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评职称论文

2020-03-02 12:56: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英语教师评职称论文

英语教师评职称论文

【摘要】英语教学要像陶行知先生所说“走进学生的心灵”,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两位外教给中国学生上英语课的案例材料,对我思考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有所启发。教师在课堂上走进学生心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乐学、爱学、会学,才能够把看似很难产生趣味性的英语单词教学课,上的那么生动、活泼、富有激情。

【关键词】英语教学 陶行知教学理念 走进心灵 启示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灵深处。”如何让英语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呢?作为一个成长中的青年教师,我曾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我们过去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往往局限于注重基础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培养,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缺乏“讲究”,教学形式单一,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课堂效率不高。说到底,是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的需要,没有让英语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

曾经看到一则两位外教给中国学生上英语课的案例材料,据知情的老师说,这已经是新课程改革初期的事情。

某中学来了两位外籍教师,他俩合作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游戏式英语课”。“看表演猜单词”的游戏其实很简单。活动课上,他们站在教室的后面,像导演一样,鼓励学生上台大胆表演,大胆地说、大胆地猜想。在欣赏了同学们表演的节目之后,他们还欣然接受了同学们提出的共同参与游戏的要求。

两位外籍教师拿着同学们早就准备好、写着单词的纸开始表演了。其中一个进行着惟妙惟肖的表演,丰富的脸部表情加上略带夸张的形体动作,逗得大家直乐;另一个用英语说着相关的提示,生动而形象。在这样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原本有点紧张的同学们此时很快进入了状态,平时看来那么麻烦讨厌的英语单词此时却变得如此可爱亲切。不一会儿,同学们就顺利地猜出了所有的英语单词。接着,两位外籍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第二个游戏,简单但不乏味,在学习英语数字表达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同学们的表现不断的受到外籍教师的表扬,“good”、“excellent”、“wonderful”等赞美之词满场飞。此时的同学们变得很兴奋,他们从没想过英语课原来可以上得这么生动活泼,上得那么有趣。

在这两位外籍教师的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乐学、爱学、会学。看似很难产生趣味性的英语单词教学课,上的那么生动、活泼、富有激情,他们就是巧妙地让英语教学走进了学生的心灵,适合了学生的需要。虽然是外教的课,但与“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学理念可谓异曲同工,这则案例也很适合我们当下的课堂,至少给我带来以下几点启示,我也试着将启示付诸实践,收效甚佳。

一、要让教材整合走进学生心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新课程理念要求的课堂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教学的过程,应成为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过程。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即教学“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上述案例中两位外籍教师,紧密联系学生课堂心理需要,对教材呈现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教学内容融入课堂游戏活动。选择这种学生所喜欢的的教学过程、方法和内容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和认知规律,容易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知识学习指向,就很自然地寓于其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教师提供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在众多教学方法中,游戏适合众多学生需要,能够激发并保持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对个人潜力激发及合作意识培养都有良好作用。两个外教选择适合学生需要的教法和学法,走进了学生心灵,让学生在新鲜、有趣、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英语,学生学得主动、积极,从而使他们感到“从没想过英语课原来可以上得这么生动活泼,上得那么有趣”的效果。这也正印证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

从我所进行的小学英语教学看,做到根据学生学习需要整合教材,且运用游戏组织教学,更符合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小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在课堂上,当多数学生已掌握教学内容,表现出注意力涣散、漫不经心时,我就结合教学内容,增添

一、二个小游戏或进行表演、比赛,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如“magic eyes”“大小声”“Simon says”等游戏,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要让课堂互动走进学生心灵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陶行知的这句话一语道出课堂教学的本质。新课程的教学观强调,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双方在交往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课堂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交往,就没有真正的教学。上述案例中,两位外籍教师欣然接受学生的邀请,共同参与课堂角色表演。鼓励“有点紧张”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中主动融入课堂学习,开动脑筋,顺利猜出单词。引导所有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学习,水到渠成地将知识学习渗透于共同活动中,正是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这一要求。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该积极与学生交往互动,吸引每一个学生投身课堂学习,努力使他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过去每学完一篇课文,需要向相关联的内容方面延伸,教师往往“大包大揽”,直接布置、告诉学生该怎样去做。其实我们完全应该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对文本学习内容进行生成、拓展,多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机会。

我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也已经在这样做。如教授到与节日相关的内容,在学生熟练掌握书本知识后,我就顺势与学生一起,结合所学的知识结构、句型等,继续延伸讨论其他节日,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启发学生自己补充、完善。对于有些内容,我还有意识地让学生争论,形成师生协作、共同探索的局面。当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提出“非常规”问题和说出答案时,我就抓住机会与学生开展交流互动,让学生在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中获得正确结论,真正理解和巩固学习的知识。

三、要让和谐氛围走进学生心灵

“爱”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无尽动力,“爱满天下”又是他终身信奉的教育箴言。教师只有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上述案例中的两个外国老师原来与学生并不相识,为什么能够很快就把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起来?老师在课堂上没有一点“架子”,先是“像导演一样鼓励学生表演”,然后“欣然接受了同学们提出的共同参与游戏的要求”,和学生在课堂上打成一片,学生全无“戒备”之心,敞开心胸、毫无顾忌地与教师共同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把自己看成是与学生平等的主体,与学生建立起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良好的学习情感,很愿意投入到教师组织的学习中。

两个外教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和表现告诉我们: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课堂气氛的前提条件。如果教师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诚、平等地对待学生,包容理解学生,师生之间的感情得到沟通,那就会消除学生对教师的陌生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利于教师有效地组织和调动课堂气氛。作为教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意志和情感,走进学生心灵,以心与心、情与情相互交融的热情,来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才能够真正与学生建立起“学习共同体”。

过去很长时间内,我曾经把与学生的关系,习惯性的定义为“上”与“下”。而在现在的课堂上,我努力做到上课态度亲切,与学生互动真诚、民主、平等;课下,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的疑问。将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在友好、毫无拘束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让我的一言一行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发自内心的诚挚爱护和帮助他们。以自己的激情影响学生,以自己的爱心感染学生,以自己的耐心帮助学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而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达到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与我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的效果。

四、要让鼓励评价走进学生心灵

陶行知先生曾经用“四块糖果”教育学生的故事,已经成为让教育走进学生心灵的经典,也启发我们在教学中对待学生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 两位外籍教师在用游戏串联起来的课堂过程中,不断表扬赞扬学生,“good”、“excellent”、“wonderful”等赞美之词满场飞。这样的教学,不仅关注学科,更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不断激励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自豪感,主动投入后续学习,在轻松愉快、润物无声中习得知识,丰富情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专家们在给青年教师作教学讲座、报告时,常常引导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但不少人长期以来都将之片面地理解为知识、技能、教学设备、班级环境等方面的需要。其实,学生往往更需要的是老师不断地对其好的表现及时予以表扬、肯定,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满足感。其实,不要说孩子,就是校长表扬了一次,还让我们这些年轻人高兴很久,更何况孩子?

我现在在课堂上也较能善于使用鼓励性评价,比如某位同学在课堂上能用较准确流利语音语调诵读,我就会及时评价:“Wonderful! Who want to try again?”再以此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或者有的同学比较害羞,怕讲错了不开口或声音很小,我也会鼓励他:“It doesn’t matter.Try, please! Don’t be shy.”这样的鼓励往往都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鼓励性评价还可以运用于课后如作业、考试的评价上,或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中。

教学实践中,我逐步懂得,教师在课堂上不失时机对学生予以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是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策略。我们如果真正让教学走进学生心灵,就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善于运用鼓励性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这样做,也有利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鼓励学生主动发现、探究与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和运用陶行知先生“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理念,更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现代化教学环境下的的青年教师,光有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情是不够的,还要积极学习教育理论知识,从理论中汲取成长的“钙质”,脚踏实地地按照教育规律勤于实践,我们才能够永远走出课堂低效的“迷途”,最终在教学的人生舞台上真正“站立”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英语教学真正走进学生心灵。

参考文献: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师评职称论文注意事项

小学英语教师评职称述职报告

写论文评职称

教师评职称总结

教师评职称申请书

教师评职称工作总结

教师评职称工作总结

教师评职称工作总结

教师评职称工作总结

教师评职称工作总结

《英语教师评职称论文.doc》
英语教师评职称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