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宁先进事迹

2021-04-24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学习陈新宁同志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坚守党性,永做党的忠诚卫士

——学习陈新宁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市民政局 ***

按照市纪委的统一部署,我参加了学习陈新宁先进事迹活动,深入了解了陈新宁同志的先进事迹,内心被陈新宁同志那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所震憾。陈新宁同志是新时期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是纪检监察干部的楷模。在他身上,反映了党员干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展示了纪检监察干部无私无畏、恪尽职守的优良作风。他一生信念坚定、忠于职守,心系群众、务实担当,鞠躬尽瘁、清正廉洁,用模范的行为和有限的生命实现了对党的誓言,书写了新时期优秀党员干部的壮丽诗篇。他虽然离去了,但他留下了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高度负责、对事业无比热爱的崇高精神,让我们为之动容,倍受鼓舞。

陈新宁同志坚守原则、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令我折服。陈新宁同志从事纪检监察工作13年,他始终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真挚热爱,对纪检监察事业不懈追求,对自身严格要求,工作上取得了突出业绩。他审理查办各类案件90余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他敢于唱“黑脸”,不徇私情,敢于碰硬,办成了一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他对工作高度的责任感令我折服,必将激励我牢固树立“查办案件是尽职、有案不查是失职”的理念,坚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忠诚使命、敢于碰硬,做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陈新宁同志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优良品格令我敬佩。案件查办是纪检监察的主业,只有忘记心中的小我,做到思想行动上的无私,才能做到无畏,才敢于同腐败分子作坚决的斗争”。陈新宁同志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向陈新宁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严以律己、秉公执纪,坚决回避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的工作作风;学习他对工作一视同仁,不搞特殊的严谨态度;学习他在工作中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松懈的高尚品质。作为一名合格的纪检干部,就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坚守党性、敢于担当、无私无畏、甘于奉献、任劳任怨、清正廉洁,让负责的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检验。

陈新宁同志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令我感动。陈新宁通知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在担任司马镇唐庄村第一书记时,他以“办实事、解难事、抓实效”为切入点,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逐户了解群众诉求,精心研究制定了帮扶方案。他又不顾身体严重透支,东奔西走想方设法筹集资金40多万元,为村购置100KVA的变压器,硬化了1200余米路面,修建了垃圾站和村文化活动场所等,极大的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一定要像陈新宁同志那样,时刻把服务对象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了解困难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当好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陈新宁同志视工作大于生命的情怀令我震撼。2012年起,陈新宁就因超负荷工作而透支了身体,经常犯头痛,车都开不了。但他一心只想工作,从不把自己的病放在心上。后来,在金乡县纪委领导的命令下,他才去了医院。辗转济南、北京多家医院后,被确诊为脑部胶质瘤。在2013年3月接受了开颅手术后,他本应在家好好休养,却因放不下自己的业务,一感觉身体有所好转,就立即赶到办案地点,与同事讨论案情。他视工作大于生命,把忠诚刻进血肉,以纯朴凝结伟大,用实绩诠释奉献。今后我也将以陈新宁同志为标杆,以强烈的事业心、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奋发有为的精神忠实履行职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忘我工作、甘于奉献,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工作上,把全部精力都献给党的事业,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陈新宁的先进事迹让我既看到了差距,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我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在于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今后,我将以陈新宁同志为榜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强化政治业务学习,献身纪检监察事业,勇于探索,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秉公执纪,使自己成长为一名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纪检干部,为持续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推荐第2篇:陈超先进事迹

已知是半径,无知是周长; 已知的越多,则无知的也就越多

——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优秀毕业生陈超先进事迹

陈超在2005年考入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所学“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008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机电一体化设备装配与调试项目金奖,毕业推荐至上海大众祥源汽车动力有限公司工作,后回母校担任机电一体化项目实训指导教师。

从学生到工人

第一次走进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的大门,陈超内心真是既激动,又忐忑不安。激动的是,上海大众汽车(CSVW)是众所周知的大公司,而且在国内汽车制造业又是佼佼者,是上海的支柱龙头产业;忐忑不安的是,自己是个中专生,怕不能胜任工作。上海大众祥源动力供应有限公司是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三产,主要任务是为上海大众提供动力供应和维修任务,确保前方生产的能源供应。

刚进公司时,陈超被分到大众汽车发动机厂区的维修工段。在工段里他认了师傅,在师傅后面当小跟班。听里面的其他师傅说;师傅是他们当中资力最高、最有技术的了,拥有高级技师的职称,而他却只有中级工的职称,相比之下差了一大截。于是他下决心趁这么好的实习机会,在专业技能方面好向师傅好好学习学习。

每天陈超都拎着个工具包跟着师傅跑来跑去。他们所负责的是整个发动机厂区的设备维修,大到一台几百万的发动机测功仪,小到墙上的开关之类。师傅说“关键是看你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态度对了,即使自己以前没学过的知识也可以在工作中逐渐的掌握。态度不好,就算自己有知识基础也不会把工作做好”。陈超刚到这个岗位工作,不清楚该做些什么,并且和他在学校读的专业有点区别,多数都是新的没有直接的联系。刚开始他觉得很头痛,可经过工作过程中多看师傅怎样做,多听师傅怎样说,多想自己应该怎样做,然后自己亲自动手去多做,终于在短短几天里对工作有了一个较系统的认识,慢慢的自己也可以完成相关的简单工作了。他认识到光用嘴巴去说是不行的,今后不管干什么都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从理论到实际

跟着师傅有段时间了,和师傅的交谈之中师傅得知陈超在电脑方面比较擅长,“小陈啊,年轻人电脑总比我这个50岁的人玩的转了吧,看来以后电脑方面的问题要交给你去处理了。”师傅说道,“恩,好的没问题”他自信的说。

有一次,质保实验室里的一台X荧光光谱仪它的电脑主机开不出了,师傅就叫陈超去弄。他就立刻拿着工具包跑到现场,到了实验室我就启动主机,电脑开始启动了,发出“笛”的声音,一短的“笛”声应该是表示电脑硬件没有任何的问题(之前看过BIOS自检响铃的含义,而且遇到过的电脑到现在“笛”一声后都能正常启动),所以他想应该没问题的吧,一看显示器,上面写着“无信号视频输出”,会不会是信号线接触不好?我心想,我就插拔了下信号线,结果还是“无信号视频输出”,没用,那会不会是显卡问题呢?我就马上拿出螺丝刀,打开了主机箱,把显卡拔了出来,我就擦了擦显卡的金手指,然后插回去,继续开机试,还是一样的结果“无信号视频输出”,唉....难道是显卡坏了吗?我就跑到师傅的办公室到旧电脑上面找了一块PCI接口的显卡,回到实验室拆下原来的AGP接口的显卡,信心满满的插上PCI显卡,“无信号视频输出”........陈超很郁闷,PCI显卡是好的,为什么是一样的结果?这时师傅过来了,问道“小陈,解决了没有啊?是什么问题?”他回答:“啊?开机自检响铃正常,显示器“无信号视频输出”,我想是显卡出问题,就把信号线插拔一下,金手指擦了下,换了张显卡,还是没用。”“无信号视频输出,就是黑屏啊,黑屏一般的故障就是内存,显卡,CPU,主板”说完,师傅就拔下内存条擦了下金手指,接着插了回去,一开机,显示器有反应了,显卡、主板、一些硬件信息都显示出来了,进入操作系统一切正常了,“师傅你好厉害啊,就擦了下金手指就好了,”他惊讶的说,“这是多年维修电脑总结的经验,虽然你看过BIOS自检的资料,但是理论与实际是有区别的,就是要培养你从理论到实际的一个转换”。

确实啊,家里有电脑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但是硬件上却没出现过问题,理论上的硬件知识,没有真正的出现故障问题是无法得知理论是否正确,理论不付诸实际都是空谈。

人与人

“小管,这个部件你怎么没有换啊?不是叫你换掉的吗?”师傅对管师傅说道,“我哪里没有换啊?不是换了新的吗?”管师傅反驳道,“还说换了啊,自己看看这个是新的吗?”师傅大声的说,“和你说换了啊,不相信叫工程师来看”,管师傅也大声回答。争执还在继续着,这一幕发生在发动机测功房内,陈超的师傅和管师傅因为工作上的问题有了分歧,他们两位师傅人都好,但是脾气也都是一样的很倔,两个人碰在一起就.....在工作中会遇到,不同性格、年龄、爱好的同事,但工作中要经常要和这些,不同性格、年龄、爱好的同事进行工作中的沟通和讨论。但工作中我们在沟通和讨论的时候会经常发生争执和分歧,这样或多或少会导致同事间引起些误会,使工作中感觉不好意思或者使对方产生不好的感觉。

以诚待人、以礼待人、以理服人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实习过程中,陈超学会了很多东西,明白了很多东西,工作并不是像想象中的那么辛苦,付出的目的并不一定是为了要得到什么,而是让自 己学会一点东西,明白一点事理,了解一点社会。

如今陈超因为实习期间的出色表现和在全国大赛中的优异成绩,被老师挽留在母校担任实训教师,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机遇更是挑战。2009年他参与了全国职业院校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的教练组工作,与同事们一起获得了电气项目三项金奖、三项银奖的优异成绩。但他仍记着在大众厂的师傅对他所说的话:“已知是半径,无知是周长;已知的越多,则无知的也就越多”。他将更加努力,创造更好的业绩。

推荐第3篇:陈肖华先进事迹

抗震救灾当先锋灾后重建写忠诚

—记青川县公安局青溪派出所副所长陈肖华

陈肖华,男,汉族,中共党员,本科文化,1973年9月11日出生,1992年12月应征入伍,1995年3月参加工作,2007年 2月转为一名公安民警,一级警司警衔,现任青川县公安局青溪派出所副所长。

陈肖华同志在公安工作中,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了政令、警令畅通。牢固树立了“忠诚、英勇、敬业、为民”理念。无论在交警大队、治安大队、青溪派出所,他都勤奋努力、敬业爱民,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以一身凛然正气,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尤其是在大灾大难面前,彰显出那份刚强与坚守,凝炼了以“心系群众,舍己救生,战斗到底”的抗震精神和“忠诚可靠、服务群众、竭诚奉献”的职业使命。他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感动和赞誉。

快速反应勇当先锋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特大地震灾害袭来,当时作为青川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的陈肖华不顾个人安危,冲进县局机关办公楼废墟中抢出50部对讲机和3辆警车,用于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紧接着,他在第一时间又奔向垮塌的山珍市场救援现场,竭尽全力解救被困群众,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快挖人啊!”陈肖华疯狂地冲到山珍市场废墟前,很快挖出了一个男孩。“警察同志救我!”废墟左边一块预制板下,一名妇女眨动着眼睛。 - 1 -

陈肖华赶紧用肩膀顶起预制板,两手在砖石中抠出一条缝,成功救出了这名妇女。他问被救妇女:“下面还有没有人?”只要听到一点微弱的声音,看见一根颤动的手指,他都拼了命地用木棍撬、用手刨、用肩扛、用背顶。在2 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他和战友们就挖出了7名被困群众。

率先垂范连续奋战

当天下午,他不顾家人的安危和家园的损毁,又赶到木鱼中学重灾现场参加抢险救灾工作。在没有机械设备的情况下,他用手刨、用肩扛,千方百计搜救幸存学生。他还用水清理获救学生的鼻腔、口腔,为救援车辆开路,安慰遇难学生的父母……从下午到晚上,陈肖华一刻也没有停过。

晚上11时。搜救工作仍在进行,越来越多的孩子被挖了出来。整晚,陈肖华都在运送伤者、维持秩序。连续两天两夜的抢救,陈肖华脚手都肿了,但是他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一直没有离开木鱼中学,始终战斗在抗震救灾最前线。

这就是一名基层民警在大灾大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抉择。他的选择,体现了一名普通民警在大灾大难前崇高的职业追求,闪烁着耀眼的人性光芒。

履职尽责忠诚奉献

“5.12”地震之后,作为极重灾区的青川县倍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关注。重建项目多,人、财、物的日流量大,全县社会治安形势复杂,维稳工作尤为繁重。陈肖华所在的青溪片区亦是如此,各种社会矛盾突出,维稳压力大,工作条件差,作为副所长他主动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挑战,认真履行保重建保民生保稳定的政治责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把公安工作的成效更多、更直接地体

现在推动灾后重建、促进社会和谐、惠及人民群众上。

化解矛盾有方。在保障服务灾后重建中,他始终坚持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首要任务,灵通信息,准确掌握情况,及时排查化解不稳定因素,为灾后重建创造了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全所共收集涉灾情报信息60余条,整理上报预警性情报信息30余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闹事苗头130余起,依法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6起。地震发生以来,青溪片区没有发生未经预警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没有发生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治案件,没有发生因公安涉法问题引发的到省进京的非正常上访事件。

打击防控有力。他牢固树立“严厉打击就是创造灾后重建软环境”的理念,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为灾后重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5.12”特大地震灾害发生以来,全所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90余件,同比上升4.2%;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30余人,同比上升8.6%;抓获各类逃犯13人,打掉恶势力犯罪团伙2个。同时,大力推行社会治安大管控,他组织全所民警开展武装巡逻、设卡堵截和治安检查等工作,切实加强流动人口和娱乐场所、旅馆业等重点管理,实行严防严管严控,起到了预防、震慑违法犯罪和压缩犯罪空间的实际效果,各类侵财类多发性犯罪和暴力犯罪案件得到有效遏制,辖区没有发生久侦未破、造成严重影响的恶性现行刑事案件,人民群众安全感得到了有效提升。

安全监管到位。他以“畅通青川”、“平安青川”为目标,以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为重点,深入开展加强道路交通、消防和民爆物品安全管理“三项行动”,确保了辖区安全态势良好。全面整治消防违法行为和重大火灾隐患,全力抓好板房消防安全“四落实”工作,严防死守板房建设区和灾民集中安置点的消防安全。深入开展防范、打击涉枪、涉

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全力做好民爆物品、易制毒化学品的安全监管工作,确保了民爆物品“不流失、不炸响”,继续保持“零事故”。

服务群众热情。他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在2010年“7.16”特大洪灾中,奋不顾身跳进凶猛的洪水,救出5名遇险被困民工。他以“警民恳谈”、“大走访”开门评警等活动为契机,向群众介绍治安情况、防范措施,并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他在全面摸排辖区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帮扶救助服务,及时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着力解决他们生活和具体困难。他还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主动上门为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服务,为其购买生活用品、打扫环境卫生,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近三年来,共举办警民恳谈12场次,开展送温暖活动16次,帮扶弱势群体20人次,这些举措赢得了辖区群众的普遍好评。

灾后重建的近三年时间里,陈肖华副所长与青溪派出所民警一起,紧紧围绕“抓稳定,促重建,保民安”的公安工作思路和“一年基本安置,三年重建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灾后重建目标,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深入开展严打斗争,着力化解矛盾纠纷,热情服务受灾群众,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确保了灾后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2008年、2009年、2010年连续三年被青川县公安局评为先进个人。

二O一一年四月十四日

推荐第4篇:马新宁事迹材料

支部发展好舵手 百姓致富带头人

——焦村乡坳马村优秀共产党员马新宁同志先进事迹

马新宁,男,汉族,1960年出生,1996开始担任焦村乡坳马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坳马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推动了全村产业的迅速发展,成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能人”。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民增收,安居乐业,近几年坳马村的各项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作为支部发展的“舵手”,马新宁带领坳马村党支部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创造争优创先各项要求,引领全体党员、农民凝聚力创和谐、奔小康。坳马村党支部先后荣获“基层组织建设奖”、“思想宣传思想教育奖”,并多次在全乡荣获综合考核中名列前茅。

一、加强组织建设,培养干部队伍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有了过硬的班子,才能有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作为村党支部发展的“舵手”,马新宁平时扎实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几年来,坳马村党支部在党支部书记马新宁的带领下,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建立健全了各项学习制度,运用多种形式对党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整体素

第 1 页

质。同时,他还完善了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内容的党支部议事规则、工作制度和“两委”班子工作责任制,协调好“两委”关系,切实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促进班子整体合力。此外,他还积极开展“两委”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多次主持“两委”班子学习、民主生活会,组织开展联系群众和村民接待日活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争创五好党支部工作计划,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经济组织、经济制度与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三年来,支部共接收新党员达25人。因党员自觉,多年来党费全部如数收缴,受到乡党委赞扬和奖励。

马新宁平和的心态、公正的原则、辛勤的付出,“三位一体”结合在一起,打造了一支精诚、团结、勤政、和谐的“两委”班子。支部一班人不在权利上争大小,不在荣誉上争高低,不在待遇上争多少,不在关系上搞亲疏,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深入调研、集思广益,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切实发挥出领导核心作用。在他的带领下,各项村级事务管理不断规范,各项村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保障,各种村干部的行为得到了约束与规范,村内各项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开展。

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坳马村焦村乡以南5公里处,东临宁县县城,西临和盛镇,全村410户,共计1666口人。土地总面积4250亩。上世纪末

的坳马村一直以延续了几千年的农业为主,交通不方便,地理位臵偏僻,经济落后,人均年收入不到500元。

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过上舒心的好日子,一直是马新宁最大的心愿。他曾说到:“我当村党支部书记并不想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我只想为全村群众做一些实事”。经过反复思索,坳马村制定了以发展果树产业为方向,立足山林、突出特色的发展思路。具体来说就是:依托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和山前暖区的气候条件及土壤性质,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果树产业。几年来,马新宁带领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响应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艰苦创业,狠抓设施建设,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为村民发展林业提供优惠政策。如何发挥利用土地优势,改变农民贫穷落后的面貌,坳马村党支部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大做文章,通过树立典型,带动全面,不断调动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建立了“党员+农户”式的发展模式。几年以来,世代以农耕为业的农民尝到了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带来的“甜头”。如今,摆脱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束缚的坳马村民们,展现出他们更加自信、富足的生活状态。果树产业已是坳马村的主导产业,为全村经济发展、就业增收起到巨大的作用,赢得群众一致叫好。几年的努力以付出,坳马村民富了,家用电器多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也有板有眼,马新宁用他的辛勤与付出向村民交上一份满分“答卷”。在2010年的换届选举中,马新宁再次以高票当选,赢得了党员和群众的信任。

三、改变村容和街区面貌,建设宜居新村

随着果树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坳马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步加强。坳马村党支部为了搞好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几年来,马新宁四处积极联系,筹集资金。在2009年修通焦村至坳马柏油公路,解决了交通出行问题;投资324万元,启动民资修建商品楼6幢108间;投资6万元,硬化街道2000平方米;投资200万元,新建小区20户;投资39万元,为39户村民通上自来水。二是努力改善村级活动场所,新建村委会及活动场所7间,永久性标语1条,新建体育场1处,新建村级卫生所4间,村委会面貌焕然一新。三是以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村党支部组织村民和党员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思想观念、法制意识、卫生习惯、道德礼仪等方面加强引导和培训,村民的素质得到一定提高,形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全面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的创建和评比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

四、盘活文体阵地,创建和谐新村

马新宁清醒地认识到:虽然现在经济发展了,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比较单调。在马新宁的组织与督促下,坳马村先后建起了高标准的图书室、电脑房、医务室。还经常邀请文艺团队来村演出。此外,村里又组建了青年业余篮球队、秧歌队等,进一步丰富了

广大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充实了广大村民的精神生活。

现在的坳马村时不时有青年人矫健的步伐在运动场上飒爽,每天清晨可以看到老年人优美的舞姿,每逢重大节日有秧歌队演员们生动的表演,村内有幼儿们嬉戏的欢笑声,村外有小学生琅琅的读书声,有方便优惠的医疗服务机构,群众生活更丰富了,文体活动更方便了。马新宁还提出了以村民学校为阵地,强化村民发展意识,道德意识,集体意识的观点。他经常聘请专家教授为党员或村民办培训、开讲座。并自己下真功夫、花大气力细心做村民的思想政治工作,谁家有困难,他第一个上门帮扶;谁家有小纠纷了,他第一个上门解决。村民们都把他看成值得信赖的人,他把村民看成亲人一般。正因为这样,村民都乐于跟着他干。近年来,全乡取消了义务工制度,马新宁意识到坳马村的现状,决定继续延用义务工制度,一直坚持至今。抓教育、抓创建是坳马村精神文明建设长足进步和群众精神面貌转变的有力保证。

环境优美、社会稳定,人际关系和谐,村民们高兴地编起了顺口溜:“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地里创金不见金;今日献了土地搞果产,扬眉吐气谱新篇。”在村里,他是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扶贫济困,引领致富;在家中,他也是孝顺的儿子、体贴的丈夫,合格的家长。坳马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马新宁这位领头雁,和他“孺子牛”的孜孜追求。马新宁做为一名党

员、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在他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晶莹的汗水和闪光的足迹,正是他这种情系百姓,甘当卒士,踏踏实实,潜心为民的精神,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取得了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

推荐第5篇:陈金虎先进事迹

共产党员陈金虎同志

先 进 事 迹

晋源苗圃主任、共产党员陈金虎同志按照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我圃的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重点绿化工程建设中,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勇于奉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我们每个共产党员树立了榜样,受到了广大职工及有关部门的好评。主要先进事迹如下:

一、亲临一线,指挥工作

二〇〇七年,晋源苗圃作为业主对迎宾路风景林带绿化工程和晋祠路风景林带绿化工程进行了管理。在这些工作中,陈金虎为了能够把这些太原市重点工程按时按质按量圆满完成,他不辞劳苦,亲临一线阵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心中有数,今日栽了什么树,明日需要栽了什么树,现场进行指挥工作。在滨河西路风景林带绿化工程和机场大道绿化工程中,告诉施工人员今日栽什么树,如何栽成活率又高又省事。在迎宾路风景林带绿化工程和晋祠路风景林带绿化工程中,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图纸设计、施工进度和技术措施要求进行施工,从而保证工程圆满完成。

陈金虎一九九七年三月担任晋源苗圃主任兼支部书记以来,经常抽时间到苗圃地里查看育苗情况和养护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措施,特别是发现那个工人没有锄了草,或者是锄草不干净时,及时给予督促。同时在每个月25日的小查和10日的大

1 查,都要亲自带领队股长到苗圃地里检查每个人的锄草情况。

二、废寝忘食,忘我工作

二〇〇七年,由于我圃工地多,不仅要完成滨河西路风景林带绿化工程和机场大道绿化工程的施工,同时还要作为业主对迎宾路风景林带绿化工程和晋祠路风景林带绿化工程的施工单位进行监督和管理。这样,陈金虎作为单位第一把手,一会儿在滨河西路,一会儿在机场大道,一会儿又到迎宾路,这样常常是忘了吃饭时间。而且是白天在工地,晚上每天又要参加重点工程的例会到晚上10:00点以后。特别是为了迎接二〇〇七年九月十五日世界煤炭博览会的召开,二〇〇七年九月十四日晚上,在迎宾路现场指挥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干了一个通宵,直到第二天早晨同施工工人吃了点便饭,便又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了。

三、认真负责,勤恳工作

陈金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对工作认真负责,特别是担任晋源苗圃主任兼支部书记以来对工作更加认真负责,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使广大职工对工作都不能马虎。如在安排某个人干某一项工作时,都要一条一条写在纸上,一一交代清楚。

陈金虎不仅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还善于工作、勤于工作。在每一天的晚上就想好了明天要干那几项工作,如何去干。特别是二〇〇七年我圃工程多,他不仅要指挥工地进行施工,而且还要跑园林局、财政局、建委,还要跑设计院,为了完善工程程序,常常是一趟又一趟,不辞劳苦,打报告呀,送审计资料呀,还是

2 设计图纸、做拦标价等。

四、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陈金虎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能够时时刻刻作出表率,吃苦在先,享受在后,能身体力行起模范带头作用。二〇〇七年我圃工程多,他每天都奋战在工地,工作十几个小时,但在其他人领取补助时,他带领干部组人员没有领取一分补助。在每次的捐款中,能够带领广大职工踊跃捐款,而且是捐款数量最多的,如每年的《博爱一日捐》捐款,还是支援汶川地震灾区捐款,都是捐款数量最多。

总之,陈金虎同志能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忠诚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心群众,团结群众。时刻保持艰苦奋斗,勇挑重担的优良传统,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在陈金虎同志的带领下,我们单位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和生产任务。

二〇〇八年六月四日

推荐第6篇:陈盼同学先进事迹

陈盼同学先进事迹

陈盼,男,中共党员,现就读于钦州学院体育教学部体教本123班,曾任钦州学院学生委员会常委、副主席,钦州学院体育学院学生会主席,钦州学院体育俱乐部联盟副主席,钦州学院学生学风与文明行为督查总队大队长,班长等职务。

自强不息,学习为本

自进入学校以来,该生就以自身的学习为重点去抓,他一直认为不管干什么没有知识文化的储存是不行的,所以他在进入学校就开始了自己的自主学习计划。在上课的时候会认真去听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并及时将他们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以便于以后在课后及时的去复习并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学习中。在此认真学习的基础上,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在学校期间多次获得钦州学院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等。他认为这是自己努力学习、不断进取的很好鼓励。他将继续坚持自己的学习,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充足。

学生干部,成为榜样

当自己进入学校,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就是积极参与学生干部工作,为全校师生服务。大一时期就积极报名参与到学生组织去,进入校学生会,并一点点在学生工作中学习技能和积攒能力,通过自己一步步的努力当上了校学生会的常委、副主席。自己虽然是在学生会分管体育事项,但是他还是去主动学习其他项目的知识,包括摄影、拍照、写稿以及赞助方面的对接等。并且他还组织开展了多项活动,例如钦州市万人同步彩虹跑、钦州学院体育俱乐部成果展、钦州学院篮球赛等。他通过不断的完善自己,让自己的知识海洋积攒更多的知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付出,获得了老师们以及同学们的认可。获得过广西区“优秀学生干部”、钦州市“优秀共青团员”、钦州学院“十大标兵”、钦州学院“优秀共青团干部”、钦州学院“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这既是老师们和同学们对他工作努力的认可,也是他自身努力的成果。他将继续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助广大的师生,全心全意服务于需要帮助的人。他树立起了学生干部的精神风貌,是学生干部学习的典范。

志愿服务,尽心尽力

2013年的亚洲水上摩托城市公开赛上,作为志愿者的副大队长,他尽心尽力的去完成赛事组委会交代的任务,并带领志愿者们一起完成了参赛运动员的各项服务,获得了赛事组委会和各国参赛运动员的一致好评。他在本次赛事的评比中获得了“优秀志愿者”称号。与此同时,他还组织并参与了2014年万达广场全国女子足球联赛广西赛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钦州学院40周年校庆等大大小小十余项志愿服务,并在活动之后都获得了“优秀志愿者”称号。一系列的志愿服务,让其慢慢的在艰苦的条件下懂得了不管做任何事都要尽心尽力的去完成,更让其感受到了艰苦奋斗、永不止步的大无畏精神。

自强之路,永不停息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身上就需要具备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人生路漫漫无长,把握好自己需要面对的一切,抓住机遇,在艰苦奋斗的日子里不断进取,开拓创新,不断的完善自我,让自己的知识世界变得更加的充实。

推荐第7篇:陈祥义先进事迹

陈祥义先进事迹

传染病科:王修强

学习了陈祥义先进事迹,产生许多感触。陈祥义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白求恩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无私。一个个感人肺腑的事迹,冲击着我们的心灵;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叙说,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

现今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观都在发生变化。人情逐渐冷漠,对于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行为不削一顾。许多人聆听陈祥义事迹报告而为之落泪,不仅证明着他事迹的感人,也证明着白求恩精神没有过时。陈祥义的先进事迹就是从平凡小事做起的。集细流成江河,集小善为仁德。其精神充分体现了一个党员的先进性,展现了一个党员创先争优的人生示范,让我们从平凡中看到了崇高,从平常中看到了真诚,从平淡中看到了炽热,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千千万万的陈祥义。

陈祥义的精神鼓舞着我们医务工作者,他用自己的事迹证明了他是时代的先锋,医务人员的楷模。身为一名卫生人,我们要学习他的先进事迹,要学习他心底无私、大爱无疆的高尚品质,要学习他持之以恒、爱心不移的坚定意志,要学习他追求真善美、崇尚和谐共处的崇高美德。阵祥义在平凡中孕育伟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面旗帜,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楷模,我们卫生系统需要这样的精英。人与人之间需要爱!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是爱;老人对儿女的牵挂是爱,医生对病人的关怀是爱。因为有爱,才有了共享天伦的其乐融融;因为有爱,才有了恋人花前月下的海誓山盟。那么,社会同样需要爱!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是一种博爱,是大爱!大爱,是一种责任!大爱,是一种坚持!大爱,是一种品格!大爱,是一种襟怀!大爱,是一种境界!陈祥义大爱、大德、大义的高尚情操和品格,必将影响和激励我们每一个卫生人,成为我们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在陈祥义身上,我真正感受到大爱的无私精神,陈祥义同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心中一直在想着“为患者服务”,他的事迹对我是一次精神洗礼。我们应象他那样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从最平常、最平凡的事做起,不畏艰难、勇挑重担,诚诚恳恳待人,踏踏实实做事,始终以饱满、乐观的热情投身工作,时刻严于律己,熬得住艰苦,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仅我个人要向他学习,更要带动身边的人以百倍的干劲投入到平凡的救死扶伤工作中去,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推荐第8篇:陈栓班组先进事迹

综采一队优秀班组先进事迹

——牛秋冬班组

综采一队

2016年12月8日

天力公司六矿二井综采一队生产班组牛秋冬班,现共有职工21人。自建队以来,该班组按照公司党政的要求和区队的安排,着力在班组建设上狠下功夫,认真学习“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六个三),为企业安全和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培养了一支好学进取的队伍

俗话说,打铁需要自身硬。他们几年如一日,通过坚持学习,班组职工的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为能打硬仗垫定了扎实的基础。多年以来,该班组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积极组织动员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充分发挥主力作用,不断创造班组新局面。提高职工素质,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一条有效途径。该班组结合本队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安全及技术教育计划。在安全教育培训上,该班组坚持以人为本,以管理为重心,突出抓好职工“安全第一”的意识,突出提高职工“我要安全”的觉悟,突出“我管安全”的责任,突出“我保安全”的任务。最终实现了2016年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该班组班长带头,职工不落后。学习“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六个三)、安全确认“手指口述”的安全理念和《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及自救器的使用等积极参加公司和区队组织的学习活动。

二、营造了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

在这个班,凡事公平、公正、公开,区队有要求,班组有落实,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班组内产生了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这个班能打硬仗的重要原因。在工作分配上,一视同仁,用其所长,力争每一个人都能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因个人身体健康等原因需要临时照顾的,直接说在明处,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三、强化管理,保证质量

该班组认真执行质量标准化,强化现场管理,严格要求本班职工按质量标准进行作业。在我队回采的戊8-16150工作面施工期间,克服各种困难,没有发生一起轻伤及其以上事故,从而确保了安全生产。在戊8-16190采面初采初放过程中,切眼出现断层,给初采初放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该班及时根据井下实际情况,给队长、书记献计献策,通过队干部与职工的一致努力,该工作面顺利完成了初采初放工作。该班组苦练技术业务能力,从根本上消灭了不合格品。在生产现场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时,就重新推倒再来。在我队现施工的戊8-16190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安装期间该班精心组织,合理分配班组人员,积极与兄弟单位协调支架运输,每次都圆满的完成当班生产任务。该班组施工场地的文明卫生总是全队第一名,为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关爱职工,亲如一家

班组始终把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切实为职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经常在工作之余到职工家中访贫问苦,使职工感受到组织的暖和;及时化解职工的思想矛盾,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力地促进了全队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

五、纪律严明,保证安全

该班组强化自身建设,严明劳动纪律,先后组织开展了“一通三防”“岗位练兵”“顶板”“爆破”“运输”“自救器演练”等会战活动,均取得了较优异的成绩;达到了全员持证上岗,消灭了轻伤以上的人身事故。工程质量标准化达到100%,原材料消耗情况始终控制在计划之内。

该班组团结协作意识强,能够主动帮助落后职工,为全队职工树立了模范标榜作用,并在本年度杜绝了“黄、赌、毒”等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为全队精神文明建设和安全生产工作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该班组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我队班组建设树立了标杆起到了带头的作用。

综采一队 2015年1月23日

推荐第9篇:陈涛同志先进事迹

陈涛同志先进事迹

陈涛同志,男,汉族,大专文化,1966年出生,1992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官埠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该同志多年以来个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工作出色,深受当地干部群众好评。

作为领导干部,陈涛同志一贯维护班子的团结和权威。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求长远,顾大局,积极主动为班子优化决策出主意,想办法,献计献策。当好参谋和助手。在执行班子决议时,不变通、不走样,力求创造性地圆满完成。

在自身学习生活方面,陈涛同志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持党员先进性。他从不放松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现代科学、领导技术及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

陈涛同志分管全镇的农业、畜牧、林业、水产、农机、农技等工作。对每一项工作,他都当作事关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事来抓,统筹兼顾,使上述各项工作均得到长足发展。

为了当地农、林、牧、渔产业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陈涛同志带领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走遍全镇的每一块农田、深入实地搞调研,探讨适合具体情况的发展路子,与农民交朋友、结对子、引导、扶持他们更新观念,面对市场,发挥自身优势,打造相对稳定,具有潜力的特色产业。2008年,全镇发展特种蔬菜1万亩,水产养殖25000亩,规模养鸡80余户,早、中、晚稻全部参加“三农”保险。期间,农业技术人员实施全方位、不间断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农民生产有技术指导,收获有出售保障。2008年全镇农业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8亿元,人均纯收入增加669元,达到3915元。

在陈涛同志的带领下,官埠桥镇在全区率先建立了标准化、规模化的农业服务中心办公大厅,农技、水产、畜牧、农机、水利等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办公,接待群众咨询,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对我镇农林牧渔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陈涛同志不但千方百计为群众“增收”,还非常重视群众的“减负”。在农经管理工作中,陈涛同志严格把关,确保中央的决策精神落实到千家万户。同时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村级财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群众监督,使税费改革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陈涛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勤恳工作,孜孜以求,把自己全部身心都奉献他所热爱的事业上。

官埠桥镇供稿 2009年元月16日

推荐第10篇:陈永革先进事迹

他用生命诠释“戏比天大”

——追记新疆石河子市豫剧团原党支部书记程永革

戏里,他唱得一腔正气;戏外,他行得刚正不阿、廉洁奉公。

可是谁会想到,无情的病魔令他仅仅47岁的人生戛然而止,2015年10月,他永远离开了热爱一生的舞台。

他,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豫剧团原党支部书记、副团长,国家二级演员程永革。

用生命诠释“戏比天大”

身为一名演员,程永革对艺术的演绎,总是追求完美。正如他经常所说,“只要剧场锣鼓一响,哪怕家中失火也不能空场,要以大局为重,为观众负责„„”

2012年5月,大型历史话剧《兵团记忆》投入紧张的排练当中。担任主演之一的程永革全身心地投入排练。其实这时,程永革已被淋巴肿大困扰3个月之久。刚开始他以为只是普通的炎症,可是排练没多久,咳嗽越来越厉害,后来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发现肺部有一米粒大小的肿瘤占位,无法确定良性还是恶性,但医生建议立即手术切除。

《兵团记忆》是兵团准备参赛的重点剧目,从导演、舞美师,再到灯光师都是从北京请来的,他们只能在石河子待一个月。作为主演之一程永革如果临阵换将,这部话剧就极有可能搁浅。“不行,不能因为我一个人而耽误大事。”程永革把医生开的住院手术单悄悄藏起,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排练当中。

最终《兵团记忆》从排练到公演,再到完成录像,已是程永革发现病情半年之后。程永革住进医院时,他的病情已达肺癌中期。当时的主治医生惋惜地说,半年前的情况还属早期,那时一做手术,后期的放疗化疗都不用做。

2012年12月6日,经过长达6个小时的手术,程永革被切掉了一片肺叶。由于癌细胞已经转移到淋巴,他还被摘除了七个淋巴。

戏比天大,这就是程永革的职业信仰。正是基于这一职业信仰,自献身舞台以来,无论是下基层还是上北京演出,他都一丝不苟,认真琢磨角色,完美地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为戏而生,为戏而死,用生命诠释了‘戏比天大’这四个字的分量。”石河子市文体局局长黄海说。

“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别人”

“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别人。”这是陈永革在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中写的一句话。2013年4月,石河子市豫剧团一老同志的子女得了重病住院,举目无亲下向团领导程永革求援,而经济条件本来不宽裕的程永革却毫不犹豫借给他13000元。“他太不会照顾自己了,难道自己看病不花钱吗?”妻子朱卫华还是在丈夫的钱包中发现这张借条,而程永革离世时,工资卡里仅剩下8000元。

就在他术后刚刚化疗两次时,兵团八师石河子市接到参加兵团纪念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三周年文艺演出的任务。其中,大型话剧《兵团记忆》要进乌鲁木齐汇演。石河子市文体局领导找到程永革,问他能不能坚持参加演出?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能!”

就这样,身体还很虚弱的他拖着病体参加了这次演出,演出获得成功,但程永革浑身上下的衣服全都湿透了,整个人都软了。朱卫华知道这件事后,流着泪对他说,“你还要不要命,还要不要这个家了!”然而,程永革却一个劲地说自己没事,并不断安慰妻子。

程永革在工作日程上总是把时间排得满满当当:别人在休闲娱乐时,他还在排练场上排练;当别人共享天伦之乐时,他在社区连队演出;当别人进入梦乡时,他还在揣摩动作和唱腔„„“为舞台而生的人„„”石河子市豫剧团团长陈文忠,回忆起与程永革的点点滴滴后这样说道。

在他短暂的47年的人生大戏里,程永革宁可亏欠自己,从不亏欠大家。他爱岗敬业,为艺术献身,却亏欠了自己的小家,亏欠了爱人和孩子。“当干部就应该肯吃亏!”程永革践行着他的诺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一封未送出的申请书

“由于长期化疗及中药调理,身体产生抗药性,癌细胞已经转移„„考虑到家里实在困难,特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困难职工补助,希望予以审核批准!”这封写于2014年12月19日的困难救助申请书,却一直静静地躺在程永革的办公桌里。直到妻子在收拾他办公室遗物的时候,才无意发现了这封存了近一年的申请书。

其实,在身患癌症的这三年多时间里,程永革过得很苦很苦。为了治病,他四处寻医问药。从2014年起,他听从医生建议,进行靶向治疗,一个月药费就得两万元。为了缓解经济紧张的局面,程永革开始在8小时之外找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有时候每个星期接三场婚礼主持。仅仅20分钟的婚礼舞台上,他主持下来就已是大汗淋漓。

儿子程琛继承了父亲程永革的好嗓音,也有志于在艺术道路上拼搏一番。然而在得知父亲身患癌症的消息后,程琛最终不得不放弃艺考之路,选择到普通高校就读。“钱的事情,你不用操心,把学习搞好就行。”到现在程琛还清晰记得父亲在生病期间的嘱托,可懂事的程琛早已清楚家里不可能有多余的钱让他走艺考之路。

“父亲没有给我留下多少物质财富,但是他给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程琛说,“现在我自己选择的道路,一定要坚持走下去。”

天筑建工集团高层公司 2016年3月21日

第11篇:陈立业同学先进事迹

陈立业同学先进事迹

陈立业同学是我校汽修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并担任所在班级学习委员一职。该生思想进步,乐于助人,关心班级,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在学习上认真刻苦,各科成绩优异;在班级工作中,能出色地完成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并多次受到学校的表彰。他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现将其主要事迹表述如下:

一、思想进步,积极上进

思想上,他积极要求进步,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他热爱学习,也热爱祖国。在校期间被评为“三好学生”,并在校级、市级技能比赛中获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他的行事准则。在校期间从不迟到,不早退,上课认真听讲,严格遵守校纪校规,是一名积极向上的合格中职生。

二、老师的助手,同学的榜样

陈立业同学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能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同学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住校生,他在校时间比较长,每次班主任有一些班级事务需要处理,他都能积极出谋划策。对老师交给的任务,总是不折不扣的完成,并且做得有条不紊。他处处以身作则,为同学树立了榜样。见到有同学违反了学校班级规定,她敢于上前指正。有时遇上个别同学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闹起来,他总是主动上前劝阻调解,并像个小老师似的跟他们讲些“同学之间要团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道理。常常能使犯错的同学静下心、沉下气来承认错误并表示坚决改正,正是他这种做法影响了所有的同学,才使整个班集体充满了朝气,充满了活力,班风正,学风浓。同时他还把班级的各项任务安排的井井有条,出色地扮演好一个好助手,充分地展现了自己的工作能力。

三、刻苦勤奋、成绩喜人

两年来,陈立业同学总以“做最好的自己”作为自己的座佑铭。生活中他以此来鞭策自己,学习上以此严格要求自己,且学习态度端正,严肃认真,学习目的明确。每个学期,她都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周密地安排时间,从不偏科。在每年每学期的学科考试中总是名列前茅,年年被班级评为“学习标兵”“三好学生”。从而成为全班学生学习的榜样。实训室里常常出现他刻苦专研的身影,遇到难题总是虚心地向老师请教。由于辛勤的付出,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2011年校级汽修技能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在2012年校级汽修技能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在2012年北海市技能比赛中荣获一等奖。今年三月份还代表学校参加区级技能比赛。然而,虽然取得了如此喜人的成绩,但是他从不骄傲,反而更加刻苦、努力、认真;上课从不迟到、早退、旷课,也从来没有缺交过一次作业,持之以恒。

四、关心班级,爱护公物

陈立业同学作为班干部,知道以身作则,以大局为重,豪不吝惜牺牲个人时间。有时班上的公物坏了,能自己修的,他会利用课外时间把它修好。班上的水喝完了,积极为同学们打水。值日生因病因事请假了,他会主动去搞好值日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陈立业同学就是这样一个尊师守纪,积极进取,刻苦勤奋,不骄不躁,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班主任的好助手,同学的好榜样。

陈立业同学洋溢着青春朝气,开朗自信,乐于助人,成绩优异,工作出色,综合素质较高,不愧为一名优秀的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第12篇:陈超英先进事迹

范文一: 陈超英,一位中国共产党员,53岁因公殉职,也许很多人跟我一样没有见过她,甚至她的名字也是在学习陈超英同志先进事迹的党会上才知道,一位如此简单纯粹、平易近人的领导,但却拥有众多光芒璀璨的头衔,赢得群众的贴心人的赞誉。这一切,源于她35年的工作历程,一贯对党的事业执着坚定,为企业发展忘我工作,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她的一生,甚至她的生命,都献给了企业,献给了人民。一种坚持的力量绽放出的美丽,更是一种用生命奉献出来的光荣。

她工作中特有的激情、无私无欲的作风;生活中大姐的形象,已经深深烙在了我的心底,将陪伴一生。

人只要有一种精神,就会不知疲倦,永不停息。而这种精神就是要热爱工作,永远充满激情,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凡是都能恪尽职守,尽心尽力,你就一定会乐在其中,忘记辛苦。很喜欢这样的精神,这样的人生观,这样的激情,它如一座灯塔,照亮了前方。这种精神切切实实,要求我们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信念,而陈超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它的诠释,她得人格魅力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将会教育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这种精神就是要热爱工作,永远充满激情,要么就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凡事都要格尽职守,尽心尽力,你就一定会乐在中,忘记辛苦;凡是才会不计回报的无私奉献。

己身正,不令而行;己身不正,虽令不从。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扛得住诱惑,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风貌树立一面旗帜,这正是陈超英同志无欲无私的表现,她问心无愧的对待每个人。在这物质的世界里,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其艰难程度不言而喻。她做到了,她用自己的言行举止证明了这个世界还可以明亮起来,证明了人可以摆脱物质的束缚,自由自在的活着。陈超英同志走了,留下一面旗帜,我们应该接过这面旗帜,引领时代的前进。

超英大姐用小事精神传递真情大爱。做好小事不难,难的是能长期用心发现并做好小事,更难的是一辈子都把小事做好。陈超英同志做到了,她时时刻刻把职工群众的小事挂在心上,带着最真挚的感情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尽善尽美,她的事迹看似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个别事在以前甚至觉得微不足道,可是用小事精神的法则审视,件件都关系着职工群众的利益,件件非小事。

她有一颗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心,她是一个基层党务的工作者,是一个对党和事业无限忠诚的共产党员,是一个切近群众的优秀领导,她的身上体现了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和品质。

生命如花历经风吹雨打,热情似火淬炼了光辉人生。她的点点滴滴将被世人传颂,而所产生的精神力量,也必将转化成我们持之以恒为之努力奋斗的动力。感谢您带给我们的感动,感谢您传递给我们的信念,您教会了我们如何拓展生命的宽度,增加人生的质感。您为我们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我们会在这座丰碑下时刻反省自己,激励自己。陈书记,一路走好。

范文二: 陈超英,生前系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工会主席,2011年6月13日,她在慰问职工家属返程途中发生车祸,不幸因公殉职,时年53 岁。今年5月23日,陈超英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陈超英殉职后,不仅所属单位的职工、离退休人员深深哀悼,社会有关人士也无不对她的离去彻骨哀恸与扼腕痛惜。职工群众自发以各种形式悼念她,1000多人从各地赶来长沙送别她,称赞她是国企基层党群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优秀的女干部、与群众血肉相连的大姐书记,职工群众的贴心人。这一切,与她35 年的工作历程是分不开的:对工作不畏艰难,坚持原则,从不夹带私利,对职工亲切有加,关怀备至,如同亲人、儿女。

陈超英的身上,体现了公而忘私的情操。她秉持一贯实事求是作风,把有利于企业发展、不愧对职工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心中的天平一边是公平公正的信念,一边是公心公义的无私,讲团结、讲付出、讲诚信,不争名、不夺利、不越位,做到了领导放心、同事信赖、群众满意。自走上领导岗位以来,她与每届领导班子成员共事,留下的共同印象是:她讲话办事不捎带个人感情、不夹带一己私利。

无法想象一位领导会这样深入一线,把所有的员工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无法想象一位领导把所有的员工当作自己的亲人,每个人的生日她都能清楚记得;无法想象一位领导低调简朴到鲜为人知,亲和形象却广为流传;更无法想象一位挥洒青春热情的领导骤然消失于我们的生活,虽未谋面却被震撼和感动。

陈超英作为公司的主要领导,坚持执政为民、用权为公。她分管过房改、物业,手里掌握上千套住房分配权,但没有为自己拿过一套房,哪怕是一间中午临时休息的过渡房。殉职前一直住在15公里以外、一套爱人单位建了十几年的80平米公寓房。她长期主管组织人事、协管人力资源,两个亲妹妹失业十多年,几个侄儿大学毕业到外地打工,但她坚守给自己立的规矩,没有给任何亲人在单位安排过工作。她是公司工程分包与材料设备招投标监督小组组长,但从不为任何亲朋介绍工程业务、联系材料供应,曾经数次婉言拒绝了老同学提出的分包工程要求。

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陈超英经常这样说。她在工作上总是亲力亲为,有时候她主管部门的职工都感觉很累,往往忙中偷闲休息片刻。每当此时,她就自己带头干。陈超英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快、不够用,从2003 年以来,她没有休过一天年休假,更没有休过一次探亲假,干起工作来没日没夜,加班加点。她自己的家在长沙城北,单位在城南,公交车单程颠簸1个多小时。为了不耽误工作,她干脆把四季换洗衣服放在单位,办公室里的日常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出差随时可以走,经常加班到凌晨就睡在办公室。她殉职后,人力资源部门统计,她每年平均有200来天深入施工一线,大家都戏称她为工作上的超人、事业上的超女。就连她人生的终点,都定格在慰问职工回家的路上。

有人说做好一件事不难,难的是坚持下去,而陈超英同志则更是用真挚的情感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尽善尽美,她所做的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勤劳的耕耘,默默地奉献,但却如水一般慢慢地浸润人们的心田,虽然朴实无华,却见证了平凡中的伟大,而她所持的,无非是一身正气,满腔热情,以及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常常都会有如陈超英同志这样的廉洁勤政的干部的先进事迹见诸网络、报端,仔细品读之下,我们会发现,他们往往都如陈超英一般,有正气,讲原则,满怀热情,也同样不以善小而不为,如此日积月累也成就了他们伟大的品格和光辉的事迹。

对事业的执着,对原则的坚持,这或许是我们所缺乏的,在被陈超英同志事迹感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她尽忠职守、乐于奉献、把群众铭记在心的精神,而这样的人也必然能获得人们的爱戴,也为人所铭记。

第13篇:陈俊贵先进事迹

陈俊贵

陈俊贵,新疆尼勒克县乔尔玛烈士陵园管理员,2009年荣获“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荣誉称号。1979年从辽宁入伍来到新疆,1984年退伍。

简介

陈俊贵,男,辽宁人,感恩老兵,新疆尼勒克县乔尔玛烈士陵园守护人。

1979年9月参军后,随所在部队到新疆新源县那拉提,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前方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部队面临断炊的危险。和战友一起从山上向驻守在山下的部队送信求救,因右大腿肌肉被冻死而住院3年,被评为甲级二等残废军人。1984年,退伍回到辽宁老家,担任电影放映员。1985年10月,他看到《天山行》这部电影时,镜头中的那一幕幕仿佛如昨日。他想到班长的临终遗言,作出了改变他一辈子命运的决定——重新回到埋葬班长的天山脚下,陪伴班长,成了烈士陵园守护人。

自述

这些年,每当看到军人,我的心里总会涌动一股暖流。我虽然已脱下军装,可心里却依旧眷恋着那份绿色情怀。生活中,能让我永远不忘的人并不多,一个普普通通的解放军战士,却让我终生难以忘怀,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感动了我一生。

事迹

“昨天的那一幕,我永远忘不了”

1979年9月,为了支援新疆发展交通事业,我随部队奉命参加了北起独山子、南至库车的天山独库公路大会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先后有168名解放军指战员献出了宝贵而年轻的生命,正如乔尔玛烈士陵园的碑文所写:人是躺下的路,路是竖起来的碑。”我的班长郑林书就是这些英烈中的一位。时至今日,许多往事都被岁月的尘埃所掩埋,可班长壮烈牺牲的那一幕深深铭刻在我的脑海里,永远不能忘怀。

那是1980年,一个冬雪频繁的季节,修筑天山公路的基建工程兵某部1500多名官兵被暴风雪围困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天山深处,面临寒冷冻死、断粮饿死的危险,

唯一与外界联系的电话线也被肆虐的大风刮断。为尽快与40公里外的施工指挥部取得联系、得到救援,我奉命随同班长郑林书、副班长罗强和战友陈卫星前去请求山下部队救援。由于任务紧急、时间仓促,我们4人只带了1支防备野狼侵袭的手枪和20多个馒头就匆忙出发了。一路上寒风呼啸,风劲雪疾,在海拔3000多米高寒缺氧的雪山上,我们手牵着手,连走带爬,艰难前行。

40公里的路刚走了一半,我们已是气喘吁吁,筋疲力尽。虽然体力已透支到了无法支撑的地步,但想到被暴风雪围困,随时都会被寒冷、饥饿夺去生命的战友,我们放弃了休息的念头。随着天色渐晚,积雪太深,盘山的便道上根本无法分清哪是路面、哪是悬崖,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深山峡谷。深夜的天山,气温骤降,刺骨的寒风劲吹不停,我们4人一刻也不敢停歇。天亮时,我们置身茫茫雪原,迷失了方向,更令人恐惧的是我们带的20多个馒头还剩下最后一个。

经过一天一夜的行走,我们身上每一根筋骨都像断了一样疼痛难忍,我更是被饿的头昏眼花,不止一次地看着班长口袋里的馒头。就这样,我们再次看到了夕阳,此时已经在雪地里走了两天两夜,终因体力透支到了极限,我们跌坐在雪地里再也起不来了。大家望着唯一的一个馒头,你推我让,谁也不肯吃。当时我建议把馒头分成四份,每人吃一口。话刚说出就被班长否定了,理由是馒头太小,如果分成四份,根本起不了充饥的作用。情急之下,班长郑林书做出了一个庄严的决定:“我和罗强是共产党员,陈卫星是一名老兵,只有陈俊贵是个新兵,年龄又小,馒头让他吃”。当时我说啥也不肯吃,班长郑林书用不容商量的口气命令我吃掉这个馒头,望着在寒风中被饿得面无血色的战友,我手里的馒头顿时重如千斤,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为了完成任务,后来我还是含着眼泪吃下了这个馒头。班长郑林书一直负责开路,所以他的身体透支最严重,他终因体力不支倒下了。

临终前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对我说:一是希望死后能埋葬在附近的山上,永远看护着战友和这条路;二是因使命在身,作为儿子生前没能好好孝敬父母,托付我能到老家看望一下他的父母。我和战友含泪用冰雪掩埋班长后,继续向前赶路。可没走多远,副班长罗强也无声无息的倒下了,只有我和战友陈卫星掉下山崖被哈萨克牧民所救,才把施工官兵被暴风雪围困的消息报告指挥部。1500多名战友得救了,可22岁的班长郑林书、21岁的副班长罗强却永远长眠在积雪覆盖的天山上,我和战友陈卫星也因严重冻伤,腿脚留下了重度伤残。3年后,天山独库公路正式通车,成了连接天山南北、造福各族群众的生命通道和经济命脉。

“一个承诺,让我守候班长24年”

班长牺牲后,我因严重冻伤,在医院接受了长达4年的治疗,病情好转后,于1984年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当地政府为我安排了一份电影放映员的工作,很快娶妻生子,日子过得平淡而安逸。可从新疆回到故乡,我时刻都在想念着班长,更没忘记班长临终前的嘱托。当我决定开始寻找班长的父母时,才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班长家的详细地址和他父母的姓名,因为和班长仅仅相处了38天,只知道他是湖北人,其他的情况一概不知,到哪里去找班长的父母呢?于是我又返回当年部队的驻地新疆新源县,本想着在老部队能寻找到班长家的地址,可谁知老部队在独库公路竣工后便迁移并编入武警部队的序列。尽管我在当地费尽周折,最终还是没有得到一点消息。当我来到老班长的墓前,深深的愧疚之情不时侵袭着我的心,思念的泪水奔涌而出,那天我和班长说了一整天的知心话。为了弥补愧疚之情,能离班长近一点,1985年冬天,我辞去稳定的工作,带着妻子和刚

刚出生的儿子又回到了终身难忘的天山脚下,回到了班长的身边,并在离班长坟墓最近的一个山坡上安了家。

来新疆前虽然妻子心里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可后来的苦日子远远超乎了她的想象。因为我的腿在部队受过伤干不了重活,一时又找不到工作,一家人的生计只能靠妻子打零工来维持,还要为我治疗冻伤的后遗症,家里的日子经常是朝不保夕。在那些年里,虽然经常只能靠喝粥吃咸菜果腹,也曾因凑不齐孩子的学费遭人白眼,可我从来都没有后悔过。本来,我计划在新疆待上三五年,找到班长的父母完成班长的遗愿后就回辽宁老家,可谁知一待就是20多年。就在我寻找班长父母无望的时候,老战友陈卫星和烈士罗强的父亲从广东来新疆为老班长扫墓,陪他们前来的部队干部带来了老部队的消息,我很快与老部队取得了联系,部队的领导不但告诉了我老班长家的地址,还派专人陪我到湖北一同拜访烈士的家人。

临出发前,我专门赶到班长的坟前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班长。在湖北罗田,我见到了老班长郑林书的姐姐。她告诉我,班长参军后只探过一次家,还是因为父亲病重。父亲去世后,家人怕影响郑林书工作,始终没有告诉他。所以,直到郑林书牺牲时也不知道自己父亲去世的消息。其母亲也于2003年去世。当我来到两位老人的坟前时,悔恨的泪水顿时流了下来。我悔恨自己没能早点看望班长的父母,悔恨自己永远没有机会替班长尽孝。不过,我可以告慰班长的是:你的嘱托,我已完成;可以告慰班长父母的是:今生今世,我将永远守候着班长,班长永远不会孤单。

“乔尔玛烈士陵园的建成,了却一生的心愿”

乔尔玛位于被称为塞外江南的伊犁州的尼勒克县最东端,风景如画,矿产丰富,牛羊成群,各项工作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蒸蒸日上。为纪念在筑路工程中光荣献身的英烈们,1983年在尼勒克县修建了乔尔玛烈士陵园,纪念碑碑座正面镌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部队在筑路施工中光荣献身的指战员英名。而今,乔尔玛烈士陵园成了当地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党员模范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同年,尼勒克县委、县人民政府找到我,希望我能为乔尔玛烈士陵园做出更大贡献,给我解决了城镇户口和事业编制。这更坚定了我为班长和筑路英烈们守墓的决心。没过多久,我将班长郑林书和副班长罗强的遗骨迁到乔尔玛。

2008年12月,尼勒克县再投资60余万元,建立了烈士纪念馆并于今年7月开馆。如今,我在乔尔玛除了看护陵园外,还充当义务讲解员,把一件件烈士事迹向前来瞻仰的人们讲解。以前陵园只有我和爱人看护,今年县里又派了两名工作人员,使我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做更多的事。作为从生死线上走来的我,没有什么不能做的,就让我的一生为班长和筑路英烈们守候吧!是班长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是党和政府给了我幸福美满的生活,我有义务有责任把陵园的工作做得更好,让天下所有的人们都永远铭记天山深处的筑路英雄们!

战友评语

陈俊贵虽已脱下军装,但蜕不去的却是他那铮铮军人本色。作为一名军人,我为有这种高尚奉献精神的战友而倍感自豪!——四连班长马明让 --陈俊贵守住的不仅仅是救命恩人的墓碑,更是一种信念,一项党和人民赋予的特殊任务和使命。

——一连指导员凌新波 --战友情谊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谊呢?曾经我也迷茫

过。入伍以前,我看到过形形色色的人,其中有一些人就是\"墙头草,两边倒\",遇到好事争着上,遇到难事四处躲。他们如果懂得战友情,就不会这样。——特勤连战士季亚齐 --陈俊贵如同一块宝石,折射出人性的美与善,以及流淌在人们心底的那种舍生取义、不屈不饶、无私奉献、知恩必报的民族精神的璀璨光芒。我们取一点光辉照亮我们的心灵,践行到一言一行上,熔铸在一岗一哨里,落实在一职一位中,才能祭奠逝者的英灵,表达生者的追思。——政委孙伟明 --我们现在穿着新军装、住着现代化的宿舍,生活水平这么好,待遇在提高,更应该懂得感恩和回报,为报效祖国和人民做出更大贡献!——机炮连班长甄亚斌

网友评论

哈尔滨一位搜狐网友留言:“感动得无法形容,心疼我们的子弟兵,他们牺牲时还都是孩子啊!别人的孩子为我们戍边站岗,别人的孩子为我们开山铺路啊„„”

北京一位新浪网友留言:“陈伯伯,您还记得我吗?去年暑假,我去看过您。我的父亲也曾亲身参与修建天山独库国防公路,并打了8年的天山隧道。去年暑假,我与父亲重走天山路,父亲感慨万千,他说了一路,我哭了一路„„” 有的思考人生。南宁一位新浪网友留言:“人间的真情原来就是这样的!80后的姑娘向你敬礼!” 广东一位搜狐网友留言:“太令人感动!你感人的事迹将会激励许多人思考。究竟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追逐名利、荣华富贵,还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的情义?在陈俊贵身上就会找到答案!” 山东日照一位署名“一个平凡的工人”的搜狐网友留言:“一个洗涤灵魂的战士,一段刻骨铭心的事迹,浩浩浮尘遮蔽了多少人的心灵和眼睛!当我们回望自己的人生时,有谁无愧于心?” 重庆一位中新网友留言:“我也去过天山,那是一个高原,十分寒冷的地方,我的战友曾经在那里修建独库公路。为修建这条公路,无数军人付出了他们的青春年华,甚至付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但是,他们的业绩永远为后人所称赞。回顾那段历史,确实是一段英雄的历史,一段光荣的历史,每一个参加天山筑路的军人,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们都会说:我们这一生,不是碌碌无为的一生,可以骄傲地说对得起祖国,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家人,也对得起自己。” 有的燃起了从军的热情。浙江一位腾讯网友留言:“永远悼念离去的英魂!一生敬佩军人精神!我虽然还没感受到军人的生活,但军人的作风是我一生崇拜的偶像。” 深圳一位新浪网友留言:“谁是最可爱的人,我无数次默念着这句简单再简单的一句话。每念一次,眼前就浮现出黄继光、董存瑞。每念一次,眼前就浮现出98抗洪的战士。每念一次,眼前就浮现出5·12地震时人民子弟兵抢险的身影。我没有从军的经历,这是我终生抱憾的一件事。如有条件,我一定要让我的儿女有从军的经历,哪怕只有一天„„” 有的则反省。常德一位新浪网友留言:“做好最简单的事最不简单啊!20多年!是什么信念使得老哥哥坚持下来?中国魂!太震撼人的心灵!老弟50岁下岗算不了什么„„” 烟台一位搜狐网友留言:“陈俊贵是我们老兵的骄傲!我们在敬偑和骄傲的同时,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身边的战友尤其那些生活陷入困境的战友或他们的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广东一位新浪网友留言:“饮水思源,我们真的不能忘记当年为祖国和人民牺牲的英烈们。没有他们,我们没有今天这么好的生活。不管是作为父母或教育工作者,都要以这个为教材来教育我们的孩子。” 四川在线网友124.161.181留言:“是这些无名英雄的生命换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会勇

敢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以微笑来面对人生。” 2月13日下午,新四军老战士、总参军训和兵种部离休干部王遐方手拄拐杖找到本报编辑部。王遐方1984年与其他老干部共同发起建立全国第一个“关心下一代协会”,在全国28个省市作过4000多场报告,先后被评为全军、全国先进离休干部,全国优秀校外辅导员,全国优秀青年思想教育工作者。他拿出刊登陈俊贵故事的《解放军报》,满含热泪地连连说:“那个年代的战友情真的是这样,陈俊贵真的了不起!”

第14篇:陈丽娜先进事迹

三好学生标兵先进事迹

陈丽娜同学来自校先进班集体08土地资源管理1班,校优秀宿舍南2#520室。她性格乐观开朗,但又不失沉稳和细心;兴趣广泛,爱好书法、羽毛球等多项活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认真学习党的思想和纲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名列专业第一;工作认真负责,为人谦虚坦诚,乐于助人。

在思想方面,陈丽娜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大一开学初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提前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她深深知道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树立坚实正确的政治观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对自己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能为将来建设有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奠定坚实思想基础。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她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报告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对青年学生要求的论述,使她懂得了既要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又要爱党爱国;既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基于这种认识,从团员成为一名党员的强烈愿望时刻鞭策着她奋发向上,要用实际行动做出无愧于团员光荣称号的成绩。为此,她以优秀党员为榜样,规范行为,严格要求,努力实现人生追求。鉴于她的突出表现,在大二学年她被党组织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并在积极为发展为预备党员做准备。她为人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生活严谨、作风正派,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文明行为。

学习上,她勤奋刻苦,善于钻研。她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每天的学习计划,珍惜大学中的每一分钟。虽然在担任团委学生干部时,工作任务很繁重,但她在学习上丝毫不敢怠懈。该生上课认真听讲,勤做笔记,重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重视学习效率,积极而又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扎实,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在大

一、大二学年获得“校一等奖学金”;大二学年并通过英语四级和省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并获得了“校三好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她还广泛学习其它方面的知识,有时间就到学校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在自己认真学习的同时还帮助平时学习中有困难的同学,热心地为同学们解答疑难问题,督促自制力不太强的同学好好学习,帮助班级基础比较差一点的同学实现了零挂科率。

工作上,她认真负责,在同学中起好模范带头作用。一担任过院团委素拓部副部和班级的学习委员。她一直尽心尽职,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真诚地为同学们服务。在班里工作她也没有放松过,尽管很忙很累但她还是认真地为班级做好每一件事情,毫无怨言,在大二学年也获得了“校优秀团员”称号。面对困难,她不是抱怨而是虚心向他人请教,调整自己的心态与情绪,通过学习与交流来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总结经验,在工作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她认真完成每一次任务,尽全力做得更好。所以在一次次的尝试与锻炼中,她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无论是组织、策划能力还是语言表达交际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生活上,她积极向上,生活作风良好,并且所在的宿舍多次获得文明宿舍的称号,并且在院的宿舍装饰及舍标大赛中都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她尊重师长、乐于助人、团结同学、谦虚坦诚。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时时以共产党员的要求要求自己,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并带动大家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热心帮助身边的每一位同学解决生活上、学习上以及思想上遇到的问题,是大家的知心朋友,在同学中颇有口碑,树立了很高的威信。

在学习工作之余她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她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大

一、大二这一学年院运动会上她积极参加,更是获得了女子三级跳第四名、院宣传报道标兵。

总的来说,她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很出色,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第15篇:陈玉霄先进事迹

陈玉霄先进事迹

追记魂系黑土地的村党支部书记陈玉霄

他,没有感天动地的豪言,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一身难辨蓝灰的中山装,一双胶底条绒棉布鞋,一双布满老茧的手却在广袤的黑土地上托起了一片天。他“走”的那天,2000多人自发为他送行,兴胜村的乡亲们更是长跪叩头送他最后一程。那一天,晨曦之中,雨水和着泪水,为他平凡的伟大流淌;那一天,哀乐声里,水花和着泪花,为他朴实的崇高纷飞!他,就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西城镇兴胜村原党支部书记——陈玉霄!

他是“有事找我”的陈二哥

1979年,36岁的陈玉霄在父老乡亲的期待中走上了村支书的岗位。直到2009年10月15日去世,他一干就是三十年。“有事找我!”这是陈玉霄的口头禅。三十年如一日,他为全村700多户村民奔波操劳,乡里乡亲都亲切地叫他“陈二哥”。“二哥看俺们不论亲疏、不分穷富!谁家有事儿他都管,谁家有难他都帮!”村民黄万方这样描述他心中的陈二哥。

陈二哥是闲不住的人,除了忙村里的事,就是走家串户。哪家有了大事小情,他就像一家之主似的拿主意、紧张罗。他的衣兜里总是揣一个小本本,每逢到县里开会、办事,他都要先到村里走上十家八家,把各家要办的事一件件记在小本上。无论是孩子落户口、申请困难救济、办宅基地批文,还是报销医疗费,都由他来“包办”。

1992年,兴盛村有了件大喜事。村民曹正礼的儿子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可曹正礼捧着儿子的录取通知书却愁眉不展。老两口多年生病,家里早已一贫如洗,8000元的学费,对这个家庭来说,犹如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一家人商量来商量去,得出两个结果:一是重读一年,来年选个学费少的学校和专业;二是放弃上大学,外出打工。陈二哥闻讯赶来:“老哥,可不能犯糊涂耽误孩子一辈子啊!就是贷款也要让孩子上学!”第二天,就由陈二哥担保办理了贷款手续,老曹的儿子顺利上了大学。

2002年春节前夕,一把火将村民王守义的家烧成了废墟。陈玉霄安顿他们一家住下后,第二天就送来了大米、白面和年货,又帮他筹了两万元建房钱。开春后,王守义家很快就建起了崭新的三间砖瓦房。

2008年的一天,年近80岁的村民路池一病了,孩子不在身边的老路着了急。陈二哥一边安慰老路,一边张罗看病钱。第二天一早,陈玉霄就带老路去了医院。等楼上楼下地陪老路做完各项检查,陈玉霄累得满头虚汗,气喘吁吁,险些晕倒。一位医生见到他吓了一跳:“老陈,你这是咋了?你这病就怕累呀!”这时,老路才知道陈玉霄也是来医院化疗的。

他是农村政策的“百事通”

“政策是党的生命,是做好农村工作的魂。”虽然只有初中文化,陈玉霄却有一股钻劲。除了忙村里的事,一有空闲他就拿出新出台的政策一句一句地读,一条一条地抠,弄不懂的就找机会问镇里、县里 2 的领导。提起陈玉霄对农村政策的精通,西城镇镇长薄海方钦佩不已:“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陈二哥来电话呀,一来电话十有八九是询问政策问题。他要是不知咋弄,多数我也不知道。刚开始觉得挺难为情,后来就是敬佩了,因为我们有些事问到他,他都给说得一清二楚。”时间久了,老陈得了一个新名号——农村政策的“百事通”。

2004年4月,农村落实“一免两补”。镇长薄海方找到陈玉霄:“二哥,原来收这费那费挺难,现在要补贴了也不容易呀,这一村一屯,一家一户,这么多年情况千变万化,咋才能把这事落实好呢?”“农民的事,说到底是在土地上,只要咱把这些年生老病死、婚出婚入、外出打工、个人转包、人口变化的情况都理清了,分出类,订出统一的办法就不难了。”当晚,陈玉霄就整理出16条应对办法。薄海方说:“就因为他想得周全,镇里„一免两补‟以他们村为试点,进行得顺顺当当,没有一户有意见。”

2006年,当地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很多村民想不通,认为一年拿20元钱,要是不得病就白拿了。村民张志堂开始不想参加,陈玉霄来到他家苦口婆心地说:“你们老两口身体都不好,保不齐有个病,那时自己犯难不说,还不得给孩子们添负担吗?”老张终于下决心参加了新农合。不久,张志堂被诊断为直肠癌,住院手术花了3万多元。因为参加了新农合,一下报销了2万多元。就这样,陈玉霄走屯串户一家一家去讲解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又决定由村集体出钱为孤寡老人、五保户都参了保。镇里想让陈玉霄介绍经验,陈玉霄说:“咱农民最信服的是事实。让我讲不如让受益大的村民上去讲 3 有说服力。”果然,当受益的农民在会上讲了亲身经历后,全镇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比例大幅增加。2009年,西城镇农民参保投入37万多元,报销医药费276万元,成了全县参保人数最多、受益最多的模范。

他是远近闻名的“陈小抠”

“村子富不富,关键在干部;村风好不好,关键看领导。”陈玉霄一上任就与村委会干部约法三章:“要跟我干就三条:活得干到头里,苦得吃到头里,占便宜得好处的事想都别想!”在陈玉霄看来,管理一个村,跟居家过日子一个理: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准受穷。

翻开兴胜村的账本,从1992年到2009年,十八年来,除了2005年,他们陪客人到省里办事花了几百元的招待费外,另外那十七年的账上,招待费这项都是零。

1992年,陈玉霄取消了让村民们非议不断的村小食堂,而且规定村干部外出一律不准雇车、不准下饭店。上级来人,他带头领回自家招待,不用村里一分钱。时间长了,乡里、县里的领导尽量不在饭时去兴胜村,怕给陈玉霄家添麻烦。

2002年,刚上任的镇党委书记梁达要带陈玉霄去县里办农村合作医疗的事。临行前,薄海方说:“梁书记,你带点儿钱吧。”梁达很是疑惑。“带点吧,到时候你就明白了……”薄海方笑着说。办完事,梁达对陈玉霄说:“二哥,你不请我吃点饭?”陈玉霄满口答应。他带着梁达走了一条街又一条街,好半天才找了一个小饭店,要了两碗米饭一盘豆腐。吃完饭,梁达抢先结了账,笑着对陈玉霄说:“好个„陈 4 小抠‟哇,到城里请我吃顿饭,连个肉丁也没吃着!”这一次,陈玉霄给梁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全镇党员干部大会上讲了陈玉霄“请客”的事,对他的“抠”大加赞赏。

陈玉霄不仅对领导抠,对自己更抠。他一生没穿过西服,没穿过皮鞋,没一件超过百元的衣裳。一身中山装穿了十几年,洗得已经变了色。小女儿看爸爸的衣服实在太旧了,就花了200元钱在镇里给他买了一套西服,谁知陈玉霄试都没试就一通发火:“赶紧退了,咱就是一个农民,整天穿得溜光水滑还能干活吗?”

这几年农村富裕了,每逢到县城开会办事,很多人都是打车去,可陈玉霄从来都是坐公共汽车。上镇里办事或去其他屯子,他也是骑着自行车去。别人跟他说,别这么寒碜自己,打一回车还能咋地?他嘿嘿一笑:“骑车习惯了。”三十年来,陈玉霄自行车就骑坏了四辆,直到2006年肝癌手术后,实在骑不动了,才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

就是这样一个被大家称为“陈小抠”的村官,却靠着精打细算和勤俭节约,使兴胜村的村民一家一家地盖上了新房,日子越过越富裕。有了钱,陈二哥更懂得钱要花在刀刃上。

过去,因为水质问题,当地人普遍患有“大骨节病”和“克山病”,得病的人不仅丧失劳动能力,严重的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让村里人喝上健康水就成了陈玉霄的一大心愿。1992年,他请来技术人员指导施工,领着村里一班人打深水井,很快家家喝上了洁净甘甜的自来水。“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拧开水龙头,喝上自来 5 水的情景。当时那心里,真是敞亮,觉得可幸福了!”一个村民回忆说。这一次改水花了18万元钱,可陈玉霄说:“这钱该花,花得值!”

1994年,在陈玉霄的倡导下兴盛村在全镇第一个组建了农机作业合作社,花14万元买了2台拖拉机,配备了各种耕、种、收割配套农机具。每到春种秋收,拖拉机就轮流给村民们出工。机械化水平提高后,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2007年,陈玉霄争取到50万元资金,引进了10台喷灌设备,打了5眼机电井,修建了3个大型蓄水池,解决了全村一半农田靠天吃饭的问题。

三十年来,村里几乎每年都有计划地办一两件让村民受益的大事。改造了电网,盖了新学校,通了电话,安装了有线电视,修了沼气池、村民活动室、图书室……村民的生活越来越方便,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他是“绿色银行”行长

黑龙江虽然土地肥沃,可在十年九旱、一年到头风沙漫天、水土严重流失、土地不断沙化的克山县,经常是辛苦一春撒下的种子,一场大风刮过,苗儿都不剩几根,没灾没祸的寻常年景,粮食亩产也只有100多斤。

陈玉霄懂得,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在上任后召开的第一次村民大会上,他就说:“老天爷没给咱一块风水宝地,咱们只有多种树才能防风、治沙。只要坚持,十年八载咱就能把沙地变成良田!” 6 每次植树,陈玉霄都冲在前面。从那时起,大家就一门心思跟着陈玉霄种起了树。

最初,村里没钱买树苗,陈玉霄就东拼西凑借了1000元钱,从外地买回一批小树苗,他像养育孩子一样,先铺上肥土培育,等小树苗长成大树苗,再往山坡上移。一般移栽树木要挖60厘米直径、60厘米深的坑,可陈玉霄要求挖80厘米直径、80厘米深的坑。久而久之,他总结出了“挖大坑,放当中,浇满水,踩实成,不透风”15字造林法。

“树木活不活,三分种,七分管,只要把树木当成自己亲生孩子一样对待它就没个不活!”陈玉霄种树的标准高,不管什么地,他都要求成活率百分之百。有一次,在巡查林带时,根据株距仔细测算,他发现一块林带树木不够数,找来村干部核实无误后,当即要罚负责这片林带管护的村民,而这个村民就是他的小女婿。小女婿委屈地说:“这片地原来是一片垃圾堆,不是种啥能都活的呀。”陈玉霄虎着脸:“用心种,什么树都能种活,多罚才能长记性,才能服人!”最终,小女婿补种了全部树苗,还一分不少交上了900元罚款。

三十年来,陈玉霄领着乡亲们在兴胜村的荒沟、荒坡、沙石地里造林2600亩!如今,这个“绿色银行”价值上千万,并且每年增值26万多元。森林挡住了风沙,改善了水土,兴胜村粮食产量也大幅度上升。陈玉霄种树出了名,慕名而来找他种树、请他搞绿化的单位接连不断,他因势利导成立了一个营林劳务公司,年年利用农闲时带着村民出去种树挣钱。几年下来,一片片绿荫美化了克山县的山水,也点亮了陈玉霄带领村民致富的希望……县里的自来水厂、烈士陵 7 园、爱民湖、惠民湖、乐民广场、县委门前广场等县里能说得出的绿化工程,都凝结着他和兴胜村村民们的汗水。有人说,凭陈玉霄的造林技术和名望,如果自己注册一家造林公司早就发了。可陈玉霄却不这样想,他觉得种树能让自己心劲十足、意气风发,甚至能忘却病痛。

2009年10月15日,陈玉霄走完了人生第六十六个寒暑。三十年尽忠职守,三十年情系百姓。陈玉霄用自己的辛劳与汗水浸润了黑土地的每一个角落,将自己的躯体与灵魂与这辽阔的黑土地紧紧相连。

第16篇:陈珺同志先进事迹

陈珺先进事迹材料(十佳卷烟营销员)

陈珺同志,现任襄城烟专卖局(公司)城区专卖管理所(市场部)客户经理,大学专科学历,自1991年进入烟草工作岗位以来,发挥烟草职工的优良作风传统,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因工作业绩突出,先后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作为一名老同志,他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鼓舞好,带动好其他营销人员在销售遇到逆境时,克难奋进,勇闯难关。

在城区市场部担任客户经理多年来,陈珺同志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细心指导下,依靠团结务实领导集体,锐意进取,勇于创新,顺应烟草改革形势,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至上”,充分发挥出了老同志的带头作用,转变作风,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激励和鞭策其他员工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2012年完成卷烟销售总量1043箱,实现单箱销售结构26335元/箱.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为城区部顺利的完成2012年全年计划目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抓住客户的心理,以情动人,没有卖不动的烟

“客户只有和他真正当朋友,真正为他们着想,客户才会把你当朋友。”这是陈珺同志经常对同事们说的一句话,他也正是这样做的,在2012年的卷烟销售工作中,他严格执行城区部下达的目标任务,并将各项目标层层细分到每月、每天、每一个客户、每条访送线路上,并层层落实到位,利用周末时间与客户沟通交流,因为他坚信不能一味的用“等”“靠”“站”来解决问题,只有不断的给自己加压才能

激发其更大的潜能,正是这种将压力变为动力的工作方法,陈珺同志在2012连续数月在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上均名列第一。

做好省外烟培育,加强客户经营指导

陈珺同志经常与其他客户经理一道了解和掌握重点培育品牌的品牌文化、品牌特点和产品卖点,并结合不同地域、不同时段的消费结构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向卷烟零售户做好品牌宣传工作,使品牌深入人心,让消费者乐于接受。并根据上级下达的重点品牌培育目标任务,结合各条线路的卷烟消费架构,制定不同的重点品牌营销策略,并将销售指标细分到每条线路,落实到每位客户,保障重点培育品牌的销量健康、稳步增长。通过一年来的销售,陈珺线路上对省外重点品牌卷烟销售不断攀升,2012年陈珺共完成省外烟销售186箱的销售业绩。并逐渐形成了以“利群”“红河” “红塔山”等为主要畅销品牌销售地域群体。

陈珺同志在工作中的一系列努力和出色表现,多次获得了襄城专卖局的奖励,受到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相信在新的一年,陈珺同志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17篇:陈文生先进事迹11

陈文生同志党员先进事迹

陈文生同志今年47岁,1980年参加工作,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滴道盛和煤矿机电科行政科长。在任命行政科长以来,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面对机电科的任务重、新工人多、生产班组技术实力相比比较薄弱现状,工作上的压力比过去增大了很多,但是陈文生同志本着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的原则,以及“把工作做的更好”的目标,带领全科生产骨干积极工作,敢打硬仗,曾多次连续一天三班在井下硫化皮带和绞车检修工作。在去年一年里,紧紧围绕服务生产一线展开,扎实推进,卓有成效的开展工作,工作上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多次被局、矿评为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等殊荣。

在生产工作中他是技术能手、业务上的尖兵、自主创新的带头人

一年以来,陈文生同志在矿党委、矿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带领机电科员工出色的完成了上级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主要如下:

1、全年机电专业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全矿机电专业在质量达标工作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完成大泵改造14台,其中:立井:4台、九井7台、十一井3台、五采矸石山安装1.2M绞车1台、十一井矸石山1.6M绞车安装、九井东采

1 二段绞车安装、压风机改造2台,春节检修期间为九井JK3.5绞车减速器更换全套齿轮及电机改造,在他的带领下,提前8个小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了这项检修任务,为井区节后开工安全生产赢得了宝贵时间。全年共为采煤队搬家准备了7个面的设备,掘进搬家队准备了10个面的设备,有力地保证了全矿的安全生产。

2、全年总计安装皮带机24台,皮带14520米,在自制加工方面为矿节省资金120余万元,检修各种设备850台,组织和带领员工为了3井透水事故抢险救灾工作,在此期间,为了保证了3井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他带领了科内员工不分昼夜,经过了四天三夜,终于出色的完成了救灾工作。

3、为保证电机设备出厂质量,各车间在设备检修、维修上面下功夫,每台设备检修都记录在册。如有不合格情况追究检修人员责任。这样大大提高了检修质量,防爆合格率达到100%,没有出现过爆现象,杜绝了不合格检修设备出厂的发生,使全矿机械事故率明显下降。

4、在支援井区达标上,机电科共参加20余次,参加人数累计200余人,分担责任区和井区上下的工程达标工作,质量受到集团公司和矿领导的好评。

5、加强员工的行为养成的管理,按全矿统一要求,印制了“员工行为20条”卡片,加强文明礼貌、安全制度和行为要求等方面的要求,使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工作

2 态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科持卡率达到100% 安全工作是一切生产工作的基础,员工的安全保障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只有做好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企业才能稳定发展。他一直都将安全培训工作放在首位,以身作责,坚持每月月初为员工讲《安全大课》和《安全思想教育》,经常深入车间进行班中考问。对优秀员工和不及格的员工,采取上黑板进行通报表扬和批评,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每名员工熟练掌握安全知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保证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运行。

6、在设备管理上重新建立了账、卡、薄,做到了哪台设备在什么地方,都有据可查,并有专人到井下现场实地检查。全年没有发生设备流失事故。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积极与其他矿协调、窜用设备,保证了我矿的正常生产。

7、在干好井区质量达标的同时,他还要求员工利用班后时间在科内自己搞达标工作。纵梁、串滚全部上架码齐;挡煤板、销排码放的横竖成线;龙门吊加固铁轨;科内按计划植树绿化,车间内外加强卫生清理,达到窗明几净,使各个车间内外都有了明显的改观。

在党建工作中响应党组织号召,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在党建工作中,他积极配合科党总支的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我矿“三年三大步”的目标,不

3 断增强员工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把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进一步深化“三〃五”工作法有机结合,协调并重,整体推进,为我矿实现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提供政治和组织保证。

1、推动科学发展。陈文生同志要求全科党员干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贯彻落实党委工作要求;要认真贯彻分公司和矿安排布置的各项工作以及本单位发展规划、思路、举措,保持政令畅通、执行有力;党员以模范行动影响和带领广大员工立足本职岗位、服务战略愿景,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促进企业和谐。陈文生同志要求全科党员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工作;积极开展“三争三带”活动,践行“五双”工程,推动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主动排查企业发展中的各项矛盾,并做好化解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活跃矿区文化生活,畅通员工表达意愿的渠道,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创造和谐的新矿区。

3、加强组织建设。陈文生同志要求全科党员干部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活动方式,积极推进“556”党建工程建设,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4、服务员工群众。陈文生同志要求全科党员干部充分尊重员工,紧紧依靠员工,认真倾听员工呼声,及时反映员

4 工意愿,主动关心员工疾苦,帮助员工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积极参加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多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

在生活中他善良热心,情系员工解难题

陈文生同志是一个善良热心的人,平时生活中无论员工家中有大事小情,他都会到场,为员工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每次科里组织的为贫困员工捐款捐物,他都积极参加响应。科里的许多困难员工都多多少少受到过他的热心帮助,他还经常号召党员干部要带头帮助困难员工。他不仅对身边的员工有热心,对于那些在灾难中受苦的人也同样关心,每一次为灾区人民捐款的时候,他都是冲在最前面,捐款捐物。他的这种精神让他赢得了全科员工的爱戴。

通过上述的事迹,可以看出陈文生同志长期以来一直恪守着“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为此,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我们坚信他会更进一步带领机电科员工去更好的完成生产任务,服务一线生产,展现出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风采。

第18篇:陈立业同学先进事迹

陈立业同学先进事迹

陈立业同学是我校汽修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并担任所在班级学习委员一职。该生思想进步,乐于助人,关心班级,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在学习上认真刻苦,各科成绩优异;在班级工作中,能出色地完成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并多次受到学校的表彰。他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现将其主要事迹表述如下:

一、思想进步,积极上进

思想上,他积极要求进步,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他热爱学习,也热爱祖国。在校期间被评为“三好学生”,并在校级、市级技能比赛中获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他的行事准则。在校期间从不迟到,不早退,上课认真听讲,严格遵守校纪校规,是一名积极向上的合格中职生。

二、老师的助手,同学的榜样

陈立业同学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能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同学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住校生,他在校时间比较长,每次班主任有一些班级事务需要处理,他都能积极出谋划策。对老师交给的任务,总是不折不扣的完成,并且做得有条不紊。他处处以身作则,为同学树立了榜样。见到有同学违反了学校班级规定,她敢于上前指正。有时遇上个别同学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闹起来,他总是主动上前劝阻调解,并像个小老师似的跟他们讲些“同学之间要团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道理。常常能使犯错的同学静下心、沉下气来承认错误并表示坚决改正,正是他这种做法影响了所有的同学,才使整个班集体充满了朝气,充满了活力,班风正,学风浓。同时他还把班级的各项任务安排的井井有条,出色地扮演好一个好助手,充分地展现了自己的工作能力。

三、刻苦勤奋、成绩喜人

两年来,陈立业同学总以“做最好的自己”作为自己的座佑铭。生活中他以此来鞭策自己,学习上以此严格要求自己,且学习态度端正,严肃认真,学习目的明确。每个学期,她都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周密地安排时间,从不偏科。在每年每学期的学科考试中总是名列前茅,年年被班级评为“学习标兵”“三好学生”。从而成为全班学生学习的榜样。实训室里常常出现他刻苦专研的身影,遇到难题总是虚心地向老师请教。由于辛勤的付出,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2011年校级汽修技能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在2012年校级汽修技能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在2012年北海市技能比赛中荣获一等奖。今年三月份还代表学校参加区级技能比赛。然而,虽然取得了如此喜人的成绩,但是他从不骄傲,反而更加刻苦、努力、认真;上课从不迟到、早退、旷课,也从来没有缺交过一次作业,持之以恒。

四、关心班级,爱护公物

陈立业同学作为班干部,知道以身作则,以大局为重,豪不吝惜牺牲个人时间。有时班上的公物坏了,能自己修的,他会利用课外时间把它修好。班上的水喝完了,积极为同学们打水。值日生因病因事请假了,他会主动去搞好值日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陈立业同学就是这样一个尊师守纪,积极进取,刻苦勤奋,不骄不躁,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班主任的好助手,同学的好榜样。

陈立业同学洋溢着青春朝气,开朗自信,乐于助人,成绩优异,工作出色,综合素质较高,不愧为一名优秀的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第19篇:卢新宁毕业典礼演讲稿

——201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典礼上卢新宁系友的讲话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 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在与我的同屋女孩爱的地老天荒——而现在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做一段将理想“变现”的过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份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

长。今天,他们有的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的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度过同一门课程,青涩

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二十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荫庇,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梦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

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写报社论写多了吧,这么高的调子。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法,你们是否会稍微有些重视?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二十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如此?

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事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精致利己主义”,世故老道,善于表演,懂的配合?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说的,有的是人才却不培养精英?

我有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从大学开始就自称是北大的跟屁虫,对北大人甚是敬重。谈到“大清王朝北大荒”的江湖传言,他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这让我想起中文系百年时,陈平原先生的一席话。他提到西南联大时 的老照片给自己的感动: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

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二十多年社会生活给我的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人生的大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各位的手上。最后,我想将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学弟学妹——

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

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谢谢大家!篇2:卢新宁在北大2012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卢新宁在北大2012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2012-07-05 06:47:28) 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

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庇荫,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写报社论写多了吧,这么高的调子。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法,你们是否会稍微有些重视?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二十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如此? 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精致利己主义”,世故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我有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从大学开始,就自称是“北大的跟屁虫”。对北大人甚是敬重。谈到“大清王朝北大荒”江湖传言,他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这让我想起中文系百年时,陈平原先生的一席话。他提到西南联大时的老照片给自己的感动: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气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的我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人生的大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各位的手上。 最后,我想将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学弟学妹——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谢谢大家!篇3:卢新宁参加北大中文系毕业典礼的演讲

卢新宁参加北大中文系毕业典礼的演讲

时间:2012年7月1日 地点:北京大学

卢新宁,北京大学1984级本科生,《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而现在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庇荫,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

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写报社论写多了吧,这么高的调子。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法,你们是否会稍微有些重视?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二十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如此?

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精致利己主义”,世故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我有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从大学开始,就自称是“北大的跟屁虫”。对北大人甚是敬重。谈到“大清王朝北大荒”江湖传言,他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这让我想起中文系百年时,陈平原先生的一席话。他提到西南联大时的老照片给自己的感动: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的我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人生的大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各位的手上。

最后,我想将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学弟学妹——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谢谢大家!篇4: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卢新宁在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卢新宁在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而现在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

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

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庇荫,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

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写报社论写多了吧,这么高的调子。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法,你们是否会稍微有些重视?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二十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如此?

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

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精致利己主义”,世故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我有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从大学开始,就自称是“北大的跟屁虫”。对北大人甚是敬重。谈到“大清王朝北大荒”江湖传言,他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这让我想起中文系百年时,陈平原先生的一席话。他提到西南联大时的老照片给自己的感动: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的我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

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人生的大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各位的手上。

最后,我想将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学弟学妹——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谢谢大家!篇5:卢新宁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卢新宁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摘要:本文是2012年的毕业季北大中文系教授卢新宁在2012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振兴中华,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

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更多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庇荫,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信仰。

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的调子太高了吧。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

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法,你们是否会稍微有些重视?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20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如此? 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精致利己主义”,世故老到,善于表演,懂得讨巧?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我有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在学生时代就很敬重北大,谈到清华、北大的瑜亮情结时,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这让我想起中文系诞生百年时,陈平原先生的一席话。他提到西南联大时的老照片给自己的感动: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我的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人生的大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各位的肩上。 最后,我想将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会黑暗。

第20篇:卢新宁北大演讲

卢新宁: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主题: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致辞 时间:2012年7月1日 地点:北京大学

卢新宁,北京大学中文系1984级本科生,《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 精彩摘要:

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 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演讲全文: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而现在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

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20多年时光,中国到底走了多远?存放我们青春记忆的“三角地”早已荡然无存,见证你们少年心绪的“一塔湖图”正在创造新的历史。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 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庇荫,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写报社论写多了吧,这么高的调子。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法,你们是否会稍微有些重视?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二十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如此? 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精致利己主义”,世故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我有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从大学开始,就自称是“北大的跟屁虫”。对北大人甚是敬重。谈到“大清王朝北大荒”江湖传言,他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这让我想起中文系百年时,陈平原先生的一席话。他提到西南联大时的老照片给自己的感动: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的我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人生的大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各位的手上。

最后,我想将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学弟学妹——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谢谢大家!

《选择,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6月27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发

(一)德国,摩泽尔河畔特里尔古镇,一座灰白色三层楼房里,常会出现一些黑头发黑眼睛的游览者。他们虔诚地拜谒,深情地凝望,上万条中文留言中最多的字眼是,“伟人长逝,思想永存”。

一个多世纪前年轻的马克思未曾想到,他与他的思想会成为一面旗帜,导引一个东方大国近百年波澜壮阔的挺进,红色狂飙席卷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命运就此改变。

在这面信仰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这个曾被讥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创造了“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它感染、鼓舞、召唤一代又一代人舍命相随,将信念的力量嵌入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脉,推动这个曾经山河破碎、几近亡国灭种的国度走向独立、走向富强、走向复兴。

在这面信仰的旗帜下,社会主义中国,这个曾遭遏制、封锁、包围、孤立的新型社会制度,刷新了当代国际政治的版图,以其势不可挡的崛起开辟出一条举世瞩目的“中国道路”,被马克思眼中那些与无产阶级“势不两立”的人们,不无敬意地称为“一个崭新时代的黎明”。

90年前,13个选择了信仰的革命者,那些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很难想到,1921年7月那个燥热的季节,上海法租界石库门里的秘密集会,那颗从遥远西方“盗来”的火种,会燃烧成光耀中华的绚丽日出,它荡涤风雨如磐的暗夜,最终改变了20世纪中国的走向,改写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曾经极而言之,只有一门科学,那就是历史学。历史是现实的向导,当社会主义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需要在历史中寻找力量。

就让我们重返1921,从那个起点开始,翻阅90载风雷激荡的红色篇章,捧读中国共产党人以青春、热血与生命的深情书写。

(二)这些场景或许早已为人熟知,但每每重温依然让人震撼。

他看着前来告别的家人神色从容,在绞刑台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

他曾是生活优裕的大学教授,每月数百元大洋可养活四五十口人,但他却以生命之钟撞响旧中国的黎明。他说“只要我们有觉悟的精神,世间的黑暗终有灭绝的一天”,“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他将身上的衣服脱下赠给难友,在最后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讲后,与战友们高唱国际歌走向刑场。他曾是锦衣玉食的富家少爷,有着“鸦飞不过的田产”,家里平均每人“有五十个农民做奴隶”,但他却在“秉志改革”的探寻中为救国救民英勇献身。他说“我们共产党是代表工农人民大众的”,“为了我们子子孙孙争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他神态自若地走向刑场,沿途高唱俄文国际歌、红军歌。到达罗汉岭,选一草坡坐下,对刽子手微笑点头:“此地甚好!”饮弹洒血。他曾是才华横溢的柔弱书生,翻译则蔚然成文,治印则卓然成家,本可为渊博学者、文化巨匠,但他却振臂一呼刺向黑暗。他说“一切新的、斗争的、勇敢的都在前进”,“亲爱的同志,你们去算账罢,你们在斗争中勇猛精进着”。

他在狱中最艰苦的环境下,犹殷殷讴歌《可爱的中国》。他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他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坚贞不屈,在养育他生命的江西莲花县,在挚爱的亲人面前,被敌人割掉舌头的他,用脚趾蘸着淌到地上的鲜血,写出“革命成功万岁”……

李大钊,38岁。彭湃,33岁。瞿秋白,36岁。方志敏,38岁。刘仁堪,34岁。这是他们从容赴死的年龄。视死如归,义无反顾,只因坚信“人生最高之理想,在于求达于真理”。因为这一信念,毛泽东10多个亲人献出了生命,2100万革命者慷慨捐躯。他们是理想的殉道者,社会的探索者,主义的践行者,是伟大的爱国者,无畏的革命者,无私的牺牲者。

只有从他们开始,从这些共产党人开始,从信仰信念开始,我们才能认清百年中国跌宕前行的浩荡潮流中,那无数难以解释的疑问、荡气回肠的奋斗、惊心动魄的力量。

(三)对许多人而言,这确实是种难以置信的力量。

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一穷二白,满目疮痍。中国近代史的舞台,多少政治力量登台亮相,却终究没能让一个古老大国走出苦难,是什么样的政治信念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让一个新兴的无产阶级政党唤起工农千百万,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

有过低谷、有过曲折,走过弯路、绕过远路。90年风雨沧桑,多少风险考验,却终究坚忍不拔奋力向前。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是什么样的政治素养有如此蓬勃的生命力,让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始终成为引领中国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

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硝烟弥漫的战争时期,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90年始终如一,是什么样的政治品格有如此持久的向心力,让鲜红的党旗始终能凝聚起各种力量,把中华民族变成一个坚强的共同体?

从只有50多人的小党发展成拥有8000万党员、世界最大的执政党,从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又是什么样的政治能力有如此巨大的创造力,让一个政党的成长与一个国家的重生融为一体,在动荡的百年历史中写下不朽的传奇? 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第三世界的现代化是一个充满动荡和激烈冲突的过程。一个具有现代化取向的政治组织是推进现代化进程又保持其过程稳定的关键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建设的成就、现代化的奇迹,密码就蕴藏于这个“政治组织”之中。

90年后,追寻这段历史轨迹的人坚信,最终的答案源自最初的理想,是信仰的旗帜造就了理想的传奇。

(四)什么是信仰?

从哲学的概念理解,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持有。对信仰的不同选择,体现了一个人生命的宽度和厚度。

就政党的本质来说,信仰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对于信仰的不同选择,决定了一个政党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品格。

或许马克思的这段话,最能阐发共产党人的信仰——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事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这是怎样的选择,能如此将一个人自然的生命融入为整个人类的奋斗之中?当个体的追寻汇聚成共同的坚守,又会迸发出怎样的力量?

(五)从1840到1921,尽管长夜如晦,屈辱如山,但中国人民的抗争一直未曾停息。一次次流血牺牲,一次次惨烈失败,救亡图存的悲壮,伴随着中国从19世纪进入20世纪。

这是一个很难改写的事实。1840年后,中国的进步被强制性纳入另一个话语体系。当代中国人所思考的基本命题,科学、民主、法治乃至国家,都是从那时起才逐渐形成概念。在帝国主义瓜分豆剖的隆隆炮声中,这个被殖民者讥笑为“劣等民族”的古老民族,这个被西方称为“既污秽又丑恶”、“存在是一种时代错误”的国家,最急迫的课题,是何以能走出亡国灭种的悲惨境地。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无数仁人志士不懈奋斗,虽然慷慨激烈,却都没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

这是我们理解先驱们的选择最为真切的背景,也是共产党走进中国近现代史最为清晰的坐标。为什么信仰的火炬会点燃一代人的大觉醒,为什么1921年会发生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因为,四分五裂的神州大地,呼唤解民倒悬的一线曙光;救亡图存的悲壮呐喊,催生一种新生政治力量。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四海寻觅的探索者从这滚滚而来的世界革命潮流中看到了希望,找到了人类解放的前途。它与各种思想主义完全不同,立志于为大多数人民利益而奋斗,最广大的无产阶级、穷苦人民,也能翻身做主人。马克思主义惊醒了“五千余年的沉梦”,让无边的黑暗有了光亮,中国前进的道路豁然开朗。

20世纪的上半叶,在向着“世界新文明之曙光”奔去的人群中,有出身豪门的少爷小姐,有山野乡村的农家子弟,有满怀激情的青年学生,有离经叛道的知识分子,有一无所有的产业工人。不同的人生轨迹,共同的理想信念,让他们凝聚在同一面旗帜下,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

这样的选择看似简单,却殊为不易——生命只有一次,还有什么比生死抉择更大的考验?但他们深知只有信仰能体现人生价值可靠的落实,只有信仰能赋予短暂人生永恒的意义。正是这样的选择,让他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为国家民族奋斗的征程。

这样的选择看似偶然,却十分必然——“决非为一衣一食之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有食也。亦非自安自足以自乐,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正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高尚情怀,让共产党人选择了为人民奋斗的高尚事业。

90年过后,今天的人们只有理解他们纯粹的理想,才能理解他们不朽的牺牲。这种理想,让共产党人牢记责任、牢记使命,在中华大地书写出气壮山河的诗篇;这种理想,让共产党人超越时代,超越生命,在人民心中耸立起永不磨灭的丰碑。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六)“马克思主义对于能理解它的人来说意味着得到了„全能的智慧‟,对于信奉它的人来讲,则等于找到了„根本性的指针‟。”外国学者的这番感喟,算是触及了信仰的本质。

因为理解,所以能从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思想中获得“全能的智慧”。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以坚定的立场秉持这一科学理论的武器,推动中国历史走向千年未有之变局,并在伟大的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因为信奉,所以能在90年岁月里坚守“根本性的指针”。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以高度的自觉肩负起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使命,并将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信仰,化作顽强的精神信念。

环顾全球,世界上很少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在理论上鲜明提出、在实践中明确要求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到“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从“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是我们最大最重要的政治”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回顾90年奋进历程,始终铭刻于鲜红党旗的“人民利益”,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信念,是我们党最为根本的政治优势。

环顾全球,世界上很少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把公而忘私、奉献牺牲作为对党员的基本道德要求,更少有哪个政党对党员进行持续不断的党性教育。从江竹筠到董存瑞,从张思德到雷锋,从焦裕禄到杨善洲,从邓稼先到袁隆平……在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浴血斗争中,在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艰辛探索中,始终有共产党员为了信念不畏牺牲,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艰苦岁月默默奉献,为国为民披肝沥胆。回顾90年奋进历程,始终为人民而奋斗的奉献精神,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格,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思想财富。

62年前,司徒雷登总结国民党失败原因时这样分析:“共产党之所以成功,在很多程度上是由于其成员对它的事业抱有无私的献身精神。”

2011年,走进地震灾区的外国友人面对令人震撼的“汶川奇迹”这样感慨:“有一条„经‟我们很难取走——你们有这么多勇于献身的中共党员。”

一切历史最终都是思想史。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信仰以及由信仰衍生的伟大精神,既不只是出自痛恨资本主义的道德义愤,也不只是源于向往共产主义的善良愿望,而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发展,社会才能真正走向繁荣,这是震古烁今的人间正道,是颠扑不破的永恒真理。它告诉我们:选择为人民而奋斗,它的生命必将永恒,它的事业必将长存。

(七)一个政党信仰的生命力,体现在走向大地的实践中。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

曾经有人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中共也无能为力。曾经有人评断:中国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100分,政治上可以打80分,经济上却只能是零分。曾经有人宣称:中国要改革开放,让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在极短时间内来个180度大转弯,就如同让航空母舰在硬币上转圈。

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新中国用无可争议的事实击碎了这些“预言”。今天,那些提出“给中国共产党打一个高分”的人,那些惊诧“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的人,那些赞叹“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经济革命的主角”的人,不得不正视信仰的巨大力量。

作为人类全部实践的动机与目的,对个人言,信仰构成个人行为的支柱;对民族言,信仰构成凝聚民心的精神;对国家言,信仰构成国家意志的核心。一个人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信仰的人等于没有灵魂;一个民族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信仰的民族如同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信仰的国家不会自主强大。

回望百年中国史,几代共产党人的革命和探索,其意义不仅在于完成了救亡图存、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更在于它用“信仰”的旗帜将中华民族空前地组织起来,为后来中国一切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由此赞叹:历史上没有其他集团能够将亿万中国人民团结成一个政治单位;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团结,是现代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这确实是最伟大的成就。从封建专制到人民民主,从一盘散沙到团结和谐,从四分五裂到统一强大,从封闭愚昧到自信开放,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从备受欺凌到重返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前所未有地将中华民族团结成一个整体。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下,中国从五千年王朝之“天下”,成为亿万人民之“国家”。在传统的文化认同之外,这个新型的人民共和国有了强烈的社会认同、鲜明的制度认同,这才有了亿万中国人民危难艰险之中救国的奉献和牺牲,一穷二白之上建国的探索和激情,遭遇困境之后强国的勇气和智慧,由此造就了激荡人心的历史进步、波澜壮阔的现代转型、震古烁今的发展传奇。

凭借这种信仰,90年沧桑巨变,中国经历了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从悲惨境遇走向光明前途的历史转变,一切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这是一个绝大的变化,这是自有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以来无可比拟的大变化。”

(八)1921-2011。90年风雷激荡的伟大历程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在信念的旗帜下英勇无畏的奋斗史,是领导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这90年,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1921-2011。90年跌宕起伏的伟大历程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在信念的旗帜下一往无前的探索史,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发展道路的历史。这90年,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到确定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引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道路,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两次革命,变革之广泛,影响之巨大,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绝无仅有,最终使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1921-2011。90年风雨兼程的伟大历程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在信念的旗帜下百折不挠的精神史,是在走向复兴的征程中感召团结中国人民生死与共、始终相随的历史。这90年,我们经历了大革命失败后的血雨腥风,遭遇过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被动局面,一批批共产党人“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舍生忘死、前赴后继。我们度过国民经济最为困难的3年,走过“大跃进”的急躁与“十年内乱”的浩劫,却能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开启改革开放的大幕。我们亲历政治**的考验,直面苏东解体的冲击,面对“红旗还能打多久”的追问,仍然坚定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任何政党的兴衰存亡,归根结底取决于它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取决于人民群众对这种作用的认可程度。“最后一口粮,做的是军粮;最后一块布,做的是军装;最后一个儿子啊,送到了部队上。”这首当年的歌谣,连同如林的担架、如流的推车,一起见证了亿万人民是如何一心跟着共产党,铸就了民族的新生、国家的新生。

什么是民心?这就是民心。什么是人民的选择?这就是人民的选择。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之所以能够承担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重托,之所以能够在剧烈变动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是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历史为证,中国共产党人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觉悟者,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创新者,是“为人民而奋斗”信念的践行者。

(九)90年过去,一切都是新的。

石库门-**,空间距离1000多公里。在不远的空间里,历经多少艰难曲折,但终于洞开了一个古老民族走向世界的大门,开辟了一个国家走向复兴的道路。

烟雨小船-巍巍巨轮,时间跨度90个春秋。在不长的时间里,穿越多少急流险滩,但终于铸就一艘驶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巨轮,在汇入世界文明潮流的追赶与超越中昂首前行。

2011,这个特殊的年份里,一支支追寻的队伍行走在中华大地。红色中国的源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昔日法租界的石库门,被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们一次次踏访。90年前那条由外国人命名的“望志路”,早已更名为中国人的“兴业路”。

从“望志”到“兴业”,一个政党90年的奋斗与探索。在信仰的旗帜下,那个伟大的声音如同历史的旁白——

“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陈新宁先进事迹.doc》
陈新宁先进事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