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危险应急预案范文

2023-01-16 来源:应急预案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医院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为维护医院安全稳定,预防和遏制化学品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展开各项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医院成立化学危险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 长: 成员:

二、应急响应方案

(一)化学危险品接触处置方案

(1)工作人员发生标本污染、针刺伤等时的应急预案

1.1 化学危险品溅洒于皮肤、黏膜表面应立即先用肥皂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1.2 化学危险品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长时间彻底冲洗。

1.3 皮肤针刺伤、切割伤、咬伤等出血性损伤,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部位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然后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再用0.5%碘伏、75%酒精、0.2%-0.5%过氧乙酸、3%双氧水等消毒创面。 (2)工作人员发生化学污染时的应急预案 2.1 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

2.2 立即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用药。 (3)化学危险品灼伤的应急预案 3.1 碱类灼伤

3.1.1 皮肤应立即用洗眼器大量水冲洗至碱性物质基本消失为止,再用1%2%醋酸或3%硼酸溶液进一步冲洗。

3.1.2 眼睛被碱灼伤时应先用洗眼器流水冲洗,再选择适当的中和药物如2%—3%硼酸溶液大量冲洗,特别要注意穹窿部要冲洗彻底。 3.2 酸类灼伤

3.2.1 一般酸灼伤 皮肤被一般酸灼伤后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彻底冲洗后可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淡石灰水或肥皂水进行中和,切忌未经大量流水彻底冲洗就用碱性药物在皮肤上直接中和,这样会加重皮肤的损伤。

3.2.2 浓硫酸灼伤 皮肤被浓硫酸沾污时切忌先用水冲洗,以免硫酸水合时强烈放热而加重伤势。应先用干抹布吸去浓硫酸,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强酸溅入眼内,用洗眼器冲洗时应拉开上下眼睑,使酸不至于留存眼内和下穹窿中,立即送医院眼科治疗。 (4)标本污染的应急预案

4.1 棉质工作服、衣物有明显污染时,可随时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

4.2 各种表面若被明显污染时,用1000-2000mg/l有效氯溶液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30-60分钟再擦除。拖把或抹布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1小时。

(二)化学危险品引发火灾处置预案 灭火的原则是:移去或隔绝燃料的来源,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对不同物质引起的火灾,采取不同的扑救方法。

1.防止火势蔓延,首先切断电源、熄灭所有加热设备;快速移去附近的可燃物; 关闭通风装置,减少空气流通。

2.立即扑灭火焰、设法隔断空气,使温度下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火势较大时,可用灭火器扑救。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扑救电器、油类和酸类火灾,不能扑救钾、钠、镁、铝等物质火灾,因为这些物质会与二氧化碳发生作用;泡沫灭火器:适用于有机溶剂、油类着火,不宜扑救电器火灾;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灭油类、有机物、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

四、事故处理及善后

1.轻伤事故的报告不超过20小时,重伤以上重大事故的报告不超过1小时(从发现起计算)。

2.发生事故的次日,应将事故基本事实情况、结果及责任人的处理意见,书面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划分事故责任,确定是突发的责任,人为责任,还是仪器设备、材料、结构和试剂等自身缺陷引起的责任,等待处理意见。

3.发生事故的负责人在事故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在所属单位、部门大力宣传,杜绝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4.立即制定整改措施,尽快恢复日常医疗工作。

推荐第2篇: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

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

1 目的

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稳定,预防和遏制化学品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遇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展开各项工作,根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2 依据

本预案制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3 范围

适用于院因危险化学品引发的突发事件。

4 工作原则

4.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坚持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防范和预警工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4.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院的统一领导下,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4.3规范有序,保障到位。依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依法规范应急管理和响应机制。

5.应急组织体系

成立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下设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并在事故现场设派机构——现场应急指挥部。 5.1应急指挥中心

总 指 挥:由胡总(胡总因公外出,可授权委托其他领导担任) 副总指挥:安全主任

员:由办公室、人事处、车间副主任、质管部、设备部、工程负责人担任。 应急指挥中心职责:

a) 负责组织事故应急预案的修订、审核、发布、演练和总结;

b) 按季度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规定下达预警和预警解除指令,专项应急预案启动和终止指令;

c) 组织、指挥协调生产经营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d) 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建设。结合生产经营应急救援工作的特点,建立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安全事故救援队伍,提高救援装备水平,形成生产经营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保障。

e) 做好稳定职工的情绪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5.2 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

应急指挥中心下设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设在安全主任办公室。各部门负责人担任副主任,负责各自主管区域现场指挥工作,行政及人力资源部负责外围协调工作。

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职责:

a) 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向指挥中心领导报告,并按照领导的指示,立即组织协调各单位做好人员、车辆保障和物资备品等保障;

b) 随时掌握安全事故的发生情报;

c) 按照应急指挥中心指令,及时将相关命令信息通知现场应急指挥部和各工作小组。 5.3 现场应急指挥部

5.3.1 现场应急指挥部是应急指挥中心的派出机构,设正、副总指挥和各专业小组,其成员主要由事故发生部门人员组成。必要时,应急指挥中心另行指派现场总指挥,当现场总指挥不能履行指挥职能时,由现场最高领导接替或应急指挥中心立即指派。

5.3.2 现场应急指挥部下设各工作小组,人员主要是由事故发生单位应急机构及救援队伍的人员组成。

5.3.3 现场应急指挥部的职责:

a) 按照应急指挥中心指令,成立各工作小组,负责现场应急指挥工作,整合和调配现场应急资源;

b) 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汇报应急处置情况; c) 收集、整理应急处置过程的有关资料;

d) 核实应急终止条件并向应急指挥中心请示应急结束; e) 负责现场应急工作总结

6.应急启动标准

在发生的各类危险化学品事故,有下列情况之一应当启动本预案: (1)发生一次死亡(含失踪)3人以上、10人以下的危险化学品事故;

(2)危险化学品由于泄漏、火灾、爆炸等各种原因造成或可能造成较多人员急性中毒、伤害或死亡等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及其他对社会有较大危害的危险化学品事故;

(3)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危险化学品事故。

7.预防与预警

(1)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应急处置,并立即报告上一级主管部门,各部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2)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不能很快得到有效控制或已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时,应立即向上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指挥部请求给予支援。

8.应急响应

8.1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措施

(1)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安全防护进入现场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事故中心区应严禁火种、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进入、立即在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如果泄漏物是有毒的,应使用专用防护服、隔绝式空气面具。为了在现场上能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立即在事故中心区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2)泄漏源控制

关闭阀门、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减负荷运行等。堵漏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

(3)泄漏物处理

围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

稀释与覆盖:向有害物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

8.2 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处置措施

(1)先控制,后消灭

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火势发展蔓延快和燃烧面积大的特点,积极采取统一指挥、以快制快;堵截火势、防止蔓延;重点突破、排除险情;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灭火战术。

(2)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

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应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

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

(3)正确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

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能使现场所有人员都看到或听到,并应经常演练)。

(4)消灭余火

火灾扑灭后,仍然要派人监护现场,消灭余火。起火单位应当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和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公安监督部门和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8.3 现场检测与评估

根据需要,报请应急指挥中心同意后,成立事故现场检测、鉴定与评估小组,进入现场开展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a) 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订现场抢救方案和事故调查提供参考;

b) 监测事故规模及影响情况、受损建筑物垮塌危险程度等; 8.4 信息报告和发布

各部门及时将事故的进展情况报告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负责汇报指挥中心。事故信息的披露要严格按照我院有关信息披露程序进行,应急办公室负责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和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工作。 8.5 应急结束

当遇险人员全部得救,事故现场得以控制,可能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指挥机构确认,由事故应急协调办公室协调,结束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由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宣布应急结束。

9 培训与演练

10.1 院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负责本预案演习组织工作。 10.2由试验研究所、后勤服务中心负责预案演习组织工作。 10.3预案演习每年进行一次。

10.4 应急演习结束后,各演习组织机构应在15日内向院应急指挥中心提交演习报告。

10 附则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推荐第3篇: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

一、危险化学品的种类

包括压缩气体、爆炸品和易燃的液体和固体、液化气体、自燃物品、遇湿也易燃的物品、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及腐蚀品等。

二、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预防

(一)从事储存、保管和使用的物质部门和处置废弃化学品的单位要履行自己的职责

主要负责人要保证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符合有关法规、法律、规章中的规定和国家标准,对危险化学品安全负责。对安全知识、法律和法规、专业技术、职业防护知识和应急救援知识进行培训。

(二)危险化学品储存、保管和使用

1、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保管

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储存统一实行规划和审批,并形成制度,区市级在编制总体规划时,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应当按照确保安全的原则进行规划用于危险化学品的保管和储存,物质部门在储存和保管危害化学品时,要严格遵守国家和区市级的规划,要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许可,要建立健全的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制度,保证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和管理。

剧毒化学品储存的物质部门要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和设区的市级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提出申请,批准后,方可进行储存和保管。

危险化学品储存和保管要有专用场地,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要符合国家标准,并有专人管理。

2、危险化学品的领取要经过有关部门核准后方可进入市场

物质部门在领取化学品前,要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获得许可文件后方可进行储存和保管,并时刻接受监督和管理危险化学品的经营活动。

物质部门在危险化学品没有出库之前,要看生产企业有没有生产许可证,看危险化学品有没有质检部门检验合格的包装物。

因公安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的公共安全管理,经公安部门监督检查后,可获得剧毒化学品的购买凭证、准购证和公路运输通行证,有了这些证件以后,物质部门才能经营、保管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在运输时,无论采取铁路、公路、水路或是民航方式,其相应的部门都要负责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其公路和水路运输单位、驾驶人员、船员、装卸人员和押运人员都要有资质认定,并负责运输过程中的监督检查。

如采取邮寄方式运输危险化学品时,邮政部门要负责监督检查。

3、危险化学品的使用

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据其种类、特性,作业场所设置监测的设施和设备,单位,应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单位,应在使用场所设置通讯、报警装置,保证处于正常适用状态;剧毒化学品的使用单位,应对其产量、流向、储存量和用途如实记录,采取保安措施。

重复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在使用前,应检查并记录,记录至少保存2年。

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在停业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不留有事故隐患。处置方案应报在地有关管理部门,由其负责,并对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公众上交的危险化学品,由公安部门接收,再交由环保部门进行认定。

三、发生事故时的应急预案

事故发生前,应向环境保护、公安、质检、卫生等有关部门查问危险化学品的登记,了解危害化学品的特性,建立相应的营救、撤离预案。

事故发生后,要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营救、撤离,采取措施对人员进行保护;迅速地控制危害源,检验、监测危险化学品所造成的危害,测定危害区域、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危害程度;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危害,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监测危险化学品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并进行处置,直至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为止。

四、小结

危害化学品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其预防措施,做出合理应急预案,才能使危害化学品不再有危害。

推荐第4篇:医院应急预案

医院应急方案

一、成立医疗抢救领导小组:

组长由院长兼任,副组长由副院长或主要医生兼任,成员由医疗组、药房、护理部、后勤组及相关科室人员组成。

二、值班制度及值班电话。

1、规范值班制度。

2、当班医生、护士电话要在明显固定位置公布。

3、在院内显要位置设急诊联系方式。

三、抢救室制度

1、抢救室专为抢救病员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

2、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3、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4、每周核对一次物品、检查药品有效期、氧气瓶的氧气量。

5、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一周时重新灭菌。

6、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室内禁止吸烟。

7、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8、每次抢救病员完毕后,要做现场评论和初步总结。

9、室内挂相应的抢救常规操作图表

四、抢救室基本设备

1、手推式抢救车、

2、氧气瓶、3 、抢救箱、

4、抢救床、

5、简易呼吸气囊、

6、口咽通气管、

7、手电筒、

8、担架

9、小器械台、

10、药品器械柜、

11、体温计、

12、血压计、

13、听诊器、

14、心电监护仪

15、氧气袋

五、常用抢救药物

1、西地兰、

2、东莨菪碱、

3、654-

2、

4、阿拉明、

5、安定、

6、鲁米那、

7、氯丙嗪、

8、可拉明、

9、洛贝林、

10、利多卡因、

11、氟美松、

12、速尿、

13、非那根、

14、正肾素、

15、阿托品、

16、肾上腺素、

17、多巴胺、

18、氨茶碱。

19、止血药

六、技术要求

医疗抢救小组成员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熟练操作各种设备,熟练心肺复苏术、除颤术、气管插管等。

突然发生猝死应急预案

1、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定时巡视患者,尤其对术后患者应按要求巡视,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抢救措施。

2、急救物品做到“四固定”,班班清点,同时检查急救物品性能,完好率达到100% ,急用时可随时使用。

3、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

4、发现患者在病房内猝死,应迅速做出准确判断,第一发现者不要离开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通知其他医务人员。

5、增援人员到达后,立即根据患者情况,依据心肺复苏抢救程序配合医生采取各项抢救措施。

6、抢救中应注意心、肺、脑复苏,开放静脉通路, 必要时开放两条静脉通路。

7、参加抢救的各位人员应注意互相密切配合,有条不紊,严格查对,及时做好各项记录,并认真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安慰等心理护理工作。

8、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后 6h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药物过敏性休克

1、患者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就地抢救,并迅速报告医生。

2、立即平卧,遵医嘱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每隔30min再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注意保暖。

3、改善缺氧症状,给予氧气吸入,呼吸抑制时应遵医嘱给予人工呼吸,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必要时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晶体液、升压药维持血压,应用氨茶碱解除支气管痉挛,给予呼吸兴奋剂,此外还可给予抗组织胺及皮质激素类药物。

5、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

6、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患者未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

7、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6 h内及时、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一)过敏反应防护程序:

询问过敏史 → 做过敏试验 → 阳性患者禁用此药 → 该药标记、告知家属 → 阴性患者接受该药治疗 → 现用现配 →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 首次注射后观20~30 min (二)过敏性休克急救程序: 立即停用此药 →平卧 → 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 改善缺氧症状→ 补充血容量 → 解除支气管痊孪 → 发生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 →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告知家属 → 记录抢救过程

住院患者出现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输液或者保留静脉通路,改换其他液体和输液器。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4.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及时报告院长、药房、药库、医生、护士。

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必要时同时取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和注射器送检。 7.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进行封存。

立即停止输液 → 更换液体和输液器 → 报告医生 → 遵医嘱给药 → 就地抢救 → 观察生命体征 → 记录抢救过程 → 及时上报 → 保留输液器和药液 → 送检

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摔伤的应急预案

1、检查病房设施,不断改进完善,杜绝不安全隐患。

2、当患者突然摔倒时,护士立即到患者身边,检查患者撞伤情况:通知医生判断患者的神志、受伤部位,伤情程度,全身状况等,并初步判断摔伤原因或病因。

3、对疑有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摔伤的部位和伤情采取相应的搬运患者方法,将患者抬至病床;请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必要时

医嘱行X光片检查及其它治疗。

4、对于摔伤头部,出现意识障碍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时,应立即将患者轻抬至病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瞳孔、神志、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通知医生,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5、受伤程度较轻者,可搀扶或用轮椅将患者送回病床,嘱其卧床休息,安慰患者,并测量血压、脉搏,根据病情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6、对于皮肤出现瘀斑者进行局部冷敷;皮肤擦伤渗血者用腆伏或0.1%新洁尔灭清洗伤口后,以无菌敷料包扎;出血较多或有伤口者先用无菌敷料压迫止血,再由医生酌情进行伤口清创缝合。创面较大,伤口较深者遵医嘱注射破伤风针。

7、加强巡视,及时观察采取措施后的效果,直到病情稳定。

8、准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认真交班。

9、向患者了解当时摔倒的情景,帮助患者分析摔倒的原因,向患者做宣教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尽可能避免再次摔伤。

患者突然摔倒 → 立即通知医生 → 检查患者摔伤情况| → 将患者抬至病床 → 进行必要检查 →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 对症处理 → 加强巡视 → 观察效果 → 写护理记录 → 认真交班

住院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时的应急预案

1、发生过敏性休克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抢救处理:立即停药,使患者平卧,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为4l/m in,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副肾素1mg皮下注射、非那根50 mg肌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或用氢化可的松200 mg加5%或10%葡萄糖液500 ml静脉滴注,并监测患者脉搏、血压。当患者出现脉搏细弱,大汗淋漓,口唇发钳,血压下降时,遵医嘱给予升压,如多巴胺、间羟胺等,应严格控制滴速。

3、迅速准备好各种抢救用品及药品(如气管切开包、喉镜、开口器、吸引器、呼吸兴奋剂、血管活性药物等) 。当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呼吸,并肌肉注射尼可刹米或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或配合行气管切开术。

4、患者出现心跳骤停时,立即行胸外心脏挤压,直至患者出现自主呼吸和心跳。

5、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积极处理。

6、患者病情好转,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护理人员应给患者:

7、待患者病情完全平稳后,向患者详细讲解发生过敏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尽可能地防止以后再发生类似的问题和情况。

立即抢救 → 通知医生 → 继续抢救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观察生命体征 → 告知家属 → 记录抢救过程

住院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应急预案

1、住院患者因病情变化发生猝死时,护理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就地抢救。

2、首先要判断和证实病人发生心脏骤停,其最主要的特征为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紧急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参与抢救。

3、若患者为室颤造成心脏骤停时,首先给予心前区捶击。

4、若患者非室颤造成心脏骤停时,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加压给氧、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心电监护等心肺复苏抢救措施,直至恢复心跳和自主呼吸。

5、及时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应用抢救药物。

6、及时采取脑复苏,头部置冰袋或戴冰帽以保护脑细胞。

7、抢救期间护士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和瞳孔的变化,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措施,并有一人随时做好有关抢救观察记录。

8、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神志清楚,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护士要作好患者的基础护理,保持口腔和皮肤的清洁。关心、安慰患者和家属,为他们提供心理护理服务。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后6 h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立即抢救 → 通知医生 → 继续抢救 → 观察生命体征 → 告知家属 → 记录抢救过程

紧急封存患者病历及反应标本的应急预案

(一)封存患者病历前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1.当出现纠纷和医疗争议,患者及家属要求封存病历时,病房要保管好病历,以免丢失。2.及时准确将患者病情变化、治疗、护理情况进行记录。 3.备齐所有有关患者的病历资料。 4.迅速与院领导联系。

患者及家属要求封存病历 → 保管好病历 → 及时准确记录 →备齐病历资料 → 迅速与院领导联系

(二)关于封存患者病历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1.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患者本人及其代理人,提出封存病历申请。2.向院领导报告。

3.院领导与患者或近亲属共同在场的情况下封存患者的主观部分的复印件。4.主观病历为:疑难病历讨论记录、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等。 5.封存的病历由医院办公室保管

6.如为抢救患者,病历应在抢救结束后6 h内据实补齐。

提出申请 → 向院领导报告 → 双方共同在场时现场封存复印件 → 医务处保管 → 抢救病历6 h内补齐

(三)关于封存反应标本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1.患者在医院期间进行输液、注射、药物等治疗时,发生不良后果,要当场将标本保存,注明使用日期、时间、药物名称、给药途径。

2.疑似由于输液、注射、药物等引起的不良后果时应向院领导报告。同时报告注射室。 3.医务人员、患者本人或其代理人,需共同在场的情况下,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 4.封存标本需在封口处加盖医院图章,同时注明封存日期和时间。 5.封存标本由医院保管。

6.需要进行检验的标本,应当到由医患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必要时,由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8.对封存标本进行启封时,应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在场。

发生不良后果 → 当场将标本保存 → 向院领导报告 → 双方共同在场时现场封存实物 → 加盖医院图章 → 注明封存日期和时间 → 医务科保管 → 标本需进行检验时 → 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 或由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封存标本启封时双方当事人共同在场。

停电处置预案

l、住院部、手术室、重点部门采取双线供电;医院自备发电机,一旦电力供应发生故障,则院内立即发电。

2、后勤保障部与有关电力部门协调,停电前应事先通知我院电工班,做好自己发电准备。

3、各部门常规备有应急灯、电筒等照明用物,定期检查,保持完好状态。

4、接到停电通知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如有抢救患者使用电动力机器时,需找替代的方法。

5、突然停电后,立即寻找抢救患者机器运转的动力方法,维持抢救工作,并开启应急灯照明等。

6、手术中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平时应在机旁备有简易呼吸器,遇突然停电,医护人员立即将呼吸机脱开,使用简易呼吸器维持呼吸。使用电动吸痰的患者,用50ML注射器接吸痰管吸痰。

7、如双线均突然出现供电故障,院内发电机供电前,医护人员则应首先保证病人抢救:护士应沉着镇静,上呼吸机者采用手抱球法,上监护仪者采用人工测血压、脉搏,电动吸痰者则采用50毫升注射器接吸痰管抽吸等,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其余工作人员则立即电话通知电工、院办公室,并采用应急灯供照明。

8、加强巡视病房,安抚患者,同时注意防火、防盗

9、通过电话与电工联系,查询停电原因。

10、必要时及时报告市卫生局及市政府。

11、医院自备发电机需经常注意保养及时检修,保证随时可以发电供临床急需。

火警应急预案

1、加强消防知识的学习与培训。

2、保卫部门定期检查全院消防设施性能,保证消防设施随时处于功能完好状态;

3、保证消防通道畅通;

4、注意用氧、用电安全及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

应急处理:

1、发现小的火情立即用放在病房的灭火器扑灭火焰,防止火情扩散,事后报告院领导及医院保卫科,以查明起火原因,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2、发现较大的火情:

① 如遇到电起火立即切断电源;

② 立即拨打火警119,报告医院保卫科组织灭火;

③ 立即组织病人及陪人有秩序地疏散、撤离;

④ 报告120帮助危重病人安全撤离

⑤ 安定病人及陪人情绪,叫大家不要慌乱;

⑥ 保护现场。

偷盗事件应急预案

1、组织落实,成立医院突发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刘华壹

副组长:詹勇强

组员:各科室(部门)主任

行政后勤部人员

保安人员

2、具体预案:发现有偷盗情况时在场人员或保安迅速拨打110报警。

2.1发现有偷盗情况时在场人员或保安向医院突发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报告,有关人员立即赶到现场。

2.2在场人员发出大声制止作案人员。

2.3在场人员不要靠近,不要直接、单独、正面与作案人员冲撞。2.4在场人员牢记作案人员容貌、身材特征。

2.5医院突发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配合当地公安机关抓捕作案人员。2.6医院相关人员清点失窃或损坏的财产。

2.7医院突发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指令相关人员加固有关设施,弥补有关安全防患工作的缺陷。

医疗纠纷紧急预案

一、医院如发生顾客投诉、医疗纠纷应及时按医院的顾客投诉流程进行处理。

二、发现医闹,立即报警,请求警方制止。警方到达前力求取证备用,或拍照取证(注意隐闭,以防对方夺取照像机)。对利用医疗纠纷有意寻衅滋事,扩大事态,造成混乱、恐吓、谩骂、殴打医务人员,讹诈医院钱财的违法犯罪活动和人员,医院应组织治安保卫人员采取措施,维护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防止事态扩大。

三、如果警方不作为,医院可组织保安人员维持医疗正常秩序。在医闹打斗前可大声激呼:“医闹是违法犯罪行为,他们先动手打人,我们现在开始自卫!”打斗时尽可能不要打伤,以撕扯、争吵、争辩、造势为主。达到宣传医闹是违法犯罪行为,制止医闹,扩大我院正义社会影响力为目的。

三、组织取证,对医闹者的现行医闹行为拍照录象取证,取证中最好带有时间,以备起诉医闹违法犯罪行为。

四、深入对方了解事态动向,作好应对准备。通过调解员或中间人了解情况,也可用监控器了解动向。

五、加强医院相关人员的自身防护,时刻准备应对暴力性伤害。

六、了解对手的势力、优势所在和其他情况,主动去销毁和摧毁他们的优势,降低医闹者的自信心和实力。

网络故障应急处置

凡计算机网络系统出现故障影响系统正常运行,或发现系统存在隐患将威胁系统按全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一) 系统无法运行紧急处理措施

1、技术人员应立即通知门诊部门转为手工操作。

2、信息按全小组应对故障进行评估,确定几小时后能恢复运行。在不能确保当天恢复运行时应通知住院部转为手工操作。

3、暂停一切出院结账工作。

(二) 病毒按全紧急处置措施

1、当发现有计算机被感染上病毒后,应立即向技术人员报告,将该机从网络上隔离开来。

2、技术人员在接到通报后,应再十分钟内赶到现场。

3、对该设备的营盘进行数据备份。

4、启用反病毒软件对该机进行杀毒处理,同时通过病毒检测软件对其他机器进行病毒扫描和清除工作。

5、如果现行反病毒软件无法清除该病毒,应立即向信息按全小组负责人报告。

6、信息按全小组经会商,认为情况严重的,应立即向分管领导汇报,认为情况极为严重的,应立即向公按部门或上级机关报告。

7、如果感染病毒的设备是主机系统,经信息按全小组同意,应立即告知各科室做好相应的清查工作。

(三) 数据库按全紧急处置措施

1、对数据库至少要有两套完整备份,并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做好异地备份。

2、一旦数据库崩溃,技术人员应立即启动备用系统,并向信息按全小组报告。

3、在备用系统运行期间,技术人员应对主机系统进行维修。

4、如果两套系统均崩溃,技术人员应立即向软件提供商请求支援,并按第

(一)条紧急处理措施执行。

5、系统修复启动后,将第一个数据库备份取出,按照要求将其恢复到主机系统中。

6、如因第一个备份损坏,导致数据库无法恢复,则应取出第二套数据库备份加以恢复。

7、如果两个备份均无法恢复,应立即向有关厂商软硬提供商请求紧急支援。

(四) 软件系统遭破坏性攻击的紧急处置措施

1、重要的软件系统平时必须存有备份,与软件系统相对应的数据必须有多日的备份,并将它们保存于安全处。

2、一旦软件遭到皮坏性攻击,应立即向信息安全小组报告,并将该系统停止运行。

3、技术人员负责软件系统和数据恢复。

4、信息安全小组和技术人员检查日志等资料,确定攻击来源。

5、信息安全小组经会商,认为情况严重的,应立即向分管领导汇报,认为情况极为严重的,应立即向公安部门或上级机关报告。

(五) 设备安全紧急处置措施

1、小型机、服务器等关键设备损坏后,值班人员应立即向信息安全小组报告。

2、技术人员立即查明原因

3、如果能够自行恢复,应立即用备件替换受损部件。

4、如属不能恢复的,立即与设备提供商联系,请求派维护人员前来维修。

5、如果设备一时不能修复,应向分管领导汇报,并告知各科室,按第

(一)条紧急处理措施执行。

(六) 外电中断后的设备进行预案

1、外电中断后,机房值班人员应立即切换到备用电源。

2、机房值班人员应立即查明原因,并向值班领导汇报。

3、如因院内线路故障请后勤保障部门迅速恢复。

4、如果是供电局的原因,应立即与供电局联系,确定恢复供电时间。

5、如供电局告知需长时间停电,应做如下安排: (1) 预计停电4小时以内,由UPS供电;

(2) 预计停电4-24小时,关掉非关键设备,确保各主机,路由器,交换机供电; (3) 预计停电超过72小时,应联系小型发电机自行发电。准备按第

(一)条紧急处理措施执行。

(七) 故障排除后处理

在经信息安全小组确认故障已经排除后,技术人员应安排做好如下工作:

1、手工操作时产生让的数据向计算机小组补入工作。在故障排除后门诊可立即转为计算机操作,并及时把手工操作时的数据补入计算机。病区应在处理好手工时修改的各项医嘱后才能转为计算机操作。

2、整理记录好本次故障处理中的各细节,并写一详细报告交信息安全小组。

推荐第5篇: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 总则 1.1目的

为加强对公司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保障员工生命和公司财产的安全,以便在事故发生时高效有序地控制处理,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结合公司生产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1.2 工作原则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好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力量,努力实现一队多能;培训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并发挥其作用。 1.3 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事故应急总预案》。 1.4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危险化学品泄漏、中毒、燃烧、爆炸的预防及应急处置。 1.5 应急目标

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有部分原材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属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有腐蚀特性、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根据本公司生产、使用、贮存化学危险物品的品种、数量、危险性质以及可能引起化学事故的特点,确定本公司的应急救援危险目标。

1号目标:硫酸泄漏事故;

2号目标:液氨、氧气、乙炔等泄漏(火灾、爆炸)事故; 3号目标:柴油泄漏燃烧爆炸事故。 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职责、分工 2.1指挥机构的组成

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总经理、分管副总经理及总调度室、安全环保部、综合办公室、机电部、财务部、质检部、化验室、市场部、维修车间、水汽车间与各生产车间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安全环保部兼管。发生重大事故时,以领导小组为基础,立即成立公司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经理任总指挥,副总经理任副总指挥,负责全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指挥部下设通讯联络队、治安保卫后勤保障队、消防救护队、抢险队、抢修队、物资供应队、现场监测队,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外出时,可由安全环保部和总调度室负责人担任临时总指挥、副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2.2 应急救援机构职责 2.2.1指挥部职责

(1)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信号,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和全公司应急救援行动,必要时请有关单位支援;

(2)根据现场情况负责制订(协助制订)具体的抢险救护方案和防止事故扩大的措施,并监督执行;

(3)负责现场抢险救护的指挥、协调和现场抢险救护的安全监护及事故现场保护工作,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

(4)组织调查事故原因,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 2.2.2 总指挥职责

组织指挥全公司的应急救援。 2.2.3 副总指挥职责

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2.2.4 应急救援办公室主要职责

(1)负责组织本预案的制订、修订; (2)负责组织本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3)负责督促检查本预案涉及的救援队伍、救援器材的落实。 2.3 应急救援队职责

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都负有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各救援专业队,是化学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务主要是负担本公司各类化学事故的处置。救援专业队的组成及分工如下: 2.3.1 通讯联络队(6人)

由总调度室组成,总调度室调度长担任队长,负责事故接收、报告,传送总指挥命令,按照总指挥的安排及时联络及调度各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坚守应急指挥中心,始终保证指挥中心与各队之间的正常联络。

2.3.2 治安保卫后勤保障队(20人)

由综合办公室组成,办公室主任担任队长,担负现场治安、交通指挥、设立警戒、指导群众疏散等,防止不法分子乘机破坏,平时加强对各车辆的保养和维护,保证车辆随时处于备战状态,并根据指挥中心的安排,预案启动后,做好救援队伍的后勤保障工作。 2.3.3 消防救护队(20人)

由义务消防队组成,安全环保部部长担任队长,担负临时性灭火、洗消任务,必要时请求当地消防大队援助,担负抢救受伤、中毒人员,负责与医疗机构联系受伤人员的救治、事故调查,必要时报告当地政府公安部门、安监部门、环保部门和卫生部门。 2.3.4抢险队(各生产车间不少于10人)

各生产车间组成,分管生产副总经理担任队长,组织指挥撤离现场物资,排除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态扩大化。

2.3.5抢修队(维修车间不少于10人,各辅助车间不少于5人)

由维修车间、水汽车间和事故发生部门组成,维修车间负责人担任队长,担负查明危化物品危害、设施设备损坏程度,提出堵漏措施,组织开展抢修任务。 2.3.6 现场监测队(10人)

由质检部和化验室共同组成,质检部部长担任队长,负责事故现场危险化学品危害因素检测任务。 2.3.7 物资供应队(6人)

由市场部组成,市场部部长担任队长,制定应急救援物资储备计划,确保事故发生时各类物资能够随时投入使用,保证抢险物资的充足供应。 3 事故危害性分析

公司在硫酸生产、贮存、使用过程中,以及液氨、乙炔、氧气、柴油等物质存放、搬运、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泄漏,其泄漏量视其漏点设备的腐蚀程度、工作压力、液体储量、位差、容器受损等条件而不同。泄漏时又可因储罐位置、季节、风向等因素,波及范围也不一样,事故起因也是多样的,如操作失误、设备失修、腐蚀、工艺失控、物料不纯、电器故障、人为破坏等原因。这些危险化学品一旦发生泄漏,极易发生一系列连锁的危害。 4 应急处理程序与预案启动 4.1 事故报警

一般事故,为危险物品的微量泄漏。由安全报警系统报警、岗位操作人员巡检等方式及早发现,当场予以处理;当危险化学品泄漏引发着火等,发生重大事故时,报警人员或操作人员虽能及时发现,但一时难以控制的,要立即向公司总调度室、车间当班领导报告,说明泄露的时间、泄漏量、危险程度及有无人员伤亡等,并留下自己的姓名及联系电话;总调度室立即向总指挥报告。 4.2 预案启动

由总指挥决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指挥部进入调度中心,调度室下达按应急救援预案处置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立即通知各救援队伍进入现场,各救援队伍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快速实施救援,控制事故发展。 4.3 现场自救

发生事故的班组,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点、泄漏部位和原因,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要首先展开对伤员的急救,凡能经切断物料源或倒槽等处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则以自救为主。如泄漏部位自己不能控制的,应向指挥部报告并提出堵漏或抢修的具体措施。 4.4 紧急救援

救护消防队在接到事故救援指令后,视情节决定是否请求消防部门、医疗部门及其它有关部门支援,并迅速到达现场,人员要佩戴好防护用品,首先查明现场有无中毒人员,以最快速度使中毒者脱离现场,对中毒人员应根据中毒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伤员进行清洗包扎或输氧急救,重伤员应立即送往医院抢救。并组织兼职消防人员迅速展开灭火,如因公司装备与力量无法灭火时,在保证救护人员安全的情况下等待消防部门到场灭火。 4.5 应急监测

现场监测队到达事故现场后,查明泄漏物浓度和扩散情况,根据当时风向风速,判断扩散的方向、速度,并对泄漏物下风向扩散区域进行监测,侦察结果、监测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 4.6警戒控制与人员疏散

治安保卫队到达现场后,担负治安和交通指挥,组织纠察,在事故现场周围设岗,划分禁区并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如当泄漏物扩散危及到厂区内外人员的安全时,应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协助盟、旗指挥部,将群众向上侧风方向的安全地带疏散。 4.7 紧急抢险、抢修

抢险、抢修队到达现场后,根据指挥部下达的抢修指令,迅速进行抢修设备,控制事故以防扩大。当事故得到控制,立即组成两个专门小组:其一,在分管生产副总经理的指挥下,组成安全环保部、总调度室、综合办公室、监察审计室和发生事故单位参加的事故调查小组,调查事故,落实防范措施。其二,在分管生产副总经理的指挥下,组成由机电部、总调度室、维修车间、水汽车间和发生事故单位参加的事故抢修小组,研究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抢修,尽早恢复生产。如夜间发生事故,由总调度室按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事故处置,落实抢修任务。如事故扩大时,应请求支援。 4.8 物资供应

应急预案启动后,物资供应队立即进入一级警备状态,保证抢险物资的随时供应。 4.9 应急预案的关闭

救援工作结束后,确认各环节均已受控或恢复到安全状态,总指挥发布预案的关闭,并通知各方。事故的调查处理按有关规定进行。 5 有关规定 5.1 化学事故的应急救援是一项时效性强,危险性大、技术要求高,涉及面广,协调组织复杂的任务,为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准确、有效地得到处理,本预案确保每年不少于1次的演习。

5.2 本预案坚持“统一指挥,协调配合,技术支持,内行决断”的原则,切忌盲目施救,切忌个人英雄主义。

5.3 本预案所涉及的救援资源,各单位领导须指定专人管理,定期维护保养,使之处于备用状态,救援物资和装备不得擅自动用。 5.4 指挥部实施救援时,有权调动或征用各种应急救援力量、设备和物资;各种应急救援力量接到指令时,应迅速行动。 6 公司应急联系方式:

应急:

总经理 电话: 手机:

:电话: 手机:总调度室: 电话: 安全环保部: 电话:

外部社会力量(如消防[119]、公安[110]、医疗[120]等)。

推荐第6篇:危险化学品专项应急预案

危险化学品专项应急预案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重大突发事故,有序、高效地组织指挥事故抢险救援工作,防止因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护工作混乱延误事故应急,最大限度地保护相关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防止环境污染、减少财产损失,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深圳市左右家私有限公司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深圳市左右家私有限公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

1.4 工作原则

1.4.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保护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要求从业人员在紧急状态下首先避险和自救,重要性排序为:人员、环境、财产、工作进度。

1.4.2 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建立健全按事故级别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各企业为主的管理体制。

1.4.3 统一领导,集中指挥。为保障应急工作迅速开展,应急程序启动后,应急活动必须在相应的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协调下进行,统一号令,步调一致,有令则行,有禁则止。

1.4.4 快速反应,控制现场。紧急状态发生后,生产企业及相关单元迅速反应,组织第一时间的应急处置,在最短时间内高效率控制事故现场,提高应急的整体效能。

2.组织体系和职责

2.1公司安委会办公室负责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2.2 发生突发事件时,公司根据救援的需要,成立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抢险指挥机构。

3.报告和预防机制

3.1 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报告。安委会办公室对管辖分厂的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使用情况进行严密监控,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件后,应及时上报公司企业负责人。

3.2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使用通过现场巡视和定期检查等进行适时监控,随时掌握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3 加强工艺管理,严格执行工艺指标和纪律,防止误操作和工艺失控现象,随时掌握温度、环境等参数的变化,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和分析,严密监视工艺生产中物料组分的变化,一旦出现偏差,及时查找原因并调整。

3.4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使用要做好设备管理、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防止由于设备腐蚀而导致跑、冒、滴、漏情况。

3.5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使用各部门要定期进行应急准备工作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6 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速报制度

3.6.1 速报时限要求

部门(车间)发生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报告后,应及时速报安委会办公室。安委会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安委会主任处,较大事故应立即报告当地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环境保护、质检部门等。

3.6.2 速报的内容

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速报的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种类、可能的引发后果和发展趋势等。对已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件,速报内容还要包括伤亡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4.应急响应

4.1 原则

4.1.1 以人为本,救人第一,在最短时间内将事故单元有效隔离。最大限度减少人身伤害,降低财产损失。

4.1.2 在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发生时,各救援小组按照各自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现场处理指挥协调紧张有序、反应迅速。

4.2 启动和实施

4.2.1 应急预案的启动和响应

当发生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时,现场负责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将有关情况向安委会办公室主任和分管领导报告,安委会办公室主任遵循分级响应程序,批准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事发现场,进入工作状态,在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协调下立即开展救授工作。需要 “110”、“119”、“120”“122”等政府救援的事故,要在第一时间报警。 4.2.2 发生重大火灾、爆炸和危险化学品泄露事故,现场操作人员和可能受到事故危害人员按疏散路线迅速撤离并集中。

4.2.3 若事态无法控制时,现场抢险人员的撤离命令由现场职务最高的指挥人员下达。岗位人员在撤离前,应尽可能按规程关停设备。撤离后,各生产单元在集合点清点人数向现场指挥部汇报。

4.2.4 在上一级预案启动后,所有救援人员听从上级应急指挥中心的指挥。

4.3 应急结束

应急结束的条件是: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置工作完成,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达到上述条件由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应急期结束。

4.4 后期处理

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各小组根据各自职责,负责组织进行(或配合)人员安置、环境污染消除、损失理赔等善后处理工作,进行(或配合进行)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的调查评估;调集力量进行恢复重建工作。尽快消除事故的影响,恢复正常秩序。

5.应急保障

5.1 应急队伍、资金、物资、装备保障

加强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确保灾害发生后应急救援力量及时到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平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防治与救灾能力。

公司对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要储备用于监测仪器、危险化学品防护用品等必要的抢险救灾专用物资。保证抢险救灾物资的供应。

5.2 应急技术保障

公司定期进行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的编制工作,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理与救灾演习和培训工作。

5.3 宣传与培训

加强对员工危险化学品使用、防护等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对员工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知识教育,增强员工的事故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5.4 信息发布

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情况的发布按《深圳市左右家私有限公司事故总体应急预案》执行。 5.5 监督检查

安委会会同有关部门对上述各项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应急保障工作进行有效的督导和检查,及时总结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并组织各部门负责落实相关责任。

6.预案管理与更新

6.1 预案管理

安委会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参照《深圳市XXXX有限公司事故总体应急预案》,制定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6.2 预案更新

本预案按照《深圳市XXXX有限公司事故总体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进行评审、修订。

7.责任与奖惩

7.1 奖励

对在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贡献突出需表彰奖励的部门和个人,根据奖惩制度给予表彰和奖励。

7.2 责任追究

对发生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的部门和个人的责任追究,根据公司相关规定处理;对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中失职、渎职的有关人员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8.附则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深圳市****有限公司

2010-1-15

制定:

审核:

批准:

推荐第7篇:临近战争危险应急预案

临近战争危险应急预案

1.船长收到公司、港口机关或代理通知或发现船舶已面临战争危险,应立即发出警报,组织应急。尽可能选择合适的航线避开战区。若收到船公司通知,船舶将面临战争危险或驶往战区执行任务应按公司指令制定航行计划。

2.如船舶必须驶入或驶进战争海域,船舶应事先做好充分的物质、人员、医疗和其他安全准备。并对应急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技术状态,随时可用。

3.做好船用物品、备件的系固,保证水密装置正常

4.节约食品和淡水,对灯火和能量实行管制,安排战区值勤班。 5.船舶抵达战区前或已驶进战区,船长应指定专人守听、收听当地战况广播。报务员及时抄收战区航警和气象预报,密切注意布雷区及禁航区。通过向公司、代理、港口机关、战争当局了解巡逻线和对商船的航行规定。船长据此设计能尽快驶离战区的安全航线并报船东及境外租船人。

6.如船在战争影响的区域,应尽量避免与战区各方发生冲突,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7.船舶抵/离战争区域,向公司发抵离战区的预报和确报。每天按时向公司报告船位或执行公司有关规定。

8.战区海上航行,若遇军舰采取不友好敌对行动,应及时采取变向、变速等措施,以减少炮火命中率。并立即电告公司或驻外使领馆。 9.若遭到军方袭击,不论船舶是否受损,应立即向公司或驻外使领馆报告有关情况。

10.船舶在战区导致消防、堵漏、人落水、弃船、油污染等应急情况时,按船舶的应变部署表/应急计划进行

11.船舶驶入战区,面临战争危险或战区遇险应急计划见船舶战区遇险应急计划表。 战区遇险应急计划

职务

负责部位

应急职责

船长

驾驶台

总指挥,指挥操纵船舶,对外联系。视面临的危险发布应急行动命令。

政委

全船

副总指挥,协助船长工作,动员及组织人员,督促检查各项战区应急措施的实施。

值驾/二副

驾驶台

协助船长了望,按船长命令操纵船舶,核定船位,守听VHF,做好各项记录。

报务员

电台

电台值守,保证通讯联络畅通按船长要求迅速接通船公司和驻外使领馆,及时抄收航警(布雷区/禁区)及气象预报。 值班水手 驾驶台

按船长或驾驶员指令正确操舵

驾助

驾驶台

加强海面、空中了望,监视全船灯光遮蔽情况,传令及内部联络。

大副

甲板

执行船长命令,部署、检查甲板各项应急准备的实施,备妥货物舱单,做好开舱检查准备。

二副

驾驶台

备妥海区(战区)大比例尺海图和相应资料,根据船长的指示设计航线。 三副

甲板

将救生艇、筏处于随时释放状态,并在艇内增设急救箱,消防设备处于临警状态。

水手长

甲板

备妥足够、有效的堵漏器材,甲板安置安全绳,指派水手协助木匠关闭所有的水密门窗。

木匠

甲板

测量各水舱、货舱污水井,协助水手长做好堵漏准备,按大副计划会同三管轮做好排水准备。

水手

甲板

按大副、水手长指令工作,并做好护船、保卫工作。 轮机长

机舱

应急操纵机器,封闭机舱。

大管轮

机舱

协助轮机长工作,检查各设备工况,准备应急抢修 二管轮

机舱

协助轮机长工作,封闭机舱。

三管轮

机舱

协助轮机长工作,检查机舱/货舱排水系统,做好排水准备。

机工长

机舱

准备应急抢修器械,备妥堵漏器材,协助轮机员工作。

电机员

机舱

负责应急电源和应急报警系统的正常使用机舱,切断机舱暂时不用电处所的电源。

机工

机舱

听从轮机长、轮机员指挥,做好护船、护机工作。 医生

全船

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对伤员实施抢救、护理。 其他人员

做好战时各项准备,服从调动、听从指挥。

船舶丧失操纵能力应急预案 1船舶在航行中发生丧失操纵能力的紧急情况时,立即发出警报,召集应急,应立即采取滞航(大洋及远离海岸航行)及就地抛锚(沿岸航行,水深适宜)等措施。

2在采取应急行动的同时迅速报告公司安全质量经理或其替代人及公司调度室,并可据船位报告就近港口国主管机关或海上搜救中心(对船舶、船员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时)

3 在狭水道航行时,条件允许可向就近港口机关申请拖轮予以协助。 4进出港时,可通过引水、代理、或直接向港口主管机关申请派拖轮予以协助,使船舶抵安全水域抛锚。

5当值驾驶员和值班水手应加强了望,以防本船失控后与他船发生紧迫局面,并按《国际信号规则》和《72避碰规则》的要求显示号灯、号型。

6 当值驾驶员应使用VHF发布本船目前位置,提醒来船注意,并做好各项记录。

7 船长应积极配合引水,征求引水意见(进出港时),沉着指挥。 8 轮机长指挥轮机员迅速进行故障设备抢修工作。

9 求得岸基支持,按公司相关处室或主管人员指示,采取进一步抢救和抢修措施。

10 船舶丧失操纵能力导致的碰撞、触礁、搁浅、燃油泄漏等事故,按相应应急预案进行部署

11 船舶发生丧失操纵能力时,按下列应急计划进行部署。

推荐第8篇: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预案

预案编号:2012071802 实施日期:2012-7-18 审核人(签字): 签发人(签字):

单位公章

危險化學品事故急預案

1、总则

为了控制使用、运输、储存过程中发生的火灾、爆炸、触电、可燃助燃气体及化学危险品泄漏造成人员伤亡、急性中毒或重大经济损失等突发事故发生,为了预防、控制和减少事故损失及人员伤亡,特制订本预案。

2、参照文件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4《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 2.5《危险化学品名录》 2.6《剧毒化学品目录》 2.7《危险货物品名表》 2.8《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3、使用范围

3.1本预案适用于厂区危险品运输、使用、储存等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预防与应急救援。

4、演练日期

2012年7月18日 —— 16:30时

5、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危险危害程度分析

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等特点,在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等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毁损、环境污染,且危险化学品事故有多种形式,且往往在一次事故中同时存在多种形式的灾害。一旦发生事故,危害大、影响大,事故处理及应急救援工作专业性较强、难度较大、涉及面较广。

5.1危险化学品的使用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⑴火灾、⑵爆炸、⑶中毒、⑷职业病;5.2危险化学品的运输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⑴泄漏、⑵火灾、⑶中毒、⑷爆炸; 5.3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⑴泄漏、⑵火灾、⑶中毒、⑷爆炸。 5.4危险化学品的废气处理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⑴泄漏、⑵火灾、⑶中毒、⑷爆炸。

6、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6.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人身事故或将其事故危害降到最低。

6.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公司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下,相关部门各司其职,负责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相关工作。

6.3尽早处理,防止扩大。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尽量将事故结束在早期状态。

6.4安全抢险、严防抢险过程中发生次生事故。

6.5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提高应急处置技术和水平。

7、组织机构与职责(附件

一、紧急应急小组&义务消防组架构图)

7.1 应急组织体系:

在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处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资材部、安全管理T、各生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进行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 7.2应急处置机构及职责

(一) 工程抢险组

组长:刘红

组员: 游利﹑劉書勇﹑安岩林﹑胡景﹑电工及各部门工程技术员

职责:迅速查明事故性质、类别、影响范围等基本情况;判断事故后果和可能发展的趋势,制定抢险和救援处置方案并报现场指挥部审定后组织实施;负责在紧急状态下的现场抢险作业,及时控制危险源,并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立即组织专用的防护用品及专用工具等。

(二)医疗救护组

组长: 芦碧霞

组员: 徐东兴﹑姚浩﹑孙海霞﹑移珍珍

职责:负责在现场附近的安全区域内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援,应急救治并护送重伤人员至医院进一步治疗。

(三)警戒组 组长:卢青运 组员:保安员

负责对现场及周围人员进行防护指导、人员疏散及周围物资转移等工作;负责布置安全警戒,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在人员疏散区域进行治安巡逻。

(四)灭火组 组长: 寇建斌 组员: 义务消防队

职责:负责现场灭火、现场伤员的救护、设备容器的冷却、抢救伤员及事故后对被污染区域的洗消工作;负责抢修设备,切断电源,转移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对具有火灾、爆炸性质的危险点进行监控和保护,防止事故的扩大及二次事故,降低事故损失;残余物质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五)后勤保障组:

组长: 刘红

组员: 陈彩虹﹑陳淑芳 职责:筹措、调配、运送应急救援所需的交通工具、救援物资、抢险器材、设备等,组织车辆运送抢险物资。

(六)测组

组长: 张雪兰

组员: 张波﹑张 岭﹑张文宇

职责:负责对大气、水体、土壤等进行环境即时监测,确定危险物质的成分及浓度,确定污染区域范围,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制定环境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

8、预警与预防

8.1 危险源监控

加强对进厂车辆特别是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管理,制定《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危险品储存和使用的监控,定期进行安全检查,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事故发生。同时要有计划地开展防泄漏事故演习,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8.2预警行动

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故后,现场人员在1分钟内电话向单位领导和安全主任、总指挥汇报,总指挥、安全主任在接到汇报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9、信息报告程序

当事故发生时1分钟内拨打总指挥:关和行

内线:220 ;副总指挥:崔海霞

电话:227 ;安全主任电话:内线338/手机号:15926537565 汇报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的简要情况;应急指挥在接到情况汇报后立即向各应急小组组长下达应急救援命令,各小组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通知小组成员在2分钟内赶到事故现场并按照职责迅速开展工作。 在应急行动中所有直接参与或者支持应急行动的部门都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1)建立总指挥部与事故现场的通讯联系。

2)准备数量充足的内线和外线电话并保证24小时有效,保障应急行动中通信通畅; 3)备有一定数量的无线通信设备和其他通信设备,作为备用通信系统。

事故发生后,总指挥、副总指挥应利用已有的电话、对讲机进行通信联络。所有应急人员应保证通讯设备始终处于待机状态,保持现场的信息沟通。

10、应急处置

10.1 响应程序

应急响应程序按过程分为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过程。

1)接警。应急指挥部接到报警时,做好详细情况和联系方式等方面记录,并及时报告公司应急总指挥;

2)响应级别确定。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立即根据突发事件报告的详细信息,做出准确判断,确定应急响应级别;

3)应急启动。确定应急响应级别后,启动相应应急预案,根据现场情况成立应急工作组; 4)应急行动。应急工作组进入事故现场,积极开展人员救助、事故抢险等有关工作; 5)应急恢复。救援行动结束后,进入应急恢复阶段。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撤离和受影响区域的连续监测等。 10.2 处置措施

危险化学品事故主要有泄漏、火灾(爆炸)、中毒三大类。其中火灾又分为固体火灾、液体火灾和气体火灾。针对不同的事故类型,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主要措施包括:灭火、隔绝、堵漏、拦截、稀释、中和、覆盖、泄压、转移、收集、点火控制燃烧等。

10.2.1带有腐蚀性的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10.2.1.1 危险化学品泄漏后,现场人员应立即电话向安全组汇报事故信息,安全组通知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总指挥,并通知所有相关应急人员迅速到位展开应急处置。

10.2.1.2 应急处理人员应穿戴防护服、戴空气呼吸器、安全防护眼镜、防腐蚀手套等防护装备进入现场进行应急处置。应急人员到位后,通知污染区其他无关人员立即撤离至安全处(紧急疏散集合点),设置隔离带限制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化学品污染区,切断污染区电源、火源,控制事故的扩大,尽可能使事故局部化。应急人员应第一时间查明泄露点位置及大小,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对泄露点进行封堵。对于泄露出的危险化学品,小量泄露使用黄沙、蛭石或者其他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露需用黄沙、蛭石在周边构筑围堤,用泡末或粉末覆盖,降低蒸汽的危害,继而使用离心泵将泄漏物料进行收集并对残余部分用黄沙、蛭石吸收后运到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10.2.1.3在事故发生时及救援时,如有人员受伤,需由医疗救护组进行简单救治,必要时送往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治疗。

10.2.2 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泄露后应采取的处置措施:

10.2.2.1 易燃的物品泄漏以后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火源会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火灾,应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

10.2.2.2正确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灭火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先控制,后灭火。危险化学品火灾有火势蔓延快和燃烧面积大的特点,应采取统一指挥、以快制快;堵截火势、防止蔓延;重点突破、排除险情;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灭火战术。

2)扑救人员应位于上风或侧风位置,切忌在下风侧进行灭火。

3)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的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

4)如2分钟内仍无法扑灭或控制初期火灾,则需要立即撤离至紧急疏散集合点,等待消防单位救援。 10.2.2.3 对于爆炸事故,一旦接到报警,须立即启动紧急疏散程序,附近人员紧急撤离,并报警寻求援助。发生火灾、爆炸、物料泄漏的区域周边20m范围内为危险区域,危险区域内除应急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入内。

10.2.2.4 总指挥部负责对外报警及寻求支援。接到险情报告后,立即向消防单位请求支援,并根据人员是否受伤等情况请求医疗救助等。

10.2.2.5 在事故发生时及救援时,如有人员受伤,需由医疗救护组进行简单救治,必要时送往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治疗。

10.2.3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事故的处置措施

10.2.3.1 扑救可燃气体火灾切忌盲目灭火。如在扑救时或在冷却过程中,不小心把泄漏处的火焰扑灭了,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也必须立即用长点火棒将火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防止可燃气体泄漏,引起燃爆。

10.2.3.2 首先应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10.2.3.3 如果火焰中有压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辐射热威胁的压力容器,能搬离的应尽量搬离到安全地带,不能搬离的应采用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为防止容器爆裂伤人,进行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蔽体防护。对卧式贮罐,冷却人员应选择贮罐四侧角作为射水阵地。

10.2.3.4 如果是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首先设法找到并关闭气源阀门。

10.2.3.5 储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大小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气囊塞、粘合剂、弯管、卡管工具等)。

10.2.3.6 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但仍需用水冷却储罐或管壁。火势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和驱散泄漏出来的气体。

10.2.3.7 如果第一次堵漏失败、再次堵漏需一定时间,应立即用长点火棒将泄漏处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并准备再次灭火堵漏。

10.2.3.8 如果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只能靠水冷却着火容器及其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着火范围,一直到燃气燃尽,火势自动熄灭。

10.2.3.9 现场指挥部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当出现以下征兆时,总指挥必须及时做出准确判断,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看到或听到事先规定的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

1)可燃气体继续泄漏而火种较长时间没有恢复稳定燃烧,现场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2)受辐射热的容器裂口或安全阀出口处火焰变得白亮耀眼、泄漏处气流发出尖叫声、容器发生晃动等现象。

10.2.4 易燃液体火灾事故处置措施

易燃液体通常是贮存在容器内并用管道输送的。与气体不同的是,液体容器有的密闭,有的敞开,一般都是常压。只有反应锅(炉、釜)及输送管道内的液体压力较高。液体不管是否着火,如果发生泄漏或溢出,将顺着地面流淌或在水面漂散。当易燃液体着火时,应按以下原则处理:

10.2.4.1 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如有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或用围油栏)拦截漂散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

10.2.4.2 及时了解和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比重、水溶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

10.2.4.3 对较大的贮罐或流淌火灾,应准确判断着火面积。大面积的(>50㎡)液体火灾则必须根据其相对密度(比重)、水溶性和燃烧面积大小,选择正确的灭火剂扑救。

对不溶于水的液体(如汽油等),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可用普通氟蛋白泡沫或轻水泡沫扑灭。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在扑救的同时用水冷却周围贮罐的罐壁。

比水重又不溶于水的液体起火时可用水扑救,水能覆盖在液面上灭火。用泡沫也有效。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同时用水冷却罐壁,降低燃烧强度。

具有水溶性的液体(如醇类,酮类等),最好用抗溶性泡沫扑救,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同时需用水冷却罐壁,降低燃烧强度。

10.2.4.4 扑救毒害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较强的易燃液体火灾,扑救人员必须佩戴防护面具,采取防护措施。对特殊物品的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考虑到过滤式防毒面具作用的局限性,在扑救毒害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隔离式空气呼吸器。为了在火场上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

10.2.4.5 扑救闪点不同粘度较大的介质混合物,如重油等具有沸溢和喷溅危险的液体火灾,必须注意计算可能发生沸溢、喷溅的时间和观察是否有沸溢、喷溢的征兆。一旦现场指挥发现危险征兆时应迅速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扑救人员看到或听到统一撤退信号后,应立即撤退至安全地带。

10.2.4.6 遇易燃液体管道或贮罐泄漏着火,在切断蔓延方向并把火势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同时,应设法找到并关闭进、出口阀门。如果管道阀门已损坏或贮罐泄漏,应迅速准备好堵塞材料,然后先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雾状水等扑灭地面上的流淌火焰,再扑灭泄漏处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与气体堵塞不同的是,液体一次堵漏失败,可连续堵几次,只要用泡沫覆盖地面,并堵住液体流淌和控制好周围着火源,不必点燃泄漏处的液体。

10.2.5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10.2.5.1 事故发生后由医疗救护组对受伤人员进行检伤分类

10.2.5.2 对轻伤人员进行包扎、冲洗等医疗处置,对轻度中毒人员安排至空气新鲜处进行休息。 10.2.5.3 对重伤员在现场进行必要的处置后送医院治疗。 10.2.6 现场保护和现场恢复 10.2.6.1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 事故处理结束以后由警戒疏散组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对事故现场周围设置保护围栏,并由警戒疏散组看管,以便进行事故原因调查。

10.2.6.2 现场恢复

事故调查、处理完毕以后,由指挥部对救援人员、物资、设备进行清点、指挥撤离、解除警戒。同时由指挥部总指挥宣布应急行动结束,关闭应急程序。现场恢复后由消防救援组对现场进行清洗,环境监测组对受影响区域进行连续监测,并由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专家进行事故调查和后果评价。

10.2.7 信息发布

事故发布由人事行政部安全主任,发布前需经应急总指挥同意方可对外发布信息;发布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经过、事故原因、事故抢险处理情况以及人员伤亡情况和事故调查处理结果。

11、应急保障

11.1 应急保障

11.1.1 建立应急救援指挥部、安全疏散组、灭火抢险组、工程抢险组、医疗救护组、警戒组、通讯组、检测组、后勤保障组等织机构。

11.1.2 安全部负责绘制消防设施配置图、危险化学品位置图和厂区周围地区图,并负责收集、保管危险化学品名录。

11.1.3 公司应急指挥部各成员手机保障24小时畅通,同时公司各部门均设有固定电话,并在危险场所、部门公布应急救援人员的电话号码。

11.1.4 公司应急电源、照明由检修维护电工部负责。 11.2 物资保障:

11.2.1 消防器材:消火栓、消防水带、水枪、手提式灭火器、推车式灭火器、沙土等 11.2.2 通讯器材:移动电话、内外部电话、对讲机

11.2.3 防护器材:防毒面具、防护服、乳胶手套、空气呼吸器等 11.2.4 救援器材:运输车辆等

11.2.5 救护药品:5%硼酸水(碱烧伤)、2%碳酸氢钠、2.5%氢氧化镁或肥皂水(酸烧伤)、氢氧化铝凝胶或氢氧化镁悬液(上消化道烧伤)、绷带、担架等。

附件一:紧急应急小组&义务消防组架构图 附件二:应急响应程序图 附件三:应急反应系统图

附件四:公司内部人员应急联系表 附件五:化学品防泄漏演习汇总表

推荐第9篇:危险废弃物专项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提高安徽天星金属工艺有限公司对危险废弃物、危险化学品仓库火灾事故的应急响应和处理能力,建立快速、有效组织火灾事故抢险、救援的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减轻火灾事故造成的危害,保证安徽天星金属工艺有限公司员工的人身安全及财产,根据安徽天星金属工艺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安徽天星金属工艺有限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安徽天星金属工艺有限公司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安徽天星金属工艺有限公司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制定本预案。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安徽天星金属工艺有限公司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仓库、危险废弃物仓库火灾事故。

第四条与其他预案的关系

本预案为《安徽天星金属工艺有限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现场预案,在总体预案、专项预案的基础上制定。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安徽天星金属工艺有限公司火灾事故应急预案》使用。当事故中发生人身伤害时,按需要启动相应的人身伤亡事故应急预案。

第五条工作原则

在危险品仓库火灾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工作中,遵循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防止和控制火灾事故蔓延、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单位概况

第六条应急资源概况

(一)应急力量的组成部成以及各自的应急能力及分布情况

运行、检修、安全生产管理等部室的人员都是事故应急处理的力量。现场仓库人员主要负责巡视危险品仓库着火源、在厂火灾事故应急处理组长的指令下进行着火源的隔离、检查以及监视情况和影响范围、对火灾初期进行控制,同时应做好现场汇报联系工作。在现场的厂义务消防队员听从厂火灾事故应急处理组长指挥负责灭火。党群工作部、安全监察部负责现场保卫。

(二)重要应急设备、物资的准备情况

(1)已配备在现场的足量的应急资源:已在消防重点部位配备足够的灭火器、火灾报警装置等。

(2)已在危险品仓库配应急设施,各类安全工器具、通信工具等。

(3)应急个人防护用品保障主要有: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

(4)应急物资保障主要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1211灭火器、干沙、警示绳等。

(5)应急工具保障主要有:固定(便携)移动照明工具、手机和对讲机等。

(三)上级应急机构或社会的可用应急资源情况

当地医院、派出所、消防特勤中队。

第七条危险分析

安徽天星金属工艺有限公司危险品仓库火灾事故风险主要如下:

(1)、危险品仓库火灾:危险源有化学品发生反应、电缆老化、电器设备着火、外界火(热)源等。如火灾蔓延、粉尘自燃、高温烘烤、电焊火花或其他火种等都是造成危险品仓库火灾事故的重要因素,同时可能引发人身伤害、设备损坏等事故。

(2)、危险品仓库火灾发展蔓延程度恶劣可能有毒有害或易燃物质外流或爆炸。

(3)、引发人员伤害事故:可能发生爆炸事故,可能发生伴有人员烧伤、炸伤、电击、窒息、有毒气体伤害等。

第三章应急保障

第八条机构与职责

(一)机构与职责

(1)资财部的职责:负责火灾事故的现场处理及做好救灾物资储备工作。负责做好事故现场应急人员生必需品的后勤保障工作。负责做好现场医疗救护、抢救受伤人员。协助和配合地方医疗部门做好对受伤严重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负责做好事故的通信、联络保障工作。

(2)安环科的应急职责:协助火灾事故的现场处理,负责失火设备的检查、修复、更换工作等。负责现场应急灭火工作,负责现场保安保卫工作,做好灭火器的使用及现场管理。负责现场人身伤害等不安全现象的处理工作,负责现场应急处理技术支持和技术建议。负责做好应急人员和应急物资的车辆运输管理工作。

(3)厂务部的应急职责:负责监督、检查及检修维护部应急物资和备品备件的储备情况,负责现场设备应急处理技术支持和技术建议。

(4)党群工作部的应急职责:负责现场保卫工作及协助事故调查工作。

(二)成立危险品仓库火灾事故应急小组

火灾事故应急小组成员及联系电话详见附件

1第九条通信与信息

事故发生后,仓库值班人员、总指挥、副总指挥应利用已有的调度电话、系统电话、对讲机进行现场事故汇报和指挥应急处理。在应急行动中,所有直接参与或者支持应急响应行动的部门都应当保障应急通信畅通。为了应急的可靠和迅捷,现场配备移动电话作为备用通信系统。

第十一条应急人员培训

每年度对事故应急相关部门(物供部以及厂义务消防队员)的应急人员进行一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消防器材、安全工器具的使用方法、消防灭火知识等。

第十二条预案演练

本预案每年演练一次,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组合演练或单项演练。演练结束后,需要对演练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对本预案在演练中暴露的问题和不足应及时解决,预案修订后需要对修订部分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演练。

第十三条员工教育

按安徽天星金属工艺有限公司危险品仓库火灾应急预案,对全体员工开展针对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消防知识等内容的安全教育,使其了解相应的消防知识、抢险措施。

第十四条互助协议

第四章应急响应

第十五条接警与通知

(1)报警(应急响应)电话:119厂内应急电话:7915778-16

5(2)按照《安徽天星金属工艺有限公司消防安全管理标准》规定将事故的信息立即向安监部汇报。

1)发生危险化学品仓库、危险废弃物仓库火灾事故时,现场值班人员须及时向安监部简明扼要地汇报火灾事故发生时间、地点。

2)火灾事故的原因、范围、经初步判断火势的严重程度

3)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他应对措施。

4)当安监部接到危险品仓库火灾事故汇报后,应向本预案相关各部门负责人通报现场发生的火灾事故情况。主要通知内容应包含发生火灾事故的地点、时间、事故概况。

5)各部门负责人立即通知本部门相关人员,同时做好应急物资使用准备。主要通知内容应包含发生事故的地点、时间、事故概况。

…………

推荐第10篇:危险化学品仓库应急预案

危险化学品仓库事故应急预案

为指导危险化学品仓库部门,预防事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则 :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目的

为了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为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和一旦发生事故能科学,合理,有序,有准备等进行事故处理,减少人,财物损失,结合本单位自身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二、名词解释:

1、危险化学品: 指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

2、危险化学品事故: 指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3、应急救援: 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4、危险目标: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化学品所在场所或设施。

5、预案:指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三、危险目标确定为危险化学品仓库

公司危险化学品主要以油漆、丙酮为主,另外存有油漆固化剂、脱模水、封孔剂、洁模剂、抛光剂、8号蜡等。

四、危险化学品事故分类

本预案所称危险化学品危害事故,是指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包括以下的事故:

1、化学品因人为、外来火源等原因可能造成的火灾

2、运输危险化学品可能造成的泄漏和倾覆;

3、由于化学品泄漏导致的身体伤害事故;

4、有毒有害气体挥发导致的呼吸吸入中毒事故;

5、长期接触有毒有害气体导致的人体免疫能力下降事故。

五 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

组长:卜晓丰

副组长:史家奇

郑超

成员 :各部门第一负责人

灭火行动组:公司应急救援队(待组建) 组长:孙扣琪

疏散引导组长:陈永华

事故调查组长:郑超

安全救护组长:叶子源 安保部组长:外派保安队长

后勤保障组长:史家奇

通讯联络组长:卓永超 设备部组长:赵小炎

职责及分工: 总指挥、副总指挥:

1 基本掌握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和《江苏省消防条例》。

2 熟悉本单位建筑设备、设施(消防设施),生产性质、重点消防安全部位等的基本情况。

3 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保养制度。

4 全面指挥各行动小组现场救助工作。

灭火行动组

1在统一指挥下,按事故程序正确进行事故处理,尽量减少损失。

2 在现场处置时,确保人员安全,包括自身安全。 3 在公司救援队力量不足时求助公安消防队。 疏散引导组

1负责布置安全警戒,确保现场井然有序,实行交通管制,确保现场道路通畅。

2加强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

3 指挥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到公司指定的应急集中点。

通讯联络组

1负责抢险中通讯联络,保持通讯畅通常用对讲机联系。紧急情况时公司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向政府有关部门汇报本公司的应急救援情况。

2 负责小组协调和外界联系。

安全救护组

1 负责联系医疗机构(已与如东中医院协调建立绿色通道)

2组织救护车辆及医疗人员,器材进入指定地点。 3组织现场抢救伤员。

后勤保障组

1 负责紧急情况下物资保障供应。

2负责交通车辆的保障。

事故调查组

及时赶到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负责火灾事故的现场勘查工作,原因分析及责任划分,提供整改和处理意见

六 处置程序

1报警

1)发生事故后,公司第一发现人立即就近电话向安保部报警,通过电话向公司安保部汇报事故情况。

安环部24小时值班电话(未开通)外派保安队归属安环部管理。 安环部主管郑超:13773173797 安环部成员卓勇超:13962759921 安环部成员孙扣琪:13962607435 安环部成员叶子源:13921694320 2) 通过电话向公司安保部汇报事故情况。

2 接报人应向报警人问清姓名、车间、联系电话、事故发生地点,原因等情况,向上级主管报告,并做好电话记录

3启动救援队伍

1)应急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电话报警后,立即通知指挥领导各组及有关成员到达现场,

2)应急小组各位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本组成员,及抢救设备,然后赶往事故现场。

3)各组按分工进行抢救

七、发生火情事故或中毒事故应急处理

1、发生火险事故,立即依照公司《危险化学品仓库应急预案》进行现场处理。如势态严重不能自行解决,或发生爆炸事故,应及时对现场所有人员进行疏散,并撤离到安全地点设立警戒线,同时拨打119电话报警,公司应急救援队配合专业消防人员进行处理。

2、根据我公司危险化学品储存仓库特点,不会发生大面积中毒事故。发生个别急性中毒事故,应立即将中毒者及时送医院救护。同时应急救护小组要向院方提供引起中毒的原因、毒物名称等。

3、如不能立即送达医院时,应急救护小组应当组织人员进行急性中毒的现场急救处理。

1)吸入中毒者,应迅速脱离中毒现场,组织向上风方向转移,至空气新鲜处。松开患者衣领和裤带,并注意保暖。

2) 化学毒物沾染皮肤时,应迅速脱去污染的衣服、鞋袜等,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15~30分钟。头面部受污染时,首先注意眼睛的冲洗。

3) 对中毒引起的呼吸、心跳停者,应进行心肺复苏,主要的方法有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挤压术。

4) 参加救护的公司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进入中毒现场必须戴防毒面具或供氧式防毒面具。在抢救病人的同时,应想方设法阻断毒物泄漏处,阻止蔓延扩散。

八 泄漏处置

泄漏物处置主要有几种方法:

1 围堤堵截:本公司所使用的化学品为液体,泄漏到地面上需要筑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可用沙子、化学吸液棉、进行中和处理。

2 覆盖: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3 稀释:为减少大气污染,通常是采用水枪或消防水带向有害物蒸汽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使其在安全地带扩散。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

4 收容:对于液体泄漏,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化学吸液棉、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九 应急疏散预案

1.原则

1)在事故险情出现时,现场指挥人员首先疏散无关人员撤离危险区。

2)确定事故险情无法控制,涉及员工生命安全,立即下达紧急疏散命令,紧急疏散命令只能由应急总指挥下达。

3)险情现场的指挥人员确定现场抢险人员全部撤离后再撤离。

4)疏散命令下达后,视事故险情出现地点和方向,以最近的路线和最少的时间,迅速向上风方向撤离。

2.应急疏散程序

1) 在抢险过程中,应急总指挥时刻关注事故险情变化,如果险情无法控制,应下达紧急疏散命令;

2) 应急疏散命令下达后要及时传达给每个部门每个人,各部门要迅速组织人员撤离;

3) 撤离要按次序按应急疏散路线有序进行。

3. 应急疏散和自救的主要方法

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遇险人员可以安全地疏散或自救,脱离险境。因此必须坚定自救的意识,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观察,争取可行的措施进行疏散自救。 1) 疏散时如果人员较多或发生火灾后因现场烟雾较大能见度很差时,应在熟悉疏散通道布置的人员带领下,迅速地撤离事故现场。

2) 在撤离事故现场的途中被浓烟所围困时,由于浓烟一般是向上流动,地面上的烟雾相对比较稀薄,因此可争取低姿势行走或匍匐穿过浓烟;如果有条件,可用湿毛巾捂住嘴、鼻或用短呼吸法,用鼻子呼吸,迅速撤出烟雾区。

十 生产,生活维持和恢复方案

1根据实际情况恢复事故现场的隔离防护措施,缩小影响,除留技术人员处理现场外,其他人员回各自岗位工作。

2疏散应急小组,要布置安排好人力,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3 根据现场恢复情况,由总指挥宣布事故应急处理情况的终止。

十一

条件保障

1资金

财务部经公司领导批准,筹备计划安排足够的应急突发事件储备资金,做好处理突发事件的资金预算准备。

2器材

1) 根据自身需要,确定应急抢险及救护队配备器材标准,包括通讯器材、救护器材、防护器材等。

2) 落实对应急抢险及救护器材的专人保管、定期检查保养制度。使之处于备用状态。指定相应的技术部门组织对应急抢险及救护器材使用方法的培训检查承担责任。

3组织

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应急救援及救护队成员应按照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应急的原则,建立组织,落实人员,每年初根据人员变化进行组织调整。对队员的来源及其权利与义务做出相关规定。

4建立相关制度:

1)建立昼夜值班制度,明确值班任务;

2)结合生产检查定期检查应急贮备工作情况;

3)每季度召开指挥部成员和应急救援队会议,汇报上阶段的安全生产和应急工作情况,布置下一阶段的安全和应急工作;

4)总结评比生产时与安全生产工作同检查、同讲评、同表彰奖励。

5培训:

1) 定期组织应急抢险及救护训练和演习,每年演练训练两次,提高指挥水平和应急救援及救护能力。

2)对公司应急救援队进行经常性的应急抢险及救护常识教育及定期演习。

十二

相关记录 1) 事故报告 2) 事故报告处理信息反馈单

3) 事故登记表

重通风电设备江苏有限公司

2016-6-30

第11篇: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1.1 编制目的

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结合我司实际,制定本预案。

1.3 工作准则

体现以人为本,真正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落到实处。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点,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原则:坚持生命救助第

一、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

1.4 适用范围

在我司辖区内发生的各类危险化学品事故。

1.5 启动标准

在我司辖区内发生的各类危险化学品事故,有下列情况之一应当启动本预案:

(1)发生危险化学品引起的火灾;

(2)由于泄漏、爆炸等各种原因可能造成较多人员急性中毒等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3)其他性质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危险化学品事故。

2 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组织机构

2.1.1 成立公司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 总指挥:负责人;

成员:安全管理人员、管理部、财务部

2.2 工作职责

2.2.1现场指挥部职责

以抢救受灾人员生命、控制事态扩大为第一目标,按照本应急预案和现场实际情况,负责受灾人员抢救和抢险救灾工作;向上级汇报和向社会媒体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2.2.2 成员单位职责

(1)负责人:承接危险化学品事故报告;请示负责人启动应急预案;通知指挥部成员单位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协调各成员单位的抢险救援工作;

(2)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监督、检查、指导各部门制定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和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组织应急救援模拟演习;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处理。

(3)管理部:.负责制定人员疏散和事故现场警戒预案。组织事故可能危及区域内的人员疏散撤离,对人员撤离区域进行治安管理;对事故现场区域物料进行转移,保证道路的畅通。参与事故调查处理。

(4)财务部:负责做好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所需资金的财政预算。负责事故应急救援资金的保障。

3 现场救援专业组的建立及职责

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故实际情况,成立下列救援专业组:

(1)现场处置组:负责事故现场的侦检、警戒、救护、控险、灭火、堵漏、输转、洗消、清理等任务。该组义务消防抢险队伍组成,具体工作由保安队负责牵头和协调。

(2)伤员抢救组: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护送至医院进一步治疗。 (3)安全疏散组:负责对现场及周围人员进行防护指导、人员疏散及周围物资转移等工作。

(4)安全警戒组:负责布置安全警戒,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 (5)抢险设备、物资供应组:负责组织抢险设备、器材和物资的供应,组织抢险设备器材进场,组织车辆运送抢险物资。 4 应急救援程序

4.1 事故报告与报警

(1)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当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应急处置,并立即报告接到报告后要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2)救援预案要求组织实施救援,不得拖延、应当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4.2 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区域划分

危险化学品事故根据危害范围分为3个区域:

(1)事故中心区域:中心区域即距事故现场0~100m的区域。此区域危险化学品浓度指标高,有危险化学品扩散,并伴有爆炸、火灾发生,建筑物设施及设备损坏,人员急性中毒。

(2)事故波及区域:事故波及区域即距事故现场100~500m的区域。该区域空气中危险化学品浓度较高,作用时间较长,有可能发生人员或物品的伤害或损坏。

(3)受影响区域:受影响区域是指事故波及区外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该区域可能有从中心区和波及区扩散的小剂量危险化学品危害。

4.3 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别及处置措施

危险化学品事故主要有泄漏、火灾(爆炸)两大类。其中,泄漏分为液体泄漏和气体泄漏,火灾分为固体火灾、液体火灾和气体火灾。主要原因又分为人为操作失误、设备缺陷和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针对事故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其中主要措施包括:控制、灭火、点火、隔绝、堵漏、拦截、稀释、中和、覆盖、泄压、转移、收集等。

4.3.1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措施

(1)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安全防护

进入现场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事故中心区应严禁火种、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进入、立即在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

如果泄漏物是有毒的,应使用专用防护服、隔绝式空气面具。为了在现场上能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立即在事故中心区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

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2)泄漏源控制

关闭阀门、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

堵漏。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

(3)泄漏物处理

围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

稀释与覆盖:向有害物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

破坏燃烧条件: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收容(集):对于大型泄漏,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废弃物处置: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入污水系统处理。

4.3.2 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处置措施

(1)先控制,后消灭

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火势发展蔓延快和燃烧面积大的特点,积极采取统一指挥、以快制快;堵截火势、防止蔓延;重点突破、排除险情;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灭火战术。

(2)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

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

应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

(3)正确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

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

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能使现场所有人员都看到或听到,并应经常演练)。

(4)消灭余火

火灾扑灭后,仍然要派人监护现场,消灭余火。起火单位应当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和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公安监督部门和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4.4 在不同危险化学品事故区域应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

(1)事故中心区域。事故中心区的救援人员需要全身防护,并佩戴隔绝式面具。救援工作包括切断事故源、抢救伤员、保护和转移其它危险化学品、清除渗漏液态毒物、进行局部的空间洗消及封闭现场等。非抢险人员撤离到中心区域以外后应清点人数,并进行登记。事故中心区域边界应有明显警戒标志。

(2)事故波及区域。该区域的救援工作主要是指导防护、监测污染情况,控制交通,组织排除滞留的危险化学品气体。视事故实际情况组织人员疏散转移。事故波及区域人员撤离到该区域以外后应清点人数,并进行登记。事故波及区域边界应有明显警戒标志。

(3)受影响区域。该区救援工作重点放在及时指导群众进行防护,对群众进行有关知识的宣传,稳定群众的思想情绪,做基本应急准备。

第12篇: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一、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1、火灾爆炸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发现人员应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必须讲明起火地点、火势大小、起火物资等详细情况;同时通知厂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消防小组及现场人员灭火,并派专人引导消防车到现场灭火。

救援指挥部接到火灾事故的通知后,应立即通知相关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如:设臵安全标识牌、警戒线,事故现场的紧急疏散等等。并根据现场事故的严重程度,及时通知相关部门、科室/车间,联系、协调,对现场进行戒严和救护。

救援指挥部在企业领导未到的情况以现场最高行政级别或技术职务人员为最高指挥,负责指挥救援与疏散工作应急救援抢救事故的所有人员都必须服从统一领导和指挥.保证现场的救援行动紧张有序。

事故现场应根据事故性质和波及范围划定危险区域,布臵岗哨,阻止非抢救人员进入。

2、低温液体泄漏冻伤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发现化学化学品及其它危险物品的泄漏的人员立即向救援指挥部报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后尽一切可能切断事故源,防止污染范围扩大;

发生事故的车间,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点、部位和原因,凡能经切断事故源等处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则以自救为主。如无法抢救的应向指挥部报告并提出堵漏和抢救的具体措施。

救援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由现场总指挥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如事故扩大时,应请求支援。 在事故现场的救援过程中,及时根据化学品种类、危害性质、扩散形式,判断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并对泄漏下风扩散区域进行监测,确定结果,监测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必要时根据指挥部决定通知扩散区域内的人员撤离或指导采取简易有效的保护措施。

尽快采取措施杜绝、减少化学危险品的泄露,尽量围堵、收集泄露的化学危险品,残余、排放部分用中和、稀释等手段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

3、氮气、氩气、二氧化碳泄漏中毒窒息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迅速查明泄漏点,关闭泄漏点前的阀门,阻止氮气、氩气、二氧化碳的继续泄漏,必要时停止制氧系统的运行。

打开事故地点的门窗,利用周围通风设备进行强制通风。 如发现有人窒息,应立即将其抬到通风的地方,对其采取人工呼吸等措施进行抢救。同时,向救援指挥部汇报事故情况。

救援指挥部接到报警后,立即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报告,迅速通知各专业救援队伍赶往事故现场,根据现场情况可及时通知医院、消防等有关部门。

领导小组各成员接到通知后,及时到达现场。应急现场总指挥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做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应急救援队展开救援。如事故扩大,应请求外部救援。

应急现场总指挥,视事故控制情况,做出停机决定,并对事故状态进行跟踪监测。

消防小组到达现场后,立即利用应急通风设备进行强制通风。 抢修小组到达现场后,根据现场指挥下达的命令,迅速进行设备抢修,控制事故扩大化。

救护小组到达现场后,对窒息人员进行人工呼吸等抢救。

二、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当发生了严重的泄漏事故失去控制将要威胁到人的生命时,要迅速组织现场人员撤离现场。撤离现场注意事项:

1、发生事故的岗位人员和参与事故救援的各类工作人员要沿安全通道及警示标志迅速撤出防爆墙及主厂房外。

2、救援领导小组的成员,要将撤出现场的工作人员汇集到安全地点,并清点好总人数,确认有无遗漏或失踪。

3、在事故危险区域设立警戒人员,严防各类人员进入。

4、与事故地点有关联的岗位要迅速做好安全措施,切断与事故地点有联系的一切危险源,按调度的指挥进入安全区。

5、安全撤离后各小组负责人要向领导小组报告人员情况。

三、危险区的隔离

1、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或火焰辐射热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2、按车间周边平面布臵图所示设立警戒线。应根据事故情况,建立警戒区域,并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处理无关人员紧急疏散。

3、危险区边界用黄黑带作警戒线,警戒人员佩戴(带黄)袖章,救援车贴有黄色通行证。

4、事故应急阶段,除应急指挥和救援人员外,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警戒线内,直到应急命令解除。

5、应急恢复阶段,除事故调查人员外,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警戒线内,直到事故原因查明为止。

6、应注意以下几点: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泄漏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应严禁火种。

四、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1、化学事故应急监测中的主要任务是: a) 及时查明造成化学事故的有害物质的种类,即定性检测; b) 测定有害物质的扩散和浓度情况,有条件时可查明导致发生化学事故的客观条件;

c) 根据有害物质的浓度分布情况,确定不同程度污染区的边界,并进行标志。

2、从人或动物症状可以简单判断污染区的污染物浓度。另外,空气中含氧检测方法可用“化学分析法”来测定,根据检测结果提醒救援人员确定采用何种防护方法(依据氧气浓度值决定是否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和安全防护面罩),并及时预防可能发生的窒息、爆炸、燃烧等事故。

3、为保持自身安全检测人员到现场后,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同时穿戴工作服和防护手套,旁边应有专人监护,以防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造成缺氧。

4、抢修操作人员在处理低温液体时,应戴上干净易脱的皮革、帆布或棉手套。若有产生液体喷射或飞溅可能,应戴上护目镜或面罩。处理大量低温液体或低温液体严重泄漏时,应穿上无钉皮靴,裤脚套在皮靴外面。

5、抢修操作人员在进入通风不良有发生窒息危险场所处理液氮、液氩、二氧化碳气体时必须分析大气含氧量,当含氧量低于18%时,操作员必须戴上自供式防护面具,并需在有专人监护下进行操作处理。

6、储罐有严重泄漏时,必须划定危险区,逐渐排放,并应严格监护;排放时,人应处在上风向。排放液氧时,液氧波及区内严禁明火。容器附近发生火灾,若环境温度有可能加速液体汽化时,可使用冷却水喷射到容器外壳上进行降温。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

7、如果事故已经无法控制,处于火场中的容器已经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臵中产生声音,指挥小组必须立即做全站紧停车的处理,并安排现场所有人员迅速撤离。

五、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1、发生事故后,应采取“先救人,后救物;先救重伤,后救轻伤”的原则,实施受伤人员救护,同时按受伤人员受伤特点,分类选择相应专业医院,在专业医院救治能力相当的时候,遵循就近就医的原则。

2、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与消防队配合,应立即救护伤员和窒息人员,对窒息人员输氧急救,对伤员进行清洗包扎或输氧急救,重伤员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3、冻伤急救方法:操作人员的皮肤因接触低温液体或低温气体而被冻伤时, 应及时将受伤部位放入温水中浸泡或冲洗,切勿干加热。严重的冻伤应迅速到医院治疗。

4、缺氧急救方法: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严重者,拨打120就医。

六、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事故现场保护的任务就是要在现场勘查之前,保护现场的原始状态,既不使它减少任何痕迹、物品,也不使它增加任何痕迹、物品。为此,必须根据发生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和周围环境,划定保护区的范围,布臵警戒,将事故现场封锁起来。禁止一切人进入保护区,即使是保护现场的人员,也不要无故进入,更不能擅自进行勘查,禁止随意触摸或者移动事故现场上的任何物品。有关人员在执行保护事故现场的任务时,必须做好现场勘验的准备工作。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有:划定保护区的范围,布臵警戒;监视事故肇事者;收集事故基本情况资料。消防小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洗消工作。

七、应急救援保障

1、内部保障

落实应急救援组织,救援指挥部成员和救援人员应按照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救援的原则,建立组织,落实人员,每年初要根据人员变化进行组织调整,确保救援组织的落实。发生重大事故时,本站抢险抢救应急队伍包括指挥部、消防小组、救护小组、抢修小组等人员。

按照任务分工做好物资器材准备,如:必要的指挥通讯、报警、洗消、消防、抢修、药品等器材及交通工具。上述各种器材及本站消防设施配臵图、工艺流程图、现场平面布臵图和周围地区图、气象资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互救信息等资料设臵或存放在厂办公室并指定专人保管,器材定期检查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以备急用。

2、外部救援

发生重大事故时,本站抢险抢救力量不足或可能危及周边单位安全时,指挥部立即向上级和相邻单位通报,并请求社会力量援助。社会救援队伍入厂时,指挥部责成专人联络,引导并告知安全注意事项。上级和社会救援力量如下:

章丘市安监局:3263478 章丘市消防大队:119 章丘市急救中心:120 必要时,指挥部可商请专家对应急救援信息进行咨询。

八、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1、重大安全事故及其造成的后果有可能继续扩大的;

2、虽不属于重大安全事故,但事故发生过程中,情况发生突然变化,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

3、厂指挥认为有必要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符合上述三个条件之一的,均由厂指挥发布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命令。

九、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1、事故抢险结束后,指挥部宣布应急救援终止,通知相关部门和周边社区人员返回,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2、计算事故损失和工伤情况,经指挥部批准抢修组进入现场进行抢修。

3、在恢复生产前必须经指挥认可,并接指挥通知后,方可做恢复生产准备。

4、恢复生产后,要尽快清理现场,对事故中遭到破坏的设备、管道、厂房尽快进行拆除或恢复,已达到文明生产要求。

5、在事故对外联系中,指挥或副指挥是我公司发言人,禁止他人谣传、误传,造成不良影响。

6、制定预防措施,防止事故的重复发生。

第13篇: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东莞忆凯制衣有限公司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总则

1、目的

为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处置各环节的安全管理,提高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快速、有效、有序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维护社会稳定创造安全和谐稳定的环境,促进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本公司可能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型、性质、影响范围的大小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制定本预案。

3、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及时掌握隐患信息,对突发的危险化学品事故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和消灭措施,充分做好安全救护工作,迅速有效的将事故损失减少至最小,以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为目的,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4、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级为主;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公司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

5、适用范围

本预案指导公司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适用公司辖区内可能

造成或造成危险化学品事故。

二、应急组织体系

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救援成员。

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长:梁照辉

付组长:史可斌、卢金花

成员:刘承兵、聂天忠、冯梅

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组织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修订、审核、发布、演练和总结。

(2)、组织、指挥协调生产经营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工作。 (3)、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建设,结合生产经营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特点,建立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队伍,提高救援装备水平,形成生产经营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保障。 (4)、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报告,并按照领导的指示,立即组织事故单位做好人员、车辆保障和物资备品保障。

(5)、随时掌握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情况。

三、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启动标准

发生的各类危险化学品事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启动本预案。

1、危险化学品发生灼伤皮肤和眼睛事故。

2、危险化学品由于泄漏、火灾、爆炸等各种原因造成或可能造成较

多人员急性中毒、伤害、或死亡等人身和财产损失及其他对社会有较大危害的危险化学品事故。

3、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危险化学品事故。

四、预防与预警

1、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及时启动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应急处置。

2、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不能很快得到有效控制或已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时,应立即向上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部门请求给予支援。

五、应急响应

1、灼伤皮肤和眼睛事故

(1)灼伤皮肤和眼睛进行处理时,需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灼伤时,用清水冲洗皮肤,将皮肤上的化学品冲洗干净,如皮肤还有红肿刺痛时,需转大朗医院治疗。

(2)化学品溅入眼睛时,需马上到洗眼睛台,开启洗眼台用清水冲洗眼睛。如还有刺痛感,转大朗医院治疗。

2、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措施

(1)、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器具,如泄漏的是易燃易爆的物质,事故中心应严禁火种,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进入。立即在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涉及区域人员的撤离。如果泄漏物是有毒的,应使用专用防护服,隔绝式空气面具。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 (2)、泄漏源控制

关闭阀门,停止作业。堵漏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在泄漏处。 (3)、泄漏物处理

围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引流到安全地点,贮罐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找到漏点进行封堵。 (4)、稀释与覆盖

用水向泄漏液体进行稀释,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用大量水进行灭火。

3、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处置措施 (1)、先控制、后消灭

真对化学危险品火灾的火势发展蔓延快和燃烧面积大的特点,积极采取统一指挥,以快制快;堵截火势,防止蔓延;重点突破,排除险情;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灭火战术。 (2)、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

进行火情侦查,进行火灾扑救,火场扑救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毒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应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名称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 (3)、正确选择最合适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

火势大时,应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下,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能使现场所有人员都能看到或听到)。

(4)、消灭余火

火灾扑灭后,仍要派人监护现场,消灭余火,起火单位应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和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起火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和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4、现场检测与评估

根据需要,报请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同意后,成立事故现场检测、鉴定与评估小组,进入现场开展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今后制定现场抢救方案和事故调查提供依据。 (2)、监测事故规模及影响情况,受损建筑物危害程度。

5、应急救援结束

当遇险人员全部获救,事故现场得以控制,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确认、协调,结束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由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宣布应急救援结束。

6、培训与演练

(1)、公司应每年组织洗水部人员进行一次本预案演习。

(2)、应急预案演习结束后,组织演习部门应向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提交演习报告。

第14篇: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为保障居民用水安全,预防水质化验室突发性安全事故,提高应对和处置安全事故的能力,及时、有序、科学、有效地组织应急救援,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证化验室安全和正常运转,根据水厂实际情况和化验室管理规定,制定此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此预案适用于水质化验室安全事故引起的工作人员及周围人员身体伤害及因此可能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三、应急指挥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杨永贵

副组长:冯 杰

王进礼

马学宏 成

员:白秀山

王学武

韩志红

应急电话: 火警:119

匪警:110

医疗急救:120

应急指挥组职责:组建应急救援小组,组织实施和应急演练。事故发生时要沉着冷静,果断的进行突发事件的指挥和处理,并负责事故的汇报工作。应急指挥组组长不在场时,指挥组成员临时负责事故的指挥处理工作。 应急小组职责:服从应急指挥组的统一安排,负责事故发生后的现场处理工作,并根据情况进行事故周边人员的疏散、救护、抢险和重要物资的转移,以及火灾和化学品泄漏的灭火和处理工作。

四、化验室易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安全隐患分析

一、中毒急救

在化验室里,如发生人身中毒,原则上应首先尽快派人或电话请医生,并报告有关领导或上级组织,同时采取急救措施。

在医生抢救之前,急救中毒的原则是尽量使毒物对人体不发生有害的作用,或者是将有害的作用尽量减少到最小程度。在送医院(或医生到来)之前应迅速查清中毒原因后,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进行急救。

1) 呼吸系统中毒:如果是呼吸系统中毒,应迅速使中毒者离开现场,移到通风良好的环境,使中毒者呼吸新鲜空气。轻者,短时间内会自行好转;如有昏迷休克、虚脱或呼吸机能不全时,可人工协助呼吸,化验室如有氧气,可给予氧气,如可能,给予喝兴奋剂,如浓茶、咖啡等。

2) 经由口服中毒:由口中服入毒物时,首先要立即进行洗胃,呕吐。常用的洗胃液是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千万不要太浓,浓度过大会烧坏胃壁粘膜),或用肥皂水或者3-5%的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洗胃要大量地喝,边喝边使之呕吐。最简单的催吐方法是用手指或木杆压舌根,或者给中毒者喝少量(15-25毫升,最多不超过50毫升)1%硫酸铜或硫酸锌溶液催吐剂。如果无洗胃液,可给予大量的温水喝,冲淡毒物并使呕吐。洗胃要反复进行多次,直至洗胃呕吐物中基本无毒物存在,再服解毒剂。解毒剂有很多,要根据中毒药物的性质选用。一般常用解毒剂有生蛋清液、牛奶、淀粉糊、桔子汁等。

对某些特殊毒物要采取更有效的特殊来解毒,并使呕吐。如,磷中毒用硫酸铜,钡中毒用硫酸钠,锑或砷中毒用25%的硫酸铁和0.6%氧化镁混合液(剧烈搅拌混合均匀,每隔10分钟给一汤匙,直到呕吐后为止),氰化物中毒给1%硫代硫酸钠等。解毒呕吐后,喝上温水送医院治疗。

3)

皮肤、眼、鼻、咽喉受毒物侵害:皮肤和眼、鼻、咽喉受毒物侵害时,要立即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冲洗愈早愈彻底好。如能涂或服用适当的缓冲剂、中和剂(注意要用稀浓度的)更好。洗净毒物后,看情况请医生治疗。

二、常见化学毒物及急救预防措施急救预防措施。

1) 气体毒物:气体毒物中毒时,通常发生窒息性症状。毒性大的毒气会腐蚀皮肤和粘膜 。如SO

2、NO

2、CL2等。

贮存有毒气气体,要特别小心,大部分气体要用钢瓶贮装,放置时防止碰撞。存放阴凉处,要与可燃物、有机物或易氧化物隔离。要经常用气体检验器检测,微量的泄漏都不允许。

化学试验时产生有毒气体,一定要在通风橱内进行,对残余废气可用排风机用水吸收处理,或送至空旷地方。

吸入毒气的患者应急速脱离现场。安置休息并保持温暖。如发生昏迷等症状,须就医诊治,或送至空旷地方。

一氧化碳中毒要准备亚硝酸戊酯药管,如果停止呼吸,立即做人工呼吸,开始恢复呼吸后,打开药管嗅闻15-30秒,每隔

2、3分钟嗅闻一次。用药量度超过两个药管为限,然后要输氧。

2)酸类毒物:强酸性物质与有机物或还原性等物质混合,往往会产生大量热而着火。注意不要用破裂的容器盛装。保存于阴凉的地方。与可燃物隔离。

洒出此类物质时,要用碳酸氢钠或纯碱将其覆盖。用大量水冲洗,放入废水系统。处理时须戴防毒面具和防护手套。

眼睛、皮肤受伤用水冲洗。皮肤可涂敷氧化镁甘油软膏。如果进入口内,立即漱口,饮水及镁乳,急送医院救治。

气体

氯气CL2:黄绿色气体,具有刺鼻臭味,溶于水,液氯能引起严重的烧。能与许多化学物品如乙炔、乙醚、氨气、氢气、松节油、金属粉末等锰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产物;

一氧化碳CO:无色无臭气体,微溶于水。剧毒!极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二氧化硫SO2:无色气体,具有刺鼻恶臭,在-10℃以下会液化,有一定的水溶度,并刺激眼睛和呼吸系统;

二氧化氮NO2:黄褐色气体,剧毒!极强的氧化剂。自身不燃,遇衣物或其它可燃物,能立即起火;

二氯乙烷CH2CLCH2CL: 具有特殊的甜味,沸点83.5℃。化学性质稳定,无腐蚀性;

磷化氢PH3:无色气体,具有臭鱼气味。沸点—88℃,微溶于水,往往因含有少量P2H3,能自行着燃,发出光亮火焰。剧毒!极易燃;

酸类

硫酸H2SO4: 无色至暗褐色的油状液体,腐蚀性强,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不燃。遇电石、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及其它可燃物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遇水与有机物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遇水与有机物猛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

硝酸HNO3:无色至淡黄色发烟液体,可溶于水,腐蚀性强,化学性质非常刺鼻的窒息气味。化学性质活泼,不燃,能与多种物质如电石、松节油、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遇可燃或易氧化物即行着火;

盐酸HCL :无色至微黄色液体,气味刺激性强,不燃,但能与普通金属反应,放出氢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磷酸H3PO4:无色粘稠状液体或潮湿的白色结晶,自身不燃,能与水相混溶。与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草酸(COOH)2·2H2O: 无色结晶或白色粉末,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可燃,粉尘有毒,在150-160℃升华并部分分解。高温下分解放出一氧化碳和甲酸蒸气。遇银盐反应生成草酸银,具有爆炸性性质活泼,与过氧化物、硝酸或其他氧化剂接触有爆炸危险;

碱类

氢氧化钠NaOH :无色,有棒、片、粒状或固体,溶于水。腐蚀性强,能造成灼烧伤。不燃,但遇水放出大量热量。能使可燃物燃烧。遇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氢氧化钾KOH:同上

氢氧化铵NH4OH :无色透明液体,有刺鼻性气味。能与醇、醚相混溶。与酸反应激烈,放出大量的热

盐类

硝酸银AgNO3:无色透明结晶或白色结晶,溶于水。在有机物存在下曝光变灰黑色。具有腐蚀性,遇可燃物、有机物或易氧化物质着火。并能助长火势;(以Ag计)

硝酸铜Cu(NO3)2:蓝色结晶,为氧化剂。遇易氧化物质反应猛烈,会引起燃烧或爆炸。可燃烧着火能助长火势。170℃时分解,放出剧毒的氮 氧化物

硝酸铵NH4NO3:无色结晶,强氧化剂。210℃开始分解,温度高分解放出剧毒的气体。分解急剧能导致爆炸。与可燃碎末混合能发生激烈反应而爆炸;

硝酸钠NaNO3:无色或白色结晶,为强氧化剂。易吸湿,遇氧化物质会发生激烈燃烧或爆炸,并助长火势 至死量:15-30克/人;

硫酸铵(NH4)2SO4:白色粉末或无色结晶。在240℃熔化分解,放出有毒气体。高温下与氧化剂接触,易发生爆炸;

氯化铵NH4CL :无色结晶或白色颗粒性粉状。溶于水。不燃,在高温下能腐蚀金属。与银盐能生成一种灵敏度很高,容易起爆炸的化合物;

草酸盐: 大多数草酸盐是无色的,其中草酸铵、草酸钾、草酸钠等溶于水剧毒;

特殊有毒物

氰化钾KCN: 白色固块或结晶,有微弱的苦杏仁气味。剧毒!!!不燃,遇酸能放出易燃的氰化氢气体;

氰化钠NaCN :白色固块或片状物,自身不燃。剧毒!!!遇酸放出易燃的氰化氢气体;

敌敌畏DDVPCCl2CHOPO(OCH3)2:对热稳定,不燃烧。有机溶剂中稳定,有水存在时被分解,有碱存在加速分解。酸存在减慢分解。分解可能放出一种醋酸味。沸点高且蒸气压力低;

汞(水银)Hg:银白色沉重液体,不溶于水。能放出有毒蒸气并能经皮肤吸收;

汞化合物 :外观、水溶度与毒性颇大差别。有些为液体,能放出剧毒的蒸气;

碘I2 :蓝黑色结晶碎片,具有特殊气味。几乎不溶于水,放出有毒蒸气,与皮肤接触造成腐蚀性灼伤感;

(3) 碱类毒物:碱类毒物的固体或液体都有刺激性和灼伤能力。使用过程当中,应谨慎操作,防止腐蚀皮肤。

存放在干燥处,防止受潮,须与酸类、易燃物等化合物分开。

实验完毕后,要严格采取漱口、洗脸等措施。对大量逸出溶液,用水冲稀放入废物水系统。眼部、皮肤受伤时,用水冲洗。如果进入口内,应立即漱口,饮水和醋或1%醋酸。严重者送医院救治。

(4)盐类毒物:盐类毒物大部分具有氧化性,与还原性物质或有机物混合,会氧化发热而着火。因此须贴好标签,放入专用药品架上保管。存于阴凉、干燥处。

个别有害物质,常为积累性毒物,连续使用必须十分注意。

使用腐蚀性的盐,实验完毕后,要漱口洗脸。

(5)有机毒物:有机毒物多是低沸点的易燃品,使用时远离火源。此物一旦着火,火灾很难扑灭。可用二氧化碳或粉末灭火器灭火。

有机物毒物能以蒸气或微粒状态从呼吸道吸入,再从消化道进入人体。多为积累性的毒物。可以通过皮肤或粘膜等部位吸收。因此操作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有机毒物在实验时,往往有各类副产品生成,操作时防止意外发生。

有机毒物要用玻璃或铁桶密封闭盛装,防破损。最好在户外存放或放在易燃液体专用库内,与可燃物、氧化物、氧化剂隔绝。避免阳光直射,防止静电装置。

中毒患者应离开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持温暖。眼部受刺激须用水冲洗,皮肤接触用肥皂洗涤。进入口内,立即漱口。立即送医院救治。

(6)液化气毒物:使用液化气体及处理使用液化气体的装置时,操作必须熟练,一般要由二人以上进行实验。初次使用时,必须在有经验人员的指导下一起操作。

1.用高压钢瓶盛装,放置时防碰撞。与可燃物隔绝。容器要放在没有阳光照射、通风良好的地方。高压容器要严格进行检定,防泄漏造成易外事故。严禁烟火。

如果实验人员被窒息,要立刻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人工呼吸,并速找医生抢救。

对液化气的逸漏须先关闭液化钢瓶,或将容器移至空旷地方。

(7)特殊剧毒物:特殊剧毒物各有其特性,应根据其特性严格进行操作。

剧毒药品在化验室要装入密封容器中,贴好标签,放入专用药品架上由专人保管。做好出入登记。

使用时,准备好防毒面具和解毒、急救药品。

(8)致癌物质:有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诱发癌症,被称为致癌物。目前,致癌机理还不十分清楚。根据实验观察统计,确定下列化验物质有明显的致癌作用:多环芳烃、3,4 一苯并芘、1,2-苯并蒽、亚硝胺类、氯芥烷化剂、a-萘胺、β-萘胺、联苯胺、芳胺、黄曲霉毒素、砷、镉、铍、石棉等。在操作这些物质时,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穿工作服,戴手套和口罩,以免毒物侵入体内。

五、应急救援结束后,要认真对救援情况总结汇报。

第15篇: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预案

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预案

1.预防与预警 1.1危险源控制

1.1.1仓库管理员必须每天对危险化学品容器的完好性进行检查。1.1.2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必须设有防泄漏槽。 1.1.3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必须置于二次容器内。 1.2应急准备

1.2.1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必须配有防毒口罩。1.2.2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必须装有机械通风设施。

1.2.3定期对危险化学品使用部门进行针对性的救援知识培训。2.应急响应

2.1化学危险品泄漏处理

2.1.1发生危险品泄漏事故时,第一个发现者要立即报告部门管理人员或安全主任。相关管理人员接报后应立即赶赴现场查看泄漏情况,并根据泄漏事故的大小决定是否要组织人员疏散。

2.1.2如因有泄漏口、断裂口而造成的泄漏应立即采用适当材料堵塞泄漏口、断裂口。2.1.3如因容器倾倒而造成的泄漏事故,应立即予以扶正,并将泄漏处及时封堵。

2.1.4如危险化学品泄漏情况较为严重, 应第一时间打开门窗和机械通风设施,保持现场通风,并关闭事故区域一切电源、气源等以防发生中毒或爆炸等其它重大事故。

2.1.5事故现场及影响范围内的设备和物品应设法移开, 以防被损害或引起连锁反应, 无关人员应撤离现场。

2.1.6少量泄漏应采用砂土或不会与泄漏物反应或溶解的惰性材料吸收处理。2.1.7大量或大面积泄漏则应采取围堤围堵或引流方式处理以防止继续扩散。 2.1.8如有必要应急联络组应及时拨打电话请求外部支援, 如消防大队、环保机关、医院等配合实施事故处理及人员救护。

2.1.9 处理过程中使用过的含有泄漏物的砂土或惰性材料不得随便乱扔,并将其放入车间的危险固体废弃物专用桶内。统一送危险废弃物收集房集中交有资质的环保公司处理。

2.1.10处理过程中收集于容器内的泄漏化学品, 应经相关部门确认可否回收再利用, 无法回收者应依化学物质报废处理方式作报废处理。

2.1.11 危险品泄漏事故结束后,部门负责人应配合应急指挥组领导调查事故原因,追究当事人责任,同时,检讨疏散急救方案,纠正不足之处。 3.应急结束 3.1应急终止条件: 3.1.1事故已得到控制,不会导致二次事故发生,或可能导致二次事故发生的隐患已经等到控制或者消除。

3.1.2 受伤、中毒人员已全部送往医院进行救治,没有可疑性中毒人员。 3.2应急结束

3.2.1 应急处置结束后,公司已进入恢复阶段,现场应急指挥部确认,应急可以终止时,由总指挥决定并宣布应急终止。 3.3应急结束后

3.3.1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事故发生的原因,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情况进行认真调查,吸取教训,写出事故报告,报送所在地安监部门和其它相关部门。 3.3.2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对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工作,向事故调查组提交有关事故现场受伤人员及其他应移交的资料。 3.3.3 事故现场的清理,尽快恢复原貌。 3.3.4 写出事故应急工作总结报告。 3.4信息发布

3.4.1 应急指挥组应对事故进行分析总结向全公司职工通报中毒事故的原因、处理结果和避免类似事故发生的预防措施等。

3.4.2 事故对外界影响较大需对新闻媒体发布的,应由本公司指定发言人,通报相关事故信息。

第16篇:医院大型活动应急预案

大型活动应急预案

为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大型活动突发事件的危害,最大程度的减轻损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编制预案。

一、本预案适用于院内外举办的大型义诊、会展、庆典、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中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1、领导机构

医院院长室应急管理的总负责人,通过院长办公会议或党委会议,决议和部署大型活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党委书记负责领导日常预防和应急准备工作。

2、应急指挥部

当发生大型活动突发事件时,医院成立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协调医院大型活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由院长任总指挥,成员由党办、院办、院感办、医务科、信息科、总务科、保卫科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大型活动应急管理办公室设在党办。

3、工作机构

党办为医院大型活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承办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具体工作;传达指挥部应急处理任务;组织协调应急各方面工作;研究、解决和处置突发事件的重大问题。

院办公室参与大型活动突发事件的信息收集、综合协调及上传下达工作。

三、应急准备和预防

1、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大型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的内容并严格执行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

2、根据大型活动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性质及特点,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认真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对各项应急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察,保障应急组织人员到位,措施有利、救援物资充足。

预防与应急工作的重点是防范大规模群众骚动、踩踏伤亡、爆炸、火灾、建筑物倒塌等突发事件。

开展大型活动的场地、建筑、通道、设施、环境必须符合国家公安、消防、卫生有关安全要求,保障人员紧急疏散和抢险、救援工作的应急需要。

建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信息员队伍,注意有可能对大型活动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的信息收集与传报。如发现事件隐患,立即传报。如发生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15分钟内)报党群工作部。对较大事件也可同时报院办公室。

3、根据常见和可能发生的事件性质特点确定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计划,并组织

实地演练,提高协调配合、快速反应、应急处置技能和整体应对水平。

四、应急响应

1、等级分类 根据本预案适用范围,按突发事件的风险和危险程度分级(即:事件的性质、规模、态势、行为方式、激烈程度、危害和需采取的应对措施),又高到低划分为一级(特别严重)、二级(严重)、三级(较重)和四级(一般)四个等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表示。

2、分级响应 大型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程序,按逐级负责、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的同时,要注意突发事件可能产生的关联事件,并争取提前对涉及领域和有关部门发出预警信息,以避免滋生、衍生或灾害事件的出现。

一级:指对大范围内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与威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特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特大突发事件,如大规模密集人员踩踏伤亡,或爆炸、火灾、建筑物倒塌,或者恐怖分子袭击、绑架人质等特别重大事件。立即启动应急工作预案,院长担任现场总指挥,迅速核实情况,指导、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开展抢险救援行动,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必要时请求外部救援。 二级:指对较大范围内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重大危害与威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需要调度有关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进行应急处置的重大突发事件,如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多人伤亡和危险化学药品泄漏等重大事件。立即启动应急工作预案,党委书记担任现场总指挥,迅速核实情况,指导、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开展抢险救援行动,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必要时请求外部支援。

三级:指对一定范围内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危害和威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需要调度有关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联动处置的较大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工作预案,党委书记担任现场总指挥,迅速核实情况,指导、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开展抢险救援行动,并及时有关部门报告,必要时请求外部支援。

四级:指对较小范围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轻度危害与威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伤亡或者财产损失,需要调度有关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进行应急联动处置的一般突发事件,如人员受伤、被困或数十人食物中毒等事件。立即启动应急工作预案,党委书记担任担任现场总指挥,迅速核实情况,指导、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开展抢险救援行动,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必要时请求外部救援。

3、通讯保障 开展大型活动应配备良好的通讯器材设备(电脑、电话、网络宽带、无线电等),备用通讯方式为移动通讯设备。建立完备的通讯资料,内容包括:应急办公室电话、总值班电话;应急救援人员联系电话;外部救援单位联系电话;建筑场馆简介、平面布置图示、重要基础设施分布简图;人员疏散和逃

生路线图示及指示标志、安全导向标志;消防设施配置图;相邻环境,周边地区单位、住宅、体育场馆附近交通道路图示等。

4、现场指挥 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的原则,认真执行报告、请示制度和决策程序。现场指挥工作要减少环节,各方协调配合、指令准确无误,组织行动迅速。

5、信息报送 医院院办公室、党群工作部和院总值班室,承担大型活动突发事件的接收和上报工作。值班电话和传真24小时开通,并有专人值守。

五、人员安全防护

1.危险目标和隔离区 发生大型活动突发事件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准确判断事件性质,确定危险目标和区域,划分危险区和安全区,迅速设立隔离区(带),部署和实施应急保障方案,采取果断安全措施,对在危险区域的人员及重要物资进行紧急救护。

2.群众人身安全 处置大型活动突发事件,首先保证群众的人身安全,疏散现场群众由专人指挥和引导,积极维护现场秩序。对身处危险区域人员采取紧急救助措施,实施救援同时要注意掌握现场人员情况,及时清点人数,防止遗漏。 3.应急人员安全 按照应急预案任务分工,应急工作人员进入和离开事件现场要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和应急处置程序,服从现场指挥调动。有组织、有秩序地展开工作,避免或减少应急工作人员出现伤亡事故。在有火灾、爆炸或毒害性危险品的现场环境区域,须有安全保护措施,应急工作人员防护装备和器材达到防火、防爆、防毒、防化安全要求。

4.调查和评估 做好大型活动突发事件的起因调查与检测、损失与影响和应急处置效果的评估工作。在对事件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公安、司法勘察认定和专业部门技术鉴定,结合事件的起因、发生机终止情况,做出客观、及时、全面的调查评估报告。

六、后期处理

1、善后处理 对突发事件中受到伤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进行抚恤、安置并做好其亲属的有关工作。

2、事故调查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大型活动突发事件的原因、性质、影响、责任和经验教训等问题进行综合调查评估,并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建议。

3、总结报告 大型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结束后,要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形成总结报告,全面查清事件起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并写出书面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第17篇:××××医院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医院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为了完善医院的消防安全工作,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广大患者、医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公安部第61号令,参照(×卫政函

[2014]01号)××县卫生局关于印发《××××××××》的通知,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医院成立消防安全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火灾现场指挥。

组长:×××

顾问:×××

副组长:×××

成员:其他院领导班子成员及有关科室成员

医院消防安全领导小组职责:指挥协调各工作小组和义务消防队开展工作,迅速引导人员疏散,及时控制和扑救初起火灾;协调配合公安消防队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组长:具体负责指挥抢救伤员、疏散人员、物资、救护等协调全院消防工作。

副组长:具体负责组织伤员救治、抢救、转移等工作;负责向县公安消防大队火场总指挥报告灾情,按统一步骤,组织职工贯彻执行,做好安全工作;负责指挥疏散人员,看管好抢救出来的物件,协调各科室抽调人员组织灭火、抢救。

- 1 -

1、灭火行动组:由医院保安、义务消防队员及现场工作人员组成,义务消防队长任组长,并兼任火场临时指挥员,灭火行动组主要负责本院初期火灾的扑救工作。

2、通信联络组:由行政总值班、各重点要害部位负责人组成,院办公室主任任组长,负责通信联络、车辆调配及各部门工作的统一协调。

3、疏散引导组:由发生火灾的科室负责人、护理部人员组成,科室主任(护士长)任组长,负责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及财产的安全转移。

4、医疗救护组:由医务科、护理部及各临床科室骨干人员组成,业务院长任组长,负责火灾时紧急救护、护送转移伤员。

5、现场警戒组:由医院保安工作人员组成,保安队长任组长,负责控制各出口,无关人员只出不进,维持火场秩序,保护现场。

6、后勤保障组:后勤科人员组成,后勤科主任任组长,负责所需物资供应,道路通畅、供电控制、水源保障。

7、办公室职责:负责上传下达,通知科室参加灭火,转移设备,到一线参加灭火,指引群众疏散等工作。

8、机动组:其余工作人员,由领导小组具体指挥,负责各组增援行动。

二、火灾处置一般程序

1.报警:工作人员、值班人员发现火情后应立即向院长和院分管领导报警,根据火情可直接报“119”火警。

2.接警:院长和院分管领导接警后,应立即通知各工作小组和义务消防队,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向卫生局报告。

3.处臵:指挥各工作小组、义务消防队迅速集结,按照职责分工,进入相应的位臵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4.清点:处臵结果后或在公安消防队到场后,及时清点人员和已疏散的重要物资,查清有无人员被困于火场中以及有哪些重要物资需要疏散,并将情况及时告知火场指挥员。

三、应急措施

1.指定一名人员负责建立防火安全情况登记表,内容应包括消防栓、灭火器、消防通道、电线、电路、门窗等情况。

2.日常巡查中应重点检查消防栓、灭火器、消防通道情况,如发现问题,应仔细观察分析,找出原因,及时解决,并汇报分管领导。同时应在登记表中做好记录。

3.任何人发现火灾应立即报警,报警人员在报警时应同时说清着火地点、部位、燃烧物品、火灾状况等。同时报告院总值班及院长、院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通知相关部门负责人,做好灭火前的必要准备工作,及时记录火灾情况。

4.接到报告后,本单位在场人员必须无条件及时赶赴现场,参加救火行动。在领导小组指挥下,疏散救护工作要有条不紊,责任到人。首先进行引导护送,向安全区(消防通道、消防楼梯)疏散,同时要查清现场是否有遗漏人员,疏散次序按现场通知办。医护人员及时对伤员进行处理或转送安全处进行救治。

5.现场成立灭火救灾指挥部,由院领导及事发部门负责

人组成,院长任总指挥。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查看火情,掌握火势发展情况,随时向119指挥中心通报火情,根据火情指挥切断电源、可燃性和助燃性气体源,指挥工作人员灭火,指挥抢救伤员,疏散物资,及时控制火势蔓延。在向119报警后,及时派出人员接应消防队和清除通道障碍,疏散围观群众,做好警戒工作。公安消防大队到达后,应及时向公安消防火场总指挥报告灾情,按统一步骤,组织员工贯彻执行,做好安全工作。

6.现场指挥员有权根据扑救火灾的需要,决定如下事项:使用各种水源,限制用火用电直至停止使用,划定警戒区,封锁道路等。

7.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划分安全警戒线,安全警戒线分为建筑物外围警戒和火灾现场警戒。外围警戒要及时消除路障,劝阻无关人员、车辆离开现场,维持好建筑物外围秩序,为公安消防大队到场展开灭火创造有利条件。负责火灾现场警戒人员要及时指挥疏散人员,看管好抢救出来的物件。

四、善后工作

火灾扑灭后,由医院协助公安消防部门:

1.保护火灾现场;

2.查明火灾原因;

3.调查火灾损失。

五、责任追究

1.当班人员人为引起火灾,当班人员负全责。当班人员未能及时发现火情或者发现火灾但未及时报告、未立即扑

救,当班人员负主要责任。

2.日常巡查中未发现问题或发现问题未及时上报和未及时采取救急措施,属当事人责任。

3.因平时未认真维修保养,导致消防用水、用电、灭火器材不完好,影响灭火行动,当事人负主要责任,院分管领导、院长负领导责任。

4.紧急状态时,未及时调集人力、物力及时救急,院长、院分管领导负主要责任。

5.医院及科室负责人的手机无故关机,致使火灾事件不能顺利上传下达,均要追究各自的责任。

六、事后总结

1.轻伤事故的报告不超过20小时,重伤以上重大事故的报告不超过1小时(从发现起计算)

2.发生事故的次日,应将事故基本事实情况、结果及责任人的处理意见,书面报县卫生局。

3.发生事故医院负责人在事故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在本单位进行警示教育,杜绝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4.事后组织重建、医院工作秩序等,由院领导小组提出具体意见经县卫生局批准后负责实施。

本应急预案从即日起实施。

(注:如遇人员调整,继任者履行前任职责。)

××××××医院

2014年4月22日

第18篇:医院消防工作应急预案

医院消防工作应急预案

为做好消防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国务院、北京市、区、局防汛工作要求,特制定本工作预案。本预案在北海医院出现消防隐患与险情时启动。

一、组织机构

建立“消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

职责:承担指挥、领导责任。

副组长:总务科长

成员:医务科长、护理部副主任、院办主任、药械科科长。

职责:具体落实指挥、领导、组织、协调责任。

1、医疗保障组:

组长:医务科科长

成员:护理部副主任

职责:根据情况调配医院医疗资源;确保救治工作安全有序进行;负责急救医疗小分队的培训、急诊救治演练工作;确保急救备用药品齐全、安全、有效。

2、急救医疗小分队:

组长:医务科科长

成员:外科医师、麻醉科医师、药剂科科长、内科护师、外科护师

职责:参加上级有关部门和医院组织的急救医疗培训;确保值班期间信息畅通;及时参加医院派出的急救医疗工作。

3、抢险保障组:

组长:总务科长

成员:药械科科长。

职责:从消防设备与设施、消防通道、救治物资、医疗仪器设备、药品、车辆等方面进行储备;保障消防工作与救治工作安全;负责消防知识与技能、逃生技能、抢险知识培训。

4、急救抢险小分队:

组长:总务科长

成员:司机1人、电工1人、技工1人、工人2人。

二、管理机制

各部门、各科室应当无条件执行指挥部下达的各项管理规定和要求;指挥部各组应当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履行各自职责;对于有交叉性职责的工作,统一由常务总指挥指定专人负责。

三、组织实施

1、应急信息报告与现场处理

(1)各部门发现消防险情,应当立即报院办或总值班、总务科、总机。

(2)总务科(总值班)上报院长的同时,立即组织现有的人员及灭火器材积极扑救;火情无法扑救,立即拨打“119”报警,并告知准确位置。

(3)急救抢险小分队关好邻近房间门窗,减少火势扩散速度;将患者撤离疏散到安全地带;尽可能撤出易燃易爆物品并抢救贵重仪器、设备及重要资料。

(4)撤离时切勿乘电梯,防止因断电导致撤离不成功。

2、应急救治的组织根据人员伤情,调集医院人力、技术、物资、药品、医疗器械等。

3、消防应急工作的培训、演练医疗保障组、抢险保障组要根据消防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抢险培训。每年进行演练一次,由副组长组织实施。

四、监督评价

1、应急救治、抢险的监督医疗保障组、抢险保障组根据预案要求监督检查救治、抢险工作措施落实的情况。

2、应急救治的评价在应急救治、抢险工作结束后,对期间形成的医疗文书予以整理、保存;及时分析总结经验与不足,完善工作预案。

五、急救抢险队名单

队长:总务科长

队员:(司机)、(电工)、(技工)、(工人)、(工人)。

救护队急救备品存放输液室;抢险队物资存放在物资库房科。消防设备与设施在各楼层指定位置。联系电话:

六、急救医疗队名单

队长: 医务科科长

总值班电话:

医务科电话:

组长:

队员:外科主治医师、内科副主任医师、(外科副主任医师)、(外科主治医师)、(麻醉科副主任医师)、( 药械科主任)、(护师)、(护师)

第19篇:医院火灾应急预案

作为医院的领导,我们一定要做好火灾的应急预案,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医院火灾应急预案,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医院灭火和紧急疏散应急预案【1】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

进一步加强本院消防安全监管工作,切实做好医院突发火灾和紧急疏散的应急处置工作,最大程度保障医务人员和病患的生命财产安全。

1.2 编制依据

为确保本院消防安全得到有效监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灾害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指导意见》等的规定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本部突发火灾和紧急疏散的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1.4 工作原则

为切实做好医院消防安全的预防工作,按照“安全第

一、常备不懈、预防为主原则,确保医院在突发火灾时的紧急疏散能够及时、迅速、有序地得到处理。

二、组织体系

2.1组织机构人员分工(应明确到人或岗位)

2.1.1指挥部

总指挥:由医院值班领导担任,消防安全责任人到场后,移交指挥权。

2.1.2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灭火行动组、疏散引导组、通讯联络及设施保障组、安全防护救护组。

2.1.3职责:掌握现场情况做出决策,向各组下达指令,指挥灭火、人员疏散行动,在公安消防队到达后,移交指挥权,配合公安消防队行动。

2.2灭火行动组

2.2.1负责人:保卫科长;

2.2.2成员:职能科科长及医院义务消防员;

2.2.3职责:第一灭火力量在60秒内采取措施控制火情,第二灭火力量在接到火情后3分钟内到达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展开灭火行动。

3 紧急疏散引导组

3.1负责人:医务科长

3.2成员:职能科及各科主任护士长,

3.3.职责:接到火警信息后,科主任、护士长引导本病区的工作人员和患者有序疏散,清查各楼层有无人员滞留。要求对应每个楼层、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明确疏散引导员,负责组织引导在场人员安全疏散。将患者撤离疏散到安全地带,尽可能切断电源、撤出易燃易爆物品并抢救贵重仪器设备及重要科技资料;稳定患者情绪,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4.安全防护救护组

4.1、负责人:总务科长

4.2、成员:保卫科及后勤各班组长

4.3、职责:接到火警信息后,疏通室外消防车道,打开地下消火栓井盖,协助疏散,对受伤人员进行初步救护,视情况拨打“120”求救,并协助医务人员送伤员至医院救治;组织患者撤离时,不要乘坐电梯,可走安全通道。叮嘱患者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可能以最低的姿势或匍匐快速前进设置安全防护警戒区,避免楼面跌落物品击伤行人,制止无关人员进入楼内。

5.通讯联络及设施保障组:

5.1负责人:基建工程科长

5.2、成员:由工程设备部门相关人员组成。

5.3、职责:切断非消防动力电源,保障照明及消防设施、设备电源,迫降消防电梯,在一层停止并锁定客用、货运电梯,停止空调运行,操控防排烟设施、消防泵等自动消防设施,如联动控制发生故障,则由工程设备部门值班人员赶到设备处实施手动控制,为防火和疏散提供设备保障。

三、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

3.1发现火情

在班工作人员发现火情应立即按下附近手动报警按钮或用电话向消防控制室报告,发生火情部位的巡查人员(或就近工作人员)应立即形成第一灭火力量并在60秒内采取措施控制火情,直至第二灭火力量(灭火行动组)赶到现场展开行动。

3.2火警确认

消防控制室对任何火警信号必须核实,核实火警以人员语言确认为准。

3.3报警及进入应急状态

确认火警后,按以下程序操作:

3.3.1消防控制室将自动消防设施联动控制置于“自动”状态,迫降消防电梯,配合灭火组及疏散组随时控制、启动起火层应急广播,防排烟系统及相关的自动灭火设施。

3.3.2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向“119”公安消防指挥中心报警。

3.3.3、防控制室通知配电室切断起火层日常用电路,通知配电室确保照明用电及消防设施、设备用电,确认消防设施、设备电源控制柜状态;关停中央空调电源。

3.3.4通知当班人员就位,各级人员到位,展开灭火疏散行动:

(1)第二灭火力量(灭火行动组)在3分钟内赶到起火部位,利用就近消防设施(灭火器、室内消火栓等)开展初期火灾的扑救,公安消防队(第三灭火力量)到场后协助开展火灾扑救;

(2)应急疏散组通知单位工作人员通过广播、喊话等方式,各疏散引导员在预案规定的岗位上,引导人员利用最近的安全疏散通道疏散至安全地带,并清点人数,向到场消防队报告。

(3)通讯联络及设施保障组保障指挥部与各组之间通讯畅通,消防用电不间断,各消防设施运行正常。

(4) 安全防护救护组实施区域警戒,清理车场通道,打开地下消防井盖迎候消防车;设置安全防护警戒区,避免楼面跌落物品击伤行人,制止无关人员进入楼内。

四、火警解除

火灾扑灭后,彻底清查起火现场及相关部位,确认已完全扑灭,烟气已基本排除,所有被疏散对象都已安全疏散完毕,征询公安消防人员同意后下达火警解除指令。

火警解除后,派出人员负责保护现场,协助公安消防机构进行火灾原因调查。

五、附则

5.1火灾疏散程序:

5.1.1发现火情后要冷静面对,立即呼叫周围人员。组织灭火及报告2104医院消防监控中心和上级领导

5.1.2火势较小时,组织人力应用病区内的消防器材和自来水积极灭火,火势猛烈时,马上拨打电话“119”报警,并告知准确方位

5.1.3关闭邻近火情房间的门窗,以减慢火势扩散速度

5.1.4将患者撤离疏散到安全地带,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5.1.5尽可能切断电源、撤出易燃易爆物品、贵重仪器设备及有价值的科学资料。

医院消防应急预案【2】

为进一步强化医院消防应急能力管理,在预防火灾事故发生的同时,及时果断、稳妥地处理火灾事故,确保广大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人身和公共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公安部第61号令规定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和消防“四个能力”建设的要求,充分认识火灾的极大危险性,在行动上落实各项防火措施、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切实有效地防止火灾发生。同时积极做好各项灭火准备工作,一旦发生火灾要及时扑救、及时报告,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和人员伤亡,有效地保护员工、患者及家属的人身和公共财产安全。

二、工作目标

1、为了保障医院区域内人员和财物安全,一旦发生火灾,在统一指挥下,各司其职,恪尽职守,最大限度的避免或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掌握必要的逃生技能,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能够及时利用安全疏散通道迅速撤离到就近的应急避难场所,学会自救和救人。

三、适用范围

医院区域内发生的火灾紧急疏散和应急处置。

四、组织机构

(一)医院成立消防应急处置指挥部:

总 指 挥 :

副总指挥 :

成 员 :

主要职责 :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各部门、科室和院微型消防站力量,进行人员紧急疏散和灭火救援指挥工作。

(二)指挥部下设各成员组,组成及主要职责如下: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保卫科, 负责协助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发挥作用。

职 责:

(1)负责有关消防工作的指示、通报和指挥部有关决策的传达贯彻,做到上传下达、下情上报。

(2)掌握突发火灾的全部情况,按指挥部的要求收集、汇总、上报突发火灾所采取的措施。

(3)统一调配使用人员力量,负责做好处置突发火灾的具体调度和协调工作,监督检查每个专业组工作落实情况。

办公室下设五个专业组:灭火行动组、医疗救护组、疏散引导组、新闻应急组、安全防护组。

1、灭火行动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微型消防站成员及保安人员

职 责:负责按照消控中心报警要求,迅速启动微型消防站,携带灭火装备赶到现场进行初期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掩护。

(1)熟练掌握防火、灭火知识及灭火方法。

(2)熟悉着火部位的地形、位置、水源、灭火器材的配备、安全通道情况。

(3)如有人员被困时,掌握好寻人、救人的基本方法。

(4)会扑救初期火灾,负责人员疏散掩护。

(5)及时抢救贵重物资,减少财产损失。

2、医疗救护组

组 长:

成 员:各科主任、值班医生和部分护士。

职 责:

(1)负责将伤员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域,并对其进行救治。

(2)根据火灾现场险情状况进行相应救护,必须按照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则,发生火灾则迅速采取灭火措施,控制火势,配合救援人员将火扑灭。

(3)救治能力超出医院范围的,及时向附近医院求助并将伤员护送到对应医院。

(4)院办室负责救护车辆的保障工作。

3、疏散引导组

组 长:

成 员:保安人员和起火部位所属科室人员为主

职 责:

(1)迅速地、正确地引导患者和家属及医护人员向安全区域撤离。

(2)迅速地将火灾周围车辆和贵重物品疏散到安全区域。

(3)在疏散人员和车辆、物品时,若发现有易燃、易爆物,要及时将其撤离危险区,并向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4、新闻应急组

组 长:

副组长:

职 责: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统一接洽可能来院的新闻记者,及时准备统一发布有关信息,必要时封锁灾情现场,防止不良新闻事件发生,最大限度降低灾情影响。

(1)增强新闻应急防范意识。

(2)及时发现可疑人员,并第一时间予以接待。

(3)及时与指挥部进行沟通,报告最新准确信息,统一口径,统一发布。

(4)及时警戒维持火灾现场秩序。

5、安全防护组

组 长:

组 员:保安人员和机关各科室人员为主

职 责:

(1)划定火灾时的安全区域。

(2)划定火灾现场的警戒区域,疏散围观群众。

(3)负责现场和警戒区域的安全和警戒工作,无关人员不准进入现场。

(4)在安全区域设立明显的救护标志。

(5)加强巡逻,防止物资丢失。

五、形成扑救初期火灾三支战斗力量

第一支战斗力量:正常上班时间由火灾现场工作人员组成,科主任、护士长、科室消防治安责任人为相关责任人,在第一时间自发形成灭火救援力量。非正常上班时间由值班大夫、护士迅速组成,利用就近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第二支战斗力量:由院微型消防站成员和保安人员及院值班人员组成。上班时间由微型消防站队长组织人员进行扑救,非正常上班时间由保卫值班人员组织当班保安人员携带灭火装备进行扑救及人员疏散。

第三支战斗力量:接到报警的公安消防专业灭火救援力量。

要求:各科室要对全科人员进行明确分工,组织火灾扑救和疏散引导两个小组,原则上医生和男同志为火灾扑救组,护理人员为疏散引导组。

六、灭火应急的组织程序与措施

(一)火情报警的处置程序及方式

火情报警分两种情况:

第一,消控中心接到火灾控制器(联动型)火警信号后,应立即查看火情报警显示位置,通知一名消控人员及保安携带消防应急电话和消防应急包迅速赶赴现场核查,如确认误报,应查明原因,将火灾控制器(联动型)复位并做好详细记录;如确认火灾情况发生,应立即通过消防应急电话向消控中心报告,启动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第二,消控中心接到电话报告火警,应立即向院总值班报告启动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启动程序

1、通知医院总值班立即到达消控中心或现场进行指挥。

2、通知保卫值班启动微型消防站,组织微型消防站成员和保安携带专业设备奔赴现场进行灭火及人员疏散掩护,如火势较大无法控制,立即向消控中心反馈,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

3、通知带班领导和主管领导到达消控中心或现场进行指挥,紧急情况通知院主要领导到场指挥。

4、总值班向医院领导汇报现场情况,同时通知相应组长,做好各自准备。

5、带班领导通知各专业组做好相应处置工作。

(三)扑救初期火灾的程序及措施

(1)发现火灾后,现场科主任、护士长、科室消防治安责任人立即组织值班人员,使用就近的灭火设备进行灭火,灭火过程中,根据火灾性质(如发生电气火灾时,必须尽快将故障部位相关电源开关切断,再通过CO?犆鸹鹌鹘衅司龋┎煌≡裾返纳璞讣胺绞浇衅司取?

(2)消控中心接到报警,立即报告医院总值班启动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将火灾控制器(联动型)开启到自动状态(处于自动状态除外)。

(3)保卫科启动微型消防站,组织微型消防站成员和保安携带专业灭火设备迅速赶往现场实施灭火和人员疏散撤离。

(4)各专业组,根据现场情况,时刻准备,等待领导统一指挥。

(四)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与措施

1、现场医务人员依次搜寻每一个病室,通知患者及家属有组织的紧急疏散。

2、消控中心通过火灾控制器(联动型)应急广播向火灾现场发出疏散指令。

3、微型消防站人员通过扩音喇叭指挥人员安全疏散。

4、疏散路线尽量简洁,安全出口的利用要平均。

5、疏散引导组工作人员要分工明确,统一指挥。

(五)安全救护及现场境界的程序与措施

1、医务科组织人员在现场及时救治火场受伤人员,必要时与其他友好邻近医院联系救治工作。

2、医务科、器械科、后勤科人员对被抢救、转移的物资进行登记、保管,对火灾损失情况协同有关部门进行清理登记。

3、安保人员迅速赶赴火场,进行现场警戒,维持秩序。

七、应急预案实施终止后的恢复工作

1、事故报告

应急预案实施终止后,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当做出标记和书面记录,妥善保管有关物证,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事故报告。

2、事故统计

对事故过程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做收集、统计、归纳、形成文件,为进一步处理事故工作提供依据。

3、事故分析总结

对应急预案在事故发生的全过程,认真科学地做出总结,完善预案中的不足和缺陷,为今后的预案建立、制定提供经验和完善的依据。

4、进行奖惩

依据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事故过程中的功过人员进行奖惩,妥善处理好在事故过程中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尽快组织恢复正常的生产和工作。

第20篇: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迅速高效地加强重大突发安全事件处理的综合指挥能力,及时有效地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制止事态的扩大蔓延,降低突发事件对我院造成的损失,维护医院稳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

成立人民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 长:赵剑英 院长

副组长:李建臣 总支书记 副院长

成 员:马智中 宁振东 王广军 陈金喜 付晓芳 刘宏伟 主要职责: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医院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行动,下达应急处置工作任务,并及时向上级应急指挥部部门报告处置情况。

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秦红敏同志为办公室主任,医院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指挥部设在院党政办公室,联系电话:62693486

二、预防预警

1、医院加强医生员工对突发事件预防、避险、处置等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

2、加强各项制度建设,落实防范各类突发事件措施,定期对医院内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切实进行整改,防患于未然。

3、加强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详细制定监测和预警的方案及应急措施。

三、信息报告

1、信息报告程序

(1)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现场发现者应在第一时间向医院值班室报告突发事件信息,紧急时向“110或119”报警。 (2)医院值班室在接报后应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突发事件信息,紧急时向“110”报警。根据突发事件情况,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向上级应急指挥部报告,紧急时直接拨打

110、119。

2、信息报告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规模、涉及人员、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初步事件起因分析及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态势和已采取的措施等。

四、应急处置

突发事件发生或接突发事件预警后,医院应立即启动本预案,划定警戒区域,由保卫人员负责警戒任务;现场应急处置应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现场,防止事件扩大;同时按程序上报有关情况,在统一领导下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五、响应结束

1、做好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恢复正常的工作秩序。

2、协助做好有关的善后工作。

3、查清原因以书面形式作出通报,分析情况,明确责任,总结教训,报出预防整改措施。

六、应急保障

1、信息保障:建立健全信息收集、传递、报送、处理等信息管理机制,确保信息报送及时、准确、安全、畅通。

2、物资保障: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保证应急物资、器材的完好和可使用性。

3、人员保障:组建应急预备队,一旦启动预案,立即投入使用。

4、培训演练保障:积极开展应急队伍的技能培训,每年安排1-2次应急模拟演练,提高协同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

新郑市人民医院 附件:

医院自然灾害安全类应急预案

一、火灾事故应急处置

1、获得火灾信息的任何人员都应在第一时间向值班医生和单位领导报告,并同时打119报警。

2、单位领导或值班主任立即启动火灾应急预案,立即实施应急救援行动。应急领导小组应当立即进行火警通知,指导人员疏散。

3、在初起火点现场的医生员工,要使用消防栓、灭火器材等进行灭火自救。

4、应急指挥组应当根据应急预案,选择合适的疏散路线,迅速地组织人员撤离事故现场。

5、疏散引导小组赶赴指定位置,在楼梯、拐弯口、叉道路,引导人员安全撤离,并在上风向的指定地点集合。

6、排险小组应当在消防队到达之前,全力灭火,并切断火区电源,关闭防火门,控制火势,保障应急照明,并启用通风排烟系统,为安全疏散创造条件。

7、疏散小组应当在集合地点对医院所有人员和外来人员进行清点,寻找滞留在现场的人员。

8、医疗救护小组应当努力营救事故现场的伤员,并将他们安全转移。

9、警戒保卫小组要立即在事故现场和医院周围设置警戒线,维护现场秩序,并在医院外路口引导外部救援人员进入现场,保护医院财产安全。

10、火灾扑灭后,医院周围警戒线和事故现场警戒线,必须根据应急总指挥或消防部门的命令,方可解除。

11、事故发生后,单位应当立即向上级机关或有关部门报告。

二、触电事故应急处置

1、发现触电事故的任何人员都应当在第一时间抢救触电者,并让在场人员打120求援,同时向值班主任和单位领导报告。

2、触电解脱方法: (1)切断电源;

(2)若一时无法切断电源,可用干燥的木棒、木板、绝缘强等绝缘材料解脱触电者;

(3)用绝缘工具切断带电导线;

(4)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体。注意:要预防触电者解脱后摔倒受伤。另外,以上办法仅适用于220/330v“低压”触电的抢救。对于高压触电应及时通知供电部门,采用相应的紧急措施,以免发生新的事故。

3、医务人员到达前的现场抢救方法: (1)触电者神智清醒,让其就地休息;

(2)触电者呼吸、心跳尚存,神智不清,应仰卧,周围保持空气流通,注意保暖;

(3)触电者呼吸停止,则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触电者心脏停止跳动,用体外人工心脏挤压维持血液循环;若呼吸、心脏全停止则两种方法同时进行。注意:现场抢救不能轻易中止,要坚持到医务人员到场后接替抢救。

4、触电事故发生后,单位应立即在现场设置警戒线,维护抢救现场的正常秩序,警戒人员应当引导医务人员快速进入事故现场。

5、事故现场警戒线必须待医务人员将触电者带离现场赴医院救治,事故调查和排险抢修工作完毕,现场已无事故隐患时,方可解除。

6、事故发生后单位应当立即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报告。

三、防暴风雨雷击事故处置

1、暴风雨雷击来临前,值班人员和保安人员应当不断地在医院内巡视,并与上级有关部门保持联系。

2、暴风雨时,若房屋内漏雨,应当切断电源,有秩序地转移室内人员,以及贵重设备。医院应当关闭所有门窗。

3、若有雷电,应当尽可能地切断除照明以外重要的设施设备的电源,防止电器在雷击时遭到电袭击。强弱电房和电气设施周围不要放置可燃物。排险、救护等应急人员应当做好救援准备。

4、若暴风雨造成房屋进水,医院积水:

(1)应当切断电源,用抽水泵等器具排水,疏通下水道,询问县政部门排水设施运行情况;

(2)应当尽可能防止厕所进水和溢水,防止水污染; (3)医院应当组织人员,有秩序地转移,避免推挤踩踏,堵塞通道;

(4)房屋积水时把设备、资料等物品往高处转移。

如医院积水严重或汛情严重,总指挥应根据情况在报请上级部门批准后,安排好医院保卫工作、留守工作。

《医院危险应急预案范文.doc》
医院危险应急预案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