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技术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2021-05-02 来源:专业技术个人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信息处理》课程新学期计划

《信息处理》课程计划

一、课程目标与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训,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

所谓信息处理能力是指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和技术查找、获取、分析和整理信息资源,以文本、数据、图像和多媒等形式为媒介,对信息进行组织、传递和展示的能力。经过32学时的课程学习之后,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处理意识,了解和熟悉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常用工具,对信息处理的过程有清晰的认识,能够获取指定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辨别和应用。能使用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进行简单信息的传递和展示,并进行简单的安全保护。具备基础工作岗位对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在教学环节设计中,理论与案例穿插讲解,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老师做一个引导者与辅导者。内容与学生现在学习、将来就业密切相关。例举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毕业论文的写作、如何求职、会议材料整理、网络信息处理等。使学生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时代,学会如何自如地选择合用、适用的信息资源。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具有非常实际的实用性。

二、课程大纲:

计划课时:教师讲课+学生实训+批改课后作业,共计40课时;

上课班级:大二文秘班、幼教定单班。

课程内容:

1.信息意识的培养(2课时):信息概念的理解、学生信息意识调查及信息意识的培养;实训内容:学生填写信息意识调查表,回答课后信息意识强弱程度测评,按小组对案例进行讨论、发现有用信息。

2.信息的获取(6课时)信息源的确定,信息任务理解、细化、明确化,信息获取方法与工具。实训内容:学生制定某种产品推销推广方案;完成课后任务理解能力评价表,按小组讨论;学生进图书馆了解图书的分类、快速查阅等;学生课后利用相应检索工具完成如“车用替代能源的应用情况研究”之类的主题报告。

3.信息的处理与分析(12课时):信息的整理(如排序、分类等)、WORD、EXCEL等工具的使用、信息的鉴别、信息的分析方法(比较法、推理法等)。实训内容:完成课后活动一:分类训练、学生利用WORD、EXCEL完成对文字信息的整理、;分小组讨论、鉴别短信信息及其他文字信息真伪(案例);每个学生完成课后评估作业。结合公务员考试,设计一些训练逻辑能力的题目让学生做信息分析的测试和训练。

4.信息的展示(8课时):信息编辑、排版与设计;信息展示。实训内容:学生制作一张海报(内容可以宣传产品、校园、人物等);分组共同完成PPT作业,学生上台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

5.信息的传递(4课时):信息的口头传递、书面传递、电子传递。实训内容:学生写一份学习本课程心得(总结);小组划分完成传话小游戏;学生建立微博,互相关注,受关注多的加分;根据时间进展,逢节日的话要求学生给老师发一封带贺卡祝福的邮件。

三、补充说明:

1、根据具体讲课情况,可安排学生进图书馆实训,电子期刊查阅、检索等;

2、课时数包括课堂教学课时及课后对学生实训作业的指导、批改课时;

3、课程需要网络支持。如微博课堂不能实现,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关注学生微博。

推荐第2篇:读书笔记《信息处理技术与工具》

《信息处理技术与工具》

姓名:朱明薪

学号:10411037

第12章 信息处理概述

12.1信息处理基础知识

12.1.1信息的概述: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变化和特征的反映。1

2。信息是知识;

3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12.1.2 信息处理及其全过程

1为了保证收集的质量:准确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实效性原则。

2信息收集方法:社会调查、建立情报网、战略性情报的开发、从文献中获取信息。

3.信息分类:用途分类:决策信息、预测信息、统计信息、行政信息、控制信息、反馈信息、销售信息、计划信息、管理信息、经济信息。

3.信息加工

(1)信息加工的概念:是将收集到的信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分类、分析、整理、编制等,时期具有可用性,信息加工时信息得以利用的关键。

(2)信息加工的内容:1分类 2比较 3综合 4研究 5编制

(3)信息加工的方法:统计分析法

(4)信息加工的方式:手工方式和电子方式;

1:手工处理的方法:划记法、抄录法,折叠法、卡片法。

2:电子计算机的加工过程:选择计算机、资料编码、选择计算机软件、数据录入、数据加工、信息输出、信息存储。

4.信息传递:流向不同:单向传统、反馈传递和双向传递:信息量的集中程序不同分:集中和连续:按传递范围或与环境关系的不同:内部传递和外部传递。

5.信息存储的注意:A存储的资料要安全可靠;B对于大量资料的存储要节约空间;C信息存储必须满足存取方便、迅速的需要,则将给信息的利用带来不便。

12.1.3 信息系统的概念:

1信息系统是对信息进行,必要时能向有关人员提供有用信息的系统。

2信息系统的目标: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整和控制。

3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

12.1.4 信息系统的发展

3(1971___1980);

4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1980年至今)

1执行信息系统----用于支持领导岑的决策

2战率信息系统-----用于在竞争中支持战略决策;

3计算机集成制吵系统

3专家系统和其他基于知识的系统。

(1) 执行信息系统EIS又称总裁信息系统,是专供高岑决策者使用的系统。

(2)战略信息系统是一种把信息技术作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竞争武器和主要手段的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微电子技术革命的结果,他由计算机、自动化和通信3类高技术组成。 开发战略信息系统的关键一步是收缩并确定企业战略机会。

(3) 计算机集成执照系统;

(4) 专家系统;

(5) 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信息资源的 3 个基本要素是信息的生产者、信息和信息技术。

信息资源管理的特征:

1强调信息管理不能单靠技术因素,必须重视人文因素;

3强调信息商品和信息经济的概念;

3突出在组织中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

4强调信息的战略管理和高岑管理。

12.1.5信息系统的类型

信息系统被分为作业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

1作业信息系统:作业信息系统由业务处理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和办公室自动化3部分组成。

(1) 业务处理系统

(2) 过程控制系统(主要指用计算机控制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

(3) 办公自动化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包括:1信息报告系统 2决策支持系统3执行信息系统

12。.1.6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1管理信息系统及其特点:((3)有预测和控制能力;(4)面向决策。

2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指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1) 管理信息系统的参次结构分为作业管理、管理控制和战略管理。

(2)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3) 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结构:是指将参次结构和功能结构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一种

管理信息系统。

3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对企业的影响。

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结合在一起形成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被称为是21世纪的管理系统。

12.2 数据处理基础知识 包括数据的收集、分类、排序、组织、运算、输出等数据处理。

12。.2.1数据处理概念

信息是经过加工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其目的是:

(1) 把数据转化成便于观察分析、传送或进一步处理的形式;

(2) 把数据加工成为正确决策有用的数据;

(3) 把数据编辑后存储起来,供以后使用。

数据处理的基本内容:数据收集、转换、分类、组织、运算、存储、检索、输出。 电子信息处理系统EDPS又叫事务处理系统TPS。

12。.2.2 数据处理的方式:成批处理和联机实时处理。

12。.2.3 数据的收集和输入

1数据的收集:

(1) 收集数据的正确性;

(2) 收集数据的时间性;

数据来源:一是已建立的数据源;二是从实际系统中获取。

2数据的输入:

(1) 传统的是:从原始单据上获取、数据被转换成机读形式、直接输入设备。

(2) 数据自动化输入

(3) 电子数据交换

12。.2.4数据组织

数据组织是把数据按照便于计算机处理的形式组织起来。其目的是对数据进行有效地管理。 数据结构是指数据在外存和内存的组织,包括存储结构及操作方法。

1数据组织的岑次:

(1) 数据项;

(2) 记录

(3) 文件(记录变长的原因:不同记录数据项的长度不同;不同记录的数据项数目不同。

(4) 数据库

2数据间的描述形式:

(1) 数据的物理描述;

(2) 数据的逻辑描述。

3数据的物理组织

(1) 顺序的数据组织:实用与在要求按顺序将存储的许多记录打印成报告;文件记录的

数据量大,而每一运行需要处理少量记录的情况。

(2) 直接的数据组织

4数据的逻辑组织:是对相关记录进行逻辑编排。

12。.2.5文件组织

文件的组织方式是要有顺序文件、索引文件和直接存取文件

带有索引表的文件叫索引文件。其在存储器上分为索引区和数据区。

12。.3信息安全

12.3.1信息安全及其基本特征

A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保密性是为保障信息仅仅为那些被授权的人使用;

完整性是为保护信息及其处理方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可用性是为保障授权使用人在需要时可以获取信息和使用相关的资源。

B信息安全的基本要素:

机密性是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授权的实体和进程

完整性事只有得到允许的人才能修改数据,并能够判处数据是否被篡改;

可用性是得到授权的实体在需要时可访问数据;

可控性是可以控制授权范围内的信息流向及行为方式

可审计性是对出现的安全问题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

12。.3.2安全威胁

安全威胁是指莫个人、物、事件对信息资源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或合法性曹成的危害。

12。.3.3影响数据安全的因素:内部、外部。

12。.3.4数据加密与解密

按作用不同数据加密技术分为:数据传输、存储、完整性的鉴别以及蜜月管理技术。密钥加密技术分为对称密钥体制(仕人密钥加密)和非密钥体制(公开密钥加密)。

数据加密技术可分为对称性加密、不对称加密、不可逆加密。

1对称加密技术

2非对称加密技术

3密钥管理:(1)密钥产生;(2)密钥备份与恢复;(3)密钥更新

12。.3.5数据备份与恢复

备份数据时应注意的:

(1) 重要数据要定时备份,时间不要太长

(2) 利用数据压缩技术

(3) 使用时要口令、加密技术、数字签名等

(4) 系统运行日志是对每个文件进行修改的记录,包括修改前与修改后

(5) 要备份数据的存储介质

(6) 定期检查备份数据的有效性

12。.3.6文件存取控制

它是用来解决文件保护,保密和共享3个问题。

1存取控制矩阵和存取控制表(二维矩阵)其特点便于管理。

2用户权限表

3使用口令(优点是占空间少,方便;缺点是保护能力弱,改口令不方便)

4使用密码(优点是保密性强,缺点是需要编码技术)

12。.3.7文件保护和保密

1文件保护是防止文件因用户操作系统或系统故障而受到破坏。

2文件加密:

文件加密与保护的不同是文件保护是防止文件被破坏,而文件的保护是防止不经文件拥有者授权二窃取文件。

常用文件保密措施:隐蔽文件目录,设置口令,和使用密码。

3文件共享

包括不允许同时使用和允许同时使用。

第13章 信息处理法律法规

13。.1知识产权

13。.1.1知识产权的概念: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名称标记权、资质不正当竞争,而不包括科学发现权、发明和其他科技成果。

13。.1.2知识产权分类

1工业产权;2著作权

13。.1.3知识产权的特点:无形性、双重性、确认性、独占性、地域性、时间性

13。.1.4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法规

13。.2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13。.2.1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主体:公民和法人等其他组织

13。.2.2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客体:

是指著作权法保护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范围。

1计算机程序

2计算机的文档

13。.2.3计算机软件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条件:

1独立创作

2可被感知

3逻辑合理

13。.2.4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权利:

包括著作人身权、著作财产权、著作权的形使

1计算机软件的著作人生权: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

2计算机软件著作财产权;而其软件著作权享有:使用权、复制权、修改权、发行权、翻译权、注视权、信息网络转播权、出租权使用许可和获得报酬权、转让权。

3软件合法持有人的权利

4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行驶:

A软件经济权利的许可使用:独占许可使用;独家许可使用;普通许可使用;法定许可使用和强制许可使用。

B软件经济权利的转让使用

5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期:是至产生完成之日,保护期为50年。

13。.2。5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的鉴定

1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侵权行为:10种

2不构成计算机软件侵权的合理使用行为:软件合法获取;合理使用要少量;使用目的要具有商业营业性。

3计算机著作权软件侵权的识别:技术性、依赖性、多样性、运行性。

13。.2.6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法律责任

1民事行为

2新政责任

3刑事责任

13。.3计算机安全条例和法规

13。.3.1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13。.3.2有关计算机机房的国家标准和规定

13。.4互联网安全的法律法规

13。.4.1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方法

13。.4.2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一.总则

二.安全保护责任

三.安全监督

四.法律责任

五.附则

13。.5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

1总则

2安全保护制度

3安全监督

4法律责任

5附则

推荐第3篇:《智能信息处理》教学设计

《智能信息处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智能处理的方式

(2)知道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工作过程 (3)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过程与方法:

(1)尝试使用信息智能处理工具“手写板”输入文字 (2)使用翻译软件进行英汉互译 (3)与机器人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信息智能处理的魅力,能客观评价信息智能处理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变化,激发起学习探索人工智能知识的热情和愿望,为学生今后选修“人工智能”打下基础。

二、内容分析

1、本课内容选自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二)信息的加工与表达(4)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其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2、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沿着技术发展趋势,信息技术自然会涉及到信息智能处理,这是前沿技术在日常应用中的体现。高中学生有必要也有兴趣追求和学习前沿技术。本节内容只是要求学生在使用信息智能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对信息智能处理工具进行初步体验,并形成感性认识。

三、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智能处理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难点:信息智能处理的方式

四、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使用经验,但大多数都是常用工具软件以及网络应用,对于信息智能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可能个别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使用经验,例如翻译软件、手写板输入等,但教学中还是以注重“启蒙,兴趣培养”为主。

本节教学主题是用部分智能工具处理信息,目标是体验其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客观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由于地处信息技术应用欠广泛应用的地区,学生对生活中智能信息处理的工具和环境接触很少,所以教学内容不易过深,过多,重在体验,感悟、兴趣激发。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播放美国电影《人工智能》中关于机器人的视频剪辑,给学生以未来人工智能的引领。

二、引言导入:人们利用计算机来处理信息是为了提高处理信息的效率,代替人来处理信息,但计算机执行的程序目前大多数都是人们预设的,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像人一样作出灵活的变化,于是智能信息处理成为人们新的研究方向。

三、再看一段介绍IPhone 4s中Siri的视频,让我们的学生了解今天最新的信息智能处理的成果,以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引入本课课题: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相对人的自然智能而言的,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研制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智能行为和“机器思维”,解决需要人类专家才能处理的问题。

课堂活动:

第一部分:模式识别技术

活动一:尝试使用“手写板”和“扫描仪”输入文字;

教师简要介绍慧视小灵鼠的使用和播放“扫描仪的使用”视频;

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小灵鼠手写输入”和“汉王OCR识别”两个活动中的一个,做得快的同学可以完成另一个活动,完成后请同学们谈谈使用心得。

在第一活动结束后,介绍“手写板”的工作方式,人工智能的几大领域。在最后介绍“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时,引出第二个学习活动:“使用翻译软件或教师提供的在线翻译网站资源进行英汉文本的互译”。

活动二:使用翻译软件或教师提供的在线翻译网站资源进行英汉文本的互译;

提供英汉两段文本,要求全体学生完成

本活动要根据教学环境来考虑,如果学生机已安装好“金山快译”等翻译软件,就使用此类软件完成学习任务,否则就利用教师提前准备的“在线翻译网站”资源和练习资料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可操作性为前提。

在第二个活动结束后,介绍“翻译软件”的工作方式,信息智能处理工具的特点。 归纳概念:

模式识别:是利用计算机对物体、图像、语音、字符等进行识别的技术。是研究如何从繁杂的信息中提取特征,根据特征识别不同事物的基本原理。如手写输入、指纹识别、语音识别、光学字符识别等。 第二部分:自然语言理解 活动三:与机器人聊天

学生使用QQ机器人小Q(QQ号:615050000)与机器人聊天,如果学生没有语言障碍,可以用英文与在线机器人交流。

机器人聊天网站: http://vhost.oddcast.com/

http://www.daodoc.com/

在智能处理工具的使用过程中感受其趣味性和喜悦。

学生讨论、总结。

以问题讨论方式,让学生能客观地评价信息智能处理工具。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学习选修“人工智能”的兴趣。

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点拨:

(1) 观察学生如何使用“手写板”和“扫描仪”输入文字。提示学生体会与使用键盘输入的不同。

(2) 利用翻译软件或根据教师提供的在线翻译网站功能,使用英汉互译功能。 (3) 与机器人聊天时,体会与真人聊天的区别,理解机器思维的特点。 (4) 在三个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技术上要给予帮助。 课堂小结:

概念总结: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相对人的自然智能而言的,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研制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智能行为和“机器思维”,解决需要人类专家才能处理的问题。

模式识别:是利用计算机对物体、图像、语音、字符等进行识别的技术。是研究如何从繁杂的信息中提取特征,根据特征识别不同事物的基本原理。如手写输入、指纹识别、语音识别、光学字符识别等。

自然语言理解:自然语言理解是研究计算机如何运用已有的词法和语法规则,正确理解人们的自然语言,以方便用户使用和表达。它的应用有自然语言对话、机器翻译等。 课堂结语:

尽管我们今天体验的信息智能处理工具与Siri相比还有着差距,但相信大家通过努力学习,一定会用上比Siri更高级的智能秘书,也一定可以自己在今后设计出更好的智能处理工具,让我们一道憧憬人工智能的美好明天吧。

推荐第4篇:印刷图文信息处理技术专业教学手段改革小结

印刷工程术专业教学手段改革小结

一、紧跟行业发展步伐,更新知识

(1)以学生为纽带加强校企合作,①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速度,给印刷业提供了极好的市场机遇; ②加入WTO后,中国全面融入全球经济,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近几年,每年都有近百家“三资”印刷企业批准设立,为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从业人员的进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③北京申奥、上海申博,广州申亚成功将给印刷业带来巨大市场商机。 为此我们聘请企业和其他院校的有关专家对本专业的建设观念、思路等进行研讨,根据社会包装印刷行业所需要的人才规格要求,提出教改方案,调整培养计划,使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2)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专业教师定期走访企业,一方面了解企业真正的需求;另一方面对往届毕业生进行回访,了解毕业生觉得在哪些方面知识还有欠缺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根据了解调查的具体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修订。

根据近几年用人单位要求学生签定协议较早,后期教学目标明确的特点,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了大专业、多方向、模块式的指导性教学计划,本专业在最后一学年针对学生就业去向和就业岗位设置不同的能力方向课,目的是突出专项基本技能的训练,达到直接顶岗的目的。

(3)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①将学生化整为零,以缓解目前学生数量大无法同时一地进行专业实习实训的具体困难;②让学生按自己的特长兴趣或就业取向选择相应企业进行有目的专业实习实训(主要是毕业环节),以取得直接经验和经历,为学生就业积累业绩,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专业综合素质;⑧与此同时,通过有目的和针对性的专业实习实训可以让学生提前与就业单位接触,使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有更充分的时间互相加强了解,以减少企业用人和学生就业的盲目性,达到促进学习、促进就业的目的;④缓解专业实训场的实践教学压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

(4)积极开展校内实训,我们专业在校内有一个设备比较齐全的校内实训室,

实训室是学生进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一个重要的场所,实训设备的齐全和完备是保证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基本条件,故必须加大实训设备的投入,建成一流的专业实训室。我院先后投入大量的经费购置本专业的实训设备,设备总价值现已达到七十八万余元,能基本满足学生实训要求。

同时,院内的其它专业实训室和公共实验室也可为本专业提供实验实训场地资源,如与轻化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专业资源共享的纸张与塑料性能实训室和院计算机房等。本专业规划在现有实训室的基础上,准备利用2-3年的时间进一步完善本专业的实验实训条件,陆续建成油墨性能测试实验室、包装结构设计室、纸张性能测试实验室、包装测试室、电子制版实验室、打样实验室、色彩管理实验室、数字印刷实验、丝网制版和印刷实训室和产品陈列室等。建成后的实验室不仅能满足本专业各主干专业课的实训要求,还可以为其它专业提供相关的实验实训条件。

二、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根据行业技术的发展,及时的优化专业的教学内容。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是一个发展迅猛、技术日新月异的行业,行业的专业知识更新的非常快,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必须紧跟行业发展的节奏,做到与时俱进,培养的毕业生才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得到社会的认可。本行业发展最突出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印前的处理技术,80年代彩的是电子分色技术,90年代后全面推进彩色桌面系统即DTP,当今CTP已被广泛的应用。如果不跟上专业的发展,重点还放在电子分色技术上,我们的毕业生将“学无所用”。

第二个方面是印刷设备的高度自动化。设备发展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据此,加强学生电工电子方面的专业知识。

第三是印后加工逐渐受到重视,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传统的印刷后的加工主要是密集型的半自动加工方式,现代的印刷对印刷产品要示越来越高,印后的加工工艺也越复杂。针对这一点,从2003级后,修订教学计划时增设了《包装印后加工工艺》课程。

近几年不断摸索适宜高职教育的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本专业的大部分课程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受到较好的效果。同时结合本专业具有较完备的实训设备,可进行现场对照讲解。

经过近几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索,本专业有以下的特色:

1、以“够用”为原则构建本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本专业是集化学、物理、机械、电子、美学等知识为一体的综合应用专业,涉及到的学科领域较多,如顾及各学科面面俱到,课程多且不实用。在构建本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时,在基本保证学科系统性、完整性的前提下,理论教学以够用和适用为原则。

2、本着“够用和适用”原则对教学计划安排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进行科学的整合和优化;如本专业涉及到的化学知识较多,根据既定的原则,对本专业所需的化学知识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设置了《包印应用化学》课程,同时,对原设的《包装CAD》与《包装结构设计》课程也进行了适当的整合。

3、强化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构建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高专与专科的区别最为明显的就是突出其基本技能的培养,要求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强,到就业单位后适应期短,上岗快。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在构建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时,强化专业技能培养,专业的主干理论课都配套有相应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4、创建企业仿真式的专业实训室,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到专业实训室参加有偿的勤工俭学专业实践,既增加了专业实践的机会;又达到了勤工助学的目的。企业仿真式专业实训室的建立和运作同时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教学和专业实践水平;本专业实训室自2003年开始正常运转,提供院内印刷服务,实行自负盈亏,逐年提取实训设备的折旧,预计10年内达到实训室所购设备的价值。提取设备的折旧费将全部用于实训室新设备的购买,真正实现产学一体、自我发展的办学理念。

5、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本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前必须通过图形图像处理和胶印操作工的职业技能鉴定,实现专业实训与考证相结合。学生经过有关的专业实操实训后,参加政府劳动部门组织的相关职业技能考试,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近年来,本专业学生的考证的通过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

三、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本专业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从企业中不断学习,服务于企业。本专业先后为多产企业进行员工技能培训、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本专业与佛山南方设计院合作为佛山华新彩色印刷有限公司进行工厂设计。

本专业有3人2005年11月,作为项目骨干承担省经贸委企业技术难题“添加助剂增加废纸浆强度研制超低定量新闻纸”的招标项目。

与广州合生创展电子科技公司合作,由他们提供一台速印设备给本专业用于实践教学,同时本专业教师为公司提供一些使用建议,特别是对于纸张和油墨使用情况,反馈给该电子科技公司。

印刷实训室不仅是用于实训,还要独立核算,每年对机器进行折旧,承担学院的一些印刷任务,同时也接纳学生勤工俭学,让有困难的学生参与印刷的工作,一方面学到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以得到一定的报酬。

我们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专业设置5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次效,为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培养了近125名包装印刷的高级应用性人才。

1)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的学生在抓紧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很重视英语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阅读和听说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技术资料,并至少达到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等级,提倡学生通过A级考试,鼓励学生参加国家大学英语

四、六级考试。因此,近三届毕业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累计通过率为97%以上,达到A级等级标准。

2) 为了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开设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要求学生具有应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和图形的能力,能够通过省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考试。本专业02级的学生参加省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考试通过率为93.02%,截止到2005年11月,印刷 031班的学生也已经有81.13%已经通过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考试。

四、著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他们利用我们在学校的印刷实训室自己编排自己动手印刷出版了本班的班刊,将同学们自己的心理话讲出来,印成刊物,增强了同学们的友谊,也学到了专业知识。

推荐第5篇: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反思

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反思

通用技术课程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也是一大难点。面对这门全新的课程,我们的老师还没有准备好,就匆匆上路,担心与困惑在所难免。通用技术是一门什么课?这门课究竟怎么教?我想,要回答好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明确国家为什么要开这门课。从国家来说,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需要,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正是这双重的需要,使我国在普通高中开设这门课程。另一方面,这门课程要力图把高中生引导到创新的轨道上来,通过这门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为人类的文明与发展服务。在一年来的通用技术课程试验教学实践基础上,使我对这门课程有了

一些认识。

一、创新是技术教育的灵魂

技术的本质就在于创新。有人认为,不只是技术课程承载着创新的教育功能,高中所有学科都可以承载创新功能。其实并非如此,科学课程职能是认识世界,探讨的是目标是“是什么”和“为什么”,而技术课程职能是改造世界,探讨的目标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科学主要任务是“发现”,而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发明”。技术创新包括发明和革新。因而,技术最接近创新。

通用技术的教学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呢?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的目标,第一放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形成上,第二放在学科的知识点上,第三放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因为兴趣与习惯是创新的保障,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采取精讲多做,教服务于学的模式。精讲是指老师的讲解要精练;多做是指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时间要多。教师不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作任何限制,尊重学生的设计思想、意图,欣赏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果。鼓励学生形成独特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实践是学生创新的源泉

通用技术课程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有效载体。我认为在技术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特别是在实践课上,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主张学生第一多问几次自己,然后问同学,最后问老师。当学生问到我时,我也不把自己的想法抛给学生,而是指导他们查资料,自己想办法解决。对于实在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和学生一起研究,以学生的想法为主,学生的想法错了时,就和他们一起想办法退回来。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亲身经历失败与成功的磨砺,体验成功的喜悦。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第一章,我设计了“技术的两面性辩论”比赛,调查对当地经济有重要影响的技术发明等主题活动。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每个班都选几个能力较强的学生当小老师,这样做会极大的调动这些学生的自学积极性,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这些学生通过查资料、反复实验、同老师探讨都能很好的完成任务。他们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能力,而且对本班的同学起到很好的拉动作用。

不靠老师讲,而靠学生自己探索的教学与学习方式,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自己探索客观世界的方式。并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发挥,学生设计的便携式小凳,结构简单,造型新颖,非常富有创意。学生设计的台灯各式各样,每一个小组都有独到的设计。特别是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方法比别人的高明时,特别兴奋,特有成就感。

三、责任是技术教师的动力

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深远意义来看,当代中学生不仅需要科学与艺术的学习,还需要接受技术与设计、实践操作方面启蒙教育,这是他们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缺少了,不仅难以实现学生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而且将使一批有天赋、有技术悟性和潜能的学生失去了早期的教育与培养。新课程在高中阶段开设技术课程,将有效地弥补当代中学生在技术教育上的缺失。技术课程的独特价值,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是这样表述的: “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提高学生交流和表达的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既然这门课程有如此重要的价值,作为技术教师,我们就要千方百计地认真开设好,这是我们的责任。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观看视频资料等,向学生讲授技术而不让学生亲历技术设计过程的科普课。要想做一名合格的通用技术教师,真正上好通用技术课,必须重视课程的教学设计,选择适当的课堂教学模式。

1、“导入”环节举足轻重

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很快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且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教学实践告诉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讲“身边处处有设计”时,先给同学展示一组名车的标志,让大家想一想名车标志这样设计的含义,并发散思维,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经典的设计实例。顺势也引入的本节课的主题,这样学生情绪高涨,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体会到设计无处不在。在讲《三视图》时,首先用大家熟悉的诗词《题西林壁》导入,学生对诗词兴趣高,并以能背诵全诗而感到自豪,同时也引出了三视图的作用——不同的观察角度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通过合理地创设情境,不仅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另外,导入的形式可多种多样,也可采用视频形式导入,且视频可以让学生用多个感官进行感受,只要选材科学合理,效果甚佳。在讲“钳工工具”时,我提前准备了卓别林《摩登时代》的一段卓别林在工厂流水线上进行装配的视频,视频播放后学生的兴趣大增,接着我便进入本节课主题——钳工工具的讲解,学生们听的十分认真,探索求知的欲望得到增强。这可以看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充分利用图片、实物、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进行导入,使学生在情境中得以感悟,在感悟中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一个都不能少”的课堂参与

智能化生本课堂要求的就是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全员参与,一个不漏,教师的角色只是引导与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学习中,我提出了一个 “设计房间”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审美观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同时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的一般过程。这个任务要求学生针对具体情况详细列出设计要求,考虑得越周到越好,生成的方案越多越好,并加强了设计中的过程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对于这种开放性的问题或任务反映良好,每个人都愿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圆满甚至超额完成任务。同时还让大家认识到团队力量的重要性,实现情感、价值观的体验。在讲授《设计课题的确定》的过程中,我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针对自己想要设计的产品都写出调查问卷,并用课堂时间现场进行调查,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大家要么忙着修改自己的问卷,要么就认真的给其他小组填写问卷。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既熟悉了调查问卷的书写规范,又可以深刻的体会到不管是作为调查者还是被调查者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认真仔细,否则在调查问卷上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数据信息。

3、采取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

授课方式不再是以前的师本模式,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可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展示的形式进行,但这不代表老师不再重要,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要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并将错误的地方及时指出并改正。在讲《设计的一般原则》时,一共八个原则,我将这八个原则以抽签的形式,分给8个小组,让各小组先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代表为大家讲解自己对该原则的理解,这种授课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不再单纯坐在座位上当听众,而是以老师的角度去学习和思考本节课的内容,这比以往单纯听老师讲理解的更加深刻,记忆的也更长久。

辩论的形式也可作为一种有效新颖的方式在授课过程中得以应用。《技术的两面性》在讲解时,我在我的班级里举行了一个小型辩论会,全班分为正反方两组,分别代表:网络技术带来的是利—网络技术带来的是弊,我的角色只是记录人,负责记录双方观点。这次辩论双方辩论者进行的面红耳赤,观点独特,语言犀利,课堂气氛高涨。 授课方式的改变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影响较大,而教学本身也应该为传授知识“留空挡”,为学生留出分析思考的余地,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思维空间。这样,学生在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一种探究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而不只是单纯的讲解或传授。

4、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

课堂不仅是个接收理论的基地,同时也要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实践体验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科学的又贴近学生生活的课题,让学生充分思考与想象,通过小组讨论或亲自动手操作,体会到技术的重要性。在讲到《钳工工具》时,为了让学生对工具的操作技巧和要领能充分理解,我尽可能的借到了部分工具如锉刀、铁片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动手,尝试在使用锉刀时的动作要领,并观察锉削后铁片的变化。让学生动手后再观察结果,比教师一味从理论上讲解更加生动形象,学生积极参与,知识汲取的更加迅速和深刻。另外,在讲到《人机关系》时,我设计了一个题目“怎样使我们的教室更加人性化”,学生先分组讨论,再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题目既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又与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题目一抛出后,学生反应热烈,讨论积极,回答踊跃,都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使得“人机关系”的含义与重要作用深入到每个学生的脑海中。通用技术课程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了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用技术课很多学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高考中又占有一定的分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正确引导,端正学生的学习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地完成通用技术课的学习任务。作为一名新教师,对本门课的知识结构体系掌握的还不够充分,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备课,用心研究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到我真正开始教授这门课了,我才意识到通用技术不是单纯的技术教学,更不是教哪一种技术,我原来的想法有些肤浅。有别的老师问我“教什么的”,我说“了解一些加工技术,拓展一下知识技能。记不记得,原来有本书叫《劳动技术》?”别人接着问“有种果树吗?”我说“没有。”也有人问“有十字绣、织毛衣吗?”我说“没有。”也有问“有电气焊吗?”我说“这个可以有,但实际上没有?”

多数时候,我是这么解释的。早年间,学生们在学校除了课本知识,还有“学工、学农、学军”,后来,随着中考、高考的指挥棒效应越来越明显的作用,除了几门中、高考科目的学习外,基本没什么了。最近,国家觉得学生只会写课本知识不够啊,原来发的上千万册《劳动技术》根本就是废纸呀。什么高分低能呀、本科生到中专学校再回炉呀,学了4年冶金不知道钢厂最高、最大的设备是煤气包,学了4年的机制不知道螺丝还有个名字叫紧固件,更不知道我国是紧固件第一出口大国。学习和实践严重脱节了。举个例子,我说“螺丝刀”,大概半数的学生不知道是什么,说“改锥”就全都知道。

简单的讲,这门课就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底层的操作技术,类似于原来的《劳动技术》;但是,了解操作技术不是关键,关键是让学生在认识技术的基础上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对于技术应用的想法,是对《劳动技术》的延伸和拓展。

二、我对课程的理解 第一节课我要给学生简介学科概念和课程内容。我对课程的内涵是这样理解的:了解一些操作技术,在了解操作技术的基础上,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对于技术应用的想法。这些想法可能是偏向实践操作方面的,比如:我们用过很多款式的桌椅,结构上有怎样的变化,功能上又有什么区别;也可以是偏向理论分析层面的,比如:我们可以做个风筝,如果要改成飞机又要考虑多少复杂的问题。 简单的讲,我们要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但不是纯粹的技术,而有些类似流水线上的班组长的知识与技能。对某项工作的最底层操作技法要了解,对上层的设计要求要领会;对工艺的制定和实施、操作要掌握,对设计的理论、原则和细节要了解清楚。

再提高一点儿要求的话,可以定义为:掌握一些通用的加工技法,了解常见的工艺流程,能够系统的考虑问题,能够有自己的切合实际的设计想法与实现方法。总之,要对技术与设计有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三、学生和社会对“技术与设计”的看法

过去,人们对技术是非常尊重的,比如:艺不压身、饿不死手艺人、八级工练技术---精益求精等等。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以网络通信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技艺离我们越来越远啦。随着人们的文化知识的普遍提高,对于看似底层的技术工作从心理上越来越疏远。人们对职业技术学校的认同感从80年代的推崇到90年代的认可转变为如今的鄙视。科学知识成了高高在上的桂冠,而通用技术最多算是垫脚石。

我们是普通省份的普通城市,很多同学没有见识过先进地区的先进技术。如果有机会到江浙一带看看,到天津的保税工业园区看看,一定会对技术工作有一个新的认识。技术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各种的数控机床、自控流水线、新材料应用、成型模具等等,远比我们能想到的要复杂的多。

其实,我们所学的通用技术与技校所学的专业技术是有很大区别的。技校的专业划分是比较明确的,所学科目有很高的指向性,要求较高的实际操作技能。我们则是尽可能多的了解一些常见的、有广泛应用的技术,比如:应用范围、流程管理、取材加工、操作规范、工艺特点等。我们所学的通用技术与设计院所的专业设计是有很大区别的。设计院所的专业设计是比较明确的,所设计项目有很高的指向性,要求较高的实际实现效果。我们则是尽可能多的了解一些常见的、有广泛应用的设计基础知识,比如:应用范围、目标确定、功能设想、设计规范、冗余校验等。

四、培训后的新认识

1、了解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科教法 关键词一:技术素养 我国技术领域的课程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技术素养这个词,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事实上,从通用技术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即便是通用技术教师对技术素养内涵的理解也还存在着种种误区,因此关于技术素养内涵的理解对于第一次接触这门新课程的老师们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认为,技术素养包括理解技术的能力,使用技术的能力,管理技术的能力和参与技术活动。

理解技术的能力不仅包括对技术的概念,原理,方法的理解,而且还包括理解技术语言,理解技术规范,理解技术伦理,理解技术价值等。对于技术语言,其实大家并不陌生,我们每个家庭装修新房子时用的房屋结构图,装修图,就是一种技术语言。我们购买汽车时看到的各种各样的仪表,按钮,标志,符号等都是形形色色的技术语言。对于技术语言,如果我们缺乏常识,缺乏一定的素养,就会遇到很多麻烦。就如同刚才所提及的家庭装修,我们几乎相当一部分家庭因不懂技术语言,技术素养不够,而上交了一笔昂贵的学费,甚至还出现了一些人因不懂得技术语言而被关在洗手间里出不来的笑话。对于技术规范,则更是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及的。在技术规范的问题上,它来不得半点马虎的。这些年,时常出现的煤矿灾难,锅炉爆炸,石油液化气泄漏等,都与管理人员,一线的操作人员技术规范意识淡薄有密切关系。总之,理解技术的能力是技术素养的基础,有着广泛的内涵。

第二方面,是使用技术的能力。它包括正确的使用技术,高效的使用技术,具有道德的使用技术等方面的能力。第一讲中所提及的学生不会使用微波炉而使自己被鸡蛋炸成花脸的事例,很多人在城市地铁站里不会使用无人售票机购票的例子,以及有管理人员每次从所在的城市到北京向有关领导汇报工作,都要请一个中级以上职称的计算机人员专门赴京帮助按计算机的鼠标的事例等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技术使用能力缺乏的典型体现。使用技术的能力是技术素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第三方面,技术管理的能力。具体包括技术选择能力,技术决策能力,技术维护能力,技术保养能力等等。现在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技术眼花缭乱,令人目不暇接,就拿购买一台普通的电脑来说,那么多的型号,那么多的品牌,那么多的参数,那么多的配置,如何根据性价比,如何根据使用特点进行选择,这就涉及到技术选择能力问题。这是对生活和学习用品的选择方法,还有一些是对新技术或专有技术的选择问题;如现在有很多美容技术,健体技术,有人要增高,有人要瘦身,有人要美体,但由于缺乏技术方面的选择和决策能力不少人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产生了不少美容官司,甚至因技术选择不当而危及了生命。技术管理的能力随着当代技术的发展和繁荣,已显得越重要。不仅影响了个人的日常生活,而且影响到一个单位,甚至一个更大范围内的技术安全,经济安全和人身安全的问题。 技术素养还包括人们参与技术活动的能力。具体有:对技术的亲近的情感,积极探究的姿态,以及对新技术的关心和社会上关于技术问题的讨论等等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二:通用技术和劳动技术是有区别的

首先从课程目标上它们不一样的。比如劳动技术比较多的强调的是劳动观念的培养,还有对劳动人民的情感的培养,还有就是一个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从他那个原来的课程设计上也可以看出来。比如说金工、木工、电工、电子技术、制图、陶艺等等。比如就关于制图他要教一年,而我们通用技术虽然也有绘图这一块,但是只有五个学时。

所以说它属于一种通识教育,除了有动手的要求以外,更多的强调的是动脑。实际上有些人说通用技术里面也有动手啊、也有制造模型啊,这不是和劳技一模一样吗。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打一个比方,劳动技术做东西的话,一般老师做一个范例,然后学生呢都要做的和他一模一样,越一样那就越好。我们通用技术模型制作,最好50个同学做出来50个样子,都不一样,都有所特点,都有创新点。 因此,对通用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与联系这个问题有模糊的认识、有不同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是因为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新课程,对它的宣传还不够充分,还不够全面,人们对它的认识要经历一个过程。另一方面,通用技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必然涉及到其他学科,容易产生一些模糊和偏颇的认识。

但是,老师们还是要从这个模糊的认识中走出来,通用技术课程无论是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还是课程设计、课程内容上,都有着独特的追求,与其他学科相比,也有着诸多的区别。 关键词三:概念地图教学法

这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教学法,从邢乃贵老师那儿听到的。 具体的记得不是很清楚,感觉和“建构主义”比较接近。

概念地图:是一种图表,可以用于指示课、单元或知识领域的组织形态。在确定与某一课题有关的概念后,学生可以通过沿着空间等级层次或时间先后顺序的维度,创建心智或思维模式。 特点如下:

a.将促进学习和思考的有效工具——概念地图融入知识的整理之中,以图解方式直观呈现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让学习、记忆过程变得更轻松,更有效。 b.按照概念地图的构图原理,梳理各学科概念和双基知识,构建符合现代教育学学习原理和神经系统反应机理的 可视化记忆网络,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2、听了几节同科同行的课

对于别的老师来说可能有过一些听课的经历啦。我虽然也听过别的老师讲课,可是听同科老师的课还真的没有。原因很简单,我们学校教这科的就我一人儿,开课时间又短,也没机会去别的学校听。

听课的感觉非常好,主要是观摩和学习机会难得。再有,看别人讲课其实也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可以当做自己教学的一面镜子。 具体的评价另文中有详细的描述。

3、学了些木工操作

前面说过,我是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其实就是干“机加工”的,对车床、刨床和插齿机有过练习。虽然,也用铁锨把、钢筋、窗纱做过抄网啊啥的,但是机加工木材还真是没干过。我觉得这次培训算是给我上了木工的第一课,很有里程牌的意义。

前面我没有给学生开过实践操作的内容,因为器材和耗材都还没有准备好。下半年,我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其实,从去年开课后,我就一直在筹备木料,学校上半年新移栽的6棵松树没成活,我把它搬到我的通用技术实验室,成了我的实验材料。同时,我也一直在想,课程需要学生掌握什么呢?学生能做什么东西呢?我想安排学生做什么呢?

现在,我的目标比较明确了。暂定以下操作练习的内容:

a、七巧板、华容道类极易操作的木质小玩具,难度低,娱乐性较强,且我国是最大的玩具出口国,有比较强的现实意义。

b、三视图教学用木质模型,难度中,对将来的三视图教学和后续课程的导入有较好的作用。

c、1:2或1:3比例的木质板凳、圆桌类,难度高,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有意义,可能会出精品,为今后的课程开设探路。

我在木工实习中发现,如果对学生木工制作的材料问题和操作流程重新安排,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要同时为16个班开设实践操作,得准备多少材料才够啊。现在我想,可以用分组分流程的办法进行加工作业。在小组成员互相配合、合理地排料的前提下,共用材料完成上述内容的制作,不仅节省材料还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学生亲历了模型的取料、下料、划线、粗加工、整形等过程,理解了“合作并不单单是一种学习方式,还要节约材料,每个环节准确无误,才能够产生有形的价值!”,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推荐第6篇: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反思

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反思

贵阳市清华中学唐慕辉2011-7-5

经过这一年来对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要教好这门课程非常不容易。有什么感受呢?我反思如下,请领导查阅。

一、要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要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要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由于通用技术是门全新的课程,教材中存在很多问题,我还经常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并在通用技术老师群中参加讨论,向一些专家教师如章青道教师学习。

四、要经常外出听课,参加教研活动。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加深对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的理解,多多外出参加教研活动。

希望我今后这门课程越教越好,不辜负国家的期望

推荐第7篇:摄影技术课程教学总结

摄影技术课程教学总结

时光如流水,在匆匆忙忙中,又一学期结束了。半年来,本人在教研室的正确领导、全体教师的大力协作下,顺利完成了学期初的预定目标,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成绩。为使今后的工作更收一层楼,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摄影技术课程在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作用。本学期平面设计课程共教授4个班级,13级五年制2个班,各60课时,14级三年制2个班,各28课时。

一、学习摄影艺术理论,打造基本艺术素养。学习必要的艺术理论知识,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不仅为学生的艺术活动奠定了基础,而且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艺术素养的形成。举起照相机,用取景器对准被摄对象,按下快门,看起来多么简单的动作。但就摄影而言,许多艺术的涵养都是蕴含在这一简单的动作之中。因此,在摄影课中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学一些必要的摄影艺术理论,有意识地提高他们的艺术涵养,成为组织摄影课教学的一块重要内容。比如在“摄影用光”教学中,利用典型实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光线是摄影者的画笔,是摄影的灵魂。让学生正确认识光线,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学生在掌握了光的艺术造型理论之后,创作出了不少有着优美光影效果的的摄影艺术作品。

对摄影家来说,艺术的生命在于独到的审美和敏锐的发现。为了让学生达到如此境界,我们结合自己所拍摄的校园生活摄影作品,系统地讲了诸如线条、影调、景深等各种摄影艺术造型理论,以此培养学生对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和结构的鉴赏、识别技能,从而形成敏感而细腻的审美能力,以及对千变万化事物的瞬间完美把握。比如,我们在进行花卉专题摄影教学中,引导学生观赏校园中的各种花卉,分析摄影艺术造型手段在花卉拍摄中的运用,用特写及小景深来突出花卉这个主体,同时运用侧逆光使花卉更富有质感和立体感。学生掌握了这些理论后,拍摄出的花栩栩如生。正如学生程强在拍摄活动中所说的:“摄影让我渐渐学会了用美的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并用摄影镜头来记录心目中美好的东西。” 可见,摄影艺术的熏陶,使学生学会了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独特的美质,他们把从外在获得的知识积聚于内心,从而升华成稳定的艺术素养。

二、开展摄影创作实践,提高创造美的能力。艺术创作实践可有效地让学生将审美理念转化为艺术成果,学生在艺术实践中,使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提高。摄影艺术如同其他造型艺术,操作性强是是其基本特点,摄影创作活动在摄影艺术活动中理应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我上摄影艺术课一直主张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社会,走进大自然,一方面可让学生为千姿百态的世界所陶醉,主动地去发现美、捕捉美、表现美;同时又能引发创造美的欲望、兴趣。学生张莹运用自己制作的针孔相机,通过观察和选择,拍下了许多身边的建筑,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构筑出一幅幅美的画面。一幅好的摄影艺术作品,不但要表现自然美,更重要的是要表现出人对社会美的感受,表现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审美情趣。在风光花卉、校园生活、体育运动、小城风采等一系列摄影专题创作中,学生们创作出了不少自己对自然美和社会美深有感触的摄影作品。摄影活动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逐渐形成了其基本的艺术素养和高尚情操。

三、全面组织摄影评论,发展审美评价能力。只有提高了美的分辨能力,才有可能提高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开展摄影评论,提高学生审美评价能力,是摄影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幅优秀的摄影艺术作品,总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的统一。通过对佳作的欣赏,可以体验到原作者的思想和创作意图,从而能够与作者共享作品的美。为此我在组织教材上的“佳作赏析”教学时,除了让学生仔细品味教材中对摄影作品的点评外,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该作品的看法,让学生分析作者从构思到各种造型因素的成功运用,分析作者对作品的感情投入,充分领会摄影作品在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以及作品中其他值得自己借鉴的地方。此外,摄影作品欣赏课中我们还展示一些诸如布勒松等名家的名作让学生欣赏,并从中了解常见的一些摄影流派、摄影风格,通过对摄影艺术作品的欣赏与分析,逐步形成自身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素养。

除了通过欣赏佳作获得审美感受外,我们还让学生对摄影艺术作品进行系统的分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认识与理解,写出简短的摄影评论,也可以是学生摄影作品的自评与互评。我将学生书面摄影评论作为摄影课学习评价的内容之一,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与摄影评论写作活动,并将学生的部分优秀摄影评论以“一影一评”的方式在橱窗里展示出来,以便同学之间相互借鉴、交流。

总之,摄影技术教学让学生在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体验中,提高了审美情趣,培养了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摄影技术课不失为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渠道,值得我们为之做更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推荐第8篇:《信息处理方法多》教学设计

《信息处理方法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信息处理的发展过程。

2、能列举信息的表现形式和处理方法。

3、能根据需要恰当地选择信息表现形式。教学重点:信息处理方法与信息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信息表现形式的选择。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自学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音频导入:听这是什么声音?对这是发报机的声音。在战争年代,军人们通过他来传递信息。那什么是信息?信息是泛指社会中可以传播的一切内容。举例说明生活在信息世界里,每个人的大脑就像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时刻都在处理不同的信息。

2、揭题:(出示课题)信息处理方法多

二、新知

1、信息处理的发展

诚信小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朝代叫“周”,国王是周幽王,他有一个妃子叫褒姒。可是她有个苦瓜脸,不爱笑。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将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

兵将们匆匆赶到。结果发现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的笑了。

可是五年后,外敌大举入侵,幽王再次点燃烽火而诸侯未到。因为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褒姒也被俘虏。

过渡:在学习之前,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小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这就是著名的诚信小故事——“烽火戏诸侯”。人无信不立,故事中的周幽王通过点然烽火传递假信息,国破家亡。古往今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处理的工具不断更新,处理的方法和途径也多种多样。 关键问题:从这个小故事你知道了什么道理?(初步感知信息处理重要性)

2、感受信息处理方法

过渡:我们从古代回现现代。关键问题:想一想,我们平时是如何处理信息的呢?

(1)我们平时是如何处理信息的?信息处理的方法多种多样,同一信息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处理。 (2)看图说一说他们是如何处理信息的?

①传统邮件信息 ②手绘宣传信息③打个电话问好 ④用照相机拍照⑤打印机打印文件 ⑥网络视频交流

3、信息的主要表现形式

(1)过渡:信息处理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关键问题:说一说下面每一种信息的处理方法和主要表现形式各有是什么? 内 容 传统邮递信件 手绘宣传板报 打个电话问好 用照相机拍照 用打印机打印文件 网络视频交流 处理方法 用笔书写文字

信息表现的形式 文字

(2)填写记录表。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过渡:信息的处理方法和表现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借下我来考验下大家刚才学的怎么样——闯关测评,谁登高峰。

1、判断题

2、填空题

3、读一读:“关注农村留守儿童”。⑴选择信息的表现形式。

①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都是信息呈现、交流的重要表现形式,根据宣传活动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信息表现形式。

②我们选择的信息表现形式有: 。 ⑵确定传播载体。

①过渡:信息的载体多种多样,要达到宣传的效果,可以选择板报、宣传画、幻灯片、数字视频、网页等。

②我们选择的传播载体是: 。 ⑶确定宣传内容。

①过渡:要取得好的宣传效果,选择恰当的宣传内容十分重要。 ②我们确定的宣传内容有: 。

2、读一读:根据需要恰当地选择信息表现形式。

对于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表现形式,我们不能简单认为某一种表现形式最好,某一种表现形式最差。

在选择信息表现形式时必须根据需要表达的信息内容、呈现方式(载体)等,选择相应的信息表现形式。比如平面广告的制作,一般选择使用文字、图片,而网络广告就可以采用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当然,在选择信息表现形式时,还要考虑信息处理的经济与方便。

3、动手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信息处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1、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教师小结。《信息处理方法多》学习单

一、什么是信息?信息是泛指社会中可以传播的一切内容。举例说明生活在信息世界里,每个人的大脑就像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时刻都在处理不同的信息。

二、说一说下面每一种信息的处理方法和主要表现形式各有是什么? 内 容 传统邮递信件 手绘宣传板报 打个电话问好 用照相机拍照 用打印机打印文件 网络视频交流

三、自我测评 1) 判断题

1、信息处理的方法是单一的。

2、我们每一个人的大脑就像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时刻都在处理不同的信息。

3、古人曾经使用过“烽火”“狼烟”“信鸽”等方法传递紧急的信息。

4、信息传播的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选择板报、宣传画、幻灯片、网页等不同的载体达到宣传效果。

5、动画比文字好,更能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6、要取得好的宣传效果,选择恰当的宣传内容十分重要。2) 填空题

1、常见的信息处理方法有( )等。

2、常见的信息表现形式有( )等。

3、信息的传播载体多种多样,可以选择( )等不同的载体来达到不同的宣传效果。 3) 读一读:“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据全国妇联2009年统计,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占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人口的28.29%。处理方法 用笔书写文字

信息表现的形式 文字

其中,14周岁以下的约有4000多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需要更多人的关爱。

请以“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为主题,策划一次宣传活动。

⑴选择信息的表现形式。

②我们选择的信息表现形式有:

。 ⑵确定传播载体。

②我们选择的传播载体是:

。 ⑶确定宣传内容。

②我们确定的宣传内容有: 。

推荐第9篇:信息与信息处理教学设计

《信息与信息处理》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初一年级学生,经过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已具备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的技能,但是对信息这个概念理解模糊,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了解得还不是特别清楚。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的主要内容为信息和数据,信息处理的过程以及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较少,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和数据的含义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 难点:信息和数据的概念 。

3、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与数据的含义 (2)了解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

(3)了解计算机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能分清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别及各种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内容全是理论性的知识,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在本节的教学中,应多引用实例,结合图片、视频的观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本知识,同时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本课以游戏引入新课,利用实例说明信息处理的五个基本环节;再通过视频的观看,使学生对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2、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引导学生观察“特警实用手势图”(学生看1分钟),1分钟后,教师关闭图形,用手势表达“我听到”,让学生说出手势中所包含的信息;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如下文字:“我看到你”,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文字作手势。 观察“手势图”并根据教师的要求用语言或手势将所接受的信息表达出来。用游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与数据引导学生说出刚才活动中师生之间使用了什么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手势、文字、语言、声音、图形),由些引出信息的含义,“信息是特定的载体所承载的消息。它可以是手势、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内容。”教师需强调信息是内容,而不是指传递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包含“信息”和“数据”含义的内容,要求学生找出数据与信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阅读教材,回答问题通过游戏,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信息的含义。学生在理解了信息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很快就能理解数据的含义。

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

以“天气预报怎样得来”为例,结合相关图片,对从收集气象信息到形成天气预报的过程进行讲解。归纳实例中气象信息处理的过程。通过实例,让学生自我归纳出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

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播放一段关于信息技术的视频 观看视频通过视频的观看,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结识点学生回顾

3、教学评价填空题:信息的获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学资源

特警实用手势图、“天气预报怎样得来”的相关图片、视频

六、教学反思本课作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要设法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需对学生已有信息技术水平进行调查,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安排做好准备。

推荐第10篇:通用技术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开设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改革阶段性工作总结

南仓中学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本学期,通用技术课以区教研室工作计划为指南,继续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推行素质教育,推动教育创新。一学期以来,关于在课程开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了哪些经验和体会,做一下阶段总结。

我校从2007学年开始通用技术这门新课程的教学。具体情况如下:

我校是区级重点中学,课时紧,学生学习任务重。开设《通用技术》新课程试验性教学,可以说,学校领导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缩减课时的不利条件下,《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要求在高一阶段1节/周(一学年)完成教学任务,而实际教学中,只有40课时,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已,对教材内容作了“必要的删减” ;在知识结构上,作了“必要的跳跃” 。用一句理论性较强的话来说就是:依据《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重组教材,优化教学资源。但这种做法,是否适合课程的设置和全面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此外我校师资配备的基本情况:分别由高中物理老师、化学老师、信息技术教师等经教研室培训后,兼课任教。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与学的反思:

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基本了解了这门课程的目标及开展方式,但是由于过去没有这方面课程的设立,所以教师们普遍对本课程的地位概念不清,处于尴尬地位,而且其实用性感觉不强

作为新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虽然感觉到希望学生具有技术素养,但是在实际开展中,并不能很好的体现,而且最主要是与高考的关系没处理好。高考中没有体现,并不是主要问题,起初领导把课程安排在高二,而此时学生早进入了X科的学习。这样,无论是年级、教师、学生都会在时间上出现了矛盾。同时受课时、设备、学生作业时间等限制,令操作艰难进行,敷衍了事也就势在必行。我们本届高一在上学期开设,情况就有所不同,学生相对时间较多,对新事物的关注等因素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增长,故教学效果明显好于高二。

学生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高一学生感觉难度大,很多技术问题不能展开,课时基本难以完成(尤其技术与设计2),只能蜻蜓点水式让学生了解一下。学生并不能从中学到很多实用的东西,所以多数学生以应付心理对待。

我们认为,只有完全抛离高考的影响,才能更好地达到开课的目的。比如说,可以明确告诉学生,这门课程在高考中不考,但列入综合素质测评,让学生明确课程的地位。行政上硬性规定在高一学年度完成必修部分的全部内容和考核。这样,教与学双方都可以在高一学年这段学习和高考任务相对轻松的时间段内,放下包袱,从从容容完成进度;认认真真学好技术。如果相关的这些问题能明确,那么效果反而会更好一些。

评价方面:我们做了多种尝试,闭卷(学科部分)和制作(术科部分)两种评价方式。两部分所占比例为3:7。其中,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占30%,学生能够自己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效果基本令人满意。

通用技术课做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国内教育高校尚无通用技术课程的专门人才,所有老师都是从其它课程转过来的,我原来是学化学的。为了能够上好通用技术课,我积极参加区进修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看了其他优秀教师的课例让我觉得通用技术课的前景一片光明。参观了四十七中学的通用技术教室让我觉得通用技术课的内容是如此的丰富。区教研员高老师经常组织全区教师集体教研,在这些教研活动中我们不断提高对通用技术课程的认识。

除了积极参加各种培训,自己平时更多的是研究如何上好通用技术课。为了上好通用技术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总是提前备好课,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在讲技术的未来一节时,我不仅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些关于技术改变未来生活的视频,使学生大开眼界,更设计了让学生续写了未来的一天的小文章。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更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对未来的技术生活充满了向往。此外,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们在通用技术课上通过小组的讨论式学习,不但提高了自身的知识水平,更学到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反思的重要性。比如在设计儿童用便携式小凳和创意小相框的过程中,学生们首先参考书上所给的图样自己设计,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推选出小组的设计成果,通过全班的展示和点评再次修改设计得到一个相对完美的设计。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并且学会了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完善自己,这对学生的将来都是有好处的。

虽然通用技术课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学生也比较感兴趣,但它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教师相关知识缺乏,有待进一步提高。通用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其涉及的内容可以用包罗万象来形容,以前的任何一个学科的综合性都不出其右。这对任课教师的要求相对来说就很高了,现有教师在知识水平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除了进一步加强自学外,希望能够多参加一些相关技术知识的学习培训,更希望相关的继续教育课程能够早日出台。

此外,通用技术学科的最终考核方式相对其他学科较宽松,在考试压力较大时学生可能会将其放置一旁。一方面我们要加强课前准备,设计好每一堂课,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希望通用技术考核方式能够更合理,使学生不仅有兴趣学习,更使其觉得有必要学习。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使我们对《通用技术》新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教法上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我们在本学期的教学实践中都作了相应的尝试,如,在三视图教学中,我大胆的尝试让学生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三视图学习,学习效果显著,在学后的测试中,学生均达到了预期效果。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也深深地赶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通用技术教师像是一个“杂家”,要具有多种学科知识,方能胜任。愿教师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一起成长吧!

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也使我对《通用技术》新课程的实施有了一些思考,提出来,请同行们共同探讨:

1.学生动手实践要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 2.开发社会教学资源,设立学生实践基地。 3.发挥团队精神,群策群力,资源共享。

4.完善科学的评价机制,是通用技术课程顺利实施的保障。 5.加强通用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做好通用技术教师的培训工作。 6.加强通用技术课程的宣传力度,统一认识。

第11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金属加工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南江小河职业中学1

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的是僵化的思维定势,它桎梏着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上能注重全方位地、多元化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多层地启发学生、引导思维、拓宽思维境界、引发发散性思维,使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等方面得到训练,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出良好的学生素质,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

三、利用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只能在主体自己相应的积极自觉活动中才能形成。在教学上我不仅是教师,而且是魔术师,运用直观的现代的教学手段,使语言教学从单调的文字描述中解放出来,在学生面前展现的是文字、模型、形象等,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大纲中新列入的教学目的。

四、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

各个学习阶段的学生都有其特定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需要教师真正做到“设身处地”,站在不同的角度缜密地构思每一个教学环节,这样才能更好地交流互动,完成教学任务。高二是学生高中学习生活的转折时期,是承前起后的时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他们的升学与否紧密相连。所以我不仅备教材,还备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学主体意识。

时代的发展为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注入了新的内涵: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师应该是“首席”,与学生共同奏出优美的旋律;教师应该是“配角”,把学生衬托得光彩照人;教师应该是“热线”,让学生永远感觉到鲜活与新颖;教师应该是“110”,在学生最需要关爱和帮助的时候,及时守候在学生身边;教师应该是“导游”,引导学生探幽发微,欣赏险峰的无限风光;教师应该是“场上队长”,身先士卒,与队友共同拼搏,在比赛结束后,把队友——我们的学生,高高地抛向空中„„

面对着一个个充满灵性的教育对象,我时刻提醒自己:“我是谁?为了谁?是否把学生的收获、学生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是否做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爱他们-----平等协商,倾心交流,使得我们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六、坚持政治学习,加强师德修养,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本人在学期教学中能遵守学校纪律,认真执行“六认真”条例,上课从不迟到,与同级组老师团结合作,积极支持科组工作,不折不扣的完成科组长分配的任务,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并且把教研活动所得及时运用到教学中去!

我以后一定会更加努力,坚持向教科研要质量,坚持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12篇: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2006-2007第二学期)

教学点:珠海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考试成绩分析报告 (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考试班级的自然情况

二、考试成绩统计

三、考试成绩分析

(一)考试科目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 教学目标实现一般

(二)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

1、教学因素:

总体来说,教学中学生还是比较认真学习,遇到问题会积极提问,但由于基础较差,对于知识点掌握起来比较慢。

2、试题质量:

试题难度一般,考点多,比较全面

3、考试过程的控制情况

考试过程严格控制,真实地反映每个学生的水平。

报告人:孙英 院(系)教学主管院长: 2007年7月20日篇二:课程教学工作总结表 教师学期教学工作总结表

(2014 --2015 学年第 一 学期)2015年1月16日

篇三: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王晓玲

本学期,根据期初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经过一学期的校本课程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校本课程的开发顺应了当今时代民主决策的潮流。校本课程开发的场所是学校,关注学校的课程自主,体现出民主参与课程决策的精神。首先利用教研时间,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和培训,切实改变教师课程理念,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使我对校本课程有了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调动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关注学生的发展。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理念,我更加明确了教育者的责任,那就是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条件。而学生的发展也应是多方面的。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发展的可能。

三、实施内容及要求:

(1)确定校本课程结构。我们根据以下几方面来确立学校校本课程。 ① 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意愿,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 ② 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

③ 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办学特色目标,师资和设施条件等。 具体作法

1、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设节,不占用及挪用校本课程的时间,保证开足课时。

2、校本课程科任教师应加强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尽心尽力搞好校本课程的教育工作。

3、校本课程教研组按时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探索开发校本课程规律,努力提高校本课程科任教师的理论与教学水平,在搞好教研活动的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外出参观考察等活动,下大力气创建一支素素质高、信心足、热心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队伍。

4、搞好校本课程的评估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讲求实效,不流于形式,搞好评估工作是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的一环。为此,拟在本期内完善好评估细则,每期末认真进行评估、奖优罚劣,并将评估结果进入教师年终目标管理评估中。

5、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制度,使课程开发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做出成效。

6、在实施校本课程活动中,及时进行总结,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在总结中不断开拓、提高、更新。一是校本课 程教研组每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总结前段取得的成绩,改进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今后的工作任务;二是科任教师进行总结、反思,改进教学中的失误,充实、开发校本课程内容。每期末,无论是教研组,还是教师个人,都要认真收集好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7、遵循校本课程开发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的原则,在开发校本课程活动中,及时组织教师进行社会调查,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及社区团体的意见,结合学校本身的实际,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不断改进充实与完 善校本课程内容,使我校校本课程内容真正开发成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特色课程。

回顾这一学期的校本课程工作,我们总结出不少经验,这与学校领导和很多老师的支持都是分不开的,我们会取长补短,让学生们成为富有文化底蕴的一代。 四年级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王安娜

本学期,根据期初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经过一学期的校本课程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校本课程的开发顺应了当今时代民主决策的潮流。校本课程开发的场所是学校,关注学校的课程自主,体现出民主参与课程决策的精神。首先利用教研时间,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和培训,切实改变教师课程理念,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使我对校本课程有了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调动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关注学生的发展。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理念,我更加明确了教育者的责任,那就是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条件。而学生的发展也应是多方面的。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发展的可能。

三、实施内容及要求:

(1)确定校本课程结构。我们根据以下几方面来确立学校校本课程。 ① 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意愿,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 ② 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

③ 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办学特色目标,师资和设施条件等。 具体作法

1、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设节,不占用及挪用校本课程的时间,保证开足课时。

2、校本课程科任教师应加强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尽心尽力搞好校本课程的教育工作。

3、校本课程教研组按时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探索开发校本课程规律,努力提高校本课程科任教师的理论与教学水平,在搞好教研活动的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外出参观考察等活动,下大力气创建一支素素质高、信心足、热心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队伍。

4、搞好校本课程的评估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讲求实效,不流于形式,搞好评估工作是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的一环。为此,拟在本期内完善好评估细则,每期末认真进行评估、奖优罚劣,并将评估结果进入教师年终目标管理评估中。

5、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制度,使课程开发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做出成效。

6、在实施校本课程活动中,及时进行总结,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在总结中不断开拓、提高、更新。一是校本课 程教研组每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总结前段取得的成绩,改进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今后的工作任务;二是科任教师进行总结、反思,改进教学中的失误,充实、开发校本课程内容。每期末,无论是教研组,还是教师个人,都要认真收集好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7、遵循校本课程开发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的原则,在开发校本课程活动中,及时组织教师进行社会调查,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及社区团体的意见,结合学校本身的实际,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不断改进充实与完 善校本课程内容,使我校校本课程内容真正开发成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特色课程。

回顾这一学期的校本课程工作,我们总结出不少经验,这与学校领导和很多老师的支持都是分不开的,我们会取长补短,让学生们成为富有文化底蕴的一代。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

一个学期的语文教学已经结束了,现已进入期末复习,回顾一学期的探索与尝试,酸甜苦辣样样都有。如何传知、如何解惑、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穿读这一主线。诸多思路,到了清理一下的时候了。

一、求新求异,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如何引领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讨论、交流、探究学习心得已成为课题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兴趣盎然,让学生学有主见,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享受学习的乐趣,又能发展原有的语文素养。

1、注意新课导入新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2、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质疑,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懂得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倡导活跃的课堂气氛,开放的课周舜钦

第13篇: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2006-2007第二学期)

教学点:珠海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考试成绩分析报告

(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考试班级的自然情况

二、考试成绩统计

三、考试成绩分析

(一)考试科目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

教学目标实现一般

(二)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

1、教学因素:

总体来说,教学中学生还是比较认真学习,遇到问题会积极提问,但由于基础较差,对于知识点掌握起来比较慢。

2、试题质量:

试题难度一般,考点多,比较全面

3、考试过程的控制情况

考试过程严格控制,真实地反映每个学生的水平。

报告人:孙英院(系)教学主管院长:

2007年7月20日

第14篇:扎扎实实搞好通用技术课程教学

应对挑战 破解难题

扎扎实实搞好通用技术课程教学

蓟县康各庄中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校作为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坚持“高度重视,落实标准,精心实践,稳妥推进,保证质量”的原则,根据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参照先行实验区的做法,创造条件,保证了通用技术按时、按质开课。通用技术开设一年多来,我们做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

一、应对教育观念的挑战,破解思想认识转变难题

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大家对课程的不了解与不理解,认为上高中就是为了考大学,高考不考通用技术,就没必要让学生学习。针对通用技术“无用论”的思想,我们主要采取三种方式来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1.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干部教师的思想。在天津市做出高中进行新课程实验的决定之后,我校于2006年3月份开始,相继组织学习了天津市教委下发的有关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系列文件,向全体干部教师传达了市县两级新课程实验会议精神,并为全体干部教师作了《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思考》的报告,使干部教师在思想上接受了新课程,达成了对新课程实验的共识,尤其是对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有了新的认识。

2.广泛宣传新课程理念,转变家长和社会对通用技术课程的认识。为了顺利启动新课程实验工作,让学生家长和社会了解新课程,更好地认识通用技术课程,我校在新生开学的第一天,邀请了高一学生家 1

长,召开了“康中新课程实验启动大会”,我校曹校长向家长、师生作了《全面了解高中新课程,家校同心协力搞好新课程实验》的报告,全面讲解了新课程理念和实施新课程实验的具体运作办法,讲解了通用技术课程设置的具体模块和模块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家长们一致认为,像现代农业、简单机器人的制作、电子控制技术、汽车驾驶与保养、服装设计、家政与生活技术、建筑设计等内容都是非常实用的技术,这些内容不仅能够开阔孩子的视野,还能有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

3.创刊《康中新课程》校报,促进教师从理念向行为转化。2006年5月我校创刊了《康中新课程》校报。以“立足新课程实验,面向实践前沿,推动素质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系统宣传新课程理念,介绍前期实验区的经验,及时报道我校新课程实验的典型做法,探讨新课程实施中的热点和难点,交流新课程实验的经验和体会。《康中新课程》现已出刊29期,刊发优秀课例、体会和反思文章30余篇,促进了教师教学研究与反思,促进了教师从理念向行为的转化。

二、应对教学师资的挑战,破解师资短缺难题

通用技术课程面临的第二个难题就是教师的短缺。我校地处农村边远地区,师资短缺,更不用说专职通用技术教师了。抽调教师,县教育局没有专业教师的储备。如果向社会招聘,不但学校资金不足,而且很难找到能够胜任通用技术所有课程的教师。通过集思广益,我们采取了两种办法:

1.选拔培训兼职教师,保证课程计划落实。开课初期,学校经全

面考虑,决定让兼任科技辅导员的物理教师担任通用技术教学。面对通用技术课程,该教师担心不能胜任,但考虑到学校的现实困难,他凭着自己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勇敢地挑起了重担。2006年暑假从市里培训回来,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他认真研究教材,通过自学和摸索,制作了大量的教学课件。开学的第一节课,就深深的吸引了学生,使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一年的实践,我校的通用技术课程已逐步走上了正轨。2007年暑假开学,面对高

一、高二两个年级的教学,我校又强化了对通用技术课程的领导,成立了综合技术学科组,增聘4名通用技术教师,保证了通用技术常态教学和教研。

2.聘请优秀课外辅导员,保证课程标准落实。通用技术课程含有大量的动手操作项目,并且有的操作项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考虑到兼职教师必定不是“通才”,不可能对所有的动手操作项目都精通、都娴熟,为了保证学生动手实践的实效性和安全性,保证课程标准落实,我校聘请了当地车、钳、铣、木有一技之长的师傅担任通用技术课兼职辅导员,协助教师上好学生实践课。师傅们娴熟的演示和技术指导,激发了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保障了学生操作的安全。

三、应对教学条件的挑战,破解实训室建设难题

由于条件有限,在通用技术实训室建设方面,我校是全县唯一的一所“三无”学校:无现成通用技术实训室,无可供改造成实训室的房间,无实训专用设备。但是,我们一不等,二不靠,通过校内挖潜解决现实问题。

1.保障动手操作,建好实训室。没有实训室,就解决不了学生的

实际动手操作的难题。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我校积极筹措资金,投资10余万元新建了220平方米的模型工艺实训室和钳工工艺实训室,又投资近15万元配齐了模型工艺实训室、钳工工艺实训室和电子制作室所需的用具,基本满足了通用技术课程的需要。

2.保障安全操作,管好实训室。为确保通用技术实训课的实效和安全,学校成立了通用技术实训课领导小组和保障小组,制定了《通用技术实训室管理制度》、《通用技术实训器具使用制度》和《通用技术安全操作规程》,并与任课教师签订了《通用技术课程管理目标责任书》。学校重点细化了实训室器具的管理和实训课的教育。我们借鉴自行车打钢号的办法,对器具进行分类编号,对斧子、刮刀、凿子等利刃器具进行入橱管理,学生使用完后要分门别类地按编号把器具放回原处,教师要做到先验收后放人,保障了对危险器具的有序管理。上实训课时,我们做到了“先教育后操作”,操作前,反复强调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操作时,分小组对号入座进行操作。这些办法保证了实训课的安全。

四、应对教育资源的挑战 破解课程资源不足难题

针对高中课程资源不足这一难题,我们采取五种措施整合与开发新课程资源:一是与社区联系,寻找外界资源。二是搞好校际间联系,共同开发。三是与职校搞好联系,借助职校通用技术资源,联合开发。四是“走出去,请进来”搞好社会教育资源的利用。五是搞好校本课程的自主研发。目前随着通用技术课程的进展,我们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1.整合教师资源。我校在多才多艺的教师中选拔出兼职通用技术教师5名,他们都能融多学科进行教学。外聘通用技术辅导员4名。历次县级通用技术考试证明他们完全能胜任教学。

2.制作简易用具补充资源。在外聘通用技术辅导员的指导下,师生制作了一些简易实用的手工工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弥补了通用技术实训用具的不足。

同志们,高中新课程实验已走过一年多的路程。通过实践,我们的体会是:搞好新课程实验,落实课程标准,转变教育观念是基础;改革教学方式,不断解决问题是重点。只要我们广大干部教师应对挑战,以创新的思路破解难题,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推进通用技术课程教学,高中新课程实验一定能够成功!

谢谢大家!

2007年10月24日

第15篇:电工技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电工技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摘要]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定律、基本概念,又有工程技术上的一些分析思想和方法,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存在着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重点介绍电工技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关键词]电工技术网络课程设计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163-01

一、前言

由于电工电子信息科学的迅速发展,使该课程内容繁多,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必须遵循最优原则。教学设计系统由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的阐述、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教学评价及修改等七项有机整合构成。网络课程的开发要进行教学设计,设计思想不对头,再好的技术也不能发挥效用。因此,认真做好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是网络课程开发的关键[1-5]。本论文详细介绍电工技术网络课程的设计。

二、电工技术课程设计

(一)电工技术学习需要分析。学习电工技术的学生都已经学过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先修课程,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他们已经了解和掌握基本电路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有独立学习这门功课的能力。对于电工技术网络课程来讲,期望学生达到的状况是进一步深化学习,全面掌握电路基础知识,如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几种典型电路和电路的暂态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电机与控制部分,最后了解电工的测量及供用电等实用技术[3-6]。

(二)电工技术教学内容分析。将教学内容分解为相对独立的知识结构,即电路部分、电机与控制和电工测量;然后,明确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结构关系,即首先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电机与控制部分,最后学习电工测量技术,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理论到实际应用、循序渐进地学习,同时也保证学习者头脑中清晰的教学流程,但是各个内容之间相对独立的,方便学习任意选择学习。电工技术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

(三)教授对象分析。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要通过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体现出来,而学习者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通常和自己的学习特点联系在一起。学习者分析主要是为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为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媒体的选用等提供依据。了解学习者的基本特征,确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起点,作为网络课程设计依据。本课程主要是面向技术学校的学生。技术学校的学生学习具有参与性、自我教育性、差异性和矛盾性等特点。

(四)学习目标分析。电工技术是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就是达到能够熟练掌握常用电工、电子器件及其基本放大电路和典型电路的功能和应用,能够自如运用一些电工电子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

(五)教学策略制定。在本网络课程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方式:讲授型模式、个别化学习模式、讨论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探索学习模式。在电工网络课程设计中,对这五种主要学习模式进行有机结合,使之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同时,注重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适合于学习者的学习特点,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媒体选择。教学媒体是承载和传播教学信息的载体和工具。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主要考虑媒体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媒体与教学方法的协调性;媒体与认知水平的相容性。本网络课程主要面向成年人,采用文本、图像和动画三类教学媒体,以文本为主要教学信息表达形式。

三、电工技术网络课程制作

(一)电工技术网络课程体系结构。电工电子技术网络课程由课程目录、课程要求、内容索引、习题指导、课程实验、教学资源、讨论天地七个模块组成。这七大模块构成一个系统,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二)电工技术网络课程页面设计。文本是在Dreamwaver网页编辑下,进行文字录入的。对电工电子技术网络课程页面中的字体设计基本原则是字体不易过多,不要使用超过三种以上的字体,并且要尽量使用常用字体。本网络课程图形图像采用FireworksMX和photoshop7.0软件进行处理。

网络课程是由一页一页的网页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结构组成的。页面设计中注重根据主题内容的不同制作出生动、和谐、美感的界面,整个课程既有变化又有统一的节奏和韵律的格式,使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审美感受中进入网络学习世界,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

(三)电工技术网络课程导航设计。网络课程的导航要求切实做到没有迷航现象的发生,它能够使学习者在学习内容之间自如跳转,不受任何的限制,同时,也不能使页面中的导航按钮功能重复,杂乱无章的任意摆放,以免造成页面面积的浪费。导航系统一般要求清晰、明确、简洁、方便。在电工电子网络课程设计中采用以下几种导航方式:主导航栏、菜单式树状导航等方式。

(四)电工技术网络课程交互设计。“交互”是网络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遵守如下原则:一致性、简单性、可靠性、趣味性。设计本课程中提供了很多方法和手段支持人际交互,比如电子邮件、电工电子技术论坛、聊天室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际交互方法都是学习者协作学习的有效工具。

四、结束语

一个良好的教学设计是网络课程成功开发的一半。本文就详细介绍了电工技术网络课程的课程设计步骤: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确立、教学策略制定、教学媒体选择和教学效果评价。按照这七个步骤进行逐一分析与设计,然后把他们有机的整合在一起,确立出电工技术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系统,为后面网络课程的制作提供指导意义。给出了电工技术网络课程制作过程和制作原则。

参考文献:

[1]杨振坤等,电工电子网络课程的体系结构与实现技术,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

[2]成谢峰,电工电子网络化教学系统,青岛大学学报,2001

[3]娄淑琴、盛新志,“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中国远程教育,2003.

[4]陈宝军、杨改学,试论网络课程的教学交往本质,中国远程教育,2003.

[5]晶玉课件编写组,多媒体课件制作实战,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沈二,从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件看国外网上开放课程发展,中国远程教育,2002.

作者简介:

陈正莉(1962-),女,汉族,中级职称,本科学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第16篇: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反思

《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反思

成都铁路工程学校机械科周荣惠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各类人才的培养是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人才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组成教育各有机环节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就我这三年从事的机械专业的《机械加工技术》课教学,就“实验中授课”的改革尝试作一个总结。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设想

机械专业是我校的重点专业之一,就其特点来说,又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冲击,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的优化,达到使学生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2006级以前的机械专业,我校开设的是《金属工艺学》课,总课时56。其中金属材料部分38课时,要求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用途,同时还要求学生了解热处理相关的知识。机械加工18课时,要求学生了解各种加工方法的工艺过程、特点和应用。这门课的特点是知识面广、概念多、系统性较强,作业难度较大。

现在,由于高校的扩招,中专生的整体水平下降,而我们的培养目标也在调整,我们对中专生的定位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劳动者。现在《金属工艺学》就有必要进行改革。我们从2007级开始,用《机械加工技术》取代《金属工艺学》课。现选用两本教材,一本是《机械加工技能实训》、一本是《焊工技能训练》教材。

二、精讲理论课,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1、课堂教学内容的精选

我校目前实行的2+1模式,学生在校进行2年的学习和1年的实习,所以各科的课时都有压缩。《机械加工技术》一般给的是50课时左右。课堂讲授一般安排16课时,既要简单介绍金属材料的性能,又要介绍钳工、车工、刨工及焊工的相关知识。内容繁多,我们只有精选课堂内容,做到少而精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在精选内容时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的。

①减少与实验内容的重复

机械加工技术课堂教学与实验有密切的关系,有些内容在实验中老师讲解、示范后一目了然,很容易理解。例如在讲焊接时,重点讲解焊接电弧的产生、焊接冶金特点及常用材料的焊接特点,强调焊接劳动保护和安全检查。而将焊接设备、焊接操作、焊条的组成、焊接应力及变形、焊接缺陷留到实验中完成。

第1页

②精讲理论,让学生动手加深对机械加工概念的理解

机械加工技术课的概念多,实践性强。而我们的学生都是初中毕业生,起点低,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加之对生产实践缺乏感性认识,对较深的理论或概念难以理解,他们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讲车刀角度时,拿出车刀模型,提出问题:这样的刀具为什么能切削?然后让学生认识车刀的组成要素,接着下来分析这个刀具要素的特点。在分析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让学生用铅笔刀先削一个六方体的萝卜,学生对刀具虽然陌生,但对六方体却是熟悉的,我再讲解基面、切削平面和正交平面的概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切出前面、主后面和副后面。这样学生同时弄清了基准面与刀具要素的关系,使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及刃倾角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的概念是空间的实体。有了立体的概念后,同时给出各角度的标准定义,这样学生自己就可以将空间实物、概念有机的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刀具角度的概念。由于学生每人都参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学生理解得透彻,印象深刻。难点也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纯理论。

2、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是教学的主要环节,搞好实验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搞好实验教学也就显得十分重要。《机械加工技术》实验安排32课时,内容涵盖硬度实验,火花鉴别,钳工的钻孔、攻丝、套丝及刮削和研磨,机加工的车和刨,热加工的焊接。

教师在实验课中的地位是不容忽略的。每次在上实验课时,我都根据实验项目进行讲授,重点讲解课堂教学未讲的内容。根据实验课的进度,要让学生知道全部实验课有哪些规律,有些相关实验课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次实验课要解决的问题。不该讲的就不讲。在实验中避免指手划脚,但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要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学生。

例如,在进行手工电弧焊的实验时,我在实验中,告之学生这次实验的目的是:①学会手弧焊的操作;②验证焊条药皮的作用。每个学生都动手焊一根带药皮的焊条,再焊一根去掉药皮的光焊条,请学生在实验时注意观察有什么不同。学生带着问题焊接,在下课前的几分钟时间,教师将学生召集在一起,问学生观察到什么?许多学生说:光焊条容易断弧,另外个别学生说:光焊条形成的焊缝没有熔渣。这时,教师告诉他们:焊条药皮的成分是很复杂的。它第一个作用是:提高焊接电弧的稳定性(稳弧剂);第二个作用是:防止空气对熔化金属的有害作用(造气剂和造渣剂);第三个作用是:保证焊缝金属的脱氧和加入合金元素,提高焊缝金属的力学性能(脱氧剂和合金剂)。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实验,理论和实践糅合在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训练了

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再点出理论,学生印象深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回想过去我在《金属工艺学》的教学中同样讲焊接这一章,先讲理论再进行实验,理论上说应该不错,学生将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理论应用与实践中,指导实践活动。但是,学生由于对焊接缺乏感性认识,对理论的认识不深刻,想象力差,语言表达不准确,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解决每个学生在实验时都能动手,而现有的实验设备又少的矛盾,我们在实验中想了很多办法。例如,钳工的钻孔、攻丝、套丝是三个实验,我们就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组,分别由三个指导老师带领。第一次实验课,其中一个组作钻孔实验,钻孔实验下来的试样正好第二个组作攻丝实验,第三个组作套丝实验。第

二、三次实验,三个组循环。由于分组实验,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增强了学生参加实验的兴趣,避免了个别学生的偷懒行为,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1、知识结构的优化和金工实习与机械加工技术课的衔接问题

现阶段的52课时左右的《机械加工技术》课,主要以实验为主,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部分的知识,由于课时的限制,只能简单地介绍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我个人认为,如有可能可增加20-30课时,补上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相关知识。

《机械加工技术》课最好在学生金工实习后开设效果比较好。但是,目前实习条件的限制,实习车间只能同时接纳两个班的实习,势必就造成有的班级只能在学习《机械加工技术》课的中途插入金工实习,这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就会打折扣。

我们设想,如果能将金工实习和机械加工技术课完全融合在一起,进行边实习边教学,可能效果会比较好。

2、实验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

现在的实验设备较少,我们虽然通过分组、三个实验套作,但每组学生人数还是比较多,相应学生动手的时间就比较少。例如,刮削和研磨实验,只有一个平板,一组20来个学生。如果学校能多添置点实验设备,效果会更好些。

200

9、

12、15

第17篇: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教学设计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它是小学信息技术的开篇,也是本教材学习的基础。教材中要求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能够说出信息接收和传递的方式,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信息无处不在,信息对每个人的生活是至关重要的,从而引起学生对信息的关注和重视,并能够真正的理解信息,正确的分析和使用信息,主动有意识的培养个人的信息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进入小学校园,绝大部分学生没接触过电脑,对信息的概念更是知之甚少,本节课可以让学生了解课程,了解身边的信息,了解信息的概念;从而了解所学的课程,树立学好信息技术、用好信息技术的信心,并对信息技术产生积极的兴趣。

三、设计思想

从身边简单的现象谈起,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身边关于信息的现象、关于信息接收的方式、信息传递的方式、以及常见的信息的处理工具,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渗透,让学生对信息、信息技术产生一定的兴趣和学好用好信息技术的愿望。 又由于这节课的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通过身边的具体实例,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老师引导下激发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参与中水到渠成,走近信息技术。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善于联系生活,从生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作用,信息的特征。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老师引导、师生交流、学生交流等活动形式,使学生发现身边的信息,了解信息的载体,明确信息的涵义,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关注,认识信息的价值,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积极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的概念;

2.知道信息的接收和传递方式;

3.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4.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

1.什么是信息?

对话引入:这节是什么课呢?

预设:电脑课或信息课。

师:对,电脑课,也是信息课。我们同学知道什么是信息吗?

A.谈话:老师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姓谢,谢谢你的谢。同学们听到老师的介绍就知道老师姓谢,这就是一种信息,是声音的信息。上课铃响了,告诉我们要上课的信息,这也是声音的信息。

师:声音的信息还有什么?

生讨论作答。[预设:声音的信息还有广播、电视、录放机发出的声音等。]

师:除了声音,还有其他方式的信息。

B.谈话:路边的桃花开了,告诉我们„„春天来了(预设)。桃花开了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现象也是信息。

拓展:闪电也是一种自然现象,闪电出现了告诉我们„„要下雨的信息。下雪也是自然现象,下雪了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已经是冬天的信息。

C.谈话:人行道的红灯亮了,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D.问:生活中的信息还有哪些?

生讨论后作答。

书上文字,街上广告牌的文字,电视节目里的文字和各种图片都向都我们传递着信息。

E.小结得出信息的概念:信息就是通过声音、文字和图片传送的消息。

我们就生活在信息的世界里,信息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2.信息的接收和传递

A.信息的接收

师:用耳朵可以听声音,耳朵是接收信息的重要工具;

师:用眼睛可以看文字、图片、自然现象,眼睛也是接收信息的重要工具;

有学生举手发言,老师问询获得学生的反馈:

①手是接收信息的工具:因为用手摸一摸,你可以知道它是硬的还是软的;

②鼻子是接收信息的工具:因为它可以闻出气味是香的还是臭的;

③皮肤是接收信息的工具:因为它可以知道是凉的还是热的;

④舌头是接收信息的工具:因为它可以尝出甜、咸、苦的味道。

问:你是怎么接收信息的?

①听广播;

②看电视;

③接电话;

④听老师讲课;

⑤听别人说话;

B.信息的传递

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信息的接收方式,那么同学们是用什么来传递信息的呢?

学生思考探究作答:

①写信;

②跟同学讲话;

③打电话;

④发电子邮件;

想一想:从早上到现在,你用什么工具接收或传递了什么信息?

3.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有哪些呢?处理信息的工具包括收集信息的工具、存储信息的工具、传递信息的工具。

师分别展示相应类型的图片,或自行讲解或请学生发言。

A.处理信息的工具,它可以用来收集信息,比如它可以把我们看到的风景拍下来让其他人看。

[预设:摄像机、录音机。让学生发言并说明原因。]

B.存储信息的工具:磁带、磁盘、光盘、闪存盘等可以用来存储信息。(根据学生的实际加以解释和总结。)

C.用来传递信息的工具:电视、电话、收音机、手机等。

D.计算机。

4.什么是信息技术

知道了什么是信息,那么你知道是什么是信息技术吗?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重点解释传感技术:以小故事的形式叙说传感技术的应用。参观科技馆时,里面有一个机器人,用手遮住它的眼睛,它会说:“呀,谁蒙了我的眼睛,真黑呀!”摸它的手,它会说:“谢谢你这么欢迎我。”摸左脚说左脚痒痒,摸右脚说右脚痒痒。

这就是对传感技术的应用。

5.练习

你接触过哪些电子设备?它们为你带来了方便了吗?

你希望发明什么样的信息处理工具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更方便?

你还知道哪些信息处理工具?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6.总结与评价

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一起说说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并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七、教学小结与反思

学生的见识是不可估量的,通过引导你可以挖掘和发现学生所蕴藏的能力。本节课的亮点是通过与学生轻松的谈话教学,积极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听到了学生精彩的发言。

课堂教学中的适度引导是重要的,引导是学生从已知知识走向未知知识的桥梁,是从形象世界走向抽象世界的纽带。

实例是重要的,实例是对抽象事物进行理解的依据。实例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共通的语言。摸拟机器人的语气,让学生在趣味盎然中初步理解了传感技术。

第18篇:中文信息处理论文

搜索引擎

摘要: Internet 上日新月异的大量信息资源充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搜索引擎应世而生,然而随着大数据的到来,这对搜索引擎提出更高要求。但是面对这么大量的数据,一般的搜索引擎有些吃不消,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然而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智能搜索引擎出现了,本文将介绍搜索引擎用到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去。

关键字:搜索引擎,自然语言处理,概念控制

Search engine (*********************) Abstract: Changing a lot of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is full of resources, people demand more and more information, a variety of search engines should the world was born, but with the arrival of big data, which is the search engine, higher demands.But the face of such a large amount of data, general search engines too much for some, can not meet people\'s needs, however, based on natural language proceing technology, smart search engines appeared,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search engine to use natural language proceing technology. Keyword: search engine,Natural Language Proceing, Control Concepts

1 搜索引擎

1.1 搜索引的擎定义

搜索引擎,是指在Internet中主动搜索信息并能自动查询、提供查询服务的一类网站,这些网站通过网络搜索软件(又称为网络搜索机器人Web Robots)或网站登录等方式,将Internet上大量网站的页面收集到本地,经过加工处理而建成数据库,当用户输入关键字(Keyword)查询时,该网站会告诉用户包含该关键字信息的所有网址,并提供通向该网站的链接。

1.2 搜索引擎的分类

在搜索引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类型的搜索引擎。根据索引方法来划分,可以分为基于概念(Concept Based)的搜索引擎:和基于关键字匹配(Keyword Based)的搜索引擎等。根据搜索引擎索引、检索信息的方式来分,可以分为:基于目录的搜索引擎、基于机器人的搜索引擎、分布式搜索引擎、基于客户的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和代理搜索引擎;根据搜索引擎索引信息的范围来划分,可以分为:综合式搜索引擎、专题式搜索引擎和特殊型搜索引擎;

1.3搜索引擎的评价标准

从功能上讲,搜索引擎实质上是一种网络信息检索工具,不同的搜索引擎所提供的服务在性能上差异很大,为了帮助用户有效的选择,也为了对搜索引擎的改进提供参考,非常有必要对各种搜索引擎进行比较和评价,传统的检索工具发展已经有百年历史,其评价标准已相当成熟,搜索引擎虽然与传统的检索工具有着很大的区别,其相应的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但仍可以借鉴传统检索工具的评价标准对网络检索工具进行评价。这些评价标准包括:

(1)搜索引擎收录信息的范围 (2)反馈的信息量及内容的准确性 (3)反馈的查询结果错误率 (4)报道与内容更新速度 (5)搜索引擎的检索性能 (6)搜索引擎的响应时间 (7)检索界面友好性 (8)精品推荐

(9)与其它搜索引擎的友情链接 (10)搜索引擎的系统性能。

搜索引擎的功能在于将分散的网址集中起来,分类提供给用户,以便快速查找到所需的信息.常规搜索引擎一般都带有数据库资源,因此对搜索引擎的比较主要集中在数据库资源和搜索引擎的性能两个方面。数据库资源方面的比较研究主要包括:数据库规模、索引方式、以及资源内容(如声音、图像、Usenet、FTP、Newsgroup、Gopher、Email等资源)。

检索性能的比较,主要有布尔检索、复杂布尔检索、相邻和相邻and/or检索(NEAR、ADJ、FAR、BEFORE、FOLLOWEDBY、、、截词检索、检索范围限定、出版日期限定、多语种检索、多种版本选择、大小写有别、概念检索、词语加权、词语限定、自然语言检索、特定字段检索、缺省值、检索结果显示方式、显示数量选择、相关排序、站点评价、相似性检索、结果过滤、用户界面、查准率、响应时间等方面的比较研究。

2 自然语言技术

2.1自然语言处理引入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对于人类而言,最自然、最重要、效率最高的信息载体之一 就是自然语言。人类能够利用自然语言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这是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人际交流的重要的工具。在人类历史上以语言文字形式记载和流传的知识。!知识总量的80%以上。在信息化社会里,语言信息处理的技术水平和每年所处理的信息总量已成为衡最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的标志之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交际的模式主要是表达和理解,一方表达,另一方理

解。语言交际就是在一定的场合、依据一定的规则、表达和理解一定的意思,句法、谙义和语用在实际中是二位一体的。

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到现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人类已经由发明工具延伸自己的四肢进化到延 伸人脑。计算机一开始只是科学家、l:程师的计算工具,现在已经逐步进入人众的日常生活。因特网将世界各地的电脑连成一片,人们可以在网上查询或发布信息,可以在网上聊大、漫游、购物甚至在网上生存。“电脑+网络”止在从延伸人的大脑发展为延伸人的生存空间,网络社会使人类的交际行为和方式发生重人变化,语言开始从单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L具发展到可以进行人和机器之间的交流。

从表达方和理解方来石,现在交际行为至少有以卜四种模式: A人表达人理解 B机器表达人理解 C人表达机器理解 D机器表达机器理解

以电脑为发送信息的“一方”或接受信息的“另一方.,研究电脑如何表达人的语言(模式B)是“自然语言生成.,研究电脑如何理解人的语言(模式C)是“自然语言理解,.机器翻译(MT)需要电脑理解一种自然语言,然后转化生成为另一种语言,所以是既包含自然语言理解研究,也包含自然语言生成研究(属于模式D),还包含语言之间的转换研究.因此,研究“自然语言处理”,不可以不研究语言交际,不可以不研究人脑的语言机制和模拟人脑的语言机制。

2.2 自然语言研究的进程

人工智能是以建立智能化的,自主的计算机为目标一门学科,它研究的课题包括:专家系统、问题求解、逻辑和不确定问题、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学、学习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等等。

其中自然语言处理是人工智能的核心课题,包括自然语言的分析理解和综合生成。起初,自然语言处理强调立新主义,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如状态空间搜索、知识表示和机器学习等)来处理自然语言。

在这个阶段,人们集中力量建立各种规则系统,试图通过规则的演算来解决语言的分析和生成问题.但是不久人们发现,自然语言远不是一个精确定义的符号体系,梢心构造的规则只能在严格受限的领域内起作用,无法处理大规模真实文本中的种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到了80年代后期,计算语言学开始注重对大规模真实文本的处理,出现了语料库语言学,其特点是以经验主义为旗帜,以对大规模真实文本的统计为主要方法。

语料库语言学认为,人类的一切语言知识都组含在大规模的语料之中,可以通过统计来发现这些知识。以前人们凭主观内省而得到的语言知识是不完整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语料库语言学在真实文本的词性标注上大了一个打胜仗。以前人们制定了各种语言学规则来标注词性,正确率并不高,而运用统计方法和训练语料(已标注过的语料)来标注词性,准确率高达95%左右。然而,语料统计的方法也不是万能的,随着语言信息处理层次的提高,简单的统计模型越来越暴露出其缺点:难于处理长距离依赖的语言现象,难以获得高度概括的知识以顺利地处理训练语料之外的语料。目前,在对大规模真实文本进行自动句法分析这一关键问题上,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2.3自然语言理解研究理论、方法及应用范围

计算机是1946年出现的,50年代初,人们就开始了用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研究,这首先是从机器翻译开始的,1954年,美国GeorgetOWn大学在IBM公司协助下研制的第一个俄英机器翻译系统。该系统规模较小,只有6条语法规则,250左右各单词,但是它的研制成功极大地推动了机器翻译的开发.世界许多国家,包括我国,都开始了机器翻译的研究。这个时期,理论上出现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还设计了专门的机译程序设计语言.但是由于自然语言是极其复杂的,其处理涉及了许多知识和手段,而且它的研究水平离不开当代的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研究、特别是人工智能的研究实际水平。因此,没有研制成功真正使用的机器翻译系统。

在经过了一段乐观时期后,人们开始对机器翻译、人工智能的研究产生了怀疑。19“年,美国科学院发表了著名的ALPAC报告,这个报告对机器翻译墓本采取了否定的态度。从此,机器翻译的发展进入了低潮期.许多学者的研究重心转向了自然语言理解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人工智能也在发展之中。人工智能的前辈们提出了多种知识的表示、启发式搜索理论和各种推理方法,并且把对自然语言的理解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应用课题来研究.在后来的三十多年里,自然语言理论一直在发展着,涌现出了一大批新的理论和方法.这些新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3个体系:

(1) 基于语法的分析法

1957年Chomsky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1972年,W以川s以这个理论为基础,涉及了扩充转移网络(ATN),并完成了LUNAR系统.1997年MARCUS提出了语法分析的确定性算法.进入80年代,又有许多以复杂特性集为特征的语法出现,例如词汇功能语法(LFG)、广 义短语结构语法(GpSG)、功能合一语法(FUG)等等。

(2) 基于语法加语义的分析法

以FILLMORE在1968年提出的格语法为代表。格语法一般分为语法格和语义格两个系统。最早的语法格只有6个,目前英语中使用的有20多左右,日语中用到了70多个,汉语可分出20多个。格语法是以动词驱动的,只要找到动词,就可以不关主、谓、宾的次序如何,都可以用语义框架将其愈思表达出来。由于语义框架的结构形式和所使用的格分类体系有限,限制了语义框架的表达能力.在很多语言形式里,格分析不能给出唯一或正确的答案。

(3)基于语义的分析法

包括QulLUAN的语义网络理论和SCHANK的概念从属(CO)理论.在这些理论中,词所代表的概念由若干属性描述,属性之间存在各种语义关系.语句就是由这些属性和语义关系交织成的一个语义网。语言的理解过程就是把语句映射成语义网.语义网的缺点是没有考虑语法形式对意义的反作用。虽然可以用来表达句子的含义,但无法使用形式化的方法由句子生成语义网络。

进入90年代以来,自然语言理解学术界出现了“唯理主义,和“经脸主义.两种倾向.所谓唯理主义指以生成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方法,包括各种以规则推理为主要手段的分析方法:所谓经验主义则是指以大规模语料库的分析为墓础的方法.从此,基于语料库的自然语言理解研究(或称语料库语言学)成为自然语言理解的又一个重点。

这些理论的不断发展,再加上计算机硬件水平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的速度和存储量,为自然语言理解的实用化提供了可能。

3.搜索引擎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3.1 概念控制及其实现基础

3.1.1 概念控制的目的

自然语言检索指用户在检索时可输入自然语言表达的检索要求,检索工具在接收到用户提问后,首先利用一个禁用词表从提问中剔除那些没有实质主题意义的词汇,例如各种副词、介词、代词、常用请求词、检索提问词,然后将余下的词汇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这种方法是目前通常使用的方法,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关键词的提取将会根据句子的整体意思以及词汇的重要性来选择。

概念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概念总是与其它概念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如上下位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等。关键词也会出现一词多义、一义多词以及同一事物多种表述的情形。根据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在词的概念含义层次上建立联系,为检索用户提供相关的结果分析是概念控制的一个应用前景。

例如,“体育”这一概念根据上下立类的关系可以细分为足球、排球、奥运会、亚运会等,单纯的字面匹配会漏检甚至误检很多与之相关的信息。通过概念控制就可以将一个上位类的概念扩展为多个子概念。体育新闻的检索就可以扩展为:体育新闻、球类(足球、篮球、排球)、田径运动、体育赛事(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等概念,同时对那些具有下位概念的词汇可以再次扩展,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检索效果。

“计算器”和“电脑”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机械匹配的话就只能检索到有关“计算器”或“计算机”的信息,采用概念控制的相关方法可以将这些相同概念的词汇统一到检索匹配中,这样就扩大了检索面,提高了检全率。在自然语言检索系统中进行慨念控制,就是把信息检索从目前的基于关键词层面提高到基于知识(概念)层面,能够从概念意义层次上来认识和处理检索用户的请求,从而提高检全率和检准率。

3.1.2 概念控制的主要方法

目前虽然没有一个检索系统可以完全实现理想状态下的高层次的语义检索,但有些自然语言检索系统已经采用概念控制查询。主要的方法是利用知识体系建立概念间的关系进行查询扩展,深度匹配,优化检索效果。

概念控制的内容包括:提问句概念语义块的抽取,从提问句中切分出概念词或词组等语义单位;基于知识体系对抽取出的语义单元进行概念扩展;概念的组配,将选择出的各检索单位基于知识体系的组织信息转换成体现概念关系的逻辑表达式。

概念抽取不等同于分词处理,其中包括普通概念的识别和人名、地名、事件名等专有名词的识别,并进行概念提取。对于普通的概念字符串采用逆向最长匹配算法(或正向最长匹配算法),并综合切割标记等分词手段切分就可以进行概念抽取。对于词典中未收录的概念词,可以采取基于句模、句子结构分析、词和词组构成规则、句内结构性标志字、标点符号等来进行切分。除切割标志外,已知的词也可作切割标记使用。

自然语言检索系统的本质是查询满足特定主题概念的文本,因此被检索的内容不是和提问句的字面匹配。对提问进行分析后抽取出的主要是概念或概念的组合,需要进行概念匹配,这就需要对检索句中的词进行概念扩展,即考虑提问句中词的同近义词、上下位词和关联词。可以通过知识体系保存同近义关系、上下位关系和其它关联关系,当处理用户检索需求时,通过查询知识体系可对提问句中的词按概念进行扩展。

如“我国今天的体育新闻”,可以通过知识体系对“体育”进行扩展,查询包括“篮球”、“赛车”、“奥运会”、“世界杯”等方面的内容,“今天”一词指检索者进行检索时的日期,因此需通过规则将“今天”映像为检索时的时间,将“我国”扩展为“我国”V“中国”V“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体系中可能只存在“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同义关系,没有“我国”这一词条)。

概念组配,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可分为限定组配和相交组配。限定组配将一个概念的内涵增加到另一个概念的内涵中,从而加深概念的内涵,缩小或限定了概念的外延。相交组配将具有共同的属概念、概念之间具有相交关系、外延部分重合的概念组合成一个新概念。在构成查询表达式时,基于知识体系的扩展词和原词间为“逻辑加”的关系。如“美丽”扩展为“美丽”V“漂亮”V……V“标志”。提问句中语义块间的关系通常为逻辑乘的关系。语义块间的概念组配通常存在如下逻辑关系:(1)主谓结构,描述的是一种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2)偏正结构,描述的是一种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3)动宾结构,描述的是一种作用和被作用的关系。(4)并列结构,描述的是一种成分间的并列关系[1]。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和动宾结构间为“逻辑乘”关系,并列结构为“逻辑加”关系。但通过对检索提问句进行分析后发现,部分并列结构在用户的检索概念中为“逻辑乘”关系,于是采用通过句模分析和指示标志来确定语义块间的“逻辑乘”或“逻辑加”关系。提问句语义块之间的“逻辑加”关系通常存在显式指示标志,如“或”等。分析传统的主、谓、宾、定、状、补六大成分与句型的关系,可以辅助获取语义块的逻辑关系。检索提问句的语义概念和提问句的结构紧密相关。需要分析谓语的性质、句子的结构,如“把”字、“被”字句等。

概念控制的3项关键技术中,概念扩展和概念组配都离不开知识体系的支持,知识体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检索效果的优劣。

3.2 概念控制系统

国内外已有一些检索系统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概念控制,代表系统有首信搜索引擎、孙悟空、UMLS等。下面以UMLS为例进行介绍。

UMLS(Unified Medical Language System,美国统一医学语言系统),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于1986年开始研制的一项长期开发研究计划,旨在克服计算器生物医学信息检索中的两个显着障碍(相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用的信息分散在不同的数据库系统中),使用户很容易地跨越了在病案系统、文献摘要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专家系统之间的屏障。

UMILS包括4个部分:专家词典、超级叙词表、语义网络、情报源图谱。专家词典是一个包含众多生物医学词汇的英语词典,可以确定英语词汇的范围以及识别生物医学术语和文本词的词形变异,也为超级叙词表提供了确定范围的医学术语和词汇。超级叙词表是生物医学概念、术语、词汇及其涵义等级范畴的广泛集成。语义网络是为建立概念、术语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没计的,它为超级叙词表中所有慨念提供了语义类型、语义关系和语义结构。

情报源图谱是一个关于生物医学机读情报资源的数据库,其目的是利用超级叙词表和语义网络实现以下功能:确定情报源与特定提问的相关性,以便选取最合适的情报源;为用户提供特定情报源的范围、功能和检索条件等人工可读的信息;自动链接相关情报源;在一个或多个情报源中自动检索并自动组织检索的结果。

4.综述

在自然语言处理的世界里,本文所讲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很小的一部分,为了应对大数据的到来,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搜索引擎必不可少。现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逐渐成熟,但是还有许多问题还没有解决,要想实现真正如自然语言去处理问题任重而道远。

第19篇:《智能信息处理》教学大纲

《智能信息处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 :智能信息处理

课程英文名称 :Intelligent Signal Proceing 课程类型:信息管理及相关专业方向选修课 总 学 时 :33 理论学时:33 实验学时:0 学 分 :3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信号与系统、)概率统计、线性代数、离散 开课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智能信息处理是就是将不完全、不可靠、不精确、不一致和不确定的知识和信息逐步改变为完全、可靠、精确、一致和确定的知识和信息的方法。智能信息处理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前沿学科,同时也是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出现并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它涉及到信息科学的多个领域,是现代信号处理、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理论、人工智能等理论和方法的综合应用。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智能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能够阅读相关中外文献,了解其最新动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科学研究以及开拓新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和应用、智能信息的处理方法综述;

2.熟悉模型理论的基础,掌握模糊规则与推理;理解模糊推理系统,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掌握神经网络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及模型,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掌握粗糙集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了解其应用;

5.掌握遗传算法的基本算法及改进算法,了解其应用;

6.掌握信息融合的模型与算法,了解其应用;

7.理解反向选择算法和人工免疫系统模型;了解人工免疫系统在计算机安全中的应用。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

(一)人工智能导论

1.理解并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2.理解知识和知识表示的概念,掌握四种表示法; 3.了解常见的智能信息的处理方法及各个处理方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四种知识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四种知识表示方法

(二)模糊理论及其应用

1.掌握模糊集合的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及隶属函数的确定方法; 2.理解模糊逻辑系统的组成;3.掌握模糊信息处理方法:模糊熵方法、模糊聚类分析、模糊关联分析、模糊信息优化方法。4.了解模糊信息处理方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隶属函数的确定方法;模糊信息的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模糊信息的处理方法。

(三)神经网络信息处理

1.理解人工神经网络所借鉴的生物学上的人脑神经元的信息处理模式;掌握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特点、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2.掌握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及BP神经网络建模; 3.掌握贝叶斯神经网络算法;4.了解Hopfield网络模型及其算法,熟悉用Hopfield神经网络优化方法求解TSF;5.理解径向基函数(RBF)网络模型; 6.了解不同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典型的神经网络模型(如BP神经网络、贝叶斯神经网络等)及其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人工神经网络的相关算法的理解及应用。

(四)粗糙集信息处理

1.掌握粗糙集的理论基础:等价类、知识约简等。2.理解粗糙集与模糊集结合、粗糙集与神经网络结合所构成的模型及其应用。3.掌握基于粗集的贝叶斯分类器算法。 4.了解粗糙集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知识约简算法、基于粗集的贝叶斯分类器算法。

教学难点: 知识约简算法。

(五)遗传算法及其应用

1.了解遗传算法及其应用;2.掌握遗传算法的基本算法及改进算法; 3.了解基于遗传算法的生产调度方法。

教学重点:遗传算法的基本算法及改进算法;

教学难点:遗传算法的相关算法及应用

(六)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应用

1.理解信息融合的概念、基本原理、功能模型及相应方法;2.掌握用于目标识别和确认的算法:物理模型类识别算法、基于特征的推理技术和认知模型类识别算法;3.掌握D-S证据理论的基本概念、相关术语及一些关键问题; 4.了解信息融合的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用于目标识别和确认的主要算法、D-S证据理论。

教学难点:D-S证据理论的关键问题。

(七)免疫算法

1.了解生物免疫学基础;2.理解反向选择算法和人工免疫系统模型;了解人工免疫系统在计算机安全中的应用;3.了解人工免疫系统其他的应用领域。

教学重点:反向选择算法和人工免疫系统模型。

教学难点:人工免疫系统模型

五、实践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

(一)关于理论教学环节的说明

理论教学内容的选取注重基础性、实用性、先进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科发展,及时补充更新内容,将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中来。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1)智能信息处理是个飞速发展的领域,知识的老化和更新速度比较快,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逐步提高学生在教师课堂讲授的启发和指引下,独立钻研教材、参考资料,增强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会利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的问题。 (2)注重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本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应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案、CAI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

(3)对于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内容要讲深讲透,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堂测验,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讲解中必须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适应能力和创造性意识,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采用启发式 教学方法。

(4)考核方式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采取笔试与作业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其中笔试成绩占70%,平时作业30%。

七、学时分配

每次课3节课,共11周

八、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目 教 材:

[1]熊和金,陈德军编著.《智能信息处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2]高隽编著.《智能信息处理方法导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主要教学参考书:

[1] 王万森编著.《人工智能原理及其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 [2] 阎平凡,张长水编著.《人工神经网络与模拟进化计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3] 周明,孙树栋编著.《遗传算法原理及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4] 莫宏伟编著.《人工免疫系统原理与应用》.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

第20篇:信息处理员个人简历

信息处理员个人简历范文

信息处理员个人简历范文目前所在: 湛江 年 龄: 21 户口所在: 广东省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诚信徽章: 未申请 身 高: 160 cm 人才测评: 未测评 体 重: 48 kg 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 高级秘书:,前台接待/总机/接待生:,行政专员/助理:

工作年限: 1 职 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实习可到职日期: 三个月

月薪要求: 2000--3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东省,广州,佛山 公司性质: 政府机关 所属行业:党政机关 担任职位: 档案员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上学 公司性质: 政府机关 所属行业:党政机关

担任职位: 信息处理员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上学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机械/机电/设备/重工 担任职位: 生产工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上学毕业院校: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2012-06 专 业 一: 文秘 专 业 二: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语言能力外语: 英语 良好 粤语水平: 良好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详细个人自传我是一个认真、沉稳、性格既活泼开朗又斯文安静的一个女孩,我做事喜欢一步一步脚踏实地。 在我的大学生活里,我成长了很多,在即将毕业之时,我对自己这几年来的收获和感受做一个小结并以此为我今后行动的指南。

从思想上来说,我从一个普通的团员到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思想的觉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制度,我觉得一个人的价值是由他对社会对他人所做的贡献来衡量的因此我认真地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并努力付诸于实践。,

在学习方面,我踏踏实实,一点都不放松,在读专科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了自学本科考试,目前已经通过了大部分的科目,同时,我也参加了一些资格考试,如:秘书资格证、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我觉得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每每看到自己通过的成绩,心里真的很高兴。我觉得在当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不会掉队。

学习固然重要,但一个人的工作更是不能忽视,在大学的校园里,我得到了很多挑战自我的机会,大一的时候,我通过竞选进入了团委秘书部工作,同时我还担任我们班的团支书,每月一次的团日活动都是由我组织同学们来完成,虽然很累,但看到活动成果时,总会觉得很欣慰。大二的时候,我当任了秘书事务所外联部部长职务。同时我还经常参加学校各种各样的比赛,如朗诵比赛、打字比赛、演讲比赛等,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些经历使我明白了有些事情如果不去尝试,成功的几率只能为零,如果我们去尝试了,成功的机会至少就会有一半,所以当机会来临时,我们就要好好地把握。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虽然我只是一名应届毕业生,工作经验甚少,但我相信我对未来工作的热情和投入不会少,我希望通过这份自荐材料,能使贵单位对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相信:我的努力+您的信任=明天的成就! 最后,真诚地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材料,同时,祝愿贵单位事业如日中天!真诚地期待您的回复

《信息处理技术课程教学工作总结.doc》
信息处理技术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会计个人工作总结专业技术个人总结销售个人工作总结员工个人工作总结党员个人工作总结医生个人工作总结护士个人工作总结村干部个人总结试用期工作总结出纳个人工作总结文员个人工作总结银行个人工作总结秘书个人工作总结办公室个人总结其他个人工作总结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