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0-04-18 来源:工作报告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外交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绩。我国积极参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国际合作,在一系列重大多边会议上发挥了独特的建设性作用。我们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与各大国、周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对话合作稳步推进。大力加强人文等领域外交。有效维护我国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权益。

新中国外交走过了60年光辉历程,在国际舞台上留下了闪光足迹。我们将继续发扬光荣传统,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以20国集团金融峰会等重大多边活动为主要平台,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变革进程,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统筹协调好双边外交与多边外交、国别区域外交与各领域外交工作,推动我国与各大国、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全面深入发展。

紧紧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上海合作组织召开峰会等契机,积极推进区域合作。进一步做好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合作等方面的对外工作,在妥善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国政府和人民愿与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贡献!

各位代表!艰辛成就伟业,奋斗创造辉煌。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凝聚起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再接再厉,开拓进取,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胜利!

(二)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夯实长远发展基础。

我们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加快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

“三农”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7253亿元,增长21.8%。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启动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

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6069万农民受益,新增510万沼气用户,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38万公里、农村电网线路26.6万公里,又有80万户农村危房得到改造,9.2万户游牧民实现了定居。我们加大扶贫力度,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制定并实施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安排200亿元技改专项资金支持4441个技改项目。重点行业兼并重组取得新进展。

下大力气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关停小火电机组2617万千瓦,淘汰落后的炼钢产能1691万吨、炼铁产能2113万吨、水泥产能7416万吨、焦炭产能1809万吨。

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支出1512亿元,增长30%。积极支持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清洁能源、第三代移动通信等一批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铁路投入运营5557公里,高速公路新建通车4719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新建、改扩建民用机场35个;新增发电装机8970万千瓦,西气东输二线西段工程实现供气,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加快推进,618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安排预算内资金,支持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等项目2983个;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节能空调500多万台、高效照明灯具1.5亿只。

继续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完成造林88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万平方公里。加强\"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治理。“十一五”前四年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4.3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9.66%和13.14%。

1 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政策措施。气象预报预警和地震监测工作得到加强,灾害防御能力不断提升。

区域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制定若干区域发展重大规划和政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加快开放开发,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东部地区加快结构和自主创新,经济发展活力增强。区域发展呈现布局改善、结构优化、协调性提高的良好态势。

(三)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我们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动力,努力消除体制障碍,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推进。增值税转型全面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推进,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规范运行。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转型和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扎实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实施。

创业板正式推出,为自主创新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有序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稳步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15亿亩林地确权到户,占全国集体林地面积的60%,这是继土地家庭承包之后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

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出台一系列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采取符合国际惯例的方式支持出口企业,完成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900亿美元,安排421亿美元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鼓励增加进口。

去年下半年开始进出口降幅明显收窄,国际市场份额得到巩固,全年进出口总额2.2万亿美元。扭转利用外资下降局面,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00亿美元。企业“走出去”逆势上扬,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分别达433亿美元和777亿美元。

积极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对话协调和经贸金融合作,在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四)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难情况下,我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中央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426亿元,比上年增长59%。实施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部分费率、再就业税收减免及提供相关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稳定和增加就业。

开展系列就业服务活动,多渠道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和到企事业单位就业见习。全年组织2100万城乡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这些措施促进了就业的基本稳定。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普遍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出台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在320个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迈出历史性步伐。

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资金2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5年增加,去年又人均提高10%。农村五保户供养水平、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乡低保对象保障水平都有新的提高。

中央财政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551亿元,比上年增长2倍。新建、改扩建各类保障性住房200万套,棚户区改造解决住房130万套。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积累6927亿元,比上年增长44.2%。社会保障体系得到加强。

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大幅度增加全国教育支出,其中中央财政支出1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政策,中央下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666亿元,提前一 2 年实现农村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500元和300元的目标。

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开始实施。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资助学生2871万人,基本保障了困难家庭的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

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组织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1277亿元,比上年增长49.5%。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01亿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8.3亿人。

中央财政安排429亿元,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基本药物制度在3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了一批县级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启动实施扩大乙肝疫苗接种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面对突如其来的甲型HlN1流感疫情,我们依法科学有序地开展防控工作,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了社会正常秩序。

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世界经济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取得这样的成绩极为不易。 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做好政府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必须坚持运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种手段,在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策高效、组织有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必须坚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关系,注重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既克服短期困难、解决突出矛盾,又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方针,坚定不移地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形成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着眼维护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必须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既强调统一思想、顾全大局,又鼓励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形成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这些经验对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推进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2010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

今年发展环境虽然有可能好于去年,但是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长彼消,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金融领域风险没有完全消除,各国刺激政策退出 3 抉择艰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可能加剧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加上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

从国内看,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市场信心增强,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

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判断形势,决不能把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等同于经济运行根本好转。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努力化解矛盾,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搞好宏观调控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国际收支状况改善。

这里要着重说明,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主要是强调好字当头,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来。

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综合考虑了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传导效应、国内货币信贷增长的滞后影响以及居民的承受能力,并为资源环境税费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留有一定空间。

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既要保持足够的政策力度、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又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还要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物价总水平。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0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继续代发地方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这样的安排主要是考虑到今年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从财政收入看,上一年一次性特殊增收措施没有或减少了,还要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从财政支出看,继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完成在建项目、加强薄弱环节、推进改革、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等都需要增加投入。

二是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

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把钱花在刀刃上。继续向“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欠发达地区的建设。

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压缩公用经费。

四是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增强内外部约束力,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财政风险。同 4 时,要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严厉打击偷骗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

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今年广义货币M2增长目标为17%左右,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左右。这两个指标虽然都低于去年实际执行结果,但仍然是一个适度宽松的政策目标,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同时也有利于管理好通胀预期、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是优化信贷结构。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有效缓解农户和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强化贷后管理,确保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

三是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股权和债券融资规模,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四是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探索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强化对跨境资本流动的有效监控,防范各类金融风险。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四是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探索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强化对跨境资本流动的有效监控,防范各类金融风险。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继续提高农民收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增强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

巩固扩大传统消费,积极培育信息、旅游、文化、健身、培训、养老、家庭服务等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扩大消费信贷。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努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继续实施和完善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

大幅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增加品种和型号,扩大补贴范围,完善补贴标准和办法,加强对中标企业的管理和考核,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完善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和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小排量汽车购置税按7.5%征收。我们一定要落实好这些政策措施,把好事办好,真正让广大群众得到实惠。

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各级政府投资都要集中力量保重点,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资金安排主要用于项目续建和收尾,切实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扎实推进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鼓励扩大民间投资,完善和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

加强和改进投资管理,严格执行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和产业政策,切实防止重复建设。对有财政资金投入的建设项目,要加强全程监督,坚决避免以扩大内需为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确保公共投资真正用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一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用好技改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和节能降耗。二是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推动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三是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引导企业以品牌、标准、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社会责任。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努力把我国产品质量提高到新水平。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5 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一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抓紧修订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网络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减少、简化行政审批,坚决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二是继续落实财政对中小企业支持政策。中央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106亿元。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央财政预算内技术改造专项投资要覆盖中小企业,地方政府也要加大投入。

三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小企业信贷考核体系。鼓励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中小企业贷款税前全额拨备损失准备金。发展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落实好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准备金提取和代偿损失在税前扣除的政策。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加快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

农村服务业基础薄弱、发展潜力大,要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科技信息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逐步实现国家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基本同价。

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一要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扎实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形成全社会节能的良好风尚。今年要新增8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燃煤机组必须同步建成并运行烟气脱硫设施。

二要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及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500万立方米、垃圾日处理能力6万吨。

三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物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四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增加森林碳汇,新增造林面积不低于8880万亩。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

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认真落实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规划和政策。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重点抓好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

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在扭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增强发展的协调性;重在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在连续6年增产增收之后,更要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稳定粮食生产,扩大油料种植面积,增加重要紧缺 6 农产品供应,大规模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大规模开展园艺产品生产和畜牧水产养殖标准化创建,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安全。

继续实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增加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中央财政拟安排补贴资金1335亿元,比上年增加60.4亿元。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每斤分别提高3分、5分和1毛钱,小麦每斤提高3分钱,继续实施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加强对产粮大县、养猪大县、养牛大县的财政扶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推动生产与市场对接。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消除贫困落后,让农民群众早日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地方各级财政也要增加投入。以主产区为重点,全面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的配套改造,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建设高标准农田,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以良种培育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实施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乡镇和区域性农机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深化农村改革。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启动国有林场改革。继续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培育小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切实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壮大县域经济,大力加强县城和中心镇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镇集聚,鼓励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

城乡建设都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进一步增加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投入,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扩大农村沼气建设规模,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我们要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也要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四)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着重抓好五个方面:

一是推进教育改革。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勇于创新,鼓励试验,对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进行系统改革。坚持育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提高办学和人才培养水平。鼓励社会 7 力量兴办教育,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初中校舍改造和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尽快使所有学校的校舍、设备和师资达到规定标准。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的支持。

三是继续加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四是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紧密结合,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创建若干一流大学,培养杰出人才。中央财政要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

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鼓励他们终身从教。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培训,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贫困地区从教。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不普及和提高教育,国家不可能强盛。这个道理我们要永远铭记。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要认真贯彻自主创新的方针,全面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着力突破带动技术革命、促进产业振兴的关键科技问题,突破提高健康水平、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突破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技术问题。

前瞻部署生物、纳米、量子调控、信息网络、气候变化、空天海洋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

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加快人才资源开发。人才是第一资源。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建立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等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五)大力加强文化建设

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先进文化力量,使中华民族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年来,我们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快速成长,繁荣文化市场,有效扩大了内需。新的一年,我们要更加重视和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政府要更好地履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权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资源配置要向基层、特别是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推进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生产更多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8 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档案事业发展,繁荣文学艺术创作,加强文物保护。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中华民族不仅能够创造经济奇迹,也一定能够创造新的文化辉煌。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上不能有丝毫松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

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工作。2009年到期的“五缓四减三补贴”就业扶持政策延长一年。

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拓宽就业、择业、创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的机制。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劳动力输出输入地区协调协作机制,引导劳动力特别是农民工有序流动。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我们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广大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范围扩大到23%的县。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将全国130万“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加强城乡低保工作,切实做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

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好扶残助残的各项政策,为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今年再提高10%。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投入,中央财政拟安排3185亿元。要多渠道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加强监管,实现保值增值。我们要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要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二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的收入,完善监管办法。

三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一是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财政拟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632亿元,比上年增加81亿元。

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执行年度建设计划,确保土地、资金和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二是继续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加 9 快普通商品房项目审批和建设进度。规范发展二手房市场,倡导住房租赁消费。盘活住房租赁市场。

三是抑制投机性购房。加大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执行力度。完善商品房预售制度。

四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完善土地收入管理使用办法,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加大对圈地不建、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五项重点工作。继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

今年要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开展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试点,尽力为这些不幸的儿童和家庭提供更多帮助。

在60%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其他医疗机构也要优先选用基本药物。推进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基本完成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规划,大规模开展适宜人才培养和培训。

进一步完善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和乡村医生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落实岗位绩效工资。开展社区首诊试点,推动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功能区分合理、协作配合、互相转诊的服务体系。

切实加强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和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防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坚持基本医疗的公益性方向,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改善医患关系。

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医疗卫生机构,在服务准入、医保定点等方面一视同仁。扶持和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把这个世界性难题解决好。

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工作。落实好农村妇女妇科疾病定期检查和住院分娩补助政策。

加强出生缺陷干预,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做好孕产妇和婴幼儿保健工作。继续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西部地区少生快富工程。

切实保护好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

(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

今年要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我们要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母公司的公司制改革,实现产权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推进公用事业改革,切实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引入竞争机制。着力营造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好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作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要扩大用电大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制度,健全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和费用分摊机制。

完善农业用水价格政策。改革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扩大排污权交易试点。在推进这些改革中要注意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决不能让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受到影响。

要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 10 移支付,增强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

健全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全面编制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继续做好增值税转型工作。推进资源税改革。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制度。

健全金融体系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要举措。要继续完善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改善经营管理机制,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继续推动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动中小金融机构规范发展。

大力发展金融市场,鼓励金融创新。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逐步发展境外人民币金融业务。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加快发展农业保险。

要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

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广大群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

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进一步健全法制,特别要重视那些规范和监督权力运行的法律制度建设。创新政府立法工作的方法和机制,扩大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

我们要全面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内发展要求,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稳定发展对外贸易。今年的主要着力点是拓市场、调结构、促平衡。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和以质取胜战略,落实和完善出口退税、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各项政策措施,继续改善海关、质检、外汇等方面的服务。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努力培育出口品牌和营销网络,继续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积极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重点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国内紧缺物资进口,稳定各项进口促进政策和便利化措施,敦促发达国家放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

推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优化利用外资结构,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等各类功能性机构,鼓励中外企业加强研发合作。

鼓励外资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加快建立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促进“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增加投资。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符合国外市场需求的行业有序向境外转移产能,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海外并购,深化境外资源互利合作,提高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质量。

进一步简化各类审批手续,落实企业境外投资自主权。“走出去”的企业要依法经营,规避风险,防止恶性竞争,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良好形象。

深化多边双边经贸合作。加强和改善与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认真落实中非务实合作八项新举措。发挥经济高层对话和双边经贸联委会作用。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积极参与多哈回合谈判,推动早日达成更加合理、平衡的谈判结果。 11 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妥善处理贸易摩擦。

上海世博会即将拉开帷幕。要加强与各参展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合作,把上海世博会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盛会,办成一届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促进科技创新,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盛会。

(八)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年来,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取得新进展。为应对各种困难,我们特别注意发扬民主、倾听基层群众意见,重视维护群众利益。

广大公务员兢兢业业、勤勉尽责,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政府工作与人民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

职能转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一些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一些领导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

我们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我们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健全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监管,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要适应新形势,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认真解决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动争议、涉法涉诉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

改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解决突出治安问题,防范和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要努力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使各项政策更加符合实际、经得起检验。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做到令行禁止。

强化行政问责,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对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执行有力,绝不允许各自为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行政。

切实改进行政执法工作,努力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加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

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直接关系政权的巩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坚决执行中央关于报告个人经济和财产,包括收入、住房、投资,以及配偶子女从业等重大事项的规定,并自觉接受纪检部门的监督。

要把查处违法违纪大案要案,作为反腐败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监察、审计部门的作用,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各项制度,特别要健全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等领域的管理制度,增强制度约束力。

要坚持勤俭行政,反对铺张浪费,不断降低行政成本。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禁止高档装修办公楼,加快公务接待、公车使用等制度改革,从严控制公费出国出境。

切实精简会议和文件,特别要减少那些形式重于内容的会议、庆典和论坛。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各位代表!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认真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 12 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先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快完成边境一线地区危旧房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优先在边境县、民族地区贫困县试点。加大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力度。继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重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切实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就业和管理工作,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同时,加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教育。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充分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

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侨务政策。维护海外侨胞、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支持他们传承中华文化,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和促进和平统一大业。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成就。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圆满完成国庆首都阅兵、重点地区维稳等重大任务,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的一年,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全面建设。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大力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加强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提高军队正规化水平。

积极稳妥地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增强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反恐、维稳能力。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各级政府要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各位代表!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支持香港巩固并提升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发展优势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支持澳门发展旅游休闲产业,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化。要认真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推进港珠澳大桥等大型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珠海横琴岛开发,深化粤港澳合作,密切内地与港澳的经济联系。

伟大祖国永远是香港、澳门的坚强后盾。

只要特别行政区政府与各界人士同心协力,包容共济,共同维护繁荣稳定发展的大局,香港、澳门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过去的一年,两岸关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重要进展,呈现和平发展良好势头。两岸交流合作不断深入,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得以实现。经济关系正常化迈出重要步伐,经济合作制度化建设逐步推进。两岸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继续坚持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密切两岸经贸金融交往,深化产业合作,支持在大陆的台资企业发展,维护台胞合法权益。

鼓励有条件的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通过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促进互利共赢,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拓展文化教育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加强两岸民众和社会各界交流,共同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进一步凝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识。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增强两岸政治互信。我们坚信,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协力,祖国完全统一的宏伟大业一定能够实现!

13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外交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绩。我国积极参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国际合作,在一系列重大多边会议上发挥了独特的建设性作用。我们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与各大国、周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对话合作稳步推进。大力加强人文等领域外交。有效维护我国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权益。

新中国外交走过了60年光辉历程,在国际舞台上留下了闪光足迹。我们将继续发扬光荣传统,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以20国集团金融峰会等重大多边活动为主要平台,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变革进程,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统筹协调好双边外交与多边外交、国别区域外交与各领域外交工作,推动我国与各大国、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全面深入发展。

紧紧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上海合作组织召开峰会等契机,积极推进区域合作。进一步做好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合作等方面的对外工作,在妥善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国政府和人民愿与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贡献!

各位代表!艰辛成就伟业,奋斗创造辉煌。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凝聚起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再接再厉,开拓进取,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胜利!

总理政府报告中的名词解释

人民网北京3月5日电 (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今日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记者拿到的政府工作报告文字稿的最后附有相关注释。

注释共有七个,全文如下:

1、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是指我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组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全面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其中中央政府拟新增1.18万亿元,实行结构性减税,扩大国内需求;二是大范围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三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增强发展后劲;四是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城乡就业,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2、“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对于提高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点意义。

3、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4、森林碳汇:是指森林系统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森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并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

5、“五缓四减三补贴”就业扶持政策:是指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有关部门于2008

14 年底出台的一系列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措施。主要包括: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缓缴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五项社会保险费;阶段性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四项社会保险费率;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向困难企业支付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使用就业专项资金支持困难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为保持积极就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些政策的执行期均延长到2010年底。

6、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五项重点工作:是指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改革目标,在2009-2011年需要重点抓好的五项改革。主要包括: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7、中非务实合作八项新举措:是指2009年11月8日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宣布的推进中非合作的新措施。主要包括:在建立中非应对气候变化伙伴关系、加强科技合作、增加非洲融资能力、扩大对非产品开放市场、加强农业合作、深化医疗卫生合作、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合作、扩大人文交流等八个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中非合作。

两会十大璀璨亮点照亮2010 牛去虎来,好戏连台。时值阳春三月,全国两会胜利召开,精彩纷呈,亮点频频。以笔者观察,综观今年全国两会,主要有十大亮点,堪称十大春色:

亮点一:五个必需,阐幽发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以前最大的不同点是,写了五点体会,提出“五个必需”,阐幽发微,道理深刻。这“五个必需”主要是:必须坚持运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种手段;必须坚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关系;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必须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形成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这些经验对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推进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亮点二:直面问题,一针见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还有一个重要特点,直面问题,坦陈不足,一针见血,深刻指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亮点三:内生增长,画龙点睛。温家宝说,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堪称转画龙点睛之笔。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要加快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亮点四:强农惠农,“农”笔重彩。报告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 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坚持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地方各级财政也要增加投入。

15 亮点五:做大蛋糕,分好蛋糕。温家宝说,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亮点六:民生礼包,厚重实惠。这次全国两会,改善民生所占份量最重。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坚持基本医疗公益方向,政府要更好地履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责任,推进户籍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今年要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 120元,比上年增长50%,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今年再提高10%等等,民生礼包频频发送,厚重实惠。

亮点七:城乡同比,同票同权。 备受关注的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审议,修正案(草案)提出“一步到位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旨在实现城乡“同票同权”。选举法是中国保障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产生各级人大代表的重要法律。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意味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国民主进程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亮点八:反腐倡廉,创新机制。报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坚决执行中央关于报告个人经济和财产,包括收入、住房、投资,以及配偶子女从业等重大事项的规定,并自觉接受纪检部门的监督。要把查处违法违纪大案要案,作为反腐败的重要任务。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各项制度,特别要健全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等领域的管理制度,增强制度约束力。要坚持勤俭行政,反对铺张浪费,不断降低行政成本。

亮点九:深化政改,保障民主。报告强调,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广大群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创新政府立法工作的方法和机制,扩大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亮点十:统一大业,加紧推进。温家宝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继续坚持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密切两岸经贸金融交往,促进互利共赢,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拓展文化教育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增强两岸政治互信。我们坚信,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协力,祖国完全统一的宏伟大业一定能够实现!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还说,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两会十大璀璨亮点照亮2010,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老百姓的日子今后一定会更好!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16 十大民意,政府工作报告均有回应

“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5日上午人民大会堂的阵阵掌声,生动诠释了人民代表对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反应。代表们即将开始审议的这份报告,经过密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修改,对此前各项调查所涉及的10大“民意热词”一一作了回应。

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刻不容缓” 【民意期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被认为是今年两会最重要的话题。海内外评论认为,两会将是中国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共识的最好时机。

【报告回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进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代表点评】邵占维代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事关全局,关键是重点领域有所突破。总理在报告中提出了“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六项举措,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明确了方向。

收入分配──

通过合理制度“把‘蛋糕’分好”

【民意期待】在新华网举行的“今年两会,你最关心的话题”调查中,“收入分配”问题位居榜首。

【报告回应】一要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三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代表点评】张兆安代表: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如果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改革就背离了目标和方向。

楼市调控──

“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民意期待】房价是今年两会最牵动人心的话题之一。众多参与调查的人士期待房价稳定,盼望“居者有其屋”。

【报告回应】一是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继续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三是抑制投机性购房;四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大对圈地不建、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委员点评】郑惠强委员:针对高房价,政府工作报告打出了“组合拳”,从增强保障、支持自主消费、抑制投机、打击违法行为等四个方面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招招都抓住了要害。各地应严格按照报告精神调控楼市,让“蜗居”不再、让“房奴”解放!

教育改革── “强国必先强教” 【民意期待】“上学难”尚未根本解决,教育公平仍是焦点,高校招生改革等问题社会关注度,群众期待。

【报告回应】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一是推进教育改革;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继续加强职业教育;四是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委员点评】印杰委员:报告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今年注定是教育改革年。这从财政预算报告中可见一斑:今年全国财政支出预算安排的项目“冠军”是教育,达到11856.75亿元,这也是唯一突破1万亿元的支出项目。

17 医疗改革──

“克服一切困难,把这个世界性难题解决好”

【民意期待】新医改逐步推进,百姓期待革除行业顽疾,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报告回应】继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基本完成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和乡村医生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开展社区首诊断试点。扶持和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代表点评】马文芳代表:报告提出的几条,基本都跟加强基层医疗资源有关。如果看病能不出县、不出社区,加上基本药物的普及、医疗保障的增加,看病难应该可以慢慢解决。

就业难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 【民意期待】“蚁族”成为年度热词,折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包括大学生、农民工在内的就业群体盼望政府出台更多“保就业”政策。

【报告回应】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

【代表点评】秦绍德代表:报告对就业着墨较多,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到小企业、到基层就业,政府应有更多扶持政策。对农民工就业,要进一步降低进城门槛,清理各种歧视性规定。

户籍改革──

逐步实现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民意期待】中国1.6亿多农民工,他们憧憬“城市梦”,期待“同等待遇”。

【报告回应】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代表点评】朱雪芹代表:有些地方户籍已经“破冰”,报告如此强调户籍改革,今后各地的改革步子必将更大,城市户籍的大门必将更宽,农民工能享受的福利保障必将更多。

养老保障──

“加快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民意期待】在人民网的两会热点调查中,“养老保险”问题出人意料地以高票位居榜首。人们普遍关注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养老制度“双轨制”问题。

【报告回应】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23%的县。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再提高10%。

【代表点评】裴春亮代表:一个老有所养的社会,才是人人可安心工作、放心消费的社会。养老保险要强调人人平等。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应该跟城市居民等同;不同职业人士的养老金,也不应有太多差别。

反腐倡廉──

“直接关系政权的巩固”

【民意期待】在多家网站调查中,“反腐倡廉”仍高居民意关注热点前列。

【报告回应】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直接关系政权的巩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坚决执行中央关于报告个人经济和财产,包括收入、住房、投资,以及配偶子女从业等重大事项的规定,并自觉接受纪检部门的监督。

【代表点评】李慎明代表: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报告从政权巩固、生死存亡的高度来强调反腐倡廉,足见政府决心之大。

18 问政于民──

“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

【民意期待】广大群众期待政府进一步完善媒体监督、网络互动等问政形式,在公共决策中更好地吸纳民意,改进工作。

【报告回应】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努力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点评】王荣华代表: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这等于政府给自己戴“紧箍咒”,但这个“紧箍咒”有好处。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要善于倾听群众呼声,也必须倾听群众呼声。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五个“一”字聚人心

认真阅读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五个“一”字,意贯全文,凝聚人心。

这五个“一”字,指明方向,明确任务,增添信心,含义深刻。

“一”条红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红线,在报告中贯穿始终。报告中鲜明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一”个判断:今年发展环境虽然有可能好于去年,但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认清形势,方能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报告中对国内外环境进行了周密分析,“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长彼消,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

“一”个目标:今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节能减排指标、经济总量、就业规模„„对在这一年中圆满完成预定规划目标,代表委员们充满期待。

“一”个根本目的: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基本住房需求、加快医改„„

报告集中4个页码、专题描绘民生发展图景。

“一”个动力:推进改革,扩大开放,是经济蓬勃发展的动力源泉。报告明确指出,今年要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努力实现新的突破。全面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内发展要求,拓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2010年,是新世纪一个新十年的起点,也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

站在新的起点上,这五个“一”蕴藏的深刻内涵,凝聚力量,催人奋进。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危机加速变革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日开幕。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全面回顾2009年工作成就,庄重宣示2010年发展目标。

在这份为世界目光聚焦,接近2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展示出加速变革和为国民谋求幸福与尊严的足够决心,具备大国思维的发展韬略跃然纸上。

19 全球金融海啸的突然爆发使得2009年的中国经济一度面临“极其困难”的不利局面,也令解决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等长期存在的结构性与体制性矛盾的任务更加迫切。

危机时刻,中国政府果断出手,以大幅增加投资刺激经济,同时着力解决民生难题,一道亮丽的“V”型曲线不仅实现了GDP增长8%的既定目标,亦在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正如温家宝在报告中所言,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令人振奋,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得以极大提升,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现在,刚刚走过一甲子风雨征程的新中国又立于新的历史起点。面对当前“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与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推进医药体制改革等为要点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议题在中国社会达成广泛共识,亦被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置于极为突出的地位。

上述两点是中国进入“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良性发展双轨道的“通行证”,从而摆脱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政府投资、低附加值商品出口等传统痼疾。

为向未来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强大动力,科教兴国战略与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在报告中可谓浓墨重彩,“强国必先强教”、“文化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等论述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有鉴于中国在世界版图上的影响力日益提升特别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出色表现,报告还从负责任大国角度出发,对参与国际体系变革进程、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贸易平衡和人民币汇率、应对气候变化等外界关注议题予以明确回应。

这种自信的大国思维并非凭空从天而降,而是时势造就。在通向内政与外交日渐勾联的道路上,中国今天的国际政经地位与海外利益已使其不可能再像数十年前在很多问题上超然世外。

需要强调的是,强健自身肌体,处理好国内问题永远是大国思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国民谋求幸福与尊严则是大国思维的本质核心。就此意义而言,报告中所体现的中国正在加速全面实施曾经滞后的社会改革以及对于环境保护举措的更加严格,无疑是对经年“唯GDP论”的正确修复,更是对发展“方法论”的重新建构。

(稿源: 中新网)

两会观察:中国希望物价温和上涨

中国政府希望经济增长的同时,物价上涨依然温和: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CPI(居民消费价格)增长3%。

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上述预期目标。

去年,中国经济不但难能可贵地增长了8.7%,而且不必像在经济繁荣期那样“头疼”通胀——CPI反而下降了0.7%。

为了保证经济增长,2009年仅中央政府就投下了9000多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此外还有9.5万亿元——被称为“天量”的新增银行信贷。伴随着经济增长,中国的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了9.8%和8.5%,全国的消费增长了16.9%。

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今年中国打算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实施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中央政府投资9927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中国政府还希望国内消费可以延续去年的旺盛势头——增长15%。

持续两年多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和旺盛的消费,会否引发通货膨胀,已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20 最近3个月里,中国的CPI连续上涨。其中,今年1月份,CPI上涨1.5%的同时,PPI(工业品出厂价格)也上涨了4.3%。研究者担心PPI最终会带动CPI的上涨。

2月份的官方统计数据尚未公布,但受天气降温、运输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一些地区的蔬菜价格涨幅明显。在广东,一些蔬菜价格上涨了3倍;北京的蔬菜零售商说,过高的售价影响了销售量。

蔬菜、食品、食用油等价格都是影响中国CPI走势的重要因素。如果CPI上涨过快,会对普通百姓尤其是低收入者的生活产生较大影响。5%通常被视为中国可以承受的物价涨幅上限。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曾先后经历过两次后果严重的通货膨胀。一次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通货膨胀率峰值逼近二成;另一次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通货膨胀率的峰值达到了24%。

对通胀的担忧,也蔓延到正在举行的全国“两会”。但凡有机会,媒体记者都会围堵中国的财经官员、研究者,追问是否加息、如何防范通胀。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李若谷说,目前还看不出低增长、高通胀的“滞胀”风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央行副行长苏宁反复强调说,政府能够控制物价。

工、农产品供应充足,是支持他们观点的重要理由。中国的工业品不断供应充足,甚至还有过剩之嫌;农业连续6年增产,2009年的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5.31亿吨。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也解释说,提出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综合考虑了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传导效应、国内货币信贷增长的滞后影响,以及居民的承受能力。

(来源:中国新闻网)

综述:美国专家热评两会经济议题

今年两会期间,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等经济议题引起了美国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他们同时对中国政府应对复杂经济形势和处理经济问题的做法表示赞赏。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鲍泰利10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对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积极评价说:“中国正处在一个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没人知道究竟应该怎样做,这里没有教科书。我认为,中国政府在处理经济问题上已经做得很好,很谨慎。”

鲍泰利还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必要性。他认为,经历此次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模式有所调整,经济增长将更多依赖内需而非外需,更多依赖国内消费需求而非投资需求。

鲍泰利认为,受益于中国政府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近年消费出现了明显增长,在他看来,这也预示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未来走向。

鲍泰利认为,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在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如何使非政府部门成为主要经济增长点。他说,去年中国国内投资增长主要来自政府投资,这种模式并非长久之计。

在经济增长转型问题上,曾在美国财政部担任亚洲事务负责人、并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等智库担任过资深研究员的盖保德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现在很多声音都在呼吁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增加消费,减少出口和投资,中国政府也正在朝这一目标努力。但他认为,转型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不可过快降低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因为投 21 资减少会影响就业,从而对消费及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盖保德同时指出,在不减少投资总额的同时,应注意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投向农村基础设施、环保等领域。他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项工作重点就是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这种不公平主要体现在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他认为,缩小城乡差距要靠投资,特别是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资。

房地产市场泡沫也是美国专家关注的一大焦点。鲍泰利说,中国经济面临的真正风险在于资产价格过快上涨,中国政府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并正在采取措施加以控制。但他同时强调,应避免出拳过重而导致房地产市场过快降温,进而影响经济复苏步伐。

在房价问题上,盖保德认为,中国大部分地区不存在房地产泡沫,只是个别大城市房价偏高。他认为,中国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但不应影响其他领域的投资。

在谈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时,盖保德认为,中国目前人均收入水平仍然不高,而要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使广大农村地区得到覆盖,是一项很大的工程,难以很快完成,需要更多时间。

(来源:新华社)

谋发展 重民生 促和谐

——各地高度关注两会召开

又是一年春时至,和风送暖入万家。全国各族人民一同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盛会。如何保持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教育改革又有哪些新举措?人们带着各种问题,关注着两会,期望代表、委员们能够凝心聚力共商国是,让两会在谋发展、重民生、促和谐等方面出实招、办实事。

天津:希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迈出更大步伐

高校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南开大学的教师们希望代表委员能够正视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集思广益,兴利除弊,使高校真正成为培养创新人才和创新成果的基地。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朱坦认为,必须尊重、倡导各个学校形成特色鲜明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独辟蹊径,大胆尝试。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陈钟林教授希望两会代表、委员关注对高校教师培训与考核评价机制的改进,“希望能够制定一些政策为高校教师的进修培训、国际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同时,应该改革高校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应仅局限于论文数量,而应将教师研究项目应用于社会事务的成果等列入考核标准。”

作为一位环保领域的专家,朱坦对“低碳发展”情有独钟。他表示:“这次两会在无纸化办公等很多方面都体现了环保理念,值得称赞。我也希望两会代表、委员能充分关注环境保护这项议题,使我们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

河北:高校社会服务能力需提升

两会召开期间,适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广大教育工作者热切希望本次两会能形成更多有利于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河北经贸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王莹说,正在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增强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这既是目前地方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王莹认为,国家应加大对地方高等学校的经费投入,给予地方高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设立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组织管理协调机构,为地方高校服务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 22 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如此定位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我们举双手赞成。”河北省人大代表、石家庄市一中校长田运隆兴奋地说。田运隆认为,高中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出口、基础教育的终端、大学教育的基础。希望两会能更多关注高中教育,出台政策鼓励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推进高中教育课程改革。

福建:鼓励教授走回教室实验室

“希望两会推进政策的制定,从多方面鼓励、激励教授从行政办公室走回教室、走回实验室。”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福建农林大学校长郑金贵教授表示,对于高校而言,转变办学理念,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而为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这是高校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作为高校教师,就应该热心教学,专心科研,在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大潮中走在前列。”郑金贵说。

“引导科技人员踏踏实实地搞科研,还需要建立一个自然、开放、广泛的科学价值评价平台。希望这次两会能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主席、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副理事长、福州大学饶平凡教授说。他认为,目前我国的科技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尚缺乏一个开放、公正的平台来评价科研成果、引导研究工作。“如果你必须面对你的众多同行、甚至学术对手,报告你的工作,能让他们信服,这才是学术交差。”他表示,一个科学、开放的评价平台有利于促进学术思想的发展。

江西:热盼民生方面作出更多探索

江西各界群众正热切关注两会的进程,他们通过看报纸电视、网络直播等方式,聆听来自首都北京的声音。

江西省教育厅社政处处长汪立夏说,每年两会都是全国人民关注的一件大事。大家热切期待两会能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作出正确判断,并出台有效政策措施,使我国在挑战中抓住机遇,取得新的发展。同时,也期待两会能更关注民生,在社会保障、教育改革、医疗改革等方面作出更多探索和实践,让百姓享受到更多改革开放的成果。

江西省芦溪县退休干部韩梅香表示,近年来,城乡居民的各类保障措施日益完善,政府在促进居民就业、服务退休人员等方面都有实实在在的举措。“现在老百姓普遍关注社会保障问题,希望代表委员能对此进行充分讨论,提出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来源:《光明日报》)

外媒热议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好”字当头

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美国有线新闻网(CNN)说,中国的决策者们将为西方关注的一些问题寻找答案。而温家宝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的中国未来政策走向等信息,无疑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外各大媒体对此进行了集中报道。

“经济增长8%”最受关注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温家宝在报告中指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为8%,并表示中国在过去一年“顽强拼搏,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美国《华尔街日报》指出,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温家宝的发言将力求进一步阐明它将走向何方。近几个月来,温家宝多次出现在公众面前,重提他的名言“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并重申政府承诺支持经济增长。

俄新社注意到,虽然去年中国的GDP比上年增长8.7%,但中国政府“无意快上加快”,而是计划把经济增速控制在8%的水平。温家宝强调要“好”字当头,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来。

23 美联社报道称,近年来中国一直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8%,但通常都会超过这个数字。这个目标显示中国的目的是避免经济下滑,中国去年从全球经济危机的环境中经历强力反弹。

法新社报道指出,8%这个增长数字是中国政府认为能够减少失业率和促进社会稳定最起码的增长率。尽管全球遭遇经济危机,但中国去年的经济增长为8.7%。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温家宝说,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他说,今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

俄罗斯电视台以屏幕列表的方式对中国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解读,并指出,2009年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无疑是成功的”,中国目前的基本任务是巩固和提高成就。

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据法新社报道,温家宝把今年称作对抗全球经济放缓的“关键一年”。在受到密切关注的人大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将向中国13亿人口保证缩小贫富差距和保持经济在正常的轨道上发展。

路透社报道指出,根据温家宝的讲话,社会和农村支出增加超出国防军费的开支。该社评论说,无论是适度宽松的货币供给,还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3%的目标,留有余地的经济目标设置,都传递着中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决心,而资源税费的改革与保障民生也列为同等重要的工作。

澳大利亚天空新闻网报道说,温家宝的报告中很新颖的一点是承诺促进国内消费,并提到了落在中国经济繁荣后面的群体。

英国广播公司注意到,温家宝说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应该更公平的分配,还表示政府将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此外,《联合早报》还报道了温家宝作报告时提到其他一些民生数据: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等。

财政政策和遏制房价

《金融时报》指出,温家宝强调政府将继续维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过去数月政策的基调。

《联合早报》也注意到,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中国今年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在报道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并未完全消退,各国退市抉择艰难,国际货币汇率波动加剧,中国必须审慎应对,故此会维持平稳较快增长的经济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对于广受关注的中国楼市,英国广播公司指出,目前,贫富悬殊和房价飙升是中国民众关切的热点话题,人们也密切注意温家宝在这些问题上发表的讲话。

据《联合早报》报道,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

法新社报道称,中国政府承诺抑制通货膨胀和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以防止在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出现泡沫风险。

(来源:中国新闻网)

24

世界瞩目中国两会六大热点

当代表委员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他们可能没有想到,中国两会不仅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内政外交的风向标”,也被认为是“观察2010年国际经济形势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两会日程已过半,中国的经济增速、民主进程、发展方式、贸易摩擦、汇率走势、资产泡沫等话题,占据全球各大媒体的醒目位置,一些知名专家和政要也纷纷评点中国发展未来走势,分析世界经济复苏前景。新华社记者梳理出其中六大关注热点。

关注一:经济增长为何“雷打不动的8%”?

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会是多少?仍然是8%。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这个目标,出现在各家海外媒体网站的首页醒目位置。这个目标值多少有些出乎国际社会的预料。

在发达国家陷入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去年“一枝独秀”,成功消除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经济增长达到8.7%。

“今年中国经济增长达到8%没有问题。”采访两会的俄罗斯新闻社驻北京首席记者谢平说,因为去年在“最困难”的危机背景下都超过了这个增速。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站以“雷打不动的8%”发表评论,认为“8%大体是政府认为要创造充足的就业增长、保持社会稳定所需要的最低经济增速。”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从中期看,中国经济增长仍将持续,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将继续提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幅度将达10%。关注二:人民币汇率政策会有新变化吗?

人民币汇率如何走向,是全球政治经济界长期的关注热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站以“温家宝:在人民币问题上不会屈从任何压力”为题报道说,这是中国官方迄今为止就人民币升值压力问题所做的最清晰的表态。

摩根斯坦利亚洲区总裁斯蒂芬·罗奇说,强迫中国改变汇率的举动和想法“纯属疯狂”。“西方,更确切地说是美国应该审视自己的情况。虚伪并不能确立全球政治优势。”

高盛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认为,中国进口增长速度比出口速度更快,这一现象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昭示中国内需的强劲,而这正是全球经济结构重新取得平衡的第一步。“如果我是政策制定者,我会用这一证据来证明人民币汇率的问题被严重夸大。”

关注三:经济发展方式如何“加快转变”? 除了经济增速,政府工作报告还有几大数据引起国际社会关注:财政赤字超过1万亿;广义货币增长1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

路透社5日发表评论说,无论是赤字规模、货币增速,还是物价涨幅,中国政府设定的目标都是留有余地的,传递了中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决心。资源税费改革与保障民生也被列为同等重要的工作。

《华尔街日报》转发新华社报道说,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将建设一个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拉美社指出,中国已利用保障经济发展的特有政策规避了国际危机的危害,并为今年的发展奠定基础,现在正以成功应对危机所积累的经验面向未来。两会重点研究的经济结构改革等议题,不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还是制订未来计划的重要依据。

关注四:中国如何抑制“资产泡沫”?

代表委员们对房价等资产价格的讨论,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 路透社报道,对于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稳固的中国而言,上涨过快的房价加大了管理通 25 胀预期的难度。从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到法国的《欧洲时报》,众多海外媒体注意到,随着高强度投资对中国经济拉动的边际效益递减,楼市泡沫、产能过剩、通胀压力等问题再次凸显。

海外媒体评价说,温家宝总理有关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表态,发出了明确抑制“资产泡沫”的信号。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站认为,国际上对待中国经济及资产市场的态度已不再是几个月前的欢呼雀跃,而变成对去年信贷扩张的潜在后果表示担忧。

关注五:中国如何推进民主改革进程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等表述,引起了海外关注。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就要进一步解决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关系。而“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对中国的政治发展意义重大。中国的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都在稳步推进。民主中蕴含着各种争论,而争论中就会有批评。从这个角度上说,批评也是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机制。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社论说,中国的选举法修正案如果获得全国人大会议通过,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将迎来“同票同权”的新时代,这将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在中国现代史上,最不缺的是暴风骤雨般的激进革命,很少有和风细雨式的渐进改革。而后者显然更符合当代中国的国家利益,也不违背现代社会的文明精神。关注六:如何应对贸易摩擦“高发期”?

近来,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之风愈演愈烈。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世界经济研究部主任乌里达杜什说,中国如何处理贸易纠纷值得密切关注。

“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两会前夕温家宝做客新华网时,就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做出以上表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敦促发达国家放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等。

英国《星期日电讯报》发表文章说,贸易战的结果,将是西方发达经济体损失最大。文章指出,一些西方国家对世界其他国家仍持“新殖民主义”态度,面对这种情况,发展中国家将走自己的路。

一些海外专家指出,中国正在积极实施自由贸易战略,对于突破全球贸易保护风潮具有积极作用。目前和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中国在推动全球贸易复苏,西方人发起贸易战只会更多地伤及自身。”

(来源:新华社)

温总理为啥“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5日上午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

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核心、最关键、最基础的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前提和保证,教育强才能百业强,教育兴才有百业兴,教育现代化才能实现全面现代化。以人为本,核心是人的发展,是人的素质的提高,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因如此,温总理指出,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普及和提高教育,国家不可能强盛。这个道理我们要永远铭记。”

我感到,温总理这番话实在、精练、有力,可谓一语中的,发人深思。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人才的摇篮,人类社会要生存、发展,生活质量要提高,离开了教育都无 26 从谈起,因此,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已经是全人类的共识。

正因如此,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目前,中国已经从一个人口大国建设成一个人力资源大国,正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向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前进。

但是,我们也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离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离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仍然面临着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优质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等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仍然任重而道远。

所以,纵观世界局势,回顾历史经验,对温总理强调的“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这一论断的体会越来越深刻、感受越来越强烈。我感到,温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将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下了很大要决心,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这是人民的期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国教育为之奋斗的方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上如果出了问题,也就决不仅仅只是影响当前的利益,而是关系到千秋万代,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影响的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因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于教育。教育兴国、教育立国、教育强国已成为全党全民的共识。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能否在这个高度上统一认识,是教育能否实现“优先发展”的关键。如果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能确立,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还没有形成,仍然满脑门子的GDP,“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要求就有可能会再次成为空话。为此,期待各级领导干部好好领会温总理“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深刻内涵。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27

推荐第2篇: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

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于3月3日下午15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来自祖国各地的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13亿人民的重托出席盛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分三个部分:

一、“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

二、“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三、2011年的工作。,“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中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按2011年价格计算,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55万亿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本年的工作对于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至关重要。2011年要重点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巩

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作为学生预备党员,我们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眼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勇敢面对各种挑战,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地信2008级XX2011-04-14

推荐第3篇:黄兴国作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黄兴国作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市长黄兴国在报告中说,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第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天津市委的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大力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统筹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克服各种困难,锐意进取,奋力拼搏,推动各项工作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圆满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经济总量跨上万亿台阶,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升级,城乡面貌更加整洁有序,群众生活得到新的改善,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预计全市生产总值1.1万亿元,增长16.5%左右;地方财政收入1455亿元,增长3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外贸进出口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实际利用内资增长27.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9%;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下降2%,节能减排完成年度任务。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本报讯 市长黄兴国在报告中说,我们坚持把大项目、小巨人、楼宇经济,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战略举措,下大力量抓紧抓好。继续推进大项目好项目建设,新推出重大项目340项,累计达到1280项,总投资超过2.2万亿元,累计建成700项。大力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8500家,累计达到2.1万家,小巨人企业超过1000家。积极发展楼宇经济,确定了128个重点支持项目,税收超亿元楼宇由27个增加到67个。

工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总产值达到2.1万亿元,拉动全市经济增长近10个百分点。产业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0%,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产业聚集区形成规模,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达到19个。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污染物增量,积极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6%,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继续位居全国前列。部市合作、院市合作不断深化,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近700项,滨海新区成为国家863计划首个产业化伙伴城区。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建成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建高水平创新创业载体15个,风电主控系统、冠脉载药支架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填补国内空白。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市专利申请3.6万件,授权1.4万件,分别增长43%、30%。国家驰名商标达到76件。

服务业发展提速。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比重达到46%。金融业健康发展,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商品销售总额超过2万亿元,大悦城、水游城、佛罗伦萨小镇、红星国际广场等建成开业。旅游业快速发展,泰安道综合开发项目

1、

2、3号院投入使用,海河风光游等旅游线路持续升温。邮轮母港接待出入境游客7.2万人次。会展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梅江会展中心二期工程主体完工,成功举办了“津洽会”、“融洽会”、中国科协年会、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国际石化大会、国际矿业大会等大型展会。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实现新突破

本报讯 市长黄兴国在报告中说,滨海新区功能区建设步伐加快。东疆保税港区二期具备封关条件。中新天津生态城起步区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中心商务区加快建设,铁狮门和罗斯洛克金融中心等项目启动,五矿大厦投入运营。南港工业区、临港经济区建港造陆23平方公里,北方重装基地、中石油原油储备库、中粮油生物化工等项目建成投产,中船重工造修船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空港经济区、开发区西区、滨海高新区、滨海旅游区开发建设取得新进展,中航直升机、长城汽车一期、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一期建成,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项目顺利实施。全年重点项目建成180个,启动实施330个。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天津港30万吨级深水航道一期开工建设,临港港区10万吨级航道、南港港区5000吨级航道开港通航,内陆“无水港”发展到21个,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4.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150万标准箱。滨海国际机场二期开工建设,旅客吞吐量达到750万人次。海滨大道、津滨高速拓宽等项目投入使用,京津城际铁路延长线、于家堡铁路中心站等项目加快建设。

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启动第二个三年实施计划。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及管理机构达到2400家,启动外资股权投资基金试点。融资租赁企业51家,业务总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实行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企业16家,创新型交易市场11家。继续加强政府性融资平台管理,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涉外经济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国际船舶登记、国际航运税收、航运金融和租赁业务等试点启动实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国资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到40%。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专项方案获国土资源部批复。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30亿美元,引进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170个,累计在津投资世界500强企业150家。利用内资超过2000亿元,引进亿元以上大项目347个。全市进出口总额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外贸结构得到优化。“走出去”步伐加快,境外投资18亿美元。

区县经济迈上新台阶

市长黄兴国在报告中说,郊区县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31个示范工业园区建设全面提速,招商引资富有成效,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明显提高。区县800个重大项目全部开工,竣工投产率达到55%。建成2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55个养殖示范园区,全市设施农业面积60万亩,丰富了市民“菜篮子”,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启动实施10项农村水利工程。粮食生产连续八年丰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23户,90%以上的农户进入产业化体系。

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试点工作在41个乡镇展开,新开工农民住房1000万平方米,累计竣工1800万平方米,40万农民迁入新居,实现安居乐业有保障。“三改一化”试点基本完成。创建文明生态村139个。新建改造了一批农村公路、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本报讯 市长黄兴国在报告中说,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高水平完成区县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修编,完善规划设计导则,规划管理进一步加强。西站综合交通枢纽、铁路南站投入运营,京沪高铁天津段建成通车,津保铁路、津秦客运专线、地下直径线加快建设。津宁、国道112等高速公路和团泊快速路竣工,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00公里。地铁9号线试运行,

2、3号线装修调试,

5、6号线加快建设。制定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建设十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天津境内干线工程全面建成。新增供排水、供气、供热等地下管网1000公里。

生态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启动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高标准实施清水工程,综合治理卫津河、复兴河等38条河道,新建污水处理厂14座,完成张贵庄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河道实现水清岸绿。深入推进绿色天津建设,造林27万亩。第一热电厂关停,供热转换顺利完成。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天数达到320天。

城乡环境面貌发生更大变化。继续奋战300天,高标准实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整修建筑5239栋,整治道路571条、社区350个,新建和改造公园22个,新建和提升绿地2427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2%。经过全市人民连续4年900天的奋战,城市绿化净化美化水平显著提升,发展环境、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新改善

本报讯 市长黄兴国在报告中说,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在全国率先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扩建和改造提升幼儿园485所,入园难得到缓解。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继续加快,90%的学校通过验收,校舍加固改造三年任务全面完成。实施普通高中特色建设工程,推出首批实验学校。扎实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完成海河教育园区一期工程,7所职业院校6.5万名师生进入新校园,成功举办第四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启动海河教育园区二期暨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新校区建设工程。高等院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分别增加19个和91个,大学软件学院投入运行,启动建设全国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心。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卫生资源进一步优化,医大总医院、肿瘤医院、人民医院等改扩建项目投入运营,中医一附院、胸科医院等建设进展顺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完成6个区县医院和中医院、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657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完成首批全科医生临床规范化培训。18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补助标准由人均20元提高到30元,实施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270万人次受益。公办基层医疗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累计减少群众药费支出3亿元。第五中心医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等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建成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中心,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

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市文化中心主体工程完工。举办了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创作了电视剧《辛亥革命》等一批优秀作品。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成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成功举办2011中国天津演艺产业博览会。组建天津广播电视台、天津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文物保护、图书档案等事业全面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社会福利、慈善等事业取得新进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体育事业成果丰硕,举办了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第七届农民运动会,新建改造一批市民健身园和体育公园,承办了世界女子水球总决赛等大型赛事,女子排球九年八次取得联赛冠军,男子足球问鼎足协杯,天津获得了2017年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的举办权。

群众生活继续改善。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加快创业带动就业实验区建设,启动百万技能人才培训计划,全年新增就业47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最低工资标准提高26%,颁布新的工资指导线,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企业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增长16.5%。优抚对象抚恤、城乡低保、特困救助、农村五保供养、老年人生活补贴标准有新的提高。推动社会保险由制度全覆盖向人员全覆盖延伸,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明显增加,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在全国率先实施全民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附加保险制度。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医疗保险水平,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完善价格补助联动机制,受益群众由18.4万人增加到33.7万人。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600万平方米、23.9万套,发放租房补贴8.5万户,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城中村”改造全面推进。建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80个,更新改造老住宅供水、供气管道11万户,新建一批菜市场、农村消费品连锁店。优化公交线路,更新公交车1200辆,建成人行天桥20座,新增停车泊位2万个。下大力量狠抓食品安全,落实监管责任,启动放心馒头工程,开展瘦肉精、地沟油和非法添加剂等专项整治行动。

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

市长黄兴国在报告中说,我们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监督,及时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各类建议和提案全部办复。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0件,制定政府规章17件。在全市开展“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4000多名机关干部深入近万家企业,解决了5600多个实际问题。行政审批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在全国率先实现区县行政审批统一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统一监管不断加强。“8890”服务网络为群众办理服务事项累计超过1000万件。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强化政府督查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廉政建设、行政监察工作成效明显。“六五”普法顺利推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发挥作用。民族、宗教、侨务、港澳、对台工作取得新成绩。援疆、援藏等对口支援帮扶工作富有成效。双拥共建活动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继续加强。

二、2012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工作总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市长黄兴国在报告中说,2012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要求,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主攻方向,加快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全面落实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深入开展“调结构、惠民生、上水平”活动,在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在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上取得新成效,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取得新进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下降2%。

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本报讯 市长黄兴国在报告中说,要进一步推进功能区开发建设。东疆保税港区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中新天津生态城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建设,实现首批居民入住。临港经济区建成10万吨级航道。中心商务区加快商务楼宇建设,起步区一期工程全面开工。滨海高新区启动建设未来科技城。继续推进南港工业区、滨海旅游区、开发区西区、空港经济区开发建设。积极发展海洋经济。

要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发展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组织实施200个重大项目,构建一流水平的产业体系,努力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建成新一代运载火箭、太原重工等项目,推进中船重工造修船基地、友达光电二期、117组团等工程建设,促进中俄大炼油、北疆电厂二期、长城汽车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

要进一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南港万吨级航道,推进天津港30万吨级深水航道、国际邮轮码头二期、神华煤码头二期等项目建设,启动30万吨级矿石码头建设,完善“无水港”布局,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4.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200万标准箱。加快推进滨海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旅客吞吐量达到9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20万吨。于家堡铁路中心站主体完工,中央大道全线贯通,加快建设京津城际铁路延长线、滨石高速、西外环高速等工程。继续发展海水淡化。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生态宜居城区建设水平。

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本报讯 市长黄兴国在报告中说,要着力提高现代制造业发展水平。坚定不移抓大项目好项目建设,推出新一批工业重大项目,狠抓项目投达产,新投产项目产值2700亿元。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一批新兴产业聚集区,尽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重点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等示范工程,建设胰岛素生产基地、英利等一批重点项目,扩大风电设备、光伏电池、锂离子动力电池等生产能力。加快轻纺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推进“智慧天津”建设,全面启动“三网融合”试点。高度重视和强化节能减排工作,全面推进清洁生产,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加强重点用能行业和企业节能管理,继续实施十大节能工程,加速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建设子牙等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要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实施新能源汽车、抗癌药等12个重大科技专项,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施节能等8项科技示范工程。更好发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创新平台作用,新建纳米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6个科技创新平台,组建20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新建一批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科技园区,推动科技资源整合,实现优化共享。全面启动国家科技金融试点。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7%。继续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做强做大,搞好科普工作。加快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万家,累计超过3万家,小巨人企业达到1200家,20家企业具备上市条件。

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大楼宇经济推动力度,引入更多高端服务业,年内税收超亿元楼宇增加50个。做强做大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业务,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加快建设津湾广场二期工程,银河购物中心等一批大型商业综合体开业。不断提升“近代中国看天津”旅游品牌影响力,加快凯旋王国、华侨城欢乐岛、米立方水世界等10个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建成丽兹卡尔顿、帝旺凯悦等10家五星级酒店,加快建设中国旅游产业园。建成梅江会展中心二期,开工建设国家级大型会展中心,精心办好2012夏季达沃斯论坛等大型会展活动。积极发展信息咨询、研发设计、服务外包、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壮大区县经济

本报讯 市长黄兴国在报告中说,要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充分发挥各区县优势,突出主导产业,实现错位发展。高水平建设示范工业园区,全面启动拓展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项目,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区县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竣工投产率达到70%。

要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启动设施农业提升工程,增加科技含量,提高装备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推广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强化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管理,落实检测和追溯制度,确保农产品安全,无公害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粮食生产,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9万亩。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

要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扎实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新开工农民住房1100万平方米,竣工500万平方米,10万农民迁入新居。提升小城镇管理水平,扩大“三改一化”试点,完成土地复垦任务。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搞好生活垃圾处理和清洁工程试点,继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全市城镇化率达到84%。

要推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进一步突出功能定位,优化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加大海河两岸综合开发力度,启动地铁站周边商业开发项目,建设都市型产业园区。保持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和创意产业,推动现代商业集聚发展,建设改造一批特色商业街,促进中心城区繁荣繁华。

加快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本报讯 市长黄兴国在报告中说,要推动综合配套改革向纵深发展。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扩大在本市投资,继续办好“融洽会”。加快发展融资租赁业务,创新模式,扩大规模。构建具有天津特色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产业金融,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搞好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离岸金融业务试点。规范发展创新型交易市场,继续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完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落实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推动国际船舶登记、国际航运税收、航运金融、租赁业务等试点取得实质性进展。继续扩大区域通关、直通放行范围,提升航运服务中心和电子口岸功能,推进口岸和保税功能向腹地延伸。深化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土地整理储备和开发利用机制,继续搞好土地征转分离、增减挂钩试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加大重组整合力度,提高国有企业资本运作水平,突出企业效益,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加大民营企业扶持力度,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继续深化科技体制、城乡统筹、行政管理、社会管理等领域改革。

要提升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际利用外资、引进内资到位额分别增长12%、20%,重点吸引优势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等领域的龙头项目,鼓励在津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营销中心等机构。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创新加工贸易模式,提高一般贸易比重,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开拓新兴市场,鼓励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扩大出口,支持自主品牌出口,保持出口平稳较快增长。积极扩大进口。加快“走出去”步伐,扩大境外资源合作开发规模,建设营销网络平台。积极参与京津冀都市圈建设,扎实推进环渤海地区务实合作,不断扩大国际交流。继续搞好新疆和田地区东三县、西藏昌都地区、青海黄南州等对口支援和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

加快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市长黄兴国在报告中说,要全面落实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高水平编制综合交通、南北生态、地下空间、公共设施布局等专项规划,确保规划与建设有机衔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稳定性、权威性。

要扎实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津秦客运专线建成通车,地下直径线竣工,实现地铁

3、9号线全线试运营,2号线区间试运营。推进津保铁路、京秦高速天津段、塘承高速二期、地铁

5、6号线和2号线机场延长线建设。新建志成道延长线等一批城市道路。加快解放南路地区综合开发建设。完成南水北调滨海新区一期供水工程,继续实施独流减河、潮白新河、蓟运河综合治理工程。注重建筑细节,确保工程质量,加强安全监管,严防重大事故发生。

要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巩固发展奋战90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全面落实城市管理规定,形成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高标准整治京津城际铁路沿线环境,大力度推进建成区次支道路、社区、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动态监控,消除卫生死角。加快推进精细化管理,实现市区两级数字化管理平台联网互动,完善市容环境标准体系,保持城市环境整洁优美、规范有序。

要优化修复生态环境。全面实施生态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清水工程、净化工程、绿化工程,综合治理河道15条,修建截污管道60公里,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5座,实施纪庄子污水处理厂迁建工程,年内环城四区河道实现水清岸绿。完成于桥水库周边污染源治理工程。建成大港、贯庄垃圾焚烧发电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3%以上。新建绿地17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3%,植树造林17万亩。完成“两河三堤”改造工程,建设北辰郊野公园。加快推进陈塘庄热电厂搬迁改造。从今年开始,实行财政补贴与限行结合,四年内淘汰车龄长、污染重的“黄标车”11.3万辆;五年内投入资金100亿元,全面淘汰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燃煤供热锅炉,由热电联产和燃气供热替代,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气。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本报讯 市长黄兴国在报告中说,要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打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努力建设富有独特魅力和创造活力的文化强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大力宣传天津精神。繁荣文化创作,加快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不断推出精品力作,扩大文化品牌效应。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全面建成文化中心工程,高水平做好布展工作,确保五月份向市民开放。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全部免费开放,加快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等项目,推进农村有线电视提升改造,办好社区优秀文艺汇演、外来务工人员艺术节等活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科技和文化深度融合,培育文化创新、示范和孵化基地,建立完善文化产业市场,加快建设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二期、3D影视创意园等重点工程。进一步搞好国有文艺院团和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扩大文化对外交流。继续做好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图书档案等工作。

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新建和改扩建50所公办幼儿园,提升改造5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160所村办标准化幼儿园,规范发展民办幼儿园,提前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建设任务,实现义务教育较高水平均衡发展。促进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发展。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和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孩子们的安全。加快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新校区,推进海河教育园区二期工程建设,办好第五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社会培训。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建设84个市级重点学科和一批品牌专业。推进全国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心和健康产业园区建设,完成校园环境提升工程。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不断完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

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卫生资源调整,加快推进天津医院、胸科医院、中医一附院、第二儿童医院等工程建设。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开展医生多点执业试点。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区县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全面完成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为全市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做好妇女儿童保健管理工作。继续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构建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和药品保障供应新体系。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要促进体育事业发展。举办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及其系列活动,新建改造1500个健身园、30个体育公园,办好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做好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第十三届全运会筹备工作。

加快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市长黄兴国在报告中说,要多渠道促进就业增长。千方百计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总量,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全面完成创业带动就业四年规划。开发技能“培训包”,搞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首位。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启动建设中国(天津)人力资源中心。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全年新增就业47万人。

要继续增加群众收入。确保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位数增长。落实好增加群众收入的政策措施,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颁布企业工资指导线,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促进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企业职工劳动报酬总额增长15%。继续实施农村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城乡低保、特困救助、农村五保供养标准。

要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各类从业人员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制度,扩大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面,将未参保的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职工养老保险范围,在人人享受社会保障方面迈出新步伐。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管理,扩大基金规模。建立医疗保险实时监控中心,规范医疗保险运行秩序。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从人均210元提高到300元。

要下大力量改善群众生活。精心做好住房保障工作,保证工程质量,扩大准入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健全制度体系,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905万平方米、10.5万套,帮助更多中低收入群众解决住房困难。完成“城中村”拆迁150万平方米,安置房全面开工建设。启动中心城区旧楼区居住功能三年提升工程,重点改造提升供水供热供气旧管道、楼栋门、屋面防水、电梯、楼道照明等设施,年内完成300个小区改造任务,80万群众直接受益。新增养老机构床位4000张,在中心城区新建6所老年配餐服务中心,新建100个日间照料服务站,60多万老年人受益,为4万多名患病困难老年人大幅度提高护理补贴,让他们得到较好照顾。关心残疾人事业发展,继续搞好基本生活、康复、教育、就业、维权等方面的保障服务。精心做好保供应、稳物价工作,确保价补联动资金及时发放到位。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继续开设公交专用道,优化公交线路50条,实施公交服务标准化,投入10亿元新增环保公交车2000辆,打通一批道路卡口和断头路,新建一批过街设施和停车场,加强交通管理,缓解交通拥堵,治理中小学、医院等地区拥堵问题,使群众出行条件明显改善。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全面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提升检测检验能力,完成信息平台建设。扎实推进放心馒头、放心肉、放心菜、放心奶、放心餐馆等系列工程,构建比较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让放心食品走进千家万户,让广大市民吃得放心、用得安心。

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市长黄兴国在报告中说,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综合运用规划、产业政策、财税、价格等手段,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市场中介组织作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一步增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能力,提高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水平。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为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继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大力推进政务、商务、社会诚信建设,完善公共安全应急机制,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认真做好信访、仲裁、人民调解和行政复议等工作,妥善化解社会矛盾,推进法治天津、平安天津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要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政府立法工作,积极配合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做好地方立法工作。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执法资源,强化执法责任,规范执法行为。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强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提高决策质量和执行能力。扩大政务公开,保障市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要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政府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满腔热情为群众服务,尽职尽责,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在全市开展“调结构、惠民生、上水平”活动,继续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搞好服务。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整合部门内部行政审批职能,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社区建设,办好三级行政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高效服务。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更多财力用于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继续精简会议和文件,严格控制各类评比和庆典活动。加强审计监督,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完善“5+1”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平台,把“制度加科技”惩防腐败机制,广泛运用到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资金监管、项目招投标等领域,规范权力运行,做到有权就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必追究。

要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坚持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制度,认真办理建议和提案。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和侨务政策。做好新时期港澳和对台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

推荐第4篇:代市长刘奇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温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充分发表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温州跨世纪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共温州市委的领导下,与时俱进,奋力开拓,较好地完成市九届人大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开创了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60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055亿元;年均增长12.6%。财政总收入由38.7亿元增加到126.3亿元,增长2.3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9%。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8.7:58.5:32.8调整为5.3:56.7:38。工业经济加快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国际性轻工城建设开局良好,“十个一批”工程逐步启动,轻工行业整体实力明显提高,创建了一批国字号生产基地。产业园区集聚作用日益增强,重点工业园区实现产值所占的比重达60.5%。“质量立市、名牌兴业”成效显著,获得中国名牌4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国家免检产品42个,温州产品质量形象得到有效改观。建筑业发展水平提高,2项工程摘取“鲁班奖”。农业结构调整全面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深入实施,效益农业得到较快发展,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粮经产值比由61:39调整为34.3:65.7。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商贸、旅游、会展、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业等持续快速发展,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成功举办首届“轻博会”。

改革开放催生新活力。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明显增强,被联合国工发组织评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以产权制度改革和职工劳动关系处理为重点,国企改制面达95%。大力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39家企业路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基本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积极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率先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全国金融改革综合试点开始实施,财税、投融资、流通、医药、价格和住房制度等各项改革全面展开。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全力推进“信用温州”建设,在国内率先建立企业信用服务平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阶段性成果。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去年实现出口总额26.5亿美元,五年问增长4倍,实际利用外资累计3亿美元。充分发挥在外温州人优势,有效地放大了温州经济。

现代化大都市雏型开始显现。调整市区行政区划,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扩展,建成区面积由68平方公里扩大到125平方公里。新中心区开始出形象,完成旧城改造216万平方米,新增绿地366万平方米、城市道路343万平方米,开展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城市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副中心城市和一批现代化城镇发展加快,城市化水平达53%。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9.8亿元,是上个五年的2.3倍。建成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温州电厂二期、中央直属粮食储备库、洞头五岛相连等省市重点工程项目119个。用台温、金丽温高速公路建设全线推进,进入全省四小时交通圈。温州(洞头)半岛工程顺利开工。温福和甬温铁路前期工作基本就绪。电话号码在全国同类城市率先升8位。城乡基础设施由制约型向初步适应型转变。

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成果丰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称号。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进步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64项,9个县(市、区)进入全国科技先进县行列。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向高标准迈进,高中教育逐步普及化,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从 5l.4%提高到79.5%。民办教育发展迅速。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温州大学城初具规模,温州医学院、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高校顺利迁入。卫生事业发展步伐加快。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温州博物馆、科技馆、广播电视大厦、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相继建成。成功承办了第十二届省运会。计划生育工作取得较大成绩,计划生育符合率达到95.6%。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人民武装和人事、民政、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口岸、统计、物价、档案、人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中央、省驻温单位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市进一步深入。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支持市政协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723件、政协委员提案2638件,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群众团体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城乡居民生活显著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034元提高到1459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3658元提高到5091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增长1.9倍,人均达到10088元。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10.8和3个百分点。城乡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快速增长,每百户轿车、电脑、手机拥有量位居全省首位。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4.7岁。率先实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欠发达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扶贫攻坚成效显著。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温州历史上综合实力提高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这五年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将为历史所铭记。在此,我代表温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于部和驻温部队官兵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以及所有关心温州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温州在发展中仍然面临着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中也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产业层次不高等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土地等重要资源的供需矛盾有所加剧;利用外资工作有待加强;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城乡居民的生活仍然比较困难;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尚有不少薄弱环节;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较为严峻。特别是政府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部门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致使各方面对发展软环境不满意。如果不迅速扭转这种局面,温州将丧失优势和机遇,直接危及可持续发展。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采取过硬的措施,扎扎实实地予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我国新世纪发展确立了新的奋斗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既面对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更面临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东南沿海大商港、国际性轻工城、最具活力的开放城市和滨海山水文化名城。

今后五年,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战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到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确保比2000年翻一番,年均递增11%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集聚辐射功能明显增强,努力使温州成为浙南闽东乃至更大范围城市群中的“领跑城市”。

-- 现代化大都市框架基本形成。城市发展由“瓯江时代”向\"冻海时代”跨越,由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迈进,初步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滨海山水文化名城形象。基本建成枢纽型、功能型基础设施体系,城乡一体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基本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十五年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形成较为完善的现 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稳定低生育水平;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的提高,生态环境总体质量居全国领先水平。

--人民生活迈向富裕的小康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6%。物质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宽松的创业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舒适的人居环境。

新的形势和新的目标,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市第九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以建设富裕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主线,全力实施“一港三城”战略,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围绕建设“国际性轻工城”,加快建立新型产业体系。把握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加速的趋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努力保持

一、

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加快建设国际轻工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集散基地和创新基地。对照国际著名轻工城市的发展轨迹,加强技术创新、品牌塑造、专业化生产、国际化运作等方面的战略研究,加快实施“十个一批”二工程;进一步做大园区、做强企业、做优产品、做活市场。从“大温州”概念出发;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快调整产业布局,逐步形成“一核、三带、四区”产业布局框架。加大工业园区的整合力度,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建设4OO平方公里的沿海工业区,形成沿海产业带,实现更高层次的产业集群,成为全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培育行业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规模企业利用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等优势,加强与国际轻工名牌企业的合作,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能支撑和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产业排头兵,到2007年,全市轻工百强企业总产值超过800亿元。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提升发展水平。深入实施“质量立市、名牌兴业”战略,重视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广泛应用,发挥信息化的倍增作用和催化作用,组织区域支柱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提高轻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加大对品牌的保护和提升力度,做大“名牌经济”,使全市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全国免检产品的拥有量有较大提高。积极推进市场营销方式的创新,扩张市场网络,推动更多的轻工产品“走出去”,使温州成为国内外大企业、跨国公司的供货基地和采购中心。在加快发展轻工产业的同时,重视其他工业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低压电器、化工、泵阀、汽摩配等具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的产业,要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使其更快更好发展。有重点地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形成初具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紧紧围绕为国际性轻工城建设服务,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构筑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一批各具行业特色、面向全社会的信息中心、技术研发中心、质检中心、产品展示销售中心,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基本建成双屿、南白象、龙湾港区三大物流中心,引进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推进商业布局和经营业态调整,建成杨府山中央商务区和大西洋商贸中。心等区域性购物中心,增强现代商业的集聚、辐射能力。以“轻博会”为龙头,发展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会展”、“特色会展”,提高会展业发展水平。以“山、水、文、商”为主题,整合旅游资源,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拓展海内外市场;把我市建设成为浙江南部旅游出入境的中心城市。大力发展金融、房地产、信息、中介等服务行业,争取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l上个百分点。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构筑新型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一港三城”战略的必然要求。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大力发展都市型、生态型、创汇型农业,推动效益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重点扶持一批带动性强、覆盖面广的农业龙头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完善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机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粮食安全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和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稳步推进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切实保护农民利益。重视解决失上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二)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联动发展。把推进城市化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城市化推动现代化,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加快构筑大都市框架。以规划为龙头,实行东拓、南接、北连,把瑞安、乐清、永嘉、洞头纳入大都市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调整产业布局,通盘规划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速温州(洞头)半岛工程建设进程,形成向东、跨江、面海的组团式城市发展态势。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争取五年内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8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80万;加快中心城区“退二进三”的产业转换,明确城市各片区的规划定位,促进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的形成和发挥。基本完成32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心区建设,使其成为辐射功能强、现代气息浓、人居环境优,具有国内一流水准的新区。以产业为依托,合理调整城镇布局,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大中小城市功能互补和小城市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加快鳌江流域城市建设步伐,充分利用平阳、苍南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和人口转移,促进温州南翼经济的发展。加强村镇规划建设,争取五年内完成交通主于道沿线和经济发达村镇的整治改造任务。

根据东南沿海大商港的定位;尽快把我市建设成为区域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散中心。全力抓好温州港开发建设,努力实现从河口港向近海深水港的战略性转移。加快状元存、南岳、七里、龙湾等港区建设,完善集疏运网络和口岸功能,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业务;到2010年争取港口吞吐能力达到5000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150万标箱,为买现远期“331”发展目标,建成现代化沿海主枢纽港和集装箱重要港口奠定基础。加强飞云江、鳌江的整治和港口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全力实施“百项千亿工程”,全面提升基础设施的网络化程度、现代化水平和综合服务功能。计划五年实施重大项目103项,完成投资1300亿元以上,加快建设与大都市相适应的大交通、大能源、大水利等关键性基础设施。交通方面,建成温福铁路和甬温铁路温州段,尽快启动新机场建设,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形成海陆空配套、快速通畅的对外大通道;着手轨道交通、瓯江过江隧道等工程建设,加快实施文成泰顺公路和绕城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及市内交通网络建设,完善城市道路框架,构筑城市捷运系统,实现全市二小时交通圈和都市区半小时交通圈。能源方面,建设装机容量24O万千瓦的温州第二电厂,5O万伏用温、温南、温东输变电等工程;建成温州电厂三期。水利方面,建设城市防洪工程、楠溪江水利枢纽工程等重点项目,实施“千库保安”和“万里清水河道整治”工程,抓好山区小流域治理。大力实施围垦工程,完成造地15万亩以上,有效增加后备土地资源。

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着力打造“绿色温州”。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进一步理山治水,显山露水,逐步构筑城市“三环绿色生态圈”。在内环,加快建设温州乐园、九山公园、汇昌河水上公园等,基本形成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到2007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绿地率达30%。在中环,搞好城市“绿核、绿心”建设,建成以大罗山与三烊湿地为核心的温州城市生态园;加强对沿海滩涂湿地和洞头、灵昆、七都三岛“海上公园”的保护性开发,深度开发楠溪江景区,加快构筑瓯江、飞云江、鳌江“三江六岸”的生态公益带和城市景观带。在外环,建设北雁荡山、四海山、玉苍山、乌岩岭四大城市“绿肺’,形成大都市远郊生态屏障。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抓好温瑞塘河综合整治、珊溪水系保护和重点片区污水治理;以优化能源结构、减少颗粒物、治理机动车尾气为重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完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进一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以城市化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目标;充分发挥“渔、港、景、油、涂\"五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渔业、临港产业和海洋旅游业,提高海洋产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将海洋资源优势转变为海洋经济优势。把推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来抓,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大力实施人口迁移、产业培育、环境优化、山海协作四大工程。加快山区人口的迁移和集聚,建设一批下山移民新区,拓宽劳务输出渠道;欠发达乡镇的劳务输出及随迁人口要达到并稳定在 80万人以上。充分发挥山区生态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建成文成、泰顺2个生态县,使之成为温州大都市的“后花园”。把欠发达地区的扶贫开发区建到发达地区;走异地工业化的道路,切实解决下山群众的就业问题。统筹规划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700公里通乡公路、1500公里通村公路改造任务。实施山海协作,加强挂钩扶贫,促进共同富裕。到2007年,努力实现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

(三)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围绕建设最具活力的开放城市,激活经济主体,增强发展力和创新力,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温州真正成为创新之城、活力之市。

以金融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开展金融改革综合试点,通过建立国有银行小额贷款营销机制、对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重组改造农村信用社、深化存贷款利率改革、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制、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为经济发展搭建通畅、高效的金融平台。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推动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积极支持资产质量较高、竞争能力较强、发展前景较好的公有制企业加快发展。继续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加快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发展资本经营,促进产权整合、企业集聚和产业放大。积极稳妥地实行事业单位改革改制。深化财政、国有资产管理、投融资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形成规范、有序的经济管理体制。

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认真研究世贸组织规则,充分利用过渡期,加快形成与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相适应的运行机制,提高对各类国际贸易纠纷的预警、应对能力。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突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各类开发区在对外开放、吸引外资中的龙头地位,推动优势企业与跨国公司、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嫁接重组,全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一批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积极发挥“三胞”的作用,做好吸引侨资、台资的文章。力争五年合同利用外资3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大力开拓新兴市场,着力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壮大外贸经营主体;实施“大通关”工程,努力扩大外贸出口。至2007年,夕贸出口总额达到60亿美元,比2000年翻两番。开拓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新领域,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和营销窗口,广泛开展加工贸易和合作开发资源。

做足做活温州人文章,努力把温州人经济转化为温州经济。通过各地温州商会和搭建世界温州人大会这一平台,充分利用200万在外温州人这一独特资源,努力为温州经济发展服务。鼓励更多有条件的温州企业和温州人“走出去”,完善温州之外的营销网络,把更多的温州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积极发挥在外温州人的作用;搞好外引内联,将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引进温州,努力把温州人“细胞”活力变成“肌体”力量。

积极参与国内地区间合作,以对内联接促进对外开放。发挥我市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多领域开展经济合作与交流,努力实现市场相通、体制相融、资源共享、人才互通和产业互补。继续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搞好对口帮扶工作。

(四)加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内容,全面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力争首批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积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民道德体系。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着力塑造新世纪温州人的新形象。坚持依法治市,进一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健全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等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努力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和水平。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体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和专项整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平安温州”。切实抓好禁毒工作,遏制毒情蔓延势头。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积极化解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加快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事业体系。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产业部门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开发联合体,搞好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行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快温州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完善产权交易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信息处理技术,深度开发经济、社会等各类信息资源,加快建设“数字温州”。坚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促进我市从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强化地方政府为主的分级办学责任制,继续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高标准、均衡化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基础教育达到同期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发展各种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构筑开放性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建成学习型城市;全面建成大学城,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大学来温办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高等教育办学层次。深入实施新世纪人才工程,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抓好留学生创业园区和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培养和引进一大批我市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科技人才、现代管理人才和精通国际经济贸易的人才;构筑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区域性人才高地,争取全市新增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2000名。充分挖掘和整合瓯越文化资源,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树立温州文化品牌。深化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培育和组建以资本为纽带、具有导向性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形式地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重要文化设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加快群众性体育服务网络建设,注重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改善医疗条件,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探索建立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争取进入全省一类地区管理。认真实施妇女、儿童、老年人事业发展规划,关心和加强残疾人事业。

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高度关注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问题,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到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7000元。千方百计培育和保护群众的购买力,努力扩大教育、体育、旅游、娱乐、信息等服务性消费;拓宽和优化消费结构。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康居示范小区和经济适用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加强城镇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所有城镇劳动者。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实现应保尽保。认真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关心善待外来务工人员,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五)着眼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努力建设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要以提升环境竞争力为主线,用改革的精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积极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创业氛围,努力使温州成为政府服务最佳、营商成本最低、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按照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削减审批项民改进审批方式,规范审批程序和行为,建立和完善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和审批监督制约机制。创新政府管理手段,大力发展电子政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强化政府的公共决策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和制度,健全重大决策的社会公示制和听证制,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完善公务员的考核、选拔和淘汰机制,从制度上保证机关作风的转变。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加强宏观调控,提高政府在社会公共资源配置上的引导力和控制力。强化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盘活和整合各种资源,激活经济发展的潜能。通过围垦造地、园区整合、土地整理、土地使用方式改革等途径,增加土地的有效供给,着力解决企业用地的瓶颈制约,降低企业的营商成本。加快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努力增加建设和发展资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基础性、公益性重点项目的投入力度。坚持经营城市的理念;创新和完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有效经营城市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吸引和集聚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城市建设。

积极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按照信用立市、建设\"信用温州”的要求,切实强化政府信用;显著提升企业信用,初步建立个人信用,形成比较完善的信用信息网络、信用评价系统和信用监管体系,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使我市成为全国信用环境最好的地方之一。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对市场主体准入和经营行为的监管,打破地区封锁和行政壁垒,依法打击严重危害市场秩序的行为;有效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强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在防范重大疫情、抵御自然灾害、化解金融风险、维护信息安全等方面建立相应的应对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2003年的主要工作安排

200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全面完成本届政府的奋斗目标至关重要。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外贸出口额增长15%;财政总收入增长12.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和6%。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任务艰巨。我们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确保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定任务。

(一)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工业方面,以加快征地步伐和完善配套设施为重点,集中力量搞好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完成滨海产业园区5000亩土地征用和“七通一平”建设,加快中国鞋都等10多个重点工业园区建设进度。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重点抓好能直接带动产业提升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技改投入100亿元。建设一批标准厂房,增加资金供给,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加快鞋类、印刷、泵阀、低压电器、汽摩配等国家级和省级检测中心建设;新建3个省级检测中心。

农业方面,加强蔬菜、茶果、花卉、水产、畜牧等农业特色产业带建设,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重点基地20个。继续抓好农业“百龙工程”,培育产值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完成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一期工程,启动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搞好种子种苗工程,发展“订单农业”和“网上交易”,培育一批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业中介组织。启动山海协作工程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实现139个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以上。

服务业方面,制定实施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加快双屿物流中心、瓯北客货运综合站等一批物流设施建设,争取大型国际零售集团落户温州。建设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及有关配套工程,全力以赴办好2003年中国国际轻工产品博览会。加强旅游交通和旅游景点建设,提高配套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认真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快建立重点投资项目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完成合同利用外资比上年翻一番;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着手在各级开发区和重点工业园区开辟外商投资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划出不少于50%的土地用于外商投资。认真落实各项出口扶持措施,用足用好生产企业“免、抵、退”等税收政策,切实解决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加强外贸、海关、税务、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提高通关效率,推进贸易便利化。壮大出口队伍,重点培育10家自营出口超亿美元的出口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力争全年新批境外企业25家。

(三)全面深化各项改革。按照金融改革综合试点的要求,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扩大小额信用贷款;搞好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试点,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融资服务。深化经贸系统国有企业改革,妥善处置已改制企业的遗留问题,加快推进商业、物资、粮食、水利、交通、城建等国有企业改制。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上市培育工作,

争取年内组建股份有限公司5家,新进入上市辅导2家,上市1家。加强对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妥善处理“城中村”改造和“村改居”的村集体资产问题。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土地入股、被征用土地农民参与社会保险等办法,妥善解决失上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积极开展食品卫生、房地产、汽车、建材、通信产品、服务六大市场和价格秩序的专项整治。健全安全生产监督保障工作制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四)抓紧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启动“百项千亿工程”,完成重点建设投资叨亿元。建成50万伏而温输变电、中心片污水处理厂、市行政管理中心等项目,确保甬台温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加快实施温州(洞头)半岛浅滩一期、珊溪水利供水配套工程、温瑞塘河综合整治、金丽温高速公路永嘉鹿城段、瓯南大桥、瓯海大道、温州大学城、康居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温福铁路温州段、永强机场扩建、飞云江三桥、龙湾港区二期、温州电厂三期、城市西向排洪工程、温医附一院迁建工程和沿海工业区配套基础设施等。做好甬温铁路温州段、温州第二电厂、绕城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瓯江过江隧道、三江片开发、温州城市生态园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完成杨府山片区城市设计,全面启动中央商务区建设,完善行政文化中心配套设施,进一步拉开城市中心区建设框架。坚持新区拓展和旧城疏解相结合,稳步进行旧城改造,控制旧城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提高旧城环境质量。

(五)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推进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乡镇和文明村居等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全体市民文明素质。继续加大市容环境、交通秩序、治安秩序、拆违改危“四大整治”力度,搞好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工程,新增城市绿地面积 80万平方米。抓好农村居住环境和社会风气整治,加强思想道德和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为我市2004年争取首批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奠定重要基础。

提高科技教育发展水平。支持有条件的行业和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累计建成市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50家,实现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零的突破。加快制定实施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加强网上技术市场和虚拟科技研发中心建设。重视专利保护工作。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选择20家企业和5家行业信息中心开展信息化试点,建设教育、劳动保障、医疗等公共领域信息化服务系统。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加快一批重点学校的改迁建,争创省市示范学校5l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整体质量。加快大学城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实行高层次人才引进“零门槛”;完善“人才居住证”制度,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温创业。

加快发展文化、卫生、体育、新闻、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启动建设温州大剧院、中华诗词馆、温州美术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继续做好古民居、古村落、古街区的保护,办好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温州分会场的各项活动。加快有线电视网络改造步伐,完成广播电视农村入户工程。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抓紧建立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力打好‘啡典”防治硬仗。积极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加快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提高优质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重视搞好三产等重大市情市力普查。加强国防教育,关心和支持驻温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

(六)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郑培民同志先进事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关心人民生活,继续为民办好一批实事项目。转变政府职能,整顿机关作风,化大力气改善和优化发展软环境。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重大事项联审,开展年检年审事项专项清理,实现部分事项网上审批。启动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建好政府门户同站;实现政府各部门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和行政执法监察力度,完善投诉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整治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着力解决办事拖拉、推倭塞责、刁难企业、政令不畅等问题。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完善建设工程项目公开招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进入市场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我市大步迈向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时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和中共温州市委的领导下,励精图治,奋发有为,为建设富裕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推荐]代市长刘奇作政府工作报告

推荐第5篇:代市长刘奇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温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充分发表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温州跨世纪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共产党温州市委的领导下,与时俱进,奋力开拓,较好地完成市九届人大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开创了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60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055亿元;年均增长12.6%。财政总收入由38.7亿元增加到126.3亿元,增长2.3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9%。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8.7:58.5:32.8调整为5.3:56.7:38。工业经济加快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国际性轻工城建设开局良好,“十个一批”工程逐步启动,轻工行业整体实力明显提高,创建了一批国字号生产基地。产业园区集聚作用日益增强,重点工业园区实现产值所占的比重达60.5%。“质量立市、名牌兴业”成效显著,获得中国名牌4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国家免检产品42个,温州产品质量形象得到有效改观。建筑业发展水平提高,2项工程摘取“鲁班奖”。农业结构调整全面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深入实施,效益农业得到较快发展,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粮经产值比由61:39调整为34.3:65.7。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商贸、旅游、会展、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业等持续快速发展,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成功举办首届“轻博会”。

改革开放催生新活力。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明显增强,被联合国工发组织评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以产权制度改革和职工劳动关系处理为重点,国企改制面达95%。大力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39家企业路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基本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积极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率先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全国金融改革综合试点开始实施,财税、投融资、流通、医药、价格和住房制度等各项改革全面展开。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全力推进“信用温州”建设,在国内率先建立企业信用服务平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阶段性成果。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去年实现出口总额26.5亿美元,五年问增长4倍,实际利用外资累计3亿美元。充分发挥在外温州人优势,有效地放大了温州经济。

现代化大都市雏型开始显现。调整市区行政区划,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扩展,建成区面积由68平方公里扩大到125平方公里。新中心区开始出形象,完成旧城改造216万平方米,新增绿地366万平方米、城市道路343万平方米,开展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城市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副中心城市和一批现代化城镇发展加快,城市化水平达53%。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9.8亿元,是上个五年的2.3倍。建成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温州电厂二期、中央直属粮食储备库、洞头五岛相连等省市重点工程项目119个。用台温、金丽温高速公路建设全线推进,进入全省四小时交通圈。温州(洞头)半岛工程顺利开工。温福和甬温铁路前期工作基本就绪。电话号码在全国同类城市率先升8位。城乡基础设施由制约型向初步适应型转变。

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成果丰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称号。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进步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64项,9个县(市、区)进入全国科技先进县行列。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向高标准迈进,高中教育逐步普及化,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从 5l.4%提高到79.5%。民办教育发展迅速。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温州大学城初具规模,温州医学院、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高校顺利迁入。卫生事业发展步伐加快。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温州博物馆、科技馆、广播电视大厦、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相继建成。成功承办了第十二届省运会。计划生育工作取得较大成绩,计划生育符合率达到95.6%。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人民武装和人事、民政、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口岸、统计、物价、档案、人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中央、省驻温单位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市进一步深入。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支持市政协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723件、政协委员提案2638件,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群众团体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城乡居民生活显著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034元提高到1459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3658元提高到5091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增长1.9倍,人均达到10088元。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10.8和3个百分点。城乡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快速增长,每百户轿车、电脑、手机拥有量位居全省首位。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4.7岁。率先实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欠发

达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扶贫攻坚成效显著。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温州历史上综合实力提高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这五年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将为历史所铭记。在此,我代表温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于部和驻温部队官兵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以及所有关心温州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温州在发展中仍然面临着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中也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产业层次不高等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土地等重要资源的供需矛盾有所加剧;利用外资工作有待加强;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城乡居民的生活仍然比较困难;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尚有不少薄弱环节;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较为严峻。特别是政府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部门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致使各方面对发展软环境不满意。如果不迅速扭转这种局面,温州将丧失优势和机遇,直接危及可持续发展。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采取过硬的措施,扎扎实实地予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我国新世纪发展确立了新的奋斗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既面对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更面临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东南沿海大商港、国际性轻工城、最具活力的开放城市和滨海山水文化名城。

今后五年,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战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到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确保比2000年翻一番,年均递增11%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集聚辐射功能明显增强,努力使温州成为浙南闽东乃至更大范围城市群中的“领跑城市”。

-- 现代化大都市框架基本形成。城市发展由“瓯江时代”向\"冻海时代”跨越,由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迈进,初步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滨海山水文化名城形象。基本建成枢纽型、功能型基础设施体系,城乡一体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基本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十五年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形成较为完善的现 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稳定低生育水平;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的提高,生态环境总体质量居全国领先水平。

--人民生活迈向富裕的小康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6%。物质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宽松的创业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舒适的人居环境。

新的形势和新的目标,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市第九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以建设富裕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主线,全力实施“一港三城”战略,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围绕建设“国际性轻工城”,加快建立新型产业体系。把握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加速的趋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努力保持

一、

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加快建设国际轻工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集散基地和创新基地。对照国际著名轻工城市的发展轨迹,加强技术创新、品牌塑造、专业化生产、国际化运作等方面的战略研究,加快实施“十个一批”二工程;进一步做大园区、做强企业、做优产品、做活市场。从“大温州”概念出发;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快调整产业布局,逐步形成“一核、三带、四区”产业布局框架。加大工业园区的整合力度,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建设4OO平方公里的沿海工业区,形成沿海产业带,实现更高层次的产业集群,成为全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培育行业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规模企业利用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等优势,加强与国际轻工名牌企业的合作,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能支撑和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产业排头兵,到2007年,全市轻工百强企业总产值超过800亿元。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提升发展水平。深入实施“质量立市、名牌兴业”战略,重视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广泛应用,发挥信息化的倍增作用和催化作用,组织区域支柱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提高轻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加大对品牌的保护和提升力度,做大“名牌经济”,使全市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全国免检产品的拥有量有较大提高。积极推进市场营销方式的创新,扩张市场网络,推动更多的轻工产品“走出去”,使温州成为国内外大企业、跨国公司的供货基地和采购中心。在加快发展轻工产业的同时,重视其他工业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低压电器、化工、泵阀、汽摩配等具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的产业,要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使其更快更好发展。有重点地发展

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形成初具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紧紧围绕为国际性轻工城建设服务,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构筑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一批各具行业特色、面向全社会的信息中心、技术研发中心、质检中心、产品展示销售中心,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基本建成双屿、南白象、龙湾港区三大物流中心,引进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推进商业布局和经营业态调整,建成杨府山中央商务区和大西洋商贸中。心等区域性购物中心,增强现代商业的集聚、辐射能力。以“轻博会”为龙头,发展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会展”、“特色会展”,提高会展业发展水平。以“山、水、文、商”为主题,整合旅游资源,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拓展海内外市场;把我市建设成为浙江南部旅游出入境的中心城市。大力发展金融、房地产、信息、中介等服务行业,争取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l上个百分点。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构筑新型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一港三城”战略的必然要求。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大力发展都市型、生态型、创汇型农业,推动效益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重点扶持一批带动性强、覆盖面广的农业龙头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完善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机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粮食安全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和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稳步推进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切实保护农民利益。重视解决失上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二)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联动发展。把推进城市化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城市化推动现代化,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加快构筑大都市框架。以规划为龙头,实行东拓、南接、北连,把瑞安、乐清、永嘉、洞头纳入大都市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调整产业布局,通盘规划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速温州(洞头)半岛工程建设进程,形成向东、跨江、面海的组团式城市发展态势。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争取五年内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8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80万;加快中心城区“退二进三”的产业转换,明确城市各片区的规划定位,促进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的形成和发挥。基本完成32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心区建设,使其成为辐射功能强、现代气息浓、人居环境优,具有国内一流水准的新区。以产业为依托,合理调整城镇布局,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大中小城市功能互补和小城市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加快鳌江流域城市建设步伐,充分利用平阳、苍南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和人口转移,促进温州南翼经济的发展。加强村镇规划建设,争取五年内完成交通主于道沿线和经济发达村镇的整治改造任务。

根据东南沿海大商港的定位;尽快把我市建设成为区域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散中心。全力抓好温州港开发建设,努力实现从河口港向近海深水港的战略性转移。加快状元存、南岳、七里、龙湾等港区建设,完善集疏运网络和口岸功能,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业务;到2010年争取港口吞吐能力达到5000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150万标箱,为买现远期“331”发展目标,建成现代化沿海主枢纽港和集装箱重要港口奠定基础。加强飞云江、鳌江的整治和港口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全力实施“百项千亿工程”,全面提升基础设施的网络化程度、现代化水平和综合服务功能。计划五年实施重大项目103项,完成投资1300亿元以上,加快建设与大都市相适应的大交通、大能源、大水利等关键性基础设施。交通方面,建成温福铁路和甬温铁路温州段,尽快启动新机场建设,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形成海陆空配套、快速通畅的对外大通道;着手轨道交通、瓯江过江隧道等工程建设,加快实施文成泰顺公路和绕城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及市内交通网络建设,完善城市道路框架,构筑城市捷运系统,实现全市二小时交通圈和都市区半小时交通圈。能源方面,建设装机容量24O万千瓦的温州第二电厂,5O万伏用温、温南、温东输变电等工程;建成温州电厂三期。水利方面,建设城市防洪工程、楠溪江水利枢纽工程等重点项目,实施“千库保安”和“万里清水河道整治”工程,抓好山区小流域治理。大力实施围垦工程,完成造地15万亩以上,有效增加后备土地资源。

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着力打造“绿色温州”。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进一步理山治水,显山露水,逐步构筑城市“三环绿色生态圈”。在内环,加快建设温州乐园、九山公园、汇昌河水上公园等,基本形成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到2007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绿地率达30%。在中环,搞好城市“绿核、绿心”建设,建成以大罗山与三烊湿地为核心的温州城市生态园;加强对沿海滩涂湿地和洞头、灵昆、七都三岛“海上公园”的保护性开发,深度开发楠溪江景区,加快构筑瓯江、飞云江、鳌江“三江六岸”的生态公益带和城市景观带。在外环,建设北雁荡山、四海山、玉苍山、乌岩岭四大城市“绿肺’,形成大都市远郊生态屏障。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抓好温瑞塘河综合整治、珊溪水系保护和重点片区污水治理;以优化能源结构、减少颗粒物、治理机动车尾气为重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完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进一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以城市化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目标;充分发挥“渔、港、景、油

为主的分级办学责任制,继续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高标准、均衡化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基础教育达到同期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发展各种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构筑开放性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建成学习型城市;全面建成大学城,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大学来温办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高等教育办学层次。深入实施新世纪人才工程,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抓好留学生创业园区和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培养和引进一大批我市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科技人才、现代管理人才和精通国际经济贸易的人才;构筑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区域性人才高地,争取全市新增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2000名。充分挖掘和整合瓯越文化资源,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树立温州文化品牌。深化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培育和组建以资本为纽带、具有导向性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形式地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重要文化设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加快群众性体育服务网络建设,注重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改善医疗条件,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探索建立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争取进入全省一类地区管理。认真实施妇女、儿童、老年人事业发展规划,关心和加强残疾人事业。

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高度关注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问题,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到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7000元。千方百计培育和保护群众的购买力,努力扩大教育、体育、旅游、娱乐、信息等服务性消费;拓宽和优化消费结构。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康居示范小区和经济适用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加强城镇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所有城镇劳动者。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实现应保尽保。认真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关心善待外来务工人员,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五)着眼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努力建设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要以提升环境竞争力为主线,用改革的精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积极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创业氛围,努力使温州成为政府服务最佳、营商成本最低、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按照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削减审批项民改进审批方式,规范审批程序和行为,建立和完善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和审批监督制约机制。创新政府管理手段,大力发展电子政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强化政府的公共决策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和制度,健全重大决策的社会公示制和听证制,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完善公务员的考核、选拔和淘汰机制,从制度上保证机关作风的转变。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加强宏观调控,提高政府在社会公共资源配置上的引导力和控制力。强化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盘活和整合各种资源,激活经济发展的潜能。通过围垦造地、园区整合、土地整理、土地使用方式改革等途径,增加土地的有效供给,着力解决企业用地的瓶颈制约,降低企业的营商成本。加快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努力增加建设和发展资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基础性、公益性重点项目的投入力度。坚持经营城市的理念;创新和完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有效经营城市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吸引和集聚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城市建设。

积极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按照信用立市、建设\"信用温州”的要求,切实强化政府信用;显著提升企业信用,初步建立个人信用,形成比较完善的信用信息网络、信用评价系统和信用监管体系,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使我市成为全国信用环境最好的地方之一。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对市场主体准入和经营行为的监管,打破地区封锁和行政壁垒,依法打击严重危害市场秩序的行为;有效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强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在防范重大疫情、抵御自然灾害、化解金融风险、维护信息安全等方面建立相应的应对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2003年的主要工作安排

200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全面完成本届政府的奋斗目标至关重要。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外贸出口额增长15%;财政总收入增长12.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和6%。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任务艰巨。我们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确保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定任务。

(一)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工业方面,以加快征地步伐和完善配套设施为重点,集中力量搞好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完成滨海产业园区5000亩土地征用和“七通一平”建设,加快中国鞋都等10多个重点工业园区建设进度。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重点抓好能直接带动产业提升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技改投入100亿元。建设一批标准厂房,增加资金供给,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加快鞋类、印刷、泵阀、低压电器、汽摩配等国家级和省级检测中心建设;新建3个省级检测中心。

农业方面,加强蔬菜、茶果、花卉、水产、畜牧等农业特色产业带建设,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重点基地20个。继续抓好农业“百龙工程”,培育产值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完成农业高

推荐第6篇:19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手打资料 绝无广告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0年03月05日 11:04 [温家宝]: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09:05] [温家宝]:

一、2009年工作回顾 [09:05] [温家宝]: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去年这个时候,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出口大幅下降,不少企业经营困难,有的甚至停产倒闭,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农民工大批返乡,经济增速陡然下滑。

[09:06] [温家宝]: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掌声) [09:07] [温家宝]: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财政收入6.85万亿元,增长11.7%;粮食产量5.31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6年增产;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实际增长9.8%和8.5%。 [09:08] [温家宝]: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实践再次证明,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掌声) [09:08] [温家宝]: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令人振奋。我们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抚今追昔,伟大祖国的辉煌成就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必将激励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掌声) [09:09] [温家宝]: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09:09] [温家宝]: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大规模增加财政支出和实行结构性减税,保持货币信贷快速增长,提高货币政策的可持续性,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需求,有效扩大了内需,很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趋势。 [09:10]

苏菲神

手打资料 绝无广告

[温家宝]:着力扩大居民消费。我们鼓励消费的政策领域之宽、力度之大、受惠面之广前所未有。中央财政投入资金450亿元,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农机具购置。减半征收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免住房交易相关税收,支持自住性住房消费。 [09:11] [温家宝]:全年汽车销售1364万辆,增长46.2%;商品房销售9.37亿平方米,增长4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6.9%,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09:11] [温家宝]:促进投资快速增长。我们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带动社会投资。实施两年新增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 [09:12] [温家宝]: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9243亿元,比上年预算增加5038亿元,其中,保障性住房、农村民生工程、社会事业投资占44%,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占16%,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占23%,灾后恢复重建占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1%,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09:12] [温家宝]:投资快速增长有效弥补了外需下降的缺口,加强了薄弱环节,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9:14] [温家宝]:我们加快推进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重灾区已完成投资6545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65.5%。国家的大力支持,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灾区群众的艰苦奋斗,使遭受重大创伤的灾区呈现出崭新面貌。 [09:14] [温家宝]: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一个个村庄焕发出蓬勃生机。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无疆大爱,有力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掌声) [09:14] [温家宝]:

(二)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夯实长远发展基础。我们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加快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 [09:15] [温家宝]:“三农”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7253亿元,增长21.8%。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启动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 [09:15] [温家宝]: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6069万农民受益,新增510万沼气用户,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38万公里、农村电网线路26.6万公里,又有80万户农村危房得到改造,9.2万户游牧民实现了定居。我们加大扶贫力度,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09:16]

苏菲神

手打资料 绝无广告

[温家宝]: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制定并实施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安排200亿元技改专项资金支持4441个技改项目。重点行业兼并重组取得新进展。 [09:16] [温家宝]:下大力气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关停小火电机组2617万千瓦,淘汰落后的炼钢产能1691万吨、炼铁产能2113万吨、水泥产能7416万吨、焦炭产能1809万吨。 [09:16] [温家宝]: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支出1512亿元,增长30%。积极支持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清洁能源、第三代移动通信等一批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铁路投入运营5557公里,高速公路新建通车4719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新建、改扩建民用机场35个;新增发电装机8970万千瓦,西气东输二线西段工程实现供气,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加快推进,618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

[09:18] [温家宝]: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安排预算内资金,支持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等项目2983个;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节能空调500多万台、高效照明灯具1.5亿只。 [09:19] [温家宝]:继续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完成造林88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万平方公里。加强\"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治理。“十一五”前四年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4.3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9.66%和13.14%。 [09:19] [温家宝]: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政策措施。气象预报预警和地震监测工作得到加强,灾害防御能力不断提升。 [09:19] [温家宝]:区域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制定若干区域发展重大规划和政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加快开放开发,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东部地区加快结构和自主创新,经济发展活力增强。区域发展呈现布局改善、结构优化、协调性提高的良好态势。 [09:20] [温家宝]:

(三)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我们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动力,努力消除体制障碍,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09:21]

苏菲神

手打资料 绝无广告

[温家宝]: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推进。增值税转型全面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推进,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规范运行。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转型和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扎实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实施。 [09:22] [温家宝]:创业板正式推出,为自主创新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有序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稳步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15亿亩林地确权到户,占全国集体林地面积的60%,这是继土地家庭承包之后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 (掌声) [09:22] [温家宝]: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出台一系列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采取符合国际惯例的方式支持出口企业,完成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900亿美元,安排421亿美元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鼓励增加进口。 [09:23] [温家宝]:去年下半年开始进出口降幅明显收窄,国际市场份额得到巩固,全年进出口总额2.2万亿美元。扭转利用外资下降局面,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00亿美元。企业“走出去”逆势上扬,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分别达433亿美元和777亿美元。 [09:24] [温家宝]:积极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对话协调和经贸金融合作,在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09:24] [温家宝]:

(四)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难情况下,我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09:25] [温家宝]: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中央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426亿元,比上年增长59%。实施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部分费率、再就业税收减免及提供相关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稳定和增加就业。 [09:25] [温家宝]:开展系列就业服务活动,多渠道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和到企事业单位就业见习。全年组织2100万城乡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这些措施促进了就业的基本稳定。 [09:26] [温家宝]: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普遍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出台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在320个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迈出历史性步伐。 [09:27]

苏菲神

手打资料 绝无广告

[温家宝]: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资金2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5年增加,去年又人均提高10%。农村五保户供养水平、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乡低保对象保障水平都有新的提高。 [09:27] [温家宝]:中央财政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551亿元,比上年增长2倍。新建、改扩建各类保障性住房200万套,棚户区改造解决住房130万套。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积累6927亿元,比上年增长44.2%。社会保障体系得到加强。 [09:27] [温家宝]: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大幅度增加全国教育支出,其中中央财政支出1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政策,中央下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666亿元,提前一年实现农村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500元和300元的目标。 [09:28] [温家宝]: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开始实施。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资助学生2871万人,基本保障了困难家庭的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 [09:28] [温家宝]: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组织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1277亿元,比上年增长49.5%。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01亿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8.3亿人。 [09:29] [温家宝]:中央财政安排429亿元,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基本药物制度在3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了一批县级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09:29] [温家宝]:启动实施扩大乙肝疫苗接种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面对突如其来的甲型HlN1流感疫情,我们依法科学有序地开展防控工作,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了社会正常秩序。 [09:30] [温家宝]: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世界经济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取得这样的成绩极为不易。 [09:30] [温家宝]: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掌声)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诚挚的感谢!(掌声)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掌声) [09:31]

苏菲神

手打资料 绝无广告

[温家宝]: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做好政府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09:32] [温家宝]:必须坚持运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种手段,在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策高效、组织有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09:32] [温家宝]:必须坚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关系,注重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既克服短期困难、解决突出矛盾,又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09:33] [温家宝]: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方针,坚定不移地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形成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09:34] [温家宝]: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着眼维护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09:34] [温家宝]:必须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既强调统一思想、顾全大局,又鼓励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形成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09:34] [温家宝]:这些经验对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推进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掌声) [09:35] [温家宝]:

二、2010年主要任务 [09:35] [温家宝]:今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 [09:35] [温家宝]:今年发展环境虽然有可能好于去年,但是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长彼消,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 [09:35] [温家宝]: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 [09:37] [温家宝]:同时,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金融领域风险没有完全消除,各国刺激政策退出抉择艰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可能加剧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明显

苏菲神

手打资料 绝无广告

抬头,加上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 [09:37] [温家宝]:从国内看,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市场信心增强,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 [09:38] [温家宝]: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09:39] [温家宝]: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判断形势,决不能把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等同于经济运行根本好转。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努力化解矛盾,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09:40] [温家宝]: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搞好宏观调控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09:40]

[温家宝]: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09:41] [温家宝]: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国际收支状况改善。 [09:41] [温家宝]:这里要着重说明,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主要是强调好字当头,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来。 [09:41] [温家宝]: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综合考虑了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传导效应、国内货币信贷增长的滞后影响以及居民的承受能力,并为资源环境税费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留有一定空间。 [09:42] [温家宝]: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09:43]

苏菲神

手打资料 绝无广告

[温家宝]:

(一)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09:43] [温家宝]: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09:43] [温家宝]: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既要保持足够的政策力度、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又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还要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物价总水平。 [09:43] [温家宝]: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0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继续代发地方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09:45] [温家宝]:这样的安排主要是考虑到今年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从财政收入看,上一年一次性特殊增收措施没有或减少了,还要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从财政支出看,继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完成在建项目、加强薄弱环节、推进改革、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等都需要增加投入。 [09:47] [温家宝]:二是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 [09:48] [温家宝]: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把钱花在刀刃上。继续向“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欠发达地区的建设。 [09:48] [温家宝]: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压缩公用经费。 [09:48] [温家宝]:四是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增强内外部约束力,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财政风险。同时,要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严厉打击偷骗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 [09:48] [温家宝]: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今年广义货币M2增长目标为17%左右,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左右。这两个指标虽然都低于去年实际执行结果,但仍然是一个适度宽松的政策目标,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同时也有利于管理好通胀预期、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09:51] [温家宝]:二是优化信贷结构。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有效缓解农户和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强化贷后管理,确保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 [09:52]

苏菲神

手打资料 绝无广告

[温家宝]:三是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股权和债券融资规模,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四是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探索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强化对跨境资本流动的有效监控,防范各类金融风险。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09:52] [温家宝]:四是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探索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强化对跨境资本流动的有效监控,防范各类金融风险。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09:53] [温家宝]: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继续提高农民收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增强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 [09:53] [温家宝]:巩固扩大传统消费,积极培育信息、旅游、文化、健身、培训、养老、家庭服务等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扩大消费信贷。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努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继续实施和完善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 [09:54] [温家宝]:大幅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增加品种和型号,扩大补贴范围,完善补贴标准和办法,加强对中标企业的管理和考核,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完善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和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小排量汽车购置税按7.5%征收。我们一定要落实好这些政策措施,把好事办好,真正让广大群众得到实惠。(掌声) [09:54] [温家宝]: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各级政府投资都要集中力量保重点,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资金安排主要用于项目续建和收尾,切实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扎实推进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鼓励扩大民间投资,完善和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 [09:54] [温家宝]:加强和改进投资管理,严格执行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和产业政策,切实防止重复建设。对有财政资金投入的建设项目,要加强全程监督,坚决避免以扩大内需为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确保公共投资真正用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09:54] [温家宝]: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09:56] [温家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09:56]

苏菲神

手打资料 绝无广告

[温家宝]: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一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用好技改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和节能降耗。二是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推动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三是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引导企业以品牌、标准、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社会责任。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努力把我国产品质量提高到新水平。 [09:56] [温家宝]: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09:56] [温家宝]: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一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抓紧修订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网络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减少、简化行政审批,坚决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二是继续落实财政对中小企业支持政策。中央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106亿元。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央财政预算内技术改造专项投资要覆盖中小企业,地方政府也要加大投入。 [09:57] [温家宝]:三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小企业信贷考核体系。鼓励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中小企业贷款税前全额拨备损失准备金。发展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落实好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准备金提取和代偿损失在税前扣除的政策。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09:57] [温家宝]:加快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 [09:57] [温家宝]:农村服务业基础薄弱、发展潜力大,要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科技信息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逐步实现国家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基本同价。 [09:57] [温家宝]: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一要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扎实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苏菲神

手打资料 绝无广告

形成全社会节能的良好风尚。今年要新增8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燃煤机组必须同步建成并运行烟气脱硫设施。 [09:59] [温家宝]:二要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及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500万立方米、垃圾日处理能力6万吨。 [09:59] [温家宝]:三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物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10:00] [温家宝]:四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增加森林碳汇,新增造林面积不低于8880万亩。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 [10:02] [温家宝]: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10:03] [温家宝]:认真落实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规划和政策。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重点抓好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 [10:03] [温家宝]: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在扭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增强发展的协调性;重在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0:04] [温家宝]:

(三)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10:04] [温家宝]:在连续6年增产增收之后,更要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10:05] [温家宝]: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稳定粮食生产,扩大油料种植面积,增加重要紧缺农产品供应,大规模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大规模开展园艺产品生产和畜牧水产养殖标准化创建,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安全。 [10:06]

苏菲神

手打资料 绝无广告

[温家宝]:继续实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增加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中央财政拟安排补贴资金1335亿元,比上年增加60.4亿元。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每斤分别提高3分、5分和1毛钱,小麦每斤提高3分钱,继续实施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10:06] [温家宝]:加强对产粮大县、养猪大县、养牛大县的财政扶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推动生产与市场对接。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消除贫困落后,让农民群众早日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 [10:06] [温家宝]: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0:06] [温家宝]: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地方各级财政也要增加投入。以主产区为重点,全面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的配套改造,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建设高标准农田,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以良种培育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实施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乡镇和区域性农机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10:09] [温家宝]:深化农村改革。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启动国有林场改革。继续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培育小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切实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10:11] [温家宝]: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壮大县域经济,大力加强县城和中心镇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镇集聚,鼓励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 [10:11] [温家宝]:城乡建设都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10:12]

苏菲神

手打资料 绝无广告

[温家宝]:进一步增加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投入,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扩大农村沼气建设规模,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我们要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也要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10:12] [温家宝]:

(四)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10:13] [温家宝]: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 [10:13] [温家宝]: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着重抓好五个方面: [10:13] [温家宝]:一是推进教育改革。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勇于创新,鼓励试验,对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进行系统改革。坚持育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提高办学和人才培养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10:13] [温家宝]: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初中校舍改造和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尽快使所有学校的校舍、设备和师资达到规定标准。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的支持。 [10:14] [温家宝]:三是继续加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10:15] [温家宝]:四是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紧密结合,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创建若干一流大学,培养杰出人才。中央财政要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 [10:15] [温家宝]: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鼓励他们终身从教。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培训,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贫困地区从教。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不普及和提高教育,国家不可能强盛。这个道理我们要永远铭记。 [10:16]

苏菲神

手打资料 绝无广告

[温家宝]: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要认真贯彻自主创新的方针,全面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着力突破带动技术革命、促进产业振兴的关键科技问题,突破提高健康水平、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突破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技术问题。 [10:17] [温家宝]:前瞻部署生物、纳米、量子调控、信息网络、气候变化、空天海洋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 [10:17] [温家宝]: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10:18] [温家宝]:加快人才资源开发。人才是第一资源。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10:18] [温家宝]:建立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等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10:19] [温家宝]:

(五)大力加强文化建设 [10:19] [温家宝]: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先进文化力量,使中华民族充满生机与活力。 [10:20] [温家宝]:一年来,我们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快速成长,繁荣文化市场,有效扩大了内需。新的一年,我们要更加重视和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10:21] [温家宝]:政府要更好地履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权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资源配置要向基层、特别是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推进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10:21]

苏菲神

手打资料 绝无广告

[温家宝]: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生产更多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10:22] [温家宝]: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档案事业发展,繁荣文学艺术创作,加强文物保护。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中华民族不仅能够创造经济奇迹,也一定能够创造新的文化辉煌。 [10:23] [温家宝]: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10:23] [温家宝]: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10:23] [温家宝]: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上不能有丝毫松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 [10:24] [温家宝]: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工作。2009年到期的“五缓四减三补贴”就业扶持政策延长一年。 [10:24] [温家宝]: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拓宽就业、择业、创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的机制。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10:24] [温家宝]: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劳动力输出输入地区协调协作机制,引导劳动力特别是农民工有序流动。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我们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广大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10:25] [温家宝]: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范围扩大到23%的县。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将全国130万“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加强城乡低保工作,切实做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 [10:26] [温家宝]: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好扶残助残的各项政策,为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 [10:26]

苏菲神

手打资料 绝无广告

[温家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今年再提高10%。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投入,中央财政拟安排3185亿元。要多渠道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加强监管,实现保值增值。我们要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 [10:26] [温家宝]: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10:27] [温家宝]: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10:27] [温家宝]:一要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10:27] [温家宝]:二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的收入,完善监管办法。 [10:28] [温家宝]:三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10:29] [温家宝]: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一是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财政拟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632亿元,比上年增加81亿元。 [10:29] [温家宝]: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执行年度建设计划,确保土地、资金和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10:29] [温家宝]:二是继续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加快普通商品房项目审批和建设进度。规范发展二手房市场,倡导住房租赁消费。盘活住房租赁市场。 [10:30] [温家宝]:三是抑制投机性购房。加大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执行力度。完善商品房预售制度。 [10:30]

苏菲神

手打资料 绝无广告

[温家宝]:四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完善土地收入管理使用办法,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加大对圈地不建、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10:30] [温家宝]: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五项重点工作。继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 [10:31] [温家宝]:今年要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开展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试点,尽力为这些不幸的儿童和家庭提供更多帮助。 [10:31]

[温家宝]:在60%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其他医疗机构也要优先选用基本药物。推进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基本完成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规划,大规模开展适宜人才培养和培训。 [10:31] [温家宝]:进一步完善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和乡村医生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落实岗位绩效工资。开展社区首诊试点,推动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功能区分合理、协作配合、互相转诊的服务体系。 [10:32] [温家宝]:切实加强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和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防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10:32] [温家宝]: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坚持基本医疗的公益性方向,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改善医患关系。 [10:33] [温家宝]: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医疗卫生机构,在服务准入、医保定点等方面一视同仁。扶持和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10:33] [温家宝]: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把这个世界性难题解决好。(掌声) [10:33] [温家宝]: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工作。落实好农村妇女妇科疾病定期检查和住院分娩补助政策。 [10:33] [温家宝]:加强出生缺陷干预,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做好孕产妇和婴幼儿保健工作。继续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西部地区少生快富工程。 [10:34]

苏菲神

手打资料 绝无广告

[温家宝]:切实保护好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 [10:34] [温家宝]:

(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 [10:35] [温家宝]:今年要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10:35] [温家宝]:我们要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母公司的公司制改革,实现产权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推进公用事业改革,切实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引入竞争机制。着力营造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好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0:36] [温家宝]: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作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10:37] [温家宝]:要扩大用电大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制度,健全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和费用分摊机制。 [10:37] [温家宝]:完善农业用水价格政策。改革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扩大排污权交易试点。在推进这些改革中要注意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决不能让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受到影响。 [10:37] [温家宝]:要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增强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 [10:37] [温家宝]:健全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全面编制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10:37] [温家宝]:继续做好增值税转型工作。推进资源税改革。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制度。 [10:37] [温家宝]:健全金融体系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要举措。要继续完善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改善经营管理机制,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10:37] [温家宝]:继续推动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动中小金融机构规范发展。 [10:38]

苏菲神

手打资料 绝无广告

[温家宝]:大力发展金融市场,鼓励金融创新。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逐步发展境外人民币金融业务。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加快发展农业保险。 [10:38] [温家宝]:要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10:39] [温家宝]: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 [10:39] [温家宝]: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10:39] [温家宝]: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广大群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 [10:39] [温家宝]: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进一步健全法制,特别要重视那些规范和监督权力运行的法律制度建设。创新政府立法工作的方法和机制,扩大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 [10:39] [温家宝]:我们要全面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内发展要求,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10:40] [温家宝]:稳定发展对外贸易。今年的主要着力点是拓市场、调结构、促平衡。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和以质取胜战略,落实和完善出口退税、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各项政策措施,继续改善海关、质检、外汇等方面的服务。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 [10:40] [温家宝]: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努力培育出口品牌和营销网络,继续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10:41] [温家宝]:积极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重点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国内紧缺物资进口,稳定各项进口促进政策和便利化措施,敦促发达国家放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 [10:41] [温家宝]:推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优化利用外资结构,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等各类功能性机构,鼓励中外企业加强研发合作。 [10:42]

苏菲神

手打资料 绝无广告

[温家宝]:鼓励外资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加快建立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促进“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增加投资。 [10:42] [温家宝]: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符合国外市场需求的行业有序向境外转移产能,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海外并购,深化境外资源互利合作,提高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质量。 [10:42] [温家宝]:进一步简化各类审批手续,落实企业境外投资自主权。“走出去”的企业要依法经营,规避风险,防止恶性竞争,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良好形象。 [10:43] [温家宝]:深化多边双边经贸合作。加强和改善与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认真落实中非务实合作八项新举措。发挥经济高层对话和双边经贸联委会作用。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积极参与多哈回合谈判,推动早日达成更加合理、平衡的谈判结果。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妥善处理贸易摩擦。 [10:43] [温家宝]:上海世博会即将拉开帷幕。要加强与各参展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合作,把上海世博会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盛会,办成一届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促进科技创新,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盛会。(掌声) [10:43] [温家宝]:

(八)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10:44] [温家宝]:一年来,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取得新进展。为应对各种困难,我们特别注意发扬民主、倾听基层群众意见,重视维护群众利益。 [10:45] [温家宝]:广大公务员兢兢业业、勤勉尽责,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政府工作与人民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 [10:45] [温家宝]:职能转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一些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一些领导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 [10:45] [温家宝]:我们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0:45] [温家宝]:我们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10:46]

苏菲神

手打资料 绝无广告

[温家宝]:健全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监管,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10:46]

[温家宝]:要适应新形势,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认真解决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动争议、涉法涉诉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 [10:47] [温家宝]:改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解决突出治安问题,防范和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10:47] [温家宝]:要努力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使各项政策更加符合实际、经得起检验。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做到令行禁止。 [10:47] [温家宝]:强化行政问责,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对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执行有力,绝不允许各自为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行政。 [10:48] [温家宝]:切实改进行政执法工作,努力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加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 [10:49] [温家宝]: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直接关系政权的巩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坚决执行中央关于报告个人经济和财产,包括收入、住房、投资,以及配偶子女从业等重大事项的规定,并自觉接受纪检部门的监督。 [10:50] [温家宝]:要把查处违法违纪大案要案,作为反腐败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监察、审计部门的作用,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各项制度,特别要健全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等领域的管理制度,增强制度约束力。 [10:50] [温家宝]:要坚持勤俭行政,反对铺张浪费,不断降低行政成本。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禁止高档装修办公楼,加快公务接待、公车使用等制度改革,从严控制公费出国出境。 [10:50] [温家宝]:切实精简会议和文件,特别要减少那些形式重于内容的会议、庆典和论坛。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掌声) [10:51]

苏菲神

手打资料 绝无广告

[温家宝]: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掌声) [10:52] [温家宝]:各位代表!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认真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先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快完成边境一线地区危旧房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 [10:52] [温家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优先在边境县、民族地区贫困县试点。加大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力度。继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重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切实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就业和管理工作,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10:53] [温家宝]:同时,加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教育。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充分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掌声) [10:54] [温家宝]: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 [10:54] [温家宝]: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侨务政策。维护海外侨胞、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支持他们传承中华文化,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和促进和平统一大业。(掌声) [10:55] [温家宝]: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成就。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圆满完成国庆首都阅兵、重点地区维稳等重大任务,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10:55] [温家宝]:新的一年,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全面建设。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10:56] [温家宝]:大力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加强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提高军队正规化水平。 [10:56] [温家宝]:积极稳妥地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增强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反恐、维稳能力。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各级政府要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掌声) [10:57]

苏菲神

手打资料 绝无广告

[温家宝]:各位代表!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支持香港巩固并提升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发展优势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0:57] [温家宝]:支持澳门发展旅游休闲产业,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化。要认真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推进港珠澳大桥等大型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珠海横琴岛开发,深化粤港澳合作,密切内地与港澳的经济联系。 [10:58] [温家宝]:伟大祖国永远是香港、澳门的坚强后盾。(掌声) [10:58] [温家宝]:只要特别行政区政府与各界人士同心协力,包容共济,共同维护繁荣稳定发展的大局,香港、澳门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掌声) [10:59] [温家宝]:过去的一年,两岸关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重要进展,呈现和平发展良好势头。两岸交流合作不断深入,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得以实现。经济关系正常化迈出重要步伐,经济合作制度化建设逐步推进。两岸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11:00] [温家宝]: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继续坚持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密切两岸经贸金融交往,深化产业合作,支持在大陆的台资企业发展,维护台胞合法权益。 [11:00] [温家宝]:鼓励有条件的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通过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促进互利共赢,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拓展文化教育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11:00] [温家宝]:加强两岸民众和社会各界交流,共同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进一步凝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识。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增强两岸政治互信。我们坚信,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协力,祖国完全统一的宏伟大业一定能够实现!(掌声) [11:01] [温家宝]: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外交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绩。我国积极参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国际合作,在一系列重大多边会议上发挥了独特的建设性作用。我们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与各大国、周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对话合作稳步推进。大力加强人文等领域外交。有效维护我国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权益。 [11:02] [温家宝]:新中国外交走过了60年光辉历程,在国际舞台上留下了闪光足迹。我们将继续发扬光荣传统,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

苏菲神

手打资料 绝无广告

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1:03] [温家宝]: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以20国集团金融峰会等重大多边活动为主要平台,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变革进程,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统筹协调好双边外交与多边外交、国别区域外交与各领域外交工作,推动我国与各大国、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全面深入发展。 [11:04] [温家宝]:紧紧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上海合作组织召开峰会等契机,积极推进区域合作。进一步做好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合作等方面的对外工作,在妥善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11:04] [温家宝]:中国政府和人民愿与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贡献!(掌声) [11:05] [温家宝]:各位代表!艰辛成就伟业,奋斗创造辉煌。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凝聚起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再接再厉,开拓进取,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胜利!(持续热烈掌声) [11:06] [吴邦国]:各位代表,现在进行第二项议程。审查国务院关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11:06]

苏菲神

推荐第7篇:北京刘淇市长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一、五年工作的回顾

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全市各族人民在中共北京市委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中央重大决策和对北京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坚持大力发展首都经济的正确方向,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完成了“九五”计划,提前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十五”计划良好开局,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认真贯彻扩大内需的方针,克服世界经济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体实力显著增强,宏观经济效益不断改善。五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2002年,实现3130亿元,同比增长10.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5美元。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60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290.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和10.7%。地方财政收入由1997年的182.3亿元增加到534亿元,年均增长25.7%。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和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均居全国首位。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三次产业发展确立新格局,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日益突出。中关村科技园区“三年大变样”的目标全面实现,2002年增加值、上缴税金和出口创汇分别完成537亿元、110亿元和31亿美元,分别比三年前增长1.4倍、1.7倍和2.2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8.9%。振兴现代制造业已经起步。现代都市农业迅速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7年的54.5%提高到61.3%。首都经济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增长方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改革脱困三年目标如期实现,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壮大,私营个体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政府机构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市政府部门由67个减少到54个,内设机构减少118个,行政编制精简50%。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市级审批事项共精减587项,精减比例达45%。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初步构建,市与区县财政分税体制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市场体系建设全面展开,经济秩序得到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投融资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基础设施投资补偿机制逐步完善,融资渠道不断拓宽。经营性土地供应进入市场化运作。体制和机制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投资贸易环境显著改善,利用外资的观念、模式和领域实现新突破,五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103.1亿美元,是上五年的1.5倍;地方外贸出口累计实现213.9亿美元,是上五年的2.1倍。对外交往日益活跃,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大型国际活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突破300万人次。对外开放朝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方向深入发展。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面貌初步显现。始终坚持基础设施优先发展,五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超过1700亿元,是上五年的2.1倍。四环路、广安大街等相继通车,城区路网加密步伐加快,全市道路总长度达到4400公里,高速公路总长度达到463公里。复八线、城市铁路西线(十三号线)投入运营,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74公里。水、电、气、热、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供应能力大幅度提高。商务中心区等城市功能区和重点商业街区建设步伐加快,一批文化设施和大型标志性建筑建成。城市布局继续完善,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迈上新台阶。制定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健全了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实施“3.3亿元文物抢修计划”,带动相关资金的投入,圆明园、明城墙遗址、菖蒲河等文物抢险修缮和腾退整治取得重大突破,古都风貌得到有效保护。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自1998年以来,政府和社会各界共投入466亿元,实施了八个阶段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2002年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的55.6%,比1998年提高了28.2个百分点。城市污水处理率为4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6.5%,分别比1997年提高了23和47.5个百分点。城区建成51处集中大绿地,市区绿化隔离带建设三年时间实现十年绿化目标,绿化面积达到110平方公里,环绕京城的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基本形成,全市林木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4.5%和40.2%,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以街道、社区建设为重点,不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组建城管监察队伍,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得到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水平进一步提高,适应现代化大都市发展需要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初步确立。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确保首都社会的安全稳定。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政府组成人员向人大常委会述职,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强与人民政协联系,完善与人民群众联系渠道,提高了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五年共办复全国和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以及政协委员提案15330件。加强村民自治、社区自治组织建设,政务、村务、厂务公开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扩大了基层民主。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坚持依法治市,切实推进政府法制建设,五年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和法规性决定68项,制定政府规章210项,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三五”普法教育取得明显成绩,“四五”普法教育进展顺利,法律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公民法律意识得到加强,为首都各项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律氛围。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

推荐第8篇:北京刘淇市长作《政府工作报告》

北京刘淇市长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五年工作的回顾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全市各族人民在中共北京市委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中央重大决策和对北

京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坚持大力发展首都经济的正确方向,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九五”计划,提前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十五”计划良好开局,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认真贯彻扩大内需的方针,克服世界经济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体实力显著增强,宏观经济效益不断改善。五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2002年,实现3130亿元,同比增长10.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5美元。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60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290.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和10.7%。地方财政收入由1997年的182.3亿元增加到534亿元,年均增长25.7%。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和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均居全国首位。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三次产业发展确立新格局,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日益突出。中关村科技园区“三年大变样”的目标全面实现,2002年增加值、上缴税金和出口创汇分别完成537亿元、110亿元和31亿美元,分别比三年前增长1.4倍、1.7倍和2.2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8.9%。振兴现代制造业已经起步。现代都市农业迅速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7年的54.5%提高到61.3%。首都经济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增长方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改革脱困三年目标如期实现,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壮大,私营个体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政府机构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市政府部门由67个减少到54个,内设机构减少118个,行政编制精简50%。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市级审批事项共精减587项,精减比例达45%。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初步构建,市与区县财政分税体制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市场体系建设全面展开,经济秩序得到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投融资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基础设施投资补偿机制逐步完善,融资渠道不断拓宽。经营性土地供应进入市场化运作。体制和机制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投资贸易环境显著改善,利用外资的观念、模式和领域实现新突破,五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103.1亿美元,是上五年的1.5倍;地方外贸出口累计实现213.9亿美元,是上五年的2.1倍。对外交往日益活跃,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大型国际活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突破300万人次。对外开放朝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方向深入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面貌初步显现。始终坚持基础设施优先发展,五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超过1700亿元,是上五年的2.1倍。四环路、广安大街等相继通车,城区路网加密步伐加快,全市道路总长度达到4400公里,高速公路总长度达到463公里。复八线、城市铁路西线(十三号线)投入运营,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74公里。水、电、气、热、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供应能力大幅度提高。商务中心区等城市功能区和重点商业街区建设步伐加快,一批文化设施和大型标志性建筑建成。城市布局继续完善,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迈上新台阶。制定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健全了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实施“3.3亿元文物抢修计划”,带动相关资金的投入,圆明园、明城墙遗址、菖蒲河等文物抢险修缮和腾退整治取得重大突破,古都风貌得到有效保护。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自1998年以来,政府和社会各界共投入466亿元,实施了八个阶段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2002年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的55.6%,比1998年提高了28.2个百分点。城市污水处理率为4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6.5%,分别比1997年提高了23和47.5个百分点。城区建成51处集中大绿地,市区绿化隔离带建设三年时间实现十年绿化目标,绿化面积达到110平方公里,环绕京城的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基本形成,全市林木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4.5%和40.2%,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以街道、社区建设为重点,不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行城市

推荐第9篇:浙江省省长吕祖善作政府工作报告

★浙江省省长吕祖善作政府工作报告 面对金融危机,政府该怎么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政府的主要工作

2008年,是本届政府履行职责的第一年,也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面对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省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浙江省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积极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紧紧依靠全省各族人民,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省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保持稳定。

初步统计,全省生产总值超过21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153%;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1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下降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258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54%和6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城镇新增就业7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人口自然增长率46‰。除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外,年初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顺利实现,为民办实事的十方面任务全面完成。

▲一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加速蔓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断加深,以出口型、加工型为特征的我省经济首当其冲。我们围绕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思路,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目标

▲着力保持经济运行平稳。(第一大点)及时把握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趋势性问题,在积极向中央反映情况、争取支持的同时,△加强对企业的解困、扶持和服务,(从2方面来说)着力强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工作措施。

1、a不断加大与金融机构沟通协调力度。积极争取扩大信贷规模,出台加快金融业创新发展、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支持等政策意见,组织推动银企对接,b增加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开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试点,c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好的、扶持弱小的、帮助困难的企业,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新增4740亿元,同比多增532亿元。

2、不断加大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发展的力度。(广泛开展政企联动的“企业服务年”活动,取消和暂停征收100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部分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标准,减免困难企业相关税费,减轻企业负担)→括号内为分析50多亿元;安排省级外贸发展资金35亿元,促进外贸稳定健康发展,外贸出口总额1543亿美元,增长203%。不断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制定实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大力推动基础设施网络、惠民安康和产业提升等“三个千亿”工程建设,以国家扩大内需为契机,加快组织实施一批保障性安居、农林水利、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重大项目,积极筹措财政资金保障重大项目建设,“三个千亿”工程完成投资1410亿元,新增高速公路422公里、发电装机容量370万千瓦、500千伏输变电线路513公里,杭州湾跨海大桥等一批项目建成,甬台温、温福铁路等项目进展顺利,宁杭、杭甬客运专线和杭州铁路东站扩建等项目开工。不断加大经济运行协调和市场管力度,强化煤电油运等综合协调,切实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加强价格监管,努力保持物价稳定。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动自主创新。(第二大点)

1、制定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品牌战略,加快推进33个重大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新引进113个科技创新载体,组织实施26个重大科技专项,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477%,全省财政科技支出868亿元,增长213%。

2、大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制定实施推动工业创新和转型升级的政策,实施行业龙头企业技术赶超计划和技术改造“双千工程”,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力推动服务业发展。制定实施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服务业增加值增幅高于生产总值增幅。

3、大力推动新型城市化。修编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协调推进都市经济圈、城市群和中心镇建设。

4、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制定实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施新一轮“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完成3395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新解决30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城镇集中供水覆盖农村人口新增154万,改建通村公路3755公里。各级财政“三农”投入626亿元,增长262%。

5、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制定实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组织实施节能降耗、节约集约用地和环境保护等工程,启动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扩大重点用能监管范围,淘汰小火电、小水泥等落后产能。通过土地整理和开发利用,新增耕地27万亩。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78万吨、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1800吨,八大水系、运河、主要湖库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76个百分点。

▲扎实推进民生改善。(第三大点)

1、制定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全省财政支出增量的722%用于民生。

2、认真做好就业工作和

3、认真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家庭就业的帮扶力度,探索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和医疗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新增211万、193万、125万和240万,省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1倍。完善落实低收入居民价格补贴办法,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新增廉租住房受益家庭1。3万户,新开工经济适用房343万平方米。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地区的支持力度。省级财政转移支付193亿元,增长153%,缓征林业“两金”,扩大欠发达地区下山搬迁农户补助范围,提高补助标准,完成下山搬迁73万人,山海协作项目到位资金230亿元。

4、积极推动△教育(重点,从三个方面来说)、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1)、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费、作业本费和外来民工子女借读费,初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提高到450元和300元,(2)、率先实行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制度,全面落实困难学生资助和高校学生补助政策,全面开展化解义务教育债务工作,(3)、实施新一轮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积极推动高等学校教育质量提升。

完善城乡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体系,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强重大疫情和重大传染病防控,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省级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提高1倍,农民健康体检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推进中医药事业加快发展。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启动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孕前优生检测,开展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实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推进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和新农村文化建设十项工程,广泛开展“种文化”、送文化活动,基本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有线电视,全面减免城乡低保家庭有线电视网络初装费。扎实做好迎接北京奥运会的各项工作,我省运动员在奥运会和残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积极发展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和管理。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港澳台事务等工作。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总结浙江30年改革开放经验,努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积极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推动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加强与央企等战略合作,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加快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地方金融创新,全面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村住房保险,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组织实施综合配套、统筹城乡和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改革试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扩权强县。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开发区(园区)改造提升,规划建设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完善出口加工区功能,开展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加大引进外资工作力度,加强与境内外优势企业战略合作。落实国家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的政策,全面深化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加强援藏援疆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第四大点)

1、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积极处置“问题奶粉”等公共安全事件,开展农村“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着力预防化解经济金融风险,推动企业兼并重组解困,妥善处置企业债务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加强企业拖欠工资防范处置工作。大力实施强塘固房工程,除险加固水库235座,加固堤防205公里、海塘25公里、水闸39座,完成188万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

2、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135%、51%和62%。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坚持并发展“枫桥经验”,

3、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4、进一步做好信访工作,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

5、大力支持国防建设,(不重要,结合材料可写可不写)深入开展拥军优属、军民共建活动,进一步推动国防动员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直面困难,坚定信心,狠抓保稳促调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努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着力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竭力为基层和企业排忧解难。切实加强科学民主决策,完善省政府工作规则等规章制度,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政协通报制度,推行政府领导领办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和听取意见制度,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强依法行政,制定实施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计划,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加快建设电子政务监督系统,规范行政行为。积极构建公共财政体系,完善省管县财政体制,→浙江特色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大力压缩行政性开支。健全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和行政层级监督,实行审计情况通报制度,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面对50年一遇的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我们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实施电网、农林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省财政下拨救灾资金368亿元,救助灾民63万人次,修复重建房屋2301间,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得到较快恢复。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全力支援抗震救灾。先后派出应急救援、医疗救护和支教队伍44支2512人,捐赠款物435亿元,接收治疗灾区伤病员1020名,提前完成帐篷生产任务313万顶,建成过渡安置房55万套。设立对口援建机构,编制援建规划,安排财政援建资金165亿元,启动建设一批公共服务设施,援建工作进展顺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浙江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大力弘扬浙江精神,齐心协力、克难攻坚的结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在各领域辛勤劳动的全省各族人民和外来建设者,向给予政府工作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浙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中央驻浙各单位,向关心和支持浙江发展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金融危机仍在快速蔓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加深,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全球市场需求萎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金融潜在风险增加、社会稳定压力加大等严峻挑战。我省经济下行加快、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等问题突出,而且趋势还在延续。全省生产总值增幅逐季回落,预计全年回落超过45个百分点,从10月份开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出现负增长,11月份开始地方财政收入当月出现负增长。我省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依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亟待增强,节能减排压力依然较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难度增加,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就业压力不断加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困难,食品药品安全和安全生产问题突出。政府工作还有不少差距,依法行政能力有待提高,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作风不实、效率不高,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领域还比较严重。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采取更扎实、更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9年的主要目标和总体要求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发展时期,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中央实施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在导致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的同时,也带来能源原材料等资源要素价格的回落,为我省企业降低成本、更好地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和人才等要素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我省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市场主体抗风险能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加上多年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积累的成功经验和一年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工作基础,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我们坚信,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紧紧依靠全省人民,大力弘扬创业创新的浙江精神,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转型升级不畏难、苦练内功不浮躁,就一定能够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继续走在科学发展前列。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目标导向,建议2009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左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17%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以内;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今年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不确定因素非常突出,全面实现上述目标有较大难度,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全力做好工作,力争完成各项预期目标。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着力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努力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背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着力解决影响经济运行平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坚持民生为本,企业为基。→背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企业在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中的基础性作用,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大力推动企业提升发展、做优做强,努力为民生持续改善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改革创新,克难攻坚。→背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大力弘扬浙江精神,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以创新的举措迎接挑战,切实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和活力。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背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国际国内发展,兼顾长远与当前、全面与重点、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增强发展的协调性,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如何应对经济危机从三个方面来讲A、B、C

三、A确保经济持续平稳协调较快发展

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为更长时间、更高水平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机遇,围绕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施“三个千亿”工程。

1、安排政府主导性投资1838亿元,带动社会投资5000亿元以上。抓紧开工建设一批政府主导性重大项目。省级财政筹措100亿元,大力推进以“六线两枢纽”为重点的铁路项目建设,力争通过4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全省现代化轨道交通网。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加强公路网建设,抓紧实施港口、机场、内河航运等重大项目,积极推进以核电、电网和天然气管网为重点的能源建设,组织实施一批千库保安、海塘和堤防加固、水资源保障、重点围涂、防洪排涝等水利重大项目,全面推进“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确定的环保设施项目建设,加大廉租住房、农村基础设施、卫生教育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

2、积极引导和扩大社会投资。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和财政贴息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先进临港产业等项目投资。加强项目的要素保障和协调推动。加快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优化配置建设用地资源,着力解决建设用地空间结构和占补平衡问题。做好重大项目资金平衡和融资对接,创新融资方式,推动金融机构加大重点项目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和依法依规的前提下,抓紧做好项目论证审批、政策处理和组织实施工作,创造良好的项目投资环境,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2、推动消费快速增长。(深入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健全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

1、稳定居民消费预期。加快培育旅游、文化、信息服务、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消费热点,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积极开展“家电下乡”。加大农村水、电、气、路等设施建设力度,健全城乡消费品、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发展和完善消费信贷,加强市场管,规范市场秩序,

2、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和鼓励普通自住住房和改善型住房消费,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3、努力保持出口平稳较快增长。(积极推动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努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引导企业在巩固北美、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中东、俄罗斯、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积极为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提供信息和服务,有重点地组织企业到新兴市场开展商务考察、会展等活动,积极稳妥推进企业“走出去”发展。支持企业建立健全国际营销网络,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提高市场拓展能力。优化外经贸发展环境,加快推动大通关建设,提高通关效率,加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建设。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和紧缺资源性商品进口,加强重要物资的战略储备。

4、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1、加快优势制造产业振兴。抓住国家制订实施产业振兴规划的机遇,积极争取把我省石化、船舶、钢铁、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轻工、纺织、有色金属等行业的重点项目纳入国家规划,抓紧编制我省重点产业振兴实施计划,明确主攻方向、重点项目和措施,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引导企业强化战略思维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决策机制,优化业务流程,加强市场营销,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整合提升各类开发区(园区),推动专业市场提升,发展电子商务,建设面向块状经济的研发设计、营销、物流和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

3、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组织实施一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发展创业风险投资,促进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

4、着力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完善落实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积极推动企业主辅业务分离,推进政府服务外包,引导居民扩大服务性消费,鼓励服务业经营模式创新。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动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加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引进国内外优势服务企业和高端人才,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服务外包基地。积极发展就业吸纳能力强和市场需求大的生活性服务业。进一步推动产业布局优化。编制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健全三大产业带建设协调推进机制,推动杭州、宁波、温州都市经济圈和浙中城市群发展,加强中心镇建设,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推动港航强省建设,统筹沿海城市产业布局,加强海域和海岛资源管理,积极发展先进临港产业和海洋渔业、海洋生物、海洋旅游等产业,建设“海上浙江”。

5、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深入推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支持企业技术研发和技术引进。

1、加大科技投入,落实企业研发费加计抵扣等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掌握核心技术和先进技术,推动产学研联合,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

2、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地方、企业共建创新平台,鼓励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积极

3、推动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实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等计划,大力引进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产业发展紧缺人才,营造有利于人才集聚和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

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完善落实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加快新农村建设。

1、确保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整合运用各类政策资源,推动1500万亩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着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加强农产品供给保障和质量安全监管。

2、确保农民增收。采取综合措施,着力增加农村中低收入群众的收入。完善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财政“三农”投入,推动各类政策资源更多地转化为农民的直接收入。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深入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和“农产品品质提升”工程,大力推广“一村一品”、“一乡一品”,鼓励发展各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工商企业投资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发展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推进标准渔港建设。

3、大力推动农民创业就业,扎实开展先进实用技能培训,加强对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信息、金融、技术等服务,鼓励发展农村家庭工业和社区服务业。进一步优化农村发展环境。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强中心村规划,推动村内道路硬化、卫生改厕、安全饮水、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4、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深入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扶持发展农业信用担保机构,加快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探索推动大型农用生产设备等抵押贷款,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农房保险,强化农业农村发展的制度保障。

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创新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支持欠发达地区、海岛地区的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提高欠发达地区发展能力。以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为重点,加大对困难农户的结对帮扶力度,扶持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海岛和贫困山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坚持保护为先,合理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林业和森林旅游等产业,加快建设“山上浙江”。切实做好对口支援青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主动对接、服务上海世博会。进一步加强与中西部地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合作与交流。继续做好援疆援藏工作。深入推进与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合作。

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深入实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加快推动节能降耗十大工程,严格执行重点耗能行业能耗限额标准,抓好6000余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改造,加快淘汰小火电等落后产能,健全落后生产能力退出机制,扩大差别电价实施范围,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节地、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落实“365”节约集约用地实施方案,推进低丘缓坡和滩涂的合理开发利用,加快农村宅基地整理,鼓励建设多层厂房,加大对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严格执行用水定额管理,深化水价改革。深入推进“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和环境保护八大工程,加快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步伐,加强钱塘江流域氮磷污染控制和重点河段监管,加强水库水源地保护和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加强重点环境问题整治。制定实施重点污染行业准入标准,禁止新上高污染项目,推进燃煤发电机组脱硫改造,加强对重点工业污染源的“飞行监测”。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严格控制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大气、土壤、近岸海域污染。完善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加强环保执法监管,推进排污权交易。加快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推动开发区(园区)生态化改造。

四、B、确保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

★经济越是困难,越要高度重视民生和社会稳定。紧紧围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背

1、把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

1、努力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加强对全社会就业的分析监控,制定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的政策措施,实施与就业挂钩的企业发展支持政策,引导企业采取在岗培训等多种措施减少裁员。

2、千方百计拓展就业门路,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积极增加社区服务、公共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完善落实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降低创业门槛,把小额担保贷款、贷款贴息、职业培训补贴等优惠政策扩大到城乡所有创业人员。

3、完善城乡就业公共服务和救助体系,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技能培训,健全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低保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

4、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完善离校未就业大学生见习制度,引导各类孵化器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低成本创业平台。

5、努力扩大招生规模,让更多的中学、大中专毕业生继续就学深造。

2、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工作。(浙江会出某个层面,就业,社保重要)

1、完善养老保障制度,稳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探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完善医疗、工伤等保险制度,加强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间的政策衔接,启动实施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

2、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低保、医疗和农村五保、城镇“三无”人员等救助制度,完善困难群众物价补贴机制,加强临时救助制度建设,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

3、加快发展老龄事业、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

4、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健全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提高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比例,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其他群体的住房困难,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加强城乡法律援助体系建设。

3、切实做好教育(重点关注)、卫生、文化和体育等工作。加快提升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保障外来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视发展特殊教育。努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优化高校专业设置和学科结构,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县级和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开展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试点。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重大传染病、职业病防控,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积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培育文化服务品牌。深入开展送文化下乡和“种文化”活动,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文学艺术事业。继续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认真做好全国残运会和省运会的筹备工作。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强化出生缺陷防控。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和外事、侨务工作。 ▲

4、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以前面切关维护社会稳定为主,进行合并)切实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预警系统,建立健全风险协调处置机制,严肃查处企业欠薪逃匿行为,推进企业、个人征信建设,引导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市场管,完善价格监测和重要物资储备制度,确保市场稳定。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全程监管,强化源头预防和治理,全面推进农村“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开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和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推进“强塘固房”等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加强基层应急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推广新时期“枫桥经验”,推进居住证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和谐企业创建活动。贯彻国务院信访条例,完善利益表达、权益保障、矛盾调处机制,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社区矫正工作力度,统筹推进城乡警务一体化,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大力支持驻浙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人民防空工作,扎实推进“双拥”共建活动,切实落实优抚安置政策。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办好十方面实事。就业方面,帮助25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发现一户、解决一户。基本生活保障方面,新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0万;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医疗保障方面,新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0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25万,工伤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省级财政继续提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所有市县新农合人均筹资达到140元以上;完善重点优抚对象基本医疗保障、政府医疗补助、医疗救助和医疗优惠“四位一体”的医疗保障制度。住房保障和养老服务方面,新增廉租住房受益家庭1万户以上,基本实现低保标准15倍以下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廉租住房应保尽保,新开工经济适用房30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16万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新增机构养老床位15万张。教育方面,初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分别提高到550元和350元,免除本省户籍年人均收入4000元以下农村家庭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费,农村中小学爱心营养餐标准从每生每年200元提高到350元。农村环境建设方面,完成3000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完成通村公路路基路面改造2500公里,完善1500公里农村公路安全设施,新解决21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新增城镇集中供水覆盖农村人口130万,完成“万里清水河道”建设2000公里,新增村级连锁便利店1000家。文化方面,组织15万场演出、15万场电影、100万册图书到农村,免除城乡低保家庭有线电视网络初装费和视听维护费。扶贫方面,完成高山远山区、地质灾害危险区、重点库区贫困群众下山搬迁5万人;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亩17元。污染防治方面,建成100个镇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建设污水管网1000公里,新增城镇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1600吨,完成生猪存栏2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的排泄物治理。公共安全方面,完成三类坝水库和重点小型二类坝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继续保持零增长,并力争有所下降;亿元生产总值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万车死亡率稳步下降。

五、C、全面加强政府服务和管理

围绕确保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确保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加大对企业的解困、扶持和服务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落实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暂停等政策,预计减轻企业负担400亿元以上。引导企业扩大出口,省级财政继续安排35亿元外贸发展资金,重点支持出口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创建自主品牌、参加境外展会等。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整合省级现有工业类、科技类财政性资金,新增2亿元,设立总额为5亿元的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企业技术改造的贷款贴息,推动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节能减排。努力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继续安排省级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6500万元,加快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积极稳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加快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努力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资金瓶颈制约。积极推动企业资产重组,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加大对落后企业、困难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关联产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提高规模效益。建立健全企业联系制度,省级部门重点联系销售收入前300位的大企业,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帮助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采取有效形式开展企业家培训,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抗风险能力。 改进作风,提高效能。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保稳促调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各级各部门聚焦保稳促调中心任务,大力弘扬

1、求真务实之风,集中精力破解重点难点问题,集中财力保障民生、促进发展。

2、健全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强化行政问责。

3、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和规范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全程代理制、重大项目联合审批制和限时办结制,加快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和电子政务监督系统建设,加强效能监察。

4、开展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深入实施三大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积极推进扩权强县和中心镇扩权改革。加强节约型政府建设,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各级党政机关公用经费压缩5%,专项经费、会议经费“零增长”,省级部门公务用车购置冻结一年,出国经费支出压缩20%。

依法行政,规范行为。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定期报告重大工作事项,认真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完善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加强政府立法工作,规范行政执法,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深入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切实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强化政府层级监督,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工作,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人事、财政等体制改革,加强政府性资金绩效评价,加强国有资产和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

各位代表!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浙江省委的领导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

推荐第10篇:巴特尔作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巴特尔作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和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机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开创了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390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655亿元,年均增长17.6%,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4.6个百分点,经济总量由全国后列进入中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070美元,位居全国前列。地方财政总收入由4787亿元增加到17381亿元,年均增长294%。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近3万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3倍,建成了一批重大项目。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51∶454∶395调整为2010年的95∶546∶359,总体上完成了由农牧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历史性转变。优势特色产业得到巩固和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迅速成长。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33%提高到2010年的43%左右。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稳步推进,

城镇化率达到55%,提高78个百分点。呼包鄂地区率先发展,东部盟市发展加速,其他地区发展呈现新局面。

——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五年新增公路里程33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3100公里,新增民航机场3个,建成8条500千伏电力外送通道。生态总体恶化趋势趋缓,重点治理区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提前完成20%的规划目标,

1 草原植被盖度继续提高。节能减排扎实推进,预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能够如期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目标,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9137元增加到2010年的17698元,年均实际增长1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989元增加到5530元,年均实际增长10%。累计投入1800多亿元,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为群众办了许多实事,城乡居民普遍受益。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开始向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目标迈进,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社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组织实施了77个重大科技项目,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财政累计投入教育的支出是“十五”时期的35倍,各级各类教育稳步发展;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常住人口参合率达到974%,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依法行政水平稳步提高;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五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五年来,我们经受住了一系列严峻考验。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着力点,充分发挥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创造性地实施了电力多边交易、大用户直供等政策措施,迅速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局面。规模以上工业年均增长254%,工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由378%提高到482%,实现利润由226亿元增加到1200亿元,成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主导力量。面对各种严重自然灾害,不断强化农牧业基础地位,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具备了年产400亿斤粮食、230万吨肉类、900万吨牛奶、10万吨绒毛的生产能力,牛奶、羊肉、羊绒产量稳居全国首位。妥善处置奶粉事件,全力保护奶农利益,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促进了乳业健康发展。针对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进一步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9%,对城镇就业的贡献率达到70%。

(二)大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能源、原材料等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原煤产量由2

2 6亿吨增加到79亿吨,电力装机由1989万千瓦增加到6500万千瓦,外送电量居全国首位。以新能源、现代煤化工等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

展,风电装机由20万千瓦增加到1000万千瓦,居全国首位;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和煤制

乙二醇五大示范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非资源型产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以上。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30多项技术、工艺和设备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安全作物比重达到66%,比2005年提高19个百分点,设施蔬菜、马铃薯面积双双突破百万亩。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龙头企业达2200家,其中国家和自治区级龙头企业286家,实现销售收入2200亿元以上,增长15倍。积极推进城镇化。加快人口布局调整和城市扩容改造,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累计新增城镇人口211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161平方公里。

(三)着力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五年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3228亿元,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草原建设总规模5亿亩,禁牧休牧面积78亿亩,林业生态建设总面积5000多万亩,6000万亩农田和8000万亩基本草牧场受到林网保护。全面加强公路、铁路和电网三大通道建设。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470亿元,建成赤峰至通辽、呼和浩特至大饭铺至东胜等一批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赤峰至承德等9条连接区外的高速公路,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5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65公里,12个盟市全部有了高速公路。累计完成铁路建设投资555亿元,建成临河至策克、包头至西安等30个重点项目,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0789公里。开工建设锡林浩特至乌兰浩特、赤峰至锦州等35个重点项目,在建铁路总规模5980公里。累计完成民航机场建设投资50亿元,建成鄂尔多斯、二连浩特和阿尔山机场,机场总数达到12个。开工建设海勃湾水利枢纽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完成13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了农村牧区58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50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3500万亩。加强重点区域、流域和行业环境治理,淘汰

3 了一大批落后产能。加强国土综合整治和地质勘查工作,煤田灭火取得阶段性成效,新增煤炭资源储量5500亿吨。

(四)切实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1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4.2%以内,基本实现了“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的目标。财政用于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累计达1048亿元,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30.7万人和886.4万人,230.9万职工纳入失业保险。优抚对象、农村五保户生活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200多万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全面启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累计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资689.4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78.5万套。深入推进对口帮扶和扶贫开发,累计扶持农村牧区贫困人口75万人。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内蒙古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前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稳步推进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进度居全国前列。民族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覆盖城乡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城镇社区卫生和蒙中医药事业发展迅速。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草原文化整体形象和实力明显提升,涌现出一批具有草原文化特色的艺术精品,《蒙古学百科全书》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健康发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公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深入推进人才储备制度建设,组织实施“草原英才”工程,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实现了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气象、人防、档案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引入国电集团重组了蒙能公司,呼兴电网上划国家电网公司,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依法开征了煤炭价格调节基金,进一步完善了煤炭资源配置政策。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剥离办社会和辅业改制

4 取得重大进展。金融领域改革全面推进,成功组建了内蒙古银行,搭建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农村信用社资产效益大幅增长,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农业政策性保险走在全国前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文化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强与有关省区市的经济技术协作,累计引进国内(区外)资金实际到位1万多亿元。加快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深化与俄蒙的经贸合作,累计引进国外资金实际到位12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增长1.4倍。

(六)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加强行政立法、执法监督和普法教育,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取得积极进展,政务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重视源头治理,规范资金运行,勤政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强化信访工作,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群体性上访持续下降。加强隐蔽战线斗争,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坚持标本兼治,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高。加强市场监管和专项整治,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军警民共建和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真做好宗教工作,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五年来,我们成功举办了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世界草地与草原大会等重大活动,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共和国60华诞的各项保障任务,积极参与上海世博会,在缓解国家煤电紧张、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玉树抗震救灾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刚刚过去的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转方式、提质量、惠民生、促和谐上,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4.9%,跨过万亿元门槛。农牧业喜获丰收,粮食产量达到431.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实现利润增长60%以上。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26.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突破千亿元,达到1070亿元,增长25.8%,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改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972.1亿元,增长19.1%;社会消费品零

5 售总额达到3337亿元,增长19%。全区投入近千亿元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群众办了“十件实事”、实施了“十项民生工程”,出台了促进牧民增收、提高低收入群体保障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城镇新增就业24.7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7%和12%。加快建设以呼包鄂为核心的西部经济区,打造沿黄沿线经济带,积极推动东部盟市融入东北、华北加快发展,确定鄂尔多斯市对口支援兴安盟、京蒙对口帮扶重点调整为赤峰市和乌兰察布市,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统筹抓好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胜利完成了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为“十一五”划上了圆满句号。

经过五年的实践,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进一步加深了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立足自治区欠发达的基本区情,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思路,探索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科学发展新路子;必须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更加自觉地将内蒙古置于全国发展大局中,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创造性开展工作;必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科技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各方面关系,统筹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稳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要素集聚,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倍加珍惜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始终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就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步伐,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

6 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自治区人大、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各方面关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所有为自治区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向关心和支持内蒙古工作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欠发达的基本区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发展不充分,农牧业基础薄弱,工业化整体水平不高,服务业发展不足。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偏重,非资源型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原字号”产品比重大,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三是生产力布局比较分散,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严重。六是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此外,政府职能转变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比较严重,奢侈浪费、贪污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推进富民强区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富民强区之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

7 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经济社会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城镇化率达到60%,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平均每年超过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总人口控制在2520万人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5%,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0%,各项减排指标达到国家要求。经过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使我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城乡各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实现上述目标,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必须突出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把握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一是坚持加快发展。从我区欠发达的基本区情出发,牢牢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把发展作为解决我区所有问题的关键,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努力促进经济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二是坚持转变方式。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努力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三是坚持富民强区。在发展的目标取向上突出富民优先,把促进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落实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使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努力构建和谐内蒙古。为此,我们要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动力,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加快形成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继续保持投资的足够强度和适度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加

8 大政府对民生和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领域和发展相对滞后地区的投资力度。抓好项目储备和建设管理,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确立企业和社会的投资主体地位,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和金融服务等领域。努力促进消费需求增长。把扩大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水平,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合理控制物价总水平,形成良好的消费预期。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积极扩大出口。大力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传统出口市场,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和出口商品物流园区建设,保持出口较快增长,逐步增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和水平。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大力加强产业建设,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增强发展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粮食产量达到450亿斤以上,牲畜存栏稳定在1亿头(只)左右。完善惠农惠牧政策和农牧业补贴机制,不断增加“三农三牧”投入。稳定和完善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制度,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工业化水平,努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着眼于把我区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新能源)、新型煤化工、冶金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坚持在增量中调整结构、在转型中优化升级,巩固提升能源、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新型煤化工、冶金建材和稀土产业,大力支持装备制造等非资源型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建设,统筹基础设施、产业布

9 局和资源配置,推动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打造以呼包鄂为核心的西部经济区。加大对东部盟市的支持力度,推动其在融入周边发展、加强盟市合作中构筑发展新优势。扶持困难地区加快发展,加大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和扶贫开发力度。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坚持统筹规划,积极构建布局合理、多中心带动的城镇化格局,着力加强区域中心城市和县城两级城镇体系建设。推进呼包鄂城市一体化进程,大力培育以呼包鄂为核心的西部城市群。集中力量加快盟市所在地城区建设,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积极发展以县城为重点的中小城市。搞好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统筹推进工业园区与城镇建设,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牧区延伸,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覆盖,加快农牧民向城镇转移步伐,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加强保障能力建设。坚持适度超前原则,突出重点,统筹规划,集约布局,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水利基础设施、能源输送通道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基础设施瓶颈制约问题,基本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强化资源保障和综合利用。通过制度规范、监管约束和科技创新等方式,切实推进能源、材料和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严格土地资源管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和管理,提高有序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增强对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以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为目标,加快建立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长效机制,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继续组织实施各类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我国北方最大的森林生态功能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2%。以解决饮用水源、空气和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建设循环经济园区,推广循环利用技术,构建循环型农牧业体系和循环型城市与社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增加森林和草原碳汇,建立固碳标准体系,探索开展碳汇交易。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三)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目标,切实加大民生工作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加快

10 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和统筹层次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支持蒙中医药事业发展。以建设民族文化强区为目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努力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统筹人口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进老龄事业发展,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

(四)深入推进改革和科技创新,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加快建立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进一步深化改革。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资源配置方式改革,深化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施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工程,加大对非资源型产业研发项目孵化的扶持力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创新平台建设。认真抓好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继续推进和完善人才储备制度,组织实施好“草原英才”工程和人文社会科学英才培养工程,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把扩大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结合起来,把“引资”与“引智”结合起来,在引进战略投资、对接基础设施、承接产业转移、引进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进一步加强与俄蒙的合作交流,

11 更大范围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加强科技文化交流,努力把我区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五)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扎实推进和谐内蒙古建设。以建设和谐内蒙古为目标,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矛盾化解,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更加扎实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加快建立政府管理与社会调节互联互动的社会管理新模式,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社会矛盾排查化解长效机制,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突发公共事件。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加强安全生产,健全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和重点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敌对势力和各种犯罪活动,营造安全的社会环境。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支持国防、边防和军队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三、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左右,节能节水减排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保持投资、消费持续较快增长。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扎实做好项目筛选和申报工作,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投入。推动银企合作,全力争取金融信贷资金。认真落实国务院新“36条”,下放审批权限,降低准入门槛,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加大开放引资力度,扩大与各省区市特别是周边地区的经济技术协作。加强与中央大企业的合作,积极争取央企扩大投资。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居民消费

12 预期,增强消费能力。落实鼓励消费的政策,优化消费环境,健全市场体系和信用体系,积极发展文化消费、信用消费、网络消费等多种消费形式,不断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组织实施自治区重点工业项目300项,全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达到5100亿元。加快14个高速出口通道建设,建成赤峰至平庄、通辽至双辽等4条高速公路,加快旗县通一级公路建设,启动实施嘎查村通沥青水泥路工程,确保完成公路建设投资450亿元。开工建设呼和浩特至张家口、赤峰和通辽至京沈客专等19个重点铁路项目,新开工里程3100公里。开工建设阿拉善通勤机场。加快推进锡盟至南京、蒙西至潍坊、乌兰察布至南昌等电力外送通道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区内500千伏主网架和220千伏电网建设。积极推进海勃湾水利枢纽等在建项目,力争开工尼尔基、绰勒下游灌区项目,做好扎罗木德水库、锡林郭勒供水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切实抓好农牧业、服务业、节能环保、城市建设和民生领域的项目。根据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重点储备一批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和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二)做好“三农三牧”工作,不断强化农牧业基础地位

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农作物总播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亿亩和8000万亩以上,全面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工程。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加快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和避灾型农牧业,力争新增设施蔬菜和设施马铃薯面积各30万亩。通过增加投入等措施,加快建设“菜篮子”基地,提高蔬菜自给水平,充分发挥其对平抑市场物价的积极作用。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在草原牧区大力推进联户家庭牧场和现代化家庭牧场建设,加快农区半农区标准化圈舍建设,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鼓励中小企业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参与农牧业开发经营。继续组织实施肉牛、奶牛、肉羊高产创建工程。加强质量监管和重大疫情防控,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牧业基础建设。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总量和比重,土地出让收益重点向农牧业开发和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倾斜,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中小河流和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治理,完成中小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进一步提高

13 水旱灾害的综合防御能力。实施“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全面推进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0万亩。加强以灌溉饲草料基地为重点的牧区水利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牧区安全饮水工程,确保实现100万人安全饮水目标。

深化农村牧区各项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扩大草原承包经营规范化试点。积极推进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完善村级公益事业投入机制,促进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深化以公益林为重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公益林确权率力争达到80%以上。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

完善惠农惠牧政策。加大“三农三牧”投入,财政支出用于农村牧区的总量、增量、增幅都要有所提高。完善农牧业补贴机制,形成适合农区、牧区、林区特点的农牧业补贴政策。落实好国家和自治区草原生态奖补等各项惠农惠牧政策,加快生态环境恶劣地区农牧民转移步伐,提高农牧民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组织实施好东部富余劳动力到西部就业工作。统筹用好各项惠农惠牧资金,促进农牧民增收目标的实现。

(三)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提高资源型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现代化开采水平。加强电网建设,扩大电力外送规模。优化电力结构,继续推进东西部两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和百万千瓦光伏产业基地建设,全年新开工风电规模35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12万千瓦。加快推进新型煤化工国家示范工程和自治区重点煤化工项目建设,争取开工中天合创300万吨二甲醚和上海庙100万吨乙二醇等重大项目。抓好化工、冶金等领域的延伸加工,大力培育、引进、集聚加工企业,开发精细化工产品和高附加值的钢铁、有色深加工产品,推进产业向高端化、新型化发展。稳步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依托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扩大乳、绒加工业在高端市场的份额。以提高质量、打造品牌为重点,做大做强肉、薯、粮油加工业。

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充分发挥资源配置政策的导向作用,吸引先进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落地,带动非资源型产业快

14 速发展。加快发展工程机械、运输机械、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光伏产业及其配套产业。促进稀土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包头稀土交易中心建设。支持北奔、华泰等企业扩大产能,推进汽车整车制造及发动机、变速箱等配件生产。加强大型风电设备生产基地建设,提高零部件本地配套率。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提速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接产业转移项目。科学制定园区产业规划,认真研究财税、金融、土地和资源配置支持政策,加快建设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重点培育60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努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认真落实扶持中小企业政策,扎实开展“促进中小企业政策落实年”活动,全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以推进“双百工程”为引擎,促进中小企业集聚集约发展。大力培育和发展具有地区优势和较高产业关联度的中小企业,充分发挥其在调整结构、促进就业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中的重要作用。增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风险补偿等专项资金投入,健全金融服务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加快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物流、金融保险、设计咨询等产业,促进工业生产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延伸,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建设煤炭、聚氯乙烯、农畜产品物流配送交易中心和大型专业化物流园区。积极引进区外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支持内蒙古银行等地方金融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旅游、房地产、文化产业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景区,延伸旅游产业链。以发展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为重点,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强文化产业项目建设,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培育一批大型文化企业,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的实力。

(四)加大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力度,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全力抓好节能减排。继续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制度,做好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和示范点建设。继续做好关闭落后小企业工作,加大电石、铁合金等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积极探索碳汇核算、交易途径,发展碳汇经济。加强环境保护。继续推

15 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集中供热工程建设,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强燃煤电厂脱硫脱硝,做好主要城市、重点流域、重金属和农村牧区污染防治工作。

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加快建立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益分配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妥善解决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加强稀土矿产开发监管,促进稀土资源合理利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加大煤田灭火力度,确保完成全年火区治理任务。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保护耕地,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加强湖泊、河流等水资源保护利用,积极推进水权置换,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坚持自然修复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恢复。认真实施国家草原生态保护政策,落实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轮牧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继续抓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重点工程建设,争取启动实施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工程、沙漠沙地专项保护治理工程和乌梁素海重点湿地保护与治理工程,力争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000万亩,退牧还草30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0万亩。大力发展林、沙、草产业,加强林地、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

(五)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走多极发展、多中心带动的城镇化路子。科学编制和严格落实城镇体系规划,有序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和县城两级城镇体系建设。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城镇化率和城镇化水平同步提高。突出抓好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进一步做大盟市所在地城市规模,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搞好与大中城市、工业园区配套衔接。进一步完善有序转移农牧业人口的政策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和生活问题,逐步实现在劳动报酬、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同等待遇。继续做好鄂尔多斯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编制呼包鄂一体化发展规划,促进交通、通讯和金融等方面的融合,着力打造以呼包鄂为核心的西部经济区。推动东部盟市融入东北三省、京津冀等周边地区发展,加快

16 基础设施和产业对接,加大盟市间合作力度,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区域间在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扶持,组织实施好京蒙对口帮扶和鄂尔多斯市支援兴安盟工作。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继续实施整村推进和集中连片攻坚,启动实施新一轮扶贫移民示范点建设。

(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推进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居民生活实行阶梯式电价和水价制度。加快环保收费改革,完善污水处理收费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推进资源税改革,实现煤炭、天然气、原油等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鼓励、扶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加快推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岗位管理制度和聘用制为重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发展社会组织。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增强社会服务供给能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基本完成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文化产业集团组建任务。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抓好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努力提高开放水平。继续推动区域合作,加快落实与北京、湖北等省市及东北地区合作框架协议,拓展与天津、浙江等省的战略合作。加快推进园区共建,抓好东部盟市承接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做好曹妃甸建设出海港口和临港工业区的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与辽宁协作建设绥中出海港口。加强与俄罗斯、蒙古国的经贸合作,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境外资源开发,扩大战略性资源进口规模。推进满洲里、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建设。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今年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指标确定为12%,接近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目的是把改善民生落实到真金白银上,体现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上。要继续抓好“十项民生工程”和“十件实事”,不断丰富内容,提升民生工作整体水平。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基本立足

17 点,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落实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鼓励支持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加强就业服务指导。强化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进一步提高企业工资平均指导线,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和保证金等制度。制定针对个体工商户的税费优惠政策,通过让利于民促进增收。研究出台新的增加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大自治区本级财政的社会保障补助资金投入。继续扩大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完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基本实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盟市统筹。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优先保证用地供应,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建设保障性住房4052万套。加强物价管理,落实好中央和自治区稳定物价政策,逐步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确保低收入群众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认真做好扶贫济困和救灾工作。

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进公共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全部免除用蒙(朝)语授课的高中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学费和教科书费,免除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和教科书费,三年内全部实现高中免费教育。启动实施农村牧区学前教育试点工程,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一期建设任务。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切实加强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职业教育,加快建立比较完善的实用技能培训体系。认真落实加快民族教育发展政策,大力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不断提升民族教育水平。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积极化解高校债务,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认真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试点政策。积极推进基层卫生体系建设,完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功能。全面完成82个旗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完成186所苏木乡镇卫生院和23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改扩建任务。加强新型农村牧区合

18 作医疗制度建设,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推行异地参合就医。大力发展蒙中医药事业。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资源共享、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农村牧区电影放映及草原书屋等五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实施内蒙古文化艺术长廊建设计划,推动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续实施国家自然文化遗产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抢救性文物保护和重点旅游景区建设工程。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事业,做强做优民族出版产业。加强广播影视工作,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推进文学艺术精品创作。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事业,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信访工作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大积案化解力度,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推进平安内蒙古建设。积极支持驻区部队和武警部队建设,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工作。

(八)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认真接受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加大社区建设和管理力度。

积极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行政行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集中清理审批事项,今年自治区权限内的审批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各减少三分之一以上。继续深化政务公开,畅通群众的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渠道。切实加强政务服务,构建面向基层、

19 面向群众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大力加强政风建设,大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之风,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各级党政机关出国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保持零增长;大力压缩会议、文件等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格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务艰巨繁重,责任重大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第11篇:北京刘淇市长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五年工作的回顾

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全市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中央重大决策和对北京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坚持大力发展首都经济的正确方向,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九五”计划,提前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十五”计划良好开局,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认真贯彻扩大内需的方针,克服世界经济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体实力显著增强,宏观经济效益不断改善。五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2002年,实现3130亿元,同比增长10.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5美元。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60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290.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和10.7%。地方财政收入由1997年的182.3亿元增加到534亿元,年均增长25.7%。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和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均居全国首位。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三次产业发展确立新格局,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日益突出。中关村科技园区“三年大变样”的目标全面实现,2002年增加值、上缴税金和出口创汇分别完成537亿元、110亿元和31亿美元,分别比三年前增长1.4倍、1.7倍和2.2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8.9%。振兴现代制造业已经起步。现代都市农业迅速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7年的54.5%提高到61.3%。首都经济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增长方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改革脱困三年目标如期实现,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壮大,私营个体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政府机构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市政府部门由67个减少到54个,内设机构减少118个,行政编制精简50%。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市级审批事项共精减587项,精减比例达45%。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初步构建,市与区县财政分税体制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市场体系建设全面展开,经济秩序得到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投融资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基础设施投资补偿机制逐步完善,融资渠道不断拓宽。经营性土地供应进入市场化运作。体制和机制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投资贸易环境显著改善,利用外资的观念、模式和领域实现新突破,五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103.1亿美元,是上五年的1.5倍;地方外贸出口累计实现213.9亿美元,是上五年的2.1倍。对外交往日益活跃,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大型国际活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突破300万人次。对外开放朝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方向深入发展。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面貌初步显现。始终坚持基础设施优先发展,五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超过1700亿元,是上五年的2.1倍。四环路、广安大街等相继通车,城区路网加密步伐加快,全市道路总长度达到4400公里,高速公路总长度达到463公里。复八线、城市铁路西线(十三号线)投入运营,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74公里。水、电、气、热、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供应能力大幅度提高。商务中心区等城市功能区和重点商业街区建设步伐加快,一批文化设施和大型标志性建筑建成。城市布局继续完善,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迈上新台阶。制定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健全了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实施“3.3亿元文物抢修计划”,带动相关资金的投入,圆明园、明城墙遗址、菖蒲河等文物抢险修缮和腾退整治取得重大突破,古都风貌得到有效保护。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自1998年以来,政府和社会各界共投入466亿元,实施了八个阶段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2002年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的55.6%,比1998年提高了28.2个百分点。城市污水处理率为4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6.5%,分别比1997年提高了23和47.5个百分点。城区建成51处集中大绿地,市区绿化隔离带建设三年时间实现十年绿化目标,绿化面积达到110平方公里,环绕京城的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基本形成

,全市林木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4.5%和40.2%,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以街道、社区建设为重点,不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组建城管监察队伍,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得到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水平进一步提高,适应现代化大都市发展需要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初步确立。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确保首都社会的安全稳定。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政府组成人员向人大常委会述职,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强与人民政协联系,完善与人民群众联系渠道,提高了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五年共办复全国和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以及政协委员提案15330件。加强村民自治、社区自治组织建设,政务、村务、厂务公开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扩大了基层民主。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坚持依法治市,切实推进政府法制建设,五年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和法规性决定68项,制定政府规章210项,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三五”普法教育取得明显成绩,“四五”普法教育进展顺利,法律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公民法律意识得到加强,为首都各项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律氛围。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严重犯罪活动,社会治安形势保持稳定。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提高反恐防暴能力,首都公安警务保障迈上了新台阶。与“FLG”邪教组织的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建立维护首都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有效遏制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首都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取得重要成果,区域创新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与中央在京科技力量的合作更加广泛深入,市属科研院所转制工作基本完成。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和布局调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向高标准、高质量的目标迈进,率先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五年共投入教育经费306.2亿元,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稳步推进,大学生公寓建设三年竣工83万平方米。文化事业繁荣活跃,五年共有42部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化产业初具规模。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事业都有长足发展,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进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三讲”集中教育取得明显成效。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六个区县、三个行业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区县和文明行业,涌现出一大批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和文明单位。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国防教育、征兵工作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优抚安置政策得到落实,驻京部队在首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53.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80.1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59.4%和56.3%。农民增收致富和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低收入村全部消除,边远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97年翻了一番。居民消费层次逐步升级。食品放心工程进展顺利。2000年以来加快了危旧房改造步伐,三年共拆除危旧房409万平方米,相当于前十年的总和。加大了住宅建设力度,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8平方米。高度重视并做好就业工作,五年新增64.8万个就业岗位,安置30万下岗职工,2002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5%。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坚持每年办60件实事,人民群众越来越感到方便和舒心。人民生活提前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五年来,我们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典和党的十六大服务保障工作等一系列重大政治任务。百年奥运,中华圆梦,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激发了全市和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这一切转化为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全市上下呈现出“人心齐、抓机遇、求发展”的可喜局面。

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首都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综合经济实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服务功能日益增强,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也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取得新进步的五年。这一切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离不开全国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是全市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和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在京单位、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以及各兄弟省、区、市,向所有关心支持首都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有很大差距,观念、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的任务还很艰巨。部分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工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比较突出,支撑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还不牢固。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就业压力很大。交通拥堵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资源保护、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任务繁重,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有待巩固和完善。城市文明程度与首都的地位仍不相适应。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政府机关及公务员的工作作风、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过去五年的实践,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首都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第一,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途径。必须从首都的性质地位出发,立足于发挥北京的比较优势,着眼于我国和世界科技进步、结构调整的大趋势,整合首都生产力资源,大力实施首都经济发展战略,不断深化认识、丰富内涵,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发展路子,努力为先进生产力发展开辟道路,推动全市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迈上新台阶。

第二,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人民生活的富裕幸福,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都应当尽心尽力尽快办好。要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勤政廉洁,艰苦奋斗,为人民群众多办实事,认真解决好就业、出行、住房、环境、安全等与人民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尽力使人民群众在改革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第三,始终坚持抓住机遇、把握大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跨越式发展。抓住机遇,是加快首都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牢固树立机遇意识,紧紧抓住一切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机,用足用好机遇带来的发展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好“四个服务”是首都工作的大局。必须竭尽全力履行“四个服务”的职责,积极争取中央各部门和在京单位对北京工作的指导和帮助。加强与各省区市的联系与合作,凝聚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首都建设与发展的新飞跃。

第四,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维护首都稳定,为首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实保障。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要把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办事效率作为改革的重要环节,不断改进政府工作作风,不断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为经济增长、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把维护首都安全稳定作为第一位的政治任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有机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与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促进社会稳定,夺取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第五,始终坚持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环境也是生产力。必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全面加强水、土地等资源管理和利用,不断提高首都可持续发展能力,向空气清新、资源节约、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的现代文明城市的目标迈进。

第六,始终坚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以“建首善、创一流”为目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的文明程度,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使广大人民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征程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和2003年工作的建议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明确要求努力办好2008年奥运会,这是对北京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要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构想,为在200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0美元,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面对这样重大的历史任务,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我国正处在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今后五年,首都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特别是举办奥运会,就是一个十分难得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历史性机遇。机遇稍纵即逝,必须及时抓,才能取得主动权,赢得发展优势;机遇只是发展的良好时机和条件,必须抓紧抓实,才能转化为发展的实际成果。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用足用好机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争取最大的效果。

面对这样重大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突出抓好优化发展环境,特别是投资和消费环境,大力改善首都的政策、法制、服务和舆论等环境,尤其要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坚决纠正一切妨碍发展的认识和做法,坚决废除一切束缚发展的政策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障碍和机制弊端,进一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真正实现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贡献于现代化。

&nb

支持在京中央单位的建设与发展,吸引全国各类社会投资和外资参与首都现代化建设。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向,把资金重点投向轨道交通和奥运场馆的建设,投向环境治理、危旧房改造,投向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投向郊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夯实经济增长的基础。

大力发展奥运经济,发挥奥运会对首都经济的加速器作用。奥运经济是首都经济发展在特定阶段的集中体现,筹办奥运会将大大促进消费和投资的增长。要认真实施《北京奥运行动规划》,制定实施“以奥运促发展”的具体措施,创新工作思路,加快发展步伐。抓住奥运会市场开发启动的有利契机,以拉动产业发展为目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整合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奥运赞助、供应和特许经营。加大奥运宣传,引导国内外企业全方位参与首都现代化建设,扩大奥运效应。积极实施奥运品牌战略,支持引导企业创世界级品牌和国内名牌,争取国内产品和技术在奥运会上应用推广。精心设计、宣传和经营城市,挖掘和丰富首都城市的独特魅力,着力培育城市品牌,塑造北京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形象。

(三)坚持首都经济的发展方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定不移地走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具有首都特点和时代特征的首都经济发展之路,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振兴现代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在结构调整上迈出更大的步伐,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推进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群。落实《中关村科技园区五年上台阶行动纲要》,加快推进专业园和产业基地建设,软件园、上地北区等要初步具备企业大规模进驻的条件。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进入退出机制,建成中关村技术产权交易所。实施重点产业化项目,加速培育具有首都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逐步形成多元化发展的群体结构优势。继续把信息产业做大做强,抓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重点打造和延伸网络计算机、大规模图形图像专用芯片等产业链。高度重视软件产业的发展,重点支持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软件产业集团,扶持软件出口,加强软件人才培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速“数字北京”工程建设,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鼓励支持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保持首都信息化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以汽车和微电子产业为龙头,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振兴现代制造业。加速以顺义为中心的汽车生产基地建设,全力推进现代汽车合资项目,加快吉普车产品升级换代,推动北汽福田优化产品结构,尽快形成整车和零部件产品开发、生产销售、服务贸易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确保中芯国际集成电路生产线按期投产,加快京东方液晶显示器件项目建设,搞好集成电路设计园和国家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建设,建成国内一流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巩固发展北京微电子产业的领先地位。立足基地建设,促进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加快发展。推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抓好北一大隈、燕化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发展都市型工业。完成20家污染扰民企业的调整搬迁,压缩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优化升级。加快“三地一港”物流园区建设,全面启动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国际著名物流企业,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大力推行第三方物流,优化布局,构建现代流通业的基本框架。支持金融企业改革与发展,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促进金融业务的扩展和创新。搞好商务中心区、金融街等重点功能区建设,吸引国内企业和各类金融机构来京投资金融产业。做好银行保险业利用外资试点准备工作,开展风险投资、基金运作等领域的对外合作。开发新型旅游方式和产品,树立北京旅游品牌,壮大旅游产业。扩大会展业规模。着力发展通信、网络、咨询等信息服务业。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郊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按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切实做好退耕还林,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扶持加工和贸易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搞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推进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优化郊区产业布局,加大市级和区县工业开发区建设力度,适当整合规模较小的工业区,促进

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使郊区成为首都重要的产业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加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加快发展卫星城和具备条件的中心镇。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研究解决农业人口户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农村城镇化。

(四)科学规划,加速建设,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

今年是奥运工程建设的启动之年,也是城市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的关键一年。要全面实施“绿色奥运”战略,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城市。

切实提高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水平。修订《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为重要的作用。

不断改善和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发挥首都的人才优势。紧紧围绕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及其对人才的总体要求,实施首都人才战略,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人才资源,着力建设行政管理、企业经营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鼓励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广泛吸引国内优秀人才来京发展,承认和尊重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贡献,发挥所有首都建设者的聪明才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首都现代化建设服务。

不断改善和优化管理服务环境,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物价稳定的经济调控目标。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完善公务员制度,切实转变作风,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坚决纠正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坚持标本兼治,注重治本,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调整机构设置,理顺部门分工,进一步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科学设定并规范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建立行政审批投诉制度和社会评价制度。大力培育各类行业协会,健全和规范社会中介组织,转移政府承担的社会职能。抓好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吸收高新技术企业代表进入园区决策机构,使企业逐步成为园区管理的主体。完成有关规划、交通等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研究、实施工作。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范围,改进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方式。强化部门预算改革,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切实做好增收节支工作。建立全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和不良记录公示制度,加快建设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改善信用环境。完善工程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经营性土地交易和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等市场,健全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金融安全和安全生产。优化结构,调控总量,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不断改善和优化对外经贸环境,提高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水平。认真实施《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北京行动计划纲要》,抓住外资大量进入我国的机遇,提高法规和政策透明度,全面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逐步开放服务领域,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规模。推广“星网工业园”引资经验,推动外资进入现代制造业,进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各类工业园区。继续吸引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采购中心。鼓励以存量引增量,扩大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规模。推进财政、税务、海关、商检、外汇管理等部门通力协作,巩固“大通关”成果。发挥进出口贸易预警机制的作用,维护产业安全。进一步完善落实各项出口政策,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提高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出口比重,力求实现出口市场、主体、产品和方式的多元化。解决企业对外投资中的项目申报和资金支持等问题,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走出去”,带动本市产品、技术出口和劳务人员输出。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多办并办好高水平的国际活动。深度参与西部大开发,进一步加强与兄弟省区市的交流与合作。

(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强化首都文化中心功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使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有新的提高,为首都建设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大教育创新力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保证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提高使用效益。继续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发展高中教育,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规模。加快良乡和沙河高教园区建设,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注重师德教育,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学习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办学。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完善首都区域创新体系,继续抓好“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整合首都科技资源。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体系,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以专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为重点,完善创业孵化网络。继续深化科研机构转制,提高转制院所在市场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全面繁荣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大力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努力创作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积极扶持民族艺术,引进国外优秀文化艺术。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建设一批文化设施,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广泛吸引各类资金、人才和企业进入文化产业,进一步把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娱乐等产业做大、做强。加大对文化市场的整治力度,坚持开展“扫黄打非”斗争,确保文化市场的繁荣、健康、有序。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大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健全疾病预防和急救系统,加快实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社区卫生保健功能,以低廉的价格为群众提供

第12篇:北京刘淇市长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一、五年工作的回顾

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全市各族人民在中共北京市委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中央重大决策和对北京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坚持大力发展首都经济的正确方向,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九五”计划,提前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十五”计划良好开局,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认真贯彻扩大内需的方针,克服世界经济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体实力显著增强,宏观经济效益不断改善。五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2002年,实现3130亿元,同比增长10.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5美元。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60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290.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和10.7%。地方财政收入由1997年的182.3亿元增加到534亿元,年均增长25.7%。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和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均居全国首位。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三次产业发展确立新格局,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日益突出。中关村科技园区“三年大变样”的目标全面实现,2002年增加值、上缴税金和出口创汇分别完成537亿元、110亿元和31亿美元,分别比三年前增长1.4倍、1.7倍和2.2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8.9%。振兴现代制造业已经起步。现代都市农业迅速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7年的54.5%提高到61.3%。首都经济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增长方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改革脱困三年目标如期实现,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壮大,私营个体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政府机构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市政府部门由67个减少到54个,内设机构减少118个,行政编制精简50%。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市级审批事项共精减587项,精减比例达45%。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初步构建,市与区县财政分税体制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市场体系建设全面展开,经济秩序得到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投融资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基础设施投资补偿机制逐步完善,融资渠道不断拓宽。经营性土地供应进入市场化运作。体制和机制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投资贸易环境显著改善,利用外资的观念、模式和领域实现新突破,五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103.1亿美元,是上五年的1.5倍;地方外贸出口累计实现213.9亿美元,是上五年的2.1倍。对外交往日益活跃,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大型国际活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突破300万人次。对外开放朝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方向深入发展。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面貌初步显现。始终坚持基础设施优先发展,五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超过1700亿元,是上五年的2.1倍。四环路、广安大街等相继通车,城区路网加密步伐加快,全市道路总长度达到4400公里,高速公路总长度达到463公里。复八线、城市铁路西线(十三号线)投入运营,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74公里。水、电、气、热、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供应能力大幅度提高。商务中心区等城市功能区和重点商业街区建设步伐加快,一批文化设施和大型标志性建筑建成。城市布局继续完善,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迈上新台阶。制定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健全了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实施“3.3亿元文物抢修计划”,带动相关资金的投入,圆明园、明城墙遗址、菖蒲河等文物抢险修缮和腾退整治取得重大突破,古都风貌得到有效保护。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自1998年以来,政府和社会各界共投入466亿元,实施了八个阶段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2002年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的55.6%,比1998年提高了28.2个百分点。城市污水处理率为4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6.5%,分别比1997年提高了23和47.5个百分点。城区建成51处集中大绿地,市区绿化隔离带建设三年时间实现十年绿化目标,绿化面积达到110平方公里,环绕京城的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基本形成,全市林木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4.5%和40.2%,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以街道、社区建设为重点,不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组建城管监察队伍,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得到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水平进一步提高,适应现代化大都市发展需要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初步确立。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确保首都社会的安全稳定。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政府组成人员向人大常委会述职,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强与人民政协联系,完善与人民群众联系渠道,提高了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五年共办复全国和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以及政协委员提案15330件。加强村民自治、社区自治组织建设,政务、村务、厂务公开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扩大了基层民主。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坚持依法治市,切实推进政府法制建设,五年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和法规性决定68项,制定政府规章210项,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三五”普法教育取得明显成绩,“四五”普法教育进展顺利,法律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公民法律意识得到加强,为首都各项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律氛围。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严重犯罪活动,社会治安形势保持稳定。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提高反恐防暴能力,首都公安警务保障迈上了新台阶。与“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建立维护首都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有效遏制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首都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取得重要成果,区域创新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与中央在京科技力量的合作更加广泛深入,市属科研院所转制工作基本完成。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和布局调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向高标准、高质量的目标迈进,率先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五年共投入教育经费306.2亿元,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稳步推进,大学生公寓建设三年竣工83万平方米。文化事业繁荣活跃,五年共有42部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化产业初具规模。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事业都有长足发展,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进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三讲”集中教育取得明显成效。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六个区县、三个行业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区县和文明行业,涌现出一大批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和文明单位。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国防教育、征兵工作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优抚安置政策得到落实,驻京部队在首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53.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80.1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59.4%和56.3%。农民增收致富和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低收入村全部消除,边远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97年翻了一番。居民消费层次逐步升级。食品放心工程进展顺利。2000年以来加快了危旧房改造步伐,三年共拆除危旧房409万平方米,相当于前十年的总和。加大了住宅建设力度,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8平方米。高度重视并做好就业工作,五年新增64.8万个就业岗位,安置30万下岗职工,2002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5%。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坚持每年办60件实事,人民群众越来越感到方便和舒心。人民生活提前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五年来,我们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典和党的十六大服务保障工作等一系列重大政治任务。百年奥运,中华圆梦,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激发了全市和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这一切转化为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全市上下呈现出“人心齐、抓机遇、求发展”的可喜局面。

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首都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综合经济实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服务功能日益增强,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也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取得新进步的五年。这一切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离不开全国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是全市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和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在京单位、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以及各兄弟省、区、市,向所有关心支持首都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有很大差距,观念、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的任务还很艰巨。部分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工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比较突出,支撑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还不牢固。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就业压力很大。交通拥堵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资源保护、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任务繁重,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有待巩固和完善。城市文明程度与首都的地位仍不相适应。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政府机关及公务员的工作作风、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过去五年的实践,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首都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第一,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途径。必须从首都的性质地位出发,立足于发挥北京的比较优势,着眼于我国和世界科技进步、结构调整的大趋势,整合首都生产力资源,大力实施首都经济发展战略,不断深化认识、丰富内涵,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发展路子,努力为先进生产力发展开辟道路,推动全市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迈上新台阶。

第二,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人民生活的富裕幸福,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都应当尽心尽力尽快办好。要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勤政廉洁,艰苦奋斗,为人民群众多办实事,认真解决好就业、出行、住房、环境、安全等与人民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尽力使人民群众在改革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第三,始终坚持抓住机遇、把握大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跨越式发展。抓住机遇,是加快首都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牢固树立机遇意识,紧紧抓住一切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机,用足用好机遇带来的发展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好“四个服务”是首都工作的大局。必须竭尽全力履行“四个服务”的职责,积极争取中央各部门和在京单位对北京工作的指导和帮助。加强与各省区市的联系与合作,凝聚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首都建设与发展的新飞跃。

第四,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维护首都稳定,为首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实保障。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要把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办事效率作为改革的重要环节,不断改进政府工作作风,不断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为经济增长、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把维护首都安全稳定作为第一位的政治任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有机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与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促进社会稳定,夺取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第五,始终坚持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环境也是生产力。必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全面加强水、土地等资源管理和利用,不断提高首都可持续发展能力,向空气清新、资源节约、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的现代文明城市的目标迈进。

第六,始终坚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以“建首善、创一流”为目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的文明程度,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使广大人民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征程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和2003年工作的建议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明确要求努力办好2008年奥运会,这是对北京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要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构想,为在200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0美元,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面对这样重大的历史任务,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我国正处在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今后五年,首都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特别是举办奥运会,就是一个十分难得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历史性机遇。机遇稍纵即逝,必须及时抓,才能取得主动权,赢得发展优势;机遇只是发展的良好时机和条件,必须抓紧抓实,才能转化为发展的实际成果。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用足用好机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争取最大的效果。

面对这样重大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突出抓好优化发展环境,特别是投资和消费环境,大力改善首都的政策、法制、服务和舆论等环境,尤其要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坚决纠正一切妨碍发展的认识和做法,坚决废除一切束缚发展的政策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障碍和机制弊端,进一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真正实现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贡献于现代化。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继续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以“新北京、新奥运”为主题,以加快发展为总的基调,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持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努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把北京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又是新一届政府的届首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加速首都现代化进程,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以上;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保持在6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左右。

(一)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政府工作的根本任务,要切实抓紧抓好,着力解决群众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使城乡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幸福。

突出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促进城乡居民增收。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发20万个以上的就业岗位,培育社区服务组织,鼓励并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就业门路。鼓励弹性就业、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启动“三年百万技能培训计划”,强化就业服务,改善创业环境。建立失业预警体系,对困难群体实施就业援助。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与加强农村就业有机结合起来,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帮助5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实施绿色生态富民工程纲要,全部消除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村。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和落实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和机制。再分配要注重公平,强化公共财政职能,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促进共同富裕。

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改善低收入群众生活。继续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落实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认真执行特困人员医疗救助办法,把农村特困居民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力争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全部参加养老保险。加快推进农转居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试点工作,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加大扩面征缴力度,使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达到95%以上。加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规范化和动态管理,符合条件的城乡低收入人员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好“两个确保”与“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建立市、区临时救助资金,构建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生活补助和社会捐助相结合的社会救助模式,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积极推进危旧房改造和住宅建设,办好60件实事。全年动迁居民5万户,拆除危房65万平方米。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力争全年竣工200万平方米,优先提供给旧城区危改和历史文化保护区拆迁居民认购。建设好廉租房小区,将具备条件的空置商品住宅转为廉租房屋,努力扩大廉租房源,解决更多双低家庭住房困难。继续办好60件实事,把群众在看病就医、社会治安、劳动就业、交通环保、物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解决好,使广大城乡居民在改革和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坚持消费和投资双重拉动,发挥筹办奥运会的促进作用,推动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认真贯彻扩大内需的方针,逐步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把扩大消费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改善投资环境,优化投资结构,以奥运促发展,确保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

促进潜在消费转化为现实消费,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完善鼓励和引导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扩大消费信贷规模。推进银行卡工程,力争使持卡消费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提高到15%。积极推进住房分配货币化,房地产二三级市场的发展务必取得实质性进展。拓宽已购公房上市渠道,完善换房、租赁等住房消费政策,促进住房消费稳步增长。建成一批重点流通设施,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等新型商业业态,推进特色商业功能区建设。开发新的消费领域和空间,重点完善休闲消费等服务体系,促进服务性消费的快速增长,推动教育培训、旅游会展、文化体育、信息服务等消费向深层次发展。推进新型商业进农村,不断扩大农村市场规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以上、力争达到2000亿元。

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改善投资环境,降低投资成本。当前,投资仍是推动首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广泛吸引社会投资和境外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0亿元。要以完善投资结构为主要着力点,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发行好奥运建设企业债券,积极申请环保专项资金。搭建投资服务平台,研究控制工业用地价格的办法,降低在京投资特别是制造业投资成本,努力为各类投资主体创业和发展营造一流的环境。支持在京中央单位的建设与发展,吸引全国各类社会投资和外资参与首都现代化建设。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向,把资金重点投向轨道交通和奥运场馆的建设,投向环境治理、危旧房改造,投向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投向郊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夯实经济增长的基础。

大力发展奥运经济,发挥奥运会对首都经济的加速器作用。奥运经济是首都经济发展在特定阶段的集中体现,筹办奥运会将大大促进消费和投资的增长。要认真实施《北京奥运行动规划》,制定实施“以奥运促发展”的具体措施,创新工作思路,加快发展步伐。抓住奥运会市场开发启动的有利契机,以拉动产业发展为目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整合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奥运赞助、供应和特许经营。加大奥运宣传,引导国内外企业全方位参与首都现代化建设,扩大奥运效应。积极实施奥运品牌战略,支持引导企业创世界级品牌和国内名牌,争取国内产品和技术在奥运会上应用推广。精心设计、宣传和经营城市,挖掘和丰富首都城市的独特魅力,着力培育城市品牌,塑造北京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形象。

(三)坚持首都经济的发展方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定不移地走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具有首都特点和时代特征的首都经济发展之路,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振兴现代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在结构调整上迈出更大的步伐,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推进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群。落实《中关村科技园区五年上台阶行动纲要》,加快推进专业园和产业基地建设,软件园、上地北区等要初步具备企业大规模进驻的条件。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进入退出机制,建成中关村技术产权交易所。实施重点产业化项目,加速培育具有首都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逐步形成多元化发展的群体结构优势。继续把信息产业做大做强,抓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重点打造和延伸网络计算机、大规模图形图像专用芯片等产业链。高度重视软件产业的发展,重点支持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软件产业集团,扶持软件出口,加强软件人才培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速“数字北京”工程建设,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鼓励支持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保持首都信息化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以汽车和微电子产业为龙头,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振兴现代制造业。加速以顺义为中心的汽车生产基地建设,全力推进现代汽车合资项目,加快吉普车产品升级换代,推动北汽福田优化产品结构,尽快形成整车和零部件产品开发、生产销售、服务贸易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确保中芯国际集成电路生产线按期投产,加快京东方液晶显示器件项目建设,搞好集成电路设计园和国家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建设,建成国内一流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巩固发展北京微电子产业的领先地位。立足基地建设,促进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加快发展。推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抓好北一大隈、燕化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发展都市型工业。完成20家污染扰民企业的调整搬迁,压缩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优化升级。加快“三地一港”物流园区建设,全面启动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国际著名物流企业,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大力推行第三方物流,优化布局,构建现代流通业的基本框架。支持金融企业改革与发展,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促进金融业务的扩展和创新。搞好商务中心区、金融街等重点功能区建设,吸引国内企业和各类金融机构来京投资金融产业。做好银行保险业利用外资试点准备工作,开展风险投资、基金运作等领域的对外合作。开发新型旅游方式和产品,树立北京旅游品牌,壮大旅游产业。扩大会展业规模。着力发展通信、网络、咨询等信息服务业。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郊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按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切实做好退耕还林,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扶持加工和贸易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搞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推进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优化郊区产业布局,加大市级和区县工业开发区建设力度,适当整合规模较小的工业区,促进

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使郊区成为首都重要的产业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加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加快发展卫星城和具备条件的中心镇。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研究解决农业人口户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农村城镇化。

(四)科学规划,加速建设,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

今年是奥运工程建设的启动之年,也是城市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的关键一年。要全面实施“绿色奥运”战略,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城市。

切实提高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水平。修订《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改革规划编制体制,推行规划设计市场化运作,广泛引进国际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力量,加快编制速度,提高编制水平。完善专家参与机制,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改革规划审批体制,实现由串联审批向并联审批转变,提高审批效率。依法加强规划监督管理,制止违法建设,查处违法建设行为。

着眼于从根本上缓解交通问题,实施300公里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确保城市铁路东线和地铁八通线通车,加快地铁五号线工程实施和地铁四号线等新线开工建设。推进城市快速道路系统和城区路网加密工程建设,重点搞好交通节点的改造,建成五环路等重点道路,尽快缓解中心区交通压力。加快东直门、西直门等交通枢纽建设。坚持“公交优先”,扩大公交专用车道及公交优先车道,建成20条准快速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公共汽车、电车线网。推进出租汽车企业运营机制改革,建立良好经营秩序。坚持建管并举,加快建立智能化交通体系,加强静态交通管理,不断提高城市交通效率,使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以启动奥运场馆建设为契机,高质量建设城市。加快奥运场馆项目法人招标、设计方案招标、建设用地拆迁平整等前期工作,确保奥林匹克公园市政配套和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等按期开工。务必做好重大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开工建设国贸三期、第十水厂等一批新项目,推进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首都博物馆新馆等工程的建设。要加快电力设施建设和城网改造,着重抓好旧城平房区和新建集中居住区水、电、气、热、通信等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南中轴路建设为契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向南城倾斜力度,为加快南城发展提供条件。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搞好皇城的整体保护,修缮正觉寺等文物古迹,推进朝阜路、大栅栏等历史文化保护区整修试点。

以改善大气质量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力度。采取更加严格有效的措施,力争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60%。加大清洁能源使用比重,增加天然气供应能力,发展城市集中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4个城区基本完成20吨以下燃煤锅炉改造。对新增机动车执行相当于欧洲2号排放标准,在用机动车排放达不到简易工况标准不允许上路。支持首钢完成调整和压产任务。削减市区工业用煤100万吨。加强道路交通和工地扬尘防治,基本完成城市裸露地面整治。继续实施水系治理工程。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及中水回用工程,使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50%,中水回用日均达到24万吨。抓好园林、公共绿地节水设施改造,推广雨洪利用技术,加快建设节水型城市。加大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噪声等污染的防治力度。搞好节能工作,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以林业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基本完成第一道绿化隔离带125平方公里绿化和“五河十路”绿色通道建设任务,启动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建设,加强湿地的恢复和保护工作。城市绿化要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治理脏乱差、保护文物和美化环境相结合,每个区至少建设一处一公顷以上大绿地。继续治理城市中的脏乱点,完成100项重点环境整治项目,建设一批环境精品、亮点工程,展现北京更加亮丽的风采。

继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事权下放,在城管、公安、工商、社保等工作进社区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提高社区自我管理能力,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健全市、区、街相互衔接、合理分工和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框架,完善“统一领导、各司其职、规范管理、强化基层”的城市管理格局。推进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建立社区城管监察执法“一区一员”联系人制度,全面实行责任监督,将严密到位的日常管理覆盖到全市各个方面,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五)优化发展环境,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首都经济的发展方向、核心和重点确立之后,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今年,要下决心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贯彻落实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大举措来抓,作为把握机遇的实际措施来抓,作为各级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改进作风、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任务来抓。

不断改善和优化体制机制环境,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十六大确定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研究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改组调整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的方案。打破部门和行业界限,重组、盘活经营性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化国有大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造,着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进和加强监管机制。鼓励用国有企业的优良资产,吸引、嫁接、置换外资和民间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国内外大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收购兼并国有企业。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加快国有企业上市步伐,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试点。认真执行《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工程,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完善企业退出机制。

不断改善和优化公平竞争环境,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凡是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都向民间资本开放。私营企业在市场准入、上市融资、进出口、使用外汇、参与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政府计划项目、科技奖励、取得许可证和资质等级证书以及引进人才等方面,享受与国有、集体企业同等待遇。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改善服务,尽一切可能使非公有制经济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不断改善和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发挥首都的人才优势。紧紧围绕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及其对人才的总体要求,实施首都人才战略,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人才资源,着力建设行政管理、企业经营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鼓励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广泛吸引国内优秀人才来京发展,承认和尊重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贡献,发挥所有首都建设者的聪明才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首都现代化建设服务。

不断改善和优化管理服务环境,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物价稳定的经济调控目标。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完善公务员制度,切实转变作风,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坚决纠正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坚持标本兼治,注重治本,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调整机构设置,理顺部门分工,进一步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科学设定并规范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建立行政审批投诉制度和社会评价制度。大力培育各类行业协会,健全和规范社会中介组织,转移政府承担的社会职能。抓好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吸收高新技术企业代表进入园区决策机构,使企业逐步成为园区管理的主体。完成有关规划、交通等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研究、实施工作。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范围,改进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方式。强化部门预算改革,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切实做好增收节支工作。建立全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和不良记录公示制度,加快建设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改善信用环境。完善工程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经营性土地交易和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等市场,健全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金融安全和安全生产。优化结构,调控总量,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不断改善和优化对外经贸环境,提高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水平。认真实施《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北京行动计划纲要》,抓住外资大量进入我国的机遇,提高法规和政策透明度,全面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逐步开放服务领域,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规模。推广“星网工业园”引资经验,推动外资进入现代制造业,进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各类工业园区。继续吸引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采购中心。鼓励以存量引增量,扩大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规模。推进财政、税务、海关、商检、外汇管理等部门通力协作,巩固“大通关”成果。发挥进出口贸易预警机制的作用,维护产业安全。进一步完善落实各项出口政策,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提高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出口比重,力求实现出口市场、主体、产品和方式的多元化。解决企业对外投资中的项目申报和资金支持等问题,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走出去”,带动本市产品、技术出口和劳务人员输出。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多办并办好高水平的国际活动。深度参与西部大开发,进一步加强与兄弟省区市的交流与合作。

(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强化首都文化中心功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使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有新的提高,为首都建设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大教育创新力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保证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提高使用效益。继续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发展高中教育,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规模。加快良乡和沙河高教园区建设,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注重师德教育,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学习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办学。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完善首都区域创新体系,继续抓好“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整合首都科技资源。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体系,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以专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为重点,完善创业孵化网络。继续深化科研机构转制,提高转制院所在市场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全面繁荣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大力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努力创作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积极扶持民族艺术,引进国外优秀文化艺术。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建设一批文化设施,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广泛吸引各类资金、人才和企业进入文化产业,进一步把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娱乐等产业做大、做强。加大对文化市场的整治力度,坚持开展“扫黄打非”斗争,确保文化市场的繁荣、健康、有序。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大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健全疾病预防和急救系统,加快实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社区卫生保健功能,以低廉的价格为群众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搞好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优质生殖保健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继续配建“全民健身工程”,提升竞技体育水平,争办高水准的国际体育赛事,大力发展体育产业。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老龄工作,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扎实推进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深入进行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切实把全市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到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上来。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引导全市人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开展好“首都公民道德实践年”活动,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广泛进行热爱祖国、热爱首都的群众思想教育,增强市民的首都意识和首善意识。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市民国防观念,高标准做好征兵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严格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深入开展文明区县、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进一步做好乘车秩序、旅游环境、文明赛场等整治工作,下大气力治理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意张贴小广告等顽症。把市民讲外语活动引向深入。

(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保首都安全稳定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扩大民主,健全法制,巩固和发展首都长期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首善之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各级政府要坚决贯彻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强与政协的联系,把政治协商纳入政府决策程序,为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创造良好条件。完善人民群众建议征集制度、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政府的重大政策、重大规划和重大改革方案的制定都要有专家参与,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扩大政府决策及实施的社会基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开展工作。完善村民自治,推进社区自治,搞好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扩大基层民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侨务政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做好对台工作。

提高依法治市水平。加强行政立法,使立法工作不断适应首都改革发展稳定的要求。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工作,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拓展和规范律师、公证、仲裁等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将“四五”普法引向深入,认真学习宪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增强全体市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成为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

确保首都安全稳定。高度警惕、严密防范和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分子的各种颠覆破坏活动,突出反恐防暴,打击各类恐怖活动和民族分裂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与“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坚决取缔、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邪教组织。坚持打防并举、预防为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巩固严打斗争成果,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搞好基层安全创建活动,推进“科技创安”工程,加强社会面巡逻防控,提高社会整体防范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变能力。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有效防止重大事故发生。做好信访、排查调处和人民调解工作,妥善处理好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任期已满,新一届政府即将产生。面对“新北京、新奥运”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廉洁奉公,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努力,不断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各位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掀开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首都现代化建设在新世纪、新起点上,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征程。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再接再厉,团结奋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步伐,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2003年1月13日在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第13篇: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回顾工作

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回顾2013年工作

3月5日电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新一届中央政府报告政府工作。

[李克强]: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09:07]

[李克强]:

一、2013年工作回顾[09:08]

[李克强]:过去一年是本届政府依法履职的第一年,任务艰巨而繁重。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然灾害频发、多重矛盾交织的复杂形势,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从容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圆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09:08]

[李克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6%。城镇登记失业率4.1%。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再上新台阶。[09:08]

[李克强]:——居民收入和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65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2%。财政收入增长10.1%。[09:09]

[李克强]:——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粮食产量超过1.2万亿斤,实现“十连增”。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继续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全社会用电量增长7.5%,货运量增长9.9%,主要实物量指标与经济增长相互匹配。[09:10]

[李克强]:——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取得新进步。神舟十号遨游太空,嫦娥三号成功登月,蛟龙深潜再创纪录,这表明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有智慧实现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09:10]

[李克强]:过去一年,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经济社会发展既有量的扩大,又有质的提升,为今后奠定了基础。这将鼓舞我们砥砺前行,不断创造新的辉煌。[09:11]

[李克强]:一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采取一系列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举措,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稳中有进,各项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09:12]

[李克强]:一是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在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宏观调控抉择两难的情况下,我们深处着力,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根本之策,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促进经济稳定增长。[09:12]

[李克强]:我们从政府自身改起,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国务院机构改革有序实施,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事项,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各地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扩大“营改增”试点,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348项,减轻企业负担1500多亿元。这些都为市场松了绑,为企业添了力,全国新注册企业增长27.6%,民间投资比重上升到63%。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在全国进行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简政放权等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09:14]

[李克强]:我们推动开放向深度拓展。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与瑞士、冰岛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实施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改善海关、检验检疫等监管服务。成功应对光伏“双反”等重大贸易摩擦。推动高铁、核电等技术装备走出国门,对外投资大幅增加,出境旅游近亿人次。开放的持续推进,扩大了发展的新空间。[09:16]

[李克强]:二是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面对跌宕起伏的经济形势,我们保持定力,明确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只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就集中精力抓住转方式调结构不放松,保持宏观政策基本取向不动摇,以增强市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09:17]

[李克强]:去年上半年,出口大幅波动,经济持续下行,中央财政收入一度出现多年少有的负增长,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一度异常升高,国际上出现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的声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采取短期刺激措施,不扩大赤字,不超发货币,而是增加有效供给,释放潜在需求,沉着应对市场短期波动,保障经济运行不滑出合理区间,让市场吃了“定心丸”,成为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一招。去年财政赤字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广义货币M2增长13.6%,符合调控要求。[09:18]

[李克强]:在保持总量政策稳定的同时,积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优化财政支出,整合压缩专项转移支付。中央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一般性支出压减5%,各地也压减一般性支出,腾出的资金用于改善民身、发展经济。对小微企业实行税收优惠,600多万户企业受益。通过审计,摸清全国政府性债务底数。加强金融监管和流动性管理,保持金融稳健运行。[09:20]

[李克强]:三是注重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针对阻碍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我们注重精准发力,运用市场手段和差别化政策,在优化结构中稳增长,在创新驱动中促转型,推动提质增效升级,为长远发展铺路搭桥。[09:20]

[李克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推进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支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全面完成1.5万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新解决农村6300多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全国森林覆盖率上升到21.6%。[09:21]

[李克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服务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正式商用。积极化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能源消耗强度下降3.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3.5%、2.9%。[09:22]

[李克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提前通水,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如期完工。推进地下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油气和电力输配网络。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22.3%。加强民航、水运、信息、邮政网络建设,铁路、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均超过10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1万公里,居世界首位。[09:22]

[李克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知识、技术创新等工程。超级计算、智能机器人、超级杂交稻等一批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09:23]

[李克强]:四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的情况下,我们竭诚尽力,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制度建设,兜住民生底线,推动社会事业发展。[09:25]

[李克强]: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应届高校毕业生绝大部分实现就业。加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就业援助。推进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3.1%和17.7%,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10%。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660万套,基本建成540万套,上千万住房困难群众乔迁新居。[09:25]

[李克强]:推进教育发展和改革。启动教育扶贫工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学生贫困改善计划惠及3200万孩子。对集中连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上年增长8.5%。[09:26]

[李克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医保总体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到人均280元。基本药物制度覆盖80%以上村卫生室。28个省份开展大病医疗保险试点。启动疾病应急救助试点。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农村免费孕前检查使600万个家庭受益。[09:26]

[李克强]: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推出一批文化精品,扩大公益性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市场建设,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成功节俭举办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09:27]

[李克强]:五是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面对自然灾害等各种突发事件,我们有序有力,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科学应对,既进行有效处置,又探索建立新机制,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09:29]

[李克强]:去年,我国发生四川芦山地震、甘肃岷县漳县地震、黑龙江松花江嫩江流域洪涝、南方高温干旱、沿海强台风等严重自然灾害,出现人感染禽流感疫情。我们健全分级负责、相互协同的抗灾救灾应急机制,中央统筹帮助支持,地方就近统一指挥,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09:30] [李克强]:加强安全生产和市场监管。完善相关机制,严肃查处重大安全事故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重特大事故下降16.9%。重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对婴幼儿奶粉质量按照药品管理办法严格监管,努力让人民吃得放心、用得安心。[09:31]

[李克强]:推进依法行政,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法律34件,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议案,制定修订行政法规47件。完善信访和调解联动工作体系,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09:31]

[李克强]: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严格执行“约法三章”。中央国家机关“三公”经费减少35%,31个省份本级公务接待费减少26%。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一批违法违纪分子受到惩处。[09:33]

[李克强]:去年是我国外交工作开创新局的一年。习近平主席等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多边活动,访问一系列国家,取得丰硕成果。周边外交工作进入新阶段。经济外交取得新进展。同发展中国家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同主要大国关系在互动中稳定发展,在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及热点问题上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坚定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我国的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09:34]

[李克强]: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感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诚挚感谢!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诚挚感谢![09:34]

[李克强]:过去一年政府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思路和做法,要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坚持、不断探索与完善。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稳中向好基础还不牢固,增长的内生动力尚待增强。财政、进瑞等领域仍存在一些风险隐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宏观调控难度增大。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一些地区大气、水、土壤等污染严重,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就业结构性矛盾较大。住房、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养老、教育、收入分配、征地拆迁、社会治安等方面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依然较多,生产安全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腐败问题易发多发,公职人员中不廉不勤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有的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有的是工作不到位造成的。对存在的问题,政府要先从自身找原因、想办法。民之所望是我们施政所向。要牢记责任使命,增强忧患意识,敢于担当,毫不懈怠,扎实有效解决问题,决不辜负人民的厚望。[09:36]

[李克强]:

二、2014年工作总体部署[09:38]

[李克强]:2014年,我国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世界经济复苏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一些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带来变数,新兴经济体又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更趋激烈。我国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深层次矛盾凸显,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同时要看到,我国发展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区域发展回旋余地大,今后一个时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有基础也有条件。我们必须防微虑远,趋利避害,一定要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09:38]

[李克强]: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实施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09:40]

[李克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加强对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目标的统筹平衡。这里,着重对两个目标加以说明。[09:41]

[李克强]:关于经济增长。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经过认真比较、反复权衡,把增长预期目标定在7.5%左右,兼顾了需要和可能。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有利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稳增长更是为了保就业,既要满足城镇新增就业的需要,又要为农村转移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出空间,根本上是为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有不少积极因素,但必须付出艰辛努力。[09:42]

[李克强]:关于价格水平。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考虑了去年涨价翘尾影响和今年新涨价因素,也表明我们抑制通胀、保障民生的决心和信心。我国农业连年增产,工业品总体上供大于求,粮食等物资储备充裕,进出口调节能力较强,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但今年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不少,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做好物价调控,切实防止对群众生活造成大的影响。[09:43]

[李克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把握好以下原则和政策取向。[09:44]

[李克强]:第一,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推进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改革,破除制约市场主体活力和要素优化配置的障碍,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09:45]

[李克强]:第二,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9500亿元,由中央代地方发债4000亿元。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随经济总量扩大而有所增加,但赤字率稳定在2.1%,体现了财政政策的连续性。货币政策要保持适度松紧,促进社会总供给基本平衡,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要加强财政、货币和产业、投资等政策协同配合,做好政策储备,适度适时预调微调,确保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行稳致远。[09:47] [李克强]:第三,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提高质量效益、推进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要在稳增长的同时,推动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从主要依靠传统比较优势向更多发挥综合竞争优势转换,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从城乡区域不平衡向均衡协调迈进。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切实把各方面积极性引导到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科学发展上来,不断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09:48]

[李克强]:

三、2014年重点工作[09:48]

[李克强]: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务求实效。[09:49]

[李克强]:(一)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09:49]

[李克强]: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区别情况,分类推进,抓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举措,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更多释放改革红利。[09:49]

[李克强]: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充分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全面清理非行政审批事项。基本完成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在全国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落实认缴登记制,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由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公示制度,让市场主体不断迸发新的活力。[09:50]

[李克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坚持放管并重,建立纵横联动协同管理机制,实现责任和权力同步下放、放活和监管同步到位。推广一站式审批、一个窗口办事,探索实施统一市场监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共享,推动建立自然人、法人统一代码,对违背市场竞争规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09:51]

[李克强]:抓好财税体制改革这个重头戏。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着力把所有政府性收入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各级政府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要逐步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要减少三分之一,今后还要进一步减少。推进税收制度改革,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清费立税,推动消费税、资源税改革,做好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立法相关工作。进一步扩展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范围,减轻企业负担。抓紧研究调整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逐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保持现有财力格局总体稳定。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推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防止和化解债务风险。[09:53]

[李克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扩大汇率双向浮动区间,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稳步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及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实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规范发展债券市场。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09:55]

[李克强]: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的办法,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实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更多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为民间资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09:57]

[李克强]:(二)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09:57]

[李克强]:开放与改革相伴而生、相互促进。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在国际市场汪洋大海中搏击风浪,倒逼深层次改革和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09:57]

[李克强]:扩大全方位主动开放。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打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使中国继续成为外商投资首选地。建设好、管理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并开展若干新的试点。扩展内陆沿边开放,让广袤大地成为对外开放的热土。[09:59]

[李克强]:从战略高度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今年进出口总额预期增长7.5%左右。要稳定和完善出口政策,加快通关便利化改革,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鼓励实施进口政策,增加国内短缺产品进口。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鼓励通信、铁路、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09:59]

[李克强]: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推进对外投资管理方式改革,实行以备案制为主,大幅下放审批权限。健全金融、法律、领事等服务保障,规范走出去秩序,促进产品出口、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国际经济基础合作新空间。[10:00]

[李克强]: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推动服务贸易协定、政府采购协定、信息技术协定等谈判,加快环保、电子商务等新议题谈判。积极参与高标准自贸区建设,推进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快与韩国、澳大利亚、海湾合作委员会等自贸区谈判进程。坚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实现与各国互利共赢,形成对外开放与改革发展良性互动新格局。[10:01] [李克强]:(三)增强内需拉动经济的主引擎作用。[10:01]

[李克强]:扩大内需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重大的结构调整。要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打造新的区域经济支撑带,从需求方面施策,从供给方面发力,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10:01]

[李克强]: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要扩大服务消费,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服务机构,重点发展养老、健康、旅游、文化等服务,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要促进信息消费,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推进城市百兆光纤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大幅提高互联网网速,在全国推行“三网融合”,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维护网络安全。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各种关卡,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网络购物发展。充分释放十几亿人口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10:03]

[李克强]: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再推出一批民间投资示范项目,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增加到4576亿元,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发挥好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10:04]

[李克强]:把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推进中西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升级,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支持力度。要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进梯度发展。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以海陆重点口岸为支点,形成与沿海连接的西南中南、东北、西北等经济支撑带。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深化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实施差别化经济政策,推动产业转移,发展跨区域大交通大流通,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10:05]

[李克强]:海洋是我们宝贵的蓝色国土。要坚持陆海统筹,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大力建设海洋强国。[10:06]

[李克强]:(四)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10:06]

[李克强]:农业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领域,更是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10:06]

[李克强]:强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继续执行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探索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市场价格过低时对生产者进行补贴,过高时对低收入消费者进行补贴。农业新增补贴向粮食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增加对粮油猪等生产大县的奖励补助,扶持牛羊肉生产。发挥深松整地对增产的促进作用,今年启动1亿亩试点。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不管财力多么紧张,都要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10:08]

[李克强]: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国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今年拟安排中央预算内水利投资700多亿元,支持引水调水、骨干水源、江河湖泊治理、高效节水灌溉等重点项目。各地要加强中小型水利项目建设,解决好用水“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建成一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抓紧培育一批重要优良品种,研发推广一批新型高效农业机械。完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改造农村危房260万户,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空心村”问题。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经过今明两年努力,要让所有农村居民都能喝上干净的水。[10:09]

[李克强]: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抓紧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慎重稳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国有农牧林场改革。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农村改革要从实际出发,试点先行,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坚决维护农民合法权益。[10:11]

[李克强]: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国家加大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协作的支持,加强生态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10:12]

[李克强]:(五)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10:14]

[李克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信心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10:14]

[李克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制度。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地升学,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10:14]

[李克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提高产业发展和集聚人口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从业。加快推进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和城镇发展后劲。优化东部地区城镇结构,进一步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10:16]

[李克强]: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为指导,做好相关规划的统筹衔接。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避免千城一面。加强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管理。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多元化城镇建设投融资登记制。通过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让我们的城镇各具特色、宜业宜居,更加充满活力。[10:16]

[李克强]:(六)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10:16]

[李克强]:创新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要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10:17]

[李克强]: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牵头创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措施。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等试点政策,扩大到更多科技园区和科教单位。加大政府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社会公益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投入,健全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完善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机制。改进与加强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实行国家创新调查和科技报告制度,鼓励科研人员创办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深入实施人才发展规划,统筹重大人才工程,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人员报酬与市场业绩挂钩机制,使人才的贡献与回报相匹配,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10:18]

[李克强]:产业结构调整要依靠改革,进退并举。进,要更加积极有为。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建设,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保险、商务、科技等服务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创造、提升精准管理水平,完善设备加速折旧等政策,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退,要更加主动有序。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对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清理各种优惠政策,消化一批存量,严控新上增量。今年要淘汰钢铁2700万吨、水泥4200万吨、平板玻璃3500万标准箱等落后产能,确保“十二五”淘汰任务提前一年完成,真正做到压下来,决不再反弹。[10:20]

[李克强]:(七)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建设。[10:20]

[李克强]:繁荣发展社会事业是促进社会公正、增进人民福祉的有效途径。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以更大的投入和更有力的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10:22]

[李克强]: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加强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儿童营养状况。发展学前教育,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继续增加中央财政教育投入,提高使用效率并强化监督。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发展民办学校。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们要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10:22]

[李克强]: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巩固全民基本医保,通过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政府、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的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20元。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加强城乡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个县,覆盖农村5亿人口。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破除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让群众能够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提高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和职业病、地方病防治能力,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补助标准增加到35元。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落实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推进医改,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10:24]

[李克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档案等事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保护文物。加快文化走出去,发展文化贸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产业。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一定能建成现代文化强国。[10:26]

[李克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健全村务公开、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公共安全和防灾救灾减灾能力,做好地震、气象、测绘等工作。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及时就近化解社会矛盾。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大法律援助。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形成良好社会秩序。今天大会开始时,我们对3月1日发生在云南昆明火车站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表示了强烈谴责,对不幸遇难群众表示了沉痛哀悼,对遇难家属和受伤群众表示了深切慰问,我们要坚决打击一切渎亵国家法律尊严,挑战人类文明底线的暴恐犯罪,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共同建设平安中国。[10:31]

[李克强]:(八)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10:32]

[李克强]:民惟邦本,本国邦宁。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要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10:32]

[李克强]:就业是民生之本。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人,要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实施不间断的就业创业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加大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做好淘汰落后产能职工安置和再就业工作。统筹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就业工作。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使劳动者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10:32]

[李克强]:收入是民生之源。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在事业单位逐步推行绩效工资,健全医务人员等适应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使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得实惠。[10:33]

[李克强]:社保是民生之基。重点是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为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保障,为人民创业奋斗解除后顾之忧。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完善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水平挂钩联动机制。发展老龄事业,保障妇女权益,关心青少年发展,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困境家庭保障,做好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和残疾预防,支持慈善事业发展。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关爱和温暖。[10:34]

[李克强]:完善住房保障机制。以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今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创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资机制和工具,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为保障房建设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支持。各级政府要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建设质量,保证公平分配,完善准入退出机制,年内基本建成保障房480万套,让翘首以盼的住房困难群众早日迁入新居。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10:35]

[李克强]:人命关天,安全生产这根弦任何时候都要绷紧。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继续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10:36]

[李克强]:(九)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10:36]

[李克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10:37]

[李克强]: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今年要淘汰燃煤小锅炉5万台,推进燃煤电厂脱硫改造1500万千瓦、脱硝改造1.3亿千瓦、除尘改造1.8亿千瓦,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在全国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柴油。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实施土壤修复工程。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10:37]

[李克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今年能源消耗强度要降低3.9%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都要减少2%。要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加强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采与应用。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健全居民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实施建筑能效提升、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发展清洁生产、绿色低碳技术和循环技术,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强化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开发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10:39]

[李克强]: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今年拟安排500万亩。实施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湿地恢复等重大生态工程。加强三江源生态保护。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探索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生态环保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要进一步积极行动起来,呵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10:40]

[李克强]:各位代表!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加强自身改革建设。各级政府要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加强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10:41]

[李克强]: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加强政府法制工作,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创新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机制,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改革。加强公务员队伍研究,全面提高公务员素质。所有公务员都要以人民利益至上,廉洁奉公,勤勉尽责,真正当好人民公仆。[10:42]

[李克强]:各级政府必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要严格执行“约法三章”;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和改扩建,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只减不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强行政监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大审计和审计结果公告力度。今年要对土地出让金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进行全面审计。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要依法严惩、决不姑息。[10:42]

[李克强]: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加大政务公开,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我们是人民政府,所有工作都要充分体现人民意愿,全面接受人民监督。[10:43]

[李克强]:各位代表!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平等一员。要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认真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继续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各族儿女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心心相印,一定会更加幸福安康、兴旺发达。[10:44]

[李克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10:45]

[李克强]:团结海内外华侨华人的归侨侨眷,发挥侨胞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促进祖国和平统

一、推进中外人文交流的独特作用,使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凝聚力不断增强。[10:45]

[李克强]: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国防和军队建设扎实推进,全军和武警部队展现出新的风貌和战斗力水平。新的一年,要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提高军队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统筹推进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加强国防科研和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狠抓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强化日常战备和边防海防空防管控。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坚决完成抢险救灾、反恐维稳、维和护航和处置突发事件等任务,积极参加和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各级政府要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密切鱼水情谊,使军政军民团结坚如磐石。[10:48]

[李克强]:各位代表!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全面准确落实基本法,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大力发展经济、有效改善民生、依法推进民主、维护社会和谐。进一步扩大内地与港澳合作,促进港澳自身竞争力提升。使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进程中,香港、澳门一定会实现更好发展。[10:48]

[李克强]:我们将全面贯彻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坚持“九二共识”,维护一个中国框架,巩固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促进经济融合,推动交流合作,开展协商谈判,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维护骨肉情谊,凝聚同胞心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美好家园、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贡献力量。我们期待双方越走越近,越走越亲,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10:49]

[李克强]:各位代表!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六十周年。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我们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权益,切实维护我国公民和法人海外合法权益。全面推进周边外交,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开历史倒车。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与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深化同各大国战略对话与务实合作,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大国关系。办好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将积极参与国际多边事务,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和热点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切实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推进人类持久和平,实现共同发展繁荣。[10:52]

[李克强]:各位代表!人民赋予重托,奋斗创造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10:52]

第14篇:张新起代市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张新起代市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四年全市生产总值跨越三个千亿元台阶,2011年达到6615.6亿元四年来,全市生产总值跨越三个千亿元台阶,2011年达到6615.6亿元,年均增长1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66亿元,年均增长17.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2370元,年均增长13.3%。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8%,成为国家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

1.27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43项。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7.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8%,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城市功能不断增强。胶州湾隧道、胶州湾大桥、环湾大道等项目竣工通车,城市地铁、铁路青岛北客站开工建设。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达到67.8%。各级财政投入 “三农”资金282.4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1.9倍。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建成青岛大剧院等一批文化设施。文明城市复查测评总成绩居省会和副省级城市首位。连续第七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稳步推进。整合组建4家政府投资公司,规范了市区两级融资平台。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3.5%。大力扶持文化体制改革实现突破。

民生质量持续改善

市级财政对社会民生投入401.5亿元

市级财政对社会民生投入401.5亿元,占预算支出的54%。城乡义务教育和特殊教育实行免费,完成550所薄弱中小学改造。新农合筹资标准从每人每年100元提高到260元,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国医堂、妇女儿童医院、北部中心医院、西海岸医院等建成使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59%,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40%和73.6%。解决了15万户家庭的住房困难。建立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市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124万平方米,普及率达到70%。市区管道燃气气化率达到78%。环保公交车超过87%。

五年再造一个新青岛

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城镇化率达到76%。主要目标的确定,与“十二五”规划目标相衔接,又体现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基本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努力发展得更好更快,力争在经济规模上再造一个新青岛。

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民生事业

今后五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立更具特色的产业体系。突出蓝色,强化蓝色经济引领作用。加快西海岸经济新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蓝色硅谷建设。深化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海洋经济增加值争取达到1500亿元,加快向全国蓝色经济领军城市迈进。突出高端,加快产业转型步伐。发展高端制造,改造传统工业,培育十条千亿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突出新兴,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6%,加快形成支柱能力。突出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

今后五年,加快优化空间布局,构建更具活力的发展格局。突出特色,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区域经济板块。市区重点建设高端服务业聚集区,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五市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担负起全市工业发展的重任。加快镇域经济发展,重点规划培育发展50个城镇、1000个新型农村社区。

今后五年,加快打造文化强市,建设更高水平的城市文明。向现代海洋文化名城迈进,建设文化青岛。建设区域性文化交流中心和文化产业中心。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城市的精气神。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要达到10%,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今后五年,加快发展民生事业,营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全面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教育设施建设双百工程,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健康城市。实施医疗卫生设施百万工程和医学园区建设项目,新增病床1.2万张,降低个人医疗卫生支出比例。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扩大就业规模。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健

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力争覆盖面达到20%。构建以社区为重点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

今后五年,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打造更加宜居的美好家园。坚持绿色发展,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生态青岛。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国家和省的规定要求。对岸线资源和近海资源进行严格保护,把胶州湾建成全市人民的蓝色家园。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办好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让自然走进生活。

今后五年,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注入更加强劲的发展活力。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建设活力青岛。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优化招商载体,创新引资方式,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

今年的工作,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乡居民收入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实际工作中,必须更好更快地完成各项任务。

加快推进各项建设在发展上奋力突破

集中力量建设总投资3800亿元的230个重点项目

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在蓝色引领、跨越发展上奋力突破。深化西海岸经济新区规划。推进保税功能拓展区建设。拓展董家口港区。支持青岛港转型发展、做大做强,规划布局港口物流和临港大工业。加快蓝色硅谷建设。推进10平方公里核心区和30平方公里配套区建设。着力打造蓝色产业链。统筹规划布局蓝色经济园区、重点项目,拉长产业链,加快海洋产业规模化、集群化。

加快推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上奋力突破。突出发展高端服务业,启动十项千万平方米的重点服务业工程。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实施1000项技术创新重点项目。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强化项目和投入保障。集中力量建设总投资3800亿元的230个重点项目,确保全年完成投资800亿元以上,竣工投产70个项目。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奋力突破。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沽河防洪主体工程建设。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力度。加快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双百双千”工程。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推进全域统筹,在三城联动、城乡一体上奋力突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西海岸经济新区和蓝色硅谷开发建设。启动北部新城开发建设。规划建设董家口临港经济区。加快大沽河流域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世园会筹办工作。加快铁路青岛北客站建设。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完成全域轨道交通体系规划。加大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力度。对老城区实施保护性开发。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文化惠民、文化强市上奋力突破。加快区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和五市数字影院建设。全力做好十艺节各项筹备工作。开工建设国家级青岛广告文化产业园。加快国有文化企业改制步伐。实施创意青岛计划。做好第四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上奋力突破。推进节能减排,确保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加强环境保护。深入开展大干300天市容环境整治行动。突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推进浮山综合整治和太平山中央公园建设,新建改建绿地660万平方米。

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在体制创新、开放转型上奋力突破。推进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有序推进国有资本逐步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进入社会事业等领域发展。加大对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型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紧盯世界500强和跨国大公司,以蓝色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引进100个先进制造业大项目、100个现代服务业大项目。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在创新驱动、人才强市上奋力突破。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启动千万平方米孵化器工程建设。全面加强人才工作。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大力实施“443引才工程”和蓝色人才集聚计划、青岛英才计划等人才工程。

在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上奋力突破 今年计划安排民生投入163亿元

今年计划安排民生投入163亿元,实施教育、医疗、文化、民政等社会事业设施千万平方米工程,在办好10件市办实事的同时,进一

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大力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市财政性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提高到17%,推进教育均衡。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开展农村200所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完成农村薄弱中小学改造。加大专用校车配置力度。统筹启动七区高中和职业学校建设。

着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以破除以药养医为抓手,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快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新农合制度,最低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00元。全面推行基层门诊费用报销。免费实施儿童口腔疾病基本预防。实施先看病后付费制度。提高紧急救助能力。努力增加就业改善生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困难群体就业,新增城乡就业25万人。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市级统筹。提高城乡低保和基本养老金标准。建立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推行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免费制度,实施残疾人康复救助服务和困难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工程。

继续搞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房地产市场调控。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3万套,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9000套。推进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新建农村住房2.5万套,改造危房4060套。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推动房价合理回归。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发挥好人民团体、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协同管理作用。探索实行居住证制度。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围绕建设法治政府,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

强化各级政府作风建设。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等各项规定。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节俭办事,压缩“三公”支出。坚决查处失职渎职、贪污贿赂、以权谋私和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等违法违纪案件。

全面加速提升创新增效落实。要治理庸、懒、散、慢、拖、瞒问

题。加速,就是要抢抓机遇、只争朝夕,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升,就是要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衡量工作,提高素质、增强能力,提升发展水平;创新,就是要以创新的思维和改革的办法破难题、攻难关,创先争优求突破;增效,就是要集中心智和力量,干成事、出效果,提高行政效能;落实,就是要科学周密地决策、雷厉风行地执行、百折不挠地推进,践行承诺、敢于担当、奋发有为,全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第15篇: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回顾主要成就

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回顾2013年主要成就

2014年03月05日 09:35央视

一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

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

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

式,采取一系列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举措,稳中

有为,稳中提质,稳中有进,各项工作实现了良好

开局。

一是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

动力。

国务院机构改革游戏实施,分批取消和下放了

416项行政审批事项,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各地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

扩大“营改增”试点,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348项,减轻企业负担1500多亿元。这些都为市场松了绑,为企业添了力,全国新注册企业增长27.6%,民间投资比重上升到63%。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在全国进行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

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与瑞士、冰岛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成功应对光伏“双反”等重大贸易摩擦。推动高铁、核电等技术装备走出国门,对外投资大幅增加,出境旅游近亿人次。

二是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

我们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采取短期刺激措施,不扩大赤字,不超发货币,而是增加有效供给,释放潜在需求,沉着应对市场短期波动,保障经济运行不滑出合理区间,让市场吃了“定心丸”,成为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一招。

去年财政赤字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广义货币M2增长13.6%,符合调控要求。

通过审计,摸清全国政府性债务底数。加强金融监管和流动性管理,保持金融稳健运行。三是注重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全面完成1.5万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新解决农村6300多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全国森林覆盖率上升到21.6%。

鼓励发展服务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正式商用。

积极化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能源消耗强度下降

3.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3.5%、2.9%。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提前通水,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如期完工。

推进地下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油气和电力输配网络。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22.3%。

铁路、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均超过10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1万公里,居世界首位。

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知识、技术创新等工程。超级计算、智能机器人(54.240, 1.12, 2.11%)、超级杂交稻等一批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生,

平正义。

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应届高校毕业生绝大部分实现就业。加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就业援助。

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3.1%和17.7%,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10%。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660万套,基本建成540万套,上千万住房困难群众乔迁新居。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学生贫困改善计划惠及3200万孩子。对集中连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上年增长8.5%。五是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第16篇:全国两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家面貌发生了

历史性变化。

——这五年,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元增加到8.31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这五年,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进步。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8.9%;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这五年,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去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97万亿美元,开放型经济水平快速提升。

——这五年,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我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这些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极大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奋勇前进。

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注重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牢牢掌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十一五”前期,针对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流动性过剩,以及结构性、输入性物价上涨等问题,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有效防止了苗头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近两年,面对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们沉着应对、科学决策,果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坚持实施一揽子计划,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和实行结构性减税,大范围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加强科技支撑,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采取鼓励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升级。实施两年新增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其中,新增中央投资1.18万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投资占43.7%,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占15.3%,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占23.6%,灾后恢复重建占14.8%。政府投资引导带动社会投资,国内需求大幅增加,有效弥补外需缺口,较短时间内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在世界率先实现回升向好,既战胜了特殊困难、有力地保障和改善了民生,又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毫不放松地做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彻底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收费,结束了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每年减轻农民负担超过1335亿元。建立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农民的生产补贴资金去年达到1226亿元。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了25%到40%。严格保护耕地。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粮食产量屡创历史新高,去年达到1.09万亿斤,连续7年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19元,实现持续较快增长。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完成7356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解决2.15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

(三)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总体水平和竞争力明显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和技术创新工程,突破了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技术,一大批科研成果实现了产业化。服务业快速发展,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提高2.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五年建成铁路新线1.6万公里,新增公路63.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万公里,新建、改扩建机场33个,新建和加固堤防1.7万公里。二是

第17篇: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20个新词词典

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20个新词词典

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引爆媒体一片梳理评论热潮,100条干货、50条民生数据、30句话读懂、10大金句、52次掌声,等等,舆论一片点赞。我们细读报告还发现,这20个词,今年是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

1、定向调控

原文: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态势,我们保持战略定力,稳定宏观经济政策,没有采取短期刺激措施,而是继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实行定向调控,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

解释:2014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宏观调控要更加强调“注重定向调控”,这是调控方式的进一步创新与深化,意在更加精准发力,强调调控“靶点”的精准度。可以说,定向调控是区间调控的升级版。定向降准,定向降税,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目的就是要帮助千千万万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小微企业活下来,渡过难关。有媒体评论称:定向调控,触发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新机制,应该是刚刚开局,但从现实经济运行的响应来看,它有着非常的积极意义,中国经济飞速发展30年后,过去大一统全国无差别的政策管理在现实改革中打破,解决了过去一项改革,东部不过瘾,西部跟不上,中部无所适从的政策盲区误区。定向调控,在2014年的成功实践,正在深刻改变政府传统的调控模式,也将重新描绘中国未来的经济蓝图。

2、双引擎

原文:2015年,政府工作关键处处理好“稳”和“进”的关系,稳中求进,要着眼于实现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

解释:2015年1月23日,李克强在世界经济论坛二⚪一五年年会上发表的特别致辞提出,中国经济要行稳致远,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用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形成“双引擎”。“双引擎”一方面是,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大政府投入,鼓励社会参与,提高供给效率。这既能补短板、惠民生,也有利于扩需求、促发展。另一方面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我国有13亿多人口、9亿劳动力资源,人民勤劳而智慧,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

3、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原文:在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解释:2014年10月2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大力创新融资方式,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使社会投资和政府投资相辅相成。2014年11月财政部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4、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

原文: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

解释:所谓结构性减税就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来削减税负水平。结构性减税既区别于全面的,大规模的减税,又不同于以往的有增有减的税负调整,结构性减税更强调有选择的减税,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来削减税负水平。结构性减税强调税制结构内部的优化,强调贴近现实经济的步伐,相对更为科学。有增有减的税负调整,意味着税收的基数和总量基本不变;而结构性减税则着眼于减税,税负总体水平是减少的。

5、中等收入陷阱

原文: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根本要靠发展,发展必须有合理的增长速度。

解释: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1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像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以及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

6、全要素生产率

原文: 要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强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促进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解释: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是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即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体制改革和组织管理创新等无形的要素发挥作用产生的增长。

7、三证合一

原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注册资本登记,逐步实现“三证合一”。

解释:2014年,李克强总理针对“三证合一”的改革专门作出批示。随后国务院发布文件要求,由工商总局、中央编办牵头负责,简化手续,缩短时限,鼓励探索实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这是“三证合一”首次进入公众视线。通过实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实现了企业一个窗口办理、一套表格申请、一套材料申报、一次办结三证,减少了企业的办事时间和申请材料,为市场主体准入进一步提供了便利化。专家指出,“三证合一”方便企业,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透明度,鼓励投资兴业,是“健全社会诚信的一项好制度”。

8、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

原文: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依法保护企业和个人信息安全。

解释:李克强总理2014年1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明确建立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将是信用信息主体唯一的、不变的代码,是实现信用信息资源共享所依托的桥梁。提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意味着每位公民和每家机构,都将有自己的信用代码;包括财产在内有关信用的信息都将得到整合,某个人在不同城市拥有多套住房的现象将很难“潜水”。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将可推动落实金融账户实名制,有效阻止腐败分子利用假名、匿名账户隐瞒、转移腐败所得,增加腐败的成本和风险,对于预防和打击腐败犯罪,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9、项目核准网上并联办理

原文:大幅缩减政府核准投资项目前置审批。实行项目核准网上并联办理。

解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削减前置审批、推行投资项目网上核准,释放投资潜力、发展活力。项目核准网上并联办理,就是讲同一部门实施的多个审批,实行一次受理、一并办理。改革的核心一个是串联改并联,另一个是网上办理。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12月发布《关于印发精简审批事项规范中介服务实行企业投资项目网上并联核准制度工作方案的通知》,按照实现“精简审批事项、网上并联办理、强化协同监管”的目标,精简与项目核准相关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项目核准与其他行政审批网上并联办理,规范中介服务行为,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构建纵横联动协管体系。

10、创客

原文: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业态快速成长,众多“创客”脱颖而出,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

解释:2014年1月,李克强总理在深圳考察柴火创客空间体验各位年轻“创客”的创意产品,称赞他们充分对接市场需求,创客创意无限。总理说,你们的奇思妙想和丰富成果,充分展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这种活力和创造,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是创新2.0模式在设计制造领域的典型表现。Fab Lab及其触发的以创客为代表的创新2.0模式,基于从个人通讯到个人计算,再到个人制造的社会技术发展脉络,试图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面向应用的融合从创意、设计到制造的用户创新环境。

11、临时救助制度

原文:2014年,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9.97%和14.1%,残疾军人、烈属和老复员军人等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提高20%以上。2015年要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让遇到急难特困的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解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9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为困难群众兜底线救急难。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明确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建立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确保2014年底前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作为一项以解决城乡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问题为目标的制度,临时救助制度填补了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存在的空白。专家认为,这不仅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逐步完善,更体现了社会救助理念的与时俱进。

12、深港通

原文:适时启动“深港通”试点。

解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5年1月5日在深圳考察时表示,沪港通后应该有深港通。“深港通”指深交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允许两地投资者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13、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原文: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解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要抓紧出台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取消股票发行的持续盈利条件,降低小微和创新型企业上市门槛。建立资本市场小额再融资快速机制,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股票发行注册制主要是指发行人申请发行股票时,必须依法将公开的各种资料完全准确地向证券监管机构申报。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责是对申报文件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作形式审查,不对发行人的资质进行实质性审核和价值判断而将发行公司股票的良莠留给市场来决定。注册制的核心是只要证券发行人提供的材料不存在虚假、误导或者遗漏。这类发行制度的代表是美国和日本。这种制度的市场化程度最高。

14、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原文:全面推行普遍备案、有限核准的管理制度,大幅下放鼓励类项目核准权,积极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解释:李克强在2014年9月9日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回答未来改革深化领域时表示:我们还在探索推进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坦率地说,这对中国是一个新事物,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正在上海自贸区进行实验,会逐步在面上推开。在国际投资法中,国民待遇是一项以条约为基础的义务,其含义是给予外国投资者及投资的待遇不低于在相似情形下给予本国投资者及投资的待遇。在传统投资协定采取的控制模式中,国民待遇适用于投资建立之后的阶段。而准入前国民待遇则将国民待遇延伸至投资发生和建立前的阶段,这是开放投资体制中的自由模式与上述传统模式最重要的区别。然而,虽然给予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是对投资自由化的进一步承诺,但也并非意味着丧失对外资的监督权。从一些在自贸区协定下所签订的准入前国民待遇条款中可以发现,缔约国对提供这种待遇往往都有所保留,目的是强化本国对外资的现有监管,并为未来实施新的监管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其中,最重要的一种保留形式就是负面清单,即除了清单上规定不能投资的,其他领域都可以投资,且不需要政府事前审批。列入否定清单的内容,体现了缔约国在外资准入方面的实际限制程度和偏好。

15、智慧城市

原文: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

解释:2014年4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时表示,要在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合作框架下,做好双方绿色智慧城市合作试点对接。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16、“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

原文: 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

解释:在西部地区开工建设一批综合交通、能源、水利、生态、民生等重大项目,落实好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政策措施,加快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网络等建设,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支持力度,完善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政策。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序开工黄金水道治理、沿江码头口岸等重大项目,构筑综合立体大通道,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引导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

17、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化”

原文:制定实施城市群规划,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化。

解释:所谓同城化,是指一个城市与另一个或几个相邻的城市,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能够融为一体的发展条件,以相互融合、互动互利,促进共同发展;以存量资源,带动增量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以优势互补,相互依托,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同城化”不是“同一化”或者“同体化”,也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形成辐射力、扩散力与竞争力越来越强的板块经济。“同城化”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式。

18、“中国制造2025”

原文: 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解释: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工信部将弱化以往规划中“五年”的时间限制,规划年限扩展到2025年,更注重中长期规划。据悉,此次规划的关键词与“向工业强国转型”相关,并将形成注重顶层设计的 《中国制造2025》,再加上重点行业、领域和区域规划的“1+x”模式。此外,规划将借鉴德国版工业4.0计划,围绕在我国工业有待加强的领域进行强化,力争在2025年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由百余名院士专家着手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将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19、“互联网+”行动计划

原文: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监看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解释:“互联网+”模式,其中的“+”指的是传统的各行各业。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旨在促进互联网与各产业融合创新,在技术、标准、政策等多个方面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充分对接。目前,互联网已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

20.众创空间

原文: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增设国家资助创新示范区,办好国家高新区,发挥集聚创新要素的领头羊作用。

解释:李克强总理1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首次提出“众创空间”概念。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对于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培育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带动扩大就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具有重要意义。此次会议确定了一系列支持“众创空间”发展的政策措施。 摘自:http://www.daodoc.com/xinwen/2015-03/08/content_2829685.htm

第18篇:温家宝在人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1

温家宝在人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2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 24.8%;粮食产量1.14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4%和 11.4%。我们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 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注重把握好政策实施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努力做到调控审慎灵活、适时适度,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在全球通胀预期不断增强,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国内要素成本明显上升,部分农产品供给偏紧的严峻形势下,我们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 要任务,坚持综合施策,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信贷增速,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加强监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 数涨幅从8月份起逐月回落,扭转了一度过快上涨势头。

下半年,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一方面坚持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继续控制 通货膨胀;一方面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重点支持民生工程特别 是保障性安居工程,重点保证国家重大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

我们坚定不移地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确保调控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明显抑制,多数城市房价环比下降,调控效果正在显现。我们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隐患,及时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摸清了多年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总规模、形成原因、偿还时限和区域分布。这些债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特别是部分偿债能力较弱地区存在局部性风险。

我们认真开展债务清理整顿和规范工作,严格控制增量,积极稳妥解决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目前,我国政府性债务水平是可控的、安全的。总的看,我国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产业的竞争力。我们坚持有扶有控,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增强发展后劲。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农业生产补贴力度,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和抗灾减灾,中央财政“三农”支出超 过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839亿元。农业全面丰收,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连续5年超万亿斤,标志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跃上新台阶。

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解决了639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60万无电地区人口的用电问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试点示范工作步伐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取得新进展。

支持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中央预算投资安排150亿元,支持4000多个项目,带动总投资3000亿元。加快发展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交通运输产业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布实施“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达到 2.9亿千瓦,比上年增加3356万千瓦。加强重点节能环保工程建设,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100万吨,5000多万千瓦新增燃煤发电机组全部安装脱 硫设施。加大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力度,淘汰落后的水泥产能1.5亿吨、炼铁产能3122万吨、焦炭产能1925万吨。实施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并提高补助标准,实行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开展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植树造林9200多万亩。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实施促进西藏、新疆等地区跨越式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制定实施新10年农村 扶贫开发纲要和兴边富民行动规划。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超过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胜利完成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积极推进青海玉树、甘肃舟曲、云南盈江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

(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级政府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投入,全国财政支出2.82万亿元。

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多项重大产品和装备的空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先后成功发射并顺利交会对接,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扎实推进教育公平。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经过25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免除3000多万名农村寄宿制学生住宿费,其 中1228万名中西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生活补助。建立起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初步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

推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幼儿入园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首届免费师范生全部到中小学任教,90%以上在中西部。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中央财政加大对文化惠民工程的支持,各地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显著增加。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服务面逐步拓展。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重要进展。大力加强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

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13亿城乡居民参保,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病种范围进一步扩大。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 的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基本药物安全性提高、价格下降。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进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新进展。

第19篇:温家宝在人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6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充分发挥各地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认真落实 西部大开发新10年的政策措施,加大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力度,加快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积极支持东部地区转型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 争与合作。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

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消除市场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推动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从各地实际出发,促进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根据资源环境和人口承载能力,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和与国土规模、资源分布、发展潜力相适应的人口布局。 各类城市都要夯实经济基础,创造就业机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管理服务,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更加注重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合理引导人口流向,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服务,着力解决农民工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子女入 园上学、住房租购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让农民无论进城还是留乡,都能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五)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教育经费要突出保障重 点,加强薄弱环节,提高使用效益。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步解决考试招生、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推进学校民主管理,逐步形成制度。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继续花大气力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农 村中小学布局要因地制宜,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孩子们就近上学的关系。办好农村寄宿学校,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 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加强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办好民族教育。高等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紧密结 合,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完善国家助学制度,逐步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到所有农村学生,扩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大力发展民办 教育,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各级各类教育领域。教育寄托着人民的希望,关系国家的未来,我们一定要把这项事业办得更好!

第20篇:某市在人代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某市在人代会上作的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互联网

点击:

日期:2009-4-12

★★★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05年和“十五”时期工作回顾

2005年,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NC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动员和组织全市人民,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三届三次全会的总体部署,围绕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坚持一手抓产业培育促进经济发展、一手抓解决群众疾苦促进社会和谐,全市经济持续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政治保持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过去的一年,我们着力培育产业支撑,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实现生产总值335.3亿元,增长12.8%。其中一产业增加值107.2亿元,增长6%;二产业增加值113.1亿元,增长22%;三产业增加值115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34∶30.8∶35.2调整为32∶33.7∶34.3,实现了“二产超一产”的历史性突破。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1亿元,增长23.3%,一般预算支出50.5亿元,增长23.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30.8亿元,比年初增长17.8%,各项贷款余额216.8亿元,增长5.3%。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坚持全力抓产业、重点抓工业,工业经济提速增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9.7亿元、销售收入234.6亿元、利税11.7亿元,分别增长34.5%、50.9%、36.4%,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5%。石油化工、汽车汽配、食品医药、丝纺服装、建筑材料、水电能源六大板块支撑作用明显,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首次突破50户,增加23户。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城南工业集中区规划论证、土地审批基本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加快。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扶农政策,全面停征农业税及附加,为全市农民减负1.7亿元。全年粮食总产达312万吨,增长5.5%。大力推广DLY、PIC肉猪良繁,畜牧产业实现产值92.9亿元,增长7.8%。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顺西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区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涌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格局逐步形成。以治水修路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业发展后劲增强。劳务开发再创新高,共输出劳动力155万人,实现收入84亿元。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

第三产业繁荣活跃。全市商贸网点规划编制完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全面启动。引导企业大力发展连锁超市、购物中心和仓储式商店等新型业态,一批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实力增强。房地产支柱地位凸显,房屋交易额达37.8亿元。城乡市场进一步拓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3亿元,增长15.1%。省政府将NC确定为川东北商贸中心。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全面启动,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精品线建设扎实推进。实现旅游总收入18.6亿元,增长41.4%。

过去的一年,我们继续加大投资力度,着力夯实发展基础,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基础条件逐步完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着力加快交通、能源、市政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增长21.7%。绕城高速公路西段等路桥项目进展顺利,南(充)渝(重庆)高速公路、达成铁路复线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嘉陵江(NC段)梯级开发全面加速,5个在建航电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凤仪、沙溪航电工程开工。四川核电站选址已确定NC。嘉陵江上中坝大桥、滨江大道三期、城市给排水管网等市政工程建设加快,城市功能进一步配套完善,城镇化率达28.3%,提高2.7个百分点。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全面启动,NC被列入全省“十一五”规划建设的4个特大城市之一。

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加大。25个重点技改项目竣工投产,炼化总厂、东风NC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的18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改项目,六合集团等6户企业列入省“小巨人”计划。完成技改投入12.3亿元,增长26.8%。

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筹备工作顺利推进。朱德故居纪念园区、“两路一桥”、思德水库综合整治等工程进展顺利,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建设等工作如期实现年度目标,人饮解困工程提前一年完成,仪陇县政府驻地顺利搬迁到新政镇。

过去的一年,我们稳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全力打造“开放NC”,改革开放成效明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创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出资人制度初步建立。亿龙齿轮厂、NC化工总厂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粮食企业改革取得突破。以聘用制为核心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合理调整和完善市区财政管理体制,有效调动了市区两级的积极性。农村信用社改革进展顺利,NC市商业银行完成增资扩股,成功引进德国战略投资者。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48.9%。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坚持“NC以外都是外”的理念,扩大招商引资成果。新引进项目328个,到位资金42.6亿元,其中二产项目到位资金19.2亿元,三产项目到位资金20.1亿元,一批知名企业落户NC。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抓住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的机遇,优化产品结构和营销方式,服装、纺织品、丝绸等传统产品出口份额大幅提高,实现外贸出口总值1.75亿美元,增长21%,其中直接出口6212万美元,增长20%。积极发展成建制国际劳务输出,外派劳务1659人次,实现收入1251万美元。

过去的一年,我们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真心解决百姓疾苦,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九件实事”全面完成。认真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就业、用水、交通、就医、上学等方面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共培训农民工52万人次;帮助解决了农村2.05万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改善了5.08万低收入人口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了27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新增就业3.8万人,帮助2.3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4050”就业困难对象7662人,2920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1人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7%;5.07万符合条件的征地农转非人员已全部纳入低保,竣工还房23万平方米,1600多户拆迁户入住新房。全省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NC召开;为42.9万名贫困学生免费发放了教科书,减免了40.7万名贫困学生学杂费,2.5万名贫困寄宿生得到了生活困难补助;10所疾病控制中心竣工,40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投入使用;新建、改建村社道路1667公里;创建示范社区60个。

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5个,申请专利225项,62项科研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清洁能源行动项目通过国家验收。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新建校舍30万平方米。高中教育快速发展,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增长18.5%。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中职招生净增6000多人。高等教育稳步发展,西华师大新校区二期建设加快,西南石油学院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NC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开工建设。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扎实开展,猪链球菌、高致病性禽流感得到有效防控,全市没有发生大的疫情。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社会事业繁荣进步。经济普查全面完成。成功承办了省第一届特奥会。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工作进一步发展。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扎实开展。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全面清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全市基本农田面积保持稳定,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退耕还林、天保工程顺利推进,嘉陵江两岸绿化工程全面启动,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3.2%。加强对重点污染源企业整治和监控,嘉陵江流域(NC段)水环境质量得到保护。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764元,增长7.7%,农民人均纯收入2646元,增长12.9%。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5.6亿元,增长17.5%。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和离退休职工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组织开展了万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构建和谐社区活动,启动和落实了特困家庭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升钟库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帮扶机制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过去的一年,我们高度重视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社会政治保持稳定

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联系人大代表“三项制度”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约见制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100%,满意率达98%。政务公开持续推进,行政执法、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工作得到加强,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全民法制意识普遍增强。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相关职能调整基本到位。全面完成行政许可项目清理工作,规范政府行政许可行为,削减许可事项275项。深入开展“增强执行力、务求抓落实”专项治理活动,严厉查处了一批办事拖拉、工作不在状态的人和事,进一步改进了机关工作作风,改善了政务服务环境。

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好转。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打击“两抢一盗”专项斗争,有效遏制了刑事犯罪多发势头,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提高。加强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积极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修订完善了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妥善处置了各类群体性和突发性事件。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强化隐患整治,加大监管力度,全市安全生产“四项指数”全面下降,未发生特大事故,重大事故和一般事故明显减少。

一年来,虽然困难比预料的多,但成绩比预料的好。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驻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政法干警、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2001年至2005年是我市全面实施“十五”计划的五年。五年来,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励精图治,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了“十五”的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1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口径年均增长12.8%。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培育初见成效。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38.4∶25.8∶35.8调整为32∶33.7∶34.3。工业支柱产业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发展加快。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0.6亿元,年均增长23.6%,是“八五”、“九五”十年投资总额的2.2倍。交通、通信、能源、教育、卫生、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等明显改善。四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配套功能日趋完善。顺利迈入大城市行列,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五是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以企业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稳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县域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快。六是群众得到较多实惠,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0年分别增长41.2%、58.6%。七是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扎实开展,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得到妥善处置,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十五”是我市综合实力迅速增强、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到较多实惠的时期,为NC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过去五年特别是2005年,我们主动应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实践“产业是支撑、项目是载体”的理念,始终坚持把培育产业支撑作为加快发展的中心任务不动摇;积极实践“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维护社会稳定就是政绩”的理念,始终坚持把解决群众疾苦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保障不动摇;积极实践“开放再开放”的理念,始终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现实途径不动摇;积极实践“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理念,始终坚持把提升政府行政能力和水平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手段不动摇,开创了政府工作的新局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支撑力不强。工业总量小,自主创新能力弱,资金资源能源制约较为突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三产业发展层次较低,现代服务业比重较小。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趋势比较明显,农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三是部分群众生产生活比较困难。城乡低收入群众数量较多,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四是社会不和谐、不稳定、不安全的因素较多,一些领域的社会矛盾还比较突出。五是政府部门和公务员队伍中还存在作风漂浮、效率低下、法制观念不强、服务意识淡漠等不良现象。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市政府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十一五”奋斗目标及2006年工作安排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NC可以加快而且必须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抢抓机遇、奋勇争先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抓产业培育促进经济发展、抓解决群众疾苦促进社会和谐”为主线,以“创新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重点,以“深化改革开放、提高创新能力”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加快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总体要求是:立足科学发展、突出产业支撑、加强城乡统筹、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区域中心、实现新的跨越。主要预期目标是: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使NC成为有特色、有品位、有文化、有影响力的现代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就业压力逐步缓解,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贫困人口继续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下,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38%。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各位代表: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启动之年,是NC加快发展的机遇之年、产业突破的关键之年。扎扎实实做好开局之年的工作,对于巩固和发展“十五”取得的重大成果,保持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势头,顺利完成“十一五”期间的各项任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今年力争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4.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5%和2‰以内。

(一)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工业发展新突破。牢固树立“抓经济重点是抓产业、抓产业重点是抓工业”的理念,奋力推进工业发展新突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30亿元,增长40%以上。

加强技术创新。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积极支持企业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以“省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和“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为载体,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石油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等一批重点项目技改步伐,力争实施技改项目150个,技改投入20亿元。

培育产业集群。以六大产业为重点,实施产业整合,着力产业链填充、延伸和拓展,加快产业集群培育,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和区域合理的利益链。全力打造顺庆石油化工产业集群、潆溪镇农副产品加工业集群,嘉陵汽车汽配产业集群,高坪龙门镇棉纺织、针织品产业集群和都京坝丝绸、服装产业集群,组建丝纺产业集团。坚持相对集中办工业,加快城南工业集中区建设,积极招引工业企业向集中区聚集。

做强重点企业。按照立足现有、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加快发展的要求,通过资金、政策、项目等方面的倾斜和扶持,全力支持一批重点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效益。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具有产业带动力和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免检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依托大型企业扩张,发展壮大一批企业群体,力争新增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3户、过亿元的企业 25户。

发展县域工业。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支持力度,优化产业分工,合理配置资源,把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培育产业支撑、加快农村工业化的主攻方向,形成特色鲜明、竞相发展的县域经济新格局。 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对工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工业发展,增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中心实力。加强对土地、能源、原料、运输的统筹协调,确保工业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需求。加强企业家队伍、经营管理队伍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为工业发展新突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以上。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突破。坚持以现代农业为发展方向,突出抓好畜禽、优质粮油、果蔬、蚕丝、竹木、中药材等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建设一批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的种植基地和养殖园区,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带、产业片和产业群。帮助做大做强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延伸特色主导产业链条。积极培育扶持农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新经济组织,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推广“生猪托养制”和“公司+农户”、“协会+公司+农户”等模式,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加快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培育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比较效益。 加大劳务开发力度。积极拓展输出渠道,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扩大成建制输出比例,提高劳务开发效益。加强农民工维权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力争输出劳务157万人,实现务工收入90亿元。

加快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坚持“科学规划、整村推进、增强示范”的原则,按照“一水二路三产业四人居五民主法制”的思路,整合项目资源,广泛发动和组织全社会参与,启动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

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步伐,大力实施“六小工程”和“红层找水”项目,抓好400公里乡村公路新建和750公里农村机耕道路新改扩建及整治工作,完成122个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群众用水难、行路难、看病难问题。切实抓好117个重点贫困村扶贫整村推进工作。加快仪陇143个村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建设。加强气象、水文、地震和地质灾害等预测预报,搞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三)培育壮大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搞活商贸流通,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

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把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全力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面实施旅游发展规划。大力推进旅游综合开发,整合旅游资源,建设旅游环线,形成“嘉陵第一江山、嘉陵第一桑梓、嘉陵第一曲流、千年绸都第一坊”雏形。加强阆中古城建设和保护,加快琳琅山、西山、太蓬山风景区、南门坝生态公园、果山公园、白塔山公园等重点景区景点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力争实现旅游收入25亿元,增长34.4%。

大力构建川东北商贸物流中心。加强商贸网点规划控制和引导,优化商业布局。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引进和培育现代经营业态。加快烟草、食盐、医药三大配送中心建设,打造10条专业特色街,着力建设一批重点市场。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扩大社区商业试点范围。积极拓展消费市场,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着力打造中国绸都品牌,规划建设中国西部茧丝绸交易中心。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高三产业水平。

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工商、质监、药监等工作,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等违法行为,认真开展食品、药品市场等专项整治,为群众放心消费创造良好环境。

(四)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项目攻坚年”活动,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亿元以上,增长18%。

加快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加快交通、能源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两路一桥”、绕城高速公路西段等一批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加快嘉陵江(NC段)航电开发步伐,确保金银台、新政航电工程如期投入运营;大力支持南渝高速公路、达成铁路复线等重点工程建设;积极争取一批重点工程开工建设;配合做好兰渝铁路预可研、四川核电站厂址可研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

加强城市配套设施建设。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为目标,加快市政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形象,为建设特大城市奠定基础。推进中小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小城镇。

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公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成本核算、效益评估、资金监控和质量监管,增强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放大作用,提高政府投资效益。

(五)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增添发展动力。坚持改革与创新相结合,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开放水平,为加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明确出资人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责和范围,加快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制度。抓住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扶持政策延长三年的重要机遇,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任务。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新机制,推进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深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逐步理顺政府事权财权关系,优化市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推进乡财县管工作。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改进对民营企业的服务与监管,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再上台阶。

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整治和优化发展环境,积极营造诚实守信、开明开放、亲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积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互利双赢的招商引资长效机制。加强与周边市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主动承接成都、重庆的经济辐射和产业延伸,加快融入成渝经济区步伐。以做强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基(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础设施建设等为重点,积极对接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的投资意向,加强项目推介和跟踪联系,力争引进更多的知名企业和品牌企业落户NC。确保新引进项目300个,到位资金40亿元。

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主动熟悉对外贸易规则,推进以猪肉产品、丝绸制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力争实现外贸出口总值1.8亿美元,引进外资7000万美元。扩大成建制国际劳务输出,力争外派劳务1800人次以上。

加强财政金融工作。大力培植财源,强化税收征管,夯实财税增收基础。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新农村建设、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解决群众疾苦等方面的投入。强化预算约束,全面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和政府采购改革,加大财政监督力度。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禁增加新债务,积极化解老债务。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建立诚实守信、互惠互利、注重实效、共谋生存与发展的银企关系,促进金融机构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增加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投入。积极支持NC市商业银行深化改革、做大做强。

(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把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统一起来,逐步打牢又快又好发展的基础。

抓好资源节约工作。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推广节能降耗生产技术。积极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推进城市节水、节电工作,推广农业节水灌溉和旱作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集约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整理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集约生产、节约生产和安全生产。 加强环境保护。完成嘉陵江流域(NC段)污染防治与保护规划编制,启动西河顺庆城区段治污工程。严格控制工业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染物排放,加大重点企业污染治理力度。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新建沼气池2万口以上。把环保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的重要考核内容,严格执行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切实加强环境执法和环境监测。 搞好生态建设。加强生态植被保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认真实施天然林保护、嘉陵江两岸生态绿化工程,完成工程造林16.5万亩。抓好水土保持工作,有效治理水土流失。

(七)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围绕建设川东北教科文卫中心目标,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整合科教资源,积极推进重点企业与大专院校合作研发,努力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努力建设创新型社会。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建立和落实各级政府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做好“两免一补”工作。积极支持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规范和促进民办教育,重视发展特殊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加强人才工作。坚持增加总量与提高素质并重,着力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行业技术标兵和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引进一批市内紧缺的高素质人才。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市场和服务体系,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启动仪陇、嘉陵、西充、阆中等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深化南部县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医疗救援体系,提高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体育事业发展。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社区和企业基层文化建设,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整治。

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重视支持武警部队建设。抓好人民防空工作。做好征兵、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和伤残军人优抚工作,广泛开展双拥活动,巩固省级双拥先进城市成果。 进一步做好对台、侨务、外事、档案、保密、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助残、红十字、地方志、无线电管理等工作。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搞好农业普查。

(八)切实解决群众疾苦,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切实为群众办好“10件实事”。

1、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20万人次,使参训农民工掌握1—2种市场需要的职业技能,获得国家初级及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

2、帮助解决农村1.5万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改善农村4.5万低收入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解决农村15万人口的饮用水困难。

3、全面完成升钟库区扶贫攻坚年度计划,切实解决升钟库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

4、积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力争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万人,“4050”人员再就业5400人,指导失地无业农民实现就业再就业5000人,符合条件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

5、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等保险覆盖面,国有、集体和成规模、相对稳定的民营企业参保率分别达到100%、95%、40%。

6、完善城镇低保制度,做到应保尽保。

7、建立健全城乡救助体系,完善医疗、教育等专项和临时性救助制度,落实好600户、2000人享受城市低保住房补助家庭住房租赁补贴政策,深入开展万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活动。

8、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兴办慈善超市9个,建立捐赠接收站100个,资助特困家庭1万个。

9、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着力改善社区工作和基础条件,创建示范社区40个。

10、认真做好征地拆迁、工程移民补偿安置,全面完成城市拆迁还房建设任务,确保新征土地安置补偿和还房不发生新的拖欠。

加强信访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办好市长接待日、市长热线、市长信箱,积极运用教育、协商、调解等办法,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平安NC”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等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做好禁毒工作。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重基层、打基础、强监管,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建立安全激励约束机制,增加安全生产投入,强化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大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力度,坚决遏制特大事故,有效控制重大事故,努力减少一般事故,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九)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扎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建设依法行政的法治型政府、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和廉洁高效的务实型政府。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征询并认真听取人大、政协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意见。切实做好人大、政协各项议案、提案的办理工作。积极为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参政议政创造良好条件。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的基本准则,依法处理政府、市场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严格规范政府行为。编制和实施“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市规划,增强政府公务人员法制意识,提高政府公信力。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机构,依法界定和规范各级政府和政府组成部门的事权与职责,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协调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保证各级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强化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努力建设法治型政府。

加快政府管理创新。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和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切实解决政府“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进一步完善政府重大事项决策的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推进行政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和改善政府服务,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坚决整治各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刁难企业、刁难投资者、刁难群众的行为,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纳税人服务,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切实加强廉政建设。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慎用权力,用好权力,廉洁从政,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行为,坚决纠正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浪费等不良风气,建设节约型政府机关,努力营造树正气、扬清廉、惩腐恶的廉政文化氛围。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抓住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大大要案件查办力度,努力建设廉洁务实型政府。

各位代表,今年是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我们要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一定要把朱德故居保护好、一定要把朱德故里建设好”的重要嘱托,全面完成朱德故居纪念园区等事关仪陇发展的重点工程,努力实现仪陇两年大变化,并精心组织好纪念活动。要认真学习朱德同志的崇高风范,永远铭记朱德同志的丰功伟绩,把对朱德同志的深切怀念转化为加快NC发展的强大动力!

各位代表!加快NC发展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加快推进“三个转变”,着力实施“三大突破”,同心同德,求真务实,不畏艰难,扎实工作,为把NC建设成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推进NC新一轮的新发展、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作政府工作报告.doc》
作政府工作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银行工作总结医院工作总结安全生产总结财务工作总结酒店工作总结党风廉政工作总结工会工作总结社区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建工作总结其他工作总结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