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2020-11-02 来源:银行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银行支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汇报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促进“三农”经济发展

--中国ⅩⅩ银行和ⅩⅩ支行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现代农村经济飞跃发展的重要基石,它的建立和完善是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规避农村信贷风险、打造诚信农村的重要举措。近几年和ⅩⅩ支行党组注重辖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列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最终目标:

通过信用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整体信用意识,以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为平台,进一步支持“三农”和辖区经济发展。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内容:

(一)更新观念,创新“三农”信贷产品,使信用信息产品成为信贷支持“三农”事业的主要依据。有效解决“三农”主体由于抵押品不足导致的贷款难、难贷款问题。

(二)规避金融风险,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培养农村诚信意识,夯实农村长远发展的基础。实现涉农商业银行间“三农”主体信用信息的共享。

(三)实现高效的银农对接,有效解决涉农商业银行信贷政策、信贷商品与“三农”主体信贷需求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和ⅩⅩ支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作法

- 1

村信用社是支持“三农”发展的主力军,和ⅩⅩ农业贷款中农村信用联社占到90%以上,对“三农”发展贡献很大。近几年,每到农民备春耕时节,和龙支行都提前摸清农村信用社备春耕资金情况,一旦出现资金短缺,和龙支行就及时为农联社争取支农再贷款。农村信用社以信用、联保等形式发放到农户手中,对信用高的农民逐年提高授信额度,进一步提高了农民守信意识。

2、建立“农村金融信息网络”,多渠道进行诚信宣传。ⅩⅩ年初和龙支行组织建立了“和ⅩⅩ农村金融信息网络”。网络系统包括: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及基层乡镇政府、辖区涉农金融机构、农户及“三农”经济主体。建立“信息网络”之后,和龙支行充分利用村党组织的力量,由村支书、村长担任义务宣传员和“大啦叭”,并与他们建立联系制度,使和龙支行的信息采集及时真实。同时注重发挥“农村金融信息网络”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的推进作用,通过调研座谈、宣传守信典型等形式培养广大农民诚实、守信意识。

3、组织各方力量,共建农村信用体系

推动农业担保机构的建设。针对“三农”主体因担保不足而贷款难的问题,支行党组经过集体研究认为,可以通过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三农”担保公司,打造“信贷+三农担保+商业保险”的“三农”放款模式,分散农业信贷风险,有效解决“三农”主体贷款难题。这个构思正逐渐完善,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认可和高度重视。

- 3

业”的信用意识,形成“要发展讲诚信,讲诚信才能发展”的良好的社会信用循环机制。

推荐第2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问卷调查

征信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关知识的情况调查问卷

为配合征信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关工作的开展,中国人民银行特开展此次问卷调查活动。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未注明“可多选”的题项一律是单选题,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基本情况

居住的地区:A、省会及以上城市B、中小城市C、县、乡镇D、农村年龄:A、18岁以下B、18-28岁C、28-50岁D、50岁以上

职业:A、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B、金融从业人员C、公司职员D、学生

E、农民F、个体经营G、自由职业H、退休I、无业

学历:A、高中及以下B、专科、本科C、研究生及以上

家庭年收入:A、1万元以下B、1-5万元C、5-20万元D、20万元以上

(如果目前是学生,请填全年个人可支配收入)

征信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关知识

1、以下哪些属于征信活动?()(可多选)

A、信用信息采集B、信用调查C、信用评级和信用评分

D、信用报告发布E、信用咨询F、一个也不知道

2、您查询过您的信用报告吗?()

A、查询过B、没有查询过

3、您觉得个人的哪些信息应该纳入信用报告? ()(可多选)

A、身份基本信息B、贷款、信用卡交易信息

C、商业信用交易信息D、遵纪守法信息E、一个也不需要

4、信用报告会对您经济生活的哪些方面产生影响?()(可多选)

A、申请贷款B、申请信用卡C、办理保险D、期货交易开户

E、出国签证F、赊购赊销G、签订经济合同H、求职I、无任何影响

5、个人在征信活动中有哪些权利?()(可多选)

A、您对您信用报告内容的查询权和知情权

B、您对您信用报告发生错误时的投诉权和申诉权

C、您要求对您信用报告内容的纠错权和更新权

D、您要求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权利

E、不清楚

6、我国征信行业的主管部门是哪个部门?()

A、国务院B、人民银行C、发改委D、信工部

7、您是否在银行办理过贷款、信用卡或为他人担保等业务?()

A、从未办理过B、办理过

8、银行在审查贷款和信用卡申请时会考察以下哪些因素?()(可多选)

A、收入来源B、贷款用途C、信用记录

D、抵押物的价值E、担保人的信用能力F、不清楚

9、以下哪些行为属于信用良好?()(可多选)

A、从未向银行申请贷款B、从未办理或使用过信用卡

C、贷款按时足额归还D、信用卡欠款按时归还E、不清楚

10、信用良好能有什么优惠?()(可多选)

A、节省贷款审批时间B、在贷款利率、期限、金额方面得实惠

C、贷款可能不需要担保和抵押D、不清楚

11、目前金融市场信用产品日益复杂,您认为您所收到的征信、信用及相关金融信

息能够满足选择需要吗?()

A、完全满足,且没有因信息缺乏而决策失误过

B、完全满足,但没有决策过C、不是很有把握

D、不能满足,并有因信息缺乏而决策失误的经历

E、不能满足,且没有决策过F、不知道

12、您现有的征信及相关金融知识是从什么渠道获得的?()(可多选)

A、中小学基础教育B、大学专业教育C、社会培训机构

D、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E、金融机构介绍宣传F、其他渠道G、以上皆无

13、您所掌握的征信及相关金融知识有哪些?()(可多选)

A、征信基础知识B、理财知识C、货币金融知识D、财务会计知识E、证券保险知识F、宏观经济金融知识G、以上皆无

14、您现在最迫切想了解的征信及相关金融知识是什么?()

A、征信基础知识B、信用管理等相关金融知识

C、理财知识和技能D、获得金融支持的途径和方法

E、宏观经济金融知识

15、您印象最深刻或效果最好的征信及相关金融知识教育的经历或活动是什么?()(可多选)

A、办理业务时银行工作人员的介绍B、查询或使用自己的信用报告

C、浏览宣传教育网站和拨打咨询热线D、参加学校正规教育

E、阅读宣传印刷品F、参加相关集中性宣传活动

G、收看收听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报道H、无

16、您觉得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您自身有关系吗?()

A、有B、没有

17、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都包括哪些内容?()(可多选)

A、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信用贷款B、信贷激励与约束

C、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创建D、信用培育

E、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信用评级

18、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目的是什么?()(可多选)

A、农民和农村企业都能贷到款B、减少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

C、发挥信贷支持三农的作用D、营造“诚信为首”“社会氛围

E、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步伐

19、农户信用档案是包括哪些内容?()(可多选)

A、农户基本信息B、家庭成员信息C、农户经济档案

D、农户资信档案E、农户健康档案

20、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的范围不包括那些?()(可多选)

A、有赌博、盗窃、吸毒等不良嗜好的农户B、无故长期拖欠金融机构、组织、个人借款的农户C、户主和家庭成员有冒名或跨区贷款的农户D、社会债务大、清偿能力差的E、长期外出或举家外迁人员。

21、信用农户能享受哪些优惠政策?()(可多选)

A、放宽贷款额度B、降低贷款利率C、延长贷款时限

D、减少贷款办理程序E、无需担保

22、对农户实行评级授信后,核发的《贷款证》是否需要年审?()

A、需要B、不需要C、不清楚

23、目前,为农村服务的银行主要有哪些?()(可多选)

A、农业银行B、农村信用社C、邮政储蓄银行

D、村镇银行E、小额贷款公司F、资金互助社

24、适用于农户的信贷产品都有哪些?()(可多选)

A、农户小额信用贷款B、个人质押贷款C、农户联保贷款

D、助学贷款E、妇女小额贷款F、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贷款

25、农户联保贷款针对的是以什么形式建立的联保小组?()

A、村里有直系亲属关系的5-10个农户B、村里有直系亲属关系的3-5个农户

C、村里没有直系亲属关系的5-10个农户D、村里没有直系亲属关系的3-5个农户

26、助学贷款可不可以用于其它用途?()

A、可以B、不可以C、不清楚

27、可以作为申请个人质押贷款的质押物包括哪些?()(可多选)

A、银行存单B、国库券C、房产证

D、黄金等贵金属E、农林所属权

28、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信贷支持的重点有哪些?()(可多选)

A、农村中小企业B、家庭贫困的农村大学生C、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

D、农村专业合作社E、有贷款需求的信用农户

29、信用村中二级户及以上信用农户要占全村户数的多少以上?()

A、30%B、50%C、80%D、90%E、100%

30、信用乡(镇)一般应具备什么条件?()(可多选)

A、辖内信用村占总村数的70%以上B、辖内信用村占总村数的50%以上

C、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在15%以下D、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在10%以下

E、乡(镇)党政干部威信高,帮助组织资金、清收旧贷等工作

推荐第3篇:浅析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浅析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增强农牧民信用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机构信用形象、增强对外部信用资源的吸引力,有利于更好地利用信用资源,增加金融机构对“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受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农牧民诚信意识差等多种因素制约,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地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缺乏法律政策依据。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针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对农村经济体的征信活动既没有一个明确的机构,也没有统一的市场准入、运行和退出机制,对农牧户信用信息采集、加工和处理也没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农村信用信息的征集、评估和失信惩治无法可依,使得农村信用体系难以获得全面的信用信息。农村信用社虽然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建立了农牧户信用评定的制度和办法,但是由于应用对象的单一和应用范围的局限,农牧户信用评级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无法普遍应用。

(二)农牧户信息采集困难,数据真实性难以保证。一是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牧户搬迁和外出打工人员日益增多,给农牧户信息的采集造成较大阻碍,使部分农牧 1

户始终游离于信用体系之外;二是绝大部分农牧户对涉及自身隐私(如家庭资产、收支和健康状况等)的指标较为敏感,不愿填报或少填报,涉及信用、工商、保险等信息难以获得;三是农牧户众多,居住分散,而金融机构人员少,信息征集工作难以做细,以****地区为例,目前农牧户信息的采集主要由农村信用社一家进行,信息采集难度较大;四是个别未贷款或无贷款需求的农牧户,不愿意透露其相关信息,以至于非存量客户信息无法采集;五是信息采集人员个人素质存在差异,部分工作人员对农牧户信息采集工作重视不够,敷衍了事,甚至存在主观臆测等情况,使部分关键信息项缺失或失真。严重影响信息的质量,导致数据真实性有待考证,也给信息的实际应用带来一定困难。

(三)信用意识淡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础依然较差。一方面,由于我国信用产品的推广使用起步较晚,对于信用意识和信用行为的记录还不具备普遍的关注;另一方面,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等因素影响,****地区整体信用意识不高。大多数农牧户小农思想根深蒂固,逃废债务、合同违约、商品交易主体之间失信现象依然屡见不鲜,甚至为了逃避信用记录的制约,一些人不愿意参与信用信息征集、评级等业务,或者消极对待信息征集,提供虚假信息。

(四)社会参与度较低,农村信用体系创建氛围较弱。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部门、环节较多,由于缺乏法律、法规的硬性制约,各部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涉及企业及个人的工商、税务、电信、法院判决、

缴水电费、拖欠工资等相关信息的采集都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严重影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和效果。

(五)农村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尚待完善,失信违约成本较低。目前的农牧户信息采集录入仅按照农牧户的实际生产生活需求,由不同的部门进行采集,即使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上线后,所录入的农牧户信息也只能是农牧民金融活动的一部分。信息无法及时共享,不能全面、真实的反应农牧户的信用状况。特别是对农牧户失信违约等行为,缺少联合制裁等实际惩戒措施,“守信得益、失信受损”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举全社会之力共同维护创建诚信社会的氛围不够浓厚。

(六)缺乏诚信教育制度和信用观念培养机制,农牧户主动参与征信的意识不强。现阶段,广大农村已有的诚信教育和信用观念培养主要来自于淳朴民风形成的诚实守信传统、人民银行在农村开展的征信知识宣传和农村信用社开展的部分宣传。这些诚信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牧户信用意识,但大部分工作仍局限在面上,未能在农村全面铺开,不够深入系统,农村诚信教育体系仍不完善。

二、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有关建议

第一,加快和完善征信立法、执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及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农村信息征集主体,各主体的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规范信息征集和使用的方式、方法,建立并完善征信系统监督管理制度,使征信工作及征信行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第二,建立统一的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平台。以人行个人

征信系统为依托,加快农村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发一套完善的农村信用信息基础数据采集模式,建立独立的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包括金融信贷信息、税务、司法判决、交通、电信、水电费等一切与企业及个人有关的信用交易信息,构建起涵盖农牧户全部信息的共享系统。

第三,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一是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形成部门联动机制。金融机构、公检法、税务、工商等职能部门,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重点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打击“钉子户”、“赖账户”,同时为诚实守信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形成区域性的正向激励机制,推动地方农村金融生态建设;二是金融机构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增加针对农村、农业和农牧民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以金融供给引导农村金融环境的改善;三是切实发挥征信体系的规范、引导作用,增强社会信用意识。加强个人和企业征信体系建设,增加征信系统的信息履盖面,尽量多地采集个人和企业信息,既方便守信者融资,也使不守信用的人增加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形成守信履约的内生机制;四是结合农村的实际抓好典型宣传,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示范效应,带动农牧民信用意识的增强。

第四,明确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沟通和协作机制。在征信立法的前提下,建立自上而下的“政府牵头、人行主导、政府各部门及涉农金融机构参与”的农村信用体系,明确各部门权责,一方面,可以确保包括金融、

公安、税务、环保、工商等各部门信息的完全、真实、顺利征集,另一方面也确保了信用信息采集和更新的制度化及连续性。

第五,进一步加强征信宣传,培育农村信用文化。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的征信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农牧民充分了解信用信息对其生活、经济等各方面的有利影响;创新农村征信产品,使农牧民通过利用征信产品,感知征信的内涵及意义,同时能自觉、自愿地参与、促进并维护信用体系的建设。

推荐第4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简论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简论

摘要:我国农村普遍存信贷资金紧张、信用秩序混乱、诚信缺失等现象,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从信用立法、信用信息交换、金融产品、担保、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为建全我国农村信用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信用体系;农户信用;信用立法;担保;信息交换

中图分类号:F83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3-0087-03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加强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意识、提升农村金融业服务水平、创造良好农村信用环境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但目前,受到信用立法不完善、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意识淡薄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信用立法不完善,组织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域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没有独立的法律法规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行明确规定,也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农村经济主体的征信活动,缺乏农村经济主体的市场准入、运行和退出机制。信用立法的不完善,使得农村经济主体信用信息的征集、分类、发布、使用和监督管理等活动缺乏行为规范,加大了农村信用信息采集难度,无法全面获得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信息。各类金融机构依据日常工作经验和内部数据库系统,对农村经济主体进行信用评估,但由于应用范围具有局限性,信用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仍然存在较大争议。

在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应发挥主动作用,积极组织和协调税务、财政、司法等相关部门,从多方面、多角度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但目前政府的工作仍停留在组织建立领导小组、协调召开会议、制定实施方案等基础性工作上,没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导致其他相关部门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热情始终不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不明显。

1.2 农村信用信息资源浪费,共享机制尚未实现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涉及领域较广,环节较多,单一部门无法完成,必须由工商、税务、农业、司法、金融等多个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完成。农村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完善,不同部门采集的信息无法实现互联互通,造成信用信息资源的浪费。对农村经济主体的失信行为,缺少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降低了农村经济主体的失信成本。

1.3 农户信用意识淡薄,诚信宣传力度不足

农户信用意识淡薄,究其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起步较晚,信用产品应用不广泛,导致社会主体信用意识较差,忽视了信用行为记录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二是农户受教育程度低,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对合同违约、逃废债务、产品造假等失信行为习以为常,更有甚者为逃脱信用制约,拒绝参与信用信息采集工作或者提供虚假信息。

淳朴民风形成的诚实守信传统是农民诚信意识的主要形成来源。人民银行组织开展的征信知识宣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户的信用意识,但这些宣传活动缺乏全面性和持久性,没有进一步在农村全面铺开,仅停留在表面,造成农民信用意识淡薄。农户对个人信用信息的保护意识较差,缺乏高度的警惕性,泄露个人信息的情况时有发生,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部分人员在不了解担保责任的情况下为他人担保,极易造成经济损失。

1.4 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农村经济主体融资困难

农村的中小企业规模小,信用观念淡漠,信用管理制度不完善,经营风险较大。农村住户分散,且贷款金额小,不利于金融机构管理,加之农村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仍处于“靠天吃饭”的阶段,因此贷款风险较高。各金融机构为防范信贷风险,避免资金受损,大多收缩对农村经济主体的信贷额度,造成他们融资困难。即使金融机构为农业企业或农户办理贷款,也要求其提供一定的担保,影响农户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农村担保体系的缺失,制约了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需求。目前,农民自发成立的信用担保组织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各项工作流程不成熟,且规模小、担保数额少、期限短、担保能力较弱,严重影响农村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

2 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

2.1 完善信用立法

立法部门应及时出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农村信用信息征集、分类、发布、使用等活动的行为主体,确定各主体应有的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规范信用信息征集、分类、发布、使用的方式、方法,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使征信工作及征信行为有坚实的法律基础。

2.2 建立农村信用信息的交换与共享机制

以需求为导向,在保护隐私、责任明确、数据及时准确的前提下,按照风险分散的原则,建立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统筹利用现有信用信息系统基础设施,依法推进各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

完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依托农户信用电子档案,结合内部信贷制度对农村经济主体进行评估,完善农村经济主体的信息征集与信用评估体系,科学确定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等级,发挥现有的农户信息征集系统功能,按已有贷款、有效信贷需求、无效信贷需求以及无信贷需求,对所有农户进行标识,实行差异化金融服务,实现农户信息共享。农村信用体系框架见图1。

2.3 健全完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

一方面,加强沟通协调,由县政府、县农办、县财政局等部门出台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配套的资金支持与补助、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推动信用信息产品在农村领域的普及与应用。涉农金融机构要大力扶持信用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信用户、信用村贷款以及信用促进会、小额信贷促进会推介担保的农户实行授信额度及利率优惠。另一方面,严厉打击不守信用行为,除拒绝给予授信或提高授信条件外,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由政法部门介入加以打击,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例如与法院联手,通过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了解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过采集送达催收单、与拖欠人所在单位负责人交换意见等办法,督促拖欠人按时归还拖欠贷款。

2.4 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积极鼓励涉农金融机构依托农户信息征集系统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将农户信用评价结果引入生源地助学贷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巾帼扶贫贴息贷款、林业小额贴息贷款等。大力发展小额信用贷款,推广农户联保贷款,提高惠农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信用贷款的范围。

2.5 完善农村担保体系建设

健全农村各种类型的担保组织,完善“三农”信贷担保服务,发挥县小额信贷促进会在解决农户贷款担保难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农户+自然人+促进会+担保基金”“促进会+担保基金”“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基金+促进会”“农业产权+促进会+担保基金”“小额信贷促进会担保+土地承包经营权反担保”等促进会担保方式,积极为农户、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提供贷款推介、担保服务。

2.6 形成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沟通和协作机制

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积极转变职能,尽快建立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整体合力,逐步完善信用制度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政府积极加强信用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信用相关的道德理念教育,切实提高农户的诚信意识。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信用管理人才匮乏。因此,政府应加大信用相关教育及专业投资,培养一批信用评级及管理人才,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好人才储备。同时,政府应充分发挥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重视自身信用建设,尤其是农村基层政府信用建设,打造诚信政府,提高政府的信用度,从而带领社会各界不断提高诚信意识。

2.7 培育农村企业和农户的信用意识

一是加强金融机构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联动,充分发挥政府相关部门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良性工作机制。二是做好乡村两级干部的诚信宣传工作,大力推动其带头讲诚信、守诚信,形成良好守信践约的精神风貌,并协助信用社做好诚信宣传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需要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农业企业和农户等多方面通力协作。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农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将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 胡茵.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3): 32-34.

[2] 仲彬.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以扬州市为例[J].金融纵横,2011(5):46-50.

[3] 纪崴.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路径与创新[J].中国金融.2011(10): 88-91.

Abstract:Financial tension of deposit and credit, chaotic credit order and lacking of credibility and other similar phenomena are common in rural area in our country, it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in our country.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suggestions of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redit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credit legislation, credit information exchanging, financial product, guarantee and personnel training etc.,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completing rural credit system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rural credit system; farmers’ credit; credit legislation; guarantee; information exchanging

推荐第5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正当时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正当时

舍易

农村金融一直是我国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切实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将关系到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关系到农村和现代农业发展,更关系到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增产增收。近几年,各地政府已经着手开展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努力破解农村金融信息不对称的难题。但是,笔者认为,就目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进展情况来看,仍需要政府、农村金融机构之间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的推进力度。

近年来,在人民银行和各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2010年9月底,全国已有2455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户信用档案建设工作,2157个县(区)已建立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全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共为1.27亿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并对其中8037万农户进行了信用评定。同时,一些省份县级政府在多个职能部门的配合下,已经开展了个体工商户授信评级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总之,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多种路径、有益探索,有效促进了农村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信用意识。但在实际工作中,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信用体系建设的认知度不够

目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虽然以政府为主导,但是开展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信用体系建设关乎民生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引导、社会重视、全员参与势在必行。

二是农村信用信息仍缺乏有效整合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大量农民外出务工,而农村企业规模小、产品层次低的特征,决定了信用信息仍分布在工商、税务、电信、金融机构等部门,大部分是处于零散状态,缺乏有效整合。

三是信用缺失的惩戒力度不够

目前对失信行为的惩戒仍没有落地,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力严重不足。四是诚信教育和信用意识培养有待完善。农民诚信教育和信用观念培养主要来自诚实守信的传统,人民银行在农村开展的征信知识宣传,以及农村金融机构实施“三信工程”过程中在乡村、农户开展的信用宣传教育,其大部分工作不够深入和系统,农村诚信教育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事实上,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破解农村金融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仅可有效解决农户与农村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农户贷款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有助于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扩大对农村的信贷投入,支持农民扩大再生产,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因此,笔者对进一步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责任

各级政府是信用体系建设的主管机构,金融、工商、税务、教育等部门负责协同推进,共同研究部署辖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目标,加快个人征信系统的农村信用信息采集工作,丰富征信系统农村信用信息资源。

二是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基层人民银行应牵头深入农村和农户家中,举办征信宣传,通过开展一对

一、面对面的征信知识介绍、诚信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认识程度。同时,人民银行要组织农村金融机构加强对农户信用信息录入的覆盖率,逐步扩大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农村地区的覆盖范围,进一步加强与有关政府部门的合作,确保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工作的顺利进行。大力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工作,改善农村地区信用环境。

三是深入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建立完备的农村产权制度,加快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规范农村信用体系发展。积极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担保公司组建,不断提升担保公司的担保实力,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推动农村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推荐第6篇: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

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的探究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截至2005年底.全国130756万人口中,乡村人口为7447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7.01%。在这样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里.解决好农村问题,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必要条件。构建农村信用体系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我国实现现代农业的升级,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推进。 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农村的信用体系建设现状不容乐观,农业农村贷款难,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信用秩序混乱、诚信缺失等现象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这不仅降低了经济金融活动的效率,破坏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而且削弱了农民参与经济金融活动的信心,不利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造和谐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紧迫问题。

关键字:农村信用体系农村贷款征信体系信用立法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体系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近年来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小额信贷手续繁杂、贷款时间过长的难题,为农民提供轻松便捷的贷款环境,也培养推动了农民信用文化建设。但由于受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征信意识不强等因素影响,征信体系的不完善,相关支持法律的不完善乃至缺失,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仍任重道远。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难以达到社会平均利润率,加之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持,导致农村信贷资金严重外流,农民贷款难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日渐提高,传统的信用观念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扭曲和淡化,信用体系缺失,信用环境“污染”,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农村信贷发展概况,农村正规信用供给不足

1,农村信贷资金不足。

首先,农村住户分散,且往往贷款金额小,金融机构不易管理,贷款成本过高;再加上中国小农经济绝大部分尚处于“靠天吃饭”的阶段,因此贷款风险较高。第二,随着金融机构的商

业化运作,资金更愿意投向利润率较高的产业,而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难以达到社会平均利润率,故商业银行的贷款不愿向广大农村发放。第三,农村信贷资金严重外流,农村金融市场“抽水机”多,“输血机”少,资金大量流出农村。而广大农户,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户,在申请贷款时往往面临无物抵押、无人担保、没有完整可查的信用记录的困境,所以按常规申请贷款发展生产格外困难。

2,农民贷款难,积极性不高。据300余份农村信用项目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得出:46.8%的农户表示自己一定要找熟人才能贷到所需款项,只有26%的农户认为可以通过正常手段获得贷款.有70.8%的农户都有贷款未成的经历,还有62.4%的农户认为在农忙需要钱时不一定能贷到款,30.4%的农户认为贷不到,只有7.2%的农户认为可以在农忙需要钱时贷到款。此外,农户有资金需求时,一般首选的是民间借贷。

首先, 农民申请贷款,从申请、批准到最后取得贷款,手续繁杂.办理一

1 /

4笔贷款花费的时间较长.有时还会因没有熟人等原因遭到拒绝。第

二、贷款利率高,期限短。在农民对信用社在贷款方面最大期望调查中,依次排在前五位的是:l、希望贷款利率低一些;

2、贷款期限长—些;3,加大农村小额信贷的实施力度;

4、切实解决急需资金农户的实际困难,真正体现”为农服务”的方针;

5、提高贷款透明度。

三、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制度也制约了农村信用社信贷员放款积极性。现在农村信用社对信贷员实行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贷款收回与信贷员个人工资奖金福利挂钩,贷款收回率达不到要求的,按比例扣发工资、奖金,使得信贷员对信用放款持谨慎态度。

4,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首先,农村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风险大、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信用观念淡薄。其次,长期以来银行、信用社对农村中小企业形成的歧视。导致农村中小企业通过银行、农村信用社间接融资困难,融资量也较少;农村中小企业有很多走的是直接融资的道路.其自身不足使其较少采用股票和债券的方式,更多的采用集资与民间借贷的融资方式。

二、目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农村信用建设缺乏强有力的奖惩机制,缺乏相关法律的保障。对于失信行为的追究及惩治、维护正常的信用秩序,最终要靠法律的威慑力,这对于我国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亦是如此。失信行为的惩治无法可依,执法不力,表现为执法效率不高,执行中存在徇私等现象。有的乡镇企业逃避债务,又得不到相应的制裁和处罚,这又加剧了乡镇企业不讲信用的道德风险。此外,也没有良好的激励制度,使得广大农村人员的信用积极性不高。

2,征信体系建设滞后。首先,缺少完整的农户征信信息管理系统,无法对广大农户征信状况实施及时、有效地记载和跟踪,无法对农户信用信息进行统一口径的采集、统一指标的评级以及统一变化的监测。第二,各方难形成合力,尤其是政府职能的履行不到位,导致农村信用社承担着农村征信的大部分任务,相应地也投入了大量的社会成本,在缺乏有力的政策保障的情况下,势必会影响到其征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农村信用社陷入了征与不征、多征与少征一个样的尴尬境地。第三,农村征信协调机制建设滞后,信息共享难,征信体系的建设需要财政、司法、工商、税务、国土、房管等政府职能部门和各类会计、评估等中介机构的积极配合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信息不够对称;各管理部门、中介机构、司法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之间信息交流和共享不充分。第四,农村信用信息分散,采集质量不高,农户信用信息征集难。目前,“三农”的生产、经营、生活等活动范围广阔,因而产生的各类信用信息分散,全面采集非常困难。现在的信用评定,只能采集到反映在银行、村委、村民方面的部分信用信息,而对分散于公安、工商、税务、通信、水电、保险、其他金融机构等方面的非银行信息则难以采集。所采集到的信息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定性信息,评定依据不够准确可靠。加之信用档案管理分散、不规范,导致农户信用信息采集数量不充足,质量普遍不高。且很多农民及农村企业领导人受思维、水平、素质、条件的限制,还脱离不了小农经济、传统经济的俗套,对市场经济中征信的本质特征和要求的认识、认知还处于浅表层,使农村征信业缺乏农村征信客体的支撑。

3,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长期以来,农村担保体系的缺失与银行贷款风险防范要求错位,制约了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需求。第一,农民信用担保组织发展很不充分.目前,农民自发成立的信用担保组织还处在—个探索发展的阶段,

农村中成立的数量较少,作用不是很强.第二,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少,规模太小,注册资金都比较少,工作人员也比较少,提供的担保数额少,期限短、担保能力较弱。第三,农村信用担保事业专业人才缺乏,目前已成为制约农村担保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4,农村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信用评定作用有限,正向激励效果不佳,信用评定权威性不高。信用评级主要是为信贷提供科学的依据,在我国农村地区信用评级体系很不完善:第一,农村信用评级机构太过单一.目前,广大农村地区只有农村信用社—家在搞信用评级工作,其自评自用的性质,决定了其社会公众认可度偏低,信用评级的权威性受到挑战,造成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影响了评级事业的发展。第二,信用评级标准不规范,农村信用评级至今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评级标准,评级由评审小组根据参评农户的家庭收入、家庭负债、生产经营、贷款归还等情况综合评定,人为因素比较重;农村中小企业的评级指标体系也很不规范,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第三,信用评级人才相对缺乏.信用评级是对农户现有信用状况的评价、对未来信用状况的预期,涉及法律、金融、会计、统计等各种知识.现在农村信用社的评级人才素质普遍较差,缺乏扎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1,完善相关的信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信用立法、执法。尽快明确信息征集主体.规范信息征集及使用行为和范围,为信息征集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中不合理条款.保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实现市场经济的公平交易。近些年我们应该首先出台修改一些法律,如《征信数据采集和保护法》、《担保法》、《中小企业促进法》、《农村征信管理条例》、《储蓄存款管理条例》等。通过对农村信用体系立法,为征信、信用评级、信用担保等工作提供法律依据,使其有法可依,同时达到充分体现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原则,要强化违约责任追究,提高失信成本;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违约责任追究,提高其违约成本,维护经济行为主体正当合法权益。

2、建立多种形式的信用征信和评价体系。要充分整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建立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信用评价机构,完善信用评价机制、体系和方法。人民银行要积极推进信贷征信市场建设,充分利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网络优势和技术优势,完善乡镇企业信用征信系统,推进农村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为各金融机构业务开展提供重要依据。公安、法院、工商、税务等各部门也要在本职范围内探索建立相关征信与评价体系。要加强各类信息资源的横向联网,建立起一个能够对企业、农户各方面进行完整记录并提供查询服务的信用数据库。加快配套机制建设,确保数据库信息及时、准确、齐全,提高信用信息采集质量,加快档案电子化进程。贷款额度,贷款期限,要“随农而定”,使其与现代农业生产周期能够相匹配。继续做好“信用户”评定和“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工作,不断把活动引向深入。不断完善联户联保制度,积极推进农户信用等级制度建设,为农民建立信用档案,把农村信用建设纳入整个社会信用平台。

3,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和农业担保机制。成立农民信用担组织,建立农村信用担保机构,成立农村中小企业互助信用担保机构,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加大信用担保宣传。通过财政投资、企业人股等多种方式,组建信用担保机构和农业贷款担保基金,为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提供社会保障机制。切实解决农户及农

村个体私营经济大额融资担保难的瓶颈问题。此外,各级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协调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之间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提供风险防范能力

4,完善农村诚信宣传教育体系,加大信用宣传教育力度。从本质上提高人的诚信意识、道德水平,改善农村信用环境。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整体上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要在政府的组织下,利用一切媒介进行诚信知识的宣传。在农村营造一种良好的信用氛围,使广大农户认识到讲信用受益。失信就要受到损失;在农村中小企业内开展诚信、道德教育,提高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伦理道德素养。

5,明确政府职能和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尽快建立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整体合力。政府要根据我国国情,确定农村信用体系的发展的模式、做出合理的发展规划、起草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征信体系、促成信用管理行业的发展、培养信用管理人才、做好信用知识的宣传等等。同时,政府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必须更加重视政府自身信用的建设,尤其是要搞好农村基层政府的信用建设。搞好农村基层政府信用建设,可以建立起农民对基层政府的信任,有助于政府政策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全面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社会资源,进一步促进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海嘉, 张照涓,对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的探索:模式与制度,西南金融,2006(12)

[2] 胡茵,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3] 白鹏飞,农村信用体系微观建构,延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 白鹏飞,农村信用体系的脆弱性与制度约束,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2)

[5] 赵明扬, 李书敬,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状况亟待改进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10)

[6] 倪添杰,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目标框架初探,金融与经济2009(8)

[7] 王巍,河南农村信用体系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09,28(7)

[8] 姜涛,对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4)

[9] 吴强,关于长岛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征信,2010,28(1)

[10] 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探析——以固原市为例,征信,2010,28(3)

[11] 郝春业,对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征信,2010,28(4)

[12] 王会利, 殷珊,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积极营造良好信用环境,西部金融,2010(11)

推荐第7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本构思

和龙市支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构思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农村的发展、农民增收是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注和极力解决的问题。而农村信用体系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它的建设好坏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作为中央银行的分支机构、基层金融机构的引领者,基层央行应做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呢?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提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统一部署、健全机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先易后难、稳步推进;改革创新、支农惠农”为原则。立足于上述原则,经过和龙市支行党组和集体的研究,对和龙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形成了一些构想。

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构思

(一)加大农村地区信用宣传力度。联合政府有关部门、金融机构等单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信用知识宣传,宣传对象包括农民、农村经济组织乃至中小企业。我们在日常办理征信业务当中发现,很多中小企业及个人对自身的信用重视度还是不够,他们不知道一条不良记录将给他们的经济活动及至日常生活能带来多大影响。有一家企业因当时没能全面考虑,在农村信用社核销贷款时把陈欠贷款给核销了,现在因这条记录而影响他再次申请贷款。有一个自然人向我们咨询,他因迟交几天按揭贷款而申请不了信用卡,问我们能不能抹去这条记录。这些事情都让我们感到对征信知识的宣传还远远不到位,远远不够。

我们行已经组织建立了“农村金融信息网络”,信息采集对象暂时为几十户农户。我们将逐步扩大农村金融信息网络中的信息采集单位,其涉及到的行业也将包括农村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农村工商业及农村中小企业。对他们进行征信知识的教育和宣传,通过他们再进一步扩大影响面,把我市辖区各个行业的经济主体对征信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我们打算把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为“征信周”,在征信周期间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栏、走进农户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征信知识宣传力度。今年的“征信周”活动我们计划在5月份进行。

另外我们注意到,给企业办理贷款卡是宣传征信知识的好时机。因此,我们在办理过程中有意给企业的经办人员灌输征信知识,让他们对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更加重视。

(二)推进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建设。以和龙市为例,涉及金融机构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机构,而他们对农户信用的管理互不相同。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几年来积累了宝贵的农户信用信息,而这部分信用信息还未能纳入到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数据库,各金融机构的信用信息没能形成有效共享。这将是我们今后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我们目前初步想法是由农村信用社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出具个人信用报告,可以收取一定的工本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市农业生产还属于低层次操作,靠天吃饭因素很大,这有可能造成一些农民没能按期偿还贷款。

而按照目前的做法,这些记录势必给这些农民再次获得贷款造成障碍。因此我们建议,对农户生产费贷款应从轻考虑。

(三)积极开展农户信用评价工作。我们计划联系农村信用联社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农户信用评价工作,给他们出谋划策,提高农户信用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证评价工作的客观公正性。据我们了解,和龙市农村信用联社对农户的信用评价工作刚刚起步,具体方案已经出台,我们将继续关注,积极参与。

(四)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电子信用档案和信息采集制度。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作为农村经济主体的新生儿,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农村经济产业化调整也具有强大影响力。因此,需要掌握和了解其真实的发展情况。我们正与农业局有关部门联系,先掌握和龙市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有关情况,并逐步建立他们的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对他们进行跟踪调查。

(五)提高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农村地区的服务水平。3月份,我市居民卢某到我们行来咨询信用卡诈骗案,我们通过上级行查询到他的信用报告之后,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给他出谋划策,最终上海某大银行撤销了对他的起诉。虽说我们在中间起的作用有限,但此事在社会上反响很强烈,社会各界对人民银行有了新的认识,也提高了人民银行在社会上的公信力。我们将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征信知识宣传,让更多的人和企业利用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高基础数据库的服务效率。

(六)引导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改善金融服务。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要通过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的整体诚信度,发挥信用引导信贷资金配置的正向激励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改善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创新金融产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打算通过定期组织金融机构座谈会,对各金融机构进行窗口指导,引导他们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力度,切实促进辖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推荐第8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调查报告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调查报告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支农惠农政策,扩大农村信贷投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同时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增强农民信用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做好农村金融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近年来,县联社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职能定位,大力推广小额农户贷款,开展信用农户评定、信用村镇创建活动,有力的推动了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信用环境的改善。笔者现就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做简要的调查和分析。

一、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冀、辽、蒙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说。全境总面积3296平方公里,南北最长77.4公里,东西最宽74公里,海拔高度500米,是个“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山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河北省少数民族县、河北省粮食大县,耕地62万亩,辖10镇9乡1个街道办事处、291个行政村11个社区,总人口47.49万。以来,县启动了以“三信”(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评定为基础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着力打造农村信用工程,优化城乡信用环境,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经过努力,目前采集农户信用档案10.9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99%以上;已对7.1万户进行信用评定,评为“信用户”3.4万户;建设完成6个信用镇(乡)、50个信用村;12月14日“承德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经验现场推广会议”在农信联社隆重召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果。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主要作法

1.确定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建设农村信用体系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征信系统为载体,以信用评价为手段,以构建激励惩戒机制为重点,加大政府组织推动和农村信用宣传力度,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改革创新,支农惠农”原则,为全县农户和乡镇企业普遍创建信用档案,积极推进信用户、信用村建设,探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扩大农村信贷支持的有效方式,以此促进海南省农村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总体目标是: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初步形成信用宣传、信息征集、信用评价、信贷支农的农村信用体系框架。总体思路和目标的确立为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建立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建立了政府主导、央行推动、农信落实、社会参与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成立由联社主任为组长,各信用社主任、信贷人员为成员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和协调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负责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创建和具体实施。创新信贷产品,增加农村信贷投入;制定具体配套支持政策,主动运用评价结果,出台激励惩戒措施;依据农户基本状况、自有资产、诚信记录、经营能力及项目等情况逐户建档,并建立数据质量责任制和数据定期更新机制。积极推广应用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农户信贷评分系统,创新农户信贷管理体制,主动打造新型信贷业务管理流程。

3.夯实基础,稳步推进、分步实施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项系统工程,对广大群众来说也是一项新事物。因而工作上夯实基础,稳步推进、分步实施。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为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升民众信用意识,打造“诚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报纸等公共舆论工具加大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宣传和引导力度,突出宣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评定标准、程序步骤等有关内容。使广大农户充分认识到信用信息采集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自觉采集信息的积极性。并采取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宣传策略,先后举办了三期征信知识>培训,对全县180个农村村委会的村支书、村长进行全员培训。

二是建立激励和惩戒机制,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根据对农户的评价结果,信用社在授信额度、审批权限、服务种类、适用利率、抵质押物、推荐评优等方面实行差别政策。对信用良好的农户给予优惠和便利,对信用不良予以限制。根据对信用乡(镇)、信用村的评价结果,与乡镇政府制定行政性惩戒和奖励措施。信用乡(镇)、信用村可在农业项目开发、优惠利率、农村配套服务等方面优先享受优惠政策;将各地信用评价状况与支农再贷款限额分配挂钩,支农再贷款重点向信用状况较好的地区倾斜。

(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是提高了农村信用社加大资金大投入的积极性,农民增收明显。截止6月末,全县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20.62亿元,本年累放14.22亿元,农业贷款的显着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对食用菌产业的支持,全县19个乡镇,252个行政村,5万农户参与食用菌生产,占全县总农户的45%。初县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食用菌生产规模超过了1.9亿盘(袋),产量达10万吨。滑子菇产量占世界产量的25%、全国产量的50%,成为全国最大的滑子菇生产基地。食用菌产值10余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4.1%。增加农民收入4亿元,户均增收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500多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成为真正的富民产业。

二是资金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我县农信社不良贷款下降,资产质量逐步优化。截止6月末,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为8835.26万元,比年初下降2039.92万元,不良率为4.29%,比年初下降1.49个百分点,收回表外核销及票据置换不良贷款41万元。不良贷款比年初大幅下降。信用体系建设使新增贷款质量明显好转,存量不良贷款在不断的活化中,贷款人的信用观念不断提高。

三是推动了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机制的转变。依据农户信用评价系统评价结果,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授信农户进行贷前审查。在农户信用评价过程中,不仅对信贷相关信息进行评分,而且对家庭信息、综合信息等能表明农户非信贷情况信息进行评分,从而能更全面、更准确地对农户进行评价。贷款营销机制的变革,促进了农村信用社资金的合理使用,扩大了信用贷款的覆盖面,提高了对农民贷款有效需求的满足度,促进了农村信用社探索适合农户特点的信贷新产品。据调查,自以来农村信用社先后开办了林权、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新业务,对建立了信用档案并有贷款需求农户,贷款有效需求的满足率达到76%。

四是全县农户信用意识明显增强。几年来,在政府和人行的主导下、农信的积极推动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已成为新形势下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以培育信用环境、加强诚信宣传为手段,立足实际,有力地推动了经济与金融的“双活双赢”。政府信用形象和行政公信力明显改善,社会公众信用意识和信用素质进一步提高,银企关系进一步改善。县被中国金融研究院、中国金融网、中国金融记者俱乐部联合举办的中国第四届金融市长年会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县(市)”称号,12月被承德市金融系统评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广标兵,这标志着县信用环境建设工作已转入了常规建设的新阶段。

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及建议

1.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信用体系建设的认知度不够。在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虽然以政府为主导,但是开展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从一定角度来讲,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关乎民生和县域经济发展,所以,政府引导、社会重视、全员参与是势在必行,也是解决信贷资金供需矛盾的根本所在。

二是信用体系的社会化程度不够。从信用本身来说,信用体系不仅仅是信贷的诚信程度,还包括信用人各方面的信用状况,所以,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社会的系统工程,包括社会各方面的信用程度,这也就要求信用体系建设中不但要维护金融信用环境,还要维护公众认知的诚信。也就是要求信用体系建设从社会全方面入手抓信用建设。

三是信用缺失的惩戒力度不够。对失信行为一直以来是以道德范畴的指责为主旨,但是相应的惩戒没有到位,失信人没有根本的利益损失,所以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力不足,形成“人人喊打却没有动手”的局面,也就对失信行为形不成威摄力。

四是信用观念的培养力度不够。中华古国“以信为本”,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外来人生观、价值观及人际>公共关系的影响,对固有信用观念形成巨大的冲击,这就要求从社会公众的根本意识入手,培养诚信理念,树立诚信价值和践行诚信行为。

2.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几点议见

以建立激励和惩戒机制为突破点,提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效性。

一是要以信用文化建设为基点,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要以增强农民的诚信观念为基础,强化征信宣传教育,实现征信宣传常规化、扩大化。在征信宣传教育过程中应做好三个结合:一是征信宣传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二是征信宣传与信用户、信用村建设相结合;三是征信宣传与推广征信产品相结合,不断强化农民的信用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新型的农村信用文明。

二是要以法制建设为重点,改善农村信用建设的法律环境。一是根据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尽快建立失信约束机制,形成银行、司法、>税务联手制裁和打击不守信行为的合力;三是以“行政引导”为切入点,政府带头建设“信用政府”,有效传导信用建设的措施及实施效应,为农村地区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提供法律保障。

三是要以基础建设为落脚点,扩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覆盖面。一是加快农村信用社并网步伐,普遍建立健全农户信贷档案,大力推进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二是规范农户信用等级评审和《信用证》制度,加大对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的财政支持,不断完善农村地区投融资的激励保障体系;三是加强与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逐步扩大《信用报告》的使用范围,把《信用报告》打造成农民的“第二身份证”。

四是要以产权改革为创新点,促进农村信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议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在所有制性质不变的前提下,采取发证确权等有效形式,以农村土地使用权抵押作为信用化的突破口,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使农业生产主体对土地不仅有使用权,而且具有处置权、转让权,促使农民手中资源能够转化为金融部门认可的、可流转的信用手段。

推荐第9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大津口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人行有关文件和办事处、联社要求,为全面总结全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现状,我社开展关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现根据调研情况,做报告如下:

一、总体思路、工作重点和特色

我社总结历年信用工程的开展情况,确定了我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为:以农户为依托,以村级信用评定小组评定为途径,信用社与村委紧密结合,建设完善而符合大津口实际情况的新一代农村信用体系。工作重点和特色为:建设完善而符合大津口实际情况的新一代农村信用体系。

二、辖内农户信用建设情况

我社辖内共有村19个,农户6325户,已建立信用档案数845户,已评定信用农户数824户,对于已建立信用档案579位农户发放贷款,2012年累计贷款发放额9021万元,现存余额7784万元。

三、农村征信宣传和教育情况

为了让辖区内农户更好的了解我信用社金融产品、信用体系建设、信用评定流程、个人征信的重要性,我社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地对外宣传,例如:利用农村“大集”的时候,向农户散发宣传材料,详细耐心的向农户讲解;在村委宣传栏上张贴宣传材料,通过村委干部进行宣传动员。通过多种形式,让广大农户了解了我农村信用社信用体系建设的情况,为信用工程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主要工作成效

通过每年的信用工程建设,截止到2012年底,我社共评定信用社村18个,分别是:牛山口村、栗杭村、李家泉村、范家庄村、艾娃村、下梨园村、杏园村、安家林村、黄山头村、西城村、水牛埠村、上峪村、藕池村、沙岭村、大津口村、上梨园村、东城村、下峪村。

五、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分析

当前工作的主要问题是在建设信用体系的过程中,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使很多本来不符合条件的农户混入了信用体系之中,大大增加了信贷风险。

究其原因,在信用评定的过程中,村委作为农户的直接领导者,在信用评定的过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有的村委成员会帮助不符合条件的农户混入我们的信用体系当中来。

六、2013年主要工作打算

在新的一年信用体系建设中,我们将借鉴以往工作中的经验,吸取不足,改进工作方法,具体如下:

1、继续推进信用工程建设,评定信用户、信用村

2、甄选优秀信用户,适当扩大授信额度,建立典型,推广

经验和做法。

3、改变单一“信用社+村委”模式,吸取更多、更广泛的人

进入信用评定小组,改变原有模式的弊病。

4、严把准入关,防止不符合信用条件的客户进入信用体系

之中。

大津口信用社

2013/1/12

推荐第10篇:云安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经验交流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提高社会诚信水平

--云安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验交流

2013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云安县继续围绕建设“信用云安”总体目标,以推进“信用村、信用户”创建为切入点,以完善非银行信用信息数据采集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主要成效

截止到8月,云安县已创建信用村80条,在建信用村31条,已完成调查及初评户数3127户, 已完成评级26125户,授信金额9528万元,用信金额3759万元。

(一)抓好信用村创建工作。今年4月中旬,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确保2013年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建设勿坦模式信用村,按时按质完成省政府和市政府签订责任书中的建设任务”的工作要求,云安县于5月初向各镇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度信用村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镇认真总结去年创建经验,严格按照《关于印发云安县推进农村信用建设工作指引的通知》(云县府办„2012‟51号)要求做好今年信用村建设工作,着力提升信用村创建质量。同时加强对各镇的沟通和业务联系,于6月初派出工作组到各镇进行业务指导工作。针对个别镇信用工作人员出现较大变动的情 1

况,采取“结对帮扶,网上培训”措施,落实专人负责跟踪协助,定期联系,加强业务指导,确保信用村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二)抓好征信系统数据更新工作。今年,云安县继续主动认真抓好县联合征信系统的数据更新工作,大力开展农户非银行信用信息查询系统的更新工作。在前期录入全县76389户农户户籍信息的基础上,今年以来,云安县继续指导各镇做好农户信息的更新录入工作。据统计,县征信系统目前已累计录入全县18724户农户的非银行信用信息,包括农户社会信息19204条,农户经济信息17022条。

(三)抓好农户不良记录信息采集录入工作。云安县率先在全市开展农户不良记录信息采集,此项工作成为该县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大特色。通过为县综治维稳部门提供比较全面的农户信息,实现信用建设还与信访维稳工作机制相结合,更好地对社会实施动态管理。为此,县征信中心督促各镇信用记录中心从个职能部门档案中认真收集农户不良信用记录。今年1至6月,各镇信用记录中心以本辖区为单位,在各职能部门配合下,积极收集农户各类不良信用记录,包括违法违规违纪及其处罚情况等信息共2795条,累计收集达8000多条。目前,县征信中心已将收集到的农户不良记录全部录入县征信系统平台,为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发挥了应有作用。

(四)抓好2012年度信用村及“以奖代补”项目督查考

评迎检工作。5月15日,市发文通知将于6月初对全市各县(市、区)、园区管委会信用村建设开展督查考评暨2012年“以奖代补”项目验收工作。为做好迎检工作,云安县根据相关县领导批示,统一规范各镇迎检要求,并多次深入到镇信用记录中心、部分信用村指导迎检工作,督促各镇查漏补缺,完善各类信用建设资料。同时,还指导各镇做好“2012年“以奖代补”信用村项目申报工作,向市提交8个镇共54个行政村的项目验收申请表。目前,市督查考评组已于7月12日到我县进行了督查考评,经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等环节,市督查考评组对该县的信用村建设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该县农村信用建设基础工作扎实,工作开展有特色,有创新,取得了较好成效。

二、存在问题

云安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总体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一是群众信用意识较低,对信用村建设、信用户评定等还存在片面理解,以为取得了授信就等于获得了贷款,导致部分获得授信农户到农信部门申请贷款,却多次未果,直接打击了农户参与信用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农户信息资料收集难度依然较大。由于各镇在册农户大多外出打工,诸如户籍、婚姻、财产、身份等证明材料难以收集、收全,且收集周期较长。部分涉及农户隐私的指标(如家庭资产、收支和债务等)则更是难以获得,农户信息资料存在不全及失实的情况。三是信用

信息采集工作量大,特别是当前农村工作重心下移,镇村一级工作任务多、压力大,镇村干部一时之间难以全部兼顾,致使工作开展较缓慢。

三、应对措施

云安县正视相关问题的存在,结合云安工作实际,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一)广泛开展信用宣传教育。加大对农户的宣传,让广大农户认识和了解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目的和意义,消除其顾虑,积极配合信息采集工作。同时综合运用广播、宣传牌、标语等公共舆论工具,采用符合农村地区特点和形式多样的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大力营造“诚信为荣、失信可耻”的浓厚舆论氛围,使广大群众进一步认识信用建设的重大意义。

(二)探索多种信用惠民措施。在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行业,如有线电视收费优惠、城乡居民医疗保助比例等方面探索给予信用户、信用村一定的实惠,使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觉到参评信用户的好处。对信用良好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政府部门在审批相关专业资质认定等方面探索优先考虑、优先办结机制。

(三)以信用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围绕该县“十大特色农业”,加快信用村建设。在前锋镇,充分发挥榃蓬园艺绿化种植(“公司+农户+政银保”模式),在全镇推广榃蓬模式,引导其他村的群众种植园艺绿化树。在高村镇,结合油茶现

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群众种植油茶,形成产业化发展。在白石、镇安、南盛镇,引入企业对西瓜、木薯、蚕桑、沙糖桔等进行深加工,形成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四)加快推进信用村建设。县信用办、县征信中心、云安信用联社等相关部门将加强对各镇信用村建设工作的督查力度,督促各镇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采取相应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对工作落后的镇和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同时,向上级部门申请加强对信用建设工作在业务上的指导和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确保信用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11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论文

【摘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通过完善相关信用法律法规,加快推进农户信用档案建设等措施,促进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议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增强农民信用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五大连池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笔者认为建设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问题迫在眉睫。

一、基本情况

五大连池市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现状令人堪忧,没有形成政府、银行、农户联动局面,政府没有相关的扶持政策,没有建立信用信息中心和完善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农户信用意识不强,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只有银行在积极行动,各农村金融机构积极配合人民银行开展诚信宣传,信贷业务主要运用个人、企业征信系统与信贷管理系统的信息办理。五市共有12个乡镇,93个村,1个森工局,4个劳改劳教农场,7个国营农场,8个林场,15个部队农场。总人口345610人,农户135707户。截至2015年8月末,五市采集并建立农户经济档案55349户,其中评定优秀级8854户,占比16%;较好级21890户,占比40%;一般级641户,占比1.16%。较差级31385户,占比56.7%。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总数为158个,其中建立信用档案数为105个,信用评定数为105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为103个,其中建立信用档案数为4个,信用评定数为4个。对已建立信用档案农户发放信用贷款累计561193万元,余额179790万元,不良贷款余额5559万元;不良贷款率为3.1%;家庭农场累计贷款发生额6780万元,贷款余额3972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累计贷款发生额90万元,贷款余额为90万元。农联社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起了主要作用,为了降低信贷风险,增强信贷风险资产管理,保证评级的真实性、准确性,农联社从2012年6月份开始对全辖内农户开展全面的评级工作,不但掌握了农户信用状况、农户特长和还款能力等大量信息,而且有效简化了贷款手续,缩短了贷款办理时间。通过拓宽农户小额信贷服务领域、提高小额贷款授信额度、改进小额贷款服务方式等举措,有效满足了广大农户的信贷需求,缓解了农联社与农村、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五大连池市目前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现状,不仅降低了经济金融活动的效率,而且削弱了农民参与经济金融活动的信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户信用意识淡薄,信用体系建设参与度不高;二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缺乏强有力的奖惩机制与保障机制;三是信息征集手段多样化,信息整体质量不高;四是由于目前农户多数存在多种经营,人口临时流动较多,因此导致农户信用信息原始资料调查采集困难,信用基础信息多变;五是农村征信体系建设落后,没有建立信用信息中心,难协调,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六是政府各部门履职不到位,没有积极配合工作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七是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与银行贷款风险防范要求错位,制约了农户与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八是农村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信用评级标准不规范,信用评定权威性不高,信用评级结果综合运用有限,正向激励效果不佳。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环境的优化与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农村信用宣传教育力度,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提高诚信意识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提升道德水平,树立诚信意识,从本质上改善农村信用主体素质;在政府的组织下,利用一切媒介进行诚信知识宣传,增强“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意识,使广大农户认识到讲信用受益,不讲信用受损;还可以采取以人民银行为征信主体、各金融机构基层服务点为基础的信用宣传,走出去,在农村集市等人口集聚的场所进行诚信宣传,营造“家家争当信用户,人人争当诚信人,全民创业致富,准时还本付息”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相关的信用法律法规体系

通过对农村信用体系的立法,为征信、信用评级等工作提供法律依据,使其有法可依;修改信用相关法律法规不合理条款,保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执法打击力度,强化违约责任追究。只有加大失信忘义行为的机会成本,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失信忘义的行为,才能有助于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

(三)加快推进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建设

一是建立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农户信用档案以农村信用社农户经济档案为基础,以完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目标,依据农户基础状况、自有资产、诚信记录、经营能力等情况逐户建档,涉农金融机构要依托自身客户管理系统为有信贷需求的农户建立起规范化的电子信用档案;建立数据质量责任和数据定期更新机制。信用社按照《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对农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评定结果作为信贷授信以及“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二是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信息采集。针对五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特点,以农信社、涉农金融机构信息采集为载体,结合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注册登记、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纳税分红等重要经济信息协调组织地方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共同组织信息采集工作,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四)建立完善的农村征信与信用评价体系

充分整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独立自主的信用评价机构,完善信用评价体系,使评信结果具有权威性;加强各类信息资源的横向联网,提高信息采集质量,建立起一个能够对农村企业、农户各方面进行完整记录并提供查询服务的信用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不断完善农户联保制度,积极推进建立农户信用档案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的进度,与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密切配合,建立起农村信用建设的社会信用平台。

(五)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

成立农民信用担保组织,建立农村信用担保机构,为诚信的农户与农村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建立农业贷款信用担保基金,为农村信贷提供社会保障机制;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协调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的关系,互惠互利合作,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六)创新业务管理模式

农村金融机构要按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要求,将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农户信贷评价系统有机地嵌入农村金融机构信贷审批、风险控制、产品营销等各个环节,建立灵活的定价机制,推动由农村金融机构、农户以及有关管理机构组成的“信用共同体”合作模式的建立,打造新型的业务管理模式,为“三农”发展提供更为便捷、迅速的金融服务。

(七)建立激励、惩戒机制

一是根据对农户的评价结果,农村金融机构在授信额度、审批权限、服务种类、适用利率、抵质押物、推荐评优等方面实行差别政策。根据农村金融机构资信等级评定办法,对信用良好的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农户,优先给予贷款,并执行利率优惠政策,对信用不良农户予以限制贷款,对不守信用不按期限归还贷款本息的借款户,由公、检、法、司等执法部门积极协助配合,进行依法收贷,确保信用社资金安全。二是根据对“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评价结果,政府管理部门制定行政性惩戒和奖励措施。“信用村、信用乡(镇)”可在农业项目开发、优惠利率、农村配套服务等方面优先享受政府各部门和金融机构的优惠政策。三是建议市政府建立对信用乡(镇)公务员和信用村组干部在选拔任用、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的正向激励机制。

(八)建立起政府、银行、农户的联动模式,形成合力,促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政府要确定农村信用体系的发展模式,做出合理的发展计划,牵头做好信用知识的宣传等工作,构建可持续的政策扶持机制;人民银行、各涉农金融机构应及时互通农户信用动态信息,依据建立共享的信息数据库,积极开发金融产品,延伸服务窗口,创新服务方式;加强宣传引导,帮助农户树立“穷可贷,富可贷,不守信用不可贷”的观念与意识,营造五大连池市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第12篇:某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X府发[2009]号

XX乡人民政府

关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扎实搞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根据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南府办发„2009‟51号)精神,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任务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

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依托,进一步改进和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健全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信息征集机制,逐步拓展信息采集与共享范围,建立完善的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档案与信息共享平台;以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档案为基础,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规范开展信用评价活动,健全适合农村经济主体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和创评机制;完善多种形式的贷款担保制度,探索创新担保模式和担保方式,促进担保机构规范发展,形成较为完善的融资担保体系;积极筹建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服务组织,有效缓解“三农”和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大力宣传征信知识,普及金融与征信知识,深化征信产品应用,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力争通过三年时间的建设,使全乡农村信用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二、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09年第二至第三季度)

1、多层次开展征信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辖内各金融机构要紧密结合“三农”特点,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以农村金融机构为主,充分发挥城乡人民币反假网络、农村代办员、义务宣传员作用,深入开展征信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今年主要完成四项工作:一是开展征信知识

“进社乡、下乡镇”宣传活动。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发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征信知识和信用文化宣传活动,努力扩大宣传面,宣传面至少覆盖85%的行政村,让诚信文化进村入户,逐步建立起农村诚信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提高农村居民的诚信意识和征信知识,增强农民运用金融工具谋发展、求致富的能力。 二是组织一次中学生“诚信”征文活动。4至5月份在全乡中学生中组织开展“诚信”征文活动。三是召开信用示范村总结暨现场会。四是实施信用宣传“三二一”工程,构建征信宣传长效机制。在全乡境内,制作一百块(条)宣传栏、宣传横幅或标语。

2、做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础工作。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联社要全面树立农村金融服务政策,健全完善好农户信用档案、贷款定价机制、化解风险、信用电子化建设、授信、担保等方面的制度,建立起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适应的政策措施,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3、做好信用示范点的培育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农信联社完善信用示范点的信用评定档案(包含信用村、信用户),在纸质档案按村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加快信用档案电子化进程,扩大信用档案覆盖面,示范点内信用评定档案覆盖到所有村及个体工商户、农户,并针对示范点内信用村、信用户评定结果制订可行的优惠措施,在10月底前实现所有信用档案既有纸质文档,又有电子文档的双档

案管理模式。同时,要督促示范点内所有企业加入企业征信系统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积极征集其信用信息。及时挖掘中小企业的信息征集和促进中小企业信贷的典型案例,提升中小企业信用意识和征信意愿。加大与地方工商、质监等部门的协调,准确掌握新成立、新开户中小企业情况,及时采集信息并录入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扩大信息征集覆盖面。

(二)全面实施阶段(2009年四季度至2010年上半年)

1、抓好机制建设。农村金融机构要在“四个机制”建设上下功夫,即逐步建立起农村信用信息征集机制、农村信用体系评价机制、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和符合XX实际的信用担保机制。通过各种机制建设,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到日常化、科学化、系统化的轨道。

2、加强信用户、信用村建设。按照全乡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通过信用杠杆和信贷杠杆,培育更多的信用户、信用村,使信用户的比例逐年提高,力争到2010年上半年,信用户的比例较2008年至少提高20个百分点,信用户的比例达到贷款总户数的70%以上,“三农”贷款占当年新增贷款的比重不低于60%。真正让更多的农民贷得上款、贷得起款,让讲诚信的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率先富起来。

3、加强风险防范和管理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加快盘活

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良信贷资产,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供行政支持。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研究和解决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顺利开展。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0年下半年)

对全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的同时,找差距、查不足,积极吸收借鉴先进地乡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争创模范金融生态乡,增强资金“洼地”效能,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措施,加强领导。乡政府成立由分管乡长任组长,各有关部门、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监督指导和综合协调,定期不定期地召开座谈会、协调会,认真分析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制定相应工作措施,搞好督查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组织协调,按照领导小组的要求及创建的总体规划,加强调度,搞好衔接,掌握情况,抓好工作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加强指导协调,进一步研究制定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考核激励机制,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目标考

核,严格奖惩,促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

(二)夯实责任,凝聚合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责任单位要按照工作职责要求,落实责任,明确专人负责,制定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措施,抓好工作落实。同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搞好沟通与衔接,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创建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监督,确保实效。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评价,认真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提出改进意见,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向深入。要认真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加大惩戒力度,确保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二○○九年三月二十日

主题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案

第13篇: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工作调查报告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支农惠农政策,扩大农村信贷投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同时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增强农民信用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做好农村金融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我市从开始启动了农村信用体系创建工作,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农村信用乡(镇)信用村优秀信用户创建活动。截止目前,共评定信用乡(镇)30个,信用村200多个,信用农户257784户,建立农户信用档案276446户,评定信用农户数占总农户的76.6%,累计发放小额农贷285007万元,有力的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我行确定天祝县为全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在该县范围内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新政策、新要求、新措施。※※※等行有关领导多次到天祝县进行现场办公,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困难和问题。天祝县人行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职能定位,大力推广小额农户贷款,开展信用农户评定、信用村镇创建活动,有力的推动了天祝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信用环境的改善。近日,我们按照有关领导的指示精神,就天祝县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情况,进行了简要的调查和分析。主要情况如下:

一、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的现状

(一)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情况。天祝县位于武威市东南部,处在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汇处,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世界白牦牛的唯一产地,是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实验区,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辖域面积7149平方公里,居住着藏、土、汉等16个民族,共22.14万人。下辖19个乡镇,172个行政村居,758个村民小组。境内海拔最高处4874米,最低2040米,全县有耕地33万亩,草原587万亩,天然林地355万亩,素有高原金盆之称。今年6月份以来,天祝县启动了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以信用评级、授权授信、贷款证发放、征信系统建设、信用村镇创建等工作为重点,着力打造农村信用工程,优化城乡信用环境,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逐步建立了风险评价、计量和防控工作机制,在遏制冒名贷款、禁止以贷收息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有效控制了道德风险、操作风险和能力风险。通过盘活存量贷款,优化增量贷款,调整信贷结构,全面提高了全县涉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巩固扩大了农村信贷市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解决富余资金闲置问题,带动存款和中间业务收入持续增长,全面提高了金融机构经营效益,从真正意义上培育了农村信用体系,改善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高广大了农牧民对金融机构的信任度,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目前,全县共建立农户资信档案37653户,评定优秀信用户35572户,占全县农户的87%,核发贷款证29002本,对已经评级的农户授信总额达47145万元;评定信用村组14个,评定信用乡镇2个;已授信农户贷款总额38580万元,占贷款总量的42%,有力的支持了农民脱贫致富、新农村建设及城乡发展,真正走出了一条政府满意、农民高兴、信用社增效的三赢之路。

(二)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中的主要作法

1.明确目标,理清工作思路。按照武威中心支行印发的《关于开展武威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和《武威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实施方案》的要求,天祝县明确了用1年左右时间,初步形成信用宣传、信息征集、信用评价、信贷支农的农村信用体系框架的总体目标。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按照统一部署、健全机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先易后难、稳步推进;改革创新、支农惠农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村经济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评价体系,以试验区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主体为主要实施对象,建立信用档案和评定信用等级系统数据库,实现各涉农金融机构均可查询,整合和引导政府部门、银行机构等组织所掌握的经济金融资源向信用等级较高的农村经济主体倾斜;通过开展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带动并培育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村、信用乡(镇),有效促进农村信用环境在整体上显着改善;鼓励、引导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参与第三方外部信用评级。推动行政资源、金融资源、社会资源与守信农村经济主体的有效对接,提升广大农户、农村经济主体的诚信意识和守信能力,实现信息共享、资源统筹、机制创新和信用提升四大突破,促进我市农村地区信用与经济良性互动、农村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

2.协调联动,健全工作机制。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建立了政府主导、人行推动、农信落实、各方参与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天祝支行行长为组长,主管副行长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和协调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负责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创建和具体实施。创新信贷产品,增加农村信贷投入;制定具体配套支持政策,主动运用评价结果,出台激励惩戒措施;依据农户基本状况、自有资产、诚信记录、经营能力及项目等情况逐户建档,并建立数据质量责任制和数据定期更新机制。积极推广应用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农户信贷评分系统,创新农户信贷管理体制,主动打造新型信贷业务管理流程。

3.夯实基础,推进工作落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项系统工程,对广大群众来说也是一项新事物。为此,该县积极做好一些基础性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为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升民众信用意识,打造诚信天祝,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报纸等公共舆论工具加大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宣传和引导力度,突出宣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评定标准、程序步骤等有关内容。使广大农户充分认识到信用信息采集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自觉采集信息的积极性。先后举办了22期征信知识培训班,对全县农村村委会的村支书、村长和具的贷款需求的农民进行集中、全面培训,培训总人数达70000人次。二是建立激励和惩戒机制,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根据对农户的评价结果,金融机构在授信额度、审批权限、服务种类、适用利率、抵质押物、推荐评优等方面实行差别政策,信用评价工作实行动态管理,避免一评定终身。对守信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优惠和便利,实行贷款优先、额度放宽、手续简便、利率优惠,对信用不良予以限制。根据对信用乡(镇)、信用村的评价结果,制定行政性惩戒和奖励措施,信用乡(镇)、信用村可在农业项目开发、优惠利率、农村配套服务等方面优先享受优惠政策;涉农金融机构优先向信用乡镇、信用村等信用基础较好的农村地区投放金融服务网点和机具,使信用等级较高的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村、信用乡(镇)享受到更多的实惠。将各地信用评价状况与支农再贷款限额分配挂钩,支农再贷款重点向信用状况较好的地区倾斜。

4、试点引路,带动工作开展。坚持先易后难,重点突出的原则,选择特色经济优势明显,信用条件较好的抓喜秀龙乡为试验区试点乡镇,选取该乡的代乾村等两个村为试点村,按照农村信用信息管理数据库系统信息指标要求,组织开展农村经济主体信息的采集、真实性审核、录入工作。由于所在试点村属于农牧区,居住较分散,逐户采集难度较大,市、县两级人行主要领导多次带领有关人员深入村户进行调查、走访,与乡、村干部及信用社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召开村委会及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进行研究,决定分批、分时间、分方式对农户信息进行采集。一方面,趁农牧民当前分村、按期限集中在该乡便民服务大厅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的时机,支行工作人员到便民服务大厅设立办公台,等候农户通过询问方式进行信息采集;另一方面,对采集不到或不全的农户信息,借助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农户小额信用担保贷款、农户信用评级等相关资料,通过翻阅、查找有关农户基本情况进行采集。在采集过程中,工作人员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仔细询问农户基本情况,同时耐心细致向农户解释、宣传采集其信息的原因和好处,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经过支行工作人员近一个月紧张有序的努力工作,试点乡2个试点村的农户信息采集工作顺利完成,共采集并建档农户信息202户,每户均得到了当地农村信用社发放的3至8万元之间的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有效地解决了农牧民发展特色养殖业资金短缺的瓶颈,极大地增强了农牧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信心。这既为以后全面采集农户信息工作积累了工作经验,又为农户征信系统的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成效及作用

一是提高了涉农金融机构资金投放积极性,农民增收明显。信用创建活动,不仅优化了信用环境,促进了涉农金融机构业务的长足发展,而且盘活了涉农金融机构资金存量,破除了惧贷、惜贷瓶颈,减轻了信贷人员工作负担,提高了收贷效率。截止11月底,天祝县涉农贷款余额14.68亿元,本年累放近5亿元,农业贷款金额持续增长(见下表),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对畜牧养殖业的支持,全县19个乡镇3.8万户农民从事这项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3.8亿元,户均增收1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多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9%,成为真正的富民产业。

天祝县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情况表

季度贷款金额(万元)同比增长(%)环比增长(%)

(比上季度)

第一季度12828657.633.77

第二季度14253361.7011.1

1第三季度14684616.863.0

3二是资金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该县农信社不良贷款下降,资产质量逐步优化。截止11月底,天祝县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为1642万元,比年初下降86万元,不良率为1.9%,比年初下降0.67个百分点,收回表外核销及票据置换不良贷款181万元。不良贷款比年初大幅下降。信用体系建设使涉农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质量不断提高,不良贷款大大下降,支农资金实力不断增强,农村信用社已真正成为农牧民的银行。

时间不良贷款

(万元)不良率增减备注

年初17282.57下降0.67个

百分点收回表外核销及票据置换不良贷款181万元

目前16421.90

三是推动了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机制的转变。依据农户信用评价系统评价结果,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授信农户进行贷前审查。在农户信用评价过程中,不仅对信贷相关信息进行评分,而且对家庭信息、综合信息等能表明农户非信贷情况信息进行评分,从而能更全面、更准确地对农户进行评价。贷款营销机制的变革,促进了农村信用社资金的合理使用,扩大了信用贷款的覆盖面,提高了对农民贷款有效需求的满足度,促进了农村信用社探索适合农户特点的信贷新产品。

四是全县农户信用意识明显增强。几年来,在政府和人行的主导下、天祝农信的积极推动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已成为新形势下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以培育信用环境、加强诚信宣传为手段,立足实际,有力地推动了经济与金融的双活双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架起了信用社与农牧户之间的连心桥,农村信用社赢得了农牧户的信任与支持,各乡、村普遍与金融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关系,农牧户信用意识得到加强,农牧区信用环境得到改善,有效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形成了金融机构与农牧户双赢的良好局面。此外,政府信用形象和行政公信力明显改善,社会公众信用意识和信用素质进一步提高。

二、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信用体系建设的认知度不够。在天祝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虽然以政府为主导,但是开展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从一定角度来讲,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关乎民生和县域经济发展,所以,政府引导、社会重视、全员参与是势在必行,也是解决信贷资金供需矛盾的根本所在。

二是信用体系的社会化程度不够。从信用本身来说,信用体系不仅仅是信贷的诚信程度,还包括信用人各方面的信用状况,所以,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社会的系统工程,包括社会各方面的信用程度,这也就要求信用体系建设中不但要维护金融信用环境,还要维护公众认知的诚信。政府缺乏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长期规划和推动,信用体系建设要从社会全方面入手才双绞线取得最好效果。

三是信用缺失的惩戒力度不够。对失信行为一直以来是以道德范畴的指责为主旨,但是相应的惩戒没有到位,失信人没有根本的利益损失,所以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力不足,形成人人喊打却没有动手的局面,也就对失信行为形不成威摄力。

四是信用观念的培养力度不够。中华古国以信为本,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外来人生观、价值观及人际公共关系的影响,对固有信用观念形成巨大的冲击,这就要求从社会公众的根本意识入手,培养诚信理念,树立诚信价值和践行诚信行为。

三、关于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以信用文化建设为基点,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要以增强农民的诚信观念为基础,强化征信宣传教育,实现征信宣传常规化、扩大化。在征信宣传教育过程中应做好三个结合:一是征信宣传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通过开展信用关爱日、征信宣传周、诚信兴商宣传月等活动,提高农村诚信意识,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二是征信宣传与信用户、信用村建设相结合,创新宣传模式,将信用户、信用村建设作为征信知识宣传的前沿阵地。三是征信宣传与推广征信产品相结合,开辟金融知识角,工作人员即时为农民解答农户信用信息采集的疑问和开展征信知识宣传,不断强化农民的信用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新型的农村信用文明,为营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是以法制建设为重点,改善农村信用建设的法律环境。一是根据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尽快建立失信约束机制,形成银行、司法、税务联手制裁和打击不守信行为的合力;三是以行政引导为切入点,政府带头建设信用政府,有效传导信用建设的措施及实施效应,为农村地区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提供法律保障。

三是以基础建设为落脚点,扩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覆盖面。一是加快农村信用社发展步伐,普遍建立健全农户信贷档案,大力推进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二是规范农户信用等级评审和《信用证》制度,加大对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的财政支持,不断完善农村地区投融资的激励保障体系;三是加强与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逐步扩大《信用报告》的使用范围,把《信用报告》打造成农民的第二身份证。

四是以产权改革为创新点,促进农村信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议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在所有制性质不变的前提下,采取发证确权等有效形式,以农村土地使用权抵押作为信用化的突破口,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使农业生产主体对土地不仅有使用权,而且具有处置权、转让权,促使农民手中资源能够转化为金融部门认可的、可流转的信用手段。

第14篇:下山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小结

下山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小结

为全面推进下山镇农村信用体系建没,改善农村社会信用环境,加大对“三农”经济发展的有效投入,促进下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我镇农村信用体系建没得到有序推进,现将开展以来的的情况小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成立了由镇人民政府镇长黄奇同志担任组长,分管金融的副镇长毛宏兴同志担任常务副组长,下山信用社主任秦枫同志担任副组长,成员由镇政府有关工作部门负责人、金融机构成员等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加强宣传到位做到家喻户晓。

充分利用宣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评定标准、程序步骤等有关内容,加强对贷款农户的宣传,教育广大农民诚实守信,遵纪守法,重视积累自身良好信用记录。

三、做到程序公开透明。

一是严把数据采集关,采取“一人登记一人核实”的办法,凭相关有效证件,做好采集工作,为信用体系建设夯实基础;二是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维护信用评价工作秩序。

四、工作进展概况。

下山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自5月5日在全镇12个村(居)铺开以来,截至目前,信息采集已完成6999户农户填写 1 了《农户信用信息档案》,占全镇总农户数81.3%。输机工作完成三个村(下山、厂头、高武)1831户,下山居委会已完成评级(660户)。

第15篇:某市农村信用体系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1

XX市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引导信贷资金更好地支持“三农”经济,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与水平,大力推进信贷征信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速培植优质银行融资载体,切实增强“三农”经济和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吸引力,促进县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经人行XX市中心支行党委研究决定,YY县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为了加强组织领导,使试点工作能取得较大成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建立“政府主导、人行推动、银企互动、部门联动”的信用培植长效机制,加速提升农户、涉农企业、小微企业的信用意识,有效疏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个体工商户、农业龙头企业和县域中小企业融资梗阻。

二、原则

坚持“统一部署、健全机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先易后难、稳步推进;改革创新、支农惠农”的原则,由政府主导,人行推动、政府有关部门、金融机构、行政村共同参与,联合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三、目标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性的工作,试点县人行要在政府主导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各方全力支持,力争在二到三年内实现以下目标:

1、2012年,完成全部有信贷需求和60%以上无信贷需求的农户信用档案建立工作,并将所收集的纸质档案全部录入电脑,建立电子表格档案。在ZZ中支开发出《农户信用档案数据库》后,将全部的电

子档案导入《农户信用档案数据库》中,组织辖内涉农金融机构研究制定《农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农户信用评价指导意见》,完成对以上农户的信用评价工作。

2、2013年,完成全部无信贷需求的农户的信用档案建立工作,并全部录入到《农户信用档案数据库》。在此基础上,依托《农户信用档案数据库》、《农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农户信用评价指导意见》等相关制度,对全县所有农户开展信用评价工作,评定出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并将评定结果在金融机构的审贷环节进行使用。

3、推进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档案电子化建设,健全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信息征集机制,拓展信息采集与共享范围,建立完善的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档案与信息共享平台,完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引导和推动统一信用评价机制,构建完善的融资担保体系。大力宣传征信知识,普及金融知识,深化征信产品应用,逐步构建行之有效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提高农户和农村企业信用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

力争人行ZZ中支授牌,成为江西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 并通过一到二年时间的建设与推动,努力争取人总行授牌,成为全国性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

推进XX区域征信信用宣传、信息征集、信用评价、信贷支持为一体的金融支农惠农金融服务框架体系建设,促进农村信用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提升,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更加充分体现。

信用农户、农村经济组织和中小企业能得到更多实惠,最终形成“农户+征信+信贷”的金融服务工作机制。

四、主要内容

(一)构建组织保障体系。建立由政府及相关部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建立领导小组成员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部署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相关工作与问题,及时跟踪、督促、反馈、通报各项工

作的进展和落实情况,确保工作任务和要求落到实处。

(二)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宣传长效机制。通过地方政府、新闻宣传媒体、社团组织、金融机构等各方力量开展声势浩大的、适合农村特点、形式多样的信用及相关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地区信用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探索建立信用宣传工作长效机制。要坚持贴近县域、贴近农户、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通过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各经济主体对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认识,增强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意识和风险意识,积极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推进电子信用档案建立和统一信用评价工作。

1、加快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建设。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建立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的基础,要在金融机构已开展的信用信息建设基础上,按照征信系统建设要求和标准,完善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推动金融机构为所有有信贷需求的农户和企业建立规范化的电子信用档案,强化和规范信用信息数据的采集、录入,逐步扩大信息采集与共享范围,完善所有农户和企业电子信用档案,实现农村经济主体信用信息征集和征信服务机制相对健全。

2.推进农村信用统一评价体系。探索与引导以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数据信息基础为依据,努力探索和形成一套统

一、科学、规范、有效的信用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并将农户信用评价结果与农户贷款审核、管理相结合,不断建立健全信贷业务及信用风险管理体系,逐步构建多形式的融资业务模式,形成“农户+征信+信贷”的服务工作新机制。人民银行应通过大力引导和推动政府与金融机构将农户信用评价和创评“文明信用乡镇、文明信用村、文明信用农户”活动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评定标准和程序,不断推进农村信用环境的优化。

(四)建立农村各类经济组织信息采集与信用评价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改善金融服务。

1、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结合农村

专业合作社的注册登记、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纳税分红等重要经济信息,设计客观、有效的信用信息指标体系,结合农户信用档案信息,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子信用档案,引进信用中介机构参与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用评价模型,将农户信用评价结果科学运用到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信用评定中。

2、加快县域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向农村地区推进,加大农村中小企业的征信工作力度,依托中小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系统,为农村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档案,积极培育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意识,引导农村中小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鼓励、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规范的第三方外部信用评级。协调推动地方政府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加强业务创新,积极发掘优质农村中小企业,增加对信用好、有市场、有效益的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逐步建立 “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加快推进县域经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3、引导金融机构对信用良好的农户、农村信用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村、信用乡镇在授信额度、信贷审批、贷款期限、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发挥信用引导信贷资金配置的正向激励作用。要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特别是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特殊环境,积极探索和推进动产抵押、权利质押、第三方担保等融资担保创新方式,扩大金融信贷服务领域,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多元化的融资服务需求。

(五)争取政府政策扶持,推广信用信息产品使用。人民银行应积极牵头推动,争取地方政府政策倾斜支持与覆盖,营造信用信息产品推广使用的政策环境。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争取出台符合实际的金融服务支持政策、信用体系建设支持政策、税收减免与返还政策,以及其他优惠政策措施。要结合地方行政职能,大力推动信用信息产品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将经济主体信用状况与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等有机结合。

四、实施步骤

根据地域特点以及农业产业规模格局,结合农村金融体系区域发

展现状,遵循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按照持续推动、确保质量、经得起检验的要求,选择县域经济发展基础良好、农村信用状况良好、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村金融架构体系初具完善的XX市YY县列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试验区,并以此为突破点,在巩固试点成果的基础上,全力推进全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程。具体工作按排如下:

(一)宣传推动及建立组织架构(2012年4月1日—4月30日)。加强与市县两级政府沟通汇报与商研,争取政府高位推动。制定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机制,成立由政府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协调好各方面协作关系,广泛组织金融机构开展多层次的宣传推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共同推进辖区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

(二)举行试验区挂牌(2012年5月1—5月10日)。试验区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邀请XX市政府主要领导和人行ZZ中支主要领导参加,举行江西省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揭牌仪式,标志着XX市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三)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5月—11月)。

1、加大宣传推动。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联合举办各种多形式的宣传推动活动,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普及金融政策知识,诠释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2、建立工作制度。一是出台《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对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进行全面的规划和指导;二是建立定期通报制度,编写《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简报》,向政府及相关部门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三是制定和完善《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标准》;四是探索和推进农村信用统一评价体系与标准。

3、采集农户和涉农企业的信用档案。采取多方协作、多管齐下的方式收集农户、涉农企业的信用信息,建立电子信用档案,力争在此阶段采集辖内全部有信贷需求的农户、60%无信贷需求的农户和全部涉农企业的信用档案。

4、开展农户、涉农企业的信用评价工作。依据采集的信用档案和信用信息数据库,组织涉农金融机构或外部评级机构对农户、涉农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信用评级,引导和督促农户、涉农企业增强信用意识,与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信贷关系,维护金融债权、加强银农沟通、创建信用乡镇、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等职责,架起金融支持“三农”的“桥梁”。

(四)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12月)。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巩固成果,持续推动。充分调动涉农金融机构和推进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性,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和信贷资金支持力度,探索建立农村信用担保机制,创办农村信用担保机构,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内涵,提高其社会效应。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农村信用体系是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工作内容,是改善农村融资环境、加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农户信用信息档案和提高农户及企业信用意识,减少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瓶颈问题,帮助金融机构延伸农村金融服务、培育竞争性农村信贷市场、降低农村经济发展融资成本,推动农村社会和谐发展。政府及各部门要发挥行政推动作用,切实加强宣传推动,强化措施,细化任务,研究和部署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坚持政府高位领导,人行积极推动,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列入重要工作来推动,逐级签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把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年度工作目标和业绩考核范畴,形成市、县、乡、村四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联动与考核网络体系。

(二)建立工作制度。一是建立信息交流与回访检查制度。通过通报、交流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沟通信息,定期开展回访检查或调查工作,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信用创建措施,总结经验成果,改进服务工作。二是建立沟通联系制度。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工作例会、专题汇报会等形式,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沟通了解有关情况,听取各部门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改进工作方式,促进创建工作全面推进。

(三)建立信息采集联动机制。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由驻村干部、村会计、村两委、农信社信贷员等人组成的信息采集小组,并采取“分片负责、一对一服务”的办法,上门逐户采集本村农户信用信息,充分利用村两委干部贴近农村、情况熟、信息准的优势,解决农户信息采集难题。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提供计生、林权、直补、低保、贫困等信息。

(四)充分发挥财税政策作用。积极建议政府发挥财税政策作用,通过税收减免优惠、财政贴息、财政补助等手段,每年度由财政安排一定预算,并保持逐年递增,引导和改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通过建立用于支持“三农”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扶持担保基金和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为信用较好的涉农企业和信用农户等提供融资服务需求和融资保障,为金融机构融资服务提供保障,降低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经济和中小企业融资风险。

第16篇: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探讨[推荐]

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探讨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增强农民信用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机构信用形象、增强对外部信用资源的吸引力,有利于更好地利用信用资源,增加金融机构对“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受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农民诚信意识差等多种因素制约,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问题与缺陷

(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缺乏法律政策依据。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针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对农村经济体的征信活动既没有一个明确的机构,也没有统一的市场准入、运行和退出机制,对信用信息采集、加工和处理也没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农村信用信息的征集、评估和失信惩治无法可依,使得农村信用体系难以获得全面的信用信息。农村信用社虽然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建立了信用评定的制度和办法,但是由于应用对象的单一和应用范围的局限,农民信用评级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无法普遍应用。

(二)农民信息采集困难,数据真实性难以保证。一是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搬迁和外出打工人员日益增多,给农民信息的采集造成较大阻碍,使部分农民始终游离于信用体系之外;二是绝大部分农民对涉及自身隐私(如家庭资产、收支和健康状况等)的指标较为敏感,不愿填报或少填报,涉及信用、工商、保险等信息难以获得;三是农民众多,居住分散,而金融机构人员少,信息征集工作难以做细,;四是个别未贷款或无贷款需求的农民,不愿意透露

其相关信息,以至于非存量客户信息无法采集;五是信息采集人员个人素质存在差异,部分工作人员对农民信息采集工作重视不够,敷衍了事,甚至存在主观臆测等情况,使部分关键信息项缺失或失真。严重影响信息的质量,导致数据真实性有待考证,也给信息的实际应用带来一定困难。

(三) 信用意识淡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础依然较差。一方面,由于我国信用产品的推广使用起步较晚,对于信用意识和信用行为的记录还不具备普遍的关注;另一方面,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等因素影响,农村地区整体信用意识不高。大多数农民小农思想根深蒂固,逃废债务、合同违约、商品交易主体之间失信现象依然屡见不鲜,甚至为了逃避信用记录的制约,一些人不愿意参与信用信息征集、评级等业务,或者消极对待信息征集,提供虚假信息。

(四)农村征信配套服务跟进不足,有疏漏。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以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支撑的,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多以中小企业为龙头,。目前农村地区贷款担保主要是信用担保,抵押物主要是门面房,多数农户、个体工商户及民营企业由于缺少房产证、土地使用证等权证而无法提供抵押、质押物,抵押、质押贷款数量非常少,而担保机构数量少、规模小、业务滞后、发展不充分,现有的多数担保机构未能惠及农村地区,使得大批中小企业很难进入信贷门槛。目前仅有县工行、县农村信用社等与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合作;不仅如此,担保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于县城,集中于城区,业务覆盖范围十分有限,乡镇仍是担保业务的盲区。

二、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与设想

(一)加快和完善征信立法、执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及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农村信息征集主体,为确保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应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尽快修订完善或制定《担保法》、《征信法》、《金融生态环境促进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好依,同时要完善好相关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征集方面的制度约束和适时激励,保护征信系统的安全规范高效运行;加强与工商、税务、公安、海关、法院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各类社会征信机构发展,形成完善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全力推进“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企业”的创建工作,建立健全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各金融机构对信用农户、信用企业要实行贷款优先、手续简化、额度放宽、利率优惠等措施。

(二)构建电子化信用信息征集和更新的工作机制。一是要加快农户、农村地区电子化信息采集步伐,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以目前的纸介质档案为基础,建成电子化信息档案,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并入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二是要加大信息采集和更新,可以农村信用社对发生过信贷关系的企业和农户均在计算机中保存的相关记录并建成的部分信用信息信息库为基础,对已经发生信贷关系的企业电子信息,已经由企业基础数据库系统接纳,无需专门收集有关资料;对尚未发生信贷关系的企业电子信息,应由农村金融机构认真收集整理,录入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关键是完善系统,

增加诸如家庭财产状况、经营收入情况等信息量,开发程序,与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接口,实现实时上报。人总行要与省联社共同研制开发接口程序通过系统转换上报农户信用信息、基本情况、财务状况等,如果这部分信息能集中上报人行征信系统,则系统信息覆盖面将大大提高,使用价值也会大幅度提升。这部分信息更新也可以实行按月或按季更新的方法,由县基层信用社层层上报至省联社,将信息传输到省联社,再由省联社导入人民银行的企业或个人征信系统。三是考虑到现行的企业信用信息和个人信用信息基本上是一个月更新一次,更新速度较慢的实际,农村信用社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应当每天都通过网络传输到省联社,而省联社至少每月一次向人行征信服务中心导入一次数据,提高更新频率,及时发布信用信息。四是在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共同搭建起一个反应灵敏、有效沟通、协调一致的信息平台,通过制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采取面对面的直接对话,披露相关的经营管理信息,互相交流各自在经营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协调解决经营中难题,促进银企的协调发展等,实行政策互通、情感互融、危情互报、问题互症。

(三)明确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沟通和协作机制。在征信立法的前提下,建立自上而下的“政府牵头、人行主导、政府各部门及涉农金融机构参与”的农村信用体系,明确各部门权责,一方面,可以确保包括金融、公安、税务、环保、工商等各部门信息的完全、真实、顺利征集,另一方面也确保了信用信息采集和更新的制度化及连续性。

(四)构建失信征戒机制。一是要在农村制定金融债权保全证明制度、金融系统维护金融债权同业公约、联合制裁逃废金融债务议事制度,从而使债权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二是建立信用投诉制度,做到有诉必应、有应必查、有查必果,对查实的失信行为予以公开曝光。三是定期听取社会各界对信用工作的意见,及时采纳好的建议,调动全社会参与信用建设。四是加强社会信用监督,建立地区信用网页,开辟信用动态、企业信用、个人信用、信用公告、投诉中心、信用曝光、信用交流等10余个功能服务窗口,接受社会监督。五是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企业实施联合制裁,落实金融债权,同时,通过联合制裁或媒体曝光等措施,极大地震慑逃废金融债务企业,迫使其到金融部门主动要求落实已逃废的金融债务,让农村不发生一户逃废金融债务行为,使逃废金融债务企业余额一直保持零。

(五)进一步加强征信宣传,培育农村信用文化。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的征信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农牧民充分了解信用信息对其生活、经济等各方面的有利影响;创新农村征信产品,使农牧民通过利用征信产品,感知征信的内涵及意义,同时能自觉、自愿地参与、促进并维护信用体系的建设。

第17篇:正宁联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正宁联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工作进展情况分析报告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增强农民信用意识,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做好农村金融工作的一项重要工程。为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加强我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扎实做好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我县农村信用社在辖内积极开展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现将我县开展农户信用评级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12个乡镇,截止至2011年6月30日,辖内共94个行政村,辖内农户46861户。正宁县联社辖内共有营业网点15个,办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网点数14个,截止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98756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6935万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53543万元,占贷款总额的94%;不良贷款余额2730万元,不良贷款占比为4.79%。

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开展情况

自2008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推广试点工作以来,我县联社坚持以服务“三农”为理念,加大推广力度,规范业务操作,落实柜台办贷,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11年6月底,全县94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了柜台办贷。全县共有农户46861户,其中建立资信档案农户42647户,占总农户的91%;评级授信 1

农户36983户,占总农户的79%,其中评为优秀的信用户4547户,占评级授信农户的12%,评为较好的信用户13552户,占评级授信农户的37%,评为一般的信用户18884户,占评级授信农户的51%;核发贷款证33340户,占评级授信农户的90%;柜台办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6515户,柜台办贷金额14522万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到16358万元。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进一步拉近了农村信用社与农民的距离,有力的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信用社服务观念和服务方式的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推广工作开展以来,特别是小额农贷专柜设立以来,方便了信用户办理贷款,缩短了办贷时间,农户只需手持“两证一章”,就可直接在柜台办理贷款。其次,实现柜台办贷以来,特别是随着信贷系统的上线,客户信息录入力度的加大,关联信息的建立,有效的杜绝了冒名贷款、跨区贷款、人情贷款的发生,降低了操作风险。再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有效解决了农户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后劲不足问题,得到县、乡、村三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三、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信用社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认识上存在偏差,各社程度不同的存在着评级授信不认真、信息登记不准确,资信档案资料填写不规范、内容不完整的现象。

2、贷款管理不规范。信贷等级评定时,对农户的个人信

誉,家庭收入,偿债能力等资信档案没有一套切合实际、科学完整的评定方法,信用等级评定主观性、随意性较大,操作过程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信贷工作人员较少,面对千家万户,工作难于做细,面对点多、面广、零星分散、工作量大的境况,信贷人员的贷后管理工作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信贷环境不理想。当前部分农户信用意识淡薄,把信用社支农的善意当做是骗取贷款的好机会,还贷意识不强。当信用社收贷时,便四处躲藏或赖债不还,逃废债现象逐渐增加;再加上现行法律对债权人保护力度欠缺,对债务人约束软化,执行难问题突出,使一些欠款户的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治理。

四、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认识。要牢固树立以农为本的经营理念,克服不良的思想倾向,增强做好此项工作的责任性和自觉性,提高支农服务水平。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的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做到“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注重实效”。严格按照省联社制定的《甘肃省农村信用社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指引》及监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同时根据联社安排的《正宁县农村信用社贷款清理清查方案》的有关要求,深入到户,做好贷款证的年审及宣传工作,争取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工作做实做细。

2、规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首先要规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构筑好第一道防线,要根据农户及家庭成员的个人身份信息、家庭财产经济状况信息、个人信用及品德修养信息等内容制定出细化的、符合本地实际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农户个人资信评价体系,真实、客观、公正的确定农户个人信用等级。其次是加强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和反馈农户的资信变化。针对信贷工作人员不足的状况,重点是建立一个由村两委、评定小组成员、社会代表、村民代表组成的农户信用状况监控网络,通过他们实时性的现场监测,及时收集掌握农户信用度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3、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为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创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努力培育“讲信用光荣,无信用可耻”的信用意识,使农民恪守“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公民信用道德准则,并以征信体系为载体,以信用评价为手段,以构建激励惩戒机制为重点,积极倡导诚实守信的文明风尚,大力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构建和谐的农村信用体系。

正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二〇一一年七月六日

第18篇:加快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加快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2014年3月初,为更好支持薄弱环节发展,央行印发了《关于加快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部署加快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意见明确了健全信用信息征集体系、完善信用评级(评分)和信息发布与应用制度的工作目标,提出了完善信用信息征集体系、建立信用评价机制、健全信息通报与应用制度、推进试验区建设、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发挥宣传引导作用等六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健全了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和工作内容。这是所有的投融贷(投资、融资、贷款)平台的发展得机遇。

第19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析农村信用社个人征信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三农”事业的繁荣,农民个人信用问题也日渐突出起来,由于缺少有效的制度约束,目前许多农民出现了信用危机。因此在农村,积极要求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维护信用交易安全的呼声不断增高,而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征信体系,即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适当地收集并公开个人的信用信息。与“三农”密切接触的就是农村信用社,这就要求农村信用社在个人征信系统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一、个人征信在农村发展的现状

个人信用征信是指依法设立的个人信用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和加工,并根据用户要求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和评估服务的活动。个人信用报告是征信机构把依法采集的信息,依法进行加工整理,最后依法向合法的信息查询人提供的个人信用历史记录。

尽管近几年农村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是目前农村构建和谐金融生态环境过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涉农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征信体系建设涉及的诸多环节还不尽完善,各种潜在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

(一)信用环境差

信用环境差主要体现在对失信行为的制裁不足,守信价值体现不充分上。近几年来,农村信用体系中对于个人失信行为的制裁上缺乏联动,制裁和惩罚的对象针对的往往是失信者拥有的单个产品或服务,而不是失信行为人本身。对失信行为制裁上的“合力”不足,使失信行为难以从根本上受到有效遏制,信用风险继续蔓延。

(二)收集、整理、核准评估、查询农村信用信息难

目前,我国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基本上覆盖到了全国,大部分农村信用社已经直接联网,总的来说农村地区已纳入到征信体系当中。但收集、整理、核准评估、查询信用信息难,由于目前农户的经营形式多,绝大多数的农户存在多种经营,半数的农户存在人口临时流动,因此导致农户信用信息原始资料调查采集困难,信用基础信息多变,真伪不易甄别。农户信用数据库所需要的基础信息很大一部分隐藏于民间,收集整理工作量多、难度大。

二、农村信用社个人征信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以上农村征信现状,农村信用社个人征信系统积极与人民银行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接,该系统可以帮助农信社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信贷理效率,防范信用风险,促进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社会诚信水平。可是农信社个人征信系统的使用,出现以下种种问题。

(一)信息资料不完善

农村信用社现有的进入系统的信息包括农户的个人基本信息(姓名、身份证件、详细住址、联系电话等)、家庭财产、家庭债权债务以及借还款信息。个人征信系统要求将这些信息汇集到其身份证号下,但有些农民的姓名与其身份证号下的姓名不符,有些农民没有二代身份证,只有l5位身份证号码、甚至还出现身份证号重复的现象,还有些农民没有家庭财产、债务信息。所以,这都导致农户信息资料不完整。

(二)经营粗放,规章制度执行不严

经营不细,管理不严是各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在山区,一些信用联社各项制度,责任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工作质量。

(三)信贷员凭“人脉”不凭系统

在农村,大部分乡镇只设有农村信用社单一的金融机构。农户贷款渠道选择性单一,只能在当地农村信用社贷款,发生异地贷款的可能性很少。况且,农村信用社贷款对象是长期生活在信贷员身边的村民,他们彼此之间都熟悉,在进行贷款调查时,信贷员更加看重自己实地调查得到的信息。因此,农村信用社信贷员不想也不愿意通过联网来了解农户信用信息。

针对以上农村信用社个人征信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农村征信主力军,农信社应当积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三、加强农信社个人征信系统建设的对策

增强农村信用社的征信力量,同时多元化农村征信建设的机构。以当前情况看,信用社仍然是农村征信体系的主力军,因此其应发挥自身扎根农村的优势,弥补不足。

首先以农村信用社为依托,加快系统程序开发,科学组织基层农信社的财力和高层人力资源,尽快开发农村信用数据库软件程序,为加入全国网络做好准备。

其次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引进高学历的新员工,加大企业内部员工的培养。

再次加快建立农户信用记录档案,增加入库信息,不仅应包括农户基本识别信息和借还款信息,还要增加诸如农户的完税信息、守法信息、财务管理信息、产品质量状况、盈亏状况和个人违约情况等方面的记录,这样才方便提供查询服务。

最后信用社要充分发挥个人征信系统的作用。调查一笔贷款时,一定登录征信系统进行查询,然后发放贷款。既提高个人征信系统的使用率,又宣传了征信知识,使借款人增强诚信观念,积极保持自己良好的信用记录。同时,对已存在的个人不良信用记录实行人性化管理,对非恶性意识形成不良信用记录进行修改,使农户更加珍爱自己的信用记录,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随着农村信用社征信工作的不断加强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征信工作水平将会逐步提高,更好更快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

第20篇:农村供电所廉政工作报告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报告

农村供电所廉政工作报告

一、认真学习,提高廉政意义认识

我们农村供电所在上级供电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一强三优”为发展目标,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四个服务”为工作宗旨,以“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创一流”的“三抓一创”为工作思路,刻苦勤奋、兢兢业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促进了农村供电工作的发展。在取得成绩面前,我们农村供电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认识到,在当前社会上某些不正风气的影响下,我们农村供电所同样存在着滋生腐败的土壤,容易产生腐败的人和事,影响和妨碍电力企业的发展,危害和谐社会的建设。我们农村供电所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大报告 从报刊新闻披露的情况看,近年来,电力系统一些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严重扭曲的腐败分子,私欲膨胀,利用职权贪污受贿、徇私枉法,干出了一件件触目惊心犯罪大案,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最后失去了自由,毁灭了自己,毁灭了前程,毁灭了家庭,走上人生不归路。我简要说两个案例:

一是“电老虎”身触“高压线”。,省电力公司原副总经理。1998年至20**年春,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感谢费人民币267万元、美元1万元和价值5.8万元的等离子电视机一台;将北京某贸易公司退回的咨询款10万元据为己有。其对人民币108.05万元、美元6.74万元和港币4.4万元的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20**年12月,因受贿罪、贪污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八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5万元。

二是电力腐败案。是一个只有30多万人口的县级市,20**年12月,电力局发生电力腐败案,400多人的供电队伍一下子被抓60多人,其中副科级以上干部7人,8人移交检察机关,共追缴涉案赃款1000余万元!腐败环节几乎囊括发电、供电、电力设备维修、工程基建、物资采购、财务等电力系统的多个环节,是有史以来涉案金额最大、涉案人员最多的一起经济案件,其中总经理陈移山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其他责任人员分别判处4-9年的有期徒刑。一个电力腐败案毁了60多个家庭,让人痛心惋惜不已。

我们农村供电所全体干部职工一定要吸取腐败分子毁灭自己的深刻教训,要珍惜自己的工作,珍惜自己的前程,珍惜自己的家庭,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要学会算帐,算算腐败犯罪的代价,算算失去工作、毁灭前程、拆散家庭的痛苦,一定要加强廉政建设,筑起防范腐败的长城,远离违法犯罪,堂堂正正做人,做一名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的供电所职工。

三、严格要求,筑起拒腐防变长城

通过前面两方面内容的阐述,我们可以清醒地知道:加强廉政建设既是党和政府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望,是落实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 是保护我们自己人生自由、家庭幸福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农村供电所一定要严格要求,扎实开展廉政建设,筑起拒腐防变的长城,确保不发生违法违纪事件。在我们农村供电所开展廉政建设中,要做好单位和个人两方面工作,共同构筑拒腐防变的长城,促进廉政建设深入发展,取得实际成效。

我们农村供电所要始终加强廉政建设,要求每个员工增强廉政责任感,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着重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认真努力学习,营造清正廉洁氛围。我们农村供电所要每月坚持一次廉政学习,组织员工认真学习中央和国家电网公司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文件精神,认真学习反腐倡廉、廉洁从业的准则、规范和制度办法,营造清正廉洁氛围,使每个员工增强廉洁意识,做到勤勉工作,廉洁从业,确保无违纪违规,争做廉洁员工。二是加强廉政管理,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我们农村供电所要认真分析哪些岗位、哪些工作环节存在风险点,容易发生不廉洁的问题,把这些风险点和容易发生的问题,作为重点的防控目标和监管对象。要明确每个员工的岗位职责,根据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针对防范风险点工作的需要,把廉洁从业纳入岗位职责。要求每个员工做出廉政公开承诺,确保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发生违规违纪、影响优质服务、影响企业形象的事件。三是强化检查监督,防范违纪违规事件。我们农村供电所要加强对重要岗位员工的监督,定期不定期检查或抽查重要岗位人员的工作,做好事前防控工作。要定期不定期抽查员工的抄表情况,看有没有多抄、少抄现象,看有没有估抄、漏抄、抄“飞表”现象,确保员工按时、正确抄表。要加强员工之间互相监督,共同提高廉政意识,共同改进行业作风,以清正廉洁的工作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满意。

我们农村供电所每个员工要按照十八大精神加强廉政建设,确保自己勤勉工作、廉洁从业,切实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做到崇德修身。我们农村供电所每个员工要尊崇品德,加强修身,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情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 品德建设,完善人格品行,提高思想修养,始终坚持敬业之德、求真之德、实干之德、创新之德的工作作风,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努力工作,完成工作任务,取得良好工作成绩,进一步塑造和展现新时期供电员工的文明形象。二是具有平常心态。做到能安心踏实地工作,能保持自己的廉洁操守。如果没有平常心态,心理失衡,整天不切实际地东想西想,就不可能把心思集中到工作上,容易出现工作差错,容易出现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要做到知足常乐,知足便不作非分之想,知足便不好高鹜远,知足便心平气和,知足便不贪婪、不奢求、不豪夺巧取。知足者温饱不虑便是幸事,知足者无病无灾便是福泽。有了知足心态,我们农村供电所员工就能踏实工作,无非分之想,做到“常在河边站,就是不湿鞋。”三是严格要求自己。我们农村供电所员工要严格遵守廉洁从业规定,洁身自好、珍惜岗位,做到“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欲”。管好自己的嘴,不接受任何人的吃请;管好自己的腿,不进上级明令禁止的娱乐场所;管好自己的手,不索、拿、卡、要、报,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已之心、常排非分之想,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确保无违纪违规情况,不与社会上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沾边,保持自己的清正廉洁,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宏伟目标任务作贡献。

《银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doc》
银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银行工作总结医院工作总结安全生产总结财务工作总结酒店工作总结党风廉政工作总结工会工作总结社区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建工作总结其他工作总结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