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

2020-03-02 19:43:3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点亮儿童心灵之灯

--------读《徐冬梅谈儿童阅读与母语教育》有感

暑期前由于匆忙,没有来得及在校图书室借书,便到图书馆搜索,发现了这本很值得一读的好书。 早就对徐冬梅有所耳闻,认为她与薛瑞萍是踏踏实实为儿童阅读做实事的人。徐冬梅,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亲近母语创始人。国家“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亲近母语”课题主持人,在当今的儿童阅读与母语教育领域,很值得关注,很有思想,很有见地,透过她的语言的棱镜可以看到她思维的棱角。

亲近母语课题组在经过理论的探究和多方面的考察后,发现了当今母语教育存在诸多的问题,决定以儿童阅读为基点走上“回归”之途。她阐述到:阅读是母语学习的核心环节,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核心,儿童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儿童阅读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自己阅读、指导儿童阅读也是他们回归、成长的捷径。

怎样的回归之途?徐冬梅提出了如下观点:

首先回到母语本身,她提出了“亲近母语”的概念。关于母语,她有原创意义的判断:“母语是什么?是妈妈说的话,是奶奶唱的歌谣;是乡音士语:是用母语传达的,来自人类精神本源的共同的语言文化。”她还有极好的隐喻:“母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花。母语教育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的工程和“花’的事业。”

母语教育的首要之义是用可亲的方式引导儿童回到母语温暖的怀抱。亲近母语积极倡导每一个老师力求成为母语的化身,把母语文化中最好的经典带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诵读经典、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在母语温暖的怀抱中快乐成长。

其次回到儿童,寻找了亲近母语的重要渠道和基本载体:儿童阅读。徐冬梅认为:“阅读是母语学习的核心环节”,“儿童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因此,“亲近母语从儿童阅读开始”。对于儿童阅读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第一,母语教育的主体是儿童,是活生生的人,不应把儿童只看做是“学生”,更不应该把儿童看做是学习的机器。第二,阅读不是目的。母语教育也不是目的,“生活的幸福才是目的”。试想,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快乐,没有幸福,每天除了读有限的课文,就去做那些支离破碎的莫名其妙的习题 ,他不知道他学的这个“语文”跟他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他不能体会学习母语的快乐,这样的学习注定是痛苦的。她认为,“一个民族的儿童生活、精神状况不仅可以反着一个民族的当代,也可以预示着一个民族的未来”。因此,儿童阅读要关注儿童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养育。徐冬梅对亲近母语和儿童阅读的“回到儿童”做了深度的解读。

第三是回到生命,把亲近母语、儿童阅读与语文教学自然地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亲近母语和儿童阅读的理念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她认为,“母语教育的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专业问题”,“本质上,语文学习没有‘围场’,母语教育没有‘圈外’”。显然,语文教学的“圈”是在生活中,语文生活才可能是一个“专业问题”。套用德国汉学家洪素珊的“旅行箱盛不下的世界”这句话来说,语文课堂、语文读本实在是装不下整个世界。最为精彩的论述是关于教师:每一个教师都是儿童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应当成为“有着独特生命体验的文化传承者”,“要做一个好的语文教师,自己先做语文人”。书中“名师研究”章节中引用了薛瑞萍讲座的一句话“站在台上,我就是语文。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成为道成肉身的语文”薛瑞平告诉大家的道理就是:要做一个好的语文教师,自己想做语文人,要培养读书的种子,自己先做读书人。真个道理真是再简单不过了,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自己不能听说读写,又怎么能教孩子听说读写呢?语文教师成长的第一要义就是力求成为语文的化身,语文教师一个力求锤炼自己的语言,文学素养,然后才是教育素养,而遗憾的是小学语文教学更多是在技巧的泥潭里打转。可见培养热爱母语,有较高的语文素养,有教育情怀的语文老师是多么重要。

最后是回到生活。对亲近母语、儿童阅读做了整体建构。这一建构具体体现在“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成长计划”中。这个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制出各种年龄适读的书目,但更为重要的是开展了儿童阅读咨询、儿童阅读指导等各项研究和实践,创新了许多阅读的形式。很欣赏徐冬梅的这种观点,通过亲子阅读,父母和孩子不仅仅获得知识和快乐,而且融通亲子的感情,家不仅仅成为一个物质的存在,而且真正成为一个精神的栖息地。藉由经典阅读,儿童对民族文化、人类文化产生深刻的认同。用阅读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一个文化的根,一个快乐的童年。

阅读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提高儿童的母语能力,儿童阅读是为儿童营造温馨、可亲、纯净的母语学习环境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教师选择儿童需要的和应该知道的经典文本和优秀文本,通过讲述、指导朗诵、朗读、阅读、浏览、从读中学习表达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浸润在母语之中,在母语温暖的怀抱中,不知不觉中实现语言的发展和精神的成长。阅读是最好的“练习”,只有在阅读中,学生才能积累语汇,体悟情感,形成语感。而且,本书中谈到儿童阅读的作用我很认同,目前阶段,更多的被认定是可以提高语文能力和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儿童阅读的作用远没有被人们认识和重视。其实很多儿童的学习障碍是由阅读障碍引起的,儿童的一些心理问题和行为矫正也可以通过阅读来解决,儿童的自我认知、文化认同、融入社会等等也可以通过阅读来实现。阅读的过程说到底是一个体认外物、认知自我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帮助儿童建立一个比较好的阅读习惯的话,他一定会终身受益。

这本书中安排了这样几个章节:思想有痕,推广之路,名师研究,课例点评,读书时间,学术视野等,从不同视角,维度阐释了她的观点,亲近母语要从儿童阅读开始,让母语教育回归到儿童本位。书中介绍了薛瑞萍,窦桂梅、周益民、梅子涵等老师在儿童阅读方面的贡献和做法,很有指导性,给我们的母语教育阅读教学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范例,看后收益很大,原来在我们翻来覆去的领着孩子们挖据教材,没玩没了地做习题的时候,她们却在“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的理念指导下,带领孩子们遨游在多姿多彩的儿童读物中,积淀了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正如书中所说,在看了徐冬梅的这本书以后,在阅读了点灯人丛书以后,应该在心灵深处点燃起一盏明灯,那盏灯叫“亲近母语”。我们就是那个点灯人。

读书感悟

读书感悟

读书感悟

读书感悟

读书感悟

读书感悟

读书感悟

读书感悟

读书感悟

感悟读书

《读书感悟.doc》
读书感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