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应急预案

2021-01-25 来源:应急预案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水污染应急预案

天宁区疾控中心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第一部分 总则

一、目的

为了有效地预防、及时控制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江苏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常州市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疫区处理规范 (试行)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江苏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常州市行政区域内饮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三、工作原则

健全机制,分级负责,互相协作,科学管理、依法监督。

第二部分 组织机构

一、组织机构

总 指 挥:中心主任 副总指挥:主管副主任

下设应急办,成立现场事故调查组、事故救治组、现场检测组

二、组织分工与职责 (一)组成: (1)应急办

(2)事故调查组: 组长:食品与环境卫生科科长

成员:食品与环境卫生科全体成员

中心根据需要派出传染病控制科有关人员 (3)事故救治指导组成员: 中心根据需要派出相应人员。 (4)事故现场检测组成员: 组长:理化、微生物检验科科长

成员:理化检验科、微生物检验科成员;县(市)疾控中心检测科成员

(二)职责

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按照职责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求,依据卫生标准,开展饮用水、自备水源和新启用的地下水井水质监测工作,及时通报信息,建议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控制水质污染。

1、事故现场调查组

①接到上级命令,应立即在最短的时间内携带采水样器材、容器(无菌瓶、塑料桶)、余氯比色计、快速检测箱、微生物检测采样设施等到达事故现场,进行现场调查。

②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对现场的一般情况、给排水设施及生产用水情况、群众用水反映进行调查。

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④调查结果汇总材料报指挥部。

2、事故救治指导组: ①及时迅速采取对症处置,对病情较重的病人转入医院救治并指导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②详细准确记录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情况及治疗的全过程。 ③以书面材料向指挥部汇报。

3、事故现场检测组

①依据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现场取样测定。 ②出具事故现场检测报告。 ③以书面材料向指挥部汇报。

第三部分 监测与预警

一、预防预警信息

收集整理常州市近几年来水污染事故的有关资料并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收集整理佳木斯市近几年各类水源水质监测数据资料,并进行分析。

根据《常州市肠道传染暴发疫情疫区处理工作规范(试行)》将饮水污染事故划分为三级暴发疫情(详见工作规范),当发生疫情时,实施相应等级的预警。

二、分级管理

饮水污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和化学污染事故的疫区处理原则实行属地管理,由区、县(市)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负责本辖区暴发疫情的疫区处理,区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适时参加或负责处理,并对区、县(市)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的疫区处理工作予以技术指导和质量抽查。 (一)三级暴发疫情和化学污染以所在各区、县(市)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为主体负责全面调查处理,并及时将暴发疫情处理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总结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

(二)二级暴发疫情以所在各区、县(市)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为主体负责全面调查处理,区疾控中心参加调查处理,主要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抽查。两级疾控中心要及时将暴发疫情处理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总结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

(三)一级暴发疫情发生在县(市)的,同二级暴发疫情的分工;一级暴发疫情发生在市区的,以市疾控中心为主体负责全面调查处理,疫情所在地市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负责实施具体工作。市疾控中心要及时将暴发疫情处理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总结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四部分 应急处置

一、报告与反馈

(一)疫情报告

1.常州市疾控中心要建立健全饮水污染事故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报告登记制度,保证疫情电话畅通,《暴发疫情登记薄》填写完整,接报疫情处理及时。接报化学污染事故时,要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接报程序执行。

2.常州市疾控中心接到暴发疫情和化学污染报告后,要立即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所报告,并视疫情的分级、发展变化和调查处理的不同阶段随时报告疫情。同时要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夜间或节假日扣除路程所需时间,不超过2小时到达暴发疫情和化学污染现场。

二、信息反馈

要及时将有关暴发疫情和化学污染事件的有关信息及时汇总并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暴发疫情和化学污染事件的发布要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任何单位、部门及个人未经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向社会公布。涉及暴发疫情的有关文字资料要按“机密”密级管理。特别重大疫情可根据政府要求提高密级,书面报告要标明密级;在处理暴发疫情时,不得通过模拟信号的对讲机、无绳电话、移动电话或公众场合使用数字移动电话或有线电话叙述暴发疫情的内容。

三、应急措施

对重大饮水污染突发事件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停止供水。对集中式供水单位需报同级政府核准后,停止供水;对二次供水单位责令其立即停止供水,停止供水期间,应解决好居民临时供水问题,并保证饮水卫生安全。

(二)清除污染源。根据不同污染源,采取不同的相应措施。

(三)对供水设施(如水箱、管道等)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对供水企业人员进行培训指导。

(四)要加强对水质监测检验频次,密切注视水质变化情况。

(五)对患者应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六)做好居民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居民不喝生水,增强居民自我保护意识。

第五部分 事件的解除

一、饮水污染的原因己查清。水质经检验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无新发病例出现。具体参照《常州市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疫区处理工作规范(试行)》。

常州市天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年 月 日

推荐第2篇:水污染应急预案

水污染应急预案

为避免和防控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对学校食品安全和师生人身安全产生影响,确保我校师生的饮用水安全可靠,维护正常校园生活和工作秩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应急组织机构

为保证本校饮用水安全,将水污染对食品安全和师生的生活影响降到最低点,特成立万峰湖中学水污染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学校水污染应急处置工作。

组 长:邓 东

副组长:邓 徽

成 员:罗 瑜 杨 林 吴仕平罗仕坤 黄 剑 贺兴龙

二、工作职责及应对措施

1.负责对水质实施预警监测,确保水质安全合格达标。 2.严密监控水质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水质污染,按下列程序操作:

A.立即采取停水措施,同时通知校长办、后勤处主管领导共同研究应急方案,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我校师生的饮用水安全;

B.将污染情况及时向学校主管领导汇报,同时向当地卫生、供水部门报告;

C.继续监测水污染现状,并及时将监测信息汇总,向水污染领导小组领导及当地卫生、供水部门报告,为他们制定水安全防控措施提供可靠信息保证;

3.对水污染产生的食品安全重大隐患和危害进行调查和先期处理;

4.搞好文字材料的综合。及时做好应急工作文字材料汇总和上报工作,上报材料要数据准确、事实确凿,严禁虚报、瞒报。重要的汇报和总结材料要经领导小组审阅后方可上报。

推荐第3篇:水污染应急预案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有效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提高应急反应和救援水平,将污染突发事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科学施救

保障公共安全尤其是把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是制定本预案的主要目标。既要依靠科学,最大限度的减少突发水污染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又要加强保障措施,提高应急处置人员的安全防护水平。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处理,实行由公司水污染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调度,各相关部门配合的管理机制。根据污染事件类别、事态发展情况实行,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告、控制实施依法管理和处置。 3.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加强水资源监测和保护,以预防为主,杜绝人为诱发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实行事前预防与事后应急处理有机结合,按照战时的要求,把应急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提高危机防范水平。 4.系统联动,应急迅速

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实行统一指挥和调度,确保预警、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及时应对。预案中涉及的各职能部门应步调一致、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突发事件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应急处置工作快速有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青岛宏祥盛物业青岛疾控中心项目部内发生的各类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

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应急组织机构 1.领导机构

成立青岛宏祥盛物业青岛疾控中心项目部水污染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对事故的全过程负总责。 2.工作机构

发生重大、特大水污染事件,根据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需要,按成员单位职责,组建4个工作组。即事故协调组、调查抢险组、警戒保卫组、善后处理组、

二、组织机构职责

在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具体安排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的组织和实施;相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迅速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危机的变化,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补充和完善。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安抚工作。适时发布公告,将危机的原因、责任及处理决定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监督。 1.应急领导小组

(1)针对水污染事件的危害程度,发布预警。 (2)制订水污染事件的应急方案。

(3)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动用应急队伍,做好事故处置、控制和善后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机关报告。 2.指领导小组

(1)拟订和组织实施应急方案。

(2)收集、掌握、上报水资源污染信息,对重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检查。 (3)协调、指导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3.应急工作组

事故协调组:由项目经理付责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应急方案,做好后勤保障及善后处理工作,消除污染影响。

调查抢险组:由项目经理,负责水污染事件现场调查,实施现场监测,为应急事件的全过程处置提供主要污染物的定性、定量报告及相应扩散模式,分析认定事故性质和危害程度,提出建议,并及时上报污染事故;组织、协调有关人员对污染区域进行监测、化验、消毒等,最大限度地消除危害;第一时间控制污染现场,实施临时处置措施。

警戒保卫组:由安保部,负责污染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工作。

善后处理组:由项目经理牵头,整合安保、保洁、工程等负责污染事故发生后的有关善后工作。

应急响应及处置

一、响应程序

1.一般、较大水污染事件响应程序

第一步,当接到水污染事件报警后,立即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汇报,由事发地启动内部应急预案。必要时,成立现场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负责指挥调度,下达命令。

第二步,接到指令后,事故调查组、调查抢险组部门迅速到达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取证,保护现场,查找污染源,并对事故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影响的范围和程度等基本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分析,做好样品检测工作,按照检测结果提供水污染事件中主要污染物的毒性及处理方法以及污染事故定性意见,及时报告指挥中心

第三步,指挥中心收到信息反馈后,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并召开情况通报会,提出处置措施。

2.重大、特大水污染事件响应程序 第一步,在接到报警信息后,立即报告领导小组。启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成立现场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迅速调集应急求援力量、应急监测力量集结出警。同时调动各应急相关部门及后援力量做好响应准备。

第二步,接到指令后,事故调查组、调查抢险组迅速到达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取证,保护现场,查找污染源,并对事故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影响的范围和程度等基本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分析,做好样品快速检测工作,按照检测结果提供水污染事件中主要污染物的毒性及处理方法以及污染事故定性意见,及时报告指挥中心。

第三步,指挥中心收到信息后,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并召开情况通报会,提出处置措施。查找原因,研究对策,在有技术保证前提下对污染源进行紧急处置,防止污染进一步加剧。各相关部门按预案要求迅速到位履行职责。

第四步,在污染事件基本控制稳定后,现场指挥机构根据专业技术人员意见,迅速调集后援力量展开事故处置工作。 现场应急工作结束。

以上各步程序按照现场实际情况可交叉进行或同时进行。

二、应急结束

经现场监测人员连续跟踪检测,水污染事件已消除或污染源已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质指标已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下,现场指挥机构根据专业人员意见,经请示应急领导小组签字同意,发布应急工作结束公告。

推荐第4篇: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宗汉街道曙光实验小学

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学校饮用水污染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学校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突发学校饮用水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发生在学校饮用水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具体措施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饮用水,做好每年两次水处理设备的检测和检修,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成立学校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饮用水污染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 胡晖负责应急处理的指挥协调工作。 副组长:周军飞负责污染情况的报告工作。

组员: 邹艳负责污染情况的报告和饮用水的切换工作。

1、报告制度

校区水源一旦受到污染,由胡晖及时向领导小组负责人汇报。同时负责向教育局体卫科和卫生防疫监督所报告。

2、现场保护和水源处理

保护好水源现场,请卫生监督部门及时提取水样。将污染水源彻底放尽,停止饮用。

3、指挥协调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成员要各施其职,各负其责,指挥校区师生员工协调作好校区水源污染的应急处理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学校应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饮用水卫生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3、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4、加强饮用水卫生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饮用水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饮用水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保障

学校成立突发饮用水污染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学校卫生室,具体负责突发饮用水污染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

2、人力资源保障

学校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配齐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应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定期接受卫生部门组织的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熟悉突发饮用水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3、财力和物资保障

学校安排必要的经费预算,为突发饮用水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障和物资储备。

推荐第5篇:水污染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工程有限公司

水 源 重 大 污 染 事 故 应 急 预 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编制单位:

1

为保障公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饮用水源突发事件的危害,根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以人为本,饮用水源安全与保护优先”的指导思想,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在属地管理为主、各级政府对管辖范围内的饮用水源污染事故负总责的前提下,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加强合作的原则,规范和强化本单位相关部门应对水源污染事故应急处臵工作,形成和完善本单位防范有力、指挥有序、快速高效和协调一致的水源污染事故应急处臵体系。

二、适用范围

凡属临近海洋、河流、地下水、池塘范围内一切集中式供水水源地发生的污染事故的控制和处臵行为,除放射性事故外,均适用本预案的规定,具体包括:

1、生物性污染。一切以水源为传播途径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等污染饮用水源事件,由此可能导致腹泻病、伤寒、霍乱、甲型肝炎等(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2、化学性污染。一切剧毒、有毒、有害化学物品(如氰化物、砷、汞、Cr6+、亚硝酸盐、农药、氨氮、石油类、磷等)污染饮用水源事件,可能损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3、其他突发事故。如海湾地区船舶漏油,污水管道爆破污染附近水源等。

三、组织领导机构及职责

1、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其职责 (1)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公司主管生产副总经理

2 副组长:安全质量监察部部长,工程管理部部长

事发地的经理

成 员:劳动人事部、公司医院、公司防疫站、公安分处、公司办公室负责人

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现场指挥组。 (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提供和解决处臵应急事故所需的人员、设备、车辆、物资等;统一协调,做好污染事故应急处臵的组织和技术准备;建立污染事故应急处臵专家组,提供科学决策意见;减少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危害,保护饮用水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建立健全我单位污染事故应急处臵技术档案,组织监察和监测人员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负责与上下级和其它相关部门的报告、指示和协调工作;统一对外发布环境污染事故所造成环境污染的信息。

2、各经理部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其职责 (1)各经理部应急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事发地的经理 副组长:事发地的副经理

成 员:事发地的安质部部长、工程部部长、卫生所、公安分处及各科室负责人

(2)各经理部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发生化学品水源污染事故及突发性事故后,立即通知当地环境监测部门启动“应急监测预案”,组建应急监测小组;同时通知上级主管部门。

发生生物病原菌污染水源事故后,通知当地的卫生监测部门启动“应急监测预案”。同时通知上级主管部门。

发生海湾地区船舶漏油、污水管道爆破、油品泄漏等污染附近水源事故后,及时通知当地的海事局、环保局、海上救卫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同

3 时通知上级主管部门。

在组长带领下,展开现场监察、处臵工作。组长负责现场协调沟通工作,提出事故处臵建议措施;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现场情况。小组成员进行现场调查、事故处臵、调查取证、事故分析、形成报告等工作。

应急监测小组:制定现场监测方案,负责现场监测布点、采样及分析化验工作;监测数据及时报告应急现场指挥组。

四、相关部门职责

1、安质部:负责将特大事故在特定的时间内上报公司及当地主管部门;组织、参与事故的现场处臵和调查处理工作。

2、工程部:协助安质部上报、调查、处理工作。

3、公安部门:负责维护事故现场治安秩序,参与事故现场处臵和调查处理。

4、卫生(疾控)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危重病人的救治,保证救治药品和救护器材的供应,组织对可能造成传播的疾病病人进行隔离,流行病学调查,相关的病原体的检测、检查。

5、办公室:负责各种接待和安排交通车辆。

6、有关职能部门:具体由领导小组(指挥部)根据事故现场救援需要确定。其职责:参与特大事故现场处臵和各项救援工作。

五、突发水源污染事件的监测预警

各经理部加强对水源保护区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卫生部门要加强督察;可能情况下会同当地市政市容部门及相关部门一起在水源保护区及取水口适当位臵,逐步建立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对水源污染事件进行预警。

六、处臵突发水源污染事故程序

1、迅速报告

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值班人员必须详细做好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人

4 物、事件及其状况,同时予以核实。在2小时内向当地环保局或当地卫生局(疾控中心)领导和报告。

2、快速出击

接到报告后,应急领导小组带领小组成员,在最短时间内(最长不得超过1小时)赶赴现场。同时通知当地环境或卫生监测部门,组织应急监测小组赶赴现场,启动应急监测预案。

3、现场控制

如果应急小组到达现场前,公安、消防部门尚未对现场进行处臵,应急小组应参与现场控制和处理,尽可能减少污染物产生,防止污染物扩散;根据现场勘验情况,配合划定警戒线范围,禁止无关人员靠近。

4、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处理工作比较复杂,需根据事件的类别、性质作具体处理。总体步骤如下:

(1)到达现场后首先组织人员救治病人。

(2)进一步了解事件的情况,包括污染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和可能原因、污染来源及可能污染物、污染途径及波及范围、污染暴露人群数量及分布、当地饮用水源类型及人口分布、疾病的分布以及发生后当地处理情况

(3)形成初步印象,确定污染种类。 (4)开展现场调查工作

个案调查。全面掌握健康危害特点及有关因素,如有病例,尤其要对首发病例进行详细调查。

污染源调查。根据源水水系寻找、排查污染源,根据原料、生产工艺和排污成份寻找可疑污染物,并估算排污量。

环境监察。现场监察人员要测量水流速度,估算污染物转移、扩散速率。联合当地环境监察人员对事故发生地周围环境(居民住宅区、农田保护区、

5 水流域、地形)做初步调查。

环境监测。采集水(包括污染水体和出厂水、末梢水和有关的分散式供水)、底质、土,必要时采集蔬菜样品等进行可疑污染物成份的检测,并根据毒物量、水流速度、江河湖库段面、水深(截面积)计算可能污染的范围,在污染源下游和饮用水水源水附近设点,同时在上游设对照点进行监测;生物材料监测,对病人和正常人的血、尿、发等进行有关可疑污染物监测;有关微生物和可疑致病菌的检测;必要的急性毒性试验。同时调查饮水、饮食情况,采集直接饮用的缸水、开水、食物等相关样品进行检测。

照相、摄像、录音,做好监督文书有关记录。 (5)提出调查分析结论和处臵方案

应急小组根据现场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并参考专家意见,提出调查分析结论,调查分析结论应包括:该事故的污染源、污染物、污染途径、波及范围、污染暴露人群、健康危害特点、发病人数、该事故的原因、经过、性质及教训等。向现场事故处理领导小组提出科学的污染处臵方案,对事故影响范围内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处臵,以减少污染。

5、情况上报

经理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将现场调查情况及拟采取措施报告公司应急领导小组,6小时速报,24小时确报。并派员协同环保部门参加现场事故处理。根据事故影响范围大小,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决定是否增调有关专家、人员、设备、物资前往现场增援。

6、污染处臵

1)及时救治病人,如有必要进行隔离;

2)采取控制措施。当地市政市容部门按照其预先制定的应急预案, 采取停水、减压供水、改路供水,通知沿途居民停止取水、用水,启用备用水源,交通管制、疏散人群、保护高危人群等措施,保护公众生命安全与身体

6 健康;环保部门按照其预先制定的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污染源,如污染企业停产、减产、限产,停止污染物排放,打捞、吸附污染物等;林水及供水部门按照其预先制定的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污染物浓度和影响程度,开关相关的闸口,将受污染水体疏导排放至安全区域,从上游紧急调用水源,稀释污染,必要时通知下游水厂停水或采取保护措施,如加入药水中和、净化污染,加大处理工艺处理污染的能力如水厂加大投氯量和净水剂用量,用活性炭处理过高的有机污染物等;

3)加强监测。包括增加指标和频次,降低仪器检出限,提高精度,掌握污染动态;

4)加强水源保护;

5)观察水生动植物和农作物死亡情况。

7、污染警戒区域划定和消息发布

根据污染监测数据和现场调查,经理部应急小组向当地主管部门建议建立污染警戒区域(划定禁止取水区域或居住区域)。

公司应急领导组要组织各人员召开事故处理分析会,确定对外宣传统一口径,指派专人对新闻媒体发布污染事故消息。

8、污染跟踪

经理部应急小组会同当地主管部门要对污染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监测数据和其他有关数据编制分析图表,预测污染迁移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及时调整对策。 每24小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一次污染事故处理动态和下一步对策(续报),直至事故污染消失警报解除。

9、调查取证

协同相关部门,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实地取证,确定事故责任人。对涉案人员做调查询问笔录,立案查处。

10、法律法规

7 环保、卫生等行政法规有:水污染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刑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

11、事件处理总结报告

包括以下内容:标题、文号、主送抄送单位、事件概况、事件经过、现场调查检测和结果、事件原因分析、事件性质与结论、事件处理经过和效果、问题和建议、落款、单位、时间、附件。

12、上报与反馈

调查报告上报上级卫生行政和防疫部门、肇事单位的行政主管部门。

13、结案归档对整个事件有关的资料,包括电话记录、现场调查、监测记录、执法文书、采送样单、检验原始记录、检验报告、调查处理总结报告等进行整理、补漏、分类、归档。

推荐第6篇:学校水污染应急预案

学 校 水 污 染 应 急 预 案

贝尔路小学 二〇一五年三月修订

学校水污染应急预案

根据上级相关部门对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特制定我校饮水污染应急预案。

一、应急领导小组及人员分工 组 长:王晓红 副组长:王云龙

成 员:张林科、包树胜及29位班主任老师。

二、饮水日常管理

1.学校生活用水由自来水统一送进学校加压泵房后再送到教学楼五楼的的水箱后,再由五楼水箱送到各楼层的净水机系统,此水源经当地疾控中心水源监测合格后,方可让师生饮用。

2.各楼层的净水系统由专人上锁管理,定期进行保养更换滤芯,对五楼的储水池定期进行消毒和清理,每年利用暑假对其进行清理,每年对水质进行一次监测。

3.因学校的净水系统经检测合格后可以直接饮用,所以,学生自带饮水杯,自行到各楼层净水机处打水饮用。

4.因学校净水系统有自动报警装置,如果滤芯已达到饱和状态,即报警。另外各成员每天在打水时通过目测,鼻嗅的简单手段,也可监测水质的变化。

三、事故报告

1.学校疑似水污染事故突发后,饮用水源的管理成员立即关闭饮水阀门,停止饮水的使用,立即报告校长并保留水样。

2.校长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通知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到现场进行初步确认。

3.事故确认后,校长在第一时间向区教育局、区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四、应急处理

1.在校长向相关部门报告的同时,领导小组副组长立即组织其他成员对校内已经饮用过污染水的师生进行清理,并对水源的储水池、净水系统现场进行保护,封锁现场,维持秩序。

2.各班主任组织饮用过污染水的学生到指定地点休息、观察等候医护人员紧急救护,如有师生出现异常情况,紧急拨打120进行救护。

3.各班的其他教师忙联系家长,第一时间通知到疑似饮用了污染水的家长们。

推荐第7篇:学校水污染应急预案

学校水污染应急预案

根据上级相关部门对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特制定我校饮水污染应急预案。

一、应急领导小组及人员分工 组 长:赵 卫 副组长:王才波

成 员:各班主任老师。

二、饮水日常管理

1.对学校井盖进行水泥封存保护。2.学校监控要对水井进行监控。

三、事故报告

1.学校疑似水污染事故突发后,饮用水源的管理成员立即关闭饮水阀门,停止饮水的使用,立即报告校长并保留水样。

2.校长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通知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到现场进行初步确认。

3.事故确认后,校长在第一时间向市教育局、市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四、应急处理

1.在校长向相关部门报告的同时,领导小组副组长立即组织其他成员对校内已经饮用过污染水的师生进行清理,并对水源的储水池、净水系统现场进行保护,封锁现场,维持秩序。

2.各班主任组织饮用过污染水的学生到指定地点休息、观察等候医护人员紧急救护,如有师生出现异常情况,紧急拨打120进行救护。

3.各班的其他教师忙联系家长,第一时间通知到疑似饮用了污染水的家长们。

推荐第8篇: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

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

为加强我校饮水的卫生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我校公共卫生的工作水平,进一步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学校应对饮水突发污染事故和水源性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特制定本预案。

学校一旦发生疑似饮用水突发污染事故和水源性传染病等事件,应当遵循以下程序应对处理。

1、停止供水。

2、及时报告。

(1)条件:有5人(含5人)以上疑似饮用水突发污染事故和水源性传染病疾患症状。 (2)程序:

a.发现疑似饮用水突发污染事故和水性传染病疾患,应在事件发生5分钟内报校长室、卫生室、总务处。 联系电话: 校长室:88209717

卫生室:88205859

总务处:88207708 b.学校在30分钟内上报区教育局。

c.学校在90分钟内向区教育局呈报书面报告。 (3)内容: a.疑似饮水突发污染事故和水源性传染病疾患的人数、症状及第一例发生时间。

b.中毒或水源性传染病疾患的学生所在班级、学生住址、家庭联系电话,事件的直接责任人。

c.目前状况、事件的经过和紧急处理措施。 d.报告时间和报告人。(发现事件人)

3、学校应急处理。(1) 学校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成:

组长: 冯世宇

副组长: 张文贞

云中堂

陈士禄 组员:梁瑞新

任建华

吴佳新 李志敏 安伟

王新生 事件发生后由学校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挥应急处理。 (2) 在第一时间将患病学生送到区中心医院救治,并及时通知家长。 (3) 安排好班主任及教师做好排摸工作,做到不遗漏一个疾患学生。 (4) 加强家校联系,征求家长对治疗的意见。

(5) 相关领导、教师在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做好随访工作,继续排摸调查,安排专人做好家长解释工作。

(6) 学校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区教育局,直到所有患病学生全部康复到校上课。

4、保护现场:保留造成或导致疑似饮用水突发污染事故和水源性传染病疾患的水源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5、配合调查:学校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材料和样品。

6、控制事态:学校马上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积极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7、保险介入:同时通知保险机构介入。

正定县第四中学

推荐第9篇: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学校水污染突发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生活秩序,制定本预案。

预案本着预防为本,及时控制。坚持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立足于防范,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

加强保障,重在建设。从法规上、制度上、组织上、物质上全面加强保障措施。在经费保障、力量部署等方面加强硬件与软件建设,增强工作实力,提高工作效率。

一、

1、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向征

副组长:谭元培 冉振清 组 员:蒲昌芹 成良超 杜余超 何宏伟 周静 蒲峰 陈献春 骆静以及各班班主

2、主要职责:建立校长负总责与分管校长具体抓的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明确信息报告人;具体实施对水污染事件的紧急应对与处置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对事件的原因进行调查;及时向上级报告事件的进展与处置情况。 1) 综合协调组;由组长程希印负责全面工作,由刘玉明组织,监督管理协调部门之间的工作,安排检查现场、调查事件起因,负责安排善后工作。 2) 应急处理组:由副组长林洪信负责,由罗福军、冯守成组织,应指挥调集有关人员立即到达规定岗位,调集储备物资、交通工具等相关设施、设备。以及维护治安,保证正常秩序。 3) 后勤保障组:由副组长鲍国庆负责,由王晓东、冯世强、王化均组织,解决善后问题,保证资金和物品及食品供应, 4) 疫情监测报告组:由副组长鲍国庆、林洪信负责,由罗福军、雷凤刚 刘京军组织,牛国玲负责报告,班主任认真做好晨检日汇报。 5) 健康教育组:由副组长鲍国庆负责,由罗福军、雷凤刚组织,迅速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防护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二、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及报告原则和内容

1、责任报告单位:朝阳市财经学校

2、报 告 人:牛国玲

3、信息报送原则

1)迅速:应在第一时间内向学校和教育局、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不得延报。 2)准确:信息内容要客观翔实,不得主观臆断,不得漏报、瞒报、谎报。 3)在事件情况发生变化后,原报告单位应及时续报事件有关变化的情况。

4、应急信息的主要内容

1)事件发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规模、涉及人员、破坏程度以及人员伤亡情况;

2)事件发生起因分析、性质判断和影响程度评估; 3)事发时已采取的措施;

4)事态发展状态、处置过程和结果; 5)需要报送的其它事项。

三、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程序

1,明确责任疫情报告人。

2,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应当及时向学校、教育局和卫生行政机构报告。 3,在生产和供水过程中发生水污染事故时, 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卫生行政机构,同时采取措施控制污染。污染严重水质无法改善时应停止供水。

4, 水污染事故发生后,卫生监督人员应迅速到达出事现场,并作为水污染事故现场的组织者和指挥者立即组织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抢救和治疗。同时组织有关人员对污染源、污染环节和供水范围内的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推荐第10篇: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学校水污染突发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生活秩序,制定本预案。

预案本着预防为本,及时控制。坚持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立足于防范,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

加强保障,重在建设。从法规上、制度上、组织上、物质上全面加强保障措施。在经费保障、力量部署等方面加强硬件与软件建设,增强工作实力,提高工作效率。

一、

1、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王玲荣 副组长: 张秀芳 王焕君

组 员: 齐力群 郭大若 李宏瑞 徐立新 王颖 靳彩霞 宋春红

郝勇以及各班班主任

2、主要职责:建立校长负总责与分管校长具体抓的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明确信息报告人;具体实施对水污染事件的紧急应对与处置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对事件的原因进行调查;及时向上级报告事件的进展与处置情况。

1) 综合协调组;由组长负责全面工作,监督管理协调部门之间的工作,安排检查现场、调查事件起因,负责安排善后工作。

2) 应急处理组:由副组长负责,指挥调集有关人员立即到达规定岗位,调集储备物资、交通工具等相关设施、设备。以及维护治安,保证正常秩序。

3) 后勤保障组:解决善后问题,保证资金和物品及食品供应, 4) 疫情监测报告组:班主任认真做好晨检日汇报。

5) 健康教育组: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防护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二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及报告原则和内容

1、责任报告单位:

2、报 告 人:

3、信息报送原则

1)迅速:应在第一时间内向学校和教育局、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不得延报。 2)准确:信息内容要客观翔实,不得主观臆断,不得漏报、瞒报、谎报。 3)在事件情况发生变化后,原报告单位应及时续报事件有关变化的情况。

4、应急信息的主要内容

1)事件发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规模、涉及人员、破坏程度以及人员伤亡情况;

2)事件发生起因分析、性质判断和影响程度评估; 3)事发时已采取的措施;

4)事态发展状态、处置过程和结果; 5)需要报送的其它事项。

三、

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程序

1,明确责任疫情报告人。

2,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应当及时向学校、教育局和卫生行政机构报告。

3,在生产和供水过程中发生水污染事故时, 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卫生行政机构,同时采取措施控制污染。污染严重水质无法改善时应停止供水。 4, 水污染事故发生后,卫生监督人员应迅速到达出事现场,并作为水污染事故现场的组织者和指挥者立即组织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抢救和治疗。同时组织有关人员对污染源、污染环节和供水范围内的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第11篇:饮用水源水污染应急预案

连水[2009]88号

连云港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 饮用水源水污染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城市供水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身体健康,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加强和规范供水水源突发污染水处理应急工作,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供水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利益,保持社会稳定,确保连云港城区供水安全,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等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本公司实际,制定本预案。

三、应急组织机构

1、应急指挥小组 组 长:自来水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公司安全生产分管副总经理 成 员:运行管理部部长、技术部部长、水质检测中心主任、第三水厂厂长、海州水厂厂长、材料供应站站长、机电维修中心主任、办公室主任。 应急指挥小组下设办公室,运行管理部部长任办公室主任。

2、各部门职责: 运行管理部:综合指挥、协调应急处理工作,统一对外信息,定期组织修订应急预案; 技术部:主持制定应急处理技术方案,定期对技术方案进行修订; 水质检测中心:负责水质全面检测工作,及时发现水质污染,及 1 时上报污染情况,进行工艺试验,指导生产; 第三水厂、海州水厂:负责感官性状指标的日常检测,及时发现水源污染,及时上报污染情况,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材料供应站:保障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 机电维修中心:保证应急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办公室:负责对外相关媒体的沟通和对外信息发布以及后勤保障工作。

四、预警分级

根据水源水质污染的严重程度,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以及江苏省建设厅【2009】13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供水水质检测确保城市安全供水的通知》精神,将水源水质污染事件分为四级:Ⅰ级水质污染(红),Ⅱ级水质污染(橙),Ⅲ级水质污染(黄),Ⅳ级水质污染(蓝)。污染事件级别的划分参照如下标准:

1、Ⅰ级水源污染(红色)

经确认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时,为Ⅰ级水质污染。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3中项目超出标准限值;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对应《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毒理性指标超出Ⅴ类水时。

2、Ⅱ级水源污染(橙色)

经确认原水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时,为Ⅱ级水质污染。 1)有强烈的恶臭或异味; 2)色度≥50度; 3)高锰酸盐指数≥15.0mg/L;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对应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毒理性指标超出Ⅳ类水时。

3、Ⅲ级水源污染(黄色)

经确认原水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时,为Ⅲ级水质污染。 2 1)氨氮:1.5 -2.0mg/L; 2)高锰酸盐指数:10.0-15.0mg/L; 3)色度40-50度; 4)有明显的臭味;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6)表1中对应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的毒理性指标超出Ⅲ类水时。

4、Ⅳ级水源污染(蓝色)

经确认原水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时,为Ⅳ级水质污染。 1)氨氮:1.0 -1.5mg/L; 2)高锰酸盐指数:6.0-10.0mg/L; 3)色度:30-40度; 4)能察觉到有臭味。

五、预警与发布

水质检测中心已与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建立了水源水质、水情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蔷薇河上游水质及水情数据的共享,能够使水质检测中心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对原水污染及时预测并提前预警。 水厂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加强取水口巡视,利用在线仪表、生态鱼缸及相关检测手段,及时掌握原水溶解氧、PH以及感官性状指标的变化。水质检测中心严格按照《GB5749-2006》关于原水及出厂水检测项目及检测频次的要求,对原水及出厂水进行检测,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水质检测及巡查人员在发现水质异常时,须在第一时间,采取最快捷的方式,逐级报告至应急指挥小组办公室。紧急情况可越级汇报。 预警发布由水源水质污染应急指挥小组办公室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发布。发布信息包括:污染事件类型、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应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由应急指挥小组办公室以电话、传真、网络、会议等方式向有关部门发布。 污染事件发生后,如有必要,由运行管理部统一对外信息内容, 3 办公室对外发布。

六、应急响应

一)Ⅰ级水质污染的响应 1)本预案启动; 2)水厂立即停止运行; 3)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立即向主管部门汇报原水污染情况,立即启动《应急备用水源启用应急预案》; 4)水厂及水质检测中心对污染因子实行重点跟踪检测,每1小时检测一次,感官性状指标每小时检测一次,数据及时报公司运行管理部; 5)水质检测中心和水利、环保等部门保持联系,及时掌握水源水质变化情况; 6)运行管理部每日按时向建设和卫生部门汇报水源及供水水质情况; 二)Ⅱ级水质污染的响应 1)本预案启动; 2)水厂启用应急处理措施; 3)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立即向主管部门汇报原水污染情况,请示启用应急备用水源; 4)水厂及水质检测中心对污染因子实行重点跟踪检测,每2小时检测一次,感官性状指标每小时检测一次,数据及时报运行管理部; 5)水质检测中心和水利、环保等部门保持联系,及时掌握水源水质变化情况; 6)运行管理部每日按时向建设和卫生部门汇报水源及供水水质情况; 三)Ⅲ级水质污染的响应 1)本预案启动; 2)水厂启用应急处理措施; 3)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立即向主管部门汇报原水污染情况; 4 4)水厂及水检中心对污染因子实行重点跟踪检测,每2小时检测一次,感官性状指标每小时检测一次,数据及时报运行管理部; 5)水质检测中心和水利、环保等部门保持联系,及时掌握水源水质变化情况; 6)运行管理部每日按时向建设和卫生部门汇报水源及供水水质情况; 四)Ⅳ级水质污染的响应 1)本预案启动; 2)水厂启用应急处理措施; 3)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立即向主管部门汇报原水污染情况; 4)水厂及水质检测中心对污染因子实行重点跟踪检测,上、下午各检测两次,感官性状指标每小时检测一次,数据及时报运行管理部; 5)水质检测中心和水利、环保等部门保持联系,及时掌握水源水质变化情况; 6)运行管理部每日按时向建设和卫生部门汇报水源及供水水质情况;

七、应急处理措施

一旦遭遇污染,各水厂应根据不同污染因子立即启用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如污染因子难以确定或采取的应急措施未起到预期效果,则由技术部牵头,运行管理部、水厂、水质检测中心等部门参加,召开紧急现场会议,明确污染因子,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根据近几年的污染情况,制定以下几种水处理应急措施:

1、以耗氧量为主的污染 1)在取水口或汲水井投加高锰酸钾,投加量及投加浓度由检测中心试验确定; 2)提高前加氯量,具体加量以沉淀池出水余氯不低于0.05为宜; 3)加大混凝剂的投加量,强化混凝,降低沉淀池出水浊度; 4)在反应池投加粉末活性炭,加量由水质检测中心试验确定,在试验数据出来之前,投加量控制在20kg/kt左右; 5 5)调整滤池反冲洗次数和反冲洗强度。

2、以氨氮为主的污染

1)提高前加氯量,具体加量以沉淀池出水余氯不低于0.05为宜; 2)加大混凝剂的投加量,强化混凝,降低沉淀池出水浊度 3)在反应池投加粉末活性炭,加量由水质检测中心试验确定,在试验数据出来之前,投加量控制在20kg/kt左右; 4)以折点加氯法消毒,余氯标准由水检中心确定;

3、以色度为主的污染

1)在汲水井或其他投加点投加粉末活性炭,投加量由水质检测中心试验确定; 2)加大前加氯量,提高预氧化能力,具体加量以沉淀池出水余氯不低于0.05为宜; 3)加大混凝剂的投加量,强化混凝,降低沉淀池出水浊度; 4)调整滤池反冲洗次数和反冲洗强度,保证滤后水水质。

4、藻类污染

1)在取水口或汲水井投加高锰酸钾,投加量由水质检测中心试验确定; 2)调整前加氯量,配合高锰酸钾提高预氧化能力,投加量由水质检测中心试验确定; 3)加大混凝剂的投加量,强化混凝,降低沉淀池出水浊度; 4)在反应池投加粉末活性炭,投加量由水质检测中心试验确定,在试验数据出来之前,投加量控制在20kg/kt左右; 5)调整滤池反冲洗次数和反冲洗强度,保证滤后水水质。

5、原水中出现较强异味物质

1)调整前加氯量,投加量由水质检测中心根据实验确定; 2)加大混凝剂的投加量,强化混凝,降低沉淀池出水浊度; 3)在汲水井或其他投加点投加粉末活性炭,投加量由水质检测中心试验确定,在试验数据出来之前,投加量控制在20kg/kt左右; 4)调整滤池反冲洗次数和反冲洗强度,保证滤后水水质。 6

6、挥发酚类有机物质污染

1)在汲水井或其他投加点投加粉末活性炭,投加量由水质检测中心试验确定,在试验数据出来之前,投加量控制在20kg/kt左右; 2)水质检测中心根据试验情况确定是否进行液氯预氧化; 3)加大混凝剂的投加量(30kg/kt以上),强化混凝,降低沉淀池出水浊度; 4)调整滤池反冲洗次数和反冲洗强度,保证滤后水水质。

7、镉等重金属污染

1)根据不同的重金属污染在汲水井或沉淀池投加不同的应急药剂,如镉、汞、铅污染,投加硫化钠;铬污染,投加七水硫酸亚铁 2)加大混凝剂投加量,强化混凝,降低沉淀池出水浊度; 3)调整滤池反冲洗次数和反冲洗强度,保证滤后水水质

8、氟化物污染

1)在汲水井或其他投加点投加粉末活性炭,投加量由水质检测中心试验确定,在试验数据出来之前,投加量控制在20kg/kt左右; 2)加大混凝剂投加量,强化混凝,降低沉淀池出水浊度; 3)根据氟化物含量,有必要可在滤池表面铺设氧化铝颗粒层,用以吸附,约15-20cm; 4)调整滤池反冲洗次数和反冲洗强度,保证滤后水水质。

9、油类污染

1)请水利部门安排船只和拦油栅,在河面上设置拦油栅拦截油污主污染带,使其无法靠近水源保护区; 2)各水厂在取水头部设置拦油栅围档油污; 3)在汲水井或其他投加点投加粉末活性炭,投加量由水质检测中心试验确定,在试验数据出来之前,投加量控制在20kg/kt左右; 4)在沉淀池反应区设置吸油枕,滤池设置吸油索; 5)加大混凝剂投加量,强化混凝,降低沉淀池出水浊度; 6)调整滤池反冲洗次数和反冲洗强度,保证滤后水水质。

八、应急药剂的储备

7 高锰酸钾,500公斤; 粉末活性炭,10吨。

九、应急解除

1、原水水质恢复至地表水Ⅲ类标准,应急工作随即解除;

2、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对该次污染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报公司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及相关部门,并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补充完善。

十、预案的修订与演练

本预案每两年修订一次,修订工作由运行管理部组织,技术部、水厂、水质检测中心和相关部门参加。 本预案每年演练一次。 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四日 8 附:毒理学指标明细及限值 地表水水源水源地特定项目及对应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毒理学指标限值

单位:mg/l 序号 项 目 序标准值 号 0.06 0.002 0.1 0.02 0.03 0.02 0.005 0.03 0.05 0.07 0.04 0.002 0.0006 0.02 0.9 0.05 0.1 0.01 0.01 0.7 48 丙烯腈 49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50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 项 目 标准值 0.0005 0.1 0.003 0.008 0.01 0.0001 0.2 0.2 0.5 0.005 0.01 0.001 0.002 0.0002 0.003 0.002 0.05 0.08 0.05 0.05 1 三氯甲烷 2 四氯化碳 3 三溴甲烷 4 二氯甲烷 5 1,2-二氯乙烷 6 环氧氯丙烷 7 氯乙烯 8 1,1-二氯乙烯 9 1,2-二氯乙烯 10 三氯乙烯 11 四氯乙烯 12 氯丁二烯 13 六氯丁二烯 14 苯乙烯 15 甲醛 16 乙醛 17 丙烯醛 18 三氯乙醛 19 苯 20 甲苯 47 丙烯酰胺 51 水合肼 52 四乙基铅 53 吡啶 54 松节油 55 苦味酸 56 丁基黄原酸 57 活性氯 58 滴滴涕 59 林丹 60 环氧七氯 61 对硫磷 62 甲基对硫磷 63 马拉硫磷 64 乐果 65 敌敌畏 66 敌百虫 9 21 乙苯 22 二甲苯① 23 异丙苯 24 氯苯 25 1,2-二氯苯 26 1,4-二氯苯 0.3 0.5 0.25 0.3 1.0 0.3 67 内吸磷 68 百菌清 69 甲萘威 70 溴氰菊酯 71 阿特拉津 72 苯并(a)芘 0.03 0.01 0.05 0.02 0.003 2.8×10-6 1.0×10-6 2.0×10-6 0.001 0.003 0.07 1.0 0.002 0.5 0.005 0.02 0.7 0.05 0.1 0.0001 27 三氯苯② 0.02 73 甲基汞 28 四氯苯③ 29 六氯苯 30 硝基苯 31 二硝基苯④ 0.02 0.05 0.017 0.5 74 多氯联苯⑥ 75 微囊藻毒素-LR 76 黄磷 77 钼 78 钴 79 铍 80 硼 81 锑 82 镍 83 钡 84 钒 85 钛 86 铊 32 2,4-二硝基甲苯 0.0003 33 2,4,6-三硝基甲苯 0.5 34 硝基氯苯⑤ 0.05 35 2,4-二硝基氯苯 0.5 36 2,4-二氯苯酚 0.093 37 2,4,6-三氯苯酚 0.2 38 五氯酚 39 苯胺 40 联苯胺 41 砷 42 镉 43 铬(六价) 44 铅 45 汞 0.009 0.1 0.0002 0.1 0.01 0.1 0.1 0.001 87 硝酸盐(以N计,mg/L) 20 88 硒 89 氰化物 90 氟化物 91 挥发酚 92 硫化物 0.02 0.2 1.5 0.002 0.2 46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0.2 10

第12篇:水污染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突发饮用水污染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营丘镇阿陀中学

为加强我校饮水卫生安全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校公共卫生工作水平,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学校应对饮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要求》的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制定突发饮水污染事件应急工作预案,建立健全应急处理机制,有效预防与控制我校饮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组织机构

建立和健全学校突发饮水污染事件的处理组织机构,以便发生饮水污染事件后能快速及时地处理。我校成立突发饮用水污染事件的领导小组:

1.组长:梁明星

成员:闫永东 王桂凤 张连福

2.报告:事件发现人向总务处报告,总务处向疾控中心和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事件发生的情况和初步处理情况。

3.救治:医务室医生及有关人员 4.现场保护:总务处

5.解释工作:饮用水污染事件的领导小组

6.协助调查:分管校长、总务处、医务室医生及供水管理员

三、发生饮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学校一旦发生饮用水污染事件,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网络,具体措施如下:

1.立即停止饮用水的供应。

2.相关人员立即赶到现场,迅速组织人员,积极采取措施。3.医务室做好第一时间抢救并协助卫生机构救治患者,做好记录并通知家长。

4.学校有关部门立即上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同时报区疾病控制中心。

汇报内容:

(1)报告饮水污染造成不适的师生人数、症状及第一例发生时间。

(2)学校责任人和联系电话。 (3)目前状况和紧急处理措施。 (4)报告时间和报告人。

5、总务处负责保留水样、装置容器、设备和现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各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并在各部门配合下,认真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第13篇:生活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

绍兴市**小学

生活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对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特制定我校生活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

一、应急领导小组人员及分工: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生活饮用水日常管理:

1.学校学生生活用水采用市政供水,饮用水学生采用各楼层直饮机供水,饮用水设备统一由区教体局招投标采购。

2.由设备供货商专人负责消毒及管理设备设施。每学期定期开展对学校饮水机相关设施必要的保养和维护,定期更换滤芯等耗材,并统一做好记录。

3.学校每天由保洁员负责对饮水机进行清洗保洁,进行监测保证正常运行,如有故障立即向总务处报告,如通过目测、鼻嗅、口尝等手段,监测学校水质是否有变化,同时接受广大师生对饮水水质异常的报告。

三、事故报告: 1.学校疑似饮用水污染事故突发后,饮用水管理员或当事人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阻止其他任何人使用),立即报告校长并保留水样。

2.校长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通知其它安全领导小组成员赶到现场进行初步确认。

3.事故初步确认后,校长在10分钟内向师区教体局、疾控中心等上级相关部门报告。

四、应急处理:

1.在校长向相关部门报告同时,领导小组副组长立即组织对校内已经饮用过污染水的师生进行清理,小组成员对水源、设施、现场等进行保护,维持秩序。

2.班主任按副组长指挥组织纯净饮用过污染水的学生到指定地点休息、观察,等候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如有学生出现异常症状,由小组成员进行初步处理;小组成员和班主任协助医务人员进行紧急救护。

3.小组成员负责协同其它教师联系家长并组织学生在教室休息或自习。

4.小组成员负责接待到校家长,并进行安抚、慰问。

5.由总务主任和食堂主任联系组织卫生的纯净水或食堂单独烧开水等方式提供水源,以满足师生正常的饮水、生活需求。

五、善后处理:

1.成立善后处理工作小组,安排行政和教师对受害人员家属进行慰问安抚。 2.领导小组协调各方面关系,协助相关部门查找污染原因,积极配合专业部门人士消除污染,尽早恢复学校正常用水。

绍兴市**小学

2016.9.1

第14篇: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

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卫生监督组:

为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做好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迅速查明水污染事故的原因并及时有效地控制疫情,保证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后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保护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现将城固县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各乡镇卫生监督组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可行性预案。 一、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 长:

副 组 长: 成 员: 崔健儒、

(二)应急处理分队

1、第一小分队:

2、第二小分队:

(三)信息和后勤保障组:

二、应急处理

(一)接到报告

1、接到水污染突发事件报告时,认真填写《水污染事故报告登记表》,记录污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污染范围,人员发病情况等。

2、向相关领导报告 接报人在接到疑似水污染事件的报告后立即核实后向局领导汇报,准备应急处置工作。

3、出发前准备 夜间及节假日:

(1)行政值班人员报告情况后根据领导指示,通知相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及监督检查工作;同时通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到现场采样。

(2)接到通知的监督员立即携带处理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相关文书及快速检验设备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及监督检查工作。

工作日期间:

(1)卫生监督所相关科室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及监督工作;同时通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到现场采样。

(2)监督员携带处理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相关文书及快速检验设备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及监督检查工作。

设备:

1、携带应急处理箱。

2、携带采样瓶(理化指标)、余氯比色剂、生活饮用水快速检测设备。

(二)现场调查

卫生监督员应在接到通知后30分钟内赶赴现场,有效控制现场并进行卫生学调查。

调查内容:

1、流行病学调查:

(1)首先了解水污染事件的基本情况:请有关人员简单介绍主要临床表现,有无危重病人,饮水情况等,根据情况安排进行调查。

(2)积极协助救治病人,提供救治建议。 (3)详细了解发病及与发病有关情况,填写《水污染事件个案调查表》。调查表要填写完全,记录详细,被调查人签字。

2、现场卫生学调查:

先进行水质快速检验,测定水中余氯含量,三氮含量,根据结果进行初步判定,同时了解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管网布设、供水设施近期的使用情况,查找污染来源、污染途径及污染物名称、性质和含量等。如初步判定为化学性污染,应了解水源周围工业布局,进一步确定污染物,了解其数量、途径及发生时间;如初步判定为生物性污染,应重点了解水源周围医院、厕所、污水排放情况及饮用水管道走向情况等。以上情况均应以现场检查笔录或调查笔录的形式进行记录。

(三)水污染事件采样:

采集水样时在水源的进水口、出水口、管网末梢平均布点,采集对照水样,以确定污染的范围。 注意事项:

(1)采样量不受常规数量的限制;

(2)怀疑细菌性污染时必须无菌采样(由县疾控中心提供采样容器)。

(3)采样记录要详细,并经被采样人签字确认封存送检; (4)样品应及时送检。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时,认真填写委托书、送检单。

(5)采样过程中,一组采样容器采集同一件样品标注一个号码。

(四)在实际工作中,上述调查可以交叉进行,不同调查部分获得的信息要及时交流,便及时发现调查中的遗漏,随时进行补充。

三、行政控制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采取必要的临时控制措施,包括:

1、责令停止供水(停止供水时间由污染责任单位采取措施解决临时供水,停止公共供水必须报县人民政府批准);

2、封闭供水设施,责令清洗消毒;

3、责令控制排除污染源;

4、封存有关供水设备及用品;

5、劝阻居民不要饮用被污染的水质;

6、污染原因解除,连续两次监测结果已确认完全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及时恢复供水;

7、水质恢复正常后,公告公民及时解除控制。

四、分析与报告

(一)初步调查报告

对于值班期间的水污染事件,主班人员最迟于次日上午10时之前,写出初步调查报告,报县卫生局及县卫生监督所。对于上班期间的水污染事件,调查人员于当日写出初步调查报告,送主管所长审阅,审阅无误后由调查人员交综合办公室报县卫生局及县卫生监督所。构成水污染事件,按规定进行报告,同时填写《饮用水污染件信息报告卡》 初步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

1、水污染事件发生经过;

2、临床资料分析;

3、流行病学分析;

4、现场检查情况;

5、采样情况;

6、控制情况;

7、初步印象。

(二)确认

1、确认水污染事件需由主管所长召集包括主管所长、参与调查的监督人员,进行讨论确认,由调查人员负责写出讨论意见,由参与讨论人员签名。

2、上述人员无法确认的,由主管所长召集本所有关专业人员进行讨论确认,必要时可请3名专家进行讨论确认。由相关科室人员负责写出讨论意见,由参与讨论人员签名。

(三)调查终结报告

调查人员在水污染事件经确认后的2天内写出调查终结报告,终结报告基本内容:

1、水污染事件发生经过;

2、临床资料分析;

3、流行病学分析;

4、现场检查情况;

5、采样情况及实验室检验结果;

6、调查结论;

7、处理意见

调查终结报告由卫生监督所主管所长审阅无误后由调查人员填写《饮用水污染件信息报告卡》。

(四)结果上报

卫生监督所将《饮用水污染件信息报告卡》和调查终结报告一并报局办公室,同时负责网上填写《饮用水污染件信息报告卡》。

(五)资料归档

水污染事件涉及到卫生行政处罚的,按照行政处罚案卷的相关要求进行归档;不涉及到处罚的,也应该按照下列内容进行归档:

1、水污染事故报告登记表;

2、水污染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

3、样品采样记录;

4、检测报告;

5、初步调查报告;

6、讨论意见记录

7、调查终结报告;

8、饮用水污染件信息报告卡;

9、其他相关文书。

五、组织分工及物资储备

1、卫生监督所负责组织、协调事故的调查处理。

2、卫生监督所要配备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及仪器应急用诊断试剂、消毒灭菌药械等物资。

六、联系电话: 县卫生局

县卫生监督所

第15篇: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城固县卫生局关于印发

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

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卫生监督组:

为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做好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迅速查明水污染事故的原因并及时有效地控制疫情,保证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后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保护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现将城固县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各乡镇卫生监督组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可行性预案。

一、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长:刘国强副局长

副 组 长:向峻峰所长

成员:

崔健儒、梁彩云副所长

刘渡江科长

(二)应急处理分队

1、第一小分队:刘渡江、胡小群、郭斌、窦黎霞

2、第二小分队:左春林、陈军、孙雅彬、冷武军

(三)信息和后勤保障组:孙雅彬、冷武军、窦黎霞

二、应急处理

(一)接到报告

1、接到水污染突发事件报告时,认真填写《水污染事故报告登记表》,记录污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污染范围,人员发病情况等。

2、向相关领导报告

接报人在接到疑似水污染事件的报告后立即核实后向局领导汇报,准备应急处置工作。

3、出发前准备

夜间及节假日:

(1)行政值班人员报告情况后根据领导指示,通知相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及监督检查工作;同时通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到现场采样。

(2)接到通知的监督员立即携带处理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相关文书及快速检验设备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及监督检查工作。

工作日期间:

(1)卫生监督所相关科室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及监督工作;同时通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到现场采样。

(2)监督员携带处理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相关文书及快速检验设备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及监督检查工作。

设备:

1、携带应急处理箱。

2、携带采样瓶(理化指标)、余氯比色剂、生活饮用水快速检测设备。

(二)现场调查

卫生监督员应在接到通知后30分钟内赶赴现场,有效控制现场并进行卫生学调查。

调查内容:

1、流行病学调查:

(1)首先了解水污染事件的基本情况:请有关人员简单介绍主要临床表现,有无危重病人,饮水情况等,根据情况安排进行调查。

(2)积极协助救治病人,提供救治建议。

(3)详细了解发病及与发病有关情况,填写《水污染事件个案调查表》。调查表要填写完全,记录详细,被调查人签字。

2、现场卫生学调查:

先进行水质快速检验,测定水中余氯含量,三氮含量,根据结果进行初步判定,同时了解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管网布设、供水设施近期的使用情况,查找污染来源、污染途径及污染物名称、性质和含量等。如初步判定为化学性污染,应了解水源周围工业布局,进一步确定污染物,了解其数量、途径及发生时间;如初步判定为生物性污染,应重点了解水源周围医院、厕所、污水排放情况及饮用水管道走向情况等。以上情况均应以现场检查笔录或调查笔录的形式进行记录。

(三)水污染事件采样:

采集水样时在水源的进水口、出水口、管网末梢平均布点,采集对照水样,以确定污染的范围。

注意事项:

(1)采样量不受常规数量的限制;

(2)怀疑细菌性污染时必须无菌采样(由县疾控中心提供采样容器)。

(3)采样记录要详细,并经被采样人签字确认封存送检;

(4)样品应及时送检。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时,认真填写委托书、送检单。

(5)采样过程中,一组采样容器采集同一件样品标注一个号码。

(四)在实际工作中,上述调查可以交叉进行,不同调查部分获得的信息要及时交流,便及时发现调查中的遗漏,随时进行补充。

三、行政控制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采取必要的临时控制措施,包括:

1、责令停止供水(停止供水时间由污染责任单位采取措施解决临时供水,停止公共供水必须报县人民政府批准);

2、封闭供水设施,责令清洗消毒;

3、责令控制排除污染源;

4、封存有关供水设备及用品;

5、劝阻居民不要饮用被污染的水质;

6、污染原因解除,连续两次监测结果已确认完全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及时恢复供水;

7、水质恢复正常后,公告公民及时解除控制。

四、分析与报告

(一)初步调查报告

对于值班期间的水污染事件,主班人员最迟于次日上午10时之前,写出初步调查报告,报县卫生局及县卫生监督所。对于上班期间的水污染事件,调查人员于当日写出初步调查报告,送主管所长审阅,审阅无误后由调查人员交综合办公室报县卫生局及县卫生监督所。构成水污染事件,按规定进行报告,同时填写《饮用水污染件信息报告卡》

初步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

1、水污染事件发生经过;

2、临床资料分析;

3、流行病学分析;

4、现场检查情况;

5、采样情况;

6、控制情况;

7、初步印象。

(二)确认

1、确认水污染事件需由主管所长召集包括主管所长、参与调查的监督人员,进行讨论确认,由调查人员负责写出讨论意见,由参与讨论人员签名。

2、上述人员无法确认的,由主管所长召集本所有关专业人员进行讨论确认,必要时可请3名专家进行讨论确认。由相关科室人员负责写出讨论意见,由参与讨论人员签名。

(三)调查终结报告

调查人员在水污染事件经确认后的2天内写出调查终结报告,终结报告基本内容:

1、水污染事件发生经过;

2、临床资料分析;

3、流行病学分析;

4、现场检查情况;

5、采样情况及实验室检验结果;

6、调查结论;

7、处理意见

调查终结报告由卫生监督所主管所长审阅无误后由调查人员填写《饮用水污染件信息报告卡》。

(四)结果上报

卫生监督所将《饮用水污染件信息报告卡》和调查终结报告一并报局办公室,同时负责网上填写《饮用水污染件信息报告卡》。

(五)资料归档

水污染事件涉及到卫生行政处罚的,按照行政处罚案卷的相关要求进行归档;不涉及到处罚的,也应该按照下列内容进行归档:

1、水污染事故报告登记表;

2、水污染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

3、样品采样记录;

4、检测报告;

5、初步调查报告;

6、讨论意见记录

7、调查终结报告;

8、饮用水污染件信息报告卡;

9、其他相关文书。

五、组织分工及物资储备

1、卫生监督所负责组织、协调事故的调查处理。

2、卫生监督所要配备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及仪器应急用诊断试剂、消毒灭菌药械等物资。

六、联系电话:

县卫生局7212205

县卫生监督所7214881

第16篇: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茶溪中学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为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做好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迅速查明水污染事故的原因并及时有效地控制疫情,保证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后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保护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现制定将茶溪中学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 长:康斌(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

副 组 长: 肖清华 蔡园新 成 员:全体教师

(二)应急处理分队

1、第一小分队:康斌 吴料华 康松香

2、第二小分队:肖清华 蔡园新 阳诗慧

(三)信息和后勤保障组:罗慧芳 曹孜

二、应急处理

(一)接到报告

1、接到水污染突发事件报告时,认真填写《水污染事故报告登记表》,记录污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污染范围,人员发病情况等。

2、向相关领导报告

接报人在接到疑似水污染事件的报告后立即核实后向局领导汇报,准备应急处置工作。

3、出发前准备 夜间及节假日: (1)行政值班人员报告情况后根据领导指示,通知相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及监督检查工作;同时通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到现场采样。

(2)接到通知的监督员立即携带处理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相关文书及快速检验设备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及监督检查工作。

工作日期间:

(1)卫生监督所相关科室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及监督工作;同时通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到现场采样。

(2)监督员携带处理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相关文书及快速检验设备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及监督检查工作。

设备:

1、携带应急处理箱。

2、携带采样瓶(理化指标)、余氯比色剂、生活饮用水快速检测设备。

(二)现场调查

卫生监督员应在接到通知后30分钟内赶赴现场,有效控制现场并进行卫生学调查。

调查内容:

1、流行病学调查:

(1)首先了解水污染事件的基本情况:请有关人员简单介绍主要临床表现,有无危重病人,饮水情况等,根据情况安排进行调查。

(2)积极协助救治病人,提供救治建议。

(3)详细了解发病及与发病有关情况,填写《水污染事件个案调查表》。调查表要填写完全,记录详细,被调查人签字。

2、现场卫生学调查:

先进行水质快速检验,测定水中余氯含量,三氮含量,根据结果进行初步判定,同时了解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管网布设、供水设施近期的使用情况,查找污染来源、污染途径及污染物名称、性质和含量等。如初步判定为化学性污染,应了解水源周围工业布局,进一步确定污染物,了解其数量、途径及发生时间;如初步判定为生物性污染,应重点了解水源周围医院、厕所、污水排放情况及饮用水管道走向情况等。以上情况均应以现场检查笔录或调查笔录的形式进行记录。

(三)水污染事件采样:

采集水样时在水源的进水口、出水口、管网末梢平均布点,采集对照水样,以确定污染的范围。 注意事项:

(1)采样量不受常规数量的限制;

(2)怀疑细菌性污染时必须无菌采样(由县疾控中心提供采样容器)。

(3)采样记录要详细,并经被采样人签字确认封存送检; (4)样品应及时送检。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时,认真填写委托书、送检单。

(5)采样过程中,一组采样容器采集同一件样品标注一个号码。

(四)在实际工作中,上述调查可以交叉进行,不同调查部分获得的信息要及时交流,便及时发现调查中的遗漏,随时进行补充。

三、行政控制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采取必要的临时控制措施,包括:

1、责令停止供水(停止供水时间由污染责任单位采取措施解决临时供水,停止公共供水必须报县人民政府批准);

2、封闭供水设施,责令清洗消毒;

3、责令控制排除污染源;

4、封存有关供水设备及用品;

5、劝阻居民不要饮用被污染的水质;

6、污染原因解除,连续两次监测结果已确认完全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及时恢复供水;

7、水质恢复正常后,公告公民及时解除控制。

四、分析与报告

(一)初步调查报告

对于值班期间的水污染事件,主班人员最迟于次日上午10时之前,写出初步调查报告,报县卫生局及县卫生监督所。对于上班期间的水污染事件,调查人员于当日写出初步调查报告,送主管所长审阅,审阅无误后由调查人员交综合办公室报县卫生局及县卫生监督所。构成水污染事件,按规定进行报告,同时填写《饮用水污染件信息报告卡》 初步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

1、水污染事件发生经过;

2、临床资料分析;

3、流行病学分析;

4、现场检查情况;

5、采样情况;

6、控制情况;

7、初步印象。

(二)确认

1、确认水污染事件需由主管所长召集包括主管所长、参与调查的监督人员,进行讨论确认,由调查人员负责写出讨论意见,由参与讨论人员签名。

2、上述人员无法确认的,由主管所长召集本所有关专业人员进行讨论确认,必要时可请3名专家进行讨论确认。由相关科室人员负责写出讨论意见,由参与讨论人员签名。

(三)调查终结报告 调查人员在水污染事件经确认后的2天内写出调查终结报告,终结报告基本内容:

1、水污染事件发生经过;

2、临床资料分析;

3、流行病学分析;

4、现场检查情况;

5、采样情况及实验室检验结果;

6、调查结论;

7、处理意见

调查终结报告由卫生监督所主管所长审阅无误后由调查人员填写《饮用水污染件信息报告卡》。

(四)结果上报

卫生监督所将《饮用水污染件信息报告卡》和调查终结报告一并报局办公室,同时负责网上填写《饮用水污染件信息报告卡》。

(五)资料归档

水污染事件涉及到卫生行政处罚的,按照行政处罚案卷的相关要求进行归档;不涉及到处罚的,也应该按照下列内容进行归档:

1、水污染事故报告登记表;

2、水污染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

3、样品采样记录;

4、检测报告;

5、初步调查报告;

6、讨论意见记录

7、调查终结报告;

8、饮用水污染件信息报告卡;

9、其他相关文书。

五、组织分工及物资储备

1、卫生监督所负责组织、协调事故的调查处理。

2、卫生监督所要配备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及仪器应急用诊断试剂、消毒灭菌药械等物资。

第17篇:幼儿园生活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

***幼儿园

生活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对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特制定我校生活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

一、应急领导小组人员及分工: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 ****

二、活饮用水日常管理:

1、学校学生生活饮用水及自备水源,应经当地疾控中心水源水质监测合格后,方可作为供水水源。

2、由专人负责抽水、烧水、供水、消毒及管理设备设施。抽水房上锁,对学校饮用水设施进行必要的保养,以确保供水设施的完好正常使用。定时对饮水设施进行卫生清理和消毒。学校的自来水供水蓄水池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清洗,每年至少采水样送疾控中心检测一次。

3、开水房锅灶每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清洗,保温桶每日使用前进行清洗和消毒方能使用,并做好记录。开水须烧开达到100℃,提供给学生直接饮用的开水应降温到50-60℃后才提供饮用,开水桶应上锁,确保学生安全。

4、饮用水管理员负责每日对自备水质进行监测:通过目测、鼻嗅、口尝和简单的化学试纸测定等手段,监测学校水质是否有变化。

三、事故报告:

1、学校疑似饮用水污染事故突发后,饮用水管理员或当事人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阻止其他任何人使用),立即报告校长并保留水样。

2、校长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通知其它安全领导小组成员赶到现场进行初步确认。

3、事故初步确认后,校长在10分钟内向县教育局、疾控中心(乡镇卫生所、)镇政府等上级相关部门报告。

四、应急处理:

1、在校长向相关部门报告同时,领导小组副组长立即组织对校内已经饮用过污染水的师生进行清理,小组成员对水源、设施、现场等进行保护,维持秩序。

2、班主任按副组长指挥组织饮用过污染水的学生到指定地点休息、观察,等候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如有学生出现异常症状,由小组成员进行初步处理;小组成员和班主任协助医务人员进行紧急救护。

4、小组成员负责协同其它教师联系家长并组织学生在教室休息或自习。

5、小组成员负责接待到校家长,并进行安抚、慰问。

6、由华建国联系干净水源到学校,以满足师生正常的饮水、生活需求。

五、善后处理:

1、成立善后处理工作小组,安排行政和教师对受害人员家属进行慰问安抚。

2、领导小组协调各方面关系,协助相关部门查找污染原因,积极配合专业部门人士消除污染,尽早恢复学校正常用水。

3、正确接待媒体,有效避免负面报道。

第18篇:二次供水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二次供水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一、预案分类分级

根据水污染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

1、因突发性事件造成大范围严重污染,供水必须立即停止或在12小时内停止,停供时间预计在5天(含5天)以上的为特别重大水污染事件;

2、因突发性事件造成严重污染,预计在12小时后须停止供水的,且停供时间预计少于5天的为重大水污染事件;

3、因突发性事件造成局部污染,不经适当处置可能影响供水的为较大水污染事件;

4、因突发性事件造成局部污染,经自然净化或适当处置后能维持水质原状的为一般水污染事件。

二、应急处理程序

1、发生水污染事件后应立即停止运行二次供水设施,

四、先期处理及响应

1、取水样检测;

2、做停止供水的各项准备工作;

3、向有关部门联系,通报受污染情况,告知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五、应急措施

1、按照受污染性质、程度及范围,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处置;

2、如确定水受污染,应立即将水箱、水池内的水全部排放;

3、传染病高发季度或传染病暴发,应加大对水箱、水池余氯投放量,确保饮用水安全。

六、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饮用水污染事件监测、预测、预警系统,对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加强对二次供水设施的巡视,水泵房、水箱房加锁,水箱、水池加盖加锁;

3、做好水环境治理、水源保护、水质保护、水污染防治工作。

七、相关部门联系电话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社会事业局:85152475 成都市卫生局执法监督处:86924806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6670028

自来水公司送水热线:962965

第19篇:幼儿园生活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

县东七彩阳光幼儿园 生活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对幼儿园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园实际,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特制定我园生活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

一、应急领导小组人员及分工: 组 长:林峰波 副组长:陈会琴

成 员:林华芬 黄玲玲 李伟 各年级组长

二、活饮用水日常管理:

1、幼儿园幼儿园生活饮用水及自备水源,应经当地疾控中心水源水质监测合格后,方可作为供水水源。

2、由专人负责抽水、烧水、供水、消毒及管理设备设施。抽水房上锁,对幼儿园饮用水设施进行必要的保养,以确保供水设施的完好正常使用。定时对饮水设施进行卫生清理和消毒。

3、开水房锅灶每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清洗,保温桶每日使用前进行清洗和消毒方能使用,并做好记录。开水须烧开达到100℃,提供给幼儿园直接饮用的开水应降温到50-60℃后才提供饮用,开水桶应上锁,确保幼儿园安全。

4、饮用水管理员负责每日对自备水质进行监测:通过目测、鼻嗅、口尝和简单的化学试纸测定等手段,监测幼儿园水质是否有变化。

三、事故报告:

1、幼儿园疑似饮用水污染事故突发后,饮用水管理员或当事人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阻止其他任何人使用),立即报告园长并保留水样。

2、园长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通知其它安全领导小组成员赶到现场进行初步确认。

、事故初步确认后,园长在10分钟内向县教育局、疾控中心(乡镇卫生所、)镇政府等上级相关部门报告。

四、应急处理:

1、在园长向相关部门报告同时,领导小组副组长立即组织对园内已经饮用过污染水的师生进行清理,小组成员对水源、设施、现场等进行保护,维持秩序。

2、班主任按副组长指挥组织饮用过污染水的幼儿园到指定地点休息、观察,等候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如有幼儿园出现异常症状,由小组成员进行初步处理;小组成员和班主任协助医务人员进行紧急救护。

4、小组成员负责协同其它教师联系家长并组织幼儿园在教室休息或自习。

5、小组成员负责接待到园家长,并进行安抚、慰问。

6、由林华芬联系干净水源到幼儿园,以满足师生正常的饮水、生活需求。

五、善后处理:

1、成立善后处理工作小组,安排行政和教师对受害人员家属进行慰问安抚。

2、领导小组协调各方面关系,协助相关部门查找污染原因,积极配合专业部门人士消除污染,尽早恢复幼儿园正常用水。

3、正确接待媒体,有效避免负面报道。

县东七彩阳光幼儿园 2015年6月25日

第20篇:水污染报告制度及应急预案

水污染报告制度及应急预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工作,根据《生活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之规定,结合《二次供水设施卫生标准》及《生活用水卫生规范》的要求,着力提高本单位处理应急事故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本单位饮水卫生安全,为本单位提供强有力的后期保障,创建和共筑安全和谐社会。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预防为主,坚持日常巡查和定期大检查相结合,从小处着眼,处理事故做到迅速、科学。

二、组织结构

成立以本单位一把手为领导的二次供水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

1、负责调度、协调应急处理事故

2、做好应急求援和善后处理的各项工作

3、负责上报有关事故调查情况

三、具体措施(及预防措施)

1、发现停水后,负责人必须在第一时间弄清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修复时间的长短,并根据现场情况采取临时送水等措施。若断水 时间超过2天以上,要争取消防部门援助,用消防车拉水供应用水。

2、发现水体投毒或水污染现象,导致三人以上出现呕吐、头晕、腹泻、昏倒或死亡,应立即采取应急预案。

3、首先停止事发单位供水,通报有关部门到场,并配合保护好现场,通过了解中毒者开展各项调查,分析原因,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4、在处理事故的同时,做好应急用水保障工作若需断水两天以上,要争取消防部门援助,用消防车拉水供应。

5、对事发水池、管网进行反复冲洗,等取水送检合格后,方能供水。

6、传染病高发季或传染病暴发,应加强检查工作,确保饮用水卫生安全。

四、应急处理程序

1、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停止运行二次供水设施,核实情况后,经应急小组领导同意,第一时间上报上级部门。

2、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救护、治疗病人。

3、负责保护好现场,稳定用户情绪。

4、若需公安部门配合,立即拨打电话报警。

5、了解事情经过,做好调查。

6、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善后处理。

7、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取证、取样工作。

8、做好清洗、消毒和恢复供水工作。

《水污染应急预案.doc》
水污染应急预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