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2020-06-28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范文一: 史怀清同志是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石头镇史家圪崂村人。1979年高中毕业回村担任乡村医生工作,48岁的他,一生只会做一件事,也只做成了一件事。那就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名合格的乡医,终结了乡亲们看病难、看病贵的灰色历史。他走进了群众的心里,也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作为2009年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代表,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三十多年来,史怀清把每一位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视群众的身体健康犹如自己的生命,一心扑在全村258户1300口人的疾病预防,卫生保健,妇幼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这些平凡而又崇高的事业上,坚持刻苦钻研业务技术与管理知识,注重改善设施条件,提高服务质量,使史家圪崂村卫生室成为全市较早实施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村级医疗机构,大大方便了全村及附近两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3000多名群众的卫生保健,医疗就诊。同时,在近年来发生的各种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防控工作上,他能够尽职尽责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在他自己的人生途中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

激情投入 真心奉献

从小生长在沟壑纵横的山乡,史怀清曾不知多少次看到庄稼人田间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也不知听到多少次农家院里乡亲们身患疾病的无奈呻吟。这些深深的印记,使他在上中学时就萌发了将来学医回乡为父老乡亲解除病痛缠绕的愿望。

高中刚一毕业,他如愿当上了一名乡村医生。当时,史家圪崂大队部只有一孔破窑洞,一付药箱,一只听诊器和为数不多的一般常用药,集体经济收入也很微薄。史怀清不等不靠,用自己家的油菜,烤烟收入,从县药材公司够置回治疗感冒、肠道感染等疾病的常用药品;接着,他与父亲商议忍痛卖掉了家里唯一的一头耕牛,用所得的600多元钱重建了卫生室,购置了药柜和常用医疗器械。他一边向书本学,一边向乡卫生院的大夫请教,在很短的时间内,不仅胜任了定期为儿童接种疫苗,实施妇幼保健等多项工作,而且能够上门为村里人诊治一般的头痛脑热等病症。为这些距乡卫生院较远的群众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

为了掌握真才实学,史怀清与1986年至1988年自费在洛川卫生学校学习医士专业,其后又两次在县医院参加集中培训,多次到延安市,渭南市人民医院观摩学习,并订阅了《卫生报》、《健康报》、《中国医刊》、《实用内科学》、《陕西中医》、《社区医师》等专业书刊,通过充电使自己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知识不断得到提高。

为了乡村医生这个无悔的选择,史怀清放弃了学生时代培养的其他特长爱好,常年与药箱,药柜做伴,在解救病人中不知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为了自己的事业,他让一个个轻松赚钱的商机擦家而过,却情愿为家庭生活困难的村民垫付累计达2.5万多元的药费;苹果生产大忙时节,他不时穿梭在众乡亲的果园里,为防止发生中暑,感冒而操心忙碌,却惟独难得到自己的十亩果园去干活。

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鏖战中,史怀清所在的村因其地处延安与渭南两市的交界处的交通要道位置,县上在路边专设了检查点,他一面坚持挨家挨户宣传,发放口罩,体温计,到各个角落消毒,一面逐一登记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情况,及时查体温,留观,保证了全村群众的健康安全,同时还冒着酷暑奔波于村里于检查站之间,为检查人员送水送饭,协助他们检查过往车辆,人员,保证了全村群众生产生活没有受到影响。

心系群众 无愧医魂

1998年冬,村民史学礼抱着三岁抽风的孩子到他家求诊,在吃药打针仍退不下烧的情况下,他想只能靠物理方法降温,顿时心中涌动着一股无形的力量,摸黑到附近的河里,侵着刺骨的河水捞起冰块,跑回家中用毛巾冷敷,用酒精擦洗手足,终于在凌晨五点多使孩子的烧退了下来。2002年村民史虎全母亲成玲女老人因患脑血管疾病在西安大医院治疗,由于昂贵的医疗费用使她无法承受放弃治疗,史怀清按时为老人上门输液治疗,经过二十多天的治疗,老人慢慢好转起来。村民史苍海在2005年春一场车祸使他瘫痪在床,史怀清定期为史苍海换药清理褥疮,也不收任何费用,输液药品都按进价开药,有钱无钱都按时治疗,史苍海病危时他联系镇医院救护车亲自送到县医院治疗。

多年来,村里有病人,他都随叫随到,免费为群众诊断,及时开方送药,近年来,他坚持每月按时督促每名适龄儿童到镇中心卫生院进行疫苗接种,从而杜绝了全村传染病的发生,同时与镇妇幼专干协同进行产后访视和降消项目的政策宣传。在计生对象家里,他时刻不忘宣传国家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新政策,宣传生殖健康有关知识,使计生对象自觉遵守国家的政策法规,全村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

2008年预防手足口病重要工作时期,史怀清积极配合食品卫生监管执法人员检查村完全小学,幼儿园的食品安全工作,细心指导学生灶,幼儿灶从业人员严格规范操作。同时,为300多名少年儿童讲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引到他们讲究卫生,杜绝手足口病病源,从而确保了校园食品饮食安全和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取得实效。

2009年甲型h1n1流感更使史怀清寝食难安,他及时查阅网上资料,关注甲流动态,利用广播,宣传栏张贴宣传标语,向广大村民宣传甲流的有关防控知识,注意事项并免费给村民提供消毒药品。

热情服务 精心管理

近年来,国家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举措,使亿万农民群众享受到政府大病统筹,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的实惠。而在试点工作期间,不少群众心存疑虑,作为全省试点之一的洛川县充分发挥政策宣传引导作用,使这项工作起步良好,平稳推进,史怀清正是这宣传队伍中的一员。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史怀清把村卫生室宣传栏的板书与进户发放政策问答印单,向群众逐项解释结合在一起,宣传每人只花十五元,大病医疗得保全的道理,使村民知晓率达100%;同时利用最早参加投保的村民马红梅在进行剖腹产后报销住院费用3000元,村民李金成老人参加合疗后住院治疗脑血管病得到5000多元补助款这两个身边的事例,同时把自己积攒的20000余元给参加合疗的村民就诊免费供应药品,启发村民自觉参保,及早解决后顾之忧。通过引导说服工作,全村的参合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98.8%,几年来,全村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的达390多人次。

在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上,史怀清建立建全了《卫生室工作制度》、《预防保健工作制度》、《药房管理制度》、《乡村医生职责》等多项规章制度,建立起了包括全县统一的正规处方,统一的发票和门诊日志,出诊记录,传染病登记等28种表册;坚持从省医药批发总公司,恒庆医药公司等正规渠道进购药品,使药品质量得到保证;严格执行规定的医疗服务价格,药品明码标价,并为村民出具票据,以确保群众的医疗安全。由于他坚持认真执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遵守职业道德,时时处处关心,爱护农村患者,使得他从事的村级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工作达到了群众满意,卫生部门放心的良好效果。多年来,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从未发生过一起与患者在就诊,药品价格方面的纠纷,深得群众的信可。三十余年来,史怀清始终把医者,仁爱之心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孜孜追求,曾多次受到市、县、镇卫生部门的表彰奖励,荣获康复患者所赠锦旗40余面。靠着这种激情投入与真诚奉献,1999年取得《陕西省乡村医生中专水平证书》;2006年取得国家《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同年又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9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的荣誉称号。

注重创新 不断发展

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给农村卫生工作带来的新机遇,新要求,史怀清清楚的认识到,只有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的就医条件,提高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才能更大的满足农村人们日益增加的生活健康需求。于是他用自己辛苦积攒的60000多元建起四间平房,作为村卫生室,分别设置了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和值班室。投资1万多元,添置了红远外治疗仪,周林频谱治疗仪和电脑,做到了足不出户,便可在网上查阅最新的医药信息和农村卫生工作动态;通过选购,使药品种类增加到385种,总价值三万多元,此外,由省卫生厅配备的资料柜,检查床,高压锅,消毒柜,缝合包等,使史家圪崂村卫生室的设施更趋完善。每个季度,他都在100多平米的村卫生室为村民义务进行体检,村卫生室先进的医疗设备也在他为群众治疗多发病等发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使村民看小病不用再出村。

新农合是农村卫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体现党的惠民政策的重要体现,门诊统筹补偿模式启动之后,史怀清更是彻夜难眠,他积极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新农合,认真填写门诊日志和处方登记管理,加强审核督查,跟踪回访,免费为村民提供健康教育,康复服务工作;切实保障群众的健康安全。

走过昨天,史怀清同志为自己三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服务农生卫生工作的不懈付出感到欣慰。放眼明天,他更加笃定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健康的信念,在这片播洒希望的金土地上坚实前行,迎接农村医疗事业的又一个明媚的春天。

范文二: 张水兵,男,1945年出生,湖南沅江市阳罗洲镇汀头村人,初中文化,1975年起从事乡村医生工作至今,2004年注册乡村医生。

张水兵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忠于职守,为改变乡村医疗卫生面貌尽心尽责,为乡村群众预防保健倾心服务,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得领导的信任和群众的爱戴,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并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为此,我们一致推荐他为全国优秀乡村医师,现将他的先进事迹介绍如下:

一、不辱使命,立志乡村医卫事业

七十年代中期,全国农村合作医疗蓬勃兴起,张水兵同志就是那时由群众一致推荐,经村党支部、村委会批准走上赤脚医生工作岗位的。当年的汀头村是一个地处偏远的贫困村,村民生活贫困,医疗条件极差,由于缺医少药,群众有病难得治疗,特别是传染病流行时,更难对付。那两年光乙型脑炎就出现了三十多例,一部分人至今还留下后遗症。那时的张水兵也由于患胸椎结核被取掉了几根肋骨,他的走马上任称得上是受命于危难之中,自身少几根肋骨他可以不当回事,但毫无医学基础的他要独自挑起全村医卫工作的重担,他顾虑重重,彻夜难眠,的确有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他作出决断,不辜负组织的期望和群众的信赖,不辱使命,毅然走上新的岗位。为了尽快掌握医卫知识和技能,他一边开展工作,一边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博览古今医学书籍,求教四方名医高师,并挤出时间,积极参加医疗卫生部门组织举办的各类知识、技能培训和考核。功夫不负有心人,1984年,几番拼搏的张水兵取得了省卫生厅颁发的乡村医师资格证书。从此,他信心更足,决心更坚,为了乡村医疗事业的发展,为了群众的健康幸福,他铁了心要一条道走到黑。张水兵坚守自己的信念,心系群众的安危,拖着半残的身子在乡村医生岗位上埋头苦干,这一干就是三十二年啊!

二、立足长远,努力做好预防基础工作

1、认真做好计划免疫预防工作。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一贯方针,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重点。张水兵同志深明这一道理,始终把卫生防疫工作挂在心头。可防病不象治病,不少人轻防重治,加之农民预防意识淡薄,要做好防疫工作,其难度相当大。如何落实好防治并举,防重于治的方针,张水兵为此付得有心血,他主动联系,努力争取村支部和村委会的支持,加大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利用广播、村民大会等形式广做宣传,时常拉上村组干部及家人上门宣传、拦路宣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苦口婆心、不厌其烦。一次次列举生动的事例,身边的事例唤起人们对防疫工作的关注、了解、认识。他身体力行,迎难而上,有一身倔劲,不完成工作任务,不达目的决不罢休。70年代至80年代,疟疾流行,为了控制和预防疟疾,他将抗疟药亲自送到病人手中,然后看服到口,服了再走,通过努力,疟疾病象全省一样被控制下来了,二十多年来汀头村从未发生过疟疾病人。2001年,镇村开展儿童免疫,一组村民王志军夫妇因信奉基督教,不肯让自己的小孩接种疫苗,张水兵先后四次登门做工作,一开始,夫妇俩态度生硬,说他们的孩子就是病了或死了也不怪政府,不怪你张医师,甚至承诺以签字画押,张水兵当然不肯这么做,他一边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一边请来王的父母从旁规劝,施压,可谓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王志军夫妇最终同意让小孩接种。2005年,乙型脑炎疫苗接种,一组组长卜乐清的孙子跟随父母走亲在外,考虑疫苗不能久放过期,张水兵不厌其烦,三次电话,四次登门将其劝回接种。为了确保防疫工作任务完成,张水兵动了不少脑筋,费了不少心思,牺牲不少个人利益,对那些交不起注射费的困难户,张水兵自己掏钱垫付,疫苗接种人数多的时候,张水兵向村支委提建议,由村上统一付费,既保证了接种率,又减轻了群众负担。在张水兵同志的努力下,汀头村卫生防疫工作呈现了新局面,六次大型防疫接种中,汀头村次次都超额完成任务。在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张水兵同志认真负责。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年年对本村所有农户进行一次逐门逐户的结核病人的普查排查工作,并在每个农户的门或墙上都明确记录好本户有无结核病例。历年以来,他每年积极推荐疑似结核病人5至6例,全程督导结核病人每年都有13例。在督导病人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看服到口,服后再走的要求。在汀头村所有全程督导的结核病人中没有一个中断服药或过早停药的。真正实现了发现一个,治愈一个的目标。在协助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他本着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认真协助上级血防人员搞好本村的查螺灭螺,普查普治工作,每次都受到上级血防机构的好评,并赢得了汀头村百姓的信任。特别是2003年。非典肆虐全球,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打响,张水兵同志不计报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积极工作,既要抓宣传教育、爱国卫生,又要将体温在37.5摄氏度以上的病人进行监测,特别是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流动人口的管理毫不松懈。几个月的非典防治工作,张水兵消瘦了,累病了,但他无怨无悔。为此,汀头村得到上级的高度赞扬,张水兵当然受到表彰。

张水兵同志抓防疫工作称得上常年不懈,高度认真,历年历次的疫情报表,疫苗接种情况,他总是按时按要求呈报,从不缺漏和迟到。汀头村历年的建卡率,人卡符合率均为100%,张水兵用辛劳换回了汀头村的美誉,村民身体素质大大提高,各种疾病、传染病大大减少,有的已绝迹。

2、切实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汀头村卫生室原设在张水兵自己家中,由于房屋面积小、环境条件差,加上道路不好走,村民就医不便。1998年张水兵下决心改善医疗环境,他花血本,出地租,自筹资金将卫生室迁建到村中心地域。环境大大改善,面积也成倍扩大,有药房24平方米,消毒注射室20平方米,新添制了中西药架、药柜、还专门设立了档案柜,规范了各类报表、文件、卡证及帐务管理。方便随时查阅。添制了紫外线灯、冰包、冰柜等消毒设施,在历次卫生查检中均符合标准要求。

三、治病救人,情系乡村千家万户

三十余年来,张水兵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深得群众的赞誉,而更令人敬佩和感动的是他那种不顾个人安危得失,呕心沥血为群众服务的忘我的精神。提起他治病救人的感人事迹,感人场景,村镇干部群众如数家珍,至今难忘:1 998年冬季的一天,四组村民、50多岁的刘秀英在提开水壶时不慎跌倒,滚烫的开水从她的胸口一直烫到膝部,惨不忍睹,送到益阳市医院因交不起每天三百多元的医疗、住院费用,不得不转回村卫生室治疗,患者家属抱的是听天由命的态度,可张水兵持的是千方百计治愈的决心。他不顾风寒雨猛,每天泥一脚水一脚赶到卫生室,为患者洗溃换疤。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他用食油涂在纸上,再衬上薄膜,隔在患者肉体与被子之间,既防伤处感染,又保温暖。患者疼痛叫喊时,他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守候在身边,细心地涂抹止痛膏以减轻其痛苦。经过100多天的精心治疗护理,患者痊愈了,张水兵及患者亲属都露出了笑容。亲属们感激地说,在大医院治,不知要花多少费用,我们治不起,只怕命难保,感谢张医师救命之恩,而且只收了药物成本费,真是个大好人啊。2004年底,七组村民彭翠娥因失火,右大腿被烧见骨头,在益阳人民医院的治疗花去了5万元,也是钱空债累,只能回家治疗。张水兵同志为其换药护理长达14个多月,天天上门从不间断,同样免收各种费用,仅按调价计算的几千元药费,张水兵也是至今还垫着。

汀头村人家大多经济拮据,如遇上天灾人祸和病痛,更是难上加难,张水兵熟知村人的状况,心系着村民的安危冷暖,他奉告的宗旨是治病救人、扶贫济困。凡一时拿不出医药费的患者,他自愿给与赊垫,遇上特别困难的就全免或部分免费治疗。历年来免收特困户患者药费近万元。张水兵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医师,靠辛勤劳动创造微薄收入,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可他为患者排忧解难从不计罗得失,心怀大度,普献爱心,对常人而言,这是较难做到的。

张水兵的勤奋敬业不仅大大改善了汀头村的医疗环境,而且,给村民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和实惠。近三十年来,从未出现过重大差错和医疗事故。去年春节,村民给卫生室送来一副春联:提壶济世,救死扶伤这是发白干部群众内心的感慨,更是干部群众对张水兵同志的无声赞誉。

四、遵纪守法,十分注重医品医德

当今社会,常有一些不法之徒利用患者求医心切的心理,打着行医的幌子,吭蒙、拐骗,安排医托,贩卖假药,诈骗钱财,危害百姓,甚至连有些正规医院也千方百计变换手法,抬高收费,虚报药价,赚黑心钱。张水兵对此十分痛恨。他常说: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因此,他虽然也靠预防保健一般医疗收入过日子,却从不为钱动心,为钱丧德。从医三十余年来,他一贯自觉遵纪守法,从不违纪违规行事,决不多收一分钱。为了杜绝伪劣药品,他坚持购进的药品一定要是通过了药检部门检验的药品。由于他严守规章,严格把关,几十年中,他在使用和销售药品的过程中,从未出现过质量安全事故,在历次地、市卫部门的检查中,均未出现过问题。

社会的发展进步,给乡村医生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张水兵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说:我的工作能取得些许成绩,靠的是党和政府的领导,上级卫生部门和地方干群的支持,多为国家出点力,为村民办点实事是应该的。他虽已年近花甲,仍然在岗位上奋斗不止,他有一个长远打算,要努力跟上时代的要求,满足群众的需求,添制更多更新的设备,创造更优更良的医疗环境。并着手培养接力人,逐步接替他的工作,为汀头村医卫事业的兴旺注入新的活力,为迎接农村合作医疗事业新一轮挑战作好充分准备。

推荐第2篇: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县卫生系统优秀社区医生先进事迹:

,男,汉族,县港村人,1958年4月出生,高中文化,社区医生合格证, 1975年高中毕业,经村党组织推荐,参加赤脚医生培训开始,至今担任港村社区医生,30余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人民的健康。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1975年刚毕业,经村党组织推荐,参加赤脚医生培训开始,至今担任东港村社区医生,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

在平凡而艰巨的工作岗位上,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做好发热筛查工作,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卫生院,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累计行程数千公里,不计个人得失,镇党委和卫生院领导给予高度赞扬。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诊现象也很普遍。现如今,社区医生年龄老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老同志相继退岗,新员工暂时不能到位,他勇于承担起全村的医疗、公共卫生工作,常常是白天做医疗、晚上随访做公共卫生。每年,接诊病 - 1 -

人都达近万人次。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2004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全面铺开,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四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在我县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他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使xx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他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也赢得了组织和政府的信任,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他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尽自己所能为村民们解除病痛。他拥有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他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他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为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无私奉献青春热血,不愧是人民心中的白衣天使。

- 2 -

推荐第3篇: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乡村医生个人先进事迹

医生这个职业是光荣而崇高的,不仅能从肉体上解除人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也能给人安慰,所以选择了这个职业必须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自高中毕业,我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理论。通过乡村医生在岗培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头脑。

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所在的村卫生室是开发区东城办事处李太屯卫生室,服务于全村2600多人,扎根在农村最基层做卫生服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标准,坚持从正规渠道进药,药品价格,收费标准公示上墙,不开大处方,不乱收费,让群众花小钱,就能放心就医。

医者父母心,对群众热情,关心,耐心听取病人讲述病情和痛苦。分析他们的需求和意见。时时急病人这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上班时严肃认真,细致诊查每一例病人,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夜晚,下雨还是下雪,村民随叫随到,无怨无悔。有时一晚能出诊数次,一夜都睡不好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饭,就被病人叫去,就是大年初一,也没轻闲过,更谈不上平时节假日,曾有人问,这么没日没夜,图的是什么,即没有高的收入,也没有政治地位,回答的是凭一个人的良心一个医生的道德。

防控非典,手足口病,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峰在前,为群众一户户的送上防疫情的消毒药品,向群众宣传饮用安全卫生水等防病知识。非典期间早出晚归,整天排查从疫区回归人员,为他们早晚测一次体温,不畏惧随时被感染的可能为辖区内儿童检查手足口病,做好散区儿童的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防控h1n1流感,做到发现疫情及时上报,认真筛查辖区内出国回归人员,做好登记,严密防控h1n1流感的发生和流行。

我村在2010年家家户户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掌握了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0-6岁儿童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等等。特别是孕妇服叶酸,儿童服糖丸,每次都是挨家挨户送,有漏网的等天再去。在辖区内经常开展巡诊工作,及时送发防疫科下达的各种宣传资料,使防病抗病知识普及到全村各家各户。向村民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宣传新型家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配合主管部门村委员会开展改水改厕工作,主动参与,当好参谋,向村民宣传改水改厕对人的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把各种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经常为60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听心肺、测血压,建立了村民健康档案,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肢残疾、精神残等慢性病人。定期为他们检查,建议治疗和康复方案。在门诊开展35岁以上测血压制度,及时发现高血压病人,提出最佳治疗意见。及时通知辖区内孕妇去医院体检,向她们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夏秋季产后访视的同时宣传预防产妇中暑。做好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工作,及时发放预防接种和体检通知单,结核病防治

工作一丝不苟,主动与患者达成服药协议,发现副反应及时报告。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千头万绪,各项工作按上级要求还有不足之处,还要不断学习和进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人民群众做好卫生服务工作,使领导满意人民群众高兴。

推荐第4篇: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报告

医生这个职业是光荣而崇高的,不仅是能以肉体上解除人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也能给人安慰,所以选择了这个职业必须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自高中毕业,我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理论。通过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政治头脑。1998年在麻子川卫生院临床进修各科,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培训。参加全科医生培训学习,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下课认真复习做作业,经考核获得全科合格证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现在读在岗乡村医生中专补偿教育,用当兵时的一句话,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所以业务上提高,技术精益网求精,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在这个卫生室上花了大量心血,能爱岗敬业,扎根在农村最基层卫生服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标准,坚持从正规渠道进药,药品价格,收费标准公示上墙,不开大处方,不乱收费,让群众花小钱,就能放心就医。

医者父母心,对群众热情,关心,耐心听取病人苗述病情,和

痛苦。分析他们的需求和意见。时时急病人这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上班时严肃认真,细致诊查每一例病人,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夜晚,下雨还是下雪,上班时还是下班时,随叫随到,无怨无悔言。有时一晚能出诊数次,一夜都睡上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饭,就被病人叫去,就是大年初一,也没轻闲过,更谈不上平时节假日,曾有人问,这么没日没夜,图的是什么,即没有高的收入,也没有政治地位,回答的是凭一个人的良心一个医生的道德。

2003年非典期间冲峰在前,为群众一户户的送上消毒药品,非典期间早出晚归,整天排查从疫区回归人员,为他们早晚测一次体温,不畏惧随时被感染的可能为辖区内儿童检查手足口病,做好散区儿童的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防控禽流感,做到发现疫情及时上报,认真筛查辖区内出外出务工人员,做好登记,严密防控禽流感的发生和流行。

所在卫生室,管理规范,制度健全,资料齐全,2013年被评为乡先进村卫生室,个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本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公正廉洁,任劳任怨,服从主管部门及村委领导,配合卫生院,率先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使卫生室走上正规,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所在卫生室是一家真正的集体单位。

在辖区内经常开展巡诊工作,及时送发卫生院及上级部门下达的各种宣传资料,使防病抗病知识普及到全村各家各户。向村民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宣传新型家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配合主管部门村委员会开展改水改厕工作,主动参与,当好参谋,向村民宣传改水改厕对人的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把各种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经常为65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听心肺、测血压,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筛选出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肢残疾、精神残等慢性病人。定期为他们检查,建议治疗和康复方案。在门诊开展35岁以上测血制度,及时发现高血压病人,提出最佳治疗意见。及时通知辖区内孕妇去医院体检,向她们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夏秋季产后访视的同时宣传预防产妇中暑。做好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工作,及时发放预防接种和体检通知单,结核病督导工作一丝不苟,主动与患者达成服药协议,发现副反应及时报告。

卫生室工作,千头万绪,各项工作按上级要求还有不足之处,还要不断学习和进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人民群众做好卫生服务工作,使领导满意人民群众高兴

麻子川乡大草滩村卫生室马源海

2014-6-18

推荐第5篇:巷口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不忘国耻 永做人民的好医师

——记巷口镇乡村医生犹云亮

犹云亮,男,汉族,遵义市红花岗区,65岁。中专文化,执业助理医师,1969年从“赤脚医生”到如今走过了43个秋冬,一直立足于最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不知不觉中为祖国卫生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为的是心中永远不变信念——民之健康国之强盛。犹医师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深受村民的爱戴;也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民的健康强国的根本。

犹医师出生于解放前的贫困人民家庭,伴随着新中国脚步成长,耳濡目染了贫困时期新中国人民经历的困苦时代。更多的也听前辈人常说旧中国时候人民受的苦难,特别是“东亚病夫”这一国耻形容,在犹医师童年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因此犹医师从小立志学医为人民的健康出份力。随着时光的推移,犹医师深刻的明白一个道理:人民的健康亦关系到国家的兴衰荣辱。

二、为村民解除病痛的点点滴滴。

几十年的岁月,犹医师自感在弹指一挥间过去,然而在所有受过犹医师救治过的村民感怀不忘过去的每一目。

1971年冬月村民唐国应在挖煤的过程中,因操作不慎导致右肋骨折断3肋,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向犹医师求治,犹医师丝毫没有犹豫提起诊疗箱步行几个小时到病人家中,因病情严重病犹医师建议转治县医院,看看病人家庭条件根本无力求治县级医院加上交通不便,根据病情犹医师提出观察一天如果病情好转可在家治疗,如无好转我支助立刻到县医院治疗。病人家人都表示同意,犹医师为治疗唐国应在他家暂住了几天,病人情况稳定后才离开,只收取了少年诊金。

1972年4月遵义县八里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到金鼎镇野里赶集以

气功表演卖艺,不慎用快刀将左手腕动脉砍断大出血。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找到犹医师求治,犹医师快速的处理好患者的伤情,然而患者却无诊金,犹医师反而询问给予路费回家……

这只是犹医师行医以来的两个被人津津乐道的典型实事,其中为村民们诊治疾病的点点滴滴还很多。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钱,犹医师也感受到了国家对基层医疗事业的重视和对医疗人员的关怀然而他一直默默的做着自己该做的事该负的责任。

三、心怀大义做好每一项卫生服务工作

2003年“非典”突袭而来,作为一个基层卫生工作人员来说要做的只是随时听候命令,而犹医师想的更多做的更多。他中医具有防病治病的特点,总结多年行医经验自己组方自己出资熬中药赠予村民服用预防“非典”。这在有些人看来是“憨”是“傻”,但在明白人看来是“大义”之举。其实我们回头看看犹医师早在1993年就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师,2002年成为中国农村协会会员。这些奖项仅仅是给予犹医师工作的一种表彰,更可贵是老百姓都说“犹医师是我们的好医师”!

基层卫生服务工作任务越来越多越来越重,特别是近两年的医疗改革工作,但犹医师都勇于承担,并且支持把医改工作做到底。

四、心系于民传承医学

犹医师已近古稀之年,身板依然抖擞,容光依然中年上下。这和他豁达心善的性格是密不可分的,而精力必定不比年轻时,许多事情已经力不从心。考虑到这一点,犹医师慢慢的也把儿子、儿媳引领到医学的这条道路上继续来承担乡村医师的工作。犹医师也常常教导说:人民健康了,国家也会更强大,不管在什么样的医疗岗位工作都要做个人民的好医师。

巷口镇卫生院喻本光(拟搞)

2012-10-23

推荐第6篇: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候选人先进事迹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候选人先进事迹

“MsoNormal” style=““ align=“center”>朴实无华十七载 一心为民铸医

“MsoNormal” style=““ align=“center”>­——2010年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候选人先进事迹

“MsoNormal” style=““>**,男,汉族,38岁,中专学历,**市**区青木关镇石碾桥村乡村医生,中共党员,擅长普内科疾病诊疗。自1993年担任乡村医生以来,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十七年如一日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缓解了农村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

誉,是新时期我区乡村医生的优秀代表和先进典型。曾4次被评为镇乡村医生先进个人和**市优秀乡村医生,2008年度“感动**十大人物”提名候选人。当地报社和**新闻中心对其先进事迹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和学习。

“MsoNormal” style=““ align=“center”>情系乡村,无悔选择

“MsoNormal” style=““>**,出生在青木关的一个小乡村里,由于交通不便,村民到镇上看病要步行一两个小时,加上农村缺医少药,不少村民患病后能拖就拖,往往小病拖成大病,甚至因救治不及时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从小立下志向:长大后当一名医生,让村里的乡亲们健康**。1990年,立志学医的**报考了**市**区卫生学校。在三年的求学生涯里,他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中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1991年被沙区卫生局评为优秀共青团员,1993年被沙区卫校评为“三年医疗专业三好学生”。

“MsoNormal” style=““>1993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毕业后,他本来可以留在镇上,像别人一样开一家挣钱的私人诊所,但他放不下村里缺医少药的乡亲们,毅然选择回到条件艰苦的乡下——青木关镇石碾桥村青杠六社,做了一名乡村医生。他十七个春秋如一日,默默无闻地扎根农村基层,爱岗敬业,视患者为亲人,热情为村民服务,村里乡亲们常见病、多发病都到这里来医治,甚至没病也要来坐一坐,与冯医生唠唠嗑,听冯医生讲讲医学小常识和养身之道,小小卫生站俨然成了守护大家健康的温馨的“家”。特别是后来,在**的努力和争取下,他所在的卫生站合并入石碾桥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环境、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设备更先进,是青木关镇政府打造的一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乡亲们看病就医更方便了,就连外村的病人也来他这里看病拿药。

“MsoNormal” style=““>他给乡亲们治病,有求必应,不管本村外村,随喊随

到。一个夏日的中午,天气非常炎热。正在午休的**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外村一位70多岁高龄的老人发高烧不退,神智恍惚,已经两**米不进,病情危重,家里无壮年人护送,请冯医生马上出诊。他二话没说,翻身起床,抓起时刻准备好的急救出诊箱就匆匆上路了。病人的家离诊所有3公里多的路程,又不通公路,路上的杂草没过膝盖。他心里为病人着急,顶着烈日在杂草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赶路,好几次差点摔倒。平时半个多小时的路程,他只用了十几分钟便赶到了。虽然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衣服也被汗水浸透了,但是由于他救治及时,病人终于脱离危险。等病人的体温逐渐下降,神志逐渐恢复正常,病情有所稳定后,他才长长松了口气。病人家属感动得热泪盈眶,老人也嗫嚅着干裂的嘴唇,执意挽留冯医生吃过晚饭再走,并无论如何要将自家养的大公鸡送给他,但他还是像往常一样婉言谢绝了,并反复嘱咐病人要怎样服药,怎

样调养后,才收下那几个不多的药费,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悄然消失在暮色沉沉的乡村小道上。

“MsoNormal” style=““>这仅是**十七个春秋、6000多个日日夜夜中很平常的一天。但他一直就这样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奉献在乡村医生的岗位上,始终以一个乡村医生的实际行动来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在镇里推出评选先进个人的活动以来,他连续二年被青木关镇政府评为乡村医生先进个人,其工作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充分认可。

“MsoNormal” style=““ align=“center”>医术精湛,崇尚医德

“MsoNormal” style=““>**,一直以“救死扶伤”为自己神圣的天职,对自己的医术精益求精,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他认为,医生要有过硬的本领和技术才能治好病,救好人,才能悬壶济世,光凭一腔热血还很不够,给人看病,不能庸医害人。面对群众的需求和自己肤浅的理论知识,他更加刻

苦学习,钻研业务,积极参加中心医院组织的业务学习、上级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各类培训,注重知识更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他先后参加了沙区卫生局举办的预防和控制血源性传播疾病培训班学习、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班学习、好医生教育中心举办的农村卫生人员急诊急救知识培训和农村卫生人员合理用药知识培训,丰富了实践经验,并于2006年取得了《社区卫生岗位培训合格证》。

“MsoNormal” style=““>他所在的村卫生站有着完善的各种医疗制度,齐全的资料、设备。他高尚的医德、精益求精的医术,使得小小的卫生站在村里村外都有着良好的口碑。在2007年1月5日,他发现一名13岁的中学生因发热伴全身斑丘疹,不能用其他病例作出合理的解释,经反复鉴别,他考虑以猩红热疑似病例报告青木关中心医院,并亲自护送病人前往就诊,后经医院儿科专家会诊,以疑似病例将病人隔离。因冯医生及时

发现并作出了果断、正确的判断,从而有效阻止了传染病的流行传播,维护了更多群众的生命安全。经过此事,他得到了镇中心医院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扬。

“MsoNormal” style=““>17年来,他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杜绝假药劣药,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从未发生过医疗纠纷。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着他妙手回春的事例:配合针灸治好了石花村民刘忠明的轻度脑梗塞;为88岁的石碾桥村民邱德芳排除怀疑患上膀胱癌的思想包袱,正确施治,治好了她的膀胱炎症;为西永村民周勇治好血尿症……等等,不胜枚举。另外,他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协助医院发放计划免疫通知书、健康教育宣传和结核病等传染病人的追踪、督导管理。他走村入户开展妇幼保健工作,每个月对每一家都要进行三次产后访视,为农村卫生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全区乡村医生队伍中作出了楷

模。乡亲们只要谈到他,都会伸出大拇指,由衷赞许道:冯医生是一个好医生!

“MsoNormal” style=““ align=“center”>爱满乡邻,乐善好施

“MsoNormal” style=““>作为乡村医生,他时刻把职业道德系在心中,除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外,还对经济困难的病人及慈善公益事业伸出热情援助之手,把一腔赤子之爱献给了他挚爱的乡亲们。

“MsoNormal” style=““>石碾桥村村民陈德明,是一个曾获得抗美援朝**纪念章的退伍老军人,身患肺心病、双侧肾脓肿、白内障等多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从93年开业行医以来,到老人2008年去逝,一直是百忙中抽出时间上门为他看病。在2003年,**为老人争取到市里的一个白内障手术免费名额,老人住院手术的头一天晚上,**却不幸腹泻拉肚子。但是第二天一大早,他顾不上自己虚弱的身体,坚持带老人去办理好了住院手续,在老人手术住院的一个星期里,他像亲儿子一样跑前跑后,无

微不至地照顾老人,直到老人手术成功,双眼一侧复明。老人去逝时口里念着的就是他——冯医生的名字。

“MsoNormal” style=““>**每个季度都要到青木关养老院去一次,协同青木关中心医院对老人们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举办健康知识讲座。还协助青木关医院对辖区内的妇女进行乳腺癌的筛查,并传授给妇女们早期乳腺癌的自我筛查方法,保障了妇女的健康。

“MsoNormal” style=““>在2007年7月17日,**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面前,他抛下自己家里的灾情不顾,积极投身灾后的防病防疫工作中,在青木关中心医院的领导下,进村入户向灾民发放各种防病宣传资料,发放消毒药品,指导村民对饮食饮水进行正确消毒,作好灾后防病知识宣传,防止灾后各种疾病发生。在灾后的十几天里,他几乎整天都奔走在乡里的每个角落,晚上一回家,便累得连一步都不想挪了。2008年5·12**地震,他也是积极报名申请去灾区救援,

积极捐款捐物……他用一个普通乡村医生的朴素的情怀,书写着崇高的医魂和无疆的大爱。

“MsoNormal” style=““>**,一个朴实的乡村医生,但却能在从医的十七个春秋里辛勤耕耘,艰苦创业,一心为民,坚持为父老乡亲的身体健康守候。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着自己不平凡的理想,他虽然未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成绩,但他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点一滴地诠释着崇高的医魂,为了人民群众的幸**康无怨无悔地战斗在基层一线,这是值得每一个医务工作者、每一个普通人学习的。

推荐第7篇:优秀乡村医生杨福合先进事迹

- 优秀乡村医生杨福合先进事迹 -杨福合,男,1951年1月生,高中文化,马泉办赵家村乡村医生, 1970年至今担任秦都区马泉办赵家村乡村医生,42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人民的健康。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相关领导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1970年,杨福合高中毕业,就在马泉办赵家村村卫生室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群众好评。对于九十年代初的农村来说,当时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赵家村人口一千余人,杨福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42年。在平凡而艰巨的工作岗位上,杨福合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用自己精湛的医术解除病痛。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涌回,杨福合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十几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卫生院,并自费数百元打印“非典”预防宣传手册和黑板报,发送到家家户户。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不计个人得失,

卫生院领导给予高度赞扬。

-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诊现象也很普遍。四十二年来,杨福合共接诊病人两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却从没有收取群众的一分出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少诊疗费用数十万元。这四十二年来,杨福合跑遍本村每一条小道,熟悉了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由于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过他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区进行试点,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四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按照乡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在我区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

度地降低。但他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保持党员形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使杨福合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配合村两委开展计生和人口信息工作,他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也赢得了组织和政府的信任。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他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尽自己所能为村民们解除病痛。他拥有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他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他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为开发扶贫保驾护航,为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无私奉献青春热血,不愧是人民心中的白衣天使。

推荐第8篇:文档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医生这个职业是光荣而崇高的,不仅是能以肉体上解除人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也能给人安慰,所以选择了这个职业必须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自高中毕业,××*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理论。通过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政治头脑。85年至87年自学

中文函大至毕业,87年至88年在吴堡卫生院临床进修各科,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培训。参加全科医生培训学习,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下课认真复习做作业,经考核获得全科合格证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现在读在岗乡村医生中专补偿教育,用当兵时的一句话,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所以业务上提高,技术精益网求精,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所在的服务站是由原三个行政村合并组建的,在组建这个服务站上花了大量心血,能爱岗敬业,扎根在农村最基层卫生服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标准,坚持从正规渠道进药,药品价格,收费标准公示上墙,不开大处方,不乱收费,让群众花小钱,就能放心就医。

医者父母心,对群众热情,关心,耐心听取病人苗述病情,和痛苦。分析他们的需求和意见。时时急病人这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上班时严肃认真,细致诊查每一例病人,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夜晚,下雨还是下雪,上班时还是下班时,随叫随到,无怨无悔言。有时一晚能出诊数次,一夜都睡上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饭,就被病人叫去,就是大年初一,也没轻闲过,更谈不上平时节假日,曾有人问,这么没日没夜,图的是什么,即没有高的收入,也没有政治地位,回答的是凭一个人的良心一个医生的道德。

在防洪排涝,防控非典,手足口病,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峰在前,为群众一户户的送上洪涝后防大疫的消毒药品,向群众宣传饮用安全卫生水等防病知识。非典期间早出晚归,整天排查从疫区回归人员,为他们早晚测一次体温,不畏惧随时被感染的可能为辖区内儿童检查手足口病,做好散区儿童的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防控h1n1流感,做到发现疫情及时上报,认真筛查辖区内出国回归人员,做好登记,严密防控h1n1流感的发生和流行。

所在社区服务站,管理规范,制度健全,资料齐全,去年被评为镇先进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服务站被扬州市命名为示范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本人在部队服兵役四年,连续四年受大军区嘉奖,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后,多次被评为先进乡村医生,防控非碘被评为先进共产党员,曾二次参加过镇党代会和江都市残联代表大会。

能团结站内人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公正廉洁,任劳任怨,服从主管部门及村委领导,配合镇防保所,顶住了来自站内站外的压力,统一站内人员思想,使他们认识到乡村管理一体化的必要性。率先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使服务站工作人员走上正规,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所在服务站是一家真正的集体单位。

在辖区内经常开展巡诊工作,及时送发防保所下达的各种宣传资料,使防病抗病知识普及到全村各家各户。向村民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宣传新型家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配合主管部门村委员会开展改水改厕工作,主动参与,当好参谋,向村民宣传改水改厕对人的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把各种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经常为60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听心肺、测血压,建立了村民健康档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筛选出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肢残疾、精神残等慢性病人。定期为他们检查,建议治疗和康复方案。在门开展35岁以上测血制度,及时发现高血压病人,提出最佳治疗意见。及时通知辖区内孕妇去医院体检,向她们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夏秋季产后访视的同时宣传预防产妇中暑。做好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工作,及时发放预防接种和体检通知单,结核病督导工作一丝不苟,主动与患者达成服药协议,发现副反应及时报告。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千头万绪,各项工作按上级要求还有不足之处,还要不断学习和进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人民群众做好卫生服务工作,使领导满意人民群众高兴。

推荐第9篇:优秀乡村医生

优秀乡村医生杨增华同志事迹介绍

杨增华,男,1950年6月出生,昌邑市饮马镇曹庄村人,初中文化,中共党员,于1967年7月从事乡村医生工作,是一名在农村医疗防保战线上工作了44年多的老乡村医生,现任昌邑市饮马镇曹庄村卫生所所长。四十四年如一日,杨增华同志走村串户,默默奉献,及时解除患者病痛,被当地群众誉为健康的“保护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3次被评为地区“优秀赤脚医生”,一次被评为山东省“优秀乡村医生”,1970年以来年年被昌邑市卫生局评为“优秀乡村医生”,连续多年被昌邑市饮马中心卫生院评为“年度乡村医生先进个人”,多次被该镇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情系乡村,扎根基层,无私奉献。1967年7月,从昌邑县饮马医院卫校学习两年毕业,应村党支部的召唤,他怀着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向往和热爱,回到曹庄村当了一名赤脚医生,负责合作医疗(村卫生室)筹建工作。凭着医学理论基础过硬的他,工作热情非常高涨,他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不气馁、不松懈,克服了一个个工作难题,他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工作持之以恒,他说绝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和组织的期望。为了尽快掌握更多的医药知识和技能,他一边工作,一边在乡卫生院学习中医传统医学并参加临床实践,他购买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利用晚上时间挑灯夜读,拼命地汲取医学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1968年7月他顺利通过县卫生主管部门考核,取得了“赤脚医生证书”,1988年参加山东省乡村医生统一考试,取得“山东省乡村医生医师资格证书”。 杨增华同志和许许多多扎根农村的赤脚医生一样,虽然“白手

起家”,但是不断自我挑战,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不断克服困难,逐渐担当起了“乡村医生”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重任。

杨增华是我们昌邑市饮马镇曹庄村一位出名的乡村医生,饮马镇周围乡镇四庄八疃的老百姓都知道饮马有个杨增华,老百姓一有头痛脑热都慕名前往去看病,他扎根农村从医44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以真情真爱为老百姓服务,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乡村好医生的颂歌。

杨增华是一个有着高尚医德的人,他视职业为神圣,视患者如亲人。他说,“村民需要一个就医的地方,农村需要医务人员,我要一辈子扎根乡村,尽我的力,尽我的心,为村民看好病,守护村民的健康”。为了改善治病条件,他千方百计建设村卫生室,而且决心让自己的村卫生室不但在全市、全镇创一流,还要在全省乃至全国争先进。在条件十分艰苦,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他自己买材料,搬水泥,先后多次扩大村卫生室的规模。如今他建设的村卫生室面积达到了120多平方米,成为全市示范村卫生室。由于杨增华的个人不断努力,现在不但曹庄村已经实现了“村民小伤小病不出村”的目标,而且辐射到周围各村,为村民就医提供了方便,一些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实现了就地治疗。杨增华用自己的高尚医德、过硬医术消除患者病痛的同时,还让乡亲们享受到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带来的实惠。在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中,杨医生更是呕心沥血,苦口婆心,把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前年我镇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当时有不少人持怀疑态度,但杨增华一家带头交钱参加了合作医疗,并一家一

户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杨增华对大家说:“你们现在到我这里看病便宜,但毕竟要自己负担,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时就可以报销一些费用”。杨增华的积极带头宣传,激发了村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热情。在他的带动下,全村2007年有615人参加合作医疗,参加合作医疗率为90%以上。2009年、2010年、2011年全村参加合作医疗率已全部达到100%。因为大家认为,相信杨增华就是相信自己。

杨增华还是个在技术上精益求精的人。他说,“我的医术高一点,病人的痛苦就会少一点”。在杨增华看来,光有为村民解除病痛的美好愿望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真正给群众带来实惠。因此,44年中,他不断钻研业务,哪怕工作环境再艰苦也从不放弃。自1976年以来,杨增华多次到潍市人民医院、昌邑市人民医院、昌邑市中医院等自费脱产进修了多次,并且在各医院进修学习的同时他还自费购买了大量医学书籍刻苦攻读。就是凭着这种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杨增华才有了过硬的医学功底,扎实的业务技能,顺利地取得了乡村医生证书、执业助理医师证书。由于他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杨增华精心医治的人,都夸杨增华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老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杨增华更是作风朴实、扎实、踏实的人。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杨增华始终牢记自己是农民的医生,把为农民少花钱、多看病、看好病作为他最大的心愿。饮马镇的老百姓称他为村里的“120”。他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的疾苦,无论风霜雨雪,无论白天黑夜,无论老幼贫富,

杨增华总是随喊随到,不讲价钱、不提条件,有钱看病,无钱也看病。杨增华看病还时时为困难病人着想,低价药能治的,他就不用贵药;无论路途多远,他绝不收出诊费,从医44年,他为村民免费检查身体20000多人次,还特别关照贫困户、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对特别困难对象免除医药费,陪护病人转诊时经常为病人垫付医药费。患者刘某是肺肿瘤的重症病人,到过不少医院医治,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靠挨日打发生命。杨增华看在眼里,同情在心里,想方设法减轻刘某的医药费负担。为了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与精神压力,杨增华一方面多方搜寻好的偏方,购买所需药品,一方面与患者不断勾通,让患者确定生存的信心。经过多方面的不断努力,终于使患者坚定了生存的信心的同时,为该患者找到了合适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在有生之年,看到了希望。

杨增华始终保持了一个优秀乡村医生的本色,救死扶伤,满腔热忱,精心呵护着每一个患者。以他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心,也赢得了组织的信任。他理想信念坚定,心系群众、甘于奉献,把个人价值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理想抱负同实实在在的奉献结合起来,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2011年11月1日

推荐第10篇: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水兵先进事迹

2006年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水兵先进事迹

张水兵,男,1945年出生,湖南沅江市阳罗洲镇汀头村人,初中文化,1975年起从事乡村医生工作至今,2004年注册乡村医生。

张水兵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忠于职守,为改变乡村医疗卫生面貌尽心尽责,为乡村群众预防保健倾心服务,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得领导的信任和群众的爱戴,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并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为此,我们一致推荐他为全国优秀乡村医师,现将他的先进事迹介绍如下:

一、不辱使命,立志乡村医卫事业

七十年代中期,全国农村合作医疗蓬勃兴起,张水兵同志就是那时由群众一致推荐,经村党支部、村委会批准走上赤脚医生工作岗位的。当年的汀头村是一个地处偏远的贫困村,村民生活贫困,医疗条件极差,由于缺医少药,群众有病难得治疗,特别是传染病流行时,更难对付。那两年光乙型脑炎就出现了三十多例,一部分人至今还留下后遗症。那时的张水兵也由于患胸椎结核被取掉了几根肋骨,他的走马上任称得上是受命于危难之中,自身少几根肋骨他可以不当回事,但毫无医学基础的他要独自挑起全村医卫工作的重担,他顾虑重重,彻夜难眠,的确有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他作出决断,不辜负组织的期望和群众的信赖,不辱使命,毅然走上新的岗位。为了尽快掌握医卫知识和技能,他一边开展工作, 1 一边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博览古今医学书籍,求教四方名医高师,并挤出时间,积极参加医疗卫生部门组织举办的各类知识、技能培训和考核。功夫不负有心人,1984年,几番拼搏的张水兵取得了省卫生厅颁发的乡村医师资格证书。从此,他信心更足,决心更坚,为了乡村医疗事业的发展,为了群众的健康幸福,他铁了心要一条道走到黑。张水兵坚守自己的信念,心系群众的安危,拖着半残的身子在乡村医生岗位上埋头苦干,这一干就是三十二年啊!

二、立足长远,努力做好预防基础工作

1、认真做好计划免疫预防工作。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一贯方针,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重点。张水兵同志深明这一道理,始终把卫生防疫工作挂在心头。可防病不象治病,不少人轻防重治,加之农民预防意识淡薄,要做好防疫工作,其难度相当大。如何落实好防治并举,防重于治的方针,张水兵为此付得有心血,他主动联系,努力争取村支部和村委会的支持,加大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利用广播、村民大会等形式广做宣传,时常拉上村组干部及家人上门宣传、拦路宣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苦口婆心、不厌其烦。一次次列举生动的事例,身边的事例唤起人们对防疫工作的关注、了解、认识。他身体力行,迎难而上,有一身倔劲,不完成工作任务,不达目的决不罢休。70年代至80年代,疟疾流行,为了控制和预防疟疾,他将抗疟药亲自送到病人手中,然后看服到口,服了再走,通过努力,疟疾病象全省一样被控制下来了,二十多年来汀头村从未发生过疟疾病人。2001年,镇村开展儿童免疫, 2 一组村民王志军夫妇因信奉基督教,不肯让自己的小孩接种疫苗,张水兵先后四次登门做工作,一开始,夫妇俩态度生硬,说他们的孩子就是病了或死了也不怪政府,不怪你张医师,甚至承诺以签字画押,张水兵当然不肯这么做,他一边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一边请来王的父母从旁规劝,施压,可谓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王志军夫妇最终同意让小孩接种。2005年,乙型脑炎疫苗接种,一组组长卜乐清的孙子跟随父母走亲在外,考虑疫苗不能久放过期,张水兵不厌其烦,三次电话,四次登门将其劝回接种。为了确保防疫工作任务完成,张水兵动了不少脑筋,费了不少心思,牺牲不少个人利益,对那些交不起注射费的困难户,张水兵自己掏钱垫付,疫苗接种人数多的时候,张水兵向村支委提建议,由村上统一付费,既保证了接种率,又减轻了群众负担。在张水兵同志的努力下,汀头村卫生防疫工作呈现了新局面,六次大型防疫接种中,汀头村次次都超额完成任务。在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张水兵同志认真负责。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年年对本村所有农户进行一次逐门逐户的结核病人的普查排查工作,并在每个农户的门或墙上都明确记录好本户有无结核病例。历年以来,他每年积极推荐疑似结核病人5至6例,全程督导结核病人每年都有1—3例。在督导病人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看服到口,服后再走”的要求。在汀头村所有全程督导的结核病人中没有一个中断服药或过早停药的。真正实现了“发现一个,治愈一个”的目标。在协助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他本着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认真协助上级血防人员搞好本村的查螺灭 3 螺,普查普治工作,每次都受到上级血防机构的好评,并赢得了汀头村百姓的信任。特别是2003年。“非典”肆虐全球,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打响,张水兵同志不计报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积极工作,既要抓宣传教育、爱国卫生,又要将体温在37.5摄氏度以上的病人进行监测,特别是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流动人口的管理毫不松懈。几个月的“非典”防治工作,张水兵消瘦了,累病了,但他无怨无悔。为此,汀头村得到上级的高度赞扬,张水兵当然受到表彰。

张水兵同志抓防疫工作称得上常年不懈,高度认真,历年历次的疫情报表,疫苗接种情况,他总是按时按要求呈报,从不缺漏和迟到。汀头村历年的建卡率,人卡符合率均为100%,张水兵用辛劳换回了汀头村的美誉,村民身体素质大大提高,各种疾病、传染病大大减少,有的已绝迹。

2、切实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汀头村卫生室原设在张水兵自己家中,由于房屋面积小、环境条件差,加上道路不好走,村民就医不便。1998年张水兵下决心改善医疗环境,他花血本,出地租,自筹资金将卫生室迁建到村中心地域。环境大大改善,面积也成倍扩大,有药房24平方米,消毒注射室20平方米,新添制了中西药架、药柜、还专门设立了档案柜,规范了各类报表、文件、卡证及帐务管理。方便随时查阅。添制了紫外线灯、冰包、冰柜等消毒设施,在历次卫生查检中均符合标准要求。

三、治病救人,情系乡村千家万户

三十余年来,张水兵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深得群众的赞誉, 4 而更令人敬佩和感动的是他那种不顾个人安危得失,呕心沥血为群众服务的忘我的精神。提起他治病救人的感人事迹,感人场景,村镇干部群众如数家珍,至今难忘:1 998年冬季的一天,四组村民、50多岁的刘秀英在提开水壶时不慎跌倒,滚烫的开水从她的胸口一直烫到膝部,惨不忍睹,送到益阳市医院因交不起每天三百多元的医疗、住院费用,不得不转回村卫生室治疗,患者家属抱的是听天由命的态度,可张水兵持的是千方百计治愈的决心。他不顾风寒雨猛,每天泥一脚水一脚赶到卫生室,为患者洗溃换疤。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他用食油涂在纸上,再衬上薄膜,隔在患者肉体与被子之间,既防伤处感染,又保温暖。患者疼痛叫喊时,他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守候在身边,细心地涂抹止痛膏以减轻其痛苦。经过100多天的精心治疗护理,患者痊愈了,张水兵及患者亲属都露出了笑容。亲属们感激地说,在大医院治,不知要花多少费用,我们治不起,只怕命难保,感谢张医师救命之恩,而且只收了药物成本费,真是个大好人啊。2004年底,七组村民彭翠娥因失火,右大腿被烧见骨头,在益阳人民医院的治疗花去了5万元,也是钱空债累,只能回家治疗。张水兵同志为其换药护理长达14个多月,天天上门从不间断,同样免收各种费用,仅按调价计算的几千元药费,张水兵也是至今还垫着。

汀头村人家大多经济拮据,如遇上天灾人祸和病痛,更是难上加难,张水兵熟知村人的状况,心系着村民的安危冷暖,他奉告的宗旨是治病救人、扶贫济困。凡一时拿不出医药费的患者,他自愿 5 给与赊垫,遇上特别困难的就全免或部分免费治疗。历年来免收特困户患者药费近万元。张水兵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医师,靠辛勤劳动创造微薄收入,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可他为患者排忧解难从不计罗得失,心怀大度,普献爱心,对常人而言,这是较难做到的。

张水兵的勤奋敬业不仅大大改善了汀头村的医疗环境,而且,给村民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和实惠。近三十年来,从未出现过重大差错和医疗事故。去年春节,村民给卫生室送来一副春联:“提壶济世,救死扶伤”这是发白干部群众内心的感慨,更是干部群众对张水兵同志的无声赞誉。

四、遵纪守法,十分注重医品医德

当今社会,常有一些不法之徒利用患者求医心切的心理,打着行医的幌子,吭蒙、拐骗,安排医托,贩卖假药,诈骗钱财,危害百姓,甚至连有些正规医院也千方百计变换手法,抬高收费,虚报药价,赚黑心钱。张水兵对此十分痛恨。他常说: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因此,他虽然也靠预防保健一般医疗收入过日子,却从不为钱动心,为钱丧德。从医三十余年来,他一贯自觉遵纪守法,从不违纪违规行事,决不多收一分钱。为了杜绝伪劣药品,他坚持购进的药品一定要是通过了药检部门检验的药品。由于他严守规章,严格把关,几十年中,他在使用和销售药品的过程中,从未出现过质量安全事故,在历次地、市卫部门的检查中,均未出现过问题。

社会的发展进步,给乡村医生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张水兵对 6 此有深刻的认识。他说:我的工作能取得些许成绩,靠的是党和政府的领导,上级卫生部门和地方干群的支持,多为国家出点力,为村民办点实事是应该的。他虽已年近花甲,仍然在岗位上奋斗不止,他有一个长远打算,要努力跟上时代的要求,满足群众的需求,添制更多更新的设备,创造更优更良的医疗环境。并着手培养接力人,逐步接替他的工作,为汀头村医卫事业的兴旺注入新的活力,为迎接农村合作医疗事业新一轮挑战作好充分准备。

第11篇: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刘兴平先进事迹

 ----2009年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刘兴平先进事迹

刘兴平,男,1965年7月21日出生,系重庆市云阳县蔈草乡斑竹村人,中共党员,中专文化,于1980年9月至1983年12月跟师学徒,于1984年1月起从事乡村医生工作至今,2005年12月取得注册乡村医生执业资格。

刘兴平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忠于职守,为改变乡村医疗卫生面貌尽心尽责,为乡村群众预防保健倾心服务,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得领导的信任和群众的爱戴,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县级优秀乡村医生。为此,我们一致推荐他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现将他的先进事迹介绍如下:

一、不辱使命,立志乡村医疗卫生事业

西阳村是一个地处偏远的贫困村,距票草乡卫生院20余公里,交通闭塞,村民生活贫困,医疗条件极差,由于缺医少药,群众有病难以得到治疗,特别是传染病流行时,更难应对。1981年至1983年乙型脑炎流行,一部分人至今还留下后遗症。那时的刘兴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决心学医,毫无医学基础的他拜名老中医李万国为师,从此走上了艰苦的行医生涯。他白天跟着师傅学看病。晚上在油灯下夜读医书,他学医三年后,根据组织的安排和群众的要求,被安排到西阳村卫生室工作,为了不辜负组织的期望和群众的信赖,不辱使命,为尽快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他一边开展工作,一边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博览古今医学书籍,求教四方名医高师,并挤出时间,积极参加医疗卫生部门组织举办的各类知识、技能培训和考核。功夫不负有心人,1998年,几番拼搏的刘兴平取得了重庆市乡村医生中专水平考试合格证书,2005年取得重庆市乡村医生资格证书。从此,他信心更足,决心更坚,为了乡村医疗事业的发展,为了群众的健康幸福,他铁了心要一条道走到底。刘兴平坚守自己的信念,心系群众的安危,在乡村医生岗位上埋头苦干,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啊!

二、立足长远,努力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1、认真做好计划免疫预防工作。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一贯方针,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重点。刘兴平同志深明这一道理,始终把卫生防疫工作放在第一位。但农民预防意识淡薄,轻防重治,要做好防疫工作,其难度相当大。如何落实好防治并举,防重于治的方针,刘兴平为此付出了心血,他主动联系,努力争取村支部和村委会的支持,加大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利用广播、村民大会等形式广做宣传,时常拉上村组干部及家人上门宣传、拦路宣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苦口婆心、不厌其烦。一次次列举身边的事例,唤起人们对防疫工作的了解、认识、重视。他身体力行,迎难而上,有一身倔劲,不完成工作任务,不达目的决不罢休。2001 年,痢疾流行,为了控制和预防痢疾,他将预防药亲自送到病人手中,然后看服到口,服了再走,通过努力,痢疾病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 2002年,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时,一组村民邓中六夫妇因信祖,不肯让自己的小孩接种疫苗,刘兴平先后四次登门做工作,一开始,夫妇俩态度生硬,说他们的孩子就是病了或死了也不怪政府,不怪你刘医生,甚至承诺以签字画押,刘兴平当然不肯这么做,他一边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一边请来邓的父母从旁规劝,可谓花了九牛二虎之力,邓中六夫妇最终同意让小孩接种。2005年,在乙型脑炎疫苗接种中,三组组长王怀清的孙子跟随父母走亲在外,考虑到疫苗不能久放过期,刘兴平不厌其烦,曾三次登门不辞辛苦,每次往返10余公里山路,将其劝回接种。为了确保防疫工作任务完成,刘兴平动了不少脑筋,费了不少心思,牺牲不少个人利益,对那些交不起注射费的困难户,刘兴平自己掏钱垫付疫苗成本费,免费接种达120余人次,为西阳村的儿童健康建立了免疫接种屏障,提高了接种率,至今未发生过一例乙脑病例。在六次大型预防接种工作中,西阳村次次都圆满完成了任务。

在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刘兴平同志认真负责。特别是在2003年。“非典”肆虐全球,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打响,刘兴平同志不计报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积极工作,既要抓宣传教育、爱国卫生,又要将体温在37.5摄氏度以上的病人进行监测,特别是对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流动人口的管理毫不松懈。几个月的“非典”防治工作,刘兴平消瘦了,累病了,但他无怨无悔。为此,西阳村得到上级的高度赞扬,刘兴平也受到了表彰。

刘兴平同志抓防疫工作称得上常年不懈,高度认真,历年历次的疫情报表,疫苗接种工作,他总是按时按质按要求上报,从不漏报、迟报。西阳村0-7岁儿童建卡率100%,“四苗”接种率分别达95%;刘兴平用辛劳换回了西阳村的健康,村民身体素质大大提高,各种疾病、传染病大大减少。

2、切实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西阳村卫生室原设在西阳村4组,由于房屋面积小、环境条件差,加上道路不好走,村民就医不便。2007年刘兴平下决心改善医疗环境,他自筹资金6万余元建起了一个80平方米的规范化村卫生室。环境大大改善,新添制了中西药架、药柜、还专门设立了档案柜,规范了各类报表、文件、卡证及帐务管理。且添制了电视、消毒锅、病床、候诊椅等设施,经上级主管部门验收为规范化村卫生室。

三、治病救人,情系乡村千家万户

二十余年来,刘兴平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深得群众的赞誉,而更令人敬佩和感动的是他那种不顾个人安危得失,呕心沥血为群众服务的忘我精神。提起他治病救人的感人事迹、感人场景,村镇干部群众如数家珍,至今难忘:1998年冬季的一天,四组村民、50多岁的刘有秀在提开水壶时不慎跌倒,滚烫的开水从她的胸口一直烫到膝部,惨不忍睹,送到万州三峡医院因交不起每天三百多元的医疗、住院费用,不得不转回家中听天由命,可刘兴平持的是千方百计治愈的决心。他不顾风霜雨雪,每天泥一脚水一脚赶到她家中,为患者洗溃换疤。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他用食油涂在纸上,再衬上薄膜,隔在患者肉体与被子之间,既防伤处感染,又保温暖。患者疼痛叫喊时,他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守候在身边,细心地涂抹止痛膏以减轻其痛苦。经过100多天的精心治疗护理,患者痊愈了,刘兴平及患者亲属都露出了笑容。亲属们感激地说,在大医院治,不知要花多少费用,我们治不起,只怕命难保,感谢刘医生救命之恩,而且只收了药物成本费,真是个大好人啊。2004年底,斑竹村4组村民张帮宣因患中风,左侧肢瘫痪,因家庭贫困无钱去上级医院治疗,刘兴平同志为其送医到家,经中医辩证施治治疗近1个月,对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治疗,患者已恢复到能够做日常家务活动,仅收药费800多元,免收出诊费、诊疗费、治疗费共千余元。

西阳村人,大多经济拮据,如遇上天灾人祸和病痛,更是难上加难,刘兴平熟知村人的状况,心系着村民的安危冷暖,他奉行的宗旨是治病救人、扶贫济困。凡一时拿不出医药费的患者,他自愿给与赊垫,遇上特别困难的就全免或部分免费治疗。历年来共免收患者药费五万余元。刘兴平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靠辛勤劳动创造微薄收入,日子过得并不宽裕,至今家中房屋还没改建,可他为患者排忧解难从不计得失,心怀大度,普献爱心,对常人而言,这是难做到的。

刘兴平的勤奋敬业不仅大大改善了西阳村的医疗环境,而且,给村民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和实惠。近二十多年来,从未出现过重大差错和医疗事故。

四、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服务为民

2007年在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他走家串户,积极宣传新农合政策,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000余份,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协助村支两委筹集新农合资金,使全村的参合率达到了95%。三年来,他为本村特困户、贫困户无偿缴纳参合资经2000余元,让当地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惠,即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确保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五、遵纪守法,医德高尚

当今社会,常有一些不法之徒利用患者求医心切的心理,打着行医的幌子,坑蒙、拐骗,贩卖假药,诈骗钱财,危害百姓,刘兴平对此十分痛恨。他常说: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因此,他虽然也靠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收入过日子,却从不为钱动心,为钱丧德。从医二十余年来,他一贯自觉遵纪守法,从不违纪违规行事,决不多收一分钱。为了杜绝伪劣药品,他坚持从主渠道购进药品。由于他严守规章,严格把关,几十年中,他在使用和销售药品的过程中,从未出现过质量安全事故,在多次县药监局和县卫生监督所检查中,均未发现过假劣药品,深受当地群众信赖。

随着时代的进步,给乡村医生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刘兴平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说:我的工作能取得这些成绩,靠的是党和政府的领导,上级卫生部门和地方干群的支持,多为村民的健康办点实事是应该的。我虽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但仍然愿意在这个普通岗位上耕耘,与时俱进,不断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创造更优更良的医疗环境,为西阳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12篇:优秀医生先进事迹

xx从医19年,做一名好医生是他不懈追求的目标。经过他勤奋的学习、艰苦的努力,目前已成为京煤集团总医院消化肿瘤内科的学科带头人,在门头沟地区已是小有名气。

为了开展新业务、新技术,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忙碌在病房、胃镜室、B超室及实验室,凭着对医疗事业执着的追求,对患者高度负责的职业道德,先后开展了食道狭窄扩张治疗、食道支架植入术、结肠支架植入术、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治疗、消化道息肉内镜下切除、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贲门失弛缓球囊扩张治疗及局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同时与超声科合作开展了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如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胰腺囊肿穿刺置管引流,穿刺活检(肺占位、肝占位、淋巴结、胃壁占位)及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此外,他还与麻醉科合作开展了无痛胃肠镜检查等;所有技术均填补了门头沟地区的空白,提高了我院的声誉,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给患者带来了希望。

xx经常强调的是“要多为患者着想,给患者最合理的治疗!”。他以身作则,看病时总是为患者着想,从检查到治疗,处处都为病人精打细算。如果是远道来的患者,他还会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治疗,为患者节约食宿费用。平时教育年轻医生时他常说“健康是指身心健康,所以,我们在给患者看病时,一定不要忘记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争取经过治疗,患者恢复身心健康”。平时出专家门诊时,他耐心地倾听每一位患者的讲述,认真地分析,遇到有心理问题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并教会患者多种释放心理压力的方法。因此,许多患者看完病后经常会说“不用吃药,跟肖主任聊几句天,就觉着病好多啦”! 更有甚者,有些病人清晨

4、5点来排队挂号,就是为了能跟肖主任说几句话!肖主任对病房的病人更是关心有加,以致经常会有死亡患者的家属在办理完丧事后,特地到医院送锦旗给肖主任。还有许多患者的家属因陪亲属在内四科住院,看到肖主任带出的医疗团队特别值得他们信赖,就将医保定点医院改为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

xx先后获得了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地区百名优秀青年医师等荣誉,面对取得的成绩和荣誉,他淡然处之。他知道他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他最想做的就是当一名好医生。

第13篇:优秀医生先进事迹

优秀医生先进材料

XXX,男,现年49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XX县科技拔尖人才,XX县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兼神经外科主任,XX县人民医院总支委员兼病区支部书记。

在30年的工作生涯中他走出一串闪光的足迹,曾荣获XX县“十佳医生”“十佳职工”“XX县优秀共产党员”和市级“先进工作者”、“人民满意好医生”“德技双星标兵”XX市“技术创新能手”“XX县科技拔尖人才”等荣誉,深受广大职工和患者的信任和爱戴。

一、过硬的政治素质

XXX同志参加工作几十年来始终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诠释了“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以“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病人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关心体贴病人,始终把病人利益放在首位,团结同志,乐于奉献,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受到病人、家属及同行的普遍好评。

二、勤奋好学,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学风

XXX同志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工作中始终学习,刻苦钻研业务技术,能够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新,积极在我院开展神经外科工作,创建并发展我院神经外科事业, 率先在我县成功开展颅骨缺损修补、脑积水分流、脑和脊髓肿瘤等神经外科疾病的手术2000余例。有效缓解我县困难群众外出就医难、费用高、因病返贫等现象。尤其是对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重型颅脑损伤和高血压脑出血等常见神经外科疾病的救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不同患者个体差异,制定科学的救治方案,显著降低了重型颅脑损伤和高血压脑出血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取得显著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不论是作为一个普通医生,还是作为医院的业务院长,几十年来XXX同志始终坚持在临床工作一线,履行好每项职责,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作为管理者,他善于管理,敢于管理,狠抓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教育医务工作者牢固树立质量至上的理念,切实增强质量意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四、淡泊名利,廉洁行医

行医几十年来,XXX同志一直十分重视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真正做到“医病医身医心,忘名忘利忘我”。坚持为病人着想,坚持为病人提供价廉、质优、高效的医疗服务。不为金钱所动,不开大处方、不收受病人财务,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树立了廉洁行医的榜样,为创建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人民医院做出了巨大贡献。 XXX同志用他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和激励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高度负责,他心系患者。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忠于医疗事业,、淡泊名利。他常说爱心是治疗世界上所有疾病的惟一良药,医乃仁术,也是世间大爱。30多年来他把对病人爱的付出,当作是自己最大的快乐,体现了一个医生的崇高美德,成就了一个医者楷模的光辉形象。

第14篇:最美乡村医生先进事迹介绍

任长娟先进事迹介绍

任长娟,女,出生日期:1975年05月,汉族,本科学历,1994年参加工作,副主任医师职称,中共党员,现任肇源县新站镇人民医院内儿科医生。

我于1994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卫生学校医士专业,同年在肇源县新站镇人民医院参加工作,担任内儿科医生,工作伊始,面对工作环境陌生、临床经验不足、乡镇医院缺医少药的现状,我在掌握原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向高年资住院医师学习诊治技巧,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用心为每一位患者体检,结合病史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综合分析后提出最佳的诊治方案,慢慢的,我的临床经验不断丰富,诊断准确率、治疗有效率、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作为一名初出校门的年轻医生,我把医德医风看的比生命还重要,时时刻刻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为了不断的丰富自己,掌握前沿医学技术,经过充分准备,我于1997年参加成人高考,被哈尔滨医科大学录取,经过三年的理论学习,我又在哈医大二院儿科进修一年,系统的学习了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四年的学习,我成为我院内儿科的技术骨干,除了可以完成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我对新生儿疾病有独到的诊治经验,成功救治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三十余例(新生儿张宝宝,出生时严重窒息导致新生儿缺氧缺血

性脑病,经过我的准确诊治、细心护理、有针对性的康复指导,患儿已经完全康复,没有遗留任何后遗症。),对多例21三体综合征、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川崎氏病、新生儿硬肿症、肾病综合征等疑难病例提出诊治意见,保证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为促进康复、提高生存质量争取了有利时机。2003年,“非典”来袭,我主动向组织提出申请到抗击“非典”一线,为阻断“非典”传入我县,铸就牢固的防线。医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我于2005年再次参加成人高考,于2008年取得本科学历,获得学士学位,于2007年取得主治医师职称,是我院第一位儿科主治医师。经过多年的历练,我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攀升,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意识也深深的植入我的脑海中,2010年05月,我因车祸导致颈椎受伤,遵医嘱应该卧床休息半年至一年,以确保康复,但是,我考虑到医院儿科医生人员不足、患者量大的实际情况,仅仅休息了半个月就带着“颈托“回到工作岗位,并谢绝了领导“可以不参加值夜班”的照顾,这一幕被患者记录并被《长寿养生报》“医线资讯”专栏报导。于2012年,我通过了考试和评审,取得了副主任医师职称。

参加工作22年来,我平均每年诊治门诊患者近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千余人;22年来,参与抢救危重患者近二千人次;将多年临床经验加以总结,撰写学术论文近十篇,编撰论著一部,针对内儿科疾病提出了详细的诊治方法。为了不

给患者增加负担,我尽量选择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药品和治疗项目。在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恪守职业道德,多次拒收患者的“红包“。良好的医德医风、精湛的专业技术、忘我的敬业精神让我不但得到了领导的首肯、同事的尊重,更赢得了患者的认可,被患者亲切的称为”暖心医生“。

22年来,我获得了无数次的嘉奖,如:200

3、200

4、200

5、200

7、200

9、20

10、20

13、2015年均被肇源县卫生局评为“全县卫生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在“巾帼建功”活动中被肇源县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10年被授予“黑龙江省县域农村卫生工作先进个人”。

荣誉和成绩只代表过去,在为百姓健康服务的路上,我仍将努力前行,践行“为生命保驾、为健康护航”的誓言,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真诚的为每一位患者服务。

第15篇:乡镇乡村医生个人先进事迹

一腔真情系百姓平凡岗位奏华章

在河西走廊中部素有“***”之称的丝绸古道边,***线国道***公里处,醒目的坐落着两栋欧式建筑风格的楼房,这就是***区***镇中心卫生院的门诊大楼和住院部大楼。在门诊大楼的门庭处悬挂着**省卫生厅监制的“一级甲等医院”、***省精神文明委员会监制的“文明单位”、***市卫生局监制的“院园文化达标单位”等众多荣誉牌匾。医院的建设与这些荣誉的获得,浸住着一个女乡村医生的辛勤血汗。他就是***区***镇乡村医生、妇产科主治医师、***镇中心卫生院招聘院长、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同志。

[-找文章,到]真诚而执着的选择,她以一位普通乡村医生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信念与人生价值

***,女,农民,乡村医生,1951年出生于***乡,1968年中学毕业,在她的简历上注明的就是这样简单。真正的转折就是在1968这一年里,***目睹了家乡姐妹年级轻轻就因难产而死,立志想当一名合格的接生员,于是在大队党支部和群众的推荐下,她勇敢的走进了***卫生学校,两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县城里的多家医院都瞅准了她,但她毅然做出了到期盼她、信赖她的家乡村卫生所去的选择,她从一名普通医生干起,从一名乡村接生员做起。1970年,北京医疗队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下派***乡,***以她年轻好学、基础扎实赢得医疗队的欣赏,医疗队的同志手把手传她接生技术,教她内科、外科、妇科知识与经验,很快***便成了一方知名的全科大夫。从此,不论白天黑夜,不论刮风雨雪,只要有病人的呼唤,有接生的需要,她就送医送药到家,田里埂头,荒山野郊,到处都飘扬着她的身影,她把自己的青春、热情都奉献给了她的家乡农民,她以一腔爱民之心,受到了乡亲的交口称赞。她就像一粒能生根开花的种子,用自己的默默奉献,改变着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经她接生的父子两代人在***比比皆是,如今***走到乡间,大部分人都尊称她为刘姥姥。她在乡村一干就是35年,三十五个春夏秋冬里,她认真执行农村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努力钻研业务技术,热情为农民服务,积极参与防疫保健工作,任劳任怨,靠她那精湛的医术,高尚的情操,救死扶伤,解除患者的痛苦,以一位乡村医生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信念与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一首新时代的奏章。

“人不能忘本,是党培养的我,是乡亲们推荐我当的乡村医生,我不能计较个人得失要把工作做好”

1971年,当***来到***镇***村卫生所工作时,面对两间低矮、破旧的危房,仅有的“老三件”诊疗设备,也有过失落和彷徨。但当她看到农民群众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时,她暗暗下定决心:硬件不足软件补,要用精湛的医术赢得病人的信任。她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把北京医疗队专家的经验有机地和临床结合起来,开展了接生、危重病人抢救等业务,过去许多想都不敢想的外伤、急症抢救,在***的努力下开展起来了。她潜心钻研,奋发向上,使自己由一个乡村医生成长为一名妇产科主治医师。

她不仅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好医生,更是一位工作泼辣的好院长

作为村卫生所的负责人,村卫生所的良性发展,一直是***工作之余思考的问题,村卫生所不能走个体化路子,于是当区卫生行政部门推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模式时,她就积极响应,在她的发动和带领下,***的乡村医生都加入了一体化管理,村卫生所和个体诊所统一整合,实现人、财、物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的医疗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村卫生所的技术力量得到了充实,农民群众无不为此改革拍手称好。为了改善村卫生所的基础设施,她又反复奔走,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委会的支持下,通过卫生院支持一点、村委会支持一点、自己拿一点的办法,修建了120平方米的卫生所,彻底改善了村民的就医环境。今年,***区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老早就认为这是惠及农民群众的大好事,可部分村民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就是认识不到合作医疗的保障作用,于是***又一次发挥了乡村医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农民家中,比方比圆解释,她还亲自为几家贫困户,捐助了合作医疗基金,又一次受到了村民的赞誉。

她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在乡村医疗这个有限的空间里,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尽管她的岗位非常平凡,尽管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一个人做了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她的,自担任***卫生院院长以来,医院连续十年被评为***区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她个也多次被评为市、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医务工作者,2009年她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2009年1月她代表乡村医生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受到了卫生部高强部长的接见,她的先进事迹被广为流传。

乡镇乡村医生个人先进事迹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16篇:优秀乡村医生事迹报告

优秀乡村医生事迹报告

张晓周,1962年出生,新安县石井镇人,中专文化,于1985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是一名在农村医疗防保战线上工作了近30年的老乡村医生,现任新安县石井镇前口村卫生所所长。三十年如一日,长年来走村串户,默默奉献,及时解除患者病痛,被当地群众誉为健康的“保护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多次被新安县卫生局评为“优秀乡村医生”,连续多年被石井镇卫生院评为“年度乡村医生先进个人”。

一、立足本职,爱岗敬业

除了诊治农村多发病、常见病还积极配合卫生院,做好预防保健工作,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实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 积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辖区内经常开展巡诊工作,及时送发各种宣传资料,向村民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 坚持每月一期健康教育板报,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使防病抗病知识普及到各家各户。

二、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自从开展合作医疗心来积极协助村干部做好宣传工作,主动介绍新农合优越政策,不开大处方,不乱收费,让群众少花钱,遇到困难群众主动减免各项医疗费用。经常为65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听心肺、测血压,建立了居民健康档

案。糖尿病、高血压、精神残等慢性病人,定期为他们检查,建议治疗和康复方案。开展35岁以上测血压制度,及时发现高血压病人,提出最佳治疗意见。及时通知辖区内孕妇去医院体检,向她们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在防控非典,手足口病,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峰在前,为群众一户户的送上消毒药品,向群众宣传防病知识。非典期间早出晚归,整天排查从疫区回归人员,为他们早晚测一次体温,不畏惧随时被感染的可能为辖区内儿童检查手足口病,做好散区儿童的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防控H1N1流感,做到发现疫情及时上报,认真筛查辖区内出国回归人员,做好登记,严密防控H1N1流感的发生和流行。

三、勤奋好学,精益求精

坚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多年来参加县级培训学习达20多次,并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基层医生的各类医学书籍,并记了大量笔记,遇到难题更是从不放过,在业务上力求精益求精,业务水平和诊疗能力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满意,成为了当地群众信得过的好医生。农村卫生服务工作,千头万绪,各项工作按上级要求还有不足之处,还要不断学习和进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人民群众做好卫生服务工作,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保障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第17篇:优秀乡村医生事迹材料

优秀乡村医生事迹材料

篇1:优秀乡村医生>事迹材料

××××,1956年出生,××*人,初中文化,中国共产党党员,于1978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是一名在农村医疗防保战线上工作了近30年的老乡村医生,现任××××市汉留镇京汉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三十年如一日,××××走村串户,默默奉献,及时解除患者病痛,被当地群众誉为健康的“保护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4次被××××市卫生局评为“优秀乡村医生”,连续多年被××××市汉留镇卫生院评为“年度乡村医生先进个人”,多次被该镇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一、情系乡村,扎根基层,无私奉献。

1978年底,由群众一致推荐,应村党支部的召唤,在××××水利局当通讯员网的他怀着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向往和热爱,回到京汉村当了一名赤脚医生,负责合作医疗(村卫生室)筹建工作。毫无医学基础的他,工作热情虽高,但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他也曾经踌躇过、彷徨过,但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他选择了坚持,他说绝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和组织的期望。为了尽快掌握医药知识和技能,他一边工作,一边在乡卫生院学习中医传统医学并参加临床实践,他购买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利用晚上时间挑灯夜读,拼命地汲取医学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他顺利通过市卫生主管部门考核,取得了“赤脚医生证书”,1986年参加江苏省乡村医生统一考试,取得“江苏省乡村保健医生证书”。××××和许许多多扎根农村的赤脚医生一样,虽然“白手起家”,但是不断自我挑战,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不断>克服困难,逐渐担当起了“乡村医生”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重任。

京汉村是××××市汉留镇最大的行政村,村民分散,居住在32个自然村庄,全村村民近3000人,谁家的人有什么病,谁家的媳妇什么时候到预产期,谁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何种疫苗,他的心里都有一本账。近30年来,他的足迹遍及京汉村的每一个角落、每条巷道。村民朱留党因患慢性胆囊炎、胃病多年,每次病情发作,都请××××出诊,他从不厌烦,每次都及时赶到,为病人进行治疗,一等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能等到深夜,直到病人病情稳定,他还要再嘱咐几句,才放心地回家。虽然是多次出诊服务,但从未收过出诊费和注射费。病人为了感谢他,给他送去了家禽和鸡蛋,他也总是婉言谢绝。

近30年来,不论春夏秋冬,不论白天黑夜,村民们的病痛是××××最挂心的,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哪家有人病了,一个电话过来,他立即上门诊疗,或者载着患者回卫生站救治,有时碰到疑难杂症自己无法救治,他会想方设法帮助病人转到镇医院。腊月的一个夜晚,村民袁梅红因剧烈腹痛,到卫生站急诊,恰逢××××值班,病人刚到就出现了休克症状,根据多年行医经验,他判断可能是异位妊娠引起的内出血。时间就是生命,他当机立断,立即安排病人转镇卫生院治疗,他一边联系镇卫生院做好准备工作,一边联系车辆,并陪护病人一同前往。经上级医生诊断,病人因黄体破裂,出血量达ml,如不及时手术,极有可能有生命危险。经过2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病人转危为安,他悬着的一颗心安然放下,默默地离开卫生院,回到家已是凌晨2点多。在医疗工作中,××××同志始终把孤寡老人、特困家庭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京汉村孙吴组两位五保老人,朱扬开患老慢支、肺心病,老伴张俭英患高血压、脑梗塞,长年无人照顾,连基本生活也不能自理,××××就定期免费送医送药上门,长达5年之久,从无怨言;村民张素珍,多年前因结扎留下了后遗症,身体一直不好,“屋漏偏逢连阴雨”,家境本来就不好的她,82年丈夫又患胃癌不幸去世,留下了两个未成年子女,她几乎丧失了生活的信心,××××知道情况后,多次登门劝说、开导,并给孩子和她带去了营养品,鼓励她重新树起生活的信心,并为她垫付了几千元医药费。说起这样的事情干部群众如数家珍,不胜枚举。多年来,他累计为当地群众减免医疗费用数万元。同时他还坚持对军烈属重点关照,每逢他们有了病痛,都主动上门,送医送药。他说,人都有个病痛,军属家庭孩子不在身边,我做好他们的保健医生是应该的。

二、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任劳任怨。

除了诊治农村多发病、常见病,××××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积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前些年,由于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落后,预防意识淡薄,导致计划免疫工作在农村开展难度较大,但××××知难而进,逐门逐户核实做好登记和宣传教育,改变家长们的淡薄观念,使他们能及时带孩子参加计划免疫接种,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对于困难户,他总是慷慨解囊。有一次,他走访蒋庆同家庭,动员孩子接种疫苗却被家长一口回绝,“又来要钱,没钱”,甚至要把××××撵出家门,并且说我孩子好好的,为什么还要打什么预防针?经过××××苦口婆心,耐心解释预防接种的益处,“再穷也不能耽误了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毫不犹豫地从自己口袋掏出了钱为其垫付,孩子家长感激不已,最终接受了预防接种。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该村计划免疫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各种疫苗接种率都达到了100%。在计划免疫工作中,××××还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率先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新生儿预防接种登记,儿童出生登记,流动儿童管理登记本,使计划免疫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就在他日夜为百姓求医问药解除病痛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又把他推到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在防治“非典”工作中,他负责疫情排查和宣教工作,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外出返乡人员情况,他走村入户,跟群众沟通了解,宣传非典防治知识,在防治非典的数十个日日夜夜,他没睡过一次安稳觉,不知疲倦地奋斗在一线,××××消瘦了,累病了,人黑了,但他无怨无悔。他经常与当地群众谈心,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动员村民进行改水改厕,现在京汉村自来水和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近几年,他每年都能筛查上报疑似结核病人2至3例,全程督导结核病人1—2例。在督导病人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送药到手,看服到口,服后再走”的要求。他尽自己所能,为公共卫生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

三、勤奋好学,精益求精,德艺双馨。

他在坚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多年来参加>培训学习达30多次,并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基层医生的各类医学书籍,并记了大量笔记,遇到难题更是从不放过。他坚持向镇卫生院资深医师、大医院专家虚心请教,在业务上力求精益求精。1992年他还参加了××××市卫生局举办的中医知识培训班,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中医结业证书。通过自学和理论联系实践,他的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得很快,使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处理得心应手,一般的疾病不用去大医院,在他这里都能得到解决,业务水平和诊疗能力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满意,成为了当地群众信得过的好医生。

德艺双馨是××××的一贯品德。××××常说: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因此他从不为金钱所动,为钱丧德,从医30年来,他从不做违规违纪之事,从不接受吃请,不拿病人“红包”,进药也严格把关,几十年来从未因用药而发生医疗事故。他还积极参与献血等公益活动,几年来,先后无偿献血6次,仅一年就献血2次,可以说,他将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他所钟爱的事业。

四、思想解放,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县的有关政策要求,××××市加强了对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拓展,面对新的形势,××××思想活跃,有创新精神,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和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积极投身于卫生改革中,献计献策,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实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他率先主动出资5000元给卫生院,帮助卫生站建设,他的所为,一时让人难以理解,甚至遭到了少数人的反对,认为这是卫生院的事,一体化后还会影响个人利益,而他不但不为所动,反而耐心说服其他乡村医生,“乡村一体化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是为了把我们农村卫生事业做优做强,不但群众受益,我们的事业也会越来越有发展啊!”。在他的影响下,其他乡村医生也积极筹资,有力地推动了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的开展。目前,汉留镇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促进乡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迈出了一大步。

××××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的缩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虽然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正是他几十年来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安危,才巩固了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的网底,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篇2:优秀乡村医生事迹材料

我是一名乡村医生。为周围的乡亲们作预防保健,治病疗伤工作。我拖着重度残疾的双腿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我不平凡的人生。我服务于社会,不仅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相反我的人生却是那样的精彩。

1975年,一场萧瑟的秋雨后,我不幸患上小儿麻痹后遗症,从此就再没有站起来走过一步路。贫寒的家境,苦闷、彷徨、无助甚至绝望伴随我度过了本该是无忧无虑,从满天真与>童趣的童年。

也许是命不当绝,上天虽然没有给我一双健全的腿脚,却赐予了我能吃苦耐劳而又自强不息的好父母,我们真情无私的呵护,不向苦难低头的可贵品质,还有那些好心村民对我的真诚鼓励和开导,使我逐步走出了生命的低谷,特别是看书学习,驱走了我心中久积不散的阴霾,感受到阳光的明亮和灿烂。

一九八六年的夏天,我开始尝试着自学。家里有《小人书》和一本撕的没有部首的《新华字典》。我就把《小人书》上的字一页一页的翻字典查找,找到后把拼音标到《小人书》字的旁边,然后一遍一遍的去读。不到半年我就认识一千多字。之后,我借来旧课本开始按照课本学习。

>这就是我自学的开始,从a o e开始念起,从一笔一划开始写起,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算起。学习使我过于单调无聊的生活中有了乐趣,当然这背后要付出比常人成倍的努力和辛劳。

学习更给我打开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提供了对生存和生命进行深刻思考的营养,特别是我知道了许多残疾人的人生经历,贝多芬、保尔、张海迪,他们也是残疾之躯,处境也非常艰难,但是他们没有因为身带残疾就失去对生活的>勇气,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迷茫不振,没有逃避现实,而是勇敢地直面人生,昂起头,挺起胸,自立自强,向命运挑战,向不幸抗争,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深深触动着我,感染着我,并随着我年龄的增长逐渐内化为我的人生信条:虽然身患残疾,但也要奋发努力,争取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不成为社会包袱、不成为家庭拖累的人。张海迪不是说读书可以给人带来生活和战胜困难的力量吗?那么小小的我就要为了自身“站起”、改变命运而刻苦学习。就这样,白日苦读,夜伴孤灯,七年辛勤自学,我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

知识照亮我前进的航程,信念赋予我攀登的勇气。1994年,我第一次走出乡村,远赴千里之外的省会石家庄,自费在一所医学院跟班学医。

我想做一名医生,为老百姓治病疗伤,服务于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石家庄学习了的三年里,我没有回过一次家。环境变化和身体残疾给我带来了许多困难,功课的压力我要坚持顶住,迎头赶上。日常生活中,上楼下楼、打饭打水、洗衣服、上厕所等一些琐事,对于一个健全人来说是举手之劳,可是对于我而言却是何等的艰难。但我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仍然以坚韧挺过每件难事,用微笑迎接每个黎明。

我的学习成绩在全系也是很优秀的,教授们对我的经历既感到惊讶又很是赞赏。惊讶的是我的自学历程,赞赏的是我虽是自学,但成绩却一点也不比正式参加高考学生的成绩差。05——06我连续两年被学校授予“优秀学生”的荣誉。

三年寒窗苦,不付有心人,我拖着瘫痪的双腿,以一个跟班生的身份,圆满完成了医学大专课程的学习,留给老师和同学的是身残志坚的感动和优秀的学业成绩,留给自己的是沉甸甸的>收获和开启人生新篇章的力量。

踏着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脚步我也回到了哺育我成长的故土。

记得我刚回来就赶上夏秋季节时的腹泻流行,这种病几乎每年都会流行。原因就是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的不良。乡亲们知道我回来了,有的人试着来找我看病。望着乡亲们那种期盼已久的眼神,我既是怜悯又是同情。他们太需要懂得医学知识的医生为他们服务了。我把带回的药品无偿的分发给了已发病的人们,然后向健康人群宣讲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腹泻流行期间应注意的起居饮食。人们很乐于接受我的宣讲。同往年比较,这一年的腹泻发病率明显的下降。

开办诊所,对于一个靠手摇三轮车才能出行的残疾人而言,困难可想而知。办各种手续的周折,特别是开始资金仅有500块钱,所进的药品数量少,品种单一,每周都得往十几公里外的县城跑一趟进药,每趟都要花上半天的功夫。这里的土路并不平坦,斜坡坑洼随处可见。路上每逢斜坡坑洼都得使出全身的力气,摇着车努力向前冲,因为只有靠这一点点的冲劲儿惯性才可能冲上斜坡,穿过坑洼,滑下来了还得再来一次甚至两次三次四次,胳膊累得抬不起来,即使在冬天也累的浑身是汗,好多次赶上手摇车坏了,不管寒冷、暴雨还是狂风,就只能在路边等,等着路过的好心人来帮忙推一推,或者给家里报个信儿„„命运是不公的,生活是无比的艰难,但是我没有因此而流泪。当手摇车坏了,有人路过时我还是以微笑来邀请帮忙,决不把痛苦与无奈表露在外,因为我不愿意在人们的同情中活着。

经过几年的努力工作,我的诊所药品比以前丰富多了。慕名来找我看病的人也日益增多,但是,还是有许多离我居住远的老弱病残的人,我无法为他们服务。这样的人群才是真正需要我服务的。为了这样一个群体也能得到我的服务,我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这样我的服务半径一下扩大了十几公里。由于能为更多的老弱病残的人们上门服务, 我的工作更忙了,几乎每天都得出诊。无论风天、雨天还是雪天,只要是需要,我都会进最大努力设法前去。

2003年大年初一的下午,临村有一个小孩儿生病了,需要我出诊。像往常一样,我带齐应用的药品、器械出发了。由于上刚刚下过一场大雪,虽然只有几公里的距离,路也很熟,但是由于没有人走过,所以根本无路可寻。凭着感觉我驾驶着摩托车往前行使,开进路边的沟里就下来自己把车倒出来,再往前开。去到生病孩子的家已经是下午六点了。孩子得的是急性肺炎,得输液治疗。打完点滴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回来时我想绕远一些,找一条宽敞点的路,这样可能好走点。然而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开出了近五公里,野外仍然是白茫茫的一片,根本找不到要回家的那条路。我感觉自己迷路了。寒冬数九,远处连一盏灯光也没有,此时的我真的害怕了,照这样转下去,我会被冻死的。没办法,我只好沿着摩托车压过的痕迹找到了来时的路。回去时比来时还要难走,由于天黑,车轮更容易滑进路的边沟,进了边沟还是只能自己下车来推。就这样走走推推,推推走走,终于回到了村口。回到家,时间已经是晚上快一点多了。

这些年来类似于这样的出诊已是好多次了,每次虽然都好艰难,但我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相反,我会觉得因自己成为社会有用的人而高兴不已。

开办诊所让我饱尝了人间冷暖和生活的甘苦,但天道酬勤,经过几年的打拼,我的诊所现在已初具规模,我还购置了一些小型仪器,开设了热线电话,现在还把自己的诊所扩展到了互联网上,在网上开展心理问题、常见疾病、慢性疾病等的诊疗咨询,为更多的人服务。行医中,我讲诚信,行善举,济贫困,时时为患者着想,事事为病人考虑,凡是老弱病残的人来找我看病,我都免收诊疗费,因此诊所口碑良好,人气旺盛,现在我的活动范围已经扩展到十几里外,上午坐诊,下午到周围的村庄巡诊。我的技术也日益提高。2007年我一次性通过了国家执业助理医师的理论和实践考试。这一年,我还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一项政治荣誉,也是对我行医助人、服务社会的巨大鞭策,是对我人生价值的充分肯定。

我还负责全村的预防保健工作,这项工作对于农村的卫生工作是重中之重,我接手这项工作时这里的儿童预防接种率不到80%,儿童的各种预防接种疫苗都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主要是家长对打防疫针认识不足造成的。我接手后定期入户,面对面的,用活生生的实例向家长宣讲搞预防接种的重要意义。就这样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漫天飞雪,我都坚持入户接种,从不疏漏。由于我把这项工作当作了神圣的使命,换来的是儿童一类疫苗及时预防接种率达到98%以上。

2009年,我被县工委授予全县十佳残疾人自强模范。

2009年7月13日,我受到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主席的亲切接见。

2009年10月22日我被张家口残工委授予十佳自强模范

2010年1月我河北省残联评为河北省自强模范。

这些年来类似于这样的出诊已是好多次了,每次虽然都好艰难,但我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相反,我会觉得因自己成为社会有用的人而高兴不已。

开办诊所让我饱尝了人间冷暖和生活的甘苦,但天道酬勤,经过几年的打拼,我的诊所现在已初具规模,我还购置了一些小型仪器,开设了热线电话,现在还把自己的诊所扩展到了互联网上,在网上开展心理问题、常见疾病、慢性疾病等的诊疗咨询,为更多的人服务。行医中,我讲诚信,行善举,济贫困,时时为患者着想,事事为病人考虑,凡是老弱病残的人来找我看病,我都免收诊疗费,因此诊所口碑良好,人气旺盛,现在我的活动范围已经扩展到十几里外,上午坐诊,下午到周围的村庄巡诊。我的技术也日益提高。2007年我一次性通过了国家执业助理医师的理论和实践考试。这一年,我还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一项政治荣誉,也是对我行医助人、服务社会的巨大鞭策,是对我人生价值的充分肯定。

我还负责全村的预防保健工作,这项工作对于农村的卫生工作是重中之重,我接手这项工作时这里的儿童预防接种率不到80%,儿童的各种预防接种疫苗都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主要是家长对打防疫针认识不足造成的。我接手后定期入户,面对面的,用活生生的实例向家长宣讲搞预防接种的重要意义。就这样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漫天飞雪,我都坚持入户接种,从不疏漏。由于我把这项工作当作了神圣的使命,换来的是儿童一类疫苗及时预防接种率达到98%以上。

2009年,我被县工委授予全县十佳残疾人自强模范。

2009年7月13日,我受到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主席的亲切接见。

2009年10月22日我被张家口残工委授予十佳自强模范

2010年1月我河北省残联评为河北省自强模范。

篇3:优秀乡村医生事迹材料

储昭云,男,38岁,中专文化,执业全科医师,安徽省岳西县温泉镇榆树村人。自1993年至今担任乡村医生,17年来,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曾多次受到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1990年刚毕业,昭云同志安排在乡卫生院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对于九十年代初大别山革命老区岳西来说,当时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他家所在村人口二千五百余人,地广人稀,却没有一名乡村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93年他毅然辞去卫生院工作,只身回家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十七年。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努力,先后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全科医师资格。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涌回,他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一百多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中心卫生院,并自费数百元打印“非典”预防宣传手册,发送到家家户户。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行程数千公里,不计个人得失,镇党委和卫生院领导给予高度赞扬。

2008年,在手足口病防治过程中,昭云同志因交通事故右胸重度损伤,但仍然忍受剧痛每天坚持在一线,到患儿家中消毒杀菌,督导和宣传疾病防控,深得患儿家属及广大群众的感动。与此同时,可又有谁知道他家孩子因患手足口病正住在县医院传染科接受治疗呢,他自己却没有去探视一次,更没有去陪护一天。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十七年共接诊病人二十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从没有收取一分钱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免诊费数十万元。他跑遍乡村每一条小道,深知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

2000年5月9日,那是昭云医生新婚的晚上凌晨一点,急促的手机铃声把他和妻子从梦中惊醒,原来是邻村村民储转香丈夫打来电话:“喂,储医生,我老婆哮喘病发作了,十分危险,现在已经到了你卫生室门口,快救救她吧。”从语气中显然能听出很焦急,新妻听说病人十分危险,便对他说:“叫病人到医院去吧,以免引来麻烦”。可此时的他那里听得进去,立即起床直奔卫生室,当时只见病人呼吸十分困难,口唇四肢青紫,呼之不应,通过仔细检查,立即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缺氧、轻度昏迷”。此时他深知病人十分危险,如果不即时抢救,病人有随时死亡的危险,可是卫生室的条件十分简陋,又无氧气,但他一点没有慌乱,立即一边有条不紊的给病人开通静脉通道、注射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氨茶碱等药物进行抢救,一边拨打120求救。就在此时,他想起卫生室到公路还有一公里的小路,万一救护车不能通过那该怎么办呢。夜静悄悄的,此时卫生室只有他们三人,患者丈夫吓得不知所措。此时昭云医生显得非常冷静,向卫生室邻居借来板车,拉起病人就跑。抢救病人,时间就是生命,他完全忘记了白天的疲倦。一直将患者拉到公路交叉路口,可还不见救护车到来。他心想不能拉着病人就此停下,病人早一点得到有效救治,生命就多一份希望,他继续拉着车沿着公路向前跑着,一百米、两百米、四五百米又过去了。终于见到了闪烁着的绿色灯影,车来了,车来了,病人终于得救了。

爱心是昭云医生行医信念和做人根本。多年来,他先后减免孤寡老人、困难户、军烈属医药费近万元,陈旧近乎发黄的欠条达五万余元,可他从没有主动上门去催收过。对于大病就医困难户更是伸出援助之手,同村村民金友旺年过六旬,妻子早年过世,2007年其老母亲和39岁的儿子相继离开人世。同年八月,九岁的孙子头痛经县医院诊断为脑瘤,需要省级医院手术治疗。生活如此捉弄人,此时金友旺家的生活都难以维持,更谈不上支付如此高额的手术费用。孙子活着是他唯一的精神寄托,没办法他只好拖着虚弱的身躯四处乞讨。昭云医生得知此情况,当晚和村民汪仁国一起赶往县医院看望患儿金勋杨,当场捐赠人民币一千二百元,并安慰金友旺不要急,大家一起想办法共度难关。第二天昭云医生便和汪仁国立即复印求救告示,四处张贴,向社会伸救援之手,救救孩子,短短数日就收到社会各方捐款两万余元,帮助小勋杨顺利的完成了前期肿瘤摘除手术。后来通过媒体的力量,小勋杨被一家大医院免费做了后期手术。因此昭云医生还免除了金友旺家多年来数百元的欠款。

记得前年三月的一个中午,村民汪光软,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前来就诊,昭云医生通过仔细检查考虑病人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病情十分危险。患者在既无亲人又无钱的情况下,昭云医生通过多方联系,县医院终于同意为患者免费治疗。患者住院期间,昭云医生多次前去探望并送去营养品。患者出院后,并免费为其做好后期相关治疗。

由于他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昭云医生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2008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昭云同志被选为第一届村卫生室主任,他个人>投资数万元,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六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先后成功接待省内外领导、团体前来村室检查指导工作达20余次,获得一致好评。

由于过度疲劳,2009年9月昭云医生经县医院诊断为频发室早、左心室功能不全,需要住院治疗,在同事和家人的再三嘱咐下,只住院了三天,便带病回到村卫生室坚守岗位,有时白天太忙了只好深夜回家自己给自己扎针挂水,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泪水涟涟,可怎么劝说他就是不听,就这样坚持了两个多月病情才得到基本缓解。

今年我县做为医改首批试点县,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昭云医生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昭云同志以他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他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心,也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去年11月,昭云同志被评为全县优秀乡村医生。作为卫生战线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我想,都应该引昭云同志为自豪,以昭云同志为榜样,像他那样用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无私奉献青春热血。

第18篇:优秀乡村医生演讲稿

优秀乡村医生演讲稿

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医疗服务岗位上不断做出新业绩。小编收集了优秀乡村医生演讲稿,欢迎阅读。

优秀乡村医生演讲稿【一】

尊敬的xx:

自xx年负责打算免疫接种工作以来,当真工作,并能踊跃响应国度号令,认真落实各项方针,使扩展免疫计划工作及时有效地落到实处。

xx年年发展乡村协作医疗,自己能积极帮助村干部做好宣扬工作,自动向村民先容新型农村配合医疗内容及补偿措施。年均匀累计招待本村患者1000余人次,外村患者80余人次。可能做到小病不出村,人生哲理,从基本上解决了广大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能认真做好门诊病志及处方治理,具体填写门诊弥补登记表,及时上报。

本人可以认真并负责地做好医疗工作,在工作中,深切的意识到一个及格的基层卫生所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前提。尽力提高本身的业务程度,一直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于xx年经全国成人高考考入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并于xx年年顺利毕业,为了使自己的业务水准能得到全面的进步xx年参加全国职业医师测验并取得列职业助理医师资历,通过学习从而极大地宽阔了视线,很好地扩大了常识面。又自购电脑通过网络学习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巧领导业务工作,能纯熟控制基层卫生所的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技术,能纯熟诊断处置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工作中严厉履行各种工作轨制、诊疗惯例和操作规程,精打细算接待并认真负责地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水平上防止了误诊误治。自加入工作十多少年来,本人认认真真工作,脚踏实地做事,从未发生一起错误事变,也从未同病人产生一起纠纷。

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辅助和同志们的支撑下,无论是思维方面,仍是业务方面,都获得了必定成就,并得到上级引导跟宽大村民的一致好评。但与本人的目的还有差距,自己尚须进一步增强理论学习,并保持实践接洽实际并为实际服务的准则,学以至用、用有所成。

谢谢大家!

优秀乡村医生演讲稿【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党员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为了党的事业而奉献终身》。在这百花争艳,风景怡人的季节,踏着时代节拍,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我们又走进了火红的七月,迎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91岁的生日。我永远不会忘记20xx年的7月1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鲜红的党旗下,我庄严地举起左拳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从那一刻起,我知道,我的一切不再属于我自己,我将更属于培养我的党和人民。我的人生从此有了新的起点。我也深深知道,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党员,意味着责任。20xx年我从部队复员回到家乡xx村,村党支部安排我担任卫生室负责人,由一个被领导转变为领导。角色的转变,意味着责任的加重。当时对于我来说,农村卫生工作,一切都是陌生的,没有任何经验可言。但我坚信只要虚心学习,带着责任心去做事,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同时我想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从此我就下决心努力学习业务知识,钻研业务技术。一九八八年自己自费到中国农函院医疗系函授学习两年,二00六年参加湖北省中专学历教育,二00九年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曾记得,一九九0年正月的一个夜晚,一阵敲门声把我惊醒,我迅速的从床上跳了起来,直觉告诉我又有急诊,来人是产妇汪某的丈夫,说妻子产后突然昏迷不醒。我背起急救箱迅速往病人家中赶,当时天下着毛毛小雨,一路上凛冽的寒风冻得我直打哆嗦,匆匆赶路的我不慎摔了一跤,把脚扭伤了,倒在地上的我一身泥水,痛的蜷缩成一团,当想起病人正等着自己去救治,我咬牙站了起来,一路摇晃着赶到了病人的家。我顾不上喘气,就马上对病人量体温,测血压,听心音。经检查考虑为“产后子癫”。自己果断地利用进修学习到的妇产科知识进行抢救,病人终于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自己当时想,“如果没有去进修,没有学到那些知识,这个产妇的生命就很难保住。

党员,更意味着奉献。自己视职业为神圣,扎根基层,埋头苦干,

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医疗服务岗位上不断做出新业绩。多少个日子风里来,雨里去。饿了啃个红薯充饥,渴了捧几口井水喝,泥泞山路不好走,摔跤了爬起来再走。越是艰险越向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自己在xx村当乡医的22年间,全村儿童计划免疫“五苗”接种合格率年年达到98%以上。此外自己还坚持每年自己花钱办宣传专栏,邀请乡卫生院为村民举办卫生保健知识培训班,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虽然这些工作还是自己倒贴钱.但能让村民少生病,甚至不生病,自己觉得这样做很值得,很能体现“医者仁心”的价值观。特别是20xx年为了支援国家建设,从高坝洲镇xx村搬迁到陆成原黄泥堰村落户,同年任黄泥堰村卫生室室长。当时由于卫生室条件极差,一没有合格的房屋,二没有适宜的药品和必要的医疗器械,村民就医极不方便,村集体经济也很困难。为了方便群众就医,切实解决当地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我回家和妻子商量,要从自己家中拿出准备做附属屋的两万元钱,来扩建卫生室房屋,添置必要的药品及医疗器械。当时我妻子思想不通,说:你把钱拿去扩建了卫生室,我们附属屋不做,猪怎么喂。我反复说服妻子,我说:我是卫生室负责人,现在村民就医条件这么差,我们还是把大事办了再说,附属屋我们再想办法。就这样,我做通了妻子工作后,对卫生室进行了维修扩建。凭着一个共产党员对人民群众的满腔热忱和较为熟练的业务技术,很快使一个原来就诊病人寥寥无几的卫生室变得红火起来,就诊病人络绎不绝,不仅方便了本村村民就医,同时周边村民也慕名前来,有一位患者病好后还给我送了一面“医德高尚”的锦旗。

20xx年,全市农村实行合村并组,自己所在村并入亮家垴村,自己放弃了原址开乡村诊所赚钱的机会,凭借自己过硬的业务技术,服从村党总支的决定,出任合并后的大村卫生室室长。团结三名乡村医生,把卫生室办的红红火火。出任三任卫生室室长这些年,始终做到,一是坚持集体办医方向,把完成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摆在首位,身先士卒,不计较个人得失,从前些年的村级计划免疫接种到抗击非典、预防甲流、监测手足口病和其他传染病管理,建立村民家庭健康档案等工作均走在全市前列。二是细化管理,卫生室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做到看病有登记、发药有处方、财务有账目、收支有报表,并制定公平合理的工资分配方案,不搞分光吃尽,按比例提取卫生室发展福利基金,解决了乡村医生养老统筹基金来源。三是讲究医德,注重医疗质量,采取中西医结合等多种方式,利用传统中医技术,为村民提供质优价廉,安全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这些年,卫生室未出现医疗事故和重大差错,赢得了本村和周边群众的信任。亮家垴村卫生室20xx年被湖北省卫生厅授予“湖北省示范村卫生室”称号,本人同时也连续3年被宜都市人民政府评为“十佳乡村医生”,这是对本村卫生室工作的肯定。

37年来自己始终视病人为亲人,病人的痛苦就是亲人的痛苦,哪里有呼唤我就奔向哪里,无论风霜雨雪,无论白天黑夜,无论老幼贫富,总是随叫随到,不讲价钱,不提条件,有钱看病没钱也看病。37年来累计为村民检查和治疗常见病多发病25万人次,为特困户、五保户、残疾人等免费15万多元。患风心病同时患有乳腺癌的尹某,又腥又臭,我天天给她换药打针,多次从死亡线上把她抢救过来,她常说:吴医生是世上少有的好人,我死后要保佑你长命百岁。患肺癌的陈某,腊月28我还在给他打针送药,他在弥留之际拉着我的手说:我为什么要你吴医生给我治疗,因为你是共产党员,虽然我不是党员,但我相信共产党,确实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你吴医生真的是一个好党员,村民的好医生,我虽然在人世间的时间不长了,但我一定要叫我的儿子好好报答你的恩情。

去年7月,我市作为医改首批试点县(市)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要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自己没有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的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我想,人的一生要递交两份答卷。一份交给社会,让群众认为你不错。一份交给自己,让你回首往事时感到人生无悔。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的一生要递交三份答卷。一份交给社会,让群众认为你是他们的榜样。一份交给自己,让你回首往事时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一份交给党,让党旗因为有了你而增光添彩。我也许不能做到完美,但,我要力争做到优秀,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谢谢大家。

第19篇:优秀乡村医生事迹材料优秀乡村医生事迹材料 乡村医生事迹材料

优秀乡村医生事迹材料-优秀乡村医生事迹材料 乡村医生事迹材料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宽厚的基础理论,较广泛的专业知识,较好的外语运用能力,较强的动手能力,系统地掌握铁路运输学科信号与控制领域的基本理论和…

【摘要】经营单位在运营过程进行汇总,实现市场的扩展均离不开市场营销。基于此,文章从经济视角对市场营销技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这对市场营销成效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经济视角;市场营销技巧;口碑营销技巧;薄利多销营销技巧 市场营销指…

在爸爸的诱惑中长大 翻开一本老旧的相册,那张张发黄的照片显示着我的点点滴滴。我是在爸爸的诱惑中长大的,这些照片记录了我的成长历程。 照片一:第一次站起 那是一个舒适的早晨,还在上幼儿园小班的我在这沁人的阳光下,懒懒的打着哈欠。我迷迷糊糊门槛,一不留神…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我叫 ,男,汉族, 年 月出生。xx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文化,职称:

主治医师, 年至今一直从事农村基层卫生工作,30多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

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一意为广大群

众着想,为病人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医疗纠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多次受到市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

农村基层卫生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光荣的任务,三十多年来,一直坚守在农村基层卫生工

作第一线,严寒酷暑,从无怨言。从医30多年来,总是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管

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病人随叫随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烦,精心治疗,耐心护

理,让患者满意,也让家属放心。

2016年元月份的一个夜晚,已是十二点多钟,本村低保户 常年患有肺气肿、肺心

病,因受凉急性发作,情况十分危急,家人只是给我打了电话,我就不顾一天的疲倦与寒冷,

立刻起床赶到病人家,对病人进行抢救,使病人得以脱险,患者家人十分感谢,又经过十多

天观察、护理与治疗得以好转,因患者家庭困难,只收取了连成本费都不

够的医药费。还有

本村五保户 ,因患偏瘫十多年,家中无人照疗,而且经济又十分困难,我就主动上门了

解病情,为他免费治疗、测血压、查心率、测血糖。还耐心向他讲解偏瘫的康复知识,还帮

他做康复锻炼等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扬和好评,像这种情况还很多 很多。

这些年来,我从不收病人的出诊费, 即使半夜三更出诊,也是这样,对于经济条件困难

的患者,我还采取赊欠医疗费待其条件好转后再偿还或者直接免费治疗的形式,为患者扰忧

解难。

农村的医疗条件有限,危重病人需要送专业医院治疗,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病人或患者

家属有需求,我都会随车护送,陪同诊疗。我经常免费给村民进行测血糖、

量血压、测体温、

查心律、测脉搏等常规检查,并讲授健康、防病知识,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深夜急诊、出

诊更是家常便饭。

村卫生室不仅肩负着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而且承担着配合县卫生局、县

疾控中心及当地卫生院做好预防接种工作,预防工作是消灭传染病,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项重

要措施。他在农村卫生工作中始终以防病工作为工作重点点,认真落实各项防疫工作,利用

广播、墙报等向群众讲解各种预防措施,使预防接种工作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我村的防疫

工作始终保持在全镇的先进行列。

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对全村新生儿进行普查登记,及时上

报,做到无漏登、无错登,建证、

建卡率达到100%;每次接种我坚持亲自上门通知应种对象

进站接种,接种后跟踪随访,及时了解接种情况,在我的努力下, 村儿童接种率超过

98%以上,在各种传染病预防宣传中,每次都是将宣传资料发放到各家各户,真正做到家喻户

晓,确保不发生一例病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几年来,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参加合作医 疗,享受国家的优惠政,我冲锋在前,耐心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使农村

充分认识到新农合的好处,提高了农民参合率,张寨村村民参合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更

第20篇:优秀乡村医生事迹材料

锦屏县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默默无闻做奉献 村民爱戴好村医

——记锦屏县固本乡乡村医生姜荣显

姜荣显,男,苗族,贵州省锦屏县人,1964年7月生。200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文化,执业助理医师,计生专干,1993年至今担任固本乡美乐村卫生员,22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各族人民的健康。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乡主管部门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1990年刚毕业,姜荣显就在美乐村卫生室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对于九十年代初的农村来说,当时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美乐村人口一千余人和周边黎平县大稼乡归斗村800多人,两村地广人稀,却没有一名乡村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姜荣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就报名到县卫校学习,毕业后他回家向固本乡信用社贷款3万元,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22年。

在平凡而艰巨的工作岗位上,姜荣显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努力和医院院长等的帮助,通过考试于2010年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 涌回,姜荣显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五十多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卫生院,并自费数百元打印“非典”预防宣传手册和黑板报,发送到家家户户。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累计行程数千公里,不计个人得失,乡党委和卫生院领导给予高度赞扬。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诊现象也很普遍。还记得在1997年9月的一个夜晚,时间已是十二点多,劳累了一天的姜荣显刚刚睡觉。突然间,邻村(归斗村)的两个村民在门外大声敲门,说他们寨子有人服了农药,姜荣显急忙起床,向他们简单了解一下情况后,背起药箱,不顾一天的疲倦,立刻起程步行十多里山路赶到现场,对病人进行抢救,终于,病人得以脱险了。像这样半夜出诊的事对于姜荣显来说真的是太多了。十七年来,姜荣显共接诊病人四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出诊行程不少于十万里,却从没有收取群众的一分出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少诊疗费用数十万元。这十七年来,姜荣显跑遍本村和周边几个村每一条小道,熟悉了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姜荣显的两个子女正在读高中,他的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现还欠信用社三万元贷款。家庭重担全部落在贤惠的爱人身上,姜荣显不能为家庭分忧,他深感自责,但为了让群众减除病痛,他还是坚持行医。

爱心是他行医的信念和做人的根本。多年来,他先后为孤寡老人、困难户、军烈属减免医药费5千余元,陈旧近乎发黄的欠条达三千余元,他从没有主动上门去催收过,对于大病就医困难户更是伸出援助之手。

由于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 得到过他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2010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四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按照乡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在我县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他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保持党员形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使姜荣显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配合村两委开展计生和人口信息工作,他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也赢得了组织和政府的信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乡村医生,他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尽自己所能为村民们解除病痛。他拥有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他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他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为开发扶贫保驾护航,为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无私奉献青春热血,不愧是人民心中的白衣天使。

- 3 -篇2:优秀乡村医生主要事迹介绍

二十年坚守 只为一句承诺

——乡村医生张红事迹介绍

张红,女,37岁,大专文化,山东省平邑县白彦镇下王庄村人,在本村担任乡村医生已16 年。

一、立志学医,服务乡邻

我的家在“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的:“白彦镇地处平邑县南部,沂蒙山区西南边缘,沂河水系温凉河上游。东与魏庄乡、郑城镇为邻,南靠枣庄市,西与济宁市接壤,北临流峪镇,距县城35公里。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具有明显的山区特点,除温凉河两岸有部分平原外,均为丘陵类型,多部为山地”。下王庄村就坐落在镇驻地南10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山地丘陵村落,地广人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村里只有3个老赤脚医生,山村的闭塞加上知识的匮乏,只能凭着早年的一点经验,勉强维持着整个村落1000多人的生老病死,稍有点急、重的病人就处理不了,需要翻山越岭都转到10余里外的村诊治,特别是在农忙时、深夜里,费时、误事,小病成了大患,群众不免怨声载道:“咱这村里,要是有个看病好、信得过的大夫,老百姓也就不用再折腾受这份罪了。”这一切,让毕业不久的我看在眼里,去学医,不为别的,就为了方便父老乡亲,能“小病不出村”。

1997年9月,从临沂卫校毕业后,我的小诊所开业了。刚开始,没有几个人愿意来找我看病,我并没有气馁,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问题,经常到镇卫生院、县医院找老师虚心请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人们相信了我。那是家住贾庄村的一姓张的男子,在别处因用药的原因,导致急性尿储留。当时腹痛难忍、痛苦不堪,在床上翻来覆去,一个40多岁的汉子哀号不已,找了村里的几个乡医都束手无措,极力让转院治疗,无奈交通不便又没有机动车,家里人没办法了“死马当活马医”,找到了我。我二话没说,带齐必要的药品、器械,连夜赶去,按照实习时所学的导尿技术,熟练地为病人解除了痛苦,治疗完回家后,天已大亮。第二天,病人家属来我的诊所,对我千恩万谢,直到今天,病人见到我还一直念叨:“多亏了有小张大夫,我的命就是您给救回来的!” 正是靠着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再加上手脚勤快随叫随到、用药合理价格便宜,在附近的四邻八乡逐渐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周边村甚至外乡镇的病人都慕名而来。

二、顾全大局,服从管理

到了1997年7月,因为政策的原因,全县进行乡村组织一体化办医管理,整合原来各自为政的个体诊所,统一转变为一体化村卫生室。已经小有名气的我自愿服从大局,不计个人得失,领头做出表率,积极配合镇卫生院,仅用了1天时间,就完成了相关工作,为全镇一体化村卫生室的顺利建设,带了一个好头。

在村卫生室工作期间,我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2002年4月,被推荐为卫生室室长,成了当时全镇最年轻、在全县也为数不多的室长之一。为做好工作,我个人投资数万元,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建设了一所卫生室,达到了六室分开、布局合理、制度齐全、规范有序的标准,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村卫生室虽然人不多,室长却不易当:对上,要完成各级交给的各项卫生任务;对下,要照顾好每个人的情绪,服务好每个病人。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亲力亲为和无私奉献的原则,带领卫生室其他乡医,精诚团结,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个人连续10余年受到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村卫生室也多次被命名为县先进村卫生室。

三、立足本职,情系群众

爱心是我行医的信念和做人的根本。多年来,我先后减免孤寡老人、困难户、军烈属医药费近万元,现在还有五万余元的陈旧近乎发黄的欠条,可我一次也没有主动上门去催收过。对于大病患者和困难户更是无私地伸出援助之手,减免医药费不说,有时还要义务把病人送回家。记得2004年2月的一个上午,村民刘某之子,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前来就诊,我通过仔细检查,考虑病人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病情十分危险。在患者无钱的情况下,我通过多方联系,镇卫生院同意先为患者免费治疗。患者住院期间,我多次前去询问有关治疗情况,并送去了营养品。患儿出院后,我又免费为其做好了其他后期相关治疗,知道他痊愈。

2005年12月,那一天下着鹅毛大雪.涝洼村吴大娘由于患慢支十多年,身体虚弱在数九寒天肺部感染.他儿子打电话让我马上去一趟,我带齐急救药品急忙走出卫生室。由于路上结冰又下着

雪,寒冷的北风把雪刮在脸上像割一样疼,想着大娘呼吸困难等着急救我加快步伐急忙往前走。一不 小心脚下一滑一下摔倒在地不慎摔伤,导致左脚骨折。尽管剧痛难忍,还是拖着伤退一点一点往前走,三里多路走了近一个小时,来到大娘家急时诊治,用了喷雾剂,输上液,缓解了哮喘挽救了生命。大娘一家流下了感动的泪水,紧我着我的双手说谢谢,不用谢这是我一个乡村医生应该做的。

我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除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没有什么太轰动的大事迹,总结起来只有一个“忙”字:16年来日常诊治病人二十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每天按照各项操作常规处理20多个病人是很平常的事。坚守在“每天24小时、每周7天”的岗位上,几乎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从没有过一个节假日。特别是2009年以后,随着国家新医改的逐步开展,工作任务多了,压力就大了,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我也更忙了:除了日常诊疗工作,我还坚持两月组织一次群众健康教育活动,坚持每月以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和防病治病卫生常识;要对所建立的2046人的《居民健康档案》,逐一校对和完善,对65岁以上的老人作重点健康体检,对孕产妇作定期随访,此外,还几乎天天要为几个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诊病、检查,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条山间小道,对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了如指掌: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谁有没有烟酒嗜好、谁有什么饮食习惯等等,在我心里一清二楚。

四、坚守承诺,无怨无悔

在现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太多的人不愿意赞美医生,更多的是口诛笔伐。但是,我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却一直没有这种感觉,感受着的都是病人的信任和依赖。因为我不会给人开大处方,能吃药的决不打针,能打针的决不输液,我总觉得如果单纯地去追求经济利益,我会良心上过不去,行医与我不仅是职业,还是一种救助与守护。

目前,我国有近8亿人口生活在农村,他们的健康离不开像我一样百万乡村医生的服务与保障。能成为在贫困山村地区为农民提供医疗服务的人,虽然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依然很差而工作量总是很大,我却无怨无悔,因为对于农村里的病人们来说,我就是他们的主心骨和救护者,这份工作所带给我的荣誉感,就是乡亲们的尊重和鼓励。开始和我一起工作过的同事,有的已经受不了低工资、高强度的乡医工作,相继不干了。我也有数次转行的机会,但是让群众“小病不出

村”这一内心的承诺,让我坚守至今。现在,在我的耳熏目染下,连我的孩子也愿意接过我手中的接力棒,他们以能成为和我一样的人为荣,为了山区的父老乡亲,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走下去。篇3:最美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我叫 ,男,汉族, 年 月出生。200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文化,职称:主治医师, 年至今一直从事农村基层卫生工作,30多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一意为广大群众着想,为病人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医疗纠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市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

农村基层卫生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光荣的任务,三十多年来,一直坚守在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第一线,严寒酷暑,从无怨言。从医30多年来,总是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病人随叫随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烦,精心治疗,耐心护理,让患者满意,也让家属放心。

2012年元月份的一个夜晚,已是十二点多钟,本村低保户 常年患有肺气肿、肺心病,因受凉急性发作,情况十分危急,家人只是给我打了电话,我就不顾一天的疲倦与寒冷,立刻起床赶到病人家,对病人进行抢救,使病人得以脱险,患者家人十分感谢,又经过十多天观察、护理与治疗得以好转,因患者家庭困难,只收取了连成本费都不够的医药费。还有本村五保户 ,因患偏瘫十多年,家中无人照疗,而且经济又十分困难,我就主动上门了解病情,为他免费治疗、测血压、查心率、测血糖。还耐心向他讲解偏瘫的康复知识,还帮他做康复锻炼等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扬和好评,像这种情况还很多

很多。

这些年来,我从不收病人的出诊费, 即使半夜三更出诊,也是这样,对于经济条件困难的患者,我还采取赊欠医疗费待其条件好转后再偿还或者直接免费治疗的形式,为患者扰忧解难。

农村的医疗条件有限,危重病人需要送专业医院治疗,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病人或患者家属有需求,我都会随车护送,陪同诊疗。我经常免费给村民进行测血糖、量血压、测体温、查心律、测脉搏等常规检查,并讲授健康、防病知识,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深夜急诊、出诊更是家常便饭。

村卫生室不仅肩负着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而且承担着配合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及当地卫生院做好预防接种工作,预防工作是消灭传染病,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他在农村卫生工作中始终以防病工作为工作重点点,认真落实各项防疫工作,利用广播、墙报等向群众讲解各种预防措施,使预防接种工作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我村的防疫工作始终保持在全镇的先进行列。

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对全村新生儿进行普查登记,及时上报,做到无漏登、无错登,建证、建卡率达到100%;每次接种我坚持亲自上门通知应种对象进站接种,接种后跟踪随访,及时了解接种情况,在我的努力下, 村儿童接种率超过98%以上,在各种传染病预防宣传中,每次都是将宣传资料发放到各家各户,真正做到家喻户晓,确保不发生一例病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几年来,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参加合作医

疗,享受国家的优惠政,我冲锋在前,耐心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使农村充分认识到新农合的好处,提高了农民参合率,张寨村村民参合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更好的解决了农村看病贵的问题。

我严格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管理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从未出现过私自存放农民医疗卡的情况,认真做到了补偿单、补偿登记表必须让患者签字的要求,真正做到了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交口称赞。在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 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实行微机操作,对于乡村医生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则大幅度地降低。但我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常宣传医改政策,除了自己自学电脑操作、医改系统外,我还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并帮助他们尽快熟练操作流程。作为一名党员,我始终保持党员形象,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在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的同时, 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全村1140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尤其为本村93名老人,143例高血压病人,39名糖尿病病人,3名重型精神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并纳入慢病管理,提供每三个月一次的上门随访服务,为了关心老人身体健康,每年都配合卫生院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

体检,并及时将体检信息存入档案,真正为老人建立了“晴雨表”。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一名乡村医生,我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 尽自己所能为村民们消除病痛。用我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一方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为我们的中国梦保驾护航,为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无私奉献青春热血。篇4: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周竹林事迹材料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周竹林事迹材料

周竹林,男,汉族,55岁,大专文化,湖南省衡东县霞流镇堰霞村乡村医生,县政协委员,县中医学会理事、省民间医药学会会员。自1970年至今担任乡村医生,35年来,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半生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曾13次被市、县卫生局评为先进个人。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扎根农村,爱岗敬业

1969年,高中毕业的周竹林,他没有去赶时尚的招工招干,而是面对农村缺医少药现状,立志学医,拜当地名老中医从师学徒。一年后,他正式担任本村的“赤脚医生”。他给乡亲们治病,有求必应,不管本村外村,随喊随到。有一次外村王某4岁的儿子深夜突发高烧,神志昏迷,手足抽搐,生命危在旦夕。患者家长于凌晨1点敲门喊医,周竹林立刻起床,二话不说,举着火把,顶着腊月严寒,步行4公里路去抢救。因急救及时,病人终于脱离危险。他乐善行医,以“救死扶伤”为天职,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他认为,行医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职业,光凭一腔热血还很不够,给人看病,不能草菅人命。面对群众的需求和自己肤浅的理论知识,他于1980一1983年在衡东卫校脱产学习三年,取得了中专学历,掌握中西医结合理论知识。

后又在县人民医院进修两期,丰富了实践经验。面对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知识的更新,1985年,他参加北京光明中医学院函授学习。四年后,他取得了大专学历,掌握了中医骨伤科理论。他回到家乡继续担任乡村医生。当时的乡村医生不好当,地位低,工作环境差,劳务报酬落实不到位,有的人跳槽到乡镇卫生院,有的设法进城,有的甚至改行做生意,而他立足农村不动摇,立足“救死扶伤”不动摇,无怨无悔地才巴自己所学的知识倾注到当地农民身上。县卫生局几次调他到县中药饮片厂工作或到当地医院任副院长,这对别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机会,可是他一一谢绝。广东省山水镇卫生院以5000元/月的薪水聘请他,他都不被待遇所打动,始终不离开自己的家乡,他决心用自己的医术回报当连的农民。35年来,他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从未发生过医疗纠纷,并且总结实践经验,撰写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婴幼儿疾病外敷治疗》、《去风活血汤治疗面神经炎》等10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上发表交流。他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不仅承担了本村的预防保健工作,还兼管了本镇街道居委会居民的预防保健。他走村入户开展预防接种和妇幼保健工作,近四年来,所在村计划免疫建卡、建证率l00%,“五苗”接种率达9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为农村卫生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全县乡村医生队伍中作出了楷模,卫生系统都夸他是“爱岗敬业,务实工作的好大夫”。

遵纪守法,规范管理

他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卫生法律法规,服从上级管理,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检查。一是严格执行《执业医师》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他持证上岗,从未超范围执业,并服从乡村一体化管理规定。二是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杜绝假药劣药。近几年,游医药贩纷纷出笼,到处推销药品,乡村医师从药贩子手中进药现象普遍。可是他坚持主渠道进药,不从私人手中接货。2003年,本乡一药贩子到他家推销药品,被他拒之门外。几天后该药贩通过其儿媳娘家的关系趁他不在家时送来5000元推销药品,他知道后把儿子、儿媳痛骂一顿,教育一番,硬是把药品退了回去。从此,药贩子不敢进他家的屋,为维护农村医药市场秩序作出了榜样。三是严格执行医政管理规定。他给病人看病,严格病历处方书写质量,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防医疗差错。四是严格执行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不乱收费,做到西药一般让利给群众10%,中药让利15%,对残疾孤寡老人实行减半收费。五是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上墙,收费公开透明。六是开展健康教育,每月在村卫生室出一期宣传栏,普及农民卫生知识,赢得了群众的信赖与好评。

崇尚医德,乐善好施

作为乡村医生,他时刻把职业道德系在心中,除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外,还对经济困难的病人及慈善公益事业伸出热情援助之手。一是自筹15万元,改建村卫生室。1992年,按照村卫生室

建设标准,新建了160m2的村卫生室,配置了预防接种室、诊断室、化验室、药房、病房,添置了4张病床,更新了医疗设备,为农民看病就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二是设立了残疾人康复站,每年为残疾人提供50人次的免费治疗。三是对乡敬老院人员实行免费咨询、体检、监测。从1990年起,16年来对敬老院孤寡老人免费体检达520人次。四是对经济困难户开展资助活动。困难户在村卫生室看病时可赊帐,年底视其情况进行减免。35年来,资助困难户300余人次,减免费用达10多万元。五是免费护送重症患者到上级医院就医。先后护送大病患者到长沙、衡阳及县级医院就诊达200人次。六是为远方患病者免费提供食宿,努力打造和谐社会。七是每年自费订购1000余元的医药报刊杂志,供患者阅看,增进群众卫生知识。八是为本镇卫生院分忧挑担。2006年,镇卫生院危房改造,整体搬迁,他积极发动和参与卫生院的筹资筹劳,并协助卫生院监管工程质量,不计报酬,并带头捐资3万元。九是抗洪救灾,不辞劳苦。2007年八月下旬,衡东县遭遇百年未遇的洪涝灾害。周竹林不顾年岁已高的年龄,主动配合镇政府、当地卫生院,组织居民,并带领家人日夜守护湘江河畔。洪水退后,他又主动承担本村及乡镇街道的消毒、防病工作,保证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周竹林同志虽然在乡村医生队伍中年龄偏大,但是他决心为推动农村卫生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加瓦,发挥自己的余热。篇5:优秀乡村医生事迹材料

优秀乡村医生事迹材料

廖小明,男,48岁,中专文化,中共党员,于1982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是一名农村医疗卫生防保战线上工作了30多年的老乡村医生,现任安昌镇纳溪村卫生站站长。三十多年来,我个人抱着为民服务的精神,走村串户,默默奉献,及时解除患者病痛,被当地群众誉为健康的保护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其间于1985年10月从安县人民政府应征入伍到部队服现役。在部队也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师部医院),同时1987年11月参加老山自卫还击战,在部队多次受到师、团部嘉奖和优秀党员称号,特别是参战期间成绩突出,荣立三等战功一次,被成都军区卫生部授予老山战区战地模范卫生工作先进者称号。1990年复员回家继续从事乡村医生和村卫生站工作至今。多年来,由于本人也热爱这项工作,跟随父亲跟师学习,由于自己努力和刻苦学习,加之父亲的严格要求,使我在很快的几年里对中医的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中医儿科等科目的业务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并运用,为更多的患者解除了痛苦,同时也得到了病人和周边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情系乡村,扎根基层,无私奉献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自己热爱的事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利益的工作原则,严格要求自己,严守职业道德,思想积极进步,工作认真负责,技

术精益求精,深得同行和卫生主管部门领导的好评。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自己以严格、重严要求自己,以崇高的职业道德品质,体现了一个平凡的村医不平凡的高尚情操。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立足农村,为一方村民保护健康是我的最大心愿。为了更好的为村民服务和业务的开展,正是靠着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再加上手脚勤快随叫随到,用药合理,价格便宜,在附近的四邻八乡逐渐赢得了极好口碑,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也慕名而来。

二、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任劳任怨

除了诊治农村多发病、常见病,自己主动积极配合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积极应对各类公共突发事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前些年,由于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落后,预防意识淡薄,导致计划免疫工作在农村开展难度较大,当时工作十分难做,为了把这项工作开展好,逐门逐户核实做好登记和宣传工作,改变了家长们的淡薄观念,使他们能及时带孩子参加计划免疫接种,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对于农村有些困难户,每次都要多做一些解释工作,记得有一次镇医院防保科通知打接种疫苗,我们去通知了一次又一次,最终还是有一些人不愿意去打接种疫苗。一家家户主拒绝,说什么又来要钱,骗人的,把我们推出门外,并且说我们孩子好好的,为什么还要打什么预防针。经

过耐心劝导和解释预防接种的益处,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再穷也不能耽误了孩子的健康,让村民自己懂得了接种预防知识,最终接受了预防接种。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该村计划免疫有了明显提高,各种疫苗接种率都达到了100%。对本村的新生儿预防接种登记,儿童出生登记,流动儿童管理登记,使计划免疫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就在我们日夜为百姓求医问药解除病痛时,正在为慢病管理登记时,高血压复查时,健康教育宣传时,一场罕见的2008年5.12特大地震发生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离开了他们的亲人,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部署和精心组织下,预防疫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县卫生战线的卫生工作者,团结互助,齐心协力,投入到了抗震工作救援的第一线,负责群众转移工作和卫生防疫工作,对全村居民居多的地方,公路原线,村小学,镇中学喷药消毒,免费熬大锅药发放给大家,预防重大疫情疾病发生。在5.12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里,每天如此这样工作。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当时村小学没有防保医生,学生晚上生病无法救治,我就主动担起了这份责任,有时晚上深夜学生来敲门治病,有时甚至刚睡下,学生又来敲门,就这样不知疲倦的奋斗在一线。自己感觉消瘦了,累病了,人黑了,但我也无怨无悔,我们经常在工作休息时,与当地群众谈心,对他们进行各种卫生知识宣讲,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动员村民进行改水、改厕,目前全村

都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近几年,我们每年都在筛查上报疑似结核病的病人,对检查为结核病的病人积极上报,全程督导结核病人,在督导病人过程中,真正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服后再走的要求,我尽自己所能为公共卫生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

三、勤奋学习,精益求精

在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自己刻苦钻研,努力学习,参加各种培训40余次,并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基层医生的各类书籍,并记了大量笔记,遇到难题不放过。我坚持向自己的同行,乡镇医院、县医院、中医院的知名医生虚心请教,在业务方面和实践技能方面有大大的提高。同时于2009年6月取得了四川中医药大学中专学业证书,通过系统理论学习和实践,业务水平有所提高和进步,使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能正确处理和诊断,一般的疾病不用去大医院,自己能够处理救治的就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时和医院联系,同时业务水平和诊疗能力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满意,成为了当地群众信得过的好村医。

四、思想解放,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近年来,按照中央各市、县相关政策要求,我市加强了对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管理和服务功能的拓展,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我自己也思想活跃,有一股创新精神,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要求和让更多的人民群

众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积极投身于卫生改革,献计献策,自己和上级主管部门实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同时有力的推动了农村卫生管理和发展。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我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虽然我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正是我几十年来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安危,才巩固了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的网底,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doc》
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