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隔离工作总结

2020-08-13 来源:医院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进入人体组织或人的医用品必须高压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 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后,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二、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 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 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 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

三、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 处理。

四、消毒隔离措施

1、医务人员在做无菌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洗手, 戴好帽子、口罩。治疗车上的无菌器械、敷料罐、缸,使用后应及时 盖严,定时更换和灭菌,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开启日期及时间。

2、治疗室每日定时通风换气,用消毒液擦地,每周大扫除 1 次,治疗室用的擦布及拖布等应有标记且专物专用。

3、病室各房间每日定时通风两次,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部套扫床, 一床一套;每日擦小桌,一桌一布,浸泡消毒后清洗晾干。

4、每周更换被服一次,并根据情况随时更换。

5、注射器使用后放入指定容器内,利器放入利器盒内。

6、治疗室、产房、手术室、换药室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并每月做空气培养。

7、体温表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后浸泡于 250mg/l 含氯消毒液内消毒 -冲洗-晾干-备用。

8、门诊采取血标本,实行一人、一针、一巾、一止血带。

9、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1)隔离患者有条件时住单间或单隔内,病室内或病室门口要备隔离衣,悬挂方法正确。

(2)患者专用体温表、便器,应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餐具, 使用后回收集中处理。

(3)隔离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应用500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血压表、听诊器等用500mg/l 含氯消毒剂消毒液擦拭, 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先使用含有效氯的消毒剂浸泡 30 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10、凡患者有气性坏疽、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伤口,应严格隔离。所用的器械、被服菌要进行“双消处理”,所用敷料放入专用塑料袋烧毁。

11、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螺旋管、呼吸气囊、气管套管、管路、牙垫、舌钳、开口器等要一人 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湿化瓶内为 蒸馏水,每日更换和消毒。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 气筏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12、换药、注射、处置工作前后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手。

13、转科、出院、死亡患者单位要进行终末消毒。

14、一次性医疗护理物品使用及用后的处理一定严格废物按医疗废物 处理要求执行。

(1)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直接放入治疗室规定的容器内, 每天由院总务科统一纠集处理。

(2)病房内的废弃医用垃圾:如敷料、绷带、棉球、纱条、压舌板、一次性引流袋、尿袋、胸腔引流袋、引流管、手套、肛袋、窥具等塑 料类废弃物;用后放入医疗垃圾容器内, 每天由医院医疗垃圾专职回收人员回收并处理。

(3)特殊感染性物品:如:气性坏疽、绿脓杆菌感染者、破伤风、艾滋病等病人用过的废弃物, 就地消毒处理后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 并标识病原体、处置时间和责任人,交医院医疗垃圾专职人员,在监 控下焚烧。

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通(2009)10 号执行,加强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落实手卫生标准。逐步贯彻执行卫生部 等六个卫生行业标准。

六、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即时以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剂浓度按要求 配制。拖洗工具应有不同使用区域的标识,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分开晾干。

推荐第2篇: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1.全院医务人员要树立无菌观念,上班时衣帽整洁,执行标准预防原则,将每一病人视为具有传染性对象做好自身防护。工作中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工作服定期更换、清洗、消毒,遇有明显污染时,随时更换。重点部门可使用专用服装(或使用一次性产品),并根据情况适当增加清洗消毒频次。

2.医护、医技和清洁卫生工作人员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营养室或院外公共场所。

3.住院病人应统一着装,病房环境、被服及床单元清洁消毒管理服从病房管理有关要求。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床单元需进行终未消毒处理。

4.各种医疗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工作中执行手卫生规范。如接触每个病人前后,进行各种治疗、操作前后,接触血液、体液及可能污染的物品之后,处理污物之后等,均应洗手或手消毒。在进行手术前,要进行外科手消毒。

5.医院采购和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是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格产品,按照产品说明使用,使用科室不得自行采购。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6.口腔各诊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等均属于感染高风险科室,一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建立相应规章制度,落实国家规范,做好有关监测。消毒供应室要建立并执行灭菌物品的质量追溯制度,对灭菌物品进行质量追溯管理。 7.医院建筑设施应有利于清洁、消毒处理,符合卫生学要求。口腔各诊室要保持环境清洁,定时通风换气,每日进行空气消毒2次。地面、物面每日擦拭,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及时消毒。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地面、物面每日消毒处理。

8.医院污水处理应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9.不同区域、不同床单元之间的洁具不得混用,使用后清洗消毒。

10.各种医疗废物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分类处理。 11.特殊感染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进行灭菌。

12.按要求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检测结果应符合相应卫生学标准要求。

13.进入人体组织的医疗器械,必须达到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各种注射、穿刺、采血等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手术器械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

14.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要按规定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的消毒及消毒效果监测。

15.使用中的各种消毒剂要严格使用期限,标注开启时间,按使用说明配制使用。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必须保持其有效浓度,每次配制后使用前进行浓度测试并记录。按使用说明定期进行更换,同时对盛放消毒剂(灭菌剂)及相应制品的容器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16.无菌镊子筒及镊子(持物钳)干式使用,打开灭菌包装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4 h,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用后重新清洗、灭菌。

17.注射器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采血一律使用一次性采血针。采血、静脉穿刺等操作,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巾一带一消毒。

18.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的辐照强度大于70uw/cm2,保持灯管表面清洁,每周用75%酒精纱布擦拭一次,平时发现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并做好使用消毒记录。手术室使用的空气消毒机,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和维护,并做好维护记录。

19.各诊室使用的口杯,做到一人一用。各诊室使用后的牙科手机、牙钻、拔牙器械,每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

20.检验报告单采用洁净纸,进行打印报告。

21.凡传染病患者要进行隔离。病人用过的物品及离体牙、呕吐物、分泌物及污染的垃圾等,均应先消毒后再处理。

推荐第3篇: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院应对医务人员进行消毒隔离与预防知识培训,为其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医务人员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二、医务人员上班应衣帽整洁、操作时戴口罩;进入手术室、产房应换专用鞋;不得穿工作衣随意出医院;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标准预防,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三、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室安置,同类感染病人可安置一室,特殊感染病人应单间隔离。日常工作中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四、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严格执行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五、治疗室应分清洁区、污染区,标识清楚,医务人员进入时应戴口罩、帽子;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不得超过2h,各种溶酶不得超过24h,并注明开启时间。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容器每周灭菌2次(也可使用一次性小包装消毒液,使用时间为7天)。开放式的储槽不应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置于储槽中的灭菌物品必须使用小包装。

六、医务人员应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的皮肤、粘膜、组织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七、根据物品性能选用消毒灭菌方法。耐高温、耐湿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可选用低温灭菌;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八、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置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做好记录。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九、病人使用的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湿化瓶里应加灭菌水,每日更换。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等可拆卸部分应每周更换2次。

十、体温表、止血带应一人一用一消毒。血压计袖带应保持清洁,如有血液、体液污染应及时清洗,并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浸泡消毒。

十一、普通病区的物品表面、地面无污染时,需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污染时先去除可见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擦拭布巾、拖布按要求清洗、消毒,干燥备用。特殊科室如手术室、产房、口腔科、检验科等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用含有效氯500-1000mg/L消毒剂湿拖或湿擦,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各室抹布要分别使用,不得混用。

十二、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各科室需监督检查保洁员的清洁消毒工作,有特殊要求时应向保洁员交待清楚。换下的被服放入污物袋内,不得在病房或走廊清点被服。

十三、病房、治疗室、厕所应有专用拖把,标记明确,分开使用,悬挂晾干,并定期消毒。

十四、手部皮肤的清洁与消毒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十五、按照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合理处理医疗废物。

第2篇: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一、各科室应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结合本科室工作特点,制定本科室消毒隔离制度并落实相关消毒隔离措施。

二、医务人员进行各种诊疗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并按规定洗手或手消毒、戴口罩和工作帽等。

三、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物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四、各科室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应严格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并按要求进行相关的监测并记录。

五、各科室应配备必要的手卫生设施,医务人员和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根据不同情况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应按要求进行手卫生效果监测。

六、任何物品在消毒、灭菌前均应充分清洗干净。消毒、灭菌方法首选物理方法,如耐湿、热的物品首选压力蒸气灭菌;选择化学方法消毒灭菌时,应进行化学消毒剂浓度监测,消毒灭菌后的物品使用前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干净。

七、科室应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清新。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

1、各科室应定时通风,必要时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其他的空气净化措施。

2、地面无明显污染时湿式清扫,当受到病原体污染时,应进行消毒处理;拖洗工具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3、墙面一般不需常规消毒,受到病原体污染时,采用适宜浓度的消毒剂喷雾或擦拭处理。

4、病房各类用品表面应保持清洁,一床一桌一椅一抹布,使用后及时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

5、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必须对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八、洗衣房回收污染被服不应在各科室走廊内请点,以免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

九、各科室布局、流程应合理,洁、污区域划分明确,防止人流、物流交叉。医务人员及相关人员应严格执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掌握各种防护用品的使用指证和方法。根据不同疾病的传播途径,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相应的隔离防护措施,并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十、各科室应根据专业特点,在病区末端设一间或多间隔离病室;对已确诊的传染病患者,应收治于感染性疾病科;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单间隔离观察;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十一、医务人员不得穿工作服进、出医院餐厅、会议室等公共场所。

十二、医疗废物处置应符合我院医疗废物管理有关规定。

第3篇:消毒隔离制度

1.医院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灭菌、隔离、无菌医疗用品管理等规范,全院工作人员积极参加预防、控制院内感染有关知识的培训。

2.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不着工作服进食堂或离院外出。

3.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材和用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必须消毒;低度危险性物品,低水平消毒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特殊感染病人(如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经消毒或灭菌处理。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适当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4.各类灭菌的无菌容器、无菌包、器械包等要有明显的灭菌日期标识,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封闭保存在无菌物品柜,一旦污染应再次灭菌。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尽量使用小包装。严禁使用过期物品。

5.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消毒液定期更换,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6.常用医疗用品的清洁消毒灭菌。 接触未破损皮肤的器具:血压计及袖带保持清洁,袖带每周清洗一次,有污染随时清洗消毒,扎脉带、火罐一人一用,用后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接触未破损黏膜的器具如开口器、舌钳、压舌板等,耐高温的选择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洁干燥保存。体温表用1%过氧乙酸浸泡三步法消毒。

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呼吸机和麻醉剂的螺纹管、氧气面罩、麻醉口罩、吸引器、雾化器等工具,耐高温的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洁干燥保存。

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等器材,必须定期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蒸馏水。 7.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8.无菌容器及持物钳等定期灭菌,盛碘酒、酒精等消毒液的容器保持密封,定期灭菌;碘棉签、酒精棉球、外用药、消毒液等注明开瓶日期与失效日期。注射、抽血等一人一针一带。

9.病房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床头桌、床头、椅子、门把等,每日湿擦,保持清洁。拖把抹布要专用、用后彻底消毒。

10.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手术室、供应室、监护室、检验科等应每日清洁消毒,定期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如使用紫外线消毒,要登记消毒时间、定期监测紫外线强度。

11.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做好床单位终末消毒,床、椅、桌、墙壁及使用后医疗用具等应用消毒液擦洗,床垫、被褥洗晒消毒。

12.病人被褥、衣服要每周至少更换一次,如有污染,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

13.各门诊、病区等工作场所医务人员下班前,均应进行清洁和消毒。

14.有严重感染、免疫力极度低下的病人,应单独安置。

15.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16.各具体部门、重点科室的消毒隔离管理参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各相关内容执行。

推荐第4篇:医院隔离消毒制度

文章标题:医院隔离消毒制度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daodoc.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一般隔离消毒要求

l、传染病与一般病房(或其他建筑

物)应当保持一定或有严密的隔离措施,以防止交叉感染。传染利、结核科和小儿科,均应设有单独的出入口,小儿科门诊,应设有专人进行预检,遇到传染病可疑有立即隔离。

2、医院的手术室、分娩室(产房)、婴儿室、传染病房、隔离观察室、血库、注射室、药剂制剂室、检验室、供应室以及可以成为传染源的处所等,均应有严格的消毒制度。医院的门诊和一般病房也应有定期的消毒制度。

3、传染病房应备有单人房间,以便收容需要观察的病员。

4、传染病员所住的病房,应按时进行消毒;用过的家具、器皿、被褥、碗筷等用具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后再用。

5、传染病员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必须经过消毒或净化后再排入下水道。

6、工作人员进病房和诊前,必须穿工作服,在传染病房应穿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口罩(条件许可时应穿特备胶鞋),但不得穿出传染病房。接触病员后应及时洗手。

二、门诊防止交叉感染l、门诊发现传染病员时,必须按规定上报疫情。

2、在门诊或急诊室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应立即就地隔离,进行消毒,并根据情况将患者送入传染病院,传染病或隔离病室。

3、传染病员离开或死亡后,室内床单等应一律更换,并进行终末消毒(方法视病种而定)。

4、传染病流行期间,设立临时检疫岗,对每一个就病员,必须经过初步检查后才能挂号,可疑者进行隔离处理。

5、放射线科及理疗科应将门诊及病房病员的治疗和检查时间严格分开。

6、病员应在指定地区候诊、检查和治疗,不得在门珍各处走动,以防止交叉感染。

7、门诊应设肠道传染病员的专用厕所。

三、住院防止交叉感染

1、住院防止交叉感染。(1)病员进入病房前应根据情况沐浴或擦澡(危急病员须先进抢救,以后在病房内进行)、理发、剪指甲。(2)病员进入病房前应测体温,如遇发热的病员应判明发热原因。决定是否进入病房或入隔离待查。(3)病中的服装应进行清洁处理,如条件许可,病员更换的鞋、袜、衣、裤不得与医院准备之干净服装接触。(4)无接诊室或住院处者司以进病房后当日进行卫生清洁工作。

2、病房(1)病员在住院期间,如发现传染病,应按隔离消毒原则处理。(2)病房经常保持整洁,住院病员应按期沐浴或擦澡、理发、洗头或剪指甲等。(3)患者用过的便盆、便壶应进行消毒,有传染病的患者(如滴虫阴道炎、肠道寄生虫病、肠道传染病等)应固定使用。脸盆、澡盆,每次用后应及时擦洗与消毒。(4)患者餐具用后消毒,茶具固定使用并按期消毒。(5)被脓、血、排泄物所污染的敷料和布类等应采用可靠的力一法进行浸泡消毒后洗涤。必要时再进行煮沸消毒,小件敷料可焚烧处理。(6)患者的衣服、被单、枕套等应定期更换,必要时随时更换。(7)有传染病可疑的衣物或污脏之大衣、毛毯、.被褥、枕套及报纸、书刊等应用日光曝晒或用其他方法消毒。(8)打扫厕所的清洁工具,与打扫其他场所的工具,应严格分开。

3、传染病房(或隔离病室)除严格执行病房的各项有关规定外。(l)传染病房的设立应尽量集中,不得与居民住宅或职工宿舍设在同一院内。(2)遇有急性传染病,应暂时隔离,并尽快转送传染病院,“与地无传染病院的应按急性传染病隔间措施处理。(3)每病房只能收治同病种的传染病员,如确有困难,可安排在病房一角,。用屏风隔开,同时实行床边隔离。(4)患者小能随意离开病房。得到医师许可者,可在指定范围内活动。(5)传染病患者一般禁止探视,特殊情况须经医师或护士长决定。(6)进入传染病房须穿隔离衣,遇不同病种应更换隔}离衣。(7)胃肠道传染病员的便盆,遇不同病种应更换隔离衣。(8)传染病房的地面和墙壁应注意消毒,病员出院或死亡后,病房和用具须作终末消毒(处理方法视病种而异)。(9)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大便化验、大便常规检查、咽喉培养。工作人员患有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须隔离观察,直到检疫期满为止。

四、病员衣物用品污物清洗消毒

1、污物应放置于指定地点,污物箱、痰杯等应带盖,并经常消毒。处理人员应注意安全,避免感染。

2、各种污物应经指定路线送出。传染病房的痰及大便纸、一律焚毁。脓、血污物的敷料应用可靠的方法进行消毒,必要时可焚毁。一般病房可倒入带盖垃圾箱内。

3、化验室、病

理解剖室等检验物、标木、尸体及接种动物的处理,均应严格遵守隔离消毒制度。

4、传染病房污衣、被服等必须包好,再送洗衣房,先经过浸泡消毒冲洗后,再进行煮沸消毒。

5、传染病房污衣物、被服等附上明显标志,与一般衣服分开放置和处理。

6、芽胞细菌(破伤风、炭疽、气性坏疽等)感染患者的衣物应用间歇灭菌法消毒。

7、供应室必须将清洁无菌与污染物品绝对分工,凡经传染病员或可疑者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应包好并有鲜明标记,及时进行单独消毒处理。对高压消毒器应每次进行指示剂消毒效果检查,定期进行细菌培养测定。

8、对洗净消毒过的衣物、被褥,定期作采样细菌化验,并登记备查。

9、医院的洗衣房应建立安全制度。

《医院隔离消毒制度》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医院隔离消毒制度。

推荐第5篇: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进入人体组织或人的医用品必须高压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后,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二、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

三、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四、消毒隔离措施

1、医务人员在做无菌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洗手,戴好帽子、口罩。治疗车上的无菌器械、敷料罐、缸,使用后应及时盖严,定时更换和灭菌,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开启日期及时间。

2、治疗室每日定时通风换气,用消毒液擦地,每周大扫除1次,治疗室用的擦布及拖布等应有标记且专物专用。

3、病室各房间每日定时通风两次,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部套扫床,一床一套;每日擦小桌,一桌一布,浸泡消毒后清洗晾干。

4、每周更换被服一次,并根据情况随时更换。

5、注射器使用后放入指定容器内,利器放入利器盒内。

6、治疗室、产房、手术室、换药室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并每月做空气培养。

7、体温表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后浸泡于250mg/L含氯消毒液内消毒—冲洗—晾干—备用。

8、门诊采取血标本,实行一人、一针、一巾、一止血带。

9、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1)隔离患者有条件时住单间或单隔内,病室内或病室门口要备隔离衣,悬挂方法正确。

(2)患者专用体温表、便器,应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餐具,使用后回收集中处理。

(3)隔离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应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血压表、听诊器等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液擦拭,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先使用含有效氯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10、凡患者有气性坏疽、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伤口,应严格隔离。所用的器械、被服菌要进行“双消”处理,所用敷料放入专用塑料袋烧毁。

11、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螺旋管、呼吸气囊、气管套管、管路、牙垫、舌钳、开口器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湿化瓶内为蒸馏水,每日更换和消毒。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筏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12、换药、注射、处置工作前后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手。

13、转科、出院、死亡患者单位要进行终末消毒。

14、一次性医疗护理物品使用及用后的处理一定严格废物按医疗废物处理要求执行。

(1)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直接放入治疗室规定的容器内,每天由院总务科统一纠集处理。

(2)病房内的废弃医用垃圾:如敷料、绷带、棉球、纱条、压舌板、一次性引流袋、尿袋、胸腔引流袋、引流管、手套、肛袋、窥具等塑料类废弃物;用后放入医疗垃圾容器内,

每天由医院医疗垃圾专职回收人员回收并处理。

(3)特殊感染性物品:如:气性坏疽、绿脓杆菌感染者、破伤风、

艾滋病等病人用过的废弃物,就地消毒处理后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并标识病原体、处置时间和责任人,交医院医疗垃圾专职人员,在监控下焚烧。

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通(2009)10号《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执行,加强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落实手卫生标准。逐步贯彻执行卫生部《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标准》等六个卫生行业标准。

六、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即时以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剂浓度按要求配制。拖洗工具应有不同使用区域的标识,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分开晾干。

推荐第6篇: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工作时间衣帽整洁,操作时必须带工作帽和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及无菌操作规程,穿工作服不得进入工作以外的区域。

2、正确使用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处理。

3、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消毒。

4、所有的消毒剂必须密闭保存,84消毒液必须8小时更换一次,碘伏、酒精每周更换2次,2%戊二醛每周更换2次,如有杂质随时更换,并按规定要求及时对消毒液的有效浓度进行检测,容器每周灭菌2次,置于容器中的灭菌用品(棉球、棉签、纱布)一经打开,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

5、抽出的药液放置时间不超过2小时,开启的无菌溶液须在2小时内使用,各种溶媒均不超过24小时,并注明开启时间。

6、所有的治疗室、病房每天定时通风,物表和地面定时或随时用消毒液擦拭,病人使用过的体温表、止血带、雾化器、呼吸机(除一次性使用的)等物品及带用脓性分泌物的换药用具均按要求浸泡消毒后洗净备用或交供应室灭菌,特殊区域如各科治疗室、换药室、抢救室,门诊注射室、普通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儿科病房、婴儿室、ICU病房等每日空气消毒一次,医务人员手、物表、消毒液及空气每月一次细菌学检测,并要用记录。使用的清洁工具(拖把、抹布等)标示明显,分别清洗或消毒,定点放置,晾干备用。

7、病床湿扫(一床一巾一次性使用),床头柜湿抹(一柜一巾),使用后浸泡消毒,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8、洗衣房布局符合要求,洁污分开,特殊传染性衣物应分开消毒处理后洗涤,运送车辆洁污分开,并用定期清洁消毒制度,不得在病房或走廊清点被服,换下带有血和体液的被服、床单放入污物袋中,到指定地点进行清洗,不明原因传染病、阮毒体、气性坏疽等特殊病原体感染的衣物要先消毒后清洗。

10、疑似传染病人应单间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按传染病管理要求处理。

推荐第7篇: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精品文档】

P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文档编号:115428

P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护人员工作时间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并保持整洁。不戴外露首饰,不留指甲,不涂指甲油,不穿工作服进食堂及离院外出。

二.诊疗操作时戴口罩。诊疗工作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洗。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三.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留察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制剂室等均应严格消毒。每天定时对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物体表面、地面用消毒液擦拭。门诊定期消毒,必要时随时消毒。

四.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定期空气消毒,地面用湿式清扫擦洗,床、床头柜及凳每日湿擦,一床一布,用后消毒。病人出院后床单位均应终末消毒处理。

五.无菌器械、容器、器械盘、敷料缸、持物钳等要每周灭菌一次,消毒液要每周更换;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六.餐具必须先在流水下彻底清洗、经消毒后再用,便器应每次用后清洗消毒(或固定使用),出院后终末消毒处理。

七.患者被褥要定期更换消毒。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

八.输液、抽血时做到一人一巾一带一垫,各种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筒。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九.病人定期理发修面,理发用具严格消毒,有传染性疾病病人用具单独使用存放,一用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十.发现传染病按病种做好相应的隔离。其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隔离室,,也不得给他人使用。传染病患者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清洗。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应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

十一.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患者,应严格隔离,用过的器械、被服和住过的病室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应焚化烧毁。

【精品文档】

十二.供应室必须将清洁无菌与污染物品绝对分开。凡经传染病患者或可疑者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应及时进行单独消毒处理。对高压灭菌器应进行消毒效果检查。

十三.医疗废弃物应分类收集处理,感染性废弃物置黄色有警示标识的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锐器(针头、穿刺针等)用后应放入防渗漏、耐刺的容器内,无害化处理。

十四.医院洗衣房应建立安全制度,严防交叉感染。

(郑重声明)本文系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让更多人了解法律知识,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人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与暗示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果您是作者本人,并认为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过百度站内消息与我联系,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推荐第8篇: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建宁县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

二、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其中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与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清洁消毒或灭菌处理。

四、灭菌物品应注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各科室、病区按照日期先后存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并做好标识。并按灭菌日期排放,有效期不超过 7 天,超过 7 天应重新灭菌方能使用。

五、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

六、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 版) 》 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与普通门诊要做到

挂号、候诊、收费、取药、检验、注射、厕所等分开。

七、医院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

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有明显的隔离标志。黄色为空气隔离标志,粉色为飞沫传播隔离标志,蓝色为接触隔离标志。

八、病人用的一次性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等要严格一次性使用,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复用的应一人一用,送供应室集中消毒。呼吸机螺旋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除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湿化液应为无菌水,每日更换。

九、吸痰操作执行一人一次一管 ,一次性吸痰管使用后放入医垃圾袋;吸痰器的吸引瓶使用时,应先放入有效氯 1000mg/L 的消毒液再吸痰,紧急情况可先吸痰再放消毒液;使用中的吸引瓶,应每班倾倒吸引物,使用完成后进行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十、病人使用体温表先清洗再放入含有效氯 500mg/L 消毒液中浸泡

30分钟,捞出冲洗擦干备用, 盛放体温表的容器每日清洁, 每周高压灭菌两次;含氯消毒剂现用现配,用时监测,每日更换。

十一、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机每日空气消毒 2次,有记录;紫 外线灯管有累计照射时间、更换日期及强度监测记录,使用中紫 外线灯管低于 70uw / cm2 应更换灯管,灯管每周用 70%~80%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并记录。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及时擦拭;空气消毒机过滤网每月清洗一次,有记录。

十二、地面与物体表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地面无明显污染时,

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 时(>10ml), 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用 后抹布或拖把需浸泡于含有效氯 500mg/L 消毒液 30 分钟后,再清洗晾干备用。被肝炎病毒污染时用 20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洗。拖把要分室使用,标识明确,使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

三、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如 手术室、产房、导管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用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与地面 2 次(采用 500mg/L有效 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 ,有污染随时清洁消毒。

十四、含氯消毒剂应现配现用,须保持有效浓度监测并记录,每日更换。

十五、各科室消毒工作质量由护理部和院感科共同负责监管。

2014年1月15日修订

推荐第9篇: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

二、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人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其中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与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清洁消毒或灭菌处理。

四、灭菌物品应注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各科室、病区按照日期先后存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并做好标识。并按灭菌日期排放,有效期不超过7天,超过7天应重新灭菌方能使用。

五、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

六、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版)》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与普通门诊要做到挂号、候诊、收费、取药、检验、注射、厕所等分开。

七、医院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有明显的隔离标志。黄色为空气隔离标志,粉色为飞沫传播隔离标志,蓝色为接触隔离标志。

推荐第10篇: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护人员进入工作场所必须穿戴工作衣帽,必要时戴口罩和必要的防护措施,保持 清洁;禁止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等公共场所。

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注射、穿刺、换药、检查等操作前后均洗手,必要时使用 快速手消毒液。

三、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器具不得重复使用,必须一 人一用。

四、手术室、供应室、产房、母婴同室、ICU、换药室、治疗室、口腔科、输血科等重 点科室有有关消毒隔离制度和保洁监控措施。

五、病房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定期开窗通风湿式打扫,严格执行一床一套一桌一布。病 区各室清扫工具要专用,标记明确,用后消毒。

六、换药室、治疗室应严格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

七、无菌容器、敷料要定期消毒,消毒液定期更换。

1、无菌物品要注明消毒日期、失效日期,有效期不得超过一周,超过一周应重新灭菌。放置无菌物品时,须按时间顺序排放。

2、无菌操作时必须带治疗盘(车)。肌肉注射药物准备不得提前30分钟;静脉用药现 配现用,溶药时间不得提前2小时,以防污染和失效。

3、无菌持物钳(镊)、各类消毒液容器每周高压灭菌2次。无菌物品(棉球、棉签、纱布等)一经打开,注明开启时间,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4、使用中的碘酒、酒精、安尔碘每周更换2次,戊二醛每1-2周更换一次,并每周监 测浓度,含氯消毒液每日更换,使用安尔碘小包装注明开启时间。

5、科室不得自行清洗器械,用后器械需保湿送供应室集中处理。

八、各种引流瓶、引流袋、引流管、负压器、氧气导管等,应每日更换。

九、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管路、呼吸机管路必须每日更换、消毒,用毕终末 消毒干燥备用。

十、听诊器用75%酒精擦拭,一人一消毒。体温计用后浸泡于500mg/L含氯消毒液或 75%酒精内30分钟,清洗后干燥保存。

十一、血压计、病历夹每周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2次,电话、电脑键盘、鼠标等 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一次,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洗,有污染随时消毒清洗。

二、麻醉科使用一次性气管插管,影像科使用一次性口杯,口腔科使用一次性治疗盘, 检验科抽血实行一人一巾一带,采血针一人一针,不得重复使用。 十

三、手术室、供应室、产房、婴儿室(母婴同室)、ICU、换药室、治疗室、口腔科、输血科等重点科室,应定期进行无菌物、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等细菌学监测。

十四、使用后器械由供应室统一回收清洗、消毒或灭菌。对特殊感染(脘毒、破伤风、气 性坏疽、炭疽等)的物品应用高浓度含氯消毒剂浸泡后再清洗、消毒或灭菌。

十五、所有一次性用品及检查、治疗、换药、手术等产生的垃圾均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处 置。

十六、出院病人按病种做好终末消毒。

病区消毒隔离制度

一、保持治疗室、换药室整洁,严格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标识清楚。医务人员衣帽整齐, 进行无菌操作时戴口罩,检查、治疗操作前后洗手。

二、感染病人和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处置。

三、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急性传染病后应及时隔离,上报病情,严格执行隔离措施。

四、特殊感染(脘毒、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突发不明原因的病原体、多重耐药菌感染 等)患者,按照“特殊感染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执行。

五、积极宣传卫生科普知识和消毒隔离知识,做好卫生宣教工作,定期洗澡、理发、剪指甲,保持个人卫生。

六、病房定期通风换气,空气消毒每周一次。床单位湿式打扫,一床一巾一换。每日消毒液 擦拭桌、柜、门窗、地面一次,一桌一布用后消毒。

七、病人洗漱用具、餐具专用,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

八、各室保洁用具专用,标志明显,用后消毒。

九、病人被服有污染时随时更换,污染被服定点放置,不得在病室、走廊清点被服。

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保持治疗室的清洁、整齐,除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随意逗留;工作人员衣帽整齐,操作时戴口罩,严格洗手。

二、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划分明确,标识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

三、无菌容器每周更换消毒2次,注射器执行一人一针一管,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

四、注射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还采用小包装。

五、治疗车上物品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区的治疗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六、弯盘、止血带、湿化瓶、螺纹管等用后以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浸泡物全部置于液面下,干燥保存备用。

七、每日以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墙面、窗台、地面2次,紫外线消毒2次,每2周擦拭紫外线灯管一次。

八、各种污物、医疗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置原则分类放置。

九、定期对空气、物表、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监测,每半年监测紫外线强度一次。

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保持换药室整洁,严格清洁区和污染区,标识明确。进入换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帽、戴口罩。

二、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

三、无菌容器每周更换灭菌2次,消毒液定期更换,无菌物品和清洁物品分开放置。

四、每次换药前后必须洗手,换药时按无菌操作进行,如需添加敷料时,洗手后方可接触换药车。

五、先换清洁伤口,后换污染伤口;隔离伤口在床边进行,用过物品不得带回换药室;手术者术前不得给感染及隔离伤口换药。敷料用后放入感染性医疗废物。

六、用后器械需保湿应供应室统一回收,集中处理。

七、每日以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地面、换药床,污染后随时擦拭,紫外线消毒2次,每2周擦拭紫外线灯管一次。每周大搞卫生一次。

八、定期对空气、物表、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监测,每半年监测紫外线强度一次。

第11篇: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隔离预防制度

为严格控制传染病的扩散,进一步落实传染病、多重耐药菌感染等病例的隔离工作,预防相关疾病的医院感染,经医院研究,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并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隔离的管理

1.各科室应严格执行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规定,落实相关疾病的隔离工作。

2.在新建、改建或扩建时,医院感染委员会应对建筑布局进行审查,使其符合医院卫生学要求,具备隔离预防的功能,分区明确,标识清楚。

3.科室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

4.各科室应加强医务人员隔离与防护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防护技术。

5.各科室建立并保持科室个人防护用品的基数,随时补充,随时可取。6.科室应加强传染病患者的管理,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二、患者的隔离

1.针对所有的患者,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3.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的病人应分开安置。条件受限时,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4.隔离病室应悬挂相应的隔离标识,并限制人员出入。5.常见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隔离预防措施(见附表)。

三、医务人员个人防护

1.医务人员在接诊所有患者时,应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依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风险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2.已知患者所患感染性疾病时,应根据该感染性疾病传播的途径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护用品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参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附件各种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措施 附件

消毒灭菌制度

为保障我院医疗器械及环境的清洁、消毒、灭菌质量,预防因消毒不规范导致的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等文件精神,并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总体要求

1.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均由消毒供应室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内镜器械的清洗消毒,可以根据国家有关的规定进行处理。

2.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3.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4.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5.不与病人直接接触的物品(输液网兜、换药盘等)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清洗,如遇污染及时消毒。

6.诊疗环境表面保持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

7.感染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宜选用一次性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用双层医疗垃圾袋盛装,并贴上标签,按感染性废物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处理。

8.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应按照《攀枝花市妇幼保健手卫生制度》执行。9.科室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保障从事消毒灭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二、日常管理细则

1.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的方法:

1.1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1.2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1.3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2.常见诊疗用品的清洁与消毒

2.1可重复使用的低度危险性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应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先及时清洁,然后采用中、低效消毒剂进行消毒。

2.2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2.3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2.4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

2.5病人出院、转科、死亡后进行床单元终末消毒。

2.6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羊水穿刺室、检验科等科室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地面消毒采用500 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 min;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1000 mg/L-2000 mg/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

3.使用中消毒剂和消毒用品的管理

3.1各科室使用的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擅自使用未经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审核的消毒产品。

3.2临床科室常用消毒制剂的使用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科室自配消毒剂,如用于物体表面消毒的含氯消毒制剂,应现配现用,使用时限应=24小时。

3.3保洁使用的擦拭巾使用后应由保洁公司进行统一清洗和消毒;各科室自己使用的擦拭巾,使用后应清洗干净,在250 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 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3.4拖布使用后立即清洗干净,在500 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 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三、监测

医院清洁、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应遵循《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各项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B-D测试由相关科室按要求定期完成,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进行督导。同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按相关规范的要求,开展针对空气、物体表面、手、暖箱(湿化瓶)用水等的卫生学监测。

四、术语与定义

1.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植入物等。

2.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等。

3.低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4.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5.高水平消毒: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6.中水平消毒: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达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已定碘等)、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7.低水平消毒: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已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制度

一、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1.普通科室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每日两次;每周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消毒1次,作用30分钟;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毛巾或纸巾等)去除可见的污染物,清洁后再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使用后的吸湿材料作为医疗废物处理。

2.普通科室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病房用品如桌子、椅子、卫生间等物体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每日一次;每周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1次,作用30分钟;当物体表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处理方法同地面消毒。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并做手卫生,若戴手套应更换手套并做手卫生;各种擦拭布巾应分区使用,用后统一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3.感染高风险的科室和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包括住院部的各护理单元、手术室、产房、计划生育手术室、羊水穿刺室、口腔科、检验科、急诊室、供应室等部门的地面和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清洁,频次和方法同普通科室;每日消毒一次;地面和物体消毒均采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方法同普通科室。

二、患者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 1.科室应保持床单元的清洁。

2.床单元中涉及物体表面和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同上。

3.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

4.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枕芯、褥子床垫应保持清洁,患者出院后用“床单元消毒机”进行终末消毒,小面积污染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大面积污染、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患者、不明原因病原体感染患者等使用后的上述物品按医疗废物处置。5.病床隔帘应保持清洁,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普通科室每季度清洗一次,高风险科室(同上)每月清洗一次。

三、常见医疗器械的清洁与消毒

1.治疗车、护理车、治疗室的操作台等诊疗用品每次用后清洁、每周消毒一次,如污染时先去污染再清洁、消毒,清洁和消毒方法同物体表面。

2.患者床旁使用的医疗器械如:呼吸机、微泵、监护仪器等平时保持清洁,患者使用结束后进行终末消毒,用含消毒液(75%酒精)的布巾或棉签擦拭。

四、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定植患者的环境消毒按照我院多重耐药菌防控制度执行。

五、电梯的清洁消毒

电梯内应保持清洁,每日常规湿式清洁1次,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电梯内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采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

六、清洁用品的使用规定及清洁消毒

擦拭布巾和拖布头分区使用;擦拭布巾应每床一巾,拖布头应每间病房一个;用后的清洁用品包括擦拭布巾及拖布交由保洁公司集中清洗和消毒。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购进、使用及用后处理各环节的管理,避免对病人和社会造成危害,特制定本规定。

一、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后勤保障部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和使用。

二、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从具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批件》或《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及备案凭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等持有效证件经营企业购进合格产品;进口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原卫生部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

三、每次购置回的一次性医疗用品,采购部门必须进行质量验收,其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应与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一致,并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日期及产品标识和失效期等。进口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应具灭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标识。

四、医院保管部门专人负责建立登记账册,记录每次订货与到货的时间、生产厂家、供货单位、产品名称、数量、规格、单价、产品批号、消毒或灭菌日期、失效期、出厂日期、卫生许可证号、供需双方经办人姓名等。

五、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至使用科室。

六、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大包装后方可进入治疗室,科室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

七、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

八、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向医务科进行不良事件报告,同时报告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和后勤保障部等部门。

九、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十、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后,按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处置。医院感染管理科对一次性医疗无菌用品购进、使用、用后处理进行监管,定期和不定期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和处理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三证进行审核。若因违规操作而引发差错、事故或纠纷,其后果科室自负。

消毒药械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的监督管理。

2、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医院消毒、灭菌药械的购入、存储和使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3、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对消毒、灭菌药械使用效果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分管院领导汇报,重大问题向主要负责人汇报,同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进行通报,并提出改进措施。

4、药剂科、后勤保障部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审核意见进行采购,按国家规定查验所需证件,监督进货质量,并按有关要求做好记录。

5、药剂科、后勤保障部应建立消毒、灭菌药械的采购、出入库登记制度并由专人负责。

6、药剂科、后勤保障部应将拟购进消毒液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计划,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上进行资质审核,资料由药剂科、设备科保存。

7、使用部门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使用;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到医院感染管理科和相关部门。

8、禁止使用过期、淘汰、无合格证的消毒、灭菌药械。

手卫生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减少医疗活动中病原体在医务人员和病人之间的传播,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和手卫生的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制定《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手卫生的管理制度》。

一、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全院各科室应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教育,定期开展手卫生知识的宣传活动,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并严格遵照执行, 加强所有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及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二、全院各科室应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

1.设置方便医务人员使用的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按要求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各诊疗区域均配备手卫生的五要素即非手触式水龙头、洗手液或抗菌皂液、干手纸巾、手卫生宣传图以及垃圾桶;治疗车上配置速干手消毒剂;每床均须配置速干手消毒液。

2.外科手消毒设施:按要求配置洗手池、清洁剂、清洁指甲用品、干手物品;配备手卫生的揉搓用品;手消毒的出液器应采用非手触式;应配备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及说明图。

三、医务人员在日常医疗活动中应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我院手卫生标准操作流程(见附件2),严格按照洗手卫生指征和手卫生方法执行手卫生。

四、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医院感染管理科加强手卫生巡查,按计划抽查各部门手卫生设备设施情况和执行状况,将抽查情况列入科室考核指标。各科室应每月对本科室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情况予以科内通报,记录于《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活动记录本》上,并制定持续改进措施。

五、手卫生效果的监测

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对供应室、手术室、新生儿科、羊水穿刺室、口腔科等重点部门的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效果进行抽查;每年对普通科室医务人员的卫生手消毒效果进行抽查。

第12篇:医院消毒隔离基本原则

医院消毒隔离基本原则

凡是受体内物质污染的物品,都应按有传染可能对待,不论是再使用还是放弃,都必须先消毒后处理,以防污染面扩大造成医院感染。

1、工作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操作前后洗手,无菌操作时戴口罩,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医护、医技和清洁卫生工作人员不得穿工作服进食堂、营养室或上街等公共场所。

3、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卫生,治疗室、换药室等空气消毒每日2次,采用通风或紫外线照射,地面、桌椅、门把、诊察床等,每日清擦或消毒,遇特殊污染应及时消毒。

4、进入人体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无菌,各种注射、穿刺、采血等器具必须达到灭菌。

5、医院采购和使用的消毒药械,厂家必须具有卫生许可证和消毒灭菌合格证。

6、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根据其用途,应达到无菌或消毒,并有标记,进货时检查其包装,应是完整、无污染,明示厂名、产品批号、灭菌或消毒方法、灭菌或消毒日期和有效期。

7、手术室、产房、母婴同室、换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血库、供应室及各病区治疗室等必须设有紫外线灯消毒空气,每日消毒2次,并每月进行空气培养。

8、紫外线消毒灯辐射强度不得

1 管表面清洁,每周用95%酒精纱布擦拭1次,平时发现表面有灰尘、油污时随时擦拭。

9、抽血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血、静脉点滴等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带一巾,用后集中无害化处理,病人使用后的止血棉球,应集中回收后焚烧,防止随意丢弃而污染环境。

10、输血、输液,除抢救或手术等特殊情况外,均用密闭式。

11、各种导管应一人一管一消毒,长期使用者应定期消毒。

12、各种引流管、引流瓶、气管插管、牙垫麻醉机螺旋管、呼气囊、舌钳、开口器、氧气鼻管及连接管、雾化吸入螺纹管及面罩等用后先经消毒液浸泡消毒后清洗,应采用高效消毒剂消毒或灭菌处理。

13、无菌镊子筒必须灭菌处理后才可使用, 一般每周更换1~2次(消毒液同时更换),干燥使用的无菌持物钳筒每4小时更换一次(无菌状态下)。门诊换药室、注射室、口腔门诊等使用数较多,应每天或隔天更换。浸泡液面为容器的2/3,容器高度应为镊子的3/5左右,一筒一件。

14、无菌器械保存液必须保持无菌。

15、一次性静脉注射针头应穿刺一次换一次,不宜反复穿刺。

16、针灸针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穴,使用后先灭菌处理,后修整,再灭菌后备用。治疗过程中防止针具再污染。

17、血压表、听诊器、手电筒等诊疗器械应定期消毒。

18、压舌板使用后应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备用。最好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19、体温表每次使用后必须经消毒液浸泡后取出擦干备用,消毒液每日更换(含氯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

20、凡用口杯的科室均使用一次性口杯。

2

21、无菌溶液或无菌包(容器)开启后应立即使用,特殊情况需继续使用时,应标明开启时间,保存时间应

22、凡存放药品用的冰箱,应物品放置有序,每月清洁一次,保持清洁整齐。不可存放私人物品。

23、污水处理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污水排放应符合国家“医院污水排放标准”,综合性医院污水余氯量控制在4~5mg/L(4~5ppm),含结核杆菌的污水余氯量控制在6~8mg/L。

24、废血必须经消毒后再处理,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焚烧法或含氯消毒剂浸泡法(消毒液的有效氯含量应达10000PPM)。

25、传染科、检验科等凡有污染的废纸、挂号条、便盒等污物,必须按医疗废物规范处理。

26、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及医用塑料物品,均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处理,避免造成社会公害。

第13篇: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

二、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人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其中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与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清洁消毒或灭菌处理。

四、灭菌物品应注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各科室、病区按照日期先后存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并做好标识。并按灭菌日期排放,有效期不超过7天,超过7天应重新灭菌方能使用。

五、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

六、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版)》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与普通门诊要做到挂号、候诊、收费、取药、检验、注射、厕所等分开。

七、医院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有明显的隔离标志。黄色为空气隔离标志,粉色为飞沫传播隔离标志,蓝色为接触隔离标志。

八、病人用的一次性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等要严格一次性使用,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复用的应一人一用,送供应室集中消毒。呼吸机螺旋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除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湿化液应为无菌水,每日更换。

九、吸痰操作执行一人一次一管 ,一次性吸痰管使用后放入医垃圾袋;盛放吸痰管的容器每日更换灭菌;吸痰器的吸引瓶使用时,应先放入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再吸痰,紧急情况可先吸痰再放消毒液;使用中的吸引瓶,应每班倾倒吸引物,使用完成后进行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十、病人使用体温表先清洗再放入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捞出冲洗擦干备用,盛放体温表的容器每日清洁,每周高压灭菌两次;含氯消毒剂现用现配,用时监测,每日更换。 十

一、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机每日空气消毒2-3次,有记录;紫外线灯管有累计照射时间、更换日期及强度监测记录,使用中紫外线灯管低于70uw / cm2 应更换灯管,灯管每周用70%~80%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并记录。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及时擦拭;空气消毒机过滤网每月清洗一次,有记录。

十二、地面与物体表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地面无明显污染时, 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10ml),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用后抹布或拖把需浸泡于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30分钟后,再清洗晾干备用。被肝炎病毒污染时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洗。拖把要分室使用,标识明确,使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

十三、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用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与地面2次(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有污染随时清洁消毒。

十四、含氯消毒剂应现配现用,须保持有效浓度监测并记录,每日更换。

十五、各科室消毒工作质量由护理部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共同负责监管。

第14篇: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务人员要树立无菌观念,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操作原

则,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

1.消毒灭菌原则;

⑴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物品使用后皆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⑵手术器械及其它诊疗器械灭菌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

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

⑶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

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⑷使用的消毒产品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遵

循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2、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两前三后”(接触患者前、进行无

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的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需洗手。

3、患者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

路和婴儿暖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柜内。湿化瓶及婴儿暖箱用水为无菌水,每日更换。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瓶、接头等可拆卸部分定期消毒。

4、保持室内清洁,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新

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或消毒布巾擦拭。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

5、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

液透析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科等的病房及其它部位的地面、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液擦拭,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6、病区治疗室应每天1—2次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消毒时间每次不少于30分钟;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每周用75%的酒精擦拭一次,发现灯管有灰尘、油渍应随时擦拭。体温表每次用后用75%的酒精浸泡消毒(传染病患者使用500mg∕L84消毒液消毒);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

7、随时控制交叉感染。发现传染病及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应隔离治疗(酌情单间隔离或床旁隔离),相同疾病或感染者可同居一室。

8、患者的床单、被套、枕套等应每周更换,如遇污染随时更换。

9、被阮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应严格隔离,患者所用的器械、被服等要按照“消毒—清洗—灭菌”的程序处理,辅料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中统一回收。

10、患者转科、出院、死亡后,床单位要进行终末消毒。

11、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疗用品,用后称取重量,针头、刀片等锐器用后放入利器盒内,其它污物、废物分类放入垃圾袋内,污物达到容器3∕4体积时,及时封口,并黏贴标签,注明废物种类、来源科室、日期,登记本标明重量和交接人姓名,由专职人员回收到指定存放处,集中上交市焚化站。上述物品交接必须备记录本记录重量,交接人签字,交接登记数据保存三年。

12、病区内使用的空调保持干净,每月对过滤网进行清洁一次。

13、医务人员工作时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保持仪表整洁;工作服每周更换一次;污染严重时随时更换。

第15篇: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院应对医务人员进行消毒隔离与预防知识培训,为其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医务人员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二、医务人员上班应衣帽整洁、操作时戴口罩;进入手术室、产房应换专用鞋;不得穿工作衣随意出医院;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标准预防,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三、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室安置,同类感染病人可安置一室,特殊感染病人应单间隔离。日常工作中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四、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严格执行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五、治疗室应分清洁区、污染区,标识清楚,医务人员进入时应戴口罩、帽子;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不得超过2h,各种溶酶不得超过24h,并注明开启时间。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容器每周灭菌2次(也可使用一次性小包装消毒液,使用时间为7天)。开放式的储槽不应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置于储槽中的灭菌物品必须使用小包装。

六、医务人员应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的皮肤、粘膜、组织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七、根据物品性能选用消毒灭菌方法。耐高温、耐湿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可选用低温灭菌;用过的医疗

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八、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置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做好记录。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九、病人使用的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湿化瓶里应加灭菌水,每日更换。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等可拆卸部分应每周更换2次。

十、体温表、止血带应一人一用一消毒。血压计袖带应保持清洁,如有血液、体液污染应及时清洗,并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浸泡消毒。

十一、普通病区的物品表面、地面无污染时,需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污染时先去除可见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擦拭布巾、拖布按要求清洗、消毒,干燥备用。特殊科室如手术室、产房、口腔科、检验科等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用含有效氯500-1000mg/L消毒剂湿拖或湿擦,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各室抹布要分别使用,不得混用。

十二、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各科室需监督检查保洁员的清洁消毒工作,有特殊要求时应向

保洁员交待清楚。换下的被服放入污物袋内,不得在病房或走廊清点被服。

十三、病房、治疗室、厕所应有专用拖把,标记明确,分开使用,悬挂晾干,并定期消毒。

十四、手部皮肤的清洁与消毒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五、按照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合理处理医疗废物。

第16篇:医院护理部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护理部消毒隔离制度

一、护理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

二、护理、治疗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

三、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无菌器械、容器、器械盘、敷料罐、持物钳要定期灭菌与更换消毒液。注射时做到一人一针一筒。

四、房定期通风换气、定期空气消毒、地面湿擦,床、床头桌椅每日湿擦,抹布应专用,用后消毒。

五、被褥定期更换,脏被褥应放固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清点。

六、各种器械用具,使用后均需消毒,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使用,便器应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七、脏器移植的手术病人和有强烈传染性的病人,应安置在单独病室,病室应事先消毒。

八、对出院病人,必须做好终末消毒。床、桌、椅等应用消毒液擦拭,床垫、被褥洗晒消毒。

九、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许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十、传染病房按病情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出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更换隔离衣并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一、住院传染病人应在指定范围活动,不得互串病房和外出,到其他科诊疗时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及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二、对受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消毒,被接触过的器械、被服、病室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应焚烧。

三、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并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

四、治疗室与换药室应每天通风换气,地面、桌椅用消毒液擦洗,每

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或用消毒剂喷雾消毒,每周彻底大扫除1次,每月作细菌培养1次。

十五、定期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用过物品与未用过物品应严格隔开,并需有明显的标记。

六、治疗室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

七、换药车上的用物要定期更换和灭菌;换药用具应先消毒处理,然后再进行清洗消毒。篇2:湖南省医院护理工作规范--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1.加强组织领导,各科室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设兼职监控员,做好各项监测(监测内 容、方法、及要求见第 7 章) 2.各病区(部门)人、物流向符合环境卫生学要求,感染性疾病独处一区,与其他科室保 持一定距离;感染性疾病科、儿科有单独的出入通道。 3.严格遵守清洁卫生制度,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 4.诊疗用物按规定消毒灭菌(消毒灭菌方法见第 7 章) 5.护理做到一床一毛巾、一桌一抹布。用过的毛巾和抹布及时清洗消毒,床刷每日消毒 1 次,患者出院或者死亡后按要求做好床位的终末消毒。 6.准确配置各种消毒液,监测消毒液的浓度及消毒效果。 7.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免疫力低下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对特殊感 染和传染病患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8.洗手设施符合要求,工作人员讲究个人卫生,遵守手卫生管理要求、做好个人防护(详 见第 7 章) ,不准穿污染的工作服进食堂、会议室等。 9.保证患者饮食卫生。做好卫生员、配餐员、陪人、探视人员的卫生管理及宣教工作。 10.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篇3: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的消毒隔离制度

1、室内布局合理;设有无菌专柜,空气消毒机及保暖降温设施。

2、凡进入产房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专用服和专用鞋,戴帽子、口罩,帽子必须盖住头发;产妇进入产房必要时更衣、裤、鞋;除参加接生的有关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入内。

3、工作人员接生前后应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并做好自身防护。

4、经常保持室内整齐、清洁、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50﹪-60﹪;产房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湿拖2次,桌子、椅子、治疗车及器械内物品等表面每日用有效氯500mg/l,产床用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擦拭2次,室内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日4次,每次1小时,每周大扫除一次,并做好记录。

5、每次分娩结束后应及时整理、清洁、消毒产床与各种物品,室内并进行通风换气。

6、橡胶单、臀垫、中单、便盆一人一用一消毒;室内备无菌产包,应标有灭菌有效期,包外贴3m指标胶带,包内置3m指标卡,包括一用一清洗,无破损;灭菌物品超过一周须重新灭菌;中心无菌持物镊(钳)应每4小时更换并灭菌,碘酒、酒精等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容器2次并压力蒸汽灭菌,灭菌物品一经打开,有效期不得超过24小时,无菌盘使用有效时间在4小时之内,打开的产包在4小时内使用。

7、用过的接生器械,以清水冲洗、擦干、涂油包装,送压力蒸汽灭菌后使用。

8、产妇供养的湿化瓶必须一用一消毒,用后浸入1000mg/l的有效氯消毒液内30分钟后清水冲净晾干,密闭保存备用。

9、接生后的羊水,一次性卫生用品,医疗用品装入黄色塑料袋后封扎,由工勤人员集中专送进行无害化处理。

10、胎盘及胚胎组织经病人同意后装入黄色塑料袋后封扎,由工勤人员集中专送殡仪馆焚烧。

11、严格执行室内各种管理制度规定,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安全管理制度,做到无差错事故,无交叉感染发生。

12、每日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空调、净化机的过滤网每周清洗一次,做好记录。

1、隔离产房应相对独立,专收感染性疾病的产妇,室内布局同手术室;室内设有无菌器械柜,空气消毒机及保暖降温设施。

2、凡进入产房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专用服和专用鞋,戴帽子、口罩、帽子必须盖住头发;产妇进入产房须更衣、裤、鞋;除参加接产的有关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入内。

3、工作人员接生前应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等防护用品,接生前后应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做好自身防护。

4、经常保持室内整齐、清洁,定期消毒,室内保持在24-26℃;用1000mg/l的有效氯消毒液拖地;产床、桌子、椅子,治疗车等表面用1000mg/l的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室内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每日2次,每次1小时;每周大扫除1次。

5、每次分娩结束后,应及时做好终末消毒。

6、橡胶单、臀垫、中单、便盆一人一用一消毒;室内备无菌产包,应标有灭菌有效期,包外贴3m指标胶带,包内置3m指标卡,包括一用一清洗,无破损,器械,灭菌物品超过一周须重新灭菌;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碘酒、酒精等应密封保存,每周更换容器2次并压力蒸汽灭菌,灭菌物品一经打开,有效期不得超过24小时,无菌盘使用有效时间在4小时之内,打开的产包在4小时内使用。

7、隔离病房的产妇,按隔离病人处理;产妇用过的器械等物品,以2000mg/l的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取出,清水冲净、擦干,经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一次性敷料,胎盘羊水,胚胎组织必须装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焚烧处理。非一次性布类用1000mg/l的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产床、器械车、凳、用品以及地面均以1000mg/l的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8、产妇供养的湿化瓶必须一用一消毒,用后浸入1000mg/l的有效氯消毒液内30分钟后清水冲洗晾干、密闭、干燥保存备用。

9、严格执行室内各种管理制度规定,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安全管理制度,做到无差错事故,无交叉感染发生。

10、每日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1次,紫外线灯管用95﹪酒精每周擦拭1次,空调过滤网每周清洗一次,做好记录。

1、每日上、下午开窗通风二次,每次30分钟,减少探视人员在室内停留时间,严格控制陪伴人员。

2、保持室内地面整洁,每日以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床头柜及地面2次,及时清理会阴垫。

3、产妇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保持床单位整齐、清洁、干燥的备用。

4、指示产妇哺乳前后要洗手,清洁乳头;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应及时与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急性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新生儿沐浴室消毒隔离制度

1、室内应保持24-28℃,相对湿度50﹪-60﹪,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注意通风。

2、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进室前需洗手、戴口罩、帽子更换专用的鞋,工作服,有呼吸道疾病者不能进入。

3、每日新生儿沐浴前后必须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洗浴台、浴桌、浴板、婴儿车,新生儿沐浴护理必须一人一巾一扑粉一眼药水,处置每位新生儿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4、新生儿专用剪刀、脐剪刀,止血钳等器械用后放入含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内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擦干上油,灭菌备用;体温计用75﹪酒精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洗擦干备用。

5、新生儿浴毛巾、被服、尿布、洗净后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

6、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和沐浴步骤,发现有鹅口疮,脓疱疹等新生儿,应做好隔离,所有用品需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净、灭菌备用。

7、免疫接种疫苗应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

8、沐浴结束后及时整理用品,清洁地面、浴池、室内用循环风空气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每日4次,每次1小时,并做好记录。

9、空调机及消毒剂过滤网每周清洗1次,做好记录。

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

1、

2、

3、进入治疗室工作人员应衣帽整洁,操作前洗手戴口罩,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室内布局合理,严格区分清洁区、治疗区,标识清楚。 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灭菌标记明显,注明有效

灭菌日期。无菌包(或盘、盒),小纱布罐,一经打开须注明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无菌盘超过4小时不得使用。

4、

5、

6、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碘酒、酒精瓶应密闭保存,标签清晰,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 各种注射、抽血,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包括皮 内注射),操作人员每处置一病人后,必须进行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防止交叉感染。

每日各种治疗操作完毕,须进行卫生处置,用含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台面、治疗车,保持清洁卫生,擦拭用具专用。 保持室内地面应清洁、无污物,有专用清洁用具,地板进行湿扫,污染时用含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拖地。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每次1小时,每月进行环境卫生检测一次。

第17篇:医院消毒隔离灭菌制度

一、梧州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医院感染管理和控制方案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院医院感染质量管理方案。

一、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医院内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医院感染管理科,配备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各临床医技科室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任组长,各配一名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

二、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主要包括感染病例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监测有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两种方法,全面综合性监测主要由临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和报告,每月由感染科专职人员收集感染卡片进行统计分析;目标性监测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负责;如果病区发生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物品监测,确定是否为流行,找出流行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细菌室负有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病原体分离和耐药情况的责任,遇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应承担相关的监测工作。

2、环境卫生学监测

(1)空气监测:日常监测由科室完成,重点科室每月完成一次对本科室重点区域的监测。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一次对重点科室或区域进行监测。

(2)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主要由医院检验科和科室监控护士每月完成一次对本科室采样工作,细菌的分离和培养由检验科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一次监测,纳入质量控制考核标准。

3、使用中消毒剂、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1)使用中的消毒剂每月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灭菌物品每月监测一次,由医院检验科和科室监控护士完成;使用中的浓度监测由使用科室完成,并做好记录。

(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主要是高压锅的监测,每周由供应室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抽查。

三、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规范医院感染管理

1、消毒产品的管理

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感染科参与消毒产品的购入、使用和用后处理的监督指导,具体包括产品购入的质量控制,使用中的监测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处理的检查、监督和指导。

2、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成立由医务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主任和药剂科临床药学专业人员组成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小组,定期检查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应用的情况,反馈检查结果,并根据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规划全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制定限用和轮换制度;临床科室应根据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指导原则和规范要求,结合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科室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细则,接受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小组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3、医院医疗垃圾的管理

根据卫生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等制定医院医疗废弃物的管理规定,临床医技科室应遵照医院有关医疗废物处理的规定在垃圾产生的开始进行分类,使用专用的包装物、容器进行分类收集、运送,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检查和监督垃圾的分类收集运送情况。

4、污水的处理

污水的消毒、净化工作由行政科具体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检查其工作记录、排放水的抽检结果。

5、重点科室和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要求,加强重点科室和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

四、消毒、灭菌与隔离的原则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2、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汇日WAYWIN-2000医用(内窥镜)灭菌器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选化学方法。

3、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定期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4、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更换用水,每周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必须使用灭菌水。呼吸机管道应遵照国家或国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指南”定期更换、消毒。

5、内镜的清洗消毒应按照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

6、洗手指征:

(1)接触病人前后,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

(2)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时,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

(3)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4)脱手套后。

7、手消毒指证:

(1)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2)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3)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8、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应达到以下要求:

(1)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即时以含氯消毒剂拖洗。 (2)清洗工具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

9、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其不同的传播途径,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五、职业暴露的预防 根据国家有关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规定如《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制定医院诊疗操作技术规程,正确处理使用后一次性用品,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技术指导,如果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应按照“医务人员发生血液或体液暴露处理流程表”进行暴露处处理、报告、登记,接受职业暴露事故处理小组的咨询和指导。

六、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1、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内容包括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包括:职业道德规范、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各类人员必须掌握。专业知识:根据专业/职业特点决定,主要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消毒药械正确使用和标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等知识。

2、培训的安排: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上岗前必须接受培训,时间不少于3学时;在职医务人员每年应接受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时间不少于6学时。

七、各科应根据本方案制定本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及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2年12月28日

二、梧州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2013年医院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医院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做好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形式和方法,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知识教育和专业培训。

二、工作目标

(一)规范医院感染的环节管理和程序管理,使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建立高水平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三)围绕医院中心工作,积极参与医院建设,特别要做好培训与监测、督查工作,促进医院感染管理与预防控制工作稳步发展。

(四)加强科室相关业务知识学习与研究,做好服务临床一线工作,进行管理模式创新,促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再上台阶。

三、工作要点: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结合《医院管理年评价指南》和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我科拟在原来管理和监控工作的基础上着重加强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制度,狠抓落实

根据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梧州市卫生局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拟定本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组织制定或修订医院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对已经获得批准的制度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二)继续使用医院感染管理手册。根据医院各科院感工作的情况,制订科室相应的管理内容及要求,对科室院感工作进行前面系统的管理,同时对存在问题进行反馈,提出整改措施。

(三)继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培训与考核职能。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培训与考核,真正负责起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工作。培训与考核工作主要有:

1.坚持对监控医护人员进行再教育。对各科医院感染监控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使其能够胜任新时期的医院感染监控工作。

2.做好对全体职工医院感染知识再教育工作。分批分类(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工人、行政后勤人员)对全体员工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如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消毒隔离、职业防护、细菌耐药监测相关知识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等专题讲座。

3.加强重点部门工作人员培训。对重点部门如产房、产科、新生儿室、手术室、供应室、内镜、ICU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以及个人防护的专题培训。

4.组织对护士长的医院感染管理专题讲座。充分利用每月护士长会议对护士长进行院感预防与控制存在问题反馈和专题培训,发挥护士长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切实保证护理工作中的医疗安全。

5.继续做好新上岗人员的医院感染基础教育工作。继续给每年新上岗的新职工和进修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同时配合医院安排给准备临床实习医学生、护士接受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培训后考试合格方可上岗。

6.坚持做好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的教育。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安排我科专职人员参加专业学习和培训15个学时/人,使我科专职管理人员能够与时俱进地接受到最新的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和信息。

(四)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监测,以监测促进感染控制与管理

进行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按照规定,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及时汇总、分析、反馈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1.加强重点科室的目标性监测。常规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对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分析处理。重点做好目标性监测工作,监测内容包括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部位、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的调查,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通过对重点部门的监测,及时发现医院暴发、流行趋势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

2.按规定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定期对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科室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3.按规定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6项规范》等要求,定期对高压锅、干热灭菌器的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定期监测消毒灭菌剂的有效浓度。重点监测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杜绝因消毒灭菌不完全引起医院感染的暴发。

(五)加强制度实施情况督查,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继续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参与监督制度实施情况,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完善科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案,加大监督与管理的力度,力争使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六)进一步加强内镜清洗消毒的管理

根据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协助相关科室对不合理的布局进行整改,规范我院内镜清洗消毒操作程序,重视使用中消毒剂浓度监测和内镜消毒灭菌消毒监测,保证清洗消毒效果,避免因消毒灭菌不当引起医院感染的暴发,确保医疗安全。

(七)加强消毒药械的管理

进一步加强对消毒药械的管理,协助设备科对新产品购进进行论证、审查,指导和监督各科正确使用消毒药械,并进行消毒效果监测或监督。

(八)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根据国家卫生部和环保总局的有关条例、规范和技术标准,进一步规范我院医疗废物的管理规定,监督、指导临床、医技科室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暂存。

(九)加强手卫生活动宣传

1.根据国家卫生部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宣传,改善手卫生设施,促进和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2.将手卫生规范列入日常工作和技术操作进行考核。

(十)及时汇报,服务大局

以“月报告”的形式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的动态,不定期组织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议,定期并向全院内部通报医院感染信息。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2年12月28日

三、医院消毒隔离灭菌制度

1、医护人员上班时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掌握并遵守消毒隔离原则,不得穿临床工作服进入公共场所如饭堂、会议室等。

2、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3、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必须签名注明开启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4、

7、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一次性使用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不超一周;使用干包无菌持物钳,4~8小时更换一次。并有启用时间标识。

5、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6、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普通区域的物体表面、地面无污染时只需进行日常的清洁卫生工作,用清水或加清洁剂湿抹物表和湿拖地面即可。遇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即刻消毒,先用废纸或废布料将污物擦掉,然后用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剂拖擦。拖擦后的抹布或拖把须浸泡于含氯消毒剂溶液1000 mg/L中消毒30分钟,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擦拭后的废纸或废布料按感染性废物处理。各室区抹布、拖把要分别使用,不得混用,标记明确,用后分开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如发现传染病病人、耐药菌株感染病人、严重免疫力低下病人时,病人所在的病房环境须保持空气清新,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治疗碗等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和物品,用后先在科内专用水池初清洗后放供应室专用回收箱内由消毒供应室统一回收清洗、消毒。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清洗后消毒处理,干燥保存。

8、加强各类监护仪器、呼吸机等设备、卫生材料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9、氧气湿化瓶液每日更换灭菌水,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及其内管、雾化器、气管内套管、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更换消毒;连续使用的呼吸机螺纹管,可每周消毒两次,遇污染马上更换消毒。上述器材用毕均需终末消毒。消毒方法:一般情况下可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如有传染病污染时,使用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60分钟,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清洁干燥保存备用。金属气管内套管应煮沸消毒。吸氧管、供氧长管使用一次性产品,吸氧管一人一条,每天更换,氧气表要保持清洁。

10、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抹布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进行终未消毒处理。

11、病人被服每周更换l~2次,特殊情况下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的衣物。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未消毒。

13、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收集、装运;医疗废物按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

14、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传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患者的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传染病人转定点医院。

15、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未消毒,不得带入换药室。

16、供应室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签名,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柜存放间。

第18篇:8、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

消毒、灭菌制度

一、各部门应根据本制度,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操作的消毒灭菌制度,并具体落实。

二、各部门应加强对医务人员消毒灭菌工作的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消毒灭菌工作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消毒灭菌的基本原则与知识、消毒灭菌工作中的职业防护等。

三、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消毒灭菌,应符合以下要求:

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2、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四、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1、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2、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3、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4、被软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消毒或灭菌。

5、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一)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l、高度危险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2、中度危险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3、低度危险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二)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1、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

4、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5、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三)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1、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

2、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

3、物体表消毒,宜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

六、紫外线灯消毒。

l、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灯辐照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应进行辐照强度监测,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管的辐照强度应符合GBl9258要求;使用中紫外线灯辐照强度≥70μw/cm2为合格;30W高强度紫外线新灯的辐照强度≥180μw/cm2为合格。应每年监测紫外线灯的辐照强度,当辐照强度降低到要求值以下时,应及时更换。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

2、在室内无人状态下,采用紫外线灯悬吊式或移动式直接照射消毒。灯管吊装高度距地面l.8m-2.2m。安装紫外线灯的数量为平均≥1.5w/m3,照射时间≥30min。

3、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每周用70%-80%(体积比)乙醇棉球擦拭一次。

七、低度危险物品的消毒。

l、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写粘膜接触器材如血压计袖带应保持清洁,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体温计每次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选用75%乙醇或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处理后,清水冲净,擦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含氯消毒剂(文华消毒片)具体浓度及消毒时间参考本章《文华消毒片常规配置使用方法》。

2、应保持患者床单元的清洁,对床单元(含床栏、床头柜等)的表面进行定期清洁和(或)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患者出院时应进行终末消毒。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更换后的用品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帘、床垫等,应定期清洗与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患者、不明原因病原体感染患者等使用后的上述物品应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应合法、有效,其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或按医疗废物处置。

八、中度危险物品的消毒。

1、中度危险物品如口腔护理用具等耐热、耐湿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肛表或口表)、氧气面罩、麻醉面罩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

2、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粘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的消毒方法如下:

(l)耐高温、耐湿的管道与吸引瓶应首选湿热消毒。

(2)不耐高温的部分科采用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以上的消毒剂浸泡消毒。 (3)所有物品应送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科室不得自行清洁、消毒。

九、内镜的消毒灭菌。

l、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官腔镜等,必须灭菌。

2、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3、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相关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4、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过程中应严格遵从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十、口腔诊疗器械及环境的消毒与灭菌。

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或灭菌、贮存等应严格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执行,诊疗区和清洗、消毒区应布局合理,环境整洁,每日对口腔诊疗、清洗、消毒区域进行清洁、消毒。

十一、应采取适宜的空气净化措施,使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的要求。

二、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1、地面和物体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细菌繁殖体污染时用500mg/L的“文华消毒片”消毒液擦拭,细菌芽孢、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等)污染时用2000mg/l-5000mg/L“文华消毒片”消毒液擦拭。消毒剂使用液应现配现用,使用时限≤24h。

2、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染随时去污与消毒,采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

十三、清洁用品的消毒。

l、擦拭布巾清洗干净,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2、拖布清洗干净,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3、布巾、拖布应分区使用。

十四、医务人员应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正确实施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等;必须配备合格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应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重点科室应配备非手触式洗手设施。

附录A“文华消毒片”常规配置使用方法

医院隔离制度

一、医院内各科室建筑布局应符合医院卫生学要求,并应具备隔离预防的功能,区域划分应明确、标识清楚。

二、根据患者获得感染危险性的程度,应将医院分为4个区域:低危险区域(生活服务区)、中等危险区域(普通门诊、普通病房)、高危险区域(感染疾病科)、极高危险区域(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等,同一等级分区的科室宜相对集中,高危险区的科室宜相对独立,宜与普通病区和生活区分开。

三、应明确服务流程,保证洁、污分开,防止因人员流程、物品流程交叉导致污染。

四、应加强传染病患者的管理,包括隔离患者,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五、应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六、隔离的实施应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

七、应加强医务人员隔离与防护知识的培训,为其提供合适、必要的防护用品,正确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防护技术,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八、各科室应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13)配备手卫生设施,医护人员应严格遵从手卫生。

九、应对患者出院、转院、死亡后所用的床及床周围物体表面进行床单位消毒。

十、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患者等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应按要求对病室或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十一、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十二、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如受条件限制,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第19篇:12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一)可重复使用消毒灭菌器械的清洗消毒制度

1、可重复使用消毒灭菌器械的清洗消毒要达到以下要求:

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2)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3)我院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统一集中在供应中心进行,由供应中心每日统一回收和发放;

4)科室对使用后器械先进行清洗,然后放入回收盒内,由供应室统一回收。回收盒内用黄色胶袋盛装器械;

5)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尽量使用一次性注射、采血、穿刺器械。本院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证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6)由院感科对上述证件进行审核、把关。由设备科统一采购,科室不得擅自外购;

7)个别科室特殊需要的消毒灭菌剂,必须经院感科同意及审核证件后,由设备科采购;

8)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2、隔离制度

1)隔离要求:根据2009年12月卫生部下发的《隔离规范》要求,针对病人的诊疗、护理的预防措施。无论是确诊或疑似传染病,都要执行这些标准预防(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要求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附加基于传播方式(空气、飞沫、接触)的隔离预防。

2)防护要求:根据疾病传播方式不同,采取相应的防护隔离措施。

3)医院建筑布局隔离防护:从建筑上分区布局,进行隔离预防,从而切断传播途径,为医务人员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护屏蔽。重点科室建筑布局隔离防护要分“三区”、“两通道”、“两缓冲”布局。

4)严格管理感染源,要求做到:

①传染病人与普通病人严格分开安置。

②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区/室安置。

③感染病人与高度易感病人分别安置。

3、标准预防制度

1)标准预防必须做到:针对医院所有病人使用的预防措施。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在接触上述物质、黏膜、非完整性皮肤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标准预防原则:接触上述物质戴手套、接触不同病人换手套、脱手套后洗手、可能喷溅的操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双向防护。

3)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中的洗手或手消毒的制度,加强手的清洁和消毒。要求:

①各种治疗、操作前:每接触一个病人均要用抗菌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如手被污染则用快速消毒液擦磋2分钟,再用抗菌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

②连续治疗或操作:每接触一个病人可采用快速消毒擦手液擦手3分钟或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双手。

③接触传染病人、污染物品、微生物 实验室操作:应戴一次性手套,每接触一个病人即更换,操作结束后应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双手。

④手术室、产房、人流室、介入、门诊手术室等手消毒则采用美逸柔或诗乐氏作洗手消毒剂。

4)感染病人置隔离室,同种、同源感染病人可同居一室。各种污物按高度危险感染性废物处理。

5)凡进入手术室、产房、ICU等重点区域和各科隔离区,均应穿隔离衣、换鞋、带口罩、帽,需要时戴手套。

(二)医院各种物体表面消毒制度

1、Ⅰ、Ⅱ类物表

1)地面:无明显污染情况下,湿式清扫,清水擦拭地面1~2次/日,并清除地面污秽;有污染情况下,0.5%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或喷洒地面。(肝炎病毒污染,有效氯含量1.0g/l;结核菌污染,0.2%过氧乙酸液擦拭。)

2)墙面:通常不需常规消毒。有污染情况下,0.5~2.0%含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

3)病房各类物表:(桌、椅、凳、床头柜等)只进行日常清洁,清洁湿布擦

拭,2次/日;有污染情况下:

①0.5%含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紫外线灯1米内近距离照射30~60min。 ②其他物表:(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等)通常每天只需清洁擦拭刷洗。有污染情况下,0.5%含氯消毒剂擦拭刷洗。肝炎病毒污染,有效氯含量1.0g/l;结核菌污染,0.2%过氧乙酸液擦拭。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等金属,用0.5~1.0%戊二醛液消毒。)

2、Ⅲ类物表

1)以上方法均可采用;

2)0.5~1.0%过氧乙酸,对各种污染物表喷洒;

3)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化验室的物表和台面用0.5%含氯消毒剂擦拭及拖地面。

3、IV类物表

参照Ⅰ、Ⅱ类物表。

(三)医院空气消毒制度

1、Ⅰ类环境:包括:洁净手术室、供应室无菌区。

1)洁净手术室的层流净化系统应在手术前30分钟开启,全日手术结束后30分钟关闭。

2)洁净手术室的净化空调系统应当连续远行,直至清洁、消毒工作完成后20—30分钟;

3)供应室无菌区工作时保证持续净化、正压状态。

2、Ⅱ类环境:

1)供应室工作时、ICU病房要求持续开启空气净化系统,保证空气菌落数在200以下;

2)其余临床科室要求:无人时,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分钟/次,每日2次;有人时,采用空气消毒机消毒;严格终末消毒。

3、Ⅲ类环境:

1)有人时采用自然通风(不足时要增加机械通风如排气扇),必要时,0.5%含氯消毒剂喷洒;

2)无人时也可采用紫外线灯消毒。紫外线消毒时间:30分钟/次、每天2次;

(四)卫生洁具消毒要求

1、普通病人便器的消毒要求:

1)普通病人用后便器,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

2)用500mg/L的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或1000mg/L的有效氯消毒液淋洗便器,留置10min;

3)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凉干、备用。

2、重症病人的痰盂、便器的消毒:

1)重症病人的痰盂、便器个人专用;

2)用毕刷洗干净,继续使用;

3)每周按普通病人便器常规消毒2次;

3、传染病人便器的消毒要求:

1)传染病人用后的痰盂、便器内的排泄物及呕吐物按高度危险性医疗废物处理后,倒入厕所;

2)便器注入1000mg/L的有效氯消毒剂的浸泡30min;

3)再用去污剂刷洗干净;

4)再浸泡于500mg/L的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

5)取出清水冲洗干净备用;

6)消毒剂每日更换1次,并要求记录消毒剂浓度。

4、病房坐式便器的消毒方法:

1)先用500mg/L的有效氯消毒液抹洗坐板、盖板及便器外表;

2)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5、擦床抹布的消毒方法:

1)病房使用擦床抹布应一床一巾(编号);

2)用后在250mg/L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30min;

3)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4)治疗室、换药室、办公室等抹布分别使用,不得混用。使用时应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6、病房拖把的消毒方法:

1)应有明显标记,严格区分;

2)普通病房、办公室、治疗室、换药室走廊使用后清水冲洗,悬挂晾干备用;

3)病房、治疗室、换药室等地面有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先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倒在污染地面30min后,再用拖把拖干净;拖把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4)传染病区,使用后应先消毒,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清洗干净,然后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晾干备用。

第20篇:医院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推荐)

医院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1、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4、无菌器械容器、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5、传染病人应进行预检分诊,按常规隔离。疑似传染病人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6、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物品定期消毒。传染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单元进行终未消毒。

7、传染病人要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8、供应室必须将无菌与清洁、污染物品分开存放。严格按

照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并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供应、消毒室管理制度

一、工作时间穿工作服、操作时要戴口罩和帽子。

二、认真执行检查制度,各种治疗器械要包装,注明灭菌有效日期和灭菌者。

三、而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划分清楚,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告,不得逆行。

四、严格区分灭菌区和未灭菌物品,分类放置,未经严格灭菌的物品决不外发。

五、严格区分无菌区和非无菌区,污染物品在回收间内进行初步消毒后,再处理,布包一用一清洗。

六、监督各科室将用过的器械和物品按规定初步清洁处理或消毒后再回收,否则拒收。

七、凡经传染病人或可以传染病人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应包好,并有鲜明标记,先压力蒸汽灭菌后,再做常规清洁灭菌处理。

八、无菌室每天要清洁,并保持通风,进入无菌室要穿戴好工作衣、帽、口罩和鞋。室内每日用紫外线消毒60分钟。

九、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职责

一、在王竹芝护士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医疗器材、敷料的清洗、包装、消毒、保管、登记和分发,实行下收下送。

二、经常与临床科室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三、掌握消毒设备的一般工作原理、性能、定期做好保养工作。

四、严格遵守消毒操作规程,确保消毒质量,严防事故发生。

五、认真做好消毒记录和物品管理工作。

六、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不断提高消毒供应工作质量,严防差错事故。

七、在总务科长领导下,负责全院被服洗涤、保管、消毒和缝补等工作。

八、严格执行各类被服的消毒、隔离制度,注意安全,防止意外。

九、严格执行被服的收发手续,防止错漏和丢失。各类被服要分类存放,方便取用。

灭菌注意事项

一、压力蒸汽灭菌主要运用于棉布、金属、搪瓷、耐热塑料等制品,不能用于油脂类及粉类的灭菌。

二、灭菌过程应随时观察温度、压力等变化,任何原因的温

度和压力改变或重新开盖增加消毒物品时,都应重新开始操作,重新记录灭菌时间。

三、物品装放时,器械先放在下层,敷料应放在上层,松紧适宜、敷料包要竖放、物品填装量不得超过消毒锅容积的80%,但也不得小于容积的5%,以防止小包装效应,影响灭菌效果。

四、定期检查高压消毒锅的使用性能,进行维修保养,压力阀每半年校对一次,保证其安全使用。

五、开关消毒锅盖时,要注意安全,以防造成事故。

工作流程

1、污染器械回收

2、污染器械分类

3、污染器械清洗消毒

4、消毒器材制备包装

5、灭菌处理

6、无菌物品储存

7、无菌物品下送

各类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必须经过7个工作流程的处理。

《医院消毒隔离工作总结.doc》
医院消毒隔离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银行工作总结医院工作总结安全生产总结财务工作总结酒店工作总结党风廉政工作总结工会工作总结社区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建工作总结其他工作总结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