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学院实习支教调查报告

2020-03-02 11:45:3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绥化学院实习支教调查报告

大学生下乡爱心助学对支教生和农村教育的推动与影响

学生姓名

学号专业指导教师

绥化学院

大学生下乡爱心助学对支教生和农村教育的推动与影响

系(院):年级:200×级专业:××

姓名:××学号:××

前言

人们把老师比作红烛,照亮别人而把自己燃烧。人们把老师比作园丁,培育桃李开遍天涯海角。教师是太阳底下崇高的事业。的确,一个国家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关系一国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支教扶贫,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传播先进文化,改善乡村精神文明的建设风貌,促进农村和地方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每一位支教志愿者诚恳的目标,我们秉承无私的奉献的精神,愿意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点燃农村的希望,改变孩子的命运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提高师资质量。近年来,我省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仍是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制约着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农村教育问题始终是党中央,国务院及历任领导热切关心的问题,也是与全国人民息息相关的问题。随着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党对教育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强调,特别是农村教育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农村教育发展状况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我们一行四人在绥棱县绥中乡绥中中心小学进行了支教活动,并在此同时对学校进行了一些调查,调查的对象包括学校的设备,教师,学生等,为农村教育问题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

调查目的:1.通过对大学生下乡支教情况的调查,了解大学生在支教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实践经验和难题

2.大学生下乡实践活动对当地农村教育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并不断改进和完善支教质量,扩大影响力和号召力,鼓励大学生深入基层实践。

调研对象:绥化学院支教志愿者部分成员,绥棱县绥中中心小学的师生

调查方法:

1、访谈法:访谈对象有下乡的大学生、农村的学生和教师。

2、询问法调查:随机选取部分支教队员进行询问调查,询问分三个阶段进行,初次进入小学,第二阶段是在支教过程中,最后一阶段是返回途中。在调查员和大学生之间采用互动的询问方式,内容涉及情绪变化、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实践经验。

一、下乡支教对大学生的影响和作用

支教扶贫,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传播先进文化,改善乡村精神文明的建设风貌,促进农村和地方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每一位支教志愿者诚恳的目标,我们秉承无私的奉献的精神,愿意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点燃农村的希望,改变孩子的命运 。为了了解下乡支教活动对支教生的影响和作用,我们对大家的心理变化进行了观察,依据支教时间顺序、支教内容,和效果,可以分为两方面:

1.成功经验:

名人常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所有的支教志愿者为了能出色地完成这项任务,准备了近2个月,计划周密,准备充分。这虽然不是我系第一次送大学生下乡支教,但我们知道我们不仅仅代表我系的形象,也是整个绥化学院的形象。大家都是精神饱满和满怀憧憬地认真对待这次下乡支教活动。

现象分析:按照大学生获得成就感形成原因来分类,可以分为个人因素和外部社会因素。

个人因素

⑴充分准备。支教前,我院的支教志愿者从两个月前就开始准备,每人各司其职,确定主题,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大量资料,充分了解现代农村小学生的特点,认真备课。详细浏览该中学的网站,从自己的专业知识角度去分析网站质量。对于硬件和软件的维护,志愿者很注重平时在学校实践的积累。所以我们有信心完成这次任务。

⑵目标明确。下乡支教是让大学生深入基层学校,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口的工作,清楚地了解自己所要从事的工作,或者是否适合教师这个职业。

⑶锻炼能力。所谓实践出真知,有的大学生是第一次走上讲台,第一次面对老师和学生讲课,第一次管理课堂,管理学生,管理时间等等,这些都在考验着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应该学会学以致用,而不是只会在学校死读书,应该在实践锻炼自我,发挥自己的长处,从真实的生活中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完善自己。

⑷无私奉献,乐于付出。乌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国家花了时间和精力培养了我们,当社会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会义无反顾地奉献自己。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正需要一大批具有先进理念先进思想的专业素质人才。支教志愿者们就是怀着这样一份感恩的心态、样一份责任感去深入农支教。同时了解我国当前农村教育现状,用创新的思想为其寻求发展之道。

外部社会因素

⑴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领导鼓励大家“在实践中反思,就一定会有收获。”,激发

学生的热情。

⑵团队意识强。这批大学生因为同一个目标走在一起,之前在一个院系可能交流很少,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配合,相处得很是融洽。由于任务安排的关系,大家配合默契,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障活动顺利开展的助推器,因此大家的积极性很高。

⑶支教对象的配合。支教大学生是一群充满青春活力的特殊群体,是已经接受过先进文化熏陶的集体,农村的学生和老师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的支持和配合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增加了我们的传播知识的信心。

下乡支教的成功不仅让大学生更加认可自己,而且支教大学生们会更有信心迎接和克服新的困难,只有在逆境中我们才能快速成长。

(二)遭遇难题

1)新思想与旧思想矛盾。由于绥中小学和教师的阅历有限,知识没有及时更新,导致他们难以接受我们所传授的新知识。新型的课堂管理模式没有得到重视。支教者一番热情遭到拒绝,会让人感到挫败感。

2)沟通不畅通。①当地老师和大学生之间交流的话题不同,彼此感兴趣的事物有差别,年龄上的差距让师生之间产生尴尬,考虑问题的方式不同也是一方面。②学生的思维单纯而简单,支教者由于阅历较深,因此他们在交流方式上会有困难。

3)经验不足。支教队员第一次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支教,在如何面对素未谋面的学生时,该如何管理课堂,如何分配时间上都是挑战。学生的性格各异,有的外柔内刚,有的调皮捣蛋,上课爱讲话,有的内向,还有的中规中矩,如何有效管理一堂课,这些对于一个老师来说也是一个难题。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条件下,我们和老师不知道怎样沟通,怎样了解学生和教师的现状。

二.下乡支教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下乡支教是一种“双赢”的实践活动,大学生志愿者可以从中锻炼自己,磨练意志,深入了解专业知识,就业方向等,支教的小学师生则可以不断地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知识熏陶。

1.支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小康社会。中国在经济实力上要翻一番,必须改变农村的贫穷落后的面貌。科教兴国,教育才能富强,大学生靠着为社会为国家服务的热忱之心,定能给农村教育带来星星之火。

2.给学校带去活力。支教大学生是一批年轻而充满斗志的集体,他们意气风发的热

情更能吸引山区的学生。同时由于绥中中心小学位于乡村,那里消费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落后,乡村的孩子接受的新事物的条件有限,志愿者给他们传授的新的教育思想和知识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3.宣传德育,提倡素质教育。目前绥中中心小学在校学生有480人,教职工78人,校园内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数码电视、音箱、智能控制器、拾音盒等电化设备,学校把“科研兴校”作为重点工作,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全县名列前茅。学校取得的成就不容忽视,但是我们在实践操作中发现,学生在智力教育与德育上出现失衡,浅层次上说是影响了学生对学习的感兴趣,导致乡村孩子厌学情绪大,深层次上说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扭曲了孩子的天性。出现上面现象不光是学校的原因,这也与国家的教育考试政策有关。

4.认清专业发展趋势,制定就业方向,服务社会。教育培养的是会学又会用的人才,现在的大学生严重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导致大学生失业率不断上升。支教实践,其实这都是我们平时学习的课程,当我们亲自站上三尺讲台时,感受是决然不同的。学生和老师的差距就是学生只要理解上课内容就行,但老师在此基础上还要管理课堂,管理时间和学生,如何有效讲授知识等。如果授课失败,它会令我们产生挫败感,让我们反思我们是否适合教师这个职业,帮助我们早日作出职业规划。

这次支教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将自己的专业知识用于实践,用足够的爱,足够的耐心,教育去浇灌乡村那些正在成长的绿苗。我们用爱心感染学生,用知识提高学生素质,同时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提高我们大学生的素质,实现了“服务社会,锻炼自我”的目标。我们更明白了肩负在自己身上的责任,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我们总会找到解决的方法,我们会全力以赴,我们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为我们对未来,对那一双双渴望学习的眼神,对那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充满希望。

绥化学院师范生“顶岗式”实习支教学生管理规定

绥化学院文件

支教实习调查报告

支教实习调查报告

实习支教调查报告

实习支教调查报告

绥化学院学报第七期

大学生支教实习调查报告

绥化学院寒假社会实践要求

顶岗支教实习调查报告(定稿)

《绥化学院实习支教调查报告.doc》
绥化学院实习支教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