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并发症整改措施

2021-03-29 来源:整改措施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神经外科术后并发症

神经外科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神经外科医生需要面临诸多手术风险,这些风险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需要我们师做好周密的围手术期准备、谨慎的术中操作以及严格的术后管理。我们临床遇到术后并发症主要由以下这些: 1.手术后再出血

神经外科手术后再出血是神经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再出血可能造成患者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术前必须做好严格、完善的围手术期准备:术前确认患者凝血功能无异常、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压(对高血压患者这一点尤为重要)、术前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术中彻底止血等。 2.脑梗塞

脑梗塞也是神经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通常由于机械性刺激(术中牵拉、SAH)、血压过低、脑血管损伤等原因导致。因此术中要注意保护患者脑内血管,适当控制血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一旦出现脑梗塞症状,及时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神经外科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出现可能导致患者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术前抗生素使用规范必须严格执行。术后注意保持切口清洁、无菌,并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预防颅内感染。 4.肺部感染

神经外科的患者因脑出血、脑外伤等导致脑疝昏迷急诊行开颅手术。术后患者往往因为意识状况较差,排痰能力不足出现肺部感染。因此在术后我们需要加强排痰护理,注意监测痰培养,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 5.泌尿系感染

神经外科神志昏迷的患者往往需要长期导尿,泌尿系感染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因此定期行尿液分析及细菌培养是预防尿路感染的必要手段。 6.癫痫

颅脑功能区肿瘤、外伤、出血等的患者在手术后可能出现癫痫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因此在术后可能根据患者脑损伤的程度、病变或损伤部位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 7.下肢静脉血栓

神经外科长期卧床,尤其是偏瘫的患者容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可能导致肺栓塞、脑栓塞等危及患者生命。针对这一类血栓高危人群,定期行偏瘫侧的下肢血管彩超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

推荐第2篇:胸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

胸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

1)术后出血 术后出血一般发生在12h 内,多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血管结扎线脱落,大量输入库血、凝血功能障碍亦可造成术后出血。若出血较多时患者常主诉口渴、心悸、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面色口唇苍白。护理措施:术后早期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并注意胸腔引流管及胃肠减压管引流物的性质、颜色及引流量,以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2)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的发生与病人的体质和病变的性质有一定关系。腹部切口感染的病源菌具有内源性和混合性的特点,主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近年来,肠道内的无芽胞厌氧菌,特别是脆弱类杆菌,受到临床的重视。切口感染发生的时间大多在术后7-10天,个别发生较晚,在3-4周后。.临床表现:手术后3-4天,已经正常的体温重新上升,应首先想到切口的感染。如同时出现切口的胀痛和跳痛,应立即进行检查。切口局部肿胀、发红、有明显的压痛,甚至有脓性分泌物由缝合针眼溢出,均说明已发生感染。少数病人可伴有全身症状,有时因感染的位置较深,不易早期发现。 防治措施:切口感染的预防应遵循的原则是:(1)严格无菌操作技术;(2)广谱抗菌素的预防性应用;(3)严重污染切口的延期缝合;(4)增强病人的抵抗力等。感染的早期阶段,及时进行物理治疗,促进炎症的吸收。切口已化脓时,应立即折除缝合线,扩开切口充分引流,并剪去已经坏死的皮下组织、肌膜和腱膜。脓汁应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两种培养及药敏试验,为选用有效抗菌药物提供依据。为缩短治疗时间,可加强交换敷料后肉芽新鲜的创面行二期缝合。

3)切口裂开:切口裂开主要发生在腹部的手术切口。裂开的时间大多在术后1-2周左右,与下列因素有关:(1)年老体弱,营养不良,慢性贫血等,术后切口愈合不佳;(2)切口局部张力过大,切口的血肿和化脓感染;(3)缝线过细,缝扎不紧,麻醉不满意情况下缝合时腹膜被撕破;(4)突然咳嗽、用力排便和呕吐,术后胃肠胀气。.临床表现:病人在一次突然腹部用力后,随之切口疼痛并有血性渗出,有时甚至能听到切口崩裂的响声。严重时,有内脏由裂开的切口脱出,常见为大网膜和小肠袢,可发生休克。检查时可见腹部切口有不同程度的裂开,裂开可分为两大类:(1)完全性裂开一指腹均各层组织均已裂开,伴内脏脱出;(2)部分性裂开一皮肤缝合完好,皮下各层裂开,故无内脏外露。.防治措施:纠正病人的营养状况,老年病人切口采用减张缝合法,术后腹部应用腹带适当包扎等,可减少切口裂开的机会。如切口已裂开,无论是完全性或部分性,只要没有感染,均应立即手术,在腹肌完全松驰的情况下,重新逐层缝合腹壁,并加减张合线。

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内血栓形成的因素有:术后长期卧床,下肢静脉回流缓慢;手术创伤和组织的破坏后,大量凝血物质进入血流;盆腔和下腹部手术,可引起静脉壁的损伤,有利于血栓的形成;严重的脱水,血液浓缩,血流缓慢。血栓好发于下肢的深静脉内,尤其是多见于左侧腓肠肌静脉丛内,栓子可向上蔓延到股静脉和髂静脉内。已经形成的血栓容易脱落,可引起肺梗塞或致死性的肺动脉栓塞。临床表现:一般无全身不适,初期局部体征也不明显,随后病人自觉小腿肌肉疼痛,下肢肿胀。如果髂、股静脉内形成血栓,则整个下肢严肿水肿,皮肤发白或发绀,局部有压痛,浅静脉常有代偿性扩张。血管造影可以确定病变的部位。防治措施:手术后应加强早期活动,尤其是下肢的自动或被动活动,加速下肢静脉的回流。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点滴,对容易发生静脉栓塞的病人有一定预防作用。如证实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全身应用抗菌素,局部理疗,并早期应用链激酶和尿激酶,对血栓的溶解有一定作用。

5)急性胃扩张:水电解质的紊乱,麻醉口罩下加压呼吸时大量氧气灌入胃内,腹部术后持续性幽门痉挛,严重感染和休克等,均能诱发急性胃扩张。发病后胃壁张力降低,静脉回流障碍,大量体液与电解质进入胃内,使胃容量迅速、急据增加,胃腔扩大。临床表现:病人觉上腹饱胀和重物感,呈进行性加重。频繁、无力的呕吐,每次呕吐物的量很少,呕吐后自觉症状不减轻,呕吐物为棕绿色或褐色,潜血阳性。严重者呼吸急促,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迅速出现脱水和电解质失调,甚至发生休克。查体见上腹部或全腹部膨隆,伴压痛,振水音阳性。胃管减压时,可吸出大量胃液,随后腹胀有所减轻。防治措施:腹部手术后应保持胃肠减压管的通畅,是预防急性胃扩张的主要措施。治疗的方法:立即更换口径较大的胃管,彻底减压,并持续3-4天,以保证胃壁张力的完全恢复。同时应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输入适量的全血或血浆。

6)泌尿系感染:手术后泌尿系的任何部位均可并发感染,但以膀胱炎最为常见。各种原因所致的尿潴留,多次导尿和长期留置导尿管等,均容易引起膀胱炎。膀胱的感染又可沿输尿管逆行向上,蔓延到肾盂。导尿本身的刺激,也可引起尿道和尿道球腺的感染。

临床表现:单纯的尿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尿道和尿道口的疼痛,排尿时尤为明显尿道有脓性分泌物。膀胱炎发生后,则出现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和尿痛,有时伴有排尿困难。如出现发冷、发烧和肾区疼痛,则表示肾盂已有感染。防治措施:正确预防和治疗尿潴留是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关键。已发生感染时,应碱化尿液,保持充分的尿量和排尿通畅。局部理疗、热敷和口服解茎药物,可解除膀胱颈的痉挛,减轻疼痛,同时可全身应用抗菌素。

7)肺不张与肺炎:手术后肺部并发症中以肺不张最常见,原因是多方面的。长期吸烟的病人,常伴有慢性气管炎,呼吸道内分泌物较多。而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止痛药和镇静剂,又抑制了呼吸道的排痰功能。切口疼痛、术后胃肠胀气和长期卧床,使肺的扩张受到影响。过于粘稠的分泌物无力咳出时,可阻塞小支气管,所属肺泡内的空气被完全吸收后,肺组织萎陷。轻者仅限于肺底部,严重者有大块肺组织萎陷,使纵隔拉向患侧,引起呼吸功能障碍。肺不张常常伴有肺部的感染,使病情更加严重。临床表现:少数病人仅在胸片上显示有肺不张,可无任何自觉症状。多数病人表现为术后2-3天开始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心率增快。严重者伴有紫绀、缺氧,甚至血压下降。病人常有咳嗽,但粘稠痰液不易咳出。合并感染时,出现体温升高,白细胞总数增加等。患侧肺叩诊发实,呼吸音消失,有时呈管状呼吸音。胸部透视或拍片,即可确诊。防治措施:预防的环节是:术前1-2周严格禁烟,并积极治疗急、慢性呼吸道感染;术后强调早期活动,帮助病人咳嗽,排出粘痰;进行有效的胃肠减压,减少胃肠 胀气对呼吸的影响。想尽一切办法清除支气管的粘痰是治疗的关键,口服祛痰剂,定时作雾化吸入可使粘痰变稀,容易咳出。必要时经导管行气管内吸痰,或在支气管镜直视下吸出粘稠痰。重危或昏迷病人,因无法咳嗽,可考虑行气管切开术。合并肺部感染时,可适当应用抗菌素。

总之,外科术后早期并发症多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在护理过程中应针对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有扎实专科理论基础知识及技能,还要有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尽职尽责,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为医生提供充分的诊断依据,采用恰当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患者的顺利康复。

推荐第3篇:食管癌术后并发症护理

食管癌术后并发症护理

术后出血一般发生在12h内,多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血管结扎线脱落,大量输入库血、凝血功能障碍亦可造成术后出血。若出血较多时患者常主诉口渴、心悸、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面色口唇苍白。

护理措施:术后早期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并注意胸腔引流管及胃肠减压管引流物的性质、颜色及引流量,以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肺不张、肺部感染常见于老年男性患者,且有长期吸烟史,术中气管插管过深,气管内分泌物堵塞;由于术中麻醉药物或气管内导管的刺激使呼吸道粘膜上皮受损,分泌物增多;术后血气胸、胸腔积液、胃扩张等情况;术后切口疼痛,不敢用力咳嗽,致支气管内痰液不能有效排出,导致支气管阻塞、肺泡内气体不能呼出而出现肺不张或肺部感染。

护理措施:对此类患者术前早期应劝其戒烟,并应加强呼吸功能训练,在患者入院后即训练做腹式呼吸及有效咳嗽,术后及早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以防止术后因胸式呼吸减弱致低氧血症及无效咳嗽。采取正确卧位,减轻局部切口张力,减轻不适感,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便于肺通气。可通过翻身、叩背协助排痰,叩背时应自下而上,由外向内,使支气管末梢痰液因振动产生咳嗽反射将痰咳出。术后镇痛,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合理选择有效的抗菌素,并尽早拔除胸管,对痰不易排出者要及时行雾化吸入稀释痰,行鼻导管、纤支镜吸痰治疗。

脓胸脓胸常由于手术分泌物污染胸膜或术后胸腔引流管处理不当引起,患者可发热胸痛、气促等,胸腔可抽出浑浊胸腔积液。

护理措施:术后对胸腔引流管严格执行无菌护理,加强营养支持,合理使用抗生素,注意观察胸腔引流液的量与性状,若出现浑浊胸腔积液及时报告医生。

乳糜胸乳糜胸也是食管癌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术后发生的乳糜胸原因与术中损伤胸导管胸段部分有关,术中由于胸腔开放,胸导管的开放,胸导管在正压下不充盈,从破裂处流出的少量乳糜液被血混染后不易辨认。

护理措施:控制饮食;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大量地丢失乳糜液,不但会给病人带来呼吸循环紊乱,也将造成机体代谢、营养和免疫功能的障碍。因此,应根据病情给以禁食或从营养管中给予病人少量的无脂、高蛋白、高糖、高营养流质饮食,必要时行静脉输注高营养液;若体温升高,提示有继发感染的可能。因此在护理及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合并感染,并需加大抗生素剂量,尽快控制感染。如经上述处理2~3d后若漏出量并无减少,应立即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式一般为右或左胸横膈上胸导管结扎术。

喉返神经麻痹喉返神经亦是食管癌手术后的早期并发症。特别是在食管上、中段癌手术时,若不注意可能被损伤。

护理措施:单侧喉返神经损伤时,使声带麻痹导致声音嘶哑、喉梗阻、误吸、呛咳等症状;双侧喉返神经损伤时则可发生窒息导致死亡。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发音情况及呼吸情况,防止误吸及呛咳若出现声音嘶哑或呼吸减弱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当发生窒息可在短时间内引起死亡,因此及时发现,现场抢救是关键。

总之,食管癌术后早期并发症多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在护理过程中应针对食管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有扎实专科理论基础知识及技能,还要有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尽职尽责,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为医生提供充分的诊断依据,采用恰当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患者的顺利康复。

推荐第4篇:麻醉术后常见并发症护理

骨科麻醉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1.术后低氧血症的预防与护理 1) 术后早期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 2)

早期进行氧疗 3)

充分止痛

4)

体位 术后只要麻醉面消失、循环功能稳定,应尽早改半坐卧位,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早期下床活动 5)

预防呕吐、反流和误吸

2.术后高血压,护理措施有:①严密监测术后血压。②及时给予降压处理,一般首选硝酸甘油。③及时去除应激因素。针对患者的焦虑心理,护士要做好心理疏导;积极缓解伤口疼痛;及时给氧;对麻醉清醒后5~7h仍不能自行排尿的患者应给予积极诱导或留置导尿,以免因尿潴留引起高血压。④控制输液量和速度。 3.术后低血压,平卧位,检测血压,补液扩容

4.术后恶心呕吐,措施:禁食,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补液,纠正酸碱平衡,落实基础护理,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保证患者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护理操作应熟练、准确、轻柔,减少对病人的剌激。出现呕吐时要安慰病人,卧床呕吐时应立即扶其坐起,用手托住病人前额,以免引起呛咳。要注意记录呕吐物的性质、颜色、量 ,做好生活护理,特别是口腔护理。呕吐后助患者用温水漱口,及时清理呕吐物。若呕吐频繁,要防止电解质不平衡和脱水等症状。 5.术后低温与寒颤,措施:注意保温 6.苏醒期瞻望和烦躁不安,注意防医源性损伤如;跌伤,约束伤,管道脱落,压疮

7.尿储留,措施:诱导排尿(热敷膀胱区,听水声,按压膀胱,使用开塞露,)导尿 8.全麻后苏醒延迟

推荐第5篇:麻醉手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麻醉手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

王志萍

曾因明

麻醉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是指手术麻醉后不同程度神经系统损害所致的神经病症、精神错乱以及神经官能症等,临床表现可在术后即刻出现或延迟数小时才出现。病症可很轻微,在短时间内即可恢复;也可很严重,甚至导致病人死亡或病残。麻醉手术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病因素和机制非常复杂,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出现一系列术后神经精神障碍症状。

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一、术后意识障碍(Conscious Disturbance) (1)、觉醒障碍

1、嗜睡(Drowsine):是病人在麻醉清醒24天后出现的一种病理性倦睡,表现为持续的、延长的睡眠状态。患者能被痛觉及其他刺激(如呼唤)唤醒,并有一定的言语和运动反应,能够执行简单的命令而与检查者合作,但往往因病人昏昏欲睡、反应迟钝常常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而且当外界刺激消失后又复入睡。

2、昏睡(Lethargy):是一种比嗜睡深但比昏迷浅的意识障碍,病人呈深度睡眠状态,对一般刺激如呼喊或移动病人肢体不能引起觉醒反应,只有在大声呼唤或用针刺病人皮肤等重度刺激时可出现觉醒、睁眼、呻吟、躲避,且觉醒反应不完全,反应迟钝,仅能进行简短、模糊而不完全的答话,反应时间维持很短。

3、苏醒延迟或昏迷(Coma):苏醒延迟与麻醉是否过深及病人的循环和呼吸功能有关,昏迷是一种觉醒状态、意识内容及躯体运动均完全丧失的极严重的意识障碍。麻醉后如病人长时间昏睡不醒,各种反射未见恢复,且有烦躁不安、呼吸困难或瞳孔散大等现象,提示缺氧已给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应立即进行抢救,包括给氧、人工呼吸、降低颅内压及头部降温等。

(2)、意识内容障碍

1、意识模糊(Confusion):病人觉醒功能低下,并有认识水平轻度下降,但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思考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感觉迟钝,对刺激的反应不及时、确切,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出现障碍。

2、谵妄状态(delirium):通常发生在手术后最初35天内,典型特征是昼轻夜重。表现为意识内容清晰度降低,伴有觉醒-睡眠周期紊乱和精神运动行为障碍,患者与周围环境接触障碍,认识自己的能力减退,思维、记忆、理解与判断力均减退,言语不连贯并错乱、定向力减退。常有胡言乱语、兴奋烦躁。此外,尚有明显的幻觉、错觉和妄想,幻觉以视幻觉最为常见,其次为听幻觉。幻觉的内容极为鲜明、生动和逼真,常具有恐怖性质,因而患者表情恐惧,发生躲避、逃跑或攻击行为以及运动兴奋等。

二、麻醉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ngnitive Dysfunction,POCD) 麻醉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麻醉手术后病人持续存在的记忆力、抽象思维、定向力障碍,同时伴有社会活动能力的减退,即人格、社交能力及认知能力和技巧的改变。轻度仅表现为认知异常;中度为较严重的记忆缺损或健忘综合征;重度则出现严重记忆损害的痴呆,丧失判断和语言概括能力及人格改变等,可导致患者降低或丧失社会活动、工作及生活自理能力,是麻醉手术后令人生畏的并发症。

三、反应性精神病(Reactive Psychosis)

由突然和十分剧烈的手术创伤而导致急性发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急性意识障碍,特点为①有异乎寻常的严重精神创伤的体验。②在急剧的精神创伤后数分钟或数小时立即发病。③精神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急性精神障碍,或伴有伴有强烈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④历时短暂,一般不超过48小时即可恢复,预后良好,较少有残留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朦胧状态(Twilight):病人意识清晰度水平降低,对周围事物感知不清晰,表现迷惑,注意力不集中,定向障碍,可出现反映心理创伤内容的幻觉或妄想,言语凌乱,缺乏条理性。此种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一般数小时至数日内可缓解(特别在离开创伤环境后),事后对发作以后情况可部分或大部分遗忘。

2、反应性木僵(Reactive Stupor):病人遭受剧烈精神创伤后,立即出现轻度的意识障碍,在此基础上突然僵住,呆若木鸡,病人情绪毫无反应,可长时间呆坐不动或卧床不起,对别人的呼唤和危险的来临亦无反应,较轻者可有轻度的精神运动性抑制而呈现亚木僵状态。持续时间为几小时或几天不等。木僵缓解后对部分病中经过可出现遗忘。

3、神游样反应(Fugue Response):有的病人在急剧的精神创伤后可立即出现意识模糊,表情紧张、恐惧,无目的地向外奔跑或走去,一旦醒来对病中经过可有部分遗忘。

四、高热、抽搐和惊厥:常见于小儿麻醉,系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未发育健全,如高热不立即处理,可引起抽搐甚至惊厥。这些并发症预防更为重要。当抽搐已发生,应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吸氧,静脉注射小量硫喷妥钠,头部降温,恶性高热者应用丹曲林。

常见原因

一、手术创伤

1、精神紧张、焦虑:手术本身属于“创伤性”治疗手段,手术前多数病人有精神紧张、焦虑、夜间失眠等情感反应。如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可增加麻醉及手术的危险性,诱发或加重术后精神功能异常。

2、大手术机械性创伤:不同类型的手术引起的创伤程度不同,创伤程度严重的病人术后发生率高。

二、基础疾病:术前存在全身各种躯体疾病,如肝病、肾病、肺病以及内分泌疾病患者,疾病本身即可引起神经递质紊乱、高血糖、高代谢变化,另外,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和脑部本身器质性病变更易诱发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糖尿病和高血压容易并发心脑血管病变,尤其是糖尿病存在代谢紊乱,在手术、创伤、应激或低血压的情况下更易对大脑造成损害。

三、麻醉及术中管理

1、麻醉方法和药物

麻醉方法:近来研究表明,没有肯定的证据支持全身麻醉比局部麻醉更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麻醉药物:早期研究认为少量的麻醉药物可以影响精神功能,现已证实极低的麻醉药残余即可影响神经功能。①术前用药:抗胆碱能药物常作为术前药、术中治疗心动过缓和术毕拮抗肌松药残余作用时的协同用药,可干扰脑信息的存储过程,导致记忆功能损害。②吸入麻醉药:地氟烷是目前吸入麻醉药中能让患者最快清醒的新型麻醉剂,快速清醒、陌生环境、疼痛刺激等可诱发术后谵妄,即使微量吸入麻醉药的残余仍可造成视觉合成、瞬时记忆、认知和运动技巧能力下降。③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和氯胺酮麻醉会影响患者精神运动功能,麻醉手术后产生一过性的反应时间延长,弹指速度减慢。

2、麻醉期间生理状况

低氧或过度通气:低氧血症对脑功能影响的神经病理机制很复杂,其效应取决于低氧程度、维持时间和是否并发缺血等。业已证实,低氧引起的脑功能损害是低氧后神经递质紊乱的结果,即使轻至中度缺氧,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即明显下降导致脑功能受损;术中失血或极度血液稀释(血红蛋白低于6.0g/L)致携氧能力降低也可引起脑内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合成减少,从而出现精神异常。

低血压或脑低灌注:研究发现短时间低血压仅对术后精神和心理有轻度影响,对知觉和短期记忆及日常生活无重要影响。但有研究认为麻醉术后长时间血压偏低患者出现精神障碍的发生率高于正常血压患者,但不能完全排除疼痛、术后活动受限或镇静药物等所致。

3、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持续时间长、创伤大,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远较非体外循环手术病人高,主要原因是体外循环导致的脑栓塞或脑的低灌注。置管、注药或心内操作时进入循环系统的空气形成气栓;手术中脱落的动脉粥样斑块、组织碎片、脂肪颗粒、小的血栓以及体外循环管道的硅胶管或聚乙烯管道颗粒等可引起颗粒栓塞。脑的低灌注主要是由于严重的低心排、循环骤停、体外循环灌注流量过低或停止灌注等造成;术中人工肺氧合能力不足、静脉引流不畅、复温时脑温过高(>38℃)而血液仍处于过分稀释状态等均可导致脑缺血及缺氧而造成脑损害。

四、心理因素

1、医患关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可增加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实施手术治疗。

2、术前病史与性格特征:一般认为术前有焦虑或抑郁、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史、情绪不稳、多愁善感的病人更易产生。

五、其他

1、年龄

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和技术的娴熟,死亡率的下降,过去从未做过的手术目前正在开展,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需要进行择期大型手术,2004年10月26日在美国Las Vegas ASA年会上公布:59%的老年患者在手术后即发生认知功能下降,三个月后该数字下降至34%,两年后又上升至42%。因此,麻醉后防范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愈来愈引起临床的重视。研究发现60岁以上病人心脏手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年轻人的4倍。

2、术后感觉剥夺的环境因素和持续疼痛:术后病人自己配带的各种抢救用具,目睹他人死亡,术后进住环境不了解的加强监护及治疗室,术后存在持续疼痛等诱发因素,经23天的意识清醒期和失眠期之后,易出现谵妄、抑郁、幻觉等。

3、人工呼吸综合征:部分患者术后出现低排血量从而引起肺灌注量不足或并发肺部感染导致呼吸功能下降,长时间使用呼吸机,患者可出现抑郁状态、幻觉、妄想、谵妄等人工呼吸综合征的表现。

预防和治疗

一、完善术前准备

1、心理准备:术前加强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重视病人的个性特征,耐心细致地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和支持性心理治疗;争取手术成功,增加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赖感及手术的安全感是预防和减轻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2、病人状态准备:对原有心血管疾患者,应维持心功能于最佳状态;控制血糖、停止吸烟控制肺部感染。

二、加强术中麻醉管理

1、保持呼吸、循环稳定:避免缺氧、极度过度通气和长时间低血压。

2、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保持体内水电酸碱平衡。

3、加强监测,避免术中知晓:进行脑局部氧饱和度(rSO2)和麻醉深度监测脑低灌注,避免术中知晓,一旦术中知晓轻者患者对麻醉手术有痛苦的回忆,术后出现焦虑、反复噩梦等神经机能官能症;重者可导致患者永久性精神损害,睡眠紊乱、噩梦、日间焦虑,导致创伤后应激综合征的发生。

三、改进手术麻醉技术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心脏外科技术、灌注技术和麻醉技术,加强体外循环术中脑保护、维持必要的脑血灌注量,尽量避免脑缺血、缺氧及栓塞,采用功能良好的氧合器和微栓过滤器。体外循环时尚需注意:①血液复温应缓慢。②及时应用大剂量激素。③麻醉后尽早体表尤其头部降温。④深低温停循环时鼻咽温15℃停循环时间

四、完善术后管理

维持合理的血压和脑血流量。对术后需脑保护的病人应选择浅低温,掌握好降温时窗。动态监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充分镇静止痛。

五、药物干预与治疗

1、预防:对术前极度焦虑、紧张以至于影响睡眠者,应根据病人的情况酌情使用镇静剂或抗焦虑药物,以解除病人的负性情绪;术中完善镇痛,加强镇静;术后重视镇静、止痛。

2、治疗:对于兴奋躁动病人可选用小量丁酰苯类药物,如氟哌啶醇12-20mg/d,一般主张从小剂量开始,在短期内规则用药,如持续焦虑不安,每隔20分钟剂量加倍,直至症状消退。三环类抗抑郁药对缓解抑郁症状有良好的疗效,常用丙咪嗪50-100mg/d,阿密替林50-100mg/d。苯二氮卓类药物可用以抗焦虑,一般用安定5-10mg,2-3次/d。

推荐第6篇:输卵管绝育术后并发症探讨

输卵管绝育术后并发症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绝育术后并发症,预防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选择性非手术避孕或腹腔镜手术可以替代开腹绝育术。

输卵管绝育是通过手术将输卵管结扎,或用药物使输卵管阻塞粘堵,阻断精卵相遇,而达到绝育的目的,尤以开腹术为首选,成功率高,复通率第,的确为广大妇女带来了福音,但同时由于不同手术方法也给患者造成一定痛苦。

例如:

1.1在临床多例妇科手术中,发现凡是做过绝育手术的患者,双侧输卵管均均水肿扭曲,不能保留行切除术。

1.2凡门诊遇到主诉小腹痛,腰痛慢性盆腔炎的病人,大多数是做了输卵管结扎术的,患者自述,自术后半月即开始了漫长的腹痛生涯,吃些消炎药暂时缓解,但不能根本驱除病痛,有个别患者甚至丧失了劳动力,为了解除患者痛苦,治疗上采取了中西结合的方法,但疗效甚微。

讨论: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输卵管正常解剖一旦被破坏,侧支循环建立,切断的断端不断有蠕动,官腔分泌液不能通过正常蠕动排泄,故积液渐渐形成,导致患者有不适的临床症状出现。

总结:开腹手术法有多种。1.输卵管折叠结扎切除法。2.输卵管银夹法。3抽心包埋法,抽包法具有血管损伤少,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等优点,但操作略复杂些,折叠结扎切除法抄作简单,术后若有需再复通者,再次手术成功率高,相对抽包法容易些。

虽然,开腹手术简单,切口小安全,但临床多见的术后并发症给广大女性造成了难以弥补的痛苦,为减少此类患者的病痛,若无腹腔镜禁忌症的情况下,多主张绝育术,最好采用腹腔镜手术。它虽然费用高些,但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希望广大女性能够接受。

推荐第7篇:X某医院术后并发症管理制度

Xxxx医院术后并发症管理制度

术后并发症的管理,是围手术期管理的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重中之重,一旦发生术后并发症要及时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确保围手术期病人安全,保证手术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一、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

1、术前讨论时,对疾病的诊断、手术方式、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充分的讨论。

2、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方式、风险、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预后,征得患方同意,并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3、术前适应性训练:(1)练习床上大小便;(2)教会患者正确的咳嗽、排痰(深呼吸)的方法;(3)指导患者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证充足的睡眠;(4)戒烟、戒酒。

4、按照各专业的诊疗常规,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

5、术前进行全面的手术风险评估:对于可能影响术后恢复的因素如肺炎、血糖异常、心脑血管病变、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应全面评估,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选择手术时机,以降低术中、术后风险。

二、手术后处理,防治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1、在医师的指导下,摆放适宜的术后体位。

2、手术医师在术后3日内每日查看病人,麻醉医师术后48小时内访视患者,观察病情变化有记录。针对不同手术、术后的不同时期和病人的具体情况,提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针对性的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早期并发症的表现,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3、术后连续3天书写病程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治疗方案及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措施。

1

4、仔细检查手术切口(包括各种引流管),观察切口对合及愈合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注意术后感染的预防和处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6、根据病情、手术性质及麻醉方式,做好手术后护理及术后康复指导。

7、在对病情全面评估的前提下,鼓励术后患者床上活动或及早下床活动,并逐步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

(1)卧床活动:病人麻醉作用消失清醒后,可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痰、翻身、四肢屈伸等运动。

(2)离床活动:根据手术种类及身体情况,在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后,先坐在床边做深呼吸和咳嗽,再在床旁站立、行走,逐步增加活动范围、次数。

8、对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患者,严格按照医院《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

医务部、护理部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管。

年 月 日

推荐第8篇:术后出现并发症谁来承担法律责任

术后出现并发症谁来承担法律责任?

卷首语:无论从医学角度还是法律角度来说,并发症都是较为复杂的一个问题,单而从法律角度来看,并发症会涉及到医疗机构过错认定和医疗损害赔偿等诸多法律问题。笔者作为一名整形外科医生,深感很多医疗纠纷就是因医疗机构或患者对并发症及并发症产生的原因、责任的误读而导致的。

一、出现并发症就是手术失败吗?

普通外科出现并发症,容易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但在医美领域,因求美者消费心理诉求和医美所涉医疗行为的特殊性,加之部分医美机构在医美手术前沟通、告知不充分等问题,整形外科出现并发症往往不被求美者接受,甚至会被认为是手术失败的表现。那么整形手术出现术后并发症,医美机构、医生就要承担法律责任呢?出现并发症就是医生手术失败吗?

笔者认为,目前确有一些不法者利用并发症进行“医闹”,甚至恐吓、打击报复整形医生和医美机构,当然医美机构和整形医生更要充分了解并发症以及并发症所导致的责任在法律上是如何界定的,何种原因导致的并发症责任不在医方,作为一名天天拿着手术刀的外科医生,我们要善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同时也为理性、合法的解决医疗纠纷提供可参考的法律依据。

二、医美手术后并发症的特殊性你注意到了吗?

诚如前面所说因并发症是一个复杂的临床医学概念,目前国内学者对并发症的定义大致有以下两种:一种是指一种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引起另一种疾病或症状的发生,后者即为前者的并发症;另一种并发症是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病人由患一种疾病合并发生了与这种疾病有关的另一种或几种疾病。笔者认为上述两种定义方式仅可从一定层面阐释整形术后并发症的含义,但仍无法突出整形术后并发症的特性,整形术后并发症多体现为求美者术后出现的不正常症状,但该等不

1 正常症状不能与手术失败、整形机构过错画等号,根据原卫生部《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二条的规定,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因此,笔者认为无论是医美过程中的修复还是再塑,因医疗行为本身所具有的创伤性或者侵入性均有可能产生并发症,只要在当时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条件下,医疗机构尽到了合理注意的义务,就不应该认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而认定医疗机构有无违反合理注意义务,应主要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操作规范所规定的义务,并可适当考虑医疗机构的资质、医务人员的知识、技能等相应的专业、资质及地区差异等因素,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医疗机构违反告知义务,给求美者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三、医美领域的并发症的分类

医美领域的并发症分为可以避免的和难以避免的两类,可以避免的并发症是指医疗机构在为求美者进行诊疗行为中,凭借现代医学科学技术能够预见,并通过尽到合理注意义务可以避免的并发症。难以避免的并发症是指没有任何过错的情况下却不能避免不能防范的后果,对于后者医疗机构不承担责任。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笔者举个例子,比如削骨整形后出血诱发癫痫,该求美者已经被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诊断为继发癫痫,为什么会继发癫痫呢?答案是失血性休克导致缺氧,继而脑细胞死亡形成瘢痕,瘢痕牵拉周围神经元异常放电即癫痫,这下大家知道了癫痫的发病原因,相信都可以判断出是属于哪一类并发症了。

四、法律上一般如何判断并发症的医疗过错呢?

1、医务人员是否尽到风险预见义务

法律认为,医务人员作为掌握医疗知识与技能的专业人士,对所在领域医疗风险应具有合理的预见能力和预见义务,因此该合理注意义务,在术前一般表现为对将要实施的手术等诊疗行为应具有合理的风险预见义务,同时并发症一般情 2 况下是可以预见的,如外切眼袋过程去皮过多,造成睑外翻、睑球分离,发生这种情况,当然属于医生应当预见而未能预见的,构成医疗过失,医疗机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医务人员是否尽到风险告知义务

风险告知根据具体诊疗行为的不同,一般需伴随着诊疗、护理、术后康复的全过程,也体现了医疗行为特殊性,同时也是保护医务人员与求美者权益的有效措施,当然告知并不等于免责,告知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执业医师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就整形手术而言,因该诊疗行为的特殊性,因此要求医疗机构需更为全面、准确、真实的告知医疗风险及替代性医疗方案,且不可为某种特定商业目的而脱离诊疗实际,不顾手术适应症等,忽略告知义务而盲目实施手术。如膨体隆鼻,会有假体排异的可能,若未能尽到此义务,则可以认定其违反了法定的告知义务而构成医疗过错。

3、医务人员是否尽到风险回避义务

笔者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风险回避并非风险规避,风险回避更多的是要求医务人员采取必要、谨慎、合理的措施来有效防控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在法律上可解释为一种积极的作为义务,医务人员应尽到与当时医疗水平及诊疗手段相适应的风险回避义务,即医务人员采取了相应的诊疗措施以尽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发症的相对可避免性决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只要医务人员加以充分的注意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反之将可能导致医疗过错。

4、医务人员是否尽到医疗救治义务

在并发症发生后,医务人员是否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以防止损害后果的扩大,一个真实的案例,在腋下切口假体隆胸术后,第二天换药时发现腋下张贴敷料处有水泡,因为处理方法的不得当,二十多天后水泡处留下一个红色的、突出的、质硬的瘢痕,为此医调委介入,因为医疗机构有一定的责任,最后医院赠送 3 一些皮肤科的项目双方达成和解。

基于以上分析和总结,笔者认为美容整形外科医师不仅要有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能力,还要对并发症及并发症产生的原因、预防措施、法律风险控制手段有所掌握,这样才不至于让自己的职业蒙上所谓“手术失败”的阴影,让我们的医美天空更蓝、心更加敞亮!

作者:苏月,整形外科医生,十余年整形外科临床经验。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曾任职于上海大型民营整形医院及上海三甲医院整形外科等专业整形机构。

推荐第9篇: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与处理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策略

【摘要】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的不断升高,手术引起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也明显增加。由不当的生产方式造成的健康损害是严重的,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防治剖宫产术后并发症,达到最大限度保障母婴安全,最大限度减少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是每位妇产科医生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关键词】 剖宫产 术后并发症 防治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逐年升高,WHO对亚洲的母儿健康调查显示,在我国剖宫产高达46.2%,有个别城市甚至达60—80%,其中无医疗指征的剖宫产占11.7%,成为了世界之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并不能降低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反而增加了孕产妇和围生儿并发症,同时与阴道分娩相比,剖宫产产妇死亡的危险性上升。同时,手术引起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也随之增加,严重威胁着母儿的健康,防治并发症,是妇产科医生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本文着重探讨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对母体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1、剖宫产术后对母体的近期影响 1.1产褥感染

1.1.1产褥感染与剖宫产的关系 剖宫产是产褥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研究表明,剖宫产促进了产褥感染的增加。Spiandorello等对147例产后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剖宫产引起的产褥感染是正常的5.5倍,剖宫产引起的子宫内膜炎是正常分娩的20—30倍,剖宫产是造成盆腔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感染程度也较阴道分娩者严重。据统计,剖宫产术后继发生殖道感染者高达38.5%,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也远高于阴道分娩者。 1.1.2相关因素 主要原因是剖宫产后产妇抵抗力降低,增加了机体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机会;Guimaraes等研究发现,产程延长是剖宫产引起产褥感染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为2.16;其余胎膜早破、妊娠贫血、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胎盘早剥、ICP等,这些不利因素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为病原体浸入机体创造有利条件,成为产褥感染的诱因。 1.1.3预防 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率是减少产褥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孕期保健,预防胎膜早破,治疗贫血,产程中加强监测,及时缩短产程,防治产后出血,是预防产褥感染的重要措施。同时,术后合理有效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降低产褥感染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1.2晚期产后出血

近年来,由于剖宫率的上升,由剖宫产所致的晚期产后出血亦屡见不鲜,且有上升趋势。文献报道剖宫产引起的晚期产后出血为1.26%。

1.2.1相关因素 ①感染:感染影响胎盘附着部位复旧不全,局部蜕膜脱落出血;感染导致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甚至裂开;子宫内膜炎。②子宫切口缝合技术问题:术中止血不彻底,形成局部血肿或缝合过多、过密,局部组织感染坏死致使伤口不愈合,在肠线溶解后,血管重新开放,引起大量流血。③子宫下段横切口过低,接近宫颈、宫颈部组织主要组成为纤维组织,肌细胞只占10%,愈合力差,而且易有局部缺血,组织坏死及感染发生,而致最后切口裂开出血。4胎盘、胎膜残留出血。

1.2.2治疗 在全身支持治疗的同时可使用宫缩剂,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凝有胎盘、胎膜残留时可在治疗3-5天后,在B超引导下进行清宫术。出现大量阴道流血,甚至引起休克,保守治疗失败可能性大,可作血管栓塞术或剖腹探查,若子宫切口周围组织坏死范围小,炎症反应轻,可作清创缝合。若组织坏死范围大,酌情作子宫次全切除术或子宫全切除术。

1.2.3预防 晚期产后出血是较严重的剖宫产并发症,以子宫切口裂开最多见。预防其发生应注意 以下几点: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②对试产病例,应严密观察产程,尽量在宫口扩张的活跃期内作出头盆关系的正确判断,防止产程过长;③若行剖宫产术,应合理选择切口,避免子宫下段横切口两侧角部撕裂,切口按解剖层次缝合,不宜缝合过多、过密;④术中止血要完全;⑤仔细检查胎盘完整性;⑥注意围手术期用药;⑦防止产褥感染。

1.3子宫切口愈合不良

1.3.1相关因素 ①全身因素:如组织再生能力、存在引起子宫切口感染的因素、合并影响切口愈合的慢性全身疾病等。②切口部位:子宫下段横切口优于子宫体部各类切口,子宫下段与体部交界处切口也妨碍切口愈合。③缝合技术:过密缝合增加局部的缝线异物反应。④手术操作粗暴。⑤术中止血不彻底。

1.3.2治疗 首先采取保守治疗,在抗感染、用宫缩剂基础上应用中药活血化瘀,纠正营养不良,保守治疗无效,则剖腹探查,清除坏死组织后再缝合,对瘘已形成致大出血者可考虑子宫切除术。

1.3.3预防 ①子宫切口选择恰当,避免撕裂。②提高手术技巧:根据子宫肌层及血管解剖特点来缝合子宫切口,疏密恰当,减少组织创伤及缝线反应。动作轻柔,彻底止血。③预防及抗感染治疗:术中扩宫颈后注意消毒宫颈内口:如合并胎膜早破或宫腔感染时,用甲硝唑冲洗宫腔;及时选用广谱抗生素及抗厌氧菌药物。④加强观察、早期诊断;⑤加强应用,纠正贫血与低蛋白血症。 1.4肠梗阻

1.4.1相关因素 多见于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和机械性肠梗阻,前者由于手术麻醉及镇痛影响肠蠕动恢复或进食过少,发生低钾血症所致;后者则为增大的子宫影响肠管正常排列位置或术后粘连所致。也有人认为精神因素亦可引起一定作用。 1.4.2防治 处理应从预防开始,医生应向产妇耐心解释手术经过,使之密切配合,心情舒畅,保持正常的肠胃功能。术中尽量避免触摸压迫肠管。并在剖宫取儿时,快速吸尽羊水,避免刺激腹腔器官。另外,术后禁用产气食物,动员产妇早期活动及饮食,促进肠蠕动,是减少肠粘连的有效方法。治疗应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控制炎症和胃肠减压。保守治疗无效,并且严重,应尽早剖腹探查,解除机械性肠梗阻的原因。 1.5盆腔、下肢静脉血栓

1.5.1相关因素 国外报道产科病人静脉血栓病率孕期与非孕期相同,而产褥期发病率较非孕期高3-10倍,剖宫产进一步增加发生产后静脉血栓病的风险,妊娠期血液本身多是高凝状态,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升高;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阻碍静脉回流,使盆腔及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易形成静脉血栓;剖宫产麻醉时,下肢静脉扩张,肢体活动少,静脉输液时间长;手术引起大量组织破坏,释放凝血活酶,可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这些因素均可导致盆腔、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1.5.2防治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有无深静脉血栓史及其他高危因素,纠正贫血、脱水、心脏病及糖尿病,术中减少组织损伤及对盆腔血管的刺激,术中、术后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病人早日下床活动,预防产褥感染,及时发现小腿部不适等早期症状。一旦确诊下肢静脉血栓应积极治疗。①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后血栓脱落,防止肺栓塞发生。1-2周后炎症消退可起床活动。②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回流和消肿。③绷带加压,使用到血栓彻底吸收为止。④湿热敷,用25%硫酸镁加温至50°C左右,将纱布蘸湿放在肢体患处,反复多次,有消肿和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作用。⑤消炎止痛,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同时,在无抗凝治疗禁忌症的情况下,主要采用抗凝治疗,可配合溶栓、抗血小板疗法及中药等治疗。

2、剖宫产术后对母体的远期影响 2.1子宫内膜异位症

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于腹壁切口疤痕处,其他部位如泌尿道、盆腔内少见。随着剖宫产率增加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断增多。

2.1.1发病机制 目前主要有子宫内膜种植学说、淋巴血管播散学说和体腔上皮化生学说等理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内膜种植有密切关系,潜伏期多在半年至2年,少数可达21年。

2.1.2防治 由于腹壁切口愈合过程中形成坚硬的瘢痕,病灶处于大量的结缔组织包围中,药物难以达到有效浓度,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预防本病的发生要尽量减少内膜的种植,首先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不重复使用清理宫腔的纱布,胎盘取出后手套要及时更换,缝合子宫切口时,缝线不要穿过子宫内膜,关闭腹膜后用0.9%氯化钠液冲洗切口,避免子宫内膜组织和间质成分遗落于切口,以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 2.2 子宫瘢痕妊娠

子宫瘢痕妊娠(CSP)是指孕囊着床于既往子宫剖宫产瘢痕处,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

2.2.1 CSP的发病机制 此病至今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与手术所致子宫内膜的损伤有关,由于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形成瘢痕处的微小裂隙,以后再次妊娠时受精卵通过穿透剖宫产瘢痕处的微小裂隙并在此着床后发生底蜕膜缺损,滋养细胞可直接浸入子宫肌层,并不断生长,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甚至穿透子宫壁。目前认为CSP有两种类型:①绒毛种植瘢痕处不断向宫腔发展,有时可持续至出生,第三产程可发现胎盘植入,可因胎盘附着部位持续出血而行子宫全切术;②绒毛种植在瘢痕凹陷处并不断向宫壁发展,胎盘会因为缺少血供而生长不良,可能在妊娠早期即引起阴道出血,子宫穿孔或破裂如未及时处理可有致命大出血的危险。

2.2.2 临床特征 CSP是异位妊娠中的少见类型,临床表现各异,缺乏特异性,发病早期容易误诊为宫内早孕行人工流产术或清宫时引发致使性大出血而行子宫切除。

2.2.3 CSP的早期诊断 瘢痕妊娠的诊断主要依据超声和磁共振检查(MRI)。有文献报道阴道超声检查的敏感度达86.4%。Jurkovic等认为超声检查是诊断CSP的金标准。以下几点有助于本病诊断:①剖宫产史;②停经史;③有或无痛性不规则阴道流血;④清宫术中、术后大出血或术后阴道流血时间长。

2.2.4 CSP治疗 CSP的治疗关键是早诊断、早处理,一经确诊需立即住院。治疗的目的是杀死胚胎,排出妊娠物,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由于CSP临床少见,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子宫动脉栓塞书及联合治疗等。 2.3再次妊娠子宫破裂

子宫破裂以疤痕子宫破裂最为常见,占子宫破裂的50%,是子宫破裂原因之首。据国外报道,前次剖宫产者子宫破裂的发生率是非手术者的16.98倍。子宫破裂是妊娠晚期及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宫内死胎,严重出血、休克甚至DIC、子宫切除。 2.3.1相关因素 ①子宫瘢痕处由结缔组织形成,缺乏弹性,随着孕周增加,子宫增大,特别是宫缩时宫内压力加大,原手术瘢痕处作为一个薄弱部分容易破裂。②子宫瘢痕处愈合不良与前次手术时机、切开部位及缝合技术直接关系。妊娠晚期子宫胀大,尤其在分娩过程中,愈合不良的瘢痕处不能承受子宫内压力的增加,逐渐自发破裂。子宫体部切口疤痕比下段切口疤痕更易发生破裂,其发生率是下段切口的数倍。③首次剖宫产术前、术后情况:由于术前有阴道炎或子宫内膜炎病史;术中切口延裂、出血;孕期贫血,抵抗力下降,造成切口感染,影响愈合再次妊娠晚期原有瘢痕限制了子宫下段形成,而引起肌层断裂。④胎动,羊水流动、巨大儿、头盆不称均造成宫壁压力不均匀,使本来脆弱的子宫下段瘢痕发生渐进性的破裂。

2.3.2诊断 子宫破裂按破裂程度,分为完全性破裂和不完全性破裂。不完全破裂多见于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破裂,常缺乏先兆破裂症状,仅在不全破裂处有明显压痛,腹痛等症状,体征也不明显。因缺乏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常常在2次剖宫术时发现。完全性子宫破裂多见于宫体部纵形切口疤痕,不一定出现破裂时突发性腹痛的典型症状,有时产妇出现休克才被发现,偶有2次剖宫产术中发现。超声检查可协助诊断子宫有无破裂及其破裂部位。

2.3.3防治 一旦确诊为瘢痕子宫破裂,无论胎儿是否存活均应尽快行手术治疗,依情况行破口修补,若破口大,不整齐,有明显感染者,应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破口大,撕伤超过宫颈者,应行子宫全切术。预防瘢痕子宫破裂有几点:①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②尽量避免古典式剖宫产及子宫上、下段纵切口剖宫产;③提高剖宫产子宫缝合技术,缝合原则是对齐、止血、松紧适度;④剖宫产后应当在两年后考虑再次妊娠;⑤有子宫破裂高危因素者,应加强产前检查,提前2周住院,做好分娩计划;⑥避免粗暴的阴道助产术。

2.4前置胎盘和胎盘植入

2.4.1剖宫产与前置胎盘和胎盘植入的关系 文献报道,有剖宫产史发生前置胎盘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产妇5倍,剖宫产史合并前置胎盘的粘连发生率高达67%。剖宫产史发生胎盘植入的风险是无剖宫史的35倍,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可引起致命性的大出血,约30-35%需行子宫切除。植入性胎盘往往与前置胎盘合并存在,因这两种疾病有共同的发病原因。 2.4.2病理过程 一般认为子宫损伤内膜缺乏或缺陷是前置胎盘和胎盘植入的病理基础。剖宫产损伤子宫内膜,引起子宫内膜间质蜕膜缺乏或缺陷,受精卵因血液供应不足,为摄取足够营养而胎盘面积扩大,可伸展到子宫下段。滋养细胞可直接浸入子宫肌层,并不断生长,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甚至穿透子宫壁。

2.4.3诊断 B超是公认的诊断前置胎盘的最佳方法,定位诊断准确率高达95%以上。但预测胎盘粘连、植入准确性则远不如定位诊断。对于前置胎盘,特别是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前未发生或只有少量流血者应警惕胎盘植入。

2.4.4处理 在确保母亲安全的前提下保护胎儿生存,尽量延长胎龄,使胎儿达到或接近足月,以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有合并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均应做好大出血的处理技术力量和充足的血源准备。对于有生育要求且出血可控制胎盘部分植入且未达浆膜层的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对于胎盘植入面积大、深、子宫壁薄、子宫收缩差,短时间出血量多,应果断行子宫全切除或次全子宫切除术,对迅速止血、抢救生命至关重要。

2.5盆腔粘连

2.5.1相关因素 盆腔粘连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粘连的形成与腹膜纤维蛋白沉积和纤维蛋白溶解能力之间的不平衡有关,腹膜的炎性反应、异物反应,对腹膜的剥离、缝合等,均可使纤维蛋白溶解能力下降,导致粘连。严重粘连造成再次手术的困难,粘连易增加出血,损伤腹腔脏器;粘连造成宫外孕、慢性盆腔炎发病率增高,给产妇身心带来极大痛苦。

2.5.2预防 术中减少组织损伤,缩短手术时间,避免组织干燥;关腹前吸净腹腔积血,以防血液中纤维蛋白析出引起粘连。手术切口部位应用透明质酸,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可减少盆腔粘连的发生

总之,剖宫产术给产妇带来的健康损害是严重的,不当的生产方式造成的看得见的、看不见的近期和远期的损害,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防治剖宫产并发症,预防胜于治疗。一方面产科医务人员要更新服务观念,提高产科整体质量,提高医务人员的助产技能,提供人性化高质量服务,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使自然分娩成为安全幸福的过程;另一方面,提高手术技术和手术技能,促进包括麻醉、医生、护士的整个手术团队配合建设;同时加强围生期孕妇的保健工作,开展健康教育,使孕妇及其家属对妊娠、分娩的基础知识和分娩方式有所了解,在知情基础上选择分娩方式,减少社会因素性剖宫产。只有如此,才可能使剖宫产这一技术,应用得高效而必要,达到最大限度保障母婴安全,最大限度减少母婴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推荐第10篇:术后并发症的风险防范制度

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防范制度

术后并发症的管理,是围手术期管理的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重中之重,一旦发生术后并发症要及时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确保围手术期病人安全,保证手术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一、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

1、术前讨论时,对疾病的诊断、手术方式、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

充分的讨论。

2、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方式、风险、可能发

生的并发症和预后,征得患方同意,并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3、术前适应性训练:

(1) 练习床上大小便;

(2) 教会患者正确的咳嗽、排痰(深呼吸)的方法;

(3) 指导患者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证充足的睡眠;

(4) 戒烟、戒酒。

4、按照各专业的诊疗常规,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

5、术前进行全面的手术风险评估:对于可能影响术后恢复的因素如肺炎、血糖异常、

心脑血管病变、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应全面评估,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选择手术时机,以降低术中、术后风险。

二、术后处理,防治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1、在医师的指导下,摆放适宜的术后体位。

2、手术医师在术后3日内每日查看病人,麻醉医师术后48小时内访视患者,观察病情变化有记录。针对不同手术、术后的不同时期和病人的具体情况,提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针对性的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早期并发症的表现,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3、术后连续3天书写病程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治疗方案及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措施。

4、仔细检查手术切口(包括各种引流管),观察切口对合及愈合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注意术后感染的预防和处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6、根据病情、手术性质及麻醉方式,做好手术后护理及术后康复指导。

7、在对病情全面评估的前提下,鼓励术后患者床上活动或及早下床活动,并逐步增加

活动量和活动范围。

(1) 卧床活动:病人麻醉作用消失清醒后,可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痰、翻身、

四肢屈伸等运动。

(2) 离床活动:根据手术种类及身体情况,在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后,先坐在

床边做深呼吸和咳嗽,再在床旁站立、行走,逐步增加活动范围、次数。

8、对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患者,严格按照医院《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

三、医务科、护理部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管。

第11篇: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调查表

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4—3 择期手术后并发症:择期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例择期手术例

1—4—3—1 手术并发症(严重但可治疗)导致的死亡例

1—4—3—2手术后伤口裂开例

1—4—3—3手术后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例

1—4—3—4手术后出血或血肿例

1—4—3—5 手术后髋关节骨折例

1—4—3—6 手术后生理与代谢紊乱例

1—4—3—7 手术后呼吸衰竭例

1—4—3—8 手术后败血症例

1—4—4产伤发生率%

1—4—4—1产伤——新生儿例

1—4—4—2产伤——器械辅助阴道分娩例

1—4—4—3产伤——非器械辅助阴道分娩例

1—4—5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发生率

1—4—6输血∕输液反应发生率

1—4—7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率

1—4—8医源性气胸发生率

1—4—9医源性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发生率

第12篇: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德阳市人民医院普一科颜志刚

由于胆囊疾病的特点、胆道的特殊解剖结构和胆囊是腹腔内一个高患病器官。胆囊切除术是腹部外科中最常做的手术之一,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相对比较常见。

一术后感染

1胆源性感染

主要见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坏疽性胆囊炎,尤其是并存有胆管炎、高龄、免疫力

低下,合并有肝硬化,术后引流不充分,术前感染未能控制,继续加重发展,细菌扩散入血引起全身感染。

临床表现:

持续性术后高热不退,或退热后体温很快上升,多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燥动,黄疸or黄疸加深,昏迷和全身脏器功能的损害。

处理原则:

化脓性胆囊炎急诊病人要掌握好手术时机作好术前准备(如纠酸、扩容、全身使用广普抗生素)清除病灶是关键

使用抗生素:

胆道感染多数为g—菌,抗生素一线药物首选头孢类抗生素联合使用抗厌氧菌药物甲硝唑、替硝唑。

2腹腔内感染

主要表现为膈下脓肿,多见于胆囊坏死穿孔。肝管或胆管损伤引起胆汁性腹膜炎引流不充分并发感染。

临床表现:

膈下脓肿肝上型多见于右侧,除发热、wbc↑等全身表现外,主要为下胸部疼痛,肝浊音界上移,刺激性咳嗽,呼吸增快,上腹部压痛,可并发同侧胸腔积液、脓胸。左侧可并发纵膈炎、心包炎。

肝下型主要表现为腹部体征、症状,很少出现胸部症状。b超、ct、诊断性穿刺有助于明确诊断。

3切口感染

主要见于急诊胆囊切除术。老年人、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肥胖患者。也与手术操作,缝合技术,缝合材料有关。

二术后应激性溃疡

多见于急性胆囊炎感染较重、老年人。术前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大量使用激素并发有胆道梗阻者。

处理原则:

高危病人应给予h2受体拮抗剂和胃粘膜保护剂预防。少量出血可使用止血药(包括胃镜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和止血药)生长抑素,推迟进食时间等治疗。

大量出血或经48小时以上积极非手术治疗的不能控制出血可考虑行手术治疗。主要手术方法:胃大部切除+迷走神经干切除术。

三残余结石

胆囊管变异、遗留胆囊管过长、胆囊管结石残留,胆囊多发细小结石、泥沙样结石、术中可能引起胆总管继发结石。

四胆囊切除术后黄疸

继发性胆总管下端结石;诱发胰腺炎引起黄(来源:好范文 http://www.daodoc.com/)疸;胆道损伤引起的黄疸;感染严重的急

胆囊炎的全身感染或腹腔感染可引起肝细胞性黄疸;药物性肝细胞性黄疸;如手术中大量出血、大量输血时可出现超胆红素负荷性黄疸

五手术后胆道出血

主要发生在胆管炎、胆道损伤术后。一般单纯胆囊切除术很少见。

六胆漏及胆汁性腹膜炎

胆道损伤;胆囊床毛细胆管漏胆;胆囊管残端结扎线脱落。

如果是细小的副肝管或毛细胆管损伤引起漏胆,常常无腹膜炎症状,仅仅是引流管引流胆汁稍多者,可持续引流或改置管负压引流,胆漏可逐渐停止;如果是较粗大的副肝管或胆囊管残端结扎线完全脱落,漏胆量大,可出现胆汁性腹膜炎应尽快剖腹探查处理。

七医源性胆管损伤

有人把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归纳为三点(三危)

危险的解剖;危险的病理;危险的手术。

危险的解剖:

calot三角局部解剖不清及胆囊、胆管、血管的解剖学变异(包括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右动脉、门静脉及其左右分枝等)是造成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重要原因。胆囊畸形,胆囊管过短,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角度、位置、平面变异(如胆囊管与肝总管并行,低位汇合,胆囊管迂曲地从肝总管前、后或左侧汇入等等)副肝管、胆囊动脉和肝右动脉起源,行程和数目的变异常会引起术中胆管损伤或术中异常出血,手术者忙乱盲目钳夹止血都可导致医源性胆管损伤。

危险的病理:

急性胆囊炎、胆囊坏疽、穿孔、腹膜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mirizzi综合征——三管(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汇合部结石嵌顿所引起的系列病理变化,均可因calot三角区的炎性充血、水肿、粘连导致三管解剖关系不清而发生医源性胆管损伤;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时可因为损伤胆囊壁与肝床间粗短静脉或肝十二指肠韧带中怒张的静脉发生猛烈出血,术者在血泊中止血而发生胆管损伤。

危险的手术:

术者缺乏熟练技巧和经验又过于自信或盲目追求手术速度或麻醉效果不好,切口过小,暴露不良,灯光照明不佳,未辨明解剖关系便草率结扎胆囊管

,或分离解剖胆囊动脉时发生出血,钳夹或切断造成胆总管等。

过多解剖分离胆总管损伤胆管周围

3、9点钟处动脉,造成胆管缺血,胆管狭窄。

预防措施

基本要求:

术者对每例手术都要有严谨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高度重视胆囊切除术;适宜的切口,良好的照明和暴;熟悉胆道解剖与变异;充分认识胆囊的病理。

遇有意外出血应

沉着冷静妥善处理:

仔细解剖calot三角,辨认清三管关系再予结扎,提倡采用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遇到术中出血、不可盲目钳夹,应用手指捏住小网膜孔处的胆固有动脉和门静脉,控制住出血,吸尽血液再予结扎;lc时应及时中转开腹

难度大的胆囊切除:

可在胆囊底部剖开胆囊,取尽结石,以手指引导下分离,必要时切开胆总管以bake式探条为指引,辨明胆囊管和胆总管关系再行处理或行胆囊部分切除术或行胆囊造瘘术,以策安全。不能过于追求手术完美,病人生命、手术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

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第13篇: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常规

第 章

第一节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常规

(外科围手术期)

【护理评估】

(一) 术后出血

伤口敷料被血液渗透时应及时打开检查伤口,若血液持续涌出,或在摘除部分缝线后看到出血点,可明确诊断为出血;若术后病人早期出现低血容性休克的各种表现或有大量呕血、黑便;或引流管中不断有大量血性液体流出,CVP低于5cmH2O,尿量少于25ml/h,特别在输给足够液体和血液后,休克征象或实验室指标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或曾一度好转后又恶化都提示有术后出血。

(二) 切口感染

病人主诉切口疼痛加重或减轻后又加重,伴体温升高、脉博加速、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波动感等典型体征。

(三) 切口裂开

多发生于腹部及邻近关节处。腹部切口裂开常发生于手术后一周左右,病人在突然增加腹压,如起床、用力大小便、咳嗽、呕吐时,自觉切口剧痛和松开感

(四) 尿路感染

分上尿路和下尿路。前者主要为肾盂肾炎,后者主要为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以女性多见,主要表现为胃寒、发热、肾区疼痛、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段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和细菌。急性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一般无全身症状;尿常规检查有较多红细胞和脓细胞。

(五) 肺不张

早期发热、呼吸和心率加快;继发感染时,体温升高明显,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胸部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有局限性湿啰音、呼吸音减弱、消失或为管样呼吸音,常位于后肺底部。

(六)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主诉小腹轻度疼痛和压痛或腹股沟区疼痛和压痛,体检示患肢凹陷性水肿,腓肠肌挤压试验或足背屈曲试验阳性。 【护理措施】

(一) 术中出血较多者,必要时应用止血药物;凝血机制异常者,可在围手术期输注新鲜全血,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确诊为出血后,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通知医生,完善术前准备,再次手术止血。

(二) 术前完善皮肤和肠道准备,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无污染。接触病人前后严格执行洗手制度,更换法律时严格执行无菌制度,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若切口已出现早期感染症状时,采取有限措施加以控制,如勤换敷料、局部理疗、有效应用抗生素等;已形成脓肿者,及时切开引流,争取二期愈合。必要时可拆除部分缝线或置引流管引流脓液,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量。

(三) 手术前加强营养支持;对切口完全裂开者,加强安慰和心理护理,使其保持镇静;禁食、胃肠减压;立即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块覆盖切口,并用腹带包扎;通知医生,护送病人入手术室重新缝合处理。若有内脏脱出,切勿在床旁还纳内脏,以免造成腹腔内感染。

(四) 术后鼓励病人尽量自主排尿。保持排尿通畅,鼓励病人多喝水,保持尿量在1500nl以上。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残余尿在500nl以上者,应留置尿管,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继发二重感染。

(五) 协助病人翻身、拍背及体位排痰,以解除支气管阻塞,使不张的肺重新膨胀。鼓励病人自行咳嗽排痰,对咳嗽无力或不敢用力咳嗽者,可在胸骨切迹上方用手指按压刺激气管,促使咳嗽;对因切口疼痛而不愿咳嗽者,可用双手按住季肋部或切口两侧,以限制腹部或胸部活动幅度,再于深吸气后用力咳嗽,并作间断深呼吸;若痰液不易咳出,可使用蒸气,超声雾化吸入或用糜蛋白酶,沐舒坦等化痰药物使痰液稀薄,利于咳出;痰量持续增多,可吸痰,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保证摄入足够水分。全身或局部抗生素治疗。

(六) 抬高患肢,制动;忌经患肢静脉输液;严禁局部按摩,以防止血栓脱落。发病三天以内者,先用尿激酶8万单位/分,溶于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溶栓治疗,继之抗凝治疗;发病三天以上者,先肝素静脉滴注,停用肝素后第二天起口服华法林,持续3-6个月抗凝溶栓治疗期间均需加强出血和凝血酶原时间的检测。

【健康宣教】

1.指导患肢保护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无污染,伤口渗血或被污染时及时通知医生更换。

2.避免用力咳嗽,用力大便,动作幅度过大等增加腹部(伤口)压力的行为,指导咳嗽时用双手按住切口两侧一保护伤口;若伤口裂开或内脏脱出,立即通知医生,卧床休息,禁食,切勿自行用手将内脏还纳。

3.指导术前行床上大小便练习,术后尽量自主排尿;多喝水以保持尿路的通畅。 4.术前锻炼深呼吸,有嗜烟爱好者,术前两周停止吸烟,以减少气道的内分泌物;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及体位排痰,注意口腔卫生,对切口疼痛不敢排痰者指导双手按住季肋部或切口两侧,以限制腹部活动幅度,再于深呼吸后用力咳痰,并作间歇性深呼吸。

5.鼓励病人术后早期离床活动;卧床期间进行肢体主动和被动锻炼,如每小时10次腿部自主伸、屈运动,或被动按摩腿部肌、屈腿或伸腿等,每天四次,每次十分钟,以促进静脉血回流,防止静脉血栓形成。高危病人,知道下肢使用弹性绷带或弹力袜以促进血液回流。避免久坐,坐时避免跷脚,卧床时 膝下垫小枕,以免妨碍血液循环。

第14篇:喉癌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办法

喉癌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办法

喉癌在呼吸道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二位,以鳞状细胞癌为主,约占95%。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空气污染的加重,喉癌在我国以及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有调查表明,喉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每年约增加25%。而且,根据最新的研究,虽然近30年来新的外科手术方法已成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根治性切除术后的高复发率严重影响喉癌总体外科疗效。而且通常大多患者在确诊时就已经处理晚期阶段,治愈机率较低;手术是喉癌的治疗方法中的首选疗法,但通常,很多患者在手术切除之后,不得不面对并发症的折磨;喉癌患者,特别是晚期喉癌患者,往往出现喉癌术后痰多、喉黏膜水肿、呼吸困难、咳嗽等并发症。针对晚期喉癌的并发症,希望能提高您的警惕性,一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或治疗。及早治疗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喉癌术后常见并发症】

1、喉癌术后肺和气管会产生大量的痰液,护士会使用吸引器,通过一根塑料管来吸除套管内的痰液。逐渐,没有护士的帮助,患者也能咳嗽及吸痰。术后一段时间,还有必要及时吸除口腔内的唾液,因为咽喉肿胀阻止了唾液的咽下。

2、对于全喉切除患者,气管造口是永久的。患者通过气管造口呼吸、咳嗽,并且不得不学习新的发声方法。气管套管必须放置原处至少数周,直到造口周围的皮肤切口愈合套管才能拔除,也有一部分患者要戴一段时间或终身戴管。如果气管套管被拔除,则要以一个叫气管造口钮置换,一段时间后,部分患者可以不再依靠气管套管及气管造口钮。喉切除后部分颈部皮肤可能会麻木,这是因为手术中切断了相应部位的神经。如果术中作了颈淋巴结清扫,肩部和颈部可能会发生无力及僵硬。

3、喉黏膜水肿是放疗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在1~2个月内消失,如果水肿持续6个月以上未消退,或消退后重新又出现,这种情况应考虑癌肿未被完全清除或控制,应立即采取措施,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喉黏膜水肿与放射性喉软骨膜炎及软骨坏死的主要区别是没有疼痛及皮肤红肿。

4、喉癌患者放疗后由于喉部对放射线较为敏感,可能出现喉局部炎症,可并发呼吸困难,患者表现为咽部干痛,吞咽困难,发声困难,以及照射野内色素沉着等。严重影响患者痊愈,为降低放疗造成的局部伤害,放疗前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预防。

【多细胞生物治疗针对喉癌晚期并发症治疗效果显著】

喉癌是上呼吸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头颈部肿瘤的25%左右。诊治过程复杂而漫长。大多数确诊的喉癌患者已处于病变的中晚期,随着病情的进展,各种并发症逐渐出现,不仅影响患者的常规治疗,而且还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存期,通过积极有效的方法,例如多细胞生物治疗的运用,可以达到良好的预后效果。

在此,哈医大四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专家提醒喉癌患者,当出现晚期并发症的情况,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些症状;同时,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做好疾病的护理,要重视自身的饮食和生活细节,患者家属要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氛围,为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患者要坚持治疗,不要轻易放弃。

【多细胞生物治疗技术的优势】

喉癌早期是治疗的最佳时机,一般患者都选择手术治疗。手术可以切除肿瘤,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手术不久肿瘤细胞就会再卷土重来,转移到其他部位,让患者苦不堪言。对于晚期的喉癌患者,可以选择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这种综合性的喉癌的治疗方法,以消灭喉癌残留的癌细胞。然而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也有其不足之处,虽然人体正常组织细胞对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的敏感性较低,但放射治疗引起的电离辐射对机体正常组织毕竟有一定的损害,放射治疗会给晚期喉癌的治疗带来较多的副作用。

多细胞生物治疗可缓解放化疗反应,有助于放化疗顺利进行,患者可通过联合多细胞生物治疗,提高患者免疫力,减轻痛苦,从而有效遏制喉癌的进一步转移。

一:可有效清除手术、放化疗后残余的癌细胞及微笑病灶,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二:可增强放疗敏感性,减少放疗毒副作用,增强对化学药物的敏感性,提高化疗的疗效;

三:由于多细胞生物治疗具有免疫调节和体细胞修复作用,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大部分患者尤其是放化疗之后的,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减轻或消失、皮肤有光泽、黑斑淡化、静脉曲张消失、停止脱发并生长、白发变黑发等“年轻化”表现,精神状态和体力亦有明显恢复现象,从而大大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四:对于失去手术机会或癌细胞复发、转移的晚期肿瘤患者,能迅速缓解其临床症状,大部分患者可达到瘤体缩小甚至消失或长期带瘤生存的治疗效果;而对于放化疗无效的患者,或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患者,同样可以采用多细胞生物治疗延长生存期,提升生命质量。

【温馨提醒】

综上所述,确诊喉癌以上是肿瘤专家为大家介绍的“喉癌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办法”相关内容。希望您能得到更好的治疗,远离病痛折磨。

第15篇:胆囊切除术后可能会出现哪些并发症

胆囊切除术后可能会出现哪些并发症

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包括手术近期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近期并发症主要是术后出血,胆漏胆汁性腹膜炎,肝下积液或膈下脓肿,术后黄疸,术后胰腺炎,胆总管残留结石,胃肠瘘等。远期并发症包括胆管狭窄,胆总管再发结石,胆道出血,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胆囊管残留过长综合征,结肠癌发生率增高等。

胆囊切除术后出血主要是由于胆囊动脉结扎不牢固,结扎线滑脱,肝创面分离过深渗血不止或胆囊床止血不彻底;凝血功能障碍;拔除引流管时结扎胆囊动脉或胆囊床血管的结扎线拉脱等原因造成。胆囊床的渗血一般出血量不大,若凝血功能无异常可自行停止;在严密观察下可不做特殊处理。若术后引流管引出血液较多,凝血异常,病人有可能很快出现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多考虑胆囊动脉出血;凝血异常者可经引流管注入凝血酶、肾上腺素,输新鲜血、血小板等。出血仍不止者应及时手术探查予以止血。

胆汁漏胆汁性腹膜炎是胆囊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后果往往较为严重。胆汁漏的原因很多,程度及后果亦不相同。常见的原因是胆管损伤或副胆管损伤,胆囊管结扎线脱落,胆管穿刺孔外漏胆汁也是可能的原因,但所占比例不大。胆汁漏胆汁性腹膜炎的处理重在预防,术中防止胆管损伤,胆囊床年有管状结构妥善处理,胆囊管残端双重结扎,必要时缝扎也是术中应采取的措施。术后发现胆汁漏或胆汁性腹膜炎时,应根据病情做相应处理。术中未放置引流管者应及早剖腹探查,查找胆汁外漏原因并做相应处理,冲洗引流腹腔。术中是胆囊区放置引流管,术后引出胆汁。腹膜炎局限者,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引流而愈。若引流量大时,应及早手术探查,手术重点是冲洗腹腔和治疗胆漏原因。

肝下积液几科在所有胆囊切除术后都会产生,主要来自血液、胆汁、淋巴液和腹腔渗液;其大部分液体可自行吸收或经引流管引出,仅有少数由于积液较多或未放置引流管而引起症状,或继发感染后引起肝下、隔下脓肿。合理放置腹腔引流管和术中细致操作可有效地预防肝下积液及脓肿的发生。

胆囊切除术后黄疸的原因很多,肝前性原因主要是胆红素生成过多,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例如输库血过多或输血引起的溶血反应,使外源性胆红素增多;胆汁或血性渗出液吸收过多,感染败血症;手术应激及某些药物使溶血加剧;肾功能不全等使内源性胆红素升高,均可引起术后不同程度的黄疸。术后禁食时间过长,肝细胞能量不足,胆红素的摄取发出障碍,麻醉药物,麻醉长时间低血压、低氧血症对肝细胞可造成损害,严重感染败血症的毒素作用,亦能引起肝细胞坏死,均可引起肝性术后黄疸。肝后性黄疸特别是胆道操作所致,应不失时机地采取手术治疗,发现较晚(10天)以后者应先行引流,进行二期修复重建手术。若是胆道残留结石,可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或择期手术取石。

胆囊切除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为0.4%。主要是由胆汁、十二指肠内容物逆流入胰管或手术损伤胰腺的血供,或胆道残留结石引起。多为水肿型胰腺炎,大多经限制饮食、抑制胰酶分泌、搞感染等措施治疗后痊愈;也有极少数重症胰腺炎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可采取包膜减压,胰腺坏死组织清除等手术方法治疗,术后加强营养支持,维持重要脏器功能,病情得到控制后逐渐痊愈。

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常引起术后胆绞痛和梗阻性黄疸,可以B超或内镜下逆胰胆管造影术检查确认。一旦明确诊断,最安全、最有效的处理方法就是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如有T型引流管,还要经T管窦道用纤维胆道镜取石。当然再次手术取石也是主要方法,但要选择适当时机,选用合国防军术式。 胆囊切除术中损伤胃肠道若未及发现,则会出现后消化道瘘,一旦发现可经有效的腹腔引流、禁食、胃肠减压、搞感染以及全胃肠外营养等方法治疗后愈合。

胆囊切除术后胆道狭窄,有80~90%与术中胆管损伤有关,10~20%与胆道术后胆管周围感染、组织缺血或压迫性管壁坏死有关。胆道狭窄会出现反复发作的胆管炎,甚至促使胆管结石的形成,均须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依据狭窄的部位、程度及病理变化而定,手术原则是矫正狭窄,通畅引流。主要手术方式有胆管成形术,胆管狭窄部分切除组织修复术。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是指胆囊切除术后,或多或少地持续存在术前的一些症状,在没有查到确切原因时的统称。主要是由于在患胆囊炎、胆结石的同时患有胆道发外的其他疾病,如食管裂口疝、溃疡病、慢性胰腺炎等。术前没有明确诊断;或残留一些胆道疾病,如胆管结石、肝胰壶腹括约肌狭窄未行处理,致使术后症状持续存在。手术中胆囊管残留过长,术中将结石挤入胆总管或未发现胆管结石致使手术不彻底,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肝下积液,胆管损伤、狭窄等并发症发及腹腔粘连、切口炎性反应等引起术后产生症状;胆囊结石胆囊炎常合并胆道动力功能障碍,如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术后亦可有症状不缓解。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治疗关键是明确诊断,若能找到病因并针对性治疗,效果满意,若病因不明疗效往往不够满意。 胆囊管残留综合征是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一种表现,是由于胆囊管解剖异常,如胆囊管过长或开口异常以及因炎症水肿解剖不清;在手术时残留过长(超过1厘米)术后反复感染发展成有炎症的“小胆囊”并发结石或内瘘而产生相应的明确诊断,均应手术探查,明确病因,彻底解决。

第16篇:妇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妇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一、心血管并发症

1.出血与休克

预防措施:术中仔细操作,严密止血,提高手术操作能力,术后严密观察面色变化,测脉搏、血压,注意尿量,切口渗血以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多可止血,如为内出血,量不多,患者情况好可给予止血药物及补充血容量;如出血多,出现低血容量休克,应积极抢救休克维持液体及电解质平衡,纠正心功能和呼吸功能不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诸器官灌注及避免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同时应立即剖腹探查制止出血。

2.心肌缺血性疾病

预防措施: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血容量、输液种类和尿量,应及时给养氧、利尿、矫正液体平衡,请心内科会诊。

3.心律失常

预防措施:术后严密观察,维持电解质、体液平衡,预防心肌缺血、肺栓塞,注意药物影响,必要时运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臵入临时起搏器。

4.心脏骤停

预防措施:术前积极处理心肺合并症,对有心肌梗死危险的患者应用多功能检测仪,术中维持充足的供氧,严密监测血压,预防血压下降,一旦血压下降立即处理,如出现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加压供氧、胸外心脏按压,必要时电击复律。

5.血栓性静脉炎

预防措施:术前尽可能去除导致高凝原因,如肥胖、避孕药物、激素替代药物等,术中避免静脉长时间受压,术后鼓励患者多活动肢体,尽尽早下床活动,如血栓形成,需卧床、抬高患肢、改善经脉回流,运用抗凝药物,预防肺栓塞发生,必要时需请外科取栓。

6.肺栓塞

预防措施:脓毒血症、肥胖、恶性肿瘤、既往肺栓塞史记深部

1 静脉血栓史史诱发因素。术前积极处理,术后严密监护、纠正酸碱失衡及休克,立即用肝素治疗,必要时心肺复苏,纠正动脉低氧血症及相关低血压,此外还应防止血栓播散或复发性血栓形成。

二、肺部并发症

1.肺炎

预防措施:术前有吸烟嗜好者,应劝其戒烟;有呼吸道感染者,手术应在感染治愈后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应注意保暖,预防患者感冒;对行吸入麻醉的患者,术后应取平卧位,未清醒者,头应偏向一侧,派专人护理直至清醒,应随时擦去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防止呕吐物吸入肺内引起吸入性肺炎,患者清醒后应鼓励患者勤翻身、深呼吸,在床上活动或下床活动,咳嗽、咳痰时按住伤口减轻疼痛,可给祛痰药及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器细谈。

2.吸入性肺炎

预防措施:针对误吸伴发因素进行,术前4小时必须禁饮食,或推迟手术时间。静脉给胃复安10mg,可使胃排空加速。

3.肺不张

预防措施:早下床活动,练习深呼吸,有诱发、高危因素者于术前积极处理;呼吸道感染者控制后再手术;术后控制疼痛。

4.肺水肿

预防措施:避免输液过快、过多导致急性左心衰。患者取半坐位,快速静脉给予洋地黄制剂或氨茶碱,肌肉注射吗啡或哌替啶,给强力利尿剂,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5.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预防措施:避免导致肺功能障碍因素,如胃内容物吸入、大量输液或休克、羊水栓塞、败血症及凝血功能障碍等,针对低氧血症、纠正酸碱失衡、去除诱发因素等进行支持疗法。

6.肺血栓

预防措施:详见心血管并发症部分。

三、泌尿道并发症

2 1.少尿和无尿

预防措施:术前禁食禁饮需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排除尿潴留,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电解质紊乱,必要时在补足液体后给予呋塞米,仍无尿者,则考虑行膀胱镜检查逆行输尿管导管插入,判断有无梗阻或行静脉尿路造影。

2.尿潴留

预防措施:术中注意操作,尽量减少膀胱神经损害,术后可行潮式膀胱引流,待膀胱麻痹恢复后再去除膀胱内导尿管,外阴、阴道手术后待水肿减轻、疼痛好转后再去除尿管,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延长导尿时间,待膀胱功能恢复后再去除尿管,膀胱膨出张力性行膀胱颈悬吊术者,因注意手术操作。术后膀胱冲洗,必要时抗生素治疗尿路感染、口服溴吡斯的明、针灸等辅助治疗。

3.泌尿系感染

预防措施:导尿时严格无菌操作;选择粗细适宜尿管,避免尿道、膀胱粘膜损伤,术后做好尿管护理,每日清洁尿道口,每日更换接管及引流袋,鼓励患者多饮水。

四、胃肠道并发症

1.麻痹性肠梗阻

预防措施:打开腹腔后即应保护好肠管;注意电解质平衡;术后肠蠕动恢复前除控制流质饮食外,需劝患者勤翻身,无禁忌症者尽早下床活动。

2.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预防措施:术中尽量保护肠管,术中运用防粘连药物。

3.急性胃扩张

预防措施:可插入胃管吸出胃内容物至梗阻消失。

4.便秘、粪便嵌塞和腹泻

预防措施:可相应给予灌肠、缓泄剂、手指挖出;腹泻应注意术后饮食,避免广谱抗生素导致伪膜性肠炎等。

五、其他感染性并发症

3 1.盆腔感染

预防措施:术前阴道上药,减少阴道细菌污染手术区域;避免术中损伤肠管、子宫穿孔。污染手术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2.腹壁切口感染

预防措施:术中及术后严格无菌操作,控制血糖、尽量避免使用影响切口愈合的药物,术后及时换药、观察切口情况,换药时注意彻底清除切口内感染线头,必要时进行彻底扩创引流。鼓励患者进食,增强体质。

3.切口裂开

预防措施:纠正贫血、镇咳、止吐、减轻腹胀,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必要时二期缝合。

4.切口坏死

预防措施:多见于外阴癌广泛性外阴切除术及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因创面大,皮下脂肪组织切除多,术后渗液影响被剥离皮肤与其下组织紧贴愈合,需加压包扎,避免感染、必要时植皮。

第17篇:PCI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随着医学的发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冠心病并发急性心肌缺血治疗的重要方法,并且挽救了许多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同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但由于心脏手术本身存在高风险,术后仍会发生许多并发症,如出血、尿潴留、心包填塞、肺栓塞、心脏骤停,有的并发症危及生命,术后重点有效的监测及护理对提高手术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分析可能出现的原因

1、出血及伤口感染。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因为加压包扎固定不良、大量抗凝剂的应用和术后肢体用力、皮下组织松弛引起,包括局部穿刺点淤血,局部假性动脉瘤形成,消化道出血。

2、低血压 因造影剂扩张外周血管所致。

3、尿潴留。由于术后肢体制动不习惯床上排尿、术前未训练床上排尿而造成。

4、心包填塞。术中冠状动脉损伤可发生心包填塞,患者主诉胸闷心悸,表现为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奇脉、血压迅速下降、脉压降低、听诊心音遥远等症状。

5、肺栓塞。肺栓塞的发生是由于血管壁的局部创伤,高凝状态,术后绝对卧床、从而影响了下肢静脉回流,并可有新鲜血栓形成;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制动过度,增加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在解除包扎后,下地行走时深静脉内血栓脱落,特别是大便用力时,不仅可增加心脏负担,同时对长期卧床并发静脉血栓具有抽吸作用,可导致栓子脱落,通过静脉系统到达肺循环而并发肺栓塞。表现为首次下床活动时,突发性呼吸困难、发绀、血氧饱和度降低,心悸、气短或晕厥。

6、心脏骤停。发生可能是因为室性心律失常、心脏破裂,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出现阿-斯综合症。

(二)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护理措施

1、术前准备及健康教育

完善术前准备,心理支持,根据患者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方法、优点、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增强对手术的信心,准备工作。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焦虑情绪。

2、出血及伤口感染。

“8”字绷带加压法固定24h,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及术肢血液循环情况,及时发现,立即报告医生,把穿刺部位重新加压包扎;术肢术后24小时制动,避免受压、用力,测量血压、静脉输液或采血等均不在穿刺侧进行,以免加重肿胀〔1〕;假性动脉瘤可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或者超声引导下反复压迫,如果效果不加,尤其较大的动脉瘤,考虑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及压迫包扎法,必要时外科手术修补。消化道出血护理措施: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有无呕血、黑便;如有血容量不足及呕血、黑便,立即报告医生,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止血、扩容药物,并配血备用;备齐急救药品及物品,做好抢救准备。

3、低血压

护士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测血压、脉搏,1/30 min,监测4 h。如发现患者血压降低,立即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同时给予升压药多巴胺静滴,加快静脉输液速度。

4、尿潴留

护理措施:可让患者听流水声引起尿意,用温水冲洗会阴部;腹部热敷按摩,部位:膀胱区。方法:热水袋内盛60 ℃~65 ℃热水。首先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然后将热水袋横放于耻骨联合上4横指处,即膀胱区。轻轻上下推转,时间15 min~30 min,以便顺利排尿,预防尿潴留发生,或用温湿毛巾在膀胱区热敷;如穿刺部位在上肢,可将床摇起,半卧位或坐位排尿;能饮食患者给予热饮料;使用温热便盆;如上述方法无效,可行无菌导尿术。

5、心包填塞

护理措施:应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医生进行心包穿刺,准确记录心包引流液的量、色、质,经常询问有无不适,引流期间要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无菌,暂时中断引流时,要正压封管,防止导管堵塞;按医嘱给予升压药,同时每5-10分钟测量血压1次,密切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嘱患者尽量放松。

6、肺栓塞

表现为首次下床活动时,突发性呼吸困难、发绀、血氧饱和度降低,心悸、气短或晕厥。护理措施:发现后,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抢救措施,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紧急溶栓治疗,必要时气管插管,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密切观察面色、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神志变化。

7、心脏骤停

一旦发生,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迅速准备好心电监护仪、除颤仪、临时起搏器、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包、吸氧及吸痰装置、简易呼吸球囊、气管插管等抢救物品,备好抢救药物,如阿托品、多巴胺、硝酸甘油、利多卡因、胺碘酮、维拉帕米、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除颤仪要处于充电状态,以最快速度除颤,积极熟练的配合医生抢救,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保持输液通畅,联系麻醉科进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同时行心肺复苏。

8、医务人员应对工作认真负责

尊重患者,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多关心体贴他们,视他们如亲人,这样就会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医务人员的语言:医务人员的语言必须规范准确,避免因患者听不懂而产生误解、怀疑,引起焦虑、悲观等消极情绪。而且要随时尊重患者,认真倾听。

9、应提高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

术前仔细交代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让患者配合手术,以利于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护士应认真观察,随时巡视病房,把患者冠脉造影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到最少,让患者及家属增强信心。

10、巩固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是个体通过社会联系所能获得的他人的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主要来源于配偶及家庭成员。社会支持系统非常重要,避免家属情绪或经济状况波动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18篇:剖宫产术后并发症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1、产褥期感染增加

此是剖宫产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发病率与剖宫产术式、手术次 数、产程长短、破膜时间长短及有无宫内感染和抗生素应用有关。

术后感染多以盆腔急性炎症出现,如未能控制,感染可扩散发生腹膜炎和盆腔血栓性静脉炎,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及中毒性休克。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及时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生素,术中加强无菌操作,有助于减少产褥期感 染的发生。

2、子宫切口愈合不良

影响子宫切口愈合的因素有: ①全身因素: 如患者营养状况、是否存在引起子宫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是否合并影响切口愈合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等; ②切口类型: 子宫下段横切口优于子宫体部各类切口,但如在子宫下段与体部交界处切开也妨碍切口愈合; ③操作: 缝合过紧过密影响子宫局部血运。防治: 加强孕妇围手术期管理,纠正贫 血及低蛋白血症; 缝合不宜过紧过密; 注意手术时机的把握。

3、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

多发生在产后 1 周至数周,目前认为出血的原因除胎盘附着部位复旧不全、感染、胎膜胎盘残留及子宫内膜炎外,主要由于子宫切口愈合不佳所致。常因术中子宫切口出血,缝合过紧过密,影响局部血运,影响愈合,引起晚期产后大出血。处理原则是加强宫缩,控制感染,无效时可施行子宫动脉栓塞术,但子宫切除的几率仍然很高。

因此关键在预防。

4、肠梗阻

多见于术后动力性( 麻痹性) 肠梗阻和非动力性( 机械性) 肠梗阻,前者由于手术麻醉及镇痛影响肠蠕动恢复或进食过少发生低钾血症所致; 后者则为增大的子宫影响肠管正常排列位置或术后粘连所致。剖宫产术前肠胀气会增加肠梗阻的发生几率。术中操作注意防止肠粘连,术后早期活动及饮食,促进肠蠕动,是减少肠粘连的有效方法。

5、盆腔、下肢静脉血栓栓塞

妊娠期血液多呈高凝状态; 增大子宫的压迫使盆腔及下腔静脉血流缓慢; 剖宫产麻醉时,下肢静脉扩张,血流缓慢,手术操作损伤血管壁; 术后产妇卧床时间相对较长、肢体活动少、止血药物应用等,均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增加下肢、盆腔血液循环,对于高危人群合理使用肝素类药物抗凝,均有利于防止血栓形成。

6、围生期子宫切除发生率增加

文献报道剖宫产术后子宫切除发生率,为阴道分娩后子宫切除的 23倍。主要原因包括不能控制的子宫出血、子宫复杂裂伤并感染。对于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应详细制定救治措施,术前发现凝血功能异常,提早纠正,尽可能减少子宫切除的几率。

7、剖宫产对母体的远期影响及防治

⑴盆腔粘连

盆腔粘连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粘连的形成与腹膜纤维蛋白沉积和纤维蛋白溶解能力之间的不平衡有关,腹膜的炎性反应、异物反应、对腹膜的剥离、缝合等,均可使纤维蛋白溶解能力下降,导致粘连。术中减少组织损伤,缩短手术时间,避免组织干燥; 关腹前吸净腹腔积血,以防血液中纤维蛋白析出引起粘连。手术切口部位应用透明质酸,术后加强抗炎、抗感染可减少盆腔粘连的发生。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松解粘连。

(2)子宫内膜异位症

包括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多见于早产剖宫产、子宫体部剖宫产,术时将微小子宫内膜碎片遗留种植于腹部切口,继续生长而成。彻底切除病灶是本症最好的治疗方法。预防则需在剖宫产手术时保护切口,创面充分冲洗, 减少内膜细胞局部停留。多数学者主张缝合子宫时,不要穿透子宫内膜。

(3)再次妊娠时子宫破裂

再次妊娠时子宫破裂是剖宫产术后潜伏存在的严重并发症。现在 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的比率呈上升趋势,对于这部分妇女,当再次妊娠时经阴道分娩是其发生子宫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病例试产,严密观察产程,避免宫缩剂的应用,注意子宫下段有无固定压痛,做好输血和手术 准备,适时终止试产,有助于防止再次妊娠时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4)再次妊娠时前置胎盘、胎盘植入

剖宫产后子宫内膜有退行性变,再次受孕后底蜕膜往往发育不

良、血供减少,使胎盘面积扩大,前置胎盘发生率增高。因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处内膜局部常有缺损,受精卵在缺损处着床,绒毛侵入肌层造成胎盘植入。前置胎盘、胎盘植入 的发生对妊娠及分娩全过程,均可能造成较大影响。

(5)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部位妊娠

目前认为可能由于剖宫产引起切口处内膜间质蜕膜缺乏或有缺陷,受精卵在此着床时,滋养细胞可直接侵入肌层并不断生长,绒毛植入甚至穿透子宫壁,发生子宫破裂出血。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临床上很难诊断,子宫切除率和患者病死率均较高。当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要求人工流产时,应先作超声检查了解孕囊位置是否在剖宫产切口处,其血流是否丰富。若考虑有可能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时,则采用甲氨 蝶呤等药物治疗或子宫动脉栓塞术。出血不止则行子宫切除术。

总之,剖宫产术并发症的防治,预防胜于治疗。一方面产科医务人员要更新服务观念,提高产科整体质量,提高医务人员的助产技能,提供人性化高质量服务,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使自然分娩成为安全幸福的过程; 另一方面提高手术质量和手术技能,促进包括麻醉、医生、护士的整个手术团队配合建设; 同时加强围生期孕妇的保健工作,开展健康教育,使孕产妇及其家属对妊娠、分娩的基础知识和分娩方式有所了解,在知情基础上选择分娩方式,减少社会因素性剖宫产。只有如此,才可能使剖宫产这一技术,应用得高效而必要,达到最 大限度保障母婴的安全,最大限度减少母婴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第19篇:神经外科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神经外科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消化道应激性溃疡

我科颅脑术后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尤其是重型颅脑颅脑损伤及丘脑出血病人,易出现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

一、预防:

1.尽早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或抑制胃酸药物。2.胃粘膜保护剂应用。 3.尽早恢复肠道营养。 4.维持内环境稳定。 5.保证血容量。

二、治疗措施: 1.止血剂应用

2.留置胃管,胃管内止血药物局部应用 3.出血量大有休克者,与输血治疗。 4.维持内环境稳定 5.必要时手术

深静脉血栓

我科颅脑术后病人多长时间卧床,且多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肢体活动能力差,部分病人深静脉置管,肢体血液循环差,故深静脉血栓是我科常见并发症,不及时处理易形成脑、肺栓塞,危急生命。 一.预防:

1.尽早拔除深静脉留置管,如不能拔除应尽量选择锁骨下留置避免股静脉留置时间过长。2.抬高患肢

3.肢体定时被动活动,人工局部理疗促进血液循环

4.定期检测凝血功能,D-二聚体变化,高凝状态可用抗凝剂。5.观察肢体情况,发现血栓表现,尽早针对性治疗 6.防止静脉炎发生 二.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予以抗凝、扩容,活血化瘀药物应用。2.手术治疗,介入手术,滤网植入。

肺部感染

我科颅脑术后病人多长时间卧床,多伴有不同程度意思障碍,自动排痰能力差,坠积性肺炎是我科常见且较早出现的并发症之一。

一、预防:

1.雾化、化痰药物应用 2.翻身拍背 3.根据病情,昏迷深且估计短时间内不能恢复神志的尽早行气管切开,方便吸痰及气道护理

4.防止误吸 5.杜绝交叉感染

二、治疗措施

1.清醒病人鼓励咳嗽排痰,昏迷及气管切开病人定时翻身拍背,吸痰,雾化吸入 2.抗菌药物应用

3.定期性痰培养检查,根据药敏结果针对性用药 4.营养支持,增强抵抗力 5.维持内环境稳定

第20篇: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摘要:对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并发症的密切观察,并根据并发症种类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保持引流管畅通,维持胸腔内负压,并密切关注引流液颜色、性状等,防止感染,定期更换引流瓶。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 并发症 护理

Doi:10.3969/j.in.1671-8801.2014.06.40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52-02

胸腔闭式引流(Closed pleural drainage)是中重度气胸和胸腔积液的主要治疗方法,多用于心胸外科手术后、外伤性血气胸、自发性气胸及脓胸的病人[1]。胸腔闭式引流能排出胸膜腔内的积气和积液,维持胸膜腔负压,促进肺复张。与反复行胸腔穿刺术比较,有减少感染机会、减轻患者痛苦的有点,同时也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目前,胸腔闭式引流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上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并发症较为多见,加强护理,保持引流管畅通,维持胸腔内负压,并密切关注引流液颜色、性状等,防止感染,定期更换引流瓶等护理措施能够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患者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并发症的护理,能够提高疗效。以下是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常见并发症和护理的要点。

1 疼痛

产生疼痛的原因主要是切口的创伤,置管与胸膜胸壁摩擦和压迫肋间神经所致。若疼痛较剧烈,或因患者情绪紧张,会导致患者不能活动,拒绝深呼吸或咳嗽。为了促使肺扩张和胸膜腔内积气积液的排出,治疗上要求深呼吸或有效咳嗽,而疼痛会增加患者痛苦,降低治疗配合度,甚至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在患者诉疼痛较为剧烈时,可进行言语安慰,并适当调整引流管位置,若不能奏效,可请示医生予药物止痛。若经过上述处理疼痛仍不能缓解,可予局部封闭治疗。

2 引流管阻塞

引流管阻塞的主要是因为引流管折叠、受压、扭曲或异物的堵塞。医护人员应在术后密切观察引流瓶内水柱的波动。若水柱不随呼吸波动且24小时内引流液小于50mL,夹闭引流管24小时未见异常,且X线提示胸腔已无积液、积气,应考虑拔管。如果水柱不波动,而患者诉气急胸闷,就很可能是引流管阻塞。若发现引流管有阻塞,要挤捏引流管、调整方向,为排除阻塞,也可用无菌针筒抽吸。若阻塞仍然不能排除,必要时要重新插管。

3 皮下气肿

当手术切口大于引流管管径时,容易引发皮下气肿。主要是由于引流管堵塞或滑出胸壁时,患者剧烈咳嗽导致胸腔内压力急速上升,气体从引流口流入胸壁皮下。小范围皮下气肿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若皮下气肿面积较大,会造成呼吸困难等严重后果,因此需要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必须立即通知医生,采取皮下气肿切开引流术,以排出气体、减轻患者呼吸困难。为预防皮下气肿的发生,应当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大小适度的引流管,根据引流管管径注意调整切口大小,引流管固定要稳妥,并注意保护引流管,防止翻身、活动时引流管滑出。一旦发现引流管滑脱,应立即捏住切口周围皮肤,使切口闭合,防止气体进入,再用凡士林纱布盖住切口,并通知医生进一步处理。

4 肺不张

若患者在胸腔闭式引流术后不能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引流不畅常会引起肺不张。因此应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说明术后进行深呼吸及咳嗽咳对治疗的重要意义,鼓励患者克服疼痛坚持进行。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则应采取半卧位,保持膈肌下移,此姿势有利于引流。要帮助患者定时翻身及拍背,告知患者做吹气球运动等,以促进肺的扩张。若X线提示大面积的肺不张,可采取鼻导管、支气管镜吸痰处理,必要时也可行气管切开术,帮助引流液排出以及肺部扩张。

5 胸膜腔感染

若术后引流液逆流入胸腔或放置引流管时间较长、未严格无菌操作等会造成患者胸膜腔的感染,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胸痛,一旦患者表现出感染迹象,应立即告知医生,积极控制感染。为减少胸膜腔感染可能,应加强医护人员操作的规范,严格无菌操作,并且注意:①引流瓶至少低于引流平面60cm,搬动过程中切忌将抬高引流瓶。②引流瓶每天更换,更换时注意先夹闭引流管,再进行操作,操作过程注意无菌原则。③一至两天更换一次切口敷料,注意防止引流管滑脱,一旦脱落,严禁将其再次插入。④密切关注引流液颜色、性状等,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汇报医生。严格做到以上各项可最大程度的预防胸膜腔感染的发生。

6 血胸

若引流管固定不牢,或患者烦躁、频繁变动体位,会引起引流管与胸壁或肺部摩擦导致血胸。发生后可观察到引流液转变为鲜红色,大量血胸严重还会导致出血性休克,主要表现为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细数等,应立即汇报医生,并首先建立静脉通道,采取扩容,止血等处理措施,出血不止者要及时行手术治疗。

7 纵膈摆动

纵膈摆动是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大量胸腔积液、积气而引流速度过快,导致双侧胸膜腔内压力严重失衡,造成纵膈摆动。患者表现为严重呼吸困难,抢救不及时,甚至会产生心跳骤停、死亡的严重后果。因此,大量胸腔积气、积液进行引流时,引流量一次不能超过500ml,控制引流的速度,每次引流至多500mL要夹闭引流管5-10分钟,再继续引流,防止一次引流过多过快[2]。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患者病情变化,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观察并记录引流情况,妥善固定引流管,及时更换辅料和引流瓶,严格无菌操作,熟悉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防患于未然,才能更好的对患者进行护理,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因并发症造成患者的不适。

参考文献

[1] 党世民等.外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3

[2] 李玲芝.肺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系统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4):178-179

《术后并发症整改措施.doc》
术后并发症整改措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