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生物说课稿

2020-03-03 10:34:1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细菌》生物说课稿

《细菌》这一课题是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的第二节。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处理、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说说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章教材分别介绍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教材在本节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内容,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提供了多幅细菌的突破,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去通过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来归纳出细菌的主要特征。细菌是单细胞的生物,所以必须以前面学过的动植物细胞的知识为基础,细菌的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又必须有显微镜的知识,而学习了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才能为理解细菌在生物圈的作用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续前辅后的作用。

(二) 教学目标

依据: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及学生实际。 (1) 知识目标

①让学生掌握细菌的主要特征;

②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2)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思考,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3) 德育目标

①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②通过对细菌繁殖速度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 重难点分析

由于细菌的个体很小,用肉眼难以观察;细菌靠分裂生殖,快速反之以及芽孢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由此确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1) 重点:①细菌形态和结构的特点;

②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2) 难点:①巴斯德实验的理解;

②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二、教材分析

(一)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思维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一定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注意力容易转移,而且学生对细菌的发展史较陌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直观性原则,用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向有差距的同学,不失时机地作出鼓励的肯定,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从而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力。

(二) 教学设计

本节课安排一课时。

课堂教学中,应通过阅读细菌的发现史,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出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的进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介绍巴斯德的科学研究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慎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在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介绍一些与学生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在进行观察与思考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描述出细菌的基本结构特。同时要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对“细菌营养方式”的推测。

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菌是通过分裂完成生殖后,教师可以利用技能训练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细菌个体小但数量很多”这个说法的认识,认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三、教法与学法

(一) 教法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本节课采用问题探究的形式,结合观察讨论法和比较归纳法进行启发式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演示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

(二) 学法

(1)通过学生对“细菌的发现”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在上述教法的指导下,利用一环扣一环的问题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归纳知识结构,思考分析,得出结论,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掌握学习重难点;

(3)分组讨论,通过伙伴式实践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积极引导,及时评价,体现了新课标对师生角色重新定位的要求.(4)对一些开放性的课题鼓励学生多从网上搜集资料,开阔视野。

四、教法过程

(一) 新课导入:采用抗战期间日本人在我国进行细菌研究,大搞细菌站等材料到如新课,设疑“细菌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 新课教学:

1、细菌的发现:从学生阅读本资料入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注意小结,引起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在制作课件时这里我突出了两个知识点,列文·虎克发现细菌和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介绍时我分别使用了图片和动画演示实验,不仅体现课件的科学性,也帮助同学们了解认识细菌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这部分是本节的重点。由于细菌个体微小,只有用高倍镜或电镜才能看到。所以,我在这里设计电镜下三种不同形态细菌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归类总结,我再就不同形态具体举出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例子,如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接下来我提出了三个问题,首先提出“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在课件上呈现细菌结构模式图,让学生一一指认对应的结构名称,以加深学生对细菌结构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表达能力。还对模式图中鞭毛和荚膜链接了视频,让学生建立更直观、立体的认识,最终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点。第二个问题是“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有什么不同点?”在这部分我把三种细胞的结构图放在一张幻灯片中让学生们比较,并培养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分别填写比较表格。通过比较讨论也解决了第三个问题“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突破本节难点。

3、细菌的生殖:这里我除了呈现细菌分裂生殖的电镜照片,还插入了细菌的生殖过程的视频,并在这部分设计完成书中的技能训练,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解决了本书的难点,让他们知道细菌生殖速度之快,从而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使学生对细菌生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接着再介绍芽孢的形成,强调芽孢是休眠体,结合前面所学,就使学生们对细菌的哪些特点让它们分布如此广泛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三) 巩固练习:

在授课部分完成后就要对学生课堂所学及时巩固、练习、评价。在这里我出了些练习题在课堂中完成巩固练习,体现了课件的实效性;还设计了小竞赛让学生分组出题互考,另外安排一道开放性题目课后分组完成,既能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又能锻炼思维,体现知识与社会、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有所用。

五、板书设计第二节 细 菌

一、细菌的发现

1、列文·虎克:发现细菌

2、巴斯德(微生物之父):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

2、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

3、营养方式:异养(寄生、腐生、共生)

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芽孢:细菌的休眠体

六、课后反思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支撑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愉快地“享受”学习。

《细菌》生物说课稿

细菌说课稿

生物教案 细菌

第二节 细菌说课稿

第二节 《细菌》说课稿

生物细菌评课记录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细菌

生物说课稿

生物说课稿

生物说课稿

《《细菌》生物说课稿.doc》
《细菌》生物说课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