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重点实验室秘书工作总结

2020-12-18 来源:秘书个人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2010年度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盖章): 实验室主任(签名): 填报人: 联系电话: 填报日期:

2010年度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报告提纲

一、2010年实验室整体运行情况

二、实验室的定位和研究方向(新组建实验室、研究方向有调整的实验室必需提供)

三、2010年主要的科研活动和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与2009年比较)

四、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重点介绍2010年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情况,与2009年比较)

五、开放交流与合作情况(学术会议、科研合作、开放课题、设备共享、联合培养学生等方面情况)

六、目前存在问题

七、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十二五期间发展思路和2011年具体计划)

推荐第2篇: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为湖北师范学院,是以湖北省分析化学优势学科为基础,整合化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优势研究领域而建,实验室筹建于2004年并于2008年12月被湖北省科技厅、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

实验室拥有一栋建筑面积达3300平方米的新实验楼,配套实验条件完善,现有大型仪器及其配套设备60余台/套,总价值达1360余万元,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能够适应学科发展和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研究需要的、稳定的研究队伍。现有固定研究人员27人,其中教授15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博士22人。

实验室主任为吕鉴泉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武汉大学兼职教授,湖北省分析化学优势学科、重点学科(湖北师范学院)带头人,中国分析仪器学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样品前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黄石市突出贡献专家。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庞代文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国家教育部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2000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现任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二、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和目标及在国内所处的地位

2.1 研究方向

实验室以稀散元素与工业污染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开发新型分析方法和高效的分离与转化技术为突破口,理论上探索分离、分析的新原理和新方法,应用上开发资源化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立足鄂东、面向湖北、辐射全国。

研究方向一 :新型分离分析技术

本研究方向从分离、分析方法的新原理、新体系和新技术入手,以污染物作为研究对象,着重于构建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分析方法与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新型分析方法的研究,新型分离技术的研究。

研究方向二 : 稀散元素分析与资源化

本研究方向面向鄂东南地区储存量较大、品位低、毒理效应严重、经济前景广阔的铼、铊、铟等稀散元素,从新型分离、分析技术入手,构建稀散元素的快速、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分析方法,建立从低品位矿物、工业制品和废弃物中提取、富集稀散元素的分离分析技术,并将它们转化为市场需要的化工产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稀散元素的样品前处理与分析方法研究,稀散元素的资源化技术。

研究方向三 :工业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

本研究方向从鄂东地区存量大、毒理效应严重的砷、氟、硫和酚类衍生物等企业排放的废弃物入手,构建关于砷、氟、酚类衍生物等工业污染物的快速、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分析方法,建立从工业废弃物中提取、富集砷、氟、酚类衍生物等污染物的分离方法,并将它们转化为市场需要的化工产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工业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工业污染物的新型治理与资源化技术。

2.2研究目标

实验室的发展目标是建成“两个中心、一个基地、一支队伍”,即建成污染物分析测试中心和污染物资源化技术中心,形成集知识创新、人才培养、技术发明、技术开发与产业应用于一体,有能力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与地方政府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的重要研究与开发基地。聚集和培养一支站在学科发展前沿,具有解决重大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问题的能力,知识、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一支有能力解决重大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问题的研究队伍。具体的研究目标为:(1)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100余篇研究论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60篇;(2)申报6-8项发明专利,实现2-3项研究成果转让;(3)申报教育部或湖北省科技成果奖2-3项;(4)主办2-3次国内学术会议,出席3-5次国际学术会议;(5)接受6-9名访问学者,培养研究生40-50名。

2.3实验室在国内所处的地位

实验室以湖北师范学院分析化学学科为主要依托。该学科是湖北省优势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拥有分析化学硕士点、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和国家教育部化学特色专业等,具有坚实的学科基础。

实验室成员中多人担任全国学会的理事和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工业与信息产业部工业与信息化咨询专家、国家医药总局中医药现代化咨询专家、教育部研究生教育与学科评估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在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中,分析化学专业排名位居全国第二档次(B+),在湖北地区仅次于武汉大学。

实验室针对工业污染物和矿业废弃物开展新型分离分析技术与资源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可以为鄂东南、赣西北以及皖西南等地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可以为促进黄石地区经济和生态环境健康、和谐、协调发展,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目前,我国在稀散元素方面的研究十分薄弱,严重制约了我国稀散元素的开发与利用。实验室针对稀散元素开展系列研究,可以促进我国稀散元素资源化的技术进步,在国内取得领先地位。

三、实验室主要研究成果及应用情况

近几年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在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部分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100余篇发表在SCI源刊。

承担各级各类项目52项(其中国家973重大课题子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研究总经费达500余万元;

先后获得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部级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黄石市科技进步

二、三等奖以及其他科技奖励三十余项。

向生产厂家转让了4项生产技术;完成了4个应用项目省级鉴定;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为当地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实验室服务湖北省经济、社会有关情况

在积极开展基础研究的同时,面向中药现代化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开展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服务。先后为黄石市刑侦支队、黄石市环保局、黄石市质检局、黄石市圣康医药、黄石市泰华/兴华/振华化工、大冶有色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提供二十余次技术合作与咨询服务。在硝酸铵废水处理研究与设计、污酸中镉等重金属的去除与回收方法研究、酸雾粉尘控制技术研究、实验室废水处理、药业高浓度废水的处理研究、黄石市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含氟废水的处理、黄石市农村环境保护综合整治规划、蓝藻水华爆发的光合生理基础等方面取得了关键性的科技成果。先后为湖北芳通药业有限公司、黄石晨茂铝业有限公司、荆门帅帮有限公司等提供废水监测

4与治理技术,带来420余万元经济效益,其中四羟基二苯甲酮合成工艺转让给蕲春县美帮化工有限公司,使该公司获利达200万元,吕鉴泉教授2006年就对氟苯胺、间氟苯胺的分离与纯化问题开展研究,提出新型分离工艺路线,既帮助盛康公司实现产品质量的升级,又为盛康公司创造了新的产品,二年实现了200余万元的利润,该课题组提出了电解法生产对氟苯胺的新工艺,现在正在与盛康公司联合承担黄石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年产200吨规模电解法生产对氟苯胺新工艺”,该项目完成后可实现新增产值8000万元,利税1500万元。

五、实验室人才培养情况

实验室采取独立培养与合作培养的方式,分别培养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优秀本科生。目前已经培养了35名硕士,现在有34名硕士研究生在读;实验室接受了近三百名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工作,其中有80余人考取了分析化学专业的研究生(30余人进入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科院化学所等国内最好的化学院所);研究生公开发表论文69篇(其中,SCI论文14篇,核心刊物论文25篇);本科生、研究生有28人次获省级奖励。

六、实验室运行开放情况

实验室依照湖北省颁布的《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遵循“边建设、边研究、边开放”的原则与思路,贯彻执行“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运行机制,瞄准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的科学前沿,立足于应用基础研究,制定了《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同时,以开放基金项目、校企合作项目、校企共建基地等方式来加强实验室的开放运行。目前,已经与黄石地区的很多企业及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并有望合作筹建技术合作平台。

七、实验室学术交流与合作情况

实验室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实验室访问和讲学,鼓励研究人员以各种形式加强同国内外知名高校与学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邀请了5名国内知名专家到学校讲学,近期邀请到美国科学院士、北卡大学Tallman教授来校访问和指导工作,有2人到国外学术访问,1人国内合作研究。

与法国巴黎十一大、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军事医学研究所、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外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研究关系。

主办了1次湖北省分析化学年会。

参加52次学术会议,其中国际会议8次并有四次作大会报告, 6次出席中国化学会、国家医药总局等高层决策会。

八、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

实验室现有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仪、圆二色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红外拉曼光谱仪、元素分析仪、超临界CO2萃取系统、热重热差分析仪等大型仪器60余台/套,总价值约1360万元。

九、我省在本领域存在的主要技术难题简介

9.1 有色冶金行业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长期以来,有色金属行业十分重视铜等有色金属的技术改造与产品开发,但对污染物的治理相对薄弱和被动,特别是其酸性含砷废水的环境污染问题。尽管已经对酸性含砷废水进行了一些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又产生了大量含砷石灰铁盐渣等易于二次污染的工业废渣。目前含砷石灰铁盐渣等的治理是有色行业的重大技术难题,迫切需要技术攻关。

9.2 稀散矿物的资源化技术

稀散元素中的铼、铟、铊是一类稀散贵重金属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极 6

低。我国的稀散金属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存在于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等地有色矿床之中,但由于现阶段缺乏合适的技术手段予以支持,这些资源被浪费并严重地污染着矿区环境。因此,国家迫切需要建立稀散金属资源化的研发基地、培养一支能够适应稀散金属资源化的研发队伍,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的新型富集、提取、分离与转化技术。

由于稀散元素的含量相当低和基体复杂等特性,并加上它们与铜钼等金属矿物很难分开,常规的湿法冶金等措施难以实现有效分离与提取。目前,稀散元素的资源化主要表现于作为铜钼等金属的副产品予以部分回收利用,尚未开发出从矿石源头予以资源化的技术,并且存在回收程度较低、产品单

一、初级产品居多和发展无序等问题。因此,开发从原矿、废弃物中提取并转化的技术具有十分丰厚的潜在经济价值,可以确立本实验室在该方面研究的学术地位,可以促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丰收!

9.3 有机污染物的资源化技术

砷、氟、酚类衍生物等工业废弃物都是著名的污染物,对人类生存与环境的友好构成了极大危害。目前,它们治理停留于治标阶段,现行技术没法将他们回收利用。因此,建立砷、氟等污染物的资源化技术达到治本的目的,有重要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7

推荐第3篇: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为湖北师范学院,是以湖北省分析化学优势学科为基础,整合化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优势研究领域而建,实验室筹建于2004年并于2008年12月被湖北省科技厅、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

实验室拥有一栋建筑面积达3300平方米的新实验楼,配套实验条件完善,现有大型仪器及其配套设备60余台/套,总价值达1360余万元,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能够适应学科发展和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研究需要的、稳定的研究队伍。现有固定研究人员27人,其中教授15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博士22人。

实验室主任为吕鉴泉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武汉大学兼职教授,湖北省分析化学优势学科、重点学科(湖北师范学院)带头人,中国分析仪器学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样品前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黄石市突出贡献专家。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庞代文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国家教育部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2000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现任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 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二、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和目标及在国内所处的地位

2.1 研究方向

实验室以稀散元素与工业污染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开发新型分析方法和高效的分离与转化技术为突破口,理论上探索分离、分析的新原理和新方法,应用上开发资源化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立足鄂东、面向湖北、辐射全国。

研究方向一 :新型分离分析技术

本研究方向从分离、分析方法的新原理、新体系和新技术入手,以污染物作为研究对象,着重于构建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分析方法与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新型分析方法的研究,新型分离技术的研究。 研究方向二 : 稀散元素分析与资源化

本研究方向面向鄂东南地区储存量较大、品位低、毒理效应严重、经济前景广阔的铼、铊、铟等稀散元素,从新型分离、分析技术入手,构建稀散元素的快速、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分析方法,建立从低品位矿物、工业制品和废弃物中提取、富集稀散元素的分离分析技术,并将它们转化为市场需要的化工产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稀散元素的样品前处理与分析方法研究,稀散元素的资源化技术。 研究方向三 :工业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

本研究方向从鄂东地区存量大、毒理效应严重的砷、氟、硫和酚类衍生物等企业排放的废弃物入手,构建关于砷、氟、酚类衍生物等工业污染物的快速、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分析方法,建立从工业废弃物中提取、富集砷、氟、酚类衍生物等污染物的分离方法,并将它们转化为市场需要的化工产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工业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工业污染物的新型治理与资源化技术。

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2.2研究目标

实验室的发展目标是建成“两个中心、一个基地、一支队伍”,即建成污染物分析测试中心和污染物资源化技术中心,形成集知识创新、人才培养、技术发明、技术开发与产业应用于一体,有能力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与地方政府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的重要研究与开发基地。聚集和培养一支站在学科发展前沿,具有解决重大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问题的能力,知识、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一支有能力解决重大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问题的研究队伍。具体的研究目标为:(1)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100余篇研究论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60篇;(2)申报6-8项发明专利,实现2-3项研究成果转让;(3)申报教育部或湖北省科技成果奖2-3项;(4)主办2-3次国内学术会议,出席3-5次国际学术会议;(5)接受6-9名访问学者,培养研究生40-50名。 2.3实验室在国内所处的地位

实验室以湖北师范学院分析化学学科为主要依托。该学科是湖北省优势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拥有分析化学硕士点、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和国家教育部化学特色专业等,具有坚实的学科基础。

实验室成员中多人担任全国学会的理事和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工业与信息产业部工业与信息化咨询专家、国家医药总局中医药现代化咨询专家、教育部研究生教育与学科评估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在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中,分析化学专业排名位居全国第二档次(B+),在湖北地区仅次于武汉大学。

实验室针对工业污染物和矿业废弃物开展新型分离分析技术与资源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可以为鄂东南、赣西北以及皖西南等地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可以为促进黄石地区经济和生态环境健康、和谐、协调发展,

3 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目前,我国在稀散元素方面的研究十分薄弱,严重制约了我国稀散元素的开发与利用。实验室针对稀散元素开展系列研究,可以促进我国稀散元素资源化的技术进步,在国内取得领先地位。

三、实验室主要研究成果及应用情况

近几年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在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部分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100余篇发表在SCI源刊。 承担各级各类项目52项(其中国家973重大课题子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研究总经费达500余万元;

先后获得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部级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黄石市科技进步

二、三等奖以及其他科技奖励三十余项。

向生产厂家转让了4项生产技术;完成了4个应用项目省级鉴定;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为当地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实验室服务湖北省经济、社会有关情况

在积极开展基础研究的同时,面向中药现代化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开展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服务。先后为黄石市刑侦支队、黄石市环保局、黄石市质检局、黄石市圣康医药、黄石市泰华/兴华/振华化工、大冶有色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提供二十余次技术合作与咨询服务。在硝酸铵废水处理研究与设计、污酸中镉等重金属的去除与回收方法研究、酸雾粉尘控制技术研究、实验室废水处理、药业高浓度废水的处理研究、黄石市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含氟废水的处理、黄石市农村环境保护综合整治规划、蓝藻水华爆发的光合生理基础等方面取得了关键性的科技成果。先后为湖北芳通药业有限公司、黄石晨茂铝业有限公司、荆门帅帮有限公司等提供废水监测

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与治理技术,带来420余万元经济效益,其中四羟基二苯甲酮合成工艺转让给蕲春县美帮化工有限公司,使该公司获利达200万元,吕鉴泉教授2006年就对氟苯胺、间氟苯胺的分离与纯化问题开展研究,提出新型分离工艺路线,既帮助盛康公司实现产品质量的升级,又为盛康公司创造了新的产品,二年实现了200余万元的利润,该课题组提出了电解法生产对氟苯胺的新工艺,现在正在与盛康公司联合承担黄石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年产200吨规模电解法生产对氟苯胺新工艺”,该项目完成后可实现新增产值8000万元,利税1500万元。

五、实验室人才培养情况

实验室采取独立培养与合作培养的方式,分别培养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优秀本科生。目前已经培养了35名硕士,现在有34名硕士研究生在读;实验室接受了近三百名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工作,其中有80余人考取了分析化学专业的研究生(30余人进入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科院化学所等国内最好的化学院所);研究生公开发表论文69篇(其中,SCI论文14篇,核心刊物论文25篇);本科生、研究生有28人次获省级奖励。

六、实验室运行开放情况

实验室依照湖北省颁布的《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遵循“边建设、边研究、边开放”的原则与思路,贯彻执行“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运行机制,瞄准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的科学前沿,立足于应用基础研究,制定了《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同时,以开放基金项目、校企合作项目、校企共建基地等方式来加强实验室的开放运行。目前,已经与黄石地区的很多企业及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并有望合作筹建技术合作平台。

5 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七、实验室学术交流与合作情况

实验室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实验室访问和讲学,鼓励研究人员以各种形式加强同国内外知名高校与学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邀请了5名国内知名专家到学校讲学,近期邀请到美国科学院士、北卡大学Tallman教授来校访问和指导工作,有2人到国外学术访问,1人国内合作研究。

与法国巴黎十一大、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军事医学研究所、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外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研究关系。

主办了1次湖北省分析化学年会。

参加52次学术会议,其中国际会议8次并有四次作大会报告, 6次出席中国化学会、国家医药总局等高层决策会。

八、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

实验室现有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仪、圆二色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红外拉曼光谱仪、元素分析仪、超临界CO2萃取系统、热重热差分析仪等大型仪器60余台/套,总价值约1360万元。

九、我省在本领域存在的主要技术难题简介

9.1 有色冶金行业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长期以来,有色金属行业十分重视铜等有色金属的技术改造与产品开发,但对污染物的治理相对薄弱和被动,特别是其酸性含砷废水的环境污染问题。尽管已经对酸性含砷废水进行了一些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又产生了大量含砷石灰铁盐渣等易于二次污染的工业废渣。目前含砷石灰铁盐渣等的治理是有色行业的重大技术难题,迫切需要技术攻关。 9.2 稀散矿物的资源化技术

稀散元素中的铼、铟、铊是一类稀散贵重金属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极 6

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低。我国的稀散金属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存在于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等地有色矿床之中,但由于现阶段缺乏合适的技术手段予以支持,这些资源被浪费并严重地污染着矿区环境。因此,国家迫切需要建立稀散金属资源化的研发基地、培养一支能够适应稀散金属资源化的研发队伍,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的新型富集、提取、分离与转化技术。

由于稀散元素的含量相当低和基体复杂等特性,并加上它们与铜钼等金属矿物很难分开,常规的湿法冶金等措施难以实现有效分离与提取。目前,稀散元素的资源化主要表现于作为铜钼等金属的副产品予以部分回收利用,尚未开发出从矿石源头予以资源化的技术,并且存在回收程度较低、产品单

一、初级产品居多和发展无序等问题。因此,开发从原矿、废弃物中提取并转化的技术具有十分丰厚的潜在经济价值,可以确立本实验室在该方面研究的学术地位,可以促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丰收! 9.3 有机污染物的资源化技术

砷、氟、酚类衍生物等工业废弃物都是著名的污染物,对人类生存与环境的友好构成了极大危害。目前,它们治理停留于治标阶段,现行技术没法将他们回收利用。因此,建立砷、氟等污染物的资源化技术达到治本的目的,有重要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推荐第4篇:重点实验室

二、建设实验室的目的和意义(包括实验室建成后对重庆及依托单位的作用、贡献等)

坚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原则,逐步把实验室建成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分子光化学和超分子光化学、有机光电子材料与集成器件研究中心,培养高层次优秀青年人才的摇篮、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的平台、以及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基地。

光电功能材料

实验室面向国家和重庆市的重大需求,以光化学、光物理、电化学为基础,以光电功能材料与光化学转换为导向,实验室围绕先进光电功能材料的探索,以化学构造-物理机制-材料应用为研究层次,开展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光电纳米材料及其基础科学问题、无机-有机配合物/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高性能电解质材料和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材料及与集成器件应用基础性研究。

推荐第5篇:秘书心理重点

秘书心理学复习重点

1、秘书工作的指导思想:做好三服务即为领导服务,为各部门服务,为基层服务

2、你是如何理解秘书角色的?

(1)秘书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2)其主要交往对象是领导及领导班子;(3)秘书与领导是相互影响的;(4)秘书与领导存在角色交往与非角色交往;(5)秘书在工作中不仅要做好领导交代的事情,还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且请求领导的指示。等等。

3、秘书与领导正确的交往心理:(1)自觉为领导服务心理(2)主动工作心理(3)具备非角色交往心理(4)艺术交往心理

4、秘书角色健康条件包括心理健康生理健康

5、秘书的自我管理包括哪些管理?

(1)时间管理(2)目标管理(3)情感、情绪管理其中,自我管理是取得成功的第一要素。目标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最先去做。时间管理的目的 应该达到三效即效率效果效能

6、“需要层次论”是马斯洛提出的,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归属与爱需要、尊重需要、自我价值实现需要、审美需要。

7、秘书不是领导的保姆,而是领导的参谋与助手。

8、激励员工不仅要给予奖励,也要靠惩罚。

9、需要是动机的基础。动机是推动人行动的内在力量,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和源泉。

10、秘书人际交往的原则:(1)尊重原则(2)平等原则(3)互利原则(4)信用原则 (5)相容原则

11、认知偏差对秘书交往的影响:首因效应、光环效应、定性效应、近因效应、投射效应、仁慈效应

12、“秘书与领导的关系”涉及案例分析,参照书本第183页案例题。相关内容有:秘书处理与领导班子的关系应该遵循的原则:(1)坚守领导班子组织规章的原则(2)遵守职权划分、单向请示的原则(3)遵守对同级领导人一视同仁的原则(4)坚持有利于领导之间团结的原则

秘书处理与领导关系的方法:(1)摆正位置,自觉服务(2)正确领会、贯彻、执行领导意图(3)提高自身素养,增强办事能力

13、领导对秘书影响的心理依据(1)依从。依从是一种低层次的遵从心理,它是被影响对象对产生影响着的一种不自觉的遵从。(2)认同。认同是较高一级的遵从心理,它是建立在人际吸引基础上的人际间的影响方式。(3)内化。内化是遵从心理的高级形态,它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一种影响方式,是被影响着对影响着的一种自觉的追随。

14、领导对秘书影响的主要方式:(1)感染(2)暗示(3)服从 15秘书与领导的交往:领导可以影响秘书,秘书也可以影响领导,二者相互影响的心理依据是依从、认同、内化。

16、秘书不仅要为领导服务,也要为领导班子服务。

17、秘书个体的心理特点:(1)自我平衡(2)协作心理(3)趋利避害心理(4)分享心理(5)适应心理

18、掌握秘书团体协作的重要性(1)团队有助于探索问题,集思广益

(2)可以减少工作的冲突,创造愉快的工作氛围(3)工作更加具体,易于贯彻执行(4)还有利于满足个人心理需要

19、安排布置会场应遵循的心理原则(1)协助领导精简会议的原则。

(2)注意会议气氛的原则。(3)合理布置会场的原则。

20、秘书群体心理优化的目标(1)心理认同(2)心理相容(3)心理互补(4)心理适应

推荐第6篇:秘书资格证重点

秘书资格证重点

第一章 文书基础

1.行政公文,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律效力和规范体制的文书。

2.通用公文,是指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行政公文处理办法》所规定的13种行政公文,即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3.事务文书,主要有传真稿、备忘录、邀请信、贺信(贺电)、感谢信、启事、简报、会议记录、计划、总结、述职报告、讲话稿等。

4.商务文书,主要有意向书、订货单、商品说明书、市场调查报告、招标书、投标书、合同、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5.《办法》规定:发文办理是指以以本机关名义制发公文的过程,包括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缮印、用印、登记、发文等程序。

6.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引用外文应当注明中文含义,日期应当写明具体年、月、日。)

7.签发,就是负责人对已审核的文稿予以审定、签字、准予印发。以本机关民义制发的上行文,由主要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签发,以本机关民义制发的下行文或平行文,由主要负责人或者由主要负责人授权的其他负责人签发。

8.复核的重点:审核、签发手续是否完备,附件材料是否齐全,格式是否统

一、规范等。(复核是发文过程中最后一道把关环节,经复核需要对文稿进行实质性的修改,应按程序进行复审)。

推荐第7篇:西工大重点实验室

1 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材料学院 黄卫东

航空学院

2 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动力与能源学院 高正红

3 鱼雷制导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航海学院 宋保维

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国家

4

级重点实验室 航天学院 何国强

5 无人机特种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国防研究院 周洲 6 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材料学院 成来飞 7

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航天学院 袁建平

推荐第8篇:安徽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金属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马鞍山矿山研究院)

·国家玻璃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

·国家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

·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奇瑞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特种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安徽三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环境光学监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国家电动客车整车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农产品智能分选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合肥美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推荐第9篇:重点实验室工作汇报

2016重点实验室工作汇报

重点实验室工作汇报

铁岭市农业科学院院长杨德忠

辽宁省大豆育种重点实验室是2016年在国家大豆改良中心辽宁铁岭分中心的基础上筹备并于2016年经辽宁省科技厅批准组建的。组建之前我院在农作物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只能进行群体和个体水平上的常规育种和栽培方法研究,这仅相当于美国上世纪

六、七十年代水平。2016年国家大豆改良中心辽宁铁岭分中心投入400万元购置先进仪器设备70台套,2016年在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省科技厅立项投资50万元,使大豆育种重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与此同时积极进行相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2016年我院拿出16万元作为住房补贴引进李殿平和孙国伟2名硕士到实验室工作,2016年确定再投入10万元住房补贴,招收沈阳农业大学博士张瑞朋来实验室工作;投入20余万元先后派出副院长顾德军研究员到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进行一年合作研究,派出李殿平硕士到中国科学院遗传所、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东北农业大学大豆所、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等国家认可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学习及合作研究,投入20余万元购买试验药品和必需的日常运行经费。

一、辽宁省大豆育种重点实验室的作用和功能

组建辽宁省大豆育种重点实验室,主要是集成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优秀人才,一方面提高辽宁农作物应用基础研究的水平;另一方面加速科研成果的形成与转化;同时促进与国内外科研单位的合作与技术攻关;培养高层次专门研究人才科研团队。 辽宁省大豆育种重点实验室的建成使我院拥有比较完善的试验设施、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较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使科学研究能力从群体水平、个体水平越升到细胞水平、分子水平。

辽宁省大豆育种重点实验室一方面将围绕农作物遗传改良为目标,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延伸。瞄准学科前沿将常规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分别从作物的群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研究农作物的遗传规律,为农作物的遗传改良提供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和新品种。进而提升我省农作物遗传育种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打造和培养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将围绕服务三农为目标,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先进仪器设备和人才优势,打造和建立高水平的技术平台,针对农产品质量、农业环境和农业投入品的检测进行全方位对外开放,为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辽宁省大豆育种重点实验室覆盖生物学、作物学等多个学科,研究对象涉及大豆、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实验室目前可以开展的研究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遗传改良

①具备基因定位、克隆、导入的研究能力: 对农作物的主要农艺性状基因进行定位,并对有益基因进行克隆和导入。

②品质(油份、蛋白质、淀粉及氨基酸等)遗传改良:利用转基因技术对有益基因进行转导,选育出高油、高蛋白、抗SMV病、抗虫、高淀粉等农作物新品种。

通过利用DNA 分子标记技术及遗传改良筛选优异种质资源,培育一批优良的育种材料,使分子育种与传统的育种方法紧密地结合,提高早期世代的选择效率。

2、生理研究

①光合生理:对农作物主要生理性状如光合作用特性(光合面积、光合时间、光合速率、光合产物的消耗以及光合产物的运转和分配)、固氮能力、抗旱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开展株型结构、高光效、耐旱育种研究。

②水分生理:通过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对水分的影响,为高光效育种、抗旱育种及农作物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⒊微量元素分析

①农产品(食品、饲料)微量元素分析:利用现有先进仪器设备,对食品、饲料等农产品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测定,为人们提供技术参数,服务于社会。 ②农业环境(水、肥、土壤):针对农作物所需的水、肥、土壤等条件,在现有基础上我们完全可以测定出适合作物生长的各种有效数据,为绿色食品生产提供技术服务。

4、人才培养与合作研究

现已具备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硕士、博士和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及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工作进展

1、工作成果

在科研立项方面,除了国家大豆改良分中心、国家原原种繁殖基地、省攻关等项目外,国家还准备在我院建立大豆、玉米、水稻等国家级三个综合试验站。

在育成品种上,2016~2016年共育成品种27个,其中国审6个。育成大豆品种10个,其中高油品种3个(铁豆36号含油量21.65%、铁豆38号含油量21.48%、铁豆44号含油量22.42%);育成玉米品种8个,其中高淀粉品种4个(铁单20号淀粉含量73.81%、铁研25号淀粉含量72.62%、铁研26号淀粉含量72.96%、铁研27号淀粉含量74.26%)。 在获奖方面,三年来获奖成果10项,其中省级5项,市级5项;共取得社会经济效益40亿元。

在学术方面,在省级以上刊物共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有4篇相继发表在国家一级学术期刊《中国水稻科学》和核心期刊《东北农业大学学报》、《大豆科学》、《玉米科学》等刊物上。

2、大豆优异种质资源筛选

经对我省保存的栽培和野生大豆种质资源3020份进行系统鉴定、研究,筛选出高油(21.5%以上)材料129份、低油(19.0%以下)材料7份、高蛋白(44.0%以上) 材料20份、低蛋白(38.0%以下) 材料18份,为分子育种提供试材。

3、大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

通过利用高效实用的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我省现存的栽培和野生大豆种质资源3020份进行系统鉴定、研究,建立起分子育种的技术体系,开发和利用农作物优良基因,使作物育种有较大的突破。使实验室的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

4、生理研究

主要开展与作物高产、优质相关的光合生理、酶生化特性的基础应用研究。通过对作物的生理研究,建立起细胞水平的技术体系,使作物育种产生新的突破。

5、人才培养及合作研究 2016年至今,与沈阳农业大学谢甫绨教授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一名。为加强同国内外科研单位的合作与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研究动态,先后派出4人赴日本、美国等地考察、学习,同时邀请日本、美国、荷兰、加拿大等国农业专家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开展了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进行关于作物生理育种的合作研究。 通过邀请国外专家,选派人员出国进修,提高了我院的整体研究水平。

三、存在问题

1、经费问题

2016年建成以后,在人才培养和仪器设备等方面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但由于没有运行和科研经费,造成仪器设备闲置及人才浪费。进一步导致许多计划开展的研究项目至今无法进行。

2、为社会服务缺乏资质

我院优秀的实验室人才完全可以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对农产品、农业环境中微量元素进行检测,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同时,也可为本实验室带来经济效益,但由于缺乏资质,检测的数据不被社会认可,因此,无法开展对外服务业务。

四、预期目标

1、达到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5年左右的重点建设,力争使本实验室达到或接近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平,有能力承担国家及省农业领域的重大科技项目,取得若干较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培养出一批高水平、高层次创新人才,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在全国处于先进地位。

2、出高水平成果及论文

实验室工作立足农作物育种的研究前沿,将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作物育种,做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相结合;实验室研究、田间试验、推广应用相结合;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个体(群体)水平相结合;把分子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在作物研究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5年内,取得科研成果5项,省级以上奖励2项,在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5篇。

3、利用高新技术育成新品种

在5年时间内,利用农作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解决常规作物育种选择盲目性大、周期长、效率低等方面问题;开发和利用农作物的丰产性、抗病性、抗虫性和优质等优良基因10个;通过分子育种,创建一批优良育种材料;结合传统的育种方法,培育出3~4个大豆新品种,其中含油量在22%以上的高油大豆品种1个;成为我省大豆遗传育种的科研、教学基地,为培养大豆研究专业人才服务。

4、与国内外合作研究

实验室每年可接受2~3人外单位学术骨干来进修,2~4人外单位合作研究者来本实验室进行中、长期合作研究,5人次以上的短期研究;同时可协助承担2名博士和5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

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已建立的与佛罗里达大学等单位的学术、信息交流的国际合作途径。利用已建立的交流关系,实验室将选派2-3人出国进修深造,并邀请外国专家来室讲学,努力使实验室进入国内先进行列。

5、争取资质,为建设新铁岭、大铁岭服务

在实验室现有工作基础上,我们尽早争取获得检测资质,为建设铁岭两大基地,打造铁岭特色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铁岭大铁岭建设贡献力量。

推荐第10篇: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重点实验室是研究所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高水平研究的科技创新基地,是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是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

为规范和加强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 管理,确保实验室健康有序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实验室服从农科院的统一管理。

第二条 实验室由研究所成立管理委员会。其具体职能是:贯彻落实 上级部门有关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章;编制和组织实施实验室的规划和发展计划;制定实验室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指导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组织科研项目申请和管理。

第三条 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由主管所长兼任,三 个研究室分别为重点实验室的实际载体。

第四条 实验室设独立的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是实验室的学术指 导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审议实验室的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审议实验室的重大学术活动和年度工作计划等,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

第五条 实验室实行对外开放,具体办法参照农科院实验室管理办法 执行。

第六条 实验室具体管理措施参照国家实验室管理规定制定。

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安全管理制度

1.实验室由专人负责实验室设备及人身的安全。

2.加强四防(防火、防盗、防水、防事故)。

3.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场或经过上机操作培训与考核。

4.实验前要全面检查安全,实验要有安全措施。若仪器设备在运行中,实验人员不得离开现场。

5.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存放在安全处,严禁带电作业。

6.如遇火警,除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消防措施灭火外,应马上报警(火警电话为119),并及时向上级报告。火警解除后要注意保护现场。

7.如有盗窃和事故发生,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处理,不得隐瞒,应及时报告主管和保卫部门,并保护好现场。

8.实验工作人员在检测前必须熟悉检测内容、操作步骤及各类仪器的性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作好必要的安全防护。

9.进行有毒、有害、有刺激性物质或有腐蚀性物质操作时,应戴好防护手套、防护镜。

10.实验室内使用的空调设备、电热设备等的电源线,必须经常检查有否损坏,移动电气设备,必须先切断电源。电路或用电设备出现故障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后,方可进行检查。

11.实验室应配有各类灭火器,按保卫部门要求定期检查,实验室人员必须熟悉常用灭火器材的使用。

12.实验室内不准吸烟和吃食物。

13.高压气体钢瓶的存放应满足实验环境条件的规定。

14.下班前,实验室人员必须检查操作的仪器及整个实验室的门、窗和不用的水、电、气路,并确保关好。

15.与实验室无关的易燃、易爆物品不得随意带入实验室。

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的方式及措施,以确保发挥仪器设备的效益以及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2.本制度的适用范围为涉及实验室拥有的所有仪器和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的管理行为。

3.在发生本制度没有明确,而涉及仪器、设备的所有行为时,解释、执行权在实验室。

4.为保证大型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充分发挥效能,实行集中使用、统一管理。

5.实验室仪器、设备可开放使用,但必须在实验室人员指导下进行。

6.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的有关规定,对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定期检定。

7.各种仪器设备建立专人负责制,实行档案管理制度,建档建卡,做到技术档案资料齐全、完整。

8.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方能上机操作,使用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使用情况进行登记。

9.仪器设备实行事故报告制度,发生事故,仪器负责人应立即报告管理部门,并写出事故报告,各仪器的故障、维修、及解决过程均须记录备案。

对外开放管理办法

重点实验室由市财政支持建设,隶属于农科院管理,根据院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对全院科研人员开放,现将具体管理办法公布如下:

1.有需要的科研人员使用前需根据开放仪器内容向本实验室项目管理部提出申请,得到批准后方可使用。

2.本实验室将向使用者提供仪器的使用条件,由需要者在各自实验室内进行前处理。

3.本实验室原则上只接受上机服务,并由本实验室人员负责操作。

4.速测仪类仪器原则上不单独外借仪器,有需要者提前与本实验室预约,由本实验室具体负责人员前往服务。

5.使用人员进入本实验室后,一切服从本实验室的管理。

6.不得将与实验无关人员带入实验室。

7.由于责任事故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要追究使用人的责任直到赔偿。

8.服务收费:参照农科院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第11篇:重点实验室工作计划

一、继续抓好重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实验室在教学、特别是科学研究中平台和窗口之功能,重点实验室工作计划。

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件工作:

1、继续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坚持仪器设备使用的日志记录,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做好仪器设备间的卫生清洁工作,保持整洁、整齐、干净的良好环境条件;

2、积极主动保持与学校有关学科及主管部门的联系,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创造条件满足特殊教学的需求。积极支持学校相关科研所需的分析测试工作,以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开机率;

3、做好实验室布局的调整工作,以满足不断扩大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及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环境要求。

4、积极保持与省教育厅的联系,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在经费和科研工作方面的支持;积极开展与地方及相关部门科研的合作,积极争取申报科研项目;

5、做好实验室开放课题的申报与评审、中期检查、结体验收工作。具体有:2005年度开放课题的开题报告暨学术研讨会;2006年度开放课题申报;2004年度开放课题中期检查。

二、本学期要开展的几项重要工作

1、继续开展实验室国家认可和计量论证工作

实验室国家认可和计量论证工作是目前各分析检测实验室均在开展或已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建设对实验室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作为一个良好的平台,扩大对外的联系与交流,提高实验室的对外影响和分析检测水平,增强对外服务的能力,同时可更好地为科学研究做好服务工作,还可通过对外服务,增强自身的补血功能,通过合理的经费使用管理制度,为学校创造一定的经济利益。

为做好此项工作,根据国家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论证之要求,必须在仪器使用、人员配备和整体布局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相应的补充。为此,本学期,将对实验室的整体布局进行调整;落实实验室人员的引进工作。同时,须聘请相关专家作顾问,规范实验室的国家认可和计量论证的程序和工作制度。

2、开展2006年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的评审工作

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每年均应开展一次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的学术研讨活动,围绕实验室的发展方向、科学研究工作(包括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的评议等)等开展研讨,以保证实验室有序健康地发展,工作计划《重点实验室工作计划》。

由于经费及集中研讨的时间难度,在以往的两年中,实验室以通讯评议和交流的方式开展此项工作。由于今年是“十一五”计划的第一年,设计国家“十一五”科研等多方面的重要内容,也直接与实验室今后的工作内容和发展相关,因而,经与主管院领导商议,决定今年开展一次集中学术活动。主要工作包括:2006年度开放课题申报与评议、实验室工作汇报与发展研讨、学术报告等。

3、积极争取科研项目

随国家“十一五”计划的来临,积极参与和申报国家和省、市“十一五”科研计划项目是目前和近期一段时间内的重要工作。实验室将在完成“十五”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省“十五”社会发展重大课题——“苏州园林水体水质改善与综合示范”研究课题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十一五”期间的课题,尤其是太湖水治理课题的申报工作;此外,充分利用实验室科研基地的功能,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争取在年内完成30~50万元科研经费的课题研究工作。

4、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安排,做好迎评促建工作

在认真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各项材料的汇总和整理工作,分门别类地将材料收集汇总。完善各项制度。同时做好各项发展工作。

1.制定工作计划是管好用好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的重要措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应通过工作计划的制定,明确实验室的战略目标、长远规划和近期工作重点,完善管理机制,营造创新环境,促进国家重点实验室产生重大原创成果。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和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工作计划制定工作,提高专项经费使用效益。

2.目前上报的工作计划普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对今后科学发展目标的思考和凝练不足;自主研究课题部署重点不突出;对外开放的层次和力度不够,未设立访问学者制度;尚未根据专项经费设立的新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等。

3.国家重点实验室应在已有研究方向和特色基础上,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科学发展前沿,认真研究确定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并在此基础上,明确近期主攻方向。自主研究课题和开放课题的部署要体现实验室的发展思路,加强顶层设计,突出重点,并注重对青年科技人员和新引进人员的支持。

4.国家重点实验室要切实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力度。开放课题的部署应通过访问学者制度来实施,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科研人员来实验室开展研究。开放运行费中30%以上要用于合作交流和开放课题;开放课题70%以上应由依托单位以外人员承担,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不得承担开放课题。

5.国家重点实验室要加强管理创新,建立公开透明的决策机制,营造和谐民主的实验室氛围。要制定自主研究课题立项、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估办法,以及访问学者制度、开放课题管理办法等。

第12篇: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为规范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重点学科开发实验室(以下统称省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加强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促进我校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保证建设目标的实现,根据《河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和《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之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建设任务与目标

1.省重点实验室是我校高水平研究团队、高标准研究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设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科技成果转化、高质量学术交流的基地。

2.省重点实验室要加大开放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或邀请国内外中青年知名学者,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或学术交流,努力提高实验室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建立“开放、流动、协作、竞争”的运行机制,使实验室的管理逐步达到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以保证省重点实验室的高效率运行和高水平管理。

4.省重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放置、分实验室及研究用房安排应按照“相对集中、突出重点”的原则合理布局,以利于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突出实力、展示形象。 5.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期满后要顺利通过上级的检查和验收。学校继续加大建设力度,积极申报并力争早日成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二、管理体制

1.省重点实验室实行依托学校且相对独立运作的管理运行体制。学校按照二级单位进行管理,所在院(系)具体负责管理工作。

2.学校和相应院(系)分别成立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室建设的领导工作。发规处负责全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管理、组织和协调工作;科技处负责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和业务指导工作。

3.省重点实验室设主任(或常务副主任)、副主任和秘书等。为便于协调和加强院(系)、学科和实验室的关系,实验室主任或副主任应由一名学院院长(系主任)或副院长(系副主任)担任。

4.省重点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或常务副主任)由具有正高级职称和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科或学术带头人担任,并由校长聘任,报省主管部门备案。副主任由实验室主任提名,经主管副校长和校长审定后由实验室主任聘任。实验室正、副主任的任期一般为三年。 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或常务副主任)在任职期间外出超过半年以上,不能履行岗位职责的,应报学校主管部门,由学校指派其他人员代理主任工作。

5.省重点实验室设独立的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要职能是审议和指导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及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等,审议实验室的重大学术活动、年度工作计划和开放研究课题等。

学术委员会一般由9-15名省内外优秀专家组成,其中本校的专家不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中青年专家不少于三分之一。学术委员任期五年,由学校聘任,报省主管部门备案。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

6.省重点实验室实行“两结合”(专、兼职人员相结合,固定、流动人员相结合)的动态人事管理制度。学校按照实验室的工作需要,根据精干高效的原则核定实验室的专职人员编制。所有人员均实行聘用制,由实验室主任(或常务副主任)与所在院(系)和人事处商定后聘用。为促进科研人员流动和学科相互渗透,实验室专职研究人员不应超过参加研究工作人数的二分之一;实验室主任和所在院(系)主任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实验室队伍,保证实验室的开放与运行。

7.省重点实验室的专职和校内兼职人员的人事、组织关系归属于业务依托院(系),并承担相应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实验室可根据工作需要和有关规定自行聘任校内外人员开展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

三、人员组成及职责

省重点实验室人员按其工作性质和主要任务的不同可分为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三类。这些人员可以是专职的,也可以是兼职的,学校只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实验室建设规模、建设任务和建设目标等,核定必要的专职人员编制。

1.实验室管理人员

实验室管理人员由实验室主任(或常务副主任)、副主任和秘书组成。

实验室主任(或常务副主任)对实验室的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学术交流、人员聘任、实验条件建设、财务管理等负主要责任,并对学校和省主管部门负责。实验室秘书协助主任(或常务副主任)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

2.实验室研究人员

实验室研究人员以从事研究工作为主,在保证实验室研究方向和目标的实现以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并积极与兼职研究人员配合,合作开展研究工作。

实验室研究人员的编制数根据实验室承担项目的类型、级别、科研经费的总量及兼职研究人员数量等综合核定。

3.实验技术人员 实验技术人员主要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操作和维修工作,同时参加部分研究工作。学校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开展实验室技术管理、仪器设备使用功能开发和升级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工作,并在其经济待遇、职务晋升、进修培养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保证和倾斜。

实验技术人员的编制数根据实验室拥有的大型仪器设备台数、仪器设备总值和实际承担的实验工作量等综合核定。

4.实验室兼职研究人员

实验室兼职研究人员是实验室为了完成特定的研究任务而临时聘任的人员或通过申请实验室开放基金得到资助的校内外访问学者。兼职研究人员是实验室的重要研究力量,应完成实验室规定的研究任务。实验室应加强与兼职研究人员的联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实验条件。

四、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1.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资金专款专用。省主管部门安排的建设资金用于购置先进、适用的仪器设备和引进急需的技术软件,学校配套的资金除根据一定的比例作为实验室运行费和科研开放基金外,其余部分应主要用于购置仪器设备和学术活动。

2.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经费由实验室和所在院(系)结合,根据建设目标按年度提出申请,由发展规划处组织论证后,报学校审批。建设经费由财务处按年度划拨,专项管理。

3.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费的使用和管理由实验室主任(或常务副主任)负责。实验室的日常支出由实验室主任批准、所在院(系)的院长(系主任)签字。对于大额经费开支按照《河南理工大学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4.经费使用的监督

(1)实验室建设经费必须严格按计划规定的项目使用,不得挪作他用;

(2)学校和上级部门拨发的运行费和开放研究课题费,按照规定范围使用,不得任意转用;

(3)实验室经费的使用除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及学术委员会监督检查外,还应接受财务部门监督和审计部门审计;

(4)省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技术开发和服务收入,按照学校有关政策执行。

五、检查验收与奖励

1.省重点实验室按照上报主管部门批准的计划任务书进行建设,由省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建设过程进行评议和建成后的验收。

2.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责成有关职能部门对实验室的管理、仪器设备运行、课题研究进展、经费使用、人才培养情况等进行阶段检查和考核。 3.省重点实验室按照要求及时向学校和省主管部门报送工作报告,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评估和检查。

4.省重点实验室接受上级评估和检查后的奖罚,依据校内分配制度的有关条款执行。

六、本办法由发展规划处负责解释。

第13篇: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省重点实验室管理规章

智能实验楼管理条例

为保证教学和科研试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智能实验楼内的正常秩序,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特制定本条例。

总 则

智能实验楼管理由智能实验楼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实验大楼实验区由现代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具体负责,办公区由森林培育学科具体负责;大楼公共区卫生和安全由浙江林学院后勤产业集团负责。

本条例适用在本大楼学习、工作、参观的所有人员。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细 则

第一条 大楼内工作人员包括研究生和客座研究人员均需同智能实验大楼管理委员会签定相关协议(附件1),经批准生效后,方能进入实验大楼。 第二条 凡需进入智能实验楼内的外单位人员应凭有效证件登记,登记后方可进入,并做好入出时间记录。

第三条 保安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定期巡逻监控,保证智能实验楼安全(见附件2)。

第四条 保洁员负责公共区卫生(走廊、楼梯、卫生间、实验室及办公室的门窗、会议室等),保持大楼整洁(见附件2)。。

第五条 爱护楼内公共设施,节水节电,做好四防工作,杜绝不安全因素。 第六条 大楼内保持安静,严禁大声喧哗和一切影响他人学习工作的活动。 第七条 楼内严禁存放自行车,严禁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烟头和一切有碍公共卫生的杂物。

第八条 严禁在大楼内墙壁上张贴各种宣传品、乱涂乱画等一切不文明的现象。 第九条 为了师生的安全,严禁随意上窗台阳台,严禁在楼内乱拉电线。 第十条 严禁在实验室内会客、吸烟、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第十一条 实验大楼内的各种仪器设备、物品,严禁带出楼外,如因特殊情况需要暂时搬出使用的,要有实验室主任签字,并加盖学科、学院公章后方能出门,否则,大楼门卫一律扣留。 第十二条 未经实验室管理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准配制实验室内的钥匙或者将钥匙转借他人。

第十三条 实验室图书、期刊资料借阅需办理相关借阅手续,原则上不得带出实验大楼。图书、期刊不得丢失、撕拆、涂改,丢失原价赔偿。

第十四条 实验室实行责任制管理,每个实验室必须落实安全责任制、仪器设备管理责任制、实验室管理责任制。

第十五条 对易燃、易爆、剧毒和危险品,要按规定使用和存放,严格审批手续,制定安全防范措施。

第十六条 实验室所承担科研项目的测试数据分析结果、阶段成果和各种技术文件、任何人不得擅自向外提供资料,违着追究泄密人员的责任。

第十七条 对违章操作玩忽职守,忽视安全而造成的火灾,被盗、污染、中毒、精密贵重大型仪器设备损坏的应予一赔偿并视情节轻重处理。

第十八条 教师有责任提醒在智能实验楼内做实验的本科生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在智能实验大楼工作学习的研究生及本科毕业生,管理上实行导师负责制,如不遵守本条例和实验室相关条例的,除追究肇事人责任外,同时追究导师的相应责任。

第十九条 对不遵守智能实验楼管理条例和实验室管理条例(见附件3-7)的师生,经批评教育仍不悔改的,则取消其使用智能大楼的资格。

对外开放管理条例

在实验室的对外开放中,资源开放是对外开放的核心。只有做好资源开放与共享,就可以推动课题开放和人员流动。实验室开放课题形式主要有客座人员利用本实验室仪器设备完全自带资金进行研究工作;自带为主、实验室部分资助和实验室资助三种形式,采取何种形式由实验室与客座人员单位协商确定。

1.利用本实验室仪器设备完全自带资金进行研究工作者,填写入室申请,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后,可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

2.实验室资助主要是以森林培育重中之重学科开放课题基金资助为主,申请程序如下: (1)课题基本情况:森林培育学科每年对外发布开放课题,每项课题资助额度为2-8万元,时间为2年。要求课题结束时发表1-2篇研究论文。课题申请起止时间见校园网或森林培育学科网站通知。

(2)课题申请的对象:森林培育学科以外国内外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产业部门和其它单位的研究人员,均可向本学科提出课题申请。

(3)课题申请:申请书可从网上直接下载,按要求填写相关内容,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后,由森林培育学科学术委员会组织评审,评审结果将网上公布。 3.由实验室资助的研究成果,实验室与客座研究人员原单位共享。成果的发表须经本实验室同意。自费客座研究人员成果的所有权由双方协议决定 4.论文发表必须要署现代森林培育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

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

1.本《制度》适用于现代森林培育技术重点实验室所有购买、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化学危险品。实验室主任作为该实验室化学危险物品管理的责任人,各实验分室或课题组必须确定化学危险物品的直接保管人。 2.化学危险品的申购由实验室或课题组负责采购、储存和管理,剧毒物品的保管必须存放在专用保险柜,使用必须做领用登记,清单备案。

3.实验室化学危险物品使用人与保管人必须熟悉并严格执行各种化学危险物品安全操作规程,定期接受保卫处的安全知识培训。

4.在使用化学危险品时应穿工作服(白大褂),出现化学危险品溅在身上或脸上情况及时冲洗(或用洗眼器冲),各分室备有急救药箱,情况严重者尽快去医院就诊。

5.不得将化学危险物品带出实验室,如确为野外实验需要,必须有本实验室人员且需征得实验室主任签字同意后方可带出实验室,在野外使用时,需遵守国家、地方政府有关环保及防污染相关法规。

6.气体钢瓶不符合安全的一律不准使用。对已使用的钢瓶应定期检查,严禁非专职修理人员自行拆卸、修理。 7.实验室剩余或过期的危险品需要销毁时,必须事先报保卫处、教务处和当地环保部门,经批准后造册登记,指定监销人进行销毁。

8.化学危险物品保管人(学生或老师)离开实验室必须作好移交工作,并做登记。

有害废弃物管理条例

1.实验室有害废弃物是指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废固(以下简称“三废”)物质、实验用剧毒物品(麻醉品、药品)残留物以及放射性废弃物。

2.实验技术人员及实验指导教师要牢固树立环保意识,重视执行环保管理制度,对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和学生进行有关方面的安全教育,使其熟知废弃物处理原则和规定。

3.不得随意排放产生的有害废弃物,对有害废弃物实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各实验室须设置专门容器分类收集有害废弃物并定点存放。 4.“三废”物质的排放

(1) 一般的有毒气体要通过通风橱经空气稀释后排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必须通过与氧充分燃烧或吸收处理后才能排放。

(2) 一般废液可通过酸碱中和、混凝沉淀、次氯酸钠氧化处理后排放。有机溶剂废液应根据性质进行回收。如果废液中含有有用物质或可重复利用,应首先考虑回收。

(3) 对于确实无利用价值的有害废物,可以采取“无毒害化”处理,以消除其毒害性,然后再行排放;也可报教务处统一处理。(EB光照一段时间再进行焚烧) 5.实验用剧毒物品废弃物的管理

(1) 实验用剧毒物品(麻醉品、药品)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化学药品使用管理制度。

(2) 实验用剧毒物品(麻醉品、药品)的残渣或过期的剧毒物品(麻醉品、药品)由各实验室统一收存,妥善保管;不定期回收,报教务处统一处理。

(3) 盛装、研磨、搅拌剧毒物品的工具必须固定,不得挪作他用或乱扔乱放。如要废弃,必须交回统一存放、处理。 6.放射性废弃物管理 (1) 放射性同位素中半衰期较短的废弃物,用专门的容器密闭后排放或者焚烧处理。

(2) 放射性同位素中半衰期较长的废弃物,液体可用蒸发、离子交换、混凝剂沉淀等方法浓缩,装入容器中埋于放射性废物坑内。

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管理条例

1.大型仪器设备应确定仪器技术管理负责人,全面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与维护工作.

2.仪器设备负责人的职责:维护仪器正常运转;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定期培训仪器操作人员;负责制定仪器操作规程;监督仪器使用登记情况;负责检查仪器状况,杜绝事故发生.

3.大型仪器设备应建立完整的管理档案,内容包括:仪器基本信息,附件数目,校验证书,仪器说明书,使用维修记录等.

4.大型仪器设备应由专人负责操作,未经培训合格者不得随意使用,违反者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5.大型仪器设备都要制订保养,校正及使用方法的标准操作规程,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6.仪器设备使用者必须认真填写使用记录本,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及操作规程操作.在使用中若仪器出现故障,应立即向管理人员报告,不得隐瞒.

7.仪器使用完毕,必须将各使用器件擦拭干净归还原处,盖上防尘罩,关闭电源,清洁室内后,方可离开.

8.大型仪器应面向全校和社会开放;搞好协作共用,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9.定期向学校报告仪器使用情况及设备性能状况.

10.大型仪器对外开放应收取一定的使用维护费(5--20元/小时).

仪器设备管理条例

(一)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管理条例

1.仪器设备与设施实行实验室和分室的两级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主要为实验室的科研、教学工作服务。2.各种仪器设备必须有操作说明,便于使用者操作。仪器设备、设施使用者实行先预约登记,然后使用的原则。

3.任何使用者必须在掌握仪器设备的性能与操作程序后方可上机操作,新进室的研究者必须先见习三个月,在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性能后,方可上机操作,强行上机者,将视为违章作业并予以罚款。

4.大型仪器设备必须严格执行使用登记制度,登记时应记录仪器运行状况、开机时间。凡不登记者,一经发现,停止使用资格。

5.下次使用者,在开机前,首先检查仪器清洁卫生,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管理人员,并找上一次使用者问明情况,知情不报者追查当次使用者责任。

(二)关于仪器设备损坏赔偿条例

为了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设施的管理,保证仪器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经讨论决定,制订实验室仪器设备、设施损坏赔偿办法:

1.任何人不管何种原因损坏了实验室仪器设备、设施都必须承担经济赔偿责任。2.考虑到个人的实际收入与实验室仪器设备、设施价格较高的事实,凡当事人损坏仪器设备、设施造成的经济损失,由当事人与所在课题组共同承担。 3.仪器设备、设施损坏后凡能维修使用,当事人和课题组按实际维修费额度30%赔偿,最高为3000元。

4.实验室仪器设备、设施原则上不得外借室外人员使用,未经允许借给室外人员使用,如果损坏,由当事人赔偿全部经济损失。

5.各分室与课题组必须加强管理,保证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设施正常运行。

实验人员管理条例

1.实验人员指在智能大楼和智能温室教职工范围内从事教学科研和实验室管理的人员,包括固定研究人员、客座研究人员、实验技术与管理人员,实验室人员在智能楼工作期间具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

2.进入本实验室工作人员,需填写入室申请书,经实验室主任批准盖章后,递交给相关分室管理员,并同意履行职责方可实验,试用期3个月,违规三次以上者或不能履行相应职责者,规劝离开实验室。3.客座研究人员的聘任和管理由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或课题负责人具体审批上报实验室主任,并报由实验室主任批准。依据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收取管理费用,严格遵守实验室对外开放制度和客座人员管理条例。

4.固定研究人员除遵守校、院、智能实验室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外,要求执行学校有关实验室的工作计划,参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

5.实验技术和管理人员负责对实验室的重要精密仪器进行管理和维护,配合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工作。

6.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比较系统地学习和了解与本实验室工作相关的基础知识,熟练地掌握本实验室各项实验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实验技能,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为教学科研创造最优环境和条件。

7.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的各种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实验仪器的验收、保管、发放、登帐工作;经常整理实验室,及时提出实验室维修报告,保持实验室良好使用状态。

8.实验室管理人员监督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工作,协调保洁员做好各实验室的卫生;确保实验室安全,做好实验室的防盗、防火等日常安全工作,定期会同安全保卫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做好实验期间的安全监督,及时纠正不安全因素。 9.实验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制度,要加强岗位责任制, 实验室所有人员必须明确实验室总电源开关及各电器电源的位置,电路或用电设备出现故障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后,方可进行检查。

10.温室管理人员负责温室日常管理:包括卫生与安全、温室及其内部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公共实验用品的采购与保管。

实验室客座研究人员管理条例

1.来实验室做开放课题的人员,一律为客座研究人员。

2.来本室工作时间一般为半年至两年,期满后经双方同意可延长。

3.自带经费与课题的研究人员,经学术委员会审批后亦可来室开展研究,酌情收取实验材料费、大型仪器使用费以及管理费。4.客座人员应是开放课题申请者本人,一般情况下,一个课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遇特殊情况要延长者,经双方协商可以延长。课题在执行过程中一般不宜换人。

5.在执行研究计划中,客座人员不能随意更改计划,如遇特殊情况,经所依托课题组负责人同意后才能更改。

6.客座人员在进行课题研究中要准确无漏地记录好所有研究数据,保存好所有原始资料和样品,课题结束后与依托课题组负责人协商处理。

7.为保证课题研究质量,达到预期结果,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客座人员每季度应向实验室送交经依托课题组负责人签字的季度工作报告。

8.客座人员在执行课题期间,需回原单位办事或参加其他学术活动,经同意后方可成行,其旅差费回原单位报销。

9.客座人员在实验室工作期间要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课题管理、各种操作规程及校纪校规。损坏仪器设备与其他财物者,要酌情赔偿。

10.客座人员来室工作期间,免费提供实验桌及客座人员办公室,仅限本人使用,要遵守相关规定。

11.客座人员在实验室工作期间外出办事,要执行请销假制度,课题结束回原单位前应交还各种借用物品,办理离室手续。

12.课题研究结束后,发表学术论文或成果评定时的归属问题双方协商解决。本管理意见与开放课题申请书一同发给来室工作的客座研究人员遵守执行。

卫生管理条例

1.后勤产业集团须配备责任心强,具有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保安,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定期巡逻监控,保证智能实验楼安全;

2.保安工作人员须对进出人员,尤其是外单位人员的进出,严格登记,并验明有效证件后,方能让其进入。长驻人员须凭有效证件进出,临时人员须登记并凭临时牌照进出。

3.每天晚上11点以后,保安工作人员要定时检查大楼门窗,如果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向相关管理人员汇报。

4.大楼内的各种仪器设备、物品,严禁带出楼外,如因特殊情况需要暂时搬出使用的,须经管委会签字保安方可放行。

5.保洁员负责公共区卫生(走廊、楼梯、卫生间、教室、办公室门窗、大厅、会议室、两个客房)和实验区卫生(走廊、楼梯、卫生间、教室、实验室门窗、露台),需每天打扫,定期擦洗门窗,保持大楼整洁。办公室和实验室、研究生学习室室内地面、桌面卫生自行打扫。 6.实验室工作必须保持严肃、严密、严格、严谨;室内保持整洁有序,不准喧哗、打闹、抽烟。实验仪器设备应布置合理,完好整洁,化学药品放置合理、整洁、无泄漏;室内卫生要定期打扫,做到台面、室内整洁卫生。

7.实验室人员不经允许,不能带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实验室内不准吃东西,不允许吸烟。

8.本制度自即日起开始执行。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均须严格遵守、执行。对违反本制度和有关规则所造成的事故和损失,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按照相关管理条例严肃处理。

温室管理条例

浙江林学院智能温室是以科研为主的专业设施,为保证温室内的安全和环境整洁,温室将实行封闭式管理,谢绝一切无关的参观活动。确因教学需要要进入温室的,请向温室管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批准后持书面申请进入温室。进入温室后任何人员均需遵守以下规定:

1.禁止吸烟。

2.不准触摸与本项目无关的植物。

3.需在温室内做实验的,请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和药品放回原位,关闭水电开关,并搞好卫生工作。

4.进入温室内的项目,将指定2—3人管理,项目组人员造成温室财产损失的,必需追究其相关责任。

5.温室内设备有专人管理,其余人员请勿随意操作

6.智能温室使用申请表请向基地办公室索取。

研究生管理条例

1.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当遵守研究生学习室、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端正学风,勤奋工作,努力完成三年学业,以优异成绩毕业。

2.研究生学习室实行室长负责制,研究生进入研究生学习室后必须服从室长管理,学习室室长负责学习室的日常管理(学习室的值日生安排、日常秩序的维持及相关规定执行的监督等)。研究生所带的本科生如果需要进学习室,必须向室长申请。

3.严禁研究生在学习室和实验室使用电炉取暖、烧水、做饭等,严禁研究生利用学习室电脑从事与学习实验等无关的活动(看电影、电子游戏、聊天等)。对于违反以上规定者,将提出严肃批评,情节严重者将对其进行通报批评。

4.研究生必须填写实验室入室申请,经导师及实验室主任签字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

5.研究生在读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应当认真制订培养计划,确立其研究方向和明确的研究课题。在工作期间,导师提供研究条件和课题经费(含国家计划经费)以及日常生活补助费,并定期检查和指导研究生的入室情况和科研工作进展状况。

6.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后,有责任负责实验室的清洁卫生以及设备维护工作并参与一些日常的相关管理工作,服从实验室老师的安排。

7.遵守各仪器的操作规程和登记制度,凡对拟使用的仪器的操作无把握者,务必请教仪器管理员或其他人员,凡属违犯操作规程而损坏仪器者,按照仪器损坏制度进行赔偿。

8.研究生在实验室内完成毕业论文及课题,论文发表时第一单位署名必须是现代森林培育省级重点实验室。

9.研究生因毕业、调动、出国等原因离室,必须向实验室有关人员办理相关手续,彻底移交实验室的相关物品,包括所占用学习室和实验室的抽屉、柜子、鞋柜等,并上交相关钥匙等。

10.年终对研究生实行评优制度,主要根据研究生平时表现,并结合老师推荐,对于表现优秀者,年终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门禁系统管理条例

1.本学科老师及学生进入智能实验楼必须使用门禁感应卡。来访人员需在值班室登记获得许可后进入。

2.门禁感应卡由学科统一登记管理,发放给每一位具有相应权限的老师及同学。学科老师申请办理门禁卡或者因遗失申请补办门禁卡,须首先填写《门禁卡办理申请审批表》,经学科批准后领取门禁卡。研究生及本科生门禁卡的申请和发放由所在课题组指导老师统一申请,并向学科支付押金10元/卡,学生离校时凭卡退还押金。一张感应卡只能供一人使用,不得转让或几人共用一张卡。

3.门禁使用时,请注意出门需关好房门,如由疏忽所造成的损失由持卡人及所在课题组负责赔偿。

4.门禁感应卡的持卡人有责任保管好自己的感应卡。若有遗失,需立即通知学科门禁管理人员取消该丢失卡的使用权限,否则由此带来的损失由持卡人负责。

5.持卡人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应立即通知学科联系供应商上门维修。学科门禁管理人员每月应对门禁系统的使用,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如门的锁定功能是否完好,门禁卡的使用、发放情况是否正常等。如有问题,必须立即通知供应商上门维修。

6.学科门禁管理人员需掌握进入门禁系统开机密码,进行修改与感应卡对应的信息并确保密码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门禁管理人员离职或调动后,须移交登记记录等交接工作。

7.在门卫值班室处存有一张应急门禁感应卡,能打开所有办公区、实验区的门禁,领用时必须详细登记并说明使用情况。

8.学科具有对门禁卡的发放、回收及人员调动等相关信息的变更及数据查询的权利。持卡人若毕业离校或调动,需将感应卡收回或重新设定使用权限。

第14篇:省部共建实验室

省部共建实验室-简介

地方基础研究工作是我国基础研究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地方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地方基础研究工作要在国家科技发展总体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及人才、资源特点和优势,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为解决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提供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知识储备和科学支撑,提高地方基础研究水平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依托单位重点加强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并着力改善实验室环境和条件,保证实验室用房和仪器设备相对集中和统一管理。

各实验室以省部共建为契机,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建设高水平的人才队伍,积极承担地方和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努力成为地方组织开展高水平研究、聚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带动地方实验室的发展。 省部共建实验室是科技部加强和指导地方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省部共建实验室-申报基本条件

1.遴选范围及重点[1]:主要在依托地方重点高校、科研机构或高科技企业组建的优秀地方实验室中遴选,要求对外开放运行2年以上。重点支持进入“211”工程的地方高校。不支持跨地域的联合实验室申报。2.研究方向: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应符合地方经济与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属前沿、交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

3.人才队伍:学术水平较高、学风严谨、开拓创新精神强的学术带头人不少于3人。实验室主任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年龄不超过六十岁。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开发队伍,科研人员总数不少于25人,并有足

够的技术和服务人员。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在读博、硕士研究生不少于20人。

4.硬件建设:具备较好的科研实验条件。科研用房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原值)不低于1200万元,并能统一管理,开放式使用。 5.科研能力:实验室近5年间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不少于5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或资助强度50万元以上的科研项目不少于3项,科研项目总经费1500万元以上,或人均科研经费不少于10万元/年,或年均竞争性科研经费(不包括单位、政府经常性拨款)不少于200万元。

6.运行管理:实验室依托一级法人单位跨学科组建,已建立起较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开放运行的规章制度,初步建立“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7.支持与投入:实验室建设以来,地方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连续投入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的经费不少于1000万元。

省部共建实验室-2009名单

2009年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名单[2]

省部共建实验室-2010名单

2010年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名单[3]

第15篇:秘书写作考试重点

一、填空、解答、改错

1、秘书经历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认为秘书是“秀才”,是“笔杆子”,是“文书”。第二阶段,认为秘书室“通才”,是“全才”。第三阶段,认为秘书是“管理之才”,是“辅助管理之才”。第四阶段,以国际秘书联合会更名为“国际行政专业协会”为标志,认为专业秘书是“办公室内特定主管的助手”,是“行政助理”。

2、从内容和方式来看,主要包括文稿撰拟、口授笔录、文稿审核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3、秘书写作的范畴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秘书写作包括写作主题即职业秘书写作的全部文字材料的总和,应该包括其写作、发表的带有创造性和个性的文学作品。狭义上的秘书写作专指秘书在履行职能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与组织系统实际管理事务有紧密相关联系的应用性文书,不包括以秘书个人名义发表的文学作品。

4、秘书的两种工作。

多数情况下,秘书的管理工作是以文字为依托、以文字为手段而完成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秘书工作者首先应该是一名合格的文字工作者。另一方面,秘书履行其他职责职能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办文”工作。所以,秘书写作活动是职业秘书参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秘书写作是组织系统管理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

5、秘书能力结构特点。(1)秘书职业具有辐射性特点。秘书不仅仅代表个人,更是一级组织的代表与代言人。通过秘书这一“形象窗口”,人们可以了解这一组织;通过秘书所展示出的职业风采、职业魅力,公众能够感受到的是政治文明、是企业文化与职业精神。(2)开放式特点要求秘书人员具有一种健康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拒绝一切掌握新技能的机会,利用好每一次培养技能的机遇,有“技不压身”的正确态度。

6、秘书职业写作行为的基本特点。

(1)被动性。从写作主题的动机来分,可以将人类的写作活动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是主动性写作;另一类则属于非主动性的被动写作模式。

(2)限时性。领导向秘书下达文稿撰写工作任务时一般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必须完成。

(3)行业性。每一个秘书都服务于特定的工作部门、服务于特定的行业。秘书写作活动的行业性,是秘书知能结构复合型的表现。 (4)程序性。秘书写作活动的程序性,是在长期的秘书写作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职业秘书在履行写作职能活动的过程中,应该自觉遵守规范性文件的相关要求,不可自作主张、自以为是。

(5)综合性。首先,秘书在职业活动中需要写作的文种多种多样,既有规范性法定公文写作,也有一般事务性文书写作;既有综合性强的大型材料写作,也有简短的日常文案写作。其次,在写作不同的文种文本时,要求秘书综合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7、秘书对写作特点的适应与把握。(1)主动适应,淡薄名利。秘书一要适应管理的实际需要,二要适应为完成这一管理目标的时间性要求,三要适应本组织领导为完成组织系统管理目标的实际工作思路。

(2)苦练内功,培养眼光。秘书写作的基本功除文字表达方面的基本要求外,更重要的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与组织系统领导者保持相似的眼光、眼力、眼界。

(3)顺应规律,格式稳定。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秘书写作形成了一些基本规律。其中有语言表述等方面的明显特征与规律,也表现为秘书写作客体即各种文体文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8、什么是资料库?

所谓材料库,是指秘书对写作原型材料的积累的总和。

9、怎样构建属于自己的材料库?

第一,秘书写作离不开大量的间接材料的收集与使用。 第二,秘书材料库要注意吸收大量活生生的直接材料。

第三,其他方式。职业秘书还可以通过网络法、购买法、交换法等方式充实自己的素材库。

10、选材与写作材料的原则。

秘书写作选择材料原则有五:一,选择的材料要典型;二,选择的材料要真实;三,选择的材料要确凿;四,选择的材料要详略得当;五,选择的材料要新颖。

秘书在写作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必须准确、恰当、合理,要尊重其翔实性和权威性;在使用过程中,要忠于原貌,不可任意篡改,以讹传讹;必要时,要注明出处;在材料准备上一般要抓好四个环节的工作:占有、筛选、核实以及必要的加工。

11、秘书写作材料范围。

秘书写作的材料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精神依据和事实情况。 精神依据是指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国家的法律、法规,上级领导机关颁布的相关政策、规定及有关的文件精神。

事实情况包括直接发生的和间接转引的两类。文章中所反映的情况主要指直接发生的、发现的、总结概括的事实情况,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遇到的问题、发生的事情、工作的进程等等。它在文章中表现为具体事例、现象概括、数字统计等形式。这种直接发生的事实情况,是第一手材料。此外,文章中的事实情况里也包括间接转引来的事例、概述、数字、经验、成果等。

12、秘书处理好写作的主题非常重要。

表现在:(1)主题是秘书写作文本的灵魂。从一般文章的评价标准来看,文章的高下优劣,取决于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程度,其中涉及对主题立意、材料取舍、布局谋篇、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评价。(2)主题是秘书写作文本的统帅。秘书写作文本与传统写作理论统一,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是文本的四大要素。

13、对秘书写作主题的要求。

第一,培养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是基本保障。 第二,科学的预见性。 第三,培养敏锐的政治眼光。 第四,策略性。

14、秘书写作开头常用的形式。

(1)目的式:以使用“为了”一词为标志。 (2)原因式:以“由于”、“鉴于”等词语为标志。 (3)根据式:以“遵照”、“按照”、“根据”等词语为标志。 (4)引文式:引用原发文单位文稿开头,常用于批复文种中。

15、书上18页,实践训练(一题)。

16、书上24页,修改病例。

17、书上33页,实践训练(

一、二题)。

18、书上40页,实践训练(一题)。

第16篇:秘书管理制度重点强调

秘书管理制度重点强调

秘书面试

● 招聘秘书前必须由副总办填写人员需求表,报秘书管理部批准

● 各职位秘书最少要经过两级面试合格后方可入职

秘书培训

● 秘书入职7天内由所属区域(副)总监秘书负责培训并逐级向上汇报培训情况 秘书晋升

● 各职位秘书的晋升需由上级向秘书管理部提出申请,秘书管理部与秘书进行面谈,秘书提交工作总结

● 秘书管理部批准晋升后,将《员工考核表》、《秘书晋升面谈表》、《个人工作小结》递交人事部,晋升从次月1日开始生效

秘书入调离

● 秘书入职前必须参加上机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办理入职

● 秘书必须进店入职,不得提前计薪,以办理入职手续、签订劳动合同日为起始计薪日

● 秘书人员调职前要求副总助理提前五个工作日以邮件形式向秘书管理部申请 ● 秘书人员主动离职必须提前一个月向所属营业部副总办提出申请,副总办助理第一时间上报秘书管理部,秘书管理部对离职秘书进行调查及备案;秘书人员由公司辞退/除名的,要求提前五个工作日由副总办助理通知秘书管理部 ● 店务秘书调、离职需要在监交人(指定(副)总监秘书)的参与下与接任的秘书在分行完成财务、交管、行政、IT、费用方面的交接;(副)总监秘书调、离职需要在监交人(指定副总助理)的参与下与接任的(副)总监秘书完成相关内容的交接;副总办助理/秘书调、离职需要在监交人(秘书管理部经理指定)的参与下与接任人员完成相关内容的交接

● 秘书人员于调、离职当日必须进行上述内容的交接,完成交接后由上级主管逐级审核签字,由其本人到总部与相关部门进行交接工作完成的签字确认,否则,将暂扣离职人员当月薪资,直到完成所有交接确认的签字工作 秘书投诉 ● 开设秘书投诉专用邮箱,做为秘书投诉的基本渠道

● 投诉人填写《投诉单》并发送邮件→秘书管理部受理邮件回复(1个工作日内)→秘书管理部展开调查→反馈投诉人处理结果(7个工作日内)

第17篇:涉外秘书复习重点

秘书学复习重点

题型大致为:名词释义、简答、案例分析。

一、涉外秘书的修养:

1.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是情感内扩散的结果,是某段时间内人的心情。心境虽然较为微弱平静,但具有很强的感染作用,直接影响着秘书的行为。涉外秘书在积极的心境下,会精神振作,富有生气,积极主动地展开工作;在消极的心境下,则会忧郁悲观,严重抑制能力的发挥。

2.激情:激情是一种突然爆发的短暂而强烈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暴怒、痛苦、绝望、恐怖等。激情具有十分明显的外部行为特征,往往是由于客观实际与人的需要之间发生突然而剧烈的矛盾所产生的。

3.应激: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情绪状态。处在应激状态可以改变有机体的激活水平,使心率、血压、腺体分泌、呼吸系统等发生显著改变,引起高度的应激化。

二、情商(可能案例分析用的上)

情商通常可具体划分为四个方面的能力,即:

1.情绪的支持、评估和表达能力

2.思维过程中的情绪促进和引导能力

3.理解和分析情绪,并从中获得情绪知识的能力

4.对情绪进行成熟调节的能力

情商是衡量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能力的一个商数,是一个人对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鞭策以及对他人情绪的认识和反应能力。

对于秘书工作这而言,较高的情商修养十分必要。因为在秘书的职业活动和人生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压力、曲折和挫折会更多,这不仅需要较高的智商水平,更需要良好的情商的推动力和溶解力,以控制有害情绪的侵扰,调谐人际关系,提高对社会生活和职业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能。

三、涉外秘书进行气质修养的途径

1.自我控制。人都有其主观能动性,都有不同程度的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涉外秘书要清楚意识到自己气质的优势和缺陷,按照社会性要求对自己的生物性有目的的调节和改造,努力使自己的气质符合涉外秘书活动的需要。

2.职业影响。涉外秘书的气质主要是由后天的社会生活养成的,什么样的环境,往往会养成什么样的气质。因此,涉外秘书要积极投身到丰富生动的职业生活中去,在不断的实践中锤炼和塑造自己的气质。

3.行为相反。针对自己气质中的弱项,有意识地寻找与之相反的工作,有目的的改造自己的气质。如胆汁质的涉外秘书,其弱点就是暴躁鲁莽,那就可以多找一些誊写文稿、立卷编目、练习书法等平凡细致的工作去做。黏液质的涉外秘书需要克服其反应迟缓的弱点,应该多做

些实地调查、对外联络、出差旅行等需要动作敏捷的工作。这种行为相反的方法,如果能持之以恒地加以运用,会收到十分明显的效果。

四、秘书的职业性格

涉外秘书的社会地位、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有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性格特点。这些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意志坚强

2.诚实谦虚

3.灵活应变

4.幽默

5.宽容、合作

五、在影响涉外秘书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中, 以下几种应予以特别指出:(涉外秘书在心理上需要面对的现实或情商修养的重要性)

1.负担过重

2.舆论压力

3.关系复杂

六、一个心理健康的涉外秘书应该具有以下主要标志——这也是对秘书心理健康提出的基本要求:

1.要有正确的自我意识

2.要有良好的智力和适应力

3.要有开朗的心境

4.要有统一的人格

5.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七、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影响个体正常行为和活动效能的心理因素和心理状态。在涉外秘书活动中,有以下常见的心理障碍,应该及时察觉和调节:

1.嫉妒

2.焦虑:焦虑是个体对环境即将出现的变故或需要作出的努力,在主观上引起紧张和一种不愉快的期待情绪,包括自尊心的的损伤,自信心的丧失,失败感,愧疚感,以及相互交织的不安、忧虑、甚至恐慌的情绪状态。

3.急躁:急躁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兴奋和冲动状态,也是涉外秘书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尤其容易发生在青年秘书身上。如有的青年秘书办事,一阵兴头上来就马上动手,既无准备,也无计划。这种急躁情绪既有害于秘书职业性格的塑造,也不利于做好秘书工作。涉外秘书客服急躁情绪的主要方法是遇事冷静。

4.厌烦:厌烦是心理疲劳的一种情绪表现。心理健康学认为,厌烦是腐蚀心灵的蛀虫,一个

人如果长期地恹恹地无生气,没完没了地感到精神疲倦,兴味索然,精疲力竭,最终会导致生命活力的丧失,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轻生等极端行为。涉外秘书若为厌烦所困,就会缺乏工作热情,注意力分散,工作效率降低。

5.自傲和自卑:二者在形式上是完全相反的心理状态,但在实质上,则都是由于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而造成的心理失调。前者是因把自己看的过高,形成了自傲心理;后者则是银把自己看的过低,形成了自卑心理。

八、秘书的职业特点

1.他是领导的助手和参谋,处于领导近身,频繁接触领导者,能给予领导者以不同程度的影响;2.经授权能代表领导者形式一定权力,能在某种程度上成为领导者权力和一直的延伸和体现;3.工作涉及面广,接触秘密事宜的数量大、层次高;4.秘书还是培养和造就领导者的一个重要来源,很多领导人有从事秘书工作的经历;5.秘书工作综合性强、事务性强、浅隐性强,不仅需要较高的工作能力,而且需要不计名利、忘我献身和甘当绿叶的精神境界。

九、“幕德”

清代和近代的师爷是较为典型的秘书职业,他们也极为重视“幕德”。当时的幕德主要包括:1.尽心、尽言。2.正心、洁守。3.俭用。4.虚心。5.勤事。

十、涉外秘书的职业道德范畴(职业道德的规范)

1.忠诚

2.守信

3.勤奋

4.严谨

5.保密

6.廉洁

十一、涉外秘书的角色意识

1.角色意识: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对自己所处地位和由地位所规定的的社会责任的感知与认识,以及自己对周围人的种种角色关系的理解与协调。角色意识具有主观性,有着统御角色心理活动的特殊功能。具体包括:一是高度的责任意识,二是正确的服务意识,三是积极的参与意识,四是清醒的原则意识,五是强烈的公关意识。、

2.角色:角色原是戏剧、电影创作中的一个专门用语,指演员在表演中依据剧本所扮演的某一特定的人物。角色是和一定的社会位置相联系的行为模式,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占有某一社会地位的人应有的行为表现。角色与社会地位不可分割,角色是地位的表现形式。角色是一种权利与义务的结合,角色的权利是从角色的义务中体现出来的。

3.角色行为:角色行为是指担任某一社会角色的人根据社会或团体成员的期待,按照角色的特定要求所表现出来的实际行为。凡担当某一角色而又没有相应的角色行为或偏离了角色行为的,可以称之为“角色失真”。

4.角色规范:角色规范是社会组织对其成员行为的规定,是成员在工作中应该达到的组织期望的行为模式。这是评价角色行为的标准,是一种特殊的团体规范,一个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占有某一地位的人,其行为表现如何,一个重要的评价尺度就是角色规范。

十二、涉外秘书交往中应克服的心理障碍

1.不了解交往对象

2.害羞

3.孤僻

4.角色固着:

5.过虑:轻易的就将别人看成可疑的而加以提防,就会阻碍正常交往的发展。交往中的感情是双方面的,一方对别人怀疑、隐藏,另一方也就很难敞开心扉、开诚布公。过虑的另一种表现就是唯求知交,而不愿广泛结友。

6.封闭

十三、涉外秘书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1.感情投资法,即指对交往对象要舍得投入真挚的感情,以赢得对方的感情,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2.求同存异法,即对双方存在的差异要客观地分析,正确地加以对待。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不必过分强求对方与自己一致。

3.角色互换法。一方面设身处地地为交往对象着想,另一方面要以要求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去对待别人。

4.心理吸引法,即通过提高交往者的素质修养,使自己创造出一种心理“磁场”,使人们在接近到这种心理“磁场”时被其所吸引。

十四、秘书工作与公共关系

秘书与公关,在国外是两个分别独立的职业,各有其特定职责和作用。但在目前的我国,两者却又许多想通之处,能够巧妙而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1.从职能上看,沟通协调组织与各方面的关系,是公关部门的基本职责,也是秘书中介作用和协调功能的具体表现。从管理角度上看,两者都是管理控制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只是秘书侧重于协助领导进行内部行政管理,而公共关系则着眼于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搞好与外部公众的关系。

2.从机构上看,目前我国大多数社会组织并未设公关部门,而是将公关活动交由秘书部门承担。秘书部门为位于组织机构中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沟通的枢纽和桥梁,了解领导意图,掌握大量的内外部信息,更便于做好这项工作。

3.从性质作用上看,秘书与公关部门都是领导在管理和经营活动中的助手与参谋,都是领导与内部公众、外部公众的够荣联系的桥梁中介,都有别于职能部门、业务部门而具有综合辅助的特征。

4.从工作方式上,两者都以信息为基础,注重调查研究,提供决策依据,协助决策的贯彻实施。只是秘书侧重于办文、办会、办事的内部行政管理渠道,公共关系侧重于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罢了。

5.从人员素质要求上看,两类从业人员亦有诸多相通相近之处。如:注重品德修养,尊重组织和公共利益;讲究礼仪;都要有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基础;都要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具有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对外联络、组织会议和干练的办事能力。

第18篇:哈工大重点实验室规章制度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1、为了规范、加强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建设、运行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要求,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2、实验室隶属于国防科工委,依托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挂靠于市政环境工程学院。接受国防科工委、科技部等有关上级组织的领导、督促和检查。

3、实验室是我国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城市水环境相关领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聚集,以及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4、实验室的目标是,根据国际相关学科发展趋势和我国国家需求,确立其学科方向和布局,鼓励和提倡多学科的交叉研究。针对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开发利用及其相关领域中的重点、难点和紧迫的科学技术问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以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5、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依靠多年来在城市水资源和水环境领域中的科研优势,联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及大型企业,在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环境重点难点及国家重大需求的科学技术方面,进行综合性、前瞻性、创新性研究。

6、实验室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坚决地贯彻“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开放运行管理方针,实验室对国内外开放,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或合作研究。

7、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实验室设实验室主任1名,副主任3名。实验室主任应是本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学科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年龄一般不超过六十岁,任期为五年。实验室主任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推荐,国防科工委聘任,报科技部备案。副主任由主任提名,哈尔滨工业大学聘任。

8、实验室实行主任全面负责制。主任对实验室科学研究、学术交流、财务、专职人员聘任、研究生教育、资产、行政后勤、安全卫生等实行统一管理。实验室内一切重大事宜均须经实验室主任或主管副主任同意方可实施。

9、为了保证各项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实验室设立主任负责制下的室务委员会。

10、实验室设立学术委员会,负责审议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课题指南、基金评定以及其它重大学术事宜。

11、实验室设立专门办公室,设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各一名,设办公室秘书和财务助理各一名,协助主任、副主任等处理日常事务。

12、实验室下设首席科学家引领的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下设若干责任教授课题组,责任教授的职责是管理课题组的日常运作。

13、实验室接受科技部、国防科工委、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的拨款以及社会各界的赞助。同时,实验室积极争取国家和社会的各类科研经费。

14、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实验室主任基金在运行补助费中列支,由实验室主任管理,主要用于支持具有创新思想的课题、新研究方向的启动和优秀年轻人才的培养。

15、实验室应充分发挥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的指导、监督作用,室务委员会的民主决策作用,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开放)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资源,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在国内具有一流水平、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通过规章制度和管理模式创新,营造良好的研究、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使其成为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工作者的创业乐园。

16、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包括客座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研究生、博士后及临时工等都必须遵守本实验室的相关规章制度。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制度

为保障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正常建设和运行,特制订本制度。

1、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2、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服从上级领导安排,认真完成所承担的各项研究任务和工作任务。

3、实验室工作人员要爱护仪器设备和公共设施,不得私自占用和转让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和材料用品。

4、实验室人员在工作时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秩序和学习环境。

5、实验后的有毒污染的废物要及时进行专门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6、工作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衣着整洁,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和工作鞋。实验人员实验完毕后应将公共工作区域清理干净。

7、工作人员上班时间不得在重点实验室聊天及大声喧哗。私人待客均须在会客室内进行。未经办公室批准,任何外来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区。

8、重点实验室的钥匙除各人分管之外,实行统一管理,由办公室负责。未经办公室批准任何人不得另配钥匙,流动工作人员不得配备本实验室钥匙。

9、实验室所有资料、文件均需存档保管、专人负责。

10、重点实验室所有仪器必须建立仪器档案,每台仪器指定专人管理、维护,要经常保持清洁和维持正常运转,各项技术指标均应定期测试,贵重精密仪器更要做好各项登记并存档。

11、实验室人员接待外来人员时,应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实用管理办法

1、

为了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运行效率,更好地为实验室科学研究服务,特制订本办法。

2、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按照其功能类型设专人负责日常运行维护与管理。

3、对于新进入实验室流动人员(兼职教授、客座人员、研究生等)、第一次使用仪器者必须经相关仪器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取得仪器使用操作资格,方可进行仪器操作,且第一次使用时必须有管理人员在场指导。

4、实验室仪器管理人员应定期举行有关仪器基本原理和操作的讲座与培训,编写培训手册、仪器操作说明及注意事项,建立仪器使用的预约登记制度。

5、全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实验室仪器设备拥有使用权,但使用仪器设备必须按操作要求进行。

(1)操作前认真查阅仪器操作说明和使用注意事项。

(2)检查仪器运行是否正常,并在仪器使用本上登记,记录仪器运行状况、使用时间等。使用人发现问题,须立即向管理人员报告。

(3)

仪器一旦在运行中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在使用本上写明情况并报告管理人员。

(4)

管理人员根据仪器出现问题的程度,有权暂停使用,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随意强行使用。

(5)

管理人员将有关情况及时向实验室主管负责人汇报,并提出处理意见。经同意后,管理人员负责联系修理事宜。

(6)

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仪器损坏或发生事故的情况,视其损坏程度和情节,对责任者处以批评教育、书面检查、处罚等。

(7)任何人有权制止违反规章的操作。

(8)使用仪器设备人员必须维护公共卫生、保持清洁,保持良好的实验工作环境。

(9)仪器设备使用完毕,使用人必须报告仪器管理人员,确认仪器设备运行正常方可离开。

6、任何人不得私自将仪器设备借给非本实验室人员使用。如属工作需要必须事先请示管理人员,经批准同意后预约安排时间,并遵守本办法规定,按操作要求进行。

7、任何人不管何种原因损坏了实验室仪器设备、设施都必须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1)

维修费在1000元以内(含1000元)由当事人全部赔偿。

(2)

维修费在1000元至10000元,当事人赔偿1000元,余额由课题组支付。

(3)维修费在10000元以上,实验室承担一半经济损失,另一半由当事人与课题组负责。

(4)仪器设备全部损坏,不能维修,按其实际价格进行赔偿,其当事人与课题组赔偿金额参照上述条例执行。

8、为鼓励实验室人员充分利用仪器设备多出成果,仪器设备使用仅收取维持仪器设备正常运转的实际消耗品成本费,所收取的费用只能用于仪器设备日常运行的维修维护和耗材购买。

9、实验室大型仪器购置及平台建设需在广泛听取实验室研究人员对仪器设备需求建议的基础上,经室务委员会讨论决定。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活动条例

1、为建立和加强学术联系,扩大实验室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开阔专业视野,了解学科动态,实验室将定期及经常性地举办学术讲座活动,邀请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来室做学术报告。

2、

实验室鼓励本室研究人员(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学术交流,如日常学术进展报告、专题讲座及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情况介绍等。

3、

为保证学术讲座活动的经常性和条理性,实验室于年初制订本年度学术活动计划,由室务委员会及各课题负责人根据实验室重大的学科方向和研究动态提供学术讲座候选人,筹划可能产生重大效应的方向性报告。

4、实验室主持科研项目的固定人员每年至少做学术报告一次(以正在主持进行的科研工作内容为主)。

5、每个课题组每半年进行一次学术交流或报告会议。

6、全体实验室人员每年举行一次全面的学术交流(2天)。

7、对应邀来实验室进行学术讲座的专家、学者(已在本实验室做阶段性研究和访问者除外),由实验室支付部分费用:

(1)顺访:邀请做学术报告,实验室负责在哈尔滨2天内的食宿。

(2)专门邀请:实验室负责3天内国内旅费和食宿,4~7天内国内旅费和食宿由实验室与负责邀请人分担。

(3)实验室不负责国际旅费部分。其他情况由室务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另行商定。

8、每次学术活动应保留相关照片、资料等,由本次报告的直接联系人配合办公室整理,由办公室统一存档保管,以便用于宣传、上报材料、参考借阅等。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1、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为了保证实验室的财产不受损失,保证科研、行政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保证全体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根据学校安全保卫制度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2、实验室人员须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和设备使用规定。

3、不准随便丢弃、倾倒易燃易爆化学药品及其废液,需按有关规定处理。易燃易爆化学药品应设置专用储存库房,在实验室中的存放量不准超过一个星期的实验用量,必须随用随领。

4、剧毒物品应统一购买、统一存放。存放剧毒物品须用保险柜和铁柜,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实验人员必须当日向保管员领取,当日使用。剩余部分须立即交还保管人员妥善保存。一旦发现丢失,必须立即查找,同时向学校保卫处及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5、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放射性同位素安全防护管理的规定。

6、实验室人员在进行试验研究工作和具有潜在危险的操作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如穿工作服、戴防护眼镜、穿防护鞋、戴防护手套等,并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步骤进行。

7、实验室必须配备消防器材,消防器材不得随意搬动。值班人员应学会使用消防器材,管好消防器材,积累消防经验,有情况及时通知办公室工作人员。重大问题要迅速报学校保卫处或派出所。

8、不准擅自拉接电线、改装电路、增加电器设备,不得超负荷用电以及自行加大线号和保险丝。

9、实验人员离开实验室时必须锁门、关窗、关水、关气和关闭除冰箱培养箱之外的仪器设备和电源。

10、不准在实验室吸烟、做饭、住宿、聚餐和跳舞等。

11、节假日需明确安排值班人员,值班人员要经常巡查,在锁门前应检查门窗、电源等是否关闭。发现有盗、火、水的不安全因素应及时通知办公室工作人员。重大问题要迅速报学校保卫处或派出所。

12、凡携带物品出门,必须持实验室开具的“携带物品出门许可证”,方可出门。

13、实验室工作人员每人只能持有所在实验室的钥匙,不得自行复制其他实验室的钥匙。实验室工作人员丢失钥匙,需要用值班室的备用钥匙另配钥匙时,须经办公室同意。

14、流动人员结束工作离开实验室时,须将钥匙交回办公室。

15、每个房间必须有一把钥匙集中在办公室,以备万一时使用,平时任何人不得使用。值班期间,值班人员要认真保管好各房间的钥匙,不得丢失,只能将钥匙用于防盗、防火、防水等安全保卫工作,不得另作他用。需要换锁的房间,工作人员应将一把新钥匙交到办公室备用。

16、本实验室工作人员(包括客座人员和学生)应尊重学校安全保卫人员及值班人员,配合值班人员工作,严格遵守安全保卫制度。

仪器设备概况

实验室现有使用面积8000余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3900万元,其中主要包括物化指标与结构分析测试平台、微生物与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平台和数值模拟与大型计算基础研究平台。

物化指标与结构分析测试平台包括用于物质成分分析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多功能色谱系统、离子色谱、原子吸收光谱仪、总有机碳/总氮测定仪等大型分析仪器,以及用于物化指标和结构分析的顺磁共振波谱仪、电化学分析系统、Zeta电位测定仪、粒径分布及颗粒计数仪、原子力显微镜、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富里叶红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快速动力学停留装置、热分析系统等大型设备。同时还配备了在线余氯分析仪、在线氨氮分析仪、在线溶解氧分析仪、在线总锰分析仪、在线臭氧分析仪等多种在线仪表,可随时接入各种模拟系统,为科研研究提供各种分析手段。

微生物与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平台包括微生物基础与应用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两部分。配备遗传分析系统、脉冲场电泳系统、显微操作系统、原子力显微镜、荧光显微镜、MIDI微生物鉴定系统、凝胶成像系统、突变检测系统、梯度PCR扩增仪、双向及普通电泳系统、全自动发酵罐、低温及超低温冰箱、高速离心机等大型设备。

数值模拟与大型计算基础研究平台拥有高性能计算集群和多种仿真软件,可进行流体与河床动力学计算与建模、多维环境质量模式计算、环境工程仿真、化学与生态系统模型计算、3S技术应用与开发等工作。

随着实验室研究人员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科学研究活动非常活跃,对大型仪器设备实验平台的需求不断增长,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保持在95%以上,部分大型仪器甚至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转。

建设期间,实验室将所有的大型仪器设备和实验平台(20万元以上)纳入到依托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网络(http://202.118.253.19/Index.jsp),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享,需要使用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单位和个人,可以通过上述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网络进行网上预约。

为了更好地体现实验平台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宗旨,配合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使用,培养博士生、硕士生独立操作大型仪器设备的能力,实验室正着手制定《大型仪器设备平台非工作时段服务管理办法》、《仪器设备平台操作培训及独立操作资格认证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力争使实验室仪器设备公用平台达到全天候为科学研究服务的目标。

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和实验平台的开放共享,大大扩展了实验室的辐射范围和作用,提高了实验平台的利用效率。

在功能平台建设方面,实验室人员结合研究方向,研制了一系列可以共享的新设备,包括废水生物处理设备、膜组合工艺设备、絮体形态原位检测装置、高级氧化除污染装置、流域水质监测模拟水槽等,可以作为公共研究平台提供给实验室人员使用。

物化指标与结构分析平台

元素分析仪

气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全自动固相萃取仪

总有机碳分析仪

固体总有机碳分析仪

顺磁共振波谱仪

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

荧光光谱仪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快速动力学停流装置

微波消解萃取仪

原子吸收光谱仪

Zeta电位测定仪

电化学综合测试系统

多功能色谱系统

高效液相色谱仪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颗粒计数器

微生物与分子生物学平台

遗传分析系统

显微操作系统(数控显微操作仪+倒置荧光生物显微镜)

脉冲场电泳

冷冻干燥机

絮凝剂絮凝形态检测分析系统

扫描仪

包衣机

振荡培养箱

双层全温度恒温振荡器

离子交换层析系统

箱式电阻炉

离子色谱

超纯水仪

石蜡切片机

超声波清洗器

超低温冰箱

光照培养箱

电子天平

保藏柜

粗纤维测定仪

数值模拟与大型计算平台

高性能计算集群

热线热膜分析仪

ISO国际标准热水散热器热工性能试验台

维护结构构件综合能耗试验台

建筑结构维护——足尺构件静态热箱

建筑结构维护——足尺构件动态热箱群

第19篇:重点实验室年度工作计划

五. 年度目标

等5~8人次左右。 2)科研项目:力争主持国家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5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2-3项,争取年到合同经费900万元以上、实到经费超700万元。 3)科技成果:争取发表sci收录论文1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10项。 5)建成2个校外产学研基地。篇2: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计划任务书

附件1:

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计划任务书

(格 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八年制

内容提纲

一、重点实验室情况简介

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队伍结构和人才情况,现有科研条件(仪器设备、科研用房、配套设施)情况等。

二、五年工作规划

1.战略目标,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根据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尤其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凝炼重点实验室中长期战略目标,明确重点任务和方向。在此基础上,确立近期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研究目标。 2.自主研究课题

自主研究课题部署的五年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 3.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实验室规模和队伍结构的发展计划(包括对于实验室结构调整和相关资源整合的考虑),研究单元(团队)的设置,稳定和吸引优秀中青年人才的计划及相关措施等。 4.实验平台建设

统筹制定科研仪器设备和配套设施建设的五年规划,并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制定年度分解计划;大型仪器设备同时应提出共享使用机制。 5.日常运行与对外开放

访问学者制度的建立与开放课题的设置。

内部管理制度的规范和完善,人员聘任、流动、考评和激励制度;科研设备管理与使用制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和共享制度等。加强与国内其它优势研究单位、重点实验室的交流合作,及与产业界合作的措施。

三、2008年工作计划 1.自主研究课题的部署。包括项目名称、负责人和研究队伍、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案,经费预算等。 2.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实验室结构调整、相关资源整合计划,研究单元(团队)的设置、稳定和吸引优秀中青年人才计划。 3.开放课题的设置。包括课题名称、负责人和研究队伍、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案,经费预算等。 4.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水电气燃料、房租、学术委员会议、公共仪器设备维护、公共试剂和耗材、无工资性收入的临时人员聘用、组织学术交流合作、研究设施对外共享等开支的预算。规范管理和制度建设计划。

四、依托单位意见

五、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六、专家论证意见(空)

七、科技部意见(空)

附件: 1.仪器设备购置和研制明细表(按重要性排序) 2.仪器设备升级和改造明细表(按重要性排序) 3.基建和配套设施修缮明细表(按重要性排序) 4.实验室固定人员名单

实验室职务: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 5.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组成

6.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30万元以上设备) 7.实验室在研的重要科研项目

项目(课题)名称:项目管理部门下达的有正式编号的最小一级子课题名称。如973填报二级子课题名称,一级与二级课题不得重复填报。 篇3:2013年太原市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题计划项目指南 2013年太原市高技术服务业计划项目指南 (高技术服务业内容)

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题

作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实验室是区域内组织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满足区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产业重大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方面成果突出,并积累基本科学数据、资料和信息,提供资源共享服务 (x)

一、指导思想(x)

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题将围绕新兴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公关能力提升、服务带动行业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建设目的,重点支持企业新建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中试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建设、资源开放共享,以及对现有服务创新的实施完善,进而推进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联盟企业的技术服务能力。

二、支持重点

(1)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建设

围绕我市主要新兴产业领域,重点支持新建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

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以及战略性资源开发、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领域的重点骨干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支持对外服务、带动行业企业创新能力较好的现有企业技术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手段、能力建设;支持现有企业技术中心在行业关键技术有较大突破的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支持开展行业创新和技术集成应用,企业依托技术中心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及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现有企业技术中心开展成果转化、咨询培训、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工作。

(2)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支持新兴产业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开展行业创新和技术集成应用,企业依托技术中心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及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现有企业技术中心开展成果转化、咨询培训、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工作。

(3)工程技术中心建设

重点支持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发展重点方向和解决共性工程技术的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支持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整合建设行业工程技术中心,开展产业共性工程技术研究,提高行业应用基础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支持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新需求,加强现有工程技术中心科研条件、人才服务行业企业能力提升建设;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利用科研条件资源,建设面向服务行

业技术创新和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高技术服务工程技术中心。

(4)中试基地建设

围绕新兴产业创新,重点支持以科研院所为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基本具备较完善的中试条件和研究开发优势;支持能够积极开展行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及再创新企业中试基地建设;能够独立承担科研成果的中间试验和系统化、配套化、工程化研究开发工作,为行业和企业提供成熟配套的工艺和技术,并不断地推出具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成为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的技术依托;支持面向社开放的行业公用新强的中试实验基地建设。

(5)重点实验室建设

支持在能源、电子信息、资源环境、农业、人口健康、先进制造、公共安全等战略需求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军民共建重点实验室、省部和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对现有重点实验室研究实验基地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建设;区域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和分析测试中心建设和运行服务,提高科学仪器设备装备水平;开展分析测试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推广和应用;支持开放的知识组织体系共享服务平台和科技文献知识化服务建设,科技文献信息领域关键技术研发,提升科技信息技术与服务创新能力。

(6)科研条件开放共享

支持科技平台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研究,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提升平台开放运行和为研发创新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建设;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科研条件向行业企业的开放共享。

三、申报条件和材料要求

1、凡符合上述建设范围,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行业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拥有科技资源的中介服务机构,以及现有的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等单位均可以单独或联合申报。

2、申报的项目应具有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目标明确,方案科学、合理、可行。项目负责人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高级职称及以上)、组织协调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该专题不支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购置。

3、申报项目采取网上申报和纸质材料申报结合的方式。纸质材料(a4纸、一式八份),经县区科技部门同意盖章后在规定时间内一并上报。纸质材料要求: 1)、太原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申报书。 2)、太原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按提纲要求编写)。 3)、相关附件

(1)、申报单位法人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2011年度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报表附注等);

(2)、服务行业企业案例证明,申报科研条件开放项目,服务同行业案例证明不少于25项;

(3)、特殊行业须提供符合该行业管理规定的相关证明材料(资质证书、产品认证、市场准入证明、安全检测报告等);

(4)、申报中试基地建设项目,提供已取得必须的建设资质。

四、申报方式和要求 2013年太原市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题项目申报采取网络申报与纸质材料申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项目申报实行网络发布指南,网络申报和文字材料集中受理的申报管理办法,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公开化。

网络申报时间:

2012年 月 日至 月 日。

纸质材料报送截止时间: 2012年 月 日。

材料报送地点: 项目申报纸件材料用a4纸打印,一式八份,按顺序装订成册,加盖公章,报送项目组织单位,由项目组织单位审核盖章并汇总后统一报送太原生产力促进中心。地址:太原市金刚里西巷11号赛德大厦805室。

联系人:

太原市科技局条财处:

太原生产力促进中心:杨敏 宁 恺 0351-3336篇4:2013年研究所工作要点 2013年研究所工作要点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创新2020”深入实施的关键年。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按照科学院“创新2020”跨越发展体系总体部署,以提高科技产出质量和贡献为中心,深入实施“一三五’’规划,持续加强战略研究,贯彻人才强所战略,组织争取重大科研项目,着力抓好重大成果产出,深化拓展国际合作,促进各项事业均衡发展,全面完成2013年度工作任务,开创生态所创新发展的新局面,不断提升我所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研究所战略研究,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

持续加强研究所战略研究,通过对我所“一三五”规划目标的落实情况开展自我总结和评估,重点围绕 “一个定位”的整体学科布局、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三个突破”的进展情况,质量和影响,“五个培育方向”的发展态势、国内外同领域的地位、水平和影响进行自我诊断,进一步把握研究方向和发展状态,优化调整学科布局,提升研究所创新能力。 贯彻落实科学院《关于改革科技评价、建立重大产出导向研究所评价体系的决定》,迎接“一三五”诊断评估专家组对我所的检查和评估。

二、贯彻人才强所战略,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继续贯彻人才强所战略,以创新团队组建、高层人才引进、青年人才培养和研究生教育质量为工作重点,加大推进力度。

1、高层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利用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引进途径,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推荐国家“千人计划”和“青年千人计划”人才2-3人;继续发挥“百人计划”作为我所主干人才引进计划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宣传、拓展渠道,力争年度引进“百人计划”2人;利用国家“万人计划”渠道,积极推荐国家级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

2、推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以“百人计划”、“国家杰青”人才为核心成员,推进跨学科青年科学家群体的组建工作。积极组织申报中科院交叉合作团队项目。

3、加强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

采取素质培训、目标培育、专项投入、优化空间等措施,加大对35岁以下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孕育国家优秀青年和青年973等拔尖青年人才。

4、重视支撑、管理队伍建设

重视从事野外观测、测试分析、出版编辑、情报信息、知识传播、成果转化、行政管理等优秀骨干人才的培养。针对支撑、管理和成果转化人才的不同需求,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素质、激发活力。

5、强化海外智力引进

充分利用科学院“海外智力引进与人才国际交流培养计划”,继续加大引进外国专家和外籍访问学者的工作力度,聘请活跃在国际前沿的海外优秀学者和外国科学家来我所进行短期访问、讲学或开展合作研究。

6、加强研究生培养

贯彻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教融合、创新实践、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把研究生教育培养与科研平台建设、科研团队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解决重大生态学科学问题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和质量。继续做好98

5、2 1 1工程等重点院校招生宣传,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强过程监督管理,加强新设学科和导师队伍建设。继续推进与沈阳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实质性合作,通过联合招生的途径扩大生源。

三、加强顶层设计,做好重大项目的争取和实施 坚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以国家科技专项、国家主体计划、基金、重大平台建设等为重点对象,强调“顶层设计、自由争取”相结合的方式,全所上下协调一致地全力争取国家重大科研任务。

1、国家973项目

重点推进国家973项目“北方草地生产力提升与资源均衡利用机理’’的争取工作,积极组织推进青年973项目“森林生态系统活性氮循环机制及其环境效应研究”争职。

继续加强“土壤固碳”、“人工林”等国家9 7 3项目和课题的过程管理,尤其是加强经费使用的监管力度,保证经费使用合理、合法。

2、国家科技支撑及其他

组织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建议与立项,力争更多的课题进入国家项目库;推动“城郊农业”等科技支撑课题争取与启动工作;完成“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物化与生物修复技术”的863课题启动。

积极组织参与环保部土壤污染治理国家重大专项的规划与设计,争取主持课题级项目。

3、国家基金

加强沟通与协调,重点推进国家基金重大国际合作、优青、杰青、重点项目等的申请工作,力争实现国家基金的再次突破。今年,总共申报基金项目1 1 9项,其中面上5 2项、青年44项、重点8项、优青6项、杰青5项、联合基金2项、重大国际合作2项。

4、中科院项目

积极推进“土壤生物专项”的项目立项和争取;参与“分子育种”a类先导专项项目;与院农业办公室协调,争取“草地养分调控技术示范项目”的立项工作;与国家发改委、中国科学院、吉林省、长白山管委会等沟通协调,推进“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东北亚植物园建设项目”的申报。

5、横向和省市项目 加强与地方科技厅、科技局、发改委、环保局、农委、大学及科研院所、企业等科技项目的联舍、合作。推进科技部“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组织推动中科院“稳定性肥料全国科学院联盟分会建设”、争取“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组织推动中科院院地合作项目及山东、云南、湖北等省院合作专项申报工作。组织推动辽宁省、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立项工作。

四、推进平台建设,实施平台支撑战略

1、推进国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中报与建设推进 “肥料国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东北地区土壤与生物战略资源储备库’’、“石油废弃物与污染场地处理”等科研平台建设;协调资源,做好前期准备,继续推进土壤养分管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

2、做好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验收工作 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继续落实各项工作,继续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完成国家实验室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完成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与开放课题等项目布置,做好国家实验室经费使用管理,做好国家实验室长期监测平台的建设。

3、野外台站建设

积极推进长白山站专家工作楼和额尔古纳站实验楼建设、做好长白山站和乌兰傲都站财政部修购专项的实施;完成清原站的二期建设验收。 组织召开研究所野外台站工作会议。

4、院实验室管理

加强“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院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各开2013年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做好准备迎接2014实验室评估。 积极多方沟通,推进院景观生态与区域规划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申请工作。

五、开放兴所,大力推进协同创新

实施开放兴所、协同创新、互利共赢战略,拓宽合作渠道,加强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校、企业合作,完善合作共建机制,拓展合作新模式,推动一批成果转移转化,进一步提升我所国内外影响力。

1、建立合作中心、实验室

酝酿国家基金委中德科学中心中德联合实验室项目申请;推动与美国普渡大学、日本国立环境所、瑞士联邦森林、雪和景观研究所等国际知名院校的实质性合作,通过定期互访、共同项目申请等方式,加强合作。

2、举办大型国际会议

组织召开2013年森林土壤学大会、国际种子生态学大会等大型国际会议,扩大研究所国际影响力。

3、加强人才互访

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定期选送我所中青年科学家到美国、日本、瑞士等知名院校深造;通过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计划”等方式,引进国外副教授以上科学家到所工作。

4、政策建议和咨询

积极参加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咨询、调研,大力支持科研人员向国家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报告。

5、强强联合,开展协同创新

继续加强与国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地方政府机构、企业等单位科技合作,实现强强联合,开展协同创新。加强与重点企业的成果转移转化:深化与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合作,推动“稳定性肥料在全国重点区域的应用”;继续加强与山东金牌、沈阳协和、沈阳辉山乳业、东药集团、胜利油田、辽宁省排放权交易所、广州浩蓝环保等科技合作和技术转移转化。

六、改革科技评价,促进重大成果产出

深入实施研究所“一三五’’规划目标,改革科技评价、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模式。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基本建设、重点野外台站基础设施等重要科研平台、千人计划、优秀百人、杰青、优青等关键人才、国家重要奖项、高水平科技论文等重大成果产出优先给予资源保障。

今年,要实施资源优先配置战略,继续鼓励“science”、“nature”、“ecology letters”等高水平论文的发表、重要原创性专利申请和软件登记、重点推进重大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科研成果的凝练和总结,努力争取“防护林”等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森林界面”等省级自然科学一等奖的申报与争取。

七、促进均衡发展,建立和谐高效的保障体系

实施均衡发展,促进砑究所各项事业共同发展。

1、全年财政实现收入2.0亿元,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财务制度,保障资金安全,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2、做好研究所各项保障工作,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做好园区房屋、基础设施维修;加强车辆管理与安全运行;加强物业管理,改进园区环境,完善优化“一所两址”运行模式;改进物防技防,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完善制度,加强实验室管理,做好危险化学品购买、储存及固液废品的处理工作。

3、积极推进廉洁从业风险防控工作,进一步抓好科研经费管理、基本建设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科研道德建设等重点领域检查监督,健全内控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努力营造和谐融洽、风清气正的科研创新氛围。

4、加强政务信息宣传。充分报道研究所创新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果和新亮点,努力营造促进研究所又好又快发展的舆论环境。

5、坚持高质量、高效率的办刊理念,努力办好英文期刊ecological procees的出版发行工作,争取2年内成为sci源刊;稳步发展《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 。

6、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文化服务与传播,继续做好所志编纂和二期档案进馆工作,大力弘扬老一代科学家无私奉献精神,营造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全面推进研究所和谐文他建设。

7、认真履行工会、职代会职责,落实职工切身利益,关心老同志生活,构建我所关怀帮扶长效机制。开展羽毛球、乒乓球、篮球、全民健身运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8、充分利用科学院的相关政策,实施园区规划,继续推进人才“3h”工程建设;按照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配合推进东区动迁改造工作。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十二五”规划及研究所“一三五”目标的关键之年,值此早春季节,共同谋划布置研究所工作,让我们团结起来,围绕我所创新发展目标,凝聚共识,攻坚克难,为建成国际上生态学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所而努力奋斗!

2013年3月29日篇5: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

德州市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

实验室名称:

学科领域:

实验室主任:

依托单位:

主管部门:

通讯地址: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德州市科学技术局

二〇一一年制

填 表 说 明

一、重点实验室名称应规范为“德州市+学科(领域)名称+重点实验室”。

二、“依托单位”指实验室所在一级法人单位。

三、“主管部门”指依托单位的行政(行业)主管部门或地方科技管理部门。

四、计划任务书一式四份,加盖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公章后报市科技局发展计划科。

第20篇: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一览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一览

西北工业大学

水中兵器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无人机特种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超高温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

精密热加工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可调谐(气体)激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特种环境复合材料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空间环境材料行为及评价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计算流体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国防科技大学

并行与分布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精确制导自动目标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

多谱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脉冲功率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北京理工大学

车辆传动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机电工程与控制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电子科技大学 大功率微波电真空器件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抗干扰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雷达信号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天线与微波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共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 电磁防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程大学

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南京理工大学

弹道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北大学

电子测试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南大学

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长春理工大学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3研究所

砷化镓超高速集成电路和功率器件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4研究所 天线与微波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2研究所

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化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9研究所 电子对抗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6研究所

通信对抗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先进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先进高温结构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第303研究所(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 超精密加工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第304研究所(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计量与校准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第613研究所(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火力控制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第625研究所(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第602研究所(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12研究所 导弹制导与控制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第504研究所(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空间微波基础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北京仿真中心 导弹控制系统仿真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第55研究所 柔性制造系统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第213研究所

火工品安全性可靠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1所研究所(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原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

电磁兼容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5研究所(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 声纳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25研究所(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 海洋腐蚀与防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省重点实验室秘书工作总结.doc》
省重点实验室秘书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会计个人工作总结专业技术个人总结销售个人工作总结员工个人工作总结党员个人工作总结医生个人工作总结护士个人工作总结村干部个人总结试用期工作总结出纳个人工作总结文员个人工作总结银行个人工作总结秘书个人工作总结办公室个人总结其他个人工作总结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