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偶与汉文化的关系

2020-03-02 19:58:2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析对偶与汉文化的关系

摘 要: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修辞作为语言运用的一门艺术,也不例外。汉语中的对偶,是最具有汉民族语言文化特色的修辞方式之一,能满足汉民族的特殊审美需要,它的产生、发展与汉民族文化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汉民族语言 汉族文化

一、对偶与汉民族思维方式

作为汉民族最有特色的修辞格之一,对偶有其深刻的民族文化基础。其中,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对汉语对偶影响至大。汉民族文化中对偶的兴盛,是以中国古代哲学作为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包含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的合理因素,从《周易》中的阴阳、乾坤,到后来的天人、形神、名实、有无、本末、体用、刚柔、善恶、礼法、理气、道器、知行等无数对立范畴, 都为汉语对偶形式的充分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对偶要求对应词、句的意义相反或相关,不能相同。早在史前的氏族社会就已产生了带育朴素辩证思想的八卦,到了殷周代,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思想。太极的图像就是一对阴阳鱼状合而为一的圆体。这种图像表达了汉民族对宇宙为对立统一认识的辨证观念。《易经》载:“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 人卦,八卦定吉凶,吉政幸大业”。即宇宙之本体太极分而为天地,四时和八卦都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古人很注意矛盾双方的斗争、转化和统一。汉民族思维形态注重事理的正反两面及其互存互补、相互生发、引同协异、相互转化的关系,这在对偶等修辞方式中体现了出来。

在中国古代文论里,有许多范畴是两两相对的:文与道、心与物、情与采、源与流、情与景、形与神、虚与实、刚与柔、曲与直、雅与俗、繁与简、疏与密。以中国传统书法为例,《笔赋》曰:“书乾坤之阴阳,赞三皇之洪勋。 … 上刚下柔。乾坤之正也”。 后世的书法理论,不论是讲用笔或结构,都把阴阳、刚柔、动静、方圆、疾徐”等等对立因素的统一看作是求得书法美的最根本的原则。对立统

一、相反相存是审美范畴的自然哲学依据,也是对偶讲究变化,切忌上下“合掌” 的思想基础。

二、对偶与汉民族心理

修辞本是一种介于心理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的活动,是一种为了某一特定的交际目的而对语言进行调配的有意识的活动。修辞行为与民族心理有着内在的深层的联系。对偶作为一种修辞方式,自然与汉民族心理有着必然的联系。

在汉民族的传统思想中,双数总代表着一种好运。对偶体现了汉民族喜爱成双成对、以偶数为吉的民族心理。对偶观念作为汉民族传统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每当逢年过节之际,人们总是在门上贴上对联,代表一种喜庆和吉祥。办喜事,要挑一个好日子,一般这个日子都是在中国农历的双数日,如初

六、初八等。中国有句古话“双喜临门”,体现在民间汉人心目中的最佳境界莫过于“?帧弊值拇丛臁N?什么要用两个“喜”字合一,单用一个为什么不能得到满足, 也许在汉族人的心理结构中,好事成双,只有成双成对、对称平衡,才是最为理想的 “美”。

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道哲学中,有一个十分突出、形成互补的思想――求 “和”。儒家求取人和,“天人合一”,体现在人际的谐和。《论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以中庸之道为至德。道家强调“天和”。庄子说:“一上一下,以和为贵,浮游乎万物之祖”。这种“致中和”的天人合一哲学表现在艺术里,则形成了汉族人的审美准则、审美意识――“和谐美”。这种“和谐美”要求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必然与自然总体上都要处于和谐、均衡、对称、守常的状态。汉民族文化注重和谐稳定,以和为贵的心态在对偶中得到了体现。

三、对偶与汉语形式

“修辞可利用的是语言文字的习惯及体裁形式的遗产,就是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汉语作为汉文化的一部分,对对偶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影响。

对偶在结构上表现为对称、均衡,音节相等、语义单位相等,词性相同、句法结构相同,上下两句平仄相反。汉语本身的独特形式为对偶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汉语语素是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而且汉语中的单音节基本上都是语义承担者,即语音上汉语一字一音,语义上汉语一字一义。汉语有很强的独立性,又有很强的组合能力,这给汉语表达字数、句数上相等的对偶创造了先决条件。同时,汉语又是有声调的语言。汉语语音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特点,给语音带来了高低、升降、长短变化,这给对偶在音韵上追求平仄对称,音节上错落有致提供了基础。例如“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对偶句就能体现汉语一字一音的特性,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另外,语义上一字一义的特点使对偶显得整齐划一,呈现出和谐、匀称、富有节奏的特点。

汉语无词形变化,词序灵活,重意合,益于调整语句结构,形成对偶。汉语词汇运用灵活,这为成句的对偶提供了严格对称的选择余地和活动空间。汉语可以自由的伸缩、颠倒、变化,以适应对偶的需要。

对偶不论是在古代的诗词歌赋,还是在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和艺术运用中都是很重要的现象。对偶观念已经深深的印刻在人们的脑海中,作为一种潜意识而存在。作为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修辞格,对偶深深受到了有深厚历史渊源的汉文化的影响。对偶是对汉民族思维方式的镜像,是对汉民族审美意识的认同,是汉语言材料的结晶,是汉语表述特征的反应。汉文化孕育了对偶的产生和发展,对偶与汉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偶与对仗

·对偶

汉文化发祥地

对偶性质

对偶中考题

汉文化志愿梦

第三章 对偶问题与敏感性分析

语文阅读与写作之对偶

对偶和对比

100句对偶佳句

《浅析对偶与汉文化的关系.doc》
浅析对偶与汉文化的关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