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先进事迹

2020-06-27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农民工先进事迹

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交流材料

中铁大桥局八公司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项目部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是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项目部钢梁架设作业队的一名普通工班长,受八公司工会委托,我还是作业队农民工工会的工会主席,同时还是一名光荣的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

2013年3月,经八公司工会推荐,我很荣幸的被评为????先进个人,这离不开公司和同事们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公司给予我们工作机会,为我们搭建展现当代农民工能力的舞台;公司员工和农民工兄弟们与我们共同挥洒汗水,为建设东水门长江大桥共同努力,所以“先进个人”这个荣誉不是我个人的荣誉,是公司、是工会、是我们农民工兄弟们一起努力得来的荣誉。

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是轨道6号线跨越长江连接南岸区与渝中区的一座特大跨城市桥梁,是重庆市重点工程项目。大桥采用独特的天梭形桥塔,塔高172.61米,大桥造型轻盈美观,但施工难度极大。

自2012年7月项目处于架梁高峰期开始,我便在该项目从事钢梁架设工作,受公司工会委托,同时还担任作业队工会主席和项目部群安员。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认真做好农民工工会工作和安全生产监督工作。

要想当好一名安全生产监督员必须要具备三种素质:一是勤学苦干;二是不怕得罪人;三是有责任心。

在生产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还要对工作在一线上的战友负责任。作为项目部群安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一是勤学苦干。勤学苦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做好监督安全工作的基础。工作认真,对钢梁架设每一个节段、每一个杆件的重量要非常清楚,对每一个杆件起吊吊点更是要了如指掌。我们的工作就是重复,今天重复明天的工作,下个月重复上个月的工作,日复一日必然会让人感觉枯燥乏味,我们只有转变心态让自己爱上这项工作,那么工作就是一种享受,每天都会过得很充实,使生活都充满阳光。

二是不怕得罪人。不怕得罪人是当好监督员的首要条件。对于安全意识薄弱的同志,要敢于直接批评,对于工人不论关系亲疏远近,一律平等,严格批评纠正。

三是有责任心。责任心是做好监督员的基本要培训求,只有责任心强,安全意识强,才能干好本职,提升本职。俗话说安全无小事,这是完全正确的。坚持每天第一个到工地,查看一下当天工作环境是否安全,是否还存在安全隐患,对于每次吊装,要亲自检查钢丝绳有无损坏。工作之外还要检查氧气和乙炔瓶的距离是否满足安全要求。高栓施拧作业,是高空作业,有一定的危险,我便会一再叮嘱要求各位作业人员正确佩戴安全帽,高挂低用使用安全带。每天下班走在最后,并把所有的电器设备存在防雨棚下,断掉所有电源,防止人触电以及电器因雨烧坏或者起火。每天还要利用休息时间做好安全记录,

对于每一个记录的安全隐患逐一解决,不拖、不耗,必要的时候和工人一起商量共同出主意,想办法。

作为农民工工会主席,要切实关心农民工兄弟,只有为农民工兄弟办实事,才能提高农民工兄弟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为项目的安全优质快速推进提供保障。做好农民工工会工作,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关心农民工兄弟的安全。人身安全于任何人都是最基本、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点,对于在施工现场发现未戴安全帽或者安全带的,在批评之后在进行教育,使其真正认识到采取安全措施不仅是对工作负责、对集体负责,更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每天会检查安全网,对发现的漏洞及时安排工人进行更换,绝对不留遗憾。临边没有防护的,绝对不安排工人去作业,为他人的生命负责。

其次要关心农民工兄弟的工作。上班前,总会挤出时间,给所有的弟兄们来个班前五分钟,总结昨天的工作,指出昨天的危险源,哪些同志触犯了高压线,哪些同志处于危险的边缘,同时又对当天工作做出安排。

再次要关心农民工兄弟的健康。由于我们工作性质的关系,高空作业必须要小心谨慎,所以每天我都会先了解工人的身体状态,看其是否适合当天安排的工作内容。同时,还要随时注意农民工的心里波动和情绪变化,帮助他们解决出现的困难,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让农民工兄弟在工作岗位上安心工作。

最后要关心农民工兄弟的成长。在项目部工会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农民工工会作用,积极农民工兄弟学习,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安全宣传教育,不断地提高公众的安全生产意识,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宣传到位、落实到位,把项目部安全目标措施执行到位,形成人人替安全着想,人人对安全负责,人人为安全努力的局面。

我们只有更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俗的成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东水门长江大桥钢梁架设全过程未出现一次安全事故,既保证了工人的人身安全,又实现了工程建设管理的目标,提前半年实现钢梁合龙,。

推荐第2篇:关爱农民工先进事迹

关爱农民工先进事迹

农民工,作为中国的新兴力量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农民工的各方面待遇却一直一大社会问题。市政,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参与者,自然少不了农民工的身影,在日常的施工中,公司的领导将对农民工的关爱体现到了实际的行动中去。

作为工程施工科的科长,琚红伟同志深知农民工与我们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完工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日常的工作中,对农民工的关爱成为我们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对农民工的关爱影响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农民工的职业健康问题一直是上千农民家庭和社会的困扰,对于我们市政工程来讲,最大的问题就是施工粉尘,我们直接针对农民工的安康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尽量做到保持工地现场的湿度,勤叫洒水车在工作施工现场洒水,这样就保证了农民工不至于吸入太多的灰尘,农民工兄弟知道这一情况之后,无不对我们的环保措施交口陈赞。

安全是工程施工中的重中之重,只有以人为本才能体现出一个企业的人文价值,针对这个问题,琚红伟科长就工程施工科现状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制度,包括每日、每周的安全检查,以及安全设备的配备包括反光背心、打夯手套等,特别是在安全用电方面,坚决实施“一机一闸一保护”,不让工人因为我们施工人员的疏忽而受伤。与

此同时,经常给农民工召开安全会议,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用他们自己的行为保证个人的人身安全。

琚红伟科长深知,仅仅做到以上的工作是不够的,要使农民工真真切切寻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就要在对他们的生活状况充分的了解和关爱,对于家庭困难的职工给予一定的帮助。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公司领导组织相关人员对农民工进行慰问,使他们强烈感受到了他们对于这个社会的重要性,也提高了他们自己对于未来生活的信心。

关爱农民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民生大计,在日益增长的农民工群体中,许许多多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包括农民工的各种保险以及福利待遇,对于这些问题,除了我们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之外,我们企业的领导也要加以重视,这个改变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在琚红伟科长的带领下,我们会一同为农民工争取最大的利益,让他们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让他们真正感觉到他们是社会的主人,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存在的价值。

推荐第3篇:十佳农民工先进事迹

十佳农民工先进事迹

赖和理,重庆永川人,年仅22岁。2007年毕业于永川第六中学。2008年进入焱炼公司一直从事维修安装工作,现任维修安装组组长。

一、勤奋好学,努力进取

对于一个刚踏入工作岗位,没有任何经验的农村娃来说,能够进入公司工作,学习维修安装工作,他深感自己专业技能的欠缺,懂得了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于是在认真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饱读书籍,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文化素质,才能在这个行业中立足,做一个合格的务工者。

从此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只要领导交办的事情全部完成,从来不说一个“不”字,对他来说,做事就是他学习技能的教科书。在工作中主动向同事请教,不懂就问。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能独立操作了。经过他自己的艰苦奋斗,终于掌握了过硬的维修技术。勤奋、踏实肯干、积极上进,在同事中树立了很好的口碑。由于工作突出,在2011年被推选为维修安装组组长,共有组员13名。

二、爱岗敬业,攻坚克难

由于其工作认真,技术过硬,公司将二期新增的8000T油压机、3150T水压机、1600T水压机、Φ5米环锻机、80T行车的安装工作全部托付于该班组。作为此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倍感压力,因为这些设备耗资几亿元,公司的命都搭在这些设备上,容不得半点马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间就是金钱。设备迟一天投产,公司就会少一份收入、多一份订单流失。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但是他没有气馁,将压力化作动力,更加勤奋学习,主动向技术人员学习相关知识,挑起了重担率领班组成员,按期完成了任务。

2011年公司下达指标,要求其在3个月内完成8000T油压机主体安装工作。在接到任务后,首先召开了班组动员大会,为成员加油打气。由于班组成员大多年龄比自己大,工龄比自己长,不免有人闲言碎语。他以身作则,以理服人,千方百计解决。安装期间正是酷暑时期,为了避开中午的高温作业,他主动向公司申请将作息时间进行调整,将原早上8:00的上班时间调整为7:00,每天保证8小时工作时间外,还要坚持加班到21:00。在3个月的安装期间,每天工作时间达到12个小时以上,连续3个月没有休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提前完成了安装工作,因此班组成员获得了每人3000元的奖励。

作为公司安全员的他,虽然每天早会都要强调安全第一,但是他还是不放心,害怕出现工伤事故。为此与公司安全部门协商,建议班组与公司签订安全协议。这一建议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认可,并在公司内得到了推广,所有的班组均与公司签订了安全协议。这一办法使员工得到物质刺激,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2011年全年中该班组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因此获得了公司2000元的经济奖励,被评为“零事故班组”。

由于公司实际需要,安装80T行车时需要将原空行改为地行,面对这一技术难题,赖和理同志随同技术人员一起钻研、修改图纸,不断地更改改造方案,起早贪黑、不分上下班,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改造及安装工作,并按期投入了使用。

由于我们的维修安装工人,基本都是农民工,半路出家,没有受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全凭借自己积累的经验和自学来不断跟上新型设备的进度。因此在工作中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

三、乐于助人、奉献社会

在每次公司组织的捐款活动中,他都能主动表率,奉献自己的微薄力量。仅2011年就3次向职工伸出援助之手。因为他知道,作为一名农民工能够公司学到技术,少不了同事的帮助、公司的教导,也就不会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因此,他抱着一颗回报社会的心。 2012年3月4日上午六点左右,睡梦中的他接到同事王佑辉打来的电话,说是林峰山燃起了大火。得知情况后立即拨打119报警,并上报公司领导。马上召集同事同公司领导赶往上上救火,协助119进行了2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将火扑灭。为国家减少了损失。此事得到了119的称赞,同时也被同事传为佳话。

推荐第4篇:优秀农民工先进事迹

优秀农民工先进事迹

他视工作岗位为服务企业、奉献社会的平台,力争将平凡工作做到极致。他的工作职责就是为蓝特商贸城三大市场2万平方米的绿化带浇水、修剪,2万钵盆景换钵保鲜,每年修剪、浇水的绿化带面积达400万平方米,置换花盆近百万盆,用辛勤的付出换来了市场绿化带常绿、盆景常鲜,进而扮靓了城市,被誉为“绿的使者”。

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注意总结,积累了丰富的园艺工作经验。他总结的“依土质施肥五法”、“观植株巧浇水法”、“盆景造型十大技巧”等,得到荆州园艺同行的高度赞许,并多次被同行邀请参加现场演示,被誉为无师自通的“园艺师”。

他善于琢磨,积极寻找良策改进工作。以前绿化带浇水,采取的是水管喷灌法,既浪费水,又浪费人力,他感到很痛心。经过反复试验,他设计制作出莲篷头细喷法浇花车。工作效率提高了65%,用水节约了40%。仅此一项,每年为企业节省开支15万余元。他处处为企业着想,时时为企业操心,通过修旧利废、节省外请人工等方式,累计为企业节省开支20万余元。

他把为群众服务、为农民工维权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通过设立“农民工维权联系箱”、人大议案等形式,反映农民工的困难和要求,求得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帮助。他提出的农民工五大保险、农民工子女上学收缴借读费和农民工素质教育、技能培训等议案,得到了区人大、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组织专班进行深入调查,并拿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

1、组织灵活就业人员进社保。目前沙市区已有12462名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了养老保险,其中农民工2462人,1373人参加了医保,其中农民工占%。

2、专门在沙市区设立农民工子弟学校,禁止学校对农民工子女收取任何形式的借读费、插班费等,使农民工子女与城镇子女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和城市教育资源。

××同志,男,1970年10月24日生,现在××区××*社区朝阳家电维修中心工作,任××区“外来务工人员工会”主席。XX年4月,他被团市委等部门授予第四届“××市优秀进城务工青年”荣誉称号,他的事迹被刊登在XX年5月8日的《长江日报》上。XX年6月又被××市杰出(优秀)进城务工青年评审委员会授予第五届“××-

市优秀进城务工青年”荣誉称号,XX年5月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XX年4月被××区授予“十佳外来务工人员”、XX年11月“建功湖北优秀农民工”20名候选人之一、XX年1月××市十大明星党员、XX年5月获第五届“××青年五四奖章标兵”、XX年11月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

1989年春节刚过,他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满怀憧憬和理想,离开故乡,来到一直向往又陌生的大城市——××。转眼已18个年头了,在许多热心××人的帮助下,使他走进了知识的殿堂:是党的好政策,使他逐步脱贫致富,走向小康;是组织的培养,使他赢得了崇高的荣誉。他是一个农村娃,成长为家电维修行业的技术骨干,靠一技之长走街串巷服务于千家万户。他每一次进步无不渗透着自己艰辛的汗水和成功的喜悦,更凝结着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厚爱。

一、勤奋好学,努力进取

刚到××,经人介绍,他被安排到冶金工业部××冶金建筑研究所当临时电器修理工。说实在的,从农村出来的他,在老家虽然参加过电器维修短期培训班,维修小电器还可以,但在大都市就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他深感自己知识的欠缺,懂得了科学文化的重要。于是,他决心在认真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文化素质,更能胜任家电维修这项工作,做一个合格的务工者。 『 1 』『 2 』『 3 』『 4 』

从此,只要有空,他就钻进书店学习家电维修知识,买不起书,就在书店里看,有时边看边抄,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单位领导见他如此刻苦,设法为他提供便利条件,创造学习机会,并且与单位图书馆理员打招呼,他需要什么书就尽力为我提供什么书,他先后通读电器类修理书籍一百多本。就这样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到一年基本上可以独立操作了。因为学习刻苦,工作认真,他被单位推荐到××空军后勤部队的家电维修店进修家电维修技术,这对他来说是个机遇,更是个挑战。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更 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是应接不暇,对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更加严格,后来又经热心人的介绍,他拜武科大机电研究室教授黄诚为师,对他总言传身教,只要是知道的黄教授都毫不保留地教给××,使他如鱼得水,技术提高的更快了。为向黄教授讨教,他总是一大早就等在他家门口,为了不影响黄教授休息,一直等到屋里有了动静才会敲门入室,常常一等就是几个小时。夏天还好说,冬天可就“惨”了,手冻得像发面包子,但一想到能从黄教授那里获取知识,再多的辛苦和付出也都微不足道了,一次,天正下着雪,修电视时遇到一个即急迫又棘手的难题,他在黄教授家门口不知道等了多久,才见到黄教授。当时他的手、脚已经不听使唤了,但经黄教授的耐心解答,顷刻之间使他感到全身温暖如春。在求知路上,其间的点点滴滴和热心快肠××人的帮助不胜枚举!就是在这许许多多的热心××人的帮助下,他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终于掌握了过硬的家电维修技术。

二、诚心以待,热情相助

经过他自己的艰苦奋斗,终于掌握了过硬的维修技术。他在激动兴奋之余没有忘记社会各界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并深深地懂得没有他们的帮助和关心,将一事无成。于是,在维修电器时,无论是公家的还是个人的,他都坚持技术上精益求精,价格上公平合理,尽最大努力让每个客户满意,事事处处以“顾客至上,信誉第一”为宗旨,检修电器从不马虎,故障判断准确性力争达到100%,这是他给自己定下的指标,每次遇到电器的主件损坏,如:彩电显像管、电冰箱和空调的压缩机,都会反复测量,各种检测手段并用,慎重、再慎重,他知道这将是决定电器是否有修理价值的关键指数,也是对电器生产大家负责,更是为用户负责。不光是在这方面,有时因季节原因,电器操作不当,比如说:冰箱夏季不停机,有些只有把温控开关调低就可以解决问题,冬天室温比较低,冰箱不起动,只要把温度补偿开关打开,就能正常工作了,遇到这方面问题他就会对用户讲解清楚,教会他们怎样正确操作,始终坚持也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工作。

他时常告诫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有益的人。曾给他帮助的建研所,不管单位还是职工,只要一声招呼,都会挤出时间去帮忙,每次单位,见到他的人都会咨询家电方面的问题,就可能被几家请去维修或调试,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不光是对此一家。有次,武科大幼儿园

的胡园长打电话求助,说蒸饭车在使用中突然坏了,如果不及时修好,全园的小朋友和老师中午吃饭就成问题,了解情况后,正在汉口采购电器配件的他立即打的直接赶到幼儿园,以最快的速度排除故障,确保小朋友按时进餐。余家头中原酒店的大冰柜坏了,正赶上第二天要办婚宴,如果不及时修好,酒店将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不说,还要耽误客户的婚宴。当时天已经很晚了-『 1 』『 2 』『 3 』『 4 』

,别的修理店都关门下班了,这可急坏了酒店的上上下下,他们辗转找到了××,那天晚上他正在发着高烧,连晚饭都吃不进,闻听此事二话不说就去了,妻子跟在车后又心疼又生气,直说不要命了,那次修好冰柜后人被烧的糊里糊涂的,到底是怎么回来的他也不知道,第二天酒店经理亲自上门道谢,久久拉着他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XX年,百年难遇的高温袭击××,没有空调,简直就无法生存,偏偏这时建二口口香烧烤城大厅的十匹空调不能正常工作了,“他本着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的服务宗旨,接受了任务,为了不影响烧烤城第二天的正常营业,白天冒着酷暑陪同不懂行的经理挑选了合适的机组,晚上八点钟开始投入抢修工作,直抢修到凌晨四点,最终恢复了机组的正常工作,经理看着他满脸的汗和熬红的双眼,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拍拍他的肩,并竖起了大拇指。XX年10月,他凭着过硬的技术应聘到翠园社区朝阳维修中心工作,这使他为人民服务的范围更大了。

三、乐于奉献、回报社会

修理家电,既是他谋生的手段,也是他回报社会的一种快乐方式,于是,决心用我的一技之长,服务社区,回报社会。我主动与红卫路街“老来乐”敬老院联系,为老人们多次义务修理电视机、收音机、电风扇等各种电器,老人们见到我不知道有多高兴。XX年“五一”长假期间,他打算和儿子一起到东湖去玩,这时接到敬老院王院长打来电话说:“敬老院的电视机突然坏了,能不能过来帮忙修一下”。他一口答应了,忙活了一上午,才把电视修好,这时,老人们不约而同的鼓起掌来。XX年8月份,××的天气异常炎热,当得知敬老院没有冰箱用,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的“中意牌”冰箱送到了敬老院,老人得知有冰箱用了,笑得合不拢嘴。那一刻,他深深体会到助人为乐的莫大幸福。

XX年春节,他主动与翠园社区五户特困职工家庭结为帮困对子,买来米和油送到他们家中,让他们能够渡过一个祥和喜庆的节日,使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的大家庭的温暖,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从1989年至今,他多次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3月5日雷锋纪念日”、“五一青年节”、“党员义务奉献日”及其他志愿者活动。为了参加这些公益活动,虽然个人经济上有些损失,但是能义务为广大居民服务,他感到快乐和满足。这些年来,他为残疾人、军烈属、特困职工、孤寡老人、老红军、敬老院等弱势人群义务维修电器达一千多件,少收维修费达3万余元。“金钱固然重要,但帮助别人使我精神上更加充实。”

四、爱心无限,亲情牵手

认识他的人都说:“王师傅不但电器修得好,还有颗善良的心”。1999年1月5日他终身难忘的日子。他与往常一样上门修理电器,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一个月大的被人遗弃的女婴,在多方打听父母无果的情况下,决心收养她。别人见他待她比待自己的亲生儿子还要亲,觉得不理解,××确说:“我总觉得,她太不幸了,就因为性别差异使她被遗弃,她是无辜的,人的生命应被珍重,无论我生活再艰辛,再苦再累,我都义无反顾地善待这个小生命,不能让她弱小的生命就此凋谢,蒙受到任何欺侮和歧视,尽可能让她享有同龄人一样的关爱,有一个温暖的家。哪怕有一天她的亲生父母领走她,我也同样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小姑娘现在聪明可爱,在健康的成长。[1][2][3][4]

在荣获××区十佳农民工、建功湖北十佳农民工侯选人后,一心挂念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区总工会、××区劳动局和红卫路街的支持与帮助下,他自筹资金6万余元创办了“××农民工之家”,XX年 9月12日上午在临江公园内正式挂牌开张。

“××区农民工之家”实行农民工自愿参与和相互服务的会员制度,主要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及农民工子女提供休闲娱乐、学习培训、信息中介、婚姻介绍、维权咨询服务;每月12日定为“农民工奉献日”,届时将免费为农民工修理家电、理发、进行健康及法律咨询等;每月举办一次农民工联谊会,搭建农民工展示自我,相互交流与沟通的平台;节假日、寒暑假期间,组织志愿者为农民工之女提供学习援助。

XX年3月20日又在全区率先成立了“××区外来务工人员工会”, ××同志当选为工会主席。

农民工之家成立后开展了健康知识讲座一次,参加人数300余人次,为困难农民工捐物捐衣XX多件,××捐了两台电视机,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心心火义教之家”利用节假日义务为农民工子女辅导学习,100余人次,多次开展文艺演出,免费提供棋、牌、球类活动400余人次。在他的带领下,开展为农民工维权工作,为马国富等农民工讨回拖欠工资和因工伤医药费共计9万多元。

党和政府给予他一个进城务工者如此高的荣誉,这更坚定了他做好本职工作为××的“四个文明”建设增砖添瓦坚定信心和决心。

××同志感慨的说:“今后,我要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帮助别人,回报社会,为社会的更加和谐尽一份微薄之力。”

我们祝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祝××的明天更加美好!

(1)(2)(3)(4)

推荐第5篇:十佳农民工先进事迹

农民工先进事迹

高希海,辽宁省庄河市城山镇人,现年44岁。1989年毕业于庄河中学。2008年进入腾达公司一直从事建筑施工脚手架工作,现任辽宁腾达建筑有限公司项目部施工员。

一、勤奋好学,努力进取

对于一个刚踏入工作岗位,没有任何经验的农村娃来说,能够进入公司工作,学习建筑脚手架安装工作,成为一名合格建筑架工,他深感自己专业技能的欠缺,懂得了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于是在认真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饱读书籍,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文化素质,才能在这个行业中立足,做一个合格的务工者。

从此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只要领导交办的事情全部完成,从来不说一个“不”字,对他来说,做事就是他学习技能的教科书。在工作中主动向同事请教,不懂就问。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能独立操作了。经过他自己的艰苦奋斗,终于掌握了过硬的脚手架安装技术。勤奋、踏实肯干、积极上进,在同事中树立了很好的口碑。由于工作突出,在2013年被公司推选为项目部施工员。

二、爱岗敬业,攻坚克难

由于其工作认真,技术过硬,公司将合金大院二期地下停车场工程工作全部托付于该项目部。作为此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倍感压力,因为这项工程需要投资上千万元,公司的命都搭在这项工程上,容不得半点马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间就是金钱。停车场迟一天投产使用,公司就会少一份收入。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但是他没有气馁,将压力化作动力,更加勤奋学习,主动向技术人员学习相关知识,挑起了重担率领各班组成员,按期完成了任务。

2013年公司下达指标,要求其在3个月内完成6000M2地下停车场施工任务工作。在接到任务后,首先召开了各班组动员大会,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探讨和研究地下防水工程,为成员加油打气。由于项目部成员大多年龄比自己大,工龄比自己长,不免有人闲言碎语。他以身作则,以理服人,千方百计解决地下防水疑难问题。施工期间正是酷暑时期,为了避开中午的高温作业,他主动向公司申请将作息时间进行调整,将原早上7:00的上班时间调整为5:00,每天保证10小时工作时间外,还要坚持加班到21:00。在3个月的安装期间,每天工作时间达到12个小时以上,连续3个月没有休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提前完成了地下停车场施工任务,因此各班组成员也分别获得了不同奖励。

作为公司施工员的他,虽然每天早会都要强调安全第一,但是他还是不放心,害怕出现工伤事故。为此与公司安全部门协商,建议班组与公司签订安全协议。这一建议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认可,并在公司内得到了推广,所有的班组均与公司签订了安全协议。这一办法使员工得到物质刺激,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2013年上半年中该项目部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因此获得了公司2000元的经济奖励,被评为“零事故项目部”。

三、乐于助人、奉献社会 在每次公司组织的捐款活动中,他都能主动表率,奉献自己的微薄力量。仅2012年就3次向职工伸出援助之手。因为他知道,作为一名农民工能够在公司学到技术,少不了同事的帮助,公司领导信任,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因此,他抱着一颗回报社会的心。争做一名优秀农民工。

推荐第6篇:优秀农民工先进事迹

优秀农民工先进事迹 他视工作岗位为服务企业、奉献社会的平台,力争将平凡工作做到极致。他的工作职责就是为蓝特商贸城三大市场2万平方米的绿化带浇水、修剪,2万钵盆景换钵保鲜,每年修剪、浇水的绿化带面积达400万平方米,置换花盆近百万盆,用辛勤的付出换来了市场绿化带常绿、盆景常鲜,进而扮靓了城市,被誉为“绿的使者”。

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注意总结,积累了丰富的园艺工作经验。他总结的“依土质施肥五法”、“观植株巧浇水法”、“盆景造型十大技巧”等,得到荆州园艺同行的高度赞许,并多次被同行邀请参加现场演示,被誉为无师自通的“园艺师”。

他善于琢磨,积极寻找良策改进工作。以前绿化带浇水,采取的是水管喷灌法,既浪费水,又浪费人力,他感到很痛心。经过反复试验,他设计制作出莲篷头细喷法浇花车。工作效率提高了65%,用水节约了40%。仅此一项,每年为企业节省开支15万余元。他处处为企业着想,时时为企业操心,通过修旧利废、节省外请人工等方式,累计为企业节省开支20万余元。

他把为群众服务、为农民工维权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通过设立“农民工维权联系箱”、人大议案等形式,反映农民工的困难和要求,求得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帮助。他提出的农民工五大保险、农民工子女上学收缴借读费和农民工素质教育、技能培训等议案,得到了区人大、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组织专班进行深入调查,并拿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

1、组织灵活就业人员进社保。目前沙市区已有12462名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了养老保险,其中农民工2462人,1373人参加了医保,其中农民工占8.7%。

2、专门在沙市区设立农民工子弟学校,禁止学校对农民工子女收取任何形式的借读费、插班费等,使农民工子女与城镇子女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和城市教育资源。××同志,男,1970年10月24日生,现在××区××*社区朝阳家电维修中心工作,任××区“外来务工人员工会”主席。XX年4月,他被团市委等部门授予第四届“××市优秀进城务工青年”荣誉称号,他的事迹被刊登在XX年5月8日的《长江日报》上。XX年6月又被××市杰出(优秀)进城务工青年评审委员会授予第五届“××-市优秀进城务工青年”荣誉称号,XX年5月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XX年4月被××区授予“十佳外来务工人员”、XX年11月“建功湖北优秀农民工”20名候选人之一、XX年1月××市十大明星党员、XX年5月获第五届“××青年五四奖章标兵”、XX年11月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

1989年春节刚过,他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满怀憧憬和理想,离开故乡,来到一直向往又陌生的大城市——××。转眼已18个年头了,在许多热心××人的帮助下,使他走进了知识的殿堂:是党的好政策,使他逐步脱贫致富,走向小康;是组织的培养,使他赢得了崇高的荣誉。他是一个农村娃,成长为家电维修行业的技术骨干,靠一技之长走街串巷服务于千家万户。他每一次进步无不渗透着自己艰辛的汗水和成功的喜悦,更凝结着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厚爱。

一、勤奋好学,努力进取

刚到××,经人介绍,他被安排到冶金工业部××冶金建筑研究所当临时电器修理工。说实在的,从农村出来的他,在老家虽然参加过电器维修短期培训班,维修小电器还可以,但在大都市就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他深感自己知识的欠缺,懂得了科学文化的重要。于是,他决心在认真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文化素质,更能胜任家电维修这项工作,做一个合格的务工者。

推荐第7篇:返乡农民工创业先进事迹

返乡农民工先进事迹

长湖岭上春来早 岭上刘家农庄好

他是一个返乡农民工、家底薄弱、无任何固定收入,为了创业,背上一身债务;为了创业,他使出浑身解数……到深圳做客运,到山东烟台经商,在家乡做装潢……经过数十年的奋斗、拼搏,他被锻炼成了一个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新农民。再次回到家乡,他决心在农村这块广阔天地里,以新时代新农民的新气魄来创办一番新事业,以引导父老乡亲们共同致富奔小康。他就是XX县XX乡XX村的XXX,集“XX省科技示范户”、“XX市科枝示范户”、“XX市科普带头人”、“XX县新农村建设带头人”、“XX县科普惠农先进个人”和“XX乡优秀共产党员”、“产业发展标兵”等多种荣誉于一身的新农民。

紧抓机遇大造林

常言道:发展农业,一靠科学,二靠政策。2002年冬,刘子健通过看报、看电视,知晓了国家退耕还林的惠民政策,立即紧抓这一机遇,联合其在皇图岭笔田村的姐夫XXX,通过一系列的法定程序跨乡租得一块为期30年、面积达450亩、名叫胡冲茶场的大荒山作为创业基地。紧接着,他又在本村的长湖岭上向村租赁30年、面积50亩的荒芜茶场作补充,实施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项目。为此,他竭尽了家中多年的积累,并采取从信

用社贷款及合股筹资办法,当年筹集资金30多万元,雇用2台推土机整地一个多月,后又雇用民工达1200多个工日,全部栽种了良种油茶,成为当时全乡最大的造林户。尔后,刘子健年年严格按照林业部门的要求,每年精心对油茶林进行2次抚育,使林木长得绿绿葱葱,充满生机。

立体开发重生态

林场不仅旨在经济效益,而重要的还在于其生态效益。刘子健在不遗余力地实施庞大的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工程后,看到长湖岭山上仍有不少荒山秃岭未绿化,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于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他于2005年春又千方百计地筹资20万元,将组里的近百亩荒山租赁30年,并积极利用县里的“水保”项目发展“新世纪梨”60亩、砂糖柑40亩。2008年春,刘子健又将本村其他8个村民小组的500亩荒山全部租赁过来,营造以油茶为主的水土保持林,让这些昔日饱经雨水冲刷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为了将林场当花园来建设,2007年,刘子健在山上建起了一栋红砖住房和猪场,兴修了一条1公里长的林中机耕路,在山上打了一口大水井,建筑了20口水池,房屋周围和道路旁栽上了绿化树木,并通过兴办综合养殖场,利用猪粪办沼气,利用沼渣作肥培林子,利用沼气烧茶煮饭又点灯,走综合发展利用的生态立场之路。

“以短养长”闯新路

林业生产是项生长周期长、利益见效慢的行业。不少造林大户常因前期投入大、资金来源枯竭,陷入难以为继困境。有的人只好中途亏本向外拍卖;又有的人只好无可奈何地中途废弃。为了做出一番成绩,刘子健顶着巨大的压力,从2007年开始,全家移居长湖岭山头,一年四季吃住在山上,坚持以场为家,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型农场建设中。经过多年的努力,最终探索出一条以综合养殖辟收、速生水果催收、油茶穗条增收和油茶生产助收的现代生态农庄。

去年自繁公猪1头,母猪30头,产仔猪600头,年出栏牲猪800头,牲猪销售总收入达到228万元,除去饲料等成本,形成利润46万元;出售鸡2万羽,出售鸭1.2万羽,总收入82万元,创利润20万元,综合养殖场总利润达到66万元。

50亩速生水果林“新世纪梨”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实现了两年挂果,去年进入盛产期,并以每公斤5元的高价出售鲜梨37000多公斤,销售总收入达到18.6万元,纯利润达到12万元。 千亩油茶林,全部是由良种嫁接苗移栽,成为全县各大苗圃采穗的大基地。去年,刘子健以每公斤12元的价格出售穗条1.5万公斤,获销售总收入18元,纯利润15万元。同时,油茶总收入达到8万元,纯收入5万元。

推荐第8篇:回乡农民工创业先进事迹

远离家乡学本领扎根五汛创大业――回乡农民工杨朝江创业纪实杨朝江,**群瑞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一九六五年出生于**县五汛镇汛西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这个昔日农家娃,如今已成为带领群众致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能手,成为该镇企业纳税大户。回忆他那奋斗之路,可算是“一份辛勤,一份收获”

(一)在1991年,他夫妻俩被人介绍至**市打工,来到一家广播电视器材厂,主要生产音频变压器,他对一切都感到陌生,不知从何做起,只能做一个辅助工,几个月下来挣钱仅能维持基本生活,看到别人的工资比他们俩高几位,只因为自己不懂技术,不能独自操作生产,他决心从头做起,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他花了210元钱到市新华书店购买了《用电知识手册》、《音频变压器生产技术》等书籍,刻苦学习,用心钻研,夫妻俩双双拜该厂高级工程帅周祥瑞先生为师傅,老老实实地学,恭恭敬敬地学,经过几个月的勤奋努力,熟练地掌握生产各道工序技术,生产的产品合格率均在98%以上,荣获厂先进工作者,他也同由一名学徒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操作工。为开发新品,他大胆创新,刻苦钻研,试制生产音频变压器20多种新品,为企业创造巨额利润,先后受企业和地方政府表彰奖励。他富了不忘家乡亲友,在**期间先后介绍30多人到苏南打工,而且精心培养,毫不保留地教,不分早晚地帮,使他们在一年左右都能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

推荐第9篇:农民工

农民工就业状况及其相关问题调查报告

作者:弓娜(200922050204)

指导教师:

摘要:农民工,通常简称民工,指从农村进入城市,依靠替僱主工作为谋生手段,但不具备非农业户口的社会群体。农民工首先面临的就是就业问题,然而,目前农民工的就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就业难,工资低,就业歧视等,因此,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个人问题,更是一个国家一个名族应该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待遇,公平,歧视

按照学习落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要求,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在扎实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基层开展了认真调研。深入到市区街道及开发区,对自己身边的农民工进行访问调查,特别是对农民工就业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

基本情况

经过实地到有关部门核实,据调查统计,全市农村总人口数为469006人,农村劳动力(男16-50,女16-45周岁)总数为254831人,其中男141628人,女113203人。外出务工劳动力数65683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5.8%。其中市外务工人员17101人,占外出务工人数的26%。

就业状况

我市农民工就业的特点是务工地点较近,一般在本市或在周边县市,有少数远途务工人员。就近就地实现转移的占50%以上,由于多数离家较近或就工务工,求职就业选择相对灵活。异地远途务工人数少,失岗返乡农民工无明显增多。 &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一是因为失岗而返乡的农民工无明显增多,因此对就业岗位的需求没有显著的增加。二是企业发展迅速,提供的就业岗位显著增加。全市新建企业、扩产项目增多,县域企业、民营经济、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增加了一大批新的就业岗位,仅人力资源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今春就比去年同期多2100多个。三是房地产业迅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一方面,虽遇经济危机房地产业相对低迷,但已具规模尚在苏醒拓展的建筑市场为一大部分农民工提供了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市区建成的一大批商业经营房及门店投向社会,吸引了部分求职人员转向自主创业,并吸纳了许多求职人员就业。四是企业用工行为进一步规范。同时,随着企业用人观念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部分大中企业积极保障职工利益,虽然出现阶段生产减停,但能给职工发放生活费,有的实行“干一休一”等方式轮休,立足长远,规避困难时期的裁员,为职工保留了就业岗位。还有极少数求职人员对现有的聘人岗位或工资待遇不满意,还有部分农民工,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或家庭妇女,根据家庭及个人特点,不愿从事固定岗位,选择到劳力自由市场找活打短工。

农民工就业面临的相关问题

就业歧视使农民工成为城市社会的制度性弱势群体。就业待遇公平关系到农民工能否逐渐走出弱势群体田境,向社会的中间阶层流动,关系到现代城市“纺锤形”的和谐社会结构形成。从就业机会、就业收入,就业权益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来分析进城农民工的就业待遇公平性的现象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1、进城农民工就业歧视的主要表现

1.1 就业机会歧视

目前,对农民工的就业机会歧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直接对农民工城市就业进行行政总量控制、职业和工种限制。如政府允许和限制使用外来劳动力的行业、工种和职业清单。在这种职业保留和劳动用工限定的制度下,农民工大多只能进入“二级劳动力市场”从事城市劳动力不愿从事的脏、累、差等行业的工作。(2)对农民工城市就业的歧视性收费。农民工离开农村时要交费办理身份证、未婚证、计生证、毕业证、待业证等,还要交计划生育季度妇检保证金、公粮水费和三提五统保证金。此外他们在城市还要交费办理暂住证、健康证等。这些歧视性收费提升了农民工的就业门槛。(3)对城市居民就业和再就业的特殊优惠政策与措施,造成了竞争环境的行政干预和事实上的不平等就业,是一种变相的和更为隐蔽的保护本地居民就业排斥外来劳动力的间接性雇佣歧视。

1.2 就业收入歧视

所谓就业收入歧视,是指有相同生产能力的劳动者获得不同的劳动报酬。对农民工的就业收入歧视主要体现在使农民工被迫接受低工资和同工不同酬。在调研中发现,接近半数的农民工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大大高于平均的劳动时间,而他们的收入却大大低于平均收入,被调查对象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人数占到了七成以上。这造成了劳动与收入的极大不对等。

1.3 就业权益歧视

由于农民工身份归属的悬置,同样情况下其权益更易受到侵害,如拖欠克扣工资、工时过长、劳动条件差、基本人权问题受到损害等。调研中发现,在许多企业,对农民工并不是按月支付工资,而是每月只发少量的生活费,全额按季度或者年末结算,企业常以这样的方式拖欠农民工工资。调研数据显示,只有三成被调查者中没有出现曾被拖欠过工资的情况,这是对农民工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的破坏。对农民工就业权益损害和歧视的最直接后果和体现,是农民工城市贫困和农民工与城市社会的冲突激化。课题组对农民工进城——工作——受害——犯罪的过程相关调研发现,城市居高不下的农民工犯罪更多的是一种“收入自救式犯罪”。

1.4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歧视

我国的社会保障和城市福利制度是按城镇正规就业模式设计的,由于农民工多数在城市中非正规部门就业,农民工长期被排斥在城镇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体系之外。农民工没有工作可干,不能被计入失业范围,没有权利找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帮助,也难于享受劳动管理部门提供的支持和服务;农民工无权享有城市住房改革中的任何优惠政策,即使购买商品房。也很难有市民一样的银行按揭贷款待遇。

尽管社会保险已逐步开始吸收这一群体,可是参保数量却仅占极小的比例。农民工在经营活动、年龄、地区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异质性,不考虑这一群体的复杂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特殊需求,仅仅是简单地将他们吸纳到原有体系中,使得许多相关规定并不适用。所以从形式上看,目前农民工虽获得了参加保险的支持,实际上却由于缺少细致的、有针对性的设计而在操作上存在许多难点。

2、

当前农民工就业待遇不公的原因分析

2.1 歧视的直接根源:由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派生出的户籍制

我国是在资本稀缺的发展阶段上推动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发展,政府为压低重工业发展的投资成本,首先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垄断农产品的定价、收购、运输和分配,以低价获得基本农产品,并以低价分配给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部门和城市职工,这样政府将压低重工业发展成本的负担转嫁给了农业部门和农业生产者。另外,由于重工业资本密集程度高,劳动吸纳能力较弱,为了保障城市居民充分就业,户籍制应运而生,通过户籍制限制农民的居住地和务农身份,有效地将农村人口控制在城市体制之外,从而相应地建立起城市福利体制。除了住房、医疗、教育、托幼、养老等一系列排他性福利之外,以保障城市劳动力全面就业为目标的排他性劳动就业制度是这种福利体制的核心。

2.2 歧视的制度基础:户籍制度改革与经济社会配套政策衔接不顺

歧视的制度安排框架中,户籍制度的形成、强化、松动和改革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制度变迁,在变迁过程中有着明显的路径依赖,户籍制度与其他制度互相影响、共同变化,使得户籍制度不仅被赋予了权利和经济的内涵,而且直接演变为一种区别对待农民工与城市职工的符号,在此制度基础上产生的与之紧密相连的就业规定、社会管理与福利等政策成为对农民工身份歧视的具体制度安排。户籍改革本身并不复杂,但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相关社会经济政策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却是错综复杂的。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义务教育、职业培训,还有农村土地承包和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等与户籍改革相关的现行法律法规政策的偏向性使得农民工就业待遇歧视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3 歧视的消除障碍:法律、司法以及行政救济的无力

我国《劳动法》第12条平等就业条款只是反对基于“民族、种族、性别和宗教信仰”的就业歧视,但并未规定基于“社会出身”的歧视,对农民工的就业待遇歧视并未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围。另外,根据我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及《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我国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并不包括就业歧视。同时,现有民事法律也没有对就业歧视作出具体规定,受害人无法依法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此外,受歧视农民工还无法获得充分的行政救济。《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了9项具体的劳动保障监察事项,但没有将就业歧视明确规定为劳动保障监察事项之一,加上我国没有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有关就业歧视的规定分散在各种法律法规中,就业歧视现象并没有得到各地劳动监察部门的应有重视。劳动保障监察人员少、力量弱与劳动监察面广、任务重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工就业权益的维护尤其困难。

3、提升农民工就业待遇公平度的对策建议

3.1 清除制度障碍

针对农民工问题的复杂性、过渡性,国家在解决农民工问题时应当有近、中、长期对应之策。在近期,各级政府要认真清理歧视农民工的政策法规;尊重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消除对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体制性障碍,使他们和城市职工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解决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应着眼于长期的就业能力补偿,而不是制度性保护,使他们接受劳动力市场带来的正常成本。同时,政府部门使用农民工要率先垂范。在中长期。国家要建立和完善反歧视立法,建立反歧视专业机构处理歧视问题。

3.2 增强法律援助

首先,要尽可能将反农民工就业歧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我国没有专门的反就业歧视、促进平等就业的法律。已有的法律规范,对什么是就业歧视,由谁来认定就业歧视,受就业歧视侵害的人如何获得救济,实施就业歧视的用人单位应该承担何种法律责任都未规定。因此,国家有必要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以保障基本人权。

其次,要规范城市雇主的行为。规定雇主在雇佣农民工时必须签订劳动合同,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在不能及时得到工资时。农民工应得到补偿,为继续做好维护农民工权益工作。各地劳动保障机构应进一步加大对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加强日常巡查和专项监察,对侵害农民工权益问题突出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实行重点监察;建立完善举报制度,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对涉及农民工利益的政策调整,要在政策出台前后广泛做好有针对性的宣传工作。

3.3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的平台

一是建立城乡统

一、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加快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不合理限制和乱收费;开放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免费向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 二是在就业培训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职业技能和法规政策培训;农民工可以同等条件参加本市职工技术晋级考试,合格发给技术等级证书。农民工通过自学达到合格以后,在学费报销、晋级、奖励等方面应和本市职工享受同样待遇。 三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农民工子女中的一部分是未来的流动人口,让流动民工的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就是在提高未来流动人口的素质。进一步改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环境,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适应城市化进程的大趋势。四是要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优先解决最紧迫的工伤保险、大病医疗保障。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保险续保、城乡接轨、部分统筹金可以随个人账户转移等政策。对符合条件、生活困难的农民工应纳人大病救助体系和城市生活最低保障体系。

3.4 营造平等对待农民工的社会环境

就业待遇歧视下的农民工,绝大多数将自己归类为城市农村之间的边缘人。在调研中发现,他们更多地寻求其初级社会网络的支持,组成了“浙江村”、“河南村”等城市中老乡的居住格局和社交圈子。这种自我归类促使农民工建立起心理防御机制,用以平衡自己的心理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但长期来看容易导致他们内在的焦虑情绪增加以及外显暴力事件增多。这将更加恶化外界对于农民工的认识和定位,进而导致新的歧视的产生,形成恶性循环。

在营造平等对待农民工的社会环境方面,一是要利用媒体的影响力,曝光歧视,宣传平等,形成平等对待农民工、促进社会融合的气氛。二是允许各方面对歧视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对话,使整个社会了解歧视的不同形式,歧视的社会危害性,让公民来决定什么不应该被歧视,使公民权利意识和平等观念深入人心。第三,促进政府和民众双向互动,即社会大众的呼声通过多种渠道传达到决策层面,政府的承诺通过国内立法、宣传和监督工作落实到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一是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对求职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缺乏就业技能或技能素质偏低仍然是制约求职人员就业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强化对城乡求职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确保人人有技能。对已有一技之长的,开展技能提升培训,落实对口岗位;对缺少技能的,根据企业需求开展定向培训,推荐岗位;对有就业意愿外出务工的, 培训后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持证求职。同时,建立境外务工培训服务体系,培训输送境外务工人员。近期,我们将免费对600名培训合格人员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为做好就业培训工作,我们建议政府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对统筹城乡就业培训基地的设施配套和师资队伍建设,以发挥好劳动技校和基层企业定点培训基地的作用,开展好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和委托培训,为企业提供技能型、适用型人才。 二是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县、镇(街道)、社区、村庄四级互联就业网络,所有就业岗位归口汇总,通过网络互联直到村庄,利用网络送岗位下乡。同时,对求职务工农民工及个人资料,由村协理员、社区、镇(街道)到县就业办,从下到上反馈汇总数据,网络与企业对接,向企业推荐。我们还将通过建立务工求职农民工管理档案和全县企业用工数据档案,随时掌握农民工在岗位就业状态和下岗失业情况、企业用工情况,确保企业用人与求职就业密切有序衔接。为促进农民工就业,我们建议做好与部门包村工作的结合文章,让各部门包村组摸清所包村农民工就业情况的底子,并落实帮扶就业措施,积极帮助农民工找岗位,促就业。 三是规范完善下岗职工创业园,加大措施扶持创业。由于金融危机造成部分企业效益下滑,部分企业员工工薪相对降低,部分求职人员倾向于选择自主创业。下一步,我局将采取积极措施,加快下岗职工创业园配套建设,强化服务,规范完善,真正建成下岗职工创业的孵化器。同时,建设好创业“项目库”和创业专家指导“智囊团”,并积极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协调有关部门落实优惠政策,降低工商注册门槛,执行好税收优惠、小额贷款、创业培训补贴、岗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创业典型奖励、财政贴息、创业扶持资金等优惠政策,激励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部队退役人员和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增加创业项目,带动一大批人员实现就业,从而真正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岗位、家家有产业”的目标。 四是从劳动保障角度充分考虑企业利益,帮助企业进一步稳定职工队伍。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由于生产成本和效益问题,职工保险待遇等不能全面落实,致使员工不固定,流动性大。下一步,我局将对企业合理进行分类,根据规模效益合理确定社保基金基数,尽量减轻企业负担,使企业能够全面落实各项保险,保障职工权益。同时,通过指导企业合理用工,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加快发展。

农民工就业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不仅需要农民朋友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提高自身素质,把握就业机会。更需要政府发挥自身作用,做好就业制度创新,劳动者技能培训,就业信息收集与发布,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维护等方面工作。具体部门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积极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确保农民工就业的良性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 朱启臻.中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 张艳玲,李鹏.农民工失业调查[J] 财经.2009(10) [3] 谢元态.我国农民工“退保潮”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以东莞、深圳为例[J].经济纵横.2008(9) [4]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 [5] 刘怀廉.中国农民工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附录:

[案例1]男,30岁,未婚,四川省白沙县人,小学文化程度。1995年6月第一次进城务工。 问:您对农民工就业问题怎么看待?

答:能就业,但面临的问题很多。 问:实际上,城里人还是看不起你们,对吗?

答:其他的人对我们还可以。城市里的人哪,对你打工仔,对你这个农民哪,不是看成一样的人,是分成两样人,你是打工的始终是打工的,你是农民始终是农民,地位低一等了,低一等以下还以下。

[案例2]女,34岁,已婚,甘肃省泾川县人,初中文化程度。1992年2月第一次进城打工。理发店女工。

问:你觉得农村人和城里人平等吗?

答:不平等啊。人家就觉得你是农民,我是城里的,就是有歧视的。

[案例3]周某,男,20岁,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茅庵乡人,初中文化。2001年2月开始外出打工。

问:如果有可能,你愿意永远留在城市里吗? 答:不愿意。 问:为什么?

答:因为城市里不是很理想。在城市里如果失业的话,没有办法,可能你连怎样种蔬菜都不知道,全靠工作维持。如果是在农村,不管怎么样,至少还可以种点东西吃,有土地,自己种自己吃。

[案例4]男,38岁,北方人(籍贯未知).1988年第一次外出打工,现在张家港市长桥镇卖水果。访谈时在苏州火车站候车厅接人。 问:那您是准备长期在外面吗?

答:在我们北方有句话: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我在外面,再干十几年,还是会回去的,这里毕竟不是家乡。 问:您没想过把户口落在这里吗?

答:没有,我如果想办法可以把户口落下,但是对我用处不大,家里的地也会被收回去,我觉得不划算。小孩也不上学,要户口意思不大。

推荐第10篇:农民工

农民工子弟

——读《他们》有感

吴忠市朝阳小学六年级(5)班何凌轩指导老师 马丽

《他们》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学生高考时写的作文,当时,整个市只有他一个人得到了满分。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可当我入心入味的品读完这篇文章后,他理所应当得满分!他描写出农民工子弟一种独有的精神。

特别是这一句‚繁华的城市两旁灯光闪耀,但是街头的尽头却是一片黑暗,黑暗中正是那些农名工和他们的孩子。他们所住的木板房中露出微弱的光芒……‛我心中感慨万千,作者描写的大城市中也有黑暗,那些有钱人住好房买好车,有几个人帮助他们走出‚黑暗‛,渡过生死难关呢?‛

最让我感动的是‚一天,我见同桌(农民工子弟)如此好学,却穿得穷酸,我从口袋随意拿出十元钱给他,真诚的说:‘你别客气,把这十元钱拿去买你想要的东西吧!你想买什么呢?’他不假思索的说‘我要去买菜,回去给父母做一顿好吃的饭菜!’我不知道怎么形容他激动万分的样子……‛

我们城里的孩子有了钱大多数都会把钱花了——买文具、买吃的、买玩具……这些孩子花钱可曾想过他们辛辛苦苦赚钱的父母亲?这些东西他们是否真的需要?农民工子弟大多数因为家中贫困,有机会上学的人就发奋学习,他们的父母去打工、去干苦活供他们上学,有的大人吃不饱穿不饱也要让孩子上好学校。即使这样,农民工子弟还

得受到他人异样的眼光,羡慕其他同学有小车接送,但农民工的孩子回家还得为家人做饭、洗碗……

‚他们‛是天上的星星——灰暗的一颗﹔‚他们‛是美丽的花朵——凋谢的一朵﹔‚他们‛是茁壮的小树——干枯的一棵……真的如此吗?他们同样是地球人、同样是亚洲人、同样是中国人、同样是黄皮肤的人!虽然他们身世不同、家庭不同,但是‚他们‛那棵善良的心一尘不染!!!

社会不是公平的吗?它又公平在哪里?

为什么对‚他们‛就要用另一种眼神、另一种看法、另一种想法?世界上总有当白领的,也总有当农民的,不一定只有考了大学才算是出人头地﹔不一定‚农民‛的职业就不是伟大的,如果没有‚农民‛的辛勤耕耘我们吃什么呀﹔不一定‚白领‛的职业就一定是伟大的,如果没有了‚白领‛人们照样可以生存﹔不一定……

不能完完全全地说那些有钱人就没有爱心,他们中也有不少的好人,我想要说的是:请大家尊重农民工子弟,帮助他们,同情他们!这篇文章让我从另一个角度看社会!

第11篇:农民工

关于农村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外出务工人员的调查报告

姓名:姬晓迪

学院:机电学院班级:木材093班学号:200901251

5关于农民工问题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姬晓迪

指导教师:党怀斌

时间:2010年8月1日 到8月10日

地点:河南省卫辉市山彪村

“民工潮”出现在80年代中期,是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农民走向市场、走向现代社会的特殊道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工潮”如同滚动的雪球,队伍不断壮大。“民工潮”是农村的“第三次改革”推出的潮流。中国农村的第一次改革,使农民分得了土地。农村第二次改革,使农民得到了对承包地的自主经营权。因为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及个体经营的习性,这两次改革都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但是在第二次改革之后,随着改革全面深入展开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村经济,难以实现产业化的要求,农业的比较效益日益低落,农民收入难以提高,只能解决温饱。同时,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于是,从人多地少、交通比较方便、靠近城市的地方开始,部分青年农民脱离农业,出去务工经商。这种少数人自发的行为,迅速引起“连锁反应”,卷进去的人越来越多,成为一股洪流,由此而形成了“民工潮”。

然而社会发展到了现在,出现了很多跟农民工相关的问题,虽然问题很多,但经过调查,我认为农民工问题主要还是就业问题。此次调查,我采用了设计调查问卷的方法。以下是此次调查的具体内容。

李志伟,男,32,小学,群众,已婚,家庭成员有6人。他一开始在本地的农村进行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只不过只是在农闲时期,农忙时他则投身于农业劳动中。后来他在本地的一家采石厂工作,但由于污染太大,该企业被政府取缔了,他便不得不踏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由一位兼业式的农闲时节打工者变成了钟摆式的常年在外打工者。但由于没有什么技术,他只能干一些体力方面的重活。并且由于他之前并未干过很重的活,他并不喜欢这样的工作——呆在内蒙古,每天工作16个小时,工资也只有1000多块钱。并且,他放心不下地里的农活。

张新善,男,53,初中,群众,已婚,家庭成员有6人。由于年龄偏大,再加上地处偏僻,他并不是很了解外出远方务工的情况。并且由于农民的本分思想,他也不愿意背井离乡,只是在本地农村从事一些建筑劳动。他更愿意国家多出一些对农民有利的政策并大力扶持农业的发展。

吴凤梅,女,22,初中,群众,未婚,家庭成员有3人。她在一所大学里的宾馆里当服务员。由于工作稳定加上福利较好,她自己过得挺滋润的。但由于平常接触的都是一些知识分子,她越来越觉得她自己知识的贫乏,常听教授们讨论一些大问题,她觉得她有必要再去进修一些知识了。当然了,作为一名新生代的农民,她并不想从事农业活动;不过,她也担忧自己父母的身体状况,担心他们能否负担得起劳累的农业活动。

以上是我的调查对象中的具有典型性的一部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工的问题本质上还是就业问题,因此要解决农民工的问题,关键还是解决好农民工的

就业问题。

先看李志伟的例子,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他个人并没有具备一些技术,并且个人也不是很勤奋。从政府方面来讲,我觉得政府可以安排一些农民工的就业培训,当然了,不只要培训他们的技术,还要培训他们的素质,只有令农民工的素质提高了,才能让他们更好地使用他们自己的技术,解决好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再看吴凤梅的例子,她还年轻,才22岁,却已经在那家宾馆当了好几年的服务员,她个人比较勤奋,经常受知识分子的熏陶,已经解决了普通农民工素质比较低的问题。当然,她缺的还是技术,不过由于所处的环境较好,她也已经自学了一些技术,她说等时机成熟了她想找一个更有技术含量的活儿。从这方面看,她的问题还是就业问题。

张新善的问题就比较典型了。上面两个都可以说是外出远方务工人员的问题,他们不想从事农业劳动,也不具有从事农业劳动所需的技术,因而留给农村、农业的也只有像张新善那样的老农民了,但这也成为了他们外出工作的后顾之忧。因为像张新善那样的老农民,他们还能把多少的体力、多少的光阴奉献给农村、农业呢?社会在发展,工业化程度也在提高,然而农业中所包含的技术呢?在张新善看来,并没有多少。与十年前相比,耕地用的还是拖拉机,浇水用的还是大漫灌,杀虫靠的还是农药,草还是靠人来拔„„并且与十年前相比,农业用地在变少,污染在加重,水资源在减少,肥料价钱在增加„„总之种地越来越难了,越来越赚不着钱了。我跟他说起美国的高度机械化农业、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日本的旱地水稻时,他根本不敢相信农业能有如此高的技术。总之,我们对农业的投入太少了,以至于出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也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

有专家认为,“三农”问题不是“农业、农村、农民”,而是应该将顺序调换过来,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农民在“三农”问题中是第一位的,农业问题只是派生的。当然,农民问题也是与时俱进的。如果说20世纪的农民问题是土地问题,那么从调查结果来看,21世纪的农民问题主要是就业问题

以中国的资源环境条件论,可以和西亚、北非这一带比,而不宜与北美、南美比,也不适合与欧洲、俄罗斯、南亚、东南亚这些地方比。因为中国的国土面积虽然有960多万平方公里,但是平原面积只有12%,适合现代化发展和人类居住的只有9.8%。我们只有全世界7%左右的耕地和4%左右的水。用这样的资源来追求工业化、城市化,不在三农之外下功夫,就不可能根本解决 “三农”问题。这次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提法,应该在一号文件里有所体现)放在一个相对突出的位置,对解决农民问题是正确的选择。

按照国家统计公布的数据,现在农村劳动年龄人口是5个亿。在这个正式公布的劳动年龄人口基础之上,恐怕还得加个30%——因为还有半劳动力,这么算下来,农村的劳动力就有6个多亿。我们的农业按照现在的生产力条件大概需要

1.5亿的劳动力,也就是说,还有将近5个亿的剩余劳动力。这么多的剩余劳动力,怎能不出现问题呢?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关键还是农民工就业问题。

当然政府也在重视三农问题。去年年底召开的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 一号文件则突出强调了下岗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要求加强对回乡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扶持。尽管今年一号文件还没有发布,但是影响之巨令各方关注。普遍认为,今年的一号文件主题就是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关注到了农民本身。从已经透露出的信

号来看,这次着力点将放在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上,以此拉动内需。

不过从李志伟反应的情况来看,农民工好像天生就姓农,在城市里打工了很长时间,他还是不算城里人,享受不到城市居民的各种待遇,本来打工收入就少,他还拿什么回去消费来拉动内需?在我看来,这其实折射出了长期困扰我国社保制度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如何体现公平性的难题。从农村工作会议明确的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来看,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这将是今年一号文件的主线。另外,近几年政府还对农民进行了种粮补贴,以此来提高农民收入。发达国家通常会给农业高补贴,比如日韩等国以及台湾地区的补贴占到农民收入的60%以上,而整个欧盟农业政策中很重要的一块是每年拿出近千亿补贴农业。因为如果不让农民得到至少相当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收入,就没人愿意种地,农民工问题也就解决不了。

当然我们还得主张资本下乡,虽然无论政府还是资本,任何外部主体进入乡土社会,都会遭遇与高度分散的兼业化小农经济的交易费用过高的制度成本问题。但相信我们只要着力解决这种制度问题,就可以更好的解决农民工问题。

因而我相信,只有解决好农民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解决好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才能让他们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第12篇:农民工

中国农民工不高兴来源自:德广

不久前,广东的一场农民工与当地人的冲突,再次将农民工问题带入人们的视野。\"世界工厂\"是否需要调整劳工体制?

(德国之声中文网)长期以来,中国的农民工对薪酬、工作条件、子女缺乏平等教育机会感到不满。罢工、走上街头抗议的事件日益增加。上周,广东中山沙溪镇爆发农民工与当地人的冲突。

来自农村的移民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腾飞。如今,广州1400万居民中超过一半是外来移民。在其它城市也是如此。

农民工子弟上学仍是难题

中国农民工的流动--据称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在大城市中遭遇严重的住房、医疗和教育障碍。

以上海为例,从2000年至2010年,农民工人口从900万增至2300万。如今上海750万20-35岁的年轻人中,近六成是外来移民。他们希望比父母生活地更安逸、更丰富。

根据儿童权利及企业社会责任中心对年轻纺织工人的一项调查,近半数受访者承认,工作的单调及缺乏前景令他们深感绝望。他们很少有机会学习新的技能,所从事的经常是重复性的体力劳动。

与父辈一样,年轻一代的农民工仍面临户口的问题。

由于没有城市户口,大多数农民工必须缴纳更多的费用。此外,工厂为降低成本,往往不愿意为农民工购买保险。

国际人权协会(ISHR)代表吴曼杨指出,户口问题,加上生活成本上升,工作条件恶劣,收入相对较低,社会整体的歧视,这些都导致社会冲突的爆发。

吴曼杨向德国之声表示:\"农民工骚乱是一个巨大问题,可能引发中国各地更大的不安。中国领导层正坐在火山口上。\"

吴指出,目前中国各种农民工示威以及与当地人的冲突仍是彼此孤立的。倘若他们之间相互联系,可能会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在目前的\"警察国家\"之下,这样的情形不容易发生。但是,北京强硬派与温和派之间的裂隙不断增大,变革或将成为可能。

\"强硬派在农民工问题上仍将保持强硬,温和派却很不一样,他们更为务实,似乎更愿意为贫穷的农村地区提供基础设施等投资。\"

第13篇:农民工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关注民工,最底层体验生活。

每年的春运都有大规模的农民工往返,今年回家的旅途让我们深切感觉到了这一点,但我们在感觉拥挤的同时,是不是也想过他们的处境。

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着饱经风霜的生命,他们,就是农民工。而在他们的背后,有着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子女,他们除了上学,还在干这什么?放学回家,他们做好晚饭,等待在工厂劳作的父母;他们点着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渴求着知识。我们有幸得到了杨叔叔的帮助,来到这所中学让我们衣食无忧,但反过来想想,如果我们没有来到这所中学,那么我们的生活是不是会和那些农民工的子女一样呢?

经历了一日打工,让我深知找工作的艰难,但我们沿着大陆走到尽头却一无所获的时候;当我们无奈返回饥肠辘辘的时候:当我们手攥5元钱却不敢轻易花掉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感觉到了农民工的艰难?不要忘了这是一次活动,也许我们不这么认为,但工厂主会这么想,他们收留我们让我们工作也许是出于同情心,这会是我们找工作的难度大大降低,但农民工兄弟呢?没有人同情他们。我们找工作只有一天,咬牙忍过也就算了,但农民工呢?他们背后也许还有呀呀学语的孩子,也许还有卧病在床的老人,他们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们一天找不到工作,他们家里的绝望就更加一份。

打工过后,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学校,感受到了找工作的艰难:我们被一家家厂拒绝,还有面对商讨工钱的问题。但当我们摸着来之不易的济源市前而倍感欣慰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近日一天的劳动就使我们腰酸背痛,手脚划伤甚至是磨出水泡,而农民工兄弟却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简单而又枯燥的工作,但付出辛劳之后换来的却是微薄的收入,就是这微薄的收入还要支撑一个家庭的生计。他们的身体不是铁打的,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会带来什么他们也很清楚,但迫于眼前的无奈,他们不得已而为之,当他们的身躯坍塌的那一天,他们的子女会如何?许多农民工子女每天都要步行好几里去上学,只为了省那几块钱,而到了学校,他们又得明白户口本和暂住证的区别,因为这不仅带来了额外的学费,也带来了其他同学一样的眼光。也许我们曾经也受过类似的目光,但来到了国华,一切变得平等了。一日打工的目的不仅仅是让我们体会社会最底层的生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做人不能忘本,不能因为国华的不愁吃穿的生活而忘了我们本有的艰苦朴素。我们每天都要用每日四问警醒自己,不要忘了,我们也是贫苦人家的孩子,我们的父母也有可能是农民工中的一员。

关注农民工吧,他们每天

第14篇: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整体较高;大多数人不再“亦工亦农”,而是纯粹从事二三产业;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工作勤奋。

正文

民工易老 城市难留

——新生代农民工何去何从

近年来,有关户籍制度改革的话题很热,相关改革却停滞不前,究其原因在于户籍牵涉的社会管理功能复杂、成本高昂,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户籍制度,成了当前横亘在农民工面前最坚硬的一道制度壁垒。然而,新生代农民工初步在观念上切断自己和农村的联系,为了一个身份和归宿,他们注定要向取得城市户籍、融入城市的目标不断抗争。

作为一个数量庞大、情况复杂而又对经济与社会稳定具有深层次影响的固有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以下六大问题:

一、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务工地房价居高不下,是阻碍其在务工地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生活的最大障碍;

二、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阻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的关键性问题;

三、受户籍制度制约,以随迁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为主的基本公共需求难以满足,是影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和生活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

四、职业选择迷茫、职业规划欠缺、学习培训的需求难以有效实现,是阻碍其实现职业梦想不可忽视的因素;

五、对精神、情感的强烈需求不能很好地得到满足,是困扰他们的首要心理问题;

六、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欠薪时有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高等劳动权益受损问题,是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从新生代民工本身存在的问题可以看清其在新时期的新特征。曾几何时,农民工就是一副吃苦耐劳、逆来顺受的形象,他们似乎满足于做“中国制造”这部大机器上最忠实最可靠的螺丝钉,不管劳动多辛苦待遇多低下,只要有钱拿回家养活一家老小,就能继续忍下去。然而今天的新生代农民工不这么想,也不这么做了。

高涨的权利意识,是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新人”的鲜明特征。他们不仅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要主动参与政治表达和社会管理,在城市里以主人翁的姿态进行活动。他们不再逆来顺受的群体特征,使许多人担忧其成为社会新的不稳定因素,但对一个主动寻求向上流动的社会群体,正确的做法是用前瞻的视野评判他们的未来,用平等的眼光去理解他们的要求,用积极的行动来促使他们早日融入城市社会。

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征正是在新的经济格局与旧有户籍制度对冲影响而生,所以应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分析深层次成因,由四方面入手,切实解决问题:

一、将解决农民工问题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常住地公共预算之中;

二、通过试行新生代农民工城镇落户制度,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三、还需加强对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落

实和监管,加大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劳动经济权益的力度;

四、继而大力提高农民工的社会政治地位,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

可以说,新生代农民工的明天也正是我们共同的明天。关怀农民工二代,使他们成为共享社会文明成果的平等一员,是弥合社会鸿沟,消除身份、贫富差距,共创和谐未来的应有之举。

第15篇:农民工

关于加强农民工法律援助的通知(深圳市法律援助

处)

来源: 作者: 日期:2011-01-19

我来说两句 (0条) 复制链接 字号: 小 中 大

推荐栏目: 律师法律法规 律师法律文书 律师法常识 律师在线 律师法律咨询

关于加强农民工法律援助的通知(深圳市法律援助处)

2006年5月10日

各区法律援助处(中心):

为了更好地维护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及时有效地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外来工提供法律援助,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和省总工会、省司法厅等11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特下发通知,希望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

一、将农民工列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在城市主要从事非农产业,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或长期在城市就业,主要分布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的产业工人。根据国务院《若干意见》的要求,结合我市农民工众多的实际,各法律援助机构要将农民工列为法律援助的重点的对象,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二、简化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的程序。为及时有效地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各法律援助机构对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要简化程序,快速办理。

(一)简化对农民工经济困难证明审查。对申请法律援助的农民工提供的经济困难证明,可以由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的地方政府及派出机构、居委会、村委会、民政部门开具,不一定要其户籍所在的地方政府及派出机构开具。

(二)视为经济困难的情况。申请法律援助的农民工如能够提交近期收入证明原件和户口本复印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我市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的视为经济困难;根据国务院《若干意见》的要求,对于农民工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法律援助的,视为经济困难。

三、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精神,对于群体性农民工案件,各法律援助机构应该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确因情况特殊无法提供身份证明或者经济困难证明的农民工,有事实证明为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法律帮助,情况紧急,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引发严重事件,涉及人数众多的群体性案件,法律援助机构不进行经济困难条件审查,及时受理并先行指派法律服务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允许受援人事后补交有关证明材料。

特此通知。

深圳市法律援助处

二○○六年五月十日

第16篇:农民工

论农民工培训现状与对策

摘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是农民,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我们工作的成败,农民培训是关键。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素质,对于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民工;培训;现状;主要问题;建议和对策。

农民工,也称为“民工”、“进城务工人员”、“劳务工”、“外来务工人员”等,从法学和社会学上分析,这些不同的称呼都有一定的歧视色彩。尽管如此,由于社会习惯的长期沿用,人们均用农民工来称呼那些有着农民身份,从农村流入城镇,从事产业劳动,并逐步成为产业大军主力的社会群体。农民工没有投资经营的资本,绝大多数人缺乏教育技能培训背景。只能从事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特别是“累、脏、险”的职业。因此,在我国大中小城市、乡镇建立农民工的文化教育、技术培训体制,对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迫切的意义。

一、农民工培训的现状。

当前加快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新时期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效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培训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区域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强化农民科技培训,实施农民终身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逐步将农业经济发展引导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才能大幅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二、农民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各地都采取了一些鼓励、支持政策,农民就业的环境有所改进,但由于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尚处于自发、分散、组织化程度低的初级阶段,主要突出表现为:

1.对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视不够,培训资金投入不足。

当前,各级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抓经济建设上,对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视不够,对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培训资金却只占整个教育投入很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受财政实力的影响,致使很多培训工作难以开展,影响了农民培训工作的整体效果。根据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关政策的措施:农民工的培训资金要有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共同分担,而目前培训的资金一部分是农民工自己承担,政府及用人单位投入严重滞后。据调查,农民参加培训的培训费、考证费、生活费等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使不少农民在培训门槛外望而却步。

2.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农业、畜牧、林果、农机、教育等部门均涉及农民培训工作,但都不承担主要职责,工作无法形成合力。

加之部门分散、职责不清、培训场所限制,导致培训资源没有形成整体优势。

3.农民思想观念落后,科技意识不强。

由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目前仍有一小部分农民没有摆脱传统观念束缚,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意识不强,自给自足、小富即安的思想严重。参加教育培训的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4.培训缺乏长效机制。

农民培训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大多冠以某某工程、某某项目来推进,而工程化、项目化的短期行为难以满足农民工培训长期性的要求。体现在项目的实施本身具有时间局限性,强调在3年或5年内完成多少人数的培训,结果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评价措施,往往只注重数字的统计而忽略了培训的实际效果。另外,以此种方式开展农民培训很容易随着人事的更替而变动,导致培训缺乏持续性。

5.培训存在走过场现象。

农民工培训是利国利民的实事,政府很多部门基于各自职责正在不遗余力地开展着农民培训工作。由于在条线众多、标准不

一、相互掺杂的情况下,管理部门很难规避个别培训机构的违规行为。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培训机构急功近利,实施培训时内容不讲针对性、师资不重能力型、培训对象随意拉等这种“走过场”现象正日益影响着农民工培训的健康发展。

三、农民工的建议和对策。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长期投入、见效慢的基础性工作。搞好农民工培训要遵循教育客观规律。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坚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培训工作。

1.明确培训重点,实施分类培训。

外出就业技能培训主要对拟转移到非农产业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者开展专项技能或初级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培训主要对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在岗农民工进行提高技能水平的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主要对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进入非农产业就业或进城务工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籍退役士兵进行储备性专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主要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农村劳动者和返乡农民工进行提升创业能力的培训。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转移培训主要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围绕区域内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及农村女手工编织业等传统手工艺培训。

2.提高各级党政机关对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认识。

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实行对农民转移前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工岗位工作能力和实

现有效转移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应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社会应形成合力,正视农民工培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千方百计地探索解决之策。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培训针对性。

建立培训与就业紧密衔接的机制,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岗位需求,及时调整培训课程和内容。重点加强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吸纳就业能力强、市场容量大的行业的农民工培训。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情况,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结合劳务输出开展专项培训,培育和扶持具有本地特色的劳务品牌,促进有组织的劳务输出。

4.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将农民工培训工作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

政府应根据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的需要,打破城乡分割,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种种限制性规定,把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列入财政预算,拨付专项资金开支。作为农民技能培训的专项经费,安排农广校、农业职业学校的建设经费;用于农广校、农业职业学校和农民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政性经费应该逐步增加,城市教育附加安排用于农业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主要用于农广校、农业职业学校等实验实习设备的更新和办学条件的改善。

5.创新农民工培训机制。

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机制,保证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具备条件的企业培训机构及其他各类培训机构平等参与招投标,提高培训质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推行培训券等有利于农民工灵活选择培训项目、培训方式和培训地点的办法。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建立促进农民工培训的多元投入机制。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力争使符合条件的农村劳动力尤其是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

6.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指导服务中心。

每个乡镇都应成立农民职业介绍所,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劳务输出、信息发布、统筹协调等全方位的服务,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四位于一体,形成完整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真正做到民工出得去、能就业、留得住,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可持续发展。

7.制定农民工培训补贴基木标准。

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培训补贴政策,按照农民工所学技能的难易程度。时间长短和培训成本,以通用型工种为主,科学合理地确定培训补贴基本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予以调整,以使农民工能够掌握一门实用技能。要按照同一工种补贴标准相同的原则,确定具体的补贴标准。

优先对未享受过政府培训补贴的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避免多部门重复培训。

四、结束语。

农民工培训就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还将有更多待转移的劳动力涌向城市,而且还将不断出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探索推进劳动力转移的新路子、新方法。用科学的理念和务实的作风去指导、规范农民培训各个环节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农民。

参考文献:

〔1〕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0〕11号文件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通知〔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0,(6):48-51.

〔2〕胡伟,王晓敏。构建新农民工职业技术教育体系〔J〕。成人教育,2010,(6):15-17.

〔3〕赵健。有效供给:农民工培训发展的新路向〔J〕。继续教育研究,2010,(4):60-62.

〔4〕唐踔。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困境分析及对策〔J〕。农业教育研究,2010,(2):35-38.

〔5〕曹清林,王计军,储秀彦。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8):108.

〔6〕王建永,孔德博,冉冉。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培训问题的探讨〔J〕。商业时代,2010,(24):111-112.

〔7〕管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及其对经济结构的影响〔J〕。系统管理学报,2010,(3):248-254.

〔8〕高雅。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特点、新趋势〔J〕。北方经济,2010,(4):78-79.

农民工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一种社会特殊现象。农民工出现以后,虽然为社会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遇到了广为关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 农民工培训是继农民工在城镇“准入问题”以及“权益维护问题”之后的又一前沿课题,多年来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用工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民工培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也应该看到当前的农民工培训工作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激励政策不足以及培训资金缺乏、培训手段尤待加强和培训资源缺乏整体整合等问题,当前,农民工选择职业主要借助“关系网络”而较少从政府以及社会机构那里获得相关的信息,加之在企业为农民工提供培训不足以及适合于农民工的社会培训机构发育滞后的情况下,农民工主观上渴求培训,但他们在培训内容上显得有些迷茫,实

际参与培训的动力并不足,特别是对于劳动强度大、报酬不高的技能培训兴趣淡漠。在农民工缺乏培训动力的情况下,相应的培训体系是难以建立起来的。2003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每年培训2000万人次以上,使他们初步掌握在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必需的技能,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2003年9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农业部等部门((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财政支出中安排专项经费扶持农民工作,提高使用效益。《规划》要求,要以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综合运用财政扶持政策和竞争激励手段,进一步调动农民工个人、用人单位、教育培训机构、行业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逐步形成政府统筹、行业组织、重点依托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培训的工作格局。本文试图对当前农民工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建立一个完善的农民工培训体系。 本文主要沿着农民工培训的相关理论——现状——问题——对策研究的思路,综合分析了我国农民工培训的现有理论成果基本情况,通过对农民工培训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相应对策。第一章基本理论概述。对农民工培训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综合阐述。第二章农民工培训的客观必要性。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提高农民工素质的重要意义。第三章农民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找出当前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农民工培训的症结所在。第四章农民工培训问题的对策研究。借鉴国外关于农民工的相关经验,结合我国农民工培训的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建议。

论农民工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制度的建立黄明光(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语言系,杭州310023)

摘要:建立农民工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制度是加强社会稳定、保障农民工人身安全、缓和农民工与市民利益冲突、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建立用工单位、企业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体制;

社会各专业学校转变办学理念,热心为农民工服务是建立这一制度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农民工;文化教育;技术培训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698(2012)01-0035-04

农民工,也称为“民工”、“进城务工人员”、“劳务工”、“外来务工人员”等,从法学和社会学上分析,这些不同的称呼都有一定的歧视色彩。尽管如此,由于社会习惯的长期沿用,人们均用农民工来称呼那些有着农民身份,从农村流入城镇,从事产业劳动,并逐步成为产业大军主力的社会群体。农民工没有投资经营的资本,绝大多数人缺乏教育技能培训背景。只能从事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特别是“累、脏、险”的职业。因此,在我国大中小城市、乡镇建立农民工的文化教育、技术培训体制,对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迫切的意义。

一、建立农民工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制度的必要性从当前全国形势看,只有少数城市办有农工技能培训班,而没有一个完善的文化教育、技能和技术培训体制。所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农民教育技术培训体制十分必要。

(一)是保障农民工人身安全的需要由于农民工缺乏良好的劳动技术和工作能力,不少农民工在从事“累、脏、险”的工作时,非常容易造成自身的伤害。例如,湖北省广水市太平乡茶村的农民工刘某,在广东省一家具厂当板式开料工。2009年8月7日,得知某西餐厅需要检修电路人员,便前去应聘,担任线路检修员。8月9日,刘某在检修电路过程中,因为缺乏电工技术,带电作业,致其被电击昏迷,随即到医院抢救。

出院时刘某的损伤程度为VI极。[1]很显然,这起伤害事故同农民工缺乏专业知识,自我保护能力低下有关。他们很难辨别伤害自己身体、危害自己生命的安全隐患。以工矿企业为例,据统计,2009

年江西省发生农民工工矿企业伤残事故共计64起。其中宜春全市发生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事故1起,死亡5人,受伤4人。死亡人中以农民工为主。另外,农民工的职业病也是危害他们生命的一个重大问题。今年30余岁的安徽农民黄某从农村来到北京当装修油漆工。由于油漆中含有害气体苯,在一次喷漆时,开始时出现眼泪横流、头晕脑胀的症状,后来晕倒在地,幸亏被人及时发现,送到医院抢救,才使急性油漆中毒的他捡回了一条命。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危害的人数高达2亿,其中绝大多数是农民工。[2]不少农民工在皮鞋厂、玩具厂等有危害人身健康环境的企业打工,两三年之内身体就垮了。而且,农民工对国家颁布的《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不了解,因此,身体受到危害后很难通过法律渠道得到合理赔偿。总之,由于农民工文化水平低,其合法权益很难从劳动技术和法律两个方面得到保障,因此,建立我国农民工教育技术培训体制是十分必要的。

(二)是保持我国城市社会安全稳定的需要从进城农民工的年龄分析,以中青年人为主,但他们当中以初中、高中毕业为主,还有一些不识字的文盲、法盲。这些劳动大军进入城市后,受到政策的排斥,又受到城市人的歧视,心理上承受着很大压力。从心理学上分析,由于农民工来自各35*收稿日期:2012-01-06作者简介:黄明光(1955-),男,广西桂林人,教授,博士。方面的歧视,他们不平衡的心理,需要正确引导,如果没有心理教育,就容易发生打架斗殴事件。

此外,在下列情况下,少数农民工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一是当老板拖欠工资,劳资双方发生冲突时;二是长期失业,无工作无收入时,三是农民工内部为争夺岗位、住房、钱物发生争吵时。据调查,2008年~2009年,苏州工业园区农民工犯罪人数共计2803人。其中“80后”新生代农民工占86.41%,主要以侵犯财产型犯罪居多,以暴力或非暴力的方式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是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显著特点。[3]除违法犯罪之外,还有部分农民工存在着无证经营、无证上岗、制假造假等违法乱纪的经营活动,从而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也给城市、乡镇的广大民众生活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不利于社会的安全稳定。因此,建立一个完整的农民工教育、培训体制,一方面可以平衡农民工的心理,增加法律意识,掌握劳动技能、技巧,减少农民工违法犯罪的机率;另一方面可以保障城市、乡镇民众生活的正常秩序。

(三)是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需要这可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建立农民工教育、培训体制可以提高城市人口整体上的文化素质。农民工目前以每年500万人的速度进入城市,许多城市人口的突增,主要是由于农民工的涌入,而不是人口生育增加。如果进入城市的农民工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低,他们乱倒垃圾,随地大小便,对城市的卫生管理、交通管理和市场管理都会带来众多的麻烦。所以建立农民工教育培训体制对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十分必要。二是可以提高整个国家的城市文化水平。按国际惯例,伴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英国经济学家C·G·克拉克在《经济进步的条件》中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会逐渐从第一产业向第

二、三产业转移。[4]从中国传统经济看,农民工进城务工,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重要前提。2004年,我国城市化程度只达到37.7%,比2000年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还低10.3%。[5]要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需要向广大农民工提供一个有利于他们在城市定居劳工的良好环境。

(四)是缓和农民工与市民利益冲突的需要农民工进城之后,在为城市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与市民的工作岗位、住房等各方面的利益发生冲突。西方关于社会群体冲突的理论主要有三大流派。马克思认为,由于资源分配不平等而引发冲突;韦伯主张,冲突起缘于政治权威合法性的缺欠;齐美尔认为,离心是造成社会冲突的原因。

论新生代农民工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逐步成为了我国社会生产的主力军。与传统的农民工相比,

新生代农民工有着更强的融入城市的要求。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主力军 社会生产力

一、新生代农民工产生的社会背景

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所谓“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16周岁以上的青年农民工。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些数据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民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

二、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1、收入水平较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比例,30岁以下各年龄组均在26%以上;年龄在21—25岁之间的达到31.1%,高出农民工总体平均教育水平7.6个百分点。相对传统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水

平已有较大提高。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新生代农民工绝大部分接受过8—9年的义务教育,比老一辈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高,正因如此,新生代农民工不安于传统的体力劳动,但又由于城市稳定的工作岗位竞争激烈且他们受教育程度并不高,无一技之长,暂时无法胜任一些脑力劳动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2、心理承受能力弱,得不到公平的待遇。新生代的农民工一方面排斥农村的生活;另一方面,由于城乡差别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他们一般年龄较轻,心理承受能力和心智发展不够成熟,而且年轻的时候就远离家乡和亲人,在城市里面,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本较为薄弱,刚开始工作时容易遭受歧视,缺乏必要的关爱,他们在感情压抑长期得不到排解、宣泄之下,容易滋生自杀或犯罪的念头。

3、身份得不到认同。新生代的农民工生活环境相对老一代的农民工来说比较优越,基本上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他们中的一部分是老一代的农民工带到城市,在城市里出生长大的,另一部分是初中或高中毕业后不想留在农村而直接进城打工。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子女数量大大减少,因此父母对孩子更加宠爱而使得许多人从小就养尊处优。他们基本上没种过地,更不愿意种地,普遍存在着“农民不爱地,农民不爱农,农民不识农”思想,“轻农、厌农、弃农”意识严重。

4、情感、精神的强烈需求不能很好地被满足。新生代农民工中很大一部分处于交友、恋爱的黄金时期。但他们工作时间长,很辛苦,下班后只顾得上休息,没有时间去交友。许多企业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使得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很少有机会认识异性,更谈不上去找合适的对象了。部分人无法在城市找到爱情和婚姻,就只能将目光重新转回乡村。许多人是趁着过年、过节的时候,通过亲戚朋友介绍相亲,由于假期很短,双方没有太多时间去相互了解,一般就是感觉不错就立即订婚甚至结婚,一部分人从认识到结婚的时间只有一两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夫妻双方了解不够,因此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的离婚率逐年持续增高。

三、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途径

1、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技术培训。新生代的农民工比起老一代的农民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学习能力也有所提高,因此可以由政府组织,对有接受技术培训意愿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就业培训或者其他继续教育,在政策上、资金扶持上给予一定的帮助,力求提供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培训内容以具有初级技术含量的项目为重点,培训方略以人力市场供求为导向,这样能够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率和收入水平,同时也提高了社会生产率。

2、建立公平合理的农民工报酬、社会保障等机制。一方面政府通

过法律逐步实行社会保障强制制度,强制所有用工单位为其员工缴纳养老、失业、工伤和医疗等保险,按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国家要建立适合农民工的社会保险的机制,建立相应的社会救济制度。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忧患意识,鼓励他们购买适合自己的保险,特别对于一些工种比较危险的企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可以鼓励他们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使得他们在遭受意外事故后生活各方面更加有保障。

3、有条件分阶段的将新生代农民工转变成市民。我国国情现状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导致了不可能无条件将所有的农民工及其子女转变成城市居民。但通过限制设定条件,逐步地实现农民工转变成市民是完全可行的。政府可以把在城市中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并居住了一定时期的新生代农民工转变成城市居民,将他们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使得他们在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住房、养老以及其他社会保障等方面,尽快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待遇。

4、更多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政府应加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将文化设施对新生代农民工开放,降低新生代农民工的休闲成本,让他们觉得自己也是这个社会的一分子。另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各种社会主流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多举办一些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娱乐活动,让新生代农民工真正地融入城市生活,让社会各界都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给予足够

的重视和关注。

四、小结

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还会继续增加,他们将在城市化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新生代农民工是从农业劳动力中转移出去的一部分劳动力,要解决我国“三农”的就业问题,就不得不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各界应该给予高度关注,做到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

农民工教育的制度性障碍及其破解策略研究

摘要: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是不可替代的人力资源,但其综合素质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又存在距离。本文从农民工教育的时代价值和现状出发,对提升农民工教育的实施方案进行了深入剖析,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农民工教育;制度性障碍;现状;策略

一、农民工教育的时代价值

农民工是一种重要人力资源,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优势资源,目前城市在对其开发过程中缺少有效投入,即缺少教育培训。这种教育培训不仅仅是职业技能培训,还包括精神面貌的改善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综合相关资料不难看出,为农民工服务,必须从教育做起。本文对农民工教育必要性的研究,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

(一)社会发展要求农民工必须接受再教育

相关统计表明,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增加一年,GDP就会增加9%,由此劳动者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可以大大促进其创造社会财富的速度。①解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农民工提出的更高素质的要求与他们自身素质较低下的矛盾,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②农民工偏低的第一学历以及教育质量,导致农民工自身的人力资本有限,造成其就业面窄,就业层次低,就业周期短,不能适应新兴工业和新型产业的要求,由此社会发展要求农民工必须接受再教育。

(二)农民工自身发展需要再教育

我国学者杨正喜从权利的角度论述了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必要性,他认为受教育权是公民享有其他相关权利的基础,农民工大多是没能接受基础教育或教育程度相对比较低下的人,这影响了他们的生存发展以及其他权利的享有。同时,农民工由于普遍缺乏法律知识和必要的卫生防病知识、道德修养不够高等,来到城市后仍存在许多愚昧的行为和陋习,与城市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③同时农民工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它有助于提升农民工人力

资本。如果农民工的继续教育问题不解决,我国城市的人口整体素质将得不到整体性提高,城市的社会道德、文明和经济发展也将受到灾难性的影响。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将使目前已经困扰中国的结构性失业愈演愈烈,并且以后的几年甚至几十年也可能成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发展的失落期、滞后期,从而影响整个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从其自身发展来看农民工教育刻不容缓。

二、推进农民工教育的制度性障碍

(一)缺乏农民工教育与培训的专门机构

农业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出台了《2003—2010年农民工培训规划》,确立了政府在农民工培训实施中的主体地位,明确了政府的组织领导职能,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将农民工培训纳入到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当中,制定切合当地实际的农民工培训规划及实施细则。许多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有力配合中央各部委对农民工的培训举措。如四川省政府制定了《2004—2010年四川省农民工培训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意见》、《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但总体来看,在农民工教育和培训的管理机制中,缺乏统一协调的组织领导,这与农民工培训的现实状况很不相称。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还处于起步阶段,培训规模偏小,培训率不高,工作进展很不平衡。各地方政府正处于落实中央政策、制定和实施本地政策的初始阶段,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尚未形成合理的、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二)农民工个人无力负担培训费用

尽管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是大多数农民工的愿望,但是营利性运作的农民工教育培训机构高额的教育培训费用超出了农民工的可承受范围。目前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制约因素是培训费用。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需要独立支付培训的费用。而大部分农民工因支付不起培训费用而丧失了提高就业竞争能力的机会。目前的农民工教育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和“需求不旺”并存的局面。一方面,用工企业“学徒式”的培训、营利性教育培训机构的“经济门槛”以及培训内容与农民工需求的差距,导致了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农民工的可支付能力的缺乏和“预期收益”不明朗,又限制了农民工自身接受教育培训的有效需求。④政府每年都有用于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专项经费,但数额有限,因此培训费用绝大多数要由农民工本人来负担,对于本不富裕的农民工雪上加霜。需要接受教育培训的农民在未就业的情况下,自己掏钱接受教育培训有难度。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投入比例过低导致农民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

(三)培训基地建设和培训内容流于形式

据统计,目前农业部门在全国有农业中专和农民中专3 000多所,农机学校2 000多所,其中有不少可以用来进行农民工培训,但因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使这些教育资源难以有效利用。由于政府经费投入不足,加上培训机构自身实力较弱,导致大部分培训机构校舍简陋,教学设施落后,更难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培训基地。农民工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的核心内容:一是提升受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素质;二是普及城市生活常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引导其对城市文明的认同感和对城市生活的责任感;三是法制观念教育,帮助其树立现代公民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培养其在多元化利益分配格局中的话语能力、依法维权能力。⑤但许多培训学校在对农民工进行培训时,一是不考虑农民工的文化基础,不管农民工能否听懂;二是培训内容落后于市场需求,不考虑农民工参与培训后所学技能是否为社会急需;三是忽视相应的文化及思想观念的培训。

三、缓解农民工教育现状的破解策略

为使农民工更好融入城市,必须打破在城市培训中将农民工边缘化的思维定势,要把农民工的培训看做是最大的社会福利,开展低偿、无偿职业培训、劳动技能培训和社会知识培训,最终促进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的全面发展。⑥为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就解决农民工教育

问题的对策展开讨论。

(一)建立农民工教育与培训的专门机构

一个强有力的培训管理机构以及一套科学的培训管理机制,是搞好农民工教育与培训的组织保证。因此,必须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具体负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克服过去那种政出多门、分散重复、效率低下的培训方式。同时,建立农民工培训激励机制,在发挥政府主办的各类学校在农民工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的过程中,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尤其是具有特色的民办机构开展农民工培训。可以说当前的农民工培训主要由政府在包揽,鼓励民间培训机构平等参与的机制尚未根本建立,许多地方还是把社会力量办学放在农民工就业培训网络的补充地位。因而,由于对民办力量不重视,导致民办培训学校办学规模小,甚至有许多还处于地下状态,培训行为不规范,培训质量不达标。此外,还可以把农民工的培训搭建在用人企业上,由用人企业牵头培训,并向参加技能培训者提供包括食宿在内的生活便利,发给一定的生活补贴等,这种由用人单位牵头组织的培训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能够使农民工看见实实在在的岗位。这就必须进行体制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从立法方面确立政府对农民终身教育和技术培训的投资主体地位,把农民教育作为“公共产品”,即公益性事业。⑦

(二)确立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方经费筹措渠道

农民工个人分担培训费用比例过大,已成为限制农民工参加培训的一道门槛。这里有两个矛盾必须化解:一是农民工培训经费需求量不断增加和政府财力有限不能全部包揽培训经费之间的矛盾。政府作为农民工培训的主体和推动者,理当扩大经费的不断投入,但农民工培训队伍越来越庞大,培训的标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指望政府包揽全部培训经费也是不现实的。二是培训费用过高与农民交费能力和交费意愿过低之间的矛盾。⑧就培训学校尤其是民办培训学校而言,他们开办培训班,是有资金、设备投入并想获得一定收入的,在可能情况下是想收取更高培训费的。但大部分农民工收入有限,无力承担过高的培训费用,即使有交费能力,在预期收入不明朗的情况下,不太愿意自己交费参加培训。化解这两个矛盾的办法,一是靠政府不断扩大经费投入,并使之制度化,形成稳定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二是发挥社会办学力量,引进社会资金投入到农民工培训中来,包括采取用人单位出资实行订单培训以及筹集资金建立农民工培训基金等方法,从而解决农民工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

(三)开辟高职院校“农民工学院”新领域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发挥自身的条件和优势,积极参与农民转移就业培训。目前一方面高职院校普遍生源不足,但其拥有师资力量雄厚、学科门类齐全等优势;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农民工都缺乏城市产业分工所必需的技术要求,即职业技能缺失是农民工难以立足于城市的主要因素。高职院校可以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招收一定数量的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并成立“农民工学院”,针对农民工的具体知识基础和就业方向进行专项培训,将学校的专业发展和农民工的综合素质提升有机结合起来。

(四)利用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培训灵活多样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努力形成政府买单、培训机构自由竞争、农民工自主选择培训点和培训内容的格局。在方法上,可以由政府按培训项目的不同给农民工核发培训券,由有关部门审定合格的培训机构,根据业已确定的培训内容组织培训,培训机构除向农民工收取培训券不再另外收取现金,由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检查验收机构对参训农民工验收合格后,培训机构统一到政府指定机构结算,形成培训、验收分离的格局。有学者认为,必须根据农民工的需求,统筹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发挥各类学校的优势,积极鼓励支持社会教育机构承担农村劳务输出的专业技能培训任务,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多专业、多途径的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格局;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进行,做到长短结合、优势互补;必须同时重视基础性和实用性两个方面的结合。

四、小结

农民工教育任重道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才能真正提升其综合素质,才能最大化的开发其人力资源,以促进社会和谐快速发展。本文就开展农民工教育的实施途径进行了重点分析,但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上还存在进一步探索的空间,后续研究将结合发达国家的相关研究对我国农民工教育培训模式展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宋言奇,马乙玉.城市适应性教育―民工潮中不可忽视的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4,(7):50.

[2]谢丛银.搞好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中国农村教育,2005,(6):21.

[3]徐本仁.民工潮向农村成人教育提出了新课题[J].中国成人教育,1994,(3):34.

[4]兰成琼,陈涛.发挥高职院校优势,参与农民工培训[J].农业经济,2005,(5):24.

[5]潘洪其.农民工培训的三个层次[N].北京青年报,2003,(10):46

[6]易守菊.论农民工的“补偿教育”与公共图书馆的作为[J].图书馆,2005,(4):32.

第17篇:农民工

农民工期待法律保护

艾舒

2004年春节后,农民工返城高潮较往年提前了许多。有报道称,大年初一就有农民工踏上了返城之路,回城的农民工,少了以往的茫然和无奈,多了一分期待和梦想。

熊德明事件引发了2003年末到2004年初中国前所未有的农民工工资清欠大行动,从温家宝总理的关怀、批示到各级政府部门的积极努力,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的巨大进步——让生活在社会底层,为社会进步付出最艰辛劳动的农民工得到自己应得的报酬,带着笑容返乡过年与家人团聚。据建设部统计,截至2004年1月中旬,已偿付历年拖欠农民工工资215亿元,清欠率68%,其中,2003年发生的欠款已兑付89%。

尽管“清欠风暴”为9000多万民工讨回了数以亿计的被拖欠工资,在这次在高层领导及各部门积极参与的攻坚战中,行政干预起了主导和绝对作用,立法执法相对滞后的现象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反剩农民及农民工无疑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在这次被曾培炎副总理称为“清欠风暴”的攻坚中,农民工工资被克扣和拖欠的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在依法治国写进宪法的今天,这种重视和进步还是远远不够的,在法治社会,任何一个问题的彻底解决都需要法律的保障。

为什么有那么多农民工拿不到工资?为什么有的农民工为追索自己应得的报酬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剖析它不仅是出于对农民工的同情和尊重,更应该是我们社会文明整体进步的一种需要。首先,面对目前国内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农民工中的绝大多数只求找到干活的地方,以最善良的心态理解“按劳取酬”,普遍不敢大张旗鼓地维护自己的权利,加上许多民工不知道应该事先与用人单位订立合同,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使一些用人单位在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时更加肆无忌惮。其次,农民工进城后没有组织,绝大多数处在散兵游勇状态,多数是以单一的个体形态面对用工单位,毋庸置疑,他们的谈判力最弱,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谈判力,难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三,民工潮已形成很多年,社会上也关注农民工许多年,但至今,农民工没有自己的组织,工会组织对于农民工而言形同虚设,工会应不应该担负起为农民工说话的责任,而农民工能否加入工会,怎样加入工会,还是一个问题。

几年来,每年都有农民工以集体静坐、跳楼、自焚等方式追索被拖欠工资的现象。谁不知道生命的可贵,谁不懂得珍惜生命。这些民工没有求诸于法律,甚至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举动。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不知法,不懂法;也因为那些恶意欠薪的公司、包工头甚至政府机关,根本就没想过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基本道理。因此,我们应该理解农民工追索应得报酬的愤怒和痛楚,但是我们必须知道愤怒、暴力、冲动并不能在一个法治社会里产生正义,只有诉诸于法律寻求法律的保护才能使自己的利益得以保全。

春节前,马鞍山市500名在京民工依法维权打赢了官司,这对于其他民工而言是一个好的开始、一个好的榜样。然而这场赢了的官司却遭遇了执行难的尴尬。

究其原因,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权威的、以保护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切身利益的法律,我们也很难在现有的法律中也找出特别针对这一群体的条款。甚至在一些制度和政策中对农民工存有一定的歧视和偏见。其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极少有人关注农民工的利益,而民工又是这个社会中平均受教育程度、平均经济收入最低的阶层,他们基本上无力维护自己应有的权益,或者说不知道怎样才能维护自己应有的权益。

最高法院2003年12月2日向全国法院系统发出通知,要求对农民工工资拖欠官司要依法快立案、快审判、快执行。2003年12月22日,北京市政府召开专题会,并通过《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的意见》,王歧山当场表态,首都市场决不允许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

但是,无论是最高法院的通知还是哪一级领导的表态都没有法律上的效力,各种通知尽可以发、官员尽可以在各种场合承诺不允许发生拖欠民工工资现象,这类通知和承诺可能会减少拖欠民工工资的现象,但不可能从根源上杜绝农民工工资被克扣和拖欠的现象。毕竟这是一个法治时代,一言九鼎、金口玉言的神话不会让人相信,也并不具备长治久安的法律效力。实际上,拖欠民工工资的问题一直不能得到根治,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出台严厉周密统一的法规政策,使一些恶意拖欠企业有恃无恐。

好在我们欣喜地看到,各地纷纷出台地方性规定,北京市建委规定工程资金到位30%才能开工;上海将取消拖欠农民工工资建筑企业的建筑资格;山东省淄博市建委等5部门联合制订“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广东已把《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列入立法计划,并率先在珠三角8个市全面推开建立工资支付的监控系统;重庆政协会议上委员们呼吁维护民工的合法权益,加快《工资法》的立法工作。

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劳动保障、工会、公安、建委等部门共同行动,而不应该是一个地方、一个或几个部门的行为。国家需要紧急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制约欠薪链条的各个环节,切实保护农民工应有的权益。

如果不能从法律上、制度上解决问题,年年都会发生农民工工资拖欠现象。

只有法律和制度的规范才能真正堵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漏洞。只有从法律上保证农民工的权利,才能使农民工有效地主张和维护自己的权益。

《时代潮》 (2004年 第四期)

第18篇:农民工

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3月15日电 如今,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富有",已经成为江苏溧水县农民的新时尚。

请戏上门成为普遍的时尚。溧水县和风镇沙塘庵村近年来大力发展粮油力口工业,生产经营粮油制品,生意十分红火,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富裕起来的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追求也十分丰富。今年元宵节该村村民自发筹集2万多元,从安徽请来专业剧团,把戏演到了家门口,村民们着实过了一把戏瘾。

同时,一些带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艺活动开始得到挖掘整理,重登舞台,农民群众在自娱自乐中丰富着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长期以来,由于资金问题,洪蓝镇青圩村村民只能对着天空长叹,看着残存的马灯暗泣。近年来,该村很多村民走出家门,走向全国各地,有在沈阳办起皮鞋厂的,还有在国外打工的,一张张汇款单从各地飘来。今年春节期间,青圩村的老老少少们都聚在一起,开始筹划着将停跳多年的青圩马灯再跳起来。不几天,就筹集了21000元现金,以神奇般的速度组建了一支有108人的青圩马灯队,在90多岁高龄的许立勋老人的指导下,轰轰烈烈的跳起来了,吸引了周边很多群众前来驻足观看。白马的双狮,晶桥的手狮,东屏的旱船、犟驴,这些流传很久的艺术形式,在近年龄溧水农村又得以显见。很多村庄都已自发形成常年的舞蹈队,活跃在镇村,吸引着慕名前来观赏的城里人。以前,农村办大事、办喜事少不了要办上十几桌酒席,现在这种状况有了很大改变,请戏上门、包租电影、播放科教片成为人们的首选。不断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该县94个行政村分别建立了文化中心户,农民们除了订书看报外,还积极邀请有关专家、技术人员现场教授技术,参加农业科学知识培训学习,及时了解最新的农业动态。永阳镇义浪头村50户人家中就有30户搞蔬菜种植,每逢雨天或农闲,他们就聚在一起,交流种植经验,讨论如何增收。据初步估算,像这样的学习,一年能有40天左右,由于科学种植,他们种的蔬菜的成熟期比一般农户要提前3到4天,江宁、句容的批发商蜂拥而至,抢订一空,农户们每年因此可增加收入2万多元。

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劳动适龄人口科学素质不高;大多数公民对于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区较为盛行。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是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人均接受正规教育年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科学素质结构存在明显缺陷;社会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尚不全面和深入,公民缺少接受终身教育的机会。科普长效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科普设施、队伍、经费等资源不足;大众传媒科技传播力度不够、质量不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未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公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主动性尚未充分调动。

一、农民工在促进城镇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已成为我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为城镇繁荣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09年我市农民工监测数为95.5万人,占城镇人口比重为48.2%,其中在市域内务工的农民工30.4万人,占城镇人口比重为15.3%;再加外地流入的农民工,咸阳市域内农民工占城镇人口比重22%左右。

农民进城,为城市发展增添了活力。脱离土地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后,以新市民的角色成为城市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者,推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和工业

化进程。由于大多数农民工从事的是制造业、建筑业及商贸服务业等,填补了城市人不愿从事的岗位空缺,缓解了城市蓝领不足的就业矛盾。在我市加工制造业中农民工占到75%以上;在建筑采矿业中占到90%以上;在环卫、家政、餐饮业中占到70%以上。

农民进城务工,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随着经济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这意味着我市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素质的提高。要提高农民素质,必须借助于城市化。这是因为,农民工进入城市,经过现代城市文明的洗礼和熏陶,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结构、文化水平、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法律意识会发生深刻变化,其整体素质会得到较大提升,这对于实现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2009年农民工调查显示,大多数农民工将“参加教育培训”列为在城市立足的第一需求。

二、2009年咸阳市农民工监测调查有关数据

农民工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产生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城乡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农民工发展变化情况的分析研究有助于科学制定农民工政策,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监测主要数据:

1、全市农民工总人数95.5万人,其中市域外农民工65.1万人。

2、外出农民工月平均工资1200元。

3、2009年返乡农民比08年底减少4.5个百分点左右,农民工就业大局稳定,处于正常水平。

4、吸纳我市农民工人数最多的省份为江苏和广东,外出农民工中有30.1%的人员在此务工。

5、通过政府组织或中介公司组织外出农民工比例68%。

6、外出农民工中参加过各种专业技术培训人数占37.5%。

7、农民工从事的四大行业依次为制造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8、农民工收入的用途依次为日常生活开支、建房购房、农业投资。

9、拖欠工资现象减少,95%的农民工能如期拿到工资。

10、农民工输出地社会保障不理想,各种保险投资低。

三、农民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目前,我市农民工工作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一是农民工培训不稳定,平均文化程度偏低;二是以90后为主体的新农民工外出就业以见世面为目的,吃苦性不强,受务工环境和工资待遇等因素影响较大;三是从事工作技术含量低、报酬低;四是一个普遍问题,即农民工在外社会保障差。因此建议:一是要加强农民工培训,加强政府就业引导,培训工作要灵活多样,注重效果,劳动、人事、安检等单位在农民工资格认定、证件发放、工作保护方面多给予方便和服务,各级政府要把支持农民工就业当作增强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的大事常抓不懈、求数量、保安全、促稳定。二是针对全市农民工外出地相对集中的特点,在广东、江苏等地健全有关农民工服务、咨询机构,帮助农民工安全就业,了解农民工就业信息,扩大就业渠道,降低就业风险,防患于未然;

还要加强同打工集中地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争取多方支持,努力为农民工营造一个和谐、高效的工作环境,使农民工走得出、站得住、有收效、有发展。三是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在农村社会治安、生产服务、义务教育、应急保障等方面打造一流硬件设施,构建农民工外出坚实平台,使农民工人走得了,心放得下,生产、家庭两发展。

第一,为中国经济起飞持续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

第二,壮大并更新了中国产业大军

第三,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难题,为三农问题困境踏出一条坦途

第四,农民工成为中国农村社会脱贫的主力军

第五,大量农民工进城冲击着城市消费,已经改变了并继续改变着城市消费规模、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

第六,对传统中国农村的生育观念起到了根本性冲击

第七,推动了中国城市扩容与小城镇的建设

第八,为中国市场化的进程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第九,将城市生活的新观念,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新规范,带回了农村

第十,农民进城打工,事实上在培养着一代新型农民,即农夫转变为农商

大约四分之一个世纪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一个新的阶层迅速形成壮大:农民工阶层即农工阶层。

当然,“农民工”称谓,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叫法。从严格意义上讲可能是当今中国大陆最令人无奈的一个概念。湖南耄耋老者萧一湘早些年就呐喊为“这个不伦不类的‘农民工’更名”,近又有学者章立凡再次呼吁应废止“农民工”称呼。没有办法,正像当年报道焦裕禄说“我们是灾区”不合语法,但都这么说也就成为警句一样,更换农民工的叫法,不仅文化成本太高,事实上根本做不到。

中国农民工,一个庞大的打工阶层,据有关方面统计现阶段农民工总数已逾1.2亿直奔1.5亿,已成为中国产业大军的主力:占全国加工制造业总数的68%,占建筑业的80%,占第三产业的批发、零售、餐饮业的52%。说他们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数量最大的[民族]雇佣劳动人群恐怕没有什么争议。现今中国农村,80%的家庭有人在外打工,这意味着有七到八亿人与农民工有直接经济关系,加之农村家庭与城市家庭的亲情联系,在当代中国有十亿以上的人口关系着农民工!今天,人们大都认同是改革将中华民族的经济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GDP做大了,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大国(尽管从人均角度看名次十分落后)。人们享受到了改革与发展带来的果实。然而,农民却并没有水涨船高式地分享中国GDP的果实。我曾套聂耳一首著名歌词说过:他们种的粮,他们盖的房,分享盛宴场,罕有他们档。是啊,排排坐,吃果果,却少有农民的档位。

显然,这是很不公平的。农民工为中国的GDP贡献了大约四分之一的份额(2004年),为经济发展付出的巨大代价,与他们获得的微不足道的回报相比,太不相称了。中央连续发的“一号文件”,在农村取消农业税,在某种意义上解读,就是为消除这种不公平所做出的重大政策努力。2006年全国人大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多次重点提到三农问题,并保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将有更多的财富进入农村。这无疑是一则令人兴奋的消息。

我们必须正视农民工阶层,必须深刻认识他们对经济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农民工阶层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我给出的规定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非农村中人数最多的,牵扯社会关系最为广泛的,在改革中地位发生变化最明显的,以劳动为资源对中国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劳动阶层。

似乎没有多少人注意到,农民工阶层的出现与发展壮大,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具有什么样的划时代历史意义?在我看来,农民工阶层的形成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中具有以下十大革命性意义。

农民工作为中国农民向工人阶级转化的一种特殊过渡形式,在职业、收入形式、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群体规模、社会贡献等外在属性方面初步具备了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而在社会地位、综合素质等内在属性方面与城市工人阶级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呈现出阶级属性的“二重性”。辩证地看待农民工的阶级属性,对于促进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和统

一、扩大党的阶级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的规模巨大的新兴社会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重要人力资源,他们具有我国现代工人阶级的一切本质特征,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一、农民工是中国农民向工人阶级转化的过渡形式

农民身份向工人身份的转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人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从历史上看,工人阶级是产业革命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一方面,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大工业和追求利润,通过圈地运动的方式使农民与土地相分离,农民被迫地实现了向工人阶级的转化,正如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对农村居民断断续续的、一再重复的剥夺和驱逐,不断地为城市工业提供大批完全处于行会关系之外的无产者。”①

中国农民向工人阶级的转化经历农民工这一过渡形式,与中国特殊的制度安排密切相关。建国初期,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未受限制,迁入城市的农民在身份上也彻底地转变为城市的正式职工。随着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的确立,以及城市建设发展缓慢,无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以接纳农民进城,政丨府开始通过户籍管理来控制农民进城。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以及随后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和规定,形成了以户籍制度为中心,附着了住宅、粮食供给、就业、医疗、养老保险、劳动保护等多项制度在内的城乡二元结构制度壁垒,这种制度壁垒不仅限制了农民向城市流动,更严重的是将城乡居民分成两个不同的社会身份,在城乡居民之间形成了有差别的“国民待遇”,户籍制度的功能出现异化,成为区分城乡居民国民身份的重要标识。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冲破重重阻力纷纷进城打工谋生。在“民工潮”的冲击下,城乡二元结构制度壁垒开始松动,但这种制度上的松动十分有限,到目前为止进行的户籍制度改革也只是恢复了农民居住和迁徙的权利,而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事关农民工根本利益的问题上,进城农民工无法享受与城市正式职工同等的待遇。此外,城乡二元结构制度壁垒使得长期生活在城市福利城堡中的市民“天然的具有获得社会资源和占据竞争方面的优势,形成„一等公民‟的身份优势意识,”②

他们对农民工普遍存在着偏见与歧视,在他们眼中,农民工始终摆脱不了“农民”身份的标识,在此情况下,农民工无法融入城市主流社会和主流文化,成为游离于城市社会之外的边缘群体。可见,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结构制度壁垒从根本上阻碍了进城农民身份的转变,“农民工”便是农民向工人阶级转变过程中遭遇城乡二元结构制度壁垒的阻碍而形成的产物。城乡二元结构制度壁垒使进城农民不能彻底地实现向工人阶级的转化,而这种转化的不彻底决定了农民工的阶级属性具有二重性。

二、农民工阶级属性的二重性

中国工会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一大批进城务工人员成为工人阶级的新成员。”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进城就业的农民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丨府明确了农民工的工人阶级属性,这对于促进农民工与工人阶级的融合、扩大党的阶级基础无疑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实中的农民工阶层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工人阶级。一方面,农民工阶层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上初步具备了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在社会地位、综合素质等内在本质属性方面与先进的工人阶级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而表现出阶级属性的二重性。

(一)农民工阶层初步具备了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

公民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是进行社会分层的一个基本依据。农民工的主要生产活动是从事着原本只有产业工人从事的非农产业,如建筑、运输、机械制造、服务业等,劳动性质发展了根本的变化。职业变化也引起收入形式和工作场所的变化,农民工的收入以货币收入为主,打工收入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他们的工作场所主要集中在城市的

二、三产业,与城市的工人接近一致。农民工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并不直接占在生产资料,他们对农村中的少量土地也不具备所有权,而且大量农民工实际上已出租、转让甚至抛弃了在农村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因此,从职业和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来看,农民工阶层具备了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

(一)农民工阶层初步具备了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

公民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是进行社会分层的一个基本依据。农民工的主要生产活动是从事着原本只有产业工人从事的非农产业,如建筑、运输、机械制造、服务业等,劳动性质发展了根本的变化。职业变化也引起收入形式和工作场所的变化,农民工的收入以货币收入为主,打工收入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他们的工作场所主要集中在城市的

二、三产业,与城市的工人接近一致。农民工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并不直接占在生产资料,他们对农村中的少量土地也不具备所有权,而且大量农民工实际上已出租、转让甚至抛弃了在农村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因此,从职业和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来看,农民工阶层具备了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

日前,扬州市召开农民工工作暨家庭服务业工作会议,提出以家庭服务业为重点,推动和促进农民工充分就业。

近年来,扬州市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在扬州务工的42万农民工在就业、就医、子女就学,以及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落实。针对扬州市作为一座旅游城市,现代服务业较多发达,农民工务工的领域也相对集中服务业的特点,扬州市提出,充分认识当前做好农民工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采取突破性举措,促进农民工工作和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以家庭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农民工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服务民生、扩大消费、促进就业的宗旨,抓住建立健全家庭服务体系这一主线,以家庭服务网络中心为龙头,以品牌企业为主体,以人员培训为保障,有效推动家庭服务业的发展,逐步规范家庭服务的市场秩序,提升行业服务水平,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扬州市还明确,为促进农民工充分就业,必须像重视工业一样重视服务业,像抓新兴产业一样抓现代服务业,像抓园区开发一样抓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以最解放的思想、最坚决的态度、最优惠的政策、最靠实的举措、最专业的指导、最真诚的服务,采取突破性举措,促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同时,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农民工及整个行业服务水平,从而实现农民工就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双赢”目标的实现。(

高邮市扎实开展返乡农民工的调查和培

训工作

作者:高邮市教育局 转贴自:高邮市教育局 点击数:150 省教育厅、扬州市教育局《关于中等职业学校面向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紧急通知》下发后,高邮市教育局于1月5日迅速下发了邮教职[2009]3号文件,对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各乡镇成校积极响应,迅速展开了返乡农民工的调查,部份乡镇还利用寒假组织全镇教育干部、教师到各村组进行返乡农民工情况调查。仅汉留镇就发放返乡农民工教育培训登记表1200余份,搜集有价值信息100多条。他们通过座谈走访得知,当前返乡农民工有三怕:一怕出去找不到工作,二怕无专业技能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要求,三怕回乡就业不如以前长期在家打工的人容易就业。针对上述情况,各乡镇成校根据本乡镇返乡农民工的实际和乡镇产业特点积极开展技能性培训。

汤庄镇成校主动到本镇有关企业联系了解用工情况。该镇为江苏省著名的“液压之镇”,电焊工缺口较大。汤庄成校于农历正月初十至二十五举办了一期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电焊工技术培训班, 86人参加了培训,培训后全部安排到该镇朝阳集团、宏达公司、成套公司、科凌公司、扬州中瑞公司、旭日公司就业。受到用工单位和返乡农民工的一致好评

周山镇成校一是和镇劳保所协作,举办电焊工、建筑木工专业技能培训班,组织110名农民参加技能培训;二是通过扬州市农民工就业信息平台帮助提供就业信息;三是配合市劳动保障局组织的返乡农民工招聘会,促成30多名农民签订就业协议;四是对有创业意向的鼓励自主创业。

送桥镇成校抓住本镇各家灯具企业灯具安装工吃紧和农民工等待观望的有效时间,日前与扬州市现代照明公司、镇社保所联办为期10天的灯具安装知识培训班,70名培训对象通过7天的灯杆竖立知识、灯具电路知识、灯头安装知识、灯箱安装知识等理论学习和3天的灯具安装实训,将分别就地就业到现代照明公司和松山电器照明公司

汉留镇成校根据返乡农民工的各人专业特长,积极与镇企业洽谈推荐。日前,有近200人找到新“婆家”,走上新的工作岗位。还有部分无技术年龄偏大的返乡农民工,成校与劳保所、企管站合作,准备开设建筑、机械、服装、家政、养殖等培训,就地分流,让其为家乡新农村建设再作贡献。

第19篇:农民工问题

农民工,主要是指户籍仍在农村,进城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独特社会现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大量外资企业陆续兴办,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迅速发展,创造了大量非农就业机会,带动了一批又一批的农民进城务工。

目前,全国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达1.2亿左右。农民工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竞争就业机制的形成,闯出了一条城乡融合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事实说明,农民工是一支不可缺少的新型劳动大军。但另一方面,农民工数量巨大,无论是从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质、技能水平、生活条件而言,还是从政府及社会的引导、管理、服务而言,都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农民工问题,党和国家一向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从现实情况看,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农民工问题产生的四个深层次原因

1.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产生农民工问题的体制性根源。

2.相关法律不健全,法制不完善。

3.政府管理和职能转变不到位。

4.企业社会责任弱化,农民工自身素质偏低。

一是农民工的工资长期偏低而且拖欠现象相当普遍。长期以来,有些地区农民工工资几乎就没变过,即使有增加,幅度也很小,赶不上物价的上涨。近年来,尽管各地清欠农民工工资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拖欠事件依然屡有发生。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农民工工资拖欠仍达到1000亿元,其中建筑企业拖欠工资的比例为72.2%,仅有6%的农民工能按月领取工资。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民工荒”的直接起因,就是企业开出的薪酬过低。

二是工作条件差,技术培训少,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缺乏社会保障。农民工在城市所从事的大多为脏、累、苦、差的职业,工作环境状况堪忧。据统计,我国农民工群体中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占76.4%,再加上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导致农民工伤病较多。目前农民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女职工生育保险的参保率,分别为33.7%、10.3%、21.6%、31.8%和5.5%;而农民工的企业补充保险、职工互助合作保险、商业保险的参保率更低,分别为2.9%、3.1%和5.6%。农民工一旦出事,很难得到应有的补偿,生活往往陷入困境。

三是子女上学、生活居住、文化需求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长期以来,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的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城市公办中小学一般不接受农民工子女上学,而一些适合普通农民工子女上学、收费低廉的民办简易学校,在一些地方却得不到承认,有的被强行关闭。农民工由于收入微薄,所以居住条件比较差,通常是多人挤在一间小小的出租屋里,卫生、安全等方面均存在着隐患。由于长期远离家乡,业余生活贫乏,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远远得不到满足。

此外,大多数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系统的就业培训。他们的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也亟待提高,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还不懂得通过合法手段来保护自己。

怎样认识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民工已成为经济建设中的生力军。他们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占从业人员的68%,在建筑业、采掘业中占到近80%,在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占到50%以上。人们很难想象,如果农民工一旦消失,我们的经济该如何发展,我们的城市该怎么运转。农民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因此,在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矛盾多发期之时,关心和保护农民工,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化解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纠纷,对于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决农民工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和制度,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使城乡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而要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就必须充分调动农民工群体的积极性,实行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措施。做好农民工工作,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协调工农关系,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解决农民工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全体社会成员都享有平等权利,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必然要求解决好农民工在劳动工资、就业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工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为农民工创造一个公平、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做好农民工工作,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充满活力、和谐安定的社会局面。

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战略任务。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趋势。农民工队伍的出现和壮大,是我国特色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正确抉择和有效途径。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必将是长期的。我们必须顺应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规律,并从我国国情出发,正确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能否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从何处入手?

2006年新春伊始,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第一个全面研究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

做好农民工工作的基本原则: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强化服务、完善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做好农民工工作的主要任务:1.抓紧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2.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3.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4.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5.切实为农民工提供相关公共服务;6.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7.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文件颁布后,在广大农民工中引起热烈反响,也受到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人们相信,这个《意见》的实行,必将会给两亿多农民工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必须认真落实《意见》精神,按照《意见》的部署,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履行好相应的管理、引导、服务的职责,形成推动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合力。

首先,要抓紧解决当前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彻底清理和取消对农民工的一切就业管理限制、收费和歧视性政策,使他们和城市职工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切实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抓紧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建立权责明确的劳动关系。加大监管力度,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着力解决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

农民工远离家乡,置身于陌生的环境,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扶持和照顾。输入地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把农民工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多为农民工排忧解难,统筹解决他们在就业培训、子女入学、公共卫生、居住场所、文化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根据市场需求,大力推进“阳光工程”和“春风行动”,搞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免费就业服务。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以输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把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列入经费预算,实行同等待遇。

什么是“春风行动”?

从2005年开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每年春节后在全国组织开展为农民工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送信息的“春风行动”。

“春风行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利用春节后农村劳动者进城求职务工高峰的关键时期,广泛开展有关农民进城求职务工方面的政策宣传,并通过组织大型招聘会等多种方式,集中各方面的力量为大批进城求职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服务。

同时,坚持“两条腿走路”,把异地转移与就地转移相结合,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既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又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扩大农村劳动力在当地转移就业。要引导相关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增加农民在当地的就业机会。大力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积极稳妥地发展小城镇,提高产业集聚和人口吸纳能力。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保护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使他们进退有路。

另一方面,要坚持当前和长远相结合,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逐步解决长期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所带来的深层次问题。比如,通过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适当放宽农民工在城市落户条件,积极稳妥地解决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户籍问题。

农民工到底姓“农”还是姓“工”?

农民工,顾名思义,是“农民”和“工人”的结合。那么,农民工究竟该姓“农”还是姓“工”呢?

可以说,这是农民工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回答这一问题,必须从农民工队伍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去寻找。

20多年来,农民工队伍本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一部分亦工亦农的季节工外,绝大多数进城就业的农民工与土地之间已没有劳动和收入上的关系。他们长期在城市就业,取得工资收入,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并在很多行业已占从业人员的半数以上。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的调查,农民工已占企业员工总数的近60%。

2003年9月召开的中国工会十四大提出,“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工人阶级的新成员和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加入工会被首次写入这次大会的报告。2004年初的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第一次明确认定“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出这样的论断,有着充分的实践依据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农民工的数量,已超过了传统上由城镇居民构成的产业工人,使中国产业工人队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把长期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确认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有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对新生社会阶层的凝聚力。同时,它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政治地位,消除对农民工的社会偏见和歧视,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推动农民工问题的最终解决,进而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农民工,这一活跃在城镇和乡村中最积极、最能干、最可敬的新生力量,他们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在塑造自己。随着《意见》中各项政策措施逐一落到实处,一定能够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有力地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的进程。

第20篇:农民工问题

农民工问题浅谈

内容摘要:在农民工逐渐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他们只能行走于城市边缘,不仅要忍受身体的痛,还要遭受各种歧视。这些人奉献了自己,不仅在流汗流泪,还在流血,作为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政府的帮助。

关键字:农民工、产业工人、政策、法律、社会保障

繁华的都市大街上,总是奔波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饱读诗书的气质,有的是勤劳、朴实和执着,他们不远万里的奔波,为的是寻找与其祖辈不同的生活模式,这就是我们的农民工兄弟。有关部门统计,截止2005年底,我们国家大约有1.4亿的农民离开家乡,其中有1亿在城市打工,他们逐渐取代城里的居民称为产业工人的主力军。他们不仅肩负家乡的那份责任,更要应对城市给的种种待遇,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一、农民工进城的原因

从现实来看,城市人对外来人总存在偏见和歧视,尤其是对农民工。他们总是被冠以没文化、缺乏技术,对法律和卫生没概念的土包子。尽管如此,农村的劳动者仍是源源不断的涌向城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村改革后,我国的粮食产量一直存在“过剩”的问题,而粮食在国际市场上根本不具备竞争力,农民的种田收益小,价值我国人地矛盾,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只能大批的向城市流动。第二,户籍制度的放松了对农民进城的限制。第三,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一代的浓墨你接收到的信息多了起来,无论是视觉还是思维都不同于他们的祖辈,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即使苦点累点,也不愿再过面朝黄土被长天的乏味生活了。

外出务工和在家苦干收入的巨大差距及人多地少矛盾等产生的压力导致农民外出的推力和外城市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形成了农民涌向城里的主要原因。

二、农民工的现状 据最新的数据显示,现今在我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已经转移到非农产业,仅在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就超过1亿,在第二产业就业的劳动力占了约57.6%,还有像餐饮、批发零售业等服务行业占52.6%,加工制造业占68.2%,建筑行业占79.8%。2004年的党中央国务院的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进城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亿多的农民工撑起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半边天我们不能不去关注他们,也不能不去关心他们,更不能不去尊重他们。

(一)农民工的重要性

在城市,我们随处可见农民工的身影,修鞋、修车、擦车、收废品等位居民服务的营生;把大堆果皮纸屑、残渣剩饭推出城门;还有再建的高楼,拓展的马路,无一不混合着他们的汗水。无法想象,城市没有农民工的日子。为此,2004年湖南株洲曾做过一项重大的举措:所有的清洁工休息三天!其结果在一天之后,所有的居民都受不了了,他们已被垃圾包围,到处都有腐烂的臭味,整个城市狼藉不堪„„还有一组数据证明农民工的汗马功劳:有专家预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民工对于GDP的贡献高达21%!还有,据一位政协委员计算:一个农民工一年给城市创造的价值约在25000元左右,他们拿走的充其量不过是8000元剩余的都留给了城市。按1.4亿的农民工来计算,他们每年为我们国家创造的纯利润就是2.38万元。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经济专家也都认为,农民工进城就业,不仅弥补城市劳动力构成不足,有效的控制了劳动成本的上升速度,发挥了我们人口大国的优势,同时还为企业的竞争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他们更肩负着城乡间的信息交流的任务,带动乡村的发展,他们是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推力。

(二)农民工的苦和泪

这些人勤勤恳恳,干的活是最脏、最累、最苦的,享受的报酬是最低的,但为城市做出的贡献却是举足轻重的,然而他们的处境却是只能行走在城市的边缘。每年年底,他们都会带着家人的期盼,穿过拥挤的火车站、汽车站,从城市流回家乡,第二年春节后,又像一只只候鸟,飞出温馨的家,飞向陌生的城市,一迁一徙中,他们不仅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也逐渐改变了农村,改变了自身的经济状况。

城市的生活很精彩,而打工却很无奈。他们住的是低矮、破旧、潮湿、拥挤的房子,吃的是廉价的饭菜,不但要干城里人不愿干的粗活、脏活、累活外,还得时刻忍受别人给的白眼与歧视,甚至是黑心老板给的近乎苛刻的盘剥。也许对于他们来说还不是最坏的,当在没有工作的时候,他们有的只能靠拾烂菜叶填饱肚子,所以,他们最害怕的不是苦和累,而是找不找工作。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像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转移的成败主要看的是社会各界的支持。农民在转移的过程中需要的首要条件就是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城市不能实行所谓的保护主义,限制农民工从是某些行业,这样有失公平。即就是在找到工作后,农民依旧是有苦难言。在工厂业主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的目标下,总想尽一切办法来剥削农民工,超负荷的工作时间,让员工筋疲力尽,少得可怜的加班费,甚至还有不少的工地以代金券的方式强迫农民工将辛勤的来的血汗钱用于烂菜、旧米、臭肉混合的饭菜上,而他们却昧着良心数钱,这些人可谓丧尽天良。

农民离开家乡,辗转城乡间,却从未被看做是一个平等的群体融入城市社区,他们做与城市的新移民,却处于城市的边缘、底层。在这里,他们普遍还得不到公正、公平、合理的对待。与城市居民相比较无论是从公民的基本权利还是就业、生活水平及社会保障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他们只能是城市的二等居民。“农民工”这个词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格局下一赋予了不一样的含义,在许多方面都有偏见与不平等,如:同工不同酬、限制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

或许是农民工狭小的空间舒服了农民的品性,让他们淳朴、善良、相信天下无贼;或许是政策的高深,让他们望而却步,由于对社会的信任,一些不法分子也加入了侵害农民的行列,想方设法的骗取他们的血汗钱、活命钱,甚至有时会让他们付出血的代价,那些“黑中介”的存在,不乏经营商的虚假广告让他们陷入恶性循环中,这笔责任究竟概算到哪?

(三)受伤的为什么总是他们

2006年9月12日,朝阳区百子湾苹果社区北部,一工地因民工之间“抢活儿”发生打架事件,6名民工头部不同程度受伤

2007年02月03日,罐头厂女工工作18通宵收入450元 不堪压力跳楼 中国经营报 2008年3月19日,南京一建筑工地发生砖墙倒塌事故,三名农民工不幸被埋

2010年7月22日,湖北省恩施州农民工张世秀在张石高速一隧道施工时从高处意外坠落,摔成“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

2010年8月9日涵江区锯木场工人黄亚国在工作期间双脚意外受伤事件 „„

够了,找这些镜头并非我们的目的,而是借它来向大家说明:农民工在成立不仅流汗、流泪、而且还在流血,甚至是生命。有科学家指出,安全事故的频发,关键是有关部门漠视规章的存在,还有私营企业的老板的片面追求高利润忽视安全生产,致使事故发生。据不完全统计,非公有制企业中安全事故发生和死亡人数约占整个企业的80%。据2005年1月2日《中国青年报》发表的文章中引用“工商律师”周立太的一组数据:1998年,仅深圳宝安、龙岗俩个区,就发生工伤事件1.5万多起。这数目丽人毛骨悚然,试想一下,一家的主心骨因打工落下终生的残疾,那么本来就艰难的生活该怎样过下去?

在中国,煤窑是许多人的印钞机,同时也是一些人的最终归属地。2004年中国这个年产百万吨的大国,死亡率是3.96%,而美国是0.39%,只有我国的百分之一,另外印度的是0.42%,俄罗斯是0.34%,南非是0.13%,中等发达国家的也有0.4%。我国的科技水平并不是太差,经济实力也没那么弱,为什么矿难死亡率就那么高呢?

去了这些显性的事故外,因工作环境较差,污染严重、粉尘含量严重超标以及其他有害气体的吸入致使许多农民工患了职业病。《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使用人单位的责任。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工作环境、条件,并采取措施保护劳动者。但企业在这方面的保障性工作的缺失及相关部门的监督不到位,引发了许多危害农民工生命健康安全的事故发生。

(四)还农民工的“干粮”

农民工在外辛勤劳作,无非是想改变自身的经济状况,他们的要求并不高,为什么连应得的报酬都拿不到,还要艰辛的讨薪。据全国总工会的统计,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工资曾高达1000亿,究其原因就是农民工在城里没组织、没地位、没话语权。随着2003年,共和国总理为农妇讨薪,全国掀起了讨薪热潮,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法令。我们相信一个好的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牵制恶人,但并不意味这好的制度会自动起作用,就在这要多的法令政策下,农民工仍然为讨薪跳楼、因讨薪遭打的事在不断发生。这很好的向我们说明好的制度也要有与其配套的执行力度,否则只能是空谈。其实,讨薪只是万般无奈的举措,对于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因从源头上杜绝。那建筑业来说:许多建筑工程盲目立项、擅自扩大规模,在资金有相当大的缺口下就开始施工,致使开发商欠施工队的钱,施工队欠材料钱和农民工的钱,这就形成了债务连。倘若政府部门严加审核项目,及时进行跟进监督,那么虚假出资、抽逃注册资金的施工队就不能混迹与市场,更别说是烂尾工程了。

三、政府—农民工的“护卫队” 农民工逐渐成为产业工人的主力军,为城市的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他们的合法权益正遭受到侵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也是负责人的政府,怎会坐视不管呢。

其实,早在200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在中共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做出了解决农民工进城问题的16字方针: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2003年,中央政府针对:取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及不合理的收费等,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保障农民工权益,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权利问题,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六个方面的内容连发国办1号文件、国办78号文件、国办79号文件。2004年,中央政府发文要求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就业环境。2005年,国务院再次发出进一步完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就业环境的条件。同时各地积极开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活动。在法律制度方面,则有《劳动法》保障工人加班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使用人单位的责任。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要求各级政府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完善产业政策,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等。在社会保障方面,政府也积极探索,2004年1月1日起实施的《工商管理条例》从根本上保障了农民工受到工伤事故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和救助。2004年6月,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出台《关于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劳动保障部们把与用人单位有关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到医疗保险的范围内,对于农民工技术水平低,有农业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财政部六大部委联合颁布《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使其在转移过程中能够掌握一定的技能„„综上所述,政府对解决农民工问题下了很大的决心,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还在不断受到侵犯,那么我们政府及社会各界就不得不反思一下。

四、相关的建议

我之前说过,我们国家对于农民工问题的政策很多,也很好,只是还没完全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调试、改进,从而更好的实现为人民服务,通过找资料,就这个问题,我提一点自己的建议

第一,政策内部的协调问题。2005年6月6日新华社记者赵东辉报道的一位农民工李忠工伤后6年的维权经历,我们不难想象这其中的成本之大、过程之艰难。如果政策够合理,形式够简洁,我想农民工还有什么事值得6年去反复商讨的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可以借鉴一下德国的做法,从中央到地方建立独立的劳动法院,专门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不要再通过仲裁机构的反复仲裁,正要会加大时间成本。 第二,政府在执行过程中的能力有限,无法顾及的方面有很多,在农民工讨薪这我比较欣赏香港的做法,建立一个劳工所,由政府给农民工发放工资,再由政府向工厂催债,那么还会有谁敢拖欠这部分资金呢?

第三,政府部门要加大监督力度。权利是去监督会导致腐败,那么以单纯的良心道德来要求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顾及农民工显然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政府就要负起这部分的责任。 第四,有种游戏规则为“当运动员的裁判”,你不觉得荒唐吗,为了防止某些政府人员和企业、工厂主们站在同一条线上,我们就要加大对政府部门的贪污腐败的打击,各界应做好监督工作

第五,做好信息的宣传工作,一方面不给“黑中介”可乘之机,同时也消除企业的欺骗新广告,还能给农民工正确的务工引导,真是一举多得。

农民工作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大贡献,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农民工问题,善待农民工,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利,共同构建我们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黄平《寻求生存》.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黄平、彭柯.《当今中国农村劳动者流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青年报,2005.1.2 吕新雨《“民工潮”的问题意识》.2003 蔡建文《中国农民工生存纪实》.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吕新生.河北工人报.2010.10.28

《农民工先进事迹.doc》
农民工先进事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