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工作总结

2020-05-03 来源:其他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育人工作总结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又是德育工作。本年度,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重点,“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年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当好“心理医生”,因人施教

(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由于受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我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二)、循循善诱。教学工作中,我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

二、精心策划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参与性于一体,寓教于乐,陶治学生的情操,转变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我注意主题班会内容的系列化,内容丰富,又符合学生实际,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艺术审美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与日俱进,探索德育新方法

在工作中,我根据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探索新的方法:一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的模范行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因为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要求学生做到。班主任只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以情感人,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学生的德育工作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要想抓好德育工作,以上三个方面还远远不够,其方法肯定是多种多样的,但我认为,如果在工作中有意识地注意这三个方面,一个良好的道德习惯是一定可以培养出来的。

推荐第2篇:全员育人工作总结

全员育人工作总结

“全员育人”注重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转变,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突出师生平等地位、全面发展和有效互动的理念,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促进教师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1、增强了教师的“育人”意识,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是教育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以单一的传授科学知识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以说教为主,忽略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关注与培养。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垂直的单向管理,师生之间平等地位和互动关系缺失,“育人”意识薄弱。经过学校“全员育人”的实施,本人的教育教学理念明显改变,在学生管理中注重与学生谈心、及时交流、沟通,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育人责任感得到明显增强。

2、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特别是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全员育人”以一种“全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提倡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业进步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使生成长为一个自尊、自信、宽容的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校自实施全员育人以来,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得到家长的普遍认同。

3、增进了家校联系

美国学者科尔曼在其报告《教育机会均等》一文中最先提出:学校教育只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一个很小的因素,学生的家庭背景等更多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一方面引起了我们对学校教育的质疑,另一方面也启示我们的学校教育不能走“象牙塔”的道路,需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全方面的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并施之个性化的教育。“全员育人”就此做了实践性的探索。在学校的《学生成长手册》中规定了导师的工作职责、导师工作的常规制度。

4、教师教育方法得到改进,师生关系明显改善

在开展工作中,主要遵循了下原则:

(1)思想品德教育、心理辅导、生活辅导和学习方法相结合的原则。

(2)尊重、理解、热情期望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3)目标引导、正面教育、协调影响、坚持不懈的原则。

我们采取的工作方法主要有:

(1)“身教”育人、人格熏陶。在育人活动中我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注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我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田,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根据自己的特点与学生

的特点运用有特色的交流方式,如可以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技巧运用到导师制工作中,运用行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技术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也可以通过日记、书信等方式和学生进行“笔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健全人格;有时还通过网上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为学生分忧。

(3)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能力,激发学生自我调节的内部动机,通过学生对自己心理和行为上积极主动的自我调节,达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 通过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师生的平等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之间亦师亦友,在平等中实现及时的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彻底转变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5、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导师制着力于教育理念的更新,通过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教育方法、提升学生德、智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提升。导师制是一项整体性的工作,这一制度的实践应用,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双赢”,教师经历实践磨练,专业素质不断提升;同时,我把“全员育人”看作是一项日常工作,也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对于所引导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记载、分析,撰写个案分析材料,定期开展研讨,促进理论与实践上的交流与完善,不断提高“导”的水平。于学生而言,中学生成长导师制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尽一切可能关注人的需求成为教师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精髓。“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推进个性化、亲情化德育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强调个性化、亲情化、渐

进性、实效性原则,以生为本,因人而异、目中有人、尊重个性、面向全体。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关注的是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求,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位学生个性得到张扬,享受成功的快乐。学生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下,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教学相长”的局面在导师制下得到有效体现。

后棘坨小学

推荐第3篇:全员育人工作总结

全员育人工作总结

全员育人导师制着力于教育理念的更新,通过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教育方法、提升学生德、智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提升。导师制是一项整体性的工作,这一制度的实践应用,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双赢”。作为全员育人工作中的一份子,我积极响应学校的要求,努力的完成自己的育人任务。现在,学期已经接近尾声,本学期的全员育人工作我已经圆满的完成了任务,为了在今后的“教书育人”中有更大的进步,在此做个总结,反思其中的不足,发扬优点,为以后的进步打下基础。

一、全员育人工作的步骤:

1、了解学生情况:我所负责指导的是高三28班的9个学生,为了了解这14名同学的具体情况,我分别找他们谈话,并且要求他们每人写一份自我介绍(里面包括家庭情况,性格爱好、家长联系方式以及今后希望我在那些方面对他们进行指导等等。

2、制定计划:根据学生的自我介绍,以及向其他老师了解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育人计划,帮助学生改正自己的各种缺陷,从而促进他们的进步和成长。实行全员育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绩提高,所以计划中特别要注重期中考试以及期末考试的各种辅导。

3、做好记录、跟踪:每次辅导后要及时的记录,从而使自己的育人工作更有计划和安排,另外教育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所以在育人工作中一定要做好跟踪,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的改进自己的计划和策略。

二、指导形式、方法以及内容:

1、指导形式:我对9位同学的指导形式有以下几种:①谈心交流②心理辅导③作业辅导④短信、电话与家长沟通联系⑤家访⑥约家长来校沟通⑦宿舍沟通,了解生活。

2、指导方法和内容:

1 (1)“身教”育人、人格熏陶。在育人活动中我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注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我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田,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根据自己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运用有特色的交流方式,如可以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技巧运用到导师制工作中,运用行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技术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也可以通过日记、书信等方式和学生进行“笔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健全人格;有时还通过网上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为学生分忧。例如刘思源同学,她的成绩在高二是不错的,但是上了高三后直线下降,我赶紧找到她,可是一开始她对我是比较排斥的,我只能通过日记、微信等方式在平时对她多加关心,渐渐地她对我放下戒备,对我说了她的实际情况,原来她的身体出现了状况,是比较严重的疾病会影响到人的精神导致她上课总是昏昏欲睡,所以成绩下降严重。为此我积极联系她的家长,寻找解决方案,尽可能减少身体因素影响成绩的情况,有时候上课的确是走神了就课后对她进行课后辅导,慢慢的她不再自卑,历史成绩突飞猛进,对自己的也比较有信心从而对生活也更加热爱了。

(3)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能力,激发学生自我调节的内部动机,通过学生对自己心理和行为上积极主动的自我调节,达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

三、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

1、取得的成绩:所有的学生在我用心指导下,成绩都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尤其是28班的李雯同学,高一高二是基本不学习历史的,历史成绩非常差,这学期通过多次的沟通与交流,慢慢提高她对历史 2 的兴趣。课后进行作业辅导,提高她学习历史的信心,慢慢地她的历史成绩得到了较大提高,并且表示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好历史。

2、存在的不足:因为精力和时间的关系,以及自己知识面存在的缺陷,我没有办法帮所有的同学进行补习,不能促进他们各科的平衡发展,今后应该更多的加深自己的业务学习;另外,没有做到帮每个学生都进行多次作业辅导;同时由于学校放假制度的安排,没有去到每个学生家里进行家访。

以上就是我在这个学期中全员育人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反思,在此做个总结,为来年的工作作借鉴。

高三历史 何慧玲 2017年1月12日

推荐第4篇:全员育人工作总结

全员育人工作总结

高二年级 阿依恒·合特克西

为了落实和实现学校提出的教育教学目标,一个学期来,本人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之宗旨,在实际工作中不辞劳苦地主动开展教书育人,实行了包保育人制,注重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转变,突出了师生平等地位、全面发展和有效互动的理念,取得了一定的收效并且有了良性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目标,实行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

学期开始,为更好的落实目标的达成,班级实行育人包保制,每位教师均有育人对象,实行关注冰指导学生,在学生管理中注重与学生谈心、及时交流、沟通,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

二、做学生的好朋友,当好老师。

作为任课老师,全面了解各每位学生的总情况并做了以下工作

1、教书育人、人格熏陶。在育人活动中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以自己的模范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田,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同时根据自己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运用有特色的交流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健全人格;了解学生的想法,为学生分忧,在工作中注重以情感人。

3、对后进的学生注意尊重和爱护,苦口婆心,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仅指出他们的不足,更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

三、认真实行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

结合学生实际,做好精细总结,精心策划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通过三进方式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四、经常研讨,不断探索德育方法

在工作中,主动配合班主任,在办公室经常讨论学生的情况,不断研讨总结,探索更有益的育人方法,根据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也不断寻求和探索新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

具体成效:

一、教师的“育人”意识得到增强了。

经过育人包保导师制的实施,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明显改变,能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健全人格,育人责任感得到明显增强。

二、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业进步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生活,使学生成长为一个自尊、自信、宽容的人,在教师、学生、家长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三、增进了家校联系

学校教育只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一个很小的因素,学生的家庭背景等更多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教育者,需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全方面的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并施之个性化的教育,导师制就此做了实践性的探索。

四、教育方法得到改进,师生关系明显改善,实现了“教学相长” 通过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转变了教师教育方法、提升了学生德、智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提升,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教师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双赢”。

推荐第5篇:全员育人工作总结

小学 “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我校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积极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提出了“全员育人”“全科育人”的先进理念,开展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度,让一些德才兼备的老师担当德育导师。自从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以来,各科任教老师能自觉参与到育人活动中来,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与心理情况,适时给予帮助,做学生思想上的指引者、学习上的辅导者、生活上的指导者、心理上的疏导者。现就活动开展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具体做法

(一)做好宣传工作,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

为了使教师们理解导师制的内涵和意义,我们多次召开全校教师会议,让教师们花一定的时间去学习和讨论,明确如何根据本校实际开展本项工作,我们对本校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做了如下的认识上的界定:

1、学校教职工应明确全员育人导师制是新时期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学生个体化教育的新举措,其实质是学校教职工人人承担起对学生个体进行德育引导的职责,与学生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结成对子,根据该学生的思想行为、个性特点、知识能力进行经常性的长期的个性化教育,成为学生德育的导师。

2、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我校德育导师工作受导对象主要在以下的学生范围中考虑:经常违纪、学习有困难、有心理障碍、单亲家庭或家庭破裂缺乏家庭教育的或家庭特困的学生。

3、导师所应承担的职责。导师除了对受导学生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外,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实际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如:掌握不良行为学生的思想和表现,针对性地教育引导,督促鼓励,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学习态度、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其树立学习自信心,提高其获取知识的能力;针对个别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开展合理的心理辅导;对缺乏家庭教育和贫困家庭的学生进行思想上、生活上、经济上必要的帮助。

(二)召开班主任会议,落实班主任责任,做好“搭桥”工作

1、在班主任会议上,使班主任明确本校实试导师制工作,并不因此而淡化班主任工作,而是为了加强班主任工作。我校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应该成为我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补充,让班主任消除顾虑,积极配合做好工作。

2、要让班主任明确我校的导师制,并不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泛泛施教,这会缺乏针对性、实效性,而是有特定的受导对象。而这些受导对象必须由班主任了解、确定,由班主任做好受导学生思想工作的基础上,联系其他课任教师进行“搭桥结对”,同时与家长进行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三)建立导师工作的评价考核制度

作为学校全面实施的一项育人新举措,一方面教师的理解、探索、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要尽量避免出现一些较大的偏差,这就需要一定的制度,来明确导师的职责、义务、工作目标、任务来规范导师的行为,否则导师制工作会盲目无序或流于形式。为此,我们制定了本校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办法,对导师的职责、工作要求进行了规定,对导师的工作过程和效绩制定了评价、考核、奖励制度。

二、取得的效果

1、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往往比一般任课老师有高得多的权威,学生(尤其是自律性较差的)对班主任有一种敬畏感,他们不太愿意在班主任面前表露真实的心理。推行了导师制,师生通过双向结对选择,关系比较随和,双方交往一多,许多学生更愿意把自己心里话告诉自己的导师。而导师也大多是在平和、融洽的气氛中、有针对性地对受导学生进行帮助、引导,容易使学生产生认同感。

2、分担了班主任工作的压力,加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力量。

3、使学校“全员育人”落到实处。

以往的德育实践中,“全员育人”还是比较虚化的,许多教师在思想上明白自己有德育教育的责任,学科教学中也能渗透一些德育说教,但落实到具体的学生、具体的德育工作上那就往班主任和德育处身上一推,免遭麻烦。推行导师制后,明确了教师在教好课的同时,还必须承担德育工作具体的任务,使教师的育人职能显性化、育人对象的具体化,从而促进广大教师真正承担起德育教育的职责,使学校“全员育人”落到实处。

4、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育人先育己。导师制使每一位教师都负有对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习指导、心理辅导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以身作则,加强对学生个体心理、行为及指导的研究,从而也有利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导师工作与班主任工作的关系。

导师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教师自身的一项重要职责,必须认真做好。但导师工作又不能代替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全面的,班主任应按照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指导学生。同时,要进行班级日常管理,建立班级常规,指导班委会工作,培养学生干部,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把班级建设成为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而导师的工作,主要是对指导对象思想、学习、心理上给以必要的帮助、指导,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尤其是对整个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缺乏全面性,导师工作只是班主任工作的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2、处理好学科辅导与思想教育、心理辅导的关系。

作为任课老师的导师在与学生的谈话交流中,必然会对自己任教学科给予较多的指导,但作为导师仅仅是自己任教学科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对被指导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引导,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思想上、心理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3、处理好对学生的特色辅导与学校的统一要求的关系。

每个任课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对学校的一些规定、要求,也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这是允许的。但在指导学生过程中,较多地显示自己的特点,而忽略了学校的统一要求,这既不利于学校统一管理,也不利于学生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因此,导师要在学校统一要求指导下,开展对学生的指导工作。

四、今后的打算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校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进一步提高了我校德育工作的针对行、主动性和实效行,但是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有待不断总结经验,向兄弟学校学习,以便更好,更全面地构建 “全员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系统。

推荐第6篇:全员育人工作总结

全员导师工作总结

“全员育人导师制”注重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转变,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突出师生平等地位、全面发展和有效互动的理念,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促进教师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1、增强了教师的“育人”意识,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是教育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以单一的传授科学知识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以说教为主,忽略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关注与培养。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垂直的单向管理,师生之间平等地位和互动关系缺失,“育人”意识薄弱。经过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本人的教育教学理念明显改变,在学生管理中注重与学生谈心、及时交流、沟通,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育人责任感得到明显增强。

2、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特别是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导师制”以一种“全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提倡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业进步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使生成长为一个自尊、自信、宽容的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校自实施导师制以来,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得到家长的普遍认同。

3、增进了家校联系

美国学者科尔曼在其报告《教育机会均等》一文中最先提出:学校教育只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一个很小的因素,学生的家庭背景等更多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一方面引起了我们对学校教育的质疑,另一方面也启示我们的学校教育不能走“象牙塔”的道路,需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全方面的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并施之个性化的教育。“导师制”就此做了实践性的探索。在学校的《学生成长导师工作手册》中规定了导师的工作职责、导师工作的常规制度。

4、教师教育方法得到改进,师生关系明显改善

在开展工作中,主要遵循了下原则:

(1)思想品德教育、心理辅导、生活辅导和学习方法相结合的原则。

(2)尊重、理解、热情期望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3)目标引导、正面教育、协调影响、坚持不懈的原则。 我们采取的工作方法主要有:

(1)“身教”育人、人格熏陶。在育人活动中我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注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我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田,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根据自己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运用有特色的交流方式,如可以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

论和操作技巧运用到导师制工作中,运用行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技术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也可以通过日记、书信等方式和学生进行“笔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健全人格;有时还通过网上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为学生分忧。

(3)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能力,激发学生自我调节的内部动机,通过学生对自己心理和行为上积极主动的自我调节,达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 通过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师生的平等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之间亦师亦友,在平等中实现及时的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彻底转变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5、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导师制着力于教育理念的更新,通过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教育方法、提升学生德、智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提升。导师制是一项整体性的工作,这一制度的实践应用,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双赢”,教师经历实践磨练,专业素质不断提升;同时,我把“全员育人”看作是一项日常工作,也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对于所引导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记载、分析,撰写个案分析材料,定期开展研讨,促进理论与实践上的交流与完善,不断提高“导”的水平。于学生而言,中学生成长导师制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尽一切可能关注人的需求成为教师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精髓。“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推进个性化、亲情化德育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强调个性化、亲情化、渐进性、实效性原则,以生为本,因人而异、目中有人、尊重个性、面

向全体。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关注的是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求,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位学生个性得到张扬,享受成功的快乐。学生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下,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教学相长”的局面在导师制下得到有效体现。

推荐第7篇:三育人工作总结

近年来,沙雅县职业高中在教育局的领导下,深入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务实创新,积极开展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全面提升办学层次为中心的“三育人”、“师德标兵”等评选活动。在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先进个人,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广大的学生受益匪浅,使广大教职工进一步增强了育人的意识,从而提高了教书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我校的学风,教风,考风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使学校教学科研以及整体工作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学校党政重视师德师风及“三育人”工作

近年来学校党委、行政非常重视师德师风及“三育人”工作,每学年都要召开专门的会议,结合我校的情况研究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师德师风及“三育人”工作,并做出具体部署,几年来学校党委始终认为要做好师德师风及“三育人”工作,首先提高教师的素质,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学校提出要在三个方面落实这项工作:1.立师德。要求所有的教师要志存高远,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坚守高尚的情操,严格执教,要具有奉献精神,自觉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贡献聪明才智。2.正师风。要求所有的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要为人师表.3.强师能。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要有知识创新能力。

二、师德师风及“三育人”工作活动开展的情况

几年来,学校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职工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始终注重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

为推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学校在全校教师、班主任、辅导员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三年一次的 “师德标兵” 评选活动。经各分工会民主评议、无记名投票推选,林慧莲等11名教师被评为我校2005-2007年度“师德标兵”,陆仲坚等3名教师被推荐为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并在教师节期间予以大会表彰。此外,学校还开展了以“学为人师,德为人范,做人民满意的高校教师”为主题的师德建设征文活动及 “三八”节期间女教工“师德征文”比赛,共收到征文47篇。

2007年是我校的教风学风建设年,为切实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工会和教务处联合开展了以说课为内容的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这不仅检验了青年教师对教育理念的理解,对专业知识的熟悉,对教学技能的掌握等等情况,也为他们搭建了相互学习、交流推广、共同进步的平台。

同时,学校始终坚持教职工“身在校园,心系社会”,积极倡导广大职工关心社会,为扶贫帮困贡献一份力量。2007年联合机关分党委、学工部开展教师干部与学生“一帮一”爱心结对活动。结对以双方自愿为原则,结对教师干部每年给予结对学生一定的物质支持与精神帮扶,直至该生毕业。首批一百名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主要由学校中层干部、教授结对资助。

2008年,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献爱心的号召,工会与党办、校办联合发出“地震无情,人间有情—为四川地震灾区紧急募捐倡议书”,号召全校师生为地震灾区捐款。工会积极组织发动全校师生员工,先后两次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广大师生员工本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纷纷慷慨解囊,捐款金额总计达90余万元,捐赠衣物达2466件套,通过绍兴市红十字会先后送往灾区,用于灾区学校的重建和灾区病人的医疗救治,谱写了一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赞歌,在表达了文理师生员工对灾区人民的深厚情谊的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文理人的精神风貌。为此,受到市红十字会的表彰。这既反应我校教职工对灾区民众的人道主义关怀,又提高了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2009年,学校组织评选和推荐了一批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先进个人。我校数理信息学院倪仁兴老师为推选为浙江省劳动模范,教育学院林慧莲老师被评为浙江省首届“师德先进个人”,图书馆馆长张炎兴、学科建设处处长魏小琳两位教师被授予浙江省教育系统第十届(2007-2008年度)“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医学院孙一勤,人文学院马明艳,数理信息学院周凤燕三位老师获浙江省高等学校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优秀奖。2009年,工会和教务处联合开展了校第五届“教坛新秀”评比活动,化学化工学院令狐文生等十位老师荣获校第五届“教坛新秀”。

2010年,学校根据根据省教育工会《关于开展2009-2010年浙江省评选的通知》要求,积极开展了2009-2010年学校“三育人”先进个人评选活动。5月13日,学校下发绍学院党委〔2010〕11号《关于评选“三育人”先进个人的通知》。各学院、部门经民主推荐、公开评选的程序,由党政工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全校共产生“三育人”先进个人候选人24名。6月8日,由校纪委沈赤书记牵头召开了由学院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评选会议。在候选人所在学院、部门负责人作主要事迹介绍的基础上,通过投票表决,傅建中、张建龙、兰梅等15位教师成为沙雅县职业高中“三育人”先进个人入围人选,结果已在校园网公示,期间未收到意见反馈,在报请校党委审核后,确定了3名省 “三育人”先进个人报送人选。

通过开展师德师风活动,增强了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岗位责任感,发挥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校教学工作质量。师德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发展的永恒的课题,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在师德建设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配合党政班子为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营造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展望

我们学校在过去几年里的师德师风建设及“三育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不足,表现在:一是还有一些青年教师不够重视,考虑自己的发展多些,考虑学校的发展及学生的发展少些;二是工作还有不细致的地方,个别学生的问题有时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三是我们重点抓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但在服务育人方面还有待于提高。我们要动员起全校的教职工都来参与到师德师风建设及“三育人”工作中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合格人才为中心,齐心协力做好工作。同时也要汲取外单位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在新形势下研究新问题、思考新办法、总结新规律,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共同的努力下,把学校的发展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推荐第8篇:资助育人工作总结

XX大学XXXX学院资助育人工作总结

多年来,XX大学XXXX学院资助育人工作一直在有条不紊的步伐中进行,并且始终将其作为学院学工工作的重要部分来抓,坚持将资助育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诚信感恩教育相结合,与维护校园稳定相结合,同时,我们在帮困资助之余在精神上育人,教育所有受助学生要学会感恩,要把感恩的心化为成长的动力,精神上的育人对于完善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增强他们回报社会的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全方位健全完善学院的资助育人工作。

一、基本情况

1、科学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平、公正评审助学金

困难学生的准确认定是资助育人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也是最难把握的工作环节。每年六月份开始,我们即在学院范围内启动困难学生申请的初步宣传工作,向老生广泛告知申请流程和须知,新学期伊始则对新生进行资助政策的宣讲,确保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影响学习。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审定中实行动态管理,成立以系别专业为区分的认定评议小组。通过实际情况来看,我院进行困难认定申请国家助学金成功的学生为616人,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成功的学生为175人,贫困率达20.55% 。

2、充分发挥勤工助学岗的育人功效

目前,学院设院内勤工助学固定岗40多个,机动岗30多个。主要岗位有学院办公室助学岗、学工办助学岗、教务办公室助学岗、图书馆助学岗、后勤服务中心助学岗、餐厅食堂助学岗、机房助学岗等。按小时计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勤工助学补助,在允许范围内尽可能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勤工助学岗的设立提高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能力,缓解了自身经济困难的压力,同时,帮助学院很多部门减轻了相对的工作压力。

3、关注学生动态,多样化资助形式开展

日程开展的工作中,针对学生的家庭突发情况或者较大经济损失现象开辟特殊补助通道,在掌握了解情况后进行临时性补助的发放,给予学生最及时的关怀和帮助;同时充分利用学院的特殊优势联系企业并成立了永达奖学金,对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状况不理想的学生进行奖学补助以鼓励他们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在学院范围内开展年度的“爱心义卖”活动,将师生的爱心聚集起来发挥其最大的价值,义卖所得将全部作为学院特困学生临时补助。

二、攻坚克难

作为一所以专科生为主体的二级学院,XXXX学院开展了具有本院特色的资助育人工作,虽然每年学院的贫困生比率皆高于平均比率,但是我们的工作始终是在有序的进行。近年来随着招生范围的扩大,外省市生源的逐年增加,天灾人祸不断发生的情况下,困难认定工作也随之加重,在学院人数多、离本部距离较远的情况下,我们成立由学院XXX院长担任组长开展的困难认定工作,以专业区分民主评议为依据,以帮困育人为目标,坚持帮助真正有困难的学生不让他在学习上有后顾之忧。总之,我院的帮困助学工作压力将逐年增大,但随着国家、上海市和学校各级投入的加大,并通过学生自强不息的努力,相信这项工作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三、资助育人新展望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按照十八大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我们要紧密结合学院资助育人工作实际,将帮困、资助、育人落到实处, 将“资助”与“育人”有效结合,认真做好家庭经济苦难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和励志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回访活动;有效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准确性、科学性和资助的公平公正。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引导,开展自强不息精神教育、发展支持教育、开展诚信感恩教育,持续爱心义卖行动的热量,培养经济困难学生的自立、自强、自信意识,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

审签人: (学院盖章)

日期:

推荐第9篇:育人导师工作总结

育人 导师制工作总结

全员育人导师制”注重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转变,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突出师生平等地位、全面发展和有效互动的理念,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促进教师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1、增强了教师的“育人”意识,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是教育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以单一的传授科学知识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以说教为主,忽略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关注与培养。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垂直的单向管理,师生之间平等地位和互动关系缺失,“育人”意识薄弱。经过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本人的教育教学理念明显改变,在学生管理中注重与学生谈心、及时交流、沟通,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育人责任感得到明显增强。

2、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特别是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导师制”以一种“全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提倡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业进步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使生成长为一个自尊、自信、宽容的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校自实施导师制以来,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得到家长的普遍认同。

3、增进了家校联系

学校教育只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一个很小的因素,学生的家庭背景等更多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一方面引起了我们对学校教育的质疑,另一方面也启示我们的学校教育不能走“象牙塔”的道路,需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全方面的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并施之个性化的教育。

我在开展工作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思想品德教育、心理辅导、生活辅导和学习方法相结合的原则。 (2)尊重、理解、热情期望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3)目标引导、正面教育、协调影响、坚持不懈的原则。 我采取的工作方法主要有:

(1)“身教”育人、人格熏陶。在育人活动中我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注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我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田,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根据自己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运用有特色的交流方式,如可以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技巧运用到导师制工作中,运用行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技术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也可以通过日记、书信等方式和学生进行“笔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健全人格;有时还通过网上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为学生分忧。

(3)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能力,激发学生自我调节的内部动机,通过学生对自己心理和行为上积极主动的自我调节,达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

4、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导师制着力于教育理念的更新,通过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教育方法、提升学生德、智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提升。导师制是一项整体性的工作,这一制度的实践应用,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双赢”,教师经历实践磨练,专业素质不断提升;同时,我把“全员育人”看作是一项日常工作,也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对于所引导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记载、分析,撰写个案分析材料,定期开展研讨,促进理论与实践上的交流与完善,不断提高“导”的水平。于学生而言,中学生成长导师制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尽一切可能关注人的需求成为教师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精髓。“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推进个性化、亲情化德育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强调个性化、亲情化、渐进性、实效性原则,以生为本,因人而异、目中有人、尊重个性、面向全体。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关注的是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求,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位学生个性得到张扬,享受成功的快乐。学生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下,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教学相长”的局面在导师制下得到有效体现。

推荐第10篇:全员育人工作总结

全员育人工作总结

高一化学李炳勋

学校从2010年10月21日开始,正式施行本学期的全员育人工作,作为全员育人工作中的一份子,我积极响应学校的要求,努力的完成自己的育人任务。现在,学期已经接近尾声,本学期的全员育人工作我已经圆满的完成了任务,为了在今后的“教书育人”中有更大的进步,在此做个总结,反思其中的不足,发扬优点,为以后的进步打下基础。

一、全员育人工作的步骤:

1、了解学生情况:我所负责指导的是高一30班的4个学生,

37、38两个班级各5名学生,加起来一共有14位同学。为了了解这14名同学的具体情况,我分别找他们谈话,并且要求他们每人写一份自我介绍(里面包括家庭情况,性格爱好、家长联系方式以及今后希望我在那些方面对他们进行指导等等。)

2、制定计划:根据学生的自我介绍,以及向其他老师了解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育人计划,帮助学生改正自己的各种缺陷,从而促进他们的进步和成长。实行全员育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绩提高,所以计划中特别要注重期中考试以及期末考试的各种辅导。

3、做好记录、跟踪:每次辅导后要及时的记录,从而使自己的育人工作更有计划和安排,另外教育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所以在育人工作中一定要做好跟踪,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的改进自己的计划和策略。

二、指导形式、方法以及内容:

1、指导形式:我对14位同学的指导形式有以下几种:①谈心交流②心理辅导③作业辅导④短信、电话与家长沟通联系⑤家访⑥约家长来校沟通⑦宿舍沟通,了解生活。

2、指导方法和内容:①学习方法指导②考生方法指导③期中考试复习指导④考试后的成绩分析⑤环境适应指导⑥期末考试复习方法指导。

三、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

1、取得的成绩:所有的学生在我用心指导下,成绩都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

尤其是30班的刘科同学,因为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中途一度产生了转学离开东江中学的念头,在我多次和他谈话沟通下,让他充分体会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教育,对自己以后学习成绩的提升充满了信心,另外我多次和他家长电话联系,约家长来学校交流,与他一起分析转学对孩子成长的利弊,最后打消了家长帮孩子转学的念头,使他相信在东江他的孩子也能成才。

2、存在的不足:因为精力和时间的关系,以及自己知识面存在的缺陷,我没有办法帮所有的同学进行补习,不能促进他们各科的平衡发展,今后应该更多的加深自己的业务学习;另外,没有做到帮每个学生都进行多次作业辅导;同时由于学校放假制度的安排,没有去到每个学生家里进行家访。

以上就是我在这个学期中全员育人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反思,在此做个总结,为来年的工作作借鉴。

第11篇:全员育人工作总结

全员育人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了五年级总共7位学生的育人导师。参与全员育人工作,我得到了一些启示。

一、要善于抓住机遇

在全员育人工作中,最常用的方式是谈话交流,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通过谈话达到引导学生树立自信、积极上进的目的。但是,要想让谈话交流收到更好的效果,要善于抓住谈话的机会。不能随时随地都进行。

二、要善于聆听学生的心声

学生学习、心理压力都很大。他们很多时候需要心理释放。与老师的交流是一种很好的释放压力的方式。很多时候,学生找你交流,他不是想能从你身上听取什么,而是想跟说说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因此,我们在与学生交流时,不能只想着我要向学生灌输点什么,更需要的是听听学生想说点什么。并在听的过程中作必要的分析与研究对策。这样做的好处很多,当某个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或不顺心的事时,总想找信赖的人,特别是其心目中尊敬的老师一吐为快,指点迷津,哪怕是静静地听完诉说,他(她)也会觉得心情舒畅得多了。如果教师对情况不明,又不听学生诉说,就先入为主,自以为是,说三道四,甚至捕风捉影,横加训斥,那么定会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

三、要讲求交流引导的方法

在关心学生方面,我觉得最好是从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入手,不要直接上来就谈学习,学生很容易烦恼,所以我们要从学生得思想和生活入手,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正确的引导,思想上他们如果能有正确的观点,崇高的理想,那么就能变成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在每次的谈话中,我都从生活中的话题谈起,气氛轻松愉快,让学生忘记我们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在谈话中他们会自然流露出一些真实的想法和观点。

对学困生要侧重心理教育与辅导。每一位学生都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学困生,因为他们因为经常失败,而自卑、甚至丧失了学习信心。让学困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心理是促进学困生进步的关键。教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我能行”、“我可以的”、“我能做到的”并要正确看待竞争和考试,同时向古今中外战胜自卑走向成功的榜样学习,不断取得小的进步,逐渐克服自卑心理。 学困生在学习中经历反复多次的挫折和失败后,虽经一定努力但仍未达到设定目标,故而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渐渐丧失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心理上就形成了不良循环—没有目的,没有动机。我则通过设置一些难度一般的困难,鼓励并表扬他们的成绩,重新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同时我定时与家长沟通来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思想动向;同时把学生的信息反馈给家长,与家长共同促进学困生的学习。

“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推进个性化、亲情化德育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求,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位学生个性得到张扬,享受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下,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值得每位教师研究,但要真正做好,要讲究艺术,还要做更多的实践。

白座小学

张波

全员育人工作总结

第12篇:三育人工作总结

三育人工作总结

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思想要求进步,爱岗敬业,一心扑在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上,每天早来晚走,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始终把爱心和耐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因为班级淘气的学生多,经常会出现一些打仗事件,我利用工作之余去家访、去调解,对待单亲或父母离婚的孩子,她会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呵护。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利用自己或课余时间无偿为他们辅导。这些年,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学生身上,受到了学生、家长、老师和领导的一致好评。学生们说:“她既像妈妈,又像朋友。在管理班级的同时,我不忘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教学中,不断钻研,锐意进取,尤其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创新精神中表现突出,多次承担市级公开课,注重在课堂上寓娱乐于传授知识当中,同时,不忘与学生进行情感与思想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她的教学当中,深受学生的喜爱。同时,她有过硬的基本功,在校举行的教师硬笔书法大赛、简笔画大赛、卡拉OK歌手大赛中均获第一名。在教育局举办的“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第二名。尽管这样,她仍不满足。

一、培训骨干,带动全体 在这个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对着各种游艺厅、网吧、录像厅、电视、报刊等文化和娱乐的冲击,学生很容易精神颓废,不思进取,对共青团这一先进组织就是更模糊了。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共青团组织在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共青团组织又处于怎样的重要位置,我们首先培养了一批品学兼优的团干部,组织他们学习团的章程,对他们进行形势教育,要求他们时刻以一个共青团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让他们带领班级的团员在学习及各种活动、劳动中起骨干带头作用,形成共青团员严以律己、争当模范,非共青团员努力进取,争取早日加入共青团这一氛围,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如今,学生的学生会监督岗、校园广播站里,校园艺术长廊和图文并茂的宣传板前,到处都活跃着共青团的身影,真正起到了共青团先锋队的作用。

二、加强学生的美育教育

在“五一”“五四”“十一”期间,举行征文、书法、绘画展,并在学校带领学生参观了校舞蹈队,参加教育局的庆“五四”演出。

四、深化社会道德风尚教育

她通过携老爱幼、尊老敬老、义务劳动、爱校建校、助残等活动,提倡和传播文明新风。去年,为优化校园环境,青年团员们主动把平时积攒的零用钱,卖废报纸、酒瓶的钱捐给学校,并积极参加建校劳动,为三中的赵红、北岗小学的刘龙、一中的大学生、小学的张艳红积极捐款。有6名同学与胜利小学的贫困生结成了“一帮一”扶贫对子。以我校一年五班团部为主的团员和一年组的部分团员带着日用品及学生用品多次来到聋哑小学进行了联谊活动,掀起了助残、爱残的高潮。

五、开展法制教育

与共建单位和平派出所经常保持联系,请干警和法院的法官来校讲法制课,并举行了法律知识竞赛和法律知识答卷。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七、走出校园,让团的光芒四射

在开展校园内教育的同时,共青团这一先进组织不仅仅局限于校园,也应走向社会,她带领学校的团干部参加了 “初中生学生”杂志社,在我校成立了“春芽”记者站,并在四中成立了校园编辑部、校园广播站,每半月出版一期校园报。。

担任教育工作以来,,始终把教书育人、培养祖国需要的栋梁放在工作的首位,工作踏实,任劳任怨,在学生和老师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日后工作任重道远,我还将不断努力!

第13篇:十项育人工作总结

本学期开学以来,根据相关文件及要求,进一步深入开展班主任育人活动,使育人活动形式更丰富,更有针对性、目的性,效果更好,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度育人

多次利用空闲时间和班会时间和学生讨论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并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让大家自发讨论班级公约,使规则意识深入人心,每个人设定自己的道德底线;

二、班会育人

定期有计划地组织主题班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班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先后开展了新的学期、新的征程、我会学习、感恩让我们如此美丽、学习方法指导、提前进高三等主题班会;

三、环境育人

布置教室环境,使学生抬头可见励志语,张贴部分985大学简介,为学生指明奋斗方向,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目标上墙,时时提醒自己;

四、班干育人

做好班干部的选拔及培养工作,使班干部在不影响自己学习成绩的基础上,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并及时收集班干部反馈的相关意见,为班级工作指明方向;

五、活动育人

及时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月考表彰,优秀试卷、作业、字帖展览等,使学生时时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非凡的战斗力;

六、竞争育人

班内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在各方面尤其是学习方面展开竞争,为学生鼓舞斗志;

七、典型育人

多方面寻找典型,树立标杆,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其他同学的内在动力,与竞争育人有机结合,实现效果最大化;

八、沟通育人

利用好学生的学习周记,每周至少批阅一次,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认识,找出有突出问题的学生及时谈话,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九、家庭育人

每周至少和五名学生家长见面或通话,利用学生放假、返校的机会向家长传递学校、班级、学生成绩的相关信息,并向家长推荐关于家庭教育的相关材料,及时收集家长反馈的好的意见、建议,家庭和学校一起,形成教育合力,减少家校矛盾;

十、重点育人

对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特别制定一对一育人方案,如学习成绩(总体或者单科)特别优秀的、家庭有特殊情况的、家庭是外地或家长在外地的、成绩特别差的、心理素质不好或人格不健全的,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实现最大程度的提高。

第14篇:网络育人工作总结

沙湾县第一小学网络育人工作总结 网络已经成为当代中小学生获取知识、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是新形势下加强与改进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一、以人为本、贴近学生,提高网络文化教育的针对性

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学生的发展愿望和多样化的需求,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增强其感染力的内在要求。校园网络的发展为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坚持“已引导广大同学成人成才,服务广大同学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在内容形式方面要紧密联系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来吸引了学生;另一方面,在网站的定位与内涵建设上,要以培养了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为核心,注重把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着力提升网络文化育人的针对性。

二、联系实际、开展教育,增强网络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认识来源于实践,联系实际开展教育,不仅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而且也容易增强网络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校园网络因具有生动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快捷性,而凸显特殊的育人功能。利用网络平台,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一是围绕特色网站建设开展相关的专题教育活动,把优质教育资源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提高了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彰显校园网络文化特有的思想价值;二是针对学生在网

络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文明上网”活动,净化网络环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网路文化氛围;三是针对学生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专家、学者参与讨论,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培养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形成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的合力;四是利用网络平台大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传播了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

三、突出特色、强化内涵,提升网络文化育人的思想性

校园网络的内涵建设是围绕网络育人的本质属性而进行的平台建设和能力建设,它旨在提高校园网络文化育人的能力与水平。内涵建设是特色形成的基础,而特色是内涵建设的结果与体现。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建设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加强以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艺术素质为主题的特色建设,努力形成了一批具有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校园网络文化,充分发挥了网络文化在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升了校园网络的文化品位和思想教育价值。

四、完善制度、依法管理,建立网络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完善的制度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科学的管理是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抓住这两个关键问题,构建长效发展机制。一是完善校园网络文化队伍的选拔、培养、管理和发展机制,形成与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管理队伍、舆论引导队伍、技术研发队伍;二是健全规章制度,建立专题教育网站的备案制度、信息发布的审查制度、网络舆情监管制度、网络突发舆情处置报告制度等;三是建立“分级负责、按快管理”的网络管理体系,坚持依法管理、

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综合运用法律、校纪、技术、思想教育、学生自律等手段,将管理和教育。自律和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依法监管、学生自律、规范有序的信息传播秩序。

五、加强规划、培养队伍,把握网络文化育人的主导权

校园网络是弘扬校园主流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是师生思想交流文化和信息沟通的重要平台。如果先进的、主流的思想文化不去占领这块阵地,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就必然会去填充。加强网络思想文化的主阵地建设,培养和锻炼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网络思想文化的教育工作队伍,把握网络思想文化育人的主导权,是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实现了这一目标,一是健全学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加强了对网络文化建设的规划和组织领导,建立网络文化建设的工作队伍,指导和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二是加强了学生骨干队伍培养,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和相关工作技能,充分发挥了他们在网上引导、信息监控、内容更新、系统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沙湾县第一小学

第15篇:全员育人工作总结

班主任育人工作总结

八年级一班 申静

为了落实和实现学校提出的三成教育目标,一个学期来,卑人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之宗旨,在实际工作中不辞劳苦地主动开展班级管理和德育建设,实行了包保育人制,注重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转变,突出了师生平等地位、全面发展和有效互动的理念,取得了一定的收效并且有了良性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现总结如下:

具体做法:

一、结合学校三成目标,实行育人包保制

学期开始,为更好的落实目标的达成,班级实行育人包保制,每位教师均有育人对象,实行定期跟踪指导,在学生管理中注重与学生谈心、及时交流、沟通,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

二、做学生的主心骨,当好“心理医生”。

作为班主任,全面了解各包保教师的跟踪指导情况并做了以下工作

(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做思想政治工作。

(二)、循循善诱,以情感人。

1、“身教”育人、人格熏陶。在育人活动中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以自己的模范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

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田,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同时根据自己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运用有特色的交流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健全人格;有时还通过网上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为学生分忧,在工作中注重以情感人,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3、对后进的学生注意尊重和爱护,苦口婆心,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仅指出他们的不足,更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

三、精心策划主题班会

结合学生实际,做好精细总结,精心策划主题班会内容,通过主题班会课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

四、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学校要求,本学期进行了体操的学习和演练,同时还开展了书法比赛,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五、经常研讨,不断探索德育方法

在工作中,八年级代课教师在办公室经常交流学生的情况,不断研讨总结,探索更有益的育人方法,作为班主任,根据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也不断寻求和探索新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体成效:

一、教师的“育人”意识得到增强了。

经过育人包保导师制的实施,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明显改变,能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健全人格,育人责任感得到明显增强。

二、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业进步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使学生成长为一个自尊、自信、宽容的人,在教师、学生、家长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三、增进了家校联系

学校教育只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一个很小的因素,学生的家庭背景等更多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教育者,需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全方面的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并施之个性化的教育,导师制就此做了实践性的探索。

四、教育方法得到改进,师生关系明显改善,实现了“教学相长” 通过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转变了教师教育方法、提升了学生德、智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提升,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教师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双赢”。

需改进之处:

1、进一步完善和详实班级育人制度

2、进一步细化育人跟踪档案,做好反思和家长的交流

3、和家长建立多渠道的联系方式,让家校育人更有成效

第16篇:近三年三育人工作总结

白龙第一小学三育人工作总结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也是我校常抓不懈的中心工作之一,作为教师,要为人师表,时时处处对自身高标准、严要求,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在政治思想上起引导作用,在师德上起示范作用,在智能上起培育作用。专业教研室自成立之初就响应学校要求,号召每位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既要教知识技能,又要教做人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造能力新时期的符合应用型人才。

现今社会,对人才需要层次和素质越来越高,作为本科教学单位培养的学生应具有终生学习能力、有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并具有扎实基本理论知识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之中不仅仅是教书本身,而且要更重视育人。

在教书方面,要求教师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勤于研究,开拓自身知识面,巩固理论知识,紧跟时代科学发展。教好学生,即要有渊博的知识体系,又要有精深的理论功底。要教学生“一口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现在学科划分有两个方向,一个向细发展;一个向粗的发展交叉学科不断涌现。没有一定知识量很难教学过程之中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另外,学生和社会对教学质量要求促使教师必须全面提高教学能力。所以,提高教师素质是一个关键工作。

在教书方面,还应该注重实践环节。“高分低能”现象不能再出现,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必须经过大量实践才能学会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环节包括: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等,在这些环节之中,要求教师必须技能娴熟并具有创造、创新设计和实践能

力,进而,才能教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在这个环节之中,还应该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设计,以达到教学目的。

“育人”是更重要的一个层次。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人,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在教学过程之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人格尊严。教师和学生是平等教与学主体。育人首先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德无才”是无用的,“有才无德”是有害的,是可怕的。教师在教学育人过程之中,应该善于引导学生,进行适时思想教育。当然“正人”要先“正己”,教师应该保证自己的思想进步、行为规范,时时刻刻检讨自己的行为,作好表率作用。

教书育人即体现在对教师的管理,又体现在对学生的管理,涉及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要提倡管理育人。在教学 各个环节之中,要严格管理,用制度、方法、手段去科学管理,严格执行大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在管理之中,求协调求发展。

服务育人,作为最基层教学单元,要以一切为教学服务为原则,服务于教师,服务与学生,树立教学在工作之中的中心地位。

总之,我校将在“三育人”的指引下更好的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并以次为契机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

第17篇:小学生导师育人工作总结

小学生导师育人工作总结 宁阳县磁窑镇兴隆完小

苏印海

“小学生成长导师制”注重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转变,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突出师生平等地位、全面发展和有效互动的理念,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促进教师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增强了教师的“育人”意识,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是教育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以单一的传授科学知识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以说教为主,忽略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关注与培养。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垂直的单向管理,师生之间平等地位和互动关系缺失,“育人”意识薄弱。

经过学校“小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施,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明显改变,在学生管理中注重与学生谈心、及时交流、沟通,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育人责任感得到明显增强。以下是我校一个导师育人的实际案例,从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课题研究在教师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上的转变。

其次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特别是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导师制”以一种“全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提倡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业进步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使生成长为一个自尊、自信、宽容的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校自实施导师制以来,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得到家长的普遍认同。导师制度化的家校联系有效推进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教师和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和学生在校受教育情况,家长和教师形成有效的互补,通过家庭教育和针对性的导师辅导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最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导师制着力于教育理念的更新,通过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教育方法、提升学生德、智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提升。导师制是一项整体性的工作,这一制度的实践应用,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双赢”,教师经历实践磨练,专业素质不断提升;同时,导师把教育看作是一项日常工作,也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对于所引导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记载、分析,撰写个案分析材料,定期开展研讨,促进理论与实践上的交流与完善,不断提高“导”的水平。于学生而言,小学生成长导师制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尽一切可能关注人的需求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精髓。“学生成长导师制”作为推进个性化、亲情化德育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强调个性化、亲情化、渐进性、实效性原则,以生为本,因人而异、目中有人、尊重个性、面向全体。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关注的是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求,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位学生个性得到张扬,享受成功的快乐。学生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下,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第18篇: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总结

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具体做法

一、制定措施,全面实施

1、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全员育人导师”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校委会成员为成员的的全员育人导师制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方案中制定了工作目标、工作制度和方法途径等详细内容,让教师有明确的育人工作思路。同时,经教代会讨论通过了《大场中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及考核办法》,全面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

2、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⑴学校向学生提供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的联系方式,让学生了解各教师的情况;⑵学生根据自己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需求选择可能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教师。学校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初步列出导师名单;⑶导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班级情况,选择受导学生;⑷学校根据师生双方的选择,在充分尊重导师和学生的前提下对师生的互选做适当调整,最后确定导师与受导学生,以保证每位导师带徒计划的完成。

3、教导处牵头设计了《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学生成长记录》《周六日家访记录》《学生谈话记录》等相关工作表格,让教师在具体育导工作中记录建档,使学生的成长进步有案可查。

二、明确职责 全员参与

⑴为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规划人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求导师全面了解所帮学生的情况(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学业成绩、个性特征、生活及学习习惯等),学期初对承包学生当课题去研究,写出学生情况简介。

⑵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制定长期与近期的学习成长目标。对每一个承包的学生建立《xx学生成长记录》,逐一制定教育计划、措施。

⑶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工作。对承包的学生每月至少谈话一次,每学期不少于三次;谈话后学生写出感想。便于老师及时掌握受导学生情况。

⑷做好学生周六日节假日自主学习指导工作。教师对指导学生活动有记录,记录附在《xx学生成长记录》后面。

⑸采用家访、家长来访、电话互访、函件交流等形式,跟家长有效协调与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导师对所做的富有成效的工作,并有有文字记录,记录附在《xx学生成长记录》后面。

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三、健全制度 全心落实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导师对每位被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导师根据被导对象的不同分别从学业成绩及原因、品德行为缺陷及原因、兴趣爱好及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制订发展措施。对每月的表现和每次调研进行逐一登记并分析对照。

2、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导师坚持每周至少一次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要求受导学生每周一次以反思收获的形式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

3、建立健全学情会商机制。班主任每周组织召开一次班教导会,与班内所有学生的成长导师一起分析本班学生在品德、心理、学习、纪律、活动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对本班需特别关注的学生逐一进行分析研究,制定详细的转化对策并积极落实。级部每三周组织班主任、导师对需特别关注的学生逐班进行集体“会诊”,提出解决办法并抓好落实,切实做好转化教育工作。

4、建立学生积极参与制度。学校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学生尊敬成长导师,与成长导师坦诚交往、互相信任;经常主动要求成长导师帮助分析自身状况,指导制定个人成长规划;认真听取并虚心接受成长导师的合理化建议。

第19篇:学年网络育人工作总结

居鲁巴什学校2012-2013学年

网络育人工作总结

第二学期

网络已经成为当代中小学生获取知识、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是新形势下加强与改进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一、以人为本、贴近学生,提高网络文化教育的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学生的发展愿望和多样化的需求,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增强其感染力的内在要求。校园网络的发展为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坚持“已引导广大同学成人成才,服务广大同学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在内容形式方面要紧密联系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来吸引了学生;另一方面,在网站的定位与内涵建设上,要以培养了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为核心,注重把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着力提升网络文化育人的针对性。

二、突出特色、强化内涵,提升网络文化育人的思想性

校园网络的内涵建设是围绕网络育人的本质属性而进行的平台建设和能力建设,它旨在提高校园网络文化育人的能力与水平。内涵建设是特色形成的基础,而特色是内涵建设的结果与体现。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建设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加强以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艺术素质为主题的特色建设,努力形成了一批具有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校园网络文化,充分发挥了网络文化在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升了校园网络的文化品位和思想教育价值。

三、联系实际、开展教育,增强网络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认识来源于实践,联系实际开展教育,不仅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而且也容易增强网络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校园网络因具有生动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快捷性,而凸显特殊的育人功能。利用网络平台,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一是围绕特色网站建设开展相关的专题教育活动,把优质教育资源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提高了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彰显校园网络文化特有的思想价值;二是针对学生在网络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文明上网”活动,净化网络环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网路文化氛围;三是针对学生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专家、学者参与讨论,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培养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形成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的合力;四是利用网络平台大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传播了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

四、加强规划、培养队伍,把握网络文化育人的主导权 校园网络是弘扬校园主流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是师生思想交流文化和信息沟通的重要平台。如果先进的、主流的思想文化不去占领这块阵地,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就必然会去填充。加强网络思想文化的主阵地建设,培养和锻炼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网络思想文化的教育工作队伍,把握网络思想文化育人的主导权,是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实现了这一目标,一是健全学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加强了对网络文化建设的规划和组织领导,建立网络文化建设的工作队伍,指导和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二是加强了学生骨干队伍培养,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和相关工作技能,充分发挥了他们在网上引导、信息监控、内容更新、系统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完善制度、依法管理,建立网络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 完善的制度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科学的管理是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抓住这两个关键问题,构建长效发展机制。一是完善校园网络文化队伍的选拔、培养、管理和发展机制,形成与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管理队伍、舆论引导队伍、技术研发队伍;二是健全规章制度,建立专题教育网站的备案制度、信息发布的审查制度、网络舆情监管制度、网络突发舆情处置报告制度等;三是建立“分级负责、按快管理”的网络管理体系,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综合运用法律、校纪、技术、思想教育、学生自律等手段,将管理和教育。自律和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依法监管、学生自律、规范有序的信息传播秩序。

波乡居鲁巴什学校 2013年7月

第20篇:学校资助育人工作总结

“助困”与“育人”相结合,构建公平、高效、操作性强的

资助体系

——在校园金秋助学 推动师生结对子助学活动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高校资助工作是高校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有效途径, 资助的不同类型和途径有不同的育人功能, 高校资助工作有其特殊性, 因而资助工作要与育人工作密切结合, 高校资助工作要找准思想教育的切入点, 充分发挥各种资助政策的不同育人功能, 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 通过资助工作开展育人教育, 使受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诚信、自立、自强、感恩等优秀品质。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以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贫困生的政策体系。这些资助方式在资助贫困生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每种方式在发挥其独特效能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如何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已成为高校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而急迫的课题。对此,高校助学工作应更新资助理念,从规范管理和实践运作两方面构建公平、高效、操作性强的“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资助体系,促进经济困难学生在逆境磨砺中健康成长。

一、切实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解决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要求把解决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提高到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高度来认识。近年来,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数量也随之上升,目前有3826人被列为校级经济困难学生,这部分学生能否安心学习和顺利完成学业,关系我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事。各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支持、配合做好这项工作。

第二,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指出,要将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资助工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就是解决最大的实际问题,生活问题解决了,学生才能放下思想包袱,才能安心学习。

第三,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救助弱势群体,古已有之,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大会,是在实际行动上树立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团结互助为荣”。同时,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使贫困家庭的孩子能读书,缓和了社会矛盾,增加了校园和整个社会的和谐音符。

第四,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接受高等教育是基本的人权,也是一种积极的权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着来自生活、学习及家庭、学校等多方的压力,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打工谋生,无法集中学习,学习压力极大。因此,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助困,可促使高等教育的相对公平。同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公平、公正和友爱。因此,只有切实做好助困工作,尽可能公平分配教育资源,才能有效缓和因贫困产生的矛盾,才能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才能让学生们能够安心学习,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重要保障。

第五,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就是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接受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帮助他们当中一些有潜力的孩子成长为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二、我校助困育人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制定了许多资助方法,我校的资助体系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基本解决了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2011年组织了两次家庭经济困难生资格认定工作,共认定在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826人。原则上按照A档10%,B档20%,C档30%,D档40%进行划分。其中:A档381人;B档共764人;C档共1141人;D档共1540人。

2011年组织办理各项奖、助、减免、贷款等资助累计近2万人次,总计4054.437万元,比上年增长87.8517万元。这些资助措施100%覆盖到全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较好地落实了国家政策,有效缓解了学生经济和生活上的困难,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维护了校园的和谐稳定。

但是,应当注意到,我校学生资助工作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由于现实沉重的经济压力、城乡之间的差别、消费水平的巨大反差、紧张的学习、激烈的竞争、人际交往的不适应、就业压力、理想与现实的反差等等问题的存在,部分经济困难学生往往不能正视自己的贫困,从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主要体现为自卑、焦虑、抑郁、敏感多疑、麻木冷漠、逆反偏激几个方面。

二是资助政策体系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认定机制存在缺陷, 各地对“贫困”的界定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认定标准。资助力度不均衡 。如对国家现有奖、助、贷、补、免五个部分之间相互协调性不强,对多种救助项目的统筹安排和对贫困生实际情况缺乏充分了解,造成教育救助力度不够均衡。资助对象定位欠科学。现行各项贫困生救助形式是以无偿或半偿为主,渗透着传统的救济思想,在把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视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高校贫困生是未来拥有较高预期收益的人群这一基本情况。

三是助困育人工作失之偏颇。物质资助为主,能力培养不足。现在学生助困主要是“授之以鱼”的给予性资助模式为主,“授之以渔”的自我发展激励不足。被动性应对为主,主动开拓助困资源不足,造成了有学生申请才予以办理。“强势关心”为主,不够细致化,不能够针对个体予以更为细致地开展工作。这样的帮助往往会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些甚至会伤害到他们相对脆弱又自卑的心灵

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加强全过程助困育人

学生助困工作应该贯穿贫困学生学习生活的全阶段,包括从新生入校到毕业生离校的全过程。一是开辟“绿色通道”使新生报到不再受阻二是做好新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认定及建档工作。三是持续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的助困工作。。四是注重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离校后的贷后管理工作

2.做好全方位助困育人

高校不仅从经济上帮助贫困学生,而且在精神上关心他们的成长,不仅关注贫困学生的眼前困难,更着眼于他们的长远发展。一是开展自强不息精神教育。。二是开展发展支持教育。。三是开展诚信感恩教育。近

3.拓展全员助困育人

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人员参与到助困育人的队伍中来,拓展助困育人多元化形式。一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最大化教育助困。二是落实学校助困育人工作,壮大校内助困队伍。三是开拓社会捐赠渠道,吸引社会爱心人士助困

三、认真开展师生结对子“一帮一”助学活动,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在逆境磨砺中成人成才。

在市总工会、市教育工会的倡导和推动下,我校工会从2007年开始在全校开展了校园金秋助学活动,五年来,校园助学活动由经济助学发展到以经济资助为主,思想、学业、生活、品行的全方位助学。特别是从2008年开始,校工会在各学院开展的教师与学生“一帮一”结对子签约助学活动,切合实际、影响广泛、卓有成效。不仅深入推进了校园金秋助学活动的开展,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提高了师德建设的实效,成为师德建设的有效载体。

校工会作为此活动的主办单位,通过校工会领导与全体同志群策群力、狠抓落实、创新思路,保障了活动扎实、有效发展,使我校校园金秋助学活动一直走在全市各高校前列,在此,我代表党委学工部、学生处对校工会的辛勤努力和丰硕成果表示衷心的感谢与热烈的祝贺。

近五年来,“一帮一”助学活动创造了全新的助学形式和方法,创新性地提出了以经济助学、学业助学、品行助学、心理助学“四位一体”的助学理念,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助学机制。活动在校党委领导下,各学院、学生工作部门参加的“一帮一”助学活动领导小组,以师生自愿为原则,以生活、学业、思想存在问题的学生为主要帮扶对象,以师生共签“一帮一”协议为主要形式,建立完善的助学档案,设定一年为一个帮扶期,每年适情进行调整和充实,由校工会负责全校助学活动的组织协调,总结推广先进典型,推动活动顺利进行。“一帮一”助学活动的开展以来,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取得了学生成才、教师进步、组织提高、校园和谐“四赢”的效果,成效显著。

学生工作部门作为此项工作的直接实施单位,为了保障工作扎实推进,深化活动内涵,希望各学院一如既往第给予工作最大的支持和帮助,保障工作高效落实。在此,我对各学院提几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积极动员:希望各学院领导高度重视,进一步完善“一帮一”助学活动领导小组,做好此项工作的动员、部署、协调与指导工作。

二:狠抓落实、强调时效: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活动推广方案,把握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要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教师队伍参与活动比例,努力做到积极主动,高效落实,确保活动的时效性。

三:注重总结、创新思路:全面总结近年来开展师生结对子“一帮一”助学活动的做法和经验,明确努力方向,不断创新思路,拓宽渠道、完善机制,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把师生结对子“一帮一”助学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同志们,目前党和政府在高校实行的资助政策,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强度最大、资助范围最广、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实惠最多、广大人民群众反响最好的一项制度安排。站在事业发展的新高点,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力做好学生资助工作,促进教育公平,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才而努力奋斗!

《育人工作总结.doc》
育人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银行工作总结医院工作总结安全生产总结财务工作总结酒店工作总结党风廉政工作总结工会工作总结社区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建工作总结其他工作总结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