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授先进事迹材料

2021-02-05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教授 先进事迹

1959年7月,24岁的吴琴瑟从上海水产学院毕业,从此投身于水产养殖行业,这一干就是40多年,一生求索,终成虾王。

一、党让我干,我就要干好!

1960年,国家要求水产科技工作者研究、培育新的对虾种苗,提高对虾产量,吴琴瑟是从事此项工作的第一批科技工作者之一。1961年,由他主要负责的墨吉对虾育苗成功,在当时这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因为墨吉对虾育苗成功,在我国还是首次。为此,196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他广东省科技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1973年,吴琴瑟调到湛江水产专科学校(现广东海洋大学)任教。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到达湛江,他立即在市郊湖光镇料村继续进行墨吉对虾育苗中试,并很快地取得了成功,进一步提高了育苗技术,当时学校熊大仁教授赞扬道:吴琴瑟老师在对虾育苗研究工作中旗开得胜,为海水养殖攻克了人工育苗的技术难关,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至今,吴教授巳经成功地培育出了长毛对虾、斑节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新对虾等六七个品种。1979年全国掀起了养虾高潮,他及时推广经验,提供技术,全面地解决了生产中的种苗存活、发育问题。为此,农牧渔业部1983年授与他科技改进二等奖。 1986年,珠海市准备大力发展中国对虾的养殖,请了吴琴瑟等三人前去指导,在他的精心指导下,1987年珠海市就育出中国对虾苗3000多万尾,新对虾苗2000多万尾,不但满足了当地对虾苗的需求,还供应到了其他地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珠海市授予了吴琴瑟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取得长毛对虾大规模的育苗技术成功,他在广西进行实验,当时物质生活很贫乏,他干的是从勤杂工到科学家的活儿。1977年长毛对虾育苗成功,这在广西是首次成功,吴琴瑟立下了头 等功。回首往昔,吴教授说:那时年轻,身体也好,吃点苦不算什么,党叫我干什么,我就要干好。

二、不断拼搏,攀登科学高峰

吴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在研究对虾养殖技术,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较系统解决了8种对虾种苗生产和养成技术以及病害防治一系列问题,同时把养殖全过程技术及时推广到生产中,产生巨大的生产力,在他担任全国对虾养殖专家顾问组12年期间,他足迹踏遍南海及全国沿海,亲临生产第一线指导,通过办班、编写辅导教材等多种形式,解决生产许多问题。对提高养虾产量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产生极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他与有关部门及同行的共同努力,使南海三省(区)对虾养殖产量,在1990年前达不到中等省份一个省的产量,1998年起一直年产量占全国对虾养殖总产量60%以上,其中广东省养虾产量占全国总产的35%左右,农业部语:对虾养殖重点从北向南转移。因此,多种对虾育苗和养成技术被评为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对虾养殖技术推广被评为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并获得广东省政府和农业部多次的表彰奖。1993年起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发展对虾养殖中,他在国际援助中也做出了贡献,1987年被公派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州讲学与指导对虾养殖生产,他指导的15个虾苗场和养成场均获得丰收,吴教授的事迹载入州府年鉴,并接到该州政府的表彰奖。2001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邀请到斯里兰卡讲学和指导生产,获得贵国的好评。

三、教书育人,学生有出息,我就高兴

吴琴瑟调至湛江水产学院任教,曾任虾蟹类增殖学、海水鱼类养殖、组织胚胎学、海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学等6门功课的主讲老师。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使他在讲台上如鱼得水。在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培养出2000多名本、专科毕业生,培训了超 10000名技术人员,同时也带出了一批硕士生。据不完全统计,在华南沿海进行虾类养殖的技术人员85%,是吴教授的学生,他们已成为生产部门的领导或骨干。面对桃李满天下,他常说:学生有出息,是我最高兴的事。他的一名学生在东京水产大学读研究生,十几个国家的学生同时参加考试,他名列第一。吴教授知道后,感到十分欣慰。 教书不忘育人。92年前台湾技术人员在湛江搞斑节对虾的育苗工作,技术比较好,他们盛气凌人,看不起我们大陆的技术人员。吴教授及一些同事此时也在研究斑节对虾的育苗技术,他们不怕挫折,细致认真,很快地完善和提高了自己的技术。由我校技术人员培养出来的虾苗逐步地占领了市场。96年台湾技术人员感叹道:斑节对虾育苗这碗饭我们吃不了,湛江水产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育苗技术比我们高明,在不长的时间内,我们就要离开湛江了。果真如此,他们用旧法育苗成本高,亏损大,最后只得请我们技术人员当老师。

由于吴教授热心教育事业,刻苦追求高的教学质量,教学成果累累,1985年被评为农牧渔业部直属院校优秀教师。1994年,他讲授的《海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学》,被评为广东省高校重点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在1997年被评为广东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吴教授将多年的研究心得加以总结,为发展我国水产事业起推动的作用,他先后独自出版《虾蟹养殖高产技术》、《鲻鱼养殖》等5本著作,与他人合著有5本著作,其中他任副主编的《虾蟹类增养殖学》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他主要参编的《海水养殖技术手册》获中国水产学会优秀科技丛书二等奖,并参加威权性丛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的撰写。先后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6o多篇。他的著作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多次被邀请国际性学术研讨会。

1999年8月,吴琴瑟教授光荣地被评为首批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他的事迹被载入《世界人物辞海》、《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

四、南方虾王与广东(湛江)国际对虾节

在2007广东(湛江)国际对虾节的展馆里,不少行内人士都争相和一位老人握手、交谈,尊称他为吴老师,他就是对虾节的倡议人吴琴瑟教授。

吴琴瑟教授经过47年的奋斗,为南方沿海地区养虾业从一片空白发展成全国的重心,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填补了南方对虾养殖史上一个又一个空白,高位池、地膜养虾成为至今国内最佳的养虾模式。南海区对虾养殖产量从1997年起至今保持全国产量的20%以上,湛江对虾养殖产量占广东省的60%,占全国的13-14%。湛江对虾养殖的发展带动了100多万人就业,展现出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景象。由于他常年在第一线指导,为南方沿海农民解决了无数的技术问题,广大渔民兄弟送了他一个尊号南方虾王。

40多年弹指一瞬间,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年,如今已两鬓如霜。回首平生,吴琴瑟教授无怨无悔。他已把自己的人生融进了水产养殖事业,融进了年轻一代水产科技工作者继往开来的闪光青春。

推荐第2篇:金海教授 先进事迹

金海教授 先进事迹

2008-4-11 文字: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赵静 摄影:赵静

金海教授的事迹在内蒙古大学校园被师生们广泛传诵着,身患癌症10年,历经7次手术、2次放疗,几乎平均每年做一次手术,目前右眼眼球被摘除,右耳听力锐减,嗅觉、味觉全部丧失,身心承受着病痛带来的巨大磨难„„

与此同时,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与病魔斗争,为事业拼搏,从未放弃学术研究,从未离开教学讲台,尤其还带病坚持参加田野调查,而且始终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工作,出版个人专著2部、合著12部、发表35篇学术论文,200万字。多次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科研奖项,先后培养16名硕士生,6名博士生!

他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事业。他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金海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面对疾病我不低头”

金海是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教师、蒙古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历史学博士、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从1982年1月毕业留校工作起,一直从事内蒙古近现代史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第一次见到金海教授是在他的家里。前不久刚做完胆囊切除手术的金海教授看上去精神很好,虽然右眼蒙着厚实的纱布,右脸的骨骼也有些变形,却仍然能给人留下和蔼可亲的长者印象。然而十年来的病痛,让他原本魁梧的身材变得有些消瘦。记者的到来让金海教授有些忙乱,他找出水果、饮料、糖果„„直到他认为招待客人的食品准备齐全,这才在靠椅上坐了下来,爽朗的一笑说:“你看,我现在是面目全非了,可能要让你失望了啊。”此时,记者对金海教授的故事早有耳闻,面对这样一位优秀的教师、学者,敬佩之感油然而生。

金海教授坐在靠椅上,右手抚在着手术伤口的部位,讲述起当年到北京求医的故事:

1999年,正在内蒙古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金海,查出了患有上颌窦腺癌,起初家人并没有将真实的病情告诉他,只是劝他转院到北京就医。当时金海只是感觉到纳闷:“一个小病为什么要到北京就医?”虽然心里不愿意,但是经不住家人、朋友的劝说。在北京经过一番检查后,等待他的却是一份恶性肿瘤的诊断书,这无异于一张“死亡通知单”。接到通知后,金海特别灰心,“怎么办呢?”于是,他第一个想到了给他的导师齐木德道尔吉教授打电话,将病情告诉了他。道尔吉老师听到这个消息也愣住了,可能不知该说些什么,半天就只说了一句话“一定给我顶住!”。说到这里,金海教授不禁哽咽无声。他说:“听见这句话特别受感动,当我在茫茫人海中感觉特别的无奈、无助的时候,听到这句很有力量的话,就像是忽然有了依靠,有了支持„„”

得知自己的病情后,金海趁在手术前要等待各种检查结果的间隙,开始在北京几家医药书店内查询各种治疗有关耳鼻喉科、肿瘤方面的书籍,偶尔一次在一本书上他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上颌窦腺癌是在多种癌症中唯一能够治愈的。”这句话让金海看到了生的希望。提起这件事,金海教授开心地笑着说:“事后,我再去那家书店,再去找这句话却怎么也找不到了,也许是看到别的什么病是可以治愈,但这在心理上却给了我一次暗示,觉得只要意识上、精神上如果不垮的话肯定能治好。”

从此以后,金海开始了漫长的治疗过程,手术、复发、再手术„„

在这期间,家人、同事、朋友,给金海的支持让他深深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无私的关爱,使他重新燃起了求知的热情。记得在1999年第一次手术后回到家中,当时75岁的内蒙古大学原校长特布信教授,闻讯带着老伴特地赶到他家看望,鼓励他树立信心,同时也为他的病情感到惋惜:“近代史研究,我还指望你呢,结果你得了这个病„„”话只说了一半就再也没有往下说,但这句话却让金海受到莫大的鼓励。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金海教授含着泪说:“听了特布信教授的这句话我才明白,原来学校的老一辈领导对我一直寄予了厚望,怎么能因为我的这点病耽误课题的研究呢。”

“只要还能思考,我会一直坚持。”

金海所在的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蒙古学研究中心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这里有很多专家、学者,多少年来都是这样默默无闻,克服着种种困难潜心研究课题。这些身边的学者,用行动告诉金海“坚持,就是胜利!”。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有一位70多岁的老教授郝维民,他是金海的老师、同事也是朋友,老人家已是满头白发,但是还在每日为科研项目到处奔波,不辞辛苦。就在2008年春节前夕,郝维民教授检查出了患有糖尿病,医生让他住院他不肯,是在医生的强迫下才勉强住院治疗,不到一个星期,又强烈要求出院,继续研究课题。在金海眼中这样的学者是他学习的榜样。他说:“我觉得比起那些老学者们,我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也没有那么大的学问。癌症虽然可怕,但是我还没有到趴下让别人每天伺候的地步,我还能吃、能走,脑子还能思考,还不至于糊涂,所以在我有生之年能干多少算多少,如果病复发了,那我就再去治疗。” 有了活着的动力,金海教授开始潜心研究自己的科研课题。

就是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他完成了博士生学业,完成20万字高水平的毕业论文,获得博士学位。2000年,金海教授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侵略内蒙古史》,任副主编、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蒙古学百科全书·近现代史卷》任常务副主编;2001——2004年主持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项目《日本在内蒙古殖民统治政策研究(1931—1945)》;2003——2005年承担完成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开发基金项目《日本占领时期内蒙古历史研究》;2001年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内蒙古通史》,任第六卷主编;2004年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鄂温克族现代游牧社会文化研究》,参加国家重大研究项目《清史·民族志·蒙古族篇》„„

金海教授的这些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科研奖项。他担任副主编的《内蒙古革命史》一书,曾于1999年获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优秀图书奖等5项奖励;《百年风云内蒙古》(合著)一书于2001年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蒙古民族通史》(合著)一书于2003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年获得国家图书奖;《日本与内蒙古》(专著)一书于2006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金海教授被内蒙古大学评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金海是好样的!”

在丰硕成果的背后,金海教授却无法逃脱疾病带给他的打击。2007年,金海的病情开始恶化,肿瘤蔓延到眼球后方,必须进行手术。这次手术,让金海的身心再次受到重创,因为手术不得不把睛球带眼框一起切除。这样,手术过后,金海的右眼没了,只留下了一个什么也看不见的黑洞„„

由于没有眼框,金海就连安义眼的机会都没有。就在此时,他的右耳听力也在急剧下降,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手术过后,金海教授心情特别的烦燥,经过医生、同事、同学及家人的与开导,才渐渐恢复过来。手术一个月后,金海教授便又开始了自己的科研工作。

在与记者交谈时,金海教授不时用手扶着右耳上的助听器,避免由于耳塞的不适引起刺耳的嗡鸣,还幽默地说:“现在跟你说话,我只能戴着助听器才能听见,不然我跟你说话只能说啊?啊?啊?”

其实,2007年的那次手术使金海的身心再次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事后,记者在采访金海教授的大学同学乌其拉图时,他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强忍眼泪,哽咽着说:“去年金海已经是第七次做手术了,做完手术回来以后,他三天不吃不喝,金海的爱人也是我的同学,给我发短信说‘老乌你过来一下,金海已经三天没吃饭了,也不说话。’我想当时他对生命已经失去了信心,毕竟他还是血肉之躯。我去了他家,并没有说什么安慰的话,就是随便聊聊天,他马上就开始说话了,然后便起来开始吃饭了。可是我知道,他已经失去了味觉、嗅觉„„我觉得金海真的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金海教授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事业,求知是他唯一的追求。疾病并没有压垮这样一位执着的学者。目前,他还主持1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参加了2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国家《清史》编纂项目,负责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科之“当代内蒙古”学科方向的建设工作,参与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博士、硕士学位点的建设,同时还精心辅导着7名硕士生、6名博士生„„

“相信你未来一定能度过辉煌的人生。”

尽管还要承受着病痛,金海对生活的热爱却没有一丝减退。在他家的书房内,记者看到这两样两封来信。其中一封信是2006年,金海教授的专著出版,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远在吉林大学有过一面之缘并经常书信往来的老教授,并寄去了自己新出版的专著。老教授收到书和信后,给金海教授回了这样一封信:

“你邮来的书我已收到,看到你的相片及后记,为你这几年走过的道路深为佩服和欣慰。你能战胜疾病,并取得很大成就,你实在让我佩服。你的爱人很了不起,因为你的病让人害怕担忧,我和我老伴就如此,我们以为你不在人世了。我相信你未来一定能度过自己辉煌的人生。”

另一封信则是,曾经为金海教授做手术的北京协和医院的耳鼻喉科的主任,他是位60多岁的老专家,他收到金海教授寄去的2002年在《内蒙古日报》上发表关于金海的一篇通迅,回信道:

“感谢你给我寄来了好消息,为你战胜疾病、奋发向上的毅力和精神而激动,为你取得的成就而高兴!由衷的祝贺你!做为一位医生应该向你学习,努力工作,使更多的病人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恢复健康,帮助更多的人在事业上和生命中创造更多的奇迹!”

金海,是位普通的学者,但他却用超人的毅力和精神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在学术界中闪耀着光辉!

推荐第3篇:刘永锋教授先进事迹

刘永锋教授先进事迹

刘永锋,男,1952年8月出生,汉族,博士,中国共产党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普通外科教研室主任、肝胆外科主任、器官移植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

刘永锋教授是中国医科大学培养的第一批博士,曾获辽宁省首批百千万工程百人层次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和国家教委联合颁发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是中国医科大学首批破格晋升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一位优秀的学科带头人。现任国际肝胆胰外科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外科学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器官移植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主编、《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编委、《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编委、《临床外科》编委、《中国实用医学音像杂志》编委等职务。

一、临床工作

从事医疗工作近30年,先后在日本医科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澳大利亚Flinder中心留学研修。国外学习期间,开展器官移植及胆道外科方面的研究,发表了大量论文,掌握了器官移植相关的临床技能。回国后,利用在国外学到的先进医疗技术,开展肝胆胰外科及器官移植方面的研究。在肝胆胰外科和器官移植方面均有较高的造诣,取得了重大的科研成果,

1992年,刘永锋教授在普外一科基础上成立了器官移植科,先后开展了肾移植、肝脏移植、肝肾联合移植以及胰肾联合移植等移植手术。目前已经由最初在普外基础上成立的器官移植科发展为国内大型综合器官移植中心之一。2002年成立了中国医科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同时被沈阳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确定为沈阳市多器官移植技术研究中心,2003年被辽宁省科技厅确定为辽宁省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成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多器官移植中心。刘永锋教授带领器官移植科已经成功完成了肾脏移植700余例,出现大批长期存活病例,生存率达到95%以上,达到国际先进移植中心水平。并指导多家医疗单位开展了肾脏移植手术。1995年开展肝脏移植手术,是东北地区首先开展该项技术的单位,现已完成190余例,手术成功率100%,无胆道并发症、远期疗效好。“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胰肾联合移植手术,为国内完成数量最多,效果最好的移植中心,移植效果及存活率均居国内领先水平,人/移植物1年存活率达到95%以上。刘永锋教授先后指导国内多家医院开展胰肾联合移植手术。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2型糖尿病达到胰岛素依赖期也是胰腺移植的适应证,已经得到国际的认同,更新了认识。“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合并糖尿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首次发现胃后静脉,完成的“胃后静脉解剖和临床应用研究”获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从80年代开始,对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进行了系列深入的研究,并获国家自然基金和省市科委资助。在国内首次提出了Oddi括约肌为一受神经体液支配与调节的复杂装置,阐述了正常人的胆汁流体动力学,其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并指导胆道外科术式选择,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此项成果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展肝脏右三叶切除、全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治疗肝脏良恶性肿瘤、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内脏大神经切除术治疗顽固性腹痛等难度大、具有创新性的高新技术。

二、科研成果

作为第一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课题3项,卫生部课题1项,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基金1项,省重点实验室专项基金1项,省重大项目2项,省市科委课题13项。获得资金200余万。作为第一者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43篇,在国外著名杂志发表论文7篇,其中SCI收录7篇,BA收录2篇,参编著作10 部,主译著作1部。作为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奖励。

自1992年以来,开展器官移植工作,组建器官移植科及器官移植实验室,对移植物低温分子生物学、腹腔多器官联合快速切取技术、HLA配型与移植物长期存活关系、器官保存液的开发与研制、移植免疫耐受、免疫诱导、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胰腺/胰岛肾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等进行了研究,得到多项基金的资助。

刘永锋教授带领课题组对移植物低温特性、分子生物学改变及器官保存的温度、离子环境、肝脏保存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开发了肾脏保存液,已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无移植物原发无功能及功能延迟。器官保存方面的研究目前居国内领先水平。针对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系统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效果良好。在临床研究方面,刘永锋教授结合国外经验及国内实际情况,改进了器官切取技术,采用的腹腔器官快速联合切取技术,减少器官损伤及热缺血时间,减少器官损伤,提高器官利用率,目前已经成为全国应用最广的器官切取技术。开展HLA配型技术,术后实现移植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方案,减少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对病人进行长期跟踪随访,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完整病人资料数据库,指导术后恢复,实现个体化治疗,提高了人和移植物的近远期生存率。

三、人才培养

刘永锋教授在积极开展科研和临床工作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培养青年人才,爱护青年医生,注重培养学科后备力量。不仅将医学专业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年轻医生,为其创造良好的科研、学习条件,利用抄读会、研究生例会等形式增加学术交流。鼓励参加国内、国际会议、学术交流。先后与美国Kenturky大学、日本熊本大学、德国汉诺威大学、台湾高雄长庚纪念医院、香港玛利医院等多家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选派多人留学。同时言传身教以其高尚的医风医德教育年轻医生。培养了20余名博士和30余名硕士。并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多次给予经济上的援助,支付学费,帮助其完成学业。实行科研、临床并重的教育理念,培养了一批临床能力强、具有敏锐科研思维的年轻学术骨干,建立了临床能力较强、科研实力雄厚,可持续发展的学术队伍。

刘永锋教授是一名优秀的外科教授、学术带头人,为辽宁省的外科和器官移植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推荐第4篇:孔宪涛教授先进事迹

学习孔宪涛教授先进事迹有感

团委、工委小组组织青年职工学习关于孔宪涛教授先进事迹。通过学习,大家深深被孔宪涛教授的先进事迹所感动。孔宪涛教授不仅是一名爱党报国的战士,还是一个成就卓越的学者,更是一位甘为人梯的导师。他留给我们的是悲恸,是缅怀,是动力,是典范,他用一生的传奇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是全国献身医学事业一代名师的重大学习宣传典型,是推进医院全面建设发展的一面旗帜、一种风尚、一种品质和一种精神。孔宪涛教授的精神和品格对引导广大医护人员立德行医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我们要用这种精神和品格对照自己找差距、明目标、树形象。把学习宣传活动与推进医院全面建设结合起来;把学习宣传活动与指示精神和医院的建设结合起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

推荐第5篇:学习优秀共产党员王卫华教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秀)

学习优秀共产党员王卫华教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我参加由党小组组织的“学习先进榜样”专题学习会,了解学习了先进党员王卫华教授的事迹,对我深有触动。虽然工作岗位不断变化,但为党、为人民孜孜不倦工作的情怀没有变。他始终以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为重,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不忘本色、心系群众、勤政为民,奋发进取,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奋斗之中,为检验检疫事业和纺织领域检验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同事们的心中树起了优秀共产党员“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形象。现对这次党小组活动学习体会总结如下几个方面: 第

一、学习先进榜样,就要学习他们燃烧激情、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激情是一种奋力前行、永不懈怡的精神状态。只有对工作、对事业充满激情,一旦认准目标,就义无反顾、百折不挠、奋力拼搏的人,才能有所作为。这样的党员同志,往往走到哪里,哪里的工作就有起色;到什么地方,很快就有好口碑;接触到谁,谁就会被激起干事业的强烈欲望。当前,我国已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面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繁重任务,这要求我们所有共产党员起模范带头作用,我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对自己的工作也应充满激情,倾尽全力,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二、学习先进榜样,就要学习他们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始终保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党花费大量心血培养出来的,肩负着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使命,身份决定了我们都应像王教授那样,时时刻刻牢记党的宗旨,多奉献、少索取,多点真抓实干,少点夸夸其谈。无论在什么位置上,无论多长时间,都要恪尽职守、一丝不苟地干好自己的工作,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第

三、学习先进榜样,就要学习他们克已奉公、清正廉洁的革命本色。我们每一名党员都应向王教授那样潜心科研,不被社会上不正之风所诱导。从自身做起,正作风、树形象,做一名高尚的人,纯粹的人,对人民大众有利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先进党员事迹后,我自己受到深深的感动。以后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关键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学习王教授,就要把他的思想、精神、作风体现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从自我做起,兢兢业业、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尽最大努力为党、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蔡婧2014.7.10

推荐第6篇:优秀先进事迹

候选人潘劲松优秀先进事迹如下:

我部员工潘劲松是仓库最年轻,到岗时间最短的保管员。2012年7月,他从原芯体车间调动至仓库,正值仓库人员流失,人手短缺之际。为了干好工作,他注重加强自身学习,积极参加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在工作中,他学以致用,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借鉴学习他人的经验。

刚到仓库时,他白天参加叉车工培训,晚上到公司加班,抽空还苦练叉车技术。最初他由于对产品和零件不熟悉,往往要比别人多花几倍的时间才能把料配完。通过刻苦钻研,他掌握了零件号代码的规律,调整零件的库位和摆放,有效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我公司沈阳分厂关闭后,原沈阳工厂生产的型号全部撤回公司生产,他勇挑重担,义无反顾地接手了这些型号零部件的管理。

仓库盘点期间,为了确保盘点数据的准确性,他等到车间晚上加班结束后,才对车间返回的零件进行分类、清点,一直工作到凌晨。

春节期间,公司劳务工大多要过年,他放弃了春节回家过年与亲人团聚,坚守工作岗位。2月8日是春节长假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恰逢下雪,因汽车半路抛锚,上汽161的料架未能及时返回。别人都下班之后,他一个人加班,一直等到料架返回,全部卸完后才下班。大年初二起,为了配合设备科检修设备,他又放弃休息,加班加点。

仓库工作是为生产服务,工作很辛苦,也很繁琐,但是他在工作中积极热情,无私奉献。

推荐第7篇:先进事迹(优秀)

我作为一名财务人员, 对工作勤勤恳恳、认真负责,积极配合财务领导,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作为财务人员,能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认真、规范做好财务工作,在领导及同事们的帮助指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我个人无论是在敬业精神、思想境界,还是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上都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 现将个人事迹简要汇报如下

一、思想上, 能够认真学习,使思想和行动与领导要求相一致,做到活学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思想问题和业务问题,更好的服务于本职工作,成效明显。

二、工作上, 能够团结同事,爱岗敬业,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能够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会计法》。熟悉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业务知识基础扎实,能熟练办理各项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能认真学习电脑知识,熟练使用的操作电脑。能切实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认真负责、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虚心向领导请教业务知识,使自身的会计业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切实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熟练地掌握、提高财务技能,严格按照现行《会计法》的要求,遵守各项财经制度,不断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争取以更强的业务素质,过硬的业务技能,来适应今后的财务工作的发展和要求。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

三、行动上, 严于律已,认真、勤恳、一丝不苟,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忠于职守,很好地履行本职工作。

自我评价: 本人一直从事会计工作,具有较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及较强的财务工作经验;为人坦诚,热情 ;工作认真、严谨、踏实、有责任感,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体合作精神。

推荐第8篇:先进事迹(优秀)

XX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总支创先争优事迹

在省、市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支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抓质量、保安全、强质监、促发展”八字方针为总体目标,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开拓创新,真抓实干,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打造负责任、有能力、简而精的党组织班子,充分发挥党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狠抓责任落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实际工作,在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规划,并召开全体党员干部会议,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了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党支部认真履行“一把手”抓工作和“一岗双责”责任制,从而把党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局党组根据制定的“优秀班子”争创目标,决定将局党支部的工作目标确定为“五好先锋”,即“领导班子好、队伍素质好、制度建设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同时带动广大党员成为“五带头、五先进”的先锋,即“带头学习讲政治,做到思想先进;带头干事谋发展,做到行动先进;带头创新争一流,做到业绩先进;带头服务比奉献,做到作风先进;带头自律树榜样,

做到形象先进”,有效地开展各项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管理基础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开展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增强了基层建设的生机与活力。

二、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党建活动顺利发展。

一是强化承诺形式。该局把公开承诺作为党组织、党员增强先进性意识,树立先进性标准,实践先进性要求,展示先进性形象的基础。要求党员职工时刻将工作“想在前、做在前”,培养广大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和谐、担当、创新、有为”核心价值理念的形成。公开承诺立足基层党组织职能和党员实际,针对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确定承诺事项,贴近实际工作。局党组、各个党支部在活动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公开承诺具有针对性,杜绝讲空话、虚话的现象。

二是强化学习提高。该局以“创先争优”活动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开展“以讲促学、以赛促学、以网促学”的“三促学”方式,全面激发全局职工的学习热情,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以讲促学”即各部门由党员讲理论专题、谈心得体会、说思想认识,做到人人参与、互动提高。“以赛促学”即通过开展业务知识竞赛、技能大比武等活动,使广大党员在积极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以“网”促学就是以局域网络为平台,在局办公自动化平台上开设“理论学习”等专栏,定期将学习内容及个人学习体会通过网络进行交流。

三是强化服务质量。该局针对企业开展“优质服务、高效服务、主动服务、诚信服务、长效服务”的“五个服务”活动,针对全市企业的具体情况,开展“培育一批潜力企业,扶持一批规模企业,提升一批优势企业”的“三个一”工程,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开展质量兴市工程,针对窗口开展“微笑服务”活动,设立“党员先锋岗”,使广大党员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四是强化制度完善。在完善制度上不断探索创新,促进基层党建走上规范化、有序化、制度化的轨道。该局对原有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进行了进一步修订、补充和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行之有效的标准体系,标准化体系的有效运行,为全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工作目标的有效落实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证,各级领导干部在党建活动中率先垂范,签订“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责任书,为制度落实奠定坚实基础。该局坚持“用好的制度管理人,用好的载体带动人,用好的机制激励人,用好的氛围影响人”的工作机制,在局机关相继开展了“优秀党员”、“优秀党小组”、“职业道德模范”等评比活动,以活动的开展促进工作效能的提升。

五是强化执法质量。该局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渗透人性化服务,做到“三颗心、三个一”,即:在服务态度上做到“热心、耐心、细心”;在服务行为上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句问候暖心、一声走好相送”。细化了“眼中关注、嘴中微笑、心中送暖”的服务标准。

三、搞好“五个结合”,注重基层党建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把基层党建与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提高业务理论水平相结合,坚持集体学习制度,树立了良好的学习风气;二是把基层党建与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相结合,形成了作风扎实、办事高效的良好风尚;三是坚持把组织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坚持政务公开,确保廉洁公正;四是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与行风评议、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相结合。把行评作为基层党建的强大动力,彻底查找问题,切实加强整改,推进了创先争优工作的深入开展,也为连续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打下了良好基础;五是坚持把基层党建与质监职能工作和年终目标考核相结合。年初制定了《精神文明考核细则》,把各项业务工作分解细化,责任到科室和个人。做到工作有指标、考核有量化,使创先争优的评价更加科学化。

通过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能力建设,全局党员干部及职工素质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好转,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在今后的工作中,该局将进一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为开创党建工作的新局面而不懈奋斗!

推荐第9篇:先进事迹(优秀)

-先进事迹材料

这几年来,他一直工作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前沿。他担任了九年级数学任课和班主任工作,陪伴一群天真活波、个性鲜明同时又问题重重的学生度过他们初中生活中许多珍贵的时刻。为了不辜负学校的重托,更为了不辜负课堂上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他竭尽所能、潜心钻研,无私贡献。

一、政治思想方面:他在思想上严以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与老师团结合作,能够正确处理好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特别尊敬老教师,把他们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爱岗敬业,有奉献精神;能积极涌跃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政治和业务学习,通过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工作态度,服从工作安排。领导安排的工作,他都会二话没说把工作接受下来,不叫苦喊累,只默默尽心去干好。

二、工作考勤方面:爱岗敬业,别人一天上8小时班,而他从早上5:40起床,到晚上11:00回家,一天18个小时时间待在学校里,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思想,好随时进行沟通、处理。在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坚持以校为家,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

三、教育教学方面: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在课堂上重复讲书,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要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他做到:

(一)、课前认真准备:1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二)、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他着重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他对差生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此外、在“课内比教学活动,课外访万家”活动中,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随时对那些思想上有波动的学生进行家访,了解情况,有的放矢、关爱学生,努力做好“双差生”的思想工作,

让他们融入到班集体。为了形成良好的班集体,他从学生中选出品学兼优、作风正派、关心集体、有一定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班干部选拔出来以后,他予以指导,大胆使用,严格要求,加强教育。他平时留心观察发现和培养了一些积极分子,扩大了先进面,让新发现的积极分子参与班干部竞选,使班上的领导层不断更新,保持活力;使更多的优秀学生有担任班干部的机会,得到锻炼。不断提出新的共同的奋斗目标,寻找鼓舞学生前进的力量,共同的奋斗目标能激发起学生的共同感情。不断有新的奋斗目标,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前景就充满信心,班集体就能朝气蓬勃,不断地奋发向上,良好的班集体就是在一个接一个的目标的实现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经过努力,这几年的成绩都名列前茅,尤其今年的中考上线人数在所有班级中最多,几乎是有的班级的二倍。这几年,在努力完成个人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尽力做好学校安排的其他工作。

总之,在这些年里他一直兢兢业业的工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他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是其他人学习的楷模。

推荐第10篇:学习王强教授先进事迹有感

学习王强教授先进事迹有感

王强,盐城师范学院经济法政学院副院长,中共党员,出生于1970年9月,于1992年7月参加工作,在2011年被评为教授,病逝于2012年9月。最大成就:完成著作《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该著作获得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经济法政学被多数学生视为枯燥乏味的学科,吾亦如此。然而,《光明日报》对盐城师范学院已故教师王强教授的长篇通讯《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阵地---“七○后”教授王强的人生追求》让我认识到“各行各业都有其魅力所在,只待你去探索并为之沉迷。”无疑,王强他找到了为之沉迷的所在---研究中共党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并成了他一生的追求。保尔柯察金曾经说过:“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王强逝世时也才只有42岁,处于经验较为丰厚、精力较为旺盛的年龄段,正是为社会做出奉献的好时期。他的这一生虽然短暂,却没有白活:短短四年时间里,王强在《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等专业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7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并完成著作《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并且在病榻上每年坚持给七位学生指导论文„这些都是一个普通大学教师所难以望其项背的。

王强教授毕生热爱党,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在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传播的道路上,始终孜孜以求,至死不渝。他对贾后名老师的临终嘱托、对教育和研究事业的念念不忘、让纸笔占据了的病床、病后时而来学校的坚持、重症拮据却依然捐赠书籍的默然、身体不行就动脑的执着、永远充满着对工作的热情„.这些近乎“痴迷”的举动,我却从中体会到了他“死要重于泰山”的信念。这不仅是取决于他时日无多而对自身毅力的激发,也是日常生活对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他总是满怀着对教育事业的“傻劲”,和学生们打闹成一片,同吃同住同穿同学,像父亲对待孩子一样掏心掏肺,让孩子们颠覆了以前对公共政治课枯燥乏味的印象,真正知道了它的价值---我以为这正是一位教师真正价值意义的体现。他有着对教育事业的坚韧的钻劲。凡是有关经济法政学的问题,他都得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斟酌,于是一点、两点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跃然纸上;他也深刻懂得“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传播者,切忌扮成‘传声筒’。要沉下身去,学好‘普通话’,说好‘家常话’: 与农民,他会唠种田补贴、邻里关系;与工人聊薪酬待遇、医疗保险;与干部说党建惠民、廉政建设„”,借此提升思想而不是只做一个只会教书育人的书呆子。

王强教授与孙卫芳老师忠贞不渝的爱情令我钦羡与感伤,他们既是伴侣亦是知己,大学中志同道同的契合引为朋友,毕业后双宿双飞于落后区执教,书房中窝在一起静静的看书学习,病床上的相濡以沫(墨)„我在此诚信祝愿孙卫芳老师忘记苦痛,保留这份难能可贵的记忆,继续追寻幸福、追求事业去过完余生。

第11篇:学习某教授先进事迹后感

光环背后的教师、学者、党员

——学习xx教授先进事迹后感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我以为,xx教授,正是用生命炼就了一副坚持追求真理钢铁之躯。哪怕肿瘤掠走他的气力,哪怕病魔夺去他的生命,他依旧在“用生命守望着马克思主义阵地”。

中国文明网对xx教授给予了这样的评价:“师者风范树时代先锋,学者品格铸崇高楷模。”的确,他是时代先锋,他是崇高楷模,但这些虚名一定从来也不是他苦苦索求的。在所有的光芒背后,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一位敬业爱岗、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一位潜心研究、笔耕不辍的执着学者,千千万万党员中平凡而又不凡的那一个!

从1992年毕业参加工作起直至2012那年病逝,xx教授,我更愿意叫他作xx老师,他在教育工作者的岗位上坚守的整整20年。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待学生更是关爱有加,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学生总说:“人生遇xx老师,足矣!能上xx老师的课,简直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xx老师有股“傻”劲,同事向他寻求帮助时,他从不推辞。xx老师,更有股“钻”劲,他上课不仅是讲授知识,也是传授做人的道理,他花了很多心思,将公共政治理论课程的精髓渗透到学生内心。作为一名即将毕业,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师范生,xx老师用他短暂却辉煌,朴实却耀眼的艺术告诉了我什么是真正的教书育人。

住院期间,xx老师没办法在课堂上讲学了,但即便在化疗期间,他也不肯闲着。他总说,“要是能上课我就上课,身体实在坚持不了,把研究的事交给我,动动脑筋还是可以的。”从2008年断断续续住院以来的四年多时间里,他以惊人的毅力在各类专业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7篇,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他的病房里摆放的是触手可及的纸张、笔与研究资料,最终留下了一部沉甸甸的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著作——《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他是一名矜矜业业的学者,一生在马克思主义的土地上辛勤耕耘。

我们更不能忘怀的是,xx教授是一名优秀的有着极高的政治觉悟的共产党员。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向往与追求,为我们这些即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预备党员们树立了一座丰碑,告诉我们入党后将要攀登的山并非是青山秀水,而是险峻的高峰。他的事迹再一次提醒了我们十八大精神中关于增强党性的要求:秉承“三轻三重”,即轻名利,重名声;轻权力,重责任;轻升迁,重工作。“少讲空话,多做实事”(列宁),“实事求是,力戒空谈”(毛泽东),正如历代马克思主义者所践行所提倡的那样,我们的路在脚下,而不在笔尖,更不在嘴边。

第12篇:学习老教授先进事迹之后感

学习老教授先进事迹之后感

年过八旬的退休教授周伟民和唐玲玲夫妇,他们二老致力于治学,“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从半百之年到年过八旬,他们即便花光养老金,走遍海南岛,也要去实现他们年轻时的梦想——修一部中国人自己写的海南岛史。这种锲而不舍,坚定顽强的逐梦精神深深的鼓舞了我们这些年轻人,同时也让我们为之肃然起敬。 老师的先进事迹后被深深地震撼着.他崇高的人生追求,他那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使我的心情难以平静.他是育人的模范,做人的楷模,是当代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即使年过半百,也不曾放弃梦想,不求奢侈的生活,也不求功成名就,二老相携,穷经皓首,也要为自己的梦想去奋斗,这是他们一辈子的事业,也是一辈子的幸福。两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拖着年迈的身体,自费租车、请翻译,再赴琼海、文昌,挨家挨户拍门访问老渔民。对工作如此地狂热,痴迷于梦想的实现,他们一丝不苟地对待自己的梦想与事业,这是所有成功者们共有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的人去学习。

他们甘于寂寞,潜心研究,不光是知识分子的楷模,也是我们这一代青年的学习榜样。有梦想就奋力追逐,才不会辜负此般美好年华。

向老教授致敬!

2014建筑学 潘嘉赫

2016年11月25日

第13篇:学习王强教授先进事迹后感

光环背后的教师、学者、党员

——学习王强教授先进事迹后感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我以为,王强教授,正是用生命炼就了一副坚持追求真理钢铁之躯。哪怕肿瘤掠走他的气力,哪怕病魔夺去他的生命,他依旧在“用生命守望着马克思主义阵地”。

中国文明网对王强教授给予了这样的评价:“师者风范树时代先锋,学者品格铸崇高楷模。”的确,他是时代先锋,他是崇高楷模,但这些虚名一定从来也不是他苦苦索求的。在所有的光芒背后,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一位敬业爱岗、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一位潜心研究、笔耕不辍的执着学者,千千万万党员中平凡而又不凡的那一个!

从1992年毕业参加工作起直至2012那年病逝,王强教授,我更愿意叫他作王老师,他在教育工作者的岗位上坚守的整整20年。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待学生更是关爱有加,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学生总说:“人生遇王强老师,足矣!能上王老师的课,简直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王老师有股“傻”劲,同事向他寻求帮助时,他从不推辞。王老师,更有股“钻”劲,他上课不仅是讲授知识,也是传授做人的道理,他花了很多心思,将公共政治理论课程的精髓渗透到学生内心。作为一名即将毕业,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师范生,王老师用他短暂却辉煌,朴实却耀眼的艺术告诉了我什么是真正的教书育人。

住院期间,王老师没办法在课堂上讲学了,但即便在化疗期间,他也不肯闲着。他总说,“要是能上课我就上课,身体实在坚持不了,把研究的事交给我,动动脑筋还是可以的。”从2008年断断续续住院以来的四年多时间里,他以惊人的毅力在各类专业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7篇,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他的病房里摆放的是触手可及的纸张、笔与研究资料,最终留下了一部沉甸甸的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著作——《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他是一名矜矜业业的学者,一生在马克思主义的土地上辛勤耕耘。

我们更不能忘怀的是,王强教授是一名优秀的有着极高的政治觉悟的共产党员。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向往与追求,为我们这些即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预备党员们树立了一座丰碑,告诉我们入党后将要攀登的山并非是青山秀水,而是险峻的高峰。他的事迹再一次提醒了我们十八大精神中关于增强党性的要求:秉承“三轻三重”,即轻名利,重名声;轻权力,重责任;轻升迁,重工作。“少讲空话,多做实事”(列宁),“实事求是,力戒空谈”(毛泽东),正如历代马克思主义者所践行所提倡的那样,我们的路在脚下,而不在笔尖,更不在嘴边。

第14篇:学习郭力华教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郭力华教授的事迹,感染人,鞭策人,激励人。她的事迹使我更感觉到,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作为一名年轻的人民教师,我珍爱这一岗位,我一定努力,持之以恒,把所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用爱和责任铸造伟大的师魂。

《用爱和责任铸造师魂

------学习海师郭力华教授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对海师郭力华教授先进事迹的认真学习,使我更深入地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如何看待教师工作,或者更确切地说,教师的工作是什么?结合学习有感而发,谈几点体会。

教师岗位特殊的岗位责任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我们自己如何看待教师这个岗位、这种职业呢?不错,近年来,教师的待遇改善了,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愿意当教师的人也多了。然而,清醒认识教师职责,还是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教师是一个岗位、一种职业,但更是一种责任。郭力华教授从教一生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只为教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靠的是什么?是一种清醒的责任意识。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表现出不同的教学艺术,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是清醒的责任意识和在此基础上持久的内在动力,是教师完成卓有成效工作的必备条件。清醒的责任意识,使她始终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把祖国和人民的事业作为自己无上光荣的使命。这使他能够承受住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保持长久的内在动力,把祖国的需要当作个人的需要,把自己的事业和人生价值与国家的建设发展联系在一起。他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诠释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刻内涵。

学习郭力华教授使我更加认识到,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是我对一名合格优秀教师的理解,做像郭力华教授那样的合格的人民教师,是我对自己的基本定位。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书是育人的载体,育人是教书的目的。教书育人的力量来自于科学知识。郭力华教授讲的不单纯是生物学知识,而是人生,是社会,是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向郭力华教授学习就应该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研究教学对象,以自己深入的研究带动深入的思考,把教书育人提升到科研的高度,以此支撑和升华教书育人的效果,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和震撼力。执著的追求与奉献是坚守教师 岗位,做好教书育人必备的品格。郭力华教授把追求与奉献当成一种责任,甚至当成一种享受。因此,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论需要付出多大代价,她都能毫不动摇地常年坚持。

第15篇:学习方永刚教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方永刚教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读了《人民海军》报关于方永刚的先进事迹后,我很受震撼很受教育很受鼓舞! 胡锦涛主席1月24日在一份新华社的内参上作出重要批示:“要尽最大努力挽救方永刚同志的生命。要认真总结宣传他的先进事迹。”2月20日,农历大年初三,刚刚从甘肃看望慰问人民群众回京的胡锦涛总书记,顾不上休息,便来到解放军总医院,亲切看望患晚期结肠癌的方永刚。胡主席称赞方永刚说,你不仅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坚定信仰党的理论、积极传播党的理论,而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模范践行党的理论。从你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的高度政治觉悟,看到了优秀政治教师的高尚师德师风。海军党委作出了向方永刚同志学习的决定,3月1日,海军机关隆重举行学习方永刚同志先进事迹大会。

今天,我们北海舰队党委在青岛举行学习方永刚先进事迹座谈会,我有幸应邀参加感到无尚光荣!

我与方永刚曾在海军政治学院共事五年,我与他一样长期从事理论宣传工作,直接面对面地向官兵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和创新理论。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到,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是一项非常神圣的工作,不仅靠说,更要靠做,用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让官兵信服。 下面,我就学习方永刚先进事迹,自觉做知行统一的模范,谈点学习体会:

一、只有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毕生追求,才能学得深。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学习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底蕴。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只有自己真正学懂弄通了,才能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使受众如沐甘霖、如浴春风,感受真理带来的愉悦。创新理论是在中国这块沃土上,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基础上,针对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解决持续发展中的种种难题,而产生的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内涵极其丰富,针对性现实性权威性极强。没有渊博的理论知识,没有对现实情况周密的了解,是很难学懂弄通的。因而,只有像方永刚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以求,才能把握其真谛,才能把话说到点子上,才能把思想工作做到心坎里。在这方面,方永刚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他20多年如一日,不分昼夜,只争朝夕,刻苦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始终站在研究探索的最前沿,做到党的理论每前进一步,学习探索就跟进一步,先后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16部。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我们都应像方永刚那样,以真学的行动带动人,以严谨的学风影响人,以卓越的学识征服人。

二、只有把坚定党的创新理论信仰作为立身之本,才能信得更真。信仰是人生的灯塔。没有信仰,就没有传播真理的持久动力和行动。作为共产党员,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必须信仰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当年,我们就是带着深厚的感情和真诚的信仰,学习和宣传毛泽东思想,使之深入到官兵的灵魂深处,牢牢地占领了部队的思想阵地。现在,社会上有一股否定党的创新理论的歪风,挑动人们的不满情绪,无端地通过攻击鲁迅来否定毛泽东思想,歪曲和否定董存瑞、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等民族英雄,鼓吹无限制的超越宪法规定的“自由”,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实质上是在否定四项基本原则。而有的理论工作者和管意识形态的部门,对此视若无睹,遇到“歪歪理”,睁只眼,闭只眼,也不批驳,缺乏捍卫真理的勇气和顽强的斗志。有的理论工作者,仅把理论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缺乏使命感和工作热情。方永刚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党的创新理论的真正信仰者和捍卫者。他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在公交车上,只要听到别人对党的创新理论表示怀疑或恶意诋毁,都会主动站出来,耐心做解释工作,直到对方心悦诚服。我们学习方永刚,就要学习他这种坚定信仰、矢志不渝的执著精神,坚决维护党的创新理论的权威,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传播科学发展观,做科学发展观的坚定信仰者和拥护者。

三、只有把自觉践行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实际行动,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创新理论的统领作用。身教重于言教。党的理论工作者的权威,不仅来自于渊博的学识,更来自于人格的魅力。方永刚真正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将其落实到自己的具体行动之中,用知行统一的人格力量传播真理之光,为我们作出了表率。方永刚作为一位学者,他把“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作为治学追求,从不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近千万字的专著和论文,全是自己的心血和智慧;作为一名理论教员,在生命已进入倒计时时,心中仍然想着他的教学任务尚未完成;作为一个导师,他真心关心学生的成长进步,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本事交给学生。在生活中,他也是古道热肠,热心帮助同事、学员和人民群众。他的同事、弟子乃至平民百姓,都从他那里得到无私的教诲。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党的理论工作者的光辉形象。方永刚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打动着我,给我以深刻的教育和巨大的动力。我虽年逾古稀人已退休,但理论工作者的岗位和责任不能退。这些年来,通过我的笔,在报刊上,特别是在英特网的3个博客上,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宣扬新时代的好人好事,批评那些奇谈怪论,共发了210多篇博文,仅在一个网的博客上不到半年有5.6万多人点击阅读了我的文章,赢得一批青年网友的支持。我决心向方永刚学习,把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工作,争取做得更多更好!

第16篇:学习李保国教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干一行,爱一行

——学习李保国教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在我的印象中,没有哪一位大学教授会像李保国教授那样常年扎根山区,常年泥衣裤腿。他们大多西装革履,以汽车代步,来去如风。见过李教授的村民都说,李教授穿的那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说话做事一点架子都没有,亲切的让你感觉很贴心。正是李教授的事迹刷新了我对“干一行,爱一行”的定义,原来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开出绚丽的花„„

李保国教授带领基层干部群众同心同德,经过实地测量,规划了适合优质薄皮核桃栽植技术的荒山治理的整地模式,开创了‘树、草、牧、沼’四位一体的生态种养模式,开创了产业扶贫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形成了太行山核桃产业带,带动了成千上万人脱贫致富。他这种务实实干、奋发作为的创业精神,正是当前我们调结构、治污染、建生态、快脱贫工作中应该努力学习的精神。写在纸上的不一定就是好论文,出了多少书有多少头衔的不一定是好教授,能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能带领百姓脱贫走上致富之路的教授,才是好教授,才是百姓心中真正的学者。我们的社会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像袁隆平、李保国这样的教授,无怨无悔在边远农村奉献自己的一生,他们才是我们这个社会真正的脊梁。

“英雄”“楷模”“铁人”“榜样”等这些光荣称号都是像焦裕禄、詹天佑、李保国等一些人共同拥有,一个深受万人敬仰的响亮名字。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动地的骇世之作,他们的精神和他们的名字一样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成为流芳百世的美谈。不管时代如何的更迭变迁,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这样一些人都不为过。我相信,无论时代新旧,“榜样”精神都将永存。

我的工作场所没有李教授那样宽广,我的工作地点仅仅只是三尺讲台,但是我面对的却是祖国的希望!孩子们是一群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我虽然称不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却也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们的思维发展方向。所以我要做的就是像李保国教授那样,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带给他们阳光和雨露,让他们能够茁壮健康地成长。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与期望。不奢望成为助他们成长的太阳,但至少要成为他们脚下的一片沃土„„

第17篇:开展学习孟二冬教授先进事迹活动方案

2007年宾县中小学教师开展学习孟二冬教授先进事迹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宣传学习孟二冬同志的先进事迹和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女儿的回信精神,推动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全面开展,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增强我县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高我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了将这项活动卓有成效的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学习孟二冬同志的先进模范事迹,弘扬他的高尚师德和奉献精神。学习孟二冬同志严谨治学、拒绝浮躁、求真务实的精神;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珍爱生活、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牢固树立人民教师的远大理想,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提高学识魅力,增强人格魅力,做人们满意的教师,不辜负党的人民的殷切期望。

二、活动内容

1、开展“学习先进,为人师表”主题教育:组织全县教师对照孟二冬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进行自查自评,全面总每个教师自已的闪光点,查找个人存在的差距并写心得体会在校内交流,树典型、学榜样。

2、开展“为什么说爱和责任是师德的灵魂”大讨论:组织全校教师结合学习回信精神,联系工作实际写一篇学习论文在校内进行展示交流,并将优秀论文选送师训部。

3、在此次活动中,我县将评选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甘于奉献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表现特别突出的先进典型 ,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4、加强学校教师师德考评和师德档案建设工作:我县将把此次活动资料一并归入教师德育档案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整理规范教师个人师德档案。

三、活动要求

我县将把学习贯彻回信精神作为当前师德建设的首要任务,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密切配合,狠抓落实。

1、把学习贯彻总书记回信精神与师德日常工作相结合;

2、把学习表彰先进教师与严重处理违反师德教师相结合;

3、把开展各项具体活动与加强师德建设长效机置相结合;

4、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在学习中,我校将把学习孟二冬同志的先进事迹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荣辱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强我县师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全体教职员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和社会信誉做出新的贡献。

四、活动安排

我县将认真组织,精心策划,结合实际,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切实开展好学习孟二冬教授先进事迹的活动。

1、三月份:制订学习回信精神的工作方案,提出工作目标和举措。以学习回信精神为主,边学习,边反思,边讨论,边整改;

2、四月份——五月份:开展了“一学”“二谈”“三讲”“四爱”的学习活动。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细细体会。“一学”即: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教授女儿的回信》和《一个平凡人的一生》孟二冬同志的事迹材料。深刻领会《回信》精神。 “二谈”既组织教师组织座谈活动。通过学习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三讲”即:以“学楷模、强师德、促和谐”为主题开展教师演讲活动。“四爱”即:开展“爱岗”、“爱校”、“爱生”、“爱家”活动。

3、六月份:进行“学习先进、为人师表”主题教育的总结,评选优秀师德论文;

五、保障措施

1、在此次活动中,我县将评选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甘于奉献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表现特别突出的先进典型 ,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2、加强学校教师师德考评和师德档案建设工作:我县将把此次活动资料一并归入教师德育档案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整理规范教师个人师德档案。

宾县教师进修学校

二00七年三月二十日

第18篇:李保国教授先进事迹有感(材料)

李保国教授先进事迹有感

收看完《新闻联播》关于李保国教授报道,我深有感触,习近平总书记在批示中指出:“李保国同志35年如一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事迹感人至深。李保国同志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新闻联播上怎么说我不管,但是通过一些别的途径我得知了李保国教授他的伟大。“他亲自帮扶十几个驻村工作组开展工作,总是无偿为农户、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饶桂生清楚记得,曾有记者问李保国,“你有这么好的技术,整日奔波在外,每年至少有上百万元的收入吧?”李保国回答说,“不为钱来不为利往,一个心眼为百姓,农民才信你、才听你”。

岂止是不拿工资、不持股份,“岗底的穷帽子,是李老师帮我们摘掉的,村民的好日子,是李老师用命换来的!”“硬汉”杨双牛哽咽着,深情回忆:1996年8月,河北省内丘县岗底村连降暴雨,山洪暴发,洪水冲毁了村里200多亩保命田,山上果树损失严重。村民们都觉得“日子没法过了”。忙乱中,刚赶到村里救灾的李保国递给担任村支书的杨双牛一张纸条:“需要果树管理技术,我可以帮忙。李保国。”

就这样,李保国带着行李扎进了岗底村。岗底村的苹果原来不套袋,卖不上价钱。李保国教果农套袋,有的人说:“苹果不见光、不透风,还能长吗?”李保国花钱买来苹果袋,让果农白用,他对果农说:“赚了是你们的,赔了算我的。”秋天到了,苹果红了,套了袋的苹果细皮嫩肉,酸甜适口,一亩多卖了3000多元。如今,岗底村人均年收入31000元,100多户买了小轿车。

“李老师是我们的恩人,我不相信,我就是不相信,李老师竟然这样走了!”人民大会堂内,杨双牛声嘶力竭地喊着,那一刹那,他的眼泪一下涌了出来。

至今无法接受事实的还有李保国的妻子郭素萍。“保国,多想和你再去岗底看苹果,多想和你接着在车上聊绿岭核桃,多想咱家再吃一顿团圆饭,多想看到你再抱抱我们可爱的小孙子。保国,我想你!”

“我觉得我什么都满足,我就需要干点事,别的我都不需要,你不知道我在底下跑

第 1页

着有多享受。”“我这辈子最过瘾的是干了两件事,一件是把我变成农民,一件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李保国生前说的话,一句句被回忆起,人们为之动容。

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河北农业大学的大学生,李保国教授生前任教的大学,我深感自豪,自豪的同时更多的是警醒。当代大学生应积极追赶李保国教授的“愚公”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为国家做贡献。

第 2页

第19篇:李江涛教授个人简介(优秀)

李江涛老师助理:刘晓峰

课程咨询:13811134461 李江涛

   

    著名经济学家、管理突破专家

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 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

央视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点评专家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名校MBA、EMBA/DBA课程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领域:复杂系统研究,战略规划,转型升级研究、商业模式设计

学术成就: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煤炭协会管理创新一等奖

提出“六大管理思想”、全方位管理体系管理理论,创立商业模式设计独特理论框架,主持多家千亿级企业战略规划,辅导多家公司上市,担任多家公司独立董事

【研究领域】

学术领域:管理科学与工程、复杂系统演化、综合集成管理、理论经济学的跨学科研究。

应用领域:关注企业全方位改造,着力于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研究,将复杂系统的理论应用到组织成长领域,提出了“财富成长、智慧成长、心灵成长”新观点,财富成长主要是解决企业的发展和盈利的问题,智慧成长主要是关注如何整合资源和做事情的问题,心灵成长主要是关注个人的幸福和心灵完善。

【研究课题】

复杂系统演化、企业的全方位改造计划、顶层设计、战略规划、商业模式设计、股权设计与激励、融资规划、品牌建设、企业全方位管理体系构建、企业大数据体系构建。

【主要著作】

先后出版过《资本运营理论与实践》、《新经济形势下企业战略管理》、《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大时代商业模式》、《管理模式新生代——全面打造领导力驱动型企业》、《领导者战略思维与创新》、《小米:是否明日黄花》、《做自己的HR》、《从平凡到卓越》、《忠诚工作》、《卓越型企业的十二项突破》李江涛老师助理:刘晓峰

课程咨询:13811134461 等著作和《如何打造领导者影响力》、《中小企业的发展关键——突破》、《忠诚工作:领导篇》、《忠诚工作:员工篇》、《做士兵突击式好员工》等光盘。参与大型交通工程建设管理研究项目和撰写《大型工程建设管理理论与实践》、《大型工程综合集成管理》,2009年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获得中国煤炭经济协会《基于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课题,管理创新一等奖。

【主要工作经历及业绩】

李江涛博士拥有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教育研究背景,并到欧洲进行学习和工作,有国内著名企业的工作经历和政府工作经历。

李博士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研究和思考,对大量的中国企业大量的实践和辅导,结合西方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中国企业改造的八条线”的独特理论,被实践印证,并受企业的欢迎。曾担任多家国内著名企业顾问,先后主持多个超过十亿的并购项目。目前主持六家公司的上市辅导工作并担任总顾问,担任多家地市政府顾问,

李博士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一直坚持企业实践效益原则,其咨询式讲课风格深受听众的欢迎,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山大学、北京邮电大学EMBA班和总裁班,同时兼任北大等多所高校管理博士班授课老师和博士论文导师。李博士曾在交大的瑞金EMBA班的授课中被评为第一名。在清华、中央党校等高校授课评比也名列前茅,成为了清华总裁班的开班第一讲的教授,有开班“第一人”的美誉。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20多个重点城市的企业担任内训、公开课、政府论坛的主讲人,为数千家大中型企业,一百多万人提供授课,学员主要是企业高中层管理者等。

作为国内研究管理突破的著名专家,有中国“突破第一人”的美誉,其授课光盘在全国数十家电视台播出,其中两个产品在亚马逊全球中文经管畅销榜排前二十名。

【曾服务客户】

 中组部、中央党校、国资委、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人民银行、工信部等数十个国家部委。

 为吉林省政府、河北省政府、江苏省政府、上海市委、江苏省委、江苏省经信委、上海市检察院、武汉人民政府、武汉经信委、青岛经信委、长沙组织部等数十个政府单位。

 中石油、中石化、大唐电力、龙源电力、国家电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宝钢集团、南钢集团、鞍钢集团、上海港务集团、上海航道集团、中建七局、中建八局、建工集团、中国电建集团、中国水利建设集团、李江涛老师助理:刘晓峰

课程咨询:13811134461 兖矿集团、铁道部党校、中交三公局、中交四航局、济宁烟草公司、深圳烟草公司、徐矿集团、山东济宁烟草局、中国电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中国建筑、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塔里木油田、独山子石化、玉佛寺等多家国企、央企。

 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交通银行,上海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新华保险、泰康人寿、中泰证券、中信证券等银行金融保险机构。

 瑞金医院、新华医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复星集团、步长集团、葫芦娃药业、珍宝岛药业、民生药业等医院及医药企业。

 阿里巴巴、网鱼网咖、中兴通讯、华润集团、广西远辰集团、海特集团、广西裕达集团、和记黄埔、台骅国际、浙江广厦、浙江横店集团、德力西集团、方正集团、鲁商集团、海尔集团、联想集团、夏普集团、红星美凯龙集团、华彬集团、上海大众汽车集团、上海良友集团、上海糖业烟酒集团等互联网、民营企业。

 曾作为演讲嘉宾为数百家知名企业或政府部门设计并实施系统培训课程。

【主讲课程】

李博士应用复杂系统理论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创造性提出企业改造计划,专注于企业顶层设计、战略规划、商业模式设计、股权设计、融资规划、企业全方位管理体系构建、企业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体系构建,着力于现代企业的改造与能力提升。具体课程包括:

新课题:《当前经济形式分析与企业应对策略》、《顶层设计之企业超常规发展》、《企业战略经营与管理执行》、《两会金融政策分析与投融资策略》、《股权设计与激励》、《移动互联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转型与管理创新》、《新经济环境下领导者的战略思维与管理创新》

主讲课题:《公司改造-上市逻辑与战略规划》、《战略决策与高效执行》、《平台模式设计》、《新经济环境下企业战略管理》、《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股权设计与股权激励》、《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家族企业的传承与管理》、《企业国际化视野塑造》、《跨界思维-引领企业创新》。

针对政府和企业中高层领导:《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创新》、《东西方文化对比》、《管理创新与决策艺术》、《领导艺术与方法》、《战略领导力》、《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赢在执行力》、《组织变革与管理创新》、《国学智慧与人生》。

光盘系列:《如何打造领导者影响力》、《忠诚工作.员工篇》、《培养士兵突击式好员工》、《中小企业12项突破》。 李江涛老师助理:刘晓峰

课程咨询:13811134461 【近期部分咨询项目】

     青岛凯能锅炉设备有限公司战略规划、技术规划、管理规划咨询 兖州矿务集团公司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咨询 北玻公司股权改造、绩效与薪酬体系咨询 视袭国际文化投资集团战略规划设计咨询

南京威龙投资集团大美庄园建设规划、健康养老运营体系构建、融资体系构建咨询

 地尔集团上市辅导、市场规划咨询  深圳三江电器公司融资计划书撰

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顶层设计、战略规划、商业模式设计、内部管理体系构建咨询

 江西好易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战略规划与实施、商业模式设计、内部管理体系构建咨询  玲珑谷健康管理公司战略规划、商业模式设计、融资计划书撰写咨询  泊头人和塑业制品有限公司战略规划、营销体系构建、生产管理咨询

 九鼎集团顾问服务及战略规划、商业模式设计、国际文化大学城运营体系构建咨询服务

 华兴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商业模式设计、品牌与市场规划、内部管理体系构建咨询       青岛金黄海集团战略规划、内部管理调整咨询 众森绿建集团战略规划、商业模式设计咨询

山西寰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战略规划及商业模式落地指导

中国电建《城市区域综合业务开发及集团内部产业联动》项目咨询 金帝联合控股集团顶层设计、战略规划与实施、商业模式设计咨询 山西周通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咨询

【视频采访】

李江涛老师海峡两岸论坛演讲资料:

http://v.ku6.com/

央视新闻联播|李江涛,谈大国气魄-中国未来发展大步走的豪迈视频:http://www.daodoc.com/ 李江涛老师助理:刘晓峰

课程咨询:13811134461 央视采访|李江涛老师,对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做深刻点评视频: http://www.daodoc.com/

李江涛教授在阿里巴巴年会指出--商业模式创新是中小企业转型创新之路; http://blog.sina.com.cn/

李江涛老师其他视频及相关资料见博客:http://blog.sina.com.cn/ljt1108

李江涛教授微博:http://weibo.com/ljgtao

第20篇:学习孟二冬教授心得体会(优秀)

这些年来,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已经是一个比较普遍和突出的现象了。为此,教育部三令五申,教授必须讲授本科课程。前不久,教育部又强调指出,教授两年未给本科生授课,其“教授”称号将被取消。教授不上课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不能上课、不必上课和不愿上课。

所谓“不能上课”,就是指教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或因担任科技攻关重任、或因跑课题和申请科研经费,或因带研究生较多,或因社会兼职不少、社会活动频繁,而分身乏术,无暇他顾。如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就认为,我国目前的研究经费申请,评审太复杂,过程太琐碎,因此耗费了教授们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再如教授带研究生的问题,某些学校每名博导平均要带上

七、八名研究生。连给研究生上课的时间都难以保证,更不可能给本科生上课了。至于教授,特别是名教授因社会兼职过多,而在精力上应付不过来,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以北大教授、中科院院士季羡林为例,其实“职”虚“衔”,加起来多达200多个。他面对“开会专业户”的困境,不得不找“窍门”。开会期间,除跟着别人鼓掌之外,以“四分之三”的时间来思考学术问题(季羡林逾90高龄,已经不属必须上课之列)。另外,说到大学校长,无一例外都在“双肩挑”:一肩挑学校管理,一肩挑科研教学。事实上,繁重的管理工作大大挤压了他们科研和教学的时间。

所谓“不必上课”,就是“教授”的职称一旦到手的人,就可以不受“课时任务”的约束了。退一步说,即使有些学校对教授仍有课时要求,但是科研时间可以折算成课时的规定,又让这一要求落空。

所谓“不愿上课”,有观念影响和利益驱动两重因素。观念方面,某些高等院校重科研、轻教学。在一些学校流传着这样的看法:“一流”教授搞科研,“

二、三流”教授搞教学。于是,有的教授担心被人视为“

二、三流”教授而不愿上课。利益驱动方面,如做课题与上课的收入就存在明显差距。上海交大校长谢绳武在有关会议上说过,一般从事教学的教授的年薪为七万元左右,而有科研项目的教授年收入可达50万到60万元。两相比较,有些人就会争着上科研项目,而不愿搞教学。再如校内上课与校外上课的收入差距就更大了。教授在本校给本科生上课,是其本职工作,大都只有一点课时补贴。而到外面“走穴”,却可凭十分丰厚的“开口费”而致富。如应邀去某大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班讲课,或者去考研培训班面授应考“机宜”,出马一次的收入,相当于本人月工资的几倍或十几倍。因此,不少学校到校外“走穴”者多,在校内上课者少。

一些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都想拿起教育部的有关规定,遏制住教授不上课的势头。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其“对策”表现在“逃课”、“代课”、“混课”几个方面。课表上已有安排,到时无人上课,这称为“逃课”;课表上安排的是某教授上课,进课堂的却是某教授的研究生,这称为“代课”;不备课就进课堂,东拉西扯,这称为“混课”。有的人因“走穴”在外,在天上飞来飞去。常常是从机场出来,就直奔课堂。“有些任课‘名师’一上课就说‘我刚下飞机’,然后就开始谈他这次出去的所见所闻,或者随便翻翻他电脑中的材料,一节课很快过去了”(顾爽:《有一种‘名师授课》,见8月30日《光明日报》)。

教授不愿意和不认真给本科生上课,其负面效应不小。作为教授,“教书育人”是其首要职责,不愿或不认真上课,是严重失职。作为学校,教授是珍贵的教学人才资源。教授不上课,造成高级人才的大浪费。作为学生,一度对名师的向往就会落空,在大学所学知识也必然受损。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这句话有一个前提,就是“名师”必须面对面地给学生传授知识。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名师云集。如闻一多、朱自清等名教授、大学者都亲自给学生上课。西南联大日后涌现出一大批栋梁之材,多因名师当初为其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上世纪

五、六十年代,苏步青、谷超豪等享誉全国的教授都坚持为大学本科生上课,近年来,有一个人的名字通过媒体报道,被人们广泛传颂。他就是北大教授孟二冬。孟二冬的学术专著《登科纪考补正》,被业内专家认为是近些年来我国文学界和史学界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他的教学态度和业绩更是有口皆碑。北大要经常派人去“对口支援”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孟二冬受派于XX年3月1日起,到石河子大学中文系支教。除了给2002级138名本科生讲授《唐代文学》必修课外,还为该校中文系教师开了《唐代科考》选修课。到任不久,因声音嘶哑而就诊,竟被确诊为喉癌,医嘱必须“禁声”。可他全然不顾自己的病情,硬撑着不折不扣地完成了这次支教任务。他以渊博的学识滋润了学生,以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动了学生,从而受到学生的崇敬和爱戴。

孟二冬是一面镜子,我们应对着这面镜子找出自己的差距;孟二冬是一个榜样,我们应像他那样教书育人。至于前面提到的,在课堂上喜欢以“我刚下飞机”为开场白的某教授,应当明白乘飞机“走穴”,无准备上课并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请再不要拿“我刚下飞机”说事了。

《优秀教授先进事迹材料.doc》
优秀教授先进事迹材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