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珍先进事迹

2020-07-04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赵秀珍先进事迹

火红的青春,无悔的奉献

______记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护士长赵秀珍

重症监护病房(ICU)不仅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场所,而且是一个培养优秀护理人才的摇篮,这些丰硕成绩的点滴铸成,都离不开一个人的热忱奉献,她就是这个优秀集体带头人——ICU护士长赵秀珍同志。

赵秀珍,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主管护师,现任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8年,有着6年的危重症护理经验。她默默地用自己瘦弱而单薄的肩膀承担起全院最苦最累同时也是压力最大的护理工作。

不熟悉赵秀珍的人常常责问她:“你这么地卖命工作,图啥呀?还是家庭重要啊?别把孩子耽误了?……”每每听到这样的话语,她只是微微一笑。她何尝不想让孩子上好学,不想做一位称职的母亲、妻子,女儿……。但是,当你亲临她工作的地方,亲眼看到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看到她带领着她的护理团队分秒必争、挥汗如雨,那一刻你就会豁然明白,正是出于对生命的珍重、出于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赵秀珍护士长才会在护理岗位上无私无畏、无怨无悔地工作着,书写着自己平凡而富有意义的人生。

2007年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院成立了综合性ICU,作为优秀的护理骨干,赵秀珍被挑选成为ICU的第一批护理人员,她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专业精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常常超时工作,每当节假日别人都在欢聚的时候,她总是主动把休息让给别人,把工作留给自己。2007年的冬天,她的爱人被诊断为肝硬化、重症肺结核,这突如其来的打击犹如天要塌下来,可是赵秀珍顶着家庭的压力没有请过一天假。

2004年赵秀珍在大外科病房工作的时候,曾有一位肠漏的病人,大便止不住往外流出,散发出阵阵恶臭,赵秀珍紧守在病人身旁,帮助病人擦身,更换衣物床单等,患者的父亲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并且腿有些跛,走路十分不变,她主动为患者及老人送饭、打水……,她做的每一件事让老人总是感激地泪流满面。

从工作到现在,她多次被医院评为优秀护士,先进工作者,于2008 年7月被评为宿州市优秀护士。由于工作出色被领导推荐为神经外科护士长,自任护士长以来,她从不以自己是护士长就减少工作量,而是时时处处以身作则,每当有急危重病人时,总是抢在前面,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神经外科也是经常收治危重患者的场所,因为大多数患者长期卧床,容易产生压疮、便秘等并发症,她每天总是第一个到病房了解病情,那是2009年的一天,一位腰椎骨折的老人解不出大便,家属也不知如何是好,看到病人痛苦的表情,她立刻为患者抠出干硬的大便,及时为患者解除了痛苦。从一封封感谢信及锦旗中可以看出患者们对她的认可与肯定。

在从事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赵秀珍护士长深知,护理病人仅凭爱心、德行和细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卓越的实践能力。她通过不断地刻苦努力学习,于2010年7月份成为了安徽省重症医学科专科护士,并不断自学取得了本科学历。于2011年8月份她被聘为ICU护士长。

重症监护室的病人病情危重,治疗、护理、用药、安全管理等等任何一环都不能有细小的疏忽,否则就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赵秀珍总是第一个到病房,一如既往地为患者仔细作护理检查,认真查看护理文件的书写。她每天都要亲自参与为病人翻身、拍背、吸痰,一来观察痰液的性质,二来可以观察患者皮肤情况,有问题及时发现处理。

今年的五月份ICU收治了一位名叫武昌才的五保患者,由于疾病缠身,就穿了一件又脏又旧的衬衣,赵秀珍主动为患者购买补品,并立即从家里拿来衣物,为患者洗头、擦身、更换衣服,并把换下来的脏衣服洗净、整理好。看到患者感激又无助的表情,赵秀珍总是笑着对他说:“你把我当亲妹妹看就行了……”。ICU是一个特殊的科室,象这样的无名氏及五保老人有很多,为了患者早日康复,她总是义不容辞地为患者购买营养品及衣物。在赵秀珍护士长身上,这样关爱病人的事迹不胜枚举。很多出院的患者及家属成了她永久的朋友。

丹青难写是精神,在平凡的护理工作中,她以诚挚的爱心、坚强的毅力和卓越的能力和奉献精神,为患者心中撑起了美好安宁的一片蓝天。

推荐第2篇:童朝珍先进事迹

平凡事迹感动无数人

——马鞍山公厕管理员童朝珍同志先进事迹

公厕管理员,可以说是在三百六十行中最微不足道的岗位之一,在人们的印象中工资不高、工作单调、默默无闻,日复一日和脏、乱、臭的厕所打交道,脏活累活干个没完,说出去脸上也挂不住面子。但就是在这样平常人不愿意担当、受世俗鄙夷的岗位上,马鞍山恒兴路公厕管理员童朝珍,自1999年担任公厕管理员以来,把工作当事业干,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坚守住一份职责,用热心、细心管理好一座公厕,在想方设法方便市民的同时,为城市的公共设施尽心尽力,为美化城市形象添砖加瓦。

一、立足岗位多奉献

童朝珍刚成为一名公厕看管员的时候,看管的公厕是一座三类收费公厕,处于繁华、人口密集地段,由于紧靠菜场,如厕的人特别多。曾经粗略算过,在高峰期,半个小时内就有一百多人来上厕所,女厕外等候如厕队伍都能排到大街上。因来往人多,加上有水渍,地面上时常会留下泥脚印。为防止有人滑到,保持公厕卫生干净、少异味,她每隔5分钟就要擦一遍地。只要公厕内没人使用了,她就会抓紧时间清理一下。一天十几个小时下来,在这个小小的公厕内,她不知道要走多少个来回,擦多少遍地。2014年7月,她被安排去管理新投入使用的恒兴路公厕,她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到了自己的岗位上,每天在岗位上的时间很长,她简直就把公厕当成了“家”。每天,除了早中晚三次大扫除,只要发现哪里脏了,趁着没人的时候,就又要打扫一遍,在她的眼里容不得一点点污渍。这座公厕位于市恒兴路与长江路交叉处东侧的公交站台边,紧邻尘土飞扬的大马路和路政施工工地,晴天满是灰,雨天全是泥,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然而,在童朝珍的精心打理下,无论什么时候走进这座公厕,你都会发现门帘洁净如新、地面干净整洁、玻璃、镜子一尘不染、洗手台清清爽爽、拖把工具摆放整整齐齐。就在同时,你会发现管理间摆放了好几袋大包装洗衣粉,而这些洗衣粉是她自费购买的,她说:“有些污渍必须粘上洗衣粉才能清除掉,再加上要把所有的拖把,毛巾都洗干净,一点点洗衣粉不够用,工作之余,我就到超市买这种大包装的,一次就买好几袋,拎回来放在公厕防止不够用。”

无论什么时候,童朝珍都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2015年11月份,单位安排她外出交流几天,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如何安排好公厕的工作,她自己花钱雇了临时工帮忙看管、打扫公厕,在她离开的几天里,公厕的服务并没有中断。

二、不怕脏累勤保洁

童朝珍为了给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如厕环境,每日坚持对公厕卫生进行三次大清理,平常时段,她采取人进我避、人走我清的“游击战法”,确保公厕干净、整洁,达到公厕管理要求,受到如厕市民的好评。日常工作中,童朝珍发现有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如厕后,地面时常会留下尿渍,既容易产生异味,干了以后又不易清除,所以人走后她就会立刻打扫一次。对于年过五旬的她来说,这样保洁的劳动强度不小,劳作间隙,她就会倚在门边休息片刻。当了这么多年的公厕管理员,她也碰到了不少令人气愤又无奈的事,比如醉汉吐得满地都是污物,有人在小便池里大便,还有人甚至在洗手池内方便……遇到这种情况,童朝珍坚守一个信念“再脏也得干”,忍着臭味打扫干净。卫生最难搞的角落,男厕小便池下水管与墙面的间隙只有2-3厘米,拖把无法伸进去,童朝珍就跪在地上拿毛巾挨个擦,污迹擦不掉,她就用毛巾沾上洗衣粉,一点一点地擦,直到完全干净为止。对于高处不便打扫的墙面、角落,她就找来竹竿,自己动手绑上刷子和鸡毛掸子,制成加长的工具,将高处的卫生也打扫得干干净净。经常听到她的同事说,童朝珍把公厕当做家一样来打扫,她干事善于动脑,勤于动手,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方法。面对大家的夸赞,童朝珍说:“只有勤快点,随时保洁,才能保持整个公厕没有异味,只要大家满意了,自己累一点也值得。”

三、创新服务暖人心

虽然保持公厕整洁是她份内的工作,但童朝珍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老市区第一座二类免费公厕,恒兴路新公厕一投入使用便立即吸引众人的关注,按二类公厕的标准,其保洁、管理较三类公厕要求更高。这座公厕周边道路施工,晴天满是灰,雨天全是泥,再加上厕所里铺的全是镜面砖,如厕市民一不小心就会滑到。童朝珍一直在思索着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她想如果在公厕铺上地毯,那雨天地面就不会滑,前来如厕的人就会安全一些。于是,他想到就要做到,带着老伴跑遍大街小巷,到处寻找废弃但尚有利用价值的地毯。接连一个多星期的寻找,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毯。一次买菜时候,听见有人说市里有家大酒店要重新装修,她心想酒店里的地毯很多,重新装修会不会有废弃的呢?于是买完菜她就和老伴骑着自行车前往该酒店一探究竟,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酒店旁边的垃圾堆里,他们看到了几块红色的废弃地毯,他们如获至宝,赶紧拿回去清洗干净,第二天就铺在了公厕里,公厕的面貌顿时焕然一新。地毯虽然防滑,但是雨天泥巴弄脏地面的问题依然存在,于是她和老伴商量如何解决,最终他们决定从家里带几双拖鞋过来,并定下了如厕换鞋的“厕规”:如厕者自愿换鞋,之后可一路踩着地毯去厕位、洗手台等处。对于如厕者来说,虽然穿鞋脱鞋确实有点小麻烦,但看到厕所卫生搞得干干净净,都没啥怨言,自觉执行新“厕规”,在小小公厕里享受“星级服务”和走红地毯的“礼遇”。现在公厕对面“耐磨厂”的不少员工宁可多跑几百米,也要到这里如厕。自打厕所铺了地毯,放了拖鞋后,市民的文明意识也被带动提高,便后不冲水、随地吐痰、乱扔烟头等不文明现象大为减少。童朝珍的做法得到市民一致赞赏,称赞她把公厕当做自己家一样来打扫,精神可贵,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出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日前,由于原来的地毯和拖鞋使用时间长了,有的破损比较严重,为了方便更换、清洗,童朝珍又自费购买了一批地毯和拖鞋。

看到大家对自己的服务满意,童朝珍说她就心满意足了,虽然工资不高,但她觉得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只要能够为大家服务好,自己的工作成果能够得到大家的肯定,她的付出就是值得的。她说:“我还要继续干,干一行工作就要搞好,要负责任。”实现自我价值不分职业,童朝珍就是这样一位朴实而真切、热心而真诚的普通的公厕管理员,她用认真负责的态度表现出对岗位和工作的热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出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道德品质,传递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童朝珍的事迹经过媒体报道后,引起广大市民普遍赞誉。市委书记张晓麟专门批示学习并登门看望。他说,童朝珍的岗位虽然很平凡,所做的虽然是一些小事,但小事见精神,平凡显伟大,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像她这样的好人。全市人民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童朝珍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把工作当事业干,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多为群众的利益着想,做人民满意的好公仆。

推荐第3篇:龚全珍先进事迹

为了将军的梦想——记甘祖昌将军夫人龚全珍

“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多年来龚全珍始终铭记着丈夫的话。甘祖昌将军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努力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让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日子。为此,他像战争年代一样豁出命来干。在农村生活的29年里,甘祖昌与群众同甘共苦,把自己70%的工资用来为家乡修水利、建电站、建校舍、办企业以及扶贫济困。作为甘将军的妻子,丈夫的梦想就是龚全珍执著的梦想。1957年8月中旬,由于在战争年代多次负伤,甘祖昌主动放弃新疆军区后勤部长的职务,婉言谢绝组织安排,解甲归田,回到阔别20多年的家乡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当年34岁的龚全珍毅然随甘将军放弃城市的生活,回到贫困山村,从此扎根山区教书育人,并把工资的大部分都用来支援农村建设,自己却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

1986年3月,甘将军因病离世。这一年,龚全珍63岁,尽管已过花甲,但为了延续将军的梦想,龚全珍老人继续发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将自己的光和热奉献给社会。

为了不给子女增添麻烦,龚全珍住进了幸福院。在幸福院居住的5年中,龚全珍没有把自己作为照顾对象,而是幸福院的工作人员,她经常组织老人们进行政治学习,自己擦地板、补衣服,拿出生活费为老人们买营养品;幸福院旁住了一位残疾人名叫尹韵娇,其老公智力低下,生活非常困难,龚全珍帮助尹韵娇购置补鞋机,为了让她一心一意赚钱糊口,又主动帮忙照看两个年幼的孩子,使尹韵娇一家从此走出了困境。龚全珍还资助尹韵娇的女儿圆了大学梦,成了一名人民教师。

27年来,龚全珍走进学校、机关、部队、工厂,义务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与贫困学子结成“1+1”帮扶对子,资助他们一些学习和生活费用……

在一次下乡宣讲时,龚全珍偶然认识了下坊乡湾溪小学三年级学生郭艳兰,当得知她的父母亲均患病,全家生活非常困难,小艳兰随时面临辍学的情况后,龚全珍落泪了,她对校长说,今后郭艳兰的所有学习费用和部分生活费用由她负责。因为龚全珍的帮扶,小艳兰顺利完成了小学学业,进入了初中。龚全珍还购买了复读机和磁带,鼓励小艳兰继续努力,好好学习。近10年来,龚全珍捐助的学生达百人之多,捐款金额10余万元。

从事几十年教育事业的龚全珍特别讲究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效果,她给青少年讲故事作报告,深入浅出,不讲大道理,总是从身边的事说起,青少年很喜欢听。2004年国庆节前夕,龚全珍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送给全县的在校学生们。原来,龚全珍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发现孩子们喜欢生动直观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于是,萌生了办漫画展的想法。她一方面请求在外地的老同学、老朋友帮助,一方面发动全家老少动手,很快就搜集到了近百幅漫画作品。在莲花县关工委的支持下,她将这些作品编制成“鲜艳的红领巾”、“遗憾的家教”、“社会的责任”、“引导、教育、思考”等九大板块,漫画内容涉及学生做人、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表现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主题,作品风趣幽默、通俗易懂,教育启迪意义显著。每到一所学校,龚全珍都要亲自为孩子们讲解作品的含义,深受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的欢迎。

2012年秋,已届90高龄的龚全珍老人,在琴亭镇的帮助下,和金城社区居委会的同志一道办起了工作室,每周定时来到工作室,与群众沟通交流,帮助群众解决思想和生活上的问题。工作室还不定期开展活动,对群众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同时,对家庭困难的群众给予资助。龚全珍说,“现在属于我的时间已不多了,所以我要更珍惜这宝贵的时间,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

贺治斌 记者 李 珊

“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多年来龚全珍始终铭记着丈夫的话。甘祖昌将军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努力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让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日子。为此,他像战争年代一样豁出命来干。在农村生活的29年里,甘祖昌与群众同甘共苦,把自己70%的工资用来为家乡修水利、建电站、建校舍、办企业以及扶贫济困。作为甘将军的妻子,丈夫的梦想就是龚全珍执著的梦想。1957年8月中旬,由于在战争年代多次负伤,甘祖昌主动放弃新疆军区后勤部长的职务,婉言谢绝组织安排,解甲归田,回到阔别20多年的家乡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当年34岁的龚全珍毅然随甘将军放弃城市的生活,回到贫困山村,从此扎根山区教书育人,并把工资的大部分都用来支援农村建设,自己却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

1986年3月,甘将军因病离世。这一年,龚全珍63岁,尽管已过花甲,但为了延续将军的梦想,龚全珍老人继续发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将自己的光和热奉献给社会。

为了不给子女增添麻烦,龚全珍住进了幸福院。在幸福院居住的5年中,龚全珍没有把自己作为照顾对象,而是幸福院的工作人员,她经常组织老人们进行政治学习,自己擦地板、补衣服,拿出生活费为老人们买营养品;幸福院旁住了一位残疾人名叫尹韵娇,其老公智力低下,生活非常困难,龚全珍帮助尹韵娇购置补鞋机,为了让她一心一意赚钱糊口,又主动帮忙照看两个年幼的孩子,使尹韵娇一家从此走出了困境。龚全珍还资助尹韵娇的女儿圆了大学梦,成了一名人民教师。

27年来,龚全珍走进学校、机关、部队、工厂,义务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与贫困学子结成“1+1”帮扶对子,资助他们一些学习和生活费用……

在一次下乡宣讲时,龚全珍偶然认识了下坊乡湾溪小学三年级学生郭艳兰,当得知她的父母亲均患病,全家生活非常困难,小艳兰随时面临辍学的情况后,龚全珍落泪了,她对校长说,今后郭艳兰的所有学习费用和部分生活费用由她负责。因为龚全珍的帮扶,小艳兰顺利完成了小学学业,进入了初中。龚全珍还购买了复读机和磁带,鼓励小艳兰继续努力,好好学习。近10年来,龚全珍捐助的学生达百人之多,捐款金额10余万元。

从事几十年教育事业的龚全珍特别讲究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效果,她给青少年讲故事作报告,深入浅出,不讲大道理,总是从身边的事说起,青少年很喜欢听。2004年国庆节前夕,龚全珍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送给全县的在校学生们。原来,龚全珍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发现孩子们喜欢生动直观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于是,萌生了办漫画展的想法。她一方面请求在外地的老同学、老朋友帮助,一方面发动全家老少动手,很快就搜集到了近百幅漫画作品。在莲花县关工委的支持下,她将这些作品编制成“鲜艳的红领巾”、“遗憾的家教”、“社会的责任”、“引导、教育、思考”等九大板块,漫画内容涉及学生做人、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表现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主题,作品风趣幽默、通俗易懂,教育启迪意义显著。每到一所学校,龚全珍都要亲自为孩子们讲解作品的含义,深受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的欢迎。

2012年秋,已届90高龄的龚全珍老人,在琴亭镇的帮助下,和金城社区居委会的同志一道办起了工作室,每周定时来到工作室,与群众沟通交流,帮助群众解决思想和生活上的问题。工作室还不定期开展活动,对群众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同时,对家庭困难的群众给予资助。龚全珍说,“现在属于我的时间已不多了,所以我要更珍惜这宝贵的时间,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

推荐第4篇:龚全珍先进事迹心得

龚全珍先进事迹心得-让大爱在岁月中流淌

龚全珍,老红军甘祖昌将军的夫人。56年前,甘祖昌将军毅然放弃大城市优越生活条件回江西莲花县当农民时,龚全珍同志毫不犹豫跟随丈夫返回家乡。退休前她是一名普通的教师;退休后,她是一位令人敬重的长者。56年来,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退休生活中,龚全珍同志始终没有忘记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始终坚持竭尽所能、造福桑梓。

在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上,龚全珍同志的颁奖辞是这样写的: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一生追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跨越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龚全珍同志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示了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了我们党的优良作风,践行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使命不是空谈,信念不是高调。龚全珍不但多次捐款救灾、资助贫寒学生、帮扶困难家庭,用点点滴滴的爱滋润乡里,而且有着更大的担当,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创新社区管理机制、致力革命老区教育事业,将个人的精神力量不断壮大成一种风气。

推荐第5篇:龚全珍先进事迹观后感

龚全珍先进事迹观后感

“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一生追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跨越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

这是感动中国委员会给予龚老的颁奖辞。作为一个把一生泼洒在前进道路上的老人,她是值得尊敬的,无论是在那个饱经沧桑的年代,还是如今,那些她为了理想而奋斗的一切永远值得我们铭记。龚老见证了一段历史,也留下一片芬芳美名。

若不是当时的一股子倔强和冲动,凭借着一股子刚强的毅力,一个十几岁的姑娘又怎么会为了求学踏上一条漫漫长路?如果没有一个熊熊燃烧的赤子之心的话,又怎么会在日后为了一个理想、一个信念而奋斗终身?作为开国将军的夫人,本可以要求很多的她没有为了个人谋求什么,为了子女谋求什么。而是作为一个优秀的老一辈共产党员,兢兢业业,无私奉献。

读她,我懂得了什么是理想主义,而理想主义者可以如何无私。读她,可以让今天的领导干部们净化一次灵魂。

当甘将军毅然决然的返乡务农,她没有一句怨言,收拾收拾行李,不过是一次提起又放下。为了帮助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她可以再度站上那方小小的讲台,在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没有书本,肩负起全校学生的重担,再次给予了这个世界不一样的温暖。

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的感动中国的先进人物,我相信我们的时代,也会不断涌现这样的信仰榜样,很高兴在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上会有这么多无私的奠基者,她们是实现伟大中国梦之路上的民族骄傲,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的精神源泉。

公共艺术,马少雄

推荐第6篇:龚全珍同志先进事迹

龚全珍同志先进事迹

龚全珍同志是甘祖昌将军的夫人,山东烟台人,西北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大学生,59年前(1957年)毅然放弃大城市优越生活条件跟随甘祖昌将军回江西莲花县当农民时,龚全珍同志毫不犹豫跟随丈夫返回家乡。

龚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老甘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正像他说的那样,\'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 龚老一生,是艰苦朴素的一生。她出生贫困家庭,父亲早逝,十来岁就帮母亲分担家庭的重担。

嫁给甘将军后,毅然辞别大都市的繁华,千里迢迢陪伴甘祖昌回乡务农、自食其力。当年她每月的工资大都交给甘将军用于扶贫济困或支持村里生产建设,自己只留十元伙食费,几年间都没制过一件新衣服,过着清淡俭朴的生活,从无怨言。

龚老一生,是情注教育的一生。教师是她一生的职业,教育是她最乐意的工作。大学毕业后她参军到乌鲁木齐,在省军区子弟学校当老师。随甘将军回莲花后,她自己跑到文教局联系工作,被安排在坊楼中学任教,此后便扎根这片红土地上,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教书育人。 离休后,她积极报名参加县里的老干部传统教育报告团,经常进机关、入企业、进学校、下基层地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每次都是自己步行或坐公交车前去,不辞辛劳、不要报酬。

龚老一生,是爱心奉献的一生。甘将军解甲归田后,捐资出力修电站、建学校、企业、救济贫困户等行为,与她的支持密不可分。汶川、玉树地震发生后,她在女儿的搀扶下,分别将2600元和1000元特殊党费亲手交到组织部。

近十年来,她捐助的学生达百人之多,捐款金额10余万元。曾有人问龚老“你这么大年纪了,不在家安度晚年,整天忙这忙那,图个啥”,她回答说“十几年来,每次从睡梦中醒来,我都会听见老甘临走时说的那句话‘下次领工资,,再买化肥,送给贫困户’。

平时待人处事也以平常心,从不因自己是将军夫人而有特殊感、优越感。龚老一生,是情注教育的一生。教师是她一生的职业,教育是她最乐意的工作。龚老一生,是爱心奉献的一生。甘将军卸甲归田后,捐资出力修电站、建学校、企业、救济贫困户等行为,与她的支持密不可分。

从新疆到江西,全家11口人的行装只有3个箱子,却带了8只笼子,里面装着新疆的家禽家畜良种。当时甘祖昌每月工资330元,生活上十分节俭,把2/3的工资用来修水利、建校舍、办企业、扶贫济困。他一共参加建起了3座水库、4座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25公里长的渠道。龚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自己工资的大部分花在支援农村建设上。回到莲花头几年,她没有做一件新衣服。

1986年3月,甘将军因病逝世,

甘祖昌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将军走后,龚全珍单独执起教鞭。在她的教育和影响下,女儿甘公荣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这两年经常被邀请到井冈山干部学院讲课,为领导干部讲述父母的故事,甘祖昌精神的传承有了接班人。

曾经有人问龚全珍,这么大年纪了,为何不在家安度晚年,整天忙这忙那?龚全珍回答:“我一直记得甘老临走时说的那句话,‘领了工资,先交党费,留下生活费,其余全部买农药化肥支援农业’。人生的最后一刻,他心里想的仍然是建设家乡。甘老走了,但他的崇高精神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只要还能动,还能讲,就算是做最平凡的事情,我也要让他的精神传承下去。”

是啊,龚全珍数十年来坚守和传承的这份崇高和平凡,就是甘祖昌精神的核心所在。

当时龚全珍的工资每月80元,她除去寄20元回山东给母亲、自己留下10元在学校吃伙食之外,全部交给甘祖昌去支配。她甚至连离开新疆的2000元转业费也交给了甘祖昌

当时甘祖昌每月的工资330元,他大部分用在帮群众和集体买化肥、修水利、建电站、做校舍、办企业以及扶贫济困上。

他回到家乡后,一共参加建起了3座水库、4座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一条25公里长的渠道,他不但出力,而且每项工程都出钱。在他死后,仅不完全统计,从1957年他回家以来,他用在扶贫济困和支持生产建设方面的工资就达8.578万元,占他工资总额的70%多。他之所以能这样做,与龚全珍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当时龚全珍的工资每月80元,她除去寄20元回山东给母亲、自己留下10元在学校吃伙食之外,全部交给甘祖昌去支配。

她甚至连离开新疆的2000元转业费也交给了甘祖昌。

龚全珍为人很大度,很有人情味。她不仅对甘祖昌原妻的儿子不分亲疏,而且把甘祖昌的原妻视作姐妹。甘祖昌逝世的时候,她特别叮嘱要把莲花甘祖昌的原妻找来参加遗体告别,甘祖昌的几个弟弟都不赞同,就连其儿子也认为没必要,可她坚持要去找。

她说“这是个历史事实:,他们毕竟做过一段夫妻,而且还生有孩子,祖昌去当红军后,她还是个受害者,我们怎可忘记她呢?”老态龙钟的原妻找来后,她和她姐妹相称,对她百般抚慰,以后她家里有困难,她还给她接济。

推荐第7篇:学习龚全珍先进事迹

龚全珍老人先进事迹感人至深,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更鼓励着莲花人民强烈的宣传、学习龚全珍老人光荣形象的责任和***。龚全珍奶奶既是开国少将甘祖昌的夫人,又是莲花县琴亭镇金城社区的一位年逾90、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这位平凡朴素而有着坚定信念,布满活力的长者,发扬着甘将军“联系群众,一心为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 龚全珍奶奶至今还依然活跃在老百姓中间,关心社区的***发展,帮助身边的困难群体,关爱下一代的教育成长,提倡新风文明。人们敬重她,爱戴她,深切地感遭到她身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龚全珍奶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坚定信仰的典范,这类“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淡泊名利、一心为公”的精神,是将军夫人永久的坚守。 在新时期,作为一位基层工作者,追寻红色记忆,传承优秀传统,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寻求,是我所肩负的责任。更应当要学习龚全珍老人紧握信仰的接力棒,坚持为民务实、纯真、持久、清廉、影响深远的强大精神气力;要学习龚全珍老人情系青少年、奉献余热、献了青春献白发、虔诚敬业、关爱后代的崇高情操;学习龚全珍老人,传承老一辈革命者的理想,传递老一生革命者的信念,接力老一辈革命者的信仰,以心怀群众、艰苦奋斗、助人为乐、改革创新的准则,规范我们每个人的行为,永葆青春和活力,为党、为人民、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切;要学习龚全珍老人,我们应当学习老人严与律已、扎根乡土、心系困难群众、无私奉献爱心、真诚处事、持久建业、感人深远、从平凡中显伟大的质朴而催人奋进的崇高情怀;要学习龚全珍老人,应当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从平凡点滴的努力中发扬老人的服务精神、宏扬老人的奉献美德。龚全珍老人几十年如一日,践行着入党誓词。不论是在农村学校教书,还是离休以后的社区生活,龚全珍总是能用她身上的正能量来诠释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格和高尚情怀。 作为一位基层干部的本人,接触最多的就是人民群众,所以要做到热情服务、创新方法、解决题目、为党分忧、为民解难,做一个平凡、务实、敬业、干事的人。

推荐第8篇:闫桂珍同志先进事迹

闫桂珍同志先进事迹

闫桂珍,女,满族,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高级教师,1962年3月出生,1992年6月入党,大学文化。

闫桂珍同志从教29年来,全身心投入党的教育事业,创新教学理念,潜心教学研究,热心教学改革,探索出点拨导学、激情感染、自主发问、创新思维的语文教学法和快速作文训练法,主持编写了《古代诗歌选读》等教材,撰写的20多篇教研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她连续14年带高三毕业班,培养出全省高考文科状元3名、第二名3个、前十名7个,所带班级高考升学率平均在90%以上,其中200

2、200

3、2004年连续三届达到100%。作为语文教研组组长,她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10余名青年教师在她的悉心指导下成为教学骨干,多次在省市教学竞赛中获奖。

闫桂珍同志2001年被评为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荣获全国十杰青年教师金奖、被评为甘肃省先进工作者,感动甘肃•2010十大陇人骄子。

闫桂珍同志先进事迹

母校是一个所有上过学的人都难以忘怀的圣地,它的含义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教师应该是孩子们的母亲。学校不只是传播知识的园地,还应该是传播爱的殿堂。闫桂珍老师把爱给了学生,学生就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大地上。

3月2日,清晨7时整,闫桂珍像往日一样骑着相伴了她多年的那辆旧自行车,踏上了去学校的“征程”。初春的嘉峪关,仍旧天寒地冻。可闫桂珍的心却是火热的,她的表情、她骑车的风度俨然一个“骑士”。 因为,这条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路,是她走向课堂的前奏。

课堂

百家争鸣

7时20分,闫桂珍准时走进了高一

(一)班的教室。7时30分,早读开始了。闫桂珍热情地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课外篇,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五——诸葛亮篇。”

“同学们先分组讨论一下,然后每个小组推举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给大家共同分享这首诗每句话的含义和通篇的中心思想。”几分钟的小组讨论后,闫桂珍面带鼓励的笑容,举起右手用沙哑而铿锵有力的声音道:“手举得多高勇气就有多大,讲错了不要紧,还有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伴随着闫老师的声音,很多同学举起了手。即使学生的点评和理解不够准确,闫桂珍也从不当面批评。之后,在闫老师画龙点睛的“贯篇”中,学生心中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在闫桂珍活跃的教学氛围中,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被调动。个别不喜欢学习语文和“烦吃课外餐”的学生,也最终成为闫桂珍的“粉丝”.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们乐于接受,闫桂珍从未停止过。

爱心 来自真诚

每天上课,与同学们一起温习和巩固昨天所学内容,是闫桂珍每天的必修课。3月2日,闫桂珍点名让雒媛背诵前一天所学的古诗词。雒媛一张口,发出了嘶哑的声音。“怎么,嗓子不舒服,感冒了吗?” 闫老师关切的询问。雒媛默默点点头。闫老师立即让雒媛停止背诵,让她坐下。接着,她又发现项楠精神萎靡不振。下课后,闫老师回到办公室,从抽屉中拿出一个鼓鼓的塑料袋,里面装着各种大大小小的药盒和药瓶。她拿出头孢拉定、感冒胶囊走向教室,把药放在雒媛、项楠手中,倒上水,亲自看着他们把药喝下去。

和闫桂珍同一个办公室的黄思蜜老师说,闫桂珍的抽屉里总是准备了各种常用药,并且她对这些药的服用方法了如指掌,同事们都称她为“闫大夫”。

不管是不是自己班的学生,也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学生有需要,闫桂珍都积极帮助。记者在采访时得知,前几天,学校升国旗,不知是哪个班的一个男生突然晕倒了,闫老师背起那个男生就往校门外的诊所跑,并垫付了医药费,还一直陪他治疗。

几十年,闫老师像这样给予学生的爱和温暖,连她自己也记不清了。

沟通 无处不在

在高一二班马燕的周记本上写道:“闫老师,像这样的座位调整,我真的不能接受。让我和肖文迪坐邻座,我有差生的自卑感,我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这是马燕在一次班级调整座位后在自己的周记上写给闫老师的话。

“老师没有把任何一个学生当成差生。你自己要这么去想:每个学生成绩不理想,作为老师不能听之任之,不能冷漠对待,想办法帮助他(她)进步,是老师的主要责任。你要珍惜现在的环境,更主要是你自己要觉悟、主动、勤奋,相信下次考试一定会进步” 。 闫老师在马燕的周记后面写下了以上批语。

同样,在马炳琦等100多名学生的周记本上,闫老师无一例外地都写了鼓励、表扬、激励奋进的话语。

这是闫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是闫老师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除了这样沟通,除了在课堂上的沟通,每天在操场上,每周在文体活动中,每月在个人的谈话中,严老师总能敏锐、细心地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心理问题、学习问题、生活问题。

辅导 不分年级

3月2日晚,7时40分,闫老师像往日一样,准时走进自己所带的高一二班的教室。8时30分,在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结束后,闫老师给高一

(二)班先后辅导了两套高考作文题。此时,时间已是10时15分,其他班9点30分就下自习了。这时,早已在楼外等候闫老师的丈夫王林,打来电话,要接闫老师回家。闫老师让王林先回。因为,她要给高三的几个学生辅导作文。虽然这几个学生并不是她带的学生,但她仍然做了充分的准备,辅导系统而扎实。

时间很快指向了11时,王林再次打来电话,闫老师非常抱歉地说:“你先休息吧,我还得一会儿。” 当晚,闫老师走出校门时,已是11时50分,大街上已经显得空空荡荡,她又骑着她那旧自行车回家了。

26年来,闫老师就是这样一天天重复着她这平凡而伟大的工作。可26年过去了,闫桂珍面对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热情不减,爱心不变,她用她那执著和责任感,忘我地工作。

“我们的良师益友”——同事眼中的闫桂珍

作为感动甘肃•2010十大陇人骄子、全国杰出中小学中青年教师金奖获得者的闫桂珍,在同事眼中没有任何模范人物的架子。在同事的眼中,闫桂珍做事认真周到、平易近人,对同事热心帮助,是大家的良师益友。

当记者与酒钢三中副校长尚玉虎聊起闫桂珍老师时,他对闫老师充满钦佩之情。他说,他和闫老师共事已经25年了。闫老师不仅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对同事也是平易近人。她的业务能力非常强,但却从不以学术权威自居。同事在教学中遇到什么困难,她都能尽力去帮助。

有一次,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紧张学习,高三年级的一个班级的部分学生出现了厌学情绪,班级原来浓厚的学习氛围有所降低,这让班主任老师非常着急。这位班主任老师向闫桂珍求助。闫老师来到这个班上,给同学们做了一次关于人生拼搏精神的演讲。闫桂珍给同学们说,拼搏精神就是在一定的理想、信念驱使下,人的拼命争取、全力搏斗的意志品质。她说,拼搏是每一个真正成功的人所必须具有的精神;拼搏,就是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摔倒了爬起来继续向前走;拼搏就是在压力之下不逃脱;拼搏需要用坚韧的毅力来维持。她鼓励同学们面对困难不退缩、不低头。闫老师的演讲充满激情,给同学们以很大的鼓舞,也给了同学们很大的信心。经过这次动员,这个班级的学生学习的劲头十足,在当年的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

闫桂珍对年轻教师尽力提供帮助。张淑娟老师是2007年大学毕业后到酒钢三中当老师的。当时,她和闫桂珍分在同一个年级组。张淑娟说,闫老师对她的帮助非常大。闫桂珍经常抽空参加年轻老师的汇报课,并从备课、讲课等各方面提出中肯的改进意见。刚走上教师岗位时,张淑娟在备课时只偏重教材知识的准备,而闫桂珍提出,作为语文老师,不但要对课文相关知识做系统扎实的准备,还要对学生和课堂中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等都要做好充分准备。为迅速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水平,闫桂珍经常带领新教师听别的优秀老师讲课,并结合各个新老师在讲课中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语文老师王永吉对记者说,闫桂珍是酒钢三中的一面旗帜,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学生,同时她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无私的爱也给同事做出了表率。王永吉说,闫桂珍经常给学生垫付学习费用。在她的心目中,这些学生就是她的孩子,她就是这些学生的母亲,所以在她看来,母亲给孩子提供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哪个学生生活困难,交不起学费了;哪个学生生活中有困难了,甚至有的学生考上了大学没有学费,她都热心帮助。而她的学生中,不少学生称闫老师为“闫妈妈”。

2005年7月,闫桂珍的一名学生白金平被苏州大学医学院录取,但是,7000元的学费让白金平和他的母亲犯了难。白金平的父亲因病去世后,白金平母子一直靠低保金维持生活。对于他们来讲,7000元的学费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快到开学报到的日子了,白金平母子俩愁容满面。得知这个情况后,闫老师把白金平的母亲请到学校。她取出刚刚领取的2000元工资,塞到白妈妈手里,说:“这点钱还不够学费,但大家会想办法帮你的。”在闫老师及社会的资助下,白金平顺利完成了学业。

有一年,闫桂珍的班上有一个名叫王宏的学生三番五次迟到,当闫桂珍了解到,王宏上学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上学路上,经常发生车胎瘪了、链条断了的情况。一天放学时,闫桂珍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推到了王宏的面前。原来,她自己掏了300多元钱给这位学生买了一辆新自行车。而当年,闫桂珍每月的工资还不到1000元。自从有了新自行车后,王宏再也没有迟到过。

和闫桂珍同一个年级组的黄思蜜老师说,作为老师,闫桂珍不但注重教书,更注重育人。日常生活中,闫桂珍强调学生要讲礼貌,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闫桂珍注重培训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三中的学术权威,闫桂珍谦虚谨慎,她总能看到别人的长处。在从外地交流教学经验回来后,闫桂珍从不谈自己如何受到同行的肯定,她总是给同事谈外地的先进教学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与同事共享。作为一个老师,闫桂珍热心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在日常生活中,闫桂珍就是同事的老大姐。她对同事尤其年轻教师在生活上关心、照顾。黄思蜜说,闫桂珍就是大家的良师益友。

“我们的闫妈妈”——学生眼中的闫桂珍

闫桂珍对学生的严是出了名的。但是,作为她的学生,除了感觉到学习的艰辛外,更多的感受是闫老师那慈母般的爱。

闫桂珍在教学中不要求学生单纯提高学习成绩,而是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她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为此,她总结出,“点拨导学”、“激情感染”、“自主发问”、“创新思维”的“十六字”语文教学法,和“互动探究法”、“我来讲”的小讲师授课法。每篇课文,她都要去学生在预习时大量查阅资料,自己总结学习要点和相关知识,在正式上课时她鼓励学生走上讲台给大家讲课。学生代表讲完后,大家互相补充,有争议的地方互相辩论,闫桂珍适时给予引导和点拨。因此,闫桂珍带出来的学生自学能力非常强。记者在采访中听了几节闫老师的语文课。这几节课,无一例外,主角都是学生。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深度和广度令人惊叹。

闫桂珍不希望学生读死书。她注重培养学生演讲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每天语文课前,他都会安排学生上讲台演讲。演讲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定。说起演讲,体会最深的是马斌琦。有一次,马斌琦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被点到由他上台演讲。马斌琦临时有感而发,以《珍惜时间》为题展开演讲,也许是他对这个问题体会比较深,演讲一发而不可收,时间大大超出了规定3分钟的限制,他整整讲了一节课。他的演讲富有激情,也很有感染力,同学们都被他打动了,而闫桂珍不但没有打断他,事后还安排时间让他给别的班同学演讲。这次演讲,让马斌琦对自己有了自信。

闫桂珍在讲课中,注重学生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她专门在晚自习上安排时间让学生读书读报,让学生了解目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她引导学生在演讲、作文、周记中就社会环境问题、就业问题、土地问题、资源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些学生都成了社会问题的小专家。

闫桂珍带出来的学生都有一个深切的体会,无论是在大学期间,还是走上社会,这些学生的社交能力都非常强,这都与闫桂珍平时的培养是分不开的。一些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为此深深感谢闫老师,是她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素质,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受益匪浅。

闫桂珍一心扑在学生身上,她时时处处替学生着想。

罗觅源是班上的语文课代表。她说,她对闫桂珍老师最熟悉的味道就是膏药味。由于长期劳累,闫桂珍身体一直不太好,经常关节、肌肉疼痛。但她从不因为自己的原因耽误学生的课程。为了止痛,她经常浑身贴满了膏药。她的学生都已经熟悉了她那膏药味。

一些学生在学习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需要老师耐心的沟通、交流和教育。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闫老师经常牺牲自己中午休息时间和学生谈心。学生如果因此来不及回家,她还要自己给学生买好饭,安排好中午休息的地方。而她经常因此中午回不了家。

为了使学生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每到节日里就给学生发粽子、月饼、元宵等。学生有病了,她就买营养品去看望并给学生交医药费。酒钢三中有不少家在外地的学生。他们在节假日期间回不了家。对于外地住校的学生,怕学生想家,闫桂珍就常把他们叫到家中或领到饭店里改善伙食,对于寒暑假不能回家的学生,就带到家里吃住,照顾好他们的生活,让家长放心。所以同事们都说,“闫老师家就像个旅馆。”对路远不能回家过春节的学生,闫老师就把学生带到家里过春节,并给他们发压岁钱,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节日的欢乐。学生都亲切地称她“闫妈妈”。

对于一些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闫桂珍尊重他们的爱好。

肖文迪自称自己有“叛逆心理”。他对目前的应试教育非常反感,他热衷于写武侠小说。寒假时,闫老师布置了十多篇作文,他一篇也没有写,而是写了一万多字的小说。开学后,他原以为闫老师会像父母和其他老师一样,对自己进行“打压”。但他没想到,闫老师却肯定了他的个性,并将他的小说给其他同学传看。在充分肯定了肖文迪的特长后,闫桂珍才很认真地和肖文迪就特长和学习的关系谈了一次心。她说,作为学生,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好的成绩,将来有好的出路,只有这样,自己才有更好的发挥特长的机会。通过这次谈心,肖文迪开始踏踏实实地学习了。

闫桂珍还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身体力行。她走在校园里,看到地上有垃圾就捡起来扔在垃圾箱里。上学期,学校开运动会。当天比赛结束后,操场上有不少遗留的垃圾。闫桂珍带领同学们将操场上遗留的垃圾打扫干净。做完后,看到干干净净的操场,大家很有成就感。

亲人眼中的闫桂珍

闫桂珍,一个用博大无私的爱,感动了万千学子、万千家长、万千家庭的陇原骄子,在她家人的心中,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她是一个纯朴、执著、善于纳谏的人。只要是为了孩子,她都可以去做。

在闫老师丈夫王林的眼里,妻子闫桂珍很单纯,几十岁的人了,还像孩子一样单纯。只要是为了孩子,不管是认识不认识的学生还是家长,只要有求于她,她都想办法给予帮助,并尝试着“冒险”,从不管别人异样的看法、说法。

前几天,有一位单亲母亲在看到感动陇人骄子颁奖晚会上闫桂珍的事迹后,为了孩子,不远千里,从张掖来到嘉峪关,向闫老师求助。在她们谈话时,那位母亲接到了儿子向她要钱的电话,听到电话里狠狠的威胁声,闫桂珍立即接过电话,说:“来让我试试”。当时,闫桂珍根本没想到那个孩子对她的态度会怎样?闫老师的真诚和“懂得”,最终使那个男孩打开心扉。闫老师得知,他是高二的学生,考试没考好,很烦也很焦虑,不想回家,想用上网、喝酒消除烦恼。善于捕捉孩子心理的闫桂珍,用爱疏导、鼓励孩子放下思想包袱,她说:“你能意识到自己考得不好,说明你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孩子,只要老师帮助你把学习上的问题解决了,你一定会进步,会实现理想。”不一会,那个男孩的情绪平稳了许多,语气缓和了很多。后来还有了改变。

当然,能让像“四大金刚”之类的问题学生有转变,那更是闫老师敢于“冒险”和真诚付出的结果。

闫桂珍深知,时代在进步,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把富于时代的知识和理念运用于教学,才能与时代、与学生产生“共鸣”,才能“事半功倍”。曾经,她身怀六甲去西北师大深造,后来她参加了“兰州大学研究生进修班”的学习,还自学了英语和电脑知识,每天的新闻更是她必看的内容,关心国家大事,学习时事政治。在她的教案上、课本上写满密密麻麻的“参考信息”。最后,都成为学生的收获。

王林经常提醒妻子,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学方法很多孩子根本不接受。而且,“现代孩子”都比较“追星”,一个学生是否喜欢学习哪门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代课老师的喜欢程度,老师的“魅力”是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所以,他有心帮助妻子提高在学生中的“魅力”。

只要遇到妻子回家絮叨学生的问题,王林总是耐心细听,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与妻子共同分析现代孩子的心理,让妻子试着把企业好的现代管理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并最大限度地与学生“做朋友”,用好的品格、人格魅力和爱解决问题。

在闫桂珍的家里,看不到女性特有的脂粉,她根本想不到那些,她的心思全部让学生占领了。闫桂珍有一件绿色的夹克衫,是所有人去学校找她的“标志”;在陇人骄子颁奖台上的行头,还是学校派专人“物色的”,妆也是“专门化妆师”化的。她没有时间接触社会,除了学校和学生,她的人生轨迹和人际关系很简单。

她是一个热爱亲情的人,始终用自己艰苦的付出和努力及人格,影响家人、带动家人,让家人感受亲情。

走进闫老师的家里,1999年的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住到现在,所有装修都是前房东的,只是墙壁自己粉刷了一下。对面墙上挂着一幅同事写的对联:“夜深正宜看明月,风静恰好听飞泉。”客厅里摆放着一套木制沙发和一个茶几,都是结婚时用仪器包装箱改做的。老式顶灯、老式地板砖、一面大镜子和一幅壁画,都是原来的房主留下来的。

家里简单的陈设,并没有冲淡家庭融融的气氛。她的婆婆告诉记者,闫桂珍是个特别没有私心、非常孝顺的好儿媳。闫桂珍的家在东北农村,兄弟姊妹共六个,家境十分困难。丈夫王林家住陕西农村,王林排行老大,兄弟姊妹共四个。9岁时,王林的父亲去世了,母亲一人带着兄弟姊妹四人生活,家境也非常困难。当初,王林与闫桂珍成家时,两个人的日子并不宽裕。可是,遇到王林的弟弟或妹妹结婚买房子、家里买农具,闫桂珍从不吝啬,先后连凑带借给王林家里寄去近7万多元钱。并将婆婆、孩子的姑姑从农村接到家里来住,怕老人闷得慌,她还抽时间陪老人出去散步,帮助孩子的姑姑、叔叔创业找工作。婆婆感动地说:“遇到这样的好儿媳,是今生的福分。”

闫桂珍和爱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为双方家庭创造幸福。1988年,在丈夫的支持下,她把远在辽宁农村的弟弟、妹妹接过来,供他们上完了初中、高中、大学;1996年,她把侄子、侄女接过来,侄子、侄女在嘉峪关上完初中、高中后,都考入了重点大学,她与丈夫一起培养了弟弟、妹妹、侄子、侄女、儿子五个大学生。在两个家族人的心中,她是两个家族“希望工程”的设计者、实施者。

在那段每天要上七八节课的峥嵘岁月里,丈夫王林做肾摘除手术,她以坚韧的毅力在学校和医院之间穿梭。祸不单行,不久,闫老师时年32岁的弟弟又突然病倒,双下肢截瘫,生活不能自理,闫桂珍又把弟弟接到家中照顾至今。

在家人的心目中,闫老师是一个特别知道感恩的人,看到的总是美好的东西,在她心里记住的都是帮助过她的好心人。她不会忘记,小学的王淑芳老师经常抱着她让她在黑板上写字;她不会忘记,由于家里穷,常年难得吃一顿香香的白米饭,高中老师于海东就经常领她到家里吃米饭;她不会忘记,在艰难岁月中左邻右舍对她的帮助。面对丈夫,她更觉得感激不尽„„

因为心中始终装着对家人和对学生的爱,再苦再累的日子,没有压垮闫桂珍这位父母亲心中的好女儿,丈夫心中的好妻子,婆婆、姑姑、弟妹心中的好儿媳、好嫂子、好姐姐„„

有一种师魂叫崇高

纵然苍天会老,大地会变,但总有一种不变的精神,会永远令千千万万的学子和家长敬仰。这就是用爱、执著、无私和忠诚铸成的师魂。

捧读闫桂珍这位陇原骄子、这位把爱和激情融入党的教育事业的平凡教师,她爱生如子的一幕幕让人感动。

闫桂珍常说:“一个教师爱的最高境界是爱每一个学生,教师应该把爱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正是因为心中装着这样的爱,闫桂珍将学校著名的“四大金刚”——四个迟到旷课、上课睡觉、打架斗殴、甚至偷窃同学自行车而出名的“问题学生”,全部送进了大学的校门。她用爱温暖了“问题学生”的心灵,唤回了他们求知的欲望,点亮了他们的人生前程。

正是因为心中装着这样的爱,在“非典”肆虐的非常时期,闫桂珍将个人的一切置之度外,每天在去医院的路上穿梭,给因高烧而被隔离的学生董海波,送饭、送书、送复习资料,激励他、鼓舞他树立信心,使董海波以优异的成绩跨入中国人民大学高等学府的校门。

正是因为心中装着这样的爱,前几天,一个学生在升国旗时晕倒,闫桂珍背起他就往诊所跑„„

在闫桂珍的心灵深处,最让她“纠结”的不是“问题学生”,而是因贫穷使学生辍学或上不起学。她常对学生说:“有困难找老师,千万不能因家庭困难而放弃学业。”

正是因为心中有这样的“纠结”,来自低保家庭的白金平,在闫桂珍2000元工资的资助和闫桂珍“大家都会想办法帮你”的关爱下,走进了江苏大学;在闫桂珍3000多元的资助下,蓝海霞完成了从高中到大学的学业;在东北大学上学的王新的生活费得到了解决;王宏上学的交通困难得到解决。前几天,高一二班的杨欣郁和其他同学一样拥有了“买不起”的唐宋诗词套本。正是因为心中有这样的“纠结”,多年来,闫桂珍所带班级的所有贫困生上学的经济困难,在闫老师十几年十几万元“特殊贡献奖”的帮助下,不同程度得到了解决。

在闫桂珍的心里,学生的冷暖始终是她的不舍。

于哲父亲手术费用紧张,她给了3000元;刘震兴同学住院,她捐助900元。班上学生多,天热时,她给学生买西瓜、买电风扇;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住校生回不了家,她和学生们一起包粽子、吃月饼、煮元宵,还给有的学生压岁钱;怕外地住校生想家,她的家成了住校生改善伙食的“家”。

在闫桂珍的人生天平上,职责是永远的信念。 在闫桂珍的心底:不抛弃、不遗弃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从自己这里学到丰富的知识,有健康的人格、正直的品性,对国家、社会、集体有责任感,是她永远不变的信念。

正是这样的信念,闫桂珍身怀六甲时前往西北师大深造;为了这个信念,学校办公桌是儿子成长的“摇篮”;为了这个信念,两岁的儿子嘴里经常咂着毛巾懵懂地“解渴”,幼儿园的阿姨不相信她就是孩子的母亲;为了这个信念,在学生们高考的关键时刻,她说服丈夫推迟肾肿瘤摘除手术;为了这个信念,家里的钱都被她“折腾光了”。

正是这样的信念,在“神六”发射和申奥成功、刘翔夺冠时,闫桂珍与学生们一起为祖国加油助威;四川地震、我国遭受雪灾,闫桂珍所教三个班的学生自发为灾区捐款5900多元,她本人捐款2600元;2010年玉树地震,她所教三个班的学生为玉树灾区捐款3400多元,她本人捐款1500元。

正是这样的信念,闫桂珍“不谙世故”,成为将学校到校时间提前20分钟的“罪魁祸首”;成为一个随手“捡垃圾”的环保人,成为“不分国界”成全学生和家长需求的“多管闲事的人”,成为学生眼中灌输超出课本知识的被“恨”的人,成为给学生人手一把铁锹让学生热爱劳动的“狠老师”,成为谢绝一只鸡、一份厚礼回敬的“不懂理的人”„„

26年的教学相长,15届高三毕业班里,有多名学生被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录取;学生焦红丽考入复旦大学后,因一次性能全文背诵《长恨歌》《春江花月夜》,且学习很努力,被选为交流生交流到香港中文大学学习;199

6、200

1、200

2、2010培养出甘肃省文科状元;她所带班级高考语文平均分每届都超过全省平均分15分以上;所带班级高考录取率保持在90%以上,有三届达到100%。

26年的忠诚,让闫桂珍丝丝黑发早早凝成白发,岁月的沧桑过早地刻在她的脸上,身姿也不再挺拔。但她沙哑而又铿锵有力的声音,无疆的大爱,高尚的品格,奋发向上的精神,积极进取的意志,成为万千学子永远的铭刻,并薪火相传,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不朽的力量!

这是一种崇高而伟大的精神!

推荐第9篇:龚全珍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龚全珍

龚全珍 (1923—)女,山东烟台人。开国少将甘祖昌同志夫人。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后考入西北大学教育系。大学毕业后在新疆军区子弟学校当人民教师。任教期间,经过介绍,她和开国少将、时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的甘祖昌相识并结婚。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跟随丈夫回到了江西莲花县老家,扎根山区当“农民”。1961年,龚全珍到同乡的任南陂小学校长。此后一直无怨无悔在江西莲花山乡,投身教育,爱心奉献。2013年9月26日获得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高度赞扬。

简介

龚全珍既是开国少将甘祖昌的夫人,又是莲花县琴亭镇金城社区的一名年逾90、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西北大学教育系毕业。1957年下半年,甘祖昌主动请辞解甲归田,返回家乡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做起了农民。从那时起,龚全珍随丈夫一起扎根农村、服务社会。她返乡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爱生如子,深受学生爱戴。离休后,她继续发挥余热,热心社区事业,关心社区发展,义务担任社区辅导员,并建立“龚全珍工作室”,帮助社区开展党的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此外,龚全珍老人还十分关注民生疾苦,经常捐款捐物,仅近10年来,她捐助的学生就有百余人,金额达10万多元。56年间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永葆本色、永不掉队,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赞誉。

这位平凡朴素而有着坚定信念,充满活力的长者,发扬着甘将军“联系群众,一心为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至今还依然活跃在老百姓中间,关心社区的和谐发展,帮助身边的困难群体,关爱下一代的教育成长,倡导新风文明。人们敬重她,爱戴她,深切地感受到她身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

龚全珍同志先进事迹

1.退休不忘为公志

龚全珍是甘祖昌将军的夫人,甘将军一心为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在她身上熠熠生辉,成为她的人生信仰和永远的活力。同时,龚全珍又是社区的一名老党员,永葆本色,永不掉队,服务和谐社会的奉献情怀在她身上永放光芒。

为营造和谐温馨的社区发展环境,传承甘将军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优秀传统,调动社区党员和群众创先争优,2011年,琴亭镇金城社区筹建“龚全珍工作室”,邀请她担任辅导员,她愉快地答应,并勉励社区工作人员:“社区要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并开展好新时期传统精神的宣传活动„„”社区人员深深感受到将军夫人的真挚情感。担任社区辅导员期间,她一丝不苟,语重心长,真情流露地谈自己的革命信念,讲述甘将军不谋私利,一生为党、为人民作奉献的感人事迹,并勉励社区同志要珍惜大好时光,搞好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服务。

在她的勉励下,社区创新管理机制,建立了“1365”社会管理新模式,提出了“温馨社区、和谐家园”的服务目标,定期为社区党员、居民和困难家庭开展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教育和扶贫济困慈善活动,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2.排忧解难显真情

甘祖昌将军勤俭节约、热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好传统在龚全珍身上得到发扬光大。离休后,龚全珍自己日子过得很节俭,衣着朴素,粗茶淡饭,从不乱花钱。但对帮助他人,却尽其所能,热心帮助。

龚全珍经常帮助社区居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困难家庭的思想、生产和生活。社区居民贺丙才想创业走上致富路,可创业途中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此坚定创业想法出现了动摇。在了解到情况后,龚全珍主动与其开展谈心和思想辅导,增强了他的信心,最终,贺丙才克服了困难,并担任社区支部副书记,在龚全珍的影响下,贺丙才牵线搭桥,帮助近十名社区居民创业致富。社区困难居民彭云娥,体弱多病,家境困难,龚全珍主动与其结对帮扶,并多次上门与其谈心,送去慰问品,并勉励她战胜困难,在她的鼓励下,彭云娥生活非常开心,并参加社区门球队,带领数十名社区居民开展门球比赛活动。困难居民彭秋仔,在龚全珍的帮助下,从事家庭炊具的修补生意,逐渐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社区青少年朱洪峰,困难居民周春燕,龚全珍经常关心她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经常送去学习用品,帮助她们克服困难,树立生活信心。

她不仅自己这样做,还告诫女儿甘公荣,爸爸一生都在为老百姓做好事,要好好向他学习。女儿甘公荣继承和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经常向社区困难居民伸出援助之手。龚全珍认为:祖昌留给她的最大财富是精神财富,心里总是装着大家,回乡当农民以来,用自己工资建设农村,有生之年一定要将这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

3.满腔热情扬精神

龚全珍时时刻刻关心社区党员干部、青少年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自担任社区辅导员后,每年为琴亭镇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讲党课。 在辅导工作中,龚全珍推行了“讲、观、作、学、谈、行”服务内容,通过讲一堂党课、观一个基地、作一次辅导、学一句名言、谈一番感受、行一次慈善等活动,建立起龚全珍工作室的长效服务机制。在为琴亭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讲的党课中,龚全珍总是热心参与,耐心辅导,并带领新老党员到一枝枪纪念馆、列宁学校参观学习,提升思想境界。

在辅导党员干部和社区居民的同时,龚全珍还经常深入到中小学校,为青少年作革命传统的教育报告,讲述老红军的优良传统,模范人物的事迹等,关心青少年和思想、学习和生活,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向琴亭镇教育基金会捐款1000元,每个月从工资中拿出500元捐助科普书籍,供社区青少年阅读。“龚全珍工作室”建立以来,龚全珍共组织开展讲党课、参观活动、思想辅导、走访慰问等30余次,参与学习教育活动人次650余人,让社区党员和居民接受了生动的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为构建和谐温馨社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4.树立新风促和谐

岁月沧桑,龚老已是耄耋之年,但其一言一行,仍然在为社会和谐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龚全珍既是开国将军夫人,同时,又是社区和谐发展的一份子,她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街坊邻舍。

龚全珍与甘祖昌将军育有4个女儿,当前与第3个女儿甘公荣生活在一起,如今在家还始终坚持读书看报、看新闻、写日记,努力营造社区讲学习、重文化的良好风气。她与左邻右舍相互关照,融洽相处,营造了明礼诚信、团结友爱的公民道德。同时,龚全珍热爱保健养生,懂得顺应春夏秋冬四时变化,按照自然规律养护好身体,天气晴好时,约邻舍去一枝枪广场散步,与邻居一起练香功,倡导健康科学的生活,营造了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

在新时期,追寻红色记忆,传承优秀传统,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是全社会共同的心愿。龚全珍老人作为开国将军夫人,又是一位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坚定信仰的典范,这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淡泊名利、一心为公”的精神,是将军夫人永恒的坚守。

5.发挥余热

龚全珍这位社区老党员,其服务和谐社会的奉献情怀令人感动。为营造和谐温馨的社区发展环境,调动社区党员和群众创先争优的积极性,琴亭镇金城社区邀请龚全珍担任社区辅导员,她愉快地答应了。在为社区党员作辅导时,她语重心长地谈自己的革命信念,讲述甘将军一生为党、为人民奉献的感人事迹,并勉励社区同志要珍惜大好时光,搞好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服务。在她的勉励下,社区创新管理机制,建立“1365”社会管理新模式,提出了“温馨社区、和谐家园”的服务目标,并不断改善服务条件,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6.展现大爱

离休后,龚全珍生活上很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却尽己所能帮助他人。家境贫寒的社区党员刘青松体弱多病,龚全珍主动与其结对帮扶,并多次上门看望,捐款捐物,让他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社区里的一个困难家庭中就读中学的女孩面临辍学,并不宽裕的龚全珍毅然资助其2000元,使得这名学生顺利完成初中学业。老人还告诫女儿甘公荣要向她父亲好好学习,为老百姓做好事。甘公荣向社区李利平同学伸出救援之手,随后,又寻找了一名父亲残疾、母亲弱智的家庭为扶助对象。龚全珍认识的一位孤寡老人赵婆婆年事已高,生活困难,她定期为其送去大米、面条、食用油、猪肉。赵婆婆身体不好时,龚全珍还拿出自己的钱让赵婆婆去看医生。龚全珍认为:甘祖昌将军留给她的最大财富是——心里总装着百姓。2011年11月,莲花县琴亭镇在社区建立龚全珍工作室,聘请离退休干部党员、甘祖昌将军遗孀龚全珍作为辅导员,搭建对党员干部和居民进行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平台,并邀请龚全珍自愿参加活动。截至目前,龚全珍工作室共开展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活动50余场,参与居民思想辅导40余次,参与活动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近460余人次。2013年8月下旬,由莲花县组织部,琴亭镇党委,金城社区党支部共同努力下,龚全珍工作室网站平台面世,它在为人们提供更多了解龚全珍老人的渠道的同时,也会更完善社区服务。

7.心系教育

龚全珍关心下一代成长,热心为青少年开展理想信念和传统教育,应邀担任社区辅导员,并悉心照料留守青少年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当龚全珍发现部分留守青少年存在挑食等坏习惯后,她接连三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把甘将军在长征路上没有食物,每天只能用八粒蚕豆充饥,最后胜利完成任务的经历,编写成一个“八粒蚕豆过草地”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教育他们要珍惜粮食。同时,龚全珍帮助成立了校外活动小组,讲述将军自愿解甲归田的故事。在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龚全珍发动老同学、老朋友,全家老少一起搜集近百幅漫画作品,制作了“鲜红的红领巾”等漫画,教育启迪青少年。龚全珍每年都定期抽出时间,进社区向青少年宣传优秀文化,讲述老红军、模范人物的事迹等,并向琴亭镇教育基金会捐款1000元,她还每月从工资中拿出500元购买科普书籍,供社区青少年阅读。

社会评价

她是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又是江西萍乡莲花县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她已是91岁高龄,有着60多年党龄;她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选择回乡与乡亲建设共同的美好家园;她坚守着革命前辈优良传统,更孜孜不倦地将其传播到青少年中间。龚全珍,以崇高的人格立世,给身边人带去温暖的力量。

永葆本色,是甘祖昌将军生前嘱托,龚全珍坚守的是一份爱的信任;永葆本色,源自革命老区的血脉情谊,龚全珍坚守的是一份返璞归真的赤子情怀;永葆本色,源自她饱经风霜的人生阅历,龚全珍坚守的是岿然不动的品格准则;永葆本色,源自她自觉的党性高度,龚全珍坚守的是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崇高使命与坚定信念。

使命不是空谈,信念不是高蹈。龚全珍不但多次捐款救灾、资助贫寒学生、帮扶困难家庭,用点点滴滴的爱滋润乡里,而且有着更大的担当,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创新社区管理机制、致力革命老区教育事业,将个人的精神力量不断壮大成一种风气。龚全珍以实际行动作出榜样:使命应该落到实处、细处,信仰更可以是温润的、具体的、可感的。先进,而又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有着不懈的活力,龚全珍有着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和高尚情怀,一生践行着共产党人的使命与信念。

信仰与精神的力量曾经鼓舞着革命前辈夺取胜利,龚全珍是这份光荣革命传统的当代护旗人,满腔忠诚,臻于隽永。龚全珍以其感人事迹,向人们展示了党性的温度,也展示了革命传统的当代特色与信仰力量的新高度。这份信仰仍然鲜活生动,慰藉社会,激励社会,仍然是社会道义的准心,仍然是一股可贵的精气神,给予人们感动、勇气和信心。

向龚全珍致敬!

推荐第10篇:蒋国珍先进事迹有感

蒋国珍先进事迹有感

年近八旬的蒋国珍是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一名小学离休教师,是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 30年多前,他把补发的9600元工资一次性捐献给国家,支援教育事业建设。而他自己却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一条毛巾,他剪成两块使用;一个咸蛋,他分三餐下饭,区区几百元,就度过一整年„„

他膝下无儿无女,但亲似儿孙的学子遍及全国各地。30年来,他资助或奖励的学生超过2万人次,累计金额20余万元,超过他工资的总和。

大爱无私,境界高尚,他的精神感天动地。蒋国珍1930年出生于渝水区罗坊镇蒋家村。他参过军、打过仗,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机关工作过,后又到乡村小学任教。

1983年,蒋国珍因病提前离休,虽然离开了他所热爱的教师岗位,但却从未停止对学生们无私的关爱。他主动与罗坊镇下山桥中学联系,对每学期期终考试成绩优异者予以奖励。就这样,蒋国珍成了当地中学的常客,学校的每一处变化,学生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牵动着他的心。每当期末考试结束,蒋国珍便到学校教务处抄下成绩优秀学生的名单,对他们进行奖励。 对一些家境贫困面临辍学的学生,蒋国珍为他们代交学费,让他们得以继续上学。翻开蒋国珍那本发黄的笔记本,可以看到一连串的学生名字和数据:敖辛伦,1350元;皮秋根,3350元;廖小杰,4800元„„有心人粗略地计算了一下,蒋国珍资助资金已超过了他离休工资的总额。其中还有他开荒种地的辛苦钱。

不仅资助贫困学生,凡是有困难的人都是他的资助对象。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蒋国珍时刻关注着抗震救灾的消息,并先后两次为地震灾区捐款。5月23日,他又捐出3000元“特殊党费”,这是他5月份的全部工资加上平时的一点积攒。捐款后,老人身上只留了几元钱。

有人不理解他的行为,他却坦言:“把一分一毫节省下来,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感到幸福快乐。”

向蒋国珍老师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有着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有着博大的爱心,不断追求充满人性的光辉人生。蒋国珍老师是博大的,他的所作所为,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我们应该像他那样做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关爱社会,关爱每一个人,让社会充满爱。

向蒋国珍老师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有着离俗的淡泊,不断追求清澄忘求的无我境界。蒋老师心怀清澄,无私忘求,他过着极其清贫的生活,荤腥不买、烟酒不沾,每天用自己开荒耕种的红薯蔬菜加一把米煮成混合饭,伙食费仅一元左右。他住的是一间不足3O平方米的旧土房,家具是一张旧床和一张旧书桌,穿的是自己动手一针一线缝制或捡别人不穿的衣服,晚上点的是煤油灯。许多单位和部门给他送去水果、糕点、年货等慰问品,可他从不独自享用,不是转送给别的孤老,就是换成钱助学。在现今社会大力提倡低碳生活、效能服务年、提倡节约时期,我们要向蒋老师学习,像蒋国珍老师那样艰苦朴素、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同时,要以蒋国珍老师为榜样,发杨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以艰苦创业为荣,奢侈浪费为耻,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廉洁自律。

第11篇:龚全珍同志先进事迹

龚全珍同志先进事迹

龚全珍,甘祖昌将军的夫人,1923年12月出生,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随甘祖昌将军回到江西省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在乡村教师平凡的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教书育人。离休后,她传承甘祖昌将军不求名利、矢志为民的精神,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服务群众,办了许多实事、解了不少难事、做了很多好事。几十年来,龚全珍同志以坚强的党性、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模范地践行者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

龚全珍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她的事迹平凡而伟大,思想朴实而光辉,充分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典范,是医疗卫生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学习的楷模。

要学习龚全珍同志坚定信念、永葆本色的坚强党性。龚全珍同志将理想信念与岗位职责紧密结合,把弘扬甘祖昌将军精神、开展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一种精神信仰,矢志不渝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向龚全珍同志学习,就要像她一样,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忠诚党的卫生事业,为深化医改、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而努力奋斗。

要学习龚全珍同志甘于平凡、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龚全珍同志不以将军夫人自居躺在功劳簿上享受优越的物质生活,始终甘于作一名普通的教师、一位谦虚的长者,一辈子坚守信仰、一辈子专情教育、一辈子扶贫济困。向龚全珍同志学习,就要像她那样在平凡岗位上无私付出,不图回报,默默为群众健康服务,始终保持平常之心、淡泊之情、奉献之志,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要学习龚全珍同志服务群众、务实为民的党员情怀。龚全珍同志一直践行“只要还能动,还能讲,就要为社会做一点事,永不掉队”的人生诺言,一心为民,竭力帮扶身边的困难群众。向龚全珍同志学习,就要像她那样,视患者为亲人,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情系群众、甘于奉献,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

要学习龚全珍同志忠于职守、矢志不渝的执着追求。龚全珍同志挚爱教育工作,毕生致力于教书育人事业。她在乡村教师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几十年。耄耋之年又建立“龚全珍工作室”,引导年轻一代踊跃参与到红色教育队伍中来。向龚全珍同志学习,就要像她那样,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实干苦干,把救死扶伤作为毕生追求,切实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要学习龚全珍同志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龚全珍同志甘于简朴生活,与群众同甘共苦,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节俭朴素的优秀品质。向龚全珍同志学习,就要像她那样,崇尚节俭,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刻苦专研业务,以艰苦创业的精神做好每项工作,推动全省卫生事业持续协调发展。

第12篇:王秀珍先进事迹(优秀)

王秀珍先进事迹

王秀珍,今年57岁周岁,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结婚三十年来,她一直跟婆婆住在一起,家庭和睦,婆媳之间相处非常好,她的家庭曾先后多次被区乡村授予“五好文明家庭”。婆媳相处三十年,她把赡养老人作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动力,竭尽全力用真情去帮助老人,用仁爱去伺候老人,用爱心去善待老人,大爱无疆,真爱无言,三十年来,她用博大的胸怀和仁厚的挚爱,换来了人间至纯至爱、至善至孝。

婆婆杨培秀,今年83岁,患有高血压、肺心病等多种疾病,长期靠药物维持生命。王秀珍的婆婆没有生育过子女,儿子是婆婆抱养的,三十年来,她们陪着婆婆住院看病、伺候老人的生活。朴实善良的王秀珍常说:“婆婆虽然没有自己的亲生子女,她却养育了我们,我们就要善待老人,孝敬老人,让她享受天伦之乐”。王秀珍和阮杰正结婚后,先后生育了两个孩子,女儿已出嫁,儿子阮红星就读于重庆医科大学,在父母的教育下,阮红星从小勤奋好学,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在学校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

2003年,宜昌市污水处理场落户共联村四组,王秀珍夫妇积极支持重点工程建设,率先拆迁腾地,她承包的一亩多菜地被征占后,家庭失去了生活来源,丈夫主动到外面打工,让妻子在家照顾婆婆。可后来55岁的丈夫突然感觉视力模

糊,头痛难忍,她带丈夫到医院检查,诊断为脑积水,医生告诉她必须立即手术治疗,否则,性命难保。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病魔,王秀珍毫不犹豫地拿出1.9万元的征地安置费,把丈夫送进了伍家医院,丈夫住院期间,她每天来回奔波于家庭与医院之间,既要照顾丈夫,又要照顾婆婆,她却从来没有怨言,丈夫经过1个多月的住院治疗,终于保住了生命,但却丧失了劳动能力,出院后,王秀珍在家里一边照顾丈夫,一边照顾婆婆,冬天婆婆的肺心病反复发作,婆婆能动的时候,她就用三轮车把婆婆带到村卫生室输液,严重的时候,就把医生请到家里给婆婆输液,婆婆看到身心疲惫的儿媳,常常感到拖累了她,她对儿媳说“秀珍呀你真是太孝敬老人了,你比亲闺女还亲呀!”。王秀珍对婆婆説:“您老人家安心养病,孝敬您是我们的责任”。王秀珍自己省吃俭用,对婆婆从不吝啬。婆婆因长期患有肺心病,常常咳的起不来床,她便买来些梨子和冰糖炖好后,一勺一勺的喂给婆婆喝,只要婆婆想吃啥,她都要为婆婆做好,冬天天气冷,她便为婆婆放上热水带,夏天天气热,她又座到床头边用扇子给婆婆纳凉,婆婆的床单总是勤洗勤换,干干净净。为了在经济上保障婆婆和丈夫治病,王秀珍找亲戚朋友借来了几千元钱,将现有的房屋进行了简单的装修,对外进行了出租。当村干部问起她有什么困难,她总是笑着説:“困难也是暂时的,我的儿子大学就快毕业了,找到了工作,有了收入,就

不怕了”。

王秀珍,一位普通的农民,她用柔弱的身躯撑起了家庭的一片天。她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担起照顾婆婆和丈夫的重担,自己只有选择坚强,坚强就是家中的希望。她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自己的决定就是婆婆和丈夫的生命,这是一种孝心,更是一种责任。这也是一个普通女性光辉形象的真实写照。

为更广泛的弘扬敬老孝亲美德,让广大市民在乘车的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到孝亲文化的氛围和中华民族敬老孝亲的魅力,宜昌三峡电视台记者采访了宜昌市全国敬老孝亲模范之星伍家区伍家乡共联村王秀珍,并且宜昌公汽公司将他的照片和事迹在7路公交车上展示。让广大市民通过公交车厢这个载体将敬老孝亲文化引入,成为一堂生动的爱老敬老流动课堂,不仅可以让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来关心、关爱老年人,还可以作为我们伍家区、乡爱老敬老典型人物来加以宣传学习,进一步巩固我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有效的提高我区、乡人民的道德修养和思想素质,让我市全国文明城市的发展再添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评选登记表

第13篇:粟宝珍律师先进事迹

粟宝珍先进事迹

雷锋同志曾说过:“一个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应该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共产党员就像钉子一样,组织把你安排在哪个岗位上就必须永不生锈,闪闪发光。从事律师工作20多年,粟宝珍同志始终坚持共产党员人的理想信念,服从组织安排,顾全国家的工作大局,不畏权势,仗义执言,依法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粟宝珍同志1985年7月起在湖南省司法厅工作,先后任省律师协会业务部主任、省律师协会副秘书长。1988年开始从事律师工作,粟宝珍同志承办各类案件数百件,先后为湖南省信息产业厅、五凌电力有限公司、湖南物资产业集团(其中亦为南方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法律服务)、长沙房产(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湖南高岭建筑公司等大型企事业担任常年法律顾问,先后为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等各大省级金融机构长期提供了专项法律服务,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数千万元。目前,粟宝珍为国家一级律师,担任湖南云天律师事务所主任、全国破产清算业务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律师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委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律师系列高级技术职称评委会评委、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以及湖南大学兼职教授等。

一、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改革创新

粟宝珍同志自从事律师工作以来,始终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放在第一位,始终遵守高尚的律师执业道德。他深知,一个党员在本职工作上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为群众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作为律师事务所的主任,粟律师始终如一,兢兢业业,将对法律的遵从以及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保护化作工作的动力。

在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粟律师始终将勇于改革创新具体落实到实践当中。在当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中,积极倡导并实践在打造律所品牌的同时,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工作服务水平、促进事业科学发展为主题,深入开展注重道德修养,争做行业模范;注重业务水平,争做行家里手,注重服务奉献。

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衡量党的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怎么样,经常地、大量地反映在本职工作上,落实到一个党员的本职岗位中。粟宝珍同志做为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在律师党建工作中,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党支部在律师所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律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相继发展了新党员,培养了入党积极分子。

粟律师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五不准”执业纪律、实现“三零”目标和落实“三个一”实事情况。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带头依法诚信尽责执业、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回报社会、加强律师事务所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组织党支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全所律师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律师工作的社会影响。

三、无私奉献,坚决捍卫法律尊严

依法办案是律师工作的立足之本,忠于事实和法律,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维护法律尊严是律师执业的基本职业道德。粟宝珍就是本着这样一种信念,以其高尚的人格捍卫着法律的尊严。

作为一名成功的律师,一个在律师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的老律师,带领的是一个近百人的律师事务所,肯定是付出了无数的心血的。粟宝珍同志每年三分之二左右的时间都在外出办案,许多节假日都是在工作中度过。他曾经为了办案,不顾刚做完手术的身体,就投入了律师工作当中,为当事人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他曾经无数次为了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维护,挑灯工作,以所为家。他也无数次因为当事人的权益受到侵害,义愤填膺,慷慨陈词。

四、心系青年律师,培育一流团队

在律师行业,一般老资格的律师,经常忙于自己的业务,搞创收,很少关注青年律师成长。而粟律师认为,每一个青年律师,只要素质高、工作积极努力,就是棵好苗子,未来是充满希望的。因此,在湖南云天律师事务所,在粟律师的带领和倡导下,关注青年律师成长写入年度工作计划中,作为湖南云天律师事务所的年度重点工作在开展。

近年来,一系列针对年轻律师的培训学习以及案件讨论活动在云天律师事务所开展得红红火火。大家通过日常办案,再加上培训学习,纷纷感觉到自身能力的提高,遇到很多案件也得心应手起来。令粟律师感到欣慰的是,有很多青年律师,通过参加所里开展的一系列培训计划,渐渐成为律师事务所的骨干精英,向更高的方向在发展。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驰骋律坛二十载,粟律师收获了许多荣誉,因工作业绩突出,粟律师曾荣立“个人三等功”、“优秀共产党员”以及“优秀律师”等诸多荣誉,在他的带领下,湖南云天律师事务所荣获“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的称号。同时,粟律师得到了当事人以及同行的尊重和充分肯定。日渐精深的法学知识,执着进取的工作热情,服务大局的工作作风,以维护和谐社会为己任的决心,必将为粟律师赢得更加璀璨的明天。

第14篇:龚全珍先进事迹学习体会

龚全珍先进事迹学习体会了解了龚全珍老人的先进事迹,让我很受感动,龚全珍老人淡泊俭朴了一辈子、情注教育了一辈子、无私奉献了一辈子,如今她已九十高龄。然而,她关注社会、帮助他人的脚步没有丝毫放缓,这些早已在岁月的流转中成为她的习惯和本能。

龚全珍老人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选择回乡与乡亲建设共同的美好家园;她坚守着革命前辈优良传统,更孜孜不倦地将其传播到青少年中间。

这位衣着朴素、精神可敬的老人。她用自己的品格和信仰书写了爱与奉献的生命长歌,但龚全珍老人却谦逊地说:“我没做什么啊,作为一名老兵、一名党员,我做得还不够。”

是啊,龚全珍老人给这个以物质为基础的社会一个大大的感叹号,老人已是年迈之年,却让年轻的你我相形见绌;老人的生活固然简谱,但是内心世界却是常人无法比拟的丰富;老人的话语极其平凡,但是老人的事迹却让人心潮澎湃。

龚全珍老人的一生,是石油报国的一生。他以崇高的人格立世,给身边人带去温暖的力量。他以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表率作用,为新世纪的你我带来了无法抗拒的感动。龚全珍老人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追求和高尚境界,体现了一名人民教师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践行了当代人实现“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观。

2014年4月8日

第15篇:龚全珍同志先进事迹

龚全珍同志先进事迹

龚全珍龚全珍 (1923—)女,山东烟台人。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国少将甘祖昌同志夫人。1957年跟随丈夫回到了江西莲花县老家,扎根山区当“农民”。1961年,龚全珍到同乡的任南陂小学校长。此后一直无怨无悔在江西莲花山乡,投身教育,爱心奉献。

龚全珍既是开国少将甘祖昌的夫人,又是莲花县琴亭镇金城社区的一名年逾90、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这位平凡朴素而有着坚定信念,充满活力的长者,发扬着甘将军“联系群众,一心为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至今还依然活跃在老百姓中间,关心社区的和谐发展,帮助身边的困难群体,关爱下一代的教育成长,倡导新风文明。人们敬重她,爱戴她,深切地感受到她身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

退休不忘为公志

龚全珍是甘祖昌将军的夫人,甘将军一心为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在她身上熠熠生辉,成为她的人生信仰和永远的活力。同时,龚全珍又是社区的一名老党员,永葆本色,永不掉队,服务和谐社会的奉献情怀在她身上永放光芒。

为营造和谐温馨的社区发展环境,传承甘将军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优秀传统,调动社区党员和群众创先争优,2011年,琴亭镇金城社区筹建“龚全珍工作室”,邀请她担任辅导员,她愉快地答应,并勉励社区工作人员:“社区要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并开展好新时期传统精神的宣传活动„„”社区人员深深感受到将军夫人的真挚情感。担任社区辅导员期间,她一丝不苟,语重心长,真情流露地谈自己的革命信念,讲述甘将军不谋私利,一生为党、为人民作奉献的感人事迹,并勉励社区同志要珍惜大好时光,搞好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服务。

在她的勉励下,社区创新管理机制,建立了“1365”社会管理新模式,提出了“温馨社区、和谐家园”的服务目标,定期为社区党员、居民和困难家庭开展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教育和扶贫济困慈善活动,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排忧解难显真情

甘祖昌将军勤俭节约、热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好传统在龚全珍身上得到发扬光大。离休后,龚全珍自己日子过得很节俭,衣着朴素,粗茶淡饭,从不乱花钱。但对帮助他人,却尽其所能,热心帮助。

龚全珍经常帮助社区居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困难家庭的思想、生产和生活。社区居民贺丙才想创业走上致富路,可创业途中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此坚定创业想法出现了动摇。在了解到情况后,龚全珍主动与其开展谈心和思想辅导,增强了他的信心,最终,贺丙才克服了困难,并担任社区支部副书记,在龚全珍的影响下,贺丙才牵线搭桥,帮助近十名社区居民创业致富。社区困难居民彭云娥,体弱多病,家境困难,龚全珍主动与其结对帮扶,并多次上门与其谈心,送去慰问品,并勉励她战胜困难,在她的鼓励下,彭云娥生活非常开心,并参加社区门球队,带领数十名社区居民开展门球比赛活动。困难居民彭秋仔,在龚全珍的帮助下,从事家庭炊具的修补生意,逐渐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社区青少年朱洪峰,困难居民周春燕,龚全珍经常关心她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经常送去学习用品,帮助她们克服困难,树立生活信心。

她不仅自己这样做,还告诫女儿甘公荣,爸爸一生都在为老百姓做好事,要好好向他学习。女儿甘公荣继承和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经常向社区困难居民伸出援助之手。龚全珍认为:祖昌留给她的最大财富是精神财富,心里总是装着大家,回乡当农民以来,用自己工资建设农村,有生之年一定要将这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

满腔热情扬精神

龚全珍时时刻刻关心社区党员干部、青少年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自担任社区辅导员后,每年为琴亭镇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讲党课。

在辅导工作中,龚全珍推行了“讲、观、作、学、谈、行”服务内容,通过讲一堂党课、观一个基地、作一次辅导、学一句名言、谈一番感受、行一次慈善等活动,建立起龚全珍工作室的长效服务机制。在为琴亭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讲的党课中,龚全珍总是热心参与,耐心辅导,并带领新老党员到一枝枪纪念馆、列宁学校参观学习,提升思想境界。

在辅导党员干部和社区居民的同时,龚全珍还经常深入到中小学校,为青少年作革命传统的教育报告,讲述老红军的优良传统,模范人物的事迹等,关心青少年和思想、学习和生活,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向琴亭镇教育基金会捐款1000元,每个月从工资中拿出500元捐助科普书籍,供社区青少年阅读。“龚全珍工作室”建立以来,龚全珍共组织开展讲党课、参观活动、思想辅导、走访慰问等30余次,参与学习教育活动人次650余人,让社区党员和居民接受了生动的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为构建和谐温馨社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树立新风促和谐

岁月沧桑,龚老已是耄耋之年,但其一言一行,仍然在为社会和谐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龚全珍既是开国将军夫人,同时,又是社区和谐发展的一份子,她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街坊邻舍。

龚全珍与甘祖昌将军育有4个女儿,现在与第3个女儿甘公荣生活在一起,如今在家还始终坚持读书看报、看新闻、写日记,努力营造社区讲学习、重文化的良好风气。她与左邻右舍相互关照,融洽相处,营造了明礼诚信、团结友爱的公民道德。同时,龚全珍热爱保健养生,懂得顺应春夏秋冬四时变化,按照自然规律养护好身体,天气晴好时,约邻舍去一枝枪广场散步,与邻居一起练香功,倡导健康科学的生活,营造了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

在新时期,追寻红色记忆,传承优秀传统,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是全社会共同的心愿。龚全珍老人作为开国将军夫人,又是一位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坚定信仰的典范,这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淡泊名利、一心为公”的精神,是将军夫人永恒的坚守。

发挥余热

龚全珍这位社区老党员,其服务和谐社会的奉献情怀令人感动。为营造和谐温馨的社区发展环境,调动社区党员和群众创先争优的积极性,琴亭镇金城社区邀请龚全珍担任社区辅导员,她愉快地答应了。在为社区党员作辅导时,她语重心长地谈自己的革命信念,讲述甘将军一生为党、为人民奉献的感人事迹,并勉励社区同志要珍惜大好时光,搞好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服务。在她的勉励下,社区创新管理机制,建立“1365”社会管理新模式,提出了“温馨社区、和谐家园”的服务目标,并不断改善服务条件,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2]。

展现大爱

离休后,龚全珍生活上很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却尽己所能帮助他人。家境贫寒的社区党员刘青松体弱多病,龚全珍主动与其结对帮扶,并多次上门看望,捐款捐物,让他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社区里的一个困难家庭中就读中学的女孩面临辍学,并不宽裕的龚全珍毅然资助其2000元,使得这名学生顺利完成初中学业。老人还告诫女儿甘公荣要向她父亲好好学习,为老百姓做好事。甘公荣向社区李利平同学伸出救援之手,随后,又寻找了一名父亲残疾、母亲弱智的家庭为扶助对象。龚全珍认识的一位孤寡老人赵婆婆年事已高,生活困难,她定期为其送去大米、面条、食用油、猪肉。赵婆婆身体不好时,龚全珍还拿出自己的钱让赵婆婆去看医生。龚全珍认为:甘祖昌将军留给她的最大财富是——心里总装着百姓[2]。

心系教育

龚全珍关心下一代成长,热心为青少年开展理想信念和传统教育,应邀担任社区辅导员,并悉心照料留守青少年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当龚全珍发现部分留守青少年存在挑食等坏习惯后,她接连三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把甘将军在长征路上没有食物,每天只能用八粒蚕豆充饥,最后胜利完成任务的经历,编写成一个“八粒蚕豆过草地”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教育他们要珍惜粮食。同时,龚全珍帮助成立了校外活动小组,讲述将军自愿解甲归田的故事。在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龚全珍发动老同学、老朋友,全家老少一起搜集近百幅漫画作品,制作了“鲜红的红领巾”等漫画,教育启迪青少年。龚全珍每年都定期抽出时间,进社区向青少年宣传优秀文化,讲述老红军、模范人物的事迹等,并向琴亭镇教育基金会捐款1000元,她还每月从工资中拿出500元购买科普书籍,供社区青少年阅读[2]。

社会评价

她是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又是江西萍乡莲花县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她已是91岁高龄,有着60多年党龄;她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选择回乡与乡亲建设共同的美好家园;她坚守着革命前辈优良传统,更孜孜不倦地将其传播到青少年中间。龚全珍,以崇高的人格立世,给身边人带去温暖的力量。

永葆本色,是甘祖昌将军生前嘱托,龚全珍坚守的是一份爱的信任;永葆本色,源自革命老区的血脉情谊,龚全珍坚守的是一份返璞归真的赤子情怀;永葆本色,源自她饱经风霜的人生阅历,龚全珍坚守的是岿然不动的品格准则;永葆本色,源自她自觉的党性高度,龚全珍坚守的是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崇高使命与坚定信念。

使命不是空谈,信念不是高蹈。龚全珍不但多次捐款救灾、资助贫寒学生、帮扶困难家庭,用点点滴滴的爱滋润乡里,而且有着更大的担当,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创新社区管理机制、致力革命老区教育事业,将个人的精神力量不断壮大成一种风气。龚全珍以实际行动作出榜样:使命应该落到实处、细处,信仰更可以是温润的、具体的、可感的。先进,而又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有着不懈的活力,龚全珍有着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和高尚情怀,一生践行着共产党人的使命与信念。

信仰与精神的力量曾经鼓舞着革命前辈夺取胜利,龚全珍是这份光荣革命传统的当代护旗人,满腔忠诚,臻于隽永。龚全珍以其感人事迹,向人们展示了党性的温度,也展示了革命传统的当代特色与信仰力量的新高度。这份信仰仍然鲜活生动,慰藉社会,激励社会,仍然是社会道义的准心,仍然是一股可贵的精气神,给予人们感动、勇气和信心。

向龚全珍致敬。

第16篇:学习黄业珍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黄业珍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上安小学

2012年2月13号上午,我镇召开了全镇教师大会,在会上我们学习了黄业珍同志的先进事迹。在深入学习黄业珍老师的先进事迹后我思绪万千,感概良多。

黄业珍老师在乡村教学岗位上一干就是28年。在这28个春秋里,她也面对过外出转行发财的机会,也有过到好一点条件学校教学的机会,但是因为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对农村留守学生的“爱”。她选择了留在这片养育了她的土地上默默培育祖国的花朵。28年的坚守,靠的是什么?

我想,我只能用热爱祖国,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来回答。 热爱祖国,有的老师觉得很遥远,也有的老师觉得那是一个形式的词,在每一年度的工作总结与考核上,很多人都会第一句话就是写“热爱祖国”。但是你会想过什么才是热爱祖国?学习黄老师,我明白了只有在教育教学的岗位上乐学乐教,坚持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次上课;坚持备好每一次课,改好每一次作业就是热爱祖国。

爱岗敬业。教育教学的岗位面对的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一群成长中的幼苗。在教育的岗位上要甘于守住引诱,耐得寂寞。要知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只有用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教育服务中去,才是爱岗敬业的表现。

同时,在学习黄老师的事迹中,我的课脑海不时闪过这样一个词——爱。一个简单的对学生的爱,使她坚持做到心中装满了每一个学生。学生生病了,她领学生打针买药;下雨了,她就给道远的学生煮饭,护送残疾学生回家;讲起学生的成绩,她自豪的微笑,讲起学生的进步,她的幸福溢于言表〃〃〃〃〃〃 她的“爱”字当头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事迹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教育工作的平凡与伟大。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一个教师,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的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是爱的使者,因为“爱”,学 生的成就和幸福成为了自己的收获;因为 “爱” 昔日的学生成为了今天的朋友。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源于教育责任,对于学生的爱也是为了完成教育责任。没 有责任的担当,爱就会只是形式化的,虚假的;同时,没有爱的真诚,责任也就不可能真正的落实,教育任务也不可能完成。因此,我认为:教育必须坚持爱与责任的完美结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黄老师的事迹使我明白今后只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坚定信念,勤奋工作,开拓创新,相信我也会赢得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尊敬和爱戴。在教育中培养学生,同时也成就自己。

第17篇:观龚全珍先进事迹有感

万紫千红随风去,一片冰心在玉壶

——有感于龚全珍先进事迹

“万紫千红随风去,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就是普通教师的高风亮节!我认为,教师应该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颗红心,两袖清风,志存高远,堂堂正正教书,实实在在做人。

学习了龚全珍奶奶的先进事迹,让我很受感动.龚全珍奶奶是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1957年,龚全珍奶奶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随甘祖昌离开都市回到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参与家乡建设。县文教局安排她在坊楼乡九都中学任教,此后便扎根这片红土地上,几十年如一日,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龚全珍奶奶淡泊俭朴了一辈子、情注教育了一辈子、无私奉献了一辈子,如今她已九十高龄。然而,她关注社会、帮助他人的脚步没有丝毫放缓,这些早已在岁月的流转中成为她的习惯和本能。

这位衣着朴素、精神矍铄的老人。她用自己的品格和信仰书写了爱与奉献的生命长歌,但龚全珍奶奶却谦逊地说:“我没做什么啊,作为一名老兵、一名党员,我做得还不够。” 是啊,龚全珍奶奶给这个以物质为基础的社会一个大大的感叹号,奶奶已经耄耋之年,却让年轻的你我相形见绌;奶奶的生活固然简谱,但是内心世界却是常人无法比拟的丰富;奶奶的话语极其平凡,但是奶奶的事迹却让人心潮澎湃。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看到龚全珍奶奶的事迹,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人们常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燃烧的蜡烛”,教师是“人梯”,

教师是“永不枯竭的自来水”, 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完善了自己。这种精神,这种品质,完完全全的在龚全珍奶奶身上得到了诠释。我们要向龚全珍奶奶学习,学习她坚定信念、永葆本色的坚强党性;学习她服务群众、一心为民的质朴情怀;学习她忠于职守、矢志不渝的执著追求;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学习她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春种秋收,春华秋实。我们是春天播撒种子的人,我们心中有着秋收的期盼。有谁能像我们一样,天天面对的是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一双双晶莹的眼睛,一颗颗透明的心,有谁能像我们一样,一举手,一投足,一丝美丽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切的话语,就能拨动一根根美妙的心弦,就能带给他们无限的欢乐?

我们要在龚全珍的先进事迹的感召下,自觉践行在榜样的力量和影响下,鞭策自己,鼓舞自己,自觉践行高尚的师德风范,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加强师德师能修养,不断提高业务技能。

第18篇:龚全珍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龚全珍同道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向榜样看齐

近来,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龚全珍老人先进事迹的高潮,我通过报纸、电视进行了粗浅的学习。龚全珍老人不是一个高大全式的不可企及的榜样人物,更像是我们身旁的一名和蔼可亲的热情老奶奶,她从不以将军夫人自居,只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通过龚全珍老人这面镜子,对比自己,我觉得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学习龚全珍坚取信念、执着事业的精神。龚全珍老人总是记得甘祖昌将军说过的话,活着就是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怀着这样的信念,龚全珍老人不怕工作环境的艰苦,一心一意扑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上,她把教育工作当作一份事业来做,即使是退休以后也仍然如此。我们要学习龚全珍老人这类对工作的认真和对事业的执着,不管在哪一个岗位上,都要心存对事业的畏敬感和责任感,努力工作。

第二,要学习龚全珍节约勤俭、艰苦朴素的作风。龚全珍老人对自己很节俭,但对有困难的群众,总是倾囊相助。故乡人说,龚全珍就是一块金字招牌,我们都服龚全珍,都认龚全珍。我们学习她的节约勤俭不但要体现在生活中,更可以体现在勤俭时间、进步效力上。学习她的艰苦朴素,就应当不怕吃苦,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不空谈、不虚饰,老老实实做人,脚踏实地干事。

第三,要学习龚全珍不断学习、传递正能量的豪情。龚全珍说,学习是一生的事情。她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就要储备一桶水。生活入耳到悲观言论,龚全珍就会把亲身体会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摆事实、讲道理,消除一些党员的悲观情绪,鼓励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看到这些,我不由扪心自问,自己是否是常常以工作紧张为借口放松了学习?作为一位从事宣传思想工作的党员,有无做到以宣传党的政策,传递社会正能量为己任? 龚全珍老人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太多了,我会继续学习龚全珍的先进事迹,对比本身查找不足,改进进步,向榜样看齐。

教师学习龚人珍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龚全珍是开国少将甘祖昌的夫人,又是萍乡市莲花县琴亭镇金城社区的一位年逾90、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

龚全珍同道将其丈夫一心为公、忘我奉献、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在她身上熠熠生辉,同样成为她的人生信仰和永久的活力。带着丈夫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不劳而获。的嘱托,她放弃将军夫人的优越待遇,扎根山村一生,放弃条件好的学校到条件差且偏僻的小学任教,且一干就是13年,全心全意扑在教育上。担任社区辅导员,展开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活动50余场,参与居民思想辅导40余次。在她的勉励下,社区建立了1365社会管理新模式,提出了温馨社区、和谐家园的服务目标;定期为社区党员、居民和困难家庭展开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教育和扶贫济困慈善活动。

第19篇:学习黄业珍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我行,为了村里孩子的明天!”她坚守了26年——

学习黄业珍教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1984年的一个暑假,身为该校老师的父亲嘱咐她:“女儿啊,我退休后,这里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可是没人愿意走进这座深山,你来当老师行不行?”见父亲对她抱有期望,她犹豫片刻后对父亲说了两个字:“我行!”当年9月,她走上讲台,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

教书育人,事必躬亲。一直以来,黄业珍将这八个字牢记在心里,把学生视为自己孩子一样呵护。山区的学生,家里的经济条件比较差,且多数为留守儿童,多年来,黄业珍在教学和生活上给予孩子们细心的照料。学生生病了,她领学生打针买药;下雨了,她就给道远的学生煮饭,护送残疾学生回家,这些事在山区小镇被传为佳话。

山村小学教学设备比较匮乏,为了让孩子们打牢基础,黄业珍用毛笔抄写下乘法口诀表、生字表、背书表并精心裱糊在教室的墙壁上。这样孩子们一抬头就能看到,每天看几遍,基本上就记住了,让孩子们从小把基础打牢,以后的学习就轻松了。

2005年,她母亲因病去世,出殡当天,她年仅15岁的独子溺水身亡。接踵而至的打击,导致她丈夫没过多久又精神病复发,常在村里闹事,如今仍在依靠药物维持治疗。为此,她曾几度想寻短见,然而每每想起在父亲面前承诺的那两个字,想起学校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她又仿佛看到活下去的意义和勇气,于是走上讲台继续执教。

现年40多岁的黄业珍,从1984年至今,一直在边远山区小学北流市六麻镇上合村小学水表分校担任老师。27年来,她处变不惊,克服重重困难,舍小家顾大家,始终坚守教学一线,谱写着忠诚、坚韧、奉献、爱生、感人的人生乐章,诠释着对党、对教育事业、对人民的无比忠诚和热爱。各级、各种媒体,对黄业珍事迹作了深入宣传报道。2011年12月,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周新建,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梁海萍,分别对学习宣传黄业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玉林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常官高度评价黄业珍:“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正视困难、勇于挑战,默默耕耘、无怨无悔。”

通过学习优秀教师黄业珍的先进事迹。我看后深受感动,深深地体会到优秀教师的事迹平凡又伟大,感人的事迹催人泪下,她的事迹动人、令人感动,值得学习和深思,她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应该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学习他们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业,献给我们学校的学生们。

其次,要热爱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会以优秀教师为榜样,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爱不应该是挂在嘴上,也不应该是肤浅的凡事包办,而应该深入到思想落实在行动上。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我们有责任把学生教育好、保护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爱护下和教育下健康的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崭新的精神风貌,向优秀教师那样努力工作,不求索取,以奉献为荣。积极进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探索,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对他人宽容一些,多与人为善,与己为善。做到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脚踏实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立足自己的岗位,努力工作和学习,以实际行动为我们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20篇:学习蒋国珍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无私的奉献

——学习蒋国珍先进事迹有感

“一个人不光是活着的时候要幸福,死的时候还要幸福。我们的生命不是靠肉体生命,而是靠精神生命。我死了以后,如果我的精神还存在在的话,那是非常幸福的。”

——蒋国珍语

听到这样的话,心想,这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什么精神让他幸福,甚至死后如果精神还存在的话,都会觉得非常幸福?答案是——蒋国珍和他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习蒋国珍老师的先进事迹,上查阅有关蒋国珍老师的文章、视频等,让我走进了一位心怀国家、心怀孩子,拥有无私的奉献精神的,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老教师。 江西电视台都市现场栏目曾采访报道过蒋国珍老师,这样评价蒋国珍老师:“蒋国珍,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他本可以丰衣足食,但是他却偏偏要散尽家财,与其说他是在用自己的爱心帮助一个又一个孩子,还不如说是他在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我们整个社会,他的行动也在丰富着我们人生的意义。”蒋国珍老师是我市渝水区罗坊镇一名小学离休教师。近30年来,他资助、奖励学生达2万人,累计金额20余万元,超过他离休工资的总和。他个人生活却过得异常节俭,甚至连开荒种地所得的收入,也被其“挪用”于资助学生。

是什么信念支持着他做出这样在旁人看来类似“傻瓜”才会做的事呢?是一名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是一名教师对孩子倾注的无私的爱。 蒋国珍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没有能力带领群众搞经济致富,惟有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捐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农村困难学生,让他们多读书、多学知识,长大后有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共产党员,心中装满了党的事业,装满了人民群众,惟独没有自己。多么崇高的境界,多么伟大的人格,从蒋国珍的言行中,我们读懂了一名农村共产党员朴素感人的情怀。 蒋国珍说:“人很快就衰老、死亡,我们的精神是很长的,把心灵寄托在学生身上,就会过得更快乐,寿命更长。”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教师,心中装满了教育事业,装满了与自己无亲无故的孩子,惟独没有自己。多么崇高的境界,多么朴实的人格,从蒋国珍的言行中,我们读懂了一名农村教师无私奉献的情怀。

我们学习蒋国珍老师,无需像蒋国珍老师那样“自虐”自己,但我们可以学习蒋国珍老师那无私奉献的精神,像蒋国珍老师那样,将我们的热情奉献给教育事业,将我们的爱奉献给孩子们。

教育工作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实践过程,人们极难在短时间内见到教育劳动的成果。这就要求我们心中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育理念,心系学生,做到无私奉献,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善于从本职岗位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毕生献给教育事业,献给学生。就像一粒种子,要经过播种、浇灌、收割„„才能变成碗中香喷喷的米饭。教育学生也是一样,如果只是播下了目标,不再继续浇水,不去收割,那么永远都不会有收获。

蒋国珍,其实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教师,但是,他却做了值得大家称颂的事,从这些朴实而又崇高的事中,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才叫真,什么才叫无私,什么才是奉献。最后,用友“心平”的话结束此文:

“蒋国珍的境界,不是人人可达,也无需众人皆达,但作为一个参照系,一盏明灯,却很有必要。当我们迷失方向时,抬头看看蒋国珍,于我们的人生,于我们的心灵,于我们的社会,于我们的国家都大有裨益。”

《高平珍先进事迹.doc》
高平珍先进事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