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争贡献

2020-03-02 03:49:5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身残志坚争贡献,十年爱洒向阳花

记全国优秀荣誉军人、退休干部任泽渊同志的主要先进事迹 澧阳镇关工委委员毛自银

任泽渊同志,澧县澧阳镇人,1945年8月生,1960年8月参加工作,1962年11月入伍,196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海军虎门学校毕业,在部队任过南海舰队某部炮艇班长、部门长、副艇长。在1965年8月的“八六”海战中,荣立二等功。两次负伤,身受四创,为二等乙级残废军人。曾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叶剑英、陶铸等同志亲切接见。1966年3月回县后,历任区团委副书记、区棉花办主任、区供销社主任等职务。四次评为地市级先进个人,两次评为省级先进工作者,1974年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优秀革命荣誉军人称号。1985年12月,作为常德地区农业战线基层干部代表,赴北京参加过全国棉花生产座谈会,受到当时的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等领导人的接见。工作业绩被编入国家大型图书文献《当代杰出共产党人》和《延伸的长城》。十年来,任泽渊以一名老共产党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身残志坚育新人,创先争优做贡献。他带领的澧阳镇关工委,年年评为全县先进单位,五次评为全市先进单位,两次评为省级先进单位;2005年10月,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近五年来,还先后迎来了共青团中央、国务院机关关工委、省市关工委和全市各区县在职领导和老同志的参观指导。原省委秘书长、省关工委主任沈瑞庭同志曾给予热情评价:“澧阳镇关工委是我们湘西北地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面旗帜。”原澧县县委组织部长、现市委常委、副市长徐超文亲切地称赞任泽渊是“澧阳红柳”。

改革开放以来,澧阳镇和全国一样,在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发展的同时,一些内外腐朽思想意识和行为也俗不可耐地潜滋暗长起来,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身心健康的负面因素。和他的前任一样,任泽渊同志接手关工委主任职责以后,在县委县政府、县文明委、县关工委、县老干局和相关单位的精心指导和热情支持下,坚持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全镇四五百名“五老”即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老劳模的群体优势和团体作用,激发创先争优的激情,主动配合学校、社区、农村,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为重点,采取一系列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大力宣传爱国主义,弘扬雷锋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大力帮扶家庭贫困的学生,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

一、凝聚“五老”强队伍

2000年9月,任泽渊同志刚内退就担任了镇关工委副秘书长和镇联校关工委秘书长。2005年起,担任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虽然身带战创,不时发疼,但他还是如在部队和原工作单位时一样,坚持履职尽责创新开拓不走样。澧阳镇是澧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18个社区、15个农业行政村,常住人口20余万,未成年人4.2万,镇内中小学及职校23所,在校学生1.5万,社区和农村青少年1万。任泽渊同志具有先天性的做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很短的时间内,就在澧阳镇这块热土上建起了关协组织52个,实现了全镇的关协网络的纵横覆盖。他用宣传发动、典型带路、雪球滚动的方法,使关协会员由原来的196人发展到586人(稍后,根据年龄状况,创新老同志组织进出机制,对年满76岁以上的老同志实行“第二次退休”,常年活动成员依然在462人)。先后建立起县直学校、镇中小学、社区和农村4个关心下一代工作分会。为了将工作落到实处,他主抓了阵地建设,实现了活动有序规范化。通过请示镇党委,专门为关工委提供了三间共96平米的活动阵地,吸纳骨干捐款1万元,购置了文件柜、办公桌椅、会议坐凳,各种制度电脑绘制上墙,建起了资料库。部队的工作实践早就使他明白一个道理,凝聚力量必先凝聚人心,作为镇老干总支副书记和关工委老科协系列的支部书记,不但自己实施做表率,而且长期坚持在关协老同志中抓政策理论和业务学习,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充电”。为了搭建关心下一代工作经验交流平台,他创办了《关爱通讯》,已出57期,印发4000份。近6年来,培养了5名老同志积极分子入党,形成了很强的凝聚力,激发了广大老同志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积极性。

二、倾情“三教”抓实干

还在2006年,任泽渊同志针对澧阳镇青少年群体的实际,将中小学分会的落脚点放在倡导实施抓“三教”育“三生”的育人工程方面。抓“三教”,就是抓德教、家教、诗教;育“三生”,就是培育优秀生、帮教希望生、扶育希望生。因为任泽渊同志的这项工作很实在,当时的市委副书记周用金同志曾指示在全市普遍推广。

德教工作,重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人的要求,督促学生牢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按照《公民基本道德纲要》及《中小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来指导学生做人和学习成长。在这方面学校工作很多,社会帮教也相当重要。任泽渊同志建立了老战士报告团,经常进入学校宣讲中国革命史,进行法制教育,弘扬全民抗战精神和抗美援朝精神,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建立了80人参加的“城区网吧义务监察大队”和20人的“‘五老’轻骑育人帮扶队”,以县公安局正科级侦查员陈登高同志为队长,自己为教导员,督促网吧业主杜绝未成年人远离网吧,厉行零点断线,禁止输入三俗内容,防止发生安全事故乃至刑事案件。先后劝阻疏导了3800名未成年人上网,打掉了3个黑网吧,教育整顿了11个有问题的网吧。通过这些,堵塞未成年人道德行为受到不良影响的源头,使学生走上正常德育教育的轨道。

家教工作,就是充分认识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行为举止有着深刻的影响,从这点出发,启发学生家长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成长指导。关工委重点指导每所学校建立了家长学校,每个学期至少开课2节,主要由关工委任泽渊、周永斌等同志授课。每堂课之后,还有家长作业,一个学年考试一次,发给家长学习结业证。每年县文明委组织社会力量对学校进行德育评估,每所学校关于家教这一块,不仅有台账,而且有社区对某一项目的具体文字鉴定的社会评价。为了典型引路,在任泽渊同志的帮助下,澧阳镇中学、实验小学评为省级优秀家长学校;团中央“知心姐姐”心理建康教育全国巡回报告团专家组杨月华、苏建明教授等应邀来城关中学、澧阳中学、三完小、实验小学等学校开办专场讲座,几年里逾三千名家长莅会,反响良好。

诗教工作,就是通过中华传统诗词的诵读和写作,来帮助孩子在提高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任泽渊同志虽然是虎门海军学校毕业,但是中华传统诗词的功底,还是2000年定居澧县县城后参加县老年大学的学习打下的。任泽渊同志热情支持中华诗词走进校园。他帮助地税局老同志张景恒同志在三校小学生中创建了诗词班,以后又将此班发展成群玉诗社,指导学生学写中华传统诗词10000首,先后出版学生《校园新声》诗集12期,有学生诗词20余首刊登在中华诗词学会机关刊物《中华诗词》上,建立了学校诗墙,该校也在2003年评为常德市诗教特色学校。以任泽渊为社长的澧阳诗社已出版《澧阳诗歌》六期,其中近四成是学生诗作。他指导澧阳镇每所学校建立了诗墙,各校校园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他还帮助多安桥社区建立了全省第一流的社区文化长廊,对于家、校和社会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培育“三生”献爱心

抓“三教”育“三生”本是一个统一体。育“三生”,就是用心培育优秀生、用情帮育希望生,用力扶育贫困生。自任泽渊担任关工委主要领导以来,共培育优秀生3500余人,帮教转化希望生1800余人,向社会募捐132万元,老同志捐献钱物30.5万元,他本人捐出伤残补助金5000元,帮扶贫困生1002人。对全镇7000名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生”,更是分类建档,对其监护人及这类孩子全方位关切指导。

澧阳中学初二学生胡力尹,是个非常热爱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女同学,任泽渊同志了解到他的情况之后,指导该生班主任对她加强学习辅导,培养她的干部组织能力以及临场发言的能力。家长也在这方面予以配合加强指导,该生一直学习处于年级前列,去年国庆节,她参加了县级青少年“我为祖国献爱心”演讲比赛,获全县第一名。最近三年,任泽渊与中小学分会会长张定清同志一道规定,每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即具体负责某校关协工作的关工委老同志)每人每个学期要亲自培育一名到三名优秀生,要上台账,要随时经得起镇关工委的查询检查。县文明委对任泽渊的这个举措,极表赞赏。事实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收效。

新河学校有个外地转来的名叫刘洋的学生,长在只有母亲的单亲家庭,2009年读四年级时,学习成绩很差,连简单的拼音组词和加减乘除都不会。任泽渊来校检查工作,发现了这一情况,就与校长王辉智商量,王校长即将这个学生编入最有母爱之心的班主任陈菊芳这个班。每周任泽渊都来校询问该生情况一次。先是陈菊芳帮助刘洋过了拼音关。然后王校长每天放学后给刘洋补一节数学课。2010年下期段考,刘洋语文成绩上了90分,数学也考了81分。关工委老同志的关爱和班主任、校长的无私奉献,使一个原本成绩居于末位的学生进入了优秀生的行列。

高桥学校学生李小华、庹瑶、龚礼鲁青无父无母,任泽渊把他们的名字写在自己的工作记录上,与学校江校长联系,又跑县内有关扶贫助学机构,为他们办理了学费和生活费问题。2008年8月下旬,家住澹阳社区仙眠西路的职中女生刘婷婷,考取了湖南林科大学,一家人又喜又忧,喜的是金榜题名,忧的是家庭确属特困,父亲长期患糖尿病(该生入学不久其父即去世),母亲属于弱智,一家三口,全靠政府低保度日,根本无法交齐一个学年7000元的学杂费。任泽渊同志知道后,立即会同胡林祖、郑维新等骨干,迅速动员老友捐资2000元,又请社区支持了1000元,再找县解困办救助了2000元,加上亲友支持,终于圆了刘婷婷的大学梦。

原兰江公园职工夏经椿,现年57岁。13年来,在镇关工委原常务副主任主任赵德辉和任泽渊、陈本清等同志的支持下,为解决聋哑和弱智儿童无法上学享受文化教育的现状,办起了澧县快乐增智学校,不知克服了多少艰难困苦,先后培育、教养了百名这类儿童,使之成为走向新生活的正常公民,任泽渊几次陪同她出席全市同类型教育工作会议。夏经椿也被评为常德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当别人伸出拇指夸奖她的时候,夏校长总是谦虚和满怀深情地说:“这还不是多亏了关工委渊伯他们!”

任泽渊同志的工作是全方位的,他不仅关心本县籍的孩子,也关心外地在我地生活的孩子的成长。2010年上半年,他在澧阳镇生产街听人说贵州省关岭县有个叫安国富的苗医两口子拖着四个孩子在这里,随即连忙问起这四个孩子的年龄和上学情况。原来安家的房子在2008年因泥石流埋掉了,一家不得已才流落澧县,日子也过得不宽裕。任泽渊随即和周永斌等党支部成员联系了几所学校,结果,老大进了澧阳中学读初一,老二进了羊古学校读二年级,老三在二完小读一年级,最小的老四也上了临近的食品幼儿园。安国富逢人就说:“感谢澧县的父老乡亲,感谢澧阳镇关工委任老,感谢校长、老师。要不然,我家的两个大孩子就失学了,两个小的也无法上学啊!”类似的事情,任泽渊同志的,以及其他关协成员的,实在举不胜举。

四、科技兴农稳生源

任泽渊同志同时兼任镇老科协主任,他认识到充分发挥老专家的作用,不仅可以助推科技兴农,促进村民致富,更能帮助农村学生完成学业,对当前学校稳定生源也有重要意义。近两年,澧阳镇不少在外打工的青年农民陆续返乡,因为他们多年远离家门,原有的责任田被转包。为了要回自己原来承包地,一度麻烦多多。任泽渊同志等作为素来享有很高社会威望的老同志,自被镇党委政府看中作为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调解人员,任泽渊接受这个任务之后,立即组成四个调解小组,配合司法所下到10来个村,会同村支两委为近200名返乡农民(其中18对年轻夫妇)调整耕地256亩,同时编印了三四万字的《农村科普实用技术指南》送到各家各户,每月上2-4节不等的农技辅导课,购送棉、稻良种1000斤。皇山、卢家两个村的10名返乡青年,平均年龄25.8岁,在任泽渊和农村实用技术讲师团骨干任申春、向才海的帮助下,实现了增产增收。由于家庭就近管理,学生思想稳定,表现良好,学习成绩进步很快。

任泽渊同志多年以来关注帮助农村青年发展高效农业。皇山村张兴年一家种了6亩湘杂8号棉花,亩产籽棉850斤,每担卖到了550元好价钱,仅此一项就创收2.8万元,比上年增收1.2倍。其子女的读书住校费用也圆满解决。2010年扶持向阳村6个青年农民新开发葡萄园43亩,其中28岁的肖超林一户就栽了11亩。任老把立足点放在为村民办实事上,由45名“五老”骨干慷慨捐资6500元,从湖北公安购回化肥8吨,于5月27日上午顶风冒雨运送到他们家中。几十个由镇关工委老科协扶持的村组,没有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情况不好或其他原因闹退学或者需要劝学才上学的情况。

长期以来,部分退伍军人,甚至参战军人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无事三“上访”的事儿时有发生。一次,全县约300名涉军人员齐聚县城,有几个“有眼力的”甚至公推任泽渊领头为他们“代言”。任泽渊坚决拒绝,同时配合县委县政府对他们说服教育。对来自农村的人员则苦口婆心传授致富秘诀,亲自到他们家里排解困难。很快,几场严重的涉军闹事事件得以平息。此事甚至惊动了市委、省委,各级领导同志对任泽渊的义举表示钦佩和赞赏。稍后,任泽渊特地在澧县县城办起了军人之家,系我省农村县城首家“军人之家”,作为荣复转退军人聚乐和排难解纷场所,给他们订阅了各种报刊,建起了图书阁,以及娱乐室,可以下下棋,打打球,唱唱红歌,跳跳舞蹈。有时任泽渊还指导他们中的诗书画爱好者写写传统诗词,描描图画书法。退伍军人们说:“有了渊伯,我们的生活再也不枯燥了!”受到市军分区和省军区政治部表彰。目前,澧阳镇220名原来家庭不富裕的农村退伍军人在科学种田方面迈开了新步伐。他们的孩子也没有一个因为家贫而失学。仅此一项,任泽渊同志便功不可没。

身残志坚

身残志坚

身残志坚

身残志坚

身残志坚 自强不息

身残志坚创业

身残志坚事例

身残志坚 敢为人先

身残志坚 自强不息

身残志坚故事

《身残志坚争贡献.doc》
身残志坚争贡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