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品德总结范文

2022-10-10 来源:其他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第一学期幼儿园品德总结

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幼儿园品德总结

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幼儿园品德总结

转眼本学期渐到尾声。本学期是我班幼儿由学前教育过渡到幼小链接班承上启下的一个学期,我们抓住这一重要时期,分析班级年龄特点,开展班级德育工作,培养幼儿诚实有礼、敢作敢为、谦让合作、关心他人的优良品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陶冶幼儿情操,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精神,实现了德育工作大幅度提高,为幼儿进入幼小链接班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将我班本学期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

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工作不是单独的说教,它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对他们进行教育。具体如下:

1、晨间活动:我们每天都安排值日生提前来园,为小朋友们整理桌椅、帮助老师维持卫生。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增强文明意识。

2、课间活动:在这时,我们教育孩子要相互关心、照顾学习差一点的孩子,帮助他们复习课上所学的内容;要学会谦让,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

3、进餐:进餐时,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能自觉地将餐具收拾好,让幼儿克服“饭来张口、衣来生手”的不良习惯。

4、午睡:教育幼儿睡前将脱下的衣服叠整齐,并迅速入睡。

5、离园活动:要求幼儿不追逐、不吵闹,将自己的东西整理好,等父母来接。

二、节日中的品德教育

1.“9.10”教师节到了,我们班上的老师带领幼儿制作节日礼物,并送给所有的老师。幼儿从中体会到教师教育孩子的辛苦,表示从今后要好好学习。

2.十一国庆节,为此我们开展了“我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系列活动,教育幼儿热爱祖国。如制作卡片,收集国庆节的资料。

三、家园联系共同教育

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须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加强对幼儿思想品德的教育,保护幼儿健康成长。我们通过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来进行教育活动。

1.进行“五爱”教育的时候,我们要求家长们不给幼儿看内容不健康的电视、电影、书刊、画片,不给他们穿奇装异服,不烫发,不带项链、戒指、耳环、不染指甲,不涂口红等等。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教育。

2.现在的孩子自私、任性、霸道的有很多。于是,我们通过家园联系册、开展分享课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多给孩子有利增强集体观念、劳动观念的实践机会,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热爱集体、艰苦朴素的好思想,及初步的劳动习惯。

3.家长、教师必需行为正确,做幼儿的榜样。家长和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孩子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孩子们在幼儿园度过的日子里,我们一起欢笑过、一起学习过、一起生活过,我们还为调皮的孩子一起生气过、一起严格过,现在,他们由不懂得如何谦让别人变成友爱团结的小伙伴们,由不懂事变成了明白他人性情的小精灵们,我班德育工作构建了新的局面,为他们以后的学习道路做好充分的准备。

推荐第2篇:学年第二学期品德教研组总结

长安小学2013学年第二学期品德学科教研组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一个学期又在我们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匆匆走过了。这一学期,品德教研组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品德教师的通力协作下,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初制定的各项计划,现用“四个突破”小结如下:

一、名师、特级——学习层次的突破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通过学习,我们才能更新教学理念,用先进的理念指导我们的实践,让我们的教学能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充满生命力。

本学期我们品德组几位中心组成员继续四处求学,并有幸结识了两位品德大家。一位是宁波品德名师周汉滨老师。在聆听了他们学校一位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后,周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他们学校重点课题《利用地域文化开发学校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展情况,为与会老师指引了品德发展的方向,手把手地教导我们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末了,还获赠了她自己的品德专著《致知力行》,此行可谓收获满满。第二次赴宁波学习记忆更加深刻,他是位年轻的特级教师——池昌斌老师。他亲自上阵为我们指教《我们的地球》一课,这一知识性极强的课他却另辟蹊径,以“发现地球是圆的”为切入口为孩子们打开了学习的大门,航海家精神、探索精神,他的课留给孩子的是一种精神,这就是特级!向上看,相信我们能成长得更快,这学期我们几只井底之蛙算是长见识了!

二、跨校、导课——课堂实践的突破

一个教研组仅仅局限于学习是不够的,没有实践的课堂教学也是空洞的。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多次开展课堂研讨活动,在研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品德学科课堂教学的实效。

3月份我们和低塘小学开展了第一次跨校教研。宁波教研新秀上课、品德骨干指点,两个学校的老师在磨课、上课、听课、评课的过程中达到了教师资源的最大化。在继上学期毛金莲老师晋升为宁波品德骨干后,这学期我和邵劳科也在课堂实践上有所提升,成了两位新师傅。本学期第一区域开展三位新教师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毛金莲老师指派我和邵劳科分别指导一位年轻教师。从自己磨课上课到指导年轻教师上课,我们努力适应着这一身份的提升。结果却发现似乎难度更大,首先不能一手包办忽略了年轻教师的成长,其次在探讨的过程中又会遭

遇两人教学观念的碰撞,在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的磨合中,我们也得到了锻炼。第一次跨校、第一次导课,使我们品德组这学期的课堂实践在转型中得到了突破。

三、心理辅导——德育范围的突破

品德是一门学科,但同时也是德育建设的重要阵地。这学期学校接到建设心理辅导室的文件,并将这一重要的任务交给了我们品德组,品德课程由此提升为了德育课程。我们分三步慢慢探索着:第一步,我学习了校长交给我的红字头文件,了解了本次心理辅导室建设的具体要求,然后根据这个要求进行了广泛的心理辅导室建设学习,写成了《长安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方案》。第二步,4月中旬,毛金莲老师、邵劳科老师和我一起到舜水中学实地参观了他们的省级心理辅导室,从辅导室的建成、日常的心理辅导开展、心理辅导教程的开发、心理辅导课的开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学习,还得到了很多第一手的资料。接下去的第三步就是暑假里心理辅导室的动工。设计内饰、购置材料、指导装修、添置设施、制作标语、展板、预约卡,打印辅导纪录表格等等,这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四、论文、课题——科研水平的突破

这一学期,我们品德组在教科研水平上又有了一些突破。我的论文《乐用 善用 巧用》获得浙江省三等奖。教研组课题继上学期余姚教研课题顺利结题获奖后,本学期我们又进行了突破,申报了宁波市教研课题,并获得了立项。一个层次的飞跃,代表着我们品德组的科研之路走得更宽了,更远了。

这一学期的教研工作忙碌着,也喜悦着。因为我们看到了长安品德教研组在不断突破中提升自我、茁壮成长。

推荐第3篇:第一学期五年级品德教学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徘徊镇实验小学

我担任五年级班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 本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一学期下来,我和我的学生都收获不少。为了上好这门课,我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和教学目标。

本学科开设的目的我想应该是,让学生们明白,从他们出生就是一个社会人,社会即学校,学校即社会的道理,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们正确的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一个具有爱心,责任心,以及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础。

在这本教材中,融合和了历史文化,和地理知识等很多百科的知识。比如,我们为什么叫“炎黄子孙”。讲了炎帝和黄帝的历史和功绩,使我和我的学生从中学到了很多。更因为我们了解了我们的“根”!

在教学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探讨了我们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造纸术的流程甚至是在当时卖纸的价钱。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这节课。

二、让品德课回归生活,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

在课程中,我们还学到了抗日战争。在这个环节中,由于大多数孩子都是将近出生在21世纪,所以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并没有我们这代人了解的更加透彻和深刻。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为孩子们将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打好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做人的原则等等。使他们将来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丛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真正的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李小林2012.12

推荐第4篇:品德与生活上学期教学总结

品德与生活上学期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工作,教学中,我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

(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在本册的教学中,我们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师教学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推荐第5篇:一年级品德与生活学期总结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三班和四班的《品德与生活》这一课程,一个学期结束,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不断反思、改进方法,同时注意向同年级的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收获不小,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开学初,我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课程评价标准》,钻研教材,掌握教材实质,用理论充实自己的头脑。根据课程计划,我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课前书写教案,按时上课。在教学中,无论是哪个学科,我都崇尚“快乐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发现学习的乐趣,撷取智慧的果实。所以,设计趣味性的活动吸引学生,是我设计教学的宗旨。

另外,我把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什么是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在日常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活动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例如,《新年到了》这一课,我和学生一起动手做贺卡。然后让孩子将自己做的贺卡送给自己的亲人,让学生学会表达对父母,对长辈的爱。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学生的进步总是能令人欣慰的,但自己的进步才更值得自己回味。今年已经是我第一年接受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有一些不足。反思之后,学生的原因可能占大多数,但我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年级是刚入学的学生,课堂行为习惯以及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再加上本学期,我的其他工作较多,也没有更多的精力用于思考教学,没能研究好学生,调整或创新教学活动,使教学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努力方向

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总之,都是我的收获。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一些提高。我决心不断的探索,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在今后多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理论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相信在今后,我对新课程的理解一定会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推荐第6篇:第二学期二年级下册品德总结

2017-2018学年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教学工作总结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担任了二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制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新课标准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以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开展好本课的教育活动,现将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面对部编教材,我们有挑战,更应认真研读教材, 学会使用教材。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教学,能够做到预设教学,在课堂上关注每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充分备课前提下,在授课中努力做到教学思路清晰,讲解有条理,课堂语言有趣、生动,注意创设情景,在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设计趣味性环节,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学生不同差异,注重教学方法,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实现思想品德课的趣味化,力争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课下和学生交流,了解学习效果,做到及时反思。 3.注重学习时效性

道德寓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鼓励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堂上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喜欢的活动,及时把社会中现象、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纳入教学中,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扎实做到学习时效性。 4.加强教师自身学习

珍惜每次培训学习机会,静心学新理念、新教法,多与经验丰富教师交流。 作为教师,我首先是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态度投入到实际中。 5.存在不足: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一学期教学工作充满各种滋味,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学有所获。

推荐第7篇:品德总结

五(3)班《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本人承担五(3)班《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在教学中,我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故事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角色互换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四、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在课堂教学时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

2013-1-9

推荐第8篇:品德总结

今年,我担任三年级前1—6班班的思想品德课,在工作中我爱岗敬业,努力奋斗,始终以认真、严谨的的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现在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来结束本期的教育工作。

一、在教学中我认真钻研业务,认真备课、准备学案,积极参加课程培训。另外还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读了大量的教育专家的理论著作。从中吸收营养、这就使我在短期内有较明显的提高。我一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以身作则,团结关心他人,助人为乐。 做为一名品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从本学科思想性强的特点出发,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政治学科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学科特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深信做人比掌握知识更重要,一直致力于教会同学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如何做一个有用的人。

二以一颗平常的心态诚恳的对待工作

在工作态度上,能够忠于职守,踏踏实实工作,从不计较人个得失,一切服从领导安排,认真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学校做贡献。

三、听从领导安排,上好月末听评课。

四月尾,根据学校安排,我上了《马路不是游戏场》一课,课前精心设计教案,自制课件与教具,课堂上轻松愉悦的教学,学生学得很开心,也得到了领导的好评 。

总之,在一学期来忙忙碌碌的工作中,本人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和提高,但是也有不足和困惑,在很多方面本人做的还不够好。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更讲究工作方法 ,提高效率,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推荐第9篇:品德总结

五(3)班《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本人承担五(3)班《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

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在教学中,我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故事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角色互换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四、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在课堂教学时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

2013-1-9

推荐第10篇:品德总结

长沙县暮云镇中心小学2013年下期总结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是由我担任的,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开学初,我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课程评价标准》,钻研教材,掌握教材实质,用理论充实自己的头脑。根据课程计划,我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课前书写教案,按时上课,课后及时反思。在教学中,无论是哪个学科,我都崇尚“快乐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发现学习的乐趣,撷取智慧的果实。所以,设计趣味性的活动吸引学生,是我设计教学的宗旨。例如,《美丽的秋天》这一单元的学习,我让学生课前采集各种秋天的叶子,利用叶子制作标本和画;让学生带秋天的果实和种子,认识果实与种子的关系等等,这一单元的每一堂课,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教学效果良好。另外,我把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什么是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例如,《我爱我的家》这一单元,让学生通过猜想、小记者行动,鼓励学生了解家人;通过小辩论、情境模拟、体验交流活动,教育学生应该尊敬长辈,用事迹行动来关爱他们。

在日常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活动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例如,《新年到了》这一课,我和学生一起动手做彩链条。制作前,我引导学生“布置我们的黑板,需要一条条很长很长的链条,该怎么办?”学生思考片刻,立即回答“可以小组合作,连在一起就长了”。得到这样的回答,我很高兴。接着便顺势利导,对学生进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让学生明白“合作力量大”。我知道,学生全部领悟了,因为他们做成了一条很长很长的链条。学生的进步总是能令人欣慰的,但自己的进步才更值得自己回味。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一些提高。我决心不断的探索,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在今后多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理论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相信在今后,我对新课程的理解一定会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第11篇:品德总结

2016—2017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李家庄小学:王云飞

一、德育成绩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通过本期教育,学生整体有所提高。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三、对学生的评价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第12篇:品德总结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在教学中,我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

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色、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知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道德评价标准难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导行阶段的教学首先借助教材,从理性的角度向学生阐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是非标准,但仅有这些理性的标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树立起情感的评价标准。通过介绍一些英雄或老一辈革命家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让学生真切感悟到什么叫高尚,什么是自己应该学习的榜样。在指导学生学习英雄人物时,不仅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备什么样的高尚品质,而且让学生记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一些感人的细节。让学生从活生生的、真实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伟大,从而产生热爱英雄人物之情。

动情用理,辩析导行。我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学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脑。例如,有道辩析题:“国产的东西都不如进口的东西好”。学生争论很激烈,最后教师从国产名优产品为国争光,假冒伪劣产品败坏名声,外国的东西并非样样都好,这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爱国产物品的情感,引导学生澄清思想,统一看法,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的认识,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标。

2010-2011年度第二学期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四营学校 赖发菊 2011-7-7

第13篇:品德总结

五(2)班《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2013年秋)

本学期我担任五(2)班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堂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教育工作较突出的方面总结一下:

一、激活教学新观念。

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1、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2、行为习惯: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培养他们安全意识。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用电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防雷、防地震等安全知识。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

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脚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

四、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以后我更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使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第14篇:品德总结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甘棠小学 张舜卿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品社课的教学任务。中年级的教学注重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教学侧重点是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本着这种理念,此学期在教学上总结如下。

一、撰写计划,完善教学

开学初,在学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导下,我细心地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领会其教育思想,认真撰写教学计划,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把握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适时拓展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做到有的放矢。

二、以人为本,营造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给予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师生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释放,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课堂得以真正“活”起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要让其活力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就要让课堂完全成为他们自我发展和自我展示的舞台。对他们而言,课堂不能是一个简单的探求知识的过程,而是他们快乐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他们不能是“配角”,不能只是在老师的指挥下沿固定轨道前进去捕获某个答案,而是实际的参与者,教育教学中的主角。课堂是他们的,自由而且快乐,他们是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每个学生作为有生命的个体,作为活生生的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让他们的生命的活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三、创设生活情境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

四、拓展训练,指导行为

课堂上在认真学习教科书的知识之外,精心设计课外阅读资料:如国家大事,身边模范等,用品德与社会的眼光给予学生拓展训练,打开他们的思路,使课本知识得以有效的补充。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与辉煌,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他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样潜移默化地指导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本学期由于改革了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听其声”、“观其形”、“动其情”、“悟其理”,从而强化了感知理解,丰富了想象思维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观念,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如: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够丰富,教学媒体的设计还有待提高,个别学生的耐心辅导还欠缺等等。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做好课后的反思。

第15篇:第一学期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总结

2013年—2014学年度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本教学工作结束了,现在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是以人文教育为核心,启发学生热爱生活和大自然,乐于交往并在交往中体验快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1、在备课方面。

作为备课组长,我认真组织小组成员领悟研究课标和研读教材,让大家从各个渠道收集有关的课程资源,为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组内集体备课中,针对我们的学生认知情况,拟定适宜的单元和课时目标。

2、在教学方面。

学生的学习氛围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为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积极参与活动,我打破传统教法,把学校活动教给学生,自己充当一个组织者和管理者,在活动中大胆床上活动场景。创造性的进行作业和实际生活演习。我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角色互换,大多数时间里我都不以教师身份自居,去请教学生们,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活动中他们急不可耐地想说出自己的想法,忘记了胆怯和羞涩,忘记了老师和学生,成了朋友距离的拉近为他们的交流提供了平等的平台,他们在轻松中悟出做人道理。这种教学方法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勇于表现自我,锻炼了独立生活能力。我在在创设交往环境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建立人际关系的技巧,从而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一年级的教学,学生喜爱游戏活动,在一个个角色游戏表演中,他们互相接纳,互相支持,表现自我,增强了对自己性格、能力的认识。游戏是可以发掘学生自己的潜能的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活动中锻炼了自己的胆识。

在教学活动中,我认真反思、总结。例如:课后问自己:我的活动设计有没有效,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补充,是否把活动延伸和课外辅导?对于他们在活动中表现优秀的,我鼓励了吗?对于他们的不足我及时引导了吗?这些都是我课下需要反思的。

我认为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更多的应融入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训练,还要时时关注着学生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于是我搜集资料,在课中穿插讲解,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1、教研活动方面。

本学期积极参加学校和教研组开展的活动,为真是反应组内活动,积极写了三篇《教研活动简报》宣传开展我们组内的活动;为探究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主动上了一节公开课。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备课和讨论,并把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进行反思,上升为理论,所写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参加评比,都获得了州级三等奖。

总之,教学是在不断总结和探究中得以提高,我将一如既往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013年1月5日

第16篇:—学年度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总结

本学年度,我承担了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

1、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各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

3、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及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通过本学期的品社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如:《我们的民主生活》,就是通过几个相关专题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动手、对比等方式体会集体的涵义、集体的作用。

经过一学期的摸索,我和学生虽有了收获,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在教授课程时,缺乏深度性、灵活性。要想教好这门课程,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为学生打好做人的基础。

第17篇:第一学期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总结

神木市大柳塔第三小学

大柳塔第三小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品德与社会》

教学总结

陈金兰

本学期来,本人承担了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顺利的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为了上好这门课,我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教学方法及措施

(一)明确了课程性质,全面把握了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全面的把握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了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了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了生活,突出了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为根本。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会,感受了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了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了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形成有价值的观点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我创设了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了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

1 神木市大柳塔第三小学

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了怎样生活、感悟生活。

二、评价方法

(一)教师评价

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以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二)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三)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四)考试检测

通过平时的单元检测和期中、期末考试检测学生的对本课程的接受和践行。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一如既往,再接再厉 ,再创佳绩。

第18篇:三年级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总结

三年级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总结

刘钟老师

《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新课标要求:《品德与社会》的内容标准由6个主题构成,即: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社区)、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为了更好的上好本册教材,我积极学习研究教材特点,钻研新课标的要求,尽量做到一课一得,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让学生学有所获。现就本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明确课程性质,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使孩子们的文明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得到较好培养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例如我在讲授《我学习,我快乐》这一单元时,我积极开

展“把各种有趣的一分钟记录下来,说说自己的感想”的活动。要求学生设计自己的学习时间表并总结自己好的学习方法,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这对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从身边的人或事影响孩子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例如在讲授《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一单元时,我要求他们做一回小记者,采访身边或者亲人中的打工者,写下自己的采访记录。寻找身边的做出了一定成绩的人物,了解他们的事迹,自己制作一张“状元榜”。孩子们都做得很认真,不仅了解了身边的劳动者,还树立了勤劳致富的观念,形成了热爱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

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如换位观(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双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观(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分享观(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难同当难减少)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有机地结合《共享友爱阳光》这一单元,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学会珍惜师生之情、同学之情,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四、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潜能生的转化

学期初,我制定了潜能生的转化计划。对于本班调皮的学生,我采取多跟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让他们的性情慢慢改变,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兴趣更浓厚了,并且跟他们的家长经过几次交流,让家长也感觉到孩子在自己的悉心引导下,一天天在成长,一天天在进步,对孩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五、俭以养德,创设情境,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在我的教育教学中,我随时随地引导孩子们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好孩子,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

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本学期由于改革了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听其形”、“观其声”、“动其情”、“悟其理”,从而强化了感知理解,丰富了想象思维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观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19篇:第一学期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总结

2013年—2014学年度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焦家小学 宋爱红

本教学工作结束了,现在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是以人文教育为核心,启发学生热爱生活和大自然,乐于交往并在交往中体验快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1、在备课方面。从各个渠道收集有关的课程资源,为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针对我们的学生认知情况,拟定适宜的单元和课时目标。

2、在教学方面。

学生的学习氛围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为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积极参与活动,我打破传统教法,把学校活动教给学生,自己充当一个组织者和管理者,在活动中大胆创社活动场景。创造性的进行作业和实际生活演习。我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角色互换,大多数时间里我都不以教师身份自居,去请教学生们,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活动中他们急不可耐地想说出自己的想法,忘记了胆怯和羞涩,忘记了老师和学生,成了朋友距离的拉近为他们的交流提供了平等的平台,他们在轻松中悟出做人道理。这种教学方法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勇于表现自我,锻炼了独立生活能力。我在在创设交往环境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建立人际关系的技巧,从而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一年级的教学,学生喜爱游戏活动,在一个个角色游戏表演中,他们互相接纳,互相支持,表现自我,增强了对自己性格、能力的认识。游戏是可以发掘学生自己的潜能的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活动中锻炼了自己的胆识。

在教学活动中,我认真反思、总结。例如:课后问自己:我的活动设计有没有效,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补充,是否把活动延伸和课外辅导?对于他们在活动中表现优秀的,我鼓励了吗?对于他们的不足我及时引导了吗?这些都是我课下需要反思的。

我认为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更多的应融入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训练,还要时时关注着学生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于是我搜集资料,在课中穿插讲解,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总之,教学是在不断总结和探究中得以提高,我将一如既往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20篇:——第二学期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总结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品德与社会》是学校的一门重要学科,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为了使今后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克服缺点。现将本学期教学总结如下:

一、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课程标准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祖国,知道祖国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公民, 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3、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了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团结友爱。

4、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生命的重要性,从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把课上“乐”。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四、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

2012.7.3.

《学期品德总结范文.doc》
学期品德总结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银行工作总结医院工作总结安全生产总结财务工作总结酒店工作总结党风廉政工作总结工会工作总结社区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建工作总结其他工作总结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