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技术总结范文

2022-09-20 来源:专业技术个人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测量技术总结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我从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就分配到队测量分队工作,一直从事野外测量工作。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积累,我已经从一个对测量方面没有任何实际经验的学生逐渐成为公司测量方面的主力军,先后完成多项测量工程项目。从开始对测量仪器的使用、外业地形测量的细节到室内地形图的编制,跟随一些有经验的测量工程师学习野外的编录及编写,这个过程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测量工作有了整体的认识,知道了测量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工作,同时也锻炼了我的吃苦耐劳精神,这对我以后的工作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将成为我以后工作中的一笔财富。因我工作勤奋认真,实事求是,吃苦耐劳,所以我负责的测量工程项目多次受到委托方、设计方及施工单位的好评。

从1984年到1988年期间,我作为五一一队测量组的一员,在老员工的手把手教导和本人的认真学习下,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及工作技能,并开始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工程,包括从进场开始的现场踏勘、选点、仪器操作、资料整理及报告的编写。通过几年的实际操作和学习,我基本掌握了测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并逐步走上了测量技术工作岗位。

从1989年至1991年,我参加了乌拉特中旗赛音呼都格铜矿普查项目的测量工作,在这里我对测量有了更好的认识和得到了更大的发挥,这个工程比较大,从地形测量到控制测量,我带领了一个队进行

工作,很细心也很努力,通过认真细致的开展工作,全面系统地完成了设计的测量工作任务。

1991年在获各琦铜矿引水工程项目中,我担任水准测量组长,翻山越岭,测区地形复杂,为了保持精度,在实际测量中经常重复施测,做到了对导线控制点的高程精确测量,使控制点达到设计等级,精确地完成测量工作,保证了为输水管线提供了精确数据。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地质勘查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对各种有用矿物的勘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地表浅层矿床不断开采,人们就必须向深度找矿进军,物化探将成为地质找矿的重要手段,而物化探工作必须和测量相配合,由测量人员在矿区按规定距离布设纵横的网线。为了适应新的地质找矿形势的发展,近几年我队引入RTK定位技术及多台套GPS接收机,测量的工作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观。我在2010年乌拉特后旗欧布拉格铜矿普查项目中,负责控制测量方面的工作,因该项目属相对独立断点分布的矿区,我们采用了先进的测量设备和技术,工程点不再需要长远距离的测三角锁从其他地方引入控制点,只需从起算点采用边点连接跳跃式地可以直接引入到测区,极大地简化了工作步骤,节省了时间和人力。

我在单位里近几年参加的地质找矿项目所进行的地形测量,工程点测量,先后完成了1:2000地形测量45平方公里,1:5000地形测量80平方公里,600多个工程点测量。因为我们大量采用了GPS技术,RTK,全站仪等全野外数字化测图手段,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出色地完成了测量任务,得到了合作方的认可。

工作的同时,单位在适当的时间给我们安排了基础知识及专业理论的培训,加强了我们工作的理论基础,进而提高了我们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技能。多年的工作经历,从理论的专业学习到工作实践,我渐渐地熟悉了测量及勘查的各种专业技术和技能,对本行业有较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对或大或小的各类工程的参与,使我有信心出色的完成各种大中型、复杂工程。作为一名技术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百倍的热情迎接新的挑战,继续完善技术发展体系,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以高、大、精、尖为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差别竞争优势,逐步建立完整高效的技术发展体系,只有不断的努力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无愧于社会和单位,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内蒙古有色地质勘查局五一一队齐志强

二0一一年七月十八日

推荐第2篇:测量技术总结

轮台县红桥石油服务区二期工程1:1000地形测量

技术总结

库尔勒天拓勘察测绘院

二00七年五月

轮台县红桥石油服务区二期工程1:1000地形测量

技术总结

单位负责人:宋顺安

项目技术负责:

总结编写人

总结审核 :王健刘晓晨

编 制 单 位:库尔勒天拓勘察测绘院

二00七年五月

1.项目来源

1.1受轮台县项目区管理委员会的委托,我院于2007年5月—

2007年6月完成了轮台县红桥石油服务区二期工程1:1000地形测

量,及一期范围内部分补修测及排污管线测量。

1.2 测区地理概况

测区位于轮台县红桥石油服务区的沙漠公路以东314国道

以南,交通较为便利。整个测区地形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地势较

为平坦,由于施工期为5月,浮尘大,通视条件较困难,在此期间气温

偏高,降雨量少,气候干燥。

2.完成工作量

2.1 E级GPS点7个

2.2 等外水准测量18.96公里

2.3 1:1000地形测量16平方公里

2.4 红桥一期修补测2.1平方公里及8公里排污管线

3、依据规程

3.1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3.2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3.3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3.4《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13977-92

3.5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

3.6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2005

3.7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

53.8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

3.9测区技术设计书及批复意见

4.0测区现有成果的利用

轮台县城建局提供的由新疆第二测绘院2001年4月施测的1:1000数字化地形图,及1:5000地形图,作为测区设计和外业选点使用。

5、作业方法

5.1平面控制

利用新疆第二测绘院1995年施测的两个四等控制点IV轮0

3、IV轮07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GPS(E)级网使用4台Trimble5700接收机(精度为±5+2PPm)进行观测。网中相邻点间的平均距离≤5Km,有效观测卫星总数≥4颗,平均重复设站数≥1.6,每时段长度≥45分钟。

5.2 高程控制测量

GPS(E)级网点的高程采用四等水准的观测方法进行联测等外水准,起闭于四等水准点IV轮07,水准观测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NA2(N0.5333357),双面区格式木质标尺(N0.0

1、02),仪器、标尺均按规范做了鉴定。观测方法采用单程单测中丝法读数直读数据,记录采用南方控制精灵进行电子记录,计算采用南方公司生产的南方平差仪2002软件进行平差。

6 一期修补测及排污管线测量

修补测工作以道路划分的街坊为单位进行,采用全站仪进行地形地物的外业修补测,在有图根点的区域内,可以直接架站

进行修补测,没有点的地方采用RTK施测测站点进行修补测,等高距按0.5m要求施测。宽度在小于0.6米,长度小于5米的小绿地可省略,单位内部的通讯线可不表示,厂区内部的简易路灯可不表示,检修井密集表示困难时可按规范移位表示,移位不得大于规范规定。

6.1排污管线纵断面测量

纵断面测量采用RTK采集各碎部点的三纬坐标,并

记录出各碎部点的里程,每20米采集一个碎部点,遇到地形变化或线形地物时需加桩(加注地物属性),起终点、转点及各百米桩应实地打桩并标注里程。

6.2内业成图用南方公司的CASS5.1内外业一体化成图软件对量测数据进行处理,通过野外绘制的地物草图将地物逐个连接编辑,并且自动生成等高线,形成完整的地形图。

7、结论

本次测量工程各项技术操作过程和结果均达到设计书并满足本次地形测量要求。

库尔勒天拓勘察测绘院

二00七年五月

推荐第3篇:传感器测量技术总结

检测系统: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显示器、数据处理装置、执行机构。传感器:感受被测量(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的大小,并输出相对应的可用输出信号的期间或装置。传感器静态特征:灵敏度、迟滞、线性度、重复性、精度、漂移。 金属与半导体电阻应变有何区别:灵敏度系数K受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应变片受力材料几何尺寸的变化,即1+2u;另一个是应变片受力后材料电阻率发生的变化,即(dp/p)/E.金属材料,电阻丝灵敏度系数表达式中1+2u的值要比(dp/p)/E大得多,而半导体材料的(dp/p)/E项的值1+2u大得多。大量实验证明,在电阻丝拉伸极限内,电阻的相对变化与应变成正比,即K为常数。直流电桥平衡:其相应两臂电阻的比值相等或相对两臂电阻的乘积应相等。R1R4=R2R3或R2/R1=R4/R3

交流电容电桥:相对两臂电阻的乘积应相等及对应电阻电容乘积相等R1C1=R2C2及R1R4=R2R3

零点残余电压:理想情况下,当衔铁位于中心位置时,两个次级组感应电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差动输出电压为0,但实际情况是差动变压器输出电压往往不等于0。差动变压器在零点位移时的输出电压。它的存在使传感器在输出特性不经过零点,造成实际特性与理论特性不完全一致。N=60f/z

正压向效应:当沿着一定方向收到外力作用时,不仅几何尺寸会发生变化,而且晶体内部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晶体的某两个表面上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又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

霍尔效应:金属或半导体薄片在磁场中,当有电流流过时,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动势,称为霍尔效应,该电电动势为霍尔电势。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外光电效应(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光敏晶体管)

热敏电阻:当电极正常运行时温度较低,晶体管VT截止,继电器J不动作;当电动机过负荷或断相或一相接地时,电动机温度急剧升高,使热敏电阻阻值急剧减小,到一定值后,VT接通,继电器J吸合,使电动机工作回路断开,实现保护作用。根据电动机各种绝缘等级的允许升温值来调节偏流电阻R2值,从而确定晶体管VT的动作点。

热电效应:当两个分态点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将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叫热电效应。冷端零摄氏度恒温法补偿导线法补偿电析法和冷端温度修正法。 三线制接线:可以消除接线电阻的影响。

不等位电势U。和等位电阻r.。U.不为零的原因 1存在电极的安装位置不对称。

2半导体材料电阻率不均衡或几何尺寸不均匀。 3激励电极接触不良造成激励电流不均匀分布等。 路灯自动控制器

当天黑无光时,控制电路中VT1,VT2均处于截止状态。 当白天有光时,控制电路中VT1,VT2均处于导通状态。

当黑天无光照射时,控制电路中VT1,VT2均处于截至状态,线电器K的线圈断电,其常闭触电接通电路中交流接触器KM线圈,从而使接触器的常开主触点闭合,路灯亮。当天亮时,硅电池收到光的照射产生0.2-0.5的电动势,使三极管VT1VT2导通,最终导致接触器点断开,路灯熄灭。

莫尔条纹:两块光栅叠合时,出现光明相间的条纹。 特性:1消除光栅刻线的不均匀误差2位移的放大特性3移动特性4光强与位置关系。愿意:电磁场的变化,零件的摩擦,间隙,热起伏,空气扰动气压及温度的变化,测量人员的错误感觉。消除:当测量次数足够时,就整体而言,服从一定的规律,通过数据的统计可以计算出误差出现。原因:测量方法不完全,零点未调整,采用今世的计算公式测量者的经验不足。消除:首先要查找误差根源,并设法减少和消除,对于无法消除的恒指系统误差,可以在测量结果中加以修正。

检测系统: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显示器、数据处理装置、执行机构。传感器:感受被测量(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的大小,并输出相对应的可用输出信号的期间或装置。传感器静态特征:灵敏度、迟滞、线性度、重复性、精度、漂移。 金属与半导体电阻应变有何区别:灵敏度系数K受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应变片受力材料几何尺寸的变化,即1+2u;另一个是应变片受力后材料电阻率发生的变化,即(dp/p)/E.金属材料,电阻丝灵敏度系数表达式中1+2u的值要比(dp/p)/E大得多,而半导体材料的(dp/p)/E项的值1+2u大得多。大量实验证明,在电阻丝拉伸极限内,电阻的相对变化与应变成正比,即K为常数。直流电桥平衡:其相应两臂电阻的比值相等或相对两臂电阻的乘积应相等。R1R4=R2R3或R2/R1=R4/R3

交流电容电桥:相对两臂电阻的乘积应相等及对应电阻电容乘积相等R1C1=R2C2及R1R4=R2R3

零点残余电压:理想情况下,当衔铁位于中心位置时,两个次级组感应电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差动输出电压为0,但实际情况是差动变压器输出电压往往不等于0。差动变压器在零点位移时的输出电压。它的存在使传感器在输出特性不经过零点,造成实际特性与理论特性不完全一致。N=60f/z

正压向效应:当沿着一定方向收到外力作用时,不仅几何尺寸会发生变化,而且晶体内部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晶体的某两个表面上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又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

霍尔效应:金属或半导体薄片在磁场中,当有电流流过时,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动势,称为霍尔效应,该电电动势为霍尔电势。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外光电效应(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光敏晶体管)

热敏电阻:当电极正常运行时温度较低,晶体管VT截止,继电器J不动作;当电动机过负荷或断相或一相接地时,电动机温度急剧升高,使热敏电阻阻值急剧减小,到一定值后,VT接通,继电器J吸合,使电动机工作回路断开,实现保护作用。根据电动机各种绝缘等级的允许升温值来调节偏流电阻R2值,从而确定晶体管VT的动作点。

热电效应:当两个分态点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将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叫热电效应。冷端零摄氏度恒温法补偿导线法补偿电析法和冷端温度修正法。 三线制接线:可以消除接线电阻的影响。

不等位电势U。和等位电阻r.。U.不为零的原因 1存在电极的安装位置不对称。

2半导体材料电阻率不均衡或几何尺寸不均匀。 3激励电极接触不良造成激励电流不均匀分布等。 路灯自动控制器

当天黑无光时,控制电路中VT1,VT2均处于截止状态。 当白天有光时,控制电路中VT1,VT2均处于导通状态。

当黑天无光照射时,控制电路中VT1,VT2均处于截至状态,线电器K的线圈断电,其常闭触电接通电路中交流接触器KM线圈,从而使接触器的常开主触点闭合,路灯亮。当天亮时,硅电池收到光的照射产生0.2-0.5的电动势,使三极管VT1VT2导通,最终导致接触器点断开,路灯熄灭。

莫尔条纹:两块光栅叠合时,出现光明相间的条纹。 特性:1消除光栅刻线的不均匀误差2位移的放大特性3移动特性4光强与位置关系。愿意:电磁场的变化,零件的摩擦,间隙,热起伏,空气扰动气压及温度的变化,测量人员的错误感觉。消除:当测量次数足够时,就整体而言,服从一定的规律,通过数据的统计可以计算出误差出现。原因:测量方法不完全,零点未调整,采用今世的计算公式测量者的经验不足。消除:首先要查找误差根源,并设法减少和消除,对于无法消除的恒指系统误差,可以在测

量结果中加以修正。

特性:1消除光栅刻线的不均匀误差2位移的放大特性3移动特性4光强与位置关系。 愿意:电磁场的变化,零件的摩擦,间隙,热起伏,空气扰动气压及温度的变化,测量人员的错误感觉。消除:当测量次数足够时,就整体而言,服从一定的规律,通过数据的统计可以计算出误差出现。

原因:测量方法不完全,零点未调整,采用今世的计算公式测量者的经验不足。消除:首先要查找误差根源,并设法减少和消除,对于无法消除的恒指系统误差,可以在测量结果中加以修正。

检测系统: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显示器、数据处理装置、执行机构。传感器:感受被测量(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的大小,并输出相对应的可用输出信号的期间或装置。传感器静态特征:灵敏度、迟滞、线性度、重复性、精度、漂移。 金属与半导体电阻应变有何区别:灵敏度系数K受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应变片受力材料几何尺寸的变化,即1+2u;另一个是应变片受力后材料电阻率发生的变化,即(dp/p)/E.金属材料,电阻丝灵敏度系数表达式中1+2u的值要比(dp/p)/E大得多,而半导体材料的(dp/p)/E项的值1+2u大得多。大量实验证明,在电阻丝拉伸极限内,电阻的相对变化与应变成正比,即K为常数。直流电桥平衡:其相应两臂电阻的比值相等或相对两臂电阻的乘积应相等。R1R4=R2R3或R2/R1=R4/R3

交流电容电桥:相对两臂电阻的乘积应相等及对应电阻电容乘积相等R1C1=R2C2及R1R4=R2R3

零点残余电压:理想情况下,当衔铁位于中心位置时,两个次级组感应电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差动输出电压为0,但实际情况是差动变压器输出电压往往不等于0。差动变压器在零点位移时的输出电压。它的存在使传感器在输出特性不经过零点,造成实际特性与理论特性不完全一致。N=60f/z

正压向效应:当沿着一定方向收到外力作用时,不仅几何尺寸会发生变化,而且晶体内部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晶体的某两个表面上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又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

霍尔效应:金属或半导体薄片在磁场中,当有电流流过时,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动势,称为霍尔效应,该电电动势为霍尔电势。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外光电效应(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光敏晶体管)

热敏电阻:当电极正常运行时温度较低,晶体管VT截止,继电器J不动作;当电动机过负荷或断相或一相接地时,电动机温度急剧升高,使热敏电阻阻值急剧减小,到一定值后,VT接通,继电器J吸合,使电动机工作回路断开,实现保护作用。根据电动机各种绝缘等级的允许升温值来调节偏流电阻R2值,从而确定晶体管VT的动作点。

热电效应:当两个分态点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将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叫热电效应。冷端零摄氏度恒温法补偿导线法补偿电析法和冷端温度修正法。 三线制接线:可以消除接线电阻的影响。

不等位电势U。和等位电阻r.。U.不为零的原因 1存在电极的安装位置不对称。

2半导体材料电阻率不均衡或几何尺寸不均匀。 3激励电极接触不良造成激励电流不均匀分布等。 路灯自动控制器

当天黑无光时,控制电路中VT1,VT2均处于截止状态。 当白天有光时,控制电路中VT1,VT2均处于导通状态。

当黑天无光照射时,控制电路中VT1,VT2均处于截至状态,线电器K的线圈断电,其常闭触电接通电路中交流接触器KM线圈,从而使接触器的常开主触点闭合,路灯亮。当天亮时,硅电池收到光的照射产生0.2-0.5的电动势,使三极管VT1VT2导通,最终导致接触器点断开,路灯熄灭。

莫尔条纹:两块光栅叠合时,出现光明相间的条纹。 特性:1消除光栅刻线的不均匀误差2位移的放大特性3移动特性4光强与位置关系。愿意:电磁场的变化,零件的摩擦,间隙,热起伏,空气扰动气压及温度的变化,测量人员的错误感觉。消除:当测量次数足够时,就整体而言,服从一定的规律,通过数据的统计可以计算出误差出现。原因:测量方法不完全,零点未调整,采用今世的计算公式测量者的经验不足。消除:首先要查找误差根源,并设法减少和消除,对于无法消除的恒指系统误差,可以在测量结果中加以修正。

推荐第4篇:地形测量技术总结

习水县土城镇志诚砖厂 1:500地形测量及数字化成图

技 术 总 结

遵义宏昇土地资源有限公司

2011年09月27日

习水县土城镇志诚砖厂

1:500地形测量及数字化成图

技术总结

一、一般情况

为准确掌握习水县土城镇志诚砖厂土地利用现状,习水县赤遵高速公路指挥部委托遵义宏昇土地资源有限公司完成土城镇志诚砖厂1:500地形图测绘。总面积约9455.50m2。 由于本区位置与标准分带的中央子午线距较远,为控制变形量,本次地形图测绘工作平面坐标采用东经105°为中央子午线,投影面采用参考椭球面。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本次作业主要的技术依据如下:

1、CJJ8-85《城市测量规范》,简称《规范》1

2、GB/T 7929-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简称《图式》

3、GB/T 17610-1997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简称《规范》2 测区内及附近原有II等级控制点3点,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6度带坐标),1956年黄海高程系,其坐标和高程值分别为:

x=3130339.052y=597209.500H=311.419

x=3130599.999y=596887.286H=299.482

x=3129296.230y=597735.986H=340.397

三点标石、觇标保存完好,观测前以标石中心反投到觇标中心。同时,为保证起算数据的可靠性,加测二点的边长,以保证点位使用正确,结果认为以上三点可靠,可作为本次地形测量的起算数据

二、高程控制测量

测区高程以(II级点)的高程值作为高程起算据。首级高程控制采用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点与I级导线点重合,未另行埋设水准标石。水准测量采用南方S82-RTK进行观测。

水准测量采用严密平差。平差后度每公里观测高差中误差±0.2mm,满足规程要求。

三、作业内容

1、对业主所指范围进行1:500地形图测绘并绘制地形图

2、对该项目区进行控制测量并埋设控制点

3、对测区内能见建筑物及构筑物进行皮尺丈量

四、地形图的数字化

1:500地形图的数字化参照《规范》

1、《规范》2执行。根据《设计》要求,1:500地形图由现场测绘而后在计算机内直接绘制而成,

五、成果资料的整理和上交

1、本工程技术总结报告1份。

2、1:500地形图3份及电子光盘1张。

3、测区内能见建筑物及构筑物勘仗成果汇总表

遵义宏昇土地资源有限公司

2011年09月27日

推荐第5篇:测量实习技术总结.

测量实习技术总结

------河北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土木工程系 朱祥

一.对测量实习的理解

(一实习目的:“教育非实习不能得真谛,非实践不能探精微” 土木工程是一门重严谨, 讲协作, 偏实践的工程学科。 为了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与 应用, 熟练掌握全站仪、水准仪和经纬仪等测量工具的使用, 系统全面的学习到小地区大比 例地形图成图原理、成图工程和方法、施工放样等, 进行为期两周的测量实习从而丰富我们 测量的实地经验,提高我们在今后工作岗位上面的竞争力。

(二实习基本内容 1.地形控制测量外业 1平面控制:选用闭合导线。

2高程测量:三角高程测量、闭合水准路线测量。 2.地形控制测量内业 1平面坐标计算 2三角高程计算 3水准测量高程计算 3.碎部测量外业

全站仪数据采集,测绘 1;500地形图

4.地形图绘制与整饰 CASS 软件电子绘图 5.施工放样 (三 测区概况

1.地物:我们土木一班被分配到的测区主体是学生公寓(三号楼、五号楼、筒子楼、八号楼 由北向南平行排列 。测区整体是一个矩形,建筑物形体上对称,五号楼、筒子楼还有八号 楼围城的区域构成了一个矩形对称结构的小花园, 测区内不乏行树、路灯、井垃圾桶等市政 园林公共设施。

2.地貌:测区整体平坦,部分路段有小于 20度的斜坡。

3.天气状况:实习期间降温明显,测量时间段的温度基本维持在 0~10度之间,风力较大, 期间还存在两三天的雨雪天气,对测量工作影响较明显。

二.测量的实施 (一控制测量外业

一所需仪器:全站仪、水准仪、罗盘仪、两个棱镜、两把标尺、卷尺、铁花杆 二控制测量的意义、实施过程、精度和心得

1.意义:该测量工作分为控制点平面位置测量和高程测量两部分。控制点坐标的测 定是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先决条件, 是为以后碎部点坐标的测定及展野外高程点制图的基 础。

2实施过程: A.在侧区内选取 8个相互通视且距离彼此差别不大的控制点, 8个点围成一条闭合 导线,其中 A1控制点的坐标(520,520和高程 20.000已知。

B.将全站仪在 A1点对中整平,然后分别在 A8与 A2号控制点放置棱镜,再用卷尺 分别量出两棱镜及全站仪高度, 将全站仪 (盘左 对准 A8点棱镜, 将起始角度设置为 0度, 然后观测记录下竖直角角度以及平距,然后将全站仪顺时针旋转瞄准 A2,记录下竖直角角 度、平距和水平角度数。半测回结束后,将全站仪调整到盘右状态,对准 A2同样读出竖直

角角度、平距和水平角度数,记录完毕将全站仪逆时针旋转至对准 A8读出竖直角、平距及 水平角度数。一测回结束。数据合格后将全站仪对中整平至 A2点,将两棱镜分别放置在 A1和 A3重复上述操作, 8个控制点要逐一测量。

C .将标尺分别竖立在 A1与 A2控制点上, 将水准仪整平在两控制点之间的某位置, 然后读出后视点度数 a 前视点度数 b, 然后调整水准仪高度正负 10CM 以上再重新读出后视点 度数和前视点度数,后视变前视, 8个控制点高差逐一测量。

D .将罗盘仪对中整平至 A1, 铁花杆放置在 A2, 用罗盘仪对准铁花杆记录度数 α1, 然后将罗盘仪对中整平至 A2将铁花杆放置在 A1,用罗盘仪对准铁花杆记录度数 α2, α= (α1+(α2±180 /2

3.精度要求

A.一测回结束后要进行允许误差检测,要求水平角观测半测回角之差小于等于正负 24秒。水平距离双向测距,相对误差应小于 1/3000 B.高差 h=a-b,两次仪器高法要求两次测算出的高差之差小于等于 5MM 。 C .α1-(α2±180 小于等于 2度 4测量心得

全站仪的对中整平要熟练,要求精度要高,不要测完一站将数据记录在纸上就紧接 着测下一站, 要做到站站对数据进行误差允许计算, 不合格立马对本站返工, 不要抱有侥幸 心理,等到业内计算时发现误差很大无法闭合,届时返工无处着手,这是致命的。

(二 控制测量内业 一所需仪器 :无

二意义、计算过程、精度和心得

1、意义:通过计算处理控制测量外业得出的数据从而得出控制点坐标,是为碎部点坐 标的测量做好准备工作。

2计算过程

A.平面坐标计算:角度闭合差计算, 调整分配好误差后得出相邻两条导线间的水平角 βi ,接下来进行方位角推算,保定地区的磁偏角大约为 6度,所以在导线磁方位角的基础上 减去 6度即为导线真方位角度数 αi ,由 αi=α(i-1+ βi ±180推算出各控制点导线前进方 向的方位角大小,然后进行坐标增量计算△ X=Dcos(αi ;△ Y=Dsin(αi, 及闭合差调整得到 改正数并计算得出改正后坐标增量,最后进行坐标计算,有 A1(520,520得出所有控制点 的平面坐标。

B.三角高程计算:由三角高差 h=tan(竖直角 +仪器高—棱镜高,计算出往测高差与返测 高差并得到平均高差, 求得改正数最后得到改正高差, 由 A1点高程为 20.000得到所有控制 点高程。

C.水准测量高程计算:得到各控制点高差, 并进行闭合计算, 根据平距与总长度的比值 反号分配改正数得到改正后高差,并计算出各控制点高程。

3.精度

A .平面坐标计算要求 F β容 =±40√ N=113.14秒然后反号平均分配给 βi; ∑ L/f大于 等于 3000,然后将 fx 和 fy 反号萍将军分配给△ Xi 和△ Yi 。

B.指标差小于等于正负 25秒, , 对象观测高差较差的绝对值不应该大于 400Lmm(L为公 里数 ,高差闭合差要求不超过正负 40√∑ Lmm(L为公里

C .要求三角高程测量的数值能和水准高程测量的数值吻合上。 4.心得

一份正确的数据对业内计算是至关重要的, 这里就能看出之前控制测量站站误差允许检 验的重要性,同时要多个人一同进行内业计算并彼此核实,以免出现计算错误。

(三碎部测量外业

一所需仪器:全站仪、三角棱镜、移动棱镜、卷尺 二意义、测量过程、精度和心得

1意义:碎部点坐标数据是制图展野外坐标点的数据基础, 碎部点是绘制地物地貌的组 成部分。碎部点:地形、地貌的平面轮廓由一些特征点决定,这些特征点统称碎部点。 2测量过程

A.在全站仪中建立控制点坐标文件, 将控制点坐标键入到文件之中等待调用, 然后再建 立一个碎部点文件以待记录碎部点坐标。

B .将全站仪对中整平到控制点上,量取全站仪的高度,先进行测站设置调用本控制点 坐标、后视点设置调用后视控制点坐标。结束后开始进行碎部测量。

C .安排一个人拿移动棱镜去选点,一个人负责绘制草图并标记碎部点点号,另一个人 负责操作全站仪记录碎部点。

D .如果存在不可通视的碎部点,要考虑控制点的加密工作。 3.精度

首先对中整平全站仪不能马虎,确定正好,设置后视时,一定要将全站仪对准后视再 设置后视点坐标,为了保险也可以将后视点作为第一个碎部点进行测量。

4.碎部点测量的心得

老师讲授完碎部点测量注意事项后不要急于去进行碎部测量,下课后我带着副组长去 每个控制点实地考察, 让其余组员回宿舍休息, 然后我让副组长站在每个控制点上分别向后 视点和前视点拍一张照片,工作进行完毕后,我将拍摄的照片放在电脑上一一浏览用一张 A4纸制作出了一张完整的测区地物图,然后仔细观察每个控制点上面的视野情况判断哪些 碎部点可以在哪个控制点处通视, 哪些碎部点无法通视但是可以利用对称找到, 哪些点可以 隔一点做直角, 哪些碎部点无论如何都无法捕捉到然后考虑加密控制点, 经过比对后, 发现 需要在 8号楼和 5号楼之间、5号楼和 3号楼之间分别加密一个控制点 A9和 A10,最终以 控制点为单位,根据哪个碎部点在哪些控制点意捕捉,有选择性的将测区划分为 10个小测 区,并交给组员去将这 10个小测区放大到 10张 A4纸上,这样不但不用经历所有控制点从 而提高工作效率,也会做到有条不紊心里有数。

在利用 A6控制点加密 A10控制点时因为操作失误导致高程出现了问题,但没有发现, 等到测完 A10区域时核对数据时发现碎部点高程达到了 59点几米,我们没有惊慌,用 A10控制点重复测量了一下用其他控制点测过的碎部点,发现平面坐标基本吻合,高程却相差 40M 左右,然后检查所有的碎部点数据,发现高程是从 A10开始包括以后的碎部点的高程 都增加了约 40M ,所以我们断定是 A10的高程输入错误,为了弥补高程的巨大误差,我们 利用三角高程测量将 A10的真实高程计算出来然后减去错误高程得出额外增加的高程,结 果发现与前面检查同一碎部点高差相同, 于是我们将出错的所有碎部点的高程都减去了这个 差值得到了错误碎部点的真实高程, 挽救了一下午的劳动成果。 从中我们也学习到了, 要边 测碎部点边观察坐标各项数据,以免出现错误导致后面所有碎部点都出现错误。

(四地形图绘制与整饰

一所需仪器:全站仪、CASS 制图软件 二意义、制图过程、心得

1.意义:得到测区的地形图(1:500 2制图过程: A.将全站仪与计算机连接,导出控制点与碎部点(数据文件的扩展名是 .DA T B.展野外测点点号,输入相应的坐标文件回车即可在屏幕上看奥所展文件坐标点号。

C.屏幕上的点号与草图上的点号应该一一对应然后将平面图精确绘出。 D.地物绘制检查无误后,将点号全部删除,展开所有的高程点,地势平坦的确不绘等 高线 需注记散点高程。

E.对重要地物加注记 F.给图加框并命名存盘。 (五施工放样

一所需仪器:全站仪、移动棱镜、水准仪、两个标尺 二意义、放样过程、精度和心得

1意义:放样就是将图纸上设计出来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精确地在地面上进行位置定位的 测设。

2放样过程(平面坐标放样和高程放样

A.用 CASS 在制作出的地形平面图上设计一个矩形房屋, 并记录下房屋拐点处的坐标及 边长。

B .在全站仪中建立放样文件输入临近两个控制点坐标以及房屋四个拐点的坐标。

C .像测量碎部点的工作类似,在控制点上对中整平全站仪,测站设置,后视设置,调 用放样点坐标。放样开始

D .一个人拿移动棱镜去跑点,用全站仪瞄准去度数,全站仪自动计算出观测点与设计 点的坐标差距,然后观测人员指挥跑棱镜人员移动从而找到放样点。

E .找到四个放样点后,将四个放样点围成闭合导线去计算其每个点的水平角大小和平距和设计值去比对。

F .高程测设中以某控制点为后视点(高程为 20.000 ,用水准仪在控制点周围建筑物 上测设若干个比该高程高 0.5M 的点位, 由 h=a-b得出 b=a-h其中 h 等于 0.5, 水准仪观测的 后视度数为 a ,通过计算得到前视度数 b, 从而在观测时改变前尺高度来得到高程点, 并沿着 尺子底部在墙上做一条线表明 20.500的高程位置。

3.精度

A.水平夹角与 90度的差值小于±30度。 B 水平距离的相对误差小于 1/2000.4.心得

放样看似简单,真正干起来需要测量员与跑移动棱镜的人员默契配合,否则效率很低。 三.测量实习总结

忙忙碌碌的两周测量实习过去之后, 我为我们组取得的成功倍感骄傲。 我们熟练地掌握 了全站仪的使用、明白了控制点碎部点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触并学会了利用 CASS 制图软件绘制地形图、见识并尝试了施工现场的放样工作,这期间,我们成功过 也失败过、欢笑过也流泪过, 我们逐渐的从一名只具备测量理论知识的懵懂大学生成长 为集理论与实践一身的合格当代大学生。在收获宝贵实践经验的同时 ,我们也认识到 了一个彼此团结协作的优秀团队对测量工作重要性, 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 将团队 的合力发挥到极致,为祖国城市化建设添砖加瓦!

推荐第6篇:测量工作技术总结

新疆和什托洛盖煤田沙吉海三井田地质

勘探项目钻孔定位测量技术总结

一、测量工作任务概述

为顺利完成新疆和什托洛盖煤田沙吉海勘查区三井田地质勘探项目钻孔定位测量工作,我单位组织工作力强的测绘队伍,其中项目测量组配备测量技术人员3名,南方测绘仪器公司生产的灵锐S86双频动态RTK接收机二台、以及相应的测绘软件等必要仪器设备。项目测量组于2013年7月9日奔赴野外一线对63个钻孔进行精密测绘, 于2013年7月11日顺利完成野外测量任务。

二、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

利用甲方提供在该区布设的GPS静态控制点,作为新疆和什托洛 盖煤田沙吉海三井田地质勘探项目钻孔定位测量的依据。

三、坐标系统

本次地质勘探项目钻孔定位测量坐标系统,平面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87°中央子午线3度带高斯投影直角坐标;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四、测量工作的依据和技术方法

1、测量工作中执行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GB/T 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2)《地质矿产工作测量规范》(GB/T18341-2001);

(3)煤炭部1987年制定《煤炭资源勘探工程测量规程》;

(4)本区技术测量设计书及审查意见。

2、测量工作作业技术方法及精度评述

采用GPS实时动态RTK的测量方法,将RTK基站架设在甲方提供的GPS静态控制点上,利用其它两个GPS控制点进行三点校正,检查无误后在固定解状态下进行钻孔定测。本次钻孔定测使用南方测绘仪器公司生产的灵锐S86双频动态RTK。仪器标称精度:平面精度:5mm+1ppm;垂直精度:10mm+2ppm。RTK测量中PDOP≤5,观测卫星数≥6个,RTK基准站设站检查的最大误差为:△X=0.015米;△Y=0.020米;△H=0.028米。在流动站RTK信号固定时,平面定点误差≤0.05米时,进行钻孔点位测量工作。

五、质量监控与测绘成果的精度评定

1、质量监控

测绘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和《设计》,并通过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的方法控制测绘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对测量全过程进行监控,确保了测量成果资料的质量。通过控制测量的各项较差、闭合差衡量加密控制点的精度,重复测量方法检查了钻孔点位3个点,占总物理点数的4.76%。通过最后综合评定计算衡量测绘成果资料的质量。内、外业测量成果资料完整齐全、清晰美观、质量可靠,满足相关规范和《设计》的要求。

2、测量成果精度评定

⑴、利用重复测量检查结果衡量勘探线测量精度评定:

①、测量点位中误差:

M点=± SQRT((∑△X2+∑△Y2) / 2n)=±0.073m

②、高程测量中误差:

MH=± SQRT(∑△H2/2n)=±0.046m

⑵、最终测量成果精度评定:

①、最弱点测量点位中误差:

M点=± SQRT(M控2+ M点2)=±0.0735m

②、最弱点高程测量中误差:

MH=± SQRT(M控2+ MH2)=±0.046m

六、提交测量成果资料

(1)地质勘探项目钻孔定位测量成果(电子文档)1 份

(2)测量工作技术报告

2013年6月3日 1份

推荐第7篇:变形测量技术总结

变 形 测 量 技 术 设 计 书

第一部分、测量项目概述

一、任务来源

为了保证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筑物安全,小组接到了对

10、11宿舍楼建筑物垂直度监测的任务。

该几栋楼建筑地基为中密卵石土,属中压缩土,地基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物变形测量的级别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第3.0.4条的规定为二级,沉降观测精度指标为“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5mm。”

测区概况

河南省开封市东京大道西段(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 (4)测区内地势平坦,地形并不复杂,但杂草较多。

(5)黄河水院内设有小卖部食堂开水房洗浴中心理发店住宿区,基本符合一般城市生活标准。

测量现有2011年生产的1:500数字化地形图,其坐标北京坐标系,高程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经现场踏勘,该地形图内测区现有地形基本没改变,可作高程基准点点位设计用。

二、测量项目内容

按照委托方要求,测量项目内容为:

10#、11#楼施工期、使用期头三年的建筑物沉降测量:

沉降测量周期为两天,每两天观测一次,工期为一周共测量测量2次。

三、测量项目所执行的技术标准

建筑物沉降测量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执行;

3 建筑物垂直度测量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8.3.11相关内容执行。

第二部分 设计方案

一、高程基准点的布设与测量设计

1、高程基准点应距建筑物施工场地有一定距离,又能保证用较短的水准路线连测到高程工作基点,更重要的是要稳固和安全。根据现场踏勘,建筑物施工场地东面为宿舍区,人员较复杂,很难保证点位稳固和安全,水准路线增长,宿舍区内人员较复杂,点位安全难以保障,因此,我们将高程基准点选择在西面的

环路边,且满足《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高程基准点点位与邻近建筑物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的要求。

2、高程控制网测量方案及点位埋设要求

闭合的水准路线组成高程控制网,为什么我们要布似乎多于的宿舍楼高程基准点呢?一是宿舍楼东面无可靠的布点位置,二是多一组高程基准点能使基准点更安全,不致于发生被破坏后无法实施沉降观测的情况,三是便于对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检验。因此,高程控制网测量时,环路高程基准点为起点,先设站测量两个基点的高差后,再以该站测向工作基点,

高程控制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数据从施工控制网引测。 高程基准点的布设及高程控制网测量路线见《工程平面位置图及基准点分布图》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4.4.1第

2、3条的规定,高程控制网水准支线应进行往返测,水准测量作业的基本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国家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相应规定。

4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4.4.1第1条的规定,二级沉降测量的水准测量仪器应使用DZS05型和DS1型,根据我院测量设备情况,应优先考虑使用DZS05型,标尺应使用因瓦尺。

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以及水准观测的限差,应严格执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第4.4.2的规定。

每测段往返测应测站数应为偶数,当测站数为奇数时,内业计算时应加一对标尺零点差改正。

水准观测记录采用手簿记录,一切外业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均应在现场直接记录,记事项目应包括仪器型号、观测记录人员、时间和天气信息。手簿一律用铅笔填写,对原始记录中有错误的数字与文字,应仔细核对后以单线划去,在其上方填写更正的数字与文字。原始记录中不得连环涂改,改动观测数据的“毫米”。

基于以上测量方案,高程基准点在埋点时,应考虑点位与设站的关系,点位的选择应通过测量手段确定,必须避免设站位置与点位间有固定障碍物影响观测,特别要避免一组两个基点不能用一站观测的情况,工作基点的埋点要注意进行沉降观测时,点位与设站之间视线被宾馆栅栏栏杆完全遮挡。

二、沉降测量点的布设方案设计

1、沉降测量点的布设方案设计思路 沉降测量点的布设要考虑以下因素: 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 应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范》要求 应考虑点位不被固定障碍物遮档

5 点位上部应有足够的立水准尺的空间 沉降测量点不易被施工过程破坏

隐蔽螺栓式沉降观测点标志母体应与使用期建筑物衔接良好 建筑物完工后能有效的进行观测

考虑以上因素,应首要顾及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所以,沉降测量点的布设会在原测量方案的基础上增设较多的沉降测量点,(具体方案在与施工单位充分沟通后确定)。

沉降测量点的标志的形式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附录规定。

三、沉降观测设计

a) 沉降观测的水准路线从工作基点出发,首次观测应采用往返测,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3.0.9的要求,首期观测应连续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作为变形测量初始值。其他各次可采用单程观测。 b) 虽然《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允许有限制的使用间视法进行观测,但应尽量避免使用间视法进行观测,以避免人为因素使测量成果出现粗差。 c) 每周期观测,都应对工作基点进行检测。

d) 沉降观测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与高程控制网水准测量相同。

四、建筑物垂直度测量(监测)方案设计

垂直度观测不属于建筑变形测量的范畴,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施工测量章,“施工的垂直度测量精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施工的精度要求,现场观测条件和垂直度观测设备等综合分析确定,但不应低于轴线竖向投测的精度要求”。《工程测量规范》对轴线竖向投测的精度要求为:每层允许偏差3mm,建筑物总高H≤30m允许偏差5mm ,30m<H≤60m允许偏差10mm、

6 60m<H≤90m允许偏差15mm,精度要求较高。

考虑垂直度测量(监测)的目的和测量的可行性,建筑物垂直度测量(监测)方案设计为:

1、对施工单位的轴线竖向投测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轴线竖向投测施工的质量

对施工单位测量人员的从业资格、技术水平、测量设备和测量手段和方案进行适量的监督。适量的监督以轴线竖向投测初期为主。

2、采用垂直度测量对轴线竖向投测精度进行检测

根据现场观测条件和观测设备条件,参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6.2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的方法, 现场观测条件可行时采用投点法,也可采用极坐标法测量。

极坐标法测量使用我单位GPT-7001全站仪,仪器的标称精度为;测距中误差±(2mm+2ppmD),角度测量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1″。

仪器的检定精度为测距中误差±(0.80mm+0.21ppmD),角度测量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0.62″。

极坐标法测量的方法利用相邻建筑物建立临时平面控制网后,测量施工轴线,水平角观测2测回,距离测量往测2测回。距离测量应考虑仪器加常数改正。

观测记录采用手簿记录,一切外业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均应在现场直接记录,记事项目应包括仪器型号、观测记录人员、时间和天气信息。手簿一律用铅笔填写,对原始记录中有错误的数字与文字,应仔细核对后以单线划去,在其上方填写更正的数字与文字。原始记录中不得连环涂改,改动观测数据的“秒”。

五、数据处理要求

1、水准测量平差按照高程控制网的形式采用单一水准路线平差法,计算取位0.01mm。平差计算除给出变形参数值外,还应评定变形参数值的精度。

每周期期沉降测量内业计算还应作出:

a) 变形观测水准测量路线图 b) 变形观测点位分布图 c) 沉降观测成果表 d) 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e) 等沉降曲线图

f) 建筑物变形观测值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物地基变形允许值”相关指标对比后对建筑物安全性的分析意见 g) 周期变形测量技术工作总结报告

2、垂直度测量应进行测量轴线与施工轴线的对比,其较差值不大于规范允许偏差值的√2倍,就说明施工轴线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垂直度测量周期为建筑物总高H≤30m、30m<H≤60m、60m<H≤90m时,观测次数根据各栋楼的高度分别为2~3次。

每周期垂直度(监测)测量应提交 a) 垂直度监测情况汇报 b) 垂直度实测监测成果

六、建筑物安全性的分析及预警值的设限

1、建筑物安全性的分析要求

建筑物安全性的分析首先要作高程基准点稳定性分析,在基准点稳定的

8 基础上,分析评定变形观测点的变形值是否出现异常变化。变形观测点的变形是否出现异常可通过对比相邻变形观测点的变形值和建筑物地基的整体变形值对比分析来判断,还应对比各周期变形量及地基勘察报告和地基变形计算值来分析变形量或变形速率是否出现异常变化。

建筑物安全性的分析应尽量采用先进、可行和有效的方法。

2、变形预警值的设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物地基变形允许值为200mm,在建筑完工时中压缩性土地基的沉降已完成20%~50%, 即建筑完工时变形允许值为40~100mm。

变形预警值的设限为100mm×加载层数/总层数

第三部分 测量质量保证其他要求

一、安全要求

生产过程中要遵守《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

在施工区测量,每一个参测人员要有强烈的安全生产意识,要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配戴安全帽,在建筑区测量,测量仪器设备要有保护措施,仪器迁站必须装箱。水准测量尺垫必须安置稳固,立尺员不得离开尺垫以防尺垫被碰动。

测量记录应成册,不得用分散的纸张记录。原始观测记录在每期观测结束时,要按照单位测量成果资料管理制度及时归档保存,不得遗失。

计算资料应妥为备份,重要的计算资料应异处备份存放。

二、仪器的检验

使用的测量仪器应每年送国家法定的计量检定站检定,要保证所使用的仪

9 器在项目期间内都在仪器检定有效区内,每周期测量前,应进行水准仪i角的检测,i角不得大于15″。

三、成果检查与验收

项目组在测量生产过程中,应按照《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对成果质量的要求,对每一项质量元素,不得出现A类错漏,应加强生产过程检查,及时发现B类及以下类错漏并加以纠正,以保证测量成果质量水平。

四、每周期测量应向委托单位提交的成果资料

1、

2、

3、

4、

5、

6、

7、

8、工程平面位置图及基准点分布图 变形测量水准测量路线图 变形观测点位分布图 沉降观测成果表 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 垂直度监测情况汇报 垂直度实测监测成果

建筑物变形观测值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物地基变形允许值”相关指标对比后对建筑物安全性的分析意见

9、工程变形测量技术工作总结报告

以上测量成果应按测量时段编制成分栋或多栋楼的《×工程第×(第0~n)周期变形测量成果》,提交成果的份数为4份。

向单位除提交以上资料外,项目完成后,还应提交原始观测记录、计算资料,仪器检测资料,测量成果检查资料和按作业规范应提交的其他资料。

推荐第8篇:测量实习技术总结

顶岗实习工作总结

一、实习目的:

1、掌握图像配准的方法,练习使用图像分析组件;

2、矢量化基本过程,方法。熟练使用矢量化工具;

3、熟练运用MAPGIS软件扫描矢量化1:1000地形图,掌握扫描矢量化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

4、熟练掌握MAPGIS的空间数据输入与输出及图形编辑等功能;

5、了解GIS空间数据的获取和处理的方法;

6、了解GIS相关产业的业务流程,以及发展状况、方向和趋势;

7、了解GIS在一些具体领域的应用实例,工作的流程和工作原理,以及分析需求的方法;

8、认识到自己GIS知识和技能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学习GIS相关知识和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以便适应未来GIS发展的需要;

9、掌握矢量化的检查方法,理解拓扑关系;

10、掌握造区的方法。

二、实习内容:

(一)、图像校正

1、操作步骤:

1) 从“开始”菜单中找到程序组“MAPGIS67”,启动“MAPGIS主菜单”程序。 2) 在“MAPGIS主菜单”中启动“图像分析”模块。

3) 从“文件”菜单下点击启动“数据输入”,将扫描的TIFF文件转换为内部MSI文件格式。弹出如下对话框:

(1)设定转换数据类型为TIF(*.tif)文件,指定目标文件目录为用户工作目录;

(2)填加文件按钮用来填加扫描后的TIF文件到转换文件列表中,也可以直接点击添加目录按钮选择TIF文件所在的目录;

(3)点击转换按钮开始数据格式转换,完成后系统提示转换成功; (4)转换完毕后,点击关闭按钮推出当前活动窗口。 4) 点击“文件”菜单下“打开影像”命令,选择转换后的文件。 5) 点击“镶嵌融合”菜单下“图幅生成控制点”命令。

其中图幅坐标是根据输入图幅信息按钮自动生成的,还可以参照底图重新定位它们。将选择四个内图廓点计算前打勾表示由此四个点计算生成图幅控制点,否则采用二点计算,但是精度较差。

按照底图信息输入图幅号、格网间距和坐标系类型。格网间距值应与校正图的格网间距保持一致,注意如果该值输入0,则在逐格网校正时会出错。将采用 大地坐标前打勾表示图像校正经矢量化后,图形数据自动是大地坐标(单位:米);否则为图幅坐标。

6) 点击“确定”按钮后将回到图幅生成控制点对话框,这时四个角点已经有了坐标。此时可以将计算的坐标与底图四个角点对应起来。

点击“左上角”前选择框,底图会自动跳到图幅的左上角,点击底图上图幅内左上角图廓点,使红色十字对准它,则该点被确定。其它三个内图廓点依此操作。

最小间隔是指生成控制点时舍弃控制点的最小间距。生成控制点时,在地图边缘可能出现两点相距很近的情况,会影响校正的判断,设置此间隔,对于小于该距离的两个点按一定的规则舍弃其中一个。

7) 点击“镶嵌融合”菜单下“控制点信息”命令,显示控制点列表信息。

8) 点击“镶嵌融合”菜单下“控制点浏览”命令,在图像上以红十字显示生成 的控制点。

9) 点击“镶嵌融合”菜单下“顺序修改控制点”命令,弹出控制点修改窗口,对生成的理论控制点进行修正。

窗口显示当前要修改的控制点的点号,可以通过点击鼠标左键改变该点的位置,确认时,按下空格键,同时窗口自动显示下一点。注意用此方法操作时,始

终是从第一个点开始修改的。还可以在窗口下方控制点列表信息中右键点击某个控制点使这一行变成蓝色,然后选择顺序修改控制点,从当前点往后修改控制点 位置。取消修改操作是在控制右键,即消去修改窗口。

10) 点击“镶嵌融合”菜单下“保存控制点数据”命令,保存已经修改的数据。 11) 点击“镶嵌融合”菜单下“逐格网校正”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校正后的文件名,弹出如下窗口。

其中X、Y坐标是校正影像的逻辑坐标,一般不需改动。输出分辨率缺省为影像的原始分辨率,可根据实际要求修改,其值将影响校正的结果影像。影像外廓是校正时相对内图廓的外推距离,单位与图幅坐标单位一致。此参数可保证图幅内图廓边界外一定距离内的影像在校正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

点击“确定”按钮开始保存结果,完成图像校正操作。矢量化时的MSI文件就采用上面校正后的文件。

(二)土地利用专题数据矢量化 分幅矢量数据质量控制指标:

(1) 文件命名符合《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要求。

(2) 行政区划要素采集与栅格数据吻合,线划(点位)偏移的距离不超过0.2mm(图面值)。

(3) 非行政区划要素采集与栅格数据吻合,线划(点位)偏移的距离不超过0.3mm(图面值)。

(4) 图内各要素无图形错误和矢量化丢漏现象。

(5) 坐标系转换后的控制点绝对误差不超过0.1mm(图面值)。 (6) 要素分层正确。

(7) 数据拓扑结构正确,无碎片多边形。 (8) 属性数据正确。

(9) 相邻图幅的接边误差不超过0.1mm(图面值)。

(10) 计算机图幅量算面积与图幅理论面积的误差不超过15亩。

数据采集是对最基本的点、线要素进行矢量化。点状要素应采集其几何中心,线状要素的采集基本方法是沿着栅格数据线中央跟踪,将其转换为矢量数据线,有方向的线状要素应按规定方向数字化,而面状要素则由线要素经过拓扑处理而形成。封闭的界线应严格闭合。公共边线或具有多重属性线状要素(如某线状要素既是公路又是行政界线)只能数字化一次,拷贝到相应数据层中。当软件进入矢量化追踪状态,设置好矢量化参数后即可开始矢量跟踪,移动光标,选择需要追踪矢量化的线,屏幕上即显示出追踪的线。每跟踪一段遇到交叉的地方则停下,需选择跟踪的方向和路径。当一条线跟踪完毕后,按鼠标右键,即可终止一条线,开始下一条线的跟踪。

各要素的采集与扫描数据相吻合,线划和点位的偏移不超过0.3mm(图面值)。

对于图形数据,先要进行分幅矢量化。每幅图都要遵循一致的规则,采用一致的图例。最后每幅图都需要通过拓扑检查。检查无误后才能进行图库接边处理。一般要分行政辖区层、图斑层、计算面积的线状地物、不计算面积的线状地物层、飞地层、零星地物层等。可以分配几幅分幅图专题数据由某人负责采集,防止采集出错。

(三)矢量化作业流程

1、在工作底图扫描为光栅文件并调整水平不超过0.2度、图例板已经建立完备、代码库基本编制完成、光栅文件已经镶嵌配准的前提下方可进行分幅图的矢量化作业。

2、进入输入编辑模块,修改目录环境,打开工程(图幅号.mpj),装入光栅文件,参数设置,设置系统参数,关联图例板,打开图例板

3、把配准光栅时生成的标准内图框线添加进来(检查与光栅文件内图框的套合是否符合误差要求,否则需要重新镶嵌配准光栅文件),删除内图框以外的所有

线,用图例板的图廓线修改线参数。

4、矢量化作业按行政界线、权属界线、线状地物、图斑界线的次序进行。

5、行政界线和权属界线分为纯行政界(权属界)、跳沟(以沟渠中心为界)、跳公路、跳农路、跳堤坝,分别用图例板中相应的图例矢量化。在图廓线和接头处,按F12键,用捕捉线头线尾、靠近线加点、靠近线等功能,以避免出现不能闭合的悬挂线。

6、线状地物按公路、沟渠、农路、堤坝的顺序进行,注意有水流方向的按方向矢量化。

7、图斑界线也要用靠近、捕捉功能注意闭合接头处。

8、点注记的录入按行政注记、权属注记、图斑注记、线状地物注记、零星地物注记的次序进行。图面上不管行政辖区、权属范围的大小,必须至少都分别有一个注记。

8、图斑注记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增加,以明显区别图斑界线为标准。

9、线状地物注记沿地物方向排列,并把注记基准点比较准确地放到线上,以便于按空间位置自动输属性;只输入线地类码和宽度。

10、零星地物注记也必须把注记基准点放到零星地物点上,以便于按空间位置自动输属性。

单图幅矢量化完成后要进行自检,主要是对照原图检查有无错漏;闭合情况的检查可以用复制线文件分别生成行政区划和图斑的区文件,并赋予属性,不仅可以检查闭合,也能够检查错漏。一改图后要重新造区,然后再对飞地、零星地物、争议赋属性;二改图后要通过线、区拓朴检查、区属性检查、接边检查;变更后变更区要查微短弧段;最后应统一地图参数,按要求保存工程。

(四)矢量化时应注意的内容

1、矢量化点位要准确。

2、线状图斑与面状图斑交界处要打点。

3、对于具有多重属性的线,只采集一次,如线状图斑与行政村接重合时,只矢量化一次,再拷贝到相应的层,修改图形参数。

4、线状地物采集时应在属性变化处断开,分别采集以方便属性录入。

5、用系统生成的理论内图廓线作为矢量化边界。

6、严格遵从图例板作业。

7、按行政界线---权属界线---线状地物---行政注记----权属注记---线状地物注记----零星地物----零星地物注记的作业顺序。

8、对于有多个宽度的线状地物(如:公路和农村道路),不同宽度的分界点的处理方法:当有与其它线性地物(如:沟渠)有交叉,就在交叉处断。如果没有交叉点,就在两个标注的中间断。

9、在土地利用现状图数据矢量化时,可以不用考虑高速公路。

10、矢量化时,对结点处(即几个弧段的相交处)应多加小心,第一使其断开或加点,第二尽量采用抓线头或节点融合的功能使其吻合,避免产生较大的误差,使结点处尽量与实际相符,尽量避免端点回折,也尽量不要产生过1毫米长短的无用线段。

11、矢量化线时,有宽度的代替没有宽度的,线性地物线级别比地类界高。

(五)拓扑造区

打开矢量化的工程,关闭不相关的文件,拓扑造区处理操作命令全部在“其它”菜单下。其操作顺序和过程如下:[自动剪断线]->[清除微短线]->[清除线重叠坐标]->[自动线结点平差]->[线转弧段]->[装入转换后的弧段文件]->[拓扑查错]。

1、欲造区的文件处于可编辑状态,在工作区显示复位图形。

2、点击“其它”菜单下“清重叠坐标及自相交”命令中的“清线重叠坐标及自相交”,将清除图形中矢量化产生的重叠点和剪断自相交线。

3、点击“设置”菜单下“置系统参数”命令,设置结点搜索半径和平行线距离等参数,设置如下。

0.0001

4、点击“其它”菜单下“检查重叠弧段”下的“重叠线检查”命令,清除重叠线。

5、点击“其它”菜单下“自动剪断线”命令,剪断不同ID号的线。

6、点击“其它”菜单下“拓扑错误检查”下的“线拓扑错误检查”命令,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错误类型,按鼠标右键对应操作修改错误。

7、点击“其它”菜单下“线转弧段”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保存为一个区文件,然后将该文件填加到当前工程中。

8、点击“其它”菜单下“拓扑重建”命令,即完成造区

三、实习心得:

1、通过这次软件实习,让我明白了做事情要谨慎准确,尤其是科学技术方面的工作,否则就会功亏一篑。

2、图像的矢量化是一件枯燥重复繁琐的工作,很容易就会产生懈怠,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着一种认真负责和坚持不懈的心态。同时告诉我工作的辛苦和。

3、通过这次软件实习,使我更加的了解到理论学得再好,在实践中还总是会有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实践我在许多以前不曾注意到的细节上发现了问题,并且在细节上发现了处理不便的地方。通过实习促使我想快捷效率的完成工作,于是学会许多快捷键等等。

4、通过这次实习使我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Mapgis软件的运用,通过教与用加深巩固了软件的运用。

推荐第9篇:煤矿贯通测量技术总结

**煤矿**工作面贯通测量技术总结

一、工程概况

***工作面位于北三采区上部,标高为-670~-871m,工作面走向长**m,***轨顺由开拓工区于**年*月开始施工,***皮顺由掘一工区于**年*月施工,**年*月*日开拓工区掘进至*号点前*m,掘一工区掘进至*号点前*m,开拓工区掘进至相距*m处时停止掘进,由掘一工区编制贯通措施,完成贯通任务。为了保证该巷道的准确贯通,地测科测量组承担了***工作面的贯通测量工作。**年*月实现了对向贯通。

二、测量概况

1、井下导线测量 1.1井下起始边的检校测量

采用**全站仪对井下起始边进行检校,在该起始边可靠的前提下,作为导线测量的起始边。

1.2 井下导线测量

井下导线采用**全站仪按7″导线精度施测,水平角观测两个测回,边长观测两个测回,并进行往返观测,各种测量数据限差符合技术要求,平差计算导线坐标。

2、井下高程测量

**煤矿主井井下高程测量以井下*水平起始水准点为高程基点,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施测,观测垂直角*个测回,测平距,精确量取仪

1 器高。

三、贯通精度

根据所采用的测量仪器测角中误差mβ=±7″,及测距仪测边平均中误差ml=±15mm,计算获得理论上的水平方向误差为Mxk预=±0.294(m)。顺利贯通以后,进行了导线联测,测得最后边的方位角闭合差为17.5”,坐标闭合差为fx=+0.054m,fy=-0.030m,f=0.059,小于预计误差,满足贯通容许偏差值,以较高的精度完成了***工作面贯通。

四、技术结论

1.通过顺利贯通后的误差计算证明,贯通测量采用的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等符合设计书和相关规程的各项要求,达到了技术设计的目的,满足了贯通工程的需要。

2.导线点测量的平面和高程成果准确可靠,符合各项技术要求。

**煤矿**科

**.*.*

推荐第10篇:控制测量实习技术总结

控制测量实习技术总结

两周的控制测量实习很快就过去了,与校外顶岗实习四个月相比也许这并不算什么,但它的确也让我学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这两周我们主要进行的是二等水准测量和四等导线测量,从学控制测量到现在,二等水准测量一直都只掌握理论,很少有实际的操作,所以有很多问题需要摸索、研究。

两周的实习也让我明白了很多: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动手实践能力却是必不可少。在二等水准测量中因为限差比较小,刚开始我们的得数据总是错的,当经过后来不断的练习终于也能很快就测得一组正确的数据。

每一个测量任务的完成单靠一个人是不行的,一定要小组内所有的人同心协力只有这样才能顺利的完成实习的所有任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必须首先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保证别人能顺利地进行各项任务。所以在这次实习中我尽量安排让每一个组员每天都有机会去观测仪器一遍,而且让他们都独立观测,自己记录,自己算数。出现问题自己能解决自己解决。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绝不马虎。我们都深知作为测量人,胆大心细使我们必备的心理素质。

二等水准测量采用单路线的往返侧。一条路线的往返测,需使用同一类型的仪器和转点尺垫,沿着同一道路进行。

在每一区段内,先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侧(或返测)随后再连续进行该区段的返测(或往侧)。若区段较长,也可将区段分成20——30m的几个区段,在分段内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返观测。

测站观测顺序和方法

往测时,奇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

a.

b.

c.

d.后视标尺的基本分划 前视标尺的基本分划 前视标尺的基本分划 后视标尺的基本分划

往测时, 偶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

a.前视标尺的基本分划

b.后视标尺的基本分划

c.后视标尺的基本分划

d.前视标尺的基本分划

返测时奇偶测站观测顺序和往测时相反。

通过这次精密水准测量实习,我们能更加熟悉的操作仪器,在实习中,按照操作规范做非常重要,不能投机取巧,不然很有可能你的成果会不合格,然后你还要重测,反而影响进度,水准气泡要调平,选择合适的时间段测量,在水准测量过程中,在地形起伏比较大的地方要控制好距离,达到适合的前后距离。

水平角方向法观测确实也不简单,高精度的要求意味着我们必须用非常严谨的态度去对应它,对于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在每一个控制点上,如果有一个角度值超限,立马重测,在这次实习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总结了很多导线测量上的经验:例如我们用左盘和右盘观测平均数的方法,可消除照准部偏心误差;还有在短边上

的端点观测角度时要特别注意对中,找准目标要尽量瞄准棱镜的中心,因为它们对测角的影响成正比。

水平角观测时,应调好仪器望远镜的焦距,在一测回内应保持不变,水准气泡应保持居中,其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得超过1格。若接近限度时,应在测回间重新整置仪器;若两倍视准差(2C)的绝对值;DJ1型仪器大于20″、DJ2型仪器大于30″,应在测回间视轴校正。使用全站仪观测时,其操作程序及技术要求与光学经纬仪相同。其预置的自动改正参数不得做为改正数使用。

水平角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凡超出标准规定限差的结果,均应进行重测。因对错度盘、测错方向、读记错误或因中途发现观测条件不佳等原因而放弃的测回,重新观测时,不算重测。因测回互差超限而重测时,除明显孤值外,原则上应重测观测结果重合最小值的回测。在同一测站上,采用方向观测法,基本测回重测的方向测回数,超过全部方向测绘总数的1/3时,整份成果应重测。方向观测一测回时,重测方向数超过所测方向总数的1/3时,此测绘须全部重测。方向观测重测时,只须联测零方向。观测的基本测回结果合重测结果,应一律记薄。重测与基本测回结果不取中数,每一测回只采用一个符合限差的结果。导线附合条件超限时,应认真分析,择取有关测站整站重测。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确实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也让我再次对测绘这一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比如更加熟练地操作仪器,学会了在课本上和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积累了一些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

和经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也更加了解了实习的过程,培养了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第11篇:测量年度个人技术总结

2017年度个人技术总结

测量是工程的眼睛,作为测量人员,须本着实际求实、一切以数据规程规章说话的原则从事测量工作。在公司从事测量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时刻把测量工作的主旨牢记于心,认真运用测量理论及有关业务知识,做好测量工作。测量工作不是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来完成的,只有靠小组成员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工作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所以各项工作必须紧密配合,这就要求测量人员在工作中一定要认真负责、细心谨慎、听从指挥,必须把第一步做好才能为下一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7年在各项测量工作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教训,以利于来年更好的开展工作。下面就我个人从事测量工作做出如下总结:

一:理论知识和现场的结合;测量工作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做到统一结合了,就可以做得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作为一名测量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测量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测量过程中,图纸及数据就是我们的依据必须严格按照甲方提供的图纸来进行测量,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来查工程的质量和进度。除了测量的现场操作技能外,往往碰到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所以我们也要结合现场情况随机应变,灵活应用现场的优势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 知识和实践的结合应用,让我懂得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理论结合于实际,更使我明白工程测量和现场的知识应用在工程建设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二.适应发展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工程测量也出现了新的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作为一名技术工作者,如果不及时学习、补充、将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要。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各种相关的测量规范手册,深入学习CAD、CASS等专业的测量软件,抽时间与工程相关专业的同行们相互学习相互进步,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有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能力拓展、提高工作效率 ;测量工作是一项头脑灵活、反应机智、手勤脚勤的活。也是一项靠团体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工作。测量工作的原则是小心谨慎、测量结果真实可靠,养成严格按照测量技术的基本要求规范进行各项工作的习惯。让从我们手里出来的数据必须有一定的真实性准确性和代表性。

四.数据资料、资料整理、出具报告 ;测量工作除了外业的测量,还包括了内业数据处理,测量成果记录表(电子版、纸质版)的整理,向甲方提供成果报告。有了这些数据就能更准确的了解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以后管理数据也比较方便。

五.听从指挥,仔细认真;测量的精度是比较高的,一个的操作失误、计算失误,导致测量的偏差,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甚至导致工程报废。所以工作中应该做到细心谨慎做到心平气,不厌其烦的多检查几遍,多看几眼,确认数据正确再开始工作。

总结经验教训是为了更好的把握现在、展望未来,我坚持努力的决心绝不会改变,相信生活总是美好的!

总结人:

2017年12月31日

第12篇: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总结

电子测量技术总结

班别:信息122

学号:1213232222 姓名:冯健

任课老师:康实

在第一章中我们可以学习到:

测量是无处不在的,日常生活、工农业发展、高新技术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都离不

开测量,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更离不开测量。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л.ц.Менделеев)

在论述测量的意义时曾说过:“没有测量, 就没有科学”, “测量是认识自然界的主要工具”。

电子测量是泛指以电子技术为基础手段的一种测量技术,除了对各种电量、电信

号以及电路元器件的特性和参数进行测量外、它还可以对各类非电量进行测量。

按照测量的性质不同,可以将电子测量分为时域测量、频域测量、数据域测量和

随机量测量四种类型;按照测量方法的不同,电子测量又可以分为直接测量、间

接测量和组合测量三类。

电子测量要实现测量过程,必须借助一定的测量设备。电子测量仪器种类很多,

一般分为专用仪器和通用仪器两大类。根据被测参量的不同特性,通用电子测量

仪器有可以分为信号发生器、电压测量以前、示波器、频率测量仪器、电子元器

件测试仪、逻辑分析仪、频谱分析仪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电子测量仪器的

发展,目前以软件技术为核心的虚拟仪器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是测量学和电子学相互结合的产物。电子测量除具体运用电子科学的原理、方

法和设备对各种电量、电信号及电路元器件的特性和参数进行测量外,还可以通

过各种敏感器件和传感装置对非电量进行测量,这种测量方法往往更加方便、快

捷、准确,有时是用用其他测量方法不可替代的。因此,电子测量不仅用于电学

这专业,也广泛用于物理学,化学,机械学,材料学,生物学,医学等科学领域

及生产、国防、交通、通信、商业贸易、生态环境保护乃至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近几十年来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电子测量和测量仪器增添了

巨大活力。电子计算机尤其是尤其是微型计算机与电子测量仪器相结合,构成了

一代崭新的仪器和测试系统,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智能仪器”和“自动测试系

统”,它们能够对若干电参数进行自动测量,自动量程选择,数据记录和处理,

数据传输,误差修正,自检自校,故障诊断及在线测试等,不仅改变了若干传统

测量的概念,更对整个电子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现在,

电子测量技术(包括测量理论、测量方法、测量仪器装置等)已成为电子科学领

域重要且发展迅速的分支学科。

在第二章我们讨论了测量误差和数据出来的基本知识。

测量误差是在所难免的,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有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绝对误差

表明测量结果的准偏离实际值的情况,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符号和量纲的量。相

对误差能够确切地反映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其只有大小和符号,不带量纲。可

以最大引用相对误差确定电子测量仪表的准确度等级。

根据性质和特点不同,可将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三类。

系统误差的主要特点是:只要测量条件不变,误差即为确切的数值,用多次测量

取平均值的办法不能改变或消除系差,而当条件改变时,误差也随之遵循某种确

定的规律而变化,具有可重复性。随机误差的特点是:① 有界性;② 对称性;

③ 抵偿性。粗差的主要特点是:测得值明显地偏离实际。

用数字方式表示测量结果的时候,应该根据要求确定有效数字。不可以随意改变

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在对多余数字删略的时候,必须“四舍五入,逢五凑

偶”的舍入规则。对数据进行近似也应该遵循相应的规则。

万用表是电子测量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测量仪表之一,按照工作原理不同,可将其

分为模拟式万用表和数字式万用表2大类。

第三章我们从直插式和贴片式2方面认识了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

标称值和允许误差是电阻、电容、电感等常用被动元件的两个参数。按照导电能

力的不同可以将材料分为导体、半导体嗯哼绝缘体三大类,半导体材料是制作晶

体管、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元器件。光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材料。常用的电阻、电

容、电感、二极管等电子元器件都有贴片封装。

第四章我们学习了常用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知识。信号发生器可以分为专用信号发生器和通用信号发生器两大类,通用信号发生器

又可以分为低频信号发生器,高频信号发生器、任意波形发生器和任意函数发生

器等类型。频率特性。输出特性和调制特性是信号发生器的三大特性。

直接式频率合成技术频率转换速度快,能够产生任意笑的频率增量,具有较好的

近载频相位噪声性能。但是输出端的谐波、噪声和寄生频率难以抑制。间接频率

合成技术又称为锁相式频率合成技术,具有频谱纯度高,一遇得到大量离散频率

的优点,但是其频率切换时间相对比较长,相位噪声也比较大。直接数字频率合

成技术从相位概念出发直接合成所需波形,其优点是频率分辨率高,相对带宽宽,

具有任意波形输出能力和数字调制功能,但是输出信号杂散抑制差。

典型的锁相环系统主要由鉴相器。环路滤波器和压控振荡器三部分组成。典型

锁相环一般只能输出一个频率,为了能够输出一系列频率,通常在反馈环路中插

入频率运算功能,即可改变输出频率。有倍频、分频和混频三种频率运算方式。

频率范围、频率分辨率、频率转换时间、频率准确度与稳定度是通用锁相环频率

合成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第五章我们学习了模拟示波器和数字示波器的基本知识。

示波器是一种图形显示设备它能够将人眼看不到的电信号描绘成可见的图形曲

线。按照对信号处理方式的不同,可将示波器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两种类型。模

拟示波器又可以分为通用示波器、多束示波器、采样示波器、记忆示波器和专用

示波器等类型。数字示波器又可以分为数字存储示波器、数字荧光示波器和数字

采样示波器三种类型。

示波器的主要性能参数有带宽、采样速率、信息数量和内存深度等。这些也是决

定不同型号的示波器价格的主要因素。数字示波器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频带宽度、

最高采样速率、存储带宽、波形刷新率以及读出速度等几方面。

通用示波器主要由Y系统、X系统、主机系统三大部分组成。Y系统是被测信号

的输入通道,它对被测信号进行衰减,放大并产生内触发信号。X信号系统的

作用是产生和放大扫描锯齿波信号,它是由触发电路、扫描发生器和水平放大器

组成。主机系统由示波管、电源、显示电路、Z轴电路、校准信号发生器等组成。

示波管是示波器中常用的显示器件,它是由电子枪、偏转系统和荧光屏三部分组

成。

为了在同一个屏幕上同时观察多个信号波形或同一信号波形的不同部分,需要进

行多波形显示。双踪示波器是较常用类型,具有交替和断续两种显示方式。

第六章我们学习了交流电压和电子电压表的基本知识。

电压测量具有频率范围宽、输入阻抗高、悲惨波形多样、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峰值、平均值、有效值以及相应的波峰因数和波形因数是交流电压幅度特性的电

压表征量。

检波器是实现AD/DC转换的核心部件。

电平是指两个功率或电压之比的对数,单位为贝尔(B)。

数字式电压表利用A/D转换技术将被测电压量转换为数字量,并将测量结果以十

进制形式显示出来。

第七章我们学习了频域测量的基本知识。

信号的频域测量和频谱分析是以电信号的频率f作为横轴来测量分析信号的变

化,即在频域内对信号进行观察和测量的。频域测量与分析的对象和目的各不相

同,通常包括频率特性测量、选频测量、频谱分析、调制度分析和谐波失真度测

量等。

频率特性的测量有静态测量法和动态测量法两种基本方法。点频测量法属于静态

测量法;扫频测量法属于动态测量法。扫频仪基于扫频原理构成,能在示波管荧

光屏上直接观测到各种电路频率特性曲线。它主要由扫频信号发生器、扫描电路。

频标电路以及示波管等部分组成。

频谱分析以频谱分布图的形式来表示被测信号中所包含的频率成分,可对电信号

或电路网络的频率、电平调制度、调制失真、频偏、互调失真、带宽、窄带噪声、

增益、衰减等参数进行测量。频谱分析仪还可以分为模拟式、数字式、和模拟/

数字混合式三类。根据信号处理的实时性,频谱分析仪还可以分为实时频谱分析

仪和非实时频谱分析仪两类。

失真度是指原始信号进过传输设备以后所得的输出信号与原始信号的比值。失真

的结果是使得输出信号产生了原始信号中没有的谐波分量。失真度测量方法可以

分为频谱分析法和基波抑制法。失真度分析仪也相应地分为基波抑制式和频谱分

析式两种类型。

第13篇:工程测量实习技术总结

工程测量实习技术总结

经过差不多两个周的工程测量实习,从某个角度来讲,可以说使我对工程测量这门课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领悟。毕竟工程测量这门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而不是仅仅只靠我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就能轻而易举地掌握。因此,我们必须尽可能多地亲自去实际操作和使用仪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学以致用。在这两周的测量实习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一些是勘查选点方面的,也有一些是仪器使用操作方面的,还有一些是数据处理和绘图方面的。总之,在遇到这些问题并把这些问题解决的同时,自己不仅学到了一些方法技巧,而且还积累了一些经验。以下就是我所总结的一些方法和经验。

一、勘测选点:在测量刚开始的时候,由于以前没有选过控制点,对选取控制点的要求不是特别清楚,所以就隔一定距离随便选了一些控制点。但到测量高程和角度时,却发现选取的控制点不符合实际测量要求。因为当用仪器测量高程和角度时,视线却被一些障碍物挡住了,以至于不能进行读数。最后经过重新选取控制点,才把这一问题给解决了。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在选点时没有考虑一些障碍物对读数的影响。所以,在以后的测量实习中选取 控制点时,不仅要考虑站在控制点观看测量区域的通视性,而且还要尽量避免障碍物对测量读数时的影响。

二、仪器操作与使用:在这方面,我所遇到困难主要就是经纬仪的对中与整平。因为没有经验,在给经纬仪对中和整平时真是花费了

不少时间。有时即使花费了很多时间,也还是对中了整不平,或者整平了对不中。经过几天的摸索,我终于找到了快速对中与整平的方法:那就是先通过移动脚架,把控制点大致移到脚架圆孔的中心,然后再把经纬仪放到脚架上进行对中。当对中以后,再通过升降、挪动脚架来把圆水准泡调到中间。反复操作,直到经纬仪和控制点对中,以及圆水准泡和管水准泡居中为止。因为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快速地进行对中,而且还能快速地进行整平。可以说,掌握这种经纬仪对中与整平的方法,大大加快了我们测量的速度,为我们小组节省了许多宝贵时间。因此,我们可以用节省出来的时间进行复习,为考试做准备。同样,我们用这种方法在操作全站仪时,测量进度也果然明显加快。别的小组看到我们如此快速熟练的使用仪器,都向我们投来了羡慕的眼光,也有不少小组来向我们“取经”、请教经验。经过我们的一番指导,他们的测量速度也加快了不少。看到这种情况,我们小组也感到十分高兴和有成就感。

三、数据处理与计算:在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时,我们都是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和规格。比如说在保留小数时,我们都是严格按照“四舍六入五看前一位,奇进偶不进”的标准。在这方面我所遇到的困难就是根据转折角来计算方位角,刚开始不知道怎么算,后来才明白如何计算。也就是说计算方位角时,要考虑是如何测量转折角的,要遵循“左加右减”,即测量方向是顺时针时就用前一个角的方位角加上后一个角的转折角再减去一百八十度;当测量方向是逆时针时,正好与顺时针时相反。

总之,通过这两个周的工程测量实习,让我对书本知识更加了解和熟悉,加深了我所学的知识,为自己今后毕业参加这方面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和做好了准备。所以,这两周的实习使我受益匪浅,对我的帮助也很大,真希望以后还能尽可能多地进行这种实习。与此同时,由于这次实习是分小组进行的,也让我体验了一下团队合作。我们小组在进行测量时分工明确,所以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任务去做,可以说是各斯其职。因此,我们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和谐,大家做起事来干劲十足,都争先恐后地去做,所以我们的测量结果十分精确,返工量才会那么少,这完全要归功于大家的努力和热情投入。我为我们小组所做出的成果而感到骄傲和高兴,希望我们在以后的测量实习中继续保持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再接再厉,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14篇:电气测量技术总结doc

电气测量

总结

一、课程的目的

掌握基本电量(电压、电流、功率、电能、频率、相位差、功率因数)和电路参数(直流电阻、交流阻抗,包括电感的品质因数、电容的介质损耗)的测量方法。

了解电工仪表、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

掌握误差估算方法,能够在工程测量中估算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系统误差。 为从事电气方面的工作和科研奠定工程测量方面的基础。

二、学习方法

掌握原理,理解特点,能够正确使用。 主要资料:教材,课件,习题。 辅助资料:电路,电磁场。

三、主要内容

u,i。

直流,交流,大,中,小。

功率。

直流,交流;单相,三相;有功,无功。 f,T,,cos。

数字测量方法。

直流电阻,交流阻抗。

大,中,小。

附件:采样电阻,分流器,分压器。互感器。 误差分析及传递。

重点:

各量的模拟测量方法、数字测量方法、间接测量方法、其它测量方法。各方法的适用情况、原理、特点、误差分析。

四、具体内容(依据 陈立周 电气测量( 误差比较大,湮没了随机误差。

表示方法: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计算,特点,意义。根据最大引用误差确定仪表准确度等级。重点。

4、工程上最大测量误差的估计(系统误差)

重点。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误差。能计算直接测量误差。对于各电量电参量的间接测量方法,能计算其误差传递,即根据直读量计算所得的待测量中所包含的系统误差。

5、系统误差的消除方法

比较法。因引入了标准元件和/或指零仪,比较法可消除元件或仪表所造成的误差,可测量得更准确。 校正值(更正值)。仪表出厂时附有更正值曲线,或校表时记录更正值。

(二) 电流电压的测量

1Tidt,反映电流的平均值,刻度均匀。上式中,i可为直流量、T0任意的周期量(正弦或非正弦)。但通过正弦电流是指针指示为零,可电流仍旧会使可动部分发热。配合外电路可构成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欧姆表等。加整流电路可构成整流系仪表,测量正弦量。

1、磁电系测量机构的基本测量量是

1T2idt,反映电流的有效值,刻度不均匀。上式中,i可为直流0T量、任意的周期量(正弦或非正弦)。配合外电路可构成交直流电流表、交直流电压表。

2、电磁系测量机构的基本测量量是

3、电动系测量机构的基本测量量是

1Ti1i2dt,式中i1表示固定线圈电流,i2表示可动线圈电流,TT0为基波周期。上式中,i1和i2可为直流量、任意的周期量(正弦或非正弦)。若i1和i2为正弦量,则基本测量量表达式可简化为I1I2cos,式中I1表示固定线圈电流i1的有效值,I2表示可动线圈电流i2的有效值,为i

1、i2的夹角。电动系测量机构接外电路可构成交直流电压表和电流表,但主要是构成交直流功率表。电压表电流表刻度不均匀,功率表刻度均匀。

4、测量用互感器分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主要用于降低交流高电压和大电流,为一次和二次提供可靠的电气隔离,也便于仪表的标准化。电压互感器二次的额定电压一般为100V,电流互感器二次的额定电流一般为5A。需要掌握互感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了解互感器的误差与负载有关。

5、直流电位差计能够精确测量直流电压,配合采样电阻可测量直流电流、电阻、功率。需注意直流电位差计的特点。

6、测量时,需综合考虑待测量的要求和仪器仪表的性能(测量对象,准确度,量限,内阻,工作条件等),再决定测量方法和仪器仪表的选择。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电压电流的测量,也适用于其它电量和电参量的测量。

(三) 功率电能的测量

1Ti1i2dt,配合外电路后,T0电动系功率表反映的是端口的平均功率,即使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也能正确反映其功率。需注意功率表的正确使用。

2、功率表的角误差。什么时候需使用低功率因数功率表。

3、牢固掌握单相有功、无功的测量方法。看书、课件。

4、牢固掌握三相有功、无功的测量方法。看书、课件。

5、测量电能时的接线和测量方法与功率类似,但电能表的内部原理与功率表不同。

(四) 频率相位的测量

1、电动系功率表可用于测量交直流功率,因电动系测量机构的基本测量量是

复习2 页 共 3 页

1、掌握数字法测量频率、周期、相位、功率因数的原理。硬件计数和软件计数只是计数的方法不同,其测量频率/周期的原理是相同的。相位可转化为时间进行测量,相位差取余弦即为功率因数。

2、理解量化误差。能根据测量频率/周期的原理和量化误差,根据测量对象和仪器的参数,选择测频率还是测周期。

(五) 电路参数的测量

1、掌握直流单电桥、双电桥、交流电桥、兆欧表、接地电阻测量仪。基本原理、适用情况、正确使用。

2、掌握电路参数的常用间接测量方法。如伏安法,三表法等。

(六) 数字直流电压表的基本知识

掌握数字表的一些主要技术指标:显示位数,分辨力和分辨率,准确度(误差)。含义,计算。

(七) 应用示波器测量频率和相位差

主要掌握示波器的x-y方式(李沙育图形法)测量频率和相位。理解基本原理,能根据李沙育图形确定待测的频率和相位。

测量技术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在理解基础原理,掌握基本方法的前提下,还要不断掌握新技术、新方法,甚至是利用已有知识创造新方法,才能适应和完成不断出现的新任务。

复习3 页 共 3 页

第15篇:控制测量实习技术总结

技术小结

1.测区概况:

1、本测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七公里重庆交通大学校园内,其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气候炎热潮湿,控制测量的共选点23个,顺时针编号由6-1到6-23,其中有一个支点I-1。标石保存完好。6-

5、6-4为已知点,其高程及坐标已经给出,要求根据实习数据及已知点算出各点高程和坐标。(6-5(61412.

325、64145.3

48、)6-4(61454.8

35、64155.697)、6-5点高程272.483,6-11点高程265.161

2、该地形属于山地,其坡度起伏较大。其中6-1—6-

4、6-10—6-

11、6-12—6-15的坡度较缓,其余路段的坡度都相对较陡,其中由6-17到6-23的高差为最大,测量难度也比较大,所以水准测量时水准路线要分为很多段。几个支点的坡度也相对较陡。

3、同时6-17至6-21的部分在进行轻轨施工,对测量的干扰较大。同时,此地段高差大、坡度陡。对测量的要求较高,测量难度很大。 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施测:

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布设为三个闭和环(6-

1、

2、

3、

4、

5、

6、

7、

21、

22、

23、1,6-

8、

7、

9、

10、

11、

18、

17、

19、20、21,6-

11、

12、

13、

14、

15、

16、

17、

18、11);

2、控制网略图(在图中标出各角的角度,各边的距离):见附图

3、测技术依据及施测方法:本平面控制网为四级精密导线测量,施测技术依据城市精密导线测量规范。施测仪器包括PENTAX R-325NX全站仪(包括脚架)一台、棱镜(包括脚架和基座)两个。施测的主要技术为全站仪及棱镜的:对中、粗平、瞄准、精平、读数。在测量的时候在棱镜与全站仪之间只要要连续两秒没有障碍物信号就可以返回。可以在全站仪上直接读出读数可以读出:水平角、竖直角、初测高差、水平距离。在一个测站上经过四个测回的测量校验数据是否合格。如果超限就需要多测测回或重测。

4、观测成果质量分析:测量经过不断的检验及重新测量,各项主要技术要求已经达到标准,各测回水平角平均值都在20秒范围之内。不过由于一些点的不稳导致竖直角的变动比较大,不过经过校正都已在限差范围之内。质量合格。(观测成果见附表)

3.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及施测:

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同平面控制网的布设相同。

2、施测技术依据及施测方法:本高程控制网为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施测技术依据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施测仪器包括DSZ2型精密水准仪(带脚架)一台、精密水准尺一副、尺垫两只、30m卷尺一把、自备水准尺扶杆四只。施测的时候首先将水准仪整平,然后先读后尺,再读前尺。水准仪的读数方法:先读后尺黄面的基准读数、再读辅助读数。然后换面读基本分划的上下丝读数。在读黄面的时候,读数前都要用微调螺旋将契形十字丝严格卡住整数位,然后再在测微器里读数。更总要的是立尺人员要将尺子立直,通常用扶杆将其固定,减少水准尺晃动所带来的误差。

3、观测成果质量分析:本次测量质量合格。最大视线长度都没超过50米,前后视距差不超过一米,任一测站前后视距累积差不超出三米,下丝读数都在30c基辅分划读数差没有超过0.4mm,一测站两次高差之差也在0.6mm内。(观测成果见附表) 4.实习体会:

在实习过程中,我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 从技术方面来说,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许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解,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课本中所提到的技术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有了比较深的体会:

1.实地测量前需要进行勘测:在进行测量之前,对路线和测区进行勘察是必要的,做了预先的准备工作,这样做的结果是小组成员对将要完成的任务有了直观的了解和充分的准备,直接提高了作业的精度和效率。此外,由于学校实习的小组较多,路上人和车辆过多,影响了工作的进度,此时小组之间协调和把握时机趁没人和没车的时候快速读数,人出入多的生活区选人少的时段进行测量。

2.测量员所应注意的问题:由于实习过程中,我大部分时间是担任着测量员的工作,因此体会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提到的测量员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由于相隔距离较远,如果测量员不通知,跑尺员很难自行判断读数是否完毕,所以读数完成后,测量员应该立即通知跑尺员,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跑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跑尺员不必要的处于紧张状态;对中整平的过程中,应尽量使得脚架所提供的平面水平,这样就可以减少脚螺旋过度的扭动,从而减少了下一站对中整平的时间;在测站放置脚架时,脚架的两条架应该沿水准路线或闭合路线的前进方向,这样在读数过程中就大大降低了因测量员碰触脚架而产生误差的可能;根据我们小组读的数据反映,误差“较大”的点的值大部分是在读数较犹豫的时候获得的,因此,测量员读数的过程中应该看准数据后立即读数,如老师所说的,要做到“稳,准,狠”;每当周围有人或车经过时,应该将手握成空心拳头来抓仪器的一条脚架,但手并不应该接触到脚架,这样随时作好了保护仪器的准备,也不对仪器的对中整平及读数早成影响。

3、因充分利用多人检核这一工具来避免在计算和测量之中的错误,从而能减少不必要的返工次数。

4.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由于困难的出现,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成员的情绪,从而影响测量工作的进行,在这里,就需要团队精神发挥作用,大家共同解决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战胜困难。

实习中遇到的经验教训:实习中的每一个注意点都有其实际意义,忽视每一点都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导线点的布设的位置对实际测量时的进度有很大的影,比如在路口经常有车来往,避免布点;实验仪器的整平对中对实验数据的误差有很大的影响;水准测量和水平角观测均需检查闭合差,超过限差一定要重新测量,不然容易返工。

从专业素质的角度来看,也获益非浅,使我组成员更加意识到了测绘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和艰苦性: 即使在我们的实习这样精度要求不太严格的测量工作中,许多限差的单位都是以毫米,秒等小单位来进行度量的,这是测绘工作具有高精密性的直观的反映;在学校这样相对比较容易的测区进行观测,我们许多同学都感到了疲劳,更不用谈那些在情况更为负责和困难地区进行的野外观测了。正是通过对测绘工作科学性,精密性和艰苦性的直观认识,我更加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测绘工作者应该也必须使自己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因此,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尽量作到仔细,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认识到了在工程中,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一个小数点的错误就可能影响全局,这也培养了我们做事严谨的作风,而这也是专业素质的基础。

第16篇:测量技术报告

测量技术报告

护国寺采区副井-25米中段一井几何定向

XXX 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一、概述

XXXXXXX有限公司护国寺采区是基建矿山,采区由主井、副井、风井、混合井四条井组成。由于副井马头门-25米中段掘进已完成,巷道再次向前掘进需要精准的方向,需由地表近井点向-25米中段投点,将坐标引至-25米中段马头门后指引巷道的施工方向。

二、作业依据 矿山测量技术规范

三、平面及高程系统

平面坐标采用西安80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8°30′。

四、人员及器具设备的准备:

人员:地表及-25米中段各需要主测1人、测量助手2人、有力气的工人1人,即共需要人员8人;

主要仪器及设备:全站仪2台,高强度细钢丝(直径0.7毫米)的手摇绞车2台;200升油桶2个,用于装液体;特制垂球(对称砝码式)16个(10公斤每个)。

五、作业及重点

此次一井定向采用连接三角形法。一井定向因工作环节多,测量精度要求高,同时又要缩短占用井筒的时间,所以需要有很好的工作组织,才能圆满的完成作业。

1.定向之前的准备工作

-25中段马头门井筒要先搭好平台,要求平台坚固稳定,要保证该平台能够承受足够的重量。 提前做好近井点,近井点应于井口连接点通视,距离应大于20米。 2.注意事项

投放钢丝要悬挂锤球,选择合理的锤球线位置,尽量增加两锤球间的距离。

投放完钢丝并固定好,先将每根钢丝锤球加砝码铊2个,并与地面人员联系好,调整钢丝位置,使两丝间距尽可能大。调整好位置之后,地面人员在钢丝上放检查环(一般用铁丝),目的检查钢丝是否接触到障碍物。上下人员保持联系,必须确保钢丝垂直而与障碍物无接触。 联系好地面人员固定好钢丝,井下水桶装满液体由或水,把剩下的14个砝码铊加到锤球上,每根钢丝加7个。加完砝码铊后,要使锤球3/5左右浸没水中,且保证锤球距桶底及桶壁有足够的距离(钢丝有伸缩性,防止负重拉伸后碰触桶底),之后将反射片用双面胶粘贴在钢丝的合理位置,等待钢丝稳定。钢丝稳定后,井上下人员联系并同时量两丝间距,量尺时尽量不要碰触钢丝,而且井上下量得数值相差应小于2mm,之后,再次稳钢丝。稳锤球需要时间较长,在这个时间段里可以进行布点,或是收巷道碎部,也可以测量其他导线,充分利用好时间。应满足:按余弦定理计算的两钢丝间距C计和实际量得的C丈之差,应小于±2mm。

3.内业计算

经纬仪测量记录本

井上部分

T6

T7

C上

β=127°51‘53“

D=48.613m

T7

C上

南丝

β=155°15‘23“

D=9.426m

北丝

β=156°17‘09“

D=7.864m

C丈=1.571

r=1°01’46”

C计²= 9.426²+7.864²-2×9.426×7.864×cos(1°01‘46“) C计=1.5696

C计-C丈=-0.0014

Vc=Vb=-0.0005 a=9.4264

Va=+0.0004

b=7.8635

c=1.5705 α=173°48’34” β=5°09‘46“ r=1°1’46”

α+β+r=180°00‘06“

f=180°00’06”-180=6“ Vα=Vβ=-3\"

即: α=173°48’31”

β=5°09‘43“ r=1°1’46”

经纬仪测量记录本

井下部分

北丝

D=8.533m

D=6.989m

C上

南丝 β=2°06‘20“

-25-2 β=183°38‘16“

D=34.650m

-25-1 β=185°17‘14“

D=22.302m

C丈= 1.571m r=2°06’20”

C计²= 8.533²+6.989²-2×8.533×6.989×cos(2°06‘20“) C计= 1.5697

∆C= C计-C丈=-0.0013 Vc=Vb=-0.0004 a=8.5335

Va=+0.0005

b=6.9886

c=1.5706 α=168°29’07” β=9°24‘33“ r=2°06’20”

α+β+r=180°00‘00“

第17篇:测量技术交底

一、准备工作

1、测量放线前要认真阅读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及施工要求;对图纸的设计尺寸及标高,要认真核对;检查总尺寸和分尺寸是否一致,总平面图和大样图尺寸是否一致,不符之处要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进行核对修正。

测量放线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查,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测设详图,计算测设数据。

2、测量放线所使用的仪器,工具必须是经检验过的合格品,每次测量前应先检验校正,所有测量仪器必须有年检合格证,否则不得使用。

二、建筑测量放线

1、建筑主轴线的测设

(1) 主轴线的布设形式:根据建筑物的布置情况和施工现场实际条件,主轴线可布置成三点直线形、三点直角形、四点丁字形、五点十字形。

(2) 根据建筑红线测设主轴线:根据城市规划部门批复的总平面图所给定的建筑红线进行定位放线。定位放线时依据建筑物主轴线与建筑红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进行建筑物主轴线的测设。

2、建筑物定位放线

(1) 基础放线:根据建筑物主轴线控制点先将建筑物外墙轴线的交点用木桩定于地上,并在桩顶上钉上小钉作为标志(或用粗钢筋上划十字),再将所有房间轴线测出,然后检查建筑物轴线距离,其误差不得超过轴线长度的1/2000,最后根据轴线,用石灰在地面上撒出基槽开挖过线。

(2) 控制桩的设置:由于龙门板在施工过程中容易被施工机具或运输车辆碰坏,因此可采用控制桩的方法作为开挖后各阶段施工中确定轴线的依据。控制桩在轴线延长线上钉设,距基槽外边线2-4m。也可用经纬仪将轴线延长,投射到附近建筑物上,用红色油漆作出标记,以代替控制桩。

3、建筑物基础施工测量放线

1、基坑抄平:为了控制基坑开挖深度,当基坑快挖至退台和设计标高时,应用水准仪在坑壁上每隔3-4米测设一些小水平桩,作为基坑开挖深度的测量依据。

2、基坑给的标高桩劳务方必须复测了才能使用,原始标高以远洋办公楼东北角旁的钢筋桩顶为准,绝对高程为15.37m,换算标高注意绝对值和相对值。

4、高层施工测量放线

1、轴线投测: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建筑物轴线正确,可以用经纬仪根据轴线控制桩,采取外控法或内控法把轴线投测到各层楼板边缘或柱面上。

2、高程传递:下层向上层传递标高一般采用钢尺直接丈量和吊钢尺法的传递方法,然后利用水平仪在各楼面进行复核抄平,最后在柱面或墙面上弹出+50控制线。

第18篇:电子测量与技术课程总结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电子测量与技术小论文题目: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 摘要:

测量是无处不在的,日常生活、工农业发展、高新技术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都离不开测量,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更离不开测量。电子测量是泛指以电子技术为基础手段的一种测量技术,除了对各种电量、电信号以及电路元器件的特性和参数进行测量外、它还可以对各类非电量进行测量。按照测量的性质不同,可以将电子测量分为时域测量、频域测量、数据域测量和随机量测量四种类型;按照测量方法的不同,电子测量又可以分为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三类。并且测量总是在不同的基准下进行。因此,计量基准一般分为如下三种;主基准、副基准、工作基准;2.阻抗测量包含哪些;电阻、电容、电感阻抗的测量,电阻阻抗测量方法:伏;3.误差的特点和性质;按照误差的特点和性质,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系统误差的主要特点是:只要测量条件不变,误差即为;随机误差的特点是:不易发觉,不好分析,难于修正,;粗差的主要特点是:无规律可循,且产生之后应舍弃不用。这里着重分析信号发生器即信号源,它负责提供电子测量所需的各种电信号,是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之一。按信号波形可分为正弦信号、函数(波形)信号、脉冲信号和随机信号发生器等四大类。信号发生器又称信号源或振荡器,在生产实践和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各种波形曲线均可以用三角函数方程式来表示。能够产生多种波形,如三角波、锯齿波、矩形波(含方波)、正弦波的电路被称为函数信号发生器。在研制、生产、使用、测试和维修各种电子元器件、部件以及整机设备时,都需要有信号源,由它产生不同频率、不同波形的电压、电流信号并加入到被测器件、设备上,用其他测量仪器观察、测量被测者的输出响应,以分析和确定它们的性能参数等作用。这种提供测试用电信号的装置统称为信号发生器。

关键词: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技术指标用途

电子测量分类: 1. 示波器:

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参数:主要就是将随时间变化的电信号显示在屏幕上的显示观测设备。能测量从直流到数百兆赫兹的高频信号。其基本结构由加热器、阴极、控制栅、第一阳极、第二阳极、垂直偏转板、水平偏转板组成。由阴极射线管的阴极发射出的电子束根据测量信号轰击荧光屏发光产生相应波形。在屏幕上就可以根据横轴、纵轴的刻度直接观察输入信号。1)带宽、2)采样速率、3)信息数量、4)内存深度等。这些同样也是决定不同型号的示波器价格的主要因素。数字示波器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频带宽度、最高采样速率、存储带宽、波形刷新率以及读出速度等几方面。通用示波器主要由Y系统、X系统、主机系统三大部分组成。Y系统是被测信号的输入通道,它对被测信号进行衰减, 放大并产生内触发信号。X信号系统的作用是产生和放大扫描锯齿波信号,它是由触发电路、扫描发生器和水平放大器组成。主机系统由示波管、电源、显示电路、Z轴电路、校准信号发生器等组成。 2.信号发生器:

主要性能参数有:1)有效频率范围、2) 频率准确度、3) 频率稳定度、4) 频谱纯度等。但是按照不同的测量频率,其测量仪器也是不同的。比如低频信号发生器和高频信号发生器、信号合成发生器以及函数信号发生器等。

A、首先低频信号发生器的组成:低频信号发生器组成主要包括主振器、缓冲放大器、电平调节器、功率放大器、输出衰减器、阻抗变换器和输出指示器等部分。并且每个部分分别对应不同的功能。

1)主振器:主振器是低频信号发生器的核心部分,产生频率可调的正弦信号, 它决定了信号发生器的有效频率范围和频率稳定度。 2)缓冲放大器:缓冲放大器兼有缓冲和电压放大的作用。

3)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用来对电平调节器送来的电压信号进行功率放大, 使之达到额定的功率输出,驱动低阻抗负载。通常采用电压跟随器或BTL电路等。 4)输出衰减器:输出不同电压。

5)阻抗变换器:阻抗变换器用于匹配不同阻抗的负载,以便在负载上获得最大 输出功率。

6)输出指示:输出指示用来指示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幅度,或对外部信号电压进 行测量,可能是指针式电压表、数码LED或LCD。

B、其次高频信号发生器其主要电路组成有:振荡器、缓冲级、调制级、输出级、内调制振荡器、频率调制器、监测指示电路等。

1)振荡器:用于产生高频振荡信号,信号发生器的主要工作特性大都由它决定。 2)缓冲级:主要起隔离放大的作用,用来隔离调制级对主振级可能产生的不良 影响,以保证主振级工作稳定,并将主振信号放大到一定的电平。 3)调制级:主要完成对主振信号的调制。

4)内调制振荡器: 供给符合调制级要求的音频正弦调制信号。 5)输出级: 主要由放大器、滤波器、输出微调、输出衰减器等组成。 6)监测指示电路:监测指示输出信号的载波电平和调制系数。

C、再次合成信号发生器其方式有:1) 直接合成法:分为模拟直接合成法和数字直接合成法。

模拟直接合成法:采用基准频率通过谐波发生器,产生一系列谐波频率,然后用混频、倍频和分频进行频率的算术运算,最终得到所需的频率; 数字直接合成法:利用ROM和DAC结合,通过控制电路,从ROM单元中读出数据,进行数/模转换,得到一定频率的输出波形。

2) 间接合成法则通过锁相技术进行频率的算术运算,最后得到所需的频率。

D、最后是函数信号发生器其工作原理以及主要电路组成及功能有:1)利用各种电路通过函数变换实现波形之间的转换,即以某种波形为第一波形,然后利用第一波形导出其他波形。近来较为流行的方案是先产生三角波,然后产生方波和正弦波等。 2) 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1) 输出波形:通常输出波形有正弦波、方波、脉冲和三角波等波形,有的还具有锯齿波、斜波、TTL同步输出及单次脉冲输出等。

(2) 频率范围: 函数发生器的整个工作频率范围一般分为若干频段。

(3) 输出电压:对正弦信号,一般指输出电压的峰-峰值,通常可达10Up-p以上; 对脉冲数字信号, 则包括TTL和CMOS输出电平。

(4) 波形特性:不同波形有不同的表示法。正弦波的特性一般用非线性失真系数表示,一般要求小于等于3%; 三角波的特性用非线性系数表示,一般要求小于等于2%;方波的特性参数是上升时间,一般要求小于等于100 ns。 (5) 输出阻抗等相关参数。

3.结论:

综上所述:现在的科技发展归根结底离不开准确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的技术。这里所提及的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只是众多仪器中的两种。并且信号发生器用途广泛、种类繁多,它分为通用信号发生器和专用信号发生器两大类。专用仪器是为某种特殊专用目的而设计制作的,能够提供特殊的测量信号,如调频立体声信号发生器、电视信号发生器等。通过了解各种信号发生器的分类、工作原理以及它们的技术指标如输出波形、频率范围、输出电压、输出阻抗、波形特性等等。由此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在测量中根据不同的环境及不同的要求下选择合适的信号发生器,提高测量精度。和示波器、电压表、频率计等仪器一样,信号发生器是电子测量领域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一类电子仪器。它们能广泛运用在研制、生产、使用、测试和维修各种电子元器件、部件以及整机设备中,用以分析了解、确定各种设备的性能参数。除此以外,信号发生器还可广泛应用在电子研发、维修、测量、校准等领域。因此只要我们用好不同类型的仪器,总是能为我们在实际的应用中带来便捷。但是,既然是测量总是有误差。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减小误差,尽可能让我们的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4.参考文献 [1] 张永瑞·电子测量技术基础·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 陈光禹·现代电子测试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3] 任庆·电子测量原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 [4] 邓斌·电子测量仪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5] 万国庆·电子测量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第19篇:桥梁工程测量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总结

桥梁工程测量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总结

桥梁工程测量是指在工程规划、勘测设计、建设施工及运营管理各阶段所进行的测量。现代科技和桥梁建设的快速发展,共同促进和推动了桥梁工程测量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一方面,自20世纪50年代建设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起,新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后,一大批新型、大跨径、高技术含量的各类桥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全国的大江大河上。近10多年来,长距离跨海桥梁(如杭州湾大桥、港珠澳大桥的跨海距离均超过30 km)、高速铁路的建设蓬勃发展。现代桥梁呈现出规模大、跨距长、桥型新颖、结构复杂、施工精度要求高和施工工期长等特点,对桥梁工程测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无疑,现代桥梁建设的发展促进了桥梁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现代测绘科技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又给桥梁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20世纪80年代开始,光电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的出现和发展,开启了桥梁工程测量的第一次技术变革;90年代以来得到广泛应用的GPS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完善,使得桥梁工程测量从理论、方法和技术上发生着更加深刻的变革。随着智能全站仪、超站仪、电子水准仪、GNSS技术(包括静态相对定位、RTK和CORS等)、激光扫描仪、摄影测量等测绘技术,以及计算机、电子、通信、网络等其他相关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桥梁工程测量技术正迈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快速发展阶段。本文从桥梁工程控制测量、地形测绘、水文测量、施工测量及变形监测等几方面分析桥梁工程测量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一、桥梁控制测量

桥梁控制测量是桥梁工程测量的基础和基准。桥梁控制网可按施测阶段、施测目的及功能划分为勘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和运营维护控制网。为保证控制网的测量成果满足铁路勘测设计、施工、运营维护3个阶段的要求,适应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需要,3个阶段的平面、高程控制测量必须采用统一的尺度和起算基准,即“三网合一”。勘测控制网又称为桥址控制网,一般在工程初测阶段建立,定测阶段根据需要进行改造和复测。勘测控制网适用于桥梁设计阶段的勘测,满足初测、定测阶段桥址定线、纵横断面、水文、地形等测量工作的控制需要。桥梁施工控制网一般在工程定测阶段测设,也可在工程开工前单独施测,其主要用途是为桥梁工程施工测量建立精确、可靠和稳定的测量基准,同时应兼顾桥梁维护运营阶段的特殊需要。运营维护控制网可在施工控制网基础上改造而成,以满足桥梁健康监测及运营维护的测量控制需要。各阶段的桥梁控制网,其精度、用途及技术要求存在差异,但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基本相同。

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是目前桥梁工程平面控制测量中最常用的测量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试验对比、实践、总结和完善,目前已形成体系完整、技术成熟的GPS桥梁平面控制测量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地面控制测量技术而言,GPS桥梁平面控制测量具有精度高、速度快、成本低,选点布网灵活,无须点间通视,无须建造觇标,对控制网图形要求低,可同时提供二维平面及三维空间定位基准等突出优势,因而在现代桥梁平面控制测量中占据统治地位。但当卫星信号受遮挡或干扰而无法实施GPS观测时,则需采用全站仪导线、全站仪边角网测量技术予以补充,尤其在施工加密网、局部高精度施工专用网测量中比较常见。目前世界上全站仪的最高测角精度达到0.5″,测距精度达到0.5 mm+1×10-6D,全站仪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已非常高,因此,在今后比较长时间内,全站仪地面控制测量将在桥梁控制测量中继续发挥作用。近年来出现的超站仪将GPS实时动态定位技术与全站仪灵活的三维极坐标测量技术完美结合起来,可取代低等级控制测量,实现无控制网的一般精度的桥梁工程测量。综上所述,以GPS技术为主、全站仪技术为辅的组合技术或技术集成,是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桥梁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

桥梁高程控制测量分为陆地高程控制测量和跨河水准测量两大部分。几何水准测量一直是桥梁高程控制网陆地测量的经典方法,尽管这种方法存在耗时费力、作业效率较低的缺点,但其高精度、高可靠性及高稳定性的优势也十分突出,因此,在地形起伏不大的桥址小区域内,几何水准测量仍然是首选。随着电子水准仪的出现和不断发展,经典的几何水准测量进入了内外业一体化、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新时代,水准测量作业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同时电子水准仪的精度及其可靠性也逐步提高,目前世界上电子水准仪的最高精度达到0.2mm/km,可满足最高精度等级桥梁高程控制测量的需要。因此,基于电子水准仪的几何水准测量是当今桥梁高程控制测量中陆地测量的主流技术。此外,随着全站仪电子测距精度和垂直角测量精度的不断提高,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在起伏较大的地区可替代

三、四等几何水准测量,并已在工程中得到实际应用。在特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措施下,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还可达到二等水准测量精度。因此,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也是桥梁高程控制测量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尤其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更具应用价值。

跨河水准测量是桥梁高程控制测量中的核心技术,也是桥梁高程控制测量的难点所在。传统的跨河水准测量方法有光学测微法、倾斜螺旋法、经纬仪倾角法和测距三角高程法。其中,光学测微法、倾斜螺旋法和经纬仪倾角法是最经典的方法,应用历史最长,理论和技术都十分成熟,但对跨河场地及观测条件要求较高,如要求两岸测站及立尺点间高程近似相等、观测期间仪器和标尺需频繁调岸等。而测距三角高程法则具有场地布设比较灵活、仪尺无须频繁调岸、作业效率较高等优点,适用范围较广,应用前景较好。随着近20多年来电子水准仪、电子全站仪在测量精度、自动跟踪测量、自动记录和自动存储等方面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提高,光学水准仪、光学经纬仪已经被淘汰,因此,全站仪三角高程跨河水准测量方法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桥梁工程跨河水准测量的主要方法,也是港珠澳大桥等特大型跨海桥梁工程中长距离跨海高程传递的重要方法。

GPS桥梁高程控制测量已逐步成为研究的热点,从试验和工程实践的情况看,利用高精度的GPS三维坐标测量成果,结合精化局部大地水准面成果,桥梁工程局部区域内GPS高程拟合可达厘米级精度,可代替

三、四等水准测量[11]。自2006年版《国家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增加GPS跨河水准测量方法以来,相关试验研究和应用实践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试验结果表明,在地形平坦、河流两岸大地水准面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且变化相对平缓的桥址地区,GPS跨河水准测量可达到二等精度。但GPS跨河水准测量的精度及其可靠性受地形起伏大小及似大地水准面变化平缓性等因素影响极大,而这些影响的大小及其规律尚无法事先预知,影响成果精度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因此,目前GPS跨河水准测量在工程中独立应用的实例尚不多见。相关试验还表明,即使在十分平坦的场地条件下也不宜使用GPS水准法来进行一等跨河水准测量。总而言之,GPS水准测量在桥梁跨河水准测量及长距离跨海高程传递中具有重要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但相关理论与技术方法仍不成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近年来,全天候连续不间断运行的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简称CORS)被引入长距离跨海桥梁工程建设中。2011年11月,我国首个独立的基于VRS的工程CORS在港珠澳大桥工程建成并投入正式运行,该系统的实时定位精度为:平面优于2 cm,高程优于3 cm。桥梁工程CORS提供兼具实时动态和事后静态定位功能的空间三维和平面二维定位基准,可满足长距离跨海桥梁勘察设计和施工建设中海上测量定位的需要。

二、桥址地形测绘

桥梁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及工程竣工阶段均需测绘桥址地形图,一般为:1:500~1:10 000大比例尺地形图,特殊情况下也需测绘1:200比例尺的局部地形图,但最常用的还是1:500~1:5000地形图。按测绘区域划分,桥址地形图可分为陆地地形图和水下地形图两大类,目前均采用数字测图技术测绘,传统的模拟测图技术已被淘汰。

陆地区域的桥址地形测绘主要采用地面数字测图技术,包括全站仪数字测图技术和GPS RTK数字测图技术。全站仪数字测图分为两种作业模式:一种是全站仪采集数据,利用电子手簿或全站仪自身内存记录数据并手工绘制地形草图,内业时通过计算机进行地形编码和编辑生成数字地图;另一种是全站仪与便携机或PDA连接,利用屏幕显示点位,现场编辑生成数字地图[3]。GPS RTK数字测图基本上采用第一种作业模式。地面数字测图的成果主要为数字线划图(DLG)和数字高程模型(DEM)。近年来,随着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适用于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测绘的低空平台(轻型飞机、低空无人小飞机、热气飞艇、热气球等)摄影测量已从试验研究逐步转入工程应用。有关单位正在开展无人机测图技术在桥隧工程勘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在不久的将来有望用于大比例尺桥址地形图测绘中。此外,机载激光扫描测绘系统(LiDAR)也为桥梁工程地形测绘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目前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水下地形测量方法与陆地地形测量方法有较大差异,它由水深测量与平面定位测量两大技术组成。水深测量经历了由测深杆、测深锤、单波束回声测深仪到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发展过程,测深定位方法则由断面法、前方交会法、DGPS定位法发展到RTK定位法。目前,桥址水下地形测绘主要采用“回声测深+RTK+数据处理软件”的组合测量系统。基于(网络)RTK的无验潮多波束水下地形测绘技术是未来水下地形测量研究和发展的方向之一,该技术已在琼州海峡通道和港珠澳大桥等跨海工程大范围海域地形测绘中得到应用[15],并已在跨江跨河桥梁工程水下地形测绘中得到普及。相对于传统的验潮模式而言,基于RTK的无验潮水下地形测绘方法直接利用厘米级定位精度的RTK技术测定水下地形点的高程,能显著提高测量精度和作业效率、降低成本,还有利于实现水下地形测绘内外业一体化。但目前这种技术尚缺乏规范依据,仍需进一步研究、完善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

三、桥址水文测量

桥址水文测量一般在工程初测阶段进行,必要时在定测阶段进行适当补测,其目的是为桥位选择、河床冲刷计算、墩跨布置、通航设计等提供桥址区域的基础水文资料,主要测量项目有桥址水位观测、桥址流向流速观测、桥址航迹线观测、桥址地形测绘等。对水文条件复杂的桥梁,还需对桥位所处河段(一般为数十千米)进行水文测验专题观测,或称河道原型观测,观测内容包括水位观测、水文断面测量、流速流向及流量观测、悬移质水样采集、1:10 000河道地形测绘等,其目的是为河床演变分析、河工模型试验等水文专题研究、水文计算和桥梁设计提供基础测绘资料。

水位观测可设立水尺进行人工观测,适用于观测时间较短、观测频率不高的情形。当观测周期较长、观测频率较高时,一般自记水位计甚至建造水文站进行长期观测,这也是目前常用的水位观测方法。地形断面测量、河道地形测绘的方法与桥址地形测绘方法相同,陆地部分采用GPS RTK或全站仪采集数据,水域部分采用RTK定位+超声波测深仪组合测量系统。桥址流速流向(表面流速流向)及航迹线测量一般采用RTK跟踪浮标或船舶观测法,早期的前方交会定位法已被淘汰。桥渡水文测验专题中的水文断面流速、流向及流量一般采用专业的流速流向仪按定点法测定,通过不同水深的流速流向计算出平均流速及断面流量。悬移质水样采用专业设备采集。

四、桥梁施工测量

桥梁施工测量是桥梁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桥梁施工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它贯穿于桥梁施工建设的全过程。施工测量的任务就是要按照工程设计图纸的要求,将桥梁建筑物(包括桥梁基础和上部结构)的位置、形状、大小等测放到实地,并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测量检查,配合及引导工程施工。这里所指的桥梁施工测量包括施工放样测量和竣工验收测量。现代桥梁向大跨、高墩高塔、大型构件工厂化预制、施工工艺复杂、施工精度要求高的方向发展,超大规模跨海桥梁的建设使得施工建设环境趋于恶劣,这些无疑都对桥梁施工测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桥梁施工测量方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3类。第1类是常规大地测量技术。现阶段主要使用全站仪和电子水准仪,包括自动跟踪测量技术、免棱镜精密测距技术。随着全站仪精度及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经典的光学经纬仪和光学水准仪测量方法已被淘汰,过去在高塔施工中使用的激光铅直仪也已被高精度的全站仪三维坐标测量方法所替代。但钢尺量距仍然在一些特定场合被使用。此外,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墩(塔)垂直度观测及竣工检测中偶有应用。第2类是卫星定位测量技术。首先,GPS RTK(包括单基站RTK和网络RTK)、GPS相对静态定位技术在桥梁施工测量,尤其是特大型长距离跨海桥梁工程中被广泛使用。RTK主要用于海上桥梁桩基施工定位,相对静态定位技术用于施工加密网测量及桥墩平面位置精确测量。其次,GPS高程拟合方法也在杭州湾大桥、港珠澳大桥等跨海桥梁工程海中高程定位中得到应用,实践对比结果显示:高程拟合精度可达1 cm左右。第3类是其他专用测量技术,如在桥墩垂直度测量中使用电子倾斜仪等专用设备。综上所述,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技术仍然是桥梁施工精确放样的主要技术手段,GPS相对静态测量、RTK测量技术已在大型跨江、跨海桥梁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预见,基于智能型全站仪、GNSS、激光、遥测、遥控和通信等技术的集成式精密空间放样测设技术将是未来桥梁施工测量的主流技术,新型的超站仪、三维激光扫描仪、激光扫平仪及全站扫描仪(如Leica MS50)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五、桥梁变形监测

桥梁变形监测是桥梁工程测量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我国桥梁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柔性桥梁、大跨径桥梁、长距离跨海桥梁等新型结构大型桥梁工程的建设和运营,给桥梁工程的安全监测提出了新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桥梁健康安全监测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逐步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桥梁安全监测得到了桥梁管理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我国香港青马大桥、广东虎门大桥、江苏苏通大桥、上海东海大桥和京沪高铁南京长江大桥等一大批大型桥梁上,相继建立了桥梁健康安全监测系统或进行了定期的变形监测维护。桥梁工程变形监测的理论、方法和相关技术得到了较大发展和提高。

桥梁变形监测包括桥梁工程施工阶段的变形监测和运营维护阶段的变形监测。桥梁变形观测的内容包括桥墩(塔柱)沉降及水平位移观测、梁体挠度变形观测、墩台及梁体裂缝观测、水中桥墩周围河床冲刷演变观测,以及桥面沉降、挠度及水平位移观测等。沉降观测方法有几何水准测量、静力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GPS高程测量等。水平位移观测方法有基准线法、测小角法、三角测量、前方交会、导线测量和GPS测量等。挠度观测有全站仪观测、水准测量、摄影测量、悬锤法、GPS测量及专用挠度仪器观测法等。河床冲刷观测有超声波测深法及水下摄影测量等多传感器组合观测法。目前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多的变形测量方法是电子水准仪几何水准测量、智能全站仪(测量机器人)三维坐标测量、GPS静态及RTK动态三维监测系统、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等。在变形分析和预报方面,小波变换理论、卡尔曼滤波理论及线性平滑理论等方法被广泛应用。

未来桥梁变形监测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方向是:动态监测与静态监测相结合、实时连续三维监测技术、监测数据的实时处理、智能化分析与可视化表现等技术、多传感器监测集成技术、自动化监测技术、几何变形监测与应力应变等其他监测综合分析和预报方法等。可以预见,新型高精度智能全站仪、电子水准仪、GPS监测技术、三维激光扫描系统、近景摄影测量及各种监测技术的集成将成为桥梁工程变形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

六、结束语

桥梁工程测量的发展是测绘科技与桥梁建设应用需求共同推动和作用的结果。得益于现代测绘学及其他相关学科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桥梁工程测量正朝内外业作业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处理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智能化、测量成果数字化、测量信息管理可视化、信息共享和传播网络化、测量服务社会化方向迈进。GPS测量、全站仪及电子水准仪技术是现阶段桥梁工程测量中被广泛使用的三大核心技术。笔者认为,GPS桥梁高程控制测量、低空平台数字摄影测量、基于RTK的无验潮水下地形测绘、激光扫描系统、三维测绘和多传感器集成的变形监测技术将是未来桥梁工程测量的研究重点和应用发展方向。

第20篇:洪山殿贯通测量技术总结

洪山殿矿业有限公司蛇形山煤矿

22w-300东运输巷与22-300西运输巷贯通测量技术总结 一·工程概况

蛇形山矿22w-300东运输巷,22-300西运输巷是我矿二水平开拓延伸,位于井田东翼,现在两巷均在-300m水平标高。分两个作业地点,一路是22w-300东运输巷.一路是22-300西运输巷,相向贯通,测量闭合导线全长2330m。本井田东翼地质构造复杂,两巷均沿Ⅴ煤底板掘进。掘进时巷道转弯较多,由于22采区三条下山还未形成系统,22w采区轨道下山在生产,测量图形极差,闭合导线观测60站,其中5~10m的边长到10条,给测量精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两巷采用相向开拓,全断面一次光锚喷成巷的施工方法。

二·测量工作情况

按《规程》规定,巷道贯通允许偏差值水平不能超过300mm,垂直方向不能超过200mm。为了确保贯通工程测量顺利实施,观测路线井下设7〞级导线。以原-125东大巷首级控制导线点为起点算数据。一路径:-125东大巷—22采区上部车场—22采区轨道下山—22-228水平车场、石门、回风横川—22-228回风下山—22采区-300配风巷—22-300西大巷。二路径:-125东大巷—22w-125上部车场、行人横川、行人下山—22w-228行人横川、车场、石门、回风横川—22w-228回风下山—22w-300配风巷—22w-300东运输巷组成一个闭合环。 1.水平角观测

使用SET210K全站仪,采用测回法测角,往返测量的方法进行测

1 量,边长在30m以上时采用一次对中,二个测回;边长在15~30m时采用二次对中,两个测回;边长在15m以下是采用三次对中,三个测回。当一条边长边,一条边短边时,长边的长度不应大于短边的3倍。

同一测回中半测互差不应大于20〞,测回间互差不大于12〞。当采用两次以上对中时,测回互差不大于30〞。两次独立观测,同一水平角互差不大于20〞,最终导线边长方位角互差不大于±√n1+ n2(n

1、n2分别为两次独立观测时的总站数)。

边长丈量时,读至毫米,长度互差应小于2mm两组平均值互差不大于3mm,导线边长必须往返丈量,往返互差不得大于边长的1/6000。

井下7〞导线施测一次,为避免粗差,用原有30〞导线进行检验。 2.高程测量

平巷采用DS3水准仪往返测量,每站用变换仪器高度的方法观测器互差不大于4mm。前后视距保持大致相等,视距长度一般为15-40m。闭合差小于15√R毫米时,取两次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井下其它导线点的高程的测量,采用三角高程测量,垂直角测一个测回,在观测水平角的同时进行。仪器高和觇标高应用钢尺在测量前与结束后各量一次,互差不大于4mm,取平均值作为最终丈量结果。三角高程测量应往返观测,相邻两点高差互差不大于10+0.3Lmm取往返测量差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2 3.内业计算

采用主算和复算两人同时进行计算,分别使用不同型号计算器,不同程序计算,并进行核对检查,及时测绘填图。 4.中、腰线的延伸及巷道工程质量管理

巷道开掘时,中、腰线采用经纬仪指向标桩点,用拉线法向前进行延伸,发现施工因工程质量问题和巷道中、腰线偏差时,及时与施工队联系,并下发《中、腰线质量检查单》落实整改。保证了巷道按设计方位和倾角施工,当两巷贯通距离至剩下60m时,填发了《巷道贯通预报单》,及时通知施工队和有关部门,保证巷道安全贯通。

三·贯通精度

两巷于2011年10月7日早班顺利贯通,两巷实际偏差:中线为50mm,腰线为100mm,坐标方位角闭合差允许值为±14√60=±108〞,实际方位角闭合差为65〞,坐标增量闭合差:△x=-0.05.m

△y=+0.106m。高程允许闭合差为±0.2m实际高程闭合差为+0.060m,导线相对闭合精度为1/19880.

蛇形山矿生产科

2011年11月

《测量技术总结范文.doc》
测量技术总结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会计个人工作总结专业技术个人总结销售个人工作总结员工个人工作总结党员个人工作总结医生个人工作总结护士个人工作总结村干部个人总结试用期工作总结出纳个人工作总结文员个人工作总结银行个人工作总结秘书个人工作总结办公室个人总结其他个人工作总结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