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工作引领农村改革工作总结

2020-04-19 来源:党建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农村改革发展新跨越

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农村改革发展新跨越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了推进农村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描绘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延庆县委将按照全会对党建工作做出的新部署、提出的新要求,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任务,通过构建“开展一项活动、完善四项机制、提升四种能力”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以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助推和引领农村改革发展新跨越。

一、围绕增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自觉

性和坚定性,积极在理论武装工作上进行创新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髓,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要围绕增强农村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自觉性和

坚定性,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活动。

一是切实把握精神实质。要原原本本、认真细致地学习《决定》的原文。通过学习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弄清《决定》产生的时代背景、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进一步加深对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基本方向、根本要求的理解和认识,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真正领会和把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

实质,更好地用全会的精神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二是切实做到深入人心。坚持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为重点,认真抓好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活动。坚持经常性学习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把学习活动贯彻始终。通过举办培训班、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辅导、挑选经验丰富的同志现身说法、组织宣讲团深入农村宣讲等形式,创新学习方式,提高活动实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采用快板、戏曲、年画等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给人教育启迪的宣传形式,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播撒到田间地头,真正做到家

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是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学习活动与即将在农村全面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学习贯彻党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把学习活动与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学习贯彻党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激发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共创美好生活的热情。把学习活动与延庆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和新农村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学习贯彻党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谋划和制定推进延庆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使学习的过程成为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成为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过

程。

二、围绕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引领“新跨越”中的作用,

积极在能力建设上进行创新

农村30年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今天的小康生活,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明天的全面小康,一步也离不开党的领导。要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延庆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跨越中切实担负起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职能,充分发挥助推和引领作用,必须紧紧抓住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党员队伍这三个重点,不断提高

其服务发展的能力。

(一)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引领“新跨越”中的领

导核心作用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本质是富民为民。要以实施“堡垒工程”为抓手,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一是树立“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把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好坏的标准,把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着眼点来领导和推动新农村建设;二是强化五项功能。通过强化组织功能,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热情,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强化发展功能,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强化服务功能,充分了解农民需求,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通过强化教育功能,加强新型农民培养的组织协调和落实工作以及党员的管理教育。通过强化政治功能,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体现在组织村民开展共同治理,构建农村新型治理模式的实践中;三是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由计划经济条件下行政命令、直接指挥的方式方法,转变为综合运用政策、经济、说服教育、协商服务等手段来开展工作,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凝聚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奋斗中成为“推动科学发展、

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农村干部队伍在引领“新跨

越”中的骨干带头作用

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关键是要有一支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农村干部队伍,特别是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要以“领头雁工程”为抓手,为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一批骨干力量。一是选好配强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改变传统的从本乡本土农民中培养选拔村干部的单一方式,按照农村改革发展对农村干部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创新选拔任用方式,扩大选人用人视野,拓宽选人渠道,打破地域、身份等界限,采取内举、下派、外聘、回请等方式,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奉献意识强”的“三强型”人才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尤其是要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进一步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结构;二是加强农村干部队伍能力建设。近年来,经过县委的长抓不懈,全县 “三强型”村“两委”主要干部达300余名,占总数的44%。但与延庆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要求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存在着明显差距。要积极引入现代管理模式,以开展“学习型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创建”活动为重点,带动整个学习型农村干部队伍的建设,通过增强学习意识,培养好学爱学的习惯,提高接受现代科技知识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守信用、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善于领导农村改革发展的“领头雁”;三是加强对农村干部队伍的管理考核。以“双向承诺”活动为基础,建立《延庆县村“两委”主要干部任期目标考核细则》,以客观公正、科学准确的考核评价,

实现对农村干部的规范管理和有效激励,促进农村干部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改进

工作,在“新跨越”中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三)着力提高“双带”能力,充分发挥农村党员队伍在引领“新跨越”中的先

锋模范作用

农村党员是党在农村基层的细胞,是农村改革发展的“排头兵”。要以实施“先锋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一是优化队伍结构。建立发展党员推优制,严把入口质量关。重点从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专业协会负责人、致富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条件成熟的及时发展入党,不断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文化结构,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二是提高“双带”能力。根据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党员提出的新要求,充分利用县乡党校、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资源,大力开展农村党员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农村党员的发展思路,使他们成为掌握一技之长,带头和带动群众致富的行家里手;三是实行分类管理。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党员分布流向,区别年龄、职业、特长等不同特征,按照老年党员、种养殖业党员、外出流动党员等不同类型,对农村党员实行分类管理和教育引导。制定《关于对党员定期进行党性分析的实施办法》,建立党员动态管理和评价机制;四是用好活动载体。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带头和带领群众致富”主题实践活动,鼓励、引导党员学一门技术、上一个项目、带一批群众、富一方经济。在流动党员中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发挥双向带动作用”主题实践活动,鼓励、引导流动党员把家乡更多的劳动力带出去务工致富,把积累的资金、学到的技术带回家乡发展创业。开展“双带”党员示范户评选活动,树立和宣传一批“双带”典型,激励更

多农村党员争做助推和引领延庆农村改革发展新跨越的先锋模范。

(四)着力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充分发挥新型农民在“新跨越”中的主体作用

农民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受益者,同时也是建设的主体。要以实施“新型农民培养工程”为抓手,全面提升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继续做好《2008-2010年延庆县新型农民培养工作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紧紧抓住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需要,探索建立“五种模式”,积极培养造就“五型农民”。一是主导产业领动模式,培养农技型农民。结合各地主导产业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农业技术培训,推动农村产业“一村一品”的专业化发展;二是市场需求引动模式,培养技能型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引导技能型农民向二三产业大批转移,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三是扶助骨干带动模式,培养管理型农民。加大对农村干部队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组织民主管理的规范化;四是学历教育促动模式,培养知识型农民。通过学历教育进一步改变农民的知识结构,开阔农民的视野,促进农民思维方式的转变;五是文化素养驱动模式,培养文明型农民。积极开展各类农村业余文化艺术培训,进一步倡导乡风文明,丰富群众生活,使农民追求文明生活方式成为自觉行为。通过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劳动

技能,让广大农民真正成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新跨越的主人。

三、围绕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提供保障,积极在体制机

制上进行创新

有效的保障措施,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要从延庆农村改革发展新实践和农村党建工作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及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构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保障体系,为农村基层党

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新跨越”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创造良好条件。

(一)建立健全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调整机制,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

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提供组织体系保障

努力破除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单一化、封闭化、固定化的弊端,在坚持按地域、建制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新变化,按照“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的原则,对村级党组织设置进行优化调整。一是适应农村经济规模化的需要,把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村划为一片,成立“联村片总支”;二是适应党员活动多样化的需要,对党员进行分组管理。在村辖范围较大,党员数量较多的党支部下,根据地域相连、从业相同、兴趣相近等因素,建立各类特色党小组;三是适应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将基层党组织设置向农村新经济组织领域延伸。按照“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的要求,把基层党组织建立在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中。通过构建“以村党支部为主体、特色党小组为基础、新经济组织党组织和„联村片总支‟为补充的新型组织体系”,找准党的组织结构与农村经济社会组织结构的契合点,找准党组织活动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融合点,从而也为基层党组

织和党员干部在“新跨越”中发挥作用找准着力点。

(二)建立健全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机制,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挥

作用提供制度保障

着眼于党组织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的目标,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是健全完善《延庆县村级管理工作规程》,落实好“村党组织实施决策组织权,村民和村民代表会议实施决策表决权,村委会实施决策执行权,村民议事组织实施决策监督权”的“四权决策制度”,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制定实施《延庆县党代会代表任期制》,明确党代表的职责,为一线党员、特别是农村党员在党代表会闭会期间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探索建立《村级党员议事会制度》,定期组织研究讨论和了解掌握本村党组织决策、党内事务管理、村级重大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与村级党务公开、民主活动日等制度想配套,让农村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三是拓宽村民自治的空间。坚持以基层党内民主推进基层民主,大力实施“村级重大事项六议工作法”,合理界定决策内容,严格议决程序,保障农民群众对村级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决策权。通过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农村基层民主,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投身农村改革发展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

(三)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长效投入机制,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

干部发挥作用提供物质保障

加大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政策支持,切实解决好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活

动经费等问题。一是加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采取财政补贴、党费支持、包村部门支援等方法,多渠道筹措资金,从根本上解决部分村活动场所不足的问题。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点建设,努力实现2009年上半年全县376个行政村全覆盖的目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发挥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作用和功能,使其成为村“两委”的办公中心、党员群众提高致富能力的“培训中心”、便民利民的“服务中心”、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文化中心”; 二是进一步提高村“两委”主要干部的工作报酬。对税费改革前历年拖欠的村干部工作报酬进行一次拨付。按照《延庆县村级干部工作报酬管理办法》文件精神,将村干部工作报酬在原有基础上增加30%,体现党组织对农村干部的关心、关爱,激发其干事创业的激情;三是落实好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根据每个党员年人均不低于100元的标准,由县财政列支基层党员专项活动经费,各基层党组织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

匹配,为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营造良好环境。

(四)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

部发挥作用提供资源整合的路径保障

把握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跳出就农村党建抓农村党建的工作思路,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来谋划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一是开展县域内统筹城乡党建工作。对“驻村指导和结对帮扶工作”进行丰富完善,建立全县二级班子单位和乡镇机关单位党组织与村级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将“三级联创”活动由县、乡、村三级党组织拓展到全县二级班子单位和乡镇机关党组织;二是开展跨区域统筹城乡党建工作。大力推广 “四海镇建立城乡联合党组织”、“康庄镇城乡党组织1+1结对子”、“千家店镇乡村单建、城乡共管”等三种跨区域统筹城乡党建的典型模式,鼓励、支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将触角向城市延伸,主动与北京市区一切经济社会实体的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将“三级联创”活动由县、乡、村三级党组织拓展到县域外的各类党组织,使“三级联创”活动由原来的“三级三方”拓展丰富为“三级五方”。通过建立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实现以统筹城乡党建为龙头,促使城市的技术、资金、信息、人才等优势资源向农村流动,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整合城乡资源,在农村改革

发展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提供载体保障。

推荐第2篇:以党建引领企业发展

以党建引领企业发展

本溪钢铁集团机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党委围绕企业中心任务和发展目标,从企业内部需求出发,求实重效,开辟了企业党建工作新局面。尽管钢铁企业目前面临生存困境,机电安装公司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效益排在同行业前列,职工队伍士气高涨。

抓好队伍,夯实基础。一是抓好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公司党委针对党务工作者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及时破除“三种观念”。首先在党支部书记认识上破除“党支部书记是安置岗”的观念。在党支部书记配备上,公司党委坚持把懂生产、能力强、威信高并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的年轻同志安排到党支部书记岗位,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引导党支部书记正确树立当好班长和党员群众领路人的观念。其次在中层管理人员中破除“企业党建工作可有可无”的观念。组织中层管理人员赴外学习先进工作经验,提出课题,开展工作研讨,进一步明确企业党组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树立做党务工作的自豪感。第三是在党务工作者中破除“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好做、不愿做”的观念。组织经验交流活动,激励党务工作者学习先进经验、工作方法、管理知识,确立工作互补、多重角色的观念。二是加强企业党员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各种途径积极稳妥地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把党员管理纳入党支部目标化管理之中,制定党支部《议事规则》《工作条例》等,规范工作流程,掌握党员信息,实现全方位组织覆盖。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把优秀党员推荐到基层管理层,将一批中坚力量培养成业务骨干、科技带头人等,让他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唱主角。

对标管理,增强活力。公司党委在开展企业党组织活动中,以保持党员先进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对标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有效提升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增强企业党建的活力。一是在“建”字上用心,规范活动阵地功能。公司党委下发了《创建标准化党支部工作实施细则》,明确要提升党建创新含量,规范党建活动内容,确保标准化党支部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稳妥推进。着重突出服务功能,将党建工作尽可能量化,与生产经营目标融会贯通,同时考核与奖励。二是在“融”字上聚心,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把职工文化建设作为推动标准化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手段。狠抓基层文化的培育和建设,着力提升标准化党支部建设的成效。整合企业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品牌,构筑起以“标准化班组”“精品工程”为主题的文化体系。三是在“带”字上凝心,体现示范引领作用。在党支部实施“示范工程”。通过建设标准化党支部,树立基层党支部样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创促建,以点促面,使基层党组织建有标准,学有样板。在党员中实施“安全文明标准化工程”。开展以服务大局、服务企业、服务职工为主要内容的党员主题实践活动,抓重点,创特色,求实效。实施“素质工程”,提升职工技能素质。通过寻找身边模范,开展评“星级”职工、技术带头人、管理标兵、模范党员等活动,搭建起成长成才平台,促进大批优秀职工脱颖而出,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健全机制,提高保障。公司党委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保障新机制,切实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根据工作需求不断完善四项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领导工作机制。形成党委负总责,党支部书记带头抓、具体抓的工作责任制。明确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使党建工作服务好企业中心工作。二是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完善“双评”制度,形成科学的党员管理模式,拓展监督渠道,把党内和党外监督、专门机关和群众监督、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起来,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效能。将安全生产纳入党员承诺和党员目标管理中,广泛开展“党员安全责任区”“党员身边无事故”等主题活动,不断提升降本增效管理水平。三是建立健全党员服务群众机制。完善党员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制度,创新“党组织服务示范点”和“党员服务示范岗”,通过“结对共建”“党员互助”“送温暖”等活动,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四是建立健全党员学习教育激励机制。树立党员学习教育的新理念,把学习目标和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全体党员干部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和人才的快速成长。引入富于时代精神的教育内容,播放形象直观的影视片,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手段,增强党员学习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作者单位:本溪钢铁集团机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推荐第3篇: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工作

中组部负责人就《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答记者问——

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工作

本报记者 盛若蔚

《 人民日报 》( 2014年05月30日

11 版)

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日前,中央组织部负责人接受本报采访,就《意见》印发和贯彻落实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为什么要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答: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是对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的深化,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思路创新和方式方法转型的必由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这是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必然要求。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很重要的是抓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而这方面问题还不少,比如,一些新兴行业领域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不到位,部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先锋队意识淡化、组织纪律性不强等。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通过强化服务解决基层组织突出问题,这是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具体体现和有力举措,必将极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第二,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包含党的执政能力现代化,其中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在基层,比如乡村治理、社区治理,还有社会治理等。同时,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也需要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之中,有利于改进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第三,这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础工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我们党的建设目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围绕这一目标来推进建设。但由于基层党组织处在一线,广泛分布在党员和群众中间,各方面的服务任务更直接、更具体、更聚焦、更紧要,更应体现“服务型”的要求。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把服务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学习、服务、创新有机统一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全过程,为实现党的建设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第四,这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基层党组织处在经受考验、化解危险的最前沿。迫切要求加强与群众的直接联系,创新服务群众的组织形式,深化与群众的“鱼水”感情。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服务为纽带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能够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使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

问:怎样把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属性与强化服务功能的关系?

答:我们党是执政党,基层党组织不是一般的社会组织,而是政治组织。我们所做的任何工作、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党长期执政、更好执政,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也必然围绕这个根本目的来开展。基于此,《意见》提出,推动基层党组织在强化服务中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使党的执政基础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就是要牢牢把握基本定位、基本属性,着眼于履行党的政治责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一是明确政治任务。就是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使党的执政基础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二是担负政治责任。就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三是彰显政治特征。就是要有严肃的组织生活、严明的组织纪律、严密的组织体系。四要强化政治功能。就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政治核心等作用,把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可见,搞好服务是手段,发挥作用才是目的。要通过强化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服务功能强了,战斗力自然就强了,二者有机统一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具体实践中。

问:怎样把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内涵?

答:《意见》提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坚持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这“五个服务”是以党章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依据,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立足各领域党组织的职责,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内涵的总体概括,也是基层党组织做好服务工作的根本要求。可从以下3个方面来把握。第一,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核心是服务。就是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是服务,着力点是服务,落脚点也是服务。要把基层党组织建成“服务型”,必须推动其工作向服务紧扣,功能定位要明确服务,工作理念要凸显服务,工作重心要转向服务,重点任务要聚焦服务,检验标准要突出服务。各领域党组织要紧扣“五个服务”开展工作。第二,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根本是服务群众。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按照党的十八大的要求,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是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主要任务。“五个服务”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最终指向和目的都是服务群众,都是为了让群众实现自己的梦想,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把握“服务型”的内在要求,首先要把服务群众放在首位;落实“服务型”的具体任务,关键要把服务群众落到实处;衡量一个基层党组织是否是“服务型”,根本要看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效果如何,群众满意不满意。第三,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注意正确处理“五个服务”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首先,服务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发展在现阶段很重要的就是服务改革。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长期的历史任务;而改革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阶段性任务。其次,服务民生说到底是服务群众,服务群众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改善民生。二者有相同之处,但也不尽相同。服务民生侧重生产生活层面和社会管理;服务群众,侧重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群众主体地位,体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导群众,这也是对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的要求。再是,服务党员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群众需要通过服务党员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党员是服务的主体,也是服务的客体。作为党组织要关心党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但也要从严教育和管理,为他们更好服务群众、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问:怎样理解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工作?

答:《意见》提出,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工作,使服务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这主要是考虑,各领域党组织职责任务不一样,情况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服务,这是贯穿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根红线,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题。以“服务型”为统领,可以使整个基层党建目标更加聚焦,有利于各领域统筹推进。具体来讲,一是要以服务统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项内容,就是党组织班子、党员队伍、活动方式、基础阵地、制度机制等方面的建设,都要朝着“服务”转型,为增强服务功能、建强服务队伍、创新服务载体、健全服务机制、完善服务保障,打牢工作基础。二是要以服务统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个领域,就是农村、社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各领域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坚持“一盘棋”谋划,聚焦服务、突出服务,按照“服务型”的目标要求,既各自突破,又整体推进,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问: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应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答:《意见》提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达到“六有”目标,即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六有”目标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其核心是领导班子,骨干是党员干部,基础是服务阵地,抓手是服务载体,保障是制度机制,标准是群众满意。这个目标的提出,使得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轮廓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内容更加具体,具有把关定向的作用。这个目标涵盖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要素,既有班子也有队伍,既有自身建设也有群众评价,既有内部运行也有外部保障,是一个完整统一的体系。需要说明的是,过去基层党组织相关领域,也提出过类似目标,比如农村“五好”乡镇党委、村党组织,国有企业“四好”领导班子、“四强”党组织、“四优”共产党员等。应当看到,“六有”与过去提出的这些目标要求并不矛盾,是一脉相承的,是在继承以往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要求基础上,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新概括新发展。

问: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意见》提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有5项任务,即强化服务功能、健全组织体系、建设骨干队伍、创新服务载体、构建服务格局。首先,强化服务功能,结合农村、国有企业、街道社区、机关、事业单位、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职能定位,提出了具体任务要求,指出了清晰的工作路径。第二,健全组织体系,主要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方式、组织结构的变化,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强调在抓好传统领域党组织建设的同时,抓好新兴领域党组织覆盖,既要按照地域、单位建立党组织,又要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在农民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全面建立党组织,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等方式在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探索建立网络党组织,组建区域性党组织,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提供服务。第三,建设骨干队伍,强调抓好“三支队伍”,选拔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加强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引导他们专心致志做好本职工作、履行服务职责;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注重把党员培养成服务骨干。第四,创新服务载体,提出要围绕群众多样化需求,坚持立足实际、尽力而为,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服务。比如,依托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开展服务;推广机关干部下基层、结对帮扶、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务、窗口单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等做法,深入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践诺等活动;运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服务等。第五,构建服务格局,强调基层党组织要带动群众组织、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服务,协调面向基层的公共服务、市场服务和社会服务,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服务格局。应该看到,5项任务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不可偏废,同时也是就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而言的,具体到各领域各行业系统,还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

问:如何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

答: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推动工作,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意见》针对当前实际,提出了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5个方面的方法措施。各地各行业系统要以创建活动为抓手和载体,坚持统筹协调,积极探索实践,运用和落实好这些方法措施,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把工作引向深入。一是精心谋划设计。这方面,一定不能大而化之、笼而统之,防止工作从概念到概念、从文件到文件。要认真研究谋划本地区本行业系统的基本思路、总体布局和推进步骤,制定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提出切合实际的具体目标和务实管用的工作措施。二是要突破重点难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内容很多,要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善于通过解决一些主要问题、突出问题来推动工作。从现阶段来看,各地区各行业系统要重点解决组织设置不合理、隶属关系不顺畅、领导班子不健全、工作制度不完善、经费场所保障不落实,以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牢、工作作风不好、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三是坚持上下联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级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综合协调,以上带下,多方面配合,多措施并举,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困难和问题。四是强化典型带动。运用典型示范、标杆引路,是抓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有效办法。要善于发现和培育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各地区各领域都要挖掘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公认的先进典型,树标杆、作样板。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用基层经验推动基层工作。五是跟踪督查考核。加大督促检查和跟踪落实力度,建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考核制度,制定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作为对党组织工作业绩评价的重要内容。

问:如何建立完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保障机制?

答: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外部支持,特别是人财物方面的保障。《意见》涉及到的主要是3个方面。一是落实报酬待遇等激励政策和制度规定。《意见》提出,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专职党务工作者报酬待遇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按照这些要求,一方面要很好地落实已有政策规定,比如,村党组织书记报酬不低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报酬不低于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书记薪酬待遇保障制度,有条件的地方上级党组织要给予适当工作津贴等。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新的激励政策和保障制度,比如,可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建立报酬待遇联动增长机制,探索实行艰苦边远地区乡镇干部津贴补贴制度等。同时,还要认真执行从基层培养选拔干部政策规定,注重选拔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进入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或到上级机关任职,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力度,使他们工作有待遇、干好有发展、退后有保障。二是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把村、社区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把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企业预算;多渠道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工作经费问题,等等。在支持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服务设施建设和便民利民举措方面,重点是建立落实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制度。三是完善服务资源统筹机制。这也是加强服务的重要保障。主要是“三个统筹”,即加强行业统筹,各系统各部门给基层安排任务,要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提供相应的资金和资源,并以基层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到位;加强城乡统筹,推行部门包村、企业联村、村居共建,实现城乡基层党组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强区域统筹,引导区域内不同类型党组织共创共建,实行强村带弱村、中心村辐射周边村,组织基层干部跨区域挂职培训锻炼。同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倾斜和支持力度。

推荐第4篇:以党建引领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

以党建引领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

摘 要:党建在少数民族偏远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必须提高村级党组织的科学党建水平。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武装党员及群众头脑;其次要加强村委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和党员队伍的新老交替;最后要提高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

关键词: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3-0163-0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的要求。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之一[2],也是十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里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3]。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同样离不开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建设是包括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廉政以及纯洁性等建设在内的一个科学系统工程。当前,特别是少数民族偏远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怎样?如何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来引领文化建设,这些都是我们亟须调查研究并予以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思想建设,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方向力

党的思想建设一直在党的各项建设中居于首要地位,因为可以保证党的建设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把思想理论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进而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克服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党的思想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武装农村党员及群众的头脑,进而自觉学习、接受、拥护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纲领,从而保证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当前,少数民族偏远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员思想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理论学习积极性不高。少数民族偏远贫困地区因为客观条件制约,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整体上还比较落后,群众迫切希望提高生活水平的意愿非常强烈,他们真正关心的是看得见、摸得着、成效快,可以带来实惠的东西。思想理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看不见、摸不着、不能带来直接的实惠,基层党员和少数民族群众实际上学习的热情并不高,一阵风就过去了。二是党员自身理论水平不高。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员的思想文化整体素质较低,这与人才外流有很大关系,不少党员都是中学毕业,甚至小学毕业的也不在少数,真正大学文凭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文化水平不高再加上语言上的障碍,要学习掌握好党的理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三是缺乏必要的学习载体。现在农村基层党员学习党的最新思想理论绝大多数都是自上而下的形式,主要是指乡党委把学习资料发给村党员,指派乡干部下到每个村进行宣讲,但是不少乡干部下到村里发完资料就完事,很少认真讲解。如果要大张旗鼓地到村里面开展宣讲活动,经费肯定捉襟见肘。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中国化成果来武装农村党员和群众头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4]。如何通过思想建设来引领农村文化建设首先要提高党员、群众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把理论成果学习有效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的走过场形式。事实上这些年来党和政府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做好许多实事、好事,关键是让群众懂得这些事情主要是在党的正确思想指导下才成功的。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理论话语体系转化为少数民族群众通俗易懂的话语体系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党员和群众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再加上语言上的障碍,要把党的理论学好是很费劲的。最好的办法是从他们当中选拔一批理论骨干定期送到党校或者高校学习、培训;其次市、县一级要经常派专家、干部深入偏远、基层农村与党员、群众交流、沟通,收集素材,不要一下去就正儿八经讲大道理。

二、组织建设,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战斗力

党的组织建设,是指党的组织制度、党的中央组织、党的地方组织、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干部、党的纪律、党的纪律检察机关、党组等内容。主要包括民主集中制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内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当中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核心领导作用,因为新农村文化是姓“马”的,姓“社”的,而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掌握着思想政治的话语权,后者们是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武装头脑的先进分子,是最有战斗力的队伍,只有依靠他们才能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把广大农民群众发动组织起来共同推动文化的建设。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是民主集中制有待健全。一个几百人或上千人的自然村党员人数少的有十几个,多的甚至几十个,村党支部形式上是挂牌的,人员配置也是基本完整的,但是不少支部或村子里往往会出现一个人或几个人说了算的局面,特别是一些重大事情或关涉利益分配的事情,不是党支部核心成员的党员同志几乎没有任何的话语权,支部几个领导成员经常不通过全体党员的协商就拍板决定。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经济全面压倒政治,在村里不管你是不是党员,只要有本事能带领大家致富就服你,还有就是一些既得利益人员进入党支部把持话语权,为了争取更多利益或维护既得利益往往是不允许有不同声音的。二是队伍建设青黄不接。不管是一般农村还是少数民族农村,党员队伍老化现象比较严重,不少支部大部分党员的年龄都超过了40岁,“40”、“50”、“60”人员成为主体,“20”、“30”人员可以说是凤毛麟角[5]。究其原因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外出务工赚钱是主流,他们在城镇工作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去加入党组织,即使加入了也不属于别的党组织,而少数经过多年打拼回到村里的人年纪也已不小,再发展成为党员已不属于年轻人行列了,老党员过多就会造成组织没有什么活力和创造力。

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必须进一步完善村党支部的运行机制,既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又要建立相互监督机制。村支书及村委领导班子可以从别的地方调过来,并定期实行轮换制。对村领导班子实现考核制,由村里全体党员和部分群众代表评议,乡镇甚至是县市一级党委可派出人员下来负责考核与监督。对于考核满意度低的实行一票否决。其次加快村党员队伍的新老交替。针对留守年轻人少的情况,上面各级党委可以出台更优惠的政策以吸引外面的优秀人才进来。现在的大学生村官就是一项非常好的干部后备队伍,既可以充实党员队伍,又可以从外面带来许多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问题是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待遇、编制以及提拔政策没有配套好,人员流失状况比较突出。只要把这项好的选人用人制度做好了才能解决党员队伍人才短缺问题。

三、作风建设,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凝聚力

党的作风建设是包括党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主要内容在内的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如果党的作风方面出现了问题就会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在群众中造成恶劣的影响,给党和国家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党的作风建设不好是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符的,也是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相违背的。党的作风建设对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和凝聚人心的作用。只有农村党员的作风建设搞好了,才能在群众当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党在农民群众当中的威信,才会打心底里拥护党的领导,增强党群、干群之间的凝聚力,他们才会主动认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上新台阶。

当前,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形式主义问题不少。形式主义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不求实效,以赢得上级肯定和领导满意。例如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的村级党组织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考核目标,向上面报送虚假的材料,反正山高皇帝远,上级党委政府很难深入了解下面的情况。二是官僚主义问题突出。一些乡干部缺乏服务意识,心里想的不是怎样为群众排忧解难,而是把怎样为自己谋取私利放在第一位,甚至群众来办一点小事就摆架子、给脸色、吃拿卡要。如果是上级来检查工作就千方百计地阿谀奉承。前不久曾报道四川某县国土局下乡车队竟然长达四公里,俨然一副土皇帝架子。三是享乐主义问题严重。这些年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少刚性需求的消费品逐渐进入农户家中,这是好事。农村党员干部的收入整体上还是比普通群众高出一截的,特别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偏远地区。适当的物质追求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如果过了头就不行了,就会变成了享乐主义。一些党员干部的房子及装修是村里面搞得最好的,甚至吃穿、交通工具都比普通群众高级,后者们看在眼里,想在心里,自然而然就感觉到双方的距离,心里面就会产生嫉妒甚至怨恨情绪。

要纠正作风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在于从思想认识上教育广大部分党员干部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意识,坚持培育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群众当作是自己的亲人,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切实把发展和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级党组织也要加强对村级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一发现脱离群众的苗头必须坚决予以制止。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06-07-09.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7.

[4]黄海峰,论新农村文化建设[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7).

[5]黄海峰,对少数民族偏远贫困山区村级党建工作的思考――以融水县洞头乡高安村为例[J].世纪桥,2009(8).

推荐第5篇:农村改革工作

农村改革工作

一是完善农村改革机制。按照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加强农村改革专项小组的领导,拟设11个农村改革专题小组,由相关涉农部门任专题小组组长,负责专题小组的业务工作。

二是有序开展农村改革。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综合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同时,各乡镇也成了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乡镇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县委农办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前期调研、宣传工作。完善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后续工作,全面开展农村房屋不动产登记,稳步推进房屋所有权调查,制定农业综合水价相关政策,推进国有林场人事、财政、领导体制改革。创新脱贫攻坚俗新载体,助推精准脱贫,实现农村24000人贫困人口脱贫。

推荐第6篇:以机关文化建设为引领 全面推进机关党建工作

以机关文化建设为引领

全面推进机关党建工作

**县县直机关工委联系指导7个系统党工委,下辖3个党委、25个党总支、64个党支部,党员4726名。

近年来,围绕**文化大县的特点,坚持以“四个三”为系统工程的机关文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机关党建工作,机关党建呈现出了文化引领、党建聚力、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良好态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强化三项教育,培育机关精神文化

县直工委坚持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目标,把机关精神文化的培养和塑造、机关干部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贯穿在机关党建的全过程。

(一)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用高尚的情操武装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建设高素质机关干部的关键。为深化学习教育效果,2013年、2014年组织开展以“释放正能量,共筑**梦”、“践行群众路线,真情服务群众”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聘请省委党校党建研究室副主任崔建周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关于党的指导思想”培训,邀请中央党校经济学博士田应奎对县直机关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做了“学习贯彻十八大重要精神—经济形势改革报告会”,

举办了“共产党员的中国梦”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特别是经过层层推荐,严格审核,评选出交警大队雷绍英、史朝冠、城乡供水公司张平等焦裕录式的好党员、好干部,让机关全体党员学有榜样,行有标杆,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营造浓厚的机关学习氛围和文化气息。

(二)

抓好根本宗旨教育,用先进的理念带动人。围绕机关建设目标、管理理念、服务精神等方面的要求,在机关开展“机关文化理念是什么”专题大讨论,县直机关70多个部门均总结、提炼出了符合行业特点、富有时代特征、体现部门特色的机关精神和文化理念,作为本单位干部职工共同遵守的基本理念和行为准则,并在机关醒目位置公示。同时,各单位干部职工结合岗位实际,确定了各自的人生格言。如:广播电视台党总支

“责任·创造”,晋韵文化有限公司党支部“精艺·传承”等,通过确定、践行这些理念和格言,引领机关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抓好廉洁从政教育,用形象的教育感化人。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活动,我们成立了**县廉政文化研究会,将**县衙景点开辟为全县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基地和廉政古文化传播基地,机关干部人手一本《解读**古县衙的廉政文化》宣传手册。基地建成以来,除新提拔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到县衙接受一次生动的廉政教育外,每年组织近千名公职人员利用“七一”等节假日到县衙参加廉政主题教育,通过现场听解说员讲廉,亲民堂前集体宣廉,事后撰写心得体会表廉等形式的宣教活动,

有力推动了廉政**建设。2013年组织200多名党务干部赴武乡八路军纪念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2014年组织140名入党积极分子赴**监狱进行警示教育,连续两年组织廉政法规知识竞赛,新颖的廉政教育手段和廉政体验活动,使县直机关廉政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

二、突出三个重点,培育机关团队文化

结合机关实际,以人文关怀为纽带,以培育团队精神为目标,大做服务文章,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

增强了机关干部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确实发挥好“机关党组织走在前”模范带头作用。

一是突出文化主题具体化,以和谐的能量凝聚人。在日常的管理中,组织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掌握一项基本健身方法、每天进行一小时左右的有氧户外锻炼、每年参加一次体育比赛活动、每年观看一场体育比赛、每年参加一次健康体质测试,积极引导机关干部参加科学、健康的体育健身活动。2013年七一期间,组织开展

“阳光健体魄,凝聚正能量”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来自全县机关45个基层党组织组织代表队参加活动。我们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十佳为民服务窗口(单位)”和“十佳为民服务明星”评选表彰活动,并以“榜样的力量”为主题举办了隆重的颁奖晚会。2014七一期间,组织开展“践行群众路线,真情服务群众”为主题大型主题演讲,县直机关85个基层党组织的150余名党员干部和56名大学生村官参加了六个板块专场演讲活动,特别是在7月28日,在迎熏门广场精选出32名最佳选手举行大型主题演讲,演讲采用情景演讲、互动演讲、辩论演讲等多种形式,直接面对广大群众,通过真情实感、身边典型和践行感悟,展现出我县机关干部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给人力量、无私奉献、真心为民服务的正能量。

二是突出文化内涵形象化,以丰富的生活凝聚人。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优势,组织机关干部每年在迎熏门广场为城乡群众奉献文化大餐。**县公安局党委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以“繁荣古城公安文化、筑牢民警忠诚警魂”警营文化节,广播电视台党总支组织举办全县青年歌手大赛、少儿才艺表演大赛、器乐大赛,不断引导干部群众参与文明、健康的文化活动。历时5年的活动,从“机关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到“街道文化”,共为市民表演节目70多场次,参加演员4万多人,观众达100余万人次,成为带动全县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龙头项目,受到广大市民的热情拥护和积极响应。“广场消夏”活动已成为**的一个文化品牌。

三是突出机关活动经常化,用务实的作风取信人。作风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一年一个新举措,一年一个新亮点,先后组织开展“思想作风建设年”、“双联双促”等活动,在县直96个直属机关党组织中全面推行“办实事承诺制和绩效公示制”,对具有法人资格149个党组织进行了“十星双评“星级党组织创建评选活动。今年三月,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深开展“全心全意解民忧,尽职尽责办实事”活动,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搭建了一个收集民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全新平台“**说吧”,老百姓可以畅所欲言的反映全县的“四风”问题以及诉说民情、民意。工委书记担任了此专项活动的组长,及时交办、督促解决“说吧”事宜,截至目前,“**说吧”共收到各类民生问题、意见建议332条,县直机关各职能部门已处置办理322条。这些问题的及时办理,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变化,带来的成效,带来的实惠,切实反映出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的改变。

三、强化“三德”建设,培育机关行为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三德”教育,是机关党员干部的重中之重。

1、

强化社会公德建设,以优美的环境熏陶人。为把晋商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古城这一旅游品牌做强做大,在机关内部开展了“处处都是发展环境,人人都是**形象”活动,通过改善办公设施条件,建设优美的办公环境,全体机关干部养成了节能、绿色、低碳办公习惯;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打造丰富的人文环境,完善各类文化活动场所及设施,创建了各具特色的“庭院文化”、“走廊文化”、“办公室文化”和“网络文化”,打造优良的发展环境,自觉为企业服务、为客商服务、为发展服务。通过这些活动和各项措施的落实,塑造了干部职工的新形象,提升了机关文化品位,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对机关文化、机关精神的认同感和干部职工的归属感。

2、强化职业道德建设,以优良的风尚感染人。机关干部的职业道德是国民素质的基本体现,只有提升官德,端正官风,才能以德治党,以德治国。为此,在今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组织开展了“践行群众路线,假如我是服务对象”亲身体验和大讨论活动,采用换位思考式亲身体验和大讨论,筑牢机关党员干部思想根基。与此同时,开展以“践行群众路线,党员志愿者服务”为主题的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152支。县直机关2898名在职党员到社区进行报到,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困难户,认领了志愿服务岗位,并与社区党组织签署了《共驻共建》协议,建立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档案,出台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评议办法,截止目前,累计组织开展活动35次,服务广大群众5万余人次。通过机关干部的示范引领,全体市民的素质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3、强化个人品德建设,以核心价值的理念教育人。机关党员的个人品德对纯洁社会风气,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领而导之和表率作用。今年6月28日,我们在峰岩广场举办了庆祝建党93周年“在路上”主题活动,向全体党员发出倡议,一是立足本职,当好“为民”的表率。机关党员干部身在办公室,对待基层群众来访,要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把机关工作的资源和力量“释放”到为基层群众服务中去,让基层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二是转变作风,当好“务实”的表率。机关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

切实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三是保持本色,当好“清廉”的表率。要经受住来自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诱惑,筑好思想防线,从一点一滴做起,严于律己,洁身自好。四是认清形势,当好“践行”的表率。要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当作一次难得的机遇,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心甘情愿地为组织分忧,在默默奉献中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四、健全三大机制,培育机关制度文化

坚持以制度文化的建设将机关党建科学现代化、工作职责规范高效化、行为准则常态标准化,形成有时代特征的机关制度体系,使机关文化以比较完整和规范的形式付诸机关党建的各项工作当中。

一、健全运行机制,以科学的机制管理人。为理顺县直机关党建工作体制,经县委研究,2009年,我们成立了七大系统工委,基层96个党组织分别隶属七大系统工委,系统工委隶属于县直工委,专设了党建办,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形成了县委、县直机关工委、系统党工委、直属基层党组织“有人抓、上下抓、互动抓、合力抓”机关党建的工作新格局。

二、健全监督机制,以严格的监督激励人。一是强约束促管理。在健全完善本单位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推行了公开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理制、超时默认制,完善了政务公开体系和并联审批、网上审批、一站式服务等措施,着力营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环境。严格岗位工作规范,建立了岗位目标责任考核、考勤管理电子化和挂牌上岗等制度,做到了以制度管人、以规范管事。二是强监督促落实。强化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建立了派员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即:县直工委派员参加县直机关党组织生活会制度。实行对本单位领导干部参加民主生活会情况通报等制度,加强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监督,把制度规范性、程序严密性和纪律约束性有机结合起来,较好地调动了机关干部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健全奖惩机制,以文明的新风洗礼人,靠制度保障学习,靠机制推动学习。县直机关坚持每天班前一小时学习,每周抽两个半天进行讨论,谈体会,建立了促学、考学、评学的长效机制。为深入贯彻“八项规定”,针对“**说吧”群众反映,县委及时出台了《关于严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参与打麻将赌博行为的通知》和《关于狠刹婚丧事大操大办树立社会文明新风的通知》,实施“五严禁、三不准”,使机关所有党员、所有岗位、所有工作环节都得到更有效的管理、监督和制约。为推进移风易俗和殡葬改革工作,县直机关各单位都均立了红白理事会,副科以上的领导干部婚丧嫁娶都要到县直工委审核,使机关党员干部在节俭办理婚丧嫁娶事宜、革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火葬和生态安葬等方面积极地发挥了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全县营造了良好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推荐第7篇: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基层党建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基层党建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是引领我国发展实践的“指挥棒”,同时,也是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各级组织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将其融入基层党建的全过程,努力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以创新理念为引领,破难题、出特色,打造有活力的党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创新理念引领基层党建工作,要在思想观念上认识到,创新不是变频道、兴口号,盲目跟风赶时髦,而是要去形式光鲜之表,务解决问题之实。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针对抓基层党建主体责任落实不力、党组织整体功能发挥不够、党员队伍活力不足等老大难问题,树立新理念、运用新思维、拿出新举措,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在攻坚克难中见成效、出特色。要以党建制度改革为抓手,注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抓项目的方式,打造一批有影响、可复制的党建制度改革项目示范点,以点带面,不断激发基层抓党建工作的内生动力,打造有活力的党建。

以协调理念为引领,统筹抓、补短板,打造有力度的党建。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协调理念引领基层党建工作,要抓住党委(党组)书记,特别是县委书记这个“关键少数”,通过建立责任明确、措施具体、考核清晰、问责严格的党建工作责任制,树立和增强其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他们更加注重把党建工作放到大局中,放到首要位置来思考、谋划,做到“十个指头弹钢琴”,协调谋划、整体推进基层党建各项工作。要

1 突出重点、补齐短板。聚焦农村党建这个重点,围绕“强核心、聚民心、促发展”的目标,按照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相统一的要求,探索建立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以绿色理念为引领,强队伍、清风气,打造有影响的党建。要把“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的理念贯穿基层党建工作全过程,营造风清气正、崇严尚实的基层政治生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重点,使党员的身份意识、责任意识、规矩意识更强,让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强。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基层干部作风问题较多、群众反映强烈、长期得不到扭转的地方,严肃追究基层党委的主体责任。

以开放理念为引领,聚合力、增实效,打造有质量的党建。要打破就党建抓党建的体内循环、自我封闭、自娱自乐的怪圈,探索推行村(社区)民主协商、村民说事制度等群众参与党建工作机制,让群众有说话的地方、有参与的条件、有监督的权利,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不断提高群众参与基层党建工作的融合度和实效性,使党建工作贴近民生、顺应民意。同时,要紧跟信息网络时代步伐,以“互联网+”的思维,探索“电子党建”、“数字党建”建设,聚集一切智慧和力量,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落地见效、提质增效。

以共享理念为引领,惠民生、激活力,打造有温度的党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取得人民欢迎、人民受益、人民认可的业绩,不断增强基层党建的生命力、持久力。一方面,要强化宗旨意识,通过完善机关联基层、干

2 部联群众等精准扶贫措施,用好金牌调解、亲民地图、流动便民服务车、百米服务圈、居家养老等有效服务载体,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推进党建促脱贫攻坚,让党建成果惠及最大多数群众,使他们有更多获得感。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党员,尤其是要帮助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流动党员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力,着力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打造有温度的党建。

推荐第8篇:以党建引领精准扶贫(12月)[版]

以党建引领精准扶贫

马圈子镇拉拉岭村是十三五国家级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7户,487人。拉拉岭村座落在燕山脚下,位置偏僻,地理条件较差,村民分散居住在三条大沟、十条小沟的三十个自然片区。村集体没有任何经济收入来源。自市总工会驻拉拉岭村脱贫工作组入村以来,把扶贫开发作为村党支部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努力找准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的结合点,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实现了拉拉岭村2017年脱贫出列,全村2017年底脱贫出列143户,481人。

一、坚持支部统揽全局,抓产业上项目,用经济杠杆拉动精准扶贫

一是调优农业结构,通过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脱贫。驻村工作组与村两委班子积极调研,制定了遵循价值取向和市场规律的农业发展规划,决定在全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调精调特调优种植结构,减玉米、种板栗、增谷子、扩大杂粮、食用菌等特色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绿色食品基地面积,发展优质高效林果业。2016年,驻村工作组向市总工会申请扶贫资金,免费为村民发放4万株板栗苗,2017年又为村民免费发放了1.5万株板栗苗。村内适合栽植板栗的土地已全部栽植上了板栗,并在树下套种了谷子、大豆等精品杂粮,全村共计增加了700多亩板栗,为形成板栗产业,实现长期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大上畜牧养殖类产业项目,通过增强经济实力带动脱贫。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多次召开会议,征求村民意见,决定围绕绒山羊、生猪、溜达鸡等畜牧类养殖,积极发挥拉拉岭地域特色,以合作社牵头,全民发动,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和工作组扶贫资金上项目,千方百计促进牲畜存栏数扩量、提质、增效,增加村民财政收入。2016年,我村以村集体鹿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龙头,采取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或自行养殖两种方式,养殖绒山羊920只、生猪172头,贫困户人均增加收入600元。2017年,全村贫困户入股以绒山羊、生猪、肉牛、蚕、柴鸡养殖和中草药种植为主要内容的各养殖、种植合作社,成为股东,并实行保底利益分红,目前,按照入股财政扶贫资金10%的分红已经全部兑现。

三是拓宽增收产业途径。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将我村列入了第一批300KW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目前该项目已经完工,并已并网发电,此项目可使部分贫困户直接受益,同时,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万元。另外,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积极协调投资商对喇嘛岭上的罗汉洞景观进行修复,并对毗连的蛇仙庙进行重建。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工,总投资207万元,可作为我村乡村旅游的主要内容,吸引游客前来参观,通过食宿和销售土特产品增加村民收入。

二、突出党员主体地位,强素质提能力,用示范引带推进精准扶贫

一是增强党员责任意识。加大党员教育培训力度,利用农闲时节和晚上的空闲时间,开展党员“两学一做”活动,由驻村第一书记讲党课,举办党性教育、思想解放教育、廉政建设等专题讲座,让党员干部接受最前沿教育,让每个党员都动起来,主动承担起脱贫攻坚的责任。十九大召开以后,驻村工作组召开全村党员大会,积极宣传十九大精神,驻村第一书记详细讲解了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农村和扶贫的重点内容,并对将十九大精神宣传到村民家中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拆除“双违”和清理“三堆”工作中,村书记和村主任从自家亲属做起,亲自上场,带头拆除“双违”和清理“三堆”。

二是提高党员素质能力。积极借鉴职业教育新方法,为解决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短缺问题,在村活动中心、党员中心户、农业合作社等地方设立教学站点,将农田水利知识、种养殖技术等送到党员群众手中,尤其是专门邀请板栗种植专家给党员进行授课,由党员进行辐射宣传,教育培训其他贫困户,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发挥党员引带示范作用。探索组建村集体主导、村民入股的集体合作社模式,鼓励党员干部主动带头,通过建立产业基地、兴办合作社等形式,带动贫困农户实现分红、务工“双重”收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做到有基础设施建设的地方就有党员牵头,有产业培植壮大的地方就有党员参与,有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就由党员带头顶上去。如我村支委魏文双不等不靠,积极带领本组村民建设扬水站,确保农田增产增收。

三、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打基础固根本,用组织力量推动精准扶贫

我们以建强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为目标,把村级党组织建成扶贫开发的“主心骨”,统筹党建和脱贫攻坚,抓产业、抓项目、抓服务,实现双促进。我们积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适合本地实际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以农村党组织为核心,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积极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一体化发展模式,让党支部成为合作社里贫困户的靠山。同时,我们建立了党组织推动脱贫攻坚机制,开展村务监督,落实“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工作制度,让党组织站到扶贫开发“前台”;打造带头脱贫攻坚党员队伍,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中,我们积极组织党员代表入户走访、调研,开展工作,把扶贫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党员干部的主渠道。

以上就是我们驻村工作组和村党支部在党建引领精准扶贫工作中一些做法和经验,目前,我们村思想统一,全村上下有信心超额完成今年的脱贫任务。

推荐第9篇: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 引领法院工作新发展

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 引领法院工作新发展

——蒲城县人民法院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纪实 2014年以来,蒲城县人民法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原则,按照“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的工作思路,以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年”、“司法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为抓手,以法院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审判机关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了法院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一、加强党建工作,明确审判方向

蒲城县人民法院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完善了党总支覆盖全部门,党总支、党支部和党小组建设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党建工作新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我院将党建工作覆盖到全院,做到了群众窗口有党组织、党组织有能力、党员有活力,把党建工作落到了实处。

强化组织建设,提升工作规范化

蒲城县人民法院党总支共有4个党支部,76名党员,预备党员1名,党员人数占全院总人数的73.34%,针对党员人数较多的实际情况,院党组决定优化配强党总支班子,总支书记由党组副书记担任,设一名副书记,1名组织委员,2名宣传委员,2名文体委员,并配备2名党务干部。院党总支按庭室业务性质划分

1 了四个党支部,庭上设立党小组,实现党组织的全覆盖,将法庭工作直接置于党的领导之下,使党的工作直接服务群众,并接受群众监督。

完善党建机制,能力建设制度化

一方面将党建工作纳入《岗位目标任务》,把党建工作与审判执行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对完不成党建工作要求的扣相应分值,庭室党员有违规违纪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制定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党组中心组学习安排》等,明确学习内容,坚持每周五院务会时间不少于2小时的学习。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党支部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关于成立党小组的通知》、《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等制度,进一步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建立健全党内生活督查报告,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党员思想汇报、党员思想状况定期分析、党费收缴公示和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情况通报等制度,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组织生活模式,推进组织生活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党内生活的质量。另一方面,认真落实“党要管党”的责任,党总支书记定期或不定期与支部书记约谈,总结分析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每年召开一次总结大会,进行总评,表彰奖励一个先进党支部、2名优秀党务工作者、8名优秀党员。目前,蒲城法院科学的党支部建设和考核体系已基本形成,院党总支连年被县直机关工委评为“先进党组织”。

2 加强阵地建设,提升规范化标准。为了打造党员活动新阵地,我院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院党组给予党建工作很大的经费保障,把院图书室改造为“党员活动室”,安排了2名同志做好党员活动室的管理工作,购买了党建书籍、桌椅、电脑,布置了文化墙。在“党员活动室”建设中,严格执行县直机关工委的新标准,做到了党旗、党建制度、党组织设置、党建活动、党建工作目标、党建优秀表彰“六上墙”。“党员活动室”的建成,构筑了属于党员自己的“家”,增强了党员的归属感,党员干部定期集中到党员活动室参加学习,相互交流,召开民主生活会,进行思想汇报等。

党员争当先锋,服务建设实效化

一是增强党员法官干警的服务意识,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习仲勋陵园、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永丰革命烈士陵园等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第一课堂”,每年组织干警深入学习革命优良传统,提升干警政治素养。二是开展党员业务竞赛活动。按照法官职业化标准和增强司法能力要求,推广“全员培训、以考促学”办法,以公开开庭历练法官驾驭庭审的能力;以业务理论研讨检验法官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裁判文书评比展示法官依法裁判的能力;以专项业务培训增强法官公正司法的能力;以疑难案件点评提高法官交流审判工作经验的能力。广大党员坚持工作在一线,奋战在一线,在案多人少的情况下,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维护着蒲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3

二、加强司法能动,化解矛盾纠纷

延伸审判职能作用,创新社会管理。立足审判,延伸职能,主动靠前,积极作为。组织开展了 “百名政法干警大走访”、“政法干警一线工作日”、“审判五进”、“一村一警”、“青年干部挂职 城乡共建党组织”、“回原籍、访民情、解民困、促发展”、红袖章志愿者活动等活动,党员成为所包联的村组、社区的法官,党员参与率达100%;开展“送法下乡”等主题法制宣传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现场提供法律咨询,从源头上倾听群众意见建议,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司法服务、让人民群众切实地感觉到司法工作就在身边,进一步密切了警民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和谐因素。

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司法公信。落实司法改革,进一步优化诉讼服务中心,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强和改进司法作风,在每个村设立法官工作站,以各审判业务庭、人民法庭、巡回法庭等为依托,全力推进“巡回办案”进社区、进乡村。通过就地开庭、就地调解、就地宣判等巡回审判活动,让司法活动贴近基层、深入群众,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让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监督司法、信任司法,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

三、加强队伍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坚持教育倡廉。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院党总支要求各党支部建立学习教育的长效管理机制,把廉政教育融入到法院日常工作中去,大力推广警示教

4 育、模范教育、亲情助廉等做法。制定了具体的学习培训计划。坚持每周五集中学习制度,促使党员树立勤于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发展观武装党员领导干部,从而增强服务的能力和意识。通过党员集中学习、个人自学、撰写心得体会、研讨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坚持制度强廉。构建防范机制,注重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实行党风廉政目标责任制,签订党风廉政目标责任书,实行党员干警党风廉政承诺,以“树形象、立公信”为目标,推动我院作风建设的根本性改进。坚持作风纪律检查制度,不断加强作风建设日常督查工作,使之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增强党员干警的自律意识,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法院环境。建立“治庸治懒”及“慢作为、少作为、不作为”的整治机制,在制度上规范干警行为,努力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严格按照要求积极认真组织开展党员教育管理等活动,通过观看《焦裕禄》、《生死牛玉儒》、《天上的菊美》等教育影片,开展以“清风伴我行、办案解民忧”为主题内容的演讲、征文比赛,通报违纪违法等案件查处情况,用正反面典型事例教育党员,比先进找差距,警示全体党员廉洁奉公,为人民用好手中的审判权和执行权。

坚持监督促廉。构建约束机制,加大制度执行监管力度。在党员中开展“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树形象”活动,着力提高党员的综合素养。通过公布廉政监督电话,随案发放监督卡,

5 不定期抽访案件当事人,聘请廉政监督员,举行法院开放日活动等多种形式,以及网络舆情监控、全方位、全时段强化干警监督,实行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能效建设督查,认真及时地处理信访投诉件,投诉一件落实一件,发现一件查处一件,查处一件教育一片树立法官的良好形象。

四、加强团结协作,营造创先争优的氛围

在坚持从严治警,严格管理的同时,注重以人为本,在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和爱护干警,落实各项从优待警政策,激发了广大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在院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对院机关食堂进行改造,为干警创造了一个干净亮堂的餐厅,一顿热腾腾的饭菜,有效解决了我院干警就餐、误餐的后顾之忧。严格落实干警带薪年休假制度,不断增强队伍向心力。为了丰富干警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团结拼搏协作的团队精神,提高法院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展示法院干警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情趣健康、素养良好的精神风貌,组织33人代表队统一着装参加了蒲城县第二届“中央公馆杯”干部职工运动会。关心老干部健康,组织退休老干部体检,走进敬老院,爱心暖夕阳,从自身做起,关注社会,关注老人。遇到干警婚丧嫁娶的大事或直系亲属住院等情况,院党组成员都能前去看望并送去慰问品,体现了组织的关心和爱护。这些以人为本,润物无声的作法凝聚了人心,团结了队伍,增强了队伍战斗力。

一个支部就是一面红旗,一名党员就是一根标杆。法官干警

6 在党员的带领下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比作风,努力争当法院排头兵,让党员干部受教育,让群众得到实惠,尽最大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司法为民宗旨得到充分体现,司法人文关怀得到进一步彰显。

法院的根基在基层、基层的根基在支部、支部的根基在队伍。蒲城法院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党员干警走在前,争做排头兵,走出了一条充满生机活力的党建之路。通过开展表彰优秀党员、“创先争优”等创建活动,先后涌现出了“全省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个人三等功”“政法业务标兵”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同时,各类来信来访投诉举报等信访率同比大幅下降,队伍形象明显改善,没有发生严重违法违纪案件。

路漫漫、情无限,一片真情为百姓。蒲城法院的党员和法官们深知,法院的党建之路,只有起点,永无终点,全体党员法官正在以昂扬的斗志,进一步解放思想,巩固完善党建工作各项制度,努力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开创法院党建工作和审判工作更加良性互动的新局面。

供稿人:惠国强 李园

推荐第10篇: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 引领法院工作新发展

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 引领法院工作新发展

——蒲城县人民法院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纪实

2014年以来,蒲城县人民法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原则,按照“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的工作思路,以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年”、“司法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为抓手,以法院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审判机关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了法院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一、加强党建工作,明确审判方向

蒲城县人民法院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完善了党总支覆盖全部门,党总支、党支部和党小组建设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党建工作新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我院将党建工作覆盖到全院,做到了群众窗口有党组织、党组织有能力、党员有活力,把党建工作落到了实处。

强化组织建设,提升工作规范化

蒲城县人民法院党总支共有4个党支部,76名党员,预备党员1名,党员人数占全院总人数的73.34%,针对党员人数较多的实际情况,院党组决定优化配强党总支班子,总支书记由党组副书记担任,设一名副书记,1名组织委员,2名宣传委员,2名文体委员,并配备2名党务干部。院党总支按庭室业务性质划分了

1 四个党支部,庭上设立党小组,实现党组织的全覆盖,将法庭工作直接置于党的领导之下,使党的工作直接服务群众,并接受群众监督。

完善党建机制,能力建设制度化

一方面将党建工作纳入《岗位目标任务》,把党建工作与审判执行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对完不成党建工作要求的扣相应分值,庭室党员有违规违纪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制定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党组中心组学习安排》等,明确学习内容,坚持每周五院务会时间不少于2小时的学习。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党支部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关于成立党小组的通知》、《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等制度,进一步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建立健全党内生活督查报告,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党员思想汇报、党员思想状况定期分析、党费收缴公示和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情况通报等制度,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组织生活模式,推进组织生活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党内生活的质量。另一方面,认真落实“党要管党”的责任,党总支书记定期或不定期与支部书记约谈,总结分析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每年召开一次总结大会,进行总评,表彰奖励一个先进党支部、2名优秀党务工作者、8名优秀党员。目前,蒲城法院科学的党支部建设和考核体系已基本形成,院党总支连年被县直机关工委评为“先进党组织”。

2 加强阵地建设,提升规范化标准。为了打造党员活动新阵地,我院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院党组给予党建工作很大的经费保障,把院图书室改造为“党员活动室”,安排了2名同志做好党员活动室的管理工作,购买了党建书籍、桌椅、电脑,布置了文化墙。在“党员活动室”建设中,严格执行县直机关工委的新标准,做到了党旗、党建制度、党组织设置、党建活动、党建工作目标、党建优秀表彰“六上墙”。“党员活动室”的建成,构筑了属于党员自己的“家”,增强了党员的归属感,党员干部定期集中到党员活动室参加学习,相互交流,召开民主生活会,进行思想汇报等。

党员争当先锋,服务建设实效化

一是增强党员法官干警的服务意识,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习仲勋陵园、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永丰革命烈士陵园等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第一课堂”,每年组织干警深入学习革命优良传统,提升干警政治素养。二是开展党员业务竞赛活动。按照法官职业化标准和增强司法能力要求,推广“全员培训、以考促学”办法,以公开开庭历练法官驾驭庭审的能力;以业务理论研讨检验法官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裁判文书评比展示法官依法裁判的能力;以专项业务培训增强法官公正司法的能力;以疑难案件点评提高法官交流审判工作经验的能力。广大党员坚持工作在一线,奋战在一线,在案多人少的情况下,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维护着蒲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二、加强司法能动,化解矛盾纠纷

3 延伸审判职能作用,创新社会管理。立足审判,延伸职能,主动靠前,积极作为。组织开展了 “百名政法干警大走访”、“政法干警一线工作日”、“审判五进”、“一村一警”、“青年干部挂职

城乡共建党组织”、“回原籍、访民情、解民困、促发展”、红袖章志愿者活动等活动,党员成为所包联的村组、社区的法官,党员参与率达100%;开展“送法下乡”等主题法制宣传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现场提供法律咨询,从源头上倾听群众意见建议,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司法服务、让人民群众切实地感觉到司法工作就在身边,进一步密切了警民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和谐因素。

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司法公信。落实司法改革,进一步优化诉讼服务中心,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强和改进司法作风,在每个村设立法官工作站,以各审判业务庭、人民法庭、巡回法庭等为依托,全力推进“巡回办案”进社区、进乡村。通过就地开庭、就地调解、就地宣判等巡回审判活动,让司法活动贴近基层、深入群众,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让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监督司法、信任司法,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

三、加强队伍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坚持教育倡廉。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院党总支要求各党支部建立学习教育的长效管理机制,把廉政教育融入到法院日常工作中去,大力推广警示教育、模范教育、亲情助廉等做法。制定了具体的学习培训计划。

4 坚持每周五集中学习制度,促使党员树立勤于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发展观武装党员领导干部,从而增强服务的能力和意识。通过党员集中学习、个人自学、撰写心得体会、研讨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坚持制度强廉。构建防范机制,注重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实行党风廉政目标责任制,签订党风廉政目标责任书,实行党员干警党风廉政承诺,以“树形象、立公信”为目标,推动我院作风建设的根本性改进。坚持作风纪律检查制度,不断加强作风建设日常督查工作,使之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增强党员干警的自律意识,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法院环境。建立“治庸治懒”及“慢作为、少作为、不作为”的整治机制,在制度上规范干警行为,努力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严格按照要求积极认真组织开展党员教育管理等活动,通过观看《焦裕禄》、《生死牛玉儒》、《天上的菊美》等教育影片,开展以“清风伴我行、办案解民忧”为主题内容的演讲、征文比赛,通报违纪违法等案件查处情况,用正反面典型事例教育党员,比先进找差距,警示全体党员廉洁奉公,为人民用好手中的审判权和执行权。

坚持监督促廉。构建约束机制,加大制度执行监管力度。在党员中开展“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树形象”活动,着力提高党员的综合素养。通过公布廉政监督电话,随案发放监督卡,不定期抽访案件当事人,聘请廉政监督员,举行法院开放日活动等

5 多种形式,以及网络舆情监控、全方位、全时段强化干警监督,实行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能效建设督查,认真及时地处理信访投诉件,投诉一件落实一件,发现一件查处一件,查处一件教育一片树立法官的良好形象。

四、加强团结协作,营造创先争优的氛围

在坚持从严治警,严格管理的同时,注重以人为本,在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和爱护干警,落实各项从优待警政策,激发了广大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在院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对院机关食堂进行改造,为干警创造了一个干净亮堂的餐厅,一顿热腾腾的饭菜,有效解决了我院干警就餐、误餐的后顾之忧。严格落实干警带薪年休假制度,不断增强队伍向心力。为了丰富干警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团结拼搏协作的团队精神,提高法院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展示法院干警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情趣健康、素养良好的精神风貌,组织33人代表队统一着装参加了蒲城县第二届“中央公馆杯”干部职工运动会。关心老干部健康,组织退休老干部体检,走进敬老院,爱心暖夕阳,从自身做起,关注社会,关注老人。遇到干警婚丧嫁娶的大事或直系亲属住院等情况,院党组成员都能前去看望并送去慰问品,体现了组织的关心和爱护。这些以人为本,润物无声的作法凝聚了人心,团结了队伍,增强了队伍战斗力。

一个支部就是一面红旗,一名党员就是一根标杆。法官干警在党员的带领下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比作风,努力争当法

6 院排头兵,让党员干部受教育,让群众得到实惠,尽最大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司法为民宗旨得到充分体现,司法人文关怀得到进一步彰显。

法院的根基在基层、基层的根基在支部、支部的根基在队伍。蒲城法院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党员干警走在前,争做排头兵,走出了一条充满生机活力的党建之路。通过开展表彰优秀党员、“创先争优”等创建活动,先后涌现出了“全省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个人三等功”“政法业务标兵”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同时,各类来信来访投诉举报等信访率同比大幅下降,队伍形象明显改善,没有发生严重违法违纪案件。

路漫漫、情无限,一片真情为百姓。蒲城法院的党员和法官们深知,法院的党建之路,只有起点,永无终点,全体党员法官正在以昂扬的斗志,进一步解放思想,巩固完善党建工作各项制度,努力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开创法院党建工作和审判工作更加良性互动的新局面。

供稿人:惠国强

李园

第11篇:以党建

以党建“创先争优”活动为引领,促进校团建工作的全面开展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共青团是党的后备军和得力助手,抓党建必须抓团建。要把党建带团建落在实处、取得实效,形成党团基层共建创先争优良好局面。

党建带团建工作是党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青年工作领导的时代需求,在加强党的建设的同时加强团的建设,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共青团更好地担负起团结教育青年的责任,更好地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校团建工作抓的怎样直接反映一所学校的德育工作水平,体现学校的校风校貌,加强团建工作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新时期党加强对青年团员培养、教育、引导的重要途径。

学校党建带团建,根本在“建”,关键在“带”,不把党团组织自身建设好,就无力带,也带不起来,“党建带团建”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首先要重视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努力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真正做到“党员平时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为团员青年做出表率。要加强党的班子建设,在党员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三个代表”思想教育活动,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思想,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打牢党的群众基础,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作为学校还要把团组织建设成为有生机和活力,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组织,这样“党建带团建”工作就有坚实的基础和组织保证。从工作的角度上看,必须重在“带”字上下功夫,从思想、组织、队伍、文化建设上带,使“党建带团建”工作取得实际成效。

一是要从思想上带,把握团组织的政治方向。江泽民同志指出:“抓党的建设,首先要抓好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因为解决思想政治问题是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同样,“党建带团建”工作也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二是要从组织上带,激活团的内在活力。学校党总支应明确将团建纳入党建的整体格局,重视落实规范的“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做到“六个同步”,即党团建设同步抓,党团任务同步下,党团阵地同步建设,党团教育同步抓,党团经费同步筹,党团考核同步评。三是要从队伍上带,培养高素质的团员队伍。要加强对团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指导。发展团员即要有一定的数量,更要注意质量。在发展团员工作中要做到“坚持标准、严保质量”,严格按标准进行考核,认真组织纳新团员的团章培训,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壮大团员队伍。四是要从文化建设上带,突出团组织的教育功能。

校党总支要把团组织的活动阵地建设,视为团干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途径。应把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以艺术节、科技节为龙头,以学生社团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为辅的校园文化体系的职责任务,依托共青团来完成。通过文化建设带团建,发挥学校团组织的培养教育功能。校党总支要围绕党、团工作中心,根据青年特点,服务学生成长需要,帮助和指导校团委不断优化常规教育活动的组织,探索生动活泼、扎实有效的活动新载体。

总之,实施“党建带团建”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组织做好青年工作的重要依托,是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担负着巩固党的青年基础的重要职责。众所周知,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搞好今天的团建,赢得青年这支最活跃、最积极、最具有开创精神的重要力量,强化党的助手,就是更好地服务于明天的党建。

第12篇:文化引领以文化人

文化引领 以文化人

打造“环境高雅 师生儒雅”的校园文化

学校管理交流材料

张庄中学建校于1959年,地处邹东山区。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质量滞后,教职工积极性不高,群众满意度较低。2014年3月,按照市教育局的决策,张庄中学与邹城六中结成深化联盟学校,一年多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张庄中学抓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市创建”的契机,依据学校自身实际,走“文化兴校、内涵发展”之路,以创设“环境高雅、师生儒雅”的校园文化为切入点,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滋润人、凝聚人、激发人,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各项工作迅猛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管理不断加强,学校校园环境更加优美,办学条件逐步提升,学生文明习惯逐步规范,教学成绩连年攀升,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2015年中考,全校158名同学参加中考,106名同学通过高中录取分数线,高承志同学以563分的成绩名列乡镇中学第二名。实现了13年、14年、15年中考升学人数三级跳,得到了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在今年暑假教育局组织的家长评校社会调查中,群众满意率达97%,位居农村中学第三名,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中国教育报》、《齐鲁晚报》、邹城电视台分别报道了我校办学经验。

一、目标激励,制度引领,营造以人为本的教职工、教学管理文化

1、建设质量强校,做豪迈的张庄中学人

2014年初,针对教学质量差,教职工缺少工作热情和动力的实际,学校鲜明的提出了“建设质量强校,做豪迈的张庄中学人”的奋斗目标,制定了《张庄中学三年发展规划》,描绘了“环境优美、管理规范、特色鲜明、质量过硬、师生向往”的学校发展愿景。引导全校教职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投入到提高教学成绩中去。学校成立了以分管校长为组长的教学管理中心,充实了年级管理力量,制订了《张庄中学课堂教学规范》,从备课到上课、自习、晨读、作业、检查都做了详细的规定,要求课堂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及竞争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要精讲多练、当堂达标的原则,教师讲授不超过25分钟,学生动手、动口练习时间不少于15分钟,课堂提问要重点照顾中下层次的学生,每节课提问不少于10人。彻底转变了“教师为中心,讲授为主体”的做法,真正做到以“学”为本,以“生”为本。

以重师德、重实干、重实绩为导向,制定了《教学先进个人评比办法》,改革了《职称评审方案》、《课堂教学巡视制度》,努力做到按制度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真正让实干精神好、工作成绩好、师德素质好的同志站上领奖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强化责任意识,培育“态度决定成败、责任胜于能力”的工作精神,本着“谁的岗位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分工任务,细化岗位责任,建立岗位问责机制,形成了“校兴我荣,校衰我耻”“我的学校,我的责任”的良好工作局面。

2、建设谐校园,做幸福的张庄中学人

给教师幸福感是学校人文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教师有了幸福感才会努力的去创造幸福的课堂,才能把幸福传递给学生,才能把爱传递给学生。结合“以人为本,为师生创设美好的校园生活”的办学理念,我们提出“建设和谐校园,做幸福的张庄中学人”。一是学校进一步绿化美化校园,使学校内花草树木错落有致,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打造赏心悦目的校园生态环境,让师生享受到美丽的视觉盛宴。二是进一步提升办学条件,抓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市验收的契机,学校对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进行了粉刷和美化;办公室铺设了地板砖,安装了空调,任课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充实规范了功能室建设,加强了校园安保措施,彻底解决了多年的缺水问题。为提升教职工的幸福指数,学校在生活上送关心,情感上送温暖,学校多方筹资购买了净水机,师生喝上了净化水;改建了教职工餐厅,教师吃上了放心饭;教师生病时,及时送去问候和爱心;教师生活、工作上遇到困难学校尽力解决;工会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每年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定期为教职工健康查体;天气变冷,及时烧起暖气,天气变短,及时调整作息时间,让赶公交车的教师按时回家……师生在关爱、温暖、和谐中感受精神愉悦和人文关怀,享受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幸福。

3、建设教育名校,做高尚的张庄中学人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个人修养,增强业务素质,建设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良、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学校提出了“建设教育名校,做高尚的张庄中学人”。

首先,党支部把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作为师德建设的首要任务,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锐意进取的干部队伍。一是明确岗位责任、目标任务,明确领导干部的品行要求,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在工作中想在前、干在前。二是完善了民主评议领导班子制度。实行德才突出者上、平庸者让、落后者下的用人机制,着重培养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威信高、能经得起考验的干部。学校领导班子在工作中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任劳任怨,成绩优异,在工作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其次,加强师资队伍的师德师风、教学观念、教学能力培养。一年来,广大教师已经形成了爱岗敬业、扎实勤奋的工作作风和勇争第

一、不甘落后的工作精神,但在大局观念、奉献精神、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上还需进一步提高。为此,制订了《张庄中学师德考核办法》,在职称评审中增加师德加分项。开展了《增强师德修养,提高个人素质,做高尚的张庄中学人》为主题的系列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四有好老师、爱岗敬业标兵,教学先进个人评选活动,旨在倡导广大教师时时、处处、事事做学生表率、做社会表率。不断加强教师的业务培养,学校先后邀请了济宁教研室领导专家来校作高效课堂专题报告,邀请六中、八中的优秀教师、班主任,来校上示范课、进行同课异构活动,组织教师到名校、到高校听课学习,开阔了视野,迅速提高了教学水平。逐步建立起一支乐教、善教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文化育人,润物无声,打造“孝亲、诚信、健康、儒雅”为主题的文化阵地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和旗帜,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精神风貌。先进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品牌,对师生有着巨大的历史穿透力,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学校以传统文化建设为核心,精心打造“以孝亲、诚信、健康、儒雅”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体系。首先确立了“以人为本,为师生创设美好的校园生活”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培养“孝亲、诚信、健康、儒雅的阳光少年”的育人目标。提炼了以“崇德尚善、博学笃行”为主题的校训。培育了“态度决定成败,责任胜于能力”的工作精神。描绘了“环境优美、管理规范、特色鲜明、质量过硬、师生向往”学校发展愿景。 一是根据育人目标,着力打造以“孝亲、诚信、健康、儒雅”为主题的文化教育阵地。学校在净化硬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的基础上,精心打造“孝德园”、“孝亲路”、“诚德园”、“诚信路”、“儒雅园”、“儒雅路”等教育园地。托物寓教,润物无声,赋墙壁、道路、楼房、花草生命,把教育思想、励志、诚信格言、孝心感恩故事融入环境,让“一草一木都含情,一墙一石会说话”,使其成为陶冶教育学生的“立体的画,无声的诗”,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化、体味儒雅、提高修养。开展孝心、诚信教育活动,评选孝心之星、诚信之星,设立“孝心储蓄所、孝心垃圾箱”,布置孝亲作业,设立“诚信考场”、“诚信亭”等,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

二是根据“崇德尚善、博学笃行”的校训给学校教学楼、综合楼、主要道路命名。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学校把教学楼命名为“博学楼”,意寓学识渊博,知识丰富。把综合楼命名为“行知楼”,意寓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把宿舍区命名为“尚善居”,意寓做人要不断提高个人品德修养,怀善心、行善事,团结同学,和谐相处。把通向博学楼的大路命名为“成才大道”,意寓人生要拼搏、奋斗,在风雨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成功属于那些战胜失败、坚持不懈、执着追求梦想而又充满自信的人。道路两边宣传栏以历届优秀毕业生、在校优秀中学生和励志格言为主。把通向操场的大路命名为“行健路”,取自《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寓人应该不断追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路两边是自强不息的名人名言和故事。

三是创建墙壁文化。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满眼是文化。学校力求每一处墙壁都会说话,学校在博学楼、行知楼、宿舍楼、餐厅的走廊里、墙壁上张贴名人名言。在励志广场墙壁悬挂励志故事和箴言,在儒雅路建设传统文化园,在行健路两侧张贴自强不息的古诗警句、古今中外名人故事,图文并茂,寓教于无声。

四是建设班级文化。学校鼓励各班在班级文化上求同存异,兼顾共性和个性,体现不同的风格和追求。以学生为主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从图书角到学生成果展示,从班级环境布置到班训、班级目标,处处彰显着文化的力量、作用和强大的育人职能,同时班级文化也成为学生展示自我,表现个性、体现才华的场所和阵地。

三、争星创优,突出实效,建设以“五星班级、十星学生”评比为主线的德育管理文化。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张庄中学始终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根据新形势和青少年的新特点,在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完善“两项评比”、“三个层次”、“四条主线”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德育活动内容体系和富有特色的德育形式。努力增强德育实效性。

首先,为全面提高学校的班级管理水平,促进优良校风校纪和学习氛围的形成,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为孩子一生的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张庄中学根据《德育工作纲要》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学校班级管理的实际,开展“五星级班集体”和“十星级学生”评比活动。每月评选“五星级班集体”,考评的内容为:勤奋好学之星、纪律文明之星、环境卫生之星、公物爱护之星、宿舍文明之星。每学期在学生中开展“孝心之星,诚信之星,文明之星、智慧之星、进步之星、运动之星、才艺之星、科技之星、劳动之星、勤俭之星”评选的活动。把抽象的德育内容变成学生看得见,争得来的红五星。从学生自我讨论制定评比标准,到对照标准个人申报、再到公示评比表彰的争星创优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激发学生自觉养成“文明、诚信、感恩”的良好品德,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想状况,不断丰富“三个层次”的德育内容。第一层次是对初一学生着力抓好小升初的衔接,主要围绕《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开展良好行为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活动、公民道德建设活动。第二层次是针对初二学生心理转型和学习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主要开展爱国、励志、感恩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他们形成爱国之情、养成顽强之志、充满感恩之心、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第三层次主要针对毕业班实际进行理想前途的教育,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目标。 再次,依据各部门的工作特点,在校长领导下夯实完善四条德育主线。第一条主线是政教处指导下的班主任队伍,成为德育工作的骨干线。第二条主线是教导处指导下的任课教师队伍,成为德育工作的辐射线。任课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教师人人成为德育工作者。第三条主线是年级组织下的学生自治委员会,为学生提供了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发展的空间,使其真正成为德育活动的主体。第四条主线是家长委员会协调下的家庭教育,成为德育工作的辅助线。将家庭、学校、村居有机结合起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上述两项评比、三个层次、四条主线,涵盖了德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它们相互贯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建起一个多维互动、立体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德育体系,切实增强了学校德育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开发有地域特色,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社团文化

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半角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形成。学校组织有关老师,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编辑了张庄中学的校本课程《美丽的张庄我的家》和《古诗文诵读》。下一步学校将结合实际,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和张庄镇地域文化开发如《樱桃种植》、《走进凤凰山》等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构建健康和谐文化氛围,通过学生社团活动,陶冶道德情操,培养艺术情趣,提高科学素养,锻炼强健体魄,充实课余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学校在已有晨曦文学社、美术与创意设计社、合唱团、篮球校队、乒乓球队、荆山棋社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教师的特长,丰富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规范活动要求,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各社团做到定活动目标,各个兴趣小组在学期初必须确立好培训和活动的目标,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定活动时间,兴趣小组活动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每周都必须有固定的活动时间;定活动内容,每个兴趣小组的活动必须严格按照计划执行,避免随意更改;定辅导老师,平时的辅导与活动都由专职老师负责,特殊情况另外聘请;定活动地点,学校将确保各兴趣小组有固定的活动地点。

五、强化责任,严格规范,创建“文明、健康、安全”的餐厅管理文化

住校生的就餐是住宿制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餐厅的管理、卫生,饭菜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师生的健康,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学校高度重视餐厅的管理和食品安全工作,在改造提升餐厅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强化责任,不断提高师生的满意度,并于今年暑假一次性通过省级“食安山东”示范餐厅验收。

一是健全管理机制,强化工作责任。学校建立和完善了学校、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餐厅管理体系,对学校食堂管理全方位监督。定期召开餐厅管理、食品安全工作主题会议,研究调度餐厅管理和食品安全工作。明确了领导责任,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为成员的餐厅管理领导小组,校长对学校餐厅管理工作负总责,是学校餐厅管理食品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分管校长、总务主任每周一对餐厅的进货、档案、仓库进行全面检查,严把食品入口关。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学校食堂管理工作,成立了以副校长任组长,总务处、政教处、年级领导为成员的餐厅管理小组,每天对餐厅卫生、员工卫生、餐具消毒、饭菜质量、师生意见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成立学生自制委员会,每餐对就餐纪律、文明习惯、勤俭节约,饭菜质量进行检查。成立家长监督委员会,家委会成员每周一次对餐厅的饭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定期邀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领导检查指导。每月组织师生对餐厅卫生、饭菜质量、服务水平进行满意度测评。

二是建立健全餐厅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根据上级文件和要求,学校建立了《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学校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食物中毒处理预案》、《邹城市张庄中学餐厅管理规定》、《员工培训制度》、《餐具消毒制度》、《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员工晨检制度》等。设立食品安全、文明就餐、勤俭节约等宣传栏。实施亮厨工程,所有操作间、消毒间均安装了摄像头,在就餐大厅电子屏显示,并与食药局联网,时刻处于师生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之下,为确保餐具卫生实施二次消毒。学校实行公示机制,学校餐厅内外设有餐厅工作人员公示栏,邹城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信息公示牌,餐饮服务食品等级公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公示牌,食品添加剂展示,每周食谱公示等,设立原料展示柜,把所有使用原料进行公示,制定《食品安全承诺书》,公开承诺禁止使用亚硝酸盐等,通过公示来加强对餐厅各项工作的监督。餐厅管理、饭菜质量的提升,增强了师生的幸福感,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也优化了学校的综合管理,学生吃零食的少了,校内的小卖铺关了,校门口的小吃摊撤了,校园环境更干净了。

以上是张庄中学在学校管理中的一些粗浅做法,还有很多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坚持走“文化兴校、内涵发展”的路子,构建高品味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和谐发展,为建设教育强校而努力!

第13篇:以文明引领和谐

以文明引领和谐、以和谐提升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全面回顾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的同时,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全民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文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绩,胡总书记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这充分反映了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全民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视和关心。记得曾经有一位世界名人说过:“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愚蠢、野蛮的民族,没有精神的民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蠕虫”。中国今天的发展,无不凝聚着优秀文化建设与优秀精神文明传承的延续和发展。五年前的党的十六大工作报告,中央做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 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五年来,我县把和谐文化建设的要求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的精神文明建设在和谐文化的促进推动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以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和谐文化建设的实践

(一)以文明创建为载体,从提升公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入手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文明创建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有效手段。×××紧紧抓住这一载体,使全县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以文明促进和谐,以和谐提升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有优良的社会氛围,而良好的社会氛围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基础,按照这一思想,围绕把县城建设成为省级文明城市的目标,县城各社区在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狠抓城镇居民思想道德教育,开展以安民、便民、乐民、富民为主要内容的“四民活动”。为城市社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社区治安明显好转,社区基础设施全面加强,社区群众的健康素质和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全县各单位严格按照省、市、县级文明单位(行业)的创

2 建管理办法,积极开展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诚信建设为重点,以实现优化环境、优良秩序为目标的文明单位(行业)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素质,增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文明行业服务水平,树立行业文明新风。为加强对文明单位创建的动态管理,文明办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今年,在城区各级文明单位中开展“引星入机关”工作,创星程序采取职工民主测评与领导小组综合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先由各单位职工对各科室进行无记名测评打分,然后由领导小组进行综合考核,确定各科室的“星”级。整个创评活动,坚持在标准上“求高不求低”,在程序上“求严不求松”,在数量上“求精不求滥”,真正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并要求各单位对创评结果进行挂牌公示,各科室对创评结果进行认真对照分析,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找准本科室的差距和不足,明确下步努力方向。在文明单位中形成了争“星”创“星”的良好氛围。通过“引星入机关”活动的开展,干部职工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实干意识、服务意识和进取意识进一步强化,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

3 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切实树立了文明单位的良好形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县严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集中到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上来,集中到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上来,集中到促进农村乡风文明上来,使精神文明建设由“虚”变实、由“软”变硬,以“虚”促实。我县按照“新农村建设到那里,精神文明建设就到那里”的思路,把精神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一是抓住以“三村四化”和“866”为目标的新农村建设契机,在“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重点扶持村和“866”整体推进村中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让农村在小康村的基础上成为文明村、和谐村。二是在省、市级文明村村口树立标志牌,既可接受社会监督,又可充分发挥文明村的示范带动作用,达到“以点带面,拓宽覆盖”的目的。截止目前,我县共创省级文明村7个,市级文明村25个,县级文明村48个,科普文明村6个。

文化、科技、卫生、司法等近20家单位部门,每

4 年都要深入到各乡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进村”“常下乡”活动,引导农民树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养成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村文明程度。

为推动和谐社会进程,按照各级文明委的要求,全县的省、市、县级文明村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引导农民树立小事不办、大事从简的思想,让文明之风吹进千家万户,形成“村村树新风、户户讲文明、人人求和谐”的良好氛围。

(二)以“群星文明工程为载体,从提升社会细胞文明程度入手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县大部分是农业家庭,为提升农业家庭的文明程度,我县在各级文明村和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村(乡镇)的农户中深入开展“群星文明工程”创评活动,并围绕创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不断完善评“星”标准,充实评“星”内容,把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星”减去,增加了“诚信星、新风星、和谐星”。目前,全县农村掀起争“星”创“星”的高潮,全县参与“群星文明工程”

5 创评的农户总数为130440户,“六星”以上挂牌,挂牌户为116091户;“七星”以上文明户占到参评农户的55%,使农村在建成小康村的基础上逐步成为文明村和和谐村。老厂乡在“群星文明工程”创评活动中,不但引星入机关、站(所)、学校、个体工商户,还把“星”级创评活动引入党员管理工作中,评出“六星”级党员60名,“七星”级党员50名,“八星”级党员46名,“九星”级党员17名,“十星”级党员23名。让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在“星”级创评中火起来,通过“星”级党员的创评活动使党员成为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带头人。×××工商局在全县经营户中开展以“诚信星、文明星、法纪星、公益星、环卫星、效率星”为内容的“六星级文明经营户”创评活动。引导经营户恪守商业道德,遵纪守法,文明经商,形成“诚实立身、信誉立业”的良好风尚。让和谐文明文化浸润着社会的每一个细胞,在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大背景下,和谐文明文化体现在每一个社会成员生活、生存的方方面面。

(三)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

6平入手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总结几年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观点,把和谐文明文化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诚然,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精神文明建设新长城的维系,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文化新内核。是我国人民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在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公民道德实践教育,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一是在全县开展以“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进校园、下乡村”活动。积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着力营造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浓厚氛围。深入开展“诚信体系”

7 创建活动引导经营者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二是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扶弱助残、手拉手等多种形式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引导人们从一言一行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道德原则、道德规范转化为生动具体的道德实践,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诚信友爱、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的基础。中央和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件下发后,县委、县政府及时制定了我县的实施意见,确定了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党政群各级组织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了学校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作用,以适应未成年人成长的特点和规律为要求,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为手段,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展览馆的有利资源,以各种节日为依托,以组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知识讲座、培训班、文艺演出等形式,不断加强和改进

8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我县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核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抓住文明创建这个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环节,坚持宣传、实践、管理“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创建成果惠及百姓作为文明创建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群众对创建活动普遍认同,提高了城市的和谐文化建设水平。

二、精神文明建设在进一步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中的思考和建议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 9 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切实把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提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档次和水平。

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为民利民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也需要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更需要通过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促进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的进一步形成。这几年,我们在努力提高全县干部整体素质的同时,注重认真解决干部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依靠和发动群众共创和谐美好生活,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实效。特别是在创建实践中,坚持面向群众、服务群众,把创建活动与职工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创建的过程成为服务群众的过程。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 10 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吸引群众参与,多做得人心、稳人心、暖人心的实事,使创建活动成为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思想素养的过程,成为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团结和谐的过程,成为自觉服务群众、主动促进发展的过程,营造人人参与、共建和谐的社会氛围,全面推进和谐化建设。

(二)进一步突出重点、以人为本,促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更加富有成效。做好新时期新阶段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努力满足干部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1、抓住关键,在巩固提高上下功夫。要坚持以邓 11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精神文明建设的优良传统,扎实推进“和谐××”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坚持务实创新,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坚持全局动员、全局参与,形成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具体做到“五个围绕”:一要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来展开,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贯穿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二要围绕构建和谐××来推进,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牢共同思想基础,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三要围绕思想道德建设来深化,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持久地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广为普及,成为全体干部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四要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来进行,紧贴时代要求丰富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2、紧扣中心,在整体推进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发 12 挥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进发展的作用,不断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新局面,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舆论氛围和环境保障。着力推进文明和谐建设。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找准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重要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和工作措施,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解决问题的劲头不松,落实整改的力度不减,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3、夯实基础,在建设和谐文化上下功夫。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要求,积极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突出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着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坚持用正确的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不断加强正面宣传,努力营造有利于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要深化和谐创建活动,坚持把和谐创建与文明创 13 建活动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创建和谐单位、和谐家庭等活动,不断增强干部的社会责任,促进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要深入开展“扶残助残”、“结对共建”、“驻村挂点”等公益活动,推动形成相互关爱、服务社会的良好氛围。深入宣传和推广先进的创建经验,发挥典型示范效应,扩大创建活动覆盖面。结合表彰的各类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和个人,深入总结和推广精神文明创建中的新鲜经验。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广泛开展诚信教育,积极塑造开放开明的对外形象,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管理体制,提高办事效率,展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增强人文环境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三)进一步强化责任,形成合力,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充分认识加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努力探索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特点、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推出新思路,有效推进新举措,持续推动新发展。

1、领导要模范带头。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切实按照中央、省委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建设和谐社会一系列重大部署要求,全面落实“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的实践要领,努力做到在任务面前勇于承担,在困难面前勇于进取,在矛盾面前勇于开拓,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带领干部群众开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新局面。领导要切实担负起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责任,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要突出以人为本,在创建工作中推出的每一项决策、每一项措施,都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真实愿望和实际要求,考虑广大群众接受程度和社会受益面,着力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办好作用大、影响大的好事实事。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发现和总结新经验,丰富创建思路,创新内容、形式和手段,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要坚持齐抓共管,动员各方参与,形成共同关心支持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

2、部门要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各成员单位, 15 要各负其责、主动作为,把每项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领导和具体人员,制定工作标准,明确时限要求,实行检查反馈制度,做到工作有人在抓,任务有人落实,问题有人解决。要落实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要求,带头改进作风,少开会、多办事;少指挥、多服务;少上交矛盾,多主动解决问题。要求基层单位做到的事,成员单位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完成的任务,成员单位首先要完成。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要在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整体素质的同时,加强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一环紧扣一环,一个阶段紧跟一个阶段地抓具体,抓落实、抓推进、抓到位,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3、群众要广泛参与。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敏锐把握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工作对象的新特点、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努力掌握人民群众欢迎的新手段和喜闻乐见的新形式,在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焕发创建热情上下功夫,不断扩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要善于从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身边的人中吸取营养,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 16 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善于培育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气,充分运用典型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促进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第14篇:以文化引领企业发展

以文化引领企业发展

***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中,企业的生存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间的竞争逐渐由价格竞争转向了核心能力的竞争,而现代竞争的关键就是企业文化和人才的竞争。因此,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着力打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培养符合企业战略要求且适应企业文化的新型人才,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最早的企业管理的理论关注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假设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社会人”的假设反映了人的社会性及情感方面的特点和需求。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文化的差异对企业管理有着巨大的影响,企业文化的观念因此被发现和重视。企业员工有着多方面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多元的人生和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已不再单纯是一个赢利性的经济组织和员工挣钱养家糊口的地方,而且还是承担社会责任,满足员工追求精神和自我实现需要的基本细胞。

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呢?简而言之,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由企业领导人在创业及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由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整合而成的一套全体成员认同并遵行的价值和行为体系,是一种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文化都是其创始人精神的体现,带有独特的个性,但也会不断融入新的观念,体现着时代的要求。企业文化随着社会和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并且使新成员与企业融合,推动着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二、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现代管理的重点已经从物的管理转移到人的管理上来。在企业的人、财、物等各项生产要素中,人是最具有能动性的要素。机器需要人开动,财物需要人管理,制度需要人执行,生产需要人负责。只要谈管理,就离不开人的管理,人在管理中的能动作用和重要地位不断凸现和逐步提高。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的管理,早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力、导向性、约束力和激励性等功能。文化式的管理强调文化认同与群体意识的作用,重视理解员工、培养员工、激励员工,着力把管理从“成本控制”型的资源管理转向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上来,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相统一的“人本管理”。企业文化建立了一整套明确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将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统一起来,使员工由“他律管理”变为“自主管理”,促使员工自觉、积极、主动地开展本职工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并且是一种最省力的有效的管理方式。

企业文化也是一种具有品牌效应的无形资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扩张力。品牌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形象标志,是企业与公众、市场进行沟通的桥梁。企业文化虽然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但它能通过对人的管理,影响生产,影响销售,影响市场,影响消费,影响效益,从而创造出巨大的品牌价值。企业文化帮助企业战略落地并促进品牌价值的提升,是实现品牌价值的重要保障。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凝结在品牌中,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为品牌建设指明了方向。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文化与品牌都深远地影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决定着企业成败兴衰。

当然,企业文化的作用不能被过分夸大,但其对企业的发展壮大确实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和意义。企业文化是企业立身于社会、竞争于市场所必须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没有文化

1 /

3的企业是没有灵魂和缺乏竞争力的。

三、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1、提高重视程度,做好提炼研究。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建立体现时代精神的企业文化是实现科学管理、高效管理的有效途径,是提升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保障。先进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提炼研究。在企业中,决策层应该把企业文化的塑造放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一套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文化理念来统一员工的思想和行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应该不断地对领导者及典型员工的思想行为事迹及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进行总结,建立并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企业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应该不断地用理论来阐释观念,用故事来体现思想,用模范来指导行为,使广大员工的工作行为能够有所指导,有所效仿,有所依循。

2、加强宣传教育,创新活动载体。

先进的文化需要有效的传播渠道和活动载体。加强宣传教育,就要利用企业内部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简报等媒体开展企业文化的宣传活动,展示改革发展新成果,传播生产经营新举措,展现优秀员工新风貌,创新教育形式,拓宽宣传渠道,围绕中心重点工作高扬主旋律,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传播功能和导向作用,使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耳熟能详。创新活动载体,就要利用学厂史,观厂影,唱厂歌、思厂恩等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教育活动,利用节假日和重大庆典之机开展催人奋进的表彰激励活动,利用员工兴趣爱好及各种文化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满足员工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企业文化的本质内涵深入人心。

3、结合人力资源,采取有效激励。

没有有效的激励,就没有预期的行为。如何选人、育人、留人是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工作共同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两者在塑造人的行为上有着一致性的目标。企业文化提出了鼓励行为、禁止行为的价值标准,但员工能否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去做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人力资源激励政策的影响。建立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要在员工招聘、培训发展、绩效考核、薪酬体系等方面制度的设计和制定上体现企业文化的理念和要求。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政策时,应该重视员工的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的需要,评价体系要公正合理,薪酬体系要具有激励性和导向性,同时并用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这样员工才能积极主动地做出符合企业文化要求的行为。

4、紧跟时代脉搏,不断发展创新。

现在,科技创新在提速、生产效率在提高、管理模式在改变,公司规模在扩大,作为企业灵魂的企业文化也要随着生产经营实际不断创新和完善。充满竞争的时代,落后的企业文化会成为转型升级的最大障碍。思路不改进,方法措施就有可能不对路。前进路上,文化先行,企业文化符合战略要求,就能促进战略的实施。要经常检视并剔除已有的企业文化中不适应发展要求的观念,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广泛学习借鉴先进文化成果,要注重从企业特定的内外部环境出发,挖掘整理出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气质和具有时代特征的精神力量。持续创新的文化将成为企业迎抢抓基于、加快发展的智慧,应对挑战、攻坚克难的勇气,精益求精、做强做优的强大动力。

四、建设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每个企业的文化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气质,但大多数企业的文化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重视学习,鼓励创新,以及对员工幸福的关注是优秀的企业文化中必须包含的因素。

学习的文化

《劝学》中说:“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尤其是在现代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新的技术、新的设备层出不穷,知

识像产品一样频繁地更新换代。如果不能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那么个人和企业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优秀的企业都会营造全员学习的氛围,鼓励学习,鼓励自学成才,岗位成才,领导干部带头学,普通职工主动学。通过学习,员工的知识底蕴会更加深厚,眼界视野会更加宽广,想法点子会更加独特,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就能不断提高。

创新的文化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改革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超越,创新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竞争使得市场中的产品和服务逐渐趋同,企业唯有在产品、工艺、营销、文化、管理、体制上不断创新才能占得先机,没有创新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企业和员工应该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创新意识,在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种工作流程、每一次重要决策、每一项战略措施上都有新的思索,用最优化、最合理、最有效的方法做好各项工作。将来的经济必定是创意的经济,在产品、技术和服务上不断创新才是现代企业的生存之道。

幸福的文化

幸福,越来成为人们的理想。幸福来源于勤劳、奋进,来源于倾听、理解,也来源于共同信守的价值观,来源于共同奋斗的成就感。企业的发展依赖于员工,员工的发展依托于企业,只有把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统一起来,把企业目标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员工精神上关心、思想上关心、生活上关心是员工敬业和发挥积极性的前提。企业发展最终要靠员工来实现,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就要合理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为员工创造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员工感到幸福了,认真工作的劲头就更足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增加了,企业也就成为了“幸福企业”。

企业文化传递了力量,企业文化凝聚了信心,企业文化指明了方向,企业文化推动了发展。企业文化的实质,其实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员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经营管理思想。企业文化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无形中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创新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第15篇:以党建带团建工作自查报告

以党建带团建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共青团济宁市委《关于做好迎接全省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检查的通知》要求,我们对学院党建带团建工作进行了认真全面、实事求是的自查总结,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以党建带团建,重在“落实”

学院党委始终把加强团的建设摆在十分突出重要的位置,按照党建带团建的要求,把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使团建工作与党建工作总体规划做到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学院党委出台了《关于成立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业余团校的通知》(济职院发[2007]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院共青团建设的意见》(济职院发[2008]12号) 、《关于加强学院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济职院发[2009]21号)、《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团干部队伍管理制度》(济职院发[2010]22号)等文件,对加强共青团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学院成立了共青团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任副组长,院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团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从而在领导体制上保证对团建工作的领导。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党支部工作细则》明确规定党支部书记的主要职责:“负责领导本系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充分调动并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保证了对基层团组织的领导和支持。目前,学院9个系均已建立了团总支,达到了机构健全、领导重视,指导有力、工作规范的要求。

二、组织建设,重在“凝聚”

为进一步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学院不断探索基层团组织创新,灵活设置团组织,形成一套增强团员流动性、以按系部、专业班级建团为主,社团建团、公寓建团为重要补充的团建新模式。近年来,学院团组织的凝聚力作用显著,形成了以敏锐的触角了解学生、以灵活的组织覆盖学生、以优质的活动吸引学生的工作新局面。

学院现有在校生11000余人,学院团委独立设置,为副县级单位。院团委专职团干部为16人,目前已建立起一支学历层次较高的年轻的高素质团干部队伍。

为推动基层团组织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学院修订了基层团总支考核条例,将日常工作完成情况和制度化建设情况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年底时进行考核,“五〃四”期间授予工作突出的单位“红旗团总支”、“红旗团支部”称号,有效地促进了基层团组织的自身建设。

三、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重在“实践”

学院始终坚持实践育人的工作特色,形成了以品牌吸引学生、以品牌带动工作、以品牌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将社会实践与成长、就业紧密结合,把社会实践融入到大学生涯的全过程中。学院党委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校园科技文化建设、服务大学生就业等方面等融入到党建工作中去,以党建带团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社会反响。

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在全院开展“增强团员意识,加强学风建设”主题团日活动,并把一系列的活动与系列化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结合,全面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理论水平,做好桥梁和纽带作用,不断

2 加强战斗力,做到党有号召,团有行动。

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学院形成了比较完整、规范的工作体系和相对稳定的服务项目,构建起以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四进社区”、大学生支教团、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四大服务领域为支柱的社会实践平台。并依托学院优势学科,按照规范化、定期化的要求,已建立多处校内外各类社会实践基地。2010年6月18—21日,在济宁市太阳春杯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服务工作中,我院推荐的40名志愿者,圆满完成志愿服务工作,受到组委会、运动员和观众一致好评。在“12.5国际志愿者日”前后集中开展“青春助力 快乐成长”主题活动在组织建设上,重点突出网络化和规范化,在队伍建设上不断壮大。

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方面,设计、开展活动更加注重品牌效应,如“五月的鲜花”大型诗歌朗诵会、“五月的鲜花”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大型文艺汇演、“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迎新生文艺演出、校园主持人大赛、社团联欢会、篮球赛、排球赛等,这些活动都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品牌活动。我院团委大学生艺术团组建百人学生合唱团参加了济宁市中区第五届“运河之都邻居节”,代表我院出演了大型合唱《有朋自远方来》等节目,受到媒体和群众一致好评。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浓厚了校园的文化艺术氛围,强化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的熏陶。

服务大学生就业方面,学院通过建设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青春创业实践基地”,为青年学生提供“就业体验”、勤工俭学、创业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大学生的职业阅历和创业素质。学校开设职

3 业生涯设计、创业教育指导,在理念上加以引导;建立大学生创业与就业协会,通过征集创业计划,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和创业机会。2011年3月26日,与济宁市市中区越河街道办事处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并向我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大学生代表颁发到社区挂职的聘书,使同学们深入社区,服务群众,把自己的学习所得与实际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经风雨、长才干、做贡献。

实践证明,切实加强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对于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提高我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学院党委和团委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共青团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如对团员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与上级团组织的联系较少等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善与创新,使我院党建带团结工作再创新业绩、新辉煌。

二○一一年九月三日

第16篇:以党建带团建工作自查报告

以党建带团建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共青团济宁市委《关于做好迎接全省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检查的通知》要求,我们对学院党建带团建工作进行了认真全面、实事求是的自查总结,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以党建带团建,重在“落实”

学院党委始终把加强团的建设摆在十分突出重要的位置,按照党建带团建的要求,把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使团建工作与党建工作总体规划做到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学院党委出台了《关于成立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业余团校的通知》(济职院发[2007]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院共青团建设的意见》(济职院发[2008]12号) 、《关于加强学院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济职院发[2009]21号)、《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团干部队伍管理制度》(济职院发[2010]22号)等文件,对加强共青团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学院成立了共青团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任副组长,院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团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从而在领导体制上保证对团建工作的领导。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党支部工作细则》明确规定党支部书记的主要职责:“负责领导本系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充分调动并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保证了对基层团组织的领导和支持。目前,学院9个系均已建立了团总支,达到了机构健全、领导重视,指导有力、工作规范的要求。

二、组织建设,重在“凝聚”

为进一步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学院不断探索基层团组织创新,灵活设置团组织,形成一套增强团员流动性、以按系部、专业班级建团为主,社团建团、公寓建团为重要补充的团建新模式。近年来,学院团组织的凝聚力作用显著,形成了以敏锐的触角了解学生、以灵活的组织覆盖学生、以优质的活动吸引学生的工作新局面。

学院现有在校生11000余人,学院团委独立设置,为副县级单位。院团委专职团干部为16人,目前已建立起一支学历层次较高的年轻的高素质团干部队伍。

为推动基层团组织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学院修订了基层团总支考核条例,将日常工作完成情况和制度化建设情况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年底时进行考核,“五〃四”期间授予工作突出的单位“红旗团总支”、“红旗团支部”称号,有效地促进了基层团组织的自身建设。

三、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重在“实践”

学院始终坚持实践育人的工作特色,形成了以品牌吸引学生、以品牌带动工作、以品牌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将社会实践与成长、就业紧密结合,把社会实践融入到大学生涯的全过程中。学院党委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校园科技文化建设、服务大学生就业等方面等融入到党建工作中去,以党建带团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社会反响。

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在全院开展“增强团员意识,加强学风建设”主题团日活动,并把一系列的活动与系列化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结合,全面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理论水平,做好桥梁和纽带作用,不断 2 加强战斗力,做到党有号召,团有行动。

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学院形成了比较完整、规范的工作体系和相对稳定的服务项目,构建起以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四进社区”、大学生支教团、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四大服务领域为支柱的社会实践平台。并依托学院优势学科,按照规范化、定期化的要求,已建立多处校内外各类社会实践基地。2010年6月18—21日,在济宁市太阳春杯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服务工作中,我院推荐的40名志愿者,圆满完成志愿服务工作,受到组委会、运动员和观众一致好评。在“12.5国际志愿者日”前后集中开展“青春助力 快乐成长”主题活动在组织建设上,重点突出网络化和规范化,在队伍建设上不断壮大。

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方面,设计、开展活动更加注重品牌效应,如“五月的鲜花”大型诗歌朗诵会、“五月的鲜花”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大型文艺汇演、“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迎新生文艺演出、校园主持人大赛、社团联欢会、篮球赛、排球赛等,这些活动都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品牌活动。我院团委大学生艺术团组建百人学生合唱团参加了济宁市中区第五届“运河之都邻居节”,代表我院出演了大型合唱《有朋自远方来》等节目,受到媒体和群众一致好评。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浓厚了校园的文化艺术氛围,强化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的熏陶。

服务大学生就业方面,学院通过建设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青春创业实践基地”,为青年学生提供“就业体验”、勤工俭学、创业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大学生的职业阅历和创业素质。学校开设职 3 业生涯设计、创业教育指导,在理念上加以引导;建立大学生创业与就业协会,通过征集创业计划,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和创业机会。2011年3月26日,与济宁市市中区越河街道办事处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并向我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大学生代表颁发到社区挂职的聘书,使同学们深入社区,服务群众,把自己的学习所得与实际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经风雨、长才干、做贡献。

实践证明,切实加强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对于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提高我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学院党委和团委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共青团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如对团员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与上级团组织的联系较少等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善与创新,使我院党建带团结工作再创新业绩、新辉煌。

二○一一年九月三日按照团市委的有关要求,根据《关于开展区县党建工作实绩考核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将2007年以来我区党建带团及团的重点工作情况自查报告如下:

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1、领导机制。区委严格按照《党章》的规定,切实肩负起对共青团组织的领导责任,认真落实团区委书记列席区委常委会制度,保证各级团组织能够及时了解党政中心工作,自觉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活动。区委常委会每年专题听取团区委的工作汇报,对团的工作加以指导。围绕奥运志愿者工作、首都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等重点工作专题研究,听取汇报,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对于共青团系统的市级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区委亲自把关。

区委领导高度重视共青团工作和青少年的成长,区委书记杨柳荫亲自到团区委机关调研指导工作;并采取不定期谈话的方式,了解指导团区委工作情况。主管共青团工作的区委领导定期听取团区委日常工作汇报,及时了解团的工作进展;坚持出席共青团系统重要会议和重要活动。在此基础上,区委还明确了区人大、政府、政协与共青团的联系制度,分别有一名主管领导对口联系共青团工作。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有关领导多次出席团区委全委会、专项工作会等会议,参加志愿者慰问、团干部调训班等活动。

2、工作机制。一是坚持“三同”。东城区委坚持把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格局统筹考虑,将团的重点工作纳入区委年度工作折子,做到同规划。在研究和部署涉及青年问题的工作时,认真听取和采纳团区委的意见和建议;注重重点解决团的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形成党、团共建,党、团互动的良好机制,做到同推进。将对团建工作的考核纳入全区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并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将党建带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考核体系,做到同考核。二是坚持“五带”。思想建设上多“引”,吸收年轻干部和团干部参加“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等党的各类学习教育活动,指导支持团组织创造性地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建设上多“扶”,指导团组织大力加强“两新组织”建团工作,成立了全市首家楼宇联合团组织等;作风建设上多“促”,指导团组织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团员青年树立艰苦创业、奋勇拼搏、志在潮头、争创一流的时代精神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队伍建设上多“带”,要求各级党团组织教育引导团员青年积极投身 5 区域建设,在本职岗位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资源支持上多“保”,从经费、人员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保障,优先考虑、统筹协调,为团的各项工作推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队伍建设

在区委的领导下,团区委与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联合制发了《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为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和青年人才资源开发提供了组织保障。

1、团干部队伍建设。区委高度重视团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指导做好团干部的选拔配备。按照市委、团市委的要求和规定配齐配强团区委书记班子,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和指导力度。同时区委要求全区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培养选拔优秀青年党员担任团干部、培养选拔优秀团干部充实到党的后备干部队伍中的“双培”工作。对综合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优秀团干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后,可破格提拔使用。二是指导做好团干部的日常管理。要求各级党组织在任免、调动团组织负责人时,应事先征得上级团组织同意;避免以负责人或副书记身份长时间主持团的工作,对主持工作的负责人或副书记,考察期原则上不超过一年;各基层团组织团干部在职最高年龄一般应不超过30周岁。注重梯次配备,从年龄、学历、能力等方面合理配置团干部。三是指导做好团干部的教育培训、挂职交流等工作。把团的干部培训纳入党的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指导举办团干部调训班、青年学习节等活动。每年对优秀年轻干部进行不少于四周的脱产培训,提高了团干部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输送优秀青年干部到团市委、区委有关部门挂职锻炼。四是指导做好团干部的考核监督。要求各级党组织规范团工作的考评奖惩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五是指导做好团干部的待遇落实。要求各级党组织按“三定”方案规定,确定团干部的科级领导职数;对符合条件的团组织书记原则上应按有关程序列席同级党委(工委)会议,使团组织及时了解党组织的工作意图,更好的服务中心工作。六是指导做好团干 6 部的转岗安排。要求各级党委将团干部转岗输送工作纳入到本单位、本部门干部调配管理工作中,定期研究,统筹安排;团干部转岗时相应的级别待遇应给予保留。并要求团区委每年向区委组织部推荐一批优秀团干部,作为党政后备干部人选。从2007年至今,东城区各级团组织转岗团干部74人。

2、青年人才培养。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建立由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区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团区委协调推动的青年人才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形成统筹规划、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工作局面。区委每年均将有关青年人才工作重点项目纳入全区人才工作大盘子,在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一是充分发挥区青联优势,不断吸纳并将青联委员文化、智力、经济资源注入区域发展;发挥高素质人才在重大建设项目中的积极作用,在申请科研项目、申报课题、参与交流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加大青年人才举荐力度,选拔推荐优秀青年参加北京市“五四”奖章评选、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资助等,推荐优秀青年加入北京青年联合会、北京青年商会等。三是以“东城—高校人才直通车”为龙头,加快青年人才引进、跟踪测评、全面培养的机制建立。每年专门选拔优秀大学生骨干,推荐到东城区的相关党政部门、基层一线、重点领域实习、挂职、工作,并进行跟踪培养。四是加强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指导、支持、鼓励广大青年积极参与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社区矫正等社会工作,使青年成为社会工作的有生力量和主力军。

3、“推优入党”工作。在区委的指导下,与区委组织部联合制发有关工作意见,要求各级党团组织充分利用各类党团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阵地,帮助要求入党的团员青年增强党的观念,端正入党动机;把培养、推荐工作在一线、表现特别突出、发挥重要作用、具有较强示范带动意义的优秀团员青年和志愿者骨干作为“推优”工作的重点。对于已经被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或被确定为发展对象的,要继续加强教育培养,并作为重点考察、发展的对象;规范团员民主评议、上级团组织审定、同级党组织批准、定期考察培养的程序,真正把一批优秀的团员青年吸纳为党的有生力量。几年来,先后推优入党团员近500人。

三、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

(一)坚持党建带团建,全面加强团的建设

1.大力推进组织建设,优化团建环境。一是深入开展“党团共建 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实施“青年凝聚”、“青年风尚”、“青年成才”、“青年关爱”等四项工程,坚实组织基础,促进全面活跃。二是坚持党建带团建,按区委要求开展直属团组织设置、调整工作,进一步优化团组织设置。不断巩固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团的建设,主动借助党建在基层形成的新格局和创造的新成果推动团建工作。召开团代会,民主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集体,探索“团代表提案制度”,创新团的基层民主制度。三是坚持全团带队,健全团队工作机制,指导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提升团队凝聚力。

2.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巩固团建成果。一是开展“团建百强街乡”创建工作,密切街道与区域内单位团组织联系,依托考评体系,促进街道在组织建设、干部队伍、服务功能、整体活力等方面的提高,努力形成条块联动的区域团建工作格局。二是大力推动“两新”组织团建,深化功能区团建,成立南新仓非公经济联合团总支和百年职校团委,以岗位建功等活动为着力点,积极探索行业建团、楼宇建团等建团途径,仅2010年就新建立“两新”团组织236家。三是持续推进团中央基层团建试点项目,加大对龙潭、东花市、和平里、东华门等街道的试点工作指导。东华门街道实行的团建创新“四步走”受到团市委的肯定,王少峰书记就此做了专门批示。

3.着力拓展工作领域,扩大组织覆盖。一是积极争取政府机关、NGO组织、驻区企业等各类资源,指导成立“方家46号”、“炮局工厂”、“青年部落”等社区青年汇。规范标识、统一管理,目前已有12家区级“社区青年汇”、9家市级“社区青年汇”挂牌,发展青年会员1000余名。贺军科、梁伟等领导先后到东城专题调研。二是积极培育各类青年自组织、青年社团。筹建“东城区青年摄影爱好者联盟”,组织“我眼中的新东城”青年摄影大赛,开展集中采风、佳片点评等活动。三是运用大众传媒手段,拓展动员领域,探索多元化的团建 8 途径。在部分街道团组织率先尝试在即时通讯工具、网站建立团组织、开设团校,扩大共青团工作影响和覆盖。

(二)拓展工作职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1.围绕中心出亮点,切实提高服务大局能力。一是有效实施奥运志愿服务项目,承担志愿服务、观众组织等多项重要任务,累计开放52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志愿者累计上岗63,248人次,服务社会公众600余万人次,发放宣传材料200余万份。完成了火炬传递6,400名观众、公路自行车赛5,225名观众的政审及组织工作。二是出色完成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相关任务,周密组织国庆群众游行“开天辟地”方阵、“走进新时代”方阵、背景表演及七色光鼓号队训练工作。开展国庆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累计上岗3000余人次、为市民游客提供各类服务6万余人次,为庆祝活动保障、城市运行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三是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发动广大团员青年和志愿者做好交通秩序维护、社区环境整治、文明礼仪宣传等工作。

2.坚持理想信念教育,打牢青少年思想基础。一是结合“三个北京”青年行动计划,积极开展青年分类引导,依托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举办和建国60周年等重大契机,组织163名各界青年代表,圆满完成国庆六十一周年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活动,开展“高举团旗跟党走 我与东城共奋进”、“青春践行发展观 微笑献礼共和国”、“奋进争章 建功东城”等青少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加强团员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二是结合我区制定20年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有利契机,积极开展“我为东城huà未来”、青联委员专题座谈会等活动,领会精神实质,为东城发展建言献策。三是坚持每年举办青年体育节,吸引近万名团员青年参与,有效促进青年间的交流和融合。四是强化社会责任。围绕抗旱、地震开展抗灾救灾捐款,各级团组织、青联组织募集捐款捐物84万余元,10余名团员青年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青少年责任意识切实增强。

3.深化创业就业工作,服务青年创业就业需求。一是提高培训力度。依托全区三所创业青年夜校,为本地待业青年、进京务工青年、低保家庭青年、职业中专学生等群体提供免费初级技术培训和定单式培训,累计培训创业青年850余人次。二是优化创业环境。举办青年创业大赛,协调区相关部门和单位,为优质创业项目提供产业化优惠政策;推进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与中国邮储北京分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等建立合作关系,为青年贷款创业开通绿色通道。三是完善见习近平台。依托全区18家就业见习基地,向相关高校提供90余个见习岗位,共安排推荐见习大学生近200人次,为大学生搭建了学习技能、接触社会、积累经验的良好平台。四是完善就业援助。开展东城区就业困难青年群体现状与帮扶对策专题调研,组织“就业帮扶一对一”活动,为困难青年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

4.以志愿服务为先导,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一是做好奥运志愿成果转化,探索统筹规划、共同参与、协调推进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在东直门交通枢纽、前门大街两个志愿服务站推行长年服务制,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二是完善项目体系,在春节、五

一、十一等重要节点集中开展志愿服务,围绕世博会、武博会、文博会、“创意点亮北京”文化艺术节、庙会等中心工作,选派志愿者开展信息咨询、旅游咨询、语言翻译、应急救助等服务活动。三是拓展服务内涵,实施“温暖、文明、窗口”三大行动,针对期颐老人、农民工子女等特殊群体开展关爱志愿服务,推出“亲情陪伴大年夜”、“健康天使火炬行动”等各级示范项目,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发展。

(三)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1.加大工作力度,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一是围绕贯彻落实区“五五”普法规划,依托“6.26”、“12.1”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两法一条例”宣传、关爱农民工子女、“公益电影进社区”、禁毒宣传等活动,切实提高青少年法制意识。二是建立12355星光自护学校,深化“星光青春自护行动”,举办“社会与校园”、“意外伤害防范”等主题自护实践课,增强青少年自护自救能力。三是加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和法制校长工作,积极 10 参与维护校园安全工作,举办“健康成长 法律护航”未成年人保护主题活动,实现全区中小学法制校长配备率、普法进校率保持双100%。联合区法院、检察院,设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分案审理制度,强化青少年权益维护。

2.统筹社会资源,深化对特殊青少年群体帮扶力度。一是加大物质援助,规范“希望工程”东城工作站建设,整合社会救助资源,累计发放基金、物品价值265.7万余元,资助贫困青少年4,564人次;注重精神关爱,举办“享受阳光、快乐成长”系列活动,引导贫困青少年提升文明素养,主动融入社会、奉献社会。二是推进“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完善闲散青少年服务管理模式,建立失足青少年跟踪帮教机制,抓好网瘾等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教育与管理。2008年,中央调研组专门就失足青少年“复学难”问题到东城进行专题调研。三是畅通青少年表达诉求渠道。通过开展共青团“倾听日”活动、“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了解青少年实际需求,切实帮助青少年解决实际问题。

在区委的指导下,几年来,东城共青团组织先后荣获市级以上各类荣誉146项,其中团区委荣获全国团建先进县(市),“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优秀组织单位”等称号。在教育局党委的关心支持和引领下,渤油二小党支部一步一个脚印的按照党委工作要点,扎实深入地开展了党建各项工作促进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健康稳定发展,现将具体实施情况作如下小结:

一、作风建设,制度保障

学校党支部成立一年来,逐步建立了较完善的各项制度,如《中心组学习制度》、《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党员三会一课制度》、《生活会制度》、《学习党课制度》、《党员教育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等制度。党支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重大问题集体研究,民主意识强;重视再教育,督促党员干部、党员教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永葆党员先进性。支部成员 11 有较强的民主意识,能经常性地深入群众了解广大教职工的想法,支部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大会,交换学习心得,沟通思想,互帮互助,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得失总结,集众人之长,共谋学校发展;

党支部十分重视党风廉政建设,时刻关注并长期坚持党员的执政为民,反腐防变教育,教育党员廉洁奉公。廉政建设过程中,学校采取了如下具体措施:学校制定了《党员十条行为规范》,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帮助党员树立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注重党风廉政教育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今年3月每位党员上交了一篇学习体会或观后感。

党支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学习理论管理制度,严格学习的纪律,强化学习教育的管理,增强全体人员学习的观念。分别制定了党员干部的学习内容和教师的学习内容,每月学习两篇,每月月底党员和教师的政治学习本交到支部进行检查,评出优秀、合格、需改进三个等级。学校还充分利用教师们的空余时间给党员上党课让党员接受再教育。

一年来,共组织党课学习4 次,累计收听人数达到69人。

学校本着“为人民服务,让家长满意”的宗旨,高度重视学校服务的质量,重视学校的声誉。支部要求全体党员及教师树立学生及家长高于一切的服务意识,对于家长的投诉学校将严查到底,绝不姑息。学校在今年4月利用家长开放日的机会广开言路,向所有家长发放调查表,了解学校办学信息,促进学校服务质量再上台阶。此次调查,共收集办学建议35条,学校决定利用期末家长会就家长建议进行反馈。

学校重视安全保卫工作,将每学期的第一个教学月定为“安全教育月”,制定安全疏散预案、制定安全防范制度、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疏散演习,通过开展活动及教职工会议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职工及学生的安全意识,一年来,学校无一起责任性事故发生。

二、党建工作,落在实处

12 党支部重视基础党建工作,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按照程序办事,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搞临时突击,各项事务均能扎实有效地进行。

为了强化党员的服务意识,支部给党员加压,按年级组给党员划分责任区,要求党员深入责任区,与教师谈心,了解教师生活,关心教师困难,在支部与广大教职工间起桥梁纽带作用。责任区划分按学年进行,每学年调整一次,党员深入责任区开展的各项工作要求有记录,有小结。

党支部重视组织的发展工作,努力将更多优秀人才引进组织。年轻教师是学校的未来,支部特地将发展的重点放在年轻教师上,变被动吸收为主动出击,通过多种渠道与年轻教师沟通,带领他们参加组织活动,帮助他们早日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对于业务水平高,但思想素质还有待提高的教师,组织延长其考察期,从而确保发展一个,优秀一个。2009年有两名教师被吸纳进来,2010年有2名优秀的教师加入党组织。

三、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

由于学校目前的现状,我校开展了“蓝青结对”活动,让党员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子,为青年教师树立学习的榜样。活动开展以来,党员在教学上投入更多热情,主动承担公开课,如:董春妮、项忠平老师的课总能给听课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学竞赛中也涌现了一批优质课;王嫦、杨雪燕、王永红、滕雪梅、黄瑞军、张烨、项忠平老师。班级管理上,党员身先士卒,班级常规及广播操面貌焕然一新;各责任区更是一派你追我赶的新气象。党员教师和入党积极分子呈现出更积极的精神面貌,

四、注重党员民主评议

13 党支部重视党员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在党员自我批评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党支部还制定每年五月有计划地开展一次群众座谈会,了解他们对党员的意见和建议,结合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听取征求非党员群众的意见。党支部根据民主评议结果,结合平时掌握党员的情况,对每个党员进行认真分析,作出公正评价。要使党员在支部的帮助下更全面地认识自我,真正实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五、关心教职员工,指导工会和团员的工作。

工会是教工之家,更是党群联系的好途径。党支部积极支持工会各种工作和活动,指导工会工作,一起研讨工作计划,确定重点教育工作,维护教工权益等。形成党政工三位一体的管理格局。本学期工会还开展了“阳光心态、健康工程”活动,通过集中学习广播操、健身操、了解保健知识等,提高教师对身心健康的关注。工会每月一次小型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增强了教师的凝聚力,提高了教师的战斗力。我们开展的活动有:趣味竞赛、羽毛球赛、乒乓球比赛。在今年的区教育系统教工乒乓球比赛中我校三名党员女教师报名比赛,并取得团体第五名的好成绩,其中项忠平老师获得女子单打第三名,这也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教师不仅有身心上的娱乐,并且给予教职工参政、议政的权利,支部健全了教代会制度、完成了教代会成员的选举和增补,制定每年要在第二学期末开展一次合理化建议,让二小的建设成为每一位教职工的光荣使命,过程中群众的凝聚力得到了加强。

团员活动,经费支持。党支部与团支部组织策划各项活动,实践中增长团员教师的知识和才干。团支部活动同时考虑年轻人的参与,凡三十五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都可以参加团的活动,由于团支部经费不足,党支部总是积极支持,让团员老师活动无忧。今年团支部还结 14 合教学开展教师基本功教学竞赛活动,通过计算机培训考核、演讲朗诵比赛、板书设计大赛、校级双优课推荐等,一批年轻教师脱颖而出,逐步成长起来,挑起学校教育教学和各项建设的大梁。

一年来来,渤油二小党支部认真地,不折不扣地完成上级党委布置的各项工作,我们深深认识到自身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今后的工作要继续着眼长效、凸显特色、改进不足,以更积极的态度和更饱满的热情将支部工作开展好,提升二小党支部的形象。

第17篇:结构耦合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管理创新

结构耦合: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管理创新

【内容提要】 在当前中国基层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把握好基层党组织在多元社会治理主体中的角色定位、准确定位基层党建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关系,对于和谐社会管理体系的形成至关重要。文章梳理了建国后至今基层党建在社会管理中角色地位的历史演变过程,提出了新形势下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的模式,实现社会管理创新与党执政理念创新的结构耦合,形成基层党组织和各类政治、社会资源有机整合的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新格局。

【关 键 词】基层党建 社会管理主体 多元化 创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革,社会基层治理主体日渐多元化,主要包括了政党、政府、社会团体和群众自治组织等。在当前中国基层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厘清多元背景下社会管理的科学概念,准确定位基层党建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关系,把握好基层党组织在多元社会治理主体中的角色定位,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对于和谐社会管理体系的形成至关重要。

一、“社会管理”理念与党执政理念创新实现耦合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社会管理”的概念,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正式提出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这一概念。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2011年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培训班上发表了关于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讲话,他指出,“社会管理的难点在基层,基层群众的工作做好了,做细了,做到位了,社会管理中的各种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说明新时期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会管理的创新,强化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群众及各种新社会组织,以及各项社会事业的领导和管理,以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实现社会的良性、科学、和谐发展。社会管理理念的提出是党和政府用以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从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从概念上看,社会管理是指由政党、政府、社会团体、社会机构等社会多元管理主体要素按照某种特定规则参与合作,共同管理公共事业,以追求最大化的管理效能,使社会运转科学、合理、有效,实现和谐稳定发展的最终目标。其中,党和政府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在社会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第三部门、各种市场组织与非政府组织以及广大公众起着协同和参与的作用,从而使社会组织在高度自律和有序的状态下得到充分的发展,最终达到化解社会矛盾与利益冲突,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良性目标。

首先,新形势新背景下对基层社会管理理念的创新提出新要求。当前,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快速推进,既给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也对基层社会的治理提出了新要求。一是经济社会转型对基层社会管理理念的创新提出新要求。我们国家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经济、社会、政治乃至文化层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转型期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落后了,社会矛盾急剧增多,群体性事件不断,社会的管理已经远远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很多地方与现实需求脱节,所以迫切需要改革和创新。二是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对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提出新要求。当前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逐渐从单位制结构转向社区制结构转变,社会管理主体渐趋多元化,主要包括了政党、政府、社会团体和群众自治组织等。这对于以传统的以单位组织为党的社会根基的我党来说,党的工作很难再单纯依靠原来组织的手段、行政的方式有效地整合社会。三是社会结构模式的多样化对基层社会管理载体的创新提出新要求。我国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从“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原有的单位组织管理网络被弱化,而新的社区管理网络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政府往往要直接面对分散的个人,社会治理成本大大增加,社会事务自上而下的贯彻落实和社会问题自下而上的解决都受到一定阻碍,在部分地区和某些环节,在管理的载体上出现真空或覆盖不全面的管理缺失现象。四是社会转型的长期复杂化对基层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提出新要求。社会转型带来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社会利益的分化和重构,使得传统的政府和社会管理手段单一的模式已不适应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与基层社会相互协调发展,增强党的社会基础和基层社会的发展活力。五是公共需求的多样差异化对基层社会管理机制的创新提出新要求。由于各利益主体价值取向不同,公共需求的呈现多样差异化的状态。如何整合不同利益群体,引领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需要有方法和载体的创新,需要政党与社会相互调适,基层党组织与社会自身的结构相互耦合,以保障基层社会的良性、稳定的转型和基层党组织对于基层社会的有效领导和整合。基层党组织针对这些新形势新背景,也逐步实现工作重点的战略性调整。

其次,加强社会管理对基层党建创新提出新要求。基层党组织是社会管理的领导者和推动者,新形势新背景对社会管理的创新提出了要求,同样对基层党组织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对党组织转变工作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加强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寓管理于服务,在服务中体现管理。二是对党组织改进工作方式提出了新要求。现代社会管理服务人、尊重人的特点,要求从控制性管理,更多地变为协商式、服务式管理;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的、道德的手段实施管理;从传统封闭式管理变为更多地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及时化、便捷化、开放透明的管理。三是对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提出了新要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迅猛发展,人员的频繁流动,使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出现“真空”地带,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不断拓宽工作领域,探索创新组织设置模式,不断扩大覆盖面。四是对基层党员干部社会管理能力和作风提出了新要求。群众利益诉求的多样化,社会矛盾的复杂化,要求基层党员干部不断提高应对复杂矛盾、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转变工作作风,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五是对党组织统筹运用社会资源提出了新要求。加强社会管理不仅要发挥政法、民政、劳动、教育、卫生等职能部门作用,更要引导群团组织、中介组织、自治组织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这就要求党组织不断增强凝聚力,充分整合运用各类政治资源和组织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第三,新时期“社会管理”理念与党执政理念创新实现耦合。党的执政理念是指执政党执掌政权的宗旨、价值取向、治国方略、执政方式、领导方式、社会力量配置以及在执政的条件下如何进行党自身建设等观点的总和[1]。执政党执政理念关系到执政党执政方式的改善、执政能力的提高、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和执政基础的巩固。面对社会转型特殊背景下政治统治方面所产生的诸多问题,党的执政理念适应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服务型政府理念的要求,逐渐实现执政理念的创新。改革开放前,我国党政机构是基层社会唯一的社会管理主体,党和政府通过强有力的政治与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地实现了对社会高度整合;改革开放30年来,由于社会分化加快,整个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也在不断产生和积累,旧的社会管理模式难以应对新形势下面临的种种新事物和新挑战,基层党组织和政府不能继续通过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有效地实现整个社会体系的整合而导致体系整合能力下降,“大一统”的社会整合体系在基层出现“梗阻”,从而造成社会管理成本的上升和管理的无力、滞后或被动现象。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公共事务纷繁复杂性,加上政府自身难以逾越的低效屏障,民间社会力量不断崛起,社会管理主体走向多元化成了必然的趋势,客观上形成了对政府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功能的诉求,新的公共管理模式逐渐由传统公共行政转向现代公共管理的变革,即公共管理的主体应不仅局限于政府,还应包括居于特殊地位的执政党和各种非政府、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公共组织,亦即第三部门[2]。其中,政府作为管理公共事务的核心成分虽然还是公共管理的核心组织,是公共管理的主体,但却不再是唯一承担公共管理责任的组织,而市场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等以其自身的特质和各自的优势分别承担起了社会管理的相关职能,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着愈益积极的作用。在多元化主体之间,必然要求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众、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第三部门的有效合作。

社会转型期提出社会管理理念与党执政理念创新的耦合,其实质是政党与社会的调适,即政党在价值宗旨、组织机构以及制度规范等层面与社会现实和社会诉求的相互协调和契合。党和政府掌握着管理国家与社会的公共事务的公共权力,必须坚持政府作为最大的社会管理主体的权威地位和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但党和政府应逐渐转变执政理念,调整自己管理方式和领导途径,以公共管理主体的身份,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参与到国家、政府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当中。党的基层组织与基层社会管理有着很强的共性。一是党的基层执政与社会管理存在着工作对象上的重合性。作为中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组织系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渗透于各级、各类社会组织中,对各种社会管理服务资源有较强的整合能力和便利条件,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进步。二是党的基层执政与社会管理存在着工作方式上的互补性。“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社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性、根本性工作。社会工作中以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专业知识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为党的群众工作提供有使用价值的借鉴;而我党有做群众工作优良传统,当前基层党组织继续发挥着“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带领群众”的领导作用,二者有很强的互补性。三是党的基层执政与社会管理存在着工作内容上的一致性。社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全面性的大问题,而社会服务、社会救助、社会稳定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党组织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组织力,充分发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作用,实现二者的吻合,使工作于不同岗位的党员在社会管理服务方面起到带头作用。

基层党建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理顺和调试基层党组织与基层社会的关系,实现二者自身建设和发展的结构耦合,即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管理的创新,社会管理的创新强化基层党建的创新,并能够进一步展示了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果,这两者结合、竞合、互动的关系。构建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的模式,是实现基层党建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

二、基层党建在社会管理创新中角色定位的历史演进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根据政党、国家、社会和市场的互动关系来看,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制度沿革以及基层党建在社会管理创新中角色地位的演进进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从建国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一元治理格局。这段时期我国的社会管理是党领导下“国家主导的一元化社会管理体制”,执政党和政府是唯一的社会管理主体,国家成为无所不管、无所不包的“全能国家”,所有权力集中于唯一的权力机构。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党和政府作为唯一的治理主体不仅管理着国家的政治和行政事务,也管理着全部社会事务和经济事务,直接导致政治上的专权和管理上的极端低效,社会缺乏结构和功能的分化而成为“总体性社会”,个人成为缺乏自主性只能被动服从的个体,牺牲了个体的自由和权利,窒息了社会的创造活力,极大地扼杀人们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2年十六大召开是现代社会管理体制起步时期。这一时期传统社会管理体制趋于解体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始,党和政府逐渐开始适度分离,党主要负政治领导责任,政府则主要负行政责任,政府率先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治理主体。与此同时广大农村开始推行村民委员会制度,城镇逐渐推行居民自治制度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基层民主自治体系逐渐建立。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是发展经济,全能型政府之下的社会以及社会组织开始发生深刻的变革,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对经济进行管理。这一时期,中国执政党的社会功能发挥重大的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推动社会服务向前发展。这一时期的社会组织发展受到的限制和控制较多,但仍然属于社会管理的对象,在社会服务方面发挥有限的拾遗补缺的作用。

十六大至今是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基本思路逐渐形成阶段。2002年十六大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中国社会发生了结构性变革:个体和私营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私人经济部门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阶层与新组织不断涌现,单位也不再是配置资源的唯一途径;民间组织管理从定期清理走向依法登记管理,获得很大发展;城市社区建设提上了党和政府的议程,农村村民自治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所有这些都为现代社会管理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这一概念,从而明确了现代社会管理的领导体制。由此,“社会管理”概念也逐渐走进社会管理活动之中,被纳入更完备的体系性框架之中。

三、加强基层党建,引领社会管理创新路径选择

社会管理是实现社会良性有序运行的基本手段和保证,也是一种政治过程[3]。党的基层组织是基层社会管理的核心主体,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工程。十四大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基层社会的各个层面的急剧转型,城市、农村以及各行各业和各领域不断发生关系重构和结构重组,这主要体现为基层社会的重新组织化。在社会重新组织化中不断涌现的新的组织化形式与基层党组织自身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钩,新的组织化要求与党组织管理模式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节。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首先,构建服务型政府,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政府实现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目标和有效保证。一是明晰政府角色,从管制型政府的行政理念转变到服务型政府的行政理念,树立顾客导向的服务理念。当前,社会管理的核心就是要改善和保障民生。改善民生问题,不仅是履行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更是政府行政必须优先实现的基本职能[4]。二是要改善政府与民众的关系,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这就需要在强化基层党组织有效形式监督职能的同时,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对政府的监督,要进一步加强中央、地方和民众之间的互动,加大社会力量对公共权力主体的有效监督和制约,实现基层社会善治。三是要实现基层社会管理与公民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伴随着我国公民社会的日益发展与成熟,改变了传统的全能政府控制基层社会的管理局面。这就要求基层政权的公民社会管理工作进行变革与创新,采取有效对策努力扩大公民社会的积极影响,以公民本位的精神实现政府再造,促进党和政府与公民间的良性互动。

其次,培育社会自主性,实现基层社会管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的转变。当今社会管理主体多元运作的态势注定单一的某种力量无法完成基层社会管理重任。因此,培育和建设城镇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是发挥基层社会管理资源作用的重要途径。实现基层社会管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的转变,核心在于培育社会多元主体力量,特别在培育其社会自主性的同时要给民间组织发展以足够的空间,给多元的社会利益以足够的保护。实现民间社会管理资源与党和国家管理资源的对接与互动,将会大大提高基层社会管理的实效。

再次,引入协商民主,建立健全公众政治参与的机制与平台。基于当前政党组织、政府和社区自治组织缺乏有效的互动的问题,强调引入协商民主,能够为基层自治注入新的活力,以弥补选举民主的不足,实现群众需求表达和回应互动的动态型社会管理。协商民主指的是“为政治生活中的理性讨论提供基本空间的民主政府”[5]。协商民主既是一种治理形式,也是一种决策形式。在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方面,必须更多地引入协商民主的方法,更加积极地探索协商民主的新形式、新路径,建立健全公众政治参与的机制与平台,使广大群众有足够的政治机制、渠道和平台来表达自己的利益愿望和意见,要借助这些政治参与机制、渠道和平台,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平等地进行讨论、协商求同,不断地以真正的公开、真诚的协商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进一步促进党和政府与公民间的良性互动。

最后,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全方位服务型社会管理。随着当前社会管理要素日趋增多,难度不断增大,单靠传统手段已经难以实施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因此,要充分认识并进一步发挥信息化手段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将当前错综复杂的社会管理事务与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紧密结合起来,构建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提高新形势下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尚文.共产党执政理念论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2,(5).

[2]薛辉.浅析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的政治学意义[J].中国行政管理,2004,(4).

[3]杨春寿、池巍巍.社会管理理论的若干问题探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3).

[4]潘小娟,白少飞.中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思考[J].政治学研究,2009,(2).

[5]Maeve Cooke.Five Arguments for Deliberative Democracy.Political Studies, 2000, Vol 48, p947~969.

第18篇:以党建为引领让基层治理更有动力

以党建为引领让基层治理更有动力

**社区地处芦淞区城乡结合部,社区辖区面积280公顷,总人口数2571人。**社区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5名。近年来,**社区党总支创新运用“双长制”制度,让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成为社区的主人,让党员做好先进模范作用。**社区在党建引领下,各项社区工作稳步推进,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一、以党建为引领,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社区党支部严格按照“三会一课”要求落实各项工作,结合当前的政治形势、工作实际,切实落实好“三会一课”的效果,认真组织开展主题教育,确保每个党员受到教育,有所收获。党支部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支部实际工作需要,每月按时开展“主题党日”,为支部党员提供了良好的交流与提升平台。组织生活的正常化,确保了支部党员在生产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社区和谐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党员队伍保证。党支部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党建学习,开展精细化服务,努力提升支部服务水平。紧紧围绕社区工作重点与居民思想动态组织各项服务活动,最大限度为社区发展服务、为社区群众解难。注重把党建工作与社区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全面落实了党员积分管理,通过党员志愿者、党员责任区、党员公开承诺等举措,充分发挥了党支部在工作、生活中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以党建为引领,丰富党群文化生活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对照阵地建设规范化要求,为支部党员的活动提供舒适的场所。新党群服务中心920平方,服务功能齐全。依托阵地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比学议”活动、志愿服务。支部还积极开拓网上阵地,支部全体党员都关注了红星云,支部建立了微信群,大力推进网上支部建设,打造党员随时随地随身接受教育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平台,逐步实现党支部活动可视化、纪实化管理。

三、以党建为引领,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结合网上群众路线工作,宣传发动全社区居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社区党员自发组成25人环境整治志愿队,带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义务劳动、植树种花,80人次累计300余工时;24户党员家庭自主退让菜地支持道路绿化,面积1000余平方米;党小组长责任区保洁、绿化日常护理形成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工作经验在全区推广,责任牌在办事处范围内进行了“复制”等等。在二季度区检中取得了第四的好成绩,除百强示范村位列第一,树立保先争位的目标,铆足了劲头,为社区居民营造环境优美氛围和谐的宜居环境,为辖区企业打造良好的经商环境。

四、以党建为引领,让无人管理小区焕新颜

唐人神家属小区始建于80-90年代,由于房屋老旧存在一系列问题,小区居民怨声载道。通过网上群众路线收集线路老化、下水道老化堵塞漏水、外墙破旧、无监控路灯、环境卫生脏乱差等30余件问题。“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在党员的积极努力下,迅速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并制定相关物业管理制度,发挥“双长制”运行作用,一名党员就是一个网格,进行结对帮扶开展党员义务劳动6次。通过深入走访、重点询问,梳理归纳居民最迫切最希望解决的问题。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社区助力,积极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运用收取的物业费及部分社区经费,对小区的绿化进行了修整;岗亭进行了翻新;停车位进行了规范;居住环境变美了,搬出的居民都回来了,群众的心里乐开了花。无人管理小区得以充分自治。

第19篇:以党建引领抓实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以党建引领抓实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XX市以党建引领抓实疫情防控工作有关工作情况作个简要发言。

XX市作为有着XX多万人口的大市和全国交通枢纽城市,防疫压力大、任务重。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重要政治任务,坚持政治引领,以坚定的决心、硬核的措施,从严从实落实工作责任,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截至目前,XX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XX例,近XX日来新增病例XX例,已连续7日无新增病例。我市疫情整体平稳、总体可控。

一、全市部署,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发生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有关部署要求,着力提升大局意识、强化政治担当,全面组织动员,压紧压实防控责任。明确责任到位。我市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建立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属地管理、部门负责”的战时责任体系。市委出台《XX的通知》,以市委书记和市长名义发出《XX》,印发《“十三个必须”通知》。制定《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疫情防控工作十二条要求》,动员全市所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主动“参战”。履行责任到位。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取消春节假期,坐镇指挥,统筹调度。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牢固树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意识,认真落实24小时值班、领导在岗带班制度,随时待命、全力以赴,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最实的措施、最硬的作风、最严的纪律,管好“城门”“镇门”“村门”“家门”,做到守土有责、为民负责、履职尽责。督查责任到位。市委常委会成员带领XX个督导组深入县市区开展常态化督导。市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带队,赶赴各地各单位,以“四不两直”的方式开展了XX轮督查,对相关问题及时督促交办。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共开展督查检查XX余次,通报典型问题XX起XX人,问责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XX人。

二、全面动员,坚决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市XX万个基层党组织和XX万名党员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发挥领导这一主心骨作用。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市委常委带头,市、县、乡三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防控一线联点包片,村(社区)全面实行“六包”制度,做到每一名居家隔离重点监测对象都有村(社区)干部、组长、民警、医护人员、党员和亲属负责日常监管和服务,确保XX名重点监测对象管得住、管得好,隔得稳、隔得暖。因发生确诊病例被封闭的XX居民向党组织深情诉说:“只有中国共产党、只有新中国才能真正把我们老百姓放在心上啊!”发挥党员这一主力军作用。疫情防控,关键在防。疫情发生后,全市XX名党员干部放弃休假返岗工作,XX个临时党组织,XX支党员突击队冲向疫情防控最前沿,XX万余名基层党员响应号召,走上防控一线,成为疫情防控的“宣传员”“劝导员”“守门员”。XX个乡镇街道、XX个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全面动员,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构建了乡镇(街道)、村(社区)、村(居)民小组“三级网格”,全面开展摸排登记,并对重点对象排查和健康检测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确保村村有人防,户户有人管,最大限度阻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有效防止输入性病例和疫情的扩散传播。发挥医务人员这一主攻手作用。当抗“疫”的战斗打响,XX余名医疗卫生行业党员奋不顾身、主动担当作为,用最美的逆行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截至目前,全市实现确诊病例“零死亡”,出院病例XX例,有效舒缓了群众紧张情绪,坚定了广大XX人民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

三、全域保障,坚决打好疫情防控“后勤战”。

注重关心关怀,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中勇担当、善作为。出台措施抓保障。制定了《激励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二十条举措》,从发展党员、选拔使用、职称评审、专项资助等XX个方面进行明确,建立健全了保障激励和关爱机制。注重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考察识别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XX县出台《关于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的通知》,建立干部防疫工作实绩档案;XX县制定《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识别考察干部工作方案》,成立XX个考察组,深入疫情防控一线考察干部。典型带动强保障。将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的入党积极分子及时发展入党,将表现突出的人员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重点培养,截至目前,共发展援鄂医务人员党员XX名,发展公安疫情防控“突击队”党员XX名,营造了“一名党员一面旗”的良好效应。充分运用XX日报、XX电视台和XX智慧党建网等媒体,扎实开展“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系列宣传活动,宣传推介先进典型和好的经验做法。XX市表彰了XX个先进集体和XX个先进个人,弘扬了正能量。人文关怀优保障。划拨党费支持开展疫情防控,除省管党费下拨XX万元专项党费外,XX市本级配套XX万元,县一级配套XX万元,共计XX万元,主要用于慰问战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基层党员、干部,支持基层党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补助因患新型肺炎而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给援鄂医务人员发送了一封慰问信,上门走访慰问家属,给每户送上XX元慰问金,了解并及时解决医务人员家庭面临的困难,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四、全民参与,坚决打好疫情防控“歼灭战”。

充分发挥“XX”群众的作用,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以多种形式参与疫情防控“歼灭战”。一是加大协助有力度。通过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主动认领各类疫情检查站登记检查、辖区居家隔离户联系服务、公共场所消杀等工作岗位,凝聚共同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号召群众积极筹集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多位群众托亲戚、朋友在国外高价采购口罩、防护服等物资,多方努力辗转运至家乡,免费发放给一线工作人员。二是开展宣传有亮度。充分调动全市XX万“XX群众”的积极性,先后XX次推出“我是‘XX群众’,我倡议、我承诺、我践行”网上接力行动,组织群众积极发挥智慧,创作快板、黄梅戏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曲艺宣传视频,督促群众在公共场所戴口罩,劝导群众开窗通风、搞好家庭卫生,减少走亲访友、聚餐聚会等活动,为疫情防控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提升服务有温度。突出隔绝疫情不隔断真情。把严格管控与人性化服务相结合,在卡口管控、检查检测、医学观察、隔离治疗过程中做好思想工作和全方位服务保障工作,让客人体会到如受家人般照料的舒心,支持鼓励留观人员以良好的心态度过隔离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第20篇:党建引领 规划先行

党建引领,规划先行

—玉山县城乡规划局党支部2017年度抓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2017年,县城乡规划局党支部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全面落实县委重大决策部署,凝心聚力抓规划,一心一意谋发展,党支部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进一步提升。现将局党支部一年来抓党建工作情况作如下述职,请予评议:

一、履职情况和工作亮点

2017年以来,县城乡规划局党支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以党建引领“规划”,用“规划”促进党建”的工作思路,使党建工作与城乡规划齐驾并驱,亮点纷呈,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思路新、力度大,基层党建“柳暗花明”。首先,端正了“就党建抓党建”的工作态度。针对以往党建工作抓一阵松一阵,就党建抓党建的弊端,局党支部一班人充分认识到:抓党建就是把方向,把方向必须抓党建的重要性,提高了“抓好党建就称职,抓不好党建就失职”的思想认识,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党支部书记的第一职责,定期召开6次专题会议研究党建工作,听取支部党建工作开展情况4次,研究解决党建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8件,形成了党支部书记亲自抓、党支部成员各负其责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其次,以“两学一做”活动为契机,始终把学习教育活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抓不放。3月28日,召开了全局“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动员大会,对全局学习教育进行了深入动员和全面部署,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施方案》和《学习计划安排表》,分别由局党支部成员组织机关党员学习,重点学习《党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局党员领导干部根据自身工作实际,自学了廉政准则以及股室业务知识等;按要求进行了“我为什么入党、我为党做什么、我给党留什么”和“政治合格”专题学习讨论。讨论会上,机关党员纷纷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踊跃发言,谈体会,谈悟性,谈提高,进一步增进了感情,提升了服务群众意识;领导干部以上率下,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支部学习教育,深入包扶村讲党课、听意见、谈体会。坚持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考评内容,将“两学一做”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推行党支部“党员主题活动日”制度,引导党员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组织党员开展承诺践诺、设岗定责、志愿服务等活动。注重党员干部后备力量的选拔培养,及时组织2名预备党员参加培训,规范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严格入党程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制订了党员发展目标责任制。坚持“走出去学习,请进来培训”的形式,将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将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党建工作纳入各股室年度工作考评的主要目标;第三,坚持业务工作与当前的精准扶贫、村庄整治、秀美乡村建设的有机结合,做到两不误、两推进。特别是克服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的困难,组织党员业务骨干,采取”5+

2、白+黑”的工作法,在机构还没有十分健全的情况下,就受理核

发了全县1230户的农民建房规划许可,为全县加强乡村规划、规范农民建房赢得了主动权。

(二)亮身份、明职责,廉政建设“风清气正”。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规划部门廉政建设处在风口浪尖。如何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局党支部认真研究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实行“统一领导、党政齐抓、风险管理、重心前移”的工作机制,主动扛起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的责任。一是制定了《玉山县城乡规划局领导班子成员2017年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对全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行层级管理;二是出台了《岗位廉能风险责任制》,对各股室风险岗位进行廉能管理,把纪律挺在前面,把责任落到实处;三是充分运用“三会一课”制度和党员“微信平台”和“道德大讲坛”等多种途径,采取集中学与分散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党员开展学党章、学系列讲话及《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及观看《榜样》专题教育片,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见贤思齐,激浊扬清;四是坚持“三重一大”事项集体讨论、民主决策。五是开展廉政约谈。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各股室负责人进行面对面的约谈3次,倾听基层声音,掌握思想动态,加强廉政教育。

(三)把方向、守纪律,意识形态“渐入佳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打铁须得自身硬”。局党支部从长计宜,精心谋划意识形态工作。一是切实把“四个意识”落实到工作中。特别是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的要求,始终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确保政令畅通;二是切实把“四个带头”落实到行动里。做到带头抓意识形

态工作,带头批判错误倾向和错误观点,带头弘扬主旋律、正能量,带头把握舆论导向;三是切实把“四项制度”落实到岗位上。局党支部靠前指挥,重心下移,每年至少2次以上研究部署意识形态工作,坚持“签字背书”和一把手末位表态回避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书记既不越俎代庖,又不隔靴搔痒,使意识形态工作常抓常新、渐入佳境。

(四)搭平台、育新人,人才工作“未雨绸缪”。要主动适应城乡规划工作要求高、理念新、专业性强的特点和规律,就必须坚持“人才第一”的观念,才能把县委提出的“开创新时代玉山高质量发展新未来”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因此,局党支部坚持“三抓”,努力实现规划人才“后继有人”。一抓引进。创新形式和思路,通过外派学习和微信平台的交流,不断吸纳先进发达地区城乡规划的新理念、新思路,局党支部2017年共派出 10批人次党员骨干,先后到浙江、江苏、上海等考察调研,跟班学习;二是抓交流。局里的技术人员统筹在规划方案审核、重大规划方案讨论上打乱原股室界限,通过交流、讨论的形式促进业务水平的提升;三抓岗位练兵。通过创先争优活动,设立“党员先锋岗”,倡导“我是党员我带头”,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过去的一年,县城乡规划局在党建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党建主业意识还不够强。主动谋党建、主业抓党建、“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还没有牢固树立,离“聚精会神抓党建”、“从严治党”

有一定差距,还没有真正抓到位上、严到份上;二是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虽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但“签字背书”还不够及时有力,自认为同事都会照章办事,自觉执行,没有必要弄得面红耳赤;三是抓意识形态工作缺乏思路和力度,停留在会议布置上,出现时紧时松的现象;四是人才工作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岗位练兵机制不够完善等等。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绩观仍有偏差。偏重于抓城市规划的主业思维仍然存在。面对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仍习惯于凭经验、老套路,主动思考、主动创新不够,成果较少,特色亮点不多;在党员队伍教育培训、党员发挥作用平台、丰富活动载体等方面创新不够,效果不明显,投入到党建工作的时间和精力还不够;二是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仍有偏差.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认识,认为只要干好工作不出问题就行了,放松了自己对廉政理论的学习,“一岗双责”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自觉意识不高,对廉政建设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力度不够,班子成员掌握基层单位的党风廉政情况不及时、不全面,从机制上思考谋划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考核评价、激励约束、督查问责不够,没有从根本上形成有效的层层抓责任落实和压力传导机制,对履行职责不到位、存在问题的党员或干部较少“动真格”;三是对意识形态工作认识仍有偏差。没有花一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落实;四是人才工作投入仍有偏差。导致专业“高、精、尖”人才相对匮乏。

三、整改承诺和下步打算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为了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开创新时代玉山高质量发展新未来”的奋斗目标,县城乡规划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为动力,牢牢牵住“规划”牛鼻子,咬住“高质量发展”不放松,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高擎党建引领,确保我县城乡规划各项目标举措落到实处。

一要强化“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意识。把党建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摆上重要位置,亲自研究部署和推进落实。积极探索“周检、月查、季评”目标化管理新办法,完善《城乡规划局党建工作目标及考核办法》,把党建工作与规划业务工作指标同推进、同考核;坚持每月深入一次党建工作联系点,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努力把党建工作联系点建成示范点;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实行党员目标管理和组织生活记录管理,注重优秀党员典型的挖掘和培养,树立先进典型;带头过好双重组织生活,主动参加所在党支部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建立全局考核督办制度,将“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作为年度考核和党支部织书记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确保党内生活健康开展。

二要强化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落实。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工作职责,全面履行党员的教育、监督、管理和服务职能;积极营造廉政文化氛围;加大正风肃纪力度,严防“四风”反弹;以“清风护航”活动为载体,主动对表对标,把“最多跑一次”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牢固树立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制的政治责任意识,做到“四个亲自”,即“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牵头研究制定本局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工作计划、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抓部署、抓协调、抓督促、抓落实。

三要强化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支部书记要带头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多花时间和精力,多调研走访,多谋划创新,从根本上扭转抓意识形态工作不实、不力的被动局面。

四要强化抓好人才工作。规划好新时代玉山高质量发展新蓝图,城乡规划局任重而道远。今后,要多途径、多形式培育优秀专业人才;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舞台、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玉山发展添砖加瓦,献计出力。

《以党建工作引领农村改革工作总结.doc》
以党建工作引领农村改革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银行工作总结医院工作总结安全生产总结财务工作总结酒店工作总结党风廉政工作总结工会工作总结社区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建工作总结其他工作总结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