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专业课完全攻略

2020-03-03 19:42:5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专业课完全攻略

(适用于人大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

一、报考院校专业介绍

1、专业情况介绍:

(1)专业情况介绍:外交学专业是研究主权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外交行为的实施及其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国家对外行使主权的外交行为和国家实施对外政策的外交实践经验。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强烈的爱国心,对国际事务和中国外交有系统全面的了解,有交际和谈判的能力,在政治、业务、作风、纪律和语言方面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在外交和其他外事部门从事实际工作、国际问题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外交学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专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也有明显的区别。外交学专业侧重于研究国家对外交往的实践活动,具有强烈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外交学专业的研究领域包括一般外交学理论与实践和具体国家外交政策两个方面。在理论方面,研究外交的本质、目标和类型,不同外交理论与和范式的比较,一般对外决策理论和模式等;在实践方面,主要研究外交史、外交手段和技巧、外交礼仪和规范、具体国家的外交政策外交行为分析等。

(2)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外语、外交学和国际政治、法律、经济知识,接受有关理论、发展历史和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

(3)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

2.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独立从事工作;

3.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以及与本专业有关的国际法、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等学科的知识;

4.有较强的汉语基本功和写作能力,以及交际和谈判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调研能力,以及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初步能力。

(4)主要研究方向分为:现代外交学专题研究、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当代中国外交研究、外交思想史研究、外交决策研究、亚太国际关系研究、中国对外关系研究、美国外交与中美关系、科研方法论、欧洲一体化政治与经济研究、发展中国家对外研究、外交学理论与实践、中国对外关系与对外政策、主要国家对外关系与外交决策研究、多边外交、公众外交、经济外交和谈判学等等。

(5)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参观访问外交部、国新办、中联部和社会调查和实习等。

(6)修业年限:二年;授予学位:法学硕士学位;相近专业:国际政治 国际关系 国际政治经济学

(7)师资介绍:外交学学科点目前有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均有国外留学或讲学的经历。其中博士生导师有金灿荣教授、李宝俊教授、金正昆教授和黄大慧教授。

2、考试科目

(1)初试:政治学原理

综合考试(国际关系理论、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当代中国外交)

(2)复试: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笔试和面试)

3、参考书目介绍

书 名 主 编 出 版 社 年 版

1.《政治学导论》 杨光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2.《政治学原理》 景跃进、张小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

3.《国际关系系史》 王绳祖 法律出版社 1986年

17世纪中叶-1945年

4.《国际政治学概论》 陈 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

5.《当代中国外交概论》 李宝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

6.《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李景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7.《国际政治经济专业英语》刘文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

8.《外交学》 金正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

9.《中国外交》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近年

《国际政治》

4、深造或就业情况介绍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宽的知识面、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

主要培养各级党政部门从事外交、外事和外宣工作的专业干部;跨国企业从事对外交往和国际公共关系的高级人才;高等学校和科研机关从事外交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人才。因为现在就业都属于双向选择,因此,并没有固定的就业方向;主要在各级党政机关、外事部门、新闻单位和教学科研机构从事外事外交、政策研究、对外宣传、国际新闻采编、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工作。具体的方向是:

1,可以选择继续深造,包括本校,外校,出国。

2,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特点,进入外交部、中共中央外联、国家安全部等国家部委。

3,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语言优势进入新闻媒体、涉外部门、电台、报社、杂志社等复杂国际事务的报道编辑工作。可以从事与专业知识有关的国际公共关系等工作。

4,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个人素质和能力,进入银行、证券、外资企业等。

前两年毕业生签约率达98%左右。人大的金字招牌,优秀的生源素质,踏实的学风是就业的保证。

二、专业课复习指导

1、复习资料使用说明:

(1)、参考书目使用说明:

由于人大考试分为政治学原理和综合考试,所以在所列的参考书目中,也是有所侧重点的:

A:政治学原理主要考杨光斌的《政治学导论》和景跃进、张小

劲的《政治学原理》;但主要还是考杨光斌的《政治学导论》,这是因为杨老师这本书脉络清晰,条理分明,比较适合于考研族,同时《政治学原理》也需要适当的把握,两者的出题比例大概是十分之七和十分之三左右。

B:综合考试集中了(国际关系理论、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当代中国外交),所以复习起来,大家略感力不从心。综合考试主要是考陈岳的《国际政治学概论》,尤其是新版基础之上的新增知识点,这个150分占70分;王绳祖的《国际关系系史》要占30分,另外李宝俊的《当代中国外交概论》和李景治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及一些时事要占40分。 刘文秀的《国际政治经济专业英语》和金正昆的《外交学》复试时候大家再看看,初试没有必要看。《中国外交》和《国际政治》这两本杂志,日常时候可以看看,了解下国内外的新信息和学者对理论和时事的评价。也就是说人大的考研主要集中在以上5本书,把它们搞定就肯定没问题了。

(2)、真题使用说明:

在使用真题时候,我们应该首先要了解考试分两块,政治学原理和综合考试。其次我们对历年真题进行归类,特别是在综合考试中,把考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当代中国外交部分归类分开。再次,我们要了解试题的特点,人大的试题一般分三个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最后,我们要有答题的技巧,每道题大概从什么角度答题,有多少字数的限制,用什么样的理论等等,这点我们放到后面真题解析时候进行集中讲解。

2、阶段性复习方法指导:

如果你是一位跨专业考研的学生,你一定会为这么多参考书目而发愁,特别是你准备时间仓促的情况下,又会使你感到无从下手。其实每个人都这样,我当年准备考研的时候,也不是本专业的学生,一方面感到信息不畅,另一方面,感到这么多的参考书无从下手。所以,我个人觉得备考时间应该一年为好,太长了,人的心理和生理都会疲惫;太短了,时间和复习的进度都跟不上。总之,专业课复习一定要有计划。既然你准备考这个专业,那么你必须每天保证要学习一些新的专业方面的东西,大致分为四轮:

第一轮、要通读教材。对教材进行全面的扫盲和初步的了解,从而在宏观上要对教材有所把握,每天要看几十页的专业课教材。

第二轮、主要是做笔记。要从找出书中的精华和考试的重点。假设一本书是一盆鲜花,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直接摘出鲜花,剔除绿叶和杂物。另外,要理出一个头绪,找出一个脉络,最好是时间发展的过程。其实,政治学院原理和国际关系史根据时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都是有章可循的。

第三轮、应抓住重点。对重点的部分要加强记忆,我们知道记忆是文科答题一个很重要方面,所以我们应该提前做好这方面准备,另外,我们应该组织如何答题。

第四轮、应该“抛弃书本”。在第四轮复习中,我们要能够做到离开书本之后,也能够知道书的大致框架和主要知识点,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另外要查漏补缺,不能留下任何死角,把看过

的东西归纳下,深化下,总结一些心得来。

这四轮复习一定要保证,时间上根据人的生活习惯和具体情况自己决定。这四轮复习也不是相互独立的,在第一轮复习中,也并不就是仅仅是看书,不需要做任何笔记,以上几轮交替复习效果亦佳。

3、导师介绍与近期发表论文:

1.金灿荣教授。当代中国国际关系领域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外交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全约研究员、中国和平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特与发展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理事、上海未来亚洲学会常务理事、研究员。主要学术研究领域:美国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美国外交、中美关系及大国关系、中国对外政策。主要讲授课程:外交决策研究、美国外交与中美关系、中国外交的理论与实践等。主要著作:《多边主义与东亚合作》、《中国学者看大国战略》等;已发表论文和评论数百篇。

近期的论文主要有《2008年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中美之间的关系关键在美国》、《大国关系变化的新趋向及其特点》、《奥运之后中国地位没有变》等等。

2、金正昆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礼仪与公共研究中心主任。人大的“四大名嘴”之一,国内外最著名礼仪与公共关系专家,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外交学、传播学、礼仪学与公共关系学研究。目前在国内居于前沿位置,现兼任国内多家国家机关及企事业的礼仪顾问,并多次参与国内外重大公关、礼仪或活动的运作。

目前金正昆在人民大学为研究生、本科生及函授生开设《外交学理论与实务》、《国际礼仪》、《涉外工作实务》、《社交礼仪》、《现代商务礼仪》、《文官礼仪》及《谈判学》等多门专业课、基础课。在国内高校中,首先开设礼仪课程。已公开发表近百篇文章、论文,个人正式出版专著、教材12部,发表文章近百篇,共580多万字。代表作为《现代外交学概论》、《现代商务礼仪教程》、《国家公务员礼仪教程》、《社交礼仪教程》、《涉外礼仪教程》、《服务礼仪教程》、《大学生礼仪》等。

曾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知名媒体的礼仪节目中担任主持人或嘉宾 。

目前在中国人民大学为研究生、本科生及函授生开设《外交学理论与实务》、《外交思想史》、《国际礼仪》、《涉外工作实务》等多门专业课、基础课。在国内高校中,首先开设外交学课程,招收外交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3、李宝俊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外交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市

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会长。曾赴美国、欧洲等国家进行学术访问,多次赴台湾、香港等地区进行学术交流。近年来,获得过宝钢优秀教师奖、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优秀成果奖。主要学术研究领域:当代中国外交、国际关系。主要讲授课程:当代中国外交概论、当代中国对外关系专题研究等。主要著作:《当代中国外交概论》;已发表国际关系、中国外交专业论文数十篇。

近期的论文主要有《全球治理中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和谐世界观与霸权稳定论》、《论日本****外交》等。

4、黄大慧教授。1999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毕业,获法学(国际政治学)博士学位。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中日关系史学会理事。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副主任、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日本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外交》杂志学术顾问。

主要从事东亚国际关系、日本问题、中国外交等的研究。

1997年和1998年在日本国立政策研究院留学(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博士论文执笔者),从事“日本对华政策与国内舆论”课题研究;2002年任日本立教大学国际中心奖励研究员,从事“新安全观与东亚”课题研究;2004-2005年任日本立教大学法学部客座研究员(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高级访问学者),从事“中日关系中大众传媒的作用”课题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有《日本对华政策与国内政治》、《日本社会解读》、

《国际关系史》等著作,以及《日本的公众舆论与中日关系》、《中日关系新格局与日本对华战略》、《中国的崛起与中日关系》、《天皇访华决策过程分析》、《日本经济界与中日邦交正常化》、《日美安保体制的昨与今》、《日本新国家主义思潮研究》、《宪法第九条与战后日本政治》、《论日本的无核化政策》、《对待中日关系也应与时俱进》、《中国东亚区域合作政策的演变》、《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深层原因》等论文多篇。另有《日本通商产业政策史》、《国家公务员制度》、《日本政治》等译著多部。

主要讲授课程有“当代中日关系研究”、“日本政治经济概论”、“亚太政治经济概论”、“中国现代外交导论”、“公众外交”等。

近期的论文主要有《冷战后日本的联合国外交》、《中日关系发展30年》、《日本公明党与中日邦交正常化》等。冷战后日本的《价值观外交与中国》等等。

国际关系学院共有教职工74人。其中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24人),副教授26人,讲师17人,行政人员10人。

一、学院领导

长:陈

常务副院长:陈

副院长:金灿荣

李宝俊

记:陈

岳(兼)

副书记:冯青淑

蔡立庆

二、国际政治系(主任:刘青建

副主任:保建云

野)

授:时殷弘

宋新宁

刘青建

庞中英

保建云

裘援平(蒹)

副教授:林

罗天虹

房乐宪

刘丽云

韩彩珍

成晓河

方长平

朱文晖

吴征宇

翟东升

师:李

三、外交学系(主任:黄大慧

副主任:李庆四)

授:李宝俊

金灿荣

金正昆

黄大慧

李庆四

副教授:刘文秀

刘东国

陈小沁

师:王星宇

徐正源

崔守军

四、政治学系(主任:杨光斌

副主任:王续添

张广生)

授:程虎歗

杨光斌

王乐理

任剑涛

黄嘉树

周淑真

王续添

闫润鱼

俞可平(蒹)

副教授:程

周大计

王英津

张广生

谈火生

师:孙

唐海华

韩冬临

欧树军

五、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蒲国良

副所长:郭春生)

授:李景治

张惟英

蒲国良

放(返聘) 王学东

(蒹)

副教授:冯青淑

向文华

郭春生

六、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陈新明

副所长:许勤华)

授:陈新明

副教授:徐之明

许勤华

师:李

曹玉霞

七、教辅单位

行政办公室:姚平娟

李佳伟

教务科:

朱凤余

鲁金安

团委办公室:冯永光

学生科:

八、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

任:时殷弘教授

副主任:黄嘉树教授

岳教授

员:宋新宁教授

金灿荣教授

李宝俊教授

杨光斌教授

鸣教授

蒲国良教授

陈新明教授

凡 史小宁 潘海燕

任剑涛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历年真题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专业课参考书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考研专业课指导

考研专业课复习攻略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优秀)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考研心得(材料)

考研经验:跨考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心得

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基础考研大纲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考研试卷(0106)

英语口语完全攻略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专业课完全攻略.doc》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专业课完全攻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