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区五次党代会党建工作总结

2020-11-19 来源:党建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五次党代会心得

第五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10月11日上午,我市召开了第五次党代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达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总结万源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部署未来五年的任务,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万源市第五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和组织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致力科学发展、建设幸福万源为主题,紧紧围绕“构建一中心、一枢纽、一屏障,打造五大基地,建设五个万源”的跨越发展思路,为构建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中心而努力奋斗!

在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王成军指出第四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万源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万源历史上发展最好的五年。2007年以来,四届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达州市委的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砥砺奋进,破浪前行,成功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圆满完成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开创了万源发展崭新局面。五年来,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日益凸显;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明显提高。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必须认真领会市党代会的精神实质,深刻把握新万源建设的战略任务和工作重点,把思想统一到党代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贯彻党代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集中到万源建设的伟大实践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万源”的奋斗目标贡献自身力量。

一是以学习为抓手,努力提高工作水平。要以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为契机,始终把学习党代会精神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通过认真学习,深化对市委决策重大意义的理解,切实提高对科普工作者自身使命、宗旨和主要工作的认识,努力用党代会精神指导工作实践,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二是以贯彻为主线,不断增强敬业意识。学习党代会精神,重在贯彻,重在落实。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必须勤勤恳恳工作,扎扎实实做事,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要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能把心思花费到工作上,能把心血倾注到工作里,光明磊落地做好本职工作,淋漓尽致地展现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能力,锐意进取、勤勉敬业,做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和业绩。

三、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业务学习,爱岗敬业,以高度热情和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认真阅读各种安全生产读物,领会新的安全生产理念和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运用新的科学方法观去指导自己的工作;和大家团结协作,不计较个人得失,出色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勤于学习,苦练内功,解放思想,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

总之,要充分认识学习党代会精神的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发扬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将党代会的精神贯彻到生活和学习当中,为党的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四日

推荐第2篇:仁怀市五次党代会精神

仁怀市五次党代会会议精神

1月9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仁怀市第四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胜利召开。大会听取并审议通过中共仁怀市委工作报告;仁怀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纪委工作报告。大会还听取了市四届四次党代会代表提案办理和市四届五次党代会代表提案审查情况报告。

寒冬时节的中国酒都,被鲜花、彩球装扮一新,处处洋溢着热烈、喜庆。10日上午,来自各条战线上的236名党代表带着全体党员和64万人民的深切嘱托,满怀豪情地迈进会场。10时许,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中国共产党仁怀市第四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隆重开幕。市委书记房国兴代表中共仁怀市委作了题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由市委副书记杨治润主持。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连刚,市政协主席赵洪,市委常委兰明豪、黄国宏、何勇、黄泽越、王照达、龙江、肖宁舟、王飞、吴君隆、王训伟、陆卫及其他市领导何清云、陶秀莲、陈茂高、戴婷玉、韦勤、黄万强、杨英、陈华、喻阳洪、黄定旭、邓玉芬、杨宗琪、王强、杨应道、陈兴文、陈玉忠、宋胜华、陈正宗,市人民法院院长陈国辉,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贵凌,市公安局长李余松出席或列席大会;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赵书跃,担任过副县级以上实职的离退休党员老同志,不是党代表的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市直部门和驻市单位主要负责人应邀参加大会。

房国兴在报告中首先回顾了“十一五”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他指出,2006年以来,在中共仁怀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奋力拼搏,锐意进取,主动迎战各种自然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力实施“三市”战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基础条件加快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实力大幅增强,提前两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预计“十一五”期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59.85亿元增加到200亿元,年均增长16%%;人均生产总值接近5000美元,年均增长20.9%,高于全国4000美元的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从14.7亿元增加到41.5亿元,年均增长20.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3.4亿元增加到10.5亿元,年均增长24.2%,占遵义市的1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年均增长2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亿元,年均增长20.1%。综合经济实力快速上升,分别从全省经济强县(市)第7位、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42位上升到第1位和33位。

报告提出“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抢抓西部大开发、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机遇,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深化“茅台发展我发展”理念,继续实施生态立市、品牌强市和旅游兴市战略,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带动战略,着力在工业经济发展、非公经济壮大、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管理、人才培养引进和重大民生改善上实现重大突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报告提出“十二五”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00亿元,年均增长21.1%,力争达到6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000美元,力争突破15000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1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00亿元,年均增长35%,力争达到7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0亿元,年均增长19.4%。

房国兴强调,要立足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要围绕建设“法治仁怀”总目标,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新跨越;把握精神引领主导向,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跨越;要着眼民生改善新要求,努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新跨越;要致力环境保护新任务,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跨越;要着力党建工作上水平,努力推进党的建设新跨越。

11日,大会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闭幕式)。黄泽越代表提案审查委员会作关于市四届四次党代会代表提案办理和市四届五次党代会代表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大会通过中共仁怀市委工作报告的决议;仁怀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设的决议;市纪委工作报告的决议。

房国兴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始终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这个主基调,努力实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加速发展相互促进;要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勇敢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不断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要统筹兼顾,认真做好年末岁首的各项工作;要组织各种形式的送温暖活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让全市人民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推荐第3篇:学习五次党代会体会

学习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心得体会

1月5日至7日,中国共产党松原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举行。市委书记王常松在会上作了题为《坚持科学发展,统筹推进“三化”,为建设幸福松原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会议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臶,坚持科学发展,回顾总结了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五年的工作,确定今后五年松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为“统筹推进“三化”,为建设幸福松原而努力奋斗。这次会议是在松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重要会议。王常松书记在会上所作的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成果及建市二十年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对于推进我市坚持科学发展,统筹推进三化,建设幸福松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必须认真领会市党代会的精神实质,深刻把握“建设幸福松原”的战略任务和工作重点,把思想统一到党代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贯彻党代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集中到“建设幸福松原”的伟大实践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建设幸福松原”的奋斗目标贡献自身力量。

一是以学习为抓手,努力提高工作水平。要以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为契机,始终把学习党代会精神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首

要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臵,通过认真学习,深化对市委决策重大意义的理解,切实提高对公务员自身使命、宗旨和主要工作的认识。要争做“学习型机关干部”,并在单位中积极倡导认真学习党代会精神的浓厚氛围,努力用党代会精神指导工作实践,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二是以贯彻为主线,不断增强敬业意识。学习党代会精神,重在贯彻,重在落实。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勤勤恳恳工作,扎扎实实做事,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要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能把心思花费到工作上,能把心血倾注到工作里,光明磊落地做好本职工作,淋漓尽致地展现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能力,锐意进取、勤勉敬业,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和业绩向党、向人民汇报。

三是以目标为动力,全面投身建设幸福松原的任务当中。“统筹推进三化,建设幸福松原”是党代会提出的松原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这既是对我市各项工作作出的全面部署,更是对各个部门和机关工作人员提出的明确要求。作为一名机关干部,要以目标促工作、变压力为动力,以“实干、快干”开路,用“干成、干好”检验,振奋精神,克难求进,全面投身建设幸福松原的工作中。要时时发扬创新精神,处处贯彻创新要求,创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创新工作方法,在解放思想中全面做好本职工作,在与时俱进中切实提高工作实效。

推荐第4篇:五次党代会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全市人民,惠及千家万户。

市五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指出,要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把为民谋利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社会事业,高度关注民生,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探索以民生为导向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子。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切实把发展成果更好地用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

‚改善民生,枝叶关情,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我们为之不懈努力的追求。‛11月6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程建华动情地说,‚保障和改善民生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全市的和谐稳定,我们将按照市委书记李文慧提出的‘着力改善民生’的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改善民生成效卓著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市场就业机制效能,统筹城乡就业,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以经济发展拉动就业,以推动创业带动就业,以提升素质促进就业,以完善制度统筹就业,在就业态势复杂的情况下,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新增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88.02万人,新增城镇就业60.5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82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8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和人社部门的不懈努力,我市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社会保障待遇连年提高,一张坚实细密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提升着群众幸福指数,让百姓生活更安稳。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省市级统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不断完善;2007年,我市纳入国家首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一老一小‛有了医疗保障,随着居民医保的迅速展开和新农合的实施,我市从制度上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对城乡居民的全面覆盖。到2010年底,全市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20.5万人次,比‚十五‛末增长150%;其中,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5.55万人、148万人、62.63万人、35.65万人和28.67万人。

不断提高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水平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全市城市低保标准平均由120元提高到200元;人均实际补助标准由56元提高到145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由1200元提高到20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1000元提高到1200元;全市乡村敬老院由363所发展到741所,入住五保对象达到34021人,集中供养率由10.7%提高到40%。转化升级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农村低保受惠人群由16.8万人增加到43.8万人,人均补助标准由12元提高到60元。同时,不断提高社会事务管理水平,积极为弱势群体创造更多福利。

改善民生任重道远

虽然我市在改善民生方面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前进过程中仍面临不少困难和不足,突出表现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不平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人民群众在新的发展阶段期待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对改善民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任重道远。

——我市劳动力资源丰富,扩大就业的压力很大,就业形势严峻是我市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就业岗位供求不平衡状况将进一步加大;从就业的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偏低,就业结构亟待调整;同时,由于社会保障和劳动报酬等原因,城镇个体和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从业人员的就业信心和稳定性。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存在着覆盖小、保障水平低、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目前还没有被社会保障制度覆盖的各类群体诉求增加,解决体制转轨遗留问题的任务更加迫切;城镇化进程加速,对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制机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人员在城乡间频繁流动的格局,要求加快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统一和衔接,从制度上消除影响劳动力合理流动的障碍;人口老龄化来势凶猛,对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社会保障长期资金平衡压力巨大。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虽然取得重要进展,但还存在体系不够完善、救助工作力量薄弱、部门配合不够密切、救助标准不高等问题。

改善民生大有可为

面对新的挑战,我市将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我市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瞄准产业承接和大项目建设拉动就业,鼓励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帮扶重点群体稳定就业,落实优惠政策促进就业,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就业,整合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就业,大力提升城乡劳动者素质,逐步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更加稳定、更加体面。‚十二五‛期间,力争新增城镇就业55万人以上、失业人员再就业6.5万人以上、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以上、完成创业培训1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85%左右。

‚十二五‛期间,随着《社会保险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的出台,我市社会保障工作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结合南阳实际,我市将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到‚十二五‛末,力争各项社会保险参保达到1082万人(次),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44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8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0万人。让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治、失业有救济、生育有保障5项‚保护伞‛为全市人民遮风挡雨,解后顾之忧。

着力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市民政部门将积极贯彻省政府支持南阳发展的工作部署,争取省财政在城乡低保配套资金安排等方面予以倾斜并建立长效机制,为我市困难群众提供更好的保障;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城乡社会救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今年城市低保人均补助标准由145元提高到160元,农村低保人均补助标准由60元提高到72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1200元提高到1320元,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2000元提高到2240元;进一步提高城乡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水平,最大限度地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及党和政府的关爱。

推荐第5篇:海南五次党代会报告

在海南省第五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卫留成 2008年4月6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海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五次代表大会,是在海南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确定这样的主题,符合党中央对海南工作的最新要求,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一、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全面实现,海南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省第四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中心任务,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措施,优化发展环境,顺利完成了省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开创了海南发展的新局面。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五年来,全省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0.7%,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5.6%,经济实现了由恢复性增长向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转

变。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了4.3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了21.1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优势农产品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工业支柱产业迅速崛起,一批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旅游业加快转型升级,产品结构不断改善,境外游客加速增长,旅游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区域经济功能定位更加明晰,海口、三亚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洋浦和沿海两翼重点城市发展加快,中部地区生态环境优势凸现,特色经济发展初见成效。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批重要的交通、电力、水利项目建成使用。国资国企、农村农垦、行政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对内对外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航权开放实现突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等大型国际性活动的连年举办增强了海南的影响力。执行文化得到大力倡导,各级政府工作效率和执行力明显提高,解决了一批重大历史遗留问题,投资软环境得到改善。积压房地产处置基本完成。金融环境大为改观。生态省建设持续推进,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面貌发生新的变化。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支农惠农力度进一步加大。取消农业特产税,比全国提前一年免征农业税,实施良种补贴、渔民购大船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民政策性增收明显增加。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县乡公路改造、通村公路建设、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民房改造以及农村改水改厕、沼气池建设等工程,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积极组织农业技术和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新的提升,外出打工农民逐年增多。创新农业科技推

广体制,农业科技服务“110”基本覆盖全省。文明生态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载体,已形成品牌和特色,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社会事业较快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有了新的改善。我们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高度关注民生,办成了一批关系群众利益的大事、实事。在全国率先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对农村公办小学、初级中学和城镇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少数民族寄宿班学生补助生活费,全面完成了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建成了一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完成了乡镇卫生院“一无三配套”改造;建设省图书馆、博物馆等一批重要文化设施;把贫困地区和财政困难市县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提高到省本级水平,提高了离退休人员和享受各种抚恤金人员的补助标准;全面推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五保户”全部实现地方财政供养;比国家要求提前两年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解决了农村80万人饮水难问题;取得了抗击非典、强台风和严重旱灾的重大胜利。五年来,全省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5.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万人,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分别减少了5.2万人和20.2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提高了60.9%和42.5%。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加快发展的政治、文化基础更加稳固。按照中央要求,我们及时就加强新时期人大、政协和统一战线等工作做出部署,人大、政协作用得到较好发挥,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发展壮大。依法治省稳步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提高,干部群众

的法治意识增强。信访工作力度加大,解决了一批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平安海南建设扎实推进,治安形势总体趋好。宣传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国防动员建设取得新进展,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得到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有了新的提高。理论武装工作成效明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人心,并已转化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自觉行动和政策措施。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干部人事制度和人才工作政策进一步完善。积极选拔优秀党员干部充实基层,基层组织建设稳步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顺利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经验得到中央肯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促进了党员干部的作风好转,解决了一批关系民生的实际问题,党员的党性意识明显增强,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

这五年,是我省经济健康稳定较快发展的五年,是社会事业投入最多、发展最快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发生大变化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也是我们思想越来越统

一、凝聚力越来越强的五年!成绩来之不易,是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历届省委工作基础上,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海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琼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海南建设事业的

国内外投资者、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离党中央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海南仍然是欠发达省份,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仍然繁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环境与资源压力加大;城乡群众的收入水平总体偏低,土地纠纷和就业难、看病难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教育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特区意识不强,改革开放滞后,体制机制优势不明显;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事业心不强,实干精神不够,办事效率低下;消极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还比较严重;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总结过去五年来的实践,回顾建省办经济特区近20年的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海南的各项工作,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紧密结合省情,把党的执政理念和中央的大政方针贯彻好、落实好。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扫除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必须明确战略定位,形成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思路;必须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团结奋斗,扎实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始终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在首位;必须高度关注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必须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必须把加快发展的立足点转到主要依靠自身努力上来,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必须不断加强党

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

当前,我国已步入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海南的环境、区位、资源等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进一步凸显。经过近20年的艰苦努力,我省经济基础逐步夯实,发展思路更加清晰稳定,已经具备了在健康轨道上加快发展的思想和物质条件。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海南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明确具体的要求,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海南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又一次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今后五年,我省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省、开放强省、产业富省、实干兴省,突出经济特区的“特”字,努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海南又好又快发展。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今后五年我们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初步形成,综合经济实力有较大提升。热带特色的现代农业水平明显提高,具有海南特色的新型工业体系基本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海洋经济有较大发展,初步具备发展电子信息和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的基础。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乡一体的路网、水网、电网、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初步建成,覆盖全省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区域生产力布局更趋合理,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有较大提升。到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比“十五”末翻一番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中上水平。

——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省直管市县体制更加完善,行政效能明显提高。洋浦保税港区、重点开发园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以旅游开放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旅游岛建设初见成效。农垦管理体制实现根本性变革。海南经济特区的投资吸引力、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综合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森林覆盖率和大气、水体、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幅度提高,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断带海防林基本恢复,人居环境更加舒适优美。环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形成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

——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更大进步,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公民受教育程度和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明显提高;覆盖全省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惠及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扩大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达到全国中上水平;民主法制、和谐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在完成以上目标的基础上,争取在2020年之前,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之际,全省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以上,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

创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一直扮演着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的角色,发挥着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全面开放格局的形成,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经济特区的使命远未完结。中央一再强调,经济特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不变;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还要办得更好;中央鼓励经济特区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今天,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海南未来的发展时,回想当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创办海南经济特区的初衷,重温中央几代领导集体对海南经济特区发展的殷切期望,认真领会中央领导对海南工作的最新要求,总结海南经济特区走过的风雨历程,对照我们与发达省份的差距,客观分析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会得出一个结论:我们需要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再创特区辉煌!

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就是要在体制创新上有新的突破。特区的使命在改革,在于先行先试,当今特区的价值首先体现在体制创新上,特区的核心竞争力也首先体现在体制机制活力上。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真正认清并敢于扫除一切阻碍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当好改革先锋,向体制机制创新要活力,要速度,要质量。

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就是要在对外开放上有新的举措。关起门来建设不了社会主义,闭关自守发展不了海南。特区的使命在开放,岛屿经济体的生命线是开放,欠

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靠开放。我们要有开放的思想观念、开放的胸怀,要继续争取开放的政策,实施对外开放的新举措。对于来自国内外的投资者和建设者,一定要有五湖四海的雅量,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对外开放的社会环境,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就是要在艰苦创业上有新的作为。特区的发展,不能指望天上掉“馅饼”,也不能指望“一夜暴富”。我们既要有发展的愿望和干事业的激情,更要有干实事、干成事的作为;既要有好的思路和正确的措施,更要有能落实这些思路和措施的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光说不干,再好的思路也没用;干部的作风素质跟不上,再好的政策也用不好。必须激励和引导广大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放在抓落实上,扑下身子抓工作,攻坚克难促发展。

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就是要在抢抓机遇上有新的成效。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慢走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多年。时不我待,机遇稍纵即逝。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兢兢业业做工作,实实在在干事业。

总之,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就是要依托我们特殊的区位、环境和资源等各种优势,以体制创新、对外开放、艰苦创业和抢抓机遇的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努力开创海南经济特区发展的新局面。

三、努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色是比较优势,是竞争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就是要依托独特的资源、

环境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就是要发挥后发优势,大力发展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经济效益型产业;就是要发挥经济特区的优势,加大开放力度,加速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就是要从岛屿地理单元的实际出发,坚持全省统一规划、整体布局,逐步形成产业特色鲜明、区域布局合理、陆海并举、城乡一体的经济结构。

(一)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战略,培育和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一省两地”的产业发展战略符合海南实际。要在保持发展思路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着力在丰富、深化和提升上下功夫。

发展热带特色的现代农业。第一产业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全省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发展热带特色的现代农业是富裕农民的基本途径,是海南长期的历史任务。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农产品出岛出口、直接进超市进宾馆为目标,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精致农业。加强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发展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加强农村市场建设,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运销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服务“110”的作用,加快发展电子农务,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加强农业保障体系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

发展一批工业产业集群,进一步扩大工业总量,提高增长质量。实践证明,工业是迅速提升全省经济总量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主导产业。要坚持不破坏资源、不污染环境、

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坚持大公司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坚持集中布局、集约发展,培育和壮大一批工业支柱产业。更加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延伸产业链,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园区产业集聚功能,提高单位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强化工业发展的扶持和保障措施,提高工业配套能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到2012年,使工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左右。

推动旅游业升级转型,带动和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旅游业是我省最具特色、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产业,大力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是实现海南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以建设旅游强省、打造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着力推进旅游业由以观光游为主向以休闲度假游为主转变。积极推进西线旅游和海上旅游,有序开发山区和森林旅游,形成东西并举、山海互补的旅游新格局。大力发展专业化、个性化旅游产品。进一步加大国际促销力度,加快旅游要素国际化改造步伐,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要以旅游业为龙头,促进房地产、商业零售、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的发展,带动金融保险、会展、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体育、医疗保健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完善服务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提升产业的素质和效益。要加大产业开放力度,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招商引资、推进区域合作,进一步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经济的外向度。切实办好海峡两岸(海南)农业综合试验区。

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吸引更多侨胞投资兴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完善和落实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幅度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加强政策引导,搞好配套服务,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力推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发展海洋经济,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我省是海洋大省,发展海洋经济潜力巨大。全省上下要进一步增强海洋意识,做足海洋文章,向海洋要资源、要效益,大幅度提高海洋经济产出。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业,支持渔民转场,加强渔业生产安全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壮大外海、远洋渔业生产。支持科技含量高、污染少的海水养殖业。发展水产加工、海洋生物制药和其他海洋资源加工业。发展海上旅游。用好岸线资源,加强港口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四方五港”格局,形成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港口体系,大力发展海上航运业,把海南建成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在海南建设南海油气勘探开发基地。

(三)坚持全省统一规划,形成合理的区域经济布局。海南作为一个岛屿型的地理单元,地域面积小,生态环境脆弱。坚持全省统一规划,是促进资源集约利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益、提高开发建设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开发建设中,既要突出市县特色,充分调动市县发展的积极性,又要切实把海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坚持城乡统一规划,注重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重大基础设施规划的有机衔接,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大的基础设施项目统一建设。坚持重要资源统

一规划和配置。坚持产业布局统一规划。通过统一规划、整体部署,形成城乡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强化区域功能定位,实行产业集中布局。加快琼北综合经济区、琼南旅游圈、西部工业走廊、东部沿海经济带、中部生态经济区建设。落实“南北带动,两翼推进,发展周边,扶持中间”的思路,加快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增强海口、三亚两市对全省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东西两线加快培育几个中等骨干城市,推进东西两线发展;要把中部发展提到重要位置,进一步强化和落实扶持政策,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经济,提高教育水平,缩小中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设施配套功能。推动大隆水库按期竣工,建成大广坝二期工程,启动红岭水利枢纽工程,基本形成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和供水安全、防洪安全体系,基本解决海南工程性缺水问题。推进东环铁路和海口、三亚绕城高速公路等重点交通工程建设,基本建成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建成覆盖全省的大容量信息基础网络,使通信网络覆盖全岛和周边经济作业海域。加快琼州海峡海底电缆工程建设,实现与大陆电网并网。积极推动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列入国家计划。

四、努力保持和发挥好海南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海南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坚决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坚持环境优先原则,继续推进生态

省建设,确保主要环境条件持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走在全国前列。

(一)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重要水源、重点海域的保护与管理。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中部生态经济区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制度和限期治理制度,防治工业污染,控制生活污染,削减农业面源污染,及时处置医疗与危险废物。加强物种和种质资源保护,防止外来有害物种入侵,保证生态安全。加强天然林保护和海防林建设,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大环保投入,加快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到2010年,海口、三亚的垃圾和污水处理必须全部达标,半数以上县城要建成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推广各种新型能源,争取普及农村沼气。

(二)发展生态经济。在招商引资、产业规划、项目审批、产业促进等各个环节,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意识,坚决摒弃粗放型增长方式,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谋求经济最大限度的发展。依法加强土地、矿产等资源的管理和调控,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保证矿产资源的科学开采。大力推广节水技术,节约利用水资源。制定实施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相关标准和评价体系,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性企业和园区。制订发展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和风能等产业的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和使用新型能源。鼓励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按国家指标逐步降低单位生产总值的能源

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三)建设生态文化。要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尊重和爱护自然。积极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加大生态文明宣传,繁荣生态文化,在全社会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保护公众参与机制。大力推进文明生态村、文明生态集镇、文明生态社区和文明生态城市建设,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人居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

五、努力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是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全国改革进入系统性、综合性改革的新阶段,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破解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树立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新形象。

(一)加大旅游开放,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旅游业是能够最大限度保持和发挥海南生态环境优势的特色产业。建设以旅游开放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既是再创海南特区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支撑海南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要以建立国际旅游岛为载体,全面提升旅游开发开放水平。

积极推进旅游对外开放。在切实用好落地签证、21国免签证和航权开放政策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更加开放的出入境政策、航权政策和更加灵活的旅游项目审批政策,进一步开拓境外客源市场。争取开放西沙旅游。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结束的新形势,大力推进旅行社、旅游景区景点、旅游交通、旅游购物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并积极争取国家允

许在重要旅游城市设立免税商店,在与旅游相关的外汇、外贸、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

加快旅游管理体制及相关配套改革。整合行政资源,设立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负责推进全省旅游改革、发展和管理,协调旅游相关行业和部门。充分发挥好与旅游相关的各类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完善旅游业发展扶持政策,设立海南旅游产业发展基金。适应国际化要求,改善旅游软硬环境和配套服务。

(二)推动建立洋浦保税港区,使之成为海南对外开放新的制高点。洋浦经济开发区是特区中的特区,洋浦的发展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要适应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充分发挥洋浦的区位和港口资源优势,依托洋浦的产业基础,推动建立具有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等政策功能的保税港区,与洋浦开发区实现区港联动,努力把洋浦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优势的石油化工基地、石油商业储备基地、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基地,成为面向东南亚、连接北部湾、背靠华南腹地的区域性物流和航运中心。

理顺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开发区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合理划分洋浦经济开发区与儋州市的经济利益与社会管理职能,增强开发建设合力。设立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由省级领导担任管委会主任,协调政府相关厅局的工作,统筹洋浦经济开发区、洋浦港和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用好、用活洋浦经济开发区现有的优惠政策,并充分发挥洋浦的品牌和集聚优势,以洋浦经济开发区和洋浦保税港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继续抓好其他开发区的建设。通过土地置换,实现海口

保税区易地发展,形成琼北地区发展的新动力。完善澄迈老城开发区等重点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加强对园区的统筹协调和管理,整合园区资源,用足用好园区政策。进一步简政放权,适时提升重点园区的管理层级,赋予园区更大的自主权,努力使现有开发园区成为我省新一轮开放开发的重要基地。

(三)推动农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逐步实现全省资源的优化配置。农垦拥有全省四分之一的土地、八分之一的人口,农垦的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全省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要在争取国家帮助解决部分历史遗留问题的前提下,理顺体制,争取国家批准农垦交由海南统一管理,从根本上解决管人管事管资产相脱节、改革发展稳定责任主体不统一的问题。在维护好农垦职工的根本利益、确保农垦稳定的基础上,优化全省资源配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继续推进农垦内部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改革。以土地使用权和橡胶长期承包为基本形式,全面推行统分结合的职工家庭承包经营,合理调整利益关系,将分配重心向广大职工群众倾斜。切实解决并场队和农垦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保持农垦社会稳定。逐步创造条件把农垦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民政、公安等事务移交地方政府。待国家批准改革方案以后,把农垦发展纳入全省发展的总体布局,在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力争3到5年内,农垦的面貌有比较明显的变化,为海南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四)以完善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为重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建省之初,海南就

是全国省级机构全面改革的试点地区,实行省直管市县的行政建制,率先进行“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试验,为减少行政层级、提高政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供了有利条件。要深度总结近20年的实践,围绕科学配置权力、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完善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

科学划分省、市县两级政府的职责。省政府集中力量抓好统一规划、政策指导和宏观调节,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重大的产业布局,重点区域和重要资源的开发、保护与管理,以及跨市县事务。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合理配置管理权限,切实解决好少数省直部门对具体事务管理过多过细的问题,逐步将地市一级的管理权限移交给市县。市县政府要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按照事权与财力相匹配原则,进一步理顺省与市县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探索建立激励型财政分配制度,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按照精简、统

一、效能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原则,科学调整和设置省政府和市县政府组织结构,积极探索解决党政机构职能交叉重叠等问题。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稳步推进行政区划的合理调整,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益。认真总结乡镇机构改革试点经验,尽快在全省推广县以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要在着力抓好以上重点改革的同时,继续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制度、事业单位、文化体制、科技体制、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和华侨农场管理体制等项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村信用社和供销合作社改革;在认真研究中央政策、学习外地经验和深度调研的基础上,大胆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

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加快推动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的体制创新,增强全省发展活力。

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坚持以人为本,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作用。坚决克服和防止公共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法制化的倾向。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和配套性。建立强有力的统筹协调机制,强化改革责任,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六、努力构建和谐海南

要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和谐海南建设。

(一)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民生。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过上好日子,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要夯实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把改善民生放在和谐海南建设的首位。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增加就业岗位。鼓励各类企业合理增加员工收入。以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完善和落实“三集中”扶贫和联手扶贫措施,提高农村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各类就业培训工程,完善就业援助制度,着力解决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贫困家庭就业问题。力争经过五年的奋斗,使我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超

过全国平均水平。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巩固基础教育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规划,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省部共建“211工程大学”。改造中小学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在继续加大教育硬件投入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提高教学质量上来,下大气力培训教师,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好农村卫生院、所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医院管理制度改革,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和药品流通秩序,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力度,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住条件。稳定低生育水平,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建立并逐步完善惠及全省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和城乡低保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和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适时提高各项保障水平和标准。加强对城乡特困户、灾民等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大力发展社会福利、残疾人事业、慈善事业和老龄事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

(二)推进依法治省,维护和发展民主。用制度和法律保障公民民主权利、规范民主活动,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要按照依法治国的各项要

求,切实维护、保障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民主政治权利。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证立法、监督和决策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处理好党派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的关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支持人民政协发挥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完善各级领导干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和反映民意制度,完善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健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重大事项听证制度,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社科联、文联、作协、残联、台联等群众团体和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侨务政策。进一步做好对台工作。提升厂务、村务公开水平,完善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以立法促和谐、保发展。在遵循法制统一的基本原则下,充分发挥经济特区授权立法的超前、试验和示范作用,着力加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对外开放、推动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发展方面的立法;加强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方面的立法;加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以及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增强法规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切实增强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落实“五五”普法规划,继续做好“法律六进”等普法活动。严格依法行政,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社会公众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深化司法体制和工

21

作机制改革,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司法廉洁公正。切实解决法院判决执行难的问题。完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制度,解决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

(三)努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切实保障民安。社会安定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要着力解决好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让全省人民安居乐业,让外地游客感到安全。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上。进一步强化公共安全管理,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范各种风险的能力。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和改善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采取综合措施,下大气力解决好城市交通、城镇规划、环境卫生、市场秩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要把解决好信访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妥善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整合信访资源,强化信访协调,严格信访责任追究,按照依法、合理的原则解决群众的诉求。建立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和工作网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调解作用,着力提高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把责任分解到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下大力气解决好土地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采取各级领导干部包点、包案等形式,着力解决好城镇拆迁、企业重组破产、司法诉讼等方面的信访积案和典型案件。

下决心抓好社会治安,扎实推进平安海南建设。要着眼于促进社会和谐,务实高效地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推进社区警务、农村警务战略,加强基层防控网络建设。有

22

效防范、坚决打击敌对势力和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犯罪活动和黑恶势力。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对初吸者一律强制戒毒,对复吸者一律强制劳教,坚定不移地推进“无毒岛”建设。

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支持驻琼部队和武警部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四)积极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广泛凝聚民心。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地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弘扬琼崖“23年红旗不倒”的革命精神和新时期的特区精神,激发全省人民创业、创新、创优的巨大热情。深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大学生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和谐创建活动。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大力加强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市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村有文化活动室和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南历史文化和黎、苗等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和利用。

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氛围。加强正面宣传,更多地聚焦民生、关注基层、服务发展。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正面引导社会热

23

点问题。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建设和管理。

七、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实现海南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要紧紧围绕这次党代会制定的奋斗目标,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坚强的领导集体,造就一支能担当起新时期特区建设重任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是海南未来发展的根本要求。今后五年,我省党建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干部的培养、选拔和正确使用。

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干部培训。要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努力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真正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转化为谋划海南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海南发展的有力措施、领导海南发展的实际本领。要引导和督促党员干部根据岗位职责的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习什么的原则,下功夫学习现代经济知识、科技知识、社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努力成为履行岗位职责的合格人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干部五年培训规划,并且把培训和选拔、使用紧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加

24

大干部培训力度,形成大规模、多层次、高质量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格局。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进一步更新用人观念,旗帜鲜明地鼓励开拓、支持实干,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优秀人才放到合适的领导岗位上。要树立无功便是过的思想,对那些不思进取、碌碌无为、工作长期没有起色的干部,坚决果断地予以调整;决不能让那些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人吃亏,也决不能让那些热衷于跑关系、谋私利的人得利。抓紧建立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适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坚持干部任免程序,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力度,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继续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关心照顾好老干部。要关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积极支持他们的工作。

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各级党委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要求,正确处理好党政关系,坚持谋全局、把方向、管大事,通过党的会议、党内程序和用好干部实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领导,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适应党委班子配备改革的要求,积极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

25

(二)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要充分运用先进性教育的成功经验,改进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活动内容和工作机制,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把全省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海南的坚强战斗堡垒。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建立党员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创新工作方式,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继续加强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以及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的党建工作。加大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方法和途径,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要认真抓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的工作,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切实帮助困难党员解决实际问题。

(三)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党员干部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也直接影响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发展质量和工作水平。要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认真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执政为民意识,当好人民公仆,带着感情和责任干事业,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大力倡导执行文化,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对确定的工作任务,要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见成效决不罢休。对因执行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要实行问责,确保中央和省委的精神得到贯彻落实。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始终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要

26

继续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扎实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要前移反腐关口,防微杜渐,尽最大努力帮助和教育干部不犯错误、少犯错误。深化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继续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认真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抓住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建立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反腐败斗争的领导,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带头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同志们,面对新时期的发展重任,面对全省800万各族人民的重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开阔的眼界、更加奋发进取的精神、更加务实的工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努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为把海南建设成为一个绿色之岛、开放之岛、繁荣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而努力奋斗!

27

推荐第6篇:五次党代会宣传提纲(.3.10发文)

通 知

院党字[2011]5号

关于印发《中共安庆师范学院委员会第五次代表大会

宣传提纲》的通知

各党总支:

《中共安庆师范学院委员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宣传提纲》已经2011年3月10日党委会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结合宣传提纲要求,切实做好第五次党代会的宣传教育工作。

中共安庆师范学院委员会

2011年3月10日

中共安庆师范学院委员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宣传提纲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及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的要求,经校党委研究并报请中共安徽省委批准,我校第五次党代会将于2011年第二季度召开。这是我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际行动,是团结和动员广大党员和全校师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奋发图强,努力建设具有鲜明特色、在省内同类高校中处于前列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举措。胜利召开这次会议,对我校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

校党委号召全体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积极行动起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优异的工作成绩迎接我校第五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一、召开第五次党代会的重要意义

第五次党代会是“十一五”规划收官、学校在历经五年的跨越发展、事业处于新起点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也是学校科学判断形势,精心谋划未来,为加快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步伐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开好这次党代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召开第五次党代会,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需要

在新的历史起点推进新的发展,离不开党的建设这个根本保证。第四次党代会以来,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

2 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线,积极推进党建和各项工作,为促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时代在发展,事业在进步,党的建设也必须与时俱进。党的十七大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高等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2010年8月,中共中央修订出台了《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高等学校党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是高等学校党的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制度。12月14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九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要适应高校改革发展需要,建立健全高校党的各级组织。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要靠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来领导,靠一支具有坚强战斗力的党员队伍来带动。因此,充分利用党代会的召开,总结和回顾党的建设的经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引领和保证学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这既是党的十七大的明确要求,也是我校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召开第五次党代会,是客观分析形势,抢抓发展机遇,推进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需要

学校第四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强,全校师生员工凝心聚力,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学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办 3 学特色不断彰显。尤其是国字号品牌的不断突破,提振了广大师生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信心。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新形势、面对人才培养质量与教育资源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面对安徽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内涵建设与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学科专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今后的发展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坚定决心和信心。2010年4月份,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特别是12月6日,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合肥隆重召开。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三运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受教育部委派到会指导并讲话。这次会议传递出许多振奋人心的信息,表明了省委、省政府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皖、人才强省战略,强力推动我省由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迈进的意志和决心。这一切,都为我们实现新一轮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形势鼓舞人心,形势催人奋进。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高等教育新的发展机遇,如何顺利实现从规模快速发展过渡到注重提升内涵、优化办学结构、强化办学特色上来,这是时代赋予这次党代会的光荣使命,也是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的共同心声。我们迫切需要通过此次党代会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励斗志,科学规划学校未来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和发展步伐,全面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

(三)召开第五次党代会,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全校智慧、凝心聚力、鼓舞斗志的需要

学校的事业是大家共同的事业,美好的蓝图需要全校党员、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绘就。党的代表大会是体现党的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召开党代会,使广大党员能够参与党代表的选举过程,师生员工能够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讨论决策过程,有利于党员和党员代表行使自己的权利,有利于调动全校广大党员参与党的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发广大党员的强烈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时,党代会的召开也有利于研究和探索新时期新阶段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使学校党委的领导体制更加健全、领导方式更加科学、领导基础更加巩固,使全校上下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为实现学校新的跨越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可靠的组织保证。

二、大会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一)大会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总结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党建工作及学校改革发展的成绩和经验,认真谋划“十二五”发展规划及今后一个时期学校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动员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紧紧依靠全校教职工,团结奋进,求真务实,着力内涵建设,强化办学特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二)大会的主要任务:全面总结我校五年来党委和纪委的各项工作,选举产生学校党的新一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

5 谋划确定学校“十二五”期间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举措,明确今后几年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振奋人心,鼓舞斗志,凝聚力量,不断开创学校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大会安排四项议程:

1、听取和审议中国共产党安庆师范学院第四届委员会工作报告;

2、听取和审议中国共产党安庆师范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

3、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安庆师范学院第五届委员会;

4、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安庆师范学院新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

三、学习教育的内容、重点及开好党代会的要求

(一)学习的主要内容:

1、《中国共产党章程》;

2、《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3、《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的暂行条例》;

4、《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省属普通高等学校代表大会常任制实施办法(试行)》;

5、中组发[2010]21号《关于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的通知》;

6、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7、《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

8、胡锦涛同志在接见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9、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10、习近平同志《深入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讲话精神

6

1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12、《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13、校党委关于召开第五次党代会有关文件材料等。

(二)学习的重点:《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省属普通高等学校代表大会常任制实施办法(试行)》。为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探索党建工作新机制,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省委教育工委决定,从2011年起在全省公办高校全面实施党代表大会常任制。高校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高校党的建设,以完善高校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度为重点,深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高校党的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通过学习,让学校广大党员、党代表充分认识党代会常任制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党代表作用;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委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进一步激发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保障和维护党员权利;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各级党组织与广大师生联系;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机制,推进党委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三)开好党代会的要求:全校各级党组织要通过召开党员大会、集中培训、领导宣讲等形式认真做好思想发动、舆论引导、学习教育等工作,让广大师生员工充分了解第五次党代会召开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员权利、义务的教育,使广大党员增强党性观念,激发光荣感和责任感,积极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进行实行差额选举重要意义的教育,使广大党员充分认识实行差额选举有利于发扬党内民主,体现选举人的意志,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正确对待党内选举,圆满完成大会的各项 7 任务。各级党组织要以迎接校第五次党代会召开为动力,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把召开党代会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结合起来,与校史校情、办学传统和优势特色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从意识、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把广大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校党委的各项决策中来,统一到学校发展的大局上来,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分层推进,认真做好党代会的各项具体工作。同时,要充分利用宣传栏、网站、板报、墙报等宣传阵地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努力把我校第五次党代会开成总结经验的大会、改革创新的大会、规划未来的大会、加强党的建设的大会、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大会。

四、第五次党代会宣传口号

1.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安庆师范学院第五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2.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3.推进高等教育强省建设,为我省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作贡献!

4.深入贯彻全省高校党建和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5.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我校第五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6.抓住机遇,凝心聚力,以出色的业绩向第五次党代会献礼!

7.优化办学资源,加强学科建设,突出办学特色,提高综合实力!

8.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8 9.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构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

10.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11.同心同德、开拓奋进,为实现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新目标和新任务而努力奋斗!

第四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学校实现跨越发展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及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校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团结和依靠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建设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圆满完成了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各项事业开创了新局面。下一步要认真总结、广泛宣传五年来取得的重要成果和经验。

即将召开的校第五次党代会将对未来五年学校的发展进行全面部署。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既需要用勇气迎接挑战,更需要用智慧抢抓机遇继续发展。集众智才能成伟业,聚合力方可谱新篇。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按照校党委的统一部署,立足本职岗位,埋头苦干,扎实工作,紧密配合,齐心协力,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出色的工作业绩向第五次党代会献礼。

主题词:第五次党代会 宣传提纲 印发 通知

10 中共安庆师范学院委员会 2011年3月10日印发

共印30份

推荐第7篇:五次党代会市委工作报告(终稿)

抢抓新机遇 实现新跨越 为建设“文明、幸福、魅力”新东港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东港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3月23日)

刘 胜 军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东港市第五次代表大会,是在东港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全面步入新的跨越发展阶段召开的大会,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省委和丹东市委重要会议精神,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为建设“文明、幸福、魅力”新东港,实现大气秀美新丹东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共东港市第四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过去五年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

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在省委和丹东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跻身全国百强县、建设现代化沿海港口城市的目标,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跨越赶超的征程上阔步前进,胜利完成了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东港发展史上思想解放程度最高、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

化最大、社会事业发展最好、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

经过五年的奋斗,东港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通过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实施“一城两港三区三带”战略,科学配置生产要素,不断优化生产力和主导产业布局,三大经济区建设有了明显进展,沿海乡镇工业园区初具规模,中北部地区发展步伐加快,产业承载功能不断完善,呈现出强劲的后发优势。成功跻身全国百强县,标志着东港县域经济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45.4亿元,年均递增21.5 %,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达到8200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7亿元,是2005年的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457.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6.1倍。农业经济稳步发展,产业化经营水平持续提高。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四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二次产业比重提高了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繁荣活跃,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大幅提升。

经过五年的奋斗,东港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要成果。通过科学规划城乡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城市“东联西扩”,港城形象全面提升。开展了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扎实成效。实施了污水处理厂、农民饮水安全、垃圾卫生填埋场、城市集中供热、节能减排等重点工程建设,城乡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全面加快富民进程,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14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00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34.9亿元,分别是五年前的2.2倍、2.1倍

和2.3倍。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完成了老城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建设等一批惠民工程,居民生活质量排行位居全省第四位。

经过五年的奋斗,东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行政体制、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稳步实施,行政效率大幅提高。农村综合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广泛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健全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市民综合素质得到新提升。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工作力度,妥善处置了各类突发事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遏制了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积极做好“五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了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全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人口与计划生育、广播电视等各项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全国科技示范市、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两连冠、省级平安市七连冠等荣誉。

经过五年的奋斗,东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展现出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理论武装工程扎实推进,宣传思想工作和新闻舆论工作有效加强,成功开办了“东港讲坛”,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思想解放水平进一步提高。高质量地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多项实践活动,“三级联创”活动扎实推进,各级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有了新提高。在全省率先推行了“设岗定责”、“双岗双责”、“双包双联”、“四议一审”等多项制度,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

干部的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广大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进一步增强。人大和政协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壮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取得新成绩,武装、民族宗教、老干部等工作得到加强。连续荣获“辽宁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称号,基层党建工作经验在全国地市级组织部长培训班上进行了交流。

回首五年的历程,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令人鼓舞的新成绩,主要归功于省委、丹东市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归功于历届市委打下的良好基础、老同志的关心帮助和全社会的支持配合。在此,我代表四届市委,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向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港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东港建设与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进一步加深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这些认识和体会既是对过去的经验总结,也是指导今后工作的重要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坚持把挑战当机遇、把压力变动力,在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中推进发展;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跨越发展;坚持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在转变增长方式中提升发展。

第二,必须坚持把执政为民作为第一宗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把好事办在群众心坎上,把实事办在群众需要上,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切实实得到实惠,真正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第三,必须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理念,切实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注重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统筹兼顾各方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第四,必须坚持把开放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改革开放是时代的主旋律,开拓创新是跨越发展的力量源泉。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坚持不懈地深化改革,不断以科学发展的理念、改革创新的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增创新的发展优势。

第五,必须坚持把埋头实干作为第一要求。科学发展靠实干,社会和谐靠实干,为民谋利靠实干。必须坚持“工作主题化、主题载体化、载体具体化”,说了就干,干就干好,努力营造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形成心齐、气顺、劲足、风正的生动局面。

五年来的实践和成绩,为今后发展积累了宝贵财富,打下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思想解放还不够,创新意识还不强,影响了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开放成效与我们

所处的区位优势有一定差距;产业配套能力不强,关联度不高,经济增长方式仍处于粗放型阶段,县域经济绿色指数相对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很突出,公共事业特别是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得不尽如人意;个别部门、个别领导对政策的学习领悟不透,在执行上缺乏灵活性,投资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的思想工作作风还不能适应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这些问题,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

今后五年是我市加快发展、大有作为的黄金机遇期,是强市富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飞跃期。这一时期,我们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必须科学分析,做出正确判断。

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效应的全面释放,全省新一轮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的大力实施,丹东经济发展重心向西转移,“一桥两岛”和边境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全国百强、临港亲海、国家级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等一系列名片优势的逐渐放大,我们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新机遇。同时,经过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东港发展格局逐步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投资环境日益改善,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日渐高涨。特别是,东北东部铁路、大东港、海洋红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在今后五年集中发挥作用,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陆续步入贡献期,一些制约项目落地的瓶颈得到了

有效破解。这些都为东港实现跨越赶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现实的保障。

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也要看到不利因素。当前,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国内区域竞争更加激烈。东南沿海和京津唐地区县域经济在国内继续保持着率先发展的优势,省内中部城市群正在崛起,大连、营口等地县域经济发展态势咄咄逼人,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要面临市场、资源、技术、人才的激烈竞争,面临通胀压力加大和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攀升的严峻挑战。但是,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实干意识,就一定能审时度势,阔步前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对实现东港新一轮赶超跨越充满必胜的信心!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丹东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以跻身全国百强县50强为目标,充分发挥港口和沿海两大优势,进一步优化“一城两港三区三带”战略,重点发展临港亲海经济,大力推进“工业集群化、农业产业化、城镇特色化、农村新型化”进程,统筹城乡社会全面发展,努力打造“文明、幸福、魅力”新东港,为实现大气秀美新丹东的目标而奋斗。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1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超过60亿元。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评

价指数和环境指数大幅提升,确保进入全国百强县50强。

——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形成以中心港城、特色小城镇、农村新型社区、自然村落为主体的城镇框架,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充分展现东港临港亲海的独特自然风貌和港口城市的现代化气息。城市化率达到60%以上。

——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居民储蓄存款力争比2010年翻一番。家庭财产普遍增加,生活更加富足。城乡居民衣食住行条件显著改善。

——社会和谐创造新局面。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文明程度大幅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公共服务更加完善。

——生态环境得到新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通过水土资源有效保护和利用、环境综合整治、节能减排、持续扩大绿地和森林覆盖面积,使人居质量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更加优化,万元GDP能耗下降20%。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科学配置生产要素,全面优化生产力布局,大力实施“一城两港三区三带”战略。

在城区建设上:遵循城市总体规划,全面拉开城市框架,形成由“主城—辅城—集镇”为构架的多核心、多层次城镇空间布局;着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土地集中整理和综合利用,突出“亲海”和“亲水”两大主题,增加

城市亮点。

在港口建设上:牢固树立“港为市用、市以港兴”的发展理念。全力支持大东港向亿吨大港迈进,带动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海洋红大型商港建设步伐,拉动西部区域快速发展,打造东北东部新的出海大通道。

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充分发挥三大经济区独特优势,创新发展机制,加快产业集聚,实现错位发展。东港经济区全力打造再生资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产业和港口物流基地;前阳经济区全力发展壮大纺织服装、机械装备、造纸化工、煤炭加工和现代物流产业;孤山经济区全力实施港口及其基础配套工程建设,打造丹东北黄海重化工产业基地。

在三条经济带发展上:南部以滨海路为轴,重点发展现代渔业、临港经济和以滨海旅游、商贸居住为主要内容的亲海产业;中部以201国道为轴,重点发展以园区为依托的工业产业集群和规模农事企业为龙头的特色农业;北部以集龙线为轴,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市场和风电等新型能源产业,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突破。

三、合力共建“文明、幸福、魅力”新东港

丹东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提出了构建“大气秀美”新丹东的总体要求,这既是丹东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定位,也是我们工作的努力方向。建设“文明、幸福、魅力”新东港,是结合东港实际,全面贯彻落实丹东市委要求的具体实践,是对东港未来发展方向的全新定位,对全域形象的全新塑造,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全新要求。

建设“文明”新东港,就是要使东港更加富强。通过全力

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经济发展强劲、城乡差别缩小、市民素质较高、生态环境良好的东港,营造健康向上、团结友善的社会氛围,实现人与社会共同发展、人与人和睦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幸福”新东港,就是要把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通过政府对民众的制度关怀和理想承诺,为民谋福祉,打造居民收入高、社会和谐度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东港,全面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增强人们对生活的满足感和期望值。

建设“魅力”新东港,就是要推进东港的全面开放。通过挖掘内涵、提升品位、放大优势,打造充满开放活力、具有城市个性和文化张力的东港,使东港的名气越来越响,人气越来越旺,让本地人热爱东港,外地人向往东港。

建设“文明、幸福、魅力”新东港,是党的执政理念在东港的具体实践与充分体现,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和福祉所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追求的是发展内涵的新拓展、发展境界的新提升、发展水平的新飞跃。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凝心聚力,突出重点,扎实推进。

(一)以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为关键,建设文明新东港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全面加快发展是建设文明新东港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根本前提。

第一,大力发展临港亲海经济。紧紧围绕临港和亲海两大优势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产业丰厚度,力争把东港建成“生态型临港产业基地、亲海型休闲城市、区域性物流中心”。一是大力推进工业集群化,壮大工业经济。充分发挥港口对产业要素的集聚效应,加快引进一批新型材料、装备制造、重化工

业、电子信息、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项目,积极打造“城市矿产”基地,努力形成综合性、多领域的临港产业集群,实现产业与港口的良性互动。坚持扩张增量、延伸链条、横向配套,全力推进再生资源、风电装备、食品加工等现有支柱产业集群壮大规模,大力实施工业企业提升工程、项目工程、并购工程、产业集群工程及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等五大工程,鼓励和引导重点企业加快技改、加强合作、加速扩张,增强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大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引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行业高端企业,抢占发展的制高点,促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积极推进丹东丰能、精化科技等企业挂牌上市。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升现代农业水平。重点推进“海上东港”建设,大力发展海参养殖等设施渔业,支持企业走出国门发展合作捕捞和远洋捕捞。围绕“一县一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保护性农业,加强水稻、草莓等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不断扩大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规模,保持东港草莓产量全国第一的领先地位。加快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经纪人队伍建设,大力实施龙头牵动和品牌战略,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三是大力推进商贸服务现代化,培育壮大第三产业。以构建“一核两带”旅游格局为目标,全面整合旅游资源,重点推进滨海路旅游景区改造升级步伐,加快椅圈、北井子温泉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逐步实现“东港旅游无淡季”。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商贸服务网络体系,加快推进专业化大市场、综合集贸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尽快完成黄海步行街、地下商城等项目,大力发展大型超市、连锁

经营、家庭服务等新型业态,积极引进国内外商业和餐饮业知名企业,提升服务业档次和品位。依托海洋与港口,开发建设丹港国际物流园区,逐步形成高效顺畅的港口物流配送产业体系。在产业发展上,更加注重资源的科学配置和项目的质量提升,坚持“资源集约、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原则,坚决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第二,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强“三农”工作,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抓住中央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等有利契机,积极争取资金,大力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推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着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引导农民转变就业观念,大力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增强农民生产就业和创业致富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农民向小城镇转移。实施“百村帮扶”工程,使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跟上全市农村发展、农民致富步伐。实施城乡规划全覆盖工程,抓好村庄建设改造,形成合理的镇村布局和村庄形态。加大南北交通路网和中北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升中北部乡镇区位优势,加快发展步伐。

第三,努力提高全民素质。全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质量。以“四城联创”(全国生态市、全国卫生市、全国平安市、全国双拥模范城)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全民素质提升工程,坚持开展以“做文明城市主人”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坚定全市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

了解东港市情、建设成就和发展前景,掌握社会礼仪、生活礼仪、职业礼仪等常识,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大力开展全民读书和各类创新活动,加快建设学习型城市,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扎实开展文明单位、文明企业、文明市场等基础性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激发全市人民热爱东港、建设东港、发展东港的责任感和创造性。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特别是要大力加强机关建设,广泛开展“比服务、比创新、比效率、比贡献”活动,不断增强机关干部综合素质和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让广大机关干部切实成为提升全民素质的“排头兵”。

第四,强化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低碳经济,并紧紧抓住再生资源产业园上升为国家级园区的契机,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做大做强循环经济产业链。新建工业园区按照生态园区标准进行整体规划,杜绝资源消耗大、污染重的项目进入园区。大力实施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完成城市集中供热和燃气集中供应工程。加强对铁甲水库等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生态

建设,确保城乡饮水安全。加大对废水、废物、烟尘、大气、噪声等综合治理力度,完成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加大对河流、水库、湿地等生态敏感区的保护力度,强化对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全力营造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人居佳地。

(二)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建设幸福新东港

让群众更富裕,生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是衡量幸福的重要标准,也是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一,大力提高居民收入。始终坚持以富民优先为第一导向,使整体收入水平明显提高,收入来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中等收入户比例继续扩大,社会群体结构更趋合理。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300元。积极鼓励和引导全民创业,进一步创新模式、落实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坚持在经济发展中培育就业增长点,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公共服务性岗位,继续树立和表彰一批创业典型。建立规范、统

一、高效的劳动服务保障中心,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全面落实国家有关收入分配和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机制,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劳动报酬和生产效率共同提高,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普惠民生”的发展理念,大力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启动新

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完善被征地农民保障制度,让城乡各类人员平等享有基本社会保险。继续实施城市保障性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大力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深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各类扶贫帮困力度,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救助水平。加快新型城乡社区建设,把城乡社区打造成造福群众的第一平台。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促进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积极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司法公开,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活动,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升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市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诉求,妥善处置和预防群体性事件,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预防和遏制海上安全生产等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建立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增强综合防范和抵御危机的能力。

第三,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加大公共财政对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公益文化、群众体育的投入力度,促进城乡、区域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改善城乡中小学办学条件,提升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水平,确保未来五年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坚持“科技兴市”战略,加大科学技术普及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进一步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实施西城区综合医院新建、第二医院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村级卫生所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参合农民受益率。加大体育事业投入力度,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进全民健身中心、健身广场、社区健身活动设施等项目建设,力争实现“农民健身工程”全覆盖。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武装、双拥工作水平。加快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妇女儿童、广播电视、老龄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健全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功能。

(三)以提升港城品位为主题,建设魅力新东港 一座城市的品位,反映着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外在形象,影响着城市的对外开放度,决定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能力。我们要树立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努力把东港建成富有时代气息、具有开放胸怀、拥有独特个性的魅力之城。 第一,打造开放名片。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使东港具有开放的眼界、学习的理念、合作的意识、包容的胸襟。加快转变思维方式,在全市深入推进思想大解放活动,强化敢为人先、合作共赢、永不满足、改革创新的开放意识,积极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理念和成功模式,创造性开展工作。强化对外合作,主动与发达地区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定期开展领导互访、投资洽谈、经贸合作、人员交流等活动,以政府间的合作带动企业、民间的广泛合作。加大对外招商和项目引进力度,力争在引进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引进百亿元以上项目上

实现重大突破。加快再生资源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对海岸线和临港区域进行全域规划,整理开发和储备一批大宗土地,为大项目入驻创造条件。加大各项改革力度,推进制度创新,有效破解土地、资金、用工等生产要素的制约,以开明的政策、灵活的机制,打造对外开放的政策高地和投资洼地,为扩大开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大力优化投资环境,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健全人才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加强区域间人才交流合作,尽快形成东港开放型人才群体。加大对外宣传工作力度,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宣传东港、推介东港,不断扩大东港知名度,提升对外吸引力。

第二,打造城市名片。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城市最具吸引力的名片,也是培育市民自豪感、满足感的直接载体。以构建新型现代城镇体系为目标,以建设亲海亲水宜居型城市为方向,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在城市规划上,舍得投入,彰显气魄,综合考虑东港的历史文脉、地域特征和既有的标志性建筑,注重城市建筑与道路街景、城市色调与城市风貌的相互协调,充分展示城市个性。在城市建设上,强化精品意识,力争使每栋建筑都成为一件艺术品。全面开发建设城市西区,使之成为新的行政、文体和商贸居住区;加快大东沟两岸的整体协调开发和绿化亮化工程,形成城市水系主题居住区;精心建设海景居住新区、城市主题公园、滨海广场、温泉度假区,牵动黄海岸线景观带建设;高质量完成东西出口改造、城中村改造等重点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在住宅小区建设上,突出以人为本

的理念,注重完善文体娱乐、健身休闲等功能,注重打造绿色生态环境,满足群众多样性的生活需求。在城市经营上,创新城市投资与发展模式,将城市可经营项目、可社会化的资产和可资本化的资源推向市场,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实现城市建设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在城市管理上,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方针,从群众关注度高、影响面广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第三,打造文化名片。文化是一座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整体形象的标志,城市发展以文化论输赢。以建设文化特色市为目标,在加强对文物、优秀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以江海交汇、鱼米之乡、妈祖文化、海洋温泉、民风民俗、甲午海战、后洼遗址等为主要内容的海洋文化和历史文化,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影响力和冲击力的文化名片。继续加大文化投入,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总体要求,改善公共文化设施条件,加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镇村文化活动站、农家书屋等项目建设,重点建成一批文化标志性工程和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阵地,形成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注重运用市场机制,重点发展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等文化产业。赋予观鸟节、海鲜节、草莓节等大型节庆活动新的文化内涵,以文化扩大影响,打造品牌。

四、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

建设“文明、幸福、魅力”新东港,党的领导是关键。我们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扎实的举措,切实加强党的

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建设新东港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一)加强思想建设,努力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完善和创新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和改进理论武装工作,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养。全面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办好“东港讲坛”,在全市上下营造崇尚学习的氛围,把加强学习、提升能力作为紧迫任务,引导广大党员带着问题学习,围绕工作钻研,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大规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创新培训形式和内容,创造条件让干部走出去,开阔眼界、开阔思路,不断提高科学决策、驾驭全局、开拓创新、综合协调的能力。逐步建立党组织集体学习、基层党员轮训等长效机制,确保在职干部三年轮训一遍,切实把学习的成果转变为谋发展的动力、抓工作的思路、促成效的方法。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氛围。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全面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进一步强化为发展配干部的用人导向,重点选拔任用“有激情、有能力、有业绩;会发展、会管理、会创新”的干部,打造一支“善谋、能断、敢担当”的干部队伍。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把握好班子总体年龄结构,大力选拔和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形成梯次格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四项制度,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切实增强党委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的能力,改善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法,完善各级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落实常委会向全委会、全委会向党代表大会负责、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等各项制度。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支持政府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巩固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重视做好外事、对台工作。支持人民法院、检察院独立行使职能。进一步增强国防意识,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重视发挥老干部、老同志在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团结各方、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着眼解决实际问题,使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不断提高“双带”能力。建立健全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和丹东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部署。大力开展基层党组织“三查三评”活动,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积极推进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建设,构建为民服务网络体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深化“双包双联”活动,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扎实开展社区党建“四联四共”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双岗双责”活动,建设诚信文明、人民满意的

公务员队伍。积极探索在非公有制经济和新型社会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健全村干部待遇保障机制,加大村干部破格选拔和基层干部考录力度,调动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为民清廉的良好形象。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之风,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作决策、定政策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站在高处谋大事,沉到下面办实事,以实干为本、以创业为荣。各级干部都要把精力和重点集中到抓落实上来,集中到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上来,机关工作重心下移,基层干部坚守一线,领导干部定期下访。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考核,严格实行问责机制,以雷厉风行、事不过夜的作风抓落实、求实效。大力倡导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严格控制会议的数量和规模。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切实形成凝心聚力求发展、团结实干不争论的良好氛围。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工作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把反腐倡廉工作落到实处。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不正之风,营造政治清明、政风清新、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同志们,新形势、新任务赋予了我们神圣的历史使命和重大的历史责任。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倍加珍惜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倍加珍惜团结和谐的大好局面,倍加珍惜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向着建设“文明、幸福、魅力”新东港的目标奋勇前进!

推荐第8篇:某深入贯彻市五次党代会精神

绘就新蓝图

实现新跨越

——XX县深入贯彻市五次党代会精神

市五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两个名城”、推进“三大建设”、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总体奋斗目标,勾画出我市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为我们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将会议精神贯彻好、落实好,XX县专门召开了县级领导干部和各乡镇、各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传达学习市五次党代会精神,迅速把全县上下的思想统一到党代会精神上,统一到加快发展上。特别是结合市五次党代会提出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突出主题,科学谋划,进一步确定了2007年“1343”工作思路,就是“突出一个主题,瞄准三大目标,深化四大建设,强化三项保证”,力促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一、突出一个主题,就是按照市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大力发展盐化工业,规划建设XX盐化工业园,建设全省重要的盐化工基地”这一要求,围绕打造中国新兴盐都这一总体目标,承接2006年“盐化工产业开发年”这一年字号工程,把2007年确定为“盐化工产业开发深化年”,持续推进盐化工产业开发,力争全年盐及盐化工总产量达到1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9.5亿元以上,利税1.5亿元以上。使XX盐化工产业规模尽快壮大,质量效益更加凸现,早日成为XX乃至全市经济增长的支撑点、爆发点。

二、瞄准三大目标,一是冲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快县。以提速跨越发展为主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紧抓发展不放松,加快发展不停步,向发展要速度,向速度要效益,力求更好更快发展,力争到2007年底,顺利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快县行列。二是跨入全省畜牧重点县。依托现有的长毛兔养殖基地、肉牛养殖基地、双汇养殖基地、汇通养殖基地等,充分发挥河南佳源乳业有限公司等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奶牛、生猪、长毛兔等畜牧养殖业,不断扩大畜禽存栏量,增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力争2007年全县畜牧业产值突破1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9%,跨入全省畜牧重点县。三是再创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坚持把平安建设作为构建和谐XX的重要方面,积极实施“依法治县”战略,严密防控和严厉打击各类犯罪,遏制和减少重大刑事案件;高度重视信访稳定,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努力把XX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最平安的县份。

三、深化四大建设,一是坚定不移推进项目建设,推动XX向开放型城市加速迈进。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持之以恒抓下去,着力配套完善城区盐化工业园和乡镇工业园,提高其吸聚力和承载力。高度重视项目库建设,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力促意向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

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考核奖惩机制,切实加大项目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见效率“四率”的督导考核力度。继续实行县四大班子领导分包重点项目责任制、乡镇委局招商引资目标任务责任制、集中签约和月督导季讲评制度,切实提高项目建设实效。

二是坚定不移推进亿元企业群体建设,推动XX向工业大县加速迈进。更加突出工业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唱响工业强县主旋律,按照“做大做强盐化工产业,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食品产业”的思路,强力打造亿元支柱企业群体,快速提升工业经济质量,筑起XX工业发展的柱石;深入推进乡镇工业“百家十亿行动计划”,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乡镇工业,膨胀工业经济总量,夯实XX工业发展的基石。同时,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组织开展“完美服务”活动,进一步创优发展环境,推动全县工业更好更快发展。

三是坚定不移推进新农村建设,推动XX向民富村美、城乡和谐目标加速迈进。坚持“抓试点、促致富、办实事”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先行、试点带动、梯次推进”的原则,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以“五好村镇”创建活动为载体,完善试点村动态管理,考核奖惩机制,致力推动现有试点上台阶,扶持新定试点打基础,组织百村齐动抓整治,进一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过程中,牢牢抓住生产发展这一核心,按照“县里统筹抓支柱,乡镇着力育特色,村户积极上项目”的指导思想,培育壮大佳源乳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扶持畜牧

养殖、林果花卉两大主导产业;指导乡村育强做大特色产业,引导农户围绕特色产业上项致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四是坚定不移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XX向生态宜居城市加速迈进。坚持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以优化人居环境为出发点,按照“优化布局、拉大框架,完善功能、充实内涵,提升品位、突出特色”的原则,积极推进老城改造,加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县城中心商业服务区、城西文化休闲区,建设城东工业集中区,启动城北行政商住区。健全城镇管理长效机制,深入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致力营造秩序优良、舒心怡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按照县城、小城镇、中心村整体推进的要求,加大“U”字型沿线小城镇经济开发带建设力度,高标准完善城乡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使XX早日成为城乡面貌发生变化最大的县份。

四、强化三项保证,一是解放思想,树立跨越发展新理念。坚决摒弃一切有碍于跨越发展的旧观念,牢固树立与实现“三大目标”相适应的新思想。一要加强学习。尤其是要善于学习发达地区超前的发展理念,勇于借鉴他们超常规发展的经验,敢于拿来破解自身存在的问题。二要创新思维。教育引导全县各级干部要有攻坚破难的胆略、拼搏进取的锐气、勇争一流的精神,做到纵比敢突破,横比敢超越。

二是突出中心,再掀跨越发展新高潮。一要坚持科学发展

求突破。坚持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的发展,既不为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而忽略质量和效益,也不为苛求质量和效益,而忽略必要的发展速度。二要紧扣经济建设谋发展。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咬定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发展不放松。三要突出招商引资抓经济。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措施,突出工业大项目和政策性资金两个重点,打好盐矿资源和扶贫开发重点县两张牌,推行领导带头招商、专业队伍招商、委托代理招商三种方式,确保招商引资收到更大更好的成效。

三是转变作风,激发跨越发展新动力。一要求真务实。牢固树立务实为民、真抓实干的思想,摸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不摆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二要深入实际。时刻把群众的疾苦安乐放在心上,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资料,为群众办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三要搞好服务。增强各级干部的服务意识、环境意识,以完美的服务、一流的环境扩大开放,促进发展。四要狠抓落实。要围绕目标抓落实,制定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分解台帐,逐级逐单位逐人抓好落实;要健全机制抓落实,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领导责任机制和推进落实机制,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用机制调动积极性;要雷厉风行抓落实,对办事效率和效果进行公开评比,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在全县机关形成“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马上就办”的作风,真正把各项目标、制度、措施落到实处。

推荐第9篇:五常市姚书记五次党代会报告(定稿)

依托哈尔滨 打造新五常

为实现富民强市新战略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五常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讨论稿) 姚志波 2011年11月25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五常市第五次代表大会,是在踏上“十二五”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依托哈尔滨,打造新五常,为实现富民强市新战略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共五常市第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四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和哈尔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五常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过去的五年,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提高的五年。坚持抓重点、破难题,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跨越增长。预计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32.2亿元,同比增长15.5%,是2006年的2.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完成73.4亿元,同比增长30%,是2006年的3.5倍;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23.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5亿元,同比增长21.9%,分别是2006年的3.2倍和3.1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7.8亿元,同比增长18.1%,是2006年的2.3倍;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7000万美元,同比增长40%,是2006年的17倍。在全省综合排名逐年提升,2010年进入全省十强县行列。

——过去的五年,是农业焕发旺盛活力、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竞争优势显著提升的五年。坚持抓基础、创亮点,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粮食产能明显增强,2011年粮食总产实现57.68亿斤,比2006年增加20.28亿斤,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产业影响力彰显,立足维护农民利益,保护大米品牌,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成功举办6次大型品牌发布会,五常大米的美誉度明显提升。水稻种植面积发展到186.6万亩,我市被授予“中国优质稻米之乡”荣誉称号;建成蔬菜温室3000栋,成为全省蔬菜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建设了万头奶牛生态科技园,畜牧业呈现大发展势头。

——过去的五年,是工业经济提质增量、支撑能力日益显现、主导地位显著攀升的五年。坚持抓项目、提素质,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1年,预计工业增加值完成46.5亿元,同比增长17.7%,比2006年增长121%;规模企业发展到50户。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制

药、稻米、机械加工、矿产、木材加工等产业集群发展。工业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共实施工业项目222项,完成投资86.7亿元,企业竞争力大幅提升。牛家工业园区强势发展,投入3亿元,完善了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签约入驻项目111个,已成为全省最具吸引力和发展潜力的工业园区之一。

——过去的五年,是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新兴产业快速兴起、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的五年。坚持抓招商、兴产业,发展活力充分释放。招商引资硕果累累,累计开工项目45个,葵花药业“两丸一颗粒”、中粮集团、东方集团、哈药集团、常庆乳业、甬野拖拉机、徐家木业等一批大企业落户五常。大项目建设推进有力,实施大项目468个,完成投资160亿元。矿产业、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引进了宏益矿业、华能风电等资源开发企业,宏益矿业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旅游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打造了一批旅游景点,建成龙凤山、凤凰山两条精品旅游线路,旅游影响力更大了,人气更旺了。

——过去的五年,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的五年。坚持改老区、建新城、扩规模,实施了五常城建史上投资最多、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建设工程,城市形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城市框架迅速拉开,重新修订城市建设规划,确定宜居城市发展定位,新城区初具规模,建成区面积由2006年的23平方公里扩大到27平方公里。人居环境更加优

越,开发城市住宅207万平方米,基本完成了城区棚户区改造;新建改造道路161条,新建5处公共活动场所,主街全部实现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实现全天保洁,城市形象更加靓丽。城乡路网全面升级,完成哈五路、铁通路等主干线公路和1913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小城镇承载能力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省典型,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保障能力大幅增强、民生条件显著改善的五年。坚持抓民生、办实事,城乡基础设施、生活条件、生活水平明显提升。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共实施136件惠民实事,切实解决了群众出行、就医、住房等问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预计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5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00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81.8%和121%。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使发展的成果更多的惠及了人民群众。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全面改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广播电视、文化体育、科技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开展领导大接访活动,加大矛盾排查调处力度,妥善化解了一大批社会矛盾;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广大群众安全生产意识明显提高。加强公安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黑除恶行动,严厉打击各类刑事

犯罪,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过去的五年,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干群面貌显著改观的五年。坚持抓党建、强基础,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坚持看实践、重公论,充分尊重基层意见、群众意见,选拔任用干部,圆满完成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换届工作,运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果,扩大党内民主试点工作得到省委和哈尔滨市委的肯定。在全省首创了农村党建“1+3”模式,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四项专题推进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干部作风明显好转,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广大干部群众的发展意识明显提升。人大、政协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履行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武装、统战、党校、老干部、民族宗教、档案、统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老促会、关工委、老科协等群团组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了政通人和、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的五年是五常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文化先进县、体育先进

县、科普示范市、团建先进县、国家级食品安全生产示范县。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历届市委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智慧和心血;倾注了全市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奋勇争先的辛勤汗水;展示了全市人民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体现了各界人士、驻五单位的无私奉献;饱含了老领导、老同志的殷切关怀。在此,我代表中共五常市第四届委员会,向为五常发展做出贡献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工作实践,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创新思维决定出路。只有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我们才能站位更高,气魄更大,发展更快。改善民生赢得支持。执政之要在于为民,只有坚持以民为先、以民为重、以民为根,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把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才能凝聚人心、集中民智,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突出重点开创局面。只有把握关键,科学决策,强力推进,才能变资源为优势、变弱项为强项,我们的发展才能迅速打开局面。真抓实干成就事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积极主动想事、埋头苦干做事、千方百计成事,我们才能在攻坚克难中创造新业绩。强化领导凝聚力量。只有始终坚持加强党的领导,统一全市上下的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才能一往无前,阔步前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产业结构

不优,工业经济比重低;支柱纳税型企业群体小,财税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干部的思想作风与大发展的势头还不协调等问题,已经成为束缚五常更好更快发展的瓶颈。对于这些问题,全市上下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应对挑战中把握机遇、在克服困难中争取主动、在开拓进取中铸就新的辉煌!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当前,我们已经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肩负着实现跨越发展新使命,承载着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未来五年,是充满机遇的五年。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省委、哈尔滨市委新战略深入实施,对五常的关注程度和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特别是稻米和蔬菜产业已上升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项目,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五年,是大有作为的五年。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和奋斗,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已成为加快发展的新动力,园区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特别是近两年来,我们探索出一条符合五常实际、顺应百姓意愿的发展道路,锻造了一支敢于担当、善打硬仗的干部队伍,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想发展、盼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汇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为未来的发展积攒了有利条件。未来五年,是充满挑战的五年。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影响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将不断增多,广大人民群众期待越来越高,发展

压力更大,发展任务更重。总之,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立足五常、置身全省、放眼全国来定位和谋划发展;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鼓足干劲,攻坚克难;必须提振精神,担当有为,求实创新,争先进位。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依托哈尔滨,打造新五常”发展战略,一心一意惠民生,尽心竭力谋发展,更加注重产业提升、更加注重园区培育、更加注重城市建设、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建设生态、创业、活力、宜居新五常而努力奋斗。

预期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到2016年生产总值实现498亿元,年均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9.6亿元,年均增长14.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9.8亿元,年均增长14.5%;工业增加值完成93.5亿元,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216元,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027元,年均增长1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到16%;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民生更加殷实、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

围绕上述目标,着力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做强工业经济,全力打造竞争新优势。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集中精力、集中资源、集中智慧发展工业,进一步激活存量、扩张总量、提升质量,增强工业对市域经济的支撑力。

做大做强规模企业群体。鼓励引导企业通过引资合作、技术创新等方式,加快企业改造升级和新产品研发,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壮大稻米、制药、机械加工、木材加工等产业集群,深度开发水、铁、铅锌等矿产资源和风能、水能、生物质等清洁能源,扶持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全力打造一批纳税百万元、千万元、亿元产业群体。

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按照国家级园区标准,推进园区规划建设,使园区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招商引资的平台、展示形象的窗口。致力于打造全省一流工业园区,坚持牛家工业园区与牛家镇统筹规划建设,科学定位功能,明晰产业发展方向,强化硬件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用三年时间把牛家工业园区打造成环境优良、服务功能完善的工业新城。到2016年,完成核心区建设,园区税收突破3亿元。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多渠道筹措资金,高标准推进五常镇中小企业园建设,规划设计好拉林、山河中小企业园,真正形成“一区三园”的发展格局,把哈五路沿线建成工业走廊。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一个地区快速崛起的有效措施,更是我市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未来五年,

必须牢固树立大招商理念,坚持全党抓招商、全社会抓招商,毫不动摇地推进招商引资。立足于延长产业链条,加大配套项目引进力度,壮大产业集群,构建完备的产业体系。积极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搞好与哈尔滨市外迁企业对接,争取更多的项目落户五常。瞄准国内外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定点定向定位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确保五年引进100个超亿元项目。着眼于建设最佳投资城市,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氛围,打造政策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成本最低的创业高地。

全力推进大项目建设。项目是载体,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所在。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强力推进项目建设,靠项目增添活力,靠项目促进转变,靠项目积蓄后劲。积极运作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支撑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以项目建设的大突破,推动经济的大发展。落实项目建设领导包保责任制,定目标、定人员、定措施,必保项目落实落靠,必保开工建设,必保见到实效。

(二)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全力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农业是五常发展的最大优势。坚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率先在全省实现农业现代化。

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

农政策,积极争取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抓好土地整理开发,有效改造中低产田,推进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土地产出率。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扩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使用范围,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生产更加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全面加快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施“南稻北菜”发展战略,优化产业布局。推进“扩稻工程”,2012年水稻面积发展到200万亩,5年内发展到240万亩,打造百万亩水稻标准化良田,建成全国优质水稻示范区;推进“粮改菜工程”,确定2012年为“蔬菜产业建设年”,整合项目资金,引导社会投入,确保建成1万栋蔬菜温室,5年内发展到3万栋,露地菜发展到26万亩,建成全省最大的设施蔬菜示范区;在北部乡镇大力发展生猪、奶牛养殖,推进生态牧场和现代化养殖场建设,5年内奶牛存栏量达到5万头,建成全省最先进的畜牧业生产示范区。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引进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强品牌建设,进一步叫响五常大米品牌,着力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在全国有影响、全省有位次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和交易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

力,促进五常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推进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坚持以乡镇政府所在地和中心村为重点,进一步整合资源,撤屯并村,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引导农民向中心村集中,整村、整乡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加强村屯道路、环境治理、安全饮水等工程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培育新型农民,打造一批产业新村、生态新村、文明新村、宜居新村。

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牢固树立生态发展理念,加大磨盘山水源地保护力度,加强小流域治理和水土资源保护,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城市绿化、村屯绿化,构建绿色生态体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制度,全面实施生态综合开发模式,坚决杜绝破坏资源和环境的行为,走可持续发展的之路,保护好五常的青山绿水。

(三)坚持统筹城乡建设,全力打造宜居城市。城市是形象、是吸引力,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坚持以城区建设为重点,以小城镇建设为支撑,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城市化进程。

着力优化城市布局。严格执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围绕城南广场,改造南部城区;建设东环路,开辟东部新区;依托金山公园,打造北部新城;建成跨铁立交桥,拉动西部开发。到2016年,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按照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的要求,对入城口和主干道两侧重要节点

建筑,实行既有楼体节能改造,实现“一街一品、一街一景”。用三年时间把五常建设成为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生态良好、美丽时尚的宜居城市。

全面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道路改造力度,改善城市路网结构,便于市民出行;引进磨盘山水,建设新水厂,解决城区居民用水问题;实施供气、供热、排水工程,改善生活条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金山公园,完成政府广场、体育场改造,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

大力提高城市品位。坚持高水平经营管理城市,在提高硬化、绿化、亮化、净化标准上做文章,消灭裸土地面,绿化实现全城覆盖,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宜花则花;实施亮化工程,打造精品街区;强化城市管理,做到全年保洁,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全力建设小城镇。坚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解决脏乱差问题;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提高服务功能,增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依托区位、资源、产业特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升综合实力,打造一批布局合理、产业突出、环境良好、管理有序的小城镇。扎实推进林地共建、场县共建工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四)坚持发展旅游业,全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坚持把培育新兴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全力推进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增添经济发展活力。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突出休闲度假、观光体验、文化感受主题,大力发展生态游、冰雪游、文化游、农家游,构建旅游经济板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接待能力。加强旅游项目建设,开发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内容,拉长产业链条。全力建设雪乡路旅游带,完善龙凤山、石刀山、华藏寺等景区景点建设,推进银河谷旅游项目建设,打造旅游名镇。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适时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提高五常旅游知名度,推动我市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大市转变,打造全省旅游名城。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仓储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娱乐、餐饮住宿等生活性服务业,建设物流园区、专业市场,把五常打造成连接黑吉两省的区域物流中心、信息交流中心。

(五)坚持加强文化建设,全力打造发展软实力。经济是硬支撑,文化是软实力。抓文化就是在更高起点、更高层面上抓发展、惠民生。必须切实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不断增强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

推动力。

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激活内在发展动力。鼓励企业和个人兴办文化事业,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社会化。全面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各类专业文化人才,提高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力。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文体中心、城市社区和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搭建文化发展平台。加强广播、电视等事业建设,大力弘扬主旋律。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培育发展历史文化、京旗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旅游文化、稻乡文化,打造具有五常特色的文化品牌。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有序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支持文化旅游、影视基地、文艺演出等文化产业发展,建成一批市场前景好的文化产业项目,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最具活力的产业,实现我市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转变。

(六)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打造惠及群众的民生福祉。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的理念,坚持经济与社会建设同步的原则,大力实施惠民工程,从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入手,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大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坚持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增收措施,

确保逐步提高干部工资待遇,力争三年达到哈尔滨县市中上等水平。努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好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返乡农民工和困难群体就业问题。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012年启动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事业,着力做好助残、扶贫、济困等工作,解决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提高生活质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实施安居工程,加快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和农村泥草房改造,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新建一所省级示范性中学,改善办学条件;突出德育教育,全面提升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改善城乡居民就医环境,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统筹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广播电视、科技、体育等工作,推动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七)坚持创新社会管理,全力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坚

持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提高人民满意度。

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形成社会管理工作合力。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建立政务服务、利益诉求、工作协调的工作平台,构筑市乡村三级工作网络。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充分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完善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逐步完善大调解格局,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平安五常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持公平、公正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健全和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加强交通、消防、矿山等重点领域安全治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营造安全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消费安全。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切实加强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政协更好地

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认真做好民族、宗教、侨务等工作;坚持党管武装工作,切实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加强党校、老干部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老促会、关工委、老科协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动员社会各界群众,在推动五常新一轮发展中建功立业。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六五”普法教育,推进依法治市,形成全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同志们,“依托哈尔滨,打造新五常”奏响强势发展的号角,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不动摇,盯住目标不放松,提振精神不懈怠,担当有为不折腾,求实创新不空谈,争先进位不分神,一个开放包容的新五常、一个充满生机的新五常、一个更具实力的新五常、一个宜居宜业的新五常,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三、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打造新五常,核心在党,关键在人。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永葆党的先进性、政治坚定性、作风务实性、廉政自觉性。

1、切实加强思想建设,转变观念引领发展。要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坚持用世界的眼光、时代的眼光、未来的

眼光审视市情,谋划发展。要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破除陈腐观念,打破体制障碍,摒弃落后方式,敢想、敢干、敢为,以思想大解放拓展发展新空间、挖掘发展新动力、开创发展新局面。要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工作最高标准,多办打基础、管当前、利长远的大事,多办看得见、摸得着、得人心的实事,多办顺民意、合民心、解民忧的好事,真正把党的宗旨意识扎根于实践、付诸于实干、体现于实绩。

2、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基础促进发展。要牢固树立正派政绩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重实践、重公论、重品行,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使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成为建设新五常的主心骨和带头人。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党建“1+3”模式,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议事、集中问事、合力共事、归口理事、高效处事的“五事”原则,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3、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提升能力服务发展。要加强效能建设,做到“三治三提”,治庸提质、治懒提速、治散提效,抓紧每一天、干好每件事。要践行“一线工作法”,做到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业绩在一线创造。要做主人、敢担当,一以贯之抓落实,一

门心思求发展,真正做到“五实”,发展思路着实,领导指挥务实,目标任务落实,推进措施夯实,工作成果真实。要创先争优,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多干破题之举,少干平庸之作,不干无为之事,创造一流业绩,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彩答卷。

4、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廉洁从政保障发展。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做到“三管四办”,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一切按照规矩办、一切按照程序办、一切按照政策办、一切按照要求办。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教育各级干部慎言、慎行、慎欲,保持政治上清醒、工作上清廉、生活上清白。要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全力营造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要积极创造宽松条件,支持干部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全力营造适于干事创业的工作环境;要进一步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做到有贪必反、有腐必惩、有乱必治,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宏伟蓝图鼓舞士气,崇高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只争朝夕的拼搏干劲,务求必胜的雄心壮志,全力建设生态之城、创业之城、活力之城、宜居之城,为实现富民强市新战略而努力奋斗!

推荐第10篇:贯彻落实五次党代会精神情况的汇报

xx乡学习贯彻中央第五次西藏 工作座谈会精神的汇报材料

尊敬的

工作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及全乡干部群众对 和各位领导到xx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西藏跨越式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专题研究西藏工作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召开在xx乡各族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乡党委站在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事关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高度,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为全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领导,结合全乡实际深入开展宣传工作,确保了将全乡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切实统一到了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和智慧切实凝聚到了促发展、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中来。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健全制度。

1、乡党委及时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乡完小主要领导、包村干部、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学习宣传领导小组。

2、成立了由包村副乡长为负责人,2至3名乡干部为成员的宣讲团,实行包村包片负责的制度。

3、结合全乡实际情况,制定了《xx乡学习宣传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实施意见》,确保学习宣传工作组织严密,措施得力,务求实效。

4、为确保乡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在开展效能建设年活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乡党委坚持把学习贯彻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作为核心内容来抓,并制定了《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制度》,丰富学习内容,保证学习时间。

二、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将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学习好宣传好

(一)、努力营造学习宣传的强势氛围。

通过组织学校及各村召开动员会,在乡政府、学校、各村会议室张挂横幅、张贴标语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利用板报、专栏、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学习宣传的浓厚氛围。

(二)、结合实际,灵活形式,强化措施,分层施教,确保学习宣传覆盖各个层面,使会议精神家喻户晓。

1、乡机关干部职工的学习,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制定了严格的学习制度,结合效能建设年活动、创先争优活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组织干部职工集中学习30

多次,50课时,组织讨论3次,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完成学习笔记15000字,一般干部职工每人完成学习笔记10000字,每人完成学习心得体会2篇。并建立了学习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的长效机制,将会议精神主要内容整理成册,发给干部职工和党员,要求坚持不断学习,深刻把握,并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条款整理成册,由驻村工作组不断地向农牧区党员群众进行宣传,使群众明白惠有哪些、惠从何来,坚定群众坚决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2、农牧区党员群众的学习,充分利用乡干部长年驻村开展工作的优势,实行包村分片负责制,每个村安排4名人员组成宣讲团,进村入户开展宣传。主要通过召开村民大会、送学上门、党员大会等形式进行宣传,覆盖群众1920人,内容主要是农牧民群众关心的各项惠民富民政策,并力所能及的将学习材料翻译成藏文资料下发,共计为群众发放宣传资料290册。对居住偏远、行动不便的群众坚持送学上门228人次,耐心细致地向群众讲解说明,确保将会议的精神实质向广大农牧民群众说清楚、讲明白,使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中央关心、全国支援。

3、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在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乡完小以积极推进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进教室、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为重点,认真开展专题学习,通过主题班会、召开学生大会等形式,向全体学生宣传社会主义好、

民族团结好、民族区域自治好,使学生明白中央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生活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并通过学生向家长宣传,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围绕中心工作,推动科学发展,确保将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好落实好

(一)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确保长治久安。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

按照上级党委和日土县委的要求,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与任务,在认真分析全乡及各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健全了自上而下,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机制。

1、县委高度重视,下派县人民法院院长白玛加布同志为组长的工作组亲临我乡帮助指导维护稳定工作。

2、乡党委及时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处臵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并下派由乡领导带队的驻村工作组,常年驻村帮助指导维护稳定工作及生产生活。

3、各村相应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并从各村民兵、治保组织中的党员、政治立场坚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群众中抽调8到10名人员组成维稳应急小分队,负责敏感时期本村的安全保卫工作。

4、制定了《维护稳定工作方案》、《处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同时,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乡政

府与各村党支部、清退还俗人员、常驻外来商户等分别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确保了人人头上有目标,个个肩上有责任。

二是加强宣传,广泛动员,统一思想,确保稳定。

1、组织干部、党员、群众认真学习了自治区维护稳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及地委、县委维护稳定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科学稳定观,正确认识当前的严峻形势,深刻领会和把握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维护稳定工作第一位的意识,克服麻痹思想,消除厌战情绪,做好打大仗、打硬仗、打恶仗的心理准备。

2、深入基层广泛宣传建国61年、西藏民主改革五十多年来西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以安居工程为突破口的新农村建设,给我乡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新旧社会对比、开展西藏近、现代史宣传教育,进一步坚定群众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3.28”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重大意义,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以开展“综治宣传月”活动为契机,通过开展“送法到学校”、“送法到牧区”等活动,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学法、懂法、守法。

4、坚持不懈地开展 “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加强团结、促进发展”主题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三个坚持”教育、“四

观、两论”教育、“三个离不开”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及农牧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了揭批*集团的罪恶行径活动,使广大群众深刻认识*集团分裂祖国、祸藏乱教的反动本质,真正认清*集团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手法上的欺骗性,激发广大群众爱国爱党的热情,牢牢掌握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权,确保不让分裂主义的一切反动言论有任何可乘之机。

三是强化措施,加强社会面管控工作力度

1、实行24小时值班巡逻制度。特殊敏感时段在乡机关及各村所在地组织人员进行24小时巡逻值班,乡机关设立了专门的值班室,安排人员车辆,对乡政府及周边区域进行不间断巡逻。每个村派3名工作人员长年驻村开展工作,其中两名同志专门负责维护稳定工作,各村分别组织10名民兵、党员,由村领导带班进行值班巡逻。乡完小、卫生院设立了“护校队”、“护院队”等安保组织。

2、广泛动员,全民参与。驻村工作组始终坚持“抓稳定就是抓发展”的思想,通过宣传引导,使全乡上下形成了“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生产是执勤,放牧是巡逻”的全方位、人人参与的社会面管控和防范体系,确保了全乡范围内每一寸土地都纳入我们的视线之内,不留任何缝隙和盲区。

3、加强敏感时期流动人员管理。

一是加强外来人员的排查登记工作。二是配合公安特派员密切关注重点人员的活动情况,对其住所进行检查,杜绝枪支弹药及危险品出现,并签订了《治安管控责任书》。三是出台了流动人员管理办法,建立流动人员台帐,实行严格的登记制度。

4、不断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力度。从化解突出矛盾、完善工作机制两个方面入手,积极组织协调村级党组织和村相关组织共同参与到矛盾纠纷的化解排查工作中来,最大限度地把各种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乡政府综治办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台帐制度。

5、健全报告联系制度。每个作业小组设立一名信息员,每个村设立一名联络员,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担任,确保信息反馈渠道畅通,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按照“有事报事,无事报平安”的原则,由各作业组信息员将各组情况向村联络员每日一报,村联络员每天向包村负责人报告,包村负责人将各项情况综合后向乡党委汇报,乡党委将全乡情况汇总后每日向县政法委汇报。

6、掌握社情民意,加强重点人员管控。通过挨家挨户地走访等形式,利用好一切手段掌握好各村的群众言论,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在干什么、想什么、盼什么。同时,将还俗僧人及境外返乡人员列为重点,组织人员定期不定期进行走访教育,详细了解和掌握其思想动

态,对其行踪做到心里有数。

(二)、结合实际做好当前农牧区各项工作

1、围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共争取300万元投资加强和改善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龙门卡驻村工作组争取农田改造、水利设施、人工种草、道路维修、村容整治、配备机械设施等到方面的投资近180万元,已投入修建的项目有80万元。扎普村工作组争取投资100万元,已投入修建桥梁一座投资54万元,防洪堤坝20万元,水井3眼投次20万元。丁则村工作组争取资金120万元,用于水利设施建设60万元、蔬菜种植18万元,公路维修25万元,种树1500株,为村上配备拖拉机一台。

2、做好疫情防治工作,成立了由乡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疫情防治领导工作小组,制定了《xx乡2011年疫情防治工作应急预案》,组织乡村两级相关专业人员大力开展疫情监测、防治工作,完成了上半年“五号病”疫苗及小反刍疫苗的注射工作。

4、坚持早安排、早部署,认真做好畜产品收购的前期动员工作及市场监管,杜绝羊绒流失。

5、积极争取并落实各项农牧区优惠政策,全乡共实施安居工程建设295户,占全乡总户数的61%;及时发放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农村低保补助、残疾补助、三老人员补助等11万多元。完成了全乡429户参与政策性种植、养殖、住房

保险工作。积极推进农牧区合作医疗工作,实现全乡60周岁以上群众全部参与了大额医疗保险。积极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全乡农牧民群众参加养老保险达到85%以上。

中共xx乡党委 2011年6月14日

第11篇:信访局深入贯彻落实市五次党代会精神

***市信访局

深入贯彻落实市五次党代会精神

近期,***局召开机关全体人员会议,集中学习贯彻市五次党代会精神精神。

***局长在会上强调,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矛盾和冲突的发生将不可避免,信访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还将长期存在,但我们应当看到,信访工作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是社会矛盾的缓冲器、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更是一座交融群众心声、连接党与政府关爱的“连心桥”,全体同志要以学习市五次党代会精神为契机,牢记“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一要坚持做到“三戒”。戒烦,在化解群众矛盾和纠纷中要克服不耐烦心理,认真倾听群众的诉求,耐心解释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戒粗,信访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在工作中要细而又细,及时发现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在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戒疏,尤其对初访人员,要与他们拉近距离,要让他们相信党、相信政府。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如果失去了群众,就失去了一切。信访工作是天下第一难、天下第一烦的工作,如果我们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破解难题,化解矛盾,就会得到群众的支持与肯定,我们在工作中就会得到乐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要加强学习,勤于思考。要坚持学习,学习是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学习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们的工作才会由不会到会、由不专业到专业,直至精通。要创新学习方法,做到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相结合。要将被动学习变成自觉学习,通过学习可以开启我们的心智,推动工作扎实开展。只有好好学习,才能使我们再岗再行,化烦就简,入情入理。功夫从学习中来,要深入学习研究分析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问题,学习思考如何破解信访问题,努力将我市信访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成绩。三要发扬传统,坚持好的做法和制度。多年来,群工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历任领导和大家努力的结果,我们要肯定过去,发扬成绩,继往开来。全体干部职工要做团结的模范,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战胜一切坎坷和困难。要做学习的模范,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工作。要多学其他同志的长处和优点,要向领导学、向模范学、向基层的同志学。要当创新的模范,要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要当联系群众、联系基层的模范,这是我们工作性质所决定的。我们只有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上精益求精,才能得到群众的肯定和支持,才能为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第12篇:党代会工作总结

团发[2011]33号

县委:

根据县委指示,现将《中共团陂镇第九次党代会换届选举工作总结》呈报。

中共团陂桥镇委员会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一日

抄送:县委组织部

中共团陂镇第九次党代会换届选举

工 作 总结

根据县委关于做好乡镇党委换届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我镇党委高度重视,精心筹备,严肃纪律,规范程序,于2011年9月20日召开了换届选举大会,大会出席党代表105名,到会率达96.3%,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团陂镇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9名,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5名和出席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24名,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县委提名候选人全部全票当选,组织意图得到充分体现。通过这次换届,镇党委、纪委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干部素质进一步提高,班子平均年龄有所下降,年轻干部比例有所提高。

一、主要做法

此次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是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严肃的政治任务。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镇党委换届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好这次换届选举,我镇党委认真分析,超前谋划,制定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确保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开展。

1、高度重视抓筹备。镇党委高度重视换届工作,成立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换届工作领导组,下设秘书、宣传、后勤和保卫四个工作小组,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各项环节准确到位。制发了《团陂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认真起草了镇党委、纪委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五年来,镇党委、纪委工作成绩,对未来五年的全镇工作进行了科学安排。

2、严肃纪律,确保换届风清气正。镇党委高度重视严肃换届纪律工作,本着预防在先、教育在先、警示在先的原则,认真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警示教育活动。一是开展换届纪律教育活动,采取党委中心组先学,再组织全体镇村干部集中学习纪委、中组部《通知》精神以及省、市、县委严肃换届纪律要求,教育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

顾大局、守纪律,自觉抵制不正之风;二是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承诺活动,做到了镇党政班子成员以个人名义向镇党委承诺,支部书记向镇党委作出承诺,确保换届纪律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宣传中央“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的纪律要求,营造浓厚的严肃换届纪律氛围;发放换届纪律提醒卡;开展换届风气测评活动;开展畅通群众举报渠道等活动;用铁的纪律狠刹歪风邪气。

3、层层组织学习培训,明确党委换届选举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基本原则。一是镇党委充分利用中心组学习时间,认真组织全镇广大党员干部重点学习了《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召开党代会进行换届选举的主要程序等内容;二是积极组织镇、村党员学习县委发放的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培训材料, 进一步贯彻县委有关乡镇换届选举工作的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同时对换届选举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制定解决方案,提高了做好党委换届工作的政策水平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4、深入调研,周密安排,做好党委换届选举的组织准备。我镇党委首先结合我镇实际,对镇内党员队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注重把好“四关”,保证党代表的广泛性、先进性和代表性。一是把好代表名额分配关。根据县委给我镇党代表的指导性比例,下发了《关于中国共产党团陂镇第九次代表大会名额分配的通知》;二是把好代表构成的比例关。镇党委根据各支部党员构成,合理确定妇女代表、先进模范代表、专业技术代表的比例,保证了党代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三是把好代表素质关。镇党委对党代表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群众基础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成立了党代表资格审查小组,认真考察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对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党代表资格进行审查,实行推选党代表公示制度,在党代表

候选人预备人选所在的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对其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四是把好代表的推荐程序关。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由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酝酿提名,根据多数人的意见确定,提交党员大会进行选举,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代表时,做到实到会党员超过半数以上,保证了每个党员的民主权利。

5、强化指导,规范程序,严格把关,顺利实现组织意图和党员意愿的有机结合。在换届选举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县委要求严格遵守选举工作有关规定,规范程序,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步骤不减少,标准不降低。为确保县委对我镇“两委”委员候选人审批方案的顺利实施,做到会议期间的选举工作万无一失,会前从推荐人选、推荐方式,选举办法到选票的印制和发、投票等各项方案、每个细节都一一做了反复研究修改,使选举工作能够合法、规范、顺利的进行。

二、经验和启示

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委组织部的精心部署和安排下,在县联系领导的大力指导下,通过我镇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以及镇党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的努力工作,使我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取得了较好效果,并且得到了一些经验和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统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的前提。镇党委换届工作是事关全局的大事,开展不好,就会在社会上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为此,镇党委领导思想高度统一,并纳入重要工作日程,认真研究部署,建立组织领导机构,使换届选举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是严格程序、依法办事,是做好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的关键。在换届选举过程中,镇党委严格按党内法规和程序办事,对每一个程序都严格把关,不图省事、简单化,充分体现党代会的严肃性、科学性,保证了换届选举工作高质量地完成。

三是充分酝酿、集中民智,是做好镇党委换届人事安排的核心。在整个换届选举人事安排过程中,镇党委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发扬民主,对“两委”班子候选人反复酝酿,广泛征求意见,集中民意,从而达到把班子选优配强的目的。

三、存在问题

我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虽然取得了圆满成功,但与上级党委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和不足,主要是:党代会开始前宣传范围不够广泛;部分党员认识上存在差距,党代表对代表义务和职责重视程度不够。

四、下一步打算

镇党委换届是阶段性工作,现在已经结束,但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要充分发挥党政治思想工作的优势,首先要鼓励当选的同志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对落选的同志要及时谈话,引导他们放下思想包袱,继续努力工作,确保换届工作成效。

2、要切实加强党代表队伍建设。首先,要提高党代表的素质,加大对党代表的培训教育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增强他们参与党的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党代表的工作制度、督查制度、责任制度等,通过完善体制机制,提高党代表参与党建工作的效率,让党代表切实起到代表的作用。

3、扎实抓好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以我镇党委换届圆满完成为契机,按照县委的部署,提前谋划好村两委换届工作,严格规范好村党组织换届“两推一选”。提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比例,通过换届选举,注重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进一步改善村级领导班子结构,确保我镇村级两委换届工作圆满结束。

第13篇:党代会工作总结

曹家乡贯彻万源市第5次党代会精神

工作总结

根据中共万源市委宣传部《关于做好万源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活动的紧急通知》(万委宣发[2011]57号)文件精神的要求,乡党委按照市委的部署和要求,及时将学习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的任务安排落实到各党支部及乡直单位各党支部,在全乡掀起学习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的热潮,并取得一定的实效,现将我乡开展学习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把学习贯彻落到实处

为把这次学习贯彻抓紧抓好抓实,确保达到预期目的,乡党委成立由党务书记任道远任组长的学习贯彻领导小组,负责抓好学习贯彻的组织实施。

学习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主要是把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上来,动员全乡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推进全乡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主要是学习掌握市委书记王成军在市第五次党代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并结合我乡实际,把学习贯彻与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使全乡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在这次学习贯彻中,乡党委认真制定学习贯彻方案,有条不紊地将学习贯彻引向深入。

2011年10月18日,乡党委专题召开了学习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会议,集中全体在职党员干部、各村委会书记主任和乡辖各机关负责人,认真学习市委书记王成军同志作的名为《致力科学发展 建设幸福万源 为构建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中心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深刻领会报告2011年10月21日,乡党委组织全乡科级干部学习市五次党代会会内容和精神,并成立学习督导组对各支部、部门学习贯彻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充分利用讨论会、报告会、上党课等形式,组织农村党员认真学习党代会精神,对文化偏低的农村党员就采用帮学、助学的方式,是每个党员都学到党代会精神的实质,并能够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在学习贯彻党代会期间,全乡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全乡营造了一个学习、宣传、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的良好氛围。乡党委领导班子始终把学习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相结合,并通过中心组的学习来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将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到全乡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去。

二、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效果

乡党委在认真开展学习党代会精神的同时,站在事关万源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制定抓落实的方案和强有力的工作措施,不折不扣地将市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当前的各项工作中去。

(一)、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全乡各级党组织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乡党委书记更是深入到各党组织去宣讲、辅导学习党代会精神,加强对学习贯彻情况进行指导和督促检查,使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的活动得到扎实有序地进行。

(二)、明确任务,各负其责。一是宣传部门要密切配合好各单位抓好党代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在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对党代会精神的宣传贯彻和落实。二是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充分发挥广泛联系各界群众的优势,开展各具特色的学习教育活动。三是全乡各级党组织要采取举办讨论会、报告会、上党课和办培训班等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党代会精神。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乡党委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好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担负起宣传好党代会精神的责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各地创造性地学习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的情况和经验,营造浓厚氛围,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不断把学习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引向深入。

三、学以致用,狠抓落实,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学习宣传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要紧密联系全乡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紧密联系本单位和本部门的工作实际,

紧密联系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活实践及思想实际,努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并通过学习宣传贯彻,有力地推动当前各项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一)、抓好结合,推动工作。全乡各级党组织要把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与我乡“十二五规划”、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和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结合起来,发扬“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精神,坚定信念,振奋精神,抢抓机遇,狠抓落实,使我乡当前主抓的新村建设、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等项目建设及其各项工作实现新的突破,取得新的成绩。

(二)、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乡党委的安排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制度,把学习贯彻落实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与自身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以身作则,借鉴前期开展的创先争优和学习李林森活动取得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各种学习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开创“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三)、强化素质,形成合力。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学习,把理论学习作为提升党组织的整体素质和增强活力的有效途径来抓。在创建学习型政府的新形势下,各级领导班子要把理论学习作为重中之重的大事来抓,只有把学习抓上去了,才能用科学理论来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才能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通过学习宣传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对于我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紧密联系我乡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把学习宣传贯彻州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指导和推动我乡各项工作,促进我乡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中共曹家乡委员会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第14篇:天心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立足区情实际

创新工作方法

努力探索社区青少年社工服务新形式

湖南省天心区社会工作局

(2012年5月)

天心区总面积72平方公里,辖9街1镇66个社区,12个行政村,常住人口46万,外来人口22万。近两年来,我区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为切入点,积极转换资源配置方式,开发社工岗位,扶持成立青少年社工服务机构,探索社工、社区、社会三结合,全面提升社区青少年服务专业化水平,涌现了桂庄、青山祠、青园等27个青少年社会工作先进单位,白沙井社区、长坡社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得到了共青团中央和民政部社工司的充分肯定。目前,天心区拥有社区青少年社工18名,直接服务青少年800余名,辐射人群达1万余人。

一、突出强化管理,创新社区青少年社工服务机制 一是立足统筹,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成立以区政府分管教育和社工的副区长为组长的社区青少年社工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突出政府主导、教育和民政牵头、职能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把社区青少年服务作为民心工程,按照“以人为本、科学设计、综合矫正、救助自助”的总体思路,制定社区青少年社工服务总体方案,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常规督查,确保社区青少年心理康复、学业入轨、救助、自助四者兼备。

二是立足民心,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在公共财政预算中新增一个“社会工作服务”科目,把社区青少年社工服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教育部门结合实际申报,建立起公共财政保障体系。按照每个青少年对象20元/年的标准,今年区、街镇两级财政共投入40余万元购买社区青少年服务。在拨付方式上由“人头拨付”向“项目拨付”转变。根据服务对象数量和服务时间,由区社工局组织相关人员定期考核评估,按照服务协议发放社工薪酬、工作经费和督导费用。

三是立足专业,完善人才配置机制。以政府购买服务为支撑,以区社工协会青少年服务分会为依托,以街道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和社区青少年社工服务工作室为平台,以内部培养转化配置为主体,外部购买引进配置为补充,组建专业社工服务队伍和专家督导团队。今年,共举办社区青少年研讨分享、服务观摩、专题讲座、技能比武等活动11场,重点学习了有关法律法规和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法与技能等,并由协会和蓓蕾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提供相应的工作范本,保证了专业服务的顺利实施。目前,我区购买了社区青少年社工岗位10个,内部转化社工8人,拥有专家督导2人,本土督导助理3人。

二、突出机构运作,创新社区青少年社工服务模式 一是注重专业机构建设,构筑社区青少年服务新载体。我区相继成立了区社会工作者协会和青少年社工服务专业分会,提供社区青少年业务指导和专业督导,依托协会,成立了“蓓蕾”、“QQ仔”、“新市民”等社工服务中心,承担政府购买青少年社工服务。各街镇充分整合辖区教育、法律、卫生等各类资源,结合需要,以工作室的形式,成立了14个社工服务点,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区的社区青少年社工服务网络。如金盆岭街道借助辖区律师机构力量,创办了新芽工作室,书院路街道借助省一师范机构力量,成立了心爱工作室等。

二是注重专业制度建设,构筑社区青少年服务新规范。将社区青少年服务限定为三个月。建立健全了包括分工流程、工作守则、学习制度、社工职责等制度和青少年服务人员花名册、协议书、通知书、签到册、活动参与记录等基础台帐在内的一系列社区青少年管理制度。并大力推行青少年人员汇报、活动参与、分享学习“三个定期”制度和工作员帮教责任、守法承诺、亲属协管、心语辅导、走访调查、家庭救助“六个帮教”制度,有效规范了服务,促进了工作开展。

三是注重专业本土建设,构筑社区青少年服务新模式。通过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以社工为主体、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义工为补充的社区青少年社工服务新模式。创造了“零点距离”、“动态管理”、“评比激励”、“预警预防”、“ 互动交流”五大工作方法。即①“零距离工作法”:在接受和发现青少年服务需求对象时,即马上进行一次诊断、结成一个服务对子、联系一个志愿者、每周进行一次服务例会、每月举办一次大型分享活动、每年开一次表彰大会;②“动态管理工作法”:全面建立社区边缘青少年信息库,实施“一人一卷”个案管理,做到边缘情况、服务日期、参与表现、家庭状况“四清楚”;③“评比激励工作法”:在社区青少年人员中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评比激励措施,帮助他们获得社会的认同和树立个人尊严感;④“预警预防工作法”:由社工牵头,成立以辖区教育组织、社区工作者、社区义工和亲朋好友为主的服务小组,及时了解辖区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学习情况,确保服务无缝。⑤“互动交流工作法”:主要由社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边缘青少年及其家属、社区矫正青少年召开分享会,交流治疗心得,重树信心。

三、突出共同参与,创新社区青少年社工服务内涵 一是积极营造社区青少年服务氛围。在常态宣传的基础上, 创办《社区矫正简报》, 组织大型宣传活动,挖掘典型事例,强化服务过程和服务效果的宣传。组织开展了以“心的关爱”为主题的服务坊展示、青少年服务论坛等系列宣传活动,今年共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悬挂横幅100余条,制作宣传图片、展板20余套,受教育人员达1余万人次。同时,注重媒体宣传,仅去年,我区的社区青少年服务被新华社、湖南日报、长沙晚报、等国家、省、市媒体报道11次。为普及、展示、宣传青少年社会工作知识,深入推进专业服务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是积极打造社区青少年服务志愿队伍。通过与新闻单位合作、公开招募和上门走访,多方介绍青少年工作情况,争取支持和帮助,动员发动辖区具备教育、医疗、法律、心理等专业知识的热心人士和离退休老领导参加青少年服务志愿者队伍,改善志愿者队伍结构。同时,通过开展培训、服务实践以及服务分享,大力培育专业志愿者队伍。目前,我区拥有专家志愿者12人,专业志愿者团队34支共1200余人。在此基础上,各社区还自主成立了社区青少年理事会、青少年服务队等志愿者组织,并按照1:1比例,为每个服务对象配备了志愿者,提高了服务能力。

三是积极拓宽拓广社区青少年服务内容。

1.基地服务。根据社区现有条件,争取有关单位帮助,确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医疗支持,设立社区“悄悄话室”、“心灵小屋”等提供心理辅导,开辟社区“爱心课堂”、“绿色网吧”、“社区学院”等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各社区活动中心则作为公益活动地点,保障了青少年服务场所和人员。

2.个性帮扶。服务小组根据服务对象的情况,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明确帮扶目标和措施,开展个性化帮扶。同时,积极帮助符合政策的服务对象家庭落实低保、申请保障性住房,鼓励家庭成员在社区的公益性岗位上服务,支持他们自主创业,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再就业,为他们顺利康复创造条件。

3.联动服务。对文化、教育、共青团、妇联及镇(街道)等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及青少年服务人员开展青少年社工业务培训,提高青少年教育的针对性。有的社区还设立专门青少年服务基金,开通专用筹款渠道,通过筹集和接受捐赠,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青少年服务。如新开铺梅岭社区的“社工爱心基金”成立2年来,共募集善款和物资合计6万余元,帮扶青少年78人。

第15篇:在长顺镇一届五次党代会上的讲话

在中共长顺镇一届五次党代会上的讲话

张万堂

(2011年4月28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全县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区、全市、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轰轰烈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开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赶超的新局面,以新姿态跨入“十二五”之际,中共长顺镇第五次党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了。这是全镇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次团结奋进、求真务实,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动员大会。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向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到会的全体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镇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致以亲切的慰问!

自上届党代会召开以来,长顺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决定,团结和带领全镇各族人民,努力拼搏,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上届党代会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镇领导班子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更是广大党员、群众勇于进取、奋力拼搏的结晶。为此,我代表县委向付出辛勤劳动的镇党、政班子,向全体党员和广大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这次代表大会将选举产生中共长顺镇第二届委员

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县委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和自治区党委、乌兰察布市委关于乡镇换届选举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和各乡镇的具体情况,在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基础上,经过民主测评、全额推荐、组织考察、反复酝酿、集体研究提出了这届党委班子候选人预备人选。在具体的班子选配中,注重把握了德才素质、气质特点、年龄结构、专业匹配等要求,从县委所提出的人事安排方案来看,既坚持了任人唯贤的原则,又体现了结构合理的要求,是一个符合党的干部政策和上级换届要求的科学的人事安排方案。人事方案得到全县上下和市委组织部一致认可,即将提交这次代表大会进行选举。在此,代表县委对各位代表提出三点要求:

一、要坚持党性原则,认真领会并带头贯彻县委意图 这次大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关键在于在座得各位代表。每位代表在会议期间行使职权时,要自觉做到既对党忠诚,又对全镇各族人民群众负责,既要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又要严格遵守程序。要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带头领会并贯彻县委意图,确保选举成功。选举中,既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思想和行动自觉统一到县委意图上来,又要做好引导、解释工作,把县委的意图向人民群众解释清楚。对有碍于选举工作顺利进行的言行要敢于批评制止。对群众提出的意见,要及时予以实事求是的说明,把党的意图和主张贯彻到会议中去,把县委的组织

决策变为全镇人民的共同意志。

二、要认真讨论审议工作报告,努力形成一个科学务实的好报告

讨论和审议工作报告,是党代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党代会报告是指导全镇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一个好报告,能在实事求是地总结过去中肯定成绩、找出差距;能在清醒研判形势中把握机遇、应对挑战;能在科学规划未来中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在党代表会上,向代表提交一个好的工作报告,就会得到大家的赞成和拥护,就会增加党委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从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因此在讨论和审议党代表工作报告时,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既要肯定上届班子的成绩和好经验、好做法,又要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要抓住这个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县委确定的工作任务和全县“十二五”规划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提出今后5年得发展思路、目标和措施,努力形成一个科学务实的好报告。

三、要严明换届纪律,匡正风气,确保选出一个坚强有力的好班子

要严格贯彻落实中纪委、中组部视频会议精神以及自治区党委关于贯彻落实中纪委、中组部下发的《内蒙古党委关于认真做好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党委换届工作的通知》精神,坚决落实“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 的纪律要

求,做到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任何人不得在选举中进行非法组织活动,严禁在选举期间参与、指使或纵容他人进行非法组织活动,对那些通过选举前诬告、造谣中伤代表候选人,打击别人、抬高自己,或通过变相送礼、贿选、拉票等手段干扰或破坏选举的,一经发现,坚决查处。这次选举工作是对每一位党代表党性观念的一次重大考验,也是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成效的一次检验。县委希望与会的全体代表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好这次会。要按照组织原则和规定程序,认真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选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洁、团结协调的镇领导班子。

同志们,新的一届镇党委即将产生,希望即将产生的新一届镇党委,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全镇经济建设和农村发展,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要讲党性、讲团结、顾大局,真正把党委班子建设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全镇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

县委相信,通过各位代表、各位同志的共同努力,中国共产党长顺镇第一届五次党代表大会一定能够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鼓劲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祝代表们身体健康,工作愉快,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第16篇:长沙天心广告创意产业园天心区

长沙天心广告创意产业园

湖南广告创意创业中心和湖南广告产品公共服务中心

概念规划方案征集

(设计任务书)

长沙天悦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二零一二年七月

目录

一、

   

二、

 

三、

 

四、

  

五、

  

六、

  

七、项目概况 ...........................................................................................................................1 项目名称 ...........................................................................................................................1 建设地点 ...........................................................................................................................1 规划依据 ...........................................................................................................................1 规划背景 ...........................................................................................................................1 用地条件 ...........................................................................................................................3 地理位置 ...........................................................................................................................3 用地现状 ...........................................................................................................................4 规划定位 ...........................................................................................................................5 整体定位 ...........................................................................................................................5 发展定位 ...........................................................................................................................5 规划要求 ...........................................................................................................................5 总体概念性详细规划: ...................................................................................................5 一期修建性详细规划: ...................................................................................................6 建筑单体方案: ...............................................................................................................6 成果要求 ...........................................................................................................................7 图册 ...................................................................................................................................7 展板 ...................................................................................................................................7 电子文件 ...........................................................................................................................7 图纸要求(图纸比例根据表现需要而定) ...................................................................7 总体概念性详细规划: ...................................................................................................7 一期修建性详细规划: ...................................................................................................8 建筑单体方案: ...............................................................................................................8 时间要求 ...........................................................................................................................8

一、项目概况

 项目名称

长沙天心广告创意产业园、湖南广告创意创业中心和湖南广告产品公共服务中心概念规划。  建设地点

长沙天心广告创意产业园位于长沙市南大门,隶属大托镇行政区范围。距市中心地带10公里,毗邻省政府,是长株潭三市经济一体化核心区域,是长沙市“拓城兴南”战略实施的主战场。  规划依据

《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长沙市天心生态新城片控制性详细规划》

 规划背景

长沙是湖南省会城市,是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现代服务业发达,文化产业在全国卓有影响。广告产业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竞争力在全省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按照国家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开展现代服务业试点工作、支持广告业发展的有关精神,为进一步推进广告业改革创新发展,积极探索广告产业发展模式,促进长沙广告产业集约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为全国广告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结合长沙市的实际情况及天心区的区域特色,开展长沙天心广告创意产业园试点工作。

天心区主体城区位于长沙市市中心,现代服务业相对集中,天心文化产业园是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区内广告产业集聚程度较高,在天心区建立广告创意产业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先发的产业优势,可以为全国开展广告产业试点工作探索新路、积累经验。

(一)地理位置优越

天心区是湖南省人民政府机关驻地,也是湖湘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区域总面积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万;是国家级“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核心区,位于长株潭三市融城对接的最前沿。作为省级行政中心所在地,由航空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湘江水道组成的外部交通网通达天下;由20多条主次干道、地铁和城际轻轨组成的内部交通网已趋完善。辖区全面配置了水、电、气和公交等基础设施;长达4.2公里的湘江风光带,是长沙滨江观光经济长廊。

(二)文化底蕴深厚

天心区是长沙文化底蕴最深厚、资源最集中的区域,荟萃了太平老街、天心古阁、杜甫江阁、湖南第一师范等众多湖湘文化古迹,拥有火宫殿庙会、湘剧、湖南花鼓戏、长沙弹词等国家级“非遗”项目。依托湖南省已建成最大的城市广场——新世纪文化体育中心建筑群,以及已建成的湖南省科技馆、省地质博物馆、省群众艺术馆、省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省级专项场馆,每年举办大型赛事、节会、文艺演出及文化广告展示200多场。辖区中南大学铁道学院、长沙理工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等20所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每年培养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影视制作、创意设计等专业人员近1万人,为广告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特别是今年以来,随着中部五省(湘、鄂、皖、赣、黔)唯一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落户天心,全国第四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落地建设,以及“天心创意创业中心”基本建成,辖区广告创意产业发展资源丰富、空间广阔、要素集聚、潜力巨大的特点更加突出。

(三)产业形态丰富

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天心区辖区广告产业不仅形态更加丰富,产业链条更加完整,更重要的是涌现出一批实力强劲、特色明显的广告企业。其中,长沙广电集团是湖南电视广告业的骨干力量,拥有自主专业频道、报纸、电视剧、移动电视及信息网为主的多渠道广告发布体系,其资产规模、经营模式和营业收入引领全国同类企业,5年内年产值将超过40亿元。潇湘晨报传媒公司通过开发、经营“湖南第一纸媒”广告资源,年广告营业额达4亿多元,在湖南全省广告企业(省广电除外)中,广告量、经济体量、年利润额均排名第一。新活动传媒公司在国内率先开启“活动经济”先河,通过策划、实施和开发“第五届中国—东盟 2

博览会”、“海南欢乐节”等大型推广活动,经营收入连续3年保持了400%左右的增长速度,被誉为“中国活动运营第一品牌”。红网传媒公司在将“红网”(REDNET)建设成为湖南门户网站基础上,2010年随中南传媒一同上市,成为全国首家上市的地方综合类门户网站,广告经营能力居全国同类网站之首,获评“中国十大创新媒体”、“2010年最具影响力网络媒体”等称号。随着龙头企业的崛起和产业链的延伸,天心区逐渐成为集广告主信息发布、广告交易、创意、制作、代理、发布,以及大型推广活动策划组织等于一体的广告产业集聚区。2010年,区域广告创意相关产业共完成总产值25.5亿元,实现产业增加值12.2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四)企业聚集发展

近年来,天心区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培育和引进了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的广告企业——长沙广电、潇湘晨报传媒、红网传媒、新活动传媒、新浪湖南、长广天择、嘉丽购、原动力创意、木林森广告等本土企业高速发展壮大;卫视文化传播、湖南天娱、分众传媒、幸运星上扬、快乐淘宝等企业和项目纷纷参与辖区广告业经营发展。此外,培育了一批各具特点的中小企业;参与承办了“2011长沙国际广告节”、“广告天下,创意长沙”等广告相关节会,营造了火热的发展氛围。至2011年第三季度,辖区现有各类广告企业达到4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多家,广告业从业人员近万人。

为了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创造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创意文化体验空间,加速广告产业的发展,完善产业链条,需要在上层次规划的指导下,进一步提出园区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对用地规模、开发强度和城市空间形态提出控制要求。该规划对天心区乃至长沙市,湖南省的文化创业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用地条件

 地理位置

园区位于省府新区黑梨路(雀园路)两厢,总面积432.76亩。园区用地以黑梨路为界分为南北两片,其中北片用地北抵九峰路,南抵黑梨路,东抵君逸路,

西抵枫山路,净用地面积约252亩(实际图测面积约232亩);南片用地北抵黑梨路,南距三环线50米,东抵君逸路南延线,西距书院路160米,净用地面积约198亩(实际图测面积约200亩)。一期用地东临君逸路,西临石竹路,南临黑梨路,北临九峰路,面积141亩(净用地104亩)。

园区范围及区位示意图

 用地现状

规划区范围内海拔内标高在43米到66米之间,往西往南呈下降趋势。地势比较平缓,坡度多为15度以下。规划区范围内多农田及鱼塘,村民及个人建房集中在黑梨路(雀园路)两侧,布局比较混乱,质量较差。现状有少量小型企业布置与此。学猴大新线和红大线两条110KV高压线斜向穿越规划区。

三、规划定位

 整体定位

天心新区•国家级广告创意文化产业园区  发展定位

(1)长沙广告业发展核心区。 (2)湖南广告业发展先导区。 (3)全国广告业发展示范区。

四、规划要求

规划设计内容包括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单体概念方案三个层次。

 总体概念性详细规划:

规划范围

长沙天心广告创意产业园全部用地范围,约450亩(详见区位示意图)。 规划要求

1、项目的前期研究,应包含区域分析与定位、项目策划和运营策略等工作

2、深入分析园区的区位优势,挖掘文化资源,整合企业资源,确定产业园发展的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明确广告创意产业链的主导方向和特色。

3、提出园区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强调策划的特色和创新,提出相关要素的发展原则和方法。

4、根据现有地形条件,结合项目策划,明确园区功能分区(公共服务区、企业创业区、企业发展区、广告媒体区、企业总部区等),并明确各区开发强度和空间形态。

5、完成园区450亩用地的概念性详细规划设计。

6、提出规划区实施步骤、措施及方法,并对开发建设的总体投资进行分析等;

7、其它设计单位认为有必要解决的问题。

 一期修建性详细规划:

规划范围

东临君逸路,西临石竹路,南临黑梨路,北临九峰路,净用地面积104亩。 主要功能

包括湖南广告创意创业中心和湖南广告产品公共服务中心(含影视广告创作中心、产业品牌展示中心、中南地区广告人才培训中心、广告创意中心、广告产品交易中心和广告监测信息研究中心)。

规划要求

1、根据现有地形条件和项目策划,完成园区一期104亩用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要求规划建筑规模约16万㎡,容积率≤3.5,建筑密度≤35%,绿地率≥40%,建筑限高65m。

2、一期项目的投资估算。

3、其它设计单位认为有必要解决的问题。

 建筑单体方案:

一期的主体 “湖南广告创意创业中心”及“湖南广告产品公共服务中心”的建筑设计方案。

建筑要求

1、一期用地104亩三栋建筑总面积约24万平米,一次规划,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湖南广告创意创业中心和湖南广告产品公共服务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面积约16万平米。

2、建筑风格具有湖湘地域特色,融合现代建筑文化元素,并与区域生态环境和谐统一。

3、湖南广告创意创业中心具备广告企业总部大楼功能,建筑结构、层高分 6

配和内容设计符合广告企业使用需要,满足大型广告企业总部入驻要求,充分考虑广告创意与影视传媒制作、展演的实际需要。

4、湖南广告产品公共服务中心具备人才培训、品牌展示、产品交易、信息监测等公共服务功能,充分考虑企业登记注册、生产经营监管等政务服务机构及金融服务等相关中介服务机构集中服务需要。

五、成果要求

 图册

提供A3规格彩色缩印本3套,包括所有文字和图纸缩印内容。  展板

提供轻质展板(不小于A1尺寸),根据图纸尺寸拼接制作,数量不少于6张。

 电子文件

提供与其所提交的设计文件及图纸内容相同的电子文件2套(光盘),其中文本文件使用doc格式,平面图纸文件采用dwg格式,效果图采用jpg格式。

多媒体演示电子文档2套,使用PPT或其他标准格式影音文件,中文解说,演示时间在30分钟以内。

六、图纸要求(图纸比例根据表现需要而定)

 总体概念性详细规划:

1、区位分析图

2、土地利用规划图

3、总体概念性详细规划总平面图

4、整体鸟瞰图

5、功能分区规划图

6、交通组织规划图

7、绿地及景观系统规划图

8、其它表现设计意图的图纸

 一期修建性详细规划:

1、一期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图

2、一期整体鸟瞰图

3、一期修建性详细规划道路及竖向图

4、其它表现设计意图的图纸

 建筑单体方案:

1、建筑单体立面图、、

2、平面图

3、透视图

4、其它表现设计意图的图纸

七、时间要求

汇报方案提交日期以招标文件明确日期为准。

第17篇:天心区财政局职责分工表

天心区财政局职责分工表

2010年08月17日 累计点击次数:96

【打印此页】【关闭】

526385060 谭雄伟

党组副书记、局长

分 工:主持党政全面工作,主管预算国库科工作,协调审计、税务、金融工作。 彭野战 党组成员、副局长

分 工:分管乡财科(会计管理科、财政监督检查科)、非税收入管理局、投资评审中心工作。 邹仕斌 党组成员、副局长

分 工:分管经济建设科、财源建设办公室工作。 刘令辉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分 工:分管办公室(税政法规科)、机关党支部、纪检监察、人事教育、国资采购办公室(企业科),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 杨 青 党组成员、副局长

分 工:分管行财科(社保科、公车办、控购办),国库集中支付核算局工作,协管预算国库科工作。 谭红生

办公室主任

职 责:负责综合协调局机关日常政务,起草、审核综合性文稿,管理印章等工作。 闫 丽 办公室内勤

职 责:负责局机关后勤保障、文电处理、人事教育、车辆管理等工作。 黄友兰 档案管理专干

职 责:负责局机关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查询等工作。 蒋惠英 预算国库科科长

职 责:负责预算国库科全面工作,预决算管理,体制、财力测算,资金调度,指标、计划终审,财税库协调等工作。

周 明 预算国库科专干

职 责:负责预算内指标账务、编制总决算报表、政府债务表等工作。 李 波 预算国库科专干

职 责:负责预算内总会计账务、收支报表、执行分析、汇编部门决算、财政供养人员信息表等工作。 廖战英 预算国库科专干

职 责:负责预算外、往来资金指标录入及总会计账务、专户管理等工作。 龙海媛 行财科科长

职 责:负责行财科全面工作,编制部门预算,复核国库集中支付资金计划、专项资金拨款计划、公车管理工作。

孔 倩:行财科专干 职责:负责社保系统、行政政法系统各项业务工作及文件资料整理,行财专户拨款及银行账户处理、公车管理、社保决算报表编制等工作。 罗 冰 行财科专干

职 责:负责教科文系统、农业系统各项业务工作及文件资料整理,国库集中支付的资金计划初审、申报工作指导;行财专户账户处理及月报表报送、部门决算报表等工作。 袁 琼 国资采购办主任

职 责:负责国资采购办全面工作,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政府采购会计、国资双控账户出纳等工作。 李 昊 国资采购办专干

职 责:负责国有资产管理,企业管理,国资双控账户会计、政府采购出纳等工作。 彭燕燕 财源办主任

职 责:负责财源摸底、财税协调、企业奖励及财源办(楼宇办)日常工作等。 闵家喜 财源办专干

职 责:负责财税数据统计、分析,企业(项目)服务等工作。 陈 静 乡财管理科科长

职 责:负责乡财科全面工作,“乡财县管乡用”,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核算,会计管理、会计学会和财政监督等工作。 曹雪娟 乡财管理科专干

职 责:负责涉农补贴信息化“一卡通”审核、发放,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联络协调,街镇指标录入、原始凭证审核、结算专户的核算,全局网络管理。 曾 婕 非税收入管理局局长

职 责:全面负责非税收入管理局的业务工作。 李 蓉 非税收入专管员

职 责:负责非税资金核算,非税收入稽查和办公室工作。 张 莉 非税票据专管员

职 责:负责票据购领、发放、运输、使用、库存、保管、核销及票据稽查等工作。 刘 昱 经济建设科科长

职 责:负责编制建设资金预算草案,政府债务、偿债准备金管理,国债资金使用管理等工作。 龚建平国库集中支付局局长

职 责:负责国库集中支付局全面工作。 虢利华 国库集中支付局副局长

职 责:负责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业务的审核,国库集中支付核算局会计人员业务指导等工作。 余银香 国库集中支付局审核会计

职 责:负责财政直接支付业务的审核,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业务指导,财经纪律和财政政策执行情况督查等工作。

陈爱武 国库集中支付局审核会计 职 责:负责财政直接支付业务的审核,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业务指导,财经纪律和财政政策执行情况督查等工作。

李 芸 国库集中支付局审核会计

职 责:负责财政直接支付业务的审核,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业务指导,财经纪律和财政政策执行情况督查等工作。

徐平平国库集中支付局支付会计、工资统发审核员

职 责:负责购买、保管、开具报账单位支票,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印盖和印章,审核工资发放的准确性等工作。

文 恬 国库集中支付局支付会计

职 责:负责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记账、对账等工作。 李军民:国库集中支付局核算会计

职 责:负责报账单位原始票据的审核、会计核算、账务管理等工作。 曹雪娟:国库集中支付局支付会计

职 责:负责报账单位银行存款的记账、对账及报账单位印盖的管理,工资统发的账务处理等工作。 涂薇薇 国库集中支付局工资统发专干、办公室内勤

职 责:负责工资统发、公积金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核算局办公室等工作。 蔡争超 投资评审中心主任、总工程师

职 责:负责中心日常管理工作,工程建设有关合同、进度付款、会议纪要、项目单位来文资料初审,分配调度评审项目,技术协调现场管理工作,综合管理现场技术资料,领导中心技术委员会工作,复核评审报告。

周洪亮 投资评审中心审核部部长

职 责:负责审核部全面工作,土建项目初审和预算编制,重点工程现场评审等工作。 李润伍 投资评审中心复审部部长

职 责:负责复审部全面工作,土建项目复审,对外委托项目终审,重点工程现场评审等工作。 李 群 投资评审中心安装评审员

职 责:负责安装项目审核和复审,对外委托安装项目终审等工作。 曾沛淑 投资评审中心土建评审员

职 责:负责土建项目审核和复审,对外委托土建项目终审等工作。 彭云亮 投资评审中心现场管理部部长

职 责:负责现场评审部全面工作,重点工程现场评审,领导交办安装项目评审、预算编制等工作。 唐 文 投资评审中心现场评审员

职 责:负责重点工程现场评审,领导交办土建项目评审、预算编制等工作。 唐艳君 投资评审中心现场评审员

职 责:负责重点工程现场评审,领导交办的土建项目评审、预算编制等工作。 彭武安 投资评审中心综合财务部部长

职 责:负责综合财务部全面工作,重点工程现场评审,材料、机械台班价格的采集,草拟评审报告等工作。 易爱君 投资评审中心评审员

职 责:负责财务竣工决算评审,项目收件、流转管理,文字、资料、工程技术档案归集整理等工作。

第18篇:长沙天心区会计培训学校

长沙仁和会计培训学校长沙天心区会计培训去哪好

长沙天心区会计培训学校,长沙会计培训去哪好,选仁和会计。

仁和会13年的教学经验,以“诚信办学,严谨治校”得到了广大学员的一致赞誉与肯定,连续三年被多家 权威媒体评为“最佳会计培训机构”和“最具影响力会计培训机构”。

仁和会计13年专业会计教育,是会计培训行业领导者。第一,学员数量全国居首。13年来,仁和会计已将六十多万学员输送至会计岗位。2010年来,仁和毕业的学员人数,连续占据当年会计入职人数之首。第二,校区数量全国居首。18省200所校区,教学点数量遥遥领先。第三,师资实力全国居首。仁和会计名师队伍,全部出身财务主管以上职衔;高水平,高资历,千名实战教师传递经验。第四,战略伙伴全国居首。千家企业合作,高质量解决就业问题。第五,品牌荣誉全国居首。荣获“中国教育公信力认证单位”、“腾讯十年最影响教育机构”、“2012年楚天金口碑教育总评榜”品牌培训机构、连续三年被评为“最佳会计培训机构”

多年来的教学经验,逐渐形成为学生提供培训→实习→就业一条龙服务,从而为培训市场注入了全新的“仁和”模式。

发展至今,仁和会计已在全国各地开设200个教学分部,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学会计,到仁和”已成为耳熟能详的口头禅!

办学宗旨:诚信办学 严谨治校 服务社会。

仁和会计更多优惠火热进行中,更多会计培训课程和资讯,可以登陆湖南仁和会计官网 ,网络报名有更多惊喜优惠哦!

仁和会计全国连锁直营,规模大,师资雄厚,仅湖南就有17所校区。

长沙市分校:侯家塘校区(劳动西路附近),五一校区(五一广场附近),火车站校区(长沙火车站),星沙校区,星沙步步高校区,晚报校区(晚报大道这里)。井湾子校区。河西校区(西站附近),奥克斯广场校区 万家丽校区 四方坪校区。

长沙市外分校区:株洲校区,永州校区,岳阳校区,益阳校区,衡阳校区。

长沙天心区最好的会计培训学校 选仁和会计http://hn.whrhkj.com

第19篇:天心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工作汇报

天心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工作汇报

天心区教育局 2011年5月19日

尊敬的李局长、各位领导:

我区校安工程建设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面启动,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现就我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近段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 全面分解工作任务。

我区纳入校安工程的新建项目7个,新建面积52200平方米,维修改造(含拆除及重建)项目24个,拆除面积1540平方米,新建面积1114平方米,维修改造面积58535平方米;加固改造项目21个,建筑面积约45000平方米。

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将工作任务分解如下:2009年迁建红卫小学、扩建小古道巷小学(建筑面积13800平方米);2010年扩建书院路一小(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完成24所学校的维修改造(建筑面积59649平方米);2011年扩建披塘中学(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新建天鸿小学(3400平方米),完成21所学校的加固改造(建筑面积约45000平方米);2012年迁建先锋小学、新建湘府英才小学(建筑面积24600平方米)。

(二) 全面启动工程建设。

2009年和2010年既定工作任务基本完成,2011年项目建设全面启动。一是规范程序,所有项目严格按程序立项、

公开招投标,实施过程中,对项目及现场变更实行成员单位联审、会签制;严格按合同办事,所有的合同及付款必须经过成员单位审批。二是

(三) 切实加强协调合作。

(四) 确保全面完成任务。

区委、区政府坚持把组织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作为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汤区长定期主持召开由校安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参加的校安工程工作例会及现场调研会议,对校安工程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要求成员单位全力配合教育局开展工作,确保完成校安工程今年的工作任务。

区教育局实行每日调度,明确专人牵头负责该项工作,分阶段明确工作重点,及时解决校安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校安工程工作稳步推进。

(二)工作稳步推进。一是统一规划,在前期鉴定报告的基础上,多次下校实地勘察,与校长沟通,确定实施的项目与内容,在抗震加固的基础上解决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校安资金用到实处。二是规范管理,在校安工程实施过程中,对项目及现场变更实行成员单位联审、会签制;所有的合同及付款必须经过成员单位审批,严格按合同办事。设立校安专户,对校安资金进行统一管理。三是狠抓质量,在具体施工中,要求监理实行工地签到制度,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区质、安监全程监控,确保项目实施的水平和质量。四是按程序推进,加固项目22个,涉及22所学校,

现已基本完成文庙坪小学和蓝天学校中学部的抗震加固和维修改造工程。建业中学综合楼和桂井小学教学楼已进场施工,5月将启动沙湖桥、披塘中学、新天、新开铺、南大桥五所学校的抗震加固和维修改造。新建项目三个,湘府英才小学、披塘中学综合楼、天鸿小学的建设正按工作计划进行,预计9月主体可以完工。

(三)认真做好后段工作。下阶段,我们将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有序推进各项工程建设,确保全区所有校舍安全。一是加快完成设计。抓紧完成暑假进场加固的12所学校的前期实地查勘工作及结构加固图纸的优化设计,为开展维修加固工作做好前期准备。二是稳步推进工程建设。完成2011年校安工程新建项目的同时,加快办理书一小改扩建的前期报建手续,确保年底全面完成校安工程。三是全面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明确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加强主要环节监管,有效保障各项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进度,全面完成校安工程建设任务。

第20篇:天心区政务新媒体管理办法

天心区政务新媒体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全区政务新媒体管理,促进全区政务新媒体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通知》、《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的通知》等中央、省市委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政务新媒体是指全区各街道、各单位在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视频直播等信息平台上,以机构名义注册开设的新媒体账号,以及公务人员以公职身份开设认证的相关账号(以下简称政务新媒体)。

第三条

政务新媒体是全区各街道、各单位和公务人员进行对外宣传、推行信息公开、开展政民互动、联系服务群众、开展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和平台,在促进政民互动、提升单位城市形象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条全区各街道、各单位应当积极开设、科学运用、妥善管理好政务新媒体。

第二章 设立和关闭

第五条

全区各街道、各单位以机构名义开设政务新媒体账号,应经本单位班子专题会议研究,研究议题包括开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运营与管理、舆情风险分析与防范等。经专题会议通过和本单位主要领导批准后开设,并在10 个工作日内报区网管办备案。

公务人员以职务身份开设实名认证的新媒体账号,应当首先报所在单位同意,并报区网管办备案。

第六条

开设政务新媒体的单位应当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总编辑人选和相应的管理部门,负责政务新媒体的运营、维护和管理。

第七条

政务新媒体应当在国家主管部门核准的平台上设立并开展应用。注册的新媒体账号名称应当简明扼要、严谨规范,并与本地、本单位名称和工作职责明确关联。

第八条

政务新媒体因工作原因需要关闭的,应当报本街道、本单位主要领导批准后进行公告,及时在平台上注销账号,并在5 个工作日内报区网管办备案。

第三章 信息发布与应用

第九条

政务新媒体的信息发布应当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公共秩序、社会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等“七条底线”。对涉及国家秘密、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的信息,要依法依规,科学分析,审慎处理。

第十条

政务新媒体应当及时发布信息,保持账号的活跃度,原则上每月信息发布次数不应明显低于可发布次数。

政务新媒体应当确保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发布信息必须符合国家保密规定,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和不宜公开的信息。不得利用政务新媒体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

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 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 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 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

(十) 以非法民间组织名义活动的;

擅自披露不应对外公开的;有可能影响区域形象的;

包含情绪化的个人观点或看法的;

(十四)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第十一条

政务新媒体发布的内容要语义明确,避免产生歧义,在符合语言规范的前提下,使用网络亲民语言。

第十二条

政务新媒体应尊重他人着作权,发布他人原创内容应当注明出处或带有明显转载标识,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原意和新闻信息内容。对于来源不明、来源不合法、内容不准确的信息不予发布。

第十三条

政务新媒体应当积极与网民开展互动,对网民在政务新媒体上反映的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应当及时解决,进行答复。要及时转发网管部门和上级政务新媒体推送的重要信息,保持政务新媒体之间的良性互动。

第十四条

公务人员未经所在单位同意,不得擅自利用个人认证的新媒体发布党务政务信息及案件侦查调查、法庭审理及判决、灾情疫情、统计数据、环保测评等敏感信息。各单位部门应当将公职人员利用个人认证新媒体发布公务信息的行为纳入本单位日常管理范围。

公职人员非以公职身份认证开设的私人新媒体账号,认证信息中不得出现与所在单位、所担任职务及所从事的公务有关的信息,不得发布与履行公务有关的信息。

第四章 管理责任与信息安全

第十五条

政务新媒体的管理坚持“谁开设、谁主管,谁应用、谁负责”的原则。各单位主要领导是政务新媒体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

第十六条

政务新媒体设立总编辑岗位。总编辑对信息内容负总责,实行“先审后发”三审制原则。要对政务新媒体聘用工作人员进行背景调查,严格政审制度,加强离职人员安全保密管理。政务新媒体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政务新媒体应用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不得依据个人观点和认识,超越工作规范进行发布。凡处理不在规范规定范围的信息时,须报经单位主管领导批准。任何人未经单位授权不得随意发布信息或更改政务新媒体资料。

第十七条

政务新媒体不得刻意追求粉丝数量,不得通过采取非正当手段或发布负面信息、炒作敏感话题等方式进行营销,获取粉丝。

第十八条

加强政务新媒体的安全管理。政务新媒体的密码应当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不得私自泄漏。应当加强对政务新媒体的值班和实时监看,及时发现和处置包括互动环节在内的不良信息内容。加强对政务新媒体登录密码和使用终端的安全管理,防止出现政务新媒体账号被盗用或被恶意攻击等安全事故发生。

第五章 奖惩及责任追究

第十九条

区网管办负责落实属地政务新媒体的管理、评比和考核工作。全区各单位政务微信纳入“微天心”微信矩阵,区网管办对纳入管理的区属新媒体账号建立统一台账,每年对其进行考核评比。

第二十条

凡违反上述规定,造成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或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等严重不良后果的,政务新媒体责任单位和管理人员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对所属政务新媒体网络意识形态阵地领导不力,出现严重错误导向,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工作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和《党委(党组)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予以问责。

第二十一条

对制度不健全、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的政务新媒体账号,区网管办可以采取责令删除、约谈、警告、通报或者责令关闭等措施进行处置。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中共长沙市天心区委宣传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16 年7月1日公布的《长沙市天心区政务微博微信应用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天心区五次党代会党建工作总结.doc》
天心区五次党代会党建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银行工作总结医院工作总结安全生产总结财务工作总结酒店工作总结党风廉政工作总结工会工作总结社区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建工作总结其他工作总结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