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工作总结

2020-06-01 来源:其他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市政府工作总结

一、xxxx年工作回顾

xxxx年是我市发展历史上非同寻常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区、实现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统筹产业、城乡、新老区、经济与生态和社会协调发展,圆满完成了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主要发展指标实现标志性突破,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好的趋势

、好的态势、好的气势;农业科技创新成效显著,程相文及其团队选育的永优“浚单20”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我市首次获得全国科研领域最高奖;城镇化全面快速推进,城市功能面貌、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依托中鹤集团探索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模式在全省产生影响。这一年,温家宝总理亲临我市视察,总理的殷殷教诲和热情鼓励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增添了信心和力量;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助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特别是明确提出支持我市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发展循环经济,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市八次党代会勾画了今后五年的宏伟蓝图,凝聚了方方面面的力量,为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xxxx年也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努力创造新优势、奋力实现新突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生产总值51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8.8亿元,增长1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0亿元,增长2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亿元,增长17.8%。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9%,特色主导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7.7%,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7.9%。质量效益明显提高,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亿元、增长2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169.2亿元、增长36.1%,实现利润63.1亿元、增长2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9%。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分别为17255元和10923元、增长14.6%和10%,农民人均纯收入8271元、增长21.4%;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51128套保障性住房全面开工;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数量多、规模大、进展快,全年完成投资325亿元、增加65亿元。地恩地金属镁精深加工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华晨10万辆载货车等项目基本建成,填补国内空白的仕佳光分路器芯片项目试生产,煤制乙二醇中试装置多项关键技术指标居国际领先水平,河南煤化鹤煤集团年产60万吨甲醇、年产45万吨电石等项目即将投产,年产10万吨1,4-丁二醇、航盛汽车电子等项目加快推进;一批公共服务项目顺利实施,市艺术中心投入使用;鹤辉高速、快速通道北延二期等一批道路建设改造全面展开,项目建设进入投入高峰期、初步投产见效期。

二是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集中资源引龙头、带集群、成产业,引进市外资金161亿元,其中引进省外资金130.4亿元、增长44.7%;实际利用外资3.6亿美元、增长59.7%,均超额完成目标。与央企和龙头企业的合作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石化河南煤化xx煤化一体化项目已上报国家发改委,与中国化学工程集团、中航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沃尔玛、苏宁、国美等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落户我市,招商引资工作进入拓展、深化、提升的新阶段。

三是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集聚区和园区建设全面提速,建成区达到46.3平方公里、增加12.1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8.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51.1亿元、增长36.3%。4个产业集聚区均获省专业示范产业集聚区称号,开发区被评为省最具产业竞争力集聚区、省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开发区,浚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省最具产业竞争力集聚区、省先进产业集聚区,宝山产业集聚区被评为省“十快”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效应正在显现,产城互动格局初步形成。

四是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率达到49.8%。新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3.1平方公里,功能更加完善,“9+1”标志性建筑中6座主体封顶,产业综合服务功能区展现出良好形象;鹤淇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6+3”标志性工程全面启动,鹤淇一体化取得重要进展。老区改造提升全面加快,已拆迁127万平方米、开工总建筑面积230万平方米,群众居住条件和城市面貌明显改善。浚县工业化与黎阳新城建设全面展开。重点镇建设进一步加快。新型社区已建成11个、在建40个。

五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粮食总产113.3万吨,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稳定在100万吨以上。浚县5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创全国同面积小麦、玉米高产纪录,整建制高产创建目标超额完成;河南省玉米遗传改良院士工作站通过验收。农业气象试验站上升为国家级试验站。农业标准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获批创

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

六是持续抓好生态环保建设。循环经济发展层次进一步提高,在全国首家通过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考核,6项标准成为国家标准。扎实开展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工作,省定减排目标提前完成,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淇河生态区、生态带建设等扎实推进,疏浚减漏工程成功蓄水,为城市增添了靓丽风景。造林

绿化规模进一步扩大,林木覆盖率达到27.2%。

七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一般预算支出中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支出53.6亿元、占比达到72.2%,较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增加80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1%和99.3%。市区月最低工资标准由800元调整为1080元,对城乡低保家庭实行了临时价格补贴。人口自然增长率5.4%。,实现了人口均衡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文化、体育、广电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社会治安、信访稳定和安全生产形势基本平稳,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市、信访工作先进市和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优秀市。

八是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结率100%。法制建设全面推进,被评为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市。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行政监察、财政、审计等监督不断强化,反腐倡廉建设深入推进。积极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

大力开展国防教育,扎实做好双拥共建工作,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驻鹤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旅游、人防、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统计、史志、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对口援助哈密工作进展顺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实现了令人自豪的突破,这是我们在宏观形势困难复杂、自身发展基础薄弱的情况下,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有效运作的结果;是我们在外部竞争激烈、要素制约加剧的环境中,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克难攻坚的结果;是我们在财力有限、民生改善任务艰巨的条件下,执政为民、问需于民、发展惠民的结果。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市人大和市政协的关心支持、鼎力相助,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团结协作、扎实工作,更得益于全市人民的同心同德、务实奋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我市现代化建设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总量小、竞争力较弱的基本市情正在好转但尚未根本改变;发展方式不科学、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差距较大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正在缓解但尚未根本解决;招商引资、大项目的数量、质量有待增加和提升;民生事业有待改善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些部门职能转变不到位,服务效能不够高,一些干部的思想观念、运作能力、精神状态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xxxx年形势及发展目标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落实省、市党代会安排部署的起步之年,也是机遇大于挑战的关键一年。我市面临的外部形势更加复杂严峻,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世界经济复苏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更加凸显;全国投资需求逐步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招商引资等工作难度增加;资金、土地、劳动力、环境容量等要素的刚性制约短期内难以彻底缓解,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可以说,今年的形势是变数大、矛盾多、约束紧、压力强,我市仍处于负重爬坡、不进则退的攻坚阶段。同时更应该看到,我市发展具备诸多有利条件,经济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从全国全省看,国家确定了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十七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确定了持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加快转移的趋势没有改变,这些都为我市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从我市来看,除了资源禀赋、地理区位、文化底蕴等优势之外,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走科学发展之路,持续推进了一些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重点工作和战略项目,新型产业基础初具雏形,新型城市骨架不断拉大,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综合竞争优势进一步显现。综合来看,挑战不容忽视,机遇更加难得,我市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处在加快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蓄积率先崛起优势的过程之中,做好今年的工作、保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率先崛起,强化民生导向,加快两个构建,推进“三化”协调,持续创优势,提升促发展,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好趋势、好态势、好气势,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先行先试走在前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化率提高1.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左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完成省下达目标。

这些目标既力求持续提升、积极作为,又体现务实求效、实事求是,是率先崛起的基本要求,是全市人民的热切期待。实现上述目标,政府工作必须坚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先行先试走在前面”的总要求,在统一思想中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在清醒忧患中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在突出特色中增强实力、提高质量,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坚持“持续创优势,提升促发展”的总基调,持续创优势,就是立足我市实际,着眼未来发展,坚持做特色、出精品,进一步发挥和强化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提升促发展,就是提升发展理念、措施、质量、水平等,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成效,经济发展速度、规模、效益得到新提高,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坚持“着力扩大投资、着力改革创新、着力改善民生”的总原则,大力开展开放招商,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利用好金融资金和民间投资,继续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备足后劲;强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大胆运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思路举措、方式方法,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破解瓶颈、赢得主动;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努力办好涉及民生的每一件事,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扩大发展成果的共享面,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三、xxxx年重点工作

持续创优势、提升促发展,必须突出重点,高起点谋划规划、高标准建设发展、高水平运作推进,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新提升。

第一,进一步强化项目建设主抓手,实现发展支撑能力新提升。落实完善领导分包、定期通报、现场观摩等措施,着力抓好220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工业类项目104个,农业类项目17个,服务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及房地产项目99个,确保完成投资260亿元,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的引领、带动和支撑作用。抓开工建设。全力推进与河南煤化集团、中国石化集团、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的合作,力争开工建设煤化一体化、煤制乙二醇、1,4—丁二醇二期等项目,进一步延伸拓展煤化工产业链。开工建设鹤淇电厂,加快推进500千伏输变电站、107国道升级改造、中鹤集团100万吨小麦深加工、钜桥商贸物流园区等项目,新开工项目120个。抓竣工见效。抓好河南煤化鹤煤集团60万吨甲醇、华晨10万辆载货车、中鹤集团20万吨速冻调理食品、国家镁及镁合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一批产业项目,加快推进鹤辉高速、快速通道北延二期等一批交通项目,确保竣工50个以上。扎实做好南水北调、石武客运专线、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等过境项目的协调服务,力争石武客运专线xx东站、站前广场竣工。抓谋划运作。着眼于国家、省政策变化,持续做好沟通衔接,超前谋划储备一批支撑性、带动性、可行性强的项目,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超过100个,10亿元以上项目达到30个,并全力做好前期工作。抓平台支撑。产业集聚区和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亿元,新增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修建完善道路50公里以上,新建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以上,全面提升配套能力;巩固发展在全省的特色和优势,努力建设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现代煤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绿色安全食品、电子信息、金属镁精深加工等产业基地,形成1个主营业务收入超300亿元、2个超100亿元、2个超50亿元的产业集聚区或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确保集聚区在省考核调整中争先晋位,力争金山产业集聚区进入全省“十强”行列,山城区陶瓷园区进入省级集聚区行列,鹤山煤炭储配园区列入国家煤炭物流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第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招商引资质量效益新提升。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局性战略性举措,进一步拓宽开放领域、提升开放水平,高质量引进市外资金160亿元。强化招大引优。紧盯央企、行业龙头和标志性企业,紧盯延链补链的关联配套项目,集中力量抓好20个招商引资重点跟踪项目,力争每个县区和开发区都落地2~3个投资超10亿元的项目、每个产业集聚区新引进5个以上行业龙头企业或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每个产业园区新引进3个以上行业龙头企业或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壮大提升主导产业,培育升级先导产业。强化招商实效。按照省“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年”的要求,把促进项目签约落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提高招商项目的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继续开展“三定一坐”和打捆式、集群式、产业链式招商,更加注重把以商招商与以政招商相结合,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借力现有企业、协会、商会等开展招商;更加注重把“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省重大招商活动,认真办好我市特色招商推介活动;更加注重把常规招商和政策招商相结合,完善落实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形成市县区衔接配套、相互支撑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支持、保障作用。强化工作合力。坚持全市一盘棋,坚持发挥县区招商引资主体作用,坚持大员上阵、高位推进,形成党政齐抓、部门协作、各级联动、要素倾斜、全市一体的开放招商新格局。发挥全民对外开放主力作用,制定实施系统的宣传推介方案,大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全民招商合力。

第三,进一步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新提升。以总投资300多亿元的“城镇建设十大工程”为重点,深入实施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一核双星多支点”单元组合型宜居城市,提高城乡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高标准建设城市新区。加快“大新区”方案报批、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大力推进鹤淇一体化。持续提升新区功能品位,加快南部片区特别是产业综合功能服务区建设,力争“9+1”标志性工程全部主体竣工,引导总部经济、金融、科研、信息等新型服务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加快推进10个、启动11个城中村改造;改造提升较早建成的居民区、商业中心等;新建续建城市道路15公里;新建改造供水管网55公里、污水管网14.5公里;采取多种供热方式,力争增加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完成一批农贸市场、环卫设施、停车场、交通信号灯、公厕、人防工程等建设改造,启动棉丰渠等改造。积极推进淇县朝歌新区建设和县城14个片区改造。加快老城区和浚县县城改造建设。更好地统筹老城区经济发展、设施建设和社区改造、民生改善等,推进成方连片改造,加快道路、供热等基础设施和就医、就学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解决道路遗撒、粉尘污染等问题,实施好总投资136亿元的43个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4.8亿元,使老城区面貌、人民生活条件实现新提升。抓好浚县古城保护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黎阳新城,实施好总投资4亿元的10个基础设施项目,叫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品牌。积极推进小城镇和新型社区建设。编制完善小城镇发展规划,抓好5个重点镇总投资10亿元的36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完成投资6亿元。积极稳妥推进新型社区建设,淇县搞好全域规划、整县制推进,浚县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推进。以城市标准建设住宅楼、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重点抓好52个社区建设,11个达到入住条件。进一步提高规划管理水平。统筹城乡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均衡化规划建设,完善城乡一体化规划、开发区总体规划等。加快推进“数字xx”和电子政务建设,启用数字xx综合服务中心,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扎实推进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等,加强规范化、人性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公交、物业等服务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为民,建立以农民变市民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使农民成为真正的受益者、支持者和参与者。

第四,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现代农业发展新提升。以创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为抓手,以建设现代化高标准农田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为重点,进一步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强力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和农业标准化建设。坚持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继续推进整建制高产创建,实施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加快建设全省唯一的万亩核心试验区,高产创建总示范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健全农业综合标准化体系,抓好2~3个万亩高产创建标准化试点,进一步提升高产创建和标准化水平。加强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着力抓好火龙岗高效节水示范基地、新增5.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等重点水利项目。积极稳妥推进盘石头水库第三批移民。再解决2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完成6个行政村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深入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建设农村公路80公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以规划建设国家现代玉米种子产业技术研发基地为重点,进一步做好“永优”玉米品种的研发推广工作,加快做大做强种业品牌。扎实推进盘石头水库人工增雨示范基地后续项目和星陆双基拓展项目建设,争取北方自然灾害模拟仓项目落户我市。实施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积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等相关项目。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培育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品牌,积极培养职业农民,巩固壮大特色优势农业,打造农业产业化集群。抓好标准化规模养殖、特色养殖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工作,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观赏休闲农业和高效农业,建设2~3个千亩蔬菜标准园,持续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

第五,进一步加大文化改革发展力度,实现文化发展繁荣新提升。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设立1500万元专项资金,启动华夏历史文明xx传承创新区建设,打造体现时代精神和xx特色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文化服务。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塑造高尚人格、培育和谐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巩固发展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锤炼形成xx城市精神。扎实开展“季评十件好事”等有特色有实效的活动,继续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实施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城乡基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完善覆盖市县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推进县区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实现村村都有农家书屋。广泛开展城乡群众文化活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完成市级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加大文物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制定实施文化产业发展三年规划,推进一批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着力培育文化领军企业,使文化产业尽早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把大运河、中国春节文化申遗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等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快浚县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继续办好民俗文化节,积极打造全国知名、有国际影响的春节文化、民俗文化品牌;加大对淇河文化、鬼谷子文化、牛派艺术、泥塑石雕手工艺品等文化资源、文化产品的挖掘和宣传推介力度,培育具有xx特色的知名文化产品和文化名人。加快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积极创建全省文化旅游服务业发展园区。

第六,进一步打造宜居xx品牌,实现生态环境层次新提升。牢固树立绿色低碳等理念,坚持走山川更秀美、生态更宜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持续提升循环经济发展规模和层次。大力实施质量立市战略,积极创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市,争取成为国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扎实推进循环经济项目、试点企业和示范园区建设,打造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基地;鼓励支持煤矸石造纸项目,加快总部和生产示范、技术研发、核心设备制造基地建设。完善循环型城市体系,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强循环经济技术支撑,提升循环经济标准化水平,争取更多的标准上升为国家或行业标准。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强化节能管理,提高能耗准入门槛,加快重点高耗能行业技术改造,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持续推进污染减排,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确保环境质量不断改善。集中开展淇河生态修复、两岸综合整治、执法管理等,进一步做好淇河高村坝以上河段的规划建设管理,启动高村坝以下6.05公里河道治理及两岸生态保护建设,保护好全市人民的生态河、生命河、母亲河。大规模高质量推进生态绿化。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做好重点区域生态绿化,建设一批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生态园等,抓好矿区生态恢复治理、煤矿塌陷区治理和农村土壤修复,造林19.8万亩,打造覆盖全域的林业生态体系,让全市人民永享青山碧水蓝天。

第七,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动力活力新提升。围绕破除制约“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科技、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机制创新。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实施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扩大到村卫生室,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制,积极探索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改革;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发展。扎实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丰富提升传统服务业,突出发展现代物流、新型商贸、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服务业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加快水利体制机制改革,完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体制改革,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水平。深化农村、事业单位、集体林权等改革。探索推进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改革。大胆创新要素保障机制。创新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机制,实施新的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更加注重发现、使用、培养现有人才,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实施新的科技创新计划,加强与省有关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快建设科技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基地、科技创业园区,组织实施重大关键产业技术研究、重大科技专项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大力表彰奖励优秀科技人才和重大科技成果,积极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和优化信贷投放,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和股权交易融资,扩大规范民间融资,积极引进各类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有效整合利用政府资源、资产、资金、资信,深入推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保持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创新土地开发利用机制,优化城镇和产业用地布局,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加大土地储备和清查力度,切实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加快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落实完善各级各部门定期征求企业意见建议、企业家培训交流等制度,及时主动解决企业的困难和问题,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帮助现有企业做大做优做强。落实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保障性住房和社会事业等领域,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第八,进一步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实现民生保障改善新提升。坚持积极而为、量力而行,切实做好省重点民生工程涉及我市的工作,完成总投资37亿多元的10项市重点民生工程,努力践行向全市人民的承诺。做好就业工作。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鼓励扶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重点抓好失地农民、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群体、退役军人和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加强对“两后”人员、农村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等职业技能培训,继续实施零就业家庭专项援助和公益性岗位安置计划,确保完成城镇新增就业目标,失地农民就业率达到95%以上。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政策,健全最低工资标准、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及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的正常调整机制和自然增长机制,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2%以上、新农合参合率保持95%以上。将国有、集体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障范围。鼓励引导失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险,努力实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全覆盖。扩大城乡困难群众受助范围,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挂钩机制,增加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和高校食堂的临时性价格补贴。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把这项工作与改善民生、进城务工人员落户、引进人才等统筹推进,加快建设已开工的工程,切实抓好今年开工的1.84万套工程建设,确保竣工1.8万套。创新和落实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机制,确保工程质量和分配公平。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中小学校布局,强化教师培训交流,深化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持续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加快职教园区建设,力争建成全省示范性职教园区;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建幼儿园37所,加快解决“入园难”问题;落实完善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的政策措施,推动公办与民办教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建设安全校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快建设市第一人民医院主病房楼,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实施“居民健康卡”工程,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完善体育服务设施,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举办市九届运动会,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实施优生促进工程,积极创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示范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统筹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妇女儿童事业、老龄事业、残疾人事业,积极做好殡葬服务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安全创建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有效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进一步改进群众工作,健全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好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弱势群体的衣食冷暖问题。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做好“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市工作。提高对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心、更舒心、更幸福!

持续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支持驻鹤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建设,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法开展工作。切实做好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统计、史志、档案等工作。做好对口支援哈密工作。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更加注重务实发展,认真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深入推进“两转两提”,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和服务水平,努力营造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发展环境,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是持续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认真履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责,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审批项目。深入推进政务公开,积极推进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切实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持续强化依法行政。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依法接受法律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注重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人民团体的意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和过错追究,加强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和行政层级监督,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扎实开展作风纪律整顿,进一步强化服务,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首要标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上来,用到主动帮助企业、群众和基层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上来,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强化效率,坚持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用心做事,注重统筹协调、科学运作,加强考核督查、激励约束,确保政令畅通、运转高效。强化务实,更加重视基层基础工作,及时把目标任务和安排部署细化、深化、量化,完善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跟踪落实等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说到做到、说好做好。

四是持续推进廉政建设。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纠风和专项治理力度,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为人民谋利益。弘扬艰苦奋斗作风,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坚决反对铺张浪费等奢靡之风,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和安全水平,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在最急需最重要的地方。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以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效保障发展、取信于民!

推荐第2篇:市政府工作总结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极不平凡,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国内宏观调控多重影响、区域竞争逼人态势和自身经济转型压力,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千方百计抓机遇,攻坚克难破瓶颈,全力以赴促发展,圆满完成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谱写了xxxx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新篇章。

——过去五年,经济实力大幅跃升。16项主要经济指标任务超额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达690.5亿元,实现翻番;工业总产值在全市率先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32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从19.1亿元增加到60.2亿元,增长2.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18.1亿元,增长1.5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64亿元,年均增长18.4%。区域经济总量始终稳居全市前列。

——过去五年,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率先成为全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户籍制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关键领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56.6亿美元,利用外资增长12倍,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2家,连续八年获全市发展开放型经济先进区。高新区顺利完成体制调整,“三次创业”稳步起航。

——过去五年,五大工程成效明显。累计投入600亿元。宜居工程:率先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261天增加到321天。畅通工程:建成骨干道路124公里,镇通畅率、村通达率均达100%。森林工程:植树造林11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4个百分点。平安工程:不断健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群众安全感指数大幅上升。健康工程:推动卫生和体育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达到93%。

——过去五年,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960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实现翻番。每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5%以上投入民生,“民生十条”、“共富十八条”和55项民心工程务实推进,“关注民生•关怀一生”终身惠民体系基本形成,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城乡居民。

这五年取得的成绩,充分展现了xxxx百万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团结与拼搏,必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奋勇前进。

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调结构转方式,推动经济增量提质

坚持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6年1.8:50.6:47.6调整为1.2:47.9:50.9。突出工业集群发展。铝加工、汽摩和现代装备等产业集群效应明显,西南铝、庆铃、隆鑫、格力成为百亿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16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986.4亿元。园区引擎带动作用明显,九龙园区稳居全市特色工业园区前茅;西彭铝产业区升格为市级直管园区,成为全市十强园区;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46个项目落户,成为全市笔记本电脑产业生力军。突出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培育杨家坪、石桥铺两大百亿级商圈,陶家商圈跻身全市五大新商圈,恒冠钢材、绿云石都入围百亿级市场;精心打造旅游业,“五谷丰登•十泉十美”声名远扬,直港大道、巴国城获评国家级特色美食街,新增国家4A级景区6个、五星级酒店3家,酒店星数达到62颗,累计来区旅游人数突破5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6.8亿元;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8%,创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市级文化和创意产业基地11个,黄桷坪艺术园成为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川美•创谷”盛大开谷,世博xx馆永久落户巴国城。突出现代都市农业特色发展。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发展专业合作组织109个,花果、农产品加工、生态休闲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壮大,荣获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转型升级,成功创建市级园区,西部国际涉农物流加工区成为国家级物流枢纽。

(二)抓投资引项目,增添区域发展动力

坚持投资拉动经济,项目推动发展。计划项目累计完成政府类投资429亿元、社会投资380亿元。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引进各类项目1000余个,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144个,实际到位资金突破600亿元,华硕中国第二运营总部、莱佛士国际教育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户。累计发展内资企业32645家,总量全市第一。大力实施项目建设。策划包装重大项目785个,230个项目纳入市级重点项目;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健全区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437个项目建成投用。全力强化金融保障。强化政府性投融资监管,率先在全国地级市区发行企业债券;引进浙江民泰商业银行、齐鲁证券等金融企业25家,培育梅安森科技成功上市,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047.7亿元、921.2亿元。累计争取上级资金132亿

元,多渠道筹集资金410亿元。率先实施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兑现扶持资金8600万元。培育著名商标61件、驰名商标7件,总量均列全市第一,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国家商标战略示范区。

(三)攻难题求突破,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创新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破解二元结构难题。综合改革先行先试。率先实施“四规叠合”,完成27个

村规划编制;率先完善区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流转土地3.7万亩;率先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试点,华岩镇共和村经验全市推广;率先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农转城”30558人;率先构建“六金”收入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城乡收入差距比缩小到2.11:1。健全城乡管理机制。推进公共服务职能向农村延伸,建立村居社会保障服务站和综治工作站;创新市政管理模式,农村垃圾实现集中收运处理;推动农村公交客运改革,场镇实现公交全覆盖,62个行政村实现公交通达。全面改善镇容村貌。着力打造白市驿——西彭市级城乡统筹集中示范点,建成农民新村21个、巴渝新居4382户,改造农村危旧房3989户,白市驿场镇风貌改造成为全市亮点,金凤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经验全国推广;投资5.8亿元,新改建公路226公里;整治病险水库16座,解决1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成功创建全国城乡统筹标准化示范区,海龙村成为综合改革展示窗口。

(四)重建设强管理,打造宜居魅力城市

坚持优化拓展空间,再造重塑城市形象。规划引领城市发展。90%区域进入“二环”版图,率先在全市完成分区规划编制、区镇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新增城市建设用地3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92平方公里;高新区获批50平方公里拓展空间,杨家坪24平方公里规划纳入“两江四岸”城市设计,九龙西城完成中心区城市设计及控规编制,陶家跻身全市五大新城市副中心。综合整治城市环境。改造危旧房、城中村、棚户区221万平方米,城市房屋征收工作经验全市推广;完成房地产投资500亿元,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1.5平方米;整治社区20个、背街小巷201条、建筑外立面168万平方米、店招店牌5.9万平方米;完成白改黑120万平方米,提档升级人行道60万平方米,消灭无灯区980处;深入开展“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行动,打好创模攻坚战,二环内畜禽规模养殖全面取缔,次级河流综合整治成效明显,成功创建市级环境保护模范区。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启动快速路一纵线等骨干道路建设,新建九滨路等城市道路13.5公里,打通五台山等城市堵点9个;新建变电站7座、水电气管网2000公里;新增城市绿地1200万平方米,新建公园67个、广场8个,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全国典范,直港大道成为城市亮点;新增停车位2522个,新建垃圾站21个、污水处理厂(站)23个。在全市率先实现主城数字化管理全覆盖,组建首支市容巡警队,创造市政管理“九龙经验”。

(五)解民忧惠民生,构建平安和谐社会

坚持民生导向,增进百姓福祉。健全社会保障。实现就业再就业20.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以内;扶持微型企业1522家;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39865家,获评全国民营企业招聘贡献突出城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5%,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多层次、全覆盖救济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廉租房18.6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公租房350万平方米。繁荣社会事业。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区,连续五次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创建市级重点中学1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5所,率先实现中小学塑胶运动场全覆盖,蛋奶工程、爱心午餐等教育民生行动惠及13万余人,荣获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示范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举办“唱读讲传”活动2000余场次,基层文化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建成区文化艺术中心,文化馆成功创建国家一级馆,走马镇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曲艺之乡”,九龙镇成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率先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率先完成镇村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率先实行药品电子监管,扩建区一院,建成九龙中医大厦、区五院,成功创建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优质服务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区、全市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示范区;新增体育场地65.6万平方米、健身步道130公里,城乡体育健身设施实现全域覆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成功化解矛盾纠纷7100件;启动数字化应急联动防控体系建设,推进社区警务、校园安保,新建交巡警平台36个;率先建立专职维稳工作队,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率先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依法查处“毒血旺”、“染色花椒”等案件38起;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50个挂牌重大安全隐患全部销号,荣获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先进,成功创建全国平安畅通区县。切实维护和谐劳动关系,劳动仲裁工作经验全国推广。圆满完成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连续三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获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示范区。成功创建市级文明城区。

(六)强责任聚合力,提高政府施政能力

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按时办结1283件人大代表建议和1327件政协提案。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政府专家咨询顾问团开展各类咨询活动71次。建成公共资源综合交易平台,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率先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行政审批平均承诺时限压缩至4.48天,列主城首位。政府信息公开率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日趋完善。完成政府新一轮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行公务员招录“阳光面试”,率先开展民主测评百名科长活动。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初步形成企业联合征信系统。四级应急救援体系经验全国推广,圆满完成石桥铺“4.24”火灾事故善后处置工作。及时处理公开电话、公开电子信箱反映问题,办结率达99.6%。扎实开展“三项活动”、“三项治理”,全区机关干部下访4万余人次,“结穷亲”8141户。安排送温暖资金近亿元,慰问群众30万余人次。深入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82件,党纪政纪处分110人。

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工作得到加强,民宗、侨台、民防、审计、修志、保密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对口支援崇州、云阳工作获全市先进。五年来,109项政府工作获国家级荣誉,273项获市级表彰奖励。

刚刚过去的xxxx年,我们继续围绕“一大带三大”工作思路,深入推进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次级河流整治、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违法用地整治“四大攻坚行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高新区全力推动50平方公里拓展区建设,筹融资55亿元,征地1万亩,建成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6.9亿元、增长21.2%,固定资产投资110.4亿元、增长120.7%,区级税收收入12.5亿元、增长48.8%,外贸进出口5.05亿美元、增长283%。全区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工业总产值增长20%,九龙、西彭、金凤三大园区对全区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突破50%。招商引资创历史新高,新签约项目107个,新增外资企业30家,实际利用内资240.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96亿美元。第三产业持续繁荣兴旺,商品销售总额实现1742亿元、增长30.7%,杨家坪、石桥铺商圈改造升级,社零总额占全区85%以上。全面开展“城市形象提升年”主题活动,集中实施4大类87个重点项目,完成九龙半岛国际方案征集,建成九龙外滩广场一期,启动白彭公路提档升级,华润二十四城等十大房地产项目稳步推进,嘉华大桥南延伸段一期建成通车,陶家生态公园、杨家坪“三桥两地通”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小湾小区等老旧住宅区整治深得民心,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连续荣获全市优秀。

五年来,xxxx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之路。这五年里,世界经济风云激荡,金融危机席卷而来,宏观政策不断调整,资源环境约束突出,但我们始终发扬“敢上九天揽月,勇于龙行天下”的九龙精神,危中求机,困中解难,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充分体现“加快”和“率先”、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新路!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

一是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才能切实打开局面、创新发展。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应对挑战中转变观念,在转变观念中创新模式。全力实施高新技术、城市化、都市农业“三大战略”,发展基础更牢、后劲更足;切实推进“扮靓老城,拓展新区”,发展环境更优、空间更广;深入贯彻“东兴都市、西强工业,城乡统筹、两翼齐飞”发展战略,发展水平更高、活力更强。实践证明,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创新发展的势头不动摇。

二是只有坚持超前谋划、抢抓机遇,才能有效抢占先机、率先发展。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整合资源中统筹兼顾,在统筹兼顾中勇闯“盲区”。紧紧抓住统筹城乡综合改革机遇,先行先试全市率先;紧紧抓住高新区管理体制调整机遇,黄金政策多重叠加;紧紧抓住黄奇帆市长指明的“三大机遇”,九龙半岛、九龙西城、成渝高速公路分流道纳入全市发展战略。实践证明,只有抢抓机遇、抢占先机,才能勇立潮头,始终保持率先发展的势头不动摇。

三是只有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更好攻坚克难、跨越发展。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和谐共创中真抓实干,在真抓实干中破解难题。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出台系列产业扶持办法,齐心协力应对金融危机,强势提振区域经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切实规范用地行为,同频共振破解资金压力、土地瓶颈,奠定发展坚实基础。实践证明,只有齐心协力、埋头苦干,才能化危为机,始终保持跨越发展的势头不动摇。

四是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才能真正心系群众、和谐发展。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快速发展中改善民生,在改善民生中增强民生幸福。“五大工程”投入真金白银,打造宜居宜业、和谐安康环境,百万人民衷心拥护、尽享其果;“民生十条”、“共富十八条”、“关注民生•关怀一生”构建终身惠民体系,助推共建共富共享。实践证明,只有内惠民生、外树形象,才能固本强基,始终保持和谐发展的势头不动摇。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发展和变化,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历届班子打下扎实基础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理解信任、建言献策的结果,是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关怀和支持的结果,凝聚着全区人民的智慧和汗水,离不开社会各方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战斗在各条战线的广大人民群众,向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xxxx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绩来之不易,认识务必清醒。在五年的发展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牵引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不多,高端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还需加强;城市功能不够完善,东城欠账较多,西城基础薄弱,城乡形象还需提升;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部分群众生活仍然困难,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还需提高;能源资源供给形势严峻,环境保护约束压力突出,可持续发展能力还需增强;个别单位存在形式主义,部分机关干部缺乏敢想、敢干、敢担当的精神,服务意识和能力还需提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不断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切实加以克服和解决。

未来五年主要目标和任务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xxxx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全面发力、阔步前进的重要时期,是逆势而上、保位争先的关键时期,是直面困难、迎接挑战的攻坚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面对xx强劲发展的上升势头,面对区县奋勇争先的激烈态势,政府工作还面临系列困难和挑战:保位争先形势严峻,率先发展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城市再造任务繁重,均衡发展的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还需进一步拓展;东西发展差距较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缩差共富任务艰巨,和谐发展的氛围还需进一步营造;发展环境有待优化,跨越发展的合力还需进一步凝聚。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果敢地抢抓新机遇,更加坚定地迈向新征程,更加昂扬地实现新跨越!

根据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建议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314”总体部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民生导向、共富发展,按照“东兴都市、西强工业,城乡统筹、两翼齐飞”发展战略,抢抓二环时代、高新区拓展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三大机遇”,秉持品德人生、品位城市、品质生活“三品”理念,着力提升综合实力,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全面建成“一极七区”,努力建设美好xxxx!

今后五年,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在全市率先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

具体目标是:到2016年,实现四个翻番,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一番以上,分别达到1400亿元、3300亿元、100亿元、750亿元以上;实现两大突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25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累计突破120亿美元;实现两覆盖、两缩小,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参保全覆盖;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基尼系数下降到0.33。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认真把握以下七个工作着力点:

(一)着力促进经济量质齐升。突出高新引领,坚持产业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建成主城核心增长极。再造一个xxxx经济体量。高新区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三百亿级高技术服务、三百亿级高端装备制造和百亿级生物医药四大主导产业,深度融入全市“云端计划”,大力发展云计算服务,建设西部技术交易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和服务外包基地,力争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50亿元,成为助推跨越发展的新“发动机”,实现“西部领先”发展目标。再造一个xxxx工业经济。深入实施“千亿集群、百亿企业”工程,建成三个千亿级特色工业园区。九龙园区重点发展汽摩、现代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壮大庆铃、隆鑫等百亿级骨干企业,建成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彭铝产业区做精做深铝加工产业,支持西南铝、萨帕等核心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建设铝产品研发中心,建成中国铝加工之都;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重点发展笔记本电脑、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产业,建成全市一流电子信息专业园区。再造一个xxxx城市经济。三大商圈引领城市经济蓬勃发展,杨家坪商圈增容提质,加快发展高端商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石桥铺商圈立体扩容,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无烟产业,建成长江上游IT数码中心,建设二郎总部楼宇群,打造全市知名总部经济集聚区;陶家商圈快速崛起,突出时尚、生态、人文特色,建设西部现代商贸集聚区,入围百亿商圈。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推动九龙港、黄磏港升级改造,推进千亿级西部国际涉农物流加工区和低碳物流中心建设,着力打造有色金属、钢材、汽摩和冷链等百亿级专业市场。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建设黄桷坪、华岩、巴国城和二郎四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抢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高地。积极发展旅游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加快开发中梁山、九凤山、寨山坪及大溪河等旅游资源,精心包装“五谷丰登•十泉十美”品牌,新增A级景区4个、四星级以上酒店15个,做靓“都市休闲谷”名片。

(二)着力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以创新推动发展、以开放增添活力,建成改革开放先行区。开放平台全面发力。用好国家级高新区“金字招牌”,利用紧邻西永综合保税区和微电子园优势,依托特色园区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功能,加快出口制造基地及服务外包基地建设,扩大内外资利用规模,重点打造“1+4”开放平台,构筑集聚辐射功能突出、支撑带动有力的产业高地和人才洼地。区域合作纵深推进。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经济技术合作,主动投身成渝经济区建设,在交通设施、能源利用、产业布局等方面深度合作,打造主城西进桥头堡;深化对口支援,拓展合作领域,在产业转移发展、市场互通、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加强沟通,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体制机制重点突破。完善金融企业引入机制,大力引进各类新型金融保险机构,促进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私募股权基金加速发展;强化财政投资评审,规范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防范和控制政府债务风险;扶持优质企业上市,推动非公经济转型升级。

(三)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加速城市再造,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建成城市形象展示区。九龙西城挺进“城市时代”。突出生态宜居特色,打造纳入主城二环区域发展规划的白市驿、陶家和西彭三个大型聚居区,着力建设高端制造产业汇聚、生活环境优美的白市驿聚居区,着力建设商务功能强大、配套服务完善的陶家城市副中心,着力建设铝业独树一帜、港口物流便捷的西彭聚居区;强力实施网格化道路体系建设,推进成渝高速公路分流道、快速路一纵线建设,建成高新大道、金曾路、金彭路等骨干道路;加快宜居小区建设,强化公共配套设施、公众休闲场所、公益服务设施建设,基本形成65平方公里的大城市骨架。九龙东城挺进“商务时代”。九龙半岛,充分挖掘滨江山水、历史文化等优势,优化功能定位,打造成为全市十大城市片区开发亮点,形成高品质商务集聚区;完成建设厂、铁马集团等片区搬迁改造,扩大商业体量,形成商务财富汇集中心。高新区东区,加快xx啤酒厂片区开发建设,推进城市房屋征收和城中村改造,新建两个主题数码卖场,着力发展服务外包、电子商务和科技创新等现代服务业。华岩地区,对接xx西客站、轻轨5号线、成渝高速公路分流道建设,构建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枢纽,高标准建设配套完善的复合型聚居区和区域性商务中心。城市管理挺进“数字时代”。继续推进应急管理、防空网络、交通运输、社会治安、市政管理等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建立集监控、调度、指挥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整合共享数字信息资源,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建设电子政务、数字社区、云端智能城市等信息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惠民信息化服务水平。

(四)着力保障民生改善。立足民生幸福,坚持推进“民生十条”、“共富十八条”、“关注民生·关怀一生”十大民生行动,建成民生改善模范区。促进群众增收常态化。实施收入倍增计划,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中小型、微型企业,着力解决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问题, 稳步增加就业创业收入;规范土地、房屋等租赁市场,改善投融资环境,稳步增加财产性收入;落实动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健全完善群众增收常态机制。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城市开发区域配套学校建设,建成一批镇街中心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打造3-5所巴渝知名小学,办好一批优质初中和市级重点高中,规范和加快民办教育发展,建成莱佛士国际教育园。优质发展卫生事业,积极创建“三甲”医院,提速西城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确保城乡居民病有良医。着力提升人口素质和质量。加快基层体育设施建设,增强群众体质。促进社会保障全民化。重点推进住房保障和医疗、养老保险,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公租房、安置房和巴渝新居建设及后续管理,改善城市“老旧散”居住区条件,确保城镇中低收入群体居有定所;完善最低保障增长机制和救济救助体系,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户、五保人员、优抚对象等群体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五)着力推进城乡统筹。促进缩差共富,坚持城乡环境共发展、城乡事业共繁荣,建成城乡统筹示范区。推进管理一体化。推进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综合整治村容环境,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完善市政管网,提高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和改水改厕工程,推进行政村公交全覆盖和西部水电气供应一体化。推进要素市场化。统筹规划和合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加快土地开发整理和建设用地复垦,完善区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扩大城市规划区外农村“三权”抵押融资的范围和规模,完善权益评估、风险补偿、财政贴息等配套政策;发展村镇银行,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培育发展农林产品交易市场,促进农工商、产供销一体化,引导规范城市资源向农村转移。推进产业现代化。发挥农业科技园区集聚辐射效应,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培育壮大生物农业,推广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产品,建设西部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化组织,培育龙头企业;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进环境生态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倡导“全民环保行动”;推进生态林带和滨江湿地建设,抓好“两山四河”生态修复和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抓好节能减排;有效防范治理工业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防范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着力增强区域软实力。提升发展内涵,坚持以管理促和谐、以文化促发展,建成文明和谐引领区。实现“大综治”全域覆盖。积极构建新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健全交巡警和校警警务机制,强化重点高危行业监管,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创新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工作,规范村居综治工作站运行,建立区级有统揽、镇街有衔接、村居有延伸的“三位一体”网格化管理体制。实现“微服务”全程关爱。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促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深入开展干部下访群众工作,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建立人口动态服务管理体系,健全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机制,实现群众工作和社会管理到户到人;设立社情民意传达室,建设一批爱心服务点。实现文化建设全国先进。深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活动,推进文化“名牌、名品、名人”工程,加快黄桷坪艺术园区、走马古镇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抗战历史文化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等市级重点项目落户,建成全国文化先进区。实现文明水平全国前列。积极培育塑造城市精神,纵深推进“唱读讲传”活动,深化“十百千万文明行动”,开展十大道德模范、十大感动人物等评选,全面提升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争创全国文明城区。

(七)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转变职能,坚持落实“民主法治十五条”、提高施政能力水平,助推民主法治先行区建设。增强依法行政能力。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严格集体决策和公示制度;健全政务公开制度,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加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搭建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直通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减少、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建立全覆盖的便民诉讼网络;强化市场监管,综合运用规划引导、产业扶持和财税政策等手段,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服务发展能力。扎实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加强理论武装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公务员素质和能力;切实转变机关和干部工作作风,摒弃因循守旧、得过且过的观念,改革创新谋事、集中精力想事、沉心静气干事。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深入开展廉政教育,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强化审计、监察等监督,充分运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电子监察系统,加强重点领域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xxxx年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今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届首之年。五年看头年,开局最关键。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xx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实现“九增长、三确保”,具体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力争实现800亿元;工业总产值增长20%,达到158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完成40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完成380亿元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2%;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360元,分别增长13%和18%。确保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内资达到24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4亿美元;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1天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抓好十大重点工作:

(一)加压猛推高新区“三次创业”。全面发力,强势拉开高新区大开发大建设格局。夯实发展基础,完成征地拆迁1万亩,建设标准厂房、安置房各30万平方米。完善创新创业体系,打造一批专业孵化器、加速园等平台,积极推进高新区纳入“新三板”扩大范围试点,培育发展1-2家上市企业。加快培育计算机及外部设备创新型产业集群,启动建设生物医药园、高端装备制造园,力争引进1-2家行业领军企业。全年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亿元,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7亿元,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增长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亿元,增长20%;区级税收收入15.6亿元,增长25%;招商引资实到资金100亿元,增长27%。

(二)强力提振工业经济。协同发展,充分凸显园区经济主战场地位。三大园区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千亿,建设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对全区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以上。九龙园区启动建设壹本科工城、隆鑫钢结构等6个项目,促进庆铃重型车及发动机、悦康药业等6个项目建成投产,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18%和21%,达到520亿元和145亿元。西彭铝产业区启动建设西南铝22万吨铝熔铸等10个项目,推进森迪安防等10个重点项目建设,建成戴卡捷力轮毂、鑫邦钢材城等10个项目,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均增长15%以上,分别达到410亿元和85亿元。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力争引进电子类企业17家,力促应达利等15个项目落地建设,确保台晶电子等8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10亿元和2.8亿元。

(三)集结打响西城会战。攻坚克难,集中掀起“再战九龙西城”主题年热潮。完成西城总体规划编制,深化白市驿、陶家、西彭三大聚居区城市风貌设计,完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等专项规划编制。投入200亿元,建设165个项目,构建西城发展框架。推进快速路一纵线、成渝高速公路分流道工程,加快渝黔新线、成渝城际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完成白彭路提档升级,建成高新大道、金曾路,形成高新区西区、陶家商圈两大闭合路网。启动国家质检中心基地、贝迪国际会议中心和西城文体中心建设,推动西城公园、陶家生态公园建设,实施陶家场镇、走马古镇风貌改造,建设227万平方米公租房,开工建设100万平方米安置房。全力争取建设用地指标,依法清理闲置土地,集约节约用地。成立九龙西城管委会,设立西城行政服务分中心,完善运行机制,健全考核评价办法,促进西城大开发大建设。

(四)精雕细琢品位东城。更新上档,协调统一外在形象与内在品位。突出城市特色风貌,提升改造杨家坪、高新区东区和华岩三大区域,全面完成危旧房和城中村拆迁扫尾年度任务,加快xx理工大学等5个核心地块和华润万象城、龙湖西城天街二期等高端商业中心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启动嘉华大桥南延伸段二期等7个畅通工程,开展快速路二纵线建设前期工作,建成谢家湾、西郊路人行地通;继续推进主干道建筑外立面及老旧住宅区改造,新增排水管网20公里,提档升级道路设施50万平方米。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启动中梁山历史风貌街区、盘龙广场、美茵运动公园建设,推动“川美•创谷”、“云创•蝶谷”等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打造邮电路艺术品交易街、杨九路“民国印象•工业记忆”特色街和九龙外滩商业广场。

(五)优化再造城市经济。激发活力,优化存量与培育增量并重并举。做活商贸流通业,杨家坪商圈加速高端商贸业态布局,引进商贸龙头企业,力争社零总额达到200亿元; 石桥铺商圈扩容升级,加快打造长江上游最大IT数码港,力争社零总额达到130亿元;陶家商圈完成规划编制,启动整体开发。全区新增商业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商品销售总额力争突破2000亿元。推动专业市场西迁,加快建设xx汽摩城等重点市场,培育壮大恒胜化工医药等特色市场,打造西部专业市场集群。做靓休闲旅游,精心打造“十泉十美”,推进龙门阵二期、锦怡五星级酒店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节会品质,力争实现旅游接待1800万人次,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突破90亿元。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速推动九龙半岛、二郎总部集聚区建设,力争引进金融保险、高新技术等企业总部2-3家。支持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盘龙、大堰等片区开发,开工量达到200万平方米,在建量保持630万平方米。

(六)加速提升开放水平。外引内联,积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深度。瞄准国际国内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引进跨国公司总部、国际研发中心、科技创新型企业等优势项目,引进外资企业20家。鼓励辖区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竞争,培育年出口超千万美元的骨干企业3家,培育2-3家企业上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22亿美元,其中出口18亿美元。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白市驿水厂,推进含谷宝洪220千伏等6座变电站建设,实施杨家坪天然气环线改造,推动杨家坪—西彭DN420管道工程建设,完成恒盛能源LNG调峰站建设。用好用活各类优惠政策,健全企业融资扶持机制,探索建立“五低成本”政策体系,缓解企业发展资金压力。强化对口支援交流合作,最大限度争取劳动力支持,切实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七)统筹兼顾城乡发展。点面结合,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建5个农民新村、15万平方米巴渝新居,打造10个农村社区示范村;启动陶跳路等农村公路和3个公交场站建设;解决3.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农民教育培训和服务管理机制,力争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4万人;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改革和城市规划区外农村“三权”抵押;推动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户籍制度改革转入常态化,提高农村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优质葡萄基地2000亩、花卉苗木基地1000亩;新增龙头企业3家、专业合作社10个、新型股份合作社3个。农业科技园区加快西部国际涉农物流加工区建设,完善园区15平方公里控规,为建设“千亿级”涉农物流园区夯实基础。

(八)纵深推进民生实事。共建共享,稳步提升人民幸福指数。注重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老旧住宅区管理等十大民心工程,确保实现背街小巷全部整治、支次干道全部白改黑、城区和场镇旱厕全部改造、城市无灯区全部消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发展微型企业1000户,带动6000人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行社会保障“一卡通”,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6%。健全救济救助体系,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群体。全面完成次级河流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争创国家卫生区和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区。

(九)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优质均衡,着力推动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新建公租房配套小学4所,改扩建铁路中学等6所中小学,建成2所小学和一批普惠性幼儿园,推进莱佛士国际教育园和二郎高中建设,加快名校、特色学校建设,提升高中办学质量和水平。优化公共卫生服务,完成区一院改扩建、区五院配套工程和铜罐驿、白市驿镇卫生院改造,启动建设高新区人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率达100%,推进区一中医院“三甲”、区一院“二甲”创建。全面提高人口素质,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5‰以内。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建设中国当代书法艺术生态园,深化“唱读讲传”活动,探索文化消费直补,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及服务全免费;推进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市射击射箭学校建设,打造一批全民健身示范广场。

(十)切实加强社会管理。改革创新,不断增加和谐因素激发社会活力。夯实基层基础,强化社区建设,充实社区工作队伍,拓展服务领域;建立物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提高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特殊群体教育、帮扶和矫正。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建立“一站式”群众接访平台,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深入开展干部下访群众工作,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防范和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广泛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健全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制度,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保障公共安全,探索建立军警民立体巡防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制度,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严防一般安全事故、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推进中德灾害管理合作项目,完善应急和救援管理体系;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保障群众饮食放心、用药安全。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深化拥军优属工作。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和水平;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引进创新团队、优势人才;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行政问责,深化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公众监督和媒体监督,将权力置于人民监督下阳光运行;切实加强政风建设,深入开展“三项活动”,以亲民、为民、爱民的实际行动,贴近人民群众服好务;始终牢记“两个务必”,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保证权力干净运行,努力建设务实高效清廉的服务政府。

推荐第3篇:市政府工作总结

201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持续下行的经济压力,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政府和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803.54亿元,增长10.3%;财政收入473.66亿元,增长12.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7.52亿元,增长1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75.01亿元,增长2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0.84亿元,增长14.01%。实际到位区外境内资金729.23亿元,增长10.28%;直接利用外资(自治区全口径)5.8亿美元,增长15.45%;外贸进出口总额44.2亿美元,增长6.6%。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2.1%。被评为“国家节水型城市”“2013中国最佳休闲城市”,实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长安杯”三连冠、“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七连冠,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在省会/副省级城市排第八位,位次较2012年提升了9位。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调结构促转型,经济质量效益取得新提高。

以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全市科技财政投入6.21亿元,增长20.43%,高于当年全市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15.58个百分点。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及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4年位居全区第一,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48.67%。高新技术企业163家,总产值突破860亿元。南宁市科技企业孵化基地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世界上直径最大的铝合金圆锭在南南铝试产成功;广发重工集团“中广轨道1号盾构机”正式下线,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零的突破。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二次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24个百分点,电子信息等六大重点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53.01亿元,增长23.13%,占全市的60.79%,其中,电子信息、铝精深加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分别达47.5%、35.4%。工业投资完成728.13亿元,增长19.22%,南南铝等35个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中恒、研祥等82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新增10亿元企业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家。全市亿元企业达548家,增加55家,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2.23个百分点,富士康南宁公司产值157.2亿元,实现百亿元工业企业零的突破。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奖惩分明、与发展业绩考评挂钩的待遇分配机制,做大做强园区工业,广西—东盟经开区成功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三大国家级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47.90%,工业产值超百亿园区6个。淘汰一批小淀粉、小酒精、小造纸等落后产能,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降幅达5.22个百分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1%。新增限额以上企业154家,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总额664.3亿元,增长17.73%。金融业增加值241.11亿元,增长12.4%,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7.96%。实现旅游总收入478.15亿元,增长18.39%。举办香港时尚购物展、南宁名品推广周等各类专业会展105场。房地产开发投资416.37亿元,占全区25.79%;商品房销售面积702.6万平方米,增长11.7%。大力支持非公经济发展。民间投资1486.87亿元,增长30.98%,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75.56%。个体工商户24.84万户、私营企业9.23万家,非公企业上缴税收198.2亿元,增长14.43%。

(二)强保障促增收,“两个倍增”计划取得新成效。

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全市农业财政投入37.32亿元,增长15.44%,高于当年全市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10.59个百分点。发放农资综合补贴4.5亿元、种粮农民直接补贴2760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8.15亿元,增长4.91%;粮食总产量223.44万吨,再创历史新高,香蕉、茉莉花、木薯、甜玉米产量保持全国第一;新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16.2万亩,总量超过100万亩,占全区18.8%。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家。建成30个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新增蔬菜基地7030亩、林下经济7万亩。实施行政村通畅工程,建成通村路384.34公里。完成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38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95个,解决33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完善“三位一体”扶贫大格局,各级财政投入资金2.63亿元,扶持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10万亩,修建屯级道路410条487.74公里、桥梁14座,解决29万名群众行路难问题。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9万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685元,增长13.4%。深入实施城镇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九连涨”,人均达1621.23元/月;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至1200元/月,增幅20%。加强就业援助,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38亿元。城镇新增就业8.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17元,增长10%。

(三)重招商优服务,以投资促增长取得新佳绩。

紧盯世界500强、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市四家班子领导率团赴粤、港、澳、台等地区开展招商活动,抓住全国工商联执委会在邕举办的机遇,全力以赴招大商引强企,成功引进绿地集团等6家世界500强企业,宝能、万科、研祥、海王等国内20多家金融、地产、电子、医药等行业龙头企业落户南宁。加强投资软硬环境建设,南宁投资环境满意度排名全区首位。建立市领导联系服务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新机制,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109.74亿元、增长29.16%,更新改造投资728.33亿元、增长23.08%;自治区、市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559项,完成投资743.48亿元;城建项目477项,完成投资220.9亿元,增长16.44%。

(四)抓改革促开放,发展动力取得新增强。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出台《南宁市农村住宅建设管理及推荐户型奖励办法》,重点推进坛板坡等12个综合示范村建设。首次将政府性基金、社保基金纳入全口径预算,首次将社保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纳入同级人大审议。将28家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按行业、资源整合重组为九大集团(公司)。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授予三大国家级开发区管委会105项行政许可项目、127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将8大类89项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管理事项委托或授权五象新区管委会,市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五象新区,实现五象新区项目审批“不过江”目标;强化行政审批职能、事项、人员“三集中”,全市279项行政审批事项再次提速,承诺提速率平均达50%以上。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启动六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基本完成,88.44%的政府投资建设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成功服务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东南亚民间高端对话会议、第二届中越青年大联欢活动等。进一步推进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示范城市建设。鼓励企业“走出去”,全市申报境外投资企业18家,投资总额4.32亿美元,增长58%。

(五)抓建设优环境,城市宜居水平取得新提升。

突出五象新区开发建设。新区管委会挂牌成立,全面推行“一线决策、一线审批、一线协调”工作法,项目开工不断创造新的“五象速度”。统筹做好市政基础设施、公共与配套设施等专项规划,重点片区规划进一步完善。积极探索区域连片土地统征统储和集中安置方式,开工建设12个安置点,妥善解决1.3万人安置问题。落实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招拍挂”出让土地面积、征地完成量分别占市本级的44%、40%、50%。实施项目130项,完成投资153.62亿元。广州恒大等30多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落户五象新区,兴业银行、太平保险等9家金融、保险机构集聚金融街,总部基地95%以上的土地已落实项目,投资达500多亿元。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完成投资32.58亿元,2号线顺利开工,轨道交通第二轮规划(含

3、

4、5号线)已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南桂、南柳及南宁至钦北防高铁相继开通,市辖区内高铁里程306.27公里,南宁迈入高铁时代。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新航站楼主体完工,火车东站及周边路网建设全面推进。城市道路“白改黑”工程完成224条。良庆大桥开工建设,白沙大道3座立交桥、金湖广场下穿隧道等工程如期建成通车。经强力攻坚,历经9年建设的民主铁路立交桥、凌铁大桥建成通车,历经8年建设的长堽路打通至快环。扎实推进旧城改造。完成投资约51.7亿元,水街片区旧城区改建、老南宁·三街两巷旧城改造项目顺利推进,完成新阳路292号等20个土地熟化项目。重拳整治“两违”,拆除违法建设面积381.4万平方米、清理违法占地面积506.5万平方米。抓好“中国水城”建设。完成投资50.05亿元,增长81.1%。邕江两岸综合整治示范段(3.4公里)、良庆河综合整治工程三期如期建成,邕宁水利枢纽、江北引水干渠开工建设,老口水利枢纽完成投资13.4亿元,民歌湖、相思湖、明月湖等环城水系进一步提升。提升“中国绿城”水平。完成投资19.5亿元,增长34.96%。完成新造林24.49万亩,村屯绿化130个。成功举办第三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五象湖公园成为新亮点。民族大道、五象大道、竹溪大道等城市精品线路的园林景观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美化、彩化三年行动计划成效凸显。全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提高0.3、0.23个百分点和0.21平方米。环境空气质量(AQI指数)优良率达75%,在省会城市(直辖市)中名列第六。

(六)办实事惠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进步。

全市财政涉及民生支出292.74亿元,比上年增支33.58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69.87%。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市社会保险参保608.28万总人次(不含新农合)。投入3.4亿元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五保户、孤儿供养标准,覆盖城乡居民248.48万人次。安排社区惠民资金3520万元,解决一批社区居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19900套、基本建成17856套,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568户、分配入住保障性住房6295套。全面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支出70.32亿元,增长6.43%,高于当年全市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1.58个百分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安排2.33亿元,受益学生40万人,率先在全区实现市辖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覆盖。完成幼儿园建设项目386个,创建自治区级示范幼儿园6所、市级示范幼儿园37所,超额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成12所城市中小学校,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学生12.6万人,占全区33.1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提高4.

31、0.

56、0.62个百分点。加快发展卫生事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38%;726万人次参合农民获医疗费用补偿,补偿基金19亿元,基金使用率111%。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5元。全力实施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母婴健康“一免二补”幸福工程、地中海贫血防治计划、中医药民族医药重点工程和壮瑶医药振兴计划,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实现中医科全覆盖。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8.37‰,出生人口性别比同比下降2.75个比值。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市财政投入4500万元完成129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成功打造“一声所爱·大地飞歌”2013新民歌音乐季,汪小敏等3位选手成功入选央视春晚。《天琴传说》获全国曲艺优秀节目展演优秀剧目奖,实现南宁曲艺全国夺奖零的突破。南宁电视台与6家境外媒体成功举办跨国春晚《春天的旋律》,节目信号覆盖泰国等东南亚10国及北美、欧洲、大洋洲等地区。安排5000万元专项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中国—东盟创意乐园(锦园)项目落地,天天演项目《锦·宴》对外公演。村村通广播电视乡镇无线覆盖新增25万人。保护和弘扬壮族文化遗产,武鸣县获“中国歌圩文化之乡”称号。推进体育事业发展。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49%。成功举办2013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南宁国际龙舟赛等5项国际体育赛事。高标准做好第四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筹备工作。全力稳定物价。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挂钩机制,开通菜篮子工程平价直销车20辆、设立农副产品平价商店26家,实行“一元菜”供应。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投入58.12亿元,自治区10项、南宁市2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104个子项完成100项,4个子项正在收尾,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七)抓规范严管理,社会和谐稳定取得新成效。

推进“平安南宁”建设,新增3000个网络高清监控摄像头,严厉打击“两抢一盗”,案件发案数和刑事案件发案数分别下降15.98%、23.05%。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年内无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年度考核综合排名全区第一。开展乳制品等重点食品、餐厨废弃物及废弃油脂等十大专项整治行动,市、县(区)、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管体系改革工作走在全区前列。“智慧南宁”建设成为国家试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试点、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平里静脉产业园开工建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厂基本竣工,城市污水截污及管网建设实现新突破,市本级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85%和100%,邕江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强力推进“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打造示范点138个,乡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大力开展“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营造了整洁畅通、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实现了“100天新变化、200天新提升”的工作目标,得到了全市人民的高度评价。

(八)改作风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加强。

加强政府立法,完善交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违法建设查处等重点领域的制度建设。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程序起草、审议、发布文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5件,出台政府规章4件、废止3件。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1.7万多条,信息公开量继续保持全区首位。推进“一服务两公开”向基层延伸,98.4%的乡镇(街道)和43.9%的行政村(社区)建成政务服务中心,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市会议召开数量同比下降31.63%;处级干部因公出国(境)人数下降35.01%,科级干部因公出国(境)人数下降52%;公务接待费用下降24.95%,公务用车运行经费下降7.2%,节庆、论坛活动经费下降61.9%;腾退办公用房1380间、40887平方米,清理、停止楼堂馆所建设项目21个。积极开展信访工作,接听“市长公开电话”来电4.03万个,受理“人民网市长信箱”留言618条,妥善处理群众来信3234件、来访2378批9030人次。强化对政府投资项目、重大政策执行等审计监督,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共办理自治区和市级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61件、政协委员提案338件,办结率100%。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

一年来,我市外事、侨务、司法、统计、人防、保密、口岸、水库移民、地震、供销、农机、机关事务管理、地方志、档案、宗教、新闻出版、消防、海关、海事、检验检疫、税务、工商、质监、国家统计南宁调查队、通信、邮政、供电、测绘、气象、水文、参事、哲学和社会科学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等事业取得新进步。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少数民族聚居区繁荣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困难和压力多年来少有的情况下,我们顶住了压力,经受住了考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也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邕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关心支持南宁发展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海内外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大经济总量的任务十分繁重;科技带动能力较弱,创新驱动发展亟待加强;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依然不少,改革攻坚面临重重挑战;城乡发展不平衡仍然突出,新型城镇化建设任重道远;社会和谐稳定压力依然存在,社会治理仍需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不掩饰、不回避,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市各族人民的期望!

推荐第4篇:市政府工作总结

xxxx年主要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极不平凡,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坚定不移实施“东兴都市、西强工业,城乡统筹、两翼齐飞”发展战略,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持之以恒重统筹、惠民生、促和谐,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本届政府的良好开局。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新增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70亿元、同比增长11.5%,工业总产值1371亿元、增长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2亿元、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5.3亿美元、增长33.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6亿元、增长4.2%。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第三产业对区级税收贡献率达75.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49.3︰49.5;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累计达98家、占全市总量的21.5%,均居全市第一;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

——人民生活水平取得新进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超地区生产总值增速2.3个百分点,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000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150元、增长16%,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提高2.3平方米、达到26.6平方米。

过去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高新引领成效明显。预计高新区占全区经济总量比重达33.9%,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1亿元、增长20.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0亿元、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160亿元、增长45%,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22亿元、增长54%,区级税收收入16亿元、增长18.8%。推动产业集聚,引进世界500强欧尚国际商贸集团,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签约入驻,推动华硕中国第二营运总部建设,群祥科技等33家企业建成投产,累计入驻笔电配套企业57家。推动科技创新,全国首个IT产业微企孵化园建成投用,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家、专利授权566件、高新技术产品101项、重点新产品77项、科技部创新基金立项21项,数量全市领先。推动开发建设,高标准编制西区53平方公里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控制性详规,实施征地1.1万亩,高新大道、新凤大道等51公里骨干道路建成通车,4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36万平方米安置房加快建设。

(二)工业经济逆势企稳。预计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增加值达253亿元、增长3.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5亿元、增长20%。强化转型升级,编制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庆铃重型车发动机、上海通用PDC等21个项目,新兴产业产值达182.3亿元、增长9.2%,占工业总产值的13.3%;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技改投资21.4亿元,实施天泰铝大板锭、隆鑫大排量摩托车等83个技改项目。强化集群发展,三大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94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量的68.9%;九龙园区做大汽摩制造产业,柳工机械、新能源产业园等16个项目加快实施,完成工业总产值520亿元、增长18%,连续十年荣获全市十强工业园区;西彭铝产业区打造铝深加工产业,西南铝铝熔铸、交通用铝科技支撑示范工程等11个项目顺利推进,戴卡捷力轮毂等3个项目建成投产,完成工业总产值410亿元、增长17%,获评十佳特色工业园区,连续三年荣获全市十强工业园区;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着力发展笔电配套和汽车电子产业,引进莱尔德电子等28个项目,完成工业总产值15亿元、增长6.2倍。强化服务保障,新建标准厂房63万平方米,出台工业“1+5”配套政策,落实提振工业经济七条措施,帮扶30家重点工业企业稳增长,300家企业纳入全市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探索建立“助保贷”合作新模式,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健全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机制,强化能源企业沟通协调,水电气等供应得到较好保障。

(三)“再战西城”全面提速。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6亿元,启动建设区级重点项目42个、占全区重点项目总数的74%。完善体制机制,组建九龙西城管委会,成立西城行政服务分中心;设立西部国际涉农物流加工区,获批“国家级物流枢纽”和“市级重点物流园区”。完善规划布局,编制分区规划、西部都市区发展规划,深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西城发展框架基本形成。完善基础设施,中梁山第三隧道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渝黔新线、D711/720燃气管线迁建工程开工建设,成渝客运专线、快速路一纵线等5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陶家生态公园一期、白彭路扩容升级、LNG调峰站等41个项目建成投用,支持九龙西苑、金凤佳园、城西家园公租房建设,西城天骄、西城新苑等4个安置房项目基本建成。

(四)“再造东城”形象凸显。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4亿元,实施148个项目

推荐第5篇:市政府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立法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工作

一是进一步做好立法工作。1.统筹兼顾、科学安排立法工作。制定了《西宁市政府XX年立法工作计划》,明确了立法项目的责任单位和时限要求。今年共安排立法提交项目6项,其中,地方性法规1项,政府规章5项。调研项目11项,其中,地方性法规2项,政府规章9项。2.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着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认真推行立法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三结合制度,努力构建人大、政协和专家参与的立法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开征求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进一步扩大了政府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度。上半年,1件地方性法规、3件政府规章通过报纸、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开电话等形式听取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对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我办进行了认真研究、充分吸收,为提高立法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截止目前,我办组织起草、审核完成了《西宁市环境保护条例(草案)》地方性法规1件,已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完成《西宁市停车场管理办法》、《西宁市砂石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办法》市政府规章2件,并已经XX年6月3日市政府第四十七次常务会审议通过。《西宁市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管理办法(草案)》、《西宁市城市景观照明管理办法(草案)》)2件政府规章已完成前期起草调研、召开部门协调会。另外,《西宁市房屋安全管理办法(草案)》等规章已进入论证修改、调研审查修改、征求意见阶段。

二是切实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为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源头控制,我办坚持认真审查,有错必纠,上半年共对拟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的各类规范性文件提出审查报告10余份,提出审查意见30余条,从源头上对行政权力的运行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是积极为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为进一步优化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法制环境,截至目前,共前置审查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公告、通知等各类文件10余件,为各区县政府及市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法律咨询30余次。

四是认真办理上级法规、规章征求意见工作。我办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办理了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法制办和市人大常委会转我办征求意见的法规、规章草案10余件。参加了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法制办和市人大常委会调研会、论证会20余次。完成市长交办的关于依法行政工作的报告一篇。

(二)行政复议和执法监督工作

一是坚持便民利民,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截止6月底,市政府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9件,不予受理4件,告知1件,受理4件,现已办结4件,办结率为100%。其中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 3件,驳回起诉1 件。二是积极创新行政复议办案方式,努力提高办案质量。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过程中,除书面审查外,对一些复杂案件,还采取了听证、调解、和解等多种办案形式,达到了案结事了,定纷止争的目的。三是为规范行政执法机关行政执法行为,在参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西宁市行政执法手册》。四是按照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原则,共审查市政府和市政府办公厅、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规范性文件20余件,并向省政府报备规范性文件5件。五是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和全省依法行政暨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筹备召开了全市依法行政暨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会议对全市依法行政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六是为建设具有较高法律素质和较强依法行政能力的执法队伍,举办2期市、县(区)执法人员参加的执法人员培训班,培训人员300余人,审验注册行政执法证件235件,办理行政执法证件457件。七是根据省政府要求,我办正在开展市级行政审批权下放到大通、湟中、湟源三县的相关试点工作。

(三)政务公开工作

一是为全面总结XX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初,编制了XX年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及《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二是为安排好全市XX年政务公开工作,我办编制了《XX年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和《XX年政务公开重点工作督查安排意见》。三是按照省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安排,我办组织相关部门在中心广场举办了全市政务公开工作宣传活动,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四是为总结全市政务公开和行政服务工作,筹备召开了全市政务公开暨行政服务工作会议。五是为建设政务公开工作平台,我办筹备开通了西宁政府法制信息网,目前,网站已试运行。

(四)机关事务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了14项内部管理制度;与各处签订了XX年目标责任书,编辑了政府法制信息13篇,《西宁政府法制》专刊2期。二是制定了党支部工作五项规章制度,并积极按照机关工委的要求,组织参加各项活动。三是按照创先争优、创城、创模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积极参加各项创建活动。截止目前,已编发创先争优信息13篇,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信息8篇,创模信息2篇。开展创模宣传一次。四是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按照市纪委的要求,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为组长的市政府法制办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并制定下发了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意见,扎实开展了“信仰、信念、信心”主题教育。五是筹备召开了西宁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暨立法咨询专家聘任会。六是按照市财政局要求,认真做好机关内部财务公开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办公用房急缺,工作用车不够,办公条件简陋。二是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影响了工作正常开展。法制办“三定方案”规定编制为13人,但实有7人,每人都身兼多项工作,影响工作效率。三是工作经费拮据。

三、下半年主要工作思路

一是坚持统筹兼顾,着力推进政府立法工作。及时高质量的完成市委、市政府临时增加的规章项目以外,将立法计划内的项目作为立法工作的重中之重,完成草案审查修改工作。

二是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查,从源头上规范行政行为。实现对规范性文件的全面监督,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审查上来,坚持有件必审、有错必纠。

三是认真完成行政复议案件办理、行政应诉工作,并积极指导县(市)、区政府和市直部门开展行政复议工作。在条件成熟的县区,探索建立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

四是做好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工作。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的要求,继续做好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新法律法规暨年检培训和新进入行政执法队伍人员的资格培训的组织保障工作,确保培训取得新成果,切实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

五是在全市行政执法部门推广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建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工作试点单位。

六是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工作督查力度。下半年法制办将会同监察等部门把政务公开的督促检查融入行政机关行政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加强对决策和执行等环节的公开和监督,确保政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

推荐第6篇:市政府工作总结

一、xxxx年工作回顾

xxxx年是我市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全面落实市四次党代会部署,勇当中原经济区建设前锋,较好地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保持好

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

一年来,我们持续求进,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突出围绕主题主线主基调,持续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40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5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74.5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完成434亿元,“十大项目”完成投资100.5亿元,激蓝OLED项目被列为省重大科技专项,电子信息等战略支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xx国际家居产业小镇等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集群型项目在我市开工建设,义乌小商品城等一批商贸物流企业在我市展开战略布局,我市加快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一年来,我们务实发展,发展载体进一步完善。突出围绕“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xx工业城被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在创建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羊山行政中心商务区开发建设有效推进;xx作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列入《中原经济区规划》,并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创建国家级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等载体建设全面启动,我市加快发展的载体更加完善。

一年来,我们积极作为,发展优势进一步提升。突出围绕谋长远、打基础、创优势、增后劲,合力办成了一批影响深远的大事,事关全局的一些重大项目取得了积极进展。淮息·淮固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市所有县城实现20分钟内上高速。京广高铁全线贯通,宁西铁路增建二线电气化改造和京港澳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xx段开工建设,明港机场前期工程顺利推进,淮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进展,xx海关加快建设,出山店水库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南湾湖国家重点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全面启动,设置xx农林学院获得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通过,我市加快发展的综合优势进一步提升。

一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总体有效。主要体现在:

(一)坚持科学发展,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认真落实省、市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若干措施,着力增强运行调节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提高政策措施的科学性、连续性、系统性,较好解决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5.1%,位居全省第2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78亿元,增长24.8%,高出全省7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左右;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1.3%,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7.3%,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坚持统筹兼顾,“三化”协调持续推进。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深入实施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统筹推进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新区开发、老城改造和中心城市组团建设全面加快,浉河三期治理、中心城区内河治理、雨污分流、路网建设、高铁站片区建设等一批重点工程有序实施,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质量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预计xxxx年全市城镇化率超过38%,较上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我市再次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四次蝉联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高成长性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先导产业,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端制造和绿色食品、新型建材、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集群集聚态势正在形成。全市工业投资增长60.7%,增速居全省首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7.4亿元,增长16.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近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84亿元,增长26.2%,增速居全省首位。节能减排目标圆满完成。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再获省“红旗渠精神杯”。在连续干旱的情况下,我市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7.1亿斤,实现“九连增”。茶叶、粮油、畜禽、水产、花卉等特色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98家。全市茶园面积达到210万亩,全年茶叶产量5.2万吨,产值77.2亿元。在人民网主办的城市符号征集活动中,xx荣居“全国最具影响力十大茶产地”榜首。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农村金融不断创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和农

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了多主体经营农业、多元化投资农村的良好态势。

(三)坚持重点突破,发展后劲持续提升。坚持把产业集聚区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战略性举措来抓,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突出抓好产业集聚区建设。坚持“三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融合,不断推动产业集聚区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更好效果发展。

全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00亿元,增长39.2%,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50%;产业集聚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50.2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65.1%,较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区的综合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正在持续显现。突出抓好开放招商。持续推进“四一”招商行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与央企战略合作,开放招商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领域不断拓宽。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5亿美元,增长21.9%;实际到位市外资金210亿元,增长3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外贸出口总值2.56亿美元,增长44.4%,增速居全省第3位;成功举办第20届xx国际茶文化节,xx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坚持以项目带动调结构、补短板、增后劲、促发展,强力推进“项目落地年”活动和重大项目攻坚计划,持续强化项目谋划、项目招商、项目落地和项目服务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项目联合督查、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攻坚督导和“四集中”、“零阻碍”服务制度,全市107个省市重点项目、149个重大工业转型升级项目扎实推进,共有84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建成使用,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金融保险、邮政、信息服务等行业都依托项目支撑呈现出持续向上的发展趋势。

(四)坚持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持续增强。突出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推进改革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市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工作全面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实施,固始直管县改革试点成效明显;医药卫生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重点任务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农电体制改革、县级供销体制改革取得新的成效;财税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准市政债”一期成功发行10亿元,“人地挂钩”政策获得省批准试点,电力良性发展机制初步建立,资金、土地、电力等瓶颈制约进一步缓解;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2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

(五)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省里安排的“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和我市“十件实事”基本完成,全市财政用于重点民生的支出211亿元,占全市公共财政支出的75.9%。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7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7000元,分别增长13%和13.9%。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1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9万人。千方百计提升保障水平。城镇居民医保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6%,大病救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稳步提高,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持续扩大。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4490套,基本建成17510套,改造农村危房39450户。千方百计加强民生建设。优先发展教育事业,xxxx年全市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19.2%。职业教育成效显著。文化、体育、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512公里,改造大中危桥33座、1780延米,新增农村沼气用户11337户,解决了37.8万农村人口和7.3万在校师生安全饮水问题。对136个村实施扶贫整村推进,又解决12.4万贫困人口脱贫。推进林业生态市建设,全年完成造林36.97万亩。加强淮河源生态功能区保护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南湾湖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源搬迁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市人居环境得到持续巩固提升。全面实施质量立市战略,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黄国粮业获得省长质量奖,潢绣防水建材、文新茶叶、宏润冷冻获得市长质量奖。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平安xx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食品药品、检验检疫和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信访形势持续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六)坚持“两转两提”,行政效能持续提高。持续深化“两转两提”,积极开展“创先争优”,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政府自身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平台建设,政府公共服务集成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政务公开深入推进,行政复议、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继续加强。圆满完成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城乡社区和基层自治组织服务功能进一步健全。严格执行“五禁止”、“十不准”规定,突出治理庸、懒、散、软问题,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取得新进展。驻信解放军和武警、消防部队在支持地方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科协、文联、社科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全面加强,统计、物价、机关事务、地质、气象、地震、人防、档案、史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

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向驻信部队和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前进道路上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不高、人均水平较低的基本市情尚未根本改变,加快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县区之间发展还不平衡,三次产业、三大需求之间结构仍不协调,加快发展的动力有待加强;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基础支撑能力有待提升,土地、资金、人力等发展瓶颈依然存在;城乡居民收入整体不高,财政支撑和保障公共服务的能力仍然较弱,一些地方和领域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就学、就医、住房、安全生产等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管理的任务依然繁重;政府职能转变还有差距,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工作作风、能力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还不相适应,一些领域的不正之风还比较严重。对此,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忧患,继续采取有效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二、xxxx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实施《中原经济区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xx勇当中原经济区建设前锋大有可为的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重大。

当前,我市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国家将出台诸多加快发展的利好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薄弱环节的扶持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发展,xx将享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改革“红利”。二是《中原经济区规划》全面实施,xx有30多项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列入规划,在构建沿京广发展轴、发展沿淮经济带、建设地区性交通枢纽和豫东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绿色食品和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大别山生态红色旅游区等方面有了更大的发展平台。三是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我市以“四通道一纽带”为支撑的前沿优势、以15个产业集聚区为主体的发展载体、以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为抓手的创新平台,正在聚合成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合作的新优势和正能量。同时,我市新型城镇化蕴含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未来几年大规模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必将产生极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这些都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并积极用好这些机遇,就一定会在魅力xx建设的征程中迈出新的更大的步伐。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及市四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按照“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的总要求,全面落实《中原经济区规划》,牢牢把握“一市一区两枢纽一基地”的战略任务,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扩需求、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在加快信息化进程中持续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增长2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以上,力争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必须融入全局。主动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全局,紧紧围绕魅力xx建设的总体目标,遵循发展规律,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能力,提升发展水平。二是必须乘势而为。按照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按照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坚持“总要求”、转变“立足点”、突出“四着力”、抓好“三重点”的总部署,凝心聚力,务实重干,科学运作,乘势而上。三是必须创造优势。既要认真研究优势、提升优势、发挥优势、放大优势,全力打好“前沿牌、生态牌、民智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又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培育和创造全市发展的新活力、新动力、新体系、新优势。四是必须持续前行。要持续科学发展的意识、思路、举措和机制,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要持续先行先试、敢于担当、善做善成的精神,转变观念做,转变方法做,转变作风做,一以贯之做,持之以恒谋发展;要持续推动改革、着力发展、保障民生、促进和谐,深谋远虑抓大事,千方百计解难事,雷厉风行办急事,一年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前行,推动xx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力争到2020年提前实现全市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xxxx年翻一番,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xxxx年的工作重点

今年,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强化招商引资,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全面落实对外开放基本省策,全方位拓宽开放领域、提升开放层次、扩大开放效果,打好开放招商工作总体战。持续深化“四一”招商。以更大力度推进“四一”招商,全市实际利用市外资金力争突破270亿元。重点依托产业集聚区,突出主导产业,围绕产业链条图谱,逐一制定专项行动方案,持续开展以商招商、延链补链招商和专业化、集群式招商,努力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集群型项目提高主导产业配套和竞争能力,加快形成特色产业集群。遵循产业转移规律,坚持开放引进外地企业与择优扶强本地企业并重、引进技术密集型产业与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重、引进龙头企业与吸引配套企业并重,通过大规模承接集群式、链条式产业转移,补齐缺失链条,补强薄弱环节,努力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拓展开放领域。既要持续推进工业领域开放,也要高度重视和加快推进城乡建设、农业、服务业、社会事业等领域开放,落实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社会事业的配套支持政策,努力吸引更多境内外资金进入高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参与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商业企业合作,引导其商业网点加快向我市战略布局。积极开展金融招商,吸引境内外金融、证券、保险等机构和各种基金、金融中介组织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市外、境外资金参股本地法人金融机构。高质量办好第21届xx国际茶文化节,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加快xx海关建设,力争年内建成通关;积极谋划陆路口岸,加快筹建xx保税物流中心,全面提升检验检疫水平,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基础条件。

(二)持续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着力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突出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推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探索走好符合xx实际、具有xx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快修编《xx市城市总体规划(xxxx-2030)》,进一步扩大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覆盖面。着力构建"6+3"中心城市框架,进一步加快老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步伐,推进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不断增强羊山行政中心商务区和浉河区、平桥区综合承载能力,提升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天梯产业集聚区和南湾湖风景区建设水平。继续推进罗山县城、鸡公山文化旅游综合开发试验区、明港镇与xx中心城区组团式发展,加快组团间的快速通道、产业配套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组团服务功能和吸纳就业能力。加快中心城区路网和高铁站片区建设,认真完成浉河三期年度治理任务,推进新七大道贯通工程,规划建设国际家居产业小镇路网和城市内外环线,积极谋划环城高速,着力打通城市断头路和出入口道路,提升中心城市综合辐射带动能力。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大力实施“一基本两牵动”,推动以产兴城、产城融合,解决好进城农民就业问题;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校布局,加强县城、小城镇、城乡结合部和产业集聚区周边学校建设,着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供应,把具备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城镇综合交通、环保、水电气热供应等基础设施和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大力实施城市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持续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面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断改善和提升人居环境。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继续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统筹推进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继续把县城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点,提升规划建设标准,提高综合承载能力,鼓励引导就近城镇化。全面落实固始直管县政策,切实加快潢光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小城镇连接城乡的关键节点作用,积极创建绿色低碳小城镇,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小城镇扩大规模,稳步发展成为小城市。坚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完善规划、优化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示范带动、提升水平,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三)持续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更多地关注工业、学习工业、研究工业、支持工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按照“四集一转”要求,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层次,努力实现“两提两扩两优”目标。进一步提升速度、提高水平。突出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着力提高产业集聚区项目、工业项目和龙头型项目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加快企业集聚、产业集群速度,努力把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争创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把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争创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扩大规模、扩大效果。力争全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年度投资750亿元,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100亿元,吸纳就业人员超过18万人,提高产业集聚区的产出率、就业率和贡献率。进一步优化配套、优化机制。坚持建设服务与生产服务并重、项目配套与生活配套并重、发展保障与社会保障并重,加快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完善现代物流、金融担保、职业培训、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功能,尽快配套社区服务、职工公寓、医疗保健、商业网点等生活性服务设施。认真落实招商项目择地落户机制、“四集中”制度、“零阻碍”服务、奖惩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支持政策、配套措施和激励机制,持续增强产业集聚区发展后劲。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展高端、终端和高附加值产品为重点,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途径,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现代家居等高端制造和新型建材、绿色食品三大战略支撑产业,培育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以精深加工、技术改造为重点,加快推动钢铁、造船、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以加快优势转化、核心技术研发为重点,积极培育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加快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以新上企业项目为增长点,以龙头企业改扩建为重点,以推动创新能力建设为着力点,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攻坚计划,加快激蓝OLED、xx国际家居产业小镇等140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重大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150亿元,拉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加快服务业发展。围绕构建区域性物流枢纽,抓好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xx交通枢纽物流园区和潢川铁路综合物流港等大型物流基础设施和重大物流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发展壮大现代物流业;加强旅游规划管理,推进旅游资源整合,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旅游产业发展层次,力争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7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亿元;加快推进一批定位明确、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示范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发展壮大。

(四)持续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着力巩固“三农”工作好形势。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抓好稳定增产。落实政策,统筹规划,整合资金,集中投入,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扎实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和粮食高产创建工程,统筹推进水利、农机、科技、林业、交通、电力等综合配套设施建设,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250万亩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110亿斤以上。抓好集群发展。围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大力发展粮油、茶叶、油茶、花卉、畜禽、水产等特色农业,加快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基地。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龙头带动、专业合作、协作配套、精深加工、品牌打造,着力提升xx茶叶、潢川花木、罗山现代园林、潢川华英、光山羽绒、三高农牧、平桥现代牧业、山信粮油、黄国粮业、息淮弱筋小麦加工等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水平。大力实施主食产业化工程,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和“菜篮子工程”建设。抓好配套支撑。加强农业科技支撑、质量安全、防灾减灾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扩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动植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覆盖面,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和改造一批区域性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综合运用政策引导、项目扶持、金融服务、技术支撑、奖励补助等手段,加快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抓好改革试验。围绕国家关注、群众关切的重大问题,积极发挥先行先试优势,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不断在农村土地流转、金融创新、专业合作、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探索新经验,逐步形成一系列农业持续发展、农民稳定增收、农村持久繁荣的制度体系,努力为全省、全国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贡献。抓好政策落实。严格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确保涉农信贷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紧紧抓住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机遇,认真落实行业扶贫、专业扶贫、社会扶贫等相关政策,力争实现12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五)持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增强支撑保障能力。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快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保障能力。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围绕构建综合交通和现代物流枢纽,认真编制好规划、储备好项目、组织好建设,加快形成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各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适度超前、功能配套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力争完成年度投资5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宁西铁路增建二线电气化改造和京港澳高速公路改扩建xx段工程建设,力争xx火车站站房改扩建工程同步实施。加快推进明港机场筹建工作,力争年内取得重大突破。加快省际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升级,年内完成干线公路改建150公里。结合村镇规划调整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持续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水平,配套改造大中桥2000延米。加快推进淮河淮滨港和淮滨至息县段航运建设工程,改造升级固始三河尖望岗码头,全面提高淮河航运能力。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出山店水库前期工作力度,力争年内取得重大进展。大力推进淮干一般堤防加固及史灌河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建设南湾、鲇鱼山、梅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继续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开工建设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全面提高抗灾减灾能力。继续推进农村居民和师生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争取再解决30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加快能源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创建绿色能源示范县,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步伐。建成驻马店-xx成品油管道及配套下载库工程,加快建设南阳-xx天然气管道,谋划天然气液化和储备库项目,提高油气保障能力。加快xx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及配套电网建设,积极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着力破解电网供电瓶颈,确保xx电网供电能力提高一倍。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三化”协调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和提升作用,逐步实现与“三化”融合发展、同步发展。加快推进中国移动河南TD工程、中国电信3G网络工程、中国联通智慧中原工程等在xx实施的重大项目,大力发展呼叫产业,实现全市3G网络城乡全覆盖和信息网络宽带化升级。积极推进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双向化和互联互通改造,力争年内完成市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

(六)持续强化改革创新,着力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把改革作为最大的“红利”,用深化改革来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要素保障机制创新。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市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步伐,全面推开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积极发展与央企及国内外重点企业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和县级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及供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县供电代管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财税金融、价格、收入分配等领域改革。创新要素保障机制。强化用地保障。积极推进“人地挂钩”政策试点,大力实施土地储备制度,持续开展对囤地圈地、违规用地、土地闲置浪费等问题的专项治理,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三项整治”、盘活存量土地、集约节约用地等途径缓解用地压力。坚持有保有压原则,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支持重点项目和重点载体建设。强化资金保障。完善融资机制,创新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深化银企、银区(产业集聚区)合作,提高国有“四资”运作水平。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积极推动“准市政债”发行和“区域集优债务”融资,加快上市企业再融资步伐。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土地、厂房等产权手续,提高企业自身融资和抵押能力。强化用工保障。大力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注重把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与解决企业用工问题等相结合,与落实公共租赁房政策相结合,积极探索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机制,努力为部分农村劳动力全家进城、实现稳定就业创造条件。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技术创新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工程,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积极开展产业集聚区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大力实施籼改粳、OLED重大科技专项和自主创新专项,努力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xx制造”的品牌企业,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继续开展省长、市长质量奖和品牌产品创建活动,持续推进质量提升、标准引领和品牌带动工程。

(七)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培育区域竞争优势。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资源能源集约节约利用。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实行更加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和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增强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继续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能耗不合理增长。着力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重大项目和示范工程,推动资源能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形成集约节约的生产生活方式,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固始县、潢川县产业集聚区、华英集团等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建设,着力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大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污泥处置、雨污分流等工程建设,加强对水、大气、土壤、重金属、汽车尾气、畜禽养殖污染等检测和治理。严格贯彻实施《河南省xx南湾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着力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持续推进淮河源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和南湾湖国家重点湖泊环境治理。积极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控制农村面源污染。严格落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制度和全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积极探索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加强生态系统建设。积极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市建设提升工程,全年计划完成造林任务33万亩。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水源涵养地保护、湿地保护和山区生态体系、农田防护林体系、生态廊道网络建设、村镇绿化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开工建设一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森林行为,积极构建淮河中上游和大别山区重要生态屏障,努力建设生态xx、美丽xx。

(八)持续强化社会事业发展,着力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持续做好民生工作,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服务业发展与促进农村人口转移结合起来,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和残疾人就业,扩大就业人数,提高就业质量。进一步消除进城和跨地区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大力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带动更多的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和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实现转移就业。努力做好更大范围的社会保障。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衔接,城镇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新农合衔接,大病救助与临时救助衔接,尽快实现各类参保人员在地区之间、制度之间的顺畅转移和衔接。强化政策引导,将各类人员纳入相应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大力发展老龄、残疾人、慈善、红十字事业,建立健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建设。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继续推进保障安居工程建设,全年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25万套。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积极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一批普通高中改造工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加快推进市职教园区建设步伐。积极推广平桥职教园区“学校+企业+实训基地”模式和新县涉外劳务培训模式,打造xx职业教育品牌,努力实现就学与就业一体,招工与招商同步。进一步加大投入、落实制度、强化责任、加强监管,确保校园和学生安全。努力发展群众喜爱的文化。加大对xx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成果运用,继续总结、挖掘和弘扬大别山精神,支持各县区以特色文化引领县域经济发展,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数字化电影放映、文化下乡、流动舞台配送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能力。稳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立健全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政策。不断完善公共体育设施,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第五届全国公路自行车公开赛和我市第四届全民运动会。努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市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建设,继续实施县级医院、重大疾病防控、乡镇医院、农村120急救指挥中心、妇幼保健等建设项目,完善重大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农村应急救治等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坚持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权相结合,不断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积极完善和推广“四家”工作法,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妥善处理各类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持续开展“打非治违”活动,深化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确保食品安全。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整治行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持续深化平安xx建设,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法律服务和援助,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意识,抓好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工作,积极支持国防建设和驻信解放军、武警、消防部队建设;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继续以军地互办实事为抓手,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科协、文联、社科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全面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切实做好外事、侨务、对台工作。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继续抓好机关事务、地质、气象、地震、档案、史志等各项工作。

今年,在完成省定“十项重点民生工程”的同时,继续抓好我市“双十”工程。xxxx年“双十”工程安排意见已经印发,请予审议。

四、切实提高政府工作水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坚持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深入推进“两转两提”,建设务实政府,树立务实形象,全面提升政府工作水平。

(一)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分开,发挥市场、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作用,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严格落实“五禁止”、“十不准”规定,继续清理、精简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办理质量。

(二)严格依法行政。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工作,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行为,自觉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调节经济运行和管理社会事务。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按政府工作规则议事,坚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依法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做好行政调解等工作,办好行政复议案件。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健全完善政府工作运行机制,推进公共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确保行政权力依法规范行使。

(三)切实改进作风。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认真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实。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积后劲的工作,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严禁损害群众利益。切实改进调研方式,轻车简从、简化接待,多到情况复杂、矛盾困难集中、群众意见较多的地方,帮助解决问题。切实改进文风会风,减少检查评比,强化行政问责,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把精力用在谋发展、抓落实上。切实改进考评机制,坚持在重大决策的执行、重点工作的推进、重大项目的实施中考核干部、评价干部、使用干部。

(四)坚持廉洁从政。认真贯彻中纪委二次全会和省、市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加大纠风和专项治理力度,强化对财政资金、重大投资项目、土地招拍挂、政府采购、国有资产资源经营管理等重点领域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重点纠正公共服务行业和教育、医疗、涉农、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管财、管事、管人。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控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严控楼堂馆所建设。大力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机关建设,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

作为人民的政府,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忠诚履职,尽心尽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各位代表!

党的十八大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我们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魅力xx建设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发展的新形势,面对人民的新期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勇当中原经济区建设前锋,确保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不断开创魅力xx建设的新局面!

推荐第7篇:市政府工作总结

邹城市政府工作总结

(2011年9月)

自2007年以来,市政府一班人按照中央、省、济宁市部署要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生态靓市、和谐新市”的总体定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重心,大力实施“工业立市、转型强市”战略,加速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资源型城市战略转型,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一、强化理论学习,班子工作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 政府一班人坚持从自身做起,不断加强学习和党性修养,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都有了新的提高。一是强化党性修养。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始终与上级党委、政府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在执行国家、省市各项政策方面,认识到位,行动迅速,措施有力,保证了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在政府工作中的全面贯彻落实。二是不断加强学习。除定期参加集体学习外,班子成员主动挤时间自学,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对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创新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本质要求有了更为深刻

- 1实施“骨干企业梯次培育计划”、“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和“微型企业培育计划”,重点打造“百亿合金”、“百亿华鲁”、“百亿荣信”、“百亿国宏”、“百亿泰玻”、“百亿宏河”“百亿万达”等一批巨人企业和强企方阵。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抢抓高铁经济机遇,着力打造京沪高铁连接线、新济邹路、临菏路三个现代物流产业带。坚持扩大总量和提升层次并举,规划建设科技创新、文化旅游、现代金融、高端房产、现代物流、大型商贸六大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华北钢材城、刚领五金汽配城、鲁西南润华汽车园等一批高端服务业项目落地建设。交通银行、中信银行等金融保险项目投入运营,“三孟”文化遗产地保护世行项目、10亿元清华科技园等项目加速推进,成功举办中华母亲文化节。二是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加强煤电油运生产要素调度,保障企业正常运行需求。深化与各大商业银行的战略合作,积极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完善信贷担保体系,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信贷投放,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目前,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14家,主营业务收入由2007年的450.1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01.83亿元,年均增长21.2%,利税由2007年的89.6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61.37亿元,年均增长21.6%,利润由2007年的50.7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0亿元,年均增长25.4%。三是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实施重点项目建设“3311”工程,对重大项目实行专班和指挥部工作机制,每个项目明确一名市级领导任专班主任,按照时间节点强力推进。制定项目落地“1210”准则,推动招商引资向择商选

- 3心、超市、污水处理厂等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启动了新城区规划建设,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旧城区服务功能更加完善,突出抓好两孟文化保护区开发建设和因利河综合治理工程,火车站南北货场搬迁、汽车新站建设、跨京沪铁路城市高架桥等建设正在扎实推进;围绕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规划建设一批农贸市场、停车场,改造建设一批城区公厕、背街小巷;利用邹县电厂热源实施的城市供热工程总投资近5.6亿元,2010年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今年达到1000万平方米。积集中开展车辆超限超载集中整治活动,境内主要道路基本没有超限超载、非法改装拼装车辆行驶;规范了出租车运营行为,一次性平稳全面取缔城区1.2万辆非法三小车辆,城区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坚持重拳出击,铁腕整治,集中开展“双违”专项整治行动,乱搭乱建和违法用地得到有效遏制;实施了城乡环卫体制改革,城区实现16小时不间断保洁,将全市16个镇街、943个自然村全部纳入环卫管理体系。加大城市建设融资和投入力度,经国家发改委批准,面向全国首次发行城建债券15亿元,所融资金已全部到位。五是城乡统筹均衡发展。成立新农村建设攻坚指挥部和6个工程建设专班,每年拿出2亿元用于“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实施“生态邹东”战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累计完成7条小流域20平方公里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各类塘坝600个,新增蓄水700万立方,修建生产路850多公里,完成55座水库加固任务,启动5万亩“退耕还林”生态富民工程,邹东生态环境得

- 5安全感。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稳定。

四、严格廉洁自律,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市政府一班人认真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相关规定,会议、购车、接待等项经费开支压减既定目标落实到位。严格遵守中央、省廉政纪律、廉洁自律五项规定和《济宁市国家工作人员“十个不准”》的规定,切实兑现廉政承诺,在住房、乘车、接待、出国、通讯工具等方面严守标准、不搞特殊,从严要求配偶、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认真执行个人收入申报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从未干预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及房地产开发经营等市场经济活动。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强化对分管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严查违法违纪案件。注重强化源头治腐,大力推行涉企收费“一费制”改革,进一步规范职能部门执收执罚行为,变多头入企征收为一口收费、扎口管理,减轻了企业负担;在全省率先实行房地产开发项目规费征收“一费制”,将房地产开发项目涉及的10个部门20项费种纳入,房地产行业得到规范快速发展;建立了政府投资财政评审、招投标监管、审计监督三位一体的政府投资管理体系,共计节约政府资金13.44亿元,确保行政权力规范运行。

近年来,政府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与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要求及人民群众期望相比,都还存在差距不足。主要是: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

- 7

推荐第8篇:市政府财务工作总结

市政府财务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在县局党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全省、全市国税系统财务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县国税工作要点,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依法理财与科学管理,深化财务制度改革,加强预算控管,推进厉行节约,强化监督检查,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服务和监督作用,促进了全县国税事业稳定、协调、持续发展。上半年财务工作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精心组织,程序操作,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制稳步推进与网络版财务软件平稳运行。积极应用国库集中支付简易版软件,改变过去由上级局代替基层单位编报国库集中支付用款计划的模式,直接登录省局服务器自行根据预算批复和管理要求编制本单位用款计划,按月分门别类登记用款额度,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制顺利实施。年初在顺利完成核算科目及报表软件的程序升级后,取消单机版财务核算软件,全面实行网络核算实现了财务信息即时公享,并在市局财务科对日常帐务处理、软件模块使用、网络报表上报等方面的日常绩效考核通报中均保持较好成绩。

二、结合实际,认真调查,扎实做好基层分局办公用房拆除重建及维修项目申报工作。为加强国税系统基本建设科学化管理,合理配置资源,推动国税部门可持续发展,根据上级局的统一工作布置,今年上半年组织专班对全系统基本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根据《全省国税系统基层分局综合业务用房维修工作实施意见》,针对红安税收征管模式及机构设置现状,积极行动毫不懈怠地搞好管理组房产现状调查、房屋破损实情拍照及需维修项目明细测算统计工作,多次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基层单位面临的现实困难与改革意向,反复陈述我县实行集中征收模式改革试点后理应享受基层建设各项政策照顾,积极主动争取以后年度我县基层单位维修项目经费预算69万元。按专业口径统计,全系统现有基本建设项目11个,总建筑面积16575平方米,总投资规模2775万元;在库建设项目1个,即:稽查局办公楼拆除重建,计划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项目工程预算200万元;另按新一轮机构改革设置需求,拟立项建设七里坪分局办公业务综合用房,计划建筑面积877平方米,计划投资规模182万元。

三、坚持预算约束,倡导厉行节约,进一步严格财经制度规范全系统财务支出管理。按照“两办”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通知要求,提出“从紧控制外出差旅费用、从严控管车辆运行费用、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管理、进一步加强水电能耗管理”等具体措施,严格控制公用经费开支,确保不折不扣的完成压缩目标,同时对各单位(含各股室、局领导和乡镇管理组)全年预算定额经费其中公务接待费一律扣减10%合计金额29530元,并对全局小车明确全年运行费用压缩指标63456元,分车核算考核到人。今年上半年通过主要费用与同期对比分析,共节约用水用电12530吨20550度节约资金32400元,会议接待费按同口径比同期节约131500元。

5月份,通过召开全系统经费报帐员专业会议,针对推行分块分项预算定额包干管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出台进一步加强包干经费支出管理及规范全系统财务管理的“四个严格”措施,即:一是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与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切实加强对本单位包干经费支出事项的源头控管,保证每笔经费开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严格执行县局财务管理制度,大力倡导厉行节约与勤俭办事;二是严格按预算办事优化经费支出结构,按照年初预算分解的费用明细列支指标,指定用于到人的办公用品(茶、纸、笔)以及满足日常工作需要的微机耗材、电话通讯、交通差旅等用途的费用得到优先保证,控制招待费用;三是严格民主理财增强经费开支透明度,强调各单位确保年度收支平衡,不得在外签单赊购形成帐外亏空,预算定额范围以外费用一律拒报。同时充分发扬民主,接受群众监督,年度终了将全年财务开支结构及预算执行结果在股室公开;四是严格两级财务审核确保支出凭证规范,不得将无发票监制章及日期、品名、数量、金额、开票人等内容填写不完整、印章不齐全、单联填写或虚开的假发票予以报帐,《费用报销单》所附单据张数金额及栏目填写完整,做到事由清楚、填写准确、不遗不漏、散总相符。

四、坚持公开透明与程序控制,建立全过程监督机制逐步规范日常政府采购行为。在全系统建立了县局政府采购工作领导小组、采购工作组和采购管理办公室“三位一体”的内部运行机制,由财务、技术鉴定、项目需求、行政监察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程序控制的全程监督机制,以及重大项目、重要环节必须呈报县局政府采购领导小组或局长办公会集体审议决策机制,基本保障了全系统政府采购活动公开、公平、公正地有序开展。上半年,仅通过对小车维修、更新车辆处置等服务类项目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分别比同期支出节约2.8万元和超出报废资产评估价0.4万元。

上半年财务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预算执行控制不严,未能严格按照按市局批复的预算方案列支,有的费用项目虽比同期有所回落但仍然超出时间进度;二是工作主动性不强、专业工作不细致,体现在中心各业务岗位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工作疑难缺乏积极性;三是财务系列为全局中心工作优质服务做得不到位。这些不足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克服、改进,以进一步提高全系统财务管理工作质效。

20**年,我科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深化税收形势分析,提高税收收入质量;加强预算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工作目标,在各科室的密切配合和本科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克服日常工作繁杂等困难,较好地完成了局领导及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及时安排落实税收收入计划。今年自治区下达我地区一般预算税收收入任务9000万元,根据北屯辖区经济发展和税源状况,及时将计划任务分配下达到城区分局和稽查局,明确工作任务。2013年10月底,我局累计共组织各项收入12172万元,其中:税收收入11476万元,教育费附加242万元,地方教育附加收入169万元,工会经费277万元,实现一般预算地方税收收入10022万元,完成自治区年度一般预算收入计划的111.34%,完成北屯市政府计划的91.53%,税收收入增速已超正常进度。

2、根据自治区地税局下发的关于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型的工作要求,积极安排部署,协同城区分局管理所对北屯市辖区的所有企业,按照划型标准确定大、中、小、微型企业的税收,4月份之前完成了企业划型工作,并按照划型标准确定大、中、小、微型企业的税收,保证了企业划型月报与会统报表数据匹配一致。确保企业划型和税收统计工作数据的真实、准确。

3、按时向自治区地税局上报税收月旬报、会统报表、电月报表。在及时掌握组织收入进度的基础上,每月按时上报税收分析报告,并向局领导及师市反应税收收入分析情况,按季度由计财科牵头召开税收分析会议,对税收进度、欠税情况、征管情况、稽查查补情况和政策变化情况进行沟通讨论,分析税源变化情况,对税收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证税收的足额入库和分析的深入、透彻。

4、上报了自治区下发的2013年税收收入计划建议、2013年税收收入落实情况、2013年上半年税收预测分析等临时性报表。

5、对本辖区重点税源实施监控。年初,我科与城区分局管理所积极配合,重新确立了本辖区的重点税源户数,在去年3户的基础上,增加到10户,按月对重点税源数据进行审核并及时上报。同时加强重点税源的分析,按季度上报重点税源分析报告。

6、安排布置了2012年度营业税高风险数据核查工作,积极与城区分局管理所协调,于2013年4月按时完成了统计上报工作。

7、税收调查工作从今年开始由法规部门转到计财部门,我科室人员按照区局工作要求,根据区局下发抽样调查及重点调查名单,在避免与XX市局重户的情况下,确定我局税收调查户数,及时联系企业,辅导企业安装税源调查软件,填写税收调查表。为了保证企业上报数据的准确性,及时与其他地州局联系,更改审核公式,保证了税收调查数据按时并准确的上报,并于7月初参加了区局税收调查报表审核工作。10月底,向区局上报了税收调查总结报告以及分析报告。

8、完成了区局下发的减免税调查工作。接到区局下发的文件之后,我科室制定了减免税调查工作实施方案,协同城区分局管理所对辖区的所有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进行了减免税调查统计,按要求上报了减免税调查统计数据。

9、加强经费支出管理,规范财务收支行为,本着增收节支的原则,在保障人员和公用经费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从严控制和压缩行政成本,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对于车辆油耗实现单车核算、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定点保险制度。按月报送经费月报表、厉行节约月报表,“三公”经费月报表,按季上报财务分析报告,做到数据真实、准确。

10、按季度公开机动车燃料费、修理费、电话费、办公费、接待费、差旅费、工程项目等支出情况,增强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并将财务公开的相关资料传递给精神文明收集人员归档。

11、及时清理往来帐款,按规定程序办理结算手续,避免长期挂账形成沉淀资金。

12、为了加强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按照区局党组加强系统财务管理“一个意见、两个办法”的要求,下发了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会计基础规范化工作的通知》,对2011年度和2012年度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自查自纠,对查出的问题,认真落实整改,做好了会计基础规范达标工作。

13、根据自治区地方税务局转发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修建政府性楼堂馆所情况开展清理检查的紧急通知》(新地税函〔2013〕163号)精神,对我局修建政府性楼堂馆所情况进行了认真清理自查,并将清理自查情况上报自治区。

14、根据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关于落实财政厅撤销工资类账户和津贴补贴资金专户有关事宜的通知》(新地税函〔2013〕147号)精神,对工资类账户和津贴补贴资金专户进行了认真清查,并将开展情况上报区局。

15、根据自治区《关于编报2014年部门预算的通知》要求,本着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收支平衡、综合预算、厉行节约、绩效管理的预算编制原则,在编制过程中,对部门预算编报口径、填报要求认真学习,及时收集各类资料,积极与区局计划财务处联系对于我局新增车辆、新增人员情况统一有我局上报。做好了2014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确保了数据准确,项目完整。

16、根据自治区地方税务局转发《关于开展全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违规公务用车排查清理工作》的通知(新地税发〔2013〕229号)精神,对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情况进行了认真排查清理,将排查清理情况报告区局,上报了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登记汇总表。按照车辆配置标准,核定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公务用车并上报区局审批。

17、做好各类临时报表。年初做好了财务决算报表的编制和汇审工作;做好了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年检工作,做到数据真实、准确;1月25日上报自治区财政厅2012年新增津贴补贴、税务征收津贴、自身建设预算统计表;2月上报了财政供养人员信息数据报表和小金库长效机制报表;3月份上报2014年车辆购置计划;上报截止2012年底财政拨款项目资金结转和结余资金使用计划表;6月份上报了2013年“三代”税款手续费情况统计表;7月份上报了2012年末单位实有资金结转和结余盘活情况表;9月份上报了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十项规定有关项目统计表;10月份上报了北屯地税局2013年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行政事业单位结余结转情况统计汇总表、2013年“三代”税款手续费情况统计表。

18、为了规范和加强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促进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和节约有效使用,保证国家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于8月1日下发了《关于开展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由办公室资产管理员、局网管员、计财科对单位所有资产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查,在清查过程中把实物盘点同核查帐务结合起来,以物对帐、以帐查物,查清资产来源、去向和管理情况,做到见物就点,是帐就清,不重不漏,充分利用闲置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19、负责本局的税收票证的计划、领、用、存、销及事故处理工作,按旬结报缴销票证,填写差错表,更正通知书,每月底对票证总库盘点。按需向二级库发放票证。截止2013年10月底共发放缴款书8250份;税收通用完税证7000份;税收通用一体票完税证2750份;税收收入退还书100份;印花税票销售凭证600份;各类印花税票15000余枚。按季向区局计财处上报票证使用情况及临时性文件。上报了2014年票证领用计划。

20、元月初和征收所,人事监察科一起对2012年票证进行了检查,重点检查税收资金入库情况,抽查面达50%以上,经检查无违规现象。

21、开展了2013年税收票证和税款缴库专项检查工作,4月与征收所二级库人员一起对2012年票证及2013年1-3月对税收票证领发、保管、填用、结报缴销、作废、停用、损失核销、销毁等环节的管理进行全面检查。自查面达100%。检查中发现印鉴不齐等问题又进行了整改。5月份按时上报了票证专项检查总结。

22、7月举办了一次对征收所,代征点开票人员,二级库人员的票证学习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开票人员的业务质量,提高了票证质量。

23、将已到位服装及时发放到每一位干部,同时上报了服装接受数量报表。对不合适的3套服装统计上报进行调配。并对新进公务员进行了制服的调配发放工作。给两名大学生志愿者和大厅零时工进行了服装调配工作。

24、积极配合师市审计局对我局2012年部门预算执行及税收征管、执法工作的年度审计工作。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之年。今年,我局在上级市局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统领,自觉主动地服从服务于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改进专业化管理,推进“营改增”税制改革,提升纳税服务质效,丰富管理创新内容,拓展信息管税领域,完善干部队伍激励与风险控制机制,各方面工作全面有序开展。

一、20**年工作总结

(一)抓牢“两个围绕”,在进一步提升税收收入中争作新贡献。一是围绕税收中心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税收收入指标。今年,我局始终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认真贯彻“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用好用活免抵调库指标,确保了经济税收协调增长。全年共组织税收收入46.48亿元,51家重点税源企业组织税收收入13.91亿元。

二是围绕税收优惠政策,多管齐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全面落实免征增值税政策,切实减轻小型微型企业税收负担,全区2500余户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享受该项优惠政策。用足用好各项税收优惠,实际抵扣固定资产增值税额5.88亿元,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减免0.80亿元,资源综合利用等先征后退税款0.50亿元,汇算清缴退税0.60亿元。开展出口退税“提质增效”专项活动,启动生产企业单证无纸化退税申报试点。全年为全区765户出口退税企业办理出口退税额13.20亿元,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稳出口、惠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突出“三条规范”,在进一步加大依法治税力度中展现新作为。一是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行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税收征管工作的薄弱环节,强化责任、从严管理。逐步探索和推行说理式税务执法文书,增强行政处罚的说服力和公信力,做好税务指导案例的编写和上报工作。选择12名区局干部建立税收执法督察人才库,适应新形势下税收执法工作的需要。

二是规范税收秩序。做好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由稽查局提请重大税务案件34件,其中上年留存重大税务案件1件,已全部审理完毕,其中改变稽查部门处理意见9件,共查补税款和罚款1508万元。做好一般税收行政处罚案件的审理工作,对税源管理部门提交的60件一般税收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税务行政处罚决定,共处罚款5.6万元。开展税源分析监控一体化工作,开展一体化工作第五期到第九期工作,完成风险应对2261户,共计补缴税款4218.97万元,调整应纳税所得额10958.31万元。

三是规范税务稽查。加大涉税案件查处力度。稽查部门以查处电子、服装、家具类产品出口退(免)税违法行为、药品等行业偷税为执法重点,严肃查处各类涉税违法案件,共完成九项税收专项检查及一项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共安排各类稽查120户,结案119户,有问题结案117户。组织自查企业65户,其中有问题29户,结案29户,共计查补罚收入2253.20万元。查处偷税在50万元以上大要案5件,100万以上大要案2件。加强举报案件查处工作。全年共受理各类涉税举报案件11件,已全部办结。进一步遏制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将发票整治工作与税收各类检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查税必查票”、“查账必查票”、“查案必查票”。查处发票违法案件65户,查处违法发票1112份,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1件,充分发挥了税务稽查的震慑力。稽查局创新稽查方式方法,稳步推进稽查现代化建设,稽查执法效能全面提升,在市稽查局组织的案件复查中,案卷质量名列前茅,被市局通报表扬。在2012-2013年XX区行政处罚案卷质量评审中获优秀单位,一案卷被列入XX区十佳行政处罚案卷。

(三)完善“六项机制”,在进一步推进科学征管中迈出新步伐。一是稳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机制。完善科室职能、明确职责分工、简化办税环节,梳理风险管理流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将纳税人票种核定调整申请、残疾人就业企业增值税退税、软件企业增值税退税等7项日常征管事项前移至办税服务大厅,进一步提高了办税效率。 二是积极落实“营改增”结构性减税机制。自2012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营改增”试点以来,过渡平稳,情况较好。到2013年底我区共计“营改增”试点纳税人2028户,共缴纳增值税1.33亿元,95%左右的试点纳税人税负总体下降,减负效应逐步扩大。配合财政局做好“营改增”试点过渡性财政扶持资金拨付的材料受理及初审工作,全年共有30余户符合条件的税负增加企业办理申报手续,涉及扶持资金约1786万元。此外,今年1月起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我区将新增试点纳税人33余户。

三是不断完善纳税评估机制。建立评估对象确定、案头细化分析、评估辅导、审理处理各环节职责及岗位相互分离评估工作新模式,防范纳税评估风险。加强信息采集质量,强化案头细化分析,规范实地调查,推行异常数据评估结果回归分析制度,有效提升了评估质效。加强应用数据模型,制定《纳税评估案卷管理办法》。以行业监控分析系统为平台、市局一体化下达任务和区局拓展项目为依托,深入开展喷涂行业、塑料制品、压铸行业、轴承套圈、螺丝螺帽等11个行业和财务费用风险所得税、存货异常企业等评估,全年共评估企业220户,抵减留抵税额194.97万元,补缴税款3460.88万元,加收滞纳金304.21万元,调减弥补亏损额4811.55万元。

四是继续强化国地税协作机制。召开国地税联席会议,布置落实国地税各项协作事宜,联合办理设立税务登记2965户,联合办理变更、停业、“以征代报”及扣税账号登记、违章处理等3868户次,联合征收地方税、费(基金)429.68万元,国、地税交换信息3683户次。各项协作事宜运作顺利,极大地减轻纳税人的负担,提升了征管质量与效率。 五是深化加强各税种管理机制。强化流转税管理。做好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工作,按月对年应税销售额已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纳税人进行公示。开展“营改增”试点企业的风险监控,对全区已代开货运增值税专用发票的180余户小规模纳税人进行辅导宣传,降低税收执法风险。做好逾期认证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报工作,为企业减少经济损失。开展海关缴款书“先比对后抵扣”管理办法的实施及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扣税凭证核查工作。深化企业所得税管理。完成企业所得税汇缴工作,做好企业所得税税源增减分析工作和跨地区汇总纳税所得税管理。加强大企业管理和国际税收管理。强化税收服务意识,突出岗位风险控制,为大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促进企业遵从度不断提高。加大反避税调查力度,2013年反避税立案获总局通过1件,上报结案1件,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415.64万元,其中弥补亏损4836.96万元,应补缴企业所得税236.72万元。着重开展对股息红利代扣代缴的专项调查工作,查补2家应扣缴未扣缴企业补征企业所得税209.21万元,加收滞纳金59.98万元,同时上报的《运用居民企业报表数据强化非居民企业税源管理》的管理案例被评选为全国优秀案例。严格规范税收协定的执行工作,全年新增审批类协定12件,备案类协定8件。

六是实施巩固信息管税机制。围绕“安全、服务、保障”,抓好金税三期网络与安全建设,提高信息设备安全运行水平;拓展纳税服务渠道,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强运维管理和信息技术支持,提高技术保障水平。做好市局营改增技术支持、海关缴款书稽核系统上线、网络版代开监开系统等业务系统信息化工作;以及区局一体化工作平台、依法行政台账软件开发等内网系统。

(四)搭建“四大平台”,在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中取得新突破。一是搭建“1+n”网格化协税组织平台。对1+n网格化协税组织进行整合改组,在街道、商会、园区等部门的配合下,将辖区内6300多家一般纳税人企业按地域或行业进行重新分组,设立了11个协税中心组和216个协税小组。截至目前,纳税服务科多次走进街道、园区和企业,在辖区内所有街道、市场、园区等地累计开展税企交流会39场,并与4500余户企业面对面交流,了解纳税需求,送推最新政策。

二是搭建“阳光•心服务”12366纳税服务综合平台。平台以“用心倾听,真诚服务”为宗旨,以86612366“税路通”纳税服务专线为核心,由专业咨询服务团队通过电话、网络及短信渠道,向企业提供“纳税咨询、投诉举报、权益维护、政策送推”一站式服务。平台自五月上线以来,解答热线咨询12000余个,回复率100%。

三是搭建综合辅导服务平台。该平台提供现场业务咨询、表单填写辅导等服务,还可直接受理销售旧货、旧机动车优惠备案,“营改增”过渡性财政扶持资金申报,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出具等事项。减轻窗口工作压力的同时大大缩短纳税人办税等待的时间,有效提高办税服务质效。

四是搭建税收宣传月活动平台。因地制宜、扎实有效地开展系列精彩纷呈的第22个税收宣传月活动。税企联动,走进大学生科技园为投身创业创新的英才提供税收政策援助;税民联动,在街道社区组织多场“税收宣传月”广场知识竞答;虚实联动,开展“税的微感言”微博征集、开通新浪官方微博、创建重点税源企业qq群和出口退税qq群。一系列定位准、重实效、特色强的税收宣传活动提高了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营造出良好的税收法制环境。

(五)深化“四个提升”,在进一步加强国税自身建设中实现新发展。一是以十八大精神学习为保障,提升思想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区党代会精神,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依法行政等内容的学习,继续开展“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和六五普法教育、《公务员学法用法读本》、公务员综合素质培训等主题宣讲活动,促进了全体干部政治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年组织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10次,全体干部参加的政治理论学习24次。

二是以业务培训为基石,提升工作效能。组织所得税汇算清缴培训、小企业会计准则业务考试、开展公务员学法用法网上考试、举办中层干部学习班。全年共计自主举办各类干部培训班53期,参加系统外组织的各类培训14期,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促进了全体干部工作能力和工作自信心的提升。

三是以国税文化建设为抓手,提升组织活力。持续开展道德讲堂,确保道德教育做到反复讲、经常教、广泛学。组建成立网络文明传播志愿队,利用网络传播文明风尚。群团组织举办理财知识讲座、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三八”趣味运动会、“五四”青年爱国宣教游等活动,丰富干部职工生活。积极开展帮扶共建活动,连心解忧105户群众,参加区“圆梦工程”结对困难小学生、组织“慈善一日捐“、森林基金捐款、向余姚灾区捐款献爱心、继续同象山西周下芭蕉村开展城乡结对共建,展现无私爱心。

四是以党风廉政建设为核心,提升国税形象。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反腐倡廉与日常税收工作结合起来,严格落实“一岗双责”,确保落实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岗位责任制“三位一体”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体系。上线“网络化内控管理信息系统”,开展“三察”自查自纠工作。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化政务信息公开,继续推行人事、财务、事务“三公开”。

(六)把握“两个优化”,在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中树立新姿态。一是优化财务管理。做好预算管理,严格预算执行,使预算与实际执行紧密结合。加强日常财务管理,完成2012年度财务决算、基建决算和银行账户年检工作。加强“三代”经费管理,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积极推行公务卡。加强财务监督管理,政府采购工作和固定资产管理,推行财务公开。

二是优化内部行政。完善网站建设,实现内外网门户规范有序运行。梳理保密要害部门,签署涉密人员保密责任书,进一步做好保密工作。推行“光盘行动”,规范公务接待,简化礼仪、务实节俭,反对铺张浪费。不断加强信访、信息、公文、档案和后勤等保障工作。

推荐第9篇:市政府办公室工作总结

市政府办公室2009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市政府办公室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协调联系”的职能,充分发挥办公室的综合职能和中心枢纽作用,有效保障了市政府及办公室工作的有序正常运转,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坚决服从和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真抓实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了市政府领导参谋助手作用。

1、文秘工作水平明显提升。一是规范办文程序。发文严格按照程序层层把关,严格把好文件的文字、政策、格式、编号、印制关,文件质量得到提高;来电来文的处理做到了按程序和规定办事,确保了来电来文的(接)收、发、传、送、批、借、存、销等环节程序化、制度化、科学化、准确化。二是提高办会质量。办公室组织的全市性大会、市长办公会、市政府常务会、市政府全体会、专题协调会等会议,都按要求认真做好会前准备、会中服务、会后纪要整理等工作,确保了会务质量。会议通知力求时间准确、地点清楚、议题明确;会场安排严格按照会议的规模和领导的要求,提前预订会议室,摆放好领导座签,悬挂好会标;会议材料提前安排责任单位准备,会上及时发放;市长办公会和专题会安排专人做好会议记录,及时形成会议纪要。三是创新档案管理。利用电子文档和纸质文件双归档,进一步改进了档案查阅效率,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四是严格印章使用。做到了先由相关责任领导签字把关,然后用印,决不盖人情章、关系章,并做到专人负责,确保了印章安全。

2、信息调研基础工作得到强化。按照“思考问题扣中心,文章起草出精品,调查研究有成果”的要求,充分发挥全体政务人员的积极作用,积极广泛深入各乡镇场街道、各部门单位和企业开展关于发展县域经济、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城市投融资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形成了24篇调查报告和文章,其中10篇在省、九江市报刊杂志刊发,多篇调研文章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要批示和充分肯定。全年共编发《政务信息》36期、《调研参阅》24期、《政务参考》15期,信息和调研文章的刊发,对加强上下联系,传达政令,指导工作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充分发挥了领导参谋助手作用。调研工作有望继续进入九江市先进行列。

3、大督查的格局进一步巩固。一是构建政务督查网络,形成健全的督查机制,坚持办公室全体政务人员肩负督查任务,充分结合自身工作,并做到了在督查中监督、调度、落实、考评、调研和服务,进一步巩固人人参与的督查工作氛围。二是突出重点,全面提升政府执行力。突出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突出领导批示和交办事项、突出阶段工作和常规工作的督查,以《政府工作报告》、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民生工程为主线,以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议定事项督查为主要内容,采取分解立项。跟踪督办、调查了解、现场查看、数据分析、汇报反馈和网上公布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各项督查活动。按照《瑞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长批示件和市长交办件办理工作的规定》和《政务督查工作细则》要求,按照“登记、拟办、办理、回告、反馈、归档”的程序,及时主动办理领导批示件和交办件的督查。三是根据市政府工作安排和各阶段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专项督查工作,先后森林防火、新农村建设、灭螺工作、“一大四小”工作、项目建设工作、违法用地违规建房清理工作、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市场秩序整治工作等专项督查。今年以来,共办理领导批示件、交办件和群众信访件85件,共下发督办单49期,编印督查通报、简报30期,办理九江市“民声直通车”信访诉求单57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案79件、政协委员提案88件,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满意率达100%,有效地保障了市政府各项工作的落实。

4、政务信息化工作广泛推广。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提升网站质量,强化信息报送及通报制度,继续将网站内容保障情况计入的单位年终测评指标,促进了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各项工作的拓展;以解答疑问、解决问题为目的,进一步优化了民声通道办理流程,拓宽了政府与网民的沟通渠道;积极开展网络应用和管理工作,确保了市政务信息网的安全运行;完成了市行政中心弱电智能化工程,提高了办公信息化水平。全年共发布政府门户网站信息2653条,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发布信息14626条,共办理“民声通道”网民咨询、建议和投诉共89条,承办各类电视电话会议50次。

5、信访工作成效进一步凸现。根据“畅通渠道、解决问题、维护秩序、促进稳定”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群众来信来访接待等工作机制,全力推进《信访条例》的贯彻落实,积极配合市委办加强落实市行政大厅值班制度。进一步强化督办力度,规范办事程序;坚持“首问负责制”,落实领导干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及时敏锐地捕捉从信访渠道反映出来的带有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积极主动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受理的信访案件,基本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和社会稳定。

6、归口工作取得新成绩。一是政府法制工作进一步规范。为市政府做出重大决策、出台的政策措施把好法制关,积极协助市政府领导审查合同文本和处理信访问题;加大推进全市依法行政进程,行政审批改革严格按照“三个缩减30%”的目标要求,保留行政许可项目147项,投资项目审批事项50项,进一步规范和推进了全市行政行为,有效促进了全市依法行政制度更加完善。二是人防工作进一步落实。继续加强宣传工作,强化了学校人防宣传教育,举办了学校人防知识教育研讨座谈会,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方式,图片巡展活动等手段加大了宣传力度,逐步营造了一个了解人防、关心人防、支持人防的良好氛围;进一步规范了人防易地建设经费征管和使用,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收费窗口,进一步规范和公开了经费征管行为,所有经费全额纳入财政专户,严格财务管理,保证了专款专用。人防工程指挥中心建设已顺利开工,计划于 月 日竣工投入使用。三是考评机制进一步完善。积极承担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协调组织迎接九江市县域经济考评工作,认真做好了九江市年前考评数据审核和年初实地参观考评的资料准备和接待工作。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方式,创新目标考评方式方法,在完善上年考评办法的基础上,制定了《2009年度瑞昌市目标管理考评方案》,组织了对全市各单位年终目标管理考评。四是市志编修工作取得显著成果。根据“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修志工作体制,认真贯彻落实地方志法规,进一步加快修志工作进度,按照“创精品、修良志”的目标,攻坚克难,抢进度,保质量,在我市撤县设市20周年之际顺利出版发行《瑞昌市志》,并获得市委、市政府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一致好评。五是外事侨务实现新突破。扩大对外交往,组团赴友好城市德国沃尔泽伦市进行了友好访问和商务洽谈,进行了教育、农业、经贸等领域的交流,积极开展“百名新侨眷联谊”活动,更好的树立了我市对外开放良好形象,进一步推动我市经济建设和对外发展。加强对因公出国(境)管理,积极开展为侨服务工作。六是机关事务管理质量进一步提高。顺利完成机关办公用房分配工作,积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探索机关大院管理运行模式,保证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机关大院运行管理,按照热情周到,勤俭节约的原则,圆满完成各项接待工作任务;牢固以人为本为宗旨,组建机关食堂,保证了机关干部职工午餐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

二、强化机制,改进作风,提升工作服务水平

牢固树立“办公室工作无小事”的责任意识,严格按照“转变作风、勤政务实、强化服务”的要求,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强化了内部管理。实现了工作“零失误”,真正做到了与大局合拍、与时代同步,更好地服务领导、服务机关、服务基层。

1、抓学习,强素质,提升干部素质。进一步坚持并完善周五学习制度,巩固了办公室学习蔚然成风的良好氛围,坚持做到了每周五开展一次学习活动,采取干部轮流讲解与邀请相关业内人士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业务知识、法规政策、时事政治学习等,既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又增强了素质、提高了能力。

2、抓党建,重机制,发挥堡垒作用。党总支严格按照党章规定,充实完善了总支班子,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全年发展预备党员 名,预备党员转正 名,新吸收入党积极分子 名。把党务工作与经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全面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党组织的班子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取得了成效。

3、抓制度,增效率,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建立和健全办公室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办公室工作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由传统型服务向创新型服务转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全体干部、职工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无论是办文、办会,还是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做好安全保卫、行政后勤服务和各项归口工作,都能围绕大局,努力做到政治上“强”、业务上“精”、作风上“实”,以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周密、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开拓进取,在政务服务上懂全局、议大事、当参谋,在事务服务上快节奏、高效率、不添乱,有效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4、抓服务,树作风,改进机关作风。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时刻严于律己,敬业奉献,自觉维护政府的良好形象。一是大力弘扬无私奉献、谦虚谨慎、敢想敢干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二是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三是紧紧抓住勤政廉政这个重点,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到对领导干部的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当中。全体干部职工在工作中全面贯彻执行公务员行为规范,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着力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里,市政府办公室不断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作风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充分发挥办公室的职能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办公室的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2010年,进一步总结经验,正视不足,发扬成绩,努力工作,加强学习,改进作风,着力抓好服务,充分发挥 “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协调联系”的职能,努力做到领导满意、部门满意、基层群众满意,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努力。

二O一O年一月六日

推荐第10篇:市政府班子工作总结

一、立法工作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我市是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享有地方立法权。我们充分运用这一优势,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一是科学制定并灵活实施立法计划。我们在坚持 “少而精、少而特、少而管用”的原则基础上,去年把立法重点放在全市“上大项目、大上项目”、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上,紧紧围绕改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规范社会管理秩序和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立法项目。特别是在执行计划的前提下,根据市委、市政府需要及时调整增加立法项目。使立法更贴近现实、贴近群众、贴近政府行为的有效规范、管理和服务,确保行政立法更具科学性、民主性,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二是严格按立法程序开展立法工作。在立法上,我们重点把住四关。即立法调研关、立法协调关和听证关。立法起草和审修关、立法决策和公布备案关。凡是重要立法需要听证、征求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意见的,我们都严格履行这些程序。一年来,共组织较大的立法调研活动10次,召开立法协调会、论证会和征求意见会60次,增强了立法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去年,共计起草审修了《齐齐哈尔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条例》、《齐齐哈尔市农村公路管理条例》、《齐齐哈尔市城市房屋安全管理条例》、《齐齐哈尔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齐齐哈尔市再生资源管理条例》、《齐齐哈尔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齐齐哈尔市停车场管理条例》等7部地方性法规。其中,《齐齐哈尔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条例》已提交省人大常务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自XX年10月1日起实施。起草、审修了《齐齐哈尔市建筑用砂石矿产资源管理办法》、《齐齐哈尔市军人抚恤优待办法》、《齐齐哈尔市土地收购储备办法》、《齐齐哈尔市凿井管理办法》、《齐齐哈尔市政府规章清理办法》和《齐齐哈尔市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办法》等8部政府规章(草案)。其中《齐齐哈尔市建筑用砂石矿产资源管理办法》、《齐齐哈尔市军人抚恤优待办法》、《齐齐哈尔市土地收购储备办法》3部政府规章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批准颁布实施。三是积极开展立法后评估工作。去年,我们组织专人与市供销社一起对《齐齐哈尔市再生资源管理办法》政府规章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和评估,深受管理部门和相对人的好评,大家反映这个办法很符合我市实际,对再生资源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调研成果将该规章提升为地方性法规,已分别列入市人大和市政府立法计划。四是认真做好上级机关立法调研接待工作。去年共接待全国人大、国务院法制办、省人大、省法制办等上级机关来我市开展的立法调研11次,主持召开机关立法协调会10余次,向上级机关反馈征求意见稿30件次,提出反馈意见100余条。

二、法制宣传培训取得明显成果。我们把强化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长期而又紧迫的任务来抓。通过不断强化法制理论、法律法规和法律常识的学习和灌输,借以提高全体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提高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规范行政执法水平。一是坚持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充分利用举办法律知识讲座、会前集中学法和发放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读本进行自学等方式,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开展学法、守法、用法等活动,使领导干部学会运用法律思维和法律手段管理社会事务。去年共举办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学法培训班和讲座16期,培训200余人。二是重点抓好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根据省依法行政领导小组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去年,我们采取“走下去”和“请上来”相结合方式,组织全办业务骨干深入县(市)、区和部分市直执法部门对执法人员进行全面轮训。重点对《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物权法》、《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常识进行了再学习、再轮训,全市共举办行政执法人员法制培训班16期,培训5000余人次。我们的做法得到省政府法制办领导的高度评价。三是做好法制理论研究和法制信息的报送工作。共向省政府法制办报送理论调研文章120篇。向国务院法制办和省政府法制办报送政府法制信息300多条。编发《齐齐哈尔政府法制简报》10期。市政府法制办连续四年荣获全省政府法制理论研究优秀组织奖。连续三年法制信息报送工作名列全省第二。

三、政府层级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几年来,我们始终把强化政府执法监督作为加强政府法制建设、树立政府法制权威的一个重中之重来抓。一是加大对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监督指导力度。根据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和《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以及省政府的文件要求,结合市委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精神,我们对全市依法行政责任制目标进行修订和调整,并以市政府办公厅文件下发了依法行政实施方案。我们在坚持日常监督检查指导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年度的考核评价工作。根据市政府领导的要求,我们组成三个考评组,对全市县(市)、区和市直行政执法单位进行了深入考核。考核评估结果正在组织汇总综合,上报市目标考评办,对先进单位和个人将以市政府文件进行通报表彰。二是积极探索新的监督形式和办法,提高监督效力。我们在认真总结坚持明查暗访、正常检查与抽查、走访管理相对人与检查执法主体相结合等有效监督方式基础上,不断探索信息网络监察、互查互访等新的监督方式,把监督的内容和重点放在市委、市政府的敏感问题上如行政收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政区强制等问题上,通过深入交通、公安、土地、卫生、工商、人劳等重点执法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有效规范了一些不正确的收费行为和处罚过当行为,深受企业和自然人的欢迎。对群众上访举报的案件,我们也及时作出调查处理。累计下发各种整改意见书14件。三是对行政权力进行了清理。根据市政府领导的要求,我们配合市监察局对全市行政权力进行清理。全市共清理和确认各种行政权力2500多项,为建立和完善全市规范权力进行制度奠定了基础。同时,按省政府统一的要求,我们对全市自行设定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共向省政府上报66项审批事项,经省审查认定,确定保留7项(其中,合并3项),取消27项,不属于清理范围的29项。对保留严格依照许可法规定认真加以落实。四是强化对政务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流程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设定,依法确定审批事项,简化了办事程序,增强了开放透明度,使市政务中心更加规范运行。五是推行相对集中处罚权取得实质性进展。经过我们的积极努力工作和争取,市政府上报的在市城管系统推行相对政处罚权的方案,省政府已正式批准执行,开创了我市城管执法体制改革的新局面。六是深入开展在龙沙区进行的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试点。七是强化了道路检查收费站的监督检查与管理,治理乱收费、乱处罚、乱设卡的行为,经过清理规范,全市共设治超检查门8个,畜牧林业检查站6个。XX年向省道路管办申报新的治超站1个和林业检查门1个。

四、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进一步强化。规范性文件是各级行政机关的一种重要抽象行政行为,既反映政府机关的重要工作指向,重大决策意图,也直接涉及广大管理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和文件精神,我们把搞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作为一项十分重要任务认真抓好。一是认真抓好本级政府规范性文件依法审查和上级报备工作。凡是由市政府印发的规范性文件,我们都在市政府领导签字前进行逐件逐字逐条进行认真审查把关,从源头上防止政府文件违反规定乱设处罚、滥设许可、擅自收费、变相摊派等侵害群众利益行为发生。一年来,我办审查上报到省政府法制办的市政府规范性文件43件。上报到国务院法制办政府规章3件。经上级审查均无原则性问题发生。三是认真抓好县(市)、区和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和审查工作。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原则,一年来,共审查把关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上报的规范性文件217件,下发审查意见书3件。同时,为了抓好县(市)、区规范性文件的检查指导工作,我们分别在泰来县、富区组织开展了县(市)区规范性文件互查互评活动,抽查了规范性文件80件,现场互查打分,然后将查评结果进行通报,对各县(市)、区进一步搞好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三是认真抓好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的文件要求,从去年年初开始,我们与市政府办公厅一起开展了对全市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先后成立了组织,召开了会议,按时间、按步骤完成了清理任务。经上报省政府法制办和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确定,全市共清理1987年到XX年发布的政府规章95件,其中废止11件,宣布失效9件,修改21件,保留54件。清理市政府规范性文件1163件,其中,废止636件,保留516件,修改11件,清理各县、区规范性文件2151件,其中,废止1952件,保留537件,修改22件。

五、行政复议和仲裁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几年来,我市行政复议工作始终在全省处于比较好的位置。为了向先进看齐,取长补短,开拓视野,更好地做好我市行政复议工作,去年我们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有关同志到哈尔滨进行了专题考察学习,特别是哈尔滨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经验得到国务院法制办和省政府认可后,我们在参加全国现场会议后,立即组织班子成员和复议科以及有关县区法制办主任到哈尔滨法制办进行了学习。通过观看录像、听经验介绍,使我们开拓了视野,更进一步坚定做好复议工作的信心。二是深入开展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学习宣传工作。通过开展培训班和各种宣传手段深入宣传讲解行政复议的重要作用和对管理相对人的好处,使全社会对这一诉求机制有了更多的了解,扩大了行政复议领域和空间,提高了受案率。三是建立了重大行政复议案件集体审理和讨论机制。在我市暂且不能全面推开复议委员会试点的情况下,我们改变了过去行政复议案件由市政府领导单独签批的做法,先由办案人向复议领导小组汇报案件,由领导小组成员集体讨论提出处理决定,报市领导审定批准,从而增强案件决定的民主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四是认真坚持热情接待和按程序办理复议案件。在办案上,坚持 “四清、三重”(把事实了解清、原因了解清、法律依据了解清、责任人了解清;重事实、重证据、重程序)原则。特别是对疑难、复杂案件,严格履行调查、论证程序,广泛听取意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突出以人为本和“和为贵”的理念,能协调解决的案件就不做处理决定;坚持案结事了。办一案成一案,定纷止争,不留瑕疵和后遗症。全年市政府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80件,已结案44件。其中,维持15件,撤销4件,驳回3件,行政区复议终止22件。各县(市)、区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50件,市直部门受理行政复议案件55件,分别比上年增长21%、22%。

同时,我们下大力气做好仲裁工作。通过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深入企业和有关部门,规范合同文件,建立仲裁制度,对市内仲裁员进行培训等工作,使仲裁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逐步提升。在难度较大的情况下,自XX年8月仲裁工作开展办案以来,我们累计受理纠纷案件11起,已结案10起。涉案金额212万元,收取仲裁费4.7万元,基本保证正常业务开支。

六、法制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一是为领导决策提供优质服务。我们充分发挥法制机构是政府领导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作用,为市领导进行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法规和科学决策的依据服务。一年来,共参加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和专项协调会议20多次,为市政府领导在棚户区改造、解决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城中村建设、城市规划、大项目引进和工业用气自主价格、富区油田开发等提供决策参考建议意见40多条。审修把关重大合同文本30多件,涉及资金70亿元人民币。二是为部门执法活动提供优质服务。市政府为加强今年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先后确定由城管部门牵头对浏园水厂周边环境、火车站广场、天主教堂周边环境进行清理整顿,我们积极配合城管部门提出整顿的法律法规依据,为整顿顺利进行提供了支撑。同时,去年上半年,针对全市建筑用砂石管理混乱,乱开采,资源破坏严重,财政税源流失,群众反应强烈等情况,市政府决定由土地部门牵头对建筑用砂石市场进行清理整顿。我们及时按市政府领导要求审核把关出台建筑用砂石资源管理办法,为土地部门开展清理整顿提供法律依据。通过整顿不仅解决了全市三个采砂矿问题,治理了发展环境,还为我市增加财政收入3000多万元。三是为全市招商引资上大项目提供优质服务。为了改善全市投资环境,我们按市领导要求,研究制定出台齐齐哈尔市国有土地监督管理办法和一些招商引资政策的基础上,还按照市领导的要求,对上海联浮集团投资的新能源电动车和中国一拖集团投资农业装备基地项目合同文本进行了认真修改和把关,使合同条款更加规范合法,得到投资商的认可,为两个项目建设做出了有益贡献。四是为管理相对人提供优质服务。接待受理梅里斯区、人民印刷厂等群众投诉执法案件7件,接待和受理法律咨询电话和来访200余人次,纠正不正确执法行为20余次。

七、党的建设和机关建设不断加强。一年来,我们在坚持抓好政府法制建设和正常业务工作的同时,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贯穿全局。通过加强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增强党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吸引力,增强全体党员和机关干部的战斗力、执行力和保障力。一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增强领导班子的威信和能力。在工作中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凡是职权范围内能够决策的事项就及时做出决策,凡是重大事项应提交的就及时提交党组集体讨论决定。充分发挥每个班子成员的作用。坚持维护团结和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坚持工作推进力,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每个班子成员都能讲大局讲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敬、互爱、互谅、互帮。二是加强思想和作风建设,提高全办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充分利用召开党组会、科长以上干部会和全体党员大会等机会,组织大家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文件精神,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和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全办同志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运用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为领导、为部门、为企业和管理相对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三优两提升”的水准。去年在市精神文明办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开展了创建省级精神文明单位活动,在组织领导、创建载体、开展服务活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省文明办的认可。在创建中,我们始终与建华交警大队和北大仓酒厂开展共建共育等活动。通过职工联系贫困户、帮扶乡镇等办法,全办累计为社区村镇贫困户捐款物价值8000多元;继续开展法律法规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活动;超额完成小额担保贷款任务,贷款达到10万元。四是加强廉政建设,提高职工防腐能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精神,全办干部职工没有发生一起违法违纪案件。

一年来,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思想解放意识不够,缺乏改革创新精神;二是深入基层不够,尤其是工作一忙、任务一重,就冲淡了系统学习;三是深入基层不够,缺乏对各县(市)、区法制工作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工作作风还应进一步深入,工作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这些问题在今后工作中将认真加以解决和改正。

第11篇:市政府办公室工作总结

市政府办公室工作总结

(2011年12月)

今年以来,市政府办公室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参谋助手、督促检查、组织协调等职能,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在参与政务、办理事务、搞好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新成绩,促进了政府工作的高效运转。

一、认真履行参谋助手职责,提高以文辅政工作水平。把服务大局、当好参谋作为政府办公室的重要职责,在文稿起草、信息调研、办文办会等重点工作上,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出精品、创一流,努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一是办文力求精益求精。对会议方案、领导讲话、下发文件、会后报道等各种材料都做到严谨细致,严把行文、运转、审批关,特别是在综合文稿起草上,努力吃透上级精神,体现领导意图,反复琢磨观点,精心锤炼文字,出色地完成了经济工作暨为民办实事工作会、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建设总结表彰大会年等大型会议材料的拟写,今年共拟写领导讲话、工作汇报、典型发言等综合材料200多篇,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好评。二是调研力求高质高效。

围绕全市总体工作部署和重点工作,筛选出关系全市大局、有针对性的课题进行深入调研,先后对我市转方式调结构、发展蓝色经济、优化产业布局、推进新农村建设等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重点工作进行了专题深层次调研,撰写了一系列质量较高的调研报告,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三是信息力求准新快精。及时对我市发展社会经济的新做法、新亮点进行总结、提升和宣传,做好信息整理上报工作,今年共采写政务信息200多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70余篇,我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二、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确保行政工作运转顺畅。着力抓好办公室的综合协调服务工作,热情主动地为各级领导、部门和群众搞好服务,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周密细致、高效有序。一是周密高效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善于站在全市工作大局的高度来考虑问题、处理事情,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强化与各镇办各部门的合作,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各种关系,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周备细致做好会务筹备工作。无论会务规模大小,都认真筹划、精心组织,做到了不出纰漏、细致圆满。全年先后筹备了@@@@@暨第届昆嵛山樱桃节、国际

五金机电产品暨装备博览会、新兴产业科技推进周、国际家纺博览会暨中国家纺品牌推介会、国际毛皮裘革服装交易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组织各类会议820多次。三是周到严密做好行政接待工作。坚持以客人满意为目标,做到既热情周到、让客人满意,又把握分寸、不铺张浪费。今年接待省部级以上高层领导15次、上级检查督导组110多个、县级以上参观考察团100多个、外国考察团30多个,得到了来文客人的一直好评和高度赞誉。四是周细严谨做好法制工作。积极参与项目评审、企业改制、社会稳定等涉法非诉案件的协调处理,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程序,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及时转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代表委员满意率达到98%以上,复议案件受理率达到100%。五是周详规范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应急平台建设,实施了20个应急管理示范项目,进一步完善预警信息联动机制,构筑起了规范化、社会化、常态化的应急体系。

三、切实发挥督促检查职能,推动市委、市政府决策

贯彻落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要部署,进一步建立健全督察工作机制,加大督办检查落实力度,创新方式方法,对重点工作、重大事项直接督查、经常督

办,每周一调度、半月一汇总、每月一通报,有效促进了各项决策和目标任务推进落实。对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确定的重点工作,进行重点督查,抓好跟踪调度,使领导在第一时间准确、直观、形象地掌握进展情况;对市长办公会、专题会议确定的事项,及时分解落实到相关领导和职能部门,及时督办汇总,限期落到实处;对领导批示文件,积极做好分办、转办、催办工作,下达督办通知,做好结果反馈,确保事事有回音、项项有交代、件件有着

落。今年以来,先后下发督办通知期,转发领导批示多件,办理人民来信多封,办结率达到100%。同时,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办公室职能,加大项目督查推进力度,特别是对全市125个重点项目和15个市级重点项目,靠上督导,现场调度,准确掌握情况,协调解决问题,确保了项目快速推进,连续五次在 市项目观摩活动中取得第一的好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大力提升机关整体形象。深入开展创先创优活动,认真抓好办公室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用一流的素质、作风和干劲为建设经济文化强市做出新的贡献。大力弘扬勤奋学习之风,建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学习制度,每周一拿出1小时集

中学习,每月举办一次专题讲座,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大力弘扬雷厉风行之风,坚持“快”字当头,做到文字快起草、公文快处理、会务快筹备、信息快反馈、督办快落实,优质高效地办好每一件事。大力弘扬严谨细致之风,始终把百密而无一疏作为工作准则,说话严谨、程序严格、纪律严明,责任细化、办文细致、办事细心,使各项工作都更加精细、规范、严密。大力弘扬奉献敬业之风,保持吃苦耐劳、埋头苦干、忘我工作的优良作风,以实干树威信,以成绩论位次,开创了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大力弘扬团结和谐之风,强化“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在工作中合心、合力、合拍,增强了干部队伍的整体战斗力和凝聚力。大力弘扬心系群众之风,抓好包村联户和为民办实事工作,多次筹集资金帮助包扶村改造水库、硬化道路、美化环境,联户干部心系群众冷暖,千方百计扶贫济困,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大力弘扬清正廉洁之风,教育干部职工干净干事、公道处事、正派做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和防范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蚀,维护了政府办公室的良好形象。

一年来,尽管办公室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整体理论水平与新形势新要求还

有差距,在主动服务、超前服务上做得还不够好,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立足政府办公室的职能,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提升为领导、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一是在创新方法、推动落实上下功夫,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督查工作,推动政府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落实,切实做到督查有效。二是在服务全局、深入研究上下功夫,围绕重大决策、关键问题加强调查研究,提出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措施建议,努力做好参谋助手。三是在提高效率、规范运作上下功夫,确保上级决策、领导意图和基层要求的顺达通畅,为推进政府工作高效运转做出应有贡献。四是在综合协调、周密细致上下功夫,争主动、快节奏、重细节,达到协调关系、增进合作、推动工作的目的。

第12篇:市政府办公室工作总结

市政府办公室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情况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XX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在全省首批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力拼抢、攻坚克难,全力保障经济运行,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大力提升民生水平,经济社会保持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攻坚克难,稳增长促转型取得新成效

经济运行保持平稳。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把稳定企业经营作为首要任务,多跑企业,分析情况,会商对策,共渡难关。出台了促进外贸增长、开拓国内市场等一系列政策,加大资金、劳动力、电力等生产要素保障力度。年内,取消、暂停、降低涉企收费项目22项,减免收费6586万元;兑现各类扶持资金10.2亿元,对上争取各类专项资金10.8亿元。新增银行贷款270亿元,新增直接债务融资107亿元,上市公司再融资募集资金17.8亿元;500千伏张家港变扩建等重点电网工程顺利完成。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0亿元,同比增长10.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9.6亿元,增长5.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710亿元,增长6%;进出口总额318亿美元,其中出口126亿美元;口岸货物吞吐量2.5亿吨,集装箱运量150万标箱,分别增长13.4%和14.7%。

项目投入持续加大。实行重大项目推进、土地点供评估等制度,落实领导挂钩、一事一议、跟踪会办、绿色通道等措施,两次组织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列入省、XX市的25个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永钢集团“百亿项目、千亿企业”工程全面启动,康得新光学薄膜、沙钢冷轧、扬子江石化、不二越精密机械、曼巴特购物广场、华灿光电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银河锂业、西马克冶金装备、浦项产品结构调整、翰普高分子等一批项目竣工投运。获批土地点供、独立选址项目19个,新增建设用地5272亩,盘活存量土地5540亩。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增长20.1%。其中,工业投资412亿元,继续居苏州县市之首;服务业投资288亿元,增长25%、居苏州县市首位。实际利用外资9.5亿美元,增长5.3%。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完成新兴产业投资170亿元,工业技改投入305亿元,分别增长17%和22%。新增销售超10亿元企业25家,入库税收超5000万元企业达56家,沙钢集团连续四年入围世界500强、位居第346位。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5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1.5%。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71亿元,增长17.5%。入选全国服务业500强企业14家,总数位居全省县市第一。保税港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获国务院批复,成为江苏唯一一家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江苏进口商品集采分销中心获省政府批复。玖隆物流园被列为省级重点物流园区试点。经济技术开发区软件动漫产业园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中国·张家港液体化工品价格指数正式发布。双山岛旅游度假区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青草巷批发市场成为全省首家全国4a级仓储型农产品物流企业。新增高效农业2.98万亩,其中设施农业1.61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达92.5%,粮食单产创新高,建成全省首家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示范市。 (二)乘势而上,引人才抓创新取得新突破

载体建设全面推进。深入实施创新载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城北科教新城、沙洲湖科创园等加快建设,清华大学智能电力研究院、苏州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东南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飞翔苏州新材料研究院、北京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等建成投用,新增创新创业载体面积30万平方米。在全国县市首家获批设立“海智计划”工作基地,塘桥东城科创园、南丰科创园获批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锂电池及新材料科技产业园获批省级科技产业园,新增省级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个。 人才引进全面突破。新增“千人计划”人才4名,获批省“创新团队”1个。新增省“双创计划”人才12名,“姑苏计划”人才21名,均居苏州县市第一。引进市级领军人才(团队)项目74个,国家2012年高端外国专家项目计划2个。培训高技能人才2.56万人,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员数达到609人。

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更加显现。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50家,在全省率先实现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全覆盖。推进高层次人才项目与本土企业“嫁接”,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80项,签约“千人计划”项目45个,评定“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18家。落实科技产业化项目信贷风险补偿、科技保险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强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入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7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4家,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82项,新增发明专利829件、中国驰名商标2件,制订国家、行业、地方标准45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成为省创新型试点市。 (三)一体推进,城乡建设管理取得新进展

规划布局更加优化。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并获省政府批准,编制完成杨舍城区慢行系统规划、一干河风景路概念规划、杨舍城区商业布局及业态指引规划,以及综合交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专项规划。双山岛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加快编制。城北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沙洲湖区景观工程基本完成,农联新镇开工建设。城西新区北延区、拓展区道路和安置房建设加快推进。暨阳湖欢乐世界一期建成开放。金港滨江新城、锦丰·沙洲新城、凤凰新城、大新滨江新镇等新城镇建设加快推进。

重点工程加快建设。沪通铁路、沿江城际铁路前期工作有序推进,疏港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苏虞张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张家港复线船闸工程竣工通航,通洲沙西水道一期工程完工、二期工程开工。小城河综合改造二期工程顺利竣工,谷渎港改造基本完工,中心城区核心商业区功能品位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展示馆、儿童福利院、实验小学改造等工程竣工投用,高职园区、江帆小学等工程开工建设。镇区综合改造深入实施,完成70万平方米老住宅区综合整治和18项街景立面整治工程。完成朝东圩港至段山港、海螺水泥至一干河段“百年一遇”江堤建设,走马塘工程实现通水。 人居环境持续优化。高标准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验收,荣获全省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特别贡献奖。大力开展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完成减排重点工程23项,万元gdp能耗下降率达5.2%,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削减率分别达3.73%、4.86%、5.87%和3.1%。疏浚河道310条,拆坝、建桥(涵)217座。新增各类林地、绿地5.32万亩,市区主干道绿化园艺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全省首批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其中5个村庄高标准完成省级试点,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100%,获评首批省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示范市。

安置房建设加快推进。两次组织安置小区集中开竣工,杨舍旺西花苑、锦丰书院五村等一批集中居住区建成投用,金港金成小区、大新新南社区等一批集中居住区开工建设,全年新开工安置房366万平方米、竣工294万平方米。高度重视安置房产权办理遗留问题,加快推进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为11820套安置房办理了权属证书。完成预拆迁安置1467户。复垦土地5474亩。农民集中居住率达57%。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数字化城管分中心建设全面完成。成立全国首家村级城管综合服务中心。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试点扩面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加快设备安装,餐厨垃圾处理厂竣工试运行。公共自行车三期工程建成投用。完成出租车扩容80辆。全市新增机动车停车位1.5万个。金港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实现市域全覆盖。天然气主管网实现“镇镇通”。 (四)富民惠民,民生水平实现新提升 富民强村步伐加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万元,分别增长14%和16%。新建就业援助单位232家,开发就业援助岗位1.22万个。新建创业孵化基地13个,实现创业带动就业3500人。本市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和特困家庭劳动力就业率分别达到99.6%和99.7%。率先建立就业失业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劳动争议结案率达98%以上。实施“百村千亩增百万”、“十村十亿增千万”工程,组建超千亩土地股份合作社20家、村级经济联合发展平台6个,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超千万元的村突破20家、村均超600万元。

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实施超龄人员纳入城保、城乡医保衔接等一系列惠民政策。2.8万名超龄人员纳入城镇养老保险,在全省首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养老并轨。1.6万名超龄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保,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实现“五个统一”,政策内补偿比分别达90%和75%以上。企业和农保退休人员养老金、征地保养金、老年农(居)民社会养老补贴、城乡低保,以及参保困难家庭大额医疗救助的标准进一步提高。镇(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新增养老床位数2717张,获评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单位。完成4个优质蔬菜基地提档升级,新建2个市级蔬菜配送中心、11家农产品平价直销店和35个农贸市场直销摊位,建成放心粮油示范店28家。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6.1万平方米、5986套(户),竣工19.5万平方米、2902套(户)。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3.01万人。加大对困难人群的节日走访慰问。开展“百村万人看港城”活动,在全市村、社区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站。实施“阳光午餐”工程,惠及学生2452人。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发放“共享阳光”慈善助学金761万元,募集“爱满港城”善款超亿元,获评中国公益慈善七星级城市。

教育卫生事业加快发展。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省级考核,获评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普通高考本科达线率、达线人数等四项指标列XX市第一,职校对口单招综合指标连续12年列XX市第一。江科大苏州理工学院正式成立,兆丰学校、悦来小学、塘市小学等8所新学校建成投用,张家港新加坡外国语学校对外招生。校车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新增国标校车40辆。市中医院通过国家三级医院复评,耳鼻喉科、肾内科分别入选国家和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实现零的突破。儿童功能障碍检测和脑健康促进项目常态化运行,创建成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向全市34.1万户家庭免费赠送“健康大礼包”。“健康公平”、“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道路安全”三个项目获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创新发展奖和最佳实践奖。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实现目标人群全覆盖,计划生育家庭“五个一”养老帮扶模式在全省推广。假日体育等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成功承办“塘桥杯”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双山岛绕圈赛等8项国家级赛事,提升了张家港影响力。

文化文明品牌更加靓丽。文化部在我市召开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全国宣传推广,“幸福港城”网格文化系列活动蓬勃开展,参与群众超过400万人次,成为全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9.4万平方米。成功举办建县(市)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和第九届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在全国率先建立“书香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全省推广。文艺创作成果丰硕,首次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荣获第十届省五星工程奖13个奖项,金奖和大奖数量居全省县市第一。市图片中心建成投用。成功创建省版权示范市。深入实施城市公共文明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广泛开展寻访身边好人、道德讲堂、学雷锋志愿服务合作伙伴计划等文明实践活动,7位市民荣登“中国好人榜”,高分通过中央文明办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

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运行模式逐步完善,动迁安置社区管理不断加强。“网上村委会”服务功能加快提升,获评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永联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新增登记和备案数568个,累计1924个。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加速壮大,每万人拥有社会工作者6.2人。创新网络管理机制,服务功能加快提升。“价格诚信城市”创建全面启动,率先在全省实现价费公布城乡全覆盖。加快新市民待遇同城化步伐,在全国同类城市率先实施新市民积分管理,9663名新市民子女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市民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比率达71.3%,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作了专题报道。“四项排查”、“打非治违”、“天安行动”等专项治理行动成效明显,三级政府挂牌督办的安全生产隐患整改全面完成,食品安全“四统一”监测模式全省推广,在全省首家通过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市验收。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八类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24.9%,社会公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连续九年获评全省社会治安安全县(市)。

实事工程优质高效。五大类26项实事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其中,城乡困难群众帮扶、民生保险优化、公交运力改造、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二期等24项全面完工,第一人民医院妇儿大楼和公共租赁住房两项跨年度工程按时序进度推进。 (五)创新争先,行政效能得到新提高

行政行为依法规范。成立市政府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全省率先推行“事前风险评估、事中跟踪评估、事后绩效评估”的决策全程评估模式,成为省级依法行政示范点。高度重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57件,采纳和解决238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368件,采纳和解决350件。深入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高分通过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省级试点验收。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行政调解,出台规范性文件30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75件。

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和审计监督,推进“营改增”试点。“两区一园”区镇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凤凰镇“强镇扩权”试点全面启动,镇辖办事处管理深化完善,双山岛旅游度假区工作机构正式成立。深化新一轮国资企业改革,出台国资公司薪酬管理和年度经济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成立城市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启动实施文化体制改革。率先实施经营性土地出让预申请制度。在苏州县市首家开办中小企业统贷平台业务。组建农村资源(南丰)交易所,成为全省首家农村资源交易平台。在全省率先建设市级机关研究生工作站。 服务绩效持续提升。“网上行政服务中心”全面运行,开展镇、村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全年办理各类行政服务事项18.8万件,承诺件提前办结率达98.2%。“12345”便民服务热线与政风行风热线并轨运行,全年受理各类求助140余万次,协调处理群众投诉建议2.7万余件。在全国县级市首家成立绩效管理委员会,抽调千名机关干部下基层帮助工作,深入开展市级机关班子副职和中层干部作风效能调查评议,全面清理规范各类检查、评比和考核项目,机关服务绩效得到全面提升,政府部门获得省级以上荣誉102项,形成了加压奋进、拼抢实干、创新争先的良好氛围。

二、2013年工作安排

2013年,我市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XX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巩固提升率先基本现代化建设成果,攻坚克难,创新求进,全力在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高品质现代城市、提升民生幸福指数上加大力度、实现突破。 (一)全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是城市的基础,转型是发展的主线。要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我市临港经济和规模企业的优势,突破重大项目,化解瓶颈制约,加快培育和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稳定增长中加快转型,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经济综合实力。

狠抓产业项目。投入决定产出,项目决定未来。要把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和玖隆物流项目作为全市产业转型的重大突破口,集中力量,集聚资源,加快建设,努力打造全省转型发展的新亮点。要重点实施好总投资超千亿元的康得新光学薄膜、沙钢finex和冷轧、永钢大型锻件、扬子江石化、华灿光电、曼巴特购物广场等50个重大产业项目,逐个排出推进计划,落实挂钩联系,加强会商,全程服务,力争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达产。围绕我市产业发展方向,加大招商力度,改进招商办法,努力引进一批高端优质项目,并全力争取在特大型、基地型项目引进上取得突破。年内,完成工业投资460亿元,其中新兴产业投资195亿元,分别增长11%和15%。完成服务业投资340亿元,其中生产经营性服务业投资125亿元,分别增长18%和19%。加大对上争取和对内挖潜力度,用足用好增减挂钩等政策,确保全年新增建设用地4000亩,盘活存量用地5000亩。完成3个220千伏、1个110千伏变电站建设,推进沙电二期、华电二期等重大能源项目,提升电力保障能力。

加强园区建设。园区是项目、人才、投资的集聚区,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要进一步发挥优势、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实现投入强度和产出强度双提升。保税区围绕打造“江苏外高桥”,要积极争取政策突破,优化整合资源布局,全力推进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建设,上半年通过国家部委验收,并同步开展招商,实现实质性运营,当年进口整车力争突破3万辆,三年左右达到20万辆。加快国际消费品营运中心大楼建设,依托江苏进口商品集采分销中心的品牌效应,引进一批品牌经销商,实现放量营运。段山重装园一期工程码头泊位投入试运营,园内道路框架形成,重大项目招商取得实质性突破。磁传感产业园完成一期工程产业载体建设,确保多维科技实现投产。扬子江化工园要发挥优势,选优项目,加快实施,提升产出。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国家级开发区和城市拓展区的发展定位,进一步完善空间规划,实现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合理布局、同步发展。加快推进软件动漫产业园建设,爱康总部完成主体建设,如意通动漫大厦、国泰金融广场、华东国际创新园等土建竣工。加快推进中丹生态科技园动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在高端装备、再制造、智能产业、电子商务等领域争取突破性发展,加快打造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园等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冶金工业园重点推进玖隆物流园一般商务区、剪切加工区、电子商务、在线金融等配套平台建设,吸引高端交易商入驻。塘桥新能源产业园、凤凰韩国工业园、乐余机械装备产业园、南丰精密机电产业园、大新重装工业配套区等一批镇级产业载体,要优化功能配套,引进优质项目。与此同时,要依托“两区一园”载体功能和流量经济优势,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年内引进XX市级外地总部企业5家。加快港口支持系统建设,进一步整合港口资源,拓展港口功能,提升口岸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口岸货物吞吐量达到2.6亿吨,集装箱运量超过170万标箱。推进农业园区“五园十基地”建设,实施农业科技“百人千户惠万农”工程,完善农产品营销流通体系,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达85%,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万亩,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激励企业做强做大。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企业强才有产业强。要十分珍视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充分发挥我市大企业集团优势,启动实施转型升级百企培育工程,全力服务企业,通过人才引进、技术进步、管理提升、品牌打造和资本经营,做强做大。实施好沙钢、永钢、华芳、澳洋、骏马、华昌、飞翔等53个超亿元技改项目,全年完成技改投入335亿元。与此同时,要密切关注、保障正常的经济运行,加强对主导产业、重点企业的监测预警。要推进金融创新,优化金融生态,扩大信贷规模。要关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在稳定外贸、拓展国内外市场等方面作更大努力,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完成外贸进出口330亿美元,其中出口132亿美元;新增信贷250亿元;新增入库税收超5000万元工业企业10家;力争新增上市企业3家。 (二)全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是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人才是引领发展的决定因素。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全面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在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项目转化、提升科技人才贡献等方面取得突破。 加快提升一批创新载体。深入推进创新载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内新增载体面积30万平方米。沙洲湖科创园7月底前具备入驻条件,引进入驻国家级检测中心、高校院所技术转移中心10家以上,建成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提升保税区新兴产业育成中心、锦丰科创园、凤凰科创园、塘桥东城科创园、南丰高新技术中试与产业化基地等科技载体的整体功能,入驻项目30个以上,并加快产业化步伐。进一步支持清华大学智能电力研究院、苏州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东南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锂电技术研究院建设,扩大研究团队,拓展科研领域,加快成果转化,年内新增“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20家。加快推进精细化工、金属材料检验检测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国家化工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新增省级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2家。

加快集聚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构建“载体、项目、金融、服务”四位一体的人才工作机制,加快形成引进高层次人才、创办高科技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链式效应”。通过科研院所对接、海外合作组织定制、人才中介组织引进等渠道,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年内新增“千人计划”人才4名、省“双创计划”人才10名、“姑苏计划”人才15名,引进市级领军人才(团队)项目80个以上,在省“创新团队”培育上取得突破。深入推进高层次人才项目与本土企业嫁接,年内引进“千人计划”专家产业化项目30个以上。加快发展科技金融,建立科技投融资风险分担、科技企业成长培育机制,促进资本与人才项目对接。

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参与省“智慧百企”培育工程,年内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2~3家、科技型上市后备企业17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加快推进爱康研究院、海陆重工研发中心、华盛化学锂电池材料研究中心、“千人计划”集成光电研究院等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同步加速重大项目中试与产业化进程,富瑞特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力争建成国家级工程中心,年内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60家,力争在“千人计划”研究院培育上取得突破。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信息港建设,搭建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引进、转化一批产业化速度快、市场前景好的科技项目,年内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200项,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90个以上。引导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企业购买国内外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和发明专利,并加速产业化,年内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70件。建成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9%。 (三)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以打造城乡一体的高品质现代城市为目标,优化空间布局,加速功能升级,提升形象品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共同繁荣,努力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优化完善城市规划。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加快修编镇区总体规划,完善双山岛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编制完成杨舍核心区、塘桥核心区和10个镇辖办事处控制性详规。优化重点区域、重点地段的规划设计,抓紧编制城市空间特色、杨舍城区停车场等专项规划,开展杨舍东南地区交通组织、东沙区域集疏运体系等研究。加快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地下管线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试运行。

高标准推进新城建设。加快沙洲湖科创园、沙洲湖桥梁工程和配套工程建设,启动沙洲湖中央商务区商务大厦建设,西侧配套商业设施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展现城北科教新城形象。城西新区北延区、拓展区全面拉开道路框架,加快区域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优化XX区域规划,有序推进动迁安置和相关节点工程建设。推进金港滨江新城、锦丰·沙洲新城、凤凰新城、南丰新镇、大新滨江新镇等新城镇建设管理,提升镇区功能形象和集聚带动能力。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疏港高速公路年内完成路基土方和桥梁下部结构工程。通洲沙西水道二期主体工程年内基本完工。启动申张线金港段航道整治。沪通铁路、沿江城际铁路力争年内开工。完成晨丰公路、新泾路东延、杨锦公路改造等工程。开工建设张皋路、五棵松路等新建道路。加快东山村遗址博物馆、艺术中心等工程建设,高职园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主体工程封顶,港城大厦、沙洲粮库等10个项目年内竣工。继续抓好市政道路改造和新建工程,推进背街小巷整治、镇区改造和天然气普及利用工程。推进沙钢老海坝节点综合整治,加快双狮物流至老沙码头“百年一遇”江堤建设,实施界泾河等城区防汛工程,进一步提升防汛防洪能力。推进三干河南延等河道工程,完善市域水循环体系,创建全省水利现代化示范市。

加快安置房建设。力争通过今明两年努力,全面解决现有过渡户的住房,并使新增动迁过渡户控制在当年动迁户数以下。年内新开工安置房360万平方米,竣工360万平方米,农民集中居住率达60%。同步优化集中居住区设施配套,让动迁安置小区环境更美、功能更全、服务更好。有序出让土地,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加快农业用地区土地复垦,双山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两个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竣工。

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实施“乱停乱放、非法营运、小区环境、违法建设”四项整治,实现“交通秩序、运管服务、人居环境、市容市貌”四大提升,进一步彰显张家港文明、洁美的城市品位。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提升村庄环境整治成果。规范道路行车秩序,创新城市停车管理运行机制,努力缓解行车拥堵和停车难问题,为群众出行创造更好条件。优化扩容数字化城管,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信息化、精细化水平。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扩面,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上半年建成投运。推进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市民网页综合服务系统等信息化工程,启动家庭信息化(云媒体电视)项目,加快智慧港城建设。

(四)全力提升文明城市内涵

以先进文化和现代文明引领社会、促进发展,全面提升人文素质,全面优化人居环境,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努力让城市更文明、社会更和谐。

推进文化发展。文化是一个城市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要大力弘扬以张家港精神为核心的城市文化,充分激发全市人民创业创新创优的激情和活力。要做强文化事业,不断满足市民多元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化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开展“幸福港城”网格文化等系列活动。构建城乡一体的全民阅读服务平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进“书香城市”建设。精心举办2013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进一步做亮长江文化品牌。加强东山村遗址、黄泗浦遗址等保护开发。加快少年儿童图书馆、镇(区)文化中心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年内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超0.36平方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国家影视网络动漫实验园集聚效应,推进文化产业特色基地建设,培育壮大文广集团等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提升“文明张家港”品牌,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完善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宣扬教师、医生等公共服务行业优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大力宣扬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广大市民家庭的感人事迹,持续提高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确保高分通过中央文明办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整体推进“价格诚信城市”创建,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实施“一特多品”体育名镇创建,继续办好万人健步行、全民健身大联赛、假日体育等群众体育品牌活动,争创全国乡镇体育示范工程。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要从“五位一体”的高度出发,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620”工程,推进生态文明镇建设试点,高标准通过国家生态市复核验收。加强生态修复保护,精心打造从市区到长江的一干河生态廊道和滨江湿地,大力提升双山岛生态建设,加快规划建设常阴沙长江湿地公园,大力植树造林,新增绿地5000亩。要以大气、水质、噪音为重点,加大治理力度。推进钢铁行业脱硫和电力、玻璃行业脱硝工程,以及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完成污染减排重点项目18项、清洁生产企业审核50家。深入实施淘汰落后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化工园区、电镀印染、危险废物、畜禽养殖场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的专项整治,推进热电行业归并、黄标车淘汰和秸秆资源化利用。开展万企节能低碳行动,万元gdp能耗完成上级下达指标,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稳定下降率70%。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饮用水源地管理保护,推进生活污水纳管和市域水系畅流工程。积极引导市民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培育绿色生态人文。加强生态环保指标考核,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做好村委会、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完善“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服务管理模式,推进“政社互动”试点,创新动迁安置小区管理机制,理顺动迁村和安置社区之间的关系,全面提升城乡社区建设管理水平。加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建设,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实施社工人才增量提质工程,提升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能力。完善新市民积分管理,加快新市民同城化步伐。深入推进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深化“六五”普法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住宅小区安全防范设施改造,完善社会大防控机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强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完善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有效衔接的大调解体系,全力预防、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积极尝试“政务微博”,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利用网络为市民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推进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综合监管,高标准完成三级政府挂牌督办重点隐患整改,实现规模工贸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全面启动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市创建。健全重点企业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提升突发事件的预警、处置和保障能力。 (五)全力增进民生幸福

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积极呼应人民群众的幸福向往,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和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提增城乡居民收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帮助有工作意愿、有劳动能力的市民尽快找到工作,实现充分就业。深入推进就业援助工程,采取开发就业援助岗位、向吸纳企业发放补贴等措施,重点帮助十类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确保本市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稳定在99%以上。强化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新增创业孵化基地11个,实现创业带动就业3500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扩大中高收入技工群体。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资支付保障等制度,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施新一轮“十村十亿增千万”和“百村千亩增百万”工程,重视村级经济联合发展平台建设,建立村级集体收入和村民福利收入增长挂钩机制,全市村级经济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围绕农民持续增收,大力发展社区、专业、土地、劳务、富民等合作经济组织,新增各类合作社30家。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提升社保扩面成果,新增城镇职工社保参保4.2万人。继续抓好“菜篮子”工程,发展产业化蔬菜基地,推进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加大农产品统一配送和质量安全检测力度,培育1个千亩以上“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年内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8.6万平方米、2878套(户),竣工17.8万平方米、3166套(户)。推进住房公积金扩面工作,年内新增缴存职工3万人。继续做好贫困家庭大病医疗救助、困难群众安居、民生保险、慈善助学、阳光午餐等民生项目,实施企业退休职工送温暖工程,更加深入了解摸清困难家庭状况,加大帮扶力度,让困难群众得到更好的社会关爱。完善计生特扶家庭帮扶政策,加快建立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制定实施城乡学校布局调整优化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江帆小学、福前幼儿园等学校新建、扩建工程。改革教育质量综合评估机制,进一步强化教师绩效考核,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管理质量,创建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市。重视沙洲工学院、江科大苏州理工学院建设,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积极推进国际办学合作,鼓励社会多元化投入,走教育国际化、多元化发展之路。推进中高职教育资源整合,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培育发展急需的学科产业(群),创建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年内培养高技能人才5000名。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新增国标校车66辆。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提升卫生服务水平。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全市医疗机构的联动协作机制,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扶持引导民办医疗机构错位发展,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年内完成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建和改建工程,全面提升社区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实现全覆盖,二级医院医疗信息实现共享。健全市、镇、村三级卫生应急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市”。加快提升医卫人员的能力素质,实施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培育工程,年内引进“港城英才”卫生领军人才1~2名。 加快发展养老事业。积极面对社会老龄化的现实,高度重视养老问题,坚持在政府主导下,走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之路,鼓励社会参与多元化投入,逐步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倡导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实施居家养老服务提升工程,改(扩)建10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并推进“亲情”虚拟养老院建设,年内实现城区全覆盖。加快养老机构建设,重点实施澳洋老年公寓、锦丰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等项目,年内养老机构总床位数超8000张。优化社区养老服务,新建6家日间照料中心和12家助餐点。提升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养老机构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80%以上。发挥老年协会、家庭服务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完善养老服务行业管理体系。

切实办好实事工程。按照贴近民意、惠及百姓的要求,今年确定了增设惠民险种、气象精细化预报建设、XX区天然气配套用户改造、农贸市场改造等15项实事项目。我们将精心组织、认真办好,让市民群众得到更多便利和实惠。 (六)全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要切实加强学习。党的十八大对未来五年作了全面部署,内涵丰富。张家港的发展已到了全面提升建设现代化的新时段,要求更高。新的阶段,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政府工作人员加强学习、提高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能力危机,避免决策失误,提升工作效能。要坚持依法行政。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受到人民最严格的监督。政府及其部门要在市委领导下,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全面规范行政行为,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透明,不断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要推进改革创新。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激发活力、提升效能。新的一年,政府将重点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国资管理体制、行政审批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文化体制、医药卫生、社区管理、机关效能、考核激励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的动力和保障。要狠抓工作落实。任务确定之后,关键在于落实。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政府组成人员,都要十分清楚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按照分工,密切配合,狠抓落实。要深入一线,组织、带领人民群众攻坚克难,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要强化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对财政资金使用、工程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压缩公务开支,将有限的财力更多用于产业发展和民生事业,以良好的形象取信于民。

第13篇:市政府办公室工作总结

市政府办公室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扎实工作,主动参与政务,规范管理事务,努力搞好服务,较好地发挥了联络中枢、协调纽带、参谋助手和后勤保障作用,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

(一)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当好参谋助手,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一年来,办公室紧紧围绕市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角色意识,较好地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一是协调职能得到加强。办公室按照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先后就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工业经济发展、繁荣第三产业、城市重心东移、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等一系列事关全局的大事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维护了大局稳定,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二是秘书工作的助手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秘书人员除为市政府领导处理文电、信函及日常事务外,还注重政务信息的精选、领导批示的落实和政务材料的撰写等。全年共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建议近百条,起草领导讲话近100篇,落实领导批示百余份,为政府决策及工作落实提供了保障。三是调研工作的决策基础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针对我市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广泛开展了调研活动,形成了《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要有新思路》、《我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关于科教兴市战略的思考》等重要文稿近20篇,为政府决策和工作指导提供了基础依据。四是政务信息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开办了《信息与调研》内部刊物载体,全年向省政府、黑河市政府及报刊报送政务信息200余条,有一半被采用,客观反映了我市的政务工作动态。办公室的信息工作在黑河市排名第二,并被评为全省政务信息工作标兵单位。为适应信息化时代工作要求,办公室重点加强了办公自动化建设和网络建设,新装备计算机8台、激光打印机2台、速印机1台,全天享用宽带信息服务,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五是督办工作的决策落实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按照年初制定的《政府系统督办检查工作规则》,进一步健全了政府督办检查网络建设,认真执行政府及办公部门月行事例制度,牵头和会同有关部门对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常务会议议定事项、太平乡整地及造林补植现场会精神以及城市卫生迎国检、机关风纪建设、农业税征收、城市道路集资等重点工作开展了多次督办检查,协调处理群众信访件70余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案11件、政协委员提案39件,有效地保障了市政府各项工作的落实。六是法制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对全市近五百余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综合法律知识培训。全年共接待行政复议申请23人次,根据有关规定备案重大行政处罚案件4件。七是加强了民族宗教管理工作。严厉打击了以“蒙头教”为重点的非法宗教活动。财贸、人防、体改等项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服务大局,恪尽职守,着力提高事务工作质量。为使事务工作做到规范有序、优质高效,办公室着力在办文、办事、办会上下功夫。在办文上力求做到程序化、规范化、时效化。公文制发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力求每个环节都做到严格规范,精益求精。全年制发各类公文264件,基本做到了规范、高效。同时坚持质量和效率并重,进一步规范政府系统办文程序,实行办文办事限时制度和公文处理全程跟踪服务制度,急件急办,特件特办,密件专办。全年运转各类公文872件,收发各类传真电报126件,无一疏漏、误时、误事现象,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时效性。在办事上力求做到快捷、高效、无误。坚持24小时全日制政务值班制度,做到上传下达快捷有序,在全年各类指示、通知等信息传递中,无一差错。财务工作实行审批报帐制度,支出上力求节俭。利用较低的资金及时对老化的供热管线进行了维修,保证了市四套班子办公楼的冬季正常取暖。政府车队在抓好汽车燃修等日常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车辆统一管理,做到相对固定与统一调度相结合,有效地保证了公务用车。实行24小时定人、定岗、定责,完善门卫值班制度,消除了事故的隐患。在办会上力求做到节俭、周密、实效。全年共办理全市性会议10多次,从会议筹划到会务落实,从材料准备到吃住行安排,都能做到周密部署,注重实效,严格标准,上下满意。

(三)立足工作实际,健全工作机制,努力加强机关内部管理。为适应市场经济和加入wto的新形势,办公室以搞好“三个服务”为宗旨,立足工作实际,加强内部管理,不断促进职能转换和作风转变,努力提高办公室整体工作水平。一是加强教育管理,健全学习机制。积极抓好干部理论学习工作。组织选调副科级以上干部6人参加党校的培训、轮训,

要求机关干部坚持政治学习,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加强了业务指导和培训。

举办了全市政务写作与公文处理知识培训班,提高了政府各部门文秘人员的业务素质,邀请信息中心的业务骨干,对办公室文秘人员进行了计算机应用知识培训,使具体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迅速提高。二是加强目标管理,健全高效运行机制。办公室对各项工作进行了目标分解,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工作定期汇报和年终考核评定。各组室自加压力,达到了限时办结、及时办理、按时办妥等工作要求,促进了工作的高效运转。三是加强考核管理,健全监督激励机制。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各组室工作。实行签到制度,填写工作纪实制度,对上下班情况和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由办公室领导班子于年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年度评优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理顺了内部关系,激发了工作动力,提高了工作成效。(四)加强政风建设,完善各项制度,促进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一是加强了机关政风建设。推行政务公开,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督办工作细则》等工作制度,明确和规范了工作程序、方法等要求,促进了政务作风的进一步好转。二是加强了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作风,认真吸取办公室同志好的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促进了决策的科学性。注重班子成员间的团结协作,班子整体战斗力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建立了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和科级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全年发展党员1名。坚持依法行政,塑造了办公室良好的公仆形象,务实高效形象,民主团结形象和勤政廉政形象。

过去一年的工作中,办公室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客观形势的需要和市政府领导同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XX年年,政府办将围绕市政府中心工作,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精品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和奉献意识,立足“三个服务”当好参谋助手,努力做到领导满意、部门满意、基层群众满意。

第14篇:市政府督查工作总结

一、决策督查

XX年,市政府督查室把市政府重大决策、重要部署的落实作为督查工作的重点,放在督促检查工作的首位,每次都及时拟定督查方案,适时组织督查活动,按时通报反馈督查情况。

(一)《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重点工作的落实。作为对XX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政府工作报告》,市政府督查室在抓落实的过程中一是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年初市人大二届三次会议结束后,督查室对刘市长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工农”、城镇化建设、第三产业发展、改革开放、社会事业等项重点工作,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单位,实行台账管理。二是认真落实报告、通报制度,下文(驻政办〔XX〕33号)要求各责任单位按时报告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同时,严格执行通报制度,对各责任单位的工作落实情况以《政务督查》的形式向市领导予以通报,为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掌握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提供了依据。三是根据领导安排和工作需要,对项目建议、农村公路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专项督查,深入现场了解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促进了工作的落实。如XX年5月、8月,市政府督查室两次组织市交通、发改、财政等部门组成督查组,深入各县区农村公路施工现场。对XX年我市的农村公路建设情况开展督查。督查结束后,下发了督查通报,对未开工和进展缓慢的县区进行了批评,促进了我市农村公路建设。

(二)市委、市政府十五件实事落实。十五件实事是XX年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的xx大精神,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力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决策。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市政府督查室着重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切实抓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的落实。一是认真筛选。年初,市政府督查室在省委、省政府十大实事的基础上,召开座谈会,倾听部门和群众呼声,反复调查研究,多方征求意见,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体现特色、促进发展的原则,及时提出了十五件实事的初步意见,很快得到市委、市政府同意并下文实施。二是明确责任。对十五件实事进行任务分解,明确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要求承办单位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确保领导到位,措施到位,效果到位。三是搞好督查。市政府督查室多次召开十五件实事责任单位参加的汇报会,听取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督查室还先后深入到各县区、相关局委,对垃圾处理场建设、县中心医院建设、妇幼保健院建设、村卫生室建设、家电下乡等进展缓慢的实事,开展重点督查,现场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热点、难点和群众关心问题的落实。XX年市政府督查室针对决策部署实施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问题,市政府督查室都能够按照领导和群众要求,集中人员,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开展专项督查,化解社会矛盾,切实解决了一些热点、难点和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保障市政府决策的顺利实施。如XX年春节前,部分群众反映我市部分客运线路存在乱涨价的现象。接到群众举报后,市政府督查室及时组织市发改委、市运管局、市电视台、日报社等单位,组成联合检查组,于2月1~2日、2月9~10日对我市东、西、南、北四个方面的客运站点进行了拉网式排查,纠正了个别车站、车辆擅自提价的行为,对超标准收取标价的现象当场监督车主退还多收票款,暂扣营运证。据统计,检查期间,检查组共检查营运车辆800多车次,发现违规车辆121辆,查扣营运手续104辆,当场退票1000多元,有力地打击了个别客运车主私抬票价的行为,受到群众的欢迎,稳定了春运期间票价稳定。又如XX年4月23~30日,市政府督查室根据安排,对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中确定的村容村貌整治、农业产业化推进、林业生态县创建等项工作,开展督查,确保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实。

四、业务建设

1.加强了政务督查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学习。全室人员深入学习了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觉悟明显提高。认真学习研究了上级和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提高了政策政策水平和落实政策的能力。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了办文办事能力,积极探索创新督查工作方法。二是加强了作风建设,树立了务实高效、严谨认真、廉洁公正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工作形象。三是加强了团结。督查室一班人处处以工作为重,以大局为重,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团结奋进的良好工作局面。

2.加强对全市政务督查工作的指导。年初,督查室制定下发了《XX年驻马店市政务督查工作要点》,对XX年全市的政务督查工作从总体思路、督查重点、工作措施三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11月份,市政府督查室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切实抓好工作落实的意见,制定下发了《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切实抓好工作落实的意见》(驻政办〔XX〕96号),《意见》明确了当前督促检查工作的任务和重点。政府系统督促检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政府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贯彻落实进行督促检查;对政府发布文件贯彻落实进行督促检查;对政府会议决定事项贯彻落实进行督促检查;对政府领导同志批示事项贯彻落实进行督促检查。工作重点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重要部署贯彻落实。《意见》还要求,要建立健全督促检查的落实工作责任制度、报告制度、通报制度和工作联系制度。要加强组织协调、完善政府决策、发挥监督作用、提高督查效率,不断改进督促检查工作方式方法。

3.办好《政务督查》。XX年的《政务督查》共出版13期(其中增刊4期),50多万字。一年来,《政务督查》紧紧围绕全市政务督查工作,及时开设了督查动态、本期聚焦、建议提案办理、十五件实事、项目建设、走进新农村等栏目,为市领导和各县区、各部门了解、掌握我市政务督查工作开展情况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同时,《政务督查》还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理论研究、他山之石、本期专稿、县区扫描等栏目,及时刊发政务督查理论知识,交流各县区、各部门政务督查工作开展情况、经验和做法,提高了各县区、各部门政务督查信息上报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市政务督查信息上报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

第15篇:市政府办公室工作总结

文章标题:2007年市政府办公室工作总结

[文秘网站的龙头__xiexiebang.com__年终总结:www.daodoc.com/]

2007年,市政府办公室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扎实工作,主动参与政务,规范管

理事务,努力搞好服务,较好地发挥了联络中枢、协调纽带、参谋助手和后勤保障作用,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

(一)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当好参谋助手,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一年来,办公室紧紧围绕市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角色意识,较好地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一是协调职能得到加强。办公室按照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先后就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工业经济发展、繁荣第三产业、城市重心东移、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等一系列事关全局的大事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维护了大局稳定,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二是秘书工作的助手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秘书人员除为市政府领导处理文电、信函及日常事务外,还注重政务信息的精选、领导批示的落实和政务材料的撰写等。全年共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建议近百条,起草领导讲话近100篇,落实领导批示百余份,为政府决策及工作落实提供了保障。三是调研工作的决策基础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针对我市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广泛开展了调研活动,形成了《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要有新思路》、《我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关于科教兴市战略的思考》等重要文稿近20篇,为政府决策和工作指导提供了基础依据。四是政务信息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开办了《信息与调研》内部刊物载体,全年向省政府、黑河市政府及报刊报送政务信息200余条,有一半被采用,客观反映了我市的政务工作动态。办公室的信息工作在黑河市排名第二,并被评为全省政务信息工作标兵单位。为适应信息化时代工作要求,办公室重点加强了办公自动化建设和网络建设,新装备计算机8台、激光打印机2台、速印机1台,全天享用宽带信息服务,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五是督办工作的决策落实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按照年初制定的《政府系统督办检查工作规则》,进一步健全了政府督办检查网络建设,认真执行政府及办公部门月行事例制度,牵头和会同有关部门对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常务会议议定事项、太平乡整地及造林补植现场会精神以及城市卫生迎国检、机关风纪建设、农业税征收、城市道路集资等重点工作开展了多次督办检查,协调处理群众信访件70余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案11件、政协委员提案39件,有效地保障了市政府各项工作的落实。六是法制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对全市近五百余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综合法律知识培训。全年共接待行政复议申请23人次,根据有关规定备案重大行政处罚案件4件。七是加强了民族宗教管理工作。严厉打击了以“蒙头教”为重点的非法宗教活动。财贸、人防、体改等项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服务大局,恪尽职守,着力提高事务工作质量。为使事务工作做到规范有序、优质高效,办公室着力在办文、办事、办会上下功夫。在办文上力求做到程序化、规范化、时效化。公文制发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力求每个环节都做到严格规范,精益求精。全年制发各类公文264件,基本做到了规范、高效。同时坚持质量和效率并重,进一步规范政府系统办文程序,实行办文办事限时制度和公文处理全程跟踪服务制度,急件急办,特件特办,密件专办。全年运转各类公文872件,收发各类传真电报126件,无一疏漏、误时、误事现象,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时效性。在办事上力求做到快捷、高效、无误。坚持24小时全日制政务值班制度,做到上传下达快捷有序,在全年各类指示、通知等信息传递中,无一差错。财务工作实行审批报帐制度,支出上力求节俭。利用较低的资金及时对老化的供热管线进行了维修,保证了市四套班子办公楼的冬季正常取暖。政府车队在抓好汽车燃修等日常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车辆统一管理,做到相对固定与统一调度相结合,有效地保证了公务用车。实行24小时定人、定岗、定责,完善门卫值班制度,消除了事故的隐患。在办会上力求做到节俭、周密、实效。全年共办理全市性会议10多次,从会议筹划到会务落实,从材料准备到吃住行安排,都能做到周密部署,注重实效,严格标准,上下满意。

(三)立足工作实际,健全工作机制,努力加强机关内部管理。为适应市场经济和加入WTO的新形势,办公室以搞好“三个服务”为宗旨,立足工作实际,加强内部管理,不断促进职能转换和作风转变,努力提高办公室整体工作水平。一是加强教育管理,健全学习机制。积极抓好干部理论学习工作。组织选调副科级以上干部6人参加党校的培训、轮训,要求机关干部坚持政治学习,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加强了业务指导和培训。举

办了全市政务写作与公文处理知识培训班,提高了政府各部门文秘人员的业务素质,邀请信息中心的业务骨干,对办公室文秘人员进行了计算机应用知识培训,使具体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迅速提高。二是加强目标管理,健全高效运行机制。办公室对各项工作进行了目标分解,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工作定期汇报和年终考核评定。各组室自加压力,达到了限时办结、及时

办理、按时办妥等工作要求,促进了工作的高效运转。三是加强考核管理,健全监督激励机制。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各组室工作。实行签到制度,填写工作纪实制度,对上下班情况和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由办公室领导班子于年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年度评优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理顺了内部关系,激发了工作动力,提高了工作成效。

(四)加强政风建设,完善各项制度,促进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一是加强了机关政风建设。推行政务公开,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督办工作细则》等工作制度,明确和规范了工作程序、方法等要求,促进了政务作风的进一步好转。二是加强了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作风,认真吸取办公室同志好的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促进了决策的科学性。注重班子成员间的团结协作,班子整体战斗力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建立了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和科级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全年发展党员1名。坚持依法行政,塑造了办公室良好的公仆形象,务实高效形象,民主团结形象和勤政廉政形象。过去一年的工作中,办公室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客观形势的需要和市政府领导同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2007年,政府办将围绕市政府中心工作,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精品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和奉献意识,立足“三个服务”当好参谋助手,努力做到领导满意、部门满意、基层群众满意。

《2007年市政府办公室工作总结》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2007年市政府办公室工作总结。

第16篇:市政府办公室工作总结

xx年年,市政府办公室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扎实工作,主动参与政务,规范管理事务,努力搞好服务,较好地发挥了联络中枢、协调纽带、参谋助手和后勤保障作用,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

(三)立足工作实际,健全工作机制,努力加强机关内部管理。为适应市场经济和加入wto的新形势,办公室以搞好“三个服务”为宗旨,立足工作实际,加强内部管理,不断促进职能转换和作风转变,努力提高办公室整体工作水平。一是加强教育管理,健全学习机制。积极抓好干部理论学习工作。组织选调副科级以上干部6人参加党校的培训、轮训,要求机关干部坚持政治学习,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加强了业务指导和培训。举办了全市政务写作与公文处理知识培训班,提高了政府各部门文秘人员的业务素质,邀请信息中心的业务骨干,对办公室文秘人员进行了计算机应用知识培训,使具体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迅速提高。二是加强目标管理,健全高效运行机制。办公室对各项工作进行了目标分解,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工作定期汇报和年终考核评定。各组室自加压力,达到了限时办结、及时办理、按时办妥等工作要求,促进了工作的高效运转。三是加强考核管理,健全监督激励机制。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各组室工作。实行签到制度,填写工作纪实制度,对上下班情况和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由办公室领导班子于年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年度评优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理顺了内部关系,激发了工作动力,提高了工作成效。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四)加强政风建设,完善各项制度,促进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一是加强了机关政风建设。推行政务公开,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督办工作细则》等工作制度,明确和规范了工作程序、方法等要求,促进了政务作风的进一步好转。二是加强了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作风,认真吸取办公室同志好的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促进了决策的科学性。注重班子成员间的团结协作,班子整体战斗力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建立了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和科级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全年发展党员1名。坚持依法行政,塑造了办公室良好的公仆形象,务实高效形象,民主团结形象和勤政廉政形象。

过去一年的工作中,办公室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客观形势的需要和市政府领导同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xx年年,政府办将围绕市政府中心工作,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精品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和奉献意识,立足“三个服务”当好参谋助手,努力做到领导满意、部门满意、基层群众满意。

共2页,当前第2页12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17篇:市政府卫生工作总结

市政府卫生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镇的爱卫工作在镇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在市爱卫办的指导下,围绕全年的工作目标、任务,认真履行本部门的工作职能,积极地开展工作。一年来的爱卫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建设,健全爱卫工作网络

今年一开始,为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镇政府调整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员,由镇长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各村、企事业单位相应健全、完善了爱卫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明确爱卫工作的具体负责人。从镇到村、企事业单位,构建、健全了完整的爱国卫生运动工作网络,为做好爱卫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制订工作计划,强化工作措施

根据市爱卫办的指示精神,联系本镇的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全年工作计划和切实有效的相关工作措施。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将市下达给我镇的改厕改水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村单位;二是根据镇党委镇政府上年发文要求,利用五年时间,将全镇所有自然村庄环境整治到位的意见,政府今年先后以19号和21号文件,发了“2010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和“西渚镇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工作意见”,为做2010年的爱卫工作明确了目标、任务。

三、营造社会氛围,提高爱卫工作认识

爱卫工作要做好,营造浓烈的社会氛围,提高公众的认知度,是关键的一着,认真做好四月份爱卫月活动。根据市“爱卫月”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会议以及市政府、市爱卫办的文件精神,我镇党委、政府领导,在3月底及时召开了党委会议、政府办公会,在4月初,召开了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发动开展“爱国卫生月”系列活动。先后以西政发【2010】14号文件“关于开展爱国卫生月和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西政发【2010】16号“关于开展春季除害活动的通知”、西政发【2010】19号“2010年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西政发【2010】21号“西渚镇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工作意见”等文件发至各村企事业单位。 各村、企事业单位,全年利用健教专栏,板报刊出健康知识、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内容近一百多期次。在集镇开展了“清洁家园,根除陋习,促进健康”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000多份,展出宣传展板60块。全年悬挂横幅68条。组织医生到西中、西小、元小分别上了健康知识,流行性疾病预防知识课,专题开展了“结核病预防需要你的支持”活动,利用镇有线电视滚动播放爱卫月工作活动及相关卫生知识内容,使全镇范围呈现出“清家园、除陋习、促健康”的浓烈氛围。使爱卫工作的重要性,在公众的认知度上得到较大的提高。

四、降低“四害”密度,积极开展除“四害”活动

根据市爱卫办的统一部署,利用春秋两季突击性地开展除“四害”活动,及时把除“四害”的药物发放到基层,全年共发放灭鼠药3000包,灭蟑药1600包。在发放药物的同时,宣传除“四害”的方法和措施,在普遍开展除“四害”的同时,以粮管所、饭店为重点单位,坚持经常性和突击性相结合的药物除“四害”工作,降低“四害”密度。

五、狠抓环境整治,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

今年我镇进一步确立了“环境立镇、生态兴镇”的指导思想,努力构建幸福西渚。全镇8个行政村,在环境综合整治方面个个都有大的行动,每个行政村的环境综合整治不少于两个自然村、组,而标准要求都比往年高,投入也大。全镇8个行政村,道路硬化面积52720㎡,投入资金221.68万元;改厕达到600户,投入29.57万元;河塘清理保洁和新建沟渠,投入35.56万元;墙面出新90458㎡,投入82.59万元;新增绿化面积16560㎡投入20.86万元;拆除断墙残壁房屋3973㎡,投入20.33万元;新增垃圾桶115只,投入2.3万元;加上镇政府的污水纳管,农贸市场改造,清理违章搭建,新增12多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等,全镇累计总投入达600多万元。

通过镇村两级的大投入,全镇又增添了许多亮点值得可看,大大地改善了我镇的人居环境,一个宜游、宜商、宜居的新西渚真正成为宜兴西部的明珠。

总之,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我镇爱卫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与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是分不开的,与市爱卫办的精心指导分不开的。 明年的工作打算:

1、巩固几年来的创建、整治成果,结合本镇实际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工作计划和措施。

2、以提升宜居、宜游、宜商的生态环境为目标,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整治力度。

3、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公众对爱卫工作的认知度,丰富群众的卫生健康知识。

4、加大除害、防病工作的力度,进一步降低“四害”密度,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第18篇:市政府教育工作总结

市政府教育工作总结

20**年,我市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教育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以教育创强为抓手,以促进学前教育加快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进一步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教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一)学前教育加快发展。认真落实了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开展了乡镇幼儿园创建和幼儿园等级评估工作,5所幼儿园被评为XX市一级幼儿园。目前,全市共有幼儿园71所(公办园14所,社会力量办园57所),其中XX市一级幼儿园14所,全市3—5周岁幼儿入园率为88%,比2011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开展“防流控辍”、学校布局调整、创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千校扶千校”、“教育资源下乡服务”、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支教等活动,进一步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2012学年,全市小学毛入学率为106.4%,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毛入学率为137.2%,辍学率为0.48%。全市有学校129所,与2011年对比减少了10所。2012年全市创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10所,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为79.3%,比去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

(三)高中教育进一步发展。2012年,全市高中阶段学龄人口21126人,在校生19125人(在本市就读的普通高中生7633人,在乐昌职中就读的学生4337人,在本市外就读高中和职中的学生7155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5%。各高中学校转变办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培育办学特色,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乐昌职中通过印发招生简章和《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制作宣传光碟、召开学生会和家长会等形式,扎实开展招生宣传工作,全年共招收新生1206人,超额完成XX市教育局下达给我市1200人的招生任务。

(四)成人教育稳步发展。加强了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指导乐城街道、黄圃等创强镇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做好申报XX市级示范校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市有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7所,其中省级示范校2所,XX市级示范校10所,县(市)级达标学校5所。各镇村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根据当地实际,积极开展培训活动,举办长班34期,培训学员21000多人次;举办短班146期,培训学员39100多人次;举办电工、焊工等培训班17期,培训学员2100多人次。

(五)民办教育进一步发展。鼓励支持民办幼儿园改善办学条件,为万紫千红幼儿园争取省专项资金8万元,金色年华幼儿园被确定为省专项奖励幼儿园。优质幼儿园比例进一步提高,金色年华幼儿园顺利通过了XX市一级幼儿园的评估验收,万紫千红幼儿园申报了XX市一级幼儿园。

(六)特殊教育加快发展。新建了XX市启智学校,完成了启智学校的选址、立项、规划、设计、资金筹措、主体工程建设等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基建投资300万元,其中2269平方米的五层教学综合楼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正在进行装修,预计12月底可以接受验收并交付使用;15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也正在建设中,预计12月底可以交付使用;第一期特殊教育学校设施设备正在采购中。

二、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一是校安工程117个项目已全部完成,完成建筑面积113649㎡,占规划面积的101.33%,完成投资7169.48万元,占总规划投资的112.39%。二是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中标镇的10个规划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累计完成基建维修面积6栋11285平方米,完成3间学校的运动场新建和改造任务,完成6个教学实验室设备、电教设备的配置,累计完成投资约1764.4万元。三是云岩镇中心小学、黄圃镇中学、庆云镇中心小学等学校的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项目14个,规划投资876.4万元。截止2012年11月底,已累计完成8个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83万元。四是黄圃镇中心幼儿园、秀水镇中心幼儿园、三溪镇中心幼儿园、云岩镇中心幼儿园等幼儿园的规范化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10个,规划投资640万元。截止2012年11月底,已累计完成5个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51万元。五是五山镇山溪幼儿园、乐城镇月坵幼儿园、长来镇前溪幼儿园、九峰镇小廊幼儿园等幼儿园的规范化乡镇村级幼儿园建设项目7个,规划投资205万元。截止2012年11月底,已累计完成3个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5万元。

三、学校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是继续加强了学校内部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了学校各项管理制度,落实校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进一步实现学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安全工作。完善了安全管理制度及设施设备,强化了“五个到位”的安全责任,加强了安全隐患排查,开展了安全教育、安全演练、全市学校没有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廊田中学和乐昌小学顺利通过第五批“XX市安全文明校园”的评估验收,新时代学校顺利通过了广东省首批安全教育基地学校的评估验收。三是进一步加强了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检查考核。恢复了原有的教育教学工作大检查制度,完善了《XX市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大检查量化表》,对全市各校2011—2012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

四、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

(一)德育工作扎实开展。一是积极开展了法制教育活动。各校组织学生到法制教育基地乐昌看守所接受法制教育,邀请法制副校长举办法制教育讲座,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二是积极开展德育主题教育。积极开展了“朝阳读书”、“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童心向党”歌咏比赛、禁毒教育、创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试点、学雷锋、全国中小学“德育精品课程”和“育人精彩瞬间”征集评选、“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网上签名寄语、“千万少年快乐阅读”等活动。三是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轮训,组织名班主任进行培训,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展示活动等,德育队伍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四是积极开展了韶关和乐昌两级德育示范校评估工作。新时代学校、乐昌实验学校、中英文学校、乐昌小学、乐城一小等5间学校被评为XX市德育示范校。坪梅中学、坪石实验学校、乐昌四中、乐昌五中、金鸡小学、坪梅小学等6间学校评为XX市德育示范校。五是积极开展了“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雷锋式集体”、“雷锋式学生”评选活动。397名学生被评为省、韶关、XX市级“三好”学生,395名学生干部被评为韶关、XX市级优秀学生干部,10个班集体被评为XX市“雷锋式班集体”,15名学生被评为“雷锋式学生”。六是积极开展了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橱窗、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宣传阵地,发挥中小学校国防和双拥教育书架作用,大力营造“双拥”工作的浓郁氛围,积极宣传“双拥”工作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双拥工作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树立为“双拥”工作服务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是组织召开了全市中小学教学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教学常规要求。二是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各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推门听课、送教下乡、课题验收、先进教研组评选等方式,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2012年,全市组织小学学科带头人送课(讲座)23节,评出小学语、数、英、综合科共6个先进教研组;小学验收课题14个,新申报课题33个,中小学3个课题成果获XX市一等奖。积极开展小学教师优秀课例比赛,其中获XX市一等奖4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12人,获XX市一等奖6人、二等奖12人、三等奖18人。三是做好了迎接“XX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绩效评估检查”工作,两江中心校、廊田中心小学荣获XX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优秀学校。四是中考、高考质量稳步提升。2012年,全市中考730分以上有130人,优秀率2.77%,664分以上有436人,优良率为9.31%,其中一位考生以804分(总分830分)在XX市排名第三。2012年高考成绩稳中有升,本科以上上线634人,比2011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专科以上总上线人数634人,比2011年提高了16.7个百分点。城关中学被XX市教育局评为教学质量优秀学校,XX市教育局被评为教学管理先进单位。

(三)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认真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组织高中阶段学生进行体检。实施了XX市《关于加强我市学校体育艺术特色教育的意见》,积极开展体育艺术实践活动,大力推进中小学大课间、“阳光体育”及文体比赛、科技竞赛、校园文化艺术节、教工排舞健身等活动,积极在中小学生中大力开展国防军事训练,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积极参加本市及上级组织运动会、体艺竞赛等,并取得较好成绩:组织城关中学和乐城一小的学生合唱队参加广东省首届中小学合唱比赛分别荣获中学组一等奖和小学组三等奖,我局荣获广东省首届中小学生合唱比赛“优秀组织奖”;代表XX市参加广东省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获女子足球第七名、健美操乙组团体第七名;参加XX市第十七届中小学生“英东杯”毽球比赛获小学组女子团体冠军、初中组女子第五名,乒乓球比赛获初中组女子团体冠军,个人第

二、第三名,篮球赛获女子第四名、男子第七名;参加XX市“喜迎党的十八大XX市万人书法大赛”总决赛,4人获金奖、2人获银奖。参加XX市“园丁杯”篮球赛,我局代表队荣获第三名。参加XX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局羽毛球获男子和女子团体冠军,局篮球队获男子团体第五名,中小学组在本次运动会各项目比赛中也取得了较好成绩。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公共卫生工作,重新聘请了卫生副校长,积极开展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制定了教育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急工作预案,做好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

五、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认真抓好了中小学校长和广大教师的政治学习,校长及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法制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二是认真做好了校长和学校中层干部的换届工作。经组织考察推荐,从优秀中层干部中新提任年轻干部任正副校长岗位21人,因年龄和工作因素不再担任正副校长15人,交流任职16人,校长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三是教师队伍进一步充实,结构进一步改善。今年,我市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招聘新教师118名,校医2名。今年,新教师的招聘首次采用定向招聘方式,将中小学中所缺专业和职数进行全面公开,由考生自主选择,使教师招聘工作进一步公开透明,更体现了公平、公正,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赞许。四是认真做好教师市内工作调动竞聘组织工作。全市有56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城区初中、小学、幼儿园13个岗位的竞聘。经过充分准备、精心组织,并严格程序、规范运作,竞聘实现了零投诉目标。五是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继续坚持以“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为主题,组织教师进行寒暑假政治学习、开展了群体师德创优活动、教师全员读书、师德报告会、评优表彰奖惩等活动,全市的师表形象得到进一步优化,师德水平进一步提高。长来镇中心小学、乐城一小工会小组荣获XX市“师德群体先进单位”称号。六是校长和教师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制定了《关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意见》,争取市政府的重视,从2012年起,财政每年下拨100万元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年,共选送教师参加省、韶及乐昌组织的各类培训8368多人次,其中,我市利用市下拨的100万元继续教育经费组织教师参加公需科目全员培训达4500多人;举办研究生课程班,参训人数达100人;举办骨干教师培训班,参训人数达400人;举办班主任培训班,参训人数达50人;举办幼儿园培训班,参训人数达50人;举办生物、历史、地理等科目教师培训班,参训人数达45人;组织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班主任共300多人先后参加XX市教育局主办的校长论坛和全国教育名家教育管理报告讲座。此外,我市还积极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培训,目前全市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9.83%、97.71%、93%、88.2%,新招聘的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教师的学历水平进一步提高。六是进一步完善了人事管理制度。制定并印发了《XX市基础教育名校长、名教师评选管理办法》、《XX市教育局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和教师工作调动实施办法》、《XX市教育局选派优秀教师挂职锻炼实施办法》、《XX市教育局开展对口帮扶支教工作实施办法》、《XX市教育局支教教师管理办法》等。七是开展了名校长和名教师评选活动,拟于今年冬评选出XX市名校长10名、名教师50名。八是全面完成了首次岗位设置管理和人员聘用工作。在加强调研和指导的基础上,依照中小学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完成了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设置和教师聘用工作。九是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实施。通过调研,指导各中小学进一步修改完善学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更好的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更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六、教育创强工作扎实推进

加强了对2011年申报省教育强镇的坪石、九峰、长来、三溪、云岩等五镇的指导,坪石、九峰、长来、三溪等四镇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强镇的督导验收。科学谋划了2012年的教育创强工作,规划了乐城、秀水、黄圃三镇在年内创建省教育强镇(街),并派出工作组下驻各有关镇指导创强工作。截止2012年11月底,2012年教育创强153个基建项目(含增加项目)已开工,其中115个项目已完工、20个项目已动工建设、2个项目立项中,7个项目正在招投标中、1个项目正在设计和预算中、2个项目正在筹备中。设施设备88个项目,其中60个项目已完成安装、19个项目完成招投标中,正在调试安装中、9个项目正在采购中。累计完成投资4000多万元。乐城、秀水、黄圃、云岩已于今年11月中旬通过了省的督前检查,将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初接受省的督导验收。

七、捐资助学工作取得较好效果2012年,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共资助我市家庭经济困难中小学生236人,资助金额20.86万元;资助我市贫困大学生79人,资助金额57.5万元;资助我市中小学校学习用品、体育用品、课外书籍等共4万元;资助学校科学楼建设43万元。发放2011学年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生活费补助资金4152450元,2011学年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专项补助资金1675500元,2011学年乐昌职中国家助学金2496750元。下达了2012学年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生活费补助人数15100人,2012学年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生人数1210人。

八、教育热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一是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严格规范办学行为。继续加强对教育收费的管理,联合物价、纠风、财政等部门对全市教育收费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有效杜绝了各种乱收费或搭车收费以及滥订教辅资料等损害群众利益的不良行为。二是坚决治理有偿家教,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制定印发了《XX市教育局关于严厉禁止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暂行规定》,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了以“规范从教行为,禁止有偿家教”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月活动。三是加强了考试招生管理。切实抓好了高考、中考、成人高考、体育中考、新教师招考、教师竞岗考试等国家、省、市统一考试纪律监督,高考、中考、成人高考、体育中考、新教师招考、教师市内调动竞岗考试实现了“平安考试”的目标。进一步加大了对招生工作的监管力度,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招生工作政策,严格招生计划和招生纪律,实现了“阳光招生”的目标。四是加强了对后勤社会化学校学生食堂饭菜价格与质量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了学校小买部商品的价格标签、供货票据、使用期限等,学生对食堂饭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九、教育系统党风政风行风建设取得实效一是加大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宣传,召开了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会议,进一步完善落实了基层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形成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谁主管,谁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二是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继续增强了创先争优意识,完善了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班子定期务虚研讨制度、联系点制度、月例会制度、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一报告三测评”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落实了党代表工作室,强化了党支部目标管理考核和党员民主评议工作,充分发挥了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好在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较好地带动了全局各项工作的开展。三是开展了庆祝建党91周年等系列活动。以“围绕中心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为主题,开展了慰问党员、“党员互助金”捐款、“支部书记谈创先争优”等活动,进一步深化了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教育系统党委被XX市委授予“创先争优先进单位”,并在全市创先争优总结大会上发言。四是加强了信访维稳工作。截止到2012年11月22日,我局共收到来信16件、来访12次,来电31个,所有信访都做到了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五是进一步规范了财经行为。充分发挥了教育结算中心的作用和审计监察的职能,切实加强了对学校财务管理,加强了校长的离任审计、届中审计和政府采购等工作,进一步规范了财经行为,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十、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得到较好落实

(一)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扎实开展。我局在去年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了2012年的帮扶规划,继续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方式,加大对挂扶村挂扶户的帮扶力度。为挂扶村的所有贫困户每户提供了3包化肥,并邀请了白石成人中心校专业人员到新田村为农民进行蔬菜、黄烟种植培训,培训农民达100多人次。筹集资金45万元,为上当和带头村小组安装了自来水,解决了上当及带头村小组共950人的吃水难问题。筹集26万元硬化了白家村道,解决了白家村民出行难的问题。筹集1.6万元为新田村委会添置一批办公桌椅,改善了村委会的办公条件。

(二)计划生育挂点帮扶工作得到有效落实。2012年,我局除了认真抓好本系统的计划生育工作外,还认真履行好兼职单位的职能,进一步调整充实了班子挂点联系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本局计生管理制度,明确了本局的帮扶任务和组长单位的职责,明确了本局各股室及学校的职责任务并在人力、财力上对挂点镇(九峰镇)给予了大力支持,挂点镇的计生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认真开展了“乡村百校图书工程”捐赠活动。按照韶关的工作部署,今年4月中旬,我市在全市开展了“乡村百校图书工程”捐赠活动,广泛发动社会热心人士、广大干部职工、城区师生为农村学校捐书捐款。到目前为止共收到捐书8万多册,书架107个,现金2700多元。

(四)顺利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坪石镇征地移民安置工作任务。移民安置工作任务下达后,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派出得力干将进驻坪石镇。驻村干部不辞辛劳,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了工作任务。征地移民安置工作得到了市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市教育仍面临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全市教育发展区域性不平衡。全市南北片学校之间和城乡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教育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群众子女入读优质学校(幼儿园)的热点问题还有待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重道远。二是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负债沉重。目前,全市教育欠债仍高达一亿多元,学校偿还欠债压力巨大。三是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市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的年龄老化现象日渐突出,学科专业教师不配套,骨干教师不足,学科带头人缺乏,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教育教学质量与兄弟县市(区)相比有较大差距,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教育创强工作受资金、部门工程项目审批等因素的影响,工作进度缓慢,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第19篇:市政府新闻宣传工作总结

市政府新闻宣传工作总结

**市委、市政府这些年抓城市影响力提升、抓城市环境改善、抓历史文化特色彰显、抓城乡统筹发展、抓服务业推进、抓旅游重大项目建设的效应,在旅游产业得到了充分体现。2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预计将实现同比增长28%,继续保持在全国旅游城市第一方阵的地位;郊区县旅游总收入同比增幅将实现35%;省城调队对我市游客满意率随机抽样调查结果为91%,位居全国前列;去年“十一”黄金周以来星级饭店的入住率保持在80%左右。南京旅游业呈现的蓬勃发展的好势头,为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极其丰厚的新闻源。局党委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成立了新闻中心,明确了专人负责统筹协调全局新闻宣传工作,制定了新闻宣传规定,重申了新闻宣传纪律,规范了对外新闻宣传的程序,推进了全局的新闻宣传工作。全局各职能处室与新闻中心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紧紧围绕全局的中心工作与任务,牢牢抓住全局工作的特点,紧贴社会民生的迫切需要,不断创新新闻宣传的思路,充分发挥和调动新闻媒体的积极性,由原来单纯写稿、发稿,转向具有导向性的深度策划运作,使得全局新闻宣传工作发生了量与质的变化,在新闻宣传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上均有突破性的进展,基本上做到“重点新闻及时报,一般新闻不漏报”,新闻稿件的采用数与质量有明显的提升和改观,基本上做到了领导、处室、新闻媒体及社会四满意。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年用稿605篇,其中中央媒体用稿45篇。总结分析20**新闻宣传工作,体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精心策划运作,推进新闻宣传由过去仅作纯动态型的表面文章,向经验型、导向型的深度报道转化,稿件质量提升了。20**年,市局各处室创新工作思路,以策划组织有社会影响、贴近市民生活的节庆活动为平台,加大了营销促销的力度,推动了南京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新闻中心与各处室密切配合,共同研究策划,从活动的共性特点中,探索出具有新闻性的特殊亮点,然后通过报纸、电视、广播进行全景式的宣传,使得原本只能写成热闹场面的表面文章,变成反映市局宏观决策、指导服务的大篇幅的深度文章,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好的反响。今年长江国际旅游节在宣传的力度、广度、深度上均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仅从网上查阅的数据统计,境内外媒体有关长江旅游节的新闻宣传稿达2100多篇,新华社、中新社、中华工商时报、中国旅游报、大公报等在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媒体及各地传媒,均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多侧面、多层次的宣传。新闻中心还通过市委宣传部邀请了龙虎网,通过网络媒体进行现场直播,扩大了宣传效果。再如我局去年开展的诚信旅游建设活动,管理处与新闻中心多次与新闻媒体沟通达成共识,不仅将这条新闻做成了系列报道,而且新闻稿被多家中央媒体采用,仅新华社江苏分社记者采写的稿件就被国内20多家新闻媒体采用。去年我局在全市旅游系统推广信息平台,由于信息中心提供给记者背景材料十分翔实充分,省市多家新闻媒体都因此做了较大篇幅的报道,南京日报还专门辟出版面,做了专题报道。11月中旬,组织人事处牵头组织“XX市旅游景区(点)导游员大赛”,不仅将大赛活动信息提前通报给新闻中心,还邀请新闻中心工作人员全程参加复赛、大赛,从而使这次的新闻宣传取得了较好效果。监察室与各区县旅游局联手,继去年在全国首推廉政旅游文化专线后,今年又编辑出版了《金陵廉史文化游》一书,受到了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中国旅游报等中央媒体及省市新闻媒体的关注,纷纷进行跟踪报道。去年十·一黄金周前夕,市局策划了“黄金宣传月”活动,将系列活动整合打包,提前约见媒体记者,通报情况,并推出了节前开展联动检查,节日期间组织督查,聘请百名监督员跟踪监督等项举措,社会反响极好,省、市各新闻媒体均做了详细报道。在节后大盘点时,各新闻媒体还将此举作为今年黄金周实现“安全、秩序、质量、效益”目标的有效措施予以重点宣传。南京晨报在头条显著位置报道了专访许宏局长的稿件;新华日报在10月8日关于“十·一”黄金周的综述中,有一段专门报道我局开展诚信系列活动的内容及成果。新闻中心还与管理处合作,对今年市场的特点作了进一步分析后,采写了专稿《十·一黄金周,南京旅游业利好消息频传》,发往各新闻单位,第二天,新华社、人民网、中华工商时报、中新社及南京日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南京晨报、现代快报,省市电视台、电台等几十家新闻媒体均采用了此稿。还有由开发处提供资料,新华日报记者采写的专稿“南京今年迎来80万境外游客”,10月5日在新华日报及扬子晚报刊登后,得到市领导及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二)制定新闻规定,明确新闻职责,调动了各处室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积极性,激活了原本呆板、静止的经验总结型资料,向鲜活型的新闻动态稿转化,用稿量扩大了。去年九月,局党委在全面分析我局近年来新闻宣传工作的现状与特点后,制定了《XX市旅游新闻宣传工作的有关规定》,明确了局机关新闻宣传实行“处长责任制”,处长为处室相关新闻宣传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处(室)要把新闻宣传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做到“主要工作不漏报,重大信息不小报”,及时、全面、深入地将有创新性、指导性、成效显著的工作信息宣传出去。这项举措既调动了各处室主动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积极性,又改变了以往信息闭塞、流通渠道狭窄的状况,出现了“领导亲自抓新闻、全局新闻常常见”的可喜局面。由于各处室一把手亲自抓,用稿量大幅度增加。去年“十·一”黄金周前夕,节庆处主动与全市各区县旅游局及大的景区、景点联系,将他们开展的节庆活动汇总后,由新闻中心加上编者按发往各新闻单位,省、市各新闻媒体均用较大的版面采用了此稿。新华社、中新社、龙虎网等网络(含外地)媒体纷纷转载,有许多市民将刊有这则消息的报纸珍藏,作为节日活动的指南。我局组织的农家菜评比活动,经媒体大篇幅的报道后,吸引众多市民在节日期间赶往郊区参加乡村游,品尝农家菜,使各农业生态游景点的经济效益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各处室还积极创新、转换工作思路,由以往只有组织动态活动时才对外宣传的作法,改变为只要是反映局、处工作绩效,对全市旅游工作起指导性作用,对社会面产生较大影响的重点工作,就主动与新闻中心联系,配合记者进行深层次、多侧面的采访挖掘,跟踪报道,使一些本来静止的资料,转换成为具有新闻报道价值的鲜活材料。市局去年在全市遍布了300余块旅游景点道路交通指引牌,大大地方便了外来旅游车,节庆处在十一月初主动邀请南京日报记者进行现场采访,在a10版头条显著位置发表了图文并重的记者见闻:《去景区?“专职路牌”教你怎么走》,在全市旅游系统产生了极好的作用和影响。去年7月下旬,市局与德中同行项目组联合组织开展“中德‘名城﹒名家﹒名作’城市推广交流活动”,由于开发处提供的背景材料内容实在,又紧紧扣住了中德建交35周年这个大主题,新闻中心按照新闻稿的特点重新编写后,立即被包括中新社在内的10多家新闻媒体采用。去年2月,市局牵手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旅游土地储备规划,市旅游协会秘书长助理曾玉娟根据规划处提供的资料进行深入采访,撰写了《南京启动旅游资源土地储备规划》一稿,由于此稿挖掘深,又紧扣了十七大报告的精神,被《中国旅游报》头版头条全文采用,

(三)统筹兼顾运作,推进新闻记者由昔日蜻蜓点水式的浮浅作风,向深入扎实采访、撰写重点稿件转化,稿件的厚重度增强了。去年,我局既创新工作思路,又加大了工作的力度,许多贴近社会、贴近民生的新举措频频出台。各处室既紧贴全局中心,又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动性,组织策划了许多在境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活动,同时改变以往提前准备新闻通稿的作法,改为只向记者提供背景资料及宣传报道的口径与思路,促使他们必须到现场实地采访,自己动笔写稿发稿。这样做,既消除了各类媒体因统一采用我局提供的稿件,致使见报文章同质化的倾向,又突出了各个媒体的特性。新闻中心为加大重点工作的报道力度,还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对一些主流媒体和强势媒体给予特殊侍遇,在新闻发布会或重大活动举办前后,安排局领导或处室负责人给他们“开小灶”,既照顾了新闻报道的宣传面,又突出了重点新闻稿。去年春节期间,新闻中心邀请新华日报资深记者专访许宏局长,由于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紧贴主题,思路集中,采访结束后,相关处室又围绕采访主题提供了有关材料和数据,次日,这篇题为“喜看南京旅游喜报春”的专访,便在新华日报头版头条显著位置登出。

(四)紧贴中央媒体,推进全局新闻宣传工作由以往平面化的一般性报道,向高深层次的导向性报道转化,社会效应放大了。去年,新闻中心在加强与省、市地方媒体紧密合作的同时,还主动出击,与中央新闻媒体驻宁记者站加强联系、沟通、发稿。新闻中心与综合法规处等处室密切配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及全局的中心工作撰写了“南京开展黄金周城乡互动游”、“南京打造国际观光休闲旅游名城”、“南京合力发展品质旅游、着力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南京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名城”、“南京将根据“民意”给旅行社划分等级”、“南京将对旅游合同实现网上监督”“南京十一期间接待游客316万人次”、“南京旅游收入丰”、“南京一百四十三家诚信等级旅行社近日挂牌”等20多篇新闻稿。由于这些稿件思路新,形势跟得紧,文章架构又符合中央媒体的版性特点,分别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新社、中华工商时报、中国旅游报等多家中央媒体采用。其中《XX市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实力》一稿,被经济日报11月2日头版头条采用。随着郊区农业生态旅游基地建设的蓬勃发展,去年春节,一个以度假休闲为主体的农业生态游在南京兴起,同时,随着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吸引了大批农民在春节期间进城看新貌。新闻中心根据局领导的要求进行深入采访后,采写了专稿《春节,南京百万群众城乡互动和谐游》,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中新社、新华日报等10多家媒体采用了此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2月20日的新闻联播、2月21日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以《南京,中国和谐城乡游暨百万人看新南京启动仪式》为标题,播发了现场录音报道。春节以后,南京日报以《文化年、旅游年、和谐年—中央媒体竞相报道『南京春节』》为题,报道了我局这篇新闻稿被多家中央新闻媒体采用的消息。市委书记罗志军做出批示:今年,中央媒体对南京春节的宣传工作做得好。第二部分:20**年新闻宣传工作取得成绩的原因分析及不足之处分析今年新闻宣传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因素,主要在于

(一)局党委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给新闻中心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与宽松的氛围。去年,我局不仅给新闻中心增加了专职工作人员,在新闻宣传经费上给予必要的保证,还多次召开办公会,对如何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做专题研究。凡局里组织重大活动或采写重点新闻稿件,分管局长不仅亲自点题,改稿审稿,还主动配合,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对全局性工作给予导向性的宣传。去年下半年制定的《XX市旅游新闻宣传工作的有关规定》,使全局新闻宣传工作形成了规范化、制度化,既调动了全局各处室新闻宣传工作的积极性,又使新闻中心摆脱了繁杂的事务性的活动,集中精力进行深度策划和撰写重点稿件,提高了全局新闻宣传工作的质量;同时,分管局领导在组织开展节庆活动、出台重大举措、布署重要工作时,都提前向新闻中心通报,对如何进行新闻宣传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如“世界侨领高度评价百年中国看南京”、“第二届长江国际旅游节隆重开幕”、“溧水浮山村绿色大米喜开镰”等稿件,因为分管局领导提前给新闻中心开了小灶,使得这些动态新闻不仅有一定的深度,而且篇幅大,像农业生态旅游的稿件作成了系列报道,对全市加快建设农业生态旅游起到了推进作用。

(二)各处室转变观念,全力配合,为新闻中心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方便。在局领导的协调下,去年下半年,全局新闻宣传工作在结构上做了重大的调整,由昔日新闻中心一统全局新闻的一元化格局,改为局处室、新闻中心密切配合,分管局领导垂直领导下的二元化格局,既使各处室的潜能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叉扩大了对外宣传的渠道。下半年以来,各处室以全局工作、大局利益为重,积极支持新闻中心的工作,主动提供背景资料,主动与新闻中心共同对重大活动进行深度策划,拓宽拓深了新闻宣传的影响面、影响力。如金陵晚报系列报道《南京小导游患癌,全国同行网上募捐》,就是管理处与新闻中心共同谋化的。此稿登出后反响极好,并被中国旅游报头版采用。去年以来,中央媒体采用新闻中心发的重大稿件,有许多素材就是法规处童莉提供的。正是这种无私的、全局性的大协作,使得新闻中心的工作,开展得既活跃又见成效。一些区县旅游局和大景点负责人评价:“市局新闻宣传工作越来越活跃,见报篇幅越来越大,报道稿件质量越来越高。”他们希望市局也要关心他们的新闻宣传工作,实现资源共享。

(三)协调关系,主动争取中央媒体与主流新闻媒体的支持,为新闻中心拓宽了用稿渠道,提升了稿件的质量。去年,新闻中心主动与中央驻宁新闻媒体联系,建立了快捷畅通的信息渠道,使得我局的一些重点稿件在中央一级报纸、电视、电台很快就报道出来,放大了全局开展的创造性工作与成绩,在社会及更高层面上的认知度。去年下半年,新闻中心还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协调与各媒体的关系,在照顾到面的同时,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主流媒体与强势媒体上,从而起到了推动新闻媒体开展竞争,推动新闻记者必须亲到现场进行深度采访,撰写高质量新闻稿件的作用。我局的新闻宣传工作与往年相比虽然有较大的提升与发展,但是与快速发展的南京旅游业的要求与进度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全局开展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重点工作未能及时报道出来,稿件质量不够高,份量不够重,尤其是在中央媒体及省级主媒体上的用稿量较少;全局新闻宣传工作发展还不平衡,尤其是深度策划与创新意识不够,仍然热衷于作轰轰烈烈地动态性表面文章,对在全市旅游系统起指导作用,并能反映局、处室开拓创新工作思路的重大稿件,缺乏深度思考和研究,从而使一些很有价值的新闻稿被掩没或漏报。我们希望大会以后,各处室及新闻中心结合讨论明年的工作目标与任务后,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使全局的新闻工作在明年有更新更大的进步。第三部分:20**年新闻宣传工作的思路与目标。党的十七大确定的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明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为南京旅游又好又快的发展,再次提供了机遇与平台。市局在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按照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明确南京旅游明年工作的主题是:发展品质旅游,建设旅游强市。我们要通过改革创新,破解长期束缚旅游业发展的各种难题;通过优化结构,增强南京旅游产业内在活力;通过提升品质,增强南京旅游产业竞争力;通过加大投入,增强南京旅游产业的发展后劲。这个工作主题,既为新闻宣传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新闻元素,同时也是旅游新闻宣传工作明年的思路与目标。如何使明年的旅游新闻宣传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再上一个新水平,这里讲几点意见。

一、要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辩证关系。

(一)要正确认识做好舆论宣传工作与促进本职工作的辩证关系,通过加强舆论宣传推进全局各项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加强舆论宣传与做好本职工作的关系是互推互促的关系,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舆论宣传提供丰富的新闻元素,而舆论宣传则是推进旅游业不断发展的外在动力,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工作干得再好,不为社会认知不行;同样工作干不好,一门头的海吹也不行。有人以多干点少吹点为由,排斥舆论宣传,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是不愿自加压力、不敢接受社会舆论监督的一种表现。多干实事,并把实事办好是前提,但工作干得再好,不为社会认知不行,必须通过舆论宣传,放大工作效应,反过来,对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起着推进作用。

(二)要正确认识新闻报道与新闻策划的辩证关系,通过大量的新闻策划,推进全局不断出现既可做深度宣传报道、又具有创新意识的活动。去年,我局一些处室的新闻宣传工作为什么搞得有声有色,又卓有成效,就在于他们正确处理了新闻报道与新闻策划的辩证关系。有人以为加强舆论宣传就是写几篇稿件,这是一种浅层次的思维。稿件固然要写,更重要的是策划。要通过策划运作,把我们开展的工作,把我们组织的活动,由静态新闻向动态新闻转化;由纯动态型的浅层次报道向深层次导向型方向转化,这样,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才有生气,才有生命力,文章的篇幅才能大,质量才能高。我希望各处室今后在组织开展活动或进行宣传报道时,首先与新闻中心联系,必要时请媒体记者提前介入,共同策划,同时根据局领导的决策,并在新闻中心的指导下,提供内容翔实、数据详尽的背景材料,然后再实施运作,牢牢地把握新闻宣传的主动性、导向性,使全局新闻宣传工作真正起到“彰显工作实绩、贴近民众民生、导向全市旅游”的作用。

(三)要正确认识加强新闻中心统一协调作用与发挥处室新闻宣传积极性的辩证关系,通过强化二元化格局,推进全局新闻宣传工作再上新水平。市局新闻中心06年年9月成立以来,在统一协调全局新闻宣传工作,加强与媒体的沟通联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去年九月,局领导在全面分析总结全局新闻宣传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后,从积极调动、充分发挥处室积极性这个前提出发,制定了《XX市旅游新闻宣传工作的有关规定》。几个月以来的实践证明,这个二元化的格局,推进全局新闻宣传工作出现了令人鼓舞的全新局面。我希望新闻中心在分管局长的领导下,继续发挥统一协调作用,继续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加强与各级新闻媒体的联系,加强与各处室的沟通,尤其是重大活动和重大新闻主题,不仅要参与策划,而且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各处室负责人作为新闻宣传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重视新闻宣传工作,要把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与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布置工作任务时就要同步考虑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要督促指导本处室通讯员多写稿、写好稿,更重要的是多上稿。要积极主动地争取新闻中心的配合与支持,各处室今后凡组织开展重大活动、开展对外宣传,必须通知新闻中心参加,提供相关的资料,并为新闻中心组织新闻记者进行现场采访提供方便和必要的服务。这里顺便强调一件事,各处室在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信息报送工作,一是市政府政务信息,一是市局的信息网,今后对这方面工作我们也要进行考核考评。第

二、要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必须针对全局及各处室组织开展的相关活动特点及内容,展开不同的宣传方式,做到三个必须:

(一)全局重点工作,必须大力度地进行深度报道。最近,陈刚副市长和汪振和副秘书长专程到我局调研,对明年的工作思路与工作目标,尤其是对旅游投资大项目的引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最近市委十二届五次会议又提出了明年工作的十个方面的要求。局党委在认真学习领会市领导的讲话精神与市委十二届五次会议内容后,结合南京发展的具体要求和南京旅游业的实际,确定下一步南京旅游发展的主题是:发展品质旅游,建设旅游强市。具体工作框架是:推进新旅游倍增和旅游质量提升二个计划,实施城旅互动、旅游标准化、旅游国际化、旅游品牌化、旅游信息化和旅游区域化六大战略,强抓旅游社会促进、旅游竞争力促进和旅游投资促进三大工程。具体工作内容是积极提升旅游产品、旅游营销、旅游环境、旅游企业“四大品质”,实现体制机制、郊区县旅游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深度旅游“四个突破”。我希望新闻中心和各处室紧紧围绕全局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进行大力度的深层次报道,尤其是要主攻中央媒体和主流媒体。

(二)、贴近民生的工作,必须竭尽全力反复报。近年来,我局相继出台了诚信旅游建设、信息平台建设等一系列贴近民生、普惠民众、提高市民生活品质的举措,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后,既让广大市民得到了实惠,又提高了市旅游局在旅游系统和市民的认知度和公信度。今年,我们还要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这也是落实市委十二届五次会议提出的“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把南京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要求的最好行动。我希望新闻中心和各处室对这一类型的报道,要不遗余力、竭尽全力地反复进行宣传,让社会各个阶层都来了解、关心和支持我们开展的各项工作,了解我们为建设小康社会所做的贡献和努力。

(三)、节庆促销活动,必须运用一切手段广泛报。组织节庆活动,开展营销促销活动,是刺激旅游消费,增加gdp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这几年,我局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南京集山、水、城、林为一体的丰厚旅游资源为依托,组织开展了在境内外旅游市场产生很大影响力、吸引力的节庆活动,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开展了多场营销促销活动,对提高博爱之都-南京的对外形象及知名度,拓展南京旅游市场,起到了彰显和推进作用。今年我们在继续做大做强做精做实,已经成为南京旅游业品牌的南京国际梅花节、南京长江旅游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外,还要不断创新思路,更新理念,组织策划更多普惠社会、激活市场、拉动消费的节庆活动及诚信旅游建设进社区活动。同时,我们还要创新新闻宣传的思路,更新新闻宣传的理念,广泛联系新闻媒体,运用一切传媒手段,加大对这类活动的宣传力度和广度,吸引广大市民参与,放大其社会效应。第

三、要做好今年的旅游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建立三个机制。

(一)要建立新闻宣传考核机制。为了推进全局新闻宣传工作今年有更大的进展,推进全局干部“人人关心新闻,人人都报新闻”,我们将建立新闻宣传考核保障机制,改进考核办法,实行二元考核制。各处室报道的新闻自行收集、统计,随后报新闻中心,然后由新闻中心根据报道的篇幅大小、媒体采用的级别、版面,换算成分数,每月公布一次,并做为年底考评的依据。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鼓励大家写好稿、写大稿,多上中央媒体及省、市主流媒体

(二)要建立局、区县、大旅游景区新闻宣传机制。去年,我局新闻中心与各处室密切配合,使全局新闻宣传工作大有起色,受到了区县旅游局及大旅游景区的高度评价和关注,多次向我们提出要实现资源共享,把新闻宣传的触角延伸到他们那里。区县旅游局及大旅游景区提出的这个要求,与市领导提出的建立大旅游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要充分发挥新闻中心与各新闻媒体联系面广的优势,迅速整合全市旅游系统的宣传资源,迅速建立局处室、区县旅游局、大景点新闻宣传网络。在今年上半年举办局处室、区县旅游局、大景点通讯员培训班,提高通讯员的新闻策划与撰写稿件水平,同时形成全市旅游系统大宣传的格局。我们更希望新闻中心走出市局大楼,主动深入到各区县旅游局、各大景区,共同组织策划深度报道,推动全市旅游系统的新闻宣传工作开创新的局面。

(三)要建立新闻发言人与新闻媒体记者联动互动机制。按照市政府关于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规定,我局已确定穆耕林副局长为新闻发言人,负责定期向新闻媒体发布全局性的重大新闻,对突发性的重大事件,及时统一口径、扎口宣传。今后,各处室每月初要将本月对外发布的新闻提交给新闻中心,由新闻中心汇总后提供给相关新闻媒体,必要时召开新闻发布会,由新闻发言人对外媒体。我们要加大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与联系。在明年成立中央新闻单位驻宁记者站与地方媒体两个联谊会,定期活动,联络感情;及时通报信息,以进一步拓宽新闻宣传的渠道。

第20篇:报市政府工作总结

安顺市交通局二〇〇九年度

年终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市交通工作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交通运输厅及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的统一部署和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建管养运”一体化的工作思路,一手抓交通建设,一手抓行业管理,超额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现将2009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09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果

1、按照年初与市政府签定的目标,要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至11月底已累计完成3.6亿元,预计全年累计完成投资3.8亿元,比去年增长了36%。

2、挂牌成立“安顺市交通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标志着我市交通建设投融资平台正式建立,代表市政府承担业主的第一个项目“普定至安顺及安顺西绕城高速公路”是我市自主投资建设最大的一个项目,现已完成前期工作,并启动开工仪式,项目全长48.5公里,总投资预算30亿元,预计明年初将全面开工建设。积极配合做好清镇至织金、惠水

1

至贞丰、六枝至大山等高速公路的相关工作。

3、8个通乡油路项目163.52公里,其中目前已有五个项目100.49公里已完工通车,三个项目63.03公里正进行油路面施工。油路大中修项目4个27.5公里已完成工通车,全市通村600公里,所有项目均已开工建设,目前完成投资3414万元,完成形象进度65%,能按照省公路局的要求,年初全面完工。

4、2009年我市8个农村渡口改造建设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坝草码头是距省会城市贵阳市最近的水运出海通道,坝草码头改扩建总投资约1500万元。陆域占地面积83亩,生产及辅助生产建筑面积1509平方米,新建500吨级货运泊位1个,改扩建原250吨级泊位1个,设计年货物吞吐量64万吨,年客运量25万人次,该项目已开工建设。坝草码头的改扩建将促进贵州省内航运条件有质的改善,扩大港口集散吞吐能力,对进一步改善内河航运条件、改善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和沿线经济发展都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完成农村客运站项目2个,在建7个,开工建设镇宁自治县客运站,完成关岭自治县客运站项目前期工作。

(二)公路养护和路政管理再上新台阶

1、公路养护

列入我处管养的县公路943.9公里(含116.6公里省道),乡公路643.3公里,村公路4623.7公里。二00九年我市县

2

公路自查好路率为75%,综合差路率0.5%,养护合格率100%,通过全市养护战线职工的共同努力,全年乡公路全部实现了晴雨通车。今年共对全市3条管养县乡公路进行了危险路段治理工作,投入危险路段治理资金240万元,处置危险隐患430处,新增钢筋混凝土护栏2100米,示警墩5350个,示警柱50个,道路安全警示标志牌22块,为地方公路的安全畅通提供了有力保障。

2、路政管理

一年来,全市共立案查处路政违法案件191起,制止红线内违章建筑1653平方米,取缔料场12个,清除堆物403处9008平方米,查处污染公路路面834平方米,查处路面损害3391平方米,查处路基损害197立方米,查处非公路标志6块,办理路政许可5件,拆除违法建筑46平方米,查处非法搭接道口21处,政府下发有关文件6件,收取路产赔偿费40.3万元,清理不规范公路搭接15处,上路巡查天数均在180天以上 。

我市超限运输治理严格按照“立足源头、依法严管、标本兼治、长效治理”的工作思路,进一步落实国办发[2005]30号文件精神,把治超工作纳入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继续坚持全市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协调配合、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开展超限运输治理工作,严格禁止超过55吨的超限运输车辆非法上路过桥,认真做好电煤“一

3

卡通”及鲜活农产品车辆检查工作,对抗灾物资和滞销农产品运输车辆开辟绿色通道。加强收费票据管理,严格遵守收支两条线,适时开展明查暗访,加大督促检查。在公安、交警、物价、煤炭等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截止2009年11月底,共查处超限运输车辆3.5万辆次,收取超限运输补偿费176万元。

(三)运输行业管理取得新进展

今年以来,我市运输行业管理坚持“以服务促进管理、以管理优化市场”的原则,大力规范经营行为,优化市场环境,道路、水路运输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1、运输生产方面:截止至12月10日, 2009年全年预计完成客运量6480万人,旅客周转量192200万人公里;货运量1650万吨,货物周转量87410万吨公里。与全年目标计划对比,客运量超过计划任务数0.4%,旅客周转量超过计划任务数0.9%,货运量超过计划任务数1.2%,货物周转量超过计划任务数1.9%,全面完成全年运输生产任务。并圆满完成了新兵运输、中小学教材运输及各级政府下达的指导性运输,春节、“五一”、“ 十一”以及“黄果树瀑布节”等道路旅客运输任务。

2、行业管理方面

认真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贵州省道路运输条例》的学习、宣贯和落实;大力促进农村客运发展,

4

提高农村客运通达深度,全年新增农村客运班车36辆746座,全市行政村班车通车率达到了67%;全面开展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已进行了三次量化考核,进行了结果公布,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加强营运客车技术管理,开展了营运客车二级维护企业专项整治活动,经过整改,推荐8家维修企业为营运客车二级维护定点企业,取消5家二级维护企业资质;继续推进汽车客运站“开放式经营、封闭式管理”工作,督促

一、二级站在年内实现封闭管理,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配备安检仪;加快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全市已有11家危货运输企业和长途班线客运企业建立了GPS监控平台。

成立安顺市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考试中心,规范了道路客、货运、危货运输及维修行业从业人员考试、发证工作,全面实施道路客货运输从业人员无纸化考试,杜绝人工考试中存在的种种弊端,目前已进行了二期考试,计247人;通过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对全市道路运输经营者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贵州省道路运输条例》和《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全面宣贯;同时,市运管处委托维修行业协会举办了三期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培训班,共培训维修行业从业人员510人。

(四)安全生产管理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我们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5

的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各项监管措施,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安全势态总体平稳。一是落实施工企业负责制,加强了公路施工现场的监管,深入实施公路“安保工程”,防止安全事故。二是全面落实运输企业的安全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逐级监督”的原则,与各县运管所、两城区(西秀区、开发区)辖区内运输企业、客运车站、危货企业、驾培学校分别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书,签订率100%;同时,深入到各县(区)运管所,各运输企业、客运车站、危货企业进行安全检查,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了安全管理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市运管处处全年按季度召开了4次安全生产例会,10次专题安全生产会议,深入企业、车站检查200人/次,发出整改通知书10份,消除隐患20起,从源头上预防了道路安全事故。三是通过签订水上交通安全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县乡两级政府的管理职责,建立了海事执法与乡镇管理相互联动的常抓机制。根据省交通厅、省海事局安全生产年、隐患排除年、本质安全年“三项行动”、安顺市政府“三项行动”和安全生产法制机制、安全保障能力、安全监管队伍“三项建设”部署要求,市海事局结合实际,按时间、按步骤、按要求认真开展“三项行动”、“三项建设”工作。2009年1至10月,全市海事机构出动海事监管人员2182人次;出动海事巡航船艇160艘次;巡航418小时,巡航里程8142公里;出动海事车辆422辆次,

6

行程21771公里;检查船舶2421艘次;检查渡口398道次;排查隐患57件,整改销号57件,整改率100%;2008年排查隐患52件,整改销号52件,整改率100%。

一年来,辖区内道路、水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

(五)党风廉政建设再上新台阶

我局紧紧围绕服务交通发展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着力打造廉政交通,构建和谐交通,为交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政治保证。

一是加强领导,切实履行反腐倡廉职责。局党组全面分析交通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形势,把反腐倡廉建设列入局党组总体工作,组织实施反腐倡廉各项任务。二是加强教育,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局党组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反腐倡廉建设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精神,围绕今年我市交通工作的中心任务,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三是健全制度,构建具有安顺交通特色的惩防体系。局党组以制度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具有安顺交通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的惩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局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四是落实措施,确保反腐倡廉建设取得实效。我局坚持“立”“行”并重,注重在反腐倡廉措施的落实上下功夫,营造浓厚的反腐倡廉氛围,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反腐倡廉建设取得实效。

7

(六)党建工作常抓不懈

一是建立健全了学习教育制度,深入开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学习活动。二是按照程序改选了总支委员会并获得机关党工委的批准。三是吸收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今年培训积极分子6名,预备党员转正3名,为交通系统党员干部队伍充实了新生力量。

同时,工会、计生、综治、扶贫、信访、老干部、共青团、选派等方面工作,也都如期完成了年初的目标任务。

二、取得的基本经验

(一)围绕交通建设和行业管理,服务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交通,交通的发展也必须紧紧围绕市委、政府的战略部署,服务于全市经济建设的大局,超前谋划,科学规划,积极主动,狠抓落实,使交通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这是做好交通工作的根本前提。

(二)勇于开拓创新,加快交通建设步伐。交通是经济社会建设的先行者,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一切有利于交通发展的大好机遇,时刻抓紧交通建设不放松,切实发挥交通的职能作用。首先要加快道路建设,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硬环境。第二要抓好行业管理,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的、优质的交通运输方式。第三要抓好行业文明建设,加快自身的发展,改善部门的环境,提升部门的形象。这是做好交通工作的本质要求。

8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交通的发展必须坚持深化改革,不断用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来推进交通工作,进一步强化管理手段和服务方式,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交通新体制、新机制,实现交通行业的新进展、新突破。这是做好交通工作的不竭动力。

(四)严格依法行政,提高整体服务水平。交通的发展必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努力提高全行业服务水平,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是做好交通工作的基本要求。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遏制交通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抓党风、促政风、带行风,不断加强行业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交通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治理工作。保持昂扬向上、拼搏奉献、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这是做好交通工作的重要保障。

三、存在问题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交通建设速度和质量还需提高;农村公路建设县级配套资金筹集十分困难;运输市场特别是客运市场的经营矛盾还很尖锐,运输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站场设施建设速度较慢、总量不足,尚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物流业发展滞后;交通多渠道投融资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交通管理的手段、方式和理念还要深化改革、

9

创新;政风、行风、作风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等。所有这些,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调研、积极探索,有针对性、有创造性地加以解决、改善或提高。

四、明年工作的初步打算

(一)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步伐,按照新修编的全省高速公路规划网,我市境内共有高速公路5条,形成安顺高速公路两横一纵两联线一环线的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高速公路在我市总里程达463.3公里,估算总投资约256亿元。项目开工后,将极大地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将带动新增数万万人就业,我市高速公路建设将达到新的高潮,率先在全省实现规划内的县县高速公路项目开工建设,也将率先实现在全省县县通高速。2010年我市将全面开工建设普定至安顺高速公路,并积极配合做好其他几条高速公路建设工作。

(二)完成所有通乡油路项目建设,全市87个乡镇(办事处)都有油路(水泥路)通达,基本实现1837个建制村村村通公路。县、乡、村公路管养资金落实到位,保障公路通行顺畅。开展十二五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目标形成密度较高、联网成片的农村公路网络。

(三)完成镇宁客运站、关岭客运站建设,建成农村客运站6个、农村渡口6个,总投资900余万元。

(四)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完善惩防体系建设。一要廉政教育常抓不懈,围绕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

10

切实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二要关口前移抓预防,结合我市首次作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业主的实际,以普安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交通建设市场管理、招标投标和项目管理方面的内控监督机制,深入开展交通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廉政检查,结合交通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深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三要突出重点抓督查,围绕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重点,着重抓好交通建设项目基本建设程序、资金管理使用、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等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投资安全有效。

(五)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以预防事故发生为重要任务,保持道路、水路运输生产安全平稳态势。要强化安全生产源头管理,督促运输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搞好全市道路、水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工作。

(六)道路、水路运输行业管理再上新台阶。全面推进道路运输市场质量信誉考核工作,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措施,使质量信誉考核管理办法真正成为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运输企业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

安顺市交通局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九日

11

《市政府工作总结.doc》
市政府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银行工作总结医院工作总结安全生产总结财务工作总结酒店工作总结党风廉政工作总结工会工作总结社区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建工作总结其他工作总结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