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洛德格读后感

2020-03-01 23:53:5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克洛德格》读后感于振东发表于 2012-01-05 10:14:15如烟往事维克多雨果写于1834年的短篇小说《克洛德格》,主题同写于1862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相似,着力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对人的摧残,克洛德格读后感-如烟往事。《克洛德格》梗概是:巴黎一个穷苦的工人,为了妻子和孩子的生活去偷了东西——能给妻子和孩子维持三天的面包和取暖的柴火,而被判了五年的监禁。克洛德格饭量很大,经常吃不饱,同监的人也只能勉强唯持自己,无能为力帮助他。有一天,一个也因偷了点东西被监禁的小青年——阿尔班吃饭时找到他怯懦地说:“自己吃不完,要让给他一半,”克洛德当时眼泪就下来了。小青年还说:“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以后每天都这样分……”从此,一个像老人,一个像孩子的人之间的默契友谊形成了,读后感《克洛德格读后感-如烟往事》。这样的时光没有多久就被监狱工场场长狄先生打断了。狄先生出于对克洛德格威望的嫉妒和忿恨有意折腾克洛德——把阿尔班调走了。于是,克洛德围绕‘阿尔班的调走’ 一再向狄先生低声下气地肯求,说尽了魔鬼听了都会感动的好话。但狄先生始终无动于衷。矛盾就这样展开,致一八三一年十月二十五日傍晚克洛德跟场长狄先生摊牌:克洛德正视着场长,“请您考虑。今天是十月二十五日,我让您考虑到十一月四日为止。”克洛德在痛苦等待中度过九天。十一月四日到了。克洛德找到一把斧子,在塑像般呆立在那儿的八十一个监犯注视下杀死了场长狄先生。克洛德自戗被抢救过来,后来被砍掉头颅……这篇写于十八世纪的短篇小说内容取材真人真实(据译者),读后感触颇深。联想当前社会一些恶性命案之初,与克洛德跟狄先生始初的纠葛何其雷同!?都是很容易解决的小纠纷,后来竟激化、演变成生死矛盾,为什么!?不能不找找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今天,我们大力强调和谐是对的,但配套举措或方法必须跟上!不然,强调的‘和谐’不亚于一句宣传口号。——我认为。行者C发表于 2012-01-05 17:57:35那些恃强凌弱、不可一世的东西,往往沉醉在滥施淫威的快感中,忘记了人性还有一个不可触碰的底线——生存与尊严。

《格列夫游记》读后感

《格列夫游记》读后感

读后感(任格) (推荐)

人间失格读后感

人间失格读后感

《人间失格》读后感

《赫索格》读后感

《人间失格》读后感

人间失格读后感

格列夫游记读后感

《克洛德格读后感.doc》
克洛德格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