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与科研处党建工作总结

2020-12-07 来源:党建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教务与科研处副处长各岗位职责

教务与科研处副处长各岗位职责

一、岗位一

1、协助处长开展工作,检查督促工作人员岗位执行情况。

2、协助处长分管常规教学业务活动的运行调节,负责教务处常务工作和教学资源的协调。

3、会同系、部主任组织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及时了解各专业的专业方向、提出专业调整建议;负责专业和课程建设工作。

4、协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工作总结、专项、专题的请示汇报工作;组织新增设专业、试点专业的申报工作。

5、负责教务系统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包括上级、学校、教务处所有文件、档案、资料的分类归档、登记处理、信息提供等。

6、负责学院网站教务处主页信息的采集、统计、整理和发布;组织开展学生技能竞赛。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推荐第2篇:教务科研处副处长个人工作总结(材料)

一、思想上

在思想上,坚决拥护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党性。作为一名共产党,要以身作则,为广大师生做好服务工作。

二、主要工作实绩,今年担任的行政职务是教务科研处副处长(主管学校科研工作)和创建工作。

1、组织了骨干教师指导下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赴xxxx考察汇报课,带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2、负责xx县片区招生工作,超额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

3、负责成功申报了1个省级精品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4个省级专业带头人。

4、负责成功申报了3个市级重点项目。

5、负责了学校省“xxx”重点项目的创建工作,效果明显。出色完成了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中期检查,得到了省专家组的高度好评。

6、担任了xxxx班的毕业设计教学工作,深受学生的喜爱,毕业设计的质量比较高,得到了学校领导、同事、学生的一致好评。

7、参与了一项国家级课题研究,一项省级课题研究和一项市级课题研究,主持申报了一项目省级“xxx”规划课题。

8、开发了学校的创建网、创卫网、落实科学发展观网,负责维护学校的网站,全年在校园网上发表了30多篇新闻,很好的启动了宣传学校的作用。

9、组织老师发表论文30多篇,论文获奖40多项,编写教材10多本。

推荐第3篇:学院教务科研处处长述职报告

2010年度述职报告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研处处长

(二〇一〇年一月十四日)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根据学院“炼内功,强素质”的工作精神,今年我在学院党委的领导和行政的指导下,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团结同志,务实工作,责任心增强,工作效果有了提高,较好履行了工作职责。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

1、今年我参加了广西高等职业教育论坛、四川省高职高专教学研讨及昆明的高职教育理论培训班的学习,深刻认识到高职院校的发展喜人,高职教育的改革形势逼人,教育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组织并参编了《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迎评促建学习资料》、《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汇编》,草拟了《眉职院评建工作任务分解表》、《眉职院评建工作各阶段进程表》、《眉职院迎评促建奖惩办法》,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拟出了《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参与了学院教职工培训工作的策划,制作了迎评促建宣传专栏两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二篇。

2、团结同仁、加强管理,教学常规建设成效显著。

完善教务工作制度:为了更好的推动各项工作,今年我经常组织教务同仁集体研究教学工作,做到了研究主题提前一周布置,会前充分讨论,统一思想,形成系统有效实施方案,会后执行坚决统一;尤其是坚持了月初院系教学例会工作制度和月末教学大会制度,每次均认真准备会议的内容,提供工作任务单,做到了工作布置具体,任务明确,事后检查落实逗硬,对违反教学纪律的教师和工作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端正了教风,保证了教学工作的良好运行。

积极开展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工作,教学常规建设成效显著。组织全面(开学检查、期中检查、期末检查、日常检查4个方面)的教学检查,组织召开学生

1 座谈会,全力支持教学督导工作,把握教学动态,对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起了积极作用。

坚持选用优秀教材的原则,严格把好教材质量关,做好教材的选优工作,保障教材供给;坚持教材采购招标的原则,按程序订购教材,07年订购教材为学院节约20多万元。

组织的各常规工作高效运行,效果显著。专升本工作超指标录取,取得新的成绩;教务管理软件正常运行;学生学籍学历注册与查询工作进展明显;毕业生图片信息采集工作如期进行。

3、认真疏理原有的校企合作项目,新的合作渐入佳境。

根据学生的意见,停了一个合作项目,新建校企合作项目三项,与北京眉州酒店有限公司就北京东坡订单班达成了合作协议,企业赠送的价值近3万元的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参与北京双元直通公司共建清华职教课程项目的建设,目前有350名学生参加了清华职教认证项目,校企(校)合作为我院学生提供了教学、实习、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是我院深入落实实习实训工作,实现零距离上岗的重要举措。

4、组织“练内功,强素质”活动,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全年组织开展了2次青年教师赛课活动,160多位青年教师参加了本次大赛。中老年教师满腔热情地全力指导青年教师,从教案的编写、课件的设计、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的安排以及对参赛者个人的不足之处及其改进的办法都全面认真指导,青年教师虚心学习,无论是艺体类,还是语言类,以及其他的专业学科,充分体现了训导为主的高职教育理念,达到了培养锻炼青年教师青年队伍的目的,成效显著。

全力以赴抓精品课程建设,深入《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与管理》课题组反复推敲课程建设方案,从基础材料到建设思路、产学结合、特色建设,同课题组团结协作,辛勤工作,反复挖掘课程特色,使学院的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2 实现了省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六门课程的建设为建设院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积极拓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组织各系举办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信管系开展了营销策划、车工、模拟导游、点钞等12项专业技能竞赛项目,应生系开展了显微镜操作、水稻幼穗分化时期的观察鉴定、园林绿化效果图制作等6项专业技能竞赛项目,学校教育系开展了教师基本功11项技能竞赛活动。人文社科系举办了职业口语素质展示,艺术系写生作品展和学生职业技能汇演尤为突出,大赛涉及面广,参与人数众多,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浓厚职业教育的氛围。

本学年组织实施了部分科目的教考分离,实行系之间交叉监考,执行了集体阅卷、流水作业,开展了教研室、系、学院三级教学质量分析,计算机、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在进一步强化考风考纪的前提下,过级率创新高,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今后工作打算:深入研究高职教育的规律性,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下功夫,以高度责任心与积极主动的工作精神投入到办学水平评估中去,履行好工作职责。

推荐第4篇:科研处工作总结

科研处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过去了,回顾一年的工作,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配合下,科研处全体同志本着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的工作宗旨,在甲流肆虐,值班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都能认真学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勤恳工作,较好的完成了2009年工作任务。下面就科研处一年来的工作重点做一总结:

一、加强学习、提高管理水平,认真完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任务

我院从3月份开始了半年时间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研处全体同志自始至终认真参加了学习、调研分析、整改全过程,紧密联系部门工作,不把学习走过场。认真完成了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尤其在下半年,结合学院整改落实办公室的要求,重新对原有的科研管理办法和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分析,围绕学院定位和发展需要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完善了科研管理规定。这些文件包括:(1) 加快科学研究工作的实施方案;(2 )重大科研项目申报方案和行动计划;(3)西安体育学院科研成果奖励条例;(4)西安体育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5)西安体育学院青年科研基金管理条例;(6)设立科研攻关负责人、科研关键岗位和协作外聘专家等特殊岗位的管理办法;(7)西安体育学院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的管理办法;(8)西安体育学院优秀青年科研之星管理办法等8个文件。已经上报学院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征求意见。

二、科研项目申报和立项

1 与上个年度相比,我院申报省内外各级政府部门的科研项目明显增多,科研立项个数和立项层次提高,反映了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提高。2009年总计申报政府部门各级各类课题113项,立项43 项。其中: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1项;国家体育总局攻关研究项目4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5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项;陕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项;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8项;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课题5项;陕西省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1项;西安市社科规划项目4项。争取到政府资助经费约112.9万元。

1、苏明理:中国竞技体育管理的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经费10万元

2、黄谦:体育健身休闲市场服务质量与消费者忠诚度关系的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经费10万元

3、周里:中国国民运动健身科学指导与效果评价关健技术的研究;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子课题;经费30万元

三、成果鉴定和获奖情况

2009年度报送省部级、厅局级课题申请结题鉴定70项,通过结题53项,尚有17项正在审议中。已结题项目中,省部级 12项,厅局级41项,具体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结题4项;国家体育总局奥运科研攻关项目结题1项;陕西省社会科学基

2 金项目结题3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结题3项;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结题2项;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结题3项;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院管课题结题1项;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题1项;陕西省财政厅专项资助课题1项;陕西省体育局体育科研课题结题,结题(获奖)34项;还有已报送的17项结题仍在鉴定评审中。

因在2008年,我院承担了投掷、竞走等田径项目的科技攻关和科技服务任务,西安体育学院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第29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协作奖;有两项研究分别获第29届奥运会田径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许崇高、张勇两位同志被授予第29届奥运会田径科技工作贡献奖和国家体育总局29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个人贡献三等奖。

由陕西省教育厅组织评审的2009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我院有两项成果获得2等奖;两项成果获得3等奖;一项成果获得陕西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等奖;08年结题的34项陕西省体育局体育科研课题,其中获得一等奖9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4项。教育部2009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尚在评审中。

四、论文发表情况及其它成果

2009年度的科研论文正在统计中,初步统计结果显示,我院在国内学术重点期刊上发表论文115篇。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有明显增长,其中申请SCI类论文奖励1篇;申请EI检索类论文奖励6篇;体育科学发表论文2篇,中国体育科技5篇。

五、其他工作

1、认真做好基地和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的建设和科研活动组织工作,完成政府管理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2、积极参与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陕西省体育科学学会的活动,认真履行理事单位职责,完成上级学会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及时上报各类统计、总结、评奖材料等。

3、认真履行科研管理部门职责,贯彻上级政府部门,及时传达科研信息,集中完成论文申报,组织教师参与大型学术交流活动和研讨会,为一线研究团队开展科研工作创造条件。

六、存在不足和今后努力方向

对照09年的工作计划,总结一年的科研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进一步加强科学发展观学习,充分领会国家科技发展大政方针和最新科研动态,结合我院实际,积极探寻我院科研发展重点和有条件领先的研究领域。为学院科研发展迈上新台阶尽心谋划,尽力工作。

2、我院现有基地、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共7个,几年来的运行经验表明科研基地在组织科研力量、形成研究团队、培养年轻人以及联系相关科研管理部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方面还有潜力可挖,我们要努力发挥我院优势学科,研究基地和研究中心作用,创造科研条件培植学术带头人,充分利用我院现有条件,有组织、有措施的整合我院有限人力资源,在申报国家级重大课题项目上要多做工作。尤其是要发挥我院运动人体专业骨干学科、科研实体的潜在实力

4 和重点实验研究平台,争取在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方面有所突破。

3、继续加强与上级相关业务部门和院内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联系,拓宽科研信息和项目渠道,为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做好后勤保障,为广大教师的科研活动做好服务工作。

2010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学院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继续认真学习、总结经验,巩固、扩大成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寻求有效的解决措施。做好各项科研管理工作,尽快提升我院科研水平,为学院今后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科研处

2009年12月30日

推荐第5篇:科研处工作总结

科研处2010年度工作总结

2010年,是我校科研与学科建设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并有重大突破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及社正处的正确领导下,校党委和行政领导积极谋划、狠抓落实;并在各学院和各部门的配合与支持下,全校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取得了很多新成绩、新突破;我校办学实力和整体水平有了新提高、新发展,开创了学校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新局面,为加强我校各项事业的内涵建设、实现建设中国一流艺术大学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科研处的每位成员都牢记我处工作职责,始终以党、国家和我省的各项大政方针及我校第八次党代会通过的同志代表中共第七届委员会向第八次代表大会报告的决议和同志所作的关于中共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为工作指南,狠抓落实、各施其职、通力协作,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了本年度工作计划的各项任务,取得了预期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创新。下面我们将就规章制度建设、学科建设、项目申报与管理、博士后流动站管理等方面对我校科研处2010年的工作做一个总结汇报,请领导批阅。

一、制度建设常抓不懈,科研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形成

为提高学校的科研管理水平、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术交流、规范学术行为,本年度科研处继续加大规章制度建设,颁布和修改了一系列新的管理文件,建立并完善了校级科研管理体系,使我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科研管理的长效机制已初步形成。2010年,我处多次召开科研工作会议,分别针对重点学科建设、中期检查;《年鉴》和《概览》的编写等重要工作做了安排部署。2月,我们就及时做好了每年一度的科技与社科统计工作,并配合教育厅做好集中审核全省高校R&D资源清查暨科技社科年报统计数据。另外,

本年度我们还顺利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对我校科研经费的审计。上半年,根据我校目前博士后招收和在站人员的实际研究情况,修改了《博士后出站考核办法》。我们还联合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就校级课题的相关问题做了探讨。

二、学科建设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 2010年度,对我我校的学科发展来说,是一个及其不平凡的一年。3月份,我们召开了重点学科建设暨科研工作管理会议工作会议,6月召开了重点学科建设推进会。这两次会议,分别就我校近几年我校重点学科建设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及时汇总有益经验和提出不足之处。这两次会议的另一个重要议题就是迎接今年省重点学科的中期检查。正是因为我们的高度重视与及时部署,我校艺术学、美术学、音乐学、设计艺术学四个省级重点学科均顺利通过今年的中期检查。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2010—2012三年项目建设规划及2010年项目申报工作,经过我们的精心组织和不断努力,我校申报的个项目,经过教育部有关专家评审,最终获批项,项目总体通过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三年共获得专项资金万元。这是我校自建校以来在科研领域所获得的数额最大的资助,对于我校今后的重点学科建设、教学实验平台建设、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等项目将会发挥巨大的和持久的推动作用。

三、项目申报质、量并举,省部级以上课题立项取得历史性飞跃

2010年我校各种项目申报过程中利好消息频传。本年度,我们除了一如既往地做好各种常规项目的申报工作外,还积极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教育部高校社科文库项目、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等项目的申报工作。今年,我校共获得各个级别项目73项立项,其中省厅级以上项目27项,共获得项目资助经费近150

万元。

四、科研机构建设开创新篇章,各项获奖捷报频传

今年,在科研机构的建设方面我们也取得了巨大成功。“省文化艺术发展研究中心”被确立为第二批“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艺术设计材料与工艺实验室被确立为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是我省今年唯一一个以艺术学一级学科为依托的省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的获批,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我校艺术学科的综合实力,同时也是我校设计艺术学学科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有力证明。艺术设计材料与工艺实验室的建立,为我校的科研与学科建设搭建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平台。对于进一步加强我校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校拔尖人才培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该实验室对于我校产学研相结合、科研成果转换、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能力的增强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并最终为我校成为推动江苏早日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研究基地之一提供强大动力。

在科研过奖方面,我校老师喜获教育基金会第十二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三等奖。在江苏高校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校优秀成果奖评比中有我校有一位老师获二等奖、三位老师获三等奖,获奖比例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五、整合优化学术资源,积极编写科研文献

为了及时整理、收集我校近两年的学术资源、梳理总结近几年的科研情况,我们一如既往地编制了《年鉴》。该项工作从3月份开始启动,一直持续到11月份,历经发文、素材收集、汇总成册、校稿等多个阶段。另外,为了总结我校近30年的学术成果、彰显学术实力,及时收集、保存我校的学术著作,我们今年启动了《概览》的编撰工作,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为了对我校科研工作

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对外宣传我校科研事业发展的新进展,我们还按期编写了《简报》,并向学校其他部门和二级学院免费发放。

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完善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工作

2010年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工作于4月初开始接收博士后合作导师申请,4月20日正式发布招收简章,博士后申请人员登录国家博士后管委会网站进行网上报名。今年,设计艺术学申请2人,数字媒体艺术申请1人。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严格把关,对申请材料逐一进行审核。2010年共录取了2名博士后研究人员,目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共计3人,其中美术学1人,设计艺术学1人,数字媒体艺术1人。依据《博士后出站考核办法》,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对符合要求的4名博士后人员的出站报告和论文著作进行审核,经过专家组的考核,4名博士后全部达到出站要求,其中2名博士后达到“优秀”等级,2名博士后目前已经确认留校任教。12月8日,博士后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博士后进行中期评审,经考核,其中期评审通过,会上,专家们还就其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推荐第6篇:科研处工作总结

科研处工作总结

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全校科研工作大会胜利召开,贯彻落实了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促进了学科协调发展,科研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1.项目立项丰硕。下半年,取得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资助10项,部省厅项目137项。立项校级课题88项。

2.科研平台建设上一台阶。顺利完成第一批7个重点建设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期满考评工作,完成新一轮重点建设创新团队申请组织、立项评审工作,立项9个重点建设科研创新团队。

3.推动学校与成都市签署市校“教育战略合作协议”,组织我校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等9个学院分别与成都市7中、12中、外国语学校、4中、9中等9所成都市国家级示范中学签订教学科研合作协议,并派教师挂职锻炼。

4.加强成果报奖,扩大成果社会影响。全年组织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奖18项,获三等奖2项;申报四川省科技进步奖6项,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成都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组织申报教育厅人文社科奖40项,初选后推荐上报16项。

5.全年教师共发表论文1300余篇,其中SCI收录97 篇,EI收录70篇,中文权威期刊论文160篇,CSSCI收录159篇,出版著作、编著、教材103部,申请专利25项。

6.组织“第六届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学术论坛”等高水平学术会议3个,举办学术讲座31场,资助出版高水平著作17部。

7.完善《四川师范大学应用项目成果资料汇编》,加强校地合作、校校合作,签订横向合作课题163项,到校横向经费达到 1600多万元。

8.组织完成省教育厅下达的《四川省中长期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的调研与编写。

四川师范大学科研处 2009年12月25日

推荐第7篇:科研处工作总结

科研处2007年度工作总结

2007年,科研处全体工作人员在院党委和院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勤奋工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使我院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新拟订了《学术委员会章程》、《科研机构管理办法》;配合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拟订了《校院两级科研管理职责细则》;另外,修改了《教师科研工作量考核与管理办法》、《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4份文件。

二、加强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使我院科研项目的级别、数量和经费再创历史最好水平,特别是国家基金项目获得了新的突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获得零的突破。2007年我院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共 257 项,获得资助169项,资助经费达367.4万元,其中争取外来经费132.7万元(横向项目15万元)。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高校优秀中青年创新团队计划项目1项,省教育厅科技项目13项,人文社科类项目23项,横向协作项目4项,市科技局项目11项,院级各类项目101项,其它项目6项。

三、切实做好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努力提升项目研究质量。全年共受理83项课题结题,并对11项院级创新团队进行了验收。另外给125位老师下达了科研项目立项通知书,告知其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配合省科技厅项目申报系统建设对全校理工科系部249人的个人信息进行了采集并在线录入系统;配合省教育厅和市科技局对2005年省教育厅重大项目、创新团队和市科技局的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12月份对全校历年来各级各类项目经费使用和结余情况进行了清查,并对2008年项目经费的使用作出了安排。

四、积极推进科研平台建设,基地建设初见成效。人文社科基地建设方面,经过我们反复研讨论证,召开院内各相关部门协调会,组织专家填写申报材料,申报了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语言文化研究中心。通过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现已通过教育厅专家组材料评审阶段,顺利进入答辩阶段。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我们协调了各方关系,组织填写了上报评审的补充材料,为正式评审做好了准备工作。

五、切实做好科研成果的统计、审核工作和各种奖项的申报工作,科研成果更加丰硕,科研奖项获得历史性突破。科研成果方面,全院教师共发表论文1199篇,其中省级609篇,核心590篇,被 SCI收录56篇,EI收录24篇,人大复印10篇,出版著作11部。科研奖项方面,获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科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1项。

六、注重推动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加强产、学、研合作。2007年伊始,我们召开了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专题会议,研究如何推动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随后,我院与山区分别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化环、计科、生物等系与相关企业分别签订了技术开发协议。10月份组团参加省产、学、研科技成果展览会,11月份赴南宁参加产、学、研工作会议。

七、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全年共主办的学术交流活动80场,其中外请专家讲学52场,学校教授、博士讲座28场。

八、积极配合省、市科协做好各项工作,成功承办了黄石市经济(科技)论坛。

九、圆满完成了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科技统计和人文社科统计和录入工作,全院教职工科研成果的统计、录入和评分工作,迎评工作,科技建档等学院其他部门交给我们的相关工作。

科 研 处 2007年12月28日

推荐第8篇:科研处工作总结

2016年科研处工作总结

2016年科研处工作总结

科研处在学校的领导下,市教育学院、市教科所的指导下,在全体老师的积极配合下,完成了以下任务:

一、\"十一五\"省级和市级课题研究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1.对已经审批的省级课题《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组织开展研究。

(1)XX年6月7日,鸡西实验中学总课题组全体成员在艺体楼三楼小会议室,召开了课题开题预备会议,对课题研究的各方面工作进行了研讨,并决定成立10个子课题组。

(2)XX年6月19日,鸡西实验中学总课题、子课题全体成员在实验楼二楼小会议室举行\"十一五\"规划省级重点课题开题仪式,市教科所曹兴吉所长参加了会议。会上曹兴吉所长宣读《研究任务下达书》,科研处主任刘务才宣读《开题报告书》,姜育孝校长宣读《研究任务责任书》并对课题研究提出总体要求,曹兴吉所长对课题研究作了重要指导。

(3)XX年6月23日,鸡西实验中学总课题、子课题负责人在艺体楼三楼小会议室召开了会议,对每个子课题组的课题名称、研究内容进行商讨。

2.对申报的18项市级科研课题做好研究的督促和检查工作。

(1)3月6日组织市级课题负责人会议,指导填报好《研究项目议定书》。

(2)组织课题负责人根据任务下达书,进一步细化课题研究步骤,做好责任落实工作。

(3)督促、检查各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并做好记录,做好课题材料的整理、积累。

二、加强教师培训与考核。

1.3月20日,高中教务处和科研处协同,组织参加省教育学院新课程培训教师在教研组内进行专项辅导。

2.协同初中部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新课程理论学习答辩会、听课、评课系列活动。

3.3月27日,组织初中教师集中培训,由科研处主任刘务才主讲,内容为《构建教学模式的培训》。

4.4月17日,组织了高中基础部教师进行学习《教育——为了人的幸福》的测试。

5.5月15日,聘请市教育学院徐杰院长对全校教师进行课改通识理论培训。

四、加强了高考研究工作,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认真研究复习备考的经验,在7月14日,高三每学科备课组长进行总结与反思汇报。

五、布置教师撰写科研论文、教育案例,在期末收缴。

六、在科研处指导下在初中部建立了部分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小组,经过多次研讨,初步形成了较为适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的语文、数学、外语、生物学科的教学模式。

七、出台了建立学校课程资源库和优秀课件、优秀教学案例的实施方案。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各教研组已初步建立了与本学科教学同步的课件资源库。

八、做好其他各项常规工作:

1.整理、编辑、印制第30、31期《课改快讯》。

2.做好第四期《教改论坛》的材料收集工作,为下学期整理、印制做好铺垫。

3.与初、高中教务处相配合推动课程改革,协同教务处组织好课改实验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

4.及时收集和整理教师科研成果,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促进成果转化。

5.认真完成了市教育局、市教育学院及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

2016年科研处工作总结

一、总体实施情况及取得成效

1.1 科研管理方面(项目申报、立项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验收)

本学年科研处在分管校长的带领下,继续举全校之力,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了纵向、横向的共14 种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项目申报;其科研项目申报领域已逐步接近或达到公办本科院校相同水平,并开始由一般项目的申报转向重点乃至国家级课题申报,本学年共有46个纵向课题、2个横向课题获得立项,其立项经费达205万(不含配套经费41万)。特别是本年度学校首次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获得立项、首次开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首次在市民办高校中获得2个重大内涵建设项目及3个重点科研项目。从目前项目立项的数及项目的级别来看,我校的科研项目数及项目级别在上海民办本科高校中还是靠前的。

为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申报书的撰写质量至关重要。本学年科研处加大了对申报项目的初审力度,除了一般的校内初审外,还采用了聘请校内外同行专家\"盲评\"的办法,如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的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申报、市社哲项目申报等,均采取了\"盲评\"的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次国家级人文社科规划项目获立项,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继续抓好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尤其抓好重大、重点课题的开题环节。本学年对市级以上科研项目的开题,我们均组织高水平科研评审专家,如市教委科技处创新项目开题、市民办教育处5个重大重点项目的开题,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开题,乃至市教委德育项目、市教委晨光项目的开题等,均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开题评审,这一方面提高了项目研究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使项目参加者从中获取更多的研究信息,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

为提高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研究水平,产生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本学年严格了对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执行力度,加强了对在研项目的中期检查,本学年完成了对147 个项目的中期检查、42个项目的结题(预结题)或验收等。这里不仅包括基础类研究项目如市教委(含民办处126位)青年教师项目、校级项目,还包含市教委创新项目、晨光项目等,通过检查与验收,不仅及时发现了研究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而且也使教师研究更能聚焦,更能形成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为提高科研管理整体水平,与信息中心合作,抓紧对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调试与运行,对科研秘书进行了四次专题培训,目前系统门户已面向教师个人,整个系统已进入数据录入与初步运行阶段;这为下阶段的科研成果统计和科研考核打下了较好基础。

本学年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在校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与安排下,教师的学术道德与学生的学风建设都很良好,没有发生一例学术腐败现象。

1.2 科研培训方面

结合各级各类项目申报情况,有针对性地对青年教师开展进行了7次的科研培训,使课题申报的成功率有一定提高,取得了较好效果。

配合学校辅导员培训、新教师培训、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培训等,与人事处、学生处共同开展了对青年教师的科研培训,受到青年教师们的欢迎。

1.3学科建设方面

在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的直接指导下,学科办配合三个在建的校级重点学科点,做好初期的建设工作,同时又根据校学科领导小组建议,经校学术委员会审批通过,本学年又遴选了两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点,使学校至今共有5个校级重点学科点,目前学科办正在组织相关学科点讨论\"上海建桥学院校级重点学科建设中期检查评价指标体系\",拟准备下学期初开展校级重点学科建设中期检查。受学校领导委托并审核,学科办修改了\"上海建桥学院学科建设资料汇编\";

本学年学科办为争取学校早日获取硕士专业学位点,积极向市学位领导汇报取得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认真听取政府部门的意见与建议,组织与政府部门的研讨;与拟申报硕士专业学位点的相关院系,就\"硕士专业学位点申报\" 事,开展了多次研讨;并与东华大学相关部门也进行了多次研讨;

开展了对黑龙江东方学院、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北京城市学院、河北传媒学院、西京学院等五所已获硕士专业学位点的民办高校的较为深入的调研,调研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1)硕士专业学位点申报情况;2)科研与学科建设情况;3)研究生培养情况;通过调研,看到了、听到了兄弟院校的优势与不足,也发现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形成了相关调研资料;

目前学科办密切关注国务院学位办与上海学位办20xx年申硕信息,努力为建桥学院早日成为硕士专业学位点而扎实工作。

1.4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建桥百家讲坛\"

本学年,在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建桥百家讲坛\"系列学术讲座先后共组织了41 场,到现在为止,\"百家讲坛\"已112讲,其主讲人不仅有本校教师、也有外校专家学者,更有多名来自企业高层管理者,本学年从全国著名的计算机专家谭浩强教授的首场讲座,到周星增董事长的《建桥之路》、黄清云教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朱瑞庭教授的\"垂直营销管理理论与实践\"、吴谷平教授\"数字时代与信息真实,直至香港大学教授宗树人博士的《中国文化与世界全球化的相关性及其贡献》,内容涵盖各个方面,从艺术、新闻、信息技术、机电到日常保健等,听讲学生共计数几千人次,其中周董事长、谭浩强教授、黄清云副董事长、朱瑞庭副校长等专家学者的讲座参与学生超过500多人次。听讲学生虽然是以20xx级新生为主体,但也吸引了不少其他各院系高年级同学参与。2016年科研处工作总结2016年科研处工作总结。目前即将根据自动统计结果,认定本学年学术讲座素质学分。该项活动一直受到蒋威宜书记、何羽部长的大力支持,受到学生处、各院系领导的大力支持。

1.5其他

组织举办了七讲博士论坛,并将博士论坛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结合在一起。

初步制定了《上海建桥学院校级重点学科建设评价指标》。

20xx-20xx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统计。

整理编写《20xx-20xx上海建桥学院课题指南》。

本学年整理科研档案共计5卷,其余还在整理中。

上传文明处室建设资料信息70余条。

二、存在的问题及整改目标与措施

2.1存在主要问题

申报高级别课题的教师与科研团队还相当薄弱;

横向科研课题立项率仍很低下,这对今年硕士专业学位点的申报会有影响;

学科建设推进缓慢;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建桥百家讲坛\",学生组织相当困难,讲坛的效果还需提高;

科研管理还需进一步严格,要从管理质量上多下功夫。

2.2 整改目标与措施

利用\"强师工程\",加快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科研处与学科办坚持\"以科研促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推进研究生培养\"、\"以研究生教育提升办学层次\"为总体目标,与相关院系共同推进科研团队建设、新教师的培训,并力争明年有望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以建好\"一个中心、二个所\"为主线,使得学校在国家级课题申报上有所突破。

继续推进产学研合作工作,尤其有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在保持原有与企业合作的基础上,应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也应纳入其中,并作为本部门下一学年重要合作内容加以考虑,为后续合作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作好准备。

三、主要经验和对学校的建议

3.1主要经验

注重团队建设。

从民办教育特点出发,实施严格的科研管理。

3.2几点建议

结合目前教师中大多认为教学工作质量太重的实际,建议学校就此问题开展一些研究,对\"教学型民办本科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究竟该如何处理?在教学与科研政策上是否还有调整空间,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尽可能多地加强针对学校内部问题的研究。

2016年科研处工作总结

#from 2016年科研处工作总结来自 end#

20**年,江苏电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实现建设一流现代远程开放大学目标团结奋斗,学校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科研处在学校党委、行政及分管校长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在兄弟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全体同志与时俱进,勤奋工作,以求实的态度、务实的精神、踏实的工作和扎实的作风,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工作实绩显著。锐意创新,突出重点,凸现工作亮点;勤奋严谨,脚踏实地,做好常规工作;加强学习,提高素质,重视作风建设;为营造学校学术氛围,提升学术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意创新,突出重点, 凸现工作亮点

1.成功开展科研工作推广活动

20xx年首次在全校开展了江苏电大科研工作推广活动,举办了青年学者讲坛、各类学术报告等系列活动10余次,大大浓厚了学校学术氛围,使广大教师提高了对科研的兴趣和认识,掌握开展科研活动的思路和方法,确定开展科研的目标和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远程教育研究成果获奖喜人

在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优秀科研项目评奖活动中,张存库主持的《开放学习中心的构建与服务功能研究与实践》荣获三等奖;南通如东电大缪新华主持的《引导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改革与实践》荣获优秀奖。(全国电大359个参评课题只有45个得奖)

获江苏省第六届成人教育优秀成果奖项10个(占获奖总数的30%),其中二等奖3个,三等奖7个;还获得了组织工作奖。

获江苏省第六届高等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项7个,其中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5个。

3.首次实行重大课题招标立项和开题论证制

面向全省电大对江苏电大教育科研重大课题公开招标,有3 项课题中标。这是学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一是紧密结合江苏远程教育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确定课题,体现研究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原则;二是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匿名评审,体现科学、公平、公正的原则;三是召开了开题论证会,由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质询、评议和指导,提出了整改意见,体现了课题管理的规范性。

4.成功召开江苏省高教学会远程高等教育研究委员会第五次全会暨第七次理论研讨会(2016年镇信访工作总结)

会议了回顾、总结20xx-20xx年研究委员会的工作,进行了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研究\"为主题的研讨活动。经过积极发动、认真组织,大会收到交流论文92 篇,为历次研讨会之最多。论文作者既有各级电大的领导,有研究人员,更有一线教师和技术人员,充分反映了远程教育研究活动开展的广泛性。论文议题集中在教学模式与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质量保证和评估、学习支持服务的理念与现状分析等热点、难点问题上,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开展对实实在在的真问题的研究的精神。

5.积极组织开展江苏电大毕业生追踪调查工作

毕业生追踪调查工作是检验开放教育质量与效果的重要工作,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工作难度大。

科研处积极与相关部门协作,修订、完善、上报了《江苏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实施方案》,下发了《关于印发〈江苏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制定了《江苏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总体工作方案》,科学、合理地分配、落实各项任务;召开了毕业生追踪调查工作人员培训会,对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具体布置,统一思想,明确要求,讨论问题,研究做法;参加了中央电大毕业生追踪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的培训会,与全国电大同行交流、探讨了毕业生追踪调查工作的经验;分赴徐州、苏州、常州等地召开了座谈会,直接了解电大毕业生对电大开放教育的看法和意见,对试点项目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人才培养方式(包括教学组织形式、课程设置、课程资源、学习支持服务、教学效果等)等方面的意见、评价和建议;在学工处、财经系、法政系及相关市校的积极努力和配合下,完成了问卷的发放、填写、收集工作;还要按照中央电大提出的数据统计分析要求,认真细致地录入和处理调查数据,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集中力量写好江苏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报告。

6.启动了科研成果奖励工作

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今年起开始在全校实行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共统计20xx年发表的各类成果 项,奖励金额 元。这体现了学校领导对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将对提高科研水平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

7.学报质量进一步提高,影响扩大,被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

《学报》编辑紧紧围绕质量,通过抓队伍建设、抓规范化工作,从审稿、用稿、编稿、印刷出版等多个环节把好质量关,不断提高学术、编辑和出版质量,影响扩大。在今年省新闻出版局开展的评级活动中,被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实现了一大跨越。

二、勤奋严谨,脚踏实地,做好常规工作

(一)迎评工作

1.高度重视,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处迎评工作方案

组织全体同志多次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的通知》,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总结性评估的重要性,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把握评估指标体系的具体内涵,逐项分析部门工作目标和任务,明确优势和问题,提出详细的整改措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科研处迎评工作方案。方案力求做到任务分解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检查有据可依。

2.召开相关重点课题(与评估有直接关系的中央电大试点项目子课题、江苏电大课程教学设计和应用研究课题)负责人会议,对研究的进展和结题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进行了年度检查的重点跟踪检查,以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3.开展了专题征稿活动,面向省、市、县电大全体教职员工,征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的研究论文、研究报告,在《学报》开设专栏,为试点研究提供研讨和展示成果的阵地。

4.根据研究室人员个人的研究特长,分别加入了学校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等专题研究小组,开展研究工作。

(二)校庆工作

作为学校25周年校庆筹备小组部门,积极参与了校庆各项筹备工作。2016年科研处工作总结文章2016年科研处工作总结出自wk-78500000555529.html,此链接!。

1.收集材料、策划了《科研成果展》,全面总结和展示了学校近几年来在学术专著出版、学术论文发表、教材出版、课件制作、课题研究、学报编辑以及获奖等多方面情况。

2.邀请专家进行了学术讲座。

3.编印了《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术成果目录选编(1999-20xx)》,收录了全省电大教职员工1999-20xx年间出版的专著、教材等180余部,发表的论文2500余篇目录,充分展示了各级电大的科研水平,为25周年校庆献上了一份厚礼。

(三)科研管理工作

1.首次开展了全省电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工作,目的是为全省电大的一线教师开展学科专业研究提供平台,为提高教师专业学术水平,推动学校学科建设服务。

2.今年我校共新立项各类课题39项。其中包括:中央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研究\"子课题6项,江苏省教育厅20xx年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20xx-20xx年度研究课题30项。

3.圆满完成了科研项目年度检查工作,对全省电大资助的90个在研课题进行了审核,尤其是对其中47项重点课题进行了严格审核,并评定了等级,撰写了年度检查报告,总结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

4.重点做好项目鉴定结题工作。按计划,今年全省电大有70多个课题需要鉴定结题。为此,把它列为重点工作。第一,召开了全省电大科研项目鉴定专题研讨会,进行了专题培训,对鉴定的材料、组织、时间等提出了具体要求。第二,首次到市级电大(南通电大)召开了课题鉴定会议,促进了市县校的科研工作。第三,通过会议鉴定、通讯鉴定等不同形式已完成了20余个课题的鉴定,其余课题的鉴定正在积极准备与进行之中。

5.制定了《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术专著出版资助办法》,提交学校领导讨论。 6.组织开展了江苏省社科联举办的\"应用研究精品工程\"20xx-20xx年度决策咨询奖的申报工作。

(四)远程教育研究工作

1.课题研究取得明显成绩。一是《\"学校教育社会学\"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研究取得明显成绩。围绕《教育社会学》的课程建设,编写出版了教材《学校教育社会学》及《学习指南》,选择江苏电大开放教育20xx(专升本)教育管理专业进行教学实验,尝试了\"问题教学法\"、\"过程性评估\"等适合成人学习的教学实验,取得良好成果。被评为江苏电大教学创新奖一等奖。二是研究所成员目前承担课题近20项,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明显,今年结题4项。

2.研究氛围浓厚。一是继续实施讲会制度,内容包括个人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最新学术研究动态以及个人学术研究心得体会。通过活动,加强了学术交流,促进了研究的过程管理。二是今年部门成员发表论文(包括提交会议交流的)26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4篇。三是数位同志出席了icde国际大会、aaou18届年会。

3.组织开展学术交流。配合校庆、科研推广活动、课题研究等多次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小型专题研讨会、远教论坛等。

4.做好研究会秘书处工作。制定和实施研究会工作计划,组织完成了研究会20xx年各项工作任务。尤其是成功完成了研究委员会的更名工作和第五次年会、第七次理论研讨会的各项筹备和组织工作。

5.编辑出版《科研动态》4期。新开设\"远教研究动态\"专栏,制作了\"评估专题\"、\"课程改革专题\"、\"学习支持服务专题\"等,积极配合迎评工作,搜索了国内外期刊、网站上新的、有代表性的文章,摘录了其主要观点,以供有关研究人员和参与评估的人员参考。

6.继续做好教学培训工作。完成了香港公开大学深造教育研修班的教学管理工作,34名学员获得了香港公开大学的学位证书。做好教育管理专科和本科的相关课程管理和教学工作。

(五)学报编辑工作

1.办好\"远程开放教育研究\"、\"成人教育研究\"、\"社区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等专栏,全年编发专栏论文41篇(占用稿量的29%, 20xx年录用稿件141篇)。据不完全统计,《学报》刊发的论文,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的有3篇;选作索引的有61篇,占发文量的42%(20xx年第3期—20xx年第2期145篇文章)。

2.抓队伍建设,促质量提高。一是建立相对稳定的专业审稿人队伍,逐步完善审稿、用稿规范,保证刊用论文的质量。二是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提高编辑业务水平。一方面,建立了日常学习制度,定期学习、讨论业务知识,讨论解决编辑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切实提高刊物的编校质量。另一方面,安排编辑积极参加业务研讨会,加强与兄弟院校学报的联系,取长补短,提高编辑水平和办刊水平。

3.着手建立特约撰稿人制度,首先在特色栏目上加大了约稿力度,初见成效。

4.发挥编委作用,召开了新一届编委会会议,汇报工作,共商办刊大计;向编委发出《学报》审读表120份,回收23份,征求编委对每一期学报的意见。

5.抓印刷质量,20xx年学报的印刷质量有很大提高,在江苏省印刷质量检测中心的检测中获得优秀等级。

6.完成具体工作任务情况: (1)审理学报稿件700多篇, 500多万字,比去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全年编辑出版学报6期,编发论文141篇(稿件刊用率为17.32%),约102万字。(3)封二封三的学术之窗栏目共宣传介绍全省电大教师的获奖著作、新作13本,sci论文6篇。(4)完成6期学报的网页制作、更新工作。(5)完成省新闻出版局学报年检的材料申报工作。(6)完成第五届江苏省期刊质量评估分级的参评材料报送工作。(7)完成学报增加页码的申请报批工作。

(六)教学辅导编辑工作

1.开展了调研活动,广泛听取师生对《视听之友》的意见。一是进行了全省电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工作,对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二是深入市电大召开学生、教师座谈会,广泛听取来自教学一线师生的反映。通过调研进一步了解基层电大对办刊的意见,改进质量。

2.召开了第四届《视听之友》编委会会议,回顾、总结《视听之友》近年来的办刊情况;充分听取校领导、编委、发行员对刊物今后发展、改革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明确刊物在构建有效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中的作用,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满足远程开放教育个别化、自主化学习的需要的办刊理念。成立了《视听之友》新一届编委会。2016年科研处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3.根据学生情况随时调整组稿计划,增加刊物容量:《视听之友》的字号由5号字变为小5号甚至6号字,每期由7.5万字增加到10多万字,刊登的课程由原来的12-13篇增加到17-18篇 。经济版全年编辑出版8期,刊登辅导文章98篇,辅导课程69门,近85万字,涉及10多个专业;政文版全年编辑出版6期,刊登辅导文章79篇,近62万字,辅导课程61门,涉及多个专业;理工版全年编辑出版8期,刊登辅导文章141篇,辅导课程109门,约85万字,涉及10多个专业。

4.针对不同的办学层次,增加辅导刊物的种类:《视听之友》编辑出版了普专(政文版、经济版、理工版)22期,发行近7.3万册;双专科专辑14辑,发行近4700册;开放辅导专辑127本,发行16.5万余册。

5.发挥校园网络的作用,在学校主页上开辟《视听之友》栏目,尝试将一些课程的辅导文章和相关消息在网上发布;向读者公布e-mail,加强与读者的联系,及时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6.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期刊的发行征订工作,完成20xx年视听之友费用的结算。

三、加强学习,提高素质,重视作风建设

1.为不断提高素质,部门基本建立了学习制度,并注重学习的实效。一是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认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体现在工作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确保研究与编辑工作的正确方向。二是按照不同的工作岗位,组织业务学习。把握远程教育研究和编辑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提高工作水平。实践证明,思想、业务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处室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由于工作任务的繁重,学习时间还不能充分保证,学习内容也不够广泛,还需进一步深化。

2.根据部门工作特点,树立以服务为核心的工作原则;提倡勤奋敬业、甘为他人做嫁衣、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在行风建设中,认真制定和执行《科研处行风建设公开承诺》,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在科研管理工作、编辑工作中,强调服务意识,做到能努力为教职员工着想,为学生着想,尽可能提供周到、热情的服务,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要求都能热情、耐心、及时做答,受到好评。随着行风建设的深入,还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全心全意地为全省电大的教学科研提供服务。

3.团结协作,形成良好的处室氛围。在提高素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科研处逐渐形成了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良好氛围,处室作风建设初见成效。在学校全员竞聘工作中,全体同志以大局为重,以集体利益为重,正确处理好个人发展与学校事业发展的关系,顺利完成聘任工作,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促进了部门工作。在部门组织活动(如召开大型会议)时,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协作,体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坚强的战斗力。平时面对繁忙的日常工作,全体同志能在工作上互相帮助,克服困难;在思想上生活上互相关心,形成和谐、团结的集体,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任务的完成。

四、明年主要工作思路

科研处20xx 年总的工作思路是:以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南,根据学校总体工作任务和总结性评估指标要求,狠抓落实,认真完成处室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大科研工作力度,落实学校十五规划提出的\"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指导方针和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科研工作要求,坚持科研兴校,完善激励机制,强化政策导向,激发教职员工开展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以远程教育研究为基础,重视学科专业研究,努力以高水平的科研支撑教学,以高质量的科研促进学校事业的发展。在加强学习,完成常规工作的同时,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在远程教育研究方面,注重研究与实际问题的结合,结合课题研究,努力为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提供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2.在学科研究方面,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工作,筹备建立自然科学研究基金,为教师的学科专业研究提供更多的支持。

3.在科研管理方面,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做好学术成果奖励和优秀学术专著的出版资助工作;做好与评估有关的课题结题工作,为评估工作服务;做好课题的结题和成果推广工作。

4.在学报编辑方面,以抓学术质量为核心,加强刊物的整体编辑构思,加大栏目的设计、策划,做好、做强\"远程开放教育研究\"特色栏目,争取在特约撰稿方面有所突破;以加强编辑队伍建设为重点,提高编辑的学术素养,促进学报的可持续发展。

5.在教辅资料编辑方面,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办刊形式上进行探索,进一步加强刊物的针对性和可读性,使之真正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良师益友,发挥好教学支持服务功能。

推荐第9篇:科研处工作总结

科研处2016年度工作总结

2016年,科研处在校党委和分管校长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学校的总体部署和年度工作任务要求,认真总结“十二五”科学研究事业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深刻领会学校“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认真贯彻学校2016年党政工作要点,紧紧围绕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总体目标,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制度建设为契机,以科研平台建设为突破口,构筑高水平科研基地,培育具有较大影响力和明显地方特色的研究方向,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和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提升科研能力和成果产出水平提升的学术氛围,促进我校科研水平上台阶,增强科研服务社会能力,形成科研、教学、育人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经过全处和全校教师的努力,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深入学习领会,“两学一做”提升能力

科研处严格按照各级党组织关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的整体部署和安排,开展科研党小组专题学习部署会、集体学习会,积极参加党支部专题学习活动和主题教育;全处党员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开展学习讨论,并认真总结学习心得;为党员补充专题学习读物,全处党员自学《为什么马克思是对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书籍、讲话和制度,提升党性修养,全面树立和强化“四个意识”。

组织二级学院、教学部主管科研工作负责人,学校科研基地负责人召开了学习习总书记在科技三会重要讲话座谈会,丁巨涛副院长亲自主持、胡健院长作重要讲话,推动我校科研工作上台阶,科研实力整体竞争力。

处务会定期开展业务学习,深入学习了各级科研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管理办法和规定等,学习了《2017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评奖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2017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评奖办法》等上级文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明确了公示制度,明确逐级上报、审核、批准制度,确保项目申报、奖励评审公平、公正、公开,推进了工作规范及有序落实。

二、准确统筹全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在全面总结“十二五”成绩、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学习领会《西安财经学院“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西安财经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西安财经学院“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西安财经学院“十三五”校园建设发展规划》,全面调研我校科研工作实际情况,制定《西安财经学院“十三五”科学研究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我校科学工作的总体目标,规划今后五年科研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措施。

结合我校科研发展现状和“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科学研究事业发展规划,对标我校特色鲜明高水平财经大学奋斗目标及“双一流”建设目标,科学分析我校科学研究工作发展实际及存在问题,制定我校科学研究事业追赶超越实施方案,明确我校科学研究事业的近期和远期目标以及落实路径。

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根据《西安财经学院创建特色鲜明高水平财经大学总体方案》、《西安财经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

2 案》等文件精神,科学制定《创建特色鲜明高水平财经大学科研处任务落实计划》、《2016年省级“平安校园”创建评选活动科研处实施方案》等落实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效落实,助力学校内涵发展建设。

三、完善管理制度,精准激励确保成效

完善科研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坚持以高水平成果产出、团队合作研发能力提升和人均科研绩效提高为导向,进一步促进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奖项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修订工作开展顺利:

一是修订出台《西安财经学院科研业绩认定办法》、《西安财经学院纵向科研项目配套资助经费管理办法》、《西安财经学院科研业绩奖励办法》、《西安财经学院科研业绩认定办法补充规定》;

二是制定出台《西安财经学院科学研究扶持计划管理办法》(试行),并启动项目申报,推进我校高水平项目申报和高等级奖项参评;

三是制定出台《西安财经学院优秀科学技术奖评奖办法》、《西安财经学院科研管理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奖办法》等奖励和激励制度,落实工作全面启动;

四是起草旨在调整反响类成果等的认定等级的《西安财经学院科研业绩认定办法进一步补充规定》以及旨在推动管理人员理论研究,产出相关成果的《西安财经学院管理创新成果认定办法》等。

四、精心组织部署,高质量完成项目管理

(一)项目的前期管理

1.重视高级别项目申报,精心组织申报动员工作。

3 从学校和各二级学院(部)两个层面,分校内经验交流、省内知名专家专题辅导、申报写作技巧培训三个阶段开展2017年国家级项目申报培训工作,组织11名专家召开5场国家级项目申报经验交流会,为全校教师做了国家级项目申报辅导,有针对、有重点、分学科开展申报动员。

2016年,科研处共面向全校发布各级各类项目申报通知近30项。 2.按时间节点,合理安排各级各类项目申报

(1)2016年校外项目申报及立项情况情况。2016年,共组织受理各级各类项目申报近40类,申报项目共计450多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3项,省部级项目137项。截止目前,我校共获得各级各类纵向项目11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资助经费99万元,省部级项目46项,资助经费120万元,厅局级项目67项,资助经费99.5万元;横向项目18项,合同金额256万元 。

(2)组织2017年教育厅科研项目评审工作。根据陕教技【2016】19号文件精神,精细组织教育厅2017年度科研计划项目申报工作。通过对全校68份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查、专家匿名评审情况并结合我校学科发展需要,目前我校人文社科类立项20项,自然科学类立项5项,基地项目8项通过专家评审,上报教育厅。

(3)结合基层学术组织改革,整合资源,优化校级项目类别。 1)设立校扶持计划项目,旨在孵化一批高质量、高水准项目,推进我校科研项目上水平、上层次。根据《西安财经学院科学研究扶持计划管理办法(试行)》(西财研发〔2016〕4号)的精神,积极落实组织2016年度校扶持计划项目申报,共受理申报27项,经资格审查、专家评审、校科学研究专门委员会终评,2016年度共安排重点

4 项目2项,资助经费4万元;一般项目14项,资助经费总额14万元(西财研发[2016]9号)。

2)结合基层学术组织改革,顺利安排“科研基地对本科生开放项目”和“校学术著作资助项目”的立项工作。 2016年“科研基地对本科生开放项目”共对13个基地71项项目进行立项,安排经费22.3万元(西财研发[2016]9号)。

3)组织完成2016年度专著出版的立项工作,2016年度学术著作资助项目共申报21项,经校专家评审、校科学研究委员会终评,共有10部学术著作获得立项,资助经费共计28.0万元。

(二)加强项目中期管理,提高项目完成质量

1.积极督促,按时完成上级科研管理单位的中期检查工作。按各个不同项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开展中期检查工作,督促项目负责人按计划进行研究,按时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016年度收支报告、经费决算报告、管理工作年度报告及5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中期报告;顺利组织完成我校4位教师的教育部项目的各项中检工作,4个项目均顺利通过中检;组织完成省社科联5项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

2.加强校级项目中期检查,提高完成质量。组织“2015年度科研基地服务行业孵化项目”进行会议中检,对2015年新设立的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考核,严格把关。

3.认真细致,保证项目经费分配准确到位。2016年,全年科研批准经费共计574.5万,全年到帐经费共计515.35。到帐经费中当年纵向项目立项经费292.1万元,往年立项后续经费65.2万元,横向项目当年立项经费131.85万元,往年立项后续经费26.2万元。分配到帐经费150余笔;实行“一项一卡”,设计新的经费使用卡;登

5 记、审核配套经费报销凭证140余项。

在5月份的经费核查中,发现西安市科技局除了2014年结项的两个项目尾款一直未到账外,还有2012年结项的四个项目尾款均未到账,经多方联系,追回经费6.6万元。

(三)重视项目后期管理,提高科研绩效。

1.耐心细致办理各类结题手续。2016年办理各类结项手续150余项。办理国家社科项目结项4项;国家自然基金结项2项;教育部项目结项5项;全国统计科学计划项目结项9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结项10项;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结项7项;陕西省科技厅自然基础研究项目结项3项;省教育厅科学计划项目结项20项;西安市社科规划办项目结项5项;西安市科技局项目结项4项,省社科联项目结项12项;陕西省体育局项目结项3项;院级项目结项40项,院级著作资助结项7项;其它各类结项近24项。

2.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校级科研项目管理,提高项目质量。结合省审计厅的要求,开展校级项目清查工作,截至2016年5月31日,183项未结题的项目中有34个项目已经办理了结项、62个项目办理了延期申请,剩余87个未办理任何手续的项目,经院长办公会审议决定予以撤销。

3.加强教育厅项目管理,重点清理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结合陕西省教育厅文件《关于申报2017年度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通知》(陕教技办〔2016〕19号)有关精神,彻底清查2002-2015年陕西省教育厅项目299项,其中基地项目52项,专项项目247项。现代企业管理中心成立至今34项项目中,未办理结题30项;资环中心至今共承担8项项目,未办理过结题。经过督促,

6 截至目前,资环中心2项项目顺利通过验收,现代企业管理中心10项项目材料已经准备完毕,计划进行验收。

4.组织各类项目结项验收评审会。受西安市科技局委托,对2014年全省十余项西安市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组织了验收评审;组织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项目验收评审。

5.积极推荐优秀项目成果,争取更多有影响的社会反响材料。向陕西省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推荐成果简介5篇;组织 14篇成果简介报送2015年《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选介汇编》;向陕西省社科联推荐7篇成果简介报送《2015年陕西省社科联优秀成果汇编》。

6.重视结项项目的后续管理。认真细致归整结项项目全套材料,为科研材料的后续利用打好基础,完成2015年科研档案归档工作,共93卷。

7.做好基础数据整理工作。完成2015年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配套(资助)经费计划表及2015年横向项目计划表的编制工作;整理2016年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信息,为各部门数据需求做好基础数据整理工作。

五、智库建设引领,协同创新推动基地建设

紧抓学校基层学术组织改革机遇,确定以高端智库、协同创新为引领,评估检查促进科研基地基础设施完善,统筹规划促进跨学科优势合作,全程监管促进研究方向整合,激励和带动全院科研基地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是通过学校基层组织改革,夯实科研基地基础,落实机构、人员、基础设施到位;科研处实地走访全校8家省部级、7家校级基地,落实我校科研基地人员、硬件设施到位情况,精准了解科研基地在实

7 际运行中的客观条件限制因素,积极协调解决相关困难;

二是明确科研基地科研任务总体目标,细化各级各类科研任务指标,详细分解国家级科研立项、省(部)级科研立项、科研项目(纵向、横向)经费、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权威期刊论文、检索论文、著作、省部级以上获奖、新建基地等指标目标,基地服务地方项目计划初步制定完成;

三是以评促建,按计划完成科研基地评估和检查。完成我校“影视艺术研究中心”立项评估;落实检查我校15家科研基地根据2015年基地评估专家意见制定的整改实施方案。落实15家科研基地具体可行的《科研基地服务行业、地方实施方案》,初步形成了基地具体对接实际行业和部门,科研成果服务于地方行业政策研究、解读、制定等工作局面。

四是是加大首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部能源经济与区域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建设力度,基地研究人员在该年度共发表学术论文20篇;共承担各项科研课题15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研究成果获得各级奖励6项,其中省部级奖励2项、厅局级奖励4项。基地首席专家胡健教授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等知名媒体发表专题文章社会反响良好。研究中心的科研成果在数量与质量上都较上一年度稳步提高,社会影响力与认知度都得到有效提升;

五是完成舆情报送工作安排,形成长效舆情报送机制,增强科研基地研究成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决策能力;2016年我校共上报十六期共33篇舆情信息。

六是积极组织推进高级别科研基地建设,申报陕西省重点中国特

8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和陕西省重点舆情信息研究中心;

七是根据省规划办的统一部署,经学校研究审议决定,整合我校科研平台资源和实力,完成“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推荐工作。

六、积极推荐专家、整合资源,稳步推进智库服务行业

(一)广泛动员,积极推动我校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各级各类项目咨询论证、评审、验收、科技成果鉴定与科技奖励评审。更新西安市社科基金专家库20名专家信息;组织完成陕西省科技厅征集和完善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库专家信息工作,共推荐53名专家学者;组织18名专家学者完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原有专家库信息,并成功推荐增补专家9名;向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成功推荐智库专家1名。

(二)全面总结科研成果转化,为进一步促进我校科研成果服务地方做好准备。总结我校十二五期间科研成果转化情况,总结《关于进一步做好雁塔区信访维稳工作的建议》、《陕西省非星级住宿单位入境游客接待抽样调查》等九项成果总结并上报教育厅。2016年我校科研成果——《我省全面营改增改革试点调研报告》获得省委娄勤俭书记重要批示,彰显我校科研成果进一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力。

七、高效实施保障,精细化完成成果管理工作

1.申报各类成果奖奖项

组织申报2016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教育部2016年度高等学

9 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2016年度西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西安市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29项、2017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7项。2016年我校科研成果获得西安市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将一等奖1项,三等奖6项。

2.强化科研工作激励机制,加大对高等级科研成果的引导及奖励工作

(1)我校奖励工作中统计科研论文共700余人次,其中科研优秀论文(一类核心以上)共计179人次;著作统计32人次;符合配套奖励的优秀科研成果奖10项。2015年科研成果奖励总额共计490000.00元,其中学术论文奖励共计280900.00元,学术著作奖励共计18500.00元,科研成果奖项奖励共计187600.00元,实践性成果奖励共计3000.00元。

(2)精心组织我校第六届优秀科学技术成果奖。我校教职员工37项科研成果申报评审。全校28项成果获获奖,奖励金额合计26000.00元。

(3)全程跟踪2016年度西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审情况,2017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评审情况,目前我校5项申报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的成果通过形式审查和公示。

八、积极拓展渠道、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

1.积极拓展渠道、利用基地平台开展学术交流和沙龙活动,与各二级院统筹安排,合理地组织了45场学术报告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10 2.细化完善《西安财经学院学术交流活动工作流程图》,并督促相关部门遵照实施。

3.参与主办沈奇诗与诗学学术研讨会。

九、其他相关工作

(一)科学部署,严格标准,圆满完成科研处2016-2018聘期人员聘任工作。

(二)狠抓落实,保质保量完成我校2017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相关工作。

根据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范围及任务分解安排,完成教师科研资源向本科生开放、我校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及发表学术论文及有关成果、申请专利等情况综述、科研设施开放程度综述以及科研实验室、科研基地、研究所向本科生开放情况综述等材料撰写及支撑材料组织。

(三)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出色完成下达任务

1.完成教育部及省市科技/人文社科报表(2015—2016年度)的统计报表上报工作,完成了2015年全国R&D资源清查统计上报工作.2.协助教育厅科技处进行4月和9月进行的2016年全省科研项目结项工作;3月全省省属院校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申报工作; 10月教育厅科研项目申报工作。认真填报教育厅《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调查表》、《普通高校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问卷》。完成并报送省教育厅2015年度科研工作总结、十二五总结和“十三五”科研事业发展规划、“十二五”科研成果转化情况综述和九个典型案例材

11 料、学风建设总结。

3.组织陕西省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发布会;协助陕西省规划办完成全省高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费预算表审核工作;协助组织2016年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工作会议。

4.认真总结教育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强化学风建设责任实行通报问责机制的通知》(教党函[2016]24号)以及省教工委、教育厅《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强化学风建设责任实行通报问责机制的通知》(陕教[2016]23号)文件相关要求以来我校学风建设中的各项工作,科研处“学风建设”专栏加大对学校科研人员学风建设、科研行为规范以及科研诚信教育等方面内容的建设力度,及时更新各类规章制度和典型事例,在全校范围内倡导风清气正的学风和严谨诚信的科学研究风气。

5.参加上级科研管理部门的相关会议。参加教育厅、省社科联、省社科规划、科技局等上级管理部门组织的项目申报和结项会、市社科规划立项发布会、国家社科基金发布会、省社科界学术年会、自然基金西北片区会等各种会议。

(四)配合校内其它部门工作

1.配合人事处完成2016—2018年度新聘期校属11个二级学院(部)聘期科研任务分配工作;配合人事处完成对2016年新进教师进行了科研业务专项培训,帮助新进教师更快适应工作,全面了解我校的科研制度、科研项目和成果奖励等,为他们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支持和配合人事处完成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信息录入工作;

2.配合人事处做好职称评定中论文、著作、获奖、项目等成果科

12 研量化和审核工作,2016年我校申报高级职称共计25人,中级职称共计11人;配合人事处完成“青年英才计划”、“雁塔学者”人员的科研成果审核和认定;配合人事处进行15位招聘博士试讲工作。

3.配合财务处完成教育厅立项项目网上系统的录入上报工作以及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

4.完成学校教学状态数据库中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部分数据填报工作。

5.完成我校科学研究专门委员会委员调整工作和大学更名工作的数据和信息支撑工作。

6.配合党政办完成《西安财经学院基础数据统计报表》中科研数据报送等工作。

7.结合学校的目标考核方案,对各二级学院(部)的科研业绩考核选取科研重要指标进行了考核量化工作。

8.积极支援和满足其它部门在审核评估、更名大学、各种数据上报工作中的数据和信息数据需,完成校内稳定安全信息表、科研处网络宣传平台基本情况汇总表、科研处关于网络宣传思想工作情况的报告等。

(五)加强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骨干培训

1.科研管理人员培训。为迎接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全面推进科研管理工作,助力我校高水平财经大学建设,提高我校科研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对各二级学院(部)科研副院长、省部级科研基地和校级科研基地负责人、科研秘书以及负责科研成果统计的人员进行了科研管理业务培训,内容涉及基地管理、项目管理、科研奖项申报、成果登记、科研考核等内容。

13 2.深入二级学院,结合学校相关政策,系统地对各类科研项目级别认定、申报、中期管理、结题要求、经费管理等基本常识进行普及培训。

3.组织近50名科研骨干教师参加“第54届全国高校科研专题研讨会--科研项目申请和高水平论文发表能力提升研讨会”,帮助教师切实提高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申请的质量,提升。高水平论文发表能力。

十、获得荣誉

2016年陕西省社科项目管理工作会议上表彰了全省社科项目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科研处荣获“2015-2016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管理先进单位”,项目管理科王晓燕同志荣获“2015-2016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管理先进工作者”称号。2016年2月夏绪梅同志获得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颁发的“2014—2015年度先进社科工作者”。

十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研究、结项的现象较为突出。2002-2015年中,我校承担的52项教育厅基地项目中仍有38项尚未结项。目前已经通过自查、加大后期管理,将项目结项情况与年度考核、工作评优挂钩。

2.科研成果服务行业、地方,成果的有效转化较少。我校科研成果发表在《成果要报》、《专家建言》等服务决策咨询的刊物或者获得政府领导批示在数量的不多。目前通过加紧落实科研基地服务地方行业实施方案,促进科学研究与地方、行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以期更

14 好地履行社会服务的职能。

3.科研奖项偏弱。我校在国家级/教育部人文社科等高级别奖项方面较弱,省部级以上奖励增长幅度不大,各级各类奖项的申报数量仍需提高。当前落实校级扶持计划项目、与二级学院(部)共同发掘、培育我校优势科研力量,争取实现高级别奖项的突破。

科研处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15

推荐第10篇:科研处工作总结

科研处在学校的领导下,市教育学院、市教科所的指导下,在全体老师的积极配合下,完成了以下任务:

一、“十一五”省级和市级课题研究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1.对已经审批的省级课题《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组织开展研究。

(1)XX年6月7日,鸡西实验中学总课题组全体成员在艺体楼三楼小会议室,召开了课题开题预备会议,对课题研究的各方面工作进行了研讨,并决定成立10个子课题组。

(2)XX年6月19日,鸡西实验中学总课题、子课题全体成员在实验楼二楼小会议室举行“十一五”规划省级重点课题开题仪式,市教科所曹兴吉所长参加了会议。会上曹兴吉所长宣读《研究任务下达书》,科研处主任刘务才宣读《开题报告书》,姜育孝校长宣读《研究任务责任书》并对课题研究提出总体要求,曹兴吉所长对课题研究作了重要指导。

(3)XX年6月23日,鸡西实验中学总课题、子课题负责人在艺体楼三楼小会议室召开了会议,对每个子课题组的课题名称、研究内容进行商讨。

2.对申报的18项市级科研课题做好研究的督促和检查工作。

(1)3月6日组织市级课题负责人会议,指导填报好《研究项目议定书》。

(2)组织课题负责人根据任务下达书,进一步细化课题研究步骤,做好责任落实工作。

(3)督促、检查各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并做好记录,做好课题材料的整理、积累。

二、加强教师培训与考核。

1.3月20日,高中教务处和科研处协同,组织参加省教育学院新课程培训教师在教研组内进行专项辅导。

2.协同初中部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新课程理论学习答辩会、听课、评课系列活动。

3.3月27日,组织初中教师集中培训,由科研处主任刘务才主讲,内容为《构建教学模式的培训》。

4.4月17日,组织了高中基础部教师进行学习《教育——为了人的幸福》的测试。

5.5月15日,聘请市教育学院徐杰院长对全校教师进行课改通识理论培训。

四、加强了高考研究工作,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认真研究复习备考的经验,在7月14日,高三每学科备课组长进行总结与反思汇报。

五、布置教师撰写科研论文、教育案例,在期末收缴。

六、在科研处指导下在初中部建立了部分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小组,经过多次研讨,初步形成了较为适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的语文、数学、外语、生物学科的教学模式。

七、出台了建立学校课程资源库和优秀课件、优秀教学案例的实施方案。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各教研组已初步建立了与本学科教学同步的课件资源库。

八、做好其他各项常规工作:

1.整理、编辑、印制第30、31期《课改快讯》。

2.做好第四期《教改论坛》的材料收集工作,为下学期整理、印制做好铺垫。

3.与初、高中教务处相配合推动课程改革,协同教务处组织好课改实验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

4.及时收集和整理教师科研成果,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促进成果转化。

5.认真完成了市教育局、市教育学院及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

第11篇:科研处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崇礼职教中心科研处工作总结

本学期科研处在主管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及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助师”的思想,充分发挥科研的先导、服务功能,以教师培训为载体,向培训要成果,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营造了教育科研发展的新形势,,全面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主要工作如下:

1.“情系教学,关爱学生”师德建设活动

为了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关于师德建设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了一次“情系教育,关爱学生”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努力使每位教师“爱校、爱岗、爱生”,有工作激情,有创新能力、有奉献精神、有职业操守。为使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顺利开展,富有成效,科研处在活动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此次活动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为此学校还专门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全程跟踪监督活动的开展情况,确保师德建设活动落到实处并及时指出并及时纠正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在活动正式启动后,科研处印发了了大量的学习材料,让全体教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活动的目的、意义。以年级组、科研组为单位,年级组、教研组长负责,利用教研活动日以及课余时间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张家口

教育局关于加强师德规范、约束教师行为十不准》《张家口市教学事故认定处理暂行规定》等文件

5月14日,在张文校长的带领下全体教师重温了《张家口市教师宣誓誓词》。随后科研处牵头,在部分教师中开展了《张家口市师德师风建设承诺书》签约活动,让全体教师重新找回自己作为人民教师所应有的激情及为人师表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在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我们进行了自查反思。找出一些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至此为本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领导小组和科研处的努力下,我校的师德建设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全体教师用行动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理念。 2.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

为落实市职成教科关于开展优质课通知,进一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程,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切实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经行政会研究决定,在我校中职组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

在活动开始前期,科研处做思想动员工作。让全体中职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开展优质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全体教师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场竞赛,更是一场关系到我职教中心的发展前途的硬仗,要求全体教师都要精心准备。并组成了评议小组。

5月23日至6月1日,评议小组利用这段时间对全体参加优质课评比活动的教师进行了听课打分。对每位老师都进行了全面的评价,从教案到教学、从教法到教学手段,坚持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在精彩、激烈的竞争中,刘永霞、魏慧丽两位教师表现出众,赢得了参加张家口市优质课评比活动的资格。

此后,学校派专人对二位教师进行指导,力求精益求精,为学校赢得荣誉。最后,把两位教师的授课过程通过刻录光盘报送张家口市优质课评比小组。 3.教师网络远程继续教育

为了提高我职教中心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我职教中心的办学质量。在县进校的号召下,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2011年河北省远程继续教育活动》。老师们在远程教育过程中,迸发出积极的学习热情,同全县、甚至全国的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从不同角度、层次对自己任教的科目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他们一边学习一边授课,通过授课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学习寻找解决的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活动,我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水平都有所提高,可以更好的为社会培养更为优秀的职业技术性人才。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表现的更为出色,为我职教中心增添光彩。

科研处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六日

第12篇:科研处工作总结

科研处工作总结

(2008-2009学年)

在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在全校教师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在2008-2009学年内,圆满完成各项科研工作任务。

一、指导思想方面

科研处在各项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路线、政策,切实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工作重点,开展科研服务与管理工作。确立了“围绕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围绕我校的学科建设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需要,建设科研平台,培育科研团队,规范科研管理,加强科研联系,拓展科研合作,强化科研服务,提高科研水平”的指导思想。

为了提高科研处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科研处密切联系实际工作,制定学习计划,每周四定期开展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全体人员积极参与,不断提升思想水平和科研服务能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科研处所在二总支的科研与信息中心党支部,以及所在的工会分会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组织生活正常,有明确、合理的组织活动计划,并全面贯彻落实。

在开展科研服务与管理工作过程中,科研处树立“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学校服务”的三个服务观念,树立人本管理理念,不断创新各项工作方法和手段,自行开发学校科研成果登记系统、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和科研信息系统,明确教学中心地位,主动为教师、教学服务。

重视稳定工作,关心群众,定期了解和关心职工的生活状况与家庭困难,同时在每一个重要的节假日都会对本处离退休老同志及历任老领导送达关切和问候,特别是在2009年4月份撰写校志中科研处的历史过程中,本处的5名退休老领导积极、主动参与,提供资料,献计献策,有利甚至亲自动笔帮组我们撰写他们熟知的每一个科研历史事件。

二、管理队伍与管理作风

科研处全体工作人员7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博士人,硕士3人。其中45周岁以下5人,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科研处领导班子团结合作,分工明确,密切配合。领导班子与群众之间关系融洽,每开展一项工作都能够做到群策群力,相互协调。

科研处全体工作人恪守职业道德,秉公办事,。

在遵纪守法方面,科研处全体员工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学校的劳动纪律,并按照学校规定开展劳动纪律考勤。

三、廉政建设

本学年内,科研处全体员工认真贯彻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政治学习活动,对党员干部经常开展党性党风党纪金额廉政教育,切实做到廉洁自律、不以权谋私、艰苦奋斗、勤俭办公。

四、服务与协作

科研处明确“敬业爱岗、服务为本;提高素质、精诚团结;科学管理、高效务实;主动热情、耐心细致;更新观念、研教相长;遵守

法纪、勇于创新”的科研服务规则,并在工作中认真执行。

科研处的工作主要面向校内教师服务,处处把提升教师科研水平为己任,热情接待,文明用语,礼貌待人。

科研处目前设有项目科、成果科和学术交流科三个科室,除处领导岗位外,设有自然科学项目服务管理岗、社会科学项目服务管理岗、横向合作项目服务管理岗、科研成果服务管理岗、学术交流岗、科研统计与信息档案岗、综合事务岗等,由于人手有限,目前均是一人多岗,各岗位之间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工作人员各司其职,爱岗敬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感。

对于教师的每一个单位和个人的科研学术咨询、要求、任务都认真解答和落实,,对于领导和上级机关交办的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一年来未发生拖延或推诿工作现象。

五、改革与创新

科研处根据工作实际分别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学期工作计划,并要求报送学校党政办。根据计划围绕建设科研平台,培育科研团队,规范科研管理,加强科研联系,拓展科研合作,强化科研服务六大基本任务认真开展本职工作,全面完成各项工作计划任务,取得较好的成效。

积极推进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学年内先后修订出台学校科研工作奖励制度、教师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科学研究所管理制度等,调整颁发新的学术期刊分类制度和目录,同时推出了设立校内科研专职岗位、科研先进评选办法、学术交流基金管理办法、科研项

目中后期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草案,不断完善和补充现有的科研管理制度,逐步把科研服务与管理引入规范化轨道。

认真听取校内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科研服务工作。在学校网站下建立科研处二级网站,设立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学术交流、科研基地、学科建设、管理制度、下载中心、机构职责等栏目,及时公开各种科研服务于管理信息。对于各类科研项目与成果的限项、评审等信息,及时通过纸质和网站公告,增加信息透明度。

同时,认真贯彻执行学校的改革方案和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开拓进取,勇于探索,工作思路创新,措施得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本学年内,由于各类申报项目数量大幅提高,先后获得过省政策研究室、省教育厅、省社会科学联合界、社会社会科学规划办等上级主管部门授予的科研项目“申报组织奖”。

在扩大学校影响方面, 2008年9月18日承办第十届中国科协上的论坛之一“中部地区物流产业体系建设论坛”,邀请了徐寿波院士、王梦恕院士等人来校做学术报告,《河南日报》、《大河报》、《郑州晚报》、《东方今报》以及新华网、人民网等多家网站争相予以报道。2008年10月20日,《大河报》在教育高教版面报道了我省高校获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的情况,其中我校获得批准立项1项。以上科研学术活动给学校带来良好的社会声誉。

六、工作实绩

学年内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的方针政策,不存在未落实政策现象;全面完成年度工作计划以及非日常性的工作任务,不存在未完成各级

部门下达任务的情形。

科研项目方面,学校先后获得2008年航空科学基金项目19项(2007年7项)、2009年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8项(2008年7项)、2009年河南省科技厅项目50项(2008年38项)、2009年河南省政策调研科课题59项(2008年11项)。另外,获得各类厅级科研项目305项,横向科研项目24项。资助校内青年基金153项。

科研成果奖励方面。获得省社科成果优秀奖4项、科技进步奖4项、省政府发展研究奖2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比上一年增加60%。

学术交流交流方面,全校共开展校内学术交流105次,邀请校外专家作报告48次,资助教师参加校外学术交流52人次。

为了加强学校科研平台建设,对硕士授权单位申报学科和支撑学科相关的会计与财务研究所等12个研究机构的场所、设施、运行和管理进行集中加强和补充建设,协调了房间、统一制作了门牌,并为12个研究所制作48块展板,从内容审查、板面设计到制作工艺等一系列工作严格把关,圆满完成此项工作。加强了对研究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对原有研究所通过近几年工作的考核,根据考核情况,调整和补充了首批与申报硕士单位建设授权学科和支撑学科批12个研究所,重新登记8个研究所,并发文予以确认,纂刻了研究所公章,同时给予计算机、打印机、办公桌椅、文件柜、展示柜等办公设施的配置。制定了今后要加强对研究所机构的场所、设施、运行情况规范管理的措施等。

第13篇:科研处工作总结

2010年硅藻土小组工作总结

赵振华

2010年度,在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硅藻土小组组长秦邦国先生的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小组试验工作基本上完成本年度预期计划和课题指标。现将2010年度工作状况报告如下:

1、工作思维,求真务实的试验工作是硅藻土试验小组工作人员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思维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小组试验人员工作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试验成果”的重要条件。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硅藻土小组的试验工作,多次强调小组试验作的重要性,在小雨公司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硅藻土小组的试验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

2、营造氛围,鼓励交流:为浓厚小组试验工作的兴趣和科学的学术氛围,开拓视野,活跃试验气氛,优化所学互补所长的学习环境,先后多次组织硅藻小组例会,认真做好每一次试验报告并及时转发给小组各位成员,积极组织每次例会,认真讨论每次试验报告,发挥小组成员的主动能动性,制定下次试验方案,目前硅藻土小组工作的成效均归功于公司总经理硅藻土小组组长的领导与支持。

3、健全试验数据的积累制度,试验数据规范化:建立、健全试验数据管理制度和二级试验数据存档等,完成每次试验方案的制定和编制修改的管理工作;并根据试验实际情况部署安排试验工作的时间与进程。

4、主要问题:本部门工作存在着一些不足,相互交流需要加强,试验数据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今后硅藻土小组要加强学习,健全和完善各种试验小组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素质,使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推动工作持续发展。

硅藻土小组 2011-1-11

第14篇:教务科研处定岗定编方案及岗位职责

教务科研处定岗定编方案及岗位职责

教务科研处定岗定编方案及岗位职责

(审议稿)

教务科研处科室人员岗位及职数

1、教务员

设教务组长1名,专兼职教务员5名,共6名

(1)教务组长:主要负责课程设置、排课、在校生常规考务管理、成绩管理。

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A、协助科室主任组织招开每周、每月和每学期的教学管理工作督促落实协调会及学期和学年教学工作研讨会。

B、在每学期末做好下一学期教学任务书的安排、制作、送审,及传达工作;

C、排课及调换课管理工作;

D、在校生期中、期末、补考等常规考试考务工作(不包括MHK、计算机等社会类考试);

E、日常教学管理检查工作(教师每天常规教学情况检查、班级教学管理日志检查、教案检查、教育科研手册的检查); F、科室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

(2)教务员2:主要负责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教师工作量化考核与绩效评定,教学工作量与考勤统计、结构工资的核算与公示、外聘教师管理及工作量认定与核算。 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A、做好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包括排课查课网络化、成绩管理、教师工作量、考勤等量化考核信息化管理工作; B、做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 C、做好计算机类考试的考务工作;

D、负责教师工作量化考核与绩效评定,考勤的统计、及结构工资的核算与公示;

E、负责外聘教师管理及工作量认定与核算;

F、日常教学管理检查工作(教师每天常规教学情况检查、班级教学管理日志检查、教案检查、教育科研手册的检查); G、科室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

(3)教务员3(主要负责双语教学):负责双语教学工作及MHK考务工作、成人双语培训班的学历提升工作、民族教师双语教学能力提升建设工作、二课堂教学及专业晚自习的组织开展与管理工作。

教务科研处定岗定编方案及岗位职责

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A、负责做好全校双语教学、成人双语培训、社会双语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以及双语教学过程监督与质量提升监测与评估分析工作; B、负责做好MHK考务工作;

C、负责做好成人双语培训班的学历提升工作;

D、负责调研并起草制定民族教师双语教学能力提升建设计划,并加以落实。

E、负责做好二课堂教学的组织、开展、管理与考核工作; F、负责做好专业晚自习的组织、开展与管理工作。

G、日常教学管理检查工作(教师每天常规教学情况检查、班级教学管理日志检查、教案检查、教育科研手册的检查); H、科室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

(4)教务员4(主要负责档案材料管理及实习实训):负责教材教辅书目征订与发放管理工作,档案与材料的管理工作、以及材料的分类编写整理工作,学期工作计划、总结的收集整理与督促落实工作,班级见习、实习支教组织、协调、开展与管理工作,科室信息的编写与报送、高考报名管理工作。 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A、负责我校与新华书店教材教辅书目的确定、发放协调工作; B、负责教师业务档案、及教务科研处其它各种档案与材料的分类整理、编写与存档管理工作。

C;负责各教研组学期工作计划、总结的收集整理与督促落实工作、以及科室工作计划、总结、活动、进度的编写、送审、上报与传达工作。 D、负责做好班级见习、实习支教的组织、协调、开展与管理工作; E、负责科室信息的编写与报送; F、负责高考报名管理工作;

G、日常教学管理检查工作(教师每天常规教学情况检查、班级教学管理日志检查、教案检查、教育科研手册的检查); H、科室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

(5)教务员5(主要负责教师教案、作业批改、教考分离,读书活动等):负责教育科研改革工作、教考分离工作,和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工作,教师业务学习与读书交流活动工作,期中、期末考试试卷与成绩分析工作,教案及作业检查与综合(含德育)效果评价,及教师教学质量与效果量化考核工作。 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A、结合学校专业与教学实际,负责制定相应教育科研改革实施方案与

教务科研处定岗定编方案及岗位职责

措施,并加以落实,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B、负责落实教考分离工作;

C、负责调研、并起草制定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工作; D、负责开展教师业务学习与读书交流活动。

E、负责期中、期末考试试卷与成绩的分析工作,教案及作业检查与综合(含德育)效果评价,及教师教学质量与效果量化考核工作。

F、日常教学管理检查工作(教师每天常规教学情况检查、班级教学管理日志检查、教案检查、教育科研手册的检查); G、科室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 H、假期作业检查与评比;

(6)教务员6:负责教室、各类实训室及教学场所的钥匙、室内设施、调配、交接、卫生等综合管理,教学物品及教学资产的管理; 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A、结合学校教学实际需要,制定教室、各类实训室及教学场所的综合管理方案与措施,并加以落实,以提高教育管理效率,为教学管理服务;

B、负责教学物品及教学资产的管理工作;

C、日常教学管理检查工作(教师每天常规教学情况检查、班级教学管理日志检查、教案检查、教育科研手册的检查); D、科室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

2、教研员

设专兼职教研员4名

(1)教研员1:负责双语教研工作的落实、过程监督与质量评估(教研角度),及成人双语班的自考工作。

A、负责双语教研工作的落实、过程监督与质量评估(教研角度); B、日常教学管理检查工作(教师每天常规教学情况检查、班级教学管理日志检查、教案检查、教育科研手册的检查);

C、负责民语言教研及教师学习汉语的培训工作安排; D、科室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

(2)教研员2:负责常规听课安排、公开课管理工作及教师讲座安排、校本精品课程、校本教学能手与教学名师、校本教学专家团队建设、培养与选拔评比工作; 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A、负责常规听课安排、公开课管理工作及教师讲座安排; B、校本精品课程、校本教学能手与教学名师、校本教学专家团队建设、

教务科研处定岗定编方案及岗位职责

培养与选拔评比工作;

C、日常教学管理检查工作(教师每天常规教学情况检查、班级教学管理日志检查、教案检查、教育科研手册的检查); D、科室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

(3)教研员3:负责科研、课题的管理工作。 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A、负责校本教研工作与组内教研工作的开展、指导及督促落实工作。与教师教育科研与听课手册的检查; B、负责科研、课题的管理工作;

C、日常教学管理检查工作(教师每天常规教学情况检查、班级教学管理日志检查、教案检查、教育科研手册的检查); D、科室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

(4)教研员4:负责校本教材管理及创编教科研信息,兼任民语言教研工作。

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A、负责校本教材管理;

B、负责教科研信息的创编工作;

C、负责民语言教研及教师学习汉语的培训工作安排;

D、日常教学管理检查工作(教师每天常规教学情况检查、班级教学管理日志检查、教案检查、教育科研手册的检查); E、科室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15篇:科研处工作总结[定稿]

篇1:xx大学科技处工作总结 xxx农业大学 科技工作总结 目 录

一、2006年度科技工作总结 ......................................................................................1

1、科研项目...........................................................................................................1

2、科技成果...........................................................................................................2

3、基地建设...........................................................................................................3

4、成果转化...........................................................................................................3

5、其他工作...........................................................................................................4

6、下一年度工作计划...........................................................................................5

二、附图附表 ...............................................................................................................7 图

1、2006年度各部委到校经费比例.................................................................7

2、2001-2006年到校经费增长趋势 ...............................................................7 图

3、2001-2006年sci、ei收录论文增长情况 ...............................................8 图

4、2001-2006年sci收录论文增长情况 .......................................................8 图

5、2001-2006年ei收录论文增长情况 .........................................................9 图

6、2001-2006年授权专利增长情况 ...............................................................9 表

1、2001-200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数量及排名 .....................10 表

2、2006年度各学院到位经费.......................................................................10

3、2006年度各学院sci、ei收录论文数及影响因子...............................11

4、2006年度单篇影响因子5.0以上的sci收录论文 ...............................12 表

5、2006年度各类项目到位经费...................................................................14

6、2006年度申报批准的项目数及经费.......................................................15

7、2006年度获奖的科研成果.......................................................................17

8、2006年度鉴定的科研成果.......................................................................18

9、2006年度动植物品种审定项目...............................................................20

10、2006年度软件著作权登记.....................................................................21

11、2006年度授权专利清单 .........................................................................23 表

12、现有省部级以上实验室、中心及野外台站..........................................3

3一、2006年度科技工作总结

2006年是 “十一五”开局之年,是我校新百年的第一年。我校科技工作以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为指导,坚持“顶天立地”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中国农业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和2006年度科技工作目标,提前谋划、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十一五”科技工作开局形势喜人,全面实现了年初确定的“73221”计划目标——700篇sci、ei论文,3亿元科研经费,2个973项目,2个国家级奖,1亿亩科技成果推广面积。

1、科研项目

2006年申报各类纵向项目1510项,批准项目566项;到校经费3.2亿元,其中纵向经费27650万元,占86%,横向经费4452万元,占14%。到校经费中来源于科技部14246万元(占4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4000万元(占12%)、农业部3496万元(占11%)、北京市2782万元(占9%)。

973计划项目申报4项,“农作物重大病害成灾的机理与控制的基础研究”和“猪、鸡重要经济性状遗传的分子机制”2项获准立项,经费6000万元。我校累计主持973项目9项,主持的项目数在全国高校排名第三位。在2006年立项的973项目中,我校共承担课题11项。 863计划申报8个重大重点项目中的44项课题,其中主持10项;专题项目申报8个领域共110项,其中现代农业技术领域73项。重大重点项目获批9项;专题项目获批33项,其中现代农业技术领域28项,在现代农业技术领域本年度支持项目数排名全国第一。

科技支撑计划申报47个项目中的课题192项,其中主持52项。根据科技部的公示结果,我校主持课题38项,已批复31项课题,年度拨付经费5624万元,经费数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排名第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申请416项,获批113项,经费3808.5万元。其中:面上项目100项,经费2802万元,资助率27.47%(基金委平均资助率为17.47%);重点项目3项,经费475万元。获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费数在全国排名第18位,在北京市排名第3位。

农业部项目申报127项,获批86项,经费1800万元。948项目获批22项,经费1792万元。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159项,批准10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北京市其他项目获批44项,经费2314万元。教育部各类项目获批39项,经费207万元。

政策引导类科技计划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报3项,获批2项,经费150万元;星火计划获批7项;重点新产品计划获批2项。

人文社会科学各类纵向项目申报105项,获批98项,经费812万元。

2、科技成果 成果奖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其中主报3项,《高油玉米种质资源与生产技术系统创新》、《玉米芯酶法制备低聚木糖》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及化学污染物检测关键技术与试剂盒产业化》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6项,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4项,其他省市科技奖8项,另有10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正在评审中。鉴定成果39项,植物品种审定8项。

国际论文:2006年sci、ei收录我校论文数量740篇,比2005年增长42.5%,其中sci收录论文609篇,ei收录论文131篇。影响因子大于5.0的sci论文15篇,大于10的sci论文5篇。武维华教授等发表在《cell》上的“植物响应低钾胁迫及钾高效性状表达的分子调控网络机理研究”入选“200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张大鹏教授等发表在《nature》上的“植物激素脱落酸受体abar的发现”入选国内年度“十大科技新闻”。中国科技情报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05年度中国大陆科技论文数据显示,2005年我校sci论文数据国内高校23位,我校在农学学科sci论文数排名国内第一位,在生物学学科sci论文数排名国内第二位。

2006年获得授权专利140件,是2005年(64件)的2倍多,其中发明99件,实用新型41件。2006年我校共申请专利139件,其中发明111件,实用新型28件。两项pct国际申请进入了美国、欧共体。登记计算机软件40项。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进展。根据“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研究”重大课题研究成果提出的“建议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九个问题”,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专门就此建议做出了重要批示。

3、基地建设

教育部现代农业装备与设施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果蔬加工工程研究中心获得批准建设;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期评估良好;完成了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的上报工作,并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的实地检查和论证;国家动物海绵状脑病检测实验室建设项目通过了专家验收;国家草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沽源站)、农业部农区鼠害观测试验场挂牌建设;组织上报北京市实验室共建项目5个,获得经费支持290万元;申报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15个(子项目),批准经费363万元;积极组织申报了农业生物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作物杂种优势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上报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议书;完成了农业生物技术和植物生理生化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换届工作。

4、成果转化

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更加注重科技服务社会的功能。2006年,我校农作物新品种、实用技术以及使用我校技术开发的产品推广面积突破1亿亩。其中:“玉米系列品种”推广面积保持在300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2000万亩;“玉米生长调节剂化控防倒增产技术”推广面积2000万亩;“保护性耕作机具与技术”推广面积1500万亩;“养分管理技术”推广面积800万亩;“农药系列产品”年销售在600吨,使用面积1200万亩;“冬小麦节水省肥高产简化四统一栽培技术体系”推广面积600万亩;“堆肥接种剂及其在养殖固废处理中的应用”使用面积100万亩;“节水灌溉关键技术及设备”推广面积100万亩。“农大褐3号”小型鸡本年度推广4000万羽,累计1.9亿羽,经济效益19亿元;“猪饲料抗生素替代技术”与多家企业合作,新产品累计推广200万吨,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约3亿元。 与北京市共建3个新农村农业推广服务中心。与包头市建立科技合作关系,设立科技合作专项基金,每年300万元。

教师节前夕,十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视察慰问我校河间、吴桥、曲周、临漳等篇2:科研处工作总结

第一学期科研处工作总结

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立足当前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和新学期学校的中心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充分发挥教科研在课程改革中的先导作用,依靠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本学期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培训,转变思想观念。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首先必须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本学期充分利用周三下午业务学习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组织认真学习与特教相关的教学刊物。通过看教学录像、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等方式,提高了全校教师教科研业务水平,使大家深刻认识到教科研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提高都必须要有教科研来支撑。

我校十分重视和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采用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提倡写业务笔记、教后反思、教学随笔,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二、开展课改实验研究,探索教改之路。

1、坚持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完善校本教研机制,深化课题研究,推动课改进程。充分利用学校主课题的核心引领作用,通过学科间的有效沟通与积极整合,带动语文、数学、英语等的课题研究,形成“科科有专题、人人搞研究”的良好局面。

2、做好课题管理工作,对已立项的课题根据实验方案认真实施,动员教师“人人关心课题、人人参与课题”,教师人人有课题,积极建设科研骨干队伍。

3、通过该课题研究和实验,通过组织骨干教师攻关,开展学习研讨,研究典型课例,总结实验成效,把实验不断引向深入,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改进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定期进行课题研究交流会,注重了课题研究的计划性,实效性。

5、抓好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注意落实研究计划,搜集、整理课题实验有关原始资料,加强课题实验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每周开展活动,注重交流。

三、加强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以理论阐述和案例剖析相结合的形式,向教师讲明新课改形势下,备课的形式、环节和要求,了解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这些原则。要求教师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学习习惯并在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地贯彻和培养,并能通过学习培训,让实在、实用、高效的课堂呈现在沣东中学。

突出抓好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督促教师在普通话、书写、教研能力、微机等各方面都有所提高。

10、11月份,科研处积极组织教师开展了秦都区教育局“有效教学系列活动”,通过学习研讨交流、开展“同课异构”听评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师的反思能力。11月中旬,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了“市级教学能手大赛”。大赛前夕,相关教研组的教师们开展了一系列交流研讨活动,教研组事先认真分析了教材,研究了教法。参赛教师根据组内成员的评课和自身的反思,进行多次备课、上课。目前我校参赛的两名教师已获得区级教教学能手称号,并被区教研室推荐参加市级教学能手评选活动。 11月末,学校又以 “教师自学材料交流汇报”为主题开展了一次科研课题的研讨交流活动,阐述了如何将自学材料中好的方法借鉴到自己的课题研究中,并将具有推广价值的资料推荐给其他教师。

12月初,我校邀请教育专家、山东杜郎口中学副校长高俊英一行与沣东中学领导教师一起探讨交流课程改革工作经验,并就我校目前正在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指导,帮助教师解决课改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上示范课、进课堂听课、开座谈会,杜郎口的几位专家对沣东中学的课改工作进行了切实具体的指导,各位专家强调指出沣东中学的课改工作要克服目前的困难,创造更大的成绩,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1、了解学生。针对部分学生激励“疲软”,调动不起兴趣,

学习积极性不高,发言不积极,思考不主动,课堂上成了旁听者、局外人等现象,专家提出教师一定要走进学生内心,了解学生的需求,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去安排教学内容,不能只按课本内容对所有学生的教学实行一刀切,否则采取的教学策略可能都是徒劳。

2、发展学生。针对部分教师仍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主体作用,仍用 “讲”代替学生 “学”现象,专家提出要坚持四个 “不”:不为赶进度而讲;不为完成教学目标、顾及知识的全面性而讲;不为因要所有学生达到 “一刀切”的要求而讲;不为担心学生说不到点子上而讲,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讨论、自由展示,这样才能发展学生能力。杜郎口专家 “语文无差生,开口即语文”的语文教育原则,给了我们教师莫大的启迪。

3、引导学生。比如占课堂份量最重的预习课,要求学生将课时内容先自学一遍,并掌握80%的内容,完成教师设计的预习任务。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应认识到预习不只是把任务分给学生,让他们自己下去完成分配的任务,不只是教师出一个预习题纲,然后把它交给学生那么简单的事情。预习应是在学生个人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在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中,逐步完成的。学生个人独立思考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学的相互帮助。 二)、抓好教学设计、实施与效果检测。

1、进一步充实做好课前备课,重点做好教材整合。特别在理科教材例题较少,学生难以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教学问题的情况下,指导预习时教师不应拘泥于教材的限制,而应根据课标要求,在备课过程中注意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特点,整合各版本教材的内容,依据学生实际和课标要求设计预习提纲。

2、预习内容的设计,提纲的编写应在体现课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注重双基、逐层提高。题目任务的编写一方面要顾及中下游学生的实际水平,还应注意在难度方面应该是一个题一个题的逐渐拔高,题目之间要有层次、要有联系。

3、实行分层教学,并以极大的力气落实检查。除教师做好课堂反馈落实、练习检测落实外,学校还要做好单元知识随机抽检,促使教师做好教学效果的检查落实,避免学生 “吃夹生饭”、教师 “溜西瓜皮”。

4、要重视帮扶对子的建立,发挥帮扶对子的作用。在各学习小组内建立帮扶对子时,应当明确谁是帮助者、谁是被帮助对象,不能含糊其辞,不能让组内成员自行帮扶。同时在确定帮扶对子时应注意优差结合。对于已建立的帮扶对子的活动情况应时刻关注,督促其发挥作用。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做好对帮扶对子工作的评价。教师要善于发现帮扶对子成员的细微进步与不足,在评价时对帮扶对子的两个成员应一起评价,实行利益捆绑。评价应及时到位,不能滞后。另外,教师应设法明确帮扶对子的阶段帮扶任务,做到限时、限题并及时检测。

5、做好对学生赏识教育工作。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树立“开口无错”意识,调动各类学生学习积极性。他们强调一切工作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的进步着想,教师就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学校的课改工作就一定会顺利向前推进。 通过这次交流研讨活动,我校全体教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得到提升,课改认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方法得以充实和改进,课改信心更加坚定。 12月末,学校开展了“校级科研骨干”的评选活动。本次活动设立了以校长为首的评选小组,根据教师在工作中各方面的表现,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下评选出校级科研骨干。本次评选活动严肃认真,在教师中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和长远的影响,将促动教师在今后工作中更加认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四、注重科研总结,推广研究成果。

本学期,我们根据上级部门及学校的工作安排,组织广大教师(特别是课题组老师、青年教师)认真撰写了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评比。教科室及时做好征文信息的传达、论文质量的把关、征文结果的反馈等工作。多篇论文、教学设计等在国家、省、市级范围内获奖。

五、强化激励措施,提高科研积极性。

本学期,我们在确保各项课题研究扎实开展的同时,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对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教科研开展及成果进行公正的评价,且纳入年度考核之中。对于教科研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果(包括进行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获奖、交流等)的教师,根据学校奖励细则进行加分奖励。

回顾本学期的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充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克服困难,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提供信息交流的场所,使科研工作稳步前进。篇3:科研处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科研处总结

在即将过去的这个学年,科研处在校委会直接领导下,在县教研室的关心指导下以服务于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宗旨,紧紧围绕构建高效课堂这个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队伍素质提升为本,以课例研究为突破口,提高了校本教研管理水平和校本教研质量,努力做到“突出一个中心,实现两个转变,促进三个提高”。一个中心:以老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两个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转变;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一、为教师的发展着想,对教师负责

1、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导向,深化培训工作,提高教研水平。一是力抓岗前培训,实施全员培训,积极参与省、市、县组织的课改骨干教师培训。学校予以学习培训的经费保障,市内培训做到多人次、全方位参与。二是组织好学校校本培训。组织了课改起始年级的学科教材培训和学科课改理念与实施策略的专题培训以及课改课例、案例培训等。三是为教师免费订阅各种学习资料,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加强学习管理,大力开展学习型教研。

2、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让教师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提高教研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积极稳妥地开展了中老年教师示范课、骨干教师优质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各科教学观摩课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些教师深钻教材,改进教学,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的良好局面。教师的听课行为也变成了一种自觉和渴望。查阅教师交回的由科研处制作下发的到《陕州中学高效课堂评价表》,不难看出,老师们的听课次数增多了,评课能力增强了,这难道不是一种教学水平提高的间接反应吗?

3、加强“塑师”工程后续管理,彰显示范辐射功能,努力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名师档案,做好名师成长记录,建立名师年度考评制度,要求每位名师有一个研究课题,每学期进行公开课,观摩、示范教学,专题讲座等系列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名师的领衍、示范、辐射作用。

4、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教学新秀的选拔工作。要求每个培养对象:①写一篇有教改新理念的教学设计;②上一节教改汇报课;③写一篇教学案例;④进行一次教师论坛;⑤进行一次听课交流。通过业务考试、基本功大赛、教学设计、写教学反思等形式,提高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选拔了教学新秀。

5、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科研处统一制定了《陕州中学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三年目标》,要求教师个人制定成长规划,充分关注教师成长过程,并做好成长档案的展示交流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我校教师在上级举办的各种竞赛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课件制作获市级一等奖,本学年共有二十位教师获县级优质课一等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参加三门峡市教学基本功考核全部通过了严格的考核。

二、加强服务意识,对学校负责

作为科研处主任,本人努力做好校长的助手。协同教研组努力做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健全和完善校本研究制度,推动校本研究走向普及,走向常态。以2010年暑期校本全员培训为契机,我们不断完善校本研究制度,规范校本培训工作,先后制定了《校本教研三级管理制度》《教师理论学习制度》、《教师培训制度》、《青年教师培养方案》、《课题研究制度》、《教师实践反思制度》等。

2、加强教学研究工作,使教师能把课改的新理念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奠定基础。设立了教研组教研活动日,大力开展教学型教研,以“课例”为载体,聚焦课堂,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展开,把研究贯穿在备课、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力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促使常态教学面貌跳出陈旧教学模式的格局,求得最佳的教学效率。深入推进了每周“教研活动日”的活动,注重了教研形式和质量,注重了实效,做到了活动事先有筹划,有准备,有书面安排表;活动中有考勤记录,有活动过程记载,有活动结果反馈等。每次活动每个老师都动手收集材料在会上交流,有学术性。

3、以新理念、新课标为指导,抓好以新课改为中心,以新教材为内容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经过反复的探讨实践,制定了“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等三种课型的“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定向—自学—点拨—总结—检测),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

4、积极推行“六个一”新课程教学管理。即:教师每周读一篇教育教学理论文章,每月推出两节课改优质课、并作好有深度的教学反思,每月听一节互观课,每学期完成一个教学典型案例,每学年上一节研讨课,每个校级名师要申报一个校本研究课题并进行研究。

三、开展课堂教学大练兵,全面展示课改新成果 今年4月份,科研处组织了陕州中学县级优质课赛讲活动,活动历时一个月,56名教师进入决赛,经过宣传发动、初赛、决赛、总结反思四个阶段,基本上实现了“开展课堂教学大练兵,全面展示课改新成果”的目标。

1、集体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

这次活动,从初赛、决赛直到总结反思,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得到了充分发挥,选手高度重视,组员积极参与,大家共同受益。不少备课组针对本组选手的讲课内容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让每一个组员在活动中下力气,提能力,促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此方面,语文、数学等组表现突出。就教师个人而言,语文组的裴国林老师运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的答题情况直观地呈现在电脑屏幕上,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生物组的周海霞老师,数学组的朱娜老师,理念转变快,课改力度大,清新之风吹拂着课堂 ;王方玲、赵智磊、齐慧、焦将勋、王爱平、崔雪苗、兀冬梅、宋俊帮等老师,或教学有深度,或课堂容量大,或启发诱导好,用高效的课堂教学实践坚定地行走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大道上。

2、教学理念转变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本次活动最可喜的收获是广大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一讲到底的满堂灌现象不见了,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而不是主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宰者,而不是被动者。学生围绕目标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生物组的周海霞老师,课堂开放程度较高,学习小组的植入、激发了学习兴趣,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抗、质疑,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死水,“即时性评价”的手段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基础较差的学生上了一节较成功的课,让“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成为她的课的真实写照。

3、“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所有参赛教师都能积极实践我校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课堂教学五步法(定向、自学、展示、点拨、检测),落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都能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写导学案,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并能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最大程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呈现出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此次赛课为在我校稳步推进“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开了一个好头,评委、赛课教师、听课教师从中都感受到了高效课堂带给我们的实惠和便利。

4、启发、探究、点拨等教学手段成为高效课堂的新亮点。在处理教师点拨与学生的感悟的关系上,绝大多数教师能恰当把握讲授的时机和尺度,传授知识准确规范,课堂进程循序渐进。每位教师都能很好地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授课时有意突出重点,并找准难点的切入点,并把知识的难点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渐次拉开,把知识系统地、有层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并不急于点拨,而是在学生充分考虑但仍未彻悟之时加以点拨,更好地顾及大多数学生,使更多地学生从中获取不同层面的知识。

四、反思存在不足,对工作负责

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断的反思改进-再反思-再改进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完善的。科研处工作好还存在有许多需改进的地方:

1、师资培训方面:培训的内容应更加丰富一些,要多涉及观念(新课程理念,新形势下教师观、学生观等),业务(教学基本功、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科学素养的认识和培养、远程教育技术的应用等)。培训的方式还要进一步多样化,要力争得到专家的引领和面对面的指导。

2、要进一步提升学校名师的知名度,全面提升名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学校名师创设一个更能施展才能的空间,为名师的学习培训提供机会,造就一些在全县范围内有影响的名师。同时对青年教师的

第16篇:高中科研处工作总结

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科研处工作总结

傅全安

“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是华侨城黄冈中学建校以

来的基本方略,本学期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理念深入

人心,科研处坚持科研引领,以科研促教研,按照学校工作部署认真

落实《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2013——2014学年度科研处工作计划》

以科研为先导,向科研要质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科研课题研究

工作和学科建设为纲、开展我校的科研工作,现对本学期的科研工作

总结如下:

一、开展课题研究

2013——2014学年度教科研工作的目标是:在“一个宗旨”的基

础上开展“两项活动”即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坚持开展各项科研

活动,坚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本学期在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方面。

科研处狠抓了如下3项工作:

1、发布《2013—2014学年度华侨城黄冈中学校级课题指南》2013 年10月8号全校课题发布暨师徒结对大会在阶梯教室举行,本次大会

共发布校级科研课题:管理类、德育类、教学研究类、综合类四类71 个课题。课题发布大会极大地调动了全校老师的科研热情,截至2013 年12月25号为止初中提交课题47个,高中提交课题24个总共71个

2、认真落实《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校级课题实施方案》课题指南

发布后,2013年12月8日《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2013——20学

年度课题研究推进会》在蟹岛举行。在课题研究推进会上区级课题《高

效课堂教学特征及实施策略研究》作了课题中期汇报。高中7个校级

课题、初中6个校级课题和德育管理类8个校级课题进行了开题论证。

校级课题新立项24个。至此学校校级以上课题由2011年的4个发展 到2013年12月25号88个课题。其中国家级:2个;区级4个;校

级82个。已开题论证有:2个国家级课题、4个区级课题、22个校

级课题。课题研究推进会之后科研处为落实课题研究推进会的精神起

草了《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校级课题提交实施方案的工作安排》趁

热打铁将课题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为止高中部

共有20个科研课题的实施方案落到实处。

2、我校进入《朝阳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复评名单》11月13号

下午区教科所田老师一行5人来校进行科研先进学校评选工作、刘强

同志代表学校作了题为《深化科研工作打造学术黄冈》的科研工作汇

报,通过检查科研档案和座谈,检查组充分肯定了我校教科研工作,

我校进入《朝阳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复评名单》

3、教育、教学论文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质量腾飞的两个翅膀。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部教师共撰写教育教学论文28篇其

中10月30号高中交《中华传统文化读本》征文2篇;11月6号高中交《北

京市基础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论文21篇。

二、校本培训狠抓学科建设

为促进教研组的科学发展,落实校本培训,9月5号刘强同志主

持召开了教科研会议研究讨论课题中期检查,提出了本学期校本培训

的任务。为落实校本培训的目标。,张宏蕴同志对全校教研组长进行 了第一次培训提出了《教研组集体备课考核制度实施方案》,从校本

教研实践、校本教研成果、教师专业发展三个维度共12项指标对校

本教研进行量化考核。该制度的试行对我校校本教研起到了很好的促

进作用。10月22号在一楼党员活动室对教研组长进行了第二次培训

会由科研处傅全安同志作了《怎样当好教研组长》的专题讲座

1、“专家引领、同头交流、自我改进”——教师培训形成自己的特

色。2013年12月8日课题研究推进会在蟹岛举行初、高中部30余

名教学骨干与会探索我校教科研工作新的方式,,推进两个方面的工

作,一是落实教研组六个常规性的工作:①计划与总结;②学习与建

设;③集体备课;④听课评课;⑤命题阅卷;⑥质量分析。二是推进

教研组4个发展性工作:①课程资源建设;②课题研究;③校本课程

开发;④学科竞赛辅导。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如下校本培训活动: 2.示范课展示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高中部示范课展示活动自 9月18号开始至10月25号结束,历时47天。初中部示范课展示活

动自9月27号开始至10月12号结束,历时16天。本次初、高中示

范课展示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我校教师教学热情,有力的推动了“减

负提质”活动在我校的深入开展。每节示范课展示后,有关教学主管

干部按分工分别参加各教研组的评课,按照教学规范化和课堂十六字

方针对示范课进行了评议,集体评议的意见形成后,以教研组决议的

形式转告讲课老师。这些措施有力地强化了校长提出的“教学规范

化”,明确了我校课堂常规教学的要求。

3、落实师徒结对活动提升教师素质内涵 2013年10月8日全

校课题发布暨师徒结对大会在阶梯教室举行,会议举行了隆重的师徒

结对仪式,学校为18对师徒(学科结对:11对 班主任结对:7对)

颁发了证书和相关证件。本学年度教科研处工作重点是检查推进师徒

结对工作深入开展,提升互教互学能力,11月21日进行第一次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了全校初高部第一次师徒结对32对师徒和本次18对师

徒都积极展开了教育、教研活动和业务交流,听课最多的老师一月有 12次。高中部听课较多相互交流作的好的有:袁翠、章淑淑等

三、开展以科研促教研活动

为促进老师教学之间取长补短相互交流,加强教学管理,按照本学期

学校工作计划,高中部教学处、科研处于2013年11月28号联合对

一、高二两个年级老师备课、听课、和作业等教学情况进行了全面

检查,检查情况比上学期有所提升: 高一应交听课记录本18本。

实交18本听课总计359次,人均听课14.4次。 高二应交听课记录

本12本。实交12本听课总计163次,人均听课13.6次,从听课笔

记字里行间看到了16字教学方针:“先学后教、交流互动、精讲拓展、

及时反馈。”初步已形成规模。

回顾本学期来的教科研工作,其中感悟最深的就是:务本求实是

取得一切成绩的根本保障,团结出智慧,协作出成果。科研处下学期

工作重点:抓好校级题和学科建设。我们有决心通过努力来不断自我

完善,克服工作中的的缺点和不足,虚心向其他学校的科研处学习,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学校发展再上新台阶做出新贡献。篇2: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科研处工作总结 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科研处工作总结

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是我校的一贯传统,落实学校提出 “科研兴 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发展战略,以科研为先导,向科研要质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新课程实施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开展了我校的科研工作,现对本学年的科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开设校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使之成为素质全面特长显著的高中生。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文理并重,外语强化,全面发展,国际融合”的育人目标,本学期科研处制定2011年至2012年学校校本课程纲本纲要、和2012年至2013年数学、物理、化学、音乐、体育5科校本教材已上交朝阳区教委中教科审批

二、研究性学习的推进

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国家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中占有15个学分,仅次于语文数学英语的16个学分,它在整个高中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年来,我校高二年级共成立了10余个课题组,学生全体参与,一组一项课题,研究内容涉及多个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紧张的开题准备、实践研究、结题汇报,2011学年—2012学年上学期高二 年级研究性学习课程已圆满结束,并于3月4日下午举行了成果汇报展示比赛,共有来自高二年级各班的1个优秀小组参加了展示,。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正按部就班进行中。

三、青年教师的培训初见成效

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本学期学校作了如下3项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

1、青年教师演讲比赛。为营造墨香校园氛围,打造一支素质高、技术硬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促使教师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综合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11月25号和12月5号分两次举行40岁以下青年教师演讲比赛共有78人参加。

2、给脱颖而出的青年教师提供参加各种培训的机会,除参与学校的 课题研究外,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外出交流学习。

3、继续开展师徒结对,给青年教师请师傅压担子、给希望。

4、建立创新学习评价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学习方法,是教师教学成功的主要途径之一。创新学习包括研究性学习,包括第二课堂学习,也包括学生对一本书、一个章节的自学与收获,也可以是实践、尝试某一学习方法的收获等等。教师可以辅导一名或多名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学校将设立相关奖项进行表彰,同时上报申请市、区级奖。

5、加强校本教材建设。我校已有部分校本课程,已初步展示了我校部分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的认可。本学期,将进一

步推进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在体育、音乐等艺术休养方面和数学、物理、语文等学科的第二课堂辅导方面有所突破,以奖代投的方式,促进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引领我校教师向特色教学方向发展。

四、加强教研组建设

为促进教研组的科学发展,落实校本教研,本学期我校试行了《教研组集体备课考核制度》,从校本教研实践、校本教研成果、教师专业发展三个维度共12项指标对校本教研进行量化考核。该制度的试行对我校校本教研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计划下学期正式执行。

五、小课题研究 本学期我校正式启动了小课题研究,各教研组人人寻找突破点,并围绕突破点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观课议课也围绕着突破点来进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小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为我校的省市级课题立项申报与论文申评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六、完善教科研管理制度

制度的完善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本年度制订了《教师专业发展考核办法》《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学科建设网络化实施办法》等制度条例。这些制度条例的制定和施行更好的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够起到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我校一年来加强了科研成果向教学水平的转化,推动了研与教的结合。校本教研包括校本教学和校本研究两个方面,校本研究是为校本教学服务的。如何能够使得校本研究的成果更好的服务于校本教学,这既是本年度的工作内容之一,更是以后的工作重点之一。篇3:2015年科研处工作总结

教学科研重实效 润泽教育促发展 ——省实验中学2014--2015年教科室工作总结 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将我补充到教科室,协助江主任开展工作,让我能有机会勇挑重担,并得到锻炼。借此总结的机会,对鼓励、帮助和鞭策我的领导和老师们表示真挚的感谢,正是你们的支持与帮助,让我不断成长,现在,我将一年来我们教科室的工作做一个回顾与梳理,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因为刚刚入手教科室的工作,所以一切都是陌生而新鲜的,在董校长、杨校长的领导下,在江主任的指导下,这学期,我们教科室从以下方面开展了工作:

一、课题方面

1、组织“三导制”课题研讨会 2014年9月,围绕杨定成校长的湖北省重点课题《“三导制”引领高中生健康成长的实践模式研究》,我们教科室组织召开了 “三导制研讨会”,邀请了三个年级的德育和教学组长、班主任代表等课题组成员,围绕“三导制”模式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2、组织十二五市规划课题试结题评审会 2015年5月22日上午,在省实验中学行政楼会议室内,“十二五”市规划课题结题评审会如期举行。评审会邀请了市专家靖国平教授、区教研室刘炎明主任、葛明翔老师,参会人员除董校长、艾书记、罗校长外,还有两个试结题课题组的核心成员。本次评审会由科研室江国明主任主持,评审会主要围绕董校长十二五市重点规划课题《优质高中品牌发展战略研究》和艾书记市规划课题《高中教师绩效评价与管理策略研究》。市评审专家靖国平教授和教研中心刘炎明主任高度评价了两个课题的研究价值、意义和效果,同时对两个课题提出了中肯的后期提升意见,课题组成员也就此发表了看法,交换了意见。两个课题顺利通过试结题。

3、组织教师积极申报个人课题 2014—2015年,在教科室的认真组织和引导下,陈东晓老师的个人课题被评为武汉市“十一五”优秀个人课题,袁锦、王海崧老师的个人课题被评为武昌区“十一五”优秀个人课题。同时,付娟、雷蓓蕾老师的个人课题获武汉市“十二五”个人课题立项批准。江国明、许红明、孙小群等老师的个人课题获武昌区“十二五”优秀个人课题立项。

①武汉市“十一五”优秀个人课题一等奖

《文言文“言文并举、活实相生”教学策略研究》 研究人:陈东晓 ②武昌区“十一五”优秀个人课题:

《国际高中数学课程本土化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研究人:袁 錦 《在教学中加强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教育策略研究》 研究人:王海崧

③武汉市“十二五”教师个人课题立项

《高中作文教学目标序列的研究》 研究人:付 娟 《高中语文“以教定学”教学基本策略研究》 研究人:雷蓓蕾 ④武昌区“十二五”优秀个人课题立项 《阅读教学研究策略探究》 研究人:江国明 《高中语文阅读策略研究》 研究人:许红明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策略研究》 研究人:孙小群

4、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武昌区个人课题培训 2014年9—12月,组织学校有个人课题任务的老师定期参加了总共5期,每周五在区教研室举行的“个人课题系列培训”活动,让老师们真正了解如何规范做好个人课题,希望通过认真落实教科研培训活动,既促进老师们的个人发展,又让教科研为实验的教育教学做出贡献,真正实现“研究,让每一间教室发生奇迹”的教育愿景。

二、语言文字方面

1、认真组织武汉市首届汉字听写大赛活动 2015年2月,接区语委的任务后,在杨校长和教科室的组织下,高一语文组承办了冲刺武汉市首届汉字读写大赛的任务。从2月至5月,历时三个月,高一语文组的老师们通过海选、模拟赛、培训等活动,以率领四位选手以武昌区第一名的身份闯入决赛,并在 2015年5月30日举行的决赛中获得市团体二等奖的优异成绩,陈茹冰、付轶凡同学获个人二等奖,王晨宇同学获个人三等奖,王前灿同学获个人优秀奖,许红明、李伶老师获武汉市优秀指导教师奖。

2、认真组织推普周活动并顺利通过区语委检查 2014--2015年,我校按照市区语委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由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部署,教科室负责,工作小组及相关部门、年级组执行,有计划地做好推普周各项工作,成效良好。

①悬挂推普周宣传标语

推普周期间,制成“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宣传条幅,悬挂于科技楼电子大屏下;年级、班主任作宣传动员,明确要求;作为学生活动期间的考查项目。 ②规范校园用语

推普周期间,全面检查校园用语用字情况,增添“请说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等宣传标牌,纠正公告栏、宣传栏等固定设施的不规范用字。

③检查高一学生作业、笔记

结合教学,多次检查高一学生作业、笔记,收集了容易写错的常见字词1000条,并编辑印发,以练习的形式让学生纠错掌握;语文备课组结合《语言文字应用》的教学,编成《读准字音 辨别字形》校本资料。

④教师推普员和用字督查员、学生推普员和用字督查员每月督查校园工作、交际、对外接待等方面的用语情况,抽查公文、作业、资料的用字情况,并及时反馈。

⑤清理教职工普通话培训、达标情况,调查教师课堂教学用语、用字情况,做好例子摘录和统计,并分别情况提出学习、培训、整改要求。

⑥依托三个年级组织的诗歌朗诵赛、辩论赛、汉字听写大赛中,都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作为评分的标准之一,力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推广深入人心。

⑨在科研室的领导下,团委学生会还带领同学们积极深入街道、社区、商铺等,观察收集用语用字不规范的情况,通过一定方式反馈并建议整改。

3、顺利通过武汉市双语标识整改的验收检查 2014—2015年,按照武汉市语委办的校园内规范标语的整改要求,学校花了一万多元经费,根据市语委办的要求对校园内不规范标识、标语进行了整改,并顺利通过市语委办的验收检查。

4、顺利通过区语言文字工作年终绩效考评 2014年11月,教科室认真准备材料,积极迎检,以83.5分顺利通过区语言文字工作绩效考评。

5、认真组织省普通话培训活动

为切实加强我校普通话测试员队伍建设,促进我校积极争创市级、区级语言文字工作示范校。教科室积极推荐刘芳、余丹、徐雅斯三位老师参加在华中师范大学组织的为期一周的第三十一期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考核培训班,目前,三位老师正在学习中。

三、校本课程及研究性学习方面

1、开展武昌区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交流培训展示”活动 2014年10月,在杨校长的统一部署下,在高一年级的配合下,开展了“从问题到课题——武昌区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交流培训展示”活动。活动中,“湖北省研究性学习一等奖”获得者张莹晶老师交流了如何指导学生“由问题到课题”进行科学选题的心得体会。高三年级主任牛锋老师从年级的角度,详细介绍了年级是如何有计划、有层次、科学的组织各个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做法。教科室主任江国民老师围绕“由问题到课题”环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全程对与会老师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培训。本次活动总结了我校在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成功做法,旨在提升我校研究性学习的水平。

2、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学生专题讲座 2014年10月,由江国明主任在高一年级主讲了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学生专题讲座,学生们收获颇丰。为了配合学生培训,江主任又利用星期天为高一年级全体教师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师专题培训讲座,并且下发了由科研室组织编写的相关的学习资料。对未按时参加培训的老师按照区里的要求还进行了补训。

3、组织赵静老师《研究性学习活动——端午》研讨课 2015年5月,在区张学慈老师的带领下,华师

一、东湖中学、三十九中、十

五中等学校科研室领导,来到实验中学参加了赵静老师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端午》研讨课,并将这节课录制成碟送往武汉市参评。

4、教科室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行动指南》并启动校本课程开发调研工作 2014年11月,教科室开展了“校本课程选修学生问卷调查”活动,为下一阶段校本课程的推行工作做好前期调研准备。并编印了《学生研究性学习行动指南》《省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学习资料,为新一轮课改校本课程的研发做好知识普及和调研工作。

5、参加“校本研修与有效课堂建设高级研训”活动 11月,按照学校的安排,配合教导处陈克宏主任,带领部分教研组长一行10人启程赴贵阳,参加“校本研修与有效课堂建设高级研训”活动。为教研组长们的学习做好了服务和后勤工作。

6、参加区研究性学习各项培训活动

认真参加了在华师

一、十五中、三十九中、东湖中学,包括我们实验中学进行的武昌区“研究性学习活动”系列培训活动。

四、教科研刊物编写方面 2014年12月和2015年6月,在董校长的指导下,开始《红石》第八期和第九期的征稿和编撰工作,现均已完成。董校长希望通过《红石》这个教科研的平台,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更希望以《红石》作为一面旗帜,带动实验中学的教科研活力和高度。非常感谢老师们积极踊跃的来稿,希望我们教科室能将董校长的《红石》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五、市区级论文评比方面 2015年,教科室按时下发《武汉市教育学会关于开展2015年度论文征集和评选活动的通知》和《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优秀论文评选通知》,积极组织老师参评,以期激发教科研活力,提高教科研水平。目前,已有8名老师的论文推送到市里,6名老师的论文推送到区里参评。 2014--2015年,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累并快乐着。因为在担任教科室副主任的同时,我还兼任着高三年级德育组长的工作。高三不仅大型活动较多,而且有很多琐碎和细致的工作需要逐一落实,再加上科技班班主任和语文教学的重任,容不得丝毫马虎,所以,这一年的教科室工作,我还有很多做得不到位,或未按照学校要求及时落实的任务,感谢学校领导、同事们的理解,尤其是科研室和年级组的各位同仁的帮助,我享受着这种在互帮互助中一起努力的每一天。

当然,我也对新的学期充满期待,期待着我们省实验能在2015届的高考取得辉煌战绩的再上新台阶,期待老师们的奖金能再翻番,期待着实验中学越来越好! 教科室付娟

2015年6月27日篇4:第二学期科研处工作总结

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科研处工作总结

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自建校以来坚持走“科研兴校”的道路。近两年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理念深入人心,科研处坚持科研引领,以科研促教研,本学期科研处按照学校部署作了如下三件大事:

一、校长科研意识强——进一步健全了教科研组织建设 1.科研机构

(1)华侨城黄冈中学科研领导小组现有3名成员:分管副校长张宏蕴、科研处主任傅全安、副主任李亚萍。学校党总支书记刘强同志分管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和教科研工作小组,教科研工作小组由各教研组组长、两名特级教师组成,进行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和管理。

(2)在校教科研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科研处成员、工作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教科研工作由书记把关、分管副校长统筹、规划,科研处主任、副主任负责具体实施。 2.学习与研讨 (1)科研处主任、副主任积极参加朝阳区教师培训、进修。积极参加区教科所召开的各种教科研会议和学习,从未缺席。积极完成区教科所、教研中心布置的各种任务 3.科研制度

(1)《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综合管理试验项目实施方案》是学校工作的总纲,其中对校本课程有专门的规划、目标和措施。

(2)学校每学年、每学期均有教科研工作计划、总结,及时上交课题开题、结题论证材料和报告及征文等材料。

(3)学校根据区教育研究中心教科所管理制度,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科研处主任职责》、《华侨城黄冈中学教科研管理制度》等,使学校的教科研管理规范化。

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本学期科研处开展了四项活动

1、“专家引领、同头交流、自我改进”——教师培训形成自己的特色 2012年12月16日学校召开了第五届教育教学研讨会,总结工作经验。探索我校教科研工作新的方式,方法:狠抓一条主线、突出两个工作重点最终实现我校教师由准适型适应型卓越型的转变,成为大家的新共识。一条主线:大力推进课题研究。两个工作重点:一是形成教师培训系统;二是完善教研活动机制。教师培训系统由3个整合组成:即①师徒结对的整合②校本培训的整合③专家指导、本部进修、对外交流的整合。基于以上认识,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如下教师培训活动:

2.示范课展示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高中部示范课展示活动自3月28号开始至4月18号结束,历时20天。初中部示范课展示活动自3月27号开始至4月12号结束,历时16天。本次初、高中示范课展示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我校教师教学热情,有力的推动了“减负提质”活动在我校的深入开展。每节示范课展示后,科研处牵头会同教学处、教研组长和有关教学主管干部组成的示范课评议小组,按照教学规范化和课堂十六字方针对示范课进行了评议,然后示范课评议小组再将集体评议意见转告讲课老师。这些措施有力地强化了校长提出的“教学规范化”,明确了我校课堂常规教学的要求。这次初、高中示范课展示活动成功之处有如下两点:①展示活动证明:凡是课堂教学贯彻了“十六字方针” 课堂就充满了生机“减负提质”效果就明显。②展示活动从实践证明:实现我校教学规范化必须体现三个结合:一是扎实规范与生动活泼的有机结合,二是开放性与生成性的有机结合,三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

但这次活动也暴露了我校常规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例如某些展示课出现的知识性或概念问题主讲者只要通过备课组相互讨论即可解决,因此,在今后的教学教研活动中,集体教研仍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处理教材要学会弹“钢琴”,突破教材重点有时要“举轻若重”有时要“举重若轻”切不可毕其功于一役。

截至4月18日,高中部13节示范课全部展示完毕,听课总数达192人次,教师人均听课4.2次,校长、书记听课次数高于教师人均听课4.2次。创高中部公开课听课人数历史新高。学校对听课次数较多的老师特提出表扬。名单如下:朱德军 刘 宝 袁 翠 马艳霞 章淑淑 周巍晖 卞清胜 李俊婷 郭世芳 张 雄 吴元清 初中部共讲示范课14节,初中部总听课次数达到了145节,人均听课为2.58节,听课老师占全体教师的91.1%,语文、英语、理化生、计算机等教研组听课老师达到了100%,可以说,十四位授课教师风格俊逸各领风骚。此次活动使我们在业务上得到一次升华,更增加了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老师们钻研业务的学术氛围更浓厚了。 3.开展以科研促教研活动

为促进老师教学之间取长补短相互交流,加强教学管理,按照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高中部教学处、科研处于2013年5月17日联合对高

一、高二两个年级老师听课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本次检查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高一应交听课记录本15本。实交15本听课总计186次,人均听课12.4次。 高二应交听课记录本15本。实交15本听课总计189次,人均听课12.6次。 学校从听课笔记字里行间看到了高中部教师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精神——这一批老师在以实际行动落实学校提出的“教学规范化”要求。表现突出的有袁翠老师、章淑淑老师她们的听课记录本有如下特点:⑴听课次数多而且记录字迹工楷一节课有始有终。⑵从记录本来看听本学科的课占到听课总数的60%以上。一些高级教师在相互听课方面也表现突出,如朱德军老师、张雄老师,听课次数均高于平均数。本次检查暴露出的问题:⑴个别青年老师基本上没有听课。⑵听本学科课较少,听本备课组老师的课较少。 需要严肃指出的是:对教师听课不论是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学校均有明确的次数要求,希望老师们按照学校要求,认真落实,在相互交流、同伴互助中实现业务更好、更快的提升和发展。

4、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说课比赛 为搭建青年教师岗位练兵平台,我校继2012年4月24 号青年教师粉笔字大赛之后, 于今年5月7号又隆重推出旨在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充分展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说课比赛活动。此次活动的最大特点是:领导挂帅、全员参与、选手充分准备、校长和书记亲临赛场当评委,零距离调研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决策提供依据。全校教师踊跃参加,充分显示出全体教师参与活动的热情。经过参赛选手紧张角逐,评委现场评分,比赛的结果当场揭晓:一等奖:袁翠 刘志波。优胜奖:周巍辉 王 玉 余海军

三、教科研工作进展显著——本学期科研处作了7件事

学校教科研工作由于狠抓“课题研究这个纲”因此纲举目张本学期来学校教科研取得了如下7项成果成果:

1、开展课题研究 第五届教育教学研讨会上2个区级课题6个校级课题进行了验收成果汇报。校级课题新立项4个。至此学校校级以上课题由2011年的4个发展到2012年5月分的27个课题。教学论文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质量腾飞的两个翅膀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部教师共撰写教育教学论文28篇其中4.24《北京市十二届教育教学征文》共交论文13篇6.7号《北京市第六届“京研杯”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征文》共交论文13篇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中部教师共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53 篇其中 4.24《北京市十二届教育教学征文》共交论文21 篇6.7号《北京市第六届“京研杯”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征文》共交论文32 篇

2、开发校本教材实现“科研兴校”。

湖北省黄冈中学以数理化三科竞赛在全国小有名气,根据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的学生特点数理化三科自2011年9月7号开始进行了数理化三科竞赛训练,在这一基础上我们讲授并编写出有自己特色的8本校本教材:《数学奥赛培训教程》、《物理奥赛培训教程》、《化学奥赛培训教程》、《生物奥赛培训教程》、《健美操校本教材》、《高中学生基础乐理和视唱练耳基础教材》等。

这项工作目前已初见成效:在2012年度北京市中学生数理化奥赛初赛中我们数理化三科均有学生获奖。其中:2012年5月6日北京四中杯中学生力学竞赛预赛二等奖2人,三等奖4人。二等奖2人(武玥璎,武玥璇)三等奖4人:罗康恒,蒋唐宇,郤禹 ,王传升

3、2013年度数、理、化竞赛成绩菲然 2013年我校高一学生在北京赛区24届全国希望杯数学邀请赛获三等奖总人数:5人(国家级)。我校高二学生在第八届高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中获北京赛区

二、三等奖总人数:4人.我校高一学生在北京市第27届高中物理力学竞赛获奖总人数:7人。

一、高二在2013年北京市高中化学竞赛中获奖总人数4人。

4、研学和社团活动的开展使我校学生素质全面特长显著

我校学生不仅数、理、化竞赛成绩菲然在下列各级各类竞赛中也取得了好成

绩充分体现了教科研结硕果学生素质全面特长显著。 2013年我校高中学生北京市中小学天文知识比赛中高中组获奖总人数:16人。在朝阳区第十七届环保演讲比赛中获奖总人数:4人。在朝阳区第九届青少年诗书画摄影大赛书法组获一等奖总人数:8人。在朝阳区第十六届艺术节声乐获一等奖奖总人数:17人。在朝阳区中学生生物模型设计与制作评比奖获奖总人数:2人。第十三届北京市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评选中我校1人获奖。

5、编撰《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2011年—2012年教育教学获奖论文集》

编辑、出版教科研文集,目的是汇集已有的教科研成果,交流、推广被实践证明了的有特色、有成效的做法和经验,让后来者在他们的基础上继续新的探索;同时鼓励更多的老师积极地、深入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让更多人养成总结与反思的习惯,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真正推动学校内涵的发展。第一本论文集—《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2011年—2012年教育教学获奖论文集》于2013年7月8日杀青。

6、编撰《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2011年—2012学年度教科研活动大事记》

7、科研处致力于区级课题《高效课堂教学特征及实施略研究》成果的推广

我校校长区级课题《高效课堂教学特征及实施策略研究》——关于引进校课堂模式探讨。研究已开展一年有余。其最大的成果是在华侨城黄冈中学形成了探索高效课堂模式的热潮。高效课堂模式:用拳击的术语来讲“模式”是套路。方法是“招式”同一节课或同一内容的课时可以用相同的“模式”即套路,但不一定用相同的方法。高效的课堂模式经过不断的探索华侨城黄冈学把他归纳成十六字教学方针:“先学后教、交流互动、精讲拓展、及时反馈”这十六字教学方针可具体解释如下:什么是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高效的课堂模式呢?经过不断的探索可归纳成十六字教学方针:“先学后教、交流互动、精讲拓展、及时反馈”这十六字教学方针可具体解释如下:

“先学后教”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交流互动”针对学生习惯的“接收学习’的授课方式改变为“发现学习”的授课方式。这四个字的精髄是: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这就是教育学上的“乐学”原则。“精讲拓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时反馈”主要解决学生动口不动手,眼高手低,入耳不入脑不篇5:第二学期科研处工作总结

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科研处工作总结

傅全安

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自建校以来坚持走“科研兴校”的道路。近两年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理念深入人心,科研处坚持科研引领,以科研促教研,本学期科研处按照学校部署作了如下三件大事:

一、校长科研意识强——进一步健全了教科研组织建设 1.科研机构

(1)华侨城黄冈中学科研领导小组现有3名成员:分管副校长张宏蕴、科研处主任傅全安、副主任李亚萍。学校党总支书记刘强同志分管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和教科研工作小组,教科研工作小组由各教研组组长、两名特级教师组成,进行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和管理。 (2)在校教科研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科研处成员、工作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教科研工作由书记把关、分管副校长统筹、规划,科研处主任、副主任负责具体实施。 2.学习与研讨 (1)科研处主任、副主任积极参加朝阳区教师培训、进修。积极参加区教科所召开的各种教科研会议和学习,从未缺席。积极完成区教科所、教研中心布置的各种任务 3.科研制度

(1)《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综合管理试验项目实施方案》是学校工作的总纲,其中对校本课程有专门的规划、目标和措施。

(2)学校每学年、每学期均有教科研工作计划、总结,及时上交课题开题、结题论证材料和报告及征文等材料。

(3)学校根据区教育研究中心教科所管理制度,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科研处主任职责》、《华侨城黄冈中学教科研管理制度》等,使学校的教科研管理规范化。

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本学期科研处开展了四项活动

1、“专家引领、同头交流、自我改进”——教师培训形成自己的特色 2012年12月16日学校召开了第五届教育教学研讨会,总结工作经验。探索我校教科研工作新的方式,方法:狠抓一条主线、突出两个工作重点最终实现我校教师由准适型适应型卓越型的转变,成为大家的新共识。一条主线:大力推进课题研究。两个工作重点:一是形成教师培训系统;二是完善教研活动机制。教师培训系统由3个整合组成:即①师徒结对的整合②校本培训的整合③专家指导、本部进修、对外交流的整合。基于以上认识,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如下教师培训活动:

2.示范课展示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高中部示范课展示活动自3月28号开始至4月18号结束,历时20天。初中部示范课展示活动自3月27号开始至4月12号结束,历时16天。本次初、高中示范课展示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我校教师教学热情,有力的推动了“减负提质”活动在我校的深入开展。每节示范课展示后,科研处牵头会同教学处、教研组长和有关教学主管干部组成的示范课评议小组,按照教学规范化和课堂十六字方针对示范课进行了评议,然后示范课评议小组再将集体评议意见转告讲课老师。这些措施有力地强化了校长提出的“教学规范化”,明确了我校课堂常规教学的要求。这次初、高中示范课展示活动成功之处有如下两点:①展示活动证明:凡是课堂教学贯彻了“十六字方针” 课堂就充满了生机“减负提质”效果就明显。②展示活动从实践证明:实现我校教学规范化必须体现三个结合:一是扎实规范与生动活泼的有机结合,二是开放性与生成性的有机结合,三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

但这次活动也暴露了我校常规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例如某些展示课出现的知识性或概念问题主讲者只要通过备课组相互讨论即可解决,因此,在今后的教学教研活动中,集体教研仍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处理教材要学会弹“钢琴”,突破教材重点有时要“举轻若重”有时要“举重若轻”切不可毕其功于一役。

截至4月18日,高中部13节示范课全部展示完毕,听课总数达192人次,教师人均听课4.2次,校长、书记听课次数高于教师人均听课4.2次。创高中部公开课听课人数历史新高。学校对听课次数较多的老师特提出表扬。名单如下:朱德军 刘 宝 袁 翠 马艳霞 章淑淑 周巍晖 卞清胜 李俊婷 郭世芳 张 雄 吴元清 初中部共讲示范课14节,初中部总听课次数达到了145节,人均听课为2.58节,听课老师占全体教师的91.1%,语文、英语、理化生、计算机等教研组听课老师达到了100%,可以说,十四位授课教师风格俊逸各领风骚。此次活动使我们在业务上得到一次升华,更增加了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老师们钻研业务的学术氛围更浓厚了。 3.开展以科研促教研活动

为促进老师教学之间取长补短相互交流,加强教学管理,按照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高中部教学处、科研处于2013年5月17日联合对高

一、高二两个年级老师听课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本次检查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高一应交听课记录本15本。实交15本听课总计186次,人均听课12.4次。 高二应交听课记录本15本。实交15本听课总计189次,人均听课12.6次。 学校从听课笔记字里行间看到了高中部教师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精神——这一批老师在以实际行动落实学校提出的“教学规范化”要求。表现突出的有袁翠老师、章淑淑老师她们的听课记录本有如下特点:⑴听课次数多而且记录字迹工楷一节课有始有终。⑵从记录本来看听本学科的课占到听课总数的60%以上。一些高级教师在相互听课方面也表现突出,如朱德军老师、张雄老师,听课次数均高于平均数。本次检查暴露出的问题:⑴个别青年老师基本上没有听课。⑵听本学科课较少,听本备课组老师的课较少。 需要严肃指出的是:对教师听课不论是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学校均有明确的次数要求,希望老师们按照学校要求,认真落实,在相互交流、同伴互助中实现业务更好、更快的提升和发展。

4、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说课比赛 为搭建青年教师岗位练兵平台,我校继2012年4月24 号青年教师粉笔字大赛之后, 于今年5月7号又隆重推出旨在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充分展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说课比赛活动。此次活动的最大特点是:领导挂帅、全员参与、选手充分准备、校长和书记亲临赛场当评委,零距离调研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决策提供依据。全校教师踊跃参加,充分显示出全体教师参与活动的热情。经过参赛选手紧张角逐,评委现场评分,比赛的结果当场揭晓:一等奖:袁翠 刘志波。优胜奖:周巍辉 王 玉 余海军

三、教科研工作进展显著——本学期科研处作了7件事

学校教科研工作由于狠抓“课题研究这个纲”因此纲举目张本学期来学校教科研取得了如下7项成果成果:

1、开展课题研究

第五届教育教学研讨会上2个区级课题6个校级课题进行了验收成果汇报。校级课题新立项4个。至此学校校级以上课题由2011年的4个发展到2012年5月分的27个课题。教学论文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质量腾飞的两个翅膀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部教师共撰写教育教学论文28篇其中4.24《北京市十二届教育教学征文》共交论文13篇6.7号《北京市第六届“京研杯”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征文》共交论文13篇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中部教师共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53 篇其中 4.24《北京市十二届教育教学征文》共交论文21 篇6.7号《北京市第六届“京研杯”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征文》共交论文32 篇

2、开发校本教材实现“科研兴校”。

湖北省黄冈中学以数理化三科竞赛在全国小有名气,根据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的学生特点数理化三科自2011年9月7号开始进行了数理化三科竞赛训练,在这一基础上我们讲授并编写出有自己特色的8本校本教材:《数学奥赛培训教程》、《物理奥赛培训教程》、《化学奥赛培训教程》、《生物奥赛培训教程》、《健美操校本教材》、《高中学生基础乐理和视唱练耳基础教材》等。

这项工作目前已初见成效:在2012年度北京市中学生数理化奥赛初赛中我们数理化三科均有学生获奖。其中:2012年5月6日北京四中杯中学生力学竞赛预赛二等奖2人,三等奖4人。二等奖2人(武玥璎,武玥璇)三等奖4人:罗康恒,蒋唐宇,郤禹 ,王传升

3、2013年度数、理、化竞赛成绩菲然 2013年我校高一学生在北京赛区24届全国希望杯数学邀请赛获三等奖总人数:5人(国家级)。我校高二学生在第八届高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中获北京赛区

二、三等奖总人数:4人.我校高一学生在北京市第27届高中物理力学竞赛获奖总人数:7人。

一、高二在2013年北京市高中化学竞赛中获奖总人数4人。

4、研学和社团活动的开展使我校学生素质全面特长显著

我校学生不仅数、理、化竞赛成绩菲然在下列各级各类竞赛中也取得了好成

绩充分体现了教科研结硕果学生素质全面特长显著。 2013年我校高中学生北京市中小学天文知识比赛中高中组获奖总人数:16人。在朝阳区第十七届环保演讲比赛中获奖总人数:4人。在朝阳区第九届青少年诗书画摄影大赛书法组获一等奖总人数:8人。在朝阳区第十六届艺术节声乐获一等奖奖总人数:17人。在朝阳区中学生生物模型设计与制作评比奖获奖总人数:2人。第十三届北京市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评选中我校1人获奖。

5、编撰《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2011年—2012年教育教学获奖论文集》

编辑、出版教科研文集,目的是汇集已有的教科研成果,交流、推广被实践证明了的有特色、有成效的做法和经验,让后来者在他们的基础上继续新的探索;同时鼓励更多的老师积极地、深入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让更多人养成总结与反思的习惯,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真正推动学校内涵的发展。第一本论文集—《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2011年—2012年教育教学获奖论文集》于2013年7月8日杀青。

6、编撰《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2011年—2012学年度教科研活动大事记》

7、科研处致力于区级课题《高效课堂教学特征及实施略研究》成果的推广

我校校长区级课题《高效课堂教学特征及实施策略研究》——关于引进校课堂模式探讨。研究已开展一年有余。其最大的成果是在华侨城黄冈中学形成了探索高效课堂模式的热潮。高效课堂模式:用拳击的术语来讲“模式”是套路。方法是“招式”同一节课或同一内容的课时可以用相同的“模式”即套路,但不一定用相同的方法。高效的课堂模式经过不断的探索华侨城黄冈学把他归纳成十六字教学方针:“先学后教、交流互动、精讲拓展、及时反馈”这十六字教学方针可具体解释如下:什么是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高效的课堂模式呢?经过不断的探索可归纳成十六字教学方针:“先学后教、交流互动、精讲拓展、及时反馈”这十六字教学方针可具体解释如下: “先学后教”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交流互动”针对学生习惯的“接收学习’的授课方式改变为“发现学习”的授课方式。这四个字的精髄是: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这就是教育学上的“乐学”原则。“精讲拓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17篇:市委党校科研处工作总结

2010年是科研处发展变化的一年。在校委班子的领导下,党校人事制度的各项改革成果都体现到科研处,从而激发了我处全体同志的工作热情。以前无力拓展的工作都在这一年展开,发挥了科研处的科研指导、科研协调、科研管理职能,推动了党校科研的转变与突破。

一、以制度创新为牵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实现科研重心转移,发挥了党校科研

“思想库”作用

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科研处积极引导与协调,我校教研人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实现科研重心转移。

1、通过落实校长包抓课题机制,形成全校“大科研”格局。校长包抓课题理念的提出,是党校科研工作的创新,是启动我校“大科研”格局的杠杆。如何落实这一理念,成了科研处必须探索的课题。年初,我们归结了《我校教研人员拟调研题目》提供给校领导,作为领导包抓课题的抓手;年中,根据学校目标检查的需要,我们对外写出《哈尔滨市委党校领导包抓课题实施办法》与《落实校领导包抓课题机制成果》汇报;年底,我们对校长包抓课题进展情况做出统计(见附件1)。通过以上摸索,校长包抓课题机制日渐清晰,从而完善了我校科研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这一机制运行,不仅推动了教师科研的深入,也推动了学员科研的展开。

2、以两项科研管理新政为契机,切实引导全校教研人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教研人员挂职锻炼与领导包抓课题一起,构成了党校科研管理的新政。科研处实地指导到市委政研室与平房区挂职锻炼同志、直接指导校内双岗双责同志、带动全校教研人员,以两项新政为契机,以理论联系实际,将感性升华到理性,有的放矢,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从而提出解决我市具体问题的现实思路和建设性意见,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参考。11名教研人员的调研报告,得到市领导签批,这标志着党校科研重心转移落到了实处(见附件2)。

3、积极联络《调研通讯》编辑部,努力推荐我校教研人员调研成果,为成果转化搭建平台。据不完全统计,一年间,市委党校教师在《调研通讯》上共发表18篇调研报告(见附件3),其中:尚瑞老师的《哈尔滨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初探》、胡永琴老师的《哈尔滨市民生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田晓伟老师的《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实践的能力》3篇调研报告被市主要领导签批。

二、积极引导,论文发表专著出版水平有所上升,信息宣传范围有所扩大,发挥了党校“研究机构”作用

1、加强科研工作督导检查力度,实施科研精品战略,引导我校教研人员完成论文90篇,发挥了党校理论研究与舆论宣传阵地的作用。其中,高端论文层出不穷,在《光明日报》、《中国农村观察》、《学习时报》、《科学社会主义》、《改革内参》、《中央党校工作通讯》等刊物发表的17篇

一、

二、三类论文(见附件4),在二类出版社出版发行学术专著2部(见附件5),显示了我校理论研究功底。

2、协调我校教研人员,与哈报等部门联合举办“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知识问答”活动,在《哈尔滨日报》共刊登17期专题问答(见附件6),发挥了我校理论宣传阵地的作用。

3、积极搜集科研信息,加强信息编撰与整理工作,保证了我校科研信息发布的及时、规范。全年在《党校工作信息》刊发4条信息,在校园动态发布7条,在科研动态发出46条,促进了我校科研工作的开展。

三、全力组织,课题研究达到历史的新高位。

今年,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课题研究落到了实处。在研国家课题1项;省级课题结项4项、1项在研、6项立项(见附件7)。部级课题结项3项、报结1项、立项2项(见附件8);市级课题结项1项,立项1项;所立11项市党校系统课题经追加2项,最终13项获得结项(见附件9),开启了对区县党校课题管理与指导工作; 校级课题24项全部结项(见附件10)。课题管理达到57项,是历史上我处管理课题数目最多的年份。

四、确定方向,指导我校学科发展

协调七个教研部,召开学科建设会议,起草了《哈尔滨市委党校2010年学科建设规划》,提出学科建设发展思路:做强我校优势学科——党史党建、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等学科;加强我校特色学科——科社、党风廉政、保密教育、党校教育等学科;培育我校基础学科——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力争以基础学科为依托,发挥特色学科、优势学科作用,多出精品力作,形成学科团队,突出学科带头人。

五、科研获奖(见附件11),为学校争得荣誉

1、组织参加了全国党校系统第八届评奖活动,我校荣获全国党校系统课题项目中标奖。

2、组织参加了全省党干校系统评奖活动,我校荣获全省党干校系统第十四次优秀科研工作组织奖。

3、组织教研人员参加各级各类评奖,获得全国党校系统成果奖

一、

二、三等奖各1项;省党干校系统成果奖9项;市社科联成果奖7项;其他各类成果奖15项。我校10名同志被评为省党干校系统第七次优秀科研人才。

第18篇:秋科研处工作总结

科研处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的科研工作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引领下,在全体教师的积极努力配合下科研工作紧紧围绕学校的工作思路,以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为突破口,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充分发挥科研室的先导功能,积极加强教师培训和小课题研究工作,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教育现象,有效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持续发展。

2011年我校语文科的《如何提高小学学生阅读能力》和数学科的《提高小学学生计算能力》两个课题同时开展研究,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整合教学实践、校本研究、校本培训的效能,让全体教师在同伴互助中发展,在个人反思中提升,在专业引领中完善自我,踏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从而进一步规范学校的教科研活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一、规范科研管理,做好科研日常工作。

1、继续完善和强化各项管理工作。积极参加市县科研培训,及时传达会议精神,将尽早通知每位教师,认真组织论文选送。及时上传科研计划、总结、信息和科研报等内容。

2、通过科研与教研活动结合,开展课题成果展示活动,通过课例展示、参加优质课比赛等活动将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转化推广。2011年10月20日到10月21日期间我校派出黄文艳、农崇锋两位老师参加海渊镇举行的“课堂教学”优质课比赛教学研讨活动,并取得数学科一等奖和语文课二等奖的好成绩。科研骨干教师带头上研究课,为推动我校的课改实验起到了榜样作用。因此,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我校教师参加课改的热情高涨。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手段得到了更新。从平常的教学工作中积累课题素材,使课题实验研究回归教学工作。通过科研牵动,我校教师业务逐步提高,能够参加县级以上赛课活动教师人数在增加。

我校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赛课活动,通过参赛提高理念,锻炼自己的魄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的个人专业水平。本学期参加县级赛课2人次。

2011年11月8日至11月11日,我校黄文艳、邓丽娟两位老师参加宁明县“教师基本功”大赛,黄文艳老师的《百分数意义与写法》、邓丽娟老师的《老人与海鸥》分别荣获二等奖。

3、科研室负责人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教学技能和课改 1 的相关内容。一学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等内容。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中国幸福员工”莫伦心里心理专家专题讲座,和我校县级优秀班主任黄月花老师的“怎样做一个好老师”专题辅导。我们还积极组织教师走出去学习,聆听专家的讲座,提高个人的科研意识,明确课题课的研究方法。

二、通过征集科研成果,提高教师成果总结的能力。

一枝一叶一世界。关注细节的教学,必定是成功的教学;关注细节的教师,必定是成功的教师。本学期,根据学校“春赛课,秋论坛”的教研思路,在我校教师内部广泛征集教师教研成果,得到教师们的积极响应,一学期来共征集整理33篇教师优秀研究成果其中教育故事累17篇,教育教学论文类15篇,优秀教学设计6篇,感悟与反思累5篇,科研处及时做好研究成果总结,并编辑出版海渊镇中心小学第四集教师优秀文辑。一学期来我校教师黄文艳、黄再华、陆丽先等教师的文章屡屡刊登在左江日报上,黄旭升校长撰写的《多管齐下直击校园“古惑仔”》、《 教育,岂能“一罚了之”?》、《平静校园里的“夜惊魂”》;邹优海老师撰写的《爱如春雨,滋润心田》、《一个文具盒的启示》、《“×”与“√”的对话》;李秀梅老师撰写的《路漫漫其修远 情切切勤探索》、《潜心专研 ,汇集智慧》、《我想拥有快乐的课堂》、《换个角度去教学》;邓丽娟老师撰写的《令人心焦的课间十分钟》、《我 学习,我 快 乐》、《与孩子的视线平行》,等文章参加宁明县“教育故事”征文比赛分别荣获

一、

二、三等奖的好荣誉。为学校第三届教师论坛献上了一份厚礼。

三、及时整理研究成果,促进教师科研水平迈上新一台阶

科研负责人及时做好科研工作的总结和表彰,期末科研处对参与校级课题的先进教师及优秀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比和表彰。其中有宁丰真、吴艳霞、曾伟珠、黄文清、农崇锋、邹优海、黄文艳、李秀梅等评为课题研究先进个人,9篇教师作品评为优秀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5篇2等奖,7篇3等奖,多篇优秀奖。及时地把科研情况收集存档。

四、对教学课堂进行改革

在教科研的过程中、在学校的组织下,尝试全面对教学课堂进行改革,努力创建全新的适合我校实际教学的“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呈现问题、启发诱导自主探究、设疑质疑合作探究、解惑释疑分层练习、内化知识、深化练习、拓展引伸。“自主探究”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从新的教育理念、教学的“三维目标”出发,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形成“自主探究”。 在教科研的过程中,从几个角度来设计教学:第一就是教师要彻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为手段”的传统教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学生的思维活 2 跃起来,实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其次就是在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让学生学得一些创新方法,具体说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课程标准“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的新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科研的过程中,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认真解读和研究,在教学中,努力从新的教育理念、和“三维目标”出发,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打破传统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探讨的全新教学格局,使课堂成了真正开放的、鲜活的、发展的、互动的课堂。

数学课从生活开始,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应用联系起来,以问题作为思维的出发点,把数理逻辑的繁琐讲解变成有趣的课题讨论和实验,使学生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问题与反思

1、我们感受到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但在研究的过程中也遇到了问题。如:部分教师对课题的研究还持应付态度,这使我们感受到:“如何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使课题研究过程成为促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将是我们在下一步研究中应重点观注解决的问题。

2、课题研究存在不平衡现象,现在所立的课题学科性过强,如何提炼出即适合学校实际,又是各学科教师均能参与有实效的课题,是下一步立课题时应解决了另一问题。

3、如何进一步做好教科结合,实现以科研促教,教师全员参与,共同研究来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如何突破现有课题组的局限,建立各有侧重的教研专题,做到教学,研讨,改进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防止教研漫无边际的现象,这是我们急待要解决的问题.

4、在科研中如何防止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如何调动教师主动参与每一次科研活动,是我们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路漫漫其修远,情切切勤探索。我们知道科研工作永无止境。我们将继续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加深课题研究的深度,注重科研成果的积累,努力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推动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海渊镇中心小学科研处

2012年1月15日

第19篇:学校科研处工作总结

教科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的教科研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研兴教”的根本宗旨,坚持以夯实常规管理为重点,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服务育人为宗旨,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目标,立足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抓好培养与提高工作, 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以人为本,主题带动,突出开展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工作。按照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的要求,以“争做合格教师、培养校内名师”为活动主题,有计划地分步推进和实施。

1、立足校本,强化教科研。一是在原来学校“每人一节公开课,每月一次集中教研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完善校本教研活动的内容、形式,促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合作、互动”的校本教研中实现专业成长。二是继续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本学期以《小学生优良道德传统教育的实践策略研究》为依托,加大该课题的研究工作,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开展优质课、心得体会、案例、教育论坛等展示活动,为教师搭设教学业务锻炼和展示的舞台,促进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

本学期,我校教师每人周至少上一节多媒体课,每节课都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产生的,便于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提高。利用空中课堂教室开展观看优秀教师教学课例活动,并利用其中的远程培训内容开展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1

2、实施“校内名师”工程,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名师”的培养要做足“研”的文章。通过参与“骨干教师交流”和“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等活动,促进“校内名师”进一步成长,也发挥“校内名师”的示范作用,实现“名师”效应。

3、开展“书香伴我行”师生读书活动。以《经典诵读》为主,开展全校性的读书活动,同时结合年级的特点,开展了不同内容的读书活动,一二年级以新三字经为主,三四年级以背诵古诗词为主,五六年级以论语为主,进行了特色创建活动,班级中每天早上利用10分钟时间开展阅读小讲活动,活动的内容可以是讲故事、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等等。大队部开展了以红领巾广播站为平台的主题读书交流活动,使一部分学生的优秀心得体会得到了展示,提高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开展了每月读一本教育专著活动,读书笔记书写5000余字,札记2000多字。

二、加强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以推进课堂教学为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更新观念、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我校教学工作健康、快速发展。努力做到改革创新要有新思路、教学管理要有新水平,教育质量要有新提高,奋力实现学校教学工作争创上游的奋斗目标。

1、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教学常规检查的力度,实实在在搞好各环节的教学工作,把教学工作作为头等重要的大事抓细抓实。二是下功夫改进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加强随堂听课、评课,及时了解课堂教学动态;同时,帮助教师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2、全方位进行质量监控,建立“学困生”档案。从“平时作业→单元检测→阶段性检测→学期检测”加强质量过程与目标管理。对学困生要求从作业设置与布置上进行改革,让这些“学困生”感受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热情,大面积提高质量。

3、加强毕业班教学工作,紧紧围绕“摸清方向、系统训练、削减偏科、家校合力、提高质量”的思路做好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4、召开毕业年级质量抽测工作总结会,全面总结了本次抽测工作,结合市教育局教育活动,结合成绩汇总情况对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要在全面分析本校教育教学工作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全面加强教学工作管理,强化学困生转化力度,学科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不放松,千方百计地做好各项教学工作,以中心校学初下发的质量目标为基准,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各班主任进行了汇报,汇报内容包括了成绩分析、存在问题、下步打算三个主要方面。

三、扎实开展教育科研 推进课程改革

1、认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在校本研究过程中要重视开展“课堂观察—教学反思—同组交流”活动,强调教师间的合作互动;要创造性地开展“六个一”活动,让“六个一”更具可操作性,不流于形式。

2、实施课题带动策略。鼓励教师从日常教学的难点、热点、困惑点、精彩点确定研究课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纵观一学期的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特别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方面的力度不够;对数学、体育等一些学科的教学开展研究不够;课题活动开展还不够规范等。针对这些问题,下学期我们将着力 3 做好以上这些工作。相信随着教育科研在我校的不断扎根,教育科研之花也一定会绽放得更艳,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4篇二:2013年学校科研工作总结 2013年学校科研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校在教育局科研所的指导下,在学校的直接领导下,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为阵地,开展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2013年学校的科研工作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打造“精品学校”为目标,以“精炼课堂”为创建重点,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解决问题,抓实过程”为方法,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执教能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用务实的作风认真落实教研计划的每一个细节,用发展的眼光对待科研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用辩证的思维反思各项活动的每一个过程,用公平的态度评价教师们的成长效果,最终使得各项工作顺利结束。

1、规范管理,落实科研工作,学期伊始,学校召开了班子成员工作会和课题研究小组会议,研究科研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职责分工、布置科研工作任务。结合常规教学检查,先后召开了学科计划工作会、教学质量分析会、“十二五”课题研究推进会、教研组长碰头会,交流学校教研状况,倾听各组教师的建议和心声,查漏补缺,力求管理上的严密与规范。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检查,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及时整改。

2、有序开展活动,深化课题研究,学校现有两项省级规划 课题《提高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研究》、《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一项临江市级课题《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一项校级课题《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实验与研究》。申报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教师继续教育的评价标准的研究》。为了扎实开展研究活动,推进课题研究进程,明确职责,落实任务。5月6日召开《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教育科研培训会。课题的实施由校长主抓、教研组组长负责、全体教师参与的形式展开,各课题组进一步明确分工,及时修订实施研究计划,明确阶段目标,落实活动安排,不断改进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方法,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有序进行。

3、积极开展研培一体化训练,做到科研与教研相长。3月份,开展了听课评课月活动、调讲课活动;4月份开展了数学学科“精讲多练”主题教研活动、“听评课竞赛活动”; 5月份开展了教案设计竞赛活动;6月份开展了教师“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竞赛活动;11月份开展教师“教学课件、教学板书设计”竞赛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既加强了教师备课、讲课的能力,提升教师备课、授课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促进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和学校研培一体化进程,实现了教研体现科研,科研促进教研,做到了研中有培,培中促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加强学科教学研究,彰显学科教学特色。4月份开展了数学学科“精讲多练”主题教研活动。针对“精讲多练”这一主题和数学教师一起进行了交流探讨;5月开展了英语学科“任务型

教学模式”研究,“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途径,用中学,学中用”的“任务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11月开展了校本教研“精读得法、略读用法”语文学科主题教研活动和校本教研“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主题汇报课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研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增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扎实校本教研,学校坚持围绕“聚焦教学、关注细节、追求实效”的教研思想,以小型、多样的小问题、小困惑、小课题为切入点,进行“问题式”的研究实践。充分发挥科研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开展教学实践教研,搭建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平台,努力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校教学中发现的实际情况,学校开展了学生课外阅读和写字教育小课题研究活动,利用每天中午1:00——1:30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读书、练字活动,每学期都开展学生读书汇报活动、学生书法作品展和学生作业评比活动。学校为加强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开设写字教育课,由专任教师任教。教研组和任课教师还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开展了研究活动,即解决了教学中的问题,又提升了教师研究能力。

6、亟待解决的问题。研讨过程之中的形式比较单一,研究成果质量不高;科研培训单一,教师科研能力有待提高;教研评价机制应该继续完善,学校在教育科研上的投入不大;教师总结、撰写论文的水平和积极性不高。

7、今后需要加强的工作。做好了教师的组稿和推荐工作;加强和指导教师及时总结提炼研究成果,编辑校科研教师论文集、教育教学案例、研究成果专集等;加强科研室的自身建设,积极开展网上交流探索学习活动,做好相关资料的汇总和上报工作。 总之,我们将课题的研究与学科教学、德育教育、创建工作等有机整合,以科兴教,改观了学校面貌。教师通过教育科研加快了专业成长,教师们的业务水平在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临江市河南小学 2013年12月篇三:科研处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科研处总结

在即将过去的这个学年,科研处在校委会直接领导下,在县教研室的关心指导下以服务于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宗旨,紧紧围绕构建高效课堂这个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队伍素质提升为本,以课例研究为突破口,提高了校本教研管理水平和校本教研质量,努力做到“突出一个中心,实现两个转变,促进三个提高”。一个中心:以老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两个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转变;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一、为教师的发展着想,对教师负责

1、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导向,深化培训工作,提高教研水平。一是力抓岗前培训,实施全员培训,积极参与省、市、县组织的课改骨干教师培训。学校予以学习培训的经费保障,市内培训做到多人次、全方位参与。二是组织好学校校本培训。组织了课改起始年级的学科教材培训和学科课改理念与实施策略的专题培训以及课改课例、案例培训等。三是为教师免费订阅各种学习资料,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加强学习管理,大力开展学习型教研。

2、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让教师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提高教研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积极稳妥地开展了中老年教师示范课、骨干教师优质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各科教学观摩课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些教师深钻教材,改进教学,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的良好局面。教师的听课行为也变成了一种自觉和渴望。查阅教师交回的由科研处制作下发的到《陕州中学高效课堂评价表》,不难看出,老

师们的听课次数增多了,评课能力增强了,这难道不是一种教学水平提高的间接反应吗?

3、加强“塑师”工程后续管理,彰显示范辐射功能,努力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名师档案,做好名师成长记录,建立名师年度考评制度,要求每位名师有一个研究课题,每学期进行公开课,观摩、示范教学,专题讲座等系列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名师的领衍、示范、辐射作用。

4、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教学新秀的选拔工作。要求每个培养对象:①写一篇有教改新理念的教学设计;②上一节教改汇报课;③写一篇教学案例;④进行一次教师论坛;⑤进行一次听课交流。通过业务考试、基本功大赛、教学设计、写教学反思等形式,提高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选拔了教学新秀。

5、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科研处统一制定了《陕州中学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三年目标》,要求教师个人制定成长规划,充分关注教师成长过程,并做好成长档案的展示交流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我校教师在上级举办的各种竞赛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课件制作获市级一等奖,本学年共有二十位教师获县级优质课一等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参加三门峡市教学基本功考核全部通过了严格的考核。

二、加强服务意识,对学校负责

作为科研处主任,本人努力做好校长的助手。协同教研组努力做

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健全和完善校本研究制度,推动校本研究走向普及,走向常态。以2010年暑期校本全员培训为契机,我们不断完善校本研究制度,规范校本培训工作,先后制定了《校本教研三级管理制度》《教师理论学习制度》、《教师培训制度》、《青年教师培养方案》、《课题研究制度》、《教师实践反思制度》等。

2、加强教学研究工作,使教师能把课改的新理念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奠定基础。设立了教研组教研活动日,大力开展教学型教研,以“课例”为载体,聚焦课堂,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展开,把研究贯穿在备课、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力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促使常态教学面貌跳出陈旧教学模式的格局,求得最佳的教学效率。深入推进了每周“教研活动日”的活动,注重了教研形式和质量,注重了实效,做到了活动事先有筹划,有准备,有书面安排表;活动中有考勤记录,有活动过程记载,有活动结果反馈等。每次活动每个老师都动手收集材料在会上交流,有学术性。

3、以新理念、新课标为指导,抓好以新课改为中心,以新教材为内容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经过反复的探讨实践,制定了“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等三种课型的“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定向—自学—点拨—总结—检测),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

4、积极推行“六个一”新课程教学管理。即:教师每周读一篇教 育教学理论文章,每月推出两节课改优质课、并作好有深度的教学反思,每月听一节互观课,每学期完成一个教学典型案例,每学年上一节研讨课,每个校级名师要申报一个校本研究课题并进行研究。

三、开展课堂教学大练兵,全面展示课改新成果 今年4月份,科研处组织了陕州中学县级优质课赛讲活动,活动历时一个月,56名教师进入决赛,经过宣传发动、初赛、决赛、总结反思四个阶段,基本上实现了“开展课堂教学大练兵,全面展示课改新成果”的目标。

1、集体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

这次活动,从初赛、决赛直到总结反思,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得到了充分发挥,选手高度重视,组员积极参与,大家共同受益。不少备课组针对本组选手的讲课内容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让每一个组员在活动中下力气,提能力,促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此方面,语文、数学等组表现突出。就教师个人而言,语文组的裴国林老师运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的答题情况直观地呈现在电脑屏幕上,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生物组的周海霞老师,数学组的朱娜老师,理念转变快,课改力度大,清新之风吹拂着课堂 ;王方玲、赵智磊、齐慧、焦将勋、王爱平、崔雪苗、兀冬梅、宋俊帮等老师,或教学有深度,或课堂容量大,或启发诱导好,用高效的课堂教学实践坚定地行走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大道上。

2、教学理念转变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本次活动最可喜的收获是广大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一讲到底的满堂灌现象不见了,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而不是主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宰者,而不是被动者。学生围绕目标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生物组的周海霞老师,课堂开放程度较高,学习小组的植入、激发了学习兴趣,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抗、质疑,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死水,“即时性评价”的手段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基础较差的学生上了一节较成功的课,让“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成为她的课的真实写照。

3、“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所有参赛教师都能积极实践我校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课堂

教学五步法(定向、自学、展示、点拨、检测),落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都能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写导学案,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并能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最大程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呈现出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此次赛课为在我校稳步推进“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开了一个好头,评委、赛课教师、听课教师从中都感受到了高效课堂带给我们的实惠和便利。

4、启发、探究、点拨等教学手段成为高效课堂的新亮点。在处理教师点拨与学生的感悟的关系上,绝大多数教师能恰当把握讲授的时机和尺度,传授知识准确规范,课堂进程循序渐进。每位教师都能很好地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授课时有意突出重点,并找准难点的切入点,并把知识的难点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渐次拉开,把知识系统地、有层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并不急于点拨,而是在学生充分考虑但仍未彻悟之时加以点拨,更好地顾及大多数学生,使更多地学生从中获取不同层面的知识。

四、反思存在不足,对工作负责 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断的反思改进-再反思-再改进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完善的。科研处工作好还存在有许多需改进的地方:

1、师资培训方面:培训的内容应更加丰富一些,要多涉及观念(新课程理念,新形势下教师观、学生观等),业务(教学基本功、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科学素养的认识和培养、远程教育技术的应用等)。培训的方式还要进一步多样化,要力争得到专家的引领和面对面的指导。

2、要进一步提升学校名师的知名度,全面提升名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学校名师创设一个更能施展才能的空间,为名师的学习培训提供机会,造就一些在全县范围内有影响的名师。同时对青年教师的篇四:学校科研工作汇报

学校科研工作汇报 几年来,我校始终把“向科研要质量,以质量求发展”作为年度的工作之本。坚持教育科研导向,依靠科研提高教师素质,依靠科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靠科研提高学校声誉,依靠科研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学校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年初制定的科研工作目标,紧密结合国家科技发展方向,着重抓了科研立项工作;同时,还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导,促进学术氛围的进一步增强,提高科研产出,积极探索和推进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工作。经全校教师和科研处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几年科研工作取得了一些好的工作业绩,现汇报如下:

一、学校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1、领导重视到位

学校领导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的观念,将教育科研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以科研促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以科研促教育的创新,以科研促学校的发展。召开了我校第一届由全校教师和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研工作会议,教育局有

关领导和市教科所的有关领导等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以回顾我校科研工作近几年发展的历程、分析科研工作现状、查找科研工作相对滞后的原因、研究科研发展的规划、完善科研激励机制为主要任务,为分校科研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作前瞻性的研究,并提供具体的对策。这次科研工作会议立意高,信息量大,求真务实,对学校的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学校领导积极参与科研工作,部分领导均参与了课题的研究:程校长参与了省“十五”重点课题《自探、整合、启疑》的研究工作,王书记进行(家长学校)的研究,李校长参与(优化课堂教学,开发学生潜能)研究,刘主任进行省“十五”重点课题《自探、整合、启疑》的研究,李恒臣主任、周研主席进行(学生学习困难)课题的研究。

2、机构健全、人员到位 今年由于学校重建,科研处人员进行了重组,由3人组成,我们分别确定了各自的岗位职责,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同时我们形成了“校长--科研处--教研室”的科研组织网络。处于组织网络最高层面的校长是学校科研的决策者和带头人,学校科研处履行组织、协调、

指导的管理职能,教研室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积极性,以科研促进教研,以教研深化科研。责任明确、渠道畅通,完善学校科研管理体系,发挥各部门职能,保证科研工作科学、有序地运行。

3、办公现代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办公效率提高 学校重视对科研处的建设,办公室配有电脑、打印机、档案柜、资料柜等设备,并订阅了《辽宁教育》、《新教育》、《现代教育科学》等杂志。在添加设备的同时,科研处加强了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使用计算机处理文档、储存信息,办公自动化收到较好的效果,提高了办公效率。

4、科研经费落实到位

本学年分校用于教师参加各项科研课题阶段成果评比活动的经费总计5000.00元,用于参加科研会议的经费总计1800.00元,用于科研奖励的经费投入总计五千余元以上,我校今年一年,投入科研经费总计一万余元。

二、科研制度完备,科研管理到位

1、科研规划完整

学校重建后,科研处根据我校具体情况,初步制订教育科研规划,提出了明确的学校教育科研中、长期目标:暨通过教育科研,解决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建设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促进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档次,走名校之路。为此,科研处每学期依据规划制订内容具体、措施有效的科研工作计划,使学校的科研工作目标化、内容化、具体化。每学期进行工作总结,对照规划,寻找差距,明确努力方向,接受考核监督。

2、科研制度保障

在科研工作会议上,通过了《校科研工作管理制度》和《教师职务科研工作考核暂行办法》、《科研工作考核评估暂行办法》、《科研成果奖励暂行办法》等4个规章,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各种科研制度,保证了科研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3、科研档案齐全

科研处设有电子档案,分设“文件制度”、“计划总结”、“课题研究”、“教师论文”、“科研讲座”、

“业务学习”、“科研信息交流”等版块。有完备的递交、查寻系统,档案齐全,管理高效。

三、科研工作规范,科研特色明显

1、科研方向正确

学校以营造学校教师优良的科研氛围为主导,以创新教育为主体,以课题研究为主要抓手,努力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规范,并形成有特色的教科研管理机制,力争使我校教科研水平整体提高。同时也不断推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科研经验,抢占教育制高点。

2、科研特色明显

(1)注重省级课题的落实,提升学校科研档次 学校在择定课题时能充分考虑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切准教学改革的热点,有前瞻性、超前性和推广价值。学校一直以课题研究为中心开展科研工作,指导教师切切实实抓好“学校德育途径方法体系的深化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与实施途径的深入研究”、“课堂教学学科模式研究”、“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及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做好各课题的组织、落实、协调、推广、整理等工作。这一学年,篇五:第一学期科研处工作总结

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科研处工作总结

傅全安

“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是华侨城黄冈中学建校以

来的基本方略,本学期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理念深入

人心,科研处坚持科研引领,以科研促教研,按照学校工作部署认真

落实《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2013——2014学年度科研处工作计划》

以科研为先导,向科研要质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科研课题研究

工作和学科建设为纲、开展我校的科研工作,现对本学期的科研工作

总结如下:

一、开展课题研究

2013——2014学年度教科研工作的目标是:在“一个宗旨”的基

础上开展“两项活动”即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坚持开展各项科研

活动,坚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本学期在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方面。

科研处狠抓了如下3项工作:

1、发布《2013—2014学年度华侨城黄冈中学校级课题指南》2013 年10月8号全校课题发布暨师徒结对大会在阶梯教室举行,本次大会

共发布校级科研课题:管理类、德育类、教学研究类、综合类四类71 个课题。课题发布大会极大地调动了全校老师的科研热情,截至2013 年12月25号为止初中提交课题47个,高中提交课题24个总共71个

2、认真落实《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校级课题实施方案》课题指南 发布后,2013年12月8日《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2013——20学

年度课题研究推进会》在蟹岛举行。在课题研究推进会上区级课题《高

效课堂教学特征及实施策略研究》作了课题中期汇报。高中7个校级

课题、初中6个校级课题和德育管理类8个校级课题进行了开题论证。

校级课题新立项24个。至此学校校级以上课题由2011年的4个发展

到2013年12月25号88个课题。其中国家级:2个;区级4个;校 级82个。已开题论证有:2个国家级课题、4个区级课题、22个校

级课题。课题研究推进会之后科研处为落实课题研究推进会的精神起

草了《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校级课题提交实施方案的工作安排》趁 热打铁将课题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为止高中部

共有20个科研课题的实施方案落到实处。

2、我校进入《朝阳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复评名单》11月13号

下午区教科所田老师一行5人来校进行科研先进学校评选工作、刘强

同志代表学校作了题为《深化科研工作打造学术黄冈》的科研工作汇

报,通过检查科研档案和座谈,检查组充分肯定了我校教科研工作,

我校进入《朝阳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复评名单》

3、教育、教学论文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质量腾飞的两个翅膀。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部教师共撰写教育教学论文28篇其

中10月30号高中交《中华传统文化读本》征文2篇;11月6号高中交《北

京市基础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论文21篇。

二、校本培训狠抓学科建设

为促进教研组的科学发展,落实校本培训,9月5号刘强同志主

持召开了教科研会议研究讨论课题中期检查,提出了本学期校本培训

的任务。为落实校本培训的目标。,张宏蕴同志对全校教研组长进行

了第一次培训提出了《教研组集体备课考核制度实施方案》,从校本

教研实践、校本教研成果、教师专业发展三个维度共12项指标对校

本教研进行量化考核。该制度的试行对我校校本教研起到了很好的促

进作用。10月22号在一楼党员活动室对教研组长进行了第二次培训

会由科研处傅全安同志作了《怎样当好教研组长》的专题讲座

1、“专家引领、同头交流、自我改进”——教师培训形成自己的特

色。2013年12月8日课题研究推进会在蟹岛举行初、高中部30余

名教学骨干与会探索我校教科研工作新的方式,,推进两个方面的工

作,一是落实教研组六个常规性的工作:①计划与总结;②学习与建

设;③集体备课;④听课评课;⑤命题阅卷;⑥质量分析。二是推进

教研组4个发展性工作:①课程资源建设;②课题研究;③校本课程

开发;④学科竞赛辅导。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如下校本培训活动: 2.示范课展示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高中部示范课展示活动自 9月18号开始至10月25号结束,历时47天。初中部示范课展示活

动自9月27号开始至10月12号结束,历时16天。本次初、高中示

范课展示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我校教师教学热情,有力的推动了“减

负提质”活动在我校的深入开展。每节示范课展示后,有关教学主管

干部按分工分别参加各教研组的评课,按照教学规范化和课堂十六字

方针对示范课进行了评议,集体评议的意见形成后,以教研组决议的

形式转告讲课老师。这些措施有力地强化了校长提出的“教学规范

化”,明确了我校课堂常规教学的要求。

3、落实师徒结对活动提升教师素质内涵 2013年10月8日全

校课题发布暨师徒结对大会在阶梯教室举行,会议举行了隆重的师徒

结对仪式,学校为18对师徒(学科结对:11对 班主任结对:7对)

颁发了证书和相关证件。本学年度教科研处工作重点是检查推进师徒

结对工作深入开展,提升互教互学能力,11月21日进行第一次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了全校初高部第一次师徒结对32对师徒和本次18对师 徒都积极展开了教育、教研活动和业务交流,听课最多的老师一月有 12次。高中部听课较多相互交流作的好的有:袁翠、章淑淑等

三、开展以科研促教研活动

为促进老师教学之间取长补短相互交流,加强教学管理,按照本学期

学校工作计划,高中部教学处、科研处于2013年11月28号联合对 高

一、高二两个年级老师备课、听课、和作业等教学情况进行了全面

检查,检查情况比上学期有所提升: 高一应交听课记录本18本。

实交18本听课总计359次,人均听课14.4次。 高二应交听课记录

本12本。实交12本听课总计163次,人均听课13.6次,从听课笔

记字里行间看到了16字教学方针:“先学后教、交流互动、精讲拓展、

及时反馈。”初步已形成规模。

回顾本学期来的教科研工作,其中感悟最深的就是:务本求实是

取得一切成绩的根本保障,团结出智慧,协作出成果。科研处下学期

工作重点:抓好校级题和学科建设。我们有决心通过努力来不断自我

完善,克服工作中的的缺点和不足,虚心向其他学校的科研处学习,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学校发展再上新台阶做出新贡献。

第20篇:1011下科研处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科研处工作总结

根据学校期初工作计划,按照王校长提出的“求细”、“求精”、“求品味”的总体工作要求,依据刘校长每周的工作安排,本学期科研处主要完成了以下一些工作。

1.教师业务考试工作:(1)2月24日下午进行了教师读书活动测试。(2)2月26日上午进行了计算机业务考试。

2.申报“十二五”市级科研课题工作。5月13日,参加了铁岭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主持人培训会,会后撰写了我校“十二五”市级科研课题《初中自主高效课题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实施方案,填写了课题《申请书》并及时上报。

3.学生钢笔字训练。科研处期初工作计划中,安排了学生粉笔字训练,但根据上学期粉笔字训练实际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对此项计划进行了调整,把粉笔字训练改为钢笔字训练,第三周及时制定了活动方案,印发了“铁岭七中学生钢笔字训练卡”。在这项活动中,孟娇老师付出了很多劳动,每周五中午,利用休息时间,收集各班学生当周练字卡,装订整齐,并按交上的数量下发下一周的练字卡。这项工作一直进行到6月20日。

4.教师业务培训。(1)“走出去”, 3月9日,在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教学人员去凤城六中学习。(2)“请进来”,4月景敏博士应邀来我校听课、讲学。(3)“勤学习”。刘校长利用业务学习、例会、教研等时间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主要内容有:新课程下如何备课?重点强调“四备”:一要备出理念,二要备出教材,三要备准学生,四要备好自己,要求教案项目要齐全,加强备学生,重视教学反思。看了专题讲座《听课、评课与反思》视频,刘校长还做了《关于听评课》的专题讲座。科研处对每次活动都有考核记录。

5.组建现代技术应用骨干小组。小组成员有:杨静仁、孙丽娟、康立志、王卫东、刘小新、王丽囡、丛雅君、刘万霞、于涛。学校为每个成员定制了“北京四中网校”网卡,鼓励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共下发网卡30张。

6.收集了教师的优秀科研成果。孟娇老师,利用业余时间收集整理了两个重要活动中老师们的心得体会文章。一是参观学习凤城六中的感受,二是听景敏博士报告的体会。这些文章是老师们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写出来的,是我校宝贵的精神财富!

7.“三公开”活动总结。根据市教育局文件要求,刘利校长对我校“三公开”活动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孟娇老师撰写了“三公开”活动体会。两个材料及时上传到教育学院师训处邮箱。科研处对活动中的图片进行了编辑整理,注明了每张照片的时间、授课教师和活动主题,最后由杨静仁老师刻成DVD光盘,及时上交到教育局。

8.“一线通”的使用工作。为了方便班主任使用“一线通”与家长进行联系,经常帮助班主任对新增的号码进行开通、对不用的号码进行报停,还对部分班主任进行了操作方面的指导。利用“一线通”帮助各部门向全校老师和学生下发一些重要通知,如帮助政教处发“铁岭电视台播出我校远足活动的通知”,帮助教务处发“11年中考成绩到校的通知”等。“一线通”用的最多的班主任有:孙丽娟、朱秀伟、康立志、吕兵、赵淑娟。

9.教师基本功竞赛工作。根据市教育局文件要求,制定了我校教师“听评课”活动方案,印发了评价标准等。有五位教师即将参加市级基本功竞赛,科研处为他们印发了有关活动的要求及时间流程。他们是:刘小新、董雪卉、纪丽娜、

陈茳、田海。

10.其他工作。(1)3月16日参加了市教育学会工作年会,市教育学会提倡教师建立个人“网易博客”,我校王校长建议教师要积累点东西,写到博客上。(2)3月下旬统计我校35岁以下教师10名,35岁到40岁教师9名,其他三分之二以上教师在40岁以上。(3)上报并进行了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实践四科各一名老师参加远程研修,他们是康立志、丛雅君、杨继平、潘会男,这项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上网,要看其中的视频资料,还要完成布置的作业,并要求按时上传,几位老师付出了大量的休息时间。(4)统计并上报了我校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人员名单。

没有做好或不足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小课题研究工作抓的不够系统。

2.教师的优秀科研成果没有及时汇编成册。3.青年教师的培养还不到位。 4.教师结对子活动没有落实。 5.科研资料的管理不够规范。

以上不足之处有待弥补或在今后工作中加强。

科研处

2011.7.13

《教务与科研处党建工作总结.doc》
教务与科研处党建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银行工作总结医院工作总结安全生产总结财务工作总结酒店工作总结党风廉政工作总结工会工作总结社区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建工作总结其他工作总结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