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示范”作用的双重性

2020-03-02 02:20:1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示范”作用的双重性

摘 要:“以身垂范”是对教师的一项准则或要求,同时也是传统教学的重要理念。落实在现代美术教学中,课堂“示范”是对这一理念的解读和运用。然而,基础教学中运用示范能使学生较快掌握相应的法则与技巧,具有积极性,但在高校美术教学中,作为共性较强的基础知识已不是教学的主要目标,“示范”的消极作用随之日趋明显,本文针对该问题进行正反两面的阐述,总结出与高校教学相应的示范方法,在高校美术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

一、教师“示范”在教学中积极性

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如何来实现这一目标,则主要通过“言传身教”。 言传与身教实际是两种教育方式。传统教育理念中,“以身作则,垂身示范”是老师为人师表的一项准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以看出 “身教”比“言传”显得更为重要。现代应试教育模式仍然强调“身教”的重要性,体现美术教学中,就是重视老师课堂示范。对于美术教学中示范的意义主要有如下几点:

首先,教师示范是形成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方式。画室教学相比其他课堂教学更具灵活自由性,单纯以理论灌输与画室的教学环境不相吻合。教学中通过绘画理论结合各种类型的“范画”演示,教师角色能更好地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和学生产生良好的互动关系,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活跃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次,示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方式,教师在示范中,运用精湛的技艺,熟练驾驭画面,专业修养与人格素养得到自然流露,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也促使学生形成崇拜心理,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不断的教学实践可以强化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美术教师进入教学岗位后,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备课和其它教研活动占据了较多时间,或者对理论研究趋于重视,使得教师一定程度疏于画画的实践。也因为特定个人风格创作的需要,基础性质画面表现能力有下降趋势,通过课堂教学示范,可以弥补这个缺陷。第四,基础美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步骤性与程式性,表现中应遵循相对固定的造型规律、表现语言、美感法则、配色原理等等。学生获得这些方法与原理,通过观摩教师示范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然而进入高校之后,随着教学目标的转移,示范存在的消极因素也逐渐显现。应及时意识到该方式在教学中的负面影响。

二、“示范”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消极性

高中教学的应试需要,多采用示范教学,僵化的训练导致所谓的“高考模式”,这种模式具有浓厚的苏联色彩,抹杀作者个人特点。进入高校则主要体现老师个人风格,在各自导师的影响下,美术学院呈现出许多风格极其相似的小群体。浪漫主义大师籍里科因为学院教育的僵化,抑制人们的才能,得出“学院训练千万庸才”的结论。“作为一个才华横溢和技艺高超的画家,理应受到大家的尊敬;作为一个教师,培养了很多聪明的学生,都带有他的标记,同样受到尊敬。但后者是否值得称赞,似乎可以商榷。我认为给人烙印和接受烙印的,都应受到批评。”① 当代著名油画家庞茂琨先生在教学期间,要求学生摒弃单纯学习绘画技巧的想法,让他们入学伊始就确立以艺术家的姿态进行独立创作的目标。他说:“我不希望辛苦四年后培养一个纯粹的美术工作者,而是造就一个有独立思想的艺术家。”违背个性是艺术学习的大忌,在学习他人的基础上必须要有自己的个性特点。齐白石曾经对学生讲过:“学我者生,似我者亡”,关门弟子许麟庐先生牢记恩师的教诲,博采众长,悟出了“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的八字心得,重视对老师基础的学习,在画对虾时达到炉火纯青,以假乱真的程度,但创作中上反其道而行之,博采众长,最终确立自己的个人风格。谢赫虽然在“六法”中提出“传移模写”的法则,但过度重视临摹给中国画在创新发展上带来了阻碍作用,陈陈相因是中国传统文人画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西方画论中也涉及到临摹负面性的论述:“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当今艺术爱好的旨趣过于偏爱临摹;只要临摹存在一天,它就会充当摧残艺术的角色,它引诱了很多本来可以在他们各自的时代创作出有时代精神作品的画家,教他们白费力气企图使死去了的艺术复活,他们所能做到的,充其量不过是复制出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而已。”②近现代美术界,笔墨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 强调笔墨语言的现代感。德国画家龙格认为:“学习古代的东西认识艺术各阶段的发展固然很好;但是如果艺术家不从中走出来,以全部痛苦和欢乐去理解与观察当代现实,那对他没有任何益处”。③吴冠中先生指出:“脱离实际的笔墨等于零”强调笔墨作为语言只是表现思想的工具,如果作品的笔墨语言和主题思想失去联系,本身则无任何价值。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将合乎规律的艺术法则传授给学生,授人以渔,本来无可非议。但实际过程中,学生对老师的示范形成依赖,不求甚解,急功近利,而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具有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的思想精神,远不是抄袭别人表面效果能体现的。学生在范画教学的影响下,学习中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变成了授人以鱼,违背了示范初衷,其作用适得其反。美术学习中的技术与法则不是艺术的全部,相反这是艺术中最基础的部分,也是高考前重点培养和考查的部分。艺术中存在共性与个性的问题,也即技术性与艺术性的问题。技术是前提,但艺术中最具价值部分乃是它融合作者个性表现出来的艺术性,失去个性就是失去艺术性,也失去了作品的灵魂。孔见先生在《中国书法艺术通论》中讨论书法在该方面的问题时提出:“然而,有时共性美与时代书风未必产生积极效果, 有时他可能还会阻碍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④ 教师在示范时,一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快掌握绘画的共同规律,势必努力表现绘画中的共性美。另一方面,教师在示范中体现的个人风格被学生不断复制之后,学生的个性得到抹杀,而教师的某种个人风格得到强化,学生直接充当了导师的代言者,导师在业界的影响力将变得更大,这是当代美院中形成各种风格近似的小团体之原因,这不应是高校中美术教与学的良性关系。何况作为美术教师自身也不应受某一阶段之风格束缚,也应是不断地推翻与确立,否定之否定的提升过程,用教师某一阶段的风格来制约某一届或更多届的学生,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美术高校中教师课堂的示范需要慎重。

三、如何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合理运用“示范”教学手段

由于美术基础教学中示范的积极性,基础教学中不可或缺,但进入高校之后,应该及时调整方向。对于艺术的两个特性,训练重点应侧重于后者,即艺术中的个性或艺术性部分。因此高校教学中,应该加大理论知识的传授,重点解决“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作品中思想与精神的重要性问题。如果高校美术教学中仍然坚持基础教学的中的“示范”,不仅不能发挥这一传统方式的优势,反而放大其劣势。在高校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怎样将正确的示范思维和方法运用在教学过程当中,笔者认为应遵循如下几点:第一,教学中应以理论讲述为主,辅以示范。任何一门艺术,理论上达到成熟才标志着该门艺术的真正成熟。教师在高校的授课过程中,在总结绘画技法技巧的基础上,从绘画审美的角度,不断对绘画艺术的美学本质和应用进行理性思考和阐述,并将这些理论应用于绘画学习、实践和创作过程中。这些理论可以是作为视觉层面上的形式美的规律、造型规律、色彩规律等,也可以作为思想层面上的创作规律、表达规律等等。学生在教师系统的理论指导之下,能从根本上理解绘画的本质与内涵,而不是停留在对教师作画程式的僵化模仿层面上,创作中纵然技法有所生拙,但也是本性流露,不失天真自然。第二,教学中应先理论指导而后示范指导。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方法是学生动手之前,教师先作一张范画。这种方式能使学生较快掌握作画的基本步骤,但也仅仅解决“知其然”的问题。实践之前的理论讲解主要解决“所以然”的问题,学生一旦掌握了绘画表现的内在规律,真正理解了“如何做”与“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再结合教师的示范指导,进一步解决具体画面细节性的技术阻碍,熟练驾驭画面的能力在时间积累的基础上将变得水到渠成。第三,教学中强调学生“从实践中学习”的原则。所谓从实践中学习,是鼓励学生从自身实践中寻找规律,这是一种相对主动的学习方式。教师针对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示范的方式予以解决,将增强示范的目的性与提高示范的效率,同时也是一种培育与保护学生个性的有效途径。第四,高校美术教学中的示范应以个别示范取代全班示范。高考强化训练的画室中往往采用后者的示范方式,导致整个画室风格雷同,这是应试教育的弊端。进入高校之后,应注重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笔者在实践中更趋向于“改画”,反对“范画”。学生的个性不同,知识结构不同,表现在画面上必然存在不同的问题,如同治病,不同的症状需要不同的“药方”,并非一张“范画”能解决。教师在教学中试图以一张示范“范画”解决全班问题,实际在“偷懒”,是一种极不负责的态度。

“以身垂范”作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其在教学中的积极影响毋庸置疑。在美术教学中,因为其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特定的教学阶段发挥着不亚于其他学科的更大作用。也正是因为它过于强烈的积极性,使得其消极因素变得隐匿,甚至在教学实践中濒临被忽视的危险。如果美术教育工作者能站在宏观的角度,以全局的观念,对“示范”问题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持不同的态度,或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示范”这一教学手段,将显得弥足珍贵。

注释:

①② 迟轲.西方美术理论文选[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③世界美术,1982(1):36.

④孔见.中国书法艺术通论[M].人民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广东白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充分发挥美术教学中的示范画作用

美术创意教学中的教师示范

教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发挥好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你怎么样看待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示范的作用

浅谈教师示范在书法写字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多媒体在美术课堂教学示范中的作用

美术鉴赏课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美术课堂中教学示范的研究

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示范”作用的双重性.doc》
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示范”作用的双重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