开始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上有父母,下有上学的孩子,生活上虽说不算困难,但并不富裕。在建沼气池的整个过程中,他和家人历尽了千辛万苦,意想不到的来自方方面面的许多困难和挑战都摆在他的面前,资金短缺、生活费用问题都重重压在他的头上。他没有被这么多的困难所压倒,他认为开没有回头箭,创业成功的先例都经历过坎坷不平的路。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勇敢地去面对眼前的困难,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他从此坚定了信心,白天外出打工挣钱,雨天和晚上同家人建池,一干就是半夜,累了就地歇上三五分,腰疼吃上止痛片。上百立方的池土他硬是一锹一镐地清除到池外。从7月开始到5月经过近一年的时间,他投资2万元的沼气池在市农业局、镇委、镇政府的帮助下终于建成,经技术测试合格后投入使用。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当我们问他的创业经历时,他告诉我们说他流过血流过汗就是没有流过泪。

为了使沼气尽早地发挥作用,尽快地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秋,到春他又自筹资金9000多元先后建起了家庭小型酿酒坊和同时能容纳50头猪的育肥猪舍。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了总有回报,在他不懈的努力下,沼气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每天酿出的纯粮精品小烧白酒在当地就供不应求,远近闻名。42头育肥猪膘肥体壮。每年在沼气酿酒、养猪上就可以创收2万元以上,现在正在酝酿实施利用20立方米的沼气池来发展10亩地的无公害蔬菜,降低沼气建设、酿酒、养猪的成本,形成一条沼气—粮食—酒—猪—猪粪—废渣—蔬菜良性大循环,高效益的产业链,既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也有极大的社会效益。

www.daodoc.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他不仅是当地新农村建设中典型的新型农户代表,而且还是难得的进步青年。他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特别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他虽然只是一名重点培养的积极分子,可他时刻按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积极参加组织的各项活动,及时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能够认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党支部鉴于他的一贯表现吸收他为中共预备党员。

至,他先后受到了市、镇两级政府的表彰。

第11篇:职业农民培育典型先进事迹

职业农民引领 共走致富之路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事迹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他不甘心做一辈子农民,于是和很多的年轻人一样踏上了外出打工的征程,想通过打工跳出农门,彻底改变他“农民”这一身份,过上他曾经梦寐以求的“城里人”生活,实现他的最初的人生目标。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他已从当年的打工仔步于中年,日渐成熟,他的人生理想也在发生着变化,他不想再过年复一年的外出打工的生活,想在家乡自主创业,几经思考,最终决定,还是在农业上做文章,没想到,他当上了职业农民,还真干出一番事业来。

他就是****,******镇***村***组人。

万事开头难,做什么呢?想过养猪、种菜、发展食用菌,他找到了***县农业局,农业局领导把他带到***的各个园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学习,最终选择了和***公司合作,发展食用菌产业。决定一经做出,他立即行动,于20***年他从****公司购进***万袋香菇的菌包进行试生产,由***区提供菌包,统一技术指导,产品交售给**区,一个生产周期结束,他除去成本,净赚了4.6万元,这更坚定了他做食用菌的信心和决心。

1

致富的“金钥匙”找到了,他信心百倍。决定与**园区正式合作,扩大规模,依托**园区成熟的品种、技术和市场优势,他进行规模生产。于是他拿出了多年在外打工的全部积蓄100余万元又通过亲朋好友借贷共筹资300万元,在***镇的**村和**村流转土地85亩,建成食用菌生产车间600平方米,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大棚70亩,目前已种植50万袋香菇即将出菇。

通过一年多的发展,他认识到一个产业的成长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够完成的,必须要有一个大的龙头企业为引领,在品种、技术、市场上才能有保障,要有广大的农户参与才能形成规模,否则很难持续发展。他一方面完善自身的生产功能,在**园区的引领支持下,配套菌包装袋、灭菌、点种、养菌等整个生产流程的设施,扩大规模,实现年生产100万袋食用菌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周边农户的引导,通过他的示范带动,为农民提供菌包和技术指导,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到食用菌产业建设中来,计划在三年内带动农户100户发展食用菌200万袋,把这个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也让自己的事业不断壮大。

现在他又回归到了最初的农民,只是现在的这个农民已经成为现代职业农民的领导者。他成为带动全村乃至全镇想依靠食用菌为生财之道,致富之路引路人。

第12篇:农民生态养殖典型先进事迹

房前的鱼塘里,成群的鱼儿在自由自在地遨游;屋后的山上,树林葱茏;屋边的菜地里,西红柿随风摇摆;不远处传来鸽子“咕咕咕”的欢叫声。这是笔者在**市**街道**底村**创办的生态养鸽场看到的景象。

**的老家在**镇**村,初中毕业的她曾打过工、搞过货运,XX年6月,**决心另辟蹊径创业。**有位表姐从养鸽起步,靠辛勤打拼,逐步走上了致富路。**决心也走养鸽致富之路。XX年7月,**东借西凑筹集5万多元钱,买来400对鸽种,租用本镇峡里村空闲旧屋,因陋就简办起了养鸽场。刚开始时,由于缺技术无经验,半年后,许多鸽子得了蛔虫病,出现食欲减退、体质下降和免疫力降低及羽毛散乱等现象,不久便夭折10多只。**一时吓得六神无主。幸亏母亲是位“养鸽能手”,多年在**表姐处帮忙养鸽积累了一些经验,**立即请来母亲帮忙。接着,**一边加强鸽舍卫生及管理工作,一边起早摸黑精心喂养照料。功夫不负有心人,到第二年7月,**就出售鸽种600多对,加上卖鸽蛋等,共收入6万多元,一年后便收回了全部投资,场里存栏鸽子650多对。第三年,她的养鸽收入达8万多元,鸽子存栏量突破700对。

尝到养鸽的甜头后,**从此与鸽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鸽子的繁殖量与日俱增,**又萌生了规模化生态养鸽的念头,但苦于老家鸽舍狭窄场地有限。去年上半年,**走亲访友时发现,**街道**底村养鸽条件得天独厚,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找到**底村党支部书记毛小忠。令**意料不到的是,毛小忠对她的创业设想大力支持,当即放下手中的活,带**踏看养鸽场地,几经辗转,终于为**落实了场地。于是,**投资20多万元,在**街道**底村建起了两幢鸽舍,养起450对鸽子,并又挖了两三个鱼塘养鱼,走上了用鸽粪种玉米、青菜及青饲料,又用玉米喂鸽,用青菜、青饲料喂鱼的生态养殖之路。不久,**又碰到了养鸽场地不够的困难,毛小忠闻讯后,又上门动员一位村民把一幢空置的养猪场租给**养鸽。

**在异乡养鸽坚持走自繁自养和科学生态养殖发展之路,她先后买来了有关书籍、碟片学习,虚心讨教养鸽技术。结果别人养1对鸽收入50元左右,而她每对收入达80多元。到目前止,**养鸽场的鸽子存栏数已达1800多对,鱼塘里养鱼3万多条,已售的鸽蛋及优质鸽种的收入达10万多元。养鸽场步入了生态养殖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第13篇:职业农民培育典型先进事迹

职业农民引领共走致富之路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事迹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

他不甘心做一辈子农民,于是和很多的年轻人一样踏上了外出打工的征程,想通过打工跳出农门,彻底改变他“农民”这一身份,过上他曾经梦寐以求的“城里人”生活,实现他的最初的人生目标。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他已从当年的打工仔步于中年,日渐成熟,他的人生理想也在发生着变化,他不想再过年复一年的外出打工的生活,想在家乡自主创业,几经思考,最终决定,还是在农业上做文章,没想到,他当上了职业农民,还真干出一番事业来。

他就是****,******镇***村***组人。

万事开头难,做什么呢?想过养猪、种菜、发展食用

菌,他找到了***县农业局,农业局领导把他带到***的各个园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学习,最终选择了和***公司合作,发展食用菌产业。决定一经做出,他立即行动,于20***年他从****公司购进***万袋香菇的菌包进行试生产,由***区提供菌包,统一技术指导,产品交售给**区,一个生产周期结束,他除去成本,净赚了4.6万元,这更坚定了他做食用菌的信心和决心。

致富的“金钥匙”找到了,他信心百倍。决定与**园

区正式合作,扩大规模,依托**园区成熟的品种、技术和市场优势,他进行规模生产。于是他拿出了多年在外打工的全部积蓄100余万元又通过亲朋好友借贷共筹资300万元,在***镇的**村和**村流转土地85亩,建成食用菌生产车间600平方米,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大棚70亩,目前已种植50万袋香菇即将出菇。

通过一年多的发展,他认识到一个产业的成长不是一

个人两个人能够完成的,必须要有一个大的龙头企业为引领,在品种、技术、市场上才能有保障,要有广大的农户参与才能形成规模,否则很难持续发展。他一方面完善自身的生产功能,在**园区的引领支持下,配套菌包装袋、灭菌、点种、养菌等整个生产流程的设施,扩大规模,实现年生产100万袋食用菌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周边农户的引导,通过他的示范带动,为农民提供菌包和技术指导,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到食用菌产业建设中来,计划在三年内带动农户100户发展食用菌200万袋,把这个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也让自己的事业不断壮大。

现在他又回归到了最初的农民,只是现在的这个农民

已经成为现代职业农民的领导者。他成为带动全村乃至全镇想依靠食用菌为生财之道,致富之路引路人。

第14篇:超越自我挑战市场,,农民经纪人先进事迹

超越自我挑战市场——农民经纪人孙大成先进事迹材料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具有远大理想,出以坚定的信心,施以努力的奋斗,才有超人的成就。这句话,对临泉县吕寨镇大成蔬菜交易市场创始人孙大成来说,是最恰当不过了。他以执著的追求,不懈的努力,使大成蔬菜交易市场在当今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形下,脱颖而出,勇立潮头,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孙大成,现年35岁,大专文化,农民企业家,县劳动模范,县

六、七届政协委员。2000年以来,连续3年被评为市十佳农民经纪人。孙大成给人的印象是平易、儒雅、豁达、丝毫没有农民经纪人的架子。憨厚、耿直,犹如秋天的一株高粱,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汉子,只是比别人多了一些明智,一分刚毅,一片赤诚。他常说的一句话:“人要讲奉献,不能光想着自己”。自己就是这条信念,使他成为农民增收的“助力器”,成为“天下第一椒”远嫁他乡的“红娘”。2000年以来,年均销售农副产品18万吨,年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农民年均收入700多元。1996年,孙大成带着土里刨金的渴望,带着众乡亲发家致富的期望,先后数次自费南下北上,寻求土里刨金的路子,当他历经磨难后,才发现反季节蔬菜是农民脱贫的方向,于是他带领乡亲致力延秋辣椒的发展,不论白天黑夜,风里雨里都滚爬在大棚里。起初,由于小大小闹,生产的延秋辣椒不仅货俏而价扬,亩均纯收入6000元,到1999年,由于大面积终止,使延秋辣椒卖难问题充分暴露出来,面对一袋袋堆积如山的延秋辣椒,孙大成起初不只所措,当辣椒成堆倒掉仍掉时,心如刀绞的孙大成从中悟出了深刻的道理:光调整结构远不能让农民兄弟奔小康,只有解决卖难问题,才能实现乡亲的小康梦。于是他再次到武汉,天津等农贸市场考察,创办蔬菜交易市场。让农民在小康路上毫无后顾之忧地奋力飞奔。1999年底,孙大成拿出仅有的4万多元积蓄,又以房地产作抵押贷款30万元,创办了孙大成蔬菜交易所,并以月工资1000元的高薪聘请11名能说会道,有经济头脑的、有市场经验的农民奔赴武汉、天津、长春、西安、兰州、等大中城市农贸市场为当地农民找婆家,功夫不负有心人,交易市场成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将本的积累如山的400多吨延秋辣椒销售一空,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农民增收。由于孙大成蔬菜交易市场的创办,彻底解决了农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后顾之忧,强有力的促进了当地反季节大棚蔬菜的发展。2002年,拥有5.1万亩耕地的吕寨镇发展延秋辣椒2万亩,纯收入占人均收入的50%以上,而周边滑集、土坡、及阜南县的会龙乡等乡镇看到吕寨辣椒的经济效益,纷纷发展起延秋辣椒,总面积达20万亩,并以孙大成蔬菜交易市场为依托,将产品纷纷远销他乡。到2003年,孙大成蔬菜交易市场已发展到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仓储12个,总储量达240吨,建立分站12个,共拥有员工36名,拥有各种运输车辆61辆,其中大型集装箱车辆40多辆。并与武汉、长沙、兰州、西宁、哈尔滨等17个大中城市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2003年共销售西瓜23000多吨,延秋辣椒47000吨等,分别占本地总产量的62%、76%。2003年底孙大成蔬菜交易市场与哈尔滨农贸市场合作,将部分延秋辣椒运出塞外,远销俄罗斯赚外汇。此外,该交易市场于2001年5月份购置4台电脑,与省农网信息中心联网,实现农副产品网上销售,去年经农网对外销售西瓜1000多吨,延秋辣椒10000多整吨。目前,孙大成蔬菜交易现场+基地+农户的经济体制,已深得人心,该体制以市场为龙头,以农户为基础,建立稳定的西瓜、延秋辣椒购销活动,同当地农民签订1.5万亩延秋辣椒购销合同,实行青椒1.2元/公斤,红椒1.8元/公斤的保护价。使广大农民避开市场风险,从而获得最大的积极效益,有国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使广大农民彻底告别了沿袭数千年的“麦茬豆、豆茬麦”的种植模式,让小——西瓜——延秋辣椒——一年三熟制的晒地遍地开花。

第15篇:农民致富奔小康先进事迹报告会主持词

农民致富奔小康先进事迹报告会主持词

在“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先进事迹

报告会上的主持词

同志们:

“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在开始。

请全体起立,奏国歌。

请坐下。

我们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先进事迹报告会,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前来

为我们传经送宝的报告团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的欢迎。

根据中宣部的统一要求和省委宣传部的安排,今天上午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局在这里隆重举行“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先进事迹报告会。对这次会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专门作出批示。原创:www.daodoc.com昨天晚上,市委副书记///等领导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亲切会见了报告团全体成员,高度评价了他们的突出业绩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并要求全市上下大力学习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宝贵经验,引导和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我们一定要按照省市委领导的要求,学习好、领会好报告团的先进经验,抓好贯彻落实。我们要把报告团的先进经验带回去,传达给广大的农民群众,促进我市的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报告团是昨天上午在///作了来我省的首场报告后来我市的,今天这场报告是在我省的第二场报告,也是最后一场报告。之后报告团将赴全国部分省市继续进行巡回报告。

今天在主席台就座的报告团成员有:报告团团长、中宣部宣教局副局长张剑同志,副团长、农业部机关党委副书记///同志,//省//县/河村农民//同志,/////同志,/

报告团陪同人员有:省委宣传部///同志,省农业厅机关党委书记///同志。

出席今天报告会并在主席台就座的有市委副书记////同志。

下面向报告团全体同志献花。

参加今天报告会的有市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市直农、林、水系统的机关干部,泰山区、岱岳区农、林、水系统的干部职工和群众代表共同340多人。

“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先进经验报告会现在开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报告团成员为我们作报告。

首先请///同志作报告,他报告的题目是《让农民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请///同志作报告,他报告的题目是《种粮也能致富》;

请////同志作报告,她报告的题目是《牢记党的宗旨,永远做农民致富的领路人》;

请////同志作报告,他报告的题目是《做农民科技致富的引路人》;

请////同志作报告,他报告的题目是《永做群众致富排头兵》;

请///同志作报告,她报告的题目是《带领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请///同志作报告,他报告的题目是《科学种田奔小康》。

下面请市委副书记///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刚才,///书记对这次报告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这次报告会的指导意义,深刻阐述了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台的重要性,并对下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提了要求。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抓好贯彻落实。

(结束语)最后,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报告团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散会。

在“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先进事迹报告上的讲话

(2004年3月28日)

同志们:

刚才,报告团的8位同志为我们作了一场朴实无华、情真意切、生动感人、催人奋进的报告,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鼓舞。他们的事迹和经验虽然各不相同,各有侧重,但他们都长期奋斗在农业第一线,依靠诚实劳动,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他们身上,集中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展现了共产党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高尚情怀。他们是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实践者,是我国亿万农民群众的杰出代表,无愧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

大家知道,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最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连续几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些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如果不尽快扭转这种局面,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且必将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延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我们大家也都知道,在中国,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更是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促进农民增收,事关大局,意义重大,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长期的工作要求;既是重大的经济部下,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近年来,在党中央和省市委的

正确领导下,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克服了重重困难,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农村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就。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50元,增长6。9。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的农业和农村也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三农”问题还比较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快,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我市作为一个农业市,有农业人口378.8万人,占总人口的69.3,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经济强市,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我们一定要以这次报告会为契机,原创:www.daodoc.com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宣传中央和省市委扶持“三农”的有关方针政策,宣传农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重视和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着力营造城乡统筹发展、工农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营造真情关爱农民、真诚对待农民、真心保护农民的良好氛围,营造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的良好氛围,使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要关注“三农”问题,还需要积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农民优秀人才。要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除了认真落实好党的各项政策外,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敢于和善于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引路人和带头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都要认真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积极扶持、关心、爱护和支持农村人才的健康成长,努力营造鼓励人才成长、支持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养,努力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经济强市进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同志们,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全市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现阶段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城乡统筹、保护耕地、稳定粮食、加快调整、增加收入的总体思路,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为开创我市农村工作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经济强市进程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16篇:农民养殖专家致富道路先进事迹

自然真美。悠悠的蓝天,碧波粼粼的水库,一位年过七旬的老者,手持一根藤条,叼一袋烟嘴,双眼盯着羊群悠闲地啃着青草,那布满皱纹的脸舒展开了。他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一位先进的共产党员,更是一名养羊土专家,他就是谢从富老人。住在深山发羊财?“年纪大不要紧,没有文凭也不要紧,没有钱还是不要紧,重要是的你有没有坚定信念和坚韧毅力,能不能听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daodoc.com党和政府的话!”他道出了个中秘密。拥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努力,加上政府的扶持,2007年,**养羊146只,出售90只,获利4.5万元;2008年进一步扩大养殖,达到170只,出栏100余只,收入近7万元;2009年,**继续发展山羊养殖,建立标准示范小区,规模又进一步扩大……受尽贫穷的他终于踏上了养羊致富之路。

百般无奈开始养羊

谢从富老人家住六郎乡六郎关村六组,家有祖孙三代9口人,4个儿子3个是聋哑人,可怜的家庭,生活重担全压在了**的肩头。他曾种过黄姜,挖过药材,跑过小生意,都不曾使他产生贪富之念;小女儿和大儿子出门打工,也是收入微薄。家庭越来越穷,几乎到了绝望的边缘……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与山羊结缘。那是1990年,老伴生病住院欠下外债一千多元,对于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讲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因为不忍心丢掉地里的藤条秸杆,他分喂了亲戚家的两只羊,意外的是,到了年底,两只大肥羊竟卖了八百多元钱,一下子还了一大半欠债。“是羊救了我全家……”**无不感激地说。从此,他便再也没丢下羊。

信心百倍规模养羊

是山羊让**看到了希望。从1991年起他每年都养,少则三四只,多则六七只。不过,养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对他来说也有道不完的苦恼,曾一度想放弃。2006年乡党委书记程骏同志刚到六郎上任,听说了他家的情况后主动找到他,说:“做任何事情,刚开始的时候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不可能一帆风顺,都有一个过程。只要你坚持下来,扩大规模,相信不久就会得到收获。”程书记的话使他又恢复了信心。领导的关怀,如好风送征帆;政府的帮助,似沃土护新苗。2007年全乡大兴养羊产业,为**发展马头羊养殖加足了马力:政府提供的四项资金扶持政策,解决了他养羊资金问题;三项税收的减免政策,为山羊产业打开了绿灯;政府干部的包联给他支撑;畜禽中心的服务更让他学会了技术……**从没有感到干劲是如此的充足。

他立即购回良种马头山羊,实行规模养殖,由以前的几只,几十只,再猛增到100多只。政府包联干部积极上门,帮助他贷款筹措资金,并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帮他建立并规范档案资料管理;畜禽中心的技术人员也主动上门帮助他设计羊栏,选购羊种,传授科学养羊技术。在政府的热心扶持下,2007年他养羊146只,当年出售90只,获利4.5万元,仅一年便摆脱了贫困。在2008全乡经济工作会上,他的成功经验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党委政府给予了嘉奖。在他的带动下,截止目前,六郎关村培植了养羊户50余户,大家争着发“羊”财。

艰苦创业,走上养羊致富之路

高山钟情于跋涉者,创业需要不懈的努力。

虽然年龄偏大,但**说,我一辈子生活在大山里,一生辛劳,一点坎坷和挫折是拦不倒我的。只要人勤劳,就一定能养好羊。别人不敢干,我敢;别人不敢想,我敢;别人怕烦,我不怕。选择了发展马头羊产业,就要坚定不移的搞下去!

发展产业就要有品牌意识,养羊也不例外。不仅要上规模、讲效益,还要在技术上创新,以适应市场要求,做大、做强、做优“马头羊”产业,打造纯自然的绿色品牌。**积极尝试“1235”养羊模式,由传统性粗放式养羊转为现代的科学式养羊,做到“四改变、三推行、两提高”。一改无计划的自然交配为选种选配;二改养杂交羊为本地纯种马头山羊;三改单一栓(放)养为圈养,科学建圈,达到圈舍干燥通风,阳光充足,用水方便;四改一年一次出栏为一年两次,保证适度的饲养密度。推行“每季防疫”措施、推行小公羊早期阉割,以利生长措施、推行秸杆“三贮”(青贮、干贮、微贮)“一化”(氨化)技术处理措施,坚持白天放养,晚间补食之法。同时,提高母羊繁殖率,提高崽羊成活率。实践出真知。经过**艰苦、辛酸的养殖,他的羊长得快、个体壮、肉质嫩、板皮优、口感好、补性大。

2009年,**在外地打工的儿女都回来了,在家专心地发展马头羊养殖。他说:“我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有一只羊就够了,在家养羊既安全又能挣钱……”

在一片绿油油的田地里有一位身穿白褂、头戴草帽的老人,不停地割着青草,对面的小山坡上一群山羊自由自在地啃着青草,不时发出“咩咩”的叫声,老人也跟着吆喝两句,是那样和谐,让人感动。谁又能想到,那位老人今年已经七十三岁了,却养着二三百只马头山羊?因为他正在发着“羊”财。

人道天堂 极道星辰 狂兽真仙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daodoc.com

第17篇:青年农民洪海宇的先进事迹

青年农民洪海宇的先进事迹

在大安市两家子镇同权村有一位远近闻名的笤帚加工大户,他就是年仅29岁的青年农民共产党员——洪海宇。他自1999年开始从事笤帚产业,从一点一滴做起,把一个小笤帚做成了一个大产业。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两家子镇同权村已成为全市有名的大笤帚专业村。

一、扎根农村 开辟致富之路

同权村自然资源十分匮乏,耕地全部是盐碱涝洼地。自然生产条件十分恶劣,农业生产长期在低谷中徘徊,农业产量和效益都十分低下。2000年以前同权村是有名的贫困村,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1998年秋,在部队锻炼了3年的洪海宇复员回乡,为了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他主动放弃到城里工作的机会,只身投入到发展农村经济的大潮之中。他回到家乡以后,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要家乡这块盐碱地上寻找到一条致富之路。经过反复的调查之后他发现盐碱低洼易涝地,比较适合大荛子耐盐碱,抗洪涝的生长特点,而且当地群众很早以前就有种植大荛子的习惯。于是他就在父亲的支持下,把大荛子做为自家种植的主要作物。1999年他种植大荛子1.8公顷,秋后产大荛子5500斤。这些大荛子他一斤也没有外卖,他利用农闲时间向本村的老人们学习扎笤帚的技术,自己加工笤帚。经过整整一个农闲季节的辛苦劳动,他加工笤帚6500余把,出售后仅笤帚一项就收入1万余元。偿到加工笤帚甜头的洪海宇,从此之后就逐年增加大荛子的种植面积,扩大笤帚的加工规模。他的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经过几年的种植他发现本地的大荛子的品种抗逆性弱、产的荛草短、产量低,加工的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较低。于是他又到处寻找新品种,他听说黑龙江省肇源县有优质的大荛子品种,这个品种抗逆性强,培植出来的大荛子,荛草长、产量高,加工成笤帚,在市场上颇受欢迎,就急忙协调资金,购进部分所需的种子,逐步对品种进行更新换代,使大荛子产量大幅度提高。

二、投资办厂、扩大产业规模

为了进一步扩大笤帚的加工规模,2002年洪海宇决定自己投资建立一个小型家庭笤帚加工厂。他投资3万元在自家建起一座占地90平方米的厂房,秋后他又筹集资金5万元,在周边村屯收购大荛子4万余斤,连同自家产的大荛子共计5万斤。他自己加工不过来。他在村里雇佣了5个笤帚加工能手,为他扎笤帚。每把笤帚付给他们加工费0.20元。2002年他共计加工笤帚6万把,销售后去掉加工费,他一冬下来净挣1.5万元,加上自家的大荛子,他共挣3万元。经过这次初试牛刀,他意识到,如果多投一些资金多收购一些大荛子然后长年雇人加工笤帚,笤帚产量上去,收入不就多了吗?于是自2003年起他逐年增加大荛子的收购量,扩大笤帚加工规模。目前,洪海宇笤帚加工厂拥有笤帚加工厂房4座总占地面积360平方米。每年收购大荛子85万斤以上,加工笤帚100多万把,实现纯收入15万元。在他笤帚厂加工笤帚的村民长年加工的就有40多人,而在农闲季节加工笤帚的最多时可达到100多人。

随着笤帚加工规模的扩大,笤帚的销售问题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由于他们本地加工笤帚都是按照***惯。没有什么特色产品和花样产品。市场竞争力差,有时笤帚市场滞销,加工出来的笤帚卖不吃去。洪海宇就到处联系客户,推售自己的笤帚产品。为了切实改善加工工艺,他亲自到大连、,齐齐哈尔等地学习先进的笤帚加工方法。回来之后手把手的教授给工人们。为了拓展销售渠道,他又积极与外界联手,沟通并与河北、河南、江苏、山西等地的客商建立了业务往来。现在只有客户要笤帚,给洪海宇打一个电话,这边就发货,货到后再付款。目前,洪海宇加工的笤帚再也不愁卖了、而且,已经能够运销到全国各地。

三、心系群众,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常言道“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叫富”。他暗下决心,要用他的能力带领大家共同走致富路。同权村大部分是盐碱地,“种粮不打粮、种菜不出钱”是那里的真实写照。于是他就鼓励大家种大荛子。他多次找村民谈心,帮他算好种植大荛子加工笤帚的经济账。通过算账对比,使村民看到了种植大荛子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好的优点,从而激发了大家种植大荛子的积极性。自2003年起同权村的大荛子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自2006年以来,全村330公顷耕地,大荛子面积每年都在300公顷以上,每年产大荛子90万斤,加工大荛子100余万把,实现收入180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500元。

为了增加村民的收入,他还鼓励农户自己加工笤帚,实现自产自加。扶持笤帚加工大户创办笤帚加工厂。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同权村已经形成了家家种植、家家加工的格局。全村建立年加工笤帚50万把以上的笤帚加工厂7家,每年收购大荛子400多万斤,加工笤帚500多万把,创产值1000万元,获利润200万元。村民到笤帚厂加工笤帚收入达到150万元。不仅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入,扩大了笤帚产业规模,而且带动了周边十几个乡镇大荛子产业的发展。目前同权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笤帚产业村,每年销往全国各地的笤帚可达到1000多万把,同权村已经成为全市有名的富裕村。2008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

展望未来,洪海宇壮志满怀,他要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和市场信息, 做大做强笤帚产业,用自己的能力拼搏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他坚信有党的的富民政策的引导,有村党支部的大支持,他一定会带领农民群众走出一条勤劳致富,开拓进取的康庄大道,在社会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谱写下新的篇章。

第18篇:农村信用社主任先进事迹——农民致富的贴心人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农村信用社主任先进事迹——农民致富的贴心人

在**区**镇9个村队,1万多农户中,说起**,没有不知道的。农民们都亲切地称她“武大姑”。农民说,在我们这儿,大姑的称呼比大姨、大姐更亲,大姑是自家人。武大姑时时处处为我们着想,一心一意帮我们致富,是我们的贴心人。

**很普通,近30年里,在**农村信用社,她从接柜员、会计员,一步步地干到主任,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的农民们。光是这5年来,就有2293户农民在她的努力下,得到小额信用贷款的帮助,日子过得更加红火。

在全国农村金融系统,她率领的**农村信用社也是赫赫有名。就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社,2006年6月底存款余额达到19亿元,全年实现利润1300万元,而不良贷款余额70万元,占比仅为0.006%,资产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这样的成绩,令前来考察的中国银监会领导也感到欣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与农民深厚的感情是她不解的情结

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是个健谈的人,但又是个不善表达自己的人。说起**十里八乡的乡情民情,她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说起这些年来和农民们摸爬滚打,看到他们一个个发家致富,安居乐业,她神采飞扬,喜上眉稍;说到市里的一些单位看中她的才能,想挖她回市里工作的时候,她只有一句话,“我舍不得**镇的百姓,这么些年,有感情啊。”

而**镇的农民们,又何尝舍得离开**呢?

2002年春天,**村村民**拿出自己的积蓄,种了40亩优质西瓜。下了种,老何和家人天天早出晚归地忙活。他盘算着,等收了瓜,赚了钱,除了孩子的学费外,再收拾收拾房子。哪想到,瓜秧刚长成,一场冰雹却使他血本无归。

老何愁得只知道坐在地头哭。一家人的生计、儿子上大学的费用全没了着落。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对于老实巴交的农民来说,真不知该怎么爬起来。

**知道了,她去了瓜地,去了老何家。家徒四壁,无力抗灾。从老何家回来,她就决定给何润彦贷款,帮他恢复生产。

没有抵押、不需担保,信用社为何润彦发放了5000元小额信用贷款,同时帮他购买了稻秧,及时将瓜田改种水稻。

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秋后收成很好,共打稻谷5万多斤。从院子里到他家的屋里,全是稻谷。何润彦又发起了愁,这得多会儿才能卖完啊,这回他主动找到武大姑。

那一阵子,来找**的人,总看见她打电话,求一些企业和个体加工户买稻谷。打了50多个电话,托了不少人,总算帮何润彦解决了卖粮的难题,何润彦如期还了5000元贷款。

老何趟过这次难关,家里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好啊,心特好,看着咱农民的难处,就跟自个儿家一样。”说到这些,老何总是忍不住掉泪。

老何并不知道,为了这笔业务,**和信用社的员工搞调研、买稻种、找市场、卖稻谷,忙活了大半年,而信用社的利润仅仅是116元钱的利息。

“我们根在农村,在农民。服务农民,满足农民的需要,是我们职责所在。服务不能求回报。”**说。她这样说,也这样做。她经常走村队、串农户,哪个村队发展生产有困难,哪个农户有危难,她都想方设法,提供帮助。

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2000年,邢方军带着50多户养猪农户,集资兴办了**世纪兴养殖有限公司。场子盖起来,种猪买回来,钱花光了。邢方军每天早上一睁眼,不是为自己的早饭发愁,而是担心猪场里的上千头猪能吃什么。

怎么办啊?“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养殖户在当时靠牲畜抵押得到贷款是不可能的。25岁的邢方军愁死了。东挪西借,还是运转不下去。有的养猪户和**打过交道,知道她人好,建议去找找看。

“我壮着胆子去了。”邢方军回忆。他在门口磨蹭了一上午,不敢进。下午都快下班了,只好硬着头皮进去。

而让这个毛头小伙备感意外、备感温暖、终身难忘的是,**热情直率,没架子,开门见山说事,直截了当表态。“能帮上的,我们尽最大能力去帮你们。”

“想不到啊,转天一大早,大姑就来调查了。”

“农民们不容易,耽误一天,出点闪失,该怎么办?”**说。

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经过调查,信用社很快贷给他们20万元。

“这是一笔救命钱啊!”至今**说起此事,眼睛里仍有些湿润。如今的世纪兴公司,年产值已达3000多万元,发展为**市农业龙头企业。

“**在我们公司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我们特别特别感激她。2002年,企业走过第一个周期。我们买了两箱水果,送到信用社,但硬是让大姑给退回来了。这么几年,她没吃过我们一顿饭。从**身上,我不光学到了做事的道理,也学会怎样去做人。”朴实的**,在**的感召下,带动起1600多户周边农户共同致富。这让**着实感到欣慰。

像这样的故事,在**镇举不胜举,一抓一大把。

**镇是菜田区,蔬菜品种多,四季长青,80%的农户从事蔬菜生产。**精心组织信贷资金,积极支持菜篮子工程。仅2001年就为菜农发放贷款2111万元,光欢坨村农工商公司全年就实现收入1300万元,利润300万元,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农民**等5户联办养鸡场,由于规模小,技术不过关,不但没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赚到钱,还欠了一屁股债。**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请镇政府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一起到该户搞调查,协调由镇里出技术,信用社出贷款帮他们渡过难关。如今,养鸡场每年能赚10万元。

2002年大年三十,何庄村有六户农民遭了火灾,家里的用品都烧坏了,损失惨重。**听说后十分着急,当即号召党团员、积极分子捐款2000元送到受灾户手中。

每逢年节,**都要组织员工到镇政府养老院去帮老人干活、做卫生,并送去食品、衣服、被子和慰问金。她还组织员工,与蓟县希望小学建立联系,每年定期资助慰问……

**一心想着农民,一心为了农民,群众说她和大家是“特别自然的亲情”,是一家人。她帮了大家,觉得这是份内的事,群众却忘不了她和信用社。富起来的农民,无论走多远的路,都要把钱存到**的信用社。**甚至动员与他公司有关系的上千农户,在**信用社开户存钱。

**感慨地说,老百姓醇厚啊,你给他5分,他给你10分。

靠创新赢得自身发展和地方经济繁荣

6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熟悉**的人知道,多年基层工作锻炼,使她的眼光更有市场意识,而农业经营的高风险,使她有胆量,敢创新,勇于求变。**总是对村队和企业的领导们说,墨守陈规没有出路,好日子是守不住的,是闯出来的。所以,在她的鼓动支持下,**镇的几家农业企业都抓住良机获得发展。

赵沽里村邻近外环线,村里想把蔬菜批发交易中心和综合批发市场做大做强,搞蔬菜出口加工项目。但资金不足,不敢动手。**了解到情况后,调研论证,认为有发展前景,主动提出帮助解决资金,说服村里大胆干。

两年来,**信用社累计发放贷款4600万元,支持民权门批发交易中心和金钟河蔬菜贸易中心,使之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两个交易中心已拥有总资产2。6亿元,年创利税2000多万元,年成交额达50亿元。一跃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并带动**区2000多农户进行蔬菜交易。看着赵沽里村越来越富裕,带动更多农户致富,**心里特别高兴。

本着这样的思路,**和**信用社以创新的方式,积极支持村镇产业调整,几年来,他们与地方政府共同策划,先后建立起以粮油、蔬菜等8家物流配货和商贸中心,带动了3470户农户的蔬菜生产和1320户农户的运输产业。实现了地方发展、农民致富、信用社增盈7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的“三赢”局面,开创了金融市场新领域。

看到自己在基层开展实践取得的成功,**很受鼓舞。她体会到农村信用社,一定要融入地方发展的思路中,大胆为农民增收想办法,提早介入,以创新的手法做工作,只要大家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块儿使,就一定会有结果。

**在发展,市区在延伸,**镇9个村队中,有5个村队已经城市化,许多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外来人口、外来商户日渐增多。新情况、新形势,农村信用社怎么应对?**把挑战看作是信用社发展的机遇。

她大胆创新,把农村信用工程的成功经验嫁接到城区。她与**市物流货运中心紧密合作,在物流业的商户中开展信用工程建设,创建了全国第一家“箱式”信用共同体。

也就是说,将物流中心视为一个行政村,以管委会为载体,组成有信用社、管委会、商户代表多方参加的信用商户评审小组,对辖区商户逐户进行信用等级、授信额度的评定。信用社最终以此为依据发放商户小额贷款和联保贷款。

8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在**物流货运中心,**带人逐户走访,以9项指标对经营者进行综合评定。评定出信用商户286户,共发放贷款12656万元。这些信用商户不用抵押,不用担保,仅凭一个小小的信用证就能及时拿到信用社的贷款,还可以享受利率优惠。

此举受到商户们的好评。“现在搞物流,资金周转快,需求量较大,自有资金总不够用,到银行贷款,条件又不具备。信用社和物流中心这么一联合创新,真是太方便了。”从事西北地区货代业务的张连成深有感触。去年一年,资金顺畅了,多赚了好几万。

物流中心老总非常佩服**的胆识。因为有了资金保障,物流中心又吸引了来自全国各省市20多家新客户入驻。看到客户们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物流中心干脆把位置最好的六间房子全都让给了信用社。

**这一创新之招,实现了物流货运中心、商户、信用社的多赢,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也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改革做出了有益探索。这一举措得到市政府、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领导的充分肯定,上海、广东等21个省市的金融单位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和**信用社的这一经验也在被誉为“适合城郊型经济的**模式”。

9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初战告捷,**又紧锣密鼓,经过半年多精心培育,**新温州商贸城信用共同体成立,新评定出120家信用商户,信用社给他们发放贷款1380万元,支持他们发展。

这些原籍大都在江浙地区的商户激动地说,多年来我们在外经营,很少有获得贷款的机会,人家把我们当外乡人,不信任我们。为拆借资本,每年要付出高昂的利息。**把我们当自家人,以诚相待,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要诚实守信,合法经营,把“信用商户”打造成致富的金字招牌。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和**信用社的实践证明,在城乡结合部,开展信用共同体工作是把农村和城区两大优势结合,实现互动、互利、协调发展的好办法。对城区农村信用社扩展市场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降低经营风险,反哺农业小额贷款,有非常显著的成效。”**市农村信用联社负责人如是称赞。

同事们深知,创新的思路不是拍拍脑袋就能轻松想出来的。要有对农民的深厚感情,要对农村金融业务相当熟悉,还要对经济形势有准确把握。看着容易做着难,在实际操作中,还要防范风险,对于从事金融工作的人来说,这是需要勇气的。

创新无止境。**现在常思考的问题是,在坚持支农主市场的前10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提下,如何拓宽农村信用社服务城区经济的路子?**觉得这个方程式还有很多的解法。**信用社的探索,并不是标准答案,而只是一种可供借鉴的解题思路。他们还要继续探索和尝试。

农民的需要就是最大的责任

**经常说:“农民把钱存在这儿,我就要对农民负责,让农民放心;党把我放在这儿,我就得对党负责,让党放心。”**信用社的服务是没得挑、没得比。多年来,农民们不管是田里来,还是城里归,不管是存款取款,还是不存款不取钱,坐一坐,歇一歇,员工们都热情相待,跟家里人一样。

因为农民起得早,信用社就每天提前营业,因为农民没有节假日,信用社也没有节假日。一切从农民的需要出发,让农民满意。

欢坨村的赵景旺,经营冷食所用的塑料包装纸,卖冰棍的小贩把零币交给冷饮厂,冷饮厂又把零币交给赵景旺。久而久之,一分、二分、一角、一元的散币竟存了16麻袋。一袋硬币数额不足2000元,但一个人却无法搬动它。

赵景旺找了好几家银行,人家都嫌麻烦。**知道后,主动承揽了这个事儿。员工们整整清点了3天,才将零币点算清楚,总共141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万元。

谁知仅隔了一日,赵景旺就将钱取走了。看着一沓沓一百元的整票,赵景旺感动地说:“存零你们不烦,取整钱你们也痛快,我没啥报答的,以后把钱都存在你们这儿”。

**地区十里八村的农民、卖鱼的、卖菜的、卖冰棍的、甚至卖破烂的都来这儿存钱。

信用社收存零散钱的事口口相传不胫而走,多年来,这消息越传越远,全**一半的零钞散币都集中在**信用社,甚至北京的商户也跑到这儿来存散币,仅点算工作,每天至少用3个人工。

“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责任。”对到这项费时费力不赢利的业务,**这样表态。

这些年,一些金融机构成了违法违纪的高风险区。**则说:“信用社的存款来自农民,决不能酒杯一举,政策放宽;决不能以贷款的权利搞不正之风,使老百姓的血汗钱受到损失”。

1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为百姓管好钱、用好钱,责任重大。**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只要是农民急需的、符合信贷规定的,她用最短的时间送到农民手中;不符合规定的,坚决不贷,谁说也不行。为这,她没少得罪人。但她心怀坦荡,一笑置之。

清白是信用社主任必须坚守的职业和道德底线。**的原则是,一朝沾水湿鞋将会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决不给别人怀疑自己清白的机会。多年来,她从未接受过客户宴请和礼品,先后退回购物卡、有价证券和现金合计15万多元,保证手中权力的干净运行。

而对于信贷清收工作,**也自创一套。对于不讲信誉的人,**不给他留情面。但一般也不与欠贷人对簿公堂,更多地靠自己的工作,乡里乡亲的,为什么要走到那一步呢?

对于欠贷户,她的办法是,信用社组成班子,人人穿上西服,扎好领带,到他家里去做工作,左邻右舍都来观看。欠款人不愿在乡邻面前丢脸,很快将钱还回。而对于难啃的硬骨头,**则亲自出马。有钱不还贷,在**镇是绝对行不通的。

欢坨村一纸制品厂欠贷款本息6万多元,信贷员多次催收也不见成效。**亲自带领信贷人员去找。到了厂里,门卫说老板在家里,她当即接通了老板家的电话。在电话中**要求与老板面谈,对方答应1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了。但三分钟后赶到老板家时,他已经躲了起来。

员工们都很生气,纷纷建议回去起诉算了,不跟他费这个事。

**对大家说:“你们都回去,我在这儿等他,他不见我,我就不回去!”就这样,**一直在老板家门口等到晚上,水也没喝一口。

老板终于被感动了,悄悄溜出来说:“**,我真对不住你,请你放心回吧,明天我一定把钱一分不少地送到社里去。”

**喜欢两个字:和谐。这些年,她与**的农民们朝夕相处,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有时候,村队有些解不开的疙瘩,就请她出面。而她也不推辞,愿意用自己的力量,调解一些份外的事,使大家和和美美的过日子。她把这些闲杂事,当成自己的责任。“咱还是党员呢!”她总这么说。

有个村把地卖给一家开发商,前边热热闹闹,可后边闹起了矛盾,开发商就拖欠了村里的款。村民则把开发商建的小区四周都挖了沟。房子卖不了,钱回不来,开发商急得直蹦,找了很多人协调,村民不让步,事情就僵在那儿。开发商找到**,**二话没说,来到现场。

“先把沟填上!”农民们见是**,相信她,就按她的话去做。

1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赶紧卖房还款!”她又叮嘱开发商。

房子卖了,开发商乐了,还了钱,村民也乐了。两家握手言好。

**是个不顾家的人。孩子从小到大,她没接送过一次。丈夫知道,她的时间都被工作没收了。每天早5点起床,6点多就得出发去上班,经常晚上

7、8点才能回家;一年到头很少有休息日,特别是五

一、十

一、元旦、春节更没有休息的日子。

除去工作,**想得最细致的,是她的团队。逢年过节,她为每人准备3份礼品:父母、公婆,自家各一份。她甚至“过分”地要求员工每月拿出收入的10%孝敬父母、公婆。她甚至吓唬个别青年员工,如果她发现有人没有做到,她就让会计从工资中扣除后“代交”。

**就是这样,自家的事儿一点儿也顾不上,但员工们的大事小情她都一一负责:婚丧嫁娶她考虑得周到;员工的生日,她不忘送上礼物;员工家人生病,她去探望;员工家里有矛盾,她去化解……大家怎能不敬佩这样的共产党员,怎能不拥戴这样的领导?

员工们特别服**,虽然她的批评经常很严厉,处罚时也毫不手软,但大家知道,她的确心很软。去年,当得知**镇何庄村、孙庄村1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遭受雹灾时,她组织全体员工捐款3000元,送到受灾严重的村民手中。

**就是这样一个闲不住的人,整天忙里忙外,累得腰酸腿疼。可谁也没有听过她有一句埋怨的话。相反,她在劳累中感受到一种快乐。助人的快乐,创新的快乐,奉献的快乐。

**以她的行动赢得了职工和群众的真心拥护。在**镇,处处都能感受到信用社和农民群众之间浓浓的鱼水深情。

“武主任从内心深处爱别人,爱社会。她是一个有责任心、值得尊敬的的好人。”

群众的评价,朴素,真切。

大德无碑,大象无形。

谁心中装着群众,群众就把他刻上心碑。

这是最简单的真理。

16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17

第19篇:农村信用社主任先进事迹——农民致富的贴心人

**很普通,近30年里,在**农村信用社,她从接柜员、会计员,一步步地干到主任,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的农民们。光是这5年来,就有2293户农民在她的努力下,得到小额信用贷款的帮助,日子过得更加红火。

在全国农村金融系统,她率领的**农村信用社也是赫赫有名。就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社,2006年6月底存款余额达到19亿元,全年实现利润1300万元,而不良贷款余额70万元,占比仅为0.006%,资产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这样的成绩,令前来考察的中国银监会领导也感到欣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与农民深厚的感情是她不解的情结

**是个健谈的人,但又是个不善表达自己的人。说起**十里八乡的乡情民情,她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说起这些年来和农民们摸爬滚打,看到他们一个个发家致富,安居乐业,她神采飞扬,喜上眉稍;说到市里的一些单位看中她的才能,想挖她回市里工作的时候,她只有一句话,“我舍不得**镇的百姓,这么些年,有感情啊。”

而**镇的农民们,又何尝舍得离开**呢?

2002年春天,**村村民**拿出自己的积蓄,种了40亩优质西瓜。下了种,老何和家人天天早出晚归地忙活。他盘算着,等收了瓜,赚了钱,除了孩子的学费外,再收拾收拾房子。哪想到,瓜秧刚长成,一场冰雹却使他血本无归。

老何愁得只知道坐在地头哭。一家人的生计、儿子上大学的费用全没了着落。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对于老实巴交的农民来说,真不知该怎么爬起来。

**知道了,她去了瓜地,去了老何家。家徒四壁,无力抗灾。从老何家回来,她就决定给何润彦贷款,帮他恢复生产。

没有抵押、不需担保,信用社为何润彦发放了5000元小额信用贷款,同时帮他购买了稻秧,及时将瓜田改种水稻。

秋后收成很好,共打稻谷5万多斤。从院子里到他家的屋里,全是稻谷。何润彦又发起了愁,这得多会儿才能卖完啊,这回他主动找到武大姑。

那一阵子,来找**的人,总看见她打电话,求一些企业和个体加工户买稻谷。打了50多个电话,托了不少人,总算帮何润彦解决了卖粮的难题,何润彦如期还了5000元贷款。

老何趟过这次难关,家里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好啊,心特好,看着咱农民的难处,就跟自个儿家一样。”说到这些,老何总是忍不住掉泪。

老何并不知道,为了这笔业务,**和信用社的员工搞调研、买稻种、找市场、卖稻谷,忙活了大半年,而信用社的利润仅仅是116元钱的利息。

“我们根在农村,在农民。服务农民,满足农民的需要,是我们职责所在。服务不能求回报。”**说。她这样说,也这样做。她经常走村队、串农户,哪个村队发展生产有困难,哪个农户有危难,她都想方设法,提供帮助。

2000年,邢方军带着50多户养猪农户,集资兴办了**世纪兴养殖有限公司。场子盖起来,种猪买回来,钱花光了。邢方军每天早上一睁眼,不是为自己的早饭发愁,而是担心猪场里的上千头猪能吃什么。

怎么办啊?“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养殖户在当时靠牲畜抵押得到贷款是不可能的。25岁的邢方军愁死了。东挪西借,还是运转不下去。有的养猪户和**打过交道,知道她人好,建议去找找看。

“我壮着胆子去了。”邢方军回忆。他在门口磨蹭了一上午,不敢进。下午都快下班了,只好硬着头皮进去。

而让这个毛头小伙备感意外、备感温暖、终身难忘的是,**热情直率,没架子,开门见山说事,直截了当表态。“能帮上的,我们尽最大能力去帮你们。”

“想不到啊,转天一大早,大姑就来调查了。”

“农民们不容易,耽误一天,出点闪失,该怎么办?”**说。

经过调查,信用社很快贷给他们20万元。

“这是一笔救命钱啊!”至今**说起此事,眼睛里仍有些湿润。如今的世纪兴公司,年产值已达3000多万元,发展为**市农业龙头企业。

“**在我们公司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我们特别特别感激她。2002年,企业走过第一个周期。我们买了两箱水果,送到信用社,但硬是让大姑给退回来了。这么几年,她没吃过我们一顿饭。从**身上,我不光学到了做事的道理,也学会怎样去做人。”朴实的**,在**的感召下,带动起1600多户周边农户共同致富。这让**着实感到欣慰。

像这样的故事,在**镇举不胜举,一抓一大把。

**镇是菜田区,蔬菜品种多,四季长青,80%的农户从事蔬菜生产。**精心组织信贷资金,积极支持菜篮子工程。仅2001年就为菜农发放贷款2111万元,光欢坨村农工商公司全年就实现收入1300万元,利润300万元,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农民**等5户联办养鸡场,由于规模小,技术不过关,不但没赚到钱,还欠了一屁股债。**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请镇政府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一起到该户搞调查,协调由镇里出技术,信用社出贷款帮他们渡过难关。如今,养鸡场每年能赚10万元。

2002年大年三十,何庄村有六户农民遭了火灾,家里的用品都烧坏了,损失惨重。**听说后十分着急,当即号召党团员、积极分子捐款2000元送到受灾户手中。

每逢年节,**都要组织员工到镇政府养老院去帮老人干活、做卫生,并送去食品、衣服、被子和慰问金。她还组织员工,与蓟县希望小学建立联系,每年定期资助慰问„„

**一心想着农民,一心为了农民,群众说她和大家是“特别自然的亲情”,是一家人。她帮了大家,觉得这是份内的事,群众却忘不了她和信用社。富起来的农民,无论走多远的路,都要把钱存到**的信用社。**甚至动员与他公司有关系的上千农户,在**信用社开户存钱。

**感慨地说,老百姓醇厚啊,你给他5分,他给你10分。

靠创新赢得自身发展和地方经济繁荣

熟悉**的人知道,多年基层工作锻炼,使她的眼光更有市场意识,而农业经营的高风险,使她有胆量,敢创新,勇于求变。**总是对村队和企业的领导们说,墨守陈规没有出路,好日子是守不住的,是闯出来的。所以,在她的鼓动支持下,**镇的几家农业企业都抓住良机获得发展。

赵沽里村邻近外环线,村里想把蔬菜批发交易中心和综合批发市场做大做强,搞蔬菜出口加工项目。但资金不足,不敢动手。**了解到情况后,调研论证,认为有发展前景,主动提出帮助解决资金,说服村里大胆干。

两年来,**信用社累计发放贷款4600万元,支持民权门批发交易中心和金钟河蔬菜贸易中心,使之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两个交易中心已拥有总资产2。6亿元,年创利税2000多万元,年成交额达50亿元。一跃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并带动**区2000多农户进行蔬菜交易。看着赵沽里村越来越富裕,带动更多农户致富,**心里特别高兴。

本着这样的思路,**和**信用社以创新的方式,积极支持村镇产业调整,几年来,他们与地方政府共同策划,先后建立起以粮油、蔬菜等8家物流配货和商贸中心,带动了3470户农户的蔬菜生产和1320户农户的运输产业。实现了地方发展、农民致富、信用社增盈的“三赢”局面,开创了金融市场新领域。

看到自己在基层开展实践取得的成功,**很受鼓舞。她体会到农村信用社,一定要融入地方发展的思路中,大胆为农民增收想办法,提早介入,以创新的手法做工作,只要大家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块儿使,就一定会有结果。

**在发展,市区在延伸,**镇9个村队中,有5个村队已经城市化,许多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外来人口、外来商户日渐增多。新情况、新形势,农村信用社怎么应对?**把挑战看作是信用社发展的机遇。

她大胆创新,把农村信用工程的成功经验嫁接到城区。她与**市物流货运中心紧密合作,在物流业的商户中开展信用工程建设,创建了全国第一家“箱式”信用共同体。

也就是说,将物流中心视为一个行政村,以管委会为载体,组成有信用社、管委会、商户代表多方参加的信用商户评审小组,对辖区商户逐户进行信用等级、授信额度的评定。信用社最终以此为依据发放商户小额贷款和联保贷款。

在**物流货运中心,**带人逐户走访,以9项指标对经营者进行综合评定。评定出信用商户286户,共发放贷款12656万元。这些信用商户不用抵押,不用担保,仅凭一个小小的信用证就能及时拿到信用社的贷款,还可以享受利率优惠。

此举受到商户们的好评。“现在搞物流,资金周转快,需求量较大,自有资金总不够用,到银行贷款,条件又不具备。信用社和物流中心这么一联合创新,真是太方便了。”从事西北地区货代业务的张连成深有感触。去年一年,资金顺畅了,多赚了好几万。

**这一创新之招,实现了物流货运中心、商户、信用社的多赢,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也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改革做出了有益探索。这一举措得到市政府、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领导的充分肯定,上海、广东等21个省市的金融单位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和**信用社的这一经验也在被誉为“适合城郊型经济的**模式”。

初战告捷,**又紧锣密鼓,经过半年多精心培育,**新温州商贸城信用共同体成立,新评定出120家信用商户,信用社给他们发放贷款1380万元,支持他们发展。

这些原籍大都在江浙地区的商户激动地说,多年来我们在外经营,很少有获得贷款的机会,人家把我们当外乡人,不信任我们。为拆借资本,每年要付出高昂的利息。**把我们当自家人,以诚相待,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要诚实守信,合法经营,把“信用商户”打造成致富的金字招牌。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和**信用社的实践证明,在城乡结合部,开展信用共同体工作是把农村和城区两大优势结合,实现互动、互利、协调发展的好办法。对城区农村信用社扩展市场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降低经营风险,反哺农业小额贷款,有非常显著的成效。”**市农村信用联社负责人如是称赞。

同事们深知,创新的思路不是拍拍脑袋就能轻松想出来的。要有对农民的深厚感情,要对农村金融业务相当熟悉,还要对经济形势有准确把握。看着容易做着难,在实际操作中,还要防范风险,对于从事金融工作的人来说,这是需要勇气的。

创新无止境。**现在常思考的问题是,在坚持支农主市场的前提下,如何拓宽农村信用社服务城区经济的路子?**觉得这个方程式还有很多的解法。**信用社的探索,并不是标准答案,而只是一种可供借鉴的解题思路。他们还要继续探索和尝试。

农民的需要就是最大的责任

**经常说:“农民把钱存在这儿,我就要对农民负责,让农民放心;党把我放在这儿,我就得对党负责,让党放心。”**信用社的服务是没得挑、没得比。多年来,农民们不管是田里来,还是城里归,不管是存款取款,还是不存款不取钱,坐一坐,歇一歇,员工们都热情相待,跟家里人一样。

因为农民起得早,信用社就每天提前营业,因为农民没有节假日,信用社也没有节假日。一切从农民的需要出发,让农民满意。

欢坨村的赵景旺,经营冷食所用的塑料包装纸,卖冰棍的小贩把零币交给冷饮厂,冷饮厂又把零币交给赵景旺。久而久之,一分、二分、一角、一元的散币竟存了16麻袋。一袋硬币数额不足2000元,但一个人却无法搬动它。

赵景旺找了好几家银行,人家都嫌麻烦。**知道后,主动承揽了这个事儿。员工们整整清点了3天,才将零币点算清楚,总共14万元。

谁知仅隔了一日,赵景旺就将钱取走了。看着一沓沓一百元的整票,赵景旺感动地说:“存零你们不烦,取整钱你们也痛快,我没啥报答的,以后把钱都存在你们这儿”。

**地区十里八村的农民、卖鱼的、卖菜的、卖冰棍的、甚至卖破烂的都来这儿存钱。

信用社收存零散钱的事口口相传不胫而走,多年来,这消息越传越远,全**一半的零钞散币都集中在**信用社,甚至北京的商户也跑到这儿来存散币,仅点算工作,每天至少用3个人工。

“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责任。”对到这项费时费力不赢利的业务,**这样表态。

这些年,一些金融机构成了违法违纪的高风险区。**则说:“信用社的存款来自农民,决不能酒杯一举,政策放宽;决不能以贷款的权利搞不正之风,使老百姓的血汗钱受到损失”。

为百姓管好钱、用好钱,责任重大。**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只要是农民急需的、符合信贷规定的,她用最短的时间送到农民手中;不符合规定的,坚决不贷,谁说也不行。为这,她没少得罪人。但她心怀坦荡,一笑置之。

清白是信用社主任必须坚守的职业和道德底线。**的原则是,一朝沾水湿鞋将会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决不给别人怀疑自己清白的机会。多年来,她从未接受过客户宴请和礼品,先后退回购物卡、有价证券和现金合计15万多元,保证手中权力的干净运行。

而对于信贷清收工作,**也自创一套。对于不讲信誉的人,**不给他留情面。但一般也不与欠贷人对簿公堂,更多地靠自己的工作,乡里乡亲的,为什么要走到那一步呢?

对于欠贷户,她的办法是,信用社组成班子,人人穿上西服,扎好领带,到他家里去做工作,左邻右舍都来观看。欠款人不愿在乡邻面前丢脸,很快将钱还回。而对于难啃的硬骨头,**则亲自出马。有钱不还贷,在**镇是绝对行不通的。

欢坨村一纸制品厂欠贷款本息6万多元,信贷员多次催收也不见成效。**亲自带领信贷人员去找。到了厂里,门卫说老板在家里,她当即接通了老板家的电话。在电话中**要求与老板面谈,对方答应了。但三分钟后赶到老板家时,他已经躲了起来。

员工们都很生气,纷纷建议回去起诉算了,不跟他费这个事。

**对大家说:“你们都回去,我在这儿等他,他不见我,我就不回去!”就这样,**一直在老板家门口等到晚上,水也没喝一口。

老板终于被感动了,悄悄溜出来说:“**,我真对不住你,请你放心回吧,明天我一定把钱一分不少地送到社里去。”

**喜欢两个字:和谐。这些年,她与**的农民们朝夕相处,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有时候,村队有些解不开的疙瘩,就请她出面。而她也不推辞,愿意用自己的力量,调解一些份外的事,使大家和和美美的过日子。她把这些闲杂事,当成自己的责任。“咱还是党员呢!”她总这么说。

有个村把地卖给一家开发商,前边热热闹闹,可后边闹起了矛盾,开发商就拖欠了村里的款。村民则把开发商建的小区四周都挖了沟。房子卖不了,钱回不来,开发商急得直蹦,找了很多人协调,村民不让步,事情就僵在那儿。开发商找到**,**二话没说,来到现场。

“先把沟填上!”农民们见是**,相信她,就按她的话去做。

“赶紧卖房还款!”她又叮嘱开发商。

房子卖了,开发商乐了,还了钱,村民也乐了。两家握手言好。

**是个不顾家的人。孩子从小到大,她没接送过一次。丈夫知道,她的时间都被工作没收了。每天早5点起床,6点多就得出发去上班,经常晚上

7、8点才能回家;一年到头很少有休息日,特别是五

一、十

一、元旦、春节更没有休息的日子。

除去工作,**想得最细致的,是她的团队。逢年过节,她为每人准备3份礼品:父母、公婆,自家各一份。她甚至“过分”地要求员工每月拿出收入的10%孝敬父母、公婆。她甚至吓唬个别青年员工,如果她发现有人没有做到,她就让会计从工资中扣除后“代交”。

**就是这样,自家的事儿一点儿也顾不上,但员工们的大事小情她都一一负责:婚丧嫁娶她考虑得周到;员工的生日,她不忘送上礼物;员工家人生病,她去探望;员工家里有矛盾,她去化解„„大家怎能不敬佩这样的共产党员,怎能不拥戴这样的领导?

员工们特别服**,虽然她的批评经常很严厉,处罚时也毫不手软,但大家知道,她的确心很软。去年,当得知**镇何庄村、孙庄村遭受雹灾时,她组织全体员工捐款3000元,送到受灾严重的村民手中。

**就是这样一个闲不住的人,整天忙里忙外,累得腰酸腿疼。可谁也没有听过她有一句埋怨的话。相反,她在劳累中感受到一种快乐。助人的快乐,创新的快乐,奉献的快乐。

**以她的行动赢得了职工和群众的真心拥护。在**镇,处处都能感受到信用社和农民群众之间浓浓的鱼水深情。

“武主任从内心深处爱别人,爱社会。她是一个有责任心、值得尊敬的的好人。”

群众的评价,朴素,真切。

大德无碑,大象无形。

谁心中装着群众,群众就把他刻上心碑。

这是最简单的真理。

第20篇:农村信用社主任先进事迹——农民致富的贴心人

在**区**镇9个村队,1万多农户中,说起**,没有不知道的。农民们都亲切地称她“武大姑”。农民说,在我们这儿,大姑的称呼比大姨、大姐更亲,大姑是自家人。武大姑时时处处为我们着想,一心一意帮我们致富,是我们的贴心人。

**很普通,近30年里,在**农村信用社,她从接柜员、会计员,一步步地干到主任,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的农民们。光是这5年来,就有2293户农民在她的努力下,得到小额信用贷款的帮助,日子过得更加红火。

在全国农村金融系统,她率领的**农村信用社也是赫赫有名。就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社,2006年6月底存款余额达到19亿元,全年实现利润1300万元,而不良贷款余额70万元,占比仅为0.006%,资产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这样的成绩,令前来考察的中国银监会领导也感到欣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与农民深厚的感情是她不解的情结

**是个健谈的人,但又是个不善表达自己的人。说起**十里八乡的乡情民情,她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说起这些年来和农民们摸爬滚打,看到他们一个个发家致富,安居乐业,她神采飞扬,喜上眉稍;说到市里的一些单位看中她的才能,想挖她回市里工作的时候,她只有一句话,“我舍不得**镇的百姓,这么些年,有感情啊。”

而**镇的农民们,又何尝舍得离开**呢?

2002年春天,**村村民**拿出自己的积蓄,种了40亩优质西瓜。下了种,老何和家人天天早出晚归地忙活。他盘算着,等收了瓜,赚了钱,除了孩子的学费外,再收拾收拾房子。哪想到,瓜秧刚长成,一场冰雹却使他血本无归。

老何愁得只知道坐在地头哭。一家人的生计、儿子上大学的费用全没了着落。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对于老实巴交的农民来说,真不知该怎么爬起来。

**知道了,她去了瓜地,去了老何家。家徒四壁,无力抗灾。从老何家回来,她就决定给何润彦贷款,帮他恢复生产。

没有抵押、不需担保,信用社为何润彦发放了5000元小额信用贷款,同时帮他购买了稻秧,及时将瓜田改种水稻。

秋后收成很好,共打稻谷5万多斤。从院子里到他家的屋里,全是稻谷。何润彦又发起了愁,这得多会儿才能卖完啊,这回他主动找到武大姑。

那一阵子,来找**的人,总看见她打电话,求一些企业和个体加工户买稻谷。打了50多个电话,托了不少人,总算帮何润彦解决了卖粮的难题,何润彦如期还了5000元贷款。

老何趟过这次难关,家里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好啊,心特好,看着咱农民的难处,就跟自个儿家一样。”说到这些,老何总是忍不住掉泪。

老何并不知道,为了这笔业务,**和信用社的员工搞调研、买稻种、找市场、卖稻谷,忙活了大半年,而信用社的利润仅仅是116元钱的利息。

“我们根在农村,在农民。服务农民,满足农民的需要,是我们职责所在。服务不能求回报。”**说。她这样说,也这样做。她经常走村队、串农户,哪个村队发展生产有困难,哪个农户有危难,她都想方设法,提供帮助。

2000年,邢方军带着50多户养猪农户,集资兴办了**世纪兴养殖有限公司。场子盖起来,种猪买回来,钱花光了。邢方军每天早上一睁眼,不是为自己的早饭发愁,而是担心猪场里的上千头猪能吃什么。

怎么办啊?“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养殖户在当时靠牲畜抵押得到贷款是不可能的。25岁的邢方军愁死了。东挪西借,还是运转不下去。有的养猪户和**打过交道,知道她人好,建议去找找看。

“我壮着胆子去了。”邢方军回忆。他在门口磨蹭了一上午,不敢进。下午都快下班了,只好硬着头皮进去。

而让这个毛头小伙备感意外、备感温暖、终身难忘的是,**热情直率,没架子,开门见山说事,直截了当表态。“能帮上的,我们尽最大能力去帮你们。”

“想不到啊,转天一大早,大姑就来调查了。”

“农民们不容易,耽误一天,出点闪失,该怎么办?”**说。

经过调查,信用社很快贷给他们20万元。

“这是一笔救命钱啊!”至今**说起此事,眼睛里仍有些湿润。如今的世纪兴公司,年产值已达3000多万元,发展为**市农业龙头企业。

“**在我们公司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我们特别特别感激她。2002年,企业走过第一个周期。我们买了两箱水果,送到信用社,但硬是让大姑给退回来了。这么几年,她没吃过我们一顿饭。从**身上,我不光学到了做事的道理,也学会怎样去做人。”朴实的**,在**的感召下,带动起1600多户周边农户共同致富。这让**着实感到欣慰。

像这样的故事,在**镇举不胜举,一抓一大把。

**镇是菜田区,蔬菜品种多,四季长青,80%的农户从事蔬菜生产。**精心组织信贷资金,积极支持菜篮子工程。仅2001年就为菜农发放贷款2111万元,光欢坨村农工商公司全年就实现收入1300万元,利润300万元,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农民**等5户联办养鸡场,由于规模小,技术不过关,不但没赚到钱,还欠了一屁股债。**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请镇政府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一起到该户搞调查,协调由镇里出技术,信用社出贷款帮他们渡过难关。如今,养鸡场每年能赚10万元。

2002年大年三十,何庄村有六户农民遭了火灾,家里的用品都烧坏了,损失惨重。**听说后十分着急,当即号召党团员、积极分子捐款2000元送到受灾户手中。

每逢年节,**都要组织员工到镇政府养老院去帮老人干活、做卫生,并送去食品、衣服、被子和慰问金。她还组织员工,与蓟县希望小学建立联系,每年定期资助慰问……

**一心想着农民,一心为了农民,群众说她和大家是“特别自然的亲情”,是一家人。她帮了大家,觉得这是份内的事,群众却忘不了她和信用社。富起来的农民,无论走多远的路,都要把钱存到**的信用社。**甚至动员与他公司有关系的上千农户,在**信用社开户存钱。

**感慨地说,老百姓醇厚啊,你给他5分,他给你10分。

靠创新赢得自身发展和地方经济繁荣

熟悉**的人知道,多年基层工作锻炼,使她的眼光更有市场意识,而农业经营的高风险,使她有胆量,敢创新,勇于求变。**总是对村队和企业的领导们说,墨守陈规没有出路,好日子是守不住的,是闯出来的。所以,在她的鼓动支持下,**镇的几家农业企业都抓住良机获得发展。

赵沽里村邻近外环线,村里想把蔬菜批发交易中心和综合批发市场做大做强,搞蔬菜出口加工项目。但资金不足,不敢动手。**了解到情况后,调研论证,认为有发展前景,主动提出帮助解决资金,说服村里大胆干。

两年来,**信用社累计发放贷款4600万元,支持民权门批发交易中心和金钟河蔬菜贸易中心,使之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两个交易中心已拥有总资产2。6亿元,年创利税2000多万元,年成交额达50亿元。一跃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并带动**区2000多农户进行蔬菜交易。看着赵沽里村越来越富裕,带动更多农户致富,**心里特别高兴。

本着这样的思路,**和**信用社以创新的方式,积极支持村镇产业调整,几年来,他们与地方政府共同策划,先后建立起以粮油、蔬菜等8家物流配货和商贸中心,带动了3470户农户的蔬菜生产和1320户农户的运输产业。实现了地方发展、农民致富、信用社增盈的“三赢”局面,开创了金融市场新领域。

看到自己在基层开展实践取得的成功,**很受鼓舞。她体会到农村信用社,一定要融入地方发展的思路中,大胆为农民增收想办法,提早介入,以创新的手法做工作,只要大家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块儿使,就一定会有结果。

**在发展,市区在延伸,**镇9个村队中,有5个村队已经城市化,许多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外来人口、外来商户日渐增多。新情况、新形势,农村信用社怎么应对?**把挑战看作是信用社发展的机遇。

她大胆创新,把农村信用工程的成功经验嫁接到城区。她与**市物流货运中心紧密合作,在物流业的商户中开展信用工程建设,创建了全国第一家“箱式”信用共同体。

也就是说,将物流中心视为一个行政村,以管委会为载体,组成有信用社、管委会、商户代表多方参加的信用商户评审小组,对辖区商户逐户进行信用等级、授信额度的评定。信用社最终以此为依据发放商户小额贷款和联保贷款。

在**物流货运中心,**带人逐户走访,以9项指标对经营者进行综合评定。评定出信用商户286户,共发放贷款12656万元。这些信用商户不用抵押,不用担保,仅凭一个小小的信用证就能及时拿到信用社的贷款,还可以享受利率优惠。

此举受到商户们的好评。“现在搞物流,资金周转快,需求量较大,自有资金总不够用,到银行贷款,条件又不具备。信用社和物流中心这么一联合创新,真是太方便了。”从事西北地区货代业务的张连成深有感触。去年一年,资金顺畅了,多赚了好几万。

物流中心老总非常佩服**的胆识。因为有了资金保障,物流中心又吸引了来自全国各省市20多家新客户入驻。看到客户们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物流中心干脆把位置最好的六间房子全都让给了信用社。

**这一创新之招,实现了物流货运中心、商户、信用社的多赢,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也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改革做出了有益探索。这一举措得到市政府、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领导的充分肯定,上海、广东等21个省市的金融单位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和**信用社的这一经验也在被誉为“适合城郊型经济的**模式”。

初战告捷,**又紧锣密鼓,经过半年多精心培育,**新温州商贸城信用共同体成立,新评定出120家信用商户,信用社给他们发放贷款1380万元,支持他们发展。

这些原籍大都在江浙地区的商户激动地说,多年来我们在外经营,很少有获得贷款的机会,人家把我们当外乡人,不信任我们。为拆借资本,每年要付出高昂的利息。**把我们当自家人,以诚相待,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要诚实守信,合法经营,把“信用商户”打造成致富的金字招牌。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和**信用社的实践证明,在城乡结合部,开展信用共同体工作是把农村和城区两大优势结合,实现互动、互利、协调发展的好办法。对城区农村信用社扩展市场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降低经营风险,反哺农业小额贷款,有非常显著的成效。”**市农村信用联社负责人如是称赞。

同事们深知,创新的思路不是拍拍脑袋就能轻松想出来的。要有对农民的深厚感情,要对农村金融业务相当熟悉,还要对经济形势有准确把握。看着容易做着难,在实际操作中,还要防范风险,对于从事金融工作的人来说,这是需要勇气的。

创新无止境。**现在常思考的问题是,在坚持支农主市场的前提下,如何拓宽农村信用社服务城区经济的路子?**觉得这个方程式还有很多的解法。**信用社的探索,并不是标准答案,而只是一种可供借鉴的解题思路。他们还要继续探索和尝试。

农民的需要就是最大的责任

**经常说:“农民把钱存在这儿,我就要对农民负责,让农民放心;党把我放在这儿,我就得对党负责,让党放心。”**信用社的服务是没得挑、没得比。多年来,农民们不管是田里来,还是城里归,不管是存款取款,还是不存款不取钱,坐一坐,歇一歇,员工们都热情相待,跟家里人一样。

因为农民起得早,信用社就每天提前营业,因为农民没有节假日,信用社也没有节假日。一切从农民的需要出发,让农民满意。

欢坨村的赵景旺,经营冷食所用的塑料包装纸,卖冰棍的小贩把零币交给冷饮厂,冷饮厂又把零币交给赵景旺。久而久之,一分、二分、一角、一元的散币竟存了16麻袋。一袋硬币数额不足2000元,但一个人却无法搬动它。

赵景旺找了好几家银行,人家都嫌麻烦。**知道后,主动承揽了这个事儿。员工们整整清点了3天,才将零币点算清楚,总共14万元。

谁知仅隔了一日,赵景旺就将钱取走了。看着一沓沓一百元的整票,赵景旺感动地说:“存零你们不烦,取整钱你们也痛快,我没啥报答的,以后把钱都存在你们这儿”。

**地区十里八村的农民、卖鱼的、卖菜的、卖冰棍的、甚至卖破烂的都来这儿存钱。

信用社收存零散钱的事口口相传不胫而走,多年来,这消息越传越远,全**一半的零钞散币都集中在**信用社,甚至北京的商户也跑到这儿来存散币,仅点算工作,每天至少用3个人工。

“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责任。”对到这项费时费力不赢利的业务,**这样表态。

这些年,一些金融机构成了违法违纪的高风险区。**则说:“信用社的存款来自农民,决不能酒杯一举,政策放宽;决不能以贷款的权利搞不正之风,使老百姓的血汗钱受到损失”。

为百姓管好钱、用好钱,责任重大。**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只要是农民急需的、符合信贷规定的,她用最短的时间送到农民手中;不符合规定的,坚决不贷,谁说也不行。为这,她没少得罪人。但她心怀坦荡,一笑置之。

清白是信用社主任必须坚守的职业和道德底线。**的原则是,一朝沾水湿鞋将会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决不给别人怀疑自己清白的机会。多年来,她从未接受过客户宴请和礼品,先后退回购物卡、有价证券和现金合计15万多元,保证手中权力的干净运行。

而对于信贷清收工作,**也自创一套。对于不讲信誉的人,**不给他留情面。但一般也不与欠贷人对簿公堂,更多地靠自己的工作,乡里乡亲的,为什么要走到那一步呢?

对于欠贷户,她的办法是,信用社组成班子,人人穿上西服,扎好领带,到他家里去做工作,左邻右舍都来观看。欠款人不愿在乡邻面前丢脸,很快将钱还回。而对于难啃的硬骨头,**则亲自出马。有钱不还贷,在**镇是绝对行不通的。

欢坨村一纸制品厂欠贷款本息6万多元,信贷员多次催收也不见成效。**亲自带领信贷人员去找。到了厂里,门卫说老板在家里,她当即接通了老板家的电话。在电话中**要求与老板面谈,对方答应了。但三分钟后赶到老板家时,他已经躲了起来。

员工们都很生气,纷纷建议回去起诉算了,不跟他费这个事。

**对大家说:“你们都回去,我在这儿等他,他不见我,我就不回去!”就这样,**一直在老板家门口等到晚上,水也没喝一口。

老板终于被感动了,悄悄溜出来说:“**,我真对不住你,请你放心回吧,明天我一定把钱一分不少地送到社里去。”

**喜欢两个字:和谐。这些年,她与**的农民们朝夕相处,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有时候,村队有些解不开的疙瘩,就请她出面。而她也不推辞,愿意用自己的力量,调解一些份外的事,使大家和和美美的过日子。她把这些闲杂事,当成自己的责任。“咱还是党员呢!”她总这么说。

有个村把地卖给一家开发商,前边热热闹闹,可后边闹起了矛盾,开发商就拖欠了村里的款。村民则把开发商建的小区四周都挖了沟。房子卖不了,钱回不来,开发商急得直蹦,找了很多人协调,村民不让步,事情就僵在那儿。开发商找到**,**二话没说,来到现场。

“先把沟填上!”农民们见是**,相信她,就按她的话去做。

“赶紧卖房还款!”她又叮嘱开发商。

房子卖了,开发商乐了,还了钱,村民也乐了。两家握手言好。

**是个不顾家的人。孩子从小到大,她没接送过一次。丈夫知道,她的时间都被工作没收了。每天早5点起床,6点多就得出发去上班,经常晚上

7、8点才能回家;一年到头很少有休息日,特别是五

一、十

一、元旦、春节更没有休息的日子。

除去工作,**想得最细致的,是她的团队。逢年过节,她为每人准备3份礼品:父母、公婆,自家各一份。她甚至“过分”地要求员工每月拿出收入的10%孝敬父母、公婆。她甚至吓唬个别青年员工,如果她发现有人没有做到,她就让会计从工资中扣除后“代交”。

**就是这样,自家的事儿一点儿也顾不上,但员工们的大事小情她都一一负责:婚丧嫁娶她考虑得周到;员工的生日,她不忘送上礼物;员工家人生病,她去探望;员工家里有矛盾,她去化解……大家怎能不敬佩这样的共产党员,怎能不拥戴这样的领导?

员工们特别服**,虽然她的批评经常很严厉,处罚时也毫不手软,但大家知道,她的确心很软。去年,当得知**镇何庄村、孙庄村遭受雹灾时,她组织全体员工捐款3000元,送到受灾严重的村民手中。

**就是这样一个闲不住的人,整天忙里忙外,累得腰酸腿疼。可谁也没有听过她有一句埋怨的话。相反,她在劳累中感受到一种快乐。助人的快乐,创新的快乐,奉献的快乐。

**以她的行动赢得了职工和群众的真心拥护。在**镇,处处都能感受到信用社和农民群众之间浓浓的鱼水深情。

“武主任从内心深处爱别人,爱社会。她是一个有责任心、值得尊敬的的好人。”

群众的评价,朴素,真切。

大德无碑,大象无形。

谁心中装着群众,群众就把他刻上心碑。

这是最简单的真理。

《农民先进事迹.doc》
农民先进事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