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调研报告

2020-04-19 来源:工作报告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驻村工作调研报告

岳普湖县三中定点帮扶村——岳普湖乡4村

调 研 报 告

岳普湖乡4村驻村工作队

2012年3月6日

结对帮扶岳普湖乡4村的调研报告

(岳普湖县三中定点帮扶驻村工作队)

调研目的

根据《岳普湖县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的通知》精神,以实际行动转变工作作风,千方百计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全面把握和着力解决群众对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加强党群干群关系,确保大局稳定,推进民生,实现该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地社会环境。

调研对象

岳普湖县岳普湖乡库热村民、农民党员、村两委班子。 调研方式

一、开展大走访活动。我校高度重视此次活动的开展,确立两名驻村干部之外,单位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多次到岳普湖县岳普湖乡4村,通过走家入户、村民交谈、广泛听取村两委班子成员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切实了解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

二、走进农户开展面对面宣传教育。通过利用党日活动开展惠民政策宣讲的同时,与村干部逐一入户,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与此入脑、入心,深层次地了解掌握社情民意。

三、与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进行沟通。通过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农民党员、宗教人士经常性地交流与沟通,提出推进各项工作的好建议和意见,能够推进村两委班子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转变村干部工作作风,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提高村干部办事效率。同时,把村民、村干部提出的问题,分类梳理,能够在村里解决的在村里解决,不能在村里解决的,通过协调沟通给予解决。

调研内容

一、基本情况;

岳普湖乡4村村地处岳普湖乡东部,东边与铁力木乡2村交界,南边岳普湖乡2村交界,北边与岳普湖乡库热村交界,西边与岳普湖镇3村交界。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其中一个是汉族小组),农户165户,总人口713人(其中汉族汉族户数8户,人数18人),党员41人,村干部7人,“四老”人员13人,3个清真寺,3个宗教人士。土地总面积为4.9万亩,耕地总面积为3850亩(其中30年制承包地1650亩,商品地2200亩)。全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

二、该村目前的状况;

村干部团结协作,一心为村民服务的意识强。通过对村容进行一番村部改造,实现了村貌更新,村部硬化,基本改变了村部的“脏、乱、差”现象。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各项实事工程的建设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三、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该村离乡政府较远,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到村部4公里的路程没有油路没有痛,对该村的发展带来不便。

2、虽然该村投入了一大笔巨资改建了15个温室大棚,但由于技术滞后,市场信息闭塞,销量效果不好,低落了农民的积极性。

3、学生来回问题。该村原有的学校与6村学校合并,学些离该村有4公里左右,每天学生从家到学校要走一个多小时左右,尤其是冬天学生来回问题更加突出。

4、有些家庭的用电问题。有些家庭比较偏僻拉电线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四、该村发展的优势和潜力

1、经济基础较好。该村土地肥沃,水量充足,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多,班子团结向上,运转正常。

2、发展红枣业前途可喜。该村目前的红枣面积1700亩(其中已结果的红枣面积850亩),1012年计划增多的红枣300亩,计划从红枣业增加人均收入410元。

3、村民现有的家畜1700头,发展畜牧业前景十分乐观。

4、该村靠近新县城,有着比较方便的进城务工机会,既可以增加农民短期收入,也具有经商的条件。

5、喀麦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有招商引资的便利条件和潜力。

五、开展帮扶的目标和措施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该村实际,我们认为应立足当前,抓住重点,确定目标,中长结合,分步实施。对该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发挥潜在优势,做大做好做强主导产业,加强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经过三至五年努力把该村建设成为小康先进村”。

1、结合该村的实际情况,帮助村、组制定一个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和措施。要使这个规划家喻户晓,启发群众主动求发展的积极性。

2、鼓励开展劳务输出,包括短期务工,增加农民近期收入。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年内组织一批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帮助开眼界,换思想,学技术,长本领。同时大力倡导农闲时到外地做短工。

3、联系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作务水平。初步拟定按农时季节年内邀请有关农业方面的专家,进行3-4次科技知识讲座。配合市乡农技部门在该村分产业确定若干个农业科技示范点,为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创造一个好的推广载体。

4、引导农民建立各种专业协会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重点建立红枣、蔬菜类和养殖类专业协会组织,创建生产、技术、销售及农资服务载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5、年内组织农民开展一两次农村政策、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诸方面的培训教育,启发内在活力,促进全面协调发展。组织机关干部不定期下村帮扶调研,向农民传信息,与农民勤交流,提高帮扶效果。

6、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围,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村级干部;改进管理办法,推行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管理,将工作绩效与干部待遇挂钩,每半年考核一次,年终兑现奖惩。

7、加强党员干部教育。一是建立干部定期培训制度。每年对村级党员干部分期分批培训一次;二是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三是建立党员和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单位的一名干部帮扶至少一个村民。

8、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支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创办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按照“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要求,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搞好信息网站建设,支持农民本地创业与外出务工相结合,要培育一批能人带动农民转移。

9、加强对农村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项政策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大农村教育工作的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投入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加致富的本领,同时,也要加强农村法制的建设,供他们能够到懂法、知法、守法、用法。

10、增加农村的娱乐设施,为农民提供休闲场所,丰富村民们的业余生活。

岳普湖乡4村驻村工作队

2012年9月15日

推荐第2篇:驻村工作调研报告

**县干部驻村工作调研报告

干部驻村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加强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同时同步小康成了贫困地区的一个重要主题。对贫困村派驻干部驻村帮扶,开展“走访帮促”,也是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及要求。2013年3月7日,受县委组织部和院党委的安排和指示,我被派往**县**乡**村驻村,与单位全脱钩,落实开展驻村工作。时至今日将近5个月,5个月以来的工作如实开展,紧密进行,现将工作调研汇总如下;

一、驻村地点基本情况

**村有3个村民小组,面积5.8平方公里,可耕地1468.68亩,有村民325 户,现有人口1119人,少数民族1010人,外出人口727人,低保94户共计232人,村干部2人,党员17人,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45元。该村地理陡峭多山,生态环境较差,缺水严重,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文化素质较低,但民风纯朴,无较大矛盾纠纷。以农业种植为基本生活来源,农作物以玉米、小麦、油菜为主,养殖以家庭散养猪为辅,年轻人大多数出门打工。

二、到村后所做的工作

在驻村工作中,我深入浅出地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宣传党的十八精神,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让政策真正能够为广大群众所知、为广大群众所用、为广大群众谋利;加强实地走访,充分了解目前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并对一些村民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积极配合当地村委班子,加强学习与交流,把理论融于现实当中。具体涵盖一下几个方面:

(一)、召开群众大会,宣讲一系列党的会议精神和有关的惠农利农政策,共计11次有余。

第一次为交流座谈会议,主要向群众介绍自己,讲述自己的工作性质,目的和意义,旨在与群众有一个面对面的认识。接下来4次主要向群众宣讲了党十八大会议精神、同步小康及省市县的各项会议指要、各项有关的惠农利农政策及其一些普遍的法律知识。后来的群众大会主要是为了现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和“两个硬化”工程,两个硬化工程的补助为每硬化户补助20个平方米,共计2吨水泥,9方石沙。召开这一会议一是为这项工程做铺垫,而是将这项工程的相关政策实打实地进行宣传,三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民主商讨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同时由于当地村民居住的分散性,有几次会议开到了农户家里。

(二)、实地走访民情,加强与群众的交流,及时掌握群众现目前的具体状况。

走访的目的一是为了了解和掌握村民的客观情况,二是为了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形成调研,为后来的工作开展奠定基础。走访过程中认真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进行汇总,并尽最大努力地给群众出谋划策。足迹遍及135户人家,800多人次。其中包括党员同志17人,孤残老人14人(孤寡老人为3人,残疾人士为11人),空巢老人13人,孤儿1人,留守儿童10人,低保户91户228人,离任村干部6人,大学生1人,种植大户1户,其余为普通农户。

(三)、进行矛盾排查,解决群众纠纷,为邻里和睦、乡村和谐尽自身努力。

驻村工作当中,由于所派单位的性质,矛盾排查被安排在工作的前端,当然也是干部驻村的重要工作之一。后经过走访和调查,本村尚无巨大矛盾纠纷,邻里之间相处和睦。这与**村的民风淳朴有直接性的关系,也和当地的民族比列,历史延习及风俗礼仪有重要的联系。源于325户当中,只有5户汉族,故相处之中不易发生族别歧视等问题,同时当地苗族同胞重礼讲仪,团结和谐,不会主动招惹他人。甚至在经过走访和调查后了解到,**村近5年来尚无偷牛盗马等刑事案件发生。连一两起治安案件也没有出现过。

(四)、组织村民兴修水利,解决一组村民的人畜饮水问题。

**村的基本情况当中,缺水问题一直是个严重的问题。在走访当中了解到,**村上沙坝组的村民吃水问题尤为突出。后经与当地村委班子商讨,组织当地村民寻找水源,发现距上沙坝组4000米位置处,有一水源地,位于山腰之上,海拔近800米左右,其流量较大,流速较快,且水源常年不干不断,周边只有两户村民在饮用,大多水流处于浪费状态。若经规划和构建,完全可供上沙组23户人口饮用。通过与上沙组村民的探讨,决定以构建小水窖的方式来解决当前吃水困难这一问题。当初拟定工程建设计划如下:

1,协调水源周边的两户居民,组织当地群众,以熊志发,罗朝亮为首,借鉴其他组和村的建水工程经验,整理水源,搭接水管(水管采用4分管,总计长度4000米左右),引水入户。

2,在距该组村民居住地500米位置构建以蓄水水池,长6--7米,宽3.5--4米左右,高4.5--5.5米,可溶120--150挑水。

3,村民集资,在条件范围内,尽最大力量每户投资150元左右。

4,村民出工,每户平均派出2个劳工人员,共计40人左右。

5,申请政府帮扶,衷心希望当地政府能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帮助。

6,完善和管理,责任落实到户。工程建成后以户为单位,每户对水利工程管理一月,出现问题及时进行追究和解决。

现目前该水利工程已基本竣工,与计划无异,上沙坝组村民饮用水问题已基本解决。

(五)、宣传“美丽乡村”的建设规划政策和内容,组织推动“两个硬化”工程的起步、实施。

与村委班子分工合作,下到需硬化农户家丈量院坝面积和联户路长度,经统计所需硬化农户为187户,院坝面积为2400个平方,联户路总长7891米即7891个平方。

采取就近原则,结合农闲时间,在村委办公室或下到**村各个组召开村民大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与群众商讨“两个硬化”工程的具体方式方法,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石沙的供给;

2、投工投劳的分配;

3、驻村干部与村委班子的配合和分点;

4、建设当中的安全问题;

经过研究,**村的石沙由干部组织,村民自行制造供给。选取好采石点后,村民分大组进行造沙,并同时进行,驻村干部与村委班子成员到岗到点,适时组织和监督。平分下来,每个干部负责两个小点,同时相互帮助与配合,劳动力适时流转,确保建设劳力的充足。造沙过程中严格监督,遇危险迹象和紧急情况及时通知,及时处理,确保安全。

现目前就**村而言,高炉组,**组,上沙坝组3个组村民的石沙已制造完成,其中高炉和**两组的石沙已运到具体农户家中,待到水泥供给到位,便可开始具体操作。

(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县委组织部组织的各次工作培训。

驻村工作不单单是“同步小康”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它更关系着我们当合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是马克思主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唯物主义理念。为此,县委各部门及领导尤为重视。2013年3月20日县委组织部组织了权限94名“驻村干部培训大会”,4月16日县委政府又组织了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和两个硬化工程的“**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宣讲大会”。同时院领导多次下到驻村点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并对驻村工作提出要求和指导。

三、现实困难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马克思说过:“一切发展中的事物都是不完善的”。诚然,在实地驻村工作中,也深有体会地发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就对**村而言,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形势及生态较差,降雨少,降水量小,大多土地为砂质土壤,可耕作的面积少。

(二)、经济基础薄弱,种植和养殖结构单一。

该村基本以种植玉米为主,油菜小麦为辅,养殖为家庭散养猪和耕牛。种植规模小,收成低,一年算下来,出去成本和投资,所得的收入更是少得可怜,大多村民甚至是收入不够于支出,更加剧了生活的困难。

(三)、交通困难,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高。

这是该村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整个**村的人口居住并不聚集,在本就闭塞的交通环境下,使得运输和进出等更为困难。对于这样一个交通相对滞后的村,致富的瓶颈可见很大。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村民们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能早点通公路。由于交通的不便利,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所以通路是农村致富的必要条件。

(四)、严重缺水,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成效。

这也是该村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平时当地居民在散居各处的格局下,只能以小水池的形式解决一两户人口的日常普通用水,牲口和家禽的用水则更为紧张。而对于生产用水,变只能是“望天吃饭”,无计可施。

(五)、大多青壮年均外出务工,留在家的大多是中老年人,这使得**村部分农户存在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在走访过程中,有一59岁的中老年人杨朝风,因子女全部外出打工,其原本做的大多数土地借丢荒不顾,原因在于劳动力有限,实无法耕种较宽土地。同时随着老龄化加剧,**村劳动力不足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新生儿的不断增加,可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年龄结构比例严重失调。在325户1119人的村里,劳动力占总人口40%,独居老人占总人口的10%,从这些数据中显示出,全小组还有50%的老弱病残,这些没什么经济来源都要靠40%的劳动力来维持生活,因此就造成贫困不断加剧,而个别户头条件富裕的两极分化局面。

(六)、**村村民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和认知程度相对靠后。

大多数村民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稍微有点文化的年轻皆外出务工。经过统计和调查,**村一千多口人中,拥有大专文化的只有两人,且是最高文凭。这种的情况和局面,直接造成了知识的缺乏和获得与引进新知识的困难,同时严重阻碍了信息的传播和宣传。最终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七),政府投入不够,特别是资金、项目和指导性技术投入不够;缺乏企业的带动。

(八)、干部驻村能带给村民的大多是些政策和指导性思路,无实际速效的路子和实物。

这点在走访中尤为尴尬,老乡总爱问些问题,譬如:“这次你们下来带来了多少钱啊”?“我们村已经搞过很多次种植了,但是基本上都没有成功,你们看有什么好的路子,关键是政府能给多少钱支助我们”?再有就是“路何时修通”?“吃水问题到底什么时候解决?”……这些都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老百姓最为切身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往往回答起来比较困难,原由对于驻村干部而言,这些问题,不是我们个人能够解决的,也不好给予一定肯定的答复。

四、原因分析之浅见

上诉困难不单单只限于**村,甚至对于中国西部而言,大部分农村情况的缩影也都会有这些情况。这些问题的造成,与地域分布,经济水平,政治历史都有一定的关系。要解决起来,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只能循序渐进,统筹兼顾,按步而行。就对我所驻的村来说,大致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地域条件和地理形势的造成,**村地处偏僻,海拔较高,道路坎坷,土地贫瘠;修路存在困难,且投资和成本高;

二是气候条件和水流分布的影响,该处降雨稀少,无直接河流经过,过了雨季变常缝干旱,经常缺水;

三是村民文化程度的低下,思想陈旧封闭,致使该村的村民接受新事物,新政策的速度慢,往往按部就班,不懂灵活处理,更不说放开胆子去高些发展。从而产业思想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就很困难;

四是大多农村的发展存在一定的被动性,某些地方很少积极思变,主动图谋发展;

五是对于农村而言,存在着投入的不够和一定层面政策的滞后性;

六是驻村工作的局限性,单一考政府的插入坏人帮扶远远不够。在除了切实联系群众,走访调查以外,大多工作完成往往限于政府政策带动。干部驻村做起事情来人微言轻,效率不高。一部分起步实施者尚处于开头阶段,经验少,困难重重(以**乡安卓村种植折耳根为列)。

七是缺乏企业的带动,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需要钱,需要技术和多方面的投入。政府给予的政策和扶持在没有企业的配合下显得势单力薄。

五、几点建议和想法

针对上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虽然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调整,如鼓励发展种植业,组织兴修水利等。但政策到位,往往资金不到位、落实滞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科学的管理,加上当地村民的素质较低。导致**村的面貌一时间难以改变。要彻底改变该村的面貌,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的调研,反复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结合该村实际理出几点发展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一)、对土地进行整合与规划

将产量低,不易出成效的贫瘠砂质土地规划为退耕还林基地,并组织当地村民进行管理。一方面对退耕的村民给予补助,让其获得一定的收益,这样既不使土地因丢荒而荒废,同时有助于生态的恢复和保持。或鼓励当地村民用这一部分土地来种干果林木,同时加大扶持和帮组,做到一举两得。

(二)、转移剩余劳动力,鼓励部分青年外出学艺,增强创业意识,提升创业技能。

要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办夜校、利用周末时间在当地开展一些基本技能培训、技术知识的讲解,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各项技能,这样外出务工人员能够很快的适应新工作岗位、能尽快上岗。一方面减少了家庭生活紧张的压力,又能为在家农民腾出发展的空间,同时还能让外出的人增加一部分收入;另一方面解决了城市劳动力缺乏问题,加快了城市的经济发展,还使务工者开阔了眼界,掌握了信息,学到了一定的技术。回村后帮助发展村的经济,既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也活跃了农村市场经济。

(三)、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加大目前“保控辍学”的工作力度,提高全村受教育水平。

**村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贫困村,观念落后,整体文化水平低。近年来,开展九年义务教育,在国家政策下,各级政府想尽办法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如给上学的孩子纳入农村低保等措施,免收学费,供给营养餐等。但少部分家庭仍对子女上学持放任态度,从不引起重视,导致全村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要知道,多一个辍学儿童,将来就可能多一户贫困家庭。所以教育要强抓,狠抓,实抓,加大宣传,加强力度。

(四)、积极鼓励部分有经济基础的农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带动全小组致富。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鼓励一部分种植能手、种植大户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如杨朝亮杨朝康两人课鼓励发展其二户发展药材种植和畜牧养殖,他们有较好的种植经验与养殖理念。在驻村走访期间,发现部分家庭的旱地面积比较多,但由于坡陡、险峻难以种植粮食,针对这样的情况,下一步应该积极动员这些家庭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木。

(五)、多方协调,整合资金,及时解决道路交通问题和吃水用水困难问题。

交通是联通信息与物资的重要渠道,交通蔽塞直接影响当地的生产生活。从村委会到**乡中心步行至少要两个半钟头的时间,由于道路崎岖,坡陡险峻,进出村一直是一个难题。面对道路不通的问题,村民们也很苦恼,如今物价飞涨,各种生活用品在道路坎坷的情况下成本就很高,迫切的希望能够给予解决通村公路的问题。

吃水用水困难也关系这一个人的生存发展问题。在驻村走访过程中,经常看见大多村民以人背马驼的方式到很远的地方去取水,加上较为恶劣的地理条件,增加了取水的困难性和危险性。对于吃水用水问题,仍希望各级政府引起重视,应再接再厉,加大力度地切实解决这一问题。

(六)、政府主导,下派干部驻村,联系相关企业到农村去搞发展,对农村进行帮扶。

政府可给予企业一些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到农村去搞发展,以来结合农村大量的土地,而来可利用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三来可处理一部分农民外出务工的情况,四来带给农村技术和资金,带动农村的发展。

(七)、政府加强宣传和监督,加大投入,给驻村干部多一些鼓励和支持,提升干部驻村的积极性。

宣传以提升干部驻村的社会知晓度,让跟多人了解,支持,多一份目光投到农村上来,同时加强监督,要严肃驻村干部的纪律性。加大投入一是能直接给农村带来惠利,二是给驻村工作多一些后盾和助推力量。多一些鼓励和支持,使干部驻村多一份兴趣,多一份积极,更好地全身心投入都驻村工作去。

总之,深入农村、深入基层能够更直接更全面的了解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紧紧抓住国家十八大会议精神的契机、全市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创建任务的工作实施,结合客观实际,在各项政策的帮扶下,团结全村及其一切力量,发展相关民生工作,切实改变落后村庄的面貌,提高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水平,把农村经济发展起来,统筹城乡,加快发展,加速转型,推动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共努力!

**县人民法院派驻**乡**村干部:刘-安-林

二零一三年七月十二号

推荐第3篇:驻村工作调研报告

建设好村级党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自今年年初驻津南区咸水沽镇新兴村以来,在津南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咸水沽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认真落实津南区关于新农村工作队员工作的具体安排,严格执行《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队员的管理规定》,坚持与干部一起工作, 深入村民中间,详细了解村情民意,大力宣传党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同时,我始终坚持“指导不指挥”的原则,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道,在津南区相关部门及咸水沽镇镇党委、政府等各方面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尽心尽力协调解决群众最关心、最实际、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对新农村工作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工作情况

1、深入群众,严于律己。驻村后,在镇党委的领导下,作为新农村工作队员,我以调查了解情况为主,按月制订出工作计划并认真落实。深入到全村每一个角落,详细了解村情民意,虚心向群众学习,与村民交心谈心,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生活上严于律己,努力维护工作队员的形象。驻村后,我对新兴村的社会、经 济、医疗卫生、教育发展现状等作了认真调查走访,为阶段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政策法规宣传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两项最直接、最实际的基本工作。下派以来,我认真学习《工作手册》,对新兴村基础教育和农村政策法规的宣传现状做了相关了解,认识到以上两项急需给以重视和解决。在征求村委会班子意见后,我在村委会院内的墙壁宣传栏,为人民群众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部署要求,学习农村科技文化知识打下很好的阵地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增进班子团结、增强班子战斗力的根本。农村党组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核心工作,

主要落实在指导村党组织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促进村级党建工作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所以,在加强自身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也经常和村委会班子成员共同探讨和交流党建经验,以此来提升自己的理论指导水平,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基层党组织建设。

3、积极化解农村矛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进村后,我注重发挥新农村工作队员的协调职能,积极协助村干部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认真向村干部学习,学习他们好的工作方法,特别是他们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解决群众纠纷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积极致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二、驻村工作体会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我党政权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组织基础,农村党员是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抓好农村的党建工作,把真正代表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代表广大农民群众的人吸收到党组织里来。把那些有清醒政治头脑、改革开放意识、牺牲奉献精神、真抓实干作风的能人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来,选配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新农 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2、新农村建设规划必须突出“中心\"和“核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以发展农村生产力为中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放在优先位置。只有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特别是因地制宜的发展都市型农业、环保产业,不断提高农村生产力,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新农村建设必须实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给农民群众带来实惠,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接、最基本的目的。

3、转变群众发展意识和观念是实现新农村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也是直接参与者和建设者,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使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深刻认识到,新农村是靠自己干出来的,幸福生活是靠自己建出来的,使他们树立信心,将群众的 意识和观念引导到发展因地制宜的特色、优势、环保产业上来,通过致富带头人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群众的素质,把建设自己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广大农民自觉投身到产业发展、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中去,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得到广泛、深入开展。

4、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是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实效的有效方法。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一无经验,二无模式可借鉴,只有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正确评价农村发展现状,倾听民声,把握民情,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水平和有先有后、不同标准的原则,提出既有针对性,又有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才能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三、进一步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1、用新风尚塑造新农民,树立科学文明的生活观。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管理,使农民群众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进一步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不断扩大基层民主,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群众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使村民自治逐步走上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轨道。要树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注重尊老爱幼、履行义务、团结和睦,以应有的道德情感来对待自己的和社会上所有的老人和儿童;要遵纪守法,严格遵守各项法规、纪律和村规民约,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做到依法经营和依法办事;要加强文明乡风建设,从社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着手,逐步树立崇尚科学文明、大兴勤俭节约之风;要整顿和规范农村文化市场秩序,坚决打击传播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形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的新风尚。

2、紧扣“城市化”这个抓手。加快农村城市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必然取向,也是天津市、津南区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通过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都市化,加快农村经济社会“三大转变”,即经济形态由传统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变,社会形态由农村社会形态为主向城市社会形态为主转变,农村居民身份由农民向市民转变。

3、加强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针对当前农村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深化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镇级财政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推进镇行政执法监管改革试点工作,落实和扩大镇执法监管权限,探索镇与区级部门联合执法、监管的有效途径,形成农村综合执法格局。鼓励区域内各金融机构增设网点和增加对农村的贷款比重,支持农村特色产业与都市型农业发展。

4、快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加快农村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完善文体设

施,逐步增加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开展农民体育健身运动,引导农村文艺队伍和文艺团体健康发展,挖掘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实施“常下乡”工程和新农村科技服务工程,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广泛开展创建“文明镇村”、“文明社”、“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移风易俗。

5、加快村民就业机制建设。深化就业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平等、统一的劳动就业管理体制,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巩固、升华、创新村民就业服务管理工作,突出“综合维权、有效服务、充分就业、居住环境、社会保障”五个重点,围绕体系不散、工作不懒、力度不软、成效不减的目标,保护村民的平等就业权利,确保他们有稳定的收入。

6、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十年甚至几十上百年的不懈努力。要真正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各级政府和全社会一步一个脚印的务实耕耘。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年度工作重点和解决问题的措施,建立规范的领导体系和政府投入机制。修改现行法律法规中与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条款,尽量缩小城乡差距。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立法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法制保障。

总之,一年的驻村工作实践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搞好调查研究是做好驻村工作的基础;为群众办实事,是打开驻村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抓好村级班子及自身建设,是完成驻村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尽自己最大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把农村工作做好。

推荐第4篇:驻村工作调研报告

东坝乡坝雪村关于做好“强基础惠民生”工作

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专题

调研报告

昌都地区强基惠民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的意见》(藏党发„2011‟18号)和《昌都地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的实施方案》(昌委„2011‟104号)精神,驻左贡县东坝乡坝雪村“强基惠民”选派干部于2011年10月19日驻进东坝乡坝雪村,自2011年10月20日开始了对东坝乡坝雪村及周边军拥、普卡、格瓦3个村调查了解,驻村干部通过实地调查、走村入户、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全面深刻地了解东坝乡坝雪村乡情民意、风俗习惯、农牧民生产生活情况,为做好基层基础工作,推动“强基惠民”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东坝乡坝雪村概况 (一)全村基本情况

东坝乡坝雪村位于左贡县城西北面82公里处,距318国道22公里,东径97°51′26〞、北纬29°51′26〞。全村平均海拔2940米,村委会驻地海拔2930米;全村幅员面积175平方公里。东连本乡格瓦村、南接本乡普卡、西邻下林卡乡、北与本乡瓦多村相界。怒江自八宿县境内流经东坝乡乡境。这里四

季如春,气候宜人,风光旖旎,物产丰富,小区域气候显著,素有“左贡小江南”之称,又被科考旅游者称为“真正的香格里拉”。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物产丰富,农作物有青稞、玉米,冬小麦及各类蔬菜,经济林木有苹果、桃子、杏子、藏梨、鸭梨、核桃、花椒、葡萄、石榴、橘子等十六种经济林木作物。是昌都地区较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农业区。

全村由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坝雪、傍左、瓦多),坝雪村属纯农业村,已通邮、通电,广播电视覆盖率100%,一条通往坝雪的乡村公路正在施工,全村已通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全村农牧民总户数62户、总人口515人,2011年人均农业纯收入155元。全村总耕地面积286.5亩,有效灌溉面积183.3亩。截止调研结束牲畜存栏数438头(只、匹)。

全村现有干部6人,其中,初中以上学历2人,初中以下学历4人,妇女干部1人。坝雪村设1个村党支部,共有党员26人,其中妇女党员3人。

东坝乡坝雪村群众以信仰黄教为主。村辖区内没有寺庙,但离坝雪村一公里处的军拥村内有一座寺庙(萨拉寺),寺内僧人有11人。

(二)坝雪村的自然资源

(1)经济林木资源 东坝乡坝雪村地处怒江境内,气候宜人,阳关明媚,物产丰富,非常适合葡萄、石榴、苹果、桃子、杏子、藏梨、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木的种植,良好的自然条件

为该村大力发展经济林木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核桃、葡萄酒收入占老百姓收入的50-60%,根据实际调研情况,坝雪村发展经济林木的后备空间足、潜力大,可在坝雪村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和葡萄种植业,改进老百姓的葡萄酒酿制技术,从而大大增加老百姓收入。

(2)温泉旅游资源

坝雪村共有大小温泉2处,分布于全坝雪和傍左,其中坝雪的萨拉温泉因其面积大,周围环境优美而最具盛名。该温泉水温恒定,常年保持在30—40°C之间,泉水深1.2—1.8米不等,泉池长60米,宽30米可同时容纳40人左右。坝雪温泉含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很多医疗保健作用,尤其对风湿、关节炎、胃肠功能和美容有特效。在温泉池下不远,有两处高达30米的瀑布。在此洗浴除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外,还能享受到瀑布按摩,据说这样能治疗伤筋动骨、腰背酸痛、疲劳乏力及减肥。

二、东坝乡坝雪村优势

(一)资源优势

东坝乡坝雪村地处怒江境内,气候宜人,物产丰富,非常适合葡萄、石榴、苹果、桃子、杏子、藏梨、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木的种植,良好的自然条件为该村大力发展经济林木奠定了良好基础。

东坝乡坝雪村共有大小温泉3处,其中坝雪村的萨拉温泉因其面积大,周围环境优美而盛名。此温泉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具有很多的医疗保健作用。在温泉池下不远,有两处高达30米的瀑布。温泉和瀑布的存在对东坝乡坝雪村今后发展旅游经济奠定良好基础。

(二)文化优势

东坝乡有别于西藏其他地方的民居文化,东坝民居以其外观雄伟壮观、内视富丽堂皇而闻名于区内外,被西藏自治区喻为人类文化遗产的瑰宝。

东坝还有一个文化优势就是这里官商文化比较浓厚,特别是随着西藏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东坝各个村落都可以发现,在县城、昌都城区、拉萨甚至国外打工做生意的人很多,故东坝人思想比较开发,接受新观念的意识比其他地方强很多。

(三)经济优势

东坝乡仁青贡瓦正在建设30亩核桃基地,这为坝雪村发展核桃产业提供了经验和销售渠道,大大增加了该村发展核桃产业的可能性。同时,利用左贡发展葡萄酒的契机,大力发展坝雪野葡萄酿酒,形成西藏地方特色的农业经济品牌。

三、影响坝雪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

驻村工作队经过对全村62户的调查了解,群众普遍反映了对修路、修水渠、农产品销售、人畜饮水工程、网围栏建设的关注和要求,反映了群众对改善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增加收入的愿望和要求,对改善生产生活的向往和要求,对过上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要求。

(一)基础设施薄弱。坝雪村目前为止没有一条公路,只有山顶和山底两条摩托车道,山底一条通往乡所在地,山顶一条通往瓦多。落后的交通严重影响了坝雪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制约坝雪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农牧民群众出行以及运输只能依靠马驼人背,落后的交通致使外界商人不愿到坝雪村来收购经济作物,如核桃、葡萄酒、苹果、藏梨等,使得经济作物不能有效及时运送出去,严重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经实地调研发现,坝雪村80%的灌溉水渠年久失修,大部分是土渠,致使农田不能有效灌溉,同时也增加了老百姓的灌溉成本。在走村入户过程中,老百姓强烈要求修筑一条村道路,解决出行问题,维修以及新建近8公里的灌溉渠道。

(二)思想落后。坝雪村部分群众相对其它村思想依然比较保守。东坝乡相对其他乡群众思想比较开放,但是进行深层分析,还有许多群众的思想比较保守,在调研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群众对农牧区教育认识不足,普遍存在一种思想认识就是小孩上学,大中专毕业一定要拿国家工资,如果没有端铁饭碗,小孩的学就白上了,大学也白上了,还不如在家务农或是放牧。同时,坝雪村的传统是一个男孩必须留在家照顾老人,限制了与外界接触,使其不能很好接触新思想、新文化,阻碍了该地区迈向现代化的步伐。

(三)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农村两委干部的文化程度较以前相比,有了

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二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体的工作,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三是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领导方法陈旧,导致工作中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增多。

(四)人员流动性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几乎每个行政村都有非法出境人员,坝雪村非法出境现象比较严重,坝雪村实有人数515人,非法出境人员高达12人,所以东坝乡群众思想比较复杂,当然非法出境原因比较复杂,有待我们下步做进一步的调查和了解。

(五)人畜饮水工程不同步。目前,全村范围内饮水比较困难,其中瓦多、傍左共28户老百姓只能靠自家水池蓄积雨水作为人畜饮水,而坝雪经年处于干旱状态,降水极少;坝雪共30户老百姓考萨拉温泉供水,常年饮用此水对老百姓自身伤害极大,容易产生各种结石病,体内各种重金属超标,同时老百姓到萨拉温泉洗浴也严重污染温泉水质。全村农牧民群众强烈要求政府修建人畜饮水工程,并修建水渠以改变目前人畜饮水困难的局面。

(六)草场和兽害围栏建设落后。因当地的盘羊较多,据群众反映盘羊已成灾,哦果地区近80亩水浇地因盘羊大面积吃青稞已荒废,央内地区约70亩旱地受盘羊破坏严重,这严重影响了坝雪村的农业发展。坝雪村全村需修建坝雪、瓦多、

傍左的围栏,约45000米。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建议

(一)以加大项目投资为重点,努力改善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又大发展

结合强基惠民工作,继续加大对东坝乡坝雪村在道路交通建设、水塘水渠修建、网围栏建造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投资力度,不断提高基层生产和生活条件。大力发展经济林木产业,特别是核桃和葡萄种植,扩大种植规模,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切实有效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利用东坝群众在外经商打工优势,做大做强劳务经济,并积极做好对劳务经济的引导和管理。尝试推进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做好道路修建、萨拉温泉旅游项目前期规划、勘查和方案设计工作,以东坝民居为特色,积极做好“藏家乐”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

(二)科学合理进行新农村规划。

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建设的主题,为把坝雪村建设成为据有藏东特色左贡特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队将着手编制符合坝雪村实际的新农村规划,从而指导坝雪村今后五年的经济、社会、民居、环境等的发展。

(三)开展产业规划,发展产业经济

传统的分散经营小农经济已不能适应现代产业化经济的需要,更不能有效增加老百姓收入,只有通过规模化经营,实

现产业化发展,才能带领老百姓致富奔小康。在今后,针对坝雪村大力发展核桃、葡萄酒产业,建立坝雪村农业合作社,通过合理的产业规划,将分散的核桃、葡萄种植形成规模,由合作社组织经营,从而形成具有坝雪村特色的农业经济。

(四)加强与外界联系,建立持久的销售渠道 根据坝雪村实际情况,核桃、葡萄酒两项收入占老百姓总收入的50-60%。但是,由于受交通影响,销售渠道闭塞,致使核桃、葡萄酒不能及时、有效的销售出去,从而损害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在今后,积极改善坝雪村交通状况,为老百姓建立多条持久的销售渠道,保证各类农产品及时销售出去,同时,为老百姓及时传达各类农业信息,让老百姓了解市场变化情况,从而维护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五)建强基层组织,配备强有力的基层领导班子 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两委”班子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进程,直接关系到农牧区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将坝雪村支部建设成为一个思想合格、业务熟练的基层组织。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不断扩大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渠道,确保真正有威望、真正有品德、真正有才干的基层群众选举为村干部,合理搭配基层领导班子结构,提高班子整体战斗力,为基层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组织保证。

(六)积极开展走村入户、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工作,

加深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深入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基础条件。驻村工作队要充分利用在基层三年时间,积极开展走村入户、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工作,开展调查研究,为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为群众疾苦和困难排忧解难,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加深同农牧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推动全乡各项事业发展奠定良好群众基础。

(七)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群众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

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群众只有理解到位,认识到位,才能真正做到拥护到位,执行到位,贯彻到位。通过下村入户、召开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向群众宣传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会、地区农牧区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科技政策,重点宣传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消除群众思想顾虑,激发群众建设美好新生活信心和决心,激发群众拥护党的各项政策,一心一意跟党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八)切实做好维稳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积极化解和妥善处理各类社会矛盾,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和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思想工作和各方面的矛盾化解工作,理顺情绪,解决问题,严防激化矛

盾、引发事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落实有关政策。帮助所驻村建立健全维稳工作机制,夯实维稳工作基础,推进农牧区社会管理创新,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强基惠民活动驻东坝乡坝雪村工作队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推荐第5篇:驻村工作调研报告

**镇**村驻村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2012—2014)实施意见》的要求,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的原则”。工作队驻村蹲点,走访了**村部分村民,召开了村组干部和党员代表座谈会,了解了村情、民情,帮助山怀村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发展规划,制定了发展目标,推进工作落实。

**村地处**镇南部山区,自然条件差,资源贫乏,是省级贫困村。村域面积5.47平方公里,居住分散,有12个村民组,人口1140人、324户,党员52名。通过调研发现,一是该村大部分青壮劳力外出务工,留守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二是村集体经济空白,没有收入项目。三是道路状况较差,由于自然条件原因,不治理河道将直接影响道路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极为不便。四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该村没有村办卫生所、幼儿园、小学和老年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子女上学要到小关、丁烟等地,由于子女教育原因部分家庭外出租房或居家搬迁巩义市区、上街、小关等地。五是土地贫乏,人均耕地较少,地质浅薄,农作物产量较低,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制约该村脱贫致富步伐和经济发展。

一、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提质升级年”活动开展。

实践证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是我党政权的重要基础,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组织基础,农村党员是贯彻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落实的骨干力量。该村村支两委团结,党支部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心地为群众想事、谋事、干事,处处为群众着想,

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中将继续抓好农村党建组织,真正把那些政治头脑清醒,能代表群众心声、了解群众疾苦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组织来,选拔到两委班子里来;积极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方法,做好村务公开和“三资管理”工作。

用新风尚塑造新农民,树立科学文明的生活观,要进一步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不断扩大基层民主,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群众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力,是村民自治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推动社会服务事业发展。村支两委经多方调研论证,制定了以强化中心村建设为基础,坚持布局合理,资源集聚,用地集约的发展思路,积极谋划,采取自筹资金、项目支持和共同开发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统筹兼顾,克难攻坚,全面动员、全力以赴,在政府项目资金的支持下,计划用1-2年时间打基础,拉开框架,用3-5年时间改变落后面貌,使该村脱贫致富,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

1.结合自热条件,用一年时间重新规划河道、加固河堤,满足排污泄洪需求;在河堤整修的基础上完成村主干道建设。用3-5年时间完成主干道绿化、路灯安装工程;完成户户通次干道绿化硬化建设。

2.以引领新型城镇化为指针,充分利用扶贫搬迁资金的惠农政策,尊重地方风俗,在方便群众的基础上,在村口兴建居民住宅小区,1-2年内再按照群众需求兴建不低于6000m2的居民住宅楼。用3-5年时间完成239户35000m2左右的住宅建设,人均住宅面积不低于48.38m2,完成小区内绿化和停车位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3.1-2年内完成村委楼建设、完善文化大院服务设施,建立规范化的村卫生室。3-5年内完成老年活动中心、集贸市场和礼堂建设、建成2个垃圾中转站和2个无害化公厕,环境卫生达标。

4.在去年成功打出深井水的基础上,用1-2年时间让村民用上符合国标的生活用水,3-5年内完成排水设施建设、满足电力需求、电话普及率达98%,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

5.用1-2年时间使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均达到100%。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针对该村土地资源贫乏,主要农作物产量偏低,农民收入渠道不宽,增收基础不稳固,靠农业增收不能有效改变贫困面貌等现状,结合退耕还林、特色种植等惠农政策的推出,加之目前该村已有少量果园种植和利用野生山萸肉创收。调研认为该村适宜发展林果种植、中药材山萸肉改良栽种等特色种植业,条件成熟时发展大面积种植及相关产业深加工发展。充分利用山区自然资源,稳步推进养殖业发展,逐步发展为现代化规模养殖,加快特色农业发展。

四、依托项目建设,加快经济增长点培植力度。

发展的实践证明,要实现自然条件较差的山区经济发展,要充分发挥好、利用好自然资源优势,用足政策、坚持锲而不舍引项目、持之以恒干项目、齐心协力上项目,利用项目建设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目前该村仅有一家石料厂和一家石灰厂,经济总量不大,生产设备落后,为此,下一步我们要重点加强引导,加强该厂设备升级改造,力争使石料厂上规模,石灰厂达到环保技术标准要求。另一方面,努力让在外创业有成的人返乡投资创业,推行集体股份合作制,

多渠道融资,大、中、小项目齐抓,形成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让农民在创业中得到经济利益,让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得到收益,加快转变经济落后,农民不富裕现状。

五、唱树科学文明新风,构建和谐平安新农村。

1.在农村树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尊老爱幼、履行义务、团结和睦、以应有的道德情感对待老人和儿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乡规民约,加强文明乡风建设、崇尚科学文明是保持和谐稳定的基础。目前该村要依托村文化大院,积极营造文化氛围,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广泛开展好“文明村”、“十好”和“六佳文明农户”等群众性创建文明评选活动;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移风易俗。

2.加强对该村个体小商店、小饭店的经营管理,督促办理相关证照,按照行业要求进行整改达标,完善食品购进渠道,建立规范的食品进销账单,实现来源能查找,去向可查询,确保群众生活安全。

3.化解矛盾根源,确保治安稳定。经常深入到组、到户了解群众需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对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群众谅解。经常向群众宣传党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让广大群众真正的懂法、守法,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十年甚至数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要真正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各级政府和全社会一步一个脚印的务实耕耘;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建立规范的领导体系,和政府投入机制,尽量缩小城乡差距,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立法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法律保证。

2012年3月15日

推荐第6篇:驻村调研报告

住村调研报告

按照垣脱贫攻坚组〔2017〕51号文件要求,我于12月18日和22日到本镇XX村进行了住村调研。期间,我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精准扶贫各项惠农政策。召开了村委班子、村民代表座谈会。走访了20多户老党员、贫困户和一般农户,详细了解了XX村的发展情况和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及脱贫工作中的有关问题,慰问了部分生活困难群众。较好的完成了此次住村调研任务。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北段,是原XX乡政府所在地,阳店线、硖峪线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分9个居民组,290余户,117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132人,低保户54户,90人,五保户9户,10人,有街道商户30余户。该村主要产业为农业,耕地面积2000余亩,栽植有核桃、花椒等干果经济林200余亩,全村人均纯收入3500元左右。该村建有文化活动广场、党员群众活动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村卫生室,XX敬老院、XX卫生院XX分院、XX师范小学也建在本村,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第十一届换届选举后,XX村“两委”班子现有7人,党支部坚强有力,党员队伍情况较好,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群众反映情况较好。

二、调研情况

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对该村在脱贫攻坚方面了解到如下情况:

1、召开支村两委和村民代表、部分党员座谈会。大家认为本村依山靠山,只有通过改变传统种植模式才有出路,讨论认为,对本村300余亩荒坡进行改造承包,栽植花椒、桃等经济林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认为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凝聚力较强,但在谋划发展上,因循守旧,过于强调历史包袱和资金困难,拓展思维、谋划加快发展的思路还不宽,盘活现有资产、挖掘新的发展潜力的力度还不大,主动对接市场、把握新的发展机遇的意识还不强。

2、走访了10户贫困户、低保户,大多因家庭重大变故,如大病、孩子上学、意外事故等导致贫困。如贫困低保户谭红卫,今年47岁,全家4口人(两个女儿均已出嫁),本人患有糖尿病已有20余年,生活不能自理,需专人照料,两口人基本没有经济收入来源,导致家庭贫困;还有贫困户文冬冬、文烨荣两个孩子的父亲今年因肝癌去世,母亲弟圆圆因精神疾病离家出走失联,哥哥文冬冬今年高中刚毕业,妹妹文烨荣5岁由其叔父看护。许多贫困家庭都需要政府、社会共同关注、救助。

3、在走访老党员过程中,对本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议,认为村民发展的动力不足,村两委的眼界不够宽广。老党员谭朝金,他就本村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议,比如村集体经济太过薄弱,党支部在经济发展中的带头作用不明显,虽然全村的生活水平在整体提高,但想要从根本上提升村民生活,需加强村集体经济建设,通过合作经营带动全村村民共同发展。

三、XX村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主动脱贫意识不强的问题。

2.缺乏支柱产业,全村仍然是以小、散的种养户为主,缺乏有效合作组织的问题。

3、发展思路不宽的问题。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凝聚力较强,但在谋划发展上,因循守旧,过于强调历史包袱和资金困难,拓展思维、谋划加快发展的思路还不宽,盘活现有资产、挖掘新的发展潜力的力度还不大,主动对接市场、把握新的发展机遇的意识还不强。

四、解决办法

1、要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完善政策设计,激励贫困群众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干起来,比如以奖代补政策激励。要加大对扶贫思想观念宣传力度。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和“航标”,只有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才能让贫困户从“等、靠、要”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眼界才会更宽阔。扶贫先扶志,在扶贫送温暖的同时,我们要从思想上、精神上进行帮扶。

2、加强对村两委班子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努力扭转村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使村集体的核心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发挥出来,发掘引导有想法,有能力的年轻人带动成立农民合作社,抓住脱贫攻坚之际,积极发展本村特色产业。

3、做好对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做好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就业指导工作,做好对留守农村家庭的后勤服务工作,让外出务工人员安心在外创业,让外出人员成为增加经济收入的又一途径,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一项重要的补充。

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基层扶贫不能大包大揽,应更多采取“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激励型制度,不能一刀切地“谁穷奖谁”。只有实现“有付出才有收获”,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才有希望。通过开展“扶志工程”,设计扶贫制度,才能真正激发农民脱贫致富的志向,最终实现脱贫奔小康的目标。

推荐第7篇:驻村调研报告

xxx创先争优活动驻村调研报告

xxx政府镇长xxx

调研时间:2011年x月xx日

调研地点:xx村

调研内容:

按照xxx创先争优工作安排,为全面了解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对我镇xxx村进行了调研活动,重点就该村两委班子工作、党建工作情况和新农村建设开展专项调研,通过开展与两委干部、党员群众座谈,和实地走访的形式对该村各项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具体调研内容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村位于xxx西部,人口2460余人,耕地2100亩,党员41名,是传统蔬菜种植村,人均纯收入5160元。今年以来,xxx村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全村各项工作快速有序进行,在新农村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二、党建工作情况

xxx村现有党员41名,两委班子成员5人。近年来,该村通过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带动全村党员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开展创先争优各项活动,把全村党员力量有力整合起来;通过大力开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多形式丰富党员组织生活,将全村党员凝聚在

党支部周围;积极推动党员参与村中各项工作机制落实,调动党员积极性,增强党性意识,把党员的带头作用充分发挥了出来,推动了全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目前,该村投资20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两室,为党员开展各项组织活动提供了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场所,党员队伍建设扎实推进,支部班子凝聚力和号召力逐步增强。

三、新农村建设成果显著

xxx村作为xxx第二批文明生态村创建村之一,近年投资35万元,对村5条长2000米的街道进行硬化,硬化面积达8000平方米,投资2万元安装了路灯40盏,极大方便了群众的出行,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兴建村民文化广场,投资30万元,建成2000平方米高标准村民活动广场,拥有文艺剧场、健身器材等硬件设施,极大地浓厚了全村文化氛围,带动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

为改善全村群众居住环境,该村大力推进新民居建设项目。今年计划在村内建设8栋6层单元楼,可为群众提供住房200套,显著提升群众居住条件,改善群众生活水平。目前,该项目已报送镇党委和县委审批,争取在上半年列入新民居省级示范村序列。

推荐第8篇:驻村调研报告

驻村工作调研报告

田阳县洞靖镇百勇村驻村工作队员 罗 剑

干部驻村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加强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对贫困村派驻干部驻村帮扶,开展“走访帮扶”,也是当前“乡村振兴”建设的迫切需要及要求。2018年6月4日,受县委组织部和县教育局的安排和指派,我被派往田阳县洞靖镇百勇村驻村,与单位全脱钩,落实开展驻村工作。时至今日将近1个多月,1个多月以来的工作如实开展,紧密进行,现将工作调研汇总如下;

一、驻村地点基本情况

百勇村有11个村民小组,262户982人,设有1个党支部,有正式党员35名村两委干部5人。全村建档立上卡户143户556人,其中2014年退出户26户105人,2015年退出户18户70人,2016年退出户17户57人,2017年脱贫户51户226人,2018年贫困户31户98人,2018年预计脱贫21户72人。全村“十三五”易地移民搬迁93户。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745元。该村地理陡峭多山,村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文化素质较低,但民风纯朴,无较大矛盾纠纷。以农业种植为基本生活来源,农作物以稻谷、芒果、柑桔为主导产业,养殖以家庭散养猪为辅,年轻人大多数出门打工。

二、到村后所做的工作

在驻村工作中,我深入浅出地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让政策真正能够为广大群众所知、为广大群众所用、为广大群众谋利;加强实地走访,充分了解目前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并对一些村民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积极配合当地村委班子,加强学习与交流,把理论融于现实当中。具体有以下下几个方面:

(一)、实地走访民情,加强与群众的交流,及时掌握群众现目前的具体状况。走访的目的一是为了了解和掌握村民的客观情况,二是为了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形成调研,为后来的工作开展奠定基础。走访过程中认真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进行汇总,并尽最大努力地给群众出谋划策。足迹遍及43户人家,102多人次。其中包括党员同志11人,孤残老人4人,空巢老人13人,孤儿1人,留守儿童10人,低保21户67人,其余为普通农户。

(二)、进行矛盾排查,解决群众纠纷,为邻里和睦、乡村和谐尽自身努力。驻村工作当中,矛盾排查被安排在工作的前端,当然也是干部驻村的重要工作之一。后经过走访和调查,本村尚无巨大矛盾纠纷,邻里之间相处和睦。这与百勇村的民风淳朴有直接性的关系,甚至在经过走访和调查后了解到,百勇村近两年来尚无偷牛盗马等刑事案件发生。连一两起治安案件也没有出现过。

(三)、宣传“乡村振兴”的建设规划政策和内容,组织推动“两个硬化”工程的起步、实施。

百勇村11个村民小组中目前还有班贯、岩朝和礼敏三屯的道路没有得到硬化。结合“乡村振兴”的建设规划及今年的脱贫攻坚战的机会,为这三个屯的道路硬化争取到项目。根据镇党委工作安排与村委班子分工合作,下到需硬化的三个屯丈量道路长度和宽度,经统计所需硬化的三个屯道路总长17.5公里。同时还统计了因修路需要补偿的青苗数。

(四)、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县委组织部组织的各次工作培训。

驻村工作不单单是“乡村振兴”建设的需要,它更关系着我们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是马克思主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唯物主义理念。为此,县委领导极为重视。2018年6月

21、22日县委组织部组织了全县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共400名进行“驻村干部培训大会”,6月30日洞靖镇府又组织58名驻村工作队员召开工作例会,7月12日和15又召开了关于如何大力发展产业扶持调研会。同时学校领导多次下到驻村点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并对驻村工作提出要求和指导。

三、现实困难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在实地驻村工作中,我了解到百勇村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村集体经济薄弱,政府投入不够,特别是资金、项目和指导性技术投入不够;缺乏企业的带动。

(二)、产业结构没有特色,种植和养殖结构单一。

(三)劳动力不足,大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多是中老年人和小孩。这给村里的经济发展带来影响。

五、几点建议和想法

(一)、对土地进行整合与规划

将产量低,不易出成效的贫瘠砂质土地规划为退耕还林基地,并组织当地村民进行管理。一方面对退耕的村民给予补助,让其获得一定的收益,这样既不使土地因丢荒而荒废,同时有助于生态的恢复和保持。或鼓励当地村民用这一部分土地来种芒果,同时加大扶持,做到一举两得。

(二)、转移剩余劳动力,鼓励部分青年外出学艺,增强创业意识,提升创业技能。要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技能培训、技术知识的讲解,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各项技能,这样外出务工人员能够很快的适应新工作岗位、能尽快上岗。一方面减少了家庭生活紧张的压力,又能为在家农民腾出发展的空间,同时还能让外出的人增加一部分收入;另一方面解决了城市劳动力缺乏问题,加快了城市的经济发展,还使务工者开阔了眼界,掌握了信息,学到了一定的技术。回村后帮助发展村的经济。

推荐第9篇:驻村调研报告

关于福龙乡凤朝村的驻村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办到所联系的福龙乡开展调研,我负责凤朝村,通过几天时间的调研(干部座谈、农户走访和群众交心)发现,福龙乡凤朝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积极地帮助和解决。

一、凤朝村基本情况

福龙瑶族乡凤朝村共有38个自然屯,722户,2834人,是我市比较贫困落后的一个行政村。由于地处喀斯特地貌岩溶区,交通、人畜引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050元。

二、凤朝村发展情况

(一)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结构比较单一,种植甘蔗、稻谷、玉米、桑蚕为主。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每年该村外出务工人员达50%。据对农户调查,主要从事建筑行业、企业打工等,主要方式是自发的、松散的。

(二)村级组织运转情况

凤朝村两委班子自2011年换届改建以来,班子成员团结奋战、一心为群众着想,想尽办法找项目,办了不少惠民的实事工程。如村级活动场所建立、村级卫生室的建立、有线电视工程等这些工程都有效改善和提高了村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因此,村民群众对现任的村级班子所做的工作都予以充分肯定。但从群众的走访中,目前在农村青年人在村里不多见,大多数人去城市谋 1

职创业,不愿在村里,党员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如何解决好农村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问题,值得我们各级党组织进行认真思考和探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物质基础较为薄弱

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农业产业化滞后,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信息落后。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

(二)对农民的思想教育薄弱

党在农村的思想凝聚力下降。由于一些基层组织忽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引导,缺乏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和组织农民。又由于村干部的个人工作繁重等原因,不能对农民进行经常的教育。

(三)新农村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尽管广播、电视、会议等大力宣传新农村的优越性,但由于受财力、物力、人力等原因影响,这项工作还没有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还没有调动群众参与的热情,还没有让全体群众动员起来。

(四)精神文明和乡村文化建设有待于提高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的社会治安还存在诸多问题,偷盗、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还不同程度存在。文化生活很单调,赌博之风日盛。虽然很多家都安上了电视,但村民了解外界的途径也仅限于此。调查村民中通过电视了解国家政策的占到94.33%,而通过报刊、村委会了解国家政策的只占有2.48%、3.19%。我明显感受到现在农村文化生活的单调、乏味,有很多村民为了解闷,一些具有赌博色彩的活动便日益受到村民的“亲睐”

三、下一步计划要帮助村里解决好的几件事情

(一)聘请农业、科技专家来村为群众讲解农业科普知识。向移民局申请打井,解决部分耕地无法浇灌问题。

(二)积极开展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

(三)村里公益事业的建设,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农村阳光农廉制度进行。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播的覆盖区域通过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实用方便的方式宣传。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不走过场、富有实效。创新思路,丰富宣传手段。

(五)加强风尚引导,提高文明素质。加强农村生活风尚的引导,帮助农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文明素质。

总之,要完成这些实事,要靠上级各职能部门、开发项目的财政扶助,来增强村级经济组织自身功能,通过上级的扶持,使村级组织的号召力和战斗力得到有效提升,使村级干部队伍健康建设与发展,使全村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推荐第10篇:驻村调研报告

**村联建共创调研报告

中 共** 县 委 办 公 室

(2012年2月23日)

为深入贯彻中央及区、市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决策部署,按照县委《关于开展城乡“双百”联建创“五好”活动的实施方案》(*党发„2012‟16号)文件要求,县委办公室城乡“双百”联建创“五好”活动工作组到城关镇**村进行了深入走访调研。工作组通过实地调研,走访慰问农户,召开党员、致富能手等各方代表座谈会等形式,进一步了解了**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感受很深,收获很大。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六盘山西麓,距离“312”国道0.25公里,距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7.5公里。现辖2个村民小组,193户903人,耕地总面积2873亩,其中历年退耕还林面积2071.4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是4611元。全村现有党员41名,其中50岁以上的16人,30岁以上的24人,20岁以上的1人,女党员5名。村两委班子成员6名,有复转军人3名,生活较为困难的农户有90户。**村经济主要来源于三大产业:一是育苗产业。**村位于**县县城东北方向,气候冷凉、土地肥沃,适宜发展育苗产业,在政府引导、相关优惠政策推动、苗木种植大户带动下,通过招商引资,在吉林老板李财的带动下,**村现有156户农户发展樟子松、云杉、红杉等育苗产业共1380亩,户均年收入2万元,真正成了群众创收致富的绿色银行。二是旅游产业。按照“绿色生态立县上水平、文化旅游活县促发展”的战略要求,充分利用六盘山长征

纪念馆的影响力和六盘人家**村便利的交通和独特的地域优势,依托六盘山现有的山、水、林、亭等旅游资源,全力打造**村集旅游、休闲、娱乐、农家餐饮、住宿、文化工艺于一体的农家乐文化旅游优势,修建农家乐13家,年创收94万元。三是劳务产业。**村把劳务输出做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建立了村支部统一领导,村委会牵头,村民小组劳务信息员参与齐抓共管,劳务中介组织,劳务经济人带头积极参与的措施和办法,坚持把就地输出一批、季节性输出一批、能人带动输出一批、有组织输出一批作为劳务输出的主要形式,同时不断扩大劳务输出的规模和渠道。2011年就地输出190人,季节性输出56人,能人带动输出108人,有组织输出36人,共计为**村创收158万元。

二、几点认识

通过调研走访,工作小组对**村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党的一系列富民政策让**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起来讲,基本达到了五个好:一是两委班子好。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徐满仓,60岁,是25多年的老支书,村主任李国平,41岁,会计彭忠学,50岁,均为高中文化程度。村支书和村主任都是**村带头致富的典型,和他们的多次交流中,我感觉他们头脑灵活,视野开阔,对如何发展**村经济有一套比较成熟的思路和想法,符合**村的实际。特别值得我学习的是,他们虽为农民,但境界很高,对党的事业、群众的利益高度负责,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很好的发挥了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党员队伍好。**村

虽然只有41名党员,但党员的精神面貌很好,大家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双带”作用,围绕脱贫致富一条心。如在发展育苗产业方面,大部分群众因不了解而持观望态度,关键时刻,党员发挥了带头模范作用,他们率先育苗,通过招商引资,种植樟子松、云杉、红杉等苗木,以实际行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使**村育苗产业在较短时间内得以迅速发展,增加了群众收入。三是工作机制好。**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各项制度健全,党务、政务公开,能够定期召开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及时沟通民情民意,议定杨店发展事宜。村两委班子成员能够给群众公开承诺办实事、办好事。四是带动农民增收业绩好。**村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惠泽下,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011年达到4611元,比2010年增加了40%以上。近年来,该村很少有打架斗殴及偷盗现象发生,村民之间和睦相处,邻里团结。五是群众反映好。在走访座谈中,**村广大群众由衷感谢党的好政策,绝大多数对村两委班子的工作给予肯定,积极支持生态移民政策。群众发家致富的愿望强烈,积极性也十分高涨。

三、发现的一些问题

住**村调研期间,工作组十分注重观察和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缺乏具有劳动技能人才。受近年来投资拉动影响,**村劳务输出创收占总收入的比重屡创新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劳务需求明显由“体力 ”向“智力型”、“技能型”需求转变。村内转移过去的

劳动力绝大多数是年轻力壮并且有一定文化的人,而留在村里的往往是老人、妇女和文化程度较低,没有专业技能的人。这些人接受新技术能力有限,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二是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耕地总面积数,剔除退耕还林、公路占地、新农村建设占地已经不足,比较平整的土地减少。同时,**村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都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农民增收缓慢。目前农民的大部分收入还是依靠劳务收入。随着**村劳动力转移到第

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务工人员人数剧增,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四是信息服务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信息不足,真正用于农民生产、生活信息指导不多,信息质量不高,鱼目混珠的现象时有发生,令农民不敢轻信;信息网络不够健全,使一些信息无法送到农民手中。**村信息服务发展滞后,农民不能得到必要的生产指导和市场销售信息,产销之间的联系度不够通畅,时常出现农副产品积压和卖难问题。五是育苗产业流通组织滞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村部分群众的市场观念、市场意识淡薄,农民由于受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观念的束缚,只重视抓生产而忽视流通组织的建设。分散经营的农户在育苗规模上都较小,一些农民盲目生产、无序流通,导致销售不畅,没有形成网络,配套设施较差,服务功能不足,市场带动作用薄弱。

四、启示和思考

一、建立完善“三同”帮扶制度和“一对一”帮扶机制。从今年3月份开始,县委办公室将安排干部职工到**村与村民同吃

同住同劳动3-5天,在切身体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艰苦和辛劳中锻炼干部,增强他们的帮扶工作责任感,更加积极主动地落实帮扶计划。切实干

一、二件村民所盼的实事好事,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组织办公室党支部与**村特困党员、群众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积极开展扶贫助困送温暖活动,想方设法为帮扶点的特困党员、群众排忧解难,送去党和政府的关心。并根据特困党员、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增产增收。

二、推进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采取进村入户和编印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挂历进行宣传等形式,动员**村村民踊跃参加统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为村民自主创业和转移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积极协调卫生等部门,加快村卫生室和村医培训,力推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药品招标和配送制度,调动村民参加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积极性。协调民政部门将无劳动能力且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保障其基本生活。

三、着力恢复生态。建议结合实施“十二五”生态移民扶贫规划,在全力做好**村劳务移民搬迁、转移就业、社会保障、脱贫致富工作的同时,将留下来的村民向有水、有电、有路,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集中,并采取“以粮代赈”的方式,将不适宜耕种的坡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鼓励留下来的村民承包荒山种草种树,发展经果林业。其中大面积的种草种树可由政府支持,由村民承包管护,政府根据植树造林的实际效果,给予村民生活补贴,

逐步将农民转变为林业产业工人,实现生态恢复和脱贫致富的“双赢”。

四、实施科技兴农和转移就业富农相结合的“造血式”帮扶。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单纯的给钱给物不仅解决不了贫困问题,而且容易使村民滋生等、靠、要等“懒汉”思想。因此,帮扶工作应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转变,在适宜发展农业的地方,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力度,对村民进行先进的种养殖技术培训,鼓励和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利用先进种养殖技术实现脱贫致富;在不适宜发展农业的地方,加大转移就业公共服务力度,对村民进行多种形式的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通过转移就业实现脱贫致富。结合我县六盘山工业园区建设及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两后生”到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技工院校学习,依靠知识和技能实现转移就业,改变自身命运。同时,也要积极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切实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切实做到帮扶脱贫一代人,教育带动一代人,打破年年扶贫代代穷的窘境。

五、着力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紧紧围绕选好人、用好人,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这个主题,积极探索改革农村干部选任机制。拓宽用人视野,探索村干部异地任职方式,积极引导党员群众将那些年富力强、有知识、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去。重点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任务,改进培训方法,丰富培训内容,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参观考察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地培训相结

合,根据不同村的实际情况,分门别类,分期分批轮训,通过上大课、观看录像、基地实践、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提高学习效果,逐步实现村“两委”领导班子以高中学历为主的干部队伍。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积极争取自治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对一些有资金缺口的点,积极想办法整合资金,多方筹措资金支持好活动场所建设。同时,要在管理上下工夫,用活已建好的场所,明确专人负责,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充分发挥活动场所“一室多用”的综合功能,使之成为村级组织开展工作、服务群众、普及科技文化、开展文化娱乐的综合阵地。

总之,通过调研,我们深受教育,感触颇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把广大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听取群众的呼声,真诚面对群众的需求,真情地帮助群众办一些实事,以实际行动推动**村与全县、全区同步实现小康。

第11篇:驻村调研报告

关于周家乔木旧村拆迁情况的调研

按照组织安排,我在黄山办事处周家村和乔木村驻村一个月。目前驻村生活已于本周结束,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对周家、乔木两个村的旧村拆迁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研,从中发现很多影响目前整体拆迁进度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介绍

周家乔木两个村为我县山南新区发展建设主要占地征用村之一,目前乔木村包括耕地及旧村址在内的所有土地已经全部被征用,周家村耕地也被征用大半。现在两个村正在进行旧村改造整体拆迁,基本情况如下:

(1)乔木村旧村原占地150余亩,旧村住户200余户,人口640余人,原耕地面积1200亩。自2004年新村建设及旧村拆迁工作开展至今,已拆迁180余户,仍剩余18户未拆迁。在未拆除的18户中包括:①因家庭生活困难无资金购臵入住新楼房的3户;②未参加新区楼房分配的农业户口户6户;③非农业户口因旧村有旧宅基地但新楼区已无新楼分配的8户;④因楼房入住后有质量问题旧房未拆迁的1户。

(2)周家村现有人口1300余人,旧宅基地房屋392户,已拆除220户,尚未拆除的172户。在未拆除的住户中包括:①未抓阄的17户;②农业户口有房子但不符合一子一宅条件的8户; ③抓阄未结账的27户(包括特困户15户); ④本村非农业户口但旧村有房子

的45户;⑤新区楼房存在较严重问题的52户;⑥无任何原因但未拆迁的23户。

二、拆迁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拆迁工作进行了一段时间,但是目前仍有部分群众未按时拆迁,给目前的整体拆迁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影响了整体拆迁进度。经调查,这部分住户没有拆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楼房质量问题。周家、乔木两个小区楼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以周家问题较多,共计50余户。主要存在的质量问题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楼顶现浇板和墙体出现明显裂缝,地面大面积起沙,共计32户(主要集中在5楼);二是地面砖大面积起鼓,共12户;三是卫生间、阳台倒流水,共12户;四是连体窗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水;五是车库门需要维修,共27户;六是个别住户存在较严重问题:有2户存在现浇板需要重新浇制;两户要求换房;还有一户卫生间已经维修了将近一年仍没办法修好,影响居住又搬回了旧村。

部分群众以房屋质量问题,存在安全隐患为由,拒绝入住,在村内造成不良影响,为此西王臵业聘请山东建筑大学工程鉴定加固研究所对房屋裂缝进行了鉴定和维修,但村民不接受。现在部分村民提出退房或者调换,但现有房屋不够,不能全部满足要求,造成个别户到县和办事处上访。

2、房屋住户少的问题。我县目前城中村旧村改造标准规定,村内平均2.43人建设一套住房,按此比例,周家村居住人口1300人,应建房屋535户,实际建设370户,尚欠房屋165户;老年公寓应建

190户,实际建设42户,尚欠150户。这次分房还有不够条件的农业户口8户,非农业户口45户未分到房屋。

乔木村应建房屋256户,实际建设210户,尚欠46户;老年公寓应建91户,实际建设30户,尚欠61户。另外,部分家庭人口多,上有老下有小,老人不够入住老年公寓的年龄或者是非农业户口,不能入住老年公寓,但一套房子无法居住,老人只能在旧村居住。

3、困难户的问题。目前周家乔木两个村还存在个别特困户,生活困难,虽然政府补偿了征地及拆迁的部分款项,但个别住户因子女结婚或家人生病等原因,补偿款项基本用尽,导致目前无能力支付房款,至今没钱结账无法搬入新房,属于这种情况的,两个村共计16户。

4、新区楼房的维修问题。一是大的质量问题一直没拿出处理意见和办法,二是维修速度太慢,有的群众找过多次一直没得到解决,使群众与村里产生了抵触情绪,形成了你不给我维修我就不拆除旧房的想法,给拆迁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5、商贸用地开发的问题。农民失去土地后基本生活失去保障,因此,为保障失地农民及村集体的利益,政府按照被征用地5%商贸用地的返还政策,给予两个村部分商贸用地,用来搞商贸开发。但目前商贸用地尚未完全落实,周家村、乔木村两村村委要求政府应规划的商贸用地尽快落实,本着早开发早受益的原则,同时希望上级领导尽快协调办理用地手续。

三、周乔小区村民代表对目前所存在问题提出的要求

在调查中,通过与村民代表座谈等方式了解了他们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并对村民代表所提出的要求进行了总结整理,如下:

1、对楼顶现浇板和墙体裂缝的住房统一收回另作处理,重新规划建造,以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2、为了村内和谐稳定,加快旧村拆迁步伐,希望各级领导协调施工单位尽快制定方案和办法,加快维修速度。前段时间为了加快维修速度我村自己找人进行了部分维修,垫支了维修款。还有周家村今年春天暖气管道破裂造成大量暖气流失,暖气费至今未交热电公司,希望领导协调解决。

3、尽快规划周乔小区缺少的楼房和老年公寓以及卫生室、超市等配套设施,为了方便管理、照顾老人、生活便利等,尽量和目前的新区规划在一起。

4、特困户根据政策能否给予适当帮助和照顾,使他们有能力住上楼房。

5、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希各级领导尽快出台政策,并规划好两村的商贸用地和配套设施。

四、建议与对策

目前周家、乔木两个村旧村改造及拆迁进度缓慢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该区域的整体规划改造,如何保障百姓利益才是解决目前拆迁进度缓慢的根本途径,百姓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保障,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下功夫,解决目前拆迁难的问题。

1、解决百姓住房质量问题。百姓买房子首先要住着舒心、放心,

很多家庭都是靠卖地及拆迁补偿的钱才好不容易买来的楼房,刚住上就出现质量问题,这很难让百姓接受,不能怪他们在拆迁中不配合。楼房存在质量问题其实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工作没有做好,为什么新房子有这么多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百姓问题房的维修工作,真正为百姓办实事,真正做到还信于民。

2、解决特困户的住房问题。在两个村中,特困户买不起房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也是影响目前拆迁工作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如何保障困难户能住上房、吃上饭,是我们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困难户没钱买房子还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予以帮助解决,村内敬老院可否抽出部分房间低价租给他们住也是可以考虑的办法之一。

3、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土地是农民生产生活的根本,如今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虽然一时的补助可以解决他们近期内的生活问题,但是如何解决今后长时间内他们的生活问题,是我们政府工作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商贸用地开发式一条很好的路子,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加强政府的监督、引导作用,切莫盲目开发,搞杀鸡取卵式的开发,一定要抓好可持续性这个根本点来建设运转。再就是有必要出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第12篇:驻村调研报告

驻村调研报告

根据中国共产党**县委《关于在全县开展干部“进百姓门、吃百姓饭、知百姓事、帮百姓忙”联系农户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我认真履行驻村入户职责,目前,已全部完成对接活动,积极开展入户走访活动,通过召开村两委成员会议和党员会议,与村民进行面对面访谈,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深入了解广大农户生产生活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把握群众所思所盼、所急所愿,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L]

一、开展驻村帮扶的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县开展干部下乡驻村帮扶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客观需要,是引导农民创业致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新农村建设工作合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帮扶这一载体,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帮扶村实现农民生活新提高,乡风民俗形成新风尚,村庄面貌呈现新变化,基层组织发挥新作用,因病致贫得到新保障,因此驻村帮扶工作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欢迎。

二、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欢城镇东,全村户1478口人,耕地面积1180亩,有38名党员,畜牧业以羊、猪为主。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10400元。近年来,村两委干部努力为村民办好事,多办事,曾获得“省级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

近年来,通过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村容村貌大有改观,全面实施了道路硬化,将硬化路面通至各家各户,以便于村民的交通出行。墙壁也都进行了重新粉刷,村庄绿化率大大提高。各村下水道铺设、清淤工程的工作都已启动,全面完成了“村村通油路”和巷道硬化建设、自来水入户工程。

三 活动开展情况

按照“俯下身子、沉下心来,深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打成一片,办实事、听民意,建感情、交朋友,”的要求,了解和掌握百姓所需、所盼、所急、所想,做到“三知四清”,在走访中,把村民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以诚相待,村民们也会热情欢迎,并且知无不言,言无不荆。彻底摸清了联系户的基本状况,受到村民欢迎和高度评价。

四开展帮扶的目标和措施

1、结合四百活动文件精神,帮助村、组制定一个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和措施。要使这个规划家喻户晓,启发群众主动求发展的积极性。

2、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协会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重点建立养殖类、种植类专业协会组织,创建生产、技术、销售及农资服务载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3、加强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联系,着手解决群众关注的重大问题。

4、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民主进程。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切实保障农民民主权利。

第13篇:驻村调研报告

驻村调研报告

按照中央、省委关于党员干部“下基层大走访”的有关要求和市委、市政府“走百乡、进千村、访万户”活动的统一安排,在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市**机关的大力支持下,月日,市**机关驻村工作队进驻**区**乡**,深入乡间地头,深入基层一线,以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帮民困,积极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一、基本村情

**位于**区**,南靠,北接,东邻,西邻,交通较为便利。全村共有居民,共人,设立党小组个,党员共有人。享受低保人数共人。村内道路全部硬化,路两旁用国槐绿化,村建有医疗室、书屋、体育场等设施,与附近村庄合并有小学。

由于临近山区,该村土地中石块较多,土地贫瘠、缺水,种植一般农作物常常入不敷出。村总面积约亩,其中可利用农林用地亩。近年来推广薄皮核桃种植,全村核桃种植面积目前已达到亩,形成一定规模,成立有核桃产业合作社,是**区唯一的一家示范农业合作社。

**人均年收入 元,主要来源于核桃种植、农民外出打工。生猪养殖、物流运输、个体户只占较小部分。村内没有

1 村办企业,也没有民营企业。

二、存在问题

1、客观条件差,收入不高。土地肥力不足、靠天吃饭的现状限制了粮食生产,而人多地少的矛盾限制了核桃产业的进一步扩大成长。农民收入来源单一,缺乏致富门路,人均收入较低。

2、村民思想观念保守。部分群众思想较为保守,干部带头作用发挥不明显,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主观创造性不高。虽然建立有图书室、远程教育室,但长期搁置,是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信息较为闭塞。

3、核桃产业合作社作用发挥不足。由于管理和运作上经验不足和社员配合不默契,导致合作社在技术服务、市场营销、产品深加工方面发挥不出更大的作用,核桃产业停留在销售初级产品、农户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合力的局面,对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

4、用水设施老化,用水困难。村内部分线路的用水管道已经老化,已经影响个别家户生活用水,急需更换。每月村里只有15号和月底两次放水时间,家户需要储水。到目前为止水费都由村长垫付,已达5-6万元,不甚合理。

三、帮扶办法和建议

1.解放思想,增强全村的凝聚力。引导干部学习理论政策和技术,帮助农村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宽思

2 路,进一步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凝聚人心力量,带领群众致富。

2.加大用水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向有关部门反馈实际问题,争取资金,加大**农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核桃灌溉到位,同时及时改造老化的用水设施,保证农民生活生产用水安全放心。

3.提高农民打工收入。加强打工的组织领导,注重打工信息的收集与发布;加强技能培训,提高素质和技术能力;加强打工的引导,保证劳动力有序流动。

4.做强做大核桃产业。一是要做好宣传,扩大影响。酒香也怕巷子深,要通过包括路边广告、互联网在内的各种媒介,把南岗核桃的品牌打出去,形成品牌影响力,想办法牵线搭桥,帮助农民解决核桃销路问题。二是要建立机制,规范合作社运营。建立健全合作社的各项工作机制,民主决策,真正集中集体智慧,把合作社的优势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三是要做长核桃产业链条。核桃树浑身是宝,核桃可以用来高级用油、饮料、副食,青皮、树枝可以入药或当农家肥,核桃壳可以用来做活性炭等等,要充分利用核桃的各种用途,联系有关企业形成长期合作关系,提高产品附加值,促农民增收。四是建议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建议把村内剩余的农作物用地也改种成核桃,同时也建议**区、**办事处发动周围村庄也参与,形成千亩以上的种植规模,吸引资金介入

3 就近成立核桃深加工产业。五是建议可引入市场化操作。可以将核桃树整体收购出租,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外出务工,增加收入的来源。

总之,**要实现新的跨越,就需要帮扶队在内的办事处、区、市等各个层面的共同帮助和努力,更重要的是帮助激发出村民自身无穷的创造力和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促进农民收入切实增加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14篇:驻村调研报告

某镇驻村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统一要求,我们驻村工作组于2011年初进驻郭连镇郭东村,并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任职以后,按照市委要求,认真对村情概况、组织建设情况、经济发展情况、社会事业情况等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其间,通过与村”两委”班子座谈、实地察看村情、听取群众意见、走访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等形式,基本掌握了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郭东村现状

(一)村情概况

郭东村位于市区东部,由8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人口2300人,党员56名,耕地2118亩,2010年人均收入5000元,以农业为收入为主要来源。

(二)班子建设及党建情况

两委班子共7人,其中村支部5人,村委会5人。村党支部书记为朱德元同志,村委会主任为贾书然同志,班子无缺职情况,村支部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年轻党员,培养了大批的农村党员后备力量。

二、郭东村村发展的优势

(一)民情优势

一是郭东村民风淳朴,村民民主意识较强,法制观念较好,政治意识较浓。二是群众求富心切,各自都在积极寻找门路,力求尽快走出贫困,因而易于引导。三是经过近几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流转等措施,

群众的生产、生活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已从种田的束缚中走了出来,解放了生产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创新意识明显提高。

(二)区位交通优势

郭东村,位于我市东部,距市区和镇政府都较近,紧临郑石高速,交通便利,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具有良好的

二、三产业流通基础。

三、郭东村发展的劣势

近几年,在上级部门的帮扶下,郭东村农业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农田设施得到改善,全村基础设施条件及社会事业也有了一些改变,群众收入也得到一定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直接制约着郭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郭东村属丘陵地貌,地势起伏落差较大,客观上对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困难;村内没有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上,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弱;劳务经济没有特色,致富项目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自身没有经济实体,还主要依赖政府过日子,不但拿不出资金引领经济发展、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有时连正常工作运转也有很大的困难,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受到资金制约。

(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农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村内道路因年久失修,导致路面坑洼不平,尤其是下雨后,满地泥浆,造成村民出行不便。农田排灌设施老化;社会事业

进步缓慢,农民文化、教育、健身、娱乐场所和设施非常缺乏,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脏乱差现象时常出现,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急需改善。

(三)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大部份都从事农业生产,村干部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村民需求;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党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没有形成应有的梯次结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个别党员干部大局观念、奉献意识不强,工作上有畏难情绪,遇事不够积极主动,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

四、下步工作计划

郭东村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构建富裕和谐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以加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为重点,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为手段,全力促进全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一)针对集体经济收入较低的问题,可采取“近”和“远”的两项措施。所谓“近”,就是一方面帮助村庄进一步挖潜现有资源进行增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优势争取企业等社会各界加大对村庄的帮扶力度。所谓“远”,就是与村庄共同谋划好未来发展规划,使

村庄发展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具体说就是充分发挥村庄自然地理优势,依托区位好、环境好、资源好、人缘好等优势做好村庄改造和第三产业这两篇大文章,为村庄巨大发展奠定基础、蓄足后劲。

(二)针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的问题,可与村庄一起发挥最大能力争取各级和社会各界的帮助解决村庄实际问题。一是对村内道路进行整修建设,在主要街道安装路灯,确保村民夜晚出行安全。二是在村内建设一处村民休闲娱乐场所,包括安装健身器材、绿化场地、整修池塘、修建道路等。三是美化村内环境,彻底解决村内脏乱差现象,修建花坛,配备垃圾车和保洁人员,使村内经常干净、整洁。

(三)针对农民增收和生活问题,一是引导帮助村民发展附加值较高的种养殖业;二是积极联系推荐村民到效益较好企业务工;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更多人员成为技术型人才;四是力所能及帮助困难家庭。

(四)解决岗地灌溉难题,在岗区配备变压器及低压线,打深井。同时修建拦水坝,疏通排水沟。

第15篇:驻村调研报告

驻村调研报告

我于 3月17日—3月23日进驻西定乡暖和村委会东暖新寨小组,驻村后,按照县委要求,认真对村情概况、组织建设情况、经济发展情况、社会事业情况等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其间,通过召开群众大会与村“小组”党支部、小组班子及挂钩联系户座谈、实地察看村情、听取群众意见、走访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等形式,基本掌握了村小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现将此次驻村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东暖新寨小组现状

(一)村小组概况

东暖新寨小组,属于山区,位于乡政府东北边,距村委会6公里,距乡政府驻地6公里。全村共有49户,218人,有劳动力179人,设有党支部1个,党员7名,低保户9户,57人。主要居住民族均为哈尼族,2013年末,全村共有土地343亩,人均1.6亩。其中水田面积304亩,旱地39亩,粮食播种面积296亩,产量11.5万公斤,人均占有粮528公斤;甘蔗219亩,产量988吨;茶园227亩,产量6000公斤,生猪存栏100头,出栏140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375元,比上年人均增收760元,是集“山、少、边、穷” 为一体的边疆民族山区贫困村。

(二)经济发展情况

第一产业:主要以种植、粮食、甘蔗,茶叶,为主。养殖业

- 1 易接受新生事物,创新意识明显提高。

(二)区位优势

东暖新寨 ,位于我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6公里。山清水秀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具有良好的产业流通基础。

(三)资源优势

东暖新寨资源丰富,有力地改善了生态;该村生态环境优美风光秀丽,自然生态优越,环境幽雅恬静,空气清新,具有丰富的自然云海景观。

三、东暖新寨发展的劣势

近几年,该村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和有关部门的帮扶下,东暖新寨农业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农田设施得到改善,全村基础设施条件及社会事业也有了一些改变,群众收入也得到一定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直接制约着东暖新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东暖新寨地理位置偏僻,耕地少而贫脊,结构单一,地势起伏落差较大,客观上对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困难;村内没有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以粮食、茶叶和甘蔗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上,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弱;劳务经济没有特色,致富项目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经济薄弱,村集体自身没有经济实体,还主要依赖政府过日子,不但拿不出资金引领

- 3 号召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大部份都从事农业生产,村干部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村民需求;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党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没有形成应有的梯次结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个别党员干部大局观念、奉献意识不强,工作上有畏难情绪,遇事不够积极主动,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东暖新寨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构建富裕和谐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以加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为重点,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为手段,全力促进该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一)针对经济收入较低的问题,可采取“近”和“远”的两项措施。所谓“近”,就是一方面进一步挖潜现有资源进行增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加大对村民的帮扶力度。所谓“远”,就是与村民小组共同谋划好未来发展规划,使村民小组发展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具体说就是充分发挥村民自然地理优势,依托区位好、环境好、资源好、人缘好等优势做好村庄改造和第三产业这两篇大文章,为村民小组巨大发展奠定基础、蓄足后劲。另外一定要紧紧抓住“森林勐海”

- 5

第16篇:驻村工作调研报告2

驻村工作组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和区纪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有关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农村现状,摸清基层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突出问题,减轻农民负担,及时发现纠正减轻农牧民负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中央和自治区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根据西藏自治区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和要求,我驻村工作组通过走访农村党员、与基层干部交谈、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该村存在问题进行了专项检查,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存在问题

(一)农牧民思想不开放。虽然镇人民政府和驻村工作组对强农惠农政策政策做了大量宣传,但是由于村民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低,只顾眼前利益,仍对强农惠农政策了解不到位,只求金钱利益严重。

(二)村“两委”成员的总体素质有待提高。村“两委”成员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方面的能力比较低下,依法自治能力弱,工作水平淡淡,对解决本村出现的向题无所适从,缺乏组织领导能力,对引导群众管理事务上缺乏信心,甚至自私心态较重,对发展当地经济思考不多,工作上不管大胆去管。

(三)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党支部、村委会领导

不够团结,广大党员群众文化素质整体不高,在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等方面存在不配合、互相内耗的问题,相互对立、各唱各调、各管各的、互不服气等现象严重。

(四)部分群众缺乏民主大局意识。群众的自我意识和以“自我’为中心思想严重,仅从本村组、本片区利益角度考虑问题,缺乏全局观念,加之“等、靠、要”思想根深蒂固,致使农牧民致富思想落后,认为为致富不致富都有国家来帮扶,严重忽视了自身在致富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五)党支部创新意识不到位,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部分村的党员、干部仍然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党员跟平常群众没有区别,党支部可有可无。

(六)基层党建工作滞后,战斗堡垒作用不明显。基层党建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各项思想、方针、政策在广大农村的落实。由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造成了广大农民群众只忙于个人家庭的生产,忽视了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视,造成了现在基层党建工作的滞后的局面。

(七)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匮乏。由于上级资金投入有限,以及本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十分缓慢,村里基本没有集体经济收入,造成了村民开展文化活动相当困难。

(八)农村建设资金投入过于分散,特别是自基层建设

工作组驻村工作以来,强农惠农资金投入体制以条条为主,哪里都有一点,哪里都不多。有限的资金难以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对策和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的学习宣传力度,向广大农牧民宣传优惠政策项目,使广大农牧民明白自己能够得到的实惠,从而使广大农村党员、群众能紧贴本村实际解放思想,屏弃各种制约经济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旧传统、旧制度,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本村农牧民的理论培训、学习,强化党支部领会、执行党的思想、路线、方针的能力;镇政府要积极深入村组了解情况,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经常帮助村干部理清发展思路,改变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

三是要进一步协调好村“两委”的关系,通过积极教育和引导,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做到各负其责,互相配合,互相不包办代替或错位越位,注重工作上的交流和通气,促使村“两委”围绕共同目标,拧成一股绳,把村里的事情办好,为村民服务好。

四是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加速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农民综合素养教育,多渠道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和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同时,注重监督管理,强化上下沟通,理顺思想情绪,化解村领导及群众间的隔阂,尽

力避免和减少负面影响,促使干部群众做到心齐、气顺、劲足。

五是要进一步培养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采取有效方法,发展集体经济。在县委、县府有“兴边富民”政策上,利用该村得天独厚自然条件,大力发展“人工天麻”种植基地。从而拓宽增收渠道,壮大本村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小康生活。

六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理论培训和学习,强化战斗堡垒作用。农村党支部是党和国家在最基层的一级党组织。基层党支部开展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本村作为边境村,其党支部的作用在国家稳定这方面更为突出。

七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村庄布局,用足用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既能“把钱用在刀口上”,克服以往基础设施投入“撒胡椒面”和重复建设的现象,又能最大程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改变农村基层设施薄弱的局面。

八是要突出重点,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搞好农村基础设施的管护工作。同时,加强监管,进一步建立健全强农惠农资金的使用和监管机制,加大监管力度,提高使用效率,不折不扣的落实各项惠农政策,防止出现截留、挤占、挪用等违规违法行

为,确保强农惠农资金安全有效运转。

最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使全村农民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尽快富裕起来。这是我们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不能回避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在维护好布宗村社会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尽快实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努力开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第17篇:驻村任职工作调研报告

驻村任职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安排,我作为畜牧局的一员到xx镇zz村任党支部书记,由于本人的能力有限,深怕不能胜任工作。我于4月份驻南东坡村,通过召开支部会议及全体党员会议,与村委和部分群众进行座谈,了解了村情民情,为切实搞好驻村工作奠定了基础,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南东坡村基本情况

南东坡村位于南村镇东1公里处,全村1214口人,3个村民小组,27个村民代表,33名党员,1074亩耕地。村民收入主要依靠种植农作物发展养殖业以及外出务工为主。农业生产方式比较简单。生产结构单一,农业产业化滞后,集体经济空白,无收入项目。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尤其是道路状况较差。村委大院和办公设施简陋,各种制度上墙不完善,村民思想观念封闭,村文化设施建设薄弱。

二、影响南东坡社会经济发展因素

通过调查了解,群众普遍反映了对修路、饮水、房屋拆迁以及土地利用等的关注和要求,反映了群众对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增加收入的愿望和要求,对改善生产生活的向往和要求。

1、基础设施薄弱。南东坡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该村交通闭塞,连通往镇政府的一条公路也是一条石子路,所以也没有

任何地理优势。老百姓流行一句话“南东坡,南东坡,雨天南泥湾,晴天土满天”,落后的交通严重影响了南东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已成为制约南东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在走村入户的过程中,老百姓强烈要求修一条要村道村,解决出行难的问题。

2、思想落后。南东坡村许多群众思想比较保守,在调研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地教育认识不足,普遍存在一种思想认识就是小孩上学,大中专毕业一定要拿国家工资,如果没有端铁饭碗,小孩的学就白上了,大学也白上了,还不如在家务农、搞点养殖或找工等。同时,由于致富无门,群众思想逐渐惰性化,打麻将、打扑克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多数人不能很好地接触到新思想、新文化,还形成一种不良的攀比心理,阻碍了我村前进和步伐。

3、村班子不健全,整体素质不高。班子的不健全是影响东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到目前为止,该村已经6年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稳定的班子,班子都不全,别说战斗力强不强了。班子有问题,村民更是派别严重,导致了班子推诿扯皮,村民出现上访事件,以致出现无人管事,无钱办事,无章理事,无能干事,无人做事的局面。二是班子成员文化程度偏低,村两委共有干部x名,初中以上z人,初中以下z人。三是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搞一言堂。群众反映,村里的公章也像钥匙一样只挂在一个干部身上,一个人说了算;对于上面落实下来的政策,只有个别人知

道,群众普遍不知情等等。这些陈旧的工作方式,导致工作中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增多。

三、下步工作思路

按照驻村工作职责任务,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改变我村的落后面貌,首先要抓好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不断扩大民主参与渠道,确保真正有威望、有品德、有才干的群众选举为村干部,合理搭配班子结构,提高班子整体战斗力,为基层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2、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对困难群众帮扶工作。结合自己所在单位,为群众联系养殖方面技术人员到村里进行养殖技术培训,面对面地进行交流。

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健全以村党组为核心的工作机制,完善村级议事决策程度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等。

4、加强自身学习锻练。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真正扑下身子,与群众同甘共苦,切实为群众办实事,树立驻村干部的良好形象。

欢迎各位领导到我村指导工作,使我村的班子能更快的建立起来,让我们的村民早一点富裕起来。

第18篇:驻村指导员上半年工作调研报告

驻村指导员2011年上半年工作调研报告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着眼长远发展,与时俱进提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更好的体现执政为民理念的战略部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省委向全省农村下派农村建设工作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有力措施。

自3月份驻村以来,在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认真落实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关于下派指导员工作的具体安排,严格执行《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队员的管理规定》,坚持与干部一起工作,深入村民中间,详细了解村情民意,大力宣传党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农村最基层人民的现实状况;同时,我始终坚持“指导不指挥”的原则,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道,在市机关事事务局、政府办、打私办、交通局、运管所及江平镇党委、政府等各方面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尽心尽力协调解决群众最关心、最实际、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对新农村工作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驻村基本情况

交东村位于xx市江平镇的东部,距镇政府8公里,防东一级公路穿村而过。全村总面积10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屯9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京、瑶等民族,共301户1232人,党员28名。全村耕地面积1100亩,山地面积5680亩,养殖面积1418亩(其中村集体用地养殖面积600亩)。辖区内有国家生态红树林、省级重点保护文物—贝丘遗址、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金花茶。全村主要经济来源于养殖业、种植业、捕捞和边境贸易。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62元,比上年增加1089元。

(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aodoc.com,请保留此标记。) 通过发动群众,抓好规划,四级联动,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去年以来,投入近400万元建设环村硬化道路2.2公里、新建一幢5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拉通自来水管网长1000多米、完成沼气池51座、加固山塘水坝两座、兴修三面光水渠1.8公里、修建屯内进户道路3.5公里。村党支部利用沿边沿海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海水养殖资源,大力开展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发展海水养殖业,全村现有对虾养殖和大蚝养殖面积1418亩,户均4.7亩,成为全村的主导产业。

二、开展工作情况

驻村后,在镇党委的领导下,作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我以调查了解情况为主,按月制订出工作计划并认真落实。深入到全村每一个角落,详细了解村情民意,虚心向群众学习各种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与村民交心谈心,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生活上严于律己,努力维护驻村指导员的形象。驻村后,我对交东村的社会、经济、医疗卫生、教育发展现状等作了认真调查走访,为阶段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几个月来我参与和完成以下工作。

参与农村合作医疗,发展新型医疗模式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和社会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在2011年新农合参合工作中,加大了宣传动员力度,积极吸纳参合人员。积极利用手机进行宣传,结合张贴宣传标语。将各级政府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知晓率;村委会干部、党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积极带头交纳合作医疗资金,消除群众的疑虑。提高农民自觉自愿地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自觉性。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全村85%的群众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3、政策法规宣传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基本抓好政策法规宣传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两项最直接、最实际的基本工作。下派以来,我认真学习《工作手册》,对当地基础教育和农村政策法规的宣传现状做了相关了解,认识到以上两项急需给以重视和解决。在征求村委会班子意见后,我在村委会院内的墙壁宣传栏,做了两期政策法规、村务公开和新农村建设宣传专栏,为人民群众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部署要求,学习农村科技文化知识打下很好的阵地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增进班子团结、增强班子战斗力的根本。农村党组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核心工作,主要落实在指导村党组织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促进村级党建工作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所以,在加强自身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也经常和村委会班子成员共同探讨和交流党建经验,以此来提升自己的理论指导水平,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基层党组织建设。

4、矛盾纠纷的调解员

进村后,我注重发挥指导员的协调职能,积极协助村干部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认真向村干部学习,学习他们好的工作方法,特别是他们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解决群众纠纷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两个多月来,我和村委会班子一起,积极致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5、坚强的后盾支持是保障

良好工作局面的形成,除了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下派以来,xx市机事务局、政府办、打私办、交通局、运管所领(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aodoc.com,请保留此标记。)导在生活上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工作上,更是对我悉心指导,并建立了“每月联系”制度,让我在工作开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得以及时反馈和汇报,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3月18日,xx市机事务局、政府办、打私办、交通局、运管所领导及干部职工35余人亲自下到村里进行植树造林,优化了村里的环境,进行了一次有力的环境保护宣传。

三、体会及存在问题

通过进村以后对村情的了解和以上工作的开展,使我对农村工作有了更新更多的认识,对党中央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我党政权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组织基础,农村党员是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交东村由于自身特殊的地理区位,党支部委员会成员因受教育少,文化素质不高,年龄结构偏高,对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学习的机会少,无法正常发挥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无法发挥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伟大实践中的核心地位。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抓好农村的党建工作,把真正代表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代表广大农民群众的人吸收到党组织里来。把那些有清醒政治头脑、改革开放意识、牺牲奉献精神、真抓实干作风的能人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来,选配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二)新农村建设规划必须突出“中心\"和“核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以发展农村生产力为中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放在优先位置。只有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特别是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优势、环保产业,不断提高农村生产力,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新农村建设必须实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给农民群众带来实惠,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接、最基本的目的。

(三)转变群众发展意识和观念是实现新农村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也是直接参与者和建设者,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使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深刻认识到,新农村是靠自己干出来的,幸福生活是靠自己建出来的,使他们树立信心,将群众的意识和观念引导到发展因地制宜的特色、优势、环保产业上来,通过致富带头人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群众的素质,把建设自己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广大农民自觉投身到产业发展、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中去,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得到广泛、深入开展。

(四)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是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实效的有效方法。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一无经验,二无模式可借鉴,只有(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aodoc.com,请保留此标记。)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正确评价农村发展现状,倾听民声,把握民情,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水平和有先有后、不同标准的原则,提出既有针对性,又有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才能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总结几个月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是思想解放不够快,执行力还不够强。工作开展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过大,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克服困难,对农村工作的现状分析不够、总结不足,报送工作信息方面不及时,与领导的汇报和交流不够,身边的资源未能有效利用,陷入单干的境地,使工作开展的速度、效果得不到保障。二是面对农村复杂工作的办法不多,工作的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善。对工作的难度估计不足,认识不到位,工作项目的计划不够细致,策划上考虑不周,致使工作的开展比较被动。

几个月来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都迫切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努力去完善;继往开来,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逐项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努力在“深思考”上多下功夫,做到凡事多想一点,想早一点,想细一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升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质量。

第19篇:驻村干部开展驻村工作调研报告

干部驻村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加强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同时同步小康成了贫困地区的一个重要主题。对贫困村派驻干部驻村帮扶,开展“走访帮促”,也是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及要求。2013年3月7日,受县委组织部和院党委的安排和指示,我被派往**县**乡**村驻村,与单位全脱钩,落实开展驻村工作。时至今日将近5个月,5个月以来的工作如实开展,紧密进行,现将工作调研汇总如下;

一、驻村地点基本情况

**村有3个村民小组,面积5.8平方公里,可耕地1468.68亩,有村民325 户,现有人口1119人,少数民族1010人,外出人口727人,低保94户共计232人,村干部2人,党员17人,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45元。该村地理陡峭多山,生态环境较差,缺水严重,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文化素质较低,但民风纯朴,无较大矛盾纠纷。以农业种植为基本生活来源,农作物以玉米、小麦、油菜为主,养殖以家庭散养猪为辅,年轻人大多数出门打工。

二、到村后所做的工作

在驻村工作中,我深入浅出地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宣传党的十八精神,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让政策真正能够为广大群众所知、为广大群众所用、为广大群众谋利;加强实地走访,充分了解目前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并对一些村民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积极配合当地村委班子,加强学习与交流,把理论融于现实当中。具体涵盖一下几个方面:

(一)、召开群众大会,宣讲一系列党的会议精神和有关的惠农利农政策,共计11次有余。

第一次为交流座谈会议,主要向群众介绍自己,讲述自己的工作性质,目的和意义,旨在与群众有一个面对面的认识。接下来4次主要向群众宣讲了党十八大会议精神、同步小康及省市县的各项会议指要、各项有关的惠农利农政策及其一些普遍的法律知识。后来的群众大会主要是为了现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和“两个硬化”工程,两个硬化工程的补助为每硬化户补助20个平方米,共计2吨水泥,9方石沙。召开这一会议一是为这项工程做铺垫,而是将这项工程的相关政策实打实地进行宣传,三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民主商讨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同时由于当地村民居住的分散性,有几次会议开到了农户家里。

(二)、实地走访民情,加强与群众的交流,及时掌握群众现目前的具体状况。

走访的目的一是为了了解和掌握村民的客观情况,二是为了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形成调研,为后来的工作开展奠定基础。走访过程中认真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进行汇总,并尽最大努力地给群众出谋划策。足迹遍及135户人家,800多人次。其中包括党员同志17人,孤残老人14人(孤寡老人为3人,残疾人士为11人),空巢老人13人,孤儿1人,留守儿童10人,低保户91户228人,离任村干部6人,大学生1人,种植大户1户,其余为普通农户。

(三)、进行矛盾排查,解决群众纠纷,为邻里和睦、乡村和谐尽自身努力。

驻村工作当中,由于所派单位的性质,矛盾排查被安排在工作的前端,当然也是干部驻村的重要工作之一。后经过走访和调查,本村尚无巨大矛盾纠纷,邻里之间相处和睦。这与**村的民风淳朴有直接性的关系,也和当地的民族比列,历史延习及风俗礼仪有重要的联系。源于325户当中,只有5户汉族,故相处之中不易发生族别歧视等问题,同时当地苗族同胞重礼讲仪,团结和谐,不会主动招惹他人。甚至在经过走访和调查后了解到,**村近5年来尚无偷牛盗马等刑事案件发生。连一两起治安案件也没有出现过。

(四)、组织村民兴修水利,解决一组村民的人畜饮水问题。

**村的基本情况当中,缺水问题一直是个严重的问题。在走访当中了解到,**村上沙坝组的村民吃水问题尤为突出。后经与当地村委班子商讨,组织当地村民寻找水源,发现距上沙坝组4000米位置处,有一水源地,位于山腰之上,海拔近800米左右,其流量较大,流速较快,且水源常年不干不断,周边只有两户村民在饮用,大多水流处于浪费状态。若经规划和构建,完全可供上沙组23户人口饮用。通过与上沙组村民的探讨,决定以构建小水窖的方式来解决当前吃水困难这一问题。当初拟定工程建设计划如下:

1,协调水源周边的两户居民,组织当地群众,以熊志发,罗朝亮为首,借鉴其他组和村的建水工程经验,整理水源,搭接水管(水管采用4分管,总计长度4000米左右),引水入户。

2,在距该组村民居住地500米位置构建以蓄水水池,长6--7米,宽3.5--4米左右,高4.5--5.5米,可溶120--150挑水。

3,村民集资,在条件范围内,尽最大力量每户投资150元左右。

4,村民出工,每户平均派出2个劳工人员,共计40人左右。

5,申请政府帮扶,衷心希望当地政府能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帮助。

6,完善和管理,责任落实到户。工程建成后以户为单位,每户对水利工程管理一月,出现问题及时进行追究和解决。

现目前该水利工程已基本竣工,与计划无异,上沙坝组村民饮用水问题已基本解决。

(五)、宣传“美丽乡村”的建设规划政策和内容,组织推动“两个硬化”工程的起步、实施。

与村委班子分工合作,下到需硬化农户家丈量院坝面积和联户路长度,经统计所需硬化农户为187户,院坝面积为2400个平方,联户路总长7891米即7891个平方。

采取就近原则,结合农闲时间,在村委办公室或下到**村各个组召开村民大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与群众商讨“两个硬化”工程的具体方式方法,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石沙的供给;

2、投工投劳的分配;

3、驻村干部与村委班子的配合和分点;

4、建设当中的安全问题;

经过研究,**村的石沙由干部组织,村民自行制造供给。选取好采石点后,村民分大组进行造沙,并同时进行,驻村干部与村委班子成员到岗到点,适时组织和监督。平分下来,每个干部负责两个小点,同时相互帮助与配合,劳动力适时流转,确保建设劳力的充足。造沙过程中严格监督,遇危险迹象和紧急情况及时通知,及时处理,确保安全。

现目前就**村而言,高炉组,**组,上沙坝组3个组村民的石沙已制造完成,其中高炉和**两组的石沙已运到具体农户家中,待到水泥供给到位,便可开始具体操作。

(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县委组织部组织的各次工作培训。

驻村工作不单单是“同步小康”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它更关系着我们当合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是马克思主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唯物主义理念。为此,县委各部门及领导尤为重视。2013年3月20日县委组织部组织了权限94名“驻村干部培训大会”,4月16日县委政府又组织了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和两个硬化工程的“**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宣讲大会”。同时院领导多次下到驻村点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并对驻村工作提出要求和指导。

三、现实困难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马克思说过:“一切发展中的事物都是不完善的”。诚然,在实地驻村工作中,也深有体会地发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就对**村而言,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形势及生态较差,降雨少,降水量小,大多土地为砂质土壤,可耕作的面积少。

(二)、经济基础薄弱,种植和养殖结构单一。

该村基本以种植玉米为主,油菜小麦为辅,养殖为家庭散养猪和耕牛。种植规模小,收成低,一年算下来,出去成本和投资,所得的收入更是少得可怜,大多村民甚至是收入不够于支出,更加剧了生活的困难。

(三)、交通困难,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高。

这是该村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整个**村的人口居住并不聚集,在本就闭塞的交通环境下,使得运输和进出等更为困难。对于这样一个交通相对滞后的村,致富的瓶颈可见很大。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村民们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能早点通公路。由于交通的不便利,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所以通路是农村致富的必要条件。

(四)、严重缺水,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成效。

这也是该村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平时当地居民在散居各处的格局下,只能以小水池的形式解决一两户人口的日常普通用水,牲口和家禽的用水则更为紧张。而对于生产用水,变只能是“望天吃饭”,无计可施。

(五)、大多青壮年均外出务工,留在家的大多是中老年人,这使得**村部分农户存在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在走访过程中,有一59岁的中老年人杨朝风,因子女全部外出打工,其原本做的大多数土地借丢荒不顾,原因在于劳动力有限,实无法耕种较宽土地。同时随着老龄化加剧,**村劳动力不足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新生儿的不断增加,可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年龄结构比例严重失调。在325户1119人的村里,劳动力占总人口40%,独居老人占总人口的10%,从这些数据中显示出,全小组还有50%的老弱病残,这些没什么经济来源都要靠40%的劳动力来维持生活,因此就造成贫困不断加剧,而个别户头条件富裕的两极分化局面。

(六)、**村村民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和认知程度相对靠后。

大多数村民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稍微有点文化的年轻皆外出务工。经过统计和调查,**村一千多口人中,拥有大专文化的只有两人,且是最高文凭。这种的情况和局面,直接造成了知识的缺乏和获得与引进新知识的困难,同时严重阻碍了信息的传播和宣传。最终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七),政府投入不够,特别是资金、项目和指导性技术投入不够;缺乏企业的带动。

(八)、干部驻村能带给村民的大多是些政策和指导性思路,无实际速效的路子和实物。

这点在走访中尤为尴尬,老乡总爱问些问题,譬如:“这次你们下来带来了多少钱啊”?“我们村已经搞过很多次种植了,但是基本上都没有成功,你们看有什么好的路子,关键是政府能给多少钱支助我们”?再有就是“路何时修通”?“吃水问题到底什么时候解决?”……这些都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老百姓最为切身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往往回答起来比较困难,原由对于驻村干部而言,这些问题,不是我们个人能够解决的,也不好给予一定肯定的答复。

四、原因分析之浅见

上诉困难不单单只限于**村,甚至对于中国西部而言,大部分农村情况的缩影也都会有这些情况。这些问题的造成,与地域分布,经济水平,政治历史都有一定的关系。要解决起来,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只能循序渐进,统筹兼顾,按步而行。就对我所驻的村来说,大致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地域条件和地理形势的造成,**村地处偏僻,海拔较高,道路坎坷,土地贫瘠;修路存在困难,且投资和成本高;

二是气候条件和水流分布的影响,该处降雨稀少,无直接河流经过,过了雨季变常缝干旱,经常缺水;

三是村民文化程度的低下,思想陈旧封闭,致使该村的村民接受新事物,新政策的速度慢,往往按部就班,不懂灵活处理,更不说放开胆子去高些发展。从而产业思想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就很困难;

四是大多农村的发展存在一定的被动性,某些地方很少积极思变,主动图谋发展;

五是对于农村而言,存在着投入的不够和一定层面政策的滞后性;

六是驻村工作的局限性,单一考政府的插入坏人帮扶远远不够。在除了切实联系群众,走访调查以外,大多工作完成往往限于政府政策带动。干部驻村做起事情来人微言轻,效率不高。一部分起步实施者尚处于开头阶段,经验少,困难重重(以**乡安卓村种植折耳根为列)。

七是缺乏企业的带动,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需要钱,需要技术和多方面的投入。政府给予的政策和扶持在没有企业的配合下显得势单力薄。

五、几点建议和想法

针对上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虽然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调整,如鼓励发展种植业,组织兴修水利等。但政策到位,往往资金不到位、落实滞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科学的管理,加上当地村民的素质较低。导致**村的面貌一时间难以改变。要彻底改变该村的面貌,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的调研,反复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结合该村实际理出几点发展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一)、对土地进行整合与规划

将产量低,不易出成效的贫瘠砂质土地规划为退耕还林基地,并组织当地村民进行管理。一方面对退耕的村民给予补助,让其获得一定的收益,这样既不使土地因丢荒而荒废,同时有助于生态的恢复和保持。或鼓励当地村民用这一部分土地来种干果林木,同时加大扶持和帮组,做到一举两得。

(二)、转移剩余劳动力,鼓励部分青年外出学艺,增强创业意识,提升创业技能。

要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办夜校、利用周末时间在当地开展一些基本技能培训、技术知识的讲解,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各项技能,这样外出务工人员能够很快的适应新工作岗位、能尽快上岗。一方面减少了家庭生活紧张的压力,又能为在家农民腾出发展的空间,同时还能让外出的人增加一部分收入;另一方面解决了城市劳动力缺乏问题,加快了城市的经济发展,还使务工者开阔了眼界,掌握了信息,学到了一定的技术。回村后帮助发展村的经济,既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也活跃了农村市场经济。

(三)、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加大目前“保控辍学”的工作力度,提高全村受教育水平。

**村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贫困村,观念落后,整体文化水平低。近年来,开展九年义务教育,在国家政策下,各级政府想尽办法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如给上学的孩子纳入农村低保等措施,免收学费,供给营养餐等。但少部分家庭仍对子女上学持放任态度,从不引起重视,导致全村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要知道,多一个辍学儿童,将来就可能多一户贫困家庭。所以教育要强抓,狠抓,实抓,加大宣传,加强力度。

(四)、积极鼓励部分有经济基础的农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带动全小组致富。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鼓励一部分种植能手、种植大户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如杨朝亮杨朝康两人课鼓励发展其二户发展药材种植和畜牧养殖,他们有较好的种植经验与养殖理念。在驻村走访期间,发现部分家庭的旱地面积比较多,但由于坡陡、险峻难以种植粮食,针对这样的情况,下一步应该积极动员这些家庭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木。

(五)、多方协调,整合资金,及时解决道路交通问题和吃水用水困难问题。

交通是联通信息与物资的重要渠道,交通蔽塞直接影响当地的生产生活。从村委会到**乡中心步行至少要两个半钟头的时间,由于道路崎岖,坡陡险峻,进出村一直是一个难题。面对道路不通的问题,村民们也很苦恼,如今物价飞涨,各种生活用品在道路坎坷的情况下成本就很高,迫切的希望能够给予解决通村公路的问题。

吃水用水困难也关系这一个人的生存发展问题。在驻村走访过程中,经常看见大多村民以人背马驼的方式到很远的地方去取水,加上较为恶劣的地理条件,增加了取水的困难性和危险性。对于吃水用水问题,仍希望各级政府引起重视,应再接再厉,加大力度地切实解决这一问题。

(六)、政府主导,下派干部驻村,联系相关企业到农村去搞发展,对农村进行帮扶。

政府可给予企业一些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到农村去搞发展,以来结合农村大量的土地,而来可利用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三来可处理一部分农民外出务工的情况,四来带给农村技术和资金,带动农村的发展。

(七)、政府加强宣传和监督,加大投入,给驻村干部多一些鼓励和支持,提升干部驻村的积极性。

宣传以提升干部驻村的社会知晓度,让跟多人了解,支持,多一份目光投到农村上来,同时加强监督,要严肃驻村干部的纪律性。加大投入一是能直接给农村带来惠利,二是给驻村工作多一些后盾和助推力量。多一些鼓励和支持,使干部驻村多一份兴趣,多一份积极,更好地全身心投入都驻村工作去。

总之,深入农村、深入基层能够更直接更全面的了解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紧紧抓住国家十八大会议精神的契机、全市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创建任务的工作实施,结合客观实际,在各项政策的帮扶下,团结全村及其一切力量,发展相关民生工作,切实改变落后村庄的面貌,提高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水平,把农村经济发展起来,统筹城乡,加快发展,加速转型,推动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共努力!

第20篇:某年关于驻村工作调研报告

XX年关于驻村工作调研报告

XX年关于驻村工作调研报告

一、基本概况

(一)自然状况

1.地质地貌。立化村位于茂兰镇集镇中心,距县城34公里。XX年由立化、应昂两村合并,东临广西驯乐乡,南与本镇尧明村共界,西与茂兰镇中心相接,北面与洞湖村相邻。所辖19个村民小组,17个自然寨,全村土地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573户2041人。耕地面积亩,其中:田亩,土亩。全村主要居住瑶族、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和汉族。全村海拔在500670米之间,境内山峦起伏,地形破碎,构成了以山地为主的地貌景观。主要以发展交通运输业、采掘业、种桑养蚕及水稻、甘蔗种植为主。

2.气候条件。立化村属东南部丘陵地带。地势东西高南北低,相对高差大,地貌类型多样,东西角为中切中山地,其余区为浅切低山地,平均海拔600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季节气候明显,年均气温16℃18℃,平均年降雨量毫米,最热月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5℃,最冷月的一月平,无霜期在290天左右。该村气候温热,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夏长冬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突害性天气少。

3、水资源。立化村地处喀斯特岩溶发育区,地下水丰富,地表水紧缺,70%的村民饮用水都是靠山塘、水窑及山泉自流饮水。村内用水较为紧张,要全部解决全村人畜饮水,除部分组修有水窑外,必须从巴克水厂引水,该水厂离该村6公里。

4、矿产资源。立化村地理位置特殊,属向斜成谷、背斜成山,形成山地与谷地由西而东相间排列的地形,到目前为止,发现的矿种有无烟煤、白云石两矿种。

5、森林资源。该村由于受喀斯特地貌特殊影响,既有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混交林,也有非地带性的常阔落叶混交林。虽然都是杂木林,不作为用材林砍伐,但也是常年绿叶的一条生态风景旅游线,村内常年阔叶林覆盖率达95%以上,村内高望坡有世界著名的旺牌山喀斯特漏斗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6、交通优势:立化村交通便利,荔波至金城江公路贯穿全境,金城江至平寨铁路直抵该村更班,在村境内设有平寨、更班两个车站,是荔波南下“两广”的大门,是各矿产、农产品销售的集散地。

(二)基础设施状况

(1)全村耕地面积亩,靠小山塘小水池灌溉的田占50%,50%靠望天水,大雨无集水,天晴易受旱。由于受喀斯特地貌影响,地形破碎,加上水利设施投资不足,生产条件脆弱,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2)交通。到目前为止,全村19个组均通公路,但路面硬化率底,两个组硬化路正在施工中,还有两个组已于XX年5月申报硬化路改造,部分农民出行较为困难。

(3)供电及通讯。全村100%农户都用上农村电网,享受同网同价待遇,电源来自乌江线并网。电量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用电需要。电信、移动、联通信号已覆盖全村19个组。

(4)给排水。大部分村民组没有正规规划的排水管道,常造成畜禽粪便横流,很不卫生。全村部分村民组供水主要依靠原简易的自来水及接水管或挑水满足用水,生活饮用水未经正规消毒,加之部分管道老化、水源点取水不够,仅50%农户用上简易自来水。

(三)村寨人居环境状况

各组均没有通过规划修建房屋。一是集约材料型,根据地势而建;二是跟随习惯性而建,大多是有一层地房。畜禽同一院坝平住,人畜混居现象普遍,房屋建筑不注意修建排水沟,加上村民卫生意识淡薄,在公共的排水沟上,谁都不愿意投资。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条件及存在问题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条件

1、立化村离县城34公里,荔环公路、金城江至立化平寨铁路穿村而过,交通较为便利,该村紧紧抓住煤炭资源这一经济支柱吸引外来客商,在开发种桑养蚕的同时,有力推动了该村的经济发展,给村民带来了经济实惠。

2、荔环公路建成使用为该村提供交通上的便利,各村民组道路的硬化为该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及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及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下,农民收入较以前有所增加,科技兴农得到普及,种养殖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4、加快建设新农村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推广良种良法,发展农业机械化,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故而村民积极性高,要求迫切。

5、村支两委领导班子有带领村民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决心和能力。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

1、产业结构单一。以水稻、玉米、油菜、桑蚕等为主的种植业和以养牛、猪、鸡、鸭为主的养殖业比重大,多属传统养殖方式,科技含量低、增收幅度慢。

2、劳动者素质偏低,科技意识淡薄。农民摆脱贫困的主动性和能力性不够强,“等、靠、要”思想意识还很严重。

3、村级卫生室处于空白,没有专业的技术医生。当地群众就地看病就医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不能发挥“三级保健网”的网络作用,亟待资金投入和专业人员配备。

4、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立化村自然条件较差,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低,农田水利设施落后,阶段性干旱较为严重,村内通组公路尚未健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5、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几乎无村集体企业,经济积累少,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不强。

6、村寨建设规划滞后,村民生活陋习普遍。村寨布局散乱,村民长期养成的随意丢弃生活垃圾和在住宅周围乱搭乱建的陋习一时难以改变,如何协调尊重农民生活习惯与科学合理规划之间的关系,还进一步需做更加细致和耐心的工作,并引导其走入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道路。

三、总体目标

通过努力,使立化村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进一步完善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保护好原有风貌和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农村社会事业繁荣,全面实行农村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本村人口覆盖率达100%;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农村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增强;建立健全村民自给机制。

1、产业发展问题。是引导一些特色,通过调研走访,了解到群众对养黑山羊、养牛、养猪、养鸡等很有想法,但主要缺少项目扶持和资金帮助。

2、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及美丽乡村建设,现在我村通组道路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我村大部分通组公路还处在下雨就路面泥泞的时代,路面硬化率还很底,群众对于一些保障日常生产生活的基础道路改善的愿望仍然比较迫切。

3、人饮灌溉工程。进一步完善。人饮和灌溉管道的建设与维修。解决我村辖下的19个村民小组的人饮和牲畜饮水问题。

4、人口、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结合立化村地处立化镇中心的地理环境,搞好周边环境绿化建设,在立化村委会所在地周围设置休憩绿化带,使其成为立化村的生态旅游中心地。利用常年绿叶树种对房前屋后,休憩绿地,道路两侧进行绿化、美化。实施“四化”,即院坝硬化,道路净化,宅旁绿化,环境美化。利用宅前屋后的闲置土地种植苗木花卉及果蔬,发展农业经济,拓宽就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从而达到治穷增收的目的。按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到XX人口增长到2055人,到2020年人口增长到2166人。基本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认真组织党员群众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通过采取远程教育集中培训、利用宣传栏开展宣传等形式,让党的精神政策家户喻晓,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指导支部抓好党员发展,落实好“三会一课”,把党员大会开到田间地头。

《驻村工作调研报告.doc》
驻村工作调研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银行工作总结医院工作总结安全生产总结财务工作总结酒店工作总结党风廉政工作总结工会工作总结社区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建工作总结其他工作总结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