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味重原则性不强 整改措施

2020-08-09 来源:整改措施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原则性不强整改措施

篇一:个人整改措施 个人整改措施 2014年8月24日

本人针对对照检查查摆出来的问题,结合前段征求到的意见,以及谈心谈话、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大家提的意见,我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并制定如下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

政治敏锐性还不够强。主要是对身边出现的个别有违政治纪律的言论和行为,有时没有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进行批评和纠正。

(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条规定”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严守廉政纪律条规的意识还不够强。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存在着“打擦边球”、搞变通的想法。二是全盘谋划、健全完善制度建设并强力推行不够。

(三)“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1.形式主义方面的问题

(1)忽视学习,学用脱节。理论学习浅尝辄止,业务学习缺乏钻研。 (2)参加会议多,工作抓落实不够,作风有些漂浮。

(3)急功近利,谋划长远不够。比较注重眼前工作,对谋划长远的事用心用力不够。 (4)抓思想政治工作措施不力。对基层组织建设、师德师风建设重视不够,成效不大。 2.官僚主义方面的问题

(1)联系群众不够,调查研究不深入。平时坐办公室多,虽然有时候深入教学第一线,但仅仅停留在听课和核查学生出勤,及检查老师上课情况等层面;主动听取师生意见少,与学生交流较少。

(2)服务师生,维护师生切身利益不够。及时解决师生合理诉求有差距。 (3)全局意识不够强。花在支部党务工作较多,关注教学教研工作较少。 3.享乐主义方面的问题

(1)进取精神不强。工作中更多的考虑求稳,安于现状,缺乏敢于碰硬、敢于担当精神。 (2)有时工作疲沓,得过且过。能够解决的问题有的没有及时解决,有畏难情绪。 4.奢靡之风方面的问题 勤俭节约坚持不够。有时不注意生活小节。休闲之余,喜欢逛街买东西,滋长了奢靡的念头。

(四)根据职责分工个人认领的有关问题

前一段时间,在支部的民主生活会上,聚焦“四风”,广泛征求党员对支部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意见和建议,我经过认真梳理分析,认领的有关问题有:

1.对党委中心组学习重视不够。学习时间没有得到保证,学习的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2.制度建设滞后,有些文件规定执行不力,工作落实成效不大。

3.重短期效应,轻长远建设。对部门的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发展等问题研究不够。

4、工作原则性不强,工作方式方法有待改善。

5、工作上创新性不够,主动性有待加强;

6、与群众的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够很好的发动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

7、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二、主要整改措施

针对自身查摆和群众提、上级点的突出问题,本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整改。

(一)加强理论武装,严守政治纪律

继续深化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大报告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文件,认真学习党章党规,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党章党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加强党性修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任何时候都保持理想信念不动摇,保持正确的政治定力,站稳政治立场,带头遵守政治纪律,不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事情。带头坚持好民主集中制原则,所有涉及“三重一大”内容的决策,一律按决策原则、决策程序作出决定,不搞个人说了算。带头处理好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做到大事讲党性,讲大局,小事讲风格,讲谅解。(整改时限:立即整改)

(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条规定” 1.严格执行“三公”经费管理有关规定。 本人没有三公消费情况。 2.办公用房符合规定要求。

3.精简会议(整改时限:立即整改)

(三)切实转变作风,整治个人“四风”问题

1.加强学习,坚持学用结合。本人每天坚持1个小时以上的业余自学,重点围绕推动公共课程建设及其发展的问题,1年内完成一篇教育相关论文,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整改时限:立即整改)

2.改进文风会风。参加会议坚持讲实话、讲短话,提高会议效率。(整改时限:立即整改) 3.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工作实际,与一线教职员工、学生沟通交流,带领党员老师落实好学院“321”联系制度。坚持每个星期至少听三次课,关心并帮助解决师生反映的问题。 (整改时限:立即整改)

4.提高抓工作落实水平。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各项措施落到解决具体问题上,力戒空谈,议立决、决立行,切实提高执行力和抓落实水平。(整改时限:从现在开始)

5.真抓实干,做到敢于担当。自觉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按照“三严三实”要求,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坚持敢字当头、干字领先,常思“为官不易”,谨防“为官不为”,防止消极“懒政”“怠政”行为。始终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干事创业上,把党建工作的重点体现在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在党护党、在党忧党的工作上,把改进工作作风着力点放在“转作风、破难题、抓关键、见实效”上。(整改时限:立即整改) 6.严于律己,保持清正廉洁。带头执行《廉政准则》,认真落实《党政干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条规定”,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职责,严格执行学院财经制度,力戒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守住信念、道德、法纪防线。(整改时限:立即整改)

(四)根据职责分工认领的主要问题整改措施

1.认真组织好学习。把全年学习计划落实到位,每学期至少组织党员进行3次学习,交流学习体会,促进党员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的提高。(整改时限:立即整改)

2.强化民主管理。对大家关注关切的问题,多听取各方意见,凝智聚慧,问计于民。(整改时限:立即整改)

3.继续抓实“三风”建设(即干部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加强学生管理。完善配套措施,改进有关作法,严明工作纪律,坚决执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制度。进一步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视教师在课堂及第二课堂的引导工作。(整改时限:立即整改)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加大“外引内培”力度,增加青年教师学习培训的机会,打造部门教学的核心竞争力。(整改时限:下学期开始)

5.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认真贯彻湘群组发[2014]66号文件精神,细化实施方案,严格党员教育管理,把基层组织建设要求融入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整改时限:立即整改) 6.善始善终抓好教育实践活动,力求实效。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针,确保活动有力有序、善做善成。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目前重点抓好第三环节各项工作特别是整改工作,以钉钉子精神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确保活动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整改时限:现在开始)篇二:个人整改措5doc 个人整改措施 (2014年8月)

在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自己对照检查到在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及“四风”方面的问题12条,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班子成员给我提出批评意见14条,县委督导组反馈的问题2条,县级领导点评问题2条。对以上30条问题和意见,经过梳理归纳为9个问题,根据存在问题,自己制定了如下整改措施,正在逐一整改落实。

一、整改事项

1.理论学习不扎实。2.工作作风不扎实。 3.调查研究不深入。 4.深入村组指导工作少。 5.工作中有急躁情绪。 6.联系群众不紧密。

7.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8.进取意识不强,工作标准不高。 9.有贪图享受的心理。

10.工作中原则性不强,有老好人思想。

二、整改目标:

1、提高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将学习贯穿始终。

2、增强宗旨观念,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提高工作标准,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核心。

3、遵守党的章程,严守党的纪律,遵守我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组织原则、纪律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

4、模范执行政策,发挥带头作用。工作中,坚决执行党的决定,始终从政治上、思想上、言行上与党中央及各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

5、增强业务能力,提高办事效率。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熟练掌握本行业的业务知识、法律法规和工作程序。

6、进一步解放思想,创造性开展工作。增强服务意识和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开拓创新、大胆工作,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

7、增强节约意识,杜绝浪费现象。如在办公室节约用电,珍惜纸张等。

三、整改措施

(二)、不断加强修养,坚持锤炼党性。针对:1.工作中有急躁情绪。2.工作缺乏积极性的问题,制定如下整改措施:一个人有了崇高而伟大的理想,还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没有高尚的情操,再崇高、再伟大的理想也是不能达到的。道德是一个人灵魂的力量,作为共产党员应该通过加强修养,陶冶情操,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是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能决定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而一个人的人品,往往是衡量一个人的首要方面。要将个人的价值追求和集体价值的实现相结合,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始终以集体利益为重,以集体利益的实现为首要目标。要时刻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始终葆有一颗为民服务的赤忱之心,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用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指导实践。二是要与人为善、和谐共处。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关注民生、倾听民意,始终做人民利益的维护者;要始终怀有对人民群众敬畏之情和感恩之心,把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怀有一颗善良之心,怀着一种博爱的精神来认识这个世界,始终看到和学习他人的长处,懂得真诚、宽容和理解,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三是要做履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的模范。作为共产党员,要模范地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要模范地遵守“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和“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时刻注重品德的修炼,将之作为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小心呵护、细心收藏、时时观照、时时鞭策,用人格的魅力赢得大家的尊重与认可。四是要加强党内生活锻炼。党员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加强党性修养,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党内生活,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要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向党组织讲真心话,自觉地接受党组织的指导和帮助;要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党内生活中同各种不良倾向作斗争。(完成时限:2014年9月底前完成;长期贯彻落实)

(三)、严守组织纪律,过好组织生活。针对:工作中原则性不强,有老好人思想的问题,制定如下整改措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民主集中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格党内生活、加强党的团结统一,是保证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法宝。深入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必须运用好党内政治生活这些重要法宝。一是把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好。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严肃党内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着力解决发扬民主不够、正确集中不够问题。要健全和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促使全党同志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培训,使党员干部篇三:群众路线教育—“四风问题”整改措施

×××镇 ×××同志 “四风”问题整改措施 (2014年4月2日)

本次征求意见工作,经梳理我本人在“四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有15项,其中形式主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5项,官僚主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4项,享乐主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4项,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有2项,按照边学边查边改的相关要求,具体整改内容如下: 第一,形式主义方面存在的问题(共5项) 1. 工作方式死板,不灵活,创新意识不足。 整改目标:工作方法灵活多变,工作成效明显。

整改措施:认真分析面临每项工作的轻重缓急性质,多项工作同 时开展是根据事件的轻重缓急进行统筹安排,工作中 虚心听取意见,认真思考,及时改进工作方法,调动 分管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整改时限:2014年9月前

2.理论学习不深,联系实际不紧密,流于形式。

整改目标:提高理论水平,将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际工作的开展。 整改措施:一是确定学习计划和目的,从学习时间、科目上进行

分阶段安排,并且确定阶段性的学习目的。二是将学习作为一项规章制度实行。三是学习内容多样化,根 据实践需要安排长期和短期的学习内容。 整改时限:2014年9月前

3.工作安排配合不紧密,缺乏综合性,系统性。 整改目标:提高工作安排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整改措施:一是工作分配安排时,认真考虑各项工作特性及分管

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状况,有针对性的分配工作任务;二是工作分配下达后,加强同事之间的沟通交流及合

作精神,强调工作的整体性。 整改时限:2014年9月前

4.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深。

整改目标:能够深刻的进行自我批评,听得进他人的批评意见, 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整改措施:对照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和先辈事迹认真反省自身的 不足,时刻警醒自己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哪怕是 错误的批评也要虚心接受,认真对照检查,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整改时限:2014年9月前

5.主动思考问题少,被动接受多,眉毛胡子一把抓。

整改目标:做到独立思考,主动接受,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 整改措施:一是多读书,多学习理论知识,结合自身的工作养成

独立思考的习惯;二是对每项工作任务认真分析,理 出思路,分任务的轻重缓急有针对性的抓落实;三是 多听听大家的意见。

整改时限:2014年9月前

第二,官僚主义方面存在的问题(共4项) 1.机械式执行上级安排部署。

整改目标:改正机械式执行上级安排部署的工作习惯整改措施:一是对上级安排部署的工作任务进行具体分析,结合

实际灵活落实;二是在工作具体抓落实的过程中,多 听听群众的意见,多问个为什么,多思考如何做工作 成效才最好。三是多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及好的 工作措施和意见。

整改时限:2014年9月前

2.下基层少,联系群众意识不强,没有和群众打成一片。 整改目标:加强联系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

整改措施:一是合理安排内业工作,抽出时间多下村,多入户与 群众交心谈心;二是平时因工作下村遇见群众时要多 聊聊,多问问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三是多学习群众 路线工作的理论知识。 整改时限:2014年9月前

3.对分管工作管理不到位,存在不想管、不敢管心理,与同事交流沟通少。整改目标:对分管工作敢说敢管,而且管理到位。

整改措施:对分管工作认真梳理,找出管理不到位、不想管、不 敢管的心里因素,逐一整改克服,养成达到敢说敢管 敢担当的工作作风

整改时限:2014年9月前

4.工作方法死板,照本宣科。 整改目标:去除工作方法死板、照本宣科的习惯

整改措施:一是多向工作扎实的同志请教学习工作方式方法;二是对要落实的工作任务要多加研究分析,找出最佳的

工作方法;三是找些相关方面的书籍来学习一下;四 是日常工作中要时时告诫自己切勿照本宣科。 整改时限:2014年9月前

第三,享乐主义方面存在的问题(共4项)

1.艰苦奋斗意识淡化,慵懒松散、研究开展工作不够。 整改目标:形成艰苦奋斗的习惯,克服懒惰松散

整改措施:一是深入研究工作开展,追求细节,不怕苦,不怕累; 二是早睡早起,塑造良好的精神面貌,改变慵懒松散 的形象;三是学习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整改时限:2014年9月前

2.安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 整改目标:激发进取精神

整改措施:一是给自己制造危机感,不艰苦奋斗就要激烈竞争的 行业所被淘汰;二是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加强党性休 养;三是多看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先辈的传记,激 发进取精神。

整改时限:2014年9月前

3.工作主动性不强,消极应付。 整改目标:提高工作主动性

整改措施:一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搞疲劳战;二是每接受一

项新工作任务,安排部署后要及时跟踪督促;三是完成的工作要及时总结优点和不足,作为以后的工作的 借鉴。

整改时限:2014年9月前

4.工作原则性与灵活性不强,有“墙头草”倾向。

整改目标:强化工作原则性,提高工作灵活性,去除“墙头草” 倾向性,

整改措施:一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理论知识,用 于指导工作实践;二是虚心听取领导和同事的意见, 学会用辩证的思维开展各项工作;三是明辨是非,坚 持原则和良知道德底线;四是自觉接受大家的监督。 整改时限:2014年9月前

第四,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共2项) 1.艰苦朴素作风意识淡化,贯彻执行勤俭节约相关制度不到位。 整改目标:作风艰苦朴素,生活勤俭节约

整改措施:强化艰苦朴素作风意识,接受大家的监督,认真执行 党的勤俭节约相关制度。 整改时限:2014年9月前 2.趁工作之便使用公车。 整改目标:个人私事不用公车

整改措施:严明纪律,把车钥匙交党政办管理,当用车时去党政 办申请,并登记用车所做工作及行车目的地。自觉接 受大家的监督。

整改时限:自提出之日即改。

推荐第2篇:责任心不强整改措施

篇一:增强责任意识的整改方案 增强责任意识的整改方案 ------杜仲杰

什么是责任?责任是分内应该做的事情,是做好应该做好的工作,承担应该承担的任务,完成应该完成的使命。责任存在于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中——在我们每一次上报的数字上,每一季度的普查中,在每一次下村追漏查上,在每一次迎接省市县的验收准备中„„

责任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使命,它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始终。我觉得,一个人只有有了责任心,他才会喜欢自己的岗位,才会努力工作,才会把工作做得更好!

首先,喜欢自己的岗位不是一句空话,是需要每个人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的职业操守,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它决定了你是不是一个值得信赖可以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喜欢自己的岗位就是要热爱本职工作,工作无小事,要干一行爱一行。如果一个人没有责任心,对工作就不会有激情和动力,那么他在工作中获得的不是快乐,而是痛苦。我们大多数人所做的工作都是平凡而枯燥的,特别是基层工作者,因为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所要面对的问题更多、更复杂,但只要有责任心,就会很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并怀着深切的兴趣,把自己的工作当成毕生追求去爱它。有了责任心,将会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充分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

其次,实践证明,有责任心是履行好岗位职责必须具备的工作态度,同时也是履行好岗位职责必须具备的能力要求。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定会认真地思考,勤奋地工作,细致踏实,实事求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做每一件事都会坚持到底,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定能主动处理好份内与份外的相关工作,有人监督与无人监督都能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推卸责任。有强烈的责任心就会不讲价钱履行职责,就有完成工作任务的信心,无论工作中遇到多少困难,他都会不急不躁迎接每一个挑战,主动去思考做好工作的最佳办法。作为年青人,这种责任心恰恰是我们不少人所欠缺的。因为要在乡镇这块大有可为的广阔平台上有所作为,不仅需要一股热情和冲动,更需要一份把工作做好的责任感!

从本质上讲,责任心就是一种想要干好工作的状态。凡是有责任心的人,都有一种干好工作的强烈愿望。只有想干事,才能去干事、干好事;只有牢记责任,才能谈得上尽心尽力。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有了责任感,就会有战胜困难履行职责的强烈使命感,就会有动力、进取和勤奋工作的热情。“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说到底还是一个责任感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干劲、工作举措,进而形成什么样的工作氛围。能力强的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能力相对弱的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把工作越做越好。时代在变化,岗位也在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把本职工作干得更好。

今后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工作能力,把自己的工作做的越来越好:一是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仅要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还要扩宽学习面,多接触各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二是努力改变自己存在的“我已经尽心尽责了”的肤浅认识,重新认识自己的岗位职责,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只有认识到位,并努力提高,才能真正做到“尽责”,实现“责任提升能力”;三是克服怕难的思想,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绝对不能用情绪来解决问题,必须勇敢学会用智慧来解决问题。这也是责任和能力相互交融的一种体现,无论任何岗位,任何层次,最重要的是明确工作目标,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工作、对待同事、对待上级、对待下级、对待其他相关的人和事情,本着“负责”的态度而来做事做人,也就是说不能以前面已经提到的“我已经尽心尽责了”推脱了事,也不能用情绪化的态度和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做人做事都会成功。篇二:增强责任意识转变工作作风 增强责任意识转变工作作风 ——作风整顿活动心得体会

根据局公司《铁通长沙分公司关于开展党员干部作风整顿的通知》的通知要求,我认真学习了省公司有关案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铁通湖南分公司管理责任问责办法》(湘铁通监察?2010?23号)、《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通知》等相关规章制度及有关通信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在学习中做到边学边记,一边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教育,并通过深刻反思和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基础上,认真查找自身在思想、工作、作风、生活等存在的问题不足。

一、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理论水平不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只停留在一般水平上,没有进行深刻的研究和掌握;对通讯行业内政策、思路、方向比较迷惘,没有深入学习分析,认识比较肤浅,多凭自身经验。

(二)自身建设要求不严。没有严格按照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个人主义、享受主义、攀比思想在头脑中有一定的存在,艰苦作风和过去那种积极主动、不辞劳累的思想淡化,有个人名利思想。主要体现在工作责任心不强。在工作中不严格要求自己,时间观念较为淡薄,在工作积压时,能拖就拖,领导讲什么就听什么,领导就做什么就做什么,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工作标准有所降低。由于思想进取意识淡化,工作标准也随之降低,有时在工作中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得过且过,进取精神不强,满足于现状,缺乏钻研精神。对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使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水平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初步整改的措施

通过对照检查、剖析,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不足,也更加增强了我改正问题、提高自己思想素质的信心和决心,要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公司领导的指示精神,围绕省、市公司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中心,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整体素质有新的提升。增强责任意识,转变工作作风。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一定要率先响应,提高工作能力,增强责任意识,转变工作作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一)增强责任意识

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责任无处不在,存在于生命的每一个岗位。责任心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有一句话说得好,“在本位,尽本分”,这应该是每个人对自己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例如,我们的客户打来电话咨询有关问题,而客服人员因自己对业务不熟悉而回答“不清楚、不知道”等,或因为客户的问题过于简单而表现出不耐烦等态度,这就是缺乏责任心的重要表现,就会使客户对公司的满意度大大降低,甚至会起到负面的广告效应,影响到生产运营、市场开发等其它方面的工作,影响到整个公司的利益;相反,如果客户只是对宽带故障的咨询,而我们在回答所提问题的同时,又和他讲一些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那么我们的服务就已经超出了客户的期望值,可想而知,客户会对我们的服务十分满意,从而使铁通的品牌形象得到提升。 同样,做好内部的工作责任心也至关重要。如果数据统计时缺乏责任心,所提供的报表或报告的数据就不准确,便会使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及时地反映出来。而相反,如果这些人责任心很强,加上熟练的业务能力,便能提供准确而具有价值的数据,必然会在领导预测决策时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见,衡量一个人的尺度,不是职位的高低,也不是岗位的差别,而在于是否有责任心,是否尽职尽责。

责任是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秘密武器。很多人可能都看过阿尔伯特〃哈伯德的《致加西亚的一封信》,书中的主人公罗文之所以在困难重重中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将军,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所肩负的是一场战争的胜败,一个国家兴亡的重大责任。正是这种强大的责任心,提高了他完成任务的勇气和决心,增强了他的执行力。我们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都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承的。如果团队中每个人都是极其富有责任心的,那么我们的团队也将会涌现出很多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从而每个岗位的工作必然能做到让自己满意、同事满意、领导满意、客户满意,团队的执行力、工作水平、工作质量就会不断地得到飞跃,从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强化。

这次“整风活动”是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着眼于服务和奉献,引导全体员工、全体党员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着眼于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把职业目标同远大理想结合起来,在自己的岗位上忠实地履自己的职贵,自觉的把责任意识转化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中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每个人的尽责是对集体的尽责,每个集体的尽责是对社会的尽责。确立一种良性的责任导向,增强责任心、培育责任感、提高责任意识。

(二)转变工作作风

作为一名市场部的员工,深感肩上的责任之重大。对有困难的工作不轻言放弃,要么不做,要做就尽力去做好。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实际行动去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去履行一名共产党员对事业的忠诚。虽然日常工作相对琐碎,我们每天的工作看似平凡,但是都关系到全体员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在公司的形象。这所有的事情看似容易,然而要把容易的事情做好,也是不易的。我们每天所面临的工作细小而繁杂,重复做着相同的小事,久而久之,会在工作中养成了甘于平庸,屈于懒散的习惯,这是一种必须转变的工作作风。我们要在工作上坚持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牢固树立服务的工作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脚踏实地。 转变工作作风,首先要确定明确的工作目标。目标任务一旦确定,关键在于抓落实。我觉得在今后工作抓落实过程中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突出“实”。所谓“实”,就是工作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言行一致、身体力行。执行力决定落实的成效、决定事业的成败。工作中要以真实为“实”,不说假话空话,要办事实;以实干为“实”,要一步一个脚印;以结果为“实”,凭成败论英雄。当前,工作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我们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脚踏实地把各项工作举措实实在在落实到我们的工作之中。同时,在检查工作的方式上要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虚”与“实”的统一,既要看热热闹闹、有声有色的形式,也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看这些热热闹闹的背后到底有多少实际内容。 二是突出“恒”。所谓“恒”,就是抓工作的落实一定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切勿冷热不均、松紧无序。抓落实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正如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步地走一样,一项决策或计划,必须持之以恒地在平时真抓实干,做到“看准了不松手,干不成不放手”,才能取得预期效果。省、市公司为了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每年都制定了工作目标责任制。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工作中篇三:认真学习努力整改 不断进取 认真学习努力整改 不断进取

自全省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开展以来,自己能够按照省局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和中心的具体安排,积极参与到这次活动中,学习文件,认真讨论,深刻反思。并在认真学习的同时,围绕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对照自己的工作及思想动态,认真查摆了在思想作风、工作态度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成因以及危害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以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目的。现对照检查于后。

一、存在问题

1.在理想信念方面,自己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政治的敏锐性和工作的责任感,在自己纪检监察工作中,对于实践三个代表要思想自觉性还不强。

2.在宗旨观念方面未能牢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念,虽然多次上车包建跟车添乘,但和职工真正交谈少。了解情况少,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特别是对机关职工谈心做的不够。

3.在理论和业务学习方面做的不够,忙于日常公务,参加段的集体学习多自学少,特别是业务学习方面自己自学的也少,文字语言表达能力需进一步提高。4.作为机关第一党支部书记,没有很好的把支部工作做好,特别是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不好质量不高,只求完成任务,支部组织党员方面做得不够。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放松了理论学习,特别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不够,所以政治理论水平不高,总觉得自己是一名普通党员干部,有些问题与自己关系不大,我们又没有决策权。

2.放松了自己世界观的改造,特别是今年3月身体发生重大疾病后,对自己要求不严,个人享乐主义有些滋生,工作有得过且过现象。

4.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组织纪律方面,也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尤其是在工作作风方面,在遵守纪律方面做得不够,原因是责任心不强。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对照检查分析评议,使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机关干部,同时又是兼职党支部书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决心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责任意识和政治敏锐性,自觉接受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同时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搞好本职工作。

2.增强宗旨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好纪检监察等各项工作,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宣传力度,努力完成上级完成的各项任务。

3.养成良好工作作风,在今后的工作中,增强责任意识,自觉遵守纪律,加强自律,组织党支部开展好党内各项活动。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使机关一支部工作再上台阶。 4.对照党章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为段的发展稳定做出新贡献。2012年最新干部作风整改个人剖析材料

自从开展作风整改活动以来,我处处以真正共产党员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在领导心目中是好同志,在同事心目中是好伙伴,在人民面前是好干部。得到领导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认真对照检查、深刻剖析,自己在思想、学习、工作、作风等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一)、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政治理论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学习主动性不强,很多时候忙于日常工作事务和各种应酬,没有挤出时间认真地进行自学,学习不深不透,学习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平时只满足于读书、看报,参加单位集中组织的学习多,自学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更少,对马列主义、毛老思想、邓领航人理论缺乏系统的学习,钻研不够,联系实际不够,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钩,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对政治理论的学习理解和把握往往只限于知道其内容,但对其深刻的内涵知之甚少。 (二)、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工作思路不宽,很多时候还是循规蹈矩,只安于表面,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好就可以了,存在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想法,缺少创新意识,还不能用全新的思维和方式去做开创性的工作。

(三)、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在有的工作上只着重于下达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满足于不出事;没有很好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征求职工意见和向职工通报不够。

(四)、在局领导班子中没有开展经常性的交心谈心活动,对领导班子成员和下属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强,在碰硬问题上缺乏力度,对布置的工作的检查力度不够,有时碍于情面,怕影响团结而没有开展大胆的批评。(五)、对吃喝风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存在偶尔接受单位、个人吃请的行为。

二、对存在问题的分析 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学习认真分析究其原因关键在于自已对马列主义、毛老思想、邓领航人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各种新知识的学习不够,认识不足。对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认识不够,思想上存在着重工作轻学习的顽疾,同时错误地认为自已是一名领导干部,学点自已有用的东西,能指导部门工作和搞好自已的本职工作就行了。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作祟,放松了学习,影响了自已知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对工作上存在的问题,一是自已没有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深刻内涵,和更好地运用市场经济理论,更没有把这些理论贯穿到实践中去,二是思想不解放,对广电系统工作没有新思路,新思想,没有创新开发,顺着前人的路走下去,不敢大胆地去闯。

三、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针对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反思,加以改进,时时开展自我批评,认真按照胡总书记的要求,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勤政务实,开拓进取,从自身做起,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胡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要求领导干部要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之一就

推荐第3篇:责任担当意识不强整改措施

责任担当意识不强整改措施三篇

篇一

通过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肩负的使命和责任,自觉把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变成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增强党性的过程。虽然思想境界有明显提升,但在许多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为解决工作和学习中的问题,特制定如下整改措施。

一、整改问题

通过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认真梳理和排查,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宗旨观念有所淡化,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公仆意识。2、党员模范的带头作用不够,对于纪律观念意识较淡薄,自己的思想行动与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3、在理论学习上不够自觉。没有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感受不深、要求不严。4、在提升思想觉悟上随大流,缺乏创新,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没有有效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

(二)“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1、工作上有重视领导布置多、重视实际任务少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把布置当执行,机械照搬照套上级、领导的精神和部署,结合单位实际不够。

2、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对常态化工作处于一种应付的状态,没有精益求精的态度;知识透支,能力欠缺,放松了自我学习,忽视了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

3、业务知识学习不够。日常工作中常用的统战政策与理论较为熟悉,最全最热最专业的文档类资源,文库一网打尽但是准确性和系统性的把握还不足。

4、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工作上有时放不开,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5、对我院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思考不多,办法较少,有等靠思想,没有积极主动地为领导分忧。

6、批评与自我批评搞的不好,对其他同志不愿意提出反对意见,自己的缺点更不乐意其他人正面点出。

7、勤俭节约意识不强,对日常事务性工作的费用控制不严,存在浪费现象。如日常办公中存在浪费纸张的问题。

8、有时犯自由主义。看到社会上的少数不良现象,不分场合乱发牢骚,放松了自我要求。

二、整改目标

通过认真学习习总书记讲话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相关资料,我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在工作学习方面存在的不足,特制定整改目标如下:

1、提高党性觉悟,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将学习贯穿始终。

2、增强宗旨观念,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提高工作标准,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核心。

3、遵守党的章程,严守党的纪律,遵守我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组织原则、纪律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

4、模范执行政策,发挥带头作用。工作中,坚决执行党的决定,始终从政治上、思想上、言行上与党中央及各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

5、增强业务能力,提高办事效率。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熟练掌握本行业、本部门有关的业务知识和工作程序、法律法规。

6、思想进一步解放,能够创造性地工作。增强服务意识和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开拓创新、大胆工作,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

7、增强节约意识,杜绝浪费现象。如在办公室节约用电,珍惜纸张等。

三、整改措施

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认真反思,做到善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奉献,不抱怨、不计较、不拈轻怕重,整体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树立终身接受学习教育的思想观念,任何时候都不放松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今后我不仅要学习各项新的业务知识,更要认真学习党的科学理论知识,特别是学深学透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

2、加强思想改造,不断提高党的宗旨意识。时刻遵守党的章程,认真履行党员义务,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做到思想上、言行上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自我约束,经常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查找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注意维护党组织权威,认真执行党组织的决定,积极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任务,讲党性、顾大局、重团结、谋工作。

3、积极开拓进取,强化求真务实意识。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克服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思想,树立不进则退、谋求更大发展的观念。热爱本职工作,深入钻研,爱岗敬业,勇于担当,见贤思齐,始终把工作放在首位,不管是教学科研工作、还是分配的辅导员工作,都认真负责、积极努力地去圆满完成。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多发现问题、多想办法、多出路子,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推进本职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4、切实解放思想,在工作、学习中开拓创新。把创新作为工作的重点,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在教学、科研工作等方面打破常规做法和惯性思维,以敢闯敢试、敢想敢干、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勇气和胆略,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努力解决各个方面的问题,创新性、创造性、主动性地开展工作。

5、经常自我反省,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从具体问题改起,从一件事一件事抓起。坚持说了就做、马上就改,小有小改、大有大改,以实际行动取信领导和同事。

6、多学多练多思,不断增强教学能力。学习各项新的业务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多听优秀教师的课程,反思自己的讲课方式;广泛阅读教学资料,学习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多措并举,大力提高自己教学上台讲课的能力。

7、提高科研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多到阅览室和上期刊网阅览理论前沿,追踪学科前沿的最新突破,研究学科前沿的最新命题,积极开展科学理论研究,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提升科研上的造诣和水平,增强科研能力。

总之,今后我将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支持下,自觉接受监督,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振奋精神,加倍努力,为我院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篇二

根据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从今年4月初开始,本办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问卷和座谈会等形式,对xx个乡镇和部分市直单位的办公室征求意见和建议,现将针对xx办领导班子的意见和建议情况反馈如下:

一、存在问题

1、下基层少,对乡镇办公室人员了解少,业务指导不够;

2、对办公室系统特别是乡镇办公室人员培训不够;

3、加大下发文件的审核力度,文件传送要快捷,如果不是十分紧急,不要让专人去领;4、对乡镇党政办公室系统建设关心不够;

5、建议开展一些办公室系统的联谊活动;

6、督促本办人员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

7、会议通知应提前,避免边远乡镇被动;

8、到基层督查应更注重实效;

9、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10、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11、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12、加强各单位办公室人员的学习培训和交流联谊;

13、多与其它单位领导联系、指导工作;

14、精减会议和文件;

15、提高办文质量和效率;

16、对“三农”调研不够深入;

17、规范办公室人员行为,提高办事效率;

18、关心保密工作不够,与保密办人员沟通较少;

19、“两办”行文规范不一致,单位有时无所适从,领导班子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专业业务知识掌握得不深不全,工作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在钻研业务上还缺乏“挤”和“钻”的刻苦精神,缺乏深学苦读的恒心忍劲,缺乏把钻研业务当作一种责任、一种境界的自觉行动。有一种满足于现有水平的思想,对在市委办工作需要是业务精、知识全面、政策性水平高、理论水平强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发文办事办会质量不高,甚至有时出现差错的现象。

2、工作主动性不足,超前服务意识不强。就是责任心、责任意识不够强。x办工作繁杂,有时产生松口气、想歇歇的念头,致使工作有时不够深入,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满足于面上不出问题,创新意识淡化,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时缺乏应对措施,导致工作被动,领导、基层和群众不满意。

3、与同志、基层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不够。主要是在工作上有时候与同志之间、基层之间相互通气不够,相互不甚了解各自所做工作的具体情况,或者是了解不多。这样一来,就使得同志之间产生了误解,尤其是在涉及到为基层工作的一些事情,由于沟通不足,给基层的办事人员带来一些不便。主要原因就是遇事欠考虑,有时做事方式方法不够灵活,平时了解关心基层做的不够。

4、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少,服务基层,指导基层不够。主要是在日常工作中,对基层单位过问很少,关心少。原因是心系群众、心系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思想意识较弱,为基层服务的水平有待提高。

5、党性观念不够强。主要原因是缺少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没有经常清理自己的思想,反思自己的行为,没有自觉主动地征求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因而在严格执行党的纪律方面标准不高,要求不严,再加上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有时在要求基层办文办事和督查上严格做得不够,认为是人之常情,碍于情面,这些都反映出加强党性锻炼、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不强。

三、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关于人民公仆的理论改造世界观、人生观,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认清职责,立足本职,刻苦学习,善于学习,永不懈怠,永不自满,扎扎实实做好“三为服务”工作。

2、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今后,要加强业务学习,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制度,学习有利于提高的业务知识水平,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不断提高办文办会质量,提高各自的综合素质,增强做好工作的本领。

3、坚持解放思想,胸怀全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创新,锐意进龋就是要通过实践,从大局出发,结合实际,实现学习方式创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手段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最终实现工作成效的不断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要深入基层调研,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二是要加强与基层的沟通,坚持每年至少对基层办公室业务人员进行培训一次以上;三是要及时把办文办会的要求传达给基层;四是在工作中要善于发现新问题,积极探索新情况,不断总结新经验,解决在工作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4、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宗旨观念。一是加强责任,强化职能。x办工作是一项事无巨细,任何一个工作环节都不能稍有松懈,全是大事的工作。因此,一定要加强工作责任心。二是立足本职,要有“小岗位,大贡献”的意识。三是树立基层意识,要有在基层锻练,服务基层的意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5、加强党性,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党性锻练,经常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理清思路,自觉接受基层、群众的意见,同时,在工作中做到既要做到坚持原则,又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位。

篇三

就我县而言,在落实主体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认识不到位、责任主体不清、责任落得不实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两个责任”的有效落实。

(一)基层党委落实主体责任存在问题及表现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表现:有的党委(党组)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只注重开会、发文和签责任状,依然存在重形式轻内容;有的单位认为业务工作是主业,党风廉政建设差一点无关大局,不求优秀,但求无过;没有违纪违法行为就是抓好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片面认识。有的部门单位述廉评廉流于形式,检查不深入、不细致,多以被考核者口头和材料汇报为准,很难客观评价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有的部门单位在处理违纪问题和人员时,甚至给同级纪检监察机关施压,导致问责不力、执纪不严,从而产生“破窗效应”;有的镇、部门和单位在分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内容上,不结合工作和岗位实际,而是上行下效、照搬照抄,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的虽然制定落实措施和办法,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够扎实细致,责任内容只停留在纸上,成为应付检查的摆设。有的部门单位领导看到认为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教育作用不大,对党员、干部日常教育坚持不经常。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由于思想观念还没有真正转换过来,致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思路不清,工作流于形式,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

二、主体责任不清。

表现:有的基层党委和部门单位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看成是纪检组织的事,对贯彻落实责任制满足于一般性工作部署和要求,具体指导和检查落实不够;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形同虚设,很少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有的甚至一年难开一次会。党组织书记对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一问三不知,搞出笑话;有的部门行政“一把手”党内职务意识不强,只重视行政职务,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组织书记或纪检组长的事,与己无关,不管不问。上级来检查考核,只是简单安排人员补齐档案资料,写好工作汇报,被动应付检查。有的镇、部门和单位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认为党委是领导主体而不是工作主体,只要开个会、讲个话、签个责任书就万事大吉了,存在着“只挂帅不出征”的现象。有的基层领导干部,尤其是新提拔领导干部,没有认真学习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不了解具体内容,在抓落实方面存在缺位的现象。有的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当作软指标,认为只要经济发展的快,党风廉政建设不发生大的问题就行了,即使个别干部发生了问题他个人的事情,与党委(党组)关系不大。个别监管单位党组在落实主体责任上不注重跟踪问效,只尽责不负责,只履职不担责,忽视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监督检查和落实,特别是缺少对重点岗位、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跟踪监督检查活动,即使开展检查活动,也只是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没有起到纠错警醒作用。

三是督责不严。

表现:职责不清和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和职能交叉,使得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过程中责任主体难以明确。在追究责任时,相关部门相互推诿,出现谁都有责任,谁又都没有责任的情况;或者在问责中,问责的客体具体应当承担什么责任,模糊不清。突出表现在党政之间、不同层级之间、正副职之间,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仍然存在,出了问题,责任究竟在党委还是在政府难以界定;二是正副职之间的责任划分不够明确。名义上是“一把手”负责,实际上只追究分管副职的责任,问责制成了副职问责制。问责范围还比较狭窄。主要表现为:一是问责仅仅停留在“小事”上;二是问责只是针对滥用职权的违法行为,而不针对无所作为的行政行为;三是问责针对违反工作纪律的多,而对其他领域的过失却问责的少;四是问责仅仅局限于执行环节而不问责决策和监管环节。问责程序尚不够健全。当前的问责制在问责程序上还不够完善,关于问责主体回避的规定、问责人员组成的规定、问责客体申辩程序的规定、复议程序的规定等还都没有形成制度规范。这使得问责仍然停留在依赖于领导人的意志进行处理的方式,不利于制度化进程。在问责事件中,绝大多数被问责的人员是保持沉默的,没有对组织处理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说明和申辩,这既让群众对处理的理由产生怀疑,也不利于干部自身正当权利的维护。

(二)基层党委落实主体责任解决途径

一、多维度认识主体责任。

深刻认识到主体责任是政治责任。而落实主体责任是各级党委必须履行的政治担当。各级党委要深刻认识落实主体责任的极端重要性,增强忧患意识,坚守责任担当,决不能只重业务而不抓党风,只看发展指标而不抓惩治腐败,真正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来认识主体责任、担当主体责任。深刻认识主体责任是分内责任。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党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章》总纲明确规定:各级党委要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各级党委的分内之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责无旁贷。各级党委要牢固树立抓党风廉政建设是本职、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失职、抓不好党风廉政建设是渎职的理念,自觉把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努力让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蔚然成风。深刻认识主体责任是全面领导责任。所谓全面领导责任,就是要求我们的工作职责到哪里,党风廉政建设的职责就延伸到哪里。要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党委(党组)领导成员都要坚持“一岗双责”,既要抓好主管、分管的业务工作,又要加强对主管、分管的地区和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发现、督促纠正,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深刻认识主体责任是直接责任。党委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而“执行”和“推动”不“直接”行吗?落实主体责任既要强化集体领导的责任,又要切实落实领导干部个人的责任,做到党委“不松手”、党委书记“不甩手”、党委成员“不缩手”。

二要落实清单“明责”。

依照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逐级列出党委主体责任清单,明确界定各级党委(党组)的组织领导、选人用人、教育监督、正风肃纪、保障支持、示范表率责任范围,并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制定“规定动作”,建立倒逼机制。将主体责任细化分解到各领导班子、牵头部门和协办单位,对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建立责任制落实工作台账,并加强对责任制落实情况的动态监管和经常性检查,确保主体责任不落空。二要定期报告“述责”。建立落实各级党委定期向上级党委和纪委报告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制度,各级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定期报告主体责任履行情况,接受上级纪委评议和研判。深入推进党政“一把手”向纪委全会述廉制度,认真答复纪委委员质询、提问的各类问题,自觉接受民主评议,述廉报告、民主测评情况以及对有关问题调查处理的结论性材料,存入其廉政档案并加强运用。

三、要严格考核“问责”。

实行由党委常委分工包抓,对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评优树模的重要依据。细化“一案双查”制度,制定配套细则,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不正之风的镇、部门和单位,既要严肃追究当事人责任,也要严肃追究相关领导责任,让“一岗双责”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

四、要领导带头“履责”。

党政“一把手”要做到“五个直接”,即:亲自直接分解任务,直接安排部署工作,直接解决重点问题,直接听取工作汇报,直接带头检查考核。要强化“一岗双责”,班子其他成员要主动抓好分管范围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要做到“两个必须”,即:分管范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必须亲自部署、亲自过问;责任范围内发生的问题,必须亲自解决,承担起“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的监督监管责任。二要构建问责制的完整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政治责任、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形成完整的责任链条,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责,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协调”的工作运行机制。要加强问责的制度化建设。规范问责的主体及其权限,规范问责的客体及其职责,规范问责的事由和情形,规范问责的程序,实现问责规范化和制度化,突出问责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要注重把握问责的侧重性,增强威慑力。突出抓好单位主要领导履行职责不当的问责,特别是要选取有影响、有震动以及在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上出现问责情况的处理,公开处理、典型曝光,真正体现问责的威慑力、影响力。

推荐第4篇:不会为整改措施责任心不强整改措施

不会为整改措施-责任心不强整改措

界石物流中心的整改措施

界石物流中心的整改措施

物流在一个企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在于给企业减少损耗.降低成本或增加利润的作用.更大的作用在于提高企业对客户的服务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可以说物流在特定的条件下.物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由于我国物流起步比较晚,发展还很缓慢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对物流是相当重视了。现在国内很多高校都已经开设了物流管理课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很多从事物物流管理的人才.我从毕业以来一直都从事物流管理的工作.非常喜欢这个

行业.到现在已经有10年的工作的经验了.现在有幸管理公司的物流中心.在此我结合了以前的工作经验写下了整改措施.由于时间仓促难免有错漏之处.希望贵公司的领导们能给我提出.我将去改进和完善从而更好的提高自己.以下我将对物流最重要的仓储、配送两个方面并结合公司现在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整改意见。

仓储篇

1、指导思想:

本着负责、协作、学习、创新的精神,以最短时间、最佳成本、最好服务、最优质量的服务承诺,对仓库进行整改.

2、存在问题:

A:直销和渠道仓库

一、仓库使用面积利用率不高

二、仓库货物库存准确率不能确定

三、货物没有库位、标识,找货难

四、仓库没有收发货以及盘点流程

五、库容库貌不整洁美观.6S管理严重不完善。

六、硬件设施不齐全

七、没有划分功能区域

八、货物堆放混乱,有些堆放不规范,找货难

九、库房消防设施不全,货物的安全没有保障.

十、库房人员工作比较散漫.责任心不够。

二、整改目标:仓库使用面积率大于80%

仓库库存准确率大于99%

仓库货损货差率小于%

仓库收发货准确率大于99%

仓库尽可能达到5距要求

三、整改措施:

A:直销和渠道及零售仓库

一、建议再使用些立体货架增加仓库使用面积,提高利用率。

预计立体货架高度为三层,公司现在仓库面积为700多平方米.使用立体仓货架还严重不足.并有些利用率不高,故增加其利用率.

二、建立帐、卡、物制度,实施定期循环盘点、年终大盘点方式,确保仓库库存准确率

统一对仓库所有货物进行全部盘点,在盘点同时建立货卡标识、确立库位、包

装堆垛整齐美观、盘点实物时确定实物数量、品名、库位、盘点人员姓名、盘点日期等,并将实物存放在指定的库存位上,将所有盘点数据准确无误的输入至电脑系统内。

盘点工作完成后,进行收发货物时,首先从电脑账务系统中查找相对应的货

物品名、库位和库存,而后去对应的仓库,找到相对应实物的库位,按照标识找到相对的货物核对品名后,先销卡并结存剩余库存后签字确认,按照相关单据进行收发货,收发货出库完毕后,将相关单据复印三份,一份交于电脑账务员作账,一份交于财务,一份留底备查,电脑账务员当天必须完成相关单据

的电脑进出库操作,确保账、卡、物一致。

建立循环盘点流程,确保每天对收发货频率大以及贵重物品的实时盘点,核

对系统帐务、货卡、实物的一致性。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对仓库所有货物进行一次实物盘点,确保库存的准确性。每年年终或者年初对仓库所有货物进行一次大盘点,并将实物盘点数据与货卡、系统账、以及客户的账进行核对调整,并出具年终盘点报表和盘盈盘亏情况分析,确保账、账、卡、物的一致。建立此项制度可以明确责任,便于仓库管理员查找库存不准确的原因,并第一时间对其进行预防改进措施,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使仓库的库存准确率和收发货准确大于99%,货损货差小于%。

三、使用预设库存库位标识、区域标识、货卡标识、实物品名标识,每

次接到收发货指令和单据时从电脑账务系统中查找相对应的货物品名、

库位和库存,再去库位上进行收发货的操作,可以改变找货难、找不到货的问题,也可以节省收发货的时间和准确度。

四、建立和完善收发货流程,以及循环盘点流程.此项工作于安装完货架和盘点工作完

成后实施.

五、定期对库存进行整理,每天仓库管理员在完成收发货工作后,利用工作空闲时间及

时对仓库的卫生和货物的堆放进行及时的整理,过道和消防通道严禁堆放货物,最终要达到托盘堆垛横平竖直、每个单品货物货卡品名数量责任人标识清晰明了、包装规范、货物无积灰、区域划分清楚,通过以上整理和控制达到仓库库容库貌的整洁美观。

六、对于一些周转率大的货品应放在离出货通道近的地方或货架的最低端,保证提货速

度快捷。

七、应增加和采购相关的硬件设

施。例如:搬运车、托盘、货卡、

货卡袋钩手推车、电子称、仓库专用收发货及移库单据、相关标识牌线,以满足仓库的日常业务操作。

八、划分仓储区域,货物标识和运单明确清晰,这样可以大大避免了货物堆放混乱、找

货难的问题,设置了专人管理,可以责任明确到人,使货物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3、整改时间:

仓库上货架以及盘点工作预计从公司领导审核、修改、同意方案后起两个月内完成,仓库收发货流程,以及循环盘点流程和其它相关制度,在完成上述工作后一周内完成。

配送运输篇

1.配送运输也是物流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客户的服务水

平及物流成本的控制.在配送运输上应该遵循其配送的服务指标:运输需

求满足率.货物及时发送率.货物准时送达率.货物完好送达率.运输信息及时反馈率等。在其管理上主要针对驾驶员和车队的管理.将建立一些对驾驶员的管理制度及车辆的管理制度和运输流程的制定等。

2.车辆管理 车辆由车队队长统一管理.并统一指派. 车辆应由专任司机驾驶.并每周实施定期检查及保养,以保持机件寿命.确

保安全行驶。 车辆如需进行维修或保养,专任驾驶员应事先向车队队长提出口头或书面

申请,并说明车辆故障情况,由车队队长对车辆进行故障判定后,方可进

入汽车修理站进行维修或保养。 车辆进入汽车维修站期间,需提前做好车辆调度工作,避免对配送工作造

成不良影响。 车辆在维修期间,车队队长应对其维修情况进行登记并存档,以便于在核

算车辆维修费用时进行核对。 车辆应在公司指定汽车维修站进行维修,公司每年需对指定汽车维修站的

服务质量、维修收费标准等进行评估,择优选取并签订汽车维修服务合同。 车辆的有关证件及保险资料应由车队队长保管。 车辆需按时年审及缴纳相关规定费用,购买保险时需对保险公司的报价及

理赔范围进行核对比较,择优选取。 每天需要使用车辆需填写“派车单”一式两联.无派车单禁止出行.车队队

长需对车辆出行情况进行有效跟踪,并在降低配送运输成本的前提下对

辆出行实行有效控制,减少随机性配送。 派车单上应注明装载货品的名称.数量总的件数或可以使用“出货清单”若

无出货单的禁止出行。 车辆不得运载本公司以外的货物或人员.一旦发现将从严处理。 车辆运行中应遵守交通规则.并注意安全行驶.并严格按照行驶线路行驶。

不得绕很远的路行驶以免影响送货的及时率,增加配送运输成本。 车辆到达客户那里时.应将出货清单交于客户验收.若出现货物缺少或损坏

将查明原因.从严处理。 驾驶员应根据派车单填报“行程日报表”并交车辆管理员核对实际行车里

程。

行程日报表应与车辆里程表相同,如果不相符者将由司机补差额油费并处

于相应的经济处罚。

二.驾驶员的管理 驾驶员不得酒后驾车.并必须遵守交通法规。 定期组织对驾驶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等的培训。 驾驶员不得私自改变线路。

驾驶员应去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并时刻以公司利益为重等等, 驾驶员如因不遵守交通法规,造成罚款及扣分情况,由驾驶员自己承担。 公司相应的设立年终安全奖、节约奖、全勤奖对为公司做出重大贡献的驾驶

员进行奖励。 驾驶员需听从车队队长的安排及调度,不能以任何借口抗拒工作安排,否则

将对其处以罚款,甚至开除的处罚

决定。 驾驶人员及送货人员的报销手续须严格按照公司的相关财务报销制度,由车

队队长及财务会计严格审计。

以上就是我对贵公司物流中心的一些整改措施.在其人员的管理上我将对本部门所有的人员进行学习管理.行政管理.创新管理,服务管理等.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去约束.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及激励。并尽最大的努力发挥团队的力量.为公司创造价值.所有整改的时间为两个月。信息中心自查自纠整改措施

信息中心自查自纠整改措施

东河局信息中心按照《包头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开展执法执纪税风税貌活动检查验收的通知》要求,在2016年4月13日召开专题会议,结合本股工作,从精神面貌、责任意识、规范执法、服务态度和清正廉洁等方面进行自查自纠。通过自查及对照纳税人的意见,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整改。

整改措施如下:

第一,针对征期到信息中心报盘的纳税人较多,我中心及时为纳税人配备了笔、复写纸、纸杯等便民用品,保证纳税人使用更加便利。同时,我中心还制定了《信息中心办公场所卫生责任制》,明确责任人,保证办公区域干净整洁。 第二,针对我们的干部在平时纳税服务工作中服务技巧和沟通方式上有所欠缺的问题,今后,将对信息中心每名干部在服务态度、文明用语、着装礼仪等方面严格要求;加强主任与干部之间交流,避免将私人情绪带到工作中;加强服务意识、服务技巧等方面的教育,杜绝服务生冷硬,进一步提升纳税人满意度。

第三,针对干部责任意识有待加强,办税效率有待提高的问题,今后将继续开展以敬业心、责任心、进取心为主要内容的“三心”教育,提高干部责任意识,完善信息中心内

部制度建设,最大限度避免工作差

错率;加强业务培训力度,强化落实工作岗位A、B角制度,保证纳税服务“无缺位”,并在A、B角的基础上,尽可能提升每个干部各项基本业务的能力。

东河区信息中心

2016年4月14日

推荐第5篇:校长责任心不强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

西庄学校关于开展校长工作责任心不强专项整治工作

自查自纠报告及整改措施

通过学习苏店学区关于开展校长工作责任心不强专项整治工作,我对集中教育活动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政治信念更加坚定,工作的热情更高了,干劲更足了。按照学区活动的要求,我认真“回头看” ,认真进行讨论查摆,深刻剖析自己,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在办学方面:能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明确办学方向和办学目标。

二、在管理方面:

1、作为校长,我的管理理念、管理艺术与时代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深入课堂检查督促指导方面还做得够。

2、执行制度存在欠缺,有碍于情面的现象,如有的事在追究责任上,不够大胆处理影响了制度执行的严肃性。

三、在收费方面: 各项收非都严格按照收费标准收费,对学校内部的乱收费行为坚决、及时处理。

四、在示范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我树立了“领导者就是榜样” “领导者就是旗帜”的这一观念。事事处处以身作则,给教职工做榜样。

五、在个人修养方面:

1、有时候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容易发脾气,显得很不冷静,这样对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对终身学习还认识不够,只停留在学习的表面,认为自己学懂啦,不再深入。这样, 在工作教学中,存在有时感到所学的知识还不够用,没有较好的写作能力,在教育这片领域里要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

3、满足于过得去的工作作风,对政治理论学习、政策、教育法规政策了解和掌握的程度、重视的程度还不够高。

六、在评价方面: 对教师的评价能做到客观、公正、合理,善于团结广 大教职员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七、在教育教学方面:

1、教学方法创新不够,课堂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要求教师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与家长的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

3、没有真正深入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特别是差生)

整改措施

找准问题,剖析原因,努力做到自查自纠,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克服这些缺点,努力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在思想上树立为教学奉献的精神,在行动上树立倾心教学的典范。

1、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增强党性锻炼的自觉性,进一步明确前进的方向。争取坚持每天看党报、党刊、或电视新闻,适当记录 要点,以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

2、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首先从实践中学, 同时勤于从书上学,学习自己主管工作的专业知识,提高写作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学习教 育教学理论,业精于勤,才使人信服。其次向挫折和教训学,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以致完 善自我,丰富人生。尽可能多地挤出时间深入课堂检查督促指导教学工作。

3、重建和完善学校的各项制度,增强执行制度的严肃性。首先在制定中,勤钻研,细推敲,便于操作,同时加强制度的宣传,加强对有关问题的解释,虚心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 议,便于操作过程中合理公正,其次增强对不良现象斗争的勇气,切实树立良好形象。

4、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计名利,勤于工作,恪尽职守,把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5、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督促教师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变工作。

6、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增强事业心、责任感,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

7、着力解决“慢”“混”“散”“满”“浮”“懒”“庸”“怨”“差”“乱”的问题,坚决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长效机制不建立不放过,坚决防止图形式、走过场。

8、坚持统筹兼顾,切实把专项整治工作贯穿到各项常规工作之中,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两提高,真正以专项整治活动推动我校又快又好发展。

推荐第6篇:人情味[优秀]

人情味

要有点人情味。

何谓“人情”?就是人的七情六欲。见了恶人做坏事,愤恨难平,这是义愤之心;走在路上,看见一个小孩,忽然莫名其妙地上前抚摸一下他;遇到一个年迈的老人,想扶他一把,这是爱心的流露。凡是这些都是人之常情。

俗话说:“人非草木,焉能无情?”即使一个十恶不赦的恶人,也会有一瞬间爱意的表露;即使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也会有徘徊疑惑,与自己利益之间的时刻。这就是人,活生生的人。

每个人,日常生活中,要有人情味,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让他渡过难关。工作中更需要有人情味。一名职工是否是一个好的职工,假如对他漠不关心,不闻不问,不去考虑别人的想法,只注重自己的利益。这样的职工,即使再能干,工作能力再强,又怎样?一名好职工,不仅工作要做,还应该去理解、关心、尊重身边的人,说到底,便是要有人情味。

让我们爱身边所有的人,让我们做个有人情味的人,这样世界会更加充满爱,人生会更加精彩。

生产B区:刘洪丽

2007-7-3

推荐第7篇:执行力不强

执行力不强、制度落实执行不到位

2013-09-03 11:29:59| 分类: 论文|举报|字号 订阅

引言

为什么广告公司各部门总是出案件,有些部门一检查就出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有制度不落实和制度执行力不够,总是认为没什么,无所谓,制度是一回事,实际工作又是一回事,导致制度执行中大打折扣。有制度不执行等于没有制度,制度落实就等于是一句空话,因此,必须加强制度执行力,提高制度执行力是制度落实的前提和保证。

一、制度落实的计划

(一)建立制度保障体系,确保“教育为先”理念落地开花

首先,要建立违规警小教育制度。这项制度的核心思想是“育不及而不罚”,即当事人未受教育不处罚。重点要抓住“当事人受教育”和“大家受教育”两个环节。当事人受教育是指违规者要对其行为进行深刻剖析,特别是思想根源及其危害性,达到触及心灵之目的,之后再对其行为给子必要的处罚。大家受教育是指定期收集一些典型案例,采取专题教育、大讨论等形式由当事人现身说法,剖析原因,总结教训,各参与部门对照案例寻找差距,提出见解,相互交流,达到警小教育之效果。

其次,要建立违规积分追究制度。这项制度的核心思想是对违规行为实行累计积分考核,提高违规行为的机会成本,预防各类隐患问题由量变到质变的发生。具体内容是对违反规章制度、造成风险隐患的操作行为和管理行为实行累计积分考核,并子责任追究,违规积分累计达到一定量时,相应给子责任人不同的处分。同时,对责任单位也给子相应处罚。

(二)丰富广告公司文化内涵,使“教育为先”理念成为一种管理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全体员上自觉遵守的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要使“教育为先”管理理念真正深入人心,就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使之上升到企业文化这一层面。这就需要加强“教育为先”管理理念的宣贯、引导和实践,利用各种载体的宣教进一步强化员上的理解和认同,使员工的认同转变为行动上的支持和拥护,转化成为一种自觉行动。这样,“教育为先”管理理念就会成为企业的一种管理文化,就会成为指导企业管理的长远方针。

(三)营造氛围,加强学习,为开展“制度落实年”活动奠定基础

扎实有效开展“制度落实年”活动学习宣传,在广告公司职工中树立学习制度、贯彻制度、执行制度、落实制度的工作理念,利用各类载体,采取多种方法,将学习了解、熟练掌握各项规章制度作为活动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二、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去落实执行此项计划

(一)制度落实必须从我做起

规章制度不是为科员、为群众设立的,它是广告公司每个干部职工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操作规范,因此,我们公司广大职工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在落实制度中起表率作用。首先,从我做起就是要在各项工作中,领导带头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作为领导干部只监督别人、约束下属不行,还要经常用规章制度提醒自己,约束自己,用实际行动为群众做出表率。从表面上看制度落没落下去,落实得好不好,要看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其实群众也在看领导,看领导是否认真抓,认真管,是否按规章制度办事。其次、制度落实年活动是文明单位建设发展的需要。搞文明单位建设,光靠领导不行,光靠几个人也不行,全体干部职工必须提高认识,增强制度观念,每一个干部职工都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按规章制度做好每一项工作。

(二)强化制度落实意识

制度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把制度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制度不在多,关键要执行。有了制度如果不去执行,就如同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形同虚设,不起任何作用。不要把执行制度当作繁文褥节,当作负担,当作累赘。什么是风险,不执行制度是最大的风险。在过广告公司执行力不足主要原因就是制度不落实,形成了制度真空。目前,我们缺乏的是执行制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因此,落实制度的关键在于执行,在于照章办事,不讲情面,不讲条件,不折不扣地执行。

要认真解决由于碍于人情、怯于面子使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要牢固树立防范业务风险责任重于泰山的工作理念,切实加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要认真研究业务工作特点,以安全为原则,优化人员配置,合理岗位分工,明确风险责任,严密业务操作手续,强化监督制约。既要保证业务工作正常开展,又要避免出现业务风险。

(三)合理的奖惩机制是制度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

“破窗理论”告诉人们,如果有人打坏一扇窗户玻璃,而不受到惩处,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同样,如果一个员上做得好而没有得到相应的奖励,也就是他不知道“完成任务后我能得到什么?”,那将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其积极性,从而导致整体执行力的降低。故此,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考核奖惩机制是制度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

(四)完善的监督机制是制度有效执行的重要手段

一项制度的落实不是一瞅而就,而是需要脚踏实地、深入细致地化作实践。会议召开了,不等于决策落实了;计划下达了,不等于任务执行了。应该让员工知道“执行任务时我需要做些什么?如果得到不公正待遇,我应该去找哪个部门投诉?”这就要求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监管执行制度,要科学设定责任目标,不断完善考核办法,强化口常监督,加强过程控制,使每项上作有目标、有措施、有责任人、有督促检查、有考核评估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执行力,从而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三、该计划的评估

(一)比工作热情高不高

广告公司的干部职工都要做到“带着感情去工作”。只有“带着感情去工作”,才能做到学习认真、业务细心、做事用心。只有热爱广告事业,敬业爱岗,才能对工作充满感情、生出热情、迸发激情,把工作转化为一种责任,时刻放在心上。工作热情高,工作就不会推诿扯皮;工作热情稿,工作就不会按部就班;工作热情高,工作就不会平平庸庸。广告公司要通过用心工作,使干部职工释放出巨大的“情感能量”,并让这种能量在广告公司良性循环传导。每个干部职工“带着感情去工作”,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工作,广告公司的工作自会有声有色,有为有位。

(二)比工作作风实不实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地方对作风不实,工作状态不佳的公司管理人员进行问责,对促进干部作风转变产生了积极作用。我们需要务实的作风,我们需要实干的精神。一切办法,只有在实干当中才能找到;一切问题,只有在实干当中才能解决;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当中才能抓住。从广告公司干部职工的工作状况看,作风不实,工作状态不佳的情况依然存在,个别地方还较为严重。要适应广告公司的工作,做好工作,就要有务实的作风,有锐意进取的工作状态,有埋头苦干的务实精神。工会要通过创新机制,激励干部职工通过实干,做成一桩桩事实,做好一桩桩事实,以实干提升能力,以能力促进工作。

(三)比工作能力强不强

广告公司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是干部职工队伍的素质高不高,工作的能力强不强。在这方面,工会也要积极发力、给力,必须要求广告公司的每一个干部职工都要做履职尽责的能手。增强危机意识,开拓视野,更新知识,将“肯干”的主观愿望转化为“会干”的能力素质。要在干部职工中强化终身学习意识,既要知识化,又要专业化,做学习型干部和学习型职工。要做到班子团结、单位团结,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朝着共同的目标奋进。

(四)比工作绩效优不优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广告公司要做的工作很多,压力也很大。如何全面履行好工作职责,如何寻求工作难点的突破,都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新的观念,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创新是开拓性的工作,是艰辛复杂的工作,需要汇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引领干部职工以大无畏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气概、百折不挠的意志,不断调整自己,克服困难,变压力为动力。只有倍加努力学习、倍加勤奋工作,才能攻坚克难,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成功实现各项工作绩效优异的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洪祥.基层央行制度执行力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时代金融.2011(20)

[2] 葛金东. 强化四种意识 提高制度执行力[J].吉林金融研究.2009(01)

[3] 孙艳敏.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更糟糕[N].检察日报.2004-10-19 [4] 孔祥文.加强制度执行力 结出效益丰收果[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5-09-17 (002)

[5] 李海林 韩国斌.提高制度执行力 确保执行不走样[N].粮油市场报.2010-09-09

推荐第8篇:勤勤恳恳、人情味、憧憬

勤勤恳 ● 人情味 ● 憧憬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汉语的词汇是世界上所有语种中最丰富、最具表

现力和韵味的。那么,本期话题就是:你最喜欢的词语。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政府官员:我们被称为人民的公仆,当然要为人民服务,勤勤恳恳工

作,无愧于“公仆”的这一称号。所以我最喜欢“勤勤恳恳”这一词语。诸葛亮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我想这就是做官的要求:勤勤恳恳为人民谋福利,勤勤恳恳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勤勤恳恳为国家昌盛奉献一生。每天清晨,我都会对自己说今天一定要勤勤恳恳,有所作为。我想这一词语将伴我一生,最后我也希望大家做任何事都能勤勤恳恳,脚踏实地。谢谢!(响起一片掌声。)

中学老师:大家好!我是北京一中学语文老师。我最喜欢“人情味”

这一词语。这一词语可分开解释,“人”就是教育要 “以人为本”,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培养他们健全人格,不自卑、不自大、不自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情”就是教学中要有情,爱护学生,尊敬学生,对差生要以情打动,谆谆教诲,决不轻视他们。“味”的含义深远,我也只是领悟到一点皮毛,依我个人之见,“味”就是要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滋味。拿语文来说吧!我们要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使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真谛;还要多让他们阅读名著,增加文学修养,真正明白语文学习中的“美味”。当然“人情味”合起来也可讲,那就是人们平常所常用的了。在“人情味”教学方面我做得还很不够,我会在以后的时

间去继续实践。(站起来鞠躬)。(掌声响起,经久不息)

大学生:我最喜欢“憧憬“一词。憧憬也就是希望,作为年轻人心中

应该有理想,有时幻想一下也未尝不可。小学时我憧憬长大,中学时我憧憬上名牌大学,现在我憧憬建功立业,用自己的行动谱写美好的未来,做个不平凡的人。我也希望社会中任何人,或平凡或伟大,或年轻或年老,或成功或失败都要敢于憧憬未来,相信明天会更好。谢谢各位。

主持人:听了各位的精彩讲说,我受益匪浅。我也喜欢上了勤勤恳恳、人情味、憧憬,那么就让我们勤勤恳恳地工作,拥有充满人情味的人生,每天都笑对一切,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再见!

推荐第9篇:“四个意识”不强党的领导弱化方面表现及整改措施

“四个意识”不强党的领导弱化方面表现及整改措施

“四个意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日渐频繁出现在重大新闻报道、重要论述中,并越来越受到全党上下关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个意识”不强党的领导弱化方面表现及整改措施,欢迎阅读参考!!

“四个意识”不强党的领导弱化方面表现及整改措施篇一: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了十八届中央第九轮巡视的15家单位反馈情况。今年2月底至3月初,经中央批准,十八届中央第九轮巡视对32家单位党组织开展专项巡视,同时对辽宁、安徽、山东、湖南等4个省进行“回头看”,为期2个月。通过已经公开的信息,您发现了这轮巡视与之前八轮相比,有哪些特点吗?下面就来和我们一起看看,这些信息您都读懂了吗?

本轮是十八届中央巡视第一次对四省进行“回头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截至目前,除了湖南以外,辽宁、山东、安徽均已有省部级干部落马,辽宁原省委书记王珉、省人大原副主任王阳和省政法委原书记苏宏章先后落马,成为落马“老虎”最多的“回头看”省份,山东省济南原市委书记杨鲁豫、安徽省原副省长杨振超也先后落马。此外,四省还均有一批厅级干部先后落马,据不完全统计已共有5名省部级干部、20多名厅级干部被查。

在6月2日公布的巡视反馈情况中,四省在巡视中发现的问题的第一句均为“党的领导弱化”,且各地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辽宁被指“违反政治纪律问题严重”,山东被指“抓班子建设偏松偏软,有的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严不实,有的党员干部党的意识缺失,对组织不忠诚”;安徽被指“管党治党担当不够,落实‘两个责任’不到位”;湖南则是“树立‘四个意识’、执行政治纪律存在差距,对衡阳破坏选举案举一反

三、正本清源不到位,一些干部存在‘小圈子’问题”。

此外,巡视组还指出了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布的反馈情况中,巡视组均强调,“回头看”就是再巡视,对没有发现的问题进行“再发现”,对尚未深入了解的问题进行“再了解”,体现党内监督严肃性。一方面要对上轮巡视的情况进行“再检查”,如对湖南的反馈就明确指出,“对上轮巡视整改不力,领导干部亲属子女违规经商办企业、党政机关办企业等问题没有整改到位,收受红包礼金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治,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行动迟缓”;另一方面还要对上轮没有发现的问题也进行深入了解,如辽宁被指“一些领导干部肆无忌惮拉帮结派,不同程度存在‘小圈子’、搞‘帮派’现象”,这在上轮巡视反馈意见中并未被提及。

更加突出“政治巡视”,巡视反馈参加领导规格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在当日公布的15家单位的反馈情况中,均提到这样一段话--“巡视组认真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和《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镜子、以‘四个意识’为标杆、以党章党规党纪为尺子,突出坚持党的领导,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紧扣‘六项纪律’,紧盯‘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问题,紧抓‘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从严从实开展巡视监督。”

这段话意味着,中央巡视从本轮开始更加突出“政治巡视”这一特色。关于“政治巡视”,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专栏文章“学思践悟”的《巡视是政治巡视 不是业务巡视》一文中有这样的表述:“什么是政治巡视?就是要从政治上看问题,聚焦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以及选人用人,看看被巡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够不够、领导班子凝聚力强不强,是不是坚定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不是在管党治党上体现‘严’的要求。巡视监督,不是对被巡视单位的日常工作、业务工作进行检查,不是去巡行政审批、股票市场、企业生产经营,这些都有专门的部门来管。中央巡视组向中央的报告,从来不汇报被巡视单位的业务问题。巡视报告、谈话情况报告、问题线索报告,都集中反映被巡视党组织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的情况。”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在通报的15家单位的反馈情况中,有9家单位是由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出席并负责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其中,工信部巡视反馈会由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监察部部长黄树贤出席,辽宁巡视反馈由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中纪委秘书长杨晓超出席,山东巡视反馈由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中组部常务副部长陈希出席,湖南、海关总署和国资委巡视反馈由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中组部副部长姜信治出席,安徽、司法部和食药监督总局由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中央巡视办主任黎晓宏出席。除了黎晓宏之外,其他四名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均为首次出席巡视反馈会。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巡视反馈工作的重视,下一步,中央巡视在进驻时是否也会提升出席的领导规格,值得关注。

巡视组组长副组长新老结合,财政部专员办专员成为新力量

本轮巡视共派出了15个巡视组,每个组一正三副。分析这些巡视组组长、副组长的来源会发现,和以往一样,依然是新老结合,其中马瑞民、刘卒、宁延令、胡新元、朱保成等组长,王海沙、刘立宪、陈毓江、丁伯东等副组长都参加过十八届以来的多轮中央巡视;而张立军、叶青纯、陈瑞萍、陈小江、陶治国等新组长虽然是首次参加巡视,却也是在纪检、组织战线深耕多年、经验丰富的老将。其中,首次担任巡视组长的陈小江近日已经由中央纪委宣传部部长转任辽宁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在辽宁省落马多名“老虎”的情况下担此重任,足见中央对其的信任与重托。

副组长的来源构成新意更浓。细数45名副组长中,有9人来自于财政部,除戴柏华为财政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外,另外8人均为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监察专员。从财政部官方网站可以发现,该部共派驻了35个专员办,分别派驻在各省或计划单列市。据介绍,专员办的主要职责包括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和单位执行国家财税政策、法规的情况;反映中央财政收支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加强中央财政管理的相关建议;实施中央财政收入监管、实施中央财政支出监管、监督检查中央驻当地二级以下预算单位及有关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有关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监督检查驻当地中央级金融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及会计核算等情况,等等。应当说,这些监察专员具有丰富的财务监督经验,在巡视中应当会发挥较大的专业优势。

事实上,此前几轮巡视中,中央也曾大规模地从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中选调副组长。在下一轮巡视中,是否还会继续从财政部专员办抽人,抑或是另辟新径,也同样值得关注。

“四个意识”不强党的领导弱化方面表现及整改措施篇二: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加强党的领导关键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只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

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总结我们党95年的历史、加强党的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今天,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不断增强“四个意识”,使全党紧紧凝聚在一起、团结在一起,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增强“四个意识”是弘扬优良作风、加强党性修养的必然要求

回顾95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一个主要原因是党有优良作风、党员有坚强党性。习近平同志指出:“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自觉坚持党性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性修养,核心是不断增强“四个意识”。

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要把好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增强政治意识,要求把好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方向。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各种政治风浪面前处变不惊、头脑清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习近平同志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各级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公仆、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就有了最大的底气。打造坚强领导核心,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解决好从哪里来、向哪里去,忠于谁、代表谁、服务谁这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问题。

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自觉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大局意识主要是指心中有全局,在大局下行动。党员干部必须自觉站在党和国家的全局想问题、办事情,自觉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放到全党、全国改革发展的大局中考量和谋划,不能片面强调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要克服本位主义,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全国一盘棋。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为了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不惜牺牲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做好有利于大局的具体工作,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也是党性强的表现。打造坚强领导核心,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

增强核心意识,就是要加强党的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核心意识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国人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党中央是全党的核心,必须加强党的团结、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近现代中国发生了两个影响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关键选择: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两个选择是中国人民意志和愿望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我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我们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中央团结凝聚各方面力量,协调好各方面意见,集中好各方面智慧,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作出科学决策。打造坚强领导核心,就要增强党员干部的核心意识,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不含糊。

增强看齐意识,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风雨历程中形成了一条基本经验:党的事业要发展,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正确是最重要的、第一位的;有了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还要团结统

一、步调一致,这样才能赢得胜利。党员干部要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看齐,就是听从党中央的号令,步调一致。对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要结合实际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对中央明令禁止和反对的事情坚决不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方向不偏、政治立场不变、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松。当前,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最重要的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蕴含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贯穿着坚定的理想追求和“三个自信”的政治定力,蕴含着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忧思和强烈的历史担当,饱含真挚的为民情怀、务实的思想作风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用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做到政治上坚定清醒、思想上同心同向、行动上不偏不倚,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打造坚强领导核心,就要使广大党员干部把看齐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新的伟大斗争要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

95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骄傲自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取得伟大斗争的胜利,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使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打造坚强领导核心。

增强“四个意识”是应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多样多变,各种思想交流交融交锋日益明显,“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对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在这种新形势下,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提高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增强“四个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现实针对性,对于应对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真正把党建设成有理想有纪律、思想上纯洁、组织上纯洁的党具有重大意义。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培为政之本,才能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

增强“四个意识”是攻坚克难、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有力武器。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伟大成就,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明显提升。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党和国家发展还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我国的改革进行到今天,面临诸多难啃的“硬骨头”和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重大问题,改革的深入推进必然触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触动一些人的“奶酪”,碰到复杂利益关系的羁绊,不可能皆大欢喜。因此,党员干部要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坚决克服地方和部门利益的掣肘,不能在改革问题上有私心,对改革措施合意则取、不合意则舍。只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才能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保持工作的强劲动力和攻坚克难的韧性,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增强“四个意识”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等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要求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尤其是当前世界经济处于低迷状态,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矛盾和风险点增加,部分群众生活困难。我们必须以超乎寻常的意志和决心,大力提升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动员和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增强“四个意识”,主动承担肩负的责任,始终拧紧“责任螺丝”,把推动发展的压力层层传导到各个责任终端,促使改革发展的各项措施取得良好效果,使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通过教育和制度同向发力增强“四个意识”

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政治上清醒坚定,在大局下自觉行动,与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四个意识”强不强,也不能只看表态、听嘴上说,而要看实际行动,看在工作实践中的表现,要接受实践检验和人民群众评判。在新形势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要坚持教育和制度同向发力、同时发力。

加强理论培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党员干部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应加强精准化理论培训,促使党员干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科学理论转化为日常行为准则,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想问题办事情就能站得高、看得远,遇到复杂情况就会有政治定力,就能使自己聪明起来、成熟起来,就能把党性原则自觉贯彻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之中。

加强实践锻炼,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实践中砥砺党性。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就能自然形成的,也不会单靠学习就能牢固树立,而必须通过积极投身实践来增强。只有经受实践风雨的洗礼,“四个意识”才会在思想深处扎根。当前,无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精准扶贫,无论是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还是落实党建主体责任,一系列新实践都在考验党员干部的党性、检验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强不强。履行职责、服务群众,是党员干部的天职。习近平同志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在贯彻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实践中建功立业,努力创造一流业绩,在实践中砥砺党性,不断增强“四个意识”。

加强党内监督,发挥制度和纪律的约束作用。“四个意识”也是一种纪律要求。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党肩负的任务越艰巨、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越要强调纪律。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调“四个意识”,实际上是强调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比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是一个空洞口号,而是一条重大政治原则,是党的政治纪律的核心内容。纪律的生命力在于严格执行,在于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执行纪律没有例外、不搞变通。为此,要加强党内监督,健全相关制度,让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四个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党性教育,在严格党的纪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中,使“四个意识”潜移默化地成为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自觉,为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提供制度保障和组织保证。

[“四个意识”不强党的领导弱化方面表现及整改措施]

推荐第10篇:非复原性损失赔偿

非复原性损失赔偿

1 序言

2 非复原损失赔偿之一:惩罚性损失赔偿(exemplary 或 punitive damages) 2.1 英国普通法的地位 2.2 美国法律的地位

2.3 加大损失与惩罚性损失的区别 2.4 加大损失

2.4.1 加大损失适用的侵权案件类别 2.4.2 估计加大损失的难处 2.4.3 加大损失不适用在合约 2.4.4 加大损失也不适用在侵权的疏忽 2.5 加大损失与惩罚性损失的区分不明显

2.6 Rookes v Barnard先例后允许的三种例外情况可导致惩罚性损失赔偿 2.6.1 例外情况之一:政府官员的压迫性,随意性或违反宪法的行为 2.6.2 例外情况之二:侵权行为是侵权方计算过好处大过坏处 2.6.3 例外情况之三:立法规定 2.7 核算惩罚性损失应去考虑的因素 2.7.1 考虑因素之一:真正受害人作为原告 2.7.2 考虑因素之二:适度的赔偿 2.7.3 考虑因素之三:当事人的财力

2.7.4 考虑因素之四:避免与刑事诉讼去作出重复的惩罚 2.7.5 考虑因素之五:当事人的行为 2.7.6 考虑因素之六:复原赔偿的金额 2.7.7 考虑因素之七:多位被告 2.7.8 考虑因素之八:多位原告

2.8 合约下的惩罚性损失赔偿:英国法律地位 2.8.1什么是惩罚性损失赔偿条文 2.8.1.1 惩罚性损失赔偿条文是为了阻吓

2.8.1.2 不涉及金钱赔偿而是针对违约会带来更苛刻条件或更高昂对价也会是惩罚性条文

2.8.1.3 不为了阻吓合约对方违约的条文不属于惩罚性损失赔偿 2.8.1.4 议定赔偿金额低过真正损失的估计不属于惩罚性损失赔偿条文 2.8.1.5 惩罚性损失赔偿条文不影响受害方索赔真正蒙受的损失 2.8.1.6 举证责任与其他考虑 2.8.2 议定赔偿条文的好处

2.8.3 议定赔偿条文是否惩罚性损失赔偿条文? 2.8.4 怎样去区分合约的一般议定赔偿条文与惩罚性条文 2.8.4.1 区分原则之一:条文的标题并不重要

2.8.4.2 区分原则之二:约定的金额比真正损失大为去威吓一方当事人不敢去违约 2.8.4.3 区分原则之三:判断是否惩罚性条文是去看订约一刻的情况 2.8.4.4 区分原则之四:其他帮助区分的考虑

2.8.4.4.1 将来可能发生的违约最大的损失也低于约定的金额 2.8.4.4.2 对纯金钱债务约定比债务更高的赔偿金额

2.8.4.4.3 对于大小及严重程度不一的多种违约约定一个单一的赔偿金额 2.8.4.4.4 真正损失很难估计的情况

2.8.4.4.5 一连串合约中的中间方(party in between) 2.8.4.4.6 针对同一种违约有不同金额的议定赔偿 2.9 订金(deposit)与预付(pre-payment) 2.9.1 订金会有危险被视为是惩罚性损失赔偿 2.9.2 有关先例之一: Stockloser v.Johnson 2.9.3有关先例之二: Linggi Plantations Ltd v.Jagatheesan 2.9.4有关先例之三:Workers Trust and Merchant Bank Ltd v Dojap Investments Ltd 2.9.5有关先例之四:Union Eagle Ltd v Golden Achievement Ltd 2.10英国法院近期对惩罚性条文的放宽 2.11近期部分有关惩罚性条文先例的介绍

2.11.1 先例之一:General Trading Company v Richmond Corp Ltd 2.11.2先例之二:The “Paragon”

2.11.3 先例之三:Tandrin Aviation Holdings Ltd v Aero Toy Store 3 非复原损失赔偿之二:“返还性损失”(restitutionary damages) 3.1作出“返还性损失”的理由

3.2早期有关返还性救济的部分侵权案例或说法 3.3合约的返还性损失赔偿

3.3.1先例之一:Wrotham Park Estate Co v Parkside Homes 3.3.2先例之二:Attorney General v Blake

3.3.3先例之三:Experience Hendrix v PPX Enterprises Inc 3.3.4先例之四:WWF World Life Fund for Nature v World Wrestling Federation Entertainment Inc 3.4合约关系去作出返还性救济的利弊

3.4.1可能作出返还性损失赔偿的三种违约的情况

3.4.2 总结有关返还性损失与交出利润在合约关系下的不肯定 3.5其他方面的考虑之一:被告是否是故意与值得批评的违约 3.6其他方面的考虑之二:有否及时向法院申请禁令 3.7其他方面的考虑之三:返还性损失的金额

4 非复原损失赔偿之三:名义性损失赔偿(nominal damages)

非复原性损失赔偿

1 序言

本章是去介绍非复原性损失赔偿的不同类别。众所周知,英国法律针对民事诉讼(不论是侵权或是合约关系)对损失计算的基本大原则就是“复原”(restitutio in integrum 或compensatory principle)。这里著名的说法是在先例Livingstone v.Rawyards Coal Co.(1880) 5 App.Cas.25,BlackBurn勋爵说:“that sum of money which will put the party who has been injured, or who has suffered, in the same position as he would have been in if he had not sustained the wrong for which he is now getting his compensation or reparation”。在合约关系的说法是“尽量用金钱来令受害方回到一个合约被履行的地位”(as far as money can do it, to be placed, in the same position as if the contract had been performed)。也有说法是合约方有两个合约责任,第一个就是去履行他所作出的合约承诺,第二个或是替代的合约责任就是去赔偿对方因为没有去履行而蒙受的损失。

这一个损失计算的大原则也包括了不去理会侵权或违约方是否通过这种错误行为而赚取到的利润,只理会赔偿受害方的损失。这是Megarry V.C.大法官在Tito v Waddell (No.2) (1977) Ch.106所说的:“It is fundamental to all questions of damages that they are to compensate the plaintiff for his lo or injury … The question is not one of making the defendant disgorge what he has saved by committing the wrong, but one of compensating the plaintiff”。

英国法律也不愿意对侵权或违约方作出惩罚去让无辜方获利,认为作出惩罚只是属于刑法的范畴,与民事诉讼无关。而刑事与民事之间有许多的不同,包括在举证责任,不应该去混淆。

但凡事都有例外,所以在英国法律,民事诉讼也慢慢发展出各种非复原性赔偿的做法。这包括是重要的“惩罚性损失赔偿”(exemplary 或 punitive damages),新出现的“返还性损失赔偿”(restitutionary damages)与“名义性损失赔偿”(nominal damages)。他们会在接下去的段节去探讨。其中谈到惩罚性损失赔偿,也会去探讨在Rookes v Barnard (1964) AC 1129先例后被区分出来的“加大损失”(aggravated damages),说是属于复原性赔偿。但这一类损失也顺便去包括在本章的内容,而且加大损失还是会与惩罚性损失有点分不开。此外,本章也会去探讨与商业合约有密切关系的惩罚性条文,这包括了议定赔偿条文与订金等方面的问题。

2 非复原损失赔偿之一:惩罚性损失赔偿(exemplary 或 punitive damages)

2.1 英国普通法的地位

一般的说法是,英国法律在侵权与违约一般都不准去索赔惩罚性损失。英国认为惩罚性损失不妥之处会是:

(Ⅰ)它给受害方一个发大财的机会,经常脱离了“复原”的补偿(compensation)精神。

(Ⅱ)惩罚性损失与民事诉讼没有关系,这是刑事诉讼的范畴。

(III)惩罚在刑事诉讼是需要举证至认定“没有任何合理的怀疑”(beyond reasonable doubt),愈严重的刑事,经常见到无法成功举证入罪,有任何疑点都会去把利益归被告所有。但民事诉讼只需要举证以“衡量可能性”(balance of probability)为尺度,等于是法院或仲裁员认为有51%的可能性该争议的事实是正确,就可以去认定。换言之,举证尺度宽松得多,但也常会在现实中带来判错的情况,这是在刑事诉讼不能接受。如果再去加上金额庞大的惩罚性损失赔偿,但只要求相对低多了的举证责任,会造成混乱,轻率,不公的情况。

(IV)如果在一个不法的行为中,侵权方的被告要去面对两次惩罚,这包括了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这是违反基本的公正大原则 AB v South West Water Services (1993) QB507 CA; Devenish Nutrition Ltd v Sanofi-Aventis SA (2008) 2 WLR 637”。

(V)它也带来不稳定,和解困难与鼓励诉讼。毕竟,这惩罚性损失会是完全要靠“臆猜”,这特别是在陪审团去作出金额的判决。

有关惩罚性损失赔偿是否应该保留或是去扩大适用范围,在英国是一个相当有争议的话题。例如法律委员会在1997年的报告Report on Aggravated, Exemplary and Restitutionary Damages, Law Commiion No.247,就显示了持相反意见的各半。另在Kuddus v Chief Constable of Leicestershire (2002) 2 AC 122先例,Scott勋爵认为第一种例外情况的惩罚性损失赔偿已经有了“加大损失”(aggravated damages)的替代, 而第二种例外情况已经有了“返还性损失”(restitutionary damages)的替代。所以,英国的“民事法再也不需要惩罚性损失赔偿”(no longer any need for punitive damages in the civil law)。但贵族院的Nicholls勋爵与Hutton勋爵认为还是需要保留第一种例外情况的惩罚性损失赔偿。另Slynn勋爵与Mackay勋爵认为这不是双方争议的问题,不必去作出决定。

2.2 美国法律的地位

美国虽然也是一个普通法的国家,在1760年开始就依从当时英国法院开始作出惩罚性损失赔偿的先例。但英国在60年代的Rookes v Barnard (1964) AC 1129和Broome v Caell & Co (1971) 2 QB 354 CA的贵族院先例后大幅度收紧对惩罚性损失赔偿,而美国却没有继续依从。在美国,不论是在普通法或者是在不同的立法,都会允许去作出惩罚性损失赔偿。例如1951年的RICO法案(Racketteer Influenced and Corrupt Organizations Act)已有好几次延展到航运的租约纠纷,令受害方获得真正损失的三倍“赔偿”,以作为惩罚违约方。美国这种惩罚性损失赔偿,常有所闻,如近期的香港九仓公司有关有线电视的业务被“罚”上亿美元去赔给一家美国公司,只为了是一个破坏口头协议之争,这种争议本来就是“罗生门”,法官可随意去相信那一方证人。难怪外国人对美国法院的管辖权闻虎色变,视之为合法“抢劫”。

所以在美国的民事诉讼中经常会涉及惩罚性损失赔偿,美国的最高院先例State Farm Mutual Automobile Insurance Co v.Campbell (2003) 538 U.S.408,Kennedy大法官说“惩罚性损失赔偿是为了针对阻吓与报应”(punitive damages are aimed at deterrence and retribution)。但英国法律就很难接受这一个说法,因为去针对侵权方或违约方,作出阻吓并不让他去继续或重复这一个错误的行为,在私人的范畴,受害方是完全可以去法院尽快申请禁令。而对于公众的范畴,政府也可以代表去法院申请禁令。这一来,完全只是个人权利的民事诉讼,就没有理由去混淆这一个阻吓与报应的理念,为了希望被告以后不要再去重复这种侵权或者违约,这样做混淆了公法与私法之间的区别。Scott勋爵在2008年的Chancery Bar Aociation的关于损失的发言中提到了这一点,说:

“…The law will have become incoherent.That may well have become the case in the US.But it must not be allowed to become the case here.The way to make sure it does not awarded.If deterrence is the purpose, whose are the rights that are being protected? If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of the public at large is the purpose, or if punishment of the wrongdoer is the purpose, are those legitimate purposes to be pursued by a civil court in a private action brought on account of the infringement of the claimant‘s personal rights?”。

在美国,这一个惩罚性损失赔偿也带来了很多不稳定与压力。美国最高院也有不少尝试去改善这一个情况,例如去局限惩罚性损失赔偿的金额。在State Farm Mutual Automobile Insurance Co v.Campbell (2003) 538 U.S.408先例,案情涉及了一个交通事故中,保险公司恶意拒绝赔偿。第一审的陪审团判保险公司要赔付2,600,000美元的赔偿性损失加145,000,000美元。但这被法官减为1,000,000美元加25,000,000。上诉去了犹他州的最高院,去把惩罚性损失赔偿重新提高为陪审团判的145,000,000美元。最后在美国最高院,多数意见判是145,000,000美元的惩罚性损失赔偿实在是太高,这样判也违反了美国宪法的“正当程序”(due proce)。

这一个先例与著名作家John Grisham的一本畅销书《The Rainmaker》的情节也差不多,涉及了一个保险公司故意拒赔的案件。在书中,提到了原告的律师如何去在开庭前培训证人(原告)应对盘问(这种做法在英国法院是不容许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不要让陪审团感觉到原告索赔惩罚性损失赔偿是为了贪心。在正式开庭的时候,果然代表保险公司的律师提出了这一个盘问,但原告的律师所指导的回应是“我对你的臭钱一毛钱也不想要,我将会把所有的惩罚性损失赔偿捐给白血病研究(I don‘t want a dime of your goddam money, I‘m going to give the whole sum to leukaemia research.)”。看来原告在出庭的时候做戏也做的好,果然陪审团是判保险公司要赔付这40,000,000美元的惩罚性损失赔偿。

《The Rainmaker》出版后不久,在俄亥俄州(Ohio)有另一个名为Moore v.Conrail (1997) 863 F.2d 45,原告的孩子被火车撞死,原告向被告索赔1千万美元的惩罚性损失赔偿并声称这笔钱会捐给一个针对改善道路安全的慈善机构,并获得胜诉。不久后,在另一个先例,名为Dardinger v.Anthem (2002) 781 NE 2d 121,在同类的案件中,俄亥俄州的最高院自己去把原告胜诉的部分惩罚性损失赔偿去判给慈善机构而不是给原告。这看来是为了原告在开庭的时候讲这种好听的话,但获得赔偿后就根本不去履行。但这在另一个俄勒冈州(Oregon)的最高院,在Honeywell v.Sterling Furniture Co (1990) 797 P 2d 1019,判是原告即使是有意图去把惩罚性损失赔偿捐作慈善性用途,也不准去告诉陪审团。此外,法院也没有权力去把判给原告的惩罚性损失赔偿去部分转给任何其他机构包括慈善性机构。看来,去统一判法的话最后还是要看美国最高院的最后决定。

2.3 加大损失与惩罚性损失的区别

在进一步讲这一方面的问题之前,先去把几个有一点混淆的名堂去稍微作出区分。这几个名堂就是“加大损失”(aggravated damages)、“惩戒性损失”(exemplary damages)“惩罚性损害”(vindictive damages)、“报复性损失”(retributory damages)与“惩罚性损失”(punitive damages)。可以说在Rookes v Barnard (1964) AC 1129的贵族院先例之前,上述的名堂都是混为一谈。但在该先例后,就去把加大损失区分出来,视为是符合“复原大原则”(compensatory principle),只是去针对“无形损失”(intangible loes),就免不了要去在一定程度作出臆猜。但如果在一个涉及疏忽的交通事故中,无辜的行人如果身体受到实际伤害可以去获得赔偿(例如医疗费用或经济损失),就没有理由说是因为难去核算,对他受到其他无形或非金钱的损失例如是“疼痛和苦难”(pain and suffering)和“心理创伤”(psychological injury)等不去作出赔偿。但其余的名堂如惩戒性损失、惩罚性损害、报复性损失与惩罚性损失,还是同一码事,这些损失赔偿与复原大原则没有关系。

2.4 加大损失

加大损失说是符合民事诉讼的损失赔偿必须是按照“复原大原则”(compensatory principle)是可去Scott勋爵在2008年的Chancery Bar Aociation的关于损失的发言中是这样说:

“It is in this context that reference to ‗aggravated‘ damages is often made.Aggravated damages are awarded for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compensation for conduct which has increased the seriousne of the wrong inflicted on the victim and, accordingly, increased the degree of the result for which compensation must be paid.The function of so-called ‗aggravated‘ damages remains compensatory.Aggravated damages are not – repeat not – extra-compensatory damages.The purpose of the award should be compensation for what has happened.”

2.4.1 加大损失适用的侵权案件类别

加大损失被视为是赔偿性,符合民事诉讼中损失计算的复原大原则,虽然它是用来针对一些受害人的一些“无形伤害”(intangible injury),例如是“侮辱”(insult)、“羞辱”(humiliation)、“降级”(degradation)、“气愤”(indignation)、“激怒”(outrage)、“痛苦”(distre)、“伤害情感”(hurt feelings)、“歧视”(discrimination)、等。此外,加大损失也适用在其他的侵权,并且有明确的先例,例如是:

(i) “诽谤”(defamation):Ley v Hamilton (1935) 153 LT 384; McCarey v Aociated Newspapers Ltd.(No.2) (1965) 2 QB 86; Broome v Caell (1972)AC 1027;

(ii)“殴打”(battery):Ansell v Thomas, The Times, 23 May 1973; Flavius v Metropolitan Police Commiioner (1982) 132 NLJ 532; Ballard v Metropolitan Police Commiioner (1983) 133 NLJ 1133; W v Meah (1986) 1 All ER 935);

(iii)“非法禁锢”(false imprisonment):Smith v Metropolitan Police Commiioner (1982) CLY 899; Warby v Cascarina, The Times, 27 October 1989; Barnes v Metropolitan Police Commiioner (July 1992) Legal Action 14; White v Metropolitan Police Commiioner, The Times, 24 April 1982;

(iv)“恶意起诉”(malicious prosecution):White v Metropolitan Police Commiioner, The Times, 24 April 1982; Marks v Chief Constable of Greater Manchester (1992) TLR 23; (v)“恐吓”(intimidation):Meenger Newspapers Group Ltd.v National Graphical Aociation (1984) IRLR 397; Godwin v Uzoigwe (1992) TLR 300;

(vi)“歧视”(discrimination):Alexander v Home Office (1988)1 WLR 968; Morris v Higgs & Hill Building Ltd.(Jan/Feb 1992) 41 Equal Opportunities Review, 30; Duffy v Eastern Health & Social Services Board (1992) IRLR 251; Hynes v Warner Howard Ltd.(March 1993) Legal Action 18;

(vii)“侵入土地”(trespa to land):Merest v Harvey (1814) 5 Taunt.442; Sears v Lyons (1818) 2 Stark.317; Williams v Currie (1845) 1 CB 841; Emblen v Myers (1860) 6 H.& N.54; Drane v Evangelou (1978) 1 WLR 455;

(viii)“欺骗”(deceit):Mafo v Adams (1970) 1 QB 548; Archer v Brown (1985) QB 401; (ix)“滋扰”(nuisance):Thompson v Hill (1870) LR 5 CP 564;

(x)“非法干预商业活动”(unlawful interference with busine):Meenger Newspapers Group Ltd v National Graphical Aociation (1984) IRLR 397;

2.4.2 估计加大损失的难处

涉及了这种无形伤害,要去把它量化为金钱的赔偿,是免不了有很大的困难。这里主要的困难是来自每一个不同的案例都“不能比较”(incommensurability),这导致了判决的不稳定与无法让当事人预测结果,这些也不是好事。另一个困难是“主观与受害人难以证明”(subjectivity or difficulties of proof)。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人身伤亡会一并带来“非金钱损害”(non-pecuniary harm)例如是“疼痛和苦难”(pain and suffering)、“失去欢乐”(lo of amenity)和“心理创伤”(psychological injury)等。但后者的程度比前者的加大损失是好得多,因为后者案件已经在section 6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Miscellaneous Provisions) Act 1933与之后的section 69 of the Supreme Court Act 1981已经不再由陪审团去审理人身伤亡的案件,而是交由法院,而法院已经发展出来一个量刑标准针对各种不同人身伤亡会带来的疼痛和苦难或心理创伤。

2.4.3 加大损失不适用在合约

加大损失对本章或本书所想去重点针对的合约关系是不大,而商务关系都离不开是一个一个合约串起来。原因是加大损失是不适用在违约,因为合约是严格适用金钱赔偿作为“复原”(compensatory)大原则,合约也只是关心“金钱损失”(pecuniary damages):Addis v Gramophone Co.Ltd (1909) AC 488; Kralj v McGrath (1986) 1 All ER 54; Levi v Gordon, 12 November 1992 (Unreported, CA)。 就算是违约同时涉及了被告对受害方原告的“侮辱”或 “羞辱”,也不能适用加大损失的救济。至于在违约的受害方会因此而感觉到失望,受挫与压力等,这都属于双方在订约时可以想象得到违约会带来的后果,都不能去索赔加大损失:Bli v SE Thames RHA (1987) ICR 700; Hayes v James & Charles Dodd (1990) 2 All ER 815; Branchett v Beaney (1992) 3 All ER 910。在Watts v Morrow (1991) 1 WLR 1421先例,上诉庭的Bingham大法官说:“(1) A contract-breaker is not in general liable for any distre, frustration, anxiety, displeasure, vexation, tension or aggravation which his breach of contract may cause to the innocent party.This rule is not, I think, founded on the aumption that such reactions are not foreseeable, which they surely are or may be, but on considerations of policy.(2) But the rule is not absolute.Where the very object of a contract is to provide pleasure(例如是度假、游轮等的合约), relaxation, peace of mind or freedom from molestation, damages will be awarded if the fruit of the contract is not provided or if the contrary result is procured instead.If the law did not cater for this exceptional category of case it would be defective.A contract to survey the condition of a house for a prospective purchaser does not, however, fall within this exceptional category.”

唯一的特殊例外是原告可以以侵权作为替代诉因去向被告索赔加大损失,因为是涉及了侮辱性的违约,这尤其在房屋的租客与业主之间的诉讼,涉及了业主延误失修导致了租客的日子难过:Calabar Properties Ltd v Stitcher (1984) 1 WLR 287。或是,租客得不到“安静的享用”(quiet enjoyment),导致业主是犯了“侵入”(trespa)或“滋扰”(nuisance)的侵权行为。

2.4.4 加大损失也不适用在侵权的疏忽

另外,在涉及了“疏忽”(negligence)的侵权案件,也不适用加大损失的救济:Kralj v McGrath (1986) 1 All ER 54; AB v South West Water Services Ltd (1993) QB 507。这是因为加大损失只适用在侵权方被告的“不正常行为”(exceptional conduct),而显然被告光是疏忽是没有什么太不正常之处。

2.5 加大损失与惩罚性损失的区分不明显

话是说加大损失不违反复原大原则,但在现实中加大损失还是经常与惩罚性损失分不开。在无数的先例中只去节录Morris v Higgs and Hill Building Ltd.(Jan/Feb 1992) 41 Equal Opportunities Review, 30,33有关非法解雇的先例。该先例的“感情伤害”(injury to feelings)赔偿是4000英镑,另加大损失是2000英镑,而裁判庭对加大损失的原因是如下:“The factors which have led us to make this increased award are firstly, that the respondents advertised the job behind her back, something which she found out about.This is an extremely insulting and high-handed and oppreive thing to do.Secondly, there is the manner of her dismial, sending her a letter whilst she was away on holiday to await her return, which was bound to cause the maximum amount of shock and distre.Thirdly, since the application was made the respondents have persisted in various untrue allegations, both about her work and about her conduct, and fourthly, the company as a whole … have failed to acknowledge the wider problems which have been exposed by this case in their lack of fair procedures and by the absence of any equal opportunities policy and have taken no steps to try and install such a policy”。

在上述计算加大损失的四个原因,只有一个是有关受害方原告的伤害。显然,其他原因就有很强的惩罚性味道。这也在许多说法中接受的现实,例如有关最高院对诽谤的一个报告Supreme Court Procedure Committee‘s Report on Practice and Procedure in Defamation (1991),就说到:“We think that in those cases where a defendant‘s behaviour particularly merits disapproval the jury can adequately deal with this by an award of aggravated damages without stepping outside the notion of compensation”。 难怪是在Rookes v Barnard (1964) AC 1129和Broome v Caell (1972) AC 1027两个先例之前的两百年,有许多侵权诉讼(但没有违约方面)被认为是判惩罚性损失赔偿的先例都被这两个贵族院先例所推翻。认为英国法律下民事诉讼是不能去作出惩罚性损失赔偿,惩罚只是刑事诉讼的范畴。但实际上上述两个先例也没有推翻许多以前的先例,只是对损失的叫法有了不同。以前被称为是惩罚性损失的先例,实际上是加大损失,属于复原大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是换汤不换药。

2.6 Rookes v Barnard先例后允许的三种例外情况可导致惩罚性损失赔偿

在Rookes v Barnard (1964) AC 1129先例,贵族院去全面检讨了有关刑事诉讼后认为不应该允许在英国的民事诉讼继续去作出惩罚性损失赔偿的决定,而主要原因就是这会把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区分造成混淆。但贵族院也认为有例外情况,并去说明有三种情况是可以判惩罚性损失赔偿,原因是Devlin大法官所说的能起到一定的作用:“in which an award of exemplary damages can serve a useful purpose in vindicating the strength of the law and thus affording a practical justification for admitting into the civil law a principle which ought logically to belong to the criminal”。

Rookes v Barnard先例稍后在Broome v Caell先例曾在上诉庭受到质疑,但这被贵族院改正,并明确支持Rookes v Barnard说:“not prepared to follow the Court of Appeal in its criticisms of Rookes v Barnard, which … imposed valuable limits on the doctrine of exemplary damages as they had hitherto been understood in English law and clarified important questions which had previously been undiscued or left confused”。

这一来,英国法律在这两个贵族院先例是明确了不允许在民事诉讼中支持惩罚性损失赔偿。至于Rookes v Barnard先例认为三种例外情况是允许惩罚性损失赔偿是:(1)政府官员的压迫性,随意性或违反宪法的行为(oppreive, arbitrary or unconstitutional conduct by government servants);(2)侵权行为是侵权方计算过好处大过坏处,也就是侵权会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conduct calculated to result in profit);(3)立法明示允许作出惩罚性损失赔偿(expre authorization by statute)。这三种例外情况与商务合约的关系都是没有或不大,但可以去简单作出介绍。

2.6.1 例外情况之一:政府官员的压迫性,随意性或违反宪法的行为

在第一种例外情况,认为是要保留惩罚性损失赔偿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防止政府官员的独行独断,去保护小市民。Devlin勋爵是这样说:“where one man is more powerful than another, it is inevitable that he will try to use his power to gain his ends; and if his power is much greater than the other‘s, he might, perhaps, be said to be using it oppreively.If he uses his power illegally, he must of course pay for his illegality in the ordinary way; but he is not to be punished simply because he is the more powerful.In the case of the government it is different, for the servants of the government are also the servants of the people and the use of their power must always be subordinate to their duty of service”。在这一种例外情况,是要去看两个方面。第一是有关的行为是否压迫性或是随意性或是违反宪法。如果政府官员光是疏忽,这是不足够:Barbara v Home Office (1984) 134 NLJ 888; AB v South West Water Services Ltd (1993) QB 507。第二个方面是指针对政府官员例如是政府官员或最容易与小市民发生摩擦的警察(也是在英国法院最常见涉及惩罚性损失赔偿的被告),但看来不包括根据立法或者政府部门通过私有化去达致商业目标所成立的企业或机构,例如是供应水、电的企业:AB v South West Water Services Ltd。会与商业活动有关的政府官员会是在“民间搜查令”(Anton Piller order)下的申请人代表律师,因为他在执行的时候是被视为是法院的官员:Columbia Picture Industries Inc.v Robinson (1987) Ch 38。

上述所讲也带来了困难,第一种困难是许多大公司例如是警卫,他们会作出与警察一样的行动而且是同样的压迫性与偶然性,例如是非法禁锢或非法搜身,但向他们索赔损失就会不一样:加拿大Mckinnon v FW Woolworth Co.Ltd (1968) 70 DLR (2d) 280先例。第二种困难是判政府官员或警察要作出惩罚性损失赔偿,但该笔钱是要政府去掏出来,变了是广大市民所交的税去最后承担。这有一点说不通,在Weldon v Home Office (1992) 1 AC 58和Racz v Home Office (1992) TLR 624先例,判是政府官员如果是明知故犯或恶意的情况下,要自己去承担赔偿责任。

2.6.2 例外情况之二:侵权行为是侵权方计算过好处大过坏处

在第二种例外情况,是侵权方估计侵权会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但根据复原大原则的赔偿会是有限,所以去刻意作出侵权行为。这种行动法律要去作出阻吓就要去作出惩罚性损失赔偿,正如Devlin勋爵在Rookes v Barnard先例中所说:“Exemplary damages can properly be awarded whenever it is neceary to teach a wrongdoer that tort does not pay”。 Delvin勋爵在Rookes & Barnard也有以下进一步的解释:

“with a cynical disregard for a plaintiff‘s rights has calculated that the money to be made out of his wrongdoing will probably exceed the damages at risk, it is neceary for the law to show that it cannot be broken with impunity.This category is not confined to money making in the strict sense.It extends to cases in which the defendant is seeking to gain at the expense of the plaintiff some object-perhaps some property which he covets-which he either could not obtain at all or not obtained except at a price greater than he wants to put down.”

这种案件涉及报纸、杂志看来是有不少,就是去刊登一些很可能造成诽谤的“内幕消息”,为了去刺激销量:McCarey v Aociated Newspapers (1965) 2 QB 86 CA; Broadway Approvals v Odhams Pre (1965) 1 WLR 805 CA; Manson v Aociated Newspapers (1965) 1 WLR 1038; Broome v Caell & Co.(1972) AC 1027; Riches v News Group Newspapers (1986) QB 256 CA; John v MGN (1997) QB 586 CA。这种情况,在香港的娱乐杂志也经常会见到。

有说法是在第二种情况实际上与“返还性损失”(restitutionary damages)一样,没有必要存在。这可去节录《McGregor on Damages》(第十八版,2009年)一书11-029段:“It is true that the awarding of exemplary damages is a somewhat makeshift and arbitrary method of preventing a tortfeasor‘s unjust enrichment, especially as it is dependent on the motivation of profit rather than its achievement.It may be that the emergence of restitutionary damages, particularly since Attorney General v Blake (2001) 1 AC 268, will take us beyond waiver of tort and account of profits to allow claimants a more direct recovery without the need to resort to, in this context, the rather clumsy device of exemplary damages”。

这种例子令笔者记得80年代著名的福特汽车厂明知故犯,知道某车型号气缸有问题,会爆炸带来伤亡,但仔细计算过将来面对起诉要作出赔偿,经济上仍比马上收回所有出售了的车子来改装划算。注意是个别车主与汽车厂应有分销商夹在当中,所以他们之间关系不会是根据合约。遇上这种情形,不要说美国会肯定有惩罚性损失赔偿,连英国也会逃不掉,法律以此来表达对这种做法的极度不满。

但在做法上,目前对惩罚性损失赔偿的判决通常是不会去考虑侵权方的利润,也没有这方面的证据。例如在Mcmillan v Singh (1984) 17 HLR 120先例,上诉庭判惩罚性损失赔偿是250英镑,但被告的利润只是在60-70英镑内。

2.6.3 例外情况之三:立法规定

在第三种例外情况的立法包括有:The Landlord and Tenant Act 1730; the Distre for Rent Act 1737; the Reserve and Auxiliary Forces (Protection of Civil Interests) Act 1951和比较近期的the Copyright, Designs and Patents Act 1988。其中在1988年针对版权与专利的立法,Section 97(2)说:

“The court may in action for infringement of copyright having regard to all the circumstances, and in particular to- (a) the flagrancy of the infringement, and

(b) any benefit accruing to the defendant by reason of the infringement, award such additional damages as the justice of the case may require”。

上述立法的“额外损失”(additional damages)是否可以针对惩罚性损失是很有争议,看来立法的用词是不够明确。这些争议在《McGregor on Damages》(第十八版,2009年)一书11-032段有介绍,笔者不去节录,因为与中国大陆的读者关系很小。

另在1998年《英国人权法》之section 8授权法院说到公共机构如果违反有关条文的话,法院应该去作出一个“合理的满足”(just satisfaction),这是从国际公约照搬过来的名堂,应该也是这种惩戒性损失,与复原大原则无关。反正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去依赖复原大原则去解释是不足够。在Merson v.Cartwright (2005) UKPC 38,英国枢密院的Scott勋爵是把这种惩罚性损失称为是“vindicatory damages”,说:

“If the case is one for an award of damages by way of constitutional redre… the nature of the damages awarded may be compensatory but should always be vindicatory and, accordingly, the damages may, in an appropriate case, exceed a purely compensatory amount.The purpose of a vindicatory award is not punitive purpose.It is not to teach the executive not to misbehave.The executive interference, mistreatment or oppreion… in some cases a suitable declaration may suffice to vindicate the right; in other cases an award of damages, including substantial damages, may seem to be neceary.”

在Merson v.Cartwright先例中,判是被告要赔偿原告100,000巴哈马元(相等于美元),而这一笔钱说是既不视为是赔偿性,但也不属于惩罚性。

2.7 核算惩罚性损失应去考虑的因素

惩罚性损失虽然是臆猜,但还是有了一些案例给了指引有关应该去考虑的因素。Devlin勋爵在Rookes v Barnard (1964) AC 1129先例就提到了三个必须要去考虑的因素,他们分别是:(1)必须是被告应该受到惩罚的侵权行为的真正受害人作为原告(the claimant to be the victim of the punishable behaviour);(2)适度的赔偿(moderation in awards);(3)当事人的财力(means of the parties)。还有一些其他考虑因素,以下去分段作出进一步的探讨。

2.7.1 考虑因素之一:真正受害人作为原告

看来,这一个考虑因素在现实中很少会适用,原因是侵权的诉因是不能转让,所以在侵权能够作为原告一定是受害人。唯一会是例外的是受害人在侵权的行为中死亡,变了是他的遗属作为原告。这已经有立法针对并在1934年的《Law Reform (Miscellaneous Provisions) Act》之Section 1(2)(a)有规定是遗属作为原告的索赔不能去包括惩罚性损失赔偿。这样的立法规定倒是带来了质疑,例如在《McGregor on Damages》(第十八版,2009年)一书11-034段。例如是警察把疑犯打伤就会面对惩罚性损失赔偿,但如果把疑犯打死就可以面对疑犯的遗属提出的索赔反而可去避免作出惩罚性损失赔偿,这有点说不通。 2.7.2 考虑因素之二:适度的赔偿

在Rookes v Barnard (1964) AC 1129先例,Devlin勋爵看来是认为在过去先例中陪审团作出惩罚性损失赔偿的判决金额太高,说:“to amount to a greater punishment that would be likely to be incurred if the conduct were criminal; and, moreover, a punishment imposed without the safeguard which the criminal law gives to an offender.I should not allow the respect which is traditionally paid to an aement of damages by a jury to prevent me from seeing that the weapon is used with restraint.It may even be that the House may find it neceary to follow the precedent it set for itself in Benham v Gambling (1941) AC 157 and place some arbitrary limit on awards of damages that are made by way of punishment.Exhortations to be moderate may not be enough”。

在较近期的Thompson v Commiioner of Police of the Metropolis and Hsu v Commiioner of Police of the Metropolis (1998) QB 498 CA先例,案情涉及了“非法禁锢”(false imprisonment)与“恶意起诉”(malicious prosecution),上诉庭把陪审团估计的惩罚性损失在第一个先例中从200,000英镑减为15,000英镑,而第二个先例从50,000英镑减到25,000英镑。上诉庭的Woolf勋爵说:“Where exemplary damages are appropriate they are unlikely to be le than £5,000.Otherwise the case is probably not one which justifies an award of exemplary damages at all.In this cla of action the conduct must be particularly deserving of punishment for an award of as much as £25,000 to be justified and the figure of £50,000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absolute maximum, involving directly officers of at least the rank of superintendent”。

2.7.3 考虑因素之三:当事人的财力

针对这一个考虑,当事人应该只是指被告。显然如果被告是非常富有,一个小金额的惩罚性损失赔偿跟本就起不来惩罚的作用。所以在Benson v Frederick (1766) 3 Burr 1845和John v MGN (1997) QB 586 CA先例,是有说明被告的财力是一个考虑因素。

2.7.4 考虑因素之四:避免与刑事诉讼去作出重复的惩罚

已经提到过,为同样的罪名或理由去作出两次重复的刑罚,是违反基本的公正大原则。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光是去作出适度的赔偿或是小金额的惩罚,而是应该在民事诉讼中去避免作出任何惩罚性损失赔偿。所以在Archer v.Brown (1985) Q.B.401先例,涉及了欺诈行为,但由于被告已经因为欺诈本身是刑事罪行而受到了起诉与定罪,并曾经被监禁,所以民事诉讼再去为同一行为作出惩罚有严重不妥之处。

这在近期的Devenish Nutrition Ltd v.Sanofi-Aventis SA (2008) 2 WLR 637先例,也是有同样的考虑。

2.7.5 考虑因素之五:当事人的行为

这里所涉及的就是原告与被告的行为,例如原告是否曾经做一些事情去刺激了被告的侵权行为。这在Lane v Holloway (1968) 1 QB 379 CA先例有提到过原告的“provocation would be relevant to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or not exemplary damages should be awarded, and, if so, how much”。另在Thompson v Commiioner of Police of the Metropolis and Hsu v Commiioner of Police of the Metropolis (1998) QB 498 CA先例,Woolf勋爵也有说是原告对被告(警察)的行为如果有不妥当,陪审团也应该去考虑是否去作出或减少惩罚性损失赔偿。

除了原告的行为外,被告的行为也是考虑因素。例如被告在审理的时候对作出道歉就会是减少惩罚性损失赔偿的考虑因素,但相反如果被告坚持自己的做法这会提高惩罚性损失赔偿:Loudon v Ryder (1953) 2 QB 202 CA。

2.7.6 考虑因素之六:复原赔偿的金额

损失赔偿会是有两个部分,一个就是根据复原大原则的损失赔偿,另一个就是惩罚性损失。后者是永远不应该去影响前者金额的高低,因为根据复原大原则计算出来的损失应该是不会任意去增加或减少。但前者会影响后者金额的高低,因为后者惩罚性损失是一个不稳定的金额,可以去增加或减少。例如,法院认为根据复原大原则计算的损失已经很足够去惩罚被告,就会去减少甚至避免对被告作出惩罚性损失赔偿。相反,如果法院认为复原大原则下根本不足去教训被告,就会需要去提升惩罚性损失赔偿的金额。这方面可去节录《McGregor on Damages》(第十八版,2009年)一书11-041段所说如下:“While the aement of compensation can never be affected by the amount awarded by way of exemplary damages, the converse is not true.The size of an exemplary award may indeed be influenced by the size of the compensatory one, even to the extent of being eliminated.Lord Devlin in Rookes v Barnard indicated that, in a case where exemplary damages were appropriate, ‗a jury should be directed that if, but only if, the sum which they have in mind to award as compensation (which may, of course, be a sum aggravat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defendant has behaved to the plaintiff) is inadequate to punish him for his outrageous conduct, to mark their disapproval of such conduct and to deter him from repeating it, then it can award some larger sum”。

2.7.7 考虑因素之七:多位被告

如果在一个侵权诉讼,有多位被告被一并起诉,就会有情况只有一位被告的侵权行为是可去作出惩罚性损失赔偿的判决。这一来去作出一个判决就不能去作出惩罚性损失赔偿,因为这会影响其他不应该被惩罚的被告:Clark v Newsam (1847) 1 Ex.131; Broome v Caell & Co (1972) AC 1027。

2.7.8 考虑因素之八:多位原告

在AB v South West Water Services (1993) QB507 CA先例,案情涉及了被告的供水收到污染,饮用了这些吃水的受害人有接近200个人之众,他们作为多位与共同原告向被告提出起诉,要求惩罚性损失赔偿。上诉庭的Stuart Smith大法官认为有太多原告所以不适合去作出惩罚性损失赔偿,会带来困难是判多少金额与该笔钱怎么样在受害人的原告手中去分摊。同样的案例也在Devenish Nutrition Ltd v Sanofi-Aventis SA (2008) 2 WLR 637先例,涉及了一个药厂把维他命药非法在全球提高价格。这带来了非法抬高价格的集体诉讼,这多位原告并要求惩罚性损失赔偿。但这被法院拒绝,认为多位原告并不是所有的人士受到抬高价格的影响,其中不少住在欧洲大陆,他们是没有这种救济。

2.8 合约下的惩罚性损失赔偿:英国法律地位

一般而言,英国法院是不准在合约纠纷作出任何惩罚性损失或加大损失(本章2.1.3段)赔偿的:Addis v.Gramophone Co Ltd (1909) AC 488; Dunlop Pneumatic Tyre Co Ltd v.New Garage & Motor Co Ltd (1915) AC 79;Watts, Watts & Co.Ltd v.Mitsui & Co.Ltd (1917) AC 227;Paris Oldham & Gustra v.Staffordshire B.G.(1988) 2 E.G.L.R.39;Reed v.Madon (1989) Ch.408;Jobson v.Johnson (1989) 1 WLR 1026, CA等等。可能只有一种的例外是解除婚约。但与惩罚性损失赔偿有一点分不开的是一种“非金钱损失”(non-pecuniary loes)的精神痛苦(mental distre)、不适(discomfort)等去以金钱作出赔偿。对这在合约方面赔偿的认同,令英国合约法针对损失赔偿看来有扩大与开始容忍之迹象。这方面可以去节录Ewan Mckendrick教授在《Contract Law— Text, Cases and Materials》(2010年第四版)一书中918页所讲如下:

“The preure to recognize that a breach of contract can, in principle, give rise to a claim for punitive damages is building.The Supreme Court of Canada has now recognized that punitive damages may be awarded in respect of a breach of contract upon proof of an independent actionable wrong arising out of the same facts as the breach (see Royal Bank of Canada v.W Got & Aociates Electric Ltd (2000) 178 DLR (4th) 385 and Whiten v Pilot Insurance Co (2002) SCC 18 and, more generally, J Edelman, ‗Exemplary Damages for Breach of Contract‘ (2001) 117 LQR 539.) Will the English courts eventually reach this conclusion? They have not done so yet (Devenish Nutrition Ltd v.Sanofi-Aventis SA (2008) EWCA Civ 1086; (2009) 3 WLR 198, (143) but it may be that in time they will.If torts and equitable wrongs can generate a claim for punitive damages, why should a breach of contract never give rise to such a claim? As Lord Nicholls stated in A v.Bottrill (2002) UKPC 44; in recognizing that punitive damages can, in principle, be recovered in a case where the wrong committed by the defendant was neither intentional nor reckle, ‗never say never is a sound judicial admonition‘.A refusal to recognize that a breach of contract can give rise to punitive damages will simply encourage claimants to characterize the beach as some other cause of action for the purpose of seeking punitive damages.This subterfuge will bring little credit to the law.The logic behind the abolition of the ‗cause of action‘ test will eventually bring down the rule that a breach of contract can never give rise to a claim for punitive damages.

This leads us on to the second question.When will punitive damages be available in a breach of contract case? The answer, it is suggested, will be very rarely.There are eentially two reasons for this.The first is that, as both Lord Nicholls and Lord Scott pointed out in Kuddus the effect of Attorney-General v.Blake (1998)Ch 439 may well be to undermine Lord Devlin‘s second category in Rookes v Barnard (1964) AC 1129 on the basis that ‗the profit made by a wrongdoer can be extracted from him without the need to rely on…exemplary damages‘.This being the case, punitive damages are only likely to be available where the breach of contract by the defendant is ‗so outrageous, his disregard of the plaintiff‘s rights so contumelious, that something more is needed to show that the law will not tolerate such behaviour‘.Such cases are likely to be few and far between.In particular, the mere fact that the defendant has broken his contract with the claimant in order to pursue a more profitable relationship with another party will not suffice to entitle the claimant to punitive damages.Much more will be required before a finding is made that a defendant has behaved in an ‗outrageous‘ fashion.”

2.8.1什么是惩罚性损失赔偿条文

2.8.1.1 惩罚性损失赔偿条文是为了阻吓

惩罚性损失赔偿条文可以根据许多不同的形式出现,因为有订约自由。可以说去草拟一条没有任何惩罚性味道的条文去面对将来千变万化的情况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不断有新的案例出现。去在不同写法的条文去找出是否是无效的惩罚性条文,就是去通过条文的解释来看看在订约的时候,是否是为了去阻吓一方合约方不得去违约,否则会面对严重的惩罚性后果。这惩罚性后果可以是支付一笔庞大以及与估计的真正损失扯不上关系的金钱,或是要承担大幅度提高的对价,或是要面对更苛刻的条件,等。反正最后的目的是可以客观去视为是为了阻吓对方不得去违约。这方面可去节录Colman大法官在Lordsvale Finance plc v Bank of Zambia (1996) QB 752先例中说:“whether a provision is to be treated as a penalty is a matter of construction to be resolved by asking whether at the time the contract was entered into the predominant contractual function of the provision was to deter a party from breaking the contract or to compensate the innocent party for breach.That the contractual function is deterrent rather than compensatory can be deduced by comparing the amount that would be payable on breach with the lo that might be sustained if breach occurred”。

另一个著名的说法是Clarke大法官在Murray v.Leisurepaly (2005) EWCA Civ 963是去考虑议定赔偿金额与真正的损失相比是否是夸大的,不诚实与不是一个真正对损失的估计(extravagant, unconscionable and not a genuine pre-estimate of lo)。另Clarke大法官也提到了是去找出议定赔偿金额是否是“阻吓性或是赔偿性”(deterrent or compensation)。

2.8.1.2 不涉及金钱赔偿而是针对违约会带来更苛刻条件或更高昂对价也会是惩罚性条文

最常见的惩罚性损失赔偿条文是涉及了违约时去要求违约方支付一笔远超出预计的真正损失作为赔偿,或是允许无辜方去没收违约方所支付的金钱(例如是定金、押金),而该笔钱是远超出预计的真正损失。但已经有提到,会有情况是对违约方十分严厉的条文,即使是不涉及金钱,也会有危险被视为是惩罚性损失赔偿条文,但这就会涉及了非常复杂的分析与解释。随便在许多的案例中先挑一个,在Euro London Appointments Ltd v Claeens International Ltd (2006) 2 Lloyd‘s Rep 436先例,涉及了的合约是员工中介公司与雇主的合约关系。中介公司是收取费用为雇主去寻找适合的员工,其中有条文针对找到的员工如果上班后不久就辞职,在这种情况下是有条文去说明中介公司必须退还部分的收费。合约中还另有第4.1条文说明这一个退还收费只是在雇主准时在中介公司作出发票的7天内支付,才有权去享受。该条文是这样说:“4.1 In order to qualify for the following refund, the Client must pay the Agency‘s fee within 7 days of the date of invoice and must notify the Agency in writing of the termination of the Engagement within 7 days of the its termination‖。

问题是,这一个根本不涉及金钱的条文是否是惩罚性损失赔偿条文?它显然是去针对雇主的违约,就是不准时支付费用。而条文约定的后果是与中介公司真正的损失很不一样并且会达到超出,因为不准时支付通常的损失只是利息。这导致了在该先例的第一审,被视为是一条“伪装”(disguised)惩罚性损失赔偿条文,所以是无效。但去了上诉庭被推翻,认为第4.1条文只是一条先决条件的条文,就是雇主希望享有退还收费的好处,就必须先去做到这一个先决条件。这与惩罚性损失赔偿是没有关系。上诉庭举例说是有关支付费用给中介公司的期限是在另一条文的第3.1(c)条文,要求是收到发票后的7天内。但这与第4.1条文没有必然的关系,所以在订约自由下,把第3.1(c)条文约定与写为14天是完全可以发生。这表示雇主如果没有按照第4.1条文去在发票作出后7天内支付,就会失去了退还收费的好处,但他还没有任何的违约,因为第3.1(c)条文是允许他有14天才去支付。这样去看,第4.1条文根本就不是针对违约,也表示不是惩罚性损失赔偿条文。在该先例,第3.1(c)与第4.1条文都写的是7天,但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也可以有不同天数的规定,就显示了第4.1条文的有效性。

下一个先例是可去节录上诉庭的Mance 大法官在Cine Bes Filmcilik ve Yapimcilik v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2003) EWCA Civ 1669先例中提到Colman大法官所说的有关条文是去在对方违约的时候会大幅度提高对价也可以是惩罚性,说:“In the case before him, Colman J was concerned with a provision for prospective increase in the interest rate payable by a borrower, following the borrower‘s default.He said that, although the payment of liquidated damages is ‗the most prevalent purpose‘ for which an additional payment on breach might be required under a contract‖

‗… the jurisdiction in relation to penalty clauses is concerned not primarily with the enforcement of inoffensive liquidated damages clauses but rather with protection against the effect of penalty clauses.There would therefore seem to be no reason in principle why a contractual provision the effect of which was to increase the consideration payable under an executory contract upon the happening of a default should be struck down as a penalty if the increase could in the circumstances be explained as commercially justifiable, provided always that its dominant purpose was not to deter the other party from breach.‘”。

该先例是针对一种情况,就是在贷款合约中有条文针对贷款人如果违约,有条文说明他在接下去的贷款就要支付大幅度提高的利息作为对价。这种条文不针对违约要去支付一笔钱,但原则上还是可以被视为是惩罚性条文。

2.8.1.3 不为了阻吓合约对方违约的条文不属于惩罚性损失赔偿

不容易拟定与区分条文是否属于惩罚性损失赔偿而无效其中一个微妙的分别是它有否去针对违约时的赔偿或支付。如果不是,就不属于这一个类别,也不会无效。这方面可去介绍Alder v Moore (1961) 2 QB 57 CA先例,案情涉及了一个球会为球员投保,其中条文涉及了保险人支付一位受伤并且不能再去专业踢球的球员赔付500英镑。案例中的被告是一位球员,踢球中眼睛受伤并被证明为残疾。他被支付了500英镑并签署了一份宣言说明以后再也不会去专业踢球,否则将支付保险人罚金500英镑。但在四个月后,被告重新去兼职专业踢球,这应该是违反了承诺。保险人向被告提出起诉要求去归还这500英镑,但被告以该承诺为惩罚性损失赔偿条文为抗拒的理由。法院判是这一个说法不适用,因为它不是针对去阻吓被告违约,退还这500英镑也与被告有否真正损失没有关系。

再接下去介绍Export Credits Guarantee Department v Universal Oil Products Co(1983) 1 WLR 399 HL先例,案情涉及了被告为一家第三人的纽芬兰公司建造炼油厂,而建造涉及了一个银团的融资。银团的担保是由该纽芬兰公司作出的“期票”(promiory notes),并且由原告作出保证。而原告与被告的合约中有条文说明原告如果因为被告在建造合约中的违约导致了要在保证中作出任何的支付给银团,被告必须向原告作出补偿。事后发生违约,纽芬兰公司没有去在期票下向银团作出支付,这导致了原告需要去支付银团高达约4,000万英镑。原告事后向被告请求补偿,但被告的抗辩是指该有关条文是属于惩罚性而无效。但贵族院判是这不是属于惩罚性损失赔偿条文,因为它所针对的并非是原告与被告之间的违约,它所针对的是被告与第三人的纽芬兰公司之间的违约。

2.8.1.4 议定赔偿金额低过真正损失的估计不属于惩罚性损失赔偿条文

如果议定赔偿是低过真正损失的估计,就不存在有惩罚性条文的争议,这也是可作为一种责任限制的做法。在Widnes Foundry v.Cellulose Acetate (1931) 2 KB 393先例中,案情涉及一个建造丙酮回收的工厂,双方约定是完工日期如果被延误,承建商就要每周赔偿20英镑。建造慢了30周,而承建商也在责任上被判是违约,但损失只限制在600英镑而不是原告真正与更大高达5,850英镑的损失。上诉庭的Scrutton大法官说:“I find great difficulty in saying that an estimate le than the actual lo can ever be a penalty in terrorem.”

所以在现实中,程租合约的谈判中经常会见到承租人大力去压低滞期费意图去减轻他将来违约的赔偿责任,但船东大力去提高,特别是面对航次中估计会遇上港口拥挤的情况。最后双方同意的滞期费金额则是要取决于双方谈判的力量、地位与知识水平等等。同样在造船合约下,将来要去作出支付议定赔偿的船厂应该在谈判的时候与程租合约下的承租人有同样的心态,要大力去争取减低延误交船每天的赔偿金额。而且,为了防止一些船厂不能控制的严重延误(这种延误也不一定可以去根据不可抗力事件条文而得到允许,从而去延后交船日期,因为这是要看该条文是否写得对船厂有利,够广泛),导致船厂要支付完全不能接受的巨额议定赔偿(比方说是船价的一半甚至是全部),通常还会去来一个“封顶”(cap),就是说明在延误的议定赔偿金额到了150万或者其他金额,或每天的议定赔偿累计到180日后,船厂就再也不必去赔偿。至于这严重延误下船东可否去中断造船合约,这是要看其他的条文怎样规定以及当时的船价市场,是另外一个问题。

约定金额较低的议定赔偿还会可以取巧,只要懂得灵活使用。笔者可以在此举一个实际发生了的例子,就是一家中国船厂与欧洲船东大约在2004年签订的造船合约中,船价为2,000万美元。由于船价不高,因为订约时的航运市场仍是低迷,所以延误交船的议定赔偿也只是约定在9,000美元一天,并且有一个150万美元总赔偿金额的封顶。接下来的两年内,航运市场大涨,到了临近交船日期之时,市场船价已经达到了5,000万美元。欧洲船东非常想准时甚至提早接收船舶投入营运,可去在高涨的市场大赚一笔。但中国船厂就因为钢材价格上涨所带来的造价上涨而会损失惨重。结果在笔者的建议下,船厂去准备延误交船(但绝不是拒绝交船,因为这是毁约,一被欧洲船东接受去终断合约,就会带来庞大与比较市场船舶价格的索赔),并向欧洲船东承诺一定愿意承担这9,000美元一天的议定赔偿,甚至是封顶的150万美元。字里行间给船东一个信号就是会延误交船很长一段时间,这带来了欧洲船东的恐慌,毕竟航运市场会好多久,事先是没人知道的。结果是很快就帮助中国船厂与欧洲船东达成协议,就是去把造船合约约定的船价提高至船厂满意的一个金额,船厂会尽快与准时交船给船东。笔者听说之后中国船厂有不少在用同样的技巧去迫使船东提高造船合约的价格,甚至知悉在中国法院也有类似的官司。

在这一个说法下,表示议定赔偿的金额也就是违约方唯一要支付的赔偿。但由于是不足去赔偿受害方真正蒙受的损失,所以经常会有争议是受害方试图去打破这一个偏低的议定赔偿。有关这一方面的问题,在笔者的《装卸时间与滞期费》一书之第18章有十分详尽的针对,请参阅。这方面也可去看贵族院的重要先例:Suie Atlantique Societe d‘Armement S.A.v.N.V.Rotterdamsche Kolen Centrale (1966) 1 Lloyd‘s Rep.529。

2.8.1.5 惩罚性损失赔偿条文不影响受害方索赔真正蒙受的损失

去一提的是即使一条条文被视为是惩罚性而变了无效,也不是天塌下来。他的效果只是被视为是该条文从来不存在,受害方还是可以去向违约方索赔他真正的损失(金额会少一点),失去的只是惩罚性损失赔偿条文中比真正损失多出来的部分就再去不能去向违约方索赔。这方面可去先举Wall v Rederiaktiebolaget Luggude (1915) 3 KB 66先例,其中Baihache大法官说:“This being the state of the law as I understand it, one easily sees why in charterparty cases no one sues on the penalty clause now.You cannot under it recover more than the proved damages, and if the proved damages exceed the penal sum you are restricted to the lower amount.As the penalty clause may be disregarded it always is disregarded and has become a dead letter, or from another point of view a ‗brutum fulmen‘ …”。

另在Campbell Discount Co Ltd v Bridge (1962) AC 600先例中有说:“… Although in practice a penalty clause in a contract as described above is effectively a dead letter, it is important in the present case to note that, contrary to the submiions of [counsel for the defendants], the strict legal position is not that such a clause is simply struck out of the contract, as though with a blue pencil, so that the contract takes effect as if it had never been included therein.Strictly, the legal position is that the clause remains in the contract and can be sued upon, but it will not be enforced by the court beyond the sum which represents, in the events which have happened, the actual lo of the party seeking payment …”

2.8.1.6 举证责任与其他考虑

举证责任是在声称议定赔偿属于惩罚性条文的一方,毕竟,法院通常是不会警觉例如是议定赔偿与惩罚性条文的分别:Robophone Facilities v.Blank (1966) 1 WLR 1428。

另在Murray v Leisureplay plc (2005) EWCA Civ 963先例,案情涉及一个雇佣合同中的第17条规定,如果作为被告的公司没有向原告的雇员作出提前一年通知就解雇,被告就要赔偿原告一年的薪资总额。而被告在解雇原告时,只提前作出7.5个星期通知。根据该第17条文,被告的行为构成非法解雇,而原告有权获得一年的薪资总额。一审法院判是这个雇佣合同中的第17条是一个惩罚性条文而无效。而上诉庭驳回一审的判决。上诉庭认为要证明一个违约损失赔偿条文是惩罚性条文的举证责任是在声称该条文为惩罚性而免责的一方当事人,在本案毫无疑问要由被告举证。然而被告不能举证证明该第17条文不是对损失的合理预计,因为被告是在律师、财务顾问、董事等专业人士的同意下自愿与原告签署该合约,提前终断该雇佣合约对被告有潜在的好处而对原告也有潜在的损失,在商业环境中一年的解雇通知期也是合理的。因此被告不能证明第17条具有阻吓性而应被判为惩罚性条文。仅仅因为这一年薪资总额的赔偿超出原告的损失不能使该条文无效。上诉庭的Arden大法官说:“The burden of showing that a clause for the payment of damages on breach is a penalty clause is on the party who seeks to escape liability under it, not on the party who seeks to enforce it.I have already made the point that there is no direct evidence as to why the parties agreed to clause 17 rather than (say) a clause making some allowance for mitigation.As explained above, this iue has to be judged as at the date of the agreement.In this case, there is no question of MFC showing that clause 17 was imposed in terrorem ”。

其他针对惩罚性损失赔偿条文的考虑可去一提的是针对双方当事人都是有水平与有平等谈判力量所达成的协议,特别是商业合约,英国法院在许多重要的先例中都有去重复尽量不去干预。例如在Philips Hong Kong Ltd v Attorney General of Hong Kong (1993) 61 BLR 41 PC先例中Woolf勋爵说:“Likewise the fact that two parties who should be well capable of protecting their respective commercial interests agreed the allegedly penal provision suggest that the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liquidated damages is unlikely to be oppreive …”

此外,在Steria Ltd v.Sigma Wirele Communications Ltd.(2008) BLR 79先例也提到了去把一个双方都是有水平的人士去约定的商业合约中的有关条文判是惩罚性条文而无效,这是法院尽量要去避免的(in commercial contracts the courts should exercise great caution before striking down a clause as penal.)。

2.8.2 议定赔偿条文的好处 先去谈谈“议定赔偿”(liquidated damages)条文在很多商业合约中都会有,它也是最常见会涉及与惩罚性损失赔偿的争议。议定赔偿条文在很多的商业合约中都会出现,就是在订立合约时,合约双方就某一特定的违约/毁约约定违约方去向受害方做出的确定数额的赔偿。在造船合约中,它通常是去针对两种经常会发生的违约。

(一)是晚了约定交船的日期,这就会去约定每一天的延误要支付多少固定赔偿。

(二)是针对船厂对所造船舶的一些主要规范说明达不到约定的标准,比如是船速,耗油量,载重量,船舱容积等。这种约定会是如船速慢了半节,船价要扣减5%。与造船合约本质相同的工程合约,也是对晚了去完成工程要去约定每一天延误要支付的固定赔偿。

在造船合约(或工程合约),交船延误如果是根据船东真正损失,就会对船厂带来相当大的不稳定。有可能在交船的时候,航运市场低迷,加上船东还没有找到下一个租约,反正准时接收了船舶也是要去抛老锚或待命,就表示船厂的延误交船也没有对船东造成任何真正的损失。但也会是另一个极端,就是交船的时候航运市场高涨,早日交船可以替船东带来很大的利润。这延误损失计算起来就难免有争议与昂贵的诉讼,好像贵族院的The ―Achilleas‖ (2007) 2 Lloyd‘s Rep 555先例。

本来在普通法,受害方可去向违约方索赔损失是默示的地位,根本不必去说明。但怎样去计算或是证明真正损失在有一些违约是十分不容易,而且经常会导致昂贵的诉讼。这种真正的损失说不准是多少,大原则是只要违约引起的损失类别不是在订约的时候不可以合理预见:Hadley v Baxendale (1854) 9 Exch 341,违约与造成损失类别之间的“因果关系”(causation)没有中断,都可以计算在内,谋求将受害人复原到一个合约没有被违反的地位,这也是所谓的“复原大原则”(compensatory principle)。所以,真正损失计算可被称为是“非议定赔偿”(unliquidated damage)。

一般在违约中,针对一些计算真正损失不容易与经常发生昂贵的争议与诉讼。所以在经常会发生的违约类别,订约双方就会为了省事,先去约定议定赔偿。这样将来就算出了争议也可以局限在责任方面的而不必在真正损失计算与证明方面加添麻烦。反之,针对一些不经常会发生的违约,甚至加上了计算损失相对容易的因素,就不存在要在订约的时候去约定议定赔偿了,毕竟这也涉及了需要的延长谈判的额外工作。

以程租合约(voyage charter)或国际货物买卖合约为例,议定赔偿的做法就是“滞期费”(demurrage),因为承租人或非派船方(CIF的买方或FOB的卖方)超出了固定的装卸时间导致违约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但程租合约其他的违约,例如船东晚了交船或疏忽造成货损货差,或是承租人短装了货物,等,就会以个别不同的违约去计算与证明真正损失。毕竟在这种千变万化的违约下,订约的时候即使估计会发生也难以估计违约程度的严重性,难以去预先约定一笔议定赔偿。

去总结,在合约中去约定议定赔偿的好处有以下几种:

(一)它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计算与证明真正损失的麻烦与费用,特别是一些非常复杂、困难与经常发生的违约:Clydebank Engineering & Shipbuilding Co.v.Don Jose Yzquierdo y Castaneda (1905) AC 6 (HL);Philips Hong Kong v.Attorney General of Hong Kong (1993) 61 BLR 41, PC。

(二)它可以让违约方知道如果发生违约事件,他面对的赔偿责任是多少,甚至可以去对某一些风险作出投保。在Widnes Foundry v Cellulose Acetate (1931) 2 KB 393, CA中,Scrutton大法官说:“In many cases a man before entering in contract wishes to know for what he is to be liable if he breaks it, and he agrees a sum payable by him in that event.That obviously has nothing to do with figures fixed in terrorem.”

(三)在一定程度上,议定赔偿还可以去作为一种责任限制,这在本章2.8.1.4段已经有提到。

2.8.3 议定赔偿条文是否惩罚性损失赔偿条文?

议定赔偿虽然有以上所讲的好处,但仍会面对各种抗辩或争议,而最主要与常见的抗辩就是争议它是一条惩罚性条文因而无效,损失要以真正损失计算与证明。一种经常会出现情况,就是要赔偿的一方声称议定赔偿定得太高,属于惩罚性条文,法律不应该去承认或执行:Watts, Watts & Co.Ltd v.Mitsui & Co.Ltd (1917) AC 227;Jobson v.Johnson (1989) 1 WLR 1026, CA。

会造成这种情况就是在订约的时候,双方所约定的议定赔偿金额并非是一个真正损失的估计。更明显的是,有证据显示一方为了去威胁另一方不敢去违约,而逼另一方接受天文数字的议定赔偿,该数字是大大超出真正损失的估计。在这方面权威的说法是贵族院的Scandinavian Trading v.Flota Ecuatoriana (1983) 2 AC 694中Diplock勋爵所说的:

“The claic form of penalty clause is one which provides that upon breach of a primary obligation under the contract a secondary obligation shall arise on the part of the party in breach which does not represent a genuine pre-estimate of any lo likely to be sustained by him as the result of the breach of primary obligation but is substantially in exce of that sum.”

这方面的争议有大量的先例,如:Re Newman (1876) 4 Ch.D.724, CA;Public Works Commiioner v.Hills (1906) AC 368, PC; Euro London Appointments Ltd v.Claeens International Ltd (2006) 2 Lloyd‘s Rep 436;M & J Polymers Ltd v.Imerys Minerals Ltd (2008) 1 Lloyd‘s Rep 541 等等。

2.8.4 怎样去区分合约的一般议定赔偿条文与惩罚性条文

至于它们之间怎样去区分,一些大原则有在著名的贵族院先例Dunlop Ltd.v.New Garage Co.Ltd.(1915) AC 79中有涉及。该著名先例的案情是著名的轮胎公司Dunlop与分销商订立的合约,其中规定了分销商不得以低于某一价格出售轮胎,以免造成内部竞争,而其中有第5条文说明如果有违反,分销商就必须为每一个低价出售的轮胎支付一笔钱(名义上称为议定赔偿),条文是如下:“We (that is the respondents) agree to pay to the Dunlop Pneumatic Tyre Co Ltd, the sum of X for each and every tyre, cover or tube sold or offered in breach of this agreement, as and by way of liquidated damages and not as penalty, but without prejudice to any other rights or remedies you or the Dunlop Pneumatic Tyre Co Ltd, may have hereunder”。之后发生了分销商的违约,这就导致了双方之间的诉讼,而分销商作为被告的抗辩是指第5条文属于惩罚性条文。从不同法院的判法也可以看到这是不容易掌握的:一审的法院判第5条文是有法律效力的议定赔偿条文,但上诉庭改判是一条惩罚性条文,最后在贵族院又被改为是议定赔偿条文。

在贵族院,Dunedin勋爵有说明如何去区分议定赔偿与惩罚性损失赔偿条文,以下可去作其中的一些介绍:

2.8.4.1 区分原则之一:条文的标题并不重要

Though the parties to a contract who use the words ―penalty‖ or ―liquidated damages‖ may prima facie be supposed to mean what they say, yet the expreion used is not conclusive.The court must find out whether the payment stipulated is in truth a penalty or liquidated damages …

这里也体现了英国法一贯的精神,也就是重视实质内容而非标题,这与我们中国人重视标题或名堂有所不同。在英国法下一条条文可以写作是“议定损失赔偿条文”,但实质内容却是一条惩罚性条文:Re Newman (1876) 4 Ch.D.724, CA;Public Works Commiioner v.Hills (1906) AC 368, PC。反之,也可能是一条条文写作“惩罚性条文”,但被判为仅仅是对违约损失合理估计的“议定损失赔偿条文”:Ranger v.G.W.Railway (1854) 5 HLC 72, HL;Crux v.Aldred (1866) 14 WR 656;Re White (1901) 17 TLR 461, DC;Clydebank, etc., Co.v.Yzquierdo, etc.(1905) AC 6, HL。

2.8.4.2 区分原则之二:约定的金额比真正损失大为去威吓一方当事人不敢去违约

The eence of a penalty is payment of money (or other non-monetary rights) stipulated as in terroem of the offending party; the eence of liquidated damages is a genuine convenanted pre-estimate of damage.

这一个大原则已经解释过,不必再去重复。只去多提一句就是作为惩罚性条文而导致不被法律所承认,主要就是金钱上大大超出订约时估计的真正损失,毕竟商业合约都是针对金钱。但如果是那些非金钱的约定,有这种惩罚的味道的话,也会有同样的后果。例如在Jobson v.Johnson (1989) 1 WLR 1026,涉及了违约要去把财产转让作为惩罚。但这种情况千变万化,有时候法院也要现实。例如贷款合约经常就会涉及了一条条文是如果贷款人违约,借款人或银行会有什么合约上的救济。而这违约的定义可以是很广泛的,例如贷款人晚了去定期还款,但也可以是许多其他方面。例如是贷款合约中针对贷款人哪些行为属于违约,例如违犯一些规定,或是被其他债权人在法院申请要将其清盘,又或是对船舶作为抵押品作出伤害(例如不去进行维修保养,这会导致抵押品的价值下降,或者不投保)等等。这方面可以看在一般船舶贷款合约内的“保证契约”内的多种违约事件,这在笔者的《船舶融资与抵押》一书第五章4.2.1段有详细介绍。这时作为融资的银行其中的一个权力就可以马上把所有的贷款全部要求归还。这种所谓的“加速还款条文”(accelerated payment)也曾经被贷款方指称为惩罚性条文。

在The ―Angelic Star‖ (1988) 1 Lloyd‘s Rep.122,涉及船厂对船东作出的贷款,这些情况在今天好像是不可思议,但在70、80年代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为航运低迷而造成造船业非常不景气,而一些造船国家不论是一些老牌的西方国家或是一些新兴的造船国家,例如是韩国、日本或巴西面对激烈的竞争下都去对自己国家的造船业作出庞大的经济援助。它们各有各的理由,包括保护造船工业对国防很重要,或是保护劳工市场,又或是带起自己国家其他的工业,等等。The ―Angelic Star‖先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船东只需要支付船价的20%就可以接船去航运市场营运,而余下的80%就在接船后分8年,每半年共16期来摊还,其中摊还的利率也是固定的。显然,没有国家的资助,船厂是无法承担这种做法的,因为造船期间船厂是需要大量的资金。这样一来,造船合约就好像船舶融资合约一样,需要各种担保,例如要船东作出个人的担保或是集团公司作出担保,对船舶要去登记抵押权,等等。其中亦包括一条针对船东违约的情况下的“加速还款条文”。在该The ―Angelic Star‖先例,该条文是如下:

“13.The loan together with all other monies due to the Lenders by the Owners shall immediately become payable and the Lender shall forthwith be put in funds to cover all existing and future liability under any outstanding bills drawn in connection with the loan, and the security for the loan and such monies shall become enforceable … if … (a) The Owners fail to make payments of capital or interest … on due dates.”

由于船东违约,船厂向船东本人(作为担保人)提出诉讼,船东作出的抗辩就是说上述条文是惩罚性条文,但这不被法院接受,上诉庭的Donaldson大法官这样说: “Whatever the merits or demerits of this argument viewed as a whole, it depends upon the proposition that loan condition 13 is penalty clause.This I do not accept.Clearly a clause which provided that in the event of any breach of contract a long term loan would immediately become repayable and that interest thereon for the full term would not only be still payable but would be payable at once would constitute a penalty as being ‗a payment of money stipulated as in terrorem of the offending party‘ (proposition 2 in the speech of Lord Dunedin in Dunlop Ltd.v.New Garage Co.Ltd.(1915) AC 79.) But I do not so read condition 13.‗The loan‘ is the capital sum.‗All other monies due to the lenders by the owners‘ cannot be construed as ‗all other monies which would otherwise become due by the owners in the future.‘ It means ‗all other monies due at the time of the happening of an event of default‘.The mere fact that the capital sum becomes immediately repayable upon a failure to comply with the conditions upon which credit was extended cannot constitute a penalty.The provision that the lenders shall forthwith be put under any outstanding bills drawn in connection with the loan is intended to safeguard the shipbuilders against their potential liability as drawers should the bills have been negotiated and the purchaser, as acceptor, fails to honour the bills upon maturity.This again is not a penalty provision.”

在笔者看来,英国法院的这种现实的做法与长远的考虑,建立起一套对银行与金融机构非常有利的法律环境,从而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利益。就拿上述例子来说,如果这样的“加速还款条文”被判为是惩罚性条文的话,除了这一期未支付的款项,很有可能是银行再也无法向贷款人拿到剩余但未到期的款项。因为贷款人可能面对清盘,而其届时对银行的违约责任仅限于当时到期未付的一期款项。而有了这“加速还款条文”,就可以因为贷款人违约而令到全部剩余的款项一并到期需要支付,而贷款人不支付就导致了对这些所有剩余款项的违约,从而给了银行理由与诉因来追讨这些款项,趁手中还有担保的时候一次过把欠款全数取回来。

2.8.4.3 区分原则之三:判断是否惩罚性条文是去看订约一刻的情况

The question whether a sum stipulated is penalty or liquidated damages is a question of construction to be decided upon the terms and inherent circumstances of each particular contract, judged of as at the time of the making of the contract, not as at the time of the breach.

这方面也已经说过,一条条文是属于议定赔偿还是惩罚性条文,是要看在订约时候其是否是对将来会发生的违约损失的合理估计,而不是在真正违约时候去看是否合理。因为到了真正违约时,可能已经是订了合约的几年后,市场可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赔偿议定损失的金额相比当时的市场看来是太高与太不合理。这里可以去节录Dunlop Ltd.v.New Garage Co.Ltd.(1915) AC 79中,Dunedin勋爵所说:

“The question whether a sum stipulated is penalty or liquidated damages is a question of construction to be decided upon the terms and the inherent circumstances of each particular contract, judged of as at the time of making of the contract, not as at the time of the breach.”

当然发生了违约去事后诸葛亮看看是否在订约时是一个对真正损失合理的估计也不是说完全没有作用。因为在一些违约,导致复杂的真正损失类别,就可以出了事才回头去看订约的时候这种损失类别是否可以合理预见,会否是在考虑之中,从而得出议定赔偿是否有惩罚性的味道。这在Philips Hong Kong v.Attorney-General of Hong Kong (1993) 61 BLR 41中所讲的:

“The fact that the iue has to be determined objectively, judged at the date the contract was made, does not mean what happens subsequently is irrelevant.On the contrary it can provide valuable evidence as to what could reasonably be expected to be the lo at the time the contract was made …”

通常去挑出会可能有其中一种情况是议定损失会比真正损失高是并不足够,除非有其他客观的因素例如是强势的订约一方逼弱势方非要接受该议定赔偿条文。这也是在Philips Hong Kong v.Attorney-General of Hong Kong一案所说的:

“Except poibly in the case of situation where one of the parties to the contract is able to dominate the other as to the choice of the terms of a contract, it will normally be insufficient to establish that a provision is objectionably penal to identify situations wher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vision could result in a large sum being recovered by the injured party than his actual lo.”

2.8.4.4 区分原则之四:其他帮助区分的考虑

2.8.4.4.1 将来可能发生的违约最大的损失也低于约定的金额

It will be held to be a penalty if the sum stipulated for is extravagant and unconscionable in amount in comparison with the greatest lo that could conceivably be proved to have followed from the breach.

这里是介绍一些大原则去考验哪些情况属于惩罚性条文,而其中第一个考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议定赔偿的金额是非常夸大与过度的。这里又可以去举Clydebank Engineering & Shipbuilding Co.v Don Jose Yzquierdo y Castaneda (1905) AC 6 (HL)的先例,Halsbury勋爵曾经举例说双方约定以50英镑造房子,1年内完工,如果做不到就要支付100万英镑作为惩罚,这就是明显的惩罚性条文。他说:

“if you agreed to build a house in a year, and agreed that if you did not build the house for £50, you were to pay a million of money as a penalty, the extravagance of that would become at once apparent.Between such an extreme case as I have supposed and other cases, a great deal must depend on the nature of the transaction—the thing to be done, the lo likely to accrue to the person who is endeavouring to enfor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ntract, and so forth.”

上述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很容易可以看到是惩罚性条文,但遇上比较模棱两可的例子就不是这么容易掌握,而且判法也不会稳定。在上述的例子也要说明是合约的标的或对价与议定赔偿的金额也不是有必然的关系。甚至是没有关系,因为对价会只是名义上的,例如是一块钱,但这种合约如果双方去作出承诺并约定在违约的时候要作出议定赔偿,这是完全不会受只有一块钱对价的影响。又例如,一个收费十分廉宜的工程去建造一个展览场地,而且时间上非常急迫,如果不能准时完工就会带来很大的真正损失。这一来,双方针对工程延误约定了一个高昂的议定赔偿,而相对工程的费用并不高。结果因为工程延误了一段很短的时间,议定赔偿超出了工程的费用,但这并不表示这议定赔偿是一条惩罚性条文。

2.8.4.4.2 对纯金钱债务约定比债务更高的赔偿金额

It will be held to be a penalty if the breach consists only in not paying a sum of money, and the sum stipulated is a sum greater than the sum which ought to have been paid.

这是另一个考验有关议定赔偿是否惩罚性条文,它是去针对一种违约就是晚了支付一笔钱。认为这种条文无效是因为这种违约的真正损失是完全知道,就是该付的这笔钱。所以再去约定另一个金额更高的议定赔偿就很明显是惩罚性条文了。

另一方面,银行为了避免贷款人延迟还钱,可以与贷款人在合约中约定迟付款的利息为伦敦同业拆放利率(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或简称LIBOR)或最优惠利率(prime rate)+3%(为例),这种条文不能说是惩罚性条文。虽然它比一般仲裁或者法院判的利率为高(一般是prime+1%),毕竟,每个人的融资成本或机会成本都不一样,以较高利息向银行、母公司或者是其他第三者借贷的情况经常发生,但是到了一个程度是如果该约定的利息百分比订得太高的话就会变成是惩罚性条文,当然分水线并不是那么容易掌握。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有传言说香港甘泉航空公司在2008年4月发生经济困难与在清盘之前曾向一位香港首富借贷,其中规定要支付的利息高达40%,这就几乎肯定是惩罚性条文了。 较近期有关高利息的案例有Jeancharm Ltd v Barnet Football Club Ltd (2003) EWCA Civ 58, 92 Con LR 26,它涉及了一个球会与供应商的合约中有关前者晚了支付要去赔偿利息每周5%,这等于年利率的260%。在后来的诉讼中,球会抗辩说这么高的利率是惩罚性。供应商的回应是应该去看整个合约,包括他要承担的风险与其他条文针对晚了供应要作出高额的赔偿。但上诉庭不认为这是改变了针对议定赔偿是否是惩罚性的基本看法,就是这议定赔偿金额是否是一个对将来的损失真正的估计,而260%显然不会是,所以有关的高利息条文无效。

2.8.4.4.3 对于大小及严重程度不一的多种违约约定一个单一的赔偿金额

There is a presumption (but no more) that it is penalty when ―a single lump sum is made payable by way of compensation, on the occurrence of one or more or all of several events, some of which may occasion serious and others but trifling damage.‖ (Lord Elphinstone v.Monkland Iron and Coal Co.[1886] 11 App.Cas 332, HL)

举一个例子是,在一个建造合约中,除了约定一般的延误一星期要赔偿的一笔金额外,还有一条文规定如果该承包商不能按时履行所有的合约规定项目的话就要给雇主一笔议定赔偿金额的10,000英镑,这后面的规定被判是一条惩罚性条文:Re Newman, ex p.Capper (1876) 4 Ch.D 724;Cooden Engineering Co.Ltd v Stanford (1953) 1 QB 86, CA。这等于在该条文下不能按时履行的合约规定项目即使只是一粒螺丝,承包商也要赔偿雇主10,000英镑。换言之,不能按时履行的所有项目会是有很多,有大有小,都去要承包商在许多小的项目支付10,000英镑就会是惩罚性了。加上,大小事项,不论严重与否,都去约定要违约的承包商赔偿10,000英镑,本身就显示了双方没有在订约时去估计或者想过不同事项下的违约会带来的真正损失。所以,就有了假设这种条文本质上是惩罚性的。此外,如果同一个建造合约其条文约定为当承包商不能在约定的日子前履行合约,要支付雇主200英镑加上延误一星期要支付5英镑,这被判是议定赔偿条文,因为这些金额是基于同一件事情(就是工程延误)而支付的:Law v Redditch Local Board (1892) 1 QB 127, CA;Pye v British Automobile Commercial Syndicate (1906) 1 KB.425;Robophone Facilities Ltd v Blank (1966) 1 WLR 1428, CA。

这里也可以去举一个造船合约的上诉庭先例Cenargo Ltd v Empresa Nacional Bazan de Construcciones Navales Militares SA (2002) EWCA Civ 524,案情部分是关系到一个船厂(Astilleros)的保证就是该建造的滚装渡轮可容纳146辆长13米的拖车,但所交的船舶由于甲板内的局限导致船东(Cenargo)声称少了6辆拖车的空间。该造船合约针对这一个船厂的担保如果受到破坏有一条文去针对就是每一辆拖车空间的减少要去支付150,000美元。该条文是如下:

“If the actual trailer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Veel is le than 146 Units of 13 metres each the Builder shall pay to the Buyer as liquidated damages One hundred and fifty thousand United States Dollars ($150,000) for each trailer unit by which the Veel is deficient but excluding the first one (1) in respect of which deficiency no liquidated damages shall be payable.If the deficiency in trailer carrying capacity is ten (10) or more the Buyer as an alternative to receiving the aforementioned liquidated damages may rescind the Contract.”

问题出在针对这6个减少了的拖车空间,可以很容易去作出一些调整就可以解决问题,例如去搬走备用螺旋桨的桨翼与在龙骨上作结构上的调整等。反正是双方专家估计的调整费用由欧洲船厂进行也只不过是11,000美元,但如果允许船东去向船厂根据造船合约索赔议定赔偿,6个拖车空间乘150,000美元就变成是900,000美元了。这里就带来争议就是议定赔偿能否用在一些很轻微的违约还是只能用于较为严重或者是不能补救的违约。或会问,如果是这么廉宜就可以作出调整的话船厂为什么不自己作出?这里可以有几种情况,一个是船厂自己不小心错失了这个机会;另一种情况可以是去作出调整需要时间,而交船的“死亡日期”(drop dead date)已经届临导致船厂要硬着头皮马上交船。在该先例,更是又一个原因,就是在造船合约约定了的拖车空间数目,这是与其他船舶的特征不一样,例如是船速与耗油不符合造船合约规定。这些都可以在交船前的试航时被确定下来,如果船厂花很少金钱就可以把一些找到的缺陷解决,船厂肯定会这样做。顶多解决问题后再来一次试航才去交船。但在本案例,涉及了装运拖车的空间,这一个船舶特征不存在有试航,所以有了数目不足的情况会是很容易去看漏。这导致船东在事后经营船舶的时候才会发觉这6个减少了的拖车空间。而被发觉后,船东认为他可以向船厂要求支付一大笔的议定赔偿。

船厂其中一个争议是议定赔偿是要在最后一期船价的支付中扣减,所以在接船以后就不再适用。这抗辩看来不被接受,另主要的争议就是议定赔偿是否适用。

在该先例中,上诉庭推翻了高院的判决,认为该造船合约的议定赔偿条文只是针对重大的违约(违反船厂担保),因为双方在订约时的意图应该是这样想的,而没有想到去适用在一些轻微与容易补救的违约。否则,这条文在大小违约都可以适用同一笔议定赔偿就会变成是一条惩罚性条文而无效。Longmore大法官是这样说:

“27 If there was a breach of art.1.4, I would, for my part, conclude that the true lo of the buyers cannot have been intended to be covered by the liquidated damages clause.There is a danger that, if a liquidated damages clause is held to apply to trifling breaches of contract or breaches of contract which result in a trifling lo, the whole clause might be struck down as a penalty clause.In the court below Mr.Kendrick(船厂代表大律师) did indeed make that submiion in relation to art.III.5, but he did not wish to repeat that submiion to this court; that was, no doubt, because liquidated damages clauses of the kind used in the present case have a genuinely useful function in pre-estimating damage which is likely to result.But it is important that such contracts should be construed, if poible, to avoid the result that breaches of contract resulting in minor loes will be covered by such clauses.As Lord Woolf said in Philips Hong Kong Ltd v Attorney General of Hong Kong (1993) 61 BLR 41 at p.59:

'So long as the sum payable in the event of non-compliance with a contract is not extravagant, having regard to the range of loes that it could be reasonably anticipated it [the relevant clause] would have to cover at the time the contract was made, it can still be a genuine pre-estimate of the lo that would be suffered and so a perfectly valid liquidated damage provision.'

28 That shows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in mind the range of loes the parties would anticipate the clause would cover when they made their contract.I do not consider that the parties in this case, when agreeing liquidated damages in relation to trailer carrying capacity, could have had in mind defects in design or workmanship which could be rectified without incurring major expense, even if it could be said that until such defects were rectified the veel's spaces were, in breach of contract, not fully available.

29 This approach to construction of a liquidated damages clause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Privy Council in Webster v Bosanquet [1912] AC 394, where it was held that a potentially penal clause did not apply to every sale contrary to a right of pre-emption clause (for breach of which liquidated damages were agreed to be payable) but only to sales in the sort of commercial quantity which the parties must have had in mind when they made their contract.

30 Mr.Kendrick(船厂代表大律师)relied on a paage in Profeor Sir Guenther Treitel's book on the Law of Contract (10th edn, 1999), at p.932 as follows:

'A sum may, therefore, be regarded as penal if it might have become due on a trifling breach, even though the breach which actually occurred was quite a serious one, and one for which the sum could be regarded as a genuine pre-estimate.In this way, the rule can invalidate perfectly fair bargains.The courts will do their best to avoid such results by construing the contract so as to make the sum payable only on major breaches, for which it is a valid pre-estimate.'

31 For this proposition Webster v Bosanquet is cited.Mr.Eder(船东代表大律师) attacked the paage, firstly, as not justified by Webster v Bosanquet and, secondly, as being difficult to justify in principle since a distinction between major breaches and minor breaches of contract would give rise to uncertainty and unneceary argument. 32 For my part, I think the paage correctly states the law, for the reasons that I have given, so long as one understands the phrase 'major breaches' as referring to breaches of contract giving rise to substantial lo of the kind contemplated by the liquidated damages clause.

33 For these reasons I would hold that, even if there was a breach of art.1.4 of the contract to the extent of an inability on the part of the veel to provide six required slots, the lo resulting from that breach was not intended to be covered by the liquidated damages clause.I would therefore allow the builders' appeal by setting aside the judgment ….”

2.8.4.4.4 真正损失很难估计的情况

It is no obstacle to the sum stipulated being a genuine pre-estimate of damage, that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breach are such as to make precise pre-estimation almost an impoibility.On the contrary, that is just the situation when it is probable that pre-estimated damage was the true bargain between the parties.

如果一种违约是明显会导致很大程度的损失而真正损失是多少却很难预先估计的情况下,就存在一个假设是议定赔偿条文不是惩罚性条文:Philips Hong Kong v.Attorney General of Hong Kong (1993) 61 BLR 41, PC。

在Dunlop Ltd.v.New Garage Co.Ltd.(1915) AC 79这一贵族院先例中,主要也是这一原因被贵族院认为是可以接受的议定赔偿条文,它涉及了Dunlop轮胎公司为了去保持价格稳定,避免分销商内部竞争,所以在分销合约中加入了这一条文。即使没有这一稳定价格的做法会带来的整体损失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但个别分销商的违约会带来什么样的损失是无法计算出来的。所以订下一个金额作为估计赔偿并无不合理之处,除非该金额是高到完全不合理的数额。Dunedin勋爵是这样说:

“Turning now to the facts of the case, it is evident that the damage apprehended by the appellants owing to the breaking of the agreement was an indirect and not a direct damage.So long as they got their price from the respondents for each article sold, it could not matter to them directly what the respondents did with it.Indirectly it did.Accordingly, the agreement is headed ‗Price Maintenance Agreement‘, and the way in which the appellants would be damaged if prices were cut is clearly explained in evidence by Mr.Baisley (the appellants‘ manager), and succeful attempt is made to controvert that evidence.But though damage as a whole from such a practice would be certain, yet damage from any one sale would be impoible to forecast.It is just, therefore, one of those cases where it seems quite reasonable for parties to contract that they should estimate that damage at a certain figure, and provided that figure is not extravagant there would seem no reason to suspect that it is not truly a bargain to ae damages, but rather a penalty to be held in terrorem.”

2.8.4.4.5 一连串合约中的中间方(party in between)

在一连串的合约,如果对一位夹在中间的合约方而言,前后合约如果都有约定不同议定赔偿的金额去针对某一些违约(例如是前后租约下不同的滞期费率),这会导致中间方会在有些情况下可以赚取一些差价。例如是中间方与原船东的租约约定滞期费是25,000美元一天,但去转租给分承租人是35,000美元一天。但显然在同样的违约下(超出装卸时间),中间方的损失只是需要支付给原船东25,000美元一天,变了他可去赚10,000美元一天的差价。问题是分承租人能否争辩这是惩罚性条文?笔者认为是不可以,因为中间方去赚取差价也不表示这35,000美元一天的滞期费条文是去阻吓分承租人别去违约把船舶延误,再说两个租约去订立的时间不一样,市场也不一样,谈判手段与强弱也不一样,不可能是要求滞期费金额都要一致或是十分接近才不算是惩罚性条文。

在Steria Ltd v.Sigma Wirele Communications Ltd.(2008) BLR 79先例也有同样的争议。该先例的总承包商Sigma与雇主的主合约内有一条针对整个工程完工日期延误的议定赔偿条文。Sigma把有关的电脑工程去给了分包商Steria。在分包合约中,也有一条议定赔偿条文,但条文内容与主合约中的条文内容不同,因为它分别针对了四个不同工程的延误。这一来,就会造成在分包合约出现了延误,但整个工程完工日期是没有受到延误的情况,就会导致Sigma根本没有损失也可以去向分包商Steria收取议定赔偿。所以该条文被分包商指称在本质上是惩罚性条文。但Stephen Davies大法官不同意,说:

“In such circumstances, in my judgment: (i) there is no substantial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liquidated damages provision of the subcontract and the level of damages likely to be suffered by Sigma; (ii) on the facts of this case I am unable to conclude that the clause was – objectively considered as at the date the contract was entered into – intended to be deterrent rather than compensatory.Overall, this being a commercial contract entered into between two substantial and experienced companies with knowledge of the difficulties which can occur where after the event one party seeks to recover general damages from the other for delay, I am not prepared to strike down the clause as penal.”

2.8.4.4.6 针对同一种违约有不同金额的议定赔偿

会有情况是去针对同一个违约有不同金额的议定赔偿,这包括在造船合约。例如在著名的Pacific Ocean Shipping Corp v.Sembawang Corp Ltd (No.1) (1998) Commercial Court 4 June 1998,该造船/改装合约针对工程的延误有以下的条文去针对:

“33.4 If the BUILDER should fail to deliver the VESSEL by the DELIVERY DATE or any extension thereof gran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TRACT, the BUILDER shall pay LIQUIDATED DAMAGES to the OWNERS for such default at the rates shown below … … first four weeks 70,000 Singapore dollars per week; next four weeks 140,000 Singapore dollars per week.For any delay in exce of the first eight weeks 200,000 Singapore dollars a week.Delay for the purposes of this article shall mean the period which may elapse between the DELIVERY DATE and the actual date of the DELIVERY of the VESSEL.

33.5 The rates of LIQUIDATED DAMAGES to which the BUILDER may become liable represent a genuine pre-estimate of the lo which the OWNERS would sustain in the event of delay and is not to be construed as a penalty.”

在该先例没有去争论这是否惩罚性损失赔偿的条文,但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很容易解释过去就是随着工程的延误加剧,后果会更严重,也代表损失会是更大。毕竟,该合约中有一条文说明工程的“时间是条件条文”(time is of the eence of the contract)

2.9 订金(deposit)与预付(pre-payment)

在许多商业合约中,经常会有订金的规定,目的主要是为了担保合约的履行。订金有另一种看来是非常接近的做法,可称为“部分预付”(part payment或pre-payment)。部分预付也是有同样的目的,加上可能有其他的目的,例如在一些涉及了机器的买卖合约中要求买方作出部分预付,就为了是去资助机器的制造。订金与部分预付最大的分别就是在支付方没有履行合约的情况下,订金会被“没收”(forfeit)。但部分预付的法律地位还未完全明确,但通常就要退还给支付方。例如是在合约明确收款人是要产生一些因为依赖该合约而花费的钱时,这就有可能被视为是订约意图,特别是针对收款人而言,是在对方没有履行合约时可以没收:Hyundai Shipbuilding and Heavy Industries Ltd v.Papadopoulos (1980) 1 WLR 1129。这一来,就可以看到订金是会涉及到惩罚性条文的问题的,但部分预付就通常不会有。

在订约自由下,会有情况是条文写的不清不楚,难以区分订金或部分预付。例如一方面去把它称呼为部分预付,但另有条文说明对方不履行合约时可以没收。这里就涉及到根据合约条文的解释原则,希望找出一个答案。只说,英国法律在难以作出区分的时候通常是会倾向解释为部分预付的条文:Dies v British and International Mining and Finance Co (1939) 1 KB 715。

订金与部分预付条文的分别可以去举船舶买卖作为例子。在二手船买卖中,世界上主要使用的标准格式就是1993年挪威格式(NSF‘93)。它的第2条文就是要求买方在合约订立的规定时间内去支付船价10%到一个共同账户,以作为买方买船的担保。另在第13条文,说明如果买方没有按时支付船价,卖方有权取消合约并没收订金,说:“Should the Purchase Price not be paid in accordance with Clause 3, the Sellers have the right to cancel the Agreement, in which case the deposit together with interest earned shall be released to the Sellers.”

但如果涉及新船买卖,也就是造船,在做法上就不是订金而是部分预付条文了。这在一些著名的标准格式,例如日本造船格式SAJ与BIMCO的Newbuildcon格式都这样规定。在SAJ,Article II是针对了船价的分期付款以及部分预付,在时间上是配合造船的进度。而针对船厂交不了船(不论是否涉及违约),就涉及了船厂作为卖方需要去退还部分预付给买方。造船合约也通常有其他条文去针对买方会退还部分预付的船价,包括要求船厂在造船合约生效前提供“还款担保”(refund guarantee)。在造船合约下退还部分预付,非但是不存在没收部分或者全部的金额,还往往要加上沉重的利息。

2.9.1 订金会有危险被视为是惩罚性损失赔偿

订金涉及惩罚性损失赔偿的危险是与议定赔偿一致的,就是它只能作为一个双方在谈判时候对一方不履行可能会造成的损失一个真实与预先的估计,如果脱离了而且金额定的过高(也就是指高额订金),就会有惩罚性损失赔偿的危险。但凡事都有例外,这里就涉及了订金这一课题的悠久历史。在罗马时代就已经有这种习惯做法,就是合约的一方去交出一笔钱或一样实物(例如一只戒指)表示履行合约的诚意。如果他在后来没有履行,订金或这一实物就会被没收。这些历史在Howe v.Smith (1884) 27 Ch D 89先例有提到。在这种情况,订金不一定是与双方估计将来毁约会产生的损失有关系。在涉及了土地的买卖,一直以来的惯例是以约10%的合约价格作为订金,而英国的衡平法院也是从不干预,把这种做法视为一种例外。

涉及订金与惩罚性条文可以去介绍四个先例,如下:

2.9.2 有关先例之一: Stockloser v.Johnson

在Stockloser v.Johnson (1954) 1 QB 476先例,Denning勋爵在该案的上诉庭说:

“Again, suppose that a vendor of property, in lieu of the usual 10 per cent, deposit, stipulates for an initial payment of 50 per cent of the prices as a deposit and part payment; and later, when the purchaser fails to complete, the vendor resells the property at a profit and in addition claims to forfeit the 50 per cent deposit.Surely the court will relieve against the forfeiture.The vendor cannot forestall this equity by describing an extravagant sum as a deposit, any more than he can recover a penalty by calling it liquidated damages.”(Denning勋爵是说假设在土地买卖,双方约定不是10%的订金而是高达50%,之后买方没有及时去完成交易,卖方把有关的土地转售并赚了钱。但卖方仍是去把这50%的订金没收,大赚特赚。这一来,法院是不会认同,会把这种情况视为是等同议定赔偿实是惩罚性损失赔偿而无效,去作出救济不允许卖方没收订金)。

2.9.3有关先例之二: Linggi Plantations Ltd v.Jagatheesan

在Linggi Plantations Ltd v.Jagatheesan (1972) 1 MLJ 89先例,判是卖方可以去没收普遍的做法的10%订金,虽然卖方没有蒙受真正损失。Hailsham勋爵是这样说:

“It is also no doubt poible that in a particular contract the parties may use language normally appropriate to deposits properly so-called even to forfeit which turn out on investigation to be purely colourable and that in such a case the real nature of the transaction might turn out to be the imposition of a penalty, by purporting to render forfeit something which is in truth part payment.This no doubt explains why in some cases the irrecoverable nature of a deposit is qualified by the insertion of the adjective ‗reasonable‘ before the noun.But the truth is that a reasonable deposit has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a guarantee of performance as well as a payment on account, and its forfeiture has never been regarded as a penalty in English law or common English usage.”

2.9.4有关先例之三:Workers Trust and Merchant Bank Ltd v Dojap Investments Ltd

在Workers Trust and Merchant Bank Ltd v Dojap Investments Ltd (1993) AC 573先例,案情涉及了Jamaica的土地买卖的一笔占合约价格25%的订金。买方比完成交易一天晚了一个星期才支付其余的合约价格,这是明显的违约,特别合约中有说明“时间是条件条文”(time is of the eence of the contract)。贵族院不接受这是一个没有惩罚性味道的订金,虽然卖方证明了Jamaica的土地买卖经常会发生买方要提供15%-50%的订金,这与英国的习惯做法不一样。但贵族院不认为有部分买卖把这个百分比的订金视为合理不影响它的判断这一个订金是否是惩罚性损失赔偿。Browne Wilkinson勋爵是这样说:

“Since a true deposit may take effect as penalty, albeit one permitted by law, it is hard to draw a line between a reasonable, permiible amount of penalty and an unreasonable, impermiible penalty.In their Lordships‘ view the correct approach is to start from the position that, without logic but by long continued usage both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formerly in Jamaica, the customary deposit has been 10 percent.A vendor who seeks to obtain a larger amount by way of forfeiture deposit must show special circumstances which justify such a deposit.

…In the view of their Lordships, since the 25 percent deposit was not a true deposit by way of earnest, the provision for its forfeiture was a plain penalty.There is clear authority that in a case of a sum paid by one party to another under the contract as security for the performance of that contract, a provision for its forfeiture in the event of non-performance is a penalty from which the court will give relief by ordering repayment of the sum so paid, le any damage actually proved to have been suffered as a result of non completion: Commiion of Public Works v Hills (1906) AC 368.Accordingly, there is jurisdiction in the court to order repayment of the 25 percent deposit…

Finally, it appears that the bank may have suffered some damage as a result of the purchaser‘s failure to complete.If so, the bank is entitled to deduct the amount of such damages from the ‗deposit‘ of 25 percent.Such damage has not been quantified in the judgment below but appears to be small in amount.It would not be right to keep the purchaser out of all its money to await the outcome of the neceary inquiry as to damages.The bank ought accordingly to make immediate repayment of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the deposit, leaving a fund out of which the bank‘s damages, if any, can be satisfied”。

2.9.5有关先例之四:Union Eagle Ltd v Golden Achievement Ltd

在Union Eagle Ltd v Golden Achievement Ltd (1997) AC 514 PC先例,是香港在1997年回归祖国之前上诉去英国枢密院(也就是贵族院同一批大法官)的房子买卖先例。案情涉及了买方比约定完成交易的最后时间晚了10分钟,结果合约被卖方终断并没收10%的订金。因为有关合约写明“时间是条件条文”(time is of the eence of the contract),所以晚了10分钟也是违反了条件条文。买方向香港法院申请“履约指令”(specific performance),但在高院与上诉庭都不成功。在贵族院,买方也是败诉,其中Hoffman勋爵是这样说:

“… When a vendor exercises his right to rescind, he terminates the contract.The purchaser‘s lo of the right to specific performance may be said to amount to a forfeiture of the equitable interest which the contract gave him in the land.But this forfeiture is different in its nature from, for example, the vendor‘s right to retain a deposit or part payments of the purchase price.So far as these retentions exceed a genuine pre-estimate of damage or a reasonable deposit they will constitute a penalty which can be said to be eentially to provide security for payment of the full price.No objectionable uncertainty is created by the existence of a restitutonary form of relief against forfeiture, which gives the court a discretion to order repayment of all or part of the retained money.But the right to rescind the contract, though it involves termination of the purchaser‘s equitable interest, stands upon a rather different footing.Its purpose is, upon breach of an eential term, to restore to the vendor his freedom to deal with his land as he pleases.In a rising market, such a right may be valuable but volatile.Their Lordships think that in such circumstances a vendor should be able to know with reasonable certainty whether he may resell the land or not.

It is for this reason that, for the past 80 years, the courts in England although ready to grant restitutionary relief against penalties, have been unwilling to grant relief by way of specific performance against breach of an eential condition as to time.In Steedman v Drinkle (1916) 1 AC 275, 279 Viscount Haldane said:

‘Courts of Equity, which look at the substance as distinguished from the letter of agreements, no doubt exercise an extensive jurisdiction which enables them to decree specific performance in cases where justice requires it, even though literal terms of stipulations as to time have not been observed.But they never exercise this jurisdiction where the parties have exprely intimated in their agreement that it is not to apply by providing that time is to be of the eence of their bargain’.”。

表面看来,如果房价在上涨,卖方借这个机会去终断买卖合约并去以更高的价格转售,但同时又可以把可怜买方的10%订金没收,好像很不合理。至少,应该把这10%订金退还给买方。但仔细去分析应该是不能这样做,首先卖方向法院申请的是去作出履约指令。但如果法院去作出履约指令,就等于去改变了双方约定的合约条文,也就是去强制延长完成交易的期限10分钟。而且,也会带来法律的不肯定,因为卖方有可能一去终断后随即把该层房子转售。但如果事后法院去作出履约指令,卖方就会夹在当中。所以,法院是不会去作出这种履约指令的。但如果买方向法院同时申请衡平法下的“禁止没收”(relief against forfeiture),也就是要卖方退还这10%,也是成问题。在本章2.9.3段所介绍的Linggi Plantations Ltd v.Jagatheesan (1972) 1 MLJ 89先例就显示了这一个做法不可行。只会在订金约定是太高,例如是20%或30%,法院才会去作出这一种的救济。

2.10英国法院近期对惩罚性条文的放宽

较早时候已经说过,英国法院对美国法院针对惩罚性损失赔偿的做法不以为然,但在近期的一些先例看来,英国法院也在这方面去放宽。这里的原因是惩罚性条文被视为干预商业合约的订约自由,所以有一个说法是只要该条文有一个“商业合理性”(commercial justification),英国法院就不愿再去否定有关的条文。

首先,不去干预订约自由的说法,是Philips Hong Kong v.Attorney General of Hong Kong (1993) 61 BLR 41, PC先例中,Woolf勋爵认同加拿大最高院的Elsey v.J G Collins Insurance Agencies Ltd (1978) 83 DLR 1与澳大利亚高院的Esanda Finance Corporation Ltd v Plenig (1989) ALJ 238,说: “It is now evident that the power to strike down a penalty clause is a blatant interference with freedom of contract and is designed for the sole purpose of providing relief against oppreion for the party having to pay the stipulated sum.It has no place where there is no oppreion.”

在接下去的Lordsvale Finance Plc v.Bank of Zambia (1996) QB 752先例,Colman大法官就提到了条文如果有“商业合理性”(commercial justification)的解释,就不应该去干预,说:

“The speeches in Dunlop…show that whether a provision is to be treated as a penalty is a matter of construction to be resolved by asking whether at the time the contract was entered into the predominant contractual function of the provision was to deter a party from breaking the contract or to compensate the innocent party for breach…The question that has always had to be addreed is therefore whether the alleged penalty clause can pa muster as a genuine pre-estimate of lo…However the jurisdiction in relation to penalty clauses is concerned not primary with the enforcement of inoffensive liquidated damages clauses but rather with protection against the effect of penalty clauses.There would therefore seem to be no reason in principle why a contractual provision the effect of which was to increase the consideration payable under an executory contract upon the happening of a default should be struck down as a penalty if the increase could in the circumstances be explained as commercially justifiable, provided always that its dominant purpose was not to deter the other party from breach.”

在接下去的Alfred McAlpine Capital Projects Ltd v Tilebox Ltd (2005) BLR 271先例中,Jackson大法官有类似的说法针对双方有同等谈判力量时订立的商业合约,说:

“Because the rule about penalties is an anomaly within the law of contract, the courts are predisposed, where poible, to uphold contractual terms which fix the level of damages for breach.This predisposition is even stronger in the case of commercial contracts freely entered into between parties of comparable bargaining power.”

最后要介绍的就是M & J Polymers Ltd v.Imerys Minerals Ltd (2008) 1 Lloyd‘s Rep 541先例,它涉及了一条有争议是否属于惩罚性条文的“Take or Pay”(这种条文在商业合约经常会有,就是要求买方必须在一个期间内购买一定数量的货物,如果数量不足仍然必须支付一个最低限额的货价),英国法院就非常重视双方在谈判时是如何达成这方面的协议的。其中Burton大法官这样解释:

“On the facts of this case, I am entirely satisfied that the take or pay clause was commercially justifiable, did not amount to oppreion, was negotiated and freely entered into between parties of comparable bargaining power, and did not have the predominant purpose of deterring a breach of contract nor amount to provision in terrorem.The evidence was wholly clear.The negotiations took place between extremely well qualified, able and savvy commercial men against a very significant commercial background, including a background of previous dealings.At the time when they were negotiating there was, on the one hand, an extreme scarcity of acrylic acid(买卖的货物), a willingne on the part of the claimant to commit supply to the defendant, notwithstand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ir other customers, but in return expecting an absolute commitment to take a minimum quantity of the product to be manufactured with that acid, and, on the other hand, a clear recognition of the difficult commercial position in which the defendant found itself, a desperate need to secure supplies of the product and a desire to keep the contract as short as poible; with the result that there was give and take on both sides, a shorter term than the defendant desired, but so far as the defendant was concerned, the significant advantage, as it then saw it, of a get out clause via the meet or release provision in article 5.6…

There is more of the same.I am entirely satisfied that the take or pay provision does not offend against the rule against penalties and that the claimant is entitled to recover the price of the shortfall pursuant to article 5.5.This enables me to be satisfied that I can uphold and enforce a clause which might be described in similar terms to those used by Millett LJ in Jervis v.Harris (1996) Ch 195 at page 207.‗where the Court (was) ask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strike down (as a penalty) a standard claim which has been familiar to…lawyers for generation‘.”

2.11 近期部分有关惩罚性条文先例的介绍

2.11.1 先例之一:General Trading Company v Richmond Corp Ltd

在General Trading Company v Richmond Corp Ltd (2008) 2 Lloyd‘s Rep 475先例,涉及了原告向被告购买一家英国的名店,名为“GTC Mayfair”。在双方谈判的时候,该名店正在严重的亏损,高达每月10万英镑。原告作为买方计划与相信可以去把该名店的状况扭转,但估计会欠缺流动现金去进货,特别是为圣诞节去准备充足的存货。这一来,就要求在合约中被告的卖方通过向银行保证去在两年内提供给买方20万英镑的资金。而如果被告没有这样做,原告就可以取消作为购买名店的54万英镑的“票据抵押贷款”(Loan Notes)。有关的条文可部分节录一下:

“17.11 The Seller shall procure the provision of the Loan Guarantees within 30 days of receiving notice in writing from the Company to such effect which the Company may give to the Selle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otice provisions in Clause 15) at any time from 60 days after the Completion Date.

17.15 If the Seller fails to procure the provision the Loan Guarantees as required under clauses 17.10 and 17.11 (time being of the eence), the Loan Notes shall be cancelled with immediate effect and the Buyer shall be under no obligation to make any payments of any kind under the Loan Notes”。

从表面看来,违约(没有提供20万英镑的资金)与后果(取消54万英镑的票据抵押贷款)并不相称,有很重的惩罚性味道。但Beatson大法官最后接受有关条文并非是惩罚性认为不能光是去看议定赔偿的金额相比真正的损失是否相称,而是要去全面考虑。在该先例,就考虑到双方都是有水平的商业人士,原告得不到这20万英镑的流动资金就会有风险要把该名店关门,令他的投资化为乌有,等方面。Beatson大法官是这样说:“At the outset of the hearing I inclined to the view that this clause inserted, at the very end o the negotiations, was penal because of the size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mount of the loan to be guaranteed and the amount of the loan notes that would be cancelled.In the light of the evidence, however, and the broader approach of Buxton and Clarke LJJ in Murray v Leisureplay plc (2005) EWCA Civ 963, I am satisfied that it is not.In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contract, judged on 4 May when it was made, the clause was commercially justifiable, did not amount to oppreion, and was negotiated and freely entered into parties who were of comparable bargaining power.Most significantly, on the evidence the clause did not have the predominant purpose of deterring a breach of contract and did not thus amount to what in the older cases is referred to as a provision in terrorem.The evidence shows the following.First, as to the bargaining power of each side, although Richmond at that time was in a poor financial position, it was supported by offshore companies and trusts controlled by the Weston family and the financial, commercial and profeional resources available to them, including two experienced busine consultants, Meers Rodriguez and Barnett.Meers Gould and Middlemi also had significant commercial experience in the retail busine …”

2.11.2先例之二:The “Paragon”

在The ―Paragon‖ (2009) 2 Lloyd‘s Rep 688先例,涉及了有关的3-5个月+/-15天的租期的期租合约中有一条第101条文去针对延误还船需要调整租约租金,内容说:“The Charterers hereby undertake the obligation/responsibility to make thorough investigations and every arran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last voyage of this Charter will in no way exceed the maximum period under this Charter Party.If, however, Charterers fail to comply with this obligation and the last voyage will exceed the maximum period, should the market rise above the Charter Party rate in the meantime, it is hereby agreed that the charter hire will be adjusted to reflect the prevailing market level from the 30th day prior to the maximum period date until actual redelivery of the veel to the Owners”。

该条文是要求承租人承诺最后航次不去超出最长的租期,也就是5个月加上15天的最后一天,在2007年5月14日。如果承租人没有去准时还船,而当时市场租金是超出了租约的租金(事后的情况也正是如此),双方同意去调整租约租金,就是在最后还船一天之前的30天,每天的租约的租金要去作出调整从29,500美元一天提高至当时市场租金,也就是46,083美元一天。后来,承租人的确是晚了还船,共达6.166天。承租人要去支付这6.166天的市场租金差价是没有异议,金额是89,560.87美元,承租人也的确是去支付了。但双方的争议是之前30天租约租金的调整,如果双方约定的是有效,就会是要求承租人多去支付30天乘(46,083美元减29,500美元)再扣取佣金相等等于约471,603.32美元的一笔额外“赔偿”。光从这笔庞大金额要去作出赔付,特别是承租人已经赔付了89,560.87美元,看来是有很重的味道是去惩罚与阻吓承租人不得去行走会延误还船日子的最后航次。但问题是第101条文写的很技巧,它没有去针对违约要支付的额外金额,而只是去针对调整原来租约要支付的租金。船东的争辩是说该船舶通常的航次长度是60天,所以最后航次如果是非法,也就是估计会超出最后还船的一天,就有必要去调整,而调整只是30天,这显示了双方在约定的时候曾经去小心估计真正会蒙受的损失。但仲裁庭,高院与上诉庭都不接受船东的说法。认为承租人如果作出非法最后航次的命令,船东所能去抗拒的就是要求承租人命令一个合法的最后航次。船东是不能假设承租人会去坚持,这构成了“毁约”(repudiation)可去让船东接受并终断租约。这种假设是不现实的,也不会事前知道承租人是否会坚持非法的最后航次,而不去撤回另去指定一个合法的最后航次。而在合法的最后航次在履行的时候,即使遇上延误而错过了最后还船日期,违约的损失计算也只能局限在延误的实际日子的市场租金差价。所以这101条文第2句的“调整”(adjust)租金并非是订约时估计违约会带来的真正损失,而是一条惩罚性损失赔偿条文。

2.11.3 先例之三:Tandrin Aviation Holdings Ltd v Aero Toy Store

在Tandrin Aviation Holdings Ltd v Aero Toy Store (2010) 2 Lloyd‘s Rep 668先例,涉及了飞机买卖合约,价格是3.175千万美元。而在订合约的时候,买方就需要去支付300万美元的订金,并交给第三人(在本案例是列为第二被告)作为托管人。但之后的2009年1月(注意这是在2008年金融海啸后不久),卖方交付飞机但买方拒绝接收,也不去支付飞机价款。这导致了卖方要去向英国法院申请下令第二被告把这笔订金交出给卖方作为议定赔偿。而买方的一个抗辩是指有关去把订金充公的条文是属于惩罚性条文,该条文如下:“In the event Purchaser fails to accept delivery of the Aircraft and pay the Purchase Price to Seller in violation of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is Agreement, and provided Seller is not then in breach or default in timely performing its written obligations hereunder, Seller shall have the right, after ten (10) Busine Days‘ prior written notice from Seller of such breach or default and Purchaser‘s failure to cure (or commence curing) the same with such 10-day period, to terminate this Agreement by written notice to Purchaser and the Escrow Agent.If Seller elects to terminate this Agreement pursuant to this Section 7.4.2, the Escrow Agent shall pay the Deposit to Seller as liquidated damages (and Seller and Purchaser shall promptly give written instructions to the Escrow Agent to that effect), and this Agreement shall be of no further force or effect.Seller acknowledges and represents that the liquidated damages amount provided for in this Section 7.4.2 is a reasonable estimate of the damages that would be incurred by Seller in the event Purchaser defaults on Purchaser‘s obligations under this Agreement.Seller‘s right to receive the Deposit as liquidated damages, shall be cumulative and not alternative, and shall be the sole remedy available to Seller in the event Purchaser defaults on Purchaser‘s obligations under this Agreement (other than a default under this Article 7.4.2); and Seller waives any other remedies that may be available to Seller, at law or in equity, as a consequence thereof”。

Hamblen大法官判该条文不是惩罚性损失赔偿条文,说:“The sum stipulated was not extravagant or unconscionable in amount in caparison with the greatest lo which could have followed from the breach.ATS‘s breach did not consist only in not paying a sum of money, but instead comprised the failure to accept delivery of the aircraft and pay for it.The deposit could be treated as liquidated damages only in the event of ATS‘s breach in failing to accept delivery of the aircraft and pay the balance of the purchase price, so this was not a case where the liquidated damages were payable by way of compensation on the occurrence of several events, some of which might occasion only trifling damage.The consequences of the breach were such as to make precise pre-estimation of damage almost an impoibility.In the circumstances, the pre-estimated damage was, and should be taken to be, the true bargain between the parties”。

3 非复原损失赔偿之二:“返还性损失”(restitutionary damages)

这种“损失”(damage)是指受害方的原告受到侵权方或违约方的被告的错误行为,但没有因此而受到任何实际的损失,但被告却因此而得到了利益。这一来,为了不希望让被告取得这种“不当得利”(unjust enrichment),判他们必须赔付一笔返还性损失。但这是与英国法律针对民事诉讼的赔偿是根据“复原”大原则(restitutio in integrum 或compensatory principle)是有冲突之处,正如Megarry V.C.大法官在Tito v Waddell (No.2) (1977) Ch.106所说的:“It is fundamental to all questions of damages that they are to compensate the plaintiff for his lo or injury … The question is not one of making the defendant disgorge what he has saved by committing the wrong, but one of compensating the plaintiff”。 这笔损失也与其他已经在许多侵权案件(特别是涉及财产的侵权)存在的救济办法例如是“返还”(restitution)、“返还性救济”(restitutionary remedy)、“交出利润”(account for profits)或被告因为侵权或违约而节省了的费用去交出给原告有雷同或重叠之处。“返还性损失”(restitutionary damages)只是在Attorney General v Blake (2001) 1 AC 268先例之后才有的名堂。

反正是这种救济都是主要去看被告得到的利益(如果有的话)是什么,要求去把这些利益吐出来,而不是去追究原告自己有什么真正的损失。也是这一个原因,有不少人认为返还型损失的名堂有一点别扭,因为“返还”与“损失”是两码事,前者是“返还”(restitution)后者是“赔偿”(compensation),前者是属于衡平法,后者是属于普通法。

3.1作出“返还性损失”的理由

这可先去节录Diplock大法官在McCarey v Aociated Newspapers Ltd (No.2) (1965) 2 QB 86所说:“The law is mocked if it enables a man to make a profit from his own wrong-doing.This is not punishment; it is merely preventing the defendant from obtaining a reward for his wrong-doing.But equally it is not compensation; the plaintiff is the accidental beneficiary of a rule of law based on public policy rather than on the reparation of private wrongs”。

另在My Kinda Town v Soll (1983) RPC 15中有说:“The purpose of awarding an account of profits … is not to prevent an unjust enrichment of the defendant …”

接下去是节录Nicholls勋爵在Attorney General v Blake (2001) 1 AC 268先例中所说:“Even when awarding damages, the law does not adhere slavishly to the concept of compensation for financially measurable lo.When the circumstances require, damages are measured by reference to the benefit obtained by the wrongdoer … Further, in certain circumstances an account of profits is ordered in preference to an award of damages”。

适用返还性损失或交出利润的赔偿的情况很多,这主要是在侵权,包括了有关“财产侵权”(proprietary torts),“土地侵入”(trespa to land),“侵占或非法干预货物”(conversion, wrongful interference or trespa to goods),“知识产权的侵犯”(infring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信托关系”(fiduciary duty),等等。

3.2早期有关返还性救济的部分侵权案例或说法

这方面可去看一些先例的说法。首先可去节录Shaw勋爵在Watson Laidlaw & Co Ltd v Pott, Caels and Williamson (1914)31 RPC 104 HL中所举的例子,是有关一只马匹在主人没有允许的情况下被一个陌生人的被告私自短暂骑走。这种财产侵权没有对主人造成任何真正损失,因为在这期间该只马匹只在马槽内等待,被告还可以说是短暂骑走让马匹做运动,对该马匹是好事。Shaw勋爵是这样说:“If A, being a liveryman, keeps his hose standing idle in the stable, and B, against his wish or without his knowledge, rides or drives it out, it is no answer to A for B to say: ‗Against what lo do you want to be restored? I restore the horse.There is no lo.The horse is none the worse; it is better for the exercise”。

在Strand Electric Co v Brisford Entertainments (1952) 2 QB 246 CA先例涉及了受害方原告的电子仪器在没有授权下被第三人的被告私下使用,上诉庭是判被告要赔偿给原告这一段时间的市场租金。虽然在现实中,原告是不会去出租这些电子仪器,所以所谓的损失赔偿是有一点矫揉造作的。在该先例,Denning大法官所明白是更接近返还性救济多过一个侵权的赔偿,说:“It is an action against him because he has had the benefit of the goods.It resembles therefore an action for restitution rather than an action of tort”。

这种案件在土地侵入的先例就更多了:Martin v Porter (1839) 5 M.& W.351; Whitwham v Westminster Brymbo Coal Co (1896) 2 Ch.538 CA; Penarth Dock Engineering Co v Pounds (1963) 1 Lloyd‘s Rep.359; Swordheath Properties v Tabet (1979) 1 WLR 285 CA; Ministry of Defence v Ashman (1993) 25 HLR 513 CA; Ministry of Defence v Thompson (1993) 24 HLR 552 CA; Inverugie Investments v Hackett (1995) 1 WLR 713 PC; Severn Trent Water Ltd v Barnes (2004) 2 EGLR 95 CA; Sinclair v Gavaghan (2007) EWHC 2256 Ch; Field Common Ltd v Elmbridge Borough Council (2008) EWHC 2079 Ch.。

举例说,在Penarth Dock Company v Pounds (1963) 1 Lloyd‘s Rep 359先例涉及了一个二手“浮动干坞”(floating dock)的买卖,合约是要求买方尽快把该浮动干坞移走,但没有规定时间。买方却迟迟没有把浮动干坞从卖方已经废置了的船厂去移走,虽然卖方多次督促。这带来诉讼,卖方指买方违约与“侵占”(trespa)了他的地方长达大半年,而买方的抗辩是合约没有时间的规定要去把浮动干坞移走。加上,即使是违约,卖方并没有任何损失。在上诉庭,判是买方违约,即使没有时间上的规定,默示地位也是要求买方在合理时间内必须移走,而这一个合理时间已经过去。而针对卖方的损失,的确是卖方无法去证明。但被告侵占了卖方的地方,是被告如果不这样做而移走去其他地方是需要交付租金。这是被告省下的费用,可以作为去赔付原告的救济。Denning勋爵是这样说:“The question which remains is, what are the damages? True it is that the Penarth company themselves would not seem to have suffered any damage to speak of.They have not to pay any extra rent to the British Transport Commiion.The dock is no use to them; they would not have made any money out of it.But, neverthele, in a case of this kind, as I read the law, starting with Whitwham v Westminster Brymbo Coal and Coke Company, (1896) 2 Ch.538, on which I commented myself in the case of Strand Electric and Engineering Company, Ltd v Brisford Entertainments Ltd (1952) 2 QB 246, at pp.253 to 254, the test of the measure of damages is not what the plaintiffs have lost, but what benefit the defendant obtained by having the use of the berth; and the has been a trespaer, in my judgment, since Aug.9, 1962.What benefit has the defendant obtained by having the use of it for this time? If he had moved it elsewhere, he would have had to pay, on the evidence, £37 10s.a week for a berth for a dock of this kind.But the damages are not put as high as that, and the damages are to be ae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as I have stated it at the rate of £37 5s.a week for a period commencing from Aug.9, 1962, which I would let run to Mar.25, 1963, because the dock has now been removed.I do not know what that sum will come to, but that can be a matter of calculation.I do not think that there is any call in the circumstances for a mandatory injunction or any other relief.

另在Ministry of Defence v Ashman 与 Ministry of Defence v Thompson两个先例,涉及了军部要把廉价的居所从有家眷的军人收回,因为离婚导致了条件不再符合,但军人妻子拒绝或延误迁出。在前一个先例,军部索赔廉价(95英镑月租)与市场租金(500英镑月租)的差价,上诉庭最后判只是与当地公务员居所的租金(145英镑月租),因为这是军部要把居所收回后所作的用途,而且该军人妻子根本也不会考虑去市场租房子。

在这些先例中,一直有争议到底这种赔偿是否是属于返还性或是赔偿性。在Ministry of Defence v Ashman先例,Hoffman大法官认为是返还性,说:“it has not been exprely stated that a claim for mesne profits for trespa can be a claim for restitution.Nowadays I do not see why we should not call a spade a spade.In this case the Ministry of Defence elected for the restitutionary remedy”。

但在同一个上诉庭,Lloyd大法官认为这只是去作出损失赔偿,而返还性是法院无权去作出。而另一位Kennedy大法官是同意Hoffman大法官,但把它说成是“准合约返还”(quasi-contractual restitution)。

这些困难可去节录《McGregor on Damages》(第十八版,2009年)一书12-008段如下:“In the proprietary torts where restitutionary damages have flourished except in name, the courts have attempted to rationalize the damages awarded as compensatory on the basis of what is today generally referred to as the user principle, a phrase employed, and poibly initiated, by Nicholls LJ, as he then was, in Stoke City Council v W & J Wa Ltd (1988) 1 WLR 1406 CA.The law has considered that a person should have a claim against one who has used his property without his consent, a claim to be measured by the amount which could reasonably be required to gain permiion for the property‘s use, and has regarded the claimant as suffering lo or damage by virtue of not have received that amount.However, Lord Nicholls in Attorney General v Blake recognises that, while the entitlement is established and uncontroversial, ‗more difficult is the alignment of this measure of damages within the basic compensatory measure.‘ And he added: ‗These awards cannot be regarded as conforming to the strictly compensatory measure of damage for the injured person‘s lo unle lo is given a strained and artificial meaning.The reality is that the injured person‘s rights were invaded but, in financial terms, he suffered no lo‘”。

3.3合约的返还性损失赔偿

衡平法的“返还”(restitution)在合约关系中去作出救济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最为人所知的是如果没有合约规定报酬,或是合约终断,但一方当事人向对方提供服务并让对方得益,法院就会判对方要去支付一笔由法院厘定的“按照得益的合理报酬”(Quantum meruit fee)。这方面的先例有:Planche v Colburn (1831) 8 Bing 14, 131 ER 305; British Steel Corporation v Cleveland Bridge & Engineering Co.Ltd (1984) 1 All ER 504; Regalian Properties plc v London Dockl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1995) 1 WLR 212。对租约熟悉的人士也会知道在船舶不合理绕航而导致程租合约被自动中断,租约内约定的运费不再适用。但如果船东把船上的货物安全运到目的地,他还是可以去要求货方支付一笔“Quantum meruit freight”。另一种衡平法会去作出救济的是在货物买卖或者是提供服务的合约关系下,一方当事人向对方作出了支付,但对方完全没有提供货物(或提供有缺陷的货物而被拒货)或服务。这一来,有说法是一个“完全得不到对价”(total failure of consideration),法院会要求对方马上作为债务去退还这一笔钱: Whincup v Hughes (1871) LR 6 CP 78。

但在本段所介绍的新发展的“返还性赔偿”(restitutionary damages)是针对不同的情况,就是在违约下要去作出的额外赔偿。这种赔偿在Attorney General v Blake (2001) 1 AC 268先例后也开始出现在特殊情况下适用在合约关系下的违约,虽然是在合约赔偿损失的大原则,还是严格按照复原大原则去作出金钱的赔偿。这已经较早时在谈到“加大损失”(aggravated damages)与“惩罚性损失”(exemplary damages)有提到过是不适用在违约。例如在The ―Siboen‖ and the ―Sibotre‖ (1976)1 Lloyd‘s Rep 293先例,涉及了船东的被告在一个三年的期租合约下错误撤船。由于船东撤船的时候不久,油轮市场暴升,导致了船东通过违约去赚了很多利润。这导致了承租人的原告去提出了交出利润的救济,也就是要求船东把撤船后赚的钱去交出。但这一个请求被Kerr大法官简短的去拒绝,说是这种救济是没有法律依据。这是显而易见的大道理,较早已节录了Megarry V.C.大法官在Tito v Waddell (No.2) (1977) Ch.106所说的话。

另在Surrey County Council v Bredero Homes Ltd (1993) 1 WLR 1361先例,涉及了卖方(Surrey地区议会)出售一块土地给发展商。该买卖合约下是允许买方去根据批准的图则建造72栋房子,但成交后买方获得新的批准图则去加建了5栋房子。卖方向买方提出索赔,认为这一个好处应该是给卖方。但这被上诉庭拒绝,认为买方的加建虽然是违约,但没有造成对卖方有什么损失,所以只判给卖方一个2英镑名义上的损失赔偿,并为上诉庭所支持。其中上诉庭的Steyn大法官说是去延伸违约下的损失赔偿大原则会带来问题,其中去给予受害方一笔“利润”去作为他没有真正损失是否有必要?这会否对商业活动不利?加上,很多时候违约方会去为他的责任投保,所以这一笔利润其实是由保险人去掏出来,而保险人就会将来去提高保费,对大众都没有好处。Steyn大法官是这样说:“… The introduction of restitutionary remedies to deprive cynical contract breakers of the fruits of their breaches of contract will lead to greater uncertainty in the aement of damages in commercial and consumer disputes.It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that the why in which disputes are likely to be resolved the courts must be readily predictable.Given the premise that the aggrieved party has suffered no lo, is such a dramatic extension of restitutionary remedies justified in order to confer a windfall in each case on the aggrieved party? I think not.In any event such a widespread availability of restitutionary remedies will have a tendency to discourage economic activity in relevant situations.In a range of cases such liability would fall on underwriters who have insured relevant liability risks.Inevitably underwriters would have to be compensated for the new species of potential claims.Insurance premiums would have to go up.That, too, is a consequence which militates against the proposed extension.The recognition of the proposed extension will in my view not serve the public interest.It is sound policy to guard against extend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law of obligations too widely.For these substantive and policy reasons I regard it as undesirable that the range of restitutionary remedies should be extended in the way in which we have been invited to do so”。

但显然有人对Surrey County Council v Bredero Homes Ltd的判决感觉到不公平,也就是让买方可在违约的情况下仍然获得了所有的好处。或可以说卖方可以在买卖合约中订约细一点,例如说明如果加建房子要买方多支付多少钱。但问题是如果在订约时根本没有想到会有加建的问题,卖方是不会把所有无关有关的东西都写在买卖合约中,把它变为是一本厚厚的书。有不少人事后对这一个先例感到不满意,认为是不公平。可以说这一个问题已经稍后在Wrotham Park Estate Co v Parkside Homes (1974) 1 WLR 798先例中有了解决办法,法院可去作出“交出部分利润”(account for profits)的判决,所以是这种赔偿也被称为“Wrotham Park赔偿”。

但合约关系以前也不是没有过要求违约方交出部分利润(或节省了的费用)作为赔偿的先例,只是案例很少与没有去重点或刻意针对这一点。这些先例有Reid-Newfoundland Co v Anglo-American Telegraph Co Ltd (1912) AC 555; British Motor Trade Aociation v Gillbert (1951) 2 All ER 641; Strand Electric & Engineering Co Ltd v Brisford Entertainments Ltd (1952) 2 QB 246;Lake v Bayli (1974) 1 WLR 1073;等。

这种受害方证明不了金钱损失去返还的问题很多出现在土地、财产的侵权,这导致了违约方往往可以不必作出任何真正赔偿,也就大可以放心去违约了。所以,针对这种金钱赔偿不足够去作出救济的情况,英国法院往往是以另外一种救济的办法去替代金钱赔偿损失,这也就是去作出“履约指令”(specific performance)或“禁令”(injunction),只要是受害方会尽早与及时向法院作出申请。这方面可去节录Nicholls勋爵在Attorney General v Blake先例中有提到土地买卖在这方面的问题说:“The claic example of this type of case, as every law student knows, is a contract for the sale of land.The buyer of a house may be attracted by features which have little or no impact on the value of the house.An award of damages, based on strictly financial criteria, would fail to recompense a disappointed buyer for this head of lo.The primary response of the law to this type of case is to ensure, if poible, that the contract is performed in accordance with its terms.The court may make orders compelling the party who has committed a breach of contract, or is threatening to do so, to carry out his contractual obligations.To this end the court has wide powers to grant injunctive relief.The court will, for instance, readily make orders for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contracts for the sale of land, and sometimes it will do so in respect of contracts for the sale of goods.In Beswick v Beswick (1968) AC 58 the court made an order for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a contract to make payments of money to a third party.The law recognized that the innocent party to the breach of contract had a legitimate interest in having the contract performed even though he himself would suffer no financial lo from its breach.Likewise, the court will compel the observance of negative obligations by granting injunctions.This may include a mandatory order to undo an existing breach, as where the court orders the defendant to pull down building works carried out in breach of covenant”。

3.3.1先例之一:Wrotham Park Estate Co v Parkside Homes

在合约关系下第一个近期重要先例作出返还性救济是在Wrotham Park Estate Co v Parkside Homes (1974) 1 WLR 798,案情是涉及了一块土地的买卖。卖方在买卖合约中限制了发展商的买方(或他的受让人)在该块土地上建造的房子必须按照卖方批准的图则。但后来的受让人,也就是诉讼中的被告,建造了房子是违反了上述的限制。这导致了原告作为卖方保留了部分土地的承继人去向英国法院申请一个禁制令要求去把这些违约建造的房子全部清拆,但这被拒绝,原因是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资源。这一来,剩下来的救济就只是金钱损失的赔偿。但被告的争议就是这些建造的房子并没有影响该块土地的价值,所以原告没有损失。英国法院认为这一个抗辩看来并不公道,Brightman大法官是这样说:“it was just that the plaintiffs should receive no compensation and that the defendants should be left in undisturbed poeion of the fruits of their wrongdoing“。结果是判被告要把他估计利润的5%作为赔偿,这赔偿是Brightman大法官认为如果原告被要求在买卖合约中放宽这一个限制,就会得到的一笔合理的金额(such a sum of money as might reasonably have been demanded … as a quid pro quo for relaxing the covenant)。相比较早前介绍的Surrey County Council v Bredero Homes Ltd (1993) 1 WLR 1361先例,这一个先例看来是公平的多,所以在Attorney General v Blake (2001) 1 AC 268先例中,贵族

第11篇:四个意识不强

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至为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是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必然要求。政治意识强调政治方向,要求坚定信仰不迷失;大局意识强调认识高度,要求登高望远不短视;核心意识强调力量聚合,要求集中统一不离散;看齐意识强调步调一致,要求整齐划一不掉队。“四个意识”的提出,是我们党95年奋斗历程的深刻昭示,是我们党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总结,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全面从严治党,政治意识是根本,大局意识是基础,核心意识是关键,看齐意识是保证。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要全面把握“四个意识”的深刻内涵和辩证关系,坚持把增强“四个意识”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要求结合起来,牢记政治责任,坚决维护大局,坚决维护领导核心,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把我们的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这次全会,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必须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明党的纪律,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靠什么来保证党的团结统一?靠什么来保证全党令行禁止?要靠共同的理想信念,靠严密的组织体系,靠全党同志的高度自觉,还要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我们要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靠严明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保证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都要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加强纪律性,无往而不胜。我们要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全面准确地把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让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大熔炉“热”起来,让监督的制度优势充分释放出来,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前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

第12篇:工作责任意识不强

1、工作责任意识不强

2、不贬低别人

3、缺乏组织能力

4、对问题拖而不解决

5、求胜欲太强;

6、不按规章制度执行

7、下班后忘记关电源

8、做事没有头绪,不制定工作计划

9、开会迟到,不遵守会场纪律

10、工作中杂乱无章

11、缺乏相应组织能力

12、工作中不分轻重缓急

13、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拖而不决

14、平时不注意自身形象,讲话不文明,自控能力不强

15、关心、帮助同事做的不够

16、不注意公共卫生,所到之处普遍留下满地垃圾.

17、遇到工作中纠纷的时候,显得火气特别大.碰到不顺心的事,粗言恶语、捏造事实、大声渲染

18、害怕承担工作责任.

19、背后议论别人,打小报告 20、不团结,缺乏合作精神.

21、不讲信誉,不讲质量,不守承诺,不守时间,只顾眼前利益。

22、工作中创新意识不强

23、工作中缺乏刻苦耐劳精神

24、降低工作标准要求

25、强化自我约束意识不够

26、不爱护办公环境,随意丢弃瓜皮纸屑

27、不遵守公司上下班时间,迟到早退

第13篇:团结协作 与 人情味

团结协作 与 人情味

团结协作是日常工作基本规范之一。其要点是:人在任何工作

中,要互相支持、互相协作、互相配合,顾全大局,明确工作任务和共同目标,在工作中尊重他人,虚心诚恳,积极主动协同同事搞好各项业务等。

“人情味”是从一个人内心发出的对于别人的关爱、热爱与尊重,是一种博爱,是一个人愿意掏出自己心窝给别人真爱,付出与获得都是需要用心、用爱、用真诚去体会的。它体现的不是自私,不是施舍,不是表面的行动、行为或语言,体现的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真诚。

团结协作等同于“人情味”吗?在我们防保人的群体中,得出的结论是肯定的,二者是共存的。

团队协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所以怎样加强与别人的合作呢?在一个组织之中,很多时候,合作的成员不是我们能选择得了的,所以,很可能出现组内成员各方面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这时的“人情味”就特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博爱的胸怀,要加强与他人的合作,首先就必须保证集体成员是忠诚的,有责任心的,有意志力的,而且,还要有着对于自身团队的荣誉感,使命感。团队内的每一名成员,都应互相交心,做到心心相印,毫无保留;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正因为防保人的团结和“人情味”,使我们的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我们的工作更加良好地向前发展。

现在我把团结协作与“人情味”应用在我们工作中,以“情”来取心,赢得每一位来所接受服务者的信任与依赖,努力提升防保团体的形象。

以“情”来换心,赢得每一位同事的的支持和鼓励,致力于所内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一个单位处处都充满着“人情味”、处处体现“团体”,会有哪个员工不掏心不热爱?会有哪个员工遇事回避绕道走?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爱的不仅是自己还有他人以及整个世界。有团结协作就会有硕果,有“人情味”的人就能得到灿烂。

SY---FBS---梁

第14篇:一是政治意识不强

下面,我就我局工作作风、纪律方面的一些情况讲一讲。过来的一段时间,我局存在一些非常不和谐的现象:

一是工作作风漂浮。有些同志,对工作不思考、不研究,思路不清,情况不明,心中无数,问起工作含含糊糊、支支吾吾。有些同志沉不下身子、静不下心,习惯于面上跑,喊了就算做了,做了就算好了,不问结果,不抓落实。有些同志创新意识不强,依赖思想严重,安排的就干,不安排就等,不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干工作。有些干部拈轻怕重,不愿吃苦,碰到困难和问题,不是上推下卸,就是绕道走。有的同志大事不会干,小事不愿做,对工作不是高标准、严要求,而是应付差事,满足于一般化、过得去、差不多。有的同志在其位,不谋其政,“只当和尚不敲钟”,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思想比较严重,但在某些名利面前,一旦安排不如自己的意,就情绪低沉,怨天尤人,牢骚满腹,怪话连篇。

二是干部管理松散。有些部门的领导老好人思想严重,对干部纪律、作风方面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管理过宽、过松、过软。有些同志迟到早退现象严重,来去自由,随心所欲,早上过了八点四十甚至九点,还有人未到岗;下午五点以后,就有人陆陆续续离开单位,遇紧急事情,一时半会找不到人。(昨天早晨县局安排监察、政工、办公室三部门联合对县局到岗情况进行检查,就有七八名干部未按时到岗,被发现了,客观情况就出现了一大堆,这理由那事情,好象每件事都比工作更重要。但如果没被发现,就很顺理成章的迟到了,难道不耽误工作?希望同志们好好想一想,大家如果都这样,咱们的工作还怎么干?各项任务指标还怎么完成?今天不单独点名了,希望全体同志引以为诫,严格遵守县局上下班制度。)有些干部玩性太盛,心思根本不在工作上,上班时间上网、玩游戏、看电影,个别干部甚至领导干部不顾影响,沉迷赌博,玩起牌来不分上下班、不分昼夜、不分场合,败坏了局风,在群众中反响很大。

三是政治意识不强。有的干部在一些问题上不能与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对县局的决策部署,贯彻不坚决,落实不到位,安排工作高接低放,造成政令不畅。有的干部大局意识不强,片面强调个人利益,有利的就争着干,无利的就顶着干,能推就推,能拖就拖。有的干部接受工作讲条件、讲困难,这也干不了,那也完不成,不在如何干上动脑筋,而在如何不干上找理由。有的干部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明明安排的任务没有完成,汇报时却说得天花乱坠。有的干部组织纪律性差,该请示的不请示、该汇报的不汇报,擅自做主,自行其是。

四是服务意识淡薄。有些同志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对纳税人的事漠不关心。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还有的少数单位和干部衙门作风严重,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一件很简单的业务,主办人员推来推去、卡来卡去,让纳税人一跑几次,群众意见非常大。有的同志在岗位上尤其是在有纳税人在场的情况下,不注意形象,拉闲篇,唠家长,扯东扯西,无关紧要的说说,天南海北的聊聊,严重损害了国税形象,在纳税人心中造成了服务质量低下、素质差的恶劣印象。前一阵子贴吧出现的贴子,娄局长就要求严格检查,后来经过慎重考虑,一是怕伤害当事人自尊心,二是考虑到存在纳税人故意篡改事实,无中生有的可能,所以未做深纠。但有一句话叫无风不起浪,通过这件事可以发现咱们的干部在服务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对这些问题,如果不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全局各项事业的发展。希望大家深刻反思,认真查找自己和本单位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得力措施进行整改,树立好个人的形象,塑造好单位的形象。

今天召开的是组织收入调度会,这是我局在08年以后第一次在收入方面单独召开的一次会议,为什么?因为我们面临着一次极大的挑战,这是考验国税干部是否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时刻。一会儿,几位局长还要就任务问题讲,我就不多说了。但之所以把纪律、作风

问题放在这次调度会上先讲,就是希望大家在特殊时间,拿出特殊的干劲,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好县局的决定,以保证税收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我强调两点:

一、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如上下班制度、请销假制度等等,保证人员按时间要求到岗,按任务安排到位。最近,省局从纳税服务口上还有一次暗访,对于工作纪律、在岗情况、税容税貌等方面进行检查,这次检查即日就将开始,但什么结束没做说明,希望同志注意!大家在税务战线都很长时间了,规章制度非常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非常明白,今天,再增加一条制度,就是工作去向告知制度,要随时让你的上一级领导知道你在干什么,把自己的工作去向向上一级领导进行汇报。做为上一级的领导,要关注掌握下层的工作去向,保持工作去向和实际的工作状态一致。对于制度遵守情况,监察室牵头,会同政工、办公室将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一例,对事不对人,不听任何理由,不讲任何条件,县局将严格处理,绝不再姑息迁就。

二、要严格落实县局的各项决策。这段时间,县局为完成全年的税收收入,一是将制订详细的工作思路,每个工作方针都将具体到每个干部要做什么,要完成什么指标。二是根据时间和进度要求,将不断推出新的工作办法。这些决策如果落实不到位,落到空处,再好的想法也只是空中楼阁,所以要求全体干部以极高的政治敏感性和极强的主人翁责任感,不折不扣的执行好县局的决策,一句话就是:做好自己的规定动作,保证县局的整体统一。

最后,套用省委书记张庆黎的几句话,在2010年最后的两个月的时间,要增强“等不得”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松不得”的责任感和“停不得”的使用感,讲究科学,拼命工作,全力完成税收任务。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第15篇:执行力不强问题自我剖析

执行力不强问题自我剖析

首先应找出影响执行力的原因,为什么往往在执行时会大打折扣,本人归结原因有如下几点:

有时侯因为忙碌或其它原因,往往事情未能按计划完成,这与时间管理有一定关系,一个懂得合理安排时间的人,我认为应具备以下几点:

1、每天写工作日志清楚每天需要做几件事;

2、懂得多件事情同步开展,减少等待浪费的时间。

3、对过程管控跟踪,把事情一次做对。

4、对无法按时计划完成的事情,应提前和主动的向上级或相关部

门报告。

二、团队协作还有待加强

不管是单个部门还是多个部门,有时侯在执行某件事情或某个项目时,团队的不协同和不配合直接影响着执行力,如何提高团队执行力,我认为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团队合精神?本人分析主要表现为下几点,若能做到如下几点我相信我们的执行力会有一很大的提升。

1、A》要有共同目标,B》要有团队意识,要清楚在部门里永远不

是你一个人在工作。C》要有责任心。

2、同事之间要相互尊重,承诺要尊守,相互要帮助,成就要大家

共享,责任要共担,任务要共同完成。

第16篇:四种意识不强演讲稿

我们今天举行针对“四种意识”不强大讨论活动,我想重点谈谈作为乡镇农办工作查找出的“四种意识”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制定符合实际的整改措施,认真落实整改,让自己的工作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一、存在的问题

1、忧患意识不强,安于现状。

2、拼抢意识不强,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

3、实干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

4、争先意识不强,工作缺乏创新。

二、整改措施

1、如何破解忧患意识不强的问题

首先,要加强忧患意识教育。就党员干部教育而言,从思维性质上看,可有两种教育:一是肯定性思维教育,诸如光辉历史的弘扬,现实成就的传播,美好未来的昭示等;二是否定性思维教育,或称“批判性”思维教育,也就是忧患意识教育。从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上看,肯定性思维教育比较多,而否定性即忧患意识教育则相对滞后。同时,要用科学的教育制度和完善的教育机制来保障忧患意识教育取得成效。

其次,要运用世界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在世界,中国的因素在增加,在中国,世界的因素在增加。外国人和中国人都在说:我

1们正在与国际接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需要用世界的眼光,多角度、全方位审视大千。运用世界眼光观察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眼睛向外,站在世界的高度,用望远镜看世界,纵观风云变幻,分析把握大势;一个是眼睛向内,站在世界的高度,用显微镜看自己,透视国情、市情,分析研究问题。

第三,要有开拓进取的锐气。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离不开进取的锐气。我们要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开拓进取,迎接挑战,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事事争高,处处争好。

2、如何破解拼抢意识不强的问题

一流的业绩,不是等来的,更不是靠吹出来的。解决XXX镇发展的一切问题,最主要的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等靠要是不行的,只有靠脚踏实地,扎实工作,我们的工作才会有成效。在发展机遇面前,广大干部都要力戒等靠要倾向,增强拼抢意识,不要为困难所吓倒,不能为非议所动摇。要有自我加压、奋勇争先的闯劲,要有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拼劲,要有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实劲,在成绩面前不停步,在荣誉面前不自满。以敢闯、敢试、敢干的精神和干劲,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坚决克服不思进取思想,切实增强顽强拼搏意识。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解决干部队伍中纪律要求不严,工作标准不高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强烈的事业心和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及不甘落后、勇于

拼搏的信心与决心,积极履行职责,敢于面对挑战,共同塑造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崭新形象。要锐意进取,自我加压,负重奋进,做到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对那些意志消沉、思想毫无触动的干部,各部门要拿出有力的惩治措施。

3、如何破解实干意识不强的问题

首先实干是战胜困难的法宝。多年以来,XXX镇人民凭着不畏艰难险阻、克难治薄迎难而上的实干精神,破解了一道又一道难题,跨越了一重又一重障碍, 取得显著的进步。

XXX镇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实干是战胜困难的法宝。我们在困难面前,不能悲观低头、束手无策,我们只有毫不畏惧、奋起实干才有美好未来。温家宝总理也曾说过,华山再高,顶有路过,无限风光在险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机遇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尤其需要强化实干的意识、保持实干的劲头,破解难题、攻克难关,在实干中夺取一个又一个新胜利。

其次,实干是工作能力的体现。一个干部有没有能力,能不能做成事就是最好的评价标准,群众评价一个干部的能力,往往是不看宣言看行动、不看唱功而是看做功。工作能力既来自于实干,又见之于实干。实干是最好的领导方法,实干是最强的领导能力。领导者既要有先进的理念,又要是操作的行家。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切实加强实干创业的品质锤炼,把上级的精神变成一件件具体的实事,变成一步步实干的脚印,去体现自己的能力,去发挥自己的才干在实干中实现人生价值。

第三,实干是事业发展的追求。XXX镇有今天的成就,是实干成的,是一代代XXX镇人一步步脚印发展起来的。今天的XXX镇,领导关心、上级支持、群众拥护,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时代。实干的舞台无比广阔,每一位干部都要以身作则,把经济发展好,把事业建设好,把群众服务好,不负组织重托,不负群众期待。

4、如何破解争先意识不强的问题

针对争先意识不强的问题,首先要坚决摒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心态,坚决克服因循守旧思想,切实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当前,我们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过去的一些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必须通过解放思想,抛弃那些不合时宜的经验主义和惯性思维,冲破一切阻碍改革开放的思想体制束缚,大胆实践,大胆创新,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不断开辟新空间、创造新举措、研究新办法。在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从主观上查找原因,从薄弱环节入手,以务实的态度、科学的办法和创新的手段,积极研究破解难题的新思路、新举措,牢牢把握推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主动权。

第17篇:仲裁员队伍实力不强

仲裁员队伍实力不强

仲裁员队伍整体实力不强,是由人事争议仲裁工作起步较晚所决定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队伍规模较小。目前,专门从事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人员较少,聘请的兼职仲裁员在时间上和精力上均受限制,无力办理日益增多的人事争议案件。 仲裁员法律知识和仲裁知识薄弱。人事争议仲裁员大部分由人事干部兼任,相对缺乏系统的法律、仲裁知识。而人事仲裁的准司法行为又要求仲裁员在审案中依法体现公正、公平的要求。目前仲裁员大多数是一人多职,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增补仲裁知识,仲裁员整体素质偏低,根本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裁审标准不统一

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有关人事争议仲裁的司法解释,提出了人事争议“裁”、“审”衔接的相关规定,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相反,有些矛盾甚至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仲裁和审理的标准、依据上不统一,也就是说,仲裁庭审理人事争议案件的依据主要是政府人事部门的相关政策规定。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条第9项的规定,明确指出:诉讼和仲裁制度一律要依据法律来断案。显然,政府人事部门出台的政策规定不符合《立法法》的相关规定。而法院在审理人事争议的案件时更多的也只是依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行事,而人事部门出台的相关人事争议仲裁的政策规定只能作为法院断案的参照。这就造成了同一案件适用标准不一致的奇怪现象。

(二)仲裁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设置滞后

开展人事争议仲裁工作,首先要成立组织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建立一支能承担仲裁工作职责的队伍。但从基层目前的情况看,不少县区至今未成立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大多数县区人事争议仲裁机构没有设立,部分已成立仲裁机构的县区没有专门的仲裁办公室,没有仲裁庭场所,没有专职的仲裁工作人员。由于仲裁员缺少必要的业务培训,当遇到人事争议案件的仲裁申请,能推则推、能拖就拖,实在推不掉、拖不成的,临时抽个人对付,不作实质性处理。

(7)不断提升仲裁服务水平。牢固树立为市场经济服务、为当事人服务的宗旨,努力改善和提高仲裁服务水平。制定服务规范,公开办案程序,严格执行收费标准。要建立仲裁服务满意率的反馈制度。

(8)坚持勤俭办事业,努力改善财务状况,尽快实现自收自支。要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尽快解决办公用房普遍不足的突出问题。办公场所的规模要适应仲裁事业发展的需要,力求要体现仲裁特色,为当事人提供和谐、兼容和亲和的氛围。

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仲裁委员会要把规范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科学安排,统筹规划,精心实施。要落实工作责任制,仲裁委员会主任要亲自过问、亲自动手,负责解决规范化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进一推进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全市今年的目标是全部建成劳动争议仲裁院,实现这一目标,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促进行政与仲裁职能分离,确保“准司法”职能的履行。劳动仲裁机构实体化就是要剥离其原承担的行政职能,使之回归仲裁本位,突出其作为独立的、中立的、体现三方机制的“准司法”机构的特性。二是要加强机构和仲裁队伍建设,确保人员素质的提高。在劳动仲裁机构实体化的设置上必须要明确性质、级别、隶属关系以及内设机构等问题,确保鲜明的具有准司法性质的仲裁地位,从而让人民群众直观感受到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仲裁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尽快充实人员,各地要通过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增加专门编制解决专职仲裁员不足的问题;同时要解决仲裁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三是要解决好经费保障问题,确保投入到位。要下大力气改变硬件设施滞后的现状,加大投入,做到有专门的仲裁庭、有齐备的办公设备等。四是要完善制度,确保管理到位。要不断改进办案方式,规范办案程序,加强对办案的管理和监督,努力实现多立案、快办案、办好案。要研究改革庭审方式,简化办案程序,缩短审理时间,提高办案效率;要规范仲裁程序,健全案件受理、立案、庭审、调解、裁决和送达等环节的操作流程,完善庭审规范和仲裁文书,提高办案质量;积极探索建立仲裁委员会上下级监督和外部监督机制,提高办案权威性和公信度。

2、加强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一是建立有效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劳动争议调解网络。 推进企业依法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重点是改制后新建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做到调解委员会组织健全,人员到位。企业调解委员会的工作重心是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劳动争议预防,及时化解纠纷苗头,防止劳动争议的发生,最大限度将劳动争议解决在基层。在乡镇、社区建立独立于企业的区域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托企业协会、建筑行业协会等组织,建立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规范调解组织建设与调解程序,覆盖本区域、行业内的所有企业,调解企业内部调解不了的劳动争议,以及跨区域、跨行业的劳动争议。二是加强对基层调解人员的培训,加大对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的宣传,促进发生劳动争议后先进入调解程序。 通过培训,使广大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人员充分掌握劳动保障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并逐步做到基层劳动争议调解人员持证上岗,切实提高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工作的整体水平,使广大职工对基层调解组织有认同感、信任感。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职工知晓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存在,在发生劳动争议后,先到基层调解,调解不了的再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三是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劳动争议预警机制。 逐步推广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信息员制度,推动建立下至企业,上到区域、行业的自下而上的劳动争议预警机制,有效排查劳动争议隐患,及时化解突发性事件,最大限度减少社会振荡。四是探讨企业、区域、行业等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互相合作,建立基层“大调解”工作体系。 区域、行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处于企业之外,不受企业行政影响,调解效果较好,成功率较高,同时能够减少对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依赖,充分发挥各种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作用,能营造“柔性化”处理劳动争议的氛围,做到所在区域内劳动关系和谐,劳动争议数量明显减少,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小事不出车间,一般事件不出企业,疑难重大案件不出区域或行业。

探索开展阳光仲裁。一是要提高仲裁透明度。要把仲裁的受理、庭审向公众开放,接受社会各界和当事人的监督;对有些社会反响较大的仲裁案件,邀请人大、政协、相关媒体参加庭审旁听,把仲裁案件的审理置于社会全方位的监督之下,保证仲裁公开公平公正。二是要完善裁决监督程序,认真执行仲裁合议制度。实行仲裁员署名制,首席仲裁员负责制,仲裁办事机构负责人及仲裁委员会主任审核制。杜绝仲裁案件一人说了算的情况。三是要以建设“阳光仲裁”为龙头,积极推行便民、为民、利民措施,要建立来信来访登记制度,根据登记诉求,加大案前调解力度,尽量使争议简化及时处理;同时,对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推行巡回仲裁庭制度,就近开庭审理,及时处理争议。通过以上方式,扩大和畅通仲裁申诉、处理渠道,为广大职工开通维权“绿色通道”。

加强调解仲裁基础性保障工作

各地人事、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针对当前不少地方调解仲裁机构存在工作基础薄弱、办案条件较差、信息化建设滞后、经费保障难以落实等问题,下功夫抓紧做好基础性保障工作。

要按照法律规定,确保仲裁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科目。各地要综合考虑并规划仲裁机构的工作经费、办案费用、必要的基本建设经费以及文书送达、公告、鉴定等专项费用,确保仲裁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要结合\"金保工程\",大力推进调解仲裁工作信息化建设。仲裁办案机构要逐步实现案件办理过程和结果的信息共享,并起到信息交流和办案监督的作用。

各地要建立完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统计、分析制度和案件信息通报制度。要确定专人负责案件统计工作,将统计报表和案情分析情况按时上报部里。要及时将重大、有影响的案件特别是集体争议案件,报告上级人事、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德州市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www.daodoc.com 中国德州

2008-12-16

人事争议仲裁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权益救济制度,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建立起来的。今年以来,市人事局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围绕“建立制度完善、机构建全、队伍优良、程序规范、执行有力的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体系”为目标,积极探索实践、逐步深化完善,全市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

一、认真开展案件处理,积极维护人事关系和谐。严格遵照《人事争议处理规定》、《劳动合同法》、《劳动调解仲裁法》等有关政策法规,在案件审理中,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按照合法、公正、及时的原则和事实清楚、程序合法、处理适当、手续完备的要求,认真开展案件处理。今年,成功裁决人事争议案件5件,有效地处理了大量的复杂情况。

二、健全仲裁机构,加强仲裁队伍建设。按照《人事争议处理规定》及省人事厅的要求,参照省人事争议仲裁委的规格和人员组成,积极争取市领导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于今年3月份成立了由市常务副市长任主任、有关部门领导任成员的市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市政府办公室行文公布。积极指导、督促县市区调整或成立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全市11个县市区分别于今年上半年按照要求成立了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并明确了专门办事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从组织上保证了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正常开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了仲裁员队伍建设,从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律师中选聘了17名专、兼职仲裁员。

三、建章立制,加强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为使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根据人事部等三部委《人事争议处理规定》,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政策和规定,研究起草了《德州市人事争议仲裁员管理办法》、《德州市人事争议仲裁员守则》、《德州市人事争议仲裁庭纪律》、《德州市人事争议仲裁庭规则》、《德州市人事争议仲裁庭开庭程序》等一套配套规则。同时,积极开展与司法接轨工作,主动与德州市中级法院、德城区法院进行沟通和联系,主动与德州市劳动仲裁就机关事业单位中的临时工问题进行探讨,为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开展提供了法制保障和政策支持。

四、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加强了对规范性文件和相关知识的学习。认真学习领会省人事争议仲裁会议精神,利用会议交流、专家讲座、现场观摩的机会,学习先进地市的经验和做法,拓宽了视野,开阔了思路。向同行及有关专家学习,根据劳动争议仲裁开展时间较早、实践和理论较为成熟的特点,加强了同劳动争议仲裁办的联系,对人事争议仲裁与劳动争议仲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探讨,现场观摩劳动争议案件开庭,进一步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五、认真调研和宣传,扩大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影响力。为配合《人事争议处理规定》的实施,充分利用《德州日报》、电台等新闻媒体,刊发了与人事争议仲裁有关的政策法规、工作动态、工作经验以及理论探讨等文章。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来人来访接待和调处案件的时机,向当事人宣传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重要性,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第18篇:工作责任心不强检讨书

工作责任心不强检讨书(精选6篇)

在不小心犯错后,为了避免今后再出此类事件,我们通常要用检讨书来悔过自新,写检讨书的时候一定要有承认错误的意识。那么正式、规范的检讨书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责任心不强检讨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作责任心不强检讨书1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酒店的新晋前台xx,您一定对我还有印象,毕竟是领导您亲自面试的我,但是我这两天却是在工作中让您失望了,没有好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我知道您现在都有后悔把我招进来的想法了吧,真的对不起,我没能达到您所期望的高度,没能成为一个好的前台。

我自打进入酒店以来,也就前一周还有个工作的样子,现在的我简直就像一个无心工作的员工,面对顾客的提问,爱答不理的,语气也是非常的造人厌弃,甚至还是坐着跟顾客说话的,这可是非常不注意自己前台影响的行为,导致我们流失了很多的顾客,他们都是因为我这个前台的工作态度,而选择换一家的,我不知道这段时间究竟被我整得走了多少个顾客了,我们酒店的损失起码是比我当前的工资还要高,这是毋庸置疑的。还有的时候住房内的顾客往前台打电话,寻求帮助的时候,我都是随机去接的,只要我没有在忙其他的,我还会接一下,要是我两手不空,我是肯定不会去接的。更过分的是,自己在对待客户的时候,完全没有尊重、礼仪到位可言,完全就是随心所欲的来。

因为最近的工作情况,您也是找我谈话了,我也深知您找我的原因和目的,我现在终于意识到自己错在哪了,这份前台的工作明明是我自己找的,非常的具有意义,并且这还是我第一次来到酒店当前台,我为什么就不能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呢,我在前台的岗位上就应该要肩负起照顾到所有入驻客人的责任,而不是逐渐消沉,工作消极。我也总结了会导致我在工作上不认真的原因:

1、我对自己制定的要求太高了,一但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就会变得非常的不开心,我到现在都没还有好好地去超市嗨皮购物了,工作上也是慢慢的变得工作作为涣散。

2、这份工作并不是我最想要的酒店工作,虽然说我一直都想在酒店上上班,我在很多地方都担任过前台的工作,到那时就唯独酒店的工作我没尝试过,这次我又是被分配在前台的位置,工作没有那么的有动力。

我现在终于明白了,一份工作只有在自己用心去完成的时候,才是最惬意的,不会感到苦闷的孤单,还请领导您再给我一次机会,我来到酒店这么久,我还没有正儿八经的工作过,我想用自己的工作经验,证明一下自己作为前台的工作能力,您放心,我以后在工作中一定加强自己的责任心,好好地对待自己分内的任何一份工作。

此致

敬礼!

检讨人:xx

20xx年x月x日

工作责任心不强检讨书2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最近这一段时间里面啊,我在工作中确实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在工作的时候我变得没有往常那般认真仔细了,而且和身边的同事在处理工作任务时也出现了配合上的事物,这一切说起来都是因为我的工作责任心下降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是因为我的思想态度出现了一些问题。我自认为自己的确在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毛病,这或许是因为我在工作中没有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让自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所以我得尽快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才行,不然我只会遇倒越来越多的问题,犯下越来越多的错误。

任何一名员工,在工作的时候都应该保持好自己的心态才对,应该知晓自己每一天要做点什么事,只要不是发现一些特殊的事情,都应该把自己的任务给完成妥善才对,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我之所以会在工作中犯下这样的毛病,一是对自己有点过于自信了,我觉得自己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失误,所以在处理工作的时候就没有以前那么仔细了,我都是凭借着经验在干活,而且在完工之后也没有再去认真的检查一遍了;二是自己或许的确工作的时间比较长了,对于工作有了一点疲惫感,这让我工作起来都没有以前的那种干劲了,想当初刚加入咱们企业时,我每天都沉浸在自己的工作里,只想着尽快把自己的工作给完成,让领导们少操一点心,现在就有点不一样了,我也算是咱们企业里的“老油条”了,我仗着自己工作时间比较长了,所以干起活来也就没有以前那么积极主动了。

这一次被领导您批评了之后啊,我其实在私底下反思了许久,我觉得自己的确是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况才对,我身为公司里面资历较老的员工,应该给大家做一个好的榜样才对,可我却出现了如此不负责任的情况,说起来还是我的责任心太少了,企业是我们所有员工的大家庭,为了维护好这个家庭的运转,我应该出更多力才对,如果人人都在工作中投机取巧、浑水摸鱼的话,那么我们的发展前景只会越来越小,所以经过这次教训之后,我以后再也不会如此不负责任的工作了,我会把工作放在首位,争取把它做到最好!

此致

敬礼!

检讨人:xx

20xx年x月x日

工作责任心不强检讨书3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xxx,我这次是来检讨自己在工作时责任心不强的,我工作没有把责任心放上去,导致工作屡出问题,让公司遭受一定的损失,我这次事件让我知道这样子工作是绝对不行的。

我平时做的工作就是在办公室打杂,帮助整理其他人给我的文件,以及领导要用的文件。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积极性还很高,随着后面工作时间长之后,我就开始懈怠这工作了,我没有认真了。这一次领导您要我把您给我们几份文件整理好,然后把它们放到匹配的地方。我因为长时间的懒散,这次做事就没有很负责任了。我把您给的文件就是简单的阅览了一遍,随便就把它们归类到它们的地方了。我觉得随便做一下,没什么的,就没有放在心里。然后我做完极不负责任的走了,也没有再次确认一遍就去跟您汇报了。

可是第二天问题就出来了,里面有份文件比较杂,是要仔细分辨的,但是我昨天就略看了一下,就直接分到一个大类了,然后现在您要这个文件的时候,就找不到了。即使是我也去找了,也没有找到,感觉它就消失了一样。因为责任心不怎么强,所以这次工作就出现了失误,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随后问遍了公司的人,才知道是因为它归在大类中,被人当成不重要的文件拿走了处理了,幸好发现及时,才没有造成大祸,不然我就是罪魁祸首了。

从这一次工作造成的失误,我已然明白自己是有多么的不负责任,没有很强的责任心。我在工作中没有把自己放在里面,所以工作时就随意了。我知道自己差点酿成大错,差点让领导的工作白费了,我真是该被打的。竟然不注重工作,任何工作时候都应该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才能做好。我身为一个工作者,这条的工资表态度是不行的。所以我现在决心改过,我会不断的加强自己的责任心,以后工作再也不会随便了,一定认真再认真的做,甚至还要多检查几次才好。对待自己的工作一定会更加重视的,严格的遵守工作制度。

这次是我的错,我也会悔过的,还希望您选择原谅我,请您再给我一次改正的机会,我一定会让您看到我的改变,努力的对工作负责,对自己的事业负责。

此致

敬礼!

检讨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工作责任心不强检讨书4

由于工作中疏忽大意,给单位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业务素质不够优秀,责任心有待加强。经过反思,为避免出现类似情况,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主动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能力,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加强沟通交流,完善自身的业务能力。

2、积极主动承担起应尽职责,如:向同事学习图纸设计的同时仔细核对图纸存在问题。

3、端正工作态度,克服不够专心、马虎大意等缺点,仔细阅读图纸,避免因疏忽而再次出现有损公司形象的事件发生。

4、最终工作成果、图纸等由部门经理审核确认。

同时主动接受各位领导和同事的监督,正确认识善意的批评指正,为公司尽忠职守!

xxx

xx年x月xx日

工作责任心不强检讨书5

尊敬的'领导:

您好!

由于前些日子我的粗心大意,没有注意好材料规格,导致最新一批的元器件的次品率大大增加,导致给客户的产品供应出现了问题,给公司的信誉形象和资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感到无比的愧疚,这一切都是我责任心不强导致的。在这里,我要向公司、向领导、向全体同事说一声:对不起,因为我的错误给大家造成了这么大的麻烦。同时,我还要做一份深刻的检讨,来向领导检讨我工作责任心不强的检讨。

古人说过:“无以规矩不以成方圆。”这就告诉我们做人做事都必须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我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就应该遵守公司的规定,对待工作要有强的责任心,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好地为公司维护好利益、为公司创造出更大的利益。可是我却没有做到一个员工应该有的守规矩没有强的责任心,所以我将公司交到我手上的事情只是当作一份任务,只要完成了就好,没有很认真的去负责,没有很好地去检查自己的工作究竟有没有问题。这样子做事造成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就像我这一次的错误带来的影响。这一次的教训真的是打醒了我,我以后一定要树立强的责任意识,不能把公司交给我的工作当作一个不重要的任务,而是要把它看作自己的把的义务,对待每一份工作都不能有随便应付的思想,一定要认真的去应对。

还有一定就是我一定要加强自己的思想建设,我现在已经是一名公司的员工了,我的利益就是来源于公司,公司的利益就是我们每一个员工都要维护好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我一定要有清晰的认识,只有我们的工作做好了,公司的业绩才会好,我们的发展前景才会更加的好。公司的发展好了,我们的工作才会更加有盼头。所以,我以后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思想,一定不能够再向之前在学校那样对待交到我身上的事情在得过且过了。

通过这一次的错误,我非常的难过的同时我还有一点的幸运,因为它帮助了我知道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让我知道了我必须要改正自己的工作态度了,必须要有强的责任心才能够减少自己工作当中的作物,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

最后,我在这里保证,我一定会好好对待我的工作的,一定会更加的认真、负责,再也不敢马虎了。

此致

敬礼!

检讨人:xx

20xx年xx月xx日

工作责任心不强检讨书6

尊敬的领导:

您好!

从进入到的第一天开始,从自己参加第一份开始,我就深刻的懂得在工作上面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全力去,对公司负责,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也要对自己负责,也从自己开始懂事开始,我就开始懂得要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成为一个负责人的人。但是自己这段时间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情绪都表现出了一个不负责任的样子,也因为公司领导的赏识和期待,在自己工作的责任心不强的这段时间里,公司领导多次的提醒我要注意自己的工作状态,调整好自己的工作情绪,我也的思考了很久,对自己这段时间的工作也认真冷静的回忆了一遍,在对自己进行深刻的反省之后,我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的严重性,以及因为自己的工作的责任心不够强而影响了公司的工作,对此我感到非常的抱歉。

领导,我今天给您写下这个检讨,也是因为自己的后悔和愧意,包括自己今天写这个的时候,我都是感到非常的后悔和愧疚的,我也非常的自责,因为自己的原因影响到了公司的工作,也对公司的同事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对于这些我都感到非常的抱歉,我也清楚的意识到自己最近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状态都不是很好,对待工作的热情也不是很高,所以很多时候,自己的工作也是敷衍了事,并没有讲自己的工作认真的对待,自己也从之前来到公司工作的时候的细致和负责,变成了对自己的工作和公司的发展变得没那么的在意,我也知道现在在职场上,一个具有责任心的员工是非常的重要的,不管是对于公司而言,还是对于自己本身而言,我们都应该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我也知道自己现在的态度和表现都是工作责任心不强的表现,所以我也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在内心对自己的态度和心理做出了深刻的检讨,也希望公司和公司领导可以通过这次的检讨看到我悔恨不已的心,以及改正错误,重新开始的决心。

在之后的工作上,我一定会做好一名公司的员工所应该要做的事情,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更是对自己的责任心提高,增强,以及在以后的日子里,以公司的发展为己任,做好在公司的每一项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

此致

敬礼!

检讨人:XXX

20XX年X月X日

第19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

2

(一)部分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部分村基层党组织班子和党员干部合力较弱、能力不强,对农村工作的新要求难以适应。一是较弱的党员干部“双强”能力难以适应带领群众的致富需要,存在带富形式单

一、带富能力较低、带富范围狭窄、带富群体较小等问题,尤其是个别村党组织书记自身素质较低、致富无路,更谈不上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二是落后的思想观念难以适应农村工作新形势的需要。面对农村和农业生产的进步和发展,部分农村党员干部思想观念未能及时调整,固步自封,小富即满,缺乏创新和开放意识,缺少事业心、责任心和工作上的激情。三是单一的工作方式难以适应服务群众的需要。存在着工作方法简单,工作作风浮漂,对新矛盾化解不力,应对招数不多;对群众所思、所需、所盼了解较少,缺乏服务群众的意识,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较少。四是弱化的党性意识难以适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需要。部分党员抱着“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交上两毛钱,无所谓党员不党员”的错误态度,混同于一般百姓,甚至于落在群众后面。同时,外出流动党员越来越多(主要到市里看孩子上学以及打工等),有的与党组织失去联系、脱离管理,造成党性意识淡化。我乡共有外出农村党员34名,其中长期在外打工的11名(主要在俄罗斯种地)。

(二)缺乏后备干部和后续人才支持。一是村级后备干部匮乏。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农村大多数能人纷纷纷纷离开土地、

3 离开村屯,从事非农业生产,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择业,出现了干部“难选”、“难找”、“难培养”的“三难”现象,个别村难以培养选拔出合适的村党组织书记。二是农村党员年龄结构趋向老化。全乡45岁以上的党员占74%,5个村有两个村书记年龄超过50岁。同时,发展党员速度较慢,难以及时为农村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致使在党员中选拔支部成员时,范围狭窄,只能“矬子堆里拔大个”,影响了村级党组织班子的战斗力,也影响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三)村级党组织发挥作用缺乏经济支撑。税费改革后,村集体经济出现“空壳村”,缺乏为群众办实事的物资基础,各项公益事业难以兴办,毁坏的道路、桥梁、办公室无法维护和修建,村党组织为群众办实事较弱的能力与群众过高的期望值形成了反差,降低了农村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削弱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村级党员和党组织难以经常化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作用。目前,农村党组织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规章制度落实困难,甚至流于形式。虽然有制度、有规定,却难以落到实处;有的制度老化,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加强村党组织建设的需要。二是党内生活不正常。由于大部分党员外出务工,相当一部分农村党组织长期不召开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不组织党员学习,造成党员队伍思想涣散、组织观念差、纪律松弛(有的村发展党员召开一次会超过一半人数都很难凑)。三是贯彻落实

4 制度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部分党组织执行规章制度随意性较大,不能常抓不懈,以一贯之,缺乏执行制度的经常化。

三、对策措施

实践证明,凡是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的村支部都是后进村,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整顿和转化。

乡党委将结合相对后进村实际,坚持重点解决后进村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一原则,集中时间、统筹力量、因村施策,认真开展整顿转化工作:

(一)坚持先换思想后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的原则,采取思想整顿和组织整顿相结合的办法,建设一个好班子。一是促进班子和谐。对于“两委”关系不协调的,要进一步明晰工作职责,切实强化组织引导和制度规范,促其自觉摆正位臵、协作共事。二是增强责任意识。对于安于现状、思想保守的,要强化政策理论、岗位职责教育,通过交任务、压担子,增强班子带领群众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提高发展能力。对于发展能力不强的,要采取实践锻炼、考察学习、集中培训、学历教育等方式开展教育培训,着力增强班子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本领。

(二)分析后进村存在的主要问题,谋划发展思路,研究制定发展规划,推动后进村加快发展。一是更新观念促发展。采取外出参观考察学习、鼓励党员干部创业等办法,带动后进村班子克服等、靠、要思想,切实增强发展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二是

5 明晰思路促发展。要帮助和指导后进村充分挖掘地域、环境等诸多优势,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市场需求,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详细制定发展规划,找到一条符合后进村实际的发展路子,形成后进村中长期发展规划。三是培育产业促发展。以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帮助后进村培育群众稳定增收新途经,进一步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推动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三)从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入手,努力形成一套好机制。一是抓决策机制。帮助后进村制定系统规范的决策议事规则,深入落实村级重大事务公开制,村级干部述职评议制度,认真执行村级财务管理试行办法、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试行办法,进一步规范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二是抓运行机制。大力推行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认真执行干部日常行为规范,不断促进工作规范运行。三是抓监督机制。深入落实村级财务“村财乡管”制,注重把村级财务、农村低保、退耕还林补贴、救灾款物发放等群众反映突出的内容纳入村务公开范围,积极探索建立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切实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着力培养一支好队伍。一是开展活动凝聚队伍。根据整顿转化工作需要,主动征求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后进村党组织完善工作机制、规范组织生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有效激发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二是强化培训优化队伍。结合整顿建设明晰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村级党员综合活动室、现代远程教育等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

6 对党员进行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党员的“双带”本领。三是设岗定责锻炼队伍。着眼后进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党员联户和“设岗定责、双向承诺”活动,真正发挥出党员的先锋骨干和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发展党员壮大队伍。建立全村能人档案,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切实把那些“双带”能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不断增强村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战斗力。

(五)敢于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遗留问题,努力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解决一些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是化解社会矛盾。及时排查、发现和解决群众中的矛盾和纠纷,将各类影响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建立良好的生产、生活秩序;对于宗族势力影响或干涉村务的,要依法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对经说服教育无效,继续干扰村务的,必要时可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对存在土地纠纷等遗留问题的,要组织相关部门,依法进行妥善解决。二是加强治安管理。对于治安状况不好的村,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有效维护社会稳定。三是增强教化功能。对于村风民风不正的村,坚决打击黄赌毒和邪教组织,积极组织各具特色的文明评比,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努力形成和谐融洽的社会风尚。

第20篇:史上最有人情味的春节

史上最有人情味的春节

唐朝400死囚回家过春节

贞观六年(663年)唐太宗李世民让400死囚回家过春节, 628年,唐太宗放出3000余宫女,令之任求伉俪。

白居易有诗歌歌颂唐太宗德政:怨女三千出后宫,死囚四百来归狱。

唐太宗以人为本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法制度改革,大得民心。贞观年间最少的时候据说全国只有十几个死囚,那时全国人口至少有千万,这样低的犯罪率证明仁德的力量和当时司法制度改革的成功。

《人情味重原则性不强 整改措施.doc》
人情味重原则性不强 整改措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