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自查报告

2020-04-18 来源:自查报告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人才自查报告

为认真落实中省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文件要求,深入查找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谋划2014年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创新举措,进一步推动全省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根据《2013年全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工作要点》有关要求,省局决定开展年度人才工作自查和总结,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自查总结的方式

本次自查总结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进行,各市(区)局在县(区)自查总结的基础上,形成自查总结报告,分别以书面和电子文档形式报省局人事处。

二、自查总结内容

(一)本市(区)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人才队伍的基本现状、结构分布等情况;

(二)本市(区)全年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取得成效和创新举措;

(三)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2012年人才培训项目完成情况;

(五)2013年人才培训项目完成及进展情况;

(六)2014年人才工作思路、目标任务、整体安排和推进措施等。以上材料请于11月10日之前报省局人事处。 联 系 人:齐昌明 联系电话:(029)87291463 电子信箱:690518184@qq.com

三、相关要求

各市(区)局要高度重视自查和总结工作,要按照《通知》精神,在自查和总结中务必做到实事求是,客观评价,数据翔实、总结全面。查找问题要深入细致,原因分析要准确到位。工作思路要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对2012年、2013年人才培训项目的完成情况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搞好绩效评估。省局将在年底前组织开展项目实施情况的抽查。

根据《2013年全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工作要点》,现将我县人才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县人才队伍

二、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事系统根据“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和《宁波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统领,深化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牢固确立企业主体地位,以创新发展、创优服务,提升公共服务力、提升人才竞争力,打造制度引领优势,发挥人才引领作用(以下简称“两创、两提升、两引领”)为工作目标,着力构建“政府宏观引导、市场合理配置、企业主体开发”的工作体系,统筹协调机制,推进改革创新,完善政策制度,拓展平台载体,发挥市场作用,优化发展环境,人才规模与质量大幅跃升,人才效能与素质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加快提升了城市创新创业水平。“十一五”确定的各项人才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

——人才总量大幅增长。至2010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到90.34万人(不含农村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规划调整数),年均增长13.3%,每万人口人才数已超过1570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59.5万人,年均增长超过10.7%,占人才总量的65.8%,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员数已超过1030人。

——人才结构有效改善。至2010年底,全市拥有博士(后)学位人才1846人,硕士学位人才19045人,高级职称人才3.57万人,分别是“十五”末的2.6倍、3.2倍、2.1倍。高级职称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比重达到6%。高中初级职称人才比例为6:34:60,人才的产业分布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人才的年龄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人才素质显著提升。至2010年底,全市拥有高级专家人才2485人,是“十五”末的1.8倍。其中,省特级专家2人、省市政府重奖专家17人、国家省市突出贡献专家21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7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6人、“省151人才工程”人才106人、“市4321人才工程”人才357人。 ——引进培养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全市引进各类人才35.8万余人。其中院士1人(柔性服务30人),研究生学历人才1.4万余人,中级以上职称人才1.5万余人。全市培训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80余万人次,培养经济社会领域紧缺专门人才近万人次,选送近1000人参加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培养。 ——企业人才快速集聚。“十一五”期间,全市引进的人才94%流向企业,民营中小企业成为吸纳人才的主阵地。引进的硕士学位人才73%集聚企业,引进的高级职称人才84%集聚企业。至2010年底,省级企业技术创新团队达到9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达到42家,企业毕业生实践基地391家,企业人才结构大大改善,创新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人才国际化程度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引进外国专家人才3400余名,完成外国专家项目500余项。其中实施“海外工程师”项目160个,2位外国专家获国家友谊奖,10位外国专家获省西湖奖。新增留学生创业园6家,引进海外留学生人才1491人。至2010年底,全市留学生创业园达到9家,海外留学人才达到2050人,进入国家“千人计划”10人,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0人。

二、企业人才开发的探索实践与主要成效

(一)创新实践

1、确立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2007年宁波基于代表生产力水平的企业人才相对不足,特别是科技人才队伍总量明显偏少,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偏弱的现实,围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题,确立了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投入优先向企业倾斜,人才流动优先向企业集聚,创新载体优先在企业建设,科技成果优先在企业转化,逐步构建“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企业开发”的运行机制,人才从机关事业单位吸纳为主向企业吸纳为主转移。

2、完善面向企业的人才政策体系。全面梳理已有人才政策,把政策受益面扩大到所有企业。把企业人才优先开发作为政策导向。2007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创新型领军和拔尖人才引进培养的若干意见》及《实施办法》,对企业引进和培养的领军和拔尖人才给予住房补贴、科研资助、重奖激励,并解决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出台了《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暂行办法》,专门针对企业引进的海外工程师最高给予60万元资助,以大幅降低企业引才成本;出台了《关于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对企业吸纳和储备毕业生给予培训补助、社保补贴、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下浮等各种优惠。一系列的政策导向增强了人才流向企业的动力,调动了企业自主开发人才的积极性。

3、拓展企业人才创新创业平台。近几年,我们把拓展创新创业平台作为企业人才开发的重要举措。各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重点建设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企业院士工作站、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研究生创新基地、毕业生实践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2007年以来共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创新创业平台百余个。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建设研发设计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院士、博士等高端人才的智力、项目合作服务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和毕业生创业平台的搭建,有效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

4、提升市场配置企业人才的能力。做大做强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积极开展高层次人才洽谈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外国专家智力项目洽谈会、留学生归国创新创业项目洽谈会、“才富·宁波”中高级人才洽谈会、国内外“宁波周”专场人才招聘会、赴国内外重点城市、重点地区、重点高校招聘高层次人才等综合性、行业化、分层次的大型引才活动,为企业提供多样化、专业化、高端化的人才市场配置及相关服务。2006年,宁波出台了《宁波市人才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各类人才中介机构近200余家,其中民营人才中介机构190家(有外资背景的4家),从业人员4000余人,基本形成了涵盖人才猎头、人才派遣、人才测评、企业管理咨询等较为完整的人才市场配置业务。

5、优化企业人才开发的外部环境。为探索服务形式,优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效益,2008年以来全市人事系统面向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508家重点骨干企业、重点建设工程、重点科技项目开展服务活动。以市县两级政府人事部门、人力资源经理协会、人才中介机构多方联动的机制有序开展、整体推进。每年定期发布《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和《人才紧缺指数体系》等企业人才开发综合信息,探索企业主体、行业认可、政府核准的职称评定制度,开辟网上咨询、电话咨询平台,积极为企业提供人事人才政务咨询,并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并逐步确立了表彰激励制度、咨询企业家制度和交流学习制度。

(二)主要成效

——企业人才规模数量迅速扩张。2007年-2009年,宁波新增人才资源总数达25.1万人,其中企业新增人才资源数23.07万人,占总新增人才资源数的91%,企业人才开发主体地位基本确立。截至2009年底,宁波企业人才总量达到62万余人。

——企业人才结构质量不断优化。三年间,宁波引进的11.75万大学生中,流向企业的10.97万人,占93%;引进的2.1万职称技能人才中,流向企业的2.0万人,占95%;引进的硕博学位人才7557人中,流向企业的4078人,占53%。近6年来,宁波获得的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有4项是以企业为主完成的,每万人专利拥有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人才支撑企业转型升级作用日益明显。

——创新创业载体优先向企业集聚。三年间,设立院士工作站14家,新增企业博士后工作站8家,新增留学生创业园6家,孵化面积23万平方米,留学人员创办企业38家。新增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市级以上毕业生实践基地30家。截止2009年底,宁波拥有国家、省、市重点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595家,重点实验室44家,引进共建科研机构247家,企业创新团队500余家,其中省级创新团队3家。自主创新创业人才数量增加,企业人才创新环境得到优化。 ——人才投入优先向企业倾斜。三年间,市本级人才开发投入约3.8亿,其中约3.04亿投向企业人才开发,占80%。全大市人才开发总投入达15个亿,其中投向企业人才开发约13.5亿,占90%。主要用于落实企业引进人才的社保补贴、工资津贴、住房补助、安家费用、科研资助等政策,引进培养企业中高端人才、公共服务平台深化、企业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和优秀人才表彰等。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商务成本、运行成本高,税费、融资、招工难,人才成长发展环境弱,高职称、高学历、高技能和创新型人才企业占比比较低,据初步测算,只占35%左右。人才结构不合理。

2、企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缺失,有的甚至没有规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人才的投入和激励和保障制度分配不健全,经营观念比较落后,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流动性大,成活率不高。

3、企业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人才所需的事业发展环境脆弱,研发机构、实验设备、工程技术中心等硬件设施较少,企业创新团队重视不够,创新能力较弱,学术交流、外派培训活动较少。

三、深化企业人才优先开发的对策建议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宁波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十二五”宁波人才发展规划》的具体要求,面对全市产业发展新形势,深化实施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以建设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为重点,通过政策创新、环境优化、载体拓展、平台提升、服务优质等途径,创新开发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两种人才资源,主动抓住人才培养、引进、用活、留住等影响人才发展的各个环节,全力促进企业人才向高端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努力建设一支效能突出、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的企业人才队伍,为宁波建设“六个加快”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下移重心,打造民营中小企业人才发展新优势

1、实施民营中小企业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以地方性法规形式制订出台促进民营中小企业人才开发的投入保障办法。在调查测算全市民营中小企业R&D投入平均水平的基础上,对超过平均值的R&D投入按一定比例给予财政补助,并适当给予税收减免。同时,提高投融资平台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开放度,采取研发设计项目估价作为信贷担保等金融优惠政策。建立政府民营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引入市场化运作的风险投资公司,为企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2、实施鼓励柔性引才引智和打造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的导向政策。以降低企业引才用才成本为出发点,以财政资助的政策导向鼓励企业采取柔性为主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智力技术项目。落实好已出台的柔性引进“海外工程师”等国外智力技术合作项目政策,加快制订实施柔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国内高层次人才政策。一手抓个体引进,一手抓企业技术创新团队打造,形成创新创业人才集群,发挥创业创新的集聚效应和裂变效益。尽快出台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生与企业合作开展创新项目合作、解决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障等政策,初步形成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同时,鼓励企业面向研发设计人才、高级技能人才推行股权期权激励,提高企业人才的主人翁意识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3、深化服务“三重”活动,把重点转移到民营中小企业。在认真总结过去三年服务“三重”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今后几年我们应把服务重点逐步转向广大民营中小企业。通过制订市县两级联动开展服务民营中小企业计划,明确工作内容、服务方式和责任分工,着眼于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方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的目标,各县(市)区和市本级确定一定数量的试点服务单位,制订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调查研究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和解决对策,逐步建立薪酬指导标准、成长培养体系。着手研究扶持成长型科技企业、转型升级企业人才开发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重视人才开发、建立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和保障制度。

(二)突出重点,优先开发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创业人才

1、大力集聚重点发展产业和转型升级急需的创新创业人才。精心构筑人才科技综合开发平台,院士博士高端智力服务平台,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引进平台。采取“人才+项目”的引才模式,依托重大建设工程、重大科研项目,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对具有发展潜力和产业化前景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投融资保障和产业化发展支持。通过政策杠杆,引导创新人才来甬创业、行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来甬合作创新、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创新人才自主创业,建设一支高素质领军拔尖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核心团队。制定和规范科技人才到企业兼职办法,抓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契机,引导科技人才向关键行业、重点企业、科研和生产一线集聚,形成一支与产业规划发展同步的企业创新人才队伍。

2、采取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大力培养企业紧缺的创新创业人才。面向生产实践大规模开展人才培养,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要增加学生在校期间社会实践的比重和考核权重,提高企业基础人才发展水平和培养潜力。创新培养机制、内容和方法,推广产学研“合力式”培养、人才+项目“实践式”培养、拔尖学生和特需人才“特殊式”培养、研究生企业院校“双导师”培养等模式,大规模培养创新型紧缺人才,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整合全市教育培训资源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和职工素质提升提供教育培训平台。引导和鼓励支持企业加大人才开发投入,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职工教育培训制度。拓展企业家培训渠道,会同各相关部门,把企业家培训纳入各级党校、行政院校等培训机构的培训计划,组织开展企业家出国(境)培训。

3、统筹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促进高技能人才的评价多元化,开展“首席技工”评选和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加大高技能人才奖励表彰力度,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发挥职业院校、技工学校的资源优势,面向社会和企业开展社会化培训。依托市、县、镇三级定点培训机构和行业培训机构开展规模化培训。建设一批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以职业技能鉴定为核心、职业技能鉴定站(所)为依托的职业技能鉴定网络。广泛开展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活动,组织实施企业优秀青工进修培训计划和技师研修计划。“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企业30万名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每年培养技能人才6万名,其中高技能人才2万人以上、首席工人50名。

(三)强化服务,构建企业人才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体系

1、保障企业平等享用公共服务与政策资源。建立市区(县)联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人事服务网络体系,积极为企业提供人事代理服务支持、人才信息服务支持、人才诚信服务支持、职业能力评价服务支持、人才仲裁服务支持和劳动力资源服务支持等,有针对性地开发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规范化的公共人事人才服务产品和服务项目,不断提升人才公共服务的能级水平。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保障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平等享用公共资源和政策资源。

2、大力发展企业为主的行业协会和社团组织。培育扶持一批有企业基础的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行业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制定行业职业标准与资格准入、调查统计与发布同行业人才信息、对同行业工资指导、人才资质考核和信用评价、参与企业人才业务技能培训以及开拓企业经营管理者海外培训渠道等作用和功能,引导支持行业协会、社团组织为企业提供高品质的专业化服务。

3、人力发展人才中介高端服务产业。鼓励支持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开展人才战略规划咨询、企业文化品牌设计、人才诚信调查、人才科学测评、人才薪酬设计及企业人事外包等衍生服务项目和人事技术服务,不断提升人才中介组织市场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加快建设专业人才市场,建立职业经理人专业组织、工程师学会等专业社团组织,鼓励支持人才中介组织有效经营专业性人才市场(包括职业经理人市场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市场等)、高端人才市场和高级猎头,面向企业提供高品质的、个性化的高层次人才交流服务。同时,加强对人才中介组织市场化运作机制与市场行为的引导、规范和监管。

(四)扩大开放,引进国际化人才开发理念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

1、用国际化理念来培养、选拔、使用、考核和激励人才。重视企业人才培养投入,通过派送进高校学习深造、外派到相关研发机构等形式培养人才,掌握技术进步动态,增强人才自我成就感。基于差异化的考核标准进行综合考核,在考核中评价人才特征和能力,根据匹配度动态调整员工岗位。建立完善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重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积极借鉴国际化人才开发理念普遍推行弹性大、差别化的薪酬体系,采取薪酬与贡献水平密切挂钩的激励机制,并根据人才的重要程度,给予人才股权激励。

2、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集聚计划。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力度,发挥海外“宁波帮”的作用,通过创办中国宁波海外人才智力交流周活动为契机,以创建一批国家、省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为载体,以用好用活留学人才创业创新专项资金为保障、以建立海外引才引智基地(人才工作联络站、人才事务所)为抓手,拓展海外引才渠道,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和配置人才资源;精心组团赴海外招聘高层次人才、海外大企业机构和创新团队,集聚一大批高层次留学人才、海外工程师、华裔科技创新人才等。

3、积极营造国际化人才开发环境。第一,转变文化思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和国际人才流动的加速,全球文化的跨越、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势在必然。宁波在推进国际港城建设中,也应适应中国优秀文化现代化和世界优秀文化本土化的发展趋势,从传统的儒家人才文化走向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多元人才文化建设。第二,提倡“业绩文化”。克服过去那种只把学历与人才划等号的观念,创建“业绩文化”,建立一套科学、客观、公正的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真正用“业绩文化”理念指导我们的人才管理。第三,推进“经营文化”。在海外人才引进或柔性流动到部门、单位后,应按照平等的原则进行合作。在人才与部门、单位的关系方面,必须从“控制型”转到“合作型”,从“契约关系”转到“盟约关系”,使人才个体与单位组织共同发展。

推荐第2篇: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县卫生局党组2010年度人才工作

自 查 报 告

按照县委人才办的安排,局党组紧紧围绕“人才强县”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卫生人员队伍为己任,大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选拨与培养并举、管理与服务并重”的人才工作新局面。现自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人才工作的领导,健全组织,明确任务

事业要发展,人才是保障。局党组充分认识到人才是事关事业发展的战略资源。为确保人才工作的正确领导,局党组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胡才芳任组长,副局长邓爱平、彭庆尧、纪检组长夏千明任副组长,局机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卫生系统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落实卫生系统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局党组坚持定期研究人才工作,听取人才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人才培养、使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加大人才选拨力度,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一是局党组组成考核组对12个乡镇卫生院的班子进行了届中考核,调整充实了部分乡镇卫生院领导班子,给年轻有为的同志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二是以竞争上岗的方式,全面完成了卫生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臵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年轻骨干的工作积极性;三是配合县编办、县人事局到大专院校直接选聘研究生 、本科生各1名,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0名,极大地缓解了我县卫生人才奇缺的矛盾。

(三)加大人才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强化继续教育工作。我局分别与长江大学、湖北民院联合在巴东开设本科、专科层次学历教育函授站,截止目前,全县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取得本科学历以上的达到50%,取得专科以上学历的达80%。

二是加大专业进修学习的力度。我局抓住对口支援的机遇,分别与北京市卫生局、同济、协和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签订了免费进修培训的协议,各医疗卫生单位共选派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达150人,培养了一批业务带头人。

三是加大乡村医生培训力度。我局分期分批对全县726名乡村医生进行了业务培训,对123名乡村医生进行了中专学历教育培训。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引进难,人员补充机制不健全,致使我县卫生人才严重不足。全县卫生系统自2000年至今共流失卫生人员518人,但补充专业技术只有114人,预计到2012年还将流失300人左右。近几年,我县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已处于全州乃至全省先进行列,但在发展的同时,人才紧缺的矛盾日渐突出,尤其是我县实施新农合项目后,住院人次和门诊人次成倍增长,卫生系统人才紧缺的矛盾更为突出,已严重制约着我县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专业技术人员调配机制不健全,乡镇卫生院的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向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合理流动,致使现有卫生人才资源无法有效利用,甚至造成部分专业技术骨干因县内无法流动而流往县外。

(三)乡镇卫生管理人才的后顾之忧无法解决,乡镇卫生管理人才队伍难以稳定。“十一五”期间,全县乡镇卫生院快速发展,已跃入全州乃至全省先进行列。成绩的取得主要归功于乡镇卫生院领导班子,是他们善于管理,大胆改革,带领职工艰苦创业,克难奋进,才使得巴东乡镇卫生出现了喜人的局面。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他们牺牲的却是个人利益,为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他们的待遇必须少拿;为抓管理,他们荒废了自己的业务;为了医院的发展,他们照顾家庭的责任必须放弃。但他们一旦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无力解决其困难,就连他们想改变一下工作环境的要求也无法满足,这无疑对他们的积极性是极大的挫伤,使得他们不安心于管理工作,导致了我县乡镇卫生管理人才队伍难以稳定,甚至很多专业技术人员不愿从事管理工作。

二○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推荐第3篇:人才中心自查报告

篇一:2011年度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2011年度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今年以来,区经信局大力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按照“上下联动、分层组织、突出重点、分批培训”的原则,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部门联办、企业自办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企业人才教育培训工作,为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划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企业人才培训工作的要求,结合新时期人才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2011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教育培训计划》,完善有关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和措施,确定培训重点,明确了培训内容。同时,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人才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相关股室具体抓的人才责任网络。加强宣传,通过编印《经信信政策汇编》、《企业政策汇编》、《企业产业规划汇编》,深入企业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调动企业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人才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企业人才培训形式,拓宽培训渠道

今年以来,我们不断改进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企业人才培训工作取得了实效。

-1-一是大力实施“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战略。一方面,组织企业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学习培训。5月份,组织区内重点工业商贸流通30家企业负责人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参加了东营市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高级研修班。本次研修班为期10天,授课老师均为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培训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与领导力提升、企业战略管理、客户消费行为与心理、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走向、商务沟通与谈判、公司理财与资本运营等6个模块。

二是积极引导企业搞好自主培训。在积极做好企业培训服务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实施自主培训工程,促进了企业人才素质的不断提升。其中,富海集团、通海集团、东方实业、北方实业等重点企业均制定了培训计划,编撰了培训教材,安排了专项培训经费,其中通海集团在我局的引导下,企业自身编纂了企业文化与职工培训手册,做到人手一本。还有三丰香油等企业自己出资分期分批到知名高校学习。企业自主培训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

三是积极组织企业外出考察。实行激励与发展并存的培训战略,组织镇、街道分管领导、重点企业厂长(经理)和经济能人赴威海、德州、滨州、临沂等经济发展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引导企业确立现代管理理念,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进一步增强了各企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三、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大力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2-围绕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积极落实自主创新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2011年,创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实训基地2家。

四、扎实做好企业人才摸底调查

为全面了解掌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现状,建立健全区企业人才队伍,推进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制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区经信局在全区规模企业中开展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采集工作。以企业为单位,全面收集整理相关人才信息,对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分布现状,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认真认真调研,全面、准确、及时的反映企业人才信息动态,并逐步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库,为科学制定企业人才中长期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五、努力为企业人才引进工作服务 针对区企业缺乏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情况,区经信局加强同区组织、人事、劳动等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免费为各企业提供人才信息服务。同时,加强与工业企业人事主管和办公室负责人的联系和交流,及时掌握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组织企业对相关政策文件加强学习,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合适自身发展情况的人才

-3-培养和职工培训计划。在规模企业中积极推广各地引进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六、加强自身人才队伍建设

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区经信局积极组织各股室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认真领会贯彻文件精神,并深入各企业广泛宣传各项人才工作政策。同时,为使人才工作落到实处,区经信局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干部职工加强学习和业务培训制度。通过每周固定学习时间,规范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定期邀请专家授课,领导亲自点评等,提高全体干部职工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按照建设“学习型”机关的目标和要求,制定了考核和奖惩办法,激发了干部职工学习积极性。制定干部职工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制度。对人才的使用打破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用人倾向,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在各股室负责人的选任上,区经信局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程序选人用人。同时,大力推行轮岗制度,每名干部职工定期或不定期到不同岗位锻炼,全面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年来,我局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相比,还存有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培训体系还不十分健全、企业重视度不够、企业自主培训

-5-篇二:人才自查报告

为认真落实中省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文件要求,深入查找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谋划2014年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创新举措,进一步推动全省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根据《2013年全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工作要点》有关要求,省局决定开展年度人才工作自查和总结,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自查总结的方式

本次自查总结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进行,各市(区)局在县(区)自查总结的基础上,形成自查总结报告,分别以书面和电子文档形式报省局人事处。

二、自查总结内容

(一)本市(区)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人才队伍的基本现状、结构分布等情况;

(二)本市(区)全年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取得成效和创新举措;

(三)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2012年人才培训项目完成情况;

(五)2013年人才培训项目完成及进展情况;

(六)2014年人才工作思路、目标任务、整体安排和推进措施等。以上材料请于11月10日之前报省局人事处。 联 系 人:齐昌明 联系电话:(029)87291463

三、相关要求

各市(区)局要高度重视自查和总结工作,要按照《通知》精神,在自查和总结中务必做到实事求是,客观评价,数据翔实、总结全面。查找问题要深入细致,原因分析要准确到位。工作思路要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对2012年、2013年人才培训项目的完成情况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搞好绩效评估。省局将在年底前组织开展项目实施情况的抽查。

根据《2013年全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工作要点》,现将我县人才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县人才队伍

二、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 人事系统根据“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和《宁波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统领,深化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牢固确立企业主体地位,以创新发展、创优服务,提升公共服务力、提升人才竞争力,打造制度引领优势,发挥人才引领作用(以下简称“两创、两提升、两引领”)为工作目标,着力构建“政府宏观引导、市场合理配置、企业主体开发”的工作体系,统筹协调机制,推进改革创新,完善政策制度,拓展平台载体,发挥市场作用,优化发展环境,人才规模与质量大幅跃升,人才效能与素质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加快提升了城市创新创业水平。“十一五”确定的各项人才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

——人才总量大幅增长。至2010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到90.34万人(不含农村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规划调整数),年均增长13.3%,每万人口人才数已超过1570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59.5万人,年均增长超过10.7%,占人才总量的65.8%,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员数已超过1030人。

——人才结构有效改善。至2010年底,全市拥有博士(后)学位人才1846人,硕士学位人才19045人,高级职称人才3.57万人,分别是“十五”末的2.6倍、3.2倍、2.1倍。高级职称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比重达到6%。高中初级职称人才比例为6:34:60,人才的产业分布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人才的年龄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人才素质显著提升。至2010年底,全市拥有高级专家人才2485人,是“十五”末的1.8倍。其中,省特级专家2人、省市政府重奖专家17人、国家省市突出贡献专家21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7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6人、“省151人才工程”人才106人、“市4321人才工程”人才357人。 ——引进培养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全市引进各类人才35.8万余人。其中院士1人(柔性服务30人),研究生学历人才1.4万余人,中级以上职称人才1.5万余人。全市培训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80余万人次,培养经济社会领域紧缺专门人才近万人次,选送近1000人参加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培养。 ——企业人才快速集聚。“十一五”期间,全市引进的人才94%流向企业,民营中小企业成为吸纳人才的主阵地。引进的硕士学位人才73%集聚企业,引进的高级职称人才84%集聚企业。至2010年底,省级企业技术创新团队达到9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达到42家,企业毕业生实践基地391家,企业人才结构大大改善,创新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人才国际化程度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引进外国专家人才3400余名,完成外国专家项目500余项。其中实施“海外工程师”项目160个,2位外国专家获国家友谊奖,10位外国专家获省西湖奖。新增留学生创业园6家,引进海外留学生人才1491人。至2010年底,全市留学生创业园达到9家,海外留学人才达到2050人,进入国家“千人计划”10人,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0人。

二、企业人才开发的探索实践与主要成效

(一)创新实践

1、确立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2007年宁波基于代表生产力水平的企业人才相对不足,特别是科技人才队伍总量明显偏少,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偏弱的现实,围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题,确立了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投入优先向企业倾斜,人才流动优先向企业集聚,创新载体优先在企业建设,科技成果优先在企业转化,逐步构建“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企业开发”的运行机制,人才从机关事业单位吸纳为主向企业吸纳为主转移。

2、完善面向企业的人才政策体系。全面梳理已有人才政策,把政策受益面扩大到所有企业。把企业人才优先开发作为政策导向。2007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创新型领军和拔尖人才引进培养的若干意见》及《实施办法》,对企业引进和培养的领军和拔尖人才给予住房补贴、科研资助、重奖激励,并解决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出台了《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暂行办法》,专门针对企业引进的海外工程师最高给予60万元资助,以大幅降低企业引才成本;出台了《关于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对企业吸纳和储备毕业生给予培训补助、社保补贴、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下浮等各种优惠。一系列的政策导向增强了人才流向企业的动力,调动了企业自主开发人才的积极性。

3、拓展企业人才创新创业平台。近几年,我们把拓展创新创业平台作为企业人才开发的重要举措。各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重点建设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企业院士工作站、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研究生创新基地、毕业生实践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2007年以来共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创新创业平台百余个。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建设研发设计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院士、博士等高端人才的智力、项目合作服务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和毕业生创业平台的搭建,有效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

4、提升市场配置企业人才的能力。做大做强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积极开展高层次人才洽谈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外国专家智力项目洽谈会、留学生归国创新创业项目洽谈会、“才富·宁波”中高级人才洽谈会、国内外“宁波周”专场人才招聘会、赴国内外重点城市、重点地区、重点高校招聘高层次人才等综合性、行业化、分层次的大型引才活动,为企业提供多样化、专业化、高端化的人才市场配置及相关服务。2006年,宁波出台了《宁波市人才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各类人才中介机构近200余家,其中民营人才中介机构190家(有外资背景的4家),从业人员4000余人,基本形成了涵盖人才猎头、人才派遣、人才测评、企业管理咨询等较为完整的人才市场配置业务。

5、优化企业人才开发的外部环境。为探索服务形式,优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效益,2008年以来全市人事系统面向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508家重点骨干企业、重点建设工程、重点科技项目开展服务活动。以市县两级政府人事部门、人力资源经理协会、人才中介机构多方联动的机制有序开展、整体推进。每年定期发布《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和《人才紧缺指数体系》等企业人才开发综合信息,探索企业主体、行业认可、政府核准的职称评定制度,开辟网上咨询、电话咨询平台,积极为企业提供人事人才政务咨询,并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并逐步确立了表彰激励制度、咨询企业家制度和交流学习制度。

(二)主要成效

——企业人才规模数量迅速扩张。2007年-2009年,宁波新增人才资源总数达25.1万人,其中企业新增人才资源数23.07万人,占总新增人才资源数的91%,企业人才开发主体地位基本确立。截至2009年底,宁波企业人才总量达到62万余人。 ——企业人才结构质量不断优化。三年间,宁波引进的11.75万大学生中,流向企业的10.97万人,占93%;引进的2.1万职称技能人才中,流向企业的2.0万人,占95%;引进的硕博学位人才7557人中,流向企业的4078人,占53%。近6年来,宁波获得的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有4项是以企业为主完成的,每万人专利拥有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人才支撑企业转型升级作用日益明显。

——创新创业载体优先向企业集聚。三年间,设立院士工作站14家,新增企业博士后工作站8家,新增留学生创业园6家,孵化面积23万平方米,留学人员创办企业38家。新增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市级以上毕业生实践基地30家。截止2009年底,宁波拥有国家、省、市重点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595家,重点实验室44家,引进共建科研机构247家,企业创新团队500余家,其中省级创新团队3家。自主创新创业人才数量增加,企业人才创新环境得到优化。篇三:实用人才自查报告 实用人才自查报告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实用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他们立足家园,活跃农村,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主力军。

一、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镇认真围绕新农村建设工作实际,以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目的,坚持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与科技示范户培养有机结合,逐步培养出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目前,全乡共有土地耕种面积达5万亩,农业人口13880人,实有涉农“土专家、田秀才”约120余人。这批“土专家、田秀才”立足于我乡农业生产一线,长时间从事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而且他们还能积极开展“传、帮、带、教、管”,尤其是在果树,花卉,玉米种植等传统农业领域中比较有权威性,为乡村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我镇农村、农业工作的实际来看,当前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不断呈现多元化需求,发展设施农业和节水农业等现代农业势在必行,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被彻底改变,原有的“土专家、田秀才”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需要,甚至有的“土专家、田秀才”对现代农业发展思路认识不清,固执己见,墨守陈规,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大潮中不但发挥不了重要的作用,甚至还阻碍现代农业发展,并起到了反作用。同时,我们镇还存在着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够健全,主要表现为实用人才数量较少,他们大多数人缺乏技能理论基础常识,且年龄较大,中间力量严重不足等多种因素并存。凡在设施农业领域涉及到技术指导、大棚管理和温室种植等方面,目前我镇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全镇现有农村实用人才很少,他们是致富带头人或种田好把手,也是传统技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也要加强继续教育,而拔尖人才、科技致富领头人才的数量就更少。

二是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均衡。我镇农村实用型人才,分布面很广,普通农民多,多为分散型作业。比如:水好、地好的村实用技术人才就相应集中,农民收入普遍较高,而条件较差的村就少、散。

三是农村实用人才文化层次低。我镇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占农村实用人才整体队伍的90%以上,而大专人员、高、中级职称人员少之又少,没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加之视野狭窄,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新农村的效益型、集约型、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同时,现代农业在达浪坎乡才刚起步,原有的农村实用人才都是传统农业的实用人才,对现代农业知识知之甚少,即无书本知识,也缺乏实际实践经验。

四是农村实用人才人才外流严重。受市场经济发展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学农的大中专生毕业后不回农村,他们大多都想到外地发展,即使是农村出来的也很少愿意再回到农村发展。

(二)原因分析

1、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有待加强。由于农村实用人才观念落后,普遍存有小农经济思想,等、靠、要思想,影响着实用人才整体作用的发挥。部分实用人才在参加结对帮扶致富、领富带富方面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帮扶中也仅局限在“亲帮亲”上,真正起作用的实用人才还只是占少数,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不够普遍。

2、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局限,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步伐十分缓慢。目前,我镇具备一定农业知识的年轻人很少,即便有学农的毕业后也选择留在了大城市;而现有的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新农业方面,也只是尝试着去干,示范推广作用不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评定职称等不健全;二是部门服务不配套。个别单位和部门不是及时、准确地去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投入、财产安全等问题,而是一味追求和强调部门利益最大化,忽视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致使他们生产、生活陷入困境;三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实用人才的待遇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够。目前,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方面的政策还比较少,培养、利用农村实用人才的相关配套政策也不健全,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四是资金扶持不够,经费投入不够,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新型农业方面的积极性。

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实用型人才队伍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农村实用人才熟悉本地经济发展情况,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是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是实施科技兴农的带头人。因此,要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就必须在管理、培养、激励上下功夫。

(一)认真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展步伐

发展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上级有关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只有通过不折不扣地落实政策,才能更好地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挥才干提供舞台。一是认真制定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开展职称评定政策,对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条件适当给于放宽,并有针对性地安排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到村委会工作,鼓励有一技之长的村委书记、主任参加职称评定;二是认真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建设资料库,对现有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详细登记、造册,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尤其是要突出抓好农村教育改革,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三是对从事农业生产年满30年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养殖行家里手应适当给于照顾,

(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为充分调动实用人才的积极性,应积极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生产,从土地使用、资金信贷、农用新产品设施、设备、项目引进等方面给于帮扶,增强信心,认真解决好发展后顾之忧,并更好地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致富;三是要通过大户辐射的方式推广技术成果。就是选用部分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政治素质过硬的大户作为专业示范户,适当给于经费投入,并把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交给专业户、示范户,由他们先搞起来。当地农民看到用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带来的利益,就会自发地跟着用起来,一项新的技术或新的品种就得以推广,一项新的产业就可以形成;四是不断创新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考核办法,实行年终综合评比,对现代农业贡献大、技术过硬、影响较大、科技成果突出的农村人才进行奖励,要通过采取综合评比的措施,不断加大奖励金额投入,从而激励更多的农村实用人才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强化宣传,努力营造农村实用人才大环境建设工作

一是强化宣传。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人才开发的意义和成果,不断扩大影响,使人们意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能带动实用技术成果的广泛推广,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从而提高人们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认识;二是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推广典型经验上狠下功夫。要善于及时捕捉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的“土专家”、“田秀才”的典型事例,专门召开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典型经验交流会,邀请“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介绍他们的典型事例及其取得的经济效益;通过这些工作,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以科技促致富;三是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是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四)狠抓工作落实,扎实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强化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管理,重点在落实。为狠抓工作落实,我们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强领导。自上而下及时成立农村实用人才领导小组,健全机构,完善工作职责,逐步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切实将真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认真做到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工作有考核、有评比、有纪录;三是严格对农村实用人才实行跟踪管理和服务,不断充实新知识,提高新技能,真正将农村实用人才建设成为热爱家乡、服务家乡和繁荣家乡经济的重要主力军。

推荐第4篇: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近年来,XX区紧紧围绕“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用好现有人才”这一人才战略核心内容,大力加强各类人才培训和队伍建设,在做好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三个关键环节上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使全区人才资源总量大幅增加,人才结构、分布状况等更趋优化合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现将2010年我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和宣传,落实工作到位

一是加强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我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根据我区《XX区人才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主要职责》和年初人才工作安排,明确了今年我区人才工作目标任务和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体制,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是加强人才工作宣传。为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对大力开发人才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营造人才工作氛围,今年我区从继续加强人才宣传工作,积极借助XX区党建网、《XX区组工》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我区人才政策、人才队伍建设等信息。此外,还通过报送信息的形式对各单位人才工作进行交流宣传,推广各单位人才工作的好做法,及时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整体水平。

三是深入开展人才工作调查研究。近两年,XX区人才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全面及时掌握全区人才队伍变化状况,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人才成员单位认真对我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不断调整我区人才工作方式方法,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今年,我区在完成年初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完善XX区人才工作机制的调研》课题的基础上,还按照XX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对我区高层次人才调研要求,完成了《关于开展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调研》课题。人才调研工作的开展,为我区下一步安排人才工作和制定和完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是不断完善人才资源库。为了准确掌握人才资源信息,规范人才管理,突出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人才工作小组积极协调组织有关单位在深入了解仔细核实的基础上,确定人才对象的范围和条件,不断完善和更新人才资源信息库。此外,今年还根据市人才工作小组的要求,结合“草原英才”工程对我区各行业取得高级职人才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总和上报,并对我区“草原英才”工程引进高层次人才情况进行申报(

1、天宇化工卢旭晨博士主持的高岭土深加工项目,

2、华清能源赵昱博士主持的焦炉气生产天然气项目,

3、岱山林牧业有限公司刘铭庭教授主持的治沙和高产苁蓉项目)。

(二)落实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环境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XX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XX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XX区人才培养实施办法》和《XX区人才开发基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继续协调财政做好用于人才培养、引进和奖励等人才开发基金安排工作,为人才引进培养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

二是把招商和招才相结合,加大引智力度。随着XX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到我区投资兴业的企业不断增多,我区以此为契机,今年继续把人才和智力引进放在突出位置,在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招才引智,重点引进那些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来实现产业聚才、项目引才。如:2010年新引进了华油焦炉气制天然气项目、陕重汽乌海新能源专用车项目、唐山神州矿山机械制造项目等一批大型项目,真正实现了实现了产业聚才、项目引才。此外,为解决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问题,根据企业意愿和实际需求情况,我区积极与科研院所10多位专家教授进行联系,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为企业聘请相关专家教授定期到企业服务提供方便。

三是举办人才交流会招聘人才。根据对各类人才的需要,我区定期举办人才交流会向社会公开招聘各类人才或不定期举办就业洽谈会。为用人单位吸引了大量的专业对口、有潜力、有素质的人才。今年,我区举办了劳动用工洽谈会12次,达成人才引进意向412人。

四是加强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近年来,我区先后开展了如:“科学技术创新杰出人才”、“优秀科技特派员”等各类人才的评选表彰活动,今年还开展了 “十大名师”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开展各类评选、表彰、奖励活动,激励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了我区用才、重才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人才培训工作,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一是加强党政人才培训教育工作。根据目前XX区干部队伍培训多样化、专业化需求,我区年初认真制定了培训计划,并不断拓展培训渠道,丰富培训载体,力求达到培训全方位、多样化。今年在做好我区公务员培训、妇女干部培训、宗教事务培训、林业建设培训、清华大学研修班等各类专业培训和能力提升培训的同时,还按照《关于中共XX市委党校、XX市行政学院、XX市社会主义学院2010年招生工作的通知》(乌党校发[2010]10号)文件要求,培训计划及内容安排,按时、按要求完成了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举办的创建文明城市培训班、干部教育管理者信息化培训班、普法骨干培训班等多类培训班的学员选派工作。截止 12月底,先后选派学员各类干部参加培训400余名,培训范围涉及了农村建设、妇女工作、教育管理等10余类不同专业。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党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此外,今年我区还注重后备干部队伍培养管理。今年继续通过挂职锻炼、选调参加全区重点工作等形式,先后40余名后备干部到旧城拆迁改造、信访部门和其它区直部门进行挂职锻炼。

二是加强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专业培训。严格实行继续教育和继续教育证书制度。通过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更新知识培训等,不断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能力,在每年一度的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严抓教学质量,严把结业考试关,将继续教育落实到实处,让专业技术培训收到实效。今年,我区共培训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近2200人。

三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今年,区人才小组积极协调区经济信息化局和科技局,组织了区内规模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活动,开拓了企业人才学术交流通道。全年组织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培训30人;组织企业技能人才培训班7次,培训人员30余人。

四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培训。今年XX区围绕重点农业产业要求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继续做好农区人才培训。今年农技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讲解了葡萄种植知识、早春茬蔬菜栽培技术、玉米良种选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20余次,培训农区实用人才和农区居民近共4000余人。

(四)改善人才机制、充分用好人才

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人才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在加快制定人才资源开发配套政策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为全面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环境,进一步推动人才自主择业、单位自主用人、竞争择优、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的形成,我区不断创新引人用人机制。一是积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近年来,XX区注重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在优化班子结构、选好配强班子、调动干部队伍活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行了公开考选、竞争上岗、全程征求意见等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二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根据《XX区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信息沟通办法(试行)》文件要求,继续做好干部谈话、经济责任审计、群众评议、干部监督联席会议等制度落实,着力构建“定期监督与不定期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从制度上强化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营造了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三是继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建立优劳优酬、公平合理、能升能降的分配制度。同时,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教职工队伍当中,打破用人方面的职务终身制和人才单位所有制,在全区范围内合理配置师资力量,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今年以来,我区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经过笔试、面试、组织考察、身体体检的程序,公开招考了环卫局副局长2名、检察院副院长2名,公开选拔名备干部47名,公开招聘教师45名。此外,还通过“三支一扶”志愿服务,接收2010高校毕业生13人;招收社区民生工作志愿服务高校毕业生44人; 通过举办劳动用工洽谈会促成人才引进412人。

2010年,我区的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对于我区经济快速发展,人才工作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高层次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比较短缺,人才队伍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与外界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较少,知识更新较慢;受地区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人才的引进仍然面临着较大困难,人才总量规模要继续拓展等问题。在2011年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和XX市相关人才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工作全面发展,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首页12尾页

为我区经济社

推荐第5篇: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2011年度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5000字)

2011年度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今年以来,区经信局大力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按照“上下联动、分层组织、突出重点、分批培训”的原则,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部门联办、企业自办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企业人才教育培训工作,为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划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企业人才培训工作的要求,结合新时期人才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2011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教育培训计划》,完善有关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和措施,确定培训重点,明确了培训内容。同时,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人才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相关股室具体抓的人才责任网络。加强宣传,通过编印《经信信政策汇编》、《企业政策汇编》、《企业产业规划汇编》,深入企业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调动企业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人才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企业人才培训形式,拓宽培训渠道

今年以来,我们不断改进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企业人才培训工作取得了实效。

-1-

一是大力实施“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战略。一方面,组织企业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学习培训。5月份,组织区内重点工业商贸流通30家企业负责人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参加了东营市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高级研修班。本次研修班为期10天,授课老师均为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培训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与领导力提升、企业战略管理、客户消费行为与心理、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走向、商务沟通与谈判、公司理财与资本运营等6个模块。

二是积极引导企业搞好自主培训。在积极做好企业培训服务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实施自主培训工程,促进了企业人才素质的不断提升。其中,富海集团、通海集团、东方实业、北方实业等重点企业均制定了培训计划,编撰了培训教材,安排了专项培训经费,其中通海集团在我局的引导下,企业自身编纂了企业文化与职工培训手册,做到人手一本。还有三丰香油等企业自己出资分期分批到知名高校学习。企业自主培训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

三是积极组织企业外出考察。实行激励与发展并存的培训战略,组织镇、街道分管领导、重点企业厂长(经理)和经济能人赴威海、德州、滨州、临沂等经济发展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引导企业确立现代管理理念,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进一步增强了各企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三、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大力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2-

围绕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积极落实自主创新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2011年,创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实训基地2家。

四、扎实做好企业人才摸底调查

为全面了解掌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现状,建立健全区企业人才队伍,推进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制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区经信局在全区规模企业中开展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采集工作。以企业为单位,全面收集整理相关人才信息,对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分布现状,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认真认真调研,全面、准确、及时的反映企业人才信息动态,并逐步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库,为科学制定企业人才中长期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五、努力为企业人才引进工作服务 针对区企业缺乏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情况,区经信局加强同区组织、人事、劳动等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免费为各企业提供人才信息服务。同时,加强与工业企业人事主管和办公室负责人的联系和交流,及时掌握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组织企业对相关政策文件加强学习,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合适自身发展情况的人才

-3-

培养和职工培训计划。在规模企业中积极推广各地引进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六、加强自身人才队伍建设

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区经信局积极组织各股室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认真领会贯彻文件精神,并深入各企业广泛宣传各项人才工作政策。同时,为使人才工作落到实处,区经信局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干部职工加强学习和业务培训制度。通过每周固定学习时间,规范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定期邀请专家授课,领导亲自点评等,提高全体干部职工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按照建设“学习型”机关的目标和要求,制定了考核和奖惩办法,激发了干部职工学习积极性。制定干部职工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制度。对人才的使用打破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用人倾向,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在各股室负责人的选任上,区经信局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程序选人用人。同时,大力推行轮岗制度,每名干部职工定期或不定期到不同岗位锻炼,全面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年来,我局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相比,还存有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培训体系还不十分健全、企业重视度不够、企业自主培训

-4-

有待进一步规范等方面,下一步我们根据企业不同性质和需求,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创造一个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干好事业,干大事业的良好环境,推进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5-

荐征稽所所长廉洁自律自查报告(共6篇) 荐科技工作自查报告(共

6

篇) 荐领导班子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自查报告(共6篇) 荐2009年个人绩效考核自查报告(共6篇) 荐运城市科技局工业科行风评议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

推荐第6篇:实用人才自查报告

实用人才自查报告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实用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他们立足家园,活跃农村,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主力军。

一、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镇认真围绕新农村建设工作实际,以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目的,坚持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与科技示范户培养有机结合,逐步培养出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目前,全乡共有土地耕种面积达5万亩,农业人口13880人,实有涉农“土专家、田秀才”约120余人。这批“土专家、田秀才”立足于我乡农业生产一线,长时间从事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而且他们还能积极开展“传、帮、带、教、管”,尤其是在果树,花卉,玉米种植等传统农业领域中比较有权威性,为乡村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我镇农村、农业工作的实际来看,当前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不断呈现多元化需求,发展设施农业和节水农业等现代农业势在必行,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被彻底改变,原有的“土专家、田秀才”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需要,甚至有的“土专家、田秀才”对现代农业发展思路认识不清,固执己见,墨守陈规,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大潮中不但发挥不了重要的作用,甚至还阻碍现代农业发展,并起到了反作用。同时,我们镇还存在着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够健全,主要表现为实用人才数量较少,他们大多数人缺乏技能理论基础常识,且年龄较大,中间力量严重不足等多种因素并存。凡在设施农业领域涉及到技术指导、大棚管理和温室种植等方面,目前我镇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全镇现有农村实用人才很少,他们是致富带头人或种田好把手,也是传统技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也要加强继续教育,而拔尖人才、科技致富领头人才的数量就更少。

二是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均衡。我镇农村实用型人才,分布面很广,普通农民多,多为分散型作业。比如:水好、地好的村实用技术人才就相应集中,农民收入普遍较高,而条件较差的村就少、散。

三是农村实用人才文化层次低。我镇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占农村实用人才整体队伍的90%以上,而大专人员、高、中级职称人员少之又少,没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加之视野狭窄,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新农村的效益型、集约型、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同时,现代农业在达浪坎乡才刚起步,原有的农村实用人才都是传统农业的实用人才,对现代农业知识知之甚少,即无书本知识,也缺乏实际实践经验。

四是农村实用人才人才外流严重。受市场经济发展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学农的大中专生毕业后不回农村,他们大多都想到外地发展,即使是农村出来的也很少愿意再回到农村发展。

(二)原因分析

1、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有待加强。由于农村实用人才观念落后,普遍存有小农经济思想,等、靠、要思想,影响着实用人才整体作用的发挥。部分实用人才在参加结对帮扶致富、领富带富方面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帮扶中也仅局限在“亲帮亲”上,真正起作用的实用人才还只是占少数,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不够普遍。

2、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局限,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步伐十分缓慢。目前,我镇具备一定农业知识的年轻人很少,即便有学农的毕业后也选择留在了大城市;而现有的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新农业方面,也只是尝试着去干,示范推广作用不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评定职称等不健全;二是部门服务不配套。个别单位和部门不是及时、准确地去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投入、财产安全等问题,而是一味追求和强调部门利益最大化,忽视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致使他们生产、生活陷入困境;三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实用人才的待遇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够。目前,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方面的政策还比较少,培养、利用农村实用人才的相关配套政策也不健全,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四是资金扶持不够,经费投入不够,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新型农业方面的积极性。

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实用型人才队伍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农村实用人才熟悉本地经济发展情况,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是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是实施科技兴农的带头人。因此,要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就必须在管理、培养、激励上下功夫。

(一)认真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展步伐

发展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上级有关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只有通过不折不扣地落实政策,才能更好地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挥才干提供舞台。一是认真制定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开展职称评定政策,对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条件适当给于放宽,并有针对性地安排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到村委会工作,鼓励有一技之长的村委书记、主任参加职称评定;二是认真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建设资料库,对现有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详细登记、造册,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尤其是要突出抓好农村教育改革,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三是对从事农业生产年满30年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养殖行家里手应适当给于照顾,

(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为充分调动实用人才的积极性,应积极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生产,从土地使用、资金信贷、农用新产品设施、设备、项目引进等方面给于帮扶,增强信心,认真解决好发展后顾之忧,并更好地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致富;三是要通过大户辐射的方式推广技术成果。就是选用部分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政治素质过硬的大户作为专业示范户,适当给于经费投入,并把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交给专业户、示范户,由他们先搞起来。当地农民看到用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带来的利益,就会自发地跟着用起来,一项新的技术或新的品种就得以推广,一项新的产业就可以形成;四是不断创新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考核办法,实行年终综合评比,对现代农业贡献大、技术过硬、影响较大、科技成果突出的农村人才进行奖励,要通过采取综合评比的措施,不断加大奖励金额投入,从而激励更多的农村实用人才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强化宣传,努力营造农村实用人才大环境建设工作

一是强化宣传。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人才开发的意义和成果,不断扩大影响,使人们意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能带动实用技术成果的广泛推广,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从而提高人们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认识;二是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推广典型经验上狠下功夫。要善于及时捕捉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的“土专家”、“田秀才”的典型事例,专门召开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典型经验交流会,邀请“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介绍他们的典型事例及其取得的经济效益;通过这些工作,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以科技促致富;三是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是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四)狠抓工作落实,扎实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强化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管理,重点在落实。为狠抓工作落实,我们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强领导。自上而下及时成立农村实用人才领导小组,健全机构,完善工作职责,逐步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切实将真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认真做到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工作有考核、有评比、有纪录;三是严格对农村实用人才实行跟踪管理和服务,不断充实新知识,提高新技能,真正将农村实用人才建设成为热爱家乡、服务家乡和繁荣家乡经济的重要主力军。

推荐第7篇:人才结构自查报告

为认真落实中省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文件要求,深入查找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谋划2014年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创新举措,进一步推动全省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根据《2013年全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工作要点》有关要求,省局决定开展年度人才工作自查和总结,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自查总结的方式

本次自查总结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进行,各市(区)局在县(区)自查总结的基础上,形成自查总结报告,分别以书面和电子文档形式报省局人事处。

二、自查总结内容

(一)本市(区)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人才队伍的基本现状、结构分布等情况;

(二)本市(区)全年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取得成效和创新举措;

(三)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2012年人才培训项目完成情况;

(五)2013年人才培训项目完成及进展情况;

(六)2014年人才工作思路、目标任务、整体安排和推进措施等。

以上材料请于11月10日之前报省局人事处。

联 系 人:齐昌明

联系电话:(029)87291463

三、相关要求

各市(区)局要高度重视自查和总结工作,要按照《通知》精神,在自查和总结中务必做到实事求是,客观评价,数据翔实、总结全面。查找问题要深入细致,原因分析要准确到位。工作思路要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对2012年、2013年人才培训项目的完成情况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搞好绩效评估。省局将在年底前组织开展项目实施情况的抽查。

根据《2013年全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工作要点》,现将我县人才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县人才队伍

二、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

人事系统根据“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和《宁波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统领,深化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牢固确立企业主体地位,以创新发展、创优服务,提升公共服务力、提升人才竞争力,打造制度引领优势,发挥人才引领作用(以下简称“两创、两提升、两引领”)为工作目标,着力构建“政府宏观引导、市场合理配置、企业主体开发”的工作体系,统筹协调机制,推进改革创新,完善政策制度,拓展平台载体,发挥市场作用,优化发展环境,人才规模与质量大幅跃升,人才效能与素质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加快提升了城市创新创业水平。“十一五”确定的各项人才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

——人才总量大幅增长。至2010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到90.34万人(不含农村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规划调整数),年均增长13.3%,每万人口人才数已超过1570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59.5万人,年均增长超过10.7%,占人才总量的65.8%,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员数已超过1030人。 3.2倍、2.1倍。高级职称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比重达到6%。高中初级职称人才比例为6:34:60,人才的产业分布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人才的年龄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人才素质显著提升。至2010年底,全市拥有高级专家人才2485人,是“十五”末的1.8倍。其中,省特级专家2人、省市政府重奖专家17人、国家

省市突出贡献专家21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7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6人、“省151人才工程”人才106人、“市4321人才工程”人才357人。 ——引进培养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全市引进各类人才35.8万余人。其中院士1人(柔性服务30人),研究生学历人才1.4万余人,中级以上职称人才1.5万余人。全市培训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80余万人次,培养经济社会领域紧缺专门人才近万人次,选送近1000人参加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培养。

——人才国际化程度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引进外国专家人才3400余名,完成外国专家项目500余项。其中实施“海外工程师”项目160个,2位外国专家获国家友谊奖,10位外国专家获省西湖奖。新增留学生创业园6家,引进海外留学生人才1491人。至2010年底,全市留学生创业园达到9家,海外留学人才达到2050人,进入国家“千人计划”10人,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0人。

二、企业人才开发的探索实践与主要成效

(一)创新实践

1、确立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2007年宁波基于代表生产力水平的企业人才相对不足,特别是科技人才队伍总量明显偏少,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偏弱的现实,围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题,确立了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投入优先向企业倾斜,人才流动优先向企业集聚,创新载体优先在企业建设,科技成果优先在企业转化,逐步构建“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企业开发”的运行机制,人才从机关事业单位吸纳为主向企业吸纳为主转移。

2、完善面向企业的人才政策体系。全面梳理已有人才政策,把政策受益面扩大到所有企业。把企业人才优先开发作为政策导向。2007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创新型领军和拔尖人才引进培养的若干意见》及《实施办法》,对企业引进和培养的领军和拔尖人才给予住房补贴、科研资助、重奖激励,并解决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出台了《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暂行办法》,专门针对企业引进的海外工程师最高给予60万元资助,以大幅降低企业引才成本;出台了《关于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对企业吸纳和储备毕业生给予培训补助、社保补贴、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下浮等各种优惠。一系列的政策导向增强了人才流向企业的动力,调动了企业自主开发人才的积极性。

4、提升市场配置企业人才的能力。做大做强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积极开展高层次人才洽谈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外国专家智力项目洽谈会、留学生归国创新创业项目洽谈会、“才富·宁波”中高级人才洽谈会、国内外“宁波周”专场人才招聘会、赴国内外重点城市、重点地区、重点高校招聘高层次人才等综合性、行业化、分层次的大型引才活动,为企业提供多样化、专业化、高端化的人才市场配置及相关服务。2006年,宁波出台了《宁波市人才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各类人才中介机构近200余家,其中民营人才中介机构190家(有外资背景的4家),从业人员4000余人,基本形成了涵盖人才猎头、人才派遣、人才测评、企业管理咨询等较为完整的人才市场配置业务。

5、优化企业人才开发的外部环境。为探索服务形式,优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效益,2008年以来全市人事系统面向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508家重点骨干企业、重点建设工程、重点科技项目开展服务活动。以市县两级政府人事部门、人力资源经理协会、人才中介机构多方联动的机制有序开展、整体推进。每年定期发布《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和《人才紧缺指数体系》等企业人才开发综合信息,探索企业主体、行业认可、政府核准的职称评定制度,开辟网上咨询、电话咨询平台,积极为企业提供人事人才政务咨询,并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并逐步确立了表彰激励制度、咨询企业家制度和交流学习制度。

(二)主要成效

——企业人才规模数量迅速扩张。2007年-2009年,宁波新增人才资源总数达25.1万人,其中企业新增人才资源数23.07万人,占总新增人才资源数的91%,企业人才开发主体地位基本确立。截至2009年底,宁波企业人才总量达到62万余人。

人才工作自查报告近年来,xx区紧紧围绕“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用好现有人才”这一人才战略核心内容,大力加强各类人才培训和队伍建设,在做好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三个关键环节上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使全区人才资源总量大幅增加,人才结构、分布状况等更趋优化合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现将2010年我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和宣传,落实工作到位

一是加强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我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根据我区《xx区人才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主要职责》和年初人才工作安排,明确了今年我区人才工作目标任务和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体制,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是加强人才工作宣传。为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对大力开发人才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营造人才工作氛围,今年我区从继续加强人才宣传工作,积极借助xx区党建网、《xx区组工》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我区人才政策、人才队伍建设等信息。此外,还通过报送信息的形式对各单位人才

工作进行交流宣传,推广各单位人才工作的好做法,及时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整体水平。

三是深入开展人才工作调查研究。近两年,xx区人才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全面及时掌握全区人才队伍变化状况,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人才成员单位认真对我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不断调整我区人才工作方式方法,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今年,我区在完成年初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完善xx区人才工作机制的调研》课题的基础上,还按照xx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对我区高层次人才调研要求,完成了《关于开展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调研》课题。人才调研工作的开展,为我区下一步安排人才工作和制定和完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落实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环境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xx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xx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xx区人才培养实施办法》和《xx区人才开发基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继续协调财政做好用于人才培养、引进和奖励等人才开发基金安排工作,为人才引进培养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

二是把招商和招才相结合,加大引智力度。随着xx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到我区投资兴业的企业不断增多,我区以此为契机,今年继续把人才和智力引进放在突出位置,在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招才引智,重点引进那些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来实现产业聚才、项目引才。如:2010年新引进了华油焦炉气制天然气项目、陕重汽乌海新能源专用车项目、唐山神州矿山机械制造项目等一批大型项目,真正实现了实现了产业聚才、项目引才。此外,为解决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问题,根据企业意愿和实际需求情况,我区积极与科研院所10多位专家教授进行联系,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为企业聘请相关专家教授定期到企业服务提供方便。

三是举办人才交流会招聘人才。根据对各类人才的需要,我区定期举办人才交流会向社会公开招聘各类人才或不定期举办就业洽谈会。为用人单位吸引了大量的专业对口、有潜力、有素质的人才。今年,我区举办了劳动用工洽谈会12次,达成人才引进意向412人。 四是加强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近年来,我区先后开展了如:“科学技术创新杰出人才”、“优秀科技特派员”等各类人才的评选表彰活动,今年还开展了 “十大名师”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开展各类评选、表彰、奖励活动,激励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了我区用才、重才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人才培训工作,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一是加强党政人才培训教育工作。根据目前xx区干部队伍培训多样化、专业化需求,我区年初认真制定了培训计划,并不断拓展培训渠道,丰富培训载体,力求达到培训全方位、多样化。今年在做好我区公务员培训、妇女干部培训、宗教事务培训、林业建设培训、清华大学研修班等各类专业培训和能力提升培训的同时,还按照《关于中共xx市委党校、xx市行政学院、xx市社会主义学院2010年招生工作的通知》(乌党校发[2010]10号)文件要求,培训计划及内容安排,按时、按要求完成了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举办的创建文明城市培训班、干部教育管理者信息化培训班、普法骨干培训班等多类培训班的学员选派工作。截止 12月底,先后选派学员各类干部参加培训400余名,培训范围涉及了农村建设、妇女工作、教育管理等10余类不同专业。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党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此外,今年我区还注重后备干部队伍培养管理。今年继续通过挂职锻炼、选调参加全区重点工作等形式,先后40余名后备干部到旧城拆迁改造、信访部门和其它区直部门进行挂职锻炼。

二是加强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专业培训。严格实

行继续教育和继续教育证书制度。通过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更新知识培训等,不断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能力,在每年一度的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严抓教学质量,严把结业考试关,将继续教育落实到实处,让专业技术培训收到实效。今年,我区共培训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近2200人。

三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今年,区人才小组积极协调区经济信息化局和科技局,组织了区内规模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活动,开拓了企业人才学术交流通道。全年组织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培训30人;组织企业技能人才培训班7次,培训人员30余人。 四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培训。今年xx区围绕重点农业产业要求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继续做好农区人才培训。今年农技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讲解了葡萄种植知识、早春茬蔬菜栽培技术、玉米良种选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20余次,培训农区实用人才和农区居民近共4000余人。

(四)改善人才机制、充分用好人才

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人才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在加快制定人才资源开发配套政策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为全面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环境,进一步推动人才自主择业、单位自主用人、篇三:2010年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2010年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今年,我区举办了劳动用工洽谈会 12 次,达成人才引进意向 412 人。四是加强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近年来,我区先后开展了如:、“科学技术创新杰出人才”“优秀科技特派员”等各类人才的评选表彰活动,今年还开展了“十大名师”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开展各类评选、表彰、奖励活动,激励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了我区用才、重才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人才培训工作,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一是加强党政人才培训教育工作。根据目前海勃湾区干部队伍培训多样化、专业化需求,我区年初认真制定了培训计划,并不断拓展培训渠道,丰富培训载体,力求达到培训全方位、多样化。今年在做好我区公务员培训、妇女干部培训、宗教事务培训、林业建设培训、清华大学研修班等各类专业培训和能力提升培训的同时,还按照《关于中共乌海市委党校、乌海市行政学院、乌海市社会主义学院 2010 年招生工作的通知》乌党校发[2010]10 号文件要求,培训计划及内容安排,按时、按要求完成了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举办的创建文明城市培训班、干部教育管理者信息化培训班、普法骨干培训班等多类培训班的学员选派工作。截止 12 月底,先后选派学员各类干部参加培训 400 余名,培训范围涉及了农村建设、妇女工作、教育管理等 10 余类不同专业。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党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此外,今年我区还注重后备干部队伍培养管理。今年继续通过挂职锻炼、选调参加全区重点工作等形式,先后 40 余名后备干部到旧城拆迁改造、信访部门和其它区直部门进行挂职锻炼。二是加强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专业培训。严格实行继续教育和继续教育证书制度。通过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更新知识培训等,不断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能力,在每年一度的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严抓教学质量,严把结业考试关,将继续教育落实到实处,让专业技术培训收到实效。今年,我区共培训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近2200人。三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今年,区人才小组积极协调区经济信息化局和科技局,组织了区内规模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活动,开拓了企业人才学术交流通道。全年组织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培训 30 人组织企业技能人才培训班 7 次,培训人员 30余人。四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培训。今年海勃湾区围绕重点农业产业要求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继续做好农区人才培训。今年农技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讲解了葡萄种植知识、早春茬蔬菜栽培技术、玉米良种选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 20 余次,培训农区实用人才和农区居民近共 4000 余人。

(四)改善人才机制、充分用好人才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人才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在加快制定人才资源开发配套政策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为全面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环境,进一步推动人才自主择业、单位自主用人、竞争择优、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的形成,我区不断创新引人用人机制。一是积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近年来,海勃湾区注重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在优化班子结构、选好配强班子、调动干部队伍活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行了公开考选、竞争上岗、全程征求意见等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二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根据《海勃湾区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信息沟通办法(试行)》文件要求,继续做好干部谈话、经济责任审计、群众评议、干部监督联席会议等制度落实,着力构建“定期监督与不定期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从制度上强化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营造了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三是继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建立优劳优酬、公平合理、能升能降的分配制度。同时,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教职工队伍当中,打破用人方面的职务终身制和人才单位所有制,在全区范围内合理配置师资力量,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今年以来,我区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经过笔试、面试、组织考察、身体体检的程序,公开招考了环卫局副局长 2 名、检察院副院长 2 名,公开选拔名备干部 47 名,公开招聘教师 45 名。此外,还通过“三支一扶”志愿服务,接收 2010 高校毕业生 13 人;招收社区民生工作志愿服务高校毕业生 44 人通过举办劳动用工洽谈会促成人才引进 412 人。 2010 年,我区的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对于我区经济快速发展,人才工作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高层次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比较短缺,人才队伍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与外界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较少,知识更新较慢;受地区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人才的引进仍然面临着较大困难,人才总量规模要继续拓展等问题。在 2011 年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和乌海市相关人才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工作全面发展,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乌海市海勃湾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 2011 年 1 月 25 日篇四:实用人才自查报告

实用人才自查报告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实用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他们立足家园,活跃农村,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主力军。

一、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镇认真围绕新农村建设工作实际,以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目的,坚持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与科技示范户培养有机结合,逐步培养出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目前,全乡共有土地耕种面积达5万亩,农业人口13880人,实有涉农“土专家、田秀才”约120余人。这批“土专家、田秀才”立足于我乡农业生产一线,长时间从事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而且他们还能积极开展“传、帮、带、教、管”,尤其是在果树,花卉,玉米种植等传统农业领域中比较有权威性,为乡村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我镇农村、农业工作的实际来看,当前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不断呈现多元化需求,发展设施农业和节水农业等现代农业势在必行,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被彻底改变,原有的“土专家、田秀才”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需要,甚至有的“土专家、田秀才”对现代农业发展思路认识不清,固执己见,墨守陈规,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大潮中不但发挥不了重要的作用,甚至还阻碍现代农业发展,并起到了反作用。同时,我们镇还存在着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够健全,主要表现为实用人才数量较少,他们大多数人缺乏技能理论基础常识,且年龄较大,中间力量严重不足等多种因素并存。凡在设施农业领域涉及到技术指导、大棚管理和温室种植等方面,目前我镇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全镇现有农村实用人才很少,他们是致富带头人或种田好把手,也是传统技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也要加强继续教育,而拔尖人才、科技致富领头人才的数量就更少。

二是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均衡。我镇农村实用型人才,分布面很广,普通农民多,多为分散型作业。比如:水好、地好的村实用技术人才就相应集中,农民收入普遍较高,而条件较差的村就少、散。

三是农村实用人才文化层次低。我镇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占农村实用人才整体队伍的90%以上,而大专人员、高、中级职称人员少之又少,没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加之视野狭窄,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新农村的效益型、集约型、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同时,现代农业在达浪坎乡才刚起步,原有的农村实用人才都是传统农业的实用人才,对现代农业知识知之甚少,即无书本知识,也缺乏实际实践经验。 四是农村实用人才人才外流严重。受市场经济发展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学农的大中专生毕业后不回农村,他们大多都想到外地发展,即使是农村出来的也很少愿意再回到农村发展。

(二)原因分析

1、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有待加强。由于农村实用人才观念落后,普遍存有小农经济思想,等、靠、要思想,影响着实用人才整体作用的发挥。部分实用人才在参加结对帮扶致富、领富带富方面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帮扶中也仅局限在“亲帮亲”上,真正起作用的实用人才还只是占少数,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不够普遍。

2、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局限,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步伐十分缓慢。目前,我镇具备一定农业知识的年轻人很少,即便有学农的毕业后也选择留在了大城市;而现有的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新农业方面,也只是尝试着去干,示范推广作用不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评定职称等不健全;二是部门服务不配套。个别单位和部门不是及时、准确地去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投入、财产安全等问题,而是一味追求和强调部门利益最大化,忽视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致使他们生产、生活陷入困境;三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实用人才的待遇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够。目前,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方面的政策还比较少,培养、利用农村实用人才的相关配套政策也不健全,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四是资金扶持不够,经费投入不够,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新型农业方面的积极性。

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实用型人才队伍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农村实用人才熟悉本地经济发展情况,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是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是实施科技兴农的带头人。因此,要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就必须在管理、培养、激励上下功夫。

(一)认真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展步伐 发展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上级有关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只有通过不折不扣地落实政策,才能更好地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挥才干提供舞台。一是认真制定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开展职称评定政策,对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条件适当给于放宽,并有针对性地安排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到村委会工作,鼓励有一技之长的村委书记、主任参加职称评定;二是认真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建设资料库,对现有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详细登记、造册,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尤其是要突出抓好农村教育改革,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三是对从事农业生产年满30年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养殖行家里手应适当给于照顾,

(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为充分调动实用人才的积极性,应积极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生产,从土地使用、资金信贷、农用新产品设施、设备、项目引进等方面给于帮扶,增强信心,认真解决好发展后顾之忧,并更好地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致富;三是要通过大户辐射的方式推广技术成果。就是选用部分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政治素质过硬的大户作为专业示范户,适当给于经费投入,并把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交给专业户、示范户,由他们先搞起来。当地农民看到用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带来的利益,就会自发地跟着用起来,一项新的技

术或新的品种就得以推广,一项新的产业就可以形成;四是不断创新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考核办法,实行年终综合评比,对现代农业贡献大、技术过硬、影响较大、科技成果突出的农村人才进行奖励,要通过采取综合评比的措施,不断加大奖励金额投入,从而激励更多的农村实用人才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强化宣传,努力营造农村实用人才大环境建设工作

一是强化宣传。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人才开发的意义和成果,不断扩大影响,使人们意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能带动实用技术成果的广泛推广,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从而提高人们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认识;二是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推广典型经验上狠下功夫。要善于及时捕捉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的“土专家”、“田秀才”的典型事例,专门召开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典型经验交流会,邀请“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介绍他们的典型事例及其取得的经济效益;通过这些工作,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以科技促致富;三是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是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四)狠抓工作落实,扎实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强化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管理,重点在落实。为狠抓工作落实,我们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强领导。自上而下及时成立农村实用人才领导小组,健全机构,完善工作职责,逐步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切实将真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认真做到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工作有考核、有评比、有纪录;三是严格对农村实用人才实行跟踪管理和服务,不断充实新知识,提高新技能,真正将农村实用人才建设成为热爱家乡、服务家乡和繁荣家乡经济的重要主力军。篇五:2011人才自查报告

老河口市2011年度人才工作

目标考核自查报告

中共老河口市委组织部 2011年,我市人才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努力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业立市,三产活市,统筹发展,富民强市”的工作思路,大力加强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全市人才数量不断增加,人才队伍结构渐趋合理,人才素质不断提高,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对照襄组部?2011年度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评细则?,我们进行了自查,总分100分,自查得分85分。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制度建立及落实情况(总分值10分,自查得10分)

市委根据新形势发展变化,下发了?中共老河口市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四大家”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工作的通知?(河办文?2011?63号)、?中共老河口市委办公室关于调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河办文?2011?64号)、?关于印发老河口市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方案的通知?(河人才?2011?3号)等文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人才

工作领导小组制度、人才工作联系点制度、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制度、人才工作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制度,对全市人才工作总体目标、工作措施提出具体意见,为做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目前市“四大家”领导共联系教育、卫生、经贸、农业等各类优秀人才26人,建立各类人才工作联系点26个。各乡局级单位“一把手”共计联系120多名系统内部各类人才。同时,市财政专门设立人才专项基金,实行专户管理,全年人才工作各项开支达825万元,保证了人才工作有效推进。此项分值10分,自查得分10分。

二、人才政策出台及实施情况(总分值15分,自查得分15分)

根据襄阳市委?关于实施“隆中人才”支持计划的若干意见(试行)?,结合老河口实际,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印发?关于柔性引进、留住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的通知?(河人才?2011?4号),通过在企事业单位设置“特聘工程师”、“特聘技术顾问”职位,柔性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智力服务,实现跨区域高端人才资源共享。全市有37家企事业单位与外地13家知名企业、16所院校、4所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互惠关系,聘请27名高级专家学者来我市兼职,开展咨询、考察讲学、技术承包、项目研发合作。根据老河口市人才工作实际需要,制定出台?关于“老河口市文化名家工程”等宣传文化人才发展实施方案?(河

宣文?2011?72号)、?关于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河人社字?2011?27号)、?关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河人社字?2011?28号)、?关于专业技术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河人社字?2011?29号)、?老河口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河农文?2011?13号)、?老河口市培养企业领军人物工程实施方案?(河经信党字?2011?13号)等重大人才工程,并大力抓好实施。此项分值15分,自查得分15分。

三、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总分值15分,自查得分15分)

1、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选拔和管理。每年组织开展1—2次主题活动。制定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围绕“一袋米、一条鱼、一壶油、一斤面、一只兔、一袋水果”等“六个一”培养具有本地特色的六个行业的领军人才,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采取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及实践锻炼等方式,2011年共培训技能人才5000多人次,开设了办公自动化、电工、焊工、创业等培训班。在全市在大中型企业中开展了企业文化发展年建设活动,营造了“企业有生气、产品有名气、领导有正气、职工有士气”的发展环境。在全市教师队伍中开展了“教学基本功大练兵、大比武、大评比”活动,在卫生系统开展了“好医生”评选活动,对综合评分排在前10名的授予“老河口好医生”荣誉称号,初 步建立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此项分值10分,自查得分10分。

2、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作用,搞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我们根据?关于开展全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创建试点工作的意见?(鄂组通?2008?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以市春雨苗木果品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创建全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整合各类资源,依托示范基地,扎实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制定下发?2011年度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河人才?2011?2号),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0多期,培训人员4000多人。此项分值5分,自查得分5分。

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情况(总分值15分,自查得分0分)

没有“千人计划”和“百人计划”人选,此项分值15分,自查得分0分。

五、人才工作创新项目及创业平台建设情况(总分值15分,自查得分15分)

1、人才工作创新项目进展情况。2010年实施“优秀人

才个性化服务”创新项目被省委组织部评为人才创新工作一等奖,是襄阳县市区唯一获得一类资助的项目。2011年实施“银发人才资源开发计划”,这个项目已被襄阳市委组织部作为2011年创新项目,推荐到省委组织部,通过建立社会

2、创新创业平台和基地建设(本辖区与上级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各类技术研发中心、培训基地等)。

推荐第8篇: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2011年度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今年以来,区经信局大力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按照“上下联动、分层组织、突出重点、分批培训”的原则,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部门联办、企业自办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企业人才教育培训工作,为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划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企业人才培训工作的要求,结合新时期人才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2011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教育培训计划》,完善有关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和措施,确定培训重点,明确了培训内容。同时,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人才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相关股室具体抓的人才责任网络。加强宣传,通过编印《经信信政策汇编》、《企业政策汇编》、《企业产业规划汇编》,深入企业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调动企业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人才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企业人才培训形式,拓宽培训渠道

今年以来,我们不断改进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企业人才培训工作取得了实效。

-1-

一是大力实施“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战略。一方面,组织企业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学习培训。5月份,组织区内重点工业商贸流通30家企业负责人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参加了东营市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高级研修班。本次研修班为期10天,授课老师均为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培训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与领导力提升、企业战略管理、客户消费行为与心理、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走向、商务沟通与谈判、公司理财与资本运营等6个模块。

二是积极引导企业搞好自主培训。在积极做好企业培训服务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实施自主培训工程,促进了企业人才素质的不断提升。其中,富海集团、通海集团、东方实业、北方实业等重点企业均制定了培训计划,编撰了培训教材,安排了专项培训经费,其中通海集团在我局的引导下,企业自身编纂了企业文化与职工培训手册,做到人手一本。还有三丰香油等企业自己出资分期分批到知名高校学习。企业自主培训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

三是积极组织企业外出考察。实行激励与发展并存的培训战略,组织镇、街道分管领导、重点企业厂长(经理)和经济能人赴威海、德州、滨州、临沂等经济发展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引导企业确立现代管理理念,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进一步增强了各企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三、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大力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2-

围绕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积极落实自主创新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2011年,创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实训基地2家。

四、扎实做好企业人才摸底调查

为全面了解掌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现状,建立健全区企业人才队伍,推进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制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区经信局在全区规模企业中开展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采集工作。以企业为单位,全面收集整理相关人才信息,对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分布现状,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认真认真调研,全面、准确、及时的反映企业人才信息动态,并逐步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库,为科学制定企业人才中长期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五、努力为企业人才引进工作服务

针对区企业缺乏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情况,区经信局加强同区组织、人事、劳动等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免费为各企业提供人才信息服务。同时,加强与工业企业人事主管和办公室负责人的联系和交流,及时掌握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组织企业对相关政策文件加强学习,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合适自身发展情况的人才

-3-

培养和职工培训计划。在规模企业中积极推广各地引进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六、加强自身人才队伍建设

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区经信局积极组织各股室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认真领会贯彻文件精神,并深入各企业广泛宣传各项人才工作政策。同时,为使人才工作落到实处,区经信局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干部职工加强学习和业务培训制度。通过每周固定学习时间,规范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定期邀请专家授课,领导亲自点评等,提高全体干部职工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按照建设“学习型”机关的目标和要求,制定了考核和奖惩办法,激发了干部职工学习积极性。制定干部职工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制度。对人才的使用打破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用人倾向,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在各股室负责人的选任上,区经信局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程序选人用人。同时,大力推行轮岗制度,每名干部职工定期或不定期到不同岗位锻炼,全面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年来,我局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相比,还存有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培训体系还不十分健全、企业重视度不够、企业自主培训

-4-

有待进一步规范等方面,下一步我们根据企业不同性质和需求,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创造一个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干好事业,干大事业的良好环境,推进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5-

推荐第9篇: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2010年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近年来,海勃湾区紧紧围绕“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用好现有人才”这一人才战略核心内容,大力加强各类人才培训和队伍建设,在做好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三个关键环节上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使全区人才资源总量大幅增加,人才结构、分布状况等更趋优化合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现将 2010 年我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和宣传,落实工作到位一是加强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我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根据我区《海勃湾区人才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主要职责》和年初人才工作安排,明确了今年我区人才工作目标任务和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体制,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二是加强人才工作宣传。为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对大力开发人才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营造人才工作氛围,今年我区从继续加强《海勃湾区组工》等媒体平台,人才宣传工作,积极借助海勃湾区党建网、广泛宣传我区人才政策、人才队伍建设等信息。此外,还通过报送信息的形式对各单位人才工作进行交流宣传,推广各单位人才工作的好做法,及时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整体水平。三是深入开展人才工作调查研究。近两年,海勃湾区人才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全面及时掌握全区人才队伍变化状况,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人才成员单位认真对我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不断调整我区人才工作方式方法,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今年,我区在完成年初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海勃湾区人才工作机制的调研》课题的基础上,还按照乌海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对我区高层次人才调研要求,完成了《关于开展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调研》课题。人才调研工作的开展,为我区下一步安排人才工作和制定和完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四是不断完善人才资源库。为了准确掌握人才资源信息,规范人才管理,突出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人才工作小组积极协调组织有关单位在深入了解仔细核实的基础上,确定人才对象的范围和条件,不断完善和更新人才资源信息库。此外,今年还根据市人才工作小组的要求,结合“草原英才”工程对我区各行业取得高级职人才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总和上报,并对我区“草原英才”工程引进高层次人才情况进行申报(

1、天宇化工卢旭晨博士主持的高岭土深加工项目,

2、华清能源赵昱博士主持的焦炉气生产天然气项目,

3、岱山林牧业有限公司刘铭庭教授主持的治沙和高产苁蓉项目)。

(二)落实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环境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乌海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海勃湾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海勃湾区人才培养实施办法》和《海勃湾区人才开发基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继续协调财政做好用于人才培养、引进和奖励等人才开发基金安排工作,为人才引进培养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二是把招商和招才相结合,加大引智力度。随着海勃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到我区投资兴业的企业不断增多,我区以此为契机,今年继续把人才和智力引进放在突出位置,在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招才引智,重点引进那些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来实现产业聚才、项目引才。如:2010 年新引进了华油焦炉气制天然气项目、陕重汽乌海新能源专用车项目、唐山神州矿山机械制造项目等一批大型项目,真正实现了实现了产业聚才、项目引才。此外,为解决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问题,根据企业意愿和实际需求情况,我区积极与科研院所 10 多位专家教授进行联系,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为企业聘请相关专家教授定期到企业服务提供方便。三是举办人才交流会招聘人才。根据对各类人才的需要,我区定期举办人才交流会向社会公开招聘各类人才或不定期举办就业洽谈会。为用人单位吸引了大量的专业对口、有潜力、有素质的人才。今年,我区举办了劳动用工洽谈会 12 次,达成人才引进意向 412 人。四是加强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近年来,我区先后开展了如:、“科学技术创新杰出人才”“优秀科技特派员”等各类人才的评选表彰活动,今年还开展了“十大名师”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开展各类评选、表彰、奖励活动,激励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了我区用才、重才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人才培训工作,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一是加强党政人才培训教育工作。根据目前海勃湾区干部队伍培训多样化、专业化需求,我区年初认真制定了培训计划,并不断拓展培训渠道,丰富培训载体,力求达到培训全方位、多样化。今年在做好我区公务员培训、妇女干部培训、宗教事务培训、林业建设培训、清华大学研修班等各类专业培训和能力提升培训的同时,还按照《关于中共乌海市委党校、乌海市行政学院、乌海市社会主义学院 2010 年招生工作的通知》乌党校发[2010]10 号文件要求,培训计划及内容安排,按时、按要求完成了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举办的创建文明城市培训班、干部教育管理者信息化培训班、普法骨干培训班等多类培训班的学员选派工作。截止 12 月底,先后选派学员各类干部参加培训 400 余名,培训范围涉及了农村建设、妇女工作、教育管理等 10 余类不同专业。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党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此外,今年我区还注重后备干部队伍培养管理。今年继续通过挂职锻炼、选调参加全区重点工作等形式,先后 40 余名后备干部到旧城拆迁改造、信访部门和其它区直部门进行挂职锻炼。二是加强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专业培训。严格实行继续教育和继续教育证书制度。通过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更新知识培训等,不断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能力,在每年一度的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严抓教学质量,严把结业考试关,将继续教育落实到实处,让专业技术培训收到实效。今年,我区共培训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近2200人。三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今年,区人才小组积极协调区经济信息化局和科技局,组织了区内规模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活动,开拓了企业人才学术交流通道。全年组织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培训 30 人组织企业技能人才培训班 7 次,培训人员 30余人。四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培训。今年海勃湾区围绕重点农业产业要求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继续做好农区人才培训。今年农技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讲解了葡萄种植知识、早春茬蔬菜栽培技术、玉米良种选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 20 余次,培训农区实用人才和农区居民近共 4000 余人。

(四)改善人才机制、充分用好人才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人才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在加快制定人才资源开发配套政策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为全面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环境,进一步推动人才自主择业、单位自主用人、竞争择优、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的形成,我区不断创新引人用人机制。一是积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近年来,海勃湾区注重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在优化班子结构、选好配强班子、调动干部队伍活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行了公开考选、竞争上岗、全程征求意见等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二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根据《海勃湾区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信息沟通办法(试行)》文件要求,继续做好干部谈话、经济责任审计、群众评议、干部监督联席会议等制度落实,着力构建“定期监督与不定期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从制度上强化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营造了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三是继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建立优劳优酬、公平合理、能升能降的分配制度。同时,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教职工队伍当中,打破用人方面的职务终身制和人才单位所有制,在全区范围内合理配置师资力量,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今年以来,我区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经过笔试、面试、组织考察、身体体检的程序,公开招考了环卫局副局长 2 名、检察院副院长 2 名,公开选拔名备干部 47 名,公开招聘教师 45 名。此外,还通过“三支一扶”志愿服务,接收 2010 高校毕业生 13 人;招收社区民生工作志愿服务高校毕业生 44 人通过举办劳动用工洽谈会促成人才引进 412 人。 2010 年,我区的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对于我区经济快速发展,人才工作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高层次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比较短缺,人才队伍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与外界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较少,知识更新较慢;受地区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人才的引进仍然面临着较大困难,人才总量规模要继续拓展等问题。在 2011 年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和乌海市相关人才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工作全面发展,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乌海市海勃湾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 2011 年 1 月 25 日

推荐第10篇:人才工作自查报告[优秀]

2010年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今年,我区举办了劳动用工洽谈会 12 次,达成人才引进意向 412 人。四是加强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近年来,我区先后开展了如:、“科学技术创新杰出人才”“优秀科技特派员”等各类人才的评选表彰活动,今年还开展了“十大名师”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开展各类评选、表彰、奖励活动,激励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了我区用才、重才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人才培训工作,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一是加强党政人才培训教育工作。根据目前海勃湾区干部队伍培训多样化、专业化需求,我区年初认真制定了培训计划,并不断拓展培训渠道,丰富培训载体,力求达到培训全方位、多样化。今年在做好我区公务员培训、妇女干部培训、宗教事务培训、林业建设培训、清华大学研修班等各类专业培训和能力提升培训的同时,还按照《关于中共乌海市委党校、乌海市行政学院、乌海市社会主义学院 2010 年招生工作的通知》乌党校发[2010]10 号文件要求,培训计划及内容安排,按时、按要求完成了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举办的创建文明城市培训班、干部教育管理者信息化培训班、普法骨干培训班等多类培训班的学员选派工作。截止 12 月底,先后选派学员各类干部参加培训 400 余名,培训范围涉及了农村建设、妇女工作、教育管理等 10 余类不同专业。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党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此外,今年我区还注重后备干部队伍培养管理。今年继续通过挂职锻炼、选调参加全区重点工作等形式,先后 40 余名后备干部到旧城拆迁改造、信访部门和其它区直部门进行挂职锻炼。二是加强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专业培训。严格实行继续教育和继续教育证书制度。通过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更新知识培训等,不断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能力,在每年一度的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严抓教学质量,严把结业考试关,将继续教育落实到实处,让专业技术培训收到实效。今年,我区共培训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近2200人。三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今年,区人才小组积极协调区经济信息化局和科技局,组织了区内规模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活动,开拓了企业人才学术交流通道。全年组织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培训 30 人组织企业技能人才培训班 7 次,培训人员 30余人。四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培训。今年海勃湾区围绕重点农业产业要求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继续做好农区人才培训。今年农技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讲解了葡萄种植知识、早春茬蔬菜栽培技术、玉米良种选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 20 余次,培训农区实用人才和农区居民近共 4000 余人。

(四)改善人才机制、充分用好人才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人才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在加快制定人才资源开发配套政策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为全面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环境,进一步推动人才自主择业、单位自主用人、竞争择优、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的形成,我区不断创新引人用人机制。一是积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近年来,海勃湾区注重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在优化班子结构、选好配强班子、调动干部队伍活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行了公开考选、竞争上岗、全程征求意见等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二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根据《海勃湾区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信息沟通办法(试行)》文件要求,继续做好干部谈话、经济责任审计、群众评议、干部监督联席会议等制度落实,着力构建“定期监督与不定期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从制度上强化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营造了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三是继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建立优劳优酬、公平合理、能升能降的分配制度。同时,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教职工队伍当中,打破用人方面的职务终身制和人才单位所有制,在全区范围内合理配置师资力量,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今年以来,我区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经过笔试、面试、组织考察、身体体检的程序,公开招考了环卫局副局长 2 名、检察院副院长 2 名,公开选拔名备干部 47 名,公开招聘教师 45 名。此外,还通过“三支一扶”志愿服务,接收 2010 高校毕业生 13 人;招收社区民生工作志愿服务高校毕业生 44 人通过举办劳动用工洽谈会促成人才引进 412 人。 2010 年,我区的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对于我区经济快速发展,人才工作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高层次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比较短缺,人才队伍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与外界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较少,知识更新较慢;受地区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人才的引进仍然面临着较大困难,人才总量规模要继续拓展等问题。在 2011 年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和乌海市相关人才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工作全面发展,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乌海市海勃湾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 2011 年 1 月 25 日篇二: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近年来,xx区紧紧围绕“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用好现有人才”这一人才战略核心内容,大力加强各类人才培训和队伍建设,在做好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三个关键环节上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使全区人才资源总量大幅增加,人才结构、分布状况等更趋优化合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现将2010年我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和宣传,落实工作到位

一是加强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我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根据我区《xx区人才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主要职责》和年初人才工作安排,明确了今年我区人才工作目标任务和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体制,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是加强人才工作宣传。为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对大力开发人才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营造人才工作氛围,今年我区从继续加强人才宣传工作,积极借助xx区党建网、《xx区组工》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我区人才政策、人才队伍建设等信息。此外,还通过报送信息的形式对各单位人才

工作进行交流宣传,推广各单位人才工作的好做法,及时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整体水平。

三是深入开展人才工作调查研究。近两年,xx区人才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全面及时掌握全区人才队伍变化状况,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人才成员单位认真对我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不断调整我区人才工作方式方法,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今年,我区在完成年初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完善xx区人才工作机制的调研》课题的基础上,还按照xx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对我区高层次人才调研要求,完成了《关于开展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调研》课题。人才调研工作的开展,为我区下一步安排人才工作和制定和完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落实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环境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xx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xx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xx区人才培养实施办法》和《xx区人才开发基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继续协调财政做好用于人才培养、引进和奖励等人才开发基金安排工作,为人才引进培养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

二是把招商和招才相结合,加大引智力度。随着xx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到我区投资兴业的企业不断增多,我区以此为契机,今年继续把人才和智力引进放在突出位置,在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招才引智,重点引进那些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来实现产业聚才、项目引才。如:2010年新引进了华油焦炉气制天然气项目、陕重汽乌海新能源专用车项目、唐山神州矿山机械制造项目等一批大型项目,真正实现了实现了产业聚才、项目引才。此外,为解决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问题,根据企业意愿和实际需求情况,我区积极与科研院所10多位专家教授进行联系,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为企业聘请相关专家教授定期到企业服务提供方便。

三是举办人才交流会招聘人才。根据对各类人才的需要,我区定期举办人才交流会向社会公开招聘各类人才或不定期举办就业洽谈会。为用人单位吸引了大量的专业对口、有潜力、有素质的人才。今年,我区举办了劳动用工洽谈会12次,达成人才引进意向412人。 四是加强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近年来,我区先后开展了如:“科学技术创新杰出人才”、“优秀科技特派员”等各类人才的评选表彰活动,今年还开展了 “十大名师”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开展各类评选、表彰、奖励活动,激励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了我区用才、重才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人才培训工作,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一是加强党政人才培训教育工作。根据目前xx区干部队伍培训多样化、专业化需求,我区年初认真制定了培训计划,并不断拓展培训渠道,丰富培训载体,力求达到培训全方位、多样化。今年在做好我区公务员培训、妇女干部培训、宗教事务培训、林业建设培训、清华大学研修班等各类专业培训和能力提升培训的同时,还按照《关于中共xx市委党校、xx市行政学院、xx市社会主义学院2010年招生工作的通知》(乌党校发[2010]10号)文件要求,培训计划及内容安排,按时、按要求完成了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举办的创建文明城市培训班、干部教育管理者信息化培训班、普法骨干培训班等多类培训班的学员选派工作。截止 12月底,先后选派学员各类干部参加培训400余名,培训范围涉及了农村建设、妇女工作、教育管理等10余类不同专业。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党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此外,今年我区还注重后备干部队伍培养管理。今年继续通过挂职锻炼、选调参加全区重点工作等形式,先后40余名后备干部到旧城拆迁改造、信访部门和其它区直部门进行挂职锻炼。

二是加强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专业培训。严格实

行继续教育和继续教育证书制度。通过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更新知识培训等,不断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能力,在每年一度的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严抓教学质量,严把结业考试关,将继续教育落实到实处,让专业技术培训收到实效。今年,我区共培训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近2200人。

三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今年,区人才小组积极协调区经济信息化局和科技局,组织了区内规模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活动,开拓了企业人才学术交流通道。全年组织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培训30人;组织企业技能人才培训班7次,培训人员30余人。 四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培训。今年xx区围绕重点农业产业要求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继续做好农区人才培训。今年农技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讲解了葡萄种植知识、早春茬蔬菜栽培技术、玉米良种选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20余次,培训农区实用人才和农区居民近共4000余人。

(四)改善人才机制、充分用好人才

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人才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在加快制定人才资源开发配套政策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为全面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环境,进一步推动人才自主择业、单位自主用人、篇三: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县卫生局党组2010年度人才工作

自 查 报 告

按照县委人才办的安排,局党组紧紧围绕“人才强县”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卫生人员队伍为己任,大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选拨与培养并举、管理与服务并重”的人才工作新局面。现自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人才工作的领导,健全组织,明确任务

事业要发展,人才是保障。局党组充分认识到人才是事关事业发展的战略资源。为确保人才工作的正确领导,局党组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胡才芳任组长,副局长邓爱平、彭庆尧、纪检组长夏千明任副组长,局机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卫生系统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落实卫生系统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局党组坚持定期研究人才工作,听取人才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人才培养、使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加大人才选拨力度,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一是局党组组成考核组对12个乡镇卫生院的班子进行了届中考核,调整充实了部分乡镇卫生院领导班子,给年轻有为的同志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二是以竞争上岗的方式,全面完成了卫生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臵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年轻骨干的工作积极性;三是配合县编办、县人事局到大专院校直接选聘研究生 、本科生各1名,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0名,极大地缓解了我县卫生人才奇缺的矛盾。

(三)加大人才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强化继续教育工作。我局分别与长江大学、湖北民院联合在巴东开设本科、专科层次学历教育函授站,截止目前,全县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取得本科学历以上的达到50%,取得专科以上学历的达80%。

二是加大专业进修学习的力度。我局抓住对口支援的机遇,分别与北京市卫生局、同济、协和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签订了免费进修培训的协议,各医疗卫生单位共选派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达150人,培养了一批业务带头人。

三是加大乡村医生培训力度。我局分期分批对全县726名乡村医生进行了业务培训,对123名乡村医生进行了中专学历教育培训。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引进难,人员补充机制不健全,致使我县卫生人才严重不足。全县卫生系统自2000年至今共流失卫生人员518人,但补充专业技术只有114人,预计到2012年还将流失300人左右。近几年,我县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已处于全州乃至全省先进行列,但在发展的同时,人才紧缺的矛盾日渐突出,尤其是我县实施新农合项目后,住院人次和门诊人次成倍增长,卫生系统人才紧缺的矛盾更为突出,已严重制约着我县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专业技术人员调配机制不健全,乡镇卫生院的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向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合理流动,致使现有卫生人才资源无法有效利用,甚至造成部分专业技术骨干因县内无法流动而流往县外。

(三)乡镇卫生管理人才的后顾之忧无法解决,乡镇卫生管理人才队伍难以稳定。“十一五”期间,全县乡镇卫生院快速发展,已跃入全州乃至全省先进行列。成绩的取得主要归功于乡镇卫生院领导班子,是他们善于管理,大胆改革,带领职工艰苦创业,克难奋进,才使得巴东乡镇卫生出现了喜人的局面。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他们牺牲的却是个人利益,为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他们的待遇必须少拿;为抓管理,他们荒废了自己的业务;为了医院的发展,他们照顾家庭的责任必须放弃。但他们一旦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无力解决其困难,就连他们想改变一下工作环境的要求也无法满足,这无疑对他们的积极性是极大的挫伤,使得他们不安心于管理工作,导致了我县乡镇卫生管理人才队伍难以稳定,甚至很多专业技术人员不愿从事管理工作。 二○一○年十二月十三日篇四:2011年度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2011年度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今年以来,区经信局大力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按照“上下联动、分层组织、突出重点、分批培训”的原则,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部门联办、企业自办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企业人才教育培训工作,为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划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企业人才培训工作的要求,结合新时期人才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2011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教育培训计划》,完善有关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和措施,确定培训重点,明确了培训内容。同时,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人才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相关股室具体抓的人才责任网络。加强宣传,通过编印《经信信政策汇编》、《企业政策汇编》、《企业产业规划汇编》,深入企业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调动企业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人才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企业人才培训形式,拓宽培训渠道

今年以来,我们不断改进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企业人才培训工作取得了实效。

-1-

二是积极引导企业搞好自主培训。在积极做好企业培训服务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实施自主培训工程,促进了企业人才素质的不断提升。其中,富海集团、通海集团、东方实业、北方实业等重点企业均制定了培训计划,编撰了培训教材,安排了专项培训经费,其中通海集团在我局的引导下,企业自身编纂了企业文化与职工培训手册,做到人手一本。还有三丰香油等企业自己出资分期分批到知名高校学习。企业自主培训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

三是积极组织企业外出考察。实行激励与发展并存的培训战略,组织镇、街道分管领导、重点企业厂长(经理)和经济能人赴威海、德州、滨州、临沂等经济发展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引导企业确立现代管理理念,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进一步增强了各企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三、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大力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2-

围绕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积极落实自主创新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2011年,创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实训基地2家。

四、扎实做好企业人才摸底调查

为全面了解掌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现状,建立健全区企业人才队伍,推进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制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区经信局在全区规模企业中开展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采集工作。以企业为单位,全面收集整理相关人才信息,对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分布现状,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认真认真调研,全面、准确、及时的反映企业人才信息动态,并逐步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库,为科学制定企业人才中长期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五、努力为企业人才引进工作服务 针对区企业缺乏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情况,区经信局加强同区组织、人事、劳动等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免费为各企业提供人才信息服务。同时,加强与工业企业人事主管和办公室负责人的联系和交流,及时掌握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组织企业对相关政策文件加强学习,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合适自身发展情况的人才

-3-

培养和职工培训计划。在规模企业中积极推广各地引进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六、加强自身人才队伍建设

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区经信局积极组织各股室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认真领会贯彻文件精神,并深入各企业广泛宣传各项人才工作政策。同时,为使人才工作落到实处,区经信局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干部职工加强学习和业务培训制度。通过每周固定学习时间,规范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定期邀请专家授课,领导亲自点评等,提高全体干部职工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按照建设“学习型”机关的目标和要求,制定了考核和奖惩办法,激发了干部职工学习积极性。制定干部职工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制度。对人才的使用打破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用人倾向,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在各股室负责人的选任上,区经信局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程序选人用人。同时,大力推行轮岗制度,每名干部职工定期或不定期到不同岗位锻炼,全面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年来,我局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相比,还存有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培训体系还不十分健全、企业重视度不够、企业自主培训

-4-

有待进一步规范等方面,下一步我们根据企业不同性质和需求,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创造一个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干好事业,干大事业的良好环境,推进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5-篇五:人才自查报告

为认真落实中省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文件要求,深入查找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谋划2014年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创新举措,进一步推动全省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根据《2013年全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工作要点》有关要求,省局决定开展年度人才工作自查和总结,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自查总结的方式

本次自查总结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进行,各市(区)局在县(区)自查总结的基础上,形成自查总结报告,分别以书面和电子文档形式报省局人事处。

二、自查总结内容

(一)本市(区)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人才队伍的基本现状、结构分布等情况;

(二)本市(区)全年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取得成效和创新举措;

(三)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2012年人才培训项目完成情况;

(五)2013年人才培训项目完成及进展情况;

(六)2014年人才工作思路、目标任务、整体安排和推进措施等。

以上材料请于11月10日之前报省局人事处。

联 系 人:齐昌明

联系电话:(029)87291463

三、相关要求

各市(区)局要高度重视自查和总结工作,要按照《通知》精神,在自查和总结中务必做到实事求是,客观评价,数据翔实、总结全面。查找问题要深入细致,原因分析要准确到位。工作思路要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对2012年、2013年人才培训项目的完成情况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搞好绩效评估。省局将在年底前组织开展项目实施情况的抽查。

根据《2013年全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工作要点》,现将我县人才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县人才队伍

二、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

人事系统根据“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和《宁波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统领,深化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牢固确立企业主体地位,以创新发展、创优服务,提升公共服务力、提升人才竞争力,打造制度引领优势,发挥人才引领作用(以下简称“两创、两提升、两引领”)为工作目标,着力构建“政府宏观引导、市场合理配置、企业主体开发”的工作体系,统筹协调机制,推进改革创新,完善政策制度,拓展平台载体,发挥市场作用,优化发展环境,人才规模与质量大幅跃升,人才效能与素质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加快提升了城市创新创业水平。“十一五”确定的各项人才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

——人才总量大幅增长。至2010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到90.34万人(不含农村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规划调整数),年均增长13.3%,每万人口人才数已超过1570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59.5万人,年均增长超过10.7%,占人才总量的65.8%,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员数已超过1030人。 3.2倍、2.1倍。高级职称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比重达到6%。高中初级职称人才比例为6:34:60,人才的产业分布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人才的年龄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人才素质显著提升。至2010年底,全市拥有高级专家人才2485人,是“十五”末的1.8倍。其中,省特级专家2人、省市政府重奖专家17人、国家 省市突出贡献专家21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7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6人、“省151人才工程”人才106人、“市4321人才工程”人才357人。 ——引进培养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全市引进各类人才35.8万余人。其中院士1人(柔性服务30人),研究生学历人才1.4万余人,中级以上职称人才1.5万余人。全市培训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80余万人次,培养经济社会领域紧缺专门人才近万人次,选送近1000人参加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培养。

——人才国际化程度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引进外国专家人才3400余名,完成外国专家项目500余项。其中实施“海外工程师”项目160个,2位外国专家获国家友谊奖,10位外国专家获省西湖奖。新增留学生创业园6家,引进海外留学生人才1491人。至2010年底,全市留学生创业园达到9家,海外留学人才达到2050人,进入国家“千人计划”10人,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0人。

二、企业人才开发的探索实践与主要成效

(一)创新实践

1、确立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2007年宁波基于代表生产力水平的企业人才相对不足,特别是科技人才队伍总量明显偏少,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偏弱的现实,围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题,确立了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投入优先向企业倾斜,人才流动优先向企业集聚,创新载体优先在企业建设,科技成果优先在企业转化,逐步构建“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企业开发”的运行机制,人才从机关事业单位吸纳为主向企业吸纳为主转移。

2、完善面向企业的人才政策体系。全面梳理已有人才政策,把政策受益面扩大到所有企业。把企业人才优先开发作为政策导向。2007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创新型领军和拔尖人才引进培养的若干意见》及《实施办法》,对企业引进和培养的领军和拔尖人才给予住房补贴、科研资助、重奖激励,并解决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出台了《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暂行办法》,专门针对企业引进的海外工程师最高给予60万元资助,以大幅降低企业引才成本;出台了《关于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对企业吸纳和储备毕业生给予培训补助、社保补贴、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下浮等各种优惠。一系列的政策导向增强了人才流向企业的动力,调动了企业自主开发人才的积极性。

4、提升市场配置企业人才的能力。做大做强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积极开展高层次人才洽谈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外国专家智力项目洽谈会、留学生归国创新创业项目洽谈会、“才富·宁波”中高级人才洽谈会、国内外“宁波周”专场人才招聘会、赴国内外重点城市、重点地区、重点高校招聘高层次人才等综合性、行业化、分层次的大型引才活动,为企业提供多样化、专业化、高端化的人才市场配置及相关服务。2006年,宁波出台了《宁波市人才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各类人才中介机构近200余家,其中民营人才中介机构190家(有外资背景的4家),从业人员4000余人,基本形成了涵盖人才猎头、人才派遣、人才测评、企业管理咨询等较为完整的人才市场配置业务。

5、优化企业人才开发的外部环境。为探索服务形式,优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效益,2008年以来全市人事系统面向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508家重点骨干企业、重点建设工程、重点科技项目开展服务活动。以市县两级政府人事部门、人力资源经理协会、人才中介机构多方联动的机制有序开展、整体推进。每年定期发布《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和《人才紧缺指数体系》等企业人才开发综合信息,探索企业主体、行业认可、政府核准的职称评定制度,开辟网上咨询、电话咨询平台,积极为企业提供人事人才政务咨询,并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并逐步确立了表彰激励制度、咨询企业家制度和交流学习制度。

(二)主要成效 ——企业人才规模数量迅速扩张。2007年-2009年,宁波新增人才资源总数达25.1万人,其中企业新增人才资源数23.07万人,占总新增人才资源数的91%,企业人才开发主体地位基本确立。截至2009年底,宁波企业人才总量达到62万余人。

第11篇:镇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xx镇2011年人才工作开展情况

自查报告

一年来,我镇人才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按照《2011年度人才工作目标》要求,加强全镇人才工作的宣传、培训、督促检查力度,使人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镇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现将我镇人才工作开展情况做以下汇报:

一、加强领导,为实施人才强镇战略提供组织保证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党委组织委员为副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全镇有关人才工作的措施、制度和办法,及时解决、协调人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全面研究分析,总结经验,不断推进全镇人才工作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成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镇民政办合署办公,负责全镇社会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

二、抓政策落实,为构建和谐人才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1、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人才工作政策。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积极营造“创造机会,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搭建平台,让能干事的人有平台;提高地位,让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的良好环境;认真

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人才工作重大政策及会议精神,广泛听取各部门对各类人才的意见和建议,并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拓宽服务渠道,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将人才工作的有关政策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

2、积极完善人才工作制度建设。一是完善人才工作会议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会议,倾听各部门对人才工作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关心和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有效地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在人才强镇战略中来。二是进一步完善了《xx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职责》、《xx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等制度和办法,使全镇人才工作逐步步入了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

3、加大人才工作的资金投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年初将人才工作经费纳入本年度财政预算。镇财政在保障人才工作经费的基础上,每年划拨一定经费专项用于人才学历提升、各类人才培训和人才奖励等方面。

三、搞好教育培训,提升人才素质水平

1、依托各高校,开展人才专业化培训。依托xx等师资力量,举办“全镇社会工作人才职业化”系列培训;对需要取得职业证书的在岗社工人员,进行“考前集中培训”,鼓励其获取不同职级的职业水平证书。对司法所、各办事处、村社会工作服务协理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形成了一只专业人才队伍

2、外出参观学习、开展科技下乡。到社会工作开展先

进地区、单位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组织专家下乡入户,实地培训,为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各种问题。

3、利用远教平台,开展网络培训。在全镇各村安装远程教育系统。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学到知识,掌握各种知识技能,对于农民致富创业、增加收入有很大帮助。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总量不足,密度较低。人才质量不高,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综合型人才缺乏。

2、人才分布不合理,大部分人才集中党政机关、教育、卫生、农业、建设等部门,而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人才严重缺乏,高、中级人才出现断层情况。

五、整改措施

1、将进一步提升人才工作思路,结合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抓好各类人才培训工作,促进各类人才素质提升,不断扩大人才队伍,提高人才工作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率。

2、以集聚各类人才为着力点,完善全方位的人才资源开发体系。

3、以事业发展为平台,营造“人才工作”浓郁氛围。

4、加强人才工作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加强对各类人才的培养力度,落实其它各项目标任务。

第12篇:屏山县乡土文化人才自查报告

屏山县乡土文化人才自查报告

一、我县乡土文化人才现状及特色:

我县现有乡土文化人才7人,均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

(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金沙江下游船工号子”代表性传承人江净乐熟记了众多的号子,“出船号子”、“一二三号子”、“招架号子”、“大班秋”、“班秋”、“扎流号子”、“上水数板”、“拼命号子”、“下滩号子”等,他能唱30多种曲调、400多首词。正是因为他,号子这种原生态的民歌,引起了许多艺术家和新闻媒体的关注,江净乐也因此名扬海内外。2002年11月,江净乐在深圳参加演出的民谣“金沙江号子”荣获第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金奖;2005年10月,他以高亢、激越并略带沧桑的嗓音,在全国南北民歌擂台赛上荣获了“特别奖”和“优秀传承奖”,将号子唱响在全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殿堂;英国皇家广播电台慕名前来屏山采访,他的一曲金沙江号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让英国人竖起大拇指。此后,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香港凤凰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多家媒体都先后采访过他或播放过他演唱的金沙江号子,并与重庆“川江号子学会”会长陶鹏、日本歌谣学会会长真锅昌弘等交流号子艺术„„目前,他带有徒弟5人,均在号子技艺上有所传承,还不定时的开上一次培训班,参与人数几十人。

他的家里保存了木船上的许多器物,都是喊号子时所需物品:草帽、草鞋、纤绳等等;还有大量记录有歌词的歌谱、采访报道“金沙江下游船工号子”的各类报刊杂志;音视频光碟上百张;照片更是不计其数。

(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金沙江下游船工号子”代表性传承人甘大林和师兄江净乐共同培养着几位弟子,共同开办培训班,他悉心传授着他们不同于江净乐的唱腔曲调。甘大林保存着各类演出时的照片数十张;记录有他声音和影像的光碟30余张;相关实物20余件。他也和师兄一样,登上过“欢乐中国行”、“激情广场”等等大大小小的舞台,用大半生的努力为“金沙江下游船工号子”的推广传承出一份力。

(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女子踩桥”代表性传承人龙弟明、沈祥富在每次的踩桥活动中是领诵者,带领着成百上千的妇女们踩遍镇上大大小小的桥梁,这其实就是一个传习培训实地传授。她们在农闲时,还要组织踩桥时每个小组的领诵人学习背诵踩桥经。踩桥经、红绳、香烛等等被她们虔诚的传给每一领诵人,最后回到她们手里保存。

(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屏山薅草歌”代表性传承人李世金、宋开元、王修清三人保存了歌谱十几册,记录了歌词3000余首与几十首曲牌;实物鼓、鼓签、挖锄等十余件。现带有徒弟十几人,于农闲时开班培训。参加过

宜宾市“酒都风情”文艺演出,接受过各类媒体的采访。

二、我县培养管理办法及发展建议:

目前,我县乡土文化人才匮乏,传统技艺面临灭绝。大部分传统文化都是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许多民间艺术属独门特技,口传心授,往往因人而存,人绝艺亡。民间文化资源流失严重。文化资源大多分散存留或流传于民间,能体现地方特色、具有代表性和内涵丰富文化记忆的民间文化实物流失严重,传世不多。那么,我县下一步保护工作思路应该全面调整

1、强化领导,积极开展宣展活动。保护好地方特色文化,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众凝聚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各乡镇和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大宣展力度,积极举办艺术成果的展演展示活动,以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和氛围。

2、加大投入,完善经费扶助政策。要出台相应的经费扶助政策,建立资金扶助机制,重点补助扶持濒危项目、生活困难的重要代表艺人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做出重大贡献的优秀传承人或单位的奖励,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个人、企业及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3、力抓队伍,壮大乡土文化队伍力量。抓好乡土文化队伍的建设在“民间文化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

的严峻形势下,要加紧培养传承人队伍。尤其对于濒危的重要项目要制定传承计划,建立传承活动基地,设立专项传承补贴,对传承人(民间老艺人)带徒传艺、培训学习、资料整理、展演展示等给予扶持补助;对列入省级以上的传承人,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等方式,给予一定的社会荣誉;鼓励教学机构开办兴趣班,引导更多的人走上传习之路,解决传承后继乏人的问题。

2012年7月16日

第13篇:乡镇半年度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XX镇半年度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一、上半年人才工作总体情况

2011年XX镇人才工作在县委人才办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县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2011年度人才工作“三比一讲”考核办法,大力实施“人才强镇”战略,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心,突出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引才、育才、用才机制,积极为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营造良好的环境,创新人才工作局面,为加快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今年上半年人才工作主要做好围绕三个方面开展:一是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制定2011年人才工作计划,建立了镇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家和专家制度,为人才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对全镇65家规模以上企业的人才工作特派员进行了重新调整,明确了特派员工作任务和考核要求,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村级人才工作网络;加大人才政策的宣传贯彻,县内外各种人才招聘信息等内容及时向企业进行传达,为企业和农村能及时掌握人才工作信息搞好服务工作,深入企业,认真贯彻宣传规模以上企业人才考核办法,排摸企业人才存量和需求,兑现人才政策。上半年发放振龙、欧德申2家企业3名高层次人才一次性安家补贴1.5万元,完成全镇59家规模以上企业的人才现状排摸和人才需求统计工等作。二是着力做好人才培训,提升人才整体档次。抓好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这四支队伍的建设。针对实际多途径开展四支队伍的培训。对党政人才按照强管理,提素质的要求,将党政理论学习与评比活动结合,七一期间,开展机关干部、

农村党员评比活动;对经营管理人才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围绕非公经济转型升级开展培训;对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制定完善雉城镇事业综合服务中心岗位设置方案,并报上级部门审批;对农村实用人才“统一部署、分类规划、分批实施”的原则,开展农村实用种植技术培训。三是着力做好招才引智,优化人才整体结构。动员企事业单位参加各种招聘会,尤其是参加高层次人才招聘会,另外企业通过网上招聘、以才引才等方法,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做好国内外智力项目的引进工作,及时同企业联系,掌握企业智力项目需求,并鼓励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碰到的技术、管理难题与高校、院所、企业主动对结;积极做好人才载体建设工作,做好2011年度大学生见习基地申报等工作。

二、各项指标落实情况

(一)基础工作

1、组织机构健全,人才干部履职到位: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人才工作办公室,在明确1名人才专职干部的基础上将人才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形成镇党委统一领导、组织科牵头抓总、相关科室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建立领导班子联系企业制度,在镇班子调整后及时调整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名单。上半年镇班子成员联席会议上研究人才工作会议1次(研究制定2011年人才工作计划及任务分配,传达2011年度乡镇人才工作“三比一讲”考核内容)。及时报送各类报表和信息。

2、人才计划与总结:在年初制定人才工作计划,将人才工作与雉城镇“135”规划联系起来,在“135”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强化“人才强镇”战略,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形成人才竞争比较优势。不断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力争到2015年,累计新引进高端人才50名,高层次人才20名,刚性引进各类人才1500名,柔性人才100名。及时完成并报送人才工作半年总结和相关材料。

3、宣传调研活动:对我镇65家规模以上企业进行分片确定人才联系人,深入企业一线,加大对人才工作政策的宣传贯彻,及时下发对规模企业人才工作考核办法,传达县内外各种人才招聘信息等,为企业能及时掌握人才工作信息搞好服务工作。今年以来共面向企业开展人才工作政策集中宣传2次。

(二)常规工作

1、人才素质提升工作:一是继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今年以来,镇党委依托镇成校和农函大,邀请周边省市专家讲课,开展了4期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主要是葡萄、草莓、畜禽、粮油等产业,共有320人次参加培训。经常性的实用培训,使我镇现代农业种植户技术得以提高,今年雉城镇葡萄亩产值达到9700元,葡萄基地总产值达7500万元。二是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技能及创业能手培训。由镇成校专门建立预备劳动力台帐,根据预备劳动力的工作需求,分门别类制定培训计划,对于学校目前尚无相应资源培训的专业,及时向长兴技校和职教中心等推荐输送。今年以来,全镇共发放各类培训券1100张,培训内容涉及计算机、服装缝纫、电工、电焊、汽车驾驶等11个专业。同时镇工办结合重点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信息化建设,通过上岗培训、委托培训、升级培训、专家培训、全员培训等多种形式和途径,组织引导企业加强对在职职工的技能提升培训,有效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2、加强硕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和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一是硕博士工作。建立硕博士帮扶导师制,根据研究生所处科室,合理的安排分管领导担任研究生的导师,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岗位要求;建立硕博士联系企业、家庭工业制,安排镇3名研究生以联村干部的身份,联系三个村的2-3户家庭工业户。二是大学生村官队伍。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大学生村官管理和培养制度。在今年的换届工作中,共有5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认真做好大学生村官联企工作,对我镇65家规模以上企业进行按片划分,确定7名村官(招商村官除外)联系,同时要求各村官联系各村辖区内的家庭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2-3家,为他们提供政策等方面的帮扶;定期对大学生村官开展人才工作方面的专题培训,今年已经开展2次专题培训,内容涉及远程教育、人才考核、人才需求调查等方面。

3、扎实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组织专人深入基层,发放家庭工业创业典型、现代农业创业典型、县、镇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大力宣传广大青年创新业、创大业。同时做好的大学生见习基地企业的需求调查工作,5家企业共推出管理类、理工类见习需求岗位68个。

(三)、重点工作

1、各类评选的申报工作:今年上半年共有3家公司的11个团队申报“365”创新团队.2、引进优秀人才:动员企事业单位参加各种招聘会,尤其是参加高层次人才招聘会,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多家企业等参加招聘会,今年上半年引进柔性教授级高工4人,高校教授4人(其中留学海外教授2人);引进人才210人,其中高级人才10人。

3、做好国内外智力引进工作。及时同企业联系,掌握企业智力项目需求,并鼓励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碰到的技术、管理难题与高校、院所、企业主动对结。

4、载体建设:鼓励企业建立大学生见习基地,在2010年申报成功超威、中钢等5家企业的基础上。

(四)、创新工作

今年上半年,XX镇工业集中区内成立了首个企业人才工作创新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发掘人才、培养人才,同时也作为典型,在全县重点企业中推广天能的人才工作做法。

回顾半年来的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和自身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人才工作宣传需进一步加强,人才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有待进一步创新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来抓,积极推进人才强镇战略,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和谐雉城提供坚强的人才和智力保证。

XX镇党委

2011.8.17

第14篇:某县人才工作情况自检自查报告

XX县2010年人才工作情况自检自查报告

一年来,XX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人才工作全局,围绕绿色产业和特色旅游业发展,创新人才工作方式,探索人才活力机制,搭建人才工程载体,加强统筹、优化环境,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培育典型、广泛宣传,积极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了各类人才的干事创业激情,为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2010年人才工作创新做法、特点亮点

(一)加强领导,提升人才工作服务水平。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人才领导小组办公室“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的职能职责,按照人才工作联席会议的有关要求,定期听取人才工作情况汇报,在深入调研和听取汇报的基础上,围绕“双目标、双动力、双支柱”和建设开发文化绿色XX发展战略,确定人才工作总体目标和任务,整合人才工作资源,形成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具体实施、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管理服务。认

- 1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办法》和《科级党政领导班子正职人选初始提名办法》,实行“公开、民主、竞争、差额、票决”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实现了领导干部选拔各环节阳光透明,树立了“凭能力实绩用干部”的人才观。2010年共组织推荐考察干部63人,召开科级领导干部演讲答辩会 2场,43人参加竞职,任用12人;县委常委会议讨论票决干部108人,其中:提拔33人,交流45人;在全省组织开展的面向社会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中,有4名干部选拔到了副科级领导岗位。二是规范农村乡土人才评价机制,促进标准化科学化管理。制定出台了《农村乡土人才选拔标准(试行)》和《农村乡土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试行)》,把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和致富有方的农村乡土人才划分为农村经纪人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种养能手、能工巧匠(民间艺人)四类,通过制定硬性指标和方法程序进行严格选拔,使农村乡土人才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选拔,填补了农村乡土人才无标准可循的空白,从而为准确界定和选拔农村乡土人才提供了科学依据。近三年来共选拔出各类乡土人才624人纳入了县农村乡土人才库管理,享受技术、信息、培训、项目、资金扶持等六个方面的优惠待遇。三是加大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土专家”“田秀才”的选拔和管理。根据《XX县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和管理暂行办法》和《XX县农村农民专家选拔和管理

- 3

素质。各基层党组织始终把理论教育作为推进学习型班子队伍建设主要内容,切实把理论学习作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增强素质能力、实现道德升华的有效途径,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结合工作实际,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各类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2010年全县共举办8个主体班次培训,组织一期73个村委会232名参加的村“两委”三职干部培训班;一期66名县级机关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一期198名县、乡、村三级专职治保调解员培训班;一期26名新任领导干部及家属反腐倡廉和履职能力培训班;组织50名科级领导干部到省社会主义学院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修班培训;一期80名机关干部参加的新闻写作培训班;一期100名企业工人参加乡镇企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一期53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加新型工业化人才培训班。组织开展近三年来人大任命的51名实职科级领导干部理论考试;组织1338名国家公务员政治理论学习考试;组织417名专业技术人员报名参加了各项资格考试。四是创办“田间课堂”,提高农村乡土人才致富能力。结合“专家乡村讲坛”活动,以农村党员田间技术培训为基础,以党员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通过田边地头现场教学的方式,邀请领导干部、

- 5

队伍建设,不断优化聚才、育才、用才环境。开展“十佳领导干部”、“十佳公务员”、“十佳基层干部”、“十佳村干部”和“十佳人民勤务员”等五个十佳,“金土地”种植能手、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农民专家评选表彰活动,有效激发了各类人才的创业热情。二是加大经费投入,为人才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将人才工作经费列入财政统筹,各职能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化投入机制,2010年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县农村人才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投入人才工作经费共计345.09万元,为人才开发、培养、管理和使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三是加大优秀人才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在县电视台开辟了“优秀人才风采录”专栏,拍摄播出了10期近三年来受各级表彰的53位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对各类人才在发挥社会价值创造力、科技带头致富、地方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广泛宣传,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县在各类人才的培养使用和选拔管理方面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人才优先发展的思想和政策在基层落实还很不到位;二是人才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

- 7

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服务用好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农民专家,使“两类优秀”人才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二)以用为本,实施人才强县重点工程,切实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大力推进“31111”农村乡土人才工程,着力抓好农村经纪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种养殖能手(农村农民专家、“金土地种植能手”)、能工巧匠(民间艺人)四支队伍建设。继续加大农村党员田间技术学校培训力度,大力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抓好新型农民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农函大”培训、农产品经纪人培训、高新农业技术培训班等各种培训,努力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变为人才资源优势,为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二是大力实施外派干部“123”培养计划工程,切实加大党政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三是围绕我县重点产业发展思路,着力培养新型化工业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四是继续抓好招聘引进各类紧缺人才工作,缓解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对紧缺人才的需求。五是以提升技术、壮大队伍为重点,抓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三)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氛围。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多层次、多形式地宣传人才工作建设方面取得的典型经验、方法。二是继续开展好各类优秀人才的评优表

- 9

第15篇:优秀类人才引进项目自查报告

优秀类人才引进项目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高色价、高酶活力酯化曲人才引进项目为2013年度黄河三角洲地区引进急需人才项目中的优秀类项目,自经省人事厅批准立项以来,项目承担单位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团结协作,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了各项工作。截止目前,项目进展顺利。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总体执行情况

(一)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

1、项目单位根据项目申报书和项目批复文件的要求,编制了《高色价、高酶活力酯化曲人才引进项目实施方案》,对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进度安排、组织措施等内容进行了细化和具体部署。

2、完成项目技术方案。在山东轻工业学院、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等专家的指导下,制定了高色价、高酶活力酯化曲项目实施方案,通过对原料的预处理(如浸米、晾米、蒸米的时间、温度及料液比等)和氮源(如氮源的种类和数量)、碳源(如氮源的种类和数量)、碳氮比、矿物质及维生素(包括种类和用量、微量元素的种类和用量、pH和温度范围和最适值等各种发酵参数条件具体探讨,同时联合固液态(包括最佳的配比量及配比时间)等发酵条件的研究,寻找出最佳的发酵工艺,为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产量保证。

综合各种研究成果,将相关技术加以集成、链接、优化组装,集成创新了红曲霉系列产品生产装置、工艺、及产品一体化。

(二)明确责任,分工协作

协作单位包括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省微生物色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山东省微生物色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轻工业学院主要负责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指导试验的实施,承担实验室数据的测定和汇总,山东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负责项目的工艺路线工业设计和指导施工。山东中惠食品有限公司主要配合项目组完成试验材料准备,人力财力保障、做好协作单位的协调和合作,组织人员搞好

1 中试记录,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具体落实实施计划。

(三)健全制度,保证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课题组相继制定了高色价、高酶活力酯化曲项目课题管理制度、项目组工作人员管理办法、化验室负责人责任制度、化验室技术人员责任制度、化验室仪器使用与保管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试验数据管理制度等,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促进了工作的扎实开展。

(四)召开调度会,促进子课题均衡发展

课题组于2012年10月9日召开了调度会,制定发布了实施方案和年初计划,加强课题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对接,使各个子课题之间均衡发展,力争利用本项目开发红曲新产品2个,以满足不同客户对产品的需求等。

(五)学术研讨

课题组于2013年3月25日召举办了第一次学术交流会和研讨会,主要讨论了项目实施方案和工艺技术方案,解决了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技术问题,保证课题实施效果和总体进度。

二、课题组经费使用情况

(一)资金落实情况

高色价、高酶活力酯化曲人才引进项目计划总投资1200万元,目前已落实资金1000万元,其中省无偿扶持资金10.0万元,山东中惠食品有限公司自筹990万元,剩余部分由公司每月盈余利润中分期筹措。

(二)资金支出情况

1、科研业务费80万元。

包括支付科研单位、科研人员报酬,项目初期研发经费等。

2、仪器设备费350万元,购置中试设备、主要检测仪器等。

3、实验材料费、实验室改费45万元,对原实验室进行了技术改造,增添部分试验材料费用。

4、其他支出

(1)工作人员差旅、组织费1.6万元。 (2)车辆燃油费1.4万元。

2 (3)建设中试车间及配套设施521万元。

(4)资料印刷费、技术咨询与技术培训费1.0万元。 截止目前,课题总计使用项目资金1000万元。

三、下步主要工作与措施

1、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不断完善优化工艺,增加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争取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力争在2013年8月中旬达到预期计划任务目标;继续发挥项目技术领导小组的专业优势,在专家指导下,顺利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2、多方筹措,保证自筹部分资金及时足额划拨。

3、课题组按时举办学术交流会和研讨会,及时讨论解决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技术问题,保证课题实施效果和总体进度。

4、强化培训力度,提高技术水平。一是对新技术人员及生产一线职工严格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二是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严格培训,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重点对现代生物技术、生物发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培训,以提高人员的科学文化水平、科学创新水平、技术技能和人才素质,以保证胜任各自的岗位。

5、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借助外部的智力支持来发展和壮大自己,形成人才和技术的互动,壮大了技术研发能力,加快了技术开发速度,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快速转化,培育了企业的研发队伍,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6、将本专项活动的实施与相关计划项目、课题的实施结合起来,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开发结合起来,捆绑进行,形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投入资源的集成,做到优势互补,使项目实施的效率和效益都能实现最大化。

山东中惠食品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五月

第16篇:人才

胡锦涛强调,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是确立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支撑。全党全国要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全面落实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各项战略任务,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开创我国人才事业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保证

人民网北京5月26日电 (记者盛若蔚、李章军)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5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出席会议。

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是确立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支撑。全党全国要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全面落实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各项战略任务,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开创我国人才事业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保证。

温家宝在会议上讲话。习近平在会议结束时作总结讲话。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培养和集聚了宏大人才队伍。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成为人才资源大国,各类人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大显身手。同时,当前我国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才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贯彻落实好这个纲要,对全面提高人才发展水平、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胡锦涛强调,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广泛智力支持。

胡锦涛强调,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总体目标是: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我们要围绕这个总体目标,坚定不移走人才强国之路,科学规划,深化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努力实现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素质大幅度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竞争力不断提升,人才使用效能明显提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

胡锦涛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要坚持人才工作指导方针,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支持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统筹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人才资源开发,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要坚持突出工作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抓紧培养造就一批复合型、高层次、通晓国际规则的适应对外开放的人才。三要坚持推进改革创新,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重点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健全人才工作机制,从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一整套机制,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法制环境,着力解决制约人才工作发展、制约人才发挥作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人才事业发展增添蓬勃活力和强大动力。四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人才工作全过程,教育和引导各类人才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组织和引导各类人才在社会实践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鼓励各类人才坚持求真务实、尊重客观规律,恪守科学精神、大胆探索创造,倾心本职岗位、注重工作实效,淡泊个人名利、无私奉献才能,建设一支饱含爱国热情、勇于追求真理、具有务实作风、善于团结协作、积极改革创新、争创一流业绩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五要坚持扩大人才工作对外开放,做好人才“引进来”和“走出去”工作,坚持人才自主培养开发和引进海外人才相结合,加强人才和人才开发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海外智力。

胡锦涛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事业的希望。要把培养造就青年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制度,采取及早选苗、重点扶持、跟踪培养等特殊措施,使大批青年人才持续不断涌现出来。要不拘一格、广纳群贤,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观念,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使用人才、成就人才。要教育和引导青年人才自觉把实现个人人生价值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紧密结合起来,牢固树立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真诚奉献的人生理想,在投身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在全社会形成爱护青年、关心青年和鼓励青年成才、支持青年干事业的良好氛围。

胡锦涛指出,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是根本保证。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自觉用科学理论指导人才工作、用科学制度保障人才工作、用科学方法推进人才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各级党委要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善于用战略思维、开放视野、发展观点谋划和推动人才工作,落实人才培养使用重大政策,抓好重大人才工程,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深入研究人才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人才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做好人才服务各项工作,努力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坚持用事业聚才育才,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要鼓励创新、爱护创新,使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要关心人才学习和生活,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要通过大力表彰和广泛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营造尊重科学、鼓励创新、甘于奉献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奋发努力的良好风尚。

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突出表现为科技、教育和人才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根本。《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与已经发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即将发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相互支撑、紧密联系又各有侧重,一定意义上讲,属于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

温家宝强调,要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要善于发现人才,用人所长,不能求全责备,让各类人才和全体劳动者、建设者才尽其用、各得其所。要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人才,让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增长才干、建功立业。要创新人才发展体制,坚决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成长、人才流动、人才使用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性障碍,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人才发展体制和机制。

温家宝指出,人才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为人才的成长服好务。一要大胆使用和吸引人才。加强对拔尖创新人才、急需紧缺人才、战略性后备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大胆引进和使用海外高水平拔尖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创业或以多种方式为国家发展服务。充分发挥国内人才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要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多元化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较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三要更加关心和爱护人才。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鼓励创新、探索和超越,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倡导独立思考、追求真理,宽容失败。关心和改善人才的生活条件,解决好他们在住房、医疗、就业、子女教育、社保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总书记的“广纳群贤”与祁黄羊的“去私”

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不拘一格、广纳群贤,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观念,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使用人才、成就人才。”

《吕氏春秋·去私》有这么一个故事:晋平公作皇帝的时候,有一个叫南阳的地方缺一个官。晋平公问“中军尉”祁黄羊:“你看谁可以当这个县官?”祁黄羊说:“解狐当这个县官合适。”晋平公很吃惊,他问祁黄羊:“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笑答道:“您问的是谁能当县官,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呀。”解狐上任后,为当地办了不少好事,受到南阳百姓普遍好评。又一次,晋平公问祁黄羊:“你看谁能担当朝廷法官这个职务?”祁黄羊说:“祁午能担当。”

晋平公又觉得奇怪,“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说:“您问的是谁能去当法官,而不是问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后来祁午果然成了能公正执法的好法官。

总书记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谁抢占了人才高地,谁就抢占了第一资源,因此,我们要发展,就必须拥有大量优秀人才。如何才能获得这些人才,就要“广纳群贤”。正如祁黄羊那样,举贤不避亲和仇,只要适合这个岗位,适合做这项工作,有利于我们的事业,就要抛开任何时候成见,将这些优秀人才推荐到关键岗位上来。

“广纳群贤”要有一个良好的“群贤”环境,首先要用真心相对,用真情温暖,从感情上让人才觉得自己确实有种“如归”的感觉,在人格和感情上得到尊重。其次有用武之地,他们才会有施展才能的舞台和空间,没有施展能力的空间,说得再好,对其态度再恭敬,也是一句空话。要坚决摒弃那种唯亲是举,唯我之听才重用的现象和行为,不仅冷了人才的心,也搅乱了我们任用人才的良好环境。

改革开展几十年来,我们花费了众多的精力和资金,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也确实为人才发挥才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要有能力把人才送出去进行深造,更要有能力将人才吸引回来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既要将我们自己培养的人才吸引回来,也要将那些对于我们事业有帮助的各种人才吸引过来,我们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

要吸引人才,重用人才,“广纳群贤”还要求我们领导干部有大局意识。在任用人才时,不避亲仇,将事业放在第一,将公心放在第一,在纳贤时,真正像祁黄羊那样做到“去私”,才能做到“广纳群贤”。否则,为了装点门面,也来个“广纳群贤”,但却弃之不用,使之整天坐冷板凳,这样的“贤”,还不如不“纳”,于公于私有害无益。一些单位和部门为了任务,也“吸引”一些人才,但他们是为了做样子,给上级看,给社会看,说穿了是为讨好上级领导,同时在社会上作秀,给自己树牌坊。这种做法严重伤害广大人才的自尊,没有认识到“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的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对于人才的使用,要像总书记说的那样,要“广纳群贤”,在选拔和重用人才时,同样要做到心中“去私”,才能将真正的人才放在重要或适合的地位上,发挥其巨大的任用。“为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保证。”

第17篇:人才

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以打造全疆一流人才高地为目标,坚持先行先试,在全疆率先启动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全力推进人才强区战略,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更新人才理念,着力打造重视人才的良好环境 面对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历史性机遇,高新区(新市区)深刻认识到:重视人才,就是重视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才是关键,做到科学跨越,人才更是关键。据此,我们坚持把人才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十二五”人才规划,把人才工作提升到战略高度,作为第一资源予以重视。一是大幅提高财政投入。确定每年财政列人才开发基金4000万元,科技扶持基金6000万元,企业创新基金2000万元,确保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起步实、后劲足、基础牢。二是制定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围绕全疆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人才政策,并制定出台了《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实施“十百千”人才工程暂行办法》,其中对列入“十”和“百”的人才提供科研经费30—200万元,安家补贴30—100万元,工作场所100—200平方米,月生活补助2000—3000元,并奖励三年内的个人所得税,提供10%—50%的贷款贴息和不低于100万元的资金担保,保障和支持力度之大走在了全疆前列。三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和各类招聘活动,全方位宣传高新区(新市区)的人才政策,宣传优秀人才的创业事迹和重要贡献,营造了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努力构建人才集聚高地

一是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围绕高新区(新市区)重点产业,积极推进“十百千”人才工程,计划利用5年时间引进至少10名杰出的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专家,100名中青年专家、博士后和海外归国留学创业人员,1000名实用的紧缺高技术和高技能人才。截至目前,已引进符合条件的各类人才240余人。二是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2050”人才计划,在5年内,通过公开招聘、挂职锻炼和异地交流等形式吸纳20名博士,并通过人才绿色通道,在全国重点高校招聘50名优秀毕业生补充到党政机关。在自治区党委、乌鲁木齐市委及其组织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有8名博士到我区挂职锻炼,尤其是去年第十一批援疆博士服务团的6名博士全部到我区挂实职锻炼。自2009年以来,连续3年在北京组织专场招聘会,先后从清华、北大等国内知名院校引进博士8名、硕士31名充实到机关各部门工作。同时,还为机关储备了67名重点院校博士和硕士生。三是积极扩宽引才渠道。组织开展“名优企业院校行”、“企业与院校同创共赢互访见面会”等活动,促进校企交流合作,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在北京2011年博士后人才引荐大会和“中国博士后新疆行”活动中,有10名博士后与该区企业达成了初步意向。特别是今年6月,高新区(新市区)首次代表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并组织14家企业,参加了在大连举办的“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活动,与4名博士、2名硕士签订了引才协议,与7名留学创业人员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创出了新疆历届参加“海创周”的最好成绩。四是抓好区域人才的培养。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构建人才培养目标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人才结构同产业发展相协调的人才开发机制,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构筑起年龄、知识、专业、能力等梯次配备的人才体系。依托辖区丰富的职教资源,围绕优势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需求,着力培养一批领军型人才;围绕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着力培养一批创业型人才;围绕新农村建设,着力培养一批农村实用型人才。

三、加强创业平台建设,全力推动人才与产业共同进步 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才基础工作薄弱的情况下,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如何搭建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使人才在实践中成长,使产业在人才作用下进步,始终是高新区(新市区)人才工作的重点。一是积极创建“两站”平台。到目前为止,全区有院士服务站1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企业博士后分站3个,并建立完善人才、院校、企业、政府共同参与的产学研体系,为企业提供高层次、领军型、可持续的智力保障。二是大力支持“四园”建设。始终把创业服务中心、新疆国家大学科技园、百花村软件园、中亚科技合作园作为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建设力度,优化创业环境。依托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孵化器集聚各类人才和培育企业,到目前为止,在孵企业161家,孵化毕业企业43家。2010年,创业服务中心被批准为全国36个省部共建的留学人员创业园之一,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高校学生科技实习基地”。多年来,在我区培育孵化和支持的企业中,已上市企业15个,拟上市企业12个,国家火炬计划重点企业4个,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3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4个,高新技术企业58个。三是充分发挥企业的人才载体作用。通过鼓励和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使企业成为科技人才施展才能的舞台。“十一五”期间,驻区企业共有300多个项目获国家、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的立项,扶持资金达1.5亿多元,带动企业投资超百亿元。目前,我区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疆的近50%,乌鲁木齐市的70%。

第18篇:电子商务人才

电子商务人才“钱”景广阔

众所周知,电子商务是新兴行业,也是朝阳产业,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电子商务领域,希望能在竞争激烈的商海大战中另辟蹊径,走出一条更具战斗力的发展之路。一时间,电子商务人才也就成了众多企业“疯抢”的对象。据了解,在当天的招聘会上,合肥(蜀山)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中有一家企业开出了年薪50万的高薪。招聘方介绍,该企业电子商务的主要业务是世界各地的名酒定制,此次招聘的是名酒定制商务经理、电子商务运营总监等职务。另外,据省人才市场介绍,今年各家企业开出的工资待遇呈稳步增长态势,部分行业平均涨幅在20%左右,而电子商务却凭借着强大的优势跃居所有众多行业之首。不难看出,未来电子商务产业将成为整个经济市场的主导力量,电子商务人才更是“钱”景广阔。

在经济市场的作用下,人才培养的方向也逐渐开始有所转变。各大高校的专业招生也因此受到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市场也是影响高校招生的关键因素,该现象在职业技术类教育院校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据安徽新华电脑专修学院咨询中心负责人介绍,近几年,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招生一年比一年火爆,其中有很多人在来之前都对这个行业做了深入地了解,大都是冲着电商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来的。

来自河南的19岁小伙子陆明涛这样告诉笔者:“我报读的是新华电子商务应用高级工程师专业。初中毕业后,我没有继续上学,而是到姐姐的店里打工,一年的时间里,我经常听身边的人谈起电子商务如何如何的火,挣钱如何如何快等,最关键的是如果能学到真正的电子商务技术还可以独立创业,这个对我太有吸引力了。于是,经过再三考虑,我放弃了原来还算优越的工作来到了安徽新华电脑专修学院学习电子商务。来了才知道学院针对我们这个专业还建立了‘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实训基地’,所有学生入学后即可零风险创业,免费开网店,在校期间可以边学习边创业,能把所学知识充分利用起来,这让我觉得离梦想又更进一步。”

未来社会电子商务是主流,由此而催生的一批新型优质岗位,为万千学子的就业和创业提供了众多机遇,而紧缺的电子商务人才更是促成这个行业薪资涨幅居高不下的关键,面对如此诱人的行业“钱”景,你还等什么?

第19篇:高端人才

高端人才买房不限购的政策最近在武汉出台了,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高端人才呢,要想成为高端人才到底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

高端人才条件一:在国际学术技术界享有一定声望,是某一领域的开拓人、奠基人或对某一领域的发展有过重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

高端人才条件二: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副教授、副研究员及以上职务的专家、学者;

高端人才条件三:在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经营管理专家,或在著名跨国公司、金融机构担任高级技术职务,在知名律师(会计、审计)事务所担任高级技术职务,熟悉相关领域业务和国际规则,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

高端人才条件四:在国外政府机构、政府间国际组织、著名非政府机构中担任中高层管理职务的专家、学者;

高端人才条件五:学术造诣高深,对某一专业或领域的发展有过重大贡献,其成果处于本行业或本领域学术前沿,为业内普遍认可的专家、学者;

高端人才条件六:主持过国际大型科研或工程项目,有较丰富的科研、工程技术经验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

高端人才条件七:拥有重大技术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端人才条件八:具有特殊专长并为国内急需的特殊人才。

由此可见,想要成为高端人才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至于武汉实行的高端人才买房不限购的政策,个人认为确实是能够吸引到一部分高端人才的,至少武汉各大高校辛苦培养出来的高端人才的流失率会少一些。

第20篇:人才调查报告

昔阳县高级职业中学校

人才工作调查报告點

昔阳县高级职业中学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目前有教职工137人,其中教师123人,工人14人。

一、“九五”以来,我校没有人才流失。

二、我校目前正处于发展壮大时期,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年长的教师将退出工作岗位,急需一批青年教师补充到工作岗位上来,充实教师队伍,以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需求。2002年9月,我校从当年的大专毕业生中择优选拔了四位同志到学校任教。到现在为止,这四位同志还一直未入编,仍由我校支付他们的工资。但是,我校经费来源紧张,既不能充分满足聘用人员的工作需求,又不能充分保证他们的生活待遇,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思想负担和经济损失。这是我校目前在使用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我校在使用人才、留住人才方面的思路和具体做法是:大胆启用年轻教师,鼓励教师利用多种渠道进修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实行岗位津贴、课时津贴和教学过程管理奖等激励机制,积极改善教职工的办公环境、生活条件和娱乐设施,实行人性化管理,主动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为他们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四、结合我校实际,我们认为省委省政府在人才工作方面应出台一些政策,如鼓励在外省工作的晋籍人才到我省投资,回我省工作,积极为创新型人才、高层次人才或高技能人才设立创业基金,提供创业资金,联系就业单位,提高工资薪金,用优良的工作环境吸引人才,用优厚的工资薪金留住人才,为山西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昔阳县高级职业中学校

二00四年四月五日

《人才自查报告.doc》
人才自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