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重点县 整改措施

2021-05-10 来源:整改措施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部分重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自)

部分重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了农田水利项目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为了各地使今后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争取工作有目标,有重点,有成效,现总结几个重点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一、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

二、节水增粮项目;

三、大中型灌渠续建配套项目;

四、大型灌排泵站项目;

五、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

六、农村小水电项目;

七、水土保持项目;

八、水生态治理项目;

九、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

推荐第2篇: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

附件4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011年度建设方案

编写提纲

一、概述

(一)县域基本情况

(二)县域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2011年度实施项目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2011年度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2011年度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二)2011年度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三、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一)年度项目区可供水量分析

(二)年度项目区需水量分析

(三)年度项目区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四、年度项目建设内容

详细说明2011年度工程建设范围和布局,建设地点,要建设内容、各类工程数量与规模、建设标准等。

五、水文地质

(一)水文地质

(二)工程地质

六、年度工程设计方案

(一)设计依据

(二)工程等级划分和设计标准

(三)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四)工程设计方案

七、施工组织设计

(一)施工条件

(二)主体工程施工

(三)施工进度安排

八、环境保护设计

(一)环境现状

(二)环境保护设计

九、工程管理

(一)管理机构

(二)主要管理措施

(三)年度小型水利设施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改革

(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十、设计概算

根据本年度工程建设内容,按照省上颁发的有关办法和具体规定,测算本年度工程总投资(含年度资金整合),并提出资金筹措方案。

十一、经济评价

(一)评价依据

(二)评价方法与参数

(三)国民经济评价

(四)年度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二、附件

(一)设计概算表

(二)年度项目工程分布示意图及主要工程设计图

推荐第3篇: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 (2013-2015年)编写提纲

一、概述

(一)基本情况

简述县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包括农业人口、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及高效农业发展状况等。

(二)小型农田水利现状

包括县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类型、规模、分布及完好程度;节水灌溉及高效节水发展状况;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改造及运行情况;水源工程运行状况;近年来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及成效等。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情况。

(三)水资源状况

全县水土资源总量,水土资源可利用量,开发利用程度,重点对项目区开发利用潜力进行分析(从耕地面积、灌溉面积、水资源利用现状、可利用量等条件进行客观分析)。

二、开展重点县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简述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分析重点县建设的必要性。

1 从工作组织、资金筹措、设计施工能力、管护运行机制等方面,分析重点县建设的可行性。

三、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情况

重点介绍经县政府或人大审批后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任务情况。

四、重点县实施计划

(一)建设目标与任务

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财农[2009]92号)要求,以经审批的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据,制定重点县三年建设的具体目标与任务(用数据说明)。

1、重点县建设总目标(含资金整合)

(1)按照《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财农[2009]92号)文件中的“主要目标”要求,结合本县实际情况,提出重点县建设总目标及年度目标。

(2)根据重点县建设总目标制定出具体的各项工程建设总任务,并分年度详细说明工程建设范围和布局,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工程数量与规模、建设标准等。

2、专项资金建设任务(不含整合资金)。

根据重点县建设总目标,确定由各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资金支持实施的重点县建设任务,并分年度详细说明工

2 程建设范围和布局,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工程数量与规模、建设标准等。

3、整合资金建设任务

根据重点县建设总目标制定出整合资金完成的建设任务,并分年度说明工程建设范围和布局,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等。

(二)工程建设与管理

重点县要切实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着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定改革和以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为重点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建立运行管护长效机制,提出切实可行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

(三)资金筹措与资金整合

根据重点县建设总目标与任务,测算工程总投资(含资金整合及年度工程投资)。

1、专项资金筹措方案

分年度测算各类主要建设内容的费用和总费用,列出各类工程测算依据及资金筹措方案。

2、整合资金筹措方案

根据本县近年来各种支农资金使用情况,结合重点县建设目标与任务,分年度提出资金整合项目名称及金额。

(四)预期效益

3 分析预测重点县建设完成后可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着重分析项目建成后可为各种现代园区、基地、加工企业等实施水利设施配套的情况。

五、保障措施

从组织领导、部门协调联动、资金筹措与整合、引导农民筹资投劳、工程建设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说明保证重点县建设顺利实施并发挥预期效益的重要措施。

六、附件 附表 1-7 小农水项目区分布示意图及整合资金项目区示意图(应注明分年度项目区范围)

推荐第4篇:青州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

青州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建设项目

2010年,我市紧紧抓住中央强化和支持小型农村水利建设与发展的良好机遇,认真贯彻财政部、水利部集中资金全面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战略部署,以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着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通过打机井、铺管道、挖排水沟、建桥涵、安装射频卡、喷灌带、微喷头等,有效地改善了项目区生产生活条件。工程自开工以来,在地方政府及各部门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圆满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达到了工程设计要求,使建设工程发挥了良好的效益。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青州市2010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以何官镇北部粮食主产区和青州市特色农业花卉发展区为建设区域,涉及何官、黄楼、弥河3个镇、街道,建设规模为3.5万亩,其中何官项目区以新建机井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为内容,灌溉面积3万亩;弥河项目区为新建机井管灌、喷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为内容,灌溉面积0.3万亩;黄楼项目区以远距离调水喷灌工程为主要内容,灌溉面积0.2万亩。工程于2010年11月开工,2011年1月底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1 完成主要工程内容为新打机井125眼,维修机井232眼;安装无井房地下设施、射频卡系统354套;铺设输水管道360.5km,铺设喷水带663km;微喷头42220套;中喷头9000套;新建生产桥10座,新挖排水沟52.44km;新建过沟涵235座;安装土壤墒情监测系统3套。

累计完成投资为2765.5万元,其中省以上补助资金1600万元,市县级配套820万元,受益群众投劳折资345.5万元。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确保工程建设组织有力。

为了加强项目区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保证工程项目顺利进行,一是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财政、水利、审计、国土、农业、节能、环保、建设、规划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青州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 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部门协调等工作;二是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青州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绩效考核领导小组”,负责绩效考核的组织领导,协调等工作;三是成立了“青州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协调机制”、“青州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技术指导委员会”,负责工作协调、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等工作;四是项目所在镇、街道成立“青州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指挥部”,搞好项目的组织协调、指挥调度和监督工作。五是组

2 建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工程项目建成后的日常运行管护。这些机构的成立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扎实推进提供了组织保证。

2、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确保工程起到有效作用。

青州市2010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区由于原有的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年代早,受地下水位下降及地理位置限制,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灌溉能力下降,严重制约了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多次深入乡镇、村、组、农户,广泛听取当地干部群众的意见,经过精心调研、规划、结合当地水资源现状、生产需要及工程的可行性,委托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和潍坊潍坊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分别编制了《青州市2010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和《2010年度青州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报告》,并分别通过了山东省水利厅、财政厅和潍坊市水利局、财政局审核批复。工程内容包括新打机井125眼,维修机井232眼,射频卡系统357套,铺设输水管道360.5km,微喷头42220套,中喷头9000套,喷水带663km,排水沟52.44㎞,生产桥10座,过路涵235处;合理确定了工程建设的布局、规模和形式,做到了规划科学、设计精细,方便操作,确保了项目高起点建设,建成后发挥良好的效益。

3、严格程序,规范操作,确保运作公开公正透明。

2010年7月26日,我市成功竞标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

3 点县建设项目后,按照《实施方案》和《设计报告》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委托山东德勤招标评估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在《中国采购与招标网》、《山东省采购与招标网》公开发布招标公告,发售招标文件,并组织投标人勘察了现场。2010年10月29日,在潍坊鸢飞宾悦快捷酒店召开了由纪检检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监督的开标评标会,择优确定了中标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Ⅰ标段: 青州市水利建筑总公司;Ⅱ标段:青州市黑虎山水库水利建筑安装公司;监理标段:山东省科源工程建设监理中心。于2010年10月30日,对招标结果进行了网上公示。做到了项目运作公开、公正、透明,实行了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制。

4、明确责任,实行合同管理制,确保工程建设有序进行。

为明确职责,确保质量、保证工期、发挥效能。我们先后制定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法人内部机构设置及岗位职责》、《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建后管理办法》等制度,印发到各相关单位和镇、街道;市政府与项目区所在镇、街道签定了“建设责任书”,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作为镇、街道考核的一项主要内容。水利局与参建各方建立合同关系,依法约定各方的责、权、利,形成“以

4 业主为先导、以设计为基础、以施工为主体、以监理、审计为保证”的项目管理机制。同时完善了土地、规划、环评、施工许可、节能等手续。通过实行合同管理制和相关手续的完善,使整个工程进展顺利,做到了项目建设井然有序。

5、精细管理,狠抓质量,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工程的精细化管理,分管市长主持召开了工程立项、工程启动及工程建设质量调度会议,专题研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有关镇、街道和参建单位、监理单位、财政、水利、审计部门层层召开会议,落实项目建设精细化管理,以确保工程质量为核心,坚持做到早规划、快建设、保安全、重达效,在有限的时间内,抢抓有利时机,克服冬季施工困难,强化施工组织和管理,合理安排工程建设内容和工期,保证了工程进度。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施工,建立健全“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审计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履行建设程序,严把材料设备采购关、施工队伍选择关、工程质量监督关以及工程竣工验收关等四个关口,保证了项目工程符合设计要求。

青州市小农水重点县工程根据潍坊市关于项目划分的批复文件,共分2个单位工程,10个分部工程、520个单元工程,根据不同施工过程和完成时间,先后进行了单元工程

5 质量评定、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及项目法人验收。

何官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共5个分部,优良5个,优良品率100%,工程质量评定391个单元工程,全部合格,优良单元385个,优良率98.5 %。

花卉发展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共5个分部,优良5个,优良品率100%,工程质量评定129个单元工程,全部合格,优良单元127个,优良率98.4%。

6、科技支撑,打造亮点,确保项目工程让群众满意。

一是广泛推广应用了无井房建设,机井射频卡灌溉控制系统、全隐敝式出水口系统,土壤墒情监测、喷水带喷灌等农田水利新技术,不仅极大提升了项目区科技含量,而且使用方便,深受群众欢迎。二是结合我市花卉发展的优势,在花卉发展区推广了微喷灌技术,变频控制技术,实现了灌溉管理自动化,省水、省工、省力、省钱,减轻了病虫害发生,提高了花卉档次,经济效益明显增强,深受花农欢迎。

【同期声】何官镇石家村刘炳义:“以前我们俩口子,要四点钟起床,拉上300多米水带,用近一天的时间才能浇完,现在,只要一个人带着一张卡加十几米水带,到射频卡上轻轻一刷,不到半天时间就完事。老百姓都很欢迎啊。”

黄楼花卉发展区崔立法:“以前我浇完这一个10亩地的花棚,要2个工人用3天的时间,用水60方,现在只要电钮轻轻一按,只要30分钟,20方水就行,很方便。

6

7、整合资金,专款专用,确保项目资金有效运行。

为进一步拓宽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渠道,优化资源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护水平,我市制定了《青州市2010-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资金整合实施方案》。2010年共计整合资金2684万元,占年度总投资的48.6%。保证了小农水工程建设的规模化发展。在地方财政紧张的情况下,青州市财政兑现承诺投入500万元, 潍坊市财政投入320万元,用于项目建设,保证了地方配套资金及时到位。同时广泛发动群众,积极投入项目建设,群众投劳折资345.5万元。加上省以上资金160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达到2765.5万元。

在资金使用上,我们严格按照《潍坊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要求。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资金”专户,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保证专款专用。一是按规定实行“县级报帐提款制”,按工程进度分期分批提报,经监理和审计单位审核后,项目镇、街道领导签署意见,报财政局、水利局审查无误后由财政局、水利局签字付款。二是按合同规定和施工进度拨付工程款,并留工程资金的10%作为质保金,待工程运行一年复验合格后拨付,以保证工程质量。三是加大工程资金使用的公开力度,让项目资金公开透明。保证了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

8、遵照政策,“一事一议”,确保正确引导农民参与建设。

7 为把项目的实施变成农民的自觉行为,增强民主意识,让群众明白自己的责、权、利,有知情权、发言权和建议权。从项目立项、建设到建后管理,我们严格按照“一事一议”的政策,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工程建设,由村民代表进行“一事一议”,做到政策落实到户、任务落实到户、投工数量和时间落实到户、产权落实到户、服务跟踪到户,真正做到“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办”,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成为政府引导下的群众自发行动,成功破解了“投入主体单一,建设主体缺位,建后管护困难”等三大难题,确立了农民群众在项目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保证了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工程建设。

9、组建协会,移交产权,确保工程项目长效收益。

建设是基础,管护是关键,为改变过去农村水利设施普遍存在的“有人建,无人管”的现象,我们积极探索适合现行农村水利设施的管护机制。一是组建协会,确立管护主体。在管理机制上,全部采取协会管理模式,分三级管理。即以镇为单元,注册成立镇级农民用水户协会统管,负责全镇农业灌溉工程的统筹管理;以村为单元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主管,负责全村农业灌溉工程的用水管理;以井为单元,组建农民用水户小组直管,具体负责以井为单元的灌溉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目前已成立镇级用水户协会8个,村级用水户协会24个,用水户小组375个。三级管理机制的建立,确保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长效运行,长期发挥工程效益。二是制定产权移交方案,确保工程顺利

8 移交。工程完成验收合格后,按照建设项目产权移交方案,由水利局对工程产权进行登记、确认,给农民用水户协作组织颁发工程产权证书,将工程产权移交给农民用水户协作组织,由其负责管理、维护、使用。三是制定水价改革方案,合理确定水价,确保科学用水。市水利局、财政局联合制定了水价改革方案并报经市政府批复。各供水协会按照方案的要求,确定各项工程的供水终端水价,负责本协会水费征收,实行“计划用水、计量用水、科学用水”,“水价、水量、水费征收”实行公开透明,使得项目区管理达到规范化、制度化。

10、加大宣传,及时报道,确保惠农政策家喻户晓。

一是项目办配备摄像机、照相机等宣传器材,安排专人负责项目建设宣传工作,全面报道我市在项目建设中实行的新举措、取得的新成绩,形成声势强劲、主题鲜明的舆论声势,让受益群众充分了解中央的惠农政策,引导、激励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项目建设,为水利事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二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报刊、电视、电台、网站及简报等多种形式,及时反映项目建设的最新进展,2011年1月3日,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对我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以“小农水抗旱建奇功”为题进行了宣传报道; 我市提报的“《精心组织 强化措施 青州市扎实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被山东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简报采用;同时在山东水利、山东水利网、《半岛都市报》、《潍坊日报》、《潍坊晚报》、潍坊电视台、潍坊电台、

9 青州电视台先后刊登、播发相关信息;定期发布《青州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简报》。最近,中央新闻媒体又对我市小农水建设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截止目前已累计在各级新闻媒体发表稿件15篇,发布《简报》8期。通过广泛宣传和发动,不仅宣传了我市小农水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而且提高了广大群众对项目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和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大干农田水利的强大合力,形成了人人知道小农水,户户参与小农水的良好局面。

三、效益情况分析

青州市2010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的实施,做到了项目区水利设施配套齐全,灌溉技术先进实用,管护措施群众欢迎。同时通过项目的实施,减轻了灌区农民的经济负担,建立了良好的灌水秩序,缩短了灌水周期,增强了灌区的抗旱能力,促进了社会和谐。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1、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2010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完成后,年新增供水能力961万方,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8万亩,年新增节水能力1117万方。其中中央小农水专项补助资金项目年新增供水能力600万方,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3万亩,年新增节水能力734万方。

2、增加了农业生产能力。2010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完成后,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121万公斤,其中中央小农水专项补助资金项目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736.6万公斤,年增经济作物产值500万元。

四、工程建设体会与建议

通过项目实施,我们深刻体会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的实施,是党中央惠农政策的具体体现,要把这一工作做好、做实,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做好群众工作是基础。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真正受益的是农民群众,因此宣传好党的政策,做好群众工作,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及工程建成后的长效运行。

2、搞好科学规划是前提。要想工程项目达到预期目标,实施前必须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多听取群众意见,因地制宜地科学规划。

3、争取上级支持是关键。没有资金的扶持,再高的积极性、再好的规划都是纸上谈兵。因此,争取上级的大力支持,才能解决小农水工程建设资金紧缺的矛盾,切实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4、确保工程质量是核心。工程建设的实施,如果没有专业队伍施工,没有专业人员把关,工程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并且还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因此,工程施工中必须把

11 是质量作为核心工作来抓。

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对于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和谐以及促进节约用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建议国家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为确保国农粮食安全提供水利支撑。

感谢观看,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推荐第5篇: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进一步夯实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基础

—在第三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启动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 陈雷

(2011年11月8日)

同志们:

这次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召开第三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启动视频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第

一、二批重点县建设管理经验,分析当前重点县建设形势,部署第三批重点县建设任务,全面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再上新台阶,为保障农业稳定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支撑。

刚才,山东省副省长贾万志、湖北省副省长赵斌同志分别介绍了本省重点县建设管理的做法、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广西富川县、江西龙南县分别代表第

一、第二批重点县进行了交流发言,宁夏海原县代表第三批重点县作了表态发言,讲得都很好。财政部部长助理胡静林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进一步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重要部署,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第一,深刻认识重点县建设的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民开展了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共建成2000多万处小型水利工程、300万公里灌排沟渠。这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与大中型灌排工程相结合,形成了我国抗御水旱灾害的工程体系,为保障农业增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要看到,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

六、七十年代,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完善、抗灾减灾能力不强。受农业比较效益低、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取消“两工”等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进一步凸显。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加上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人增地减水缺的矛盾更加尖锐,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问题更为突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强调要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以县为单位整体规划,集中力量解决农田水利面临的突出问题。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有利于发挥工程整体效益,大幅度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有利于集中连片规模化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工程长久发挥效益提供保障;有利于调动政府、部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农田水利建设的强大合力。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重点县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切实把这一利国惠民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抓紧抓实抓好。

第二,充分肯定重点县建设取得的成效。根据中央部署,财政部、水利部2009年6月、2010年7月先后启动了两批共850个重点县建设,今年又启动第三批400个重点县建设,重点县的人口、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粮食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5%、78%、79%和86%。重点县建设启动以来,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总体进展顺利,综合效益显著。截至今年9月底,共维修改造塘坝1.9万处,更新改造引水堰闸6000多处,维修改造机电井10多万眼,配套改造小型泵站1.3万座,新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5万多处,整治渠道17.5万公里,新建及维修各类渠系建筑物49万处,发展管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00万亩,新增、恢复有效灌溉面积19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800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40多亿斤。在重点县建设过程中,各地结合实际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各地党委、政府把重点县建设作为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普遍成立了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财政、发改、水利和农业、国土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有300多个县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加强组织发动,项目区群众积极参与,小农水建设议事成功率达到90%以上。二是坚持规划指导。所有重点县都按要求编制完成了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并经县人大或政府审批,为分期分批实施重点县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三是多方筹措资金。通过竞争立项、民办公助、绩效考评等措施,形成了地方财政加大投入、以奖代补激发投入、市场运作吸引投入的良好投入格局。85%的县市地方配套资金全部到位,成为近几年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最好的农村水利项目。四是严格建设管理。严把规划设计关、施工队伍关、材料设备关、质量标准关、竣工验收关,已验收工程优良率达77%。五是强化监督检查。中央和省级有关部门共开展重点县项目审计稽查240多次,及时发现和整改一批问题。不少地方大力推行农民义务监督员制度,加大受益群众的监督力度。六是注重建后管护。各地积极出台加强工程建后管护的政策措施,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落实运行管理主体、管护责任、管护经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后管护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第三,准确把握重点县建设的工作重点。重点县建设点多面广,自然条件、经济水平以及水旱灾害特点各不相同,不同地域之间差异很大,必须紧紧围绕着力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从当前农田水利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水旱灾害暴露的突出问题入手,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北方地区要把节水灌溉作为重点,在东北、西北地区大力发展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在华北平原、黄淮海地区大力发展高标准管道输水灌溉,全面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和群众用水方便程度。南方丰水地区要把渠系整治作为重点,按照渠道生态化的目标,加快渠沟塘库工程建设,全面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山丘区要以“五小水利”工程为重点,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做好水源工程加固维修、清淤扩容及配套完善,因地制宜兴建小微型蓄引提水工程和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有效提高蓄水抗旱保墒能力。大中型灌区要抓好统筹规划,把骨干工程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与末级渠系、田间工程配套建设有效衔接起来,确保同步建设,同步完成,同步受益。

第四,不断加大重点县建设的投入力度。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历史欠账多、建设任务重,要确保重点县建设目标圆满完成,夯实农业农村稳定发展的基础,必须在继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不断拓宽筹资渠道,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中央已要求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县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扩大重点县建设的范围,各地也要想方设法多渠道筹措配套资金,尤其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确保重点县建设的资金需求。要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据,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各方支农涉水资金,集中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形成加快重点县建设的合力,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要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坚持把政府财政补助与农民投资投劳挂钩,不断完善“多筹多补、先干后补、以奖代补”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格局。

第五,切实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虽然单项规模小、施工较简易,但工程总量大、分布范围广,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要积极探索适合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管理模式。研究制订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标准体系和管理办法,规模以上工程要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五小水利”工程在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可适当简化建设管理程序,项目多、任务重的地区可实行集中建设管理,实行打捆招投标选择专业技术队伍设计和施工,集中采购重要设备和原材料。二要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强化政府有关部门的质量监管责任,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的监督检查,同时积极推行群众质量监督员制度,严把工程质量关。三要加强建设市场管理。规范建设秩序,严格企业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核查,建立健全市场主体信用制度。四要切实加快建设进度。建立建设进度月报制度,确保早开工、早完成、早见效、早受益,原则上本年度重点县建设任务在下年的7月底前完成。五要及时组织竣工验收。重点县年度建设任务完成后,县级财政、水利部门要根据有关验收办法,及时对各完工工程进行竣工验收。重点县建设任务完成后,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共同组织验收。六要着力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建立和完善资金监管体系,坚决防止滞留、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资金。对建设管理和资金使用混乱、存在突出问题的地区,要取消重点县立项资格。

第六,创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机制。农田水利工程“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必须坚持建管并重,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要全面落实管理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大力推行“先建机制、再建工程”模式,把明确管理权属、落实管理职责作为工程建设的前置条件。要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对于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实行“自有、自用、自管”;对受益范围较大的工程,交由用水合作组织、村组集体组织、专业合作组织进行管理,切实解决农村水利设施管护不到位的问题。要把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作为重点县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设立基层水利站,大力扶持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加快灌溉试验、供水、节水等技术队伍建设以及技术服务、培训、推广工作,全面提升基层水利管理和服务能力。要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落实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补助政策,总结推广“以林养渠、以鱼养堰、以库养会”等成功经验,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良性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第七,进一步完善重点县的监督管理。一要完善竞争立项和公示公告制度。大力推行竞争立项、公开评选等重点县遴选方式,按照“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县级申报、专家评审、公开陈述、现场打分、当场亮分、全省公示”,选准选好重点县。要及时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使用、筹资筹劳等情况在受益区范围内张榜公布或公示,主动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二要强化监督检查。要把重点县建设作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充分发挥各级纪检、监察、审计、稽察部门的作用,以资金配套、建设管理、进度质量、资金使用等为重点,采取日常检查、专项检查、随机抽查、交叉检查等多种方式,全面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把重点县工程建设成廉政工程、民心工程、精品工程。三要搞好总结评估。对第

一、第二批重点县建设各地要及时开展“回头看”,总结成效经验,发现存在问题,完善政策措施,为今后工作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四要加强考核评价。实行动态考核,严格奖优罚劣,对绩效评价不合格、出现重大问题、不能按期完成建设任务的地区,要扣减新增重点县名额,调减中央补助资金,取消重点县资格。同时,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工作力度大、成效突出、积极性高的重点县及省份率先完成建设任务。水利部、财政部决定,第一批重点县建设任务完成好的,可以继续参加明年第四批重点县的竞争立项。

第八,着力强化重点县建设的各项保障措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是一项惠民生、强基础、利长远的德政工程,各地要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实效。一要切实加强领导。各地要把重点县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分管领导要全程督导,着力解决好项目整合、资金配套、群众参与、部门配合等问题,逐级建立责任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年度工作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要科学编制规划。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并提请县人大或县人民政府批准。在此基础上,尽快编制完成省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和全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全面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打好基础。尚未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或对规划编制工作不重视的县,不能列入重点县建设范围。三要搞好部门协调。明确部门分工,加强部门协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共同推进重点县建设工作。水利部门要切实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主动汇报工作,强化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四要加强技术指导。各级水利部门要深入田间地头,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县级水利部门要整合技术力量,开展技术援助和服务,加强对基层水利队伍的培训。五要抓好宣传引导。大力宣传重点县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方针政策,及时报道工程建设动态、经验做法和显著成效,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重点县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同志们,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关系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任务艰巨而光荣。我们要按照本次会议的要求,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只争朝夕的干劲,深入扎实的作风,狠抓重点县建设各项工作,加大管理和科技创新的力度,不断提高农田水利保障水平,为夯实“三农”发展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荐第6篇:灵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自查报告

灵璧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自查报告

灵璧县位于安徽省淮北平原的东北部,地处东经117º17\'~117º44\',北纬33º18\'~34º02\'之间,东接泗县,西与埇桥区毗邻,北与江苏铜山、睢宁两县接壤,南与固镇、五河两县隔河相望。全县辖19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国土面积2054km2,耕地180.3万亩,2011年总人口122.5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3.28万人。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91.72亿元,其中农业产业产值38.61亿元,粮食总产量96.27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4577元,财政收入2.1亿元。

一、关于前期工作

重点县三年建设方案在编制时注重与《灵璧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009-2020)》相衔接。目前,我县三年重点县建设任务已近扫尾,项目预期效益基本实现。

为确保重点县项目顺利实施,我县成立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委员会,以《规划》为依据,加强对全县涉水项目的审批、监管力度,凡涉水项目,必须经规划委员会审查批准方可立项;另外,我县加大项目整合力度,本着“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总算,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准则,以《规划》为依据,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平台,统筹不同渠道资金,整合不同部门的涉农、涉水项目,充分发挥各项目的最大效益。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和“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的原则,以保障全县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以工程配套改造和管护机制改革为手段,以各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为引导,通过资金整合、集中投入、整体推进战略,迅速提升我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水平和管护水平;全方位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基础保障。

结合项目区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实际及群众治水的积极性,项目区的选择严格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工程措施和类型,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

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形成规模,发挥工程的整体效益,重点解决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卡脖子”工程和“最后一公里”工程。

尊重民意、民办公助;组织农民参与工程规划、建设、运行、管护的全过程。

整合资源、完善机制;形成中央与地方、各部门之间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建设。

二、关于建设管理

(一)组织领导

实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在全县广大干群的积极努力下才能顺利完成。这就需要加强对工程建设的领导和组织管理,为此,县政府成立了农田水利建设领导小组,水利局和财政局联合成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办公室,项目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通盘考虑,适度超前安排。对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及时研究、协调解决,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计划管理

灵璧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年度实施方案和标准文本严格按照三年建设方案和整体规划编制,各年度实际建设任务和地点与标准文本和上级有关部门实际批复的实施方案保持一致,个别变更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三)组织实施

灵璧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规划的实施,总体按照“完善除涝工程体系建设,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安全;主攻灌溉工程,优先发展节水灌溉,建设旱涝保收田,合理开发水资源;按照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和县级财力、项目区实际情况制定分期实施计划。

(四)质量管理

依据总体规划,认真做好各项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分年度编制实施方案,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配备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全面参与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建设管理工作,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基层水利人员的技术水平。在工程建设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努力提高工程质量。

加强建设管理,服从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划,严格立项审批程序。建设项目批准立项后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勘测和规划设计工作,报送主管部门进行技术审查。在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财务报账制、竣工验收制”,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工程质量行政领导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责任制以及工程质量检查监督验收管理办法等。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确保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投资、进度的有效控制。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为此,县水利部门建立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程序、管理体制、验收方式、质量保证等各环节制度化。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认真施工,不做花架子工程,不做形象工程,使每一处工程都符合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发挥应有的效益。

(五)检查督导

建立健全检查监督管理机制,包括工程质量行政领导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责任制以及工程质量检查监督验收管理办法等。严格控制工程投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及时协调处理好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全县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局面,切实保障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县建设的顺利实施,确保按计划、按标准、按质量完成项目建设目标,发挥项目的预期效益。

(六)验收情况

我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严格按照国家和省项目验收有关规定组织验收,实行企业自验、县级初验、市级竣工验收、省级抽验的验收程序;同时,县水利、财政部门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定期邀请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项目工程进行检查指导,确保工程质量。项目竣工决算后,都要通过审计部门的审计,确保资金效益和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七)宣传情况

项目建设投资、建设内容等信息在项目区向群众公开,同时通过标语、横幅、报纸、电台等方式向社会进行宣传报道,解决争取全社会对项目建设的理解和支持,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三、关于资金管理

我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资金管理实行财政报账制,在县财政局设立专户,对中央和省财政补助资金、县财政投入资金实行统一管理,按工程进度拨付,同时加强项目资金的稽查、审计和监察,确保资金安全。

建立健全水利建设资金使用管理责任制,对各个环节都明确职责,分级负责,严格把关,厉行节约。严格杜绝挤占、挪用、滞留水利建设资金的行为,否则将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四、关于建后管护

(一)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灵璧县决心扭转“重建轻管”现象,加大水利工程的管理力度,首先要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在充分研究本地区本行业特点的情况下,逐步改革现行的水利设施管理体制,使之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把责、权、利结合起来。按照水系实施分级管理,调动群管组织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把专管和群管相结合落到实处。

强化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加大技术管理力度,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使管理工作法制化、制度化、科学化。加强和完善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积极探索水利工程管理新方法。

强化水费征收力度,研究供水的价值规律,探索水费征收科学方法,使水利事业的投入与产出早日步入按成本核算的良性循环轨道。

在灌区成立用水者协会,让用水者参与用水管理,不断改进和完善协会管理水平,使之真正成为资格独立、农民参与、自主运作、管理科学的民间组织,成为用水者与水管部门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二)加强水利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做好各类水利设施的日常检查观测和养护维修,使工程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或待机状态。

强化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增加先进的管理设备,使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

(三)继续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进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化、投入多元化、经营企业化、服务社会化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群众“一事一议”自筹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比例偏大,落实难度大。

二是项目前期费用投入大,项目建设管理费用偏少,工程设计、监理加强管理方面受到限制。

三是工程建后运行管理方面群众意识还未完全转变,维护还需加强。

(二)几点建议

一是增加投资额度和比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亟待加强,建议各级政府继续加大投入,调整投资比例,加大省级以上财政的投入力度,减轻县以下地方财政压力,减少群众投劳折资比例,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二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要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紧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改善农村面貌。

三是建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独立费用方面能够参照基本建设项目按规定列入项目概算审批。

下一步,我县将加强已建工程的运行管理,进一步完善落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责任,确保工程长期良性运行。

灵璧县水利局

2012年4月13日

推荐第7篇:重点视导整改措施

小学校

2013—2014学年教育教学工作整改措施

在2013—2014学年度教学质量考核中,我校考核得分在同类学校中排名靠后,下滑了5个名次,因此被列为重点视导学校。2013年11月21日,县资源中心一行领导专程到我校进行了教育教学视导工作,帮助我校分析了学校现状,查找学校教学质量下滑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许多中肯实用的措施。结合视导工作精神,我校行政班子认真分析研究,实事求是地分析其原因,确定了2011—2012学年度的教育教学管理措施:

一、分析学校现状,找准根本原因。

1、我校现有在岗教师27人,其中公办教师21人,代课教师6人,公办教师中有4人不能任主科教学。师资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断层,专业混杂,是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的基础性原因。

2、本校师资数量少,课时过多,每位教师担任考核科目过多(完小平均课时22节/周,村小平均课时25节/周,每位教师考核科目都有2—4个),工作量过大,工作效率不高。

3、地处农村偏远学校,学生英语学科基础薄弱,前两年根本无专职教师,这个学科的各项指标都落在同类学校之后。

4、学校遭遇地质灾害而搬迁,教师分流后,很多以借调为由根本不回来,代课教师又产生了不少。由于我校地理位置在县境内算偏远类,代课教师待遇低,请不到优秀的代课教师。现有代课教师学历、专业参差不齐,从源头上就无法有力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5、教师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知识更新能力不强,导致学生掌握知识

不灵活,应变能力差,缺乏课改、创新精神。

6、学生流动性大,特别是学校搬迁工作造成了大量优生流失,不再返校,在校学生大多都存在学习困难或厌学情绪。学生整体素质不高,教师组织教学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7、各年级各学科不同程度出现掉队学生状况,有的属于学生单方面的智力差异,也有家庭教育配合不力。更有教师抓的力度不够,细致程度不够,教师辅导程度不够等原因。

二、端正工作态度,有效开展管理。

1、狠抓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首先从严格要求备课开始,备课要求书写工整,具备基本环节,内容充实,富有特色,有教师个性化的设计。在作业批改中,要求作业量要大,作业批改质量要求更高。特别是作文批改要更加重视详改。如有:尾批、旁批、错别字修改、句子的理顺等。在考试检测环节中,要求教师认真对待每单元的检测工作,做到认真监考、认真批阅、认真评讲,让试卷在单元检测中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另外,认真贯彻“向四十分钟要课堂教学质量”的精神,重视教师上课的检查考核。在教师上课检查考核环节,由教导处牵头,合同行政一班人实行每周每教师至少一次的不定时课堂检查。内容包括:教师是否使用普通话、是否坐着上课、是否认真严谨组织课堂教学等各方面的检查考核。

2、进一步重视师培、教研工作。

进一步规范教研制度以及教研激励机制,让教研活动大众化、常态化、制度化。真正让教研工作起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以教导处牵头,多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校本培训,特别是对年轻教师和

代课教师的专业培训上力度加大。为教师们提供丰富的可学习资源(如推荐:《四川基础教育资源网》,组织教师参加学科远程教育培训等)。大兴学习之风、教研之风,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首先引导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坚决扼制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监督教师的上课随意性。如:随意讲(四川话、普通话混用),随便打手机、玩手机,随意出教室等。认真贯彻“向八小时要责任,向二十四小时要形象”的精神。让教师始终铭记:时刻注意安全,时刻注意形象。

4、加强“几室”建设,充分发挥“几室”作用。

图书室:充分利用现有图书,充实学生课外读物。由图书室管理员负总责,每班每周至少一次借阅,并达到每生每周至少阅读一本课外读物的目标,并做好详细记载。

微机室:重新启用原有电脑设备,筛选尚能使用的部分电脑,尽力建设简单化的微机室,尽力为学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实验室:利用现有实验器材设备,结合教材要求,因地制宜地开展演示实验,以及部分可行的分组学生实验,并作好一系列实验资料记载。

三、搞好教导处自身建设,发挥好教导处职能作用

1、认真审定各班、科计划,督促各教师按计划实施。

2、认真组织教师进行每月一次班、科现状分析,单元试卷分析。

3、帮助教师查找学科成绩落后原因,帮助制定帮扶差生的措施。

4、坚持每月一次的不定时教学常规检查,并落实奖惩。

5、加强毕业班的专项管理,工作重点有意识地向毕业班倾斜,把好学生出口关。

6、及时有效地组织好每月至少一次的教研活动,深入扎实地推进校本培训工作,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以上是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整改措施,望上级领导指正为谢。

小学校

2013年11月25日

推荐第8篇:重点交通违法整改措施

新盛出租重点交通违法整改措施 成都市交委出管处:

我公司驾驶员:李智、徐剑、淘学峰等5人在2013年10月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关于车辆限速的相关规定,现将对以上违反行为作出以下整改。

一、利用各种培训会、回场刷卡时间,向驾驶员重点分析讲解,特别强调交通违法的危害。

二、将此类交通违法作为重点案例,向全公司通报。并在驾驶员安全会上进行重点分析,由违法驾驶员在会上现身说法,讲经过、讲认识、讲体会。让公司驾驶员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引以为戒高度重视行车安全。

1.合理控制车速,严禁超速行驶。是防范交通事故的重要途径。

2.在危险路段路口,特别是前方有障碍物遮挡时,首先要做到,有预见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突然变更运行轨迹的思想准备,然后仔细观察,减速慢行确保安全通过。

三、根据出租车驾驶员普遍驾驶习惯,结合公司实际案例,总结出几条特别需要改正和杜绝的错误驾驶习惯,在安全会上分析讲解:

1.超速行驶、闯红灯、路口观察不仔细,不避让非机动车及行人的行为。

2.危险路段路口,前方有障碍物遮挡视线时,不减速观察的行为。

3.违章调头、违章变道、不按规定道路行驶、不按规定超车、让

车的行为。

4.斑马线、学校门口不减速避让行人的行为。

5.与前车未保持足够安全距离的行为。

6.不按规定避让正常行驶车辆的行为。

7.停车上下客时不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行为。

四、根据公司规定,对违反“《道法》”的驾驶员进行违章处罚,严防因以上违法行为引发交通事故。

五、交通违法驾驶员停车学习,由安营部技安人员负责督促,重点讲解《道路交通安全法》、公司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出租车驾驶员必须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

六、通过组织技能培训学习,讨论案例,吸取教训,强化管理,大力提高广大职工及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发生,确保安全行车,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成都新盛出租汽车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推荐第9篇:农田水利

赵化明在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工作会议是省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就是要认真落实陈政高省长的重要指示,全面总结“十一五”期间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工作,及早部署安排今年秋冬季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以水毁工程修复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工作。刚才,史会云同志对“十一五”期间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对“十二五”和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安排意见,请各地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会上交流的典型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在今天的大会上,丹东市、凤城市、葫芦岛市和盘山县分别交流了开展农田基本建设的经验,他们的做法对我们很有启示和借鉴意义,特别是凤城市是我省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活动的发源地,又是今年我省遭受洪涝灾害的重灾区,大家参观后深受触动。他们的经验做法给我们的启示,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领导重视,特别是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这些地区主要领导的发展观定位正确,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活动作为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和发展工程来抓,突出重点,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特别是舍得投入,讲求质量,注重效益。今年洪水过后,丹东和凤城的灾后重建任务十分繁重,财政压力巨大,他们不等不靠,集中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抓紧修复水毁工程,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很值得各地认真学习借鉴。二是坚持农田基本建设常抓不懈。23年来,凤城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大禹杯”竞赛为载体,带领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持之以恒地开展农田基本建设,使农村基础设施显著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农村经济迅猛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涌现出了大梨树村等一批通过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实现农村致富的先进典型。

三是水毁工程修复工作行动快、力度大。今年主汛期,凤城市遭遇了严重的暴雨洪水,局部最大降雨量达到572毫米,部分水利设施遭受严重损坏。凤城市的同志们发扬大禹治水的精神,迅速展开了对水毁工程的修复工作,坚持城市段与村庄段的各类工程协调推进,及早为明年春耕生产和安全度汛做好准备,体现出了较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是注重发挥农田基本建设的综合效益。凤城市大梨树村在毛凤美同志的带领下,凭借强烈的发展意识和苦干实干精神,持之以恒地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使昔日的荒山沟发展成为全省学习、全国关注的新农村建设典型。凤城市把农田基本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统筹规划工程项目建设,发展旅游观光型、生态型、节水型和高效型的现代精品农业,使农田基本建设工程产生了明显的综合效益。

二、认真总结今年我省抗御严重洪涝灾害的经验教训

今年汛期我省气候十分异常。从7月19日至8月29日,在40天内连续遭遇了6次强降雨过程,主要江河都发生了洪水。其特点:一是主汛期持续时间长达48天,降雨集中,为历史之最。二是雨量显著偏多。全省平均降雨量达657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多37.5%。凤城市、宽甸县、桓仁县的降雨量均为有气象资料记载以来的最大值。三是降雨强度大。丹东砬子沟24小时降雨量达毫米,为历史罕见。四是主要江河同时发生洪水。鸭绿江、辽河分别发生建国以来第2位和第3位的大洪水。五是经济损失大,人员伤亡小。全省直接经济总损失244亿元,山洪泥石流致11人死亡,5人失踪。

面对今年严重的暴雨洪水,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我们夺取了防汛抗洪工作的全面胜利。这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各级防汛指挥部的科学调度和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也得益于长期以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一是通过科学调控水库库容,大伙房、观音阁、清河、柴河、桓仁等大型水库发挥了十分

突出的蓄洪错峰作用,最大限度地减轻了下游河道的防洪压力,实现了防洪减灾效益的最大化。

二是中小型水库和河道堤防在抗御大洪水中有效地保护了沿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基本农田。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时,为组织群众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三是各地连续多年的小流域治理在蓄水保土、拦截泥沙、削减洪峰方面功效显著,减轻了下游河道的压力。四是排水设施在战胜内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7月中旬开始,全省降水频繁,且降雨强度大,土壤含水量普遍饱和,一些农田积水严重。据统计,7月19日至21日的降水过程中,全省农田积水面积达663.91万亩。各地迅速启动排水站479座、机组1179台,在有效时间内共排出积水65213万立方米,排水面积635.37万亩,占总积水面积的95.7%,极大地减轻了涝灾损失。辽阳市从2004年 起,全市筹集资金12000万元对80座

三、四类排水站进行了更新改造,今年汛期全市农田积水面积达80万亩,由于及时启动了排水设备,使75万亩农田在有效时间内排出积水,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小。

面对今年严重的洪涝灾害,重新审视我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现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特大洪水对水利设施损毁严重,我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远不适应抗御严重自然灾害的要求,防灾减灾的综合保障能力亟待提高,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的压力巨大,任务繁重。一是水利工程设施毁坏严重。水库在拦蓄洪水之后,经过长时间大流量泄洪,有相当一部分水库的溢洪道、输水洞等工程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中小河流由于超标准洪水损失惨重;辽河、浑河、太子河干流的部分堤防出现了新的险工险段;全省水毁灌溉设施4551处,影响灌溉面积354万亩;水毁农村供水工程1603处,影响供水人口90.5万人;水文设施损毁180处,严重影响了报汛工作;75座农村小水电站受损,发电能力降低。据调查统计,水利设施的直接经济损失43亿元,占全省洪灾总损失的19%。

二是水利基础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亟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全省还有2/3中小河流的防洪标准达不到10年一遇,这是我省防洪的心腹之患;在粮食主产区还有易涝面积1500万亩,一些排水沟道落淤严重,排水闸、站年久失修;全省有117座水库不同程度受损,对下游群众

的生命安全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成为防汛隐患;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尚有6000多万亩,不仅加重了泄洪的压力,而且极易引发山洪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三是明年的防汛形势依然十分严峻。1985和1986年、1994和1995年,我省都是连续两年发生大洪水,对明年的防汛形势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今秋明春的农田基本建设不仅关系到明年的农业生产,而且直接关系到明年全省的安全度汛。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要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对于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农业抗灾能力、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农田基本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大力抓好今秋明春农田基本建设

农田基本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切实把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土地整理、耕地质量建设结合起来,与农业综合开发结合起来,与村镇规划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采取综合措施,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提高农田基本建设的成效和水平。当前,要着力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千方百计加大农田基本建设投入。夯实农田水利基础的关键在于资金投入,这是衡量重视和支持这项工作的一个硬指标。要建立稳定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比重,给予重点倾斜。省水利厅要争取在10月中旬前下达省以上年度投资计划,并争取于10月底前将2011年省本级计划投资预拨50%以上。各地要紧密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市场融资、资源利用等有效方式,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运行机制,拓宽农田水利投资渠道,加大投入,保证配套资金落实到位,确保水毁工程保质及时修复。

(二)进一步强化依法管理。要认真总结今年水灾的经验教训,从今年的水毁工程看,有部分是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问题,有超标准洪水因素,而一大部分属于在行洪区内乱采、乱挖、

乱建、栽树和种植高颗植物造成的。省水利厅要配合省国土资源厅抓紧完成对河道和河滩地的确权工作,明晰权属,落实责任。这次水毁工程修复,首先要尊重自然规律,完善规划设计;其次要进一步依法清除所有违规违法建筑及行洪区内阻水物;第三要杜绝行洪区内的乱采、乱挖行为,全面强化依法管理工作。

(三)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好“一事一议”等筹资投劳政策,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农田基本建设;要科学规划工程项目,突出重点,坚持标准,注重实效;要加大督促检查工作力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推动工作责任落实;要进一步完善农田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资金使用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加大审计与问责力度;要严格建设程序,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坚持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要建立切实有效的质量保障制度,全面加强质量监控,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技术水平;要按照事权划分原则,坚持公开、公正、公平,不断完善工程验收机制。

(四)切实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的组织领导。农田基本建设事关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能否重视和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是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是否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树立执政为民的政绩观的具体检验。各地都要自觉坚持把农田基本建设作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和重点民生工程来实施。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多渠道增加投入为保障,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农民和社会的积极性,坚持不懈地搞好农田基本建设,为夯实现代农业基础、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同时,各地要高度重视基层水管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充分考虑农村水利任务越来越重的实际,县、乡的水保站、河道所、水利站等公益性水管单位的职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我们要充分发挥“大禹杯”竞赛的优势,扎实组织和开展好今秋明春的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工

作,确保工作力度大于往年,资金投入多于往年,工作措施优于往年,综合效益好于往年。

推荐第10篇:农田水利

医好农业发展最大\"硬伤\" 代表委员献策农田水利建

2011-03-09 09:08:00来源:农民日报 [提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岳德荣建议:“10%不仅要向粮食主产区倾斜,而且要向生产粮食作物倾斜,特别要向农田水利的斗渠、毛渠、地膜滴灌等倾斜。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大兴水利,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号角已吹响,如何医好影响农业发展的“硬伤”,代表委员各抒己见支招献策。10%重点投给产粮区,别再让地方配套资金了

“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在今年一号文件中占据了显要位置,“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大幅增加专项补助资金,市、县两级财政也要切实增加农田水利投入。”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这一政策。无疑这10%将有效缓解长期以来困扰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不足问题。10%怎么用才能发挥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水利厅厅长纪冰说:“落实10%的土地出让金,关键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首先要确保每一级都把这些钱拿出来;同时省里面调控20%用于重点地区农田水利建设。”他还建议,发达省资金多,但农田水利任务轻,能不能由中央统筹,调控一部分资金到其他省区。

目前,我国各地土地出让收益悬殊极大,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大学环境资源学院院长谢德体建议:“土地出让收益各地方部分留下,剩下由中央调控,但占用耕地的10%出让收益必须全部由中央调控,根据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再分配,特别是加大对种粮大县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王红玲说:“温总理报告中强调„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说明了中

央对农业的重视。”她建议:“国家要对10%统筹使用,首先投到粮食主产区。

农田水利建设首先还是为保障农产品供给,粮食主产区本身就没钱,还拿钱搞农田水利建设,然后生产了农产品再低价供给大城市,两头吃亏!”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岳德荣建议:“10%不仅要向粮食主产区倾斜,而且要向生产粮食作物倾斜,特别要向农田水利的斗渠、毛渠、地膜滴灌等倾斜。”

代表委员普遍认为,粮食主产区本来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再加上种粮效益不高,还要地方拿配套资金投资农田水利,现实中难以奏效。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副检察长李钺峰建议,应该取消地方配套资金。

谢德体也认为:“西部贫困的地方,要地方配套也配套不起,配套的比例要小一点,要大的话就是空的,不能落实。”王红玲说:“我国绝大部分省区市的农村市县,本身就是吃饭财政,无力配套工程建设经费。县级政府按比例配套,还不如中央干脆拿钱,否则配套的钱很难到位,还会影响农田水利建设,出现„豆腐渣工程‟、„半拉子工程‟。”

重点建设“五小水利”,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小水利作为整个水利系统的最前端,它的运营状况将直接影响江河湖泊的旱情和汛情。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维护投入不足,目前多数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殆尽,河道、山塘淤积现象严重,“夏涝蓄水,冬旱供水”的功能严重下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小麦专家于振文说:“过去在水利建设中,过多地把精力用于大江大河的治理,忽视了农田水利建设。近年来,很多地方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着重加强了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这个做法很好,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在,水库有了,但是从水库通往农田的水渠并没有建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今年山东等地大旱,在山东济宁一个地区,水库建得很好,水源充足,但紧邻水库的田地却无水灌溉,就是因为水渠年久失修。”

水利建设中,“小农水”对农民帮助最大,对农民真正影响最大、最关键的也是这“最后一公里”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教授朱建军说:“小水利是惠及农民、农业的最直接的水利设施,是整个水利系统的细胞。如果说近年的水利建设整体是明显滞后,那么,其中的小水利建设则实际是停滞或倒退了。”朱建军建议,加大小水利投资在整个水利投资中的比例,并设立小水利投资专项,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支持“五小水利”工程的措施进行具体

的量化,确保小水利建设资金不被其他水利项目挤占。同时,优先考虑投资少、见效快、惠及面广、实际效益高、维护费用低的山塘、小水利清淤与维修工程,全面提高农村防汛抗旱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凤台县真菌协会会长鲁中祝认为,不但要在大江、大河和大型水库等水系多建水闸蓄水保水,更重要的是在农田河网上普遍蓄水保水。他建议,一是在主要沟河建立水闸,二是支沟、农田河网建立水闸式的拦水坝,特别是县与县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的沟河更要建闸、建坝保水,达到涝有河网排、旱有水系灌。规划先行,监管到位,别搞重复建设

国家下决心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代表委员们认为,是机遇,但也责任重大,要让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必须做到规划先行、监管到位。

纪冰建议,借鉴国外先进项目管理理念,按投资大小明确项目分级审批权,同时尽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他表示:“在项目立项上,农田水利建设应以县为单位,以规划为龙头,用城市管理的理念管理农村水利,成立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委员会,努力做到„一个规划,一张图纸,一个机构,各司其职,政府验收,统一管理‟。要扩大基层的自主权,简化审批程序。”

李钺峰说:“规划设计时,要充分尊重民意,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论证,筛选符合农村实际的最佳规划设计方案。整合农业、水利、交通、财政等相关部门的资金,捆绑统筹,集中使用,避免重复建设。”他还提出,国家各职能部门应当充分考虑项目建设区实际情况,并对项目单位面积按要求所需资金量进行足额测算,使项目任务更加符合实际,从源头上防止工程投入的“先天不足”。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政协副主席陈春林提出,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体作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民主议事、组织协调和技术服务等方式,用足、用活、用好“一事一议”政策,引导农民开展农田水利建设。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原则,以合作制、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和资金监管,严禁截留和挤占挪用。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市委书记张少军介绍,费县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建设在提高工程标准的同时,严格推行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严把原材料进口关、施工过程关、竣工验收关,不仅确保了工程质量,还提高了项目建设标准和档次。

农田水利必须“建管并重”,设立专项管护资金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傅琼华认为,总理报告提出大兴水利,针对性很强。她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农田基本水利工程建时轰轰烈烈,建好后却无人管理、维护,一些地方电灌站尚未投入运行,就发生人为损坏现象。直接承担着农村水利规划、建设、管理、执法等重任的乡(镇)水利站,人员经费却没有纳入财政。她呼吁,对农田基本水利建设要“建管并重”,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并明确其公益性职责,根据所管辖区域水利灌溉面积、水利工程设施总量及重要性程度,配足配齐人员,落实编制,以编定人,原则上区域站不少于4~5人,独立乡镇站不少于2~3人,通过“养人来养事”,保障基层水利事业健康发展。

纪冰认为,必须建立专业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组织,落实相应的管理人员和管理经费。他告诉记者:“具体来说,要加强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利服务站点建设,使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做到„乡有水利站、村有水管员‟,水利站要达到„四有‟——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

李钺峰说:“重建轻管现象突出,究其原因,一是群众管护意识差,只管用不愿管;二是没有管护资金;三是农村税改后取消了义务工和积累工„两工‟后,加上外出务工群众增多,难以组织力量投工维修。因此,不少地方产生边新建边损毁的现象,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逐年减弱。”他建议,设立项目管护费,一是在项目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二是地方政府每年按工程资金额度的2%~3%安排工程维护费。

陈春林建议,一是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日常维护等经费应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每年安排一定的维修养护经费;二是通过采用竞价拍卖、承包、租赁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进一步明晰产权,提高利用效率;三是加大财政对用水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加强基层抗旱排涝和农村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保证农民用得起、管理跟得上、农业长受益。

朱建军说:“要大胆尝试,创新方法,积极探索组建专业水利工程公司,添置专业施工设备,大力引进新技术,破解河道、山塘清淤难题。山塘小水利工程分散,施工条件差,必须利用现代化的技术与手段才能破解难题。”

谢德体说:“搞农民用水协会,这种形式比较好。通过农民用水协会,解决一个村一个乡用水的问题。协会有专门章程,有法人,有监委会,把过去没人管、没人修的水利设施,灌水灌不了等矛盾都解决了。协会适当收取水费,主要用于维修水利设施,通过协会把社员

组织起来。”

2011年2月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展情况

2011-03-10

根据各地上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度数据统计汇总,2011年2月,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65亿元;农民投劳5008万个;出动机械台班3244万台班;完成土石方量6.6亿立方米。修复水毁工程5.2万处,疏浚河道0.6万公里,清淤沟渠3.3万公里,新增蓄水能力3.3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317.9万亩,新增除涝面积16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7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09.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82.1平方公里,新增供水受益人口244.9万人。

截至2011年2月,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已完成年度计划投资1824.1亿元的83%;农民投工314816.9万个的61%;土石方量88.5万立方米的63%。

第11篇:农田水利

选择题

1.地下水临界深度是指? (C)

A、地下水埋藏深度。

B、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渍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深。

C、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深。

D、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大埋深。

2.对于控制一定地下水位要求的农田排水系统,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B)

A、在同一排水沟深度的情况下,排水沟的间距愈大,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愈快,在一定时间内地下水位的下降值愈大,在规定时间内地下水位的下降值也愈大。

B、在允许的时间内要求达到的地下水埋藏深度ΔH一定时,排水沟的间距愈大,需要的深度也愈大。

C、在允许的时间内要求达到的地下水埋藏深度ΔH一定时,排水沟的间距愈小,需要的深度也愈大。

D、在同一排水沟间距的情况下,排水沟的深度愈小,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愈快,在一定时间内地下水位的下降值愈大,在规定时间内地下水位的下降值也愈大。

3.设计排涝标准时,需选择发生一定重现期的暴雨,一般选择标准是? (B)

A、1-5年。B、5-10年。

C、10-15年。D、15-20年。

4.对渍害最不敏感的作物是? (D)

A、小麦;B、玉米;

C、高粱;D、水稻。

5.特别适宜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农田排水方式是? ( B )

A、明沟排水;B、竖井排水;

C、暗管排水;D、暗沟排水。

6.在进行排水沟设计时,用来校核排水沟的最小流速的设计流量是? (B)

A、排涝设计流量;B、排渍设计流量;

C、日常排水设计流量;D、排涝模数。

7.农田长期渍水不会造成下列后果? B

A、土壤的透气性很差。B、土层都处于强烈的氧化状态。

C、利于硫化氢等硫化物的形成,对作物根系产生永久性伤害。D、有机质矿化程度低,分解释放的有效养分少,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8.防治土壤盐碱化的水利技术不包括? (D )

A、明沟排水B、井灌井排

C、灌水冲洗D、放淤改良

9.什么叫计划用水? (B)

A、灌溉水量的分配方法。

B、就是按作物的需水要求与灌溉水源的供水情况,结合渠系工程状况,有计划地蓄水、引水、配水与灌水。

C、是指灌溉水在灌区各级渠系调配、管理的方式。

D、是指灌溉水通过各级渠道流入田间的方法。

10.灌区用水计划一般来说有哪四种主要类型? ( C )

A、水源引水计划、渠系配水计划与田间的用水计划等。

B、水权集中、统筹兼顾、分级管理、均衡受益。

C、年度轮廓用水计划、某灌季全渠系用水计划、干支渠段用水计划及用水单位的用水计划。

D、上下结合、分级编制,统一调度、联合运用。

11.灌溉设计标准是反映灌区效益达到某一水平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一般以()与()表示?

A、灌溉设计保证率、抗旱天数。B、水文年型、降水量。

C、设计灌溉用水量全部获得满足的年数、抗旱天数。D、水源来水量、灌区需水量。

12.什么叫田间渠系的灌排相邻布置? ( )

A、灌溉渠道与排水沟道的规划布置。B、田间各级渠道规划布置的形式。

C、田间灌排渠系并行相邻的布置形式。D、田间灌排渠系交错的布置形式。

13.渠道的输水损失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 )

A、干渠、支渠、斗渠及农渠等四级渠道的水量损失。

B、渠床土质、地下水埋深、渠道的工作制度及输水时间。

C、自由渗流、顶托渗流、渠床土质、与渠道的工作制度等。

D、渠道水面蒸发损失、渠床渗漏损失、闸门漏水与渠道退水等。

14.什么叫渠道水的利用系数? ( )

A、灌溉渠系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B、某一级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C、田间实际灌入的有效水量与末级渠道的供水量之比。

D、实际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入的水量之比。

15.在渠道规划设计中,渠道最小流量有何作用? ( )

A、用以校核对下一级渠道的水位控制条件。

B、用以校核渠道不淤条件。

C、用以确定修建节制闸的位置。

D、用以校核对下一级渠道的水位控制条件和确定修建节制闸的位置,并按最小流量验算渠道不淤条件。

16.什么叫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 ( )

A、导引、收集雨水径流,并把它蓄存起来加以有效灌溉利用的工程技术措施。

B、田面、坡面、路面及屋面庭院等各类集水工程。

C、各类形式的水窖、水窑窖等蓄水工程。

D、各类最为有效节水的灌溉方式。

17.集流面的处理主要包括哪三类方法? ( )

A、采用混凝土、水泥土、三七灰土进行表面处理。

B、采用塑料薄膜、或塑膜复沥青、复草泥。

C、植被管理;地表处理;化学处理。

D、采用钠盐、硅有机树脂及粗石蜡等化学处理方法。

18.蓄水工程有哪几种主要的类型? ( )

A、引水渠沟或管道、入水口、拦污栅、沉沙槽、蓄水设施以及放水装置等。

B、涝池、旱井、田间蓄水池、水窖、水窑窖等。

C、引水渠、蓄水窑洞与放水暗管与放水暗渠。

D、沉沙池、进水管、水窖等。

19.什么叫续灌方式? ( )

A、类似于自来水管道可随机用水的供水方式。

B、输配水管道进行输水、配水和灌水的方式。

C、是指上一级管道按预先划分好的轮灌组分组向下一级管道配水的方式。

D、是指上一级管道向所有的下一级管道同时配水的方式。

20.什么叫集水效率? ( )

A、降水特征(次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集水面质地、坡度、前期含水量与集水面尺寸。

B、集水面的处理材料、集水面积、集流路径和汇流时间。

C、随降水强度的增大而提高。

D、某时段内或某次降雨集水面的集水量占同一时期内的降雨量的比值。

1、什么叫作物需水关键期?D

A、作物最需要灌水的生长时期。

B、作物生长最关键的生育阶段。

C、对作物产量影响最大的生长阶段。

D、水分亏缺对作物产量影响最敏感最严重的生育时期。

2、什么叫作物系数Kc?D

A、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

B、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百分比。

C、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的大小。

D、作物系数Kc 是作物本身生理学特性的反映,它与作物种类、品种、生育期、作物群体叶面积有关,Kc = ETc/ETo。

3、什么叫平均喷灌强度?B

A、单位时间内喷洒在某一点的水深B、是指单位时间内喷洒范围内各点喷灌强度的算术平均值(mm/h)。

C、喷灌雨点的大小D、单位时间内喷灌水量的大小

4、什么叫喷灌均匀度?C

A、喷灌范围内纵横两个方向的水量分布B、喷洒范围内的水量大小

C、是指在喷灌面积上水量分布的均匀程度D、喷灌范围内的水滴的大小

5、什么叫斗农渠系的灌排相邻布置?C

A、灌溉渠道与排水沟道的规划布置B、田间各级渠道规划布置的形式

C、田间灌排渠系并行相邻的布置形式。D、田间灌排渠系交错的布置形式。

6、渠道的输水损失包括以下四个部分:D

A、干渠、支渠、斗渠及农渠等四级渠道的水量损失。

B、渠床土质、地下水埋深、渠道的工作制度及输水时间。

C、自由渗流、顶托渗流、渠床土质、与渠道的工作制度等。

D、渠道水面蒸发损失、渠床渗漏损失、闸门漏水与渠道退水等。

7、在渠道规划设计中,渠道最小流量有何作用?D

A、用以校核对下一级渠道的水位控制条件。

B、用以校核渠道不淤条件。

C、用以确定修建节制闸的位置

D、用以校核对下一级渠道的水位控制条件和确定修建节制闸的位置,并按最小流量验算渠道不淤条件。

8、地下水临界深度是指?C

A、地下水埋藏深度

B、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渍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深。

C、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深。

D、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大埋深。

9、对于控制一定地下水位要求的农田排水系统,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A、在同一排水沟深度的情况下,排水沟的间距愈大,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愈快,在一定时间内地下水位的下降值愈大,在规定时间内地下水位的下降值也愈大。

B、在允许的时间内要求达到的地下水埋藏深度ΔH一定时,排水沟的间距愈大,需要的深度也愈大。

C、在允许的时间内要求达到的地下水埋藏深度ΔH一定时,排水沟的间距愈小,需要的深度也愈大。

D、在同一排水沟间距的情况下,排水沟的深度愈小,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愈快,在一定时间内地下水位的下降值愈大,在规定时间内地下水位的下降值也愈大。

10、设计排涝标准时,需选择发生一定重现期的暴雨,一般选择标准是?C

A、1-5年B、5-10年C、10-15年D、15-20年

11、对渍害最不敏感的作物是?D

A、小麦;B、玉米;C、高粱;D、水稻。

12、特别适宜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农田排水方式是?B

A、明沟排水;B、竖井排水;C、暗管排水;D、暗沟排水。

13、在进行排水沟设计时,用来校核排水沟的最小流速的设计流量是?B

A、排涝设计流量; B、排渍设计流量; C、日常排水设计流量;D、排涝模数。

14、农田长期渍水不会造成下列后果?B

A、土壤的透气性很差。 B、土层都处于强烈的氧化状态。C、利于硫化氢等硫化物的形成,对作物根系产生永久

性伤害。D、有机质矿化程度低,分解释放的有效养分少,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15、下面的灌溉方法中,哪种方法的灌溉水既可以向上运动,又可以向下运动。

A 沟灌B渗灌C 喷灌D 滴灌

16、渠道的不冲流速应该(

A. 等于设计流速B.大于设计流速C.小于设计流速D.与设计流速无关

17、涝灾是指 ( A )

A.地面水过多B.土壤水过多C.地下水过多D.承压水过多

18、低压管道系统的压力一般不超过( C )

A.0.10MPaB.0.15 MpaC.0.20 MpaD.0.25 Mpa

19、微喷灌主要适用于(

A.高秆作物B.水稻C.大田作物D.经济作物

20、什么叫田间水的有效利用率?D

A、最末一级田间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B、储存于作物根系土壤区内的灌溉水量与水源工程引入的总

水量的比值

C、作物对灌溉水量的利用程度

D、储存于作物根系土壤区内的水量与实际灌入田间的总水量的比值。

21、滴灌系统的组成包括( ABCDE)。

A:首部枢纽: B:水源工程C:控制、量测和保护装置D:滴头E:输配水管网

22、微灌按所用设备(灌水器)及出流方式不同,主要有( ABCDE )。

A:滴灌B:微喷灌C:小管出流灌D:重力滴灌E:渗灌

23、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按系统移动程度分为( ACE )

A:固定式B:滚动式C:移动式D:半移动式E:半固定式

24、按喷头的工作压力分为( ABC)。

A:低压喷头B:中压喷头C:高压喷头D:微压喷头

25喷灌喷头的组合方式有( ABCD )等方式。

A:正方形B:矩形C:正三角形D:三角形和扇形

1.( C )叫作物需水量?

A、灌溉作物所需满足的蒸发蒸腾量。

B、实际生长条件下作物的植株蒸腾量与棵间蒸发量之和。

C、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在最佳水、肥等土壤条件与生长环境中,取得高产潜力所需满足的植株蒸

腾和棵间蒸发之和。

D、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开阔绿草地的蒸发蒸腾量。

2.农田土壤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可分固态、液态和汽态三种形态。液态水按其运动特性又可分为( A)、( )、及( )3类。

A、吸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B、田间持水量、毛管断裂点和凋萎系数。

C、汽态水、吸湿水、薄膜水。D、重力势、压力势、基质势。

3.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哪四个方面? ( B)

A、作物种类、作物品种、作物生育期及作物产量。

B、气象条件、土壤特性、作物性状及农业耕作措施。

C、土壤含水量、灌溉条件、作物性状及农业耕作措施。

D、降水、日照、土壤特性、及作物性状。

4.田间灌水均匀度是指( A)?

A、田间灌溉水湿润作物根系土壤区的均匀程度。B、灌溉水湿润土壤的平均深度。

C、灌溉水流入单位面积农田的时间。D、单位面积农田上的灌溉水量。

5.(D )叫作物需水关键期?

A、作物最需要灌水的生长时期。B、作物生长最关键的生育阶段。

C、对作物产量影响最大的生长阶段。D、水分亏缺对作物产量影响最敏感最严重的生育时期。

6.作物需水的模比系数是( C)?

A、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

B、作物各生育阶段需水量的大小。

C、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百分比。

D、作物各生育阶段需水量的大小。

7.( D)叫作物系数Kc?

A、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

B、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百分比。

C、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的大小。

D、作物系数Kc 是作物本身生理学特性的反映,它与作物种类、品种、生育期、作物群体叶面积有关,Kc = ETc/ETo。

8.农作物的灌溉制度(A )?

A、指作物播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的总称。

B、某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C、作物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D、作物全生育期灌溉的时间表。

9.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是指实施灌水时,计划调节、控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生产实践中一般取( B)

A、物的根系深度。B、作物的主要根系活动层深度。

C、40—80cm。D、40—100cm。

10.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是指(C

A、作物产量与灌溉水量之间的函数表达式。B、是指全生育期消耗利用的水量总和。

C、指在农业生产水平基本一致的条件下,作物所消耗的水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D、作物产量的数学表达方式。

第12篇:农田水利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2011年中央1号文件鲜明提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把农田水利作为要突出加强的第一薄弱环节,明确要求大兴农田水利建设。这是针对我国农业和水利的突出问题、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作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充分肯定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的成绩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特别是经过大跃进、农业学大寨时期的集中突进,我国农田水利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水库库容由解放前的200亿方左右增加到1976年的4200亿方,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由2.4亿亩增加到6.7亿亩。改革开放后,农田水利建设确实一度有所放松,上世纪80年代末的有效灌溉面积还比不上1978年,但进入90年代后又明显加强,1999年的有效灌溉面积比1989年增加了1.2亿亩,达到近8亿亩。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三农”发展进入又一个黄金期,如何看待这期间的农田水利建设?如何认识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与这些年成绩的关系?这个问题十分重要。我们认为,这些年来,中央对农田水利建设高度重视,连续8个中央1号文件都对农田水利建设有明确的部署要求和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并采取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快速增加。2003—2009年,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由8.1亿亩增加到8.9亿亩,六年增加8000万亩,增幅近1/10,特别是2005以来连续五年每年增加1000万亩以上,是改革开放以来没有过的;近九亿亩的有效灌溉面积,也是世界各国中独一无二的。其中,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的灌溉面积增加15.7%,节水灌溉面积增加38.3%,比重大幅提高。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05年的0.45提高到2010年的0.5。二是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显著加大。2005年中央财政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安排规模三亿元,2010年增加到78亿元,增加了25倍;各省财政也建立了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资金,并不断扩大规模。2009年又启动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规模也快速扩大。三是水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规划内6240座大中型及重点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全国水库库容由2003年的5658亿方增加到2009年的7064亿方,增加1400多亿方、增加了1/4,这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总之,应当充分肯定这些年农田水利建设的巨大成就,不能因为现在农田水利建设依然滞后而看不到这些年的成绩,更不能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农田水利建设一概简单否定。

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

人多地少、水旱灾害频繁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灾害影响大、高度依赖灌溉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特点。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灌溉和水利对我国农业的作用将更加凸显。尽管我国灌溉面积高居世界首位,但依然远不能满足农业稳定发展和维护粮食安全的需要。综合分析,在影响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诸多因素中,目前最为薄弱、制约最大、最需要加强的还是农田水利。

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的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目前全国大型灌区骨干工程完好率为60%,中小灌区干支渠完好率仅50%左右,大型灌溉排水泵站老化破坏率达75%左右,与农业生产最密切的“最后一公里”渠道成为最薄弱的环节。全国因老化损坏年均减少灌溉面积311万亩,相当于10个30万亩大型灌区。二是节水灌溉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采取节水措施的灌溉面积仅占总灌溉面积的43.5%,灌溉水利用率2010年为0.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并且与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国情严重不符。三是山区水利发展滞后。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华北干旱缺水区和西南旱山区总面积200万平方公里,这些地区水资源贫乏、又不具备修建骨干水利工程的条件,区域性、季节性干旱缺水问题严重,去年西南大旱使这一问题更加暴露无遗。四是灌溉潜力的挖掘还有较大差距。我国现有耕地18.26亿亩,有灌溉条件的耕地为8.89亿亩,尚有一半以上是“望天田”;初步治理的易涝农田中有70%仅达五年一遇的除涝标准。全国平均受旱面积达三亿亩以上,因旱减产粮食数百亿公斤。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原因和影响因素很多,突出的有以下三点:

第一,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农村税费改革前,农田水利特别是乡村范围内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主要的投入来源是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全国规模在100亿个工日以上;税费改革后,“两工”取消,加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工投劳锐减。据测算,近3年全国农民年均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工日较税费改革前10年的平均数减少75亿个;每个工日按25元计算,就相当于全国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一年减少了1875亿元。尽管各级财政用于农田水利的资金近年来增加很多,但与这个缺口比,都只是很小一个比例。这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重要原因。

第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责任主体不清。税费改革前,兴修小型农田水利要靠村集体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似乎是集体的事情、农民的义务,最多是“民办公助”。税费改革后,农民无心干、集体无力干、政府没钱干,但到底应当是谁的责任,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存在着模糊认识。有的认为小型农田水利农民直接受益,不属于公共产品,因而责任主体应当是农民,“谁受益,谁投资”,政府只是引导鼓励;有的认为小型农田水利私人不愿投资,就应当由政府弥补,因而应当纳入公共财政,由政府负责供给。这种认识分歧对农田水利的建设维护造成较大影响。 第三,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受事权划分不清、地方财政困难等影响,普遍存在人员和维修养护经费难以落实的问题,改革难度很大。小型农田水利受工程运行不佳、水价不到位、水费计收难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建立起良性、长效的管理机制。群众性管理组织由于灌排工程公益性强、经济效益低,又缺乏必要扶持,改革进展缓慢。管护缺乏是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不可忽视的因素。

下决心解决农田水利建设滞后问题

1.大幅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一是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二是水利投入总盘子要明显增加,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三是要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四是加大金融对农田水利的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根据不同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和项目性质,确定财政贴息的规模、期限和贴息率;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鼓励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资金。五是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

2.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新机制明确要求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大幅增加专项补助资金,市、县两级政府也要切实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这样就将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主体明确确定为政府,农民投工投劳完全是出于自愿。政府要通过各种政策,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统一规划基础上,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

3.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更新改造力度。这是解决灌排设施老化失修问题、防止灌溉面积减少的根本出路。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实施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加强重点涝区治理,完善灌排体系。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优先安排产粮大县,加强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田间工程配套,促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

4.进一步增加有效灌溉面积。这是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由之路。但实践中必须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条件,防止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尤其要防止地下水超采。要结合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灌区。到2020年要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

5.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这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治本之策。要大幅度增加高效节水灌溉资金投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资金要优先用于节水灌溉,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用好节水灌溉财政贴息政策,大力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牧区要稳步发展牧区水利,建设节水高效灌溉饲草料地。不具备灌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发展旱作农业,采用地膜覆盖、深松深耕、保护性耕作等技术。通过多种措施,使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6.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这对于山丘区发展农田水利有重要意义。要支持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 7.创新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机制。要深化国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落实好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给予补助,妥善解决水管单位分流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补助,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

第13篇:农田水利

建始县农田水利设施现状分析报告

建始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县,全县绝大多数人是农村人口,农业是建始县经济的主要支柱。“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纲要,要搞好农村建设,基础建设是关键,水利是一项基础产业、是农业经济的命脉,是农村建设的重头戏,大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当务之急。目前,我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不容乐观,老的设施年久失修、毁坏严重;新的设施要么刚建好正在调试要么正在建,都还不能正常使用;水利队伍新老交替缓慢、阵容不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老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损毁严重,很大程度的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水利设施中的毛细血管,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的每一个器官、每一块皮肤、甚至每一个细胞,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始点和落脚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能否建设成功。但是,目前___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为:

1、建设年代久远,自然毁损的程度高。我县有小型水库38xxxx,堰塘58800口,小型机埠 70xxxx以及若干灌溉支渠、毛渠,这些农田水利设施多建设于六七十年代,受当时建设条件的制约,有些水利设施建成后受风蚀、水蚀以及地壳运动的影响,毁坏严重,又得不到有效的修复,很快就不能满足原来设计的要求而被荒废了。①水库、骨干塘带病运行多:全县38xxxx小型水库有4xxxx都是带病运行,这些病险水库增加了许多不安全的因素,渡汛期间更是险情重重;此外,由于水库病险增加,蓄水、灌溉功能严重下降,远远达不到设计要求,如___杨家溶水库堤身渗漏,旱季无法蓄水,雨季无法防洪,已失去了水库的基本意义。②灌溉设施损毁,渠道淤塞严重:八十年代黄石水库的水通过南干渠一直到达___镇的陬郊村,但现在由于倒虹吸管失效和渠道的淤塞,不仅黄石水库的水难以到达,就是十几里地远的长岭岗水库的水也不能到达。至于其他七座中型水库灌溉面积都有不同程度萎缩,其主要原因也是尾水渠道淤塞灌溉水源难以到达。③机埠失修,自然折旧快:小型提水机埠的问题最为严重,一般的机埠都由村或者组所有,修建时没有规划,也没有设计,有的一建成就由于达不到预想的目的而被搁置,有的建成之后由于使用率低,用时有人管,不用时就没有人管理,导致水管、电机锈蚀,进水、出水道堵塞,几年之后就无法使用。

2、建成后疏于管理,人为损坏的原因多。小型水库和灌溉支渠、毛渠一般由乡镇水管单位管理,小型提排水机埠有的是乡镇管理,有的则是村或组管理,说是管理,其实是没有管理,对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每一个单位基本上都没有具体过硬的措施,几乎是放任自流。其原因有自然的也有体制上的,有深层次的也有浅表的,但根本的原因却是人的原因。①小修不修,大修无钱修,许多设备最初维修都是只需劳力,而无需出钱,但由于无人出力,导致损坏更严重,最后失去维修的价值。②许多设备无人看管,被偷盗严重,特别是提水机埠设备如:电机、输电线路、水管,被偷现象更为厉害。③土建设备被人为破坏,这里主要指渠道、涵管、输水隧洞等,为争抢水源,有人人为的挖断沟渠、堵塞涵管和输水隧洞,导致沟渠被毁、涵洞堵塞,失去了过水功能。

现在,由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毁坏严重,即使是夏秋之际的小旱情也能给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

二、现在建成建设重在样板工程,建成后疏于管理,使用效率不高

1、水利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农民对公助民办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认识模糊,热情度不高。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的进步,社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是人民的认知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民办公助的主体意识不清。他们认为公共设施的所有权是国家的,公共设施的建设也是国家的事,如果要我办国家就要给我付钱,他们忽视了民办公助的主体是集体公众,是受益群体,按照水利建设的基本原则就是谁受益谁负担,实际上绝大多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成后的受益者都是农民群众,因此他们才是最基本的负担者,但考虑到农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低,才由国家投入资金,老百姓自主办理。②民办公助搞建设的协作意识不强。他们每个人只注重自身利益,而对整体的利益却视而不见,特别是在农村建设的局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中,这种表象更为严重,群体考虑的是群体的利益,个人考虑的是个人的利益,他们关心最多的是水能否灌到我的田,能否浇到我的地,能否引到我的水池,而对水道能否长期畅通,设施能否长期蓄水、多蓄水、多灌田考虑不多。这种短视行为就导致了群体与群体之间不能协作、个人和个人之间不能协作,使得水利设施使用寿命变短、使用效率降低,从而违背了国家搞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根本宗旨。

2、只建不管,建成后使用效率不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缺乏管理这是水利系统的一个通病,但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有的乡镇搞样板渠道建设,虽然具有榜样作用,却缺乏科学的管理调度,这一段水渠虽然通了,但上一段和下一段水渠不通,这段样板渠道也就成了摆设,同样的道理,有的小

(一)、

(二)型水库得到了整修,但它的灌溉渠道却千疮百孔,淤塞严重,它的样板也就失去了作用。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我们要有科学的调度管理,要做到统筹兼顾,全盘规划,不能重建轻管,这样一来既浪费了国家有限的资金,有极大的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不利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良性循环,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基层水利经济循环模式几乎崩溃,无法承受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由于市场经济高度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劳动力有了新的流向,价值观也有了新的取向,原有的农村经济体制被打破,水利经济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些危机主要表现在;

1、工资待遇偏低,水利技术人员流失严重。水利系统人员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其主要原因是多年来水利经济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水利队伍自身建设不够。基层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和乡镇水管站他们的年均工资不足600xxxx,而且这点工资也不能按时足额的到位,因为水利经济的季节性,往往是到了年底,灌溉水费收缴到位后工资才能发放。近几年来,由于水利员工工资待

遇偏低,基层水利单位没有招到水利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而且,他们也不愿意进人,因为人员增加却不能带来收入的增加,人员反而成了包袱。现在有的水管单位连记帐的会计员都没有,正常的经济核算无法进行,而现有的水利技术人员由于工资低都无心工作,纷纷选择停薪留职自谋职业或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没有专长,或快要退休的年长者。水利技术人员是水利建设的中流砥柱,他们是水利经济发展的血液,没有了他们,水利经济的发展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前进的动力。

2、资金短缺,水利设施缺乏必要的维修和管理。由于水利经济的全面危机,基层水管单位失去了水利建设资金投入的能力,工程的运行费用基本没有,按现在社会的生存情况来看,水利人员的工资基本只能是“喝粥”,如果再拿他们“喝粥”的钱去搞工程的运行、维修和管理似乎难以下手,而依靠国家的投资难度也比较大,因此,资金成了制约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瓶颈,寻找新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模式就成了当务之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条件下,民办公助建设和管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成了扭转水利经济颓势的一把金钥匙,如何使用好这把金钥匙,有这么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建立完善的财政投入体制,搞好财政资金的管理,加强资金的效益审计

在并不富裕的财政状况下,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首先要考虑的应是资金的管理,一是要考虑资金的投入方向,要有侧重点,不能搞毛毛雨,遍地落,也不能搞眉毛胡子一把抓,想上的项目一哄而上,要搞好论证和设计,效益好的项目优先上,人情工程和政绩工程应缓上或不上;二是要搞好资金的效益评估,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资金流向最急处。而真正要把握好民办公助这种形式最好的办法是建立完善的财政投入体制,加强资金的效益审计,其具体的做法有三点:

1、建立工程评议制度,投资前搞好效益评估。每一项工程它的确定上马,都要有严格的评议制度,首先从其立项的严谨性入手,看工程的立项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客观事实,是否有益于大多数人;再论证其可行性,主要看其投资规模,技术支持;最后评估它的效益,其效益要从社会的和经济的两个方面着手,必要时可以有所侧重。

2、建立专项工程帐目,保证专款专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要专帐、专户、专人管理,要按工程进度拨款,资金流转要通过银行转帐或电汇,禁止大额提现,工程完工后要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形成的固定资产要及时的交付使用。

3、建立工程效益审计制度,加强受益后的工程效益审计,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工程完工后,应抓好跟踪审计,看是否达到原有的设计效益水平,并找出原因,好的经验加以推广,得到的教训加以总结,以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

建立完善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机制,明确划分权责界限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应落到实处,具体要建立xxxx方面的机制,才能提高人民的认识水平,保证各方面的权、责、利划分明确。

1、建立完善的宣传发动机制。水利建设的任务重,涉及面广,特别是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要把水利建设的气氛造起来,首先要搞好会议宣传。通过会议让领导干部明白在农业税取消后,乡镇干部的责任是什么,工作重点是什么。特别是让广大农民群众和村组干部明白,在新形势下,水利建设依然是自己的事。同时通过会议督导和调度后进乡镇加强领导、加强进度,促进平衡发展。其次搞好舆论宣传。重点宣传2005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中涉农涉水的政策和取消农业税及农村“两工”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实行“民办公助”的政策。大力宣传重视水利建设的领导干部和抓得好的水利工程典型,大造水利建设的舆论,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宣传发动,使全县干部群众对于水利建设在思想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是全县人民搞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大幅度的提高。

2、建立领导责任考评机制。每一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都要有行政领导负责,并明确其领导的责任。年终对其责任的落实情况进行考评。

3、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多样的“公助”机制。①“一事一议”。根据每一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资和投劳情况,发动群众以劳代资,尽量减少资金的浪费。②水费切块。从历年各乡镇拖欠的灌溉费中切块部分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③盘活资产。对于闲置的水利资产施行租赁的形式,承包经营,用承包款来搞小型农田水利建设。④争取国家支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用好、用足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用国有资金来建设投资稍大,受益面较广的工程。⑤民办民营。按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发动群众自办小河坝、山塘、农村小水电等水利工程。⑥群众投入。发动民间闲散资金用于改造农村抗旱机埠和维修山塘、疏通渠道等农田水利建设。

4、建立奖励机制。经常开展了水利建设乡镇之间的竞赛检查评比活动,使乡镇之间的竞赛对象、竞赛内容具体化、明确化,激发乡镇的工作热情;经常开展干部群众竞赛活动,评选出优秀的国家干部和村支书,工程技术员,设立奖项,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用这样的机制来激发村级兴办水利的热情。

建立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贯彻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

工程完工投入使用后,运行的管理极为重要,要贯彻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受益方从其受益所得中按一定的比例提成,存入专用的帐户中,用于工程的维护和管理。

第14篇:镇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讲话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水利基础保障。我镇是农业大镇,有耕地面积1.91万亩,多数农田水利设施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的问题。这次我县成功申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镇党委政府

高度重视这一难得机会,第一时间开展了广泛宣传,通过召开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会议,积极组织申报灌溉渠道177.96千米,占全县的40%。今年总投资960余万,计划修建灌溉渠道52千米,整治山塘3座,占全县总任务数的23%,涉及全镇29个行政村,受益人口1.5万人。

现在正值农田水利建设的黄金季节,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整合资源,全力以赴,确保按时圆满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任务。坚决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落实工作。认真扎实地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根据我镇地域特点,把项目区域划分为梅源-某某、沙铺-大湾、黄家畲-张家地三大片,加强组织领导,相应各片项目涉及村的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组成联合工作组,形成推进机制,做到组织协调有力、管理建设有序、整体推进迅速。切实抓好政策处理、项目联系、纠纷调处等工作的落实。

二是继续深化宣传,做好思想工作。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粘贴宣传标语等方式,广泛深入开展多层面的宣传工作,提高对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的认识,引导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建设区群众深刻理解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做到及早、主动与工程区域内的农户联系,扫清因不理解造成的村民不情愿、不配合等消极因素,确保政策处理顺利推进,保障工程无障碍施工。

三是不断强化措施,优化服务机制。积极采用分片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针对此次项目政策处理由各村自理,无任何经费来源的情况下,我镇将尽最大力度,扎实细致地处理好相关政策,快速有效的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阻力问题;针对建设工程量大、分布广的特点,我镇将继续完善驻村干部一线工作制、每周定期汇报制,及时掌握村情民意,对于工程建设中涉及村集体、群众权益的问题,建立反应迅速、运行高效的问题收集、诉求回应机制,着力化解影响进度、稳定的不利因素,确保工程和谐推进,努力把这项工程建设成综合效益高、工程质量好、建设速度快、利国利民的精品工程。

四是切实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我镇许多工程位于高山地区,1-2月极易出现冰冻天气,无法正常施工,严重压缩了施工期。在时间紧、任务重的不利因素下,坚决做到把工程质量安全放在首位,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严格执行联合工作小组一线工作制,保持全程跟踪,加强对项目的监管,健全责任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切实把农田水利工程做成“民心工程”。

最后,我代表某某镇党委政府郑重表态:一定全力以赴,克服困难,忘我工作,带领全镇干部群众,不断鼓劲加压,以更大的力度、更高的效率、更严的要求、更强的措施,全面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谢谢大家!

第15篇:明溪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会议纪要

明溪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2010年度项目工程

会 议 纪 要

监理单位:三明市联盛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3

第16篇: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初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初探

国家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县项目以来,全国各地积极组织项目的竞争和实施。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作好项目规划,通过竞争,成为全省第三批28个小农水重点县市区之一。其项目发展思路、工作方法和保障措施,值得一些地方借鉴。

一、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近年来,聊城市东昌府区坚持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取得较好成效。进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市)之列,一直是东昌府50万人民的一个期望目标,对此全区上下目标一致,信心满怀。

(一)老百姓得到小水利建设的实惠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农民摸得着、看得见的民心工程,是赢得民心,促进和谐,树立了和政府形象的工程。今年盛夏,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的高山蔬菜和新鲜瓜果喜获丰收,农民朋友将他们种植的‚金太阳‛黄皮西瓜送给水利干部职工品尝。这个乡平均海拔700米,被称为‚宜都的西藏‛,农民之所以对水利有这样淳朴的感情,在于前两年水利部门在这个乡实施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为农业提供了水源保障,农民通过种植高山果蔬致富。这个项目得到省财政厅、水利厅的大力支持,至今农民还念念不忘。2009年,宜都市在丘陵地带的松木坪镇徐家湾村实施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后,项目区内粮食、油料、蔬菜、茶叶等普遍增产增收,今年大旱没有受灾。

(二) 小水利建设助推了农村面貌的改善 近年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民办公助、山区小农水等小型农田水利项目,适合当前新农村建设实际需要,深受农民群众欢迎。宜都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无一不是水利建设的先行者。枝城镇九道河村曾是全省老区贫困村,近年来通过综合整治河堤、堰塘等小水利,将大片河滩变为良田沃土,农民利用宝贵的土地发展冬枣,人平年收入近万元。宜都市按照‚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要求,制定‚碧水新村‛计划,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恢复河塘、渠系的引排功能,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民基本达到家家住楼房、户户吃自来水、天天用太阳能。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我市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中央精神鼓舞基层农田水利建设的热潮 今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水利,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又专门研究水利事业发展大业。这些都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干部和群众大兴水利建设的信心。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市)项目,将更加增强基层的责任感、紧迫感,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县项目依,将再掀水利建设热潮,推进农村水利向纵深发展。宜都市超前思考,提前规划,及时完成了‚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的编制,规划重点项目22项、总投资13亿元,有的项目已经开始实施。农民在尝到小农水带来的好处后,积极性十分高涨,在实施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市)项目中,势必踊跃参加,事半功倍。

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必须有牢靠的工作基础

(一)客观上有合适的地理地貌

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特点在于一个‚小‛字。宜都地处长江与清江的交汇处,被称为 ‚三峡门城‛。现辖7镇2乡1个街道办事处。国土面积13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59万亩,地貌特征‚七山一水二分田‛。人口39.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33万人。长江、清江、渔洋河纵贯宜都境内,‚两江一河‛,堤防总长近70公里。全市水利工程星罗棋布,除省管高坝洲大型水库外,有中小型水库46座,堰塘10221口,涵闸45座,机电排灌站206处,灌溉主干渠496公里,田间末级渠2500公里,控制灌溉面积13.7万亩。自然的地理地貌适合小水利建设因地制宜展开,现有的水利设施需要小水利项目来进一步补充完善,这也是科学发展的需要。

(二)主观上有较好的水利工作基础

近几年来,宜都市按照‚依托项目求发展、改革创新求突破、持续发展求和谐‛的科学治水方针,积极探索并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丘陵特色的水利建设之路,受到国家水利部、省水利厅等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水利报》、《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予以了宣传报道。

一是政府主导走在前。近几年,宜都市年年都把水利建设目标任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列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实行跟踪督办,责任考核。

二是科学规划走在前。按照‚城乡统筹,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力求实效‛的方针,编制完成了《宜都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等10多个专项规划,《宜都市2010-2020年农村水利综合规划》获市人大常委会一致通过,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有序的水利建设规划体系。人大全程监督,纪委开展后评价,宜都市的水利项目建设始终处于规划、审议、实施、评价‚一条龙‛的良好状态。

三是试点工作走在前。宜都市先后荣获了‚全国水资源管理先进单位‛、‚全省水利建设先进县市‛等称号,同时也是‚全国水利改革试点县市‛、‚全国节水灌溉试点县市‛、‚全国饮水安全示范县市‛和‚全国水利普查试点县市‛。2010年被水利部农水司确定为研究基层水利发展的工作联系点。全市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100%,成为全省四个国家饮水安全建设示范县市之一。水环境综合治理被评为‚宜昌市十大民生水利工程‛,并列为全国农村水利工作会议的参观现场。 四是改革发展走在前。在全国率先实行‚产权受益户共有制‛改革,实现了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理责、权、利的统一,盘活了水利存量资产,拓展了水利投资渠道,调动了民间资本兴修小型水利设施积极性,建立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长效机制。改革产生动力,上级安排到宜都市的每个水利项目都能如鱼得水,顺理实施。

五是质量监管走在前。创建的‚监管办—质监站—‘二次监理’‛三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得到上级水利专家们的肯定和好评。《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水利报》等媒体陆续报道,并配发评论。《中国水利杂志》、《国家水利发展研究》等国家水利权威杂志推介,在全国推广。

(三)组织上有坚强的制度保障

宜都市历来重视水利工作,围绕‚民生水利、平安水利、生态水利、和谐水利‛目标,加快水利建设,建立了一整套水利建设和管理制度,从市到乡,逐级逐项强化责任,加强督办,形成了协调有序、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农村水利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必须有严格的措施保障

(一)严格规程,精心组织

一是建好组织机构。为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宜都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了建管办公室,确定了项目法人,配备了工作专班。

二是明确目标责任。进一步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确保每个乡镇水利服务中心公益性服务人员不少于2-3人,按照‚以钱养事‛的要求足额保障经费,保证公益职能履行。分片区落实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与领导干部年度实绩考核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市委每年召开一次常委会研究水利建设工作,市政府每个季度召开一次专题办公会议,统筹安排和部署项目建设工作,分管领导每个月对项目区进行一次现场检查,随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三是编好规划方案。按照科学布局、合理选点、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贴近民意、惠及百姓的原则,不断完善《宜都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宜都市规划项目总投资6660.7万元,从2011年开始分3个年度实施。项目竣工后,将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4.02万亩,灌溉保证率达到85%,项目区农民每年增收近1100万元,实现农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加植被覆盖、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损失、保水保土的生态环境效益。

四是确保工程质量。全面落实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工程联系机制,按照一个工程一个领导牵头、一个专班协调、一个干部联系、一个技术人员把关的要求,保证工程如期顺利竣工,确保这一项目建成优质工程。

(二)多元筹资,全力以赴

一是确保国家项目资金全额、直接投入到项目;二是确保财政配套资金落实到位,优先满足项目需要;三是市财政每年拿出4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直接用于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的奖补;四是整合土地整理、退耕还林、扶贫开发、农业开发等涉农项目资金,3年2620万元,统筹使用。五是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六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小水利建设。

(三)总结经验,大胆创新

宜都市连续8年荣获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称号,连续5年位居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前两位。目前在中部‚百强‛县市排名22位、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166位。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84.2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316.3亿元,财政总收入14.76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亿元。宜都市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等45项国家级荣誉,获得全省水利建设先进县市等280项省级荣誉。社会保障、政务公开、城乡统筹、饮水安全、便民服务等100多项特色工作纳入全国、全省试点、示范,被中央党校和新华社赞誉为‚全国探索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试验田‛。全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在宜都市实施,不仅使项目区呈现出‚田成方、树成行、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亮丽景观,而且一定也能办出好成效,办出好经验,办出好样板,办出全国示范点!

(作者系湖北省宜都市委书记)

第17篇: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

山东省财政厅文件 山东省水利厅

鲁财农„2010‟3号

关于印发《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有关市财政局、水利局:

为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我们研究制定了《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执行过程中如有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向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反映。

二○一○年一月十日

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建设管理,提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小农水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水利部《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财农„2009‟336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县,是指省财政厅、省水利厅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遴选确定并报财政部、水利部核查备案,列入中央和省级小农水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实行统一规划、集中投入、重点支持、整体推进,全面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县级行政区。

第三条 重点县建设原则

(一)规划指导原则。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指导,合理安排项目布局、建设内容和规模,分步组织实施,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避免盲目和重复建设。

(二)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生产实际需要和投资可能,科学确定工程措施和类型,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

(三)农民自愿原则。不断完善和创新“民办公助”机制,

2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积极引导受益农民投工投劳。项目建设方案、筹资筹劳方案和管理运行方式要经受益区农民同意或民主议事通过。

(四)资金整合原则。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以小农水专项资金为引导,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各级各类涉及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

第四条 重点县建设工作由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共同组织实施。省财政厅主要负责小农水专项资金的筹措、分配和管理监督;省水利厅主要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建设管理和检查验收,并督促落实工程建成后的经营和管护机制。各市、县(市、区)财政、水利部门负责具体落实。

第五条 各级财政、水利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集中资金投入,合理配置技术力量和相关资源,积极创新机制,努力实现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转变、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扎实推进重点县建设。

第二章 目标与任务

第六条 重点县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完成县域内主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任务,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初步实现基本农田“旱能灌、涝能排”,促进全县(市、区)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 3 能力明显增强。具体目标包括:

(一)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提高10-15%,或达到75%以上。

(二)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重提高15%,或达到55%以上,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重提高5%,或达到25%。其中,井灌区的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工程面积占该区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比重达到80%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75;高效农业区的喷灌、微灌工程面积占该区工程面积比重达到50%以上;渠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大中型渠灌区斗口以下、小型灌区渠首以下)不低于0.65。

(三)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以上,缺乏灌溉条件的山丘区和灌区的高岗地,通过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发展补充灌溉,基本解决灌溉用水问题。

(四)着力推进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以用水户参与管理为重点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对规划建设的工程,要同步落实管理主体,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的比例应达到80%以上。

第七条 重点县建设以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大中型灌区的田间工程的续建、配套和改造为主,因地制宜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适度新建小型水源工程。

重点县要结合实际,在搞好分类建设管理的基础上,突出建设重点,尽快建成一批适度规模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片、现代化灌排渠系示范片、雨水集蓄利用示范片以及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结 4 合水价改革)示范片,增强示范效应,创造经验和典型。

第八条 重点县建设分批分期开展,每一批重点县建设期限不超过三年。

重点县要依据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以及重点县建设目标和任务要求,科学制定总体建设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并根据工程建设情况和进度,及时修正完善有关方案和计划,严格管理,规范施工。

第九条 中央、省财政在资金安排上对重点县实行倾斜政策。各市、重点县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有关政策规定,切实承担起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责任,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纳入政府投资和财政预算,尽快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并逐步加大投入力度。

第十条 重点县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资金整合计划,明确整合资金的来源、种类、名称、数额、时间和保障措施,切实将各级各类涉及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集中起来,统筹安排使用。

第三章 重点县条件

第十一条 重点县要选择农业增产增效潜力大、示范作用显著、前期工作充分、建设规划完备、群众积极性高的县域。具体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已建立相应的工作组织协调机制;小农水专项资金已经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且 5 使用合理,管理规范;有较强的资金整合能力,并已制定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

(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基础工作扎实,前期准备充分,有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以及相应的灌区末级渠系改造、田间灌排设施建设、节水灌溉、雨水集蓄利用等专项规划。

(三)具有较好的灌溉水源条件。现有大中型灌区水源工程、骨干沟渠及水利枢纽、水库运行正常。

(四)县乡两级水利技术力量较强。农田水利设计、施工、管理和技术服务能力能够满足重点县建设需要。

(五)已建农田水利工程管护责任明确,管理措施到位,工程运行情况良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大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比例达到80%以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比例达到50%以上。

(六)当地农民愿意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项目区村委会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具有组织农民参与建设和承担建后管护责任的能力。

(七)通过三年建设,可以达到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重点县建设目标。

除上述基本条件外,重点县还应符合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确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暂不列入重点县范围:

(一)未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或其他相关规划的;

(二)没有在县域范围内开展农田水利资金整合工作的;

(三)建设方案超出规定建设内容的;

(四)因近三年对小农水专项资金监管不力,使用不规范,受到省级以上审计机关、财政监督检查机构检查处理或通报,以及被媒体曝光并核实的。

第四章 遴选与审批

第十三条 重点县采取竞争立项方式遴选确定,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第十四条 重点县建设项目的申报主体为县级财政、水利部门。

第十五条 省财政厅、省水利厅根据财政部、水利部有关规定、中央和省财政小农水专项资金规模以及各市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联合下达小农水专项资金年度申报指南,明确重点县申报条件、数量、资金额度、申报材料要求等,省直接管理县申报数量单独列示。

第十六条 各市财政、水利部门根据申报指南,择优确定符合条件的县(市、区),并组织县级水利、财政部门(含省直接管理县)编制重点县建设方案、标准文本等申报材料,联合报送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市、县级财政、水利部门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合规性负责。

第十七条 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组织专家按规定程序进行评 7 审,择优确定重点县名单,联合上报财政部、水利部。对拟确定的重点县名单,采取适当形式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八条 重点县名单和申报材料通过财政部、水利部合规性审查后,省水利厅、省财政厅批复重点县建设方案和年度实施方案,并下达年度项目投资计划,省财政厅据此拨付资金。

第五章 建设与管理

第十九条 重点县要严格按照省级批复下达的建设方案和投资计划组织项目实施。若建设方案和年度实施方案确需变更的,须报省水利厅、省财政厅审批。

第二十条 各级财政、水利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县建设的组织协调,将重点县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配合,通力合作,共同推进。

第二十一条 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强重点县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及水利行业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第二十二条 重点县要充分发挥受益区农民的主体作用,按照村内公益事业筹资筹劳“一事一议”有关规定,遵循农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合理负担的原则,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

第二十三条 重点县年度建设任务完成后,由省水利厅、省 8 财政厅负责组织绩效考核和工程验收,具体绩效考核办法、工程验收办法另行制定。

重点县实行动态管理,考评、验收结果与重点县资格确定、资金补助额度直接挂钩,对年度考评、验收不合格的县,将取消重点县资格。

第二十四条 各级水利、财政部门要积极探索和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改革,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发挥农户、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村组集体以及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落实管护责任,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第六章 监督与责任

第二十五条 省水利厅、省财政厅与各重点县人民政府签订《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责任书》,明确各重点县的建设时间、任务目标、保障措施和绩效考核等内容。各级财政、水利部门应当加强对重点县资金使用管理和项目建设的日常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省水利厅成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技术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重点县项目建设的技术指导、咨询论证、监督管理和效益评价工作,并负责对责任书履行情况定期进行调度和督查。

第二十七条 重点县要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水利、财政、发改、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依据 9 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科学编制重点县建设方案,合理确定年度实施方案,切实落实资金筹集方案,有效整合相关资金,建立健全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制度,调动农民投工投劳和参与建设管理的积极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

第二十八条 重点县财政部门要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及时拨付资金,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县级报账制等制度,确保资金安全有效运行。

第二十九条

重点县水利部门要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和监督,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发现问题立即纠正,督促落实工程管护责任。

第三十条 重点县要建立项目公示公告制度,及时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使用、筹资筹劳等情况在受益区范围内张榜公布或公示,主动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三十一条

在重点县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对违反财政资金拨付和预算管理规定的单位和责任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及有关法律、法规给予严肃处理。

对违反本办法或建设管理、资金使用混乱以及年度考核、抽查复验中发现违规违纪问题的,一经查实,取消重点县资格,并从取消资格之日起三年内不得重新申报。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各市、重点县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 10 定实施细则,并报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备案。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水利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水利

重点县

建设

办法

通知 信息公开选项: 依申请公开。

山东省财政厅办公室 2010年1月10日印发

第18篇: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建设管理,提高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小农水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县,是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简称各省)财政、水利部门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遴选确定报财政部、水利部核查备案,列入中央财政小农水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实行集中投入、重点支持和整体推进,有规划地全面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县级行政区。

第三条 开展重点县建设工作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重点县建设应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及“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的原则。

第五条 重点县建设要选择农业增产增效潜力大、示范作用显著、前期工作充分、建设规划完备、群众积极性高的县域,以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积极筹措和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引导受益农民投工投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跨越式发展。

第六条 各级财政、水利部门要集中资金投入,合理配置技术力量和相关资源,积极创新机制,实现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转变、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扎实推进重点县建设。

第二章

目标与任务

第七条 各重点县要依据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以及重点县建设目标和任务要求,科学制定总体建设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根据工程建设情况和进度,及时修正和完善有关方案和计划,严格管理,规范施工。

第八条 重点县建设分批分期开展,每一批重点县建设期限为三年。

重点县建设以现有大中型灌区的田间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续建、配套和改造为主,可以因地制宜地适当建设新项目,适度建设小型水源工程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各重点县应在搞好分类建设管理的基础上,突出建设重点,增强示范效应。建设适度规模的高效节水灌溉、现代化灌排渠系、雨水集蓄高效利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结合水价改革)等不同类型的示范片。

第九条 各重点县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完成县域范围内主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任务,初步实现基本农田“旱能灌、涝能排”,使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具体目标包括:

(一)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提高10%-15%,或达到60%以上。

(二)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15%,或达到50%以上。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提高5%,平均达到23%。

(三)纯井灌区的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工程面积占该区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比例达到80%以上。

(四)高效农业区的喷灌、微灌工程面积占该区工程面积比例达到50%以上;井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不低于0.75;渠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大中型渠灌区斗口以下、小型灌区渠首以下):缺水地区平均不低于0.65,丰水地区平均不低于0.55。

(五)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以上;缺乏灌溉条件的山丘区和灌区的高岗地,通过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发展补充灌溉,基本解决灌溉用水问题。

(六)着力推进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以用水户参与管理为重点的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改革。

第十条 中央财政在资金安排上对重点县实行倾斜政策,各省财政部门要按照中央有关政策和要求,切实增加投入,安排相应资金,与中央财政补助重点县建设的资金配合使用。市、县财政也要相应承担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责任,努力增加投入。

省、县两级财政部门要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制定切实可行的资金整合计划,积极整合各级各类涉及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将预算安排的小农水专项资金及整合的资金,统筹安排,集中投入,支持重点县建设。

中央财政补助重点县建设的资金额度,在制定年度小农水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时另行确定。

第三章

遴选与确定

第十一条 重点县的基本条件:

(一)当地政府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已建成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规范、工程效益较好。

(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基础工作扎实,前期工作充分,有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或其他相关规划。

(三)水源有保证。现有大中型灌区水源工程、骨干沟渠及水利枢纽运行正常。

(四)县乡两级水利技术力量较强,具有一定的农田水利设计、施工、管理和服务能力。

(五)当地农民有积极性,愿意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村委会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健全,具有组织农民参与建设和承担建后管护责任的能力。

(六)当地政府具有较强的资金整合能力,并制定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小农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范。

(七)通过三年建设,可以达到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重点县建设主要目标。

在符合上述基本条件前提下,财政部、水利部可以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在印发年度小农水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时附加规定遴选重点县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暂不列入重点县范围:

(一)未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或其他相关规划的。

(二)县级未制定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的。

(三)建设项目超出规定范围与内容的。

(四)因近三年对小农水专项资金监管不力,使用不规范,受到省级以上审计机关、财政部驻各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检查处理或通报,以及被媒体曝光并核实的。

第十三条 重点县名额按照因素法进行分配,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绩效因素三类。“自然因素”为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县级行政区划数;“经济因素”为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绩效因素”为省级财政投入力度、资金整合、农民投工投劳、项目和资金管理等绩效考核结果。

财政部、水利部根据上述因素和小农水专项资金预算规模,测算确定分配各省的重点县名额和补助资金额度。 第十四条 各省财政、水利部门根据分配名额及重点县的基本条件,自行遴选确定本省重点县名单。

各地在重点县遴选过程中,要积极创新工作方法,采取竞争立项、自下而上申报等方式,保证重点县遴选工作的公正、公开和公平。

第十五条 各省财政、水利部门对遴选确定的重点县名单,要采取适当的形式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章

申报与审查

第十六条 重点县建设项目的申报主体为县级财政、水利部门。

第十七条 项目申报依照自下而上的原则,由县级财政、水利部门逐级联合向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申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共同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

第十八条 重点县建设项目的评审和核查,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规划指导原则。重点县建设要符合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避免盲目和重复建设。

(二)因地制宜原则。要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生产实际需要和投资可能,科学地确定工程措施和类型,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

(三)农民自愿原则。重点县建设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项目建设方案、筹资筹劳方案和管理运行方式要经受益区农民同意或民主议事通过。

(四)统筹兼顾原则。重点县建设要统筹考虑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项目布局、建设内容和规模。

(五)资金整合原则。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以小农水专项资金为引导,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各级各类涉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

第十九条 重点县名单确定后,各省财政、水利部门应及时组织专家对重点县的建设方案、标准文本等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或审查,并共同对上述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负责。审查后,将重点县有关申报材料联合上报财政部、水利部核查备案。

财政部、水利部对各省上报的重点县名单和申报材料进行合规性审查。

未通过合规性审查的重点县或有关申报材料退回有关省进行重新遴选或修改。

第二十条 合规性审查通过后,财政部向各省拨付资金。各省财政、水利部门应及时批复重点县建设方案,省级财政及时拨付资金。

各重点县财政、水利部门按照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批复的建设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具体组织实施。

第五章

建设与管理

第二十一条 各级财政、水利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县建设的组织协调,将重点县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共同推进重点县建设。

第二十二条 重点县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国家及水利行业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方案组织实施。

第二十三条 重点县建设要充分发挥受益区农民的主体作用,按照村内公益事业筹资筹劳“一事一议”的规定,遵循农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合理负担的原则,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

第二十四条 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强重点县建设项目管理,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各重点县水利部门要认真做好前期工作,科学组织项目实施,切实加强指导监督,及时掌握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

第二十五条 重点县年度建设任务完成后,由县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有关验收办法,及时对各完工工程进行竣工验收。重点县建设任务完成后,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共同组织验收。

第二十六条 中央和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加强重点县建设绩效考评工作。中央对省、省对县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下一年度重点县名额和资金规模挂钩。具体绩效考评办法由财政部、水利部另行制定。

第二十七条 省级水利、财政部门要及时组织专家,对已通过年度竣工验收的工程和项目随机抽查复验。水利部、财政部不定期对重点县建设情况进行抽查。

对抽查复验中发现的问题,中央和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及时作出处理。

第二十八条 重点县实行动态管理。财政部、水利部依据绩效考评办法,对各省重点县建设一年一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重点县资格一年一确定,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取消重点县资格。

第二十九条 在重点县建设中,地方各级水利、财政部门要积极探索和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改革,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发挥农户、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村组集体以及其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落实管护责任,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第五章 监督与责任

第三十条 地方各级财政、水利部门应加强对重点县建设项目和资金的日常监督和检查。 财政部驻各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所在地重点县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重点县财政、水利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据规划,科学编制重点县建设方案,合理确定年度实施计划,切实落实资金筹集方案,有效整合相关资金,建立和健全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制度,调动农民投工投劳和参与建设管理的积极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

第三十二条 重点县财政部门要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及时拨付资金,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具备条件的要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县级报账制等制度,保证资金安全运行。

第三十三条 重点县水利部门要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做好项目规划、方案设计和技术指导。加强质量监督,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督促落实工程管护责任。

第三十四条 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对重点县建设实行全程监管。重点抓好重点县选择、建设或施工方案审查以及项目监督检查、绩效考核和验收等工作。

第三十五条 各重点县要建立项目公示公告制度,及时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使用、筹资筹劳等情况在受益区范围内张榜公布或公示,主动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三十六条 在重点县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对违反财政资金拨付和预算管理规定的单位和责任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及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理、处罚、处分。

对违反本办法或建设管理、资金使用混乱以及年度考核、抽查复验中发现违规违纪问题的,一经查实,取消重点县资格,并从取消资格之日起三年内不得重新申报。

第六章

第三十七条 各省财政、水利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19篇:福建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

福建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工程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财农〔2009〕92号)及《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印发的通知》(财农〔2009〕336号)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县,是指由我省财政、水利部门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遴选确定并报财政部、水利部核查备案,列入中央和省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支持范围,实行集中投入、重点支持和整体推进,有规划地全面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县级行政区。

第三条 开展重点县建设工作应遵守本办法。省财政厅、水利厅依照本办法组织指导各地开展重点县建设。各级财政、水利部门依照本办法,负责本区域范围内重点县工程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 重点县建设要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和“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的原则。

第五条 重点县建设要选择农业增产增效潜力大、示范作用显著、前期工作充分、建设规划完备、群众积极性高的县域,以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积极筹措和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引导受益农民投工投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跨越式发展。

第六条 各级财政、水利部门要集中资金投入,合理配置技术力量和相关资源,积极创新机制,实现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转变、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扎实推进重点县建设。

第二章 目标与任务

第七条 各重点县要依据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以及重点县建设目标和任务要求,科学制定总体建设方案和年度实施方案。根据批复的方案和工程建设情况,及时编制和完善计划,严格管理,规范施工。

第八条 重点县建设分批分期开展,每一批重点县建设期限为三年。

重点县建设以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的续建、配套和改造为主,可以因地制宜地适当建设新项目,适度建设小型水源工程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并继续完善小型农田水利长效投入机制,形成以用水户管护为主、基层水利服务组织指导为辅的工程管护机制,实现工程的长期高效运行。

各重点县应在搞好分类建设管理的基础上,突出建设重点,增强示范效应。建设适度规模的高效节水灌溉、现代化灌排渠系、雨水集蓄高效利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等不同类型的示范片。

第九条 各重点县建设总体目标是:基本完成县域范围内主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任务,初步实现基本农田“旱能灌、涝能排”,使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

具体目标包括: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提高10-15%,或达到60%以上;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比重提高15%,或达到50%以上,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提高5%,平均达到23%;渠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大中型灌区斗口以下、小型区渠首以下)不低于0.55;高效农业区的喷灌、微灌工程面积占该区工程面积比例达到50%以上;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以上;缺乏灌溉条件的山丘区,通过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发展补充灌溉,基本解决灌溉用水问题;着力推进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以用水户参与管理为重点的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改革。

第十条 中央和省级财政在资金安排上对重点县实行倾斜政策,市、县财政也要安排相应资金,承担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责任,努力增加投入。

重点县财政部门要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制定切实可行的资金整合方案,积极整合各级各类涉及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将预算安排的小农水专项资金及整合的资金,统筹安排,集中投入,支持重点县建设。

第三章 遴选与确定

第十一条 重点县的基本条件:

1、当地政府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以往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规范、工程效益较好。

2、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基础工作扎实,前期工作充分,有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或其他相关规划的。

3、水源有保证。现有大中型灌区水源工程、骨干沟渠及水利设施运行正常。

4、县乡两级水利技术力量较强,具有一定的农田水利设计、施工、管理和服务能力。

5、当地农民有积极性,愿意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村委会或农民用水户协会组织健全,具有组织农民参与建设和承担建后管护责任的能力。

6、当地政府具有较强的资金整合能力,并制定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小农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范。

7、通过三年建设,可达到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重点县建设主要目标。

在符合上述基本条件前提下,省财政厅、水利厅可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以及项目立项指南,结合我省实际,附加规定遴选重点县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暂不列入重点县范围:

1、未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或其他相关规划的。

2、县级未制定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的。

3、建设项目超出规定建设范围与内容的。

4、因近三年对小农水专项资金监管不力,使用不规范,受到省级及以上审计机关、财政部驻各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检查处理或通报,以及被媒体曝光并核实的。

第十三条 重点县名单按照因素法进行测算,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绩效因素三类。“自然因素”为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设区市县级行政区划数;“经济因素”为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绩效因素”为县级财政投入力度、资金整合、农民投工投劳、项目和资金管理等绩效考核结果。

第十四条 省财政厅、水利厅根据重点县的基本条件和上述因素,按照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遴选全省重点县。根据中央及省级小农水专项资金预算规模,测算确定分配本省重点县名单和补助资金额度。

第十五条 省财政厅、水利厅对遴选确定的重点县名单,将采取适当的形式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公示后,按程序上报财政部、水利部审定。

第四章 申报与审查 第十六条 重点县建设项目的申报主体为县级财政、水利部门。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申报依照自下而上原则,由县级财政、水利部门联合向省财政厅、水利厅申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共同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

第十八条 重点县名单确定后,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将及时组织专家对重点县的建设方案、标准文本等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评审后,将重点县有关申报材料联合上报财政部、水利部进行合规性审查。

第十九条 重点县建设项目的评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规划指导原则。重点县建设要符合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严格按照规划要求组织实施,避免盲目和重复建设。

2、因地制宜原则。重点县建设要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水利工程现状、生产实际需要和投资可能,科学地确定工程措施和类型,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管理上方便。

3、农民自愿原则。重点县建设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项目建设方案、筹资筹劳方案和管理运行方式要经受益区农民同意或民主议事通过。

4、统筹兼顾原则。重点县建设要统筹考虑项目区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项目布局、建设内容和规模。

5、资金整合原则。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以小农水专项资金为引导,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各级各类涉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

未通过财政部、水利部合规性审查的重点县,退回修改或重新遴选。

第二十条 合规性审查通过后,重点县应及时编制年度实施方案,由县级水利、财政部门联合向省水利厅、财政厅申报。省水利厅、财政厅组织专家对实施方案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省财政及时下达资金。重点县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具体组织实施。

第五章 建设与管理

第二十一条 各级财政、水利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县建设的组织协调,将重点县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部门职责和分工,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加强重点县建设的领导、统筹、协调工作,共同推进重点县建设。

第二十二条 重点县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国家及水利行业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严格按照批准的方案组织实施,不得随意更改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和投资。

第二十三条 重点县建设要充分发挥受益区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按照村内公益事业筹资筹劳“一事一议”的规定,遵循农户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合理负担的原则,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农户投资投劳参与项目建设。 第二十四条 重点县建设应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以及农民义务监督员监督制。同时引导受益群众积极参与工程质量监督,逐步建立起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及受益群众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监督体系。

第二十五条 重点县要认真做好前期工作,科学组织项目实施,切实加强指导监督,及时掌握项目进度,督促落实工程建成后的经营和管护责任。工程开工后,各地要定期报送项目建设进度、资金使用情况、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等相关资料,及时反馈相关信息。

第二十六条 在重点县建设中,地方各级水利、财政部门要积极探索和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改革,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发挥农户、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村组集体以及其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落实管护责任,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第六章 验收与考评

第二十七条 重点县年度建设任务完成后,由县级水利、财政部门根据有关验收办法,及时对各完工工程进行竣工验收。重点县建设总任务全面完成后,由省级水利、财政部门共同组织验收。设区市财政、水利部门积极协助省级做好重点县建设监管、项目检查验收和绩效考评工作。 第二十八条 项目验收后,应督促有关责任单位及时完成验收遗留问题和尾工的处理工作。按照产权归属和管理方式,及时办理移交,并在一个月内将验收报告等资料装订成册上报省水利厅、省财政厅备案。

第二十九条 省财政厅、水利厅将按国家要求对重点县进行年度考核检查和绩效考评,主要考评上一年度的项目前期、建设管理、工程质量、资金管理、资金整合、建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用水户协会建设等方面,考评结果与下一年度的重点县资格和补助资金规模安排直接挂钩。具体绩效考评办法另行下发。

第三十条 重点县实行动态管理。省财政厅、水利厅将依据绩效考评办法,对重点县建设一年一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重点县资格一年一确定,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取消重点县资格。

第七章 监督与责任

第三十一条 各级财政、水利部门应加强对重点县建设项目和资金的日常监督和检查。省财政厅、水利厅将对项目建设情况采取随机方式进行抽查监督。

第三十二条 重点县财政、水利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据规划,科学编制重点县建设方案,合理确定年度实施计划,切实落实资金筹集方案,有效整合相关资金,建立和健全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制度,调动农民投工投劳和参与建设管理的积极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

第三十三条 重点县财政部门要确保中央和省级资金专款专用,县级政府按要求相应投入到位,积极整合相关资金。要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及时拨付资金,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具备条件的要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县级报账制等制度,保证资金安全运行。

第三十四条 重点县水利部门要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做好项目规划、方案设计和技术指导。加强质量监督,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督促落实工程管护责任。

第三十五条 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对重点县建设实行全程监管。重点抓好重点县选择、方案审查以及项目监督检查、绩效考核和验收等工作。

第三十六条 重点县要建立项目公示公告制度,及时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使用、筹资筹劳等情况在受益区范围内张榜公布或公示,主动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三十七条 在重点县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对违反财政资金拨付和预算管理规定的单位和责任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及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理、处罚、处分。 对违反本办法或建设管理、资金使用混乱以及年度考核、抽查复验中发现违规违纪问题的,一经查实,取消重点县资格,并从取消资格之日起三年内不得重新申报。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各地可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20篇: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精)

河间市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 (十三标段 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组织与部署

四、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五、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六、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七、项目经理班子的人员配备、素质及劳动力配备、难点和解决方案

八、机械设备和机械投入计划

九、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专用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十、已有设备,管线的加固、保护等特殊情况下的施工措施

一、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应用 附图:附图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附图2 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一、编制依据

1、河间市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十三标段招投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

2、设计图纸和国家有关规定及行业标准。

3、有关安全生产、环保及文明施工的标准要求及规定。

4、我公司对施工现场实地踏勘了解的情况;依据对施工现场考察了解的施工条件、周围环境及我单位的技术力量、施工经验、队伍素质、施工生产能力和资源状况。

5、主要参考资料:《实用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手册》《工程项目管理》《给水排水工程概预算》《安装工程定额预算》《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和工程相关管理规定。

二、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本工程为河间市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十三标段管道安装,管道首部工程施工。

工程名称:河间市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十三标段工程地点:河间市 建设单位:河间市水务局

2、工程内容:管道安装。

4、质量目标:合格

5、工期目标:40日历天。

三、施工组织与部署 (

一、施工组织机构的设立

我公司将组织委派有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项目经理组建该工程项目经理部,负责本工程的实施。为确保本工程优质、高速、安全的完成,本工程实行项目管理法,抽调具有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班子,作业层集中我公司技术过硬、作风顽强的技术骨干,组织专业化作业队承接土建安装工程施工作业,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管理层全权组织施工生产诸要素,充分发挥项目的计划职能协调、控制、监督及指挥职能,对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成本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协调和管理,严格按ISO系列国际标准的要求建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使施工全过程处于严格的受控状态。做到作风好、纪律严、文件齐、资料全、数据准。

(

二、项目经理部主要岗位职责描述 项目经理: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管理。

项目总工程师:主管工程项目的技术工作,合约商务部:负责工程计量、报价、合同管理、工程预决算、成本控制。

物资设备部:负责现场材料采购、管理、设备采购、调度、保养、维修。 工程部:对施工准备、生产调度、施工管理、计划、统计、工程技术资料进行具体实施。

技术质量部:协助项目总工进行图纸审核、施工方案编制、测量放线、技术交底、技术培训、检测试验。

财务成本部:负责项目的财务管理,资金调度、使用,成本核算。 安全保卫部:负责现场的安全、保卫、消防工作。

综合办公室:负责项目计算机管理、办公室的日常业务、后勤、保卫、对外公共关系及联络。

作业层实行班组长负责制,由项目经理与之签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力和义务,以合同为杠杆,以节点工期目标、质量目标、安全文明施工为考核标准,确保各项施工任务的圆满完成,向业主、监理工程师提供满意的产品。

如果人员仍然不能满足工程实际需要,我公司可以从所属各项目部抽调进行补充。以确保本工程在保证工程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的要求下,总体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

(

三、总平面布置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土地资源使用方面的法律法规,服从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的指导。

2、在布置临时设施时,充分利用业主提供的红线范围内的场地,充分利用既有交通网络。

3、合理布置各种临时设施,充分利用现场条件。

4、合理布置临时道路,做到投资少,管理及维护方便,利用率高。

5、施工场地布置时,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的存放地点应符合安全和消防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

四、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设想

1、总平面布置安排

施工工期紧,故总体布置上统一考虑,各阶段所用的临时办公用房、临时施工用房由我公司统一安排搭建。

2、总平面布置基本内容

文明施工布置;施工设施布置;施工临时用水、排水布置;施工临时用电布置;施工临时道路布置;管道堆场布置;

(

五、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

1、生活、办公设施

在施工现场范围内,选择合适的场地搭设职工生活区、搭设办公区,并且设置材料堆放以及加工区。

(

2、生产设施 砂、石料的布置: 砂石等原材料、半成品的堆放要便于运输,并使场容场貌整洁统一;建筑垃圾、袋装生活垃圾定期封闭装车运出工地

2、临时设施布置

(

1、施工用水:施工现场附近已接通自来水水管,施工用水由业主指定就近在现有管线上接通引至施工现场各用水点即可。

(

2、施工用电:按甲方指定位置接入。

3、临时道路布置

(

1、位置基本确定后,设置主干道单车道,临时道路提供运输建筑材料物资车辆及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

2、施工道路两侧设排水沟,确保施工区域、办公区域排水畅通无积水。(

3、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详见后附的《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总图》。

四、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

一、开工前办理好施工许可证等各种手续,与交通、电力、市政、自来水、电讯、城管、环保、公安、消防、等部门建立联系,以便及时协调。同时做好以下准备:

1、技术准备

2、图纸会审及深化

在收到正式的施工图纸后,立即进行图纸内部自审并做好记录,在专业会审及综合会审完毕后迅速将结果整理出来,并使之成为施工依据。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将按招标文件的技术规定进行,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深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进场前进行技术交底,即技术负责人→管理人员→施工班组长→操作工人,交底内容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

二、工期安排原则

1、以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为基础,以本公司对工程计划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机械设备为依据,以合同工期为前提,运用网络计划技术,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工期。

2、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企业的综合优势,确保和提前完成施工任务。

3、按照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加强控制,争取主动的原则,确保工期的实现。(

三、施工进度计划

1、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根据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初步设计图纸、现场实际踏勘情况,结合技术施工方案,各分项工程具体技术要求,我们将从施工技术的提高和资源上的合理配置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地位,实行工程质量和进度同步控制作为本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的指导思想,亦即确立并努力实现: 科学的施工总体实施方案和重要进度节点的控制; (

1、细致周密的交通组织措施;(

2、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的运行;(

3、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以工程总体进度计划表指导各工序的搭接,以分级计划来控制季度、月度计划,紧紧抓住关键路线,从而确保各节点计划的实施。

为了确保工期的实现,开工后我们将安排人员陆续进场,附属工程与污水管道穿插于整个施工过程中,在施工过程中,对各部分项目组织立体交叉作业,各分部项目全面突击,确保工程如期竣工。本工程采用统筹法合理安排工序之间的搭配,需要连续作业或对后续工序有较大影响的分项工程,实行统一突击施工。

工期安排详见施工总进度表。 (

四、工期保证措施

为确保上述工程按期优质完成目标,为此,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我们马上按投标的承诺成立一个以工程项目经理为主的项目管理部,分别组成工程施工及工程质量、工期、安全、文明的管理体系,在施工现场设立以技术主管为核心的质量保证体系来开展各项工作,并对

整个工程的全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质量、工期保证体系。

在工程施工中,我们将按照“快速度、高效益、高质量、有秩序”的原则进行均衡施工,按照工期和质量要求,合理安排,精心施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采取如下措施:根据网络计划图,运用新工艺,新技术,合理有效地安排人员,科学地运用劳动力。

五、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一测量工程

1、首先通过对总平面图设计图纸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和设计意图,并了解工程所在地区的红线桩位置及坐标、周围环境、现场地形等情况。

2、熟悉和了解地面的布局、定位依据、定位条件及地面的主要轴线等。

3、熟悉和了解本工程的水准点位置、标高、场地标高以及深度等相对标高。

4、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有关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现场交桩; (2临时水准点和管道轴线控制桩的设置应便于观测且必须牢固,并应采取保护措施。

(3临时水准点、管道轴线控制桩、高程桩,应经过复核方可使用并应经常校核; (4已建管道、构筑物等与本工程衔接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开工前应校测。 (二管道铺设

1、管道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

1、认真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交底时必须明确设计要求、工程地质、操作方法、质量指标、施工的注意点以及安全措施,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等。对技术的关键部位还应认真组织专题交底。

(

2、根据设计图纸,实地定出管道中心线以及转折点,在适当地点设置施工控制桩,且控制桩要妥善保护。另外,在管道中心线边上(稳定地方每200m放设一个临时水准点,并经常进行复测,保证技术数据的正确性。

(

3、为保证工程质量,对原材料构件如砖等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作相应的有关试验。对成品的管道必须有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合格证及质量保证书。如工程师所需,管道还应进行技术试验。

2、管道施工

(

1、待用的管节应按产品标准进行逐节质量检验,不符合标准者不得使用,并做好记号,另行处理。

(

2、排管前应复核高程样板,清扫基础表面的污泥、杂物和积水。排管时,应以管内底标高为准,在井位处排管时,应控制好尺寸。

排管用水清洗干净,用水平尺校正坡度,用管边直线校正管中心位置,每排二节用高程样板复核一次管底标高。稳管垫块上应涂抹水泥砂浆,以加强管道的稳定性,垫块离管端的距离不小于15cm,另外在铺设前应检查沟壁有无裂纹及坍塌的危险,下管时沟槽内严禁

有人活动。

(

3、管道铺设时应顺直,沟管必须垫稳,管底坡度不得有倒入水;排管时,基础面应无淤泥等杂物;沟管接缝宽度应保持均匀,有特殊形式的接口应按设计要求处理。

(

4、根据管径大小确定管道下管方式,考虑采用机械下管的方法。(三 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目标:严格执行招标文件中要求的质量目标,即优质。施工中加强施工管理,从严控制工程质量,确保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我们的质量方针是:信守合同、科学管理、质量第

一、业主满意。

1、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是企业的信誉,是企业的生命,切实保证工程质量是我单位的根本宗旨,施工中我们将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做到好中求快,科学合理,消除一切质量隐患。

(

1、组织措施

工程质量实行领导责任终身制。从项目经理部到各工程施工队实行领导责任终身制,质量目标,层层分解,终身责任,一级包一级,一级保一级,从严格技术把关入手,抓好施工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做到“六不施工、三不交接”。“六不施工”是:不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测量和资料未经审核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或试验不合格不施工,隐蔽工程未经检查签证不施工,未经监理工程师认可或批准工序不施工。“三不交接”是: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经监理工程师或技术人员验收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

接。

健全质量检查机构、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在项目经理部设置安全质量科,有专职质检工程师对整个工程进行全方位施工检测。同时设队级质检员,工班有专人兼职质检工作。施工时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使工程质量在施工全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之中。

(

2、管理措施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抓好质量教育,加强全员质量意识,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从材料的采购供应、质检验受到各个工序的施工生产过程,竣工验

交等执行全过程管理,用良好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序质量,把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却是应用到本标段施工的全过程。为此我们建立了全面质量保证管理体系。

开展标准化作业。工程严格按标准化作业,做到工序有标准,有检查,凡是检查都要有结论(按奖罚条例执行。各项工程的主要工序,严格按照作业标准进行操作,把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运用到各项施工生产中去,切实保证标准化作业质量。

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成立提高工序质量和工程质量的QC小组,科学解决施工重的关键质量问题,普遍实行工点、工序挂牌施工,广泛接受各方面监督。

严格技术标准、尊重监理。按施工图施工,遵守《招标文件》列出的各种技术规范、规定。遇有设计与实不符的情况,及时报监理工程师核查解决。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签证制度。

严把材料关。外购材料必须三证(出厂证、合格证、检验证、齐全,进场后需按规定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材料必须选择质良好, 信誉高的厂家订购。 (

3、技术措施

重视测量工作。组建强干的测量队伍,配备先进的测量仪器,测量工作是从位置、高程和几何尺寸上确保工程质量的控制手段,我单位将从队伍和设备两个方面保证测量工作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

组建专业施工队伍。安排城市道路工程施工经验丰富,能力强的队伍。由项目经理部统一组织施工。

2、质量保证体系

为确保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实现工程质量的优质目标,我们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遵照施工规范的要求,运用先进技术、管理方法和工艺流程,做好施工质量的控制。质量管理网络图如下:

项目质量保证体系

六、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

一、安全生产施工措施

安全生产是关系到职工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的大事,在工程施工中应作为重要内容来研究。在本工程施工中我们建立以公司分管经理为领导是,公司专职安全员现场监理、指导,项目经理具体负责实施,工地安全员现场指挥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确保无重大伤亡事故和无等级火警事故的发生。

各项目根据分部分项工程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

1、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制度: (

1、公司每月检查二次。

(

2、项目部每旬检查一次。(

3、施工分队每周检查一次。上述检查活动必须有书面记录。

2、安全用电措施: (

1、严格遵守用电规范要求,做到持证上岗。(

2、认真做好“三勤、四检”工作。

(

3、做好临时用电工程检查验收记录,接地电阻、漏电开关、测试和定期检修记录,电工作业、维修和交接班有记录。

(

4、配电间符合“五防一通”,并配有各类绝缘专用工具,进出配电间,严格做好操作记录。

(

5、停电接线、搬迁电器设备、器具、排线、搬迁电缆等工作严

禁单独一人操作,必须挂设警示牌,并且必须在确保其它人员无法合闸送电的情况下才能操作,严禁除有证人员(电工外的一切人员随意搬迁,拖拉任何用电器具。

3、其它几项安全要求: (

1、对施工路口及交叉口按公路及交警部门的要求设置明显的交通标志,夜间必须有反光标志及灯光警示。

(

2、严格按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及法规要求进行施工,杜绝违章作业。(

3、对施工机械应经常进行维修保养,使其经常牌良好的技术状态,严禁机械带病作业。

(4落实消防防火的有关规定,配齐各种消防器具,易燃、易爆物品堆放按规定执行。

4、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监督体系

安全事故处理工作流程

(

二、文明施工措施

文明施工涉及到工程沿线各方利益,同是又体现一个企业的形象和管理水平,必须加以重视。

1、坚决贯彻“集中施工、文明施工、快速施工”的方针,积极开展施工现场“二通、三无、五必须”的活动。文明施工必须体现“方便人民生活,有利发展生产,保障生态环境”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建立文明施工管理网络。建立“文明施工”领导小组,以公司分管经理负责,文明施工员具体指导,项目经理现场负责,各分队具体落实为体系,加强管理力度。

3、施工现场堆料整齐,工地沿线及乡村道路保持畅通。

4、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生产、生活排水,确保周围居民生活及农业生产不受影响。

5、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隔离。

6、文明施工、礼貌待人,方便于人,与周围乡村政府搞好协调工作,发现矛盾及时妥善解决,定期召开所涉及单位及邻近居民的座谈会,沟通感情,取得谅解和支持。

7、施工内业资料齐全、整齐,数据真实可靠,项目部布置各类图表,反映施工即时状况。

8、加强夜间的保卫工作,设立夜间巡逻队。

9、生活区实行包干制度,及时清扫,保证生活环境的干净。

以上措施是我公司在施工中必将去实施的基本措施,对施工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我们本着为国为民的宗旨,认真地去总结,去纠正,将文明施工、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挂沟,牢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工程质量一丝不苟”的原则,实现工程总体目标,确保优良工程,按期完成任务。

(

三、职业健康安全保证措施

1、降尘措施:路基、路面施工每天配合洒水车在施工区域洒水降尘,避免尘土飞扬。

2、劳保措施:根据员工工种与项目实际配合必要的用具,及时发放降温防寒物资等。

3、、安全用电保证措施

(

1、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

2、严格执行各级地方政府及各上级单位有关安全用电的要 求。

(

3、临时用电必须符合有关安全运行规程。

(

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实行三相五线、三线配电二级保护制度,必要时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计划,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做好记录。

(

5、施工现场堆放材料、作业棚、生活设施等和外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及防护必须严格符合规范要求。

(

6、施工现场用电中专用保护零(地线必经为绿黄双色线,且在任何情况下不得通过工作电线。

4、火灾与爆炸事故的控制措施

(

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有关消防方面的法规。(

2、从事电气焊割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发现违反操作规程的必须勒令停止施工并进行教育和处罚。

(

3、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现场动火须向保安人员申请并批准后方可作业,作业过程必须遵守操作规程,落实各项防护措施,(监护人、消防器材、环境处理等。

(

四、现场安全文明施工

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共创企业良好形象。

2、做好现场文明施工宣传工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企业精神,增强文明施工意识,自觉实施文明施工。

3、现场办公室及工棚设施要合理、整齐,每一项新工程开工, 文明施工宣传标语要同步进场。

4、现场工程概况、施工组织网络牌、安全记录牌、防火须知牌、事故记录牌和施工总平面图要设置齐全,规格统一,内容完善,位置醒目。

5、加强检查监督,从严要求,持之以恒,使文明施工现场管理真正抓出成效。项目经理部对文明施工现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每月组织一次专项检查,对照评分,交流经验,严格奖惩。

6、分配足够的安全员(每50个工人有一个安全员、负责执行安全计划、配合甲方记录、组织并参加培训。本公司所指定的安全员都是由政府认可或由政府的组织机构证明合格的人员。

7、充分做好防火工作。尤其是现场的用电设备、氧炔焊接、氧-液化石油焊接加工厂必须配备合适的灭火器材。

8、对现场所有员工进行安全例会及每天的班组安全会议,根据要求向甲方提交报告并保存所有会议记录。

9、在现场为员工提供急救设施并配备有资格的人员进行急救。(

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组织

注:应急组织的分工及人数应根据事故现场需要灵活调配。

1、应急预案(配电箱触电、火灾等

当出现触电、火灾等情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组织人员灭火,并同时根据人员受伤情况进行救治,向上级报告、报警,组织危险地区人员撤离,抢救各种物资。职业伤害的预防完善四口、五临边的防护措施。根据需要为直接受职业伤害影响的施工人员配置必要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有:安全帽、呼吸护具、眼防护具、防护鞋、防护手套、防护服、防坠落护具等项目部尽可能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减少职业伤害的影响。工程在施工前,由项目总工或专业工程师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由班组长履行签字手续,加强安全教育,加强劳动保护。安全员在日常检查过程中,监督劳保用品的使用情况。对职业危害影响较大的作业,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尽

量减少职业危害所带来的影响(如变换工种等。尽可能改善各类人员的生活环境(如饮食卫生、休息场所等,减少病菌传播途径。防护用品的采购:防护用品必须为当地安监部门的推荐产品或合格产品。

2、应急组织

应急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该小组组长,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为副组长;现场抢救组:项目部安全部负责人为组长,安全部全体人员为现场抢救组成员;医疗救治组:项目部医务室负责人为组长,医疗室全体人员为医疗救治组成员;后勤服务组:项目部后勤部负责人为组长,后勤部全体人员为后勤服务组成员;保安组:项目部保安部负责人为组长,全体保安员为组员。

3、通信联络

项目部必须将

110、1

19、120及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的手机号码、企业应急领导组织成员手机号码、当地安全监督部门电话号码, 明示于工地显要位置。工地抢险指挥及保安员应熟知这些号码。 (

六、环保措施

在工业现代化的社会里,保护施工人员的健康,防止施工噪声对城镇居民的影响,都要提到日程上来,成为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进行宣传教育施工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自觉地保护环境。

2、保护施工周围水土流失和绿色覆盖层及植物。

3、不准随意排放施工过程中的废油、废水和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

4、在人群居住附近施工项目要防止噪声污染。

5、对机械工作产生的废气进行净化和控制。

6、建立环境保护系统.使项目全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按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明确其责任,做到人人重视环保,各个环节进行控制, 营造一个有宜于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的好环境。 环境保护管理组织体系

7、其它污染的控制措施

施工垃圾分类处理,尽量回收利用。制定水、电、办公用品(纸张的节约措施,通过减少浪费,节约能源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探照灯尽量选择即满足照明要求又不刺眼的新型灯具或采取措施,使夜间照明只照射施工区域而不影响周围社区居民休息。

因此,噪声治理、消烟除尘、污物和污水处理排放、生态环境保护、市容场容、卫生防疫、施工现场管理、文明施工等都须制定出相应措施。

七、项目经理班子的人员配备、素质及劳动力配备、难点和解决方案 我公司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装备,内部的施工管理能力较强,历年来承接了一大批高、大、难、急的工程项目,都得到了业主的赞赏,我们有理由也有能力承建并做好本工程,按招标文件有关要求交付业主使用。根据招标文件精神,为保证满足业主的需求,公司明确成立工程项目部,并委派具有现场管理经验和施工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担任项目部经理,对于项目部其他成员有项目工程师、施工员、材料员、项目质监员、设备管理员、安监员、核算员、技术员等一套团结、合理的管理人员班子。

八、机械设备和材料投入计划 (一机械设备投入计划

根据本工程特点,主要机械设备投入具体见下表: 机械设备一览表

(二主要材料投入计划

根据本工程施工设计蓝图与业主提供的工程清单,开工后,我们将分期分段进行各材料筹备。

管道工程施工劳动力配置表

九、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专用点、难点和解决方案为了减小管道铺设的偏差,将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在管道铺设前,必须对管道基础作仔细的复核;

2、稳管用垫块应在事先按设计预制成形,安放位置准确;

3、采取边线控制排管时所设边线应紧绷,防止中间下垂;采取中心线控制排管时应在中间铁撑柱上划线,将引线扎牢,防止位移并随

时观察,防止外界扰动;

4、每排一节管材应选用样尺与样板架观察校验,然后用水准尺检 验落水方向;

5、在管道铺设之前,必须对样板架再次测量复核,符合设计高程 后开始排管。

十、已有设备、管线的加固、保护等特殊情况下的施工措施 仔细审核图纸设计文件, 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确定地下设施的位 置、埋深、走向等情况。在有地下设施的位置,作好明显标志,并及 时与该段施工人员联系,以免破坏地下设施,对地下设施提出保护措 施方可进行施工。 十

一、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应用 根据国家建设部要求推广应用的新技术要求, 根据我公司工程质 量的要求,依据本工程的技术要求和质量目标,我们将采用企业的计 算机应用和管理技术

1、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软件。计算机应用在工程报价、工程造 价、财务会计管理、报表和文字处理、计划、劳动力管理、工程质量

等单项应用软件。

2、推广工艺控制软件。现场 CAD 放样,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程图纸管理、竣工图绘制。

《农田水利重点县 整改措施.doc》
农田水利重点县 整改措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