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回乡创业先进事迹

2021-07-30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回乡农民工创业先进事迹

远离家乡学本领扎根五汛创大业――回乡农民工杨朝江创业纪实杨朝江,**群瑞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一九六五年出生于**县五汛镇汛西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这个昔日农家娃,如今已成为带领群众致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能手,成为该镇企业纳税大户。回忆他那奋斗之路,可算是“一份辛勤,一份收获”

(一)在1991年,他夫妻俩被人介绍至**市打工,来到一家广播电视器材厂,主要生产音频变压器,他对一切都感到陌生,不知从何做起,只能做一个辅助工,几个月下来挣钱仅能维持基本生活,看到别人的工资比他们俩高几位,只因为自己不懂技术,不能独自操作生产,他决心从头做起,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他花了210元钱到市新华书店购买了《用电知识手册》、《音频变压器生产技术》等书籍,刻苦学习,用心钻研,夫妻俩双双拜该厂高级工程帅周祥瑞先生为师傅,老老实实地学,恭恭敬敬地学,经过几个月的勤奋努力,熟练地掌握生产各道工序技术,生产的产品合格率均在98%以上,荣获厂先进工作者,他也同由一名学徒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操作工。为开发新品,他大胆创新,刻苦钻研,试制生产音频变压器20多种新品,为企业创造巨额利润,先后受企业和地方政府表彰奖励。他富了不忘家乡亲友,在**期间先后介绍30多人到苏南打工,而且精心培养,毫不保留地教,不分早晚地帮,使他们在一年左右都能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

推荐第2篇:大学生回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大学生回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大学生回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我叫占xx,今年28岁,共青团员,毕业于江西旅商大学经济管理系。家住xx省xx市xx县,作为新农村建设生力军的一员,能够在这里选拨为乡村好青年既感到荣幸和激动,更感到责任重大。

我是来自农村的孩子,祖上以来都是渔民,从大学毕业后我就进入一家销售管理公司任职,现在重提这份工作感觉压力确实很大,但我还是坚持了五年,在当初的就业过程中我就想到创业,再细想这个社会我们到底适合做什么?当自己在这样的困惑中琢磨很久时,想想自己是渔民来自农村,又得知国家对农村经济的大力发展,使我回乡创业的想法更加坚定。

选择回乡创业去建设可爱的家乡,更是有一种感恩的情怀,2012年,我选择了原生态水产品加工,销售及出口,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近600万建立了我县最大的集水产养殖,鲜货,冷藏及急冻为一体的功能型合作社,主要养殖青虾,棍子鱼,毛刀(长江刀鱼一种类)餐条和鲤鱼,主要加工虾仁,鲤鱼干,野生云鱼等。产品主要销往江苏,安徽,湖北,黑龙江,山东和内蒙古。占地面积50余亩,员工158人其中专业生产管理人员23人,是一支管理及生产的专业团队。我们的理念是把鄱阳湖真正的绿色原生态产品输送到广大消费者手中,让广大消费者食用无污染更无任何添加剂的原生态绿色产品,所以原生态是我们理念经营的重中之重。2013年我们正式投产营运,在运作过程中我们考虑最大的问题是和我们的原材料供应商就资源如何分配问题,让渔民如何赚的更多让他们更加有积极性,更加牢固我们的合作关系。在这良好合作的框架下2013年我们的生产销售额达到近978万,各项生产计划和销售任务基本完成。在合作社全体员工努力下,员工月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这更是奠定了我们今后在不断发展强大和行业影响力加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不遗余力地开展农村建设,要尽情发挥青年才智,使我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为跨越非发展提供新思想、新动力。更要发扬发扬传统,勇挑重任来体现我们的价值。

推荐第3篇:回乡创业大学生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回乡创业大学生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我们常常无时无刻地追问自己人生的意义,也许意义不在于追问,而在于行动。他只是 2008 年 559 万大学毕业生中普通的一员,在党中央号召大学生积极回乡建设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马当先的身体力行。 在大一的时候,由于父亲生意经营决策失误,亏得倾家荡产, 19 岁的**撑起困境中的家庭,他学会勇敢和坚强,生活的磨练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 大学毕业后, 24 岁的**,放弃掉在**外资企业令人羡慕的工作,带着自己辛苦攒下的 5 万原始资金,怀抱着带领家乡乡民致富的远大抱负毅然回乡投身养殖业,在别人质疑他的举动,他动情的说道:“我现今对社会所能发出的只是一点萤光,但我相信,如果能有更多的人来散发光芒,那么对我们的整个社会来说,就是夺目的太阳,将照亮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康庄大道!” 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一年的努力,**创办**市理想原始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吸引了大批人才,招聘了 3 名大学生, 13 名养殖技术人员加盟公司,采取公司 + 基地 + 农户的模式,带领茶盘洲镇 86 户农户从事养殖,找出了一条建设新农村建设,帮助农民早富快富的新路子。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请随我一起走进现代版“青蛙王子”的世界。

推荐第4篇:农民工回乡创业

2012年甘州区农民工回乡创业相关优惠政策

一、建立健全促进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政策扶持体系

(一)实行政策优惠

农民工回乡创业属于政府贴息的项目,要按照规定给予财政贴息。

根据其对安置就业、盘活闲置资产、纳税等方面的贡献程度,给予一定的奖励。

对外出务工人员招商引资做出成绩的,要参照引进资金和项目的奖励办法给予奖励。

对农民工回乡创办公司且属于当地重点发展的产业或行业的,应适当降低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允许注册资本分期到位。

对农民工回乡创业,在登记注册后给予一定年限的扶持期,扶持期内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可依照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规定实行税费和小额担保贷款优惠。

农民工申办专业合作社营业执照时免收注册登记费,并不再进行年度检验。

农民工回乡从事农村个体经济活动,从发照之日规定一定扶持年限免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对农民在集贸市场或地方政府指定区域内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实行备案管理,免予工商登记,免收各种工商行政管理费。

农民工创办企业符合有关条件的,要按规定享受国家和本地扶持发展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积极落实农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政府相关产业向回乡创业农民工的创业项目倾斜。积极整合财政及其它资金,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对创业贷款给予贴息。

(三)提供金融服务。

(四)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支持。

拓展发放的范围,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

降低反担保门槛。

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在5万元内确定,贷款期限为2年。

对符合条件的,当年在新增岗位招用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人员达到现有职工总数30%(超过100人以上达到现有职工总数15%)以上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申请贷款,贷款额度不超过200万元,贷款期限2年。

对按期足额偿还贷款诚信度高的贷款人和吸纳就业人员多、按期还款、有偿还能力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再次申请贷款。

(五)妥善解决创业用地问题。

二、建立健全促进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服务体系

(一)放宽准入条件。

(二)简化审批程序。

(三)规范收费行为。

(四)加强信息引导。

(五)提供公共服务。

(六)建立创业基地。

三、建立健全促进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组织保障体系

创业培训(SIY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

推荐第5篇:农民工回乡创业

全球金融危机使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遭受重创,导致大批农民工失业。其实,农民工失业返乡,也蕴含着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农民工在大城市接触新思维和新技术之后回到家乡,势必带来一场“创业潮”,将引发农村经济的大变革,从而带来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所以,外出打工只可带动一家致富,返乡创业却能带动全村富裕。据测算,农民工回乡创业每兴办一个实体平均可带动15人就业,每人每年增加5000元收入。

然而,在众多返乡人员当中,纯打工的农民工显然是弱势群体,他们没有创业资金,没有创业技能,仅靠有限的进城务工收入积累,是根本无法实现返乡创业的。而对于分布全国城乡的大学生村官来说,这正是他门的“用武之地”。

一、对返乡民工进行自主创业的心理疏导

笔者曾对返乡农民工做过一些走访,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本来以为民工们在大城市生活了好多年,见多识广,一定会利用打工的收入积蓄,开创自己的事业,那怕做个农村流通户也好。结果大多数人的眼睛还是盯在相对沿海来说稳定一些的内地城市人力资源市场。他们的想法:打工固然不自由,却少了许多奔波的艰辛和必须承担的风险,所以,还是等机会二次进城务工吧!这部分人员对就业持消极的等待和观望态度,他们农业技能荒废,不想重拾农活,也不想吃苦。

作为大学生村官,应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创业难难一时,不创业难一世!打工的出路在哪里?老板只能给你一个位置,而不能给你未来。靠打工买房子、车子的可能性有多大?穷人缺什么:表面缺钱,本质缺野心,脑子缺观念,机会缺了解,命运缺选择,骨子缺勇气,改变缺行动。人家敢梦敢想,你不敢,你就已经输在起跑点了;人家已尝试了解,你还在犹豫不决,你已经输了一大截;人家已全力冲刺,你还在评估得失,你只有望尘兴叹了。两者之间唯一的差异,就是想法的不同,输赢立判。创业固然艰辛,不是一帆风顺的,用积极的心态和平常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和挫折,坚持下去,相信一定会成功的!光明离你其实很近!此时,却多了许多自我创造的快乐和收获成功的喜悦。

二、对返乡民工进行创业融资的观念更新

许多失业返乡的农民工总是会时不时地发出报怨:我在外面打工这么多年,经常遇到工头拖欠工资的遭遇,我吃饭马马乎乎还可以,要创业或者自己做生意,积蓄的一点“血汗钱”哪能拿来投资创业? 也有部分人员想自主创业,一提起创业贷款,总是想到银行和信用社的商业贷款,想到抵押贷款,想到传统的私人借贷方式。

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早于他们了解国家或地方政府对失业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扶持政策。我们有义务让这部分返乡人员对创业贷款途径有新的了解。没有创业资金怎么办?我们可以告诉返乡农民工,首先拿上工商、税务、公安部门核发的工商登记证、税务登记证和居住证到居住证所属的居(村)委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其中返乡创业人员需提供户口所在地居(村)委会出具的外出务工证明,劳务经纪人需提供经纪人协会颁发的有效证书,合伙经营实体或小企业可由法定代表人在其户口所在地或企业经营所在地居(村)委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然后再逐级到创业地所属的就业局递交贷款申请。

返乡农民工可以申请到小额创业贷款。对返乡农民工和其他初始创业者,在自主创业期间可提供5万元以内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组织起来创业并经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可增加到20万元;对已经通过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实现成功创业,且按时归还小额担保贷款的,可视其经营扩大和带动就业人数(5人以上)增加的情况,提供二次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最高限额不超过30万元。上述扶持个人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属于微利项目的实行全额贴息;到期确需延长的,经批准可展期一年,展期不贴息。

三、对返乡民工进行创业技能示范性援助

没有创业技能怎么办?现在有一些农民工处境尴尬,有的是无地可种,有的是有地不会种,很多长期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已不太适应农村生活了。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应当让返乡民工对政府创业技能培训有个了解。告诉大家,一些地方政府把无工可做的返乡农民工特别是青壮年农民工全部纳入政府公共培训范围,坚持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农民工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所需资金,由省、市、县(区)三级财政各承担三分之一,资金来源主要从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提取。

其实,农民并不是不想富,而是怕技术跟不上、怕找不到销路、怕遇到风险。做为大学生村官,应启发返乡民工:创业资金落实后,下一步就要考虑找一个好的项目。找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养殖技术,实现创业梦想。比自己摸索来得快,也更好更有把握。自己花精力去专研,可能得不偿失,摸索造成的浪费、损失和走弯路,会比学费更多,还有就是浪费精力和对信心的打击。

周文宗博士是我国生态养殖研究领域著名学者、专家,具有副研究员职称的青年科学家。他发明的黄鳝、泥鳅生态养殖循环经济项目,适合农民工、大学生和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以及专业户多种经营。周先生1990年7月从湖北农学院毕业后返乡进行黄鳝人工养殖试验。1993年他考上沈阳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将生态工程技术运用于黄鳝养殖中,同时在辽宁盘锦和家乡进行无土养殖试验,取得初步成功。1996年7月他毕业分配到河南省科学院工作,相继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鳝鱼生态工程开发应用研究”、“鳝鱼规模繁殖技术综合研究”和“鳝鱼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以及主要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863”项目多项。2000年发表论文提出“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新模式,成功在室内实现黄鳝浅水无土半人工繁殖技术。2001年,周文宗同时攻读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生态工程专业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专业博士学位。同年他实现了工厂化浅水无土养殖黄鳝,发明了“多益善”系列特效药物和黄鳝泥鳅专用全价配合饲料,同年在南京建立生态养殖示范基地;2004年周文宗受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委托,赴港指导香港有机农庄黄鳝有机养殖项目;2006年他在故乡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率先推广,第二年全市黄鳝养殖面积达8万平方米,年产量达500吨以上,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形成支柱产业。周文宗被故乡授予“阳新之子”荣誉称号。周文宗也被媒体誉为“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先行者”。类似的实用性农村创业项目还有许多,大学生村官应代表村委会及返乡民工,对返乡创业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和可行性论证。

四、“大学生村官体验创业先行者”孟现稳

孟现稳今年28岁,山东省东平县商老庄乡新光村人,毕业于烟台大学。2008年12月考取东平县大学生村官后,任旧县乡王古店三村村主任助理。旧县乡地处泰安、济南、聊城三市交汇处,东平县的西北隅,东平湖边。总面积73平方公里,2.3万亩土地,30个行政村。交通、通讯设施先进,220国道从境内穿过,程控电话遍及全乡,村村通柏油路和有线电视,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这里乡的主导产业是地瓜淀粉加工,1995年被联合国薯类研究会誉为“中国粉条第一乡”。旧县乡的食用菌养殖则是旧县乡的另一个特色富民产业。然而,旧县乡确是2008年划定的第三期省级重点扶贫乡镇。孟现稳任职村官后,暗自下决心,要发挥一名大学生村干部的致富带富作用,让村民过上富裕的生活,并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今年4月,县委大力实施“村官创业行动”,接受创业培训后,更加坚定了他带头创业的决心。经过认真考察分析,王古店三村临近素有“小洞庭”之称的东平湖,非常适宜水产养殖,但当地群众多以养殖鲤鱼、青鱼、鲢鱼为主的低效渔业养殖。小孟想,如果发展高附加值的特种水产养殖,就能为村民致富趟出一条收益更高的新路子。于是,他广泛收集资料,并向有关部门咨询相关政策,制定可行性计划,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支持,迈开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尤其对于初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更是不容易。创业之初,孟现稳遇到了资金不足、技术匮乏等一系列的难题。“有困难,不能退缩,必须勇往直前。”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黄鳝养殖基地建立起来。

孟现稳从互联网上看到“大学生返乡创业先行者”周文宗博士以自己发明的“黄鳝生态养殖循环经济项目”“反哺”家乡农业的事迹报道后,脑际闪现出一个想法:这个创业项目结合我们乡的资源的话,不是可以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安置返乡民工、扶助村民脱贫致富,指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吗?再者,东平县梯门、戴庙、新糊、商老庄、大羊、接山等山区和东平湖区乡镇饲草资源丰富,是鲁西黄牛的集中产区,年饲养量10万余头。引进这个项目还可以帮助东平县——鲁西黄牛“保种基地县”,实现牛粪的资源化无害治理。利用牛粪养殖蚯蚓,用蚯蚓养黄鳝和泥鳅;再用蚓粪这一高效有机肥种植韭菜和黄瓜,造就大面积的生态良田。不过,现在社会上流传的致富信息鱼龙混杂,这条信息到底是真是假呢?

小孟虽然也看过媒体报道,知道河南省农业厅水产局局长姬广闻2007年1月率省辖市和渔业重点县水产负责人、渔业总工程师专程到周文宗示范基地考察、座谈、论证了20多天,特邀周博士在河南全省渔业重点县巡回推广。但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还是要到实地去考察和求证。

第一步,他来到周文宗博士的工作单位河南省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向周文宗博士详细咨询、求证;第二步,他亲临南京市六合区竹镇示范培训基地考察。他认为:自己多用点心,多留个神,多吃点苦,乡亲们就可以减少不少创业风险风险。第三步,他率先垂范,决定自己先养起来,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马成功再推广,不让乡亲们担半点风险。今年8月份,他顶着酷暑的高温,自己掏钱在周文宗生态养殖南京示范培训基地参加了技术培训,并投入创业筹建工作。

接着,他又与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联系,取得技术支持。在经过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后,9月初,黄鳝生态养殖基地开始建设。养殖基地预计总投资5万元,一期工程投资1.5万元,建设5个黄鳝养殖池,占地面积100余平方米,配套设施有育蛆房等。目前,一期工程已竣工,投放2000条鳝苗。天气转冷后,孟现稳又遇到了如何给鳝苗保暖、确保鳝苗安全越冬的难题。他先是购置了电加温器,但是加温效果不是很好。于是他多方查找资料,积极征求专家意见,最后决定采用建设塑料大棚的方式进行温室养殖。10月底,投资3000元建设钢架结构大棚1个,取得了很好的保温效果。明年,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他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发展黄鳝养殖2000平方米,预期年产黄鳝10000公斤,实现销售收入40万元,纯收入10—20万元。黄鳝规模养殖成功后,将对周边群众的水产养殖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

与其他创业者一样,大学生村官孟现稳同样面临着缺资金的难题。据山东省东平县委组织部报道,在黄鳝养殖基地建设过程中,为解决黄鳝养殖项目资金少、缺厂房、用地难等实际困难,乡党委书记亲自出面向乡农村合作银行推介黄鳝生态养殖项目,积极为孟现稳协调了5万元资金。针对建场用地的难题,王古店三村党支部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进行研究讨论,最终村里拿出2亩土地作为养殖基地试验地,免费提供基地用房,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大学生“村官”创业,要始终坚持“做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要让村民赚”相结合,在个人成功创业、带头致富的基础上,把成功的致富路子介绍给村民,把自己的知识、技术传授给村民,热心为村民创业牵线搭桥,引导和带领村民走上富裕之路。因此,大学生“村官”既要带头创业致富,在群众中起到示范的作用,又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发挥好引导群众创业的效能,通过带头富、带领富,增进大学生“村官”与群众的感情,提高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威信,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推荐第6篇:回乡创业故事

李小刚的回乡创业故事

“带给身边的人幸福和快乐”,看似一句空话,却有人把她作为一生的的奋斗目标,他就是鱼台县鹤来香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小刚。

李小刚今年32岁,来自山东省鱼台县王庙镇古李村,03年考入青岛理工大学,因家庭贫困,第一年的生活费和学费是从亲戚朋友家借的。当大一新生刚入学的时候,同学们都欣喜若狂的熟悉大学生活时,李小刚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在校打工生涯。三年半的时间里最多兼职六份工作,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还可以补贴家用。然而尽管如此,李小刚依然没有坚持把大学读完,他说:“我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才来上大学的,拥有一个大学生应该拥有的素质和思维方式是我上大学的唯一目的。”有着对大学生活不同理解的他,放弃了学位证和毕业证,提前半年多在一家小型机械企业做起了业务员,月工资八百元,甚至还远没有自己在大学时挣的多,身边的同学老师没有人理解甚至不敢相信。然而两年后他的月收入已经是几万元了。因为在公司的业绩突出,李小刚已经做到了销售经理,显然这样的成绩并不能让他满足,因为他要带给身边的人幸福和快乐。为了更好的改变家族的命运,有了些资本和社会经验的他,选择了辞去工作,自己创业。2009年9月,李小刚和朋友合伙在青岛即墨创办了属于自己的企业,不久便把父母和哥嫂都接到了青岛,到目前为止那或许是李小刚一家最幸福的两年,家人过上了比较富裕的城市生活,让李小刚很是满足。不仅如此他还把六个亲戚家的孩子安排在自己公司上班。 正当家人和朋友都为李小刚的成绩感到骄傲的时候,他却有了新的想法,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他说:“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一些亲属在青岛提供一份工作并不难,但要想让他们在青岛买房安家,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确实是很难实现的,哪怕是自己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同学想实现这个目标也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想从农村走出来立足于城市只适合极少数人。”2011年9月份正当事业蒸蒸日上之时,李小刚做了一个让身边人都无法理解的决定:回乡创业。为此他的父母甚至要和他断绝关系,但他心里就一句话:“我要带给更多人幸福和快乐。”他坚持了自己的选择,放弃了在青岛打拼的一切,并把父母和哥嫂安排到石家庄打工,自己独自回乡创业。

他回乡做的第一件事就投资近三十万元给村里修了路,这是他表达回乡发展的目的和决心的最好方式。他想通过自己回乡创业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让农民不走出农村也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当他回乡把这个想法告诉身边的人时,得到更多的是质疑和打击,但是他说:“别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即使自己做好了,也不会让我有成就感的,只有别人想都不敢想,自己还做了,并做好了,那份成就感是无法形容的。”他有这样的信念:“一些事情,只要有人去做,并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2011年底,他选择了机械化育苗和有机水稻的种植为回乡发展的突破口,并有几个之前的朋友加入到他的事业中来,李小刚卖了刚买了一年的车,流转了村里一百多亩的土地,带着满腔热血开始了他的回乡创业之路。2012年注定是李小刚刻骨铭心的一年,为了更好的更快的了解农业,所有农活他都亲自参与,半年下来李小刚又黑又瘦,尽管如此他的机械化育苗插秧还是失败了,不仅投资没收回,还欠了十余万的债务。一年时间让李小刚积累的优越感消失殆尽。身边的人都怨声载道,为李小刚回乡发展的决定感到惋惜。然而这一年所发生的一切,都被李小刚视为事业发展的必然阶段,他不仅没被失败压垮反而比之前更加坚毅和自信。接下来发生了两件大事,在机械化育苗插秧失败后李小刚调整了发展思路,吸收跟着自己做育苗的朋友作为股东,筹资五万元,分期付款的形式收购了当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名为鱼台县鹤来香食品有限公司。第二件大事就是:李小刚结婚了,娶了一位通情达理贤惠的妻子。

2012年下半年开始经营鹤来香食品有限公司,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3年李安夫妇放弃了在德邦物流优厚的待遇也加入了李小刚的团队,李小刚卖了之前结婚的新房,共筹资一百多万,租了村里20余亩的荒地,建起了厂房和办公室,为了省钱,李小刚带着五个合伙人充当起了建筑小工。经过大半年的艰辛努力,鹤来香成了一个不大但足够正规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创业团队成员增加到了12人。加上吸收村里的劳动力,最多时工厂工人可达三十余人。现在的李小刚稳重而淡定,对企业的发展规划也已胸有成竹,据他介绍:“发展绿色农业,给社会提供绿色健康价格合理的农产品,推到农村经济让农民不走出农村也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是企业发展的他们企业发展的使命。实现这个的使命主要分五步走,第一步,把农产品加工企业建到农村去,真正做到给社会提供绿色健康价格合理的农产品;第二流转当地土地,让农民脱了土地和生产资料,发展绿色农业;第三,利用农场和加工企业解决当地劳动力问题,让农民变为新型农民工人;第四,统一规划新农村社会,把农村建成田园城市,让农民不走出农村就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第五,创建一个大学生回乡创业联盟,把我们的模式复制到全国各地,改善更多农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让更多农民不走出农村也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当他向我们描述他的发展思路时,我们仿佛看到未来农村的生活情形,碧水蓝天,配套的现代化社区四周环绕着一个个农场………

这不仅是李小刚和他团队的梦想,也应该是全国人民的梦想。他们在电商平台没做多久就崭露头角,他们的产品就深受大家的喜欢和认可,下步将是他们规划的第二步,流转更多的土地,让农民和土地及生产资料脱离。当我们谈起,他们下步将会遇到什么困难时,李小刚说:“只要我们把事情做对做好了,是不会缺人,钱,技术和管理的,困难在于农民的固有思想观念的改变,想让他们脱离土地和生产资料变成新型农民工人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需要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的支持和宣传。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解决农民的思想问题,我们会用努力和成绩说服大家。”

回首李小刚的创业经历,无不让人动容,特别是整个过程他们都是缺乏资金的,但为村修路,供村里孩子上学,为残疾人捐赠大米,创办留守儿童足球俱乐部,帮助血友病患者创业等等,他无时无刻不在用自己的力量帮助着身边的人。但他自己却卖了自己的车和刚装修好结婚用的婚房。我们不敢说将来的他能成就多大的事业,但将来一定会有很多人因为他的存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或许就是他的人生梦想:“带给更多的人幸福和快乐。”是他追求的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好方式。

推荐第7篇:回乡创业故事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热潮在西部地区正在兴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回乡的创业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回乡创业故事篇1:

小伙辞职返乡创业:养牛发展循环产业

初夏时节,重庆市南川区木凉乡气候宜人,满眼葱绿。重庆市慧迪肉牛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就在该乡玉岩铺村海拔800米的一处坡地上。牛舍周边,庄稼果树长势喜人,不远处的山坪塘水清波静。

迷彩服、牛仔裤、黑胶鞋,一头汗水两脚泥,年轻的面庞充满朝气,又带着几分腼腆。这是24岁的公司经理霍之亚给人的第一印象。

院坝坐定,好客的霍家人端上了农家的香茶和自己包的粽子。“我出生那年正赶上北京亚运会,所以老爸给我起了这个名字。”从8年前外出打工,到前年回到农村,霍之亚说起了他的农村创业故事、他的梦想。

时间越长就越想自己创业

2006年,霍之亚跟随父母去广东中山打工。“6年时间,总共在三家企业干过,”霍之亚说,其中有两家是电子厂,一家是制鞋厂。在前两家企业,他是当工人,工资比较低,起初只有1000元左右,后来涨到1800元,到第三家企业他已经成为了管理层,工作没那么累了,工资也能拿到4000元左右。

“收入还不是我决定返乡的主要原因,”霍之亚说,他们一家都在一个地方打工,钱不算少,彼此还能照应,按一般人的想法来说也过得去了。“但我一直觉得,在外打工始终是为别人干,时间越长就越想自己创业。”霍之亚透露,也不是没有想过在广东创业,但考虑到竞争激烈,人地两生,“估计也搞不过人家。”还有就是,爷爷奶奶已80高龄,他的心里也惦记他们。

如果说这个想法最初还只能憋在心里的话,是近年来东南沿海部分企业不景气的现状和西部家乡的发展让年轻人下定决心跟父母“摊牌”。6年间霍之亚回过农村老家两三次,每次回来他都能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南川的路都不认得了,村里的条件改善速度也比我想象快,”霍之亚说,“回来不光是探亲,也在看、也在问,琢磨着什么项目最合适。”

“他跟我说要回乡创业,我首先问他准备做什么。”霍之亚的父亲霍仁才说,当儿子回答他“养牛”的时候,他吃了一惊,同时也生出几分赞许。“养殖业不容易被淘汰,牛肉的市场需求很大,而且在我们南川,养猪的多,养牛的少,他说的这些我都认同。”霍仁才说,但他提醒霍之亚:搞养殖是很辛苦的,怕脏怕累的话做不长。“我不怕,能坚持。”霍之亚的坚定态度让霍仁才最终作出了举家返乡、支持儿子创业的决定。

2012年7月,霍之亚一家回到南川,在木凉乡玉岩铺村租下了40亩地,开始建设他们的肉牛养殖场。

一出门就挨了当头一棒

霍之亚没有想到,他回乡搞养殖,一起步就摔了个大跟头。

“前期准备和建设都很顺利,”霍之亚说,养殖场选到了比较理想的位置,土地流转租金也不高,当地政府在路、水、电等各方面都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到了2013年年初,霍之亚就开始张罗着买牛了。“之前我们对牛的品种进行了反复筛选,决定从山东买,4个优质品种,116头肉牛,”按照霍之亚的预想,这批牛养一年到一年半就可以出栏,如果成本控制得好,每头牛能挣到500元到600元。

2013年3月25日,这一天霍之亚一辈子都忘不了。“从山东运到我们这里,正常的时间应该是30个小时左右,但我们这批牛却在路上用了70多个小时。”霍之亚说,由于没有经验,长途运输途中有些环节没有协调好,导致到达时间大大延后,又逢阴雨天气,一下子就病了几十头。霍之亚慌了神,急忙找人来给牛治病,“南川区的兽医我们都请到了,买药的钱也花了不少,但人家都说错过治疗的时间了,没办法。”

3个月后,116头牛剩下62头。“看着牛一头头倒下,心里别提多难受了。”说起这事,霍之亚神情黯淡。54头牛的买牛款加上给牛治病的钱,70万元一下子打了水漂,“就像一出门就挨了当头一棒,真是打疼了。”

痛定思痛,霍之亚开始认真总结教训。“那个时候光看着市场好,净想着养牛的好处,没想到风险。”霍之亚说,原以为牛疫病少,但不知道一旦得病不好治;原以为本地养牛的少没什么竞争,但没想到养牛少兽医也少。“不讲科学,再好的市场也没你的份。”意识到知识的短缺,霍之亚开始认真学习,参加培训班、网上找资料、向别人请教……去年第二次去山东买牛,对于运输途中牛的保温、喂食等方面他更是格外注意。如今,养殖场的120头牛健康成长,已到出栏期。“后来这些牛一直没生过病,我都能算半个兽医了。”霍之亚笑着说。

成立公司以后,霍之亚和父亲明确了分工:他负责技术,父亲负责采购和市场。走进牛舍,霍之亚熟练地指导工人给牛喂食、除粪,还不时亲昵地抚摸牛头。“我们这几个品种都比较好,前几天运了4头到广东试销,每斤牛肉能比当地的牛肉多卖6块钱,”霍之亚说,这样算下来,120头牛全部卖掉,亏损就可以补回来了。

发展循环产业是我的梦想

120头牛,每天产生牛粪就有三四吨,牛粪怎么处理?会不会污染环境?这个问题霍之亚在决定搞养牛场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可以看到牛舍旁边有一个沼气池,“通过沼气池,牛的粪便就转化成沼气、沼液和沼渣,”霍之亚操作起他们购买的净化处理专用设备,“沼液和沼渣经过脱水净化后就可以直接用作肥料,不会污染环境。”

借鉴其他养殖场的经验,霍之亚建起了一个300多平方米的蘑菇种植厂房,开始利用牛粪种植双孢菇。牛粪太多了用不完,霍之亚又开始在循环产业上动起了脑筋。“发展循环产业是我的梦想,也是养殖业的方向。”霍之亚说,牛粪可以养蚯蚓,蚯蚓又可以养鸡、养鱼,把产业链拉长一些,也可以多带动周边的村民增加收入。下一步,他还想尝试组建一个专业合作社,搞一体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配套化服务。

说到目前的困难,霍之亚表示,一个是贷款不容易,另一个是村里的道路还不够宽,肉牛运输有些不便。“做什么行业都不轻松,困难还得自己多想办法克服。”他说,回乡创业以来,他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许多鼓励和支持,除了乡政府和农业、畜牧部门外,作为回乡创业青年,团市委还把他列为“未来企业家培养青锋计划”扶持对象,为他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作为一名90后,霍之亚也有自己的爱好。“但现在养殖场人手少,忙得基本没什么业余时间了,也就是看看书上上网。”他说,因为要住在养殖场,他如今很少去城里玩,“有时朋友回来了去参加一下聚会,都不敢太晚回来,怕牛场这边有事。”

与很多同龄人相比,霍之亚显得很“土气”。“以前在广东也挺时尚的,现在没法讲究了,衣服也不敢穿好的,牛舍有事随时得上,身上老是有牛粪味儿。”霍之亚笑道,累是累点,但挺充实,对前景也有信心。“你今年24,再给你4年时间,到28岁就得干出点名堂了,到时候我就全放手不管了哟!”一旁的霍仁才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对儿子说。“4年后你就想抱孙子了?”“之亚压力大不?要加油哦!”……几位公司员工参与进来,打着趣。欢笑声中,霍之亚的脸红了。

回乡创业故事篇2:

高考状元珠海种地7年

跳下皮卡车,皮肤黝黑、胡子拉碴的邹子龙,俨然是一个地道的农民:肥硕的牛仔裤挽着裤脚,破旧的运动鞋布满了泥土。邹子龙扯了扯裤腿说,“这身着装方便随时下田干活”。

这位人大的硕士,北大和人大的双学士,7年前放弃了原本可以留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一头扎进了珠海偏僻的乡村创业,开荒种菜,创办有机农业园,如今是300亩地的农场主,常年为上千个家庭餐桌提供有机菜。

开荒种菜收获了爱情

从珠海市区驱车到高栏港平沙镇绿手指有机农业园,要1个多小时,这是邹子龙在珠海开辟的第三处有机农场。2010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和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双学位的邹子龙,还没毕业就游说了两个大学同学作为合伙人来到珠海开荒种地,其中一位叫陈羿好,这位重庆姑娘在人大是学艺术的,读书时是出了名的登山运动员,在一次登山过程中与邹子龙相识并成为好友。

2007年,邹子龙以韶关高考状元的身份进入人大,他在高考志愿上仅填报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虽然在校期间获得了北大经济学的第二学位,但毕业时除了农业,他别的工作都未曾认真考虑过。

离毕业还有几个月,邹子龙班上的同学大多选择到金融单位和国企上班,而已经被保送读研的邹子龙念念不忘的还是他的现代农业梦。

陈羿好毕业前原本被一家电视台录用,同样出于对大自然的向往,在邹子龙的游说下,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和邹子龙一道离开北京来到珠海;另一个被邹子龙游说来的是大学的好兄弟冯永久。他们三人在珠海三灶承包了一个山头开荒种地,用从家中借来的积蓄,创办有机农业园。

虽然邹子龙是学农业经济管理的,但毕竟没有种植经验,“种植标准由我制定,但有些实际生产我也需要向当地老农请教”。刚到珠海,没有现成的农耕地供他们租种,租种的山头不仅仅要开荒,而且不通水,灌溉成了问题。但这并没难倒他们,他通过大量实验,最终从很远的地方把山泉水接过来,通过重力加压引到山上实现了自流灌溉。没有电,他用6个车载电瓶串联起来解决生活和生产用电,用完了再拉到村里面去充电。开荒的日子,每天差不多花10小时泡在田间地头。

在长期共同劳动中,他的执着、勤劳征服了这片荒地,同时也征服了陈羿好,两个年轻人擦出了爱的火花。其间,冯永久选择离开,投奔了珠海一家地产公司,此后邹子龙负责农业园的管理并带员工生产;陈羿好每天开着一辆破面包车满珠海跑,负责送菜。

2011年9月,邹子龙重返人大读研,一段时间,陈羿好挑起了农场的全部重担。在北京读研时,一是心疼陈羿好太累,二是心系农场,邹子龙说自己做梦都在想农场,有三天以上的长假,他连夜都要飞回珠海。

一到田里精神就来了

今年29岁的邹子龙目前的身份是珠海绿手指有机农业园的董事长,由于多年的体力劳动,日晒露宿,风吹雨打,邹子龙没有大学时代的斯文,体型非常健美,皮肤黝黑得像古天乐。一身土不啦叽的着装,与记者交谈时有些腼腆,时不时摸下鼻子,憨厚的样子更像农民小伙,丝毫没有董事长的气派。邹子龙的父亲说,邹家世代务农,好不容易在儿子这一代跳出农门,结果儿子虽读了名校,却又回来当了农民。谈起儿子返乡务农,邹妈妈直摇头,“上了那么好的大学,还读了研,也没找个体面工作。”虽然有抱怨,但当儿子农场有困难时,老两口还是拿出全部的积蓄支持儿子创业。

邹子龙的办公室是建在农场田间的一间简易板房,推开办公室门,除了堆放了些农具和健身器材,在他办公室里没有老板桌椅,没有电脑。邹子龙说,自己除了偶尔进办公室放下工具外,其他时间都是在田间地头,几乎不坐办公室,以至于办公室里有老鼠出没。

邹子龙说,他喜欢跟果蔬打交道,而不擅长跟人打交道,随着公司发展,他专门请了职业经理人负责管理公司,自己则负责园区设计和生产标准制定,并每天带领员工在田间作业。“我坐在电脑前就头痛,读书时我的电脑也长久不开机,都发霉了,一到田里精神就来了”。

如今,邹子龙会带领队员们每天在田间从早到晚忙个不停。有时早上8时不到,他们要先到猪圈打扫,然后来到田里种菜、摘菜。白天里,他随时会出现在一垄田间,指导从当地雇请的老农按着他制定的标准作业,在他眼里,有机农作物种植要杜绝一切农药、化肥、激素。而这在被雇的农民看来完全是“死脑筋”。邹子龙说,“他们比较习惯用农药化肥,跟他们说不能用,他们觉得我们又没种过地,不愿意听我们的,最后换了几拨人”。

搞有机农业,先要有养殖。除了养鸡鸭猪鱼,他们还养了几十头牛,邹子龙说,养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收集粪便,白天一群牛被员工赶到湖边草地上放养,一只只白鹭和其他水鸟飞来,时不时地立在牛背上,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放牛的工作与坐在办公室里相比,对于热爱大自然的人来说,肯定是一种享受。

最困难时整个农场就剩下他一人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邹子龙说,从2010年在珠海扎根做第一个有机农场,直到去年才实现收支平衡,这还不包括六年多累计的基础建设耗资一千多万元。

做农业很难赚钱,做有机农业更难,一场自然灾害就会让农场颗粒无收。2012年,超强台风“韦森特”袭击珠海,绿手指农业园的蔬菜被席卷一空,养殖棚吹垮了,鸡鸭牛羊死亡殆尽,因为发不出工资,农场的员工全走光了,当时妻子陈羿好刚怀孕生子,整个农场只剩下邹子龙一个人在打理。邹子龙说,那一阵他焦虑得整晚睡不着觉。为帮助他重建农业园,在最危难的时候,人大的师妹钟倩琳带着10万元资金入股,共青团珠海市委也向农场提供了2万元的创业资金,并组织了一批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了农场道路的修整工作。此后,农业园又通过消费者融资筹到数十万元,终于逐步渡过难关,走上正轨。

邹子龙引入“社区支持农业”(CSA)的模式,即搭建消费者和生产者(农民)之间直接联系的纽带。

如今,通过这一模式,绿手指有了500多个家庭长期订单,另外还有近1000个间断性的订单,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既是绿手指的客户,也是绿手指的合作伙伴。

希望儿子长大再当农民不要被当成“稀奇”

陈羿好生子后,为避免家族企业的嫌疑,邹子龙不再让妻子参与农场的事,专心在家带孩子。送菜的工作就全落在钟倩琳身上。“那时候可惨了,刚学会开车,边拿地图,边开车,还要边接客户电话,其实挺危险的!”钟倩琳说。

有一天晚上11时多,钟倩琳送完菜回去。因为下雨,山路较滑,一不小心皮卡车就从山上冲下去了,一头撞到一块大石头上,车整个翻了过来,车尾卡在石头间,中间有个池塘,被悬空在水面上。“我也跟着翻了一圈,好不容易把车门踢开了,爬到那个石头上,当时就委屈得哭起来,然后才想到求救。”钟倩琳说,“接到求救电话,邹子龙爬了半个小时的山路,好不容易找到我”。

向往这种山野生活的人多,真正能坚持下来的少。在人大学子邹子龙包山种菜的事传开后,一开始很多青年涌上这个山头。2012年一年来来去去累计就有两百来人,但最终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留下来,成为今天的中坚力量。

除了请了一些当地老农参与种植,目前农业园有正式员工30多名,绝大多数都是大学以上学历,总经理原是一家外资公司的总经理,因为对有机食品的热衷投奔了他们。佛山姑娘黄嫦仙会计专业毕业后已进入广州一家企业试用,看到农场的招募启事之后辞去工作加入了农场;山西阳泉小伙赵贺辉学市场营销的,也被CSA模式深深吸引来到农场。

邹子龙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越来越多有学识的青年投身于现代农业,让更多的家庭吃上放心菜。

“待儿子长大了,即使他有很好的学历,如果再回乡当农民,希望那时大家再不要当成‘稀奇’,不再像我这样受关注”。

推荐第8篇:农民工回乡创业

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培育XX行黄金未来 农业、农民、农村,这“三农”是国家发展的根基之所在,是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惠农政策不断地面向农村展开,目的是为了让占这个国家最多人口的农民生活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为了能让农民生活更加美好,如何开拓广阔的农村就业市场,让广大的农民能够就近就业成为新的考量。国家鼓励农民回乡创业,在他们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产业,熟悉的工作上发挥自己更多的能量,带动地方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逐步完善。同时,要求各省市县认真贯彻落实,扶持农民回乡创业。

XX行依托于广阔的农村市场而存在,面对的客户就是广大的农民朋友,职责便是为他们提供便利农民的金融服务。XX行响应国家号召,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大力扶持荣民工回乡创业,为他们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和相应的贴息贷款支持。

2009年至2010年,我支行在XX行总行的统一部署和章田寺乡人民政府的指导下,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扶持农民工回归创业的活动等文件的实质内涵,抓住全民创业的发展机遇,为我们广大的客户群体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以创业促就业,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XX行培育一个充满生机和未来的黄金客户群。

下面将2009—2010年的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我行认真扎实开展宣传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关于鼓励扶持创业促就业的政策,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在乡人大乡政协的监督和参与下,与乡创业办工作人员一起走进农村,贴近农民,逐村逐区进行广泛的宣传,对有意向创业的农户上门进行讲解、宣传,使他们对“创业促就业”这项工作有所了解。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展了一大批的创业户,如:养殖肉鸡大户朱家辉,养殖蛋鸡大户邓振荣、刘万鹏,加工大户宋生荣,养牛大户赵小平等。有了这些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愿意回乡寻找创业项目,也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来咨询这项业务,成为我们的潜在优质客户。

二、我行在乡政府的指导下积极与乡创业办协作,对所辖村居委会和社区居委会向乡政府推荐的创业扶持项目与乡创业办一道进行资格审查。我行严格按照相关规程,严肃对待,严格审查相关资料,防止钻政策空子的人员借机套取

国家信贷资金,特别的是对家庭中有拿财政工资人员及村组干部套取贴息贷款的情况要高度重视。同时积极准备,为符合相关要求的回乡创业人员提供创业支持。

三、对通过初审,达到创业条件的项目,我行员工认真对待,积极调查核实,只为尽快落实项目的可行性,为农民工创业尽早提供支持。初审后,我行员工第一时间与乡创业办工作人员一道下到田间乡里,逐村逐户上门调查核实,无畏酷暑,不惧严寒。对每一个通过的项目都坚持实地调查,认真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盈利的可能性,并就申报者的品德、综合素质、信用程度等重点进行实地查访。严格杜绝弄虚作假现象,以确保项目可行性和审批的公正性。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上报章田寺乡人民政府进行审批,在乡政协的督导下上报县创业办。

四、经过县创业办审批认可的项目,我行积极整理申报项目贷款资料,用最短的时间将返乡农民工回归创业贷款落实到位。在金融服务方面,我行积极简化发放贷款手续,把便利带给创业贷款户。在面对返乡农民工回归创业贴息贷款发放后,我支行严格把好贷款使用关。在贷款发放15天之内,我们对其进行跟踪调查,严格加强资金监管,防止挪作他用,确保专款专用,督促创业项目建设到位。

五、对返乡农民工回归创业贴息贷款,我行严格坚持按月结息制度,以便对其进行一次贷后检查,随时了解其项目的经营状况。同时,我行员工具有高度责任感,基本上每月回访一次,为创业户加强项目生产经营与管理提供相关的建议,服务创业农户,以最大限度的创效增收。我行员工的服务为创业户带来了实际的帮助,以此受到了创业户的赞扬和好评,满意率在90%以上。

六、2009年至2010年两年间,我XX行章田寺信用社支行成功扶持创业人数达65人,形成新的就业岗位,带动邻近区域就业280人,超额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和年度计划。辖内就业率达到98%以上,创造了在辖区范围内无零就业家庭和长期失业人员。

县委县政府开展创业促就业活动,是为广大农民创业提供的一个极好的机遇,同时也是促进农村合作银行业务发展的一次良好的机遇。我行愿意为农业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付出我们的努力,支持并积极参与乡政府“创业促就业”的项目。这些致力于回乡创业的人员将为农村带来新的气象,为建设新农村带来新的希望,同时,也为我们XX行的发展带来了有潜质的优质客源,一个金

色的未来。我行将一如既往的为大力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而努力,也为我行这一举措感到骄傲。

XX行

推荐第9篇:大学生村官创业先进事迹

梦想,在沟壑里放飞

——记盐湖区上王乡郭村党支部副书记郭白娃

10月8日,秋日的阳光播撒在稷王山南麓的盐湖区上王乡郭村老猫凹的沟壑里。

湛蓝的天空,飘悠的白云,金黄的草木,黑色的鸡群,掺和着微微而来的秋风与此起彼伏的嘹亮鸡鸣,构成了一副令人迷醉的秋色。

这是大学生村官、郭村党支部副书记郭白娃放飞梦想的地方;这是启发和带领当地86户农民致富的基地。

“当村官就要为群众谋事”

郭白娃,男,中共党员,2007年9月作为大学生村官,他被组织选派到上王乡郭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

“当村官就要为群众谋事。”年轻的郭百娃心里这么想,更是这样做。进村后,他就开始了解郭村的村情,琢磨着群众致富的问题。

他在调查中看到:郭村地处山区丘陵地带,沟壑纵横,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依靠种植小麦和杂粮。这里不仅产业结构单一,而且严重缺水,祖祖辈辈都是靠天吃饭,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

他明白,郭村穷在了沟壑纵横上,穷在了靠天吃饭上,而这里的地理条件谁也无法改变。

怎么办?郭百娃想到的是:事物有着两面性,沟壑纵横对于粮食生产是个不利因素,但它却有利于养殖业的发展。趋利除弊无疑是发展郭村经济的突破口。

郭百娃还发现,在郭村这个吃水条件差的地方,养牛、养羊、养猪水不好满足,但可以生态放养一些用水较少的鸡、鸭、兔。结合郭村土地宽广、沟壑纵横的特点,他把发展项目进一步聚焦到生态养鸡上。

“选择项目必须慎之又慎”

市场上鸡的品种有十多种,养那种鸡适宜呢?郭百娃确实感到为难了。他说:“项目选择的对与错是群众能否实现增收的关键,在选择项目上我们必须慎之又慎。”

为了尽快给村民们选择出一条养殖增收的致富路,郭百娃像注射了兴奋剂一样,跑市里、上太原、去洛阳、到西安,广泛收集各方面的养殖信息。为了节省开支,每次出去他都随身带上饼子、咸菜和一壶水,常常是一天三顿饼子就咸菜,

如果赶上火车晚点还要在候车室蹲上一宿。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考察了解,郭百娃终于在陕西杨凌发现了一种产绿壳蛋的乌鸡新品种,是原产于我国的一种宝贵的特异性品种资源。绿壳蛋鸡的蛋壳为绿色,具有高微量元素、高维生素、高矿物质、低胆固醇的特点,蛋内的主要营养成分都高于普通鸡蛋,一颗绿壳蛋在西安超市可以卖到两块钱,而在运城市场上还是一个空白。

郭白娃倍感欣喜: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郭村农民致富的希望就在这个穿着黑色绸缎外衣的乌鸡身上。

“挣了大伙分,赔了没你们事”

从杨凌回来后,郭白娃顾不得旅途辛劳,加班加点地分析研究从杨凌带回来的乌鸡养殖材料,并用朴实易懂的话把养殖技术整理出来。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支持下,郭白娃在村里召开了乌鸡养殖推介会。会上,村民们你一言他一语,问个不停,不少人认为在郭村养殖乌鸡是可行的。

然而,在第二天定鸡苗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交购买鸡苗的钱。

一位村民还对郭白娃说:“你是大学生,又这么年轻,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拍屁股走人了。万一养鸡失败了,让我们咋办?我们又从哪里找你哩?”这让满心欢喜的郭白娃心头一凉,但他觉得群众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村民们收入微薄,

万一养鸡不成功,折了本钱,无疑是一个雪上加霜的事情。

想着杨凌绿壳蛋供不应求的火爆场面,再看看眼前没有一个村民愿意投资的冷落场景,郭白娃焦急万分。思虑再三,他决定自己投资,带头搞示范,风险自己担,有了效益大家享。

为了带领村民发展乌鸡养殖,郭白娃从父母、亲戚、朋友那里凑来了四万元启动资金。郭村乌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在2008年4月由郭白娃牵头成立了。合作社以“发展特色养殖,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以“合作社+基地+农户”为经营模式,并与当年5月份购回6500只鸡苗,在老猫凹开始了生态放养。

为了把鸡苗养好,郭白娃吃住在沟壑里,昼夜观察,精心喂养。由于生活条件差,馒头就葱常常是一顿饭,几人轮流睡一张床,跳蚤咬得身上直痒痒。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郭白娃摸索着养殖技术,认真记录每个细节。一开始,由于养殖经验缺乏,技术不熟练,不时出现鸡苗伤亡现象,最多一次死亡百余只幼鸡。郭白娃自责对不起这些小生命,对不起合作社的社员,更对不起支持他创业的所有人。

郭白娃是个不服输的小伙子。在养殖乌鸡中,他看书籍、上网络、到现场,多方学习,掌握的养殖技术越来越多,合作社的养殖场管理日趋科学化,养殖效益逐步得到提高。

“脚下的路还得好好走”

当手捧着第一颗绿壳蛋的时候,郭白娃百感交集,即高兴又惆怅,喜的是艰辛的努力总算有了收获,忧的是怎样才能使绿壳蛋卖个好价钱。

为了打开销路,进入高端市场,郭白娃为他们的产品注册了“上王凤”商标,鸡蛋外包装也申请了国家专利。由于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做的很到位,上王凤绿壳蛋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绿壳蛋畅销到三门峡、太原、并打入了北京市场,乌鸡养殖前景一片大好。良好的效益,也吸引了周边乡镇的一些村民,他们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不到两年功夫,郭村乌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已有8个养殖厂,86家养殖户。同时,还在上郭乡、冯村乡建立了养殖基地,总放养量达到2万余只。

三年来,郭白娃扎根基层,积极创业,为郭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由于成绩突出,先后获得“运城市团市委青年创业明星”和“盐湖区优秀大学生村干部”称号,并在全市大学生村干部“闪光的青春”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推荐第10篇:大学生回乡创业矛盾的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回乡创业矛盾的调查报告

(引领回乡创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目 录

引言…………………………………………..…..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意义……………………… (1) 调查背景…………………………………..(2)

目的意义………………………………......

二、

调查的方法、范围及对象………………… (1)调查的方法…………………………………..(2)范围及对象…………………………………..

三 大学生回乡创业的矛盾…………………………..

(1)来自自身的矛盾…………………………………

(2)来自家庭的矛盾……………………………………..(3)来自社会的矛盾……………………………… 四

调查的基本情况结果及分析对策…………………

结论……………………………………………………

我们的感想与建议……………………………………

(1)感想………………………………………………….(2)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大学生回乡创业矛盾的调查报告

引言

刚出校门的大学生由于缺乏技术能力,所学知识难以满足市场需要,使他们只能拿农民工的工资。追根溯源,目前我国“大学生农民工”现象愈演愈烈的核心原因之一,是职业技术教育从中小学到大学的缺失。 大学生回乡创业是实现农村“智力外流”向“智力循环”转变的有效途径。如果部分大学生成为回乡创业的主体,不仅可以弥补本地经济建设所短缺的人力资本,更重要的是,其创业行为蕴藏着巨大的潜在力量。 大学生们怀揣梦想,走向社会,面临就业的时刻。过去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农村考生认为考上大学就可以跳出“农门”改变命运,但是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变化,面对当前就业难的形势,大学生择业也发生着悄然变化,毕业后自主创业成为一些学生的选择。特别是对出身农家的大学生来说,农村是一个自主创业的大舞台,回乡创业更有优势。

但是回乡创业并不是想的那么容易,这其中充满着坎坷,充满着辛酸,充满着困难,充满着矛盾!

一 调查背景及目的意义

(1)调查背景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父母眼中的龙凤,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展 2

翅高飞,尤其是农村家庭,他们对自己的子女期望很高。因为他们知道挨饿的苦处,他们大都是60后!所以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到大城市发展,比如上海.北京.南京等大城市。让他们过上城市生活,永远的离开这片土地。

在他们的眼中家乡是没前途的,可是他们忽略了很多,他们也许不知道家乡需要我们这样对家乡充满热情的当代大学生。

传统观念的制约。尽管现在的大学生数量众多,可对于许多农村大学生来说,他们依然是其家庭、家族乃至全村人的骄傲。在其家人、乡邻们的传统观念里,大学毕业后就该留在大城市,找一份像样的工作、过一种体面的生活。如果大学生回乡创业,在乡亲们眼里就会觉得他没出息,家人也会因此而抬不起头。如此观念氛围,给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增添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他们作决定。

调查这报告可以让当代大学生不违背父母的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事,哪怕是回家科学种田,哪怕是回家养殖,做自己喜欢的事!让父母理解这是我们喜欢的并且可以付出一生来完成的,因为这是我们的心声!同时很多的事实说明这些想法都是我们创业中的矛盾。 (2)调查的意义

本报告主要研究大学生回乡创业矛盾的调查,很多大学生在父母的框架下生活,他们活着被寄托着使命,他们的大多数的安排是父母的梦想。

他们想走自己的路,想让父母们理解自己,走自己觉得感兴趣的道路。在这之间有很大的矛盾等着我们去调查,怎样才能消除矛盾让

父母理解我们。让大学生的人生路走的更精彩。

大学生回乡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大学的持续扩招,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需求迅猛增加,而经济危机背景下国内外就业市场形势严峻,难以发挥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甚至出现了大学生和农民工挣抢就业岗位的局面。与其在现有岗位分配上残酷竞争,不如创造就业岗位,提升大学生自身价值和实现社会价值。而家乡熟悉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以及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和回馈家乡的根土情结使回乡创业成为为大学生自身打造就业岗位,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就业岗位,从而成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回乡创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村的贫困,农民的增收,农业的发展问题。大学生回乡创业不仅是创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政策补充。大学生回乡创业带回了知识技术和先进科学的发展理念,与农村丰富的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相结合,以项目的点带动农村经济的面的发展,能够有效支援和推动新农村建设,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和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变。这些说明了回乡创业是解决就业矛盾的一大途径。同时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

二、调查的方法、范围及对象………………… (1)调查的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2)范围及对象

乡镇团委、街道办事处。

三 大学生回乡创业的矛盾

(1)来自自生的矛盾

一是缺乏观念支撑平台。尽管现在的大学生数量众多,可对于许多农村大学生来说,他们依然是其家庭、家族乃至全村人的骄傲。在其家人、乡邻们的传统观念里,大学毕业后就该留在大城市,找一份像样的工作、过一种体面的生活。如果谁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回乡创业,在乡亲们眼里就会觉得他没出息,家人也会因此而抬不起头。如此观念氛围,给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增添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他们作决定。

二是缺乏资金支持平台。在很多农村家庭,供子女上大学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有的家长勒紧裤腰带将子女送进大学校园,还有的家长为此负债累累。他们已经没有太多的资金再支持子女创业。至于说地方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的金融机构,尽管出台了种种支持学子立足农村创业的扶持政策,推出了相应的信贷支持项目,但遗憾的是,在如何确保这些扶持政策和信贷支持项目的落实上,还缺少得力措施,效果不够理想。资金问题对于大学生回乡创业始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一般来说,大学生创办的企业相对而言规模小、风险大、还贷能力差,这样就很难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而涉及到税收减免的一些优惠政策大多条件严格,程序繁琐。大学生回乡创业如果要解决创业资本的筹措问题,往往不得不向亲戚朋友筹集,或者依靠民间私人借贷。有的甚至尽管友好的产品、技术和订单,但因为缺乏周转资金 5

而陷入困境。如毕业于长春工程学院的安徽省六安市大学生荣琼携发明专利回家乡创业,并被评为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尽管产品市场潜力广阔,但由于融资渠道不畅,缺乏流动资金而陷入困境,至今仍在苦苦支撑。

三是缺乏信息指导平台。大学生拥有相对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可毕竟他们初出校园刚刚踏入社会,阅历不深、实践经验不足,对于市场信息的捕捉、创业项目的选择,以及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事半功倍地开拓创业局面等等,亟需有人适时给予有效指导。而目前在农村,类似机构、人员还不多见,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困惑,只能靠自己摸索,有些人可能会因此而峰回路转,可也有些人走了不少弯路,甚至一败涂地。

四是缺乏同类比照平台。大学生们在创业途中,若能有志同道合者相互切磋、相互鼓励,无疑更能使他们坚定信心、明确目标、找准方法。然而,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太少,那些已经迈出回乡创业第一步的农村大学生,常常会感到孤独寂寞,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渴望身边能有伴儿,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抱团取暖”,相携相扶共同前行。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迫切需要大学生面向农村,充分展示自身的聪明才智。而当前,面对城市就业的相对不易及竞争态势的日趋激烈,农村天地也更有利于大学生发挥其所学,成就其梦想。各地在积极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补足其自身“短板”的同时,还需尽快协调各方力量,帮助他们及时清理创业路途上的“绊脚石”,从而使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之路少些坎坷,走得顺畅。

(2)来自家庭的矛盾 大学生回乡创业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很多大学生在父母的框架下生活,他们活着被寄托着使命,他们的大多数的安排是父母的梦想。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展翅高飞,尤其是农村家庭,他们对自己的子女期望很高。因为他们知道挨饿的苦处,他们大都是60后!所以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到大城市发展,比如上海.北京.南京等大城市。让他们过上城市生活,永远的离开这片土地。所以这让想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很矛盾。 (3)来自社会的矛盾 国家:教育产业化,导致严重的人才过剩,供过于求。

社会:国家鼓吹经济发展,但仔细的想想经济是否真的发展了。要把经济发展作为解决就业的根本途径,但为什么我国领导人虽说经济发展了,但国家就业却上不去呢。所以说社会的原因是经济不发展。其次,国家教育体制有着巨大的缺陷,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所以说大学生就业困难就成为了必然。

同时大学生毕业的人数越来越多。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07年高校毕业生495万人,2008年为559万人,2009年为611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学者,乃至包括一部分高层决策者提出要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创业。2009年3月1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将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场

地安排、创业环境和条件等,来支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调查的基本情况结果及分析对策…………………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根据乡镇团委、街道办事处团工委统计显示,全市128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有78名大学生回乡创业。78人中,男性占83.3%,女性占16.7%;年龄在20—25岁的占33.33%,25—30岁的占43.33%,30岁以上的占23.34%;专科文化占16.67%,本科占83.33%;党员占16.67%,共青团员占56.66%,无党派占26.67%。

二、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共涉及6个问题,这些问题是:

(一)创业项目的类别。调查显示:大学生回乡创业从事农业、畜牧业、水产业等第一产业的36人,占46.1%,从事第三产业的28人,占35.9%,从事工业企业的14人,占18%。调查表明大学生在选择的项目重点是投入小、见效快、收入稳定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

(二)投入资金状况。调查表明:投入资金额在10万以下的46人,占58.9%,投入额在10—50万的23人,占29.4%,投入额在50—100万的1人,占1.2%,投入额在100万以上的2人,占2.4%。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创业原始资金较少,投入资金相对比较谨慎。

(三)资金组成状况。调查表明:投资额10万以下的独资的占92%,合资的占8%;投资额10—50万的独资的占10%,合资的占90%,50万以上的全是合资的。说明小投入的项目,大学生多采取自我筹资、自我管理的模式。对于大项目,多采取合资、共同管理的模

式。

(四)政府对创业者的支持。调查表明:接受过各级党政、群团支持的16人,占20.5%,未接受过党政、群团支持的62人,占79.5%。说明各级党政支持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力度应进一步加大。

(五)面临的困难。调查表明:需要改善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的12人,占15.3%,存在缺少流动资金和扩大规模资金的62人,占79.4%,存在技术、经验困难的14人,占17.9%。说明资金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改善融资渠道是扩大大学生创业的关键环节。

三、综合分析

(一)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多数充满信心、示范带动作用大。

1、本次调查显示:回乡创业大学生对未来信心十足。当问及回乡创业的感受时,90%的大学生表示充满信心,如果资金允许还会进一步扩大规模。从产值和效益情况看,大学生创业的资产有效利用率较高,效益较好。70%的回乡创业大学生在创业的2年内都能回收成本,略有赢利。从长期发展来看,大学生投入的项目发展前景喜人,后劲十足。 大学生回乡创业对于推动全民创业,开辟大中专学生就业新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回乡创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很大,尤其是在农村创业的大学生。他们在自己致富的同时,带动当地群众调结构、增加收入。如东坡区多悦镇林伟,大力养殖生态猪,周围群众在他的带领下,改变用饲料养猪的习惯,养起了生态猪,效益增加近1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回乡创业的规模不大。据统计,全市每年约有近万大中专学生毕业,但创业人数廖廖无几,多数都想考公务员或到国有企业高薪谋职。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还不充分,缺乏自主创业的激情。

2、回乡创业大学生交流渠道较为单一。调查显示:大学生回乡创业交流渠道主要是网络、亲戚、朋友,通过会议、活动、培训等渠道很少,大学生和同行业的优秀青年之间,与外界青年之间的交流很少,迫切需要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充实和提升自我。

3、对大学生给予的关注和支持不高。大学生创业受资金、技术、经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举步维艰。政府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关注大学生创业,没有整合多

四、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工作的重视。各级各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把大学生创业作为全民创业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缓解当前青年就业的重要渠道,高度重视,加强帮扶。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建立大学生回乡创业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专门的部门负责,定期通报情况。建立健全大学生回乡创业个人档案,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及时解决大学生创业的困难。

(二)建立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成长平台。建立大学生回乡创业QQ群或网络页面,加强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面向社会,征集创业信息,建立大学生回乡创业的项目库,增强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建立由眉山优秀企业家、律师、会计师、咨询师等组成的大学生创业 10

导航团,培训、指导大学生创业。建立一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和实践基地,丰富大学生创业的经验和经历。

(三)各级各地要加大扶持的力度。各级党政要主动关心回乡创业大学生的状况,建立融资平台,提供项目指南,技术保障,帮助畅通销售渠道,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各级团组织要利用好青年创业基金,协助大学生贷款,利用青联、青企协和各级团组织的组织优势,促进大学生对外交流、沟通与合作。 个部门优势,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相关指导,形成大学生创业的系列机制。

五 结论

让更多的大学生为家乡做贡献,使农村建设更美好。同时这也是大学生们的这是大学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最重要的是为国家在农村缺少复合型人才的时候做贡献。

这使中国变的更繁荣昌盛!大学生回乡创业是实现农村“智力外流”向“智力循环”转变的有效途径。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农村生源大学生,这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宝库。如果部分大学生成为回乡创业的主体,不仅可以弥补本地经济建设所短缺的人力资本,更重要的是,其创业行为蕴藏着巨大的潜在力量,既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空间,也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此外,回乡创业也利于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减轻农业土地压力等。

六、我们的感想与建议

(1)感想

●大学生回乡创业,应当结合本地情况,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 11

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就必须学会整合闲散的社会资源,实现创业成长。 ●大学生回乡创业起点低,做成问题不大,但做大做强不易,主要的障碍在于市场规模和产品品牌。一旦产品供给增加,产品滞销常会出现,这时候需要从产品导向转变到市场导向,以销定产。同时,有了规模,就要考虑品牌,强化品牌意识,从“物美价廉”到“物美价优”。

眼下,大学生回乡创业,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也是彰显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按照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斯蒂文森的理解,“创业是创业者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整合资源,对商机加以开发利用,最终实现价值的过程。”可见,创业的关键要素至少包括创业者、商机和资源。把握以下三条原则,有利于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一、创业者原则:打铁还得自身硬。

创业有风险,三思而后行。规避创业失败,首先要强化创业者自身的创业素质,“没有创业基本功,早晚都会倒栽葱”。相比其他人群,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创业潜质,应当充分利用学习能力强的比较优势来获取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干中学,学中干”是提高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干中学,提倡低成本创业实践。创业具有高度的实践性,需要处理各种细节问题。比如,筹集资金,流转土地,寻找市场,收益分配等。解决具体细节问题,要因时因地,不能千篇1律,这就需要从实践中学习,践行实践真理的标准。同时,实践是有成本的。农村经济的薄弱性决定了创业要谨慎,选择那种能够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切入的项目,即使创业失败也不至于伤筋败骨,可以从头再来。

学中干,接受系统的教育或培训。创业有道讲的是创业是有规律可循的。创业教育或培训主要的目的就是传道,不仅能够解决人们的意识和观念问题,更能在总结先行者的成败得失中,为后来者指点迷津,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二、商机原则:应当结合本地特点,尽量发挥专业优势。

大学生回乡创业,应当结合本地情况,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这样就会增加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创业不是空中楼阁,必须结合地域特点,尽量专业创业。从成功创业的案例来看,他们大多依托了当地资源,充分利用了闲置资源,“靠山吃山”,比如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外销,养殖种植等;这类创业投资成本低,实现收支平衡比较容易;同时,选择的项目大多与所学专业近似度高,比较熟悉,做起来比较容易,符合“不熟不做”的创业规律。

三、资源原则: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才能做到无中生有。

自然经济条件下,“巧妇难为无锅之炊,也难为无米之炊”。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换是获取资源主要的方式。对于“巧妇”而言,她的本事在于找到锅和米,协同生产,共享盛宴。创业者作为“巧妇”,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就必须学会整合闲散的社会资源,实现创业成长。相对而言,回乡创业起点低,做成问题不大,但做大做强不易,主要的障碍在于市场规模和产品品牌。在农村创业,产品供给一般不成问题,因为可以低价获得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但是一旦产品供给增加,产品滞销常会出现,这时候需要从产品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以销定产。同时,有了规模,就要考虑品牌,强化品牌意识,从“物美价廉”到“物

美价优”。(刘帆 国际劳工组织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

(2)建议

1.建议省政府启动扶持大学生回乡创业计划项目。当前,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正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巩固和发展农业大好形势,完成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各项任务,需要大批专业型和技能型人才。在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以来,大学生村官为各地的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要真正落实温总理的大学生“到农村去”的号召,光靠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不够的。大学生凭借其对家乡熟知的环境和特殊的感情,回乡创业不仅优势突出,而且可行,还能“留得住”。因此,建议政府启动扶持大学生回乡创业计划项目,这对解决我省大学生就业和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出台扶持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指导意见。目前我国不少地方已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的若干意见和多项扶持政策,吸引了不少大学毕业生回到家乡创业,建设家乡。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成功典范比比皆是。有的地方为回乡就业的大学生们开辟绿色通道,对自愿回乡就业的本科毕业大学生,根据其学历和专业特长优先安排岗位,并对回乡就业的大学生进行定期跟踪,对工作表现特别突出的给予破格提拔任用,有效解决了大学生“留不住”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引导大学生回乡创业,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建议省政府出台扶持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指导性意见,明确颁布大学生回乡创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引

导地方政府为大学生回乡创业搭建更好的平台。

3.有效解决大学生回乡创业资金支持。解决创业资金短缺问题,是扶持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关键举措。各级涉农贷款机构要对大学生回乡创业项目优先给予资金支持。农村信用社要发挥农村融资主渠道作用,增加对大学生回乡创业项目的信贷投入,降低贷款利率,简化贷款手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劳动保障部门要将大学生回乡创业项目纳入小额担保贷款业务范围,列入微利项目目录,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标准执行,享受财政50 %的贷款贴息政策。中小企业管理服务部门也要将大学生回乡创业项目纳入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业务范畴,给予资金扶持。农发部门要将农业开发资金向回乡大学生创业项目倾斜。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财政和社会两条渠道筹集“大学生回乡创业基金”。

4、鼓励农科专业的大学生回乡创业。根据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农村技术人才、发展农村经济等工作需要,结合农科专业大学生的优势和特点,按照温总理的要求“要尽可能地让他们学有所用”,显然农村正是农科大学生的用武之地。因此,要借鉴韩国的成功经验,鼓励农科专业的大学生回乡创业。为每个大学生回乡创业提供一定的资金,并在省、市、县成立“回乡创业咨询服务中心”,提供相关服务。根据回乡时间长短,大学生被分为几类,可享受不同的政策支持。

5.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回乡创业培训机制。各级政府应将大学生回乡创业培训纳入大学生就业流程,在每年大学生毕业前一个月,由各

地劳动人事社会保障部牵头,各地创业培训机构承办,举办一系列大学生回乡创业培训班,培训费用由财政补贴。培训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结合大学生所学专业、创业知识以及家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理性地引导学员规划各自的创业方向,使创业目标更为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为保证培训质量,各地就业部门应对学员开展后续创业跟踪支持服务,确保参加培训学员全部实现就业。

七、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大学生回乡创业矛盾的研究,总结出当前回乡创业遇到的困难:

一是苦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项目。二是资金不足,大多数家庭无法提供创业资金。三是社会经验少。这些都说明了创业中的矛盾!

这就需要有效的解决方法: 大学生返乡后政府该主动根据兴趣爱好给予就业指导培训,并给创业大学生以金融、税费、土地等政策的支持。时,让成功创业的大老板毫无保留地传授创业经验。改善创业就业环境,积极整合区域资源,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创业成本,是政府带动大学生创业的必要手段。政府不仅要政策平台,出台优惠政策,包括免税、减税、税后奖励等,也要搭建宣传平台,传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案例,帮助大学生了解创业的方向与方式。 大学生回乡创业,应当结合本地情况,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这样就会增加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创业不是空中楼阁,必须结合地域特点,尽量专业创业。从成功创业案例来看,他们大多依托了当地资源,充分利用了闲置资源,“靠山吃山”, 比如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外销,养殖种植等;这类 16

创业投资成本低,实现收支平衡比较容易;同时,选择的项目大多与所学专业近似度高,比较熟悉,做起来比较容易,符合“不熟不做”的创业规律。

资源原则: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才能做到无中生有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创业者必须学会整合闲散的社会资源,实现创业成长。相对而言,回乡创业起点低,做成问题不大,但做大做强不易,主要的障碍在于市场规模和产品品牌。在农村创业,产品供给一般不成问题,因为可以低价获得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但是一旦产品供给增加,产品滞销常会出现,这时候需要从产品导向转变到市场导向,以销定产。同时,有了规模,就要考虑品牌,强化品牌意识,从“物美价廉”到“物美价优”。

参考文献

陈红源:《大学生进村创业的启示》《中国人才》2007年第2期,

蒋乐琪:《大学生新农村创业面临的困境和对策分析》,《中国大学生就业》

王俊刚:《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农村就业的分析与建议》,《中国青年研究》2007 年9 期

王小兵:《大学生农村创业与新农村建设》《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吴运霞等:《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投融资问题》,《财经论坛》,2006年第8期.

张培刚主编:《新发展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美]西奥多•W•舒尔茨著:《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第11篇:杨波 大学生回乡创业当猪倌

杨波:大学生回乡创业当“猪倌”

大学生创业网讯 在安县塔水镇,提起大学生“猪倌儿”杨波,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有思想、有胆识、有干劲。从一个地道的农村小伙儿,到一个引领几十户村民共同奔小康的带头人,杨波靠着辛勤的汗水,顽强的意志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精神,叩开了财富的大门。这位从田野里走来的80后青年,正描绘着属于自己人生旅途上的一片灿烂天地。

恋人携手,当上饲料代理商

杨波出生在安县塔水镇白塔村一个农民家庭,2008年大学毕业后,与所有初出象牙塔的学生一样,打算留在大都市描绘自己的梦想,便应聘到一家调味品公司当起销售主管。

然而,“5·12”特大地震令杨波的家乡安县遭受重创,杨波与公司领导回到家乡,义务为受灾群众运送物资。看着百废待兴的家乡,杨波决定到生养自己的农村去开拓一番事业。

杨波的家在当地是养猪专业户,他从小就喜欢养殖,大学时还选修了畜牧专业。经过多方了解,杨波觉得当地养殖户很多,饲料的需求必然特别大,而亲友有很多是做贩猪生意的,有一定人脉资源,杨波决定做饲料代理商。

2009年4月,在女友陈美玲的鼓励下,杨波在塔水生产街租了一间店面,并最终确定了一种信誉度高、质量较好、价格实惠的饲料作为代理品牌。由于诚信经营,小店开张不久便赢得不少回头客。

大胆试水,兴办规模养猪场

当了一段时间的饲料代理商,眼光敏锐的杨波很快意识到,饲料代理太过单一,而农户购买饲料,归根结底还是想大力发展养殖业。“我就萌生了依托饲料代理,再搞点产业化养殖的想法。”

明确了方向,杨波与女友决定大胆试水。杨波一边开饲料销售店,一边办养猪场,依托饲料公司的专家团队帮助降低养殖成本的构想,令原本不支持他卖饲料的父亲,在心中暗暗为儿子叫好,很快转为支持杨波的想法,成为儿子的得力助手。

2010年4月,杨波在白塔村6组开辟了20亩坡地,养殖100多头肥猪和一些良种母猪,另外种植了10个品种的果树,兴建了循环沼气工程,形成了生态循环农业系统。“这样可以降低养殖成本,也可以多方增加收入。”

由于杨波通过大学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畜牧养殖知识,平时又刻苦钻研,加上父亲的悉心指点,杨波的养殖事业很快便走上了正轨。

家人肯定,奋斗路上很充实

谈到创业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杨波说有两个方面:一是资金短缺;二是家人的不理解。不过,因为敢想敢为,杨波的创业步履坚实而平稳,当创业有了起色时,这些质疑早已转换成钦佩和支持。

“我特别感谢家人对我的付出。”杨波坦言,对于跳出“农门”的他来说,父母其实并不希望他们再回农村受苦受累。但面对他的选择,父母最终选择了支持,这样他对创业之路信心百倍。

在国家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扶持下,杨波的养殖场已有雇员10余人,年出栏生猪共1500余头,年营业额达500万元左右。

“我打算时机成熟后,走品种改良和动物保健及肉品连锁,同时继续推广合作社+公司+农户的一体模式,带动更多的农村家庭增收致富。”杨波由衷地对记者说,虽然创业是个艰难的过程,但为梦想奋斗的过程是快乐的充实的。

第12篇:大学生回乡创业走生态养殖之路

大学生回乡创业走生态养殖之路

(2013.06)

八十年代出生的王欢,市优秀科技特派员,家住舒城县百神庙金桥村,十年前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安徽农业大学,学习畜牧科技专业,2007年毕业时,他放弃了保研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家庭农场,成立了舒城县明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走上了生态养殖发展之路,取得了明显成效。

创业之初,他多方筹措资金,建立场房,引进种猪,从给猪喂食到打扫卫生,从母猪产仔到小猪抚育,一直到商品猪出栏,每一步都是亲自动手,做到精心养殖、科学管理。他几乎天天与猪崽们在一起,就连结婚后也与妻子一起睡猪产房里照顾小猪仔和待产母猪。为此,大学同学的妻子魏霞辞去了中国电信安徽分公司的工作,一心一意支持他的生态养殖发展之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六年来,他本人被选派为六安市科技特派员,他的农场于2011年被认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年成立了全县首家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今年4月份,“王明公”牌商标成功注册,已初步建成了全县环境一流的生态农场。2012年,他获得了“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奖励专项资金”支持,新建了日处理能力60吨的污水处理站和配套的有机肥生产车间。他的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市级示范社”。在精心养殖的同时,也获得了销售环节上的突破,目前,他在县城设立了三家专卖店,在零售环节上已走到了全县同行前列。

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在过去的六年里,他的主要精力放在生产一线上,把理论知识放在生产实践上检验,并进行创新和突破。今后三年,他的目标是:从商品猪生产到屠宰销售全程实现信息化、科技化。将农场的猪肉产品从种猪的电子耳标,到屠宰的激光印章,再到销售的二维码,全程实现可查询,可追溯,让消费者放心,做一个负责任的食品生产商;并在蔬菜生产方面开始布局,利用农场安全高效的有机肥生产绿色蔬菜。与此同时,在科技局的帮助下,他将加强与省内外高校专家教授联系,把农场建成生猪养殖的创新基地,循环农业的示范基地,大学生创业的实习基地。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创办的生猪养殖农场,已开辟养殖基地120亩,年出栏生猪4000多头,产值约1000万元,成功带动了当地39户农民从事规模化养猪,年户均增收15000多元。(

第13篇:农民工回乡创业实施方案

商卫发[2009]26号

商南县卫生局

关于创建省级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医疗卫生单位:

根据《商南县创建省级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包扶回乡创业人员和创业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商农联办发【2009】5号)文件要求,制定了商南县卫生局创建省级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以加快富民强县、实现全民创业为目标,以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为重点,积极鼓励农民工返乡 1

创业,创建具有地方特色和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形成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稳定和扩大就业,推动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深入开展,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工作内容

根据县委县政府创建省级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卫生系统实际,制定卫生系统对回乡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面,在县内住院治疗的享受县内参合农民同等待遇;在县外住院治疗的,持住院报销资料(由医院提供:诊断证明、住院发票、费用清单、病历复印件、处方)、合疗本(卡)、户口本(身份证)、参加合作医疗交款票据到户口所在地卫生院比例报销手续。属于住院分娩者还需应提供准生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免费住院分娩卡到县妇幼保健院办理报销手续。二是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方面,回乡农民工与常住居民享受同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三是对包扶对象的农民工回乡创业实施优惠政策,在资金物资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在信息上给予及时传送沟通,使其尽快致富,带动就业。

三、工作步骤

为全面完成卫生系统创建省级回乡农民工工作顺利完成,此项工作分以下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出台政策,制订方案。按照省、市、县有关文件要求,制订本系统工作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第二阶段:宣传发动,营造氛围。结合实际宣传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目的、意义和相关政策,及时报道推进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各项活动和先进典型,营造浓厚的返乡农民工创业氛围。对创业者进行登记、培训,提供创业信息,推介创业项目,指导创业服务,实施推进创业活动。

第三阶段:推进创业,专项服务。结合卫生系统实际,对回乡农民工创业者在项目指导服务、落实扶持政策、管理经营、生产营销、扩大发展等环节上进行指导帮助服务。

第四阶段:查漏补缺,迎接考评。按照本系统工作目标、任务进行自检自查,完善资料,接受上级的验收,并进一步完善工作内容,健全工作机制,促进全民创业工作深入开展。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三日

主题词:卫生农民工创业示范县实施方案通知抄送:县创建办

商南县卫生局2009年3月23日印发共印27份

第14篇:回乡创业天地宽

回乡创业天地宽

农家女出身的邹芹,2006年婚后不久就和丈夫丁富强一起到江浙一带打工。她先后在电子厂、玩具厂上班,丈夫帮人开车跑运输。

几年的打工生活使邹芹认识到,仅靠打工收入不能真正致富。于是,夫妻俩不顾工友们的劝阻,于去年10月辞去工作,回乡创业。

凭借以前在玩具厂打工的经验,邹芹和丈夫开始了创业历程,租了厂房,筹资10万元办起了全镇第一家玩具厂。从深圳拿订单,按照合同要求的规格、款式标准,生产“蓝精灵”系列布娃娃、憨态可掬的“动漫熊”,以及一些布艺产品。刚建厂时,问题不断出现,最急人的就是很难招收到熟练的缝纫工。为解决这一问题,邹芹和丈夫利用春节务工人员返乡的时机,上门动员以前同在玩具厂打工的姐妹,向她们承诺支付与在外打工同等的收入,通过这种方式招收了20名缝纫女工。镇妇联了解到邹芹的难处,与村妇代会联系,组织妇女上门参观,共动员50余人进厂上班。

邹芹的玩具厂走上正轨后,不断扩大再生产,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目前可年产玩具3万多个,利润15万元。

在回乡创业的过程中,邹芹意识到一人富足不能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必须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厂内的工人多是本地留守妇女,邹芹不仅是她们的雇主还是她们的好姐妹,在工作和

生活上关心照顾她们,并积极安排村里困难家庭的人员到厂里上班。

随着企业生产经营一天比一天红火,邹芹计划帮助技术好、有头脑的工人在较偏远的乡村创办玩具分厂,让更多的留守妇女能够在家门口打工赚钱。她说“现在有创业的好政策、:

好环境,只要不甘于现状,不怕吃苦,敢闯敢干,谁都可以成功!”

第15篇:回乡创业的感想

回乡创业的感想

我叫张正军,1969年出生,家庭住址潜山县余井镇黄岭村圹拐组。高中文化程度,多年在外地务工和办厂。2006年响应政府号召回乡投资兴办依丽特制衣有限公司,担任公司经理兼法人代表。

本人2003年在江苏、苏州经营服装厂,主要从事服装加工,用工30多人,年创利润80万元以上,在此期间本人积累了一些办企业的经验,尤其是对服装行业的市场经营模式有所掌握。因为有这样的基础,加上政府号召“凤还巢”2006年我回乡在余井镇开办了依丽特制衣有限公司。

依丽特公司从创办至今一年多来逐步走向规模化生产,注册资金56万元。2006年招工50人,2007年增加到70人,并在继续扩招。公司生产经营坚持重质量、讲诚信、守信誉。在借鉴原来本人江苏办厂的经验和江浙发达地区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拓宽加工销售网络,一步一个脚印,使公司的规模和效益得快速扩大和提高。由于原厂房和设备已不能适应和满足生产需要,2007年上半年又投资20多万元,加建了300平方米生产车间,添置和更新了机械设备。

本人回乡创业,本来就是抱着造福乡里,为家乡经济发展出力的信念,公司录用的工人全部是家乡的农民其中大部分是天明、松岭等山区穷困村人,他(她)们进公司后,一个月平均工资超过一千元,年收入都在一万元以上,“一人进了厂,全家奔小康”这话一点不夸张,尤其是较贫困的山区村工人进公司家庭经济境况得到彻底改善,这样的例子在依丽特不是少数。

随着依丽特规模的逐步扩大,对家乡的贡献也随之一步一个台阶,在增加税收的同时,当地用工工人的收入亦提高,预计2007年依丽特支付工人工资款将超过90万元。

本人有信心和回乡创业者携手同心,为家乡经济发展和改变面貌做出更大贡献,我立志将企业扎根家乡,将依丽特公司做大做强。

潜山县依丽特制衣公司

军 二00七年六月十八日

第16篇:大学生张海芳回乡创业走上致富路

1 大学生张海芳回乡创业走上致富路近年来,国家为大学生回乡创业提供了不少优惠政策,这就吸引了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

回到家乡打拼自己的事业。

第17篇: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村官董鑫民 大学生村官创业

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村官

——董鑫民

一、简介

姓名:董鑫民

性别:男

民族:汉族

文化程度:大学本科 籍贯:湖北省阳新县

生日:1987年10月25日 毕业院校:湖北大学

专业:行政管理 政治面貌:中国党员

二、简历

2004.09 至 2007.06 阳新县高级中学 学习委员兼文科综合科代表

2007.09 至 2011.06 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宣传委员 院刊责编

(2010.03至2010.04 武昌区区委 实习生;2009.06湖北富尔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学习与交流;2009.07赴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进行新农村建设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并撰文)

(2007.10至2009.06 湖北大学人文学院海陆文学社 副社长;2009.09至2011.06 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07行政管理班 宣传委员;2009.09至2010.06 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公管之声》刊组织 责编)

2011.04 至 2011.08 湖北省潜江市《潜江日报社》见习记者

2011.08 至 ——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白沙镇平原村村主任助理(大学生村官)

三、成长

董鑫民,男,1987年10月出生,湖北阳新人,目前学历为大学本科,于今年6月获得我出生于县西部与大冶接壤的白沙镇,1994年开始入学,2001年就读于白沙中学,2004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

年于阳新县高级中学上高中,2007年以过一本的优秀成绩顺利夺取高考胜利进入湖北大学学习。 青山村是镇上一个较为贫困的村庄,那里有一个水库和几个沿水库的几个小集居地,在我孩童的年代(上世纪90年代),那里特别贫穷。山区无甚耕作,而且林区多次发生火灾,给乡里造成不小的损失,即使是现在,虽随全国经济发展而有所进步,可是除了土生土长的乡土人,那里也便是无甚人问津。在我家里,像父亲,他已年近五十,也是作为农民工,奔遍南北、操劳东西,以养家糊口;母亲长期务农,平常也打些小短工,以供我与弟弟上学;弟弟今于江西读大学,业已完成一年。整个家经父母拉扯,我们也逐渐长大,从身心上也离开了那贫困的山区、库区。我很感激家乡,感激它让我的人生多了一层历练。每次回乡,我也感触颇多。 2007年进入高等学府湖北大学学习,在跨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我感慨儿时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也圆了我的大学梦。大学里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广阔的自由天地让我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空间。正是从那时起,我便立志要成为一名思想上进,政治合格,素质过硬,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四年来,我不断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学习,踏实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争当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为以后的发展与进步打好坚实的基础。 2011年8月,通过省委组织部举办的大学生村官招考和几经面试与座谈后,我被聘为湖北省阳新县白沙镇平原村村主任助理。平原村位于白沙镇西南部,紧邻106国道,交通便利。全村现有17个村民小组,540户,2793人。作为白沙镇一无资源,二无企业的一个贫困村,历史以来,村组经济一片空白,群众生活困难。近年来,平原村抢抓新农村建设的契机,以产业结构调整、引导村民创业就业为重点,以道路、水利、文体设施的建设及居住环境整治为难点,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村民的收入来源不断增多,村级经济的实力和活力不断增强,走出了一条适合平原村发展的新路子,为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平原街,这条道路这半年来走得也蛮多的了,也还记得那天,是在这条道路上,一位客于它方得老朋友打电话来说我从声音上听起来已经成熟了许多,这让让我听起来很是惬意。经历了人间的各种悲欢离合与在工作上取得的各种积淀,我想,我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大学生不再是我,就像现在的我在遇到村民时不再把雪净的手插进裤袋里,凭心而论,我这话也不再具有某种形象的意义了,我已经成为了这个群体之中得一员了。今天我又在这里,路有七米宽,有小桥流水,踱着方步,前面就是平原村,欣赏着这白浪山下的美景,我感觉我深得天眷。平原村是县明星村,组织部将我安排到这里做村官工作,我感到十分荣幸。还记得第一次去村委会,我便有幸如面石庚水书记,自打第一面起,我便喜欢他、敬仰他,不仅因为他的能力和名声,更深刻的是他的为人可亲和对我的坦爱;当我在村团委会上侃侃而谈时,听到柯善娥书记一句“小董把我们当成一家人”时,我那种渴望被理解和不期被悬起的心顿时暖了起来;在换届之际,马先平支书在百忙之中,几夜经纶,几次往返,为我进行党组织关系转正时,我觉得我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党员的标签,更是一种异样的感动,我觉得我不是被青睐而是被尊重了;而当朱纯亮主任、梁谦文支书、朱彦等同志把“小董”叫得特别顺的时候,我觉得我作为一名准潜江日报社的记者转型为村官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这里不仅是我美丽的家乡,还有我可爱的乡民,更重要的是其三,站在这片土地上,我能得到进一步的伸展,能更有充沛的后劲来实现个人人生目标和价值。 我常在微笑,感激村里对我的抬爱,也感激村里给了我这么高的平台。石支书一路兢兢业业,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把平原村的发展整活了。在他的影响和教导下,我学到不少,感悟也颇多,这些使我决心以青年的激情去拼搏、以创业家的魄力去勇闯,什么也不为,什么也不怕,就算是为石支书打响的“战争”尽些微薄之力帮帮场子也行……

四、回乡创业的村官历程 1.摆正心态、转变角色。

刚刚入村的那段时间是难熬的,一个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离开了自己的朋友,离开

(一)村官之初

了家人,再加上我这个人不太愿意主动与人交往,心里上有很大压力。但是,在支村两委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我及时调整了心态,它们的热情让我适应了这里工作和生活。与支村两委班子成员相处融洽,和村民相处和谐,这为我在村里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没有支村两委成员以及村民的支持,自己即使再有点子再有能力也没有施展的平台,就会失去发 展的根基。 2.深入本村,体擦民情。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待,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村官首先要对自己村上的一些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刚进入平原村时,书记就和我说,要多听、多看、多学。通过与群众的接触、与党员组长的交流以及自身的学习,对整个平原村有了初步的了解。比如各组分布、人员组成、党员情况等。同时我不断学习各项紧密相关的农村政策。目前我已经掌握了有关党务知识、劳动保障、医疗保险等与村里群众息息相关的政策,能够单独为他们提供咨询。

3.事无巨细,事必躬亲。

最初的工作是各种小事开始的,随着村支两委领导和同事对我的逐步了解及认可,他们开始让我接触一些村务工作,我也给自己加压,主动给村支两委干部承担工作任务,比如下村走访、村内党务工作、村组长选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等,同时我还利用休息的时间对平原村各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村里的每一项工作无论大小我都尽量去了解并参与,在不断地实践中,自己的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4.善于学习,实践先行。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的起点不算低,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生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要时时谨记为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农村生产生活常识、工作能力、创新能力……这些都是一位有所作为的村官该学习的东西,有了这些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实践。

5.做工作特色,助特色发展

每一份工作都有自己的特性,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个村官的发展也将有自己的特色。大学生下放农村实质上就是要运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优势为农民造福,比如说: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民致富。我想,如何为民造福这是我下阶段将要和支村两委的领导学习和工作的重点。

(二)带领村民致富从想想到说说上升到实践 1.学习做返乡创业的带头人

在任主任助理期间,石书记一再要求,要坚持在村中学有所得,要扎得住基层。到了农村就不应该好高骛远,要一步一个脚印。在日常的工作中,石书记总是很忙碌。在平时的闲侃之中,大多数话题也是关于我村的新农村的建设,关于招商引资问题。他有时很自信的说,我们村要发展工业,要以工促农,乡村没有工业的发展,就难以带领村民致富。

2.学习做群众致富的领路人

在2011年11月8号,我村又在黄石建立了生态农业合作社产品直供中心,在这之前的几个月中,我和他一起忙碌。从车间的装修、为产品打广告、到直供中心的开业,我们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很多。农村的产品,我们要开拓它的市场,要做出自己的品牌,如果没做到这些,那么又何谈农村致富呢?在日常的实践和定期的培训中,我一样感受颇多。

3.学习做建设新农村的实践者

去年村支委换届后,石书记连任了,并对村子的发展做出新的规划和期望。他在去年的村党支委会上说,今年,我们村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希望把带领农村致富的步伐加快,同时,逐渐的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公路要通到组,村主公路要实现宽度七米。在新的规划中,我想我能为村里做些什么,那些可以让我一生都不会忘记的事情。 4.学习做情系百姓的好干部

石支书的一系列充满爱心的举动,赢得了村民的普遍好评,更为他的企业发展营造了地利、人和、政策好的良好环境。石支书,一位普通的农村党员,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串串亮点。而这些感动的不仅仅是我,还有全村的群众和百姓。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我学会了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特别是来村委会和政府办公室处理事情,办理证明的各种群众,我都乐于帮助,深入了解。我相信,一颗赤诚之心,加上一股干劲,这是我对乡村人民的最好的汇报。

(三)在平原村的创业历程

还记得在刚刚去村的第一天,我到村委会,刚好石书记也在,石书记平时可是个大忙人了,碰到他一次可太不容易了。这次我初次到访饿的时候,村干部特别的吃惊,也特别的欢迎。在闲聊中,我记得他第一次问我的问题:“你会不会做广告啊?”我不是学广告专业的,但是这项工作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我当场答应了,这是小意思。我不知道我哪来的这么大的冲劲,回答问题根本不给自己留后路,或许我很欣赏一种感觉吧,那时一种命令然后回应是即办的感觉。我读过《致加尔文的一封信》,有任何困难,都要有一种必成的信念。之后,在各路的帮助下我完成了这项使命,这当然有我那些学广告专业的同学,还有就是市面上做广告这一行的也太多了。但是什么也抹不了我曾为我村的产品的宣传做出的微薄之力。如果你知道平原村并买过平原村的产品,那产品包装袋上的图案基本上都是我一手操弄的。当然做广告还包括一些产品展览板、展览墙纸等。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我村“两委”一班人坚持“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和谐”的理念,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打造“三园”(即:60亩返乡创业园、500亩生态养殖园,1500亩的有机种植园)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我村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农民增收为总抓手,通过招商引资,先后与湖北紫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成紫甘薯生产基地,与湖北久兴堂药业有限公司签订了1084亩金银花种植示范基地,与华农合作成立金银花研究所。

目前,我村依托山场、土地、人力等优势,大力培植和投引资发展绿色有机农作物。同时,不断开拓创新,敢为人先,采取村集体投入资金、群众以土地参股、生产大户主体投入的形式,创办了阳新县平原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阳新富尔宝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我村大力实施山上种植金银花和油茶、林间放养山鸡、山脚养殖生猪、平地引入紫甘薯的立体生态种植、养殖模式,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层次清晰的生态旅游村。现今,我村形成主推经营有机绿色农产品战略,着力发展绿壳鸡蛋、金银花、紫甘薯三大产业。于2011年11月8号,我村成立的“阳新县平原村生态农业合作社黄石直供中心”又标榜史册,“直供中心”旨在为阳新的土特产提供一个良好的直供平台,让农民有保障,市民得实惠。目前,“直供中心”的经营效益良好,各方村民都积极入股,作为一名村官我在后台积极支持和献力,这些都历史地为我的创业拉开了铺垫。

2012年5月20日,正值金银花盛开的季节,黄石市首届金银花节在阳新县白沙镇平原村隆重举行,此次活动吸引各地客商和观众2000余人,现场签约5000万元投资项目1个,并获阳新农行贷款授信1000万元。我村成为黄石地区第一个发展起来的金银花特色产业村,现有种植规模1380余亩,在省内首屈一指,仅此一项,每年便可给全村带来690多万元的收入,目前,该村金银花种植已辐射到全县12个乡镇37个村,种植面积已扩大到8000余亩,并全都实现了订单农业。目前,我村金银花基地已迅速发展到1380多亩,仅此一项,每年可给全村带来69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昔日的荒山坡成了今天致富的“香饽饽”。如今,我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将村里出产的茶油、金银花、绿壳鸡蛋、土猪肉等农副产品全部收购起来,统一用“平原村”注册商标包装起来销售,到目前“平原村”牌已有16个品种。

盘点去年收成,石支书说:“我们现有5000亩金银花种植基地、1500亩紫甘薯生产基地,有5万只绿壳蛋鸡分散到农户养殖,总销售收入达到1200多万元,产生的200多万元利润60%按社员占股分红,40%提留用于合作社扩大再生产。”农产品卖给合作社有赚头,年终入股社员还能分红,平原村农民年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1860元递增至去年的5416元。

2012年7月2号,我在中国农业银行阳新分行办理了支农小额贷款,往很有希望的平原村砸下重金,这一刻我相信敢投入了并真切的做到了我才配称为一名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村官。我品尝出了金银花的美味,对此我觉得不应该感到知足。平常推崇个人英雄主义的我,正寻找机会并创造条件以优秀大学生村官和当代热血青年的魄力真真切切的投入到回乡创业的行列中,为农村致富谋取更大的贡献。

第18篇:叶友国回乡创业

思变,闯天下;思源,报春晖

——记企业家叶友国回乡创业典型事迹

1972年出生于武穴市余川镇连花塘村的叶友国,现任深圳欧亚涂料厂经理,拥有香港欧亚涂料有限公司和惠州市欧亚涂料有限公司,麾下有60多名员工。从一个打工仔,到今天拥有三家公司,资产过亿元,不惑之年的他,在创业风雨历程中,一路挥洒青春的汗水与激情,自强不息,真实地演绎了一曲“心若在,梦就在”、不懈寻梦,追求实现人生理想与价值的动人乐章。

最初梦想,当个“小老板”就心满意足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莲花塘,塔尔寨山,武穴市东北部余川镇边缘这方名不见传的山水,以其灵秀滋润出了叶友国童年早慧的心。出生在家大口阔的普通农家,排行老四的叶友国,从贫困家庭的生活中,早早地体味到了生活的艰辛。从迈进校门的那一天起,他小小的心灵就怀揣着父母的期望,生出一个梦想,那就是要好好上学,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捧上一只“铁饭碗”, 光耀门楣。

可是,就在他一心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莲花塘小学进入双城中学,正欲展开梦想的羽翼时,家庭的贫困却不得不使他在念初三那年含泪离开了校园,那一年他十六岁。在惆怅、无奈与苦闷中,叶友国帮父母干了5年农活,磨砺了1800个日日夜夜。斗转星移中,他看到不少同乡、亲友外出打工,土坯房变成了小洋楼,心中十分羡慕。“天生我才必有用”,1993年春节刚过,怀

1

惴着一个新的梦想,一颗狂野年轻的心,这一次他决然离开故土,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同村里许多年轻人一道奔向了南方更广阔的天空,闯进了中国经济最活跃地带——沿海的广东深圳、东莞等地,开始了自已人生的寻梦之旅。

“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凭着在工厂期间所学的油漆技术,还有农村孩子一贯吃苦耐劳、踏实勤奋的品性,叶友国很快就从众多的“打工仔”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老板的青睐,不久就被提升为企业的行政主管。

其后,他又为多家企业老总相中,被高薪聘用。辗转漂泊的打工生活,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更开阔了他的视野,看着年轻同事有的辞去得来不易高薪水和待遇优豫的职位而回归故里办工厂,看着沿海一带很多和自已年纪相仿的人,拚命创实业的干劲,他在心里也萌生了一个新的梦想,想自已也能当一个“小老板”,作自已事业的主人。

心随梦动。为着这个愿望,在此后打工期间,他除了认真的搞好自已岗位工作外,还谦虚地向那些经营管理方面的行家学习管理经验,并留意市场行业动态,为自己办厂积累经验。结合自身的专长考虑,最终他心中认定了涂料这个富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他认为在内地不久的将来必定有着无限广阔的市场前景。

南下的第10年,叶友国在深圳创办了深圳市欧亚化工有限公司。当上了小老板后的叶友国,第一件事就是给父母添置衣物、盖小洋楼。刚开始,孝敬了父母后的他觉得很满足。但是,没过

2

多久,小富即安的思想就迅速被他那种敢为人先的劲头取代,他判断,随着房地产的升温,社会上涂料需求量将日益增大,市场前景特别看好,当“大老板”念头快速升温。

心随梦动,一切皆有可能

善于管理,精于业务,人气很旺的他很快就利用他技术优势和人脉优势打开了一个又一个市场,他的事业进入了一个快速扩张的阶段。

2003年,叶友国在深圳创办了深圳市欧亚化工有限公司,2005年,他在香港设立了欧亚涂料有限公司,2007年,他又在广东惠州成立广东惠州市欧亚涂料有限公司。一连串的跳跃发展,让他的事业如日中天,迈向辉煌。

人生之梦,造福乡里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叶友国在外靠拼搏当上企业总裁,成功后的他,饮水思源,积极回报社会,肩起应尽社会责任。2012年捐资10万维修当年自己的母校莲花塘小学,承担双城中学的校舍维修费用,还为当地幼儿园添置设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成功人士。

今年春节期间,余川镇领导得知叶友国回乡走亲访友,对他致富不忘乡里的善举大加赞赏,同时也向他畅谈了余川发展规划。如火如荼的“三万活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良好的创业环境、热情和蔼的领导,使叶友国十分感动。他还了解到,为解决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武穴市委、市政府及时开展了以“培

3

养一批创业能人、树立一批创业典型、推出一批创业项目、建立一批创业基地、出台一系列扶助政策”和“送岗位、送培训、送信息、送信心”为主要内容的“返乡农民工创业行动”,构建起返乡农民工创业组织网络、信息网络和人才培养网络。出台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开通创业“绿色通道”,工商、税务、卫生、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均设立了服务返乡农民工创业服务办公室,为农民工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决定先期投入3000万回乡办厂。

余川镇是武穴市的一个偏远乡镇,老百姓仅靠种地很难维持生活,绝大部分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会选择出外打工,留下老人照顾年幼的儿童,因此,平时在村子里很难看到青壮年,村里的小孩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拥有着艰难的童年记忆的叶友国回乡创业的第一件事,就是招收村里的青壮年剩余劳动力,实现村民的就近就业,这样,村民既能兼顾家庭,又能挣钱补贴家用,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实现了近百名农民工本地就业,减少留守老人、儿童数量。

目前,叶友国投资5000万元在余川成立了欧亚新型涂料有限公司,50亩的厂区内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紧建设之中。该项目建成后,公司将主要生产手机、电脑涂料等系列产品,可转移农村劳动力达百余人,带领附近村民脱贫致富。

他是一个农民的孩子,奉献精神,开拓精神,早就深深根植于他的心中;他艰苦创业,带动了一方群众的致富奔小康,成为

4

人见人夸的能人;他富不忘本,慷慨为村中公共事业捐款;他是一个平凡的人,是一个靠劳动致富的千千万万个农民的杰出代表。他说:现在的梦想就是愿作一名创业的“领头雁”,为身边有志创业青年当活的教材,作好的示范,因为有所作为才是自己的不懈追求;造福一方,是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

执笔:卢斯健

二○一三年八月八日 5

第19篇:回乡农民工创业优惠政策宣传材料

商南县卫生系统回乡农民工创业优惠政策宣传

商南县卫生局结合卫生系统实际,对回乡农工创业实施如下优惠政策:

1、参加合作医疗的返乡农民工在县内住院治疗者享受县内参合农民同等待遇;在县外住院治疗的,持住院报销资料(由医院提供:诊断证明、住院发票、费用清单、病历复印件、处方)、合疗本(卡)、户口本(身份证)、参加合作医疗交款票据到户口所在地卫生院比例报销手续。属于住院分娩者还需应提供准生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免费住院分娩卡到县妇幼保健院办理报销手续。

2、回乡农民工与常住居民享受同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外出务工人员错过公共卫生服务时间的,在各镇卫生院开设返乡农民工服务门诊,为其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建立电子档案,对预防接种漏种的返乡农民工子女进行免费查漏补种,对妇女儿童进行免费系统管理、孕产妇实施免费住院分娩、育龄妇女免费补服叶酸,对所有外出务工的回乡农民免费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水平。

3、对回乡农民工创业从事餐饮业、住宿业等行业,需要办理卫生许可证者,县卫生局给予减免50%费用。

4、结合回乡农民工个人特长,力所能及的在资金物资上给予支持,在信息技术上给予援助。

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六日

第20篇:回乡创业女能手事迹材料

小琴在计划生养上是榜样,在回乡创业上也是典型。太湖县弥陀镇安乐村现年60多岁的老党员、老妇女干部祝金霞总是这样称赞本村河口组女青年农民刘小琴。现年31岁的刘小琴出生在弥陀镇的周家岭。那里地处崇山峻岭,土地贫瘠。初中毕业后,刘小琴想,有个初中文化,出往闯几年,学点技术,回来办个私人企业,应当成功。办事干脆爽利的刘小琴就这样离别故乡,外出浙江台州打工,专门从事密封垫圈产品生产。在台州打工期间,刘小琴与同一车间的本镇安乐村有志青年余向群相爱,并结为伉俪。2004年9月生下一个孩子后,刘小琴夫妇就共同约定:为了创业,我们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少生优生,就只生一个孩子。在浙江台州的十几年中,刘小琴夫妇凭着自己的聪明才干、坚强意志,积累了资金、把握了技术。2011年10月刘小琴夫妇,响应镇党委政府回乡创业的号召,决然回到故乡,就在居住地投资200多万元新建厂房、购置机械办起了太湖县群发橡胶制品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密封圈半成品组装销售。往年,实现产值1600多万元,五十多个型号的密封垫圈产品主要销往湖北、河南、江西和本省阜阳、潜山等地,供不应求,真正闯出了一条小产品、大市场的致富之路。建在家门口的太湖县群发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极大地方便了当地村民的就近就业。目前,在公司终年务工的农民工达20多人,她们大多是本村留守妇女,月均收进2000元左右。 我们这些农民工,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在家门口这个公司做事,除每个月能挣钱外,还都能早出晚回。既能照料老人,又能照顾到孩子上学。农忙时还可以不误庄稼,这比出远门打工优越很多。 太湖县群发橡胶制品有限公司的质检员朱凤娥乐和和地对笔者说。

《大学生回乡创业先进事迹.doc》
大学生回乡创业先进事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