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学双比女能手先进事迹

2021-01-15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双学双比女能手先进事迹

双学双比女能手先进事迹

——河街村 焦喜先

今年50岁的焦喜先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也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党的富农政策的引导下,通过多年的努力拼搏,终于成为全村公认的致富能手,她能够取得如此的成绩无不饱含着创业中的艰辛、勇于拼搏和年轻有为的创业精神,通过她的努力,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但自己生活好了,却忘不了一部分村民还处在贫困之中,一心只想帮助大家共同富裕起来。

一、致富路上不忘众乡亲,扶贫济困共同富。

焦喜先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因为兄弟姐妹众多,家庭不富裕。穷则思变,踏入经商之路才能改变命运的想法在脑海中形成,于是贷款开了一个纸袋厂,一年下来,收入还很可观,两三年后,在外面经常出差的她看到汽配行业的形势很好,就转行开起了汽配厂,通过几年的努力,经济效益还不错,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在创业的路上终于看到了一丝光明。 焦喜先经常说“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她总是毫不保留的向别人传授自己的致富心得,每当邻里生活上有困难时,她都主动上前帮助,并引领他们走上致富。

二、积极参与村中公益事业。

这几年,每到九九重阳节那天,凡是60周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去领5斤鸡蛋,这都是她捐的善款。还有就是只要谁家有困难,只要和她说一声,她都伸出援助之手,尽力量帮助他们,所以她在群众中威信极高。

三、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感召下,焦喜先是一个农家女发展成为群众公认的女能手,一是靠党的富民政策,二是靠自己的拼搏和刻苦努力、大胆创新的创业精神。以她实干、苦干加巧干的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带动更多的村民走向共同富裕之路。

她不但具有中国传统妇女朴素和勤劳的美德,更具有新时期农村妇女的精明能干和开拓进取精神,有着灵活的经济头脑,在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敢干、敢想、敢拼,只要认准的事,不管有多少困难,必做到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她就是焦喜先,河街村一组村民,一直带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克服重重困难,走出了她的成功之路,从而带领了更广大的人走上了富裕之路并朝着这样一个目标不断地前进着。

推荐第2篇:“双学双比”活动女能手先进事迹

今年50岁的**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在党的富农政策的引导下,通过多年的努力拼搏,终于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她经营的吊瓜食品有限公司,年获利120万元,还带动在家3000多妇女从事吊瓜产业经营活动,2008年,创产值1000多万元,有效的促进了农村妇女增收致富,这里无不饱含着创业的艰辛、勇于拼搏和年轻有为的创业精神。

一、自强自立,艰苦创业。随着经济发展,她也和大多数农村妇女一样,和丈夫一起外出打工,在工厂做过小工,干过家政,后来年经越来越大,做体力生活力不从心,也挣不了几个钱,在她42岁那年,她和丈夫一起回到了山区老家,看着乡山多、荒田多,人均耕地少,农民的人均收入低等到现象,她想如何靠山吃山,变荒山为宝山,增加收入。后来一次偶然机会,发现吊瓜子不但经济效益好,而且清肺、化痰、止咳、润肠、通便等功效,又可以利用荒田,荒地,也很适宜时下休闲食品。她就想建立一个吊瓜为主的食品有限公司,在各级妇联组织的帮助下,于2000年,用120元钱从长兴买了1斤吊瓜子,自已培育出200株苗,发动全村姐妹、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在山上进行大面积种植,当年有的姐妹收入800元,有的300元不等,虽然不多,但是给山区的姐妹带来希望。2004年,在前杨村建立了首个“妇字号”农业专业合作社。

二、引进品种,扩大规模。为了加快发展步伐,2005年她又开始自已进行炒制,在各级妇联的帮助下,她用小额贴息贷款购买了炒制机器、包装机器、建起厂房等设备,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建立起了3000余亩“双学双比”科技示范基地,为各村农妇免费提供种子和技术,从而带动了周边近3000户农妇种植吊瓜,她还与前杨、山头郑、下杨、下辽、永和、下汤等18个行政村农妇签订收购合同,直接为农妇实现增收400万元,户均增收5026元左右。同时,她也积极提倡节能减排,洗剥出来的吊瓜皮统一回收,晒干,并修建了污水处理设施,促进农村的循环经济。

三、打响品牌,拓宽渠道。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她带领各示范基地姐妹多次到上海、杭州、椒江等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倾听大家对吊瓜子的意见和建议,引进和更新各种设备,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实行产品统一包装、统一品牌销售、强化板块经济效应,逐步向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发展。通过企业qs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提升产品质量。利用参加各类农产品促销活动,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并成功打入省内外86家超市。

四、致富不忘本,带动一方村民。村民们看到种植吊瓜获得了成功,纷纷跟着一起种植吊瓜。

致富不忘乡亲,她热心为村民传授自己所学来的经验,在开始种植时,认真指导大家培育、种植、肥料等,甚至还拿自己培养的种子给村民种植。在育苗、播种时,积极引导村民掌握各个操作细节。对村民的请求,她也总是有求必应,平时村民遇到有种植方面的问题,找到,她总是耐心地教授种植经验。经常到村民瓜田现场指导,晚上有空总是去到吊瓜种植户家中座谈,了解情况,与他们一起交流种植经验。

在她的示范带动和帮助下,乡前杨村吊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目前,2008年该村种植吊瓜面积近1000亩,同时带动全乡种植吊瓜达3000多亩。为村民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

推荐第3篇:双学双比女能手

养致富牛 圆小康梦

----记翟家所乡焦河村焦河社养殖女能手梁喜玲

(李俊杰)

在翟家所乡焦河村有这样一位妇女,年仅40,身材瘦小,弱不禁风。但她具有中国传统妇女朴素和勤劳的美德,更具有新时期农村妇女的精明能干和开拓进取精神,有着灵活的经济头脑。在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敢想、敢干、敢拼,只要认准的事,不管有多少困难,都坚持不懈、排除万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她就是当地致富带头人梁喜玲。

年轻时的她,由于家境贫寒,未能完成初级教育就辍学了,从而走上了回村务农这条道路。虽然她告别了学生时代,但她对书本文化的兴趣始终没有丝毫减弱,空闲时候,总是想法找来各类书籍丰富业余生活。没有文化程度的她,总是不甘心,难道她就这样平平庸庸的度过一生吗?没有,她不但没有抱怨自己出生在这样一个贫困家庭,反而是这样的贫困激起了她创业的斗志。她逐渐意识到依靠传统的务农致富希望渺茫。经过认真考察,她发现焦河村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臵非常适合发展养殖业。于是,在2010年4月她决定把发家致富的目标投向肉牛养殖。

目标确定后,梁喜玲立即同丈夫考察了其他地方的规模养殖户,在农家书屋和县乡畜牧部门认真学习了养殖技术,预算了养殖经费,设计了一套养殖方案,积极筹资,修建高标准牛舍一排,购进牛犊5头进行育肥。她还综合考虑了饲草料的来源,如何防病驱虫和科学饲养等问题。在缺乏规模养殖经验、技术的条件下,她购买养殖方面的书籍认真学习,向有经验的养殖户虚心请教,到外地考察市场行情和养殖技术,逐年踏入规模养殖行列。

经过一年的发展,面对肉牛养殖经济效益好的市场行情和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草畜产业提升年”活动的政策机遇,她积极调整思路,由以前的专门育肥转向自繁自育,再次扩大养殖规模。在政府贴息贷款的支持下,先后投资5万元修建高标准暖棚牛舍2排,一次性引进基础母牛10头,进行自繁自育,并联系兴强肉牛厂,保证了销售渠道,形成了繁育、牛犊育肥一条龙的养殖模式。她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技术要领,狠抓管理,确保质量。在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使她的肉牛养殖得到顺利发展。2011年,她家通过肉牛养殖实现收入3万元。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通过肉牛养殖致富的梁喜玲并没有把目光狭隘地停留在自家的事业上,她还没有忘记尚未脱贫致富的其他乡亲们。于是,她根据自己的创业经考察了其他地方的规模养殖户,在农家书屋和县乡畜牧部门认真学习了养殖技术,预算了养殖经费,设计了一套养殖方案,积极筹资,修建高标准牛舍一排,购进牛犊5头进行育肥。她还综合考虑了饲草料的来源,如何防病驱虫和科学饲养等问题。在缺乏规模养殖经验、技术的条件下,她购买养殖方面的书籍认真学习,向有经验的养殖户虚心请教,到外地考察市场行情和养殖技术,逐年踏入规模养殖行列。 验,帮助乡亲们共同寻找致富之路,为大家出谋划策。在她的带动下,焦河村的养殖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起,规模养殖户由2010年的10家迅猛发展到2011年的86家,该村一跃变成了养殖大村。为全乡的规模养殖带了好头。据统计,在她的带动下,2011年有13户贫困家庭通过养牛脱贫致富。目前,全村牛饲养量达到321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00元,较2010年增长18%,净增600元。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人谦逊、热心的梁喜玲在村民中树立了较高威信,深得群众信任,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较强的号召力,在焦河乃至全乡的农村妇女中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为本村的经济发展、各项事业的建设积极建言献策,为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尽职尽责。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有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相信梁喜玲的养殖业会更加辉煌。

推荐第4篇:双学双比女能手事迹材料

是县汪湖镇方正纺织公司副总经理,十几年来,她与丈夫白手起家,先后开过饭店,卖过服装,承包过水库,经营过企业,一步步将年收入由1万元左右增长到如今的600多万元,成为拥有职工260人、固定资产1200多万元、公司占地面积达100亩的当地农民企业家,并被市妇联授予“双学双比女能手”“巾帼创业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走出家门,用智

慧启动创业的梦想”

1986年,高中毕业后的时培花披上嫁衣,在亲人的祝福声中,与同在一个乡镇的王贤中喜结连理,两年后生下儿子,当时丈夫在镇卫生院工作,有一份固定收入。邻里亲人都羡慕她有一个知冷知热的丈夫和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按理说,她应该满足于这种相夫教子的安稳日子。但一次偶然机会,她与丈夫到潍坊探亲,亲戚说的一番话,触动了她:“你们两个都是高中生,难道就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难道不想创一番事业吗?”回家后,她反复思量,是啊,如果一辈子靠丈夫打工和经营2亩土地,何年何月才能熬出头?于是,她到镇上转悠了几天,结果发现镇驻地餐饮业很网少,她又处在206国道上,何不出点钱发展餐饮呢?因此,她反复与丈夫思量,动员他辞去了工作,于1992年东挪西借2万余元,在206国道北边盖起了一处200平方米左右的2层小楼,借镇党委建设十华里商业走廊的机会,搞起了饭店经营,虽然最初她也获得了不少的利润,但由于厨艺不过硬、品牌菜打不出,她于1995年关闭了饭店,改行卖服装。随着服装行业的相继兴起,加上乡镇人员的消(来源:好范文 http://www.daodoc.com/)费水平较低,一年到头除去各项费用所剩无几。

就在她四处考察,准备另转行业的时候,丈夫从朋友处得知,镇淮河水库公开发包,她迅速凑足10万元,竞得了水库的承包权。淮河水库是墙夼水库的西半部分,总共300亩,每年平均放养鱼苗5万尾。当时水库管理混乱为防止成鱼被盗,她全家搬到了离水库不远的三间简陋的房屋里,又聘请了三名人员,日夜轮流看守水库,其中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但她一步步的都熬过来了。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当年年底她就获得了60多万元的收入。随着水库管理的一步步正规,她的生活也逐渐改善,买上了轿车,新盖了100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她用双手和智慧启动了成功创业的梦想。

“勇挑重担,用行动诠释女人的坚强”

她的生活改善了,日子稳定了。亲友们都说她该知足了,但看到附近村庄有那么多的闲散人员无收入,为他们找一条就业路子的信念在时培花心中陡然升起。,她经过多方考察,决定立足汪湖镇是一个产棉大镇、棉纺织业发达、纺织女工较多的优势,成立纺织公司。这一想法的提出,立刻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他们说她既不懂技术又不懂管理,更没有销路,上厂子会把自己搞垮。但时培花主意已定,在镇党委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她出资260万元,购买了60台丝织机,成立了方正纺织公司,解决了60多人的就业难题。厂子建起来了,困难也接踵而至,机器出故障了,她四处找人来修;布织出来了,却没有大的销路......面对困难,她迎难而上,经过多日摸索学习,逐渐掌握了一些管理经验,为此,她们夫妻分了工,丈夫负责跑销路,她在厂子负责后勤、业务、财务等;就这样,厂子里几乎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工人们有的背后议论;“一个女人能干什么!”面对流言蜚语,她没有流泪,也没有退缩,她知道开弓没有回头箭的道理,因此她通过向其他企业老总学,向纺织老干家学,并注意听取职工的意见,与职工交流想法,不以身份自居,不以管理者压人,凭女性特有的细腻赢得了职工的好评,大家同心协力,使企业逐步走出了困境,转入了正轨,产品远销到了江苏、上海等地,保证了职工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时培花的经验足了,步子迈的更大了。,她又投资200多万元,建厂房,买织机,把经营规模扩大到200台,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就在这年,她的经历被拍成新闻在市电视台《今日乡村》栏目里播出。

3月份,随着纺织行业的滑坡、原有设备的陈旧,时培花经多方考察,毅然将200多万元的设备淘汰,重新转行,投资600多万元新上了塑料拉丝编织项目,成为县第一家塑料拉丝产品生产企业,产品主要出口欧美、韩国、日本等国家。此项目的实施,使她盈利可观,不但工人月工资在1500元以上,而且产品供不应求,她又在附近乡镇增设社会加工点13处,年生产编织袋5000吨以上,完成销售收入8200万元,利税780万元。

今年年初,她通过销售点青岛方介绍,与日本株氏会社达成合作协议,计划利用外资600万美元,

推荐第5篇:服装行业“双学双比”女能手事迹

文章标题:服装行业“双学双比”女能手事迹

巧手编织致富路

——记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

***原本是河北省玉田县窝洛沽镇东大街的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十几年来,她凭着对服装行业的热爱和不懈的追求,成为玉田县远近闻名、家喻户晓的服装行业的名人。2003年,***被推选为河北省“双学双比”女能手协会会员。

2005年被评为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

***从小就喜欢服装裁剪,爱美和不服输的天性,决定她在服装行业里能够干出点名堂来。94年,初中毕业的她,开始实施第一步“服装梦想”计划。花了500元钱购置了一台缝纫机以及剪刀、画笔和纸张等用具。凭着她以往从别人那里的学习和观察,她拿起了画笔和剪刀,然而却显得力不从心。***陷入了沉思,心想:看着别人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自己做起来却那么笨拙费劲,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最后,她弄明白自己缺少的是技能和实践。于是她除了购买一些服装裁剪方面的书籍自学外,还去唐山的一个服装裁剪学校拜师学艺。经过刻苦的学习、实践、揣摩,半年以后,她已经练就了一手娴熟的裁剪技术。95年1月5日,“景营成衣铺”在节日的氛围中开张了。

“景营成衣铺”刚开张时,找她做衣服的人非常少,原因很简单,她刚开始干,没人相信她。为了迅速打开局面,她一方面购买了许多裁剪方面的书籍自学,不断提高自身服装制作水平,另一方面让自己的亲戚、朋友作模特,按照服装杂志上新颖的款式,免费精心为她们制作服装。她的亲戚、朋友穿出去后,别人都说比从大商店买的还好,还合身,还漂亮,价格还便宜。一传十,十传百,不到三个月,她的成衣铺在当地已小有名气,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慕名来她的成衣铺做衣服。渐渐的成衣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她一个人已经忙不过来,只好又雇了两名小工。她负责设计服装款式、裁剪,小工专门负责缝纫。

干了几年的成衣制作,***成了远近闻名的“服装名剪”,每年的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已有了几万元的存款,成了当地的富裕户。“双学双比”活动的开展激发了***的创业热情,她看到很多姐妹们致富无门,决心充分发挥自己所长,把自己的裁剪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让更多的姐妹走上致富之路。1993年,她冲破重重阻力,在窝洛沽镇创建了富联裁剪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揣摩服装裁剪技术,并多次赴天津、北京等地参观学习,博采众家之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很多学员都是慕名而来。对参训学员,她手把手地教技术,耐心细致,从不厌烦。10余年来,她根据学员数量及构成特点,每年安排学员培训4—12期,每期1—3个月。她还利用省“双学双比”女能手协会召开年会的机会,和其他女能手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经营水平。从93年至今,富联裁剪学校共培训了4000余名学员,学成的学员有的开了服装店,有的进了服装厂,都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家庭和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更好地开办裁剪学校,***决定实行以企养校。2003年5月,经过精心谋划,她投资80万元建起了玉田县富联布艺商城,地址设在窝洛沽镇区唐通公路东侧。这座商城集服装设计、制衣、制作、教学、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商城。该商城依靠“以信义求发展,以质量保顾客”的经营理念,打造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品牌商城。该商城拥有员工20多人,店面整洁、典雅、分工条理清楚,工作紧张有序。在这里顾客可以学习裁剪,可以定做服装,可以免费干洗衣服,享受一条龙服务。2003年,县妇联依托富联布艺商城,建起了“双学双比”活动示范基地,按照“基地 农户”的模式,形成了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链。近两年,通过招标,***承揽了本县大部分中小学校定做校服的业务,为带动附近姐妹共同致富,***把加工校服的活分发给有一定裁剪基础的姐妹们,姐妹们不出家就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现在经常给她做服装的姐妹就有30多人,每人一年的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今年一年来,***支付姐妹们加工服装费用就达20多万元。***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也带动了本地妇女共同致富。

***富了,但她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回报他人。到***裁剪学校学习的学员,如果是残疾人或者家庭贫困的免收培训费,是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或者下岗女工的半价收费。十几年来,为学员减免学费可达3万余元。每年的母亲节、六一儿童节,她都捐款捐物,亲自慰问。她还先后与10名贫困妇女结成帮扶对子,从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有效扶持,使她们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现在,***的布艺商城已拥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100多万元,成为当地响当当的精品名店,她本人也成为当地的知名人士。***用自己的双手,编织出了幸福生活。

《服装行业“双学双比”女能手事迹》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服装行业“双学双比”女能手事迹。

推荐第6篇:双学双比女能手个人事迹材料

风言风语,她置若罔闻;左邻右舍以为办不成的事,她恰恰迎难而上。经过不懈努力,终究养殖生猪取得成功,她就是六里坪镇江家沟村农民***。之前,***跟随丈夫在外地打工,到过山东、广东、上海等地。多年的打工生涯,夫妻俩总结起来就是辛劳、奔走、顾不了家。虽能挣点儿钱,但受的累和气也很多,失往的也很多,何不在家创业呢?萌发了创业想法的夫妻俩没有资金和经验,他们就要白手起家,就得尽可能规避风险,而他们觉得养猪相对保险。2006年,***买回两头母猪开始喂养,第二年,两头母猪一次产下29头猪崽,夫妻俩兴奋得合不拢嘴,他们决定一头也不卖,全部用来自己养。那几年,江家沟村常常遭到猪传染病的困扰,加上传统方法养猪本钱高,当地农户对养猪致富其实不抱甚么希看,而且此前,历来没有养猪超过10头的养殖户。对***大范围养猪,更不被人看好。钱没地方赔了!嘴上没毛,办事不牢!风言风语不断传到她耳朵里。一些亲戚朋友更是好心肠劝她趁早把猪崽卖了,捞点儿本算了。大家的一致反对使她很苦恼,也很矛盾。但质疑声让她更加坚定了信心,她要用实际行动证实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2007年,***开始建造猪舍,为了节省本钱,从设计到备料,乃至施工,她和丈夫都亲力亲为。猪舍距公路有近百米的田埂路,买来建筑材料后,两人就在这田埂上不分白入夜夜地肩扛背驮。一些不用花钱的材料,像沙石等,两人就推着板车到河里、山上往拉,俨然成了最卖力的小工。眼看猪舍就快建成,这时候资金不够了。家里能拿的钱都拿了,能借的也都借了,***万分着急。为了不影响施工,她四周打听,多方求助,终究了解到农行有一项支持发展农业生产的小额农贷政策,利率低,手续简单。她迅速写申请,办手续,有时一天要往镇上跑七八趟。借到银行的贷款,她又向外家一名亲戚借了2万元,才解决了迫在眉睫。猪舍建起后,***精心饲养这20多头小猪,随着小猪一每天长大,工作强度也愈来愈大。她一天要用大锅煮三四锅猪食,再用水桶提到水泥槽里。喂猪的间隙,***还要到四周的豆腐坊搜集豆腐渣,再拉回来做饲料。这样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腿疼,疲惫不堪。不怕劳累吃苦,就怕卫生防疫弄不好。为了预防猪病,***买来很多养猪的书籍,刻苦学习科学喂养和病害防治知识。一旦碰到电视上有关养猪技术,养猪典型的节目,她也决不放过学习的机会。平时碰到猪有甚么异常反应,她都及时向畜牧兽医部分求助。通过仔细观察和努力学习,养猪几年来,没有出现过猪病大面积爆发的现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的猪舍面积到达了600多平米,年出栏生猪达500多头,成了全村最大的养猪专业户,还带动周边很多农民,使全村的养猪范围超过1000头。确定了目标,就要坚持不懈,心无旁骛。***正是靠着执着和韧劲实现了第一次创业。她说,今后,她将更加有信心、有勇气面对困难和挫折,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和奋斗目标。

推荐第7篇:双学双比女能手主要事迹

双学双比女能手主要事迹

黄剪香,是兴化市开发区开创村赵何五组人,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提起她谁都知道是村里的大能人,好干部。

在赵何村担任副支部书记一职已有二十几年的时间,主要负责村妇女主任和村庄环境整治的工作。她是一个为农服务意思很强的女性。黄剪香同志经常深入群众中了解妇女生活和家庭实际困难的情况,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妇女,还成立了困难帮扶中心,对本村的妇女因家庭困难的实施大病扶助、子女读书扶助等制度,减轻她们负担,为她们办实事,让她们都能够安心工作。提到村里哪家要生孩子了,哪家妇女是做什么工作的,哪家有什么样的实际困难,她都一清二楚。正是由于重视基层妇女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农村妇女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村里到处都是一片祥和之气。 在村庄的环境整治方面,黄剪香同志更是一马当先,起早贪黑组织村民仔仔细细地打扫村里的每一条道路,清理村里的每一条河面。一次,制定村卫生计划,具体事情落实到个人,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

推荐第8篇:“双学双比”女能手协会年会工作报告

“双学双比”女能手协会年会工作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会员、姐妹们:大家好!在金秋十月,硕果累累,收获丰收喜悦的时候,我们召开女能手协会年会,这是女能手协会成立以来首次召开年会,目的是总结成绩,交流经验,振奋精神,再鼓干劲,把协会工作做得更好,“双学双比”女能手协会年会工作报告。首先,我代表区“双学双比”女能手协会向新会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支持协会成长的各级领导、妇联组织和同志们表示衷心地感谢!下面我代表协会做工作报告:一年来,区“双学双比”女能手协会在区妇联的领导下,在“双学双比”领导小组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大力提高农村妇女的组织化程度为重点,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引导女能手牵头建立各类妇女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女能手依靠科技致富的水平,发挥了协会在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妇女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一、协会队伍不断壮大,培树了一批先进典型区女能手协会吸纳了一批新会员,目前会员已达到38名,先后推荐15名会员入了市女能手协会,有2人被选为会长、副会长,推荐一名会员加入了省女能手协会。同时,在区妇联的指导帮助下,相继建立了女能手牵头的棉花、林果等专业合作协会5个,会员达到300人。各专业协会充分发挥了培训示范、规范管理、加强服务的职能,切实解决了会员的信息、技术、销售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会员刘术秋牵头组建的东田庄乡妇女棉花协会,坚持引进新品种,尝试棉田套种西瓜、套种大蒜等新模式,亩增收近千元,有效地防治了病虫害。协会还为会员在收棉时联系采摘工,并成立了棉花品级评定小组,统一组织销售,使棉花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并还走出去承包了1800亩的棉田,凸显了规模化、组织化的优势。为充分发挥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激励更多的女能手创造新业绩,协会注重典型的培养,通过表彰和宣传,营造谋求大发展,快发展的氛围,先后在省、市、区电视台、《中国妇女报》、《农民日报》、《河北日报》、《唐山劳动报》等媒体宣传了付素玲、王艳芬等10名会员的先进事迹,并对典型进行表彰。一年来,有20名会员被评为市、区级女能手,2人被评为省级女能手,1人被评为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会长潘立英荣获“全国十大农民女状元”称号,并在全国“双学双比”表彰电视电话会议上做了典型发言。省委常委臧胜业看了《人民日报》的报道后,做了重要批示。省妇联及我区妇联分别做出了“开展向潘立英等同志学习的决定”,掀起了我区学先进、争做先进的热潮,形成了女能手的品牌效应,工作汇报《“双学双比”女能手协会年会工作报告》。

二、加强服务,为会员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一是组织学习培训。围绕全区“万名妇女学习工程”,依托妇女学校,对女能手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实用技能、新信息、法律、政策等相关培训,增强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使会员真正担负起了带领妇女发展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责任和使命。在培训上采取多种方式,区妇联从经费中拿出2000多元费用,为每一位协会会员订阅了《农家女》杂志,还先后请唐山市蔬菜办主任郭建武、唐山农科院张贵林等专家进行棉花、林果、蔬菜等培训,并组织女能手参加省、市女经纪人的培训。为开阔会员的视野,先后组织部分会员到秦皇岛集发农业观光园、陕西杨凌等地参观学习,并组织全体会员参观了唐山市第二届农产品展销会。二是开展交流展示活动。为引导会员转变观念,树立大发展、快发展的思想,加强市场、项目、信息、资源等各种生产经营要素的共享。通过女能手创业经历、体会的交流和会员之间项目的合作,为广大会员提供了解市场,交流信息,共同发展的舞台。并召开了“双学双比”成果展示会,推荐高翠荣、苗桂兰等4名会员参加了唐山农展会,拓宽了交流渠道,提高了知名度,为实现再发展创造了平台。三是加强服务。把为妇女提供技术、项目、信息、销路等各方面服务作为重要责任。帮助妇女学技术,上项目,参与市场竞争,大力发展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我先后深入到大齐乡安新梅、苗桂兰的种植基地了解掌握她们的发展现状,指导她们不断扩大规模,引进新品种,谋求更大发展。同时,建立了协会与农技专家的定期联系制度,帮助6名会员与专家结成帮扶对子,切实解决了会员在发展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协会副会长苗桂兰受益明显,在唐山果桑站站长丁宝堂的定期指导下,解决了她引进的新品种桃王九九不座果的问题,并喜获丰收,打入了北京等地,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三、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协会成立后,各位会员在有了一份荣誉感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责任心,激发了加快发展,干大事业的热情。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在参与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把握机遇,开拓创新,不但实现自身的发展与进步,而且带动了更多的参赛妇女实现共同富裕。有的会员适应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大力引进培育优良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有的进行多层次开发,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有的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增强产品竞争力。会员安新梅的鑫源农业果业种植示范园在种植更多的果树新品种,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果品质量的同时,还牵头成立起果业协会,带动了周边地区林果业的发展,她还尝试了林间套种草坪、大豆等新模式,并与经销部门签定了大豆销售合同,使大豆基地不仅在本地,还扩展到了唐坊地区,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协会理事付素玲的西葛镇沙坨子村美国红提园艺场,以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和适销对路的品种取胜,获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收益。在她的带动下,周边相继发展了近20家葡萄园,彻底改写了沙地无人种植葡萄的历史。

四、开展扶贫济困活动,热心公益事业一是协会组织女能手与需要帮扶的妇女结成对子20对,既帮思想,又帮资金、项目,从技术、市场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帮助她们走上致富路。会员王艳芬无偿为帮扶对象提供种猪并在技术、信息上进行指导,使其靠养猪走了致富路。二是会员依靠自己的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女工,同时提供了产品、技术、销售等服务。理事高翠荣的蓝天鸿星水产品加工厂安排了本地50多名姐妹就业。三是为公益事业捐款捐物。潘立英、高翠荣等先后为慈善协会等各类公益事业捐款30余万元。小集镇鑫源化妆品商店的经理薄秀英,主动为有经商想法,但又缺乏资金的妇女姐妹提供资金帮助,使她们走上致富路。对孤寡老人,她始终参加妇联开展的“情暖夕阳”活动,每年老人节都要为镇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保暖内衣、床单、被罩等生活用品,并组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为老人免费查体,免费送药;对家境困难的两位“春蕾女童”,主动捐款、送去衣物和学习用品等。目前她已向社会各界捐助物品、资金近十万元。副会长苗桂兰在带领全村妇女姐妹共同致富的同时,还申请加入巾帼志愿者队伍,主动义务照顾该乡幸福院的30多位老人。会员们用实际行动,回报乡亲、回报社会,彰显了扶贫济困的高尚情操。一年多的实践表明:我区的“双学双比”女能手协会在传播技术、沟通信息、联结农户、开拓市场、组织联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机联结,为提高女能手素质,加强相互之间的协作交流架通了桥梁

推荐第9篇:服装行业“双学双比”女能手事迹[版]

文 章来

——记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xxx

xxx原本是河北省玉田县窝洛沽镇东大街的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十几年来,她凭着对服装行业的热爱和不懈的追求,成为玉田县远近闻名、家喻户晓的服装行业的名人。2003年,xxx被推选为河北省“双学双比”女能手协会会员。2005年被评为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

xxx从小就喜欢服装裁剪,爱美和不服输的天性,决定她在服装行业里能够干出点名堂来。94年,初中毕业的她,开始实施第一步“服装梦想”计划。花了500元钱购置了一台缝纫机以及剪刀、画笔和纸张等用具。凭着她以往从别人那里的学习和观察,她拿起了画笔和剪刀,然而却显得力不从心。xxx陷入了沉思,心想:看着别人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自己做起来却那么笨拙费劲,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最后,她弄明白自己缺少的是技能和实践。于是她除了购买一些服装裁剪方面的书籍自学外,还去唐山的一个服装裁剪学校拜师学艺。经过刻苦的学习、实践、揣摩,半年以后,她已经练就了一手娴熟的裁剪技术。95年1月5日,“景营成衣铺”在节日的氛围中开张了。

“景营成衣铺”刚开张时,找她做衣服的人非常少,原因很简单,她刚开始干,没人相信她。为了迅速打开局面,她一方面购买了许多裁剪方面的书籍自学,不断提高自身服装制作水平,另一方面让自己的亲戚、朋友作模特,按照服装杂志上新颖的款式,免费精心为她们制作服装。她的亲戚、朋友穿出去后,别人都说比从大商店买的还好,还合身,还漂亮,价格还便宜。一传十,十传百,不到三个月,她的成衣铺在当地已小有名气,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慕名来她的成衣铺做衣服。渐渐的成衣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她一个人已经忙不过来,只好又雇了两名小工。她负责设计服装款式、裁剪,小工专门负责缝纫。

干了几年的成衣制作,xxx成了远近闻名的“服装名剪”,每年的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xxx已有了几万元的存款,成了当地的富裕户。 “双学双比”活动的开展激发了xxx的创业热情,她看到很多姐妹们致富无门,决心充分发挥自己所长,把自己的裁剪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让更多的姐妹走上致富之路。1993年,她冲破重重阻力,在窝洛沽镇创建了富联裁剪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水平,xxx不断揣摩服装裁剪技术,并多次赴天津、北京等地参观学习,博采众家之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很多学员都是慕名而来。对参训学员,她手把手地教技术,耐心细致,从不厌烦。10余年来,她根据学员数量及构成特点,每年安排学员培训4—12期,每期1—3个月。她还利用省“双学双比”女能手协会召开年会的机会,和其他女能手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经营水平。从93年至今,富联裁剪学校共培训了4000余名学员,学成的学员有的开了服装店,有的进了服装厂,都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家庭和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更好地开办裁剪学校,xxx决定实行以企养校。2003年5月,经过精心谋划,她投资80万元建起了玉田县富联布艺商城,地址设在窝洛沽镇区唐通公路东侧。这座商城集服装设计、制衣、制作、教学、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商城。该商城依靠“以信义求发展,以质量保顾客”的经营理念,打造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品牌商城。该商城拥有员工20多人,店面整洁、典雅、分工条理清楚,工作紧张有序。在这里顾客可以学习裁剪,可以定做服装,可以免费干洗衣服,享受一条龙服务。2003年,县妇联依托富联布艺商城,建起了“双学双比”活动示范基地,按照“基地+农户”的模式,形成了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链。近两年,通过招标,xxx承揽了本县大部分中小学校定做校服的业务,为带动附近姐妹共同致富,xxx把加工校服的活分发给有一定裁剪基础的姐妹们,姐妹们不出家就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现在经常给她做服装的姐妹就有30多人,每人一年的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今年一年来,xxx支付姐妹们加工服装费用就达20多万元。xxx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也带动了本地妇女共同致富。

xxx富了,但她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回报他人。到xxx裁剪学校学习的学员,如果是残疾人或者家庭贫困的免收培训费,是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或者下岗女工的半价收费。十几年来,为学员减免学费可达3万余元。每年的母亲节、六一儿童节,她都捐款捐物,亲自慰问。她还先后与10名贫困妇女结成帮扶对子,从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有效扶持,使她们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现在,xxx的布艺商城已拥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100多万元,成为当地响当当的精品名店,她本人也成为当地的知名人士。xxx用自己的双手,编织出了幸福生活。

推荐第10篇:妇联双学双比竞赛女能手创业事迹材料

外表,朴实无华,平实得让人不经意间就可能忽略掉。矜持与冷傲在她身上似乎从不见体现,有的只是热情与谦和。而当透过她的人生阅历,追踪她的发展足迹,你会突然觉得,这是一位坚韧、刚强,富有胆识和气魄,且兼具古道热肠、侠肝义胆风范的女性。

她叫**,是2008年受到**省妇联表彰的“双学双比”竞赛女能手,如今坐拥有**两大公

司,有近亿元资产的企业女能人 。

穿越艰辛隧道,追寻梦想实现

因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的**别无选择。17岁那年她就外出谋生。经过艰辛努力,终于成为县城一家蜂业公司的销售员。万事开头难,从未接触过世面的农家女,见陌生人说一句话也脸红。这做买卖到处闯荡的事,真是万不得已呀。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凭着那份倔强,**咬咬牙,终于挺过来了。一年后,她终于有了每个月100多元的收入。经过两年多的炼胆,她竟然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而这时,她与蔡官乡三兴村青年吉平海的爱情也有了结果。

婚后,**看到村庄上不少人搞矽钢片生产发了财,很是眼馋,也萌生了在这个行业大胆闯一闯的念头。信念一旦产生,立马付诸行动。1988年**毅然向所在单位递交辞呈,下海经商。

自断后路,唯有一搏。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她向亲友七借八凑了1000元做盘缠,毅然走上外出 淘金的第一步。

她对矽钢片行业一无所知。第一次出远门,她将捡来的一只矽钢片珍藏在身边作样品,一路奔波,走淮阴,下徐州,漫无目的地转悠,一连四五天,一无所获。又马不停蹄地转道山东省城济南。到济南七天时间她没有吃一顿饭,而是买两毛钱一斤的苹果充饥;她不住旅社,而是一到晚上就挤进城市的火车中,城里郊外到处游荡,为的是节省一点开支,也为了尽快找到要找寻的地方。后来每当提到这段经历,她就心中泛酸,她甚至怕提“苹果”这个字眼儿。她说,这一生也不想再吃苹果了。这一趟出差,也算苍天不负有心人。在身上仅剩回程路费的时候,偶然闯进一家配电机械制造公司,公司老总是一位白发老者,据说是一位德高望众的企业家。听说**一名农村姑娘来谈业务,这位老者破例见了**,且对她充满了同情。他寻问**要什么型号的货,知不知道当前矽钢片的行情。严桂弟急得直摇头,她掏出随身携带的那个捡来的样品,告诉对方就要这种货。那位老企业家被眼前这位村姑的憨厚、纯真逗乐了,同意按市场价销售5吨矽钢片料给她。**乐得一蹋老高,多天来的疲惫、抑郁一扫而光。 这趟业务让**只赚了800块钱。然而她还是挺开心,必定是赚了 ,且这家关系从此也建立起来了。随着局面的打开,当年**还清了所欠的债务。初尝创业的甜头,她一发而不可收。1992年,她悄然挂起“蔡官利达电器厂”的牌子,一个人既当厂长又当供销员,跑回的材料让村里几个无收入的中老年妇女帮着干。望着辛苦经营起来的企业,**有了一种宽慰感,自己终于当上老板了,当初的追求已经变为现实。回顾历程,**形象地比喻自己已经穿越过了艰辛隧道,寻找到岁月梦想。

激荡商海大潮,成就美丽自我

她没有满足,甚至没有感到任何欢乐。毕竟离愿望的距离还很遥远。追求,永无止境。她在作更大的冲刺——

然而,事业的航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1993年,那场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悄然而至,**的企业小船跟着触礁倾覆。由于身怀六甲,一段时间她疏于掌握行情,以高价购进的一大批原料,生产出成品后却卖不到原材料的价格。货款无法回笼,银行追着讨债,不得已忍痛出血大甩卖,可这时的市场却拚命像吃饱的胖子——打着饱嗝,到口的食物,就是无兴趣再吃。几年的心血顷刻打了水漂。**忍泪含悲,暂时放下这份心事。一年多时间,她尽力让烦恼与苦闷在刚刚出生的女儿的啼哭与嬉笑声中消融。可是,重燃心中那份梦想的愿望却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越来越强烈了。

“作为一个创业者,应竭尽全力;作为一个开拓者,应无所畏惧。”这样的信念支撑**重新起跑,再蹈商海。1995年,当那场金融风暴的余威稍一消减,**就将嗷嗷待哺的女儿托付给家人,毅然重出“江湖”。凭着几年来经营的人脉,她四处出击,很快闯过风口浪尖,企业重现生机与活力。

1995年至今的十多年间,是**重新起步实现跳跃的时期。2003年,她成立姜堰市华翔电器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到2007年,原有企业的规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她只身来到邻近的梁徐镇,征用30多亩土地,投资2000多万元又建立了一处标准厂房,包括豪华办公楼在内近万平米的新厂区,挂牌成立了第二家实华公司——姜堰市鹏远电器有限公司。目前,**两家企业仅固定资产就达3000多万元。年销售收入达亿元的规模。企业从加工销售电力机械零配件到与全国数家知名企业配套生产电力成套设备,产品行销全国。成为行业的俏俏者。

**无疑是成功的。但她

第11篇:创业致富女能手先进事迹

创业致富女能手先进事迹

创业致富女能手

***张婷婷,今年30岁,她艰苦创业,从购买农用货车、到创办沙子、石料场,如今,创办了龙洋商砼搅拌厂,走出一条艰苦创业路。

张婷婷XX年嫁到蒋湖村卞庄,家里只有十来亩地,光靠种田难以致富,当年家里就购买十头母猪,建了猪舍,当年生猪存栏100多头,在喂养生猪的日子里,张婷婷一天到晚忙个不停,自学了猪病防治,亲自喂猪、卖猪,尤其是在母猪下仔期间,整夜不能合眼,最多时生猪存栏200头。谁料第四年,生猪市场行情一落千丈,一年忙到头,还赔了几万元。张婷婷痛定思痛,决心另寻致富路。支持丈夫购买了农用货车,为本村群众拉运石料、黄沙等建筑材料。就这样干了二年,熟悉了建筑材料市场。

XX年春天的一天,张婷婷接到村里的通知,让她到镇社保所报名,参加了“syb”创业培训班,通过十天的培训,增强了创业的理念,她想,她有多年在市场上拼搏的经验,对建筑材料市场比较熟悉,现在整日为别人运送石料黄沙,不如自己创办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企业。她与丈夫商量计划创办一个石料场,通过多方面协调,租用3亩废弃地,进行整平,从符离集、赵集等地运来黄沙、石子及其他建筑材料,

建成了本村第一家石料场。由于价格适中,服务上门,质量可靠,张婷家的拌料场很宽站稳市场,受到周围群众的信任,生意逐渐做大。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化,本镇出现了商砼料场,就是搅拌出来的混凝土,直接使用,这种商砼省功、省料、不占场地,建筑速度快。张婷婷与丈夫一道到厂家考察,更坚定了创办商砼拌料场的信心。

今年春节刚过,张婷婷的商砼料场动工了,随着开工的鞭炮声,张婷婷开始了忙碌的日子。工地施工、上料、购置机器、安装等等环节,张婷婷都在现场,夫妻俩昼夜奔忙,变得又黑又瘦。今年3月份,投资近40万元的她的龙洋商砼搅拌站正式开业了。两台罐车不停地给临近路面建筑工地、农家建房工地送货。张婷严把质量关,对每一车沙子、石子都严格检查,明确一名质量检测员,确保商砼质量。由于质量好、信誉高,张婷的龙洋商砼形成了品牌优势,受到用户的信任。镇内某住宅小区、公路施工也主动找上门,要求使用龙洋商砼,产品受到当地群众的信任。

张婷婷事业有了新的成绩,她并没有满足,决心再上新的台阶。她申请了小额创业贴息贷款,计划购买两辆货车、罐车,再买一台铲车,扩大企业规模,争取做大做强。她家的“龙洋”商砼已经注册商标,争取打入大型建筑工地市场。

回顾创业路,虽然有诸多艰辛,一路走来,有苦有乐,张婷婷实现了当“小老板”的梦想,她深刻体会到,政府好

政策带来的实惠,感受到创业的快乐。

第12篇:双学双比先进事迹

长岭镇妇联“双学双比”活动先进事迹材料

长岭镇位于呼兰区的“北大门”,辖区内总面积153平方公里,全镇下辖9个村委会106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6万人,有村妇代会9个,妇女儿童 一万多人。

近年来,长岭镇妇联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帮助妇女依靠科技增收致富为目标,以提高妇女素质为重点,以深化“双学双比”活动为抓手,创新载体,真抓实干,采取有效措施,抓培训、强服务、树典型、促转移,有力地推进了妇女各项工作的开展,在凝聚和团结广大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工业和谐新长岭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获得2010年哈尔滨市先进妇女组织”等多个荣誉称号

近年来,我镇妇联之所以在“双学双比”活动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主要是抓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教育培训为抓手,全面提高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围绕“百万妇女培训工程”和我镇“倾力打造工业强镇”的奋斗目标,我们坚持把妇女学校作为农村妇女素质培训的主要基地,按照“六有”的要求,即有场地、有设施、有组织、有制度、有培训计划、有落实,在2011年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以文化教育、实用技术、绿色证书、法律和健康知识为主要内容,不同层次地抓好了妇女的素质工程教育,着力培训培养了一批具有系统知识理论知识,较高水平的基层妇女干部和驾驭市场能力的农村妇女致富带头人;培养了一批适应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新型女农民;面向,培养了一批懂技

术、懂法律、懂政策、善于经营管理的女能手、企业女骨干。到目前为止,通过抓教育培训,广大农村妇女的思想文化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妇女的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创新意识、和运用农村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明显增强,全镇还涌现了不少科技带头人和靠科技种养致富的女能手。

二、抓住机遇不放松,引领妇女谋发展

长岭镇妇联围绕实现妇女二次创业,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做到了主题明确,思路清晰。一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通过挖掘,树立新时期妇女创业的典型事迹,鼓励和教育更多的妇女走自力更生、创业增收之路。在这方面,长岭镇妇女联合会坚持实行“双向带动”的原则,既引导教育广大妇女学习典型人物的创业精神,在思想层面上树立起自强自立的意识,同时更注重带动妇女向典型人物学习实用技术和创业经验。二是帮助广大妇女拓宽创业渠道。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很多妇女姐妹都有创业增收的志向,但是苦于找寻不到适合自己的平台。为此,长岭镇妇联积极与农技、畜牧等相关部门和私营企业取得联系,在7月份我镇协调区农委组织120人的阳光工程培训,让广大妇女掌握更多的技术,借助她们的支持为广大妇女提供创业技术和就业门路,从根本上拓宽妇女创业渠道。目前长岭镇6800名妇女劳动力中,已有3400名离土创收,占总数的52%,其中独立创业者约为2800人,在企业务工人员约3400人,分别占妇女劳动力总数的45%和55%。同时三是为贫困妇女创业提供资金上的援助和支持。长岭镇共有贫困妇女200人,为了使这些特殊的妇女姐妹早日告别贫

困,实现富裕。长岭镇妇联一方面为其提供创业机会,鼓励和扶持她们走创业致富之路。同时,还积极协调妇联、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贫困妇女创业提供小额贷款,先后为11名妇女提供小额贷款55000元,为她们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在长岭镇妇联的大力扶持和悉心帮助下,目前全镇已有80名妇女告别贫困,其中年收入达万元以上的有12名,她们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缺少的力量。

三、以教育促转移,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岗就业创造条件。随着我镇工业发展不断加快,我们也更加注重农村富余女劳动力的就业转移,更加注重对农村妇女进行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教育,帮助农村妇女开辟就业渠道,为妇女创业搭建平台。一是建立了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建立职业介绍机构,及时为女劳动力提供就业服务和职业指导;二是发动女企业家、致富女能手、创业女能人与贫困妇女开展结对帮扶,在她们创办的企业和项目中为贫困妇女提供就业岗位,带领她们脱贫致富。

四、以创优争先活动为载体,带动全镇妇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我们坚持开展创优争先活动,动员广大农村妇女参与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巾帼建功”、“巾帼文明示范”、“巾帼创新业”等创建活动,引导各行各业妇女树立行业新风、争先创优、岗位建功成才,充分激发了妇女创新创优的活力。通过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等,积极引导农村妇女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广大妇女不断提高自身的

思想素质水平,争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实践者和良好社会风尚的促进者,为农村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近年来越来越多妇女主动参与镇妇联组织的各项宣传活动,成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积极分子。比如2005年我镇开展的黑龙江省“拒绝黄赌毒,远离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平安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就得到广大妇女群众的积极参与,很多家庭妇女主动成为活动的义务宣传员,积极在试点村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使这些活动的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第13篇:双学双比先进事迹

长岭镇妇联“双学双比”活动先进事迹材料

长岭镇位于呼兰区的“北大门”,辖区内总面积153平方公里,全镇下辖9个村委会106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6万人,有村妇代会9个,妇女儿童 一万多人。

近年来,长岭镇妇联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帮助妇女依靠科技增收致富为目标,以提高妇女素质为重点,以深化“双学双比”活动为抓手,创新载体,真抓实干,采取有效措施,抓培训、强服务、树典型、促转移,有力地推进了妇女各项工作的开展,在凝聚和团结广大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工业和谐新长岭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获得2010年哈尔滨市先进妇女组织”等多个荣誉称号

近年来,我镇妇联之所以在“双学双比”活动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主要是抓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教育培训为抓手,全面提高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

围绕“百万妇女培训工程”和我镇“倾力打造工业强镇”的奋斗目标,我们坚持把妇女学校作为农村妇女素质培训的主要基地,按照“六有”的要求,即有场地、有设施、有组织、有制度、有培训计划、有落实,在2011年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以文化教育、实用技术、绿色证书、法律和健康知识为主要内容,不同层次地抓好了妇女的素质工程教育,着力培训培养了一批具有系统知识理论知识,较高水平的基层妇女干部和驾驭市场能力的农村妇女致富带头人;培养了一批适应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新型女农民;面向,培养了一批懂技术、懂法律、懂政策、善于经营管理的女能手、企业女骨干。到目前为止,通过抓教育培训,广大农村妇女的思想文化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妇女的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创新意识、和运用农村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明显增强,全镇还涌现了不少科技带头人和靠科技种养致富的女能手。

二、抓住机遇不放松,引领妇女谋发展

长岭镇妇联围绕实现妇女二次创业,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做到了主题明确,思路清晰。一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通过挖掘,树立新时期妇女创业的典型事迹,鼓励和教育更多的妇女走自力更生、创业增收之路。在这方面,长岭镇妇女联合会坚持实行“双向带动”的原则,既引导教育广大妇女学习典型人物的创业精神,在思想层面上树立起自强自立的意识,同时更注重带动妇女向典型人物学习实用技术和创业经验。二是帮助广大妇女拓宽创业渠道。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很多妇女姐妹都有创业增收的志向,但是苦于找寻不到适合自己的平台。为此,长岭镇妇联积极与农技、畜牧等相关部门和私营企业取得联系,在7月份我镇协调区农委组织120人的阳光工程培训,让广大妇女掌握更多的技术,借助她们的支持为广大妇女提供创业技术和就业门路,从根本上拓宽妇女创业渠道。目前长岭镇6800名妇女劳动力中,已有3400名离土创收,占总数的52%,其中独立创业者约为2800人,在企业务工人员约3400人,分别占妇女劳动力总数的45%和55%。同时三是为贫困妇女创业提供资金上的援助和支持。长岭镇共有贫困妇女200人,为了使这些特殊的妇女姐妹早日告别贫困,实现富裕。长岭镇妇联一方面为其提供创业机会,鼓励和扶持她们走创业致富之路。同时,还积极协调妇联、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贫困妇女创业提供小额贷款,先后为11名妇女提供小额贷款55000元,为她们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在长岭镇妇联的大力扶持和悉心帮助下,目前全镇已有80名妇女告别贫困,其中年收入达万元以上的有12名,她们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缺少的力量。

三、以教育促转移,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岗就业创造条件。

随着我镇工业发展不断加快,我们也更加注重农村富余女劳动力的就业转移,更加注重对农村妇女进行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教育,帮助农村妇女开辟就业渠道,为妇女创业搭建平台。一是建立了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建立职业介绍机构,及时为女劳动力提供就业服务和职业指导;二是发动女企业家、致富女能手、创业女能人与贫困妇女开展结对帮扶,在她们创办的企业和项目中为贫困妇女提供就业岗位,带领她们脱贫致富。

四、以创优争先活动为载体,带动全镇妇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我们坚持开展创优争先活动,动员广大农村妇女参与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巾帼建功”、“巾帼文明示范”、“巾帼创新业”等创建活动,引导各行各业妇女树立行业新风、争先创优、岗位建功成才,充分激发了妇女创新创优的活力。通过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等,积极引导农村妇女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广大妇女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水平,争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实践者和良好社会风尚的促进者,为农村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近年来越来越多妇女主动参与镇妇联组织的各项宣传活动,成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积极分子。比如2005年我镇开展的黑龙江省“拒绝黄赌毒,远离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平安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就得到广大妇女群众的积极参与,很多家庭妇女主动成为活动的义务宣传员,积极在试点村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使这些活动的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第14篇:双学双比女能手先进事迹材料红石窑村

双学双比女能手先进事迹材料

今年31岁的文厚群曾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在党的富农政策的引导下,通过多年的努力拼搏,终于成为全村的致富能手,她能够取得如此的成绩无不饱含着创业中的艰辛、勇于拼搏和年轻有为的创业精神,通过她的努力,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但自己生活好了,却忘不了一部分村民还处在贫困之中,一心只想帮助大家共同富裕起来。

文厚群出生于农民家庭。她于2001年与华阳镇红石窑村村民刘红波结为夫妇,当时男方家里仅靠几亩地难以维持生活现状。穷则思变,踏入经商之路才能改变命运的想法在脑海中形成,她总是低价销售或者赊销商品给农户,农户有了钱才付她款。由于她坚守诚信,这样使她的生意做大做强了,家庭富了,于2009年同表哥在镇上开了一个宾馆,就这样,通过几年的努力,经济效益还不错,文厚群在创业的路上终于看到了一丝光明。

文厚群经常说“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她总是毫不保留的向别人传授自己的致富心得,每当邻里生活上有困难时,她都主动上前帮助,并引领他们走上致富。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感召下,文厚群一个农家女发展成为群众女能人,一是党的富民政策,二是靠自己的拼搏和刻苦努力、

大胆创新的创业精神。以她实干、苦干加巧干的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带动更多的村民走向共同富裕之路。

她不但具有中国传统妇女朴素和勤劳的美德,更具有新时期农村妇女的精明能干和开拓进取精神,有着灵活的经济头脑,在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敢干、敢想、敢拼,只要认准的事,不管有多少困难,必做到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她就是文厚群,一直带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克服重重困难,走出了她的成功之路,从而带领了更广大的人走上了富裕之路并朝着这样一个目标不断地前进着。

第15篇:市妇联“双学双比”女能手协会成立大会发言稿

市妇联“双学双比”女能手协会成立大会发言稿

市妇联“双学双比”女能手协会成立大会发言稿

姐妹携手共建新农村

尊敬的各位领导、姐妹们: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市妇联的“双学双比”女能手协会成立大会,有机会和姐妹们共同交流和学习。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让我们携手共走致富路》。

我叫李莉,今年

三十九岁,家住滦南县长凝镇柳行村。小时候,每当我看到姐妹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耕种着那一片赖以生存的土地,却因为种植品种单

一、生产技术落后而勉强维持温饱时,心中就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长大后,一定要用科学技术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和姐妹们一起过上一种全新的生活。

一九八六年高中毕业后,我曾经骑自行车赶集卖过衣服,总觉得没有什么前途,非常羡慕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特别想学一门技术。后来,参加了几次妇联组织的果树栽培技术培训班,逐渐对果树产生了兴趣。

****年,我嫁到了滦南县长凝镇柳行村一个园艺之家:公爹王庆珍是河北省昌黎果树研究所实验场场长、高级园艺师,大哥、大嫂、丈夫都曾经系统学习过果树栽培技术,是果树栽培管理的行家里手,得天独厚的家庭环境使我如鱼得水。我拜公爹为师,从苗木嫁接到栽培管理,只要是果树方面的知识,我就认真学习,不懂的地方就虚心向公爹请教。公爹也倾其所有,把他掌握的所有“独家手艺”都传授给我。为了提高对系统性理论的理解,我还订购了很多技术资料,只要有时间,就如饥似渴地学习,果树栽培管理技术提高的很快。

当时,柳行村很少有人栽种果树,靠着每人一亩多的薄地,种一些玉米、小麦之类的大田维持着简单的温饱。在这种情况情况下,我们全家率先承包了村里最差的一块地,栽上了桃树。三年以后,果树挂果,每亩地比种粮食作物效益高出3—4倍,乡亲们看到了改变种植结构所带来的甜头,当年就有多一半的人家栽种了果树。

一九九二年,我们村的桃树有久保、麦香、庆丰等几个传统的品种,果子小,产量低,价格也上不去,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我想是否可以通过更换新品种,来提高果树产量和果实品质呢?经过多方考察和查阅大量资料,更加印证了我的想法的可行性。当我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时,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于是,从外地引进了一种叫“重阳红”又名“八月脆”的桃树新品种。这个品种属于自然变异的树种,抗病能力强。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我决定先在自己的园子里搞实验。当时,承包地上栽种的100多棵葡萄已见效益,40多棵桃树全部挂果。说心里话,毁了还真舍不得。可为了掌握新品种的栽培技术,我还是忍痛割爱,刨掉了葡萄秧,栽上了重阳红树苗。同时,在公爹的指导下,做了“高接换头”的试验。把40多棵挂果的桃树剪去以前的老枝,接上了“重阳红”的接穗。我狠心把不满2周岁的孩子扔给婆婆,不管刮风下雨、白天黑夜,整天蹲在园子里观察桃树的生长情况。为了便于了解桃树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我给每一棵树都挂了牌,编了号,并记了观察日记。可偏偏天公不作美,那年夏天,下了一场大暴雨,许多接的枝子都被风雨刮折了。那天我和丈夫在地里一边捡断枝,一边用竹竿绑扶新长出的幼枝,看着旁边地里的人们在摘桃,我的心里别提多难过了。为了怕公爹看见千辛万苦接上的枝子折了伤心,我悄悄地把断枝藏到他看不见的地方。那一年,我家一分钱的收入也没有,还投进了5000多元。第二年春天,“重阳红”开花了。由于该品种自身没有花粉,属异花授粉品种,必须靠人工采集“久保”等品种的花粉,晾干碾成细面,用气门芯蘸花粉轻轻地点授到重阳红花朵的柱头上。重阳红授粉的技术要求很高,时间很难把握。我经过细心地观察,发现上午十点以前,下午三点以后授粉较好。此时花刚开,花蕊上有粘液,花粉容易粘上。这样,就能大大地提高坐果率。由于精心管理,重阳红桃子于重阳节前后上市。这种果子由于个儿大,最大可达850克,含糖量高,色好,耐储运,所以深受顾客青睐,每500克批发价达2~3元,亩效益增加到一万多元。第二年,我又从昌黎果研所大胆引进了京玉等新品种,村里的妇女姐妹们看到新品种的桃树比传统品种收入高,不仅自己纷纷在承包地里栽种,而且还带动周围村的亲戚、朋友也参与种植,柳行村的桃树品种很快得到了改良。

十几年来,我已引进、试验成功并推广了桃树晚熟新品种“重阳红”、棚桃新品种“京玉”、“早丰王”、“早红珠”“曙光”“艳光”、梨树新品种“爱宕梨”,掌握了育苗、嫁接、栽培管理技术。同时,摸索出了果树常见病虫害“蚜虫”、桃树根瘤菌的防治方法,并且为迁安、乐亭、滦县、昌黎和本县的50多户果农担任技术指导。

曾经有人问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觉得是机遇 努力 诚信。说到机遇和诚信,我给大家举这样两个例子。一次偶然的机会,公爹出差从辽宁省熊岳带来了两棵梨树,说是叫爱宕梨。我就把它栽到院里,没想到第二年就挂了果,单个

果重达到1000克,果实口味也很好。经过市场调查,在当地还比较稀罕。何不扩大栽种面积呢?当时本村已经没有土地向外承包,我就在娘家承包了18亩地,栽上了从辽宁引进的700多棵树苗,第二年挂果,效益非常可观。后来,我又自繁自育苗木,除自己栽种外,还对外出售。自始至终,我都把诚实守信放在第一位。每次在培育树苗时,我都先用杀菌剂浸种,使出

圃的苗木产生终身免疫能力,不受病菌侵染。有人对我说,反正别人买时也看不到,你那么费事干啥?还多搭钱。但我认为,虽然他们暂时看不到,但苗木的成活率是有目共睹的,不管干什么,都要往远看,不能做一锤子的买卖。乐亭县庞各庄的刘占伟,听说我的苗木质量好、讲信誉,专程跑来定购。在他的带动下,该村有15户村民定购苗木7000多棵。我定期为他们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根据自己在管理过程中摸索出的经验,编写了日光温室桃树栽培管理技术资料送给她们,还热心帮她们销售果品。看到果农们增加收入后的高兴劲,听着她们感谢的话语,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我认为,一个人富了不是本事,只有带动周围的姐妹共同走向富裕,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人们的认可和社会的尊重才是真本事。因此,我总是尽力帮助、接济周围的姐妹们,热心传授果树栽培技术、联系销售渠道。对于资金困难的姐妹,赊给她们树苗。说实话,培育桃树苗是很不容易的,从冬天沙藏,到春天插畦、浇水、施肥、打药,一年下来不知要付出多少辛苦与汗水。然而,为帮助姐妹们脱贫致富,我舍得。我村有个叫闫梦珍的妇女,家庭经济困难,要帮她彻底摆脱贫困,只靠平时给点儿钱、送些生活用品只能治标不治本。于是,我就给了她380棵树苗,帮她建起了果园,为她买来农药,进行技术指导,帮她逐渐摆脱了贫困。几年来,我无偿送给姐妹们树苗万余棵,至于帮技术帮资金更是家常便饭。现在,迁安、滦县、乐亭、丰南、昌黎都有联系点,到桃树管理的每一个季节,我经常打电话告诉她们如何管理,有时还去现场做技术示范、指导。记得有一次,正是桃树剪枝的时候,我偏偏患了感冒,浑身像散了架一样。丈夫劝我休息几天,可迁安从我这买树苗的姐妹们还等着我呢,如果错过时间,就有可能影响她们来年的收成。在丈夫不放心的叮嘱声中,我坐上了去迁安的公共汽车。为此,果农们都很过意不去,让我以后打出租,并说他们出路费。可我认为,都是庄稼院,挣俩钱也不容易,在不耽误事的情况下能省就省。所以没要过她们一分钱。每次见面,姐妹们都有说不完的感激话;每次回来时,都把我送出好远,好远……当时,我觉得自己仿佛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不仅对身边的人要竭尽全力,对于外来的客户更要以诚相待。今年开春,我正要回娘家过节,在村口碰上一辆大车打听道,原来是想收购早熟棚桃的。当时,我家的桃子还未成熟,村中正有十几户的姐妹为销路犯愁。于是,我向外地客户进行了自我介绍,很快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后来我想,可能是我的那些荣誉帮了我的忙。我马上折回村里,召集棚桃种植户,经过一番实地察看和谈判,四川客户和姐妹们在价格上达成了一致。在采摘和装筐过程中,我跑前跑后,帮助客户指导、监督着棚桃质量。我想,这是四川客户和我们第一次打交道,可不能让人家对咱们滦南人失望。经过大半天的张罗、采摘、过磅、收购、付款,四川的客户满意离开。临走,要给我一定的报酬,被我婉言谢绝。他们激动地说“大姐,我们还会来找你的。”并互相交换了联系电话。虽然耽误了去娘家吃饭,但看到姐妹们咧着嘴点钱的幸福劲儿,我心里美滋滋的,姐妹们不用再为销路发愁,而且我们又开辟了一条销售通道。后来,在桃树的旺果期,我村的桃子均被四川客户收走。我想,这都是诚信经营的效果。

在帮助、带动身边妇女姐妹致富的过程中,我还充分发挥自己信息灵通、有一定知名度的优势,积极搭建本地妇女和外县妇女间的交流合作平台。今年5月底,昌黎的三名妇女慕名找到我,参观了我们的桃棚,原来她们的品种果小、价格低,想改接品种。于是,我组织本村技术较好的姐妹十余人,为她们的桃树成功嫁接了新品种,并免费提供接穗。半个月的时间,外地姐妹获得了技术服务,本地姐妹拿到了劳动报酬,大家还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十几年的摸、爬、滚、打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土地上做好文章可真是不容易。光有力气不行,还要动脑子,转变老观念,多培育新、奇、特产品,诚信经营,打造自己的品牌,形成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走共同发展之路。

借今天这个机会,我衷心感谢各级妇联对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推荐我出去学习和培训,使我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我搭建推介自己的平台,加强了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在我扩大果树规模、更新果树品种急需资金时,积极帮我协调贷款,使经济效益倍增。我觉得,全国、省、市、县“三八红旗手”、“双学双比”女能手、女经纪人等荣誉称号、资格的取得,不光是我一个人的,它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对我的关爱与鼓励,使我勇敢地迎接每次挑战。现在的新农村建设,更使我看到了农村的希望和未来。

在这里,我真诚地邀请各位姐妹到果园参观、品尝。同时,也顺便推销一下我的果品和苗木。最后,祝在座的各位姐妹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项目,让我们携手共走致富路,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滦南县妇联

2006年7月10日

第16篇:市妇联“双学双比”女能手协会成立大会发言稿

市妇联“双学双比”女能手协会成立大会发言稿

市妇联“双学双比”女能手协会成立大会发言稿

姐妹携手共建新农村

尊敬的各位领导、姐妹们: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市妇联的“双学双比”女能手协会成立大会,有机会和姐妹们共同交流和学习。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让我们携手共走致富路》。

我叫李莉,今年三十九岁,家住滦南县长凝镇柳行村。小时候,每当我看到姐妹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耕种着那一片赖以生存的土地,却因为种植品种单

一、生产技术落后而勉强维持温饱时,心中就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长大后,一定要用科学技术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和姐妹们一起过上一种全新的生活。

一九八六年高中毕业后,我曾经骑自行车赶集卖过衣服,总觉得没有什么前途,非常羡慕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特别想学一门技术。后来,参加了几次妇联组织的果树栽培技术培训班,逐渐对果树产生了兴趣。

****年,我嫁到了滦南县长凝镇柳行村一个园艺之家:公爹王庆珍是河北省昌黎果树研究所实验场场长、高级园艺师,大哥、大嫂、丈夫都曾经系统学习过果树栽培技术,是果树栽培管理的行家里手,得天独厚的家庭环境使我如鱼得水。我拜公爹为师,从苗木嫁接到栽培管理,只要是果树方面的知识,我就认真学习,不懂的地方就虚心向公爹请教。公爹也倾其所有,把他掌握的所有“独家手艺”都传授给我。为了提高对系统性理论的理解,我还订购了很多技术资料,只要有时间,就如饥似渴地学习,果树栽培管理技术提高的很快。

当时,柳行村很少有人栽种果树,靠着每人一亩多的薄地,种一些玉米、小麦之类的大田维持着简单的温饱。在这种情况情况下,我们全家率先承包了村里最差的一块地,栽上了桃树。三年以后,果树挂果,每亩地比种粮食作物效益高出3—4倍,乡亲们看到了改变种植结构所带来的甜头,当年就有多一半的人家栽种了果树。

一九九二年,我们村的桃树有久保、麦香、庆丰等几个传统的品种,果子小,产量低,价格也上不去,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我想是否可以通过更换新品种,来提高果树产量和果实品质呢?经过多方考察和查阅大量资料,更加印证了我的想法的可行性。当我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时,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于是,从外地引进了一种叫“重阳红”又名“八月脆”的桃树新品种。这个品种属于自然变异的树种,抗病能力强。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我决定先在自己的园子里搞实验。当时,承包地上栽种的100多棵葡萄已见效益,40多棵桃树全部挂果。说心里话,毁了还真舍不得。可为了掌握新品种的栽培技术,我还是忍痛割爱,刨掉了葡萄秧,栽上了重阳红树苗。同时,在公爹的指导下,做了“高接换头”的试验。把40多棵挂果的桃树剪去以前的老枝,接上了“重阳红”的接穗。我狠心把不满2周岁的孩子扔给婆婆,不管刮风下雨、白天黑夜,整天蹲在园子里观察桃树的生长情况。为了便于了解桃树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我给每一棵树都挂了牌,编了号,并记了观察日记。可偏偏天公不作美,那年夏天,下了一场大暴雨,许多接的枝子都被风雨刮折了。那天我和丈夫在地里一边捡断枝,一边用竹竿绑扶新长出的幼枝,看着旁边地里的人们在摘桃,我的心里别提多难过了。为了怕公爹看见千辛万苦接上的枝子折了伤心,我悄悄地把断枝藏到他看不见的地方。那一年,我家一分钱的收入也没有,还投进了5000多元。第二年春天,“重阳红”开花了。由于该品种自身没有花粉,属异花授粉品种,必须靠人工采集“久保”等品种的花粉,晾干碾成细面,用气门芯蘸花粉轻轻地点授到重阳红花朵的柱头上。重阳红授粉的技术要求很高,时间很难把握。我经过细心地观察,发现上午十点以前,下午三点以后授粉较好。此时花刚开,花蕊上有粘液,花粉容易粘上。这样,就能大大地提高坐果率。由于精心管理,重阳红桃子于重阳节前后上市。这种果子由于个儿大,最大可达850克,含糖量高,色好,耐储运,所以深受顾客青睐,每500克批发价达2~3元,亩效益增加到一万多元。第二年,我又从昌黎果研所大胆引进了京玉等新品种,村里的妇女姐妹们看到新品种的桃树比传统品种收入高,不仅自己纷纷在承包地里栽种,而且还带动周围村的亲戚、朋友也参与种植,柳行村的桃树品种很快得到了改良。

十几年来,我已引进、试验成功并推广了桃树晚熟新品种“重阳红”、棚桃新品种“京玉”、“早丰王”、“早红珠”“曙光”“艳光”、梨树新品种“爱宕梨”,掌握了育苗、嫁接、栽培管理技术。同时,摸索出了果树常见病虫害“蚜虫”、桃树根瘤菌的防治方法,并且为迁安、乐亭、滦县、昌黎和本县的50多户果农担任技术指导。

曾经有人问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觉得是机遇 努力 诚信。说到机遇和诚信,我给大家举这样两个例子。一次偶然的机会,公爹出差从辽宁省熊岳带来了两棵梨树,说是叫爱宕梨。我就把它栽到院里,没想到第二年就挂了果,单

第17篇:双学双比能手典型事迹材料

双学双比能手典型事迹材料

她叫XXX,家住XXX,现任村妇联主任兼计生专干职务;她又是一名乡村医生,为群众排忧解难,救死扶伤;她还是是一名养猪能手,年年出栏肉猪上百头。在党的富农政策的引导下,通过多年的努力拼搏,终于成为全村公认的致富能手,她能够取得如此的成绩无不饱含着创业中的艰辛、勇于拼搏的创业精神,通过她的努力,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自己生活虽然好了,却忘不了一部分村民还处在贫困之中,帮助大家共同富裕起来的愿望却始终牵挂在她的心头,在双学双比活动中她正带领全村妇女同胞奔向致富的康庄大道。

一、学习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走进他们家里,一眼望去,只见客厅正中央墙壁上挂着一幅水彩画,旁边一幅对联,桌子上,沙发中,随处可见到书,在他们的书房里,各类藏书不下2000册,分门别类、排列有序,一目了然。主要是中外古典文学名著、中国历史、政治经济理论、法律法规、种植专业、养殖专业、医学专业、中国名人名著,还订阅了大量的报刊、杂志,如人生,湖南农业杂志、郴州日报等等。他们常引用毛泽东同志的那句话勉励自己和家人,活到老就要学到老,她常说,任何人都没有什么“老本”可吃,必须经常“补钙”,常“健脑”,要不断提高学习力,要不断与时俱进。在电脑进入家庭前,他们家庭生活开支中,有三分之一用于购书,他们的宗旨是:少买一件衣服,多买两本好书,出外旅游时,书店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有了电脑后,他们学习的劲头更足了,每天都看报上网,关心天下大事,并为改革开放的新成就、中国的崛起感到高兴,从中吸取新的理念、新的知识、扩大视野、拓宽胸襟,网络成了他们家庭不可或缺的学习资源,而他们的家庭也总是弥漫着浓浓的书香之气。

二、学以致用,带领群众走向致富的道路

XXX不但是一位让周围群众称颂的村妇联专干,还是一名合格的乡村医生,她常说:\"医者,先做人,后行医\"。在乡村行医生涯中,她始终把医德作为乡村医生的灵魂。村卫生所面向的是农民群众,面向的是弱势群体,在她的村卫生所里就实施了减、缓、免的收费规定。对经济困难的村民减免医药费10-20%;一时带钱不足的患者可先取药治病,下次来诊时再还欠款;对于本村计生女扎对象,都是扎后为其免费上门服务;对于特困群众免费治疗,每年减免费用达1000余元。别人问原因的时候,她是这样说的,“人不能忘本,不能站在钱眼上,何况我是党员又是村干部,这些年我总是想,是党培养的我,我不能事事算计自己的得失,要把工作做好。”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她凭着一种执着向上的韧劲和坚定的毅力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掌握了养殖和种植技术,特别是对养猪有一套独特的经验,并成为了养猪致富的领头人,在群众中树立了学习的楷模,赢得了群众的称赞,体现出一个农村老百姓特有的人生态度。2006年,他瞄准了农村生猪养殖这片广阔的市场,于是筹资开始了他的养殖生涯,现在每年出栏牲猪100多头。谈及起他的养殖路,可以算得上是风雨兼程,从最初的疑惑,失望到中间的观望、叹息到现在的勃勃生机,酸甜苦辣的滋味都品尝了。虽然现在富了,但是他没有忘记周围的乡亲,碰上四邻乡亲有困难的时候,他总是带头慷慨解囊,10多年来,他一共帮助了二十多户村民,村里人都说他是致富不忘乡亲的好人。他乐于吸取新知识,观察细心,尊老爱幼,认真学习养殖科技知识,是劳动致富的先进典型。

三、爱岗敬业 做妇女同胞的贴心人

他们村共有325户,1248口人,其中育龄妇女351人。XXX自1995年年担任本村的计生专干以来,始终按照国家的计生政策要求,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三为主”,推行“三结合”,积极创建计划生育自治村,大力开展

“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连续10年计划生育率保持在87以上,避孕节育率100。XXX本人因此先后多次受到上级表彰。“让育龄群众树立新型的婚育观念是我的责任”起初,很多育龄妇女对XXX的工作不理解,说她爱出风头,多管闲事等等,冷言冷语说什么的都有。但她挺直腰杆,任人评说,风风雨雨十五年,无怨无悔地走了过来。当有人问她:“你这样干图啥?”她总是说:“让身边的妇女姐妹们树立新型的婚育观念,快快富裕起来,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让育龄妇女和广大群众冲破养儿防老、多子多福传统思想的禁锢,她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积极动脑筋、想办法,结合村情、民情,确定了把“换脑筋、拔穷根、奔富路”作为计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建立宣传一条街。将主要街道两边的墙壁确定为“文化墙”,在上面书写以转变群众婚育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大字标语和墙头诗画,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二是拓宽服务渠道,定期开展服务活动。向大家宣传讲解政策法规、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等知识;邀请村里致富能手为村民讲解科技致富知识;聘请镇兽医站、农林站、保健站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讲授专业知识。这些举措,提高了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致富能力,转变了愚昧的婚育观念,使新型生育观念深入人心。“为育龄妇女服务是我最大的幸福”。 村级计划生育工作是计生系统的第一道防线,XXX感觉村级计划生育工作有四多:涉及的人多,日常的事多,憋气的事多,耽误自己的时间多。为了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她从不怕麻烦,宁可耽误自己家里的活计,也要按时组织育龄妇女搞好季度妇检,认真坚持月访视,帮助他们及时落实各种避孕节育措施。她始终将全村有再生育倾向的妇女列为重点访视对象,准确掌握她们的经期并坚持在她们月经来潮的前后三五天去了解情况,详细掌握她们的孕情,保证了本村多年无一例大月份引产和计划外生育。

XXX同志从一名农村普通妇女发展成为群众公认的女能人,群众拥护的村领导,一是党的富民政策,二是靠自己的拼搏和刻苦努力、大胆创新的创业精神。以她实干、苦干加巧干的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带动更多的村民走向共同富裕之路。

第18篇:致富女能手先进事迹简介(推荐)

致富女能手先进事迹简介

衡其香 ,是城南新区管伙村管伙组人,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提起她谁都知道是我们村里的养猪女能手。

虽然她文化水平不高,但她绝对是个意识很强的女性。近年来,她发现农村散养户因养猪不赚钱而宰杀了母猪,使目前的母猪数量逐年减少,商品猪存栏减少,而且猪肉价格不断上涨。因此,她看到了养猪市场的良好前景。于是,与丈夫亲自去到邻近城区的大型养猪场参观考察。回来后,把想法告诉了家人,在得到了丈夫的大力支持,并在区政府与村委会的帮助下,建起了近350平方米的猪舍,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过程。

起初,衡其香在对生猪养殖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凭着一股钻劲,一股闯劲和一种决不服输的精神,从书店购买了大量有关生猪养殖方面的书籍,刻苦钻研,并很快掌握了生猪养殖的关键技术,经过精心饲养和管理,一年下来,收入可观。2008年下旬,她和丈夫开始大力发展养殖,并从异地购买了种猪新品种,自繁自养。

每天天没亮,衡其香就要起来打扫棚圈,清理粪便,粉碎饲料。由于粪便充足,她还利用空余闲地,将粪便晒干,作为肥料出售,以养殖业带动销售业,一些拥有大面积果园的大农户都慕名前来抢购猪粪。衡其香养猪特别讲科学,在饲养上,从不用激素类药物来使生猪达到迅速生长的目的,而是购买纯正猪饲料,并且定时定量大猪一日喂二大餐、小猪喂四小餐。

今年过年前,衡其香的猪场出栏肉猪400多头,毛收入近20多万元,其中纯收入近10万元,她第一次尝到了科学养猪的甜头,而衡其香的事也在管伙村传开来了,村民都称赞她是一个肯钻又敢干的女能人。

管伙村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日

第19篇:致富女能手马青梅先进事迹

勤奋创业拓富路顷情帮困架金桥

——致富女能手马青梅先进事迹

在西秀镇,一提起镇养猪专业户,人们首先会想到致富女能人---马青梅。马青梅是西秀镇荣山村村民,凭着自己的勤劳能干和一股子韧劲,历经寒暑春秋,饱偿酸甜苦辣,用顽强拼博的斗志、倾情奉献的精神演绎着她致富奔小康的奋斗历程。如今她已是西秀地区妇孺皆知的致富能手,老百姓心目中的“养猪全能人才”,被人们誉称为帮困助弱的铺桥人、引领妇女致富的擎旗人。

创业弥艰劈富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名普通妇女,在没有资金又缺少养殖专业技术的境况下,真正办起养猪场,其困难可想而知了。亲戚们都劝说她:“不要搞了,这样太冒险了!”但她以过人的勇气,多方筹措资金,起早贪晚,苦心经营,终于建起养猪场,并冠名“龙凤养猪场”,同时也建起水面积为30亩(其中鱼塘10亩)的养殖场。

没有一点管理经验,一切只有靠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知识技能,她虚心请教他人,走出去、请进来,同时积极参加区、镇政府举办的养猪技术培训班,抓住一切能提高自身管理技术和养猪技术的机会,学到了优秀的管理经营和全面的

1技术培训。在养猪场经营管理中,马青梅始终把“诚”字放在首位,用诚信经营赢得客户的信任。她常对身边的人说:“养殖业不同于一般产业,它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那些只顾眼前利益的手段看上去划得来,但实际是断了持续发展的路子。做生意就是要讲诚信!”信誉迎来八方客,不论是市场潮起潮落,她的猪总是供不应求。正像她说的那样,“诚信回报她的更多”。

光荣的桂冠从来都用荆棘编成。马青梅就是靠着一股钻劲,凭着一股韧劲,带着一颗诚心,硬是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使养猪场发展壮大起来。从一开始的小打小闹,发展成为今天西秀地区远近闻名的龙头养殖户。龙凤养猪场现有1100头猪,母猪共123头,每年可卖猪2000多头,每年纯收入10多万元,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

扶贫帮困架金桥

事业上成功了,马青梅说:“托党的富民政策之福,我在致富路上先行了一步,但一人富了不算富,共同富裕才算富。” 马青梅富了,但她没有忘记周围的困难乡亲。她每年总会将猪崽无偿送给林马全等村里贫困户饲养,并帮助他们引进品种、建起猪舍,将养猪技术认真传授给贫困户,帮助村里的困难乡亲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她考虑到,现在农村脱贫致富,靠单一的种植业是远无达到的,尤其是女同志,除了忙碌家务和几亩田地之外,更是无所事事,何不如让她

们在养殖业上做文章,为家庭的生活重担分忧。马青梅充分发挥了妇女带头人的作用,组织村里的妇女跟班学习技术,对有搞养猪场意图的农户,积极帮助他解决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广大妇女走上创业致富的道路。

同时,马青梅还十分热心公益事业,每年举办冼太夫人文化节活动期间,她都积极参与,热心乐捐,平均每年乐捐3000元左右。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马青梅创业致富并帮困助弱的动人事迹赢得了政府及广大群众的肯定和赞誉。荣誉和收获并没有使马青梅自满,今天的龙凤养猪场在她的带领下,正以崭新的姿态,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一个救助弱势群体、带动全村养殖业发展的美好蓝图正在描绘之中。

西秀镇妇女联合会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20篇:双学双比个人先进事迹

双学双比个人先进事迹

XXX,女, 19 年出生,XX回族乡XX村人,共产党员,现任该村妇女主任、计生专干。从19 年开始担任XX村妇女主任,从事计划生育工作。在这二十多年里,她时刻牢记共产党员应有的党性和政治觉悟,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兢兢业业完成组织交付的工作任务,为XX村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多年来多次被市、区、镇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一、努力学习,为村民服务

作为计划生育工作者,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在日常工作中,她能抓重点并依法提供计划生育的优质服务,每季度都按时开展一次孕检活动,积极落实上环、节育措施,认真做好新婚登记,出生上报,节育到位及指标发放工作,做到工作及时,变更知晓。近年来,在她的辛勤努力下,XX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民政工作中,她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开展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扶贫解困等,解决村民治病、住房和临时生活困难等问题。她积极深入了解群众,努力做好群众家庭内部矛盾、邻里间纠纷的调解工作。如发现村民发生纠纷,她能联系实际、分析研究,为村民解决问题。她是当地的大好人,总是抱着“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态度对待问题,几年内由她出面调解的夫妻纠纷有20多次,次次调解成功。她在调解中,以高尚的情操,主动上门了解事实,耐心讲解其中道理,终于使得一些夫妻化干戈为玉帛,双方问题迎刃而解。特别是对待五保、孤老、残疾人,她不仅在经济上给予帮助更在生活上处处给予温暖,使得当地的村民在提到她时,个个赞不绝口。

二、创业致富,为村民谋利益

作为一位最基层的妇女工作者,在XXX的心里始终有一个朴素的念头,那就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大家脱贫致富。但这点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尤其对一个农村的女人来说更难,XXX决心争口气,她觉的一个女人更要争气。她相信只要自信,一定可以大有作为,只要自强,农村女人也可以闯出一番新天地,只要自立,妇女就是“半边天”!于是凭着这份争气她一直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周围人,引导周围人,她想看到的是农村人不仅口袋富足了,重要的是思想和精神上的富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实现姐妹们和家乡的长远发展。在她的积极努力下,一间小型的服装加工厂在XX村落户,解决了十几名留守妇女的工作问题。

在2010年度,为了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XXX为土地整理项目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经村两委研究后,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以村委会为主体,将本村XX、XX等村民组1100余亩土地流转为村集体使用。村两委多次考察、权衡利弊,把流转的土地转包给XX公司,由该公司负责经营,自负盈亏。流转土地后的失地群众可以优先到生态农业基地就业,这样群众既得到土地租金又可以到生态农业基地务工,从而增加收入。

三、文明建设,育文明之新风

XXX作为一名村干部,想的深看得远,在村民生活富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建设XX特色文明,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产,激发农民群众积极性、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热情,同时充分发挥村支两委的带头作用,她狠抓思想道德建设。一是加强阵地建设,建村级图书室、多媒体查询室,村民体育文化活动室、农民学校、人口学校、党员活动室各一个,设宣传栏4处;二是积极开展活动,定期举办法律和农村科技知识讲座,上好党课,办好计生知识培训;三是广泛开展“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生态示范户”等内容的丰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对村民进行“四有、五爱”教育,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公婆、好媳妇”的评选活动,充分发挥村户的评选活动,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其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同时她严格贯彻环保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只觉地保护环境,杜绝计划外生育现象,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崇尚社会公德、简办红白喜事,杜绝赌博等不良现象,全村逐步形成科学、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保证社会安定,群众安居乐业。 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感召下,XXX一个普通的妇女渐渐地发展成为了群众公认的女能人,一是党的富民政策,二是靠自己的拼搏和刻苦努力、大胆创新的创业精神。以她实干、苦干加巧干的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带动更多的村民走向共同富裕之路。

《双学双比女能手先进事迹.doc》
双学双比女能手先进事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